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2022第7期
行业发展动态
Industry Development Trends
数字赋能 · 美好生活
目 录
content
1
政策文件
2
教育要闻
3
市场动态
4
技术前沿
本期政策速递。教育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作出部署,对面向中学生或未成年人的艺考培训机构开展治理行动;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的通知》,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云南省教育厅等八部门印发《关于云南省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的实施意见》,造就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河北省教育厅研究制定《河北省省属民办学校办学行为记录管理办法(试行)》,加强民办教育规范管理;河北省教育厅印发通知,要求“办好有温度的教育”,切实做好中小学冬季取暖工作;山西省教育厅、山西省妇联印发《“小手拉大手 学讲普通话”活动工作方案》,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程度及质量;辽宁省教育厅制定《辽宁省中小学校数字校园建设实施方案》,推进数字校园建设;辽宁省文旅厅、辽宁省教育厅印发《辽宁省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机构设置标准(试行)》,进一步规范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机构的设置条件及办学行为;福建省教育厅等七部门研究制定《福建省“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方案》,提升县中办学水平教育质量。
本期教育要闻。国家方面,简要选取“教育这十年”“1+1”系列发布会⑬⑭⑮内容,了解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国际合作交流情况、内地(大陆)与港澳台地区教育合作交流情况以及从数据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河南方面,走进“河南这十年”新闻发布会,了解河南这十年教育事业发展情况;省教育厅党组召开会议传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本期市场动态。教育迎来数字化转型,腾讯教育做好行业升级的“数字化助手”;锋云智慧助力教育信息化乘风而上;紧跟教育信息化浪潮,苏州科达助力南航建设439间智慧教室。
本期技术前沿。智慧城市行业动态提出教育行业数字化转型的七大机遇;Amber Group阐述区块链跨时代价值并预测其光明前景;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加码元宇宙赛道;在人类忙着卷来卷去之时,AI已完成近几年最大的一次进化。
abstract
摘 要
2.健全标准体系
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
政策文件
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
《通知》明确了六方面内容。
一是明确认定范围。以职业学校的专业课教师(含实习指导教师)为主,其他符合条件的人员和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可参照实施。二是严格标准要求。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衡量“双师型”教师能力素质的第一标准,突出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考察,注重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实绩。三是加强组织实施。明确认定基本流程,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认定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认定主体由具备认定条件的学校、第三方机构或专家组织等担任。四是强化监督评价。明确国家和地方对“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的监督评价等有关要求。五是促进持续发展。明确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的发展路径,制度保障,待遇倾斜,认定和复核周期等内容。六是注重作用发挥。明确“双师型”教师在综合育人、教学改革、社会服务等方面带头引领作用,并将“双师型”教师作用发挥情况作为“双高”建设计划的重要指标。
教育部要求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结合本地具体情况,以及不同教育层次、专业大类等,参照制定修订本级“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实施办法,明确支持举措,实行分类评价,并适时调整完善。(教育部)
1.加强艺考培训机构规范管理
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利益
为加强艺考培训机构规范管理,防范遏制机构及其人员违法犯罪行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利益,近日教育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作出部署,对面向中学生或未成年人的艺考培训机构开展专项治理行动。
专项行动聚焦四方面工作:全面排查摸底,依法查处无证办学机构,对具备办理证照条件的艺考培训机构,指导其依法办理相关证照;核查从业人员资质,依法清退不符合要求的从业人员;严厉打击性侵、猥亵等侵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违法犯罪行为;坚决查处机构涉及虚假宣传、虚构原价、价格欺诈、招考舞弊等违法违规行为。
专项行动要求各地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部门联动,精心组织实施,确保工作实效,并以此为契机,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专项行动在“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设立专项举报窗口,各省份畅通本地举报渠道,将对举报线索逐一核实处理,坚决维护学生及家长合法权益。(教育部)
3.推进教师教育振兴发展
造就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4.加强民办教育规范管理
完善民办学校治理体系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的《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全面推进本省教师教育振兴发展,努力造就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中小学(含幼儿园、义务教育学校、普通高中、特殊教育学校,下同)教师队伍,结合实际,云南省教育厅、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中共云南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等八部门印发《关于云南省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第一,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第二,深化师德师风养成教育;第三,完善教师培养体系;第四,提升师范院校办学水平;第五,完善教师专业化发展体系;第六,拓展教师终身学习空间;第七,完善校长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第八,完善中小学教师管理制度;第九,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第十,加强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保障。
《意见》要求,各地应建立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工作协调制度,推动发挥地方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加强宣传引导,深入细致地做好政策宣传解读工作,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各地要优化支出结构,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投入重点予以优先保障,重点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提高教师待遇保障。相关部门要主动履职,加强统筹协调。各级教育督导部门要将实施情况纳入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内容,加强督导检查并强化督导结果运用,确保各项政策措施全面落实到位,真正取得实效。(云南省教育厅)
政策文件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强民办教育规范管理,完善民办学校治理体系,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促进民办教育事业健康有序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河北省委教育工委、河北省教育厅研究制定了《河北省省属民办学校办学行为记录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印发给各市党委教育工委、教育局等机关单位,要求遵照执行。
《办法》指出,民办学校是办学行为记录的责任主体,应将办学行为记录工作作为重要的基础工作和管理手段,同时办学行为记录资料应分类建档,统一装入档案盒。省教育厅建设民办学校办学行为记录信息管理系统,形成民办学校办学行为电子档案,民办学校要按要求在系统中填报办学行为信息,信息内容要和纸质档案一致,长久保存。省教育厅将适时抽查民办学校办学行为记录管理工作,将此工作作为对民办学校年检、记分管理、星级评定及有关奖惩的依据,纳入各项考核权重。(河北省教育厅)
5.办好有温度的教育
切实做好冬季取暖工作
6.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
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程度质量
为保障广大师生温暖、安全、清洁过冬,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增进民生福祉、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河北省教育厅印发通知,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以“办好有温度的教育”为重要抓手,切实做好中小学冬季取暖工作。
通知要求一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意识;二要认真组织排查,紧盯薄弱环节;三要落实主体责任,保障清洁取暖;四要强化经费保障,筑牢经费基础;五要建全工作机制,加强舆情监测;六要加强安全教育,确保取暖安全。
通知规定,对工作不认真、措施不得力、敷衍应付,造成学校无法正常取暖或造成不良影响的,各地要依法依规严肃追责问责,省教育厅将适时开展中小学冬季取暖工作调研检查。(河北省教育厅)
政策文件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 全国妇联办公厅关于开展“小手拉大手 学讲普通话”活动的通知》(教语用厅函〔2022〕3号)要求,山西省教育厅、山西省妇女联合会印发《“小手拉大手 学讲普通话”活动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要求各市语委、教育局、妇联遵照执行。
《方案》提出总体目标,“十四五”期间,全省广泛开展“小手拉大手 学讲普通话”活动,结合各地各校实际,以县为单位,统筹教育部门和妇联组织,按照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因势利导的原则,将普通话培训纳入家庭教育、妇女文化科技和技能培训,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培训网络,在全社会营造推广普通话的良好氛围。
《方案》列明重点任务,第一,开展中小学幼儿园“小手拉大手”普通话学习教育活动;第二,开展市县妇女学讲普通话培训;第三,构建推普结对帮扶网络;第四,开展普通话推广实践活动;第五,开展系列宣传展示活动。
《方案》要求,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二是要注重实效,三是要规范活动实施。(山西省教育厅)
7.落实教育数字化要求
推进数字校园建设
为贯彻《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数字辽宁发展规划(2.0版)》等文件精神,落实辽宁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数字辽宁 智造强省”等有关要求,落实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要求,加快推进我省中小学校数字校园建设,促进实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支撑我省教育高质量发展。辽宁省教育厅制定《辽宁省中小学校数字校园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要求各市教育局等单位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8.印发校外培训机构设置标准
规范设置条件及办学行为
《方案》提出建设目标,加强数字校园研究与应用的系统部署,普及数字校园建设,建成“互联网+教育”教育体系,全面推动教育信息化从融合应用向创新发展的高阶演进。2023年,全省中小学基本通过“普及层级”数字校园规范建设评估验收。2025年,全省中小学基本通过“推广层级”数字校园规范建设评估验收,形成基于“互联网+教育”的服务新模式;探索“人工智能+教育”,遴选出300所“示范层级”数字校园,总结在信息化条件下差异化教学、个性化学习、精细化管理、智能化服务的典型途径。
《方案》列明重点任务,第一,完善学校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制度及机制;第二,推进教育新基建建设,提升学校信息化发展基础;第三,打造“互联网+教育”体系,强化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第四,探索“人工智能+教育”体系,推动教育改革与创新;第五,提升信息化应用素养,强化技术应用能力;第六,规范数据中心建设,提升网络安全保障能力;第七,加强专家团队和研究基地建设,培育一批示范典型。
《方案》要求,一要加强组织领导,二要建立督导机制,三要建立技术服务体系,四要强化经费保障。(辽宁省教育厅)
政策文件
近日,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辽宁省教育厅印发《辽宁省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机构设置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设置标准》),进一步规范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机构的设置条件及办学行为。
试行的《设置标准》适用主体为本省行政区域内,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中小学生(含学龄前儿童)开展音乐类、舞蹈类、美术类、戏剧类(戏曲曲艺)、其他艺术表演类(含口才)等文化艺术类课程培训活动的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培训场所应当具有与文化艺术培训活动相适应的消防、环保、卫生、安全防护等条件,不得使用居民住宅、简易建筑、违章建筑、地下室、半地下室、自建房和其它有安全隐患或不适宜艺术培训活动的房屋办学。
《设置标准》还对场地使用面积作出规定,要求培训场地面积应与培训内容和规模相适应,能够满足培训需要,同一培训时段内生均培训面积不少于3平方米、舞蹈和戏剧类不少于5平方米。
在收费管理方面,文化艺术培训机构应坚持校外培训公益属性,根据市场需求、培训成本等因素确定培训收费项目和标准,向社会公示、接受监督,坚决遏制过高消费和过度逐利行为。文化艺术培训机构预收费应严格按照《辽宁省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资金监管工作指引(试行)》要求,全面全额纳入监管。鼓励文化艺术培训机构实施先培训后付费或一课一销的收费模式。
《设置标准》中还对办学投入、安全管理、从业人员、课程设置和审批登记等方面作出详细规定。(辽宁日报)
9.加强县域普通高中建设
提升县中办学水平教育质量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县域普通高中(县、县级市举办的普通高中,以下简称县中)建设的决策部署,着力提升福建省县中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根据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的《“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教基〔2021〕8号)要求,结合本省实际,福建省教育厅、中共福建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七部门研究制定《福建省“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提出主要目标,到2025年,县中整体办学条件和教育水平显著提升,市域内县中和城区普通高中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健全,统筹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全省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保持在97%以上,92%以上的公办高中完成达标创建,每个县(市)至少有1所省一级达标的县中,培育认定若干所县中成为特色鲜明的省级示范性高中。普通高中招生全面规范,县中生源流失现象得到根本扭转;教师补充激励机制基本健全,县中校长和教师队伍建设明显加强;教育经费投入机制更加健全,县中办学经费得到切实保障;办学条件大幅改善,未完成达标创建高中基本达到国家建设标准;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县中教育质量显著提高。
《方案》指出主要措施,第一,完善普通高中招生管理;第二,健全教师队伍补充激励机制;第三,组织实施教师素质能力提升计划;第四,加大县中对口帮扶力度;第五,夯实县中办学条件;第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第七,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第八,加大县中经费保障。
《方案》要求,一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二要明确部门职责分工,三要强化督导考核评价,四要大力营造良好环境。(福建省教育厅)
政策文件
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国际合作交流情况
教育要闻 · 国家要闻
“教育这十年”“1+1”系列发布会⑬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育对外开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教育现代化,要坚持对外开放不动摇,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互容、互鉴、互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国际国内重大场合宣示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饱含深情给海外学子、留学归国人员、在华外国留学生、外国中小学生回信,为教育对外开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教育对外开放、中外人文交流的指导意见,国际合作与交流在我国教育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凸显。
十年来,我们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更加注重开放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召开全国教育外事工作会议,印发《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推动中国教育以更加开放自信主动的姿态走向世界舞台。具体情况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开放总体布局不断优化,教育的“朋友圈”更大了;二是开放高地建设不断提速,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更强了;三是改革促开放力度不断加大,内生源动力更足了;四是人文交流格局不断完善,中外“心联通”更紧了;五是参与全球教育治理不断优化,国际影响力更大了。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开放合作成为推动新时代教育变革创新的关键要素,蕴含着新的发展机遇。我们深刻认识到,开放合作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内在要求,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应有之义。面向未来,我们将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自觉把党的全面领导、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到教育对外开放各领域全过程,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立足中国国情促开放。
我们将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畅通国内国际教育循环,构建面向全球的教育伙伴关系,全面提升中国教育的世界影响力。我们将在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前提下加强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完善教育外事管理体系,确保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行稳致远。(教育部)
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刘锦
(1)介绍教育国际合作交流总体情况
教育要闻 · 国家要闻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与教科文组织合作开启新篇章,深入参与全球人文治理迈上新台阶,服务国内教育、科学、文化、信息传播等领域改革发展取得新进展。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进一步全面深化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共同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特别是支持发展中国家教育、科技、文化事业进步,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新贡献。(教育部)
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长秦昌威
(2)介绍中国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的有关情况
►
第一,党中央高度重视,领导人亲自推动,为我国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擘画崭新图景;
►
第二,合作举办多场高级别国际会议,为世界教育、科学、文化、信息传播事业发展注入生机活力;
►
第三,积极提供国际公共产品,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切实支持;
►
第四,深入参与教科文组织重大倡议、重要议程、重点计划,为全球人文治理做出中国贡献。
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国际合作交流情况
“教育这十年”“1+1”系列发布会⑬
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内地(大陆)与港澳台地区教育合作交流情况
教育要闻 · 国家要闻
“教育这十年”“1+1”系列发布会⑭
党的十八大以来,内地(大陆)与港澳台教育交流合作蓬勃发展,为促进港澳台青少年成长、成才奠定了基础。
下面,我从三个方面向大家介绍一下这十年内地(大陆)与港澳台教育交流合作所做工作和取得的成效。
下一步,我们将始终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港澳台和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入推进内地(大陆)与港澳台教育交流合作,充分发挥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助力港澳台青少年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续写新的篇章。(教育部港澳台办主任刘锦)
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刘锦
第一,鼓励支持港澳台青少年来内地(大陆)学习深造,一是稳步推进招生工作,二是着力提升培养质量,三是务实做好就业指导;
1
第二积极构建多层次、多领域、多形式的交流合作机制,一是支持搭建青少年交流平台,二是持续推动教师交流培训,三是支持扩大校际合作;
2
第三,不断推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一是持续推进合作办学,二是共同搭建创新平台,三是鼓励融入国家教育事业,四是积极引导教育捐赠。
3
介绍从数据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成效
教育要闻 · 国家要闻
“教育这十年”“1+1”系列发布会⑮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数据记录历史,数据见证成就。从数据看“教育这十年”,我国教育面貌正在发生格局性变化。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刘昌亚
第一,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十年来,教育普及水平不断提高,国民受教育机会进一步扩大,受教育程度进一步提升。
第二,教育公平取得新成效。十年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1)介绍“数说教育这十年·教育改革发展情况”
教育要闻 · 国家要闻
第五,教育条件保障达到新水平。十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育,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优先规划、优先投入、优先配置资源,教育成为全社会最关心最支持的事业。
第六,教师队伍建设迈上新台阶。十年来,教育系统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以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支撑教育高质量发展。
第七,教育对外开放呈现新格局。十年来,教育系统坚持对外开放不动摇,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互容、互鉴、互通,推动中国教育以更加开放自信主动的姿态走向世界舞台。
回首十年,中国教育取得辉煌成就。面向未来,中国教育踏上新的征程。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的目标要求,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更大贡献。(教育部)
第三,教育质量实现新提升。十年来,教育系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助力人人出彩、人才成才。
第四,教育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十年来,教育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同频共振,教育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日益成为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
介绍从数据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成效
教育要闻 · 国家要闻
“教育这十年”“1+1”系列发布会⑮
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在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共同努力下,在财政、发展改革、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各部门大力支持下,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连续10年保持在4%以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这是很大的一件事”。李克强总理也指出,“这是很不容易的”。4%成果的持续巩固,有力推动了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体制的巩固完善,有力支撑了我国举办世界最大规模教育体系,有力推动了我国教育现代化总体发展水平跨入世界中上国家行列。下面,我从四个方面向大家介绍有关情况。
教育部财务司司长郭鹏
(2)介绍“数说教育这十年·优先保障教育投入情况”
教育要闻 · 国家要闻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优先保障教育投入的决策部署,不断完善教育投入同GDP同步增长机制,充分发挥教育投入在教育强国建设中的保发展、推改革、促公平、提质量政策导向作用,把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落到实处。(教育部)
一看比例,更要看基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达到4%,这是我国在2012年首次实现、又连续10年巩固的一个目标。这十年,尤其是疫情以来的近几年,我国经济下行压力逐年加大、财政收支矛盾非常突出,但对教育的财政投入始终坚持逐年只增不减。
1
二看基数,更要看格局。经过十年的努力,教育投入基数的基本格局是:总投入超过5万亿元,接近6万亿元;财政性超过4万亿元,接近5万亿元;一般公共预算超过3万亿元,接近4万亿元;非财政性超过1万亿元。
2
三看总量,更要看生均。在教育经费投入总量实现翻番的同时,生均经费水平同样实现历史性跨越,生均财政保障水平大幅提高。
3
四看增量,更要看结构。各级教育中,一半以上用于义务教育;各项支出中,一半以上用于教师工资待遇;各个地区间,一半以上用于中西部地区。
4
介绍从数据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成效
教育要闻 · 国家要闻
“教育这十年”“1+1”系列发布会⑮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国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走出了一条从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发展道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部一以贯之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把服务国家作为高校科技工作的最高追求,充分发挥高校科技创新的独特优势,组织广大师生坚持“四个面向”,服务“国之大者”,不断向科学技术的广度和深度进军。
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司长雷朝滋
(3)介绍“数说教育这十年·高校科技创新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情况”
教育要闻 · 国家要闻
十年来,教育部先后组织实施了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关键领域自主创新行动”“基础研究珠峰计划”等一系列重大战略行动和乡村振兴、“一带一路”、人工智能、碳中和、区块链等一系列科技创新专项计划。组织高校建设了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动布局建设前沿科学中心,集成攻关大平台,成建制、体系化建设了688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448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形成了层次清晰、结构合理、支撑有力的高校科技创新体系,高校科技创新服务能力稳步提升,为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第一,有力支撑国家科技自立自强;
第二,自主培养大批科技创新人才;
第三,大力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第四,积极服务区域创新发展战略。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快速提升,重大成果接连涌现,体制机制改革持续向纵深推进,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作出了重要贡献。下一步,教育部将在持续推进高校开展高层次、高质量自由探索的同时,加强由组织的科研攻关,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教育部)
1.“河南这十年”主题系列第二十五场新闻发布会——教育高质量发展专场
教育要闻 · 河南要闻
在河南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全社会的大力支持下,十年来,全省教育战线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坚持把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作为工作重点,踔厉奋发,勇毅前行,谱写河南教育更加出彩的新篇章,全省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教育面貌发生格局性变化,实现全方位、系统性、整体性提升,有力支撑了我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人民群众的教育满意度幸福感得到了极大提升和增强。
河南省教育工委专职副书记尹洪斌
(1)介绍河南这十年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情况
教育要闻 · 河南要闻
回顾和梳理党的十八大以来这十年河南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情况,主要有五个显著特点:
下一步,全省教育战线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心怀“国之大者”“省之要者”,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的要求,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和省委省政府重大部署,统筹谋划,系统安排,坚持从政治上看教育、从民生上抓教育、从规律上办教育,努力让人民群众从教育中收获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让教育为河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坚定的人才支撑和质量支持,在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征程中先出彩、出重彩。(河南省教育厅)
►
第一,十年来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全面加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得到全面落实;
►
第二,这十年各级各类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
►
第三,这十年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推进;
►
第四,这十年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强;
►
第五,这十年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
1.“河南这十年”主题系列第二十五场新闻发布会——教育高质量发展专场
教育要闻 · 河南要闻
基础教育是全民性教育,面向人人、涉及家家户户,中央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基础教育工作坚持“粗普及、强保障、提质量”,呈现出全面发力、多点突破、两点纷呈的良好态势。突出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坚持优先发展,基础教育普及普惠水平全面提升;
第二,聚焦关键领域,持续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
第三,注重内涵建设,办好每一所“家门口的学校”;
第四,紧盯热点难点,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河南省教育厅)
河南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毛杰
(2)介绍河南这十年基础教育“促优质”成效
1.“河南这十年”主题系列第二十五场新闻发布会——教育高质量发展专场
教育要闻 · 河南要闻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系广大教师,对教师队伍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批示指示,号召广大教师要做“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优先谋划教师工作,优先保障教师经费投入,优先满足教师队伍建设需要,以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支撑教育高质量发展。下面,我从四个方面作一介绍。
一是师德师风建设全面加强;
二是教师队伍实现量质齐升;
三是教师培训体系日臻完善;
四是教师地位待遇不断提升。
下一步,我们将牢记教育为民情怀、勇担教育强省使命,聚焦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普通高中特色多样、特殊教育重点保障和教师队伍建强建优等重点工作,狠抓改革成效深化、教育教学提质、教师待遇保障,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基础教育,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期盼。(河南省教育厅)
河南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毛杰
(3)介绍河南这十年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具体举措和成效
1.“河南这十年”主题系列第二十五场新闻发布会——教育高质量发展专场
教育要闻 · 河南要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强调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紧密相连,对促进就业创业、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增进人民福祉具有重要意义。十年来,省委、省政府始终将发展职业教育摆在重要位置,高度重视、强力推进,正如这位记者观察到的一样,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和吸引力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学生主动选择职业教育,走上了技能成才、技能致富、技能报国之路。
河南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垠亭
(4)介绍河南这十年职业教育的变化
教育要闻 · 河南要闻
河南职业教育这十年的变化,可以用“四个”字概括,即香、强、亮、畅。
当前,职业教育正处于大改革、大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前途广阔、大有可为,我们将深入贯彻全国、全省职业教育大会和新职教法精神,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让职业院校学生就业有能力、升学有通道、发展有优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河南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能和人才支撑。(河南省教育厅)
►
这十年,职业教育越来越香,政府重视职业教育,企业青睐职业教育,社会认可职业教育;
►
这十年,职业教育越来越强,办学规模稳步扩大,办学水平持续提升,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
这十年,职业教育越来越亮,开展集团化办学,发挥品牌引领作用,加强开放交流合作;
►
这十年,职业教育越来越畅,推进各层次职业教育纵向贯通,促进职业教育与各类教育渗透融通,大力推进社区教育、老年教育,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
1.“河南这十年”主题系列第二十五场新闻发布会——教育高质量发展专场
教育要闻 · 河南要闻
回顾过去十年的发展历程,河南高等教育深化改革、调整结构、分类发展、强化内涵,有力实现了扩容增量、提质增效。
河南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一级巡视员刁玉华
(5)介绍河南这十年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成绩及下一步高等教育的着力点
一是资源不足有效缓解。10年来,河南高等教育实现了从“大众化”向“普及化”迈进的历史性跨越,河南学子接受高等教育机会得到较好的保障。
二是质量水平显著提升。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双一流”建设一期任务顺利完成并进入第二轮建设序列,郑大还实现部省合建;遴选推进河南农业大学等7所大学11个“双一流”创建学科建设,打造“双一流”后备军。
三是服务能力持续增强。高校建有9个国家级(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40多个省校级协同创新中心,多所高校牵头或参与河南省实验室建设,主导或参与河南省中试基地。十年来河南高等教育累计向社会输送毕业生超过600万人,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教育要闻 · 河南要闻
河南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和一些成绩,但受历史条件、发展水平等因素制约,仍然面临大而不强、优质资源偏少等短板问题,与河南千万民众的实际需求还有差距,接下来,我们将重点围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第一战略,锻长板、补短板,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办好高等教育,努力在中原大地起高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是扩规模,跟上发展步伐。对标国家教育现代化部署,加快扩充高等教育规模。
二是提质量,优化发展体系。突出内涵建设,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力争更多高校在各自领域争创一流。打造“双航母”起高峰,培育“第二梯队”筑高地,优化学科专业建高原。
三是重创新,提升发展动力。围绕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六个维度,聚焦建设重大平台,聚焦引育高端人才,聚焦产出标志性成果。
四是抓改革,激发发展活力。对标世界、国内同类一流专业,开展高校专业评价,构建以评价为牵引、以课程为核心、以机制为保障的专业建设体系。(河南省教育厅)
2.省教育厅党组召开会议传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宋争辉主持并讲话
教育要闻 · 河南要闻
10月27日,省政府副省长,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宋争辉主持召开省教育厅党组会议,传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省委常委会扩大会议、全省领导干部会议部署,结合省教育厅工作实际,研究教育系统贯彻落实措施。
会议指出,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一次高举旗帜、凝聚力量、团结奋进的大会。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报告,回顾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阐述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等重大问题,科学谋划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党的二十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充分体现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共同心愿,必将推动全党继续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
会议强调,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首先是学深悟透精神要义,切实学出新境界;核心是牢牢把握历史使命,切实扛起新担当;根本是奋发有为狠抓落实,切实创造新业绩;关键是以上率下营造氛围,切实展现新作风。全省教育系统要从历史方位、历史使命、历史贡献等方面,充分认识党的二十大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的热潮,坚定用党的二十大精神统一思想、统领全局、统揽工作,推动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在教育系统条条落实、件件落地、事事见效。
省教育厅党组召开会议传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教育要闻 · 河南要闻
会议强调,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三位一体”统筹安排、一体部署,并在报告第五部分强调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极具战略意义和深远影响。深入实施这一战略,深刻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的关心重视一以贯之,体现了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战略思想,突出了教育是民生更是国计,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关乎人民生活幸福,更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深刻体现了新时代新征程对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的强调与期待,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深刻体现了教育是人才涌现的基础和科技发展的先导,凸显了国家、民族、社会对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对科学知识、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强烈。 全省教育系统要深刻理解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深刻认识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丰富内涵和时代要求,深刻把握教育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重要支撑和基础工程的特殊意义、特殊价值,结合我省实际,大力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上担当作为,在强化创新发展、勇攀科技高峰上奋勇争先,为打造国家创新高地、建设现代化河南提供更强人才智力支撑。
会议要求,全省教育系统要激发奋进力量,做到“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到教育改革发展各方面、全过程。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持之以恒抓好疫情防控和安全稳定。全省教育系统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各单位(学校)要及时跟进,各级领导干部要当好表率,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不断走深走心走实,实施好“五项行动”,即传达学习行动、宣传宣讲行动、培训提升行动、研究阐释行动、贯彻落实行动,确保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教育领域结出累累硕果。
会议要求,全省教育系统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加快建设教育强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教育新的贡献。
省委教育工委专职副书记尹洪斌传达党的二十大精神,在郑委厅领导、二级巡视员、厅机关各处室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会议。(河南省教育厅)
市场动态
教育数字化转型成为大势所趋,从教育信息化到教育数字化,技术在发挥着重要作用。近日,腾讯教育明确拥抱行业数字化变革,以科技为基础,以连接、内容、社会责任为出发点,做好教育行业升级的“数字化助手”,以助力教育公平化、个性化与智慧化发展。
1.教育迎来数字化转型,腾讯教育做好行业升级的“数字化助手”
业务版图涵盖全周期教育阶段,助力智慧校园、产学合作等建设
目前,腾讯教育产品涵盖基础、高职、高等、终身等教育阶段,在智慧校园、数据管理、产学合作、在线终身教育等领域均有完整的产品服务及解决方案。
基础教育包括腾讯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解决方案、教育数字基座、腾讯教育智脑、腾讯会议教育版、腾讯英语君、腾讯教育电子学生证。具体展开来看:
腾讯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解决方案,结合腾讯旗下四大AI实验室前沿技术和虚拟仿真技术积累,联合众多的权威专家和一线名师,面向全国中小学校师生提供的以人工智能课程教学为核心的整体解决方案。
腾讯教育数字基座是一套为省、市、区数字转型提供的基础支撑平台,基座是组织中心、应用中心、消息中心、数据中心、物联中心、用户空间和基座门户七大部分组合而成的综合教育数字化解决方案。
腾讯教育智脑依托于神经元分析引擎,面向区级单位、学校校长、教师、学生、家长提供场景化的数据分析平台及应用。搭建多类型算法模型库,通过学位预测、体质健康分析、卫生防疫分析等,让“管、学、教”走向智慧化。
腾讯会议教育版依托稳定的音视频连接能力,为教育用户提供了双师教学、协同教研、线上网课、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等多个场景的综合解决方案,打破空间限制,打造更加沉浸式、高品质、多元化的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
腾讯英语君是一款在双减和新课标背景下,集英语听说教学、考评、练习功能于一体的产品。基于腾讯强大的教育AI能力,为省市区教学和考试单位提供完整解决方案,解决英语听说练习低质效、教学难排课、考评难开展问题。
腾讯教育电子学生证是一款能帮助学生轻松实现高效学习和便捷生活的产品,基于腾讯云能力和QQ微信生态,将腾讯地图、腾讯教育、腾讯物联网、腾讯AI、腾讯安全、微信支付、腾讯IM、信息过滤、健康码、身份码等融入电子学生证。
而在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阶段,腾讯智慧高校包括“高校信息化建设”及“数字化人才培养”。在“高校信息化建设”领域,通过“一个云平台、两大支撑、三大连接、四大中台、五大场景”,致力于云、安全、中台以及用户侧的连接,通过开放平台与行业合作伙伴共同研发产品和联合解决方案。
市场动态
在高校信息化方面,腾讯教育以助力高校人才培养与科研创新为初心,针对不同的用户诉求和场景,腾讯智慧高校信息化解决方案提供“精准”服务:面向师生用户,利用微信小程序和微校的校园码,将线上系统、线下物联设备全部打通,让用户低门槛获得服务;面向管理群体,将企业微信作为管理工作台,汇聚消息、流程、任务、文档和常用工具,达到高效率协同;面向教学教务部门,基于腾讯会议的音视频能力、人工智能技术,支持高校实现线上线下混合智能教学;面向科研团队,基于腾讯云强大的云端算力资源,加速科研范式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
迄今为止,腾讯教育为全国1000多所高校提供信息化建设,并与上海交大、复旦大学、中山大学等双一流院校签署了战略协议。超过400所高校采用腾讯微校数字校园建设方案,包括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深圳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江苏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等。
而在腾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面,腾讯教育依托腾讯在产业互联网领域的技术和实践案例积累,聚焦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新模式,围绕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小程序低代码、数字媒体等专业方向,打造包含实训室建设、产业学院、短期训练营、竞赛赛事、1+X认证、腾讯云认证、实习就业、数字经济人才培养实训基地等合作模式,致力于培养创新型产业人才,服务区域产业升级与创新发展。
在终身教育方面,腾讯课堂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在线职业教育平台,一端连接有学习需求的用户,一端连接有好内容的教育机构或老师,聚合IT互联网、设计创作、兴趣生活、语言留学等多领域的职业教育课程,帮助广大学员提升职业和就业技能。每月有超过2600万用户访问腾讯课堂,入驻机构超13万家,在架课程约40万门。
在腾讯教育企业服务方面,腾讯教育企业服务以成熟的云基础能力和连接能力,助力教育企业多元发展:通过云计算、AI能力、大数据、音视频技术等,助力教育行业技术创新与新业态发展。其中,依托20余年音视频技术沉淀,还原教育场景实时互动;依托AI和大数据能力,实现教学千人千面个性化;开放的腾讯生态优势,链接海量数据、智慧产业工具、生态合作伙伴,形成共赢的产业生态。
目前,腾讯教育服务超过30万家教育企业,覆盖了超过90%的行业头部客户。未来,将在支持行业底层技术应用的同时,积极推动教育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教育改革创新、促进教育公平。
市场动态
腾讯教育用科技践行助力教育公平化的愿景
教育数字化转型意义重大。今年8月,教育部提出,建设数字化支撑的高质量教育体系是教育强国必由之路。要实现高质量的教育发展,教育公平普惠至关重要,数字技术被寄予厚望。
腾讯教育旗下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终身教育、教育企业合作等多个业务线,都在规划、布局不同程度地,用数字化方式,践行着助力教育公平化的愿景。
在抗疫行动上,新冠病毒疫情暴发后,全国多地进入网课教学状态。为了帮助全国师生保持正常教学进度,腾讯教育聚合百余合作伙伴,为全国各级教育部门、全国各地中小学、高校、教育机构,及老师、学生,提供在线直播课堂、在线课程,以及在线协同办公、教务教学管理等相关产品、技术、内容资源。
疫情期间,腾讯教育服务了全国30多个省市教育主管部门。每天有数百万老师,通过腾讯课堂等产品为学生提供在线教学服务。此外,超过3000家线下职业教育机构在腾讯课堂报名转线上。
面向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未来,腾讯教育继续坚定做好行业升级“数字化助手”,通过科技打造产品和方案,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中国网科学)
市场动态
2.锋云智慧助力教育信息化乘风而上
千锋锋云智慧在协同发展的过程中,十分注意教育与产业之间相互发展、相互促进,即,产业发展为教育发展提供动力并影响教育结构,教育发展为产业发展提供人力和技术支撑并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近日,千锋锋云智慧与龙芯中科围绕产业学院共建合作展开洽谈,双方就引入龙芯生态信创云、信创OS、信创数据库等生态厂商,推动创新云运维技术在院校人才培养方面的融合与落地进行了深入沟通,为院校教育数字化转型和人才培养方案升级提供了建设性解决方案。
在推动院校教学改革与创新,加大软件的建设力度,加强教师信息化技术培训以及加快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的发展思路下,千锋锋云智慧打造了“1+1+N”的产业学院合作模式,以学校和千锋锋云智慧为主导,广泛引入百度、京东物流教育、东方国信、统信软件、龙芯中科、宇信科技等企业作为“N”加入产业学院的人才培养与技术技能服务合作,校企共建技术技能平台,推动IT高端产业优势资源整合,服务经济创新发展。
为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适应当今教育改革和信息技术创新应用趋势,千锋锋云智慧整合十一年校企合作经验,依托先进、海量的教学资源,推出了为高校师生全方位服务的智慧云平台-锋云智慧教辅平台,可个性化定制在线编程及录制系统,重构传统的互联网+教学模式,根据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进行教师实时教学成果分析和学生成长路径分析,配套面授课程视频及精品课。
在融合创新,产学合作,赋能教育的服务理念下,千锋锋云智慧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服务模式,以及信息化赋能为高校师生打造智能化教学环境,助力高校实现教学过程信息化,智能化,实战化,可视化,智慧化。未来,千锋锋云智慧将进一步提升信息技术支撑和引领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能力,为助力院校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贡献力量。
“锋云智慧”是积极响应国家产教融合、职业教育改革的政策号召,携手大厂,面向高校的一站式智慧解决方案平台。(中国网)
市场动态
3.紧跟教育信息化浪潮,苏州科达助力南航建设439间智慧教室
问天七秩,逐梦一流。
10月20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下简称“南航”)迎来了建校70周年之华诞。在新时代背景下,南航不断提升信息化教学改革,全面支撑着院校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面对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等多重教育需求,南航携手苏州科达建设智慧教室系统。据报道,基于原有256间视讯教室的基础上,新建183间智慧教室,三校区的439间教室全覆盖,具备录播、互动、教学督导等功能。6000节精品课程资源得到有效整合,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主题课程服务。
据悉,系统上线后,每日可承载1500+课时的录制与剪辑工作,南航师生因此解锁了云端教学新体验:学生们云端沉浸式听课,再也无需担心疫情期间无法重返课堂,充分保证了学习质量;老师们实时掌握课堂情况——在线巡课、教学督导等功能辅助加成,有效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在这种互动教学的模式下,南航多校区能够共上同一节课,优质教学资源得到共享。
随着智慧教室的落成,南航跨越了时间、空间的阻碍,实现了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与互动教学。七十年回望,在教育信息化之路上,南航阔步前行。在未来,苏州科达将以视频科技技术为本,为国内更多高校提升教学质量。(新视线)
技术前沿
1.中国教育数字化转型——七大新机遇
教育行业正处于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变革期,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面临重要机遇。《21世纪的未来教育》一文中刻画出“移动设备、泛在学习,社区群组、群智学习,家庭大屏、健康学习,翻转课堂、互动教学,教练辅导、启发式教学,在线跟踪、个性化教学”的智慧教育场景。自教育部提出《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以来,过去十年间教育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教育政策推动了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在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教育服务供给方式以及教育治理模式等方面起到关键引领作用。教育行业正面临深度的数字化转型机遇,本白皮书将呈现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全景,并抛砖引玉的提出教育数字化转型成熟度评估模型,供业界一起讨论,共同促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发展。
本报告提出中国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发展机遇:
"
"
1.教育新基建
教育新基建将对教育行业产生重要影响,推动教育技术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现教育资源高效配置、教学效率和质量提升。随着5G、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的拓展,涌现出区域治理云平台、校园大数据平台、高清远程互动教学、视频安防监控、VR/AR/MR沉浸式教学等产品服务或解决方案。其中构建互联互通、应用齐备、协同服务的区域治理云平台成为重点方向。当前全国有40多万所中小学面临智慧教育的升级挑战,由于学校规模有限、资金和人力投入不足,以区域为单位统筹建设统一智慧教学和智慧评价平台是未来趋势。例如,建立教育科学决策服务系统,汇聚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数据,支撑区域教育科学决策;聚合各类教育工具及内容应用,构建面向各级各类学校的开放平台,实现高质量优质资源共享;探索个性化教育解决方案,基于区域治理云平台建立师生数字档案、记录存储学习经历与成果。
"
"
2、线上线下融合教育模式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OMO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借助以VR、AR等技术构造的虚拟教学空间,还可以创建虚实相融的沉浸式教育实践场景,推动教育方式变革发展。OMO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线上和线下教学的时间、空间、资源、方式等的限制,打通了课前、课中和课后全场景的学情数据,使得线上与线下不再是平行的学习场景,而是根据学生的需求,将线上与线下的产品与服务深度融合,重置学习的时间与空间。
伴随在线教育行业的持续规范发展,OMO教育模式将回归到教育教学的本质,提供数字化的学习服务与体验,通过数字技术明晰孩子画像,在线下实施精准教学引导孩子个性化成长,达到高质量和高效率的教育教学目标。
技术前沿
"
"
3、技术赋能教育可信测评
从教育过程来看,教育评价可以分为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侧重于教育过程和学生能力发展的评价,在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的帮助下,全过程的发展性评价成为可能;总结性评价侧重于对教育结果的考察,传统教育的结果评价常采用课程测验、考试等形式,但在人工智能、学习分析等技术的帮助下,全方位的综合性评价成为可能。从评价对象来看,数字技术的赋能使得评价对象不仅限于学生,而是拓展到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学校评价、区域教育质量评价等。学生评价侧重对学生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的分析,教师评价侧重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和教育模式改进,学校评价侧重于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区域教育质量评价则侧重于的区域教育质量整体提升、教育均衡发展等。从评价方法来看,人工智能、大数据、脑科学等技术突破传统纸笔测试的局限性,使学生知识测评和能力评估向过程性、动态性、高阶性、综合性转变,有助于促进结果评价、过程评价、增值评价、综合评价的实践探索,评价方式更加精细多元。
"
"
4、课后服务与协同教育
教育培训行业的一系列政策文件,突出强调坚持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提升校内教育效率与质量,用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保障教育公平将成为未来发展重要方向。“双减”文件中提出人工智能诊断、学情分析优化教学方式、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等方向,对于推动智慧教室;课堂、区域教育治理平台、AI教师智能助手、课后服务等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教育数字化转型在推动教育均衡、学校教学效率和质量提升、帮助孩子学习成长、缓解家庭焦虑、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作用。目前,“三点半课堂”、“四点半课堂”、“5+2”模式课后服务等已逐步在各省市落地。在校外培训机构监管整治的背景下,如何保障学生学习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成为主要方向。以深圳为例,截至2021年7月,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100%开展了课后服务,73%的小学生、83%的初中学生参与了课后服务,各校学生、家长的满意度均在90%以上。当前实践表明,以素质课程进校园为切入点,面向学校、老师、家长、学生的提供“一站式课后服务平台+优质内容”模式将是重要趋势。教育的数字化转型,还将成为助力“家庭-学校-社会”协同教育发展的有效帮手,通过智能系统形成教育闭环,解决以往家校社合作中教育场景分离、信息不对等、合作沟通不深入等问题。一方面,利用家校社协同育人平台实时收集、分析、报告学生学习数据,管理家校社合作共育过程,评价和总结家校社合作共育效果,降低家校社沟通成本。另一方面,面向学生、家长、教师、校管理者、社区工作人员等不同用户群体开发家校社合作终端,可以拓展家校社共育信息服务渠道,达到家校社默契配合与因材施教的效果。
技术前沿
"
"
5、未来学校与智慧应用
当前,全国有40多万所中小学面临智慧教育的升级挑战,建设未来学校、开展智慧教与学成为新的发展趋势。未来学校依托新一代智能技术,包括智慧学习空间建设、智慧治理云平台、校园大数据平台、高清远程互动教学、视频安防监控、VR/AR/MR沉浸式教学等产品服务或解决方案,对教育教学各环节和要素进行全程重构,助力实现智能时代的育人目标。
未来学校也为开展智慧教学实践提供了有效支撑。对学生发展来说,智慧学习空间能够提供多元丰富的数字学习资源,还能根据学习者画像提供个性化、针对性的因材施教服务,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与综合发展提供智慧解决方案。对教学管理来说,智慧学习空间能够帮助教师精准备课、实现差异教学、帮扶个性辅导、提供教学全息画像、推动育人综合评价,同时还能建立师生数字档案、记录存储学习经历与成果,为教学决策提供支撑。对教师教研来说,智慧教研平台能够进行教师画像,对教师行为特征进行客观表征、准确发现、动态预测,既有助于教师自我诊断、评价教研绩效、反思教研过程,也有利于教育决策者对教研活动的循证管理和监控。
"
"
6、信息化赋能教育优质均衡
新时代,教育公平的内涵正在发生变化。其中,教育起点公平在基础设施、信息资源、师资配备等方面,从配齐资源到转变为精准配好资源;教育过程公平从有效教学,到转变为关注实现高效教学;教育结果公平关注教育主体的差异性,从个性化教育到实现规模化的个性化教育。教育数字化转型为解决新时代的基础教育公平问题提供赋能。一是能够赋能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从粗放帮助走向精准帮扶;二是能够赋能解决“教育发展不充分”的问题,实现从教育标准化供给到多样化优质供给的转型。
"
"
7、无边界学习
教育的本质是实现人的培养,校园边界、学科边界、现实边界等限制影响教育本质发挥,新技术的发展使得突破学习边界限制成为可能。一是打破校园边界,以在线教育、远程教学、社区平台交流等新的学习手段促成新的学习场域,形成泛在学习交流社区,注重以学习者为核心,打破传统以教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模式。二是打破学科边界,适配工业革命发展的教育教学行为和学科体制需要做出调整,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和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的兴起,突破性、颠覆性创新体现出多领域和多学科交叉特征。以跨学科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模式正在兴起,无学科边界的知识生产更具生命力。三是打破现实边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由传统的以“物理空间”和“人类社会”为主的二元空间逐步进入了“信息空间”-“物理空间”-“人类社会”所构成的三元空间,CPSS的出现必然深刻影响人类学习的模式。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无边界的学习正在实践,可以预见的是,在混合智能、脑科学技术、认知数字孪生等技术深刻影响下,学习科学将会产生新一波革命。(智慧城市行业动态)
技术前沿
2.什么是区块链技术?Amber Group阐述其跨时代价值
据海外媒体报道:经过无数探索和试错,区块链技术以日新月异的姿态不断前行。尤其是,随着近年来去中心化金融的重大突破,区块链行业迎来新一轮重大变革,开启了区块链大航海时代。对于区块链技术,Amber Group阐述其划时代作用,并预测了其光明前景。
"
"
什么是区块链技术
区块链是一种尖端的数据库技术,可推动网络上的透明数据共享。区块链数据库保持时间一致性,防止数据在没有网络共识的情况下被删除或修改。开发人员可以使用此功能创建一个安全、不可变的分类帐户,用于跟踪付款、订单和用户帐户。
"
"
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历程
不少人认为区块链技术是近几年兴起的一项前沿技术,事实上,区块链虽然“新”,但其起源于1970 年代后期,已经有50多年发展历程。彼时,计算机科学家Ralph Merkle通过为哈希树申请专利,为现代区块链奠定了基础。这些计算机科学结构也称为默克尔树,使用密码学来存储数据。在新老世纪交替之际,W. Scott Stornetta 和 Stuart Haber 创建了一个系统,该系统使用哈希树来防止文档时间戳被任意修改。因此,区块链的第一个实例应运而生。
技术前沿
当然,区块链技术也有缺点。例如区块链的安全主要在于利用公钥和私钥,这保证了用户的安全性,但也将面临运营挑战;另一方面,可扩展性是区块链的另一个挑战,因为每个节点只能支持有限数量的事务,这可能导致繁重的事务负载需要几个小时才能完成。最后,因为区块链的不可编辑性,这导致了创建记录后需要添加或编辑非恶意信息时较为繁琐,增加了创建难度。
正如Amber Group所预料,未来区块链将在多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从目前情况来,区块链已经逐渐展现出其积极作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公众的关注。(新视线)
"
"
区块链的重要作用
如今,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区块链被运用在多个实用场景当中,拥有多重优势。
区块链能够用来安全地记录数据。对存储在区块链数据库中的信息进行未经授权的更改具有挑战性。这是可能的,因为由区块链创建的“分布式账本”在作为区块链网络一部分的计算机上复制并传输每笔交易的记录。此外,区块链驱动的数据库中的所有分类账交易都由用户的数字签名授权。这确保了每笔交易的真实性,并将操纵风险降至最低。在某种程度上,区块链数据库可以被认为是一个协作的在线电子表格。虽然每个人都可以看到工作表中的信息以及添加者,但没有人可以修改现有条目。
技术前沿
3.中国三大运营商加码元宇宙赛道
最近一年元宇宙可以说是赚足了噱头,频频成为焦点。先是Meta公司的“All In”策略,将元宇宙的热度拉上一个高度;微软的进军以及英伟达想要打造元宇宙的基建等。
国内玩家也有不同程度的布局。例如腾讯希望从游戏下手,打造自己元宇宙。字节跳动也收购了VR硬件制造商Pico。阿里巴巴则是希望从老本行电商领域进军元宇宙。除了互联网巨头,国内的电信运营商也来布局了。
中国移动构建元宇宙的算力网络
2021年11月2日,在2021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主论坛上,中国移动的董事长杨杰介绍了中国移动对算力网络的部署。中国移动未来想要构建泛在融合的算力网络,打造一点接入、即取即用的算力服务,达成网络无所不达、算力无所不在、智能无所不及的愿景。
同一天,中国移动旗下的咪咕公司总经理刘昕在大会上发布咪咕公司的元宇宙演进路线图以及首款消费级增强现实眼镜NrealAir。根据咪咕公司公布的元宇宙演进路线图,咪咕公司未来将主要聚焦在超高清视频、视频彩铃、云游戏、云VR、云AR等五大方向。此外,咪咕公司也会在5G+MSC、5G+视频彩铃、5G+云游戏、5G+XR等四大领域投入更多资源。未来更详细的规划则是包括了通过5G+MSC,打造体育的元宇宙;通过5G+云游戏,打造数智竞技全球标准;布局5G+视频彩铃,实现三网互联互通;5G+XR,赋能行业创新体验。
可以看到咪咕公司的布局核心要点在于5G以及云计算等等。这些技术都离不开低延迟的链接,而此领域正式中国移动的看家本领,咪咕公司借助母公司的优势来打开元宇宙的大门。以算力为中心,以网为根基,逐步实现咪咕公司的演进路线图,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同时实现元宇宙应用和体验。
2021年11月9日,杭州平治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已经与中国移动(江西)虚拟现实科技有限公司、达闼机器人有限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主要旨在共同就 VR/AR、机器人、元宇宙、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5个领域达成战略合作。
实际上,中国移动一直以来都在布局和构建5G、算力网络等基础设施。而客观上都形成了针对元宇宙的基础技术储备,元宇宙本身就对底层计算有着大量需求。
//
中国电信希望成为元宇宙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者
2021年11月12日,在中国电信5G创新应用合作的论坛上,中国电信的旗下公司新国脉公布其元宇宙战略布局。根据战略,新国脉未来将以元宇宙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者为定位,立足创新应用成果,全面卡位元宇宙赛道。
新国脉的董事长李安民表示,新国脉将致力打造元宇宙平台及算力的建设整合者、元宇宙软件及应用的服务集成者、元宇宙社会生态及内容建设的协同创新者。未来新国脉的计划将主要分为两阶段实现发展目标。未来若干年在以现实世界为基础,一系列大大小小的虚拟世界相结合的过程中,提供平台和云网基础能力,服务好各类虚拟世界业态。在多年发展后将进入第二阶段,逐步形成超级虚拟世界,新国脉依靠国有身份和业务技术基础,力争成为虚拟世界底座提供的国家队、主力军。元宇宙是未来20年的下一代互联网,是未来人类的数字生活虚拟空间,是未来数字资产的重要生产地/来源。
//
技术前沿
中国联通,打牢数字底座基础
2021年12月16日,中国联通元宇宙APP官方版正式上线。此平台由中国联通打造,是一个全新的虚拟通信平台。
根据官网的介绍,此平台希望打造元宇宙内容生产厂牌、推动VR产业加速前行、打牢数字底座基础;打造5G精品网、千兆宽带网以及一体化算网服务体系以及为VR产业铺就虚实相通的新高速、推动5G+MR融合应用。
具体的功能以及服务有联通沃音乐推出的云创数字人创作系统,目前主要应用在虚拟世界内容制作、虚拟IP的打造,以及虚拟智能助手等业务领域;联通沃音乐未来将继续致力于涵盖直播、内容生产、线上线下等领域的多形式创新与布局。
中国联通的董事长刘烈宏表示,想要推动VR/AR产业加速前行,必须要打牢数字底座基础,为VR/AR产业达到虚实相通新高速。而后可以借此技术优势来突破人机交互、万物智联的诸多瓶颈。
//
阻碍也是机遇
如今,元宇宙短期内难成一个现实。就连“All In”元宇宙的Meta公司都表示,在元宇宙的投资,近期内任何时候都不会产生盈利。以如今的技术来说,如今的元宇宙远远达不到《头号玩家》、《雪崩》等科幻小说的理想状态。如今的沉浸体验VR/AR设备,都难以达到接近于现实世界的虚拟世界效果。此外,元宇宙需要一系列的技术支持例如显示技术、网络传输、云存储服务等。
然而基础设施的缺少也意味着机遇。如今相关基础设施的玩家不多。早些入场,那么建立起的护城河也会越深,有着先发优势。
根据ResearchAndMarkets.com的报告《5G Technology Market,Global Forecast,Impact of COVID-19,Industry Trends,by Components,Growth,Opportunity Company Analysis》显示,到2026年,全球5G技术市场预计将达到654.9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58.7%。而此报告的预测模型没有包括元宇宙。如果我们包括元宇宙,那么5G技术市场在2026年有很大的几率超过654.9亿美元的市场大小。
元宇宙目前的一切以及未来都充满了争议与不确定性。但元宇宙的理念确实是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其理念以及理想中的世界正在一步步走向现实。元宇宙的到来将不会亚于互联网对人类社会、经济等各方面带来的巨大冲击。
元宇宙的发展会带动一系列产业的高速发展,例如芯片、显示、传输、通信等产业。根据IDC的数据预测,在2021-2025年间,全球VR虚拟现实产品出货量有望达到约41.4%的年均增速,AR增强现实产品出货量有望达到约138%的年均增速。预计2021-2025年全球VR头显出货量将保持41%的年复合增速。估计2021年的出货量由2020年的670万台提升到850万台,2025年更是将达到2860万台。
而如今电信运营商搭建的连接+算力+能力网络,都将在未来的数字经济中发挥积极的作用,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01元宇宙)
//
技术前沿
4.人类忙着卷来卷去的时候,AI已完成近几年最大的一次进化
有很长一段时间,AI(人工智能)这个词变得没那么让人兴奋了。
人们已经躲不开它,但同时也发觉,无论是AI的技术演进还是商业应用,似乎都遇到了瓶颈。人们有很多年没再体验到AlphaGo那样的惊艳,业界也没再经历像语音助手普及那样的商业机会,甚至许多投资人也只是在实在没什么新鲜故事时,才不情愿的又转身回头看起了AI的机会。
不过,就在这个全人类都忙着卷来卷去的2022,AI却正在经历一次近年来最大的一次进化。
就在10月18号,因为推出Stable Diffusion文本-图像AI生成模型而大火的人工智能公司StabilityAI宣布完成1.01亿美元的种子轮融资,让整个公司估值达到10亿美金,成为所谓“独角兽”企业。这距离StabilityAI成立仅有两年时间。
即便以科技互联网产业发展的标准看,StabilityAI的成长速度也是惊人的,这种速度是2022年以来全球AI产业爆发式增长的一个缩影,此刻距StabilityAI旗下的Stable Diffusion开源模型风靡全球尚不足2个月。
这种疾风骤雨的突飞猛进堪称一场真正的革命,尤其在全球经济预期转弱的大背景下。
同所有的革命一样,这场AI革命也不是一夜之间完成的。
一直以来人们都有一个梦想,即借助人工智能AI技术来拓展现有人类智慧、知识和创造力的边界,但人脑复杂结构带来的学习能力远超人类构建AI的能力,于是AI只能通过各种特定深度学习模型来单点突破某些特定领域,比如alphaGO用来学习围棋,又比如通过天文大数据帮助寻找脉冲星候选体。
而AIGC,即基于AI能力的内容创作(包括文字、图片和视频等等)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类别,2022年之前,囿于核心技术的局限性,这个领域一直不温不火,因为AI并没有点石成金的法术,它不具备人类凭空创造的能力。AI的“深度学习”训练并不是拥有自我意识的自主学习,是通过收集大量样本让AI从海量数据中总结规律,再根据人类的指令,基于规律进行内容再生产的过程,它同时受核心算法、硬件条件、数据库样本等多方面的限制。
在2022年之前,AIGC领域使用最多的算法模型名为对抗生成网络GAN(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顾名思义就是让AI内部的两个程序互相对比,从而生成最接近人类心目中的正确形象。但这个算法有一个严重问题,由于程序互相对比的标准是现成的样本,因此生成的内容实质上是对现有内容无限逼近的模仿,而模仿,意味着它无法真正突破。
AI突然翻红
no
技术前沿
GAN的缺点被最终被diffusion扩散化模型克服,它正是今年以来陆续涌现的包括Stable Diffusion开源模型在内的诸多AIGC图片生成模型的技术核心。
diffusion扩散化模型的原理类似给照片去噪点,通过学习给一张图片去噪的过程来理解有意义的图像是如何生成,因此diffusion模型生成的图片相比GAN模型精度更高,更符合人类视觉和审美逻辑,同时随着样本数量和深度学习时长的累积,diffusion模型展现出对艺术表达风格较好的模仿能力。
从今年初引起广泛关注的Disco Diffusion,再到DALL-E2、MidJourney等模型都是基于Diffusion模型,而拿到融资的Stable Diffusion是其中最受欢迎的。由于StabilityAI对科技社区氛围的拥护和对技术中立原则的认同,Stable Diffusion主动开放了自己的源代码,不仅方便人们部署在本地使用(普通消费级显卡既能满足Stable Diffusion的硬件要求),还带来了魔术般的用户体验:打开网址,输入你想要画面的关键字,等待几分钟,模型就会生成完成度非常高的图片作品。普通人使用最尖端AI技术的门槛因此被降到最低,上线以来,仅通过官方平台DreamStudio制作的生成图片就超过1.7万亿张。
AIGC沉寂许久的革命火种,瞬间燎原。
绚烂的蓝海
no
以StabilityAI为代表的的AIGC图片生成模型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发展到极为成熟的地步,预示着它从比较传统的设计绘图、插画、游戏视觉,电子商务等领域到大热的元宇宙和虚拟现实技术都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想象一下,在未来的VR/AR虚拟世界里,你脑海中想到的画面可以借助ai生成技术实时渲染出来,这将会对人们娱乐和获取信息的方式产生怎样的颠覆?
但这不是市场在如今经济大环境极为低迷之际为AI投下赞成票的全部原因,广泛的商业潜力固然吸引人,但更值得投入的是AI技术本身。这场革命还未完结,它的下一篇章已经向人们走来。
那就是生成视频。
从本质上讲,视频是连续的静态图像,随着ai图片生成技术的日益成熟,许多人都把目光投向生成视频领域,9月以来,Meta和Google先后公布了自己在这一AIGC最前沿领域的最新成果。
Meta的模型名为Make-A-Video,通过学习大量文本-图像组合样本数据和无文本标记的视频来理解真实世界中物体的运动逻辑,Make-A-Video能够初步在构建图像的基础上让图像动起来,同时拥有理解三维物体立体结构的能力。
技术前沿
名为imagen video的模型则通过被称为联级扩散系列模型的方法生成视频。也就是先通过基础扩散模型生成分辨率较小的视频,然后再通过一系列时间、空间超分辨率模型提升视频的分辨率和帧数。
横向比较来看,imagen的视频分辨率(1280X768)高于Make-A-Video,时长也略长一些。
但突破还不止于此,另一个名为Phenaki的AI视频生成模型(也来自Google团队)公布了其能够根据文本内容生成可变时长视频的技术,也就是说Phenaki有从文本中提炼理解故事情节并将其转化为视频的能力。
公布的demo中,Phenaki基于几百个单词组成的一连串有前后逻辑关系的文本指令生成了一段2分多钟的连贯视频,这种充满镜头感、丰富情节和转场的故事片雏形假以时日势必对未来整个视频行业,包括短视频、电视电影等产生广泛冲击。
生成视频模型尚在起步阶段,在具体运动的细节、画面精细度、不同物体和人的互动等方面尚显稚嫩,从分辨率到画质上也有浓浓的“人工智能”痕迹,然而回想AI图片生成模型同样经历了从全网群嘲到逆袭的过程,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谁又能说这未尝不是AIGC革命下一个高潮即将来临的预言?
剧烈的变化总是伴随着争议,以Stable Diffusion为代表的AIGC革命“图像阶段”也是如此,我们试着将其归纳为下面几个问题并做出初步回答。
剧变带来的争议
no
►
(1)AI生成内容的版权问题该如何界定?
中国的著作权法中规定只有自然人或组织可以被认定为作者,因此ai生成内容并没有享有著作权的实体。如果没有更多协定约束,AI生成内容可以被任意使用,包括商业使用在内。Midjourney、Dell-e等都明确表示用户拥有自己生成作品的所有权。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AI生成技术深度学习训练所使用的数据库中可能包含了侵权内容,但因此导致用户生成内容侵权的可能性非常低,因为生成内容本身是充满高度随机和不确定性的,即使陷入版权争议,举证过程也会极为困难。
技术前沿
►
(2)AI生成内容是否具有艺术性?如果有,该如何评价与界定?
AI生成内容的艺术性在半年之前还是个看着有些无聊的问题,但在《歌剧院空间》作品获奖后,人们开始越来越多的谈论它。
总的来说,AI生成的内容并不是自己创造的,它受自身模型算法和数据库样本容量影响,这也是许多人声称ai生成内容“没有灵魂”的原因。
然而仅仅把AI生成技术看做纯粹的工具也是不公平的,因为它不仅可以模仿,而且算法和样本一同提供了现有人类所不能完全提供的创作视角。
现有的AI生成图像技术已经让人们参与图像创作的门槛变得无限低,因此对生成作品的艺术性鉴赏或许应该从更细分的角度入手,正如NFT之于传统艺术品一样,它的价值需要经过市场的检验,而艺术品市场对此正处于理解和接受的初级阶段。
►
(3)AIGC革命的“图像阶段”对图像工作者和艺术创作者来说意味着什么?
随着AI生成技术“民主化”,未来中低端绘画内容和它的市场会被AI代替,这意味着大批腰部及以下的图像工作者、插画师、设计师等会失去现有工作。
随着AI生成图像内容越来越丰富和逼真,它们也正在根本上解构着商业图片库赖以生存的运营模式——如果图片可以自己生成的话,谁还要花钱买图呢?
但AI生成技术同样拓展了人们对绘画工具能力的理解。对艺术创作者来说,AI生成技术将有利于他们基于自身理念(而不是技法)创造更多维度,更具创造性的作品。
未来将会是创作者创造力的比拼,因为AI“消除了外行表达创造力的障碍。”(比约恩·奥姆所说,他的团队开发出了Stable Diffusion最初的基础算法。)
►
(4)AI生成内容应该如何监管,如何防止虚假信息和不适宜信息的传播?
秉持技术中立态度的研究者例如StabilityAI会尽量减少对内容的控制和干预。他们认为一个开放和充分讨论的社区将会逐步形成对信息内容传播的监督机制。
“使用者自己需要为如何使用这项技术负责,这包括道德和法律上的合规性。”Stability AI公司CEO Emad Mostaque曾在采访中如此表示。
与此同时,尽管深度学习所用到的数据库经过了严格的筛选,屏蔽了色情、暴力、恐怖等内容,但有关社会刻板偏见、种族歧视等内容尚无法从技术上完全消除,更重要的是,关于如何界定所谓偏见在伦理学上仍然是一个颇受争议的问题。正因如此,Google决定在排除相关风险前推迟公开发布imagen video模型,而许多已发布的模型选择为其生成作品加上不可去掉的水印来避免潜在争议。
AIGC革命如火如荼进行中,它不是将来时,而是进行时。我们已经身处其中。
现在就是未来。(Neil Shen 品玩)
本期采编:李元春
审核:韩建国
数字赋能 · 美好生活
地址:河南自贸试验区郑州片区
(郑东)金水东路109号美侨广场B座
网址:https://www.joinuscn.com/pc/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