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ormation dynamics of industry
严禁调整生态保护红线,保护生态空间。土地综合整治涉及生态保护红线内零星破碎、不便耕种、以“开天窗”形式保留的永久基本农田,在保持生态保护红线外围边界不变、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可以适度予以整治、集中,确保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减少、生态系统功能不降低、完整性联通性有提升。
——摘选自自然资源部《关于严守底线规范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有关要求的通知》
隆基绿能:组件市场实现“三连冠”
天合光能组件累计出货超140GW,全球第一
国产新型离子膜问世
传艺科技:钠离子电池已实现订单和销售收入
权威之声
4月27日,从首届电力行业科技创新大会上了解到,至一季度末,我国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比首次超过50%,达到50.5%,标志着电力行业“双碳”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权威之声
权威之声
截至3月底,我国发电装机容量达26.2亿千瓦,位居世界第一。
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13.3亿千瓦,同比增长15.9%,占总装机容量比重首次超过50%,达50.5%,接近美国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的3倍。
这些非化石能源中,并网太阳能发电4.3亿千瓦、并网风电3.76亿千瓦、水电等其他非化石能源5.24亿千瓦。
风电、光伏、水电发电装机容量均居世界首位。
同时,一季度非化石能源的发电量也不断提升,同比增长8.9%,占总发电量比重达33.6%,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规划发展部主任张琳表示,目前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跻身世界前列,水力、风力、太阳能发电技术也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可以为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提供持续动能。
据了解,2023年全年我国新增发电装机规模将达2.5亿千瓦,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投产1.8亿千瓦,新投产的总发电装机规模以及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规模都将再创历史新高。
宏观政策
行业聚焦
近日,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发布《关于严守底线规范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有关要求的通知》,其中明确:
严禁调整生态保护红线,保护生态空间。土地综合整治涉及生态保护红线内零星破碎、不便耕种、以“开天窗”形式保留的永久基本农田,在保持生态保护红线外围边界不变、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可以适度予以整治、集中,确保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减少、生态系统功能不降低、完整性联通性有提升。严禁以土地综合整治名义调整生态保护红线。严禁破坏生态环境砍树挖山填湖,严禁违法占用林地、湿地、草地,不得采伐古树名木,不得以整治名义擅自毁林开垦。
原文链接:关于严守底线规范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有关要求
4月27日,隆基绿能2022年年报及2023年1季报出炉。财报显示,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89.98亿元,同比增长60.0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8.12亿元,同比增长63.02%,其中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44.14亿元,同比增长63.31%。2023年1季度,公司实现营收283.19亿元。在上游原材料持续高位下,隆基绿能主动承担上游成本压力,保障产品交付与履约能力,业绩持续稳健增长。
组件市场实现“三连冠”
2022年,隆基绿能实现单晶硅片出货量85.06GW,其中对外销售42.52GW,自用42.54GW;实现单晶组件出货量46.76GW,其中对外销售46.08GW,自用0.68GW。隆基绿能全年以超过46GW组件出货量再次位列全球第一,实现“三连冠”,公司营业收入首破千亿。
2020年至2022年,公司资产负债率分别为59.38%、51.31%和55.39%,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27.23%,21.45%和26.95%,有息负债控制在较低水平,表现出良好的财务状况和抗风险水平。凭借卓越的制造能力和财务健康水平,公司成为全球首家获得两家行业权威机构(即PV ModuleTech及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的可融资性最高评级组件制造商。
报告期内,隆基绿能全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43.70亿元,同步大增97.77%;货币资金543.72亿,占总资产38.96%,同比增长86.38%,表现公司各项业务经营规模快速扩张,营业收入、净利润及现金流入较高增长,持续夯实企业稳健经营和周期穿越能力。
图片
2023年计划营收超1600亿
自2012年上市至今,隆基绿能累计研发投入超200亿元。截至2022年底,公司累计获得各类专利2132项,公司从事与研发及技术创新工作相关的人员合计4036人,占公司员工总数的比例为6.66%。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的硅异质结电池效率经德国ISFH认证突破26.81%,是晶硅电池效率最高世界纪录;自主研发的基于高效HPBC技术的Hi-MO6 组件产品,最高转换效率达23.2%。
截至2022年底,隆基绿能单晶硅片产能达到133GW,单晶电池产能达到50GW,单晶组件产能达到85GW。与此同时,公司加快各生产基地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制造建设进度,不断提升生产精益化、自动化、数字化。各生产单元加快产线改造和升级,降本增效持续显现。随着公司先进产能不断提升,在全球光伏装机不断加码的确定预期下,公司有望持续保持较高出货量和经营业绩。
公司同步发布2023产能和出货目标,到年底计划单晶硅片年产能达到190GW,单晶电池年产能达到110GW,单晶组件年产能达到130GW。2023年计划实现单晶硅片出货量目标130GW(含自用),电池、组件出货量目标85GW(含自用)。公司表示,2023年计划实现营业收入超过1600亿元。
2022年,隆基绿能实现单晶硅片出货量85.06GW,其中对外销售42.52GW,自用42.54GW;实现单晶组件出货量46.76GW,其中对外销售46.08GW,自用0.68GW。隆基绿能全年以超过46GW组件出货量再次位列全球第一,实现“三连冠”,公司营业收入首破千亿。
2020年至2022年,公司资产负债率分别为59.38%、51.31%和55.39%,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27.23%,21.45%和26.95%,有息负债控制在较低水平,表现出良好的财务状况和抗风险水平。凭借卓越的制造能力和财务健康水平,公司成为全球首家获得两家行业权威机构(即PV ModuleTech及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的可融资性最高评级组件制造商。
报告期内,隆基绿能全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43.70亿元,同步大增97.77%;货币资金543.72亿,占总资产38.96%,同比增长86.38%,表现公司各项业务经营规模快速扩张,营业收入、净利润及现金流入较高增长,持续夯实企业稳健经营和周期穿越能力。
图片
2023年计划营收超1600亿
自2012年上市至今,隆基绿能累计研发投入超200亿元。截至2022年底,公司累计获得各类专利2132项,公司从事与研发及技术创新工作相关的人员合计4036人,占公司员工总数的比例为6.66%。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的硅异质结电池效率经德国ISFH认证突破26.81%,是晶硅电池效率最高世界纪录;自主研发的基于高效HPBC技术的Hi-MO6 组件产品,最高转换效率达23.2%。
截至2022年底,隆基绿能单晶硅片产能达到133GW,单晶电池产能达到50GW,单晶组件产能达到85GW。与此同时,公司加快各生产基地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制造建设进度,不断提升生产精益化、自动化、数字化。各生产单元加快产线改造和升级,降本增效持续显现。随着公司先进产能不断提升,在全球光伏装机不断加码的确定预期下,公司有望持续保持较高出货量和经营业绩。
公司同步发布2023产能和出货目标,到年底计划单晶硅片年产能达到190GW,单晶电池年产能达到110GW,单晶组件年产能达到130GW。2023年计划实现单晶硅片出货量目标130GW(含自用),电池、组件出货量目标85GW(含自用)。公司表示,2023年计划实现营业收入超过1600亿元。
行业聚焦
行业聚焦
97.77%;货币资金543.72亿,占总资产38.96%,同比增长86.38%,表现公司各项业务经营规模快速扩张,营业收入、净利润及现金流入较高增长,持续夯实企业稳健经营和周期穿越能力。
图片
2023年计划营收超1600亿
自2012年上市至今,隆基绿能累计研发投入超200亿元。截至2022年底,公司累计获得各类专利2132项,公司从事与研发及技术创新工作相关的人员合计4036人,占公司员工总数的比例为6.66%。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的硅异质结电池效率经德国ISFH认证突破26.81%,是晶硅电池效率最高世界纪录;自主研发的基于高效HPBC技术的Hi-MO6 组件产品,最高转换效率达23.2%。
截至2022年底,隆基绿能单晶硅片产能达到133GW,单晶电池产能达到50GW,单晶组件产能达到85GW。与此同时,公司加快各生产基地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制造建设进度,不断提升生产精益化、自动化、数字化。各生产单元加快产线改造和升级,降本增效持续显现。随着公司先进产能不断提升,在全球光伏装机不断加码的确定预期下,公司有望持续保持较高出货量和经营业绩。
公司同步发布2023产能和出货目标,到年底计划单晶硅片年产能达到190GW,单晶电池年产能达到110GW,单晶组件年产能达到130GW。2023年计划实现单晶硅片出货量目标130GW(含自用),电池、组件出货量目标85GW(含自用)。公司表示,2023年计划实现营业收入超过1600亿元。
自2012年上市至今,隆基绿能累计研发投入超200亿元。截至2022年底,公司累计获得各类专利2132项,公司从事与研发及技术创新工作相关的人员合计4036人,占公司员工总数的比例为6.66%。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的硅异质结电池效率经德国ISFH认证突破26.81%,是晶硅电池效率最高世界纪录;自主研发的基于高效HPBC技术的Hi-MO6 组件产品,最高转换效率达23.2%。
截至2022年底,隆基绿能单晶硅片产能达到133GW,单晶电池产能达到50GW,单晶组件产能达到85GW。与此同时,公司加快各生产基地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制造建设进度,不断提升生产精益化、自动化、数字化。各生产单元加快产线改造和升级,降本增效持续显现。随着公司先进产能不断提升,在全球光伏装机不断加码的确定预期下,公司有望持续保持较高出货量和经营业绩。
公司同步发布2023产能和出货目标,到年底计划单晶硅片年产能达到190GW,单晶电池年产能达到110GW,单晶组件年产能达到130GW。2023年计划实现单晶硅片出货量目标130GW(含自用),电池、组件出货量目标85GW(含自用)。公司表示,2023年计划实现营业收入超过1600亿元。
4月24日晚间及26日晚间,天合光能接连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2023年第一季度报告,业绩再创新高。
2022年全年,天合光能营业收入达850.52亿元,同比增长91.21%,主营业务全面开花,光伏产品、光伏系统和智能能源均实现持续成长。其中,光伏组件2022年全年出货量达43.09GW。截至2023年3月底,天合光能累计出货量超过140GW,其中210组件出货量超65GW,全球第一。
组件累计出货140GW+,210组件65GW+
2022年天合光能光伏组件全年出货量43.09GW,截至今年第一季度,光伏组件累计出货超过140GW。根据集邦咨询的统计,截至今年第一季度,行业210组件累计出货量超过120GW,而同期天合光能210组件累计出货量已超过65GW,位居全球第一位,市场占有率超50%。
行业领先的出货量源于卓越的产品价值。基于先进的210产品技术平台,天合光能至尊系列组件具备高功率、高效率、高可靠性、高发电量、低度电成本核心优势,备受全球客户追捧。以至尊670W组件为代表的600W+高功率组件引领行业进入PV6.0时代,600W+组件风靡全球,实现全场景、全球化应用。依靠领先的210产品技术平台叠加先进的N型i-TOPCon技术,天合光能形成了N型全场景化解决方案,全面满足大型地面电站、工商业、户用等场景下客户需求,加速引领行业迈入N型时代。
组件产能达95GW,加速挺进N型时代
迈入N型产业化元年,天合光能开启N型扩张加速度,为无忧交付打下坚实基础。2022年12月至今年3月,天合光能N型i-TOPCon电池、组件、单晶硅棒先后在宿迁、常州、淮安、青海等基地顺利下线。
预计到2023年底,电池片产能可达75GW,其中N型电池片产能预计超过40GW,组件产能可达95GW。
创新成果惠及客户,技术创新引领行业
天合光能在创新道路上稳步前行,2022年新增获得专利173件,累计获得专利1159件,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持续位居中国光伏行业领先地位。自2011年起,天合光能25次打破晶硅电池效率及组件功率世界纪录。2022年,天合光能先后创造了N型单晶i-TOPCon电池效率和组件窗口效率世界纪录、P型单晶PERC电池效率纪录。
天合光能既关注量产技术的推进,也关注前沿技术的研究,其中N型i-TOPCon电池量产效率达到25.3%,钙钛矿-晶硅叠层电池实验室效率达到29.2%。持续的技术创新保持量产产品性能的领先,使高价值产品惠及整个光伏行业,同时为下一代技术做好充分准备,持续领先。
聚焦用户价值,赋能全球零碳转型
天合光能注重可持续发展,持续践行低碳路径,不仅通过光伏组件生产清洁电力,也着力让生产制造的过程更绿色低碳。2022年,天合光能全系列210至尊组件获得LCA生命周期评估认证,实现全生命周期低碳管理;同时,天合光能全系列210至尊组件获得产品碳足迹认证,产品碳足迹表现领先行业。今年4月,天合光能义乌基地获得2022年度零碳工厂证书,成为光伏行业首个经权威机构认证的“零碳工厂”。
全球权威机构持续认可
天合光能综合实力表现优异,备受海内外金融市场、权威第三方机构以及光伏行业信赖。截至2022年,天合光能连续七年获评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可融资能力100%,连续三年荣获RETC“全面最佳表现”奖,连续八年荣获PVEL光伏组件可靠性计分卡“最佳表现”组件制造商荣誉。截至2023年3月,天合光能连续四个季度蝉联PV ModuleTech组件可融资性AAA评级。
成立25周年以来,天合光能全球累计出货量超140GW,业务遍布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未来,天合光能将继续践行“用太阳能造福全人类”的使命,引领行业发展,为全球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行业聚焦
技术前沿
件产能可达95GW。
创新成果惠及客户,技术创新引领行业
天合光能在创新道路上稳步前行,2022年新增获得专利173件,累计获得专利1159件,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持续位居中国光伏行业领先地位。自2011年起,天合光能25次打破晶硅电池效率及组件功率世界纪录。2022年,天合光能先后创造了N型单晶i-TOPCon电池效率和组件窗口效率世界纪录、P型单晶PERC电池效率纪录。
天合光能既关注量产技术的推进,也关注前沿技术的研究,其中N型i-TOPCon电池量产效率达到25.3%,钙钛矿-晶硅叠层电池实验室效率达到29.2%。持续的技术创新保持量产产品性能的领先,使高价值产品惠及整个光伏行业,同时为下一代技术做好充分准备,持续领先。
聚焦用户价值,赋能全球零碳转型
天合光能注重可持续发展,持续践行低碳路径,不仅通过光伏组件生产清洁电力,也着力让生产制造的过程更绿色低碳。2022年,天合光能全系列210至尊组件获得LCA生命周期评估认证,实现全生命周期低碳管理;同时,天合光能全系列210至尊组件获得产品碳足迹认证,产品碳足迹表现领先行业。今年4月,天合光能义乌基地获得2022年度零碳工厂证书,成为光伏行业首个经权威机构认证的“零碳工厂”。
全球权威机构持续认可
天合光能综合实力表现优异,备受海内外金融市场、权威第三方机构以及光伏行业信赖。截至2022年,天合光能连续七年获评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可融资能力100%,连续三年荣获RETC“全面最佳表现”奖,连续八年荣获PVEL光伏组件可靠性计分卡“最佳表现”组件制造商荣誉。截至2023年3月,天合光能连续四个季度蝉联PV ModuleTech组件可融资性AAA评级。
成立25周年以来,天合光能全球累计出货量超140GW,业务遍布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未来,天合光能将继续践行“用太阳能造福全人类”的使命,引领行业发展,为全球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隔膜材料在我们生活中较为常见,例如汽车玻璃上的防爆膜、手机面板上的保护膜等。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我们手机电池里也有一张隔膜,用于防止电池短路,同时传输离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研人员经过多年研究,设计了一类新型离子传导膜。这种离子膜有望广泛应用于能源转化、大规模储能以及分布式发电等领域。该研究成果于北京时间4月26日晚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发表。
离子膜是液流电池、燃料电池等电化学器件或装备的关键部件,它既要防止短路,又要保证离子在充电和放电过程中高效通过、减少损耗,而传统离子膜普遍存在吸水后容易发生溶胀变形、结构疏松等问题,特别是长时间使用后,可能会发生结构老化、性能下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研人员研发的这类新型离子膜,解决了离子在材料中传导性与选择性不可兼得的难题,离子传输更加迅速,在膜内实现了近似无摩擦传导,使用该膜组装的液流电池,充放电电流密度可以达到每平方厘米500毫安,相比传统离子膜更加坚固、不易老化,并且不会因为吸水而产生溶胀现象。
据了解,多年来,高效储存和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是我国科研人员的重要研发课题。这种国产离子膜的问世,将打破国外同类型产品多年的技术垄断,大幅提升液流电池等储能装备的效率,有望在我国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的储能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目前,科研人员正在加紧实现该型离子膜的量产。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 徐铜文:我们可以把这种新型的液流电池储能技术与电网结合起来,用于经常的家庭用电、工业生产。我们可以把太阳能、太阳板发的电储存起来,建立一个电站,同样可以给汽车充电。这样可以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实现“双碳”目标。
技术前沿
技术前沿
专业评论
日前,两张光伏榜单引发业内热议。一张是Infolink 2022年全球电池片出货TOP 5榜单,除通威、爱旭、润阳、中润光能(中宇)位列前四外,捷泰科技取代潞安,跻身全球前五。
另一张榜单是Infolink全球组件出货TOP 10榜单,通威组件出货与韩华QCELL并列全球第九。值得一提的是,通威于2022正式进军组件环节,当年出货跻身全球前十,其速度之快令人惊叹。
两张榜单折射了当下光伏产业发展现状,龙头竞争加剧之下,仍有黑马突围。同时,一体化洪流凶猛,专业化企业日渐稀缺。
从光伏电池行业发展历程来看,台湾企业曾经风光无两,昱晶、茂迪、新日光三家企业更是连续多年保持全球前十地位。相关数据统计,2013年台湾太阳能电池片出货创8 .3GW新高,茂迪、新日光、昱晶出货均突破1GW。
2014年以后,受美国光伏“双反”以及自身电池技术革新缓慢的影响,台湾电池企业逐步走向低迷。2017年,昱晶、新日光能源(NSP)和升阳(Solartech)合并为联合再生能源,2019年茂迪、中美矽晶、益通光能相继关闭电池厂,2020年联合再生能源出售其位于Jhunan Kebei电池制造厂。风雨飘摇中,台湾电池企业从黄金时代走向落寞。
十年间,台湾太阳能电池企业经历了辉煌到暗淡,海峡的另一岸,大陆光伏企业正积蓄力量,并在单晶PERC的新技术变革下奋起直追。这其中值得称道的当属通威、爱旭两大龙头的崛起。
2023年,随着宁德时代宣布第一代钠离子电池落地奇瑞车型,国内钠电池产业化发展进一步加速。
宁德时代近日表示,公司正致力推进钠离子电池在2023年实现产业化,将首发奇瑞车型。
近期同样备受市场关注的,还有去年重金进军钠离子电池领域的传艺科技。
4月21日有投资者向传艺科技提问,有资讯报道上海乐普钠电已经开始和上海金安区合作钠离子储能项目,请问贵司的进度如何?是否有储能项目开始规划了?
对此,传艺科技4月25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钠离子电池产品市场拓展情况良好,一期4.5GWh项目已于2023年3月底投入使用,目前处于产能爬坡阶段。公司钠离子电池已实现订单和销售收入,大规模效益释放尚待产能规模的进一步释放。
钠离子电池凭借安全性高、规模化后成本较低、低温性能优异等特点,在电化学储能和低速电动车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据高工产业研究院日前发布的数据,近半钠离子电池企业即将量产,今年钠电池产业将实现GW级出货。
此外,在技术储备和同业比较的优势方面,传艺科技表示,在钠离子电池等二次电池方面具有多年丰富研发、生产和管理实践经验的项目团队,专攻领域涵盖电芯、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等多个方面。同时,公司累计已获得与钠离子电池相关的多项授权专利,完善的技术布局和人才储备对公司在钠离子电池领域持续保持竞争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专业评论
专业评论
同属于龙头阵营的爱旭光伏电池制造之路始于2009年,2015年开始量产单晶电池片。2017年是爱旭发展尤为重要的一年,完成了股份改制、义乌基地正式投产,同年其管式PEEC技术实现量产,当年高效PERC年出口量全国排行第一,并以黑马之姿登陆电池企业TOP 5榜单,位居第四。
2018年,爱旭佛山基地改造为单晶PERC产线,产能约2GW。随后,爱旭筹建义乌二期和天津一期工厂。到2018年底,爱旭电池产能达到5.5GW,实现PERC电池出货量、双面电池出货量全球第一,在年度电池TOP 5榜单中,一举超过台湾联合再生能源和茂迪,跃升至全球第二。在接下来几年中,爱旭稳居全球第二的宝座,与通威一道成就电池双巨头。
回看爱旭的崛起之路,在于其专注研发、准确踩住技术变革点。在尽享PERC红利之后,爱旭又率先响应硅片迭代变革。2019年7月,爱旭首批166mm大尺寸电池在天津基地正式下线,成为全球首个实现166高效双面PERC电池试投产的专业电池厂。2020年1月10日,爱旭义乌基地全球首发210mm高效太阳能电池,正式接轨大尺寸硅片。
2022年,爱旭紧跟n型迭代大势,新一代N型 ABC 电池技术珠海基地项目首期6.5GW顺利投产。根据爱旭2022年财报,年内累计实现电池销量34.42GW。
2013年,通威豪掷8.7亿收购合肥赛维,重启赛维电池生产线,填补其电池片空白。2015年,通威在成都率先扩产新产能,并将技术路线切换到单晶电池。根据财报,2016年通威光伏电池产能为3.4GW,到2017年增长至5.4GW,一举登陆专业电池企业排行榜首。
2018年11月,通威双流三期3.2GW太阳能电池项目采用全面背钝化技术(PERC),加上合肥二期工厂共16条电池产线,至此通威PERC电池产能达到5.5GW。根据财报,到2018年底通威太阳能电池产能12GW ,其中高效单晶电池9GW,多晶电池3GW,通威再次夯实电池巨头地位。2019年底,通威太阳能电池产能20GW,其中高效单晶电池17GW,单晶PERC电池出货超过10GW。
在产能及成本双优势驱动下,2019年通威太阳能又押宝182mm、210mm大尺寸。在n型赛道上,通威是业内最早一批投入GW级 HJT和TOPCon中试线的企业,2022年,基于自主研发成功的行业首条大尺寸 PECVD Poly 技术产线,通威推出 TNC电池;HJT技术方面,通威建立了行业首条210半片铜互联中试线。
短短几年,通威太阳能电池业务从无到有,并一路攀升为行业龙头。“打下江山”的通威进一步巩固其龙头地位,根据通威2022年财报,其电池产能达到70GW,其中182mm及以上尺寸产能占比超过95%,电池出货规模达到47.98GW。预计2023年底,其电池产能达到80-100GW,组件产能达到80GW。
2021年以来,产业链结构性供需失衡导致光伏企业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痛定思痛,大部分企业选择了垂直一体化产业布局。硅料企业向下扩产组件,组件企业加紧补短板,而在电池环节,龙头企业做出了转型与坚守两种截然不同的选择。
2020年2月份,江苏中润光能在宿迁举行开工仪式,公司计划总投资102亿元,投建年产10GW光伏电池、5GW切片、5GW组件。至此,这家成立于2010年,专注太阳能电池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公司,正式向硅片、组件端拓展。
2021年,润阳股份与石嘴山市政府签订投资年产10万吨的高纯多晶硅项目和年产5GW的高效电池项目投资协议,产业链延伸至硅料端。2023年2月,内蒙古润阳悦达年产3万吨高纯多晶硅项目正式在当地发改委备案,润阳硅料版图再得到扩充。
通威的模式较为特殊,2020年以来,先后与天合光能、晶科能源联姻,共同完善硅料、拉棒及硅片产业链条。2022年,通威正式向组件环节进发,以黑马之姿先后中标华润、广东电力等组件集采。根据通威2022年度财报,其组件出货量达到7.94GW,成功跻身全球组件出货前十。
爱旭股份2022年以来也在加码组件产能,包含义乌30GW新型高效光伏组件项目、济南15GW高效组件项目,珠海爱旭10GW新世代高效晶硅太阳能组件项目等。在2022年度报告中,爱旭股份提及,为促进未来几年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公司2023年计划新增国内生产基地 2-3 处,每个基地规划不低于30GW 电池、组件的一体化产能,相关前期工作正在进行中。
润阳股份也在悄然转向一体化,截至目前,润阳股份已中标中核汇能、中石油等央国企组件集采,且报价具有竞争优势。
整体来看,目前仅有捷泰科技是单纯的电池企业,根据2022年财报,捷泰科技截至目前建成及规划中的生产基地有3处,规划年产能53.5GW。
从光伏产业发展历程来看,专业化与一体化两种模式长期存在。与单一环节的企业相比,一体化布局的企业可以降低全产业链成本,保持较强的竞争优势。2021年以来,在产业链供需矛盾持续凸显,大势所趋之下,一体化成为众多企业的选择,部分企业甚至将制造环节延伸至上游多晶硅、工业硅。另一方面,一体化布局伴随比较大的沉没成本,一旦新技术出现,现有技术会成为沉没成本,同样值得光伏企业警惕。
专业评论
料、拉棒及硅片产业链条。2022年,通威正式向组件环节进发,以黑马之姿先后中标华润、广东电力等组件集采。根据通威2022年度财报,其组件出货量达到7.94GW,成功跻身全球组件出货前十。
爱旭股份2022年以来也在加码组件产能,包含义乌30GW新型高效光伏组件项目、济南15GW高效组件项目,珠海爱旭10GW新世代高效晶硅太阳能组件项目等。在2022年度报告中,爱旭股份提及,为促进未来几年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公司2023年计划新增国内生产基地 2-3 处,每个基地规划不低于30GW 电池、组件的一体化产能,相关前期工作正在进行中。
润阳股份也在悄然转向一体化,截至目前,润阳股份已中标中核汇能、中石油等央国企组件集采,且报价具有竞争优势。
整体来看,目前仅有捷泰科技是单纯的电池企业,根据2022年财报,捷泰科技截至目前建成及规划中的生产基地有3处,规划年产能53.5GW。
从光伏产业发展历程来看,专业化与一体化两种模式长期存在。与单一环节的企业相比,一体化布局的企业可以降低全产业链成本,保持较强的竞争优势。2021年以来,在产业链供需矛盾持续凸显,大势所趋之下,一体化成为众多企业的选择,部分企业甚至将制造环节延伸至上游多晶硅、工业硅。另一方面,一体化布局伴随比较大的沉没成本,一旦新技术出现,现有技术会成为沉没成本,同样值得光伏企业警惕。
会展信息
时间:2023年9月19日一23日
地点:上海·国际会展中心
主办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部、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
会议简介:为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推动我国碳材料与国际相关行业利用领域的合作交流,搭建新的贸易平台,“2023中国(上海)国际碳材料产业展览会”将于2023年9月19日至23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虹桥)隆重举办。 2023中国(上海)国际碳材料产业展览会将以“国际化、权威化、专业化”的要求,邀请中国和全世界的碳材料厂家展示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从而帮助业界高层全面了解全球碳材料应用的最新趋势,为国内外碳材料全行业链的融合与发展搭建交流交易的广阔平台,推动国内碳材料的技术升级,帮助促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及引导产业发展导向。同时为观众打造碳材料产业的一站式采购平台!
邮箱:hycydt123@163.com
地址:山西省阳泉市矿区桃北西街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