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产业信息动态-3月28日

华阳集团产业技术研究总院    主办

内刊

2024年3月28日

257期

Information dynamics of industry

产业信息动态

——摘选自央视新闻客户端 《新型储能迎“风”追“光” 装机容量超过三峡电站》

近年来,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加快。截至去年底,可再生能源装机在全国发电总装机中的比重突破50%,历史性超过火电装机。
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不断提升,成为保障电力供应的新力量。对于电网来说,风电、光伏发电具有“看天吃饭”的特性,容易导致电力供应波动。怎么把风光等可再生能源富余的发电量像普通商品一样储存起来,用户需要时再送出来,就显得特别重要。

目 录                        CONTENTS

技术前沿

“电池一哥”官宣!新型钠离子电池诞生

24

17

新型储能迎“风”追“光” 装机容量超过三峡电站

行业聚焦

权威之声

05

31地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出炉,光伏如何发展?

宏观政策

15

鼓励实施分布式光伏项目!

会展信息

第二十届中国国际屋面和建筑防水展览会

29

28

观点|朱云来: 建议用光伏发电来替代现有的火电系统

专业评论

01

权威之声

authority   VOICE

31地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出炉,光伏如何发展?

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

近日,山东、河南、河北、安徽、浙江、山西、云南等31个地方陆续发布政府工作报告,其中风光基地、分布式光伏、光伏+储能等被多地政府重点提及,光伏等新能源行业发展规划愈发清晰,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整理如下:
1.山东: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突破1亿千瓦
2024年工作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着力强化节能降碳。提速五大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建成渤中海上风电等项目,开工石岛湾核电扩建一期、首批集中式陆上风电等项目,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突破1亿千瓦。探索“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模式,打造绿电生产样板区。确保能源供应安全。大力改造提升传统电源项目,争取外电入鲁1300亿千瓦时以上、绿电占比提高到20%左右。
2.河南:力争2025年新能源装机达到8000万千瓦
2024年重点工作安排:加快豫东南高新区绿色能源装备产业园等项目建设。积极谋划外电入豫新通道,实施1000个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项目,建设一批新能源产业基地,力争2025年新能源装机达到8000万千瓦。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健全微电网、增量配电网运营机制,降低工业综合用电成本。
3.河北: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1500万千瓦
2024年目标任务和主要工作:大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加快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创建省级及以上绿色工厂100家。开展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抓好排污权交易改革,健全降碳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建好雄安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服务场所。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推动风电光伏项目和新型储能项目建设,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1500万千瓦,加快建设新型能源强省。
集中精力抓投资上项目。谋划储备一批水利、能源、防灾减灾等项目。聚焦转型升级、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加快实施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推动抽水蓄能等新能源项目建设,布局完善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算力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年内省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2000亿元以上。
4.安徽: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500万千瓦以上
2024年重点工作:加快建设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集群,开展下一代电池技术等领域技术攻关,推广“光伏+”综合应用。实施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有序实施碳达峰行动,支持亳州、合肥高新区开展国家碳达峰试点,支持淮南等地开展国家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增强能源保供基础能力,开工建设陕电入皖工程,新增支撑性电源装机222万千瓦、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500万千瓦以上。
5.浙江:新开工电源项目装机2600万千瓦
2024年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聚焦聚力提升绿色发展水平。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实施绿色低碳发展和能源保供稳价工程。扎实做好能源保供稳价工作。统筹推进电源、电网、储能、天然气管网等现代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新开工电源项目装机2600万千瓦,其中绿电装机占比85%;新投产电源项目装机1200万千瓦。加强能源供需运行调度,做到有能可用、应保尽保。深化电力、天然气体制改革,完善绿电交易机制。
促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支持省级以上园区开展新一轮循环化改造,建设一批低(零)碳园区、工厂、农场。
6.山西:电力总装机达到1.45亿千瓦,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到47%
2024年工作安排:新动能持续壮大,煤炭主体能源地位短期内不会发生根本改变。加快推动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做好能源保供。着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加快5个在建煤电项目建设,完成煤电机组“三改联动”630万千瓦,加快晋北采煤沉陷区新能源基地建设,积极开发地热能、生物质能,电力总装机达到1.45亿千瓦,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到47%。开工建设大同—怀来特高压外送电通道。发展新型储能,加快推进4个抽水蓄能项目建设,再核准2个项目。开工建设2座新能源汇集站。
7.云南:开工和投产新能源项目各1600万千瓦
2024年重点工作:稳能源电力。增煤电、扩光伏、优水电、配储能、强电网,力争供应电煤3500万吨以上,开工和投产新能源项目各1600万千瓦,加快抽水蓄能项目建设,确保托巴水电站投产,力争红河电厂建成发电。推动“水火风光储”多能协同和“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加快打造国家清洁能源基地和全国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
8.黑龙江:开复工新能源装机规模1200万千瓦
2024年重点工作安排:积极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和用地结构调整。提高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质量,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建设嘉泽中车储能电池制造等10个以上超百亿元产业大项目,推进大庆圣泉硬碳负极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建设,打造5个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开复工新能源装机规模1200万千瓦。
9.陕西:新增新能源装机1000万千瓦以上
2024年重点工作:稳步扩大电力外送规模,新增新能源装机1000万千瓦以上,能源工业增加值增长5%。把发展制造业作为重中之重,深入实施链长制,加快产业基础提升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乘用车(新能源)、太阳能光伏、输变电装备、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链产值分别突破2500亿元、1800亿元、1000亿元和1000亿元。
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上马,促进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利用,深化煤电、建材、化工等重点行业领域节能降碳,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积极推动地热资源利用。探索开展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完善绿电交易市场等平台建设。
10.贵州:在乡村合理布局建设分散式风电和分布式光伏项目,电力总装机超过8900万千瓦
2024年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在乡村合理布局建设分散式风电和分布式光伏项目,电力总装机超过8900万千瓦。推动清洁能源入黔。
抢抓光伏、风电等新能源产业加快发展机遇,大力发展新能源装备产业。深化价格机制改革。实施煤电容量电价机制,推动煤电联营、煤电和新能源联营。加快推进节能降碳。扎实推进碳达峰十大行动。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积极探索“零碳工厂”“零碳园区”建设。
11.宁夏:尽快实现新能源总装机达到4000万千瓦
2024年重点工作:打好绿色低碳发展整体战。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推动能源双控逐步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全面实施节能减排“十大重点任务”,全面推进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新建一批绿色园区、绿色工厂,建成宁东“绿氢产业示范基地”。
切实强化能源安全。有效实施资源能源增产扩能计划,切实加强产业及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加快盐池千亿级大型气田和油田开发建设,加快400万千瓦光伏、100万千瓦抽水蓄能系列项目建设,尽快实现全区煤炭总产能超过1.4亿吨、电力总装机超过7200万千瓦、新能源总装机达到4000万千瓦、油气当量达到200万吨的目标。
12.新疆:全年新增新能源装机规模力争达到2000万千瓦
2024年主要工作: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快推动哈密北、准东、喀什、若羌等一批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和乌鲁木齐、伊犁、克拉玛依、哈密等4个氢能产业示范区建设,全年新增新能源装机规模力争达到2000万千瓦。
13.内蒙古:新能源新增装机规模4000万千瓦以上
2024年工作安排:我区4个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已经全部纳入国家规划,要开足马力、加快建设。加大力度推进阿特斯光伏、赛盛电子级碳化硅、宝丰煤制烯烃、华为云数据中心等一批千亿级标志性项目,实施重大产业项目1400个以上。
加快实施电力系统强网、外送、联网工程,建成张北至胜利、巴林至奈曼至阜新等工程,争取开工建设蒙西至京津冀输电通道工程,全面提升电网供电能力和新能源接入能力。
锻长板,就是要锚定“再造一个工业内蒙古”目标加快壮大新能源产业。开发要扩量提速,消纳要破解瓶颈、坚决防止大规模弃风弃光,新型电力系统要加快构建,绿电绿证交易要全面推开,新能源装备制造要加力提效、量质齐升。新能源全产业链要力争完成投资3000亿元,新增装机规模4000万千瓦以上、提前一年实现超过火电装机规模的目标,力争新能源装机新增规模、在建规模、总体规模保持全国第1,总之全国新能源头把交椅不能丢。
深入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集中力量打造乳制品世界级集群,硅晶新材料及光伏制造等3个国家级集群,风电装备、氢能制造、新型储能等9个自治区级集群。
大力实施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积极推广库布其模式、磴口模式,支持鄂尔多斯建设“光伏长城”,推进农光互补、牧光互补。
“变废为宝”我区大有文章可做,要一手抓粉煤灰、煤矸石等传统大宗工业固废转化利用,一手抓退役电池、光伏组件、风电机组等新型废弃物循环利用,支持包头风电退役装备资源化再利用示范区建设。深化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在能源基础设施、节能降碳改造、先进技术示范等领域规划实施一批重点工程。
14.北京: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比提高0.5%
2024年重点任务: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构建低碳清洁、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比提高0.5个百分点。加快推广绿色建筑,抓好重点行业绿色化改造,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支持北京绿色交易所建设统一的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倡导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打造人人共创、人人共享的绿色家园。
15.天津:鼓励新能源企业、能源管理服务公司参与企业绿色化改造
2024年主要目标任务:鼓励新能源企业、能源管理服务公司参与企业绿色化改造,以绿色标准促进企业有序实施清洁化生产和节能降耗改造,新创建20家国家级绿色制造单位。
16.江苏: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稳步发展海上风电、光伏发电
2024年工作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落实好碳达峰碳中和“1+1+N”政策,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推进碳排放权、用能权等市场化交易,创新发展碳市场、绿电市场。建立健全绿色产业体系,推动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节能降碳增效,探索建设一批零碳工厂、零碳园区。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稳步发展海上风电、光伏发电。支持沿海地区可再生能源发展示范区、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力度。
17.辽宁:全力推进风电、光伏规模化开发利用
2024年工作安排:支持阜新、朝阳发展陆上风光新能源。坚决打好低碳转型持久战。稳步实施碳达峰行动,支持沈阳、大连建设国家碳达峰试点。推进钢铁、石化、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清洁低碳转型,创建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和绿色工业园区。发展绿色低碳建筑,支持沈阳打造节能环保产业聚集地。全力推进风电、光伏规模化开发利用,发展壮大氢能产业集群,稳步推进徐大堡、庄河核电基地建设,有序推进朝阳、兴城、大雅河等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支持沈阳、大连先进储能装备研发和制造基地建设,加快建设风光火核储一体化能源基地,全力打造清洁能源强省。
18.四川:大力推进雅砻江等清洁能源走廊建设
2024年工作安排建议: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促进水风光氢天然气等多能互补发展。开工建设阿坝—成都东1000千伏特高压、成都淮州500千伏、道孚和仁和抽水蓄能、广元煤电等项目,建成投用甘孜—天府南—成都东1000千伏特高压、剑科等水电站、45个风光项目和一批燃气机组,加快“三州一市”光伏发电和两河口混合式抽水蓄能等项目进度,大力推进雅砻江等清洁能源走廊建设。
19.重庆:有序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
2024年主要任务:因地制宜打造新材料、清洁能源等特色产业集群。实施绿色低碳转型行动。推进工业、城乡、交通等重点领域碳达峰行动计划,加快工业园区循环化和节能降碳改造,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有序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
构建绿色低碳供应链,推动低碳数字能源试点示范,打造绿色工厂和绿色园区,培育壮大节能环保装备、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绿色产业,大力发展绿色制造、装配式建筑,推进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建设。
20.海南:启动海上风电制氢和氢能综合利用示范项目
2024年工作安排:开工海上风电、文旅消费等一批投资体量大、引领性强的产业项目,工业投资增长8%。启动海上风电制氢和氢能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培育风电装备制造清洁能源汽车等产业链。鼓励养殖用海与海上风电场、休闲渔业等融合发展。
21.甘肃:加快风光电大基地项目建设,新增新能源装机1200万千瓦
2024年重点工作:加快风光电大基地项目建设,新增新能源装机1200万千瓦。争取再开工2-3个抽水蓄能项目。支持酒泉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甘南建设甘肃南部新能源基地。争取陇电入鲁早日投产、陇电入浙开工建设、陇电入川核准推进。
稳妥有序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严把建设项目准入关口,促进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实施煤电容量电价机制,建立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形成机制。
22.广东:围绕能源、工业等重点领域稳步实施碳达峰行动
2024年工作安排:规模化开发海上风电,推进阳江青洲、汕头勒门、汕尾红海湾等项目建设,新增装机规模200万千瓦,打造广东海上风电基地。积极稳妥推进“双碳”工作。围绕能源、工业等重点领域稳步实施碳达峰行动,布局发展一批低碳零碳负碳新材料、新技术、新装备,推进国家碳计量中心建设。
23.广西: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和装机比重
2024年主要工作:推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深入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持续开展传统产业节能降碳改造,做大节能环保装备等绿色产业。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和装机比重。
24.西藏:持续推进清洁能源基地及电力外送通道建设
2024年工作安排:持续推进金沙江上游、藏东南等清洁能源基地及电力外送通道建设。设立以专项债为主的清洁能源产业专项资金,确保建成电力装机增长25%以上。因地制宜、加快推进清洁能源供暖供氧工程。
25.吉林:推动新能源产业跨越式发展
2024年工作安排:拓展延伸集风电整机、电机、叶片、储能等设备为一体的新能源装备产业链。
推动新能源产业跨越式发展。促进增量绿电80%以上就地转化为实物产品,推动新能源与优势产业融合发展。发展增量配电网,加快建设千万千瓦级绿能产业园区。鼓励头部企业或联合体作为绿能产业园区建设运营主体,以绿色零碳、电价优势吸引企业投资入园,真正把绿电打造成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产业培育的独特竞争利器。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强碳市场建设,开展林草碳汇试点,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26.上海:积极推进虚拟电厂建设,着力降低电力峰谷差
2024年主要任务:推进绿色制造标准体系和绿色低碳供应链体系建设,打造一批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加快实施煤电节能降碳改造,推动深远海海上风电建设,新建1万个电动汽车公共充电桩。积极推进虚拟电厂建设,着力降低电力峰谷差。落实超低能耗建筑项目200万平方米、公共建筑节能改造400万平方米。
27.福建:大力发展光伏发电等产业
做好2024年各项工作:持续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让绿色理念深入人心,绿色生产加快推行,绿色生活成为时尚。健全减污降碳约束机制,统筹推进重点行业碳达峰,推进碳排放权、排污权交易。培育壮大绿色经济,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电动船舶、新型储能、海上风电、光伏发电等产业,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积极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省级示范区,支持漳州建设全国重要清洁能源基地。
28.江西:促进再生资源清洁回收、资源化利用和集聚发展
2024年工作安排: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推广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科学有序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推进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开发应用,加大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培育力度,积极创建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和园区。推动节能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再生资源清洁回收、资源化利用和集聚发展,推进全域“无废城市”建设。
29.湖北:加快构建清洁能源、低碳交通、绿色城乡等10大体系
2024年工作思路和重点任务:切实推进全面绿色转型。着眼优化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用地四大结构,加快构建清洁能源、低碳交通、绿色城乡等10大体系,扎实推进华中氢能产业基地、大幕山抽水蓄能电站、枣阳风电产业园、汉川电厂四期等76个重点能源项目,实施低碳城市、“气化长江”等重点工程,依托“中碳登”系统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碳市场。
30.湖南:加快风电、光伏和抽水蓄能开发建设
关于2024年工作:放大基础设施投资,不断优化和夯实铁路网、公路网、水路网、电力网、算力网,重点抓好新型电力系统工程等十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有序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促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抓好郴州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调整优化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用地等结构,积极培育清洁能源等绿色低碳产业,加快构建废旧物循环利用体系。加快风电、光伏和抽水蓄能开发建设,基本建成新型电力系统“三区三厅”示范工程。
31.青海: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和绿色电力消费体系
2024年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实施减污降碳协同工程,统筹推进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碳达峰,建好零碳产业园区,加快重点行业企业绿色低碳节能改造,推进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先行先试,深化清洁取暖试点城市和示范县建设,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和绿色电力消费体系,落实国家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和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深化林草碳汇试点,为国家实现“双碳”目标作出青海贡献。
建设清洁能源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基地。增强清洁能源等绿色发展动能。谋划储备生成一批优质投资项目,深挖清洁能源、数字经济、新型工业化等领域投资潜力。

权威之声

权威之声

2025年新能源装机达到8000万千瓦。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健全微电网、增量配电网运营机制,降低工业综合用电成本。
3.河北: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1500万千瓦
2024年目标任务和主要工作:大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加快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创建省级及以上绿色工厂100家。开展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抓好排污权交易改革,健全降碳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建好雄安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服务场所。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推动风电光伏项目和新型储能项目建设,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1500万千瓦,加快建设新型能源强省。
集中精力抓投资上项目。谋划储备一批水利、能源、防灾减灾等项目。聚焦转型升级、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加快实施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推动抽水蓄能等新能源项目建设,布局完善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算力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年内省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2000亿元以上。
4.安徽: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500万千瓦以上
2024年重点工作:加快建设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集群,开展下一代电池技术等领域技术攻关,推广“光伏+”综合应用。实施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有序实施碳达峰行动,支持亳州、合肥高新区开展国家碳达峰试点,支持淮南等地开展国家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增强能源保供基础能力,开工建设陕电入皖工程,新增支撑性电源装机222万千瓦、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500万千瓦以上。
5.浙江:新开工电源项目装机2600万千瓦
2024年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聚焦聚力提升绿色发展水平。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实施绿色低碳发展和能源保供稳价工程。扎实做好能源保供稳价工作。统筹推进电源、电网、储能、天然气管网等现代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新开工电源项目装机2600万千瓦,其中绿电装机占比85%;新投产电源项目装机1200万千瓦。加强能源供需运行调度,做到有能可用、应保尽保。深化电力、天然气体制改革,完善绿电交易机制。
促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支持省级以上园区开展新一轮循环化改造,建设一批低(零)碳园区、工厂、农场。
6.山西:电力总装机达到1.45亿千瓦,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到47%
2024年工作安排:新动能持续壮大,煤炭主体能源地位短期内不会发生根本改变。加快推动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做好能源保供。着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加快5个在建煤电项目建设,完成煤电机组“三改联动”630万千瓦,加快晋北采煤沉陷区新能源基地建设,积极开发地热能、生物质能,电力总装机达到1.45亿千瓦,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到47%。开工建设大同—怀来特高压外送电通道。发展新型储能,加快推进4个抽水蓄能项目建设,再核准2个项目。开工建设2座新能源汇集站。
7.云南:开工和投产新能源项目各1600万千瓦
2024年重点工作:稳能源电力。增煤电、扩光伏、优水电、配储能、强电网,力争供应电煤3500万吨以上,开工和投产新能源项目各1600万千瓦,加快抽水蓄能项目建设,确保托巴水电站投产,力争红河电厂建成发电。推动“水火风光储”多能协同和“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加快打造国家清洁能源基地和全国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
8.黑龙江:开复工新能源装机规模1200万千瓦
2024年重点工作安排:积极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和用地结构调整。提高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质量,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建设嘉泽中车储能电池制造等10个以上超百亿元产业大项目,推进大庆圣泉硬碳负极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建设,打造5个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开复工新能源装机规模1200万千瓦。
9.陕西:新增新能源装机1000万千瓦以上
2024年重点工作:稳步扩大电力外送规模,新增新能源装机1000万千瓦以上,能源工业增加值增长5%。把发展制造业作为重中之重,深入实施链长制,加快产业基础提升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乘用车(新能源)、太阳能光伏、输变电装备、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链产值分别突破2500亿元、1800亿元、1000亿元和1000亿元。
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上马,促进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利用,深化煤电、建材、化工等重点行业领域节能降碳,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积极推动地热资源利用。探索开展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完善绿电交易市场等平台建设。
10.贵州:在乡村合理布局建设分散式风电和分布式光伏项目,电力总装机超过8900万千瓦
2024年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在乡村合理布局建设分散式风电和分布式光伏项目,电力总装机超过8900万千瓦。推动清洁能源入黔。
抢抓光伏、风电等新能源产业加快发展机遇,大力发展新能源装备产业。深化价格机制改革。实施煤电容量电价机制,推动煤电联营、煤电和新能源联营。加快推进节能降碳。扎实推进碳达峰十大行动。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积极探索“零碳工厂”“零碳园区”建设。
11.宁夏:尽快实现新能源总装机达到4000万千瓦
2024年重点工作:打好绿色低碳发展整体战。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推动能源双控逐步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全面实施节能减排“十大重点任务”,全面推进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新建一批绿色园区、绿色工厂,建成宁东“绿氢产业示范基地”。
切实强化能源安全。有效实施资源能源增产扩能计划,切实加强产业及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加快盐池千亿级大型气田和油田开发建设,加快400万千瓦光伏、100万千瓦抽水蓄能系列项目建设,尽快实现全区煤炭总产能超过1.4亿吨、电力总装机超过7200万千瓦、新能源总装机达到4000万千瓦、油气当量达到200万吨的目标。
12.新疆:全年新增新能源装机规模力争达到2000万千瓦
2024年主要工作: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快推动哈密北、准东、喀什、若羌等一批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和乌鲁木齐、伊犁、克拉玛依、哈密等4个氢能产业示范区建设,全年新增新能源装机规模力争达到2000万千瓦。
13.内蒙古:新能源新增装机规模4000万千瓦以上
2024年工作安排:我区4个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已经全部纳入国家规划,要开足马力、加快建设。加大力度推进阿特斯光伏、赛盛电子级碳化硅、宝丰煤制烯烃、华为云数据中心等一批千亿级标志性项目,实施重大产业项目1400个以上。
加快实施电力系统强网、外送、联网工程,建成张北至胜利、巴林至奈曼至阜新等工程,争取开工建设蒙西至京津冀输电通道工程,全面提升电网供电能力和新能源接入能力。
锻长板,就是要锚定“再造一个工业内蒙古”目标加快壮大新能源产业。开发要扩量提速,消纳要破解瓶颈、坚决防止大规模弃风弃光,新型电力系统要加快构建,绿电绿证交易要全面推开,新能源装备制造要加力提效、量质齐升。新能源全产业链要力争完成投资3000亿元,新增装机规模4000万千瓦以上、提前一年实现超过火电装机规模的目标,力争新能源装机新增规模、在建规模、总体规模保持全国第1,总之全国新能源头把交椅不能丢。
深入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集中力量打造乳制品世界级集群,硅晶新材料及光伏制造等3个国家级集群,风电装备、氢能制造、新型储能等9个自治区级集群。
大力实施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积极推广库布其模式、磴口模式,支持鄂尔多斯建设“光伏长城”,推进农光互补、牧光互补。
“变废为宝”我区大有文章可做,要一手抓粉煤灰、煤矸石等传统大宗工业固废转化利用,一手抓退役电池、光伏组件、风电机组等新型废弃物循环利用,支持包头风电退役装备资源化再利用示范区建设。深化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在能源基础设施、节能降碳改造、先进技术示范等领域规划实施一批重点工程。
14.北京: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比提高0.5%
2024年重点任务: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构建低碳清洁、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比提高0.5个百分点。加快推广绿色建筑,抓好重点行业绿色化改造,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支持北京绿色交易所建设统一的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倡导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打造人人共创、人人共享的绿色家园。
15.天津:鼓励新能源企业、能源管理服务公司参与企业绿色化改造
2024年主要目标任务:鼓励新能源企业、能源管理服务公司参与企业绿色化改造,以绿色标准促进企业有序实施清洁化生产和节能降耗改造,新创建20家国家级绿色制造单位。
16.江苏: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稳步发展海上风电、光伏发电
2024年工作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落实好碳达峰碳中和“1+1+N”政策,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推进碳排放权、用能权等市场化交易,创新发展碳市场、绿电市场。建立健全绿色产业体系,推动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节能降碳增效,探索建设一批零碳工厂、零碳园区。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稳步发展海上风电、光伏发电。支持沿海地区可再生能源发展示范区、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力度。
17.辽宁:全力推进风电、光伏规模化开发利用
2024年工作安排:支持阜新、朝阳发展陆上风光新能源。坚决打好低碳转型持久战。稳步实施碳达峰行动,支持沈阳、大连建设国家碳达峰试点。推进钢铁、石化、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清洁低碳转型,创建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和绿色工业园区。发展绿色低碳建筑,支持沈阳打造节能环保产业聚集地。全力推进风电、光伏规模化开发利用,发展壮大氢能产业集群,稳步推进徐大堡、庄河核电基地建设,有序推进朝阳、兴城、大雅河等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支持沈阳、大连先进储能装备研发和制造基地建设,加快建设风光火核储一体化能源基地,全力打造清洁能源强省。
18.四川:大力推进雅砻江等清洁能源走廊建设
2024年工作安排建议: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促进水风光氢天然气等多能互补发展。开工建设阿坝—成都东1000千伏特高压、成都淮州500千伏、道孚和仁和抽水蓄能、广元煤电等项目,建成投用甘孜—天府南—成都东1000千伏特高压、剑科等水电站、45个风光项目和一批燃气机组,加快“三州一市”光伏发电和两河口混合式抽水蓄能等项目进度,大力推进雅砻江等清洁能源走廊建设。
19.重庆:有序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
2024年主要任务:因地制宜打造新材料、清洁能源等特色产业集群。实施绿色低碳转型行动。推进工业、城乡、交通等重点领域碳达峰行动计划,加快工业园区循环化和节能降碳改造,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有序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
构建绿色低碳供应链,推动低碳数字能源试点示范,打造绿色工厂和绿色园区,培育壮大节能环保装备、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绿色产业,大力发展绿色制造、装配式建筑,推进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建设。
20.海南:启动海上风电制氢和氢能综合利用示范项目
2024年工作安排:开工海上风电、文旅消费等一批投资体量大、引领性强的产业项目,工业投资增长8%。启动海上风电制氢和氢能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培育风电装备制造清洁能源汽车等产业链。鼓励养殖用海与海上风电场、休闲渔业等融合发展。
21.甘肃:加快风光电大基地项目建设,新增新能源装机1200万千瓦
2024年重点工作:加快风光电大基地项目建设,新增新能源装机1200万千瓦。争取再开工2-3个抽水蓄能项目。支持酒泉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甘南建设甘肃南部新能源基地。争取陇电入鲁早日投产、陇电入浙开工建设、陇电入川核准推进。
稳妥有序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严把建设项目准入关口,促进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实施煤电容量电价机制,建立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形成机制。
22.广东:围绕能源、工业等重点领域稳步实施碳达峰行动
2024年工作安排:规模化开发海上风电,推进阳江青洲、汕头勒门、汕尾红海湾等项目建设,新增装机规模200万千瓦,打造广东海上风电基地。积极稳妥推进“双碳”工作。围绕能源、工业等重点领域稳步实施碳达峰行动,布局发展一批低碳零碳负碳新材料、新技术、新装备,推进国家碳计量中心建设。
23.广西: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和装机比重
2024年主要工作:推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深入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持续开展传统产业节能降碳改造,做大节能环保装备等绿色产业。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和装机比重。
24.西藏:持续推进清洁能源基地及电力外送通道建设
2024年工作安排:持续推进金沙江上游、藏东南等清洁能源基地及电力外送通道建设。设立以专项债为主的清洁能源产业专项资金,确保建成电力装机增长25%以上。因地制宜、加快推进清洁能源供暖供氧工程。
25.吉林:推动新能源产业跨越式发展
2024年工作安排:拓展延伸集风电整机、电机、叶片、储能等设备为一体的新能源装备产业链。
推动新能源产业跨越式发展。促进增量绿电80%以上就地转化为实物产品,推动新能源与优势产业融合发展。发展增量配电网,加快建设千万千瓦级绿能产业园区。鼓励头部企业或联合体作为绿能产业园区建设运营主体,以绿色零碳、电价优势吸引企业投资入园,真正把绿电打造成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产业培育的独特竞争利器。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强碳市场建设,开展林草碳汇试点,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26.上海:积极推进虚拟电厂建设,着力降低电力峰谷差
2024年主要任务:推进绿色制造标准体系和绿色低碳供应链体系建设,打造一批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加快实施煤电节能降碳改造,推动深远海海上风电建设,新建1万个电动汽车公共充电桩。积极推进虚拟电厂建设,着力降低电力峰谷差。落实超低能耗建筑项目200万平方米、公共建筑节能改造400万平方米。
27.福建:大力发展光伏发电等产业
做好2024年各项工作:持续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让绿色理念深入人心,绿色生产加快推行,绿色生活成为时尚。健全减污降碳约束机制,统筹推进重点行业碳达峰,推进碳排放权、排污权交易。培育壮大绿色经济,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电动船舶、新型储能、海上风电、光伏发电等产业,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积极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省级示范区,支持漳州建设全国重要清洁能源基地。
28.江西:促进再生资源清洁回收、资源化利用和集聚发展
2024年工作安排: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推广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科学有序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推进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开发应用,加大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培育力度,积极创建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和园区。推动节能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再生资源清洁回收、资源化利用和集聚发展,推进全域“无废城市”建设。
29.湖北:加快构建清洁能源、低碳交通、绿色城乡等10大体系
2024年工作思路和重点任务:切实推进全面绿色转型。着眼优化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用地四大结构,加快构建清洁能源、低碳交通、绿色城乡等10大体系,扎实推进华中氢能产业基地、大幕山抽水蓄能电站、枣阳风电产业园、汉川电厂四期等76个重点能源项目,实施低碳城市、“气化长江”等重点工程,依托“中碳登”系统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碳市场。
30.湖南:加快风电、光伏和抽水蓄能开发建设
关于2024年工作:放大基础设施投资,不断优化和夯实铁路网、公路网、水路网、电力网、算力网,重点抓好新型电力系统工程等十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有序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促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抓好郴州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调整优化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用地等结构,积极培育清洁能源等绿色低碳产业,加快构建废旧物循环利用体系。加快风电、光伏和抽水蓄能开发建设,基本建成新型电力系统“三区三厅”示范工程。
31.青海: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和绿色电力消费体系
2024年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实施减污降碳协同工程,统筹推进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碳达峰,建好零碳产业园区,加快重点行业企业绿色低碳节能改造,推进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先行先试,深化清洁取暖试点城市和示范县建设,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和绿色电力消费体系,落实国家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和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深化林草碳汇试点,为国家实现“双碳”目标作出青海贡献。
建设清洁能源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基地。增强清洁能源等绿色发展动能。谋划储备生成一批优质投资项目,深挖清洁能源、数字经济、新型工业化等领域投资潜力。

体系,支持省级以上园区开展新一轮循环化改造,建设一批低(零)碳园区、工厂、农场。
6.山西:电力总装机达到1.45亿千瓦,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到47%
2024年工作安排:新动能持续壮大,煤炭主体能源地位短期内不会发生根本改变。加快推动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做好能源保供。着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加快5个在建煤电项目建设,完成煤电机组“三改联动”630万千瓦,加快晋北采煤沉陷区新能源基地建设,积极开发地热能、生物质能,电力总装机达到1.45亿千瓦,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到47%。开工建设大同—怀来特高压外送电通道。发展新型储能,加快推进4个抽水蓄能项目建设,再核准2个项目。开工建设2座新能源汇集站。
7.云南:开工和投产新能源项目各1600万千瓦
2024年重点工作:稳能源电力。增煤电、扩光伏、优水电、配储能、强电网,力争供应电煤3500万吨以上,开工和投产新能源项目各1600万千瓦,加快抽水蓄能项目建设,确保托巴水电站投产,力争红河电厂建成发电。推动“水火风光储”多能协同和“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加快打造国家清洁能源基地和全国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
8.黑龙江:开复工新能源装机规模1200万千瓦
2024年重点工作安排:积极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和用地结构调整。提高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质量,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建设嘉泽中车储能电池制造等10个以上超百亿元产业大项目,推进大庆圣泉硬碳负极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建设,打造5个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开复工新能源装机规模1200万千瓦。
9.陕西:新增新能源装机1000万千瓦以上
2024年重点工作:稳步扩大电力外送规模,新增新能源装机1000万千瓦以上,能源工业增加值增长5%。把发展制造业作为重中之重,深入实施链长制,加快产业基础提升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乘用车(新能源)、太阳能光伏、输变电装备、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链产值分别突破2500亿元、1800亿元、1000亿元和1000亿元。
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上马,促进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利用,深化煤电、建材、化工等重点行业领域节能降碳,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积极推动地热资源利用。探索开展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完善绿电交易市场等平台建设。
10.贵州:在乡村合理布局建设分散式风电和分布式光伏项目,电力总装机超过8900万千瓦
2024年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在乡村合理布局建设分散式风电和分布式光伏项目,电力总装机超过8900万千瓦。推动清洁能源入黔。
抢抓光伏、风电等新能源产业加快发展机遇,大力发展新能源装备产业。深化价格机制改革。实施煤电容量电价机制,推动煤电联营、煤电和新能源联营。加快推进节能降碳。扎实推进碳达峰十大行动。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积极探索“零碳工厂”“零碳园区”建设。
11.宁夏:尽快实现新能源总装机达到4000万千瓦
2024年重点工作:打好绿色低碳发展整体战。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推动能源双控逐步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全面实施节能减排“十大重点任务”,全面推进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新建一批绿色园区、绿色工厂,建成宁东“绿氢产业示范基地”。
切实强化能源安全。有效实施资源能源增产扩能计划,切实加强产业及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加快盐池千亿级大型气田和油田开发建设,加快400万千瓦光伏、100万千瓦抽水蓄能系列项目建设,尽快实现全区煤炭总产能超过1.4亿吨、电力总装机超过7200万千瓦、新能源总装机达到4000万千瓦、油气当量达到200万吨的目标。
12.新疆:全年新增新能源装机规模力争达到2000万千瓦
2024年主要工作: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快推动哈密北、准东、喀什、若羌等一批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和乌鲁木齐、伊犁、克拉玛依、哈密等4个氢能产业示范区建设,全年新增新能源装机规模力争达到2000万千瓦。
13.内蒙古:新能源新增装机规模4000万千瓦以上
2024年工作安排:我区4个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已经全部纳入国家规划,要开足马力、加快建设。加大力度推进阿特斯光伏、赛盛电子级碳化硅、宝丰煤制烯烃、华为云数据中心等一批千亿级标志性项目,实施重大产业项目1400个以上。
加快实施电力系统强网、外送、联网工程,建成张北至胜利、巴林至奈曼至阜新等工程,争取开工建设蒙西至京津冀输电通道工程,全面提升电网供电能力和新能源接入能力。
锻长板,就是要锚定“再造一个工业内蒙古”目标加快壮大新能源产业。开发要扩量提速,消纳要破解瓶颈、坚决防止大规模弃风弃光,新型电力系统要加快构建,绿电绿证交易要全面推开,新能源装备制造要加力提效、量质齐升。新能源全产业链要力争完成投资3000亿元,新增装机规模4000万千瓦以上、提前一年实现超过火电装机规模的目标,力争新能源装机新增规模、在建规模、总体规模保持全国第1,总之全国新能源头把交椅不能丢。
深入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集中力量打造乳制品世界级集群,硅晶新材料及光伏制造等3个国家级集群,风电装备、氢能制造、新型储能等9个自治区级集群。
大力实施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积极推广库布其模式、磴口模式,支持鄂尔多斯建设“光伏长城”,推进农光互补、牧光互补。
“变废为宝”我区大有文章可做,要一手抓粉煤灰、煤矸石等传统大宗工业固废转化利用,一手抓退役电池、光伏组件、风电机组等新型废弃物循环利用,支持包头风电退役装备资源化再利用示范区建设。深化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在能源基础设施、节能降碳改造、先进技术示范等领域规划实施一批重点工程。
14.北京: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比提高0.5%
2024年重点任务: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构建低碳清洁、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比提高0.5个百分点。加快推广绿色建筑,抓好重点行业绿色化改造,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支持北京绿色交易所建设统一的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倡导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打造人人共创、人人共享的绿色家园。
15.天津:鼓励新能源企业、能源管理服务公司参与企业绿色化改造
2024年主要目标任务:鼓励新能源企业、能源管理服务公司参与企业绿色化改造,以绿色标准促进企业有序实施清洁化生产和节能降耗改造,新创建20家国家级绿色制造单位。
16.江苏: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稳步发展海上风电、光伏发电
2024年工作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落实好碳达峰碳中和“1+1+N”政策,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推进碳排放权、用能权等市场化交易,创新发展碳市场、绿电市场。建立健全绿色产业体系,推动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节能降碳增效,探索建设一批零碳工厂、零碳园区。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稳步发展海上风电、光伏发电。支持沿海地区可再生能源发展示范区、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力度。
17.辽宁:全力推进风电、光伏规模化开发利用
2024年工作安排:支持阜新、朝阳发展陆上风光新能源。坚决打好低碳转型持久战。稳步实施碳达峰行动,支持沈阳、大连建设国家碳达峰试点。推进钢铁、石化、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清洁低碳转型,创建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和绿色工业园区。发展绿色低碳建筑,支持沈阳打造节能环保产业聚集地。全力推进风电、光伏规模化开发利用,发展壮大氢能产业集群,稳步推进徐大堡、庄河核电基地建设,有序推进朝阳、兴城、大雅河等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支持沈阳、大连先进储能装备研发和制造基地建设,加快建设风光火核储一体化能源基地,全力打造清洁能源强省。
18.四川:大力推进雅砻江等清洁能源走廊建设
2024年工作安排建议: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促进水风光氢天然气等多能互补发展。开工建设阿坝—成都东1000千伏特高压、成都淮州500千伏、道孚和仁和抽水蓄能、广元煤电等项目,建成投用甘孜—天府南—成都东1000千伏特高压、剑科等水电站、45个风光项目和一批燃气机组,加快“三州一市”光伏发电和两河口混合式抽水蓄能等项目进度,大力推进雅砻江等清洁能源走廊建设。
19.重庆:有序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
2024年主要任务:因地制宜打造新材料、清洁能源等特色产业集群。实施绿色低碳转型行动。推进工业、城乡、交通等重点领域碳达峰行动计划,加快工业园区循环化和节能降碳改造,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有序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
构建绿色低碳供应链,推动低碳数字能源试点示范,打造绿色工厂和绿色园区,培育壮大节能环保装备、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绿色产业,大力发展绿色制造、装配式建筑,推进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建设。
20.海南:启动海上风电制氢和氢能综合利用示范项目
2024年工作安排:开工海上风电、文旅消费等一批投资体量大、引领性强的产业项目,工业投资增长8%。启动海上风电制氢和氢能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培育风电装备制造清洁能源汽车等产业链。鼓励养殖用海与海上风电场、休闲渔业等融合发展。
21.甘肃:加快风光电大基地项目建设,新增新能源装机1200万千瓦
2024年重点工作:加快风光电大基地项目建设,新增新能源装机1200万千瓦。争取再开工2-3个抽水蓄能项目。支持酒泉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甘南建设甘肃南部新能源基地。争取陇电入鲁早日投产、陇电入浙开工建设、陇电入川核准推进。
稳妥有序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严把建设项目准入关口,促进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实施煤电容量电价机制,建立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形成机制。
22.广东:围绕能源、工业等重点领域稳步实施碳达峰行动
2024年工作安排:规模化开发海上风电,推进阳江青洲、汕头勒门、汕尾红海湾等项目建设,新增装机规模200万千瓦,打造广东海上风电基地。积极稳妥推进“双碳”工作。围绕能源、工业等重点领域稳步实施碳达峰行动,布局发展一批低碳零碳负碳新材料、新技术、新装备,推进国家碳计量中心建设。
23.广西: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和装机比重
2024年主要工作:推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深入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持续开展传统产业节能降碳改造,做大节能环保装备等绿色产业。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和装机比重。
24.西藏:持续推进清洁能源基地及电力外送通道建设
2024年工作安排:持续推进金沙江上游、藏东南等清洁能源基地及电力外送通道建设。设立以专项债为主的清洁能源产业专项资金,确保建成电力装机增长25%以上。因地制宜、加快推进清洁能源供暖供氧工程。
25.吉林:推动新能源产业跨越式发展
2024年工作安排:拓展延伸集风电整机、电机、叶片、储能等设备为一体的新能源装备产业链。
推动新能源产业跨越式发展。促进增量绿电80%以上就地转化为实物产品,推动新能源与优势产业融合发展。发展增量配电网,加快建设千万千瓦级绿能产业园区。鼓励头部企业或联合体作为绿能产业园区建设运营主体,以绿色零碳、电价优势吸引企业投资入园,真正把绿电打造成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产业培育的独特竞争利器。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强碳市场建设,开展林草碳汇试点,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26.上海:积极推进虚拟电厂建设,着力降低电力峰谷差
2024年主要任务:推进绿色制造标准体系和绿色低碳供应链体系建设,打造一批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加快实施煤电节能降碳改造,推动深远海海上风电建设,新建1万个电动汽车公共充电桩。积极推进虚拟电厂建设,着力降低电力峰谷差。落实超低能耗建筑项目200万平方米、公共建筑节能改造400万平方米。
27.福建:大力发展光伏发电等产业
做好2024年各项工作:持续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让绿色理念深入人心,绿色生产加快推行,绿色生活成为时尚。健全减污降碳约束机制,统筹推进重点行业碳达峰,推进碳排放权、排污权交易。培育壮大绿色经济,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电动船舶、新型储能、海上风电、光伏发电等产业,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积极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省级示范区,支持漳州建设全国重要清洁能源基地。
28.江西:促进再生资源清洁回收、资源化利用和集聚发展
2024年工作安排: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推广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科学有序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推进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开发应用,加大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培育力度,积极创建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和园区。推动节能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再生资源清洁回收、资源化利用和集聚发展,推进全域“无废城市”建设。
29.湖北:加快构建清洁能源、低碳交通、绿色城乡等10大体系
2024年工作思路和重点任务:切实推进全面绿色转型。着眼优化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用地四大结构,加快构建清洁能源、低碳交通、绿色城乡等10大体系,扎实推进华中氢能产业基地、大幕山抽水蓄能电站、枣阳风电产业园、汉川电厂四期等76个重点能源项目,实施低碳城市、“气化长江”等重点工程,依托“中碳登”系统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碳市场。
30.湖南:加快风电、光伏和抽水蓄能开发建设
关于2024年工作:放大基础设施投资,不断优化和夯实铁路网、公路网、水路网、电力网、算力网,重点抓好新型电力系统工程等十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有序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促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抓好郴州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调整优化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用地等结构,积极培育清洁能源等绿色低碳产业,加快构建废旧物循环利用体系。加快风电、光伏和抽水蓄能开发建设,基本建成新型电力系统“三区三厅”示范工程。
31.青海: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和绿色电力消费体系
2024年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实施减污降碳协同工程,统筹推进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碳达峰,建好零碳产业园区,加快重点行业企业绿色低碳节能改造,推进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先行先试,深化清洁取暖试点城市和示范县建设,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和绿色电力消费体系,落实国家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和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深化林草碳汇试点,为国家实现“双碳”目标作出青海贡献。
建设清洁能源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基地。增强清洁能源等绿色发展动能。谋划储备生成一批优质投资项目,深挖清洁能源、数字经济、新型工业化等领域投资潜力。

权威之声

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上马,促进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利用,深化煤电、建材、化工等重点行业领域节能降碳,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积极推动地热资源利用。探索开展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完善绿电交易市场等平台建设。
10.贵州:在乡村合理布局建设分散式风电和分布式光伏项目,电力总装机超过8900万千瓦
2024年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在乡村合理布局建设分散式风电和分布式光伏项目,电力总装机超过8900万千瓦。推动清洁能源入黔。
抢抓光伏、风电等新能源产业加快发展机遇,大力发展新能源装备产业。深化价格机制改革。实施煤电容量电价机制,推动煤电联营、煤电和新能源联营。加快推进节能降碳。扎实推进碳达峰十大行动。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积极探索“零碳工厂”“零碳园区”建设。
11.宁夏:尽快实现新能源总装机达到4000万千瓦
2024年重点工作:打好绿色低碳发展整体战。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推动能源双控逐步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全面实施节能减排“十大重点任务”,全面推进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新建一批绿色园区、绿色工厂,建成宁东“绿氢产业示范基地”。
切实强化能源安全。有效实施资源能源增产扩能计划,切实加强产业及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加快盐池千亿级大型气田和油田开发建设,加快400万千瓦光伏、100万千瓦抽水蓄能系列项目建设,尽快实现全区煤炭总产能超过1.4亿吨、电力总装机超过7200万千瓦、新能源总装机达到4000万千瓦、油气当量达到200万吨的目标。
12.新疆:全年新增新能源装机规模力争达到2000万千瓦
2024年主要工作: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快推动哈密北、准东、喀什、若羌等一批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和乌鲁木齐、伊犁、克拉玛依、哈密等4个氢能产业示范区建设,全年新增新能源装机规模力争达到2000万千瓦。
13.内蒙古:新能源新增装机规模4000万千瓦以上
2024年工作安排:我区4个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已经全部纳入国家规划,要开足马力、加快建设。加大力度推进阿特斯光伏、赛盛电子级碳化硅、宝丰煤制烯烃、华为云数据中心等一批千亿级标志性项目,实施重大产业项目1400个以上。
加快实施电力系统强网、外送、联网工程,建成张北至胜利、巴林至奈曼至阜新等工程,争取开工建设蒙西至京津冀输电通道工程,全面提升电网供电能力和新能源接入能力。
锻长板,就是要锚定“再造一个工业内蒙古”目标加快壮大新能源产业。开发要扩量提速,消纳要破解瓶颈、坚决防止大规模弃风弃光,新型电力系统要加快构建,绿电绿证交易要全面推开,新能源装备制造要加力提效、量质齐升。新能源全产业链要力争完成投资3000亿元,新增装机规模4000万千瓦以上、提前一年实现超过火电装机规模的目标,力争新能源装机新增规模、在建规模、总体规模保持全国第1,总之全国新能源头把交椅不能丢。
深入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集中力量打造乳制品世界级集群,硅晶新材料及光伏制造等3个国家级集群,风电装备、氢能制造、新型储能等9个自治区级集群。
大力实施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积极推广库布其模式、磴口模式,支持鄂尔多斯建设“光伏长城”,推进农光互补、牧光互补。
“变废为宝”我区大有文章可做,要一手抓粉煤灰、煤矸石等传统大宗工业固废转化利用,一手抓退役电池、光伏组件、风电机组等新型废弃物循环利用,支持包头风电退役装备资源化再利用示范区建设。深化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在能源基础设施、节能降碳改造、先进技术示范等领域规划实施一批重点工程。
14.北京: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比提高0.5%
2024年重点任务: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构建低碳清洁、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比提高0.5个百分点。加快推广绿色建筑,抓好重点行业绿色化改造,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支持北京绿色交易所建设统一的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倡导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打造人人共创、人人共享的绿色家园。
15.天津:鼓励新能源企业、能源管理服务公司参与企业绿色化改造
2024年主要目标任务:鼓励新能源企业、能源管理服务公司参与企业绿色化改造,以绿色标准促进企业有序实施清洁化生产和节能降耗改造,新创建20家国家级绿色制造单位。
16.江苏: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稳步发展海上风电、光伏发电
2024年工作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落实好碳达峰碳中和“1+1+N”政策,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推进碳排放权、用能权等市场化交易,创新发展碳市场、绿电市场。建立健全绿色产业体系,推动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节能降碳增效,探索建设一批零碳工厂、零碳园区。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稳步发展海上风电、光伏发电。支持沿海地区可再生能源发展示范区、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力度。
17.辽宁:全力推进风电、光伏规模化开发利用
2024年工作安排:支持阜新、朝阳发展陆上风光新能源。坚决打好低碳转型持久战。稳步实施碳达峰行动,支持沈阳、大连建设国家碳达峰试点。推进钢铁、石化、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清洁低碳转型,创建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和绿色工业园区。发展绿色低碳建筑,支持沈阳打造节能环保产业聚集地。全力推进风电、光伏规模化开发利用,发展壮大氢能产业集群,稳步推进徐大堡、庄河核电基地建设,有序推进朝阳、兴城、大雅河等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支持沈阳、大连先进储能装备研发和制造基地建设,加快建设风光火核储一体化能源基地,全力打造清洁能源强省。
18.四川:大力推进雅砻江等清洁能源走廊建设
2024年工作安排建议: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促进水风光氢天然气等多能互补发展。开工建设阿坝—成都东1000千伏特高压、成都淮州500千伏、道孚和仁和抽水蓄能、广元煤电等项目,建成投用甘孜—天府南—成都东1000千伏特高压、剑科等水电站、45个风光项目和一批燃气机组,加快“三州一市”光伏发电和两河口混合式抽水蓄能等项目进度,大力推进雅砻江等清洁能源走廊建设。
19.重庆:有序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
2024年主要任务:因地制宜打造新材料、清洁能源等特色产业集群。实施绿色低碳转型行动。推进工业、城乡、交通等重点领域碳达峰行动计划,加快工业园区循环化和节能降碳改造,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有序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
构建绿色低碳供应链,推动低碳数字能源试点示范,打造绿色工厂和绿色园区,培育壮大节能环保装备、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绿色产业,大力发展绿色制造、装配式建筑,推进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建设。
20.海南:启动海上风电制氢和氢能综合利用示范项目
2024年工作安排:开工海上风电、文旅消费等一批投资体量大、引领性强的产业项目,工业投资增长8%。启动海上风电制氢和氢能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培育风电装备制造清洁能源汽车等产业链。鼓励养殖用海与海上风电场、休闲渔业等融合发展。
21.甘肃:加快风光电大基地项目建设,新增新能源装机1200万千瓦
2024年重点工作:加快风光电大基地项目建设,新增新能源装机1200万千瓦。争取再开工2-3个抽水蓄能项目。支持酒泉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甘南建设甘肃南部新能源基地。争取陇电入鲁早日投产、陇电入浙开工建设、陇电入川核准推进。
稳妥有序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严把建设项目准入关口,促进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实施煤电容量电价机制,建立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形成机制。
22.广东:围绕能源、工业等重点领域稳步实施碳达峰行动
2024年工作安排:规模化开发海上风电,推进阳江青洲、汕头勒门、汕尾红海湾等项目建设,新增装机规模200万千瓦,打造广东海上风电基地。积极稳妥推进“双碳”工作。围绕能源、工业等重点领域稳步实施碳达峰行动,布局发展一批低碳零碳负碳新材料、新技术、新装备,推进国家碳计量中心建设。
23.广西: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和装机比重
2024年主要工作:推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深入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持续开展传统产业节能降碳改造,做大节能环保装备等绿色产业。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和装机比重。
24.西藏:持续推进清洁能源基地及电力外送通道建设
2024年工作安排:持续推进金沙江上游、藏东南等清洁能源基地及电力外送通道建设。设立以专项债为主的清洁能源产业专项资金,确保建成电力装机增长25%以上。因地制宜、加快推进清洁能源供暖供氧工程。
25.吉林:推动新能源产业跨越式发展
2024年工作安排:拓展延伸集风电整机、电机、叶片、储能等设备为一体的新能源装备产业链。
推动新能源产业跨越式发展。促进增量绿电80%以上就地转化为实物产品,推动新能源与优势产业融合发展。发展增量配电网,加快建设千万千瓦级绿能产业园区。鼓励头部企业或联合体作为绿能产业园区建设运营主体,以绿色零碳、电价优势吸引企业投资入园,真正把绿电打造成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产业培育的独特竞争利器。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强碳市场建设,开展林草碳汇试点,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26.上海:积极推进虚拟电厂建设,着力降低电力峰谷差
2024年主要任务:推进绿色制造标准体系和绿色低碳供应链体系建设,打造一批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加快实施煤电节能降碳改造,推动深远海海上风电建设,新建1万个电动汽车公共充电桩。积极推进虚拟电厂建设,着力降低电力峰谷差。落实超低能耗建筑项目200万平方米、公共建筑节能改造400万平方米。
27.福建:大力发展光伏发电等产业
做好2024年各项工作:持续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让绿色理念深入人心,绿色生产加快推行,绿色生活成为时尚。健全减污降碳约束机制,统筹推进重点行业碳达峰,推进碳排放权、排污权交易。培育壮大绿色经济,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电动船舶、新型储能、海上风电、光伏发电等产业,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积极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省级示范区,支持漳州建设全国重要清洁能源基地。
28.江西:促进再生资源清洁回收、资源化利用和集聚发展
2024年工作安排: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推广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科学有序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推进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开发应用,加大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培育力度,积极创建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和园区。推动节能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再生资源清洁回收、资源化利用和集聚发展,推进全域“无废城市”建设。
29.湖北:加快构建清洁能源、低碳交通、绿色城乡等10大体系
2024年工作思路和重点任务:切实推进全面绿色转型。着眼优化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用地四大结构,加快构建清洁能源、低碳交通、绿色城乡等10大体系,扎实推进华中氢能产业基地、大幕山抽水蓄能电站、枣阳风电产业园、汉川电厂四期等76个重点能源项目,实施低碳城市、“气化长江”等重点工程,依托“中碳登”系统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碳市场。
30.湖南:加快风电、光伏和抽水蓄能开发建设
关于2024年工作:放大基础设施投资,不断优化和夯实铁路网、公路网、水路网、电力网、算力网,重点抓好新型电力系统工程等十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有序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促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抓好郴州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调整优化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用地等结构,积极培育清洁能源等绿色低碳产业,加快构建废旧物循环利用体系。加快风电、光伏和抽水蓄能开发建设,基本建成新型电力系统“三区三厅”示范工程。
31.青海: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和绿色电力消费体系
2024年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实施减污降碳协同工程,统筹推进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碳达峰,建好零碳产业园区,加快重点行业企业绿色低碳节能改造,推进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先行先试,深化清洁取暖试点城市和示范县建设,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和绿色电力消费体系,落实国家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和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深化林草碳汇试点,为国家实现“双碳”目标作出青海贡献。
建设清洁能源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基地。增强清洁能源等绿色发展动能。谋划储备生成一批优质投资项目,深挖清洁能源、数字经济、新型工业化等领域投资潜力。

权威之声

2024年工作安排:我区4个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已经全部纳入国家规划,要开足马力、加快建设。加大力度推进阿特斯光伏、赛盛电子级碳化硅、宝丰煤制烯烃、华为云数据中心等一批千亿级标志性项目,实施重大产业项目1400个以上。
加快实施电力系统强网、外送、联网工程,建成张北至胜利、巴林至奈曼至阜新等工程,争取开工建设蒙西至京津冀输电通道工程,全面提升电网供电能力和新能源接入能力。
锻长板,就是要锚定“再造一个工业内蒙古”目标加快壮大新能源产业。开发要扩量提速,消纳要破解瓶颈、坚决防止大规模弃风弃光,新型电力系统要加快构建,绿电绿证交易要全面推开,新能源装备制造要加力提效、量质齐升。新能源全产业链要力争完成投资3000亿元,新增装机规模4000万千瓦以上、提前一年实现超过火电装机规模的目标,力争新能源装机新增规模、在建规模、总体规模保持全国第1,总之全国新能源头把交椅不能丢。
深入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集中力量打造乳制品世界级集群,硅晶新材料及光伏制造等3个国家级集群,风电装备、氢能制造、新型储能等9个自治区级集群。
大力实施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积极推广库布其模式、磴口模式,支持鄂尔多斯建设“光伏长城”,推进农光互补、牧光互补。
“变废为宝”我区大有文章可做,要一手抓粉煤灰、煤矸石等传统大宗工业固废转化利用,一手抓退役电池、光伏组件、风电机组等新型废弃物循环利用,支持包头风电退役装备资源化再利用示范区建设。深化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在能源基础设施、节能降碳改造、先进技术示范等领域规划实施一批重点工程。
14.北京: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比提高0.5%
2024年重点任务: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构建低碳清洁、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比提高0.5个百分点。加快推广绿色建筑,抓好重点行业绿色化改造,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支持北京绿色交易所建设统一的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倡导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打造人人共创、人人共享的绿色家园。
15.天津:鼓励新能源企业、能源管理服务公司参与企业绿色化改造
2024年主要目标任务:鼓励新能源企业、能源管理服务公司参与企业绿色化改造,以绿色标准促进企业有序实施清洁化生产和节能降耗改造,新创建20家国家级绿色制造单位。
16.江苏: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稳步发展海上风电、光伏发电
2024年工作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落实好碳达峰碳中和“1+1+N”政策,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推进碳排放权、用能权等市场化交易,创新发展碳市场、绿电市场。建立健全绿色产业体系,推动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节能降碳增效,探索建设一批零碳工厂、零碳园区。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稳步发展海上风电、光伏发电。支持沿海地区可再生能源发展示范区、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力度。
17.辽宁:全力推进风电、光伏规模化开发利用
2024年工作安排:支持阜新、朝阳发展陆上风光新能源。坚决打好低碳转型持久战。稳步实施碳达峰行动,支持沈阳、大连建设国家碳达峰试点。推进钢铁、石化、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清洁低碳转型,创建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和绿色工业园区。发展绿色低碳建筑,支持沈阳打造节能环保产业聚集地。全力推进风电、光伏规模化开发利用,发展壮大氢能产业集群,稳步推进徐大堡、庄河核电基地建设,有序推进朝阳、兴城、大雅河等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支持沈阳、大连先进储能装备研发和制造基地建设,加快建设风光火核储一体化能源基地,全力打造清洁能源强省。
18.四川:大力推进雅砻江等清洁能源走廊建设
2024年工作安排建议: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促进水风光氢天然气等多能互补发展。开工建设阿坝—成都东1000千伏特高压、成都淮州500千伏、道孚和仁和抽水蓄能、广元煤电等项目,建成投用甘孜—天府南—成都东1000千伏特高压、剑科等水电站、45个风光项目和一批燃气机组,加快“三州一市”光伏发电和两河口混合式抽水蓄能等项目进度,大力推进雅砻江等清洁能源走廊建设。
19.重庆:有序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
2024年主要任务:因地制宜打造新材料、清洁能源等特色产业集群。实施绿色低碳转型行动。推进工业、城乡、交通等重点领域碳达峰行动计划,加快工业园区循环化和节能降碳改造,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有序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
构建绿色低碳供应链,推动低碳数字能源试点示范,打造绿色工厂和绿色园区,培育壮大节能环保装备、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绿色产业,大力发展绿色制造、装配式建筑,推进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建设。
20.海南:启动海上风电制氢和氢能综合利用示范项目
2024年工作安排:开工海上风电、文旅消费等一批投资体量大、引领性强的产业项目,工业投资增长8%。启动海上风电制氢和氢能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培育风电装备制造清洁能源汽车等产业链。鼓励养殖用海与海上风电场、休闲渔业等融合发展。
21.甘肃:加快风光电大基地项目建设,新增新能源装机1200万千瓦
2024年重点工作:加快风光电大基地项目建设,新增新能源装机1200万千瓦。争取再开工2-3个抽水蓄能项目。支持酒泉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甘南建设甘肃南部新能源基地。争取陇电入鲁早日投产、陇电入浙开工建设、陇电入川核准推进。
稳妥有序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严把建设项目准入关口,促进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实施煤电容量电价机制,建立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形成机制。
22.广东:围绕能源、工业等重点领域稳步实施碳达峰行动
2024年工作安排:规模化开发海上风电,推进阳江青洲、汕头勒门、汕尾红海湾等项目建设,新增装机规模200万千瓦,打造广东海上风电基地。积极稳妥推进“双碳”工作。围绕能源、工业等重点领域稳步实施碳达峰行动,布局发展一批低碳零碳负碳新材料、新技术、新装备,推进国家碳计量中心建设。
23.广西: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和装机比重
2024年主要工作:推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深入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持续开展传统产业节能降碳改造,做大节能环保装备等绿色产业。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和装机比重。
24.西藏:持续推进清洁能源基地及电力外送通道建设
2024年工作安排:持续推进金沙江上游、藏东南等清洁能源基地及电力外送通道建设。设立以专项债为主的清洁能源产业专项资金,确保建成电力装机增长25%以上。因地制宜、加快推进清洁能源供暖供氧工程。
25.吉林:推动新能源产业跨越式发展
2024年工作安排:拓展延伸集风电整机、电机、叶片、储能等设备为一体的新能源装备产业链。
推动新能源产业跨越式发展。促进增量绿电80%以上就地转化为实物产品,推动新能源与优势产业融合发展。发展增量配电网,加快建设千万千瓦级绿能产业园区。鼓励头部企业或联合体作为绿能产业园区建设运营主体,以绿色零碳、电价优势吸引企业投资入园,真正把绿电打造成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产业培育的独特竞争利器。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强碳市场建设,开展林草碳汇试点,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26.上海:积极推进虚拟电厂建设,着力降低电力峰谷差
2024年主要任务:推进绿色制造标准体系和绿色低碳供应链体系建设,打造一批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加快实施煤电节能降碳改造,推动深远海海上风电建设,新建1万个电动汽车公共充电桩。积极推进虚拟电厂建设,着力降低电力峰谷差。落实超低能耗建筑项目200万平方米、公共建筑节能改造400万平方米。
27.福建:大力发展光伏发电等产业
做好2024年各项工作:持续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让绿色理念深入人心,绿色生产加快推行,绿色生活成为时尚。健全减污降碳约束机制,统筹推进重点行业碳达峰,推进碳排放权、排污权交易。培育壮大绿色经济,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电动船舶、新型储能、海上风电、光伏发电等产业,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积极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省级示范区,支持漳州建设全国重要清洁能源基地。
28.江西:促进再生资源清洁回收、资源化利用和集聚发展
2024年工作安排: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推广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科学有序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推进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开发应用,加大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培育力度,积极创建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和园区。推动节能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再生资源清洁回收、资源化利用和集聚发展,推进全域“无废城市”建设。
29.湖北:加快构建清洁能源、低碳交通、绿色城乡等10大体系
2024年工作思路和重点任务:切实推进全面绿色转型。着眼优化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用地四大结构,加快构建清洁能源、低碳交通、绿色城乡等10大体系,扎实推进华中氢能产业基地、大幕山抽水蓄能电站、枣阳风电产业园、汉川电厂四期等76个重点能源项目,实施低碳城市、“气化长江”等重点工程,依托“中碳登”系统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碳市场。
30.湖南:加快风电、光伏和抽水蓄能开发建设
关于2024年工作:放大基础设施投资,不断优化和夯实铁路网、公路网、水路网、电力网、算力网,重点抓好新型电力系统工程等十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有序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促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抓好郴州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调整优化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用地等结构,积极培育清洁能源等绿色低碳产业,加快构建废旧物循环利用体系。加快风电、光伏和抽水蓄能开发建设,基本建成新型电力系统“三区三厅”示范工程。
31.青海: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和绿色电力消费体系
2024年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实施减污降碳协同工程,统筹推进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碳达峰,建好零碳产业园区,加快重点行业企业绿色低碳节能改造,推进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先行先试,深化清洁取暖试点城市和示范县建设,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和绿色电力消费体系,落实国家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和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深化林草碳汇试点,为国家实现“双碳”目标作出青海贡献。
建设清洁能源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基地。增强清洁能源等绿色发展动能。谋划储备生成一批优质投资项目,深挖清洁能源、数字经济、新型工业化等领域投资潜力。

权威之声

15.天津:鼓励新能源企业、能源管理服务公司参与企业绿色化改造
2024年主要目标任务:鼓励新能源企业、能源管理服务公司参与企业绿色化改造,以绿色标准促进企业有序实施清洁化生产和节能降耗改造,新创建20家国家级绿色制造单位。
16.江苏: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稳步发展海上风电、光伏发电
2024年工作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落实好碳达峰碳中和“1+1+N”政策,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推进碳排放权、用能权等市场化交易,创新发展碳市场、绿电市场。建立健全绿色产业体系,推动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节能降碳增效,探索建设一批零碳工厂、零碳园区。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稳步发展海上风电、光伏发电。支持沿海地区可再生能源发展示范区、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力度。
17.辽宁:全力推进风电、光伏规模化开发利用
2024年工作安排:支持阜新、朝阳发展陆上风光新能源。坚决打好低碳转型持久战。稳步实施碳达峰行动,支持沈阳、大连建设国家碳达峰试点。推进钢铁、石化、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清洁低碳转型,创建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和绿色工业园区。发展绿色低碳建筑,支持沈阳打造节能环保产业聚集地。全力推进风电、光伏规模化开发利用,发展壮大氢能产业集群,稳步推进徐大堡、庄河核电基地建设,有序推进朝阳、兴城、大雅河等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支持沈阳、大连先进储能装备研发和制造基地建设,加快建设风光火核储一体化能源基地,全力打造清洁能源强省。
18.四川:大力推进雅砻江等清洁能源走廊建设
2024年工作安排建议: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促进水风光氢天然气等多能互补发展。开工建设阿坝—成都东1000千伏特高压、成都淮州500千伏、道孚和仁和抽水蓄能、广元煤电等项目,建成投用甘孜—天府南—成都东1000千伏特高压、剑科等水电站、45个风光项目和一批燃气机组,加快“三州一市”光伏发电和两河口混合式抽水蓄能等项目进度,大力推进雅砻江等清洁能源走廊建设。
19.重庆:有序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
2024年主要任务:因地制宜打造新材料、清洁能源等特色产业集群。实施绿色低碳转型行动。推进工业、城乡、交通等重点领域碳达峰行动计划,加快工业园区循环化和节能降碳改造,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有序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
构建绿色低碳供应链,推动低碳数字能源试点示范,打造绿色工厂和绿色园区,培育壮大节能环保装备、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绿色产业,大力发展绿色制造、装配式建筑,推进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建设。
20.海南:启动海上风电制氢和氢能综合利用示范项目
2024年工作安排:开工海上风电、文旅消费等一批投资体量大、引领性强的产业项目,工业投资增长8%。启动海上风电制氢和氢能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培育风电装备制造清洁能源汽车等产业链。鼓励养殖用海与海上风电场、休闲渔业等融合发展。
21.甘肃:加快风光电大基地项目建设,新增新能源装机1200万千瓦
2024年重点工作:加快风光电大基地项目建设,新增新能源装机1200万千瓦。争取再开工2-3个抽水蓄能项目。支持酒泉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甘南建设甘肃南部新能源基地。争取陇电入鲁早日投产、陇电入浙开工建设、陇电入川核准推进。
稳妥有序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严把建设项目准入关口,促进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实施煤电容量电价机制,建立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形成机制。
22.广东:围绕能源、工业等重点领域稳步实施碳达峰行动
2024年工作安排:规模化开发海上风电,推进阳江青洲、汕头勒门、汕尾红海湾等项目建设,新增装机规模200万千瓦,打造广东海上风电基地。积极稳妥推进“双碳”工作。围绕能源、工业等重点领域稳步实施碳达峰行动,布局发展一批低碳零碳负碳新材料、新技术、新装备,推进国家碳计量中心建设。
23.广西: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和装机比重
2024年主要工作:推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深入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持续开展传统产业节能降碳改造,做大节能环保装备等绿色产业。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和装机比重。
24.西藏:持续推进清洁能源基地及电力外送通道建设
2024年工作安排:持续推进金沙江上游、藏东南等清洁能源基地及电力外送通道建设。设立以专项债为主的清洁能源产业专项资金,确保建成电力装机增长25%以上。因地制宜、加快推进清洁能源供暖供氧工程。
25.吉林:推动新能源产业跨越式发展
2024年工作安排:拓展延伸集风电整机、电机、叶片、储能等设备为一体的新能源装备产业链。
推动新能源产业跨越式发展。促进增量绿电80%以上就地转化为实物产品,推动新能源与优势产业融合发展。发展增量配电网,加快建设千万千瓦级绿能产业园区。鼓励头部企业或联合体作为绿能产业园区建设运营主体,以绿色零碳、电价优势吸引企业投资入园,真正把绿电打造成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产业培育的独特竞争利器。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强碳市场建设,开展林草碳汇试点,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26.上海:积极推进虚拟电厂建设,着力降低电力峰谷差
2024年主要任务:推进绿色制造标准体系和绿色低碳供应链体系建设,打造一批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加快实施煤电节能降碳改造,推动深远海海上风电建设,新建1万个电动汽车公共充电桩。积极推进虚拟电厂建设,着力降低电力峰谷差。落实超低能耗建筑项目200万平方米、公共建筑节能改造400万平方米。
27.福建:大力发展光伏发电等产业
做好2024年各项工作:持续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让绿色理念深入人心,绿色生产加快推行,绿色生活成为时尚。健全减污降碳约束机制,统筹推进重点行业碳达峰,推进碳排放权、排污权交易。培育壮大绿色经济,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电动船舶、新型储能、海上风电、光伏发电等产业,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积极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省级示范区,支持漳州建设全国重要清洁能源基地。
28.江西:促进再生资源清洁回收、资源化利用和集聚发展
2024年工作安排: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推广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科学有序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推进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开发应用,加大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培育力度,积极创建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和园区。推动节能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再生资源清洁回收、资源化利用和集聚发展,推进全域“无废城市”建设。
29.湖北:加快构建清洁能源、低碳交通、绿色城乡等10大体系
2024年工作思路和重点任务:切实推进全面绿色转型。着眼优化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用地四大结构,加快构建清洁能源、低碳交通、绿色城乡等10大体系,扎实推进华中氢能产业基地、大幕山抽水蓄能电站、枣阳风电产业园、汉川电厂四期等76个重点能源项目,实施低碳城市、“气化长江”等重点工程,依托“中碳登”系统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碳市场。
30.湖南:加快风电、光伏和抽水蓄能开发建设
关于2024年工作:放大基础设施投资,不断优化和夯实铁路网、公路网、水路网、电力网、算力网,重点抓好新型电力系统工程等十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有序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促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抓好郴州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调整优化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用地等结构,积极培育清洁能源等绿色低碳产业,加快构建废旧物循环利用体系。加快风电、光伏和抽水蓄能开发建设,基本建成新型电力系统“三区三厅”示范工程。
31.青海: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和绿色电力消费体系
2024年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实施减污降碳协同工程,统筹推进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碳达峰,建好零碳产业园区,加快重点行业企业绿色低碳节能改造,推进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先行先试,深化清洁取暖试点城市和示范县建设,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和绿色电力消费体系,落实国家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和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深化林草碳汇试点,为国家实现“双碳”目标作出青海贡献。
建设清洁能源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基地。增强清洁能源等绿色发展动能。谋划储备生成一批优质投资项目,深挖清洁能源、数字经济、新型工业化等领域投资潜力。

权威之声

2024年主要任务:因地制宜打造新材料、清洁能源等特色产业集群。实施绿色低碳转型行动。推进工业、城乡、交通等重点领域碳达峰行动计划,加快工业园区循环化和节能降碳改造,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有序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
构建绿色低碳供应链,推动低碳数字能源试点示范,打造绿色工厂和绿色园区,培育壮大节能环保装备、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绿色产业,大力发展绿色制造、装配式建筑,推进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建设。
20.海南:启动海上风电制氢和氢能综合利用示范项目
2024年工作安排:开工海上风电、文旅消费等一批投资体量大、引领性强的产业项目,工业投资增长8%。启动海上风电制氢和氢能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培育风电装备制造清洁能源汽车等产业链。鼓励养殖用海与海上风电场、休闲渔业等融合发展。
21.甘肃:加快风光电大基地项目建设,新增新能源装机1200万千瓦
2024年重点工作:加快风光电大基地项目建设,新增新能源装机1200万千瓦。争取再开工2-3个抽水蓄能项目。支持酒泉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甘南建设甘肃南部新能源基地。争取陇电入鲁早日投产、陇电入浙开工建设、陇电入川核准推进。
稳妥有序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严把建设项目准入关口,促进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实施煤电容量电价机制,建立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形成机制。
22.广东:围绕能源、工业等重点领域稳步实施碳达峰行动
2024年工作安排:规模化开发海上风电,推进阳江青洲、汕头勒门、汕尾红海湾等项目建设,新增装机规模200万千瓦,打造广东海上风电基地。积极稳妥推进“双碳”工作。围绕能源、工业等重点领域稳步实施碳达峰行动,布局发展一批低碳零碳负碳新材料、新技术、新装备,推进国家碳计量中心建设。
23.广西: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和装机比重
2024年主要工作:推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深入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持续开展传统产业节能降碳改造,做大节能环保装备等绿色产业。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和装机比重。
24.西藏:持续推进清洁能源基地及电力外送通道建设
2024年工作安排:持续推进金沙江上游、藏东南等清洁能源基地及电力外送通道建设。设立以专项债为主的清洁能源产业专项资金,确保建成电力装机增长25%以上。因地制宜、加快推进清洁能源供暖供氧工程。
25.吉林:推动新能源产业跨越式发展
2024年工作安排:拓展延伸集风电整机、电机、叶片、储能等设备为一体的新能源装备产业链。
推动新能源产业跨越式发展。促进增量绿电80%以上就地转化为实物产品,推动新能源与优势产业融合发展。发展增量配电网,加快建设千万千瓦级绿能产业园区。鼓励头部企业或联合体作为绿能产业园区建设运营主体,以绿色零碳、电价优势吸引企业投资入园,真正把绿电打造成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产业培育的独特竞争利器。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强碳市场建设,开展林草碳汇试点,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26.上海:积极推进虚拟电厂建设,着力降低电力峰谷差
2024年主要任务:推进绿色制造标准体系和绿色低碳供应链体系建设,打造一批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加快实施煤电节能降碳改造,推动深远海海上风电建设,新建1万个电动汽车公共充电桩。积极推进虚拟电厂建设,着力降低电力峰谷差。落实超低能耗建筑项目200万平方米、公共建筑节能改造400万平方米。
27.福建:大力发展光伏发电等产业
做好2024年各项工作:持续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让绿色理念深入人心,绿色生产加快推行,绿色生活成为时尚。健全减污降碳约束机制,统筹推进重点行业碳达峰,推进碳排放权、排污权交易。培育壮大绿色经济,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电动船舶、新型储能、海上风电、光伏发电等产业,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积极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省级示范区,支持漳州建设全国重要清洁能源基地。
28.江西:促进再生资源清洁回收、资源化利用和集聚发展
2024年工作安排: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推广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科学有序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推进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开发应用,加大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培育力度,积极创建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和园区。推动节能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再生资源清洁回收、资源化利用和集聚发展,推进全域“无废城市”建设。
29.湖北:加快构建清洁能源、低碳交通、绿色城乡等10大体系
2024年工作思路和重点任务:切实推进全面绿色转型。着眼优化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用地四大结构,加快构建清洁能源、低碳交通、绿色城乡等10大体系,扎实推进华中氢能产业基地、大幕山抽水蓄能电站、枣阳风电产业园、汉川电厂四期等76个重点能源项目,实施低碳城市、“气化长江”等重点工程,依托“中碳登”系统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碳市场。
30.湖南:加快风电、光伏和抽水蓄能开发建设
关于2024年工作:放大基础设施投资,不断优化和夯实铁路网、公路网、水路网、电力网、算力网,重点抓好新型电力系统工程等十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有序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促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抓好郴州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调整优化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用地等结构,积极培育清洁能源等绿色低碳产业,加快构建废旧物循环利用体系。加快风电、光伏和抽水蓄能开发建设,基本建成新型电力系统“三区三厅”示范工程。
31.青海: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和绿色电力消费体系
2024年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实施减污降碳协同工程,统筹推进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碳达峰,建好零碳产业园区,加快重点行业企业绿色低碳节能改造,推进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先行先试,深化清洁取暖试点城市和示范县建设,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和绿色电力消费体系,落实国家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和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深化林草碳汇试点,为国家实现“双碳”目标作出青海贡献。
建设清洁能源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基地。增强清洁能源等绿色发展动能。谋划储备生成一批优质投资项目,深挖清洁能源、数字经济、新型工业化等领域投资潜力。

权威之声

施碳达峰“十大行动”。持续开展传统产业节能降碳改造,做大节能环保装备等绿色产业。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和装机比重。
24.西藏:持续推进清洁能源基地及电力外送通道建设
2024年工作安排:持续推进金沙江上游、藏东南等清洁能源基地及电力外送通道建设。设立以专项债为主的清洁能源产业专项资金,确保建成电力装机增长25%以上。因地制宜、加快推进清洁能源供暖供氧工程。
25.吉林:推动新能源产业跨越式发展
2024年工作安排:拓展延伸集风电整机、电机、叶片、储能等设备为一体的新能源装备产业链。
推动新能源产业跨越式发展。促进增量绿电80%以上就地转化为实物产品,推动新能源与优势产业融合发展。发展增量配电网,加快建设千万千瓦级绿能产业园区。鼓励头部企业或联合体作为绿能产业园区建设运营主体,以绿色零碳、电价优势吸引企业投资入园,真正把绿电打造成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产业培育的独特竞争利器。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强碳市场建设,开展林草碳汇试点,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26.上海:积极推进虚拟电厂建设,着力降低电力峰谷差
2024年主要任务:推进绿色制造标准体系和绿色低碳供应链体系建设,打造一批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加快实施煤电节能降碳改造,推动深远海海上风电建设,新建1万个电动汽车公共充电桩。积极推进虚拟电厂建设,着力降低电力峰谷差。落实超低能耗建筑项目200万平方米、公共建筑节能改造400万平方米。
27.福建:大力发展光伏发电等产业
做好2024年各项工作:持续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让绿色理念深入人心,绿色生产加快推行,绿色生活成为时尚。健全减污降碳约束机制,统筹推进重点行业碳达峰,推进碳排放权、排污权交易。培育壮大绿色经济,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电动船舶、新型储能、海上风电、光伏发电等产业,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积极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省级示范区,支持漳州建设全国重要清洁能源基地。
28.江西:促进再生资源清洁回收、资源化利用和集聚发展
2024年工作安排: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推广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科学有序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推进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开发应用,加大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培育力度,积极创建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和园区。推动节能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再生资源清洁回收、资源化利用和集聚发展,推进全域“无废城市”建设。
29.湖北:加快构建清洁能源、低碳交通、绿色城乡等10大体系
2024年工作思路和重点任务:切实推进全面绿色转型。着眼优化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用地四大结构,加快构建清洁能源、低碳交通、绿色城乡等10大体系,扎实推进华中氢能产业基地、大幕山抽水蓄能电站、枣阳风电产业园、汉川电厂四期等76个重点能源项目,实施低碳城市、“气化长江”等重点工程,依托“中碳登”系统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碳市场。
30.湖南:加快风电、光伏和抽水蓄能开发建设
关于2024年工作:放大基础设施投资,不断优化和夯实铁路网、公路网、水路网、电力网、算力网,重点抓好新型电力系统工程等十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有序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促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抓好郴州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调整优化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用地等结构,积极培育清洁能源等绿色低碳产业,加快构建废旧物循环利用体系。加快风电、光伏和抽水蓄能开发建设,基本建成新型电力系统“三区三厅”示范工程。
31.青海: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和绿色电力消费体系
2024年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实施减污降碳协同工程,统筹推进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碳达峰,建好零碳产业园区,加快重点行业企业绿色低碳节能改造,推进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先行先试,深化清洁取暖试点城市和示范县建设,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和绿色电力消费体系,落实国家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和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深化林草碳汇试点,为国家实现“双碳”目标作出青海贡献。
建设清洁能源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基地。增强清洁能源等绿色发展动能。谋划储备生成一批优质投资项目,深挖清洁能源、数字经济、新型工业化等领域投资潜力。

权威之声

28.江西:促进再生资源清洁回收、资源化利用和集聚发展
2024年工作安排: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推广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科学有序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推进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开发应用,加大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培育力度,积极创建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和园区。推动节能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再生资源清洁回收、资源化利用和集聚发展,推进全域“无废城市”建设。
29.湖北:加快构建清洁能源、低碳交通、绿色城乡等10大体系
2024年工作思路和重点任务:切实推进全面绿色转型。着眼优化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用地四大结构,加快构建清洁能源、低碳交通、绿色城乡等10大体系,扎实推进华中氢能产业基地、大幕山抽水蓄能电站、枣阳风电产业园、汉川电厂四期等76个重点能源项目,实施低碳城市、“气化长江”等重点工程,依托“中碳登”系统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碳市场。
30.湖南:加快风电、光伏和抽水蓄能开发建设
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有序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促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抓好郴州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调整优化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用地等结构,积极培育清洁能源等绿色低碳产业,加快构建废旧物循环利用体系。加快风电、光伏和抽水蓄能开发建设,基本建成新型电力系统“三区三厅”示范工程。
31.青海: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和绿色电力消费体系
2024年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实施减污降碳协同工程,统筹推进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碳达峰,建好零碳产业园区,加快重点行业企业绿色低碳节能改造,推进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先行先试,深化清洁取暖试点城市和示范县建设,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和绿色电力消费体系,落实国家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和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深化林草碳汇试点,为国家实现“双碳”目标作出青海贡献。

权威之声

02

宏观政策

MACROPOLICY

宏观政策

鼓励实施分布式光伏项目!

来源:岳阳楼区发改局

3月20日,湖南岳阳市岳阳楼区发展和改革局发布关于印发岳阳市岳阳楼区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十四五”期间,全区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明显优化,工业企业用能效率稳步提升,能源转型成效初显,煤炭消费总量得到合理控制,光伏等新能源装机规模大幅提高,能源消费强度与碳排放强度进一步下降。到2025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率、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率确保完成市下达目标,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光伏发电装机总规模达到2万千瓦,森林覆盖率稳定保持在13.8%,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碳强度持续下降。
鼓励实施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深入实施分布式光伏发电工程,在公共机构工业企业、物流中心、学校、医院、车站等利用屋顶可利用面积组织推动开展不同类型分布式光伏发电,促进分布式光伏发展利用的规范和有序性。大力提高非石化能源消费占比。

原文链接:岳阳楼区碳达峰实施(图解)

行业聚焦

INDUSTRY FOCUS

03

行业聚焦

新型储能迎“风”追“光” 装机容量超过三峡电站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近年来,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加快。截至去年底,可再生能源装机在全国发电总装机中的比重突破50%,历史性超过火电装机。
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不断提升,成为保障电力供应的新力量。对于电网来说,风电、光伏发电具有“看天吃饭”的特性,容易导致电力供应波动。怎么把风光等可再生能源富余的发电量像普通商品一样储存起来,用户需要时再送出来,就显得特别重要。
这时,就需要“新型储能”这样一个能量的“搬运工”,“新型储能”指的是除抽水蓄能以外的储能技术,主要包括储电和储热。它如同大型“充电宝”,在用电低谷时“充电”,高峰时“放电”,起到“调节器”和“安全阀”的作用。
“实验-实用-实战” 打通储能创新路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把新型储能写入其中,为“新型储能”发展按下“加速键”。不过,新型储能种类繁多,很多都是全新概念的产品,从技术意义上的“实验”,到生产意义上的“实用”,再到真正大规模多场景部署的“实战”,这样一个个门槛该怎么跨越呢?
近日,记者来到广州,这里有我国新型储能领域唯一的一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科研人员、企业正在群策群力,为产品从实验室到制造再到市场的产业化摸索一条新路。
在新型储能创新中心,记者看到,一个占地200亩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基地正在加紧建设。
国家地方共建新型储能创新中心副总经理 刘石:这一块地我们现在建设的就是一个220千伏的变电站,未来在那边将是我们规划的电化学储能的六个方向的研发基地。
刘石告诉我们,创新基地里,锂离子、超级电容等各种新型储能的测试都会在变电站的支撑下完成。
截图20240326143904.png
国家地方共建新型储能创新中心副总经理 刘石:以前测试数据是实验室跑出来的,不是真实的场景,我们每天什么时候需要充电,什么时候需要放电,通过这种真实的数据跑,从科技创新到我们产业上创新的最后一个距离,我们突破了。
这边的工地尽管还在施工,但在创新中心的另外一个办公点,就已经有很多储能领域的企业过来谈合作了。
广州华微明天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李火智:作为我们企业来讲,越贴近现场,越贴近客户,我们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准备。
而为了抓住这难得的发展机遇,有的企业甚至还把自己的产品搬到了创新中心的展厅。
截图20240326143917.png
今年开年以来,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过来洽谈的单位就超过了20家。这里面不但有企业,还有科研机构、政府机关。如今,这里正在搭建一条从实验室到制造再到市场的新型储能产业链。
南网科技公司新能源与储能事业部技术副总监 易斌:从材料到应用端已经是完全贯穿了,那么我们未来的发展规划就是要围绕这里面存在的问题,去做技术攻关和迭代升级,去加速它的进一步规模化应用和发展。
“储”力育“新”齐聚一条街
“储云街”是广州市白云区一条街的名字,也是上文介绍的国家级新型储能创新中心所在地。新模式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新型储能产业如何更好激发新动能,来看看广州有怎样的举措。
为何要把一条街道冠上储能的名字呢?在广州白云区投资促进局,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看中的,是储能产业发展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
广州市白云区投资促进局副局长 林志锋:新型储能是我们目前聚焦的一个重点发展方向,我们是按照万亿级去期待的,我们坚信它是未来我们的一个方向。
在一张产业发展规划图上记者看到,当地已经为储能产业提前预留出了土地指标。
截图20240326143930.png
广州市白云区投资促进局副局长 林志锋:这一个红色框框里面就是我们提供给创新中心的产学研协同示范基地的用地,这个红色北部我们预留了大概一千亩的用地,是用于创新成果产业化的产业用地和未来招商引资的用地。
在这条街道上,一座占地2.9万平方米的国家储能大厦正在进行最后的装修,超过20家上下游企业也将在这里集聚。
截图20240326143943.png
国家地方共建新型储能创新中心董事长 姜海龙:在这里,我们会建设新型储能涉及的材料、器件还有一些接入的测试的实验室、中试产线等等,这些研究人员在一起共同研发,研发出来的成果很快得到测试、认证,加速他们的成果的产业化。
产业育新先聚才 人才汇集“智”高点
新型储能产业是发展新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内容,也是催生能源工业新业态、打造经济新引擎的突破口之一。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创新中心正在积极扩大平台优势,集聚起人才等资源要素,加速新型储能生产力的培育。
国家地方共建新型储能创新中心联席总裁 李义涛:我这次去韩国参加电池展,外商非常认同我们的创新能力,中国也有很大的储能市场,他们非常愿意和我们一起合作。
李义涛告诉记者,不久前,这里刚完成了一批招聘,海外留学生的占比达到了30%。而他自己也放弃了原来上市公司总经理的身份来到这里。现在,他的工作量比以前增加了五六倍,公司招聘、技术交流、重点实验室申报等等,他都要参与。
截图20240326143954.png
国家地方共建新型储能创新中心联席总裁 李义涛:我以前就是在一个公司里做1到2个项目的产业转化,现在是要统筹全局,从整个产业链的价值去考虑我们整个项目的布局,这个对我个人思想的成长,或者是我眼界的成长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目前,创新中心覆盖了全国85%的重点实验平台,联盟单位已经从最初的14家增加到68家,集聚了12位院士、专家。电化学储能、机械储能、氢储能等五大领域的储能关键技术攻关正在开展,其中已有4项技术全球领先。
截图20240326144006.png
在创新中心配套的生产车间内,伴随着机器的转动,平均每6分钟就可以完成一个液冷电池包的生产。记者在这里看到,一批准备运往喀什的储能集装箱正在进行最后的防雨测试,单个集装箱容量达到5兆瓦时,相当于可以储存5000度风光资源的发电量。
南方电网公司专家委员会委员 郑耀东:假如新型储能的利用能提高风电和光伏1%的消纳率,那全国就会有上百亿度的新能源电供给人们来使用,利用这个国家级的平台做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的转化,使储能技术更好地支撑电力系统的运行,这样的经济效益和环境的效益都非常巨大。
新型储能技术“多点开花”
新型储能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地位正在得到广泛认可。因其建设周期短、选址简单灵活、调节能力强等特点,新型储能进入发展快车道。
近年来,新型储能技术百花齐放。比如,现在画面中看到的148米的高楼,不住人,“住”的是单体重量25吨的重力块,共12600块。电力宽裕时提升重力块“充电”,用电高峰时,重力做功发电。一上一下,就是一次充放,把产生的约10万度电输送到电网上。
现在看到的是盐穴储能,通过盐穴压缩空气储能技术来实现。盐穴就是盐矿开采后的废弃矿洞,是成为存储高压空气的理想场所,因为寿命长、成本低、安全环保占地少,成为发展大规模储能的方向之一。
截图20240326144016.png
再看看这种铺满超5个足球场大小场地的电池仓集群,储存的电量可以供20万人一天使用。不只选址灵活,能够按现实需求,布设在各种地形环境下,更能“毫秒级”地迅速响应电力系统调节需求。
新型储能迎“风”追“光” 释放澎湃力
新型储能的技术路径和实现手段还在各地探索。针对今年我国新型储能产业的发展,国家能源局刚刚提出,要推动新型储能多元化发展,强化促进新型储能并网和调度运行的政策措施,加强新型储能试点示范跟踪评价,推动新型储能技术产业进步。相关政策持续加码,新型储能产业发展迎来强劲的“东风”。
截至2023年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3139万千瓦,相当于1.4个三峡水电站的装机容量,可以满足2000万户居民的用电需求。
2023年一年,我国新型储能新增装机规模已是“十三五”末装机规模的近10倍,如今,这些数字还在不断刷新。今年,广东储能项目的备案数量同比增长超5倍;江苏今年将有400万千瓦新型储能并入国家电网,以满足电力保供及电网调节需求。现在,全国已有11省区装机规模超百万千瓦。

行业聚焦

不过,新型储能种类繁多,很多都是全新概念的产品,从技术意义上的“实验”,到生产意义上的“实用”,再到真正大规模多场景部署的“实战”,这样一个个门槛该怎么跨越呢?
近日,记者来到广州,这里有我国新型储能领域唯一的一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科研人员、企业正在群策群力,为产品从实验室到制造再到市场的产业化摸索一条新路。
在新型储能创新中心,记者看到,一个占地200亩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基地正在加紧建设。
国家地方共建新型储能创新中心副总经理 刘石:这一块地我们现在建设的就是一个220千伏的变电站,未来在那边将是我们规划的电化学储能的六个方向的研发基地。
刘石告诉我们,创新基地里,锂离子、超级电容等各种新型储能的测试都会在变电站的支撑下完成。
国家地方共建新型储能创新中心副总经理 刘石:以前测试数据是实验室跑出来的,不是真实的场景,我们每天什么时候需要充电,什么时候需要放电,通过这种真实的数据跑,从科技创新到我们产业上创新的最后一个距离,我们突破了。
这边的工地尽管还在施工,但在创新中心的另外一个办公点,就已经有很多储能领域的企业过来谈合作了。
广州华微明天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李火智:作为我们企业来讲,越贴近现场,越贴近客户,我们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准备。
而为了抓住这难得的发展机遇,有的企业甚至还把自己的产品搬到了创新中心的展厅。
今年开年以来,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过来洽谈的单位就超过了20家。这里面不但有企业,还有科研机构、政府机关。如今,这里正在搭建一条从实验室到制造再到市场的新型储能产业链。
南网科技公司新能源与储能事业部技术副总监 易斌:从材料到应用端已经是完全贯穿了,那么我们未来的发展规划就是要围绕这里面存在的问题,去做技术攻关和迭代升级,去加速它的进一步规模化应用和发展。
“储”力育“新”齐聚一条街
“储云街”是广州市白云区一条街的名字,也是上文介绍的国家级新型储能创新中心所在地。新模式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新型储能产业如何更好激发新动能,来看看广州有怎样的举措。
为何要把一条街道冠上储能的名字呢?在广州白云区投资促进局,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看中的,是储能产业发展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
广州市白云区投资促进局副局长 林志锋:新型储能是我们目前聚焦的一个重点发展方向,我们是按照万亿级去期待的,我们坚信它是未来我们的一个方向。
在一张产业发展规划图上记者看到,当地已经为储能产业提前预留出了土地指标。
截图20240326143930.png
广州市白云区投资促进局副局长 林志锋:这一个红色框框里面就是我们提供给创新中心的产学研协同示范基地的用地,这个红色北部我们预留了大概一千亩的用地,是用于创新成果产业化的产业用地和未来招商引资的用地。
在这条街道上,一座占地2.9万平方米的国家储能大厦正在进行最后的装修,超过20家上下游企业也将在这里集聚。
截图20240326143943.png
国家地方共建新型储能创新中心董事长 姜海龙:在这里,我们会建设新型储能涉及的材料、器件还有一些接入的测试的实验室、中试产线等等,这些研究人员在一起共同研发,研发出来的成果很快得到测试、认证,加速他们的成果的产业化。
产业育新先聚才 人才汇集“智”高点
新型储能产业是发展新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内容,也是催生能源工业新业态、打造经济新引擎的突破口之一。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创新中心正在积极扩大平台优势,集聚起人才等资源要素,加速新型储能生产力的培育。
国家地方共建新型储能创新中心联席总裁 李义涛:我这次去韩国参加电池展,外商非常认同我们的创新能力,中国也有很大的储能市场,他们非常愿意和我们一起合作。
李义涛告诉记者,不久前,这里刚完成了一批招聘,海外留学生的占比达到了30%。而他自己也放弃了原来上市公司总经理的身份来到这里。现在,他的工作量比以前增加了五六倍,公司招聘、技术交流、重点实验室申报等等,他都要参与。
截图20240326143954.png
国家地方共建新型储能创新中心联席总裁 李义涛:我以前就是在一个公司里做1到2个项目的产业转化,现在是要统筹全局,从整个产业链的价值去考虑我们整个项目的布局,这个对我个人思想的成长,或者是我眼界的成长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目前,创新中心覆盖了全国85%的重点实验平台,联盟单位已经从最初的14家增加到68家,集聚了12位院士、专家。电化学储能、机械储能、氢储能等五大领域的储能关键技术攻关正在开展,其中已有4项技术全球领先。
截图20240326144006.png
在创新中心配套的生产车间内,伴随着机器的转动,平均每6分钟就可以完成一个液冷电池包的生产。记者在这里看到,一批准备运往喀什的储能集装箱正在进行最后的防雨测试,单个集装箱容量达到5兆瓦时,相当于可以储存5000度风光资源的发电量。
南方电网公司专家委员会委员 郑耀东:假如新型储能的利用能提高风电和光伏1%的消纳率,那全国就会有上百亿度的新能源电供给人们来使用,利用这个国家级的平台做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的转化,使储能技术更好地支撑电力系统的运行,这样的经济效益和环境的效益都非常巨大。
新型储能技术“多点开花”
新型储能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地位正在得到广泛认可。因其建设周期短、选址简单灵活、调节能力强等特点,新型储能进入发展快车道。
近年来,新型储能技术百花齐放。比如,现在画面中看到的148米的高楼,不住人,“住”的是单体重量25吨的重力块,共12600块。电力宽裕时提升重力块“充电”,用电高峰时,重力做功发电。一上一下,就是一次充放,把产生的约10万度电输送到电网上。
现在看到的是盐穴储能,通过盐穴压缩空气储能技术来实现。盐穴就是盐矿开采后的废弃矿洞,是成为存储高压空气的理想场所,因为寿命长、成本低、安全环保占地少,成为发展大规模储能的方向之一。
截图20240326144016.png
再看看这种铺满超5个足球场大小场地的电池仓集群,储存的电量可以供20万人一天使用。不只选址灵活,能够按现实需求,布设在各种地形环境下,更能“毫秒级”地迅速响应电力系统调节需求。
新型储能迎“风”追“光” 释放澎湃力
新型储能的技术路径和实现手段还在各地探索。针对今年我国新型储能产业的发展,国家能源局刚刚提出,要推动新型储能多元化发展,强化促进新型储能并网和调度运行的政策措施,加强新型储能试点示范跟踪评价,推动新型储能技术产业进步。相关政策持续加码,新型储能产业发展迎来强劲的“东风”。
截至2023年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3139万千瓦,相当于1.4个三峡水电站的装机容量,可以满足2000万户居民的用电需求。
2023年一年,我国新型储能新增装机规模已是“十三五”末装机规模的近10倍,如今,这些数字还在不断刷新。今年,广东储能项目的备案数量同比增长超5倍;江苏今年将有400万千瓦新型储能并入国家电网,以满足电力保供及电网调节需求。现在,全国已有11省区装机规模超百万千瓦。

行业聚焦

“储”力育“新”齐聚一条街
“储云街”是广州市白云区一条街的名字,也是上文介绍的国家级新型储能创新中心所在地。新模式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新型储能产业如何更好激发新动能,来看看广州有怎样的举措。
为何要把一条街道冠上储能的名字呢?在广州白云区投资促进局,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看中的,是储能产业发展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
广州市白云区投资促进局副局长 林志锋:新型储能是我们目前聚焦的一个重点发展方向,我们是按照万亿级去期待的,我们坚信它是未来我们的一个方向。
在一张产业发展规划图上记者看到,当地已经为储能产业提前预留出了土地指标。
广州市白云区投资促进局副局长 林志锋:这一个红色框框里面就是我们提供给创新中心的产学研协同示范基地的用地,这个红色北部我们预留了大概一千亩的用地,是用于创新成果产业化的产业用地和未来招商引资的用地。
在这条街道上,一座占地2.9万平方米的国家储能大厦正在进行最后的装修,超过20家上下游企业也将在这里集聚。
国家地方共建新型储能创新中心董事长 姜海龙:在这里,我们会建设新型储能涉及的材料、器件还有一些接入的测试的实验室、中试产线等等,这些研究人员在一起共同研发,研发出来的成果很快得到测试、认证,加速他们的成果的产业化。
产业育新先聚才 人才汇集“智”高点
新型储能产业是发展新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内容,也是催生能源工业新业态、打造经济新引擎的突破口之一。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创新中心正在积极扩大平台优势,集聚起人才等资源要素,加速新型储能生产力的培育。
国家地方共建新型储能创新中心联席总裁 李义涛:我这次去韩国参加电池展,外商非常认同我们的创新能力,中国也有很大的储能市场,他们非常愿意和我们一起合作。
李义涛告诉记者,不久前,这里刚完成了一批招聘,海外留学生的占比达到了30%。而他自己也放弃了原来上市公司总经理的身份来到这里。现在,他的工作量比以前增加了五六倍,公司招聘、技术交流、重点实验室申报等等,他都要参与。
截图20240326143954.png
国家地方共建新型储能创新中心联席总裁 李义涛:我以前就是在一个公司里做1到2个项目的产业转化,现在是要统筹全局,从整个产业链的价值去考虑我们整个项目的布局,这个对我个人思想的成长,或者是我眼界的成长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目前,创新中心覆盖了全国85%的重点实验平台,联盟单位已经从最初的14家增加到68家,集聚了12位院士、专家。电化学储能、机械储能、氢储能等五大领域的储能关键技术攻关正在开展,其中已有4项技术全球领先。
截图20240326144006.png
在创新中心配套的生产车间内,伴随着机器的转动,平均每6分钟就可以完成一个液冷电池包的生产。记者在这里看到,一批准备运往喀什的储能集装箱正在进行最后的防雨测试,单个集装箱容量达到5兆瓦时,相当于可以储存5000度风光资源的发电量。
南方电网公司专家委员会委员 郑耀东:假如新型储能的利用能提高风电和光伏1%的消纳率,那全国就会有上百亿度的新能源电供给人们来使用,利用这个国家级的平台做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的转化,使储能技术更好地支撑电力系统的运行,这样的经济效益和环境的效益都非常巨大。
新型储能技术“多点开花”
新型储能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地位正在得到广泛认可。因其建设周期短、选址简单灵活、调节能力强等特点,新型储能进入发展快车道。
近年来,新型储能技术百花齐放。比如,现在画面中看到的148米的高楼,不住人,“住”的是单体重量25吨的重力块,共12600块。电力宽裕时提升重力块“充电”,用电高峰时,重力做功发电。一上一下,就是一次充放,把产生的约10万度电输送到电网上。
现在看到的是盐穴储能,通过盐穴压缩空气储能技术来实现。盐穴就是盐矿开采后的废弃矿洞,是成为存储高压空气的理想场所,因为寿命长、成本低、安全环保占地少,成为发展大规模储能的方向之一。
截图20240326144016.png
再看看这种铺满超5个足球场大小场地的电池仓集群,储存的电量可以供20万人一天使用。不只选址灵活,能够按现实需求,布设在各种地形环境下,更能“毫秒级”地迅速响应电力系统调节需求。
新型储能迎“风”追“光” 释放澎湃力
新型储能的技术路径和实现手段还在各地探索。针对今年我国新型储能产业的发展,国家能源局刚刚提出,要推动新型储能多元化发展,强化促进新型储能并网和调度运行的政策措施,加强新型储能试点示范跟踪评价,推动新型储能技术产业进步。相关政策持续加码,新型储能产业发展迎来强劲的“东风”。
截至2023年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3139万千瓦,相当于1.4个三峡水电站的装机容量,可以满足2000万户居民的用电需求。
2023年一年,我国新型储能新增装机规模已是“十三五”末装机规模的近10倍,如今,这些数字还在不断刷新。今年,广东储能项目的备案数量同比增长超5倍;江苏今年将有400万千瓦新型储能并入国家电网,以满足电力保供及电网调节需求。现在,全国已有11省区装机规模超百万千瓦。

行业聚焦

发,研发出来的成果很快得到测试、认证,加速他们的成果的产业化。
产业育新先聚才 人才汇集“智”高点
新型储能产业是发展新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内容,也是催生能源工业新业态、打造经济新引擎的突破口之一。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创新中心正在积极扩大平台优势,集聚起人才等资源要素,加速新型储能生产力的培育。
国家地方共建新型储能创新中心联席总裁 李义涛:我这次去韩国参加电池展,外商非常认同我们的创新能力,中国也有很大的储能市场,他们非常愿意和我们一起合作。
李义涛告诉记者,不久前,这里刚完成了一批招聘,海外留学生的占比达到了30%。而他自己也放弃了原来上市公司总经理的身份来到这里。现在,他的工作量比以前增加了五六倍,公司招聘、技术交流、重点实验室申报等等,他都要参与。
国家地方共建新型储能创新中心联席总裁 李义涛:我以前就是在一个公司里做1到2个项目的产业转化,现在是要统筹全局,从整个产业链的价值去考虑我们整个项目的布局,这个对我个人思想的成长,或者是我眼界的成长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目前,创新中心覆盖了全国85%的重点实验平台,联盟单位已经从最初的14家增加到68家,集聚了12位院士、专家。电化学储能、机械储能、氢储能等五大领域的储能关键技术攻关正在开展,其中已有4项技术全球领先。
在创新中心配套的生产车间内,伴随着机器的转动,平均每6分钟就可以完成一个液冷电池包的生产。记者在这里看到,一批准备运往喀什的储能集装箱正在进行最后的防雨测试,单个集装箱容量达到5兆瓦时,相当于可以储存5000度风光资源的发电量。
南方电网公司专家委员会委员 郑耀东:假如新型储能的利用能提高风电和光伏1%的消纳率,那全国就会有上百亿度的新能源电供给人们来使用,利用这个国家级的平台做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的转化,使储能技术更好地支撑电力系统的运行,这样的经济效益和环境的效益都非常巨大。
新型储能技术“多点开花”
新型储能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地位正在得到广泛认可。因其建设周期短、选址简单灵活、调节能力强等特点,新型储能进入发展快车道。
近年来,新型储能技术百花齐放。比如,现在画面中看到的148米的高楼,不住人,“住”的是单体重量25吨的重力块,共12600块。电力宽裕时提升重力块“充电”,用电高峰时,重力做功发电。一上一下,就是一次充放,把产生的约10万度电输送到电网上。
现在看到的是盐穴储能,通过盐穴压缩空气储能技术来实现。盐穴就是盐矿开采后的废弃矿洞,是成为存储高压空气的理想场所,因为寿命长、成本低、安全环保占地少,成为发展大规模储能的方向之一。
截图20240326144016.png
再看看这种铺满超5个足球场大小场地的电池仓集群,储存的电量可以供20万人一天使用。不只选址灵活,能够按现实需求,布设在各种地形环境下,更能“毫秒级”地迅速响应电力系统调节需求。
新型储能迎“风”追“光” 释放澎湃力
新型储能的技术路径和实现手段还在各地探索。针对今年我国新型储能产业的发展,国家能源局刚刚提出,要推动新型储能多元化发展,强化促进新型储能并网和调度运行的政策措施,加强新型储能试点示范跟踪评价,推动新型储能技术产业进步。相关政策持续加码,新型储能产业发展迎来强劲的“东风”。
截至2023年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3139万千瓦,相当于1.4个三峡水电站的装机容量,可以满足2000万户居民的用电需求。
2023年一年,我国新型储能新增装机规模已是“十三五”末装机规模的近10倍,如今,这些数字还在不断刷新。今年,广东储能项目的备案数量同比增长超5倍;江苏今年将有400万千瓦新型储能并入国家电网,以满足电力保供及电网调节需求。现在,全国已有11省区装机规模超百万千瓦。

行业聚焦

发,研发出来的成果很快得到测试、认证,加速他们的成果的产业化。
产业育新先聚才 人才汇集“智”高点
新型储能产业是发展新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内容,也是催生能源工业新业态、打造经济新引擎的突破口之一。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创新中心正在积极扩大平台优势,集聚起人才等资源要素,加速新型储能生产力的培育。
国家地方共建新型储能创新中心联席总裁 李义涛:我这次去韩国参加电池展,外商非常认同我们的创新能力,中国也有很大的储能市场,他们非常愿意和我们一起合作。
李义涛告诉记者,不久前,这里刚完成了一批招聘,海外留学生的占比达到了30%。而他自己也放弃了原来上市公司总经理的身份来到这里。现在,他的工作量比以前增加了五六倍,公司招聘、技术交流、重点实验室申报等等,他都要参与。
国家地方共建新型储能创新中心联席总裁 李义涛:我以前就是在一个公司里做1到2个项目的产业转化,现在是要统筹全局,从整个产业链的价值去考虑我们整个项目的布局,这个对我个人思想的成长,或者是我眼界的成长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目前,创新中心覆盖了全国85%的重点实验平台,联盟单位已经从最初的14家增加到68家,集聚了12位院士、专家。电化学储能、机械储能、氢储能等五大领域的储能关键技术攻关正在开展,其中已有4项技术全球领先。
在创新中心配套的生产车间内,伴随着机器的转动,平均每6分钟就可以完成一个液冷电池包的生产。记者在这里看到,一批准备运往喀什的储能集装箱正在进行最后的防雨测试,单个集装箱容量达到5兆瓦时,相当于可以储存5000度风光资源的发电量。
南方电网公司专家委员会委员 郑耀东:假如新型储能的利用能提高风电和光伏1%的消纳率,那全国就会有上百亿度的新能源电供给人们来使用,利用这个国家级的平台做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的转化,使储能技术更好地支撑电力系统的运行,这样的经济效益和环境的效益都非常巨大。
新型储能技术“多点开花”
新型储能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地位正在得到广泛认可。因其建设周期短、选址简单灵活、调节能力强等特点,新型储能进入发展快车道。
近年来,新型储能技术百花齐放。比如,现在画面中看到的148米的高楼,不住人,“住”的是单体重量25吨的重力块,共12600块。电力宽裕时提升重力块“充电”,用电高峰时,重力做功发电。一上一下,就是一次充放,把产生的约10万度电输送到电网上。
现在看到的是盐穴储能,通过盐穴压缩空气储能技术来实现。盐穴就是盐矿开采后的废弃矿洞,是成为存储高压空气的理想场所,因为寿命长、成本低、安全环保占地少,成为发展大规模储能的方向之一。
截图20240326144016.png
再看看这种铺满超5个足球场大小场地的电池仓集群,储存的电量可以供20万人一天使用。不只选址灵活,能够按现实需求,布设在各种地形环境下,更能“毫秒级”地迅速响应电力系统调节需求。
新型储能迎“风”追“光” 释放澎湃力
新型储能的技术路径和实现手段还在各地探索。针对今年我国新型储能产业的发展,国家能源局刚刚提出,要推动新型储能多元化发展,强化促进新型储能并网和调度运行的政策措施,加强新型储能试点示范跟踪评价,推动新型储能技术产业进步。相关政策持续加码,新型储能产业发展迎来强劲的“东风”。
截至2023年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3139万千瓦,相当于1.4个三峡水电站的装机容量,可以满足2000万户居民的用电需求。
2023年一年,我国新型储能新增装机规模已是“十三五”末装机规模的近10倍,如今,这些数字还在不断刷新。今年,广东储能项目的备案数量同比增长超5倍;江苏今年将有400万千瓦新型储能并入国家电网,以满足电力保供及电网调节需求。现在,全国已有11省区装机规模超百万千瓦。

行业聚焦

址简单灵活、调节能力强等特点,新型储能进入发展快车道。
近年来,新型储能技术百花齐放。比如,现在画面中看到的148米的高楼,不住人,“住”的是单体重量25吨的重力块,共12600块。电力宽裕时提升重力块“充电”,用电高峰时,重力做功发电。一上一下,就是一次充放,把产生的约10万度电输送到电网上。
现在看到的是盐穴储能,通过盐穴压缩空气储能技术来实现。盐穴就是盐矿开采后的废弃矿洞,是成为存储高压空气的理想场所,因为寿命长、成本低、安全环保占地少,成为发展大规模储能的方向之一。
再看看这种铺满超5个足球场大小场地的电池仓集群,储存的电量可以供20万人一天使用。不只选址灵活,能够按现实需求,布设在各种地形环境下,更能“毫秒级”地迅速响应电力系统调节需求。
新型储能迎“风”追“光” 释放澎湃力
新型储能的技术路径和实现手段还在各地探索。针对今年我国新型储能产业的发展,国家能源局刚刚提出,要推动新型储能多元化发展,强化促进新型储能并网和调度运行的政策措施,加强新型储能试点示范跟踪评价,推动新型储能技术产业进步。相关政策持续加码,新型储能产业发展迎来强劲的“东风”。
截至2023年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3139万千瓦,相当于1.4个三峡水电站的装机容量,可以满足2000万户居民的用电需求。
2023年一年,我国新型储能新增装机规模已是“十三五”末装机规模的近10倍,如今,这些数字还在不断刷新。今年,广东储能项目的备案数量同比增长超5倍;江苏今年将有400万千瓦新型储能并入国家电网,以满足电力保供及电网调节需求。现在,全国已有11省区装机规模超百万千瓦。

04

技术前沿

TECHNOLOGY FRONTIER

技术前沿

来源 :钠电材料

日前,瑞典电池制造商Northvolt(欧洲“电池一哥”)在官网宣布,其推出一款先进的钠离子电池。经实验室验证,这款电池的能量密度超过160瓦时/千克。

“电池一哥”官宣!新型钠离子电池诞生

技术前沿

新闻稿声称,这款钠离子电池比传统的镍钴锰(NMC)和磷酸铁(LFP)体系都更安全,并且更具成本效益且可持续,因为其采用的是市场上更丰富的铁和钠等矿物作为原料。
普鲁士白阴极
Northvolt透露,电池是由硬碳阳极和普鲁士白阴极组成,不含锂、镍、钴和石墨。公司计划利用这一设计和制造方面的突破,成为第一个将普鲁士白电池工业化且商业化的企业。
普鲁士白属于普鲁士蓝类化合物,由于含有高钠,呈现白色,所以称为普鲁士白。是目前最有商业应用前景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据新闻稿介绍,这一技术是与瑞典的研究机构Altris共同开发的。公司指出,低成本和高温下的安全性使得该技术对于印度、中东和非洲等新兴市场的储能解决方案特别具有吸引力。
Northvolt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Peter Carlsson写道,这是公司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这样的电池技术对于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至关重要,因为它可以使电气化在全球范围内变得更加经济高效、可持续且易于使用。
“可能价值数百亿美元”
新闻稿称,Northvolt的第一代钠离子电池将主要用于能量存储,后续几代产品可提供更高的能量密度,有望为电动汽车的电池方案提供机会。
据了解,电动汽车使用锂电池的能量密度为250至300瓦时/千克,钠离子电池与之相比仍有明显差距。
Carlsson在最新的媒体采访中说道,公司的钠离子电池将比用于储能的锂电池便宜约四分之一。他补充说,用硬碳代替石墨还不仅能减少钠离子电池的碳足迹,还能令它能够承受高达锂电池三倍的热量。
Northvolt成立于2017年,在竞争激烈的电池领域,这家创业公司已经是欧洲本土规模最大的电池生产企业。
据媒体报道,公司已获得价值550亿美元的电动汽车电池订单。
Carlsson称,“这项新技术可能价值数百亿美元。”他估计10年之后,储能订单可能会与汽车的订单量相当或者更大。
媒体援引外部专家的话称,在钠离子电池领域中,Northvolt的技术领先的更多。
专家称,宁德时代的钠离子电池使用了含镍、钴或锰等元素的化合物,它们会让电池有较高的成本,安全性也可能落后于Northvolt的产品。
Northvolt预计,公司将在明年向客户提供第一批样品,并在2030年前达到全面生产。上月有消息称,公司已经正式向一众投行发出参与IPO交易的邀请,公司目前的估值可能接近200亿美元。
市场研究公司Rho Motion的研究经理Iola Hughes认为,Northvolt的钠离子电池能否成功以及多快成功将取决于锂电池的价格。
Hughes表示,“近期锂价低迷使得钠离子的成本收益变得不那么明显,投资者的热情不如去年,钠离子供应链的一些未来发展可能会被推迟,甚至被取消。”

技术前沿

据媒体报道,公司已获得价值550亿美元的电动汽车电池订单。
Carlsson称,“这项新技术可能价值数百亿美元。”他估计10年之后,储能订单可能会与汽车的订单量相当或者更大。
媒体援引外部专家的话称,在钠离子电池领域中,Northvolt的技术领先的更多。
专家称,宁德时代的钠离子电池使用了含镍、钴或锰等元素的化合物,它们会让电池有较高的成本,安全性也可能落后于Northvolt的产品。
Northvolt预计,公司将在明年向客户提供第一批样品,并在2030年前达到全面生产。上月有消息称,公司已经正式向一众投行发出参与IPO交易的邀请,公司目前的估值可能接近200亿美元。
市场研究公司Rho Motion的研究经理Iola Hughes认为,Northvolt的钠离子电池能否成功以及多快成功将取决于锂电池的价格。
Hughes表示,“近期锂价低迷使得钠离子的成本收益变得不那么明显,投资者的热情不如去年,钠离子供应链的一些未来发展可能会被推迟,甚至被取消。”

05

专业评论

Professional comments

观点|朱云来: 建议用光伏发电来替代现有的火电系统

来源:光伏产业调查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4年年会于2024年3月24-25日举行。3月24日下午举行了“碳中和与全球气候治理专题研讨会”,中金公司原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清华大学管理实践访问教授朱云来在“小组讨论二”环节的发言中表示:建议用光伏发电来替代现有的火电系统,这样不仅能够解决碳排放问题,还能够带来新的经济增长动能。
朱云来分析了气候变化的历史、现状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技术和经济路径。他指出,现在二氧化碳的浓度比170年以前高了50%,气温按照实验测定也比170年前增加了1.5℃。所以必须采取行动。
朱云来建议用光伏发电来替代现有的火电系统,这样不仅能够解决碳排放问题,还能够带来新的经济增长动能。如果系统地开展光电投资,中国平均每年大约需要5万亿-10万亿元投资,20年大约需要100万亿到200万亿元左右投资。而按照全世界用电量是中国用电量的三倍计算,则全世界20年总共大概需要100万亿美元投资就可以完全把火电用光伏代替。
朱云来指出,随着技术进步和成本降低,全球解决碳排放问题的能力将越来越强;新技术将进一步推动能源革命,使得能源更加便宜,并带来类似工业革命的效果。

专业评论

会展信息

第二十届中国国际屋面和建筑防水展览会

展会时间:2024/10/16---2024/10/18
展会地点:国家会展中心(上海) 上海市青浦区崧泽大道333号
主办单位:中国建筑防水协会
展品范围:
防水及屋面产品:沥青基防水卷材、高分子防水卷材、防水涂料、密封材料、光伏屋面材料、瓦屋面材料、金属屋面材料、防水透气膜/隔气膜、保温材料、落水及排水系统、泛水、防水砂浆及刚性防水材料、灌浆及堵漏材料等。
原、辅料及装备:防水材料生产原/辅材料、防水卷材成套生产装备、防水涂料成套生产装备、包装材料及包装设备、压型金属板加工成型设备、防水施工机具、防水系统配件和辅助材料、防水材料及工程检测设备、BIM及各种设计和管理软件等。
防水系统:平屋面系统、金属围护系统、种植屋面系统、瓦屋面系统、单层防水卷材屋面系统、倒置式屋面系统、光伏屋面系统、外墙保温防水装饰系统、装配式建筑密封防水系统、建筑外窗密封防水系统、室内防水系统、水池防水系统、桥面防水系统、水体防渗系统、建筑地下工程防水系统、隧道工程防水系统、综合管廊工程防水系统等。

会议直达:第二十届中国国际屋面和建筑防水展览会

会展信息

EXHIBITION INFORMATION 

做精做优新能源新材料产业
 推进产业延链补链强链

邮箱:hycydt123@163.com
地址:山西省阳泉市矿区桃北西街2号

耿安英       高    杰       杨晓成       周晓辉      

郭宝晶       韩    娟       张    静       

刘景利       

郑迎芳       段昕永

李淑敏       

蒯平宇       张利武
李淑敏       王   磊
朱瑞峰

主        编

副主编

编辑部主任

副主任

编辑

武天宇

校对审核

耿安英

做精做优新能源新材料产业
 推进产业延链补链强链

邮箱:hycydt123@163.com
地址:山西省阳泉市矿区桃北西街2号

耿安英       高    杰       杨晓成       周晓辉      

郭宝晶       韩    娟       张    静       

刘景利       

郑迎芳       段昕永

李淑敏       

蒯平宇       张利武
李淑敏       王   磊
朱瑞峰

主        编

副主编

编辑部主任

副主任

编辑

武天宇

校对审核

耿安英

往期作品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