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ormation dynamics of industry
——摘选自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独家)《2023年光伏组件出货量TOP20》
时隔三年,晶科能源“王者回归”或已是板上钉钉,以超75GW的出货量重夺组件头把交椅。天合光能则锚定70GW最高目标,力争第二。隆基绿能随着调低全年目标,排位或下滑。晶澳科技仍旧稳健。以上四家巨头也是呈断层式领先的绝对第一阵营,2023年组件总出货量或在270GW左右,同比增长55%,市占率进一步提升。
朱共山:“时间变量+科技恒量”解码中国光伏“光合作用”
权威之声
出货量,光伏组件企业竞相争夺的关键指标。
两个月前,北极星曾就2023年光伏组件出货量TOP10展开预期(2023光伏组件出货量TOP10前瞻)。而随着惊心动魄的2023年落下帷幕,光伏组件企业又呈现怎样的格局呢?
为此,北极星通过调研及综合第三方机构数据,总结了主流企业2023年组件出货量的数据。可以发现的是,过去一年,各大组件企业出货量均再创新高,老牌依旧,但也不失新面孔,且排位重新洗牌。对于激烈动荡的2024年,多数企业仍旧展现出“雄心”,持续向上冲击,新一年的格局充满变数。需要强调的是,目前仅为公开数据的企业,且为预期数据,最终以企业公布数据为准。
1、2023年TOP20
与此前预期基本一致,2023年的组件市场再次洗牌。
时隔三年,晶科能源“王者回归”或已是板上钉钉,以超75GW的出货量重夺组件头把交椅。天合光能则锚定70GW最高目标,力争第二。隆基绿能随着调低全年目标,排位或下滑。晶澳科技仍旧稳健。
以上四家巨头也是呈断层式领先的绝对第一阵营,2023年组件总出货量或在270GW左右,同比增长55%,市占率进一步提升。
接下来是老牌巨头阿特斯,以稍超30GW的出货量继续稳坐TOP5位置,但后面是全面加速中的正泰新能和通威太阳能,冲上TOP5或指日可待。
与此同时,东方日升率先受到冲击,但差距并不太大。一道新能同样以明显优势再次挤入前十。
竞争尤为激烈的是第十位置,英利能源、横店东磁、尚德电力、协鑫集成4家企业数据接近。而赶上TOP10的“末班车”,四家企业可谓均是“看点十足”。英利能源由国资入主后已是全新企业,近几年营收、产能、出货连续翻番;横店东磁此前颇为神秘,但驰骋欧洲市场,目前正加速国内市场争夺;尚德电力、协鑫集成均为老牌巨头,持续追进高效技术、产能布局。
TOP10之后,阳光能源、环晟光伏两家的出货量同样可观,特别是阳光能源2023年组件出货量预计同比增长145%以上。
此外,令人惊喜的还有中清光伏,成立于2021年,短短三年闯入TOP20,2023年组件出货量同比增长194%;航天机电,2023年组件出货超4GW创下新高;华晟新能源,专注于异质结,2023年组件出货同比增长200%+。
上TOP10的“末班车”,四家企业可谓均是“看点十足”。英利能源由国资入主后已是全新企业,近几年营收、产能、出货连续翻番;横店东磁此前颇为神秘,但驰骋欧洲市场,目前正加速国内市场争夺;尚德电力、协鑫集成均为老牌巨头,持续追进高效技术、产能布局。
TOP10之后,阳光能源、环晟光伏两家的出货量同样可观,特别是阳光能源2023年组件出货量预计同比增长145%以上。
此外,令人惊喜的还有中清光伏,成立于2021年,短短三年闯入TOP20,2023年组件出货量同比增长194%;航天机电,2023年组件出货超4GW创下新高;华晟新能源,专注于异质结,2023年组件出货同比增长200%+。
2、海外和n型竞赛
纵观2023年各大组件企业的出货量厮杀,在国内市场的极致内卷之下,海外市场及n型竞赛也成为企业保障利润及扩大市占的最强推手。
就海外市场而言,产品、技术、品牌、渠道等,考验着企业的综合实力,打开并非易事。目前公开数据中,海外组件出货占比超50%的企业包括晶科能源、横店东磁、尚德电力、湖南红太阳、大恒能源、航天机电等。
值得重视的是,在全球碳减排的趋势之下,各国相继加大对本土光伏制造的扶持,贸易壁垒不断,国内光伏企业“出海”风险也将逐渐增大,产品之上,产能出海也成趋势之一。
而随着n型迭代速度远超预期,n型产品及产能成为企业追击排位的另一大“杀手锏”。
其中,TOPCon的“排头兵”晶科能源,在75GW+的组件出货中,TOPCon占比60%以上,即超45GW,其预期2024年n型组件出货占比将进一步提升至80%以上。
还有“速度派”正泰新能,2023年n型组件出货占比50%。2023年底,正泰新能电池产能达53GW、组件产能55GW,其中TOPCon占比81%。
n型组件出货占比60%以上的还有中清光伏、大恒能源、航天机电。
独树一帜的则是异质结“独角兽”华晟新能源,其2023年的组件出货100%为异质结组件,且较2022年实现大幅增长,这也将一定程度提振异质结军团的信心。
3、2024年预期
当下,价格厮杀、产能出清、行业洗牌等悲观情绪持续围堵光伏制造行业,2024年行业寒冬成为众多业内人士的预期。
从各大企业的2024年组件出货量预期来看,稳定者有之,进取派也不在少数。
如正泰新能2024年预期组件出货再次翻番,达到50~60GW,继续冲击TOP5;协鑫集成预期增长120%;横店东磁、尚德电力预期增长60%以上。
正所谓“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可到来”。跨越行业低谷之后,或将是又一个崭新格局,2024年组件市场又将如何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宏观政策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紧抓河池市绿色发展先行试验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抓手,以能源绿色低碳高效利用为关键通过系统提升区域、园区、社区、校园、公共机构、商业场所等领域绿色低碳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模式创新综合能力,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探索具有河池特色的“近零碳”建设路径,进一步促进城市绿色低碳发展,助力河池以先行示范标准实现绿色低碳城市目标。
1月10日,河池市生态环境局印发《河池市近零碳排放区试点建设工作方案(试行)》的通知,通知指出,持续开展既有建筑围护结构、照明、电梯、教学中心、食堂、学生集体宿舍楼等综合型用能系统和设施设备节能改造,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鼓励教职工使用新能源汽车,提高新能源汽车专用停车位、充电设施比例。因地制宜利用光伏、浅层地温能、生物质能、空气源等可再生能源,提高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
原文链接:关于印发《河池市近零碳排放区试点建设工作方案(试行)》的通知
行业聚焦
朱共山:“时间变量+科技恒量”解码中国光伏“光合作用”
来源:协鑫集团
96个项目6.6GW!江西省公布各区市新型储能发展规划
1月10日至11日,第五届“碳索”企业家跨年分享会暨2023年度第十一届“光能杯”光伏行业颁奖盛典在江苏苏州举行,来自光伏全产业链领军企业的企业家、行业领袖、知名专家学者、金融投资人、媒体分析师齐聚一堂,共同回顾光伏历史发展伟大成就,探讨光伏产业新发展机遇和方向。
全球绿色能源理事会主席、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受邀出席大会,并与尚德电力创始人、澳大利亚国家科学和工程技术院院士、上迈新能源董事长施正荣,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李振国,TCL中环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沈浩平,阿特斯阳光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庄岩等光伏行业领袖共同获授“光伏二十年功勋人物”殊荣。
高端分享环节,朱共山发表《激扬二十年,中国光伏“光合作用”解码》主题演讲,从一名新能源老兵的视角分享蛰伏光伏行业数年的激荡历程,分析解码产业背后的阶段性现状、客观规律逻辑,为中国光伏行业冲破云雾、变革发展点津指路。
谈起中国光伏发展史,朱共山娓娓道来。他表示,从2004到2024,激扬二十年,中国光伏正青春。2005年,晨光中萌芽初生的中国光伏于变局中开新篇。2006年,立志打破中国光伏市场原料、技术、市场“三头在外”行业现状的协鑫果断切入赛道,从徐州起步,正式拉开了战略大调整与大转变的帷幕。协鑫与来自政产学研各界、贯穿产业链始终的功勋人物们韧性长跑,共同走过了一段荆棘与曙光共生、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漫漫长路,中国光伏也由过去的“微不足道”华丽转身为如今的“举足轻重”,硅料产量、组件产量、装机量、专利申请量等一骑绝尘,全面领跑世界。
式拉开了战略大调整与大转变的帷幕。协鑫与来自政产学研各界、贯穿产业链始终的功勋人物们韧性长跑,共同走过了一段荆棘与曙光共生、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漫漫长路,中国光伏也由过去的“微不足道”华丽转身为如今的“举足轻重”,硅料产量、组件产量、装机量、专利申请量等一骑绝尘,全面领跑世界。
朱共山表示,过去二十年间,民营企业带头拓荒,多因素同频共振,推动中国光伏行业进入长周期、高景气、确定性赛道,装机规模持续稳增,长期市场空间巨大,未来前景无限光明。但繁荣之中也夹杂泡沫,政策之手推开赛道热度,产业规模化高速增长,资本竞相涌入,新玩家跨界入局,“蜂拥而上”的扩产潮,让行业无序竞争风险加剧,高热度之下的产能过剩隐忧已显现。他指出,2023年底,全球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四个环节的产能均超900吉瓦,远超2024年450至500吉瓦的组件需求。同时资本寒冬融资收紧、同质竞争低端出清等因素叠加,“一半寒流,一半春天”的中国光伏新格局已然形成。
朱共山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新年贺词点赞“新三样”,中国光伏显然已成大国名片之一。身处“双碳”大时代,中国光伏要继续有大作为。朱共山强调,光伏产业尽管“四起三落”,但依旧上演“王者归来”。这些无一不揭示着,科技是光伏产业“第一性原理”以及创新推动跃迁的进化论真谛。回望前20年,中国光伏人创造光的奇迹;展望后20年,我们要继续做追光人,让“时间变量+科技恒量”成为中国光伏“光合作用”密码。
“核心竞争力,不是看短缺时代的能力,而是过剩状态下能不能赢?”朱共山认为,光伏产业洗牌在即,唯有专业方能生存。他聚焦光伏产业的科技创新模式突破、重点技术持续攻关、产业标准体系建设等核心要点,给出应对新周期以及过剩时代的制胜之道:一是永远向前看,持续跑得快,做领跑者,不做跟跑者;二是做高端产品,输出高端产能,掌握杀手锏,推崇黑科技。在“品质+成本=市场”经营公式下,要将低碳“含绿量”和科技“含金量”纳入招投标规则体系,实现原料端、制造端和应用端三端协同,让“时代之变”的创新金线与“产业进化论”的科技银线经纬交织,用低碳光伏点亮锦绣河山。
晚间,大会举行了2023年度“光能杯”光伏行业评选颁奖盛典。协鑫科技荣获“年度最具影响力光伏原材料企业”奖项,协鑫集成荣获“光伏ESG实质性披露长青奖”“年度最具影响力光伏组件企业”等奖项,苏州协鑫鑫光智慧能源有限公司荣获“最具影响力分布式光伏企业”奖项,协鑫新能源荣获“年度最具影响力能源资产管理企业”等奖项,协鑫光电荣获“年度最具影响力太阳能电池企业”奖项。
技术前沿
近日,北京贝塔伏特新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贝塔伏特”)通过官网宣布,成功研制出微型原子能电池,该产品融合镍63核同位素衰变技术和中国第一个金刚石半导体(第4代半导体)模块,成功实现原子能电池的微型化、模块化和低成本,开启民用化的进程。贝塔伏特表示,这标志着中国同时在原子能电池和第四代金刚石半导体两个高新技术领域取得颠覆性创新,“遥遥领先”欧美科研机构和企业。
50年稳定自发电,首款微型原子能电池将一年内实现量产
据介绍,这款微型原子能电池能实现50年稳定自发电,无需充电,无需维护,已经进入中试阶段,将量产投入市场。且这款原子能电池可满足航空航天、AI设备、医疗器械、MEMS系统、高级传感器、小型无人机和微型机器人等长续航多场景下的电力供应。贝塔伏特表示,这项新能源创新将助力中国在新一轮AI科技革命中取得领先优势。
微型原子能电池工作原理
原子能电池又称核电池或放射性同位素电池,其工作原理是利用核同位素衰变释放的能量,通过半导体转换器吸收转化为电能。这是上世纪60年代美苏重点研究的高科技领域,目前仅有用于航空航天的温差核电池,这种电池体积和重量大,内部高温,价格昂贵,无法民用。最近几年,核电池小型化、模块化和民用化,是欧美各国追求的目标与方向。中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愿景目标》也提出核技术民用化以及核同位素的多用途发展是未来发展趋势。
贝塔伏特核电池研发完全不同的技术路径,通过放射源镍-63发射的β粒子(电子)的半导体跃迁产生电流。为了做到这一点,贝塔伏特的科学家团队开发了一种独特的单晶金刚石半导体,厚度仅为10微米,把一个2微米厚的镍-63薄片放在两个金刚石半导体转换器之间,将放射源的衰变能量转化为电流,形成一个独立的单元。核电池是模块化的,可以由几十个或几百个独立的单元模块组成,并可以串并联使用,因此可以制造不同尺寸和容量功率的电池产品。
首款产品比一枚硬币还小
贝塔伏特公司董事长兼CEO张伟说,公司将推出的第一款产品是BV100,是世界上首块即将量产的核电池,功率是100微瓦,电压3V,体积是15 X 15 X 5立方毫米,比一枚硬币还小。核电池每分每秒都在发电,每天8.64焦耳,每年3153焦耳。多块这样的电池可以串并联使用。公司计划2025年推出功率为1瓦的电池,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原子能电池可以让一部手机永不充电,现在只能飞行15分钟的无人机可一直飞。
张伟表示,“我们能做手机用的微型原子能电池,大功率的需要辐射安全许可证,所以民用会先从很小功率的开始,其他大功率的主要是面向非民用市场。”对于成本方面,据张伟透露,面向不同的应用场景,贝塔伏特的原子能电池未来会有几百元、几千元、几万元的不同价位的型号可以选择。
串并联使用。公司计划2025年推出功率为1瓦的电池,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原子能电池可以让一部手机永不充电,现在只能飞行15分钟的无人机可一直飞。
张伟表示,“我们能做手机用的微型原子能电池,大功率的需要辐射安全许可证,所以民用会先从很小功率的开始,其他大功率的主要是面向非民用市场。”对于成本方面,据张伟透露,面向不同的应用场景,贝塔伏特的原子能电池未来会有几百元、几千元、几万元的不同价位的型号可以选择。
核心是金刚石半导体,绝对安全,可适用于医疗设备
关于原子能安全性问题,据介绍,原子能电池是物理电池,不是电化学电池,能量密度是三元锂电池的10倍以上,在1克电池中可存储3300豪瓦时,针对针刺和枪击不起火,不爆炸。因为50年自发电,不存在电化学电池的循环次数(2000次充放电)的概念。原子能电池的发电功率稳定,不会因恶劣环境和负载而变化,可在零上120度和零下-60度范围内正常工作,并且没有自放电。贝塔伏特开发的原子能电池是绝对安全的,没有外部辐射,适合用于人体内的心脏起搏器、人工心脏和耳蜗等医疗设备。原子能电池环境友好性,在衰变期后,作为放射源的镍63同位素变成铜的稳定同位素,不具有放射性,对环境不构成任何威胁或污染。因此,与现有的化学电池不同,核电池不需要昂贵的回收工艺。
张伟表示,贝塔伏特的原子能电池选择的放射源“镍-63”,镍-63是最安全和理想的材料,具有柔和的β辐射(最大67 keV),没有其他同位素伴随发生的中子或伽马射线。“镍-63”的穿透力也很弱,一张纸就能阻挡射线。所以没有大家担心的“核泄露和污染”带来的相关问题。
同时,贝塔伏特独创的金刚石半导体转换器和3D组件的设计,对于“镍-63”同位素辐射电子的收集系数高达98%,并且制造工艺和密封的外壳也进一步提升了安全性。外部检测根本没有辐射。张伟进一步强调,“相比锂电池,贝塔伏特的微型原子能电池要安全多了!即便是针刺和枪击也不会起火、爆炸,不会有外部辐射。”
料,具有柔和的β辐射(最大67 keV),没有其他同位素伴随发生的中子或伽马射线。“镍-63”的穿透力也很弱,一张纸就能阻挡射线。所以没有大家担心的“核泄露和污染”带来的相关问题。
同时,贝塔伏特独创的金刚石半导体转换器和3D组件的设计,对于“镍-63”同位素辐射电子的收集系数高达98%,并且制造工艺和密封的外壳也进一步提升了安全性。外部检测根本没有辐射。张伟进一步强调,“相比锂电池,贝塔伏特的微型原子能电池要安全多了!即便是针刺和枪击也不会起火、爆炸,不会有外部辐射。”
张伟说,“贝塔伏特原子能电池的核心是第四代金刚石半导体,这是业界熟知的半导体终极材料,全球半导体领域科技竞赛的又一个高地。”据了解,贝塔伏特目前已经解决了金刚石功率半导体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成功合成了基于单晶金刚石的高压、高温、高速、抗辐射肖特基二极管,厚度仅为10微米。而这也正是贝塔伏特的微型原子能电池将放射源的衰变能量转化为电流的关键。
贝塔伏特公司也表示,已经与中国专业核研究机构和大学进行沟通,计划继续研究采用锶90、钷147和氘等同位素,研制更高功率、使用寿命2年-30年原子能电池。
五大优势突出,比锂电池更安全
据贝塔伏特介绍称,其研发的微型原子能电池拥有五大优势:
1、高能量密度:能量密度是三元锂电池的10倍以上,在1克电池中可存储3300豪瓦时的电能;
2、高使用寿命:能够实现50年自发电,不存在电化学电池的循环次数(2000次充放电)的概念。
3、高稳定性:原子能电池的发电功率稳定,不会因恶劣环境和负载而变化,可在零上120度和零下-60度范围内正常工作,并且没有自放电;
4、高安全性:针对针刺和枪击不起火,不爆炸,没有外部辐射。可以适合用于人体内的心脏起搏器、人工心脏和耳蜗等医疗设备;
5、环境友好:“镍-63”的半衰期为36963.51±54.79天(101年),在衰变期后,作为放射源的镍63同位素变成铜的稳定同位素,不具有放射性,对环境不构成任何威胁或污染。因此,与现有的化学电池不同,该核电池不需要昂贵的回收工艺,消除了电池使用寿命到期后的废料处理问题,非常的环保。
资料显示,北京贝塔伏特新能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4月,注册资本10亿元,法人代表穆索夫·扎乌尔(MUSOV ZAUR),公司致力于成为集研发、生产、服务、销售、进出口贸易于一体的高科技企业,主营产品有原子能电池、第四代金刚石半导体和材料、超长碳纳米管以及超级电容器等。
专业评论
壹 ||由于能量密度相对较低,钠电车型目前更适用于对续航里程不太敏感的A00级车,其正在分食一部分磷酸铁锂的低端车市场。
贰 ||前两年锂电池价格高企推动了钠离子电池发展,但现在锂电价格不断下跌,给钠离子电池的前景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
叁 || 在业界看来,钠离子电池已经初步形成了产业链,上百亿元的投资相继落地,因此整个产业的发展不会轻易停滞。
钠离子电池新能源汽车,终于走完了从“0”到“1”的路。1月5日,江淮钇为与中科海钠宣布,全球首款钠离子电池车钠电版“花仙子”在安徽向用户批量交付。无独有偶,2023年底,孚能科技在江西南昌江铃新能源能量工厂,举行了全球首辆钠电车型江铃易至EV3(青春版)的下线仪式。
与磷酸铁锂电池、三元锂电池等目前电动车搭载的主流材料动力电池相比,钠离子电池从一开始就是作为一个“备选项”而存在。行业研发钠离子电池的重要的背景是,2021年至2023年上半年,碳酸锂等动力电池原材料因供求失衡导致价格居高不下,而钠原料则不存在类似的问题。
曾经高企的锂价,一度让动力电池企业和新能源车企纷纷将钠离子电池视为降本的“救命稻草”。但当锂价重回低位,钠离子电池还会不会受宠?
受低端车青睐
钠离子电池并不是一种全新的技术路线,其研究可以追溯至上世纪80年代前后。当时由于找不到合适的负极材料,钠离子电池的发展一直较为缓慢。近年来,随着负极材料技术难题的突破,钠离子电池的发展开始加快。
与锂离子电池相比,钠离子电池在成本上具备优势。作为钠离子电池的核心元素,钠资源储量非常丰富。数据显示,钠资源的地壳丰度为2.64%,是锂资源的440倍,且钠资源分布广泛、提炼简单。另外,钠离子电池不含有贵金属,极片也可以使用更便宜的铝代替铜。
低温环境下的使用一直是锂电池的核心痛点之一,钠电池在低温适应性上则具备优势。中科海钠方面称,相比磷酸铁锂电池,钠离子电池能够适应零下20℃低温环境,有着超92%的容量保持率,即使是极寒地区,冬季续航衰减也可忽略不计。搭载钠离子电池的轿车充电速度比当下主流磷酸铁锂电池充电速度快一倍。
现阶段,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远低于三元锂电池,但与磷酸铁锂电池差距不大。主流三元锂电池能量密度在200-300Wh/kg,主流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在150-200Wh/kg,而钠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能够达到150Wh/kg左右。
根据孚能科技官方信息,孚能科技已投产的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在140-160Wh/kg之间,中科海钠供应的钠电版“花仙子”的32140钠离子圆柱电芯能量密度约140Wh/kg。根据规划,孚能科技将于2024年推出第二代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将达到160-180Wh/kg;2026年,产品能量密度将进一步提升至180-200Wh/kg。
由于能量密度相对较低,钠电车型目前更适用于对续航里程不太敏感的A00级车,其正在分食一部分磷酸铁锂的低端车市场。钇威科技方面称,钠离子电池有望在未来与磷酸铁锂电池形成相互补充的产业格局。
江淮钇为和江铃新能源推出的钠电车型都是A00级车,其中钠电版花仙子CLTC续航里程为230公里,江铃易至EV3(青春版)续航里程为251公里。在A00级电动车市场中,两款钠电车型的续航里程上属于主流水平。目前,热销的锂电A00级车五菱宏光MINIEV、长安Lumin、奇瑞QQ冰淇淋、零跑T03的续航里程整体都在200-300公里之间。
为扩大钠离子电池的应用场景,宁德时代曾表示,计划通过AB电池(两种电池混搭)的方式,将钠离子电池与锂离子电池同时搭载于一辆汽车上,发挥两方各自的性能优势,拓展钠电池的应用范围。
锂价“回旋镖”
“前两年锂电池价格高企推动了钠离子电池发展,但现在锂电价格不断下跌,给钠离子电池的前景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
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碳酸锂价格一路高涨,2022年一度突破60万元每吨,涨幅较2021年初超过10倍。随着动力电池等关键原材料价格上涨,巨大的成本压力传导至下游动力电池企业及新能源车企。
转折发生在2023年。2023第二季度,碳酸锂价格跌至每吨20万元以下,随后持续波动下跌。1月9日,上海钢联数据显示,电池级碳酸锂现货报每吨9.8万元,跌破10万元关口,已经接近2021年的低点。
锂价回归低位,让钠离子电池的成本优势不再明显。浙江青钠董事长王子煊在2023年4月曾公开表示,当碳酸锂价格下探到10万元/吨时,钠离子电池的边际成本领先12%左右;如果碳酸锂价格回归到5万元/吨,钠离子电池的边际成本仅领先约5%。
事实上,锂价下跌已经让部分企业放缓钠离子电池商业化进程。1月4日,电池材料企业多氟多在回复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目前已完成钠离子电池研发体系的搭建,并建设了钠离子电池中试产线。目前碳酸锂价格大幅下跌导致钠离子电池的成本优势减弱,公司推迟了商业化生产的进度,但研发和降本仍在全力推进。
经济学家余丰慧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长期发展中,钠离子电池仍然具有战略性价值和市场潜力,“即使锂电材料成本因碳酸锂价格暴跌而显著降低,但钠资源丰富、分布广泛且开采成本较低,使得钠离子电池在大规模生产后仍有望保持相对更低的成本优势。特别是当锂价恢复至高位时,钠离子电池的成本稳定性将更为突出”。
从历史数据看,锂价存在周期性波动的规律。2015—2018年,锂价在旺盛需求支撑下快速上行,碳酸锂价格从2015年初的每吨3.8万元大涨至2018年末初的每吨15万元左右。2019—2020年,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补贴大幅退坡以及新冠疫情的影响,动力电池需求趋弱,2021年初碳酸锂市场价格仅约每吨5万—6万元。
对于整车企业和电池企业而言,不稳定的锂价就像一把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即便目前锂价大幅回落,但未来仍有重新反弹的可能。
招商银行研究院此前的研报预测称,2023-2025年,随着全球各地产能的释放,供给大幅增加并超过需求,锂盐价格将出现阶段性回落。但2026年后,锂盐又将会出现新一轮的供需缺口,支撑价格回升。
钠电产业链初长成
在业界看来,钠离子电池已经初步形成了产业链,上百亿元的投资相继落地,因此整个产业的发展不会轻易停滞。据高工产研统计,钠离子电池产业链布局企业数量已超过100家,其中电池环节企业超85家,正极材料企业40家以上,负极材料企业25家以上。
除了中科海纳、孚能科技和亿纬锂能,宁德时代在2023年4月宣布,钠离子电池将首发落地奇瑞车型,比亚迪旗下弗迪电池在2023年11月与淮海控股集团签约共同投资钠离子电池项目。此外,鹏辉能源、华洋股份、容百科技等厂商也已相继推公布钠离子电池以及电极材料规划。
此外,从制造工艺角度看,钠离子电池可以与锂电池的生产设备、工艺兼容,锂电池厂商可以通过切换产线快速布局产能。
余丰慧表示,钠离子电池的研发正在不断取得突破,未来有可能通过提升能量密度、循环寿命等性能指标进一步拓宽其应用场景。政府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支持以及对多种技术路线并行发展的鼓励,也有助于钠离子电池产业的发展和市场份额的增长。
研究机构EVTank预计,钠离子电池产业链将在2023年和2024年完成客户的产品验证、良品率的提升、产业链各环节的培养,以及示范项目的推广,将在2025年真正体现钠离子电池的成本优势,实现真正经济学意义上的产业化发展。
与磷酸铁锂电池、三元锂电池等目前电动车搭载的主流材料动力电池相比,钠离子电池从一开始就是作为一个“备选项”而存在。行业研发钠离子电池的重要的背景是,2021年至2023年上半年,碳酸锂等动力电池原材料因供求失衡导致价格居高不下,而钠原料则不存在类似的问题。
曾经高企的锂价,一度让动力电池企业和新能源车企纷纷将钠离子电池视为降本的“救命稻草”。但当锂价重回低位,钠离子电池还会不会受宠?
受低端车青睐
钠离子电池并不是一种全新的技术路线,其研究可以追溯至上世纪80年代前后。当时由于找不到合适的负极材料,钠离子电池的发展一直较为缓慢。近年来,随着负极材料技术难题的突破,钠离子电池的发展开始加快。
与锂离子电池相比,钠离子电池在成本上具备优势。作为钠离子电池的核心元素,钠资源储量非常丰富。数据显示,钠资源的地壳丰度为2.64%,是锂资源的440倍,且钠资源分布广泛、提炼简单。另外,钠离子电池不含有贵金属,极片也可以使用更便宜的铝代替铜。
低温环境下的使用一直是锂电池的核心痛点之一,钠电池在低温适应性上则具备优势。中科海钠方面称,相比磷酸铁锂电池,钠离子电池能够适应零下20℃低温环境,有着超92%的容量保持率,即使是极寒地区,冬季续航衰减也可忽略不计。搭载钠离子电池的轿车充电速度比当下主流磷酸铁锂电池充电速度快一倍。
现阶段,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远低于三元锂电池,但与磷酸铁锂电池差距不大。主流三元锂电池能量密度在200-300Wh/kg,主流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在150-200Wh/kg,而钠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能够达到150Wh/kg左右。
根据孚能科技官方信息,孚能科技已投产的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在140-160Wh/kg之间,中科海钠供应的钠电版“花仙子”的32140钠离子圆柱电芯能量密度约140Wh/kg。根据规划,孚能科技将于2024年推出第二代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将达到160-180Wh/kg;2026年,产品能量密度将进一步提升至180-200Wh/kg。
由于能量密度相对较低,钠电车型目前更适用于对续航里程不太敏感的A00级车,其正在分食一部分磷酸铁锂的低端车市场。钇威科技方面称,钠离子电池有望在未来与磷酸铁锂电池形成相互补充的产业格局。
江淮钇为和江铃新能源推出的钠电车型都是A00级车,其中钠电版花仙子CLTC续航里程为230公里,江铃易至EV3(青春版)续航里程为251公里。在A00级电动车市场中,两款钠电车型的续航里程上属于主流水平。目前,热销的锂电A00级车五菱宏光MINIEV、长安Lumin、奇瑞QQ冰淇淋、零跑T03的续航里程整体都在200-300公里之间。
为扩大钠离子电池的应用场景,宁德时代曾表示,计划通过AB电池(两种电池混搭)的方式,将钠离子电池与锂离子电池同时搭载于一辆汽车上,发挥两方各自的性能优势,拓展钠电池的应用范围。
锂价“回旋镖”
“前两年锂电池价格高企推动了钠离子电池发展,但现在锂电价格不断下跌,给钠离子电池的前景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
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碳酸锂价格一路高涨,2022年一度突破60万元每吨,涨幅较2021年初超过10倍。随着动力电池等关键原材料价格上涨,巨大的成本压力传导至下游动力电池企业及新能源车企。
转折发生在2023年。2023第二季度,碳酸锂价格跌至每吨20万元以下,随后持续波动下跌。1月9日,上海钢联数据显示,电池级碳酸锂现货报每吨9.8万元,跌破10万元关口,已经接近2021年的低点。
锂价回归低位,让钠离子电池的成本优势不再明显。浙江青钠董事长王子煊在2023年4月曾公开表示,当碳酸锂价格下探到10万元/吨时,钠离子电池的边际成本领先12%左右;如果碳酸锂价格回归到5万元/吨,钠离子电池的边际成本仅领先约5%。
事实上,锂价下跌已经让部分企业放缓钠离子电池商业化进程。1月4日,电池材料企业多氟多在回复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目前已完成钠离子电池研发体系的搭建,并建设了钠离子电池中试产线。目前碳酸锂价格大幅下跌导致钠离子电池的成本优势减弱,公司推迟了商业化生产的进度,但研发和降本仍在全力推进。
经济学家余丰慧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长期发展中,钠离子电池仍然具有战略性价值和市场潜力,“即使锂电材料成本因碳酸锂价格暴跌而显著降低,但钠资源丰富、分布广泛且开采成本较低,使得钠离子电池在大规模生产后仍有望保持相对更低的成本优势。特别是当锂价恢复至高位时,钠离子电池的成本稳定性将更为突出”。
从历史数据看,锂价存在周期性波动的规律。2015—2018年,锂价在旺盛需求支撑下快速上行,碳酸锂价格从2015年初的每吨3.8万元大涨至2018年末初的每吨15万元左右。2019—2020年,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补贴大幅退坡以及新冠疫情的影响,动力电池需求趋弱,2021年初碳酸锂市场价格仅约每吨5万—6万元。
对于整车企业和电池企业而言,不稳定的锂价就像一把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即便目前锂价大幅回落,但未来仍有重新反弹的可能。
招商银行研究院此前的研报预测称,2023-2025年,随着全球各地产能的释放,供给大幅增加并超过需求,锂盐价格将出现阶段性回落。但2026年后,锂盐又将会出现新一轮的供需缺口,支撑价格回升。
钠电产业链初长成
在业界看来,钠离子电池已经初步形成了产业链,上百亿元的投资相继落地,因此整个产业的发展不会轻易停滞。据高工产研统计,钠离子电池产业链布局企业数量已超过100家,其中电池环节企业超85家,正极材料企业40家以上,负极材料企业25家以上。
除了中科海纳、孚能科技和亿纬锂能,宁德时代在2023年4月宣布,钠离子电池将首发落地奇瑞车型,比亚迪旗下弗迪电池在2023年11月与淮海控股集团签约共同投资钠离子电池项目。此外,鹏辉能源、华洋股份、容百科技等厂商也已相继推公布钠离子电池以及电极材料规划。
此外,从制造工艺角度看,钠离子电池可以与锂电池的生产设备、工艺兼容,锂电池厂商可以通过切换产线快速布局产能。
余丰慧表示,钠离子电池的研发正在不断取得突破,未来有可能通过提升能量密度、循环寿命等性能指标进一步拓宽其应用场景。政府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支持以及对多种技术路线并行发展的鼓励,也有助于钠离子电池产业的发展和市场份额的增长。
研究机构EVTank预计,钠离子电池产业链将在2023年和2024年完成客户的产品验证、良品率的提升、产业链各环节的培养,以及示范项目的推广,将在2025年真正体现钠离子电池的成本优势,实现真正经济学意义上的产业化发展。
正在分食一部分磷酸铁锂的低端车市场。钇威科技方面称,钠离子电池有望在未来与磷酸铁锂电池形成相互补充的产业格局。
江淮钇为和江铃新能源推出的钠电车型都是A00级车,其中钠电版花仙子CLTC续航里程为230公里,江铃易至EV3(青春版)续航里程为251公里。在A00级电动车市场中,两款钠电车型的续航里程上属于主流水平。目前,热销的锂电A00级车五菱宏光MINIEV、长安Lumin、奇瑞QQ冰淇淋、零跑T03的续航里程整体都在200-300公里之间。
为扩大钠离子电池的应用场景,宁德时代曾表示,计划通过AB电池(两种电池混搭)的方式,将钠离子电池与锂离子电池同时搭载于一辆汽车上,发挥两方各自的性能优势,拓展钠电池的应用范围。
锂价“回旋镖”
“前两年锂电池价格高企推动了钠离子电池发展,但现在锂电价格不断下跌,给钠离子电池的前景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
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碳酸锂价格一路高涨,2022年一度突破60万元每吨,涨幅较2021年初超过10倍。随着动力电池等关键原材料价格上涨,巨大的成本压力传导至下游动力电池企业及新能源车企。
转折发生在2023年。2023第二季度,碳酸锂价格跌至每吨20万元以下,随后持续波动下跌。1月9日,上海钢联数据显示,电池级碳酸锂现货报每吨9.8万元,跌破10万元关口,已经接近2021年的低点。
锂价回归低位,让钠离子电池的成本优势不再明显。浙江青钠董事长王子煊在2023年4月曾公开表示,当碳酸锂价格下探到10万元/吨时,钠离子电池的边际成本领先12%左右;如果碳酸锂价格回归到5万元/吨,钠离子电池的边际成本仅领先约5%。
事实上,锂价下跌已经让部分企业放缓钠离子电池商业化进程。1月4日,电池材料企业多氟多在回复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目前已完成钠离子电池研发体系的搭建,并建设了钠离子电池中试产线。目前碳酸锂价格大幅下跌导致钠离子电池的成本优势减弱,公司推迟了商业化生产的进度,但研发和降本仍在全力推进。
经济学家余丰慧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长期发展中,钠离子电池仍然具有战略性价值和市场潜力,“即使锂电材料成本因碳酸锂价格暴跌而显著降低,但钠资源丰富、分布广泛且开采成本较低,使得钠离子电池在大规模生产后仍有望保持相对更低的成本优势。特别是当锂价恢复至高位时,钠离子电池的成本稳定性将更为突出”。
从历史数据看,锂价存在周期性波动的规律。2015—2018年,锂价在旺盛需求支撑下快速上行,碳酸锂价格从2015年初的每吨3.8万元大涨至2018年末初的每吨15万元左右。2019—2020年,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补贴大幅退坡以及新冠疫情的影响,动力电池需求趋弱,2021年初碳酸锂市场价格仅约每吨5万—6万元。
对于整车企业和电池企业而言,不稳定的锂价就像一把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即便目前锂价大幅回落,但未来仍有重新反弹的可能。
招商银行研究院此前的研报预测称,2023-2025年,随着全球各地产能的释放,供给大幅增加并超过需求,锂盐价格将出现阶段性回落。但2026年后,锂盐又将会出现新一轮的供需缺口,支撑价格回升。
钠电产业链初长成
在业界看来,钠离子电池已经初步形成了产业链,上百亿元的投资相继落地,因此整个产业的发展不会轻易停滞。据高工产研统计,钠离子电池产业链布局企业数量已超过100家,其中电池环节企业超85家,正极材料企业40家以上,负极材料企业25家以上。
除了中科海纳、孚能科技和亿纬锂能,宁德时代在2023年4月宣布,钠离子电池将首发落地奇瑞车型,比亚迪旗下弗迪电池在2023年11月与淮海控股集团签约共同投资钠离子电池项目。此外,鹏辉能源、华洋股份、容百科技等厂商也已相继推公布钠离子电池以及电极材料规划。
此外,从制造工艺角度看,钠离子电池可以与锂电池的生产设备、工艺兼容,锂电池厂商可以通过切换产线快速布局产能。
余丰慧表示,钠离子电池的研发正在不断取得突破,未来有可能通过提升能量密度、循环寿命等性能指标进一步拓宽其应用场景。政府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支持以及对多种技术路线并行发展的鼓励,也有助于钠离子电池产业的发展和市场份额的增长。
研究机构EVTank预计,钠离子电池产业链将在2023年和2024年完成客户的产品验证、良品率的提升、产业链各环节的培养,以及示范项目的推广,将在2025年真正体现钠离子电池的成本优势,实现真正经济学意义上的产业化发展。
经济学家余丰慧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长期发展中,钠离子电池仍然具有战略性价值和市场潜力,“即使锂电材料成本因碳酸锂价格暴跌而显著降低,但钠资源丰富、分布广泛且开采成本较低,使得钠离子电池在大规模生产后仍有望保持相对更低的成本优势。特别是当锂价恢复至高位时,钠离子电池的成本稳定性将更为突出”。
从历史数据看,锂价存在周期性波动的规律。2015—2018年,锂价在旺盛需求支撑下快速上行,碳酸锂价格从2015年初的每吨3.8万元大涨至2018年末初的每吨15万元左右。2019—2020年,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补贴大幅退坡以及新冠疫情的影响,动力电池需求趋弱,2021年初碳酸锂市场价格仅约每吨5万—6万元。
对于整车企业和电池企业而言,不稳定的锂价就像一把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即便目前锂价大幅回落,但未来仍有重新反弹的可能。
招商银行研究院此前的研报预测称,2023-2025年,随着全球各地产能的释放,供给大幅增加并超过需求,锂盐价格将出现阶段性回落。但2026年后,锂盐又将会出现新一轮的供需缺口,支撑价格回升。
钠电产业链初长成
在业界看来,钠离子电池已经初步形成了产业链,上百亿元的投资相继落地,因此整个产业的发展不会轻易停滞。据高工产研统计,钠离子电池产业链布局企业数量已超过100家,其中电池环节企业超85家,正极材料企业40家以上,负极材料企业25家以上。
除了中科海纳、孚能科技和亿纬锂能,宁德时代在2023年4月宣布,钠离子电池将首发落地奇瑞车型,比亚迪旗下弗迪电池在2023年11月与淮海控股集团签约共同投资钠离子电池项目。此外,鹏辉能源、华洋股份、容百科技等厂商也已相继推公布钠离子电池以及电极材料规划。
此外,从制造工艺角度看,钠离子电池可以与锂电池的生产设备、工艺兼容,锂电池厂商可以通过切换产线快速布局产能。
余丰慧表示,钠离子电池的研发正在不断取得突破,未来有可能通过提升能量密度、循环寿命等性能指标进一步拓宽其应用场景。政府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支持以及对多种技术路线并行发展的鼓励,也有助于钠离子电池产业的发展和市场份额的增长。
研究机构EVTank预计,钠离子电池产业链将在2023年和2024年完成客户的产品验证、良品率的提升、产业链各环节的培养,以及示范项目的推广,将在2025年真正体现钠离子电池的成本优势,实现真正经济学意义上的产业化发展。
展会时间:2024年4月17-19日
展会地点:浙江省宁波市
主办单位:DT新材料
展会介绍:先进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具有轻量化、高强度、耐腐蚀性等优异性能,在航空航天、建筑、海洋、新能源、体育用品等领域广泛应用。界面是复合材料基体和增强体之间形成的纳米级新相,作为性能传递的纽带,界面可赋予复合材料优异的拉伸强度、耐冲击性和耐热性,也是决定复合材料合成工艺、综合性能及应用场景的关键因素,研究复合材料界面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论坛将对复合材料界面结构、改性方法、性能验证、应用开发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探讨,为从事复合材料研究的专家、学者及技术研发人员提供一个共享科研成果和前沿技术的平台,通过加强学术讨论,拓宽研发思路,掌握复合材料界面发展动态,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共同推动界面在复合材料领域的发展。
联系人:韩经理
电话:15306612283
邮箱:vicky@polydt.com
邮箱:hycydt123@163.com
地址:山西省阳泉市矿区桃北西街2号
邮箱:hycydt123@163.com
地址:山西省阳泉市矿区桃北西街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