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总院科技简讯-06期

总院科技简讯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ewsletter of the General Academy

06期

2023年1月28日

内刊

科技成就产业
创新永不止歇

产 业 技 术 研 究 总 院

目录

CONTENTS

科技成就产业,创新永不止歇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KE INDUSTRY
 AND INNOVATION NEVER STOPS

时政热点

时政热点

CURRENT POLITICAL 
HOT SPOTS

工信部等三部门组织开展2023年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机制试点工作

       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银保监会近日印发通知,组织开展2023年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机制试点工作。明确生产《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2021年版)》内新材料产品,且于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投保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综合保险的企业,符合首批次保险补偿工作相关要求,可提出保费补贴申请。承保保险公司符合《关于开展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相关要求,且完成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产品备案。申请保费补贴的产品应由新材料用户单位直接购买使用,用户单位为关联企业及贸易商的不得提出保费补贴申请。原则上单个品种的保险金额不低于5000万元。已获得保险补贴资金的项目,原则上不得提出续保保费补贴申请。用于享受过保险补偿政策的首台套装备的材料不在本政策支持范围。

【时政热点】

工信部等三部门组织开展2023年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机制试点工作

03

【行业聚焦】

05

钠离子电池产业链与标准解读

09

绿电、绿氢与化工耦合发展论坛将于3月22日常州召开

【竞品动态】

日本开发用于汽车工业的连续碳纤维再生技术

10

时政热点

行业聚焦

客户运维

industry Focus

行业聚焦

钠离子电池产业链与标准解读

       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我国我国的能源结构是富煤少气缺油。去年能源状况是煤、石油、天然气占83.4%,水、风、光、核占16.6%,矿石能源为主。资产原油1.99亿吨,进口原油5.13亿吨,对外的依存度72%。由于严重依赖煤炭,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世界第一,石油的对外依程度太高,存在很大的能源风险。
       为了实现双碳目标,必须电动中国,就是要发展电动汽车、电动船舶和电动航空。电动船舶和电动航空是最新提出的要求。要实现交通的电气化,普及智慧城市、智慧乡村和智慧矿山,实现设备的智能化,这就必须发展可再生能源,构建能源互联网,以清洁和绿色的方式满足便利需求。
       能源互联网的关键是储能,特别是需要固态锂电池和钠离子电池等电化学储能器件。锂离子电池是目前性能最好的二次电池。我国锂离子电池的市场占有率世界第一。在其推动下,我国电动汽车保有量也居世界的首位。但是由于锂资源有限,不能同时满足电动汽车和电能存储的需求,钠离子电池必将成为下一代低速电动车辆和储能的电池。
       10年前,我们就开始研究钠离子电池,2017年成立了中科海纳公司;2018年首次演示了钠离子电池驱动的低速电动车;2021年建成了世界首座1MWh的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现在很多公司都在开发钠离子电池。当前纳离子电池尚处于推广期,随着产业链的完善,技术成熟度的提高和规模效应,钠离子电池的成本有望低于磷酸铁锂电池20%以上,为大规模的推广钠离子电池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中国工程院院士 陈立泉先生

成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产品备案。申请保费补贴的产品应由新材料用户单位直接购买使用,用户单位为关联企业及贸易商的不得提出保费补贴申请。原则上单个品种的保险金额不低于5000万元。已获得保险补贴资金的项目,原则上不得提出续保保费补贴申请。用于享受过保险补偿政策的首台套装备的材料不在本政策支持范围。
       根据《关于开展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机制试点工作的通知》(工信部联原〔2017〕222号)要求,为做好2023年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机制试点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生产《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2021年版)》内新材料产品(相关品种详见附件),且于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投保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综合保险的企业,符合首批次保险补偿工作相关要求,可提出保费补贴申请。承保保险公司符合《关于开展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保监发〔2017〕60号)相关要求,且完成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产品备案。
       二、申请保费补贴的产品应由新材料用户单位直接购买使用,用户单位为关联企业及贸易商的不得提出保费补贴申请。原则上单个品种的保险金额不低于5000万元。
       三、已获得保险补贴资金的项目,原则上不得提出续保保费补贴申请。用于享受过保险补偿政策的首台套装备的材料不在本政策支持范围。
       四、请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和有关中央企业组织本地区或所属企业做好申报工作。保费补贴申请材料具体要求见附件,申报形式采用线上申报,网址https://xclcygx.miit.gov.cn。
       五、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严格把关,按照《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机制试点工作指引》有关要求,压实主体责任,认真组织做好初审工作,现场核查申报材料的真实性,杜绝骗保骗补等行为;我们将组织专家审核,重点支持相关产业链材料推广应用,确保财政资金使用效果。初审意见请于2023年2月28日前报送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

点击直达:三部门关于开展2023年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机制试点工作的通知原文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基础处处长 金磊先生

        众所周知,当前碳达峰、碳中和已成为全球共识。而实现双碳的目标在于加快制造强国和能源变革。新型电池是消费、储能、动力等多个应用领域不可或缺的基础产品。电子信息司高度重视新型电池产业发展,包括锂电、纳电、超电、液流等。近期也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
        一是指导发布锂离子电池综合标准化技术体系:从2016年实施以来,对锂电标准的体系建设作出了积极的推动;
        二是制定实施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从2015年发布实施以来,已更新3版,目前已发布了5批57家锂电上下游企业,推动锂电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技术进步;
        三是联合市场监管总局,在近期印发了关于做好锂离子电池产业链、供应链协同稳定发展工作的通知,引导锂电产业上下游加强供需对接,加强产业合作,加强规划布局。
        下一步电子司将汇同有关部门,针对新型电池,包括钠离子电池相关产业化,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加强产业顶层设计。在贯彻落实好十四五相关规划的同时,尽快发布实施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针对锂电、纳电、液流、超电等新型电池,要从促进前沿技术公关、完善配套政策、开拓市场应用等方面着手,健全产业政策,引导产业高质量发展。
        第二,要支持产业链、生态链综合协同发展。我们要继续支持和引导钠离子电池加快创新成果转化,特别是要加强生产工艺的突破,促进批量生产和规模应用,并通过对上游材料、工艺设备等环节的提前布局,促进全链协同发展。
        第三,要加强标准化引领。近期,电子司与组织相关单位开展了我国首批钠离子电池行业标准的制定,包括钠离子电池术语和词汇、钠离子电池符号和命名两项基础标准。
        下一步我们也将继续加快钠电有关产品材料以及上下游相关标准的制定,推动产业的健康发展。当前新型电池产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包括钠电在内的新型电池也处于上行突破和技术攻关的关键时期。

行业聚焦

行业聚焦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常务副理事长 俞振华先生

       当前我国正处在双碳目标转型的关键期,未来可再生能源在电力系统的比例会越来越高。储能作为一种灵活性调节资源,会在新型电力系统中发挥更大作用。我们判断,目前储能规模化、市场化发展的时代已经到来,正处在高速、多场景、规模发展的时期。
       1)高速。过去十年间,我国新兴储能市场保持了持续高速增长。2021年,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更是实现了74.5%的高增长率。根据我们的预测,保守的场景下,2026年新型储能总装机将达到48.5GW, 五年复合年均增长率为53.3%。理想场景下,总装机将达到79.5 GW,复合年增长率为69.2%。十四五期间,新型储能将实现规模化发展;
       2)百花齐放,多场景发展。得益于政策机制,我国新兴储能已经初步形成了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多元化发展的局面。在电力生产与消费的多个环节,催生了独立储能、风储、光储、工商业储能等30个应用场景,为电力系统提供六大类服务,包括支撑可再生能源并网辅助服务、大容量能源服务、容量服务、能量适宜、输电基础设施服务、配电基础设施服务、用户能源管理服务等;
       3)新兴储能的大规模时代到来。越来越多的项目采取了独立储能、共享储能的模式,百兆瓦级的储能项目不断出现,甚至GW级的项目也开始进入应用之列。仅在2021年,我国就有70余个百兆瓦的项目开始规划建设。在大规模高速发展的市场机遇下,锂离子电池由于能量密度、效率、成本、建设周期等优势,在新型储能市场中取得了绝对优势地位。但是2020年下半年以来,锂离子电池在正极材料、电解液等方面,原材料价格纷纷上涨,碳酸锂价格甚至已超过了50万/吨。
        相比于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的原材料更容易获得。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发布的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中,要求开展钠离子电池、新型离子电池等关键核心技术装备集中化设计研究,研究开展钠离子电池技术试点示范,不少企业都已经迈出了宝贵的一步。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副院长 刘贤刚先生

       电子标准院是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事业单位,也是我国电子信息领域的专业标准化机构。自1963年建院以来,我院以从单一的标准制定发展成为覆盖标准研制、试验检测、计量校准、认证评估、培训服务、产业研究等完整的标准化链条的基础性、工艺性、综合性标准化科研机构。
锂离子电池标准化一直是我院的重点工作。电子标准院作为工信部锂离子电池及类似产品标准工作组的秘书处单位,是GB31241便携式电子产品用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安全要求以及 GB40165固定式电子设备用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安全技术规范等锂离子电池领域的重点标准牵头单位

量校准、认证评估、培训服务、产业研究等完整的标准化链条的基础性、工艺性、综合性标准化科研机构。
        锂离子电池标准化一直是我院的重点工作。电子标准院作为工信部锂离子电池及类似产品标准工作组的秘书处单位,是GB31241便携式电子产品用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安全要求以及 GB40165固定式电子设备用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安全技术规范等锂离子电池领域的重点标准牵头单位,目前已经牵头制定了40项锂离子电池相关的国家和行业标准。
        在国际标准化方面,我院参与制定了多项重要的锂离子电池国际标准,如 IEC 62133便携式设备用锂电池、 IEC 62619工业设备用锂电池、 IEC 63056电力储能锂电池等。通过牵头重点标准研制、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履行标准归口管理等职能,我院为行业管理和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保障,也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
         当前在锂资源短缺,价格大幅上涨的背景下,钠离子电池具有资源丰富、分布广泛、成本低廉、安全性好等优势,在储能需求旺盛的背景下,迫切需要类似钠离子电池的产品,与锂离子电池形成互补。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或储备钠离子电池技术,国内的钠离子电池产业化进程也明显提速。多家企业宣布在钠离子电池研发量产方面取得了突破。针对钠离子电池的标准化需求,我院申请立项了两项钠离子电池相关的基础行业标准,包括钠离子电池术语和词汇、钠离子电池符号和命名。
           22年7月,工信部正式下达标准立项计划,批准了两项标准的正式立项。这两项标准是我国首批的钠离子电池行业标准,两项标准的制定也得到了行业内众多企业和专家的积极响应。22年9月,我院发出了两项标准的征求意见稿,第一稿进行公开征求意见,共收到了35家单位、350余条的意见。在昨天(2022年11月28日)召开了两项标准的征求意见的讨论会,这两项标准得到了业界的广泛关注。我院将加快工作进度,争取在23年年底前完成报批工作。
          下一步,在工信部、国标委的指导下,电子标准院将根据钠离子电池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组织钠离子电池领域相关单位积极开展钠离子电池的标准体系研究,加快产业急需的标准研究制定工作。通过制定先进适用的标准,支撑钠离子电池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行业聚焦

行业聚焦

绿电、绿氢与化工耦合发展论坛将于
3月22日常州召开

       2022年2月,国家《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2022年版)》提出,乙烯行业要加强应用绿电的裂解炉装备及配套技术开发;氯碱行业加强储氢燃料电池发电集成装置研发和应用,探索氯碱-氢能-绿电自用新模式;煤化工行业推动绿氢与煤化工项目耦合;合成氨行业优化原料结构,增加绿氢原料比例。
       2022年4月,国家《关于“十四五”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大宗产品单位能耗和碳排放明显下降,推动用能设施电气化改造,鼓励石化化工企业因地制宜、合理有序开发利用绿氢,推进炼化、煤化工与绿电、绿氢等产业耦合示范。
       行业领军企业正在大力推进绿电、绿氢与化工耦合发展。2022年2月,中国石油第一个全部使用绿电的化工项目——吉林石化公司转型升级项目启动,其中120万吨/年乙烯装置于2022年11月开工建设。2022年5月,巴斯夫与博枫签署为期25年的固定价格可再生能源电力采购协议,博枫将为巴斯夫建造专属光伏电站和风电场,使巴斯夫总投资100亿欧元的湛江一体化基地在2025年实现100%采用可再生能源电力。
       以绿电制绿氢代替化石能源制氢已是大势所趋。2022年11月,中国石化首个兆瓦级绿氢示范项目在中原油田中交;中国石化还计划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建设绿电制氢项目,并通过400公里的管道将10万吨/年氢气输送至燕山石化。2022年,内蒙古宝丰推进一期260万吨/年煤制烯烃和40万吨/年绿氢制烯烃项目,结合配套的风光制氢一体化装置,实现绿电、绿氧、绿氢与煤制烯烃耦合碳减排。
       由亚化咨询主办的2023绿电、绿氢与化工耦合发展论坛将于2023年3月22日在常州召开,会议将探讨石化、煤化和化工项目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与潜在碳税分析,风电和光伏技术趋势、装机预测与成本展望,AWE、PEM、SOEC和AEM电解水制氢技术与设备,绿电、绿氢与煤化工耦合的工艺和工程解决方案,大型炼化一体化企业用氢现状及绿电、绿氢应用展望,绿氢制绿色甲醇和绿氨的生产工艺、催化剂和设备等。

日本开发用于汽车工业的连续碳纤维再生技术

       日本旭化成(ASAHI HASEI)是一家多元化跨国公司,它与日本国立工业大学、北九州大学(九州)和东京科学大学的合作伙伴一起,开发了一种用于汽车应用的碳纤维增强热塑性塑料 (CFRTP)和碳纤维增强热塑性塑料 (CFRTP)回收新技术。
       之前部分通过切碎和重新应用来回收碳纤维的技术通常会导致产品质量低下、耐用性差的产品,不足以满足高性能应用的需求。然而,旭化成的回收方法涉及电解硫酸溶液。据报道, 这种方法可以在充分分解嵌入碳纤维树脂的同时,还能适当保持连续碳纤维的原始强度。最终,连续纤维可以在车辆寿命结束(EOL)时廉价提取并重新利用。
       此外,旭化成正在开发一种CFRTP单向(UD)胶带。该胶带使用回收的连续碳纤维和该公司的Leona聚酰胺树脂。该公司表示,CFRTP-UD胶带具有比金属更高的强度,可以应用于汽车框架和车身,进一步实现EOL汽车部件的回收。
       旭化成表示后续将进行示范并开发此业务,目标是在2030年左右实现实际应用。

竞品动态

       此外,旭化成正在开发一种CFRTP单向(UD)胶带。该胶带使用回收的连续碳纤维和该公司的Leona聚酰胺树脂。该公司表示,CFRTP-UD胶带具有比金属更高的强度,可以应用于汽车框架和车身,进一步实现EOL汽车部件的回收。旭化成表示后续将进行示范并开发此业务,目标是在2030年左右实现实际应用。

科技成就产业
创新永不止歇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