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产业信息动态-5月月刊

内刊

产业信息动态

Information dynamics of industry

2024年4月

14期

主办:《华阳产业信息动态》编辑委员会

主办:华阳集团产业技术研究总院

目   录                                         Contents

权威之声

习近平:中国新能源产业不存在“产能过剩问题”  
辩证看待中国新能源产业产能相关问题
事关新型储能!国家能源局重磅发布
工商业储能同质化“破局” 
库存积累影响显现 光伏中上游价格续跌
储能系统从产能向管能时代转变的挑战与对策
李强总理调研新能源企业
国家统计局公布2024年4月份能源生产情况!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鼓励行业兼并重组
国家发改委:4月太阳能发电增长21.4%
大规模电池储能系统运行可靠性评估理论 

07
11
16
18
21
24
26
28
33
36
38

宏观政策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关于促进新型储能并网和调度运用的通知
六部门:支持内蒙古以更大力度发展新能源
增量配电业务配电区域划分实施办法
七部门重要通知
三部委联合发文加速光储充一体化项目建设
关于推动绿色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能源法草案》:加强能源市场体系建设
武汉:到2025年光伏发电总装机达到100万千瓦

目   录                                         Contents

行业聚焦

37
38
40
42
43

重庆:推广风光等绿色能源应用提高绿电使用比例
新疆:五大路径配比风、光指标
河北规范高速公路分布式光伏
甘肃: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
湖南:布局退役风电、光伏设备循环利用产业基地

45
47
49
52
54
57
62
65
66
69
74
76

美财长耶伦警告:不排除对光伏征收新的关税
法国拟补贴国产太阳能板以削弱中企
光伏硅料价格有望维持低位运行
23年光伏组件出货78.52GW!晶科能源重回行业第一
正面硬碰硬!这几大先进电池技术今年都将落地
多元探索与生态共建 钠电产业化“破局”
电芯单价进入0.3元时代
力量钻石:增长42.15%!产能陆续释放中
MPCVD培育金刚石路在何方
培育钻石行业2023年产业分析
培育钻石价格下降 中南钻石2023年营收遭遇挑战
国产碳纤维崛起,从汽车轻量化到储氢瓶的突破

目   录                                         Contents

专业评论

105
108
111

产品持续迭代,接线盒成为新赛道
分布式光伏十大趋势
2024年中国光伏需求展望以及二季度行业热点

技术前沿

82
83
84
87
90
94
96
99
101
103

晶科与Gulf Energy签署3.5GW长期合作协议
全国首套大容量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在桂问世
“六边形战士”隆基绿能泰睿硅片上市
台铃推出全系超级钠电车
钠电企业竞逐聚阴离子路线
广汽集团与太蓝新能源全固态电池技术对比
超390亿!20个钠电池项目签约、开工、投产
满电续航超1000公里的半固态电池发布
又一人造金刚石项目开工
光威复材:万吨碳纤维项目即将投产

国产碳纤维崛起,从汽车轻量化到储氢瓶的突破

76

目   录                                         Contents

115
117
121
123

煤炭和新能源双增长引发的思考
新型储能迎“风”追“光”释放澎湃力量
未来电池发展方向是钠电池及凝聚态电池
【原创】金刚石材料在半导体行业应用现状评述

会展信息

127

会展信息

权威
之声

AUTHORITY
VOICE 

习近平指出,中国新能源产业在开放竞争中练就了真本事,代表的是先进产能,不仅丰富了全球供给,缓解了全球通胀压力,也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转型作出巨大贡献。不论是从比较优势还是全球市场需求角度看,都不存在所谓“中国产能过剩问题”。中欧合作的本质是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双方在绿色和数字转型中有着广泛共同利益和巨大合作空间,双方应该通过对话协商妥善处理经贸摩擦,照顾双方合理关切。

——摘选自新华社《习近平:中国新能源产业不存在“产能过剩问题”》

习近平:中国新能源产业不存在“产能过剩问题”

来源:新华社

当地时间5月6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在巴黎爱丽舍宫同法国总统马克龙、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举行中法欧领导人三方会晤。
习近平指出,中国始终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中欧关系,将欧洲作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方向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伙伴,希望中法关系、中欧关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当今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中欧作为两支重要力量,应该坚持伙伴定位,坚持对话合作,深化战略沟通,增进战略互信,凝聚战略共识,开展战略协作,推动中欧关系稳定健康发展,为世界和平和发展不断作出新的贡献。
习近平强调,中欧关系有着强大内生动力和广阔发展前景,不针对、不依附、也不受制于第三方。希望欧盟机构树立正确对华认知,制定积极对华政策。双方要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维护中欧关系政治基础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双方要筹办好新一次中欧领导人会晤以及战略、经贸、绿色、数字高层对话,打造稳定互信的产业链供应链伙伴关系。用好中国对欧洲国家免签政策和外籍人员来华便利安排,鼓励民间和地方交往、教育和科研合作,改善中欧关系的民意基础和舆论氛围。
习近平指出,中国新能源产业在开放竞争中练就了真本事,代表的是先进产能,不仅丰富了全球供给,缓解了全球通胀压力,也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转型作出巨大贡献。不论是从比较优势还是全球市场需求角度看,都不存在所谓“中国产能过剩问题”。中欧合作的本质是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双方在绿色和数字转型中有着广泛共同利益和巨大合作空间,双方应该通过对话协商妥善处理经贸摩擦,照顾双方合理关切。
马克龙表示,今年是法中建交60周年,法中合作取得许多重要成果。很高兴在习近平主席对法国进行第三次国事访问期间举行法中欧领导人三方会晤。这既是以往几次法中欧领导人三方会晤的延续,也是应对各种国际挑战的紧迫需要。当前世界面临重大挑战,国际局势处于关键转折点,法国和欧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同中国加强合作,这事关欧洲的未来。法方希望同中方加强对话合作,增进法中、欧中之间的互信和友谊。欧方不认同“脱钩”,欢迎中国企业来欧投资合作,希望同中方加强合作,共同维护欧洲价值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法方希望同中方紧密合作,应对气候变化、海洋多样性等全球性挑战。
冯德莱恩表示,欧中关系良好,明年是欧盟同中国建交50周年。中国在全球事务中地位作用举足轻重,同中国保持良好关系对欧盟至关重要,也将决定能否更好应对气候变化、乌克兰危机等全球性挑战。欧盟希望和中国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增进互信,避免误解,共同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促进世界的和平、安全与繁荣。欧方赞赏中方在绿色转型发展方面作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认同中方在维护自身发展方面的正当权利,希望同中方持续坦诚对话,加强合作。
关于乌克兰危机,习近平指出,中方、法方和欧方都希望尽快停火止战、欧洲恢复和平,都支持乌克兰危机政治解决。我们要共同反对战事外溢升级,共同为和谈创造条件,共同维护国际能源粮食安全、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中方不是乌克兰危机的制造者、当事方,一直为劝和奔走,为促谈尽力。中方的客观公正立场和建设性作用,得到了国际社会广泛认同。中方愿继续同有关各方保持沟通。
关于巴以冲突,习近平强调,当务之急是尽快实现全面停火止战,重中之重是确保人道主义救援,根本出路是落实“两国方案”。中方支持接受巴勒斯坦成为联合国正式会员国。中欧在巴以问题上有很多重要共识。中方愿同欧方一道,支持尽快召开更大规模、更具权威、更有实效的国际和平会议,制定落实“两国方案”的具体时间表和路线图,推动巴勒斯坦问题早日得到全面、公正、持久解决。
三位领导人认为,此次三方会晤增进了彼此了解,凝聚了合作共识,明确了解决问题的思路,愿继续共同努力,促进中欧关系健康稳定发展。
蔡奇、王毅参加会晤。

权威之声

权威之声

习近平指出,中国新能源产业在开放竞争中练就了真本事,代表的是先进产能,不仅丰富了全球供给,缓解了全球通胀压力,也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转型作出巨大贡献。不论是从比较优势还是全球市场需求角度看,都不存在所谓“中国产能过剩问题”。中欧合作的本质是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双方在绿色和数字转型中有着广泛共同利益和巨大合作空间,双方应该通过对话协商妥善处理经贸摩擦,照顾双方合理关切。
马克龙表示,今年是法中建交60周年,法中合作取得许多重要成果。很高兴在习近平主席对法国进行第三次国事访问期间举行法中欧领导人三方会晤。这既是以往几次法中欧领导人三方会晤的延续,也是应对各种国际挑战的紧迫需要。当前世界面临重大挑战,国际局势处于关键转折点,法国和欧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同中国加强合作,这事关欧洲的未来。法方希望同中方加强对话合作,增进法中、欧中之间的互信和友谊。欧方不认同“脱钩”,欢迎中国企业来欧投资合作,希望同中方加强合作,共同维护欧洲价值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法方希望同中方紧密合作,应对气候变化、海洋多样性等全球性挑战。
冯德莱恩表示,欧中关系良好,明年是欧盟同中国建交50周年。中国在全球事务中地位作用举足轻重,同中国保持良好关系对欧盟至关重要,也将决定能否更好应对气候变化、乌克兰危机等全球性挑战。欧盟希望和中国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增进互信,避免误解,共同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促进世界的和平、安全与繁荣。欧方赞赏中方在绿色转型发展方面作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认同中方在维护自身发展方面的正当权利,希望同中方持续坦诚对话,加强合作。
关于乌克兰危机,习近平指出,中方、法方和欧方都希望尽快停火止战、欧洲恢复和平,都支持乌克兰危机政治解决。我们要共同反对战事外溢升级,共同为和谈创造条件,共同维护国际能源粮食安全、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中方不是乌克兰危机的制造者、当事方,一直为劝和奔走,为促谈尽力。中方的客观公正立场和建设性作用,得到了国际社会广泛认同。中方愿继续同有关各方保持沟通。
关于巴以冲突,习近平强调,当务之急是尽快实现全面停火止战,重中之重是确保人道主义救援,根本出路是落实“两国方案”。中方支持接受巴勒斯坦成为联合国正式会员国。中欧在巴以问题上有很多重要共识。中方愿同欧方一道,支持尽快召开更大规模、更具权威、更有实效的国际和平会议,制定落实“两国方案”的具体时间表和路线图,推动巴勒斯坦问题早日得到全面、公正、持久解决。

辩证看待中国新能源产业产能相关问题

来源:国家发改委

权威之声

近期,国内外各方面关注中国新能源产业产能相关问题。对此,我们要坚持以市场眼光和全球视野,从经济规律出发,客观、辩证看待。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判断相关领域产能是否过剩,关键要看全球市场的需求和未来发展潜力。中国出口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等,不仅丰富了全球供给,缓解了全球通胀压力,也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低碳转型作出巨大贡献。
一段时间以来,有的国家部分官员、媒体大肆指责中国新能源产品“产能过剩”,为其搞单边主义、实施贸易保护政策铺垫造势。事实上,无论从国际分工、全球供需还是市场规律看,所谓中国新能源产品“产能过剩”不过是有的国家精心炮制的话题陷阱,试图以此为由推行贸易保护措施,其结果不仅不能让自身获利,反而会破坏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损害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拖累全球经济绿色转型步伐。
一、所谓中国新能源产品“产能过剩”难以立论
对中国新能源产品“产能过剩”的指责,既不符合客观事实,也不符合经济规律。
一是要尊重国际产业分工合作的基本规律。有观点认为,中国新能源产品“过剩产能”在国内难以消化,只能以低价向全世界销售。事实上,各国依据要素禀赋、发展路径等形成不同产业领域的比较优势,相关产品通过跨国贸易互通有无,是国际经济分工合作的现实。美国高端芯片80%用于出口,美国是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气出口国,美国五分之一的农产品销往中国,而美国并未因此受到相关产品属于“过剩产能”的指责。以外销占比看,当前中国新能源产品主要满足国内需求,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仅占总产量的12.5%。
二是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全球供需关系。有观点认为,中国新能源产品产能规模已超过全球市场需求,世界其他国家根本无法吸收这些产能。事实上,据国际能源署(IEA)测算,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需求量将达4500万辆,是2023年全球销量的3倍多,是2023年中国产量的近5倍;2030年全球动力电池需求量将达3500GWh,是2023年全球出货量的4倍多,是2023年中国产量的5倍多;据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测算,为实现巴黎气候协定目标,2030年全球光伏累计装机量需超过5400GW,是2023年全球累计装机量的近4倍,是2023年中国累计装机量的约9倍。显而易见,当前新能源产品的全球产能还不能满足未来市场需求,中国的新能源产品为全球企业和消费者提供了绿色、智能的生产生活体验,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绿色低碳转型作出了巨大贡献。
三是要客观看待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成绩。有观点认为,中国新能源产品的产能优势和价格优势是中国政府大规模补贴的结果。事实上,中国新能源产品的优势是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依托庞大国内市场和完备产业体系,通过市场充分竞争和技术迭代创新而形成的,是中国企业自身不断努力的结果。同时也要看到,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和经济绿色转型,是国际社会的一致倡议和共同实践,世界各国都通过各种方式鼓励和支持相关产业发展。有些国家更是通过立法对新能源产业提供大量补贴,如美国《基础设施和就业法案》安排75亿美元资金支持汽车充电设施建设,《通胀削减法案》规定对最终在北美组装的电动汽车提供每辆最多7500美元的税收抵免。
二、以“产能过剩”为由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损人不利己
历史和现实都已经证明,大肆推行贸易保护主义不仅有损于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对推行保护主义的国家自身也是弊大于利。
一是不利于世界贸易增长和经济恢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今年世界经济将增长3.2%,明显低于2000-2019年平均3.8%的水平;近期世贸组织(WTO)将今年全球贸易量增速预测从3.3%调降至2.6%。在此背景下,以“产能过剩”为借口将经贸问题泛政治化、泛安全化,既无助于解决其自身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也将进一步拖累全球贸易增长和世界经济恢复。特别是会严重扰乱全球新能源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运行,给世界经济大循环设置“梗阻”、“堵点”、“断点”,影响经济运行效率,甚至诱发各类潜在风险。
二是拖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推进绿色低碳转型的进程。近年来,中国新能源产品在满足国内需求、推动实现“双碳”目标的同时,也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绿色低碳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量达到5.1亿千瓦,其中中国的贡献就超过一半;中国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绿色能源项目合作,有效解决用电难、用电贵等问题。有专家评论,如果有的国家和企业能以更加低廉的成本来帮助其它国家和地区加快实现绿色转型的步伐,难道我们不应该感谢他们?那种一方面口口声声把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为自身的“崇高使命”,另一方面又以“产能过剩”为由采取保护主义措施,打压别国新能源产业发展,限制别国新能源产品出口的行径令人不齿,也是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努力的严重损害。
三是推行贸易保护主义会形成反噬,终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历史反复证明,贸易保护主义损人不利己,没有赢家。1930年,为减少进口、出清国内积压产品,美国胡佛政府出台斯穆特—霍利关税法,大幅提高超过2万种外国商品进口关税,这一举措遭到贸易伙伴国纷纷反制,导致美国对外出口急剧下降。穆迪公司报告显示,美国对中国产品大幅加征关税,而美国进口商承担了自中国进口产品加征关税成本的90%以上。彭博社也指出,过去10年美国采取的钢铁保护主义措施,并未阻止美金属制造业就业岗位减少,反而增加了其他领域成本,降低了行业竞争力。现在,有的国家又试图以“产能过剩”为名对别国新能源产业构建贸易壁垒,也很可能再次伤害其国内企业利益和民众福祉。保护主义导致全球要素资源和产品供需错配,无疑将进一步增加有关国家国内物价压力、延缓降通胀进程。
三、坚决反对以“产能过剩”为名搞保护主义
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是大势潮流,各国是相互依存、彼此融合的利益共同体,开放包容、合作共赢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一方面,各国应携手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坚持从经济规律出发,客观、辩证看待产能问题,积极探讨和加强合作。充分尊重国际产业分工的客观规律,坚定不移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不断提升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坚定维护以WTO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反对将经贸问题泛政治化泛安全化,坚持拆墙而不筑墙、开放而不隔绝、融合而不脱钩,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另一方面,中国将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在开放中发展了自己、惠及了世界。现在中国已经是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关税总水平已降至7.3%,接近世贸组织发达成员水平。不管世界形势如何变化,中国都将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中国将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进一步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稳步推进制度型开放,与各国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照顾彼此核心利益,坚持对话协商,做大共同利益的“蛋糕”,不断以高水平的开放链接世界。(作者:国家发展改革委 金轩)

权威之声

实。美国高端芯片80%用于出口,美国是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气出口国,美国五分之一的农产品销往中国,而美国并未因此受到相关产品属于“过剩产能”的指责。以外销占比看,当前中国新能源产品主要满足国内需求,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仅占总产量的12.5%。
二是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全球供需关系。有观点认为,中国新能源产品产能规模已超过全球市场需求,世界其他国家根本无法吸收这些产能。
事实上,据国际能源署(IEA)测算,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需求量将达4500万辆,是2023年全球销量的3倍多,是2023年中国产量的近5倍;2030年全球动力电池需求量将达3500GWh,是2023年全球出货量的4倍多,是2023年中国产量的5倍多;据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测算,为实现巴黎气候协定目标,2030年全球光伏累计装机量需超过5400GW,是2023年全球累计装机量的近4倍,是2023年中国累计装机量的约9倍。
显而易见,当前新能源产品的全球产能还不能满足未来市场需求,中国的新能源产品为全球企业和消费者提供了绿色、智能的生产生活体验,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绿色低碳转型作出了巨大贡献。
三是要客观看待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成绩。有观点认为,中国新能源产品的产能优势和价格优势是中国政府大规模补贴的结果。
事实上,中国新能源产品的优势是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依托庞大国内市场和完备产业体系,通过市场充分竞争和技术迭代创新而形成的,是中国企业自身不断努力的结果。
同时也要看到,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和经济绿色转型,是国际社会的一致倡议和共同实践,世界各国都通过各种方式鼓励和支持相关产业发展。
有些国家更是通过立法对新能源产业提供大量补贴,如美国《基础设施和就业法案》安排75亿美元资金支持汽车充电设施建设,《通胀削减法案》规定对最终在北美组装的电动汽车提供每辆最多7500美元的税收抵免。
二、以“产能过剩”为由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损人不利己
历史和现实都已经证明,大肆推行贸易保护主义不仅有损于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对推行保护主义的国家自身也是弊大于利。
一是不利于世界贸易增长和经济恢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今年世界经济将增长3.2%,明显低于2000-2019年平均3.8%的水平;近期世贸组织(WTO)将今年全球贸易量增速预测从3.3%调降至2.6%。在此背景下,以“产能过剩”为借口将经贸问题泛政治化、泛安全化,既无助于解决其自身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也将进一步拖累全球贸易增长和世界经济恢复。特别是会严重扰乱全球新能源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运行,给世界经济大循环设置“梗阻”、“堵点”、“断点”,影响经济运行效率,甚至诱发各类潜在风险。
二是拖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推进绿色低碳转型的进程。近年来,中国新能源产品在满足国内需求、推动实现“双碳”目标的同时,也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绿色低碳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量达到5.1亿千瓦,其中中国的贡献就超过一半;中国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绿色能源项目合作,有效解决用电难、用电贵等问题。有专家评论,如果有的国家和企业能以更加低廉的成本来帮助其它国家和地区加快实现绿色转型的步伐,难道我们不应该感谢他们?那种一方面口口声声把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为自身的“崇高使命”,另一方面又以“产能过剩”为由采取保护主义措施,打压别国新能源产业发展,限制别国新能源产品出口的行径令人不齿,也是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努力的严重损害。
三是推行贸易保护主义会形成反噬,终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历史反复证明,贸易保护主义损人不利己,没有赢家。1930年,为减少进口、出清国内积压产品,美国胡佛政府出台斯穆特—霍利关税法,大幅提高超过2万种外国商品进口关税,这一举措遭到贸易伙伴国纷纷反制,导致美国对外出口急剧下降。穆迪公司报告显示,美国对中国产品大幅加征关税,而美国进口商承担了自中国进口产品加征关税成本的90%以上。彭博社也指出,过去10年美国采取的钢铁保护主义措施,并未阻止美金属制造业就业岗位减少,反而增加了其他领域成本,降低了行业竞争力。现在,有的国家又试图以“产能过剩”为名对别国新能源产业构建贸易壁垒,也很可能再次伤害其国内企业利益和民众福祉。保护主义导致全球要素资源和产品供需错配,无疑将进一步增加有关国家国内物价压力、延缓降通胀进程。
三、坚决反对以“产能过剩”为名搞保护主义
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是大势潮流,各国是相互依存、彼此融合的利益共同体,开放包容、合作共赢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一方面,各国应携手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坚持从经济规律出发,客观、辩证看待产能问题,积极探讨和加强合作。充分尊重国际产业分工的客观规律,坚定不移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不断提升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坚定维护以WTO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反对将经贸问题泛政治化泛安全化,坚持拆墙而不筑墙、开放而不隔绝、融合而不脱钩,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另一方面,中国将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在开放中发展了自己、惠及了世界。现在中国已经是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关税总水平已降至7.3%,接近世贸组织发达成员水平。不管世界形势如何变化,中国都将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中国将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进一步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稳步推进制度型开放,与各国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照顾彼此核心利益,坚持对话协商,做大共同利益的“蛋糕”,不断以高水平的开放链接世界。(作者:国家发展改革委 金轩)

权威之声

贸易量增速预测从3.3%调降至2.6%。
在此背景下,以“产能过剩”为借口将经贸问题泛政治化、泛安全化,既无助于解决其自身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也将进一步拖累全球贸易增长和世界经济恢复。特别是会严重扰乱全球新能源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运行,给世界经济大循环设置“梗阻”、“堵点”、“断点”,影响经济运行效率,甚至诱发各类潜在风险。
二是拖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推进绿色低碳转型的进程。近年来,中国新能源产品在满足国内需求、推动实现“双碳”目标的同时,也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绿色低碳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量达到5.1亿千瓦,其中中国的贡献就超过一半;中国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绿色能源项目合作,有效解决用电难、用电贵等问题。有专家评论,如果有的国家和企业能以更加低廉的成本来帮助其它国家和地区加快实现绿色转型的步伐,难道我们不应该感谢他们?那种一方面口口声声把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为自身的“崇高使命”,另一方面又以“产能过剩”为由采取保护主义措施,打压别国新能源产业发展,限制别国新能源产品出口的行径令人不齿,也是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努力的严重损害。
三是推行贸易保护主义会形成反噬,终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历史反复证明,贸易保护主义损人不利己,没有赢家。1930年,为减少进口、出清国内积压产品,美国胡佛政府出台斯穆特—霍利关税法,大幅提高超过2万种外国商品进口关税,这一举措遭到贸易伙伴国纷纷反制,导致美国对外出口急剧下降。穆迪公司报告显示,美国对中国产品大幅加征关税,而美国进口商承担了自中国进口产品加征关税成本的90%以上。
彭博社也指出,过去10年美国采取的钢铁保护主义措施,并未阻止美金属制造业就业岗位减少,反而增加了其他领域成本,降低了行业竞争力。现在,有的国家又试图以“产能过剩”为名对别国新能源产业构建贸易壁垒,也很可能再次伤害其国内企业利益和民众福祉。保护主义导致全球要素资源和产品供需错配,无疑将进一步增加有关国家国内物价压力、延缓降通胀进程。
三、坚决反对以“产能过剩”为名搞保护主义
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是大势潮流,各国是相互依存、彼此融合的利益共同体,开放包容、合作共赢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一方面,各国应携手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坚持从经济规律出发,客观、辩证看待产能问题,积极探讨和加强合作。充分尊重国际产业分工的客观规律,坚定不移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不断提升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坚定维护以WTO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反对将经贸问题泛政治化泛安全化,坚持拆墙而不筑墙、开放而不隔绝、融合而不脱钩,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另一方面,中国将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在开放中发展了自己、惠及了世界。现在中国已经是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关税总水平已降至7.3%,接近世贸组织发达成员水平。不管世界形势如何变化,中国都将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
中国将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进一步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稳步推进制度型开放,与各国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照顾彼此核心利益,坚持对话协商,做大共同利益的“蛋糕”,不断以高水平的开放链接世界。(作者:国家发展改革委 金轩)

权威之声

一方面,各国应携手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坚持从经济规律出发,客观、辩证看待产能问题,积极探讨和加强合作。
充分尊重国际产业分工的客观规律,坚定不移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不断提升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
坚定维护以WTO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反对将经贸问题泛政治化泛安全化,坚持拆墙而不筑墙、开放而不隔绝、融合而不脱钩,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另一方面,中国将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在开放中发展了自己、惠及了世界。
现在中国已经是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关税总水平已降至7.3%,接近世贸组织发达成员水平。不管世界形势如何变化,中国都将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
中国将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进一步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稳步推进制度型开放,与各国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照顾彼此核心利益,坚持对话协商,做大共同利益的“蛋糕”,不断以高水平的开放链接世界。

事关新型储能!国家能源局重磅发布

来源:国家能源局

4月29日,国家能源局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一季度能源形势和可再生能源并网运行情况,介绍新型储能发展和电网安全“三项行动”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边广琦副司长介绍新型储能发展相关情况: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发展新型储能”。国家能源局高度重视新型储能发展工作,通过推动技术创新试点示范、强化新型储能调度运用等措施,促进新型储能多元化高质量发展。
一是新型储能持续快速发展,已投运装机超3500万千瓦。
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3530万千瓦/7768万千瓦时,较2023年底增长超过12%,较2023年一季度末增长超过210%。
投运项目中,从装机规模看,新型储能电站逐步呈现集中式、大型化趋势,不足1万千瓦的项目装机占全部装机6.7%,1—10万千瓦的项目装机占比38.5%,10万千瓦以上的项目装机占比54.8%。从储能时长看,全国新型储能项目平均储能时长2.2小时,储能时长不足2小时的项目装机占全部装机12.9%,2—4小时的项目装机占比74.6%,4小时以上的项目装机占比12.5%。从地区分布看,西北地区风光资源丰富,已成为全国新型储能发展最快的地区,西北地区已投运新型储能装机1030万千瓦,占全国29.2%,华北地区25.3%、华中地区17.5%、南方地区15.2%、华东地区12.3%、东北地区0.5%。
二是技术创新不断突破,新型储能试点示范初见成效。2024年初,国家能源局以公告形式正式发布56个新型储能试点示范项目名单,涵盖目前工程应用的主要技术路线,其中包括17个锂离子电池、11个压缩空气储能、8个液流电池、8个混合储能、3个重力储能、3个飞轮储能、2个钠离子电池、2个二氧化碳储能、1个铅炭电池、1个液态空气储能。示范项目名单发布以来,相关工作稳步推进,部分示范项目顺利并网运行,有力推动新技术应用实施。
三是持续完善新型储能调用机制,促进调节作用发挥。随着新能源快速发展,电力系统对调节能力提出更大需求。为了提升新型储能利用率,发挥新型储能调节作用,国家能源局坚持“问题导向,系统观念”,细化政策措施,印发了《关于促进新型储能并网和调度运用的通知》(国能发科技规〔2024〕26号)。文件旨在规范新型储能并网接入,推动新型储能高效调度运用,对电网企业、电力调度机构、新型储能项目单位提出了具体要求。下一步,国家能源局将不断完善新型储能政策体系,鼓励科技创新,持续推动新型储能技术产业进步,不断引导各类储能科学配置和调度运用,促进新型储能调节作用发挥,支撑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权威之声

权威之声

目装机占比54.8%。从储能时长看,全国新型储能项目平均储能时长2.2小时,储能时长不足2小时的项目装机占全部装机12.9%,2—4小时的项目装机占比74.6%,4小时以上的项目装机占比12.5%。从地区分布看,西北地区风光资源丰富,已成为全国新型储能发展最快的地区,西北地区已投运新型储能装机1030万千瓦,占全国29.2%,华北地区25.3%、华中地区17.5%、南方地区15.2%、华东地区12.3%、东北地区0.5%。
二是技术创新不断突破,新型储能试点示范初见成效。2024年初,国家能源局以公告形式正式发布56个新型储能试点示范项目名单,涵盖目前工程应用的主要技术路线,其中包括17个锂离子电池、11个压缩空气储能、8个液流电池、8个混合储能、3个重力储能、3个飞轮储能、2个钠离子电池、2个二氧化碳储能、1个铅炭电池、1个液态空气储能。示范项目名单发布以来,相关工作稳步推进,部分示范项目顺利并网运行,有力推动新技术应用实施。
三是持续完善新型储能调用机制,促进调节作用发挥。随着新能源快速发展,电力系统对调节能力提出更大需求。为了提升新型储能利用率,发挥新型储能调节作用,国家能源局坚持“问题导向,系统观念”,细化政策措施,印发了《关于促进新型储能并网和调度运用的通知》(国能发科技规〔2024〕26号)。文件旨在规范新型储能并网接入,推动新型储能高效调度运用,对电网企业、电力调度机构、新型储能项目单位提出了具体要求。下一步,国家能源局将不断完善新型储能政策体系,鼓励科技创新,持续推动新型储能技术产业进步,不断引导各类储能科学配置和调度运用,促进新型储能调节作用发挥,支撑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工商业储能同质化“破局”

来源:高工观察 高工锂电 

权威之声

“用户侧储能的想象空间比源网侧更大”,“工商业储能市场蕴含巨大潜力”。自从峰谷电价政策打开了盈利空间,2023年以来,国内工商业储能开始起跑。
中电联发布的2023年中国电化学储能电站行业统计数据来看,相比起新能源配储和独立储能,工商业储能的运行情况最好,也是国内收益最好的储能细分领域。
在工商业储能行业发展的初期,市场逐渐探索出一个主流的、相对标准化产品,工商业储能产品在多个方面的形成了统一。
产品规格上,额定功率100kW、标称电量215kWh的工商业储能柜成为最主流的规格;产品设计上,普遍采用模块化设计,可灵活配置,适应多样化场景。
然而,“标准化”产品也意味着同质化,行业陷入“价格战”。
随着工商业储能赛道竞争升维,业内逐渐意识到,一个真正要用起来、能盈利的储能系统,客户更看重的是产品质量和服务,而不是单纯追求低价。
高工储能认为,产品和技术是“1”,渠道、品牌、服务等等都是排在后面的“0”。卷产品和技术,是工商业储能第二阶段竞争的主旋律。
2024年,工商业储能淘汰赛已经打响,进入差异化竞争时代。高工储能观察到,工商业储能进阶的方向是以安全为基、提升收益。可以预见,工商业储能领域或将迎来更多具有颠覆性的技术突破。
目前,工商业储能最明显的一个差异体现在温控技术的选择上,从风冷到液冷、浸没式液冷,再到风液智冷、无空调技术。
此外,部分工商业储能厂商开始在软件层面上展开差异化竞争,突出从设计、建设到安全监测、电能量管理、调度和交易、运维等方面全流程“智慧化”,强调“智慧”解决方案。
温控技术差异化
分布式的工商业储能部署在人流密集区域,虽然项目规模比集中式储能小,但对安全性的要求绝对不比集中式储能低。
温度是影响储能安全和寿命的最核心因素。温控系统虽然在整个储能系统中的成本占比虽然并不高,却是储能寿命和安全的重要保障,温控系统的能耗控制也会影响整个储能系统的运营收益。
储能电芯容量升高、系统规模的扩大,对温度控制提出了更大挑战。得益于温差控制更好、温度一致性更高等优势,去年以来,各大储能厂商纷纷推出了液冷储能系统。
目前,大多数工商业储能系统厂商都给出了风冷和液冷两种方案,甚至还有电工时代、科创储能等厂商将浸没式液冷应用到工商业储能柜。
然而,从风冷到液冷,再到浸没式液冷的演进,也会导致整个系统成本的增加。
即使抛开成本上的差别,在技术上,目前液冷系统依旧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容易出现冷却液漏液、形成冷凝水、冷却液寿命较短等问题。
究竟哪种才是最优的解决方案?
近日,华为、新能安分别推出了风液智冷、无空调技术路线的工商业储能新品,颠覆了常规的热管理技术。
华为数字能源推出的全球首款风液智冷工商业储能新品,有主动液冷、自然风冷、余热利用三种工作模式,通过智冷路由器,根据环境温度和电池工况自动调整工作模式,实现“类心率”式的自适应调节控制。
相比行业传统方案,该系统的多模式智冷运行,使得辅电能耗最大降低30%,还能将储能系统两充两放的性能寿命提升至15年。
新能安发布的Ampace C5工商业储能户外一体机采用独创无液冷、无空调的无助冷全温域控制方案,搭载了40摄氏度环境温度下不衰减的昆仑电芯2.0。
早在2023年,天合储能向外界发布了搭载高温锂电池的无空调储能系统技术,天合储能总裁孙伟表示,天合耐高温电芯研发完成后,会在工商储、大储里推介无空调系统。
此外,宁德时代也在2023年发布了0辅源光储直流耦合解决方案,设计了无冷却系统方案,并采用了耐高温锂电池。
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博士表示,冷却系统不但需要成本,同时常常出现故障,去掉冷却系统是一个很有价值的发展方向。
全流程智慧化
随着各地大量工商业储能投运,实际运行中更多关注的是如何实现能源的精细化、智能化、数字化管理,AI赋能储能系统的价值愈发凸显。
华为数字能源工商业智能光伏业务总裁钟明明表示,工商业储能将进一步向“安全系统化、能控精细化、应用数智化”方向演进。
大多数主流工商业储能厂商基本都在推出硬件产品的同时研发了运营平台,但随着工商业储能项目大型化、电力交易市场的发展,对工商业储能的智慧化水平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仅是运维智能化,还要从设计、建设,到运行过程中的安全监测、能耗控制、调度交易策略等方面全流程智能化。
工商业储能是个重运营的行业,分时电价调整和电力市场改革都时刻牵动着工商业储能的收益,在长达近十年甚至更长的运营过程中,需要根据不断变换的电价、负荷情况智能调整。
华自科技新型储能事业部营销总经理黄紫认为,未来在负荷端尤其是工商业储能赛道的竞争当中,源网荷储一体化和虚拟电厂的发展一定是储能企业未来破局的关键。
去年以来,越来越多厂商发布了“智慧工商业储能”新品,在安全监测、电能量管理、调度和交易等多个方面强调“智能化”。
近日,阳光电源发布了首款电芯预诊断系统iSolarBPS,以储能智芯大模型为底座,可实现提前7天主动预警异常、运维提效30%。
阳光电源PowerStack200CS工商业储能搭载自研EMS智慧能量调度系统,采用融合深度学习和AI最优求解模型的En-grow算法,快速生成最佳调度策略,较传统EMS,收益可提升10%以上,此外还搭载了AI仿生热平衡技术,辅电能耗降33%。
“工商业储能项目逐渐大型化,大规模工商业储能项目对设备的交互能力要求会更高,今年应该会有很多用户提出全年平均使用效率和故障率上的新要求。”汇川技术储能行业经理王晓宇向高工储能表示。
汇川技术发布的二代All-liqcool奥立库全液冷智慧储能一体机,搭载汇川工业生产能源管理平台InoFEMS,基于汇川在自动化和数字化领域的积累,掌握电力现货市场的电价预测模型和厂区用电的负荷预测模型,为用能企业提供最懂用电负荷工艺的数字能源解决方案。
数字化技术能有效提升储能与电网的交互能力。以数字化+储能为战略方向的弘正储能近期推出了搭载D-Galaxy智慧储能云平台的D-Cube系列智慧储能液冷一体柜,实现智慧化运维,支持虚拟电厂、并/离网运行多种模式。

权威之声

2024年,工商业储能淘汰赛已经打响,进入差异化竞争时代。高工储能观察到,工商业储能进阶的方向是以安全为基、提升收益。可以预见,工商业储能领域或将迎来更多具有颠覆性的技术突破。
目前,工商业储能最明显的一个差异体现在温控技术的选择上,从风冷到液冷、浸没式液冷,再到风液智冷、无空调技术。
此外,部分工商业储能厂商开始在软件层面上展开差异化竞争,突出从设计、建设到安全监测、电能量管理、调度和交易、运维等方面全流程“智慧化”,强调“智慧”解决方案。
温控技术差异化
分布式的工商业储能部署在人流密集区域,虽然项目规模比集中式储能小,但对安全性的要求绝对不比集中式储能低。
温度是影响储能安全和寿命的最核心因素。温控系统虽然在整个储能系统中的成本占比虽然并不高,却是储能寿命和安全的重要保障,温控系统的能耗控制也会影响整个储能系统的运营收益。
储能电芯容量升高、系统规模的扩大,对温度控制提出了更大挑战。得益于温差控制更好、温度一致性更高等优势,去年以来,各大储能厂商纷纷推出了液冷储能系统。
目前,大多数工商业储能系统厂商都给出了风冷和液冷两种方案,甚至还有电工时代、科创储能等厂商将浸没式液冷应用到工商业储能柜。
然而,从风冷到液冷,再到浸没式液冷的演进,也会导致整个系统成本的增加。
即使抛开成本上的差别,在技术上,目前液冷系统依旧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容易出现冷却液漏液、形成冷凝水、冷却液寿命较短等问题。
究竟哪种才是最优的解决方案?
近日,华为、新能安分别推出了风液智冷、无空调技术路线的工商业储能新品,颠覆了常规的热管理技术。
华为数字能源推出的全球首款风液智冷工商业储能新品,有主动液冷、自然风冷、余热利用三种工作模式,通过智冷路由器,根据环境温度和电池工况自动调整工作模式,实现“类心率”式的自适应调节控制。
相比行业传统方案,该系统的多模式智冷运行,使得辅电能耗最大降低30%,还能将储能系统两充两放的性能寿命提升至15年。
新能安发布的Ampace C5工商业储能户外一体机采用独创无液冷、无空调的无助冷全温域控制方案,搭载了40摄氏度环境温度下不衰减的昆仑电芯2.0。
早在2023年,天合储能向外界发布了搭载高温锂电池的无空调储能系统技术,天合储能总裁孙伟表示,天合耐高温电芯研发完成后,会在工商储、大储里推介无空调系统。
此外,宁德时代也在2023年发布了0辅源光储直流耦合解决方案,设计了无冷却系统方案,并采用了耐高温锂电池。
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博士表示,冷却系统不但需要成本,同时常常出现故障,去掉冷却系统是一个很有价值的发展方向。
全流程智慧化
随着各地大量工商业储能投运,实际运行中更多关注的是如何实现能源的精细化、智能化、数字化管理,AI赋能储能系统的价值愈发凸显。
华为数字能源工商业智能光伏业务总裁钟明明表示,工商业储能将进一步向“安全系统化、能控精细化、应用数智化”方向演进。
大多数主流工商业储能厂商基本都在推出硬件产品的同时研发了运营平台,但随着工商业储能项目大型化、电力交易市场的发展,对工商业储能的智慧化水平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仅是运维智能化,还要从设计、建设,到运行过程中的安全监测、能耗控制、调度交易策略等方面全流程智能化。
工商业储能是个重运营的行业,分时电价调整和电力市场改革都时刻牵动着工商业储能的收益,在长达近十年甚至更长的运营过程中,需要根据不断变换的电价、负荷情况智能调整。
华自科技新型储能事业部营销总经理黄紫认为,未来在负荷端尤其是工商业储能赛道的竞争当中,源网荷储一体化和虚拟电厂的发展一定是储能企业未来破局的关键。
去年以来,越来越多厂商发布了“智慧工商业储能”新品,在安全监测、电能量管理、调度和交易等多个方面强调“智能化”。
近日,阳光电源发布了首款电芯预诊断系统iSolarBPS,以储能智芯大模型为底座,可实现提前7天主动预警异常、运维提效30%。
阳光电源PowerStack200CS工商业储能搭载自研EMS智慧能量调度系统,采用融合深度学习和AI最优求解模型的En-grow算法,快速生成最佳调度策略,较传统EMS,收益可提升10%以上,此外还搭载了AI仿生热平衡技术,辅电能耗降33%。
“工商业储能项目逐渐大型化,大规模工商业储能项目对设备的交互能力要求会更高,今年应该会有很多用户提出全年平均使用效率和故障率上的新要求。”汇川技术储能行业经理王晓宇向高工储能表示。
汇川技术发布的二代All-liqcool奥立库全液冷智慧储能一体机,搭载汇川工业生产能源管理平台InoFEMS,基于汇川在自动化和数字化领域的积累,掌握电力现货市场的电价预测模型和厂区用电的负荷预测模型,为用能企业提供最懂用电负荷工艺的数字能源解决方案。
数字化技术能有效提升储能与电网的交互能力。以数字化+储能为战略方向的弘正储能近期推出了搭载D-Galaxy智慧储能云平台的D-Cube系列智慧储能液冷一体柜,实现智慧化运维,支持虚拟电厂、并/离网运行多种模式。

权威之声

现“类心率”式的自适应调节控制。
相比行业传统方案,该系统的多模式智冷运行,使得辅电能耗最大降低30%,还能将储能系统两充两放的性能寿命提升至15年。
新能安发布的Ampace C5工商业储能户外一体机采用独创无液冷、无空调的无助冷全温域控制方案,搭载了40摄氏度环境温度下不衰减的昆仑电芯2.0。
早在2023年,天合储能向外界发布了搭载高温锂电池的无空调储能系统技术,天合储能总裁孙伟表示,天合耐高温电芯研发完成后,会在工商储、大储里推介无空调系统。
此外,宁德时代也在2023年发布了0辅源光储直流耦合解决方案,设计了无冷却系统方案,并采用了耐高温锂电池。
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博士表示,冷却系统不但需要成本,同时常常出现故障,去掉冷却系统是一个很有价值的发展方向。
全流程智慧化
随着各地大量工商业储能投运,实际运行中更多关注的是如何实现能源的精细化、智能化、数字化管理,AI赋能储能系统的价值愈发凸显。
华为数字能源工商业智能光伏业务总裁钟明明表示,工商业储能将进一步向“安全系统化、能控精细化、应用数智化”方向演进。
大多数主流工商业储能厂商基本都在推出硬件产品的同时研发了运营平台,但随着工商业储能项目大型化、电力交易市场的发展,对工商业储能的智慧化水平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仅是运维智能化,还要从设计、建设,到运行过程中的安全监测、能耗控制、调度交易策略等方面全流程智能化。
工商业储能是个重运营的行业,分时电价调整和电力市场改革都时刻牵动着工商业储能的收益,在长达近十年甚至更长的运营过程中,需要根据不断变换的电价、负荷情况智能调整。
华自科技新型储能事业部营销总经理黄紫认为,未来在负荷端尤其是工商业储能赛道的竞争当中,源网荷储一体化和虚拟电厂的发展一定是储能企业未来破局的关键。
去年以来,越来越多厂商发布了“智慧工商业储能”新品,在安全监测、电能量管理、调度和交易等多个方面强调“智能化”。
近日,阳光电源发布了首款电芯预诊断系统iSolarBPS,以储能智芯大模型为底座,可实现提前7天主动预警异常、运维提效30%。
阳光电源PowerStack200CS工商业储能搭载自研EMS智慧能量调度系统,采用融合深度学习和AI最优求解模型的En-grow算法,快速生成最佳调度策略,较传统EMS,收益可提升10%以上,此外还搭载了AI仿生热平衡技术,辅电能耗降33%。
“工商业储能项目逐渐大型化,大规模工商业储能项目对设备的交互能力要求会更高,今年应该会有很多用户提出全年平均使用效率和故障率上的新要求。”汇川技术储能行业经理王晓宇向高工储能表示。
汇川技术发布的二代All-liqcool奥立库全液冷智慧储能一体机,搭载汇川工业生产能源管理平台InoFEMS,基于汇川在自动化和数字化领域的积累,掌握电力现货市场的电价预测模型和厂区用电的负荷预测模型,为用能企业提供最懂用电负荷工艺的数字能源解决方案。
数字化技术能有效提升储能与电网的交互能力。以数字化+储能为战略方向的弘正储能近期推出了搭载D-Galaxy智慧储能云平台的D-Cube系列智慧储能液冷一体柜,实现智慧化运维,支持虚拟电厂、并/离网运行多种模式。

权威之声

去年以来,越来越多厂商发布了“智慧工商业储能”新品,在安全监测、电能量管理、调度和交易等多个方面强调“智能化”。
近日,阳光电源发布了首款电芯预诊断系统iSolarBPS,以储能智芯大模型为底座,可实现提前7天主动预警异常、运维提效30%。
阳光电源PowerStack200CS工商业储能搭载自研EMS智慧能量调度系统,采用融合深度学习和AI最优求解模型的En-grow算法,快速生成最佳调度策略,较传统EMS,收益可提升10%以上,此外还搭载了AI仿生热平衡技术,辅电能耗降33%。
“工商业储能项目逐渐大型化,大规模工商业储能项目对设备的交互能力要求会更高,今年应该会有很多用户提出全年平均使用效率和故障率上的新要求。”汇川技术储能行业经理王晓宇向高工储能表示。
汇川技术发布的二代All-liqcool奥立库全液冷智慧储能一体机,搭载汇川工业生产能源管理平台InoFEMS,基于汇川在自动化和数字化领域的积累,掌握电力现货市场的电价预测模型和厂区用电的负荷预测模型,为用能企业提供最懂用电负荷工艺的数字能源解决方案。
数字化技术能有效提升储能与电网的交互能力。以数字化+储能为战略方向的弘正储能近期推出了搭载D-Galaxy智慧储能云平台的D-Cube系列智慧储能液冷一体柜,实现智慧化运维,支持虚拟电厂、并/离网运行多种模式。

库存积累影响显现 光伏中上游价格续跌

来源:InfoLink Consulting

硅料价格
五一假期结束,上游硅料环节整体价格下跌趋势持续,整体块状料价格范围跌至每公斤40-46元范围,颗粒硅价格范围跌至每公斤38-41元范围,虽然整体仍在下跌,但是跌幅逐渐收窄。
当前价格水平已经全线跌破整体生产成本水平,厂家对于突破每公斤40元的价格水平暂时仍有较多顾虑。部分企业已经开始逐步安排提前检修和减产动作,但是二季度中后期头部企业的新产能投产进度也在有序进行中,继而出现一部分产量下降但是另外增量的市场情况,故本月整体新增产量保持环比平稳。
库存方面压力仍在持续发酵,预计二三季度累库水平有有增难减,硅料销售压力难以乐观扭转。
硅片价格
注意:硅片182mm公示栏位为包含182-183.72mm尺寸价格,预计在六月同步更新栏位说明。
五月份硅片排产与四月相比没有太大变化,总量维持在66GW水平。其中,垂直整合厂家排产出现小幅下滑,然二三线专业硅片厂家排产仍在提升,此消彼长下,单月产出与上月持平。N型部分,五月份N型渗透率呈现疲软,占比相比上月下滑1%,落在74%左右。
本周硅片价格仍在下行,P型硅片中M10,G12尺寸成交价格突破到每片1.55-1.6与2-2.1元人民币。N型价格M10,G12,G12R尺寸成交价格来到每片1.4-1.45、2.2-2.3与1.8-1.9元人民币左右,各规格跌幅达到4-7%不等。
近期硅片价格仍在持续波动,各厂家因为自身诉求考量而有不同的定价策略,一部分企业以利润导向为优先,而其余多数企业则考量市场份额与客户关系,执行价格持续分化,凸显硅片行业企业间的囚徒效应。时至本周,头部企业仍在酝酿更新报价,硅片价格在五一节后仍未止跌。
电池片价格
注意:电池片182mm公示栏位为包含182-183.72mm尺寸价格,预计在六月同步更新栏位说明。
四月电池总排产规划受到终端需求回暖影响,产出回升达到67GW左右。五月份厂家排产环比相对持稳,产出预计达到68GW左右。在N型部分,五月份预计在厂家针对P型产能改造与N型产能爬坡并进下将从68%提升至72%左右。
本周电池片价格持续呈现缓慢下行的趋势,P型M10尺寸小幅滑落至每瓦0.32-0.34元人民币;G12尺寸成交价格小幅回落来到每瓦0.35元人民币的价格水平。在N型电池片部分,M10TOPCon电池片价格出现松动,均价价格下行到每瓦0.37-0.38元人民币左右,TOPCon(M10)与PERC(M10)电池片价差约每瓦0.03-0.06元人民币不等。HJT(G12)电池片高效部分则每瓦0.55-0.65元人民币都有出现。
至于G12TOPCon电池片与G12RTOPCon电池片随着买卖双方成交数量的提升,预期将在近期出台公示,当前价格落在每瓦0.39-0.4与0.4-0.42元人民币不等。
组件价格
五至六月组件排产稳定,并无大量增长趋势,差距体现在厂家策略分化,一线厂家受订单支撑排产维持稳定,二季度部分厂家维持高排产规划;而中后段厂家则部分受惠代工订单支撑,考虑上修五至六月排产规划,另外一部分则倾向以控制排产的策略来维系运营。
目前看来五月订单稳定,支撑主要仍是国内市场为主,目前较多以集采项目执行为主,TOPCon组件价格大约落于0.88-0.92元人民币,而分布式项目则主要在每瓦0.85-0.93元人民币的水平,也有部分低价资源订单。
一线厂家仍坚守0.88元人民币的底线交付水平,中后段仍有低于成本线的交付价格。然而仍有部分买卖双方仍在胶着商谈调整价格,项目调价后可见低于0.8元以下区间,明显低于成本水平,厂家无法执行履约,现阶段执行项目部分延宕,下半年集采项目调整过后执行价格较多落在0.8-0.82左右的区间。
而其余规格,182PERC双玻组件价格区间约每瓦0.78-0.90元人民币,国内项目减少较多,价格开始逐渐靠向0.83-0.85元人民币;HJT组件价格下落,目前区间约在每瓦0.97-1.18元人民币之间,均价已靠拢1.1元人民币的区间,低价也可以开始听闻低于1元的价格。
海外价格部分,近期价格暂时维稳,PERC价格执行约每瓦0.1-0.11美元,欧洲因订单减少价格略为下滑至每瓦0.10-0.11欧元。
TOPCon价格则因区域分化明显,欧洲及澳洲区域价格仍有分别0.12-0.13欧元及0.12-0.13美元的执行价位,然而巴西、中东等市场价格约0.11-0.12美元的区间,年末至明年报价听闻下降至低于0.10美元的水平。
HJT部分则暂时持稳约每瓦0.13-0.15美元的水平。
美国价格二季度订单较少,价格仍以前期集中式项目执行为主0.33-0.35美元的区间,部分东南亚厂家受政策纷扰影响暂停对明年报价。

权威之声

权威之声

位说明。
五月份硅片排产与四月相比没有太大变化,总量维持在66GW水平。其中,垂直整合厂家排产出现小幅下滑,然二三线专业硅片厂家排产仍在提升,此消彼长下,单月产出与上月持平。N型部分,五月份N型渗透率呈现疲软,占比相比上月下滑1%,落在74%左右。
本周硅片价格仍在下行,P型硅片中M10,G12尺寸成交价格突破到每片1.55-1.6与2-2.1元人民币。N型价格M10,G12,G12R尺寸成交价格来到每片1.4-1.45、2.2-2.3与1.8-1.9元人民币左右,各规格跌幅达到4-7%不等。
近期硅片价格仍在持续波动,各厂家因为自身诉求考量而有不同的定价策略,一部分企业以利润导向为优先,而其余多数企业则考量市场份额与客户关系,执行价格持续分化,凸显硅片行业企业间的囚徒效应。时至本周,头部企业仍在酝酿更新报价,硅片价格在五一节后仍未止跌。
电池片价格
注意:电池片182mm公示栏位为包含182-183.72mm尺寸价格,预计在六月同步更新栏位说明。
四月电池总排产规划受到终端需求回暖影响,产出回升达到67GW左右。五月份厂家排产环比相对持稳,产出预计达到68GW左右。在N型部分,五月份预计在厂家针对P型产能改造与N型产能爬坡并进下将从68%提升至72%左右。
本周电池片价格持续呈现缓慢下行的趋势,P型M10尺寸小幅滑落至每瓦0.32-0.34元人民币;G12尺寸成交价格小幅回落来到每瓦0.35元人民币的价格水平。在N型电池片部分,M10TOPCon电池片价格出现松动,均价价格下行到每瓦0.37-0.38元人民币左右,TOPCon(M10)与PERC(M10)电池片价差约每瓦0.03-0.06元人民币不等。HJT(G12)电池片高效部分则每瓦0.55-0.65元人民币都有出现。
至于G12TOPCon电池片与G12RTOPCon电池片随着买卖双方成交数量的提升,预期将在近期出台公示,当前价格落在每瓦0.39-0.4与0.4-0.42元人民币不等。
组件价格
五至六月组件排产稳定,并无大量增长趋势,差距体现在厂家策略分化,一线厂家受订单支撑排产维持稳定,二季度部分厂家维持高排产规划;而中后段厂家则部分受惠代工订单支撑,考虑上修五至六月排产规划,另外一部分则倾向以控制排产的策略来维系运营。
目前看来五月订单稳定,支撑主要仍是国内市场为主,目前较多以集采项目执行为主,TOPCon组件价格大约落于0.88-0.92元人民币,而分布式项目则主要在每瓦0.85-0.93元人民币的水平,也有部分低价资源订单。
一线厂家仍坚守0.88元人民币的底线交付水平,中后段仍有低于成本线的交付价格。然而仍有部分买卖双方仍在胶着商谈调整价格,项目调价后可见低于0.8元以下区间,明显低于成本水平,厂家无法执行履约,现阶段执行项目部分延宕,下半年集采项目调整过后执行价格较多落在0.8-0.82左右的区间。
而其余规格,182PERC双玻组件价格区间约每瓦0.78-0.90元人民币,国内项目减少较多,价格开始逐渐靠向0.83-0.85元人民币;HJT组件价格下落,目前区间约在每瓦0.97-1.18元人民币之间,均价已靠拢1.1元人民币的区间,低价也可以开始听闻低于1元的价格。
海外价格部分,近期价格暂时维稳,PERC价格执行约每瓦0.1-0.11美元,欧洲因订单减少价格略为下滑至每瓦0.10-0.11欧元。
TOPCon价格则因区域分化明显,欧洲及澳洲区域价格仍有分别0.12-0.13欧元及0.12-0.13美元的执行价位,然而巴西、中东等市场价格约0.11-0.12美元的区间,年末至明年报价听闻下降至低于0.10美元的水平。
HJT部分则暂时持稳约每瓦0.13-0.15美元的水平。
美国价格二季度订单较少,价格仍以前期集中式项目执行为主0.33-0.35美元的区间,部分东南亚厂家受政策纷扰影响暂停对明年报价。

五至六月组件排产稳定,并无大量增长趋势,差距体现在厂家策略分化,一线厂家受订单支撑排产维持稳定,二季度部分厂家维持高排产规划;而中后段厂家则部分受惠代工订单支撑,考虑上修五至六月排产规划,另外一部分则倾向以控制排产的策略来维系运营。
目前看来五月订单稳定,支撑主要仍是国内市场为主,目前较多以集采项目执行为主,TOPCon组件价格大约落于0.88-0.92元人民币,而分布式项目则主要在每瓦0.85-0.93元人民币的水平,也有部分低价资源订单。
一线厂家仍坚守0.88元人民币的底线交付水平,中后段仍有低于成本线的交付价格。然而仍有部分买卖双方仍在胶着商谈调整价格,项目调价后可见低于0.8元以下区间,明显低于成本水平,厂家无法执行履约,现阶段执行项目部分延宕,下半年集采项目调整过后执行价格较多落在0.8-0.82左右的区间。
而其余规格,182PERC双玻组件价格区间约每瓦0.78-0.90元人民币,国内项目减少较多,价格开始逐渐靠向0.83-0.85元人民币;HJT组件价格下落,目前区间约在每瓦0.97-1.18元人民币之间,均价已靠拢1.1元人民币的区间,低价也可以开始听闻低于1元的价格。
海外价格部分,近期价格暂时维稳,PERC价格执行约每瓦0.1-0.11美元,欧洲因订单减少价格略为下滑至每瓦0.10-0.11欧元。
TOPCon价格则因区域分化明显,欧洲及澳洲区域价格仍有分别0.12-0.13欧元及0.12-0.13美元的执行价位,然而巴西、中东等市场价格约0.11-0.12美元的区间,年末至明年报价听闻下降至低于0.10美元的水平。
HJT部分则暂时持稳约每瓦0.13-0.15美元的水平。
美国价格二季度订单较少,价格仍以前期集中式项目执行为主0.33-0.35美元的区间,部分东南亚厂家受政策纷扰影响暂停对明年报价。

权威之声

储能系统从产能向管能时代转变的挑战与对策

来源:中国储能网

权威之声

近日,由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主办的中国光储端信协同发展大会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召开。美克生能源储能产品技术总监李进受邀在储能系统集成与智能安全预警系统专场分享主题报告,题目《储能系统从产能向管能时代转变的挑战与对策》。以下为报告主要内容: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行业同仁大家下午好!很荣幸有此机会受邀参加本次大会,我是美克生能源储能产品技术总监李进,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储能系统从产能向管能时代转变的挑战与对策》。
我的报告从下面三个部分进行阐释:我将从三个数字展开,第一个数字是3,我将会用3个行业的基本认知理论分析一下目前新型储能系统行业,特别是电化学储能目前所处的阶段与所面临的问题。我将用三个理论从时间、价值、均衡性三个角度来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第二个数字是2,我将从行业外的两个最佳实践公司来分析对于目前行业发展遇到问题的解题思路。第三个数字是1,介绍一下我们美克生能源对目前的问题和需求提供的一体化的解决方案。
我们都知道,每个行业都有自己发展的历程,我们有一个广为公认的理论就是产业生命周期的发展理论,给大家一个思考题,目前我们的电化学储能,如果我们把储能系统作为一个群体,它是处于什么样的年龄阶段?我们可以分为几个阶段,一是幼儿期,二是少年期,三是青少年期,四是青年期,五是中年期,六是老年期,大家应该都有自己的答案。按照产业生命周期发展曲线来分析,我认为它应该是处于青少年期到青年期的阶段,也就是在储能产品产业生命发展阶段的成长期。产业生命周期有开发期、介绍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蜕变期,目前我们电化学储能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青年时期。在这个成长期中,我们可以看到它的市场规模是一个快速增长的状态,同时利润曲线是从负转为正的阶段,在这个快速增长的阶段我们可以看到,行业里面举国上下都在布局,各路人马都在下场进入这个行业,现在大家参与者众多,同时也有一个高速的市场增长空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另外一个方面的问题,就是由于市场参与者特别多,现在有一个词叫内卷,我认为目前我们新型储能行业处在增长式内卷的状态,这是目前的一个产业生命周期的状态。
前面我是从时间周期角度来讲新型储能发展,下面我们从价值空间角度来讲一下,大家都知道微笑曲线的理论,讲的是产业中不同环节赛道所产生的产业附加值是不一样的,目前我们可以看到,储能行业竞争格局是非常内卷的,因为充分竞争,现在生产和组装集成是属于价值和附加值比较低的环节,价值比较高的是在前端技术研发和后续业务和售后服务方面。我可以把这个曲线按照储能行业进行翻译,也就是左侧的高附加值的是在于专利和技术能力,右侧我们可以翻译为品牌和服务。现在目前我们如果将微笑曲线和前面的生命周期曲线进行叠加,大家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无论是产业链的前端和后端的高和低,总体而言在我们成长期曲线之上,肯定是往上涨的,是一个增长的状态;同时我们看到后续产业价值更大的在哪里?就是在于微笑曲线的两端——技术研发和服务、品牌方面。
目前在这种时空情况下,我们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其实大家都能感受到。首先技术产品同质化是非常严重的,很多产品是千篇一律的,大家宣传的技术点和产品设计方案其实都已经到了相对标准化的状态了。举个例子,我们目前的900V电压等级下储能容量215千瓦时的系统,这已经逐步成为行业成熟标品。产品标品化后会带来一个问题,大家同质化竞争非常严重,215度的储能产品系统方案里面的报价,前期别人报9毛,后面更多人报7毛甚至更低,同质化竞争下大家一味追求低成本,压缩成本的过程中会牺牲性能和品质。2023年有49家开拓了储能方面的业务,23年有326起900亿新储能方面的融资。据统计,2023年储能电池的产能达到488GWH,全球新型储能市场规模2022年是50亿左右,2023年规模是104亿GWh,目前行业产能达到488GWh。所以大家可以看到,行业内卷价格战是不可避免的,目前出现的格局是开场即决战,开局就开始洗牌。目前我们储能系统在市场投运还不到十年,真正的性能是否能够按照计划的方式去运行,其实大家都还不知道。我们交付给客户的系统是否能达到预期目的,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比如说消防单元、系统长期使用效率能否得到保障,这里存在长期风险的隐患。所以我认为现在目前行业快速发展将加速市场洗牌。刚才我从时间阶段、价值空间,以及从行业问题来进行了分析。
第三个理论是木桶理论,电池系统是由多节电芯串并联形成的,是一个木桶,每一节电芯是木桶里的一块板,电池系统的容量是由其中最差的电芯决定的;储能系统由很多单元组成也是个木桶,电池系统和变流系统、管控系统、温控系统等,以及整个系统配套方案,是一个木桶,储能系统的性能是由其中的瓶颈单元决定的。同样地,新型储能这个产业也是一个木桶,现在目前电化学储能的产能侧和产品侧,可谓是百花齐放、产量充沛,这应该是属于木桶的长板部分,储能项目开发到交付、后期运维、收益保障整个环节的木桶需要重点补厂的板块在哪?在于长期收益的保障,安全的保障,以及后续给项目进行运维,这些都存在短板和尚未充分发展的问题。
通过上面从时间、价值、均衡性三分方面的初步分析,我们认为随着产能的飞速提升,行业焦点正悄然转变。储能行业开始从粗放地追求产能增量,转向更加精细化的管能提质发展新阶段。
面对上面的发展趋势以及其中的问题,我们在思考其解决思路,我们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不妨从类似行业最佳实践来看,我们看看别的行业做得比较好的标杆是怎么做的。我们分析一下苹果公司,苹果手机是智能手机的开拓者,它发展起来之后,手机行业是非常卷的,特别是2010-2020年之间,苹果在扩产能同时,还做什么事情?我们可以从三个维度来看:技术力、产品力、服务力。苹果核心构建了一个技术、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体系,苹果的操作系统很好用、很安全,他开发了苹果支付和应用市场,以及苹果在各个地方建的品牌体验中心、售后服务,一整套的服务体系。通过技术、产品和服务,构建了一个全方位的价值维护系统。
特斯拉也是一样,我们说手机非常卷,电动车行业更卷。特斯拉在市场中是如何面对这样的竞争格局的?首先我们不得不承认,特斯拉自己的产品力很强,产品利润很高,除此之外它还有非常大的优势,一是自动驾驶,属于软件技术,二是电耗做的特别低。比如说特斯拉Model Y的电池可能只有70度左右,国内同行电动车电量可能100度左右。实际上特斯拉可能并不比100度电池做的电动车跑得近,反而可能还跑得远,从技术和精细化管控方面,他们把能耗做得特别低,用70度的电池发挥出100度电池的能量。同时他们建立了整套服务体系,他们还有增值服务,软件服务等增值服务也是很大的价值空间,这是其他行业的实践案例。
同样,美克生能源也是从技术力、产品力、服务力角度构建储能系统价值的闭环体系,用一句话概括:我们基于软硬件的技术优势上,构建了一整套一体化的储能系统的价值支撑、管理和保障体系。我们看图片最下面层,这是我们的产品力部分,我们的储能系统产品分为和奇巧与庞船,庞船是集装箱储能,奇巧是风冷、液冷产品系列。我们技术层面,目前能量转化效率最高达到90%。在技术力方面,我们的储能安全预诊断系统,这是我们公司的一个核心的技术,从公司创立之初就开始进行积累和研发的技术,是储能的生命周期的一个安全预诊断系统,它是可以提前7-15天判断出来储能系统的健康异常状况。还有一方面是我们是AOC资产运营管理中心,全维度从投资到开发,到项目设计、投建、后续运维,我们打造了一整套资产运营管理系统。
我们基于我们的产品力、技术力和管理服务能力,我们能做到:一是能管控,这是基础功能。二是能安全,安全管理是核心,储能安全是第一位的,后面功能、市场、开发等是多个零,没有这个1,后面就无从谈起,所以我们智能运维和血液级安全可以做到很好的精细化管理。三是能优化,结合软硬件技术优势,整个内部收益率能提升3-5%,这是非常可观的,大家知道在行业里是20%左右,提升3-5%是非常可观的。四是能交易,给客户提供一体化一站式服务,包含了负荷聚合辅助服务等。五是能管家,可以实现托管式运营。
PSS-守护储能系统血液级安全,我们有一百多种参数进行混合分析诊断,我们搭建了CPU+GPU集群,对于电站诊断,我们只需要7分钟就能全面体检,进行安全风险预测。还有SOC数据校准,全生命周期误差小于5%,这也是比较好的一个数据。
AOC-赋能资产数智化运营管理系统,这个系统以储能为核心建立能源运营的前端管理平台,是一体化的平台,通过能源互联网技术聚合电能碳三位一体管理,为客户带来全新能源资产运营体验,深度参与电力服务市场。主要核心就是把储能系统的价值发挥到最极致。
下面我介绍一下我们的公司,我们是分布式绿色能源聚合服务商,我们公司从2018年成立至今,已经成为30多家国央企、百余家世界五百强企业指定为合作方,我们公司落座于上海,具有三百多国内外发明专利,目前在用户侧储能市场的业务规格达到800兆瓦时,PSS和储存管理系统安全管理达到5GWh,我们不光是具有产品供应、技术管控、能量聚合服务管理能力,同时我们联合百亿级绿色产业基金,可以为产业建设发展和长期保障赋能。这是我们公司的一些荣誉,2022年美克生解决方案获得全球绿色增长领域国际冠军,还有其他方面我就不多介绍了。
我们在工商业储能方面的实践非常多。我们的“三百工程”联合了100亿储能基金,发展100个储能生态合作伙伴,建立100个标杆零碳园区,目前这个工程已经进展得非常顺利,根据去年末的数据呢,我们已经建设的项目45+,覆盖了25个城市,签约规模600MWh+,启动交付100MWh,光伏项目80MWh。下面是我公司三百工程案例分享。美克生能源的名字实际就是MakeSense的音译,我们的座右铭就是:要靠谱,技术要靠谱,产品靠谱,服务靠谱。我们希望靠谱地实现新型储能系统的开发和管理,产业价值体系的构建。

权威之声

为一个群体,它是处于什么样的年龄阶段?我们可以分为几个阶段,一是幼儿期,二是少年期,三是青少年期,四是青年期,五是中年期,六是老年期,大家应该都有自己的答案。按照产业生命周期发展曲线来分析,我认为它应该是处于青少年期到青年期的阶段,也就是在储能产品产业生命发展阶段的成长期。产业生命周期有开发期、介绍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蜕变期,目前我们电化学储能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青年时期。在这个成长期中,我们可以看到它的市场规模是一个快速增长的状态,同时利润曲线是从负转为正的阶段,在这个快速增长的阶段我们可以看到,行业里面举国上下都在布局,各路人马都在下场进入这个行业,现在大家参与者众多,同时也有一个高速的市场增长空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另外一个方面的问题,就是由于市场参与者特别多,现在有一个词叫内卷,我认为目前我们新型储能行业处在增长式内卷的状态,这是目前的一个产业生命周期的状态。
前面我是从时间周期角度来讲新型储能发展,下面我们从价值空间角度来讲一下,大家都知道微笑曲线的理论,讲的是产业中不同环节赛道所产生的产业附加值是不一样的,目前我们可以看到,储能行业竞争格局是非常内卷的,因为充分竞争,现在生产和组装集成是属于价值和附加值比较低的环节,价值比较高的是在前端技术研发和后续业务和售后服务方面。我可以把这个曲线按照储能行业进行翻译,也就是左侧的高附加值的是在于专利和技术能力,右侧我们可以翻译为品牌和服务。现在目前我们如果将微笑曲线和前面的生命周期曲线进行叠加,大家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无论是产业链的前端和后端的高和低,总体而言在我们成长期曲线之上,肯定是往上涨的,是一个增长的状态;同时我们看到后续产业价值更大的在哪里?就是在于微笑曲线的两端——技术研发和服务、品牌方面。
目前在这种时空情况下,我们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其实大家都能感受到。首先技术产品同质化是非常严重的,很多产品是千篇一律的,大家宣传的技术点和产品设计方案其实都已经到了相对标准化的状态了。举个例子,我们目前的900V电压等级下储能容量215千瓦时的系统,这已经逐步成为行业成熟标品。产品标品化后会带来一个问题,大家同质化竞争非常严重,215度的储能产品系统方案里面的报价,前期别人报9毛,后面更多人报7毛甚至更低,同质化竞争下大家一味追求低成本,压缩成本的过程中会牺牲性能和品质。2023年有49家开拓了储能方面的业务,23年有326起900亿新储能方面的融资。据统计,2023年储能电池的产能达到488GWH,全球新型储能市场规模2022年是50亿左右,2023年规模是104亿GWh,目前行业产能达到488GWh。所以大家可以看到,行业内卷价格战是不可避免的,目前出现的格局是开场即决战,开局就开始洗牌。目前我们储能系统在市场投运还不到十年,真正的性能是否能够按照计划的方式去运行,其实大家都还不知道。我们交付给客户的系统是否能达到预期目的,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比如说消防单元、系统长期使用效率能否得到保障,这里存在长期风险的隐患。所以我认为现在目前行业快速发展将加速市场洗牌。刚才我从时间阶段、价值空间,以及从行业问题来进行了分析。
第三个理论是木桶理论,电池系统是由多节电芯串并联形成的,是一个木桶,每一节电芯是木桶里的一块板,电池系统的容量是由其中最差的电芯决定的;储能系统由很多单元组成也是个木桶,电池系统和变流系统、管控系统、温控系统等,以及整个系统配套方案,是一个木桶,储能系统的性能是由其中的瓶颈单元决定的。同样地,新型储能这个产业也是一个木桶,现在目前电化学储能的产能侧和产品侧,可谓是百花齐放、产量充沛,这应该是属于木桶的长板部分,储能项目开发到交付、后期运维、收益保障整个环节的木桶需要重点补厂的板块在哪?在于长期收益的保障,安全的保障,以及后续给项目进行运维,这些都存在短板和尚未充分发展的问题。
通过上面从时间、价值、均衡性三分方面的初步分析,我们认为随着产能的飞速提升,行业焦点正悄然转变。储能行业开始从粗放地追求产能增量,转向更加精细化的管能提质发展新阶段。
面对上面的发展趋势以及其中的问题,我们在思考其解决思路,我们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不妨从类似行业最佳实践来看,我们看看别的行业做得比较好的标杆是怎么做的。我们分析一下苹果公司,苹果手机是智能手机的开拓者,它发展起来之后,手机行业是非常卷的,特别是2010-2020年之间,苹果在扩产能同时,还做什么事情?我们可以从三个维度来看:技术力、产品力、服务力。苹果核心构建了一个技术、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体系,苹果的操作系统很好用、很安全,他开发了苹果支付和应用市场,以及苹果在各个地方建的品牌体验中心、售后服务,一整套的服务体系。通过技术、产品和服务,构建了一个全方位的价值维护系统。
特斯拉也是一样,我们说手机非常卷,电动车行业更卷。特斯拉在市场中是如何面对这样的竞争格局的?首先我们不得不承认,特斯拉自己的产品力很强,产品利润很高,除此之外它还有非常大的优势,一是自动驾驶,属于软件技术,二是电耗做的特别低。比如说特斯拉Model Y的电池可能只有70度左右,国内同行电动车电量可能100度左右。实际上特斯拉可能并不比100度电池做的电动车跑得近,反而可能还跑得远,从技术和精细化管控方面,他们把能耗做得特别低,用70度的电池发挥出100度电池的能量。同时他们建立了整套服务体系,他们还有增值服务,软件服务等增值服务也是很大的价值空间,这是其他行业的实践案例。
同样,美克生能源也是从技术力、产品力、服务力角度构建储能系统价值的闭环体系,用一句话概括:我们基于软硬件的技术优势上,构建了一整套一体化的储能系统的价值支撑、管理和保障体系。我们看图片最下面层,这是我们的产品力部分,我们的储能系统产品分为和奇巧与庞船,庞船是集装箱储能,奇巧是风冷、液冷产品系列。我们技术层面,目前能量转化效率最高达到90%。在技术力方面,我们的储能安全预诊断系统,这是我们公司的一个核心的技术,从公司创立之初就开始进行积累和研发的技术,是储能的生命周期的一个安全预诊断系统,它是可以提前7-15天判断出来储能系统的健康异常状况。还有一方面是我们是AOC资产运营管理中心,全维度从投资到开发,到项目设计、投建、后续运维,我们打造了一整套资产运营管理系统。
我们基于我们的产品力、技术力和管理服务能力,我们能做到:一是能管控,这是基础功能。二是能安全,安全管理是核心,储能安全是第一位的,后面功能、市场、开发等是多个零,没有这个1,后面就无从谈起,所以我们智能运维和血液级安全可以做到很好的精细化管理。三是能优化,结合软硬件技术优势,整个内部收益率能提升3-5%,这是非常可观的,大家知道在行业里是20%左右,提升3-5%是非常可观的。四是能交易,给客户提供一体化一站式服务,包含了负荷聚合辅助服务等。五是能管家,可以实现托管式运营。
PSS-守护储能系统血液级安全,我们有一百多种参数进行混合分析诊断,我们搭建了CPU+GPU集群,对于电站诊断,我们只需要7分钟就能全面体检,进行安全风险预测。还有SOC数据校准,全生命周期误差小于5%,这也是比较好的一个数据。
AOC-赋能资产数智化运营管理系统,这个系统以储能为核心建立能源运营的前端管理平台,是一体化的平台,通过能源互联网技术聚合电能碳三位一体管理,为客户带来全新能源资产运营体验,深度参与电力服务市场。主要核心就是把储能系统的价值发挥到最极致。
下面我介绍一下我们的公司,我们是分布式绿色能源聚合服务商,我们公司从2018年成立至今,已经成为30多家国央企、百余家世界五百强企业指定为合作方,我们公司落座于上海,具有三百多国内外发明专利,目前在用户侧储能市场的业务规格达到800兆瓦时,PSS和储存管理系统安全管理达到5GWh,我们不光是具有产品供应、技术管控、能量聚合服务管理能力,同时我们联合百亿级绿色产业基金,可以为产业建设发展和长期保障赋能。这是我们公司的一些荣誉,2022年美克生解决方案获得全球绿色增长领域国际冠军,还有其他方面我就不多介绍了。
我们在工商业储能方面的实践非常多。我们的“三百工程”联合了100亿储能基金,发展100个储能生态合作伙伴,建立100个标杆零碳园区,目前这个工程已经进展得非常顺利,根据去年末的数据呢,我们已经建设的项目45+,覆盖了25个城市,签约规模600MWh+,启动交付100MWh,光伏项目80MWh。下面是我公司三百工程案例分享。美克生能源的名字实际就是MakeSense的音译,我们的座右铭就是:要靠谱,技术要靠谱,产品靠谱,服务靠谱。我们希望靠谱地实现新型储能系统的开发和管理,产业价值体系的构建。

权威之声

场投运还不到十年,真正的性能是否能够按照计划的方式去运行,其实大家都还不知道。我们交付给客户的系统是否能达到预期目的,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比如说消防单元、系统长期使用效率能否得到保障,这里存在长期风险的隐患。所以我认为现在目前行业快速发展将加速市场洗牌。刚才我从时间阶段、价值空间,以及从行业问题来进行了分析。
第三个理论是木桶理论,电池系统是由多节电芯串并联形成的,是一个木桶,每一节电芯是木桶里的一块板,电池系统的容量是由其中最差的电芯决定的;储能系统由很多单元组成也是个木桶,电池系统和变流系统、管控系统、温控系统等,以及整个系统配套方案,是一个木桶,储能系统的性能是由其中的瓶颈单元决定的。同样地,新型储能这个产业也是一个木桶,现在目前电化学储能的产能侧和产品侧,可谓是百花齐放、产量充沛,这应该是属于木桶的长板部分,储能项目开发到交付、后期运维、收益保障整个环节的木桶需要重点补厂的板块在哪?在于长期收益的保障,安全的保障,以及后续给项目进行运维,这些都存在短板和尚未充分发展的问题。
通过上面从时间、价值、均衡性三分方面的初步分析,我们认为随着产能的飞速提升,行业焦点正悄然转变。储能行业开始从粗放地追求产能增量,转向更加精细化的管能提质发展新阶段。
面对上面的发展趋势以及其中的问题,我们在思考其解决思路,我们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不妨从类似行业最佳实践来看,我们看看别的行业做得比较好的标杆是怎么做的。我们分析一下苹果公司,苹果手机是智能手机的开拓者,它发展起来之后,手机行业是非常卷的,特别是2010-2020年之间,苹果在扩产能同时,还做什么事情?我们可以从三个维度来看:技术力、产品力、服务力。苹果核心构建了一个技术、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体系,苹果的操作系统很好用、很安全,他开发了苹果支付和应用市场,以及苹果在各个地方建的品牌体验中心、售后服务,一整套的服务体系。通过技术、产品和服务,构建了一个全方位的价值维护系统。
特斯拉也是一样,我们说手机非常卷,电动车行业更卷。特斯拉在市场中是如何面对这样的竞争格局的?首先我们不得不承认,特斯拉自己的产品力很强,产品利润很高,除此之外它还有非常大的优势,一是自动驾驶,属于软件技术,二是电耗做的特别低。比如说特斯拉Model Y的电池可能只有70度左右,国内同行电动车电量可能100度左右。实际上特斯拉可能并不比100度电池做的电动车跑得近,反而可能还跑得远,从技术和精细化管控方面,他们把能耗做得特别低,用70度的电池发挥出100度电池的能量。同时他们建立了整套服务体系,他们还有增值服务,软件服务等增值服务也是很大的价值空间,这是其他行业的实践案例。
同样,美克生能源也是从技术力、产品力、服务力角度构建储能系统价值的闭环体系,用一句话概括:我们基于软硬件的技术优势上,构建了一整套一体化的储能系统的价值支撑、管理和保障体系。我们看图片最下面层,这是我们的产品力部分,我们的储能系统产品分为和奇巧与庞船,庞船是集装箱储能,奇巧是风冷、液冷产品系列。我们技术层面,目前能量转化效率最高达到90%。在技术力方面,我们的储能安全预诊断系统,这是我们公司的一个核心的技术,从公司创立之初就开始进行积累和研发的技术,是储能的生命周期的一个安全预诊断系统,它是可以提前7-15天判断出来储能系统的健康异常状况。还有一方面是我们是AOC资产运营管理中心,全维度从投资到开发,到项目设计、投建、后续运维,我们打造了一整套资产运营管理系统。
我们基于我们的产品力、技术力和管理服务能力,我们能做到:一是能管控,这是基础功能。二是能安全,安全管理是核心,储能安全是第一位的,后面功能、市场、开发等是多个零,没有这个1,后面就无从谈起,所以我们智能运维和血液级安全可以做到很好的精细化管理。三是能优化,结合软硬件技术优势,整个内部收益率能提升3-5%,这是非常可观的,大家知道在行业里是20%左右,提升3-5%是非常可观的。四是能交易,给客户提供一体化一站式服务,包含了负荷聚合辅助服务等。五是能管家,可以实现托管式运营。
PSS-守护储能系统血液级安全,我们有一百多种参数进行混合分析诊断,我们搭建了CPU+GPU集群,对于电站诊断,我们只需要7分钟就能全面体检,进行安全风险预测。还有SOC数据校准,全生命周期误差小于5%,这也是比较好的一个数据。
AOC-赋能资产数智化运营管理系统,这个系统以储能为核心建立能源运营的前端管理平台,是一体化的平台,通过能源互联网技术聚合电能碳三位一体管理,为客户带来全新能源资产运营体验,深度参与电力服务市场。主要核心就是把储能系统的价值发挥到最极致。
下面我介绍一下我们的公司,我们是分布式绿色能源聚合服务商,我们公司从2018年成立至今,已经成为30多家国央企、百余家世界五百强企业指定为合作方,我们公司落座于上海,具有三百多国内外发明专利,目前在用户侧储能市场的业务规格达到800兆瓦时,PSS和储存管理系统安全管理达到5GWh,我们不光是具有产品供应、技术管控、能量聚合服务管理能力,同时我们联合百亿级绿色产业基金,可以为产业建设发展和长期保障赋能。这是我们公司的一些荣誉,2022年美克生解决方案获得全球绿色增长领域国际冠军,还有其他方面我就不多介绍了。
我们在工商业储能方面的实践非常多。我们的“三百工程”联合了100亿储能基金,发展100个储能生态合作伙伴,建立100个标杆零碳园区,目前这个工程已经进展得非常顺利,根据去年末的数据呢,我们已经建设的项目45+,覆盖了25个城市,签约规模600MWh+,启动交付100MWh,光伏项目80MWh。下面是我公司三百工程案例分享。美克生能源的名字实际就是MakeSense的音译,我们的座右铭就是:要靠谱,技术要靠谱,产品靠谱,服务靠谱。我们希望靠谱地实现新型储能系统的开发和管理,产业价值体系的构建。

权威之声

了整套服务体系,他们还有增值服务,软件服务等增值服务也是很大的价值空间,这是其他行业的实践案例。
同样,美克生能源也是从技术力、产品力、服务力角度构建储能系统价值的闭环体系,用一句话概括:我们基于软硬件的技术优势上,构建了一整套一体化的储能系统的价值支撑、管理和保障体系。我们看图片最下面层,这是我们的产品力部分,我们的储能系统产品分为和奇巧与庞船,庞船是集装箱储能,奇巧是风冷、液冷产品系列。我们技术层面,目前能量转化效率最高达到90%。在技术力方面,我们的储能安全预诊断系统,这是我们公司的一个核心的技术,从公司创立之初就开始进行积累和研发的技术,是储能的生命周期的一个安全预诊断系统,它是可以提前7-15天判断出来储能系统的健康异常状况。还有一方面是我们是AOC资产运营管理中心,全维度从投资到开发,到项目设计、投建、后续运维,我们打造了一整套资产运营管理系统。
我们基于我们的产品力、技术力和管理服务能力,我们能做到:一是能管控,这是基础功能。二是能安全,安全管理是核心,储能安全是第一位的,后面功能、市场、开发等是多个零,没有这个1,后面就无从谈起,所以我们智能运维和血液级安全可以做到很好的精细化管理。三是能优化,结合软硬件技术优势,整个内部收益率能提升3-5%,这是非常可观的,大家知道在行业里是20%左右,提升3-5%是非常可观的。四是能交易,给客户提供一体化一站式服务,包含了负荷聚合辅助服务等。五是能管家,可以实现托管式运营。
PSS-守护储能系统血液级安全,我们有一百多种参数进行混合分析诊断,我们搭建了CPU+GPU集群,对于电站诊断,我们只需要7分钟就能全面体检,进行安全风险预测。还有SOC数据校准,全生命周期误差小于5%,这也是比较好的一个数据。
AOC-赋能资产数智化运营管理系统,这个系统以储能为核心建立能源运营的前端管理平台,是一体化的平台,通过能源互联网技术聚合电能碳三位一体管理,为客户带来全新能源资产运营体验,深度参与电力服务市场。主要核心就是把储能系统的价值发挥到最极致。
下面我介绍一下我们的公司,美克生能源是分布式绿色能源聚合服务商,公司从2018年成立至今,已经成为30多家国央企、百余家世界五百强企业指定为合作方,公司具有三百多国内外发明专利,目前在用户侧储能市场的业务规格达到800兆瓦时,PSS和储存管理系统安全管理达到5GWh。

李强总理调研新能源企业

来源:新华社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5月7日至9日在新疆调研时前往金风科技、特变电工、九圣禾种业、昌吉溢达纺织、天鹅棉机、新业能化等企业,详细了解企业生产研发、市场开拓等情况。
李强指出,要顺应能源变革和信息化浪潮,立足资源禀赋,大力发展能源、煤化工、农业和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等特色优势产业,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打造完整产业链。要用好我国大市场、大工程、大应用等独特优势,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技术积累和迭代,积极参与标准制定,创建优质品牌。要深化东中西部合作,更好保障国家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详细报道如下: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5月7日至9日在新疆调研。他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立足资源禀赋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在高质量发展中增进民生福祉、促进长治久安。
李强先后来到乌鲁木齐市、昌吉回族自治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五家渠市,走进园区、企业、游牧民定居点等,与各族干部群众深入交流。在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李强听取陆港区建设运营汇报,视频察看中欧班列(乌鲁木齐)集结中心和边境口岸实时情况。李强指出,新疆要更好链接内陆省份与沿线国家,推动深化经贸合作,打造向西开放的桥头堡。要增强中欧班列大通道功能,促进沿线产业发展,特别是推动重点园区建设,营造良好产业生态。要围绕商贸、教育、医疗、文化、旅游等领域,加强国际往来、扩大人文交流。
李强前往金风科技、特变电工、九圣禾种业、昌吉溢达纺织、天鹅棉机、新业能化等企业,详细了解企业生产研发、市场开拓等情况。李强指出,要顺应能源变革和信息化浪潮,立足资源禀赋,大力发展能源、煤化工、农业和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等特色优势产业,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打造完整产业链。要用好我国大市场、大工程、大应用等独特优势,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技术积累和迭代,积极参与标准制定,创建优质品牌。要深化东中西部合作,更好保障国家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位于昌吉市的天鹅小镇有500多户游牧民定居。李强来到这里,走进群众家中,细致询问住得好不好、收入怎么样、看病上学是否方便等。李强说,要多措并举带动群众就业增收,办好民生实事,传承发展民族文化,促进各族群众手足相亲,生活越来越好。李强勉励当地干部继续抓好基层治理,更好服务群众安居乐业、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李强充分肯定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希望新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疆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扎实苦干、久久为功,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全国发展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马兴瑞、吴政隆参加调研。

权威之声

权威之声

民生福祉、促进长治久安。
李强先后来到乌鲁木齐市、昌吉回族自治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五家渠市,走进园区、企业、游牧民定居点等,与各族干部群众深入交流。在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李强听取陆港区建设运营汇报,视频察看中欧班列(乌鲁木齐)集结中心和边境口岸实时情况。李强指出,新疆要更好链接内陆省份与沿线国家,推动深化经贸合作,打造向西开放的桥头堡。要增强中欧班列大通道功能,促进沿线产业发展,特别是推动重点园区建设,营造良好产业生态。要围绕商贸、教育、医疗、文化、旅游等领域,加强国际往来、扩大人文交流。
李强前往金风科技、特变电工、九圣禾种业、昌吉溢达纺织、天鹅棉机、新业能化等企业,详细了解企业生产研发、市场开拓等情况。李强指出,要顺应能源变革和信息化浪潮,立足资源禀赋,大力发展能源、煤化工、农业和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等特色优势产业,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打造完整产业链。要用好我国大市场、大工程、大应用等独特优势,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技术积累和迭代,积极参与标准制定,创建优质品牌。要深化东中西部合作,更好保障国家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位于昌吉市的天鹅小镇有500多户游牧民定居。李强来到这里,走进群众家中,细致询问住得好不好、收入怎么样、看病上学是否方便等。李强说,要多措并举带动群众就业增收,办好民生实事,传承发展民族文化,促进各族群众手足相亲,生活越来越好。李强勉励当地干部继续抓好基层治理,更好服务群众安居乐业、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李强充分肯定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希望新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疆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扎实苦干、久久为功,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全国发展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马兴瑞、吴政隆参加调研。

国家统计局公布2024年4月份能源生产情况!

来源:国家统计局

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以下简称规上工业)原煤、原油、天然气、电力生产总体平稳。
一、原煤、原油和天然气生产及相关情况
原煤生产降幅收窄,进口明显回升。4月份,规上工业原煤产量3.7亿吨,同比下降2.9%,降幅比3月份收窄1.3个百分点;日均产量1239万吨。进口煤炭4525万吨,同比增长11.3%。
1—4月份,规上工业原煤产量14.8亿吨,同比下降3.5%。进口煤炭1.6亿吨,同比增长13.1%。
原油生产平稳增长,进口由降转增。4月份,规上工业原油产量1747万吨,同比增长1.3%,增速比3月份加快0.1个百分点;日均产量58.2万吨。进口原油4472万吨,同比增长5.9%。
1—4月份,规上工业原油产量7095万吨,同比增长2.1%。进口原油18207万吨,同比增长2.0%。
原油加工有所下降。4月份,规上工业原油加工量5879万吨,同比下降3.3%,3月份为增长1.3%;日均加工196.0万吨。1—4月份,规上工业原油加工量24126万吨,同比增长1.1%。
天然气生产稳定增长,进口保持较快增长。4月份,规上工业天然气产量198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2%,增速比3月份放缓1.3个百分点;日均产量6.6亿立方米。进口天然气1030万吨,同比增长15.1%。
1—4月份,规上工业天然气产量83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5.0%。进口天然气4300万吨,同比增长20.7%。
二、电力生产情况
电力生产增速有所加快。4月份,规上工业发电量690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1%,增速比3月份加快0.3个百分点;日均发电230.0亿千瓦时。1—4月份,规上工业发电量2932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1%。
分品种看,4月份,规上工业火电、水电、太阳能发电增速加快,核电由降转增,风电同比下降。其中,规上工业火电同比增长1.3%,增速比3月份加快0.8个百分点;规上工业水电增长21.0%,增速比3月份加快17.9个百分点;规上工业核电增长5.9%,3月份为下降4.8%;规上工业风电下降8.4%,3月份为增长16.8%;规上工业太阳能发电增长21.4%,增速比3月份加快5.6个百分点。

权威之声

权威之声

权威之声

1—4月份,规上工业原油产量7095万吨,同比增长2.1%。进口原油18207万吨,同比增长2.0%。
原油加工有所下降。4月份,规上工业原油加工量5879万吨,同比下降3.3%,3月份为增长1.3%;日均加工196.0万吨。1—4月份,规上工业原油加工量24126万吨,同比增长1.1%。
天然气生产稳定增长,进口保持较快增长。4月份,规上工业天然气产量198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2%,增速比3月份放缓1.3个百分点;日均产量6.6亿立方米。进口天然气1030万吨,同比增长15.1%。
1—4月份,规上工业天然气产量83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5.0%。进口天然气4300万吨,同比增长20.7%。
二、电力生产情况
电力生产增速有所加快。4月份,规上工业发电量690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1%,增速比3月份加快0.3个百分点;日均发电230.0亿千瓦时。1—4月份,规上工业发电量2932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1%。
分品种看,4月份,规上工业火电、水电、太阳能发电增速加快,核电由降转增,风电同比下降。其中,规上工业火电同比增长1.3%,增速比3月份加快0.8个百分点;规上工业水电增长21.0%,增速比3月份加快17.9个百分点;规上工业核电增长5.9%,3月份为下降4.8%;规上工业风电下降8.4%,3月份为增长16.8%;规上工业太阳能发电增长21.4%,增速比3月份加快5.6个百分点。

权威之声

权威之声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鼓励行业兼并重组

来源:中国光伏行业协会CPIA

近段时间以来,我国光伏产业链价格一路下滑,企业经营承压,对我国光伏行业高质量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为探讨当前光伏行业面临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应对措施,引导行业有序发展,2024年5月17日下午,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指导下,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在北京组织召开“光伏行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来自天合光能、协鑫科技、晶科能源、阿特斯、隆基绿能、通威股份、大全能源、宜宾市政府、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研智库、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硅基材料制备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开发银行、兴业银行等光伏企业、研究单位、地方政府、金融机构的14家单位的代表出席本次会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标准技术委员会与知识产权专委会代表也出席并汇报了相关工作进展。会议由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江华副秘书长主持,工业与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金磊处长出席本次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光伏行业是市场化程度非常高的行业,更宜通过市场化的手段解决目前的行业困境,但也应充分发挥好政府有形手的作用,包括优化光伏制造行业管理政策对行业产能建设的指导作用,提升关键技术指标;规范管理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政策,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适应光伏技术迭代速度快的特点,建立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鼓励行业兼并重组,畅通市场退出机制;加强对于低于成本价格销售恶性竞争的打击力度;保障国内光伏市场稳定增长,探索通过示范项目支持先进技术应用,转变低价中标局面等。
会议也表示,光伏企业和行业也需做好自己,充分认识到自身对于解决目前行业困境的主体责任,杜绝恶性竞争,真正站在行业立场决策行动,坚持创新驱动、坚持长期主义,合作共赢,共同维护公平竞争秩序。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自2023年以来,在促进光伏行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一是支撑主管部委司局工作。支撑工信部电子司《光伏制造业规范条件》的修订工作,相较2021年版,产品相关技术指标有了较大提升。受工信部电子司委托,联合三家检测机构开展光伏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工作,检测结果向行业定向通报。二是组织参加多轮相关会议,了解行业情况,征集意见建议,并报送有关部门。在今年2月组织召开的光伏行业回顾展望会上,协会正式对行业发出了预警,并在中央、地方、企业、金融机构等各个层面提出相关建议。三是开展线上线下调研活动。近期在有关司局的统筹指导下,协会组织参与了线上及线下对重点企业及重点区域的行业调研活动,了解行业真实生产运营情况,并总结、整理了行业中针对供需失衡问题的意见与建议,相关调研报告、政策意见已提交行业主管部门。四是加强舆论引导,驳斥错误言论。协会通过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新闻直播间等媒体访谈以及协会公众号等渠道,驳斥了海外对我国新能源产业“产能过剩”的无端指责,目前CGTN海外频道有关节目线上播放量已超过110万人次。五是引导行业自律,优化行业发展环境。针对组件功率虚标问题,协会自2023年10月起组织光伏企业签订《光伏组件功率规范诚信标定和溯源自律公约》,促成50余家企业完成公约签署,覆盖行业80%以上的产能。就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协会于2023年12月成立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依托专委会平台作用强化行业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六是引导拓展多样化市场,助力我国企业“走出去”。2024年5月,协会带队赴阿联酋考察,助力我国光伏企业进一步了解阿联酋政商投资环境,促进我国企业的海外多元化布局。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后续将重点推进以下工作。一是支撑工信部电子司,充分发挥《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作用,引导和规范行业发展。二是继续推进价格指数模型搭建工作,通过光伏组件期货等方式探索更为合理的海内外价格形成机制。三是计划就TOPCon电池效率标定及入库降档问题召开相关座谈会,探讨产生原因及解决路径。四是继续加强行业监测工作,相关行业信息将及时对外发布,指导行业决策。

权威之声

权威之声

统一大市场;适应光伏技术迭代速度快的特点,建立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鼓励行业兼并重组,畅通市场退出机制;加强对于低于成本价格销售恶性竞争的打击力度;保障国内光伏市场稳定增长,探索通过示范项目支持先进技术应用,转变低价中标局面等。
会议也表示,光伏企业和行业也需做好自己,充分认识到自身对于解决目前行业困境的主体责任,杜绝恶性竞争,真正站在行业立场决策行动,坚持创新驱动、坚持长期主义,合作共赢,共同维护公平竞争秩序。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自2023年以来,在促进光伏行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一是支撑主管部委司局工作。支撑工信部电子司《光伏制造业规范条件》的修订工作,相较2021年版,产品相关技术指标有了较大提升。受工信部电子司委托,联合三家检测机构开展光伏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工作,检测结果向行业定向通报。二是组织参加多轮相关会议,了解行业情况,征集意见建议,并报送有关部门。在今年2月组织召开的光伏行业回顾展望会上,协会正式对行业发出了预警,并在中央、地方、企业、金融机构等各个层面提出相关建议。三是开展线上线下调研活动。近期在有关司局的统筹指导下,协会组织参与了线上及线下对重点企业及重点区域的行业调研活动,了解行业真实生产运营情况,并总结、整理了行业中针对供需失衡问题的意见与建议,相关调研报告、政策意见已提交行业主管部门。四是加强舆论引导,驳斥错误言论。协会通过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新闻直播间等媒体访谈以及协会公众号等渠道,驳斥了海外对我国新能源产业“产能过剩”的无端指责,目前CGTN海外频道有关节目线上播放量已超过110万人次。五是引导行业自律,优化行业发展环境。针对组件功率虚标问题,协会自2023年10月起组织光伏企业签订《光伏组件功率规范诚信标定和溯源自律公约》,促成50余家企业完成公约签署,覆盖行业80%以上的产能。就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协会于2023年12月成立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依托专委会平台作用强化行业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六是引导拓展多样化市场,助力我国企业“走出去”。2024年5月,协会带队赴阿联酋考察,助力我国光伏企业进一步了解阿联酋政商投资环境,促进我国企业的海外多元化布局。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后续将重点推进以下工作。一是支撑工信部电子司,充分发挥《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作用,引导和规范行业发展。二是继续推进价格指数模型搭建工作,通过光伏组件期货等方式探索更为合理的海内外价格形成机制。三是计划就TOPCon电池效率标定及入库降档问题召开相关座谈会,探讨产生原因及解决路径。四是继续加强行业监测工作,相关行业信息将及时对外发布,指导行业决策。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自2023年以来,在促进光伏行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一是支撑主管部委司局工作。支撑工信部电子司《光伏制造业规范条件》的修订工作,相较2021年版,产品相关技术指标有了较大提升。受工信部电子司委托,联合三家检测机构开展光伏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工作,检测结果向行业定向通报。二是组织参加多轮相关会议,了解行业情况,征集意见建议,并报送有关部门。在今年2月组织召开的光伏行业回顾展望会上,协会正式对行业发出了预警,并在中央、地方、企业、金融机构等各个层面提出相关建议。三是开展线上线下调研活动。近期在有关司局的统筹指导下,协会组织参与了线上及线下对重点企业及重点区域的行业调研活动,了解行业真实生产运营情况,并总结、整理了行业中针对供需失衡问题的意见与建议,相关调研报告、政策意见已提交行业主管部门。四是加强舆论引导,驳斥错误言论。协会通过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新闻直播间等媒体访谈以及协会公众号等渠道,驳斥了海外对我国新能源产业“产能过剩”的无端指责,目前CGTN海外频道有关节目线上播放量已超过110万人次。五是引导行业自律,优化行业发展环境。针对组件功率虚标问题,协会自2023年10月起组织光伏企业签订《光伏组件功率规范诚信标定和溯源自律公约》,促成50余家企业完成公约签署,覆盖行业80%以上的产能。就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协会于2023年12月成立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依托专委会平台作用强化行业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六是引导拓展多样化市场,助力我国企业“走出去”。2024年5月,协会带队赴阿联酋考察,助力我国光伏企业进一步了解阿联酋政商投资环境,促进我国企业的海外多元化布局。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后续将重点推进以下工作。一是支撑工信部电子司,充分发挥《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作用,引导和规范行业发展。二是继续推进价格指数模型搭建工作,通过光伏组件期货等方式探索更为合理的海内外价格形成机制。三是计划就TOPCon电池效率标定及入库降档问题召开相关座谈会,探讨产生原因及解决路径。四是继续加强行业监测工作,相关行业信息将及时对外发布,指导行业决策。

权威之声

出相关建议。三是开展线上线下调研活动。近期在有关司局的统筹指导下,协会组织参与了线上及线下对重点企业及重点区域的行业调研活动,了解行业真实生产运营情况,并总结、整理了行业中针对供需失衡问题的意见与建议,相关调研报告、政策意见已提交行业主管部门。四是加强舆论引导,驳斥错误言论。协会通过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新闻直播间等媒体访谈以及协会公众号等渠道,驳斥了海外对我国新能源产业“产能过剩”的无端指责,目前CGTN海外频道有关节目线上播放量已超过110万人次。五是引导行业自律,优化行业发展环境。针对组件功率虚标问题,协会自2023年10月起组织光伏企业签订《光伏组件功率规范诚信标定和溯源自律公约》,促成50余家企业完成公约签署,覆盖行业80%以上的产能。就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协会于2023年12月成立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依托专委会平台作用强化行业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六是引导拓展多样化市场,助力我国企业“走出去”。2024年5月,协会带队赴阿联酋考察,助力我国光伏企业进一步了解阿联酋政商投资环境,促进我国企业的海外多元化布局。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后续将重点推进以下工作。一是支撑工信部电子司,充分发挥《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作用,引导和规范行业发展。二是继续推进价格指数模型搭建工作,通过光伏组件期货等方式探索更为合理的海内外价格形成机制。三是计划就TOPCon电池效率标定及入库降档问题召开相关座谈会,探讨产生原因及解决路径。四是继续加强行业监测工作,相关行业信息将及时对外发布,指导行业决策。

国家发改委:4月太阳能发电增长21.4%

来源:中国光伏行业协会CPIA

权威之声

5月21日上午,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5月份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研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李超出席发布会,介绍发用电等情况,就节能降碳工作等方面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发用电情况。从发电量看,1—4月份,全国规上工业发电2932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1%。4月份发电6901亿千瓦时,增长3.1%;其中,火电、水电、核电、太阳能发电分别增长1.3%、21.0%、5.9%、21.4%。从用电量看,1—4月份,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9.0%;分产业看,一产、二产、三产和居民生活用电量分别增长10.1%、7.5%、13.5%和10.8%;分地区看,11个省(区、市)用电增速超过10%。4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7.0%。
上海证券报记者: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成功举办,请问今年活动主要有哪些特点?下一步将如何推动节能降碳工作?
李超:上周(5月13日—19日)是第34个全国节能宣传周。今年的节能宣传周以“绿色转型,节能攻坚”为主题,锚定“十四五”目标任务加大节能降碳攻坚力度,深入交流工作经验,全面启动能效诊断,大力推广先进技术,多措并举推动能耗强度持续降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节能降碳对降低生产成本、促进绿色发展、维护能源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也是顺应发展潮流的生活理念和社会风尚,贯穿在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方面务求实效、持续有力做好节能降碳工作。
一是强化“十四五”后两年节能降碳工作。落实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大力推进节能降碳十大行动,科学开展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同时,在能效提升、排放下降的过程中,着力保障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用能需求。
二是实施分领域分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当前我国有关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潜力巨大。比如,超过60%的存量锅炉、电机、变压器等设备能效低于先进水平,超过1/3的存量建筑不满足节能建筑标准。要把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与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有机结合,扎实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能效诊断,深入挖掘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节能潜力,加快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
三是健全节能降碳管理长效机制。完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制度,强化节能审查事中事后监管。同时,加快制订、修订一批节能标准,依法依规加强节能监察。
四是营造全社会节能降碳浓厚氛围。我们要看到,虽然我国的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提升,但能源利用方式仍较为粗放,要深化能源资源国情教育,全过程各领域遏制能源浪费,提升全民节能降碳意识和能力,加快形成简约适度的生活理念和绿色低碳的消费方式,推动各类主体落实节能主体责任,履行节能法定义务。

权威之声

节能降碳对降低生产成本、促进绿色发展、维护能源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也是顺应发展潮流的生活理念和社会风尚,贯穿在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方面务求实效、持续有力做好节能降碳工作。
一是强化“十四五”后两年节能降碳工作。落实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大力推进节能降碳十大行动,科学开展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同时,在能效提升、排放下降的过程中,着力保障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用能需求。
二是实施分领域分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当前我国有关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潜力巨大。比如,超过60%的存量锅炉、电机、变压器等设备能效低于先进水平,超过1/3的存量建筑不满足节能建筑标准。要把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与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有机结合,扎实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能效诊断,深入挖掘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节能潜力,加快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
三是健全节能降碳管理长效机制。完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制度,强化节能审查事中事后监管。同时,加快制订、修订一批节能标准,依法依规加强节能监察。
四是营造全社会节能降碳浓厚氛围。我们要看到,虽然我国的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提升,但能源利用方式仍较为粗放,要深化能源资源国情教育,全过程各领域遏制能源浪费,提升全民节能降碳意识和能力,加快形成简约适度的生活理念和绿色低碳的消费方式,推动各类主体落实节能主体责任,履行节能法定义务。

大规模电池储能系统运行可靠性评估理论

来源:中国储能网

权威之声

近日,由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主办的中国光储端信协同发展大会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召开。清华大学新型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程林受邀在储能系统集成与智能安全预警系统专场分享主题报告,报告题目《大规模电池储能系统运行可靠性评估理论与提升技术》。以下为报告主要内容:
大家好,今天主要分享我在清华做的一些研究。对储能来说,安全是很大的瓶颈问题,随着电动汽车的发展,我们电力储能也在跟进。但是实际上电力储能跟动力电池还是有差别的,电池方面我们理论并没有真正突破。前面的报告很好,讲到安全,我觉得讲得挺好的。真正的安全不应该只是说我这个工程做多好、运行多好。在运行过程中,电芯级、模组级,然后才是集装箱,然后才到系统。从行业统计来说,电力系统看到的电池储能利用率极低,轻拿轻放、慢充慢放,限制了储能的利用率。从可靠性角度,电池要用好就是元件、拓扑和运行策略,电池单体、如何连接、如何集成、最后怎么样用,数据驱动,用数据说话,所有电芯连接,要符合短时的安全、长时的可靠,这是我们的研究背景。
安全和可靠,安全就是一把火烧没了,可靠是长期滥用后来谈寿命,所以很多问题是安全可靠耦合在一起了。因为电池衰减影响电池健康状态,进一步影响电池安全性能,所以安全是动态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可靠的问题取决于你怎么用,所以是取决于用的过程中能不能用久。所以把安全和可靠混在一起联合研究,就是我们讲的运行可靠性,电池全生命周期都要运行安全,还要皮实。目前的电池安全研究,很多搞电芯的大量研究,数据也堆了很多,完全从机理上开展研究,机理研究的出路就是改变材料,改变技术路线。在运行过程中,在不同健康衰减状态下一样要安全,所以这是动态的。我们是通过实测中的电压、电流、温度,模组里面一般配置了温度,加上时间,连续的时间颗粒度要满足充放电的动态特性感知,通过真正的物联网去获取数据,对它的动态安全阈值要做预估和匹配,这是一个基本思想。具体来做,从机理开始借助模型,现在的消防都只关心测温、测气、着火,这些都不够,真正应该做到防范于未然。电池真正着火特别快,但是前面的过程很长,而且前面有一个T1、T2、T3,T1之前电池发热是可修复,能不能回去,这是可以知道的。但是这个温度到底在哪,与运行状态、环境、电池状态都是相关的。我们现在电池中间不带感知,全靠EMS管控,这是很难的。所以这里面核心的问题是找出它的温度阈值,用数据驱动去估计和实测匹配,然后加以控制、评价。
安全运行短时间马上可以验证,但是真正的衰减就比较麻烦了,这个数据就很难,要长时间数据积累。我们提出要建立真正的储能的长周期数据库,我们也正在做。这里面的基本思想,也要从电池本身开始研究,本体来说电池为什么会失效,既有活性锂的损失,也有活性材料颗粒的机械问题。所以既有电化学问题,也有机械问题,而且占据的主导是不一样的,经过大量数据统计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我们还需要在运行中估计这些数据,在运行中建立模型,实际上就是电池的活性材料后面的衰减速度,我们提出全生命周期获取数据以后定期维修抽检去拟合这个参数,从2020年到现在我们合作厂家已经在积累这些数据了,去做出每个电池的参数是要跟自己匹配的,所以我们希望在座有电池厂的,我们给你模型,你给出参数,运行中我们根据数据驱动进行控制。
运行优化,理论是一方面,能不能干出来是另外一方面。就算我知道模型了,就算我知道参数需要用实际数据来驱动,但是你能不能控?我已经预测进入危险状态了,你能不能控?我们提倡柔性连接,我们现在已经做到了每个电池模组增加能量网卡,这就是一个固态开关加连接,意味着我们的模组是可以开断的。我们模组都是一并八串、一并16串,模组只要能够精准检测到电池电芯的感知和模型的预测,控制的话直接控制到模组,今年清华的研发专项刚启动,就是希望把这个技术继续深入到电芯级的管控。能量网卡直接嵌入到模组内部,这是第一方面,你得有手段。
接下来你要有策略,策略是靠感知、靠数据驱动。利用软开关,我们可以直接检测,而且在运行中检测,精准获取SOC是我们感知电池状态的基础。有了精准的估计,就对电池的健康状态包括一致性可以精准的估计,然后就可以对它进行评价。有了这个,我们就可以对它做到:一是有保护,保护是毫秒级的检测,微妙级的开断,检测出问题直接开断;二是能做到用PCS跟能量网卡协同起来进行一致性充放电优化控制;三是再往上跟EMS配合做电网互动的优化运行,这是集装箱内部的电池模块匹配策略和验证效果。
现在咱们直接谈维修是不够的,应该先谈运行,运行是维修的基础。但是维修的问题主要是数据太多,如果我们把运行微观的做好以后,宏观再用大数据的思想进行学习,解决真正量大面广、又要精细运维、又要解决量的问题,所以这里提的是基于大数据平台来做,既要做到电芯级的检测诊断,又要做到模组级安全控制和集装箱优化运行,基于这些数据,我们积累大数据平台来支撑后面的运维。基本思想,通过信号的预处理、特征提取,我们不是简单把数据堆到大数据平台里面去,而是用压缩感知的技术提取特征,以及对应特征的有效样本进行电池元件的学习,去预测早期的故障,基于早期故障的预警来做后面的维修策略。
这是平台开发案例:
这个三峡项目今年是投运,后面的数据没有出来,因为运维是需要长期的,我们承诺是25年质保和运维,但是质保不包括电芯更换,我们能够进行全生命周期的数据积累和运维,当然也是为了科研。
这个项目是2020年的重点基金项目,落到工程角度一个是18年的重点研发专项主要是梯次利用项目,主要是验证理论基础是否可行。这个当时做的兆瓦级的不大,但是用的是他们回收的旧电池,包括他们仓库里报废的上不了车的电池。所以说白了就直接越到我们认为既然早期不怎么衰减,我们直接进入衰减后面一段进行功能验证,这是检测报告,目前正在运行,已经验收有一年多了,一直处在运行状态,这个是复合式储能,数据直接传到清华,清华做数据分析。
这是铁塔项目,分布式梯次利用电池储能系统,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示范工程,不同型号、不同批次,各种参差不齐的电池一起做分布式基站,现在在天津运行。
三峡的乌兰察布项目,这个项目比较大,完整项目550兆瓦1.1GWh,我们只做了50兆瓦100兆瓦时的数字储能。项目要解决数字储能的验证,我们跟三峡提的同台验证,旁边还有500兆瓦1GWH,我们要进行同台竞技,现在正在投运,这是平台的情况。

权威之声

程中能不能用久。所以把安全和可靠混在一起联合研究,就是我们讲的运行可靠性,电池全生命周期都要运行安全,还要皮实。目前的电池安全研究,很多搞电芯的大量研究,数据也堆了很多,完全从机理上开展研究,机理研究的出路就是改变材料,改变技术路线。在运行过程中,在不同健康衰减状态下一样要安全,所以这是动态的。
我们是通过实测中的电压、电流、温度,模组里面一般配置了温度,加上时间,连续的时间颗粒度要满足充放电的动态特性感知,通过真正的物联网去获取数据,对它的动态安全阈值要做预估和匹配,这是一个基本思想。具体来做,从机理开始借助模型,现在的消防都只关心测温、测气、着火,这些都不够,真正应该做到防范于未然。
电池真正着火特别快,但是前面的过程很长,而且前面有一个T1、T2、T3,T1之前电池发热是可修复,能不能回去,这是可以知道的。但是这个温度到底在哪,与运行状态、环境、电池状态都是相关的。我们现在电池中间不带感知,全靠EMS管控,这是很难的。所以这里面核心的问题是找出它的温度阈值,用数据驱动去估计和实测匹配,然后加以控制、评价。
安全运行短时间马上可以验证,但是真正的衰减就比较麻烦了,这个数据就很难,要长时间数据积累。我们提出要建立真正的储能的长周期数据库,我们也正在做。
这里面的基本思想,也要从电池本身开始研究,本体来说电池为什么会失效,既有活性锂的损失,也有活性材料颗粒的机械问题。所以既有电化学问题,也有机械问题,而且占据的主导是不一样的,经过大量数据统计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我们还需要在运行中估计这些数据,在运行中建立模型,实际上就是电池的活性材料后面的衰减速度,我们提出全生命周期获取数据以后定期维修抽检去拟合这个参数,从2020年到现在我们合作厂家已经在积累这些数据了,去做出每个电池的参数是要跟自己匹配的,所以我们希望在座有电池厂的,我们给你模型,你给出参数,运行中我们根据数据驱动进行控制。
运行优化,理论是一方面,能不能干出来是另外一方面。就算我知道模型了,就算我知道参数需要用实际数据来驱动,但是你能不能控?我已经预测进入危险状态了,你能不能控?我们提倡柔性连接,我们现在已经做到了每个电池模组增加能量网卡,这就是一个固态开关加连接,意味着我们的模组是可以开断的。
我们模组都是一并八串、一并16串,模组只要能够精准检测到电池电芯的感知和模型的预测,控制的话直接控制到模组,今年清华的研发专项刚启动,就是希望把这个技术继续深入到电芯级的管控。能量网卡直接嵌入到模组内部,这是第一方面,你得有手段。
接下来你要有策略,策略是靠感知、靠数据驱动。利用软开关,我们可以直接检测,而且在运行中检测,精准获取SOC是我们感知电池状态的基础。有了精准的估计,就对电池的健康状态包括一致性可以精准的估计,然后就可以对它进行评价。有了这个,我们就可以对它做到:一是有保护,保护是毫秒级的检测,微妙级的开断,检测出问题直接开断;二是能做到用PCS跟能量网卡协同起来进行一致性充放电优化控制;三是再往上跟EMS配合做电网互动的优化运行,这是集装箱内部的电池模块匹配策略和验证效果。
现在咱们直接谈维修是不够的,应该先谈运行,运行是维修的基础。但是维修的问题主要是数据太多,如果我们把运行微观的做好以后,宏观再用大数据的思想进行学习,解决真正量大面广、又要精细运维、又要解决量的问题,所以这里提的是基于大数据平台来做,既要做到电芯级的检测诊断,又要做到模组级安全控制和集装箱优化运行,基于这些数据,我们积累大数据平台来支撑后面的运维。基本思想,通过信号的预处理、特征提取,我们不是简单把数据堆到大数据平台里面去,而是用压缩感知的技术提取特征,以及对应特征的有效样本进行电池元件的学习,去预测早期的故障,基于早期故障的预警来做后面的维修策略。
这是平台开发案例:
这个三峡项目今年是投运,后面的数据没有出来,因为运维是需要长期的,我们承诺是25年质保和运维,但是质保不包括电芯更换,我们能够进行全生命周期的数据积累和运维,当然也是为了科研。
这个项目是2020年的重点基金项目,落到工程角度一个是18年的重点研发专项主要是梯次利用项目,主要是验证理论基础是否可行。这个当时做的兆瓦级的不大,但是用的是他们回收的旧电池,包括他们仓库里报废的上不了车的电池。所以说白了就直接越到我们认为既然早期不怎么衰减,我们直接进入衰减后面一段进行功能验证,这是检测报告,目前正在运行,已经验收有一年多了,一直处在运行状态,这个是复合式储能,数据直接传到清华,清华做数据分析。
这是铁塔项目,分布式梯次利用电池储能系统,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示范工程,不同型号、不同批次,各种参差不齐的电池一起做分布式基站,现在在天津运行。
三峡的乌兰察布项目,这个项目比较大,完整项目550兆瓦1.1GWh,我们只做了50兆瓦100兆瓦时的数字储能。项目要解决数字储能的验证,我们跟三峡提的同台验证,旁边还有500兆瓦1GWH,我们要进行同台竞技,现在正在投运,这是平台的情况。

权威之声

的预测,控制的话直接控制到模组,今年清华的研发专项刚启动,就是希望把这个技术继续深入到电芯级的管控。能量网卡直接嵌入到模组内部,这是第一方面,你得有手段。
接下来你要有策略,策略是靠感知、靠数据驱动。利用软开关,我们可以直接检测,而且在运行中检测,精准获取SOC是我们感知电池状态的基础。有了精准的估计,就对电池的健康状态包括一致性可以精准的估计,然后就可以对它进行评价。有了这个,我们就可以对它做到:一是有保护,保护是毫秒级的检测,微妙级的开断,检测出问题直接开断;二是能做到用PCS跟能量网卡协同起来进行一致性充放电优化控制;三是再往上跟EMS配合做电网互动的优化运行,这是集装箱内部的电池模块匹配策略和验证效果。
现在咱们直接谈维修是不够的,应该先谈运行,运行是维修的基础。但是维修的问题主要是数据太多,如果我们把运行微观的做好以后,宏观再用大数据的思想进行学习,解决真正量大面广、又要精细运维、又要解决量的问题,所以这里提的是基于大数据平台来做,既要做到电芯级的检测诊断,又要做到模组级安全控制和集装箱优化运行,基于这些数据,我们积累大数据平台来支撑后面的运维。基本思想,通过信号的预处理、特征提取,我们不是简单把数据堆到大数据平台里面去,而是用压缩感知的技术提取特征,以及对应特征的有效样本进行电池元件的学习,去预测早期的故障,基于早期故障的预警来做后面的维修策略。
接下来是平台开发案例:三峡项目今年是投运,后面的数据没有出来,因为运维是需要长期的,我们承诺是25年质保和运维,但是质保不包括电芯更换,我们能够进行全生命周期的数据积累和运维,当然也是为了科研。这个项目是2020年的重点基金项目,落到工程角度一个是18年的重点研发专项主要是梯次利用项目,主要是验证理论基础是否可行。这个当时做的兆瓦级的不大,但是用的是他们回收的旧电池,包括他们仓库里报废的上不了车的电池。所以说白了就直接越到我们认为既然早期不怎么衰减,我们直接进入衰减后面一段进行功能验证,这是检测报告,目前正在运行,已经验收有一年多了,一直处在运行状态,这个是复合式储能,数据直接传到清华,清华做数据分析。
这是铁塔项目,分布式梯次利用电池储能系统,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示范工程,不同型号、不同批次,各种参差不齐的电池一起做分布式基站,现在在天津运行。
三峡的乌兰察布项目,这个项目比较大,完整项目550兆瓦1.1GWh,我们只做了50兆瓦100兆瓦时的数字储能。项目要解决数字储能的验证,我们跟三峡提的同台验证,旁边还有500兆瓦1GWH,我们要进行同台竞技,现在正在投运,这是平台的情况。

宏观政策

MACROPOLICY

积极发展绿色智慧协同模式,鼓励有条件地区推进省市县一体化碳达峰、碳中和数智化管理,开展重点行业和区域碳排放监测分析,在产业园区、商务区等建设零碳智慧园区、绿色智能建筑。加快推动城市建筑、道路桥梁、园林绿地、地下管廊、水利水务、燃气热力、环境卫生等公共设施数字化改造、智能化运营,统筹部署泛在韧性的城市智能感知终端。

——摘选自国家发展改革委官网《发改委等四部门:推动新能源汽车融入新型电力系统》

宏观政策

河北:研究推动分布式新能源进入市场

来源:河北发改委

近日,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进一步明确绿电绿证交易有关事项的通知。进一步扩大绿电绿证交易规模,持续提升绿电绿证交易服务水平,强化绿电优先地位。
通知中提出,各市发展改革部门、电网企业和电力交易机构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引导力度,深入开展绿电、绿证交易政策宣传和业务培训,通过全国生态日、全国节能宣传周等重大活动,深入开展绿证宣传和应用推广,重点对绿证纳入能耗双控政策和交易全流程等内容宣传,鼓励全社会用能单位主动承担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社会责任。
推动增量配电网、工业园区、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内的电力用户与国家电网营业区内电力用户按照相同交易规则(或方案)进行市场成员注册、购买绿电。逐步扩大新能源入市比例,稳步推进享受国家可再生能源补贴的新能源参与绿电交易,研究推动分布式新能源进入市场,增加绿电供给水平。结合我省实际情况,鼓励新能源企业与电力用户签订多年的长协合同。

原文链接: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进一步明确绿电绿证交易有关事项的通知

兰州市“十四五”第三批新能源项目竞争配置工作

来源:CESA储能政策及标准化

原文链接: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新时代绿色龙江建设60条政策措施》

5月8日,兰州市发改委发布《关于开展兰州市“十四五”第三批新能源项目竞争配置工作的通知》。文件提出,坚持“负荷优先、依法规范、效率优先、区域平衡、奖惩结合”原则,开展兰州市新能源项目竞争配置,对企业申报的项目进行综合评分,按照综合评分排名确定开发主体和建设容量。
要求项目具备接入和消纳条件,场址符合有关规划,不在生态红线范围,不涉及基本农田、天然林等法律法规明确禁止的区域。同时,鼓励利用现有升压站和送出工程建设项目,提高已建风光电项目效益和现有输电通道利用效率。允许发电企业投资建设新能源配套送出工程,缓解新能源快速发展并网消纳压力。对于开发进展推进快且带动产业发展好的企业,在资源配置和相关政策方面给予支持和奖励对未能按协议承诺推进落实的,实行信用联合惩戒、取消年度建设规模和限制后续开发等处罚。
本次竞争性配置采取综合评分法。此外,设备先进性中提出,申报项目需按装机容量配套不低于10%、2小时的储能设施。储能系统满足10年(5000次循环)以上工作寿命,系统容量10年衰减率不得超过20%标准进行建设,且需与发电项目同步投运。按照10%、2小时配套的,得8分;高于10%、2小时的,得10分。

宏观政策

山东:开发高容量磷酸铁锂电池、钠离子电池等

来源: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原文链接: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科技创新引领标志性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

宏观政策

5月8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科技创新引领标志性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
《方案》指出,到2027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8%左右;聚焦标志性产业链领域,形成200项左右重大创新成果,新增国家、省级高层次人才2400人;全省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万家,其中标志性产业链领域占比达到80%;规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55%左右,标志性产业链策源能力显著增强,成为拉动全省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
《方案》明确储能装备产业链,突破先进电池储能、飞轮储能、电磁储能、新型压缩空气储能等技术,开发高容量磷酸铁锂电池、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等产品,推进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应用示范。

宏观政策

鼓励有色金属企业参与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建设

来源:四川省经信厅

5月10日,四川省经信厅、省发改委、省生态环境厅联合印发了《四川省有色金属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方案》提到,鼓励企业参与光伏、风电、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氢能、储能开发建设。
支持电解铝、工业硅等生产用电量大、负荷稳定的企业参与以消纳可再生能源为主的微电网建设。
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园区加快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高效热泵、余热余压利用、智慧能源管控等一体化系统开发运行,推进多能高效互补利用。鼓励和引导有色金属企业通过绿色电力交易、购买绿色电力证书等方式积极消纳可再生能源,确保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高于本区域最低消纳责任权重。力争2025年、2030年电解铝使用可再生能源比例分别达到25%、30%以上。

原文链接:《四川省有色金属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政策解读

宏观政策

吉林辽源市:到2025年风光项目装机达3.5GW!

来源:辽源市人民政府

日前,辽源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辽源市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加强光伏发电配套电网建设和改造,确保配套电网与光伏发电项目同步建成、同步并网。实施“光伏+农业”“光伏+旅游”“光伏+直流+智能充电桩”等一批复合型分布式光伏项目。推动辽源矿业集团分布式光伏项目建设。
大力开发全市风能资源,推动全域新能源乡村振兴等风电项目建设。推进生物质能源规模化、高品质开发利用。到2025年,力争风、光项目装机规模达到350万千瓦(含绿电产业园、天楹风光储氢氨醇一体化项目),其中风电310万千瓦,光伏发电40万千瓦;辽源市绿电产业园区总装机容量达到30万千瓦;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0%左右。

原文链接:辽源市碳达峰实施方案

《天津市电力需求侧管理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

来源: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原文链接: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天津市电力需求侧管理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

宏观政策

5月13日,《天津市电力需求侧管理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发布。文件提出:用户侧储能应参与电力需求响应。工业、通信、金融、互联网等对供电可靠性、电能质量要求高的电力用户,根据系统运行需要合理配置新型储能设备,用电高峰期释放储能电量,从而降低大电网调峰调频压力。
培育负荷集成商、虚拟电厂运营商等新型市场主体。支持工业电力用户群、大型商业综合体、酒店、公共建筑等电力用户群开展虚拟电厂示范。推动虚拟电厂运营商参与需求响应、辅助服务等电力市场。
促进绿电规模化发展。发展改革部门、电网企业按照“管理办法”要求,积极推动配电网增容、线路改造和智能化升级,提升配电网规模化接入分布式电源、用户侧储能、柔性负荷的能力,推进电网运行方式向源网荷储互动、分层分区协同控制转变。支持工业企业、产业园区、具备条件的乡村地区等开展绿色低碳微电网和源网荷储一体化建设。

发改委等四部门:推动新能源汽车融入新型电力系统

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委官网

原文链接: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关于深化智慧城市发展 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

5月20日,国家发改委、国家数据局、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四部门发布《关于深化智慧城市发展 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
其中指出,积极发展绿色智慧协同模式,鼓励有条件地区推进省市县一体化碳达峰、碳中和数智化管理,开展重点行业和区域碳排放监测分析,在产业园区、商务区等建设零碳智慧园区、绿色智能建筑。加快推动城市建筑、道路桥梁、园林绿地、地下管廊、水利水务、燃气热力、环境卫生等公共设施数字化改造、智能化运营,统筹部署泛在韧性的城市智能感知终端。
推动综合能源服务与智慧社区、智慧园区、智慧楼宇等用能场景深度耦合,利用数字技术提升综合能源服务绿色低碳效益。推动新能源汽车融入新型电力系统,推进城市智能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

宏观政策

宏观政策

江西:暂缓实施尖峰电价、试行重大节假日深谷电价

来源:江西发改委

日前,江西发改委下发《关于适当调整分时电价机制的通知》,通知提出,适当调整峰谷时段划分。为契合用电负荷特性变化,适当调整峰谷时段划分,冬季(1月、12月)每日18:00~20:00为尖峰时段,8:30~11:30、20:00~21:00为高峰时段,0:00~6:00为低谷时段,其余为平段;夏季(7~9月)每日20:30~22:30为尖峰时段,16:30~20:30为高峰时段,0:00~6:00为低谷时段,其余为平段;其他季节(2~6、10~11月)16:00~22:00为高峰时段,0:00~6:00为低谷时段,其余为平段。
暂缓实施尖峰电价。尖峰时段用电暂执行高峰时段电价标准。后续视电力供需紧张形势,并结合经济社会承受能力,适时予以恢复。
试行重大节假日深谷电价。春节、“五一”国际劳动节、国庆节(具体时间以国家公布为准)12:00~14:00设置为深谷时段,电价在平段电价基础上下浮60%。

原文链接:关于适当调整分时电价机制的通知

宏观政策

工信部:鼓励企业调整用能结构使用清洁能源

来源:工信部

5月8日,工信部公开征求对锂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及公告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的意见。意见提到,企业应制定包含产品单耗指标和能耗台帐,不得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严重污染环境的落后用能设备和生产工艺。鼓励企业调整用能结构,使用光伏等清洁能源,建设应用工业绿色微电网,开展节能技术应用研究,制定节能规章制度,开发节能共性和关键技术,促进节能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

原文链接:公开征求对锂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及公告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的意见

宏观政策

安徽合肥:力争成为国家级新产业集群

来源:合肥市人民政府

5月13日,安徽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合肥市有效投资专项行动方案(2024)》。文件提出,实施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行动计划。聚力打造“6+5+X”产业集群,力争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成为国家级战新产业集群。实施强链延链行动,新开工大众安徽二期、中车IGBT生产基地等1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30个。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200家以上,建成省、市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120家以上。力争全年完成工业投资超过1500亿元。
深入开展能源投资专项行动。强化能源保障供给,大力发展光伏等清洁能源,加快建设电、气、热等能源类重点项目,力争全年完成投资80亿元。开工建设LNG应急调峰储备站及配套管线、热电天源热源升级改造供热等,加快建设义兴、派河、循环园220kV输变电以及环巢湖天然气高压管线等,建成花岗镇渔光互补光伏发电厂110kV送出、庐北至池州高压天然气管线、骆岗锦绣湖能源站等。

原文链接:合肥市有效投资专项行动方案(2024)

宏观政策

上海:绿电交易引入风电、光伏、生物质参与交易

来源:上海市人民政府

5月24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上海市促进绿色电力消费加快能源低碳转型实施意见》的通知,通知指出,深度挖潜市内绿电资源,实施“光伏+”专项工程,加快近远海风电开发,科学建设陆上风电场,结合生活垃圾焚烧设施布局生物质发电项目,因地制宜推进地热能开发,探索海洋能利用试点示范。争取市外清洁电力供应,加快推进蒙电入沪特高压工程,加强长三角区域能源电力合作,通过市场化交易增加市外绿电消纳规模。引导市内绿电企业积极参与本市绿电交易,按年度向社会公布发电企业绿电交易规模和排名。
通知还指出,按照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和绿电交易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建立健全符合上海实际的绿电交易机制,组织制定《上海市绿色电力交易配套实施细则》。省间绿电交易根据《北京电力交易中心绿色电力交易实施细则(修订稿)》组织开展;定期排摸梳理市场用户的需求和意向,通过政府间电力合作协议等方式做好资源与通道对接。市内绿电交易引入风电、光伏、生物质等多品种绿电参与交易,2024年9月起新并网发电绿电交易企业需自建或购买储能调峰能力;存量新能源原则上给予3年豁免期,后续适时予以调整。

原文链接:上海市促进绿色电力消费加快能源低碳转型实施意见

黑龙江:重点发展电网侧新型储能

来源:黑龙江省人民政府

原文链接: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新时代绿色龙江建设60条政策措施》

宏观政策

5月9日,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印发《新时代绿色龙江建设60条政策措施》。文件提出,鼓励电蓄热、储能企业与风电、光伏发电企业开展直接交易。对参加电力市场交易的采暖用电,峰时段、平时段执行相应电压等级的输配电价,谷时段输配电价按相应电压等级平时段输配电价的50%执行。
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融合发展。按照“以荷定源、以网定源、以储定源”的原则规划设计,强化自主调峰、自我消纳,探索发展新能源自发自用应用场景,支持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试点园区建设。
支持新型储能多元化发展。支持系统友好型“新能源+储能”电站、基地化新能源开发外送等模式合理布局电源侧新型储能。重点发展电网侧新型储能。支持用户侧储能多元化发展,围绕5G基站、充电设施、工业园区等终端用户,探索储能融合发展新场景。

青海10.8GW风、光项目发布

来源:中国电力网 

原文链接:青海省发改委印发《2024年青海省电力行业重点项目开发建设方案》的通知

宏观政策

青海省发改委印发《2024年青海省电力行业重点项目开发建设方案》的通知。其中提出:2024年,青海省力争能源领域投资计划完成550亿元,新增清洁能源装机力争突破1500 万千瓦。新能源项目:共52个项目,在建23个,开工29个。
国家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国家三批大基地共47个子项目,已建成14个子项目,在建19个,开工14个。确保第一批大基地剩余风光项目 (247万千瓦)9月底前并网,争取第二批、第三批大基地项目按照国家相关要求按期并网。
省级重点风电光伏项目。共19个项目,在建4个,开工15个。加快2023年招标确定的4个、200万千瓦风电项目建设力争年底建成。新开工项目15个、328.7万千瓦,包括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与环境整治配套新能源项目6个、30.5万千瓦;生态环境部等三部委安排的EOD项目1个、50万千瓦;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的增量混改项目1个、20万千瓦;国家能源局下达的 2024年国内油气勘探开发重点产能建设项目1个、1.8万千瓦;清洁取暖配套新能源项目4个、115万千瓦;续建的存量项目2个、111.4万千瓦。以上项目结合电网接入消纳条件分批并网,其它在建的存量风光项目要结合接入条件有序实施。

行业聚焦

INDUSTRY FOCUS

5月14日,美国白宫宣布对中国太阳能电池、电动汽车、计算机芯片和医疗产品等一系列商品加征关税。据美国白宫新闻稿,根据1974年《贸易法》第301条,将用于制造太阳能组件的光伏电池从25%提高到50%。将电动汽车的关税从25%提高到100%,锂离子电动汽车电池和其他电池部件的关税从7.5%提高到25%,“某些”关键矿产的关税从零提高到25%。本次美国针对光伏领域的税收主要是,针对进口自中国的太阳能电池(无论是否组装成模块)的关税税率将在2024年翻倍从25%提高到50%,是延续301关税(特朗普时期出台的专门针对中国进口商品征收的关税)的加征。

——摘选自第一财经《美国对中国太阳能电池征收50%关税,影响几何》

行业聚焦

光伏进入0.8元/W时代,组件价格底线在哪里?

来源:索比光伏

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24年一季度,全国光伏新增并网45.74GW,同比增长36%,并网的捷报再次提振了光伏从业者信心。另一方面,光伏产业链价格还在延续跌势,4月初硅料价格开始下降,月底硅料价格跌破3万元/吨。

行业聚焦

硅片、电池端价格近来持续企稳,据索比咨询调研,4月份硅片产出在63GW左右,电池片产出60-62GW,供需关系基本达到平衡。组件端来看,通过梳理4月份组件中标详情,索比光伏网发现,4月份p型主流组件定标价格在0.82~0.85元/瓦,n型组件定标价格多在0.84~0.89元/瓦。
经分析,2024年4月份超36.1GW光伏组件定标中:
n型占比超9成,对比一季度(7成)再次跃升;
组件招标需求向570W/580W+更高功率迈进;
价格方面,p型组件4月份中标均价0.839元/W,n型组件4月份中标均价0.877元/W;
隆基、晶澳太阳能、通威太阳能、一道新能、正泰新能、弘元绿色能源、晶科能源等企业在4月份组件中标表现突出。
招标分析
n型占比已超9成,组件进入580W+时代
2024年4月份光伏组件公开定标规模超36.1GW,1~4月份组件定标规模合计已超130GW。从招标方来看,超1GW的招标方有4个,分别是华电、中核、三峡、中国能建,并出现鞍峡清洁能源、中铝宁夏能源集团等新晋企业。详情见附图:
从已知公开的招标信息来看,华电4月份组件定标规模最大,超10.5GW,n型占比90%以上。2023年华电集团新增新能源装机同比增长127.7%,发电总装机2.14亿千瓦,清洁能源装机占比51.4%,是五大发电集团中唯二超过50%的发电企业。
排名第二的是中核,4月份组件定标10GW,n型占比80%。目前,中核汇能正全面提速新能源建设,2024年中核光伏组件定标规模已达18GW。
排名第三的是三峡,4月份组件定标超9GW,n型占比95%。2023年,三峡能源太阳能发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1982.42万千瓦,占全国太阳能发电行业市场份额的3.25%。
中国能建4月份也有近4GW组件定标,均为大基地项目招标,组件招标型号全部为n型,最终由晶澳太阳能、弘元绿色能源、一道新能、隆基中标。

行业聚焦

从招标需求来看,组件招标功率起步已提升至570W、580W,这得益于n型高效技术的普遍应用,4月份定标组件中,n型需求占比已超9成,迭代速度远超市场预期。
中标分析
隆基、晶澳、通威夺得前三甲
中标情况来看,4月份有约6GW组件明确公示了具体中标方和供货容量。此外,还有华电10.5GW、中核10GW、三峡9GW等约30GW组件框架集采只公示中标组件企业名单,但每家企业的具体供货容量暂无数据。
4月份组件定标中,隆基表现尤为突出,组件中标规模超2.1GW,包括中国能建1.9GW、中国安能107MW等。据索比光伏网调研,2024年一季度,隆基光伏组件出货量达12.89GW,其中HPBC产品出货4.75GW。
晶澳太阳能4月份组件中标规模达1.166GW,包括中国能建1GW、广东省能源集团137MW等。晶澳一季度组件出货16GW,跃居2024Q1出货榜单第二位,全年预计出货量在85~95GW。
通威太阳能4月份组件中标规模950MW,包括国投604MW、中国通用技术集团175MW、广东省能源集团120MW等。一季度通威太阳能组件出货达8GW,全年出货目标在50GW以上。据悉,进军光伏组件领域不足两年的通威,目前组件产能已达75GW,年底将提升至90GW。
此外,一道新能组件中标规模也超700MW,包括中国能建500MW、中铝宁夏能源集团208MW等。而正泰新能、弘元绿色能源、晶科能源也在4月份组件定标中取得亮眼成绩。
价格分析
p型降幅11%,n型降幅2.7%
组件仍有下降空间
从单个项目中标价格来看(此处不包含框架集采价格),p型组件2024年中标价格逐月缓降,中标均价从一月份0.943元/W,在四月份降至0.839元/W,较年初降幅约11%;
n型组件价格一季度逐月缓升,在3月底转降,系n型硅料价格下滑所致。中标均价从一月份0.901元/W,四月份降至0.885元/W,较年初降幅2.7%左右。

行业聚焦

n型组件价格一季度逐月缓升,在3月底转降,系n型硅料价格下滑所致。中标均价从一月份0.901元/W,四月份降至0.885元/W,较年初降幅2.7%左右。
框架集采中标价格普遍偏低,n型组件出现低价抢单现象,更加考验企业在渠道、供应链实力等方面表现。本月随着n型硅料价格下滑,n型组件框采中标均价下降至0.874元/W。随着各企业n型产能释放,n型产品仍有下降空间。

行业聚焦

行业聚焦

2024年一季度组件出货量榜单发布!

来源:索比光伏

4月29日,国家能源局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一季度能源形势和可再生能源并网运行情况。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潘慧敏介绍,2024年一季度,全国光伏新增并网4574万千瓦,同比增长36%,其中集中式光伏2193万千瓦,分布式光伏2380万千瓦。全国光伏发电量161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2%。
海外市场同样火热。中国光伏行业协会表示,2024年,全球GW级市场的数量将增至39个。而根据索比咨询等多家机构预测,2024年,全球光伏发电新增装机规模将在2023年的基础上增加15%以上,达到450GW(ac),对组件的需求可能超过560GW。
应用端的数据非常喜人,但从制造端看,光伏企业的日子可能并不好过。进入2024年以来,光伏行业延续了之前的“内卷”趋势。供应链方面,主产业链四大环节全部存在产能过剩,但依然有企业宣布扩产计划,希望提高自己的市场份额。价格方面,多晶硅最低成交价已经低于部分企业的现金成本,进入“拼血条”状态;硅片、电池成本倒挂,外部采购价格甚至低于一体化企业自行生产成本;组件企业开工率分化明显,部分企业将代工作为主要业务,面对的形势越来越严峻。
遍地荆棘的光伏市场,谁能笑到最后?经过索比光伏网&索比咨询历时半个月的调研、统计、数据筛查,现将中国光伏企业2024年第一季度组件出货量榜单公布如下:
一季度,光伏组件市场呈现出以下趋势:
龙头企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本次发布的榜单共涉及28家企业,统计到的出货量合计超过114GW,其中,Top4品牌出货量合计约63GW,占比超过55%;Top10品牌出货量合计约98GW,占比达到近86%。
这一比例超出了很多光伏从业者的预期,但仔细想想并不算意外。根据索比咨询1-3月产量和开工率统计,Top4品牌基本能将开工率保持在60%以上,3月份可超过85%,而排名靠后的品牌,开工率波动较大,最低时甚至在20%以下。从招投标价格看,三峡、大唐等央国企招标中不断诞生新的低价,n型组件最低价0.79元/W,p型组件最低仅0.74元/W。显然,部分企业报价已经不再顾忌生产成本,而是以维持生产为目标。尽管如此,留给他们的机会依然有限。
从关键门槛的角度看,2023年一季度,Top10品牌的门槛约为2GW,今年已经翻了一倍,超过4GW;Top15品牌的门槛,也从0.7GW提升到1.6GW。显然,排名靠前的企业,出货量增幅明显超过市场发展速度,对其他品牌的生存空间造成挤压。出货量目标方面,Top4品牌的出货量目标合计超过370GW,Top9品牌的出货量目标相加超过570GW,这已经超过今年全球组件需求总和。
市场竞争更激烈,前四之后无断层。之前我们做市场、价格分析时,通常按Top4品牌、Top9品牌、其他品牌进行分类,但从今年一季度出货量榜单看,只有Top4品牌的出货量能达到两位数,与身后其他企业拉开差距,但无论Top9还是Top10,与其他企业的差距都不甚明显,没有明显断层。
如果说排名8-12的企业在举行一场你追我赶的友谊赛,那么,排名14-23的十家企业就是面对桌上最后一块肉打响生死战。前面的厂商已经拿下了超过90%的市场份额,留下的空间极其有限,在彼此实力相差不大的情况下,他们不能放过任何一丁点机会。哪怕是一个几兆瓦的分布式项目订单,也要全力以赴。
n型占比不断提高,8家企业宣布积极计划。n型电池组件的优势早已被大家所熟悉,也得到了电力投资企业的高度认可,多家央国企在组件集采招标中将n型比例定在80%以上。
在年初的市场预测中,我们曾提出,今年全年n型占比将达到65%以上,其中四季度可能超过85%。事实上,多家企业都给出了更积极的预期。今年一季度,至少6家企业明确表示,n型出货量占比在70%以上,最高达到100%;从我们收集到的全年目标看,至少8家企业明确提出,n型出货量占比在80%以上,大多数企业的n型出货量目标都超过60%,n型时代正式到来。
▶ 部分企业在一季度表现优异,亮点突出:
晶科能源成功蝉联出货量冠军,19.993GW的成绩,同比增长超过53%,向更多人展示了他们的卓越实力。根据相关规划,2024年晶科光伏组件出货目标为100-110GW,其中n型占比预计接近90%。技术方面,到今年年底,电池量产效率目标26.5%。晶科将谨慎扩产,加速淘汰落后产能。到2024年底,晶科将拥有120GW硅片、110GW电池、130GW组件产能,其中n型先进产能超百GW。
晶澳科技凭借全产业链一体化、全球化布局、技术创新、品牌与质量等优势,成功跃升至出货量榜单第二位。据了解,目前公司最新的n型倍秀(Bycium+)电池量产转换效率已达到26.3%,持续改进工艺,进一步降低电池生产成本,提高性价比。与此同时,2024年晶澳将保持加大研发投入,持续技术创新,稳步建设新产能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客户需求,2024年末各环节产能均超过100GW。
天合光能对2024年市场有非常积极的预期,组件需求可能达到650GW。为此,公司制定了全年80-90GW的组件出货计划。针对当前市场行情波动,天合会密切关注光伏市场价格动态,适时调整生产和库存策略。同时,在价格波动时期,他们可以灵活调整外购和自产硅片比例,加快技术升级和产品迭代,确保盈利能力保持行业领先水平。预计到2024年底,将实现硅片产能60GW,电池产能105GW,组件产能120GW。
隆基绿能团队坚信,未来5年内BC电池技术将成为晶硅电池的绝对主流。为此,公司将大力投入高效技术研发和创新成果产业化,加快新一代BC技术产能布局,推动BC技术引领产业技术迭代。2024年一季度,公司HPBC产品出货4.75GW,保持持续增长势头,助力分布式业务量大幅提升。未来三年,隆基绿能BC电池年产能将达到100GW,单晶组件年产能将达到150GW。
通威太阳能在2023年时便凭借31.11GW的成绩,稳居组件出货量榜单第五位。2024年一季度,他们凭借出色的履约能力、业绩水平、产品技术先进性,成功入围多家央企集采招标,一体化布局的优势充分彰显。2024年,通威将在国内外多个市场持续巩固提升渠道与品牌优势,进一步提升组件环节的市场占有率,年度出货目标超过50GW。
正泰新能是n型时代的重要力量。在明确提供一季度n型出货占比的企业中,他们排位靠前,是n型时代光伏行业的有力竞争者。最新数据显示,正泰新能TOPCon电池量产平均效率已提升至26.3%,到今年年底有望达到26.6%。产能方面,到今年年底,公司n型电池产能将达到59GW,为“全年n型组件出货90%”的目标提供支撑。
协鑫集成在年报中将2023年组件销售业绩更新至16.424GW,成功回到Top10行列。2024年一季度,协鑫在国内组件招标中的中标规模超过2GW,居行业首位,还成功入围华能、中核、绿发、中瓴星能等企业框架集采,全年出货量目标26GW。在提升出货量、巩固市场地位的同时,他们还将持续提质增效,提高产能利用率,全面提升晶硅业务盈利水平。
东方日升是光伏重点企业中少数同时涉足TOPCon、HJT两大技术路线,均取得突出成绩的企业。2024年,公司将在现有产能的基础上,按计划有序推进浙江宁海年产15GW n型超低碳高效异质结电池片与15GW高效太阳能组件项目、江苏金坛4GW高效太阳能电池片和6GW高效太阳能组件项目以及安徽滁州年产10GW高效太阳能电池项目等高效先进产能,巩固光伏组件领先地位,打造新能源行业全球龙头企业。
中清光伏被认为是n型市场的新秀,其实他们在这一领域的布局相对较早,首条产线的投产时间在2022年9月,已经连续多个季度n型出货占比处于行业领先水平。根据相关规划,截至2024年一季度,公司n型高效电池产能达到11GW,组件产能17GW,效率超过23.3%,为市场提供更高效、更可靠的n型电池组件产品,全年n型出货占比将稳定在80%以上。
环晟光伏依托TCL中环在光伏领域的产能、产品和技术优势,推进技术创新与制造转型,与工业4.0相结合,科学高效经营,提升相对竞争力。公司推出的叠瓦4.0产品采用全新设计,充分发挥“密排”优势,组件封装密度领先行业平均水平1.5%-3%,产品主流功率较行业同类型产品领先10-15W,效率领先0.2%+。2024年,公司将持续强化n型、叠瓦4.0平台建设,推进大尺寸高功率组件市场扩张,推动整个光伏链条的技术能力与客户价值提升。
大恒能源独家专利全面屏组件,正面边框与玻璃面齐平,可有效防积水、防积灰、防积雪,发电量增益可达6-15%,运维成本大大降低,在分布式市场非常受欢迎。2024年一季度,公司n型出货量占比达86%,全年预计超过95%,在n型市场的竞争中取得优势。

行业聚焦

业务,面对的形势越来越严峻。
一季度,光伏组件市场呈现出以下趋势:
龙头企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本次发布的榜单共涉及28家企业,统计到的出货量合计超过114GW,其中,Top4品牌出货量合计约63GW,占比超过55%;Top10品牌出货量合计约98GW,占比达到近86%。
这一比例超出了很多光伏从业者的预期,但仔细想想并不算意外。根据索比咨询1-3月产量和开工率统计,Top4品牌基本能将开工率保持在60%以上,3月份可超过85%,而排名靠后的品牌,开工率波动较大,最低时甚至在20%以下。从招投标价格看,三峡、大唐等央国企招标中不断诞生新的低价,n型组件最低价0.79元/W,p型组件最低仅0.74元/W。显然,部分企业报价已经不再顾忌生产成本,而是以维持生产为目标。尽管如此,留给他们的机会依然有限。
从关键门槛的角度看,2023年一季度,Top10品牌的门槛约为2GW,今年已经翻了一倍,超过4GW;Top15品牌的门槛,也从0.7GW提升到1.6GW。显然,排名靠前的企业,出货量增幅明显超过市场发展速度,对其他品牌的生存空间造成挤压。出货量目标方面,Top4品牌的出货量目标合计超过370GW,Top9品牌的出货量目标相加超过570GW,这已经超过今年全球组件需求总和。
市场竞争更激烈,前四之后无断层。之前我们做市场、价格分析时,通常按Top4品牌、Top9品牌、其他品牌进行分类,但从今年一季度出货量榜单看,只有Top4品牌的出货量能达到两位数,与身后其他企业拉开差距,但无论Top9还是Top10,与其他企业的差距都不甚明显,没有明显断层。
如果说排名8-12的企业在举行一场你追我赶的友谊赛,那么,排名14-23的十家企业就是面对桌上最后一块肉打响生死战。前面的厂商已经拿下了超过90%的市场份额,留下的空间极其有限,在彼此实力相差不大的情况下,他们不能放过任何一丁点机会。哪怕是一个几兆瓦的分布式项目订单,也要全力以赴。
n型占比不断提高,8家企业宣布积极计划。n型电池组件的优势早已被大家所熟悉,也得到了电力投资企业的高度认可,多家央国企在组件集采招标中将n型比例定在80%以上。
在年初的市场预测中,我们曾提出,今年全年n型占比将达到65%以上,其中四季度可能超过85%。事实上,多家企业都给出了更积极的预期。今年一季度,至少6家企业明确表示,n型出货量占比在70%以上,最高达到100%;从我们收集到的全年目标看,至少8家企业明确提出,n型出货量占比在80%以上,大多数企业的n型出货量目标都超过60%,n型时代正式到来。
▶ 部分企业在一季度表现优异,亮点突出:
晶科能源成功蝉联出货量冠军,19.993GW的成绩,同比增长超过53%,向更多人展示了他们的卓越实力。根据相关规划,2024年晶科光伏组件出货目标为100-110GW,其中n型占比预计接近90%。技术方面,到今年年底,电池量产效率目标26.5%。晶科将谨慎扩产,加速淘汰落后产能。到2024年底,晶科将拥有120GW硅片、110GW电池、130GW组件产能,其中n型先进产能超百GW。
晶澳科技凭借全产业链一体化、全球化布局、技术创新、品牌与质量等优势,成功跃升至出货量榜单第二位。据了解,目前公司最新的n型倍秀(Bycium+)电池量产转换效率已达到26.3%,持续改进工艺,进一步降低电池生产成本,提高性价比。与此同时,2024年晶澳将保持加大研发投入,持续技术创新,稳步建设新产能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客户需求,2024年末各环节产能均超过100GW。
天合光能对2024年市场有非常积极的预期,组件需求可能达到650GW。为此,公司制定了全年80-90GW的组件出货计划。针对当前市场行情波动,天合会密切关注光伏市场价格动态,适时调整生产和库存策略。同时,在价格波动时期,他们可以灵活调整外购和自产硅片比例,加快技术升级和产品迭代,确保盈利能力保持行业领先水平。预计到2024年底,将实现硅片产能60GW,电池产能105GW,组件产能120GW。
隆基绿能团队坚信,未来5年内BC电池技术将成为晶硅电池的绝对主流。为此,公司将大力投入高效技术研发和创新成果产业化,加快新一代BC技术产能布局,推动BC技术引领产业技术迭代。2024年一季度,公司HPBC产品出货4.75GW,保持持续增长势头,助力分布式业务量大幅提升。未来三年,隆基绿能BC电池年产能将达到100GW,单晶组件年产能将达到150GW。
通威太阳能在2023年时便凭借31.11GW的成绩,稳居组件出货量榜单第五位。2024年一季度,他们凭借出色的履约能力、业绩水平、产品技术先进性,成功入围多家央企集采招标,一体化布局的优势充分彰显。2024年,通威将在国内外多个市场持续巩固提升渠道与品牌优势,进一步提升组件环节的市场占有率,年度出货目标超过50GW。
正泰新能是n型时代的重要力量。在明确提供一季度n型出货占比的企业中,他们排位靠前,是n型时代光伏行业的有力竞争者。最新数据显示,正泰新能TOPCon电池量产平均效率已提升至26.3%,到今年年底有望达到26.6%。产能方面,到今年年底,公司n型电池产能将达到59GW,为“全年n型组件出货90%”的目标提供支撑。
协鑫集成在年报中将2023年组件销售业绩更新至16.424GW,成功回到Top10行列。2024年一季度,协鑫在国内组件招标中的中标规模超过2GW,居行业首位,还成功入围华能、中核、绿发、中瓴星能等企业框架集采,全年出货量目标26GW。在提升出货量、巩固市场地位的同时,他们还将持续提质增效,提高产能利用率,全面提升晶硅业务盈利水平。
东方日升是光伏重点企业中少数同时涉足TOPCon、HJT两大技术路线,均取得突出成绩的企业。2024年,公司将在现有产能的基础上,按计划有序推进浙江宁海年产15GW n型超低碳高效异质结电池片与15GW高效太阳能组件项目、江苏金坛4GW高效太阳能电池片和6GW高效太阳能组件项目以及安徽滁州年产10GW高效太阳能电池项目等高效先进产能,巩固光伏组件领先地位,打造新能源行业全球龙头企业。
中清光伏被认为是n型市场的新秀,其实他们在这一领域的布局相对较早,首条产线的投产时间在2022年9月,已经连续多个季度n型出货占比处于行业领先水平。根据相关规划,截至2024年一季度,公司n型高效电池产能达到11GW,组件产能17GW,效率超过23.3%,为市场提供更高效、更可靠的n型电池组件产品,全年n型出货占比将稳定在80%以上。
环晟光伏依托TCL中环在光伏领域的产能、产品和技术优势,推进技术创新与制造转型,与工业4.0相结合,科学高效经营,提升相对竞争力。公司推出的叠瓦4.0产品采用全新设计,充分发挥“密排”优势,组件封装密度领先行业平均水平1.5%-3%,产品主流功率较行业同类型产品领先10-15W,效率领先0.2%+。2024年,公司将持续强化n型、叠瓦4.0平台建设,推进大尺寸高功率组件市场扩张,推动整个光伏链条的技术能力与客户价值提升。
大恒能源独家专利全面屏组件,正面边框与玻璃面齐平,可有效防积水、防积灰、防积雪,发电量增益可达6-15%,运维成本大大降低,在分布式市场非常受欢迎。2024年一季度,公司n型出货量占比达86%,全年预计超过95%,在n型市场的竞争中取得优势。

行业聚焦

在年初的市场预测中,我们曾提出,今年全年n型占比将达到65%以上,其中四季度可能超过85%。事实上,多家企业都给出了更积极的预期。今年一季度,至少6家企业明确表示,n型出货量占比在70%以上,最高达到100%;从我们收集到的全年目标看,至少8家企业明确提出,n型出货量占比在80%以上,大多数企业的n型出货量目标都超过60%,n型时代正式到来。
▶ 部分企业在一季度表现优异,亮点突出:
晶科能源成功蝉联出货量冠军,19.993GW的成绩,同比增长超过53%,向更多人展示了他们的卓越实力。根据相关规划,2024年晶科光伏组件出货目标为100-110GW,其中n型占比预计接近90%。技术方面,到今年年底,电池量产效率目标26.5%。晶科将谨慎扩产,加速淘汰落后产能。到2024年底,晶科将拥有120GW硅片、110GW电池、130GW组件产能,其中n型先进产能超百GW。
晶澳科技凭借全产业链一体化、全球化布局、技术创新、品牌与质量等优势,成功跃升至出货量榜单第二位。据了解,目前公司最新的n型倍秀(Bycium+)电池量产转换效率已达到26.3%,持续改进工艺,进一步降低电池生产成本,提高性价比。与此同时,2024年晶澳将保持加大研发投入,持续技术创新,稳步建设新产能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客户需求,2024年末各环节产能均超过100GW。
天合光能对2024年市场有非常积极的预期,组件需求可能达到650GW。为此,公司制定了全年80-90GW的组件出货计划。针对当前市场行情波动,天合会密切关注光伏市场价格动态,适时调整生产和库存策略。同时,在价格波动时期,他们可以灵活调整外购和自产硅片比例,加快技术升级和产品迭代,确保盈利能力保持行业领先水平。预计到2024年底,将实现硅片产能60GW,电池产能105GW,组件产能120GW。
隆基绿能团队坚信,未来5年内BC电池技术将成为晶硅电池的绝对主流。为此,公司将大力投入高效技术研发和创新成果产业化,加快新一代BC技术产能布局,推动BC技术引领产业技术迭代。2024年一季度,公司HPBC产品出货4.75GW,保持持续增长势头,助力分布式业务量大幅提升。未来三年,隆基绿能BC电池年产能将达到100GW,单晶组件年产能将达到150GW。
通威太阳能在2023年时便凭借31.11GW的成绩,稳居组件出货量榜单第五位。2024年一季度,他们凭借出色的履约能力、业绩水平、产品技术先进性,成功入围多家央企集采招标,一体化布局的优势充分彰显。2024年,通威将在国内外多个市场持续巩固提升渠道与品牌优势,进一步提升组件环节的市场占有率,年度出货目标超过50GW。
正泰新能是n型时代的重要力量。在明确提供一季度n型出货占比的企业中,他们排位靠前,是n型时代光伏行业的有力竞争者。最新数据显示,正泰新能TOPCon电池量产平均效率已提升至26.3%,到今年年底有望达到26.6%。产能方面,到今年年底,公司n型电池产能将达到59GW,为“全年n型组件出货90%”的目标提供支撑。
协鑫集成在年报中将2023年组件销售业绩更新至16.424GW,成功回到Top10行列。2024年一季度,协鑫在国内组件招标中的中标规模超过2GW,居行业首位,还成功入围华能、中核、绿发、中瓴星能等企业框架集采,全年出货量目标26GW。在提升出货量、巩固市场地位的同时,他们还将持续提质增效,提高产能利用率,全面提升晶硅业务盈利水平。
东方日升是光伏重点企业中少数同时涉足TOPCon、HJT两大技术路线,均取得突出成绩的企业。2024年,公司将在现有产能的基础上,按计划有序推进浙江宁海年产15GW n型超低碳高效异质结电池片与15GW高效太阳能组件项目、江苏金坛4GW高效太阳能电池片和6GW高效太阳能组件项目以及安徽滁州年产10GW高效太阳能电池项目等高效先进产能,巩固光伏组件领先地位,打造新能源行业全球龙头企业。
中清光伏被认为是n型市场的新秀,其实他们在这一领域的布局相对较早,首条产线的投产时间在2022年9月,已经连续多个季度n型出货占比处于行业领先水平。根据相关规划,截至2024年一季度,公司n型高效电池产能达到11GW,组件产能17GW,效率超过23.3%,为市场提供更高效、更可靠的n型电池组件产品,全年n型出货占比将稳定在80%以上。
环晟光伏依托TCL中环在光伏领域的产能、产品和技术优势,推进技术创新与制造转型,与工业4.0相结合,科学高效经营,提升相对竞争力。公司推出的叠瓦4.0产品采用全新设计,充分发挥“密排”优势,组件封装密度领先行业平均水平1.5%-3%,产品主流功率较行业同类型产品领先10-15W,效率领先0.2%+。2024年,公司将持续强化n型、叠瓦4.0平台建设,推进大尺寸高功率组件市场扩张,推动整个光伏链条的技术能力与客户价值提升。
大恒能源独家专利全面屏组件,正面边框与玻璃面齐平,可有效防积水、防积灰、防积雪,发电量增益可达6-15%,运维成本大大降低,在分布式市场非常受欢迎。2024年一季度,公司n型出货量占比达86%,全年预计超过95%,在n型市场的竞争中取得优势。

行业聚焦

光伏跨界玩家 纷纷削减或放弃项目投资?

来源:中国能源报

不少跨界“追光”企业顶不住压力,纷纷削减或放弃相关光伏项目投资,市场洗牌正在加速。业内人士表示,整体看,伴随产业链各环节价格大幅向下波动、企业融资热情逐步消退,光伏行业正迎来新一轮下行周期。
光伏行业正经历低迷期。根据最新财报数据,今年一季度,多家头部光伏企业业绩承压,且二、三线公司的经营形势更为艰难。同时,不少跨界“追光”企业顶不住压力,纷纷削减或放弃相关光伏项目投资,市场洗牌正在加速。
业内人士表示,整体看,伴随产业链各环节价格大幅向下波动、企业融资热情逐步消退,光伏行业正迎来新一轮下行周期。
整体利润空间压缩
受光伏产业新一轮产能洗牌周期影响,多家产业链企业盈利能力大幅下滑,2023年业绩出现营收和净利润双降的情况。而在今年一季度,盈利状况普遍无明显改善,不少光伏龙头企业甚至出现亏损,例如,TCL中环实现归母净亏损8.8亿元,包括京运通、双良节能在内的多家光伏产业链企业也出现净亏损。
中原证券发布研报称,从光伏行业披露的2023年报和今年一季度报告来看,行业阶段供给过剩对报表端影响显著,尤其是今年第一季度,光伏产品价格大幅下滑、资产减值计提增长等因素继续拖累行业业绩表现。硅料、硅片、电池和光伏组件各环节,甚至头部企业均面临业绩下滑甚至亏损局面,企业普遍盈利承压加速行业优胜劣汰。
光伏产品价格下探是光伏企业业绩普降的主因。据了解,在供求失衡压力下,2023年光伏产业链价格整体呈波动下行态势,尤其2023年四季度以来,组件招投标价格屡创新低。根据InfoLink数据,2023年硅料(多晶致密料)价格下降约70%,硅片及电池片(PERC 182)价格下降约60%,组件(PERC 182)价格下降约50%。
中国新能源电力投融资联盟秘书长彭澎在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光伏产品价格下跌,主要源于供求关系的变化,预计价格短期内回温可能性较低。
价格波动是光伏产业周期性表现之一。“不仅仅是光伏,所有大宗商品都是如此,价格高时大家疯狂投资,认为还有继续涨价的空间。但随着产能扩张过快,价格就随之下跌,产业进入洗牌及落后产能出清阶段。不过,未来全球光伏需求巨大,新装机需求应该会使这些产能很快被消化掉。”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告诉《中国能源报》记者。
跨界玩家纷纷止步
值得注意的是,在光伏产业链整体盈利压缩背景下,诸多跨界企业纷纷知难而退,由此前的全力扩产转变为理性收缩。例如,聆达股份今年3月发布公告称,拟终止投资建设铜陵年产20GW高效光伏电池片产业基地项目。
无独有偶,海源复材同月公告宣布,经与安徽省全椒县人民政府友好协商后签订《解除协议书》,决定终止项目合作,并将滁州赛维能源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以3800万元价格转让给浙江爱旭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转让完成后,公司将不再持有滁州能源公司股权。
据了解,2023年1月,海源复材与全椒县人民政府签订投资协议,海源复材拟出资80.23亿元,建设10GW TOPCon光伏电池项目(一期)5GW HJT超高效光伏电池及3GW高效光伏组件项目(二期)。此次,海源复材公告终止该项目。
对此,业内有分析认为,预计今明两年可能有更多光伏项目面临烂尾,成本控制能力滞后、销售渠道不足的企业可能被迫退出市场。“当前周期下,光伏产业链企业盈利水平承压,新入局的企业会一定程度上减少,而一些战线拉得过长、资金链断裂的企业则面临被淘汰出局。”林伯强指出,“不过长远看,当前光伏产业的产能对于未来需求来说,仍有很大缺口,所以后续依然会陆续有新玩家入局。”
“光伏产品价格下降后,原来很多想做短线的跨界企业顺势退出,产业掀起新一轮淘汰赛。但光伏产业毕竟是推进‘双碳’的主要发力点,预计还会有新的资金逐步进入整个产业。”彭澎表示。
修内功提升竞争力
光伏产业残酷的产能淘汰赛正逐渐升级。在受访人士看来,企业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需要做好内功,并根据自身的市场情况判断扩张与否。
“现在光伏产业链企业还是要基于自身现金储备情况,选择是亏现金流生产还是暂时停产。”彭澎指出,随着落后产能淘汰,一些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将脱颖而出。光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技术进步,当前各家企业都在积极推进新一代光伏电池技术,以抢占市场高地,且在技术路线选择上呈现出不同打法。
值得注意的是,在光伏产业竞争加剧、洗牌加速的同时,3月国内光伏新增装机罕见出现下跌迹象。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1—3月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今年前三个月,光伏新增装机45.74GW。而根据此前发布的1-2月数据计算,3月光伏新增装机9.02GW,同比下降32.13%。据了解,这至少是近三年来首次月度新增装机同比下降。
3月光伏新增装机量同比下滑的状况引发市场关注。但彭澎表示,单月装机的下滑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整个一季度光伏新增装机相较于去年还是有所增长,而且核心在于去年国内光伏新增装机已经登上200GW台阶,今年全年新增装机在200GW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实现大幅度突破不易。因此,预计今年光伏新增装机会与去年持平,或略有增长。”
林伯强也认为,3月光伏新增装机量出现同比下滑的情况是暂时性的,今年光伏新增装机量不会与去年相差很多。
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测,2024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量保守预估为190GW,低于2023年,乐观情况下预计为220GW,与2023年基本持平。

行业聚焦

龙头企业甚至出现亏损,例如,TCL中环实现归母净亏损8.8亿元,包括京运通、双良节能在内的多家光伏产业链企业也出现净亏损。
中原证券发布研报称,从光伏行业披露的2023年报和今年一季度报告来看,行业阶段供给过剩对报表端影响显著,尤其是今年第一季度,光伏产品价格大幅下滑、资产减值计提增长等因素继续拖累行业业绩表现。硅料、硅片、电池和光伏组件各环节,甚至头部企业均面临业绩下滑甚至亏损局面,企业普遍盈利承压加速行业优胜劣汰。
光伏产品价格下探是光伏企业业绩普降的主因。据了解,在供求失衡压力下,2023年光伏产业链价格整体呈波动下行态势,尤其2023年四季度以来,组件招投标价格屡创新低。根据InfoLink数据,2023年硅料(多晶致密料)价格下降约70%,硅片及电池片(PERC 182)价格下降约60%,组件(PERC 182)价格下降约50%。
中国新能源电力投融资联盟秘书长彭澎在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光伏产品价格下跌,主要源于供求关系的变化,预计价格短期内回温可能性较低。
价格波动是光伏产业周期性表现之一。“不仅仅是光伏,所有大宗商品都是如此,价格高时大家疯狂投资,认为还有继续涨价的空间。但随着产能扩张过快,价格就随之下跌,产业进入洗牌及落后产能出清阶段。不过,未来全球光伏需求巨大,新装机需求应该会使这些产能很快被消化掉。”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告诉《中国能源报》记者。
跨界玩家纷纷止步
值得注意的是,在光伏产业链整体盈利压缩背景下,诸多跨界企业纷纷知难而退,由此前的全力扩产转变为理性收缩。例如,聆达股份今年3月发布公告称,拟终止投资建设铜陵年产20GW高效光伏电池片产业基地项目。
无独有偶,海源复材同月公告宣布,经与安徽省全椒县人民政府友好协商后签订《解除协议书》,决定终止项目合作,并将滁州赛维能源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以3800万元价格转让给浙江爱旭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转让完成后,公司将不再持有滁州能源公司股权。
据了解,2023年1月,海源复材与全椒县人民政府签订投资协议,海源复材拟出资80.23亿元,建设10GW TOPCon光伏电池项目(一期)5GW HJT超高效光伏电池及3GW高效光伏组件项目(二期)。此次,海源复材公告终止该项目。
对此,业内有分析认为,预计今明两年可能有更多光伏项目面临烂尾,成本控制能力滞后、销售渠道不足的企业可能被迫退出市场。“当前周期下,光伏产业链企业盈利水平承压,新入局的企业会一定程度上减少,而一些战线拉得过长、资金链断裂的企业则面临被淘汰出局。”林伯强指出,“不过长远看,当前光伏产业的产能对于未来需求来说,仍有很大缺口,所以后续依然会陆续有新玩家入局。”
“光伏产品价格下降后,原来很多想做短线的跨界企业顺势退出,产业掀起新一轮淘汰赛。但光伏产业毕竟是推进‘双碳’的主要发力点,预计还会有新的资金逐步进入整个产业。”彭澎表示。
修内功提升竞争力
光伏产业残酷的产能淘汰赛正逐渐升级。在受访人士看来,企业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需要做好内功,并根据自身的市场情况判断扩张与否。
“现在光伏产业链企业还是要基于自身现金储备情况,选择是亏现金流生产还是暂时停产。”彭澎指出,随着落后产能淘汰,一些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将脱颖而出。光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技术进步,当前各家企业都在积极推进新一代光伏电池技术,以抢占市场高地,且在技术路线选择上呈现出不同打法。
值得注意的是,在光伏产业竞争加剧、洗牌加速的同时,3月国内光伏新增装机罕见出现下跌迹象。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1—3月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今年前三个月,光伏新增装机45.74GW。而根据此前发布的1-2月数据计算,3月光伏新增装机9.02GW,同比下降32.13%。据了解,这至少是近三年来首次月度新增装机同比下降。
3月光伏新增装机量同比下滑的状况引发市场关注。但彭澎表示,单月装机的下滑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整个一季度光伏新增装机相较于去年还是有所增长,而且核心在于去年国内光伏新增装机已经登上200GW台阶,今年全年新增装机在200GW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实现大幅度突破不易。因此,预计今年光伏新增装机会与去年持平,或略有增长。”
林伯强也认为,3月光伏新增装机量出现同比下滑的情况是暂时性的,今年光伏新增装机量不会与去年相差很多。
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测,2024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量保守预估为190GW,低于2023年,乐观情况下预计为220GW,与2023年基本持平。

行业聚焦

跨界玩家纷纷止步
值得注意的是,在光伏产业链整体盈利压缩背景下,诸多跨界企业纷纷知难而退,由此前的全力扩产转变为理性收缩。例如,聆达股份今年3月发布公告称,拟终止投资建设铜陵年产20GW高效光伏电池片产业基地项目。
无独有偶,海源复材同月公告宣布,经与安徽省全椒县人民政府友好协商后签订《解除协议书》,决定终止项目合作,并将滁州赛维能源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以3800万元价格转让给浙江爱旭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转让完成后,公司将不再持有滁州能源公司股权。
据了解,2023年1月,海源复材与全椒县人民政府签订投资协议,海源复材拟出资80.23亿元,建设10GW TOPCon光伏电池项目(一期)5GW HJT超高效光伏电池及3GW高效光伏组件项目(二期)。此次,海源复材公告终止该项目。
对此,业内有分析认为,预计今明两年可能有更多光伏项目面临烂尾,成本控制能力滞后、销售渠道不足的企业可能被迫退出市场。“当前周期下,光伏产业链企业盈利水平承压,新入局的企业会一定程度上减少,而一些战线拉得过长、资金链断裂的企业则面临被淘汰出局。”林伯强指出,“不过长远看,当前光伏产业的产能对于未来需求来说,仍有很大缺口,所以后续依然会陆续有新玩家入局。”
“光伏产品价格下降后,原来很多想做短线的跨界企业顺势退出,产业掀起新一轮淘汰赛。但光伏产业毕竟是推进‘双碳’的主要发力点,预计还会有新的资金逐步进入整个产业。”彭澎表示。
修内功提升竞争力
光伏产业残酷的产能淘汰赛正逐渐升级。在受访人士看来,企业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需要做好内功,并根据自身的市场情况判断扩张与否。
“现在光伏产业链企业还是要基于自身现金储备情况,选择是亏现金流生产还是暂时停产。”彭澎指出,随着落后产能淘汰,一些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将脱颖而出。光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技术进步,当前各家企业都在积极推进新一代光伏电池技术,以抢占市场高地,且在技术路线选择上呈现出不同打法。
值得注意的是,在光伏产业竞争加剧、洗牌加速的同时,3月国内光伏新增装机罕见出现下跌迹象。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1—3月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今年前三个月,光伏新增装机45.74GW。而根据此前发布的1-2月数据计算,3月光伏新增装机9.02GW,同比下降32.13%。据了解,这至少是近三年来首次月度新增装机同比下降。
3月光伏新增装机量同比下滑的状况引发市场关注。但彭澎表示,单月装机的下滑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整个一季度光伏新增装机相较于去年还是有所增长,而且核心在于去年国内光伏新增装机已经登上200GW台阶,今年全年新增装机在200GW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实现大幅度突破不易。因此,预计今年光伏新增装机会与去年持平,或略有增长。”
林伯强也认为,3月光伏新增装机量出现同比下滑的情况是暂时性的,今年光伏新增装机量不会与去年相差很多。
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测,2024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量保守预估为190GW,低于2023年,乐观情况下预计为220GW,与2023年基本持平。

值得注意的是,在光伏产业竞争加剧、洗牌加速的同时,3月国内光伏新增装机罕见出现下跌迹象。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1—3月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今年前三个月,光伏新增装机45.74GW。而根据此前发布的1-2月数据计算,3月光伏新增装机9.02GW,同比下降32.13%。据了解,这至少是近三年来首次月度新增装机同比下降。
3月光伏新增装机量同比下滑的状况引发市场关注。但彭澎表示,单月装机的下滑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整个一季度光伏新增装机相较于去年还是有所增长,而且核心在于去年国内光伏新增装机已经登上200GW台阶,今年全年新增装机在200GW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实现大幅度突破不易。因此,预计今年光伏新增装机会与去年持平,或略有增长。”
林伯强也认为,3月光伏新增装机量出现同比下滑的情况是暂时性的,今年光伏新增装机量不会与去年相差很多。
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测,2024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量保守预估为190GW,低于2023年,乐观情况下预计为220GW,与2023年基本持平。

行业聚焦

行业聚焦

TOPCon、HJT、XBC电池产能情况统计

来源:全球光伏

一、TOPCon
在多种电池技术路线中,由于TOPCon与PERC电池工艺衔接最紧密,需要克服的工艺难度相对最小,因而最先实现性价比并开启量产序幕。据Infolink及集邦咨询统计,2022年全球已投产TOPCon电池产能约81GW,其中规模较大厂商为晶科能源(24GW)与钧达股份(8GW);结合目前已公告的全行业扩产计划,预计到2023、2024年全行业TOPCon累计产能有望超过500GW及900GW。
从产量口径看,目前供给侧能够稳定量产的企业仍然较少,粗略统计截至5月末,TOPCon电池投产产能约120GW,满产约70GW,与光伏市场全年400GW左右的需求预期相比相对吃紧。
考虑到短期内产业链供给无法满足行业所有需求,且优质产能或将优先供给海外高价市场,TOPCon产品有望在未来较长时间内维持高景气状态。按全年有效供给产量120GW测算,2023年TOPCon产品市场渗透率将接近30%。预计到2024年,TOPCon有望超过PERC成为光伏电池技术新主线。
从头部电池/组件厂商的布局来看,晶科、钧达作为LPCVD路线的领军者,2023年末名义产能有望分别达到60GW及30GW以上;通威股份、天合光能自2022年4季度投放首条GW级量产线以来,已基本实现产能达产并加速投放后续产能,年内有望实现20GW以上的名义产能;晶澳科技与阿特斯首期产能投放时间在2023年2季度,略晚于同行,但扩产节奏快速追赶,年内向30GW以上规模迈进。
目前,布局TOPCon已成为主流光伏电池及一体化厂商的最优选择,但在各企业加速推进产能落地的过程中,部分企业出现良率、效率及成本等问题,实际投运进度大幅低于预期。粗略来看,头部厂商中晶科、钧达等产能投产进度快于公告预期,投产节奏较行业平均水平领先6-9个月;头部厂商凭借效率及成本优势,净利润处于0.06-0.07元/W的高位区间,较二三线厂商超额盈利0.03-0.04元/W。
考虑到目前TOPCon技术仍处于产业化初期,预计达到成熟期(光伏电池产品出现明显同质化趋势)仍需1-2年时间;在此期间,优势企业有望在盈利及出货量上享受先发红利,同时伴随TOPCon技术持续提效升级,这种领先优势有可能长期存在。
(2)HJT
HJT方面,据Solarzoom统计,2022年底HJT电池产能累计超过11GW。由于HJT降本突破主要参考今年下半年0BB+银包铜技术导入情况,因此此前公布的扩产计划主要集中于少数行业领先企业。结合各公司已公告的扩产计划,预计2023年HJT全行业名义产能有望达到60GW,2024年增长至102GW。
从扩产主体来看,选择HJT路线的企业中,以新进入者居多,传统头部电池及组件厂商则主要以小规模技术研发为主。
从市场参与者来看,HJT电池产能扩产集中度较高,CR5约达到60%以上,其中,华晟新能源、东方日升两家企业2023-2024年目标落地产能达到20GW左右,其余企业目标基本在数GW级左右。华晟新能源作为HJT电池领域的黑马,用较短时间完成500MW的HJT量产产能建设和效率提升,并建立起行业内的影响力,引领技术变革,加速降本、工艺调试及产能扩张的节奏。
当前,TOPCon技术路线凭借成本优势率先跑出,使得晶硅头部组件大厂以数十GW级的TOPCon扩产为投资主力,但仍有多家公司同步规划了小GW级别的HJT中试和试线,保持对HJT路线的紧密跟踪,我们认为其背后原因有二:
一是紧密跟踪0BB+银包铜、铜电镀等提效降本路线的量产潜力和边际变化;
二是为中长期HJT+钙钛矿叠层带动光伏技术进入下一个平台做前期储备。
(3)XBC
随着隆基绿能与爱旭股份的BC产能持续落地,规模化量产经验增加,预计到2023年末全行业XBC电池产能有望达到接近60GW,较2022年末的11GW大幅跃升;其中,仍以隆基绿能HPBC产能与爱旭股份ABC产能各占半壁江山。
目前,晶科、晶澳、通威、普乐等主攻TOPCon技术的企业亦有BC中试线储备;天合、钧达(捷泰)、金石、日托光伏、横店东磁、中来股份、正泰新能等其余在XBC路线上均有一定涉猎。从各厂商布局情况来看,BC作为叠加兼容型技术,有望获得全行业持续的资源投入。

行业聚焦

从产量口径看,目前供给侧能够稳定量产的企业仍然较少,粗略统计截至5月末,TOPCon电池投产产能约120GW,满产约70GW,与光伏市场全年400GW左右的需求预期相比相对吃紧。
考虑到短期内产业链供给无法满足行业所有需求,且优质产能或将优先供给海外高价市场,TOPCon产品有望在未来较长时间内维持高景气状态。按全年有效供给产量120GW测算,2023年TOPCon产品市场渗透率将接近30%。预计到2024年,TOPCon有望超过PERC成为光伏电池技术新主线。
从头部电池/组件厂商的布局来看,晶科、钧达作为LPCVD路线的领军者,2023年末名义产能有望分别达到60GW及30GW以上;通威股份、天合光能自2022年4季度投放首条GW级量产线以来,已基本实现产能达产并加速投放后续产能,年内有望实现20GW以上的名义产能;晶澳科技与阿特斯首期产能投放时间在2023年2季度,略晚于同行,但扩产节奏快速追赶,年内向30GW以上规模迈进。
目前,布局TOPCon已成为主流光伏电池及一体化厂商的最优选择,但在各企业加速推进产能落地的过程中,部分企业出现良率、效率及成本等问题,实际投运进度大幅低于预期。粗略来看,头部厂商中晶科、钧达等产能投产进度快于公告预期,投产节奏较行业平均水平领先6-9个月;头部厂商凭借效率及成本优势,净利润处于0.06-0.07元/W的高位区间,较二三线厂商超额盈利0.03-0.04元/W。
考虑到目前TOPCon技术仍处于产业化初期,预计达到成熟期(光伏电池产品出现明显同质化趋势)仍需1-2年时间;在此期间,优势企业有望在盈利及出货量上享受先发红利,同时伴随TOPCon技术持续提效升级,这种领先优势有可能长期存在。
(2)HJT
HJT方面,据Solarzoom统计,2022年底HJT电池产能累计超过11GW。由于HJT降本突破主要参考今年下半年0BB+银包铜技术导入情况,因此此前公布的扩产计划主要集中于少数行业领先企业。结合各公司已公告的扩产计划,预计2023年HJT全行业名义产能有望达到60GW,2024年增长至102GW。
从扩产主体来看,选择HJT路线的企业中,以新进入者居多,传统头部电池及组件厂商则主要以小规模技术研发为主。
从市场参与者来看,HJT电池产能扩产集中度较高,CR5约达到60%以上,其中,华晟新能源、东方日升两家企业2023-2024年目标落地产能达到20GW左右,其余企业目标基本在数GW级左右。华晟新能源作为HJT电池领域的黑马,用较短时间完成500MW的HJT量产产能建设和效率提升,并建立起行业内的影响力,引领技术变革,加速降本、工艺调试及产能扩张的节奏。
当前,TOPCon技术路线凭借成本优势率先跑出,使得晶硅头部组件大厂以数十GW级的TOPCon扩产为投资主力,但仍有多家公司同步规划了小GW级别的HJT中试和试线,保持对HJT路线的紧密跟踪,我们认为其背后原因有二:
一是紧密跟踪0BB+银包铜、铜电镀等提效降本路线的量产潜力和边际变化;
二是为中长期HJT+钙钛矿叠层带动光伏技术进入下一个平台做前期储备。
(3)XBC
随着隆基绿能与爱旭股份的BC产能持续落地,规模化量产经验增加,预计到2023年末全行业XBC电池产能有望达到接近60GW,较2022年末的11GW大幅跃升;其中,仍以隆基绿能HPBC产能与爱旭股份ABC产能各占半壁江山。
目前,晶科、晶澳、通威、普乐等主攻TOPCon技术的企业亦有BC中试线储备;天合、钧达(捷泰)、金石、日托光伏、横店东磁、中来股份、正泰新能等其余在XBC路线上均有一定涉猎。从各厂商布局情况来看,BC作为叠加兼容型技术,有望获得全行业持续的资源投入。

目前,布局TOPCon已成为主流光伏电池及一体化厂商的最优选择,但在各企业加速推进产能落地的过程中,部分企业出现良率、效率及成本等问题,实际投运进度大幅低于预期。粗略来看,头部厂商中晶科、钧达等产能投产进度快于公告预期,投产节奏较行业平均水平领先6-9个月;头部厂商凭借效率及成本优势,净利润处于0.06-0.07元/W的高位区间,较二三线厂商超额盈利0.03-0.04元/W。
考虑到目前TOPCon技术仍处于产业化初期,预计达到成熟期(光伏电池产品出现明显同质化趋势)仍需1-2年时间;在此期间,优势企业有望在盈利及出货量上享受先发红利,同时伴随TOPCon技术持续提效升级,这种领先优势有可能长期存在。
(2)HJT
HJT方面,据Solarzoom统计,2022年底HJT电池产能累计超过11GW。由于HJT降本突破主要参考今年下半年0BB+银包铜技术导入情况,因此此前公布的扩产计划主要集中于少数行业领先企业。结合各公司已公告的扩产计划,预计2023年HJT全行业名义产能有望达到60GW,2024年增长至102GW。
从扩产主体来看,选择HJT路线的企业中,以新进入者居多,传统头部电池及组件厂商则主要以小规模技术研发为主。
从市场参与者来看,HJT电池产能扩产集中度较高,CR5约达到60%以上,其中,华晟新能源、东方日升两家企业2023-2024年目标落地产能达到20GW左右,其余企业目标基本在数GW级左右。华晟新能源作为HJT电池领域的黑马,用较短时间完成500MW的HJT量产产能建设和效率提升,并建立起行业内的影响力,引领技术变革,加速降本、工艺调试及产能扩张的节奏。
当前,TOPCon技术路线凭借成本优势率先跑出,使得晶硅头部组件大厂以数十GW级的TOPCon扩产为投资主力,但仍有多家公司同步规划了小GW级别的HJT中试和试线,保持对HJT路线的紧密跟踪,我们认为其背后原因有二:
一是紧密跟踪0BB+银包铜、铜电镀等提效降本路线的量产潜力和边际变化;
二是为中长期HJT+钙钛矿叠层带动光伏技术进入下一个平台做前期储备。
(3)XBC
随着隆基绿能与爱旭股份的BC产能持续落地,规模化量产经验增加,预计到2023年末全行业XBC电池产能有望达到接近60GW,较2022年末的11GW大幅跃升;其中,仍以隆基绿能HPBC产能与爱旭股份ABC产能各占半壁江山。
目前,晶科、晶澳、通威、普乐等主攻TOPCon技术的企业亦有BC中试线储备;天合、钧达(捷泰)、金石、日托光伏、横店东磁、中来股份、正泰新能等其余在XBC路线上均有一定涉猎。从各厂商布局情况来看,BC作为叠加兼容型技术,有望获得全行业持续的资源投入。

行业聚焦

考虑到目前TOPCon技术仍处于产业化初期,预计达到成熟期(光伏电池产品出现明显同质化趋势)仍需1-2年时间;在此期间,优势企业有望在盈利及出货量上享受先发红利,同时伴随TOPCon技术持续提效升级,这种领先优势有可能长期存在。
二、HJT
HJT方面,据Solarzoom统计,2022年底HJT电池产能累计超过11GW。由于HJT降本突破主要参考今年下半年0BB+银包铜技术导入情况,因此此前公布的扩产计划主要集中于少数行业领先企业。结合各公司已公告的扩产计划,预计2023年HJT全行业名义产能有望达到60GW,2024年增长至102GW。
从扩产主体来看,选择HJT路线的企业中,以新进入者居多,传统头部电池及组件厂商则主要以小规模技术研发为主。
从市场参与者来看,HJT电池产能扩产集中度较高,CR5约达到60%以上,其中,华晟新能源、东方日升两家企业2023-2024年目标落地产能达到20GW左右,其余企业目标基本在数GW级左右。华晟新能源作为HJT电池领域的黑马,用较短时间完成500MW的HJT量产产能建设和效率提升,并建立起行业内的影响力,引领技术变革,加速降本、工艺调试及产能扩张的节奏。
当前,TOPCon技术路线凭借成本优势率先跑出,使得晶硅头部组件大厂以数十GW级的TOPCon扩产为投资主力,但仍有多家公司同步规划了小GW级别的HJT中试和试线,保持对HJT路线的紧密跟踪,我们认为其背后原因有二:
一是紧密跟踪0BB+银包铜、铜电镀等提效降本路线的量产潜力和边际变化;
二是为中长期HJT+钙钛矿叠层带动光伏技术进入下一个平台做前期储备。
(3)XBC
随着隆基绿能与爱旭股份的BC产能持续落地,规模化量产经验增加,预计到2023年末全行业XBC电池产能有望达到接近60GW,较2022年末的11GW大幅跃升;其中,仍以隆基绿能HPBC产能与爱旭股份ABC产能各占半壁江山。
目前,晶科、晶澳、通威、普乐等主攻TOPCon技术的企业亦有BC中试线储备;天合、钧达(捷泰)、金石、日托光伏、横店东磁、中来股份、正泰新能等其余在XBC路线上均有一定涉猎。从各厂商布局情况来看,BC作为叠加兼容型技术,有望获得全行业持续的资源投入。

从市场参与者来看,HJT电池产能扩产集中度较高,CR5约达到60%以上,其中,华晟新能源、东方日升两家企业2023-2024年目标落地产能达到20GW左右,其余企业目标基本在数GW级左右。华晟新能源作为HJT电池领域的黑马,用较短时间完成500MW的HJT量产产能建设和效率提升,并建立起行业内的影响力,引领技术变革,加速降本、工艺调试及产能扩张的节奏。
当前,TOPCon技术路线凭借成本优势率先跑出,使得晶硅头部组件大厂以数十GW级的TOPCon扩产为投资主力,但仍有多家公司同步规划了小GW级别的HJT中试和试线,保持对HJT路线的紧密跟踪,我们认为其背后原因有二:
一是紧密跟踪0BB+银包铜、铜电镀等提效降本路线的量产潜力和边际变化;
二是为中长期HJT+钙钛矿叠层带动光伏技术进入下一个平台做前期储备。
(3)XBC
随着隆基绿能与爱旭股份的BC产能持续落地,规模化量产经验增加,预计到2023年末全行业XBC电池产能有望达到接近60GW,较2022年末的11GW大幅跃升;其中,仍以隆基绿能HPBC产能与爱旭股份ABC产能各占半壁江山。
目前,晶科、晶澳、通威、普乐等主攻TOPCon技术的企业亦有BC中试线储备;天合、钧达(捷泰)、金石、日托光伏、横店东磁、中来股份、正泰新能等其余在XBC路线上均有一定涉猎。从各厂商布局情况来看,BC作为叠加兼容型技术,有望获得全行业持续的资源投入。

行业聚焦

当前,TOPCon技术路线凭借成本优势率先跑出,使得晶硅头部组件大厂以数十GW级的TOPCon扩产为投资主力,但仍有多家公司同步规划了小GW级别的HJT中试和试线,保持对HJT路线的紧密跟踪,我们认为其背后原因有二:
一是紧密跟踪0BB+银包铜、铜电镀等提效降本路线的量产潜力和边际变化;
二是为中长期HJT+钙钛矿叠层带动光伏技术进入下一个平台做前期储备。
三、XBC
随着隆基绿能与爱旭股份的BC产能持续落地,规模化量产经验增加,预计到2023年末全行业XBC电池产能有望达到接近60GW,较2022年末的11GW大幅跃升;其中,仍以隆基绿能HPBC产能与爱旭股份ABC产能各占半壁江山。
目前,晶科、晶澳、通威、普乐等主攻TOPCon技术的企业亦有BC中试线储备;天合、钧达(捷泰)、金石、日托光伏、横店东磁、中来股份、正泰新能等其余在XBC路线上均有一定涉猎。从各厂商布局情况来看,BC作为叠加兼容型技术,有望获得全行业持续的资源投入。

行业聚焦

行业聚焦

钠电“撬动”叉车领域

来源:起点钠电

一、叉车电动化加速
叉车是工业物流搬运车辆,按照常见的动力源划分,可分为内燃叉车、电动叉车及手动叉车。根据世界工业车辆统计协会分类,叉车可分为电动平衡重乘驾式叉车(Ⅰ)、电动乘驾式仓储叉车(Ⅱ)、电动步行式仓储叉车(Ⅲ)和内燃平衡重乘驾式叉车(实心轮胎)(Ⅳ)和内燃平衡重乘驾式叉车(充气轮胎)(Ⅴ)五大类型。
2023年中国销量结构中,Ⅰ类、II类、III类和IV/V类车辆分别占总销量的14.55%、2.04%、51.28%和32.13%。
据统计,全球叉车销量从2016年的115.26万辆增加至2022年的200.6万辆,年复合增长8.2%。全球叉车销量总体呈增长趋势,约3-4年为一个周期,2021年同比增长24.44%,增速创十年以来新高,2022年同比增速回落至1.87%。

行业聚焦

据统计,全球叉车销量从2016年的115.26万辆增加至2022年的200.6万辆,年复合增长8.2%。全球叉车销量总体呈增长趋势,约3-4年为一个周期,2021年同比增长24.44%,增速创十年以来新高,2022年同比增速回落至1.87%。

从营收规模来看,目前丰田、凯傲集团、永恒力集团等龙头企业占据叉车行业的主要市场份额,2022年三家市占率分别为31.6%/14.7%/9.5%,中国叉车企业安徽合力和杭叉集团全球份额约4.2%/3.9%。从销量来看,丰田、合力、杭叉位居前三。
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电池技术的提升、电池造价和用电成本的下降,近年来电动叉车的销售占比逐渐提升,全球电动叉车销量从2015年的63.4万台增长至2022年的141.6万台。

二、潜在市场空间100GWh
长期来看,人口红利逐步消退,“机器替人”是核心逻辑,因此,叉车行业具备高成长属性,在“双碳”背景下,叉车电动化渗透率将稳步提升。起点研究院(SPIR)预计,到2030年全球叉车销量将突破300万台,电动化渗透率将达93%,若按单台叉车带电量35KWh计算,全球电动叉车对电池的需求量将近100GWh。

行业聚焦

目前,电动叉车主要以铅酸电池、锂电池等作为动力,海外市场电动叉车中铅酸仍为主流,中国电动叉车锂电化率近年来一路攀升。2022年中国电动叉车中,锂电叉车销量43.34万台,同比增长30.3%,锂电化率从2017年的4.3%增长至2022年的64.4%;2023年英国电动叉车市场中铅酸叉车占比高达64%,锂电叉车占比28%;2023年美国电动叉车市场中铅酸叉车份额占比为61.37%,锂电叉车份额占比为36.43%。
铅酸电池经过长时间充放电后动力减弱,因此需要定期更换电池,负担成本较高,且对环境影响较大,另外铅酸电池较长的充电时间也降低电动叉车的工作效率。
锂电池使用寿命、电效率、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显著高于铅酸电池,充电费用成本和维护费用显著低于铅酸电池。从性能来看,锂电叉车在运行效率、续航时间、使用寿命、环保等方面优于铅酸电池叉车。
在工业车辆领域,对于高效、环保、成本效益高的能源解决方案的追求从未止步,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发展,钠电池这一新生力量“异军突起”,凭借性能、成本和资源优势,有望在叉车领域实现替补铅酸和锂电。
三、钠电有望后来居上
铅酸电池充放电次数少,使用寿命短,维护要求高,对环境影响较大,且充电时间较长,终将被淘汰。
与锂电池相比,钠电池原材料供应稳定,倍率性能和高低温性能更为优异,在对能量密度要求不高的叉车领域,将显现出独特的竞争优势。
倍率性能方面,由于叉车在运行中存在频繁的、高强度启升动作,电机瞬间脉冲大电流高且非常频繁,因此需要配置更高倍率的电池,此外,高倍率带来的快充性能还能满足叉车连续作业的工作要求,从而降低了运行成本。
高低温性能方面,钠电池最低可在-30℃的温度下正常工作,锂电池在-20℃的条件下容量保持率约为75%,钠电池则超过90%,这使得钠电叉车可以用于高寒地区,以及低温仓储和冷链物流行业。
叉车领域可以更好的发挥钠电的高倍率优势,叠加钠电低成本、高安全性等优势,未来钠电在叉车领域有望成为主要动力源之一。除了海四达之外,目前已经有多家企业开启钠电叉车应用。
2023年6月,比亚迪与美国Cyngn合作发布了首款采用钠电池的人工智能驱动的无人叉车,预计该款无人叉车将于2024年正式商用。比亚迪是国内主要的Ⅰ、Ⅱ类叉车制造商,国内最早将新能源叉车批量推向市场的企业,其产品均为锂电池叉车,生产基地位于广东韶关和浙江宁波,在新能源叉车市场占有率较高。
中联重科智能高机推出的钠电剪叉式高空作业平台,该产品最低可在-30℃的环境下正常工作。
青钠科技针对电动叉车市场开发的专用电池包,可以做到持续的3C充电和5C放电,以及20C的10秒稳定放电,公司还分别于2023年12月和2024年1月收到了金彭集团叉车事业部5000组钠离子电池包订单、中力叉车批量钠离子电池模组订单。
中科海钠副总经理刘攀透露,中科海钠的钠离子电池也已在合力叉车样车上进行了内部使用,后续双方将共同开发专用车型。
可以预见,未来随着钠电产业化推进,将会在叉车领域有更多应用,对此,起点钠电将保持关注。

行业聚焦

与锂电池相比,钠电池原材料供应稳定,倍率性能和高低温性能更为优异,在对能量密度要求不高的叉车领域,将显现出独特的竞争优势。
倍率性能方面,由于叉车在运行中存在频繁的、高强度启升动作,电机瞬间脉冲大电流高且非常频繁,因此需要配置更高倍率的电池。
此外,高倍率带来的快充性能还能满足叉车连续作业的工作要求,从而降低了运行成本。
高低温性能方面,钠电池最低可在-30℃的温度下正常工作,锂电池在-20℃的条件下容量保持率约为75%,钠电池则超过90%,这使得钠电叉车可以用于高寒地区,以及低温仓储和冷链物流行业。
叉车领域可以更好的发挥钠电的高倍率优势,叠加钠电低成本、高安全性等优势,未来钠电在叉车领域有望成为主要动力源之一。除了海四达之外,目前已经有多家企业开启钠电叉车应用。
2023年6月,比亚迪与美国Cyngn合作发布了首款采用钠电池的人工智能驱动的无人叉车,预计该款无人叉车将于2024年正式商用。
比亚迪是国内主要的Ⅰ、Ⅱ类叉车制造商,国内最早将新能源叉车批量推向市场的企业,其产品均为锂电池叉车,生产基地位于广东韶关和浙江宁波,在新能源叉车市场占有率较高。
中联重科智能高机推出的钠电剪叉式高空作业平台,该产品最低可在-30℃的环境下正常工作。
青钠科技针对电动叉车市场开发的专用电池包,可以做到持续的3C充电和5C放电,以及20C的10秒稳定放电,公司还分别于2023年12月和2024年1月收到了金彭集团叉车事业部5000组钠离子电池包订单、中力叉车批量钠离子电池模组订单。
中科海钠副总经理刘攀透露,中科海钠的钠离子电池也已在合力叉车样车上进行了内部使用,后续双方将共同开发专用车型。
可以预见,未来随着钠电产业化推进,将会在叉车领域有更多应用,对此,起点钠电将保持关注。

行业聚焦

行业聚焦

美国对中国太阳能电池征收50%关税,影响几何

来源:第一财经

5月14日,美国白宫宣布对中国太阳能电池、电动汽车、计算机芯片和医疗产品等一系列商品加征关税。据美国白宫新闻稿,根据1974年《贸易法》第301条,将用于制造太阳能组件的光伏电池从25%提高到50%。将电动汽车的关税从25%提高到100%,锂离子电动汽车电池和其他电池部件的关税从7.5%提高到25%,“某些”关键矿产的关税从零提高到25%。
本次美国针对光伏领域的税收主要是,针对进口自中国的太阳能电池(无论是否组装成模块)的关税税率将在2024年翻倍从25%提高到50%,是延续301关税(特朗普时期出台的专门针对中国进口商品征收的关税)的加征。
5月15日,第一财经记者采访隆基绿能、晶澳科技、晶科能源等多家头部一体化光伏企业获悉,此次对太阳能电池加征关税对国内光伏企业基本没有影响。
“从美国方面的内容来看,主要是针对从中国进口的光伏电池(组件),没提及从东南亚进口的产品。目前公司都是从东南亚出货到美国。”多家头部企业表示。
某头部电池组件企业负责人回应第一财经记者称:“今年是大选年,也就是政策波动年,短期会有影响,但是中长期对公司海外业务的影响不大。美国也清楚,其国内光伏的本地产能远远不够,也永远不会够。”
“此次宣布加征关税对中国光伏企业没有影响。”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专家组副主任吕锦标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过去十二年来,中国产的光伏产品基本没有直接出口美国。
据吕锦标介绍,2012年美国对中国光伏“双反”以后,中国购买中国台湾产电池生产组件出口美国,后来二次“双反”不允许中国台湾产电池出口,中国光伏取道东南亚基地出口美国,期间“双反”复审,都影响不到中国光伏企业。
“此次加征关税对中国光伏企业的影响并不大,当前主要的关税影响仍是美国对东南亚四国的双反调查。”上海有色网光伏分析师王雯绮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因美国此前针对中国的“双反”关税开启,中国光伏企业纷纷前往东南亚建设产能进行规避,避开了美国后续针对中国的一系列直接性的光伏贸易关税加征。
“目前面临的限制主要是两年前美国对东南亚产光伏产品的‘反规避’调查,裁定税率限制后,由于美国各州缺光伏组件,美国总统签署延后两年执行。如果今年6月到期执行,中国产硅片往东南亚生产电池组件就无法出口美国。”吕锦标进一步表示,所幸这两年相关企业在东南亚增加了硅片生产,那就可以认定是东南亚生产,而不是中国光伏企业取道东南亚规避直接出口美国。
“中国光伏企业可以继续通过东南亚产能进行规避,并且现在出口美国的光伏产品也均从东南亚输出。同时,更多的中国光伏企业选择赴美建厂以规避美国针对中国加高贸易关税的风险。”王雯绮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中国产品出口美国一直受到重重限制,包括以“反强迫劳动”为名限制中国多晶硅和工业硅为原料生产的光伏产品。不过,中国光伏企业经过几年时间在东南亚的产能建设,已经基本形成完整的海外光伏产业链,头部企业拥有从硅片到组件的一体化产能。
美国为全球最主要的光伏市场之一。近年来,该国出台系列政策出台产业政策、财政补贴政策支持可再生能源行业的发展。
据《江苏通润装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募集说明书》,自2006年以来,美国联邦政府实施ITC政策,鼓励纳税人投资再生能源发电设备,允许从联邦税收中扣除30%的安装光伏发电系统成本。2020年度,美国国会通过ITC政策展期法案,允许2020年度至2022年度安装的光伏发电系统税收扣除比例为26%,2023年度安装的太阳能系统税收扣除比例为22%。

行业聚焦

“此次宣布加征关税对中国光伏企业没有影响。”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专家组副主任吕锦标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过去十二年来,中国产的光伏产品基本没有直接出口美国。
据吕锦标介绍,2012年美国对中国光伏“双反”以后,中国购买中国台湾产电池生产组件出口美国,后来二次“双反”不允许中国台湾产电池出口,中国光伏取道东南亚基地出口美国,期间“双反”复审,都影响不到中国光伏企业。
“此次加征关税对中国光伏企业的影响并不大,当前主要的关税影响仍是美国对东南亚四国的双反调查。”上海有色网光伏分析师王雯绮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因美国此前针对中国的“双反”关税开启,中国光伏企业纷纷前往东南亚建设产能进行规避,避开了美国后续针对中国的一系列直接性的光伏贸易关税加征。
“目前面临的限制主要是两年前美国对东南亚产光伏产品的‘反规避’调查,裁定税率限制后,由于美国各州缺光伏组件,美国总统签署延后两年执行。如果今年6月到期执行,中国产硅片往东南亚生产电池组件就无法出口美国。”吕锦标进一步表示,所幸这两年相关企业在东南亚增加了硅片生产,那就可以认定是东南亚生产,而不是中国光伏企业取道东南亚规避直接出口美国。
“中国光伏企业可以继续通过东南亚产能进行规避,并且现在出口美国的光伏产品也均从东南亚输出。同时,更多的中国光伏企业选择赴美建厂以规避美国针对中国加高贸易关税的风险。”王雯绮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中国产品出口美国一直受到重重限制,包括以“反强迫劳动”为名限制中国多晶硅和工业硅为原料生产的光伏产品。不过,中国光伏企业经过几年时间在东南亚的产能建设,已经基本形成完整的海外光伏产业链,头部企业拥有从硅片到组件的一体化产能。
美国为全球最主要的光伏市场之一。近年来,该国出台系列政策出台产业政策、财政补贴政策支持可再生能源行业的发展。
据《江苏通润装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募集说明书》,自2006年以来,美国联邦政府实施ITC政策,鼓励纳税人投资再生能源发电设备,允许从联邦税收中扣除30%的安装光伏发电系统成本。2020年度,美国国会通过ITC政策展期法案,允许2020年度至2022年度安装的光伏发电系统税收扣除比例为26%,2023年度安装的太阳能系统税收扣除比例为22%。

行业聚焦

隆基绿能BC新品加速光伏行业洗牌

来源:中国能源网

625-660W,转化效率高达24.4%……近日,隆基绿能新BC组件被媒体爆出,迅速吸引了媒体和市场的广泛关注。这款新品不仅在光伏行业内引发了热议,更成为近期关注度最高的新品话题,搅动着当前同质化严重的市场格局。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隆基绿能新BC组件的推出,标志着整个光伏行业即将迎来一次技术迭代的浪潮。这款组件的高效性能不仅将提升光伏发电的效率和经济效益,更有望推动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创新发展。
隆基绿能24.4%效率新组件崭露
当前光伏行业产能过剩、价格竞争激烈的环境下,拥有高效、低成本的技术优势,对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从媒体报道的隆基绿能BC新组件信息显示,新品具有625-660W的功率输出和高达24.4%的转化效率。
业内人士推测,这份产品规格书很可能是隆基即将推向市场的新型组件产品。一个有力的证据是,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在今年3月21日的媒体专访中曾提到:“公司很快会推出基于冠军技术的下一代BC电池,这一新产品的效率将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从而能够避免同质化竞争。”众所周知,隆基绿能在光伏领域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企业,这款新品不仅展现了隆基绿能在光伏技术领域的创新实力,也为整个行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随着隆基绿能新BC组件的上市,预计市场将出现更多的竞争和变革。其他光伏企业可能会加快技术研发和升级,以应对这一新兴技术的挑战。同时,客户和投资者也将更加关注光伏产品的性能和效率,推动整个市场向更高效、更环保的方向发展。
回顾隆基绿能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其对于研发的持续投入和高度重视。近五年,隆基研发投入合计超过180亿元,位居行业第一。秉承“宽研窄投”的策略,隆基在研发布局上,布局不同的技术和产业领域,以便看到更多技术未来的发展潜力和机会,筛选出最有潜力的技术路线。在进行产能布局时,隆基则更加聚焦,选择最有发展潜力和社会价值的技术,集中精力将优选的技术种子投入量产。这种研发策略使得隆基能够在保持技术领先的同时,也确保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这一技术的突破,不仅让隆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也为整个行业带来了全新的发展可能。
光伏产业迭代在即,差异化创新成关键
随着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然而,在看似繁荣的市场背后,却隐藏着深刻的危机。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光伏产业链各环节产能规模均达900GW-1000GW,供需关系严重失衡,整个行业产能过剩已导致产业发展环境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在这种背景下,光伏组件主流价格大幅下降,降幅超过50%,低利润回报、低成本竞争、行业同质化等问题开始严重挤压产业链各环节的盈利空间。一些量产转换效率不明朗的厂商深感压力,而隆基绿能等新技术的领军企业则迎来了发展机遇。
随着BC、HJT等技术更新加快和市占率的提升,传统TOPCon技术的产能投资或将面临淘汰的风险。目前,BC技术不仅效率高,且成本已极具优势,更能满足市场对于高效、低成本光伏产品的需求。仍在大量投资TOPCon技术的企业,可能会因为技术落后而面临市场份额被侵蚀的风险。
与此同时,光伏产业的变革不仅是技术的变革,更是市场格局的变革。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需要共同努力,推动产业健康发展。政府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企业应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不断提升自身实力和技术水平;社会各界也应加强对光伏产业的关注和支持,共同推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未来,随着新技术不断进步和市场不断变化,拥有创新能力和市场洞察力的企业,将更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对于电站投资者来说,选择差异化硬科技的产品,无疑是降低投资风险、获取长期收益的关键。

行业聚焦

力的证据是,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在今年3月21日的媒体专访中曾提到:“公司很快会推出基于冠军技术的下一代BC电池,这一新产品的效率将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从而能够避免同质化竞争。”众所周知,隆基绿能在光伏领域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企业,这款新品不仅展现了隆基绿能在光伏技术领域的创新实力,也为整个行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随着隆基绿能新BC组件的上市,预计市场将出现更多的竞争和变革。其他光伏企业可能会加快技术研发和升级,以应对这一新兴技术的挑战。同时,客户和投资者也将更加关注光伏产品的性能和效率,推动整个市场向更高效、更环保的方向发展。
回顾隆基绿能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其对于研发的持续投入和高度重视。近五年,隆基研发投入合计超过180亿元,位居行业第一。秉承“宽研窄投”的策略,隆基在研发布局上,布局不同的技术和产业领域,以便看到更多技术未来的发展潜力和机会,筛选出最有潜力的技术路线。在进行产能布局时,隆基则更加聚焦,选择最有发展潜力和社会价值的技术,集中精力将优选的技术种子投入量产。这种研发策略使得隆基能够在保持技术领先的同时,也确保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这一技术的突破,不仅让隆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也为整个行业带来了全新的发展可能。
光伏产业迭代在即,差异化创新成关键
随着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然而,在看似繁荣的市场背后,却隐藏着深刻的危机。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光伏产业链各环节产能规模均达900GW-1000GW,供需关系严重失衡,整个行业产能过剩已导致产业发展环境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在这种背景下,光伏组件主流价格大幅下降,降幅超过50%,低利润回报、低成本竞争、行业同质化等问题开始严重挤压产业链各环节的盈利空间。一些量产转换效率不明朗的厂商深感压力,而隆基绿能等新技术的领军企业则迎来了发展机遇。
随着BC、HJT等技术更新加快和市占率的提升,传统TOPCon技术的产能投资或将面临淘汰的风险。目前,BC技术不仅效率高,且成本已极具优势,更能满足市场对于高效、低成本光伏产品的需求。仍在大量投资TOPCon技术的企业,可能会因为技术落后而面临市场份额被侵蚀的风险。
与此同时,光伏产业的变革不仅是技术的变革,更是市场格局的变革。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需要共同努力,推动产业健康发展。政府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企业应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不断提升自身实力和技术水平;社会各界也应加强对光伏产业的关注和支持,共同推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未来,随着新技术不断进步和市场不断变化,拥有创新能力和市场洞察力的企业,将更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对于电站投资者来说,选择差异化硬科技的产品,无疑是降低投资风险、获取长期收益的关键。

行业聚焦

随着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然而,在看似繁荣的市场背后,却隐藏着深刻的危机。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光伏产业链各环节产能规模均达900GW-1000GW,供需关系严重失衡,整个行业产能过剩已导致产业发展环境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在这种背景下,光伏组件主流价格大幅下降,降幅超过50%,低利润回报、低成本竞争、行业同质化等问题开始严重挤压产业链各环节的盈利空间。一些量产转换效率不明朗的厂商深感压力,而隆基绿能等新技术的领军企业则迎来了发展机遇。
随着BC、HJT等技术更新加快和市占率的提升,传统TOPCon技术的产能投资或将面临淘汰的风险。目前,BC技术不仅效率高,且成本已极具优势,更能满足市场对于高效、低成本光伏产品的需求。仍在大量投资TOPCon技术的企业,可能会因为技术落后而面临市场份额被侵蚀的风险。
与此同时,光伏产业的变革不仅是技术的变革,更是市场格局的变革。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需要共同努力,推动产业健康发展。政府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企业应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不断提升自身实力和技术水平;社会各界也应加强对光伏产业的关注和支持,共同推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未来,随着新技术不断进步和市场不断变化,拥有创新能力和市场洞察力的企业,将更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对于电站投资者来说,选择差异化硬科技的产品,无疑是降低投资风险、获取长期收益的关键。

行业聚焦

我国首个10MWH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投运!

来源:钠电材料

5月11日,我国新型储能领域内首个十兆瓦时的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在广西南宁正式投运。这是我国钠离子电池储能技术首次实现规模化应用。

行业聚焦

据介绍,该电站容量为十兆瓦时,预计每年可发出清洁电能730万度,相应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000吨,满足3500户居民用户一年的用电需求。
据了解位于我市上黄镇平陵科创园的常州煦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参与了电站核心部件储能系统的研发集成,并负责现场组装调试。溧阳中科海钠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也参与了项目合作。
钠离子电池作为一种新型的储能技术,近年来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目前,我国新型储能持续发展,钠离子电池会发挥怎样的作用?相比目前主流的锂离子电池,它的优势在哪里?一起来了解↓
新型储能是指通过电化学储能、物理储能等技术实现能量存储。钠离子电池与锂离子电池都属于电化学储能,它们的工作原理相似,都是通过电能和化学能的相互转化来完成充、放电。
目前,我国已建成投运的新型储能项目中,锂离子电池储能占到97.4%。随着钠离子电池储能技术的突破,将与锂离子电池形成互补和有效替代。
南方电网储能公司技术专家李勇琦表示:钠资源来源广泛、储量丰富、价格低廉,而且能量转换效率超过锂电池,有望应用于大规模电化学储能、电动汽车、工程机械等领域。钠离子电池有望成为成本最低的电化学储能技术,和其他储能技术一起,加快我国新型储能电站向集中式大型化趋势发展,推动大规模风电、光伏发电高比例消纳。

行业聚焦

巴菲特看好储能!全球储能市场大有可为

来源:中国储能网

面对能源变革的挑战,技术创新和适应当地政策环境的能力将对公司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北京时间5月4日晚间10点15分,2024年伯克希尔· 哈撒韦公司(Berkshire Hathaway)年度股东大会于美国小镇奥马哈隆重举行。本次股东大会议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数万名投资者的参加,比尔·盖茨和苹果CEO蒂姆·库克等重要人士亦悉数出席本次盛会。
整场股东大会展现了巴菲特和接班人阿贝尔对储能和电池技术的重视,以及在可再能源领域的长远规划。巴菲特表示,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要确定用户每天都有照明的可能性,都能得到使用灯的希望,化石曾是最古老的能源,在发电上面来讲,现在要考虑的问题是储能。
阿贝尔指出,现在储能电池可能只有四个小时的电力,目前仍存在经济性的挑战,还需要技术上面不断推进。尽管可再生能源前景广阔,但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是确保其可靠性和经济性的关键。
阿贝尔认为,投资者应在技术创新和传统能源之间找到平衡,以确保为客户提供稳定、可信赖的电力供应。他尤其强调,不同地区的政策法规、监管要求各不相同,因此在进行能源投资时必须全面考虑当地环境和政策因素,以确保业务的稳健和持续性。
此次巴菲特和阿贝尔的讲话,也传递出一个重要信号:面对能源变革的挑战,技术创新和适应当地政策环境的能力将对公司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其实,巴菲特和阿贝尔对储能的看好并不突然。特斯拉在北京时间4月24日发布的今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公司第一季度总收入下降9%,净利润大幅下滑55%,但其能源生产和存储却一跃成为特斯拉利润率最高的业务。
具体来看,今年第一季度,特斯拉储能部署量连续增加,达到4.1 GWh,突破此前纪录。第一季度,能源发电和存储的收入和毛利润创下历史新高:收入同比增长7%,毛利润同比增长140%。
此前马斯克在2023年四季度财报电话会上表示,特斯拉储能业务的增长速度将远远快于电动车业务,其一季度财报数据无疑再次证实了马斯克的这个观点。
中国储能网注意到,2024年一季度全球储能市场依然活跃。欧洲方面,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地的储能市场依旧在一季度保持高速增长,其中德国和意大利新增官宣或审批项目均超过1GW。随着去库逐步接近尾声,预计2024年欧洲市场出货或将重回稳步增长状态。
其中,意大利储能市场主要受政策利好影响,在2024年将进一步整合可再生能源发电设施。根据2024年2月27日意大利部长理事会批准的《国家恢复和复原计划》法令,其中包括引入“欧盟工业5.0”计划,规定在数字化和能源转型方面投资63亿欧元。在此次的63亿欧元拨款之前,意大利的国家复原力和恢复计划已表示将在2021年至2026年间投入590亿欧元来激励可再生能源。
同时,美国市场有望长期保持快速增长,澳洲、南非、东南亚等新兴市场可能接棒成为未来户储增长的动力源。
随着全球市场竞争加剧,不少中国储能企业已经在产业链、赛道以及市场三方面加速布局拓展,不约而同向着“一体化”“多赛道”“全市场”的多元化模式发展,海外市场份额显然将会进一步向有品牌和渠道优势的龙头企业汇聚。而瞄准区域市场的差异化需求,将是中国储能企业实现突围的关键所在。

行业聚焦

进行能源投资时必须全面考虑当地环境和政策因素,以确保业务的稳健和持续性。
此次巴菲特和阿贝尔的讲话,也传递出一个重要信号:面对能源变革的挑战,技术创新和适应当地政策环境的能力将对公司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其实,巴菲特和阿贝尔对储能的看好并不突然。特斯拉在北京时间4月24日发布的今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公司第一季度总收入下降9%,净利润大幅下滑55%,但其能源生产和存储却一跃成为特斯拉利润率最高的业务。
具体来看,今年第一季度,特斯拉储能部署量连续增加,达到4.1 GWh,突破此前纪录。第一季度,能源发电和存储的收入和毛利润创下历史新高:收入同比增长7%,毛利润同比增长140%。
此前马斯克在2023年四季度财报电话会上表示,特斯拉储能业务的增长速度将远远快于电动车业务,其一季度财报数据无疑再次证实了马斯克的这个观点。
中国储能网注意到,2024年一季度全球储能市场依然活跃。欧洲方面,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地的储能市场依旧在一季度保持高速增长,其中德国和意大利新增官宣或审批项目均超过1GW。
随着去库逐步接近尾声,预计2024年欧洲市场出货或将重回稳步增长状态。
其中,意大利储能市场主要受政策利好影响,在2024年将进一步整合可再生能源发电设施。根据2024年2月27日意大利部长理事会批准的《国家恢复和复原计划》法令,其中包括引入“欧盟工业5.0”计划,规定在数字化和能源转型方面投资63亿欧元。在此次的63亿欧元拨款之前,意大利的国家复原力和恢复计划已表示将在2021年至2026年间投入590亿欧元来激励可再生能源。
同时,美国市场有望长期保持快速增长,澳洲、南非、东南亚等新兴市场可能接棒成为未来户储增长的动力源。
随着全球市场竞争加剧,不少中国储能企业已经在产业链、赛道以及市场三方面加速布局拓展,不约而同向着“一体化”“多赛道”“全市场”的多元化模式发展,海外市场份额显然将会进一步向有品牌和渠道优势的龙头企业汇聚。
而瞄准区域市场的差异化需求,将是中国储能企业实现突围的关键所在。

行业聚焦

2030年中国无人机用锂电池市场规模超千亿元

来源:高工锂电

2024年4月18日,工信部副部长单忠德在新闻发布会上披露,截至2023年底,中国民用无人机研制企业超2300家,量产的无人机产品超1000款;2023年,中国交付民用无人机超317万架,通用航空制造业产值超过510亿元,同比增长近60%。
民用无人机主要分为工业级和消费级,其中工业级无人机占主导地位(2023国内市场占比约69%)。工业级无人机应用场景包括快递物流、农林植保、电力巡检、地理测绘、安防监视、应急等领域,其中2024年物流无人机快速发展,行业需求高速增长。
据Frost & Sullivan数据,2024年我国物流无人机市场规模有望达256亿元,2020~2024年复合增长率超200%,是增速最快的工业无人机细分领域。
政策方面,2022年8月,民航局发布《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发展路线图V1.0(征求意见稿)》,提出到2025年,城市短距离低速轻小型末端物流配送场景逐步成熟,城市中长距离物流配送逐步应用;2023年,《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生产管理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国家空域基础分类方法》等政策相继发布,对空域申请、安全监管等方面做出详细说明。
适航审定方面,2017年,京东已获得覆盖陕西省全境的无人机空域书面批文;2022年,顺丰旗下大型无人机公司丰鸟科技获得民航局颁发的全国首个支线物流无人机试运行的批准函和经营许可;2023年,美团无人机获得中国民航局颁发的《特定类无人机试运行批准函》和《通用航空企业经营许可证》……
产品方面,顺丰、京东物流、菜鸟、美团、圆通、韵达等物流相关企业,都在研发自己的无人机,其中顺丰旗下的丰翼科技已成功建立了覆盖多个城市的无人机物流配送网络,并实现了常态化运营,累计飞行13.65万架次,运输货物284.66吨,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日均运输单量成功突破10000票。
2023年各家企业争相推出最新的物流无人机机型,如美团发布第四代无人机、丰翼科技发布大载重多旋翼无人机、大疆发布首款民用运载无人机DJI Flycart 30、智航推出大载重物流运输无人机铁牛Q280等。

行业聚焦

的批准函和经营许可;2023年,美团无人机获得中国民航局颁发的《特定类无人机试运行批准函》和《通用航空企业经营许可证》。
产品方面,顺丰、京东物流、菜鸟、美团、圆通、韵达等物流相关企业,都在研发自己的无人机,其中顺丰旗下的丰翼科技已成功建立了覆盖多个城市的无人机物流配送网络,并实现了常态化运营,累计飞行13.65万架次,运输货物284.66吨,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日均运输单量成功突破10000票。
2023年各家企业争相推出最新的物流无人机机型,如美团发布第四代无人机、丰翼科技发布大载重多旋翼无人机、大疆发布首款民用运载无人机DJI Flycart 30、智航推出大载重物流运输无人机铁牛Q280等。
无人机用锂电池是无人机动力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约占无人机总成本的四分之一,无人机用锂电池使其能够长时间飞行,并携带各种载荷。目前无人机用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已达230~260Wh/kg,循环寿命在300~1000次左右。
据民航局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中国注册无人机数量达126.7万架,未来随着快递物流等领域的快速发展,无人机用锂电池市场的需求也将不断增长,GGII预计2030年我国无人机用锂电池市场规模有望超千亿元。 

行业聚焦

行业聚焦

2024年,聚烯烃弹性体POE国产化元年

来源:艾邦光伏网  华储光电 郭江

POE(Polyolefinelastomer),全名聚烯烃弹性体,是以乙烯或丙烯为主要聚合单元,以α-烯烃(1-丁烯、1-己烯、1-辛烯等)为共聚单体通过茂金属催化剂作用聚合得到的共聚物。
由于性能突出,POE被广泛应用于车用材料增韧改性、鞋材以及建筑、电子电器、日用品、医疗器材等领域。
近几年还在光伏胶膜领域被大量应用,目前光伏胶膜已成为POE最大应用市场领域。
结构上,POE主要包括碳碳主链结晶区(树脂相)与无定型区(橡胶相),其中碳碳主链结晶区起物理交联点的作用,而α-烯烃的引入削弱了碳碳主链的结晶区,形成了呈现橡胶弹性的无定型区。
POE具有较短的支链分布,使得材料拥有高弹性、高强度、高伸长率等优异的物理性能;同时由茂金属催化剂作用聚合得到的共聚物分子量分布较窄,使得材料在注塑和挤出过程中不易产生挠曲,且水汽透过率低;POE分子键饱和,使得材料具备优异的耐热老化和抗紫外线性能;橡胶相结构赋予材料良好的弹性,树脂相结构赋予材料良好的加工性能。POE具有良好的弹性、强度、耐老化、耐候、隔水性能,传统应用领域主要在汽车零部件,光伏级POE主要用于光伏组件,尤其是TOPCon、HJT、钙钛矿的封装。此外,POE下游还囊括家电、电子、建筑、日用品、鞋材等诸多领域。当前,全球POE规模化生产企业绝大部分为外资,产能集中度高;国内企业商业化起步,未来可期。截至2024年上半年,全球POE生产企业共有8家,产能合计约300万吨/年。
随着POE市场需求增长,目前POE供应紧张,外资企业已计划在亚太地区扩大POE产能力,在建产能约30万吨/年,以应对快速增长的中国市场需求。同时,中国也有众多化工企业宣布进入POE领域,据不完全统计,拟在建产能约440万吨/年。随着POE产能的快速扩张,届时国内的自给率将有明显提升,行业格局或快速转变。未来随着N型和双玻组件产品市场扩大,POE粒子生产技术逐渐成熟以及产能的全面铺开,预计2024年国产光伏级POE树脂有望实现规模化应用,2030年POE粒子本地化供应率预计提升到60%以上。
POE的产业链较为简单,核心在中上游,上游为原材料供应商,其中α-烯烃是最重要的原材料;中游为POE制造商;下游为应用场景,汽车和光伏是重要的两大场景。
根据CNCIC的研究,随着POE终端使用行业需求结构的变化,POE的按国别消费占比也发生了变化。中国已经超过北美、欧洲、日本和韩国的需求,成为全球最大的POE消费地区。汽车行业作为传统POE使用的领域,和汽车的产量、汽车轻量化程度密切相关。虽然该领域对POE消费量的绝对值仍在增长,但增速较慢。光伏领域作为POE新型的领域,随着光伏产品技术的迭代、行业的快速发展,POE在该领域的消费量快速增长。
1. POE上游—原材料
乙烯的工业用途广泛,是POE的基本原料之一。从产能来看,2021年,美国(4,427万吨/年)、中国(4,368万吨/年)、沙特阿拉伯(1,586万吨/年)的乙烯产能稳居世界前三,中国和美国的乙烯产能基本持平,差距缩小至59万吨/年。从中国参与企业来看,中国约有60家乙烯生产企业,并形成了以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两大公司主导、其他企业积极参与的生产竞争格局。2023年我国乙烯产量累计值达3189.9万吨,期末总额比上年累计增长6%。根据公开发布的信息显示,预计2021-2025年,中国将新增乙烯产能超过2,500万吨/年,乙烯产能过剩的风险将进一步加剧,市场竞争也将愈加激烈,而对于POE厂商来说,上游乙烯原材料厂商的议价能力将有望下降。
α-烯烃是POE产业链最重要的核心原材料,占整个产业链利润约60%,却也是制约中国POE产业发展的重要壁垒之一。中国面临低碳α-烯烃相对充足、高端α-烯烃短缺的局面。中国的生产主要集中在1-丁烯领域,而C6及以上的高碳α-烯烃产量仅为5.8万吨,进口量约为14万吨,进口依赖度超过70%。全球α-烯烃总产能约为565万吨/年,其中北美约占44.2%,中东约占22.2%,西欧约占17%,非洲约占13.4%,亚太地区仅占3.2%,主要α-烯烃生产企业包括英荷壳牌化学(市占率29%)、雪佛龙菲利普斯(市占率22%)、英力士(市占率13%)、沙索(市占率12%)、SABIC(市占率6%)。1-辛烯为合成POE的主流路线,但1-辛烯资源几乎全部被海外掌控,中国资源获取难度较大。因此,开发高碳α-烯烃及其下游产品是中国石化行业的重要课题之一,目前也是中国各POE聚合生产企业重点配置产能方向。
作为一种特殊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POE 的出现离不开烯烃配位聚合催化剂的发展。生产POE 的催化剂主要是限定几何构型茂金属催化剂(CGC),该催化剂在 1991 年由陶氏化学 公司合成并申请了专利。茂金属催化剂可控制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立体规整结构、共聚单体含量等,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2021 年全球茂金属催化剂市场规模达到 21.5 亿元,同比增长 8.4%,预计到 2027 年,市场规模将突破 30.0 亿元。茂金属催化剂的技术和产能主要集中在美国和日韩,中国企业在此领域也有一定突破。
2. POE中游—生产厂商
海外企业主导POE市场,产能主要集中在海外,中国国产企业中,2023年底海南贝欧亿国内首套聚烯烃弹性体(POE)工业化装置正式成功投产。
在海外企业的茂金属催化剂专利保护,以及高碳α-烯烃的生产工艺封锁下,全球POE生产技术集中在陶氏化学、三井、LG、埃克森美孚、SK/沙比克等企业手中,其中陶氏化学是全球最大的POE供应商。中国企业正在进行高效研发,万华化学、惠生集团、贝欧亿(京博石化)、茂名石化、卫星化学等均有投建POE装置的计划,国产化替代有望加速。2023年12月15日,海南贝欧亿科技有限公司(京博石化)3万吨/年特种聚烯烃及配套项目一次性开车成功,产出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高性能POE产品,标志国内首套聚烯烃弹性体(POE)工业化装置正式成功投产。2024年4月13日上午,贝欧亿国产工业化光伏级聚烯烃弹性体(POE)顺利装车、启程,从而实现了国内首套工业化POE装置光伏级产品的批量销售。2024年4月22日,万华化学宣布,公司一期20万吨/年POE(聚烯烃弹性体)项目预计今年上半年投产,二期蓬莱基地40万吨/年POE项目已经开建,预计在2025年末建成投产,届时万华POE总产能将达到60万吨/年。韩国SK创新和SABIC在韩国蔚山的合资公司扩产POE,预计2024年8月份后投产。该扩产项目投资2000亿韩元(约11亿人民币)新建生产设施,投产后合资公司年产能将从23万吨提高至30万吨以上,其中90%计划用于出口。
3. POE下游—应用领域
2022年光伏胶膜领域占国内POE消费比例的44%,并显示出快速增长的趋势,其次是汽车行业占比为25%。
光伏新增装机持续高速增长,预计2025年封装胶膜需求将超过50亿平米。2023年中国领跑全球光伏装机发展,新增光伏装机容量达到216.9GW,占亚洲地区增量的91.2%。同时,从全球来看,2023年新增光伏装机量为346GW,同比增幅高达32.2%。电池技术升级是提高光伏组件转换效率的关键。以TOPCon、HJT为代表的N型电池具有更高的转换效率潜力、更低的光衰减率和温度系数,已成为下一代电池技术的主流发展方向。其中,TOPCon技术路线已步入大规模量产阶段。由于TOPCon电池片正面栅线使用了银铝浆,在高水汽环境下容易被老化腐蚀导致组件效率降低。因此,高水汽阻隔率、抗PID性能优势明显的POE胶膜是N型组件封装材料的首选。
N型电池放量前期EPE胶膜性能基本满足要求,后期POE树脂国产化进程加速,POE渗透率有所提升。以N型TOPCon组件为例,单玻N型TOPCon组件厂商可采用正面EPE、背面EVA或正面POE、背面EPE的组合方式来替代传统N型TOPCon组件正面完全依赖POE或双面完全采用POE的高成本封装组合;双玻N型TOPCon组件厂商则可选择采取POE+EPE/EPE+EPE/EPE+EVA等多种更为优化的组合方式,进一步开拓N型TOPCon组件封装降本提性的优化之路;2025年国产POE树脂开始供货后,双POE方案比例将有望回升。HJT电池以EPE+POE及双POE为主,2023年两者比例基本相当,同样2025年双POE比例回升。至于xBC电池,考虑到出货量相对较低,我们简化为一直采用透明EVA+POE的封装方案。

行业聚焦

能。POE具有良好的弹性、强度、耐老化、耐候、隔水性能,传统应用领域主要在汽车零部件,光伏级POE主要用于光伏组件,尤其是TOPCon、HJT、钙钛矿的封装。此外,POE下游还囊括家电、电子、建筑、日用品、鞋材等诸多领域。当前,全球POE规模化生产企业绝大部分为外资,产能集中度高;国内企业商业化起步,未来可期。截至2024年上半年,全球POE生产企业共有8家,产能合计约300万吨/年。
随着POE市场需求增长,目前POE供应紧张,外资企业已计划在亚太地区扩大POE产能力,在建产能约30万吨/年,以应对快速增长的中国市场需求。同时,中国也有众多化工企业宣布进入POE领域,据不完全统计,拟在建产能约440万吨/年。随着POE产能的快速扩张,届时国内的自给率将有明显提升,行业格局或快速转变。未来随着N型和双玻组件产品市场扩大,POE粒子生产技术逐渐成熟以及产能的全面铺开,预计2024年国产光伏级POE树脂有望实现规模化应用,2030年POE粒子本地化供应率预计提升到60%以上。
POE的产业链较为简单,核心在中上游,上游为原材料供应商,其中α-烯烃是最重要的原材料;中游为POE制造商;下游为应用场景,汽车和光伏是重要的两大场景。
根据CNCIC的研究,随着POE终端使用行业需求结构的变化,POE的按国别消费占比也发生了变化。中国已经超过北美、欧洲、日本和韩国的需求,成为全球最大的POE消费地区。汽车行业作为传统POE使用的领域,和汽车的产量、汽车轻量化程度密切相关。虽然该领域对POE消费量的绝对值仍在增长,但增速较慢。光伏领域作为POE新型的领域,随着光伏产品技术的迭代、行业的快速发展,POE在该领域的消费量快速增长。
1. POE上游—原材料
乙烯的工业用途广泛,是POE的基本原料之一。从产能来看,2021年,美国(4,427万吨/年)、中国(4,368万吨/年)、沙特阿拉伯(1,586万吨/年)的乙烯产能稳居世界前三,中国和美国的乙烯产能基本持平,差距缩小至59万吨/年。从中国参与企业来看,中国约有60家乙烯生产企业,并形成了以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两大公司主导、其他企业积极参与的生产竞争格局。2023年我国乙烯产量累计值达3189.9万吨,期末总额比上年累计增长6%。根据公开发布的信息显示,预计2021-2025年,中国将新增乙烯产能超过2,500万吨/年,乙烯产能过剩的风险将进一步加剧,市场竞争也将愈加激烈,而对于POE厂商来说,上游乙烯原材料厂商的议价能力将有望下降。
α-烯烃是POE产业链最重要的核心原材料,占整个产业链利润约60%,却也是制约中国POE产业发展的重要壁垒之一。中国面临低碳α-烯烃相对充足、高端α-烯烃短缺的局面。中国的生产主要集中在1-丁烯领域,而C6及以上的高碳α-烯烃产量仅为5.8万吨,进口量约为14万吨,进口依赖度超过70%。全球α-烯烃总产能约为565万吨/年,其中北美约占44.2%,中东约占22.2%,西欧约占17%,非洲约占13.4%,亚太地区仅占3.2%,主要α-烯烃生产企业包括英荷壳牌化学(市占率29%)、雪佛龙菲利普斯(市占率22%)、英力士(市占率13%)、沙索(市占率12%)、SABIC(市占率6%)。1-辛烯为合成POE的主流路线,但1-辛烯资源几乎全部被海外掌控,中国资源获取难度较大。因此,开发高碳α-烯烃及其下游产品是中国石化行业的重要课题之一,目前也是中国各POE聚合生产企业重点配置产能方向。
作为一种特殊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POE 的出现离不开烯烃配位聚合催化剂的发展。生产POE 的催化剂主要是限定几何构型茂金属催化剂(CGC),该催化剂在 1991 年由陶氏化学 公司合成并申请了专利。茂金属催化剂可控制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立体规整结构、共聚单体含量等,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2021 年全球茂金属催化剂市场规模达到 21.5 亿元,同比增长 8.4%,预计到 2027 年,市场规模将突破 30.0 亿元。茂金属催化剂的技术和产能主要集中在美国和日韩,中国企业在此领域也有一定突破。
2. POE中游—生产厂商
海外企业主导POE市场,产能主要集中在海外,中国国产企业中,2023年底海南贝欧亿国内首套聚烯烃弹性体(POE)工业化装置正式成功投产。
在海外企业的茂金属催化剂专利保护,以及高碳α-烯烃的生产工艺封锁下,全球POE生产技术集中在陶氏化学、三井、LG、埃克森美孚、SK/沙比克等企业手中,其中陶氏化学是全球最大的POE供应商。中国企业正在进行高效研发,万华化学、惠生集团、贝欧亿(京博石化)、茂名石化、卫星化学等均有投建POE装置的计划,国产化替代有望加速。2023年12月15日,海南贝欧亿科技有限公司(京博石化)3万吨/年特种聚烯烃及配套项目一次性开车成功,产出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高性能POE产品,标志国内首套聚烯烃弹性体(POE)工业化装置正式成功投产。2024年4月13日上午,贝欧亿国产工业化光伏级聚烯烃弹性体(POE)顺利装车、启程,从而实现了国内首套工业化POE装置光伏级产品的批量销售。2024年4月22日,万华化学宣布,公司一期20万吨/年POE(聚烯烃弹性体)项目预计今年上半年投产,二期蓬莱基地40万吨/年POE项目已经开建,预计在2025年末建成投产,届时万华POE总产能将达到60万吨/年。韩国SK创新和SABIC在韩国蔚山的合资公司扩产POE,预计2024年8月份后投产。该扩产项目投资2000亿韩元(约11亿人民币)新建生产设施,投产后合资公司年产能将从23万吨提高至30万吨以上,其中90%计划用于出口。
3. POE下游—应用领域
2022年光伏胶膜领域占国内POE消费比例的44%,并显示出快速增长的趋势,其次是汽车行业占比为25%。
光伏新增装机持续高速增长,预计2025年封装胶膜需求将超过50亿平米。2023年中国领跑全球光伏装机发展,新增光伏装机容量达到216.9GW,占亚洲地区增量的91.2%。同时,从全球来看,2023年新增光伏装机量为346GW,同比增幅高达32.2%。电池技术升级是提高光伏组件转换效率的关键。以TOPCon、HJT为代表的N型电池具有更高的转换效率潜力、更低的光衰减率和温度系数,已成为下一代电池技术的主流发展方向。其中,TOPCon技术路线已步入大规模量产阶段。由于TOPCon电池片正面栅线使用了银铝浆,在高水汽环境下容易被老化腐蚀导致组件效率降低。因此,高水汽阻隔率、抗PID性能优势明显的POE胶膜是N型组件封装材料的首选。
N型电池放量前期EPE胶膜性能基本满足要求,后期POE树脂国产化进程加速,POE渗透率有所提升。以N型TOPCon组件为例,单玻N型TOPCon组件厂商可采用正面EPE、背面EVA或正面POE、背面EPE的组合方式来替代传统N型TOPCon组件正面完全依赖POE或双面完全采用POE的高成本封装组合;双玻N型TOPCon组件厂商则可选择采取POE+EPE/EPE+EPE/EPE+EVA等多种更为优化的组合方式,进一步开拓N型TOPCon组件封装降本提性的优化之路;2025年国产POE树脂开始供货后,双POE方案比例将有望回升。HJT电池以EPE+POE及双POE为主,2023年两者比例基本相当,同样2025年双POE比例回升。至于xBC电池,考虑到出货量相对较低,我们简化为一直采用透明EVA+POE的封装方案。

α-烯烃是POE产业链最重要的核心原材料,占整个产业链利润约60%,却也是制约中国POE产业发展的重要壁垒之一。中国面临低碳α-烯烃相对充足、高端α-烯烃短缺的局面。中国的生产主要集中在1-丁烯领域,而C6及以上的高碳α-烯烃产量仅为5.8万吨,进口量约为14万吨,进口依赖度超过70%。全球α-烯烃总产能约为565万吨/年,其中北美约占44.2%,中东约占22.2%,西欧约占17%,非洲约占13.4%,亚太地区仅占3.2%,主要α-烯烃生产企业包括英荷壳牌化学(市占率29%)、雪佛龙菲利普斯(市占率22%)、英力士(市占率13%)、沙索(市占率12%)、SABIC(市占率6%)。1-辛烯为合成POE的主流路线,但1-辛烯资源几乎全部被海外掌控,中国资源获取难度较大。因此,开发高碳α-烯烃及其下游产品是中国石化行业的重要课题之一,目前也是中国各POE聚合生产企业重点配置产能方向。
作为一种特殊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POE 的出现离不开烯烃配位聚合催化剂的发展。生产POE 的催化剂主要是限定几何构型茂金属催化剂(CGC),该催化剂在 1991 年由陶氏化学 公司合成并申请了专利。茂金属催化剂可控制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立体规整结构、共聚单体含量等,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2021 年全球茂金属催化剂市场规模达到 21.5 亿元,同比增长 8.4%,预计到 2027 年,市场规模将突破 30.0 亿元。茂金属催化剂的技术和产能主要集中在美国和日韩,中国企业在此领域也有一定突破。
2. POE中游—生产厂商
海外企业主导POE市场,产能主要集中在海外,中国国产企业中,2023年底海南贝欧亿国内首套聚烯烃弹性体(POE)工业化装置正式成功投产。
在海外企业的茂金属催化剂专利保护,以及高碳α-烯烃的生产工艺封锁下,全球POE生产技术集中在陶氏化学、三井、LG、埃克森美孚、SK/沙比克等企业手中,其中陶氏化学是全球最大的POE供应商。中国企业正在进行高效研发,万华化学、惠生集团、贝欧亿(京博石化)、茂名石化、卫星化学等均有投建POE装置的计划,国产化替代有望加速。2023年12月15日,海南贝欧亿科技有限公司(京博石化)3万吨/年特种聚烯烃及配套项目一次性开车成功,产出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高性能POE产品,标志国内首套聚烯烃弹性体(POE)工业化装置正式成功投产。2024年4月13日上午,贝欧亿国产工业化光伏级聚烯烃弹性体(POE)顺利装车、启程,从而实现了国内首套工业化POE装置光伏级产品的批量销售。2024年4月22日,万华化学宣布,公司一期20万吨/年POE(聚烯烃弹性体)项目预计今年上半年投产,二期蓬莱基地40万吨/年POE项目已经开建,预计在2025年末建成投产,届时万华POE总产能将达到60万吨/年。韩国SK创新和SABIC在韩国蔚山的合资公司扩产POE,预计2024年8月份后投产。该扩产项目投资2000亿韩元(约11亿人民币)新建生产设施,投产后合资公司年产能将从23万吨提高至30万吨以上,其中90%计划用于出口。
3. POE下游—应用领域
2022年光伏胶膜领域占国内POE消费比例的44%,并显示出快速增长的趋势,其次是汽车行业占比为25%。
光伏新增装机持续高速增长,预计2025年封装胶膜需求将超过50亿平米。2023年中国领跑全球光伏装机发展,新增光伏装机容量达到216.9GW,占亚洲地区增量的91.2%。同时,从全球来看,2023年新增光伏装机量为346GW,同比增幅高达32.2%。电池技术升级是提高光伏组件转换效率的关键。以TOPCon、HJT为代表的N型电池具有更高的转换效率潜力、更低的光衰减率和温度系数,已成为下一代电池技术的主流发展方向。其中,TOPCon技术路线已步入大规模量产阶段。由于TOPCon电池片正面栅线使用了银铝浆,在高水汽环境下容易被老化腐蚀导致组件效率降低。因此,高水汽阻隔率、抗PID性能优势明显的POE胶膜是N型组件封装材料的首选。
N型电池放量前期EPE胶膜性能基本满足要求,后期POE树脂国产化进程加速,POE渗透率有所提升。以N型TOPCon组件为例,单玻N型TOPCon组件厂商可采用正面EPE、背面EVA或正面POE、背面EPE的组合方式来替代传统N型TOPCon组件正面完全依赖POE或双面完全采用POE的高成本封装组合;双玻N型TOPCon组件厂商则可选择采取POE+EPE/EPE+EPE/EPE+EVA等多种更为优化的组合方式,进一步开拓N型TOPCon组件封装降本提性的优化之路;2025年国产POE树脂开始供货后,双POE方案比例将有望回升。HJT电池以EPE+POE及双POE为主,2023年两者比例基本相当,同样2025年双POE比例回升。至于xBC电池,考虑到出货量相对较低,我们简化为一直采用透明EVA+POE的封装方案。

行业聚焦

计今年上半年投产,二期蓬莱基地40万吨/年POE项目已经开建,预计在2025年末建成投产,届时万华POE总产能将达到60万吨/年。韩国SK创新和SABIC在韩国蔚山的合资公司扩产POE,预计2024年8月份后投产。该扩产项目投资2000亿韩元(约11亿人民币)新建生产设施,投产后合资公司年产能将从23万吨提高至30万吨以上,其中90%计划用于出口。
3. POE下游—应用领域
2022年光伏胶膜领域占国内POE消费比例的44%,并显示出快速增长的趋势,其次是汽车行业占比为25%。
光伏新增装机持续高速增长,预计2025年封装胶膜需求将超过50亿平米。2023年中国领跑全球光伏装机发展,新增光伏装机容量达到216.9GW,占亚洲地区增量的91.2%。同时,从全球来看,2023年新增光伏装机量为346GW,同比增幅高达32.2%。电池技术升级是提高光伏组件转换效率的关键。以TOPCon、HJT为代表的N型电池具有更高的转换效率潜力、更低的光衰减率和温度系数,已成为下一代电池技术的主流发展方向。其中,TOPCon技术路线已步入大规模量产阶段。由于TOPCon电池片正面栅线使用了银铝浆,在高水汽环境下容易被老化腐蚀导致组件效率降低。因此,高水汽阻隔率、抗PID性能优势明显的POE胶膜是N型组件封装材料的首选。
N型电池放量前期EPE胶膜性能基本满足要求,后期POE树脂国产化进程加速,POE渗透率有所提升。以N型TOPCon组件为例,单玻N型TOPCon组件厂商可采用正面EPE、背面EVA或正面POE、背面EPE的组合方式来替代传统N型TOPCon组件正面完全依赖POE或双面完全采用POE的高成本封装组合;双玻N型TOPCon组件厂商则可选择采取POE+EPE/EPE+EPE/EPE+EVA等多种更为优化的组合方式,进一步开拓N型TOPCon组件封装降本提性的优化之路;2025年国产POE树脂开始供货后,双POE方案比例将有望回升。HJT电池以EPE+POE及双POE为主,2023年两者比例基本相当,同样2025年双POE比例回升。至于xBC电池,考虑到出货量相对较低,我们简化为一直采用透明EVA+POE的封装方案。

行业聚焦

技术前沿

TECHNOLOGY FRONTIER

近期,韩国科学技术研究所(KIST)的研究团队通过机械活化,成功提高了石墨的钠离子存储能力。在 10 mA g-1 的电流密度下,机械活化石墨可提供 290.5 mAh-g-1 的显著可逆容量。此外,得益于机械活化产生的富缺陷结构,即使在电流密度为 1 A g-1 时,石墨仍能保持 157.7 mAh-g-1 的容量。这一发现为我们揭示了石墨作为钠离子电池阳极的可能潜力。

——摘选自Carbontech《钠离子电池的石墨负极获突破》

可降解材料为基材正成为未来包装的发展方向

来源: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分院生物降解材料研究院

微生物腐败和氧化变质一直是食品安全和消费者健康的重大威胁,活性包装的兴起为延长食品货架期提供了有效的方法,随着传统包装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以可生物降解材料为基材的新型活性包装正成为未来包装的发展方向。在保证可生物降解基材性能满足要求的前提下,设计安全高效的活性控释系统,并将二者有效结合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与关键。江南大学一课题制备了一种响应控释型抗氧抗菌活性配合体,并研究了可生物降解基材配方,最终制备成一种新型抗氧抗菌活性薄膜。
茶多酚作为一种天然高效抗氧抗菌剂,可以有效延缓食品的腐败和氧化,同时,通过一定手段对茶多酚进行包覆或固定,可以起到控释作用,从而控制茶多酚的释放速度或实现特定条件释放,延长茶多酚的作用时间,同时避免不良外部条件对其结构造成破坏。以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嵌段共聚物和蔗糖为双模板剂,采用水热法制备以N-ZnO为载体搭载茶多酚TP制备为控释型抗氧抗菌活性配合体T-ZnO,采用PLA/PBAT/PPC比例为40/10/50的共混膜用作活性膜基材。最终对介孔纳米氧化锌载体和活性配合体的性能进行研究。T-ZnO对茶多酚的搭载量高达74.46%~76.28%,具有优异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明显抑菌作用。T-ZnO的pH响应控释效果明显,弱酸性条件可以促进配合体中茶多酚的释放,在活性控释包装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同时T-ZnO对共混体系均一性提升显著,且降低了熔融起始温度,加工性能得到改善,还能提升薄膜的阻隔性能。

技术前沿

技术前沿

来源 :Carbontech

天然钻石的形成通常需要高温高压的条件,温度在900℃~1400℃之间,压力在5~6GPa之间。而人工合成金刚石最常见的方法也需要近6万倍大气压和高达1600摄氏度的条件。
韩国基础科学研究所的Rodney Ruoff等人最初在硅晶片的碎片上放置了一些金刚石微粒,并在上面加了几滴熔化的镓和其他液态金属,然后将混合物暴露在甲烷或其他含碳气体中,希望气体中的碳能够扩散到镓中,并与金刚石种子结合成更大的晶体。最初,位于硅晶片顶部的厚层二氧化硅似乎阻止了金刚石的生长。但在一次实验中,一滴液态镓流过晶片的边缘,溶解了一些暴露的纯硅。当他们后来查看硬化金属内部时,发现了一堆微小的金刚石晶体。接着,研究人员对该方法进行了完善。他们使用一个其中装有加热至1025°C的液态镓、铁、镍和硅混合物的小坩埚,并暴露于甲烷和氢气中。不需要种子晶体或额外的压力。金属溶解了碳气体,硅似乎以某种方式帮助碳原子在金刚石的金字塔排列中相互结合。
这种使用液态金属在1atm(标准大气压)和1025℃下生长无晶种颗粒的金刚石晶体和多晶金刚石薄膜的方法,打破了传统的金刚石生长模式。金刚石在由镓、铁、镍和硅组成的液态金属的表面下生长,通过甲烷的催化活化和碳原子在表面下区域内的扩散。研究人员发现,液态金属表面下的碳超饱和导致金刚石的成核和生长,硅在稳定四价碳团簇中起着重要作用,这些团簇在成核过程中发挥作用。在温和温度和1大气压下液态金属中生长(亚稳态)金刚石为进一步的基础科学研究和该类型生长的扩展开辟了许多可能性。
相关研究成果以“Growth of diamond in liquid metal at 1 atm pressure”为题,4月24日发表于《Nature》。目前,研究人员已经能用这种技术制造由数千个紧密排列的微小晶体组成的钻石薄膜,不过对于未来更广泛的应用,还要取决于这项技术的规模化能推进到何种程度。

Nature:在标准大气压下生长金刚石

技术前沿

这种使用液态金属在1atm(标准大气压)和1025℃下生长无晶种颗粒的金刚石晶体和多晶金刚石薄膜的方法,打破了传统的金刚石生长模式。金刚石在由镓、铁、镍和硅组成的液态金属的表面下生长,通过甲烷的催化活化和碳原子在表面下区域内的扩散。研究人员发现,液态金属表面下的碳超饱和导致金刚石的成核和生长,硅在稳定四价碳团簇中起着重要作用,这些团簇在成核过程中发挥作用。在温和温度和1大气压下液态金属中生长(亚稳态)金刚石为进一步的基础科学研究和该类型生长的扩展开辟了许多可能性。
相关研究成果以“Growth of diamond in liquid metal at 1 atm pressure”为题,4月24日发表于《Nature》。目前,研究人员已经能用这种技术制造由数千个紧密排列的微小晶体组成的钻石薄膜,不过对于未来更广泛的应用,还要取决于这项技术的规模化能推进到何种程度。
/ 使用液态金属在1atm下生长金刚石 /
液态金属含有镓、镍、铁和硅用于金刚石的生长。研究人员使用了一个定制的冷壁真空系统,可以快速加热和冷却金属(图1a)。图1b显示了液态镓、镍和铁锭的混合物,以及在加热前的坩埚底部腔中的一小块硅晶片。典型的生长过程是在甲烷(CH4)和氢(H2)在760 torr下,测温仪读数为1175°C时进行的。镍、铁和硅完全溶解到液态镓中,形成熔融的液态金属。
金刚石通常在这种液态金属合金的底部中心区域生长。研究人员发现,金刚石在1175°C的最佳生长条件下生长得最为丰富。在760 torr下,暴露于称之为“优化生长条件”的甲烷和氢气混合物中。当用13CH4替代普通甲烷时,可以找到13C纯钻石的区域。还使用了氘气体,表明液态金属的亚表面存在氢气,并且生长的金刚石表面被氢覆盖。
/ 金刚石的特性分析 /
研究人员使用13CH4(99% 13C)代替普通的甲烷(98.9% 12C)进行了一些生长实验。将生长后的样品标记为13C-D150-GC,表示生长时间为150分钟,其配置是整个坩埚腔底表面与液态金属接触(图2a)。在13C-D150-GC上获得的典型拉曼光谱(图2b)显示了1283 cm-1和1332 cm-1处的钻石峰,以及1521 cm-1和1580 cm-1处的石墨G带峰,分别是基本纯的13C标记钻石(13D)和普通钻石(12D)的拉曼带,以及基本纯的13C标记石墨(13G)和普通石墨(12G)的G带。这个拉曼光谱可以通过甲烷和石墨坩埚都向钻石和石墨的生长提供碳来解释。由于观察到的12D和12G峰的强度远远大于13D和13G峰的强度,石墨坩埚似乎比甲烷为钻石和石墨的生长提供了更多的碳。

技术前沿

石和石墨的生长提供碳来解释。由于观察到的12D和12G峰的强度远远大于13D和13G峰的强度,石墨坩埚似乎比甲烷为钻石和石墨的生长提供了更多的碳。

技术前沿

/ 金刚石生长机制 /
在金刚石通常生长的区域(固化液态金属样品底部的中心区域),10分钟的试验中碳浓度(在或接近表面处约为65 at%)比15分钟的试验中的碳浓度(在或接近表面处约为27 at%)要高得多。然而,对于10分钟的试验,金刚石并未生长,但对于15分钟的试验,金刚石却生长了(图1d)。因此,研究人员推测在约10分钟时,亚表面碳原子的浓度非常高,使过饱和度非常接近形成金刚石的核。在约10分钟到不到15分钟之间的某个时刻,核化发生,随后金刚石颗粒迅速生长,并不断地受到周围温度较高的区域提供新的碳。
研究人员强调,硅在金刚石生长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实验以及对SiV−色心的观察,硅在金刚石的核化过程中起着作用;较高的核化密度可以解释0.50 at%时较小金刚石的更高密度生长。理论计算进一步表明,硅促进了在生长温度下液态金属中具有主要为sp3型碳键的某些碳簇(可能是金刚石生长的前核)的形成,并稳定了这些碳簇。
此外,研究发现,液态金属次表面(M1)区域中硅的减少与金刚石生长的停止相关。随着金刚石的生长,某些量的硅被消耗形成了SiV−色心。通过原子力显微镜测量,发现300分钟的生长与150分钟的生长相比,金刚石薄膜的厚度基本相同。也就是说,在大约150分钟后,当硅在一定程度上被消耗后,更长时间的生长并不能产生更多的金刚石。
/ 结论 /
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在1大气压和中等温度下利用液态金属合金生长金刚石的方法,这种方法前所未有,因为金刚石通常只能在高压(5-6 GPa)和高温下使用液态金属生长。金刚石薄膜含有SiV-色心,并且可以转移到任何其他基板上。研究人员建议通过简单的修改,可以通过使用更大的表面或界面、配置加热元件以实现更大的潜在生长区域,并通过一些新的方式将碳分配到金刚石生长区域,从而实现金刚石在非常大的区域上生长。
使用液态金属的一般方法可以加速和推进金刚石在各种表面上的生长,或许还能促进金刚石在小金刚石(种子)颗粒上的生长。考虑到液态金属的大量可能性,它们的共晶体(例如,使用Ga-In混合物作为溶剂或催化剂),以及可能添加不同量的其他各种元素作为催化剂(例如,在Ga中溶解一些Co),以及除了甲烷之外的各种可能的碳前体,探索金刚石生长的可能性似乎很有前景。

技术前沿

技术前沿

来源 :Carbontech

长期以来,金刚石在基础科学和技术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它们卓越的机械性能、高导热性、宽带隙、光学性能、生物相容性和量子应用潜力使其异常出色。
纳米金刚石独特的特性使其在未来电子、光学和生物医学等各个行业的技术进步中具有巨大潜力,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然而其稳定性仍然是一个重要挑战。从热力学上讲,与石墨相比,金刚石的稳定性较低,它的剥离仅受到显著的动力学壁垒限制。然而,纳米尺度的金刚石表面效应可能会降低这一壁垒,导致整个金刚石结构的不稳定。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稳定的纳米金刚石结构也会经受相当大的结构应力,在合成过程中需要严格的条件。
使用多层石墨烯作为辐照靶开辟了获得特定、超薄金刚石薄膜的新可能性。高表面比率使得在整个薄膜厚度上局部实现石墨烯钻化成为可能,为有效调控其电子性能提供了机会。例如,电子辐照可以在大石墨烯层之间局部形成键合,为辐照区域的载流子创建一个障碍。另一方面,位于SiO2基底上的多层石墨烯的快速重离子辐照可形成孔隙或局部的结构阻尼,也影响了薄膜的导电性。
在辐照过程中,石墨烯结构内形成单晶二维纳米金刚石(二维金刚石)是一个引人注目的问题。用MeV能量的快速重离子辐照石墨烯显示出形成金刚石的希望,这是因为温度急剧增加(高达~7000 K)和冲击波的出现。这种方法可以实现表面不受石墨化影响的二维金刚石薄膜的形成,如具有(100)表面的薄膜。
鉴于此,俄罗斯研究型大学莫斯科钢铁与合金学院、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半导体物理研究所和杜布纳联合核子研究所的科研人员采用高能重离子轰击多层石墨烯,获得了稳定的嵌有金刚石纳米结构的石墨烯薄膜复合材料。新材料重量轻,兼具石墨烯良好的导电特性和金刚石的硬度优势,在航空航天和生物医学设备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研究人员首次探索了通过快速重离子辐照多层石墨烯形成纳米金刚石的可能性,证明了Xe26+在26到167 MeV范围内的撞击能量可以在石墨烯中形成小型纳米金刚石和扩展的二维金刚石团簇,其横向尺寸范围从5到20 nm。相关研究成果以“2D diamond structures in multilayer graphene: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为题发表于《Carbon》。

重大突破!石墨烯-纳米金刚石复合材料!

技术前沿

构阻尼,也影响了薄膜的导电性。
在辐照过程中,石墨烯结构内形成单晶二维纳米金刚石(二维金刚石)是一个引人注目的问题。用MeV能量的快速重离子辐照石墨烯显示出形成金刚石的希望,这是因为温度急剧增加(高达~7000 K)和冲击波的出现。这种方法可以实现表面不受石墨化影响的二维金刚石薄膜的形成,如具有(100)表面的薄膜。
鉴于此,俄罗斯研究型大学莫斯科钢铁与合金学院、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半导体物理研究所和杜布纳联合核子研究所的科研人员采用高能重离子轰击多层石墨烯,获得了稳定的嵌有金刚石纳米结构的石墨烯薄膜复合材料。新材料重量轻,兼具石墨烯良好的导电特性和金刚石的硬度优势,在航空航天和生物医学设备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研究人员首次探索了通过快速重离子辐照多层石墨烯形成纳米金刚石的可能性,证明了Xe26+在26到167 MeV范围内的撞击能量可以在石墨烯中形成小型纳米金刚石和扩展的二维金刚石团簇,其横向尺寸范围从5到20 nm。相关研究成果以“2D diamond structures in multilayer graphene: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为题发表于《Carbon》。

技术前沿

技术前沿

技术前沿

综上,研究人员揭示了用快重离子照射石墨烯产生二维金刚石的显著潜力。石墨烯薄膜中观察到的纳米结构呈现出规则的金刚石结构,具体变化取决于离子剂量和能量。通过调整这些参数,成功地获得了与理论预测相符的不同大小的团簇。值得注意的是,该发现证实了只有通过这种方法才能获得具有(110)和(100)表面的金刚石薄膜,而具有其他表面的薄膜由于表面效应倾向于发生石墨化。
此外,研究人员预测了石墨烯薄膜的厚度在确定产生的金刚石结构方面起着关键作用。揭示了少于六层的石墨烯薄膜仅产生具有(110)表面的金刚石团簇,而四层(更薄)薄膜无法维持金刚石结构。研究人员对获得复合材料(石墨烯/金刚石)的机械刚度的估计表明,如果通过单轴拉伸薄膜来计算弹性常数,它比原始石墨烯更脆但至少同样坚硬。事实上,当团簇受到压痕时,它甚至可以显著超过金刚石团簇区域原始石墨烯薄膜的刚度。
在石墨烯中制造金刚石结构的能力为定制超薄金刚石薄膜的性能打开了可能性的领域。这些薄膜在从电子学和光学到生物医学领域的多个领域都具有巨大潜力。金刚石结构的固有稳定性和非凡性能使它们成为未来技术突破的有希望的竞争者。这种超强、柔韧、导电的元素二维碳复合材料可以被认为是太空飞机、汽车和生物医学设备行业的有希望的材料。在这一领域的进一步探索可能为开发性能和功能增强的新材料和器件铺平道路。

技术前沿

技术前沿

来源 :Carbontech  新材料分院

多孔碳材料由于其大表面积和多孔通道,可提供充足的电荷存储位点并促进离子传输,因此有望用于超级电容器的电极。
山西大学朱胜、韩高义教授团队报告了一种从无烟煤中合成多孔碳的一锅超快熔盐法,使用焦耳加热技术在 900°C 下持续 3 秒。用KCl/K2CO3盐快速加热(1150 K s –1 )会产生均匀介质,剥离并活化无烟煤,产生比表面积高达1338 m2g–1的多孔碳。它在 KOH 电解质中表现出 284.6 F g–1的比电容,超过了传统的熔盐法。采用 TEBAF4 /AN 电解质组装的对称超级电容器在375 W kg–1下的比能量为 43.9 Wh kg–1,并且在10,000 次循环后保留了90.1%的容量。这项研究强调了这种绿色、高效、超快的合成方法在开发高性能储能材料方面的优势。
相关研究成果以“One-Pot Ultrafast Molten-Salt Synthesis of Anthracite-Based Porous Carbon for High-Performance Capacitive Energy Storage”为题发表于《ACS Materials Letters》。

900℃,3秒!无烟煤变多孔碳!

技术前沿

技术前沿

技术前沿

/ 结论 /
1. 材料合成效率高:通过“一锅法超快速熔盐合成”结合高温热冲击(HTS)策略,在不到6秒的时间内,将无烟煤成功转化为多孔碳材料。HTS方法下,多孔碳(HPC)的比表面积达到了1338 m²/g,比传统管式炉法(TPC)的688 m²/g高出一倍以上。2. 多孔结构优化:HTS方法制备的多孔碳具有明确的纳米片结构和丰富的微孔结构。与传统管式炉法相比,HTS方法生成的多孔碳具有更多的电化学活性位点和更快的离子传输能力。3. 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在6 mol/L KOH电解液中,HPC的比电容为284.6 F/g,显著优于TPC的175.5 F/g。对称超级电容器(HPC//KOH//HPC)在125 W/kg的功率密度下,能量密度达到8.1 Wh/kg,并且在10000次循环后保持98%的容量。4. 多电解质体系适应性强:在17.0 mol/kg NaClO4电解液中,HPC//NaClO4//HPC设备的工作电压扩大到2.2 V,能量密度达到29.6 Wh/kg,功率密度为16.5 kW/kg。在1.0 mol/L TEABF4/AN有机电解液中,HPC//TEABF4//HPC设备的工作电压扩大到3.0 V,能量密度达到43.9 Wh/kg,功率密度为375 W/kg,且在10000次循环后保持90.1%的初始电容。

技术前沿

新能源汽车电池防火隔热涂料发展现状

来源:国际高性能材料展  新材料分院

电池安全成为新能源车最大的关注点之一
新能源汽车主要包括四大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纯电动汽车(BEV,包括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和其他新能源(如超级电容器、飞轮等高效储能器)汽车等。
据统计,去年全国新能源汽车火灾共发生约3千余起,其中绝大部分事故是由动力电池故障引发。
新能源汽车电池包,通常由多个单体电池模块组合而成,机械损伤、热冲击、内短路、在高温环境下长期连续频繁快充等情况,可能导致个别单体电池“热失控”,然后传导蔓延,导致周围单体电池温度迅速升高达500至1000°C,最终引发电池包整体燃烧、爆炸的灾难性后果,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
目前各新能源汽车电池包的防火材料以铺设防火毡材料为主,如隔热毯,云母板、超细玻璃棉、高硅氧棉毡等。
虽然防火毡可以有效隔绝热量扩散和控制火势走向、延缓电池热扩散时间,但增加防火毡方案也存在质量增加不利于汽车轻量化发展要求、散热性能差、设计施工过程中的局限性等问题。
因此,根据动力电池包安全及轻量化的市场需求,具备优异阻燃性的轻薄型防火涂料将成为新能源汽车电池防护的首选材料。
新能源汽车电池防火隔热涂料特性
当前,新能源汽车电池包防火涂料大部分为膨胀型耐火机理,无溶剂和水性占大多数,大部分需要加热固化以保证其耐火性能,多为双组分。其中膨胀型防火涂料主要包括成膜物质、碳源、酸源、发泡剂、填料等,其主要成膜物质为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或氟聚合物等。
受尺寸限制及空间要求,汽车电池包在车身上安装后与车身贴合较为紧密、空间较小,且为了满足小型化、轻量化的要求,其尺寸和电池盒模组及电路系统都非常紧凑,这导致电池包的防火涂层的膜厚为3~7 mm,为有限的电池包提供零部件装配空间。
汽车用防火涂料施工条件复杂,因为整车的流水线生产要求防火涂料能够连续混合供料、施工;而防火涂料也会随着整车行驶到任何环境中,因此对其性能要求也较高。由于新能源汽车用防火涂料属于新的需求,大部分供应商还没有成熟的产品,立邦等公司创新打造出动力电池用防火隔热涂料。
电动汽车目前发展较为迅猛,电池包是新能源汽车整车结构的核心部件,电池包的防火性能是电动汽车整车综合安全性能的关键因素。传统的电池防护材料难适应结构轻量化的需求将逐渐被淘汰,具备优异阻燃性的轻薄型防火涂料是新能源汽车电池防护的首选材料,市场前景广阔,亟需相关行业努力投入研发。

技术前沿

限性等问题。
因此,根据动力电池包安全及轻量化的市场需求,具备优异阻燃性的轻薄型防火涂料将成为新能源汽车电池防护的首选材料。
新能源汽车电池防火隔热涂料特性
当前,新能源汽车电池包防火涂料大部分为膨胀型耐火机理,无溶剂和水性占大多数,大部分需要加热固化以保证其耐火性能,多为双组分。其中膨胀型防火涂料主要包括成膜物质、碳源、酸源、发泡剂、填料等,其主要成膜物质为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或氟聚合物等。
受尺寸限制及空间要求,汽车电池包在车身上安装后与车身贴合较为紧密、空间较小,且为了满足小型化、轻量化的要求,其尺寸和电池盒模组及电路系统都非常紧凑,这导致电池包的防火涂层的膜厚为3~7 mm,为有限的电池包提供零部件装配空间。
汽车用防火涂料施工条件复杂,因为整车的流水线生产要求防火涂料能够连续混合供料、施工;而防火涂料也会随着整车行驶到任何环境中,因此对其性能要求也较高。由于新能源汽车用防火涂料属于新的需求,大部分供应商还没有成熟的产品,立邦等公司创新打造出动力电池用防火隔热涂料。
电动汽车目前发展较为迅猛,电池包是新能源汽车整车结构的核心部件,电池包的防火性能是电动汽车整车综合安全性能的关键因素。传统的电池防护材料难适应结构轻量化的需求将逐渐被淘汰,具备优异阻燃性的轻薄型防火涂料是新能源汽车电池防护的首选材料,市场前景广阔,亟需相关行业努力投入研发。

技术前沿

来源 :Carbontech

在当今的能源领域,钠离子电池(SIBs)作为一种低成本替代品,为锂离子电池(LIBs)的前景带来了广阔的机遇。然而,要实现这一技术的广泛应用,我们仍需克服一些关键挑战。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重点关注其中一项挑战:石墨阳极的优化。
石墨作为一种具有高能量密度、成本低等优点的负极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取得了商业成功。然而,由于钠离子电池中钠离子的离子半径大于锂离子,石墨层间间隔不足以存储钠离子,这给钠离子电池的商业应用带来了挑战。尽管如此,石墨作为潜在的负极材料在钠离子电池中仍备受关注。
近期,韩国科学技术研究所(KIST)的研究团队通过机械活化,成功提高了石墨的钠离子存储能力。在 10 mA g-1 的电流密度下,机械活化石墨可提供 290.5 mAh-g-1 的显著可逆容量。此外,得益于机械活化产生的富缺陷结构,即使在电流密度为 1 A g-1 时,石墨仍能保持 157.7 mAh-g-1 的容量。这一发现为我们揭示了石墨作为钠离子电池阳极的可能潜力。
然而,石墨的替代品并非完美无缺。无序碳,包括硬碳,是另一种常见的替代材料。尽管这些材料在锂电池中的性能大多较差,但在钠离子电池中,它们可能成为一种具有潜力的替代品。然而,由于无序碳的结构多样性,碳和钠离子之间的反应机制仍然模糊不清。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这些材料的性能和机制。

钠离子电池的石墨负极获突破

技术前沿

然而,石墨的替代品并非完美无缺。无序碳,包括硬碳,是另一种常见的替代材料。尽管这些材料在锂电池中的性能大多较差,但在钠离子电池中,它们可能成为一种具有潜力的替代品。然而,由于无序碳的结构多样性,碳和钠离子之间的反应机制仍然模糊不清。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这些材料的性能和机制。

技术前沿

除了石墨和无序碳等传统材料外,我们还需探索新型材料以提高钠离子电池的性能。近期的研究表明,膨胀石墨 (EG) 在提高可逆容量、速率能力和与不同电解质的兼容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然而,这些改进需要复杂的多步工艺且产量较低,因此我们急需开发一种简单且可扩展的方法来生产 EG。
此外,尽管硬碳在钠离子电池中的反应机制已有文献记载,但其导电性和结构稳定性有限导致的速率能力降低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迫切需要阐明充放电过程中钠离子在石墨中的反应机制。

技术前沿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采用了球磨技术对石墨进行机械活化。这项技术通过控制石墨的粒度、表面积和界面,提高了石墨作为钠离子宿主的可行性。研究人员研究了这种机械活化石墨的钠离子存储行为,重点是其结构特性的改变。在电流密度为 100 mA g-1 时,活化石墨的容量为 245 mAh-g-1。此外,在 1 A g-1 的较高电流密度下,它还能保持 130 mAh-g-1 的容量,并表现出出色的循环稳定性。这项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揭示了富含缺陷结构的碳电极在钠离子电池中的潜力。
综上所述,我们对石墨的机械活化进行了细致的研究,以实现高性能、高性价比的钠离子存储。这项研究还为富含缺陷的碳电极引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反应机制,其特点是在 SEI 表面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可逆反应。这一发现为钠离子电池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启示和机遇。未来,我们期待更多的研究能够进一步推动钠离子电池的发展,为实现绿色能源的广泛应用铺平道路。

技术前沿

东丽为日本出征巴黎打造最快赛车

来源:碳纤维研习社

5月12日,在日本伊豆自行车馆,由东丽碳素 Magic 株式会社和东丽工业株式会社共同为日本国家自行车场地赛队打造的新款巴黎奥运会规格场地自行车——“V-IZU TCM-2”揭开了它的神秘面纱。
东丽 Carbon Magic 有限公司 (TCM) 和东丽工业公司一直与 HPCJC 一起研发世界上最快的场地自行车,为日本国家场地自行车队提供支持。
TCM是一家使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开发产品的公司,东丽是碳纤维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公司。
这款新自行车充分利用了 TCM 在赛车开发中积累的技术和东丽尖端碳纤维技术,并融合了空气动力学和结构方面的各种想法和创新。
日本田径自行车队征战巴黎奥运会的秘密武器——“V-IZU TCM2”
第一款车型TCM-1是继承了活跃在东京奥运会上的普利司通自行车TS9 TE9概念的原型车,主要在材料和结构方面进行了改进。
在这个开发过程中,TCM 学到了很多关于场地自行车的知识,为了成为世界上最快的自行车而需要克服的研发主题和挑战也变得清晰起来,这款自行车成为了性能指标的基线。
确认了 TCM-1 的基本性能后,TCM 和 HPCJC 的开发团队拥有了一个可以更自由地思考、瞄准更高目标的环境。TCM 和 HPCJC 的开发团队最重要的主题是改进“V-IZU TCM-2”的开发,充分利用 TCM 在赛车空气动力学开发方面的多年经验,包括 CFD 和风洞测试。
TMC-2的特点浓缩在从正面看的外形上。宽大的前叉和齿轮架是这辆自行车的核心。
此外,车架材料采用东丽尖端碳纤维,并对车架和前后轮进行优化。
在开发过程中,团队根据各种测试和赛车场的实际运行评估进行了反复改进,并成功将空气动力学性能提高到了目标值之上。此外,由于独特的空气动力学外形,车体结构的优化制造难度较大,经过反复试验,最终依靠东丽最新碳纤维组的性能实现了轻量化且高刚性的结构(T1100G M40X M46X),成功创造了“V-IZU TCM-2”,它拥有世界上最快的车架、前叉和空气动力车轮。

线。
确认了 TCM-1 的基本性能后,TCM 和 HPCJC 的开发团队拥有了一个可以更自由地思考、瞄准更高目标的环境。
TCM 和 HPCJC 的开发团队最重要的主题是改进“V-IZU TCM-2”的开发,充分利用 TCM 在赛车空气动力学开发方面的多年经验,包括 CFD 和风洞测试。
TMC-2的特点浓缩在从正面看的外形上。宽大的前叉和齿轮架是这辆自行车的核心。
此外,车架材料采用东丽尖端碳纤维,并对车架和前后轮进行优化。
在开发过程中,团队根据各种测试和赛车场的实际运行评估进行了反复改进,并成功将空气动力学性能提高到了目标值之上。
此外,由于独特的空气动力学外形,车体结构的优化制造难度较大。
经过反复试验,最终依靠东丽最新碳纤维组的性能实现了轻量化且高刚性的结构(T1100G M40X M46X),成功创造了“V-IZU TCM-2”,它拥有世界上最快的车架、前叉和空气动力车轮。

技术前沿

专业评论

Professional comments

在政策支持和大环境的共同作用下,近年来新能源汽车销量实现了快速增长,然而新能源汽车的里程焦虑、充电难等痛点问题仍然存在。作为解决补能焦虑问题的重要手段,超快充需求急剧上升。多家电池头部企业纷纷布局超充市场,动力电池行业正加速拥抱超充时代。

——摘选自中国能源报《“产能过剩论”难挡新能源产业发展步伐》

土地需求巨大!中国2060年将建成3500GW光伏

来源:光伏网整理

专业评论

近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与壳牌联合发布《面向未来 助力增长——构建中国新型能源体系》一书,该书对中国能源发展的未来蓝图进行了综合研判,提出了面向2060年的新型能源体系的愿景和政策建议。
研究指出,中国新能源时代正在到来。2023年底,中国的风电、光伏累计装机量达到10.5亿千瓦,占全球新能源总装机量的四成。新能源还在加快发展,终端能源利用将由传统化石能源为主转换成电力为主。新能源发电将成为电力的主要来源,风电和光伏的装机规模将成倍增长。
2023年底,中国风电、光伏累计装机量达10.5亿千瓦,占全球新能源总装机量的四成。新能源还在加快发展,终端能源利用将由传统化石能源为主转换成电力为主,到2060年,电气化率将由2023年的26%左右提高到60%左右。新能源发电将成为电力的主要来源,风电和光伏的装机规模将成倍增长,预计到2060年分别达到32亿千瓦和35亿千瓦,是2020年的11.3倍和13.8倍。
土地资源的挑战与机遇
报告还提到,大规模开发风电光伏对土地的需求大幅攀升,需协调好新能源开发与国土空间规划。以集中式光伏发电为例,若建成35亿千瓦光伏装机,大约需要8.75万平方公里。受西部地区生态红线影响和东部地区建设用地指标制约,用地问题逐步成为制约风电光伏发展的因素之一,须提早协调好新能源开发和国土空间规划利用之间的关系。
光伏产业的未来展望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降低,光伏发电的竞争力日益增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报告不仅为我们揭示了光伏产业未来的巨大潜力,也提醒我们,在追求绿色能源的同时,必须充分考虑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面对即将到来的光伏大爆发,既要抓住机遇,也要应对挑战,共同迎接一个更加清洁、绿色的未来。

专业评论

土地资源的挑战与机遇
报告还提到,大规模开发风电光伏对土地的需求大幅攀升,需协调好新能源开发与国土空间规划。以集中式光伏发电为例,若建成35亿千瓦光伏装机,大约需要8.75万平方公里。受西部地区生态红线影响和东部地区建设用地指标制约,用地问题逐步成为制约风电光伏发展的因素之一,须提早协调好新能源开发和国土空间规划利用之间的关系。
光伏产业的未来展望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降低,光伏发电的竞争力日益增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报告不仅为我们揭示了光伏产业未来的巨大潜力,也提醒我们,在追求绿色能源的同时,必须充分考虑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面对即将到来的光伏大爆发,既要抓住机遇,也要应对挑战,共同迎接一个更加清洁、绿色的未来。

专业评论

光伏产业链磨底企稳,胶膜行业盈利拐点初现

来源:浙商证券

光伏产业链价格下行, 刺激新增装机需求
一、胶膜行业磨底企稳,距离23年初下跌约60%
胶膜行业股价进入磨底期,需求有望在组件价格下跌刺激下提升,从而股价企稳。光伏胶膜行业自2021年高点以来 股价持续下行。主要胶膜公司距离2021年高点平均下跌71%,距离2023年初平均下跌60%。根据Wind一致预期测 算,2024、2025年平均PB分别为2、1.6倍。
二、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高增速,组件降价刺激需求释放
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需求保持高增速,预计2024-2026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容量分别为530、630和730GW,CAGR约17%。组件降价刺激海外需求释放。2022Q4以来,组件价格持续下跌刺激光伏装机需求释放。
2023全年组件出口约为208W,同 比增长34%。2024年Q1组件累积出口为67.6GW,同比2023年Q1增长33%。巴基斯坦、沙特等国家需求有望爆发。从出口结构来看,2024年Q1全球三大进口中国光伏组件的市场是欧洲、印度与巴西, 三者进口总量占全球市场57%。
从今年一季度数据看,亚太(巴基斯坦、印度等)累积拉货量同比上升160%;美洲(巴西 等)累积拉货量同比上升18%;中东(沙特等)累计拉货量同比上升204%。中国与这些国家的紧密经济合作,特别是“一 带一路”倡议下的能源项目合作,将进一步促进技术和资金的流动,加速光伏项目的开发和实施。
2025年全球光伏胶膜市场空间约700亿,2023-2025年CAGR 约19%
我们测算2025年全球光伏胶膜需求量达 70亿平方米,2023-2025年复合增速达 19%。若售价10元/平,则预计2025年市 场空间约700亿元。假设:1)全球装机:2023-2025年全球光伏新 增装机量分别为446、530和630GW,同 比增长93%、19%、19%。2)根据公司公告,光伏容配比1.2:1。3)2023-2025年单GW组件消耗胶膜 920万平方米。
光伏胶膜是核心封装辅材,市场空间广阔
光伏胶膜是封装的关键辅材,主要起到保护电池片的作用
光伏封装胶膜应用于光伏组件封装的层压环节,主要起到保护电池片的作用。光伏胶覆盖于电池片的上下面,与玻璃、背 板等通过真空层压技术合为一体,构成电池封装组件。
光伏胶膜具有透光率、收缩率、剥离强度、抗黄变性等性能要求。此外,由于光伏组件工作环境都处于露天环境,因此光 伏封装胶膜需要具有多种环境下的良好耐侵蚀性、耐热性、耐氧化性、耐紫外线老化性等特点。
光伏胶膜是封装的关键辅材,成本占比约5%-7%
光伏产业上游包括单多晶硅的冶炼、铸锭、拉棒、切片等环节,中游包括太阳能电池生产制造、光伏发电组件封装等环节, 下游包括集中式/分布式光伏电站等光伏发电系统建造与运营环节。
光伏胶膜是光伏组件封装的关键辅材,在组件中的绝对成本占比约为5%-7%。通常光伏组件在光伏电站中的使用寿命长达 25至40年,其性能与稳定性是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及寿命的重要影响因素。
光伏胶膜位于产业链中游,上游为石油化工,下游为组件厂商
产业链上游包括EVA树脂、POE树脂等原材料,由乙烯和醋酸乙烯酯/辛烯在催化条件下通过聚合反应形成。国内代表企业 有斯尔邦、联泓新科等。POE粒子仍目前仍由海外厂商主导生产,主要企业包括陶氏化学、三井化学、LG化学等。
产业链中游为胶膜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代表企业有福斯特、海优新材等。厂商通过添加交联剂、硅烷偶联剂、光稳定剂、 抗氧剂、紫外吸收剂等多种助剂改性,经熔融加工制成胶膜产品。
行业集中度高,一、二线厂商加速扩产提升份额
国内光伏胶膜企业呈现“一超多强”的竞争格局。2021年光伏胶膜CR4占据85%以上的市场份额,第一梯队为福斯特,占据光伏胶膜50%左右的市场份额;第二梯队为斯威克和海优新材;第三梯队为赛伍技术、鹿山新材、天洋新材、百佳年代、祥邦科 技等厂商。
组件厂为加强供应链稳定性,引入多家胶膜供应商体系。由于胶膜规模优势明显,且组件厂商倾向于选择质量优、规模大的企 业作为供货商,业内头部企业为把握产业机遇,积极扩产。光伏组件厂集中化,下游客户需要至少两家供应商以保障原材料供 应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025年国内光伏级EVA粒子供需比约为110%-131%
2021年EVA粒子国产化率约60%。斯尔邦石化、 联泓新科、宁波台塑等国产树脂供应商2017年 起切入市场,陆续产出光伏级EVA树脂;2021 年下半年起,随着浙石化、中化泉州、榆林能 化等国产树脂供应商加入光伏级EVA的生产, EVA国产化率约60%。新
产能装置从开车成功到连续规模化稳质稳产 生产出光伏级EVA粒子仍需至少一年甚至数年 时间,因此新增产能在当年生产光伏级EVA粒 子存在极大不确定性:我们保守估计:2025年国内EVA粒子产能预计 约209万吨,可供应582GW组件;乐观估计:2025年国内EVA粒子产能预计约 249万吨,可供应694GW组件。供需比预计约为:110%—131%。
趋势:双面双玻、N型占比提升、SMBB/0BB
技术迭代加快:双面双玻,N型占比提升
双面双玻组件市场占比提升。光伏电池和组件技术迭代较快,电池发电效率不断提升。双面双玻组件具有发电量更高、生命周 期更长、耐候性、耐磨性、耐腐蚀性更强等优势,目前市场占比正在快速提升。
相较于单玻组件,双玻组件的背面发电增益在 10~30%不等。根据CPIA相关数据统计及预测,2022年双面双玻组件市场占比达到40.4%,到2030年有望超过60%。
N型电池逐步取代P型电池。随着P型电池效率接近“天花板”,光伏走向N型化时代。2023 年,规模化生产的 p 型单晶电池 均采用 PERC 技术,平均转换效率约23.4%;TOPCon 电池片行业平均转换效率达到 25%。
2023年新投产的量产产线以n型电池片产线为主,随着n型电池片产能陆续释放,PERC电池片市场份额下滑至73%,n型电池 片占比约26.5%。
技术迭代加快:SMBB、0BB
光伏电池栅线起到汇集、导出光生载流子的作用,直接影响光电转换效率,同时栅线遮挡电池,造成发电损失。栅线的主要材 料银浆价格昂贵,其成本约占光伏电池非硅成本的50%-60%,减小细栅宽度有利于降低遮光损失并减少正银用量。
光伏电池主栅及焊带的变细将有利于光伏胶膜的克重降低。在光伏组件封装时,光伏胶膜需覆盖光伏电池片表面的主栅及焊带:当主栅和焊带较粗、光伏胶膜较薄时,将导致覆盖主栅及焊带上的光伏胶膜过薄,影响封装的可靠性。

专业评论

从今年一季度数据看,亚太(巴基斯坦、印度等)累积拉货量同比上升160%;美洲(巴西 等)累积拉货量同比上升18%;中东(沙特等)累计拉货量同比上升204%。中国与这些国家的紧密经济合作,特别是“一 带一路”倡议下的能源项目合作,将进一步促进技术和资金的流动,加速光伏项目的开发和实施。
三、2025年全球光伏胶膜市场空间约700亿,2023-2025年CAGR 约19%
我们测算2025年全球光伏胶膜需求量达 70亿平方米,2023-2025年复合增速达 19%。若售价10元/平,则预计2025年市 场空间约700亿元。假设:1)全球装机:2023-2025年全球光伏新 增装机量分别为446、530和630GW,同 比增长93%、19%、19%。2)根据公司公告,光伏容配比1.2:1。3)2023-2025年单GW组件消耗胶膜 920万平方米。
光伏胶膜是核心封装辅材,市场空间广阔
一、光伏胶膜是封装的关键辅材,主要起到保护电池片的作用
光伏封装胶膜应用于光伏组件封装的层压环节,主要起到保护电池片的作用。光伏胶覆盖于电池片的上下面,与玻璃、背 板等通过真空层压技术合为一体,构成电池封装组件。光伏胶膜具有透光率、收缩率、剥离强度、抗黄变性等性能要求。此外,由于光伏组件工作环境都处于露天环境,因此光 伏封装胶膜需要具有多种环境下的良好耐侵蚀性、耐热性、耐氧化性、耐紫外线老化性等特点。
二、光伏胶膜是封装的关键辅材,成本占比约5%-7%
光伏产业上游包括单多晶硅的冶炼、铸锭、拉棒、切片等环节,中游包括太阳能电池生产制造、光伏发电组件封装等环节, 下游包括集中式/分布式光伏电站等光伏发电系统建造与运营环节。光伏胶膜是光伏组件封装的关键辅材,在组件中的绝对成本占比约为5%-7%。通常光伏组件在光伏电站中的使用寿命长达 25至40年,其性能与稳定性是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及寿命的重要影响因素。
三、光伏胶膜位于产业链中游,上游为石油化工,下游为组件厂商
产业链上游包括EVA树脂、POE树脂等原材料,由乙烯和醋酸乙烯酯/辛烯在催化条件下通过聚合反应形成。国内代表企业 有斯尔邦、联泓新科等。POE粒子仍目前仍由海外厂商主导生产,主要企业包括陶氏化学、三井化学、LG化学等。
产业链中游为胶膜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代表企业有福斯特、海优新材等。厂商通过添加交联剂、硅烷偶联剂、光稳定剂、 抗氧剂、紫外吸收剂等多种助剂改性,经熔融加工制成胶膜产品。
行业集中度高,一、二线厂商加速扩产提升份额
国内光伏胶膜企业呈现“一超多强”的竞争格局。2021年光伏胶膜CR4占据85%以上的市场份额,第一梯队为福斯特,占据光伏胶膜50%左右的市场份额;第二梯队为斯威克和海优新材;第三梯队为赛伍技术、鹿山新材、天洋新材、百佳年代、祥邦科 技等厂商。
组件厂为加强供应链稳定性,引入多家胶膜供应商体系。由于胶膜规模优势明显,且组件厂商倾向于选择质量优、规模大的企 业作为供货商,业内头部企业为把握产业机遇,积极扩产。光伏组件厂集中化,下游客户需要至少两家供应商以保障原材料供 应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025年国内光伏级EVA粒子供需比约为110%-131%
2021年EVA粒子国产化率约60%。斯尔邦石化、 联泓新科、宁波台塑等国产树脂供应商2017年 起切入市场,陆续产出光伏级EVA树脂;2021 年下半年起,随着浙石化、中化泉州、榆林能 化等国产树脂供应商加入光伏级EVA的生产, EVA国产化率约60%。新
产能装置从开车成功到连续规模化稳质稳产 生产出光伏级EVA粒子仍需至少一年甚至数年 时间,因此新增产能在当年生产光伏级EVA粒 子存在极大不确定性:我们保守估计:2025年国内EVA粒子产能预计 约209万吨,可供应582GW组件;乐观估计:2025年国内EVA粒子产能预计约 249万吨,可供应694GW组件。供需比预计约为:110%—131%。
趋势:双面双玻、N型占比提升、SMBB/0BB
技术迭代加快:双面双玻,N型占比提升
双面双玻组件市场占比提升。光伏电池和组件技术迭代较快,电池发电效率不断提升。双面双玻组件具有发电量更高、生命周 期更长、耐候性、耐磨性、耐腐蚀性更强等优势,目前市场占比正在快速提升。
相较于单玻组件,双玻组件的背面发电增益在 10~30%不等。根据CPIA相关数据统计及预测,2022年双面双玻组件市场占比达到40.4%,到2030年有望超过60%。
N型电池逐步取代P型电池。随着P型电池效率接近“天花板”,光伏走向N型化时代。2023 年,规模化生产的 p 型单晶电池 均采用 PERC 技术,平均转换效率约23.4%;TOPCon 电池片行业平均转换效率达到 25%。
2023年新投产的量产产线以n型电池片产线为主,随着n型电池片产能陆续释放,PERC电池片市场份额下滑至73%,n型电池 片占比约26.5%。
技术迭代加快:SMBB、0BB
光伏电池栅线起到汇集、导出光生载流子的作用,直接影响光电转换效率,同时栅线遮挡电池,造成发电损失。栅线的主要材 料银浆价格昂贵,其成本约占光伏电池非硅成本的50%-60%,减小细栅宽度有利于降低遮光损失并减少正银用量。
光伏电池主栅及焊带的变细将有利于光伏胶膜的克重降低。在光伏组件封装时,光伏胶膜需覆盖光伏电池片表面的主栅及焊带:当主栅和焊带较粗、光伏胶膜较薄时,将导致覆盖主栅及焊带上的光伏胶膜过薄,影响封装的可靠性。

专业评论

产业链中游为胶膜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代表企业有福斯特、海优新材等。厂商通过添加交联剂、硅烷偶联剂、光稳定剂、 抗氧剂、紫外吸收剂等多种助剂改性,经熔融加工制成胶膜产品。
四、行业集中度高,一、二线厂商加速扩产提升份额
国内光伏胶膜企业呈现“一超多强”的竞争格局。2021年光伏胶膜CR4占据85%以上的市场份额,第一梯队为福斯特,占据光伏胶膜50%左右的市场份额;第二梯队为斯威克和海优新材;第三梯队为赛伍技术、鹿山新材、天洋新材、百佳年代、祥邦科 技等厂商。
组件厂为加强供应链稳定性,引入多家胶膜供应商体系。由于胶膜规模优势明显,且组件厂商倾向于选择质量优、规模大的企 业作为供货商,业内头部企业为把握产业机遇,积极扩产。
光伏组件厂集中化,下游客户需要至少两家供应商以保障原材料供 应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五、2025年国内光伏级EVA粒子供需比约为110%-131%
2021年EVA粒子国产化率约60%。斯尔邦石化、 联泓新科、宁波台塑等国产树脂供应商2017年 起切入市场,陆续产出光伏级EVA树脂。
2021 年下半年起,随着浙石化、中化泉州、榆林能 化等国产树脂供应商加入光伏级EVA的生产, EVA国产化率约60%。新
产能装置从开车成功到连续规模化稳质稳产 生产出光伏级EVA粒子仍需至少一年甚至数年 时间,因此新增产能在当年生产光伏级EVA粒 子存在极大不确定性:我们保守估计:2025年国内EVA粒子产能预计 约209万吨,可供应582GW组件;乐观估计:2025年国内EVA粒子产能预计约 249万吨,可供应694GW组件。供需比预计约为:110%—131%。
趋势:双面双玻、N型占比提升、SMBB/0BB
一、技术迭代加快:双面双玻,N型占比提升
双面双玻组件市场占比提升。光伏电池和组件技术迭代较快,电池发电效率不断提升。双面双玻组件具有发电量更高、生命周 期更长、耐候性、耐磨性、耐腐蚀性更强等优势,目前市场占比正在快速提升。
相较于单玻组件,双玻组件的背面发电增益在 10~30%不等。根据CPIA相关数据统计及预测,2022年双面双玻组件市场占比达到40.4%,到2030年有望超过60%。
N型电池逐步取代P型电池。随着P型电池效率接近“天花板”,光伏走向N型化时代。2023 年,规模化生产的 p 型单晶电池 均采用 PERC 技术,平均转换效率约23.4%;TOPCon 电池片行业平均转换效率达到 25%。
2023年新投产的量产产线以n型电池片产线为主,随着n型电池片产能陆续释放,PERC电池片市场份额下滑至73%,n型电池 片占比约26.5%。
技术迭代加快:SMBB、0BB
光伏电池栅线起到汇集、导出光生载流子的作用,直接影响光电转换效率,同时栅线遮挡电池,造成发电损失。栅线的主要材 料银浆价格昂贵,其成本约占光伏电池非硅成本的50%-60%,减小细栅宽度有利于降低遮光损失并减少正银用量。
光伏电池主栅及焊带的变细将有利于光伏胶膜的克重降低。在光伏组件封装时,光伏胶膜需覆盖光伏电池片表面的主栅及焊带:当主栅和焊带较粗、光伏胶膜较薄时,将导致覆盖主栅及焊带上的光伏胶膜过薄,影响封装的可靠性。

专业评论

相较于单玻组件,双玻组件的背面发电增益在 10~30%不等。根据CPIA相关数据统计及预测,2022年双面双玻组件市场占比达到40.4%,到2030年有望超过60%。
N型电池逐步取代P型电池。随着P型电池效率接近“天花板”,光伏走向N型化时代。2023 年,规模化生产的 p 型单晶电池 均采用 PERC 技术,平均转换效率约23.4%;TOPCon 电池片行业平均转换效率达到 25%。
2023年新投产的量产产线以n型电池片产线为主,随着n型电池片产能陆续释放,PERC电池片市场份额下滑至73%,n型电池 片占比约26.5%。
二、技术迭代加快:SMBB、0BB
光伏电池栅线起到汇集、导出光生载流子的作用,直接影响光电转换效率,同时栅线遮挡电池,造成发电损失。
栅线的主要材 料银浆价格昂贵,其成本约占光伏电池非硅成本的50%-60%,减小细栅宽度有利于降低遮光损失并减少正银用量。
光伏电池主栅及焊带的变细将有利于光伏胶膜的克重降低。
在光伏组件封装时,光伏胶膜需覆盖光伏电池片表面的主栅及焊带:当主栅和焊带较粗、光伏胶膜较薄时,将导致覆盖主栅及焊带上的光伏胶膜过薄,影响封装的可靠性。

专业评论

爱旭:N型BC量产技术开创者

来源:国际能源网/光伏头条

数年来,光伏技术大浪淘沙,谁也未曾料到PERC时代迅速落幕,短短一两年的时间内N型产品便已大行其道。在TOPCon成为行业主流的当下,转换效率更具潜力的BC(Back Contact)技术时代也已悄然逼近。
作为N型BC量产技术路线的开创者,爱旭自2016年就投身n型ABC技术的研发,目前已成功实现了ABC产品的大规模量产,并获得了全球客户的青睐。同时,连续14个月蝉联TaiyangNews全球组件量产效率排行榜榜首,也彰示着ABC产品在量产效率上的绝对领先。
BC电池的奥秘,爱旭了如指掌
与TOPCon和HJT这两种技术不同的是,BC电池是将所有的金属接触都设置在电池的背面,所以被称为“背接触(Back Contact)”。这种技术革新的效果是,消除了正面的金属电极结构,实现了更高的光电转换效率和更优质的外观体验。BC技术与TOPCon、HJT技术路线不同另一点在于,它不是单一的技术,而是一种平台型技术,可以与PERC、HJT、TOPCon等技术结合,形成HPBC、HBC、TBC等多种技术路线。也已进入BC赛道的隆基绿能采纳的是HPBC技术,黄河水电则主攻IBC电池。
而爱旭自主研发的ABC技术,是一种基于N型衬底硅片技术,在BC类电池结构上开发出的一种新型电池结构技术。
在爱旭之前,业内并不看好N型BC技术的规模化量产,尤其是N型背接触技术比P型背接触技术的难度要大很多。
但敢为行业先,一直是爱旭的技术传统。2016年爱旭开发出大规模量产的管式PERC技术之后,就着手研发N型技术。爱旭股份董事长陈刚说:“在TOPCon和HJT技术方面,2016年我们实验室的量产数据都已超过了世界纪录,但是我们认为,这两种技术路线的极限效率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必须开发出背接触技术,这在当时的世界上还是没有企业去做的。”
如今,随着爱旭在N型BC量产技术中取得的瞩目成果,BC技术也在行业内成为一条大热的技术路线。
图片
追求极限,爱旭来真的
ABC技术最接近单结晶硅电池29.56%的理论极限效率,为了向极限效率靠近,爱旭制定了有条不紊的技术“前进步伐”,目前27.2%+的电池平均量产效率领跑行业,最高超过27.3%。产线大屏上跳动的I-V数据,背后是爱旭技术研发人员的辛苦汗水。
图片
在ABC技术的研发征程中,爱旭其实已经多次刷新世界纪录,但爱旭并没有去申请或是宣扬世界纪录。“大家是把每一天在产线上的平均量产效率作为追求目标,爱旭追求的是交付客户产线上的平均效率。”陈刚说。
今年年内爱旭设定的目标是实现27.5%电池平均量产效率,“不止是电池,在组件方面,我们也在追求组件的平均量产效率,我们预计今年三季度,可以为市场带来平均转化效率为24.8%-25%的组件产品。”陈刚表示。
图片
客户价值为中心,爱旭一直在提效
理想逐步照进现实,是为客户提供更高效率和功率的电池与组件产品,为客户创造更高价值。
陈刚表示:“在N型ABC技术开发时,我们有三大基石理念,第一,让每平方米土地的阳光都转化为能量,第二,让每平方米组件的功率更高,第三,让每瓦组件发电量更高。我们所有开发都不可以违背这三大原则。”
爱旭认为,产品的转化效率,如果不是真正交付到客户手中,只是单纯看实验室数据的话,那并非是真正的价值。只有把全球领先功率的产品真正规模化量产并交付客户,才是真正完成了价值创造与传递。
高质高效的ABC产品已经实实在在批量交付到了客户手中,并受到全球客户的青睐。今年三季度24.8%以上转化效率的ABC组件将进一步为客户带来更高的产品价值。
“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相信追求极限又务实笃行的爱旭,将凭借产品技术的先发优势,持续为市场带来效率更极致、价值更高的ABC产品。

专业评论

出的一种新型电池结构技术。在爱旭之前,业内并不看好N型BC技术的规模化量产,尤其是N型背接触技术比P型背接触技术的难度要大很多。但敢为行业先,一直是爱旭的技术传统。2016年爱旭开发出大规模量产的管式PERC技术之后,就着手研发N型技术。爱旭股份董事长陈刚说:“在TOPCon和HJT技术方面,2016年我们实验室的量产数据都已超过了世界纪录,但是我们认为,这两种技术路线的极限效率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必须开发出背接触技术,这在当时的世界上还是没有企业去做的。”如今,随着爱旭在N型BC量产技术中取得的瞩目成果,BC技术也在行业内成为一条大热的技术路线。
追求极限,爱旭来真的
ABC技术最接近单结晶硅电池29.56%的理论极限效率,为了向极限效率靠近,爱旭制定了有条不紊的技术“前进步伐”,目前27.2%+的电池平均量产效率领跑行业,最高超过27.3%。产线大屏上跳动的I-V数据,背后是爱旭技术研发人员的辛苦汗水。在ABC技术的研发征程中,爱旭其实已经多次刷新世界纪录,但爱旭并没有去申请或是宣扬世界纪录。“大家是把每一天在产线上的平均量产效率作为追求目标,爱旭追求的是交付客户产线上的平均效率。”陈刚说。今年年内爱旭设定的目标是实现27.5%电池平均量产效率,“不止是电池,在组件方面,我们也在追求组件的平均量产效率,我们预计今年三季度,可以为市场带来平均转化效率为24.8%-25%的组件产品。”陈刚表示。
客户价值为中心,爱旭一直在提效
理想逐步照进现实,是为客户提供更高效率和功率的电池与组件产品,为客户创造更高价值。陈刚表示:“在N型ABC技术开发时,我们有三大基石理念,第一,让每平方米土地的阳光都转化为能量,第二,让每平方米组件的功率更高,第三,让每瓦组件发电量更高。我们所有开发都不可以违背这三大原则。”
爱旭认为,产品的转化效率,如果不是真正交付到客户手中,只是单纯看实验室数据的话,那并非是真正的价值。只有把全球领先功率的产品真正规模化量产并交付客户,才是真正完成了价值创造与传递。高质高效的ABC产品已经实实在在批量交付到了客户手中,并受到全球客户的青睐。今年三季度24.8%以上转化效率的ABC组件将进一步为客户带来更高的产品价值。“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相信追求极限又务实笃行的爱旭,将凭借产品技术的先发优势,持续为市场带来效率更极致、价值更高的ABC产品。

专业评论

n型之“道”

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  华储光电  郭江

关于未来的争论从未停止,光伏下一代技术之争亦如火如荼。
但在当下,充满变数的“牌面”似乎变得愈加明朗,n型TOPCon电池技术凭借高效率和高性价比,正快速冲向“C”位。
1、迭代加速度
有数据显示,光伏电池转换效率每提升1%,度电成本下降约5%。光伏发展历程实际就是一部技术迭代史。
将时间拉回至2015年,PERC技术凭借更高效率成为新的技术热点,2021年市占率跃升至91.2%,完成对传统BSF技术的迭代。
然而,随着PERC电池效率逼近“天花板”,n型技术元年紧随而至,晶科、天合、晶澳、一道等传统龙头大刀阔斧向n型扩张的同时,也吸引了一批新入局者快速切入。
由此,n型产能也如雨后春笋般迅速上马。据CPIA数据显示,2022下半年n型电池片占比合计约9.1%,2023年这一数据上升至26.5%,而这其中TOPCon电池承担起了n型技术绝对增量,占比分别为8.3%、23%。据三方机构InfoLink统计,截止2023年底,n型TOPCon的名义产能已达560GW,超过P型产能。
不可否认的是,抢滩技术战场,性价比乃第一要素。2022年年底,n型TOPCon182双玻组件每瓦价格为2.05元,而受供给扩张及技术进步等方面影响,今年4月最新报价低至每瓦0.94元,逼近同尺寸双玻P型组件。
而在成本下降的同时,TOPCon的高效发电逐一被证实。在国家电投3月底公布的大庆基地实证结果中也进一步印证了n型TOPCon的终端发电优势,实证发现2023年TOPCon发电量分别较IBC、PERC高1.16%、2.87%,与去年实证结果一致。
另一方面,TOPCon的超预期迭代也得益于终端市场的快速认可。2022年组件集采n型占比不足5%,在2023年近300GW组件集采中,n型占比来到了45%,而在今年前4个月近150GW集采中,n型占比提升至66%,这其中TOPCon占比就达到64.8%。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新产能的陆续释放,2024年n 型电池市占率将迎来大幅转变。据InfoLink数据,今年n 型技术将以近 79% 的市占率取代PERC电池成为光伏市场新主宰,出货量预估可高达 492 GW,其中TOPCon占比高达70%。
2、n型技术引领者
技术创新是光伏产业发展根基,也是各大企业差异化竞争的胜负手,风口之下,弯道超车模式全面开启。而在众多突围者中,一道新能的战绩有目共睹。
如何在巨头林立的n型竞跑中脱颖而出?在笔者看来,前瞻性的战略布局外,一道新能更多的是脚踏实地,始终坚持对n型电池技术的持续创新,一步一个脚印攻克技术难关。
在产业几乎一片空白之际,2018年成立之初,一道新能便坚定选择n型TOPCon电池技术路线。2019年率先建立了国内第一条基于LPCVD多晶硅工艺产线,此后短短4年研发出了4.5代TOPCon技术。如此高效的研发效率在推动n产品迭代升级的同时,也在助推行业高质量发展转型。
作为n型技术引领者,一道新能更是将n型TOPCon技术推向了新的发展高潮。目前一道新能最新的TOPCon4.0 plus电池量产线效率达到了26.55%,这是继26.33%、26.36%之后,8个月之内连续第3次创造大面积TOPCon电池(333.4cm²)世界效率纪录。此外,作为太阳电池最核心的技术指标,一道新能将大面积TOPCon电池的开路电压从701mV提升至742mV。
“一道新能TOPCon 4.0 plus主要通过三种核心技术提高效率:一是钝化材料创新,背面钝化层的新材料提升载流子选择比;二是采用高的光谱利用新结构,使电池太阳光谱中长波长和短波长的利用率分别提高了15%以上;三是激光高通量载流子注入工艺,使电池在光场、热场和电场的耦合作用下,降低金属电极与硅的接触电阻。”一道新能首席技术官宋登元博在近期举办的论坛中指出。
正是基于对技术的不断创新与突破,将一道新能一步步推向更高里程碑。2022年,成立仅4年的一道新能便闯入全球组件出货量TOP10榜单;2023年,一道新能再次凭借近20GW的出货量继续蝉联组件出货TOP10。
并且,这一攀登的征程仍在加速。从今年公布的大型组件集采结果可以看到,一道新能入围中核集团、中电建等多家央国企n型组件集采标段。另据一道新能内部人员透露,目前一道已建成30GW电池、及30GW组件产能,并将n型产能规模占比扩大至90%,对n型的信心可见一斑。
值得一体的是,作为n型技术引领者,一道新能并没有止步于眼前的成就,对未来发展也做好了十足规划,根据去年7月公开消息,一道新能还前瞻性布局TOPCon、TBC,CSPC,TSiP及SFOS等5大技术路线;此外,一道新能十分注重与科技人才产学联动,目前已与国内外高等院校展开产学研合作,为自身持续高质量提供新动能
纵观当下,p、n技术迭代进入关键节点,行业格局正在发生深刻改变,老兵重新启航,新贵强势崛起,站在新一轮竞跑赛道,年轻的一道新能已经做好冲刺准备。

专业评论

TOPCon的名义产能已达560GW,超过P型产能。
不可否认的是,抢滩技术战场,性价比乃第一要素。2022年年底,n型TOPCon182双玻组件每瓦价格为2.05元,而受供给扩张及技术进步等方面影响,今年4月最新报价低至每瓦0.94元,逼近同尺寸双玻P型组件。
而在成本下降的同时,TOPCon的高效发电逐一被证实。在国家电投3月底公布的大庆基地实证结果中也进一步印证了n型TOPCon的终端发电优势,实证发现2023年TOPCon发电量分别较IBC、PERC高1.16%、2.87%,与去年实证结果一致。
另一方面,TOPCon的超预期迭代也得益于终端市场的快速认可。2022年组件集采n型占比不足5%,在2023年近300GW组件集采中,n型占比来到了45%,而在今年前4个月近150GW集采中,n型占比提升至66%,这其中TOPCon占比就达到64.8%。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新产能的陆续释放,2024年n 型电池市占率将迎来大幅转变。据InfoLink数据,今年n 型技术将以近 79% 的市占率取代PERC电池成为光伏市场新主宰,出货量预估可高达 492 GW,其中TOPCon占比高达70%。
2、n型技术引领者
技术创新是光伏产业发展根基,也是各大企业差异化竞争的胜负手,风口之下,弯道超车模式全面开启。而在众多突围者中,一道新能的战绩有目共睹。
如何在巨头林立的n型竞跑中脱颖而出?在笔者看来,前瞻性的战略布局外,一道新能更多的是脚踏实地,始终坚持对n型电池技术的持续创新,一步一个脚印攻克技术难关。
在产业几乎一片空白之际,2018年成立之初,一道新能便坚定选择n型TOPCon电池技术路线。2019年率先建立了国内第一条基于LPCVD多晶硅工艺产线,此后短短4年研发出了4.5代TOPCon技术。如此高效的研发效率在推动n产品迭代升级的同时,也在助推行业高质量发展转型。
作为n型技术引领者,一道新能更是将n型TOPCon技术推向了新的发展高潮。目前一道新能最新的TOPCon4.0 plus电池量产线效率达到了26.55%,这是继26.33%、26.36%之后,8个月之内连续第3次创造大面积TOPCon电池(333.4cm²)世界效率纪录。此外,作为太阳电池最核心的技术指标,一道新能将大面积TOPCon电池的开路电压从701mV提升至742mV。
“一道新能TOPCon 4.0 plus主要通过三种核心技术提高效率:一是钝化材料创新,背面钝化层的新材料提升载流子选择比;二是采用高的光谱利用新结构,使电池太阳光谱中长波长和短波长的利用率分别提高了15%以上;三是激光高通量载流子注入工艺,使电池在光场、热场和电场的耦合作用下,降低金属电极与硅的接触电阻。”一道新能首席技术官宋登元博在近期举办的论坛中指出。
正是基于对技术的不断创新与突破,将一道新能一步步推向更高里程碑。2022年,成立仅4年的一道新能便闯入全球组件出货量TOP10榜单;2023年,一道新能再次凭借近20GW的出货量继续蝉联组件出货TOP10。
并且,这一攀登的征程仍在加速。从今年公布的大型组件集采结果可以看到,一道新能入围中核集团、中电建等多家央国企n型组件集采标段。另据一道新能内部人员透露,目前一道已建成30GW电池、及30GW组件产能,并将n型产能规模占比扩大至90%,对n型的信心可见一斑。
值得一体的是,作为n型技术引领者,一道新能并没有止步于眼前的成就,对未来发展也做好了十足规划,根据去年7月公开消息,一道新能还前瞻性布局TOPCon、TBC,CSPC,TSiP及SFOS等5大技术路线;此外,一道新能十分注重与科技人才产学联动,目前已与国内外高等院校展开产学研合作,为自身持续高质量提供新动能
纵观当下,p、n技术迭代进入关键节点,行业格局正在发生深刻改变,老兵重新启航,新贵强势崛起,站在新一轮竞跑赛道,年轻的一道新能已经做好冲刺准备。

为太阳电池最核心的技术指标,一道新能将大面积TOPCon电池的开路电压从701mV提升至742mV。
“一道新能TOPCon 4.0 plus主要通过三种核心技术提高效率:一是钝化材料创新,背面钝化层的新材料提升载流子选择比;二是采用高的光谱利用新结构,使电池太阳光谱中长波长和短波长的利用率分别提高了15%以上;三是激光高通量载流子注入工艺,使电池在光场、热场和电场的耦合作用下,降低金属电极与硅的接触电阻。”一道新能首席技术官宋登元博在近期举办的论坛中指出。
正是基于对技术的不断创新与突破,将一道新能一步步推向更高里程碑。2022年,成立仅4年的一道新能便闯入全球组件出货量TOP10榜单;2023年,一道新能再次凭借近20GW的出货量继续蝉联组件出货TOP10。
并且,这一攀登的征程仍在加速。从今年公布的大型组件集采结果可以看到,一道新能入围中核集团、中电建等多家央国企n型组件集采标段。另据一道新能内部人员透露,目前一道已建成30GW电池、及30GW组件产能,并将n型产能规模占比扩大至90%,对n型的信心可见一斑。
值得一体的是,作为n型技术引领者,一道新能并没有止步于眼前的成就,对未来发展也做好了十足规划,根据去年7月公开消息,一道新能还前瞻性布局TOPCon、TBC,CSPC,TSiP及SFOS等5大技术路线;此外,一道新能十分注重与科技人才产学联动,目前已与国内外高等院校展开产学研合作,为自身持续高质量提供新动能
纵观当下,p、n技术迭代进入关键节点,行业格局正在发生深刻改变,老兵重新启航,新贵强势崛起,站在新一轮竞跑赛道,年轻的一道新能已经做好冲刺准备。

专业评论

专业评论

涂料行业发展概况

来源:新材料分院 刘甜甜

1、涂料概述及分类
国家标准将涂料定义为“涂于物体表面能形成具有保护、装饰或特殊性能(如绝缘、防腐、标志等)的固态涂膜的一类液体或固体材料之总称”。涂料形成的涂层对涂装的底材—金属、木材、混凝土、塑料、皮革、纸张、玻璃等等具有保护、装饰和功能化的作用。根据应用领域的不同,涂料可以细分为建筑涂料、工业涂料、其他涂料及辅助材料。根据中国涂料工业协会的数据,2022年我国涂料行业产量约3500万吨,同比增长约5%。其中,建筑涂料占比约60%,工业涂料占比约40%。其中,工业涂料为行业复杂程度最高、用途范围最广、技术难度最大、应用领域最全的涂料门类。建筑涂料按照用途分为墙面涂料、地坪涂料、防水涂料、防火涂料和其他功能性涂料;工业涂料按用途又可细分为汽车涂料、轨道交通涂料、特种车辆涂料、工程机械涂料、防腐和航空航天涂料等其他专用涂料领域。根据《中国涂料行业“十四五”规划》,到2025年,工业涂料占总产量比重将达到45%,建筑涂料占比将降低至55%。这意味着未来五年内,工业涂料的市场空间将达到1350万吨,建筑涂料的市场空间将达到1650万吨。
防火涂料也被称为阻燃涂料,是功能性涂料中的一种。防火涂料的分类方法有很多,按应用场所可分为钢结构防火涂料和木结构防火涂料;按分散介质可分为溶剂型防火涂料和水性防火涂料;按基料可分为有机防火涂料、无机防火涂料、有机-无机复合防火涂料;按装饰性可分为透明防火涂料和非透明防火涂料;根据涂刷厚度可分为厚型防火涂料、薄型防火涂料和超薄型防火涂料,厚型防火涂料为干膜超过7 mm,薄型防火涂料干膜厚度为3 mm-7 mm,超薄型防火涂料为干膜厚度低于3 mm;根据防火机理的不同,分为非膨胀型防火涂料和膨胀型的防火涂料,非膨胀型防火涂料主要为厚浆型,将有机物基体与泥浆等混合,厚涂在基材表面,但材料厚重、涂刷难度大、美观性差;膨胀型防火涂料是由膨胀阻燃剂和乳液基体混合制备的涂料,在基体表面涂刷薄薄的一层,当遇火灾和高温时,涂层受热膨胀并形成多孔的膨胀炭层,具有很好的隔热、隔绝火焰的效果,起到保护基材的作用。
2、涂料行业发展趋势概况
2022年全球涂料市场的销售额约为1,797亿美元,产量1.4亿吨。亚太地区为涂料行业最大市场,2022年亚太地区涂料销售额为630亿美元,占全球涂料销售额的35%,而北美和欧洲销售额占全球的比例分别为19%和24%。2022年中国市场销售规模约450亿美元,占亚太地区销售额78%左右。亚太地区凭借原材料成本和劳动成本优势,涂料产品价格相比更具竞争力,中国涂料市场未来发展势头良好。
近十年来,伴随着建筑业投资增长、汽车工业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推进,我国涂料行业发展势头稳健,产量总体保持增长态势。2012年,我国涂料总产量为1,272万吨,2022年,我国涂料总产量为3,488万吨,十年间平均复合增长率达10.61%。根据数据,2022年我国防火涂料产量已超16万吨,占涂料产量的4.6‰。
3、涂料行业技术水平
我国涂料行业的技术水平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但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一定差距。我国涂料行业的技术创新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环保技术:我国每年约有3000多万t VOC 物质排入空气中,而且这个数字还以年均9%的速度在增长。在3000多万t VOC 物质中,工业占30%,工业中涂料、胶黏剂等又占70%,随着国家对VOCs排放的管控越来越严格,涂料行业也在不断推进低VOCs或无VOCs的产品开发和应用,如水性涂料、粉末涂料、无溶剂涂料等。同时,也在探索利用生物基材料、纳米材料等新型原材料制备环保型涂料,以及利用生物酶等技术降解废弃的涂膜。
高性能技术:为了满足不同领域对涂料性能的更高要求,涂料行业也在不断提高涂膜的耐候性、耐磨性、耐腐蚀性、抗污性等性能,以及开发具有特殊功能的智能型或活性型涂料,如自修复涂料、变色涂料、导电涂料、抗菌涂料等。
节能技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和能源消耗,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涂料行业也在不断优化生产工艺和设备,如采用高固含量或超高固含量的配方,减少溶剂用量和挥发损失;采用辐射固化或电子束固化等新型固化方式,缩短固化时间和降低温度;采用连续生产或自动化生产等模式,提高生产稳定性和一致性。
4、涂料行业竞争格局
我国涂料行业竞争格局呈现出以下特点:
(1)行业集中度较低
我国涂料行业企业数量众多,但规模普遍较小,市场份额分散。根据中国涂料工业协会的数据,2022年我国有从事生产经营各类涂料及辅助材料的企业约5000家,其中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的企业仅有20家左右。前100家企业的市场份额仅占总市场份额的50%左右。
相较于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涂料市场,我国涂料行业的市场集中度显著偏低。在发达国家中,美欧日涂料行业前25名企业的总收入在当地市场规模中占据了极高的份额,如美国达到了181.5%(可能是由于某些企业跨国经营,收入统计包含了海外市场部分),欧洲达到84.4%,日本达到237%。这些数字反映出发达国家涂料市场的高度集中,大型企业在各自区域甚至全球范围内具有显著的市场影响力和较高的国际化运营能力。相比之下,中国涂料市场虽然总量庞大,但市场分散,国内涂料行业CR10(即前十大企业市场份额之和)仅为16%左右,这显示了中国企业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同时也意味着中小型企业众多,竞争异常激烈。
因此,中国的涂料行业面临着进一步整合、提高行业集中度以及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的挑战和发展机遇。通过技术创新、并购重组、品牌建设等方式来增强国内涂料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扩大市场份额将是未来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2)行业分层加快
随着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以及环保标准的提高,不同规模、不同类型、不同领域的涂料企业之间的竞争力差异越来越明显,行业分层加快。一方面,头部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品牌建设、渠道拓展、兼并重组等方式,不断扩大市场份额,提高盈利能力,形成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另一方面,中小企业面临原材料价格上涨、环保压力加大、市场竞争激烈等困境,生存空间受到挤压,部分企业被淘汰或被兼并。
(3)行业竞争方式多元
随着消费者对涂料产品的品质、性能、功能、环保等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涂料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是价格竞争,更是技术竞争、服务竞争、创新竞争。涂料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开发符合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喜好的新产品,提供优质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差异化优势。
5、观点与建议
涂料行业是一个与国民经济密切相关的行业,其发展受到宏观经济、政策法规、市场需求、环境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在当前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涂料行业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局面。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涂料行业将受益于建筑、工业、交通等下游领域的稳定增长,市场需求将保持旺盛;另一方面,涂料行业也要应对原材料价格波动、环保标准提升、市场竞争加剧等问题,提高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和适应能力。涂料行业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实现高质量发展,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技术创新,提升产品质量和性能。涂料行业要加大科技投入,加强与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合作,开发更加环保、高效、智能的新型涂料产品,满足不同领域和不同层次的市场需求。同时,要加强质量管理和监控,提升产品质量和性能,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2)拓展市场渠道,提升品牌影响力。涂料行业要充分利用电商平台、社交媒体等新型渠道,拓展市场覆盖范围和客户群体,增加市场份额。同时,要加强品牌建设和宣传推广,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树立品牌形象和优势。
(3)实施兼并重组,提升行业集中度。涂料行业要积极参与行业兼并重组,通过横向整合或纵向联合,实现规模扩张和资源整合,提升行业集中度和竞争力。同时,要注重产业链协同,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实现产业链优化和价值链提升。
(4)调整产业结构,提升行业效益。涂料行业要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和环保要求,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品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发展新型涂料。同时,要注重节能减排,降低生产成本和能源消耗,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提升行业效益。

专业评论

和水性防火涂料;按基料可分为有机防火涂料、无机防火涂料、有机-无机复合防火涂料;按装饰性可分为透明防火涂料和非透明防火涂料;根据涂刷厚度可分为厚型防火涂料、薄型防火涂料和超薄型防火涂料,厚型防火涂料为干膜超过7 mm,薄型防火涂料干膜厚度为3 mm-7 mm,超薄型防火涂料为干膜厚度低于3 mm;根据防火机理的不同,分为非膨胀型防火涂料和膨胀型的防火涂料,非膨胀型防火涂料主要为厚浆型,将有机物基体与泥浆等混合,厚涂在基材表面,但材料厚重、涂刷难度大、美观性差;膨胀型防火涂料是由膨胀阻燃剂和乳液基体混合制备的涂料,在基体表面涂刷薄薄的一层,当遇火灾和高温时,涂层受热膨胀并形成多孔的膨胀炭层,具有很好的隔热、隔绝火焰的效果,起到保护基材的作用。
2、涂料行业发展趋势概况
2022年全球涂料市场的销售额约为1,797亿美元,产量1.4亿吨。亚太地区为涂料行业最大市场,2022年亚太地区涂料销售额为630亿美元,占全球涂料销售额的35%,而北美和欧洲销售额占全球的比例分别为19%和24%。2022年中国市场销售规模约450亿美元,占亚太地区销售额78%左右。亚太地区凭借原材料成本和劳动成本优势,涂料产品价格相比更具竞争力,中国涂料市场未来发展势头良好。
近十年来,伴随着建筑业投资增长、汽车工业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推进,我国涂料行业发展势头稳健,产量总体保持增长态势。2012年,我国涂料总产量为1,272万吨,2022年,我国涂料总产量为3,488万吨,十年间平均复合增长率达10.61%。根据数据,2022年我国防火涂料产量已超16万吨,占涂料产量的4.6‰。
3、涂料行业技术水平
我国涂料行业的技术水平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但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一定差距。我国涂料行业的技术创新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环保技术:我国每年约有3000多万t VOC 物质排入空气中,而且这个数字还以年均9%的速度在增长。在3000多万t VOC 物质中,工业占30%,工业中涂料、胶黏剂等又占70%,随着国家对VOCs排放的管控越来越严格,涂料行业也在不断推进低VOCs或无VOCs的产品开发和应用,如水性涂料、粉末涂料、无溶剂涂料等。同时,也在探索利用生物基材料、纳米材料等新型原材料制备环保型涂料,以及利用生物酶等技术降解废弃的涂膜。
高性能技术:为了满足不同领域对涂料性能的更高要求,涂料行业也在不断提高涂膜的耐候性、耐磨性、耐腐蚀性、抗污性等性能,以及开发具有特殊功能的智能型或活性型涂料,如自修复涂料、变色涂料、导电涂料、抗菌涂料等。
节能技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和能源消耗,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涂料行业也在不断优化生产工艺和设备,如采用高固含量或超高固含量的配方,减少溶剂用量和挥发损失;采用辐射固化或电子束固化等新型固化方式,缩短固化时间和降低温度;采用连续生产或自动化生产等模式,提高生产稳定性和一致性。
4、涂料行业竞争格局
我国涂料行业竞争格局呈现出以下特点:
(1)行业集中度较低
我国涂料行业企业数量众多,但规模普遍较小,市场份额分散。根据中国涂料工业协会的数据,2022年我国有从事生产经营各类涂料及辅助材料的企业约5000家,其中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的企业仅有20家左右。前100家企业的市场份额仅占总市场份额的50%左右。
相较于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涂料市场,我国涂料行业的市场集中度显著偏低。在发达国家中,美欧日涂料行业前25名企业的总收入在当地市场规模中占据了极高的份额,如美国达到了181.5%(可能是由于某些企业跨国经营,收入统计包含了海外市场部分),欧洲达到84.4%,日本达到237%。这些数字反映出发达国家涂料市场的高度集中,大型企业在各自区域甚至全球范围内具有显著的市场影响力和较高的国际化运营能力。相比之下,中国涂料市场虽然总量庞大,但市场分散,国内涂料行业CR10(即前十大企业市场份额之和)仅为16%左右,这显示了中国企业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同时也意味着中小型企业众多,竞争异常激烈。
因此,中国的涂料行业面临着进一步整合、提高行业集中度以及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的挑战和发展机遇。通过技术创新、并购重组、品牌建设等方式来增强国内涂料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扩大市场份额将是未来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2)行业分层加快
随着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以及环保标准的提高,不同规模、不同类型、不同领域的涂料企业之间的竞争力差异越来越明显,行业分层加快。一方面,头部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品牌建设、渠道拓展、兼并重组等方式,不断扩大市场份额,提高盈利能力,形成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另一方面,中小企业面临原材料价格上涨、环保压力加大、市场竞争激烈等困境,生存空间受到挤压,部分企业被淘汰或被兼并。
(3)行业竞争方式多元
随着消费者对涂料产品的品质、性能、功能、环保等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涂料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是价格竞争,更是技术竞争、服务竞争、创新竞争。涂料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开发符合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喜好的新产品,提供优质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差异化优势。
5、观点与建议
涂料行业是一个与国民经济密切相关的行业,其发展受到宏观经济、政策法规、市场需求、环境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在当前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涂料行业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局面。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涂料行业将受益于建筑、工业、交通等下游领域的稳定增长,市场需求将保持旺盛;另一方面,涂料行业也要应对原材料价格波动、环保标准提升、市场竞争加剧等问题,提高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和适应能力。涂料行业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实现高质量发展,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技术创新,提升产品质量和性能。涂料行业要加大科技投入,加强与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合作,开发更加环保、高效、智能的新型涂料产品,满足不同领域和不同层次的市场需求。同时,要加强质量管理和监控,提升产品质量和性能,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2)拓展市场渠道,提升品牌影响力。涂料行业要充分利用电商平台、社交媒体等新型渠道,拓展市场覆盖范围和客户群体,增加市场份额。同时,要加强品牌建设和宣传推广,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树立品牌形象和优势。
(3)实施兼并重组,提升行业集中度。涂料行业要积极参与行业兼并重组,通过横向整合或纵向联合,实现规模扩张和资源整合,提升行业集中度和竞争力。同时,要注重产业链协同,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实现产业链优化和价值链提升。
(4)调整产业结构,提升行业效益。涂料行业要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和环保要求,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品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发展新型涂料。同时,要注重节能减排,降低生产成本和能源消耗,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提升行业效益。

专业评论

涂膜。
高性能技术:为了满足不同领域对涂料性能的更高要求,涂料行业也在不断提高涂膜的耐候性、耐磨性、耐腐蚀性、抗污性等性能,以及开发具有特殊功能的智能型或活性型涂料,如自修复涂料、变色涂料、导电涂料、抗菌涂料等。
节能技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和能源消耗,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涂料行业也在不断优化生产工艺和设备,如采用高固含量或超高固含量的配方,减少溶剂用量和挥发损失;采用辐射固化或电子束固化等新型固化方式,缩短固化时间和降低温度;采用连续生产或自动化生产等模式,提高生产稳定性和一致性。
4、涂料行业竞争格局
我国涂料行业竞争格局呈现出以下特点:
(1)行业集中度较低
我国涂料行业企业数量众多,但规模普遍较小,市场份额分散。根据中国涂料工业协会的数据,2022年我国有从事生产经营各类涂料及辅助材料的企业约5000家,其中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的企业仅有20家左右。前100家企业的市场份额仅占总市场份额的50%左右。
相较于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涂料市场,我国涂料行业的市场集中度显著偏低。在发达国家中,美欧日涂料行业前25名企业的总收入在当地市场规模中占据了极高的份额,如美国达到了181.5%(可能是由于某些企业跨国经营,收入统计包含了海外市场部分),欧洲达到84.4%,日本达到237%。这些数字反映出发达国家涂料市场的高度集中,大型企业在各自区域甚至全球范围内具有显著的市场影响力和较高的国际化运营能力。相比之下,中国涂料市场虽然总量庞大,但市场分散,国内涂料行业CR10(即前十大企业市场份额之和)仅为16%左右,这显示了中国企业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同时也意味着中小型企业众多,竞争异常激烈。
因此,中国的涂料行业面临着进一步整合、提高行业集中度以及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的挑战和发展机遇。通过技术创新、并购重组、品牌建设等方式来增强国内涂料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扩大市场份额将是未来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2)行业分层加快
随着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以及环保标准的提高,不同规模、不同类型、不同领域的涂料企业之间的竞争力差异越来越明显,行业分层加快。一方面,头部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品牌建设、渠道拓展、兼并重组等方式,不断扩大市场份额,提高盈利能力,形成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另一方面,中小企业面临原材料价格上涨、环保压力加大、市场竞争激烈等困境,生存空间受到挤压,部分企业被淘汰或被兼并。
(3)行业竞争方式多元
随着消费者对涂料产品的品质、性能、功能、环保等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涂料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是价格竞争,更是技术竞争、服务竞争、创新竞争。涂料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开发符合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喜好的新产品,提供优质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差异化优势。
5、观点与建议
涂料行业是一个与国民经济密切相关的行业,其发展受到宏观经济、政策法规、市场需求、环境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在当前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涂料行业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局面。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涂料行业将受益于建筑、工业、交通等下游领域的稳定增长,市场需求将保持旺盛;另一方面,涂料行业也要应对原材料价格波动、环保标准提升、市场竞争加剧等问题,提高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和适应能力。涂料行业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实现高质量发展,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技术创新,提升产品质量和性能。涂料行业要加大科技投入,加强与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合作,开发更加环保、高效、智能的新型涂料产品,满足不同领域和不同层次的市场需求。同时,要加强质量管理和监控,提升产品质量和性能,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2)拓展市场渠道,提升品牌影响力。涂料行业要充分利用电商平台、社交媒体等新型渠道,拓展市场覆盖范围和客户群体,增加市场份额。同时,要加强品牌建设和宣传推广,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树立品牌形象和优势。
(3)实施兼并重组,提升行业集中度。涂料行业要积极参与行业兼并重组,通过横向整合或纵向联合,实现规模扩张和资源整合,提升行业集中度和竞争力。同时,要注重产业链协同,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实现产业链优化和价值链提升。
(4)调整产业结构,提升行业效益。涂料行业要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和环保要求,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品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发展新型涂料。同时,要注重节能减排,降低生产成本和能源消耗,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提升行业效益。

专业评论

(2)行业分层加快
随着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以及环保标准的提高,不同规模、不同类型、不同领域的涂料企业之间的竞争力差异越来越明显,行业分层加快。一方面,头部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品牌建设、渠道拓展、兼并重组等方式,不断扩大市场份额,提高盈利能力,形成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另一方面,中小企业面临原材料价格上涨、环保压力加大、市场竞争激烈等困境,生存空间受到挤压,部分企业被淘汰或被兼并。
5、观点与建议
涂料行业是一个与国民经济密切相关的行业,其发展受到宏观经济、政策法规、市场需求、环境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在当前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涂料行业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局面。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涂料行业将受益于建筑、工业、交通等下游领域的稳定增长,市场需求将保持旺盛;另一方面,涂料行业也要应对原材料价格波动、环保标准提升、市场竞争加剧等问题,提高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和适应能力。涂料行业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实现高质量发展,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技术创新,提升产品质量和性能。涂料行业要加大科技投入,加强与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合作,开发更加环保、高效、智能的新型涂料产品,满足不同领域和不同层次的市场需求。同时,要加强质量管理和监控,提升产品质量和性能,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2)拓展市场渠道,提升品牌影响力。涂料行业要充分利用电商平台、社交媒体等新型渠道,拓展市场覆盖范围和客户群体,增加市场份额。同时,要加强品牌建设和宣传推广,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树立品牌形象和优势。
(3)实施兼并重组,提升行业集中度。涂料行业要积极参与行业兼并重组,通过横向整合或纵向联合,实现规模扩张和资源整合,提升行业集中度和竞争力。同时,要注重产业链协同,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实现产业链优化和价值链提升。
(4)调整产业结构,提升行业效益。涂料行业要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和环保要求,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品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发展新型涂料。同时,要注重节能减排,降低生产成本和能源消耗,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提升行业效益。

“产能过剩论”难挡新能源产业发展步伐

来源:中国能源报

在政策支持和大环境的共同作用下,近年来新能源汽车销量实现了快速增长,然而新能源汽车的里程焦虑、充电难等痛点问题仍然存在。作为解决补能焦虑问题的重要手段,超快充需求急剧上升。多家电池头部企业纷纷布局超充市场,动力电池行业正加速拥抱超充时代。
近日,国轩高科发布5C超快充G刻电池。据介绍,G刻电池可以实现充电9.8分钟补能80%,充电一刻钟补能90%,支持纯电、增程混动等全场景应用,并覆盖磷酸铁锂、磷酸铁锰锂和三元体系。目前,G刻电池已在推进整车夏标。国轩高科布局超充电池加速了超充市场的发展,也标志着超充产业已全面加速进入快车道。
事实上,在国内动力电池产业里,超充电池并不是新事物。尽管超充电池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发展,但是超充电池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或定义。一般而言,目前行业内将使用高压充电的4C(4C即电池能够在四分之一个小时即15分钟内充满)及以上的电池,称为超充电池。
随着动力电池产业趋于饱和竞争激烈,电池企业积极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而通过技术创新,抢先布局超充,并快速完成产品卡位,或将成为动力电池企业的一条“破卷”之道。因此,超充已成为电池企业争相布局的焦点。
2021年,欣旺达超快充技术产品——闪充电池SFC480在行业率先完成项目定点,2022年全球首款超快充产品—闪充电池量产发布,并全面搭载到市场车型上使用。2023年,欣旺达动力全球首款量产“闪充电池2.0”,采用4C超级快充,10分钟可从10%充至80% SOC,让充电像加油一样快,支持电动汽车轻松续航1000公里。
2024年北京车展期间,欣旺达发布了全新闪充电池3.0,带来6C LFP欣星驰电池、6C NCM欣星耀电池。其新一代闪充电池充电峰值倍率达6C,10分钟可充电至80%SOC,实现补能500-600km。
作为行业龙头,宁德时代于2023年8月推出全球首款磷酸铁锂4C超充电池——神行超充电池,这款电池可以做到“充电10分钟,续航400公里”。
继发布神行超充电池后,2024年4月25日宁德时代发布全球首款兼顾1000公里续航和4C超充特性的磷酸铁锂电池新品——神行PLUS电池。神行PLUS电池可为用户提供可达1000公里的超长续航体验,并实现充电10分钟补能600公里,真正实现“1秒1公里”的超级补能速度。
与此同时,在北京车展上,瑞浦兰钧也带来了两款问顶超充系列新品。其中两款方形封装的4C超充磷酸铁锂电池和5C超充三元锂电池问顶超充系列新品,在问顶电池“高得房率”的基础上,通过对材料体系的优化,实现了磷酸铁锂电池10分钟10-80%,三元锂电池8分钟10-80%的补能速度。
再早之前,2023年4月,中创新航推出“顶流”超充电池。该大圆柱电池电芯能量密度达到了300Wh/kg,充放电倍率达6C,可在十分钟内充电80%。除了6C产品,中创新航的磷酸铁锂3C电池已经搭载在了小鹏G6上,配合其800V超高压快充架构,实现了充电15分钟续航300km的快速补能效果。
同年10月,巨湾技研超快充动力电池专业工厂在广州南沙总部基地建成投产。巨湾技研超快充动力电池专业工厂是全球首家面向先进的超快(10-15分钟)乃至极快(5-10分钟,XFC)充电动力电池规模化生产制造的专业工厂。
同年12月,在第四次电池日上,蜂巢能源发布了多款短刀快充产品,正式迈入“全域短刀,全面进化”的新阶段。蜂巢能源成为全球首个基于短刀规格做出2.2-5C快充的电池公司,短刀快充电芯可以覆盖市场上主流乘用车及商用车车型。
此外,亿纬锂能于2024年5月发布了商用车超充电池——开源电池。该系列产品采用领先的3C超充技术,15分钟即可从20%快充至80%SOC。孚能科技SPS电池具备从2.4C到5C甚至更高的充放电倍率。这意味着采用SPS的电池,最快能实现10分钟补能400公里的超充体验。
由此可见,超充风口已来,而众多电池企业入局也将为动力电池行业带来新一轮洗牌。

专业评论

2021年,欣旺达超快充技术产品——闪充电池SFC480在行业率先完成项目定点,2022年全球首款超快充产品—闪充电池量产发布,并全面搭载到市场车型上使用。2023年,欣旺达动力全球首款量产“闪充电池2.0”,采用4C超级快充,10分钟可从10%充至80% SOC,让充电像加油一样快,支持电动汽车轻松续航1000公里。
2024年北京车展期间,欣旺达发布了全新闪充电池3.0,带来6C LFP欣星驰电池、6C NCM欣星耀电池。其新一代闪充电池充电峰值倍率达6C,10分钟可充电至80%SOC,实现补能500-600km。作为行业龙头,宁德时代于2023年8月推出全球首款磷酸铁锂4C超充电池——神行超充电池,这款电池可以做到“充电10分钟,续航400公里”。继发布神行超充电池后,2024年4月25日宁德时代发布全球首款兼顾1000公里续航和4C超充特性的磷酸铁锂电池新品——神行PLUS电池。神行PLUS电池可为用户提供可达1000公里的超长续航体验,并实现充电10分钟补能600公里,真正实现“1秒1公里”的超级补能速度。
与此同时,在北京车展上,瑞浦兰钧也带来了两款问顶超充系列新品。其中两款方形封装的4C超充磷酸铁锂电池和5C超充三元锂电池问顶超充系列新品,在问顶电池“高得房率”的基础上,通过对材料体系的优化,实现了磷酸铁锂电池10分钟10-80%,三元锂电池8分钟10-80%的补能速度。再早之前,2023年4月,中创新航推出“顶流”超充电池。该大圆柱电池电芯能量密度达到了300Wh/kg,充放电倍率达6C,可在十分钟内充电80%。除了6C产品,中创新航的磷酸铁锂3C电池已经搭载在了小鹏G6上,配合其800V超高压快充架构,实现了充电15分钟续航300km的快速补能效果。
同年10月,巨湾技研超快充动力电池专业工厂在广州南沙总部基地建成投产。巨湾技研超快充动力电池专业工厂是全球首家面向先进的超快(10-15分钟)乃至极快(5-10分钟,XFC)充电动力电池规模化生产制造的专业工厂。同年12月,在第四次电池日上,蜂巢能源发布了多款短刀快充产品,正式迈入“全域短刀,全面进化”的新阶段。蜂巢能源成为全球首个基于短刀规格做出2.2-5C快充的电池公司,短刀快充电芯可以覆盖市场上主流乘用车及商用车车型。
此外,亿纬锂能于2024年5月发布了商用车超充电池——开源电池。该系列产品采用领先的3C超充技术,15分钟即可从20%快充至80%SOC。孚能科技SPS电池具备从2.4C到5C甚至更高的充放电倍率。这意味着采用SPS的电池,最快能实现10分钟补能400公里的超充体验。由此可见,超充风口已来,而众多电池企业入局也将为动力电池行业带来新一轮洗牌。

专业评论

钠电破局 竞速储能赛道 

来源:中国储能网

专业评论

中国储能网讯:新质生产力正在重塑每一个行业的面貌。“用钠离子电池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迭代产品,是我们入驻天开园的核心发明之一。”天津常兴储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常兴储能)董事长严振华说。
作为首批入驻天开园的重点企业之一,常兴储能研发团队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副校长陈军带领,核心成员包括多位杰出青年科学家,主要面向国家大规模储能和新能源汽车应用场景进行研究。
目前,市场上主要利用锂离子电池进行储能,但这种电池成本高,使用寿命较短,安全性较低。针对这些难题,常兴储能团队将目光转向了钠电赛道。
严振华介绍,作为储能界的“新秀”,团队开发的钠离子储能电池环境友好,原材料在自然界广泛存在、不依赖进口,与锂离子电池相比,成本可以降低30%以上,且耐受低温,可以实现快充。与市场同类产品相比,更具有容量高、成本低、稳定性好、循环寿命长的优势。核心专利产品超稳定钠离子电池,可应用于风力电站、光伏电站、低速电动车等领域,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数据证明,常兴储能研发的钠离子电池也“内卷”了一把——“我们研发的储能电池,通过优化正负极材料结构、电解液性能等工艺,充放电次数从过去的2000次突破到5000次,电池使用寿命将延长到10年以上。”严振华骄傲地说。
  “天开园核心区距离南开大学只有一步之遥,我们团队中的管理和研究人员大多来自南开大学,非常方便大家随时沟通和交流。”严振华坦言,天开园会聚了很多创新创业的师生,大家相互交流学习,不仅可以开阔视野、打开思路,也增加了企业间的合作机会。
  以“新”提“质”,不仅要在创新的“源头”上加以突破,更要在实践的“下游”落地应用。去年,公司完成了第一代材料产品研发,并与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建设集团、超威电池、天津力神电池等行业龙头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年营业额超过500万元。目前,团队已在天开西青园成立百吨级正极材料和兆瓦时电芯中试线,最近正忙着进行设备调试。
  “未来,我们将继续面向国家能源安全和‘双碳’战略需求,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智慧和力量。”严振华笃定地说。

专业评论

等领域,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数据证明,常兴储能研发的钠离子电池也“内卷”了一把——“我们研发的储能电池,通过优化正负极材料结构、电解液性能等工艺,充放电次数从过去的2000次突破到5000次,电池使用寿命将延长到10年以上。”严振华骄傲地说。
“天开园核心区距离南开大学只有一步之遥,我们团队中的管理和研究人员大多来自南开大学,非常方便大家随时沟通和交流。”严振华坦言,天开园会聚了很多创新创业的师生,大家相互交流学习,不仅可以开阔视野、打开思路,也增加了企业间的合作机会。
以“新”提“质”,不仅要在创新的“源头”上加以突破,更要在实践的“下游”落地应用。去年,公司完成了第一代材料产品研发,并与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建设集团、超威电池、天津力神电池等行业龙头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年营业额超过500万元。目前,团队已在天开西青园成立百吨级正极材料和兆瓦时电芯中试线,最近正忙着进行设备调试。
“未来,我们将继续面向国家能源安全和‘双碳’战略需求,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智慧和力量。”严振华笃定地说。

光伏2024展望:一卷到底!

来源:黑鹰光伏  华储光电  郭江

专业评论

借用前段时间网络上很火的一句话来展望2024年的光伏行业:这不是周期,而是旧时代的落幕与新时代的开启。
倘若某些光伏企业不能明白或理解这一轮深度行业性向下的背后的动因,而是借用过往历史的成功经验刻舟求剑,继续选择所谓的“逆周期扩张”,则必将会在这一次新旧时代的交替中遭受毁灭性打击。
结合目前看到的很多行业如此之多的不理性的产能扩张,我深信这一轮遭受深度打击的企业还不会在少数,尤其是在硅料、硅片、电池、组件四大主序产业环节这种现象会更为突出!
本轮周期的本质是:光伏电的不稳定性和电网调度的矛盾在当前的消纳比例下已渐渐进入不可调和的阶段,尤其是双玻光伏组件的超长寿命属性更加剧了这一矛盾。
这一系列矛盾最终使得光伏产业成为极有利于资产持有端而不利于制造端的一个行业,这一特点将会在未来的几十年持续凸显。
唯有深度认知理解这一轮行业周期的本质,才能在周期当中做出最正确的决策,才能穿越周期逃离内卷。2024年光伏行业的装机量会轻松突破600GW,回顾2018年531新政以来行业平均40%以上的年复合增速,似乎距离1000GW一步之遥。所以有位朋友问我:我们能否跑步超越T瓦时代?我则诚恳的回答:不仅不能,反而将会在T瓦时代彷徨。
答案的背后是一道简单的算术题,双玻光伏板寿命三十年,每瓦年均1200小时的发电时长,倘若年均安装1T瓦并累计30年后光伏每年可具备36万亿度的光伏电制造能力,足以满足当前全球的需求,未来50年的电力需求的复合增速设定在2%也是深思熟虑后的合理假设,希望通过电力需求的显著增长来提升光伏消纳天花板是一个缺乏事实支撑的假设。
旧的时代正在落幕,新的时代已然开启。人类的能源需求不会变,“光伏终将成为人类的主流能源”这一基本推定事实不会变。虽然有彷徨,也有徘徊,但身处这个行业的我们仍旧大有可为,只是行业到了不同的发展阶段,我们面临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此时的我们更应当关注并解决电力市场化交易的问题,电网灵活性改造的问题,储能设施调度与收益的问题以及光伏应用形式多样化的问题。我们接下来努力的目标应当是让光电实现大比例的消纳,让有光的地方就有光伏。
回到2024年光伏行业的年度展望上:得益于光伏组件价格的巨大下滑,今年需求肯定还是有增长的,预计会超过600GW,但需求增加的幅度还是远小于价格下滑的幅度(组件价格从2023年峰值的1.9元滑落至目前的0.9元),所以2024年光伏行业的产值应当来讲还是会负增长的,而且硅料和硅片环节负增长的幅度还会很大。
一、玻璃和胶膜两大辅材环节
辅材的玻璃、胶膜领域会有一些机会,因为格局会更好,且玻璃的周期早于行业的周期已经基本完成了洗牌,产能得到了抑制。胶膜环节则是因为格局太好了,福斯特的王者地位太强,周期之下方显经营真章,对比起那些潮起潮落、花落花开的浪儿们,我们才能深刻理解福斯特的了不起。
二、硅料环节
硅料环节目前月产18万吨,由于最新的TOPcon技术电池单片效率更高,且硅片更薄(perc硅片厚度150um,topcon硅片厚度130um)使得现在行业平均1万吨硅料可对应4.6GW组件,一个月18万吨的硅料产出就意味着82GW的组件产出,并且今年还会有100万吨以上的硅料产能等待释放。硅料这个环节就是10年不开张,开张吃10年,那些有积累的企业可以慢慢耗着,而那些在周期顶峰冲进来的企业,则会慢慢耗死。由于硅料的产能可以对应1500GW的组件需求,我判断硅料环节会在很长很长的一段周期里,都是低位徘徊。而且就在即将到来的2024年4月份,我们还能见到一次显著的价格向下过程,最终会在周期悲观时成交均价维持50元以内的水准。
三、硅片环节
硅片环节的格局真的是一言难尽,现在几乎70%的企业滑落在亏现金的边缘,再等到石英坩埚没有什么利润后,领先硅片环节的企业利润总和还会继续被压缩。
不幸的是,过段时间硅料价格下跌,还会要遭受一些跌价损失。我还是对硅片环节感到扼腕叹息:想当年隆基和中环硅片环节双寡头地位牢不可破,最有希望通过这个环节实现行业整顿,是最有希望实现行业由大乱向大治转变的机会窗口。现如今这个环节的现状我只能说“一言难尽”。
四、电池片环节
电池片环节由于有对老的perc产能的快速淘汰,整体看topcon产能是供应最不过剩的环节,所以3月份以来电池片环节的回暖行情我认为可以再持续一段时间。但是由于专业化的电池片装备厂商大量存在,使得电池上产能变得十分容易,这个环节的长期竞争格局不太好。
这一轮Perc向Topcon产业切换的过程当中,我自己也犯了刻舟求剑的错误,简单地参照了perc的历史经验就认为topcon一定会好,殊不知行业一大批成熟的电池片装备供应商使得一项全新技术从1%-100%的普及进程如此迅速,迅速到头部企业都来不及获得很好的盈利。这里又要应用到竞争相对论:能否赚钱主要是看我们是否能形成与别人的成本差,而不在于这件事情的绝对难度高低,只有我能他不能的事情才能带来持续的利润。
五、组件环节
组件环节,我还是认为在2024-2025年期间会迎来逻辑变化:以前组件绝对的拼杀价格以获得市场份额倾销上游产能产品的抓手或窗口,这一竞争策略在上游产业环节利润丰厚时期十分奏效,隆基通过这样的竞争手段在硅片利润丰厚时期攫取组件市场份额,通威则在硅料利润丰厚时期如法炮制。
现在上游每一个环节都没有利润了,而且不仅没有利润了很多环节还有亏损,但可能因为一些思维惯性的问题,组件环节一如既往的在进行倾销,但这种倾向不可持续,杀头的买卖有人干,亏钱的买卖没人做,在全面过剩的行情下,越是垂直整合越是有压力,4月份我们将见证一系列光伏巨头公司的年报和一季报,那时大家将会惊讶的发现:原来巨头们在过剩行情下是如此脆弱!
我深信,往后组件环节是大厂们通过博弈获取利润的重要抓手,因为再不通过组件环节的博弈来获取利润,一年、两年耗下来,大厂们的生存也会成为问题。
现在topcon组件0.85元每瓦的价格是不可持续的。因为这大部分企业在这个价格下是全环节亏现金的,更别提管理费、销售费、财务费和研发费等4项费用。我自己测算:如果长期保持0.85这样的价格,行业每销售一瓦组件,平均全行业从上到下要合计亏损0.2元以上,0.2元看似微不足道实则是天文数字,您只需要知道600GW=6000亿瓦,便可以感受这个0.2所蕴含的威力。
最后总结,这一轮周期的本质问题是光伏行业快速增长的产能碰到了电网的瓶颈,而电网瓶颈问题的解决,不光是组件价格便宜就可以,我们要解决储能问题,要解决电力市场化问题。光伏作为一种不稳定的电源要实现大比例的消纳必须让渡利益给电网才行,我们光伏人应当主动向电网提出并网费这件事情,现在国内户用分布式开发费太高(每瓦接近一块钱的开发费),还不如让渡利益出来给到电网去进行储能基础设施的建设,唯有如此才能提高光伏电的消纳比例。

专业评论

唯有深度认知理解这一轮行业周期的本质,才能在周期当中做出最正确的决策,才能穿越周期逃离内卷。2024年光伏行业的装机量会轻松突破600GW,回顾2018年531新政以来行业平均40%以上的年复合增速,似乎距离1000GW一步之遥。所以有位朋友问我:我们能否跑步超越T瓦时代?我则诚恳的回答:不仅不能,反而将会在T瓦时代彷徨。
答案的背后是一道简单的算术题,双玻光伏板寿命三十年,每瓦年均1200小时的发电时长,倘若年均安装1T瓦并累计30年后光伏每年可具备36万亿度的光伏电制造能力,足以满足当前全球的需求,未来50年的电力需求的复合增速设定在2%也是深思熟虑后的合理假设,希望通过电力需求的显著增长来提升光伏消纳天花板是一个缺乏事实支撑的假设。
旧的时代正在落幕,新的时代已然开启。人类的能源需求不会变,“光伏终将成为人类的主流能源”这一基本推定事实不会变。虽然有彷徨,也有徘徊,但身处这个行业的我们仍旧大有可为,只是行业到了不同的发展阶段,我们面临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此时的我们更应当关注并解决电力市场化交易的问题,电网灵活性改造的问题,储能设施调度与收益的问题以及光伏应用形式多样化的问题。我们接下来努力的目标应当是让光电实现大比例的消纳,让有光的地方就有光伏。
回到2024年光伏行业的年度展望上:得益于光伏组件价格的巨大下滑,今年需求肯定还是有增长的,预计会超过600GW,但需求增加的幅度还是远小于价格下滑的幅度(组件价格从2023年峰值的1.9元滑落至目前的0.9元),所以2024年光伏行业的产值应当来讲还是会负增长的,而且硅料和硅片环节负增长的幅度还会很大。
一、玻璃和胶膜两大辅材环节
辅材的玻璃、胶膜领域会有一些机会,因为格局会更好,且玻璃的周期早于行业的周期已经基本完成了洗牌,产能得到了抑制。胶膜环节则是因为格局太好了,福斯特的王者地位太强,周期之下方显经营真章,对比起那些潮起潮落、花落花开的浪儿们,我们才能深刻理解福斯特的了不起。
二、硅料环节
硅料环节目前月产18万吨,由于最新的TOPcon技术电池单片效率更高,且硅片更薄(perc硅片厚度150um,topcon硅片厚度130um)使得现在行业平均1万吨硅料可对应4.6GW组件,一个月18万吨的硅料产出就意味着82GW的组件产出,并且今年还会有100万吨以上的硅料产能等待释放。硅料这个环节就是10年不开张,开张吃10年,那些有积累的企业可以慢慢耗着,而那些在周期顶峰冲进来的企业,则会慢慢耗死。由于硅料的产能可以对应1500GW的组件需求,我判断硅料环节会在很长很长的一段周期里,都是低位徘徊。而且就在即将到来的2024年4月份,我们还能见到一次显著的价格向下过程,最终会在周期悲观时成交均价维持50元以内的水准。
三、硅片环节
硅片环节的格局真的是一言难尽,现在几乎70%的企业滑落在亏现金的边缘,再等到石英坩埚没有什么利润后,领先硅片环节的企业利润总和还会继续被压缩。
不幸的是,过段时间硅料价格下跌,还会要遭受一些跌价损失。我还是对硅片环节感到扼腕叹息:想当年隆基和中环硅片环节双寡头地位牢不可破,最有希望通过这个环节实现行业整顿,是最有希望实现行业由大乱向大治转变的机会窗口。现如今这个环节的现状我只能说“一言难尽”。
四、电池片环节
电池片环节由于有对老的perc产能的快速淘汰,整体看topcon产能是供应最不过剩的环节,所以3月份以来电池片环节的回暖行情我认为可以再持续一段时间。但是由于专业化的电池片装备厂商大量存在,使得电池上产能变得十分容易,这个环节的长期竞争格局不太好。
这一轮Perc向Topcon产业切换的过程当中,我自己也犯了刻舟求剑的错误,简单地参照了perc的历史经验就认为topcon一定会好,殊不知行业一大批成熟的电池片装备供应商使得一项全新技术从1%-100%的普及进程如此迅速,迅速到头部企业都来不及获得很好的盈利。这里又要应用到竞争相对论:能否赚钱主要是看我们是否能形成与别人的成本差,而不在于这件事情的绝对难度高低,只有我能他不能的事情才能带来持续的利润。
五、组件环节
组件环节,我还是认为在2024-2025年期间会迎来逻辑变化:以前组件绝对的拼杀价格以获得市场份额倾销上游产能产品的抓手或窗口,这一竞争策略在上游产业环节利润丰厚时期十分奏效,隆基通过这样的竞争手段在硅片利润丰厚时期攫取组件市场份额,通威则在硅料利润丰厚时期如法炮制。
现在上游每一个环节都没有利润了,而且不仅没有利润了很多环节还有亏损,但可能因为一些思维惯性的问题,组件环节一如既往的在进行倾销,但这种倾向不可持续,杀头的买卖有人干,亏钱的买卖没人做,在全面过剩的行情下,越是垂直整合越是有压力,4月份我们将见证一系列光伏巨头公司的年报和一季报,那时大家将会惊讶的发现:原来巨头们在过剩行情下是如此脆弱!
我深信,往后组件环节是大厂们通过博弈获取利润的重要抓手,因为再不通过组件环节的博弈来获取利润,一年、两年耗下来,大厂们的生存也会成为问题。
现在topcon组件0.85元每瓦的价格是不可持续的。因为这大部分企业在这个价格下是全环节亏现金的,更别提管理费、销售费、财务费和研发费等4项费用。我自己测算:如果长期保持0.85这样的价格,行业每销售一瓦组件,平均全行业从上到下要合计亏损0.2元以上,0.2元看似微不足道实则是天文数字,您只需要知道600GW=6000亿瓦,便可以感受这个0.2所蕴含的威力。
最后总结,这一轮周期的本质问题是光伏行业快速增长的产能碰到了电网的瓶颈,而电网瓶颈问题的解决,不光是组件价格便宜就可以,我们要解决储能问题,要解决电力市场化问题。光伏作为一种不稳定的电源要实现大比例的消纳必须让渡利益给电网才行,我们光伏人应当主动向电网提出并网费这件事情,现在国内户用分布式开发费太高(每瓦接近一块钱的开发费),还不如让渡利益出来给到电网去进行储能基础设施的建设,唯有如此才能提高光伏电的消纳比例。

4.6GW组件,一个月18万吨的硅料产出就意味着82GW的组件产出,并且今年还会有100万吨以上的硅料产能等待释放。硅料这个环节就是10年不开张,开张吃10年,那些有积累的企业可以慢慢耗着,而那些在周期顶峰冲进来的企业,则会慢慢耗死。由于硅料的产能可以对应1500GW的组件需求,我判断硅料环节会在很长很长的一段周期里,都是低位徘徊。而且就在即将到来的2024年4月份,我们还能见到一次显著的价格向下过程,最终会在周期悲观时成交均价维持50元以内的水准。
三、硅片环节
硅片环节的格局真的是一言难尽,现在几乎70%的企业滑落在亏现金的边缘,再等到石英坩埚没有什么利润后,领先硅片环节的企业利润总和还会继续被压缩。
不幸的是,过段时间硅料价格下跌,还会要遭受一些跌价损失。我还是对硅片环节感到扼腕叹息:想当年隆基和中环硅片环节双寡头地位牢不可破,最有希望通过这个环节实现行业整顿,是最有希望实现行业由大乱向大治转变的机会窗口。现如今这个环节的现状我只能说“一言难尽”。
四、电池片环节
电池片环节由于有对老的perc产能的快速淘汰,整体看topcon产能是供应最不过剩的环节,所以3月份以来电池片环节的回暖行情我认为可以再持续一段时间。但是由于专业化的电池片装备厂商大量存在,使得电池上产能变得十分容易,这个环节的长期竞争格局不太好。
这一轮Perc向Topcon产业切换的过程当中,我自己也犯了刻舟求剑的错误,简单地参照了perc的历史经验就认为topcon一定会好,殊不知行业一大批成熟的电池片装备供应商使得一项全新技术从1%-100%的普及进程如此迅速,迅速到头部企业都来不及获得很好的盈利。这里又要应用到竞争相对论:能否赚钱主要是看我们是否能形成与别人的成本差,而不在于这件事情的绝对难度高低,只有我能他不能的事情才能带来持续的利润。
五、组件环节
组件环节,我还是认为在2024-2025年期间会迎来逻辑变化:以前组件绝对的拼杀价格以获得市场份额倾销上游产能产品的抓手或窗口,这一竞争策略在上游产业环节利润丰厚时期十分奏效,隆基通过这样的竞争手段在硅片利润丰厚时期攫取组件市场份额,通威则在硅料利润丰厚时期如法炮制。
现在上游每一个环节都没有利润了,而且不仅没有利润了很多环节还有亏损,但可能因为一些思维惯性的问题,组件环节一如既往的在进行倾销,但这种倾向不可持续,杀头的买卖有人干,亏钱的买卖没人做,在全面过剩的行情下,越是垂直整合越是有压力,4月份我们将见证一系列光伏巨头公司的年报和一季报,那时大家将会惊讶的发现:原来巨头们在过剩行情下是如此脆弱!
我深信,往后组件环节是大厂们通过博弈获取利润的重要抓手,因为再不通过组件环节的博弈来获取利润,一年、两年耗下来,大厂们的生存也会成为问题。
现在topcon组件0.85元每瓦的价格是不可持续的。因为这大部分企业在这个价格下是全环节亏现金的,更别提管理费、销售费、财务费和研发费等4项费用。我自己测算:如果长期保持0.85这样的价格,行业每销售一瓦组件,平均全行业从上到下要合计亏损0.2元以上,0.2元看似微不足道实则是天文数字,您只需要知道600GW=6000亿瓦,便可以感受这个0.2所蕴含的威力。
最后总结,这一轮周期的本质问题是光伏行业快速增长的产能碰到了电网的瓶颈,而电网瓶颈问题的解决,不光是组件价格便宜就可以,我们要解决储能问题,要解决电力市场化问题。光伏作为一种不稳定的电源要实现大比例的消纳必须让渡利益给电网才行,我们光伏人应当主动向电网提出并网费这件事情,现在国内户用分布式开发费太高(每瓦接近一块钱的开发费),还不如让渡利益出来给到电网去进行储能基础设施的建设,唯有如此才能提高光伏电的消纳比例。

专业评论

厚时期十分奏效,隆基通过这样的竞争手段在硅片利润丰厚时期攫取组件市场份额,通威则在硅料利润丰厚时期如法炮制。
现在上游每一个环节都没有利润了,而且不仅没有利润了很多环节还有亏损,但可能因为一些思维惯性的问题,组件环节一如既往的在进行倾销,但这种倾向不可持续,杀头的买卖有人干,亏钱的买卖没人做,在全面过剩的行情下,越是垂直整合越是有压力,4月份我们将见证一系列光伏巨头公司的年报和一季报,那时大家将会惊讶的发现:原来巨头们在过剩行情下是如此脆弱!
我深信,往后组件环节是大厂们通过博弈获取利润的重要抓手,因为再不通过组件环节的博弈来获取利润,一年、两年耗下来,大厂们的生存也会成为问题。
现在topcon组件0.85元每瓦的价格是不可持续的。因为这大部分企业在这个价格下是全环节亏现金的,更别提管理费、销售费、财务费和研发费等4项费用。我自己测算:如果长期保持0.85这样的价格,行业每销售一瓦组件,平均全行业从上到下要合计亏损0.2元以上,0.2元看似微不足道实则是天文数字,您只需要知道600GW=6000亿瓦,便可以感受这个0.2所蕴含的威力。
最后总结,这一轮周期的本质问题是光伏行业快速增长的产能碰到了电网的瓶颈,而电网瓶颈问题的解决,不光是组件价格便宜就可以,我们要解决储能问题,要解决电力市场化问题。光伏作为一种不稳定的电源要实现大比例的消纳必须让渡利益给电网才行,我们光伏人应当主动向电网提出并网费这件事情,现在国内户用分布式开发费太高(每瓦接近一块钱的开发费),还不如让渡利益出来给到电网去进行储能基础设施的建设,唯有如此才能提高光伏电的消纳比例。

专业评论

会展信息

EXHIBITION INFORMATION 

【注】点击标题可直达会议详细介绍

会展信息

2024深圳国际碳材料产业展览会

会议时间:2024年6月26日-28日
会议地点: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新馆)
主办单位:深圳新材料展览会组委会、亿辰展览(上海)有限公司

2024起点锂电&钠电两轮车换电大会

会议时间:2024年6月25日
会议地点:深圳
主办单位起点锂电、起点钠电、起点充换电 

2024第二十二届宁波国际纺织面料展览会

会议时间:2024/6/13---2024/6/15
会议地点:宁波国际会展中心 浙江宁波江东会展路181号 
主办单位宁波市服装协会

中国国际电池包壳体与电池结构创新发展

会议时间:2024年6月27日-28日
会议地点:中国•合肥
主办单位:电池工匠联合电车匠、上海希迈咨询

会展信息

第三届中国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博览会

会议时间:2024/7/4---2024/7/6
会议地点:合肥滨湖国际会展中心
主办单位:中华环保联合会 安徽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

2024第7届中国国际智能建筑展览会

会议时间:2024/7/14---2024/7/16
会议地点:北京国家会议中心 北京市朝阳区北辰东路8号 
主办单位:中国建筑业协会

第四届储氢气瓶关键材料与技术发展论坛

会议时间:2024年7月19日
会议地点:中国•苏州
主办单位:迈爱德、碳纤维研习社

2024上海国际储能技术展览会

会议时间:2024/7/24---2024/7/26
会议地点:国家会展中心(上海) 
主办单位中展世信会展集团

会展信息

第五届中国国际复合材料科技大会

会议时间:2024年7月25日-28日
会议地点:新疆 乌鲁木齐 新疆国际会展中心
主办单位中国复合材料学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

2024中国山东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论坛

会议时间:2024/8/15---2024/8/17
会议地点:烟台八角湾国际会展中心
主办单位: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2024第三届EESA储能展

会议时间:2024/9/2---2024/9/4 
会议地点:国家会展中心(上海) 
主办单位储能领跑者联盟

温州新能源暨光伏储能展

会议时间:2024年9月13日-15日
会议地点:温州国际会展中心
主办单位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

会展信息

2024中国国际五金展/上海科隆五金展

会议时间:2024/10/21---2024/10/23
会议地点: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
主办单位中国五金制品协会

上海国际纤维新材料及化纤技术设备展览会 

会议时间:2024年9月24日-28日
会议地点:国家会展中心(上海)
主办单位深中国纤维新材料工业协会

主办:《华阳产业信息动态》编辑委员会

主办:《华阳产业信息动态》编辑委员会

做精做优新能源新材料产业
 推进产业延链补链强链

耿安英       高    杰       杨晓成       周晓辉      

郭宝晶       韩    娟       张    静       

刘景利       

郑迎芳       段昕永

李淑敏       

蒯平宇       张利武
李淑敏       王   磊
朱瑞峰

主        编

副主编

编辑部主任

副主任

编辑

武天宇

校对审核

耿安英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