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ormation dynamics of industry
——摘选自证券时报网《光伏技术再现优劣之争 TOPCon与BC谁将成为主流?》
光伏电池技术全面进入N型时代已是不争的事实,从产能规模、市场份额等维度看,TOPCon(隧道氧化物钝化接触电池)均处于主流地位。然而,近期,光伏行业论战再起,TOPCon厂商发布多份实证报告,矛头直指BC(背接触)技术路线,认为其经济性较差,不具备大规模应用的基础。对此,BC技术厂商针锋相对回应,给出的实证报告结论大相径庭,并指出BC将取代TOPCon技术。
光伏技术再现优劣之争 TOPCon与BC谁将成为主流?
权威之声
工业硅
据安泰科统计,9月份工业硅全国总产量44.08万吨,环比减少1.83%,同比增加30.34%,排名前三的地区为新疆、云南和四川,全国开工率为75.24%,较上月小幅减少,主要原因是:北方地区部分企业进行正常停炉检修,产量有一定减少;西南地区生产基本平稳,产量变动不大;9月部分新增产能按计划投放产出,产量有一定增加,但整体减量大于增量,产量减少。
展望10月市场供应,北方地区,部分企业有复产计划,同时有新增产能投放,产量小幅增加;南方地区,电价上移,成本增加,利润空间收窄,叠加市场行情不佳,开工率下降,产量减少。10月份仍有新增产能按计划投放。综上,总体减量大于增量,预计10月国内工业硅产量减少。
多晶硅
据安泰科统计,9月份我国多晶硅产量为13.80万吨,相比上月增加8250吨,环比增加6.36%。本月产量排名前三的地区分别为内蒙古、四川、新疆,占总产量的67.02%。装置产能在10万吨/年以上的企业开工率66.89%,较上月有小幅提升。本月产量减量主要来自13家企业停产或检修,增量主要来自1家企业复产及部分企业提升开工负荷。从各企业生产情况看,9月份环比有增量的企业包括协鑫科技、新疆晶诺等,有减量的企业包括新特能源等,整体来看,增量大于减量,9月份多晶硅供应量有所提升。
展望10月市场供应情况,预计有1家企业新增产能爬坡,月内仍有1家企业检修恢复,带来一定增量,同期个别企业产能波动下调,推测10月多晶硅排产将增加至14.2万吨左右。
硅片
根据安泰科统计,9月硅片产出44.31GW,环比下降15.76%。具体来看,9月减量来自四家企业,包括隆基、中环、晶科、高景,其余企业调整生产负荷并不明显。
9月末N型硅片产能915GW,P型硅片产能161GW。本月不同尺寸间硅片供需关系差异较大,G10L系列供应相对过剩,G12系列供应相对紧张。中长期来看,硅片供需关系持续改善,价格有望在四季度上涨。
展望10月市场供应情况,预计一线企业有少增量,专业化企业有减量。同时硅片生产企业根据市场实际情况调整生产节奏,预计10月国内硅片产量提升至46-48GW之间,环比增加6.1%。
6.36%。本月产量排名前三的地区分别为内蒙古、四川、新疆,占总产量的67.02%。装置产能在10万吨/年以上的企业开工率66.89%,较上月有小幅提升。本月产量减量主要来自13家企业停产或检修,增量主要来自1家企业复产及部分企业提升开工负荷。从各企业生产情况看,9月份环比有增量的企业包括协鑫科技、新疆晶诺等,有减量的企业包括新特能源等,整体来看,增量大于减量,9月份多晶硅供应量有所提升。
展望10月市场供应情况,预计有1家企业新增产能爬坡,月内仍有1家企业检修恢复,带来一定增量,同期个别企业产能波动下调,推测10月多晶硅排产将增加至14.2万吨左右。
硅片
根据安泰科统计,9月硅片产出44.31GW,环比下降15.76%。具体来看,9月减量来自四家企业,包括隆基、中环、晶科、高景,其余企业调整生产负荷并不明显。
9月末N型硅片产能915GW,P型硅片产能161GW。本月不同尺寸间硅片供需关系差异较大,G10L系列供应相对过剩,G12系列供应相对紧张。中长期来看,硅片供需关系持续改善,价格有望在四季度上涨。
展望10月市场供应情况,预计一线企业有少增量,专业化企业有减量。同时硅片生产企业根据市场实际情况调整生产节奏,预计10月国内硅片产量提升至46-48GW之间,环比增加6.1%。
硅片
根据安泰科统计,9月硅片产出44.31GW,环比下降15.76%。具体来看,9月减量来自四家企业,包括隆基、中环、晶科、高景,其余企业调整生产负荷并不明显。
9月末N型硅片产能915GW,P型硅片产能161GW。本月不同尺寸间硅片供需关系差异较大,G10L系列供应相对过剩,G12系列供应相对紧张。中长期来看,硅片供需关系持续改善,价格有望在四季度上涨。
展望10月市场供应情况,预计一线企业有少增量,专业化企业有减量。同时硅片生产企业根据市场实际情况调整生产节奏,预计10月国内硅片产量提升至46-48GW之间,环比增加6.1%。
宏观政策
10月9日,宁波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布《宁波市建筑光伏系统建设技术细则》的通知,通知指出,经公开征求意见,并通过专家评审,现批准发布,编号为甬DX/JS 030-2024,自2025年1月1日起实施。2025年1月1日后出让或者划拨的国有建设用地上房屋建筑按该标准执行。《宁波市建筑屋顶光伏系统建设技术细则》(2019甬DX-10)同时废止。
行业聚焦
光伏技术再现优劣之争 TOPCon与BC谁将成为主流?
光伏电池技术全面进入N型时代已是不争的事实,从产能规模、市场份额等维度看,TOPCon(隧道氧化物钝化接触电池)均处于主流地位。然而,近期,光伏行业论战再起,TOPCon厂商发布多份实证报告,矛头直指BC(背接触)技术路线,认为其经济性较差,不具备大规模应用的基础。对此,BC技术厂商针锋相对回应,给出的实证报告结论大相径庭,并指出BC将取代TOPCon技术。
TOPCon与BC技术厂商针锋相对的情况与前两年光伏行业出现的产品尺寸之争颇为类似。原来的182与210阵营最终妥协,183N、210R等中间路线获得普遍共识,BC与TOPCon之争或将走向同样结局——两者共存。
不可否认,TOPCon与BC技术发展现状对比,转换效率、生产成本存在差异。站在行业化解过剩产能的角度,TOPCon在P型向N型切换的时代曾经是先进产能,而目前已经出现过剩苗头,包括BC、HJT(异质结)等多种技术路线的协同发展也有助于鼓励技术创新,推动本轮行业周期尽快结束,加速产能出清。
实证结论大相径庭
国家光伏质检中心在位于银川的户外实证基地,对隆基防积灰组件的发电性能和衰减进行了实测。数据显示,隆基BC防积灰组件比常规Hi-MO X6组件月均相对增益2.84%。同时,经过IEC TS 63556测试得知,BC组件的衰减值保持在2.2%以内,远低于其他TOPCon组件。
隆基绿能搭建的实证电站检测结论显示,Hi-MO X6 Max比TOPCon组件单瓦平均发电增益达2.6%,Hi-MO X6 Max如果叠加了防积灰功能,较同等功率的TOPCon发电能力将提高4%左右。
一组来自宁夏电力设计院的低碳楼宇实证数据显示,在84天有效数据期内,爱旭ABC组件累计单千瓦发电量较TOPCon组件高9.55%。在有阴影遮挡的上午和傍晚,爱旭ABC组件功率增益对比TOPCon高达79.01%、54.19%,而在无遮挡的正午,依然保持7.41%的单瓦发电量领先。
上述测试结论来自BC阵营的两家一线厂商,最早押注TOPCon技术路线的晶科能源也在持续推动TOPCon组件与其他厂商BC组件在山东莱州的实证项目。
晶科能源披露的项目信息显示,参与测试的两款组件均标有585W的铭牌功率,测试中共使用了15块晶科能源N型TOPCon组件和15块其他厂商的BC单面组件。今年6月的总平均发电量高出其他厂家BC组件1.71%,在7月整月发电数据高出其他厂家BC组件1.81%。
晶科能源表示,通过对2024年6月23日—7月29日期间的发电情况分析,即使在双面率优势不能充分发挥的户用屋顶安装的场景下,仅凭正面性能,晶科能源TOPCon组件实现了更高的单瓦发电增益,当环境温度升高且温差增大时,单日发电增益最高可达2.20%。
可以看出,上述TOPCon与BC技术阵营厂商的实证结论出现了较大偏差,出现这样结果迥异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哪项结论的可信性更高?
一家TOPCon厂商技术负责人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大型地面电站场景,包括平屋顶、双面发电场景,TOPCon的发电能力毫无疑问超过BC,BC电池还有一个问题是低辐照特性,太阳初升或下降的时候,BC的低辐照特性会使其晚工作,而TOPCon会先工作。因此,这些场景BC的单瓦发电能力一定是弱于TOPCon的。”
该技术负责人坦承,在另外一些场景中,BC会略优于TOPCon。针对上述BC组件比TOPCon组件增益高出10%、甚至50%的情况,他认为这是一些刻意制造的阴影场景,是极个别情况。
“阴影遮挡情况下,TOPCon组件背面的旁路二极管开始工作,虽然功率降低,但对其是一种保护。BC组件没有这种机制,短期看似乎功率更高,但对组件本身是一种损害。我们不建议把应用场景设计成阴影遮挡的系统,这种场景比较特殊,它产生的数据也需要辩证对待。”
谁将成为主流?
当然,BC技术也有其存在的价值,例如正面无栅线、更加美观,因此也更容易获得户用、工商业等高价值客户的青睐,特别是在海外市场,这一优势更加明显。实证测试结果差异背后,实际上是对未来谁是主流的争论。
记者注意到,多家厂商均认为TOPCon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保持主流地位的观点。针对行业技术多样化的情况,晶澳科技表示,不同产品有不同的应用场景,公司持续在关注不同技术的发展,未来3—5年内TOPCon都有强大的竞争力,而在HJT、BC方面,公司有试验性的小批量产出。天合光能也在接受调研中提到,未来5年,TOPCon在技术上会保持主流地位。
一家TOPCon厂商市场负责人从产能维度向记者分析了各种技术路线的发展趋势。他提供的数据显示,TOPCon已建、在建产能接近900GW,作为对比,HJT大概是80GW,BC约有60GW。从产能角度看,BC份额约5%,HJT约8%。因此,未来五年,TOPCon将拥有超过80%以上的市场份额,当然,其他技术路线也会在一些差异化场景中获得应用。
上述TOPCon厂商的技术负责人也提到一个观点,即大量的TOPCon产能将产生非常强的集聚创新效益,提效、降本都会非常迅速。“这将挤压其他技术路线的发展,例如前两年很火的HJT;另外,从今年四季度到明年二季度,P型PERC产能也会快速退出市场。”
记者注意到,BC技术所能提供的增量价值,也是令相关厂商看重并押注的因素之一。隆基绿能提供的数据显示,若要在同样面积下达到BC电站的投资收益,需要TOPCon再增加15%—20%的装机量,假设电站投资成本3元/瓦,则需要额外再投资0.45—0.6元/瓦。“这是增加的效率带来的价值,也是BC组件在效率提升后客户愿意支付溢价的原因。”
爱旭股份表示,公司N型ABC组件具备同等面积输出功率更高、衰减更低、温度系数更低、高温抑制与阴影遮挡发电优化等综合优势,发电量较TOPCon明显提升,在国内市场能够为客户带来0.15—0.2元/瓦的经济价值,在国外高电价、高安装成本的市场则价值更高。
目前,限制BC技术发展的主要障碍在于成本,相关厂商也在推动产品降本。根据隆基绿能的表态,随着BC生产经验的积累、生产规模的提升,BC产品降本还有很大空间,未来两年之内和TOPCon会处在相近的水平。爱旭股份则表示,目前ABC整体和TOPCon接近,公司的目标是在三季度末达到同面积的非硅成本同价。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8月,BC组件首次入选大型央企招标项目,业内也将此视为BC产品打开国内集中式市场的重要开端。隆基方面,公司二代HPBC产品在推出后不到2个月时间已获得超过1GW订单;爱旭股份则表示,在集中式市场上,公司相信通过三、四季度的努力,会有一些重大突破。
新技术有助于产能出清
在这轮TOPCon与BC两大阵营的争论中,关于未来的主流技术方向,给外界的感觉似乎是各说各有理。过去,光伏行业曾经出现一种技术包打天下的格局,例如单晶替代多晶,在P型时代,PERC技术最终一统天下;然而,到了N型时代,光伏技术不是非此即彼,百花齐放似乎更加恰当。
记者注意到,当下的光伏电池技术之争与前两年行业内出现的产品尺寸之争颇为类似。彼时,业内有182与210两大阵营,各自互不相让;但去年以来,矩形产品尺寸成为业内新的共识,两大阵营寻找到了新的共存方式,183N、210R等新的产品尺寸被普遍接受。
事实上,部分TOPCon厂商也在寻求新的技术突破。以钧达股份为例,公司上半年N型电池出货量第一,根据公司披露的情况,公司通过金属复合降低、栅线细线化、0BB技术等多项提效降本措施的探索及导入,持续提升电池转换效率,降低非硅成本。
不过,这并未影响钧达股份对下一代钙钛矿叠层、XBC等技术的研发储备。公司已掌握基于N型电池的BC技术,中试BC电池转换效率较主流N型电池效率可提升1—1.5个百分点。后续将根据BC电池产品性价比以及市场具体情况,审慎分析决策,适时推出相应产品。
通威股份也选择布局多种技术路线,公司认为,未来几年,光伏行业电池技术的主流技术路线将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公司在TOPCon、HJT、XBC、钙钛矿电池及组件新技术等各类研发上均取得丰硕成果,其中,基于HJT的通威THC同版型组件功率最高已达765.18W。
当下,光伏行业正面临供给过剩的困局,新技术的百花齐放,特别是对于原有技术的替代也有助于行业产能出清。华泰证券指出,“内卷”背景下产业链均希望通过更具性价比的新技术寻找破局之道,与降本增效相关的新技术若成功产业化,有望加速老旧产能出清。
该机构进一步指出,尽管在行业盈利承压背景下,下游企业理论上应该尽量减少资本开支,但由于光伏行业技术迭代特点明显,新技术往往可以带来更高的电池转化效率和组件输出功率,进而获得更高的产品溢价。
记者注意到,此前工信部发文,要求新建单晶硅光伏电池、组件项目平均效率指标,分别由23%、20%提升至P型电池、组件效率不低于23.7%、21.8%,N型电池、组件效率不低于26%、23.1%。业内人士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工信部的要求是对行业的正向引导,从供给侧看,TOPCon产能已经比较多了,现在工信部希望引导大家采用更好的技术,不要盲目地扩大常规TOPCon产能。
实证结论大相径庭
国家光伏质检中心在位于银川的户外实证基地,对隆基防积灰组件的发电性能和衰减进行了实测。数据显示,隆基BC防积灰组件比常规Hi-MO X6组件月均相对增益2.84%。同时,经过IEC TS 63556测试得知,BC组件的衰减值保持在2.2%以内,远低于其他TOPCon组件。
隆基绿能搭建的实证电站检测结论显示,Hi-MO X6 Max比TOPCon组件单瓦平均发电增益达2.6%,Hi-MO X6 Max如果叠加了防积灰功能,较同等功率的TOPCon发电能力将提高4%左右。
一组来自宁夏电力设计院的低碳楼宇实证数据显示,在84天有效数据期内,爱旭ABC组件累计单千瓦发电量较TOPCon组件高9.55%。在有阴影遮挡的上午和傍晚,爱旭ABC组件功率增益对比TOPCon高达79.01%、54.19%,而在无遮挡的正午,依然保持7.41%的单瓦发电量领先。
上述测试结论来自BC阵营的两家一线厂商,最早押注TOPCon技术路线的晶科能源也在持续推动TOPCon组件与其他厂商BC组件在山东莱州的实证项目。
晶科能源披露的项目信息显示,参与测试的两款组件均标有585W的铭牌功率,测试中共使用了15块晶科能源N型TOPCon组件和15块其他厂商的BC单面组件。今年6月的总平均发电量高出其他厂家BC组件1.71%,在7月整月发电数据高出其他厂家BC组件1.81%。
晶科能源表示,通过对2024年6月23日—7月29日期间的发电情况分析,即使在双面率优势不能充分发挥的户用屋顶安装的场景下,仅凭正面性能,晶科能源TOPCon组件实现了更高的单瓦发电增益,当环境温度升高且温差增大时,单日发电增益最高可达2.20%。
可以看出,上述TOPCon与BC技术阵营厂商的实证结论出现了较大偏差,出现这样结果迥异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哪项结论的可信性更高?
一家TOPCon厂商技术负责人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大型地面电站场景,包括平屋顶、双面发电场景,TOPCon的发电能力毫无疑问超过BC,BC电池还有一个问题是低辐照特性,太阳初升或下降的时候,BC的低辐照特性会使其晚工作,而TOPCon会先工作。因此,这些场景BC的单瓦发电能力一定是弱于TOPCon的。”
该技术负责人坦承,在另外一些场景中,BC会略优于TOPCon。针对上述BC组件比TOPCon组件增益高出10%、甚至50%的情况,他认为这是一些刻意制造的阴影场景,是极个别情况。
“阴影遮挡情况下,TOPCon组件背面的旁路二极管开始工作,虽然功率降低,但对其是一种保护。BC组件没有这种机制,短期看似乎功率更高,但对组件本身是一种损害。我们不建议把应用场景设计成阴影遮挡的系统,这种场景比较特殊,它产生的数据也需要辩证对待。”
谁将成为主流?
当然,BC技术也有其存在的价值,例如正面无栅线、更加美观,因此也更容易获得户用、工商业等高价值客户的青睐,特别是在海外市场,这一优势更加明显。实证测试结果差异背后,实际上是对未来谁是主流的争论。
记者注意到,多家厂商均认为TOPCon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保持主流地位的观点。针对行业技术多样化的情况,晶澳科技表示,不同产品有不同的应用场景,公司持续在关注不同技术的发展,未来3—5年内TOPCon都有强大的竞争力,而在HJT、BC方面,公司有试验性的小批量产出。天合光能也在接受调研中提到,未来5年,TOPCon在技术上会保持主流地位。
一家TOPCon厂商市场负责人从产能维度向记者分析了各种技术路线的发展趋势。他提供的数据显示,TOPCon已建、在建产能接近900GW,作为对比,HJT大概是80GW,BC约有60GW。从产能角度看,BC份额约5%,HJT约8%。因此,未来五年,TOPCon将拥有超过80%以上的市场份额,当然,其他技术路线也会在一些差异化场景中获得应用。
上述TOPCon厂商的技术负责人也提到一个观点,即大量的TOPCon产能将产生非常强的集聚创新效益,提效、降本都会非常迅速。“这将挤压其他技术路线的发展,例如前两年很火的HJT;另外,从今年四季度到明年二季度,P型PERC产能也会快速退出市场。”
记者注意到,BC技术所能提供的增量价值,也是令相关厂商看重并押注的因素之一。隆基绿能提供的数据显示,若要在同样面积下达到BC电站的投资收益,需要TOPCon再增加15%—20%的装机量,假设电站投资成本3元/瓦,则需要额外再投资0.45—0.6元/瓦。“这是增加的效率带来的价值,也是BC组件在效率提升后客户愿意支付溢价的原因。”
爱旭股份表示,公司N型ABC组件具备同等面积输出功率更高、衰减更低、温度系数更低、高温抑制与阴影遮挡发电优化等综合优势,发电量较TOPCon明显提升,在国内市场能够为客户带来0.15—0.2元/瓦的经济价值,在国外高电价、高安装成本的市场则价值更高。
目前,限制BC技术发展的主要障碍在于成本,相关厂商也在推动产品降本。根据隆基绿能的表态,随着BC生产经验的积累、生产规模的提升,BC产品降本还有很大空间,未来两年之内和TOPCon会处在相近的水平。爱旭股份则表示,目前ABC整体和TOPCon接近,公司的目标是在三季度末达到同面积的非硅成本同价。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8月,BC组件首次入选大型央企招标项目,业内也将此视为BC产品打开国内集中式市场的重要开端。隆基方面,公司二代HPBC产品在推出后不到2个月时间已获得超过1GW订单;爱旭股份则表示,在集中式市场上,公司相信通过三、四季度的努力,会有一些重大突破。
新技术有助于产能出清
在这轮TOPCon与BC两大阵营的争论中,关于未来的主流技术方向,给外界的感觉似乎是各说各有理。过去,光伏行业曾经出现一种技术包打天下的格局,例如单晶替代多晶,在P型时代,PERC技术最终一统天下;然而,到了N型时代,光伏技术不是非此即彼,百花齐放似乎更加恰当。
记者注意到,当下的光伏电池技术之争与前两年行业内出现的产品尺寸之争颇为类似。彼时,业内有182与210两大阵营,各自互不相让;但去年以来,矩形产品尺寸成为业内新的共识,两大阵营寻找到了新的共存方式,183N、210R等新的产品尺寸被普遍接受。
事实上,部分TOPCon厂商也在寻求新的技术突破。以钧达股份为例,公司上半年N型电池出货量第一,根据公司披露的情况,公司通过金属复合降低、栅线细线化、0BB技术等多项提效降本措施的探索及导入,持续提升电池转换效率,降低非硅成本。
不过,这并未影响钧达股份对下一代钙钛矿叠层、XBC等技术的研发储备。公司已掌握基于N型电池的BC技术,中试BC电池转换效率较主流N型电池效率可提升1—1.5个百分点。后续将根据BC电池产品性价比以及市场具体情况,审慎分析决策,适时推出相应产品。
通威股份也选择布局多种技术路线,公司认为,未来几年,光伏行业电池技术的主流技术路线将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公司在TOPCon、HJT、XBC、钙钛矿电池及组件新技术等各类研发上均取得丰硕成果,其中,基于HJT的通威THC同版型组件功率最高已达765.18W。
当下,光伏行业正面临供给过剩的困局,新技术的百花齐放,特别是对于原有技术的替代也有助于行业产能出清。华泰证券指出,“内卷”背景下产业链均希望通过更具性价比的新技术寻找破局之道,与降本增效相关的新技术若成功产业化,有望加速老旧产能出清。
该机构进一步指出,尽管在行业盈利承压背景下,下游企业理论上应该尽量减少资本开支,但由于光伏行业技术迭代特点明显,新技术往往可以带来更高的电池转化效率和组件输出功率,进而获得更高的产品溢价。
记者注意到,此前工信部发文,要求新建单晶硅光伏电池、组件项目平均效率指标,分别由23%、20%提升至P型电池、组件效率不低于23.7%、21.8%,N型电池、组件效率不低于26%、23.1%。业内人士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工信部的要求是对行业的正向引导,从供给侧看,TOPCon产能已经比较多了,现在工信部希望引导大家采用更好的技术,不要盲目地扩大常规TOPCon产能。
晶科能源披露的项目信息显示,参与测试的两款组件均标有585W的铭牌功率,测试中共使用了15块晶科能源N型TOPCon组件和15块其他厂商的BC单面组件。今年6月的总平均发电量高出其他厂家BC组件1.71%,在7月整月发电数据高出其他厂家BC组件1.81%。
晶科能源表示,通过对2024年6月23日—7月29日期间的发电情况分析,即使在双面率优势不能充分发挥的户用屋顶安装的场景下,仅凭正面性能,晶科能源TOPCon组件实现了更高的单瓦发电增益,当环境温度升高且温差增大时,单日发电增益最高可达2.20%。
可以看出,上述TOPCon与BC技术阵营厂商的实证结论出现了较大偏差,出现这样结果迥异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哪项结论的可信性更高?
一家TOPCon厂商技术负责人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大型地面电站场景,包括平屋顶、双面发电场景,TOPCon的发电能力毫无疑问超过BC,BC电池还有一个问题是低辐照特性,太阳初升或下降的时候,BC的低辐照特性会使其晚工作,而TOPCon会先工作。因此,这些场景BC的单瓦发电能力一定是弱于TOPCon的。”
该技术负责人坦承,在另外一些场景中,BC会略优于TOPCon。针对上述BC组件比TOPCon组件增益高出10%、甚至50%的情况,他认为这是一些刻意制造的阴影场景,是极个别情况。
“阴影遮挡情况下,TOPCon组件背面的旁路二极管开始工作,虽然功率降低,但对其是一种保护。BC组件没有这种机制,短期看似乎功率更高,但对组件本身是一种损害。我们不建议把应用场景设计成阴影遮挡的系统,这种场景比较特殊,它产生的数据也需要辩证对待。”
谁将成为主流?
当然,BC技术也有其存在的价值,例如正面无栅线、更加美观,因此也更容易获得户用、工商业等高价值客户的青睐,特别是在海外市场,这一优势更加明显。实证测试结果差异背后,实际上是对未来谁是主流的争论。
记者注意到,多家厂商均认为TOPCon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保持主流地位的观点。针对行业技术多样化的情况,晶澳科技表示,不同产品有不同的应用场景,公司持续在关注不同技术的发展,未来3—5年内TOPCon都有强大的竞争力,而在HJT、BC方面,公司有试验性的小批量产出。天合光能也在接受调研中提到,未来5年,TOPCon在技术上会保持主流地位。
一家TOPCon厂商市场负责人从产能维度向记者分析了各种技术路线的发展趋势。他提供的数据显示,TOPCon已建、在建产能接近900GW,作为对比,HJT大概是80GW,BC约有60GW。从产能角度看,BC份额约5%,HJT约8%。因此,未来五年,TOPCon将拥有超过80%以上的市场份额,当然,其他技术路线也会在一些差异化场景中获得应用。
上述TOPCon厂商的技术负责人也提到一个观点,即大量的TOPCon产能将产生非常强的集聚创新效益,提效、降本都会非常迅速。“这将挤压其他技术路线的发展,例如前两年很火的HJT;另外,从今年四季度到明年二季度,P型PERC产能也会快速退出市场。”
记者注意到,BC技术所能提供的增量价值,也是令相关厂商看重并押注的因素之一。隆基绿能提供的数据显示,若要在同样面积下达到BC电站的投资收益,需要TOPCon再增加15%—20%的装机量,假设电站投资成本3元/瓦,则需要额外再投资0.45—0.6元/瓦。“这是增加的效率带来的价值,也是BC组件在效率提升后客户愿意支付溢价的原因。”
爱旭股份表示,公司N型ABC组件具备同等面积输出功率更高、衰减更低、温度系数更低、高温抑制与阴影遮挡发电优化等综合优势,发电量较TOPCon明显提升,在国内市场能够为客户带来0.15—0.2元/瓦的经济价值,在国外高电价、高安装成本的市场则价值更高。
目前,限制BC技术发展的主要障碍在于成本,相关厂商也在推动产品降本。根据隆基绿能的表态,随着BC生产经验的积累、生产规模的提升,BC产品降本还有很大空间,未来两年之内和TOPCon会处在相近的水平。爱旭股份则表示,目前ABC整体和TOPCon接近,公司的目标是在三季度末达到同面积的非硅成本同价。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8月,BC组件首次入选大型央企招标项目,业内也将此视为BC产品打开国内集中式市场的重要开端。隆基方面,公司二代HPBC产品在推出后不到2个月时间已获得超过1GW订单;爱旭股份则表示,在集中式市场上,公司相信通过三、四季度的努力,会有一些重大突破。
新技术有助于产能出清
在这轮TOPCon与BC两大阵营的争论中,关于未来的主流技术方向,给外界的感觉似乎是各说各有理。过去,光伏行业曾经出现一种技术包打天下的格局,例如单晶替代多晶,在P型时代,PERC技术最终一统天下;然而,到了N型时代,光伏技术不是非此即彼,百花齐放似乎更加恰当。
记者注意到,当下的光伏电池技术之争与前两年行业内出现的产品尺寸之争颇为类似。彼时,业内有182与210两大阵营,各自互不相让;但去年以来,矩形产品尺寸成为业内新的共识,两大阵营寻找到了新的共存方式,183N、210R等新的产品尺寸被普遍接受。
事实上,部分TOPCon厂商也在寻求新的技术突破。以钧达股份为例,公司上半年N型电池出货量第一,根据公司披露的情况,公司通过金属复合降低、栅线细线化、0BB技术等多项提效降本措施的探索及导入,持续提升电池转换效率,降低非硅成本。
不过,这并未影响钧达股份对下一代钙钛矿叠层、XBC等技术的研发储备。公司已掌握基于N型电池的BC技术,中试BC电池转换效率较主流N型电池效率可提升1—1.5个百分点。后续将根据BC电池产品性价比以及市场具体情况,审慎分析决策,适时推出相应产品。
通威股份也选择布局多种技术路线,公司认为,未来几年,光伏行业电池技术的主流技术路线将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公司在TOPCon、HJT、XBC、钙钛矿电池及组件新技术等各类研发上均取得丰硕成果,其中,基于HJT的通威THC同版型组件功率最高已达765.18W。
当下,光伏行业正面临供给过剩的困局,新技术的百花齐放,特别是对于原有技术的替代也有助于行业产能出清。华泰证券指出,“内卷”背景下产业链均希望通过更具性价比的新技术寻找破局之道,与降本增效相关的新技术若成功产业化,有望加速老旧产能出清。
该机构进一步指出,尽管在行业盈利承压背景下,下游企业理论上应该尽量减少资本开支,但由于光伏行业技术迭代特点明显,新技术往往可以带来更高的电池转化效率和组件输出功率,进而获得更高的产品溢价。
记者注意到,此前工信部发文,要求新建单晶硅光伏电池、组件项目平均效率指标,分别由23%、20%提升至P型电池、组件效率不低于23.7%、21.8%,N型电池、组件效率不低于26%、23.1%。业内人士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工信部的要求是对行业的正向引导,从供给侧看,TOPCon产能已经比较多了,现在工信部希望引导大家采用更好的技术,不要盲目地扩大常规TOPCon产能。
“阴影遮挡情况下,TOPCon组件背面的旁路二极管开始工作,虽然功率降低,但对其是一种保护。BC组件没有这种机制,短期看似乎功率更高,但对组件本身是一种损害。我们不建议把应用场景设计成阴影遮挡的系统,这种场景比较特殊,它产生的数据也需要辩证对待。”
谁将成为主流?
当然,BC技术也有其存在的价值,例如正面无栅线、更加美观,因此也更容易获得户用、工商业等高价值客户的青睐,特别是在海外市场,这一优势更加明显。实证测试结果差异背后,实际上是对未来谁是主流的争论。
记者注意到,多家厂商均认为TOPCon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保持主流地位的观点。针对行业技术多样化的情况,晶澳科技表示,不同产品有不同的应用场景,公司持续在关注不同技术的发展,未来3—5年内TOPCon都有强大的竞争力,而在HJT、BC方面,公司有试验性的小批量产出。天合光能也在接受调研中提到,未来5年,TOPCon在技术上会保持主流地位。
一家TOPCon厂商市场负责人从产能维度向记者分析了各种技术路线的发展趋势。他提供的数据显示,TOPCon已建、在建产能接近900GW,作为对比,HJT大概是80GW,BC约有60GW。从产能角度看,BC份额约5%,HJT约8%。因此,未来五年,TOPCon将拥有超过80%以上的市场份额,当然,其他技术路线也会在一些差异化场景中获得应用。
上述TOPCon厂商的技术负责人也提到一个观点,即大量的TOPCon产能将产生非常强的集聚创新效益,提效、降本都会非常迅速。“这将挤压其他技术路线的发展,例如前两年很火的HJT;另外,从今年四季度到明年二季度,P型PERC产能也会快速退出市场。”
记者注意到,BC技术所能提供的增量价值,也是令相关厂商看重并押注的因素之一。隆基绿能提供的数据显示,若要在同样面积下达到BC电站的投资收益,需要TOPCon再增加15%—20%的装机量,假设电站投资成本3元/瓦,则需要额外再投资0.45—0.6元/瓦。“这是增加的效率带来的价值,也是BC组件在效率提升后客户愿意支付溢价的原因。”
爱旭股份表示,公司N型ABC组件具备同等面积输出功率更高、衰减更低、温度系数更低、高温抑制与阴影遮挡发电优化等综合优势,发电量较TOPCon明显提升,在国内市场能够为客户带来0.15—0.2元/瓦的经济价值,在国外高电价、高安装成本的市场则价值更高。
目前,限制BC技术发展的主要障碍在于成本,相关厂商也在推动产品降本。根据隆基绿能的表态,随着BC生产经验的积累、生产规模的提升,BC产品降本还有很大空间,未来两年之内和TOPCon会处在相近的水平。爱旭股份则表示,目前ABC整体和TOPCon接近,公司的目标是在三季度末达到同面积的非硅成本同价。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8月,BC组件首次入选大型央企招标项目,业内也将此视为BC产品打开国内集中式市场的重要开端。隆基方面,公司二代HPBC产品在推出后不到2个月时间已获得超过1GW订单;爱旭股份则表示,在集中式市场上,公司相信通过三、四季度的努力,会有一些重大突破。
新技术有助于产能出清
在这轮TOPCon与BC两大阵营的争论中,关于未来的主流技术方向,给外界的感觉似乎是各说各有理。过去,光伏行业曾经出现一种技术包打天下的格局,例如单晶替代多晶,在P型时代,PERC技术最终一统天下;然而,到了N型时代,光伏技术不是非此即彼,百花齐放似乎更加恰当。
记者注意到,当下的光伏电池技术之争与前两年行业内出现的产品尺寸之争颇为类似。彼时,业内有182与210两大阵营,各自互不相让;但去年以来,矩形产品尺寸成为业内新的共识,两大阵营寻找到了新的共存方式,183N、210R等新的产品尺寸被普遍接受。
事实上,部分TOPCon厂商也在寻求新的技术突破。以钧达股份为例,公司上半年N型电池出货量第一,根据公司披露的情况,公司通过金属复合降低、栅线细线化、0BB技术等多项提效降本措施的探索及导入,持续提升电池转换效率,降低非硅成本。
不过,这并未影响钧达股份对下一代钙钛矿叠层、XBC等技术的研发储备。公司已掌握基于N型电池的BC技术,中试BC电池转换效率较主流N型电池效率可提升1—1.5个百分点。后续将根据BC电池产品性价比以及市场具体情况,审慎分析决策,适时推出相应产品。
通威股份也选择布局多种技术路线,公司认为,未来几年,光伏行业电池技术的主流技术路线将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公司在TOPCon、HJT、XBC、钙钛矿电池及组件新技术等各类研发上均取得丰硕成果,其中,基于HJT的通威THC同版型组件功率最高已达765.18W。
当下,光伏行业正面临供给过剩的困局,新技术的百花齐放,特别是对于原有技术的替代也有助于行业产能出清。华泰证券指出,“内卷”背景下产业链均希望通过更具性价比的新技术寻找破局之道,与降本增效相关的新技术若成功产业化,有望加速老旧产能出清。
该机构进一步指出,尽管在行业盈利承压背景下,下游企业理论上应该尽量减少资本开支,但由于光伏行业技术迭代特点明显,新技术往往可以带来更高的电池转化效率和组件输出功率,进而获得更高的产品溢价。
记者注意到,此前工信部发文,要求新建单晶硅光伏电池、组件项目平均效率指标,分别由23%、20%提升至P型电池、组件效率不低于23.7%、21.8%,N型电池、组件效率不低于26%、23.1%。业内人士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工信部的要求是对行业的正向引导,从供给侧看,TOPCon产能已经比较多了,现在工信部希望引导大家采用更好的技术,不要盲目地扩大常规TOPCon产能。
上述TOPCon厂商的技术负责人也提到一个观点,即大量的TOPCon产能将产生非常强的集聚创新效益,提效、降本都会非常迅速。“这将挤压其他技术路线的发展,例如前两年很火的HJT;另外,从今年四季度到明年二季度,P型PERC产能也会快速退出市场。”
记者注意到,BC技术所能提供的增量价值,也是令相关厂商看重并押注的因素之一。隆基绿能提供的数据显示,若要在同样面积下达到BC电站的投资收益,需要TOPCon再增加15%—20%的装机量,假设电站投资成本3元/瓦,则需要额外再投资0.45—0.6元/瓦。“这是增加的效率带来的价值,也是BC组件在效率提升后客户愿意支付溢价的原因。”
爱旭股份表示,公司N型ABC组件具备同等面积输出功率更高、衰减更低、温度系数更低、高温抑制与阴影遮挡发电优化等综合优势,发电量较TOPCon明显提升,在国内市场能够为客户带来0.15—0.2元/瓦的经济价值,在国外高电价、高安装成本的市场则价值更高。
目前,限制BC技术发展的主要障碍在于成本,相关厂商也在推动产品降本。根据隆基绿能的表态,随着BC生产经验的积累、生产规模的提升,BC产品降本还有很大空间,未来两年之内和TOPCon会处在相近的水平。爱旭股份则表示,目前ABC整体和TOPCon接近,公司的目标是在三季度末达到同面积的非硅成本同价。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8月,BC组件首次入选大型央企招标项目,业内也将此视为BC产品打开国内集中式市场的重要开端。隆基方面,公司二代HPBC产品在推出后不到2个月时间已获得超过1GW订单;爱旭股份则表示,在集中式市场上,公司相信通过三、四季度的努力,会有一些重大突破。
新技术有助于产能出清
在这轮TOPCon与BC两大阵营的争论中,关于未来的主流技术方向,给外界的感觉似乎是各说各有理。过去,光伏行业曾经出现一种技术包打天下的格局,例如单晶替代多晶,在P型时代,PERC技术最终一统天下;然而,到了N型时代,光伏技术不是非此即彼,百花齐放似乎更加恰当。
记者注意到,当下的光伏电池技术之争与前两年行业内出现的产品尺寸之争颇为类似。彼时,业内有182与210两大阵营,各自互不相让;但去年以来,矩形产品尺寸成为业内新的共识,两大阵营寻找到了新的共存方式,183N、210R等新的产品尺寸被普遍接受。
事实上,部分TOPCon厂商也在寻求新的技术突破。以钧达股份为例,公司上半年N型电池出货量第一,根据公司披露的情况,公司通过金属复合降低、栅线细线化、0BB技术等多项提效降本措施的探索及导入,持续提升电池转换效率,降低非硅成本。
不过,这并未影响钧达股份对下一代钙钛矿叠层、XBC等技术的研发储备。公司已掌握基于N型电池的BC技术,中试BC电池转换效率较主流N型电池效率可提升1—1.5个百分点。后续将根据BC电池产品性价比以及市场具体情况,审慎分析决策,适时推出相应产品。
通威股份也选择布局多种技术路线,公司认为,未来几年,光伏行业电池技术的主流技术路线将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公司在TOPCon、HJT、XBC、钙钛矿电池及组件新技术等各类研发上均取得丰硕成果,其中,基于HJT的通威THC同版型组件功率最高已达765.18W。
当下,光伏行业正面临供给过剩的困局,新技术的百花齐放,特别是对于原有技术的替代也有助于行业产能出清。华泰证券指出,“内卷”背景下产业链均希望通过更具性价比的新技术寻找破局之道,与降本增效相关的新技术若成功产业化,有望加速老旧产能出清。
该机构进一步指出,尽管在行业盈利承压背景下,下游企业理论上应该尽量减少资本开支,但由于光伏行业技术迭代特点明显,新技术往往可以带来更高的电池转化效率和组件输出功率,进而获得更高的产品溢价。
记者注意到,此前工信部发文,要求新建单晶硅光伏电池、组件项目平均效率指标,分别由23%、20%提升至P型电池、组件效率不低于23.7%、21.8%,N型电池、组件效率不低于26%、23.1%。业内人士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工信部的要求是对行业的正向引导,从供给侧看,TOPCon产能已经比较多了,现在工信部希望引导大家采用更好的技术,不要盲目地扩大常规TOPCon产能。
内新的共识,两大阵营寻找到了新的共存方式,183N、210R等新的产品尺寸被普遍接受。
事实上,部分TOPCon厂商也在寻求新的技术突破。以钧达股份为例,公司上半年N型电池出货量第一,根据公司披露的情况,公司通过金属复合降低、栅线细线化、0BB技术等多项提效降本措施的探索及导入,持续提升电池转换效率,降低非硅成本。
不过,这并未影响钧达股份对下一代钙钛矿叠层、XBC等技术的研发储备。公司已掌握基于N型电池的BC技术,中试BC电池转换效率较主流N型电池效率可提升1—1.5个百分点。后续将根据BC电池产品性价比以及市场具体情况,审慎分析决策,适时推出相应产品。
通威股份也选择布局多种技术路线,公司认为,未来几年,光伏行业电池技术的主流技术路线将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公司在TOPCon、HJT、XBC、钙钛矿电池及组件新技术等各类研发上均取得丰硕成果,其中,基于HJT的通威THC同版型组件功率最高已达765.18W。
当下,光伏行业正面临供给过剩的困局,新技术的百花齐放,特别是对于原有技术的替代也有助于行业产能出清。华泰证券指出,“内卷”背景下产业链均希望通过更具性价比的新技术寻找破局之道,与降本增效相关的新技术若成功产业化,有望加速老旧产能出清。
该机构进一步指出,尽管在行业盈利承压背景下,下游企业理论上应该尽量减少资本开支,但由于光伏行业技术迭代特点明显,新技术往往可以带来更高的电池转化效率和组件输出功率,进而获得更高的产品溢价。
记者注意到,此前工信部发文,要求新建单晶硅光伏电池、组件项目平均效率指标,分别由23%、20%提升至P型电池、组件效率不低于23.7%、21.8%,N型电池、组件效率不低于26%、23.1%。业内人士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工信部的要求是对行业的正向引导,从供给侧看,TOPCon产能已经比较多了,现在工信部希望引导大家采用更好的技术,不要盲目地扩大常规TOPCon产能。
技术前沿
石墨烯和无定形单层碳等单原子层状碳材料因其前所未有的物理特性和广泛的应用前景,激发了大量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迄今为止,这类材料主要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与溶液相合成法相比,化学气相沉积法通常需要严格的反应条件。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郭林教授、周武教授、国科大裘晓辉教授、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刘利民教授、以及清华大学谷林教授展示了通过在可移动层状双氢氧化物模板的密闭层间空腔内聚合吡咯,溶液制备出具有五元、六元和七元混合环(5-6-7元环)的独立氮掺杂无定形单层碳。结构表征和第一原理计算表明,掺氮无定形单层碳是通过吡咯在α、β和N位点上的自由基聚合反应形成的,反应空间受到限制,从而使键通过Stone-Wales转化发生重排。空间限制抑制了聚合过程中的C-C键旋转和链缠结,从而形成了原子厚的连续无定形层,并具有面内π共轭电子结构。利用固体模板和离子交换策略进行的空间限制自由基聚合显示了作为一种通用合成方法获得二维共价网络的潜力,聚噻吩和聚咔唑单层的成功合成就是例证。相关研究成果以题为“Nitrogen-doped amorphous monolayer carbon”发表在最新一期《Nature》上。北航为本文第一单位。
/ 氮掺杂非晶单层碳NAMC /
作者使用空间限制溶液相合成方法制备氮掺杂非晶单层碳(NAMC)。他们使用层状双氢氧化物(LDH)纳米片作为可移动模板,并使用含氮分子作为前体(图1a),通过采用过硫酸盐(S2O82−)作为引发剂,并通过与CO32−的阴离子交换插入LDH夹层。去除LDH模板后,所制备的样品表现出均匀的形态,平均横向尺寸超过1 μm,如图1b中的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图像所示。在NAMC样品的选定区域电子衍射图中可以看到扩散光晕,表明其具有非晶态性质。原子力显微镜(AFM)测量进一步表明,分散在云母上的NAMC表现出约0.7 nm的厚度(图1c)。该值与单层石墨烯的厚度相当,表明NAMC样品的单原子厚度。环形暗场(ADF)图像揭示了一个单原子厚的二维网络,由扭曲的5-6-7元环和偶尔的8元环组成(图1d,e),模仿高度缺陷的石墨烯晶格。基于STEM-ADF成像的原子序数(Z)对比度,作者还可以识别出二维网络中对比度相对较亮的原子是N原子(图1e中突出显示),这也得到了原子序数(Z)对比度的证实。通过STEM-EELS光谱成像进行分辨率元素映射(图1f)。根据空间平均EELS光谱定量,NAMC样品中的N含量约为9at%(图1g)。请注意,STEM-ADF图像(图1d)中更亮的原子主要是TEM样品制备过程中引入的Si污染物。N K 边 NEXAFS 光谱(图 1i)显示了石墨 N 的主要共振(在 401.2 eV 处),在 398.3 eV 附近有一个弱峰(归因于吡啶 N),在 399.6 eV 处有一个弱肩(归因于吡咯烷 N)。
/ 形成机理 /
作者利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探索了吡咯分子交联形成5-6-7元环的形成机制,如图2所示。吡咯单体优先在Cα位点聚合(图2a、b),形成线性低聚物,如图2c、d所示。在LDH的限制下,相邻两条低聚物链的Cβ和N位点通过链间交联进一步聚合(图2e,f),这与以Cα位点间的连接为主的传统PPy聚合明显不同。Cβ和N之间的键强度比α位点耦合弱约0.48 eV;因此,空间限制促进了交联反应。这一过程在两个维度上进行,最终生成NAMC(图2g、h)。最初形成的5-6-8元环可以通过Stone-Wales过程转化为5-6-7元环,如图2h,i所示。对于具有额外质子的四聚体,在LDH约束下斯通-威尔士变换的计算能垒约为1.12 eV(图2j,k)。
/ 电特性 /
作者使用静电力显微镜(EFM)来表征NAMC π共轭框架的电特性,如图3a所示。图 3b-g展示了旋铸在具有 90 nm 厚的 SiO2 层的退化掺杂 Si 基板上的 NAMC 薄片的形貌和同时获得的 EFM-2ω 图像。约 0.6 nm 的高度轮廓证实了 NAMC 薄片是单层。EFM-2ω 图像(图 3c-g)测量了介电响应,反映了样品的电荷载流子动力学。NAMC 薄片和 SiO2 基板之间的对比度随施加的尖端电压(Vd.c.)而变化。从映射模式中提取的 EFM-2ω 光谱和信号(图 3h)清楚地表明,NAMC 薄膜在 -4 V 时相对于 SiO2 基底的 EFM-2ω(图 3c)高于在 -2、0、2 或 4 V 时。NAMC 薄片中的移动电荷载流子受到偏置尖端的横向不均匀电场的影响来理解这种行为。因此,制备好的 NAMC 单层应该是 p 型半导体:当尖端电压为负时,NAMC 薄膜中的空穴通过静电吸引局部集中在尖端下方,产生相对于绝缘 SiO2 增强的 EFM-2ω 信号(图 3c)。随着尖端偏压从 -4 变为 0 V,尖端下方的空穴浓度降低,导致 EFM-2ω 信号减弱(图 3d,e)。原始 NAMC 薄膜中的空穴浓度应该非常有限;因此,当尖端电压为零和尖端偏压为正时,单层薄片似乎与 SiO₂ 基底一样绝缘(图 3f、g)。与需要外部掺杂剂来实现导电性的传统 PPy 相比,NAMC 中 5 元和 7 元环的存在破坏了六边形晶格的对称性,并破坏了原始石墨网络的长程周期性,导致随机分布的局部状态之间发生可变范围的跳跃,就像在无定形碳中一样。
和信号(图 3h)清楚地表明,NAMC 薄膜在 -4 V 时相对于 SiO2 基底的 EFM-2ω(图 3c)高于在 -2、0、2 或 4 V 时。NAMC 薄片中的移动电荷载流子受到偏置尖端的横向不均匀电场的影响来理解这种行为。因此,制备好的 NAMC 单层应该是 p 型半导体:当尖端电压为负时,NAMC 薄膜中的空穴通过静电吸引局部集中在尖端下方,产生相对于绝缘 SiO2 增强的 EFM-2ω 信号(图 3c)。随着尖端偏压从 -4 变为 0 V,尖端下方的空穴浓度降低,导致 EFM-2ω 信号减弱(图 3d,e)。原始 NAMC 薄膜中的空穴浓度应该非常有限;因此,当尖端电压为零和尖端偏压为正时,单层薄片似乎与 SiO₂ 基底一样绝缘(图 3f、g)。与需要外部掺杂剂来实现导电性的传统 PPy 相比,NAMC 中 5 元和 7 元环的存在破坏了六边形晶格的对称性,并破坏了原始石墨网络的长程周期性,导致随机分布的局部状态之间发生可变范围的跳跃,就像在无定形碳中一样。
专业评论
10月12日晚上21:30,CCTV2《对话》栏目播出,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与众位光伏行业企业家齐聚央视演播厅,直面产业现状,直击产业痛点,共话光伏行业新未来。当下行业面临无序内卷、低价竞争、技术迭代过快、供需失衡等挑战,高纪凡等在内的企业家在现场提出,光伏破内卷必须重视知识产权保护。
高纪凡表示,过去,技术研发基本上还是各自研究。同时由于这个行业里面的很多企业,对这些研发领先的企业挖技术人员,很多企业一年投50到70个亿的研发投入,部分企业挖走一些人员就可以投入生产。在这个情况下,知识产权就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导致了跨界跨行企业纷纷入局,天合光能正在联合产业链的企业,共同构建协同创新的新平台,“我们创建了群创光伏技术有限公司,就是整个产业链的领先的企业,在一起群体创新,同时共享知识产权,包括从装备材料,到产业链的链主企业一起,构建护城河,来保护我们共创的知识产权,同时能够推动技术、产品走向更高的高度。”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新华社等众多主流媒体此前也发文呼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要贯彻中央精神、强化依法维权。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关系国家安全,只有严格保护知识产权,才能有效保护我国自主研发的关键核心技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由此可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中央的重要指示,也是行业的强烈呼声。以天合光能、隆基绿能、协鑫能源、TCL中环等为代表的国内光伏企业均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对创新、对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作用。
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在节目现场表示,这20年,做的设计大家都是一样的,同质化,产品同质化,模式同质化,制造同质化,知识产权不受保护,竞争门槛比较低。
面对《财经》杂志记者的提问,TCL中环董事长李东生表示,知识产权和产业发展这个关系的问题,在几乎所有制造业都是存在的。就光伏这个产业而言,专利知识产权壁垒比较高的,是在电池的环节,还有在拉晶的,做晶体芯片的环节,还有做硅料的环节。每一个企业为自身的这种技术升级,它投入是很大的,这个技术升级创新的实现,是对产业发展注入动力。但是如果这个知识产权不被很好、合理地保护的话,对创新投入的企业是不公平的。
一直以来,天合光能高度重视创新引领和知识产权保护。依托由光伏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和新能源物联网产业创新中心形成的“一室两中心”,天合光能长期保持行业领先的技术优势。天合光能联合上下游产业链企业成立制造业创新中心,构建创新共同体,推进下一代电池技术产业化的进程。在技术领先的主流TOPCon技术方面,天合光能首创式提出i-TOPCon结构及技术路线,荣获光伏行业首个国家技术发明奖,实现中国首个TOPCon电池世界纪录和首个“超级领跑者”项目。
截至目前,天合光能在光伏电池转换效率和组件输出功率方面先后26次创造和刷新世界纪录。天合光能专利申请数量领先,发明专利拥有量位居行业前列,专利5次以上的被引用量位居行业第一。天合光能累计申请专利数超过5600件,授权专利超3000件。从专利引用量来看,天合光能专利5次以上的被引用量位居行业第一,专利申请量位居世界前列,发明专利拥有量位居行业前列。
家安全,只有严格保护知识产权,才能有效保护我国自主研发的关键核心技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由此可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中央的重要指示,也是行业的强烈呼声。以天合光能、隆基绿能、协鑫能源、TCL中环等为代表的国内光伏企业均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对创新、对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作用。
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在节目现场表示,这20年,做的设计大家都是一样的,同质化,产品同质化,模式同质化,制造同质化,知识产权不受保护,竞争门槛比较低。
面对《财经》杂志记者的提问,TCL中环董事长李东生表示,知识产权和产业发展这个关系的问题,在几乎所有制造业都是存在的。就光伏这个产业而言,专利知识产权壁垒比较高的,是在电池的环节,还有在拉晶的,做晶体芯片的环节,还有做硅料的环节。每一个企业为自身的这种技术升级,它投入是很大的,这个技术升级创新的实现,是对产业发展注入动力。但是如果这个知识产权不被很好、合理地保护的话,对创新投入的企业是不公平的。
一直以来,天合光能高度重视创新引领和知识产权保护。依托由光伏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和新能源物联网产业创新中心形成的“一室两中心”,天合光能长期保持行业领先的技术优势。天合光能联合上下游产业链企业成立制造业创新中心,构建创新共同体,推进下一代电池技术产业化的进程。在技术领先的主流TOPCon技术方面,天合光能首创式提出i-TOPCon结构及技术路线,荣获光伏行业首个国家技术发明奖,实现中国首个TOPCon电池世界纪录和首个“超级领跑者”项目。
截至目前,天合光能在光伏电池转换效率和组件输出功率方面先后26次创造和刷新世界纪录。天合光能专利申请数量领先,发明专利拥有量位居行业前列,专利5次以上的被引用量位居行业第一。天合光能累计申请专利数超过5600件,授权专利超3000件。从专利引用量来看,天合光能专利5次以上的被引用量位居行业第一,专利申请量位居世界前列,发明专利拥有量位居行业前列。
面向未来,天合光能将致力于共同构建创新、知识产权保护和产业协作的新格局,加快构建以龙头企业引领的行业新生态、链主企业与链条企业之间构建新生态协同协作。
一直以来,天合光能高度重视创新引领和知识产权保护。依托由光伏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和新能源物联网产业创新中心形成的“一室两中心”,天合光能长期保持行业领先的技术优势。天合光能联合上下游产业链企业成立制造业创新中心,构建创新共同体,推进下一代电池技术产业化的进程。在技术领先的主流TOPCon技术方面,天合光能首创式提出i-TOPCon结构及技术路线,荣获光伏行业首个国家技术发明奖,实现中国首个TOPCon电池世界纪录和首个“超级领跑者”项目。
截至目前,天合光能在光伏电池转换效率和组件输出功率方面先后26次创造和刷新世界纪录。天合光能专利申请数量领先,发明专利拥有量位居行业前列,专利5次以上的被引用量位居行业第一。天合光能累计申请专利数超过5600件,授权专利超3000件。从专利引用量来看,天合光能专利5次以上的被引用量位居行业第一,专利申请量位居世界前列,发明专利拥有量位居行业前列。
面向未来,天合光能将致力于共同构建创新、知识产权保护和产业协作的新格局,加快构建以龙头企业引领的行业新生态、链主企业与链条企业之间构建新生态协同协作。
展会时间:2025/3/31---2025/4/3
展会地点: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 上海市浦东新区龙阳路2345号
主办单位:ISSA国际清洁卫生行业协会 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 中国百货商业协会 住建部·中国建筑文化中心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
会议背景
2025CCE上海国际清洁技术与设备博览会展品范围将涵盖清洁设备及配件、清洁工具及清洁剂、卫生间用品、室内环境技术与设备、楼宇设施维护及管理、智能清洁系统、洗涤设备及用品、环卫设施及用品等八大领域。
空气净化及防疫:室内空气污染治理;新风系统及配件;空气净化器及配件;空气净化功能材料;空气净化整体解决方案及智能控制系统中央空调风管清洗;检测仪器及检测机构;消毒产品及个人防护用品等
卫生间设施及用品:卫生间消耗品、卫生间智能化系统;皂液及干手器;香氛系列;空气除味杀菌系列等
楼宇设施维护及管理:智能楼宇管理系统节能环保;虫害控制管理;园林绿化维护;智能安防;智慧停车系统及设备物业管理公司;智慧社区;物业制服;日常运营及维护;石材养护;无纺布及耗材;劳防用品;空调运维等
会议直达:2025第二十五届上海国际清洁技术与设备博览会
邮箱:hycydt123@163.com
地址:山西省阳泉市矿区桃北西街2号
邮箱:hycydt123@163.com
地址:山西省阳泉市矿区桃北西街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