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产业信息动态-11月7日

华阳集团产业技术研究总院    主办

内刊

2023年11月7日

159期

Information dynamics of industry

产业信息动态

——摘选自国家能源局 《2023年前三季度各省光伏装机明细发布!》

在2023年前三季度光伏新增并网中,河南以10.73GW领跑全国,山东9.59GW、江苏9.14GW、湖北8.83GW、新疆8.82GW分别位列前五名。在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中,河南以10.58GW依旧领先,江苏8.38GW、山东7.36GW、安徽6.62GW、浙江5.3GW分别位列前五名。从累积装机来看,山东以52.29GW的总装机量位列第一,分布式累积38.22GW,其中户用光伏 24.48GW,依旧是户用光伏第一大省。

目 录                        CONTENTS

19

史玉波:对发展光伏产业提出四点建议

专业评论

技术前沿

高导电性和多孔木质素衍生碳纤维

13

会展信息

上海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展览会 

10

33.9%!中国创造钙钛矿叠层电池效率新的世界纪录

行业聚焦

权威之声

05

2023年前三季度各省光伏装机明细发布!

宏观政策

08

江苏:新增10GW以上推动园区绿电消纳

21

01

权威之声

authority   VOICE

2023年前三季度各省光伏装机明细发布!

来源: 国家能源局

11月3日,国家能源局公布2023年前三季度光伏发电建设运行情况。
根据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全国光伏新增装机12894万千瓦,同比增长145%,其中集中式光伏6180万千瓦,分布式光伏6714万千瓦。截至2023年9月底,全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5.2亿千瓦,其中集中式光伏2.95亿千瓦,分布式光伏2.25亿千瓦。
在2023年前三季度光伏新增并网中,河南以10.73GW领跑全国,山东9.59GW、江苏9.14GW、湖北8.83GW、新疆8.82GW分别位列前五名。
在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中,河南以10.58GW依旧领先,江苏8.38GW、山东7.36GW、安徽6.62GW、浙江5.3GW分别位列前五名。
从累积装机来看,山东以52.29GW的总装机量位列第一,分布式累积38.22GW,其中户用光伏 24.48GW,依旧是户用光伏第一大省。

权威之声

权威之声

02

宏观政策

MACROPOLICY

宏观政策

江苏:新增10GW以上推动园区绿电消纳

来源:江苏省发改委

原文链接:一图读懂江苏沿海地区新型电力系统实施方案

近日,江苏省发展改革委正式印发《江苏沿海地区新型电力系统实施方案(2023-2027年)》(苏发改能源发〔2023〕1064号)。
《实施方案》分为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五部分,提出到2027年,在沿海地区重点构建绿色能源开发体系、电力供应支撑体系、新型储能布局体系、智能电网输配体系、绿电就近消纳体系等“十大体系”,基本建成“八千工程”,实现支撑性火电新增1000万千瓦以上、海上光伏新增1000万千瓦以上、海上风电新增1000万千瓦以上、核电累计建成1000万千瓦左右、绿色低碳年发电1000亿千瓦时以上、调节能力新增1000万千瓦、绿电就近消纳能力新增1000万千瓦以上、电力装备产业规模新增1000亿元以上,在国内率先打造系统规模大、电力元素全、绿电消纳多、支撑产业实的区域级新型电力系统。
根据陆上光伏、海上光伏、海上风电的建设进度,分阶段规划绿电就近就地接网方案。支持园区开展交直流配网、新型储能、多能互补、源网荷储、虚拟电厂、风光功率预测等新型电力系统技术综合运用,提高绿电就近就地消纳能力。

行业聚焦

INDUSTRY FOCUS

03

行业聚焦

33.9%!中国创造钙钛矿叠层电池效率新的世界纪录

来源:光伏见闻

11月3日,据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最新认证报告显示,由中国光伏企业——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隆基绿能”)自主研发的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效率达到33.9%,这也是目前全球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效率的最高纪录。据悉,此前该电池效率的世界纪录是33.7%,由沙特国王科技大学于今年5月份突破。
此次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效率的突破,是隆基绿能2023年度继5月24日上海国际光伏展会(SNEC 2023)公布31.8%和6月14日欧洲光伏展会(InterSolar Europe 2023)公布33.5%之后的最新进展,也是以该企业为代表的中国光伏企业在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研究领域的又一次重大突破。
记者从现场获悉,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效率达到33.9%,首次超越单结电池的肖克利-奎伊瑟(S-Q)理论效率极限33.7%,为展现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相对于晶硅单结电池效率的优势提供了意义重大的实证数据。
隆基绿能创始人、总裁李振国表示,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是评价光伏技术潜力的关键指标和风向标。而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的理论效率极限可达43%,被公认为突破单结晶硅电池效率极限的主流技术方案。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技术的出现为开发下一代高效太阳电池技术开辟了全新的赛道。这意味着同样的面积,吸收同样的光,能发出更多的电。

行业聚焦

       据隆基绿能首席科学家、中央研究院副院长徐希翔博士现场介绍,2022年11月,隆基绿能公布其硅异质结电池效率突破26.81%,创造全球晶硅单结电池领域的世界纪录。此次研发团队又刷新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效率世界纪录,标志着隆基绿能在全球光伏业界最受关注的硅基单结电池和硅基叠层电池两大赛道均成为世界第一。
       据了解,33.9%的新世界纪录是自2016年有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效率记载以来,第一次由中国企业打破。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江华表示,隆基绿能创造的33.9%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效率世界纪录,意味着该企业在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技术的研发处于全球领先水平。
       江华指出,光伏行业是一个以成本为导向的行业,降本增效是发展核心,而持续提升光伏电池的转换效率是降低度电成本的有效举措。一旦这种高效率的电池技术真正实现量产,将促进光伏发电成本相比之前有较大幅度下降,对于推动我国乃至全球光伏市场的增长都是绝对的利好。而光伏市场的增长也会带动整个能源变革和能源转型。
       今年下半年以来,光伏行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行业未来发展趋势也引发多方关注。李振国表示,隆基绿能密切关注行业市场变化,同时始终坚守降本增效和创新的主航道。

04

技术前沿

TECHNOLOGY FRONTIER

技术前沿

来源 :  碳材料前沿

背景介绍
随着全球各国对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重视,一系列严格的环保法规应运而生,采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成为未来发展的主要方针。生物质基碳纤维是一种十分环保的纤维材料,其主要来源于可再生生物质材料,包括纤维素、壳聚糖和蚕丝。生物质基碳纤维为来自不可再生化石燃料原料的传统碳纤维提供了一种环保的替代品。
在生物基碳纤维的各种原丝材料中,木质素因其含碳量高、芳烃结构丰富、可再生性等特点脱颖而出。木质素具有独特的3D网络结构,是植物中唯一发现的芳香族聚合物。它是仅次于纤维素的第二大生物质成分。工业过程会产生大量的木质素(每年约 50 万至 70 万吨),碳含量高达 60%。不幸的是,目前大部分木质素被焚烧发电,导致有效利用率不到2%,并加剧了污染问题。木质素衍生碳纤维的生产为应对这些挑战提供了一个有前途的解决方案。它不仅显著提高了木质素的价值,而且降低了与传统碳纤维相关的生产成本,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然而,木质素衍生碳纤维有限的比表面积和导电性限制了其应用。木质素衍生碳纤维的制造过程通常涉及纤维形成、热稳定和碳化。特别是碳化,对所得碳纤维的物理和化学性能有重大影响。因此,优化碳化条件对于提高木质素衍生碳纤维的性能至关重要。虽然碳化过程对聚丙烯腈(PAN)基碳纤维形貌、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已有大量研究,但缺乏针对炭化温度和升温速率对结构的影响,尤其是木质素衍生碳纤维的晶体结构和性能的综合研究。
本文要点
该工作对碳化过程对木质素衍生碳纤维结构和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成功制备了木质素衍生的碳纤维,该纤维表现出优异的导电性(71 400 S/m)和较大的比表面积(923 m2/g)。重要的是,这些特性超过或等于商业碳纤维,同时还显著降低了成本和温室气体排放。该工作还测试了基于木质素衍生碳纤维的阳极的电池性能,循环时间超过800次,比容量高达466 mA·h/g,该工作在各个工业领域的生产和应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高导电性和多孔木质素衍生碳纤维

技术前沿

的制造过程通常涉及纤维形成、热稳定和碳化。特别是碳化,对所得碳纤维的物理和化学性能有重大影响。因此,优化碳化条件对于提高木质素衍生碳纤维的性能至关重要。虽然碳化过程对聚丙烯腈(PAN)基碳纤维形貌、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已有大量研究,但缺乏针对炭化温度和升温速率对结构的影响,尤其是木质素衍生碳纤维的晶体结构和性能的综合研究。
本文要点
该工作对碳化过程对木质素衍生碳纤维结构和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成功制备了木质素衍生的碳纤维,该纤维表现出优异的导电性(71 400 S/m)和较大的比表面积(923 m2/g)。重要的是,这些特性超过或等于商业碳纤维,同时还显著降低了成本和温室气体排放。该工作还测试了基于木质素衍生碳纤维的阳极的电池性能,循环时间超过800次,比容量高达466 mA·h/g,该工作在各个工业领域的生产和应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前沿

技术前沿

技术前沿

05

专业评论

Professional comments

史玉波:对发展光伏产业提出四点建议

来源: 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

专业评论

11月2日,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史玉波在2023全球光伏产业峰会暨CREC2023中国十大光伏品牌颁奖典礼上的致辞中表示,江苏一直以来都是光伏产业的重镇,拥有众多知名光伏企业和研究机构。在光伏电池和组件制造、光伏电站建设以及光伏技术研发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和成绩。
近年,无锡光伏产业发展迅速,全市共有光伏规上企业96家,实现营业收入1014亿元,同比增长了47%,出口181亿元,同比增长了17.45%。
全市以江阴、惠山、宜兴、新吴、锡山重点地区为代表的光伏集聚区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拥有硅材料、电池及组件、光伏设备制造、零部件配套、光伏电站、专业检修和服务等完整的产业链,这在国内众多新能源城市中尤显突出。中国作为全球光伏产业的领导者,积极推动了技术的创新,产业的升级和国际合作,为光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同时我们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特别是随着云大物易智流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兴起,需要加快光伏产业与信息技术深度的融合发展,实现智能光伏产业的技术创新,加大大尺寸硅片、高效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等研发和突破,夯实配套产业的基础,推动智能光伏关键原辅料、设备、零部件等技术的升级。开展智能光伏与建筑节能、交通运输、绿色农业等领域相结合的交叉技术研究。需要加强光伏发电系统的可持续性,以确保其长期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等全球性挑战。
在此思考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是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开展基础研究,推动新材料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光伏电池和组件效率和可靠性。同时,鼓励企业与高校研究机构合作,共同推动光伏体制的创新。
二是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鼓励从硅材料、电池制造到组件配套的电站建设等各个环节之间的协同合作,形成产业协同,提高产业的竞争力。
三是重视培训和人才的发展,加大对光伏领域人才培训的投入,培养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以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
四是积极广泛拓展国际伙伴合作,分享经验、技术和市场机会,共同推动光伏产业的发展。

专业评论

推动智能光伏关键原辅料、设备、零部件等技术的升级。开展智能光伏与建筑节能、交通运输、绿色农业等领域相结合的交叉技术研究。需要加强光伏发电系统的可持续性,以确保其长期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等全球性挑战。
       在此思考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是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开展基础研究,推动新材料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光伏电池和组件效率和可靠性。同时,鼓励企业与高校研究机构合作,共同推动光伏体制的创新。
       二是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鼓励从硅材料、电池制造到组件配套的电站建设等各个环节之间的协同合作,形成产业协同,提高产业的竞争力。
       三是重视培训和人才的发展,加大对光伏领域人才培训的投入,培养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以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
       四是积极广泛拓展国际伙伴合作,分享经验、技术和市场机会,共同推动光伏产业的发展。

会展信息

上海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展览会 SNEC

会展信息

EXHIBITION INFORMATION 

展会时间:2024年06月03日~06月05日
展会地点中国 - 上海 - 浦东新区龙阳路2345号 - 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
主办单位:亚洲光伏产业协会(APVIA),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CRES) ,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
展会简介:2024年上海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展览会(SNEC),展会时间:2024年06月03日~06月05日,展会地点:中国-上海-浦东新区龙阳路2345号-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主办方:亚洲光伏产业协会(APVIA),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CRES) ,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CREIA),举办周期:一年一届,展会面积:180000平米,参展观众:200000人,参展商数量及参展品牌达到2000家。
“上海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展览会SNEC”从2007年第一届的1.5万平方米,发展到2017年的18万平方米,来自全球95个国家和地区共1800多家企业参展,其中国际展商比例占30%,已经成为在中国、在亚州、在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化、专业化、规模化的光伏盛会。

会议直达:上海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展览会

做精做优新能源新材料产业
 推进产业延链补链强链

邮箱:hycydt123@163.com
地址:山西省阳泉市矿区桃北西街2号

耿安英       高    杰       杨晓成       周晓辉      

郭宝晶       韩    娟       张    静       

刘景利       

郑迎芳       段昕永

李淑敏       

蒯平宇       张利武
李淑敏       王   磊
朱瑞峰

主        编

副主编

编辑部主任

副主任

编辑

武天宇

校对审核

耿安英

往期作品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