注册

产业信息动态-3月29日

华阳集团产业技术研究总院    主办

内刊

2023年3月29日

08期

Information dynamics of industry

产业信息动态

Contents

目   录

权威之声

权威之声

Voice of authority

      2022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赋予山东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重大使命。山东高度重视,制定出台《山东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先行区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定位、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项工作的总抓手。能源是工业的粮食、国民经济的命脉,也是绿色低碳转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领域。为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和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加快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先行区,近日,山东省能源局印发《山东省能源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和《山东省能源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以下简称《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
      《三年行动计划》指出,全省能源行业要以服务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为总牵引,以能源转型发展九大工程为抓手,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支撑,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统筹发展与安全,加快构建“六大”能源体系,夯实能源供应保障基础,促进能源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提供坚强保障。

山东:着力构建“六大”能源体系,充分发挥可再生能源引领性作用

来源:大众日报

权威之声

03

山东:着力构建“六大”能源体系

05

获政策力挺!“四桶油”大举进攻新能源

会展信息

20

2023西北太阳能光伏开发利用技术及装备展览会

专业评论

17

要保护好能源供应链韧性

技术前沿

“绿电”与“绿氢”灵活转换!我国首次实现固态氢能发电并网

15

光伏供应链价格信息周报

行业聚焦

10

光伏上市企业“大变脸”

13

宏观政策

08

能源局:中大型储能电站慎用梯次利用动力电池

权威之声

       《三年行动计划》初步确定能源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阶段性目标。到2025年,全省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9000万千瓦以上,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13%左右;煤电占电力总装机的比重、煤电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分别降至55%、60%左右。
       《三年行动计划》要求,围绕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着力构建“六大”能源体系。加快构建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充分发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中的引领性作用,坚持供消两端集中发力,大幅增加清洁能源供给,提升绿色电力消纳水平,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步伐,推动能源消费增量主要由清洁能源供给。加快构建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开发利用体系。充分发挥传统能源的兜底保障作用,促进煤炭、油气清洁高效开发利用,加快煤电行业转型升级,推动化石能源清洁化、低碳化发展。加快构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统筹省内省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稳定省内煤电油气生产,增强运输供应能力,加快推动储备能力建设,强化需求侧管理,加快构建煤电油气产供储销体系,夯实能源供应保障基础。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创新支撑体系。深入实施能源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能源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动能,以深化改革激发新活力。加快构建能源安全防控体系。严格落实“三管三必须”要求,以煤矿生产、油气管道保护、电力运行、能源新业态等为重点,压紧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守牢安全生产底线。加快构建能源利民惠民体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能源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推进农村地区用能变革,积极服务群众绿色出行,着力改善矿区人居环境,让更多人民群众共享能源改革发展成果。
       根据《三年行动计划》部署,进一步细化制定了《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结合《2023年全省能源工作指导意见》,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支撑,逐项分解细化“六大”能源体系建设目标任务,实现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具体化,为推动能源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开花结果提供坚实支撑。

权威之声

      近日,国家能源局印发加快油气勘探开发与新能源融合发展行动方案,提出扩大油气企业开发利用绿电规模,并优先列入各级能源规划。新政为本就火热的油气企业新能源之旅再添“一把火”。事实上,在全球能源结构转型的浪潮下,传统油气企业早已开启跨界新能源征程,道达尔、壳牌、埃克森美孚、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而在新一轮碳减排风暴下,油气企业掀起新一轮新能源开发热潮,据统计,仅国内“四桶油”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以及第四大国营油企中化集团,目前已相继成立了超40家新能源公司。

获政策力挺! “四桶油”大举进攻新能源

来源:北极星光伏网

中石油:新能源、油、气“三分天下”

      作为我国最大的油气生产和供应商,中石油十余年前便探路新能源。早于2011年,中石油开始建设太阳能加油站。
     2013年11月,中石油旗下昆仑信托与金保利新能源有限公司达成框架协议,于2013~2015年期间收购新疆、甘肃、内蒙古等地区约500MW地面光伏电站项目股权。这也被认为是中石油深入光伏产业的起步之举。彼时,中石油透露,已经建立了新能源公司做光伏项目的研究。“双碳”政策后,中石油新能源布局加速。2020年3月,在业绩发布电话会上,中石油董事长戴厚良表态,公司一直在关注新能源的发展,也一直组织专项工作组跟踪太阳能发电、风能、地热、氢能等技术的进展情况,并且表示,全面布局,“十四

权威之声

五”期间启动新能源专项规划的制定等有关工作并加以实施。“十四五”开局之年,中石油总部组织体系优化调整,构建四大业务板块(子集团),油气和新能源并举,成为四大业务板块之首。据悉,2021年,中石油建成投产光伏发电项目24万千瓦,新获风光发电资源和上网指标120万千瓦。2022年,中石油16家油气田企业成立新能源事业部,全年开工建设47个风光发电项目,新增装机规模达110万千瓦,装机总规模达到140万千瓦。根据披露,中石油绿色低碳发展路径坚持“清洁替代、战略接替、绿色转型”三步走的总体部署,力争2025年新能源开发利用总当量达到2300万吨标煤,产能占比在总能源量中达到7%左右,2035年实现新能源、油、气三分天下,2050年实现新能源占能源总量的半壁江山。

权威之声

      2020年,中石化提出公司新愿景:打造世界领先洁净能源化工公司,构建以能源资源为基础,以洁净油品、现代化工为两翼,以新能源、新材料、新经济为重要增长极的“一基两翼三新”产业格局。其中,又把新能源作为重要的战略新兴业务进行谋划和发展,在氢能、地热、光伏、风电、生物质等方面展开积极布局。乘胜追击,2021年开年,一场对话会引起业内外广泛关注。中石化邀请协鑫集团、天合光能、隆基集团、中环电子4家新能源企业领导,就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展开深入探讨,并与4家企业围绕新能源产业链,开展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合作,包括合作建设大型集中式光伏发电、制氢、运氢、加氢设施,加大电池材料方面的技术攻关,合作推进光伏、氢能等新能源项目在中国石化的落地以及推动风光氢一体化分布式能源示范工程建设等。这也基本折射出中石化在新能源领域的重要部署。一方面,围绕“中国第一氢能公司”目标,加大风光新能源、绿氢投资,提出“十四五”期间规划布局1000座加氢站或油氢合建站、7000座分布式光伏发电站点。另一方面,利用自身优势,中石化持续加码新材料业务。2020年8月,中国石化资本投资入股亚玛顿全资子公司凤阳硅谷智能有限公司,携手布局超薄光伏及光电显示特种玻璃产业链。8月18日,扬子石化EVA装置首次转产新产品,生产出醋酸乙烯(VA)含量达28%的光伏膜料;同年12月,中石化资本入股常州百佳年代薄膜科技公司。

      早在2006年底,中海油决定开发建设新能源产业,将原先三级单位新能源板块剥离出来成立了中海油新能源。彼时中海油一手抢先争夺海上资源,将海上风电列为“未来30年中海油的重点投入”领域;另一手强势杀入光伏制造,2013年2月,中海油斥资3亿美元通过子公司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与西班牙太阳能公司Isofoton在天津成立合资公司,建设150MW太阳能电池生产工厂及布局光伏电站。与此同时,中海油还策划收购以阿特斯、尚德为目标的头部光伏制造企业,欲一举杀入行业前列。不过,中海油的收购计划未有结果,而新能源企业也因多年亏损最终被砍掉。随着风光新能源产业的内外环境逐渐成熟,特别是“双碳”目标的实施,中海油再次重拾新能源雄心。2019年7月,中海油成立全资子公司中海油融风能源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包括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项目的开发等。2021年8月,在2021年上半年财务业绩发布会上,中海油董事长汪东进宣布了新能源投资发展规划:“整个‘十四五’期间,中海油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投资达总投资的5%~10%。到2050年,中海油的目标是至少50%的利润来自新能源。”对此,中海油择优发展陆上风电和光伏项目,整个“十四五”期间,对陆上光伏、陆上风电的发展目标为不低于5GW。

      3月10日,中化新能源有限公司在河北雄安商务服务中心正式揭牌,由中国中化部署、中化能源出资、中化石油销售负责初期孵化。作为中国中化在雄安新区成立的首家新能源相关业务企业,中化新能源以充换电、光伏、氢能等业务为发展方向。中国中化由中国中化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化工集团有限公司联合重组而成,于2021年5月8日正式揭牌成立。据悉,重组之前,中国中化集团下属公司中化国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了多个锂电公司以及新能源公司,业务涉及锂电池、储能、新能源投资等。

中化集团:中化新能源揭牌

中海油:“十四五”风光目标不低于5GW

中石化:打造世界领先洁净能源化工公司

      近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印发《防止电力生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2023版)》(以下简称《要求》)的通知。
      《要求》提出,发电侧和电网侧电化学储能电站(以下简称“储能电站”)站址不应贴邻或设置在生产、储存、经营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场所,不应设置在具有粉尘、腐蚀性气体的场所,不应设置在重要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内;当设置在发电厂、变电站内时,电池设备室与其它电力设施的安全距离应符合《电化学储能电站设计规范》(GB 51048)等技术标准的相关规定。
      中大型储能电站应选用技术成熟、安全性能高的电池,审慎选用梯次利用动力电池。当选用梯次利用动力电池时,应遵循全生命周期理念,进行一致性筛选并结合溯源数据进行安全评估,符合《电力储能用锂离子电池》(GB/T36276)等技术标准中关于安全性能的要求;运行中,应实时监测电池性能参数,及时进行一致性管控。
      储能电站锂离子电池设备间不得设置在人员密集场所。锂离子电池设备间的布置应符合《电化学储能电站设计规范》(GB 51048)等技术标准的相关规定。

宏观政策

来源:国家能源局

国家能源局:中大型储能电站慎用梯次利用动力电池!

宏观政策

MACROPOLICY

宏观政策

      磷酸铁锂电池设备间内应设置可燃气体探测装置,当H2或CO度大于设定的阈值时,应联动断开设备间级和簇级直流开断设备,联动启动事故通风系统和报警装置。可燃气体探测装置阈值的设定应满足相关标准的要求。通风系统应采用防爆型,启动时每分钟排风量不小于设备间容积(可按照扣除电池等设备体积后的净空间计算),合理设置进风口、排风口位置,保证上下层不同密度可燃气体及时排出室外,严禁产生气流短路。正常运行时,通风系统应处于自动运行状态。
      铅酸/铅炭、液流电池室内应设置可燃气体探测装置,联动启动通风系统和报警装置。通风系统的设计应符合《电力系统用固定型铅酸蓄电池安全运行使用技术规范》(NB/T 42083)、《全钒液流电池 安全要求》(GB/T 34866)等技术标准的相关规定。
      储能电站电气设备间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新(改、扩)建中大型锂离子电池储能电站电池设备间内应设置固定自动灭火系统;灭火系统应满足扑灭电池明火且不复燃的要求,系统类型、流量、压力、喷头布置方式等技术参数应经具有相应资质的机构实施模块级电池实体火灾模拟试验验证。
      储能电站的设备间、隔墙、隔板等管线开孔部位和电缆进出口应采用防火封堵材料封堵严密。设备间(舱)的通风口、孔洞、门、电缆沟等与室外相通部位,应设置防止雨雪、风沙、小动物进入的设施。
      储能电站运维单位应制定消防设施运行操作规程,定期开展维护保养,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测,确保消防设施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投运前,运维单位应针对可能存在的电池热失控、火灾等紧急情况编制应急预案,与属地消防救援机构建立协同机制,定期开展演练。运维人员应经消防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行业聚焦

      光伏爆火之下,各路资金涌动,企业不仅忙于变更经营范围,更是将“新能源、光伏”属性体现在企业名称之中,拥抱行业新蓝海。
      近两年,在电池片赛道异军突起的钧达股份,通过剥离传统的汽车饰件业务,收购捷泰科技控股权快速切入电池片赛道,并取得转型后漂亮的成绩单。业绩预告显示,2022年钧达股份营收增长了3倍,达到了近116亿元的规模,较前两年前的营收比,增长高达14倍。2022年9月,公司将“海南钧达汽车饰件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海南钧达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同样,跨界光伏后,为更清晰地体现公司主营业务,上市十余年的玻璃企业金刚玻璃为谋求转型升级,瞄准了异质结赛道。2021年6月宣布投建1.2GW大尺寸半片超高效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及组件项目,并与控股股东欧昊集团共同投资了4.8GW异质结光伏项目。

光伏上市企业“大变脸”

来源:北极星光伏网

行业聚焦

INDUSTRY FOCUS

行业聚焦

随着转型步伐加快,2022年上半年,金刚玻璃在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的业务收入比例占到77.08%,为突出公司发展战略,将简称由“金刚玻璃”变更为“金刚光伏”。
      此外,乘上光伏行业东风,上海天洋的光伏胶膜业务大增,力压传统热熔胶,为体现业务状况,“上海天洋”股票简称正式变更为“天洋新材”。港股中环控股集团在2022年9月进入光伏组件后,计划进一步向光伏电池制造拓展,为体现新能源业务范畴,公司更名为“中环新能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工业锅炉“立命”,成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杭锅集团,为顺应市场变化,开始主打“新能源+储能”的发展战略掀开绿色发展的全新篇章,并于2022年1月28日正式更名为西子清洁能源装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西子洁能),沿用了十几年的“杭锅”两字也正式淡出历史舞台。

      相比彰显新业务,企业的更名也蕴含着自身对未来发展的定位。
      对于行业老兵来说,要想在动荡多变的光伏行业保持竞争力,战略定位仅仅依赖于单一特征取胜往往较难持久。随着行业越来越趋同质化,硅片龙头隆基也开始探索“差异化”。2021年,隆基疯狂加码一体化规模,并开始强 BIPV业务布局,同时进军制氢领域。截至2021年底隆基已具备500MW电解水制氢设备的生产能力,规划到2022年底具备年产1.5-2GW氢能装备的能力。一体化产能方面,据企业披露的数据,截至2022年底单晶硅片产能将达150吉瓦、电池片产能将达60吉瓦,组件出货量超45GW。在BIPV领域拟携手森特股份开辟国际市场。由此,隆基的战略格局也从光伏材料转向绿色能源,同时把已经沿用了12年的股票简称“隆基股份”正式更名为“隆基绿能”,公司表示更名主要为更好的体现公司战略布局和主营业务定位。
      无独有偶,同样将“绿色能源”植入体内的光伏“黑马”上机数控,于3月13日将公司名称变更为“弘元绿色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这一家老牌光伏设备企业,自2019年切入硅片业务之后,开始了大幅扩产,到2021年新能源材料收入已占业务总额的98%以上。然而,随着硅片赛道涌入大批新老玩家,市场竞争加剧,相对单一的业务布局对抗风险的能力明显加剧。为此,上机数控开始猛拓上下游产能,据业绩快报显示,2022年其单晶硅产能已经达35GW,在包头的硅料项目及徐州的电池片项目预计于2023年二季度投产,届时将形成上下游一体化格局。对于更名,上机数控表示主营业务已逐渐迈向光伏产业链一体化企业,为使公司名称更贴合实际情况,进一步提升公司品牌竞争力并协同体系内公司品牌管理为

      继跨界潮后,A股市场又迎来了一大波“更名潮”。      据统计,自2022年以来已有15家光伏上市企业更换名称,“绿色能源”、“光伏”等时下热门字眼成为追捧对象。其中,因转型光伏赛道后更名的企业占33%,控股人变动更名的占27%,企业战略或定位调整的占20%,重组后更名的占13%。

强调新业务

强调战略定位

行业聚焦

      除变换业务、新战略之外,重整或重组等资本动作的施展,也构成上市公司更名的直接动因。如TCL斥资百亿收购中环集团100%的股份,并通过中环集团持有其下属核心标的中环股份27.23%的股份,如今中环股份已经打上TCL的标签,改名为“TCL中环”。借助混改赋能,TCL中环横向猛扩大尺寸硅片产能,纵向投资多晶硅,打通降本通道。截至2022年底,TCL中环的硅片产能达140GW,今年2月TCL中环在银川再投41亿元扩产35GW硅片项目,预计到今年底TCL中环总产能将提升至170GW。在硅料方面,TCL中环 在内蒙古投建了12 万吨的高纯多晶硅等项目。
      不同于TCL中环引资赋能原赛道,国立科技自2022年11月筹谋转型新能源赛道以来,通过数次股权收购后,成为了山东泉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第一大股东,由此业务范围从“橡塑新材料”转向HJT赛道。随着重组完成并转型新业务,公司顺势换上新名,将“国立科技”证券简称更名为“泉为科技”。值得一提的是,山东泉为实控之后,国立科技股价迎来大涨,从13元/股左右涨至如今的21元/股左右,涨幅高达70%。
      老牌玻璃生产企业洛阳玻璃则通过在2022年进行系列股权转让、并购,实现在新能源材料的战略布局。2022年洛阳玻璃剥离信息显示玻璃板块业务,托管凯盛科技集团薄膜太阳能电池业务相关股权,转让全资子公司中建材(濮阳)光电材料有限公司100%股权并同时收购控股子公司秦皇岛北方玻璃有限公司剩余40%股权。同时,完成收购台玻福建光伏玻璃有限公司 100%股权,实现了全面转型的结构调整,正式更名为“凯盛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在技术层面,2022年3月,洛阳玻璃世界首条日熔化量1200吨的一窑八线光伏玻璃生产线在安徽桐城点火投产,其中一窑八线两翼分流技术属世界首创。

目标,决定变更公司名称。
       科技创新永远是推动光伏行业发展的底色。2022年4月,“保利协鑫能源”正式更名“协鑫科技”,在名称中强调了“科技”属性及定位。事实上,协鑫科技也可谓是光伏技术层面的践行者,押注颗粒硅、钙钛矿两大极具挑战的技术。目前,协鑫科技在颗粒硅领域投资已超200亿元,拿下了隆基、中环、晶澳、上机数控、双良节能等企业超70万吨颗粒硅采购长单,同时规划建设颗粒硅产能已达70万吨。在钙钛矿上,协鑫科技旗下协鑫光电已完成5亿元B+轮融资,100MW大尺寸钙钛矿组件产线处于工艺开发与设备改造阶段,计划2023年底实现超18%的转换效率。

行业聚焦

      本周硅片企业迫于出货需要,不得不继续小幅下调价格,但大幅降价的可能性较小;硅片价格持续受石英砂及石英坩埚的影响依旧保持稳定;电池片价格目前稳定,企业挺价意愿较强;组件价格暂时持稳,但目前价格终端用户接受度较低,组件价格走低可能性增加。
      一、供应链市场平台价格
      根据InfoLink数据,本周供应链上游硅料价格继续小幅下跌、182mm硅片价格小幅上涨、210mm硅片价格持稳,电池片价格持稳,组件价格持稳。供应链各环节价格详情如下:
      1、硅料:多晶硅致密料成交均价为21.6万元/吨。
      2、硅片:182mm成交均价6.45元/片,210mm成交均价8.2元/片。
      3、电池片:182mm电池片成交均价1.08元/W,210mm电池片成交均价1.1元/W。
      4、组件:单晶单面单玻182mm组件成交均价1.73元/W,单晶单面单玻210mm组件成交均价1.74元/W;182mm单晶双面双玻组件成交均价1.75元/W,210mm单晶双面双玻组件成交均价1.76元/W。
      二、本周市场实际成交价格
      本周电池片市场实际成交价格1.09元/W;双面双玻组件市场实际成交价格1.66元/W。
      三、本年度电池片、组件价格走势图
      在需求向好的情况下,4月国内组件排产向上提升至37-39GW的水平,终端对于价格接受度受限也使得组件近期价格以平稳为主,然而观察整体走单仍有小幅下滑的趋势,组件竞争激烈,招投标价格也预示下半年整体价格走势呈现下探,成本压力将逐渐向上传导。(图中InfoLink数据以182mm电池片、182mm单晶双面双玻组件价格为参考)

光伏供应链价格信息周报

来源:新能源销售公司

混改焕新

       四、国内产业链龙头企业详情

       3月25日,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固态氢能发电并网率先在广州和昆明同时实现,这也是我国首次将光伏发电制成固态氢能应用于电力系统。
  固态储氢,与目前的气态和液态储氢方式不同,它是在常温下,通过氢气与合金发生化学反应,让氢原子进入金属的空隙中储存,储氢的压力是2~3兆帕,升高合金的环境温度就可以释放氢气。

“绿电”与“绿氢”灵活转换!我国首次实现固态氢能发电并网

来源: 央视新闻

TECHNOLOGY FRONTIER

技术前沿

行业聚焦

技术前沿

技术前沿

专业评论

       南方电网云南电力科学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郑欣:广州南沙电氢能源站的7个储氢罐,能够储存200立方米的氢气,它的储氢密度是非常高的,如果换成普通的常用的三个兆帕的储氢罐,体积要增加20倍,可能这样储存的氢气就要占满这样大半个场地的储罐。
  固态储氢最大的优点就是简单高效,就好比做一个能量的大蓄水池,可以把光伏、风电等不稳定的发电量高密度存储起来。在广州,这项技术还可以升温释放高压氢气,为新能源汽车加氢。 

       南方电网广东广州供电局氢能源研究中心总经理 雷金勇:能源站通过氢能的制取、存储、发电、加氢一体化,实现“绿电”与“绿氢”之间的灵活转换,很好地解决了新能源发电的随机性、季节性波动强的难题。

     而在云南,固态储氢同样实现了示范应用,氢气释放出来,通过燃料电池转化为电能,并入电网。不管是晚上还是阴天,都能实时对新能源最大程度地进行消纳和转化。整个项目存储的165公斤氢能,在用电高峰时,可持续稳定出力23小时、发供电2300度,将推动大规模稳定消纳清洁能源、加快建成新型电力系统。

      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成山:未来,氢能在终端能源体系中占比将会持续扩大,绿氢的比重也将持续提升。应该说电氢融合是支撑电力系统向高级形态演化的重大变革性技术之一。

       目前,全球新能源产业市场已达万亿美元规模。IEA数据表明,2021年清洁能源投资超过1.4万亿美元,占能源总投资增长的近3/4,中国(3800亿美元)、欧盟(2600亿美元)和美国(2150亿美元)是最主要的清洁能源投资国。
        全球新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分布现状可从光伏、风电、锂电池几方面看。
       从光伏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来看,中国在光伏产业链供应链中居主导地位,欧美光伏生产制造不具竞争力。中国拥有完整的光伏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具备极高的生产制造能力,在光伏组件制造的各个阶段都占有最大份额,各加工制造环节约占全球产品供应的75%以上。2021年全球光伏相关贸易总额(包括多晶硅、硅片、电池和组件)超过400亿美元,同比增长70%以上,其中中国光伏产品出口额超过300亿美元。
       从风电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来看,全球风电产业国际分工体系发达,风机、轴承、环氧树脂、风机叶片、齿轮箱等关键环节的生产制造分布在多个国家,产业链核心环节生产地分布于亚太、欧洲和北美地区的多个国家。任何国家和地区的风电产业链供应链都不完整,都需要通过国际分工完成价值实现,都面临着供应链不稳定的诸多风险。
       从锂电池产业链供应链来看,锂电池的生产制造主要集中在亚洲,尤其是中国,锂资源的开采和锂化工环节则主要集中在南美洲和澳大利亚等地,全球主要的电池材料制造企业分布在日本、韩国、中国、美国等国家,锂化工生产企业分布在中国、美国、智利等国家。
       目前看,中国新能源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好、抗风险能力较强。
       一是中国新能源产业链供应链最为完整,从关键矿物开采加工生产、关键材料和关键零部件生产制造、关键设备生产、最终产品的生产制造,到最终产品的应用市场,形成了覆盖整个产业链的较为完整的供应链体系。这使得中国新能源产业链的每个环节相对独

要保护好能源供应链韧性

来源: 中国经济时报

专业评论

Professional comments

专业评论

立的,并且在产业链上下游存在足够的替代品和备选方案,从而提高了整个新能源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
       二是中国新能源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中国新能源产业链上下游有数量众多的供应商和生产商,已形成了多样化的供应链体系,这使得整个产业链在面对外部冲击时可以快速进行调整,具有较高的供应链韧性。
       三是中国新能源产业链的技术创新能力较为强大,使其可以在面对外部冲击时更快地进行调整和优化,促进产业链不断向高端、智能化方向发展,提高整个产业链的韧性。
       四是中国新能源产业链供应链有规模庞大的专业人才队伍,涵盖了新能源技术研发、生产制造、运营与维护等整个产业链供应链。
       五是政府在保障中国新能源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方面采取了多种措施,出台了包括市场推动、技术升级、人才建设等相关产业政策,有力保障了中国新能源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但中国新能源产业链供应链也面临一些挑战:地缘政治关系的重大变化;新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国际竞争加剧,欧美国家一方面加大了对本地新能源产业的保护力度,提高了市场进入门槛,另一方面加大了新能源产业生产制造本地布局力度;关键技术和关键装备的影响,光伏产业链供应链韧性面临核心环节技术更迭缓慢的风险,风电产业链供应链韧性面临核心零部件和关键材料竞争力不如美欧的风险。

专业评论

       在提高中国新能源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方面,建议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第一,加快推动新能源产业链供应链的数字化转型,提高供应链透明度和信息共享水平,加强新能源产业链供应链监测能力建设,及时发现新能源产业链供应链的风险。
       第二,进一步提升新能源产业链的供应渠道多样化。采取多元化的供应渠道,避免单一的供应渠道或者依赖单一国家或地区的供应商。加强国际合作,利用全球供应链资源,提高我国新能源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第三,加强产业链合作与协同发展,加大技术研发投入,补齐新能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我国新能源产业的短板主要集中在一些中间品、原材料和控制系统。
       第四,注重市场多元化。新能源市场主要集中在美国、欧盟等西方国家,这对我国新能源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已构成一定的风险。美国通过贸易保护主义政策,限制中国光伏产品进口;欧盟也通过新电池法规,提高我国电池产品进入欧盟的门槛。加强“一带一路”新能源产业合作,开辟新的新能源应用市场,通过市场多元化降低欧美市场波动的影响。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能源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白玫)

会展信息

会展信息

会展信息

exhibition information 

       “十三五”期间,宁夏电力事业高速发展,成为助推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高速“引擎”。电网建设方面,基建累计投资227亿元,在全国率先形成覆盖全区的750千伏双环网主网架,330、220千伏电网实现分区运行,“强电网、大送端”特征全面凸显。目前宁夏正在加快电力外送和智能电网建设,力争“十四五”建成以清洁能源外送为主的宁夏天都山至华中/西南±8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持续提升已经建成的银东、灵绍、昭沂直流外送新能源比重。到2025年,力争电力外送能力超过1800万千瓦时,外送清洁能源电力比重提升到35%。完善750千伏、330千伏和220千伏主网架,推进城乡配电网优化升级,加快推进可再生能源电力接入工程,构建有利于清洁能源电力消纳的安全、可靠、绿色、高效智能电网体系。
       为深入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的国家战略和积极推动西北地区能源转型,尽快实现“双碳”目标,构建“创新、绿色、开放、共享”电力清洁能源全产业链生态平台,加强西北地区能源领域技术和市场信息交流,全面提升清洁能源上下游企业有效的沟通合作。应众多行业相关企业建议,2023西北清洁能源暨电力产业博览会(NCEPE2023)将于2023年7月3日-5日在宁夏银川举办。

2023西北太阳能光伏开发利用技术及装备展览会

做精做优新能源新材料产业
 推进产业延链补链强链

邮箱:hycydt123@163.com
地址:山西省阳泉市矿区桃北西街2号

编辑

杨波     

 穆文涛     

耿安英

副主任

刘景利       潘卫平

主        编

蒯平宇       张利武
李淑敏       王   磊
朱瑞峰

副主编

李淑敏       王   磊
朱瑞峰

编辑部主任

张德忠       朱瑞峰

王伟

往期作品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