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产业信息动态-5月6日

华阳集团产业技术研究总院    主办

内刊

2024年5月6日

281期

Information dynamics of industry

产业信息动态

——摘选自国家能源局 《事关新型储能!国家能源局重磅发布》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发展新型储能”。国家能源局高度重视新型储能发展工作,通过推动技术创新试点示范、强化新型储能调度运用等措施,促进新型储能多元化高质量发展。一是新型储能持续快速发展,已投运装机超3500万千瓦。二是技术创新不断突破,新型储能试点示范初见成效。三是持续完善新型储能调用机制,促进调节作用发挥。

目 录                        CONTENTS

技术前沿

Nature:在标准大气压下生长金刚石

14

10

隆基绿能BC新品加速光伏行业洗牌

行业聚焦

权威之声

05

事关新型储能!国家能源局重磅发布

宏观政策

08

江西:暂缓实施尖峰电价、试行重大节假日深谷电价

会展信息

第三届中国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博览会

22

20

绿电支撑算力可持续发展

专业评论

01

权威之声

authority   VOICE

事关新型储能!国家能源局重磅发布

来源:国家能源局

4月29日,国家能源局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一季度能源形势和可再生能源并网运行情况,介绍新型储能发展和电网安全“三项行动”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边广琦副司长介绍新型储能发展相关情况: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发展新型储能”。国家能源局高度重视新型储能发展工作,通过推动技术创新试点示范、强化新型储能调度运用等措施,促进新型储能多元化高质量发展。
一是新型储能持续快速发展,已投运装机超3500万千瓦。
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3530万千瓦/7768万千瓦时,较2023年底增长超过12%,较2023年一季度末增长超过210%。
投运项目中,从装机规模看,新型储能电站逐步呈现集中式、大型化趋势,不足1万千瓦的项目装机占全部装机6.7%,1—10万千瓦的项目装机占比38.5%,10万千瓦以上的项目装机占比54.8%。从储能时长看,全国新型储能项目平均储能时长2.2小时,储能时长不足2小时的项目装机占全部装机12.9%,2—4小时的项目装机占比74.6%,4小时以上的项目装机占比12.5%。从地区分布看,西北地区风光资源丰富,已成为全国新型储能发展最快的地区,西北地区已投运新型储能装机1030万千瓦,占全国29.2%,华北地区25.3%、华中地区17.5%、南方地区15.2%、华东地区12.3%、东北地区0.5%。
二是技术创新不断突破,新型储能试点示范初见成效。2024年初,国家能源局以公告形式正式发布56个新型储能试点示范项目名单,涵盖目前工程应用的主要技术路线,其中包括17个锂离子电池、11个压缩空气储能、8个液流电池、8个混合储能、3个重力储能、3个飞轮储能、2个钠离子电池、2个二氧化碳储能、1个铅炭电池、1个液态空气储能。示范项目名单发布以来,相关工作稳步推进,部分示范项目顺利并网运行,有力推动新技术应用实施。
三是持续完善新型储能调用机制,促进调节作用发挥。随着新能源快速发展,电力系统对调节能力提出更大需求。为了提升新型储能利用率,发挥新型储能调节作用,国家能源局坚持“问题导向,系统观念”,细化政策措施,印发了《关于促进新型储能并网和调度运用的通知》(国能发科技规〔2024〕26号)。文件旨在规范新型储能并网接入,推动新型储能高效调度运用,对电网企业、电力调度机构、新型储能项目单位提出了具体要求。下一步,国家能源局将不断完善新型储能政策体系,鼓励科技创新,持续推动新型储能技术产业进步,不断引导各类储能科学配置和调度运用,促进新型储能调节作用发挥,支撑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权威之声

权威之声

目装机占比54.8%。从储能时长看,全国新型储能项目平均储能时长2.2小时,储能时长不足2小时的项目装机占全部装机12.9%,2—4小时的项目装机占比74.6%,4小时以上的项目装机占比12.5%。从地区分布看,西北地区风光资源丰富,已成为全国新型储能发展最快的地区,西北地区已投运新型储能装机1030万千瓦,占全国29.2%,华北地区25.3%、华中地区17.5%、南方地区15.2%、华东地区12.3%、东北地区0.5%。
二是技术创新不断突破,新型储能试点示范初见成效。2024年初,国家能源局以公告形式正式发布56个新型储能试点示范项目名单,涵盖目前工程应用的主要技术路线,其中包括17个锂离子电池、11个压缩空气储能、8个液流电池、8个混合储能、3个重力储能、3个飞轮储能、2个钠离子电池、2个二氧化碳储能、1个铅炭电池、1个液态空气储能。示范项目名单发布以来,相关工作稳步推进,部分示范项目顺利并网运行,有力推动新技术应用实施。
三是持续完善新型储能调用机制,促进调节作用发挥。随着新能源快速发展,电力系统对调节能力提出更大需求。为了提升新型储能利用率,发挥新型储能调节作用,国家能源局坚持“问题导向,系统观念”,细化政策措施,印发了《关于促进新型储能并网和调度运用的通知》(国能发科技规〔2024〕26号)。文件旨在规范新型储能并网接入,推动新型储能高效调度运用,对电网企业、电力调度机构、新型储能项目单位提出了具体要求。下一步,国家能源局将不断完善新型储能政策体系,鼓励科技创新,持续推动新型储能技术产业进步,不断引导各类储能科学配置和调度运用,促进新型储能调节作用发挥,支撑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02

宏观政策

MACROPOLICY

宏观政策

江西:暂缓实施尖峰电价、试行重大节假日深谷电价

来源:江西发改委

日前,江西发改委下发《关于适当调整分时电价机制的通知》,通知提出,适当调整峰谷时段划分。为契合用电负荷特性变化,适当调整峰谷时段划分,冬季(1月、12月)每日18:00~20:00为尖峰时段,8:30~11:30、20:00~21:00为高峰时段,0:00~6:00为低谷时段,其余为平段;夏季(7~9月)每日20:30~22:30为尖峰时段,16:30~20:30为高峰时段,0:00~6:00为低谷时段,其余为平段;其他季节(2~6、10~11月)16:00~22:00为高峰时段,0:00~6:00为低谷时段,其余为平段。
暂缓实施尖峰电价。尖峰时段用电暂执行高峰时段电价标准。后续视电力供需紧张形势,并结合经济社会承受能力,适时予以恢复。
试行重大节假日深谷电价。春节、“五一”国际劳动节、国庆节(具体时间以国家公布为准)12:00~14:00设置为深谷时段,电价在平段电价基础上下浮60%。

原文链接:关于适当调整分时电价机制的通知

行业聚焦

INDUSTRY FOCUS

03

行业聚焦

隆基绿能BC新品加速光伏行业洗牌

来源:中国能源网

625-660W,转化效率高达24.4%……近日,隆基绿能新BC组件被媒体爆出,迅速吸引了媒体和市场的广泛关注。这款新品不仅在光伏行业内引发了热议,更成为近期关注度最高的新品话题,搅动着当前同质化严重的市场格局。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隆基绿能新BC组件的推出,标志着整个光伏行业即将迎来一次技术迭代的浪潮。这款组件的高效性能不仅将提升光伏发电的效率和经济效益,更有望推动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创新发展。
隆基绿能24.4%效率新组件崭露
当前光伏行业产能过剩、价格竞争激烈的环境下,拥有高效、低成本的技术优势,对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从媒体报道的隆基绿能BC新组件信息显示,新品具有625-660W的功率输出和高达24.4%的转化效率。
业内人士推测,这份产品规格书很可能是隆基即将推向市场的新型组件产品。一个有力的证据是,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在今年3月21日的媒体专访中曾提到:“公司很快会推出基于冠军技术的下一代BC电池,这一新产品的效率将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从而能够避免同质化竞争。”众所周知,隆基绿能在光伏领域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企业,这款新品不仅展现了隆基绿能在光伏技术领域的创新实力,也为整个行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随着隆基绿能新BC组件的上市,预计市场将出现更多的竞争和变革。其他光伏企业可能会加快技术研发和升级,以应对这一新兴技术的挑战。同时,客户和投资者也将更加关注光伏产品的性能和效率,推动整个市场向更高效、更环保的方向发展。
回顾隆基绿能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其对于研发的持续投入和高度重视。近五年,隆基研发投入合计超过180亿元,位居行业第一。秉承“宽研窄投”的策略,隆基在研发布局上,布局不同的技术和产业领域,以便看到更多技术未来的发展潜力和机会,筛选出最有潜力的技术路线。在进行产能布局时,隆基则更加聚焦,选择最有发展潜力和社会价值的技术,集中精力将优选的技术种子投入量产。这种研发策略使得隆基能够在保持技术领先的同时,也确保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这一技术的突破,不仅让隆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也为整个行业带来了全新的发展可能。
光伏产业迭代在即,差异化创新成关键
随着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然而,在看似繁荣的市场背后,却隐藏着深刻的危机。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光伏产业链各环节产能规模均达900GW-1000GW,供需关系严重失衡,整个行业产能过剩已导致产业发展环境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在这种背景下,光伏组件主流价格大幅下降,降幅超过50%,低利润回报、低成本竞争、行业同质化等问题开始严重挤压产业链各环节的盈利空间。一些量产转换效率不明朗的厂商深感压力,而隆基绿能等新技术的领军企业则迎来了发展机遇。
随着BC、HJT等技术更新加快和市占率的提升,传统TOPCon技术的产能投资或将面临淘汰的风险。目前,BC技术不仅效率高,且成本已极具优势,更能满足市场对于高效、低成本光伏产品的需求。仍在大量投资TOPCon技术的企业,可能会因为技术落后而面临市场份额被侵蚀的风险。
与此同时,光伏产业的变革不仅是技术的变革,更是市场格局的变革。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需要共同努力,推动产业健康发展。政府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企业应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不断提升自身实力和技术水平;社会各界也应加强对光伏产业的关注和支持,共同推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未来,随着新技术不断进步和市场不断变化,拥有创新能力和市场洞察力的企业,将更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对于电站投资者来说,选择差异化硬科技的产品,无疑是降低投资风险、获取长期收益的关键。

行业聚焦

力的证据是,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在今年3月21日的媒体专访中曾提到:“公司很快会推出基于冠军技术的下一代BC电池,这一新产品的效率将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从而能够避免同质化竞争。”众所周知,隆基绿能在光伏领域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企业,这款新品不仅展现了隆基绿能在光伏技术领域的创新实力,也为整个行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随着隆基绿能新BC组件的上市,预计市场将出现更多的竞争和变革。其他光伏企业可能会加快技术研发和升级,以应对这一新兴技术的挑战。同时,客户和投资者也将更加关注光伏产品的性能和效率,推动整个市场向更高效、更环保的方向发展。
回顾隆基绿能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其对于研发的持续投入和高度重视。近五年,隆基研发投入合计超过180亿元,位居行业第一。秉承“宽研窄投”的策略,隆基在研发布局上,布局不同的技术和产业领域,以便看到更多技术未来的发展潜力和机会,筛选出最有潜力的技术路线。在进行产能布局时,隆基则更加聚焦,选择最有发展潜力和社会价值的技术,集中精力将优选的技术种子投入量产。这种研发策略使得隆基能够在保持技术领先的同时,也确保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这一技术的突破,不仅让隆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也为整个行业带来了全新的发展可能。
光伏产业迭代在即,差异化创新成关键
随着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然而,在看似繁荣的市场背后,却隐藏着深刻的危机。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光伏产业链各环节产能规模均达900GW-1000GW,供需关系严重失衡,整个行业产能过剩已导致产业发展环境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在这种背景下,光伏组件主流价格大幅下降,降幅超过50%,低利润回报、低成本竞争、行业同质化等问题开始严重挤压产业链各环节的盈利空间。一些量产转换效率不明朗的厂商深感压力,而隆基绿能等新技术的领军企业则迎来了发展机遇。
随着BC、HJT等技术更新加快和市占率的提升,传统TOPCon技术的产能投资或将面临淘汰的风险。目前,BC技术不仅效率高,且成本已极具优势,更能满足市场对于高效、低成本光伏产品的需求。仍在大量投资TOPCon技术的企业,可能会因为技术落后而面临市场份额被侵蚀的风险。
与此同时,光伏产业的变革不仅是技术的变革,更是市场格局的变革。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需要共同努力,推动产业健康发展。政府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企业应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不断提升自身实力和技术水平;社会各界也应加强对光伏产业的关注和支持,共同推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未来,随着新技术不断进步和市场不断变化,拥有创新能力和市场洞察力的企业,将更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对于电站投资者来说,选择差异化硬科技的产品,无疑是降低投资风险、获取长期收益的关键。

行业聚焦

随着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然而,在看似繁荣的市场背后,却隐藏着深刻的危机。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光伏产业链各环节产能规模均达900GW-1000GW,供需关系严重失衡,整个行业产能过剩已导致产业发展环境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在这种背景下,光伏组件主流价格大幅下降,降幅超过50%,低利润回报、低成本竞争、行业同质化等问题开始严重挤压产业链各环节的盈利空间。一些量产转换效率不明朗的厂商深感压力,而隆基绿能等新技术的领军企业则迎来了发展机遇。
随着BC、HJT等技术更新加快和市占率的提升,传统TOPCon技术的产能投资或将面临淘汰的风险。目前,BC技术不仅效率高,且成本已极具优势,更能满足市场对于高效、低成本光伏产品的需求。仍在大量投资TOPCon技术的企业,可能会因为技术落后而面临市场份额被侵蚀的风险。
与此同时,光伏产业的变革不仅是技术的变革,更是市场格局的变革。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需要共同努力,推动产业健康发展。政府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企业应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不断提升自身实力和技术水平;社会各界也应加强对光伏产业的关注和支持,共同推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未来,随着新技术不断进步和市场不断变化,拥有创新能力和市场洞察力的企业,将更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对于电站投资者来说,选择差异化硬科技的产品,无疑是降低投资风险、获取长期收益的关键。

04

技术前沿

TECHNOLOGY FRONTIER

技术前沿

来源 :Carbontech

天然钻石的形成通常需要高温高压的条件,温度在900℃~1400℃之间,压力在5~6GPa之间。而人工合成金刚石最常见的方法也需要近6万倍大气压和高达1600摄氏度的条件。
韩国基础科学研究所的Rodney Ruoff等人最初在硅晶片的碎片上放置了一些金刚石微粒,并在上面加了几滴熔化的镓和其他液态金属,然后将混合物暴露在甲烷或其他含碳气体中,希望气体中的碳能够扩散到镓中,并与金刚石种子结合成更大的晶体。最初,位于硅晶片顶部的厚层二氧化硅似乎阻止了金刚石的生长。但在一次实验中,一滴液态镓流过晶片的边缘,溶解了一些暴露的纯硅。当他们后来查看硬化金属内部时,发现了一堆微小的金刚石晶体。接着,研究人员对该方法进行了完善。他们使用一个其中装有加热至1025°C的液态镓、铁、镍和硅混合物的小坩埚,并暴露于甲烷和氢气中。不需要种子晶体或额外的压力。金属溶解了碳气体,硅似乎以某种方式帮助碳原子在金刚石的金字塔排列中相互结合。
这种使用液态金属在1atm(标准大气压)和1025℃下生长无晶种颗粒的金刚石晶体和多晶金刚石薄膜的方法,打破了传统的金刚石生长模式。金刚石在由镓、铁、镍和硅组成的液态金属的表面下生长,通过甲烷的催化活化和碳原子在表面下区域内的扩散。研究人员发现,液态金属表面下的碳超饱和导致金刚石的成核和生长,硅在稳定四价碳团簇中起着重要作用,这些团簇在成核过程中发挥作用。在温和温度和1大气压下液态金属中生长(亚稳态)金刚石为进一步的基础科学研究和该类型生长的扩展开辟了许多可能性。
相关研究成果以“Growth of diamond in liquid metal at 1 atm pressure”为题,4月24日发表于《Nature》。目前,研究人员已经能用这种技术制造由数千个紧密排列的微小晶体组成的钻石薄膜,不过对于未来更广泛的应用,还要取决于这项技术的规模化能推进到何种程度。

Nature:在标准大气压下生长金刚石

技术前沿

这种使用液态金属在1atm(标准大气压)和1025℃下生长无晶种颗粒的金刚石晶体和多晶金刚石薄膜的方法,打破了传统的金刚石生长模式。金刚石在由镓、铁、镍和硅组成的液态金属的表面下生长,通过甲烷的催化活化和碳原子在表面下区域内的扩散。研究人员发现,液态金属表面下的碳超饱和导致金刚石的成核和生长,硅在稳定四价碳团簇中起着重要作用,这些团簇在成核过程中发挥作用。在温和温度和1大气压下液态金属中生长(亚稳态)金刚石为进一步的基础科学研究和该类型生长的扩展开辟了许多可能性。
相关研究成果以“Growth of diamond in liquid metal at 1 atm pressure”为题,4月24日发表于《Nature》。目前,研究人员已经能用这种技术制造由数千个紧密排列的微小晶体组成的钻石薄膜,不过对于未来更广泛的应用,还要取决于这项技术的规模化能推进到何种程度。
/ 使用液态金属在1atm下生长金刚石 /
液态金属含有镓、镍、铁和硅用于金刚石的生长。研究人员使用了一个定制的冷壁真空系统,可以快速加热和冷却金属(图1a)。图1b显示了液态镓、镍和铁锭的混合物,以及在加热前的坩埚底部腔中的一小块硅晶片。典型的生长过程是在甲烷(CH4)和氢(H2)在760 torr下,测温仪读数为1175°C时进行的。镍、铁和硅完全溶解到液态镓中,形成熔融的液态金属。
金刚石通常在这种液态金属合金的底部中心区域生长。研究人员发现,金刚石在1175°C的最佳生长条件下生长得最为丰富。在760 torr下,暴露于称之为“优化生长条件”的甲烷和氢气混合物中。当用13CH4替代普通甲烷时,可以找到13C纯钻石的区域。还使用了氘气体,表明液态金属的亚表面存在氢气,并且生长的金刚石表面被氢覆盖。
/ 金刚石的特性分析 /
研究人员使用13CH4(99% 13C)代替普通的甲烷(98.9% 12C)进行了一些生长实验。将生长后的样品标记为13C-D150-GC,表示生长时间为150分钟,其配置是整个坩埚腔底表面与液态金属接触(图2a)。在13C-D150-GC上获得的典型拉曼光谱(图2b)显示了1283 cm-1和1332 cm-1处的钻石峰,以及1521 cm-1和1580 cm-1处的石墨G带峰,分别是基本纯的13C标记钻石(13D)和普通钻石(12D)的拉曼带,以及基本纯的13C标记石墨(13G)和普通石墨(12G)的G带。这个拉曼光谱可以通过甲烷和石墨坩埚都向钻石和石墨的生长提供碳来解释。由于观察到的12D和12G峰的强度远远大于13D和13G峰的强度,石墨坩埚似乎比甲烷为钻石和石墨的生长提供了更多的碳。

技术前沿

石和石墨的生长提供碳来解释。由于观察到的12D和12G峰的强度远远大于13D和13G峰的强度,石墨坩埚似乎比甲烷为钻石和石墨的生长提供了更多的碳。

技术前沿

/ 金刚石生长机制 /
在金刚石通常生长的区域(固化液态金属样品底部的中心区域),10分钟的试验中碳浓度(在或接近表面处约为65 at%)比15分钟的试验中的碳浓度(在或接近表面处约为27 at%)要高得多。然而,对于10分钟的试验,金刚石并未生长,但对于15分钟的试验,金刚石却生长了(图1d)。因此,研究人员推测在约10分钟时,亚表面碳原子的浓度非常高,使过饱和度非常接近形成金刚石的核。在约10分钟到不到15分钟之间的某个时刻,核化发生,随后金刚石颗粒迅速生长,并不断地受到周围温度较高的区域提供新的碳。
研究人员强调,硅在金刚石生长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实验以及对SiV−色心的观察,硅在金刚石的核化过程中起着作用;较高的核化密度可以解释0.50 at%时较小金刚石的更高密度生长。理论计算进一步表明,硅促进了在生长温度下液态金属中具有主要为sp3型碳键的某些碳簇(可能是金刚石生长的前核)的形成,并稳定了这些碳簇。
此外,研究发现,液态金属次表面(M1)区域中硅的减少与金刚石生长的停止相关。随着金刚石的生长,某些量的硅被消耗形成了SiV−色心。通过原子力显微镜测量,发现300分钟的生长与150分钟的生长相比,金刚石薄膜的厚度基本相同。也就是说,在大约150分钟后,当硅在一定程度上被消耗后,更长时间的生长并不能产生更多的金刚石。
/ 结论 /
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在1大气压和中等温度下利用液态金属合金生长金刚石的方法,这种方法前所未有,因为金刚石通常只能在高压(5-6 GPa)和高温下使用液态金属生长。金刚石薄膜含有SiV-色心,并且可以转移到任何其他基板上。研究人员建议通过简单的修改,可以通过使用更大的表面或界面、配置加热元件以实现更大的潜在生长区域,并通过一些新的方式将碳分配到金刚石生长区域,从而实现金刚石在非常大的区域上生长。
使用液态金属的一般方法可以加速和推进金刚石在各种表面上的生长,或许还能促进金刚石在小金刚石(种子)颗粒上的生长。考虑到液态金属的大量可能性,它们的共晶体(例如,使用Ga-In混合物作为溶剂或催化剂),以及可能添加不同量的其他各种元素作为催化剂(例如,在Ga中溶解一些Co),以及除了甲烷之外的各种可能的碳前体,探索金刚石生长的可能性似乎很有前景。

技术前沿

05

专业评论

Professional comments

绿电支撑算力可持续发展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从日常网购、打车到人工智能逐步融入生活,算力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愈加凸显。特别是随着文本、图像等多媒体生成式人工智能进入规模化应用时代,算力发展提速带来巨大的用电需求,“人工智能的尽头是能源”成为行业和社会关心的问题。
算力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支撑,我国算力产业规模近年来平均年增长率近30%,2023年已排名全球第二。算力水平不断提升,与近年来大型以上数据中心加快布局密切相关。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建设若干国家枢纽节点和大数据中心集群,相关部门先后出台《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等文件,8大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和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加快建设,带动算力发展“加速跑”。
作为算力的物理载体,数据中心通过安装服务器来接收、处理、存储与转发数据,需要大量电力支撑运行。从全球来看,据统计,2022年全球数据中心耗电量为4600亿千瓦时,到2026年耗电量将超过10000亿千瓦时。就我国而言,近年来数据中心用电量同样增长较快,有预计表明,到2025年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将提升到5%,数据中心电力消费涨势快。
面对算力发展带来的电力消费迅猛增长势头,利用量大、快速增长的绿色电力支撑算力发展,成为重要且关键的举措。
一方面,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电力供应系统和清洁发电体系,其中水电、风电、光伏、生物质发电和在建核电规模多年居世界第一位,正加快推进新能源发电从增量替代向存量替代转变,逐步成为电力装机和发电量的双主体。仅风电、光伏年新增发电量就超过2000亿千瓦时,能够满足算力发展用电需求。
另一方面,算力行业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碳排放量增长的压力。促进数据中心积极使用绿电,打造绿色算力,是有效应对环境保护和碳减排压力,提升算力行业国际竞争力,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必然举措。
再者,我国新增绿电约60%在西部地区。引导数据中心向西部资源丰富地区聚集,既能缓解东部地区建设运维压力、优化我国数据中心布局结构,又能促进西部地区风光绿电消纳、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当然,以绿电支撑算力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包括算力与电力发展协调衔接问题,绿电供给数据中心技术模式问题等。风电、光伏发电具有间歇性、随机性和波动性特点,而数据中心对电力供应实时性、稳定性要求较高,需创新供给技术和体制机制。此外,还存在数据中心绿电消费积极性不高、算力和电力调度运行协同难度大等制约因素。
为更好推进绿电、算力融合发展,需要加强算力和电力发展规划衔接,动态研判算力发展规模、类型及用电需求,进一步完善国家枢纽节点所在地区及区域内能源电力发展相关规划,提前做好电源、输变电等电力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准备工作。积极探索开展数据中心源网荷储一体化绿色供电模式创新,鼓励探索分布式发电、海上风电等向数据中心供电的新业态新模式。加强大容量、长时间、高安全性的新型储能技术研发攻关,研究适用于数据中心的储能配备方式,提升数据中心绿电供给可靠性。鼓励数据中心利用自身用电需求大、较稳定等优势,参与新能源市场化交易,鼓励开展绿色算力采购。加强科技攻关,降低数据中心各环节能源损耗,推动余热利用,挖掘数据中心灵活用电潜力等。

专业评论

专业评论

消费涨势快。
面对算力发展带来的电力消费迅猛增长势头,利用量大、快速增长的绿色电力支撑算力发展,成为重要且关键的举措。
一方面,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电力供应系统和清洁发电体系,其中水电、风电、光伏、生物质发电和在建核电规模多年居世界第一位,正加快推进新能源发电从增量替代向存量替代转变,逐步成为电力装机和发电量的双主体。仅风电、光伏年新增发电量就超过2000亿千瓦时,能够满足算力发展用电需求。
另一方面,算力行业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碳排放量增长的压力。促进数据中心积极使用绿电,打造绿色算力,是有效应对环境保护和碳减排压力,提升算力行业国际竞争力,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必然举措。
再者,我国新增绿电约60%在西部地区。引导数据中心向西部资源丰富地区聚集,既能缓解东部地区建设运维压力、优化我国数据中心布局结构,又能促进西部地区风光绿电消纳、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当然,以绿电支撑算力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包括算力与电力发展协调衔接问题,绿电供给数据中心技术模式问题等。风电、光伏发电具有间歇性、随机性和波动性特点,而数据中心对电力供应实时性、稳定性要求较高,需创新供给技术和体制机制。此外,还存在数据中心绿电消费积极性不高、算力和电力调度运行协同难度大等制约因素。
为更好推进绿电、算力融合发展,需要加强算力和电力发展规划衔接,动态研判算力发展规模、类型及用电需求,进一步完善国家枢纽节点所在地区及区域内能源电力发展相关规划,提前做好电源、输变电等电力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准备工作。积极探索开展数据中心源网荷储一体化绿色供电模式创新,鼓励探索分布式发电、海上风电等向数据中心供电的新业态新模式。加强大容量、长时间、高安全性的新型储能技术研发攻关,研究适用于数据中心的储能配备方式,提升数据中心绿电供给可靠性。鼓励数据中心利用自身用电需求大、较稳定等优势,参与新能源市场化交易,鼓励开展绿色算力采购。加强科技攻关,降低数据中心各环节能源损耗,推动余热利用,挖掘数据中心灵活用电潜力等。

会展信息

第三届中国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博览会

展会时间:2024/7/4---2024/7/6
展会地点:合肥滨湖国际会展中心 安徽省合肥市滨湖新区锦绣大道3899号
主办单位:中华环保联合会 安徽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 安徽省新能源协会 合肥市生态环境保护协会 中设国际会展集团
展会简介: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决策部署,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建设能源强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扎实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推动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双招双引”工作实施,搭建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供需对接平台。将于2024年7月4-6日在合肥举办“第三届中国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博览会”(简称“中国新环会”),同期举办新环会系列展“第二届中国智慧光伏与储能展览会”。
安徽中设国际会展集团有限公司
参展咨询:章先生 电话:151 5609 1544,0551-6215 5750 邮箱:zhongshezhj5178@163.com
参观咨询:李先生 电话:137 05657 072 邮箱:568712811@qq.com
参会咨询:毛先生 电话:158 6644 5539 邮箱:zsmaohuixin@163.com

会议直达:第三届中国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博览会

会展信息

EXHIBITION INFORMATION 

做精做优新能源新材料产业
 推进产业延链补链强链

邮箱:hycydt123@163.com
地址:山西省阳泉市矿区桃北西街2号

耿安英       高    杰       杨晓成       周晓辉      

郭宝晶       韩    娟       张    静       

刘景利       

郑迎芳       段昕永

李淑敏       

蒯平宇       张利武
李淑敏       王   磊
朱瑞峰

主        编

副主编

编辑部主任

副主任

编辑

武天宇

校对审核

耿安英

做精做优新能源新材料产业
 推进产业延链补链强链

邮箱:hycydt123@163.com
地址:山西省阳泉市矿区桃北西街2号

耿安英       高    杰       杨晓成       周晓辉      

郭宝晶       韩    娟       张    静       

刘景利       

郑迎芳       段昕永

李淑敏       

蒯平宇       张利武
李淑敏       王   磊
朱瑞峰

主        编

副主编

编辑部主任

副主任

编辑

武天宇

校对审核

耿安英

往期作品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