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ormation dynamics of industry
——摘选自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整理) 《2024年 31省区市能源电力规划披露!》
山西: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到47%
2024年工作安排:加快推动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做好能源保供。着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加快5个在建煤电项目建设,完成煤电机组“三改联动”630万千瓦,加快晋北采煤沉陷区新能源基地建设,积极开发地热能、生物质能,电力总装机达到1.45亿千瓦,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到47%。开工建设大同—怀来特高压外送电通道。发展新型储能,加快推进4个抽水蓄能项目建设,再核准2个项目。开工建设2座新能源汇集站。
内蒙古:2023年光伏装机容量超23GW 同比增长47.12%
权威之声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目标的关键一年。
截至目前,31省区市2024年政府报告全部公开,均对我国“双碳”目标的推进做出规划部署,要求有序实施碳达峰行动,致力于构建低碳清洁、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北极星整理发现,多地政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推动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节能降碳增效,体现在能源、工业、城乡、交通等多个领域,以及建立健全碳排放、绿证交易市场。
另一方面,报告还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如推广绿色低碳建筑、重点行业绿色低碳改造,打造绿色生态区,探索建设一批零碳工厂、零碳园区等。装机方面,有14个省区明确了2024年电力装机目标,其中光伏大省山东计划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突破1亿千瓦,内蒙古和新疆两省计划新增新能源装机规模分别达到了4000万千瓦以上、2000万千瓦。云南、甘肃、陕西计划新增新能源装机规模均超1000万千瓦。
31省区市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能源发展部分内容截取如下:
1.北京:可再生能源消费提高0.5%
2024年重点任务: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构建低碳清洁、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比提高0.5个百分点。加快推广绿色建筑,抓好重点行业绿色化改造,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支持北京绿色交易所建设统一的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倡导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打造人人共创、人人共享的绿色家园。
2.天津:以绿色标准促进企业有序实施清洁化生产和节能降耗改造
2024年主要目标任务:鼓励新能源企业、能源管理服务公司参与企业绿色化改造,以绿色标准促进企业有序实施清洁化生产和节能降耗改造,新创建20家国家级绿色制造单位。
3.河北: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1500万千瓦
2024年目标任务和主要工作:大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加快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创建省级及以上绿色工厂100家。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推动风电光伏项目和新型储能项目建设,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1500万千瓦,加快建设新型能源强省。
集中精力抓投资上项目。谋划储备一批水利、能源、防灾减灾等项目。聚焦转型升级、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加快实施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推动抽水蓄能等新能源项目建设。
4.山西: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到47%
2024年工作安排:加快推动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做好能源保供。着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加快5个在建煤电项目建设,完成煤电机组“三改联动”630万千瓦,加快晋北采煤沉陷区新能源基地建设,积极开发地热能、生物质能,电力总装机达到1.45亿千瓦,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到47%。开工建设大同—怀来特高压外送电通道。发展新型储能,加快推进4个抽水蓄能项目建设,再核准2个项目。开工建设2座新能源汇集站。
5.山东: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突破1亿千瓦
2024年工作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着力强化节能降碳。提速五大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建成渤中海上风电等项目,开工石岛湾核电扩建一期、首批集中式陆上风电等项目,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突破1亿千瓦。探索“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模式,打造绿电生产样板区。确保能源供应安全。大力改造提升传统电源项目,争取外电入鲁1300亿千瓦时以上、绿电占比提高到20%左右。
6.安徽: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500万千瓦以上
2024年重点工作:加快建设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集群,开展下一代电池技术等领域技术攻关,推广“光伏+”综合应用。实施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有序实施碳达峰行动,支持亳州、合肥高新区开展国家碳达峰试点,支持淮南等地开展国家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增强能源保供基础能力,开工建设陕电入皖工程,新增支撑性电源装机222万千瓦、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500万千瓦以上。
7.江苏: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稳步发展海上风电、光伏发电
2024年工作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落实好碳达峰碳中和“1+1+N”政策,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推进碳排放权、用能权等市场化交易,创新发展碳市场、绿电市场。建立健全绿色产业体系,推动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节能降碳增效,探索建设一批零碳工厂、零碳园区。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稳步发展海上风电、光伏发电。支持沿海地区可再生能源发展示范区、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力度。
8.浙江:新开工电源项目装机2600万千瓦,其中绿电装机占比85%
2024年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聚焦聚力提升绿色发展水平。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实施绿色低碳发展和能源保供稳价工程。扎实做好能源保供稳价工作。统筹推进电源、电网、储能、天然气管网等现代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新开工电源项目装机2600万千瓦,其中绿电装机占比85%;新投产电源项目装机1200万千瓦。加强能源供需运行调度,做到有能可用、应保尽保。深化电力、天然气体制改革,完善绿电交易机制。
促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支持省级以上园区开展新一轮循环化改造,建设一批低(零)碳园区、工厂、农场。
9.辽宁:全力推进风电、光伏规模化开发利用
2024年工作安排:支持阜新、朝阳发展陆上风光新能源。坚决打好低碳转型持久战。稳步实施碳达峰行动,支持沈阳、大连建设国家碳达峰试点。推进钢铁、石化、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清洁低碳转型,创建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和绿色工业园区。发展绿色低碳建筑,支持沈阳打造节能环保产业聚集地。全力推进风电、光伏规模化开发利用,发展壮大氢能产业集群,稳步推进徐大堡、庄河核电基地建设,有序推进朝阳、兴城、大雅河等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支持沈阳、大连先进储能装备研发和制造基地建设,加快建设风光火核储一体化能源基地,全力打造清洁能源强省。
10.黑龙江:开复工新能源装机规模1200万千瓦
2024年重点工作安排:积极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和用地结构调整。提高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质量,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建设嘉泽中车储能电池制造等10个以上超百亿元产业大项目,推进大庆圣泉硬碳负极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建设,打造5个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开复工新能源装机规模1200万千瓦。
11.四川:大力推进雅砻江等清洁能源走廊建设
2024年工作安排建议: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促进水风光氢天然气等多能互补发展。开工建设45个风光项目,加快“三州一市”光伏发电和两河口混合式抽水蓄能等项目进度,大力推进雅砻江等清洁能源走廊建设。
12.重庆:因地制宜打造新材料、清洁能源等特色产业集群
2024年主要任务:因地制宜打造新材料、清洁能源等特色产业集群。实施绿色低碳转型行动。推进工业、城乡、交通等重点领域碳达峰行动计划,加快工业园区循环化和节能降碳改造,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有序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
构建绿色低碳供应链,推动低碳数字能源试点示范,打造绿色工厂和绿色园区,培育壮大节能环保装备、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绿色产业,大力发展绿色制造、装配式建筑,推进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建设。
13.云南:开工和投产新能源项目各1600万千瓦
2024年重点工作:稳能源电力。增煤电、扩光伏、优水电、配储能、强电网,力争供应电煤3500万吨以上,开工和投产新能源项目各1600万千瓦,加快抽水蓄能项目建设,确保托巴水电站投产,力争红河电厂建成发电。推动“水火风光储”多能协同和“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加快打造国家清洁能源基地和全国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
14.海南:启动海上风电制氢和氢能综合利用示范项目
2024年工作安排:开工海上风电、文旅消费等一批投资体量大、引领性强的产业项目,工业投资增长8%。启动海上风电制氢和氢能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培育风电装备制造清洁能源汽车等产业链。鼓励养殖用海与海上风电场、休闲渔业等融合发展。
15.甘肃:加快风光电大基地项目建设,新增新能源装机1200万千瓦
2024年重点工作:加快风光电大基地项目建设,新增新能源装机1200万千瓦。争取再开工2-3个抽水蓄能项目。支持酒泉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甘南建设甘肃南部新能源基地。争取陇电入鲁早日投产、陇电入浙开工建设、陇电入川核准推进。
稳妥有序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严把建设项目准入关口,促进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实施煤电容量电价机制,建立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形成机制。
16.广东:围绕能源、工业等重点领域稳步实施碳达峰行动
2024年工作安排:规模化开发海上风电,推进阳江青洲、汕头勒门、汕尾红海湾等项目建设,新增装机规模200万千瓦,打造广东海上风电基地。积极稳妥推进“双碳”工作。围绕能源、工业等重点领域稳步实施碳达峰行动,布局发展一批低碳零碳负碳新材料、新技术、新装备,推进国家碳计量中心建设。
17.广西: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和装机比重
2024年主要工作:推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深入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持续开展传统产业节能降碳改造,做大节能环保装备等绿色产业。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和装机比重。
18.西藏:持续推进清洁能源基地及电力外送通道建设
2024年工作安排:持续推进金沙江上游、藏东南等清洁能源基地及电力外送通道建设。设立以专项债为主的清洁能源产业专项资金,确保建成电力装机增长25%以上。因地制宜、加快推进清洁能源供暖供氧工程。
19.内蒙古:新能源新增装机规模4000万千瓦以上
2024年工作安排:我区4个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已经全部纳入国家规划,要开足马力、加快建设。
加快实施电力系统强网、外送、联网工程,建成张北至胜利、巴林至奈曼至阜新等工程,争取开工建设蒙西至京津冀输电通道工程,全面提升电网供电能力和新能源接入能力。
锻长板,就是要锚定“再造一个工业内蒙古”目标加快壮大新能源产业。开发要扩量提速,消纳要破解瓶颈、坚决防止大规模弃风弃光,新型电力系统要加快构建,绿电绿证交易要全面推开,新能源装备制造要加力提效、量质齐升。新能源全产业链要力争完成投资3000亿元,新增装机规模4000万千瓦以上、提前一年实现超过火电装机规模的目标,力争新能源装机新增规模、在建规模、总体规模保持全国第1,总之全国新能源头把交椅不能丢。
深入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集中力量打造乳制品世界级集群,硅晶新材料及光伏制造等3个国家级集群,风电装备、氢能制造、新型储能等9个自治区级集群。
大力实施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积极推广库布其模式、磴口模式,支持鄂尔多斯建设“光伏长城”,推进农光互补、牧光互补。
“变废为宝”我区大有文章可做,要一手抓粉煤灰、煤矸石等传统大宗工业固废转化利用,一手抓退役电池、光伏组件、风电机组等新型废弃物循环利用,支持包头风电退役装备资源化再利用示范区建设。深化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在能源基础设施、节能降碳改造、先进技术示范等领域规划实施一批重点工程。
20.吉林:促进增量绿电80%以上就地转化为实物产品
2024年工作安排:拓展延伸集风电整机、电机、叶片、储能等设备为一体的新能源装备产业链。
推动新能源产业跨越式发展。促进增量绿电80%以上就地转化为实物产品,推动新能源与优势产业融合发展。发展增量配电网,加快建设千万千瓦级绿能产业园区。鼓励头部企业或联合体作为绿能产业园区建设运营主体,以绿色零碳、电价优势吸引企业投资入园,真正把绿电打造成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产业培育的独特竞争利器。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强碳市场建设,开展林草碳汇试点,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21.上海:打造一批绿色工厂、绿色园区
2024年主要任务:推进绿色制造标准体系和绿色低碳供应链体系建设,打造一批绿色工厂、绿色园区。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加快实施煤电节能降碳改造,推动深远海海上风电建设,新建1万个电动汽车公共充电桩。积极推进虚拟电厂建设,着力降低电力峰谷差。落实超低能耗建筑项目200万平方米、公共建筑节能改造400万平方米。
22.福建:大力发展光伏发电等产业
做好2024年各项工作:持续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让绿色理念深入人心,绿色生产加快推行,绿色生活成为时尚。健全减污降碳约束机制,统筹推进重点行业碳达峰,推进碳排放权、排污权交易。培育壮大绿色经济,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电动船舶、新型储能、海上风电、光伏发电等产业,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积极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省级示范区,支持漳州建设全国重要清洁能源基地。
23.江西:促进再生资源清洁回收、资源化利用和集聚发展
2024年工作安排: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推广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科学有序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推进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开发应用,加大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培育力度,积极创建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和园区。推动节能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再生资源清洁回收、资源化利用和集聚发展,推进全域“无废城市”建设。
24.河南:力争2025年新能源装机达到8000万千瓦
2024年重点工作安排:加快豫东南高新区绿色能源装备产业园等项目建设。积极谋划外电入豫新通道,实施1000个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项目,建设一批新能源产业基地,力争2025年新能源装机达到8000万千瓦。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健全微电网、增量配电网运营机制,降低工业综合用电成本。
25.湖北:加快构建清洁能源、低碳交通、绿色城乡等10大体系
2024年工作思路和重点任务:切实推进全面绿色转型。着眼优化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用地四大结构,加快构建清洁能源、低碳交通、绿色城乡等10大体系,扎实推进华中氢能产业基地、大幕山抽水蓄能电站、枣阳风电产业园、汉川电厂四期等76个重点能源项目,实施低碳城市、“气化长江”等重点工程,依托“中碳登”系统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碳市场。
26.湖南:加快风电、光伏和抽水蓄能开发建设
关于2024年工作:放大基础设施投资,不断优化和夯实铁路网、公路网、水路网、电力网、算力网,重点抓好新型电力系统工程等十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有序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促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抓好郴州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调整优化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用地等结构,积极培育清洁能源等绿色低碳产业,加快构建废旧物循环利用体系。加快风电、光伏和抽水蓄能开发建设,基本建成新型电力系统“三区三厅”示范工程。
27.贵州:在乡村合理布局建设分散式风电和分布式光伏项目
2024年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在乡村合理布局建设分散式风电和分布式光伏项目,电力总装机超过8900万千瓦。推动清洁能源入黔。
抢抓光伏、风电等新能源产业加快发展机遇,大力发展新能源装备产业。深化价格机制改革。实施煤电容量电价机制,推动煤电联营、煤电和新能源联营。加快推进节能降碳。扎实推进碳达峰十大行动。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积极探索“零碳工厂”“零碳园区”建设。
28.陕西:新增新能源装机1000万千瓦以上
2024年重点工作:稳步扩大电力外送规模,新增新能源装机1000万千瓦以上,能源工业增加值增长5%。把发展制造业作为重中之重,深入实施链长制,加快产业基础提升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乘用车(新能源)、太阳能光伏、输变电装备、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链产值分别突破2500亿元、1800亿元、1000亿元和1000亿元。
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上马,促进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利用,深化煤电、建材、化工等重点行业领域节能降碳,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积极推动地热资源利用。探索开展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完善绿电交易市场等平台建设。
29.青海: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和绿色电力消费体系
2024年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实施减污降碳协同工程,统筹推进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碳达峰,建好零碳产业园区,加快重点行业企业绿色低碳节能改造,推进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先行先试,深化清洁取暖试点城市和示范县建设,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和绿色电力消费体系,落实国家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和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深化林草碳汇试点,为国家实现“双碳”目标作出青海贡献。
建设清洁能源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基地。增强清洁能源等绿色发展动能。谋划储备生成一批优质投资项目,深挖清洁能源、数字经济、新型工业化等领域投资潜力。
30.宁夏:尽快实现新能源总装机达到4000万千瓦
2024年重点工作:打好绿色低碳发展整体战。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推动能源双控逐步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全面实施节能减排“十大重点任务”,全面推进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新建一批绿色园区、绿色工厂,建成宁东“绿氢产业示范基地”。
切实强化能源安全。有效实施资源能源增产扩能计划,切实加强产业及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加快盐池千亿级大型气田和油田开发建设,加快400万千瓦光伏、100万千瓦抽水蓄能系列项目建设,尽快实现全区煤炭总产能超过1.4亿吨、电力总装机超过7200万千瓦、新能源总装机达到4000万千瓦、油气当量达到200万吨的目标。
31.新疆:全年新增新能源装机规模力争达到2000万千瓦
2024年主要工作: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快推动哈密北、准东、喀什、若羌等一批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和乌鲁木齐、伊犁、克拉玛依、哈密等4个氢能产业示范区建设,全年新增新能源装机规模力争达到2000万千瓦。
2.天津:以绿色标准促进企业有序实施清洁化生产和节能降耗改造
2024年主要目标任务:鼓励新能源企业、能源管理服务公司参与企业绿色化改造,以绿色标准促进企业有序实施清洁化生产和节能降耗改造,新创建20家国家级绿色制造单位。
3.河北: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1500万千瓦
2024年目标任务和主要工作:大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加快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创建省级及以上绿色工厂100家。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推动风电光伏项目和新型储能项目建设,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1500万千瓦,加快建设新型能源强省。
集中精力抓投资上项目。谋划储备一批水利、能源、防灾减灾等项目。聚焦转型升级、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加快实施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推动抽水蓄能等新能源项目建设。
4.山西: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到47%
2024年工作安排:加快推动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做好能源保供。着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加快5个在建煤电项目建设,完成煤电机组“三改联动”630万千瓦,加快晋北采煤沉陷区新能源基地建设,积极开发地热能、生物质能,电力总装机达到1.45亿千瓦,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到47%。开工建设大同—怀来特高压外送电通道。发展新型储能,加快推进4个抽水蓄能项目建设,再核准2个项目。开工建设2座新能源汇集站。
5.山东: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突破1亿千瓦
2024年工作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着力强化节能降碳。提速五大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建成渤中海上风电等项目,开工石岛湾核电扩建一期、首批集中式陆上风电等项目,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突破1亿千瓦。探索“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模式,打造绿电生产样板区。确保能源供应安全。大力改造提升传统电源项目,争取外电入鲁1300亿千瓦时以上、绿电占比提高到20%左右。
6.安徽: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500万千瓦以上
2024年重点工作:加快建设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集群,开展下一代电池技术等领域技术攻关,推广“光伏+”综合应用。实施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有序实施碳达峰行动,支持亳州、合肥高新区开展国家碳达峰试点,支持淮南等地开展国家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增强能源保供基础能力,开工建设陕电入皖工程,新增支撑性电源装机222万千瓦、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500万千瓦以上。
7.江苏: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稳步发展海上风电、光伏发电
2024年工作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落实好碳达峰碳中和“1+1+N”政策,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推进碳排放权、用能权等市场化交易,创新发展碳市场、绿电市场。建立健全绿色产业体系,推动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节能降碳增效,探索建设一批零碳工厂、零碳园区。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稳步发展海上风电、光伏发电。支持沿海地区可再生能源发展示范区、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力度。
8.浙江:新开工电源项目装机2600万千瓦,其中绿电装机占比85%
2024年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聚焦聚力提升绿色发展水平。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实施绿色低碳发展和能源保供稳价工程。扎实做好能源保供稳价工作。统筹推进电源、电网、储能、天然气管网等现代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新开工电源项目装机2600万千瓦,其中绿电装机占比85%;新投产电源项目装机1200万千瓦。加强能源供需运行调度,做到有能可用、应保尽保。深化电力、天然气体制改革,完善绿电交易机制。
促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支持省级以上园区开展新一轮循环化改造,建设一批低(零)碳园区、工厂、农场。
9.辽宁:全力推进风电、光伏规模化开发利用
2024年工作安排:支持阜新、朝阳发展陆上风光新能源。坚决打好低碳转型持久战。稳步实施碳达峰行动,支持沈阳、大连建设国家碳达峰试点。推进钢铁、石化、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清洁低碳转型,创建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和绿色工业园区。发展绿色低碳建筑,支持沈阳打造节能环保产业聚集地。全力推进风电、光伏规模化开发利用,发展壮大氢能产业集群,稳步推进徐大堡、庄河核电基地建设,有序推进朝阳、兴城、大雅河等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支持沈阳、大连先进储能装备研发和制造基地建设,加快建设风光火核储一体化能源基地,全力打造清洁能源强省。
10.黑龙江:开复工新能源装机规模1200万千瓦
2024年重点工作安排:积极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和用地结构调整。提高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质量,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建设嘉泽中车储能电池制造等10个以上超百亿元产业大项目,推进大庆圣泉硬碳负极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建设,打造5个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开复工新能源装机规模1200万千瓦。
11.四川:大力推进雅砻江等清洁能源走廊建设
2024年工作安排建议: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促进水风光氢天然气等多能互补发展。开工建设45个风光项目,加快“三州一市”光伏发电和两河口混合式抽水蓄能等项目进度,大力推进雅砻江等清洁能源走廊建设。
12.重庆:因地制宜打造新材料、清洁能源等特色产业集群
2024年主要任务:因地制宜打造新材料、清洁能源等特色产业集群。实施绿色低碳转型行动。推进工业、城乡、交通等重点领域碳达峰行动计划,加快工业园区循环化和节能降碳改造,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有序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
构建绿色低碳供应链,推动低碳数字能源试点示范,打造绿色工厂和绿色园区,培育壮大节能环保装备、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绿色产业,大力发展绿色制造、装配式建筑,推进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建设。
13.云南:开工和投产新能源项目各1600万千瓦
2024年重点工作:稳能源电力。增煤电、扩光伏、优水电、配储能、强电网,力争供应电煤3500万吨以上,开工和投产新能源项目各1600万千瓦,加快抽水蓄能项目建设,确保托巴水电站投产,力争红河电厂建成发电。推动“水火风光储”多能协同和“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加快打造国家清洁能源基地和全国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
14.海南:启动海上风电制氢和氢能综合利用示范项目
2024年工作安排:开工海上风电、文旅消费等一批投资体量大、引领性强的产业项目,工业投资增长8%。启动海上风电制氢和氢能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培育风电装备制造清洁能源汽车等产业链。鼓励养殖用海与海上风电场、休闲渔业等融合发展。
15.甘肃:加快风光电大基地项目建设,新增新能源装机1200万千瓦
2024年重点工作:加快风光电大基地项目建设,新增新能源装机1200万千瓦。争取再开工2-3个抽水蓄能项目。支持酒泉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甘南建设甘肃南部新能源基地。争取陇电入鲁早日投产、陇电入浙开工建设、陇电入川核准推进。
稳妥有序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严把建设项目准入关口,促进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实施煤电容量电价机制,建立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形成机制。
16.广东:围绕能源、工业等重点领域稳步实施碳达峰行动
2024年工作安排:规模化开发海上风电,推进阳江青洲、汕头勒门、汕尾红海湾等项目建设,新增装机规模200万千瓦,打造广东海上风电基地。积极稳妥推进“双碳”工作。围绕能源、工业等重点领域稳步实施碳达峰行动,布局发展一批低碳零碳负碳新材料、新技术、新装备,推进国家碳计量中心建设。
17.广西: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和装机比重
2024年主要工作:推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深入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持续开展传统产业节能降碳改造,做大节能环保装备等绿色产业。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和装机比重。
18.西藏:持续推进清洁能源基地及电力外送通道建设
2024年工作安排:持续推进金沙江上游、藏东南等清洁能源基地及电力外送通道建设。设立以专项债为主的清洁能源产业专项资金,确保建成电力装机增长25%以上。因地制宜、加快推进清洁能源供暖供氧工程。
19.内蒙古:新能源新增装机规模4000万千瓦以上
2024年工作安排:我区4个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已经全部纳入国家规划,要开足马力、加快建设。
加快实施电力系统强网、外送、联网工程,建成张北至胜利、巴林至奈曼至阜新等工程,争取开工建设蒙西至京津冀输电通道工程,全面提升电网供电能力和新能源接入能力。
锻长板,就是要锚定“再造一个工业内蒙古”目标加快壮大新能源产业。开发要扩量提速,消纳要破解瓶颈、坚决防止大规模弃风弃光,新型电力系统要加快构建,绿电绿证交易要全面推开,新能源装备制造要加力提效、量质齐升。新能源全产业链要力争完成投资3000亿元,新增装机规模4000万千瓦以上、提前一年实现超过火电装机规模的目标,力争新能源装机新增规模、在建规模、总体规模保持全国第1,总之全国新能源头把交椅不能丢。
深入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集中力量打造乳制品世界级集群,硅晶新材料及光伏制造等3个国家级集群,风电装备、氢能制造、新型储能等9个自治区级集群。
大力实施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积极推广库布其模式、磴口模式,支持鄂尔多斯建设“光伏长城”,推进农光互补、牧光互补。
“变废为宝”我区大有文章可做,要一手抓粉煤灰、煤矸石等传统大宗工业固废转化利用,一手抓退役电池、光伏组件、风电机组等新型废弃物循环利用,支持包头风电退役装备资源化再利用示范区建设。深化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在能源基础设施、节能降碳改造、先进技术示范等领域规划实施一批重点工程。
20.吉林:促进增量绿电80%以上就地转化为实物产品
2024年工作安排:拓展延伸集风电整机、电机、叶片、储能等设备为一体的新能源装备产业链。
推动新能源产业跨越式发展。促进增量绿电80%以上就地转化为实物产品,推动新能源与优势产业融合发展。发展增量配电网,加快建设千万千瓦级绿能产业园区。鼓励头部企业或联合体作为绿能产业园区建设运营主体,以绿色零碳、电价优势吸引企业投资入园,真正把绿电打造成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产业培育的独特竞争利器。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强碳市场建设,开展林草碳汇试点,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21.上海:打造一批绿色工厂、绿色园区
2024年主要任务:推进绿色制造标准体系和绿色低碳供应链体系建设,打造一批绿色工厂、绿色园区。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加快实施煤电节能降碳改造,推动深远海海上风电建设,新建1万个电动汽车公共充电桩。积极推进虚拟电厂建设,着力降低电力峰谷差。落实超低能耗建筑项目200万平方米、公共建筑节能改造400万平方米。
22.福建:大力发展光伏发电等产业
做好2024年各项工作:持续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让绿色理念深入人心,绿色生产加快推行,绿色生活成为时尚。健全减污降碳约束机制,统筹推进重点行业碳达峰,推进碳排放权、排污权交易。培育壮大绿色经济,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电动船舶、新型储能、海上风电、光伏发电等产业,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积极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省级示范区,支持漳州建设全国重要清洁能源基地。
23.江西:促进再生资源清洁回收、资源化利用和集聚发展
2024年工作安排: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推广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科学有序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推进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开发应用,加大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培育力度,积极创建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和园区。推动节能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再生资源清洁回收、资源化利用和集聚发展,推进全域“无废城市”建设。
24.河南:力争2025年新能源装机达到8000万千瓦
2024年重点工作安排:加快豫东南高新区绿色能源装备产业园等项目建设。积极谋划外电入豫新通道,实施1000个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项目,建设一批新能源产业基地,力争2025年新能源装机达到8000万千瓦。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健全微电网、增量配电网运营机制,降低工业综合用电成本。
25.湖北:加快构建清洁能源、低碳交通、绿色城乡等10大体系
2024年工作思路和重点任务:切实推进全面绿色转型。着眼优化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用地四大结构,加快构建清洁能源、低碳交通、绿色城乡等10大体系,扎实推进华中氢能产业基地、大幕山抽水蓄能电站、枣阳风电产业园、汉川电厂四期等76个重点能源项目,实施低碳城市、“气化长江”等重点工程,依托“中碳登”系统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碳市场。
26.湖南:加快风电、光伏和抽水蓄能开发建设
关于2024年工作:放大基础设施投资,不断优化和夯实铁路网、公路网、水路网、电力网、算力网,重点抓好新型电力系统工程等十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有序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促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抓好郴州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调整优化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用地等结构,积极培育清洁能源等绿色低碳产业,加快构建废旧物循环利用体系。加快风电、光伏和抽水蓄能开发建设,基本建成新型电力系统“三区三厅”示范工程。
27.贵州:在乡村合理布局建设分散式风电和分布式光伏项目
2024年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在乡村合理布局建设分散式风电和分布式光伏项目,电力总装机超过8900万千瓦。推动清洁能源入黔。
抢抓光伏、风电等新能源产业加快发展机遇,大力发展新能源装备产业。深化价格机制改革。实施煤电容量电价机制,推动煤电联营、煤电和新能源联营。加快推进节能降碳。扎实推进碳达峰十大行动。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积极探索“零碳工厂”“零碳园区”建设。
28.陕西:新增新能源装机1000万千瓦以上
2024年重点工作:稳步扩大电力外送规模,新增新能源装机1000万千瓦以上,能源工业增加值增长5%。把发展制造业作为重中之重,深入实施链长制,加快产业基础提升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乘用车(新能源)、太阳能光伏、输变电装备、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链产值分别突破2500亿元、1800亿元、1000亿元和1000亿元。
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上马,促进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利用,深化煤电、建材、化工等重点行业领域节能降碳,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积极推动地热资源利用。探索开展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完善绿电交易市场等平台建设。
29.青海: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和绿色电力消费体系
2024年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实施减污降碳协同工程,统筹推进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碳达峰,建好零碳产业园区,加快重点行业企业绿色低碳节能改造,推进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先行先试,深化清洁取暖试点城市和示范县建设,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和绿色电力消费体系,落实国家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和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深化林草碳汇试点,为国家实现“双碳”目标作出青海贡献。
建设清洁能源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基地。增强清洁能源等绿色发展动能。谋划储备生成一批优质投资项目,深挖清洁能源、数字经济、新型工业化等领域投资潜力。
30.宁夏:尽快实现新能源总装机达到4000万千瓦
2024年重点工作:打好绿色低碳发展整体战。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推动能源双控逐步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全面实施节能减排“十大重点任务”,全面推进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新建一批绿色园区、绿色工厂,建成宁东“绿氢产业示范基地”。
切实强化能源安全。有效实施资源能源增产扩能计划,切实加强产业及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加快盐池千亿级大型气田和油田开发建设,加快400万千瓦光伏、100万千瓦抽水蓄能系列项目建设,尽快实现全区煤炭总产能超过1.4亿吨、电力总装机超过7200万千瓦、新能源总装机达到4000万千瓦、油气当量达到200万吨的目标。
31.新疆:全年新增新能源装机规模力争达到2000万千瓦
2024年主要工作: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快推动哈密北、准东、喀什、若羌等一批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和乌鲁木齐、伊犁、克拉玛依、哈密等4个氢能产业示范区建设,全年新增新能源装机规模力争达到2000万千瓦。
域技术攻关,推广“光伏+”综合应用。实施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有序实施碳达峰行动,支持亳州、合肥高新区开展国家碳达峰试点,支持淮南等地开展国家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增强能源保供基础能力,开工建设陕电入皖工程,新增支撑性电源装机222万千瓦、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500万千瓦以上。
7.江苏: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稳步发展海上风电、光伏发电
2024年工作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落实好碳达峰碳中和“1+1+N”政策,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推进碳排放权、用能权等市场化交易,创新发展碳市场、绿电市场。建立健全绿色产业体系,推动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节能降碳增效,探索建设一批零碳工厂、零碳园区。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稳步发展海上风电、光伏发电。支持沿海地区可再生能源发展示范区、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力度。
8.浙江:新开工电源项目装机2600万千瓦,其中绿电装机占比85%
2024年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聚焦聚力提升绿色发展水平。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实施绿色低碳发展和能源保供稳价工程。扎实做好能源保供稳价工作。统筹推进电源、电网、储能、天然气管网等现代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新开工电源项目装机2600万千瓦,其中绿电装机占比85%;新投产电源项目装机1200万千瓦。加强能源供需运行调度,做到有能可用、应保尽保。深化电力、天然气体制改革,完善绿电交易机制。
促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支持省级以上园区开展新一轮循环化改造,建设一批低(零)碳园区、工厂、农场。
9.辽宁:全力推进风电、光伏规模化开发利用
2024年工作安排:支持阜新、朝阳发展陆上风光新能源。坚决打好低碳转型持久战。稳步实施碳达峰行动,支持沈阳、大连建设国家碳达峰试点。推进钢铁、石化、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清洁低碳转型,创建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和绿色工业园区。发展绿色低碳建筑,支持沈阳打造节能环保产业聚集地。全力推进风电、光伏规模化开发利用,发展壮大氢能产业集群,稳步推进徐大堡、庄河核电基地建设,有序推进朝阳、兴城、大雅河等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支持沈阳、大连先进储能装备研发和制造基地建设,加快建设风光火核储一体化能源基地,全力打造清洁能源强省。
10.黑龙江:开复工新能源装机规模1200万千瓦
2024年重点工作安排:积极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和用地结构调整。提高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质量,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建设嘉泽中车储能电池制造等10个以上超百亿元产业大项目,推进大庆圣泉硬碳负极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建设,打造5个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开复工新能源装机规模1200万千瓦。
11.四川:大力推进雅砻江等清洁能源走廊建设
2024年工作安排建议: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促进水风光氢天然气等多能互补发展。开工建设45个风光项目,加快“三州一市”光伏发电和两河口混合式抽水蓄能等项目进度,大力推进雅砻江等清洁能源走廊建设。
12.重庆:因地制宜打造新材料、清洁能源等特色产业集群
2024年主要任务:因地制宜打造新材料、清洁能源等特色产业集群。实施绿色低碳转型行动。推进工业、城乡、交通等重点领域碳达峰行动计划,加快工业园区循环化和节能降碳改造,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有序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
构建绿色低碳供应链,推动低碳数字能源试点示范,打造绿色工厂和绿色园区,培育壮大节能环保装备、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绿色产业,大力发展绿色制造、装配式建筑,推进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建设。
13.云南:开工和投产新能源项目各1600万千瓦
2024年重点工作:稳能源电力。增煤电、扩光伏、优水电、配储能、强电网,力争供应电煤3500万吨以上,开工和投产新能源项目各1600万千瓦,加快抽水蓄能项目建设,确保托巴水电站投产,力争红河电厂建成发电。推动“水火风光储”多能协同和“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加快打造国家清洁能源基地和全国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
14.海南:启动海上风电制氢和氢能综合利用示范项目
2024年工作安排:开工海上风电、文旅消费等一批投资体量大、引领性强的产业项目,工业投资增长8%。启动海上风电制氢和氢能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培育风电装备制造清洁能源汽车等产业链。鼓励养殖用海与海上风电场、休闲渔业等融合发展。
15.甘肃:加快风光电大基地项目建设,新增新能源装机1200万千瓦
2024年重点工作:加快风光电大基地项目建设,新增新能源装机1200万千瓦。争取再开工2-3个抽水蓄能项目。支持酒泉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甘南建设甘肃南部新能源基地。争取陇电入鲁早日投产、陇电入浙开工建设、陇电入川核准推进。
稳妥有序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严把建设项目准入关口,促进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实施煤电容量电价机制,建立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形成机制。
16.广东:围绕能源、工业等重点领域稳步实施碳达峰行动
2024年工作安排:规模化开发海上风电,推进阳江青洲、汕头勒门、汕尾红海湾等项目建设,新增装机规模200万千瓦,打造广东海上风电基地。积极稳妥推进“双碳”工作。围绕能源、工业等重点领域稳步实施碳达峰行动,布局发展一批低碳零碳负碳新材料、新技术、新装备,推进国家碳计量中心建设。
17.广西: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和装机比重
2024年主要工作:推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深入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持续开展传统产业节能降碳改造,做大节能环保装备等绿色产业。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和装机比重。
18.西藏:持续推进清洁能源基地及电力外送通道建设
2024年工作安排:持续推进金沙江上游、藏东南等清洁能源基地及电力外送通道建设。设立以专项债为主的清洁能源产业专项资金,确保建成电力装机增长25%以上。因地制宜、加快推进清洁能源供暖供氧工程。
19.内蒙古:新能源新增装机规模4000万千瓦以上
2024年工作安排:我区4个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已经全部纳入国家规划,要开足马力、加快建设。
加快实施电力系统强网、外送、联网工程,建成张北至胜利、巴林至奈曼至阜新等工程,争取开工建设蒙西至京津冀输电通道工程,全面提升电网供电能力和新能源接入能力。
锻长板,就是要锚定“再造一个工业内蒙古”目标加快壮大新能源产业。开发要扩量提速,消纳要破解瓶颈、坚决防止大规模弃风弃光,新型电力系统要加快构建,绿电绿证交易要全面推开,新能源装备制造要加力提效、量质齐升。新能源全产业链要力争完成投资3000亿元,新增装机规模4000万千瓦以上、提前一年实现超过火电装机规模的目标,力争新能源装机新增规模、在建规模、总体规模保持全国第1,总之全国新能源头把交椅不能丢。
深入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集中力量打造乳制品世界级集群,硅晶新材料及光伏制造等3个国家级集群,风电装备、氢能制造、新型储能等9个自治区级集群。
大力实施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积极推广库布其模式、磴口模式,支持鄂尔多斯建设“光伏长城”,推进农光互补、牧光互补。
“变废为宝”我区大有文章可做,要一手抓粉煤灰、煤矸石等传统大宗工业固废转化利用,一手抓退役电池、光伏组件、风电机组等新型废弃物循环利用,支持包头风电退役装备资源化再利用示范区建设。深化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在能源基础设施、节能降碳改造、先进技术示范等领域规划实施一批重点工程。
20.吉林:促进增量绿电80%以上就地转化为实物产品
2024年工作安排:拓展延伸集风电整机、电机、叶片、储能等设备为一体的新能源装备产业链。
推动新能源产业跨越式发展。促进增量绿电80%以上就地转化为实物产品,推动新能源与优势产业融合发展。发展增量配电网,加快建设千万千瓦级绿能产业园区。鼓励头部企业或联合体作为绿能产业园区建设运营主体,以绿色零碳、电价优势吸引企业投资入园,真正把绿电打造成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产业培育的独特竞争利器。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强碳市场建设,开展林草碳汇试点,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21.上海:打造一批绿色工厂、绿色园区
2024年主要任务:推进绿色制造标准体系和绿色低碳供应链体系建设,打造一批绿色工厂、绿色园区。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加快实施煤电节能降碳改造,推动深远海海上风电建设,新建1万个电动汽车公共充电桩。积极推进虚拟电厂建设,着力降低电力峰谷差。落实超低能耗建筑项目200万平方米、公共建筑节能改造400万平方米。
22.福建:大力发展光伏发电等产业
做好2024年各项工作:持续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让绿色理念深入人心,绿色生产加快推行,绿色生活成为时尚。健全减污降碳约束机制,统筹推进重点行业碳达峰,推进碳排放权、排污权交易。培育壮大绿色经济,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电动船舶、新型储能、海上风电、光伏发电等产业,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积极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省级示范区,支持漳州建设全国重要清洁能源基地。
23.江西:促进再生资源清洁回收、资源化利用和集聚发展
2024年工作安排: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推广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科学有序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推进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开发应用,加大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培育力度,积极创建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和园区。推动节能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再生资源清洁回收、资源化利用和集聚发展,推进全域“无废城市”建设。
24.河南:力争2025年新能源装机达到8000万千瓦
2024年重点工作安排:加快豫东南高新区绿色能源装备产业园等项目建设。积极谋划外电入豫新通道,实施1000个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项目,建设一批新能源产业基地,力争2025年新能源装机达到8000万千瓦。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健全微电网、增量配电网运营机制,降低工业综合用电成本。
25.湖北:加快构建清洁能源、低碳交通、绿色城乡等10大体系
2024年工作思路和重点任务:切实推进全面绿色转型。着眼优化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用地四大结构,加快构建清洁能源、低碳交通、绿色城乡等10大体系,扎实推进华中氢能产业基地、大幕山抽水蓄能电站、枣阳风电产业园、汉川电厂四期等76个重点能源项目,实施低碳城市、“气化长江”等重点工程,依托“中碳登”系统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碳市场。
26.湖南:加快风电、光伏和抽水蓄能开发建设
关于2024年工作:放大基础设施投资,不断优化和夯实铁路网、公路网、水路网、电力网、算力网,重点抓好新型电力系统工程等十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有序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促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抓好郴州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调整优化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用地等结构,积极培育清洁能源等绿色低碳产业,加快构建废旧物循环利用体系。加快风电、光伏和抽水蓄能开发建设,基本建成新型电力系统“三区三厅”示范工程。
27.贵州:在乡村合理布局建设分散式风电和分布式光伏项目
2024年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在乡村合理布局建设分散式风电和分布式光伏项目,电力总装机超过8900万千瓦。推动清洁能源入黔。
抢抓光伏、风电等新能源产业加快发展机遇,大力发展新能源装备产业。深化价格机制改革。实施煤电容量电价机制,推动煤电联营、煤电和新能源联营。加快推进节能降碳。扎实推进碳达峰十大行动。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积极探索“零碳工厂”“零碳园区”建设。
28.陕西:新增新能源装机1000万千瓦以上
2024年重点工作:稳步扩大电力外送规模,新增新能源装机1000万千瓦以上,能源工业增加值增长5%。把发展制造业作为重中之重,深入实施链长制,加快产业基础提升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乘用车(新能源)、太阳能光伏、输变电装备、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链产值分别突破2500亿元、1800亿元、1000亿元和1000亿元。
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上马,促进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利用,深化煤电、建材、化工等重点行业领域节能降碳,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积极推动地热资源利用。探索开展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完善绿电交易市场等平台建设。
29.青海: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和绿色电力消费体系
2024年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实施减污降碳协同工程,统筹推进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碳达峰,建好零碳产业园区,加快重点行业企业绿色低碳节能改造,推进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先行先试,深化清洁取暖试点城市和示范县建设,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和绿色电力消费体系,落实国家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和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深化林草碳汇试点,为国家实现“双碳”目标作出青海贡献。
建设清洁能源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基地。增强清洁能源等绿色发展动能。谋划储备生成一批优质投资项目,深挖清洁能源、数字经济、新型工业化等领域投资潜力。
30.宁夏:尽快实现新能源总装机达到4000万千瓦
2024年重点工作:打好绿色低碳发展整体战。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推动能源双控逐步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全面实施节能减排“十大重点任务”,全面推进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新建一批绿色园区、绿色工厂,建成宁东“绿氢产业示范基地”。
切实强化能源安全。有效实施资源能源增产扩能计划,切实加强产业及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加快盐池千亿级大型气田和油田开发建设,加快400万千瓦光伏、100万千瓦抽水蓄能系列项目建设,尽快实现全区煤炭总产能超过1.4亿吨、电力总装机超过7200万千瓦、新能源总装机达到4000万千瓦、油气当量达到200万吨的目标。
31.新疆:全年新增新能源装机规模力争达到2000万千瓦
2024年主要工作: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快推动哈密北、准东、喀什、若羌等一批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和乌鲁木齐、伊犁、克拉玛依、哈密等4个氢能产业示范区建设,全年新增新能源装机规模力争达到2000万千瓦。
大氢能产业集群,稳步推进徐大堡、庄河核电基地建设,有序推进朝阳、兴城、大雅河等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支持沈阳、大连先进储能装备研发和制造基地建设,加快建设风光火核储一体化能源基地,全力打造清洁能源强省。
10.黑龙江:开复工新能源装机规模1200万千瓦
2024年重点工作安排:积极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和用地结构调整。提高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质量,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建设嘉泽中车储能电池制造等10个以上超百亿元产业大项目,推进大庆圣泉硬碳负极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建设,打造5个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开复工新能源装机规模1200万千瓦。
11.四川:大力推进雅砻江等清洁能源走廊建设
2024年工作安排建议: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促进水风光氢天然气等多能互补发展。开工建设45个风光项目,加快“三州一市”光伏发电和两河口混合式抽水蓄能等项目进度,大力推进雅砻江等清洁能源走廊建设。
12.重庆:因地制宜打造新材料、清洁能源等特色产业集群
2024年主要任务:因地制宜打造新材料、清洁能源等特色产业集群。实施绿色低碳转型行动。推进工业、城乡、交通等重点领域碳达峰行动计划,加快工业园区循环化和节能降碳改造,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有序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
构建绿色低碳供应链,推动低碳数字能源试点示范,打造绿色工厂和绿色园区,培育壮大节能环保装备、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绿色产业,大力发展绿色制造、装配式建筑,推进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建设。
13.云南:开工和投产新能源项目各1600万千瓦
2024年重点工作:稳能源电力。增煤电、扩光伏、优水电、配储能、强电网,力争供应电煤3500万吨以上,开工和投产新能源项目各1600万千瓦,加快抽水蓄能项目建设,确保托巴水电站投产,力争红河电厂建成发电。推动“水火风光储”多能协同和“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加快打造国家清洁能源基地和全国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
14.海南:启动海上风电制氢和氢能综合利用示范项目
2024年工作安排:开工海上风电、文旅消费等一批投资体量大、引领性强的产业项目,工业投资增长8%。启动海上风电制氢和氢能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培育风电装备制造清洁能源汽车等产业链。鼓励养殖用海与海上风电场、休闲渔业等融合发展。
15.甘肃:加快风光电大基地项目建设,新增新能源装机1200万千瓦
2024年重点工作:加快风光电大基地项目建设,新增新能源装机1200万千瓦。争取再开工2-3个抽水蓄能项目。支持酒泉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甘南建设甘肃南部新能源基地。争取陇电入鲁早日投产、陇电入浙开工建设、陇电入川核准推进。
稳妥有序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严把建设项目准入关口,促进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实施煤电容量电价机制,建立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形成机制。
16.广东:围绕能源、工业等重点领域稳步实施碳达峰行动
2024年工作安排:规模化开发海上风电,推进阳江青洲、汕头勒门、汕尾红海湾等项目建设,新增装机规模200万千瓦,打造广东海上风电基地。积极稳妥推进“双碳”工作。围绕能源、工业等重点领域稳步实施碳达峰行动,布局发展一批低碳零碳负碳新材料、新技术、新装备,推进国家碳计量中心建设。
17.广西: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和装机比重
2024年主要工作:推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深入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持续开展传统产业节能降碳改造,做大节能环保装备等绿色产业。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和装机比重。
18.西藏:持续推进清洁能源基地及电力外送通道建设
2024年工作安排:持续推进金沙江上游、藏东南等清洁能源基地及电力外送通道建设。设立以专项债为主的清洁能源产业专项资金,确保建成电力装机增长25%以上。因地制宜、加快推进清洁能源供暖供氧工程。
19.内蒙古:新能源新增装机规模4000万千瓦以上
2024年工作安排:我区4个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已经全部纳入国家规划,要开足马力、加快建设。
加快实施电力系统强网、外送、联网工程,建成张北至胜利、巴林至奈曼至阜新等工程,争取开工建设蒙西至京津冀输电通道工程,全面提升电网供电能力和新能源接入能力。
锻长板,就是要锚定“再造一个工业内蒙古”目标加快壮大新能源产业。开发要扩量提速,消纳要破解瓶颈、坚决防止大规模弃风弃光,新型电力系统要加快构建,绿电绿证交易要全面推开,新能源装备制造要加力提效、量质齐升。新能源全产业链要力争完成投资3000亿元,新增装机规模4000万千瓦以上、提前一年实现超过火电装机规模的目标,力争新能源装机新增规模、在建规模、总体规模保持全国第1,总之全国新能源头把交椅不能丢。
深入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集中力量打造乳制品世界级集群,硅晶新材料及光伏制造等3个国家级集群,风电装备、氢能制造、新型储能等9个自治区级集群。
大力实施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积极推广库布其模式、磴口模式,支持鄂尔多斯建设“光伏长城”,推进农光互补、牧光互补。
“变废为宝”我区大有文章可做,要一手抓粉煤灰、煤矸石等传统大宗工业固废转化利用,一手抓退役电池、光伏组件、风电机组等新型废弃物循环利用,支持包头风电退役装备资源化再利用示范区建设。深化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在能源基础设施、节能降碳改造、先进技术示范等领域规划实施一批重点工程。
20.吉林:促进增量绿电80%以上就地转化为实物产品
2024年工作安排:拓展延伸集风电整机、电机、叶片、储能等设备为一体的新能源装备产业链。
推动新能源产业跨越式发展。促进增量绿电80%以上就地转化为实物产品,推动新能源与优势产业融合发展。发展增量配电网,加快建设千万千瓦级绿能产业园区。鼓励头部企业或联合体作为绿能产业园区建设运营主体,以绿色零碳、电价优势吸引企业投资入园,真正把绿电打造成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产业培育的独特竞争利器。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强碳市场建设,开展林草碳汇试点,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21.上海:打造一批绿色工厂、绿色园区
2024年主要任务:推进绿色制造标准体系和绿色低碳供应链体系建设,打造一批绿色工厂、绿色园区。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加快实施煤电节能降碳改造,推动深远海海上风电建设,新建1万个电动汽车公共充电桩。积极推进虚拟电厂建设,着力降低电力峰谷差。落实超低能耗建筑项目200万平方米、公共建筑节能改造400万平方米。
22.福建:大力发展光伏发电等产业
做好2024年各项工作:持续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让绿色理念深入人心,绿色生产加快推行,绿色生活成为时尚。健全减污降碳约束机制,统筹推进重点行业碳达峰,推进碳排放权、排污权交易。培育壮大绿色经济,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电动船舶、新型储能、海上风电、光伏发电等产业,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积极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省级示范区,支持漳州建设全国重要清洁能源基地。
23.江西:促进再生资源清洁回收、资源化利用和集聚发展
2024年工作安排: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推广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科学有序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推进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开发应用,加大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培育力度,积极创建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和园区。推动节能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再生资源清洁回收、资源化利用和集聚发展,推进全域“无废城市”建设。
24.河南:力争2025年新能源装机达到8000万千瓦
2024年重点工作安排:加快豫东南高新区绿色能源装备产业园等项目建设。积极谋划外电入豫新通道,实施1000个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项目,建设一批新能源产业基地,力争2025年新能源装机达到8000万千瓦。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健全微电网、增量配电网运营机制,降低工业综合用电成本。
25.湖北:加快构建清洁能源、低碳交通、绿色城乡等10大体系
2024年工作思路和重点任务:切实推进全面绿色转型。着眼优化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用地四大结构,加快构建清洁能源、低碳交通、绿色城乡等10大体系,扎实推进华中氢能产业基地、大幕山抽水蓄能电站、枣阳风电产业园、汉川电厂四期等76个重点能源项目,实施低碳城市、“气化长江”等重点工程,依托“中碳登”系统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碳市场。
26.湖南:加快风电、光伏和抽水蓄能开发建设
关于2024年工作:放大基础设施投资,不断优化和夯实铁路网、公路网、水路网、电力网、算力网,重点抓好新型电力系统工程等十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有序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促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抓好郴州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调整优化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用地等结构,积极培育清洁能源等绿色低碳产业,加快构建废旧物循环利用体系。加快风电、光伏和抽水蓄能开发建设,基本建成新型电力系统“三区三厅”示范工程。
27.贵州:在乡村合理布局建设分散式风电和分布式光伏项目
2024年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在乡村合理布局建设分散式风电和分布式光伏项目,电力总装机超过8900万千瓦。推动清洁能源入黔。
抢抓光伏、风电等新能源产业加快发展机遇,大力发展新能源装备产业。深化价格机制改革。实施煤电容量电价机制,推动煤电联营、煤电和新能源联营。加快推进节能降碳。扎实推进碳达峰十大行动。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积极探索“零碳工厂”“零碳园区”建设。
28.陕西:新增新能源装机1000万千瓦以上
2024年重点工作:稳步扩大电力外送规模,新增新能源装机1000万千瓦以上,能源工业增加值增长5%。把发展制造业作为重中之重,深入实施链长制,加快产业基础提升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乘用车(新能源)、太阳能光伏、输变电装备、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链产值分别突破2500亿元、1800亿元、1000亿元和1000亿元。
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上马,促进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利用,深化煤电、建材、化工等重点行业领域节能降碳,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积极推动地热资源利用。探索开展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完善绿电交易市场等平台建设。
29.青海: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和绿色电力消费体系
2024年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实施减污降碳协同工程,统筹推进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碳达峰,建好零碳产业园区,加快重点行业企业绿色低碳节能改造,推进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先行先试,深化清洁取暖试点城市和示范县建设,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和绿色电力消费体系,落实国家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和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深化林草碳汇试点,为国家实现“双碳”目标作出青海贡献。
建设清洁能源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基地。增强清洁能源等绿色发展动能。谋划储备生成一批优质投资项目,深挖清洁能源、数字经济、新型工业化等领域投资潜力。
30.宁夏:尽快实现新能源总装机达到4000万千瓦
2024年重点工作:打好绿色低碳发展整体战。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推动能源双控逐步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全面实施节能减排“十大重点任务”,全面推进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新建一批绿色园区、绿色工厂,建成宁东“绿氢产业示范基地”。
切实强化能源安全。有效实施资源能源增产扩能计划,切实加强产业及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加快盐池千亿级大型气田和油田开发建设,加快400万千瓦光伏、100万千瓦抽水蓄能系列项目建设,尽快实现全区煤炭总产能超过1.4亿吨、电力总装机超过7200万千瓦、新能源总装机达到4000万千瓦、油气当量达到200万吨的目标。
31.新疆:全年新增新能源装机规模力争达到2000万千瓦
2024年主要工作: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快推动哈密北、准东、喀什、若羌等一批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和乌鲁木齐、伊犁、克拉玛依、哈密等4个氢能产业示范区建设,全年新增新能源装机规模力争达到2000万千瓦。
保托巴水电站投产,力争红河电厂建成发电。推动“水火风光储”多能协同和“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加快打造国家清洁能源基地和全国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
14.海南:启动海上风电制氢和氢能综合利用示范项目
2024年工作安排:开工海上风电、文旅消费等一批投资体量大、引领性强的产业项目,工业投资增长8%。启动海上风电制氢和氢能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培育风电装备制造清洁能源汽车等产业链。鼓励养殖用海与海上风电场、休闲渔业等融合发展。
15.甘肃:加快风光电大基地项目建设,新增新能源装机1200万千瓦
2024年重点工作:加快风光电大基地项目建设,新增新能源装机1200万千瓦。争取再开工2-3个抽水蓄能项目。支持酒泉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甘南建设甘肃南部新能源基地。争取陇电入鲁早日投产、陇电入浙开工建设、陇电入川核准推进。
稳妥有序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严把建设项目准入关口,促进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实施煤电容量电价机制,建立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形成机制。
16.广东:围绕能源、工业等重点领域稳步实施碳达峰行动
2024年工作安排:规模化开发海上风电,推进阳江青洲、汕头勒门、汕尾红海湾等项目建设,新增装机规模200万千瓦,打造广东海上风电基地。积极稳妥推进“双碳”工作。围绕能源、工业等重点领域稳步实施碳达峰行动,布局发展一批低碳零碳负碳新材料、新技术、新装备,推进国家碳计量中心建设。
17.广西: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和装机比重
2024年主要工作:推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深入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持续开展传统产业节能降碳改造,做大节能环保装备等绿色产业。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和装机比重。
18.西藏:持续推进清洁能源基地及电力外送通道建设
2024年工作安排:持续推进金沙江上游、藏东南等清洁能源基地及电力外送通道建设。设立以专项债为主的清洁能源产业专项资金,确保建成电力装机增长25%以上。因地制宜、加快推进清洁能源供暖供氧工程。
19.内蒙古:新能源新增装机规模4000万千瓦以上
2024年工作安排:我区4个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已经全部纳入国家规划,要开足马力、加快建设。
加快实施电力系统强网、外送、联网工程,建成张北至胜利、巴林至奈曼至阜新等工程,争取开工建设蒙西至京津冀输电通道工程,全面提升电网供电能力和新能源接入能力。
锻长板,就是要锚定“再造一个工业内蒙古”目标加快壮大新能源产业。开发要扩量提速,消纳要破解瓶颈、坚决防止大规模弃风弃光,新型电力系统要加快构建,绿电绿证交易要全面推开,新能源装备制造要加力提效、量质齐升。新能源全产业链要力争完成投资3000亿元,新增装机规模4000万千瓦以上、提前一年实现超过火电装机规模的目标,力争新能源装机新增规模、在建规模、总体规模保持全国第1,总之全国新能源头把交椅不能丢。
深入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集中力量打造乳制品世界级集群,硅晶新材料及光伏制造等3个国家级集群,风电装备、氢能制造、新型储能等9个自治区级集群。
大力实施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积极推广库布其模式、磴口模式,支持鄂尔多斯建设“光伏长城”,推进农光互补、牧光互补。
“变废为宝”我区大有文章可做,要一手抓粉煤灰、煤矸石等传统大宗工业固废转化利用,一手抓退役电池、光伏组件、风电机组等新型废弃物循环利用,支持包头风电退役装备资源化再利用示范区建设。深化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在能源基础设施、节能降碳改造、先进技术示范等领域规划实施一批重点工程。
20.吉林:促进增量绿电80%以上就地转化为实物产品
2024年工作安排:拓展延伸集风电整机、电机、叶片、储能等设备为一体的新能源装备产业链。
推动新能源产业跨越式发展。促进增量绿电80%以上就地转化为实物产品,推动新能源与优势产业融合发展。发展增量配电网,加快建设千万千瓦级绿能产业园区。鼓励头部企业或联合体作为绿能产业园区建设运营主体,以绿色零碳、电价优势吸引企业投资入园,真正把绿电打造成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产业培育的独特竞争利器。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强碳市场建设,开展林草碳汇试点,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21.上海:打造一批绿色工厂、绿色园区
2024年主要任务:推进绿色制造标准体系和绿色低碳供应链体系建设,打造一批绿色工厂、绿色园区。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加快实施煤电节能降碳改造,推动深远海海上风电建设,新建1万个电动汽车公共充电桩。积极推进虚拟电厂建设,着力降低电力峰谷差。落实超低能耗建筑项目200万平方米、公共建筑节能改造400万平方米。
22.福建:大力发展光伏发电等产业
做好2024年各项工作:持续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让绿色理念深入人心,绿色生产加快推行,绿色生活成为时尚。健全减污降碳约束机制,统筹推进重点行业碳达峰,推进碳排放权、排污权交易。培育壮大绿色经济,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电动船舶、新型储能、海上风电、光伏发电等产业,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积极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省级示范区,支持漳州建设全国重要清洁能源基地。
23.江西:促进再生资源清洁回收、资源化利用和集聚发展
2024年工作安排: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推广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科学有序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推进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开发应用,加大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培育力度,积极创建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和园区。推动节能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再生资源清洁回收、资源化利用和集聚发展,推进全域“无废城市”建设。
24.河南:力争2025年新能源装机达到8000万千瓦
2024年重点工作安排:加快豫东南高新区绿色能源装备产业园等项目建设。积极谋划外电入豫新通道,实施1000个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项目,建设一批新能源产业基地,力争2025年新能源装机达到8000万千瓦。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健全微电网、增量配电网运营机制,降低工业综合用电成本。
25.湖北:加快构建清洁能源、低碳交通、绿色城乡等10大体系
2024年工作思路和重点任务:切实推进全面绿色转型。着眼优化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用地四大结构,加快构建清洁能源、低碳交通、绿色城乡等10大体系,扎实推进华中氢能产业基地、大幕山抽水蓄能电站、枣阳风电产业园、汉川电厂四期等76个重点能源项目,实施低碳城市、“气化长江”等重点工程,依托“中碳登”系统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碳市场。
26.湖南:加快风电、光伏和抽水蓄能开发建设
关于2024年工作:放大基础设施投资,不断优化和夯实铁路网、公路网、水路网、电力网、算力网,重点抓好新型电力系统工程等十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有序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促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抓好郴州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调整优化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用地等结构,积极培育清洁能源等绿色低碳产业,加快构建废旧物循环利用体系。加快风电、光伏和抽水蓄能开发建设,基本建成新型电力系统“三区三厅”示范工程。
27.贵州:在乡村合理布局建设分散式风电和分布式光伏项目
2024年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在乡村合理布局建设分散式风电和分布式光伏项目,电力总装机超过8900万千瓦。推动清洁能源入黔。
抢抓光伏、风电等新能源产业加快发展机遇,大力发展新能源装备产业。深化价格机制改革。实施煤电容量电价机制,推动煤电联营、煤电和新能源联营。加快推进节能降碳。扎实推进碳达峰十大行动。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积极探索“零碳工厂”“零碳园区”建设。
28.陕西:新增新能源装机1000万千瓦以上
2024年重点工作:稳步扩大电力外送规模,新增新能源装机1000万千瓦以上,能源工业增加值增长5%。把发展制造业作为重中之重,深入实施链长制,加快产业基础提升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乘用车(新能源)、太阳能光伏、输变电装备、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链产值分别突破2500亿元、1800亿元、1000亿元和1000亿元。
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上马,促进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利用,深化煤电、建材、化工等重点行业领域节能降碳,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积极推动地热资源利用。探索开展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完善绿电交易市场等平台建设。
29.青海: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和绿色电力消费体系
2024年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实施减污降碳协同工程,统筹推进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碳达峰,建好零碳产业园区,加快重点行业企业绿色低碳节能改造,推进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先行先试,深化清洁取暖试点城市和示范县建设,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和绿色电力消费体系,落实国家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和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深化林草碳汇试点,为国家实现“双碳”目标作出青海贡献。
建设清洁能源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基地。增强清洁能源等绿色发展动能。谋划储备生成一批优质投资项目,深挖清洁能源、数字经济、新型工业化等领域投资潜力。
30.宁夏:尽快实现新能源总装机达到4000万千瓦
2024年重点工作:打好绿色低碳发展整体战。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推动能源双控逐步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全面实施节能减排“十大重点任务”,全面推进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新建一批绿色园区、绿色工厂,建成宁东“绿氢产业示范基地”。
切实强化能源安全。有效实施资源能源增产扩能计划,切实加强产业及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加快盐池千亿级大型气田和油田开发建设,加快400万千瓦光伏、100万千瓦抽水蓄能系列项目建设,尽快实现全区煤炭总产能超过1.4亿吨、电力总装机超过7200万千瓦、新能源总装机达到4000万千瓦、油气当量达到200万吨的目标。
31.新疆:全年新增新能源装机规模力争达到2000万千瓦
2024年主要工作: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快推动哈密北、准东、喀什、若羌等一批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和乌鲁木齐、伊犁、克拉玛依、哈密等4个氢能产业示范区建设,全年新增新能源装机规模力争达到2000万千瓦。
制宜、加快推进清洁能源供暖供氧工程。
19.内蒙古:新能源新增装机规模4000万千瓦以上
2024年工作安排:我区4个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已经全部纳入国家规划,要开足马力、加快建设。
加快实施电力系统强网、外送、联网工程,建成张北至胜利、巴林至奈曼至阜新等工程,争取开工建设蒙西至京津冀输电通道工程,全面提升电网供电能力和新能源接入能力。
锻长板,就是要锚定“再造一个工业内蒙古”目标加快壮大新能源产业。开发要扩量提速,消纳要破解瓶颈、坚决防止大规模弃风弃光,新型电力系统要加快构建,绿电绿证交易要全面推开,新能源装备制造要加力提效、量质齐升。新能源全产业链要力争完成投资3000亿元,新增装机规模4000万千瓦以上、提前一年实现超过火电装机规模的目标,力争新能源装机新增规模、在建规模、总体规模保持全国第1,总之全国新能源头把交椅不能丢。
深入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集中力量打造乳制品世界级集群,硅晶新材料及光伏制造等3个国家级集群,风电装备、氢能制造、新型储能等9个自治区级集群。
大力实施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积极推广库布其模式、磴口模式,支持鄂尔多斯建设“光伏长城”,推进农光互补、牧光互补。
“变废为宝”我区大有文章可做,要一手抓粉煤灰、煤矸石等传统大宗工业固废转化利用,一手抓退役电池、光伏组件、风电机组等新型废弃物循环利用,支持包头风电退役装备资源化再利用示范区建设。深化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在能源基础设施、节能降碳改造、先进技术示范等领域规划实施一批重点工程。
20.吉林:促进增量绿电80%以上就地转化为实物产品
2024年工作安排:拓展延伸集风电整机、电机、叶片、储能等设备为一体的新能源装备产业链。
推动新能源产业跨越式发展。促进增量绿电80%以上就地转化为实物产品,推动新能源与优势产业融合发展。发展增量配电网,加快建设千万千瓦级绿能产业园区。鼓励头部企业或联合体作为绿能产业园区建设运营主体,以绿色零碳、电价优势吸引企业投资入园,真正把绿电打造成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产业培育的独特竞争利器。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强碳市场建设,开展林草碳汇试点,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21.上海:打造一批绿色工厂、绿色园区
2024年主要任务:推进绿色制造标准体系和绿色低碳供应链体系建设,打造一批绿色工厂、绿色园区。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加快实施煤电节能降碳改造,推动深远海海上风电建设,新建1万个电动汽车公共充电桩。积极推进虚拟电厂建设,着力降低电力峰谷差。落实超低能耗建筑项目200万平方米、公共建筑节能改造400万平方米。
22.福建:大力发展光伏发电等产业
做好2024年各项工作:持续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让绿色理念深入人心,绿色生产加快推行,绿色生活成为时尚。健全减污降碳约束机制,统筹推进重点行业碳达峰,推进碳排放权、排污权交易。培育壮大绿色经济,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电动船舶、新型储能、海上风电、光伏发电等产业,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积极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省级示范区,支持漳州建设全国重要清洁能源基地。
23.江西:促进再生资源清洁回收、资源化利用和集聚发展
2024年工作安排: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推广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科学有序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推进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开发应用,加大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培育力度,积极创建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和园区。推动节能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再生资源清洁回收、资源化利用和集聚发展,推进全域“无废城市”建设。
24.河南:力争2025年新能源装机达到8000万千瓦
2024年重点工作安排:加快豫东南高新区绿色能源装备产业园等项目建设。积极谋划外电入豫新通道,实施1000个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项目,建设一批新能源产业基地,力争2025年新能源装机达到8000万千瓦。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健全微电网、增量配电网运营机制,降低工业综合用电成本。
25.湖北:加快构建清洁能源、低碳交通、绿色城乡等10大体系
2024年工作思路和重点任务:切实推进全面绿色转型。着眼优化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用地四大结构,加快构建清洁能源、低碳交通、绿色城乡等10大体系,扎实推进华中氢能产业基地、大幕山抽水蓄能电站、枣阳风电产业园、汉川电厂四期等76个重点能源项目,实施低碳城市、“气化长江”等重点工程,依托“中碳登”系统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碳市场。
26.湖南:加快风电、光伏和抽水蓄能开发建设
关于2024年工作:放大基础设施投资,不断优化和夯实铁路网、公路网、水路网、电力网、算力网,重点抓好新型电力系统工程等十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有序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促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抓好郴州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调整优化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用地等结构,积极培育清洁能源等绿色低碳产业,加快构建废旧物循环利用体系。加快风电、光伏和抽水蓄能开发建设,基本建成新型电力系统“三区三厅”示范工程。
27.贵州:在乡村合理布局建设分散式风电和分布式光伏项目
2024年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在乡村合理布局建设分散式风电和分布式光伏项目,电力总装机超过8900万千瓦。推动清洁能源入黔。
抢抓光伏、风电等新能源产业加快发展机遇,大力发展新能源装备产业。深化价格机制改革。实施煤电容量电价机制,推动煤电联营、煤电和新能源联营。加快推进节能降碳。扎实推进碳达峰十大行动。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积极探索“零碳工厂”“零碳园区”建设。
28.陕西:新增新能源装机1000万千瓦以上
2024年重点工作:稳步扩大电力外送规模,新增新能源装机1000万千瓦以上,能源工业增加值增长5%。把发展制造业作为重中之重,深入实施链长制,加快产业基础提升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乘用车(新能源)、太阳能光伏、输变电装备、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链产值分别突破2500亿元、1800亿元、1000亿元和1000亿元。
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上马,促进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利用,深化煤电、建材、化工等重点行业领域节能降碳,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积极推动地热资源利用。探索开展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完善绿电交易市场等平台建设。
29.青海: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和绿色电力消费体系
2024年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实施减污降碳协同工程,统筹推进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碳达峰,建好零碳产业园区,加快重点行业企业绿色低碳节能改造,推进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先行先试,深化清洁取暖试点城市和示范县建设,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和绿色电力消费体系,落实国家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和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深化林草碳汇试点,为国家实现“双碳”目标作出青海贡献。
建设清洁能源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基地。增强清洁能源等绿色发展动能。谋划储备生成一批优质投资项目,深挖清洁能源、数字经济、新型工业化等领域投资潜力。
30.宁夏:尽快实现新能源总装机达到4000万千瓦
2024年重点工作:打好绿色低碳发展整体战。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推动能源双控逐步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全面实施节能减排“十大重点任务”,全面推进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新建一批绿色园区、绿色工厂,建成宁东“绿氢产业示范基地”。
切实强化能源安全。有效实施资源能源增产扩能计划,切实加强产业及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加快盐池千亿级大型气田和油田开发建设,加快400万千瓦光伏、100万千瓦抽水蓄能系列项目建设,尽快实现全区煤炭总产能超过1.4亿吨、电力总装机超过7200万千瓦、新能源总装机达到4000万千瓦、油气当量达到200万吨的目标。
31.新疆:全年新增新能源装机规模力争达到2000万千瓦
2024年主要工作: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快推动哈密北、准东、喀什、若羌等一批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和乌鲁木齐、伊犁、克拉玛依、哈密等4个氢能产业示范区建设,全年新增新能源装机规模力争达到2000万千瓦。
推动新能源产业跨越式发展。促进增量绿电80%以上就地转化为实物产品,推动新能源与优势产业融合发展。发展增量配电网,加快建设千万千瓦级绿能产业园区。鼓励头部企业或联合体作为绿能产业园区建设运营主体,以绿色零碳、电价优势吸引企业投资入园,真正把绿电打造成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产业培育的独特竞争利器。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强碳市场建设,开展林草碳汇试点,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21.上海:打造一批绿色工厂、绿色园区
2024年主要任务:推进绿色制造标准体系和绿色低碳供应链体系建设,打造一批绿色工厂、绿色园区。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加快实施煤电节能降碳改造,推动深远海海上风电建设,新建1万个电动汽车公共充电桩。积极推进虚拟电厂建设,着力降低电力峰谷差。落实超低能耗建筑项目200万平方米、公共建筑节能改造400万平方米。
22.福建:大力发展光伏发电等产业
做好2024年各项工作:持续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让绿色理念深入人心,绿色生产加快推行,绿色生活成为时尚。健全减污降碳约束机制,统筹推进重点行业碳达峰,推进碳排放权、排污权交易。培育壮大绿色经济,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电动船舶、新型储能、海上风电、光伏发电等产业,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积极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省级示范区,支持漳州建设全国重要清洁能源基地。
23.江西:促进再生资源清洁回收、资源化利用和集聚发展
2024年工作安排: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推广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科学有序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推进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开发应用,加大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培育力度,积极创建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和园区。推动节能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再生资源清洁回收、资源化利用和集聚发展,推进全域“无废城市”建设。
24.河南:力争2025年新能源装机达到8000万千瓦
2024年重点工作安排:加快豫东南高新区绿色能源装备产业园等项目建设。积极谋划外电入豫新通道,实施1000个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项目,建设一批新能源产业基地,力争2025年新能源装机达到8000万千瓦。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健全微电网、增量配电网运营机制,降低工业综合用电成本。
25.湖北:加快构建清洁能源、低碳交通、绿色城乡等10大体系
2024年工作思路和重点任务:切实推进全面绿色转型。着眼优化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用地四大结构,加快构建清洁能源、低碳交通、绿色城乡等10大体系,扎实推进华中氢能产业基地、大幕山抽水蓄能电站、枣阳风电产业园、汉川电厂四期等76个重点能源项目,实施低碳城市、“气化长江”等重点工程,依托“中碳登”系统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碳市场。
26.湖南:加快风电、光伏和抽水蓄能开发建设
关于2024年工作:放大基础设施投资,不断优化和夯实铁路网、公路网、水路网、电力网、算力网,重点抓好新型电力系统工程等十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有序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促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抓好郴州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调整优化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用地等结构,积极培育清洁能源等绿色低碳产业,加快构建废旧物循环利用体系。加快风电、光伏和抽水蓄能开发建设,基本建成新型电力系统“三区三厅”示范工程。
27.贵州:在乡村合理布局建设分散式风电和分布式光伏项目
2024年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在乡村合理布局建设分散式风电和分布式光伏项目,电力总装机超过8900万千瓦。推动清洁能源入黔。
抢抓光伏、风电等新能源产业加快发展机遇,大力发展新能源装备产业。深化价格机制改革。实施煤电容量电价机制,推动煤电联营、煤电和新能源联营。加快推进节能降碳。扎实推进碳达峰十大行动。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积极探索“零碳工厂”“零碳园区”建设。
28.陕西:新增新能源装机1000万千瓦以上
2024年重点工作:稳步扩大电力外送规模,新增新能源装机1000万千瓦以上,能源工业增加值增长5%。把发展制造业作为重中之重,深入实施链长制,加快产业基础提升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乘用车(新能源)、太阳能光伏、输变电装备、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链产值分别突破2500亿元、1800亿元、1000亿元和1000亿元。
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上马,促进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利用,深化煤电、建材、化工等重点行业领域节能降碳,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积极推动地热资源利用。探索开展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完善绿电交易市场等平台建设。
29.青海: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和绿色电力消费体系
2024年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实施减污降碳协同工程,统筹推进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碳达峰,建好零碳产业园区,加快重点行业企业绿色低碳节能改造,推进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先行先试,深化清洁取暖试点城市和示范县建设,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和绿色电力消费体系,落实国家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和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深化林草碳汇试点,为国家实现“双碳”目标作出青海贡献。
建设清洁能源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基地。增强清洁能源等绿色发展动能。谋划储备生成一批优质投资项目,深挖清洁能源、数字经济、新型工业化等领域投资潜力。
30.宁夏:尽快实现新能源总装机达到4000万千瓦
2024年重点工作:打好绿色低碳发展整体战。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推动能源双控逐步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全面实施节能减排“十大重点任务”,全面推进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新建一批绿色园区、绿色工厂,建成宁东“绿氢产业示范基地”。
切实强化能源安全。有效实施资源能源增产扩能计划,切实加强产业及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加快盐池千亿级大型气田和油田开发建设,加快400万千瓦光伏、100万千瓦抽水蓄能系列项目建设,尽快实现全区煤炭总产能超过1.4亿吨、电力总装机超过7200万千瓦、新能源总装机达到4000万千瓦、油气当量达到200万吨的目标。
31.新疆:全年新增新能源装机规模力争达到2000万千瓦
2024年主要工作: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快推动哈密北、准东、喀什、若羌等一批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和乌鲁木齐、伊犁、克拉玛依、哈密等4个氢能产业示范区建设,全年新增新能源装机规模力争达到2000万千瓦。
外电入豫新通道,实施1000个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项目,建设一批新能源产业基地,力争2025年新能源装机达到8000万千瓦。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健全微电网、增量配电网运营机制,降低工业综合用电成本。
25.湖北:加快构建清洁能源、低碳交通、绿色城乡等10大体系
2024年工作思路和重点任务:切实推进全面绿色转型。着眼优化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用地四大结构,加快构建清洁能源、低碳交通、绿色城乡等10大体系,扎实推进华中氢能产业基地、大幕山抽水蓄能电站、枣阳风电产业园、汉川电厂四期等76个重点能源项目,实施低碳城市、“气化长江”等重点工程,依托“中碳登”系统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碳市场。
26.湖南:加快风电、光伏和抽水蓄能开发建设
关于2024年工作:放大基础设施投资,不断优化和夯实铁路网、公路网、水路网、电力网、算力网,重点抓好新型电力系统工程等十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有序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促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抓好郴州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调整优化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用地等结构,积极培育清洁能源等绿色低碳产业,加快构建废旧物循环利用体系。加快风电、光伏和抽水蓄能开发建设,基本建成新型电力系统“三区三厅”示范工程。
27.贵州:在乡村合理布局建设分散式风电和分布式光伏项目
2024年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在乡村合理布局建设分散式风电和分布式光伏项目,电力总装机超过8900万千瓦。推动清洁能源入黔。
抢抓光伏、风电等新能源产业加快发展机遇,大力发展新能源装备产业。深化价格机制改革。实施煤电容量电价机制,推动煤电联营、煤电和新能源联营。加快推进节能降碳。扎实推进碳达峰十大行动。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积极探索“零碳工厂”“零碳园区”建设。
28.陕西:新增新能源装机1000万千瓦以上
2024年重点工作:稳步扩大电力外送规模,新增新能源装机1000万千瓦以上,能源工业增加值增长5%。把发展制造业作为重中之重,深入实施链长制,加快产业基础提升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乘用车(新能源)、太阳能光伏、输变电装备、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链产值分别突破2500亿元、1800亿元、1000亿元和1000亿元。
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上马,促进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利用,深化煤电、建材、化工等重点行业领域节能降碳,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积极推动地热资源利用。探索开展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完善绿电交易市场等平台建设。
29.青海: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和绿色电力消费体系
2024年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实施减污降碳协同工程,统筹推进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碳达峰,建好零碳产业园区,加快重点行业企业绿色低碳节能改造,推进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先行先试,深化清洁取暖试点城市和示范县建设,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和绿色电力消费体系,落实国家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和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深化林草碳汇试点,为国家实现“双碳”目标作出青海贡献。
建设清洁能源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基地。增强清洁能源等绿色发展动能。谋划储备生成一批优质投资项目,深挖清洁能源、数字经济、新型工业化等领域投资潜力。
30.宁夏:尽快实现新能源总装机达到4000万千瓦
2024年重点工作:打好绿色低碳发展整体战。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推动能源双控逐步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全面实施节能减排“十大重点任务”,全面推进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新建一批绿色园区、绿色工厂,建成宁东“绿氢产业示范基地”。
切实强化能源安全。有效实施资源能源增产扩能计划,切实加强产业及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加快盐池千亿级大型气田和油田开发建设,加快400万千瓦光伏、100万千瓦抽水蓄能系列项目建设,尽快实现全区煤炭总产能超过1.4亿吨、电力总装机超过7200万千瓦、新能源总装机达到4000万千瓦、油气当量达到200万吨的目标。
31.新疆:全年新增新能源装机规模力争达到2000万千瓦
2024年主要工作: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快推动哈密北、准东、喀什、若羌等一批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和乌鲁木齐、伊犁、克拉玛依、哈密等4个氢能产业示范区建设,全年新增新能源装机规模力争达到2000万千瓦。
2024年重点工作:稳步扩大电力外送规模,新增新能源装机1000万千瓦以上,能源工业增加值增长5%。把发展制造业作为重中之重,深入实施链长制,加快产业基础提升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乘用车(新能源)、太阳能光伏、输变电装备、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链产值分别突破2500亿元、1800亿元、1000亿元和1000亿元。
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上马,促进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利用,深化煤电、建材、化工等重点行业领域节能降碳,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积极推动地热资源利用。探索开展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完善绿电交易市场等平台建设。
29.青海: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和绿色电力消费体系
2024年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实施减污降碳协同工程,统筹推进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碳达峰,建好零碳产业园区,加快重点行业企业绿色低碳节能改造,推进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先行先试,深化清洁取暖试点城市和示范县建设,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
30.宁夏:尽快实现新能源总装机达到4000万千瓦
2024年重点工作:打好绿色低碳发展整体战。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推动能源双控逐步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全面实施节能减排“十大重点任务”,全面推进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新建一批绿色园区、绿色工厂,建成宁东“绿氢产业示范基地”。
切实强化能源安全。有效实施资源能源增产扩能计划,切实加强产业及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加快盐池千亿级大型气田和油田开发建设,加快400万千瓦光伏、100万千瓦抽水蓄能系列项目建设,尽快实现全区煤炭总产能超过1.4亿吨、电力总装机超过7200万千瓦、新能源总装机达到4000万千瓦、油气当量达到200万吨的目标。
31.新疆:全年新增新能源装机规模力争达到2000万千瓦
2024年主要工作: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快推动哈密北、准东、喀什、若羌等一批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和乌鲁木齐、伊犁、克拉玛依、哈密等4个氢能产业示范区建设,全年新增新能源装机规模力争达到2000万千瓦。
宏观政策
2月5日,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印发《关于推进铝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通知指出,落实国家和省关于节约能源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以及电解铝行业电价浮动政策,全力保障电解铝企业用电需求。
探索跨区域实施水电交易,鼓励将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纳入电解铝企业电力市场化交易,支持运用长协煤指标配额用于煤、电、铝三方联营交易体系。坚持用地跟着项目走,对铝精深加工等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用地需求应保尽保。用好《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2020年本)》贵州省新增铝及铝精深加工产业政策红利,落实鼓励类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落实再生铝企业资源综合利用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
原文链接:《关于推进铝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政策解读
行业聚焦
内蒙古:2023年光伏装机容量超23GW 同比增长47.12%
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可再生能源完成发电量1689.88亿千瓦时,同比增加325.49亿千瓦时,增长23.86%。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例35.04%,同比上升3.25%。全区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增量占全社会用电量增量的61.18%,较上年同期提升14.02%。
一、风力并网发电设备装机容量6961.1万千瓦,同比增加2392.76万千瓦,增长52.38%。风电新增容量占全区新增容量的53.68%,较上年占比提高13.64%,占全国并网风电新增容量的31.64%,位居全国各省第一。风力发电并网发电设备装机容量占全区发电设备装机容量的32.62%,同比上升5.56%,占全国并网风力发电设备装机容量的15.77%,仍位居全国第一。
其中,蒙西地区并网风电发电设备装机容量4891.92万千瓦,同比增加1824.48万千瓦,增长59.48%。蒙东地区六千千瓦以上电厂并网风电发电设备装机容量2062.04万千瓦,同比增加565.95万千瓦,增长37.83%。
风电完成发电量1354.62亿千瓦时,同比增加277.52亿千瓦时,增长25.77%,风电发电量占全区发电量的比例17.90%,同比上升1.28%。
其中,蒙西地区并网风电完成发电量933.66亿千瓦时,同比增加209.61亿千瓦时,增长28.95%。蒙东地区六千千瓦以上电厂并网风电完成发电量419.07亿千瓦时,同比增加67.86亿千瓦,增长19.32%。
风电上网电量占自治区全社会用电量的27.07%,同比上升2.86%。该用电量的比例较全国平均数高17.66%,位居全国各省区第一。
二、太阳能发电并网发电设备装机容量2306.42万千瓦,同比增加738.66万千瓦,增长47.12%。太阳能发电新增容量占全区电力新增容量的16.57%,较上年占比提高5.67%。
其中,蒙西地区并网太阳能发电设备装机容量1790.07万千瓦,同比增加665.24万千瓦,增长59.14%。蒙东地区六千千瓦以上电厂并网太阳能发电设备装机容量400.22万千瓦,同比增加47.0万千瓦,增长13.31%。
太阳能并网发电设备装机容量占全区发电设备装机容量的比例10.81%,同比上升1.52%。占全国太阳能并网发电设备装机容量的3.78%,位居第十三位。
太阳能发电完成发电量290.53亿千瓦时,同比增加45.94亿千瓦时,增长18.78%。太阳能发电量占全区发电量的比例3.84%,同比上升0.07%。太阳能发电上网电量281.96亿千瓦时,占自治区全社会用电量的5.85%,同比上升0.26%。占全国太阳能发电量的4.99%,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位居第六位。
其中,蒙西地区并网太阳能完成发电量208.42亿千瓦时,同比增加30.66亿千瓦时,增长17.25%。蒙东地区六千千瓦以上电厂并网太阳能完成发电量60.77亿千瓦时,同比增加10.73亿千瓦,增长21.45%。
三、人均可再生能源发电资源占有量
(一)人均发电设备装机容量3.86千瓦/人,同比增加1.29千瓦/人,增长50.19%。其中,蒙西地区4.95千瓦/人,同比增加1.84千瓦/人,增长59.16%。蒙东地区2.35千瓦/人,同比增加0.59千瓦/人,增长33.52%。
(二)人均年发电量6854.77千瓦时/人.年,同比增加1347.77千瓦时人.年,增长24.47%。其中,蒙西地区8459.84千瓦时/人.年,同比增加1779.78千瓦时/人.年,增长26.64%。蒙东地区4569.92千瓦时/人.年,同比增加748.5千瓦时/人.年,增长19.59%。
风电完成发电量1354.62亿千瓦时,同比增加277.52亿千瓦时,增长25.77%,风电发电量占全区发电量的比例17.90%,同比上升1.28%。
其中,蒙西地区并网风电完成发电量933.66亿千瓦时,同比增加209.61亿千瓦时,增长28.95%。蒙东地区六千千瓦以上电厂并网风电完成发电量419.07亿千瓦时,同比增加67.86亿千瓦,增长19.32%。
二、太阳能发电并网发电设备装机容量2306.42万千瓦,同比增加738.66万千瓦,增长47.12%。太阳能发电新增容量占全区电力新增容量的16.57%,较上年占比提高5.67%。
其中,蒙西地区并网太阳能发电设备装机容量1790.07万千瓦,同比增加665.24万千瓦,增长59.14%。蒙东地区六千千瓦以上电厂并网太阳能发电设备装机容量400.22万千瓦,同比增加47.0万千瓦,增长13.31%。
太阳能发电完成发电量290.53亿千瓦时,同比增加45.94亿千瓦时,增长18.78%。太阳能发电量占全区发电量的比例3.84%,同比上升0.07%。太阳能发电上网电量281.96亿千瓦时,占自治区全社会用电量的5.85%,同比上升0.26%。占全国太阳能发电量的4.99%,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位居第六位。
其中,蒙西地区并网太阳能完成发电量208.42亿千瓦时,同比增加30.66亿千瓦时,增长17.25%。蒙东地区六千千瓦以上电厂并网太阳能完成发电量60.77亿千瓦时,同比增加10.73亿千瓦,增长21.45%。
三、人均可再生能源发电资源占有量
(一)人均发电设备装机容量3.86千瓦/人,同比增加1.29千瓦/人,增长50.19%。其中,蒙西地区4.95千瓦/人,同比增加1.84千瓦/人,增长59.16%。蒙东地区2.35千瓦/人,同比增加0.59千瓦/人,增长33.52%。
(二)人均年发电量6854.77千瓦时/人.年,同比增加1347.77千瓦时人.年,增长24.47%。其中,蒙西地区8459.84千瓦时/人.年,同比增加1779.78千瓦时/人.年,增长26.64%。蒙东地区4569.92千瓦时/人.年,同比增加748.5千瓦时/人.年,增长19.59%。
技术前沿
从南京大学获悉,该校谭海仁教授课题组研制的大面积全钙钛矿光伏组件取得新突破,经国际权威第三方机构测试,其稳态光电转化效率达24.5%,刷新此类组件的世界纪录,也为后续产业化发展打下技术基础。相关论文23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上。
据谭海仁介绍,钙钛矿是新型太阳能电池的重点研发方向之一。和传统晶硅材料相比,钙钛矿光伏组件更轻、更薄,具有可弯曲、半透明等良好特性,应用场景更丰富。近年来,谭海仁课题组一直致力于研究钙钛矿,取得小面积电池光电转化效率28%、大面积叠层组件光电转化效率21.7%等成果。
“叠层组件由带隙不同的子电池堆叠而成,窄带隙子电池能够吸收宽带隙子电池吸收不了的光,理论上,叠层组件的光电转化效率应该更高,21.7%这个结果显然不能令人满意。”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南京大学2019级直博生高寒告诉记者,实验室制备的小面积电池只有1平方厘米左右,而真正具有商用价值的是组件,所以必须突破大面积叠层组件的效率关。
难点在于窄带隙钙钛矿薄膜的生产工艺。“窄带隙钙钛矿薄膜的结晶过程太快,不好控制,大面积制备时,会出现薄膜不均匀的问题。而且钙钛矿的结晶过程上下不同步,容易导致薄膜的底部产生大量缺陷。”高寒说。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谭海仁课题组在前驱体溶液中加入了甘氨酰胺盐酸盐,它能够减缓钙钛矿的结晶速率,将薄膜的制备时间延长到原来的10倍左右,并且能自发诱导修复底部缺陷。
高寒表示,用这种办法制造的窄带隙钙钛矿薄膜,与宽带隙钙钛矿薄膜结合后,所形成的叠层组件面积达20.25平方厘米。经过国际权威第三方机构测试,该组件取得24.5%的光电转化效率,相关数据被国际《太阳能电池效率表》收录,目前尚无同类组件打破该纪录。
谭海仁表示,此次突破为后续发展打下了技术基础,“我们还将不断尝试制备面积更大、效率更高的全钙钛矿光伏组件,向着产业化的目标踏实前进。”
我国科研团队刷新大面积全钙钛矿光电转化效率世界纪录
难点在于窄带隙钙钛矿薄膜的生产工艺。“窄带隙钙钛矿薄膜的结晶过程太快,不好控制,大面积制备时,会出现薄膜不均匀的问题。而且钙钛矿的结晶过程上下不同步,容易导致薄膜的底部产生大量缺陷。”高寒说。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谭海仁课题组在前驱体溶液中加入了甘氨酰胺盐酸盐,它能够减缓钙钛矿的结晶速率,将薄膜的制备时间延长到原来的10倍左右,并且能自发诱导修复底部缺陷。
高寒表示,用这种办法制造的窄带隙钙钛矿薄膜,与宽带隙钙钛矿薄膜结合后,所形成的叠层组件面积达20.25平方厘米。经过国际权威第三方机构测试,该组件取得24.5%的光电转化效率,相关数据被国际《太阳能电池效率表》收录,目前尚无同类组件打破该纪录。
谭海仁表示,此次突破为后续发展打下了技术基础,“我们还将不断尝试制备面积更大、效率更高的全钙钛矿光伏组件,向着产业化的目标踏实前进。”
专业评论
中国储能网讯:钠电池技术发展越来越快,已经在新能源车和储能领域应用。从各环节布局的企业来看,钠电池产业链逐步走向协同效应,各个配套环节雏形已现。
2024年开年以来,钠电池好消息不断传来。储能领域,1月30日,新型电力能源储能电池“国晟钠电1号”正式发布。1 月 28 日,在重庆潼南高新区的尼古拉科技产业研究院纳米级固态电池中试生产线上,第一块大容量高能量密度纳米固态钠离子电池中试产品下线。
新能源汽车领域,钠电池量产车型也于今年落地。1月5日,江汽集团旗下的新能源汽车品牌——江淮钇为全球首款钠电池量产车型钠电版花仙子电动车正式向用户交付。就在江淮钇为交付用户的前一周(2023年12月28日),江铃集团新能源搭载孚能科技钠离子电池的江铃易至EV3(青春版)车型也正式下线。
随着钠电池产业的快速发展,其会否成为锂电池的平替产品?
钠电池产业发展迈入关键年
储能、新能源汽车领域同步推进
就潼南中试下线的纳米级固态电池来看,该款电池基于尼古拉科技产业研究院自主研发的高性能正、负极材料,结合了负极表面纳米改性、低温电解液配方和电解液原位固化等先进技术,电池能量密度达到160~180 Wh/kg,和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相当。
据尼古拉科技产业研究院首席科学家、燕山大学教授唐永福介绍,“我们开发的大容量、高能量密度纳米固态钠离子电池,成本低、高安全、循环寿命长、低温性能好,特别适合高寒、高纬度地区储能电池、低速电动车。”
“2024年是钠电池发展的关键之年。”经济学家余丰慧表示,钠电池在能量密度方面达到与磷酸铁锂电池相当水平,说明钠离子电池技术在国内的研发已取得实质性进展。“这款电池的成功研发,预示着钠离子电池有可能成为锂离子电池的一种重要补充或者替代,对于缓解锂资源供应压力具有战略意义。
钠电池在储能领域的应用也在同步推进。1月25日,大唐50MW/100MWh钠离子储能项目在湖北潜江熊口农场开工。该项目总投资2亿元,占地30亩,业主方为大唐湖北能源开发有限公司,装机容量 50MW/100MWh。
1月12日,中国华电下属江苏华电发布光伏集中配建灌云200MW/400MWh储能项目EPC总承包招标公告。其中,该项目包含5MW/10MWh钠离子储能系统。
1月4日,比亚迪(徐州)钠离子电池项目在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工奠基。该项目由比亚迪旗下的弗迪电池与淮海控股集团联合打造,计划总投资100亿元、年产能30GWh,主要生产钠离子电池电芯以及PACK等相关配套产品,将打造成全球最大的微型车钠电系统配套商。
在1月19日召开的华为数字能源2024站点能源十大趋势发布会上,华为站点能源领域总裁李少龙就明确表示,碳中和背景下,绿色技术创新风起云涌,站点能源产业迎来增长与变革。“储能技术多元化,钠电池等新材料的出现,进一步拓宽储能应用场景。”
部分中低端锂电市场或被替代
需要指出的是,江铃集团的江铃易至EV3和江淮钇为的花仙子电动车都聚焦在了中低端A00级车型,此前宁德时代宣布的搭载奇瑞车型同样也是A00级,这意味着目前钠离子电池装车的车型均为微型纯电动车,这与当前各大电池厂商最新布局的动辄续航上千公里的超充产品根本不在一个竞争平台,只是对于一些中低端的锂电汽车产品可能存在替代的压力。
以连续28个月蝉联中国品牌纯电汽车销量霸主的五菱宏光MINI EV为例,五菱宏光MINI EV第三代马卡龙配置信息显示,新车将提供120km、170km和215km三种续航版本,匹配容量为17.3kWh磷酸铁锂电池组,慢充时间为5小时,支流快充时间仅为35分钟。而江铃易至EV3的续航为251公里,电池能量密度在140~160Wh/kg之间;花仙子电动车采用了蜂窝电池安全结构,能量密度≥140Wh/kg,整个电池包容量23.2kWh,CLTC续航里程达到230km,百公里电耗水平10度左右。
此外,相较锂电车在低温下表现不佳情况,上述两款钠电池车型所搭载的钠离子电池还可以在-40℃到80℃的温度区间正常工作。据官方披露数据显示,江淮钇为钠电版“花仙子”和江铃易至EV3低温性能方面,零下20℃放电容量保持率可以达到90%以上在,且在快充方面具备一定竞争力,从10%快充到80%只需要20分钟。
纵观锂电的30余年的发展进程,发展初期也是聚焦在小微车型,近年来,以“蔚小理”为代表的中大型SUV才逐步放量,如果按照锂电的发展节奏,钠电池初期发展也是从小微车型开启,这样一来,随着钠电技术的不断优化升级,最先影响到的必然是聚焦在中低端市场的铅酸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的市场份额。
“新能源汽车产业从中国乃至全球的角度来说,都只是刚刚走完0到1的过程,离真正的成熟还是有些距离的。”江淮钇为董事长夏顺礼公开表示,钠离子电池是兼顾成本与性能的能源解决方案,有望与磷酸铁锂电池形成相互补充的产业格局,成为一种低成本的解决方案,助推大众化电动车的普及。
夏顺礼的表述仍显温和,有很多业内人士表示,钠离子电池技术成熟后势必会吃掉一部分磷酸铁锂市场的蛋糕,未来中低端微型电动车或者电动自行车有望被钠电取代,随着技术的突破,钠电也有可能向中高端车型进阶,威胁三元锂电及高端磷酸铁锂的市场。
真锂研究首席分析师墨柯对本刊表示,车企对钠离子电池车的定位应该是以小微型车为主,钠离子电池在电动汽车市场应该是主攻微型车,只要能把理论上的便宜变成现实,将会迎来较好的前景。“钠离子电池技术成熟后,肯定会分食掉磷酸铁锂市场中的一部分蛋糕,微型电动车这部分未来将是钠电的天下。”
钠电产业链格局雏形已现
长远发展仍面临很多挑战
对于钠电池产业,大厂已经开始真金白银的投入。1月4日,比亚迪徐州钠离子电池项目正式落地,项目总投资100亿元,该生产基地将主要生产钠离子电池电芯以及PACK等相关配套产品,计划年产能30GWh(吉瓦时)。此外,1月4日,六氟磷酸锂企业多氟多回复投资者提问时表示,目前已完成钠离子电池研发体系的搭建,并建设了钠离子电池中试产线。
除了电池端企业发力之外,正负极端、隔膜、电解液等与之相匹配的产业链公司也在蠢蠢欲动。从最近的动向来看,1月10日,主营盐化工产品的雪天盐业发布公告称,拟投资3900.69万元建设1万吨/年电池级纯碱项目,拟投资4.45亿元新建60万吨/年MVR制盐装置项目。传艺科技2023年12月19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钠离子电池一期项目目前正常推进,下游各类客户积极开拓中。
从各环节布局的企业来看,钠电池产业链逐步走向协同效应,各个配套环节雏形已现。比如,负极材料龙头贝特瑞近日在接受相关机构调研时表示,公司钠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已通过国内部分客户认证,拿到吨级以上订单,具备量产供货条件。格林美此前也表示,公司已经具备万吨级钠离子电池前驱体材料以及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产能。
余丰慧表示,钠资源丰富且成本较低,有助于降低电池制造成本,增加企业在新能源电池市场的竞争优势。随着新能源汽车、储能等领域的需求增长,多元化的电池技术路线成为必然趋势,钠离子电池作为潜在的替代方案吸引企业布局。政府对新能源产业的支持以及对新材料、新技术的鼓励,也促使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抢占未来市场高地。
成本端优势也是钠电被推崇的主要原因之一,钠的储量约为锂储量的1350倍。根据亚洲金属网数据,截至2023年1月29日,国内碳酸钠(纯碱)价格约为2765元/吨,而碳酸锂价格却约为47.2万元/吨。尽管目前锂电价格在持续下行,但钠电相对锂电仍具备较高的成本优势。
此外,安全性和耐高、低温性也是钠电的另一大竞争壁垒。据中金研报显示,钠离子电池内阻较高,且在短路电压中电流更低,瞬间发热更低;钠电池无过放电情况,可以放电至0V而不影响后续使用。钠电热失控时更容易钝化失活,因此安全测试表现更优。而上文所提到钠电正常温度范围约为-40℃~80℃,部分产品在-20℃下容量保持率能够保持在90%左右,也显著高于磷酸铁锂60%~70%的容量保持率。
中金公司研究部电新及公用环保首席分析师曾韬曾对本刊表示,从下游应用来看,钠电池或将首先应用于储能、两轮车、A00车型等低能量密度场景,后续有望逐步延伸至更高续航的车规级应用。
据鑫椤资讯数据,2021年储能电池/两轮车需求约为37GWh/10GWh,预计到2025年储能/两轮车需求分别约为240GWh/28GWh,对应CAGR分别约为60%和29%。根据江苏翔鹰预计,到2025年若钠电渗透率在储能和两轮车分别达到30%和50%,对应有80GWh和14GWh的钠电需求。
不过,尽管钠离子电池的产业发展虽具备巨大潜力,但要想复制锂离子电池的高速发展路径,仍面临很多挑战和痛点。在余丰慧看来,虽然目前钠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已有所提高,但仍需进一步优化以接近或媲美高端锂离子电池,同时解决循环寿命、倍率性能等问题。如同锂离子电池初期发展阶段,钠离子电池需要建立完整的产业链体系,包括原材料开采、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等关键材料的稳定生产和供应。钠离子电池的标准规范、安全测试和市场准入机制尚待完善,这对其大规模商业化应用至关重要。
“从产业链角度看,要实现钠电池的规模化量产并放量,还需在以下几个环节补足短板:确保钠、铝、铁等原料的稳定供应,以及正负极材料、电解质等相关原材料的产业化生产能力。
通过技术研发和工艺创新,提升电池的一致性和稳定性,降低成本,延长使用寿命。开发适用于钠离子电池生产的专用生产设备和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积极开拓下游应用市场,加强与新能源汽车、储能电站等终端用户的合作,共同推进钠离子电池的应用示范和市场普及。”余丰慧进一步表示。
储能、新能源汽车领域同步推进
就潼南中试下线的纳米级固态电池来看,该款电池基于尼古拉科技产业研究院自主研发的高性能正、负极材料,结合了负极表面纳米改性、低温电解液配方和电解液原位固化等先进技术,电池能量密度达到160~180 Wh/kg,和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相当。
据尼古拉科技产业研究院首席科学家、燕山大学教授唐永福介绍,“我们开发的大容量、高能量密度纳米固态钠离子电池,成本低、高安全、循环寿命长、低温性能好,特别适合高寒、高纬度地区储能电池、低速电动车。”
“2024年是钠电池发展的关键之年。”经济学家余丰慧表示,钠电池在能量密度方面达到与磷酸铁锂电池相当水平,说明钠离子电池技术在国内的研发已取得实质性进展。“这款电池的成功研发,预示着钠离子电池有可能成为锂离子电池的一种重要补充或者替代,对于缓解锂资源供应压力具有战略意义。
钠电池在储能领域的应用也在同步推进。1月25日,大唐50MW/100MWh钠离子储能项目在湖北潜江熊口农场开工。该项目总投资2亿元,占地30亩,业主方为大唐湖北能源开发有限公司,装机容量 50MW/100MWh。
1月12日,中国华电下属江苏华电发布光伏集中配建灌云200MW/400MWh储能项目EPC总承包招标公告。其中,该项目包含5MW/10MWh钠离子储能系统。
1月4日,比亚迪(徐州)钠离子电池项目在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工奠基。该项目由比亚迪旗下的弗迪电池与淮海控股集团联合打造,计划总投资100亿元、年产能30GWh,主要生产钠离子电池电芯以及PACK等相关配套产品,将打造成全球最大的微型车钠电系统配套商。
在1月19日召开的华为数字能源2024站点能源十大趋势发布会上,华为站点能源领域总裁李少龙就明确表示,碳中和背景下,绿色技术创新风起云涌,站点能源产业迎来增长与变革。“储能技术多元化,钠电池等新材料的出现,进一步拓宽储能应用场景。”
部分中低端锂电市场或被替代
需要指出的是,江铃集团的江铃易至EV3和江淮钇为的花仙子电动车都聚焦在了中低端A00级车型,此前宁德时代宣布的搭载奇瑞车型同样也是A00级,这意味着目前钠离子电池装车的车型均为微型纯电动车,这与当前各大电池厂商最新布局的动辄续航上千公里的超充产品根本不在一个竞争平台,只是对于一些中低端的锂电汽车产品可能存在替代的压力。
以连续28个月蝉联中国品牌纯电汽车销量霸主的五菱宏光MINI EV为例,五菱宏光MINI EV第三代马卡龙配置信息显示,新车将提供120km、170km和215km三种续航版本,匹配容量为17.3kWh磷酸铁锂电池组,慢充时间为5小时,支流快充时间仅为35分钟。而江铃易至EV3的续航为251公里,电池能量密度在140~160Wh/kg之间;花仙子电动车采用了蜂窝电池安全结构,能量密度≥140Wh/kg,整个电池包容量23.2kWh,CLTC续航里程达到230km,百公里电耗水平10度左右。
此外,相较锂电车在低温下表现不佳情况,上述两款钠电池车型所搭载的钠离子电池还可以在-40℃到80℃的温度区间正常工作。据官方披露数据显示,江淮钇为钠电版“花仙子”和江铃易至EV3低温性能方面,零下20℃放电容量保持率可以达到90%以上在,且在快充方面具备一定竞争力,从10%快充到80%只需要20分钟。
纵观锂电的30余年的发展进程,发展初期也是聚焦在小微车型,近年来,以“蔚小理”为代表的中大型SUV才逐步放量,如果按照锂电的发展节奏,钠电池初期发展也是从小微车型开启,这样一来,随着钠电技术的不断优化升级,最先影响到的必然是聚焦在中低端市场的铅酸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的市场份额。
“新能源汽车产业从中国乃至全球的角度来说,都只是刚刚走完0到1的过程,离真正的成熟还是有些距离的。”江淮钇为董事长夏顺礼公开表示,钠离子电池是兼顾成本与性能的能源解决方案,有望与磷酸铁锂电池形成相互补充的产业格局,成为一种低成本的解决方案,助推大众化电动车的普及。
夏顺礼的表述仍显温和,有很多业内人士表示,钠离子电池技术成熟后势必会吃掉一部分磷酸铁锂市场的蛋糕,未来中低端微型电动车或者电动自行车有望被钠电取代,随着技术的突破,钠电也有可能向中高端车型进阶,威胁三元锂电及高端磷酸铁锂的市场。
真锂研究首席分析师墨柯对本刊表示,车企对钠离子电池车的定位应该是以小微型车为主,钠离子电池在电动汽车市场应该是主攻微型车,只要能把理论上的便宜变成现实,将会迎来较好的前景。“钠离子电池技术成熟后,肯定会分食掉磷酸铁锂市场中的一部分蛋糕,微型电动车这部分未来将是钠电的天下。”
钠电产业链格局雏形已现
长远发展仍面临很多挑战
对于钠电池产业,大厂已经开始真金白银的投入。1月4日,比亚迪徐州钠离子电池项目正式落地,项目总投资100亿元,该生产基地将主要生产钠离子电池电芯以及PACK等相关配套产品,计划年产能30GWh(吉瓦时)。此外,1月4日,六氟磷酸锂企业多氟多回复投资者提问时表示,目前已完成钠离子电池研发体系的搭建,并建设了钠离子电池中试产线。
除了电池端企业发力之外,正负极端、隔膜、电解液等与之相匹配的产业链公司也在蠢蠢欲动。从最近的动向来看,1月10日,主营盐化工产品的雪天盐业发布公告称,拟投资3900.69万元建设1万吨/年电池级纯碱项目,拟投资4.45亿元新建60万吨/年MVR制盐装置项目。传艺科技2023年12月19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钠离子电池一期项目目前正常推进,下游各类客户积极开拓中。
从各环节布局的企业来看,钠电池产业链逐步走向协同效应,各个配套环节雏形已现。比如,负极材料龙头贝特瑞近日在接受相关机构调研时表示,公司钠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已通过国内部分客户认证,拿到吨级以上订单,具备量产供货条件。格林美此前也表示,公司已经具备万吨级钠离子电池前驱体材料以及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产能。
余丰慧表示,钠资源丰富且成本较低,有助于降低电池制造成本,增加企业在新能源电池市场的竞争优势。随着新能源汽车、储能等领域的需求增长,多元化的电池技术路线成为必然趋势,钠离子电池作为潜在的替代方案吸引企业布局。政府对新能源产业的支持以及对新材料、新技术的鼓励,也促使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抢占未来市场高地。
成本端优势也是钠电被推崇的主要原因之一,钠的储量约为锂储量的1350倍。根据亚洲金属网数据,截至2023年1月29日,国内碳酸钠(纯碱)价格约为2765元/吨,而碳酸锂价格却约为47.2万元/吨。尽管目前锂电价格在持续下行,但钠电相对锂电仍具备较高的成本优势。
此外,安全性和耐高、低温性也是钠电的另一大竞争壁垒。据中金研报显示,钠离子电池内阻较高,且在短路电压中电流更低,瞬间发热更低;钠电池无过放电情况,可以放电至0V而不影响后续使用。钠电热失控时更容易钝化失活,因此安全测试表现更优。而上文所提到钠电正常温度范围约为-40℃~80℃,部分产品在-20℃下容量保持率能够保持在90%左右,也显著高于磷酸铁锂60%~70%的容量保持率。
中金公司研究部电新及公用环保首席分析师曾韬曾对本刊表示,从下游应用来看,钠电池或将首先应用于储能、两轮车、A00车型等低能量密度场景,后续有望逐步延伸至更高续航的车规级应用。
据鑫椤资讯数据,2021年储能电池/两轮车需求约为37GWh/10GWh,预计到2025年储能/两轮车需求分别约为240GWh/28GWh,对应CAGR分别约为60%和29%。根据江苏翔鹰预计,到2025年若钠电渗透率在储能和两轮车分别达到30%和50%,对应有80GWh和14GWh的钠电需求。
不过,尽管钠离子电池的产业发展虽具备巨大潜力,但要想复制锂离子电池的高速发展路径,仍面临很多挑战和痛点。在余丰慧看来,虽然目前钠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已有所提高,但仍需进一步优化以接近或媲美高端锂离子电池,同时解决循环寿命、倍率性能等问题。如同锂离子电池初期发展阶段,钠离子电池需要建立完整的产业链体系,包括原材料开采、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等关键材料的稳定生产和供应。钠离子电池的标准规范、安全测试和市场准入机制尚待完善,这对其大规模商业化应用至关重要。
“从产业链角度看,要实现钠电池的规模化量产并放量,还需在以下几个环节补足短板:确保钠、铝、铁等原料的稳定供应,以及正负极材料、电解质等相关原材料的产业化生产能力。
通过技术研发和工艺创新,提升电池的一致性和稳定性,降低成本,延长使用寿命。开发适用于钠离子电池生产的专用生产设备和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积极开拓下游应用市场,加强与新能源汽车、储能电站等终端用户的合作,共同推进钠离子电池的应用示范和市场普及。”余丰慧进一步表示。
池装车的车型均为微型纯电动车,这与当前各大电池厂商最新布局的动辄续航上千公里的超充产品根本不在一个竞争平台,只是对于一些中低端的锂电汽车产品可能存在替代的压力。
以连续28个月蝉联中国品牌纯电汽车销量霸主的五菱宏光MINI EV为例,五菱宏光MINI EV第三代马卡龙配置信息显示,新车将提供120km、170km和215km三种续航版本,匹配容量为17.3kWh磷酸铁锂电池组,慢充时间为5小时,支流快充时间仅为35分钟。而江铃易至EV3的续航为251公里,电池能量密度在140~160Wh/kg之间;花仙子电动车采用了蜂窝电池安全结构,能量密度≥140Wh/kg,整个电池包容量23.2kWh,CLTC续航里程达到230km,百公里电耗水平10度左右。
此外,相较锂电车在低温下表现不佳情况,上述两款钠电池车型所搭载的钠离子电池还可以在-40℃到80℃的温度区间正常工作。据官方披露数据显示,江淮钇为钠电版“花仙子”和江铃易至EV3低温性能方面,零下20℃放电容量保持率可以达到90%以上在,且在快充方面具备一定竞争力,从10%快充到80%只需要20分钟。
纵观锂电的30余年的发展进程,发展初期也是聚焦在小微车型,近年来,以“蔚小理”为代表的中大型SUV才逐步放量,如果按照锂电的发展节奏,钠电池初期发展也是从小微车型开启,这样一来,随着钠电技术的不断优化升级,最先影响到的必然是聚焦在中低端市场的铅酸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的市场份额。
“新能源汽车产业从中国乃至全球的角度来说,都只是刚刚走完0到1的过程,离真正的成熟还是有些距离的。”江淮钇为董事长夏顺礼公开表示,钠离子电池是兼顾成本与性能的能源解决方案,有望与磷酸铁锂电池形成相互补充的产业格局,成为一种低成本的解决方案,助推大众化电动车的普及。
夏顺礼的表述仍显温和,有很多业内人士表示,钠离子电池技术成熟后势必会吃掉一部分磷酸铁锂市场的蛋糕,未来中低端微型电动车或者电动自行车有望被钠电取代,随着技术的突破,钠电也有可能向中高端车型进阶,威胁三元锂电及高端磷酸铁锂的市场。
真锂研究首席分析师墨柯对本刊表示,车企对钠离子电池车的定位应该是以小微型车为主,钠离子电池在电动汽车市场应该是主攻微型车,只要能把理论上的便宜变成现实,将会迎来较好的前景。“钠离子电池技术成熟后,肯定会分食掉磷酸铁锂市场中的一部分蛋糕,微型电动车这部分未来将是钠电的天下。”
钠电产业链格局雏形已现
长远发展仍面临很多挑战
对于钠电池产业,大厂已经开始真金白银的投入。1月4日,比亚迪徐州钠离子电池项目正式落地,项目总投资100亿元,该生产基地将主要生产钠离子电池电芯以及PACK等相关配套产品,计划年产能30GWh(吉瓦时)。此外,1月4日,六氟磷酸锂企业多氟多回复投资者提问时表示,目前已完成钠离子电池研发体系的搭建,并建设了钠离子电池中试产线。
除了电池端企业发力之外,正负极端、隔膜、电解液等与之相匹配的产业链公司也在蠢蠢欲动。从最近的动向来看,1月10日,主营盐化工产品的雪天盐业发布公告称,拟投资3900.69万元建设1万吨/年电池级纯碱项目,拟投资4.45亿元新建60万吨/年MVR制盐装置项目。传艺科技2023年12月19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钠离子电池一期项目目前正常推进,下游各类客户积极开拓中。
从各环节布局的企业来看,钠电池产业链逐步走向协同效应,各个配套环节雏形已现。比如,负极材料龙头贝特瑞近日在接受相关机构调研时表示,公司钠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已通过国内部分客户认证,拿到吨级以上订单,具备量产供货条件。格林美此前也表示,公司已经具备万吨级钠离子电池前驱体材料以及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产能。
余丰慧表示,钠资源丰富且成本较低,有助于降低电池制造成本,增加企业在新能源电池市场的竞争优势。随着新能源汽车、储能等领域的需求增长,多元化的电池技术路线成为必然趋势,钠离子电池作为潜在的替代方案吸引企业布局。政府对新能源产业的支持以及对新材料、新技术的鼓励,也促使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抢占未来市场高地。
成本端优势也是钠电被推崇的主要原因之一,钠的储量约为锂储量的1350倍。根据亚洲金属网数据,截至2023年1月29日,国内碳酸钠(纯碱)价格约为2765元/吨,而碳酸锂价格却约为47.2万元/吨。尽管目前锂电价格在持续下行,但钠电相对锂电仍具备较高的成本优势。
此外,安全性和耐高、低温性也是钠电的另一大竞争壁垒。据中金研报显示,钠离子电池内阻较高,且在短路电压中电流更低,瞬间发热更低;钠电池无过放电情况,可以放电至0V而不影响后续使用。钠电热失控时更容易钝化失活,因此安全测试表现更优。而上文所提到钠电正常温度范围约为-40℃~80℃,部分产品在-20℃下容量保持率能够保持在90%左右,也显著高于磷酸铁锂60%~70%的容量保持率。
中金公司研究部电新及公用环保首席分析师曾韬曾对本刊表示,从下游应用来看,钠电池或将首先应用于储能、两轮车、A00车型等低能量密度场景,后续有望逐步延伸至更高续航的车规级应用。
据鑫椤资讯数据,2021年储能电池/两轮车需求约为37GWh/10GWh,预计到2025年储能/两轮车需求分别约为240GWh/28GWh,对应CAGR分别约为60%和29%。根据江苏翔鹰预计,到2025年若钠电渗透率在储能和两轮车分别达到30%和50%,对应有80GWh和14GWh的钠电需求。
不过,尽管钠离子电池的产业发展虽具备巨大潜力,但要想复制锂离子电池的高速发展路径,仍面临很多挑战和痛点。在余丰慧看来,虽然目前钠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已有所提高,但仍需进一步优化以接近或媲美高端锂离子电池,同时解决循环寿命、倍率性能等问题。如同锂离子电池初期发展阶段,钠离子电池需要建立完整的产业链体系,包括原材料开采、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等关键材料的稳定生产和供应。钠离子电池的标准规范、安全测试和市场准入机制尚待完善,这对其大规模商业化应用至关重要。
“从产业链角度看,要实现钠电池的规模化量产并放量,还需在以下几个环节补足短板:确保钠、铝、铁等原料的稳定供应,以及正负极材料、电解质等相关原材料的产业化生产能力。
通过技术研发和工艺创新,提升电池的一致性和稳定性,降低成本,延长使用寿命。开发适用于钠离子电池生产的专用生产设备和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积极开拓下游应用市场,加强与新能源汽车、储能电站等终端用户的合作,共同推进钠离子电池的应用示范和市场普及。”余丰慧进一步表示。
糕,微型电动车这部分未来将是钠电的天下。”
钠电产业链格局雏形已现
长远发展仍面临很多挑战
对于钠电池产业,大厂已经开始真金白银的投入。1月4日,比亚迪徐州钠离子电池项目正式落地,项目总投资100亿元,该生产基地将主要生产钠离子电池电芯以及PACK等相关配套产品,计划年产能30GWh(吉瓦时)。此外,1月4日,六氟磷酸锂企业多氟多回复投资者提问时表示,目前已完成钠离子电池研发体系的搭建,并建设了钠离子电池中试产线。
除了电池端企业发力之外,正负极端、隔膜、电解液等与之相匹配的产业链公司也在蠢蠢欲动。从最近的动向来看,1月10日,主营盐化工产品的雪天盐业发布公告称,拟投资3900.69万元建设1万吨/年电池级纯碱项目,拟投资4.45亿元新建60万吨/年MVR制盐装置项目。传艺科技2023年12月19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钠离子电池一期项目目前正常推进,下游各类客户积极开拓中。
从各环节布局的企业来看,钠电池产业链逐步走向协同效应,各个配套环节雏形已现。比如,负极材料龙头贝特瑞近日在接受相关机构调研时表示,公司钠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已通过国内部分客户认证,拿到吨级以上订单,具备量产供货条件。格林美此前也表示,公司已经具备万吨级钠离子电池前驱体材料以及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产能。
余丰慧表示,钠资源丰富且成本较低,有助于降低电池制造成本,增加企业在新能源电池市场的竞争优势。随着新能源汽车、储能等领域的需求增长,多元化的电池技术路线成为必然趋势,钠离子电池作为潜在的替代方案吸引企业布局。政府对新能源产业的支持以及对新材料、新技术的鼓励,也促使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抢占未来市场高地。
成本端优势也是钠电被推崇的主要原因之一,钠的储量约为锂储量的1350倍。根据亚洲金属网数据,截至2023年1月29日,国内碳酸钠(纯碱)价格约为2765元/吨,而碳酸锂价格却约为47.2万元/吨。尽管目前锂电价格在持续下行,但钠电相对锂电仍具备较高的成本优势。
此外,安全性和耐高、低温性也是钠电的另一大竞争壁垒。据中金研报显示,钠离子电池内阻较高,且在短路电压中电流更低,瞬间发热更低;钠电池无过放电情况,可以放电至0V而不影响后续使用。钠电热失控时更容易钝化失活,因此安全测试表现更优。而上文所提到钠电正常温度范围约为-40℃~80℃,部分产品在-20℃下容量保持率能够保持在90%左右,也显著高于磷酸铁锂60%~70%的容量保持率。
中金公司研究部电新及公用环保首席分析师曾韬曾对本刊表示,从下游应用来看,钠电池或将首先应用于储能、两轮车、A00车型等低能量密度场景,后续有望逐步延伸至更高续航的车规级应用。
据鑫椤资讯数据,2021年储能电池/两轮车需求约为37GWh/10GWh,预计到2025年储能/两轮车需求分别约为240GWh/28GWh,对应CAGR分别约为60%和29%。根据江苏翔鹰预计,到2025年若钠电渗透率在储能和两轮车分别达到30%和50%,对应有80GWh和14GWh的钠电需求。
不过,尽管钠离子电池的产业发展虽具备巨大潜力,但要想复制锂离子电池的高速发展路径,仍面临很多挑战和痛点。在余丰慧看来,虽然目前钠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已有所提高,但仍需进一步优化以接近或媲美高端锂离子电池,同时解决循环寿命、倍率性能等问题。如同锂离子电池初期发展阶段,钠离子电池需要建立完整的产业链体系,包括原材料开采、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等关键材料的稳定生产和供应。钠离子电池的标准规范、安全测试和市场准入机制尚待完善,这对其大规模商业化应用至关重要。
“从产业链角度看,要实现钠电池的规模化量产并放量,还需在以下几个环节补足短板:确保钠、铝、铁等原料的稳定供应,以及正负极材料、电解质等相关原材料的产业化生产能力。
通过技术研发和工艺创新,提升电池的一致性和稳定性,降低成本,延长使用寿命。开发适用于钠离子电池生产的专用生产设备和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积极开拓下游应用市场,加强与新能源汽车、储能电站等终端用户的合作,共同推进钠离子电池的应用示范和市场普及。”余丰慧进一步表示。
电池内阻较高,且在短路电压中电流更低,瞬间发热更低;钠电池无过放电情况,可以放电至0V而不影响后续使用。钠电热失控时更容易钝化失活,因此安全测试表现更优。而上文所提到钠电正常温度范围约为-40℃~80℃,部分产品在-20℃下容量保持率能够保持在90%左右,也显著高于磷酸铁锂60%~70%的容量保持率。
中金公司研究部电新及公用环保首席分析师曾韬曾对本刊表示,从下游应用来看,钠电池或将首先应用于储能、两轮车、A00车型等低能量密度场景,后续有望逐步延伸至更高续航的车规级应用。
据鑫椤资讯数据,2021年储能电池/两轮车需求约为37GWh/10GWh,预计到2025年储能/两轮车需求分别约为240GWh/28GWh,对应CAGR分别约为60%和29%。根据江苏翔鹰预计,到2025年若钠电渗透率在储能和两轮车分别达到30%和50%,对应有80GWh和14GWh的钠电需求。
不过,尽管钠离子电池的产业发展虽具备巨大潜力,但要想复制锂离子电池的高速发展路径,仍面临很多挑战和痛点。在余丰慧看来,虽然目前钠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已有所提高,但仍需进一步优化以接近或媲美高端锂离子电池,同时解决循环寿命、倍率性能等问题。如同锂离子电池初期发展阶段,钠离子电池需要建立完整的产业链体系,包括原材料开采、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等关键材料的稳定生产和供应。钠离子电池的标准规范、安全测试和市场准入机制尚待完善,这对其大规模商业化应用至关重要。
“从产业链角度看,要实现钠电池的规模化量产并放量,还需在以下几个环节补足短板:确保钠、铝、铁等原料的稳定供应,以及正负极材料、电解质等相关原材料的产业化生产能力。
通过技术研发和工艺创新,提升电池的一致性和稳定性,降低成本,延长使用寿命。开发适用于钠离子电池生产的专用生产设备和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积极开拓下游应用市场,加强与新能源汽车、储能电站等终端用户的合作,共同推进钠离子电池的应用示范和市场普及。”余丰慧进一步表示。
展会时间:2024/12/4---2024/12/6
展会地点:深圳会展中心(福田)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中心区福华三路
主办单位:深圳国际商会 沪粤储能产业联盟 一带一路环境技术交流与转移中心(深圳) 上海中展世信会展集团有限公司
展会介绍:
受益于“双碳”政策支持、行业技术水平大幅提升、产品矩阵逐步丰富、产业融合水平逐步增强等因素,我国储能及新能源电池行业迎来高速发展期。如今,储能及新能源电池行业发展势头如火如荼,随着储能及锂电池行业迈入规模化生产交付阶段,储能及锂电池厂商如何提升仓储周转效率,如何通过智能信息化系统加强生产现场管理,特别是物料与产品追溯管理,如何进行智能制造及智能工厂的建设也成为了行业焦点。
在政策支持、市场环境良好的大背景下,CBTC 2024深圳国际储能及锂电池技术展览会力邀千家行业知名品牌企业到场,聚焦储能技术、新能源、 锂电池、储能集成商、氢能燃料电池、智能制造等行业热门话题为到场的业内同仁拓展视野、拓宽思路、拓深机遇,共同助力行业发展,直击储能及新能源电池及智能制造行业未来发展的产业融合重点,以更专业的视角,更权威的平台,更深层的内容,为产业布局拓展再加码,给新能源电池以及智能制造产业的未来发展指引方向。
邮箱:hycydt123@163.com
地址:山西省阳泉市矿区桃北西街2号
邮箱:hycydt123@163.com
地址:山西省阳泉市矿区桃北西街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