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产业信息动态-11月月刊

内刊

产业信息动态

Information dynamics of industry

2023年11月

09期

主办:《华阳产业信息动态》编辑委员会

主办:华阳集团产业技术研究总院

权威之声

目   录                                         Contents

习近平:加快建设东北风光火核储一体化基地
生态环境部:全国碳市场建设达到预期目标
支持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增至三倍
并网压力大,分布式光伏消纳怎么搞
2023年前三季度各省光伏装机明细发布!
加强部门协同和政企协调 提升光伏行业竞争力
远景能源钱振华:储能企业出海更考验真本事
储能是在用的,不是用来撑门面、换路条的
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召开专题会议
煤炭业大力推进清洁高效利用 增强安全保供能力

07
09
12
17
20
22
25
28
32
34

宏观政策

40
41
42
43
44

工信部等五部门开展第四批智能光伏试点示范活动
国家能源局:可再生能源利用统计调查制度
河北省新能源发展促进条例11月起正式实施!
山东菏泽发布规范户用分布式光伏发展通知!
广东:2024年220kV及以上光伏全部参与交易!

目   录                                         Contents

45
46
47
48
50
51
52

山西2023年竞争性配置风光项目公示
江苏:新增10GW以上推动园区绿电消纳 
浙江:到2025年风光总装机达到3400万千瓦以上
山东:支持新型储能健康有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
加强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运行风险监测
上海:促进光伏、风电氢能和新型储能方式的发展
《关于建立煤电容量电价机制的通知》

行业聚焦

57
61
65
69
70
73
77
80
81
86

11月光伏市场行情展望
习近平:光伏产品等“新三样”出口快速增长
2024光伏市场展望:价格下降增长市场企业竞争持续
我国户用光伏装机突破1亿千瓦
硅料开启加速崩跌 硅片价格初步止稳
价格“雪崩”!硅料最低6万元/吨
资本加持、产能提速,钠电储能有望迎来突破
钠电将取代锂电在两轮车的市场份额
钻石将彻底改变芯片?
印度钻石行业计划削减三分之一的银行融资

目   录                                         Contents

89
92
94
98
99

“世界太阳能之父”马丁·格林:看好BC!
26.25%,钙钛矿效率再破世界纪录!
组件企业Top10已有6家采用210R尺寸规格
巴斯夫“牵手”锂电巨头
钠离子电池产业化进程的痛点及正负极材料介绍 

专业评论

104
106
109
114
116
122
125
128
133
136
143

史玉波:对发展光伏产业提出四点建议
价格战加速行业洗牌
一场检验机构与光伏企业的“阳谋”
高纪凡:畅谈光伏行业高质量发展
刘永东:电化学储能机遇与挑战并存
易事特何思模:下一个风口一定是钠离子电池
【原创】煤电与新能源有效协同发展
【原创】金刚石多晶片应用进展
【原创】光伏组件新铠甲,边框技术引革新
【原创】基于图像识别矿用气体传感器检测系统
【原创】熔喷非织造布从口罩需求转向其他领域

技术前沿

目   录                                         Contents

会展信息

146

权威
之声

AUTHORITY
VOICE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关于进一步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会议指出,要牢牢把握东北在维护国家“五大安全”中的重要使命,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加大支持力度和激发内生动力相结合,强化东北的战略支撑作用。要加强生态保护,树立增绿就是增优势、护林就是护财富的理念,积极发展林下经济、冰雪经济,筑牢北方生态安全屏障。要加快发展风电、光电、核电等清洁能源,建设风光火核储一体化能源基地。

——摘选自储能头条《习近平:加快建设东北风光火核储一体化基地》

习近平:加快建设东北风光火核储一体化基地

来源:储能头条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关于进一步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会议指出,要牢牢把握东北在维护国家“五大安全”中的重要使命,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加大支持力度和激发内生动力相结合,强化东北的战略支撑作用。要加强生态保护,树立增绿就是增优势、护林就是护财富的理念,积极发展林下经济、冰雪经济,筑牢北方生态安全屏障。要加快发展风电、光电、核电等清洁能源,建设风光火核储一体化能源基地。
原文如下: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审议《关于进一步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27日召开会议,审议《关于进一步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会议指出,推动东北振兴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东北地区资源条件较好,产业基础比较雄厚,区位优势独特,发展潜力巨大,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今年是东北振兴战略实施20周年,新时代新征程推动东北全面振兴,面临新的重大机遇,制定出台一揽子支持政策,对于进一步坚定信心,充分发挥东北比较优势,推动东北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新路,具有重要意义。
会议强调,要牢牢把握东北在维护国家“五大安全”中的重要使命,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加大支持力度和激发内生动力相结合,强化东北的战略支撑作用。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增强发展新动能。要发展现代化大农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强粮食稳产保供。要加强生态保护,树立增绿就是增优势、护林就是护财富的理念,积极发展林下经济、冰雪经济,筑牢北方生态安全屏障。要加快发展风电、光电、核电等清洁能源,建设风光火核储一体化能源基地。要加强边境地区基础设施规划布局建设,积极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兴边富民、稳边固边。要大力发展基础教育,加大对东北高校办学支持力度,提高人口整体素质,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东北全面振兴。
会议要求,要把党的领导贯穿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全过程、各领域、各环节,加强东北地区各级党组织和领导班子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优化政治生态,以新风正气振奋发展信心。东北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既要抓好共性任务落实,也要发挥好个性优势。有关方面要制定出台针对性强的支持政策,加强协调服务和督促检查,及时跟踪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合力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权威之声

光伏行业

权威之声

会议指出,推动东北振兴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东北地区资源条件较好,产业基础比较雄厚,区位优势独特,发展潜力巨大,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今年是东北振兴战略实施20周年,新时代新征程推动东北全面振兴,面临新的重大机遇,制定出台一揽子支持政策,对于进一步坚定信心,充分发挥东北比较优势,推动东北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新路,具有重要意义。
会议强调,要牢牢把握东北在维护国家“五大安全”中的重要使命,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加大支持力度和激发内生动力相结合,强化东北的战略支撑作用。
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增强发展新动能。
要发展现代化大农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强粮食稳产保供。要加强生态保护,树立增绿就是增优势、护林就是护财富的理念,积极发展林下经济、冰雪经济,筑牢北方生态安全屏障。要加快发展风电、光电、核电等清洁能源,建设风光火核储一体化能源基地。
要加强边境地区基础设施规划布局建设,积极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兴边富民、稳边固边。要大力发展基础教育,加大对东北高校办学支持力度,提高人口整体素质,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东北全面振兴。
会议要求,要把党的领导贯穿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全过程、各领域、各环节,加强东北地区各级党组织和领导班子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优化政治生态,以新风正气振奋发展信心。
东北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既要抓好共性任务落实,也要发挥好个性优势。有关方面要制定出台针对性强的支持政策,加强协调服务和督促检查,及时跟踪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合力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光伏行业

生态环境部:全国碳市场建设达到预期目标

来源: 中国证券报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夏应显10月27日在生态环境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运行两年多来,市场总体运行平稳,价格发现机制作用初步显现,企业减排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为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发挥了积极作用,达到了预期目标。
在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表示,全国统一CCER(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交易系统将于近期上线运行。为了提升应对气候变化能力,生态环境部将持续推进应对气候变化立法进程;深化气候投融资、低碳城市试点;加强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推动印发《甲烷排放控制行动方案》,强化企业温室气体排放信息披露工作。
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即将启动
“我们已组织建成了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将于近期上线运行,为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和减排量提供登记、交易等服务,保障市场安全、稳定、有效运行。”夏应显表示。
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是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后,生态环境部推出的又一个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两个市场互为补充,共同组成我国完整的碳交易体系。
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启动后,各类社会主体可以根据有关规定要求,自主自愿开发温室气体减排项目,项目减排效果经过科学方法量化核证并予以登记后,可以在市场出售获取相应的减排贡献收益。启动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有利于支持林业碳汇、可再生能源、甲烷减排、节能增效等项目发展,有利于激励更广泛的行业、企业参与温室气体减排行动。
夏应显表示,生态环境部从社会期待高、技术争议小、数据质量有保障、社会和生态效益兼具的领域起步,首批发布了造林碳汇、并网光热发电、并网海上风力发电、红树林营造等4项项目方法学,这是自愿减排项目设计、实施、审定和减排量核算核查的主要依据。“下一步还将分批择优发布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逐步扩大市场支持范围。”夏应显称。

权威之声

光伏行业

权威之声

行,为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和减排量提供登记、交易等服务,保障市场安全、稳定、有效运行。”夏应显表示。
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是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后,生态环境部推出的又一个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两个市场互为补充,共同组成我国完整的碳交易体系。
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启动后,各类社会主体可以根据有关规定要求,自主自愿开发温室气体减排项目,项目减排效果经过科学方法量化核证并予以登记后,可以在市场出售获取相应的减排贡献收益。启动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有利于支持林业碳汇、可再生能源、甲烷减排、节能增效等项目发展,有利于激励更广泛的行业、企业参与温室气体减排行动。
夏应显表示,生态环境部从社会期待高、技术争议小、数据质量有保障、社会和生态效益兼具的领域起步,首批发布了造林碳汇、并网光热发电、并网海上风力发电、红树林营造等4项项目方法学,这是自愿减排项目设计、实施、审定和减排量核算核查的主要依据。“下一步还将分批择优发布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逐步扩大市场支持范围。”夏应显称。
推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扩容
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上线交易。截至2023年10月25日,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3.65亿吨,累计成交额194.37亿元,碳价格维持在50元-80元/吨左右,形成了符合中国当前实际的碳价。
据介绍,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第二个履约周期(2021、2022年)共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257家,年覆盖二氧化碳排放量超过50亿吨。2021、2022年度配额已于今年8月完成发放,目前正在有序展开清缴履约,履约完成率已超过60%。
夏应显表示,下一步,要将更多符合条件的行业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生态环境部每年对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民航等行业组织开展年度碳排放核算报告核查工作,收集了6000余家企业的数据,上述7个行业和发电行业的直接排放总量加总,占全国的比例超过70%。并组织对上述7个行业的配额分配方法、核算报告方法、核查要点、扩围实施路径等开展专题研究。
“要坚持稳中求进,优先纳入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大、产能过剩严重、减污降碳协同潜力大、数据质量基础好的行业,成熟一个、纳入一个。”夏应显称。

光伏行业

权威之声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我国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宣布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构建完成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推动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结构调整,采取节能提高能效、建立完善市场机制、增加森林碳汇等一系列措施,应对气候变化取得积极进展。
       夏应显表示,2022年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超过51%,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7.5%。截至2023年6月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620万辆,全球一半以上的新能源汽车行驶在中国大地上。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平稳运行,低碳试点示范有效开展,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持续增强,全社会绿色低碳意识不断提升。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不仅促进了我国的绿色低碳发展,也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建设国家气候投融资项目库是我国深入推进气候投融资工作的重要举措,去年8月有23个地方入选了气候投融资试点。
       夏应显介绍,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开展一年多来,生态环境部会同相关部门密切协作,与各试点地方上下联动、协同推进,推动试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气候投融资试点在工作机制、标准体系、产融对接、创新示范等关键环节发力,出台配套政策,形成差异化发展模式,助力绿色低碳转型。截至今年6月底,试点地方储备近2000个气候友好型项目,涉及资金近2万亿元;获得金融支持项目108个,授信总额545.63亿元。

光伏行业

支持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增至三倍

来源:光伏资讯

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11月15日,中美两国发表关于加强合作应对气候危机的阳光之乡声明。声明提出:两国支持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宣言所述努力争取到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增至三倍,并计划从现在到2030年在2020年水平上充分加快两国可再生能源部署,以加快煤油气发电替代,从而可预期电力行业排放在达峰后实现有意义的绝对减少。
声明全文如下:
关于加强合作应对气候危机的阳光之乡声明
重温习近平主席和约瑟夫·拜登总统在印尼巴厘岛会晤,中美双方重申致力于合作并与其他国家共同努力应对气候危机。为此,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和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约翰·克里于2023年7月16—19日在北京、11月4—7日在加利福尼亚阳光之乡举行会谈,并发表以下声明:
一、中美两国回顾、重申并致力于进一步有效和持续实施2021年4月中美应对气候危机联合声明和2021年11月中美关于在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的格拉斯哥联合宣言。
二、中美两国认识到,气候危机对世界各国的影响日益显著。面对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等现有最佳科学发现的警示,两国致力于有效实施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巴黎协定,体现公平以及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能力的原则,考虑不同国情,根据巴黎协定第二条所述将全球平均气温上升控制在低于2°C之内并努力限制在1.5°C之内,包括努力保持1.5°C可实现,达成该协定的目的。
三、中美两国致力于有效实施巴黎协定及其决定,包括格拉斯哥气候协议和沙姆沙伊赫实施计划。两国强调,公约第28次缔约方大会(COP28)对于在这关键十年及其后有意义地应对气候危机至关重要。两国认识到,两国无论是在国内应对措施还是共同合作行动方面对于落实巴黎协定各项目标、推动多边主义均具有重要作用。为了人类今世后代,两国将合作并与公约和巴黎协定其他缔约方一道直面当今世界最为严峻的挑战之一。
四、中美两国决定启动“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工作组”,开展对话与合作,以加速21世纪20年代的具体气候行动。工作组将聚焦联合声明和联合宣言中确定的合作领域,包括能源转型、甲烷、循环经济和资源利用效率、低碳可持续省/州和城市、毁林以及双方同意的其他主题。工作组将就控制和减少排放的政策、措施和技术进行信息交流,分享各自经验,识别和实施合作项目,并评估联合声明、联合宣言和本次声明的实施情况。工作组由两国气候变化特使共同领导,两国相关部委和政府机构的官员以适当方式参加。
五、中美两国将于COP28之前及其后在工作组下重点加速以下具体行动,特别是切实可行和实实在在的合作计划和项目。
  能源转型
六、在21世纪20年代这关键十年,两国支持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宣言所述努力争取到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增至三倍,并计划从现在到2030年在2020年水平上充分加快两国可再生能源部署,以加快煤油气发电替代,从而可预期电力行业排放在达峰后实现有意义的绝对减少。
七、双方同意重启中美能效论坛,以深化工业、建筑、交通和设备等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政策交流。
八、中美两国计划重启双边能源政策和战略对话,就共同商定的议题开展交流,推动二轨活动,加强务实合作。
九、两国争取到2030年各自推进至少5个工业和能源等领域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大规模合作项目。
甲烷和其他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
十、两国将落实各自国家甲烷行动计划并计划视情细化进一步措施。
十一、两国将立即启动技术性工作组合作,开展政策对话、技术解决方案交流和能力建设,在各自国家甲烷行动计划基础上制定各自纳入其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的甲烷减排行动/目标,并支持两国各自甲烷减/控排取得进展。
十二、两国计划就各自管理氧化亚氮排放的措施开展合作。
十三、两国计划在基加利修正案下共同努力逐步减少氢氟碳化物,并致力于确保生产的所有制冷设备采用有力度的最低能效标准。
循环经济和资源利用效率
十四、认识到循环经济发展和资源利用效率对于应对气候危机的重要作用,两国相关政府部门计划尽快就这些议题开展一次政策对话,并支持双方企业、高校、研究机构开展交流讨论和合作项目。
十五、中美两国决心终结塑料污染并将与各方一道制订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塑料污染(包括海洋环境塑料污染)国际文书。
地方合作
十六、中美两国将支持省、州和城市在电力、交通、建筑和废弃物等领域开展气候合作。双方将推动地方政府、企业、智库和其他相关方积极参与合作。两国将通过商定的定期会议,进行政策对话、最佳实践分享、信息交流并促进项目合作。
十七、中美两国计划于2024年上半年举办地方气候行动高级别活动。
十八、双方欢迎并赞赏两国已开展的地方合作,并鼓励省、州和城市开展务实气候合作。
森林
十九、双方承诺进一步努力,以到2030年停止和扭转森林减少,包括通过规管和政策手段全面落实并有效执行各自禁止非法进口的法律。双方计划包括在工作组下讨论交流如何增进努力,以加强这一承诺的落实。
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减排协同
二十、两国计划合作推动相关政策措施和技术部署,以加强温室气体与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和其他对流层臭氧前体物等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协同控制。
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
二十一、重申国家自主贡献由国家自主决定的性质,回顾巴黎协定第四条第4款,两国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将是全经济范围,包括所有温室气体,所体现的减排符合全球平均气温上升控制在低于2°C之内并努力限制在1.5°C之内的巴黎温控目标。
COP28
二十二、中美两国将会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邀请各国参加在COP28期间举行的“甲烷和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峰会”。
二十三、中美两国将积极参与巴黎协定首次全球盘点,这是缔约方对力度、落实和合作进行回头看的重要机会,以符合巴黎协定温控目标,即将全球平均气温上升控制在低于2°C之内并努力限制在1.5°C之内,并与缔约方决心保持1.5°C温控目标可实现相一致。
二十四、两国致力于共同努力并与其他缔约方一道,以协商一致方式达成全球盘点决定。两国认为,该决定:
——应体现在实现巴黎协定目标方面取得的实质性积极进展,包括该协定促进了缔约方和非缔约方利益攸关方的行动,以及世界在温升轨迹方面相比没有协定明显处于较好的状况;
——应考虑公平,并参考现有最佳科学,包括最新 IPCC 报告;
——应在各个主题领域保持平衡,包括回顾性和响应性要素,并与巴黎协定设计保持一致;
——应体现实现巴黎协定目标需要结合不同国情,在行动和支持方面大幅增强雄心和加强落实;
——应在能源转型(可再生能源、煤/油/气)、森林等碳汇、甲烷等非二氧化碳气体,以及低碳技术等方面发出信号;
——认识到国家自主贡献的国家自主决定性质并回顾巴黎协定第四条第4款,应鼓励2035年全经济范围国家自主贡献涵盖所有温室气体;
——应体现适应至关重要,并辅以一项强有力的决定,以提出一个有力度的全球适应目标框架——加速适应,包括制定目标/指标以加强适应有效性;为发展中国家缔约方提供早期预警系统;加强关键领域(例如粮食、水、基础设施、健康和生态系统)适应努力;
——应注意到发达国家预期2023年实现1000亿美元气候资金目标,重申敦促发达国家缔约方将其提供的适应资金至少翻倍;期待COP29通过新的集体量化资金目标;并使资金流动符合巴黎协定目标;
——应欢迎并赞赏过渡委员会关于建立解决损失和损害问题的资金安排,包括为此设立一项基金的建议;
——应强调国际合作的重要作用,包括气候危机的全球性要求尽可能广泛的合作,而这种合作是实现有力度的减缓行动和气候韧性发展的关键推动因素。
二十五、中美两国致力于进一步加强对话、协作努力,支持主席国阿联酋成功举办COP28。

权威之声

光伏行业

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等现有最佳科学发现的警示,两国致力于有效实施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巴黎协定,体现公平以及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能力的原则,考虑不同国情,根据巴黎协定第二条所述将全球平均气温上升控制在低于2°C之内并努力限制在1.5°C之内,包括努力保持1.5°C可实现,达成该协定的目的。
三、中美两国致力于有效实施巴黎协定及其决定,包括格拉斯哥气候协议和沙姆沙伊赫实施计划。两国强调,公约第28次缔约方大会(COP28)对于在这关键十年及其后有意义地应对气候危机至关重要。两国认识到,两国无论是在国内应对措施还是共同合作行动方面对于落实巴黎协定各项目标、推动多边主义均具有重要作用。为了人类今世后代,两国将合作并与公约和巴黎协定其他缔约方一道直面当今世界最为严峻的挑战之一。
四、中美两国决定启动“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工作组”,开展对话与合作,以加速21世纪20年代的具体气候行动。工作组将聚焦联合声明和联合宣言中确定的合作领域,包括能源转型、甲烷、循环经济和资源利用效率、低碳可持续省/州和城市、毁林以及双方同意的其他主题。工作组将就控制和减少排放的政策、措施和技术进行信息交流,分享各自经验,识别和实施合作项目,并评估联合声明、联合宣言和本次声明的实施情况。工作组由两国气候变化特使共同领导,两国相关部委和政府机构的官员以适当方式参加。
五、中美两国将于COP28之前及其后在工作组下重点加速以下具体行动,特别是切实可行和实实在在的合作计划和项目。
能源转型
六、在21世纪20年代这关键十年,两国支持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宣言所述努力争取到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增至三倍,并计划从现在到2030年在2020年水平上充分加快两国可再生能源部署,以加快煤油气发电替代,从而可预期电力行业排放在达峰后实现有意义的绝对减少
七、双方同意重启中美能效论坛,以深化工业、建筑、交通和设备等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政策交流。
八、中美两国计划重启双边能源政策和战略对话,就共同商定的议题开展交流,推动二轨活动,加强务实合作。
九、两国争取到2030年各自推进至少5个工业和能源等领域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大规模合作项目。
甲烷和其他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
十、两国将落实各自国家甲烷行动计划并计划视情细化进一步措施。
十一、两国将立即启动技术性工作组合作,开展政策对话、技术解决方案交流和能力建设,在各自国家甲烷行动计划基础上制定各自纳入其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的甲烷减排行动/目标,并支持两国各自甲烷减/控排取得进展。
十二、两国计划就各自管理氧化亚氮排放的措施开展合作。
十三、两国计划在基加利修正案下共同努力逐步减少氢氟碳化物,并致力于确保生产的所有制冷设备采用有力度的最低能效标准。
循环经济和资源利用效率
十四、认识到循环经济发展和资源利用效率对于应对气候危机的重要作用,两国相关政府部门计划尽快就这些议题开展一次政策对话,并支持双方企业、高校、研究机构开展交流讨论和合作项目。
十五、中美两国决心终结塑料污染并将与各方一道制订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塑料污染(包括海洋环境塑料污染)国际文书。
地方合作
十六、中美两国将支持省、州和城市在电力、交通、建筑和废弃物等领域开展气候合作。双方将推动地方政府、企业、智库和其他相关方积极参与合作。两国将通过商定的定期会议,进行政策对话、最佳实践分享、信息交流并促进项目合作。
十七、中美两国计划于2024年上半年举办地方气候行动高级别活动。
十八、双方欢迎并赞赏两国已开展的地方合作,并鼓励省、州和城市开展务实气候合作。
森林
十九、双方承诺进一步努力,以到2030年停止和扭转森林减少,包括通过规管和政策手段全面落实并有效执行各自禁止非法进口的法律。双方计划包括在工作组下讨论交流如何增进努力,以加强这一承诺的落实。
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减排协同
二十、两国计划合作推动相关政策措施和技术部署,以加强温室气体与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和其他对流层臭氧前体物等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协同控制。
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
二十一、重申国家自主贡献由国家自主决定的性质,回顾巴黎协定第四条第4款,两国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将是全经济范围,包括所有温室气体,所体现的减排符合全球平均气温上升控制在低于2°C之内并努力限制在1.5°C之内的巴黎温控目标。
COP28
二十二、中美两国将会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邀请各国参加在COP28期间举行的“甲烷和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峰会”。
二十三、中美两国将积极参与巴黎协定首次全球盘点,这是缔约方对力度、落实和合作进行回头看的重要机会,以符合巴黎协定温控目标,即将全球平均气温上升控制在低于2°C之内并努力限制在1.5°C之内,并与缔约方决心保持1.5°C温控目标可实现相一致。
二十四、两国致力于共同努力并与其他缔约方一道,以协商一致方式达成全球盘点决定。两国认为,该决定:
——应体现在实现巴黎协定目标方面取得的实质性积极进展,包括该协定促进了缔约方和非缔约方利益攸关方的行动,以及世界在温升轨迹方面相比没有协定明显处于较好的状况;
——应考虑公平,并参考现有最佳科学,包括最新 IPCC 报告;
——应在各个主题领域保持平衡,包括回顾性和响应性要素,并与巴黎协定设计保持一致;
——应体现实现巴黎协定目标需要结合不同国情,在行动和支持方面大幅增强雄心和加强落实;
——应在能源转型(可再生能源、煤/油/气)、森林等碳汇、甲烷等非二氧化碳气体,以及低碳技术等方面发出信号;
——认识到国家自主贡献的国家自主决定性质并回顾巴黎协定第四条第4款,应鼓励2035年全经济范围国家自主贡献涵盖所有温室气体;
——应体现适应至关重要,并辅以一项强有力的决定,以提出一个有力度的全球适应目标框架——加速适应,包括制定目标/指标以加强适应有效性;为发展中国家缔约方提供早期预警系统;加强关键领域(例如粮食、水、基础设施、健康和生态系统)适应努力;
——应注意到发达国家预期2023年实现1000亿美元气候资金目标,重申敦促发达国家缔约方将其提供的适应资金至少翻倍;期待COP29通过新的集体量化资金目标;并使资金流动符合巴黎协定目标;
——应欢迎并赞赏过渡委员会关于建立解决损失和损害问题的资金安排,包括为此设立一项基金的建议;
——应强调国际合作的重要作用,包括气候危机的全球性要求尽可能广泛的合作,而这种合作是实现有力度的减缓行动和气候韧性发展的关键推动因素。
二十五、中美两国致力于进一步加强对话、协作努力,支持主席国阿联酋成功举办COP28。

权威之声

光伏行业

九、两国争取到2030年各自推进至少5个工业和能源等领域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大规模合作项目。
甲烷和其他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
十、两国将落实各自国家甲烷行动计划并计划视情细化进一步措施。
十一、两国将立即启动技术性工作组合作,开展政策对话、技术解决方案交流和能力建设,在各自国家甲烷行动计划基础上制定各自纳入其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的甲烷减排行动/目标,并支持两国各自甲烷减/控排取得进展。
十二、两国计划就各自管理氧化亚氮排放的措施开展合作。
十三、两国计划在基加利修正案下共同努力逐步减少氢氟碳化物,并致力于确保生产的所有制冷设备采用有力度的最低能效标准。
循环经济和资源利用效率
十四、认识到循环经济发展和资源利用效率对于应对气候危机的重要作用,两国相关政府部门计划尽快就这些议题开展一次政策对话,并支持双方企业、高校、研究机构开展交流讨论和合作项目。
十五、中美两国决心终结塑料污染并将与各方一道制订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塑料污染(包括海洋环境塑料污染)国际文书。
地方合作
十六、中美两国将支持省、州和城市在电力、交通、建筑和废弃物等领域开展气候合作。双方将推动地方政府、企业、智库和其他相关方积极参与合作。两国将通过商定的定期会议,进行政策对话、最佳实践分享、信息交流并促进项目合作。
十七、中美两国计划于2024年上半年举办地方气候行动高级别活动。
十八、双方欢迎并赞赏两国已开展的地方合作,并鼓励省、州和城市开展务实气候合作。
森林
十九、双方承诺进一步努力,以到2030年停止和扭转森林减少,包括通过规管和政策手段全面落实并有效执行各自禁止非法进口的法律。双方计划包括在工作组下讨论交流如何增进努力,以加强这一承诺的落实。
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减排协同
二十、两国计划合作推动相关政策措施和技术部署,以加强温室气体与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和其他对流层臭氧前体物等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协同控制。
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
二十一、重申国家自主贡献由国家自主决定的性质,回顾巴黎协定第四条第4款,两国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将是全经济范围,包括所有温室气体,所体现的减排符合全球平均气温上升控制在低于2°C之内并努力限制在1.5°C之内的巴黎温控目标。
COP28
二十二、中美两国将会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邀请各国参加在COP28期间举行的“甲烷和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峰会”。
二十三、中美两国将积极参与巴黎协定首次全球盘点,这是缔约方对力度、落实和合作进行回头看的重要机会,以符合巴黎协定温控目标,即将全球平均气温上升控制在低于2°C之内并努力限制在1.5°C之内,并与缔约方决心保持1.5°C温控目标可实现相一致。
二十四、两国致力于共同努力并与其他缔约方一道,以协商一致方式达成全球盘点决定。两国认为,该决定:
——应体现在实现巴黎协定目标方面取得的实质性积极进展,包括该协定促进了缔约方和非缔约方利益攸关方的行动,以及世界在温升轨迹方面相比没有协定明显处于较好的状况;
——应考虑公平,并参考现有最佳科学,包括最新 IPCC 报告;
——应在各个主题领域保持平衡,包括回顾性和响应性要素,并与巴黎协定设计保持一致;
——应体现实现巴黎协定目标需要结合不同国情,在行动和支持方面大幅增强雄心和加强落实;
——应在能源转型(可再生能源、煤/油/气)、森林等碳汇、甲烷等非二氧化碳气体,以及低碳技术等方面发出信号;
——认识到国家自主贡献的国家自主决定性质并回顾巴黎协定第四条第4款,应鼓励2035年全经济范围国家自主贡献涵盖所有温室气体;
——应体现适应至关重要,并辅以一项强有力的决定,以提出一个有力度的全球适应目标框架——加速适应,包括制定目标/指标以加强适应有效性;为发展中国家缔约方提供早期预警系统;加强关键领域(例如粮食、水、基础设施、健康和生态系统)适应努力;
——应注意到发达国家预期2023年实现1000亿美元气候资金目标,重申敦促发达国家缔约方将其提供的适应资金至少翻倍;期待COP29通过新的集体量化资金目标;并使资金流动符合巴黎协定目标;
——应欢迎并赞赏过渡委员会关于建立解决损失和损害问题的资金安排,包括为此设立一项基金的建议;
——应强调国际合作的重要作用,包括气候危机的全球性要求尽可能广泛的合作,而这种合作是实现有力度的减缓行动和气候韧性发展的关键推动因素。
二十五、中美两国致力于进一步加强对话、协作努力,支持主席国阿联酋成功举办COP28。

权威之声

光伏行业

森林
十九、双方承诺进一步努力,以到2030年停止和扭转森林减少,包括通过规管和政策手段全面落实并有效执行各自禁止非法进口的法律。双方计划包括在工作组下讨论交流如何增进努力,以加强这一承诺的落实。
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减排协同
二十、两国计划合作推动相关政策措施和技术部署,以加强温室气体与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和其他对流层臭氧前体物等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协同控制。
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
二十一、重申国家自主贡献由国家自主决定的性质,回顾巴黎协定第四条第4款,两国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将是全经济范围,包括所有温室气体,所体现的减排符合全球平均气温上升控制在低于2°C之内并努力限制在1.5°C之内的巴黎温控目标。
COP28
二十二、中美两国将会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邀请各国参加在COP28期间举行的“甲烷和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峰会”。
二十三、中美两国将积极参与巴黎协定首次全球盘点,这是缔约方对力度、落实和合作进行回头看的重要机会,以符合巴黎协定温控目标,即将全球平均气温上升控制在低于2°C之内并努力限制在1.5°C之内,并与缔约方决心保持1.5°C温控目标可实现相一致。
二十四、两国致力于共同努力并与其他缔约方一道,以协商一致方式达成全球盘点决定。两国认为,该决定:
——应体现在实现巴黎协定目标方面取得的实质性积极进展,包括该协定促进了缔约方和非缔约方利益攸关方的行动,以及世界在温升轨迹方面相比没有协定明显处于较好的状况;
——应考虑公平,并参考现有最佳科学,包括最新 IPCC 报告;
——应在各个主题领域保持平衡,包括回顾性和响应性要素,并与巴黎协定设计保持一致;
——应体现实现巴黎协定目标需要结合不同国情,在行动和支持方面大幅增强雄心和加强落实;
——应在能源转型(可再生能源、煤/油/气)、森林等碳汇、甲烷等非二氧化碳气体,以及低碳技术等方面发出信号;
——认识到国家自主贡献的国家自主决定性质并回顾巴黎协定第四条第4款,应鼓励2035年全经济范围国家自主贡献涵盖所有温室气体;
——应体现适应至关重要,并辅以一项强有力的决定,以提出一个有力度的全球适应目标框架——加速适应,包括制定目标/指标以加强适应有效性;为发展中国家缔约方提供早期预警系统;加强关键领域(例如粮食、水、基础设施、健康和生态系统)适应努力;
——应注意到发达国家预期2023年实现1000亿美元气候资金目标,重申敦促发达国家缔约方将其提供的适应资金至少翻倍;期待COP29通过新的集体量化资金目标;并使资金流动符合巴黎协定目标;
——应欢迎并赞赏过渡委员会关于建立解决损失和损害问题的资金安排,包括为此设立一项基金的建议;
——应强调国际合作的重要作用,包括气候危机的全球性要求尽可能广泛的合作,而这种合作是实现有力度的减缓行动和气候韧性发展的关键推动因素。
二十五、中美两国致力于进一步加强对话、协作努力,支持主席国阿联酋成功举办COP28。

权威之声

光伏行业

权威之声

——应体现实现巴黎协定目标需要结合不同国情,在行动和支持方面大幅增强雄心和加强落实;
——应在能源转型(可再生能源、煤/油/气)、森林等碳汇、甲烷等非二氧化碳气体,以及低碳技术等方面发出信号;
——认识到国家自主贡献的国家自主决定性质并回顾巴黎协定第四条第4款,应鼓励2035年全经济范围国家自主贡献涵盖所有温室气体;
——应体现适应至关重要,并辅以一项强有力的决定,以提出一个有力度的全球适应目标框架——加速适应,包括制定目标/指标以加强适应有效性;为发展中国家缔约方提供早期预警系统;加强关键领域(例如粮食、水、基础设施、健康和生态系统)适应努力;
——应注意到发达国家预期2023年实现1000亿美元气候资金目标,重申敦促发达国家缔约方将其提供的适应资金至少翻倍;期待COP29通过新的集体量化资金目标;并使资金流动符合巴黎协定目标;
——应欢迎并赞赏过渡委员会关于建立解决损失和损害问题的资金安排,包括为此设立一项基金的建议;
——应强调国际合作的重要作用,包括气候危机的全球性要求尽可能广泛的合作,而这种合作是实现有力度的减缓行动和气候韧性发展的关键推动因素。
二十五、中美两国致力于进一步加强对话、协作努力,支持主席国阿联酋成功举办COP28。

光伏行业

并网压力大,分布式光伏消纳怎么搞

来源:中国能源报

集中式光伏,单体装机容量大、占地面积大、布局紧凑;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小、占地面积小、布局分散。一直以来,集中式光伏是我国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增长的主要力量。然而,近年来,这一情况正在发生改变。日前,国家能源局在2023年四季度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6714万千瓦,占全部光伏新增装机的52%。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刘译阳在第七届分布式能源嘉年华上指出,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已经连续3年占比达到50%以上。上半年,全国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EPC招标规模已超过3000万千瓦。
项目投资风险增加
“与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对应的是,越来越多企业和资本进入分布式光伏投资领域。另外,风电、储能等分散式能源和综合能源的发展也为分布式光伏市场添了一把火。”刘译阳说,“分布式能源正逐渐成为一个具备万亿级潜力空间的新兴市场。不过,在调峰、消纳压力下,项目收益不确定性开始增长,原先的开发模式可能无法适应新形势。”
国家电投集团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综合智慧能源事业部设计总负责人国新毅直言,分布式光伏从享受补贴向参与电力现货市场转变,增加了项目投资风险。“光伏特性决定其没有较好的调节能力,参与电力现货市场后,可能导致负电价。”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时璟丽表示,户用光伏发电项目在某些省份并网消纳的形势非常严峻。一方面配电侧可接入容量有限,特别是农村电网普遍薄弱,随着户用光伏大量接入,很多区域出现配变、线路、主变上送重过载问题。近一年来,冀鲁豫部分市县配电网台区与线路承载能力已达到饱和,户用光伏在380伏侧接入已无容量可用,暂停了380伏侧的并网申请,待扩容后再开放;另一方面,户用光伏基本全部采用全额上网模式,在渗透率较高地区存在部分时段户用光伏所发电量从380伏逐级升压甚至向110千伏以上高电压等级电网反送电情况,降低了经济性。
开发模式有待转变
华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吕东颖表示,分布式能源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必然产物,是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重要一极。我国能源发展方式正由集中式、粗放式向分布式、集约、高效、绿色转变。
如何破局?“我们需要转变从前的‘重发轻供不管用’的开发思维,主动创新求变,加强商业模式创新,提升抗风险能力。”国新毅说,“从电力现货市场价格趋势来看,电价呈现下降趋势。可以结合储能、制冷加热系统或就地消纳,增强分布式光伏调节能力。具备一定的调节能力,就具备一定的调整空间,对电价波动的承受能力也将提升。”
图片
北京如实智慧电力科技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张仕元认为,当下,一些地区要求配置储能,倒逼投资方探索更多的方式提高项目收益。依托物联网设备、数字化先进技术,搜集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和储能项目运行数据,基于高级算法精细参与电力现货市场,希望实现增值。
探索市场化新模式
时璟丽表示,2021年、2022年、2023年上半年分布式光伏年等效利用小时数分别为1029、1079、553小时,较“十三五”年均850小时呈现逐年显著增加态势,这是分布式光伏产品制造、开发建设水平、运行效率质量提升的综合体现。上半年,分布式光伏发电量超过1000亿千瓦时,在全部光伏发电量中占比38%,在电力负荷区就地就近供电方面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
主管部门正不断完善政策,鼓励分布式光伏参与电力现货市场。日前,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快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工作的通知》提出,进一步扩大经营主体范围,加快放开各类电源参与电力现货市场。按照2030年新能源全面参与市场交易的时间节点,现货试点地区结合实际制定分步实施方案。分布式新能源装机占比较高的地区,推动分布式新能源上网电量参与市场,探索参与市场的有效机制。
中国电科院新能源研究中心太阳能发电实验与检测中心主任张军军认为:“明年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并网压力会越来越大,要求也会越来越高。虽然行业内部都有相应的解决方案,但有成本代价。这些成本由谁承担?用最经济的技术手段解决问题,是一段时间内行业要共同面对的问题。”
时璟丽认为,按照近期组件价格1.2元/瓦、不含储能的静态初始投资3.4元/瓦、年等效利用小时数1100小时简单测算,综合电价达到0.32元/千瓦时项目即可达到合理收益率。在有一定自发自用比例电量的情况下,企业自投项目分布式光伏经济性更好,采用合同能源管理商业模式可以实现开发企业、用电企业、建筑业主多方共赢。

权威之声

光伏行业

权威之声

国家电投集团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综合智慧能源事业部设计总负责人国新毅直言,分布式光伏从享受补贴向参与电力现货市场转变,增加了项目投资风险。“光伏特性决定其没有较好的调节能力,参与电力现货市场后,可能导致负电价。”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时璟丽表示,户用光伏发电项目在某些省份并网消纳的形势非常严峻。一方面配电侧可接入容量有限,特别是农村电网普遍薄弱,随着户用光伏大量接入,很多区域出现配变、线路、主变上送重过载问题。近一年来,冀鲁豫部分市县配电网台区与线路承载能力已达到饱和,户用光伏在380伏侧接入已无容量可用,暂停了380伏侧的并网申请,待扩容后再开放;另一方面,户用光伏基本全部采用全额上网模式,在渗透率较高地区存在部分时段户用光伏所发电量从380伏逐级升压甚至向110千伏以上高电压等级电网反送电情况,降低了经济性。
开发模式有待转变
华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吕东颖表示,分布式能源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必然产物,是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重要一极。我国能源发展方式正由集中式、粗放式向分布式、集约、高效、绿色转变。
如何破局?“我们需要转变从前的‘重发轻供不管用’的开发思维,主动创新求变,加强商业模式创新,提升抗风险能力。”国新毅说,“从电力现货市场价格趋势来看,电价呈现下降趋势。可以结合储能、制冷加热系统或就地消纳,增强分布式光伏调节能力。具备一定的调节能力,就具备一定的调整空间,对电价波动的承受能力也将提升。”
北京如实智慧电力科技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张仕元认为,当下,一些地区要求配置储能,倒逼投资方探索更多的方式提高项目收益。依托物联网设备、数字化先进技术,搜集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和储能项目运行数据,基于高级算法精细参与电力现货市场,希望实现增值。
探索市场化新模式
时璟丽表示,2021年、2022年、2023年上半年分布式光伏年等效利用小时数分别为1029、1079、553小时,较“十三五”年均850小时呈现逐年显著增加态势,这是分布式光伏产品制造、开发建设水平、运行效率质量提升的综合体现。上半年,分布式光伏发电量超过1000亿千瓦时,在全部光伏发电量中占比38%,在电力负荷区就地就近供电方面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
主管部门正不断完善政策,鼓励分布式光伏参与电力现货市场。日前,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快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工作的通知》提出,进一步扩大经营主体范围,加快放开各类电源参与电力现货市场。按照2030年新能源全面参与市场交易的时间节点,现货试点地区结合实际制定分步实施方案。分布式新能源装机占比较高的地区,推动分布式新能源上网电量参与市场,探索参与市场的有效机制。
中国电科院新能源研究中心太阳能发电实验与检测中心主任张军军认为:“明年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并网压力会越来越大,要求也会越来越高。虽然行业内部都有相应的解决方案,但有成本代价。这些成本由谁承担?用最经济的技术手段解决问题,是一段时间内行业要共同面对的问题。”
时璟丽认为,按照近期组件价格1.2元/瓦、不含储能的静态初始投资3.4元/瓦、年等效利用小时数1100小时简单测算,综合电价达到0.32元/千瓦时项目即可达到合理收益率。在有一定自发自用比例电量的情况下,企业自投项目分布式光伏经济性更好,采用合同能源管理商业模式可以实现开发企业、用电企业、建筑业主多方共赢。

光伏行业

权威之声

越来越大的作用。
主管部门正不断完善政策,鼓励分布式光伏参与电力现货市场。日前,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快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工作的通知》提出,进一步扩大经营主体范围,加快放开各类电源参与电力现货市场。按照2030年新能源全面参与市场交易的时间节点,现货试点地区结合实际制定分步实施方案。分布式新能源装机占比较高的地区,推动分布式新能源上网电量参与市场,探索参与市场的有效机制。
中国电科院新能源研究中心太阳能发电实验与检测中心主任张军军认为:“明年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并网压力会越来越大,要求也会越来越高。虽然行业内部都有相应的解决方案,但有成本代价。这些成本由谁承担?用最经济的技术手段解决问题,是一段时间内行业要共同面对的问题。”
时璟丽认为,按照近期组件价格1.2元/瓦、不含储能的静态初始投资3.4元/瓦、年等效利用小时数1100小时简单测算,综合电价达到0.32元/千瓦时项目即可达到合理收益率。在有一定自发自用比例电量的情况下,企业自投项目分布式光伏经济性更好,采用合同能源管理商业模式可以实现开发企业、用电企业、建筑业主多方共赢。

光伏行业

2023年前三季度各省光伏装机明细发布!

来源: 国家能源局

11月3日,国家能源局公布2023年前三季度光伏发电建设运行情况。
根据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全国光伏新增装机12894万千瓦,同比增长145%,其中集中式光伏6180万千瓦,分布式光伏6714万千瓦。截至2023年9月底,全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5.2亿千瓦,其中集中式光伏2.95亿千瓦,分布式光伏2.25亿千瓦。
在2023年前三季度光伏新增并网中,河南以10.73GW领跑全国,山东9.59GW、江苏9.14GW、湖北8.83GW、新疆8.82GW分别位列前五名。
在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中,河南以10.58GW依旧领先,江苏8.38GW、山东7.36GW、安徽6.62GW、浙江5.3GW分别位列前五名。
从累积装机来看,山东以52.29GW的总装机量位列第一,分布式累积38.22GW,其中户用光伏 24.48GW,依旧是户用光伏第一大省。

权威之声

光伏行业

权威之声

光伏行业

加强部门协同和政企协调 提升光伏行业竞争力

来源: 工信部

11月1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金壮龙主持召开第四次制造业企业座谈会,贯彻落实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精神,详细了解光伏行业发展情况,听取企业意见建议,研究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措施。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王江平出席会议。
会议重点围绕光伏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国内外市场环境变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企业经营过程中面临的困难问题等进行交流,并就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提出政策建议。20余家光伏行业产业链上下游重点企业作了交流,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及5个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参会交流讨论,相关部委司局对企业提出的意见建议予以回应。
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刻把握新时代新征程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基本规律,积极主动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把建设制造强国同发展数字经济、产业信息化等有机结合,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强大物质技术基础。要聚焦光伏行业高质量发展,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供给,引导支持企业技术创新,促进行业规范自律,加强部门协同和政企沟通协调,加强行业运行监测,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持续巩固提升光伏行业竞争力。

权威之声

光伏行业

徐华清:安全是转型的前提,转型是安全的保障。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应立足中国能源资源禀赋,以能源安全为前提;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不仅可降低能源对外依赖度、提升能源多样性和自给率、降低能源生产消费环境损害,也是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路径。
通过煤炭替代、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等举措,中国能源转型取得积极进展,2022年中国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由2012年的68.5%下降至56.2%,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从2012年的9.7%上升至17.5%,非化石能源消费量已经占到全球约1/4;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已超过煤电, 装机容量达到12.7亿千瓦,占发电总装机容量的比重为49.6%,并网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分别约占全球的39%、35%。
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局势错综复杂,极端气候事件日益频发加剧,“双碳”目标下能源结构加速转型等复杂因素加剧能源安全风险。
统筹能源安全与转型,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同时,稳步推进能源低碳转型,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面临新的挑战。处理好能源安全与能源转型的关系,需要对中国能源资源禀赋有新的认识。
在传统的认识中,中国的能源结构是富煤、贫油、少气,但事实上中国的新能源资源非常丰富。新能源作为未来主体能源是大趋所趋,尽管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需要一个的转型过程,也并非一蹴而就,但更为重要的是要积极主动转型,走创新驱动的新发展路径,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从而从根本上解决缺油少气等传统能源安全问题,走出一条解决中国能源安全问题的新路来。
界面新闻:今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能耗双控逐 步转向碳排放双控的意见》,意味着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迈入实质阶段。这一转变意味着什么?
徐华清:研究提出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控制目标,逐步建立全国碳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和分解落实机制,这既是中国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的战略性任务,也是中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必须迈出的实质性一步,对于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首次明确提出,逐步建立全国碳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和分解落实机制,研究制定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总量设定与配额分配方案。
结合“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实施以碳强度控制为主、碳排放总量控制为辅的制度,特别是今年7月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的在碳排放强度的基础上,逐步实施碳排放强度和碳排放总量双控制度的有关要求,亟需我们科学设定碳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及分解落实机制,进一步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强化相应的目标责任评价考核等制度。

光伏行业

权威之声

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从而从根本上解决缺油少气等传统能源安全问题,走出一条解决中国能源安全问题的新路来。
界面新闻:今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能耗双控逐 步转向碳排放双控的意见》,意味着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迈入实质阶段。这一转变意味着什么?
徐华清:研究提出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控制目标,逐步建立全国碳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和分解落实机制,这既是中国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的战略性任务,也是中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必须迈出的实质性一步,对于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首次明确提出,逐步建立全国碳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和分解落实机制,研究制定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总量设定与配额分配方案。
结合“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实施以碳强度控制为主、碳排放总量控制为辅的制度,特别是今年7月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的在碳排放强度的基础上,逐步实施碳排放强度和碳排放总量双控制度的有关要求,亟需我们科学设定碳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及分解落实机制,进一步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强化相应的目标责任评价考核等制度。

光伏行业

权威之声

远景能源钱振华:储能企业出海更考验真本事

来源:储能头条

近日,远景能源储能产品总工程师钱振华接受《彭博商业周刊》专访时表示,中国储能企业出海正在加速,但海外与国内市场环境上差异较大,海外的储能是要真正用起来,考验储能产品的可靠性和提供不同场景解决方案的技术能力,也考验储能企业在海外市场的品牌、供应链、售后服务等综合能力,储能企业出海“既要有技术上的真本事,综合能力也不能有短板。”
远景能源自智慧储能事业部创立之初,就确立了同步开拓国内外市场的战略,目前已交付的大型储能项目涉及东南亚、欧洲和非洲市场。其中,由远景提供储能系统产品的新加坡裕廊岛项目是东南亚最大的储能项目;今年以来,远景在英国市场频频斩获大颗粒订单,全年英国新增储能订单有望超过2GWh,处于英国市场领先地位。
钱振华表示,海外不同地区、不同应用场景储能项目往往提出了更个性化的解决方案的需求,有时候对技术的要求非常严苛。
比如,新加坡裕廊岛项目需要满足SCDF的EI120标准,这是世界上技术要求最高、测试方法最苛刻防火隔热标准,要求储能集装箱过火两小时,箱外环境平均温升不超过140K(开尔文),远景是国内第一个通过这一标准认证的储能企业。
在非洲某岛国,远景为一个光储项目提供300MWh的储能设备,该项目是当地脱碳目标下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电力系统的灯塔项目,需要具备自适应电网技术(构网型技术),是世界上首个具备百MW级并离网无缝切换技术及黑启动技术的大型储能项目。
英国电力市场成熟,投资商基于商业逻辑投资储能电站,更希望储能企业可以提供一站式的解决方案,远景整合当地EPC资源,为客户提供端到端的全过程解决方案,包括基于与远景储能硬件融合设计的智能交易终端,为客户提供交易解决方案。英国客户使用远景的硬件设备,还用远景的软件和算法参与市场交易。
钱振华表示,开拓海外市场还需要有专业的法务团队,对当地的法律法规要有清晰的了解,比如新加坡SCDF的防火隔热标准,就需要先期了解去做技术攻关、认证;另外,海外投资商更看重商业逻辑,在合同条款中往往会约定运营指标和长期服务,如果不能达到合同要求,可能面临赔付风险,储能企业在签约时也要更审慎。
图片
远景储能交流柜抵达英国提兹港(Teesport)。
相比其他储能企业,远景在开拓海外储能市场时具有先天优势。远景科技集团旗下的电池科技企业远景动力、智能物联网科技企业远景智能都是全球化布局,远景动力在全球设有13个电池制造基地。远景能源与远景动力、远景智能共同组建了本地化的服务团队,可以实现本地化生产、交付和快速响应。
远景能源是业内知名的储能系统集成商,也是全球领先的风机制造商,是国内海外出货量最大的风电整机商,远景能源在风电领域的全球客户资源,可以赋能远景在全球的储能业务拓展。
此外,远景打造了一个国际化的零碳品牌,2022年实现了运营碳中和,是全球最早实现碳中和的绿色科技企业之一,远景动力也成为全球首家实现运营碳中和的电池科技企业,在越来越看重碳排的海外客户中具有品牌优势。
钱振华表示,目前英国市场是远景最重要的海外储能市场。一是因为英国储能市场以源网侧储能为主,市场规模大,仅次于中国和美国,每年的新增订单规模可达10GWh;二是英国储能市场与远景的产品理念很契合。远景软硬件一体的智慧液冷解决方案,为参与市场交易打造,追求更低度电成本、更高度电收益,可以为客户创造更大价值,也通过追逐市场价格信号满足电力系统调节需求,这与英国电力市场的内在运行逻辑一致。
“中国也在不断完善电力市场机制,通过市场激励,来推动储能参与交易,实现储能规模增长和满足系统调节需求。” 钱振华说,英国不仅是远景储能的重要市场,也是远景产品和理念的“练兵场”,“下一步我们会总结海外好的技术方案、经验做法,引入国内储能市场,推动中国储能更好的发展。”

权威之声

储能行业

权威之声

在非洲某岛国,远景为一个光储项目提供300MWh的储能设备,该项目是当地脱碳目标下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电力系统的灯塔项目,需要具备自适应电网技术(构网型技术),是世界上首个具备百MW级并离网无缝切换技术及黑启动技术的大型储能项目。
英国电力市场成熟,投资商基于商业逻辑投资储能电站,更希望储能企业可以提供一站式的解决方案,远景整合当地EPC资源,为客户提供端到端的全过程解决方案,包括基于与远景储能硬件融合设计的智能交易终端,为客户提供交易解决方案。英国客户使用远景的硬件设备,还用远景的软件和算法参与市场交易。
钱振华表示,开拓海外市场还需要有专业的法务团队,对当地的法律法规要有清晰的了解,比如新加坡SCDF的防火隔热标准,就需要先期了解去做技术攻关、认证;另外,海外投资商更看重商业逻辑,在合同条款中往往会约定运营指标和长期服务,如果不能达到合同要求,可能面临赔付风险,储能企业在签约时也要更审慎。
相比其他储能企业,远景在开拓海外储能市场时具有先天优势。远景科技集团旗下的电池科技企业远景动力、智能物联网科技企业远景智能都是全球化布局,远景动力在全球设有13个电池制造基地。远景能源与远景动力、远景智能共同组建了本地化的服务团队,可以实现本地化生产、交付和快速响应。
远景能源是业内知名的储能系统集成商,也是全球领先的风机制造商,是国内海外出货量最大的风电整机商,远景能源在风电领域的全球客户资源,可以赋能远景在全球的储能业务拓展。
此外,远景打造了一个国际化的零碳品牌,2022年实现了运营碳中和,是全球最早实现碳中和的绿色科技企业之一,远景动力也成为全球首家实现运营碳中和的电池科技企业,在越来越看重碳排的海外客户中具有品牌优势。
钱振华表示,目前英国市场是远景最重要的海外储能市场。一是因为英国储能市场以源网侧储能为主,市场规模大,仅次于中国和美国,每年的新增订单规模可达10GWh;二是英国储能市场与远景的产品理念很契合。远景软硬件一体的智慧液冷解决方案,为参与市场交易打造,追求更低度电成本、更高度电收益,可以为客户创造更大价值,也通过追逐市场价格信号满足电力系统调节需求,这与英国电力市场的内在运行逻辑一致。
“中国也在不断完善电力市场机制,通过市场激励,来推动储能参与交易,实现储能规模增长和满足系统调节需求。” 钱振华说,英国不仅是远景储能的重要市场,也是远景产品和理念的“练兵场”,“下一步我们会总结海外好的技术方案、经验做法,引入国内储能市场,推动中国储能更好的发展。”

储能行业

权威之声

远景能源是业内知名的储能系统集成商,也是全球领先的风机制造商,是国内海外出货量最大的风电整机商,远景能源在风电领域的全球客户资源,可以赋能远景在全球的储能业务拓展。
此外,远景打造了一个国际化的零碳品牌,2022年实现了运营碳中和,是全球最早实现碳中和的绿色科技企业之一,远景动力也成为全球首家实现运营碳中和的电池科技企业,在越来越看重碳排的海外客户中具有品牌优势。
钱振华表示,目前英国市场是远景最重要的海外储能市场。一是因为英国储能市场以源网侧储能为主,市场规模大,仅次于中国和美国,每年的新增订单规模可达10GWh;二是英国储能市场与远景的产品理念很契合。远景软硬件一体的智慧液冷解决方案,为参与市场交易打造,追求更低度电成本、更高度电收益,可以为客户创造更大价值,也通过追逐市场价格信号满足电力系统调节需求,这与英国电力市场的内在运行逻辑一致。
“中国也在不断完善电力市场机制,通过市场激励,来推动储能参与交易,实现储能规模增长和满足系统调节需求。” 钱振华说,英国不仅是远景储能的重要市场,也是远景产品和理念的“练兵场”,“下一步我们会总结海外好的技术方案、经验做法,引入国内储能市场,推动中国储能更好的发展。”

储能行业

储能是在用的,不是用来撑门面、换路条的

来源:北极星电池网

“据国内权威机构统计,前期投运的功率性储能宣称十年预期寿命,实际运行寿命不足三年就已大面积退役;投运的能量型储能承诺寿命20年,目前实际仅有3到5年,且年循环次数大部分不到设计时的一半。”
11月9日,2023世界储能大会在福建宁德盛大召开。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吴凯在会上发表题为《可信可续,推动储能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演讲。
内容如下:
储能是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实现全球碳中和的重要支撑。
根据中关村储能产业联盟统的统计,去年全球已投运电力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已经达到230个G瓦时以上。那说明一点,我这里指的储能是专指电化学储能。后续我的报告中都是指这一点,就不再赘述了。
储能已从研发示范转向快速商业化推广。同时我们也清醒的看到,储能既涉及生命财产安全,业务涉及电力系统运行安全,是一个关键的基础设施,制作成本极高,因此不能走先追求速度,在追求质量的老路,必须一开始就坚持高质量发展。我们认为,要实现储能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必须做到可信赖、可持续,在宁德时代我们简称之为可信可续。
那么,如何做到可信可信呢?
首先,安全体系是实现储能行业可信可续的基石。储能产业快速发展,正成为新的增长极。这几年不单做消费电池和汽车电池的开始做储能电池,其他行业也纷纷跨界做储能。天眼查数据显示,去年中国新增注册储能企业有37000多家,今年以来再次新增五万余家。行业百花齐放是好事,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一哄而上的风险。
根据公开报道,目前全球储能电站有五千多座(不含户用)。统计显示,这些储能电站发生了着火事故七十多起,相当于火灾概率大约在1.52%。和国外相比,中国储能电站的事故率相对低一些。这一部分是电池材料体系的原因,我们选择体系的稳定性是相对好的。更但更重要的应该说与国外相比,我们很多地方是强制配储,会有配置不用或者使用率非常低。所以安全问题应该说还没有充分的显现出来。
系牢安全带,储能才能真正融入发展的高速路。储能的高质量发展要稳中求进。稳,必须严格把关。如果安全体系不成熟的产品投入商用,一旦发生重大事故,将对整个行业和社会带来损害。
宁德时代一直希望为用户、为所有的合作伙伴,也为自己绑牢安全带。我们参照核电站的安全设计理念,在材料选择、开发设计、极限制造、实证测试等方面构建了储能的多级安全体系。我们希望行业百花齐放,比拼的是安全技术、安全设计,而不是丢掉质量安全去比低价、比偷工减料、比虚假承诺。
图片
其次,实证标准是实现储能行业可信可续的关键。新型储能的发展不能图一时之利,要谋长远。就像是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我们储能是在用的,不是用来撑门面、做摆设、换路条的。
而且储能作为基础设施,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要用十年、二十年以上,要在多种复杂和硬件条件下能够安全稳定高质量的运行。现在很多企业都承认说自己能做到20年、25年,循环寿命能达到12000次甚至15000次。那客户和第三方如何检测这些指标的呢?依据什么标准呢?目前应该说都还没有,基本上应该说是都是靠的是口头承诺。
据国内权威机构统计,前期投运的功率性储能宣称十年预期寿命,实际运行寿命不足三年就已大面积退役;投运的能量型储能承诺寿命20年,目前实际仅有3到5年,且年循环次数大部分不到设计时的一半。疫情期间还会出现各种问题。监控面板上,大家常常看到“红色的海洋”。
有人说储能利用小时数不达预期是因为电网不合理。但是如果电网放开手脚调度,我们又能保证多少储能可以随时响应,一起顶上、从容应对呢?所以我认为根本原因还是我们没有让电网和能源主管部门相信,储能可以成为电网安全稳定的关键支撑。不但中国没有,海外也是空白。
根据美国能源部数据,截止2021年底,全球先后部署锂电池调频项目共计169个,总装机规模1.378,其中部署的续航30分钟调频项目基本都已经退役,退役原因基本归结于实际运行寿命严重不足,过早退化。
当前,全球已出台的标准法规大部分集中在电池本身的安全和电站的消防规范,而在并网前,对储能电站系统级别的安全可靠性测试和验证标准仍是空白。行业急需围绕大容量、高安全、高可靠性系统的并网运行,建立完善的测试评价标准体系,构建高标准的测试与实证平台,针对电池寿命等关键指标形成行业公认的可靠的实测标准,并对储能设备的电网适应性进行测试验证,模拟储能在过电压、恶劣环境、火灾、自然灾害等多种条件的真实表现,通过半实物仿真与实证数据,做到在并网运行前就让储能得到实证验证,真正实现从能用到好用的蜕变。
图片
第三,生态融合是实现储能行业可信可续的沃土和未来。储能的发展短期有挑战,但长期要有信心。储能能够解决新能源看天吃饭的问题,其功能和价值无可替代。只要能跨过质量、安全、实证的一道道坎,跑下去就是一道通途。今年以来的行业的阵痛大家感受很深,原因就在于单打独斗很难解决系统性的问题。安全是,实证也是,走不了速成路。
所以我们希望行业能打造一个生态共融的产业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共享技术、分享数据、分享信息,让每一个伙伴都可以在这里得到滋养,获得成长。在这个生态里,可以有储能,也可以有源网荷,也可以有能源、交通、港口、文旅各行各业,大家共同推动储能在更广泛场景的共同发展,共同构建可信赖、可持续的储能产业。
储能的未来风光无限,我们期待与全球产业链伙伴真诚协作,以安全体系引领、实施标准引领、生态共赢引领,携手构建可信可续的新型储能,共赴更绿色、更美好的新能源未来。谢谢大家!

权威之声

储能行业

权威之声

能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必须做到可信赖、可持续,在宁德时代我们简称之为可信可续。
那么,如何做到可信可信呢?
首先,安全体系是实现储能行业可信可续的基石。储能产业快速发展,正成为新的增长极。这几年不单做消费电池和汽车电池的开始做储能电池,其他行业也纷纷跨界做储能。天眼查数据显示,去年中国新增注册储能企业有37000多家,今年以来再次新增五万余家。行业百花齐放是好事,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一哄而上的风险。
根据公开报道,目前全球储能电站有五千多座(不含户用)。统计显示,这些储能电站发生了着火事故七十多起,相当于火灾概率大约在1.52%。和国外相比,中国储能电站的事故率相对低一些。这一部分是电池材料体系的原因,我们选择体系的稳定性是相对好的。更但更重要的应该说与国外相比,我们很多地方是强制配储,会有配置不用或者使用率非常低。所以安全问题应该说还没有充分的显现出来。
系牢安全带,储能才能真正融入发展的高速路。储能的高质量发展要稳中求进。稳,必须严格把关。如果安全体系不成熟的产品投入商用,一旦发生重大事故,将对整个行业和社会带来损害。
宁德时代一直希望为用户、为所有的合作伙伴,也为自己绑牢安全带。我们参照核电站的安全设计理念,在材料选择、开发设计、极限制造、实证测试等方面构建了储能的多级安全体系。我们希望行业百花齐放,比拼的是安全技术、安全设计,而不是丢掉质量安全去比低价、比偷工减料、比虚假承诺。
其次,实证标准是实现储能行业可信可续的关键。新型储能的发展不能图一时之利,要谋长远。就像是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我们储能是在用的,不是用来撑门面、做摆设、换路条的。
而且储能作为基础设施,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要用十年、二十年以上,要在多种复杂和硬件条件下能够安全稳定高质量的运行。现在很多企业都承认说自己能做到20年、25年,循环寿命能达到12000次甚至15000次。那客户和第三方如何检测这些指标的呢?依据什么标准呢?目前应该说都还没有,基本上应该说是都是靠的是口头承诺。
据国内权威机构统计,前期投运的功率性储能宣称十年预期寿命,实际运行寿命不足三年就已大面积退役;投运的能量型储能承诺寿命20年,目前实际仅有3到5年,且年循环次数大部分不到设计时的一半。疫情期间还会出现各种问题。监控面板上,大家常常看到“红色的海洋”。
有人说储能利用小时数不达预期是因为电网不合理。但是如果电网放开手脚调度,我们又能保证多少储能可以随时响应,一起顶上、从容应对呢?所以我认为根本原因还是我们没有让电网和能源主管部门相信,储能可以成为电网安全稳定的关键支撑。不但中国没有,海外也是空白。
根据美国能源部数据,截止2021年底,全球先后部署锂电池调频项目共计169个,总装机规模1.378,其中部署的续航30分钟调频项目基本都已经退役,退役原因基本归结于实际运行寿命严重不足,过早退化。
当前,全球已出台的标准法规大部分集中在电池本身的安全和电站的消防规范,而在并网前,对储能电站系统级别的安全可靠性测试和验证标准仍是空白。行业急需围绕大容量、高安全、高可靠性系统的并网运行,建立完善的测试评价标准体系,构建高标准的测试与实证平台,针对电池寿命等关键指标形成行业公认的可靠的实测标准,并对储能设备的电网适应性进行测试验证,模拟储能在过电压、恶劣环境、火灾、自然灾害等多种条件的真实表现,通过半实物仿真与实证数据,做到在并网运行前就让储能得到实证验证,真正实现从能用到好用的蜕变。
图片
第三,生态融合是实现储能行业可信可续的沃土和未来。储能的发展短期有挑战,但长期要有信心。储能能够解决新能源看天吃饭的问题,其功能和价值无可替代。只要能跨过质量、安全、实证的一道道坎,跑下去就是一道通途。今年以来的行业的阵痛大家感受很深,原因就在于单打独斗很难解决系统性的问题。安全是,实证也是,走不了速成路。
所以我们希望行业能打造一个生态共融的产业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共享技术、分享数据、分享信息,让每一个伙伴都可以在这里得到滋养,获得成长。在这个生态里,可以有储能,也可以有源网荷,也可以有能源、交通、港口、文旅各行各业,大家共同推动储能在更广泛场景的共同发展,共同构建可信赖、可持续的储能产业。
储能的未来风光无限,我们期待与全球产业链伙伴真诚协作,以安全体系引领、实施标准引领、生态共赢引领,携手构建可信可续的新型储能,共赴更绿色、更美好的新能源未来。谢谢大家!

储能行业

权威之声

三年就已大面积退役;投运的能量型储能承诺寿命20年,目前实际仅有3到5年,且年循环次数大部分不到设计时的一半。疫情期间还会出现各种问题。监控面板上,大家常常看到“红色的海洋”。
有人说储能利用小时数不达预期是因为电网不合理。但是如果电网放开手脚调度,我们又能保证多少储能可以随时响应,一起顶上、从容应对呢?所以我认为根本原因还是我们没有让电网和能源主管部门相信,储能可以成为电网安全稳定的关键支撑。不但中国没有,海外也是空白。
根据美国能源部数据,截止2021年底,全球先后部署锂电池调频项目共计169个,总装机规模1.378,其中部署的续航30分钟调频项目基本都已经退役,退役原因基本归结于实际运行寿命严重不足,过早退化。
当前,全球已出台的标准法规大部分集中在电池本身的安全和电站的消防规范,而在并网前,对储能电站系统级别的安全可靠性测试和验证标准仍是空白。
行业急需围绕大容量、高安全、高可靠性系统的并网运行,建立完善的测试评价标准体系,构建高标准的测试与实证平台,针对电池寿命等关键指标形成行业公认的可靠的实测标准,并对储能设备的电网适应性进行测试验证,模拟储能在过电压、恶劣环境、火灾、自然灾害等多种条件的真实表现,通过半实物仿真与实证数据,做到在并网运行前就让储能得到实证验证,真正实现从能用到好用的蜕变。
第三,生态融合是实现储能行业可信可续的沃土和未来。储能的发展短期有挑战,但长期要有信心。储能能够解决新能源看天吃饭的问题,其功能和价值无可替代。只要能跨过质量、安全、实证的一道道坎,跑下去就是一道通途。今年以来的行业的阵痛大家感受很深,原因就在于单打独斗很难解决系统性的问题。安全是,实证也是,走不了速成路。
所以我们希望行业能打造一个生态共融的产业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共享技术、分享数据、分享信息,让每一个伙伴都可以在这里得到滋养,获得成长。在这个生态里,可以有储能,也可以有源网荷,也可以有能源、交通、港口、文旅各行各业,大家共同推动储能在更广泛场景的共同发展,共同构建可信赖、可持续的储能产业。
储能的未来风光无限,我们期待与全球产业链伙伴真诚协作,以安全体系引领、实施标准引领、生态共赢引领,携手构建可信可续的新型储能,共赴更绿色、更美好的新能源未来。谢谢大家!

储能行业

权威之声

灾、自然灾害等多种条件的真实表现,通过半实物仿真与实证数据,做到在并网运行前就让储能得到实证验证,真正实现从能用到好用的蜕变。
第三,生态融合是实现储能行业可信可续的沃土和未来。储能的发展短期有挑战,但长期要有信心。储能能够解决新能源看天吃饭的问题,其功能和价值无可替代。只要能跨过质量、安全、实证的一道道坎,跑下去就是一道通途。
今年以来的行业的阵痛大家感受很深,原因就在于单打独斗很难解决系统性的问题。安全是,实证也是,走不了速成路。
所以我们希望行业能打造一个生态共融的产业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共享技术、分享数据、分享信息,让每一个伙伴都可以在这里得到滋养,获得成长。在这个生态里,可以有储能,也可以有源网荷,也可以有能源、交通、港口、文旅各行各业,大家共同推动储能在更广泛场景的共同发展,共同构建可信赖、可持续的储能产业。
储能的未来风光无限,我们期待与全球产业链伙伴真诚协作,以安全体系引领、实施标准引领、生态共赢引领,携手构建可信可续的新型储能,共赴更绿色、更美好的新能源未来。谢谢大家!

储能行业

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召开专题会议

来源: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

近日,应急管理部党委委员,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党组书记、局长黄锦生主持召开专题会议,深刻学习领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紧急传达落实应急管理部党委会议工作部署,强调要深刻汲取山西吕梁市永聚煤矿一办公楼火灾事故教训,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履职尽责,全力防范化解各类重大安全风险,落实落细各项责任措施,以实际行动和良好成效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会议指出,要立即深入组织矿山企业开展井上井下各类隐患专项排查整治,扎实推进“三堂一舍”隐患排查治理,强化“三堂一舍”消防设施设备建设和安全管理,会同住建、市场监管、矿山行业管理、矿山安全监管、消防等部门及时制修订有关标准规范,会同有关部门统一澡堂、更衣室建设和改造标准。要规范更衣吊篮使用,所有矿山企业一律暂时将全部吊篮下放至地面,切断供电电源、不得升降并严格消防管理、全面整改,矿山企业要建设符合设计标准和消防要求的职工洗澡间、更衣室、更衣设施。要及时修订煤矿、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重大隐患判定标准,对吊篮、浴室、矿灯房、食堂、俱乐部、电影院等矿山地面建筑及设施设备安全防范标准进行认真研究,系统评估安全性、可靠性,将所有可能对人员、财产造成严重危害的隐患列入重大隐患判定标准。要深入分析各省重大隐患整改不落实的深层次原因和堵点,各省级局要责任下压、力量下沉、重心下移、落实下倾、执行下实,有效督促地方政府、部门、企业彻底梳理、检视重大隐患整改情况,推动重大隐患有效排查整治,全面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
会议强调,要结合冬季事故易发多发等季节特点和矿山安全风险特征,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必须身先士卒、以上率下,全力执行紧急通知的各项要求,强力推进隐蔽致灾因素普查、重大灾害治理、重大隐患专项排查整治、重大安全风险管控、矿山安全基础建设、矿山安全源头治理,提升应急准备和救援能力,严肃事故查处和责任追究。要组织对山西省矿山安全开展帮扶指导,推动山西省解决和根治矿山领域重点难点堵点问题;组织对山东、云南、贵州、新疆等重点地区开展帮扶“回头看”,重点评估当前典型、共性、深层次问题是否得到有效解决,一批长效机制是否建立健全并加以推进,安全状况是否明显改善,矿山安全治理模式是否向事前预防转型等。要加大对矿山事故瞒报“大起底”专项行动督查督办力度,各相关部门要严格把关核查结果,做到核查一件、审核一件、处置一件、销号一件。要压紧压实地方党委政府责任,各省级局要逐市逐县梳理今年以来发现的矿山企业及监管部门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四季度集中“督政”,对矿山安全生产问题严重、得过且过的市县,一律约谈政府主要负责人,并向其上一级地方党委政府和组织、纪检监察部门通报。要杜绝各类矿井执法和监督的差异性,各省级局要狠抓正面典型激励和反面典型惩戒,做到底线不能踩、高压线带电、红线带刺,法律法规制度长牙齿,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权威之声

煤炭行业

权威之声

行下实,有效督促地方政府、部门、企业彻底梳理、检视重大隐患整改情况,推动重大隐患有效排查整治,全面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
会议强调,要结合冬季事故易发多发等季节特点和矿山安全风险特征,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必须身先士卒、以上率下,全力执行紧急通知的各项要求,强力推进隐蔽致灾因素普查、重大灾害治理、重大隐患专项排查整治、重大安全风险管控、矿山安全基础建设、矿山安全源头治理,提升应急准备和救援能力,严肃事故查处和责任追究。要组织对山西省矿山安全开展帮扶指导,推动山西省解决和根治矿山领域重点难点堵点问题;组织对山东、云南、贵州、新疆等重点地区开展帮扶“回头看”,重点评估当前典型、共性、深层次问题是否得到有效解决,一批长效机制是否建立健全并加以推进,安全状况是否明显改善,矿山安全治理模式是否向事前预防转型等。要加大对矿山事故瞒报“大起底”专项行动督查督办力度,各相关部门要严格把关核查结果,做到核查一件、审核一件、处置一件、销号一件。要压紧压实地方党委政府责任,各省级局要逐市逐县梳理今年以来发现的矿山企业及监管部门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四季度集中“督政”,对矿山安全生产问题严重、得过且过的市县,一律约谈政府主要负责人,并向其上一级地方党委政府和组织、纪检监察部门通报。要杜绝各类矿井执法和监督的差异性,各省级局要狠抓正面典型激励和反面典型惩戒,做到底线不能踩、高压线带电、红线带刺,法律法规制度长牙齿,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煤炭行业

煤炭业大力推进清洁高效利用 增强安全保供能力

来源:人民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改造”。
传统产业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如何通过新技术新业态改造提升,增强产业发展的接续性和竞争力,让“老树”发出“新芽”?本版今起推出“传统产业新模样”系列报道,展现煤炭、建筑、纺织等传统行业转型升级、焕发生机的新实践、新成效。
——编 者
煤炭是我国能源安全的“压舱石”,年消费量占国内能源消费总量的56%左右。作为重要的传统能源产业,煤炭工业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发展,却也一度给人们留下了粗放、高污染的印象。
近年来,煤炭工业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进清洁高效利用,发生了不少可喜的新变化。
高端化  跳出传统发展模式,开发高附加值、精细化、差异化产品
在实现“双碳”目标背景下,煤炭将从现阶段我国的主体能源,逐渐转为支撑性能源,继而向应急保障和调峰能源转变。看长远,煤炭业如何跳出“挖煤—卖煤”的传统路子,打造新的增长点?
  在国家能源准能集团研发中心,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了一种黏稠的黑色液体。这是企业的最新研究成果——煤基纳米碳氢燃料,由煤、水和少量添加剂,经过纳米化工艺制成的一种新型特种燃料。
  “这种燃料点火温度低,且可以维持自主稳定燃烧,能够大幅降低火电厂发电煤耗。”国家能源准能集团有关负责人说,不只是火力发电领域,煤基纳米碳氢燃料还可以应用于炸药、燃油替代、煤化工气化等多个领域。以煤化工气化为例,通常煤浆浓度每提高1个百分点,合成气产率可提高0.5个百分点。传统水煤浆浓度一般为60%左右,进一步提升浓度的成本很高,而煤基纳米碳氢燃料成浆浓度可接近70%。
  “一家煤化工企业试用后,产出的合成气增加,每年能新增2亿元左右的收益。”该负责人介绍,以煤基纳米碳氢燃料替代原燃料煤炭,准能集团正打造“煤—电—粉煤灰—绿色电解铝—高端铝产品、稀有金属—白泥综合利用产品”的产业链,将煤炭“吃干榨净”。初步估算,这条产业链的经济效益将是原煤价值的18倍,还能为解决我国铝土矿资源不足等问题提供新的路径。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新闻发言人张宏认为,煤炭在能源属性达到峰值之后,工业原料属性会越来越突出。应提高煤炭作为原料的综合利用效能,开发高附加值、精细化、差异化产品,推动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
  对于煤炭推动高端化发展带来的效益,山东能源兖矿鲁南化工董事长张岭感触颇深:“这两年,针对下游客户对醋酸脱碘的指标需求,我们持续开展技术攻关。品质提升了,产品‘身价’上涨,预计今年仅精脱碘醋酸这一项的销售,就能增加效益1000多万元。”
  眼下,鲁南化工加紧冲刺己内酰胺产业链配套节能减碳一体化项目的投产目标。“己内酰胺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可加工成尼龙6,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电器、包装等领域,在汽车领域可以用于制造轻量化零部件,提高燃油效率。”张岭说,项目建成后将实现更多低阶原料煤的提级利用,二氧化碳排放量可降低约10%。
  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我国煤制油、煤制气、煤(甲醇)制烯烃、煤制乙二醇产能分别达到931万吨、61.25亿立方米、1672万吨、1155万吨,煤炭作为化工原料的综合利用效能持续提高,为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十四五’及今后较长时期,煤炭工业改革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还将持续下降,倒逼煤炭行业必须转变长期以来依靠产量增加、规模扩张、价格上涨的发展方式,着力推动转型升级,提升发展质量。”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梁嘉琨认为,未来,煤炭行业还将继续加快向生产智能化、管理信息化、产业分工专业化、煤炭利用洁净化转变。
  智能化
  全国煤矿智能化建设总投资规模已超1500亿元,助力保安全、提效率
  内蒙古鄂尔多斯,梯田般盘绕的露天矿坑里,载重330吨的无人矿用卡车装上电铲剥离的矿土,前往2.5公里外的卸载区排弃,整个“采、运、排”过程精准顺畅。
  “露天煤矿的矿卡车型大、盲区多,尤其是夜间或者天气差时,司机作业安全隐患大。这些无人矿卡采用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数字孪生等新技术,能够自主规划路径、精准停靠卸载,驾驶速度也和司机驾驶差不多。”国家能源准能集团黑岱沟露天煤矿智能化建设管理中心经理郭培说。
  输入煤岩、台阶参数等信息,智能穿爆系统可将布孔精度提升到5厘米以内;高台阶雷达监测系统,能够快速识别潜在危险区域,预警时效由24小时缩短至2小时,每年可多采收煤炭超过10万吨……智能科技赋能,黑岱沟露天煤矿的生产管理更加智慧高效。
  百米井下,煤炭生产同样智能。在山东能源枣矿集团付村煤业公司,工作人员在电脑上轻点启动键,智能采煤机缓缓向前,液压支架自动跟机支护,乌黑的煤炭落入刮板运输机向外运出。
  “井下单个工作面从18人减少到7人,单产水平提高了46%左右。”付村煤业公司副经理侯晓松介绍,矿井还安装了智能喷雾系统,可实现煤流识别喷雾和粉尘超限喷雾,改善作业环境。
  煤炭行业属于高危行业,生产过程常常伴随水害、火灾、瓦斯、冲击地压、粉尘等灾害隐患。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可以减少高危岗位,助力减人员、保安全、提效率。国家能源局煤炭司有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22年底,国家能源集团、中煤集团、山东能源集团等7家重点煤炭企业已建成智能化产能13.93亿吨/年,占其总产能的74.7%。
  智能化建设也撬动了相关产业升级。截至今年5月,全国累计建成1043个智能化采煤工作面、1277个智能化掘进工作面。据初步统计,全国煤矿智能化建设总投资规模已超1500亿元,带动了矿山物联网、煤机装备制造、智能控制系统等产业快速发展。
  “规模大、场景多,是我国煤炭行业智能化建设的优势,但也带来了挑战。”山东能源集团董事长李伟认为,不同地区、不同企业的煤矿生产条件差异较大,采掘、运输、洗选等场景复杂多样,智能化应用成本高、复制难度大,“下一步,应加快煤矿智能化标准体系建设,打通煤炭、煤机、软件等企业之间的数据壁垒,沉淀数据、推进共享。”
  绿色化
  加快绿色低碳技术攻关,推动资源循环利用
  采访中,不少专家和企业表示,煤炭等化石能源短期内仍是主体能源,推动煤炭产业绿色低碳发展、与新能源优化组合,是统筹减污降碳和安全保供的现实选择。
  江苏徐州,驱车前往徐矿集团华美热电公司的途中,蓝天白云、满目翠绿。这个曾经因煤而兴、也因煤而困的城市,从“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走出了一条转型新路。
  华美热电公司厂区内,两台循环流化床发电机组满负荷运行,地面、池塘、屋顶等处,近1.3万块光伏板整齐排列,部分光伏板下还种上了花生、红薯等作物。
  华美热电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卢官发告诉记者,今年以来,电厂加快实施机组节能降耗、供热升级等技术改造,各项参数均优于超低排放标准。上半年二期光伏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发电约860万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煤约2720吨,电厂自发自用外多余的绿电,可以供附近的淮海大数据中心使用。
  “生态优先、绿色低碳,是推动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徐矿集团董事长冯兴振看来,今后5年是企业绿色转型的跃升期,“生产方式上,将坚持‘是矿不像矿、产煤不见煤、采煤不用煤’的思路,大力推广清洁化生产技术、装备、工艺,实现煤炭清洁开采与高效利用。产业结构上,要从‘一煤独大’向‘多能互补’转变,积极建设光伏等新能源项目。”
  推动资源循环利用、价值循环提升,是煤炭行业绿色转型的另一个主攻方向。在国家能源准能集团,近10万亩复垦土地资源被打造为工业旅游景区;在山东能源枣矿集团高庄煤业公司,煤矸石用于筑路、制砖等,尾煤泥截粗改造提高中煤产率;在徐矿集团张双楼煤矿,矿井涌水作为井下防尘水使用……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10年来,全国矿井水综合利用率由62%提高到79.3%,土地复垦率由42%提高到57.8%,煤矸石及低热值煤综合利用发电装机由2950万千瓦提升到4300万千瓦,实现超低排放的煤电机组装机超过10.5亿千瓦,占比达到94%左右。
  针对煤炭固有的高碳特征,一些煤企在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封存(CCUS)技术上积极创新。今年6月,亚洲最大火电CCUS项目在国家能源集团江苏泰州电厂建成投产,二氧化碳捕集率大于90%,捕集电耗较传统工艺降低约10%。“项目自主研发了新一代高容量、低能耗、长寿命吸收剂,开发了焊接制造、食品级干冰、机械清洗等用户,将实现捕集二氧化碳的100%消纳利用。”江苏泰州电厂副总经理刘建东介绍。
  将“乌金”炼成“绿金”,并非一蹴而就。梁嘉琨表示,下一阶段,要尽快突破煤炭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进一步完善碳核算、碳减排体系。同时,持续探索煤炭绿色低碳的生产开发模式,探索煤炭等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协同组合发展的动力机制。

权威之声

煤炭行业

权威之声

继而向应急保障和调峰能源转变。看长远,煤炭业如何跳出“挖煤—卖煤”的传统路子,打造新的增长点?
在国家能源准能集团研发中心,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了一种黏稠的黑色液体。这是企业的最新研究成果——煤基纳米碳氢燃料,由煤、水和少量添加剂,经过纳米化工艺制成的一种新型特种燃料。
“这种燃料点火温度低,且可以维持自主稳定燃烧,能够大幅降低火电厂发电煤耗。”国家能源准能集团有关负责人说,不只是火力发电领域,煤基纳米碳氢燃料还可以应用于炸药、燃油替代、煤化工气化等多个领域。以煤化工气化为例,通常煤浆浓度每提高1个百分点,合成气产率可提高0.5个百分点。传统水煤浆浓度一般为60%左右,进一步提升浓度的成本很高,而煤基纳米碳氢燃料成浆浓度可接近70%。
“一家煤化工企业试用后,产出的合成气增加,每年能新增2亿元左右的收益。”该负责人介绍,以煤基纳米碳氢燃料替代原燃料煤炭,准能集团正打造“煤—电—粉煤灰—绿色电解铝—高端铝产品、稀有金属—白泥综合利用产品”的产业链,将煤炭“吃干榨净”。初步估算,这条产业链的经济效益将是原煤价值的18倍,还能为解决我国铝土矿资源不足等问题提供新的路径。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新闻发言人张宏认为,煤炭在能源属性达到峰值之后,工业原料属性会越来越突出。应提高煤炭作为原料的综合利用效能,开发高附加值、精细化、差异化产品,推动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
对于煤炭推动高端化发展带来的效益,山东能源兖矿鲁南化工董事长张岭感触颇深:“这两年,针对下游客户对醋酸脱碘的指标需求,我们持续开展技术攻关。品质提升了,产品‘身价’上涨,预计今年仅精脱碘醋酸这一项的销售,就能增加效益1000多万元。”
眼下,鲁南化工加紧冲刺己内酰胺产业链配套节能减碳一体化项目的投产目标。“己内酰胺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可加工成尼龙6,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电器、包装等领域,在汽车领域可以用于制造轻量化零部件,提高燃油效率。”张岭说,项目建成后将实现更多低阶原料煤的提级利用,二氧化碳排放量可降低约10%。
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我国煤制油、煤制气、煤(甲醇)制烯烃、煤制乙二醇产能分别达到931万吨、61.25亿立方米、1672万吨、1155万吨,煤炭作为化工原料的综合利用效能持续提高,为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十四五’及今后较长时期,煤炭工业改革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还将持续下降,倒逼煤炭行业必须转变长期以来依靠产量增加、规模扩张、价格上涨的发展方式,着力推动转型升级,提升发展质量。”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梁嘉琨认为,未来,煤炭行业还将继续加快向生产智能化、管理信息化、产业分工专业化、煤炭利用洁净化转变。
  智能化
  全国煤矿智能化建设总投资规模已超1500亿元,助力保安全、提效率
  内蒙古鄂尔多斯,梯田般盘绕的露天矿坑里,载重330吨的无人矿用卡车装上电铲剥离的矿土,前往2.5公里外的卸载区排弃,整个“采、运、排”过程精准顺畅。
  “露天煤矿的矿卡车型大、盲区多,尤其是夜间或者天气差时,司机作业安全隐患大。这些无人矿卡采用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数字孪生等新技术,能够自主规划路径、精准停靠卸载,驾驶速度也和司机驾驶差不多。”国家能源准能集团黑岱沟露天煤矿智能化建设管理中心经理郭培说。
  输入煤岩、台阶参数等信息,智能穿爆系统可将布孔精度提升到5厘米以内;高台阶雷达监测系统,能够快速识别潜在危险区域,预警时效由24小时缩短至2小时,每年可多采收煤炭超过10万吨……智能科技赋能,黑岱沟露天煤矿的生产管理更加智慧高效。
  百米井下,煤炭生产同样智能。在山东能源枣矿集团付村煤业公司,工作人员在电脑上轻点启动键,智能采煤机缓缓向前,液压支架自动跟机支护,乌黑的煤炭落入刮板运输机向外运出。
  “井下单个工作面从18人减少到7人,单产水平提高了46%左右。”付村煤业公司副经理侯晓松介绍,矿井还安装了智能喷雾系统,可实现煤流识别喷雾和粉尘超限喷雾,改善作业环境。
  煤炭行业属于高危行业,生产过程常常伴随水害、火灾、瓦斯、冲击地压、粉尘等灾害隐患。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可以减少高危岗位,助力减人员、保安全、提效率。国家能源局煤炭司有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22年底,国家能源集团、中煤集团、山东能源集团等7家重点煤炭企业已建成智能化产能13.93亿吨/年,占其总产能的74.7%。
  智能化建设也撬动了相关产业升级。截至今年5月,全国累计建成1043个智能化采煤工作面、1277个智能化掘进工作面。据初步统计,全国煤矿智能化建设总投资规模已超1500亿元,带动了矿山物联网、煤机装备制造、智能控制系统等产业快速发展。
  “规模大、场景多,是我国煤炭行业智能化建设的优势,但也带来了挑战。”山东能源集团董事长李伟认为,不同地区、不同企业的煤矿生产条件差异较大,采掘、运输、洗选等场景复杂多样,智能化应用成本高、复制难度大,“下一步,应加快煤矿智能化标准体系建设,打通煤炭、煤机、软件等企业之间的数据壁垒,沉淀数据、推进共享。”
  绿色化
  加快绿色低碳技术攻关,推动资源循环利用
  采访中,不少专家和企业表示,煤炭等化石能源短期内仍是主体能源,推动煤炭产业绿色低碳发展、与新能源优化组合,是统筹减污降碳和安全保供的现实选择。
  江苏徐州,驱车前往徐矿集团华美热电公司的途中,蓝天白云、满目翠绿。这个曾经因煤而兴、也因煤而困的城市,从“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走出了一条转型新路。
  华美热电公司厂区内,两台循环流化床发电机组满负荷运行,地面、池塘、屋顶等处,近1.3万块光伏板整齐排列,部分光伏板下还种上了花生、红薯等作物。
  华美热电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卢官发告诉记者,今年以来,电厂加快实施机组节能降耗、供热升级等技术改造,各项参数均优于超低排放标准。上半年二期光伏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发电约860万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煤约2720吨,电厂自发自用外多余的绿电,可以供附近的淮海大数据中心使用。
  “生态优先、绿色低碳,是推动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徐矿集团董事长冯兴振看来,今后5年是企业绿色转型的跃升期,“生产方式上,将坚持‘是矿不像矿、产煤不见煤、采煤不用煤’的思路,大力推广清洁化生产技术、装备、工艺,实现煤炭清洁开采与高效利用。产业结构上,要从‘一煤独大’向‘多能互补’转变,积极建设光伏等新能源项目。”
  推动资源循环利用、价值循环提升,是煤炭行业绿色转型的另一个主攻方向。在国家能源准能集团,近10万亩复垦土地资源被打造为工业旅游景区;在山东能源枣矿集团高庄煤业公司,煤矸石用于筑路、制砖等,尾煤泥截粗改造提高中煤产率;在徐矿集团张双楼煤矿,矿井涌水作为井下防尘水使用……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10年来,全国矿井水综合利用率由62%提高到79.3%,土地复垦率由42%提高到57.8%,煤矸石及低热值煤综合利用发电装机由2950万千瓦提升到4300万千瓦,实现超低排放的煤电机组装机超过10.5亿千瓦,占比达到94%左右。
  针对煤炭固有的高碳特征,一些煤企在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封存(CCUS)技术上积极创新。今年6月,亚洲最大火电CCUS项目在国家能源集团江苏泰州电厂建成投产,二氧化碳捕集率大于90%,捕集电耗较传统工艺降低约10%。“项目自主研发了新一代高容量、低能耗、长寿命吸收剂,开发了焊接制造、食品级干冰、机械清洗等用户,将实现捕集二氧化碳的100%消纳利用。”江苏泰州电厂副总经理刘建东介绍。
  将“乌金”炼成“绿金”,并非一蹴而就。梁嘉琨表示,下一阶段,要尽快突破煤炭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进一步完善碳核算、碳减排体系。同时,持续探索煤炭绿色低碳的生产开发模式,探索煤炭等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协同组合发展的动力机制。

煤炭行业

权威之声

分别达到931万吨、61.25亿立方米、1672万吨、1155万吨,煤炭作为化工原料的综合利用效能持续提高,为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十四五’及今后较长时期,煤炭工业改革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还将持续下降,倒逼煤炭行业必须转变长期以来依靠产量增加、规模扩张、价格上涨的发展方式,着力推动转型升级,提升发展质量。”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梁嘉琨认为,未来,煤炭行业还将继续加快向生产智能化、管理信息化、产业分工专业化、煤炭利用洁净化转变。
智能化  全国煤矿智能化建设总投资规模已超1500亿元,助力保安全、提效率
内蒙古鄂尔多斯,梯田般盘绕的露天矿坑里,载重330吨的无人矿用卡车装上电铲剥离的矿土,前往2.5公里外的卸载区排弃,整个“采、运、排”过程精准顺畅。
“露天煤矿的矿卡车型大、盲区多,尤其是夜间或者天气差时,司机作业安全隐患大。这些无人矿卡采用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数字孪生等新技术,能够自主规划路径、精准停靠卸载,驾驶速度也和司机驾驶差不多。”国家能源准能集团黑岱沟露天煤矿智能化建设管理中心经理郭培说。
输入煤岩、台阶参数等信息,智能穿爆系统可将布孔精度提升到5厘米以内;高台阶雷达监测系统,能够快速识别潜在危险区域,预警时效由24小时缩短至2小时,每年可多采收煤炭超过10万吨……智能科技赋能,黑岱沟露天煤矿的生产管理更加智慧高效。
百米井下,煤炭生产同样智能。在山东能源枣矿集团付村煤业公司,工作人员在电脑上轻点启动键,智能采煤机缓缓向前,液压支架自动跟机支护,乌黑的煤炭落入刮板运输机向外运出。
“井下单个工作面从18人减少到7人,单产水平提高了46%左右。”付村煤业公司副经理侯晓松介绍,矿井还安装了智能喷雾系统,可实现煤流识别喷雾和粉尘超限喷雾,改善作业环境。
煤炭行业属于高危行业,生产过程常常伴随水害、火灾、瓦斯、冲击地压、粉尘等灾害隐患。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可以减少高危岗位,助力减人员、保安全、提效率。国家能源局煤炭司有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22年底,国家能源集团、中煤集团、山东能源集团等7家重点煤炭企业已建成智能化产能13.93亿吨/年,占其总产能的74.7%。
  智能化建设也撬动了相关产业升级。截至今年5月,全国累计建成1043个智能化采煤工作面、1277个智能化掘进工作面。据初步统计,全国煤矿智能化建设总投资规模已超1500亿元,带动了矿山物联网、煤机装备制造、智能控制系统等产业快速发展。
  “规模大、场景多,是我国煤炭行业智能化建设的优势,但也带来了挑战。”山东能源集团董事长李伟认为,不同地区、不同企业的煤矿生产条件差异较大,采掘、运输、洗选等场景复杂多样,智能化应用成本高、复制难度大,“下一步,应加快煤矿智能化标准体系建设,打通煤炭、煤机、软件等企业之间的数据壁垒,沉淀数据、推进共享。”
  绿色化
  加快绿色低碳技术攻关,推动资源循环利用
  采访中,不少专家和企业表示,煤炭等化石能源短期内仍是主体能源,推动煤炭产业绿色低碳发展、与新能源优化组合,是统筹减污降碳和安全保供的现实选择。
  江苏徐州,驱车前往徐矿集团华美热电公司的途中,蓝天白云、满目翠绿。这个曾经因煤而兴、也因煤而困的城市,从“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走出了一条转型新路。
  华美热电公司厂区内,两台循环流化床发电机组满负荷运行,地面、池塘、屋顶等处,近1.3万块光伏板整齐排列,部分光伏板下还种上了花生、红薯等作物。
  华美热电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卢官发告诉记者,今年以来,电厂加快实施机组节能降耗、供热升级等技术改造,各项参数均优于超低排放标准。上半年二期光伏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发电约860万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煤约2720吨,电厂自发自用外多余的绿电,可以供附近的淮海大数据中心使用。
  “生态优先、绿色低碳,是推动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徐矿集团董事长冯兴振看来,今后5年是企业绿色转型的跃升期,“生产方式上,将坚持‘是矿不像矿、产煤不见煤、采煤不用煤’的思路,大力推广清洁化生产技术、装备、工艺,实现煤炭清洁开采与高效利用。产业结构上,要从‘一煤独大’向‘多能互补’转变,积极建设光伏等新能源项目。”
  推动资源循环利用、价值循环提升,是煤炭行业绿色转型的另一个主攻方向。在国家能源准能集团,近10万亩复垦土地资源被打造为工业旅游景区;在山东能源枣矿集团高庄煤业公司,煤矸石用于筑路、制砖等,尾煤泥截粗改造提高中煤产率;在徐矿集团张双楼煤矿,矿井涌水作为井下防尘水使用……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10年来,全国矿井水综合利用率由62%提高到79.3%,土地复垦率由42%提高到57.8%,煤矸石及低热值煤综合利用发电装机由2950万千瓦提升到4300万千瓦,实现超低排放的煤电机组装机超过10.5亿千瓦,占比达到94%左右。
  针对煤炭固有的高碳特征,一些煤企在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封存(CCUS)技术上积极创新。今年6月,亚洲最大火电CCUS项目在国家能源集团江苏泰州电厂建成投产,二氧化碳捕集率大于90%,捕集电耗较传统工艺降低约10%。“项目自主研发了新一代高容量、低能耗、长寿命吸收剂,开发了焊接制造、食品级干冰、机械清洗等用户,将实现捕集二氧化碳的100%消纳利用。”江苏泰州电厂副总经理刘建东介绍。
  将“乌金”炼成“绿金”,并非一蹴而就。梁嘉琨表示,下一阶段,要尽快突破煤炭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进一步完善碳核算、碳减排体系。同时,持续探索煤炭绿色低碳的生产开发模式,探索煤炭等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协同组合发展的动力机制。

煤炭行业

等7家重点煤炭企业已建成智能化产能13.93亿吨/年,占其总产能的74.7%。
智能化建设也撬动了相关产业升级。截至今年5月,全国累计建成1043个智能化采煤工作面、1277个智能化掘进工作面。据初步统计,全国煤矿智能化建设总投资规模已超1500亿元,带动了矿山物联网、煤机装备制造、智能控制系统等产业快速发展。
“规模大、场景多,是我国煤炭行业智能化建设的优势,但也带来了挑战。”山东能源集团董事长李伟认为,不同地区、不同企业的煤矿生产条件差异较大,采掘、运输、洗选等场景复杂多样,智能化应用成本高、复制难度大,“下一步,应加快煤矿智能化标准体系建设,打通煤炭、煤机、软件等企业之间的数据壁垒,沉淀数据、推进共享。”
绿色化  加快绿色低碳技术攻关,推动资源循环利用
采访中,不少专家和企业表示,煤炭等化石能源短期内仍是主体能源,推动煤炭产业绿色低碳发展、与新能源优化组合,是统筹减污降碳和安全保供的现实选择。
江苏徐州,驱车前往徐矿集团华美热电公司的途中,蓝天白云、满目翠绿。这个曾经因煤而兴、也因煤而困的城市,从“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走出了一条转型新路。
华美热电公司厂区内,两台循环流化床发电机组满负荷运行,地面、池塘、屋顶等处,近1.3万块光伏板整齐排列,部分光伏板下还种上了花生、红薯等作物。
华美热电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卢官发告诉记者,今年以来,电厂加快实施机组节能降耗、供热升级等技术改造,各项参数均优于超低排放标准。上半年二期光伏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发电约860万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煤约2720吨,电厂自发自用外多余的绿电,可以供附近的淮海大数据中心使用。
“生态优先、绿色低碳,是推动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徐矿集团董事长冯兴振看来,今后5年是企业绿色转型的跃升期,“生产方式上,将坚持‘是矿不像矿、产煤不见煤、采煤不用煤’的思路,大力推广清洁化生产技术、装备、工艺,实现煤炭清洁开采与高效利用。产业结构上,要从‘一煤独大’向‘多能互补’转变,积极建设光伏等新能源项目。”
推动资源循环利用、价值循环提升,是煤炭行业绿色转型的另一个主攻方向。在国家能源准能集团,近10万亩复垦土地资源被打造为工业旅游景区;在山东能源枣矿集团高庄煤业公司,煤矸石用于筑路、制砖等,尾煤泥截粗改造提高中煤产率;在徐矿集团张双楼煤矿,矿井涌水作为井下防尘水使用……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10年来,全国矿井水综合利用率由62%提高到79.3%,土地复垦率由42%提高到57.8%,煤矸石及低热值煤综合利用发电装机由2950万千瓦提升到4300万千瓦,实现超低排放的煤电机组装机超过10.5亿千瓦,占比达到94%左右。
  针对煤炭固有的高碳特征,一些煤企在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封存(CCUS)技术上积极创新。今年6月,亚洲最大火电CCUS项目在国家能源集团江苏泰州电厂建成投产,二氧化碳捕集率大于90%,捕集电耗较传统工艺降低约10%。“项目自主研发了新一代高容量、低能耗、长寿命吸收剂,开发了焊接制造、食品级干冰、机械清洗等用户,将实现捕集二氧化碳的100%消纳利用。”江苏泰州电厂副总经理刘建东介绍。
  将“乌金”炼成“绿金”,并非一蹴而就。梁嘉琨表示,下一阶段,要尽快突破煤炭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进一步完善碳核算、碳减排体系。同时,持续探索煤炭绿色低碳的生产开发模式,探索煤炭等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协同组合发展的动力机制。

权威之声

煤炭行业

能源准能集团,近10万亩复垦土地资源被打造为工业旅游景区;在山东能源枣矿集团高庄煤业公司,煤矸石用于筑路、制砖等,尾煤泥截粗改造提高中煤产率;在徐矿集团张双楼煤矿,矿井涌水作为井下防尘水使用……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10年来,全国矿井水综合利用率由62%提高到79.3%,土地复垦率由42%提高到57.8%,煤矸石及低热值煤综合利用发电装机由2950万千瓦提升到4300万千瓦,实现超低排放的煤电机组装机超过10.5亿千瓦,占比达到94%左右。
针对煤炭固有的高碳特征,一些煤企在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封存(CCUS)技术上积极创新。今年6月,亚洲最大火电CCUS项目在国家能源集团江苏泰州电厂建成投产,二氧化碳捕集率大于90%,捕集电耗较传统工艺降低约10%。“项目自主研发了新一代高容量、低能耗、长寿命吸收剂,开发了焊接制造、食品级干冰、机械清洗等用户,将实现捕集二氧化碳的100%消纳利用。”江苏泰州电厂副总经理刘建东介绍。
将“乌金”炼成“绿金”,并非一蹴而就。梁嘉琨表示,下一阶段,要尽快突破煤炭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进一步完善碳核算、碳减排体系。同时,持续探索煤炭绿色低碳的生产开发模式,探索煤炭等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协同组合发展的动力机制。

权威之声

煤炭行业

宏观政策

MACROPOLICY

11月6日,山西能源局发布《关于山西省2023年竞争性配置风电、光伏发电项目评审结果的公示》。根据公示,2023年竞争性配置风电、光伏发电项目评审优选出保障性并网项目146个、规模总计15.07GW,其中光伏7.37GW,风电7.7GW。

——摘选自山西省能源局《山西2023年竞争性配置风光项目公示》

宏观政策

工信部等五部门开展第四批智能光伏试点示范活动

来源:工信部

原文链接:关于开展第四批智能光伏试点示范活动的通知

11月1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 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开展第四批智能光伏试点示范活动的通知。
根据通知,试点示范内容支持培育一批智能光伏示范企业,包括能够提供先进、成熟的智能光伏产品、服务、系统平台或整体解决方案的企业。支持建设一批智能光伏示范项目,包括应用智能光伏产品,融合运用5G通信、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用户提供智能光伏服务的项目。
优先考虑方向
1.光储融合;2.建筑光伏;3.交通运输应用;4.农业农村应用;5.光伏绿色化;6.关键信息技术;7.先进光伏产品;8.新型设施和实证检测。

光伏行业

国家能源局:可再生能源利用统计调查制度

来源:国家能源局

宏观政策

11月15日,国家能源局印发《可再生能源利用统计调查制度》的通知,要求各发电企业以及相关学会、管理部门对可再生能源发电利用统计按月上报。
根据文件,为全面及时了解全国可再生能源生产、消费、供销基本情况,加强对可再生能源运行的监测与监管,为能源管理部门及有关政府部门制定政策和规划、监控行业运行情况提供依据,特制定本调查制度。
主要调查对象为各地方能源主管部门、国网、南网、央国企等可再生能源投资开发企业,报告期别分为月报和年报两种方式。
具体调查类型包括风电、光伏、光热、生物质、地热能等等。光伏调查指标包括设备容量、平均设备容量、最大出力、发电量、上网电量、利用小时数、弃光电量、弃光率等等。

原文链接: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可再生能源利用统计调查制度》的通知

光伏行业

宏观政策

河北省新能源发展促进条例11月起正式实施!

来源:河北人大

原文链接:河北省新能源发展促进条例

日前,河北省新能源发展促进条例全文发布,该条例自2023年11月1日起施行。
其中光伏项目内容:
鼓励太阳能资源丰富地区采用农光、林光、草光、牧光、渔光互补等模式或者结合矿山修复、生态修复等建设光伏发电项目。光伏方阵建设应当根据不同区域和不同模式科学测算、合理设置建设标准,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鼓励海上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地区采取集中连片、规模化开发等方式建设海上风力发电、光伏发电项目,探索海上风力发电、光伏发电与水产养殖、制氢、储能、文旅观光等业态融合的多元化发展模式。
鼓励符合条件的公共建筑、工商业建筑、户用屋顶等按照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安装分布式光伏发电设施,重点推动分布式光伏在交通、公共服务等领域应用。

光伏行业

宏观政策

山东菏泽发布规范户用分布式光伏发展通知!

来源:菏泽发改委

11月15日山东菏泽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我市户用分布式光伏规范有序发展的通知》
通知中提到,租用他人屋顶以盈利性质为目的的光伏项目,须以项目公司进行备案,按照工商业分布式光伏管理。
1)做好户用分布式光伏并网服务。
市县供电公司应设立分布式光伏发电“一站式”并网服务窗口,明确办理并网手续的申请条件、工作流程、办理时限,在电网可接入容量范围内,按照申报接入时间顺序出具电网接入意见,避免超可开放容量接入。
2)户用分布式光伏接入遵循就地接入、就近消纳原则。
在满足供电安全及系统调峰的条件下,避免向区域内 220 千伏及以上电网反送电、各级电网设备反向重过载。
鼓励户用分布式光伏项目配建储能设施,综合考虑开发规模、负荷特性和发展阶段,年度调整配置比例。

光伏行业

宏观政策

广东:2024年220kV及以上光伏全部参与交易!

来源:广东电力交易中心

11月21日,广东省能源局、南方能监办联合发布《关于2024年电力市场交易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中提出,对广东省2024年电力市场交易有关事项作出如下安排:
市场规模:2024年广东电力市场规模约为6000亿千瓦时,与2023年5500亿千瓦时的市场规模相比,增加了500亿千瓦时。市场主体准入标准:鼓励 10kV 及以上工商业用户直接参与市场交易,其中年用电量 500 万千瓦时及以上的工商业用户原则上直接参与市场交易;具备条件的 10kV 以下工商业用户可自主选择直接参与市场交易。
对于2023年已经参与市场交易的用户,以及年用电量满足500万千瓦时的 10kV 及以上工商业用户,2024年均需直接参与市场交易,未及时与售电公司签订2024 年零售合同或未参与批发市场交易的,将通过保底售电公司购电,执行保底零售价格,并承担市场分摊费用。
市场购电用户可申请改为电网企业代理购电,无正当理由的情况下改为电网企业代理购电的,其价格按电网企业代理购电价格的1.5倍执行。

原文链接:《关于2024年电力市场交易有关事项的通知》

光伏行业

宏观政策

山西2023年竞争性配置风光项目公示

来源:山西省能源局

11月6日,山西能源局发布《关于山西省2023年竞争性配置风电、光伏发电项目评审结果的公示》。根据公示,2023年竞争性配置风电、光伏发电项目评审优选出保障性并网项目146个、规模总计15.07GW,其中光伏7.37GW,风电7.7GW。
中选企业方面,国家电投、国家能源集团、华能、华电、大唐、三峡、华润、国投、中广核、中核、中煤集团、中国电建、中国能建等央企以及广东能源、京能、晋能、鲁能、山西国际能源集团等地方国企都有项目入选。此外,特变电工、宁德时代、金风科技、江苏国强等多家民企也有项目入围。
根据山西能源局此前发布的竞配文件,本次项目鼓励国有企业拿出10%(但不限于)股权吸引民营企业参股,而此次优选多数企业也以联合体或者多家企业参股的方式获取指标。

原文链接:关于山西省2023年竞争性配置风电、光伏发电项目评审结果的公示

光伏行业

宏观政策

江苏:新增10GW以上推动园区绿电消纳

来源:江苏省发改委

原文链接:一图读懂江苏沿海地区新型电力系统实施方案

近日,江苏省发展改革委正式印发《江苏沿海地区新型电力系统实施方案(2023-2027年)》(苏发改能源发〔2023〕1064号)。
《实施方案》分为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五部分,提出到2027年,在沿海地区重点构建绿色能源开发体系、电力供应支撑体系、新型储能布局体系、智能电网输配体系、绿电就近消纳体系等“十大体系”,基本建成“八千工程”,实现支撑性火电新增1000万千瓦以上、海上光伏新增1000万千瓦以上、海上风电新增1000万千瓦以上、核电累计建成1000万千瓦左右、绿色低碳年发电1000亿千瓦时以上、调节能力新增1000万千瓦、绿电就近消纳能力新增1000万千瓦以上、电力装备产业规模新增1000亿元以上,在国内率先打造系统规模大、电力元素全、绿电消纳多、支撑产业实的区域级新型电力系统。
根据陆上光伏、海上光伏、海上风电的建设进度,分阶段规划绿电就近就地接网方案。支持园区开展交直流配网、新型储能、多能互补、源网荷储、虚拟电厂、风光功率预测等新型电力系统技术综合运用,提高绿电就近就地消纳能力。

光伏行业

宏观政策

浙江:到2025年风光总装机达到3400万千瓦以上

来源:嘉兴市人民政府

原文链接:浙江:到2025年风光总装机达到3400万千瓦以上

光伏行业

10月26日,浙江省生态环境厅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浙江省科学技术厅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浙江省交通运输厅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 浙江省能源局 浙江省 林业局关于印发《浙江省减污降碳协同 创新区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深入推进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创建,统筹能源安全和绿色低碳发展,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安全发展核电,合理开发水能,完善促进氢能产业发展,全力争取清洁电力入浙,推动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完善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终端能源消费电气化。严禁在国家政策允许的领域以外新(扩)建燃煤自备电厂。到2025年,风光装机实现倍增,全省风电、光伏总装机达到3400万千瓦以上,核电装机超过1000万千瓦。

山东:支持新型储能健康有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

来源:山东省能源局

11月13日,山东省能源局发布《支持新型储能健康有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其中提到,新型储能作为独立市场主体参与市场交易,执行基于市场化模式下的“电量电价+容量电价”两部制上网电价机制。
经省能源局确定的示范项目,补偿费用暂按电力市场规则中独立储能月度可用容量补偿标准的2倍执行。
政策指出,逐步提高新能源上网电量参与电力市场交易比例。以“2030年新能源全面参与电力市场交易”为目标,推动存量新能源联合配建储能高比例参与电力市场交易;逐步扩大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交易比例,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提升新能源配建储能利用率和场站综合收益水平。探索基于电力现货市场分时电价信号的分布式光伏分时上网电价机制,支持分布式储能聚合为“云储能”响应调度需求,参与市场交易,推动分布式储能健康发展。
鼓励新能源场站与配建储能全电量参与电力市场交易。新能源场站与配建储能自愿全电量一体化联合参与电力市场交易的,在满足电网安全运行以及同等报价条件下优先出清,新能源与配建储能作为一个主体联合结算,促进新能源与配建储能联合主体健康发展。
政策提到,结合山东电力系统供需,售电公司零售套餐在高峰、低谷时段峰谷浮动系数约束比例由最低50%调整为最低60%,扩大终端用户峰谷价差,进一步提高新型储能利用率。并免除新型储能深谷时段市场分摊费用。并且,扩大峰谷分时电价政策执行范围。结合国家输配电价改革,将“抽水蓄能容量电费”“上网环节线损费用”纳入分时电价政策执行范围,进一步降低新型储能购电成本。
此外,政策还提到,支持独立储能参与中长期市场和现货市场。独立储能电站向电网送电的,其相应充电电量不承担输配电价和政府性基金及附加,并且研究开发更多适合储能的辅助服务交易品种,逐步开展爬坡、备用、转动惯量等辅助服务交易。同时,支持独立储能参与中长期市场和现货市场,独立储能电站向电网送电的,其相应充电电量不承担输配电价和政府性基金及附加。
同时政策指出,支持火电配建新型储能与所属电源联合参与电力市场,逐步提高新能源上网电量参与电力市场交易比例,支持分布式储能聚合为“云储能”响应调度需求,参与市场交易,推动分布式储能健康发展,并鼓励新能源场站与配建储能全电量参与电力市场交易。

宏观政策

储能行业

宏观政策

政策提到,结合山东电力系统供需,售电公司零售套餐在高峰、低谷时段峰谷浮动系数约束比例由最低50%调整为最低60%,扩大终端用户峰谷价差,进一步提高新型储能利用率。并免除新型储能深谷时段市场分摊费用。
并且,扩大峰谷分时电价政策执行范围。结合国家输配电价改革,将“抽水蓄能容量电费”“上网环节线损费用”纳入分时电价政策执行范围,进一步降低新型储能购电成本。
此外,政策还提到,支持独立储能参与中长期市场和现货市场。独立储能电站向电网送电的,其相应充电电量不承担输配电价和政府性基金及附加,并且研究开发更多适合储能的辅助服务交易品种,逐步开展爬坡、备用、转动惯量等辅助服务交易。
同时,支持独立储能参与中长期市场和现货市场,独立储能电站向电网送电的,其相应充电电量不承担输配电价和政府性基金及附加。
同时政策指出,支持火电配建新型储能与所属电源联合参与电力市场,逐步提高新能源上网电量参与电力市场交易比例,支持分布式储能聚合为“云储能”响应调度需求,参与市场交易,推动分布式储能健康发展,并鼓励新能源场站与配建储能全电量参与电力市场交易。

储能行业

加强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运行风险监测

来源:国家能源局

宏观政策

11月16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布《关于加强发电侧电网侧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运行风险监测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明确提出9条措施强化发电侧、电网侧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运行风险监测及预警,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其中包括:增强运行风险监测及分析预警能力。电力企业应对本企业投资、运维的电化学储能电站电池组、电池管理系统(BMS)、能量管理系统(EMS)、储能变流器(PCS)、消防系统、网络安全、运行环境以及其他重要电气设备运行安全状态实施监测和管理,定期分析安全运行情况,强化运行风险预警与应急处置,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及系统,应能够及时预警并采取有效措施消除隐患。

原文链接: 关于加强发电侧电网侧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运行风险监测的通知

储能行业

宏观政策

上海:促进光伏、风电、氢能和新型储能方式的发展

来源:上海人大

11月27日,上海人大发布《上海市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促进条例(草案)》,文件指出,保障能源绿色安全转型,一是优化能源结构,推行化石能源绿色低碳替代,促进光伏、风电、氢能、地热能等新能源和新型储能方式的发展。二是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提升电网调节能力,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建设,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三是推动绿色电力交易,完善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机制,支持分布式发电企业向同一配电网区域的电力用户就近交易。
文件还指出,促进光伏、风电、生物质能、氢能、合成燃料、地热能等绿色能源和新型储能方式的发展,有序推动多元化推广应用。电网企业应当提升绿色电力消纳能力,将符合规划和安全生产条件的绿色能源发电项目接入电网。

原文链接:上海市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促进条例(草案)

储能行业

《关于建立煤电容量电价机制的通知》

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能源局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国家能源局各派出机构,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华润(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决策部署,适应煤电向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并重转型的新形势,推动煤电转变经营发展模式,充分发挥支撑调节作用,更好保障电力安全稳定供应,促进新能源加快发展和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现就建立煤电容量电价机制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思路
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加快推进电能量市场、容量市场、辅助服务市场等高效协同的电力市场体系建设,逐步构建起有效反映各类电源电量价值和容量价值的两部制电价机制。当前阶段,适应煤电功能加快转型需要,将现行煤电单一制电价调整为两部制电价,其中电量电价通过市场化方式形成,灵敏反映电力市场供需、燃料成本变化等情况;容量电价水平根据转型进度等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并逐步调整,充分体现煤电对电力系统的支撑调节价值,确保煤电行业持续健康运行。
  二、政策内容
  (一)实施范围。煤电容量电价机制适用于合规在运的公用煤电机组。燃煤自备电厂、不符合国家规划的煤电机组,以及不满足国家对于能耗、环保和灵活调节能力等要求的煤电机组,不执行容量电价机制,具体由国家能源局另行明确。
  (二)容量电价水平的确定。煤电容量电价按照回收煤电机组一定比例固定成本的方式确定。其中,用于计算容量电价的煤电机组固定成本实行全国统一标准,为每年每千瓦330元;通过容量电价回收的固定成本比例,综合考虑各地电力系统需要、煤电功能转型情况等因素确定,2024~2025年多数地方为30%左右,部分煤电功能转型较快的地方适当高一些,为50%左右(各省级电网煤电容量电价水平具体见附件)。2026年起,将各地通过容量电价回收固定成本的比例提升至不低于50%。
  (三)容量电费分摊。煤电机组可获得的容量电费,根据当地煤电容量电价和机组申报的最大出力确定,煤电机组分月申报,电网企业按月结算。新建煤电机组自投运次月起执行煤电容量电价机制。各地煤电容量电费纳入系统运行费用,每月由工商业用户按当月用电量比例分摊,由电网企业按月发布、滚动清算。
  对纳入受电省份电力电量平衡的跨省跨区外送煤电机组,送受双方应当签订年度及以上中长期合同,明确煤电容量电费分摊比例和履约责任等内容。其中:(1)配套煤电机组,原则上执行受电省份容量电价,容量电费由受电省份承担。向多个省份送电的,容量电费可暂按受电省份分电比例分摊,鼓励探索按送电容量比例分摊。(2)其他煤电机组,原则上执行送电省份容量电价,容量电费由送、受方合理分摊,分摊比例考虑送电省份外送电量占比、高峰时段保障受电省份用电情况等因素协商确定。
  对未纳入受电省份电力电量平衡的跨省跨区外送煤电机组,由送电省份承担其容量电费。
  (四)容量电费考核。正常在运情况下,煤电机组无法按照调度指令(跨省跨区送电按合同约定,下同)提供申报最大出力的,月内发生两次扣减当月容量电费的10%,发生三次扣减50%,发生四次及以上扣减100%。煤电机组最大出力申报、认定及考核等规则,由国家能源局结合电力并网运行管理细则等规定明确。最大出力未达标情况由电网企业按月统计,相应扣减容量电费。对自然年内月容量电费全部扣减累计发生三次的煤电机组,取消其获取容量电费的资格。
  应急备用煤电机组的容量电价,由省级价格主管部门会同能源主管部门按照回收日常维护成本的原则制定,鼓励采取竞争性招标等方式确定。应急备用煤电机组调用时段电量电价,按同时段最短周期电力市场交易电价水平确定。应急备用煤电机组具体范围及管理办法由国家能源局另行明确。
  三、保障措施
  (一)周密组织实施。省级价格主管部门要牵头做好煤电容量电价机制落实工作,周密部署安排,精心组织实施。跨省跨区送电送、受方要加强沟通衔接,尽快细化确定外送煤电机组容量电费分摊方式等内容,并在中长期交易合同中明确。电网企业要积极配合做好煤电容量电费测算、结算、信息统计报送等相关工作。发电企业要按规定及时申报机组最大出力,作为容量电费测算、结算、考核的依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强化煤炭价格调控监管,加强煤电中长期合同签约履约指导,促进形成竞争充分、合理反映燃料成本的电量电价,引导煤炭、煤电价格保持基本稳定,确保机制平稳实施。
  (二)强化政策协同。各地要加快推进电力市场建设发展,完善市场交易规则,促进电量电价通过市场化方式有效形成,与煤电容量电价机制协同发挥作用;已建立调峰补偿机制的地方,要认真评估容量电价机制实施后系统调峰需求、煤电企业经营状况等,相应调整有偿调峰服务补偿标准。电力现货市场连续运行的地方,可参考本通知明确的煤电容量电价机制,研究建立适应当地电力市场运行情况的发电侧容量电价机制;发电侧容量电价机制建立后,省内煤电机组不再执行本通知规定的容量电价机制。
  (三)密切跟踪监测。省级价格主管部门要会同当地相关部门,积极跟踪煤电容量电价机制执行情况,密切监测煤炭、电力市场动态和价格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反映。电网企业要对煤电容量电费单独归集、单独反映,按季向省级价格主管部门和相关主管部门报送当地煤电机组容量电费结算及扣减情况、工商业用户度电分摊水平测算及执行情况、电量电费结算情况等信息。
  (四)加强宣传引导。各地要加强政策解读和宣传引导,指导电网企业、发电企业向用户充分阐释建立煤电容量电价机制对发挥煤电支撑调节作用、更好保障电力安全稳定供应、促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意义,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增进各方面理解和支持。
  本通知自2024年1月1日起实施。政策实施过程中如遇市场形势等发生重大变化,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将适时评估调整。

宏观政策

煤炭行业

宏观政策

电价水平根据转型进度等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并逐步调整,充分体现煤电对电力系统的支撑调节价值,确保煤电行业持续健康运行。
二、政策内容
(一)实施范围。煤电容量电价机制适用于合规在运的公用煤电机组。燃煤自备电厂、不符合国家规划的煤电机组,以及不满足国家对于能耗、环保和灵活调节能力等要求的煤电机组,不执行容量电价机制,具体由国家能源局另行明确。
(二)容量电价水平的确定。煤电容量电价按照回收煤电机组一定比例固定成本的方式确定。其中,用于计算容量电价的煤电机组固定成本实行全国统一标准,为每年每千瓦330元;通过容量电价回收的固定成本比例,综合考虑各地电力系统需要、煤电功能转型情况等因素确定,2024~2025年多数地方为30%左右,部分煤电功能转型较快的地方适当高一些,为50%左右(各省级电网煤电容量电价水平具体见附件)。2026年起,将各地通过容量电价回收固定成本的比例提升至不低于50%。
(三)容量电费分摊。煤电机组可获得的容量电费,根据当地煤电容量电价和机组申报的最大出力确定,煤电机组分月申报,电网企业按月结算。新建煤电机组自投运次月起执行煤电容量电价机制。各地煤电容量电费纳入系统运行费用,每月由工商业用户按当月用电量比例分摊,由电网企业按月发布、滚动清算。
对纳入受电省份电力电量平衡的跨省跨区外送煤电机组,送受双方应当签订年度及以上中长期合同,明确煤电容量电费分摊比例和履约责任等内容。其中:(1)配套煤电机组,原则上执行受电省份容量电价,容量电费由受电省份承担。向多个省份送电的,容量电费可暂按受电省份分电比例分摊,鼓励探索按送电容量比例分摊。(2)其他煤电机组,原则上执行送电省份容量电价,容量电费由送、受方合理分摊,分摊比例考虑送电省份外送电量占比、高峰时段保障受电省份用电情况等因素协商确定。
对未纳入受电省份电力电量平衡的跨省跨区外送煤电机组,由送电省份承担其容量电费。
(四)容量电费考核。正常在运情况下,煤电机组无法按照调度指令(跨省跨区送电按合同约定,下同)提供申报最大出力的,月内发生两次扣减当月容量电费的10%,发生三次扣减50%,发生四次及以上扣减100%。煤电机组最大出力申报、认定及考核等规则,由国家能源局结合电力并网运行管理细则等规定明确。最大出力未达标情况由电网企业按月统计,相应扣减容量电费。对自然年内月容量电费全部扣减累计发生三次的煤电机组,取消其获取容量电费的资格。
  应急备用煤电机组的容量电价,由省级价格主管部门会同能源主管部门按照回收日常维护成本的原则制定,鼓励采取竞争性招标等方式确定。应急备用煤电机组调用时段电量电价,按同时段最短周期电力市场交易电价水平确定。应急备用煤电机组具体范围及管理办法由国家能源局另行明确。
  三、保障措施
  (一)周密组织实施。省级价格主管部门要牵头做好煤电容量电价机制落实工作,周密部署安排,精心组织实施。跨省跨区送电送、受方要加强沟通衔接,尽快细化确定外送煤电机组容量电费分摊方式等内容,并在中长期交易合同中明确。电网企业要积极配合做好煤电容量电费测算、结算、信息统计报送等相关工作。发电企业要按规定及时申报机组最大出力,作为容量电费测算、结算、考核的依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强化煤炭价格调控监管,加强煤电中长期合同签约履约指导,促进形成竞争充分、合理反映燃料成本的电量电价,引导煤炭、煤电价格保持基本稳定,确保机制平稳实施。
  (二)强化政策协同。各地要加快推进电力市场建设发展,完善市场交易规则,促进电量电价通过市场化方式有效形成,与煤电容量电价机制协同发挥作用;已建立调峰补偿机制的地方,要认真评估容量电价机制实施后系统调峰需求、煤电企业经营状况等,相应调整有偿调峰服务补偿标准。电力现货市场连续运行的地方,可参考本通知明确的煤电容量电价机制,研究建立适应当地电力市场运行情况的发电侧容量电价机制;发电侧容量电价机制建立后,省内煤电机组不再执行本通知规定的容量电价机制。
  (三)密切跟踪监测。省级价格主管部门要会同当地相关部门,积极跟踪煤电容量电价机制执行情况,密切监测煤炭、电力市场动态和价格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反映。电网企业要对煤电容量电费单独归集、单独反映,按季向省级价格主管部门和相关主管部门报送当地煤电机组容量电费结算及扣减情况、工商业用户度电分摊水平测算及执行情况、电量电费结算情况等信息。
  (四)加强宣传引导。各地要加强政策解读和宣传引导,指导电网企业、发电企业向用户充分阐释建立煤电容量电价机制对发挥煤电支撑调节作用、更好保障电力安全稳定供应、促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意义,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增进各方面理解和支持。
  本通知自2024年1月1日起实施。政策实施过程中如遇市场形势等发生重大变化,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将适时评估调整。

煤炭行业

宏观政策

三次扣减50%,发生四次及以上扣减100%。煤电机组最大出力申报、认定及考核等规则,由国家能源局结合电力并网运行管理细则等规定明确。最大出力未达标情况由电网企业按月统计,相应扣减容量电费。对自然年内月容量电费全部扣减累计发生三次的煤电机组,取消其获取容量电费的资格。
  应急备用煤电机组的容量电价,由省级价格主管部门会同能源主管部门按照回收日常维护成本的原则制定,鼓励采取竞争性招标等方式确定。应急备用煤电机组调用时段电量电价,按同时段最短周期电力市场交易电价水平确定。应急备用煤电机组具体范围及管理办法由国家能源局另行明确。
三、保障措施
(一)周密组织实施。省级价格主管部门要牵头做好煤电容量电价机制落实工作,周密部署安排,精心组织实施。跨省跨区送电送、受方要加强沟通衔接,尽快细化确定外送煤电机组容量电费分摊方式等内容,并在中长期交易合同中明确。电网企业要积极配合做好煤电容量电费测算、结算、信息统计报送等相关工作。发电企业要按规定及时申报机组最大出力,作为容量电费测算、结算、考核的依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强化煤炭价格调控监管,加强煤电中长期合同签约履约指导,促进形成竞争充分、合理反映燃料成本的电量电价,引导煤炭、煤电价格保持基本稳定,确保机制平稳实施。
(二)强化政策协同。各地要加快推进电力市场建设发展,完善市场交易规则,促进电量电价通过市场化方式有效形成,与煤电容量电价机制协同发挥作用;已建立调峰补偿机制的地方,要认真评估容量电价机制实施后系统调峰需求、煤电企业经营状况等,相应调整有偿调峰服务补偿标准。电力现货市场连续运行的地方,可参考本通知明确的煤电容量电价机制,研究建立适应当地电力市场运行情况的发电侧容量电价机制;发电侧容量电价机制建立后,省内煤电机组不再执行本通知规定的容量电价机制。
(三)密切跟踪监测。省级价格主管部门要会同当地相关部门,积极跟踪煤电容量电价机制执行情况,密切监测煤炭、电力市场动态和价格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反映。电网企业要对煤电容量电费单独归集、单独反映,按季向省级价格主管部门和相关主管部门报送当地煤电机组容量电费结算及扣减情况、工商业用户度电分摊水平测算及执行情况、电量电费结算情况等信息。
  (四)加强宣传引导。各地要加强政策解读和宣传引导,指导电网企业、发电企业向用户充分阐释建立煤电容量电价机制对发挥煤电支撑调节作用、更好保障电力安全稳定供应、促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意义,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增进各方面理解和支持。
  本通知自2024年1月1日起实施。政策实施过程中如遇市场形势等发生重大变化,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将适时评估调整。

煤炭行业

(四)加强宣传引导。各地要加强政策解读和宣传引导,指导电网企业、发电企业向用户充分阐释建立煤电容量电价机制对发挥煤电支撑调节作用、更好保障电力安全稳定供应、促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意义,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增进各方面理解和支持。
本通知自2024年1月1日起实施。政策实施过程中如遇市场形势等发生重大变化,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将适时评估调整。
附件:省级电网煤电容量电价表

宏观政策

煤炭行业

行业聚焦

INDUSTRY FOCUS

全产业链进入价格磨底阶段,上游暴利消退、中游成本倒挂,下游保持微利,行业在扭曲的价格体系下博弈。在行业过剩背景下,各环节在成本线附近挣扎生存,本轮下行磨底周期或更加漫长。

——摘选自光伏在线《11月光伏市场行情展望》

11月光伏市场行情展望

来源:光伏在线

全产业链进入价格磨底阶段,上游暴利消退、中游成本倒挂,下游保持微利,行业在扭曲的价格体系下博弈。在行业过剩背景下,各环节在成本线附近挣扎生存,本轮下行磨底周期或更加漫长。
01   硅料端
硅料供给大于需求,继续累库,价格在博弈中下跌
供给方面:上月新硅料产能上机、东立、通威、协鑫等近30万吨产能进入爬坡期,新增产量稳步提升。
尽管本月有几家龙头企业进入常规检修模式造成一定减量,但也有合盛、其亚等新产能相继投产放量。整体来看,11月份硅料产出仍将保持正增长,预计行业产出达15.5万吨(67GW)左右,环比增幅3%。
需求方面:10月下旬以来,硅料厂新签订单寥寥,价格悬空僵持,硅料也出现阶段性需求停滞,一方面因为当下硅片价格快速下行而硅料降幅不及预期,下游跌势未完全传导至硅料,硅片成本倒挂,硅片厂担忧抄底在半山腰,拿料意愿不强;一方面自身硅片库存仍需时间消化,不急于生产;硅料厂开始积累库存。当前下游部分硅片企业开始恢复采购,但仍采取谨慎、少量、价格追溯等采购方式小幅提产,硅料需求仍处于弱势。
价格方面:当前阶段拉晶厂与硅料厂继续博弈,尽管当前硅料厂库存水位不断上升至5万吨左右,考虑到下游拉晶厂仍没有实质性大量签单需求情况下,报价与实单成交仍有较大差距,实际成交价格来到70元以下,二三线小厂成交价格已低于60元。随着硅料供给逐渐增加富余,另外在下游硅片成本倒逼下,硅料降价幅度或仍将加剧,二三线硅料厂或将同样面临成本倒挂问题。
02硅片端
硅片去库存明显,在产业链整体降价趋势下,价格逐步触底
供给方面:自上月下旬以来,硅片厂开工率普遍下调,预计11月份硅片产出仅58GW左右,环比降低6%。库存方面也已明显消耗,从类型上看,等外片源以更高性价比优势快速消耗殆尽,正A片源由于价格制约,消化不及预期,整体上看硅片库存压力已经减弱。从尺寸类型上看,166及182常规尺寸排产基本消失,其余尺寸也不同程度下降;从PN类型上看,P型全尺寸产出减少,N型产出并没有随着下游N型电池产能释放而继续大幅增加,同样保持小幅减产模式。
需求方面:11月份,TOPCON新电池产能继续释放,但当前TOPCON电池处于成本倒挂严重,且市场消化困难,TOPCON新产能开始放慢调试步伐,N型硅片需求也相对走弱;P型硅片也受下游PERC电池厂减产影响,需求同样走弱;210尺寸硅片由于终端订单集中交货,阶段性支撑硅片需求,但原有库存消化仍需一定时间。总体来看,由于下游电池环节对当前高价格片源已无法接受,叠加电池厂本身库存影响,电池环节接下来的减产仍将给硅片需求带来不确定性。
价格方面:当前182P型主流价格来到2.4元/片左右,P型210均价3.3元/片左右,182N均价2.4元/片。硅片库存消耗和电池成本倒逼压力或将导致硅片逐渐触底企稳,后续价格走势仍需视下游电池减产决心和自身硅片提产速度而定。
03电池端
在成本线下挣扎,多种生产方式调节生产压力,价格或将触底
供给方面:当前已有个别老旧P型产能开始减产以及TOPOCN产能放慢调试进度,甚至部分新玩家开始暂缓、取消TOPOCN项目,电池环节率先在本次产能过剩寒冬中感到寒意。11月份,电池产出可能降至56GW以下,环比降幅5%左右,今年以来首次出现月度产量负增长。从产出类型上看,N型高效主要集中于工艺成熟的头部企业,效率、良率两极分化严重,但新厂家大量中低效率电池继续累库,均开始放慢调试进度;P型常规产能已完全转向182.2、183等定制化尺寸来压实功率,同时老旧高成本P产能逐步减产;210尺寸本月部分厂家转产增量,但供给仍显紧张。
需求方面:本月需求仍以头部企业为主,专业化、二三线组件厂大部分需求仍然较差。从需求类型上看,182P型需求仍然较好,供给略略有富余,需求主要集中于头部个别企业,定价权也集中于组件头部企业;210P尺寸主要由月底前集中式项目集中交货导致阶段性旺盛,供给紧张;N型高效需求仍然较好,中低效产品累库,继续保持出货压力,随着N型中低效电池价格大幅下降,导致中低效N型电池性价比开始凸显。
价格方面:当前主流高效182P型电池价格维持0.45元/瓦左右,N型TOPCON电池价格来到0.48元/瓦左右,210电池来到0.52元/瓦以上。电池环节目前处于成本倒挂阶段,不同电池厂采取代工、减产、放慢调试进度等方式维持运转,接下来,减产范围或进一步扩大来实现供需平衡调节。短期内电池价格继续承压,在减产和需求变化过程中寻找新的价格平衡点。
04组件端
终端需求不及预期,行业或将提前进入清库存阶段
11月份本应该处于传统交货旺季,但本月排产并没有大幅提升,组件辅材也除也出现不同程度下降,侧面印证终端需求不及预期,预计全月排产接近50GW左右,产出略微降低。原本预期的低价格刺激终端需求大幅提升并没有到来,在持续内卷下行的价格体系下,整体观望情绪浓厚。
即将面临的传统淡季到来和产能过剩背景下大量的组件库存仍是光伏产业链的一个短期痛点。甚至海外回运的组件低价冲击市场,年报临近提前减产清库等不利因素。另外大部分订单主要集中于头部企业,以订单价格不断向上游施压,整个环节接下来或将在成本线附近磨底前行,本轮下行磨底周期或将延长至明年Q1季度末。

行业聚焦

光伏行业

行业聚焦

仍需时间消化,不急于生产;硅料厂开始积累库存。当前下游部分硅片企业开始恢复采购,但仍采取谨慎、少量、价格追溯等采购方式小幅提产,硅料需求仍处于弱势。
价格方面:当前阶段拉晶厂与硅料厂继续博弈,尽管当前硅料厂库存水位不断上升至5万吨左右,考虑到下游拉晶厂仍没有实质性大量签单需求情况下,报价与实单成交仍有较大差距,实际成交价格来到70元以下,二三线小厂成交价格已低于60元。
随着硅料供给逐渐增加富余,另外在下游硅片成本倒逼下,硅料降价幅度或仍将加剧,二三线硅料厂或将同样面临成本倒挂问题。
02   硅片端
硅片去库存明显,在产业链整体降价趋势下,价格逐步触底
供给方面:自上月下旬以来,硅片厂开工率普遍下调,预计11月份硅片产出仅58GW左右,环比降低6%。
库存方面也已明显消耗,从类型上看,等外片源以更高性价比优势快速消耗殆尽,正A片源由于价格制约,消化不及预期,整体上看硅片库存压力已经减弱。从尺寸类型上看,166及182常规尺寸排产基本消失,其余尺寸也不同程度下降;从PN类型上看,P型全尺寸产出减少,N型产出并没有随着下游N型电池产能释放而继续大幅增加,同样保持小幅减产模式。
需求方面:11月份,TOPCON新电池产能继续释放,但当前TOPCON电池处于成本倒挂严重,且市场消化困难,TOPCON新产能开始放慢调试步伐,N型硅片需求也相对走弱;P型硅片也受下游PERC电池厂减产影响,需求同样走弱;210尺寸硅片由于终端订单集中交货,阶段性支撑硅片需求,但原有库存消化仍需一定时间。
总体来看,由于下游电池环节对当前高价格片源已无法接受,叠加电池厂本身库存影响,电池环节接下来的减产仍将给硅片需求带来不确定性。
价格方面:当前182P型主流价格来到2.4元/片左右,P型210均价3.3元/片左右,182N均价2.4元/片。硅片库存消耗和电池成本倒逼压力或将导致硅片逐渐触底企稳,后续价格走势仍需视下游电池减产决心和自身硅片提产速度而定。
03电池端
在成本线下挣扎,多种生产方式调节生产压力,价格或将触底
供给方面:当前已有个别老旧P型产能开始减产以及TOPOCN产能放慢调试进度,甚至部分新玩家开始暂缓、取消TOPOCN项目,电池环节率先在本次产能过剩寒冬中感到寒意。11月份,电池产出可能降至56GW以下,环比降幅5%左右,今年以来首次出现月度产量负增长。从产出类型上看,N型高效主要集中于工艺成熟的头部企业,效率、良率两极分化严重,但新厂家大量中低效率电池继续累库,均开始放慢调试进度;P型常规产能已完全转向182.2、183等定制化尺寸来压实功率,同时老旧高成本P产能逐步减产;210尺寸本月部分厂家转产增量,但供给仍显紧张。
需求方面:本月需求仍以头部企业为主,专业化、二三线组件厂大部分需求仍然较差。从需求类型上看,182P型需求仍然较好,供给略略有富余,需求主要集中于头部个别企业,定价权也集中于组件头部企业;210P尺寸主要由月底前集中式项目集中交货导致阶段性旺盛,供给紧张;N型高效需求仍然较好,中低效产品累库,继续保持出货压力,随着N型中低效电池价格大幅下降,导致中低效N型电池性价比开始凸显。
价格方面:当前主流高效182P型电池价格维持0.45元/瓦左右,N型TOPCON电池价格来到0.48元/瓦左右,210电池来到0.52元/瓦以上。电池环节目前处于成本倒挂阶段,不同电池厂采取代工、减产、放慢调试进度等方式维持运转,接下来,减产范围或进一步扩大来实现供需平衡调节。短期内电池价格继续承压,在减产和需求变化过程中寻找新的价格平衡点。
04组件端
终端需求不及预期,行业或将提前进入清库存阶段
11月份本应该处于传统交货旺季,但本月排产并没有大幅提升,组件辅材也除也出现不同程度下降,侧面印证终端需求不及预期,预计全月排产接近50GW左右,产出略微降低。原本预期的低价格刺激终端需求大幅提升并没有到来,在持续内卷下行的价格体系下,整体观望情绪浓厚。
即将面临的传统淡季到来和产能过剩背景下大量的组件库存仍是光伏产业链的一个短期痛点。甚至海外回运的组件低价冲击市场,年报临近提前减产清库等不利因素。另外大部分订单主要集中于头部企业,以订单价格不断向上游施压,整个环节接下来或将在成本线附近磨底前行,本轮下行磨底周期或将延长至明年Q1季度末。

光伏行业

行业聚焦

03   电池端
在成本线下挣扎,多种生产方式调节生产压力,价格或将触底
供给方面:当前已有个别老旧P型产能开始减产以及TOPOCN产能放慢调试进度,甚至部分新玩家开始暂缓、取消TOPOCN项目,电池环节率先在本次产能过剩寒冬中感到寒意。11月份,电池产出可能降至56GW以下,环比降幅5%左右,今年以来首次出现月度产量负增长。
从产出类型上看,N型高效主要集中于工艺成熟的头部企业,效率、良率两极分化严重,但新厂家大量中低效率电池继续累库,均开始放慢调试进度;P型常规产能已完全转向182.2、183等定制化尺寸来压实功率,同时老旧高成本P产能逐步减产;210尺寸本月部分厂家转产增量,但供给仍显紧张。
需求方面:本月需求仍以头部企业为主,专业化、二三线组件厂大部分需求仍然较差。从需求类型上看,182P型需求仍然较好,供给略略有富余,需求主要集中于头部个别企业,定价权也集中于组件头部企业;210P尺寸主要由月底前集中式项目集中交货导致阶段性旺盛,供给紧张;N型高效需求仍然较好,中低效产品累库,继续保持出货压力,随着N型中低效电池价格大幅下降,导致中低效N型电池性价比开始凸显。
价格方面:当前主流高效182P型电池价格维持0.45元/瓦左右,N型TOPCON电池价格来到0.48元/瓦左右,210电池来到0.52元/瓦以上。电池环节目前处于成本倒挂阶段,不同电池厂采取代工、减产、放慢调试进度等方式维持运转,接下来,减产范围或进一步扩大来实现供需平衡调节。短期内电池价格继续承压,在减产和需求变化过程中寻找新的价格平衡点。
04   组件端
终端需求不及预期,行业或将提前进入清库存阶段
11月份本应该处于传统交货旺季,但本月排产并没有大幅提升,组件辅材也除也出现不同程度下降,侧面印证终端需求不及预期,预计全月排产接近50GW左右,产出略微降低。原本预期的低价格刺激终端需求大幅提升并没有到来,在持续内卷下行的价格体系下,整体观望情绪浓厚。
即将面临的传统淡季到来和产能过剩背景下大量的组件库存仍是光伏产业链的一个短期痛点。甚至海外回运的组件低价冲击市场,年报临近提前减产清库等不利因素。另外大部分订单主要集中于头部企业,以订单价格不断向上游施压,整个环节接下来或将在成本线附近磨底前行,本轮下行磨底周期或将延长至明年Q1季度末。

光伏行业

行业聚焦

价格方面:当前主流高效182P型电池价格维持0.45元/瓦左右,N型TOPCON电池价格来到0.48元/瓦左右,210电池来到0.52元/瓦以上。
电池环节目前处于成本倒挂阶段,不同电池厂采取代工、减产、放慢调试进度等方式维持运转,接下来,减产范围或进一步扩大来实现供需平衡调节。短期内电池价格继续承压,在减产和需求变化过程中寻找新的价格平衡点。
04   组件端
终端需求不及预期,行业或将提前进入清库存阶段
11月份本应该处于传统交货旺季,但本月排产并没有大幅提升,组件辅材也除也出现不同程度下降,侧面印证终端需求不及预期,预计全月排产接近50GW左右,产出略微降低。原本预期的低价格刺激终端需求大幅提升并没有到来,在持续内卷下行的价格体系下,整体观望情绪浓厚。
即将面临的传统淡季到来和产能过剩背景下大量的组件库存仍是光伏产业链的一个短期痛点。甚至海外回运的组件低价冲击市场,年报临近提前减产清库等不利因素。另外大部分订单主要集中于头部企业,以订单价格不断向上游施压,整个环节接下来或将在成本线附近磨底前行,本轮下行磨底周期或将延长至明年Q1季度末。

光伏行业

行业聚焦

习近平:光伏产品等“新三样”出口快速增长

来源:光伏见闻

11月16日,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布题为《同心协力 共迎挑战 谱写亚太合作新篇章》书面演讲。演讲内容显示:“中国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经济增长的含金量更高、绿色成色更浓。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出口快速增长,即将启动的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将创造巨大的绿色市场机遇。我们将加快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为各类经营主体共享发展成果提供更好制度性保障,不断培育新的增长动能、释放更大发展空间。”
原文如下:
各位工商界代表,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很高兴应邀出席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多年前我曾到访旧金山,这座美丽城市的开放、包容、创新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30年前,面对冷战结束后“人类向何处去”的世界之问、历史之问、时代之问,亚太地区领导人顺应和平和发展的时代潮流,召开了首次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一致同意超越集团对抗、零和博弈的旧思维,深化区域经济合作和一体化,致力于共建一个活力、和谐、繁荣的亚太大家庭。这一重大决定推动亚太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入快车道,助力亚太成为世界经济增长中心、全球发展稳定之锚和合作高地。亚太合作的非凡历程带给我们许多深刻启示。
——开放包容是亚太合作的主旋律。亚太发展靠的是开放包容、取长补短、互通有无,而不是对立对抗、以邻为壑、“小院高墙”。我们秉持开放的区域主义,共同制定了茂物目标和布特拉加亚愿景,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提升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过去30年,亚太地区平均关税水平从17%下降至5%,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七成。
——共同发展是亚太合作的总目标。发展是亚太地区永恒的主题。我们始终聚焦发展,不断深化经济技术合作,增强发展中成员自主发展能力。我们共同开创了自主自愿、协商一致、循序渐进的“亚太经合组织方式”,尊重各成员发展权。过去30年,亚太地区人均收入翻了两番还要多,十亿人口成功脱贫,为人类进步和全球可持续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求同存异是亚太合作的好做法。亚太地区经济体历史文化和发展阶段不同,在亚太地区推进合作不能要求整齐划一,只能走求同存异的路子。过去30年,我们妥善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国际金融危机等重大挑战,维护了亚太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靠的就是谋大势、顾大局,弘扬和而不同、和衷共济的伙伴精神,不断将成员多样性转化为合作动力,优势互补,携手共进。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亚太合作下一个30年将走向何方,成为我们面临的新的时代之问。“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我们要秉持亚太经合组织初心,牢记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推动亚太合作再出发。
旧金山是《联合国宪章》签署地,寄托着各国人民对世界和平的美好愿望。和平来之不易,发展任重道远。我们要共同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坚持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之道,维护亚太繁荣稳定。亚太不能也不应该沦为地缘博弈的角斗场,更不能搞“新冷战”和阵营对抗。
亚太繁荣发展的历程表明,唯有合作才能发展,不合作是最大的风险,搞“脱钩断链”对谁都没好处。我们要坚持开放的区域主义,坚定不移推进亚太自由贸易区进程,尊重经济规律,发挥各自比较优势,促进各国经济联动融通,加强相关区域经贸协定和发展战略对接,打造合作共赢的开放型亚太经济。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我们要着眼长远、把握机遇、乘势而上,推进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发展,共同强化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推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要携手完善全球科技治理,强化科技创新对绿色化数字化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营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科技发展环境。
10年前,我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亚太经合组织制定的布特拉加亚愿景,明确提出2040年建成亚太共同体,为亚太合作指明了方向。近年来,针对全球迫切需要,我又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旨在推动各方携手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促进全球共同发展、增进全人类福祉。中方愿同亚太各方一道,推进落实这些倡议,共同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保持领先,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中国仍然是全球增长最大引擎,今年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将达到三分之一。正如工商界朋友所言,中国已经成为最佳投资目的地的代名词,下一个“中国”,还是中国,欢迎各国工商界朋友们继续投资中国、深耕中国!
中国具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企业家的人才优势,经济发展具备强劲的内生动力、韧性、潜力。过去,中国在不断战胜风险挑战中爬坡过坎,取得历史性成就。现在,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广,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也不会变。我们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长期稳定发展,并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带来新动力、新机遇。
中国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经济增长的含金量更高、绿色成色更浓。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出口快速增长,即将启动的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将创造巨大的绿色市场机遇。我们将加快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为各类经营主体共享发展成果提供更好制度性保障,不断培育新的增长动能、释放更大发展空间。
我们坚持敞开大门搞建设,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市场准入,已经宣布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近期成功举办了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本月下旬还将举办第二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进一步扩大开放,同各国共享发展机遇和红利。中国正在高质量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主动对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高标准经贸规则,积极推动加入两个协定进程,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今年是我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上个月,中国成功举办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形成了458项成果,中国金融机构成立7800亿元人民币的“一带一路”项目融资窗口,中外企业达成972亿美元的商业合作协议,这将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为全球互联互通、促进发展繁荣注入强劲动力。
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中国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决心不会变,一视同仁为外商投资提供优质服务的政策不会变。我们将不断完善外商投资权益保护机制,进一步缩减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全面保障外商投资企业国民待遇,持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我们将努力打破制约创新要素流动的壁垒,深化数字经济领域改革,促进数据依法有序自由流动。同时,推出更多“暖心”举措,优化外国人来华和停居留政策,着力打通大家在华使用金融、医疗、互联网支付等服务的堵点,为外国工商界朋友来华投资兴业提供更好保障。
我想强调,中国经济克服挑战、稳步前行,实现高质量发展,这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中国式现代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让14亿多中国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对世界来说,这意味着更加广阔的市场和前所未有的合作机遇,也将为世界现代化注入强大动力。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亚太工商界素来是亚太合作和全球发展的弄潮儿。希望大家弘扬“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为构建开放型亚太经济、助力世界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欢迎全球工商界积极参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共享中国高质量发展带来的巨大机遇!
谢谢大家。

光伏行业

行业聚焦

力、和谐、繁荣的亚太大家庭。这一重大决定推动亚太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入快车道,助力亚太成为世界经济增长中心、全球发展稳定之锚和合作高地。亚太合作的非凡历程带给我们许多深刻启示。
       ——开放包容是亚太合作的主旋律。亚太发展靠的是开放包容、取长补短、互通有无,而不是对立对抗、以邻为壑、“小院高墙”。我们秉持开放的区域主义,共同制定了茂物目标和布特拉加亚愿景,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提升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过去30年,亚太地区平均关税水平从17%下降至5%,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七成。
       ——共同发展是亚太合作的总目标。发展是亚太地区永恒的主题。我们始终聚焦发展,不断深化经济技术合作,增强发展中成员自主发展能力。我们共同开创了自主自愿、协商一致、循序渐进的“亚太经合组织方式”,尊重各成员发展权。过去30年,亚太地区人均收入翻了两番还要多,十亿人口成功脱贫,为人类进步和全球可持续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求同存异是亚太合作的好做法。亚太地区经济体历史文化和发展阶段不同,在亚太地区推进合作不能要求整齐划一,只能走求同存异的路子。过去30年,我们妥善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国际金融危机等重大挑战,维护了亚太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靠的就是谋大势、顾大局,弘扬和而不同、和衷共济的伙伴精神,不断将成员多样性转化为合作动力,优势互补,携手共进。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亚太合作下一个30年将走向何方,成为我们面临的新的时代之问。“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我们要秉持亚太经合组织初心,牢记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推动亚太合作再出发。
       旧金山是《联合国宪章》签署地,寄托着各国人民对世界和平的美好愿望。和平来之不易,发展任重道远。我们要共同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坚持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之道,维护亚太繁荣稳定。亚太不能也不应该沦为地缘博弈的角斗场,更不能搞“新冷战”和阵营对抗。
       亚太繁荣发展的历程表明,唯有合作才能发展,不合作是最大的风险,搞“脱钩断链”对谁都没好处。我们要坚持开放的区域主义,坚定不移推进亚太自由贸易区进程,尊重经济规律,发挥各自比较优势,促进各国经济联动融通,加强相关区域经贸协定和发展战略对接,打造合作共赢的开放型亚太经济。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我们要着眼长远、把握机遇、乘势而上,推进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发展,共同强化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推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要携手完善全球科技治理,强化科技创新对绿色化数字化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营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科技发展环境。
10年前,我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亚太经合组织制定的布特拉加亚愿景,明确提出2040年建成亚太共同体,为亚太合作指明了方向。近年来,针对全球迫切需要,我又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旨在推动各方携手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促进全球共同发展、增进全人类福祉。中方愿同亚太各方一道,推进落实这些倡议,共同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保持领先,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中国仍然是全球增长最大引擎,今年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将达到三分之一。正如工商界朋友所言,中国已经成为最佳投资目的地的代名词,下一个“中国”,还是中国,欢迎各国工商界朋友们继续投资中国、深耕中国!
中国具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企业家的人才优势,经济发展具备强劲的内生动力、韧性、潜力。过去,中国在不断战胜风险挑战中爬坡过坎,取得历史性成就。现在,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广,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也不会变。我们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长期稳定发展,并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带来新动力、新机遇。
中国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经济增长的含金量更高、绿色成色更浓。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出口快速增长,即将启动的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将创造巨大的绿色市场机遇。我们将加快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为各类经营主体共享发展成果提供更好制度性保障,不断培育新的增长动能、释放更大发展空间。
我们坚持敞开大门搞建设,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市场准入,已经宣布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近期成功举办了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本月下旬还将举办第二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进一步扩大开放,同各国共享发展机遇和红利。中国正在高质量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主动对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高标准经贸规则,积极推动加入两个协定进程,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今年是我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上个月,中国成功举办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形成了458项成果,中国金融机构成立7800亿元人民币的“一带一路”项目融资窗口,中外企业达成972亿美元的商业合作协议,这将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为全球互联互通、促进发展繁荣注入强劲动力。
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中国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决心不会变,一视同仁为外商投资提供优质服务的政策不会变。我们将不断完善外商投资权益保护机制,进一步缩减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全面保障外商投资企业国民待遇,持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我们将努力打破制约创新要素流动的壁垒,深化数字经济领域改革,促进数据依法有序自由流动。同时,推出更多“暖心”举措,优化外国人来华和停居留政策,着力打通大家在华使用金融、医疗、互联网支付等服务的堵点,为外国工商界朋友来华投资兴业提供更好保障。
我想强调,中国经济克服挑战、稳步前行,实现高质量发展,这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中国式现代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让14亿多中国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对世界来说,这意味着更加广阔的市场和前所未有的合作机遇,也将为世界现代化注入强大动力。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亚太工商界素来是亚太合作和全球发展的弄潮儿。希望大家弘扬“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为构建开放型亚太经济、助力世界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欢迎全球工商界积极参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共享中国高质量发展带来的巨大机遇!
谢谢大家。

光伏行业

行业聚焦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我们要着眼长远、把握机遇、乘势而上,推进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发展,共同强化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推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要携手完善全球科技治理,强化科技创新对绿色化数字化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营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科技发展环境。
10年前,我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亚太经合组织制定的布特拉加亚愿景,明确提出2040年建成亚太共同体,为亚太合作指明了方向。近年来,针对全球迫切需要,我又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旨在推动各方携手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促进全球共同发展、增进全人类福祉。中方愿同亚太各方一道,推进落实这些倡议,共同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保持领先,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中国仍然是全球增长最大引擎,今年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将达到三分之一。正如工商界朋友所言,中国已经成为最佳投资目的地的代名词,下一个“中国”,还是中国,欢迎各国工商界朋友们继续投资中国、深耕中国!
中国具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企业家的人才优势,经济发展具备强劲的内生动力、韧性、潜力。过去,中国在不断战胜风险挑战中爬坡过坎,取得历史性成就。现在,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广,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也不会变。我们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长期稳定发展,并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带来新动力、新机遇。
中国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经济增长的含金量更高、绿色成色更浓。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出口快速增长,即将启动的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将创造巨大的绿色市场机遇。我们将加快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为各类经营主体共享发展成果提供更好制度性保障,不断培育新的增长动能、释放更大发展空间。
我们坚持敞开大门搞建设,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市场准入,已经宣布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近期成功举办了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本月下旬还将举办第二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进一步扩大开放,同各国共享发展机遇和红利。中国正在高质量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主动对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高标准经贸规则,积极推动加入两个协定进程,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今年是我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上个月,中国成功举办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形成了458项成果,中国金融机构成立7800亿元人民币的“一带一路”项目融资窗口,中外企业达成972亿美元的商业合作协议,这将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为全球互联互通、促进发展繁荣注入强劲动力。
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中国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决心不会变,一视同仁为外商投资提供优质服务的政策不会变。我们将不断完善外商投资权益保护机制,进一步缩减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全面保障外商投资企业国民待遇,持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我们将努力打破制约创新要素流动的壁垒,深化数字经济领域改革,促进数据依法有序自由流动。同时,推出更多“暖心”举措,优化外国人来华和停居留政策,着力打通大家在华使用金融、医疗、互联网支付等服务的堵点,为外国工商界朋友来华投资兴业提供更好保障。
我想强调,中国经济克服挑战、稳步前行,实现高质量发展,这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中国式现代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让14亿多中国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对世界来说,这意味着更加广阔的市场和前所未有的合作机遇,也将为世界现代化注入强大动力。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亚太工商界素来是亚太合作和全球发展的弄潮儿。希望大家弘扬“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为构建开放型亚太经济、助力世界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欢迎全球工商界积极参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共享中国高质量发展带来的巨大机遇!
谢谢大家。

光伏行业

个协定进程,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今年是我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上个月,中国成功举办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形成了458项成果,中国金融机构成立7800亿元人民币的“一带一路”项目融资窗口,中外企业达成972亿美元的商业合作协议,这将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为全球互联互通、促进发展繁荣注入强劲动力。
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中国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决心不会变,一视同仁为外商投资提供优质服务的政策不会变。我们将不断完善外商投资权益保护机制,进一步缩减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全面保障外商投资企业国民待遇,持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我们将努力打破制约创新要素流动的壁垒,深化数字经济领域改革,促进数据依法有序自由流动。同时,推出更多“暖心”举措,优化外国人来华和停居留政策,着力打通大家在华使用金融、医疗、互联网支付等服务的堵点,为外国工商界朋友来华投资兴业提供更好保障。
我想强调,中国经济克服挑战、稳步前行,实现高质量发展,这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中国式现代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让14亿多中国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对世界来说,这意味着更加广阔的市场和前所未有的合作机遇,也将为世界现代化注入强大动力。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亚太工商界素来是亚太合作和全球发展的弄潮儿。希望大家弘扬“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为构建开放型亚太经济、助力世界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欢迎全球工商界积极参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共享中国高质量发展带来的巨大机遇!
谢谢大家。

行业聚焦

光伏行业

行业聚焦

2024光伏市场展望:价格下降增长市场企业竞争持续

来源:InfoLink Consulting

价格下降推升光伏需求 并网消纳问题逐渐浮现
组件价格的明显下降在2023年显著带动了需求增长,2022年组件价格仍处于高位时,许多项目被迫延宕或是取消,今年组件价格的快速下滑使得前期递延项目开始动工,新项目也因报酬率增加而快速发展,2023年全球组件需求将有望来到约412-455 GW,相较去年成长将高达约53%。
虽组件出货快速增加,今年在部分海外市场如欧洲、巴西等却出现严重库存堆积问题,显示虽价格下降对光伏项目投报率有利,但因安装人力不足、政策变动、项目规划需要时间等因素,实际装机需求的成长速度不及产出的增加速度,在滞库严重的情形下,许多厂家被迫压价销售或转口至其他国家,造成企业庞大损失。2024实际装机需求有望一步增长,但对应产能增加幅度仍尚有不足,供过于求情形的持续将对新产能的放量造成一定限制,在2023年库存累积的经验过后,厂家明年在排产以及出货规划、销售策略上皆需更加谨慎。
另外对于需求增长的限制则来自电网的承载能力,随着装机快速增长,各地电网的接入能力开始受到考验,在巴西及部分欧洲国家都已出现电网容量趋近饱和使得分布式项目被迫延后甚至取消的问题,而户用装机成长飞快的中国更是值得注意,随着电网接入问题浮现,目前中国各省已陆续推出相关政策并开始对电网乘载力作出评估,但短期措施仍仅限于暂停分布式发电项目接入、强制配储等方案,长期而言仍需提高对电网的投资,以增加电网容量及强化调节能力为主,才能确保分布式光伏的稳定增长。
虽受限于较高的基期及电网能力、本土化浪潮等限制因素,增速将相对今年放缓,但在组件价格显著下降的推动下,仍看好明年光伏市场的成长,预期2024年组件需求仍将保持约15-20%的增长。

光伏行业

行业聚焦

浮现,目前中国各省已陆续推出相关政策并开始对电网乘载力作出评估,但短期措施仍仅限于暂停分布式发电项目接入、强制配储等方案,长期而言仍需提高对电网的投资,以增加电网容量及强化调节能力为主,才能确保分布式光伏的稳定增长。
虽受限于较高的基期及电网能力、本土化浪潮等限制因素,增速将相对今年放缓,但在组件价格显著下降的推动下,仍看好明年光伏市场的成长,预期2024年组件需求仍将保持约15-20%的增长。

产能过剩导致竞争激烈 利润空间严重压缩
随着光伏供应链各环节大量的扩产计划在今年陆续落地,解决了2022年以来的上游硅料供应瓶颈,产能增长过快导致严重过剩,使得整体供应链价格在2023年以来显著下滑,最上游的硅料价格从去年年底每公斤超过300元人民币下滑至目前每公斤约69元人民币,对终端需求有直接影响的组件价格也已从年初的每瓦0.245美元快速下滑至目前约每瓦0.135美元;虽未来价格仍可能因上下游环节供需情况改变而出现短期波动,但相对于终端的装机需求都仍显过剩,因此预计供应链价格难以再度出现大幅反弹,行业的话语权将更进一步往需求端靠拢成为买方市场。

光伏行业

行业聚焦

整体行业产能的增加虽有助于行业发展,但也使得企业间竞争日益激烈。许多企业,不论是现有或是新进玩家,在2022年整体供应链价格仍处于高位时看中市场的快速成长及较优的利润大规模宣布扩产计划,使得竞争加剧、价格快速下跌,在供应链价格显著下滑后,现阶段许多厂家利润空间已所剩无几,必须透过稼动率的调整来对应市场需求量,因此除了部分旧产能会因此加速淘汰以外,在新进产能几乎无利可图的状态下,目前已有部分新产能计划被取消,预计明年将有更多扩产计划取消的情况发生,而成本控制能力落后、销售管道不足的光伏企业也可能被迫退出市场。
供应链去中化趋势明确 海外产能开始崛起
部分国家为保障自己在能源上的自主性,于近年内开始对光伏产品产地做出限制,并试图建立本土产能,具体政策如美国的降低通膨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 IRA)、东南亚反规避调查,以及印度的BCD关税、ALMM清单及生产补贴计划(Production Linked Incentive Scheme, PLI)等,欧洲也因中国组件价格冲击开始重新审视对进口产品限制的必要性;但目前光伏各环节产能仍高度集中于中国,硅料、硅片、电池的集中度分别高达93%、97%、90%,组件也仍有82%,以现有非中国产能看来仍难以满足各市场需求,若在尚未确保一定供应来源时就对进口做出大规模限制,将使潜在需求难以被满足导致装机量下滑,如美国在2022年因UFLPA对禁止输入新疆硅料制成的组件后,当年装机量即下滑16%,严重影响光伏发展进程。

光伏行业

但在各项补贴政策的推动下,2023年出现大量海外扩产计划,尤其以美国与印度居多,许多新产能将在2024落地,根据InfoLink不完全统计,到了2024年底海外组件产能相对2023年初将至少成长约78%至270 GW,部分厂家也仍在评估欧洲、中东等地区的扩厂可能性,将改变以往中国组件几乎独占市场的竞争格局。
值得注意的是,考虑到资本投入金额、技术难度等各项产业进入壁垒,目前海外扩产计划高度集中于组件环节,电池有少量扩产计划,但相比组件而言仍有不足,上游硅料、硅片目前则极为少数,对于这些新进的电池、组件厂而言,短期的二至三年内仍难以完全摆脱对于中国供应链的依赖。
整体而言,2024年光伏产业仍将持续增长,即使电网承载能力、安装人力等限制会对增速造成一定影响,但产能扩张以及价格下将都将有效推升需求,对于电站开发端来说前景良好。而对于供应端而言则将更具挑战性,在产能大幅提升,价格竞争激烈,以及产品技术迭代之下,将更加挑战厂商在成本控制、技术研发及销售策略上的能力,而整体供应格局也将因海外产能的落地而更为复杂,整体产业动态变化将更加多元及快速。

行业聚焦

光伏行业

行业聚焦

我国户用光伏装机突破1亿千瓦

来源:中国能源报

据国家能源局统计,截至今年9月底,全国户用分布式光伏累计装机容量突破1亿千瓦,达到1.05亿千瓦,助推我国光伏发电总装机规模超5亿千瓦,达到5.2亿千瓦。据统计,目前我国农村地区户用分布式光伏累计安装户数已超过500万户,带动有效投资超过5000亿元。
近年来,我国户用分布式光伏快速发展,经济性不断增强、商业模式不断创新、开发规模屡创新高,实现了大规模跨越式发展,在保障电力安全可靠供应、推动能源绿色转型发展、带动农民增收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综合效益。今年1-9月,全国户用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3297.7万千瓦,约占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的一半,超过全国光伏新增总装机的四分之一,是去年全年户用光伏新增装机规模(2525万千瓦)的1.3倍。从区域分布看,截至今年9月底,山东、河南、河北户用分布式光伏累计装机居全国前三位,装机容量分别为2448万千瓦、2084万千瓦、1666万千瓦,合计6198万千瓦,约占全国的60%。
据有关机构预测,我国农村地区可安装光伏屋顶面积约273亿平方米,超过8000万户,开发潜力巨大。

光伏行业

行业聚焦

硅料开启加速崩跌 硅片价格初步止稳

来源:InfoLink

硅料价格
硅料新订单陆续有所签订,但是签单数量较小,尚未见大规模签单,包括头部硅料企业在内的报价下跌明显,主流价格范围降至每公斤67-75元人民币,买卖双方的僵持局面仍在持续发酵。同时二线以及新进入硅料企业的报价范围跌至每公斤61-68元人民币,与头部企业的价格差距有所扩大,整体来说,11月上旬的博弈仍将激烈持续。
绝大部分卖家的前期订单已经陆续完成交付,然而也有仍未完成交付的订单存在价格争议和改价需求,存在买卖双方之间对前期订单的更多交涉和谈判。
供应方面,11月硅料产量规模环比继续提升,但是新产能投产部分释放的“有效产量”规模具有较大不确定性,总量增长的背景下,包括二三线企业的新增产量对于整体“有效产量”的冲击能力仍然存疑。
库存方面,截止10月底观察,供应端库存水平相较正常“周转量”来说,已经有逐步累积趋势,预计11月中旬将会有明显堆积的潜在风险。
硅片价格
在10月下半,随着价格快速下跌、厂家的减产规划出台,月末硅片环节去库存化果效显著,当前总体库存有效控制下降到约一周左右,然而一线企业仍致力于稳定价格以应对市场的快速跌价趋势,厂家间库存消纳程度分化不一。
本周硅片成交价格持续跌价,P型部分,M10,G12尺寸成交价格落在每片2.3-2.4元与3.3-3.4元人民币左右,跌幅达到1-6%不等。N型部分,M10尺寸落在每片2.4-2.55元人民币,G12尺寸由于生产企业集中,采购方对于价格的议价能力并不出众,全片价格维持落在每片3.5元人民币附近。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厂家在报价上出现分化,一线企业维持较高水位的价格,而二线价格则持续探低,在N型硅片上尤其明显,部分厂家已经提供N/P同价的报价,引导电池厂家在采购价格上也有所差异。
随着跌价与减产的快速驱动下,厂家排产规划呈现缩水,预期下周价格将会维稳,后续将端看电池排产变化,若采购需求维持旺盛,甚至不排除出现硅片环节短期供需错配的现象。

光伏行业

行业聚焦

市场的快速跌价趋势,厂家间库存消纳程度分化不一。
本周硅片成交价格持续跌价,P型部分,M10,G12尺寸成交价格落在每片2.3-2.4元与3.3-3.4元人民币左右,跌幅达到1-6%不等。N型部分,M10尺寸落在每片2.4-2.55元人民币,G12尺寸由于生产企业集中,采购方对于价格的议价能力并不出众,全片价格维持落在每片3.5元人民币附近。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厂家在报价上出现分化,一线企业维持较高水位的价格,而二线价格则持续探低,在N型硅片上尤其明显,部分厂家已经提供N/P同价的报价,引导电池厂家在采购价格上也有所差异。
随着跌价与减产的快速驱动下,厂家排产规划呈现缩水,预期下周价格将会维稳,后续将端看电池排产变化,若采购需求维持旺盛,甚至不排除出现硅片环节短期供需错配的现象。
电池片价格
本周主流尺寸电池片价格仍在下行,P型部分M10,G12尺寸电池片主流成交价格落在每瓦0.47-0.5元与0.52-0.53元人民币左右,M10尺寸跌幅来到5-6%不等,并且低价区段更新报价已经来到每瓦0.45元人民币左右。当前观察厂家已难保有盈利空间,并部分厂家转以代工的方式维持产线运作与盈利。
在N型电池片部分,本周TOPCon(M10)电池片价格下行落在每瓦0.52-0.55元人民币左右,受到产品品质的参差不齐,价格范围呈现扩大。观察N/P型电池片价差维持约每瓦4-7分人民币。而HJT(G12)电池片生产厂家多数以自用为主,外卖量体尚少,高效部分价格落在每瓦0.7元人民币左右。
展望后势,低价区段的价格出现预期将引导下周价格变化,同时,价格的持续崩跌与即将到来的电池采购淡季也连带刺激厂家的减产规划,然而,截至本月初,观察厂商的排产仍尚未出炉,除了减产预期以外,部分电池厂家以代工和双经销的方式尽量维持满产的运营规划。

光伏行业

行业聚焦

组件价格
       11月组件价格仍在下探,本周均价已往每瓦1.1元人民币靠拢,主要前期订单执行。新签订单已开始靠向每瓦1.03-1.07元人民币正在增多,预期12月主流价格将来到1-1.05的区间。低价部分确实有跌破一元人民币的交单,但其交付仍是少量、且部分为海外拉回库存等等并不计入主流交付常规规格报价之中。
       供应方面,本次统计11月排产确实出现下修,如上周预期排产水准近乎10月,排产总量约53 GW。价格能否趋于稳定,仍需要观察组件排产及库存水准而定。
       海外价格也将持续受到冲击,本周调整11月价格,11月中国出口执行价格约每瓦0.12-0.135元美金(FOB),亚太地区执行价格约0.12-0.13元美金。印度本地组件平均价格约每瓦0.2-0.24元美金。欧洲近期现货价格约在每瓦0.11-0.135欧元,价格有开始趋稳的迹象。值得注意海外需求询单已开始转换,明年厂家下半年报价PERC者较少。
       N型价格仍持续受到PERC冲击、需求转换等因素影响,N型TOPCon组件价格约每瓦1.08-1.23元人民币之间,海外价格与PERC溢价约0.7-0.8美分左右。
       HJT组件价格波动较小,国内价格约在每瓦1.3-1.45元人民币之间。

光伏行业

行业聚焦

价格“雪崩”!硅料最低6万元/吨

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独家)

从“拥硅为王”到成交陷停滞,硅料从光伏产业链利润最丰厚的环节,到如今价格雪崩,新一轮大洗牌已然来临,寒冬已至,企业如何渡过低谷,光伏产业链又将受到哪些影响?
价格暴跌,新产能陆续“待定”
2023年以来,硅料价格持续走跌。单晶致密料均价已从年初24.01万元/吨的高点,到目前已击穿7万元一线,最低至6.3万元/吨,短短数月价格跌幅已超73.76%。
据硅业分会最新价格,本周N型料成交价7.00-7.80万元/吨,平均为7.39万元/吨,周环比下跌1.73%。单晶复投料成交价6.50-7.00万元/吨,平均为6.83万元/吨,周环比下跌2.01%。单晶致密料成交价6.30-6.80万元/吨,平均为6.64万元/吨,周环比下跌2.21%。单晶菜花料成交价6.00-6.50万元/吨,平均为6.31万元/吨,周环比下跌2.92%。
暴跌现象背后的核心原因是,当下硅料供给远超需求。据硅业分会统计数据,近两年国内硅料新增供应量每年以超57%的速度增长,分别达到57.2%、82%。按照2023年国内硅料供应量合计160万吨折算,对应光伏装机量约为630GW。而根据光伏行业协会预计,2023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按350GW折算,硅料供应过剩约180GW。

光伏行业

行业聚焦

硅料供应过剩,上下游双方在“僵持”和“观望”状态下,不断寻找新的价格平衡点。然而,今年远非至暗时刻,2024年还会有大量硅料产能投放,有业内人士预计明年硅料价格或将逼近5万元/吨。
实际上,当前7万元/吨左右的硅料价格已经直逼二三线光伏企业的成本线。相对而言,龙头企业仍具备成本优势。通威股份半年报公布,目前多晶硅生产成本已降至4万元/吨以内;大全能源财报显示,第三季度硅料销售成本为4.78万/吨,硅料现金成本为4.16万/吨;而协鑫科技则表示,今年7月其乐山协鑫颗粒硅项目生产成本约35.68元/公斤。
对于新晋跨界企业而言,面对硅料技术壁垒、爬坡难度、成本曲线陡峭等挑战,大有“没吃肉先挨打”的趋势。
受此影响,更多的企业选择停产检修以及暂缓或者延长新项目投产周期。
宝丰集团甘肃酒泉瓜州5万吨多晶硅项目,于2022年3月20日开工,目前建设周期已有20个月,但尚未有投产消息公布。
南玻A在2022年6月曾披露青海年产5万吨高纯晶硅项目,建设周期20个月,同年9月该项目正式开工。2023年半年报显示,该项目工程进度仅完成5%。据南玻A在互动平台表示,该项目正在建设中,具体投产时间将视进度而定。
中来股份2022年3月曾披露20万吨工业硅及10万吨高纯多晶硅扩产项目,其中一期项目1万吨高纯多晶硅预计在协议生效后开工建设,并争取2024年竣工投产。根据最新消息,中来已完成硅料项目公司的新设,硅料项目已取得山西省企业投资项目备案证,目前项目环境影响评估报告与节能评估报告正在委托第三方编制中,处于前期报批手续的第三方评估阶段。
不仅新人难入局,老牌企业也纷纷“刹车”止损。近期,大全能源宣布将原定于今年底投产的全资子公司二期10万吨高纯多晶硅项目,延期至2024年二季度。大全能源表示,主要受市场环境、供需关系等客观因素以及实际建设进度的影响,上述项目整体实施周期有所放缓,导致实施进度较原计划有所滞后。
此前1个月,TCL中环以6.966亿元卖掉了持有的多晶硅资产(即新疆戈恩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27%的股权,这一举动也被市场解读为出于对多晶硅上游市场的不乐观预期,而做出产能清退举措。

光伏行业

20个月,但尚未有投产消息公布。
南玻A在2022年6月曾披露青海年产5万吨高纯晶硅项目,建设周期20个月,同年9月该项目正式开工。2023年半年报显示,该项目工程进度仅完成5%。据南玻A在互动平台表示,该项目正在建设中,具体投产时间将视进度而定。
中来股份2022年3月曾披露20万吨工业硅及10万吨高纯多晶硅扩产项目,其中一期项目1万吨高纯多晶硅预计在协议生效后开工建设,并争取2024年竣工投产。根据最新消息,中来已完成硅料项目公司的新设,硅料项目已取得山西省企业投资项目备案证,目前项目环境影响评估报告与节能评估报告正在委托第三方编制中,处于前期报批手续的第三方评估阶段。
不仅新人难入局,老牌企业也纷纷“刹车”止损。近期,大全能源宣布将原定于今年底投产的全资子公司二期10万吨高纯多晶硅项目,延期至2024年二季度。大全能源表示,主要受市场环境、供需关系等客观因素以及实际建设进度的影响,上述项目整体实施周期有所放缓,导致实施进度较原计划有所滞后。
此前1个月,TCL中环以6.966亿元卖掉了持有的多晶硅资产(即新疆戈恩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27%的股权,这一举动也被市场解读为出于对多晶硅上游市场的不乐观预期,而做出产能清退举措。
雪崩之下,全产业链绞杀
硅料盛景不再,价格战硝烟之下,“战火”已经蔓延至硅片甚至组件环节。
据硅业分会近期市场调研显示,当前硅片环节受到库存积累影响,价格快速崩跌,目前硅片价格已达到绝大多数硅片企业的盈亏平衡点,部分厂家甚至面临亏损,这也导致硅片企业采购积极性不高,硅料议价空间被压缩,市场价格博弈异常激烈。
而根据InfoLink Consulting近期报价,P型硅片,M10、G12尺寸成交价格跌幅达到1-6%不等。N型M10尺寸落在每片2.4-2.55元人民币,且部分厂家已经提供N/P同价的报价。
终端组件环节,价格同样进入下降通道,且部分央企招标频现低于1元的报价。
10月18日,中国华电集团2023年第三批光伏组件集采招标项目开标,其中标段六P型组件框采投标最低价至0.993元/瓦,虽然该报价并未中标,但却释放出组件跌破“1元时代”的信号。
仅隔不到两周的时间,在国家能源集团2023年光伏组件集采开标中,再现最低0.945元/瓦的投标价格。据了解,此次招标的供货周期为2023年11月-2024年12月,除最低价外,整体报价在1元左右徘徊,且p/n型组件价差在5分/w左右,这样代表了企业对于明年的

行业聚焦

光伏行业

价格预判。
11月6日,中国能建15GW组件集采开标,其中p型182标段,多家企业报出0.9字头的报价,均价降至1.02元/W。而n型182组件报价据悉也在1.07元/W左右。210mm尺寸中,n型组件在1.11元左右,p型在1.04元左右。
整体来看,组件1元/W的价格已经接近大部分组件企业的成本线,但在供需失衡的现状下,企业为争夺订单,“价格战”似已无可避免。有业内人士预测,年底前组件价格有可能跌破成本线。
硅业分会专家委副主任吕锦标曾指出,组件破“1”后业内有声音让多晶硅继续跌价。但是,多晶硅价格每吨再跌1万元,每瓦组件成本只会减少0.025元;对于投资巨大、需要连续生产的多晶硅厂而言,实际上并没有几个1万元的降价空间,目前头部硅料企业的成本可以控制在6万元/吨。他认为,低价是组件端严重过剩造成的,越跌越不交易的心理加剧了下跌,大型采购招标也造成踩踏,总体来看,不是按电站投资收益率来衡量组件价格。

行业聚焦

光伏行业

行业聚焦

资本加持、产能提速,钠电储能有望迎来突破

来源:储能与电力市场

日前南网储能发布2.5MW/10MWh级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集成设备采购公告。设备主要包括2套5MWh电池系统、2台1.25MW储能变流器和1台3.15MW的升压变。钠离子电池由招标人提供,其余设备均为投标人提供。这也意味着10MWh级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的集成技术的开发和示范应用正在启动。
无独有偶,比亚迪在近期的一次会议中也表示,150Ah刀片钠电芯已经通过中试,可进行规模化的生产,20MWh的钠电魔方储能系统在公司南宁工业园正在试用。
在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开发加速的同时,钠离子电池在新能源汽车中的应用已先行一步。根据工信部发布的公告,目前奇瑞、江铃、江淮等车企均已发布了搭载钠离子电池的新能源汽车,电池供应商分别来自宁德时代、孚能科技和中科海钠。
根据储能与电力市场的调研,目前已有多家电芯和材料企业表示,钠离子电池有望在2025年开启规模化应用。
过去三年,锂价的飙升直接催化了钠离子电池的商业化进程。目前国内已有比亚迪、宁德时代、孚能、派能科技、鹏辉能源、中科海钠等多家一线电池企业已发布了钠电储能产品,并宣布正在规划或实施GWh级钠离子电池产能建设;材料端,贝特瑞、容百科技、新宙邦等一线企业也公开表示已经实现吨级以上订单,具备了量产供货条件。

储能行业

行业聚焦

一方面锂离子电池产业链企业加码钠离子电池,另一方面资本也在努力抓住钠电产业化之前的窗口期,寻找培养钠电领域的独角兽。寻熵研究院储能产业链投融资数据库显示,2023年至今已经获得融资的钠离子电池产业链初创企业已经达到22家,融资金额区间超亿元的有6家,数千万元的有9家。
钠电产品开发和产能布局提速
电芯产品和产能方面:
宁德时代早在2021年夏天就发布了其第一代钠电产品,并规划将第二代钠电产品的能量密度提高到200Wh/kg。今年4月,宁德时代与奇瑞汽车签约,实现钠离子电池的首次装车应用。
中科海钠在今年2月举行的产品发布会中发布了12Ah圆柱、80Ah和240Ah方形钠离子电池,并且早在山西太原及安徽阜阳建设钠离子电池千吨级正负极材料和GWh电芯生产线。
孚能科技于今年初宣布获得江铃EV3钠电池定点,并且已将赣州工厂部分三元电池产能改造为钠电池产能,具备了钠离子电池产品量产条件。
派能科技于今年3月宣布投资2.2亿在扬州建设1GWh钠离子电池产能。
鹏辉能源于今年4月发布了91Ah和3050mAh两款钠离子电芯,能量密度上突破145Wh/kg,同时寿命可达3000周。
正负极材料方面:
容百科技规划到2025年底,在中国建成年产6万吨的钠电正极材料产能。
振华新材自8月起已经开始了钠电正极材料的批量生产。
贝特瑞在今年CIBF期间正式发布钠电硬炭负极材料探钠350及钠电正极材料贝钠-O3B。其中“探钠350”材料350mAh/g,首次充放电效率达90%,”贝钠-O3B“材料比容量可达145mAh/g,压实密度大于3.4g/cc。
新宙邦在去年年底发布了首款钠离子电池电解液—“Neralyte-1”,该款电解液是针对正极材料为层状氧化物,负极材料为硬碳的电池设计,常温循环寿命超2500周,相比于常规配方,对产气的改善幅度大于50%。
钠电企业倍受资本青睐
寻熵研究院储能产业链投融资数据库显示,2023年至今,共有22家钠电初创企业完成了26起融资,其中乐普钠电、盘古钠祥、加钠新能源在2023年完成两轮融资。广泛覆盖了钠离子电池制造、正负极关键材料等钠电产业链各个主要环节。

储能行业

  目前钠电产业链企业融资普遍集中在早期轮次(种子轮/天使轮/Pre-A轮/A轮/A+轮),融资额普遍在数千万元。其中种子轮和天使轮的融资项目合计达到12个,占到全部融资项目的近一半,由此也说明了钠电这一新兴技术领域的创业热情。
  融资金额超亿元的项目包括:
  钠壹新能源在2023年2月成立之初,完成了叶盛置业投资的过亿元天使轮融资。该交易成为钠电池初创企业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单笔天使轮融资。
  立方新能源的B+轮融资,融资金额数亿元,投资方包括前海方舟、美联新材料、东营卓瑜、安仕新能源。
  为方能源的Pre-B轮融资,融资金额数亿元,新特电气独家投资,用于万吨级钠离子电池材料产线和GWh钠电电芯产线的建设、运营以及增加研发投入、引进人才以及市场拓展等。
  乐普钠电于今年6月完成了1.5亿元A轮融资,由金安科创投资,用于加快乐普钠电六安全景数字零碳工厂的建设。
  超钠新能源的超亿元A轮融资,由融和九智基金、中欣智汇基金、禹泉资本等共同参与。融资将用于湖州高性能钠离子电池材料零碳智能产线项目,该项目规划建设2000吨的正极材料生产线和普鲁士蓝吨级中试线、20000吨电解液生产线。
  众钠能源在年初完成了超亿元Pre-A轮融资,投资方包括昆仑资本、清研资本及东泽产业基金,苏高新创投等。本轮融资将用于启动公司硫酸铁钠电池全链示范量产的一期工程。
  此外,中科海钠今年也完成了由混改基金领投的B轮融资,但具体金额并未公布。

行业聚焦

储能行业

钠电将取代锂电在两轮车的市场份额

来源:起点钠电

天能股份近期接受投资者调研时称,公司认为,在轻型电动车市场上,锂电池的适用性及安全性与铅蓄电池相比不具备优势,近两年锂电在逐渐退出两轮车市场,整车企业的锂电产品占比越来越低。
因此公司预计未来在电动轻型车,仍然是铅蓄电池占据主导地位;钠电池产业正处于中试阶段,产业孵化仍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实现,且由于碳酸锂价格的下跌,钠电在成本上并不具备优势。钠电在未来取代铅酸可能性不大,预期只会取代原来锂电在两轮车的市场份额。
天能股份前身是湖州市长兴煤山第一蓄电池厂,1986年成立,如今已连续耕耘蓄电池行业37年,是铅蓄电池行业的龙头企业。目前,公司的主要业务板块为铅蓄电池板块,锂电池业务为辅,氢燃料电池业务板块协同发展。
另外,天能高度重视钠电发展。2020年,就开始对钠离子电池技术进行跟踪和试验,加速推进钠离子电池产业化发展战略落地。今年3月,天能也正式发布新一代钠离子电池产品“天钠T1”系列模组,完成对多家一线二轮车企的送样,正开展相关验证工作。目前已具备300兆瓦时的钠离子电池电芯和模组产品的专线生产供货能力。

行业聚焦

储能行业

钻石将彻底改变芯片?

来源:Carbontech

微芯片制造面临的最大基本挑战之一是温度控制,随着进入 2020 年代及以后,传统方法的回报正在大幅递减。那些密切关注技术领域的人已经可以看到这种情况正在发生,GPU(尤其是 CPU 架构)的进步正在放缓,但制造商们已经思考这个问题更长时间了,并且正在研究新的解决方案,例如合成金刚石和纯化玻璃!
《华尔街日报》最近采访了 Diamond Foundry 和英特尔的多位高管和员工,他们都在以不同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
Diamond Foundry 正在生产人造金刚石硅片——表面上是同类产品中最大的,至少在直径上是这样——用于硅微芯片。根据 Martin Roscheisen 的说法,这使得这些芯片的运行速度至少是额定速度的两倍。据报道,对未公开的高端 Nvidia GPU 进行的实验室测试显示,其性能是基于标准制造材料的普通芯片的三倍,这很疯狂,但在没有公开的基准测试的情况下有点难以相信。
与此同时,英特尔转而专注于生产用于基板(安装处理器的底层封装)的纯化玻璃,可能用于其大多数(如果不是全部)产品线。这已经在英特尔工厂进行了测试,并将在本世纪后半叶推出。纯化玻璃不是用于冷却,而是用于提高功率效率和芯片之间的通信……当然,更高的功率效率也是冷却的理想选择。
这两项发展似乎都非常有前途,尽管我们也许不应该将 Diamond Foundry 视为未来唯一的金刚石芯片潜在供应商。甚至《华尔街日报》也列出了其他提供自己更容易合成的多晶硅片的公司,例如相干公司 (Coherent) 或元素六 (Element Six)。元素六甚至提供更大的钻石。
随着我们进一步进入新的十年,硬件制造的下一个伟大转变可能即将到来。如果正确使用人造金刚石和纯化玻璃,我们甚至可以创造一个完全不需要任何硅的半导体的未来……至少根据 Sun Microsystems 联合创始人安迪·贝托尔斯海姆 (Andy Bechtolsheim) 的说法。只有时间会给出答案!
钻石在高功率器件中大放异彩
在能源意识日益增强的世界中,对具有卓越效率和功率密度的高功率应用的需求正在蓬勃发展。随着硅接近其物理极限,半导体行业正在探索宽带隙 (WBG) 材料,特别是碳化硅 (SiC)、氮化镓 (GaN) 以及未来更远的金刚石。
特斯拉于 2018 年开启了 SiC 功率器件市场,成为第一家在 Model 3 中使用SiC MOSFET 的汽车制造商。多年来,特斯拉一直是 SiC 市场增长的主要贡献者。但在特斯拉宣布其下一代动力系统将使用永磁电机、将碳化硅的使用量减少 75% 后,业界陷入恐慌。
“碳化硅是一种令人惊叹的半导体,但它也很昂贵,而且很难规模化。因此,减少使用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胜利。”特斯拉动力总成工程副总裁科林·坎贝尔 (Colin Campbell) 3 月 1 日在特斯拉 2023 年投资者日活动上表示。
75% 的减少似乎令人担忧,但这个数字并不能说明全部情况。Yole Intelligence在3月中旬表示,SiC器件市场预计将以超过30%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到2027年将达到60亿美元以上,其中汽车市场预计将占80%左右的市场份额。
“我们估计,未来几年不会有颠覆性的电力电子技术进入市场,因为上一次重大颠覆——碳化硅和氮化镓的出现——仍在上演,并正在抢占传统硅市场的份额, Yole Intelligence 电力和无线部门电力电子活动团队首席分析师 Ana Villamor 表示。“尽管如此,一些正在开发的技术将在长期内取得成果,例如金刚石、SiC IGBT 和氧化镓。”
SiC 和GaN有着光明的未来,但金刚石很可能被证明是高功率电子应用的终极宽带隙半导体材料。
Diamfab 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 Khaled Driche 表示:“Diamond 是高压操作、高温应用或高频开关的完美选择。” “金刚石的临界电场比 Si 高 30 倍,比 SiC 高 3 倍。它也是一种非常好的散热器,导热系数比铜高 5 倍。”
然而,金刚石是一种与众不同的半导体。Diamfab 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 Gauthier Chicot 表示:“它的优势所在也是合成它的一个障碍,这就是 Diamfab 的用武之地。”
Diamfab 总部位于法国格勒诺布尔,是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 (CNRS) 的附属机构,以 Néél-CNRS 宽带隙研究所 30 年来对高质量合成金刚石生长的研究为基础半导体团队(SC2G)。Diamfab 项目成立于 2016 年,该初创公司于 2019 年注册成立。
“我们通过独特的控制来合成和掺杂金刚石外延层;因此,金刚石掺杂层的堆叠被生长以形成高附加值的晶圆,为设备制造做好准备。”Driche 说。
在制造金刚石器件所需的所有工业过程中,外延层的生长是最关键的过程之一,因为大部分电气性能取决于这些有源层的质量。
潜在的应用范围涵盖从采用基于金刚石的电力电子器件的电动汽车 (EV) 到具有 20 年电池寿命的物联网设备、具有一系列集成探测器的医疗保健设备以及具有超精密量子传感器的自动驾驶汽车。
与现有半导体材料相比,金刚石具有三个关键优势:热管理、成本/效率优化和二氧化碳减排。
在所有传统电源转换器中,冷却系统是一个笨重且体积庞大的部件。与大多数半导体不同,金刚石的电阻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因此,由该材料制成的器件在 150 摄氏度(功率器件的典型工作温度)下比在室温下性能更好。Driche 表示,虽然必须付出相当大的努力来冷却暴露在高工作温度下的 Si 或 SiC 器件,但可以简单地让金刚石在工作过程中找到稳定的状态。
金刚石也是良好的散热器。凭借更少的耗散损耗、更好的散热能力以及在高温下运行的能力,由金刚石有源器件制成的转换器比基于 Si 的解决方案轻 5 倍,体积小 5 倍,比基于SiC的解决方案轻 3 倍,体积小 3 倍,德里奇补充道。
在设计设备和转换器时,必须在系统的能源效率与其成本、尺寸和重量之间找到权衡。Diamond 也不例外,但 Diamfab 相信 Diamond 可以为更节能的电动汽车的关键参数带来价值。
如果重点是降低器件成本,则可以设计出比 SiC 模具便宜 30% 的金刚石模具,因为在相同电气性能下,金刚石模具比同等 SiC 模具消耗的金刚石面积少 50 倍和效率,但具有更好的热管理。
如果重点关注效率,与 SiC 相比,金刚石可以将能量损失减少三倍,并且模具尺寸缩小多达 4 倍,从而直接节省能源消耗。
如果重点是系统体积和重量,通过允许增加开关频率,与基于 SiC 的转换器相比,金刚石器件可以将无源元件的体积减少四倍。这种体积减小加上较小的散热器所允许的体积减小。
鉴于社会日益电气化,钻石的前景一片光明,但该技术要成为工业现实,仍需克服许多障碍。
合成技术的进步使得生产具有可预测特性和一致性能的工程合成钻石成为可能。第一批人造钻石于 20 世纪 50 年代采用高压和高温生产。20 世纪 80 年代,采用化学气相沉积 (CVD) 技术生产晶圆级钻石。
Chicot 表示:“近年来 CVD 合成技术取得的技术进步大大加速了该技术的发展,金刚石的时代从未如此接近。” “最近展示的高达 4 英寸的大型晶圆,以及许多研发中心和工业合作伙伴对开发二极管、晶体管和电容器日益增长的兴趣都证明了这一点。”
将晶圆直径从 0.5 英寸扩大到 4 英寸可以让 Diamfab 获得汽车市场所需的竞争力。
至于其他障碍,该初创公司认为,减少位错可以提高零部件的制造产量。Diamfab 还在探索多种途径来实现垂直组件架构,以提高电流密度。
该公司承认,Diamfab 正在与潜在投资者进行谈判,以实现其技术和业务目标。Chicot 表示,第一轮 300 万欧元(约合 330 万美元)的种子轮股权投资正在进行中,用于安装试验线工厂,这将使开发可重复的产品准备好进行加工并进行大规模生产成为可能。
当被问及 Diamfab 预计何时进入批量生产时,首席执行官表示:“今天,我们能够为公共和私人研究实验室生产高附加值的金刚石晶片。收购我们的机器和试点基地后,我们将能够通过增加产量和营业额来继续生产。我们的目标是在未来五到七年内增加产量,主要是为了应对电动汽车市场。”
提高电动汽车的能源效率意味着减少能源消耗,但这不应以牺牲能源密集型和污染性的制造过程为代价。Driche 表示,与 SiC 晶圆生产相比,金刚石晶圆的生产“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了 20 倍”。
“SiC 需要非常高的温度,高达 2,700 摄氏度,持续数天,而用于合成金刚石晶片的 CVD 技术的温度要低 3 倍,”他说。“考虑到金刚石材料[表面积要求]较低,并且与电动汽车相关,用于功率元件的半导体材料的二氧化碳足迹可以用金刚石除以高达 1,000 。”

行业聚焦

金刚石

行业聚焦

当然,更高的功率效率也是冷却的理想选择。
这两项发展似乎都非常有前途,尽管我们也许不应该将 Diamond Foundry 视为未来唯一的金刚石芯片潜在供应商。甚至《华尔街日报》也列出了其他提供自己更容易合成的多晶硅片的公司,例如相干公司 (Coherent) 或元素六 (Element Six)。元素六甚至提供更大的钻石。
随着我们进一步进入新的十年,硬件制造的下一个伟大转变可能即将到来。如果正确使用人造金刚石和纯化玻璃,我们甚至可以创造一个完全不需要任何硅的半导体的未来……至少根据 Sun Microsystems 联合创始人安迪·贝托尔斯海姆 (Andy Bechtolsheim) 的说法。只有时间会给出答案!
钻石在高功率器件中大放异彩
在能源意识日益增强的世界中,对具有卓越效率和功率密度的高功率应用的需求正在蓬勃发展。随着硅接近其物理极限,半导体行业正在探索宽带隙 (WBG) 材料,特别是碳化硅 (SiC)、氮化镓 (GaN) 以及未来更远的金刚石。
特斯拉于 2018 年开启了 SiC 功率器件市场,成为第一家在 Model 3 中使用SiC MOSFET 的汽车制造商。多年来,特斯拉一直是 SiC 市场增长的主要贡献者。但在特斯拉宣布其下一代动力系统将使用永磁电机、将碳化硅的使用量减少 75% 后,业界陷入恐慌。
“碳化硅是一种令人惊叹的半导体,但它也很昂贵,而且很难规模化。因此,减少使用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胜利。”特斯拉动力总成工程副总裁科林·坎贝尔 (Colin Campbell) 3 月 1 日在特斯拉 2023 年投资者日活动上表示。
75% 的减少似乎令人担忧,但这个数字并不能说明全部情况。Yole Intelligence在3月中旬表示,SiC器件市场预计将以超过30%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到2027年将达到60亿美元以上,其中汽车市场预计将占80%左右的市场份额。
“我们估计,未来几年不会有颠覆性的电力电子技术进入市场,因为上一次重大颠覆——碳化硅和氮化镓的出现——仍在上演,并正在抢占传统硅市场的份额, Yole Intelligence 电力和无线部门电力电子活动团队首席分析师 Ana Villamor 表示。“尽管如此,一些正在开发的技术将在长期内取得成果,例如金刚石、SiC IGBT 和氧化镓。”
SiC 和GaN有着光明的未来,但金刚石很可能被证明是高功率电子应用的终极宽带隙半导体材料。
Diamfab 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 Khaled Driche 表示:“Diamond 是高压操作、高温应用或高频开关的完美选择。” “金刚石的临界电场比 Si 高 30 倍,比 SiC 高 3 倍。它也是一种非常好的散热器,导热系数比铜高 5 倍。”
然而,金刚石是一种与众不同的半导体。Diamfab 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 Gauthier Chicot 表示:“它的优势所在也是合成它的一个障碍,这就是 Diamfab 的用武之地。”
Diamfab 总部位于法国格勒诺布尔,是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 (CNRS) 的附属机构,以 Néél-CNRS 宽带隙研究所 30 年来对高质量合成金刚石生长的研究为基础半导体团队(SC2G)。Diamfab 项目成立于 2016 年,该初创公司于 2019 年注册成立。
“我们通过独特的控制来合成和掺杂金刚石外延层;因此,金刚石掺杂层的堆叠被生长以形成高附加值的晶圆,为设备制造做好准备。”Driche 说。
在制造金刚石器件所需的所有工业过程中,外延层的生长是最关键的过程之一,因为大部分电气性能取决于这些有源层的质量。
潜在的应用范围涵盖从采用基于金刚石的电力电子器件的电动汽车 (EV) 到具有 20 年电池寿命的物联网设备、具有一系列集成探测器的医疗保健设备以及具有超精密量子传感器的自动驾驶汽车。
与现有半导体材料相比,金刚石具有三个关键优势:热管理、成本/效率优化和二氧化碳减排。
在所有传统电源转换器中,冷却系统是一个笨重且体积庞大的部件。与大多数半导体不同,金刚石的电阻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因此,由该材料制成的器件在 150 摄氏度(功率器件的典型工作温度)下比在室温下性能更好。Driche 表示,虽然必须付出相当大的努力来冷却暴露在高工作温度下的 Si 或 SiC 器件,但可以简单地让金刚石在工作过程中找到稳定的状态。
金刚石也是良好的散热器。凭借更少的耗散损耗、更好的散热能力以及在高温下运行的能力,由金刚石有源器件制成的转换器比基于 Si 的解决方案轻 5 倍,体积小 5 倍,比基于SiC的解决方案轻 3 倍,体积小 3 倍,德里奇补充道。
在设计设备和转换器时,必须在系统的能源效率与其成本、尺寸和重量之间找到权衡。Diamond 也不例外,但 Diamfab 相信 Diamond 可以为更节能的电动汽车的关键参数带来价值。
如果重点是降低器件成本,则可以设计出比 SiC 模具便宜 30% 的金刚石模具,因为在相同电气性能下,金刚石模具比同等 SiC 模具消耗的金刚石面积少 50 倍和效率,但具有更好的热管理。
如果重点关注效率,与 SiC 相比,金刚石可以将能量损失减少三倍,并且模具尺寸缩小多达 4 倍,从而直接节省能源消耗。
如果重点是系统体积和重量,通过允许增加开关频率,与基于 SiC 的转换器相比,金刚石器件可以将无源元件的体积减少四倍。这种体积减小加上较小的散热器所允许的体积减小。
鉴于社会日益电气化,钻石的前景一片光明,但该技术要成为工业现实,仍需克服许多障碍。
合成技术的进步使得生产具有可预测特性和一致性能的工程合成钻石成为可能。第一批人造钻石于 20 世纪 50 年代采用高压和高温生产。20 世纪 80 年代,采用化学气相沉积 (CVD) 技术生产晶圆级钻石。
Chicot 表示:“近年来 CVD 合成技术取得的技术进步大大加速了该技术的发展,金刚石的时代从未如此接近。” “最近展示的高达 4 英寸的大型晶圆,以及许多研发中心和工业合作伙伴对开发二极管、晶体管和电容器日益增长的兴趣都证明了这一点。”
将晶圆直径从 0.5 英寸扩大到 4 英寸可以让 Diamfab 获得汽车市场所需的竞争力。
至于其他障碍,该初创公司认为,减少位错可以提高零部件的制造产量。Diamfab 还在探索多种途径来实现垂直组件架构,以提高电流密度。
该公司承认,Diamfab 正在与潜在投资者进行谈判,以实现其技术和业务目标。Chicot 表示,第一轮 300 万欧元(约合 330 万美元)的种子轮股权投资正在进行中,用于安装试验线工厂,这将使开发可重复的产品准备好进行加工并进行大规模生产成为可能。
当被问及 Diamfab 预计何时进入批量生产时,首席执行官表示:“今天,我们能够为公共和私人研究实验室生产高附加值的金刚石晶片。收购我们的机器和试点基地后,我们将能够通过增加产量和营业额来继续生产。我们的目标是在未来五到七年内增加产量,主要是为了应对电动汽车市场。”
提高电动汽车的能源效率意味着减少能源消耗,但这不应以牺牲能源密集型和污染性的制造过程为代价。Driche 表示,与 SiC 晶圆生产相比,金刚石晶圆的生产“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了 20 倍”。
“SiC 需要非常高的温度,高达 2,700 摄氏度,持续数天,而用于合成金刚石晶片的 CVD 技术的温度要低 3 倍,”他说。“考虑到金刚石材料[表面积要求]较低,并且与电动汽车相关,用于功率元件的半导体材料的二氧化碳足迹可以用金刚石除以高达 1,000 。”

金刚石

行业聚焦

此,一些正在开发的技术将在长期内取得成果,例如金刚石、SiC IGBT 和氧化镓。”
SiC 和GaN有着光明的未来,但金刚石很可能被证明是高功率电子应用的终极宽带隙半导体材料。
Diamfab 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 Khaled Driche 表示:“Diamond 是高压操作、高温应用或高频开关的完美选择。” “金刚石的临界电场比 Si 高 30 倍,比 SiC 高 3 倍。它也是一种非常好的散热器,导热系数比铜高 5 倍。”
然而,金刚石是一种与众不同的半导体。Diamfab 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 Gauthier Chicot 表示:“它的优势所在也是合成它的一个障碍,这就是 Diamfab 的用武之地。”
Diamfab 总部位于法国格勒诺布尔,是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 (CNRS) 的附属机构,以 Néél-CNRS 宽带隙研究所 30 年来对高质量合成金刚石生长的研究为基础半导体团队(SC2G)。Diamfab 项目成立于 2016 年,该初创公司于 2019 年注册成立。
“我们通过独特的控制来合成和掺杂金刚石外延层;因此,金刚石掺杂层的堆叠被生长以形成高附加值的晶圆,为设备制造做好准备。”Driche 说。
在制造金刚石器件所需的所有工业过程中,外延层的生长是最关键的过程之一,因为大部分电气性能取决于这些有源层的质量。
潜在的应用范围涵盖从采用基于金刚石的电力电子器件的电动汽车 (EV) 到具有 20 年电池寿命的物联网设备、具有一系列集成探测器的医疗保健设备以及具有超精密量子传感器的自动驾驶汽车。
与现有半导体材料相比,金刚石具有三个关键优势:热管理、成本/效率优化和二氧化碳减排。
在所有传统电源转换器中,冷却系统是一个笨重且体积庞大的部件。与大多数半导体不同,金刚石的电阻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因此,由该材料制成的器件在 150 摄氏度(功率器件的典型工作温度)下比在室温下性能更好。Driche 表示,虽然必须付出相当大的努力来冷却暴露在高工作温度下的 Si 或 SiC 器件,但可以简单地让金刚石在工作过程中找到稳定的状态。
金刚石也是良好的散热器。凭借更少的耗散损耗、更好的散热能力以及在高温下运行的能力,由金刚石有源器件制成的转换器比基于 Si 的解决方案轻 5 倍,体积小 5 倍,比基于SiC的解决方案轻 3 倍,体积小 3 倍,德里奇补充道。
在设计设备和转换器时,必须在系统的能源效率与其成本、尺寸和重量之间找到权衡。Diamond 也不例外,但 Diamfab 相信 Diamond 可以为更节能的电动汽车的关键参数带来价值。
如果重点是降低器件成本,则可以设计出比 SiC 模具便宜 30% 的金刚石模具,因为在相同电气性能下,金刚石模具比同等 SiC 模具消耗的金刚石面积少 50 倍和效率,但具有更好的热管理。
如果重点关注效率,与 SiC 相比,金刚石可以将能量损失减少三倍,并且模具尺寸缩小多达 4 倍,从而直接节省能源消耗。
如果重点是系统体积和重量,通过允许增加开关频率,与基于 SiC 的转换器相比,金刚石器件可以将无源元件的体积减少四倍。这种体积减小加上较小的散热器所允许的体积减小。
鉴于社会日益电气化,钻石的前景一片光明,但该技术要成为工业现实,仍需克服许多障碍。
合成技术的进步使得生产具有可预测特性和一致性能的工程合成钻石成为可能。第一批人造钻石于 20 世纪 50 年代采用高压和高温生产。20 世纪 80 年代,采用化学气相沉积 (CVD) 技术生产晶圆级钻石。
Chicot 表示:“近年来 CVD 合成技术取得的技术进步大大加速了该技术的发展,金刚石的时代从未如此接近。” “最近展示的高达 4 英寸的大型晶圆,以及许多研发中心和工业合作伙伴对开发二极管、晶体管和电容器日益增长的兴趣都证明了这一点。”
将晶圆直径从 0.5 英寸扩大到 4 英寸可以让 Diamfab 获得汽车市场所需的竞争力。
至于其他障碍,该初创公司认为,减少位错可以提高零部件的制造产量。Diamfab 还在探索多种途径来实现垂直组件架构,以提高电流密度。
该公司承认,Diamfab 正在与潜在投资者进行谈判,以实现其技术和业务目标。Chicot 表示,第一轮 300 万欧元(约合 330 万美元)的种子轮股权投资正在进行中,用于安装试验线工厂,这将使开发可重复的产品准备好进行加工并进行大规模生产成为可能。
当被问及 Diamfab 预计何时进入批量生产时,首席执行官表示:“今天,我们能够为公共和私人研究实验室生产高附加值的金刚石晶片。收购我们的机器和试点基地后,我们将能够通过增加产量和营业额来继续生产。我们的目标是在未来五到七年内增加产量,主要是为了应对电动汽车市场。”
提高电动汽车的能源效率意味着减少能源消耗,但这不应以牺牲能源密集型和污染性的制造过程为代价。Driche 表示,与 SiC 晶圆生产相比,金刚石晶圆的生产“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了 20 倍”。
“SiC 需要非常高的温度,高达 2,700 摄氏度,持续数天,而用于合成金刚石晶片的 CVD 技术的温度要低 3 倍,”他说。“考虑到金刚石材料[表面积要求]较低,并且与电动汽车相关,用于功率元件的半导体材料的二氧化碳足迹可以用金刚石除以高达 1,000 。”

金刚石

金刚石也是良好的散热器。凭借更少的耗散损耗、更好的散热能力以及在高温下运行的能力,由金刚石有源器件制成的转换器比基于 Si 的解决方案轻 5 倍,体积小 5 倍,比基于SiC的解决方案轻 3 倍,体积小 3 倍,德里奇补充道。
在设计设备和转换器时,必须在系统的能源效率与其成本、尺寸和重量之间找到权衡。Diamond 也不例外,但 Diamfab 相信 Diamond 可以为更节能的电动汽车的关键参数带来价值。
如果重点是降低器件成本,则可以设计出比 SiC 模具便宜 30% 的金刚石模具,因为在相同电气性能下,金刚石模具比同等 SiC 模具消耗的金刚石面积少 50 倍和效率,但具有更好的热管理。
如果重点关注效率,与 SiC 相比,金刚石可以将能量损失减少三倍,并且模具尺寸缩小多达 4 倍,从而直接节省能源消耗。
如果重点是系统体积和重量,通过允许增加开关频率,与基于 SiC 的转换器相比,金刚石器件可以将无源元件的体积减少四倍。这种体积减小加上较小的散热器所允许的体积减小。
鉴于社会日益电气化,钻石的前景一片光明,但该技术要成为工业现实,仍需克服许多障碍。
合成技术的进步使得生产具有可预测特性和一致性能的工程合成钻石成为可能。第一批人造钻石于 20 世纪 50 年代采用高压和高温生产。20 世纪 80 年代,采用化学气相沉积 (CVD) 技术生产晶圆级钻石。
Chicot 表示:“近年来 CVD 合成技术取得的技术进步大大加速了该技术的发展,金刚石的时代从未如此接近。” “最近展示的高达 4 英寸的大型晶圆,以及许多研发中心和工业合作伙伴对开发二极管、晶体管和电容器日益增长的兴趣都证明了这一点。”
将晶圆直径从 0.5 英寸扩大到 4 英寸可以让 Diamfab 获得汽车市场所需的竞争力。
至于其他障碍,该初创公司认为,减少位错可以提高零部件的制造产量。Diamfab 还在探索多种途径来实现垂直组件架构,以提高电流密度。
该公司承认,Diamfab 正在与潜在投资者进行谈判,以实现其技术和业务目标。Chicot 表示,第一轮 300 万欧元(约合 330 万美元)的种子轮股权投资正在进行中,用于安装试验线工厂,这将使开发可重复的产品准备好进行加工并进行大规模生产成为可能。
当被问及 Diamfab 预计何时进入批量生产时,首席执行官表示:“今天,我们能够为公共和私人研究实验室生产高附加值的金刚石晶片。收购我们的机器和试点基地后,我们将能够通过增加产量和营业额来继续生产。我们的目标是在未来五到七年内增加产量,主要是为了应对电动汽车市场。”
提高电动汽车的能源效率意味着减少能源消耗,但这不应以牺牲能源密集型和污染性的制造过程为代价。Driche 表示,与 SiC 晶圆生产相比,金刚石晶圆的生产“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了 20 倍”。
“SiC 需要非常高的温度,高达 2,700 摄氏度,持续数天,而用于合成金刚石晶片的 CVD 技术的温度要低 3 倍,”他说。“考虑到金刚石材料[表面积要求]较低,并且与电动汽车相关,用于功率元件的半导体材料的二氧化碳足迹可以用金刚石除以高达 1,000 。”

行业聚焦

金刚石

行业聚焦

该公司承认,Diamfab 正在与潜在投资者进行谈判,以实现其技术和业务目标。
Chicot 表示,第一轮 300 万欧元(约合 330 万美元)的种子轮股权投资正在进行中,用于安装试验线工厂,这将使开发可重复的产品准备好进行加工并进行大规模生产成为可能。
当被问及 Diamfab 预计何时进入批量生产时,首席执行官表示:“今天,我们能够为公共和私人研究实验室生产高附加值的金刚石晶片。收购我们的机器和试点基地后,我们将能够通过增加产量和营业额来继续生产。我们的目标是在未来五到七年内增加产量,主要是为了应对电动汽车市场。”
提高电动汽车的能源效率意味着减少能源消耗,但这不应以牺牲能源密集型和污染性的制造过程为代价。Driche 表示,与 SiC 晶圆生产相比,金刚石晶圆的生产“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了 20 倍”。
“SiC 需要非常高的温度,高达 2,700 摄氏度,持续数天,而用于合成金刚石晶片的 CVD 技术的温度要低 3 倍,”他说。“考虑到金刚石材料[表面积要求]较低,并且与电动汽车相关,用于功率元件的半导体材料的二氧化碳足迹明显降低。”

金刚石

印度钻石行业计划削减三分之一的银行融资

来源:钻石观察

全球钻石行业目前面临的困境是有目共睹的,作为产业链“咽喉”的中游国家——印度,今天更是爆出了“减少1/3银行融资”的消息。
据印度经济时报今天发布的消息,在GJEPC等组织的协调下,印度钻石行业本财年从银行的融资总额或将从60亿美元下调至40亿美元左右。高达1/3的降幅迅速引起了业内外的关注。
之前说过的“自发停止进口毛坯”行动已经开始,印度方面期望能以这种方式帮助清理裸钻库存,并对钻石的价格起到一定程度的支撑作用。
对于那些为钻石企业提供贷款的银行来说,该行业下调融资需求的做法也在情理之中。与2018年Nirav Modi骗贷丑闻引发的紧缩政策不同,这次的下调可以被视作“早有预示、顺理成章”的行为。
GJEPC副主席Kirit Bhansali表示,贸促会方面已经提前告知了银行:由于美国和中国市场需求的放缓,钻石企业正在很小心地运作,并且尽量不产生新的库存。
“未来四个月非常关键。”

行业聚焦

金刚石

行业聚焦

注:从我们统计的数据上看,今年1-9月印度天然钻石裸钻出口总额140.5亿美元,比2022年同期下降24.61%,比2021年同期下降22.21%,这并不是一个很乐观的状况。(如上图)
如果从财年的角度观察(即每年4月至次年3月),2023-2024上半财年(4-9月)的天然钻石裸钻出口总额为86.3亿美元,比2022年同期下降29.31%,比2021年同期下降30.24%。
经济时报认为,现在的印度钻石商普遍将“清库存”作为“提高盈利能力、建立信任和重塑信心的关键一步”。毕竟在印度的批发端,之前的大颗粒钻石平均留存时间为2~2.5个月,但现在已经拉长至4.5个月,和小颗粒基本一样。
不过也有一个相对积极的消息,就是印度本土对于珠宝的要求正在逐渐从黄金饰品转向钻石产品。与此同时GJEPC主席Vipul Shah乐观地表示,像印度这样的“上升市场”在全球范围的总占比将达到20%-30%。(注:上述两段内容为经济时报观点)

金刚石

技术前沿

TECHNOLOGY FRONTIER

近日,经中国科学院电工所中科院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和风力发电系统质量检测中心(简称"中科院光伏检测中心")认证,上海乐天钙钛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乐天钙钛光电”)与中国科学院化学所合作研发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实现了26.25%的权威第三方认证效率。此前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效率世界纪录是由7月21日美国西北大学和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共同保持的26.1%。

——摘选自光伏组件与BIPV《26.25%,钙钛矿效率再破世界纪录!》

技术前沿

来源 : 隆基绿能

近年来,随着光伏市场主流PREC电池效率接近理论极限,光伏企业纷纷针对不同光伏电池技术路线进行了布局,在行业面临着产能过剩及电池技术迭代挑战的当下,近日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教授、澳大利亚先进光伏中心创始主任、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世界太阳能之父”马丁·格林教授表示,光伏行业未来五年将是技术路线竞争的关键时期,“我个人更看好IBC技术。”
IBC光伏电池全称是交叉指式背接触光伏电池,它是BC类电池(全称“背接触电池”)的基础结构。相比PREC电池及TOPCon电池,BC电池得益于背接触的设计让电池表面没有栅线遮挡,电池吸收太阳光照射的面积更大,美观之余发电效率更高,而全背面焊接,极大地降低了光伏电池隐裂的风险。同时,BC电池更是一种平台化技术,可以和PREC、TOPCon、HJT相结合,提高光伏电池的效率。目前BC电池技术理论转化效率为29.1%,隆基绿能自主研发的HPBC电池增强版效率可达25.8%。
今年9月以来,隆基绿能基于“第一性原理”,通过大量的科研投入及实证确定BC电池技术为隆基绿能新一代光伏电池技术路线。“世界太阳能之父”马丁·格林教授对于BC电池技术的判断与隆基绿能不谋而合:“虽然目前还不知道哪条技术路线是正确的选择,但就我个人而言,我比较看好IBC技术,因为我觉得它有可能在未来的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会替代其它的技术路线,会发展得最好。”
目前搭载着隆基绿能自研HPBC电池的Hi-MO X6组件产品稳步出货,已在多地投入运营。优异的发电性能和可靠的产品质量再一次证明了BC电池技术路径的先进性和优异性。这也是隆基绿能坚持以客户价值为核心的一个重要体现。
在湖南湘潭,使用了隆基绿能Hi-MO X6 570W单面组件、装机容量达到3.6MW的新煌实业集团分布式光伏电站在2023年5月至7月运行周期内,日满发小时数达到了3.97kWh/kW。对比当地常规双面PERC组件光伏电站,电站单瓦发电量高出6.54%。

“世界太阳能之父”马丁·格林:看好BC!

光伏行业

技术前沿

人而言,我比较看好IBC技术,因为我觉得它有可能在未来的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会替代其它的技术路线,会发展得最好。”
目前搭载着隆基绿能自研HPBC电池的Hi-MO X6组件产品稳步出货,已在多地投入运营。优异的发电性能和可靠的产品质量再一次证明了BC电池技术路径的先进性和优异性。这也是隆基绿能坚持以客户价值为核心的一个重要体现。
在湖南湘潭,使用了隆基绿能Hi-MO X6 570W单面组件、装机容量达到3.6MW的新煌实业集团分布式光伏电站在2023年5月至7月运行周期内,日满发小时数达到了3.97kWh/kW。对比当地常规双面PERC组件光伏电站,电站单瓦发电量高出6.54%。

新煌实业集团3.6MW分布式光伏电站采用隆基绿能Hi-MO X6 570W单面组件
在广东江门,博盈特焊1.9MW光伏电站经过近两个月的稳定发电,效果显著,其中10月份发电达18.23万度,仅10月12日发电就达9884度电。经过换算,Hi-MO X6光伏组件比传统PERC光伏组件单瓦多发电4.7%。现在该公司光伏发电40%用于自发自用,每个月能够节省电费7万元,有效缓解企业用电压力。

光伏行业

技术前沿

博盈特焊1.9MW分布式光伏电站采用隆基绿能Hi-MO X6 575W单晶高性能组件
正如马丁·格林教授判断,国内越来越多的光伏产业链企业迅速跟进布局BC电池技术。可以预见,随着BC电池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及度电成本进一步下降,越来越多的BC电池组件将会出现在市面上,这就是科技创新的力量。“在技术日新月异的背景下,如果不愿意拥抱创新,或者没有预期到(技术的变革),很可能对市场的优胜劣汰会反应得非常慢,最终被市场淘汰。”马丁·格林教授说。

光伏行业

技术前沿

来源 :  光伏组件与BIPV

近日,经中国科学院电工所中科院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和风力发电系统质量检测中心(简称"中科院光伏检测中心")认证,上海乐天钙钛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乐天钙钛光电”)与中国科学院化学所合作研发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实现了26.25%的权威第三方认证效率。此前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效率世界纪录是由7月21日美国西北大学和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共同保持的26.1%。

26.25%,钙钛矿效率再破世界纪录!

光伏行业

技术前沿

       在探寻新能源创新和变革的道路上,每一次的进步都成为推动产业快速发展的助推器。效率数字的不断迭代,折射出了幕后研发团队日积月累和不懈努力的成果,这种持续的创新为行业发展注入了动力。
       而今乐天钙钛光电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效率提升至26.25%,无疑是单结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效率发展史上取得的一项重大突破,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标志着乐天钙钛光电与中国科学院化学所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领域的硬实力。
       第三代太阳能电池——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被誉为光伏行业“游戏规则改变者”的称号实至名归,单结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理论转换效率可达33%,在单结电池技术成熟的基础上,可再升级至钙钛矿叠层电池,为业界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实现40+%效率跃升提供极大可能性。
       目前,乐天钙钛光电正加快100MW中试线的推进和1GW钙钛矿组件项目落地。荣誉属于过去,未来仍需努力,乐天钙钛光电将继续秉持创新精神,不断加码技术创新,进一步研发大面积、高效率、高稳定钙钛矿太阳能关键技术,力求续写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产业化新篇章。
       钙钛矿太阳电池发展现状良好,但仍有若干关键因素可能制约钙钛矿太阳电池的发展:
       1、电池的稳定性问题。
       2、吸收层中含有可溶性重金属Pb
      3、现今钙钛矿应用最广的为旋涂法,但是旋涂法难于沉积大面积、连续的钙钛矿薄膜,故还需对其他方法进行改进,以期能制备高效的大面积钙钛矿太阳电池, 便于以后的商业化生产。
       4、钙钛矿太阳电池的理论研究还有待增强。

光伏行业

技术前沿

来源 :  光伏前沿

放在两年前,说把电池做成矩形是想都不敢想,可如今矩形硅片、矩形电池、矩形电池组件已经成了各家新一代的重磅产品。就比如,11月13日,通威太阳能在2023第六届中国国际光伏产业大会上发布了其矩形新品—TNC组件G12R(210R)系列产品。
“矩形”概念的由来
相对于传统的方形电池,矩形电池即长和宽不等的电池,经过几轮的行业对标,现阶段市面上主要有两种矩形电池,分别是:
210R(210mm*182mm)
192R(191.6mm*182.2mm)

组件企业Top10已有6家采用210R尺寸规格

光伏行业

技术前沿

       2022年4月,天合光能首次将全新210R硅片(R指矩形)公之于众,使得光伏行业几十年来对“硅片是正方形”的思维定势被彻底改变。随后,矩形电池组件产品不断推出,让矩形硅片电池成为行业的关注点。
       之所以最终会形成以上两种规格的矩形电池,底层逻辑是终端对组件尺寸的统一的强烈欲望,为此一线组件企业基于对产业链制造和最大化降低物流运输成本考虑,已在今年7月份达成了2382*1134mm的统一矩形电池组件尺寸共识。
       那么在此确定的组件尺寸下,矩形电池产生两大主流规格,首先是以天合为代表的66片排版设计,即210R-210*182mm电池规格;二是以隆基为代表的72片排版设计,即192R -191.6*182mm电池规格。
       不难发现,坚持72版型设计的厂商,是从现有上游供应链最大化利用和现有电气兼容性去考虑的;而坚持66版型设计的厂商,是从系统端价值去考虑的。

光伏行业

“矩形”尺寸尘埃落定,锚定210R-66片设计
       今年以来,天合、晶科、晶澳、正泰、通威等企业接连官宣:
       10月末的澳洲全能源展是南半球最大的光伏展会,展会上各家矩形产品纷纷亮相。据观察, 凭借矩形硅片技术路线,主流厂商组件功率全部站上600W+,TOP10组件企业内包括天隆晶晶在内的8家展出了2382mm矩形标准尺寸组件。
       其中,晶澳对外展示了610W矩形电池组件是66片设计,也就是选择了210R电池。一向低调的晶科,展会上也高调地展示了其Tiger Neo N-type 620W高效组件,从外观判断也是66片的设计,即晶科最终也选择了210R尺寸的矩形电池。

技术前沿

光伏行业

       再看国内,11月2-4日CSPV和无锡CREC新能源展会同时举行。CSPV作为行业一年一度的技术盛会,多家企业发布最新技术进展。会议上,我们关注到了正泰新能的技术路线,其矩形产品部分介绍了目前主流的两种尺寸,注意到跟踪支架节约一页,210R因为其低电压特点,在单根跟踪支架上功率提升明显,最大化摊薄了支架控制系统和动力系统的成本。这也是继8月联合声明之后,首次公开推广了其210R矩形产品。

       龙头的选择,往往会影响二三线企业的选择。无锡CREC展会上,尚德、弘元等企业也纷纷展示了其66片的矩形电池组件。横店东磁最近也是公开表示了自己矩形开始出货,从其官方渠道得知,其620W系列也是210R设计。而作为组件新贵企业通威太阳能,昨天也是重磅全球首发了其N型G12R(210R)矩形电池组件新品,在600W+功率段同样是66片设计。据介绍,该系列组件采用通威TNC高效电池技术,量产效率突破26.1%,并叠加超多主栅设计、无损划片技术、高密度封装技术等,进一步降低隐裂风险,提升组件效率。设计方面,在传统182产品上进行设计优化,基于主流运输方式,将装箱利用率最大化,降低运输成本。

技术前沿

光伏行业

巴斯夫“牵手”锂电巨头

来源:北极星电池网

11月15日,巴斯夫声明称,与电动汽车电池制造商SKOn已达成协议,将携手评估在全球锂离子电池市场的合作机会,尤其是北美及亚太市场。合作双方将汇集强大的业务和产品开发能力,共同开发具有行业领先优势的锂离子电池材料。
巴斯夫和SK On将首先重点对正极活性材料生产的合作可能性进行评估。有关合作的更多细节将在稍后阶段公布。
随后双方将评估电池材料价值链上的其他合作机会,包括电池回收。巴斯夫和SK On将利用各自的专长,共同推进创新解决方案开发,支持双方企业实现强劲的增长目标。

技术前沿

储能行业

技术前沿

来源 :钠电派

随着新能源市场的不断扩张以及对可持续能源需求不断增加,资源丰富、成本低廉且综合性能优异的钠离子电池受到广泛关注,不仅在大规模储能中表现出极大潜力,在动力电池、便携式电池等应用上同样未来可期。
钠离子电池是在锂离子电池的基础上发展的。钠离子电池和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基本相似,电池的正负极材料和电解液等都需要做出相应改变来适应钠离子电池。制造工艺上也类似,钠离子电池与锂电池的产线设备可以兼容。
钠离子电池产业化痛点
钠离子电池产业化进程的痛点在于把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中的锂换成钠来研究,其总体性能不及锂离子电池。
究其原因:一方面,钠离子比锂离子重,电负性没有锂低,因此同类电极材料中,钠离子电池一般比相应锂离子电池的电压低、比容量也低,使得电池的能量密度也低;
另一方面,由于钠离子半径比锂离子的半径大,导致钠离子在刚性结构中相对比较稳

钠离子电池产业化进程的痛点及正负极材料介绍

储能行业

技术前沿

定,难以可逆脱嵌,即使可以发生脱嵌,钠离子嵌入脱出的动力学很慢,并且容易引起电极材料的结构产生不可逆的相变,降低了电池的循环性能。
目前,钠离子电池发展的问题主要是:正极材料路线选择,各有优势与不足;石墨与硅碳不适合储钠,需开发新型负极材料;高容量负极首次库伦效率低,制约全电池能量密度。其中,负极材料是限制钠离子电池产业化的瓶颈。
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常见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包括碳基材料、钛基材料、合金材料、过渡金属化合物等。

合金类负极有较好的导电性和极高的理论容量,但储钠过程中会发生严重且不可逆的体积膨胀,导致电极粉化、循环容量迅速衰减;金属氧化物和硫化物等转化类材料同样有较高的理论比容量,然而较差的导电性限制了电子传输和倍率表现;碳基材料具有容量高、平台低等优点是目前最有应用前景的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在几种碳基材料中,硬碳材料在工作电位、容量、首次库仑效率等方面具有优势,是目前最有竞争力和应用前景的负极材料。

储能行业

硬碳负极材料面临的问题主要是生产成本较高、储钠容量有待提升、首次库仑效率较低等,目前主要是通过对硬碳的孔结构、界面等进行调控,解决硬碳负极材料所面临的成本、性能等问题。
目前商用硬碳负极的比容量接近300mAh/g,首效在80%以上,最具代表性的产品是日本可乐丽公司生产的椰壳基硬碳,但市售价格高于每吨15万元,难以满足钠离子电池高性价比的需求。国内企业正在积极布局钠离子电池硬碳负极材料的研发与生产,力争尽快实现国产替代。
正极材料的特性
LCO :二维层状结构,理论容量274。资源有限,贵,表面光滑。索尼推出的第一种锂离子电池产品采用的正极材料就是钴酸锂。锂电泰斗人物Goodenough最早研究的了这种材料。值得注意的是LiCoO2中Co的比例低于0.5时结构不稳定会发生坍塌,故其在4.2V下实际容量是140-145mAh/g之间。

技术前沿

储能行业

种材料。值得注意的是LiCoO2中Co的比例低于0.5时结构不稳定会发生坍塌,故其在4.2V下实际容量是140-145mAh/g之间。
       LNO:二维层状结构,理论容量274。循环性能差,因为NI离子半径与锂离子半径大小相差不大,容易产生错位,造成阳离子混排,出现容量衰减。同时,镍含量越高,其对生产的要求越严格。
       LM2O4:三维框架结构,理论容量148。尖晶石结构,可以方便其大倍率放电,所以可以做成较大粒径的。但是容量低,电压平台较低,电压高时容易导致Mn的溶解,导致结构坍塌。LMO电池在高温下性能不如LCO NCM三元,其原因是高温下Mn的歧化和电解质在LMO表面的反应所致。
       LFP:一维隧道结构,理论容量170。锂离子只能在隧道间脱嵌,倍率性能差。但是安全性很好,所以一般通过纳米化来提高倍率性能,或者利用三价铁前驱体包覆碳烧结还原得到,可以提高倍率性能。LFP的纳米化使其真是密度很低,应用于锂电池后无法提高比能量。电压平台低3.45V。
       NCM三元:层状结构。Mn降成本,层状结构支撑物质,提高安全性;Co稳定杆三元层状结构,抑制LI Ni混排,改善循环寿命和倍率性能。镍含量的逐步上升会增加材料的放电容量,同时也会加剧阳离子混排,导致结构稳定性变差进而损害材料电化学性能。
       NCM三元材料种类主要有以下几种:NCM424、NCM523、NCM622、NCM721,主要是镍、钴、锰三种元素含量配比的变化,随着市场对电池容量的要求提高,三元材料逐渐转向富镍的材料,这样带来的结果是,材料的克容量越来越高,但是不稳定性也越来越高。
       NCM111: 倍率性能差、导电性弱,最开始采用的三元材料。
       NCM811:主要是加工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原因还是因为其更容易与空气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其表面pH值较高。在制浆过程中PVDF容易受到碱性基团的攻击,发生双分子消去反应,形成碳碳双键。碳碳双键的形成,会引起浆料粘度增大,所以在加工制浆过程中要严格控制环境条件。

技术前沿

储能行业

专业评论

Professional comments

一是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开展基础研究,推动新材料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光伏电池和组件效率和可靠性。同时,鼓励企业与高校研究机构合作,共同推动光伏体制的创新。二是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鼓励从硅材料、电池制造到组件配套的电站建设等各个环节之间的协同合作,形成产业协同,提高产业的竞争力。三是重视培训和人才的发展,加大对光伏领域人才培训的投入,培养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以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四是积极广泛拓展国际伙伴合作,分享经验、技术和市场机会,共同推动光伏产业的发展。

——摘选自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史玉波:对发展光伏产业提出四点建议》

史玉波:对发展光伏产业提出四点建议

来源: 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

专业评论

11月2日,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史玉波在2023全球光伏产业峰会暨CREC2023中国十大光伏品牌颁奖典礼上的致辞中表示,江苏一直以来都是光伏产业的重镇,拥有众多知名光伏企业和研究机构。在光伏电池和组件制造、光伏电站建设以及光伏技术研发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和成绩。
近年,无锡光伏产业发展迅速,全市共有光伏规上企业96家,实现营业收入1014亿元,同比增长了47%,出口181亿元,同比增长了17.45%。
全市以江阴、惠山、宜兴、新吴、锡山重点地区为代表的光伏集聚区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拥有硅材料、电池及组件、光伏设备制造、零部件配套、光伏电站、专业检修和服务等完整的产业链,这在国内众多新能源城市中尤显突出。中国作为全球光伏产业的领导者,积极推动了技术的创新,产业的升级和国际合作,为光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同时我们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特别是随着云大物易智流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兴起,需要加快光伏产业与信息技术深度的融合发展,实现智能光伏产业的技术创新,加大大尺寸硅片、高效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等研发和突破,夯实配套产业的基础,推动智能光伏关键原辅料、设备、零部件等技术的升级。开展智能光伏与建筑节能、交通运输、绿色农业等领域相结合的交叉技术研究。需要加强光伏发电系统的可持续性,以确保其长期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等全球性挑战。
在此思考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是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开展基础研究,推动新材料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光伏电池和组件效率和可靠性。同时,鼓励企业与高校研究机构合作,共同推动光伏体制的创新。
二是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鼓励从硅材料、电池制造到组件配套的电站建设等各个环节之间的协同合作,形成产业协同,提高产业的竞争力。
三是重视培训和人才的发展,加大对光伏领域人才培训的投入,培养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以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
四是积极广泛拓展国际伙伴合作,分享经验、技术和市场机会,共同推动光伏产业的发展。

光伏行业

专业评论

推动智能光伏关键原辅料、设备、零部件等技术的升级。开展智能光伏与建筑节能、交通运输、绿色农业等领域相结合的交叉技术研究。需要加强光伏发电系统的可持续性,以确保其长期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等全球性挑战。
       在此思考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是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开展基础研究,推动新材料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光伏电池和组件效率和可靠性。同时,鼓励企业与高校研究机构合作,共同推动光伏体制的创新。
       二是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鼓励从硅材料、电池制造到组件配套的电站建设等各个环节之间的协同合作,形成产业协同,提高产业的竞争力。
       三是重视培训和人才的发展,加大对光伏领域人才培训的投入,培养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以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
       四是积极广泛拓展国际伙伴合作,分享经验、技术和市场机会,共同推动光伏产业的发展。

光伏行业

价格战加速行业洗牌

来源:证券日报 殷高峰

专业评论

“产能大扩张”“价格战”“行业洗牌”等关键词成为光伏行业近期市场关注的焦点。
多位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行业人士表示,随着大批资金涌入推动产能扩张,光伏行业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正面临新一轮洗牌的“阵痛期”,一些企业可能将被淘汰出局。尤其是近期硅片、组件等价格已纷纷跌至成本线,甚至还出现了“恶意价格战”现象,行业竞争更加剧烈。
不过,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光伏行业长期发展的增长逻辑不变。一些落后的技术和产能通过市场竞争加速出清是必然的,也更有益于行业的整体进步。
面对当前的行业形势,某光伏行业龙头企业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行业竞争洗牌期企业更应该投入研发,用技术布局穿越周期。“单纯的价格竞争而没有技术竞争,是侵害行业发展,不可持续的行为。”
光伏电站大规模开工
“去年组件价格太高,很多光伏电站项目都没有启动,但今年价格持续下降,项目都动起来了。”某电站施工企业的相关负责人李成告诉《证券日报》记者,由于今年光伏产业链各个环节都在降价,所在的光伏电站施工企业,今年整体工期都很紧张。
这只是今年光伏装机的一个缩影。国家能源局10月30日新闻发布会的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全国光伏新增装机12894万千瓦,同比增长145%。
但在光伏装机规模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光伏产品的价格却在下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协会11月8日晚间发布的硅料价格显示,本周N型硅料成交价区间在7.0万元/吨-7.8万元/吨,成交均价7.39万元/吨,环比下跌1.73%。仍呈下降趋势,但相比前两周,已经有所收窄。
“客户需求明显少了。”一家硅料企业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整个下游开工不足,观望情绪比较严重。
“从硅片到组件,光伏产业链各环节目前都已经出现开工不足的情况了。”一家垂直一体化光伏企业相关人士告诉《证券日报》记者。
光伏产业链的开工不足也让一些辅材企业感受了“寒意”。“明显地感受到客户的需求下来了。”一家光伏辅材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光伏行业

专业评论

起来了。”某电站施工企业的相关负责人李成告诉《证券日报》记者,由于今年光伏产业链各个环节都在降价,所在的光伏电站施工企业,今年整体工期都很紧张。
       这只是今年光伏装机的一个缩影。国家能源局10月30日新闻发布会的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全国光伏新增装机12894万千瓦,同比增长145%。
       但在光伏装机规模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光伏产品的价格却在下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协会11月8日晚间发布的硅料价格显示,本周N型硅料成交价区间在7.0万元/吨-7.8万元/吨,成交均价7.39万元/吨,环比下跌1.73%。仍呈下降趋势,但相比前两周,已经有所收窄。
       “客户需求明显少了。”一家硅料企业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整个下游开工不足,观望情绪比较严重。
       “从硅片到组件,光伏产业链各环节目前都已经出现开工不足的情况了。”一家垂直一体化光伏企业相关人士告诉《证券日报》记者。
       光伏产业链的开工不足也让一些辅材企业感受了“寒意”。“明显地感受到客户的需求下来了。”一家光伏辅材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行业竞争加剧
       “目前光伏行业在产业链上中下游均出现了整体供大于求的现象,企业希望依靠‘价格战’占领市场份额的想法只会加剧市场恶性竞争。”万联证券投资顾问屈放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期招标的组件价格报出低于每瓦1元的历史新低就是一个缩影。
       面对业内共同关心的产业链价格问题,前述光伏龙头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近期组件环节出现了非理性价格,这一价格将使全产业链难以盈利,对全行业可持续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李成表示,近两年光伏产业链各环节的产能都在大规模扩张,并将在明后两年相继释放,但与此同时光伏电站的用地问题开始凸显。公司目前还有一些已经批下来的集中式光伏项目,因电网接入条件未能匹配或用地政策调整,还未能如期开工。“这意味着集中式光伏装机速度势必放缓,一旦装机速度放缓,产能问题或许更加突出。”

光伏行业

技术降本是主旋律
       立新能源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公司目前采购的组件价格加上运费在每瓦1.2元左右。组件价格低对电站运营企业来说,肯定是一件好事,但低价并不等于低质。”
       整体而言,光伏行业高速发展的趋势不变,降本也会一直是主旋律。屈放表示:“光伏行业发展的长期增长逻辑不变,但短期的调整是不可避免的。”
       “我们认为在两三年后,甚至可能出现60%至70%的企业都将被淘汰的极端现象。”前述光伏龙头企业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当前,光伏行业正处在技术迭代期,像新一代电池技术,国内市场百花齐放、你追我赶,这对行业的发展是有益的,这也是推动行业技术进步的重要手段。但如果陷入恶意“价格战”,一些企业会更愿意优先把将资金用于保生存,而不是研发,这对光伏行业发展是不利的。
       “大浪淘沙始见金,对于竞争激烈的行业,技术突破是唯一的路径,也是企业利润和市场地位的保证,而技术突破也是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屈放说。

专业评论

光伏行业

一场检验机构与光伏企业的“阳谋”

来源:光伏资讯

近年来,随着能源转型战略持续推进,中国光伏产业飞速发展。
国家能源局披露的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新增光伏装机8741万千瓦,同比增长59%,其中分布式光伏新增5111.4万千瓦,占比58%;地面光伏电站3629.4万千瓦,占比42%。
如此高的增速,固然意味着中国光伏产业步入壮年,但随着新型电池技术逐步落地,光伏行业也乱象丛生。比如,TOPCon等新产品尚未有统一的检验标准,不同机构检测的功率存在一定偏差。这可能会给下游的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不利于产业健康发展。
因此,未来光伏企业如果想要持续给下游客户创造正向的价值,那么就需要抛弃一些拥有巨大“水分”的检验机构,从严落实检验标准。
光伏新产品虚标功率问题大行其道
随着上游供应链技术逐步成熟,目前中国光伏产业正迎来组件技术迭代期。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披露的数据显示,2020年-2023年,在上海光伏展发布的N型组件产品占比从7.4%上涨至90%以上,快速发展也存在行业标准和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
由于N型组件具备效率高、发电量高等优势,全面铺开后,确实有助于光伏产业迈上新的台阶。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TOPCon、HJT、钙钛矿等技术近几年才逐步落地,行业尚未确立统一的检验标准,不同的检测设备和检测方法都可能使检测结果出现偏差。
事实上,目前光伏行业普遍存在组件功率虚高的现象。近期,中国计量院巡标发现,部分光伏厂商对N型光伏组件功率数据标定的虚高值最高可达近14W。
按当前1.2元/瓦左右的价格测算,光伏下游的消费者要为14W的测试误差额外付出17元/每块的费用,再加上高估发电量带来的投资成本上涨、收益下降,消费者的隐形成本更高。
图片
图源:PV Tech
尽管目前各行各业都积极“追光”,但由于中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央国企其实才是光伏招标的主力。PV Tech统计的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国家电投、国家能源集团、中国华能等央国企光伏组件集采及分散项目组件招标总规模超156GW。
以内蒙古某装机规模为100MW项目为例,其大约需要17.2万块光伏组件。按平均每块组件功率虚标5-10W计,内蒙古需要为不存在的功率额外付出一百万到二百万元。
因此,光伏组件功率虚高的问题,意味着央国企需要为虚标的组件功率付出更高的成本,进而导致潜在的国有资产流失。
一场检测机构与光伏厂商的“阳谋”
粗看起来,光伏组件功率虚标是因为行业标准尚未统一,检测设备和检测方法存在差异造成的偶然现象,但事实上,这很大程度上是部分第三方检测机构和光伏企业的“阳谋”。
由于光伏组件的售价与功率成正相关,“调高”低功率组件的功率后,上游光伏企业就可以攫取更多的利润,有很强的积极性。
如果尚处PERC时代,行业检测标准已经高度成熟,各检测机构之间的偏差很小,那么上游光伏企业就很难“调高”低功率组件的功率。而到了N型组件时代,行业尚未确立统一的标准,不同检测机构的测试结果存在较大偏差,上游光伏企业自然偏向于选择测试结果较高的检测机构。
事实上,正因为上游光伏企业有上述利益诉求,部分二线的检测机构为了扩大市场影响力,也动起了歪心思,为部分追求“高功率”的光伏企业大开方便之门。
图片
有调研机构将数块N型光伏组件分别送至国内某三方机构、TÜV北德、TÜV莱茵和TÜV南德,结果如上图所示,TÜV北德的标板测出的组件功率均值最高,达572.29W,反观另外三家测试机构的组件功率均值相差不大,都在565W上下。
官方资料显示,2016年末,TÜV北德集团旗下戎得(上海)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在上海开业,在TÜV三家中入局国内光伏检测领域较晚,市场份额和权威性显著落后于TÜV南德、TÜV莱茵等企业。
在此背景下,TÜV北德的测试数据显著高于其他三方检测机构,或许不仅仅是因为前者是一家新势力,检测设备和检测方法和上述企业存在差异,也是因为其有意迎合上游光伏企业“夸大”低功率组件功率的诉求。
中国光伏产业若要稳健发展,必须从严落实标准
部分第三方检测机构和光伏企业“合谋”,刻意调高低功率组件的功率,不仅仅会损伤下游客户,尤其是央国企的利益,更可能引发“劣币驱逐良币”效应,进而阻碍中国光伏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低功率组件的功率被调高后,组件总体价格也会随之上涨,但光伏企业的成本并没有增加,面对竞争时,这些企业就拥有较大的让利空间。
比如,某光伏企业采用TÜV北德标板的标准,不仅2022年的中标项目容量显著高于竞争对手,而且最低价中标项目的价格也显著低于竞争对手。
国际能源网统计的数据显示,2022年,某光伏企业中标112个项目,确定中标容量18.69GW,最低价中标项目投标价仅为1.8元/W。
作为对比,隆基中标68个项目,确定中标容量16.73GW,最低价中标项目投标单价为1.85元/W;晶澳科技中标95个项目,确定中标容量13.78GW,最低价中标项目投标单价为1.827元/W。
事实上,这种“内卷化”的竞争,还会蔓延开来,影响产品的质量。2023年8月,行业人士在社交媒体发文称,旗下项目采购某光伏企业的组件,经TÜV莱茵的到货EL检测发现,存在贯穿隐裂、树状隐裂等严重和致命缺陷率等问题的比重达13%。
这也从侧面昭示出,有TÜV北德“保驾护航”后,某光伏企业已经完全不在乎产品的质量和消费者的口碑,仅关注狭义的出货规模。
产品稀缺的背景下,某光伏企业的上述战略或许可以快速抢占市场,但遗憾的是,目前中国光伏产业已经步入产能过剩的下行周期,从卖方市场转向了买方市场,采用不当竞争手段不但无法给客户提供实际价值的产品,终将在这一轮行业的大浪淘沙中被淘汰出局。
在此背景下,已经有光伏企业痛定思痛,从严要求自己,主动更换第三方检测机构标板。比如,天合光能为了长久的客户价值,已经抛弃TÜV北德标板,与其他更为准确的第三方标板达成合作。
事实证明,以客户的利益为出发点的举措,是可以赢得市场的长期认可的。今年上半年,天合光能组件出货量约27GW;支架业务实现出货3.3GW。截至今年6月底,天合光能累计组件出货量超150GW,其中210组件出货量超75GW。
从更高层面来看,光伏组件功率虚标问题不光严重损害了光伏市场下游客户的利益,也威胁着中国光伏产业在世界的范围内的影响力与名誉。
目前中国光伏组件出货量全球占比95%+,随着世界各国对光伏组件的需求逐步走高,中国光伏产业的影响力还有可能进一步拓宽。
但光伏组件功率虚标问题屡现,可能会让海外市场的消费者谨慎看待中国光伏组件,削弱中国光伏产业的威信。
好在,有关部门已经看到了上述问题,开始召集行业内的玩家,从严落实检测标准。2023年10月24日,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发布关于征集《光伏组件功率规范诚信标定和溯源自律公约》签订单位的通知,要求签署单位自愿加入并自觉遵守《公约》,严格自律,接受监督。
可以预见的是,在有责任的企业的领导下,中国光伏产业将确立严苛的检测规范,重扶行业回到发展的正确轨道上来。

专业评论

光伏行业

专业评论

由于N型组件具备效率高、发电量高等优势,全面铺开后,确实有助于光伏产业迈上新的台阶。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TOPCon、HJT、钙钛矿等技术近几年才逐步落地,行业尚未确立统一的检验标准,不同的检测设备和检测方法都可能使检测结果出现偏差。
事实上,目前光伏行业普遍存在组件功率虚高的现象。近期,中国计量院巡标发现,部分光伏厂商对N型光伏组件功率数据标定的虚高值最高可达近14W。
按当前1.2元/瓦左右的价格测算,光伏下游的消费者要为14W的测试误差额外付出17元/每块的费用,再加上高估发电量带来的投资成本上涨、收益下降,消费者的隐形成本更高。
图片
图源:PV Tech
尽管目前各行各业都积极“追光”,但由于中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央国企其实才是光伏招标的主力。PV Tech统计的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国家电投、国家能源集团、中国华能等央国企光伏组件集采及分散项目组件招标总规模超156GW。
以内蒙古某装机规模为100MW项目为例,其大约需要17.2万块光伏组件。按平均每块组件功率虚标5-10W计,内蒙古需要为不存在的功率额外付出一百万到二百万元。
因此,光伏组件功率虚高的问题,意味着央国企需要为虚标的组件功率付出更高的成本,进而导致潜在的国有资产流失。
一场检测机构与光伏厂商的“阳谋”
粗看起来,光伏组件功率虚标是因为行业标准尚未统一,检测设备和检测方法存在差异造成的偶然现象,但事实上,这很大程度上是部分第三方检测机构和光伏企业的“阳谋”。
由于光伏组件的售价与功率成正相关,“调高”低功率组件的功率后,上游光伏企业就可以攫取更多的利润,有很强的积极性。
如果尚处PERC时代,行业检测标准已经高度成熟,各检测机构之间的偏差很小,那么上游光伏企业就很难“调高”低功率组件的功率。而到了N型组件时代,行业尚未确立统一的标准,不同检测机构的测试结果存在较大偏差,上游光伏企业自然偏向于选择测试结果较高的检测机构。
事实上,正因为上游光伏企业有上述利益诉求,部分二线的检测机构为了扩大市场影响力,也动起了歪心思,为部分追求“高功率”的光伏企业大开方便之门。
图片
有调研机构将数块N型光伏组件分别送至国内某三方机构、TÜV北德、TÜV莱茵和TÜV南德,结果如上图所示,TÜV北德的标板测出的组件功率均值最高,达572.29W,反观另外三家测试机构的组件功率均值相差不大,都在565W上下。
官方资料显示,2016年末,TÜV北德集团旗下戎得(上海)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在上海开业,在TÜV三家中入局国内光伏检测领域较晚,市场份额和权威性显著落后于TÜV南德、TÜV莱茵等企业。
在此背景下,TÜV北德的测试数据显著高于其他三方检测机构,或许不仅仅是因为前者是一家新势力,检测设备和检测方法和上述企业存在差异,也是因为其有意迎合上游光伏企业“夸大”低功率组件功率的诉求。
中国光伏产业若要稳健发展,必须从严落实标准
部分第三方检测机构和光伏企业“合谋”,刻意调高低功率组件的功率,不仅仅会损伤下游客户,尤其是央国企的利益,更可能引发“劣币驱逐良币”效应,进而阻碍中国光伏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低功率组件的功率被调高后,组件总体价格也会随之上涨,但光伏企业的成本并没有增加,面对竞争时,这些企业就拥有较大的让利空间。
比如,某光伏企业采用TÜV北德标板的标准,不仅2022年的中标项目容量显著高于竞争对手,而且最低价中标项目的价格也显著低于竞争对手。
国际能源网统计的数据显示,2022年,某光伏企业中标112个项目,确定中标容量18.69GW,最低价中标项目投标价仅为1.8元/W。
作为对比,隆基中标68个项目,确定中标容量16.73GW,最低价中标项目投标单价为1.85元/W;晶澳科技中标95个项目,确定中标容量13.78GW,最低价中标项目投标单价为1.827元/W。
事实上,这种“内卷化”的竞争,还会蔓延开来,影响产品的质量。2023年8月,行业人士在社交媒体发文称,旗下项目采购某光伏企业的组件,经TÜV莱茵的到货EL检测发现,存在贯穿隐裂、树状隐裂等严重和致命缺陷率等问题的比重达13%。
这也从侧面昭示出,有TÜV北德“保驾护航”后,某光伏企业已经完全不在乎产品的质量和消费者的口碑,仅关注狭义的出货规模。
产品稀缺的背景下,某光伏企业的上述战略或许可以快速抢占市场,但遗憾的是,目前中国光伏产业已经步入产能过剩的下行周期,从卖方市场转向了买方市场,采用不当竞争手段不但无法给客户提供实际价值的产品,终将在这一轮行业的大浪淘沙中被淘汰出局。
在此背景下,已经有光伏企业痛定思痛,从严要求自己,主动更换第三方检测机构标板。比如,天合光能为了长久的客户价值,已经抛弃TÜV北德标板,与其他更为准确的第三方标板达成合作。
事实证明,以客户的利益为出发点的举措,是可以赢得市场的长期认可的。今年上半年,天合光能组件出货量约27GW;支架业务实现出货3.3GW。截至今年6月底,天合光能累计组件出货量超150GW,其中210组件出货量超75GW。
从更高层面来看,光伏组件功率虚标问题不光严重损害了光伏市场下游客户的利益,也威胁着中国光伏产业在世界的范围内的影响力与名誉。
目前中国光伏组件出货量全球占比95%+,随着世界各国对光伏组件的需求逐步走高,中国光伏产业的影响力还有可能进一步拓宽。
但光伏组件功率虚标问题屡现,可能会让海外市场的消费者谨慎看待中国光伏组件,削弱中国光伏产业的威信。
好在,有关部门已经看到了上述问题,开始召集行业内的玩家,从严落实检测标准。2023年10月24日,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发布关于征集《光伏组件功率规范诚信标定和溯源自律公约》签订单位的通知,要求签署单位自愿加入并自觉遵守《公约》,严格自律,接受监督。
可以预见的是,在有责任的企业的领导下,中国光伏产业将确立严苛的检测规范,重扶行业回到发展的正确轨道上来。

尽管目前各行各业都积极“追光”,但由于中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央国企其实才是光伏招标的主力。PV Tech统计的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国家电投、国家能源集团、中国华能等央国企光伏组件集采及分散项目组件招标总规模超156GW。
以内蒙古某装机规模为100MW项目为例,其大约需要17.2万块光伏组件。按平均每块组件功率虚标5-10W计,内蒙古需要为不存在的功率额外付出一百万到二百万元。
因此,光伏组件功率虚高的问题,意味着央国企需要为虚标的组件功率付出更高的成本,进而导致潜在的国有资产流失。
一场检测机构与光伏厂商的“阳谋”
粗看起来,光伏组件功率虚标是因为行业标准尚未统一,检测设备和检测方法存在差异造成的偶然现象,但事实上,这很大程度上是部分第三方检测机构和光伏企业的“阳谋”。
由于光伏组件的售价与功率成正相关,“调高”低功率组件的功率后,上游光伏企业就可以攫取更多的利润,有很强的积极性。
如果尚处PERC时代,行业检测标准已经高度成熟,各检测机构之间的偏差很小,那么上游光伏企业就很难“调高”低功率组件的功率。而到了N型组件时代,行业尚未确立统一的标准,不同检测机构的测试结果存在较大偏差,上游光伏企业自然偏向于选择测试结果较高的检测机构。
事实上,正因为上游光伏企业有上述利益诉求,部分二线的检测机构为了扩大市场影响力,也动起了歪心思,为部分追求“高功率”的光伏企业大开方便之门。
图片
有调研机构将数块N型光伏组件分别送至国内某三方机构、TÜV北德、TÜV莱茵和TÜV南德,结果如上图所示,TÜV北德的标板测出的组件功率均值最高,达572.29W,反观另外三家测试机构的组件功率均值相差不大,都在565W上下。
官方资料显示,2016年末,TÜV北德集团旗下戎得(上海)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在上海开业,在TÜV三家中入局国内光伏检测领域较晚,市场份额和权威性显著落后于TÜV南德、TÜV莱茵等企业。
在此背景下,TÜV北德的测试数据显著高于其他三方检测机构,或许不仅仅是因为前者是一家新势力,检测设备和检测方法和上述企业存在差异,也是因为其有意迎合上游光伏企业“夸大”低功率组件功率的诉求。
中国光伏产业若要稳健发展,必须从严落实标准
部分第三方检测机构和光伏企业“合谋”,刻意调高低功率组件的功率,不仅仅会损伤下游客户,尤其是央国企的利益,更可能引发“劣币驱逐良币”效应,进而阻碍中国光伏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低功率组件的功率被调高后,组件总体价格也会随之上涨,但光伏企业的成本并没有增加,面对竞争时,这些企业就拥有较大的让利空间。
比如,某光伏企业采用TÜV北德标板的标准,不仅2022年的中标项目容量显著高于竞争对手,而且最低价中标项目的价格也显著低于竞争对手。
国际能源网统计的数据显示,2022年,某光伏企业中标112个项目,确定中标容量18.69GW,最低价中标项目投标价仅为1.8元/W。
作为对比,隆基中标68个项目,确定中标容量16.73GW,最低价中标项目投标单价为1.85元/W;晶澳科技中标95个项目,确定中标容量13.78GW,最低价中标项目投标单价为1.827元/W。
事实上,这种“内卷化”的竞争,还会蔓延开来,影响产品的质量。2023年8月,行业人士在社交媒体发文称,旗下项目采购某光伏企业的组件,经TÜV莱茵的到货EL检测发现,存在贯穿隐裂、树状隐裂等严重和致命缺陷率等问题的比重达13%。
这也从侧面昭示出,有TÜV北德“保驾护航”后,某光伏企业已经完全不在乎产品的质量和消费者的口碑,仅关注狭义的出货规模。
产品稀缺的背景下,某光伏企业的上述战略或许可以快速抢占市场,但遗憾的是,目前中国光伏产业已经步入产能过剩的下行周期,从卖方市场转向了买方市场,采用不当竞争手段不但无法给客户提供实际价值的产品,终将在这一轮行业的大浪淘沙中被淘汰出局。
在此背景下,已经有光伏企业痛定思痛,从严要求自己,主动更换第三方检测机构标板。比如,天合光能为了长久的客户价值,已经抛弃TÜV北德标板,与其他更为准确的第三方标板达成合作。
事实证明,以客户的利益为出发点的举措,是可以赢得市场的长期认可的。今年上半年,天合光能组件出货量约27GW;支架业务实现出货3.3GW。截至今年6月底,天合光能累计组件出货量超150GW,其中210组件出货量超75GW。
从更高层面来看,光伏组件功率虚标问题不光严重损害了光伏市场下游客户的利益,也威胁着中国光伏产业在世界的范围内的影响力与名誉。
目前中国光伏组件出货量全球占比95%+,随着世界各国对光伏组件的需求逐步走高,中国光伏产业的影响力还有可能进一步拓宽。
但光伏组件功率虚标问题屡现,可能会让海外市场的消费者谨慎看待中国光伏组件,削弱中国光伏产业的威信。
好在,有关部门已经看到了上述问题,开始召集行业内的玩家,从严落实检测标准。2023年10月24日,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发布关于征集《光伏组件功率规范诚信标定和溯源自律公约》签订单位的通知,要求签署单位自愿加入并自觉遵守《公约》,严格自律,接受监督。
可以预见的是,在有责任的企业的领导下,中国光伏产业将确立严苛的检测规范,重扶行业回到发展的正确轨道上来。

光伏行业

专业评论

一场检测机构与光伏厂商的“阳谋”
粗看起来,光伏组件功率虚标是因为行业标准尚未统一,检测设备和检测方法存在差异造成的偶然现象,但事实上,这很大程度上是部分第三方检测机构和光伏企业的“阳谋”。
由于光伏组件的售价与功率成正相关,“调高”低功率组件的功率后,上游光伏企业就可以攫取更多的利润,有很强的积极性。
如果尚处PERC时代,行业检测标准已经高度成熟,各检测机构之间的偏差很小,那么上游光伏企业就很难“调高”低功率组件的功率。而到了N型组件时代,行业尚未确立统一的标准,不同检测机构的测试结果存在较大偏差,上游光伏企业自然偏向于选择测试结果较高的检测机构。
事实上,正因为上游光伏企业有上述利益诉求,部分二线的检测机构为了扩大市场影响力,也动起了歪心思,为部分追求“高功率”的光伏企业大开方便之门。
图片
有调研机构将数块N型光伏组件分别送至国内某三方机构、TÜV北德、TÜV莱茵和TÜV南德,结果如上图所示,TÜV北德的标板测出的组件功率均值最高,达572.29W,反观另外三家测试机构的组件功率均值相差不大,都在565W上下。
官方资料显示,2016年末,TÜV北德集团旗下戎得(上海)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在上海开业,在TÜV三家中入局国内光伏检测领域较晚,市场份额和权威性显著落后于TÜV南德、TÜV莱茵等企业。
在此背景下,TÜV北德的测试数据显著高于其他三方检测机构,或许不仅仅是因为前者是一家新势力,检测设备和检测方法和上述企业存在差异,也是因为其有意迎合上游光伏企业“夸大”低功率组件功率的诉求。
中国光伏产业若要稳健发展,必须从严落实标准
部分第三方检测机构和光伏企业“合谋”,刻意调高低功率组件的功率,不仅仅会损伤下游客户,尤其是央国企的利益,更可能引发“劣币驱逐良币”效应,进而阻碍中国光伏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低功率组件的功率被调高后,组件总体价格也会随之上涨,但光伏企业的成本并没有增加,面对竞争时,这些企业就拥有较大的让利空间。
比如,某光伏企业采用TÜV北德标板的标准,不仅2022年的中标项目容量显著高于竞争对手,而且最低价中标项目的价格也显著低于竞争对手。
国际能源网统计的数据显示,2022年,某光伏企业中标112个项目,确定中标容量18.69GW,最低价中标项目投标价仅为1.8元/W。
作为对比,隆基中标68个项目,确定中标容量16.73GW,最低价中标项目投标单价为1.85元/W;晶澳科技中标95个项目,确定中标容量13.78GW,最低价中标项目投标单价为1.827元/W。
事实上,这种“内卷化”的竞争,还会蔓延开来,影响产品的质量。2023年8月,行业人士在社交媒体发文称,旗下项目采购某光伏企业的组件,经TÜV莱茵的到货EL检测发现,存在贯穿隐裂、树状隐裂等严重和致命缺陷率等问题的比重达13%。
这也从侧面昭示出,有TÜV北德“保驾护航”后,某光伏企业已经完全不在乎产品的质量和消费者的口碑,仅关注狭义的出货规模。
产品稀缺的背景下,某光伏企业的上述战略或许可以快速抢占市场,但遗憾的是,目前中国光伏产业已经步入产能过剩的下行周期,从卖方市场转向了买方市场,采用不当竞争手段不但无法给客户提供实际价值的产品,终将在这一轮行业的大浪淘沙中被淘汰出局。
在此背景下,已经有光伏企业痛定思痛,从严要求自己,主动更换第三方检测机构标板。比如,天合光能为了长久的客户价值,已经抛弃TÜV北德标板,与其他更为准确的第三方标板达成合作。
事实证明,以客户的利益为出发点的举措,是可以赢得市场的长期认可的。今年上半年,天合光能组件出货量约27GW;支架业务实现出货3.3GW。截至今年6月底,天合光能累计组件出货量超150GW,其中210组件出货量超75GW。
从更高层面来看,光伏组件功率虚标问题不光严重损害了光伏市场下游客户的利益,也威胁着中国光伏产业在世界的范围内的影响力与名誉。
目前中国光伏组件出货量全球占比95%+,随着世界各国对光伏组件的需求逐步走高,中国光伏产业的影响力还有可能进一步拓宽。
但光伏组件功率虚标问题屡现,可能会让海外市场的消费者谨慎看待中国光伏组件,削弱中国光伏产业的威信。
好在,有关部门已经看到了上述问题,开始召集行业内的玩家,从严落实检测标准。2023年10月24日,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发布关于征集《光伏组件功率规范诚信标定和溯源自律公约》签订单位的通知,要求签署单位自愿加入并自觉遵守《公约》,严格自律,接受监督。
可以预见的是,在有责任的企业的领导下,中国光伏产业将确立严苛的检测规范,重扶行业回到发展的正确轨道上来。

光伏行业

专业评论

有调研机构将数块N型光伏组件分别送至国内某三方机构、TÜV北德、TÜV莱茵和TÜV南德,结果如上图所示,TÜV北德的标板测出的组件功率均值最高,达572.29W,反观另外三家测试机构的组件功率均值相差不大,都在565W上下。
官方资料显示,2016年末,TÜV北德集团旗下戎得(上海)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在上海开业,在TÜV三家中入局国内光伏检测领域较晚,市场份额和权威性显著落后于TÜV南德、TÜV莱茵等企业。在此背景下,TÜV北德的测试数据显著高于其他三方检测机构,或许不仅仅是因为前者是一家新势力,检测设备和检测方法和上述企业存在差异,也是因为其有意迎合上游光伏企业“夸大”低功率组件功率的诉求。
中国光伏产业若要稳健发展,必须从严落实标准
部分第三方检测机构和光伏企业“合谋”,刻意调高低功率组件的功率,不仅仅会损伤下游客户,尤其是央国企的利益,更可能引发“劣币驱逐良币”效应,进而阻碍中国光伏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低功率组件的功率被调高后,组件总体价格也会随之上涨,但光伏企业的成本并没有增加,面对竞争时,这些企业就拥有较大的让利空间。比如,某光伏企业采用TÜV北德标板的标准,不仅2022年的中标项目容量显著高于竞争对手,而且最低价中标项目的价格也显著低于竞争对手。
国际能源网统计的数据显示,2022年,某光伏企业中标112个项目,确定中标容量18.69GW,最低价中标项目投标价仅为1.8元/W。作为对比,隆基中标68个项目,确定中标容量16.73GW,最低价中标项目投标单价为1.85元/W;晶澳科技中标95个项目,确定中标容量13.78GW,最低价中标项目投标单价为1.827元/W。
事实上,这种“内卷化”的竞争,还会蔓延开来,影响产品的质量。2023年8月,行业人士在社交媒体发文称,旗下项目采购某光伏企业的组件,经TÜV莱茵的到货EL检测发现,存在贯穿隐裂、树状隐裂等严重和致命缺陷率等问题的比重达13%。
这也从侧面昭示出,有TÜV北德“保驾护航”后,某光伏企业已经完全不在乎产品的质量和消费者的口碑,仅关注狭义的出货规模。
产品稀缺的背景下,某光伏企业的上述战略或许可以快速抢占市场,但遗憾的是,目前中国光伏产业已经步入产能过剩的下行周期,从卖方市场转向了买方市场,采用不当竞争手段不但无法给客户提供实际价值的产品,终将在这一轮行业的大浪淘沙中被淘汰出局。
在此背景下,已经有光伏企业痛定思痛,从严要求自己,主动更换第三方检测机构标板。比如,天合光能为了长久的客户价值,已经抛弃TÜV北德标板,与其他更为准确的第三方标板达成合作。
事实证明,以客户的利益为出发点的举措,是可以赢得市场的长期认可的。今年上半年,天合光能组件出货量约27GW;支架业务实现出货3.3GW。截至今年6月底,天合光能累计组件出货量超150GW,其中210组件出货量超75GW。
从更高层面来看,光伏组件功率虚标问题不光严重损害了光伏市场下游客户的利益,也威胁着中国光伏产业在世界的范围内的影响力与名誉。
目前中国光伏组件出货量全球占比95%+,随着世界各国对光伏组件的需求逐步走高,中国光伏产业的影响力还有可能进一步拓宽。
但光伏组件功率虚标问题屡现,可能会让海外市场的消费者谨慎看待中国光伏组件,削弱中国光伏产业的威信。
好在,有关部门已经看到了上述问题,开始召集行业内的玩家,从严落实检测标准。2023年10月24日,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发布关于征集《光伏组件功率规范诚信标定和溯源自律公约》签订单位的通知,要求签署单位自愿加入并自觉遵守《公约》,严格自律,接受监督。
可以预见的是,在有责任的企业的领导下,中国光伏产业将确立严苛的检测规范,重扶行业回到发展的正确轨道上来。

光伏行业

专业评论

前中国光伏产业已经步入产能过剩的下行周期,从卖方市场转向了买方市场,采用不当竞争手段不但无法给客户提供实际价值的产品,终将在这一轮行业的大浪淘沙中被淘汰出局。在此背景下,已经有光伏企业痛定思痛,从严要求自己,主动更换第三方检测机构标板。比如,天合光能为了长久的客户价值,已经抛弃TÜV北德标板,与其他更为准确的第三方标板达成合作。
事实证明,以客户的利益为出发点的举措,是可以赢得市场的长期认可的。今年上半年,天合光能组件出货量约27GW;支架业务实现出货3.3GW。截至今年6月底,天合光能累计组件出货量超150GW,其中210组件出货量超75GW。
从更高层面来看,光伏组件功率虚标问题不光严重损害了光伏市场下游客户的利益,也威胁着中国光伏产业在世界的范围内的影响力与名誉。目前中国光伏组件出货量全球占比95%+,随着世界各国对光伏组件的需求逐步走高,中国光伏产业的影响力还有可能进一步拓宽。但光伏组件功率虚标问题屡现,可能会让海外市场的消费者谨慎看待中国光伏组件,削弱中国光伏产业的威信。
好在,有关部门已经看到了上述问题,开始召集行业内的玩家,从严落实检测标准。2023年10月24日,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发布关于征集《光伏组件功率规范诚信标定和溯源自律公约》签订单位的通知,要求签署单位自愿加入并自觉遵守《公约》,严格自律,接受监督。可以预见的是,在有责任的企业的领导下,中国光伏产业将确立严苛的检测规范,重扶行业回到发展的正确轨道上来。

光伏行业

高纪凡:畅谈光伏行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天合光能

专业评论

11月14日,2023第六届中国国际光伏产业大会在成都举行。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天合光能董事长兼CEO高纪凡出席大会并致辞,并参与“中国光伏引领全球能源转型” 领袖对话,畅谈光伏产业发展趋势。

光伏行业

专业评论

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高云龙视频致辞。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建中央原主席陈昌智,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郑备等嘉宾出席大会。有关领导、全球光伏行业顶尖专家学者、领军企业家、光伏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光伏行业美好未来,推动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高云龙在视频致辞中表示,“双碳”目标提出三周年之际,大会聚焦“双碳新时代 绿色新未来”主题,共谋双碳战略新机遇,共享光伏发展新成果,共议绿色低碳新前景,正当其时。借此机会,提三点倡议:一是把握时代机遇,充分释放绿色发展的强劲动力,在优化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稳定经济增长中发挥更大作用;二是坚持创新驱动,不断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充沛活力,加快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推动产业实现数字化智能化发展;三是秉持开放理念,打造争创世界一流的硬核实力,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在维护世界能源安全、推进全球能源转型和促进可持续发展中树立中国品牌、作出中国贡献。
高纪凡对未来光伏的发展充满期待,习近平主席赴美举行中美元首会晤,相信在绿色发展、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将展开更多交流。极端气候变化和能源危机已经成为全人类的重大问题,也是各国展开共同合作的重要基石。
十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为中国各行业发展擘画了蓝图,十年来,全行业供给侧消费侧、科技、政策、国际合作全面推进,中国光伏行业持续引领全球光伏发展。高纪凡说,“在过去十年,通过科技创新及行业的共同努力,光伏新能源成本降到了原来的1/10。清洁、安全、便宜的光伏能源正在推动中国成为全球清洁能源变革和绿色发展的全球引领者。”

光伏行业

刘永东:电化学储能机遇与挑战并存

来源: 电联新媒

专业评论

得益于政策支持、技术进步、成本下降等多重因素推动,以电化学储能为代表的新型储能驶入发展“快车道”,装机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新型储能在能源电力转型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显现。国家能源局授权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牵头建设的国家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监测信息平台,日前发布了《2023年上半年度电化学储能电站行业统计数据》(以下简称《统计数据》),汇总了全国电力安全生产委员会19家企业成员单位500千瓦/500千瓦时以上的电化学储能电站的建设、电力电量、能效、可靠性等情况,从这些数据中反映了电化学储能产业的发展现状。
电化学储能行业进入规模化发展期
行业发展迅猛
近年来,电化学储能呈现爆发增长态势,根据《统计数据》,2023年上半年,新增投运电化学储能电站227座、总功率7.41吉瓦、总能量14.71吉瓦时,新增规模创历史新高,超过此前历年累计装机规模总和(见图1)。此外,目前在建电化学储能电站325座、总功率12.92吉瓦、总能量30.49吉瓦时,按照电化学储能电站一般建设周期6~8个月计算,在不计新增项目的情况下,2023年下半年新增装机规模也将翻一番,提前两年完成“十四五”规划装机目标(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到,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3000万千瓦以上)。

储能行业

专业评论

计新增项目的情况下,2023年下半年新增装机规模也将翻一番,提前两年完成“十四五”规划装机目标(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到,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3000万千瓦以上)。

       增长潜力巨大
       各省区市积极布局多种新型储能技术路线,目前,已有20余个省市公布了储能发展规划,到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超70吉瓦,其中青海、山西、甘肃3个省份规划的储能规模最大,总装机目标均在6吉瓦左右,河南、宁夏、内蒙古、山东紧随其后,总装机目标均达到5吉瓦。根据《统计数据》,截至2023年6月底,累计投运电化学储能14.30吉瓦,占各省区市规划总装机的20%,目前,仅山东、宁夏、内蒙古、湖南、甘肃5省(自治区)累计投运总装机超过1吉瓦。未来,电化学储能发展空间巨大,预计到2025年,电化学储能将延续高速增长态势,且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见图2)。
       单体规模提高
       2020年,国内首个百兆瓦级电化学储能电站并网。近两年,各地百兆瓦级大型电化学储能电站逐步建成投运,根据《统计数据》,截至2023年6月底,累计投运百兆瓦级电化学储能电站57座、在建电站52座,电化学储能电站逐步呈现集中式、大型化的发展趋势(见图3)。大型储能电站电芯数量庞大、电气设备数量多、信息数据海量,对电站集成技术、消防安全、日常运维等带来更大的挑战,提升大型电化学储能电站在全寿命周期内的安全管理能力迫在眉睫。

储能行业

消防安全、日常运维等带来更大的挑战,提升大型电化学储能电站在全寿命周期内的安全管理能力迫在眉睫。

专业评论

储能行业

消防安全、日常运维等带来更大的挑战,提升大型电化学储能电站在全寿命周期内的安全管理能力迫在眉睫。
       应用场景集中
       电化学储能主要集中在电源侧新能源配储和电网侧独立储能。根据《统计数据》,截至2023年6月底,新能源配储和独立储能累计投运总装机合计占比达80%以上。当前,全国已有多个省市发布新能源配储政策,大部分省份配储比例在5%~30%之间,配置时长1~2小时为主,最高可到4小时。截至2023年6月底,累计投运新能源配储装机6.20吉瓦,其中今年上半年新增装机约3.38吉瓦。自2021年以来,我国陆续出台了独立储能示范项目建设、鼓励共享租赁、鼓励参与电力现货市场交易及辅助服务市场交易等一系列支持政策,根据《统计数据》,截至2023年6月底,累计投运独立储能装机5.51吉瓦,其中今年上半年新增装机约3.41吉瓦,独立储能发展势头迅猛(见图4)。

专业评论

储能行业

电化学储能电站利用情况有待提升
       整体平均利用系数与2022年持平
       根据《统计数据》,2023年上半年,电化学储能日均利用小时数为2.16小时、平均利用系数0.09(折合成满额定功率运行时的小时数与统计期间小时数的比值),与2022年电化学储能平均利用情况基本持平。
       从应用场景看,火储联合调频是目前市场化程度较高、投资回报相对较好的应用领域,另外,较大的峰谷价差为用户侧储能带来一定的盈利空间,2023年上半年,火电配储、用户侧储能运行较为充分,日均利用小时数分别为3.24小时、4.54小时,平均利用系数分别为0.14、0.19。独立储能容量租赁仍需进一步明确保障机制,辅助服务收益无法达到预期值,储能参与电力现货市场还处于探索阶段,新能源配储还没有相对成熟的收益模式,电网侧独立储能与新能源配储略低于电化学储能平均利用水平,利用系数均为0.06。
       新能源配储利用情况有所好转,但仍不及设计预期
       考虑电化学储能电站不同于常规水电、火电等机组,其运行状况与系统要求密切相关,运行特性与其所在的应用场景密切相关,不能简单地从利用小时数低断言电化学储能电站利用率水平低。本次《统计数据》新增利用率指数评价指标,将统计期间利用小时数与电站设计充放电小时数进行比较,用于评价电化学储能电站是否达到设计预期水平,客观反映电化学储能电站利用率水平。
       根据《统计数据》,2023年上半年,电化学储能平均利用率指数为0.34,意味着达到电站平均设计利用小时数的34%,与电站设计初衷存在一定的差异,平均日等效充放电次数0.58次,相当于每1.7天完成一次完整充放电。
       从应用场景看,各场景利用情况均不及设计预期。其中,火电配储与设计预期差异较小,平均利用率指数为0.59,达到电站平均设计利用小时数的59%。用户侧储能平均利用率指数为0.49,达到电站平均设计利用小时数的49%。电网侧独立储能与新能源配储略低于平均利用率指数,分别为0.32、0.27,分别达到电站平均设计利用小时数的32%、27%。
一是因地制宜配置储能规模。当前,各地区发布的一系列储能支持政策,极大地刺激了产业链下游企业加快布局储能业务,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储能产业链下游成本,但储能利用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应基于当地电源结构、网架结构、负荷特性等因素,结合已建储能电站实际数据,由地方政府和电网公司牵头,滚动确定并发布区域各应用场景储能规模和比例,有序引导储能建设节奏。
二是提升电化学储能安全管理能力。目前,新能源配储的利用情况普遍不及预期,部分电站存在长期不用的情况,忽视了电站安全管理、运维管理和产品质量管理,后续一旦开展正常应用存在安全隐患。对于长期不用的电站,应在电站按设计预期投运前做好全方位风险隐患排查及安全评估,尤其是电池一致性评估等工作,避免出现各类潜在的风险隐患。此外,大型储能电站技术路线多样、设备数量众多、运行方式更为复杂,随着储能向更大容量发展,应高度重视大型储能电站集成技术、日常运维及消防管理,加强电站安全状态监测分析,提升大型储能电站安全管理能力。
三是建立电化学储能对标评价体系。电化学储能特性与常规水电、火电不同,需要站在电力系统及储能电站本身,制定与电化学储能特性相适应的对标评价指标,建立分级分类综合评分标准,科学客观评价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电化学储能的运行效果及作用。同时选取装机规模较大的电化学储能电站,加快电化学储能行业对标评价试点落地,树立电化学储能电站标杆示范,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

专业评论

储能行业

下一步发展建议
       一是因地制宜配置储能规模。当前,各地区发布的一系列储能支持政策,极大地刺激了产业链下游企业加快布局储能业务,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储能产业链下游成本,但储能利用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应基于当地电源结构、网架结构、负荷特性等因素,结合已建储能电站实际数据,由地方政府和电网公司牵头,滚动确定并发布区域各应用场景储能规模和比例,有序引导储能建设节奏。
       二是提升电化学储能安全管理能力。目前,新能源配储的利用情况普遍不及预期,部分电站存在长期不用的情况,忽视了电站安全管理、运维管理和产品质量管理,后续一旦开展正常应用存在安全隐患。对于长期不用的电站,应在电站按设计预期投运前做好全方位风险隐患排查及安全评估,尤其是电池一致性评估等工作,避免出现各类潜在的风险隐患。此外,大型储能电站技术路线多样、设备数量众多、运行方式更为复杂,随着储能向更大容量发展,应高度重视大型储能电站集成技术、日常运维及消防管理,加强电站安全状态监测分析,提升大型储能电站安全管理能力。
       三是建立电化学储能对标评价体系。电化学储能特性与常规水电、火电不同,需要站在电力系统及储能电站本身,制定与电化学储能特性相适应的对标评价指标,建立分级分类综合评分标准,科学客观评价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电化学储能的运行效果及作用。同时选取装机规模较大的电化学储能电站,加快电化学储能行业对标评价试点落地,树立电化学储能电站标杆示范,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

专业评论

储能行业

易事特何思模:下一个风口一定是钠离子电池

来源:起点钠电

近日,易事特董事局主席何思模公开表示,今年有两个发展元年:第一,充电桩。第二,储能。
何思模提到,当前,充电桩需求正盛,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各个城市巴士、公交集团以及产业链同行们都在积极筹建充电桩项目,易事特也在今年拿到了中石化过亿元的充电桩订单,充电桩领域爆发在即。
储能方面,何思模提到,储能今年的发展速度,单看资本投入已经是去年的几倍。有数据显示,自去年9月到今年9月,储能行业融资事件已经超过110起,融资数量和规模同步增长。
而储能的高景气发展,也为钠离子电池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开年以来,电池级碳酸锂价格经历了过山车式下滑又逐渐反弹回升后,又继续下行。10月27日,市场数据显示,近几日电池级碳酸锂下跌1000元/吨,均价报17.40万元/吨;工业级碳酸锂报价16.06万元/吨,日跌幅0.65%。
在业界普遍关注碳酸锂能否守住15万元/吨的关口之际,还有观点指出,碳酸锂价格明年可能在10万元/吨左右震荡。
而碳酸锂价格的下滑,也让钠离子电池是否会受到影响这一话题再度出现。
针对“现在锂电池在大幅度降价,钠离子电池有没有未来?”何思模表示,下一个风口一定是钠离子电池。
首先,钠离子电池在-45度到60度之间都可以正常工作,当然,何思模也提到,钠电产业链完善需要一定时间,亟待行业爆发。
其次,钠离子电池安全性,在储能和基站的备用电源上有先天优势,可以顶替一大部分的铅酸电池,未来能成为储能领域的主导产品之一。
据起点钠电了解,一直以来,易事特都非常重视新能源+储能业务的发展,甚至有意把新能源+储能业务发展成公司的核心第二增长曲线。
基于钠离子电池的安全与性能优势,易事特也逐渐深化在钠电领域的布局。
据悉,易事特钠离子电池板块主要采用叠片式工艺,该工艺空间利用率高、电池循环性高。正极材料采用层状过渡金属氧化物材料,可以实现极佳的电化学性能(较高的比容量、工作电压以及大于3000圈的循环寿命)。
对于公司钠离子电池的应用场景,易事特近期在接受调研时曾表示,公司钠离子电池作为一种新型可再生能电池,目前中试线研发出的第一代电池,其能量密度和性能与市场主流钠电企业技术相当,公司更多将自产钠离子电池应用于UPS、EPS、数据中心等业务使用的铅蓄电池进行迭代更新。
未来三年时间,公司钠电研发团队将持续做好研发创新与产品性能测试,持续研发更高能量密度及性能的钠离子电池产品在储能领域对磷酸铁锂电池的互补应用,为储能业务积蓄良好的产业链发展基础。
为了更好的发展钠离子电池业务,易事特与员工持股平台(东莞市易纳壹号、易纳贰号)共同投资设立易事特钠电科技(广东)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钠离子电池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还通过旗下子公司易事特智能化电力系统有限公司间接持有南京中钠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30%的股份。
产业链方面,据起点钠电不完全梳理,截至目前,易事特已经先后与钠创新能源、维科技术等建立合作关系,还与天永智能签署了《0.2G瓦钠离子电池中试线》合同,以及《10G瓦钠离子电池生产线》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今年上半年,为补充储能产业链上的电芯生产环节短板,易事特启动了钠离子电池试产项目,截至目前,该项目已建成一条钠离子方型铝壳电池中试线及配套的钠离子电池实验室。
其中,中试线具备开发验证软包、方型钠离子电池能力和0.2GWh/年方型钠离子电池生产能力;钠离子电池实验室具备独立研究开发钠离子正、负极材料、电解液等主要材料和检验分析钠离子、锂离子材料等能力。预计到2024年,将达成总计10GWh的钠离子电池生产能力。

专业评论

储能行业

专业评论

年可能在10万元/吨左右震荡。
而碳酸锂价格的下滑,也让钠离子电池是否会受到影响这一话题再度出现。
针对“现在锂电池在大幅度降价,钠离子电池有没有未来?”何思模表示,下一个风口一定是钠离子电池。
首先,钠离子电池在-45度到60度之间都可以正常工作,当然,何思模也提到,钠电产业链完善需要一定时间,亟待行业爆发。
其次,钠离子电池安全性,在储能和基站的备用电源上有先天优势,可以顶替一大部分的铅酸电池,未来能成为储能领域的主导产品之一。
一直以来,易事特都非常重视新能源+储能业务的发展,甚至有意把新能源+储能业务发展成公司的核心第二增长曲线。
基于钠离子电池的安全与性能优势,易事特也逐渐深化在钠电领域的布局。
据悉,易事特钠离子电池板块主要采用叠片式工艺,该工艺空间利用率高、电池循环性高。正极材料采用层状过渡金属氧化物材料,可以实现极佳的电化学性能(较高的比容量、工作电压以及大于3000圈的循环寿命)。
对于公司钠离子电池的应用场景,易事特近期在接受调研时曾表示,公司钠离子电池作为一种新型可再生能电池,目前中试线研发出的第一代电池,其能量密度和性能与市场主流钠电企业技术相当,公司更多将自产钠离子电池应用于UPS、EPS、数据中心等业务使用的铅蓄电池进行迭代更新。
未来三年时间,公司钠电研发团队将持续做好研发创新与产品性能测试,持续研发更高能量密度及性能的钠离子电池产品在储能领域对磷酸铁锂电池的互补应用,为储能业务积蓄良好的产业链发展基础。
为了更好的发展钠离子电池业务,易事特与员工持股平台(东莞市易纳壹号、易纳贰号)共同投资设立易事特钠电科技(广东)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钠离子电池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还通过旗下子公司易事特智能化电力系统有限公司间接持有南京中钠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30%的股份。
产业链方面,据起点钠电不完全梳理,截至目前,易事特已经先后与钠创新能源、维科技术等建立合作关系,还与天永智能签署了《0.2G瓦钠离子电池中试线》合同,以及《10G瓦钠离子电池生产线》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今年上半年,为补充储能产业链上的电芯生产环节短板,易事特启动了钠离子电池试产项目,截至目前,该项目已建成一条钠离子方型铝壳电池中试线及配套的钠离子电池实验室。
其中,中试线具备开发验证软包、方型钠离子电池能力和0.2GWh/年方型钠离子电池生产能力;钠离子电池实验室具备独立研究开发钠离子正、负极材料、电解液等主要材料和检验分析钠离子、锂离子材料等能力。预计到2024年,将达成总计10GWh的钠离子电池生产能力。

储能行业

专业评论

产业链方面,截至目前,易事特已经先后与钠创新能源、维科技术等建立合作关系,还与天永智能签署了《0.2G瓦钠离子电池中试线》合同,以及《10G瓦钠离子电池生产线》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今年上半年,为补充储能产业链上的电芯生产环节短板,易事特启动了钠离子电池试产项目,截至目前,该项目已建成一条钠离子方型铝壳电池中试线及配套的钠离子电池实验室。
其中,中试线具备开发验证软包、方型钠离子电池能力和0.2GWh/年方型钠离子电池生产能力;钠离子电池实验室具备独立研究开发钠离子正、负极材料、电解液等主要材料和检验分析钠离子、锂离子材料等能力。
预计到2024年,将达成总计10GWh的钠离子电池生产能力。

储能行业

煤电与新能源有效协同发展

来源:智能矿山研究分院-朱家琪

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资源禀赋决定了煤电在我国能源、电力中的主体地位,电煤又是煤炭最重要的消费领域,在煤炭消费中占一半以上。近年来,我国能源产业规划政策不断调整。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在明确提出大力发展风光新能源、推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同时,进一步强调煤炭的兜底安全保障作用,发挥煤电等支撑性调节性电源作用,同步有序推动煤电建设和煤电灵活性改造等。
近年来,我国风光等新能源保持稳步增长态势,发电增量贡献中以风电、太阳能发电为主,水电占比下降,煤电仍保持相对较大规模增量。从新增装机看,2013年至2022年,风光新能源装机保持较高规模增量(2017年以来增量占比始终保持在50%以上),火电新增装机占比逐年下降但仍保持相对较大规模(增量占比由2012年的60.84%下降至2022年的19.03%,火电装机绝对增量仅下降1573万千瓦),而且2022年以来国家推动煤炭与新能源优化组合,同步加大风电、太阳能发电和煤电装机。从发电绝对量看,2013年至2022年,火电仍是我国主要的发电方式(年均复合增速3.5%),但其在总发电量中的占比有所下降(由78.59%下降至 65.91%),而可再生能源在总发电量中的占比有所提高,尤以风力和太阳能发电增长最为突出(由2.09%提高至13.69%)。从发电增量看,2013年至2022年,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增量占比逐步提高且保持稳步增长的趋势(由12.46%提升至65.34%),水电增量占比总体呈下降趋势(由73.31%下降至4.69%),火电增量仍保持较大占比但波动较大(如2021年占比62.55%,2022年占比26.59%)。
上述数据表明,在风光等新能源快速发展的同时,煤电也保持着同步增长的态势,如2016年以来煤电发电量逐年抬升(同比增速在1.58%至8.58%之间波动),同比增幅明显高于“十二五”期间(由6.70%逐年降至-2.46%)。从某种程度上讲,当前发电增量中的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增量主要替代水电减量,煤电增量仍保持着相对较大份额(如2017年、2018年、2021年、2023年)。中电联数据显示,2013年以来,我国煤电发电量占比整体呈下降趋势,同比增速波动明显,但仍是发电量的主要来源。
笔者认为,随着我国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与产业升级持续进行,第三产业与居民生活用电量占比上行的趋势,在较长时间内都不会发生改变,而这两者将驱动我国全社会用电量继续快速上行。然而由于现阶段风光发电量规模仍相对较小,相当一段时间内煤电依然是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重要能源。
   当前来看,新能源高速增长的同时也给电力安全稳定供应带来一系列挑战,煤电与新能源有效协同发展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的必由之路。一方面,受技术和经济性等约束,风光新能源的发展仍面临挑战,如风电、太阳能发电的高波动和间歇性对现有电力系统的较大冲击、时空错配叠加调节资源缺乏带来的消纳压力、能量密度低致使土地空间需求大、电力送出受网架限制以及“新能源+储能”的高成本导致经济性差等,使其中短期仍难以成为主体电源。另一方面,煤炭开发利用主要区域与风光资源富集区域高度重合,煤电的高效、经济和便捷性能够满足支撑新能源大规模接入后电力系统稳定的需求。此外,国家相关部门正积极推动煤电“三改联动”和“两个联营”以及风光火储一体化的协同发展模式,传统能源企业也加快布局新能源业务,推动煤炭与新能源优化组合。
笔者认为,煤电与新能源不是简单的此消彼长对立关系,新能源高速增长的同时给电力安全稳定供应带来一系列挑战。“新能源+储能”并不能成为煤电的替代者,这在过去新能源与煤基能源同步增长的实践中已得到验证。未来煤电与新能源有效协同发展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的必由之路,煤电作为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的功能定位也将更加明确。
今后,随着新能源电量占比提升,电力系统消纳瓶颈问题凸显,同时计算机、通信、半导体、人工智能、新能源及电动汽车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居民生活用电占比提升,将增强我国全社会用电量的需求弹性与增长韧性,社会用电需求有望继续超预期增长。此外,从能源安全保障作用角度看,煤电发电量仍然占总发电量的近一半,煤电在电力保供的重要地位中短期内难以改变。

专业评论

煤炭行业

12.46%提升至65.34%),水电增量占比总体呈下降趋势(由73.31%下降至4.69%),火电增量仍保持较大占比但波动较大(如2021年占比62.55%,2022年占比26.59%)。
上述数据表明,在风光等新能源快速发展的同时,煤电也保持着同步增长的态势,如2016年以来煤电发电量逐年抬升(同比增速在1.58%至8.58%之间波动),同比增幅明显高于“十二五”期间(由6.70%逐年降至-2.46%)。从某种程度上讲,当前发电增量中的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增量主要替代水电减量,煤电增量仍保持着相对较大份额(如2017年、2018年、2021年、2023年)。中电联数据显示,2013年以来,我国煤电发电量占比整体呈下降趋势,同比增速波动明显,但仍是发电量的主要来源。
笔者认为,随着我国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与产业升级持续进行,第三产业与居民生活用电量占比上行的趋势,在较长时间内都不会发生改变,而这两者将驱动我国全社会用电量继续快速上行。然而由于现阶段风光发电量规模仍相对较小,相当一段时间内煤电依然是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重要能源。
当前来看,新能源高速增长的同时也给电力安全稳定供应带来一系列挑战,煤电与新能源有效协同发展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的必由之路。一方面,受技术和经济性等约束,风光新能源的发展仍面临挑战,如风电、太阳能发电的高波动和间歇性对现有电力系统的较大冲击、时空错配叠加调节资源缺乏带来的消纳压力、能量密度低致使土地空间需求大、电力送出受网架限制以及“新能源+储能”的高成本导致经济性差等,使其中短期仍难以成为主体电源。另一方面,煤炭开发利用主要区域与风光资源富集区域高度重合,煤电的高效、经济和便捷性能够满足支撑新能源大规模接入后电力系统稳定的需求。此外,国家相关部门正积极推动煤电“三改联动”和“两个联营”以及风光火储一体化的协同发展模式,传统能源企业也加快布局新能源业务,推动煤炭与新能源优化组合。
笔者认为,煤电与新能源不是简单的此消彼长对立关系,新能源高速增长的同时给电力安全稳定供应带来一系列挑战。“新能源+储能”并不能成为煤电的替代者,这在过去新能源与煤基能源同步增长的实践中已得到验证。未来煤电与新能源有效协同发展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的必由之路,煤电作为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的功能定位也将更加明确。
今后,随着新能源电量占比提升,电力系统消纳瓶颈问题凸显,同时计算机、通信、半导体、人工智能、新能源及电动汽车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居民生活用电占比提升,将增强我国全社会用电量的需求弹性与增长韧性,社会用电需求有望继续超预期增长。此外,从能源安全保障作用角度看,煤电发电量仍然占总发电量的近一半,煤电在电力保供的重要地位中短期内难以改变。

专业评论

煤炭行业

专业评论

半导体、人工智能、新能源及电动汽车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居民生活用电占比提升,将增强我国全社会用电量的需求弹性与增长韧性,社会用电需求有望继续超预期增长。此外,从能源安全保障作用角度看,煤电发电量仍然占总发电量的近一半,煤电在电力保供的重要地位中短期内难以改变。
       过去十年我国电源投资结构的变化情况。由图所示可见,2012-2022年,我国火电投资占比从27%降低到12%,而风光新能源发电投资占比从19%增长到65%。可见新能源发电投资持续较快增长是我国电源投资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如何发挥好存量煤电的作用,确保其适应向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并重转型的新形势,支撑电力绿色转型,因此,此次煤电容量电价机制的出台主要是为了解决存量煤电项目的财务生存能力和加快转型之间的矛盾,而不是为了未来吸引更多火电项目投资的。

煤炭行业

金刚石多晶片应用进展

来源:新材料分院  郭文林  李振虎

专业评论

CVD法人造金刚石第四代“终极半导体”,可制作大面积单晶晶圆,作为半导体芯片衬底可完全解决散热问题。
CVD法人造金刚石根据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又分为多晶金刚石及单晶金刚石,其中多晶金刚石多用于半导体领域热沉材料的制造(散热片);单晶金刚石因其原子规则排列、一致性强等优势,有望在半导体衬底方向应用,现阶段大尺寸单晶金刚石晶圆制备技术主要有同质外延生长、马赛克拼接以及异 质外延生长等方法,通过高能粒子轰击、拼接生长以及其他衬底缓冲层生长等方式, 实现单晶金刚石晶圆的大尺寸制备。但单晶金刚石因N型掺杂未能实现较好的技术稳定性,所以单晶金刚石仍处于研究阶段。
1. 多晶金刚石应用
1.1 光学窗口
金刚石片的光透过率较高,在军事上应用于红外窗口可以提高武器装备的 性能,具有很高的军事应用价值。如用于抗热冲击、耐高温的导弹整流罩;红外透光率高、激光折射损耗度低的红外光学窗口,且金刚石硬度最硬,机械性能好,可以承受极端战 场条件下高速雨滴和沙粒的冲刷及由于高速飞行引起的气动加热和热震等;金刚石 热导率最高,可减轻噪声,促进武器装备效能的发挥;金刚石还拥有理想的红外透过能力,是现有红外窗口理想的保护层或替代材料。

金刚石

专业评论

损耗度低的红外光学窗口,且金刚石硬度最硬,机械性能好,可以承受极端战 场条件下高速雨滴和沙粒的冲刷及由于高速飞行引起的气动加热和热震等;金刚石 热导率最高,可减轻噪声,促进武器装备效能的发挥;金刚石还拥有理想的红外透过能力,是现有红外窗口理想的保护层或替代材料。

金刚石

1.2 热沉片
随着电子器件向着小型化、集成化和高功率化不断发展,急剧增加的热通量给器件散热带来巨大挑战,过高的温度已经成为电子器件寿命降低和性能失效的重要因素之一,散热已然成为行业内亟需解决的难题。CVD金刚石作为合适的热管理材料,凭借其高热导率的特点,可解决高功率、高频的半导体器件的发热问题。
目前金刚石用作热沉材料主要有两种形式,即金刚石薄膜(CVD金刚石膜)和将金刚石与铜、铝等金属复合。金刚石薄膜目前其制备技术已相对成熟,但由于金刚石薄膜的低热膨胀,难与金属润湿、焊接等特点,导致金刚石薄膜与其它器件和焊料的组装及应用过程中受到了很大限制,需要解决表面光洁度、平行化、金属化及切割等问题。金刚石与铜、铝等金属复合材料是国内外先进热沉材料的新宠,通过调节金刚石体积分数实现高热导和可调热膨胀,可满足系统散热和组装工艺的要求,被誉为第三代热管理材料。

专业评论

金刚石

专业评论

铜、铝等金属复合材料是国内外先进热沉材料的新宠,通过调节金刚石体积分数实现高热导和可调热膨胀,可满足系统散热和组装工艺的要求,被誉为第三代热管理材料。
       2. 国内外研究进展
       现阶段主要是多晶金刚石应用于高端电子材料的热管理材料中,多晶金刚石与Si, GaN, GazO:等的室温键合已经通过表面活化键合(SAB)技术实现。最先开展GaN/金刚石低温键合方法的是英国航空航天公司((BAESystems),其技术路线首先在SiC基GaN外延层制备HEMT器件,然后将GaN基HEMT晶片键合在临时载体晶片上,去除SiC衬底和部分GaN形核层和过渡层,并将其表面和金刚石衬底加工到纳米级粗糙度;随后在GaN和金刚石衬底分别沉积键合介质(键合介质可能为SiN, BN, A1N等),在低于150℃的温度键合,最后去除临时载体晶片最终获得金刚石衬底GaN HEMT器件。团队早期制备的直径25 mm金刚石衬底GaN结构键合成功率达到70%,随后采用该技术路线将金刚石衬底GaN晶片推广到75100 mm。

金刚石

专业评论

在国外,AkashSystems、Lockheed Martin、RFHIC、Qorvo等航天领域的巨头企业都在加速了金刚石-氮化镓器件的研究,目前元素六公司已实现4英寸电子级多晶金刚石的商业化量产,国际最大制备尺寸可达8英寸,而美国由于对华限制的正常,这种GaN on diamond半导体的应用是对华封锁。
在国内,北京科技大学已经获得100 mm热导率大于15 00 W/(m } K)金刚石膜,在加工抛光后基本满足低温键合对尺寸、热导率及表面光洁度及面形度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南京电子器件研究所(NEDI)与北京科技大学合作,将直径75 mm的GaN HEMTs外延层转移到多晶金刚石衬底上}sl-sz}。但该技术的挑战在于实现大尺寸接合面的极低粗糙度和均匀抛光以及超高真空的要求。此外,原子扩散键合(ADB)是另一种很有前景的低温键合技术,其中在每个光滑干净的表面上溅射金属薄膜,然后在压力下在接触界面上实现原子扩散和金属键合。特别是Au具有较高的自扩散系数(300 K时为3.3 X 10-29 mz/s),且表面无氧化层形成,满足大气环境和常温键合加工的要求。目前,基于键合理论目前常用键合方法还有:共晶键合、瞬态液相(TLP)键合、阳极键合、亲水键合、混合键合等。
3. 国内企业介绍
河北普莱斯曼金刚石科技有限公司是由河北省科学院激光研究所为主投资成立的专门生产高质量CVD金刚石的公司,主要从事低温等离子体和CVD金刚石膜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先该公司生产的CVD金刚石主要用作砂轮修整工具坯料、拉丝模芯坯料、光学窗口、散热衬底、刀具坯料、喇叭膜以及涂层等。可批量提供CVD金刚石拉丝模芯、砂轮修整器坯料及各种尺寸的金刚石热沉片,沉积的金刚石膜面积直径可达200mm,厚度可达3mm,热导率最高可达2000W/m·K。
化合积电(厦门)半导体有限公司具备MPCVD设备设计能力,是国内首家掌握MPCVD制备高质量金刚石的核心工艺并实现量产, 并且独创基于等离子体辅助抛光的金刚石原子级表面高效精密加工方法,全球首家将金刚石热沉片表面粗糙度从数十微米级别降低至1nm以下,达到半导体级应用标准。采用金刚石热沉的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已经用于光通信,在激光二极管、功率晶体管、电子封装材料等领域也都有应用。

金刚石

金刚石

光伏组件新铠甲,边框技术引革新

来源:华储光电  郭江

专业评论

近年来,俄乌、巴以冲突不断,对全球能源提出了新的挑战。国际局势动荡增强了各国发展绿色能源的意愿和决心,也推动了低碳转型的步伐。基于此环境因素,太阳能光伏装机规模有望快速提升,光伏发电在21世纪将占据世界能源消费的重要地位,不但可以实现对部分传统能源的替代,而且将成为全世界最重要的能源供给源之一。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的预测数据显示,在全球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背景下,2050年全球光伏装机量将达到8519GW,光伏产业增长依然具有强势势能。
2021年我国光伏组件产能、产量分别为359.1GW、181.8GW,2022年产能、产量分别达551.9GW、294.7GW,同比分别增长53.7%、62.1%,2023年组件产能将快速上升,行业集聚度进一步提高。结合龙头组件企业的产能计划来看,预计2023年年底前,仅隆基、晶科、天合、晶澳和阿特斯5家组件企业产能将超过445GW。随着下游应用端对双面发电组件发电增益的认可,双面组件市场占比将提升至40.4%。预计2024年将超过50%,成为主流组件封装技术。据山西省年度报告统计,头部组件企业2023年规划N型产能超290GW。
作为光伏组件主材,电池片占据成本约55%,边框约占成本的13%,远高于胶膜、玻璃、背板、焊带等其他辅材,是成本占比最高的辅材,为实现企业降本增效,除了提升电池片的效率,对边框的研发革新也是重要突破方向。
一直以来铝合金材质凭借其强度高、牢固性强、导电性能好、抗腐蚀抗氧化、抗拉力性能强、安装便捷,以及便于回收等优良性能,使得铝合金边框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目前渗透率在95%以上。但质量轻成型易也意味着铝边框存在着易变形,不稳固等缺陷,随着光伏组件应用场景越来越广,组件需面临的极端环境越来越多,对组件边框技术和材料的优化与变革也势在必行。
相较于铝边框,钢边框在强度上毫无疑问。同时,钢边框在抗撕裂方面有更好的表现,测试显示,钢合金边框安装孔部位抗撕裂能力相比铝边框在相同部位强度高出约30%。成熟的工艺参数和经验控制,使得钢边框的槽口宽度等关键尺寸加工精度可以控制到与铝边框水平基本一致,完全满足组件制程及可靠性性能要求。在重量上,钢边框虽略重于铝边框,但不会由于重量增加而导致安装成本增加或安装困难。
铝材在光伏行业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光伏组件边框和支架两部分,其主要来源是电解铝。在开采和回收方面,铝材料的碳排放低,但通过全生命周期评价法,从资源开采开始到产品回收结束,对比钢和铝从生产到回收的全过程的碳排放可以发现,铝材在生产过程中有数量更为庞大的碳排放,综合整个生命周期,铝材料的碳排放数量仍旧高于钢材料;同时由于国际环境冲突不断,导致电解铝价格短期内仍然有望持续高位运行。
东方日升自2021年下半年推出钢边框组件以来,虽受行业趋势、客户接受度及供应链的影响面临着巨大挑战,但合金钢边框技术自推出以来,因其远低于电解铝工艺3倍的能耗,以及约6.2倍的碳排放降幅,受到各EPC公司的一致好评。目前,东方日升的订单销售都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
如今作为中来能源开发集团旗下的江苏中坚金属材料有限公司通过结构与技术的创新,研发的弹性腔体结构钢边框技术,再次刷新人们对钢边框的认知。Backbone边框采用镀锌铝镁的高强度合金钢材料,不仅材料强度高,可以适应更大尺寸组件,而且更接近玻璃的膨胀系数,可以有效降低组件爆裂的风险;其优异的抗撕裂能力与优异的耐候性能,可以保护组件在极端气候条件下运行30年;此外,镀锌铝镁材料坚硬不易划伤,具备切口自修复能力。
Backbone边框强度高,抗载荷能力强,正面载荷8000Pa,背面载荷2400Pa,可以充分利用低碳钢回弹特性,遇到强风时,B面可以呈现动态开合,当光伏组件受到风力冲击时,弹性腔通过吸收载荷来抵御大风对光伏组件电池的冲击,同时让电站更加牢固,从而减少支架用钢量;弹性腔体的缓冲作用可降低光伏组件电池片因风力冲击导致的隐裂风险,同时当电站受到风力冲击时弹性腔体的弹性功能可以扰乱风力形成共振现象,从而降低光伏电站因风力导致垮塌的风险;边框A面采用独特的龙出头设计,积灰会被雨水全部重刷干净,增加发电量同时解决降低积灰导致的热斑隐患;C面窄以及横档镂空设计对背面电池片几乎无遮挡,利于提升组件双面发电效率。

金刚石

专业评论

作为光伏组件主材,电池片占据成本约55%,边框约占成本的13%,远高于胶膜、玻璃、背板、焊带等其他辅材,是成本占比最高的辅材,为实现企业降本增效,除了提升电池片的效率,对边框的研发革新也是重要突破方向。
一直以来铝合金材质凭借其强度高、牢固性强、导电性能好、抗腐蚀抗氧化、抗拉力性能强、安装便捷,以及便于回收等优良性能,使得铝合金边框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目前渗透率在95%以上。但质量轻成型易也意味着铝边框存在着易变形,不稳固等缺陷,随着光伏组件应用场景越来越广,组件需面临的极端环境越来越多,对组件边框技术和材料的优化与变革也势在必行。
相较于铝边框,钢边框在强度上毫无疑问。同时,钢边框在抗撕裂方面有更好的表现,测试显示,钢合金边框安装孔部位抗撕裂能力相比铝边框在相同部位强度高出约30%。成熟的工艺参数和经验控制,使得钢边框的槽口宽度等关键尺寸加工精度可以控制到与铝边框水平基本一致,完全满足组件制程及可靠性性能要求。在重量上,钢边框虽略重于铝边框,但不会由于重量增加而导致安装成本增加或安装困难。
铝材在光伏行业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光伏组件边框和支架两部分,其主要来源是电解铝。在开采和回收方面,铝材料的碳排放低,但通过全生命周期评价法,从资源开采开始到产品回收结束,对比钢和铝从生产到回收的全过程的碳排放可以发现,铝材在生产过程中有数量更为庞大的碳排放,综合整个生命周期,铝材料的碳排放数量仍旧高于钢材料;同时由于国际环境冲突不断,导致电解铝价格短期内仍然有望持续高位运行。
东方日升自2021年下半年推出钢边框组件以来,虽受行业趋势、客户接受度及供应链的影响面临着巨大挑战,但合金钢边框技术自推出以来,因其远低于电解铝工艺3倍的能耗,以及约6.2倍的碳排放降幅,受到各EPC公司的一致好评。目前,东方日升的订单销售都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
如今作为中来能源开发集团旗下的江苏中坚金属材料有限公司通过结构与技术的创新,研发的弹性腔体结构钢边框技术,再次刷新人们对钢边框的认知。Backbone边框采用镀锌铝镁的高强度合金钢材料,不仅材料强度高,可以适应更大尺寸组件,而且更接近玻璃的膨胀系数,可以有效降低组件爆裂的风险;其优异的抗撕裂能力与优异的耐候性能,可以保护组件在极端气候条件下运行30年;此外,镀锌铝镁材料坚硬不易划伤,具备切口自修复能力。
Backbone边框强度高,抗载荷能力强,正面载荷8000Pa,背面载荷2400Pa,可以充分利用低碳钢回弹特性,遇到强风时,B面可以呈现动态开合,当光伏组件受到风力冲击时,弹性腔通过吸收载荷来抵御大风对光伏组件电池的冲击,同时让电站更加牢固,从而减少支架用钢量;弹性腔体的缓冲作用可降低光伏组件电池片因风力冲击导致的隐裂风险,同时当电站受到风力冲击时弹性腔体的弹性功能可以扰乱风力形成共振现象,从而降低光伏电站因风力导致垮塌的风险;边框A面采用独特的龙出头设计,积灰会被雨水全部重刷干净,增加发电量同时解决降低积灰导致的热斑隐患;C面窄以及横档镂空设计对背面电池片几乎无遮挡,利于提升组件双面发电效率。

金刚石

自修复能力。
Backbone边框强度高,抗载荷能力强,正面载荷8000Pa,背面载荷2400Pa,可以充分利用低碳钢回弹特性,遇到强风时,B面可以呈现动态开合,当光伏组件受到风力冲击时,弹性腔通过吸收载荷来抵御大风对光伏组件电池的冲击,同时让电站更加牢固,从而减少支架用钢量;弹性腔体的缓冲作用可降低光伏组件电池片因风力冲击导致的隐裂风险,同时当电站受到风力冲击时弹性腔体的弹性功能可以扰乱风力形成共振现象,从而降低光伏电站因风力导致垮塌的风险;边框A面采用独特的龙出头设计,积灰会被雨水全部重刷干净,增加发电量同时解决降低积灰导致的热斑隐患;C面窄以及横档镂空设计对背面电池片几乎无遮挡,利于提升组件双面发电效率。
目前光伏铝边框行业内当前仍存在较多中小企业,但龙头企业进一步凭借其自身资金、工艺精度、生产管理等优势新增并释放产能,抢占市场份额并巩固客户认证壁垒,同时在新材料、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和产能布局方面一直引领行业,钢结构边框有望重新在光伏市场占领一席之地。

专业评论

金刚石

基于图像识别矿用气体传感器自动检测系统

来源: 智能矿山研究分院-朱家琪

专业评论

一 研究背景
煤矿智能化是指应用场景具备灵敏准确的感知能力、精准的判断决策能力及行之有效的执行能力,可根据感知信息进行智能分析、决策与执行,并具备自学习与自优化的功能。矿用气体传感器作为煤矿智能化建设的基础层感知设备,其对外部信息的实时感知与获取能力是煤矿智能化建设的基础,决定着智能化系统分析、决策与执行的准确性;同时矿用气体传感器也是煤矿环境监控系统的核心设备,其准确性是整个系统可靠运行的基础。矿用气体传感器在投放市场前必须依据相关标准进行整机型式试验,验证其对环境气体的感知实时性与准确性,取得安全标志证书。
当前检测机构对矿用气体类传感器检测均为手工操作完成,使用的标准气体(甲烷、一氧化碳、硫化氢、二氧化碳等)属于易燃易爆、有害有毒气体,极易对人体造成伤害。因检测气体浓度点位及检测次数较多,每个测点需单独开启相关气路调节流量及通气时间,人工标校操作复杂,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受人为因素影响易产生误操作与误记录,影响检测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为减少人为误差,提高矿用气体传感器检测的准确性,提高工作效率,设计了一套基于视频图像识别技术的矿用气体传感器自动检测系统(简称自动检测系统)。
二 矿用气体传感器自动检测系统原理
自动检测系统通过自动控制气体流量系统将检测用标准气体通入待检传感器气室,传感器的显示数字随之变化。自动检测系统利用摄像机获取传感器显示值,通过图像处理模块识别传感器显示数值,然后对所识别的数值与当前所通入的标准气体的浓度进行对比并计算,实现示值误差、基本误差、标校功能、报警值、响应时间等指标的计算,判断出传感器是否符合相应的性能指标。
在检测过程中,自动检测系统通过软件自动控制气体流量、通气时间、尾气排除,自动记录并保存数据,大幅减少了人工介入,有效提高了检测精确性和效率,同时减少了有害有毒气体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实现了矿用气体传感器的全自动检测。自动检测系统可与其他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互联对接,实现数据共享。检测系统可同时检测3台待检传感器,满足AQ6203‒2006《煤矿用低浓度载体催化式甲烷传感器》、AQ6205‒2006《煤矿用电化学式一氧化碳传感器》等标准要求。
三 矿用气体传感器自动检测系统总体设计
自动检测系统主要由供电系统、交互系统、通信系统、采集系统和执行系统组成。矿用气体传感器自动检测系统总体设计如图1所示。

煤炭行业

为减少人为误差,提高矿用气体传感器检测的准确性,提高工作效率,设计了一套基于视频图像识别技术的矿用气体传感器自动检测系统(简称自动检测系统)。
二 矿用气体传感器自动检测系统原理
自动检测系统通过自动控制气体流量系统将检测用标准气体通入待检传感器气室,传感器的显示数字随之变化。自动检测系统利用摄像机获取传感器显示值,通过图像处理模块识别传感器显示数值,然后对所识别的数值与当前所通入的标准气体的浓度进行对比并计算,实现示值误差、基本误差、标校功能、报警值、响应时间等指标的计算,判断出传感器是否符合相应的性能指标。
在检测过程中,自动检测系统通过软件自动控制气体流量、通气时间、尾气排除,自动记录并保存数据,大幅减少了人工介入,有效提高了检测精确性和效率,同时减少了有害有毒气体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实现了矿用气体传感器的全自动检测。自动检测系统可与其他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互联对接,实现数据共享。检测系统可同时检测3台待检传感器,满足AQ6203‒2006《煤矿用低浓度载体催化式甲烷传感器》、AQ6205‒2006《煤矿用电化学式一氧化碳传感器》等标准要求。
三 矿用气体传感器自动检测系统总体设计
自动检测系统主要由供电系统、交互系统、通信系统、采集系统和执行系统组成。矿用气体传感器自动检测系统总体设计如图1所示。
供电系统供电系统采用AC220V电源,主要由开关电源、备用电池组成。内部通过稳压电源为传感器提供DC0~30V可调电压,标准规定传感器应能在9~24V范围内正常工作,所以采用9、18、24V三路电压自动切换控制以满足常态检测和最高、最低工作电压检测需要。电压可根据传感器要求设置,供电系统自动调节供电电压,无需手动调节。
交互系统
交互系统主要负责传感器测试气体种类、标准气体(简称标气)浓度、报警值、示值误差等参数设置的人机交互功能。主要由触摸屏、核心板、外围IO等组成。交互系统采用触摸屏一体机,内置主控程序,可根据不同国标、行标规定检测项自动控制执行系统。

专业评论

煤炭行业

为减少人为误差,提高矿用气体传感器检测的准确性,提高工作效率,设计了一套基于视频图像识别技术的矿用气体传感器自动检测系统(简称自动检测系统)。
二 矿用气体传感器自动检测系统原理
自动检测系统通过自动控制气体流量系统将检测用标准气体通入待检传感器气室,传感器的显示数字随之变化。自动检测系统利用摄像机获取传感器显示值,通过图像处理模块识别传感器显示数值,然后对所识别的数值与当前所通入的标准气体的浓度进行对比并计算,实现示值误差、基本误差、标校功能、报警值、响应时间等指标的计算,判断出传感器是否符合相应的性能指标。
在检测过程中,自动检测系统通过软件自动控制气体流量、通气时间、尾气排除,自动记录并保存数据,大幅减少了人工介入,有效提高了检测精确性和效率,同时减少了有害有毒气体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实现了矿用气体传感器的全自动检测。自动检测系统可与其他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互联对接,实现数据共享。检测系统可同时检测3台待检传感器,满足AQ6203‒2006《煤矿用低浓度载体催化式甲烷传感器》、AQ6205‒2006《煤矿用电化学式一氧化碳传感器》等标准要求。
三 矿用气体传感器自动检测系统总体设计
自动检测系统主要由供电系统、交互系统、通信系统、采集系统和执行系统组成。矿用气体传感器自动检测系统总体设计如图1所示。
供电系统供电系统采用AC220V电源,主要由开关电源、备用电池组成。内部通过稳压电源为传感器提供DC0~30V可调电压,标准规定传感器应能在9~24V范围内正常工作,所以采用9、18、24V三路电压自动切换控制以满足常态检测和最高、最低工作电压检测需要。电压可根据传感器要求设置,供电系统自动调节供电电压,无需手动调节。
交互系统
交互系统主要负责传感器测试气体种类、标准气体(简称标气)浓度、报警值、示值误差等参数设置的人机交互功能。主要由触摸屏、核心板、外围IO等组成。交互系统采用触摸屏一体机,内置主控程序,可根据不同国标、行标规定检测项自动控制执行系统。

专业评论

煤炭行业

通信系统
通信系统主要由4G、WiFi、网关通信、总线等模块组成,主要用于提供云服务,如手机、WEB端远程查看及控制、检测过程短信通知、系统数据远程备份、办公自动化平台接入等功能。

专业评论

煤炭行业

采集系统
采集系统实时采集自动检测系统运行所必须的信息,保证检测记录输出的完整性、有效性和可追溯性。采集系统核心部分由检测箱体、固定夹具、摄像机、温湿度传感器、大气压力传感器、电流传感器、电压传感器、频率传感器等组成。主要完成传感器的通气、温度、湿度、大气压力和传感器供电电压、工作电流、显示值、输出频率等数据的采集、计算和存储。被测传感器的视频图像通过摄像仪采集,图像质量对识别的准确性起到关键作用。采用嵌入式摄像仪设计,图像就地采集、数值自动识别,每秒可识别处理不低于3次动态图像。图像和识别值通过WiFi实时传输给触摸屏,通过优化摄像仪刷新频率,保证数据采集准确性。
执行系统
执行系统由气瓶减压阀和管路、电磁阀、调节阀、流量传感器、负压排气泵等组成,接受采集系统命令,执行自动开关标气阀门、气路切换和调节气体流量等功能。气路切换采用电磁阀分别连接标气对应气路,执行系统通过预先定义气路对应的标气浓度,完成不同浓度的标气与气路的映射,实现自动气路切换。气体流量使用质量流量控制器,通过采集系统发送的指令,可实现误差3%以内流量精度控制,流量控制范围为30~1000mL/min,满足AQ1052‒2008《矿用二氧化碳传感器通用技术条件》标准检测过程中流量范围(30~600mL/min)需求。
为及时排除自动检测系统腔内的试验气体,避免有毒有害气体集聚造成危险,保证标气浓度准确,确保检测结果的精准性,设计双风机冗余负压排气风机,排风量为36m3/h(600000mL/min),按照3台1000mL/min的试验气流计算,排风量是试验入气量的200倍,符合JB/T6412‒1999排风柜标准要求并满足测试需要。
四 矿用气体传感器自动检测系统软件设计
自动检测系统软件主要包括用户管理、系统设置、标准管理及测试、查询打印等模块。通过设置测试条件参数,调用相应的测试标准,完成自动测试、比对,计算测试数据与标准要求参数,得出示值误差、基本误差和报警误差等指标,判断传感器是否满足标准规定的性能要求。
五 矿用气体传感器自动检测系统视频图像识别
   视频图像识别是自动检测系统的关键技术,视频图像识别的准确性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正确性。矿用气体传感器种类多,不同类型传感器的数字显示方式如图2所示。

专业评论

煤炭行业

五 矿用气体传感器自动检测系统视频图像识别
   视频图像识别是自动检测系统的关键技术,视频图像识别的准确性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正确性。矿用气体传感器种类多,不同类型传感器的数字显示方式如图2所示。
矿用气体传感器及便携式检测仪具有亮度高、屏幕大、字体规范清晰、显示内容及位数明确等特点;但是数码管显示的传感器,存在显示频率较低的缺点,在图像捕获时的曝光率过高或过低都会引起成像质量低的问题。因此,在图像识别阶段,自动检测系统采用针对性学习及识别的技术,针对不同的显示屏背景、字体、光线等实际工况状态下,通过使用OpenCV结合Keras库对图像识别部分建模、训练、二值化、反转、阈值、去噪、划分、提取、比较等每个阶段进行针对性的处理;在建模阶段,为提高图像识别准确率,收集了典型的数码管、液晶屏和OLED显示屏的传感器,提取其发光原理、字体、背景、光亮等信息,然后对传感器在不同背景亮度、光线环境的情况下通气,并对其不同显示值进行拍照及记录,后期通过打标签的方式对处理后的图片进行标记,让自动检测系统不断对其进行学习并修正;在剩余其他阶段,根据显示屏的特征进行自动优化处理、分割及自动排序,处理后的图像直接用于图像识别。
通过针对性的前期处理,经过多次检测识别训练验证,自动检测系统的识别处理正确率达到99%以上,满足使用条件。

专业评论

煤炭行业

六 矿用气体传感器自动检测系统试验应用与验证
自动检测系统能实现矿用气体类传感器全自动检测,该系统已经在检测中心得到实际应用。通过实际应用验证,自动检测系统的识别处理能力达到预期效果。检测开始时,根据传感器的类型和适用标准,对自动检测系统进行检测依据标准、检测任务设置,选取检测依据标准和任务管理等。自动检测系统除了可以依据标准选取规定的检测项目测点,也可根据检测需要,任意设置检测项目和检测参数测点,用于传感器的全面考核。检测过程中,自动检测系统实时对传感器摄像,对摄取的数据进行识别处理并记录。通过自动检测系统的实时拍照与识别值比对验证,该系统检测过程中的原始记录图片与识别值完全一致。自动检测系统将检测数据、图片、识别值、统计值及检测计算结果等信息自动保存在存储器中,用于打印或调用,也可上传实验室管理系统,实现数据共享。
七 结语
针对矿用传感器和便携仪的显示特性,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矿用气体传感器自动检测系统,创新地利用视频图像识别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实现了矿用气体类传感器一键自动检测。提升了检测机构矿用气体传感器检测工作的技术水平和工作效率,减少人为误差的同时,也提高了检测的科学性和精准性。通过实际应用验证,自动检测系统对传感器显示的数字图像识别准确率能够达到99%以上,结果自动计算准确率达到100%,能够符合传感器等产品的检验需求。
基于图像识别的矿用气体传感器自动检测系统对提升矿用气体传感器的产品质量有着重要作用,从基础层面提高了煤矿智能化建设所需的感知能力和感知准确度,对推动煤矿智能化建设有着重要意义。自动检测系统也可以用于矿山使用单位的气体传感器标校和传感器生产企业的出厂检验。
矿用气体传感器的型式试验包含有温度、环境等项目,自动检测系统能够满足室温下的传感器检测工作,但无法利用自动监测系统对传感器的高、低温工作适应性进行测试。未来的研究重点是需要针对不足,研发具备高、低温环境控制的检测系统,实现传感器的全项型式试验的性能测试。

专业评论

煤炭行业

熔喷非织造布从口罩需求转向其他领域

来源: 华瑞公司  江旭波

专业评论

由于新冠疫情期间对口罩和呼吸器材料的需求,2020-2021年全球对熔喷非织造布的投资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速度,这一非织造布市场已恢复正常。目前,由于熔喷非织造布制造商面临严重的供过于求,他们正在寻找过滤、湿巾、吸附剂和其他领域来平衡这种过剩的产能。
根据Smithers即将进行的一项研究数据《2028年熔喷非织造布的未来》,2023年熔喷非织造布的消费量预计将达到25.35万吨;相当于40亿平方米,价值10亿美元。
金佰利使用专利技术生产熔喷塑料。其材料用于各种产品,包括擦拭消毒和清洁多个表面,过滤介质和吸附剂。在疫情期间,Berry Globa投资了新设备,并临时改造了试点生产线,以生产熔喷布,以支持抗击疫情。在需求放缓的情况下,他们能够灵活地将试验设备转换回来,以支持客户的新创新。
吸附剂行业是 Mogul大流行前熔喷的主要市场,目前仍是该生产商最大的市场领域。而且,随着口罩材料需求的下降,过滤已成为Mogul的主要目标应用之一。
Radici Group正瞄准空气过滤、液体过滤和吸油等领域。它还继续专注于供应医疗应用以及卫生和防护服装同时,在巴西、美国、德国和意大利经营着11条纯熔喷生产线,主要供应这些地区的呼吸保护和湿巾市场。
对于德国非织造布生产商桑德勒来说,过滤行业是其熔喷材料的主要应用领域。该公司开发和生产一系列口袋和可折叠过滤介质,应用于暖通空调,汽车过滤,合成真空吸尘器袋,液体过滤定制专用过滤器以及医疗和卫生应用。
欧洲在发达国家率先采取措施,稳步收紧汽车噪音法规,包括针对内燃机车型的法规。未来几年,电动汽车的需求应该会激增。这些汽车基本上没有发动机的声音,所以司机和乘客更有可能注意到道路和轮胎的噪音。更安静的船舱感觉更舒适和豪华。东丽表示,高性能吸音材料的市场将继续增长。此外,随着未来使用螺旋桨的城市空中交通(UAM)产业的增长,轻量化吸声应用领域将进一步扩大。
Airlite是一种熔喷无纺布吸音材料,由轻质聚丙烯和聚酯制成,在宽频率范围内具有出色的吸音效果。它很轻,减少了驾驶的能源消耗。新的Airlite 设施补充了TTCE的安全气囊面料业务,帮助TTCE扩大其汽车材料业务。TAK希望利用这些新设施来加强其在欧洲的汽车内饰吸音材料业务,并随着欧洲电动汽车市场的增长而加大努力。

纤维行业

Radici Group正瞄准空气过滤、液体过滤和吸油等领域。它还继续专注于供应医疗应用以及卫生和防护服装同时,在巴西、美国、德国和意大利经营着11条纯熔喷生产线,主要供应这些地区的呼吸保护和湿巾市场。
对于德国非织造布生产商桑德勒来说,过滤行业是其熔喷材料的主要应用领域。该公司开发和生产一系列口袋和可折叠过滤介质,应用于暖通空调,汽车过滤,合成真空吸尘器袋,液体过滤定制专用过滤器以及医疗和卫生应用。
欧洲在发达国家率先采取措施,稳步收紧汽车噪音法规,包括针对内燃机车型的法规。未来几年,电动汽车的需求应该会激增。这些汽车基本上没有发动机的声音,所以司机和乘客更有可能注意到道路和轮胎的噪音。更安静的船舱感觉更舒适和豪华。东丽表示,高性能吸音材料的市场将继续增长。此外,随着未来使用螺旋桨的城市空中交通(UAM)产业的增长,轻量化吸声应用领域将进一步扩大。
Airlite是一种熔喷无纺布吸音材料,由轻质聚丙烯和聚酯制成,在宽频率范围内具有出色的吸音效果。它很轻,减少了驾驶的能源消耗。新的Airlite 设施补充了TTCE的安全气囊面料业务,帮助TTCE扩大其汽车材料业务。TAK希望利用这些新设施来加强其在欧洲的汽车内饰吸音材料业务,并随着欧洲电动汽车市场的增长而加大努力。

专业评论

纤维行业

会展信息

EXHIBITION INFORMATION 

【注】点击标题可直达会议详细介绍

会展信息

2023 光伏行业年度大会

时间:2023年12月14日-16日
地点:江苏省宿迁市星辰国际酒店
主办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宿迁市人民政府

2023中国郑州第一届国际金刚石半导体大会

时间:2023年12月12日
地点:中国郑州国际会展中心轩辕堂
主办郑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

2023复合材料成型工艺与装备技术大会

时间:2023年12月20日
地点:中国 上海
主办碳纤维研习社

2023中国(杭州)国际环保产业博览会

时间:2023年12月8日-10日
地点:杭州国际博览中心
主办:北京锦汉国际展览有限公司

会展信息

 第十九届中国(济南)国际太阳能利用大会

时间:2024年2月29日-3月1日
地点:山东国际会展中心主办:山东新丞华展览有限公司

2024苏州太阳能光伏暨储能博览会

时间:2024-04-18 00:00:00 至2024-04-20 23:59:59
地点:苏州花桥国际博览中心
主办江苏省光伏、可再生能源、能源研究会联合主办

第五届新能源材料研究及分析表征技术研讨

时间:2023年12月21日
地点:线上
主办:锂电前沿

第23届西部太阳能光伏能源储能氢能博览会

时间:2024年4月24日-26日
地点: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主办:中国国际机械行业协会能源装备分会等

会展信息

深圳国际电池工业展览会

时间:2024年04月24日~04月26日
地点:中国 - 深圳 - 福田区福华三路 - 深圳会展中心主办:江苏省可再生能源行业协会 、新能源汽车产业网 、振威国际会展集团

上海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展览会

时间:2024年06月03日~06月05日
地点: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
主办亚洲光伏产业协会

第四届中国(郑州)太阳能光伏及储能产业展览

时间:2024年04月26日~04月28日
地点:郑州.中原国际博览中心
主办河南景枢会展有限公司

2024甘肃(兰州)暖通展览会

时间:2024年06月16日~06月18日
地点:甘肃国际会展中心
主办:甘肃北展盛世会展服务有限公司

主办:《华阳产业信息动态》编辑委员会

主办:《华阳产业信息动态》编辑委员会

做精做优新能源新材料产业
 推进产业延链补链强链

耿安英       高    杰       杨晓成       周晓辉      

郭宝晶       韩    娟       张    静       

刘景利       

郑迎芳       段昕永

李淑敏       

蒯平宇       张利武
李淑敏       王   磊
朱瑞峰

主        编

副主编

编辑部主任

副主任

编辑

武天宇

校对审核

耿安英

往期作品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