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ormation dynamics of industry
——摘选自中国电力报《我国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提质增速》
非化石能源逐步替代化石能源成为主体能源,是新型能源体系的主要特征之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7月31日,记者从国家能源局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上半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发展保持强劲势头,风电光伏发电合计装机超过煤电装机,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约占全部发电量的35.1%,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稳步增长、调度运用不断增强。
权威之声
非化石能源逐步替代化石能源成为主体能源,是新型能源体系的主要特征之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7月31日,记者从国家能源局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上半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发展保持强劲势头,风电光伏发电合计装机超过煤电装机,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约占全部发电量的35.1%,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稳步增长、调度运用不断增强。
能源供应量价齐稳,绿色转型获新进展,我国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提质增速。
全力增加清洁电力供应
“今年以来,国家能源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锚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统筹能源安全供应和绿色低碳发展,全力增加清洁电力供应,可再生能源发展取得新成效。”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潘慧敏指出。
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不断实现新突破。今年上半年,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新增装机1.34亿千瓦,同比增长24%,占全国新增电力装机的88%。其中,水电新增499万千瓦,风电新增2584万千瓦,太阳能发电新增1.02亿千瓦,生物质发电新增116万千瓦。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16.53亿千瓦,同比增长25%,约占我国发电总装机的53.8%。
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稳步迈上新台阶。今年上半年,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1.56万亿千瓦时,同比增加22%,约占全部发电量的35.1%。其中,风电太阳能发电量合计达9007亿千瓦时,约占全部发电量的20%,同比增长23.5%,超过了同期第三产业用电量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
非化石能源发电投资增势良好。今年上半年,全国能源重点项目完成投资额超过1.2万亿元,同比增长17.7%。太阳能发电、陆上风电投资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上半年完成投资额约4300亿元。分布式光伏保持快速发展,上半年投资同比增长76.2%,江苏、浙江、安徽、云南、广东新建项目投资加快释放。在建核电项目投资平稳释放,新开工项目逐步形成有效投资。抽水蓄能投资增势加快,上半年投资增速较去年同期增加30.4个百分点。
“全国能源重点项目投资保持较快增长,能源新业态有效投资持续扩大,能源新兴产业投资对调整优化能源供给结构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发挥。”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副司长董万成表示。
新型储能调节作用逐步显现
新型储能是支撑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技术,同时能带动产业链上下游进一步拓展,促进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投资就业,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之一。
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副司长边广琦介绍,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4444万千瓦/9906万千瓦时,较2023年底增长超过40%。
装机规模稳步增长,调节作用逐步显现——
“今年4月,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促进新型储能并网和调度运用的通知》,规范新型储能并网接入,促进新型储能高效调度运用。文件印发以来,我们组织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内蒙古电力公司完善规则,细化举措,持续抓好落实工作。”边广琦说。
根据电网企业统计数据,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2024年上半年新型储能等效利用小时数达390小时、等效充放电次数约93次,较2023年上半年分别提高约100%、86%。在市场运行较为成熟的山东、甘肃等地区,新型储能调用水平进一步提升。南方电网公司经营区2024年上半年新型储能等效利用小时数达560小时,已接近2023年全年调用水平。
“通过调研发现,随着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的增加,新型储能促进新能源开发消纳和提高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水平的作用逐步增强,有效服务能源安全保障。例如山东省截至6月底,已投运新型储能装机规模521万千瓦,有力促进了本省新能源消纳。江苏省截至7月15日,建成投运新型储能装机规模540万千瓦,为今年迎峰度夏提供了重要保障。”边广琦说。
能源供应整体充足价格总体稳定
新型能源体系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必然选择。今年上半年,我国能源供应整体充足,价格总体稳定。
入夏以来,全国多地出现持续性高温天气,最大电力负荷快速攀升,多次刷新历史最高纪录。7月24日,全国最大电力负荷达14.51亿千瓦,为历史新高,相比去年最大负荷超1亿千瓦。目前已有北京、天津、冀南、蒙东等17个省级电网负荷创历史新高。
为夯实迎峰度夏能源保供基础,我国加快推进支撑性调节性电源建设,统调电厂存煤达2亿吨以上,港口库存处于历史高位,煤炭、煤电兜底保障能力持续增强。跨省跨区通道输电能力持续提升,电力互济能力持续增强。新型储能装机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电力调节能力不断提升。加强电力安全风险管控工作,确保电力安全稳定供应。
“度夏期间,全国电力供应保障有力有效,各地均未采取有序用电措施。”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副司长、新闻发言人张星说,国家能源局将持续强化能源电力监测预警、发挥高峰时段系统顶峰能力、推动支撑性电源加快建设投产、指导各地做实做细工作预案,全力保障迎峰度夏电力安全稳定供应,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用电需求。
安全稳定、经济高效、清洁低碳是能源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方向。
董万成表示,应对能源需求压力巨大、清洁能源供给制约较多、消费侧低碳转型任务艰巨等困难挑战,需要坚持系统观念,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这也是今后一段时期能源工作的核心任务”。
一是加强能源发展统筹谋划,做好“十五五”能源规划研究编制工作,分析研判能源供需变化、能源转型发展的新趋势,系统谋划“十五五”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的思路和阶段性目标任务。二是加强能源科技创新,突出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加快推动先进技术研发和转化应用,使科技创新成为能源转型变革的核心驱动力。三是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纵深推进电力、油气等领域改革,加快建立适应新型能源体系的政策机制,进一步激发各类主体活力动力,形成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更大合力。
1.34亿千瓦,同比增长24%,占全国新增电力装机的88%。其中,水电新增499万千瓦,风电新增2584万千瓦,太阳能发电新增1.02亿千瓦,生物质发电新增116万千瓦。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16.53亿千瓦,同比增长25%,约占我国发电总装机的53.8%。
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稳步迈上新台阶。今年上半年,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1.56万亿千瓦时,同比增加22%,约占全部发电量的35.1%。其中,风电太阳能发电量合计达9007亿千瓦时,约占全部发电量的20%,同比增长23.5%,超过了同期第三产业用电量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
非化石能源发电投资增势良好。今年上半年,全国能源重点项目完成投资额超过1.2万亿元,同比增长17.7%。太阳能发电、陆上风电投资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上半年完成投资额约4300亿元。分布式光伏保持快速发展,上半年投资同比增长76.2%,江苏、浙江、安徽、云南、广东新建项目投资加快释放。在建核电项目投资平稳释放,新开工项目逐步形成有效投资。抽水蓄能投资增势加快,上半年投资增速较去年同期增加30.4个百分点。
“全国能源重点项目投资保持较快增长,能源新业态有效投资持续扩大,能源新兴产业投资对调整优化能源供给结构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发挥。”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副司长董万成表示。
新型储能调节作用逐步显现
新型储能是支撑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技术,同时能带动产业链上下游进一步拓展,促进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投资就业,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之一。
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副司长边广琦介绍,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4444万千瓦/9906万千瓦时,较2023年底增长超过40%。
装机规模稳步增长,调节作用逐步显现——
“今年4月,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促进新型储能并网和调度运用的通知》,规范新型储能并网接入,促进新型储能高效调度运用。文件印发以来,我们组织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内蒙古电力公司完善规则,细化举措,持续抓好落实工作。”边广琦说。
根据电网企业统计数据,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2024年上半年新型储能等效利用小时数达390小时、等效充放电次数约93次,较2023年上半年分别提高约100%、86%。在市场运行较为成熟的山东、甘肃等地区,新型储能调用水平进一步提升。南方电网公司经营区2024年上半年新型储能等效利用小时数达560小时,已接近2023年全年调用水平。
“通过调研发现,随着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的增加,新型储能促进新能源开发消纳和提高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水平的作用逐步增强,有效服务能源安全保障。例如山东省截至6月底,已投运新型储能装机规模521万千瓦,有力促进了本省新能源消纳。江苏省截至7月15日,建成投运新型储能装机规模540万千瓦,为今年迎峰度夏提供了重要保障。”边广琦说。
能源供应整体充足价格总体稳定
新型能源体系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必然选择。今年上半年,我国能源供应整体充足,价格总体稳定。
入夏以来,全国多地出现持续性高温天气,最大电力负荷快速攀升,多次刷新历史最高纪录。7月24日,全国最大电力负荷达14.51亿千瓦,为历史新高,相比去年最大负荷超1亿千瓦。目前已有北京、天津、冀南、蒙东等17个省级电网负荷创历史新高。
为夯实迎峰度夏能源保供基础,我国加快推进支撑性调节性电源建设,统调电厂存煤达2亿吨以上,港口库存处于历史高位,煤炭、煤电兜底保障能力持续增强。跨省跨区通道输电能力持续提升,电力互济能力持续增强。新型储能装机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电力调节能力不断提升。加强电力安全风险管控工作,确保电力安全稳定供应。
“度夏期间,全国电力供应保障有力有效,各地均未采取有序用电措施。”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副司长、新闻发言人张星说,国家能源局将持续强化能源电力监测预警、发挥高峰时段系统顶峰能力、推动支撑性电源加快建设投产、指导各地做实做细工作预案,全力保障迎峰度夏电力安全稳定供应,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用电需求。
安全稳定、经济高效、清洁低碳是能源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方向。
董万成表示,应对能源需求压力巨大、清洁能源供给制约较多、消费侧低碳转型任务艰巨等困难挑战,需要坚持系统观念,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这也是今后一段时期能源工作的核心任务”。
一是加强能源发展统筹谋划,做好“十五五”能源规划研究编制工作,分析研判能源供需变化、能源转型发展的新趋势,系统谋划“十五五”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的思路和阶段性目标任务。二是加强能源科技创新,突出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加快推动先进技术研发和转化应用,使科技创新成为能源转型变革的核心驱动力。三是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纵深推进电力、油气等领域改革,加快建立适应新型能源体系的政策机制,进一步激发各类主体活力动力,形成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更大合力。
“全国能源重点项目投资保持较快增长,能源新业态有效投资持续扩大,能源新兴产业投资对调整优化能源供给结构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发挥。”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副司长董万成表示。
新型储能调节作用逐步显现
新型储能是支撑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技术,同时能带动产业链上下游进一步拓展,促进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投资就业,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之一。
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副司长边广琦介绍,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4444万千瓦/9906万千瓦时,较2023年底增长超过40%。
装机规模稳步增长,调节作用逐步显现——
“今年4月,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促进新型储能并网和调度运用的通知》,规范新型储能并网接入,促进新型储能高效调度运用。文件印发以来,我们组织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内蒙古电力公司完善规则,细化举措,持续抓好落实工作。”边广琦说。
根据电网企业统计数据,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2024年上半年新型储能等效利用小时数达390小时、等效充放电次数约93次,较2023年上半年分别提高约100%、86%。在市场运行较为成熟的山东、甘肃等地区,新型储能调用水平进一步提升。南方电网公司经营区2024年上半年新型储能等效利用小时数达560小时,已接近2023年全年调用水平。
“通过调研发现,随着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的增加,新型储能促进新能源开发消纳和提高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水平的作用逐步增强,有效服务能源安全保障。例如山东省截至6月底,已投运新型储能装机规模521万千瓦,有力促进了本省新能源消纳。江苏省截至7月15日,建成投运新型储能装机规模540万千瓦,为今年迎峰度夏提供了重要保障。”边广琦说。
能源供应整体充足价格总体稳定
新型能源体系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必然选择。今年上半年,我国能源供应整体充足,价格总体稳定。
入夏以来,全国多地出现持续性高温天气,最大电力负荷快速攀升,多次刷新历史最高纪录。7月24日,全国最大电力负荷达14.51亿千瓦,为历史新高,相比去年最大负荷超1亿千瓦。目前已有北京、天津、冀南、蒙东等17个省级电网负荷创历史新高。
为夯实迎峰度夏能源保供基础,我国加快推进支撑性调节性电源建设,统调电厂存煤达2亿吨以上,港口库存处于历史高位,煤炭、煤电兜底保障能力持续增强。跨省跨区通道输电能力持续提升,电力互济能力持续增强。新型储能装机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电力调节能力不断提升。加强电力安全风险管控工作,确保电力安全稳定供应。
“度夏期间,全国电力供应保障有力有效,各地均未采取有序用电措施。”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副司长、新闻发言人张星说,国家能源局将持续强化能源电力监测预警、发挥高峰时段系统顶峰能力、推动支撑性电源加快建设投产、指导各地做实做细工作预案,全力保障迎峰度夏电力安全稳定供应,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用电需求。
安全稳定、经济高效、清洁低碳是能源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方向。
董万成表示,应对能源需求压力巨大、清洁能源供给制约较多、消费侧低碳转型任务艰巨等困难挑战,需要坚持系统观念,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这也是今后一段时期能源工作的核心任务”。
一是加强能源发展统筹谋划,做好“十五五”能源规划研究编制工作,分析研判能源供需变化、能源转型发展的新趋势,系统谋划“十五五”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的思路和阶段性目标任务。二是加强能源科技创新,突出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加快推动先进技术研发和转化应用,使科技创新成为能源转型变革的核心驱动力。三是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纵深推进电力、油气等领域改革,加快建立适应新型能源体系的政策机制,进一步激发各类主体活力动力,形成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更大合力。
入夏以来,全国多地出现持续性高温天气,最大电力负荷快速攀升,多次刷新历史最高纪录。7月24日,全国最大电力负荷达14.51亿千瓦,为历史新高,相比去年最大负荷超1亿千瓦。目前已有北京、天津、冀南、蒙东等17个省级电网负荷创历史新高。
为夯实迎峰度夏能源保供基础,我国加快推进支撑性调节性电源建设,统调电厂存煤达2亿吨以上,港口库存处于历史高位,煤炭、煤电兜底保障能力持续增强。跨省跨区通道输电能力持续提升,电力互济能力持续增强。新型储能装机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电力调节能力不断提升。加强电力安全风险管控工作,确保电力安全稳定供应。
“度夏期间,全国电力供应保障有力有效,各地均未采取有序用电措施。”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副司长、新闻发言人张星说,国家能源局将持续强化能源电力监测预警、发挥高峰时段系统顶峰能力、推动支撑性电源加快建设投产、指导各地做实做细工作预案,全力保障迎峰度夏电力安全稳定供应,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用电需求。
安全稳定、经济高效、清洁低碳是能源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方向。
董万成表示,应对能源需求压力巨大、清洁能源供给制约较多、消费侧低碳转型任务艰巨等困难挑战,需要坚持系统观念,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这也是今后一段时期能源工作的核心任务”。
一是加强能源发展统筹谋划,做好“十五五”能源规划研究编制工作,分析研判能源供需变化、能源转型发展的新趋势,系统谋划“十五五”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的思路和阶段性目标任务。二是加强能源科技创新,突出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加快推动先进技术研发和转化应用,使科技创新成为能源转型变革的核心驱动力。三是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纵深推进电力、油气等领域改革,加快建立适应新型能源体系的政策机制,进一步激发各类主体活力动力,形成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更大合力。
宏观政策
8月1日,深圳市人民政府印发国家碳达峰试点(深圳)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以园区、公共机构、公共设施、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等为重点,大力发展分布式光伏,扩大“光伏+”多元化利用范围。试点应用薄膜光伏,鼓励开展建筑光伏一体化(BIPV)建设。做好汕尾红海湾20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合作开发建设。高标准推动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开展燃煤耦合生物质发电,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探索地表浅层地热能、波浪能及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试点。“十四五”期间累计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容量150万千瓦;到2030年,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240万千瓦。
优化建筑用能结构。提高建筑用能中清洁电力消费比例和终端电气化水平,推动新建公共建筑实施全电气化,逐步对条件适宜的既有公共建筑实施电气化改造。鼓励新建和改扩建建筑实现光伏建筑一体化全覆盖,持续开展建筑可再生能源应用后评估工作。加强建筑用能与电网的衔接与协调,优先消纳可再生能源电力。试点建设光伏发电、化学储能、直流配电、电动车充换电有机融合的“光储直柔”项目。到2025年,试点建设“光储直柔”项目10个以上,到2030年,建成光伏建筑一体化和“光储直柔”项目合计100个以上。
行业聚焦
随着过往的扩产计划大规模落地后,迭加全球需求增长放缓,「产能过剩」一词成为2024年光伏产业的真实写照,从硅料到组件环节,多数生产企业皆难以保持盈利,在如今的严峻市况下,下半年的价格走势将大程度取决于各环节企业的排产规划与经营策略。
硅料:产能高度集中 头部企业主导价格走势
首先观察硅料环节,经过长时间的大幅崩跌后,中国硅料价格在七月逐渐触底,每公斤大约落在36-41元人民币的区间,由于价格已低于行业生产成本,许多硅料企业规划在三季度逐步减产或检修,并淘汰既有的老旧产能,另一方面,在老旧产能退场的同时,头部企业的新建产能落地与否也为市场带来不确定性,且因硅料产能集中度较高,头部企业的决策将主导未来价格走势,须持续观望三季度各企业的实际生产,如果能顺利减少供应,中国硅料价格有望在三季度末小幅回弹。
相较于中国硅料的低迷行情,海外硅料因为美国UFLPA法案的溯源要求,具备一定稀缺性,价格长期维持在每公斤18-24.5美元的区间,近期不稳定因素来自政策面,例如五月美国对东南亚四国出口的电池和组件发起双反调查,预期在四季度税率实施后,东南亚四国产品出口美国将严重受限,可能进一步冲击海外硅料的整体需求,导致价格出现变动。
硅片:企业产品规格选型不一 价格走势分化
受上游硅料跌价与库存堆积的影响,硅片价格在2024上半年快速下探,并全面突破行业生产成本线,截至七月底,大部分产品价格都已触底且暂时维持平稳。P型M10价格为每片1.25元人民币、G12为1.7元人民币;在N型产品中,M10价格为每片1.1元人民币,G12落在1.6-1.65元人民币的区间,值得注意的是,G12R硅片因需求疲软,主流价格从七月初的1.35元人民币下降至1.25元人民币。
分析下半年硅片价格走势,整体硅片价格的主要变因或潜在利好将来自上游硅料环节,正如先前提到的,硅料环节如期减供将让三季度末价格小幅回升,受上游涨价影响,可望带动硅片价格的上行。
然而,硅片企业的经营策略也导致不同规格产品的价格分化。例如N型产品成为市场主流后,P型硅片不论是M10或G12尺寸,预期价格将因产量相对紧俏而保持溢价;至于N型产品,G12系列仍受制于下游需求,特别是G12R价格近期不断下探,考虑到大尺寸性价比减弱,部分企业可能会转向生产小尺寸硅片。而产能占比最高的M10硅片,在前期库存大量出清的情况下,部分企业也在近期尝试提高报价。总体而言,各家硅片企业对含产品选型、产量调控与订价方针在内的经营策略,将是决定下半年价格走势的重要因素。
电池:上下游压力传导 整体供给仍相对过剩
截至七月底,电池价格同样在底部区间摩擦,P型M10、G12价格皆为每瓦0.29元人民币。N型产品方面,M10TOPCon电池主流价格同样在每瓦0.29元人民币,而G12R和G12TOPCon电池价格则每瓦0.29与0.3元人民币。
由于电池环节的整体毛利率到达-10%以下,继续跌价的空间已然收窄,预期下半年主流M10TOPCon电池价格将锚定在每瓦0.29-0.3元人民币的范围,难以再次出现大幅的跌价走势。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专业电池企业在三季度陆续完成产线从PERC到TOPCon的升级改造,由于多数这部分产能以规划生产210RN为主,规格间的供需关系存在潜在变因。
电池环节因受制于上下游压力,具体还得静待硅片、组件环节排产和终端需求的变化,另一方面,在电池供给持续过剩、库存维持相对高位的情况下,各家企业也难以在短期内转亏为盈,下半年的价格走势仍未见好转。
组件:受制于终端需求 预期价格将持稳发展
因产品规格、项目种类、海内外市场差异,整体组件价格呈现分化趋势。首先是中国市场,七月底中国的M10TOPCon组件价格大约落在每瓦0.76-0.85元人民币的区间,M10PERC双玻组件价格区间约每瓦0.72-0.82元人民币。
海外市场方面,观察各区域市场进口TOPCon组件价格,七月份欧洲受传统能源价格下降进而限制光伏需求,导致当地组件价格持续走低,月末欧洲市场的价格落在每瓦0.09-0.125美元的区间,巴西、中东市场价格分别约每瓦0.085-0.12美元及每瓦0.09-0.12美元。至于进口PERC组件部分,海外各市场的价格区间则约落在每瓦0.09-0.10美元不等。
分析下半年组件价格走势,考虑到供应链各环节价格都已触底,部分组件企业正尝试进行涨价,但在短期内,因终端需求持续疲软,政策面也缺乏利好,市场需求仍不足以消纳供给过剩,并且有部分企业使用低于市场行情的报价来争抢订单,进一步限制组件价格的回升,下半年组件价格须保守看待,继续持稳发展的可能性较高。
产能出清缓慢 价格回升仍充满挑战
综上所述,由于各环节价格基本都已触底,在生产企业普遍亏损的行情下,供需平衡、产能大规模出清的速度成为市场焦点,然而,在2024下半乃至2025上半年,除了头部企业的产能调控外,部分落后产能可能还具备跨界企业或公部门的资金支持,并且还须考虑后续新进企业的加入,因此整体产能出清会是较为漫长的过程,价格要在短期内出现明显回升也相对艰难。
但与之相对地,正是在产业的震荡周期中,更加考验到光伏企业的经营策略,诸如现金流把控、上下游产能整合、产品差异化与技术创新能力等等,都将是各家企业能否摆脱当前价格竞争、突破重围的关键。
美国对东南亚四国出口的电池和组件发起双反调查,预期在四季度税率实施后,东南亚四国产品出口美国将严重受限,可能进一步冲击海外硅料的整体需求,导致价格出现变动。
硅片:企业产品规格选型不一 价格走势分化
受上游硅料跌价与库存堆积的影响,硅片价格在2024上半年快速下探,并全面突破行业生产成本线,截至七月底,大部分产品价格都已触底且暂时维持平稳。P型M10价格为每片1.25元人民币、G12为1.7元人民币;在N型产品中,M10价格为每片1.1元人民币,G12落在1.6-1.65元人民币的区间,值得注意的是,G12R硅片因需求疲软,主流价格从七月初的1.35元人民币下降至1.25元人民币。
分析下半年硅片价格走势,整体硅片价格的主要变因或潜在利好将来自上游硅料环节,正如先前提到的,硅料环节如期减供将让三季度末价格小幅回升,受上游涨价影响,可望带动硅片价格的上行。
然而,硅片企业的经营策略也导致不同规格产品的价格分化。例如N型产品成为市场主流后,P型硅片不论是M10或G12尺寸,预期价格将因产量相对紧俏而保持溢价;至于N型产品,G12系列仍受制于下游需求,特别是G12R价格近期不断下探,考虑到大尺寸性价比减弱,部分企业可能会转向生产小尺寸硅片。而产能占比最高的M10硅片,在前期库存大量出清的情况下,部分企业也在近期尝试提高报价。总体而言,各家硅片企业对含产品选型、产量调控与订价方针在内的经营策略,将是决定下半年价格走势的重要因素。
电池:上下游压力传导 整体供给仍相对过剩
截至七月底,电池价格同样在底部区间摩擦,P型M10、G12价格皆为每瓦0.29元人民币。N型产品方面,M10TOPCon电池主流价格同样在每瓦0.29元人民币,而G12R和G12TOPCon电池价格则每瓦0.29与0.3元人民币。
由于电池环节的整体毛利率到达-10%以下,继续跌价的空间已然收窄,预期下半年主流M10TOPCon电池价格将锚定在每瓦0.29-0.3元人民币的范围,难以再次出现大幅的跌价走势。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专业电池企业在三季度陆续完成产线从PERC到TOPCon的升级改造,由于多数这部分产能以规划生产210RN为主,规格间的供需关系存在潜在变因。
电池环节因受制于上下游压力,具体还得静待硅片、组件环节排产和终端需求的变化,另一方面,在电池供给持续过剩、库存维持相对高位的情况下,各家企业也难以在短期内转亏为盈,下半年的价格走势仍未见好转。
组件:受制于终端需求 预期价格将持稳发展
因产品规格、项目种类、海内外市场差异,整体组件价格呈现分化趋势。首先是中国市场,七月底中国的M10TOPCon组件价格大约落在每瓦0.76-0.85元人民币的区间,M10PERC双玻组件价格区间约每瓦0.72-0.82元人民币。
海外市场方面,观察各区域市场进口TOPCon组件价格,七月份欧洲受传统能源价格下降进而限制光伏需求,导致当地组件价格持续走低,月末欧洲市场的价格落在每瓦0.09-0.125美元的区间,巴西、中东市场价格分别约每瓦0.085-0.12美元及每瓦0.09-0.12美元。至于进口PERC组件部分,海外各市场的价格区间则约落在每瓦0.09-0.10美元不等。
分析下半年组件价格走势,考虑到供应链各环节价格都已触底,部分组件企业正尝试进行涨价,但在短期内,因终端需求持续疲软,政策面也缺乏利好,市场需求仍不足以消纳供给过剩,并且有部分企业使用低于市场行情的报价来争抢订单,进一步限制组件价格的回升,下半年组件价格须保守看待,继续持稳发展的可能性较高。
产能出清缓慢 价格回升仍充满挑战
综上所述,由于各环节价格基本都已触底,在生产企业普遍亏损的行情下,供需平衡、产能大规模出清的速度成为市场焦点,然而,在2024下半乃至2025上半年,除了头部企业的产能调控外,部分落后产能可能还具备跨界企业或公部门的资金支持,并且还须考虑后续新进企业的加入,因此整体产能出清会是较为漫长的过程,价格要在短期内出现明显回升也相对艰难。
但与之相对地,正是在产业的震荡周期中,更加考验到光伏企业的经营策略,诸如现金流把控、上下游产能整合、产品差异化与技术创新能力等等,都将是各家企业能否摆脱当前价格竞争、突破重围的关键。
硅片:企业产品规格选型不一 价格走势分化
受上游硅料跌价与库存堆积的影响,硅片价格在2024上半年快速下探,并全面突破行业生产成本线,截至七月底,大部分产品价格都已触底且暂时维持平稳。P型M10价格为每片1.25元人民币、G12为1.7元人民币;在N型产品中,M10价格为每片1.1元人民币,G12落在1.6-1.65元人民币的区间,值得注意的是,G12R硅片因需求疲软,主流价格从七月初的1.35元人民币下降至1.25元人民币。
分析下半年硅片价格走势,整体硅片价格的主要变因或潜在利好将来自上游硅料环节,正如先前提到的,硅料环节如期减供将让三季度末价格小幅回升,受上游涨价影响,可望带动硅片价格的上行。
然而,硅片企业的经营策略也导致不同规格产品的价格分化。例如N型产品成为市场主流后,P型硅片不论是M10或G12尺寸,预期价格将因产量相对紧俏而保持溢价;至于N型产品,G12系列仍受制于下游需求,特别是G12R价格近期不断下探,考虑到大尺寸性价比减弱,部分企业可能会转向生产小尺寸硅片。而产能占比最高的M10硅片,在前期库存大量出清的情况下,部分企业也在近期尝试提高报价。总体而言,各家硅片企业对含产品选型、产量调控与订价方针在内的经营策略,将是决定下半年价格走势的重要因素。
电池:上下游压力传导 整体供给仍相对过剩
截至七月底,电池价格同样在底部区间摩擦,P型M10、G12价格皆为每瓦0.29元人民币。N型产品方面,M10TOPCon电池主流价格同样在每瓦0.29元人民币,而G12R和G12TOPCon电池价格则每瓦0.29与0.3元人民币。
由于电池环节的整体毛利率到达-10%以下,继续跌价的空间已然收窄,预期下半年主流M10TOPCon电池价格将锚定在每瓦0.29-0.3元人民币的范围,难以再次出现大幅的跌价走势。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专业电池企业在三季度陆续完成产线从PERC到TOPCon的升级改造,由于多数这部分产能以规划生产210RN为主,规格间的供需关系存在潜在变因。
电池环节因受制于上下游压力,具体还得静待硅片、组件环节排产和终端需求的变化,另一方面,在电池供给持续过剩、库存维持相对高位的情况下,各家企业也难以在短期内转亏为盈,下半年的价格走势仍未见好转。
组件:受制于终端需求 预期价格将持稳发展
因产品规格、项目种类、海内外市场差异,整体组件价格呈现分化趋势。首先是中国市场,七月底中国的M10TOPCon组件价格大约落在每瓦0.76-0.85元人民币的区间,M10PERC双玻组件价格区间约每瓦0.72-0.82元人民币。
海外市场方面,观察各区域市场进口TOPCon组件价格,七月份欧洲受传统能源价格下降进而限制光伏需求,导致当地组件价格持续走低,月末欧洲市场的价格落在每瓦0.09-0.125美元的区间,巴西、中东市场价格分别约每瓦0.085-0.12美元及每瓦0.09-0.12美元。至于进口PERC组件部分,海外各市场的价格区间则约落在每瓦0.09-0.10美元不等。
分析下半年组件价格走势,考虑到供应链各环节价格都已触底,部分组件企业正尝试进行涨价,但在短期内,因终端需求持续疲软,政策面也缺乏利好,市场需求仍不足以消纳供给过剩,并且有部分企业使用低于市场行情的报价来争抢订单,进一步限制组件价格的回升,下半年组件价格须保守看待,继续持稳发展的可能性较高。
产能出清缓慢 价格回升仍充满挑战
综上所述,由于各环节价格基本都已触底,在生产企业普遍亏损的行情下,供需平衡、产能大规模出清的速度成为市场焦点,然而,在2024下半乃至2025上半年,除了头部企业的产能调控外,部分落后产能可能还具备跨界企业或公部门的资金支持,并且还须考虑后续新进企业的加入,因此整体产能出清会是较为漫长的过程,价格要在短期内出现明显回升也相对艰难。
但与之相对地,正是在产业的震荡周期中,更加考验到光伏企业的经营策略,诸如现金流把控、上下游产能整合、产品差异化与技术创新能力等等,都将是各家企业能否摆脱当前价格竞争、突破重围的关键。
选型、产量调控与订价方针在内的经营策略,将是决定下半年价格走势的重要因素。
电池:上下游压力传导 整体供给仍相对过剩
截至七月底,电池价格同样在底部区间摩擦,P型M10、G12价格皆为每瓦0.29元人民币。N型产品方面,M10TOPCon电池主流价格同样在每瓦0.29元人民币,而G12R和G12TOPCon电池价格则每瓦0.29与0.3元人民币。
由于电池环节的整体毛利率到达-10%以下,继续跌价的空间已然收窄,预期下半年主流M10TOPCon电池价格将锚定在每瓦0.29-0.3元人民币的范围,难以再次出现大幅的跌价走势。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专业电池企业在三季度陆续完成产线从PERC到TOPCon的升级改造,由于多数这部分产能以规划生产210RN为主,规格间的供需关系存在潜在变因。
电池环节因受制于上下游压力,具体还得静待硅片、组件环节排产和终端需求的变化,另一方面,在电池供给持续过剩、库存维持相对高位的情况下,各家企业也难以在短期内转亏为盈,下半年的价格走势仍未见好转。
组件:受制于终端需求 预期价格将持稳发展
因产品规格、项目种类、海内外市场差异,整体组件价格呈现分化趋势。首先是中国市场,七月底中国的M10TOPCon组件价格大约落在每瓦0.76-0.85元人民币的区间,M10PERC双玻组件价格区间约每瓦0.72-0.82元人民币。
海外市场方面,观察各区域市场进口TOPCon组件价格,七月份欧洲受传统能源价格下降进而限制光伏需求,导致当地组件价格持续走低,月末欧洲市场的价格落在每瓦0.09-0.125美元的区间,巴西、中东市场价格分别约每瓦0.085-0.12美元及每瓦0.09-0.12美元。至于进口PERC组件部分,海外各市场的价格区间则约落在每瓦0.09-0.10美元不等。
分析下半年组件价格走势,考虑到供应链各环节价格都已触底,部分组件企业正尝试进行涨价,但在短期内,因终端需求持续疲软,政策面也缺乏利好,市场需求仍不足以消纳供给过剩,并且有部分企业使用低于市场行情的报价来争抢订单,进一步限制组件价格的回升,下半年组件价格须保守看待,继续持稳发展的可能性较高。
产能出清缓慢 价格回升仍充满挑战
综上所述,由于各环节价格基本都已触底,在生产企业普遍亏损的行情下,供需平衡、产能大规模出清的速度成为市场焦点,然而,在2024下半乃至2025上半年,除了头部企业的产能调控外,部分落后产能可能还具备跨界企业或公部门的资金支持,并且还须考虑后续新进企业的加入,因此整体产能出清会是较为漫长的过程,价格要在短期内出现明显回升也相对艰难。
但与之相对地,正是在产业的震荡周期中,更加考验到光伏企业的经营策略,诸如现金流把控、上下游产能整合、产品差异化与技术创新能力等等,都将是各家企业能否摆脱当前价格竞争、突破重围的关键。
组件:受制于终端需求 预期价格将持稳发展
因产品规格、项目种类、海内外市场差异,整体组件价格呈现分化趋势。首先是中国市场,七月底中国的M10TOPCon组件价格大约落在每瓦0.76-0.85元人民币的区间,M10PERC双玻组件价格区间约每瓦0.72-0.82元人民币。
海外市场方面,观察各区域市场进口TOPCon组件价格,七月份欧洲受传统能源价格下降进而限制光伏需求,导致当地组件价格持续走低,月末欧洲市场的价格落在每瓦0.09-0.125美元的区间,巴西、中东市场价格分别约每瓦0.085-0.12美元及每瓦0.09-0.12美元。至于进口PERC组件部分,海外各市场的价格区间则约落在每瓦0.09-0.10美元不等。
分析下半年组件价格走势,考虑到供应链各环节价格都已触底,部分组件企业正尝试进行涨价,但在短期内,因终端需求持续疲软,政策面也缺乏利好,市场需求仍不足以消纳供给过剩,并且有部分企业使用低于市场行情的报价来争抢订单,进一步限制组件价格的回升,下半年组件价格须保守看待,继续持稳发展的可能性较高。
产能出清缓慢 价格回升仍充满挑战
综上所述,由于各环节价格基本都已触底,在生产企业普遍亏损的行情下,供需平衡、产能大规模出清的速度成为市场焦点,然而,在2024下半乃至2025上半年,除了头部企业的产能调控外,部分落后产能可能还具备跨界企业或公部门的资金支持,并且还须考虑后续新进企业的加入,因此整体产能出清会是较为漫长的过程,价格要在短期内出现明显回升也相对艰难。
但与之相对地,正是在产业的震荡周期中,更加考验到光伏企业的经营策略,诸如现金流把控、上下游产能整合、产品差异化与技术创新能力等等,都将是各家企业能否摆脱当前价格竞争、突破重围的关键。
技术前沿
近日,世界上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帮助研究人员模拟合成了一种比钻石或地球上任何其他物质更坚硬、更坚韧的材料。目前这种材料被认为只存在于巨型系外行星或太阳系外行星的内部。
该研究使用了美国能源部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的HPE Cray EX超级计算系统Frontier来预测合成这种材料的最可能策略,这种系统每秒可进行超过1千万亿次计算的百亿亿次级计算速度,首次使这一目标触手可及。“这是高压物理学的终极挑战,”南佛罗里达大学物理学教授Ivan Oleynik说。
钻石是碳原子在高温高压下聚集在一起形成的,不仅可以装饰精美的珠宝,还可以服务于全球最苛刻的工业工作。
如今,科学家推测其他行星上可能存在一种更坚硬的物质——一种名为BC8的超级钻石,由八个碳原子组成,而钻石中碳原子的数量为四个。据科研人员研究表明,一颗比地球大两倍或更大的系外行星核心的极端压力和温度可能会创造产生此类材料的必要条件。
在实验室条件下合成BC8可能为工业应用开辟新的前景——只需要地球大气压力的1000万倍和与太阳表面相同的温度。
“这些条件甚至都不容易实现,更不用说数百次或数千次来确定哪种方法可能有效,”Oleynik说。“我们知道要预测合成这种物质可能需要什么,我们需要一种高精度的方法来模拟在各种条件下十亿原子样本中碳原子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传统的经典原子间或量子模型都无法提供这种规模的细节。”
在实验室条件下合成BC8可能为工业应用开辟新的前景——只需要地球大气压力的1000万倍和与太阳表面相同的温度。
“这些条件甚至都不容易实现,更不用说数百次或数千次来确定哪种方法可能有效,”Oleynik说。“我们知道要预测合成这种物质可能需要什么,我们需要一种高精度的方法来模拟在各种条件下十亿原子样本中碳原子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传统的经典原子间或量子模型都无法提供这种规模的细节。”
为了达到这种精度水平,该团队利用包括BC8在内的各种碳状态的大量量子力学数据,训练了一种新颖的机器学习原子间模型。
该团队的研究人员基本上对十亿原子系统中每个原子周围的每个原子环境进行了指纹识别,这些原子环境可能是系统在极端压力和温度下演变过程中产生的。
基于 CPU 的传统超级计算架构在尝试运行大规模原子/分子大规模并行模拟器软件模块(LAMMPS)时会陷入困境,Oleynik 及其团队在如此大规模的模拟中使用了该模块的代码。Frontier 及其基于 CPU 和 GPU 混合构建的混合架构比最快的基于 CPU 的竞争对手的速度提高了 50 倍。
研究团队利用 Frontier 上的 LAMMPS 生成了一系列潜在情景,并模拟了可能合成 BC8 的条件。这些条件包括 0 至 20 兆巴的压力(相当于地球海平面大气压的 2000 万倍)和 0 至 10,000 K 的温度(几乎是太阳表面温度的两倍)。
“Frontier 让我们在一次非凡的努力中实现了近乎量子的精度,”Oleynik 说。“利用 Frontier 这种前所未有的计算能力,我们发现之前的实验重点放在了错误的地方。”
Frontier 让研究团队能够预测钻石转变为 BC8 的过程,并大规模观察这种转变的原子机制。模拟显示,钻石首先熔化;然后 BC8 从炽热、致密的碳液中形成。
“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是一个新发现,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材料通过协调原子结构的重新排列从一种晶相转变为另一种晶相,”Oleynik说。“但构成钻石的碳键非常坚固,我们必须熔化钻石才能将其转化为新的 BC8 晶相。因此,这为这个过程增加了另一层,压力和温度更加极端——地球大气压力的 1200 万倍和 5,000 K,接近太阳表面的温度。我们如何在如此极端的条件下连接所有这些物质状态并达到预期的结果?”
Oleynik 和他的团队发现,尽管强烈的压缩波(即冲击波)可能会产生高压和高温,但这些条件对于 BC8 的合成来说往往不太理想。“我们发现单次冲击无法实现这一目标,”他说。“所以我们利用模拟设计了一系列冲击,让钻石精确达到合成 BC8 所需的温度和压力。”
目前,该团队已开始尝试在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的国家点火装置合成 BC8,以测试他们的发现。
专业评论
中国储能网讯:近日,我们留意到两份文件,关于新能源配储的,内容有点意思,不妨来看看。
一份是7月26日,广东省能源局发布的《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关于调整新能源发电项目配置储能有关事项的通知》。
文件提到,2025年以后首次并网的海上风电、陆上风电和装机容量大于3万千瓦的光伏发电项目,按照不低于发电装机容量的10%,时长2小时配置新型储能,鼓励利用自然人及村集体权属等物业建设的光伏发电项目按需配置新型储能。
这是广东首次对新能源开发提出强制配储要求。
新能源配储已经是老生常谈,不足为奇。而且,正是由于新能源配储的催化,我国储能市场才实现全面爆发,储能产业迎来繁荣。
文件中,比较特别的一点是:允许跨地市配置。自发文起,新能源发电项目可跨地市配置储能。
图片来源:广东省能源局官网文件截图
另外一份是8月2日,河北省发改委发布的《关于促进独立储能加快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中,也发布了类似的条款。
文件提到,独立储能可在同一省级电网区域向新能源项目出租容量,不受市域限制。
文件还提出,优先支持新能源项目租赁相应时长的独立储能电站容量。租赁时长不一致的,可租赁一家或多家独立储能项目满足配储功率和电能量要求。
图片来源:河北省发改委官方文件截图
以上两份文件,关于跨地市配置,我们可以理解为:新能源场站方与储能电站之间,不管离得多远,只要在一个省内,或者一个省级电网区域内,都可以进行容量租赁合作。
2023年以来,各地关于新能源配储的要求中,大多也是鼓励租赁独立储能电站容量。但是,是否需要靠近新能源场站,并没有明确提出。
此次明确地理范围,更大的意义,是对人们观念意识的突破。这一定程度上说明:新能源配储越来越灵活,储能与新能源正在进一步“解绑”,储能电站市场化运作的空间越来越大。
新能源配储起始于2017年。当年。青海省发改委印发《2017年度风电开发建设方案》,要求列入规划年度开发的风电项目按照规模的10%配套建设储电装置。
这是首次见于官方文件的配储要求。随后,各地陆续发文,新能源配储愈演愈烈。
梳理一下,新能源配储也在不断完善:最开始是由新能源场站开发商自行投建储能电站,大多建在场站附近。新能源场站大多联合储能电站一起参与电力市场。
第二阶段是独立共享储能大规模发展,新能源场站可以租赁或购买共享储能电站的容量。独立共享储能大多被鼓励建在新能源富集地区。
独立共享储能能够以市场独立主体的身份参与电力市场,比如现货市场、辅助服务市场,或者是获得容量租赁收益。储能电站向市场化迈进了一大步。
目前,独立储能电站已经成为主流开发模式。根据储能网数据库的统计,2024年上年,国内新型储能新增装机为31.24GWh,其中电网侧独立共享储能装机规模最大,达20.33GWh,占比65%。
我们也看到,各地都在鼓励将新能源配建储能,经过技术改造,转为独立储能。比如,早在去年9月,山东发改委、山东能监办、山东省能源局就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我省配建储能转为独立储能试点工作的通知》。
如今,允许跨地市租赁储能容量,是不是可以看成新能源配储发展的新阶段?
因强制配储而兴起,但储能电站市场化主体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与新能源的关系,开始走向市场化,而不是强行关联。
这样有助于疏导储能电站成本,盘活电站资产,有利于整个产业高效、集约发展。
图片来源:广东省能源局官网文件截图
另外一份是8月2日,河北省发改委发布的《关于促进独立储能加快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中,也发布了类似的条款。
文件提到,独立储能可在同一省级电网区域向新能源项目出租容量,不受市域限制。
文件还提出,优先支持新能源项目租赁相应时长的独立储能电站容量。租赁时长不一致的,可租赁一家或多家独立储能项目满足配储功率和电能量要求。
以上两份文件,关于跨地市配置,我们可以理解为:新能源场站方与储能电站之间,不管离得多远,只要在一个省内,或者一个省级电网区域内,都可以进行容量租赁合作。
2023年以来,各地关于新能源配储的要求中,大多也是鼓励租赁独立储能电站容量。但是,是否需要靠近新能源场站,并没有明确提出。
此次明确地理范围,更大的意义,是对人们观念意识的突破。这一定程度上说明:新能源配储越来越灵活,储能与新能源正在进一步“解绑”,储能电站市场化运作的空间越来越大。
新能源配储起始于2017年。当年。青海省发改委印发《2017年度风电开发建设方案》,要求列入规划年度开发的风电项目按照规模的10%配套建设储电装置。
这是首次见于官方文件的配储要求。随后,各地陆续发文,新能源配储愈演愈烈。
梳理一下,新能源配储也在不断完善:最开始是由新能源场站开发商自行投建储能电站,大多建在场站附近。新能源场站大多联合储能电站一起参与电力市场。
第二阶段是独立共享储能大规模发展,新能源场站可以租赁或购买共享储能电站的容量。独立共享储能大多被鼓励建在新能源富集地区。
独立共享储能能够以市场独立主体的身份参与电力市场,比如现货市场、辅助服务市场,或者是获得容量租赁收益。储能电站向市场化迈进了一大步。
目前,独立储能电站已经成为主流开发模式。根据储能网数据库的统计,2024年上年,国内新型储能新增装机为31.24GWh,其中电网侧独立共享储能装机规模最大,达20.33GWh,占比65%。
我们也看到,各地都在鼓励将新能源配建储能,经过技术改造,转为独立储能。比如,早在去年9月,山东发改委、山东能监办、山东省能源局就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我省配建储能转为独立储能试点工作的通知》。
如今,允许跨地市租赁储能容量,是不是可以看成新能源配储发展的新阶段?
因强制配储而兴起,但储能电站市场化主体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与新能源的关系,开始走向市场化,而不是强行关联。
这样有助于疏导储能电站成本,盘活电站资产,有利于整个产业高效、集约发展。
大。
新能源配储起始于2017年。当年。青海省发改委印发《2017年度风电开发建设方案》,要求列入规划年度开发的风电项目按照规模的10%配套建设储电装置。
这是首次见于官方文件的配储要求。随后,各地陆续发文,新能源配储愈演愈烈。
梳理一下,新能源配储也在不断完善:最开始是由新能源场站开发商自行投建储能电站,大多建在场站附近。新能源场站大多联合储能电站一起参与电力市场。
第二阶段是独立共享储能大规模发展,新能源场站可以租赁或购买共享储能电站的容量。独立共享储能大多被鼓励建在新能源富集地区。
独立共享储能能够以市场独立主体的身份参与电力市场,比如现货市场、辅助服务市场,或者是获得容量租赁收益。储能电站向市场化迈进了一大步。
目前,独立储能电站已经成为主流开发模式。根据储能网数据库的统计,2024年上年,国内新型储能新增装机为31.24GWh,其中电网侧独立共享储能装机规模最大,达20.33GWh,占比65%。
我们也看到,各地都在鼓励将新能源配建储能,经过技术改造,转为独立储能。比如,早在去年9月,山东发改委、山东能监办、山东省能源局就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我省配建储能转为独立储能试点工作的通知》。
如今,允许跨地市租赁储能容量,是不是可以看成新能源配储发展的新阶段?
因强制配储而兴起,但储能电站市场化主体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与新能源的关系,开始走向市场化,而不是强行关联。
这样有助于疏导储能电站成本,盘活电站资产,有利于整个产业高效、集约发展。
展会时间:2024/10/18---2024/10/21
展会地点:石家庄国际博览中心 河北省石家庄市长安区东大街3号
主办单位:青岛雅雄会展有限公司
展会介绍:
展会简介
青岛雅雄会展有限公司举办的珠宝展,济南,烟台,石家庄,无锡,长沙。展会汇聚数万款来自世界各地的精美珠宝。
展品范围
钻石及珠宝:钻石、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半宝石、人造宝石、水晶、碧玺;
珠宝首饰:白金首饰、黄金首饰、铂金首饰、银饰、K金、钯金首饰、宝石饰品、镶嵌饰品、伪真饰品、镀金饰品、珍珠饰品、翡翠玉石饰品等;
珍珠及珊瑚:中国淡水珍珠、中国海水珍珠、日本珍珠、南洋珍珠、大溪地珍珠、马白珠、养殖珍珠、人造珍珠;红珊瑚、珊瑚珍品、珊瑚配饰; 玉石类:黄龙玉、翡翠、和田玉、寿山石、鸡血石、青田石、巴林石、岫岩玉;
邮箱:hycydt123@163.com
地址:山西省阳泉市矿区桃北西街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