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产业信息动态-5月月刊

内刊

产业信息动态

Information dynamics of industry

2023年5月

03期

主办:《华阳产业信息动态》编辑委员会

主办:华阳集团产业技术研究总院

权威之声

历史性超越
首套“零碳产业园标准”出台
国资委:央企加大新能源投资,加快绿色转型
数字化如何赋能分布式光伏户用业务全链条管理
可再生能源发展今年实现良好开局
国家能源局:推动可再生能源重大工程建设
国家统计局:4月太阳能发电下降
美总统拜登否决取消部分太阳能电池板关税法案
杜祥琬院士:加强可再生能源利用
李强:加快充电桩建设
高纪凡做客央视“对话”,畅谈出口“新三样”
国家能源局:1-4月光伏新增装机48.31GW
首批“沙漠荒”1250万千瓦基地项目全面开工
2023年新增发电装机将达到甚或超过2.5亿千瓦
打造新型电力系统能源基础设施
国家统计局:4月份光伏电池产量同比增长69.1%
国家能源局:风电光伏发电总装机突破8亿千万
王勃华:把技术创新放在发展的第一位
国家能源局:明确“两税”就低不就高原则
光伏产业火热空前,冷静应对压力不减

11
13
16
22
24
26
28
33
35
37
38
40
41
42
45
48
49
50
52
54

目   录                                         Contents

目   录                                         Contents

中共中央政治局:加快推进储能等设施建设
加快建立新型储能成本疏导机制
国常会: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国家发改委主任:加快推进储能建设
预计今年电化学储能电站将爆发式增长
固定式储能是解决可持续能源问题的重要因素
智能化煤矿为煤矿增产保供发挥关键作用
我国煤炭行业班组建设水平持续加强

58
60
62
64
65
67
68
69

宏观政策

73
74
75
77
78
84
85
87
88
89
90

事关光伏用地
新建发电机组进入及退出商业运营办法征求意见!
内蒙古自治区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
2023年乡村振兴定点帮扶和对口支援工作要点
各省2023年最新能源政策盘点
《2022年度能源领域5G应用典型案例汇编》
国家能源局设立创新平台
国家能源局:即日起,全面排查
甘肃省:碳达峰实施方案
自然资源部:项目用地审批,多证合一!
电价要变了!自2023年6月1日期严格执行

116
118
120
121
127

隆基绿能:组件市场实现“三连冠”
天合光能组件累计出货超140GW,全球第一
一道新能N型产品价格公示
46家光伏企业一季度净利排行榜出炉
晶澳新一代尺寸矩形硅片系列产品来了

目   录                                         Contents

广东省:推动分布式光伏、光热项目建设
山西忻州: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发改委就电力需求侧管理、电力负荷管理征意见
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征意见
三部委多次发文明确:投建光伏不得强配产业
规范可再生能源申请电力业务许可证
《<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案例解读
河北省: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国家发改委、能源局联合发布重要意见
开展新型储能等调解性电源综合监管
新型储能这些问题、国家能源局将监管
国家能源局:紧急通知
政策解读: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
山西省发布煤矿瓦斯治理专项整治方案

91
94
96
98
99
102
103
104
106
107
108
109
110
113

行业聚焦

目   录                                         Contents

新能源投资困境与电价博弈并行
晋能拟中标晋能控股100MW平价光伏组件采购
《GB/T42313-2023电力储能系统术语》发布
硅料价格9连跌
硅片库存累计明显、电池跌价氛围强烈
华电光伏组件招标、N型占比超40%
上游价格跌幅加大 下游缓跌趋势开启
全球最大光伏制氢项目即将投产
中哈联合声明:重视可再生能源等领域的合作
56GW!晶科全球最大N型一体化基地落户山西
多晶硅周评:下游减产语气推动价格下行
2023年全球光伏需求达340GW增速有望达45%
碳酸锂价格进入深度博弈
GGII:全球大圆柱电池产能规划超350GWh
蜂巢能源:“规模化+数智化”角力TWh时代竞争
方形叠片电池渗透“加速度”
单日涨幅近2万 碳酸锂“抬价”风波显现
头部储能企业Q1财报分析
2023第一季度储能项目分析
金刚石半导体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130
134135138
130
141
143
147
150
155
157
158
161164
166
170
174
176
183
188

碳关税来了,纺织业亟需未雨绸缪
2023年高温滤料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2028年再生碳纤维市场价值将达到2.78亿美元
万和过滤:深耕工业流体过滤产品
不忘初心 以自主创新推动高端材料国产化
中国碳纤维头盔行业市场规模及未来发展趋势

190
192
193
197
200
202

目   录                                         Contents

目   录                                         Contents

钠电硬碳负极——制造工艺及技术路线盘点
科学家带来制造锂离子电池电极的新方法
电力调度元宇宙:引领自动化技术体系变革
拓邦发布钠离子电池:-40℃放电容量近80%
全国首套煤矿智能化培训系统通过鉴定
GIA发现最大的DVD实验室培育钻石
金刚石散热:华为用于芯片散热的复合导热材料
麻省理工学院开发出微小的金刚石转子
尖端金刚石传感器
日产希望完全用碳纤维制造发动机,已申请相关专利
BASF新型生物降解改性淋膜料
“新型超细纤维复合材料”项目取得突破
全面了解日本帝人碳纤维机器复合材料
日本东丽:生物质废料来生产可持续纤维
国产新型离子膜问世
世界上第一套彩色碳纤维复合材料自行车车轮
NCAMP认证日本帝人碳纤维增强热塑性塑料
Tencate推出安全,手感良好且外观出色的面料
智能高分子材料
碳纤维合金风扇叶片

227
233
234
236
237238
239
240
244
246
249
251
253
256
257258
259
260
261
263

204
206
208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22
224
225

颗粒硅崛起
全球最大海上光伏项目科研启动
26.81%!创造晶体硅太阳电池世界最高效率
超30%!光伏转化效率有望革命性提升
太空用电自由!中国空间站装上4个“巨型翅膀”
首次突破30%要能钙钛矿叠层大面积效率破纪录
728.4W!通威THC组件功率创造新纪录
传艺科技:钠离子电池已实现订单和销售收入
航微能源:静默式储能一体机正式推出
IBC光伏电池行业转型需要TBC+HBC技术路径
双面同时涂布方案赋能钠电量产
贝特瑞发布钠离子电池硬炭负极材料
燃料电池的可回收性和可持续性方面获进展

技术前沿

专业评论

特定对象调研-隆基
构筑协同创新生态 创建零碳绿能世界
AI将与新能源系统产生“光合作用”
光伏TOPCon:工艺设备投资和技术产能规划
从全球榜单看光伏变迁
碳中和背景下的能源科技发展态势
分布式光伏五大变数!
光伏一体化洪流凶猛,专业化企业日渐稀缺
隆基韩华达成专利交叉许可
太阳能技术——绝对光明的未来
产业调查│单晶硅片行业发展趋势
浅析新能源产业发展相关法律制度
欧盟“碳关税”来袭!相关企业抢先布局
打好打赢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储能发展的前景、技术要点和方向
2023年钠离子电池行业现状及前景分析
储能电芯发展四大趋势
光储一体化趋势
一文看懂储能电池产业链全景

266
269
270
272
276
280
285
289
298
301
304
306
309
315
320322
325
330
336

目   录                                         Contents

目   录                                         Contents

会展信息

410410
410
410
411
411
411
411

第三届江苏光储产业发展论坛
2023国际先进功能材料高峰论坛
中国材料大会2022—2023
2023第8届中国先进材料产业博览会
2023贵州国际太阳能光伏产业博览会
2023中国国际过滤材料展览会
第十五届中国(无锡)国际新能源大会
2023第二十届上海国际非织造材料展览会

电力辅助服务将成为储能额主要盈利渠道
钠电池如何穿越周期走向“钠锂协同”
光储行业瞬息万变,企业如何持续发力
2023充电基础设施加速建设规划部署
值得关注的电池储能技术三大趋势
电池技术迭代简述
机防灭火材料在大采高自燃条件的研究与应用
什么时候实验室培育钻石销量会占主导地位?
纳米滤材——在畜牧业与空气过滤器的应用
生物降解塑料产业及应用前景分析

348
351
355
358
361
364
368
370
374
378

权威
之声

AUTHORITY
VOICE 

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是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重要抓手,有利于形成协同创新、人才集聚、降本增效等规模效应和竞争优势。要把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摆到更加突出位置,坚持全国一盘棋,引导各地发挥比较优势,在专业化、差异化、特色化上下功夫,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要统筹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促进技术创新和转化应用,推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壮大优质企业群体,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着力营造产业发展的良好生态。

——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党组书记     李强

权威之声

光伏行业

4月27日,从首届电力行业科技创新大会上了解到,至一季度末,我国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比首次超过50%,达到50.5%,标志着电力行业“双碳”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历史性超越

来源:中国能源报、央视新闻客户端

截至3月底,我国发电装机容量达26.2亿千瓦,位居世界第一。
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13.3亿千瓦,同比增长15.9%,占总装机容量比重首次超过50%,达50.5%,接近美国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的3倍。
这些非化石能源中,并网太阳能发电4.3亿千瓦、并网风电3.76亿千瓦、水电等其他非化石能源5.24亿千瓦。
风电、光伏、水电发电装机容量均居世界首位。
同时,一季度非化石能源的发电量也不断提升,同比增长8.9%,占总发电量比重达33.6%,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规划发展部主任张琳表示,目前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跻身世界前列,水力、风力、太阳能发电技术也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可以为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提供持续动能。
据了解,2023年全年我国新增发电装机规模将达2.5亿千瓦,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投产1.8亿千瓦,新投产的总发电装机规模以及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规模都将再创历史新高。

我国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比首次超过50%。

权威之声

光伏行业

33.6%,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规划发展部主任张琳表示,目前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跻身世界前列,水力、风力、太阳能发电技术也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可以为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提供持续动能。
据了解,2023年全年我国新增发电装机规模将达2.5亿千瓦,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投产1.8亿千瓦,新投产的总发电装机规模以及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规模都将再创历史新高。

权威之声

光伏行业

实现“双碳”目标,能源是源头,工业是重点。中国首创的零碳产业园模式,不仅为工业脱碳提供了新思路,而且解决了经济发展与减碳转型约束的矛盾。自2022年4月,全球首个零碳产业园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建成投产以来,零碳园区、近零碳产业园等概念纷纷被提出,地方政府、企业和社会团体热情高涨。
为了扎实推进零碳产业园落地,形成可执行、可参照、可复制的规范标准,内蒙古自治区继去年年底发布《绿色电力应用评价方法》地方标准后,《零碳产业园区建设规范》地方标准3月8日发布,将于4月28日正式实施,加上即将正式发布的《零碳产业园计量评价规范》地方标准,将形成零碳产业园相关的完整地方标准体系。
形成零碳产业园系统地方标准
依托零碳产业园实践,内蒙古从顶层设计到计量基础,率先打造了引领国际要求的零碳园区标准体系,从规划布局、统计核算、减排路径、评估改进、信息披露等方面为零碳产业园的建设提供统一、清晰的前瞻性指导。
《零碳产业园区建设规范》对零碳园区的建设提出了整体的方向性指导,是零碳产业园标准体系的支撑基础。该标准给出了以零碳为最终目标的产业园区的建设原则、园区主要系统构成、建设中的重点工作、运维管理等内容。比如,对于低碳/零碳能源系统,《规范》就要求零碳产业园在保证安全、质量的前提下优先使用可再生能源,零碳园区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应不低于80%。
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标准化处处长费毅表示:“此次发布的《零碳产业园区建设规范》结合了政企研的强大力量,参考了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的实践经验,从零碳产业园的建设、管理、运营等方面做了详细的规定,形成零碳产业园建设的系统地方标准,将对促进我区能源和工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产生重要意义。”
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经济运行局副局长强华表示:“《零碳产业园区建设规范》鼓励电力用户直接使用可再生能源,在此基础上还支持企业通过电力交易市场进行绿色电力交易,促进可再生能源就地就近消纳,这将是推动产业绿色低碳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首套“零碳产业园地方标准”出台

来源:能见

要系统构成、建设中的重点工作、运维管理等内容。比如,对于低碳/零碳能源系统,《规范》就要求零碳产业园在保证安全、质量的前提下优先使用可再生能源,零碳园区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应不低于80%。
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标准化处处长费毅表示:“此次发布的《零碳产业园区建设规范》结合了政企研的强大力量,参考了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的实践经验,从零碳产业园的建设、管理、运营等方面做了详细的规定,形成零碳产业园建设的系统地方标准,将对促进我区能源和工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产生重要意义。”
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经济运行局副局长强华表示:“《零碳产业园区建设规范》鼓励电力用户直接使用可再生能源,在此基础上还支持企业通过电力交易市场进行绿色电力交易,促进可再生能源就地就近消纳,这将是推动产业绿色低碳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计量是零碳园区碳排放、绿电测算的基础,《零碳产业园计量评价规范》与《绿色电力应用评价方法》为解决直接、间接碳排放以及绿色电力应用过程中的核算评价这一核心问题开创性地提供了标准化程序和方法。内蒙古即将发布的《零碳产业园计量评价规范》地方标准解决了零碳产业园建设成果如何评价的难题,是零碳产业园整个碳排放的测量的基础。去年年底发布的《绿色电力应用评价方法》是国内绿色电力领域具有重要实用价值的标准化成果创新和突破。
“内蒙古发布的这套零碳产业园系列地方标准,既确保了在基本标准化思想和原则的基础上与国际标准规范的协调一致,又充分借鉴了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建设和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实践经验,是目前第一套由地方政府发布的零碳产业园系列地方标准,填补了国内在零碳园区建设、绿色电力评价领域的标准空白,为自治区零碳园区建设和改造提供了科学依据,对于推动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快速发展,进而促进自治区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支撑作用,也使得低碳/零碳产业园在全国、全球的快速复制有据可依、有的放矢。”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负责该系列标准起草工作组表示。
内蒙古引领零碳产业园建设
作为国家重要能源基地,内蒙古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中发挥重大作用,同时致力于推动能源和工业的绿色低碳转型,有序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借助当地丰富的风光资源,内蒙古致力于打造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因地制宜建设零碳产业园,打造绿色新工业体系。以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为例,该园区是鄂尔多斯政府携手远景科技集团打造,于2022年4月建成投产,是全球首个零碳产业园。
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创新地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零碳数字操作系统和绿色新工业集群三大支柱,到 2025 年助力当地实现 3000 亿元绿色新工业产值,创造 10万个绿色高科技岗位,实现1亿吨二氧化碳年减排目标。
“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电力系统,打造绿色制造产业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央对各地区,特别是高碳排地区提出要求。依托零碳产业园,内蒙古可以完成可再生能源就地生产与消纳,吸引企业落地,形成产业聚合生态,推动地方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基于零碳产业园建设的实践,内蒙古在全国率先制定了零碳产业园的地方标准,将加速零碳产业园落地,助力内蒙古绿色可持续发展。” 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零碳产业园被业界称为“绿色新工业体系”的摇篮和载体,内蒙古鄂尔多斯也作为零碳产业园先行先试区积累丰富经验。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已入选COP27《2022企业气候行动案例集》,并作为唯一中国案例被写进世界经济论坛《产业集群向净零排放转型》报告,为推动产业集群零碳转型、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贡献中国智慧。

权威之声

光伏行业

业体系。以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为例,该园区是鄂尔多斯政府携手远景科技集团打造,于2022年4月建成投产,是全球首个零碳产业园。
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创新地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零碳数字操作系统和绿色新工业集群三大支柱,到 2025 年助力当地实现 3000 亿元绿色新工业产值,创造 10万个绿色高科技岗位,实现1亿吨二氧化碳年减排目标。
“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电力系统,打造绿色制造产业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央对各地区,特别是高碳排地区提出要求。依托零碳产业园,内蒙古可以完成可再生能源就地生产与消纳,吸引企业落地,形成产业聚合生态,推动地方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基于零碳产业园建设的实践,内蒙古在全国率先制定了零碳产业园的地方标准,将加速零碳产业园落地,助力内蒙古绿色可持续发展。” 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零碳产业园被业界称为“绿色新工业体系”的摇篮和载体,内蒙古鄂尔多斯也作为零碳产业园先行先试区积累丰富经验。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已入选COP27《2022企业气候行动案例集》,并作为唯一中国案例被写进世界经济论坛《产业集群向净零排放转型》报告,为推动产业集群零碳转型、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贡献中国智慧。

权威之声

光伏行业

权威之声

光伏行业

国资委:央企加大新能源投资,加快绿色转型

来源:国资小新

5月1日,《求是》杂志刊发国务院国资委党委署名文章《深学细悟笃行 为强国建设贡献国资央企力量》。
文章强调,中央企业要充分发挥产业发展引领作用,加大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绿色环保等产业投资力度,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等领域加快补短锻长,增强标准、品牌、商业模式、产业生态塑造能力,加快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优化全球产业链布局,更好支撑带动产业链循环畅通。充分发挥安全支撑保障作用,加强国防科技工业能力建设,推进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国内勘探和增储上产,提升种子自主可控和粮源掌控能力,加大通信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强化对主干电网、主干管网和国家水网等网络的布局,加快关键大通道和重要枢纽建设,有效发挥支撑托底作用。全文如下:
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动员全党同志为完成党的中心任务而团结奋斗所作的重大部署。党的二十大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重大战略部署。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顶梁柱,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肩负重要使命。国务院国资委和中央企业要以深入开展主题教育为契机,在深学细悟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下更大功夫,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奋力谱写国资央企新篇章。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国资央企一切工作的行动指南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国资国企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国资国企工作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是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国资央企一切工作的行动指南。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明确新时代国有企业地位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关系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巩固,关系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能力,关系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公有制主体地位不能动摇,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能动摇,这是保证我国各族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制度性保证,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保证。国有企业地位重要、作用关键、不可替代,必须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
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明确国有企业的根本政治保证。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10月10日出席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并作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国有企业还要不要、国有企业要不要加强党的建设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刻指出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强调坚持“两个一以贯之”,在关键时刻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正本清源、举旗定向。
统筹两个大局,明确国有企业的使命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有企业要做落实新发展理念的排头兵、做创新驱动发展的排头兵、做实施国家重大战略的排头兵;中央企业等国有企业要勇当原创技术的“策源地”、现代产业链的“链长”。这些重要论述,为国资央企紧紧围绕党之大计、国之大计谋划推进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坚持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明确搞好国有企业的方法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要有利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这些重要论述,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国资央企工作提供了科学行动指南。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体系科学完整、内容博大精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国企篇章。国资央企开展主题教育,要坚持全面学和重点学相结合,完善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的全链条制度体系,养成在吃透党中央精神前提下开展工作的习惯,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当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践行者。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新时代国资央企工作取得重大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资央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推动国资央企工作发生了重大变化、取得了显著成就。
新时代国资央企取得重大政治成果,姓党为民的政治本色更加彰显。党对中央企业的领导全面加强。中央企业不断完善“第一议题”、“看齐对标”等制度;持续深化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专题编印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重要论述“两个摘编”、“一个读本”;连续6年开展党建责任制考核,推动基层党建标准化、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常态化开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情况“回头看”,严明政治纪律、严肃政治规矩、强化政治监督,大力纠“四风”、树新风,深化巡视整改,开展靠企吃企专项整治,持续加大反腐力度,国资央企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巩固发展。
新时代国资央企取得重大发展成果,稳定经济社会大局的顶梁柱、压舱石作用充分发挥。高质量发展导向鲜明树立,中央企业综合实力和经营效益迈上新台阶,2012—2022年资产总额从31万亿元增长到81万亿元,利润总额从1.3万亿元增长到2.6万亿元;2022年营业收入利润率为6.8%,比2012年提高1.8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为76.3万元/人,比2012年增长84.2%。高质量发展动能显著增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完善企业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取得以载人航天、北斗导航、5G应用、国产航母、港珠澳大桥、白鹤滩水电站等为代表的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重大成果和标志性工程。高质量发展基础更加坚实,积极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党的十八大以来累计有27组49家中央企业实施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落后产能加快淘汰,非主业非优势业务和低效无效资产有序退出,中央企业在涉及国家安全、国计民生等领域的布局比重超过70%,主业投资占比和从事主业的子企业数量占比均超过90%,近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均投资增速超过20%。
新时代国资央企取得重大改革成果,成功打造了一批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新国企。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全面贯彻“两个一以贯之”,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中央企业集团层面及1.26万户重要子企业全面制定党委(党组)前置研究事项清单,董事会应建尽建全面完成并基本实现外部董事占多数,现代公司治理机制加快健全。公司制改制全面完成,对中央企业各级企业的功能界定分类首次实现,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加快扫尾,促进国有企业更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企业活力效率得到明显提升,三项制度改革大面积、多层级破冰破局。截至2022年底,中央企业管理人员竞争上岗7.4万人、占比超过6成,各级企业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的管理人员3.8万人,已开展中长期激励的中央企业子企业为5750户、累计激励36.8万人次,一批老国企焕发新生机,一批现代新国企加速成长。
新时代国资央企取得重大成就,有力保障了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充分发挥。国资央企积极发挥在经济社会发展上的保障作用。坚决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累计投入和引进帮扶资金近千亿元,定点帮扶的248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部脱贫摘帽。克服困难、集中资源做好煤电油气等产品保供稳价,有力维护人民群众供电、供气、供暖安全。2013年以来,累计上缴税费18.2万亿元、约占全国税收收入的1/7,上交国有资本收益1.3万亿元,向社保基金划转国有资本1.2万亿元。国资央企积极发挥在落实国家重大战略上的支撑作用。聚焦服务国家区域重大战略,积极推进央地合作,累计签署战略合作项目协议4478个;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目前中央企业境外机构和项目超过8000个、资产总额近8万亿元,中老铁路、希腊比雷埃夫斯港等一批标志性工程成功落地,高铁、核电等一批高质量产品走出国门。国资央企积极发挥在应对重大风险挑战中的骨干作用。中央企业在抗击新冠疫情、应对重大自然灾害中挺身而出、逆行出征,在建党百年、北京冬奥等重大活动中全力提供高质量服务,关键时刻充分彰显大国重器的责任担当。
新时代10年国资央企改革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充分印证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伟力,使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开展主题教育的重大意义。
三、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奋力谱写新时代新征程国资央企新篇章
国资央企深入开展这次主题教育,必须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4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二十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的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国有经济管理有力支持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意见》等,对加强和改进国有经济管理,立足新时代新征程国有经济肩负的使命任务和功能定位,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维护国家安全作出重要部署。国资央企要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坚定当好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把准方向、守正创新、真抓实干,在新征程上奋力谱写国资央企改革发展新篇章。
切实抓好主题教育重大政治任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国资央企要以日新日进的态度抓好理论学习,原原本本、系统学习《习近平著作选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等重要文献,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创造性执行能力,在思想淬炼、深学深信中找到治企强企良方、凝聚奋进力量。以刀刃向内的自觉抓好检视整改,坚持边学习、边对照、边检视、边整改,强化党性分析,列出问题清单,动真碰硬整改,从严开展干部队伍教育整顿,以严肃教育纯洁思想、以严格整顿纯洁组织,打造政治过硬、本领过硬、廉洁过硬的队伍。以求真务实的作风抓好调查研究,大兴调查研究,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找准真问题,真解决问题,更好服务发展所需、改革所急,回应企业所盼、民心所向,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和工作实绩。
切实抓好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当前,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国资央企要立足新时代新征程国有经济肩负的使命任务和功能定位,牢牢把握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这个总目标,牢牢把握坚持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这个总原则,牢牢把握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这个总要求,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要保持战略定力,始终聚焦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两个途径”,坚守实体经济根基,端稳主责主业饭碗,切实把重点重心放到转变发展方式、提高效率效益上来,不图虚名、不打“擦边球”、不挣不该挣的钱,加快解决科技、人才、效率、品牌等方面突出问题,提升高质量发展能力水平。要确保行动有力,着力打好党建引领、价值创造、科技自强、深化改革、优化布局、完善监管、守牢底线“七套组合拳”,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以企业实力增强综合国力,坚定成为我们党赢得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胜利的战略基石。
切实抓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任务,充分发挥中央企业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国资央企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骨干作用,突出科技产出、科技成果、科技转化、科技产业,加快构建以实效为导向的科技创新工作体系,一体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坚定创新突破信心,从技术供给和需求牵引双向发力,紧盯重点产业链供应链“卡脖子”难题,集中力量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最大限度形成合力,着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充分发挥产业发展引领作用,加大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绿色环保等产业投资力度,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等领域加快补短锻长,增强标准、品牌、商业模式、产业生态塑造能力,加快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优化全球产业链布局,更好支撑带动产业链循环畅通。充分发挥安全支撑保障作用,加强国防科技工业能力建设,推进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国内勘探和增储上产,提升种子自主可控和粮源掌控能力,加大通信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强化对主干电网、主干管网和国家水网等网络的布局,加快关键大通道和重要枢纽建设,有效发挥支撑托底作用。
新蓝图使命在肩,新征程催人奋进。国资央企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触及灵魂学思想、永葆忠诚强党性、牢记使命重实践、真抓实干建新功,奋力推动新时代新征程国资央企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权威之声

光伏行业

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肩负重要使命。国务院国资委和中央企业要以深入开展主题教育为契机,在深学细悟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下更大功夫,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奋力谱写国资央企新篇章。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国资央企一切工作的行动指南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国资国企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国资国企工作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是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国资央企一切工作的行动指南。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明确新时代国有企业地位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关系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巩固,关系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能力,关系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公有制主体地位不能动摇,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能动摇,这是保证我国各族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制度性保证,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保证。国有企业地位重要、作用关键、不可替代,必须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
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明确国有企业的根本政治保证。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10月10日出席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并作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国有企业还要不要、国有企业要不要加强党的建设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刻指出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强调坚持“两个一以贯之”,在关键时刻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正本清源、举旗定向。
统筹两个大局,明确国有企业的使命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有企业要做落实新发展理念的排头兵、做创新驱动发展的排头兵、做实施国家重大战略的排头兵;中央企业等国有企业要勇当原创技术的“策源地”、现代产业链的“链长”。这些重要论述,为国资央企紧紧围绕党之大计、国之大计谋划推进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坚持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明确搞好国有企业的方法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要有利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这些重要论述,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国资央企工作提供了科学行动指南。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体系科学完整、内容博大精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国企篇章。国资央企开展主题教育,要坚持全面学和重点学相结合,完善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的全链条制度体系,养成在吃透党中央精神前提下开展工作的习惯,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当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践行者。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新时代国资央企工作取得重大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资央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推动国资央企工作发生了重大变化、取得了显著成就。
新时代国资央企取得重大政治成果,姓党为民的政治本色更加彰显。党对中央企业的领导全面加强。中央企业不断完善“第一议题”、“看齐对标”等制度;持续深化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专题编印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重要论述“两个摘编”、“一个读本”;连续6年开展党建责任制考核,推动基层党建标准化、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常态化开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情况“回头看”,严明政治纪律、严肃政治规矩、强化政治监督,大力纠“四风”、树新风,深化巡视整改,开展靠企吃企专项整治,持续加大反腐力度,国资央企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巩固发展。
新时代国资央企取得重大发展成果,稳定经济社会大局的顶梁柱、压舱石作用充分发挥。高质量发展导向鲜明树立,中央企业综合实力和经营效益迈上新台阶,2012—2022年资产总额从31万亿元增长到81万亿元,利润总额从1.3万亿元增长到2.6万亿元;2022年营业收入利润率为6.8%,比2012年提高1.8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为76.3万元/人,比2012年增长84.2%。高质量发展动能显著增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完善企业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取得以载人航天、北斗导航、5G应用、国产航母、港珠澳大桥、白鹤滩水电站等为代表的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重大成果和标志性工程。高质量发展基础更加坚实,积极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党的十八大以来累计有27组49家中央企业实施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落后产能加快淘汰,非主业非优势业务和低效无效资产有序退出,中央企业在涉及国家安全、国计民生等领域的布局比重超过70%,主业投资占比和从事主业的子企业数量占比均超过90%,近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均投资增速超过20%。
新时代国资央企取得重大改革成果,成功打造了一批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新国企。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全面贯彻“两个一以贯之”,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中央企业集团层面及1.26万户重要子企业全面制定党委(党组)前置研究事项清单,董事会应建尽建全面完成并基本实现外部董事占多数,现代公司治理机制加快健全。公司制改制全面完成,对中央企业各级企业的功能界定分类首次实现,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加快扫尾,促进国有企业更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企业活力效率得到明显提升,三项制度改革大面积、多层级破冰破局。截至2022年底,中央企业管理人员竞争上岗7.4万人、占比超过6成,各级企业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的管理人员3.8万人,已开展中长期激励的中央企业子企业为5750户、累计激励36.8万人次,一批老国企焕发新生机,一批现代新国企加速成长。
新时代国资央企取得重大成就,有力保障了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充分发挥。国资央企积极发挥在经济社会发展上的保障作用。坚决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累计投入和引进帮扶资金近千亿元,定点帮扶的248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部脱贫摘帽。克服困难、集中资源做好煤电油气等产品保供稳价,有力维护人民群众供电、供气、供暖安全。2013年以来,累计上缴税费18.2万亿元、约占全国税收收入的1/7,上交国有资本收益1.3万亿元,向社保基金划转国有资本1.2万亿元。国资央企积极发挥在落实国家重大战略上的支撑作用。聚焦服务国家区域重大战略,积极推进央地合作,累计签署战略合作项目协议4478个;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目前中央企业境外机构和项目超过8000个、资产总额近8万亿元,中老铁路、希腊比雷埃夫斯港等一批标志性工程成功落地,高铁、核电等一批高质量产品走出国门。国资央企积极发挥在应对重大风险挑战中的骨干作用。中央企业在抗击新冠疫情、应对重大自然灾害中挺身而出、逆行出征,在建党百年、北京冬奥等重大活动中全力提供高质量服务,关键时刻充分彰显大国重器的责任担当。
新时代10年国资央企改革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充分印证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伟力,使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开展主题教育的重大意义。
三、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奋力谱写新时代新征程国资央企新篇章
国资央企深入开展这次主题教育,必须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4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二十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的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国有经济管理有力支持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意见》等,对加强和改进国有经济管理,立足新时代新征程国有经济肩负的使命任务和功能定位,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维护国家安全作出重要部署。国资央企要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坚定当好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把准方向、守正创新、真抓实干,在新征程上奋力谱写国资央企改革发展新篇章。
切实抓好主题教育重大政治任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国资央企要以日新日进的态度抓好理论学习,原原本本、系统学习《习近平著作选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等重要文献,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创造性执行能力,在思想淬炼、深学深信中找到治企强企良方、凝聚奋进力量。以刀刃向内的自觉抓好检视整改,坚持边学习、边对照、边检视、边整改,强化党性分析,列出问题清单,动真碰硬整改,从严开展干部队伍教育整顿,以严肃教育纯洁思想、以严格整顿纯洁组织,打造政治过硬、本领过硬、廉洁过硬的队伍。以求真务实的作风抓好调查研究,大兴调查研究,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找准真问题,真解决问题,更好服务发展所需、改革所急,回应企业所盼、民心所向,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和工作实绩。
切实抓好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当前,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国资央企要立足新时代新征程国有经济肩负的使命任务和功能定位,牢牢把握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这个总目标,牢牢把握坚持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这个总原则,牢牢把握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这个总要求,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要保持战略定力,始终聚焦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两个途径”,坚守实体经济根基,端稳主责主业饭碗,切实把重点重心放到转变发展方式、提高效率效益上来,不图虚名、不打“擦边球”、不挣不该挣的钱,加快解决科技、人才、效率、品牌等方面突出问题,提升高质量发展能力水平。要确保行动有力,着力打好党建引领、价值创造、科技自强、深化改革、优化布局、完善监管、守牢底线“七套组合拳”,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以企业实力增强综合国力,坚定成为我们党赢得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胜利的战略基石。
切实抓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任务,充分发挥中央企业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国资央企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骨干作用,突出科技产出、科技成果、科技转化、科技产业,加快构建以实效为导向的科技创新工作体系,一体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坚定创新突破信心,从技术供给和需求牵引双向发力,紧盯重点产业链供应链“卡脖子”难题,集中力量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最大限度形成合力,着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充分发挥产业发展引领作用,加大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绿色环保等产业投资力度,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等领域加快补短锻长,增强标准、品牌、商业模式、产业生态塑造能力,加快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优化全球产业链布局,更好支撑带动产业链循环畅通。充分发挥安全支撑保障作用,加强国防科技工业能力建设,推进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国内勘探和增储上产,提升种子自主可控和粮源掌控能力,加大通信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强化对主干电网、主干管网和国家水网等网络的布局,加快关键大通道和重要枢纽建设,有效发挥支撑托底作用。
新蓝图使命在肩,新征程催人奋进。国资央企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触及灵魂学思想、永葆忠诚强党性、牢记使命重实践、真抓实干建新功,奋力推动新时代新征程国资央企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权威之声

光伏行业

代企业制度;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要有利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这些重要论述,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国资央企工作提供了科学行动指南。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体系科学完整、内容博大精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国企篇章。国资央企开展主题教育,要坚持全面学和重点学相结合,完善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的全链条制度体系,养成在吃透党中央精神前提下开展工作的习惯,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当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践行者。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新时代国资央企工作取得重大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资央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推动国资央企工作发生了重大变化、取得了显著成就。
新时代国资央企取得重大政治成果,姓党为民的政治本色更加彰显。党对中央企业的领导全面加强。中央企业不断完善“第一议题”、“看齐对标”等制度;持续深化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专题编印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重要论述“两个摘编”、“一个读本”;连续6年开展党建责任制考核,推动基层党建标准化、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常态化开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情况“回头看”,严明政治纪律、严肃政治规矩、强化政治监督,大力纠“四风”、树新风,深化巡视整改,开展靠企吃企专项整治,持续加大反腐力度,国资央企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巩固发展。
新时代国资央企取得重大发展成果,稳定经济社会大局的顶梁柱、压舱石作用充分发挥。高质量发展导向鲜明树立,中央企业综合实力和经营效益迈上新台阶,2012—2022年资产总额从31万亿元增长到81万亿元,利润总额从1.3万亿元增长到2.6万亿元;2022年营业收入利润率为6.8%,比2012年提高1.8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为76.3万元/人,比2012年增长84.2%。高质量发展动能显著增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完善企业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取得以载人航天、北斗导航、5G应用、国产航母、港珠澳大桥、白鹤滩水电站等为代表的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重大成果和标志性工程。高质量发展基础更加坚实,积极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党的十八大以来累计有27组49家中央企业实施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落后产能加快淘汰,非主业非优势业务和低效无效资产有序退出,中央企业在涉及国家安全、国计民生等领域的布局比重超过70%,主业投资占比和从事主业的子企业数量占比均超过90%,近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均投资增速超过20%。
新时代国资央企取得重大改革成果,成功打造了一批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新国企。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全面贯彻“两个一以贯之”,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中央企业集团层面及1.26万户重要子企业全面制定党委(党组)前置研究事项清单,董事会应建尽建全面完成并基本实现外部董事占多数,现代公司治理机制加快健全。公司制改制全面完成,对中央企业各级企业的功能界定分类首次实现,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加快扫尾,促进国有企业更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企业活力效率得到明显提升,三项制度改革大面积、多层级破冰破局。截至2022年底,中央企业管理人员竞争上岗7.4万人、占比超过6成,各级企业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的管理人员3.8万人,已开展中长期激励的中央企业子企业为5750户、累计激励36.8万人次,一批老国企焕发新生机,一批现代新国企加速成长。
新时代国资央企取得重大成就,有力保障了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充分发挥。国资央企积极发挥在经济社会发展上的保障作用。坚决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累计投入和引进帮扶资金近千亿元,定点帮扶的248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部脱贫摘帽。克服困难、集中资源做好煤电油气等产品保供稳价,有力维护人民群众供电、供气、供暖安全。2013年以来,累计上缴税费18.2万亿元、约占全国税收收入的1/7,上交国有资本收益1.3万亿元,向社保基金划转国有资本1.2万亿元。国资央企积极发挥在落实国家重大战略上的支撑作用。聚焦服务国家区域重大战略,积极推进央地合作,累计签署战略合作项目协议4478个;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目前中央企业境外机构和项目超过8000个、资产总额近8万亿元,中老铁路、希腊比雷埃夫斯港等一批标志性工程成功落地,高铁、核电等一批高质量产品走出国门。国资央企积极发挥在应对重大风险挑战中的骨干作用。中央企业在抗击新冠疫情、应对重大自然灾害中挺身而出、逆行出征,在建党百年、北京冬奥等重大活动中全力提供高质量服务,关键时刻充分彰显大国重器的责任担当。
新时代10年国资央企改革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充分印证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伟力,使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开展主题教育的重大意义。
三、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奋力谱写新时代新征程国资央企新篇章
国资央企深入开展这次主题教育,必须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4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二十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的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国有经济管理有力支持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意见》等,对加强和改进国有经济管理,立足新时代新征程国有经济肩负的使命任务和功能定位,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维护国家安全作出重要部署。国资央企要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坚定当好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把准方向、守正创新、真抓实干,在新征程上奋力谱写国资央企改革发展新篇章。
切实抓好主题教育重大政治任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国资央企要以日新日进的态度抓好理论学习,原原本本、系统学习《习近平著作选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等重要文献,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创造性执行能力,在思想淬炼、深学深信中找到治企强企良方、凝聚奋进力量。以刀刃向内的自觉抓好检视整改,坚持边学习、边对照、边检视、边整改,强化党性分析,列出问题清单,动真碰硬整改,从严开展干部队伍教育整顿,以严肃教育纯洁思想、以严格整顿纯洁组织,打造政治过硬、本领过硬、廉洁过硬的队伍。以求真务实的作风抓好调查研究,大兴调查研究,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找准真问题,真解决问题,更好服务发展所需、改革所急,回应企业所盼、民心所向,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和工作实绩。
切实抓好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当前,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国资央企要立足新时代新征程国有经济肩负的使命任务和功能定位,牢牢把握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这个总目标,牢牢把握坚持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这个总原则,牢牢把握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这个总要求,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要保持战略定力,始终聚焦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两个途径”,坚守实体经济根基,端稳主责主业饭碗,切实把重点重心放到转变发展方式、提高效率效益上来,不图虚名、不打“擦边球”、不挣不该挣的钱,加快解决科技、人才、效率、品牌等方面突出问题,提升高质量发展能力水平。要确保行动有力,着力打好党建引领、价值创造、科技自强、深化改革、优化布局、完善监管、守牢底线“七套组合拳”,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以企业实力增强综合国力,坚定成为我们党赢得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胜利的战略基石。
切实抓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任务,充分发挥中央企业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国资央企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骨干作用,突出科技产出、科技成果、科技转化、科技产业,加快构建以实效为导向的科技创新工作体系,一体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坚定创新突破信心,从技术供给和需求牵引双向发力,紧盯重点产业链供应链“卡脖子”难题,集中力量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最大限度形成合力,着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充分发挥产业发展引领作用,加大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绿色环保等产业投资力度,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等领域加快补短锻长,增强标准、品牌、商业模式、产业生态塑造能力,加快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优化全球产业链布局,更好支撑带动产业链循环畅通。充分发挥安全支撑保障作用,加强国防科技工业能力建设,推进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国内勘探和增储上产,提升种子自主可控和粮源掌控能力,加大通信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强化对主干电网、主干管网和国家水网等网络的布局,加快关键大通道和重要枢纽建设,有效发挥支撑托底作用。
新蓝图使命在肩,新征程催人奋进。国资央企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触及灵魂学思想、永葆忠诚强党性、牢记使命重实践、真抓实干建新功,奋力推动新时代新征程国资央企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权威之声

光伏行业

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党的十八大以来累计有27组49家中央企业实施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落后产能加快淘汰,非主业非优势业务和低效无效资产有序退出,中央企业在涉及国家安全、国计民生等领域的布局比重超过70%,主业投资占比和从事主业的子企业数量占比均超过90%,近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均投资增速超过20%。
新时代国资央企取得重大改革成果,成功打造了一批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新国企。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全面贯彻“两个一以贯之”,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中央企业集团层面及1.26万户重要子企业全面制定党委(党组)前置研究事项清单,董事会应建尽建全面完成并基本实现外部董事占多数,现代公司治理机制加快健全。公司制改制全面完成,对中央企业各级企业的功能界定分类首次实现,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加快扫尾,促进国有企业更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企业活力效率得到明显提升,三项制度改革大面积、多层级破冰破局。截至2022年底,中央企业管理人员竞争上岗7.4万人、占比超过6成,各级企业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的管理人员3.8万人,已开展中长期激励的中央企业子企业为5750户、累计激励36.8万人次,一批老国企焕发新生机,一批现代新国企加速成长。
新时代国资央企取得重大成就,有力保障了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充分发挥。国资央企积极发挥在经济社会发展上的保障作用。坚决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累计投入和引进帮扶资金近千亿元,定点帮扶的248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部脱贫摘帽。克服困难、集中资源做好煤电油气等产品保供稳价,有力维护人民群众供电、供气、供暖安全。2013年以来,累计上缴税费18.2万亿元、约占全国税收收入的1/7,上交国有资本收益1.3万亿元,向社保基金划转国有资本1.2万亿元。国资央企积极发挥在落实国家重大战略上的支撑作用。聚焦服务国家区域重大战略,积极推进央地合作,累计签署战略合作项目协议4478个;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目前中央企业境外机构和项目超过8000个、资产总额近8万亿元,中老铁路、希腊比雷埃夫斯港等一批标志性工程成功落地,高铁、核电等一批高质量产品走出国门。国资央企积极发挥在应对重大风险挑战中的骨干作用。中央企业在抗击新冠疫情、应对重大自然灾害中挺身而出、逆行出征,在建党百年、北京冬奥等重大活动中全力提供高质量服务,关键时刻充分彰显大国重器的责任担当。
新时代10年国资央企改革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充分印证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伟力,使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开展主题教育的重大意义。
三、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奋力谱写新时代新征程国资央企新篇章
国资央企深入开展这次主题教育,必须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4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二十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的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国有经济管理有力支持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意见》等,对加强和改进国有经济管理,立足新时代新征程国有经济肩负的使命任务和功能定位,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维护国家安全作出重要部署。国资央企要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坚定当好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把准方向、守正创新、真抓实干,在新征程上奋力谱写国资央企改革发展新篇章。
切实抓好主题教育重大政治任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国资央企要以日新日进的态度抓好理论学习,原原本本、系统学习《习近平著作选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等重要文献,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创造性执行能力,在思想淬炼、深学深信中找到治企强企良方、凝聚奋进力量。以刀刃向内的自觉抓好检视整改,坚持边学习、边对照、边检视、边整改,强化党性分析,列出问题清单,动真碰硬整改,从严开展干部队伍教育整顿,以严肃教育纯洁思想、以严格整顿纯洁组织,打造政治过硬、本领过硬、廉洁过硬的队伍。以求真务实的作风抓好调查研究,大兴调查研究,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找准真问题,真解决问题,更好服务发展所需、改革所急,回应企业所盼、民心所向,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和工作实绩。
切实抓好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当前,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国资央企要立足新时代新征程国有经济肩负的使命任务和功能定位,牢牢把握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这个总目标,牢牢把握坚持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这个总原则,牢牢把握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这个总要求,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要保持战略定力,始终聚焦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两个途径”,坚守实体经济根基,端稳主责主业饭碗,切实把重点重心放到转变发展方式、提高效率效益上来,不图虚名、不打“擦边球”、不挣不该挣的钱,加快解决科技、人才、效率、品牌等方面突出问题,提升高质量发展能力水平。要确保行动有力,着力打好党建引领、价值创造、科技自强、深化改革、优化布局、完善监管、守牢底线“七套组合拳”,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以企业实力增强综合国力,坚定成为我们党赢得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胜利的战略基石。
切实抓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任务,充分发挥中央企业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国资央企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骨干作用,突出科技产出、科技成果、科技转化、科技产业,加快构建以实效为导向的科技创新工作体系,一体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坚定创新突破信心,从技术供给和需求牵引双向发力,紧盯重点产业链供应链“卡脖子”难题,集中力量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最大限度形成合力,着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充分发挥产业发展引领作用,加大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绿色环保等产业投资力度,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等领域加快补短锻长,增强标准、品牌、商业模式、产业生态塑造能力,加快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优化全球产业链布局,更好支撑带动产业链循环畅通。充分发挥安全支撑保障作用,加强国防科技工业能力建设,推进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国内勘探和增储上产,提升种子自主可控和粮源掌控能力,加大通信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强化对主干电网、主干管网和国家水网等网络的布局,加快关键大通道和重要枢纽建设,有效发挥支撑托底作用。
新蓝图使命在肩,新征程催人奋进。国资央企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触及灵魂学思想、永葆忠诚强党性、牢记使命重实践、真抓实干建新功,奋力推动新时代新征程国资央企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权威之声

光伏行业

三、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奋力谱写新时代新征程国资央企新篇章
国资央企深入开展这次主题教育,必须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4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二十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的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国有经济管理有力支持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意见》等,对加强和改进国有经济管理,立足新时代新征程国有经济肩负的使命任务和功能定位,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维护国家安全作出重要部署。国资央企要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坚定当好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把准方向、守正创新、真抓实干,在新征程上奋力谱写国资央企改革发展新篇章。
切实抓好主题教育重大政治任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国资央企要以日新日进的态度抓好理论学习,原原本本、系统学习《习近平著作选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等重要文献,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创造性执行能力,在思想淬炼、深学深信中找到治企强企良方、凝聚奋进力量。以刀刃向内的自觉抓好检视整改,坚持边学习、边对照、边检视、边整改,强化党性分析,列出问题清单,动真碰硬整改,从严开展干部队伍教育整顿,以严肃教育纯洁思想、以严格整顿纯洁组织,打造政治过硬、本领过硬、廉洁过硬的队伍。以求真务实的作风抓好调查研究,大兴调查研究,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找准真问题,真解决问题,更好服务发展所需、改革所急,回应企业所盼、民心所向,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和工作实绩。
切实抓好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当前,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国资央企要立足新时代新征程国有经济肩负的使命任务和功能定位,牢牢把握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这个总目标,牢牢把握坚持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这个总原则,牢牢把握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这个总要求,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要保持战略定力,始终聚焦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两个途径”,坚守实体经济根基,端稳主责主业饭碗,切实把重点重心放到转变发展方式、提高效率效益上来,不图虚名、不打“擦边球”、不挣不该挣的钱,加快解决科技、人才、效率、品牌等方面突出问题,提升高质量发展能力水平。要确保行动有力,着力打好党建引领、价值创造、科技自强、深化改革、优化布局、完善监管、守牢底线“七套组合拳”,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以企业实力增强综合国力,坚定成为我们党赢得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胜利的战略基石。
切实抓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任务,充分发挥中央企业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国资央企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骨干作用,突出科技产出、科技成果、科技转化、科技产业,加快构建以实效为导向的科技创新工作体系,一体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坚定创新突破信心,从技术供给和需求牵引双向发力,紧盯重点产业链供应链“卡脖子”难题,集中力量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最大限度形成合力,着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充分发挥产业发展引领作用,加大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绿色环保等产业投资力度,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等领域加快补短锻长,增强标准、品牌、商业模式、产业生态塑造能力,加快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优化全球产业链布局,更好支撑带动产业链循环畅通。充分发挥安全支撑保障作用,加强国防科技工业能力建设,推进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国内勘探和增储上产,提升种子自主可控和粮源掌控能力,加大通信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强化对主干电网、主干管网和国家水网等网络的布局,加快关键大通道和重要枢纽建设,有效发挥支撑托底作用。
新蓝图使命在肩,新征程催人奋进。国资央企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触及灵魂学思想、永葆忠诚强党性、牢记使命重实践、真抓实干建新功,奋力推动新时代新征程国资央企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权威之声

光伏行业

人才、效率、品牌等方面突出问题,提升高质量发展能力水平。要确保行动有力,着力打好党建引领、价值创造、科技自强、深化改革、优化布局、完善监管、守牢底线“七套组合拳”,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以企业实力增强综合国力,坚定成为我们党赢得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胜利的战略基石。
切实抓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任务,充分发挥中央企业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国资央企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骨干作用,突出科技产出、科技成果、科技转化、科技产业,加快构建以实效为导向的科技创新工作体系,一体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坚定创新突破信心,从技术供给和需求牵引双向发力,紧盯重点产业链供应链“卡脖子”难题,集中力量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最大限度形成合力,着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充分发挥产业发展引领作用,加大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绿色环保等产业投资力度,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等领域加快补短锻长,增强标准、品牌、商业模式、产业生态塑造能力,加快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优化全球产业链布局,更好支撑带动产业链循环畅通。充分发挥安全支撑保障作用,加强国防科技工业能力建设,推进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国内勘探和增储上产,提升种子自主可控和粮源掌控能力,加大通信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强化对主干电网、主干管网和国家水网等网络的布局,加快关键大通道和重要枢纽建设,有效发挥支撑托底作用。
新蓝图使命在肩,新征程催人奋进。国资央企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触及灵魂学思想、永葆忠诚强党性、牢记使命重实践、真抓实干建新功,奋力推动新时代新征程国资央企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权威之声

光伏行业

数字化如何赋能分布式光伏户用业务全链条管理

来源:协合运维

协合新能源集团能源互联网中心总监、协合运维副总经理朱永峰受邀参加江西分布式光伏研讨会,在会上发表《户用光伏风险管控与资产增益——一站式数字化解决方案》的主题演讲,分享了协合运维在户用光伏业务中的全链条管理能力与数字化运营管控经验。
自进入“十四五”以来,户用光伏装机规模快速增长,已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2022年,在51.11GW的分布式新增装机中,户用光伏达到25.24GW,占比近一半,同比增长17.3%,刷新历史新高。
朱永峰表示,户用光伏的特点是“小而散”,且开发流程多、过程繁琐,运营管理困难,决定了其不同于集中式电站将设计、开发建设与运营管理各环节独立开展,而是多采用所有环节一体化的整合模式,即EPCM。加之目前户用规模不断壮大,资产持有者对于安全、合规建设和投产后的电量收益保障等方面提出了更多要求,对于全生命周期的全链条服务能力的需求日益增长。
而且,随着光伏产业规模化提升和发电技术的进步,光伏系统成本逐年下降。如何在有限的成本内开发建设,保证户用光伏电站全生命周期安全稳定运行,并实现资产盈利,成为当下及未来规模化开发趋势下,户用光伏业务管理面临的巨大挑战。
“显然,当服务管理的户数和规模不断增长,依靠传统‘堆人’的管理模式,户用业务将无法开展,数字化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朱永峰表示。
因此,依托在新能源行业16年的电站资产管理经验以及脱胎于电站运营商的全链条服务能力,协合运维系统性地梳理了从代理商加盟与管理、电站设计、开发建设到资产运营和资金管理各个环节中的主流程、风险控制点和关键考核点,覆盖项目开发期、建设期到运营期的各个业务环节,将现实场景中户用光伏业务流程建模、标准化,形成了全链路打通与全场景触达的户用光伏一站式数字化解决方案——PowerVilla。以标准化操作、全流程覆盖、全线上运转、强节点衔接为投资者投资高质量的户用电站保驾护航。

权威之声

光伏行业

条服务能力的需求日益增长。
而且,随着光伏产业规模化提升和发电技术的进步,光伏系统成本逐年下降。如何在有限的成本内开发建设,保证户用光伏电站全生命周期安全稳定运行,并实现资产盈利,成为当下及未来规模化开发趋势下,户用光伏业务管理面临的巨大挑战。
“显然,当服务管理的户数和规模不断增长,依靠传统‘堆人’的管理模式,户用业务将无法开展,数字化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朱永峰表示。
因此,依托在新能源行业16年的电站资产管理经验以及脱胎于电站运营商的全链条服务能力,协合运维系统性地梳理了从代理商加盟与管理、电站设计、开发建设到资产运营和资金管理各个环节中的主流程、风险控制点和关键考核点,覆盖项目开发期、建设期到运营期的各个业务环节,将现实场景中户用光伏业务流程建模、标准化,形成了全链路打通与全场景触达的户用光伏一站式数字化解决方案——PowerVilla。以标准化操作、全流程覆盖、全线上运转、强节点衔接为投资者投资高质量的户用电站保驾护航。
朱永峰介绍,PowerVilla实现了全流程自动化和全过程线上监管、存证、可追溯,有效降低各环节风险;资料全流程可审计,保障开发合规、建设合规;在资产管理上,制定标准化寻优方案、高效智慧运维,满足不同客户需求,同时建立收益补偿机制,实现了户用光伏投资安全、合规、高效、增益的目标。
此外,在资产运营过程中,面对大量的农户与电站,电费如何及时地收缴,并高效地完成约定的分配工作是一个新的挑战。PowerVilla打通了线上电费交易重要一环,实现了完整的电费划转、资金分账,让投资者高效且安全地运营管理成千上万的户用光伏资产。
朱永峰在演讲中还强调,户用光伏一站式数字化解决方案并不是仅仅提供数字化技术的软件平台,而是将多年户用业务经验抽解、沉淀后,将业务过程、质量监控、建设标准等纳入方案中,内生外延地与现实场景相融合,让户用业务全流程管理更贴合真实需求。目前,已为全国15个省份的数万个户用项目提供了全链条管理服务。
“十四五”期间,“双碳”目标叠加“乡村振兴”的高景气政策背景下,户用光伏开疆扩土的号角已经吹响,增长空间巨大。协合运维将持续以数字化赋能全生命周期资产管理服务,为客户提供安心、省心、放心的专业服务。

权威之声

光伏行业

可再生能源发展今年实现良好开局

贵州省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充分利用光照和荒山资源,大力发展风力、光伏发电项目。今年一季度,当地风、光可再生能源发电量2708.34万千瓦时,同比增长3.9%。南方电网全额消纳绿色电能,助力绿色产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图为该县风光农业发电项目现场。 陈厦华摄(人民视觉)
  在国家能源局日前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王大鹏介绍,今年以来,中国持续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重大水电项目和抽水蓄能建设,可再生能源发展实现了良好开局。截至一季度末,全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12.58亿千瓦。同时,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持续增长。一季度,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到594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4%,其中风电光伏发电量达342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7.8%。
  从发电装机类别看,一季度,全国风电新增并网容量1040万千瓦,其中陆上风电989万千瓦,海上风电51万千瓦。从新增装机分布看,“三北”地区占全国新增装机的67.7%。截至一季度末,全国风电累计装机达到3.76亿千瓦,同比增长11.8%,其中陆上风电3.45亿千瓦,海上风电3089万千瓦。全国风电平均利用率96.8%,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风电投资完成约249亿元,同比增长15%。
  光伏发电方面,一季度,全国光伏新增并网3366万千瓦,同比增长154.8%,其中集中式光伏发电1553万千瓦,分布式光伏发电1813万千瓦。截至一季度末,全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4.25亿千瓦,其中集中式光伏2.49亿千瓦,分布式光伏1.76亿千瓦。全国光伏发电利用率98%,同比提升0.7个百分点。太阳能发电投资完成522亿元,同比增长177.6%。
  今年以来,中国持续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王大鹏介绍,截至目前,第一批9705万千瓦基地项目已全面开工,项目并网工作正在积极推进,力争于今年年底前全部建成并网投产,第二批基地项目已陆续开工建设,第三批基地项目清单近期已正式印发实施。近期,国家能源局会同自然资源部、国家林草局联合印发《关于支持光伏发电产业发展 规范用地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光伏发电用地用林用草的相关政策规定,针对沙漠、戈壁、荒漠地区的大型光伏基地,提出“在严格保护生态前提下,鼓励在沙漠、戈壁、荒漠等区域选址建设大型光伏基地”,为大型光伏基地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土地要素保障。
  为更好支持绿色能源发展,王大鹏表示,国家能源局将积极推动“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的落地实施,根据发展新形势新要求加强政策供给。坚持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在积极推进大型基地建设的同时,组织开展“千家万户沐光行动”“千乡万村驭风行动”。同时,积极适应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的新要求,完善绿色电力证书制度,扩大绿证核发和交易范围,推动绿证核发全覆盖,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此外,将推动修订可再生能源法,为可再生能源高质量跃升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权威之声

光伏行业

  光伏发电方面,一季度,全国光伏新增并网3366万千瓦,同比增长154.8%,其中集中式光伏发电1553万千瓦,分布式光伏发电1813万千瓦。截至一季度末,全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4.25亿千瓦,其中集中式光伏2.49亿千瓦,分布式光伏1.76亿千瓦。全国光伏发电利用率98%,同比提升0.7个百分点。太阳能发电投资完成522亿元,同比增长177.6%。
  今年以来,中国持续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王大鹏介绍,截至目前,第一批9705万千瓦基地项目已全面开工,项目并网工作正在积极推进,力争于今年年底前全部建成并网投产,第二批基地项目已陆续开工建设,第三批基地项目清单近期已正式印发实施。近期,国家能源局会同自然资源部、国家林草局联合印发《关于支持光伏发电产业发展 规范用地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光伏发电用地用林用草的相关政策规定,针对沙漠、戈壁、荒漠地区的大型光伏基地,提出“在严格保护生态前提下,鼓励在沙漠、戈壁、荒漠等区域选址建设大型光伏基地”,为大型光伏基地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土地要素保障。
  为更好支持绿色能源发展,王大鹏表示,国家能源局将积极推动“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的落地实施,根据发展新形势新要求加强政策供给。坚持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在积极推进大型基地建设的同时,组织开展“千家万户沐光行动”“千乡万村驭风行动”。同时,积极适应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的新要求,完善绿色电力证书制度,扩大绿证核发和交易范围,推动绿证核发全覆盖,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此外,将推动修订可再生能源法,为可再生能源高质量跃升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权威之声

光伏行业

国家能源局:推动可再生能源重大工程建设

来源:中国证券报 

国家能源局召开的2023年4月份全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建设形势分析视频会指出,今年一季度可再生能源发展开局良好,装机规模持续扩大。要继续加大政策供给,采取措施推动可再生能源重大工程建设,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可再生能源发展开局良好
视频会指出,一季度可再生能源发展开局良好,装机规模持续扩大。1-3月,全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4740万千瓦,占全国新增发电装机的80.3%,同比增长86.5%;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5947亿千瓦时,占全国发电量的28.7%,同比增长11.4%;全国主要流域水能利用率99.8%,风电平均利用率96.8%,光伏发电平均利用率98.0%。
在国家能源局日前召开的2023年二季度新闻发布会上,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王大鹏表示,一季度,全国常规水电新增121万千瓦,抽水蓄能新增150万千瓦,风电新增并网1040万千瓦,光伏发电新增并网3366万千瓦,生物质发电新增并网63万千瓦。
在风电方面,一季度,全国陆上风电新增并网容量989万千瓦,海上风电新增并网容量51万千瓦。全国风电发电量228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4.5%。截至一季度末,全国风电累计装机达到3.76亿千瓦,其中陆上风电3.45亿千瓦,海上风电3089万千瓦。
  在光伏发电方面,一季度,全国集中式光伏发电新增并网1553万千瓦,分布式光伏发电新增并网1813万千瓦,全国光伏发电量113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4.9%。截至一季度末,全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4.25亿千瓦,其中,集中式光伏2.49亿千瓦,分布式光伏1.76亿千瓦。
  加大政策供给
  视频会强调,2月份形势分析会以来,有关单位积极推动第一、二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三个清单”整改落实,取得一定进展,但还存在部分项目没有编制接入方案、部分送出工程还需进一步加快建设的情况。另外,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配套电化学储能调峰设施建设进度较慢。要进一步压实责任,明确整改时限,确保大基地按期建成并网。
  据王大鹏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截至目前,第一批9705万千瓦基地项目已全面开工,项目并网工作正在积极推进,力争于今年年底前全部建成并网投产,第二批基地项目已陆续开工建设,第三批基地项目清单近期已正式印发实施。
  王大鹏表示,3月,国家能源局会同自然资源部、国家林草局联合印发了《关于支持光伏发电产业发展 规范用地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光伏发电用地用林用草的相关政策规定,为大型光伏基地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土地要素保障。
  视频会要求,要继续加大政策供给,采取措施推动可再生能源重大工程建设,保持良好发展势头。要对标对表世界最先进的水平,研究提出巩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领先发展的措施。要对新业态、新场景积极鼓励创新,不断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
  王大鹏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国家能源局将根据发展新形势新要求,从三方面加强政策供给:一是坚持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在积极推进大型基地建设的同时,组织开展“千家万户沐光行动”“千乡万村驭风行动”;二是积极适应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的新要求,完善绿色电力证书制度,扩大绿证核发和交易范围,推动绿证核发全覆盖,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三是推动修订可再生能源法,为可再生能源高质量跃升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权威之声

光伏行业

量51万千瓦。全国风电发电量228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4.5%。截至一季度末,全国风电累计装机达到3.76亿千瓦,其中陆上风电3.45亿千瓦,海上风电3089万千瓦。
在光伏发电方面,一季度,全国集中式光伏发电新增并网1553万千瓦,分布式光伏发电新增并网1813万千瓦,全国光伏发电量113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4.9%。截至一季度末,全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4.25亿千瓦,其中,集中式光伏2.49亿千瓦,分布式光伏1.76亿千瓦。
加大政策供给
视频会强调,2月份形势分析会以来,有关单位积极推动第一、二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三个清单”整改落实,取得一定进展,但还存在部分项目没有编制接入方案、部分送出工程还需进一步加快建设的情况。另外,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配套电化学储能调峰设施建设进度较慢。要进一步压实责任,明确整改时限,确保大基地按期建成并网。
据王大鹏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截至目前,第一批9705万千瓦基地项目已全面开工,项目并网工作正在积极推进,力争于今年年底前全部建成并网投产,第二批基地项目已陆续开工建设,第三批基地项目清单近期已正式印发实施。
王大鹏表示,3月,国家能源局会同自然资源部、国家林草局联合印发了《关于支持光伏发电产业发展 规范用地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光伏发电用地用林用草的相关政策规定,为大型光伏基地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土地要素保障。
视频会要求,要继续加大政策供给,采取措施推动可再生能源重大工程建设,保持良好发展势头。要对标对表世界最先进的水平,研究提出巩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领先发展的措施。要对新业态、新场景积极鼓励创新,不断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
王大鹏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国家能源局将根据发展新形势新要求,从三方面加强政策供给:一是坚持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在积极推进大型基地建设的同时,组织开展“千家万户沐光行动”“千乡万村驭风行动”;二是积极适应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的新要求,完善绿色电力证书制度,扩大绿证核发和交易范围,推动绿证核发全覆盖,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三是推动修订可再生能源法,为可再生能源高质量跃升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权威之声

光伏行业

国家统计局:4月太阳能发电下降3.3%

来源: 国家统计局

5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4月份能源生产情况。
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主要能源产品生产均保持同比增长。与3月份比,原煤、天然气、电力生产加快,原油生产有所放缓。
一、原煤、原油和天然气生产及相关情况
原煤生产稳步增长,进口持续大幅增加。4月份,生产原煤3.8亿吨,同比增长4.5%,增速比3月份加快0.2个百分点,日均产量1272万吨。进口煤炭4068万吨,同比增长72.7%,增速比3月份回落78.0个百分点。
1—4月份,生产原煤15.3亿吨,同比增长4.8%。进口煤炭1.4亿吨,同比增长88.8%。

权威之声

光伏行业

原油生产有所放缓,进口由增转降。4月份,生产原油1728万吨,同比增长1.4%,增速比3月份放缓1.0个百分点,日均产量57.6万吨。进口原油4241万吨,同比下降1.4%,3月份为增长22.5%。
1—4月份,生产原油6964万吨,同比增长1.8%。进口原油17877万吨,同比增长4.6%。
原油加工增速明显加快。4月份,加工原油6114万吨,同比增长18.9%,增速比3月份加快10.1个百分点,日均加工原油203.8万吨。1—4月份,加工原油24018万吨,同比增长8.3%。

权威之声

光伏行业

天然气生产增速加快,进口保持较快增长。4月份,生产天然气189亿立方米,同比增长7.0%,增速比3月份加快3.0个百分点,日均产量6.3亿立方米。进口天然气898万吨,同比增长11.0%,增速比3月份放缓0.6个百分点。
1—4月份,生产天然气78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4.8%。进口天然气3569万吨,同比下降0.3%。

权威之声

光伏行业

二、电力生产情况
电力生产增速加快。4月份,发电658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1%,增速比3月份加快1.0个百分点,日均发电219.5亿千瓦时。1—4月份,发电2730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4%。
分品种看,4月份,火电、核电、风电增速加快,水电降幅扩大,太阳能发电由增转降。其中,火电同比增长11.5%,增速比3月份加快2.4个百分点;核电增长5.7%,增速比3月份加快1.1个百分点;风电增长20.9%,增速比3月份加快20.7个百分点;水电下降25.9%,降幅比3月份扩大10.4个百分点;太阳能发电下降3.3%,3月份为增长13.9%。

权威之声

光伏行业

附注:
1.指标解释
日均产品产量:是以当月公布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量除以该月日历天数计算得到。
2.统计范围
报告中的产量数据统计口径均为规模以上工业,其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
由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范围每年发生变化,为保证本年数据与上年可比,计算产品产量等各项指标同比增长速度所采用的同期数与本期的企业统计范围相一致,和上年公布的数据存在口径差异。
3.数据来源
进口数据来源于海关总署,其中2023年4月份数据为快讯数据。
4.天然气单位换算关系:1吨约等于1380立方米。

权威之声

光伏行业

美总统拜登否决取消部分太阳能电池板关税法案

来源: 光伏资讯

5月16日,市场消息称,美国总统拜登否决了取消部分太阳能电池板关税的法案。称这将破坏为支持新兴太阳能产业而加强国内制造业的努力,并将给美国太阳能行业的企业和工人带来不确定性。
2022年6月,当拜登总统对柬埔寨、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制造的太阳能组件实施为期两年的关税豁免时,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促进国内制造业以支持不断发展的太阳能行业,快进了将近一年,美国参议院以 56 票赞成、41 票反对的投票结果决定废除暂停征收两年的关税今天,拜登总统否决了废除该法案。
白宫发布的一份声明称,“长期以来,由于不公平的贸易行为和对国内制造业的投资不足美国一直依赖中国提供太阳能产品。”自8月通过《降低通货膨胀法案》以来,许多公司已宣布计划将太阳能制造转移到美国。白宫表示,该国有望在拜登总统第一任期结束时将国内组件产能提高八倍。由于提高产能需要时间,关税裁决支持美国企业和太阳能行业工人,“同时继续让我们的贸易伙伴承担责任。拜登总统表示,他不打算将关税暂停延长到两年期结束后,该期将于2024年6月结束。
太阳能产业协会(SEIA) 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阿比盖尔罗斯霍珀说:“拜登总统的否决权帮助维护了我们国家的清洁能源进步,并阻止了一项法案成为法律,该法案将消除30,000个美国工作岗位,其中包括4,000个太阳能制造业工作岗位).“这一行动重申了政府对清洁能源领域商业确定性的承诺,并向公司发出继续创造就业机会、建设国内制造能力和投资美国社区的信号。
霍珀指出,短期关税暂停为国内制造业的未来搭建了一座桥梁。霍珀表示,随着美国经历“太阳能制造业投资的雪崩”,暂停的时机再合适不过了。“每一项指标都表明拜登政府的政策正在努力实现这两个目标,我们感谢总统采取这一行动并保护全国255,000名太阳能和储能工人的生计”,霍珀总结道公用事业太阳能承包商 SOLV Energy 的首席执行官乔治·赫什曼(George Hershman)同意,废除禁令将“造成商业不确定性,使数以万计的清洁能源工作面临风险,并使全国各地的太阳能项目停滞不前。”他补充说,总统否决“这项有害的决议是美国太阳能公司和不断增长的太阳能劳动力的胜利。
美国可再生能源委员会(ACORE)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格雷戈里韦斯通称否决权是“避免对美国经济造成灾难性影响的可喜一步”,他表示,国会通过的国会审查法案废除将导致“数十个太阳能项目被取消,数以万计的人失业碳排放量急剧增加。“由于总统的否决,随着我们扩大国内制造基地以更好地满足美国对太阳能电池板不断增长的需求,美国太阳能行业现在可以恢复增长,"Wetstone 说。

权威之声

光伏行业

太阳能产业协会(SEIA) 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阿比盖尔罗斯霍珀说:“拜登总统的否决权帮助维护了我们国家的清洁能源进步,并阻止了一项法案成为法律,该法案将消除30,000个美国工作岗位,其中包括4,000个太阳能制造业工作岗位).“这一行动重申了政府对清洁能源领域商业确定性的承诺,并向公司发出继续创造就业机会、建设国内制造能力和投资美国社区的信号。
霍珀指出,短期关税暂停为国内制造业的未来搭建了一座桥梁。霍珀表示,随着美国经历“太阳能制造业投资的雪崩”,暂停的时机再合适不过了。“每一项指标都表明拜登政府的政策正在努力实现这两个目标,我们感谢总统采取这一行动并保护全国255,000名太阳能和储能工人的生计”,霍珀总结道公用事业太阳能承包商 SOLV Energy 的首席执行官乔治·赫什曼(George Hershman)同意,废除禁令将“造成商业不确定性,使数以万计的清洁能源工作面临风险,并使全国各地的太阳能项目停滞不前。”他补充说,总统否决“这项有害的决议是美国太阳能公司和不断增长的太阳能劳动力的胜利。
美国可再生能源委员会(ACORE)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格雷戈里韦斯通称否决权是“避免对美国经济造成灾难性影响的可喜一步”,他表示,国会通过的国会审查法案废除将导致“数十个太阳能项目被取消,数以万计的人失业碳排放量急剧增加。“由于总统的否决,随着我们扩大国内制造基地以更好地满足美国对太阳能电池板不断增长的需求,美国太阳能行业现在可以恢复增长,"Wetstone 说。

权威之声

光伏行业

杜祥琬院士:加强可再生能源利用

来源:中国新闻网

近日,中国新闻社与能源基金会联合举办2023年第一期国是论坛之“能源中国”,多位与会嘉宾就中国能源转型路径提出建议。
中国新闻社总编辑张明新说,当前我国正处于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的历史起点——经济转型、能源安全、应对气候变化等多重战略和政策目标相互叠加。面对诸多目标,如何实现统筹兼顾,如何实现先立后破,从而达到稳步有序转型的效果,成为当前备受关注的议题。 本期“能源中国”论坛邀请能源、经济等重点行业领域的权威专家,就能源转型和先立后破等话题展开讨论,希望为我国能源转型发展、“双碳”目标的平稳实现提供更多有益思路。
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在出席论坛时表示,能源转型做好“先立”,应立电源、立储能、立电网。
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副院长,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顾问杜祥琬表示,加强可再生能源资源的利用有利于能源体系的独立性和安全性。
杜祥琬在中国新闻社与能源基金会联合举办的2023年第一期国是论坛之“能源中国”上表示,“可再生能源资源的利用,是我们自己可以掌控的,这一块越大,我们自己能掌控的就越强”,它不依赖于国际地缘政治的变幻,不像油气依赖国际地缘政治的变化,这样有利于能源体系的独立性和安全性。
他表示,对能源资源禀赋的认识是影响能源政策和能源战略一个很实际的问题。准确认识中国能源资源禀赋是正确认识本国国情的要素,也是影响我们国家能源政策、能源战略的关键点,所以对于确保国家长远的能源安全、引导能源转型具有方向性、战略性的意义。
杜祥琬称,正确认识能源资源禀赋,基础就是安全可靠、经济可行、绿色低碳能否都实现。安全可靠是对能源系统的基本要求,经济可行的能源社会才会接受,而绿色低碳是能源转型大方向。所以,碳达峰、碳中和呼唤的新型能源系统必须逐步做到满足这三个目标,把这个所谓的“不可能三角”变成“可能三角”,这才是能高质量的能源系统。
他表示,立足当前,我们多能互补,仍然要用好煤电,要让它做好发电的主力,同时进行清洁高效的改造,再加上二氧化碳捕捉利用和存储。同时要对煤电进行灵活性的改造,让它支持可再生能源调峰,而政策也要支持煤炭和新能源协力转型,这对政策提出了新的要求。
谈到碳达峰、碳中和,杜祥琬表示,稳步由以煤为主转向可再生能源为主,这是长远的能源安全之策,也是走向碳中和的必由之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化石能源还是很重要的,所以这期间化石能源和非化石能源要协调互补,先立后破,构建韧性的能源体系,保证当前和长远的能源安全。“新房子没有盖好,不要拆老房子。”
杜祥琬称,能源转型是做加法,而不是减法,具有长期性、艰巨性,但是方向清晰。观念的创新和工作开展会引领能源革命,共同成就中国能源的新常态、高质量和新体系。

权威之声

光伏行业

受关注的议题。 本期“能源中国”论坛邀请能源、经济等重点行业领域的权威专家,就能源转型和先立后破等话题展开讨论,希望为我国能源转型发展、“双碳”目标的平稳实现提供更多有益思路。
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在出席论坛时表示,能源转型做好“先立”,应立电源、立储能、立电网。
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副院长,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顾问杜祥琬表示,加强可再生能源资源的利用有利于能源体系的独立性和安全性。
杜祥琬在中国新闻社与能源基金会联合举办的2023年第一期国是论坛之“能源中国”上表示“可再生能源资源的利用,是我们自己可以掌控的,这一块越大,我们自己能掌控的就越强”,它不依赖于国际地缘政治的变幻,不像油气依赖国际地缘政治的变化,这样有利于能源体系的独立性和安全性。
他表示,对能源资源禀赋的认识是影响能源政策和能源战略一个很实际的问题。准确认识中国能源资源禀赋是正确认识本国国情的要素,也是影响我们国家能源政策、能源战略的关键点,所以对于确保国家长远的能源安全、引导能源转型具有方向性、战略性的意义。
杜祥琬称,正确认识能源资源禀赋,基础就是安全可靠、经济可行、绿色低碳能否都实现。安全可靠是对能源系统的基本要求,经济可行的能源社会才会接受,而绿色低碳是能源转型大方向。所以,碳达峰、碳中和呼唤的新型能源系统必须逐步做到满足这三个目标,把这个所谓的“不可能三角”变成“可能三角”,这才是能高质量的能源系统。
他表示,立足当前,我们多能互补,仍然要用好煤电,要让它做好发电的主力,同时进行清洁高效的改造,再加上二氧化碳捕捉利用和存储。同时要对煤电进行灵活性的改造,让它支持可再生能源调峰,而政策也要支持煤炭和新能源协力转型,这对政策提出了新的要求。
谈到碳达峰、碳中和,杜祥琬表示,稳步由以煤为主转向可再生能源为主,这是长远的能源安全之策,也是走向碳中和的必由之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化石能源还是很重要的,所以这期间化石能源和非化石能源要协调互补,先立后破,构建韧性的能源体系,保证当前和长远的能源安全。“新房子没有盖好,不要拆老房子。”
杜祥琬称,能源转型是做加法,而不是减法,具有长期性、艰巨性,但是方向清晰。观念的创新和工作开展会引领能源革命,共同成就中国能源的新常态、高质量和新体系。

权威之声

光伏行业

5月18日,李强总理在山东潍坊调研时来到金宝汽车城,走进销售门店,了解新能源汽车销售以及下乡情况。他强调,新能源汽车市场空间广阔,要优化支持购买使用政策,加快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释放新能源汽车消费潜力。
新能源汽车下乡、加快充电设施建设已经成为重大国家战略!2000亿市场即将迎来重大机遇!调研机构亿渡数据分析认为,2021年至2026年为充电桩行业快速成长期,预计2026年国内充电设施保有量达1766万台,市场规模将超两千亿元。
5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5月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意见;部署加快建设充电基础设施,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会议曾指出,农村新能源汽车市场空间广阔,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有利于促进新能源汽车购买使用、释放农村消费潜力,而且有利于发展乡村旅游等新业态,为乡村振兴增添新动力。
紧接着,5月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意见指出:适度超前建设充电基础设施,优化新能源汽车购买使用环境。进一步消除农村充电设施建设的障碍!

李强:加快充电桩建设!

来源:能源日参

权威之声

光伏行业

高纪凡做客央视“对话”,畅谈出口“新三样”

来源:国际能源网 光伏头条

5月20日,央视CCTV2《对话》节目播出《中国外贸“新三样”》,作为光伏领军企业的代表,天合光能董事长兼CEO高纪凡再次应邀做客央视直播间,与嘉宾、主持人共同“对话”,解码“新三样”。
中国是外贸大国,上世纪以来我们熟悉的服装、家电、家具,被称为中国出口的“老三样”,随着一季度外贸数据的公布,被誉为“新三样”的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出口成绩单备受瞩目。高纪凡作为中国外贸“新三样”太阳能电池领域的代表,与电动载人汽车和锂电池产业的代表,共同探讨中国外贸“新三样”的发展出路。
根据2023年一季度中国海关出口数据,光伏组件累计出口50.9GW,同比2022年一季度成长37%,电池累计出口8.6GW,同比2022年一季度成长66%。这是否代表着随着“新三样”出口订单快速增长,中国的外贸支柱就要换代了呢?“新三样”快速增长,是长期向好还是偶然?电、光、锂出海,还是只能卖产品,只能靠价格优势吗?
高纪凡认为,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为实现“双碳“目标,推动低碳发展是全球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中国企业在全球的创新地位、品牌地位也不断提升,“新三样”的快速增长,是必然,是能够洞察和预判的结果。目前,全球都处在低碳的发展轨道上, 电、锂、光也成为了全球发展的新趋势,中国光伏产业连续16年排名第一,天合光能也是全球智慧光伏能源的领导者。
关于“新三样”出海是否只能卖产品,还是得靠价格优势?高纪凡同样给出了答案,2016年就去了东南亚设工厂,在当地生产附加值超过了30%以上,属于当地国制造的标准。到现在为止,我们以天合光能为首的中国光伏产业,在美国市场占有了60%以上的市场份额,终端用户对产品的品牌品质服务,看得比价格更重要,总得来说还是要获取合理利润,支撑整个产业链,终端用户也能够更好使用。同时,要高水平高质量的扩产,才能够走向更好未来,构建一个高质量的生态协同,产业链协同体系。高纪凡说,“新三样”随着结构变化,由中国产,世界销,可能变成全球产,全球销。商务部研究院对外贸易研究所所长梁明对此深表认同,“光伏产品爆发,核心竞争力远超以往。出口不光产品,也有技术出口,能力出口,生产方式出口,所以空间还是非常大。”
关于“新三样”中太阳能电池出海面临的各种挑战,高纪凡也有自己的见解,“除发达国家外,还有大量发展中国家。现在光伏发电成本已经降到了比火电,水电一样甚至更低,可以看到非常强大的需求驱动力。”面对各国针对中国光伏产业的法案频出,高纪凡表示,欧、美提出光伏未来达到40%以上是在本土,但是它也是开放的,并没有明确100%本土制造,欧盟在一项法案中同样提及市场驱动的重要性,明确提出发展本土制造的同时也要消除欧洲贸易壁垒,并为欧洲和其它地区制造的光伏产品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未来我们会积极地按照我们使命愿景,融入到全球的产业体系中,构建我们的生产基地,构建我们产业体系,更好服务于当地的用户,“要尽可能地和利益相关方做好合作,包括客户、合资伙伴,以及其他的社会利益相关方。”

权威之声

光伏行业

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中国企业在全球的创新地位、品牌地位也不断提升,“新三样”的快速增长,是必然,是能够洞察和预判的结果。目前,全球都处在低碳的发展轨道上, 电、锂、光也成为了全球发展的新趋势,中国光伏产业连续16年排名第一,天合光能也是全球智慧光伏能源的领导者。
关于“新三样”出海是否只能卖产品,还是得靠价格优势?高纪凡同样给出了答案,2016年就去了东南亚设工厂,在当地生产附加值超过了30%以上,属于当地国制造的标准。到现在为止,我们以天合光能为首的中国光伏产业,在美国市场占有了60%以上的市场份额,终端用户对产品的品牌品质服务,看得比价格更重要,总得来说还是要获取合理利润,支撑整个产业链,终端用户也能够更好使用。同时,要高水平高质量的扩产,才能够走向更好未来,构建一个高质量的生态协同,产业链协同体系。高纪凡说,“新三样”随着结构变化,由中国产,世界销,可能变成全球产,全球销。商务部研究院对外贸易研究所所长梁明对此深表认同,“光伏产品爆发,核心竞争力远超以往。出口不光产品,也有技术出口,能力出口,生产方式出口,所以空间还是非常大。”
关于“新三样”中太阳能电池出海面临的各种挑战,高纪凡也有自己的见解,“除发达国家外,还有大量发展中国家。现在光伏发电成本已经降到了比火电,水电一样甚至更低,可以看到非常强大的需求驱动力。”面对各国针对中国光伏产业的法案频出,高纪凡表示,欧、美提出光伏未来达到40%以上是在本土,但是它也是开放的,并没有明确100%本土制造,欧盟在一项法案中同样提及市场驱动的重要性,明确提出发展本土制造的同时也要消除欧洲贸易壁垒,并为欧洲和其它地区制造的光伏产品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未来我们会积极地按照我们使命愿景,融入到全球的产业体系中,构建我们的生产基地,构建我们产业体系,更好服务于当地的用户,“要尽可能地和利益相关方做好合作,包括客户、合资伙伴,以及其他的社会利益相关方。”

权威之声

光伏行业

5月19日,国家能源局发布1-4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
截至4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26.5亿千瓦,同比增长9.7%。
其中,风电装机容量约3.8亿千瓦,同比增长12.2%;太阳能发电约4.4亿千瓦,同比增长36.6%
1-4月份,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1145小时,比上年同期减少31小时。
其中,水电738小时,比上年同期减少167小时;太阳能发电415小时,比上年同期减少17小时;风电866小时,比上年同期增加87小时;核电2472小时,比上年同期增加25小时;火电1424小时,比上年同期增加7小时。
1-4月份,全国主要发电企业电源工程完成投资1802亿元,同比增长53.6%。
其中,太阳能发电743亿元,同比增长156.3%;核电212亿元,同比增长52.4%。电网工程完成投资984亿元,同比增长10.3%。

国家能源局:1-4月光伏新增装机48.31GW

来源:国家能源局

权威之声

光伏行业

首批“沙戈荒”1250万千瓦基地项目全面开工

近日,国家能源局公布全国一季度光伏发电建设运行情况,陕西省光伏发电装机规模一季度新增148.2万千瓦,其中集中式光伏发电143.5万千瓦,增量位居全国第三,全省可再生能源发展实现了良好开局。截至一季度末,全省光伏发电累计装机达到1662.4万千瓦,同比增长25%。
今年以来,陕西省持续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第一批沙漠、戈壁、荒漠大基地渭南、陕湖、神府基地1250万千瓦项目全面开工,项目本体施工及配套电网建设工作正在积极推进,力争今年年底全部建成并网投产。近期,国家能源局会同自然资源部、国家林草局联合印发《关于支持光伏发电产业发展规范用地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光伏发电项目用地用林用草的相关政策,为推动大型光伏基地建设以及年度保障性并网项目提供了有力的要素保障。
下一步,陕西省将按照国家和我省“十四五”可再生能源规划,对照国家相关部门出台的新政策新要求,推动省级配套政策出台,为项目建设提供政策支持。在积极推进大型基地建设及年度保障性并网项目建设的同时,做好全省屋顶分布式光伏整县试点工作,推动可再生能源高质量跃升发展。

来源:陕西能源局新能源处

权威之声

光伏行业

中电联发布的《2023年一季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在新能源发电快速发展的带动下,预计2023年全年新增发电装机规模将达到甚至超过2.5亿千瓦。
日前,记者从中电联获悉,由于多方面因素叠加,给电力供需形势带来不确定性。预计2023年全国电力供需总体紧平衡,部分区域用电高峰时段电力供需偏紧。其中,二季度南方区域电力供需形势偏紧。迎峰度夏期间,华东、华中、南方区域电力供需形势偏紧,华北、东北、西北区域电力供需基本平衡。
《报告》显示,一季度,全国全社会用电量2.12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6%,比上年四季度增速提高1.1个百分点。3月用电量增速比前两个月回升较多;全国共有26个省份用电量正增长,西部地区用电量增速领先。其中,宁夏(14.6%)、青海(12.2%)、甘肃(10.9%)、西藏(10.3%)4个省份同比增速超过10%;此外,内蒙古和广西用电量增速超过8%。
一季度,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5900万千瓦,同比多投产2726万千瓦;其中,新增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5166万千瓦,占新增发电装机总容量的比重为87.6%。截至3月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26.2亿千瓦,同比增长9.1%。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13.3亿千瓦,同比增长15.9%,同比提高3.0个百分点。从分类型投资、发电装机增速及结构变化等情况看,电力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2023年3月底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总装机容量比重达到50.5%,首次超过一半。
同时,煤电发电量占全口径总发电量的比重保持在六成,仍是当前我国电力供应的最主要电源,在来水明显偏枯时可以较好地弥补水电出力的下降,充分发挥兜底保供作用。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电厂发电量2.07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4%。规模以上电厂火电、核电发电量同比分别增长1.7%和4.4%。
此外,风电、核电、太阳能发电设备利用小时同比分别提高61、17、3小时。分类型看,一季度,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发电设备利用小时868小时,同比降低31小时。水电544小时,同比降低92小时。火电1097小时,同比降低18小时。其中,煤电1158小时,同比降低11小时;气电550小时,同比降低25小时。核电1864小时,同比提高17小时。并网风电615小时,同比提高61小时。并网太阳能发电303小时,同比提高3小时。
《报告》指出,一季度,全国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电力供需总体平衡:受来水持续偏枯、电煤供应紧张、取暖负荷增长等因素叠加影响,贵州、云南等少数省份电力供需形势紧张,通过加强省间余缺互济、实施负荷侧管理等措施,有力保障了电力供应平稳有序。
电力消费方面,受上年同期低基数等因素影响,预计今年二季度电力消费增速将明显回升,拉动上半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6%左右。正常气候情况下,预计2023年全年全社会用电量9.15万亿千瓦时,比2022年增长6%左右。
电力供应方面,在新能源发电快速发展的带动下,预计2023年全年新增发电装机规模将达到甚至超过2.5亿千瓦。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投产1.8亿千瓦,新投产的总发电装机规模以及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将再创历史新高。2023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预计将超过28亿千瓦,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合计达到14.8亿千瓦,占总装机容量比重上升至52.5%左右。
由于多方面因素叠加,给电力供需形势带来不确定性。电力供应方面,降水、风光资源、燃料供应等方面存在不确定性。气象部门预计今年夏季(6月至8月)西南地区东部及华中中部降水偏少、气温偏高,湖北大部、湖南北部、重庆东部、四川东北部等地降水偏少2~5成,可能出现区域性气象干旱,将会对当地电力供应以及电力外送产生影响。此外,煤电企业持续亏损导致技改检修投入不足带来设备风险隐患上升,均增加了电力生产供应的不确定性。

2023年新增发电装机将达到甚或超过2.5亿千瓦

来源:中国能源报

权威之声

光伏行业

量13.3亿千瓦,同比增长15.9%,同比提高3.0个百分点。从分类型投资、发电装机增速及结构变化等情况看,电力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2023年3月底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总装机容量比重达到50.5%,首次超过一半。
同时,煤电发电量占全口径总发电量的比重保持在六成,仍是当前我国电力供应的最主要电源,在来水明显偏枯时可以较好地弥补水电出力的下降,充分发挥兜底保供作用。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电厂发电量2.07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4%。规模以上电厂火电、核电发电量同比分别增长1.7%和4.4%。
此外,风电、核电、太阳能发电设备利用小时同比分别提高61、17、3小时。分类型看,一季度,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发电设备利用小时868小时,同比降低31小时。水电544小时,同比降低92小时。火电1097小时,同比降低18小时。其中,煤电1158小时,同比降低11小时;气电550小时,同比降低25小时。核电1864小时,同比提高17小时。并网风电615小时,同比提高61小时。并网太阳能发电303小时,同比提高3小时。
《报告》指出,一季度,全国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电力供需总体平衡:受来水持续偏枯、电煤供应紧张、取暖负荷增长等因素叠加影响,贵州、云南等少数省份电力供需形势紧张,通过加强省间余缺互济、实施负荷侧管理等措施,有力保障了电力供应平稳有序。
电力消费方面,受上年同期低基数等因素影响,预计今年二季度电力消费增速将明显回升,拉动上半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6%左右。正常气候情况下,预计2023年全年全社会用电量9.15万亿千瓦时,比2022年增长6%左右。
电力供应方面,在新能源发电快速发展的带动下,预计2023年全年新增发电装机规模将达到甚至超过2.5亿千瓦。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投产1.8亿千瓦,新投产的总发电装机规模以及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将再创历史新高。2023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预计将超过28亿千瓦,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合计达到14.8亿千瓦,占总装机容量比重上升至52.5%左右。
由于多方面因素叠加,给电力供需形势带来不确定性。电力供应方面,降水、风光资源、燃料供应等方面存在不确定性。气象部门预计今年夏季(6月至8月)西南地区东部及华中中部降水偏少、气温偏高,湖北大部、湖南北部、重庆东部、四川东北部等地降水偏少2~5成,可能出现区域性气象干旱,将会对当地电力供应以及电力外送产生影响。此外,煤电企业持续亏损导致技改检修投入不足带来设备风险隐患上升,均增加了电力生产供应的不确定性。

权威之声

光伏行业

2~5成,可能出现区域性气象干旱,将会对当地电力供应以及电力外送产生影响。此外,煤电企业持续亏损导致技改检修投入不足带来设备风险隐患上升,均增加了电力生产供应的不确定性。
正常气候情况下,预计全国最高用电负荷13.7亿千瓦左右,比2022年增加8000万千瓦左右;若出现长时段大范围极端气候,则全国最高用电负荷可能比2022年增加1亿千瓦左右。预计2023年全国电力供需总体紧平衡,部分区域用电高峰时段电力供需偏紧。其中,二季度南方区域电力供需形势偏紧。迎峰度夏期间,华东、华中、南方区域电力供需形势偏紧,华北、东北、西北区域电力供需基本平衡。
为确保迎峰度夏期间电力安全稳定供应,结合电力供需形势和行业发展趋势,《报告》建议,一是要保持煤炭稳定供应平衡市场供需;二要加强电煤中长期合同签约履约,进一步发挥中长期合同压舱石作用;三是加大对电煤市场价格的监管。
与此同时,应加快推进新增电源项目建设,挖掘现有发电机组潜力、加快度夏前网架补强以及新建电厂的并网工程、加强电力负荷管理,挖掘需求侧资源,以提升电力系统调节支撑能力。
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电力安全保供中的重要作用方面,注重完善跨省跨区电力交易机制,充分发挥大电网平台作用。并加快建立煤电机组容量补偿和成本回收机制,推动辅助服务费用发电侧和用户侧合理分摊,保障发电企业成本合理回收,激励新增电源投资,提高发电容量长期充裕性,确保电力安全平稳供给。此外,加强电力中长期交易监管、加强对各地落实电价政策监管,进一步规范电力交易组织。

权威之声

光伏行业

打造新型电力系统能源基础设施

来源:国际能源网

在SNEC第十六届(2023)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上海)大会(简称“SNEC2023光伏大会”)上,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总裁侯金龙发表了“融合数字技术和电力电子技术,推动能源革命,共建绿色美好未来”的主题演讲。侯金龙表示:“能源产业的源动力由‘自然资源’转向‘技术创新’,碳中和、能源独立、商业价值三轮驱动,正加速能源变革进程。在清洁发电领域,华为数字能源融合数字技术与电力电子技术,围绕电站、工商用、户用三大场景,通过智能光储发电机、‘优光储充用云’解决方案等,打造新型电力系统能源基础设施,加速光伏成为主力能源。”
从“自然资源”转向“技术创新”,能源产业快速进入数字能源新时代
碳中和已经成为二十一世纪最确定的战略,能源产业的源动力由原来煤、石油等“自然资源”,转向风、光、储、电力电子、数字化等“技术创新”。在技术的推动下,数字世界与能源世界深度融合发展,能源产业正快速进入数字能源新时代,呈现出3个主要特征。
•以可再生能源为主导: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将由现在28%增至2050年的91%,其中光伏将成为主力能源。在中国,光伏装机量已经于2023Q1超越水电,跃升为第2大能源。
• 以电为中心:电能将成为能源消费的主体,电力占能源消费比例将由现在的22%增至2050年的51%。
• 数字技术为关键使能:数字化正加速激活能源数据潜能,能源系统高度智能化,自平衡、自运行、自处理的能源互联网将初步形成,新兴的能源系统和商业模式也将持续涌现。
聚焦4T技术融合,打造新型电力系统能源基础设施
能源变革的核心是构建“安全、可靠、低碳、经济”的新型电力系统,技术创新和全产业链协同是关键路径。华为数字能源聚焦Bit、Watt、Heat、Battery等4T技术的融合,针对清洁能源基地、城市、家庭三大场景,打造新型电力系统能源基础设施。
•面向清洁能源基地,采用Grid Forming构网型储能技术,打造“智能光储发电机”,通过光伏、风电与储能的融合,通过电力电子技术与数字技术、先进并网技术的融合,使光储系统具有主动增强电网的能力、具有传统同步发电机的功能,从跟随电网到主动增强电网,使光伏、风电从补充电变为主力电,真正实现能源体系以清洁能源为主体。过去十年,光伏产业是“智能组串技术”从产生到规模应用的十年,未来十年乃至更久,将迎来“智能光储发电机”的时代。智能光储发电机以及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才能够打造出高质量、全数字化的清洁能源基地,让清洁能源基地走向“自动驾驶”。
• 针对城市的高碳能源结构、电力供需矛盾、能耗高等问题,侯金龙强调,需要构筑一个绿色低碳的城市能源智能体,通过各种分布式能源、虚拟电厂VPP、智能充电网络、V2X、综合智慧能源、智能微电网等创新的产品与解决方案,实现源网荷储用智能协同,成千上万个分布式能源系统智能互联,将构建一个基于智能电网、智能微网的城市能源互联网,实现城市的安全、韧性、高效、低碳和智能。
•针对家庭用能场景,华为数字能源认为需要打造绿色低碳、极致体验、智能互联的家庭能源管理系统,让家庭在新型电力系统中,从单一能源的消费者转变为既是能源的消费者,又是能源的生产者。
电网安全、信息安全等是光储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随着光伏和储能越来越多地部署在园区,建筑,家庭,它们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更加紧密结合在一起,必须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产业界需要共同去推动和落实新型电力系统标准体系的建立,从根源上解决“安全隐患”,保证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光伏产业要主动与相关行业部门联合建立安全标准,比如欧洲、澳洲等地区和国家把光伏直流拉弧检测和快速关断作为标准,所有屋顶光伏必须具备这个能力。在中国,国家标委会、国家能源局等联合发布《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将重点制订新型电力系统电网侧、电源侧、负荷侧、储能侧相关标准;欧盟也启动修改电网码,以加入对储能、Grid Forming的要求。
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需要全行业、全社会携手积极行动。数字能源产业是生态型产业,展望未来,华为数字能源将坚持在技术和产品方面持续创新,坚定不移地与产业和生态伙伴一起,携手构建数字能源产业生态,让绿色能源惠及千行百业,千家万户:
•携手全球领先客户,围绕场景持续技术创新与应用示范,加速新型电力系统、新型数字产业能源基础设施、新型电动出行的发展进程。
• 携手全球商业合作伙伴,共同成长,建设无处不在的绿色、低碳、智能的分布式能源系统。
•携手全球清洁能源全产业链伙伴,相互协同,共同推动产业发展。
•携手全球志同道合者,集思广益,积极推进面向双碳目标实现的产业政策、行业标准、路线图和时间表。

能源产业的源动力由‘自然资源’转向‘技术创新’,碳中和、能源独立、商业价值三轮驱动,正加速能源变革进程。

权威之声

光伏行业

2050年的51%。
• 数字技术为关键使能:数字化正加速激活能源数据潜能,能源系统高度智能化,自平衡、自运行、自处理的能源互联网将初步形成,新兴的能源系统和商业模式也将持续涌现。
聚焦4T技术融合,打造新型电力系统能源基础设施
能源变革的核心是构建“安全、可靠、低碳、经济”的新型电力系统,技术创新和全产业链协同是关键路径。华为数字能源聚焦Bit、Watt、Heat、Battery等4T技术的融合,针对清洁能源基地、城市、家庭三大场景,打造新型电力系统能源基础设施。
•面向清洁能源基地,采用Grid Forming构网型储能技术,打造“智能光储发电机”,通过光伏、风电与储能的融合,通过电力电子技术与数字技术、先进并网技术的融合,使光储系统具有主动增强电网的能力、具有传统同步发电机的功能,从跟随电网到主动增强电网,使光伏、风电从补充电变为主力电,真正实现能源体系以清洁能源为主体。过去十年,光伏产业是“智能组串技术”从产生到规模应用的十年,未来十年乃至更久,将迎来“智能光储发电机”的时代。智能光储发电机以及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才能够打造出高质量、全数字化的清洁能源基地,让清洁能源基地走向“自动驾驶”。
• 针对城市的高碳能源结构、电力供需矛盾、能耗高等问题,侯金龙强调,需要构筑一个绿色低碳的城市能源智能体,通过各种分布式能源、虚拟电厂VPP、智能充电网络、V2X、综合智慧能源、智能微电网等创新的产品与解决方案,实现源网荷储用智能协同,成千上万个分布式能源系统智能互联,将构建一个基于智能电网、智能微网的城市能源互联网,实现城市的安全、韧性、高效、低碳和智能。
•针对家庭用能场景,华为数字能源认为需要打造绿色低碳、极致体验、智能互联的家庭能源管理系统,让家庭在新型电力系统中,从单一能源的消费者转变为既是能源的消费者,又是能源的生产者。
电网安全、信息安全等是光储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随着光伏和储能越来越多地部署在园区,建筑,家庭,它们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更加紧密结合在一起,必须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产业界需要共同去推动和落实新型电力系统标准体系的建立,从根源上解决“安全隐患”,保证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光伏产业要主动与相关行业部门联合建立安全标准,比如欧洲、澳洲等地区和国家把光伏直流拉弧检测和快速关断作为标准,所有屋顶光伏必须具备这个能力。在中国,国家标委会、国家能源局等联合发布《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将重点制订新型电力系统电网侧、电源侧、负荷侧、储能侧相关标准;欧盟也启动修改电网码,以加入对储能、Grid Forming的要求。
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需要全行业、全社会携手积极行动。数字能源产业是生态型产业,展望未来,华为数字能源将坚持在技术和产品方面持续创新,坚定不移地与产业和生态伙伴一起,携手构建数字能源产业生态,让绿色能源惠及千行百业,千家万户:
•携手全球领先客户,围绕场景持续技术创新与应用示范,加速新型电力系统、新型数字产业能源基础设施、新型电动出行的发展进程。
• 携手全球商业合作伙伴,共同成长,建设无处不在的绿色、低碳、智能的分布式能源系统。
•携手全球清洁能源全产业链伙伴,相互协同,共同推动产业发展。
•携手全球志同道合者,集思广益,积极推进面向双碳目标实现的产业政策、行业标准、路线图和时间表。

权威之声

光伏行业

•针对家庭用能场景,华为数字能源认为需要打造绿色低碳、极致体验、智能互联的家庭能源管理系统,让家庭在新型电力系统中,从单一能源的消费者转变为既是能源的消费者,又是能源的生产者。
电网安全、信息安全等是光储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随着光伏和储能越来越多地部署在园区,建筑,家庭,它们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更加紧密结合在一起,必须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产业界需要共同去推动和落实新型电力系统标准体系的建立,从根源上解决“安全隐患”,保证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光伏产业要主动与相关行业部门联合建立安全标准,比如欧洲、澳洲等地区和国家把光伏直流拉弧检测和快速关断作为标准,所有屋顶光伏必须具备这个能力。在中国,国家标委会、国家能源局等联合发布《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将重点制订新型电力系统电网侧、电源侧、负荷侧、储能侧相关标准;欧盟也启动修改电网码,以加入对储能、Grid Forming的要求。
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需要全行业、全社会携手积极行动。数字能源产业是生态型产业,展望未来,华为数字能源将坚持在技术和产品方面持续创新,坚定不移地与产业和生态伙伴一起,携手构建数字能源产业生态,让绿色能源惠及千行百业,千家万户。
携手全球领先客户,围绕场景持续技术创新与应用示范,加速新型电力系统、新型数字产业能源基础设施、新型电动出行的发展进程; 携手全球商业合作伙伴,共同成长,建设无处不在的绿色、低碳、智能的分布式能源系统;携手全球清洁能源全产业链伙伴,相互协同,共同推动产业发展;携手全球志同道合者,集思广益,积极推进面向双碳目标实现的产业政策、行业标准、路线图和时间表。

权威之声

光伏行业

国家统计局:4月份光伏电池产量同比增长69.1%

5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23年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生产主要数据。
数据显示,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6%,比上月加快1.7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47%。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持平,制造业增长6.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4.8%。
其中,4月份光伏电池产量3992万千瓦,同比增长69.1%;1-4月光伏电池累计产量14435万千瓦,同比增长56.7%。
发电量方面,今年4月份光伏发电量231亿千瓦时,同比下降3.3%。1-4月累计发电量84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5%。
1-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6%,比1-3月份加快0.6个百分点。4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49.2%,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4.7%。
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2%,比上月加快5.3个百分点。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6%;股份制企业增长4.4%,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11.8%;私营企业增长1.6%。

来源:国家统计局

权威之声

光伏行业

国家能源局:风电光伏发电总装机突破8亿千瓦

截至今年4月底,我国风电装机3.8亿千瓦,光伏发电装机4.4亿千瓦,风电光伏发电总装机突破8亿千瓦,达到8.2亿千瓦,占全国发电装机的30.9%,其中风电占14.3%,光伏发电占16.6%。
今年1—4月,全国风电光伏新增装机6251万千瓦,占全国新增装机的74%,同比增长11.5个百分点。其中,风电新增1420万千瓦、光伏发电新增4831万千瓦,分别占全国新增装机的16.8%和57.2%。今年1—4月,全国风电光伏发电量达到482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6.8%,占全社会用电量的17.2%,较去年同期增长3个百分点。

来源:国家能源局

权威之声

光伏行业

王勃华:把技术创新放在发展的第一位

来源:中国光伏行业协会CPIA

5月24日,在第十六届(2023)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上海)大会隆重召开之际,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出席“通威组件N型产品发布会”并致辞。
王勃华名誉理事长在致辞中指出,今年一季度,中国光伏行业继续高歌猛进,实现了首季“开门红”。应用端方面,一季度光伏发电新增装机33.66GW,同比增长154.8%。其中集中式地面电站新增装机15.53GW,工商业分布式项目新增装机9.13GW,户用光伏新增装机9GW,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占比再次突破50%。与此同时,光伏发电累计装机达到426GW,超过水电,成为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第一,仅次于火电,成为全国第二大电源形式。
制造端方面,一季度多晶硅产量27万吨,同比增长58.8%;硅片产量115GW,同比增长59.7%;电池片产量105.3GW,同比增长67.1%;组件产量92.7GW,同比增长71.7%;四个环节同比增长均在58%以上。进出口方面,一季度光伏产品出口总额143.9亿美元,同比增长15.8%。
技术创新方面,2022年我国企业和研究机构14次刷新了晶硅电池实验室效率记录,其中10次为n型电池技术,进入今年一季度,这种百花齐放的创新趋势仍在延续。通过近期部分央国企的集采情况可以看出,每家均有n型产品的采购,在部分集采中n型产品占比已经突破50%,显示出n型电池产品的创新和产业化进程正在加速,预计2023年n型组件市场占比将超过20%。
光伏产业发展具有极其美好的发展前景,已经成为行业内外的广泛共识。因此,整个光伏行业甚至众多行业之外的企业都想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但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在行业发展的道路上,我们还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美国、欧盟、印度等经济体规划的制造业新增产能已超过50GW,覆盖了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支架等产业链环节,形成了对我国光伏产业的潜在挑战。相关数据显示,在以上的国际竞争形势下,到2027年将会使中国光伏产品的全球市场占有率下降15个百分点。
在王勃华名誉理事长看来,对行业增长的乐观预期,确实促进了光伏行业的快速发展,营造出了极高的社会关注度,但也对光伏行业的后续发展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如此严峻局面,中国光伏行业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冲破重重困难,继续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创新是产业发展永恒的课题,是光伏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保证。只有通过技术的不断进步,推动光伏全产业链的技术创新,才能实现光伏产品的快速升级迭代,才能推动光伏发电成本的不断下降,才能有效应对未来国内外发展的复杂局面和严峻挑战。
因此,王勃华名誉理事长呼吁道,希望各位光伏业界同仁,面对当前热度极高的投资扩产,一定要保持理性、谨慎,一定要把技术创新放在发展的第一位,坚持全行业在技术上的协同创新,不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进一步加快创新速度,严把产品质量关,这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也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权威之声

光伏行业

光伏产业发展具有极其美好的发展前景,已经成为行业内外的广泛共识。因此,整个光伏行业甚至众多行业之外的企业都想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但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在行业发展的道路上,我们还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
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美国、欧盟、印度等经济体规划的制造业新增产能已超过50GW,覆盖了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支架等产业链环节,形成了对我国光伏产业的潜在挑战。相关数据显示,在以上的国际竞争形势下,到2027年将会使中国光伏产品的全球市场占有率下降15个百分点。
在王勃华名誉理事长看来,对行业增长的乐观预期,确实促进了光伏行业的快速发展,营造出了极高的社会关注度,但也对光伏行业的后续发展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面对如此严峻局面,中国光伏行业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冲破重重困难,继续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创新是产业发展永恒的课题,是光伏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保证。
只有通过技术的不断进步,推动光伏全产业链的技术创新,才能实现光伏产品的快速升级迭代,才能推动光伏发电成本的不断下降,才能有效应对未来国内外发展的复杂局面和严峻挑战。
因此,王勃华名誉理事长呼吁道,希望各位光伏业界同仁,面对当前热度极高的投资扩产,一定要保持理性、谨慎,一定要把技术创新放在发展的第一位,坚持全行业在技术上的协同创新,不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进一步加快创新速度,严把产品质量关,这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也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权威之声

光伏行业

国家能源局:明确“两税”就低不就高原则

来源:国家能源局

5月25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案例解读》第四、五章,就支持引导新能源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与保障新能源发展合理空间需求方面给出解读。
解读指出,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的开发需要以土地为关键载体。与传统能源相比,新能源能量密度较低、占地面积大。在双碳目标要求下,新能源规模将快速扩大,土地资源已经成为制约新能源发展的重要因素。
此前,一些地方政府在风电、光伏开发过程中存在土地税费征收不合理的情况。一是各省、市对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征收范围不明确不统一,税费征收归口部门不明确。
比如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征收范围不明确,一些项目实际占用更多的是林地、草地,支付植被恢复费的同时也要缴纳耕地占用税。又如部分地方的新能源用地在三调数据中界定为国有未利用地中的其他草地的类型,地方政府税务部门对风电、光伏项目既按照国有未利用土地缴纳土地使用税,又征收耕地占有税。
此外,地方自由裁量权大,很多项目在并网或运行若干年后,还存在地方税局等事后加收土地税的情况,增大项目运营成本,影响项目收益。二是征收标准差异大,不同区域同类项目缴税额差距很大。比如:对于光伏电站用地,县城、建制镇、工矿区征收土地使用税的标准是每平方米0.6-12元,相差20倍,以光伏电站每10兆瓦占地13-17万平方米来算,每年需交纳7.8-204万元。不合理的税费会显著增加企业开发风电光伏的税费负担,抑制企业投资开发新能源的积极性。
当前,风电、光伏项目开发的主导权主要落在地方政府层面。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各地方政府要严格依法征收土地使用税费,不得超出法律规定征收费用,比如部分地区征收的不合理的资源费、乡村振兴费、捐赠费等。下一步,各地还可按照“就低不就高”的原则,明确城镇土地使用税和耕地占用税征收范围和标准,并严格按照标准征收。对于利用国有未利用地开发新能源项目的,可适当减少土地使用费用。
例如此前,2017年西南某地市政府在申报第三批光伏领跑基地时,明确承诺了当地光伏领跑者基地涉及的全部土地属于不征收城镇土地使用税的范围。但是在企业优选前夕即2018年2月,该省政府发布《关于进一步明确城镇土地使用税征收范围的通知》,根据该通知的要求,当地两个领跑者基地也被纳入城镇土地使用税征收范围内。
2021年,西南某地发布了光伏基地竞争配置方案,方案中除了项目开发企业需缴纳200元/亩/年的土地租赁费用这一正常要求外,还在招标中明确提出了名目繁多的土地税费标准。其中,在建设期需按照全部占地面积一次性缴纳耕地占用税、草原植被恢复费,在项目建设运行期以200元/亩/年标准缴纳草地补偿费,另外还要缴纳安置补助费和水土保持费,如果按照20万千瓦光伏电站占地6000亩计算,该项目仅土地税费合计将超过1.5亿元,提高项目开发成本20%以上。此外,该项目在土地税费之外,还明确要求项目开发企业按照项目实际发电量,向当地缴纳生态修复费,以0.03元/千瓦时为标准按年缴纳,连续缴纳20年。一系列名目繁多的费用极大提高了项目开发成本。
对于大型风光基地而言,地类中标注为林地、草地的沙漠、沙地,标注为草地的部分戈壁,以及标注为草地具有荒漠草原形态的荒漠等,现阶段谨慎利用,但在严格生态保护及监管条件基础上可以作为大型风光基地建设的备选土地。
新能源项目土地供应与建设资格信息不对称是项目落地难的重要原因。能源企业经申请批复(核准、备案)程序,获得了项目建设资格,但受生态红线、土地类型、地形地貌等限制无法获取用地审批或用地面积不足,导致新能源项目建设资格获批与土地供应的矛盾和不匹配时有发生,客观上影响了新能源项目建设的落地效率,增加项目成本并延长开发周期。
在各单位协同管理机制方面,自然资源管理部门加快推进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以国土三调土地类型及其面积为基础,建立覆盖国家、省、地、县四级国土调查数据库的全国统一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推进政府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以及政府与社会之间的信息交互。《实施方案》明确将新能源项目的空间信息按规定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有助于解决新能源开发的土地问题。

权威之声

光伏行业

例如此前,2017年西南某地市政府在申报第三批光伏领跑基地时,明确承诺了当地光伏领跑者基地涉及的全部土地属于不征收城镇土地使用税的范围。但是在企业优选前夕即2018年2月,该省政府发布《关于进一步明确城镇土地使用税征收范围的通知》,根据该通知的要求,当地两个领跑者基地也被纳入城镇土地使用税征收范围内。
2021年,西南某地发布了光伏基地竞争配置方案,方案中除了项目开发企业需缴纳200元/亩/年的土地租赁费用这一正常要求外,还在招标中明确提出了名目繁多的土地税费标准。其中,在建设期需按照全部占地面积一次性缴纳耕地占用税、草原植被恢复费,在项目建设运行期以200元/亩/年标准缴纳草地补偿费,另外还要缴纳安置补助费和水土保持费,如果按照20万千瓦光伏电站占地6000亩计算,该项目仅土地税费合计将超过1.5亿元,提高项目开发成本20%以上。此外,该项目在土地税费之外,还明确要求项目开发企业按照项目实际发电量,向当地缴纳生态修复费,以0.03元/千瓦时为标准按年缴纳,连续缴纳20年。一系列名目繁多的费用极大提高了项目开发成本。
对于大型风光基地而言,地类中标注为林地、草地的沙漠、沙地,标注为草地的部分戈壁,以及标注为草地具有荒漠草原形态的荒漠等,现阶段谨慎利用,但在严格生态保护及监管条件基础上可以作为大型风光基地建设的备选土地。
新能源项目土地供应与建设资格信息不对称是项目落地难的重要原因。能源企业经申请批复(核准、备案)程序,获得了项目建设资格,但受生态红线、土地类型、地形地貌等限制无法获取用地审批或用地面积不足,导致新能源项目建设资格获批与土地供应的矛盾和不匹配时有发生,客观上影响了新能源项目建设的落地效率,增加项目成本并延长开发周期。
在各单位协同管理机制方面,自然资源管理部门加快推进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以国土三调土地类型及其面积为基础,建立覆盖国家、省、地、县四级国土调查数据库的全国统一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推进政府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以及政府与社会之间的信息交互。《实施方案》明确将新能源项目的空间信息按规定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有助于解决新能源开发的土地问题。

权威之声

光伏行业

光伏产业火热空前,冷静应对压力不减

来源:中国能源报

“就未来趋势而言,储能和新能源的结合是新能源发展的支撑点。如果可以和储能有机融合,那么,光伏成为主力能源就指日可待。”
走进“第十六届全球绿色能源领袖对话”主会场,中节能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节能太阳能”)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张会学分享的是中国光伏成就卓著的昨天和充满希望的明天:“过去十多年,中国光伏行业的发展速度远超我们的预期——更早实现平价上网、更早向主力能源迈进。未来十年,尽管我们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相信中国光伏可能还会超出我们的期待。”
走出SNEC展会大本营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张会学思虑的是一家光伏开发产业生存的今天:“行业整体发展向好,可供选择的产品供应商也变多了,对我们开发商而言无疑是利好的。同时,想投资光伏电站的企业变多了,我们‘拿项目’的竞争压力也确实更大了。”
“火热”发展的当下,我们需要怎样的“冷静”思考?在SNEC展会期间,张会学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
开发市场:强劲对手入局,投资成本增加
“有个形象的说法,光伏行业现在是‘肉多狼也多’,而且不光有狼,还有狮子、老虎。”回想起2009年做第一个光伏发电项目时的市场环境,张会学深感挑战当前。“十年前,大型发电央企几乎很少在光伏发电上发力。大家要么是觉得前景不明朗还在观望,要么是觉得技术不成熟还想等等,开发市场的竞争并不大。”
“但现在五大电力集团都在布局可再生能源,从企业的综合实力来看,他们的竞争是非常强大的。好在经过多年的积累,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建立了企业口碑和资源渠道,行业内对中节能太阳能的认可度是不错的。”张会学告诉记者,目前,公司在大型基地项目和工商业分布式电站上的投资都在稳步推进,全国范围内划分的七个大区各有千秋。
除了新入局的强劲对手,张会学坦言,投资电站的另一大压力来自于非技术成本的增加。“‘资源’价码变高了。随着光伏行业不断的发展,地方政府也开始意识到优质的光照条件、适宜的建设土地,都是开发光伏电站的先天优势。“既然是大家都想要的‘香饽饽’,‘涨涨价’也就是人之常情了。”
但张会学也表示,投资成本增加带来的挑战不容回避。就宏观层面而言,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三令五申,不得将强制配套产业或投资、违规收取项目保证金等作为项目开发建设的门槛。“很多时候,我们也理解地方政府的一些做法,但我们也同时期待一个更清爽的投资环境。”
产品竞争:价格主要影响因素,垂直一体化趋势明显
根据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今年一季度,我国光伏新增并网容量3365.6万千瓦,这一数据已经超越了2019年全年的光伏装机总量。“看今年SNEC展会的现场就有最直观的感受,行业空前火爆,连中间的绿化草坪上都搭着满满的展位,过去从来没有过这种情况。”
“现在也有很多讨论和担忧,这么高速的增长背后,明年,光伏行业到底会不会出现产能过剩?”面对记者的提问,张会学直言:“现在还不到过剩的程度,至少产品价格并没有真的低下来。我们是买方,当然是希望价格越低越好,产能过剩可以促进老旧产能的淘汰、加速技术升级,同时还能降低投资成本,从我们的角度来说肯定不是一件坏事。”
“对于普遍关注的产品价格问题,其实道理很简单,如果产业处于早期发展不成熟的阶段,或者是某个企业一枝独秀的状态下,开发商把价格作为采购中非常重要的指标其实是不合理的。但如果行业发展逐步成熟,产品质量稳定,各厂商间的整体差异并不十分明显,那么价格就是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了。”在张会学看来,当前,就中国光伏制造业的发展程度而言,“价格分”确实是选择的关键所在。
在今年的SNEC展会期间,中节能太阳能旗下的制造企业,中节能太阳能科技(镇江)有限公司也携带其四款主打组件产品,常规组件“云长”系列、全黑组件“青天”系列、轻柔组件“飞燕”系列、PVB彩色双玻“女娲”系列,以及节能云平台行业解决方案与相关产品参展。
涉足制造产业,同时站在开发商的“观察者”角度,张会学如何看待光伏产品制造端的发展态势呢?
“看看展会上活跃的大型制造企业,从硅料到硅片再到电池片和组件,垂直一体化发展的企业已经越来越多。”在张会学看来,如果行业发展处于各环节都能够充分竞争、市场化程度非常高的阶段,专业化道路可能更为合适。反之,如果产业链各环节竞争发展尚不平衡,企业还要面临上下游的波动风险,那么垂直一体化的优势就显而易见。“就目前而言,光伏制造业可能还是要走垂直一体化的道路。”
产业协同:光储融合大势所趋,政策层面仍待完善
在垂直产业“一体化”发展的同时,光伏和储能等新产业的“一体化”协同也不断强化。“就未来趋势而言,储能和新能源的结合是新能源发展的支撑点。如果可以和储能有机融合,那么,光伏成为主力能源就指日可待。”
“但现实情况是,我们在被动的做储能,因为很多地方都有要求,想要投资建设光伏电站,就必须配置一定比例的储能。强制的结果就是,钱花了,但并没有发挥效用,电网不调度几乎就是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在张会学看来,要破除发电侧强制配储的现状,共享储能或将成为一大突破口。“几家企业合作,建一个大型、先进的储能装置,对于电网调节起到优化改善的作用,对发电企业而言也是优质资产。最起码,先通过这种模式,让投资储能不再是一个亏本买卖。”
事实上,近年来,随着强制配储过程中暴露出的一系列问题,新能源发电侧对“共享储能”理念的推崇者不在少数,但真正落地“共享储能”项目并不多见。对此,张会学认为,这与地方政府态度密切相关。“虽然从体量上来说,‘共享储能’也能够满足发电侧配储的调节需求,但很多时候,在管理层面,自己投资建在自家电站旁边的装置就可以算作配储,在项目竞配中被认可。几家企业联合建设的就没有这么顺利了。”
张会学表示,目前,在储能层面,公司也有一定的技术跟进,但整体思路还是要“等政策”。“等到相应的峰谷电价、交易策略、共享储能管理都有一定的政策雏形,光储一体化的高投资收益也会真正显现出来”。

权威之声

光伏行业

技术不成熟还想等等,开发市场的竞争并不大。”
“但现在五大电力集团都在布局可再生能源,从企业的综合实力来看,他们的竞争是非常强大的。好在经过多年的积累,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建立了企业口碑和资源渠道,行业内对中节能太阳能的认可度是不错的。”张会学告诉记者,目前,公司在大型基地项目和工商业分布式电站上的投资都在稳步推进,全国范围内划分的七个大区各有千秋。
除了新入局的强劲对手,张会学坦言,投资电站的另一大压力来自于非技术成本的增加。“‘资源’价码变高了。随着光伏行业不断的发展,地方政府也开始意识到优质的光照条件、适宜的建设土地,都是开发光伏电站的先天优势。“既然是大家都想要的‘香饽饽’,‘涨涨价’也就是人之常情了。”
但张会学也表示,投资成本增加带来的挑战不容回避。就宏观层面而言,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三令五申,不得将强制配套产业或投资、违规收取项目保证金等作为项目开发建设的门槛。“很多时候,我们也理解地方政府的一些做法,但我们也同时期待一个更清爽的投资环境。”
产品竞争:价格主要影响因素,垂直一体化趋势明显
根据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今年一季度,我国光伏新增并网容量3365.6万千瓦,这一数据已经超越了2019年全年的光伏装机总量。“看今年SNEC展会的现场就有最直观的感受,行业空前火爆,连中间的绿化草坪上都搭着满满的展位,过去从来没有过这种情况。”
“现在也有很多讨论和担忧,这么高速的增长背后,明年,光伏行业到底会不会出现产能过剩?”面对记者的提问,张会学直言:“现在还不到过剩的程度,至少产品价格并没有真的低下来。我们是买方,当然是希望价格越低越好,产能过剩可以促进老旧产能的淘汰、加速技术升级,同时还能降低投资成本,从我们的角度来说肯定不是一件坏事。”
“对于普遍关注的产品价格问题,其实道理很简单,如果产业处于早期发展不成熟的阶段,或者是某个企业一枝独秀的状态下,开发商把价格作为采购中非常重要的指标其实是不合理的。但如果行业发展逐步成熟,产品质量稳定,各厂商间的整体差异并不十分明显,那么价格就是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了。”在张会学看来,当前,就中国光伏制造业的发展程度而言,“价格分”确实是选择的关键所在。
在今年的SNEC展会期间,中节能太阳能旗下的制造企业,中节能太阳能科技(镇江)有限公司也携带其四款主打组件产品,常规组件“云长”系列、全黑组件“青天”系列、轻柔组件“飞燕”系列、PVB彩色双玻“女娲”系列,以及节能云平台行业解决方案与相关产品参展。
涉足制造产业,同时站在开发商的“观察者”角度,张会学如何看待光伏产品制造端的发展态势呢?
“看看展会上活跃的大型制造企业,从硅料到硅片再到电池片和组件,垂直一体化发展的企业已经越来越多。”在张会学看来,如果行业发展处于各环节都能够充分竞争、市场化程度非常高的阶段,专业化道路可能更为合适。反之,如果产业链各环节竞争发展尚不平衡,企业还要面临上下游的波动风险,那么垂直一体化的优势就显而易见。“就目前而言,光伏制造业可能还是要走垂直一体化的道路。”
产业协同:光储融合大势所趋,政策层面仍待完善
在垂直产业“一体化”发展的同时,光伏和储能等新产业的“一体化”协同也不断强化。“就未来趋势而言,储能和新能源的结合是新能源发展的支撑点。如果可以和储能有机融合,那么,光伏成为主力能源就指日可待。”
“但现实情况是,我们在被动的做储能,因为很多地方都有要求,想要投资建设光伏电站,就必须配置一定比例的储能。强制的结果就是,钱花了,但并没有发挥效用,电网不调度几乎就是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在张会学看来,要破除发电侧强制配储的现状,共享储能或将成为一大突破口。“几家企业合作,建一个大型、先进的储能装置,对于电网调节起到优化改善的作用,对发电企业而言也是优质资产。最起码,先通过这种模式,让投资储能不再是一个亏本买卖。”
事实上,近年来,随着强制配储过程中暴露出的一系列问题,新能源发电侧对“共享储能”理念的推崇者不在少数,但真正落地“共享储能”项目并不多见。对此,张会学认为,这与地方政府态度密切相关。“虽然从体量上来说,‘共享储能’也能够满足发电侧配储的调节需求,但很多时候,在管理层面,自己投资建在自家电站旁边的装置就可以算作配储,在项目竞配中被认可。几家企业联合建设的就没有这么顺利了。”
张会学表示,目前,在储能层面,公司也有一定的技术跟进,但整体思路还是要“等政策”。“等到相应的峰谷电价、交易策略、共享储能管理都有一定的政策雏形,光储一体化的高投资收益也会真正显现出来”。

权威之声

光伏行业

明年,光伏行业到底会不会出现产能过剩?”面对记者的提问,张会学直言:“现在还不到过剩的程度,至少产品价格并没有真的低下来。我们是买方,当然是希望价格越低越好,产能过剩可以促进老旧产能的淘汰、加速技术升级,同时还能降低投资成本,从我们的角度来说肯定不是一件坏事。”
“对于普遍关注的产品价格问题,其实道理很简单,如果产业处于早期发展不成熟的阶段,或者是某个企业一枝独秀的状态下,开发商把价格作为采购中非常重要的指标其实是不合理的。但如果行业发展逐步成熟,产品质量稳定,各厂商间的整体差异并不十分明显,那么价格就是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了。”在张会学看来,当前,就中国光伏制造业的发展程度而言,“价格分”确实是选择的关键所在。
在今年的SNEC展会期间,中节能太阳能旗下的制造企业,中节能太阳能科技(镇江)有限公司也携带其四款主打组件产品,常规组件“云长”系列、全黑组件“青天”系列、轻柔组件“飞燕”系列、PVB彩色双玻“女娲”系列,以及节能云平台行业解决方案与相关产品参展。
涉足制造产业,同时站在开发商的“观察者”角度,张会学如何看待光伏产品制造端的发展态势呢?
“看看展会上活跃的大型制造企业,从硅料到硅片再到电池片和组件,垂直一体化发展的企业已经越来越多。”在张会学看来,如果行业发展处于各环节都能够充分竞争、市场化程度非常高的阶段,专业化道路可能更为合适。反之,如果产业链各环节竞争发展尚不平衡,企业还要面临上下游的波动风险,那么垂直一体化的优势就显而易见。“就目前而言,光伏制造业可能还是要走垂直一体化的道路。”
产业协同:光储融合大势所趋,政策层面仍待完善
在垂直产业“一体化”发展的同时,光伏和储能等新产业的“一体化”协同也不断强化。“就未来趋势而言,储能和新能源的结合是新能源发展的支撑点。如果可以和储能有机融合,那么,光伏成为主力能源就指日可待。”
“但现实情况是,我们在被动的做储能,因为很多地方都有要求,想要投资建设光伏电站,就必须配置一定比例的储能。强制的结果就是,钱花了,但并没有发挥效用,电网不调度几乎就是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在张会学看来,要破除发电侧强制配储的现状,共享储能或将成为一大突破口。“几家企业合作,建一个大型、先进的储能装置,对于电网调节起到优化改善的作用,对发电企业而言也是优质资产。最起码,先通过这种模式,让投资储能不再是一个亏本买卖。”
事实上,近年来,随着强制配储过程中暴露出的一系列问题,新能源发电侧对“共享储能”理念的推崇者不在少数,但真正落地“共享储能”项目并不多见。对此,张会学认为,这与地方政府态度密切相关。“虽然从体量上来说,‘共享储能’也能够满足发电侧配储的调节需求,但很多时候,在管理层面,自己投资建在自家电站旁边的装置就可以算作配储,在项目竞配中被认可。几家企业联合建设的就没有这么顺利了。”
张会学表示,目前,在储能层面,公司也有一定的技术跟进,但整体思路还是要“等政策”。“等到相应的峰谷电价、交易策略、共享储能管理都有一定的政策雏形,光储一体化的高投资收益也会真正显现出来”。

权威之声

光伏行业

产业协同:光储融合大势所趋,政策层面仍待完善
在垂直产业“一体化”发展的同时,光伏和储能等新产业的“一体化”协同也不断强化。“就未来趋势而言,储能和新能源的结合是新能源发展的支撑点。如果可以和储能有机融合,那么,光伏成为主力能源就指日可待。”
“但现实情况是,我们在被动的做储能,因为很多地方都有要求,想要投资建设光伏电站,就必须配置一定比例的储能。强制的结果就是,钱花了,但并没有发挥效用,电网不调度几乎就是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在张会学看来,要破除发电侧强制配储的现状,共享储能或将成为一大突破口。“几家企业合作,建一个大型、先进的储能装置,对于电网调节起到优化改善的作用,对发电企业而言也是优质资产。最起码,先通过这种模式,让投资储能不再是一个亏本买卖。”
事实上,近年来,随着强制配储过程中暴露出的一系列问题,新能源发电侧对“共享储能”理念的推崇者不在少数,但真正落地“共享储能”项目并不多见。
对此,张会学认为,这与地方政府态度密切相关。“虽然从体量上来说,‘共享储能’也能够满足发电侧配储的调节需求,但很多时候,在管理层面,自己投资建在自家电站旁边的装置就可以算作配储,在项目竞配中被认可。几家企业联合建设的就没有这么顺利了。”
张会学表示,目前,在储能层面,公司也有一定的技术跟进,但整体思路还是要“等政策”。“等到相应的峰谷电价、交易策略、共享储能管理都有一定的政策雏形,光储一体化的高投资收益也会真正显现出来”。

权威之声

储能行业

中共中央政治局:加快推进储能等设施建设

来源:新华社

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28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会议认为,今年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决定性胜利,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宏观政策靠前协同发力,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得到缓解,经济增长好于预期,市场需求逐步恢复,经济发展呈现回升向好态势,经济运行实现良好开局。
会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好转主要是恢复性的,内生动力还不强,需求仍然不足,经济转型升级面临新的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仍需要克服不少困难挑战。
会议强调,要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把发挥政策效力和激发经营主体活力结合起来,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统筹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社会预期持续改善、风险隐患持续化解,乘势而上,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会议指出,要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既要逆势而上,在短板领域加快突破,也要顺势而为,在优势领域做大做强。要夯实科技自立自强根基,培育壮大新动能。要巩固和扩大新能源汽车发展优势,加快推进充电桩、储能等设施建设和配套电网改造。要重视通用人工智能发展,营造创新生态,重视防范风险。
会议强调,恢复和扩大需求是当前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关键所在。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形成扩大需求的合力。要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改善消费环境,促进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要发挥好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的引导作用,有效带动激发民间投资。
会议指出,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破除影响各类所有制企业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法律法规障碍和隐性壁垒,持续提振经营主体信心,帮助企业恢复元气。各类企业都要依法合规经营。要下决心从根本上解决企业账款拖欠问题。要推动平台企业规范健康发展,鼓励头部平台企业探索创新。
会议强调,要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认真落实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把吸引外商投资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要支持有条件的自贸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开展改革开放先行先试。
会议指出,要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统筹做好中小银行、保险和信托机构改革化险工作。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推动建立房地产业发展新模式。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要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严控新增隐性债务。要继续抓好新冠疫情防控工作。
会议强调,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强化就业优先导向,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稳定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持续抓好安全生产。要做好迎峰度夏电力供应保障。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应保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加强生态环境系统治理。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大兴调查研究,奔着问题去,切实帮助企业和基层解决困难。

权威之声

储能行业

会议指出,要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既要逆势而上,在短板领域加快突破,也要顺势而为,在优势领域做大做强。要夯实科技自立自强根基,培育壮大新动能。要巩固和扩大新能源汽车发展优势,加快推进充电桩、储能等设施建设和配套电网改造。要重视通用人工智能发展,营造创新生态,重视防范风险。
会议强调,恢复和扩大需求是当前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关键所在。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形成扩大需求的合力。要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改善消费环境,促进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要发挥好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的引导作用,有效带动激发民间投资。
会议指出,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破除影响各类所有制企业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法律法规障碍和隐性壁垒,持续提振经营主体信心,帮助企业恢复元气。各类企业都要依法合规经营。要下决心从根本上解决企业账款拖欠问题。要推动平台企业规范健康发展,鼓励头部平台企业探索创新。
会议强调,要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认真落实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把吸引外商投资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要支持有条件的自贸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开展改革开放先行先试。
会议指出,要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统筹做好中小银行、保险和信托机构改革化险工作。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推动建立房地产业发展新模式。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要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严控新增隐性债务。要继续抓好新冠疫情防控工作。
会议强调,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强化就业优先导向,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稳定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持续抓好安全生产。要做好迎峰度夏电力供应保障。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应保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加强生态环境系统治理。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大兴调查研究,奔着问题去,切实帮助企业和基层解决困难。

权威之声

储能行业

加快建立新型储能成本疏导机制

来源:中国能源报

在第十一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ESIE2023)上,国家能源局总工程师向海平表示,目前我国新型储能呈现出多元化发展基础不断夯实、规模化发展趋势更加强劲和产业化发展稳步推进的特点,需要处理好建设与运用的关系、短期与中长期的关系、发展与安全的关系。
新型储能是深入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支撑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新型能源体系的关键技术和基础装备,对促进能源科技变革和自立自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向海平表示,国家能源局高度重视新型储能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特别是2021年以来,国家能源局局会同有关部门连续出台《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初步构建了以顶层设计文件为引导,以项目管理、调度运用、市场机制、价格和安全管理等专项政策为支撑,以试点示范、人才培养、产教融合、标准体系等共性政策为保障的行业发展政策体系,为各级政府、行业企业推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
在向海平看来,我国新型储能发展正呈现出三方面的主要特点:
一是多元化发展基础不断夯实。锂离子电池储能加速发展,压缩空气、液流电池、飞轮等多种储能取得关键技术创新突破,实现规模化示范应用,钠离子电池、重力储能等新兴技术不断涌现。新型储能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在促进新能源消纳、支撑电力系统安全运行、保障能源电力供应、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
二是规模化发展趋势更加强劲。根据各省能源主管部门提供的数据,截至2022年底,全国已投运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超过870万千瓦,比2021年底增长超过110%,装机规模居全球首位。各地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超过40万千瓦的省份中,近70%的省份的装机规模增长超过100%。
三是产业化发展稳步推进。随着电力市场改革的深化,新型储能参与各类电力市场的机制不断完善,社会投资积极活跃,带动新型储能高速发展,产业链体系日趋完善。与此同时,标准体系逐步健全,推动健全基础通用、规划设计、施工验收、运行维护、安全应急等8个领域的标准体系,为产业化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向海平表示,在看到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作为新技术、新业态,新型储能发展还面临诸多风险挑战。当前,要重点统筹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
一是处理好建设与运用的关系。要高度重视新型储能作为电力系统的工具属性,既要加快规划建设,更要注重调度运用。坚持因地制宜多元化发展,着力推动新型储能科学优先调用,更好支撑新能源更大规模开发利用,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
二是处理好短期与中长期的关系。要深刻认识新型储能技术仍在快速进步、成本仍然较高的现状,着眼中长期新型储能规模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加大关键技术研发创新,加快建立新型储能等各类调节性资源成本疏导机制,强化产业链统筹布局,着力推动构建技术、市场、机制多轮驱动的发展格局,为新型储能可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三是处理好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安全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前提。要统筹全产业链、项目全生命周期安全,加快建立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加大安全管理措施投入。同时,高质量发展是安全的保障,要持续加大新技术研发与示范应用,以技术创新推进高质量安全发展。

权威之声

储能行业

机制不断完善,社会投资积极活跃,带动新型储能高速发展,产业链体系日趋完善。
与此同时,标准体系逐步健全,推动健全基础通用、规划设计、施工验收、运行维护、安全应急等8个领域的标准体系,为产业化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向海平表示,在看到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作为新技术、新业态,新型储能发展还面临诸多风险挑战。
当前,要重点统筹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
一是处理好建设与运用的关系。要高度重视新型储能作为电力系统的工具属性,既要加快规划建设,更要注重调度运用。坚持因地制宜多元化发展,着力推动新型储能科学优先调用,更好支撑新能源更大规模开发利用,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
二是处理好短期与中长期的关系。要深刻认识新型储能技术仍在快速进步、成本仍然较高的现状,着眼中长期新型储能规模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加大关键技术研发创新,加快建立新型储能等各类调节性资源成本疏导机制,强化产业链统筹布局,着力推动构建技术、市场、机制多轮驱动的发展格局,为新型储能可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三是处理好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安全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前提。要统筹全产业链、项目全生命周期安全,加快建立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加大安全管理措施投入。同时,高质量发展是安全的保障,要持续加大新技术研发与示范应用,以技术创新推进高质量安全发展。

权威之声

储能行业

国常会: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来源:能源日参

国务院总理李强5月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意见;部署加快建设充电基础设施,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
详细报道如下:    

权威之声

储能行业

国务院总理李强5月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意见;部署加快建设充电基础设施,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
会议指出,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是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重要抓手,有利于形成协同创新、人才集聚、降本增效等规模效应和竞争优势。要把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摆到更加突出位置,坚持全国一盘棋,引导各地发挥比较优势,在专业化、差异化、特色化上下功夫,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要统筹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促进技术创新和转化应用,推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壮大优质企业群体,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着力营造产业发展的良好生态。
会议指出,农村新能源汽车市场空间广阔,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有利于促进新能源汽车购买使用、释放农村消费潜力,而且有利于发展乡村旅游等新业态,为乡村振兴增添新动力。会议审议通过了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会议强调,要聚焦制约新能源汽车下乡的突出瓶颈,适度超前建设充电基础设施,创新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维护模式,确保“有人建、有人管、能持续”。要引导企业下沉销售服务网络,鼓励高职院校面向农村培养维保技术人员,满足不断增长的新能源汽车维修保养需求。要进一步优化支持新能源汽车购买使用的政策,鼓励企业丰富新能源汽车供应,同时加强安全监管,促进农村新能源汽车市场健康发展。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审议通过关于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意见
部署加快建设充电基础设施 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

权威之声

储能行业

国家发改委主任:加快推进储能建设!

来源: 能源日参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 郑栅洁,在《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2023年第四期发布题为:《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署名文章,在能源电力以及双碳方面,郑栅洁提出:
培育壮大绿色消费。加快推进充电桩、储能等设施建设和配套电网改造。
加快制造业绿色化发展,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支持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在钢铁、石化、建材、交通运输、城乡建设等10个重点领域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引导外资更多投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节能环保等领域。
扎实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和绿色高质量发展。
保障粮食、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加强能源供应保障能力建设,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加强交通、能源、水利、农业、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

权威之声

储能行业

预计今年电化学储能电站将爆发式增长

来源: 中国新闻网

5月12日,在中国新闻社与能源基金会联合举办的2023年第一期国是论坛之“能源中国”上,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副秘书长刘永东表示,新型储能将成为电力系统调节的重要力量,预计2023年电化学储能电站新增装机将爆发式增长。
刘永东说,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的数据,预计2023年我国风电、光伏将新增装机容量160GW(吉瓦)左右,按2022年新能源配储增长率保持不变预估,2023年将新增新能源配储5.62GW。考虑电网侧储能电站的增长和地方政府可能放松的用户侧储能电站限制政策等多种因素,预计2023年电化学储能电站的新增装机将呈爆发式增长态势。
刘永东介绍称,储能是支撑发电侧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和消纳的关键技术,是提升电网调节能力、综合效率和安全保障能力的重要支撑,也是支撑用户侧能源管理和电能质量的有效手段。储能形态比较多,有电化学、机械、电磁等。但目前技术发展较快、产业规模较大的,主要是以锂离子电池为主的电化学储能。电化学储能等新型储能可在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各个场景广泛发挥作用,有助于满足新能源大规模接入和用能方式升级带来的系统平衡新需求,应用前景广阔。
刘永东表示,从近中期来看,新型储能经济优势不够明显,仍需统筹发展抽水蓄能、火电灵活性改造、需求响应等灵活调节资源,作为有益补充。但从长远来看,随着技术进步和成本下降,新型储能将成为电力系统调节的重要力量。
刘永东指出,2022年是我国电化学储能电站投产运行快速增长的一年,极大地促进了上游储能制造行业的规模发展,进一步增强了社会各界对电化学储能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重大意义的认识。据统计,2022年在建电站300座,总功率11.70GW、总能量29.03GWh(吉瓦时)。
但刘永东也强调,电化学储能电站也面临许多深层次问题,这其中既有产品质量需要加强、电站管理水平亟待提升等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有新能源配储制度优化、新型储能商业模式探索、电力市场建设等深层次问题。
比如管理问题,刘永东认为,目前我国电化学储能电站还没有建立起类似常规电源的成熟完备的电站建设、验收、运维制度体系,租赁使用、代为运维的各方职责还需要进一步分解明确。针对电化学储能电站特有的电池安全监测系统建设还处于刚起步阶段,安全预警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和优化。
为此,刘永东提出建议:
一是要全面统筹配置和运行机制。借鉴抽蓄模式发展新型储能,逐步扩大独立储能、共享储能比例;因地制宜配置储能规模和型式;完善新型储能参与电能量市场、辅助服务市场等机制;出台新型储能容量电价机制。
二是要加快技术创新迭代。推动包括钠离子电池等多元化技术开发,突破全过程安全技术,创新智慧调控技术。
三是要加强全流程安全管理。健全储能电站安全监管机制,规范储能电站全过程质量管理,加快完善储能安全技术标准等。
四是要完善全产业链标准设计,包括规划设计、施工及验收、电站并网、运行维护等领域。

权威之声

储能行业

刘永东指出,2022年是我国电化学储能电站投产运行快速增长的一年,极大地促进了上游储能制造行业的规模发展,进一步增强了社会各界对电化学储能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重大意义的认识。据统计,2022年在建电站300座,总功率11.70GW、总能量29.03GWh(吉瓦时)。
但刘永东也强调,电化学储能电站也面临许多深层次问题,这其中既有产品质量需要加强、电站管理水平亟待提升等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有新能源配储制度优化、新型储能商业模式探索、电力市场建设等深层次问题。
比如管理问题,刘永东认为,目前我国电化学储能电站还没有建立起类似常规电源的成熟完备的电站建设、验收、运维制度体系,租赁使用、代为运维的各方职责还需要进一步分解明确。针对电化学储能电站特有的电池安全监测系统建设还处于刚起步阶段,安全预警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和优化。
为此,刘永东提出建议:一是要全面统筹配置和运行机制。借鉴抽蓄模式发展新型储能,逐步扩大独立储能、共享储能比例;因地制宜配置储能规模和型式;完善新型储能参与电能量市场、辅助服务市场等机制;出台新型储能容量电价机制;二是要加快技术创新迭代。推动包括钠离子电池等多元化技术开发,突破全过程安全技术,创新智慧调控技术;三是要加强全流程安全管理。健全储能电站安全监管机制,规范储能电站全过程质量管理,加快完善储能安全技术标准等;四是要完善全产业链标准设计,包括规划设计、施工及验收、电站并网、运行维护等领域。

权威之声

储能行业

固定式储能是解决可持续能源问题的重要因素

来源:数字储能网新闻中心

5月17日,特斯拉2023年股东大会在美国得州超级工厂举行。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在会上透露,今年下半年,特斯拉即将交付Cybertruck电动皮卡,预计将年产25万辆以上。此外,马斯克还透露,未来特斯拉还将推出2款全新产品,设计和制造都远超当下的任何产品和技术,预计这2款新产品年度总销量将超过500万辆。
特斯拉一季度实现营收233.29亿美元,同比增长24.4%;净利润(GAAP)25.13亿美元,同比下降24.3%。但马斯克称:“我们的许多竞争对手在生产电动车时都遭受了巨大的亏损,但我们却没有,我们实际上是在制造产品力更好,有经济效益的电动车。
针对股东提问未来是否打算制造房车,马斯克表示特斯拉目前没有相关计划,但鼓励车主把电动卡车改造成房车——Cybertruck车身上增加了很多连接点,这样可以方便车主对它进行改造。马斯克还在会上专门提到了特斯拉正在推进的,与车同源的人形机器人业务,并在现场播放了最新的研发成果视频。据介绍,人形机器人的电机、控制器、电子器件以及能在机器人上看到的所有部件,都是由特斯拉自主设计的。
在马斯克看来,未来人们对人形机器人的需求量会非常大,人形机器人将会是今后特斯拉主要的长期价值来源。“如果在人形机器人和人的比例是2比1左右,那么人们对机器人的需求量可能是100亿乃至200亿个,会远超电动车的数量。”马斯克指出。
马斯克还提到,固定式储能是解决可持续能源问题的一大重要因素。Megapack是特斯拉推出的第三代固定式储能产品,Megapack电池现在比天然气发电厂更有竞争力,因此对特斯拉Megapack电池组的生产需求非常旺盛,将大量生产。
当前,特斯拉正在扩建内华达州超级工厂,不仅用于特斯拉纯电半挂卡车Semi生产线和内部4680电池生产,也会成为生产Megapack的重要工厂。此外,今年4月9日,特斯拉还宣布和上海达成合作,新建上海储能超级工厂,预期2024年投产,这也是特斯拉美国首个在海外建立的首个储能超级工厂项目。

权威之声

煤炭行业

智能化煤矿为煤炭增产保供发挥关键作用

4月27日,国家能源局在京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副司长任立新表示,据调度,国家能源集团、中煤集团等7家重点煤炭企业,已建成智能化产能13.93亿吨/年,占其总产能比例的74.7%,综采工作面平均人员劳动工效提升27.7%,掘进综合单进平均水平提升32.8%,智能化煤矿为近两年煤炭增产保供发挥了关键作用。
同时,煤矿智能化发展有力推动了煤炭上下游产业转型升级。任立新介绍,初步统计,目前全国煤矿智能化建设总投资近2000亿元,投资完成率超过50%,智能化市场需求的增加,有效带动了矿山物联网、煤机装备制造、智能控制系统、安全监测预警等新产业新业态的快速发展。
任立新透露,国家能源局会同有关部门组织遴选了首批71处智能化示范建设煤矿,总产能6.2亿吨/年,计划投资约158亿元,已累计建成363个智能化采煤工作面、239个智能化掘进工作面,单面平均生产能力达到500万吨/年。在示范煤矿带动引领下,全国累计建成1043个智能化采煤工作面、1277个智能化掘进工作面。
据了解,在国家相关部门的共同推动下,近年来各产煤省区、煤炭企业大力实施煤矿智能化建设,加快推进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少人,优化提升了煤矿生产和安全素质,增强了煤炭供给的韧性和弹性,为保障煤炭安全稳定供应奠定了坚实基础。

来源:新华网

权威之声

煤炭行业

我国煤炭行业班组建设水平持续加强

来源: 中国能源报 

过去十年,我国煤炭从业人员由526多万人减少到约260万人,班组数量由约25万个减至15万个左右,区队班组队伍更加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
班组建设是涉及企业工会、人力、安全、生产等职能部门的一项重要系统性工作,但目前一些企业对班组建设的职能定位还不清晰,领导分工还不明确,部分企业仍存在众多部门“都管都不管”或者交叉管理、职责不清的问题,团队间信任与配合浮于表面,导致员工主动性和创造力不足。
班组是企业管理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其优势就是在现场发现问题,在实践中找到方法,所以要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形成统一领导、各司其职、上下互动、左右联动、统筹协调推进的工作格局,有力保障班组建设走深走实。
“当前,世界能源革命加速演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煤炭产业转型发展深度融合,5G、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技术日新月异且加速转化,加快驱动煤矿管理者掌握新技术,融入新观念,增强新本领。”陕煤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陕煤股份总经理王世斌日前在全国煤炭行业首届矿长高峰论坛上表示。
与会专家指出,近年来,行业班组管理形势日趋复杂,班组队伍瓶颈日益凸显。面对发展新形势,有效提升新时代煤矿矿长现代化综合管理水平,持续加强煤炭行业班组建设水平尤为关键。

权威之声

煤炭行业

与会专家指出,近年来,行业班组管理形势日趋复杂,班组队伍瓶颈日益凸显。面对发展新形势,有效提升新时代煤矿矿长现代化综合管理水平,持续加强煤炭行业班组建设水平尤为关键。

“我国煤炭行业历来有重视区队班组建设的优良传统。”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孙守仁表示,2000年以来,行业广泛开展班组建设活动,以“白国周班组管理法”“人人都是班组长”为代表的班组管理模式得到大力推广。
“班组作为工人队伍最基础、最直接的组织形式,是培育产业技能人才、凝聚产业工人力量、推动产业创新实践的重要阵地,是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基石。”中国能源化学地质工会副主席贾海涛指出,要深刻认识加强煤炭行业班组建设的重大意义,积极探索富有行业特色的班组管理新模式,充分激发广大职工的干事创业热情和创新创造活力,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陕煤集团党委委员、工会主席李向东指出,当前能源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推进,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其中班组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阵地。

过去十年,煤炭行业班组建设获得政策层面的全方位支持,如发布的《关于加强中央企业班组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及《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国煤炭行业区队班组建设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和文件,体现了煤炭行业将以标准规范和制度建设着力提升班组建设水平。
在管理模式方面,孙守仁指出,近年行业班组大力推行精益管理、对标管理、质量管理、民主管理、流程管理等先进方法,积极融入数字化手段,丰富了新时代行业班组管理模式。
在此过程中,我国煤炭工人队伍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煤炭工人经济和社会地位不断提高。《中国能源报》记者了解到,过去十年,我国煤炭行业从业人员由526多万减少到约260万,班组数量由约25万减至15万左右,区队班组队伍更加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
“在从业人员总体减半的情况下,人均生产效率由每年750吨提高到每年1800吨,大型企业在岗职工人均工资达到9.1万元/年,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前人均工资低点增长54%。”孙守仁透露,十年间,煤炭行业涌现出276余名劳动模范,其中122名来自采掘一线的区队和班组。 

管理模式和班组制度持续优化

班组建设重要性日益凸显

权威之声

煤炭行业

高。《中国能源报》记者了解到,过去十年,我国煤炭行业从业人员由526多万减少到约260万,班组数量由约25万减至15万左右,区队班组队伍更加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
“在从业人员总体减半的情况下,人均生产效率由每年750吨提高到每年1800吨,大型企业在岗职工人均工资达到9.1万元/年,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前人均工资低点增长54%。”孙守仁透露,十年间,煤炭行业涌现出276余名劳动模范,其中122名来自采掘一线的区队和班组。 

“班组建设是涉及企业工会、人力、安全、生产等职能部门的一项重要系统性工作,但目前看,一些企业对班组建设的职能定位还不清晰,领导分工还不明确。”孙守仁提醒,部分企业仍存在众多部门“都管都不管”或者交叉管理、职责不清的问题,团队间信任与配合浮于表面,导致员工主动性和创造力不足。
此外,煤炭班组建设过程中的人才短板问题也十分突出。孙守仁坦言,一些企业人才队伍“内卷”问题严重,“能说会写实干”的技能人才严重短缺,人才队伍结构失衡和流失严重,学习型班组建设任重道远。
对此,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梁嘉琨表示,面对新机遇和新挑战,矿长首先要抓好安全,要以从业人员安全行为控制为核心来强化煤矿安全管理,加倍注重对细节的管控。
孙守仁认为,班组是企业管理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其优势就是在现场发现问题,在实践中找到方法,所以要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形成统一领导、各司其职、上下互动、左右联动、统筹协调推进的工作格局,有力保障班组建设走深走实。“要始终把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当成头等大事来抓,加快建设实训基地和工匠学院,加大高技能职业工人的培养,如推进订单式学徒制、卓越工程师计划等,建设真正的学习型班组。”

定位不清且人才短板问题突出

宏观政策

MACROPOLICY

到2030年前,对实行两部制电价的集中式充换电设施用电免收需量(容量)电费,放宽电网企业相关配电网建设投资效率约束,全额纳入输配电价回收;
鼓励新售新能源汽车随车配建充电桩具备有序充电功能,加快形成行业统一标准。鼓励开展电动汽车与电网双向互动(V2G)、光储充协同控制等关键技术研究,探索在充电桩利用率较低的农村地区,建设提供光伏发电、储能、充电一体化的充电基础设施;

——摘选自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

宏观政策

光伏行业

事关光伏用地

来源:自然资源部

近日,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发布《关于严守底线规范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有关要求的通知》,其中明确:
严禁调整生态保护红线,保护生态空间。土地综合整治涉及生态保护红线内零星破碎、不便耕种、以“开天窗”形式保留的永久基本农田,在保持生态保护红线外围边界不变、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可以适度予以整治、集中,确保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减少、生态系统功能不降低、完整性联通性有提升。严禁以土地综合整治名义调整生态保护红线。严禁破坏生态环境砍树挖山填湖,严禁违法占用林地、湿地、草地,不得采伐古树名木,不得以整治名义擅自毁林开垦。

原文链接:关于严守底线规范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有关要求

宏观政策

光伏行业

新建发电机组进入及退出商业运营办法
征求意见!

来源:国家能源局

4月28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公开征求《发电机组进入及退出商业运营办法(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文件表示,为规范发电机组和新型储能进入及退出商业运营管理,维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促进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国家能源局组织对《发电机组进入及退出商业运营管理办法》(电监市场〔2011〕32号)进行修订,形成《发电机组进入及退出商业运营办法(征求意见稿)》。

原文链接:关于征求《发电机组进入及退出商业运营办法征求意见》意见的通知

宏观政策

光伏行业

内蒙古自治区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

来源:内蒙古工信厅

5月4日,内蒙古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内蒙古自治区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十四五”期间,全区工业领域产业结构与用能结构明显优化,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大幅提高。
重点行业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绿色低碳零碳负碳技术、装备、工艺、产品推广应用取得新进展,绿色制造体系基本完善,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明显下降,完成国家和自治区下达的目标任务。
到2030年,全区工业领域产业结构与用能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重点用能行业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工业领域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体系基本健全,如期实现工业领域碳达峰目标。
《方案》明确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推动能源消费低碳化。 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强化碳减排对产业发展引领作用,落实工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要求,培育绿色农畜产品加工、现代装备制造、新型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5个低碳转型效果明显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打造农畜产品加工、新能源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制造、生物医药、现代煤化工、精细化工、新材料等优势特色先进产业链,优先在原料与清洁能源匹配度好、有助于提前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地区布局项目。到2025年,现代装备制造业产值占工业产值比重达到10%左右,新材料产值占工业比重达到13%左右。

宏观政策

光伏行业

调整优化用能结构。合理控制化石能源消费,推动燃煤电厂与新能源多能互补绿色替代。推动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等行业减少煤炭消费,稳妥有序发展现代煤化工,促进煤炭分质分级高效清洁利用。有序引导天然气消费,合理引导工业用气和化工原料用气增长,逐步降低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促进工业绿色电力消费,大幅提升绿色用电比重。
提升电力热力能源供给灵活性。增强源网荷储协调互动,加快工业园区绿色用能供给。引导企业、园区加快厂房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多元储能、高效热泵、余热余压利用、智慧能源管控等一体化系统开发运行,推进多能高效互补利用,促进就近大规模高比例消纳可再生能源。加强能源系统优化和梯级利用,因地制宜大力推广园区集中供热、能源供应中枢等新业态。加快新型储能规模化应用,推进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发展。
建设低碳零碳示范园区。实施园区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在用电负荷相对集中、具备自主调峰能力的工业园区先行试点建设一批低碳示范园区、零碳示范园区。制定园区的低碳零碳改造技术方案,加快实施低碳零碳建设,按照园区实际消纳水平建设新能源项目,进一步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纳比例。低碳园区按照三年内达到新能源消纳比例50%的目标进行试点建设,零碳园区按照新能源一次性规划,产业负荷与新能源同步建设、同步投产的要求,在产业投产第一年新能源消纳比例达到50%,三年内达到80%,五年内达到100%全部园区消纳。

原文链接:对内蒙古自治区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的公布

宏观政策

光伏行业

2023年乡村振兴定点帮扶和对口支援工作要点

来源:国家能源局

4月23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印发《国家能源局2023年乡村振兴定点帮扶和对口支援工作要点》的通知,通知指出,持续扩大光伏建设规模。推动通渭马营10万千瓦光伏、清水黄门10万千瓦农光储一体化项目建设,确保年内建成并网。指导信丰光伏项目开发建设。加快推进三县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建设。
探索清洁能源综合利用。立足通渭、清水县资源禀赋,组织开展能源综合开发利用方案研究,探索能源转型发展新模式。协调支持通渭乡村振兴产业融合共建示范园项目建设,指导清水打造陇东南清洁能源示范区。支持通渭县四新光伏扶贫电站板下农业种植,积极探索“农光互补”发展新模式。

原文链接:2023年乡村振兴定点帮扶和对口支援工作要点

宏观政策

光伏行业

各省2023年最新能源政策盘点

来源:微能网

截至2023年4月,除港、澳、台三地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共有18个省(市、自治区)已经出台了2023年省级能源领域的最新政策。
这其中,有的省份出台了包含传统能源和新能源全领域的“大能源”政策,比如山东(《山东省能源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
也有的省份只针对风电、光伏这一两个类别的新能源制定了行动方案,比如上海(《关于做好2023年风电、光伏发电开发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山西(《山西省光伏产业链2023年行动方案》《山西省风电装备产业链2023年行动方案》)、云南(《云南省能源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开发行为加快光伏发电发展的通知》)。
还有一些省份针对新能源某一细分领域制定了更为精准的行动方案,比如广东(《关于印发广东省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实施方案的通知》《广东省能源局关于下达2023年地面集中式光伏电站开发建设方案的通知》)。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环境、能源产业发展程度差异较大,因此各省的能源规划都各有侧重。不过,横向对比、分析这些政策,还是可以明显看出“同类项”有哪些。
大力发展风电光伏、加强关键技术创新、推进氢能发展、加快储能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优化电力市场运行机制、保障能源供应、积极推进核电建设、加强项目监督管理这9个“同类项”正是各省在今年能源建设规划中重点关注的问题。
「能见」梳理如下,以飨读者:公众号:3060碳达峰碳中和。
(注:北京、天津、河北、湖北、江西、四川、重庆、浙江、安徽、江苏、新疆、黑龙江、海南等13省(市、自治区)暂未出台2023年最新能源规划,不在本次分析范畴内)

宏观政策

光伏行业

宏观政策

光伏行业

个“同类项”正是各省在今年能源建设规划中重点关注的问题。
(注:北京、天津、河北、湖北、江西、四川、重庆、浙江、安徽、江苏、新疆、黑龙江、海南等13省(市、自治区)暂未出台2023年最新能源规划,不在本次分析范畴内)

【山东】《山东省能源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山东省能源局,2023/3/7):加快推动大型海陆风光基地建设。到2023年底,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达到7500万千瓦以上。
【山西】《山西省光伏产业链2023年行动方案》(山西省能源局、山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2023/3/20):围绕光伏产业链“建链、延链、补链、强链”的整体部署,通过政策引导、产业支持、招商引资等方式,强化龙头带动,引进配套企业,打造大中小微企业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业态发展新格局。到2023年底,力争省内光伏产业综合产能稳定在20GW以上,产业链“延链”“补链”取得实效。
《山西省风电装备产业链2023年行动方案》(山西省能源局、山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2023/3/20):以“链主”企业风电整机带动风电零部件企业数量增加,规模扩张;着力引进缺链环节企业,补齐断链。力争到2023年底,风电装备产业链营业收入同比提高10%以上。
【湖南】《湖南省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湖南省人民政府2023/4/7):开工建设一批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完善“1+1+N”政策体系,有序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加快重点行业企业节能降碳改造,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
【河南】《河南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行动方案》(河南省生态环境厅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 2023/2/24):积极推进风电、分布式光伏、生物质天然气等新能源建设,进一步提高太阳能、风能发电占比。支持豫北、豫东、豫中南、黄河两岸浅山丘等平价风电基地建设,集约高效开发风电基地。
推动光伏利用与建筑一体化发展,推进能源供给体系清洁化低碳化。鼓励有条件的园区、厂区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公众号:3060碳达峰碳中和。
【辽宁】
《辽宁省发展改革委2023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措施》(辽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3/1/20):
加快推进清洁能源强省建设,推进风电光伏重点项目建设,研究编制全省海上风电建设方案;
【广东】
《广东省能源局关于下达2023年地面集中式光伏电站开发建设方案的通知》(广东省能源局2023/4/6):
确定本年度首批开发项目82个,总投资525.32亿元,2023年计划完成投资额为245.34亿元。
【贵州】
《贵州省2023年度风电光伏发电建设规模项目计划》(贵州省能源局2023/4/6):
贵州省2023年度风电光伏发电建设规模项目计划为3040万千瓦,第一批下达项目计划为1781.16万千瓦,为消纳不受限区域、申报规模在电网消纳空间范围内规模的市州、黔南州北部区域项目和基地化、一体化项目,其中接入贵州电网1741.16万千瓦,接入兴义地方电网40万千瓦。(4月6日公布)
第二批消纳受限区域经有关市州对项目优选上报后下达,项目计划为1258.84万千瓦,拟全部接入贵州电网。(暂未公布)
【陕西】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陕西省人民政府2023/2/17):
到2025年,全省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6%左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目标,为实现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
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持续下降,顺利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
【甘肃】
《2023年度省列重大建设项目名单》(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3/2/16):
2023年甘肃省省列重大建设项目投资计划已经省政府审定,并以甘政办发〔2023〕5号文件印发实施。共287个项目,其中计划新开工项目119个,续建项目148个,预备项目20个。其中,能源项目计划新开工、续建项目62个。

大力发展风电光伏

01

宏观政策

光伏行业

【陕西】《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陕西省人民政府2023/2/17):到2025年,全省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6%左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目标,为实现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
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持续下降,顺利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
【甘肃】《2023年度省列重大建设项目名单》(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3/2/16):2023年甘肃省省列重大建设项目投资计划已经省政府审定,并以甘政办发〔2023〕5号文件印发实施。共287个项目,其中计划新开工项目119个,续建项目148个,预备项目20个。其中,能源项目计划新开工、续建项目62个。

【山东】《山东省能源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山东省能源局,2023/3/7):强化重要领域科技创新。聚焦新型电力系统、新型储能、氢能等重点领域,加快推动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示范应用。
【湖南】《湖南省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湖南省人民政府2023/4/7):加强大容量电化学储能、大容量风电和先进输配电等绿色低碳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青海】《青海省能源局关于2023年首批重点研究课题承担单位公示》(青海省能源局 2023/4/4):20个重点研究课题,包含源网荷储四端协同研究、外送支撑电源实施及燃料保障研究、新型储能协同发展研究、风电规模发化发展研究、新能源电站并网可靠性研究等。

【宁夏】《宁夏“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 2023/2/23):  到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逐步培育完善市场环境和商业模式,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新型储能技术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在源、网、荷侧应用场景建设一批多元化新型储能项目,力争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500万千瓦以上,全区储能设施容量不低于新能源装机规模的10%、连续储能时长2小时以上,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容量支撑和灵活调节能力。
重点任务:
1、加快发展电源侧新型储能
2、重点支持电网侧新型储能
3、灵活发展用户侧新型储能
4、多元推动核心技术进步
5、探索新型储能商业模式
6、推进储能参与电力市场体系建设
7、合理疏导新型储能成本
【陕西】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陕西省人民政府2023/2/17):
推进多元储能系统建设与应用。
【辽宁】
《辽宁省发展改革委2023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措施》(辽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3/1/20):
加快抽水蓄能、新型储能建设。
【广西】
《广西能源基础设施建设2023年工作推进方案》(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3/3/25):
加快新型储能建设。

加强关键技术创新

02

加快储能发展

03

宏观政策

光伏行业

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容量支撑和灵活调节能力。
重点任务:加快发展电源侧新型储能、重点支持电网侧新型储能、灵活发展用户侧新型储能、多元推动核心技术进步、探索新型储能商业模式、推进储能参与电力市场体系建设、合理疏导新型储能成本。
【陕西】《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陕西省人民政府2023/2/17):推进多元储能系统建设与应用。
【辽宁】《辽宁省发展改革委2023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措施》(辽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3/1/20):加快抽水蓄能、新型储能建设。

【山东】《山东省能源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山东省能源局,2023/3/7):加快推动农村用能变革。纵深推进整县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开发,积极推广德州齐河、临沂沂水等县成熟的实施路径和开发模式,全年开工400万千瓦,建成200万千瓦,继续保持全国领先。
【上海】《关于做好2023年风电、光伏发电开发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3/3/28):高标准完成整县分布式光伏试点。21个整街道(镇)屋顶分布式光伏试点建设,至2023年底各类屋顶安装光伏比例达到国家试点要求,争创全国分布式光伏开发示范街道(镇)。
【西藏】《关于促进西藏自治区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西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3/1/12):建立资源开发利益共享机制。坚持政府推动、企业为主、民生为本、利益共享的原则,落实自治区优势资源开发利益共享机制实施办法,建立健全当 地政府、当地群众和能源企业共享光伏资源开发利益的长效机 制。鼓励资源所在地政府以集体土地、现金等资产入股项目开 发,能源企业优先使用当地劳务市场,发挥主导产业的辐射带 动作用,实现资源开发与乡村振兴互惠共赢。
【广东】《广东省加快农村能源转型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实施方案》(广东省能源局、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广东省乡村振兴局2023/2/10):加快推进32个整县(市、区)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并以此为抓手,探索县域清洁能源规模化开发新模式。支持具备资源条件的地区,特别是脱贫地区、革命老区,建设集中式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开辟绿色通道,加强项目资源要素协调保障。公众号:3060碳达峰碳中和。

助力乡村振兴

04

宏观政策

光伏行业

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并以此为抓手,探索县域清洁能源规模化开发新模式。支持具备资源条件的地区,特别是脱贫地区、革命老区,建设集中式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开辟绿色通道,加强项目资源要素协调保障。

【上海】《关于做好2023年风电、光伏发电开发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3/3/28):优化并网管理和服务。持续完善并网流程,提高风电、光伏配套电力送出工程工作效率,确保配套电力送出工程与风电、光伏电站项目建设进度相匹配。
【西藏】《关于促进西藏自治区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西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3/1/12):完善和明确上网电价政策、建立市场化资源配置机制、完善电力市场化交易机制。
【广东】《关于印发广东省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实施方案的通知》(广东省能源局、国家能源局南方监管局2023/3/30):文件明确了源、网、荷各侧储能参与电力市场的方式、准入条件等各项规定。

【湖南】《湖南省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湖南省人民政府2023/4/7):提升能源供应保障能力,确保国能岳阳电厂、衡东气电、五强溪水电站扩机工程等项目建成投产,新增电力稳定供应能力400万千瓦以上。
【山东】《山东省能源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山东省能源局,2023/3/7):加快构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
稳定省内煤电油气生产。2023年,煤炭、原油、天然气产量稳定在8600万吨、2100万吨、5亿立方米左右;增强煤电油气供应能力。2023年,全年接纳省外电量1250亿千瓦时左右;加快推动煤油气储备能力建设。到2023年底,政府可调度煤炭储备能力达到1800万吨以上,政府储气能力保持在2.1亿立方米以上;强化能源需求管理。

优化电力市场运行机制

05

保障能源供应

06

宏观政策

光伏行业

5月5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工信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2022年度能源领域5G应用典型案例汇编》的通知。
国家能源局与工信部于2022年联合开展了能源领域5G应用典型案例征集活动,旨在激发能源领域各行业的创新活力,拓展能源领域 5G 应用场景,探索可复制、易推广的 5G 应用新模式、新业态,支撑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本次能源领域5G应用典型案例征集活动聚焦6个方向,即:智能电厂+5G、智能电网+5G、智能煤炭+5G、智能油气+5G、综合能源+5G、智能制造及建造+5G,共收到 198 个能源领域 5G 应用案例,覆盖全国 26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14家能源领域、信息通信领域中央企业。经专家评审和复核,最终遴选出 33 个典型案例,形成“2022年度能源领域 5G 应用典型案例汇编”,以供交流与推广。

两部门发布《2022年度能源领域5G应用典型案例汇编》

来源:微能网

原文链接:《2022年度能源领域5G应用典型案例汇编》

宏观政策

光伏行业

国家能源局设立创新平台

来源:中国能源报

5月9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公告,根据有关单位申请,经委托第三方机构组织专家按“挂帅出征”和“赛马争先”两种方式评审并通过局内复核,该局拟按“挂帅出征”方式设立“国家能源非能动核能共性技术研发中心”等6个创新平台。

宏观政策

光伏行业

为深入贯彻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把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为能源发展的战略支撑,加快推动能源科技进步,根据《国家能源研发创新平台管理办法》(国能发科技〔2020〕49号,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国家能源局关于组织开展“十四五”第一批国家能源研发创新平台认定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十四五”第一批国家能源研发创新平台评定工作的补充通知》相关要求,我局组织完成了“十四五”第一批国家能源研发创新平台(以下简称创新平台)认定工作。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根据有关单位申请,经委托第三方机构组织专家按“挂帅出征”和“赛马争先”两种方式评审并通过局内复核,我局拟按“挂帅出征”方式设立“国家能源非能动核能共性技术研发中心”等6个创新平台(具体名单见附件,“赛马争先”结果另行通知)。
二、为加强对创新平台建设过程的监督、评价,请各创新平台推荐单位按照《管理办法》要求,积极参与指导创新平台的建设运行和管理考核,支持创新平台推进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工程示范等工作,并组织创新平台牵头单位定期向我局报送研发成果快报(7月底前报送上半年,第二年1月底前报送前一年度)。
三、请各创新平台牵头单位夯实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内部规章制度,聚焦研发方向,组织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装备研制和工程示范,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支撑引领行业技术进步。
特此公告。

原文链接:国家能源局拟按“挂帅出征”方式设立6个创新平台

国家能源局公告2023年 第3号

宏观政策

光伏行业

国家能源局:即日起,全面排查

来源:国际能源网

5月12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印发《全国电力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
《方案》指出,聚焦重大隐患,精准排查整治。按照《电力安全隐患治理监督管理规定》《重大电力安全隐患判定标准(试行)》,结合危险化学品、消防(火灾)、特种设备等有关行业领域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聚焦燃煤发电厂重点设备设施钢结构、承重焊接部位总体强度,水电站大坝、燃煤发电厂贮灰场重特大工程隐患。
《方案》还指出,电力企业主要负责人要落实法定的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职责。
一是研究组织本企业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每季度要带队对本企业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情况至少开展1次检查(高危领域企业每月至少1次);二是组织对动火等危险作业开展排查整治,开展1次全员安全警示教育活动,对动火等危险作业人员以及易产生重大事故隐患的其他关键岗位人员进行1次全面排查,严禁聘用和招请未经安全培训合格、未取得相关证书的人员从事特种作业;三是对本企业生产经营项目和场所外包外租(包括委托、合作等类似方式)情况组织开展1次全面排查;四是至少组织开展1次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演练(高危领域企业每半年至少1次),特别要让全体从业人员主动落实安全生产岗位责任,熟知安全逃生出口(或避灾路线),切实提高从业人员应急避险意识。

原文链接:印发《全国电力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方案》的通知

宏观政策

光伏行业

甘肃省:碳达峰实施方案

来源:国际能源网

5月11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甘肃省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
《通知》指出,到2030年,力争全省新能源装机容量突破1.3亿千瓦。
大力发展新能源。坚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并重、电力外送与就地消纳结合,采用多能互补开发模式,加快在沙漠、戈壁、荒漠等地区规划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全面推进风电、太阳能发电大规模开发和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向特大型风光电基地迈进,打造金(昌)张(掖)武(威)千万千瓦级风光电基地。全面建成通渭、环县和武威松山滩风电基地,在兰州、白银、天水、平凉等地稳步推进分散式风电。
持续扩大光伏发电规模,打造大型集中光伏发电基地,推动“光伏+”多元化发展。探索光热发电新模式,加大光热发电技术攻关,谋划实施“光热+风光电”一体化项目。
开展大容量风电机组、高效光伏和光热发电、新一代智能电网、规模化储能、先进输配电、新能源装备回收处理、中深层地岩热供暖技术、低成本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技术创新,加快碳纤维、气凝胶、特种钢材等基础材料研发,补齐关键零部件、元器件、软件等短板。广泛引进、推广适用于甘肃省实际的先进绿色低碳技术,积极推动可再生能源替代、储能、能源互联网等技术迭代应用,推进零碳低碳工业工艺流程再造技术应用,建设一批绿色直供电示范工厂和示范园区,开展熔盐储能供热和发电、氢能规模化应用示范项目等高比例新能源示范。

原文链接:关于印发甘肃省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

宏观政策

光伏行业

自然资源部:项目用地审批,多证合一!

来源:自然资源部

5月4日,自然资源部印发《关于深化规划用地“多审合一、多证合一”改革的通知》,要求:以“多规合一”为基础,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推动“多审合一”“多证合一”,提高审批效能和监管服务水平。
在“三区三线”划定基础上,结合实际加快推进城镇国土空间详细规划和村庄规划的编制(修编)和审批,为开发建设、开展城市更新行动、乡村建设行动,以及实施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建设工程规划许可、乡村建设规划许可等提供法定依据。
实施规划选址综合论证。位于城镇开发边界外并涉及耕地、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的交通、能源、水利等建设项目,地方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应整合现行的规划选址论证、耕地踏勘论证、永久基本农田占用补划论证、生态保护红线不可避让论证、节地评价等事项为规划选址综合论证,防止重复论证和审查,论证报告作为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的申报材料。

原文链接:自然资源部关于深化规划用地“多审合一、多证合一”改革的通知

宏观政策

光伏行业

电价要变了!自2023年6月1日起严格执行

来源:国际能源网

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第三监管周期省级电网输配电价及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为进一步深化输配电价改革,推动电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通知》指出,执行工商业(或大工业、一般工商业)用电价格的用户(以下简称工商业用户),用电容量在100千伏安及以下的,执行单一制电价;100千伏安至315千伏安之间的,可选择执行单一制或两部制电价;315千伏安及以上的,执行两部制电价,现执行单一制电价的用户可选择执行单一制电价或两部制电价。
《通知》明确,工商业用户用电价格由上网电价、上网环节线损费用、输配电价、系统运行费用、政府性基金及附加组成系统运行费用包括辅助服务费用、抽水蓄能容量电费等。上网环节线损费用按实际购电上网电价和综合线损率计算。
《通知》要求,电网企业要按照相关要求,严格执行本通知核定的输配电价,统筹推进电网均衡发展;对各电压等级的资产、费用、收入、输配售电量、负荷、用户报装容量、线损率、投资计划完成进度等与输配电价相关的基础数据进行统计归集,每年5月底前报我委(价格司)和省级价格主管部门。
《通知》强调,居民生活、农业生产用电继续执行现行电价政策。

原文链接: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第三监管周期省级电网输配电价及有关事项的通知

宏观政策

光伏行业

广东省:推动分布式光伏、光热项目建设

来源:广东省能源局节能处

5月11日,广东省能源局发布关于2023年公共机构节能降碳工作安排的通知,文件指出,鼓励市场化方式推动分布式光伏、光热项目建设,更大力度推动公共机构开展节能降碳改造。
文件原文:广东省能源局关于2023年公共机构节能降碳工作安排的通知
省直各单位,各地级以上市公共机构节能主管部门: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全省公共机构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国家《“十四五”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工作规划》《深入开展公共机构绿色低碳引领行动促进碳达峰实施方案》《国管局关于2023年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工作安排的通知》等政策文件和有关法律法规要求,以及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推进会议精神,大力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持续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严格完成能源资源节约目标,充分发挥公共机构示范引领作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重大战略部署,为公共机构节能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各地市、各部门要围绕绿色低碳发展主题,结合地区和部门实际,坚持目标牵引、问题导向、创新驱动,要把调查研究作为破解难题推进工作的关键抓手,找准切入点、把握着力点、抓好关键点,全面加强能源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广泛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统筹用能结构优化、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提升、生态环境保护,进一步推动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和各级公共机构实现绿色低碳转型,扎扎实实把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落实到位。
二、大力实施全面节约战略
坚持把能源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贯穿于公共机构运行全过程、各环节,持续推动公共机构采取能耗监测、用能诊断、节能改造等有效措施实现降耗增效,开展公共机构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审计工作,引导有条件的公共机构建立能源和碳排放数字化管控平台。强化重点用能领域、单位、部位的节能管理,开展数据中心能耗现状调研及能效提升政策研究工作,配合做好国家绿色数据中心推荐、遴选等工作。推进绿色建筑创建行动,加大节能低碳技术推广应用力度,配合实施《广东省绿色高效制冷行动计划(2023-2025)》,大力推动既有建筑实施围护结构、照明、电梯、供暖、制冷等用能系统设备节能改造,增强低碳、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示范作用,持续提高绿色建筑比例。
三、积极推进节能降碳示范创建引领行动
按照国家统一部署,进一步开展全国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工作和示范案例申报工作,组织开展首批(300家)公共机构绿色低碳示范单位的申报工作。落实国家对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建成单位组织复核评价、实施动态管理、实行退出机制等工作要求。持续推进全省节约型机关创建工作,力争省直机关单位完成率达到90%、粤港澳大湾区有关地市完成率达到80%、全省完成率达到75%。开展2020-2022年节约型机关创建情况抽查和“回头看”行动。做好2023年全国节能宣传周等系列宣传活动,借助媒体力量,发挥“互联网+”优势,利用“云”上平台,拓展宣传渠道、创新宣传形式、丰富宣传内容,推介更多的公共机构绿色低碳转型典型经验、工作案例和解决方案等。
四、持续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大力推进终端用能电气化,有序推进煤炭消费替代。加大可再生能源利用和热泵、高效储能技术应用力度。宣传贯彻《关于鼓励和支持公共机构采用能源费用托管服务的意见》,推广应用能源费用托管服务等合同能源管理模式,鼓励市场化方式推动分布式光伏、光热项目建设,更大力度推动公共机构开展节能降碳改造。推广《公共机构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建设运营指南》,鼓励具备条件的公共机构加大试点推广力度,鼓励适度提高新能源汽车配备比例和充电基础设施数量要求。
五、严格落实目标管理
贯彻落实《加强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费统计数据治理三年行动方案》,举办公共机构节能网络直播培训,开展能耗统计数据会审,提升数据统计质量和效率,开展年度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费情况统计、汇总、分析、通报。做好“十四五”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工作中期评估。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有序推进能耗定额管理,逐步推行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
各地市、各部门要按照《国管局关于2023年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安排的通知》等文件要求,结合实际一并推进节水、反食品浪费、垃圾分类、塑料污染治理等,进一步推动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保护工作走深走实,为绿美广东生态建设贡献公共机构力量。

宏观政策

光伏行业

机构节能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各地市、各部门要围绕绿色低碳发展主题,结合地区和部门实际,坚持目标牵引、问题导向、创新驱动,要把调查研究作为破解难题推进工作的关键抓手,找准切入点、把握着力点、抓好关键点,全面加强能源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广泛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统筹用能结构优化、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提升、生态环境保护,进一步推动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和各级公共机构实现绿色低碳转型,扎扎实实把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落实到位。
二、大力实施全面节约战略
坚持把能源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贯穿于公共机构运行全过程、各环节,持续推动公共机构采取能耗监测、用能诊断、节能改造等有效措施实现降耗增效,开展公共机构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审计工作,引导有条件的公共机构建立能源和碳排放数字化管控平台。强化重点用能领域、单位、部位的节能管理,开展数据中心能耗现状调研及能效提升政策研究工作,配合做好国家绿色数据中心推荐、遴选等工作。推进绿色建筑创建行动,加大节能低碳技术推广应用力度,配合实施《广东省绿色高效制冷行动计划(2023-2025)》,大力推动既有建筑实施围护结构、照明、电梯、供暖、制冷等用能系统设备节能改造,增强低碳、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示范作用,持续提高绿色建筑比例。
三、积极推进节能降碳示范创建引领行动
按照国家统一部署,进一步开展全国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工作和示范案例申报工作,组织开展首批(300家)公共机构绿色低碳示范单位的申报工作。落实国家对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建成单位组织复核评价、实施动态管理、实行退出机制等工作要求。持续推进全省节约型机关创建工作,力争省直机关单位完成率达到90%、粤港澳大湾区有关地市完成率达到80%、全省完成率达到75%。开展2020-2022年节约型机关创建情况抽查和“回头看”行动。做好2023年全国节能宣传周等系列宣传活动,借助媒体力量,发挥“互联网+”优势,利用“云”上平台,拓展宣传渠道、创新宣传形式、丰富宣传内容,推介更多的公共机构绿色低碳转型典型经验、工作案例和解决方案等。
四、持续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大力推进终端用能电气化,有序推进煤炭消费替代。加大可再生能源利用和热泵、高效储能技术应用力度。宣传贯彻《关于鼓励和支持公共机构采用能源费用托管服务的意见》,推广应用能源费用托管服务等合同能源管理模式,鼓励市场化方式推动分布式光伏、光热项目建设,更大力度推动公共机构开展节能降碳改造。推广《公共机构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建设运营指南》,鼓励具备条件的公共机构加大试点推广力度,鼓励适度提高新能源汽车配备比例和充电基础设施数量要求。
五、严格落实目标管理
贯彻落实《加强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费统计数据治理三年行动方案》,举办公共机构节能网络直播培训,开展能耗统计数据会审,提升数据统计质量和效率,开展年度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费情况统计、汇总、分析、通报。做好“十四五”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工作中期评估。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有序推进能耗定额管理,逐步推行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
各地市、各部门要按照《国管局关于2023年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安排的通知》等文件要求,结合实际一并推进节水、反食品浪费、垃圾分类、塑料污染治理等,进一步推动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保护工作走深走实,为绿美广东生态建设贡献公共机构力量。

宏观政策

光伏行业

况抽查和“回头看”行动。做好2023年全国节能宣传周等系列宣传活动,借助媒体力量,发挥“互联网+”优势,利用“云”上平台,拓展宣传渠道、创新宣传形式、丰富宣传内容,推介更多的公共机构绿色低碳转型典型经验、工作案例和解决方案等。
四、持续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大力推进终端用能电气化,有序推进煤炭消费替代。加大可再生能源利用和热泵、高效储能技术应用力度。宣传贯彻《关于鼓励和支持公共机构采用能源费用托管服务的意见》,推广应用能源费用托管服务等合同能源管理模式,鼓励市场化方式推动分布式光伏、光热项目建设,更大力度推动公共机构开展节能降碳改造。推广《公共机构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建设运营指南》,鼓励具备条件的公共机构加大试点推广力度,鼓励适度提高新能源汽车配备比例和充电基础设施数量要求。
五、严格落实目标管理
贯彻落实《加强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费统计数据治理三年行动方案》,举办公共机构节能网络直播培训,开展能耗统计数据会审,提升数据统计质量和效率,开展年度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费情况统计、汇总、分析、通报。做好“十四五”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工作中期评估。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有序推进能耗定额管理,逐步推行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
各地市、各部门要按照《国管局关于2023年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安排的通知》等文件要求,结合实际一并推进节水、反食品浪费、垃圾分类、塑料污染治理等,进一步推动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保护工作走深走实,为绿美广东生态建设贡献公共机构力量。

宏观政策

光伏行业

山西忻州: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来源: 光伏头条

近日,忻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关于忻州市推进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
《通知》指出,2023年底,分布式能源试点示范工作取得新突破,到2025年,全市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电力装机总规模力争达到100万千瓦左右,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较2022年实现翻番,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利用率保持在合理水平,各类应用场景“百花齐放”。
文件还指出,推进分布式光伏融合开发,实施“千家万户沐光行动”。
乡村振兴光伏计划。因地制宜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支持农村分布式能源新业态发展。到2025年,新增发电装机5万千瓦左右。以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为重点区域,积极推动“公司+村镇+农户”等模式试点示范,利用农户闲置土地、农房屋顶、养殖大棚和农业大棚等,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助力农户获取稳定的租金或电费收益。
支持村集体以公共建筑屋顶、闲置集体土地等入股,参与项目开发,增加村集体收入。拓展项目开发应用场景,推进光伏发电与生态环保、文化旅游、康养产业相结合,引导项目开发企业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帮助脱贫户增收。
交通廊道光伏计划。利用各类交通设施沿线、服务区等建设交通廊道分布式光伏项目。到2025年,新增发电装机10万千瓦左右。在各类交通沿线、开发区道路两侧用地范围外的空闲土地资源,以及高速公路边坡、服务区、收费站及匝道,车站、机场等交通枢纽,通过资源勘察评估、分类梳理整合、统筹打包开发等方式,探索规模化分布式光伏或小型集中式光伏等绿色交通项目开发建设。统筹分布式光伏建设与公路绿化,因地制宜组织开展低碳公路、低碳隧道、低碳服务区等各类光伏廊道试点示范项目建设,在安全标准、成本控制及接网模式等方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标准和经验做法。
建筑屋顶光伏计划。扩大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场景。到2025年,公共机构新建建筑屋顶光伏覆盖率达到50%,新增发电装机5万千瓦左右。积极推广光伏建筑一体化发展,在可利用屋顶面积充裕、电网接入和消纳条件好的各级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学校医院、文化体育科技类场馆、新型城镇化区域等公共建筑屋顶和停车场、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等公共基础设施,有序发展“光伏+建筑”的分布式光伏发电,实现光伏发电系统与场地、设施的功能性融合。鼓励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在满足技术性、经济性条件下,预留发展分布式能源的荷载能力和配网容量,稳步推动“光伏+工业”的分布式光伏发电发展,有效降低企业用能成本。
整县试点光伏计划。推广保德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经验,完成原平市、五台县、忻府区三个国家级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试点可退出、可替换,加大竞争激励,力争2023年底按照试点要求建成示范县,新增发电装机11万千瓦。按照“自愿不强制、试点不审批、到位不越位、竞争不垄断、工作不暂停”的工作要求,切实改善新能源开发建设营商环境,降低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建设非技术成本,减轻投资开发企业负担。在整县(市、区)屋顶光伏试点推进过程中,积极总结经验教训,为后续整县(市、区)分布式能源发展与县域经济绿色转型提供实践参考。
规范项目管理。实行分级分类管理,“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全额上网”地面分布式光伏项目和“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全额上网”分散式风电项目,由省能源局组织实施;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按照规定审批权限完成项目备案后向电网企业申请并网;“全部自发自用”地面分布式光伏项目和“全部自发自用”分散式风电项目,在落实各项建设条件的基础上,由市能源局组织实施。

宏观政策

光伏行业

交通廊道光伏计划。利用各类交通设施沿线、服务区等建设交通廊道分布式光伏项目。到2025年,新增发电装机10万千瓦左右。在各类交通沿线、开发区道路两侧用地范围外的空闲土地资源,以及高速公路边坡、服务区、收费站及匝道,车站、机场等交通枢纽,通过资源勘察评估、分类梳理整合、统筹打包开发等方式,探索规模化分布式光伏或小型集中式光伏等绿色交通项目开发建设。
统筹分布式光伏建设与公路绿化,因地制宜组织开展低碳公路、低碳隧道、低碳服务区等各类光伏廊道试点示范项目建设,在安全标准、成本控制及接网模式等方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标准和经验做法。
建筑屋顶光伏计划。扩大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场景。到2025年,公共机构新建建筑屋顶光伏覆盖率达到50%,新增发电装机5万千瓦左右。积极推广光伏建筑一体化发展,在可利用屋顶面积充裕、电网接入和消纳条件好的各级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学校医院、文化体育科技类场馆、新型城镇化区域等公共建筑屋顶和停车场、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等公共基础设施,有序发展“光伏+建筑”的分布式光伏发电,实现光伏发电系统与场地、设施的功能性融合。鼓励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在满足技术性、经济性条件下,预留发展分布式能源的荷载能力和配网容量,稳步推动“光伏+工业”的分布式光伏发电发展,有效降低企业用能成本。
整县试点光伏计划。推广保德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经验,完成原平市、五台县、忻府区三个国家级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试点可退出、可替换,加大竞争激励,力争2023年底按照试点要求建成示范县,新增发电装机11万千瓦。按照“自愿不强制、试点不审批、到位不越位、竞争不垄断、工作不暂停”的工作要求,切实改善新能源开发建设营商环境,降低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建设非技术成本,减轻投资开发企业负担。在整县(市、区)屋顶光伏试点推进过程中,积极总结经验教训,为后续整县(市、区)分布式能源发展与县域经济绿色转型提供实践参考。
规范项目管理。实行分级分类管理,“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全额上网”地面分布式光伏项目和“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全额上网”分散式风电项目,由省能源局组织实施;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按照规定审批权限完成项目备案后向电网企业申请并网;“全部自发自用”地面分布式光伏项目和“全部自发自用”分散式风电项目,在落实各项建设条件的基础上,由市能源局组织实施。

宏观政策

光伏行业

发改委就电力需求侧管理、电力负荷管理征意见

来源:国家能源局

5月19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向社会公开征求《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电力负荷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
《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指出,积极拓宽需求响应主体范围。各类经营性电力用户均可参与需求响应,有序引导具备响应能力的非经营性电力用户参与需求响应。鼓励推广新型储能、分布式电源、电动汽车、空调负荷等主体参与需求响应。
提升需求响应能力。到2025年,各省需求响应能力达到最大用电负荷的3%—5%,其中年度最大用电负荷峰谷差率超过40%的省份达到5%或以上。到2030 年,形成规模化的实时需求响应能力,结合辅助服务市场、电能量市场交易可实现电网区域内可调节资源共享互济。
建立并完善与电力市场衔接的需求响应价格机制。根据“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支持具备条件的地区,通过实施尖峰电价等手段提高经济激励水平。鼓励需求响应主体参与相应电能量市场、辅助服务市场、容量市场等,按市场规则获取经济收益。
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大型国有企业、跨国公司等消费绿电,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推动外向型企业较多、经济承受能力较强的地区逐步提升绿电消费比例。加强高耗能、高排放企业使用绿电的刚性约束,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高耗能、高排放企业电力消费中绿电最低占比。提升新型基础设施绿电消费水平,促进绿电就近消纳。
重点推进新型储能、虚拟电厂、车网互动、微电网等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电力负荷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指出,有序用电方案规模应不低于本地区历史最高负荷的30%;若无法满足以上条件,应将本地区所有重点保障用电以外的负荷全部纳入方案。方案按照Ⅰ—Ⅵ级六个等级制定,每5%为一档。
预警信号分为四个等级:Ⅰ级:特别严重(红色、20%以上);Ⅱ级:严重(橙色、10%以上—20%);Ⅲ级:较重(黄色、5%以上—10%);Ⅳ级:一般(蓝色、5%以下)。
拥有储能设备的用户应优化充放电策略,提高顶峰放电能力。有序用电方案涉及的用户应按照调控指标,规范刚性执行。
此次公开征求意见时间为2023年5月19日至2023年6月18日。

《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指出,积极拓宽需求响应主体范围。各类经营性电力用户均可参与需求响应,有序引导具备响应能力的非经营性电力用户参与需求响应。鼓励推广新型储能、分布式电源、电动汽车、空调负荷等主体参与需求响应。
提升需求响应能力。到2025年,各省需求响应能力达到最大用电负荷的3%—5%,其中年度最大用电负荷峰谷差率超过40%的省份达到5%或以上。到2030 年,形成规模化的实时需求响应能力,结合辅助服务市场、电能量市场交易可实现电网区域内可调节资源共享互济。
建立并完善与电力市场衔接的需求响应价格机制。根据“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支持具备条件的地区,通过实施尖峰电价等手段提高经济激励水平。鼓励需求响应主体参与相应电能量市场、辅助服务市场、容量市场等,按市场规则获取经济收益。
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大型国有企业、跨国公司等消费绿电,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推动外向型企业较多、经济承受能力较强的地区逐步提升绿电消费比例。加强高耗能、高排放企业使用绿电的刚性约束,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高耗能、高排放企业电力消费中绿电最低占比。提升新型基础设施绿电消费水平,促进绿电就近消纳。
重点推进新型储能、虚拟电厂、车网互动、微电网等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电力负荷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指出,有序用电方案规模应不低于本地区历史最高负荷的30%;若无法满足以上条件,应将本地区所有重点保障用电以外的负荷全部纳入方案。方案按照Ⅰ—Ⅵ级六个等级制定,每5%为一档。
预警信号分为四个等级:Ⅰ级:特别严重(红色、20%以上);Ⅱ级:严重(橙色、10%以上—20%);Ⅲ级:较重(黄色、5%以上—10%);Ⅳ级:一般(蓝色、5%以下)。
拥有储能设备的用户应优化充放电策略,提高顶峰放电能力。有序用电方案涉及的用户应按照调控指标,规范刚性执行。
此次公开征求意见时间为2023年5月19日至2023年6月18日。

宏观政策

光伏行业

持具备条件的地区,通过实施尖峰电价等手段提高经济激励水平。鼓励需求响应主体参与相应电能量市场、辅助服务市场、容量市场等,按市场规则获取经济收益。
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大型国有企业、跨国公司等消费绿电,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推动外向型企业较多、经济承受能力较强的地区逐步提升绿电消费比例。加强高耗能、高排放企业使用绿电的刚性约束,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高耗能、高排放企业电力消费中绿电最低占比。提升新型基础设施绿电消费水平,促进绿电就近消纳。
重点推进新型储能、虚拟电厂、车网互动、微电网等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电力负荷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指出,有序用电方案规模应不低于本地区历史最高负荷的30%;若无法满足以上条件,应将本地区所有重点保障用电以外的负荷全部纳入方案。方案按照Ⅰ—Ⅵ级六个等级制定,每5%为一档。预警信号分为四个等级:Ⅰ级:特别严重(红色、20%以上);Ⅱ级:严重(橙色、10%以上—20%);Ⅲ级:较重(黄色、5%以上—10%);Ⅳ级:一般(蓝色、5%以下)。
拥有储能设备的用户应优化充放电策略,提高顶峰放电能力。有序用电方案涉及的用户应按照调控指标,规范刚性执行。
此次公开征求意见时间为2023年5月19日至2023年6月18日。

原文链接:国家发改委关于向社会公开征求《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电力负荷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

宏观政策

光伏行业

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征意见

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

5月2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公开征求对《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征求意见稿)的意见。
《建设指南》提出,在原料替代方面,重点制定氢氯氟烃(HCFCs)、氢氟烃(HFCs)类制冷剂替代,非碳酸盐原料替代,再生钢铁原料、再生铜铝原料、再生铅、风电叶片等再生资源利用,冶炼渣、焦油渣、铁合金渣、电石渣、铝灰渣、赤泥、尾矿、煤矸石、废塑料、废橡胶等工业固废再利用等技术和装备标准。
在燃料替代方面,重点制定生物质燃料替代技术,氢冶金,炉窑氢燃料替代,玻璃熔窑窑炉氢能煅烧、燃氢燃气轮机、氢燃料内燃机等氢能替代,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如工程机械、农业机械等)原燃料结构优化,工业电加热炉、工业汽轮机、空气源热泵采暖等电气化替代等技术和装备标准。
在可再生能源利用方面,重点制定太阳能、风能、光热、地热、潮汐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开发、输送、储能、利用以及分布式应用等相关技术和装备标准。
在低碳设计方面,重点制定建材行业硫(铁)铝酸盐水泥等低碳水泥设计、铸造行业低碳园区设计、集成电路低碳工厂设计等标准。

原文链接:《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征求意见稿)

宏观政策

光伏行业

三部委多次发文明确:投建光伏不得强配产业

来源:光伏资讯

近日,陕西省出台光伏、风电建设新政要求得不强制配产业投资。至此,地方上关于投建光伏不得“投一送一”的政策已达到了4个,分别是河南省、广东省、江西省和陕西省。
投建光伏强制产业配套的行为,给企业带来了负担,也降低了企业投资的积极性,引起了多方关注。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曾于今年年初指出,我国光伏行业强制产业配套现象依然严重。
实际上,国家能源主管部委十分重视光伏的健康发展,在政策取向上对强制产业配套现象也持“零容忍”态度,多次发文、发声进行纠风、纠偏。奈何个别地方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令这一现象仍屡禁不止。相信,随着更多的地方政府发布政策进行规范,整个市场的营商环境将会“良币驱逐劣币”效应下获得实质性改善。

三部门:不得强制要求配套产业投资、采购本地产品

2022年8月17日,工信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三部门发布关于促进光伏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的通知。《通知》要求,各地工业和信息化、市场监管、能源主管部门根据产业链各环节发展特点合理引导上下游建设扩张节奏,优化产业区域布局,避免产业趋同、恶性竞争和市场垄断。在光伏发电项目开发建设中,不得囤积倒卖电站开发等资源、强制要求配套产业投资、采购本地产品。

宏观政策

光伏行业

2022年12月26日,国家能源局正式下发《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办法》强调,各省(区、市)光伏电站年度开发建设方案和竞争性配置项目办法应及时向国家能源局报备,并抄送当地国家能源局派出机构。各级能源主管部门要优化营商环境,规范开发建设秩序,不得将强制配套产业或投资、违规收取项目保证金等各类不合理要求或条件作为项目开发建设的门槛。

国家能源局:不得将强制配套产业或投资

各地相关政策

(一)河南:不得强行要求光伏发电开发与其他产业项目投资进行捆绑
2021年11月,河南省发展改革委办公室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优化可再生能源项目建设环境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的通知》。《通知》明令,不得强行要求风电、光伏发电开发与其他产业项目投资进行捆绑,不得将应由地方政府承担的社会公益事业相关投资,转嫁给可再生能源投资企业,不得以任何名义出台与国家规定相悖的文件限制可再生能源发展。
(二)广东:不得在布局规划、指标安排、资源出让等方面设置附加条件和歧视性条款
2023年3月20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布《广东省进一步加大力度支持民间投资发展实施方案》。方案提到,涉及政府配置资源的能源类开发计划,原则上要提前向社会公开,并向民间资本推介。支持民营企业投资建设抽水蓄能、新型储能、太阳能发电、风电、充电桩等能源类项目,不得在布局规划、指标安排、资源出让、核准(备案)手续办理、并网运营等方面对民间投资设置附加条件和歧视性条款。
(三)江西2023年风、光竞争优选!不得强制配套产业或投资!
4月13日,江西省能源局发布《关于做好2023年风电、光伏发电竞争优选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各市(县、区)要严格落实国家明确的支持新能源发展有关政策要求,不得将强制配套产业或投资、违规收取项目保证金等作为项目开发建设的门槛。各地申报文件中应分析本地目标完成情况,在确保项目具备用地、电网接入条件的前提下,保障充分落实当地目标任务要求。
(四)陕西10GW风光竞配启动:禁设产业配套、收保证金等门槛
近日,陕西省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开展陕西省2023年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开发建设有关工作》的通知。通知显示,陕西省开展竞争性配置,确定2023年度新增风电、光伏发电保障性并网规模为1000万千瓦。为确保项目质量,保障市级权限,本次项目申报按照1:1.5的比例,结合区域资源条件、负荷特征和外送通道配套风电、光伏发电项目的实际,对各市申报规模进行明确,由各市共申报1500万千瓦,省发展改革委依据竞争性配置办法统一确定1000万千瓦纳入2023年度建设方案。
对于此次项目推进方面,陕西省要求纳入2023年度新增保障性并网规模的光伏发电项目应于2024年12月底前全容量建成并网、风电项目应于2025年12月底前全容量建成并网。
为了更好的推进项目假设,陕西省要求各市要优化营商环境,规范开发建设秩序,不得将强制配套产业、投资、捐赠、违规收取项目保证金等作为项目开发建设的门槛。

宏观政策

光伏行业

网运营等方面对民间投资设置附加条件和歧视性条款。
(三)江西2023年风、光竞争优选!不得强制配套产业或投资
4月13日,江西省能源局发布《关于做好2023年风电、光伏发电竞争优选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各市(县、区)要严格落实国家明确的支持新能源发展有关政策要求,不得将强制配套产业或投资、违规收取项目保证金等作为项目开发建设的门槛。各地申报文件中应分析本地目标完成情况,在确保项目具备用地、电网接入条件的前提下,保障充分落实当地目标任务要求。
(四)陕西10GW风光竞配启动:禁设产业配套、收保证金等门槛
近日,陕西省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开展陕西省2023年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开发建设有关工作》的通知。通知显示,陕西省开展竞争性配置,确定2023年度新增风电、光伏发电保障性并网规模为1000万千瓦。为确保项目质量,保障市级权限,本次项目申报按照1:1.5的比例,结合区域资源条件、负荷特征和外送通道配套风电、光伏发电项目的实际,对各市申报规模进行明确,由各市共申报1500万千瓦,省发展改革委依据竞争性配置办法统一确定1000万千瓦纳入2023年度建设方案。
对于此次项目推进方面,陕西省要求纳入2023年度新增保障性并网规模的光伏发电项目应于2024年12月底前全容量建成并网、风电项目应于2025年12月底前全容量建成并网。
为了更好的推进项目假设,陕西省要求各市要优化营商环境,规范开发建设秩序,不得将强制配套产业、投资、捐赠、违规收取项目保证金等作为项目开发建设的门槛。

宏观政策

光伏行业

5月25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公开征求《关于进一步规范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电力业务许可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
通知指出,风电、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在申请电力业务许可证时,“机组情况登记”同一栏目中可登记单台(个,以下统称台)机组(单元,以下统称机组),也可登记多台机组。登记单台机组的,投产日期为机组首次并网发电的日期;登记多台机组的,投产日期为多台机组中最后一台机组并网的日期。同一批次投产机组因机组型号不同分开登记的,投产日期均登记为该批次最后一台机组的并网日期。本通知下发前已经取得电力业务许可证的企业,许可证中登记的机组投产日期与上述要求不一致的,可向发证机关申请登记事项变更,并提供可以证明机组并网发电日期的有关材料。
通知强调,光伏发电项目以交流侧容量(逆变器的额定输出功率之和,单位MW)在电力业务许可证中登记,分批投产的可以分批登记。本通知印发前,以光伏组件的标称功率总和(单位MWp)在电力业务许可证中登记的,不再进行变更。

规范可再生能源申请电力业务许可证

原文链接:《关于进一步规范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电力业务许可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

来源:光伏资讯

宏观政策

光伏行业

5月25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案例解读》第四、五章。
详情如下:
《<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案例解读》第四、五章发布
为指导各地更好地贯彻落实《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国办函〔2022〕39号),及时总结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成功经验和优秀做法,我们组织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电力规划设计总院、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国家电投集团、三峡集团、中广核集团、光伏行业协会、风能协会等单位开展了案例解读编制工作,形成了《<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案例解读》,拟按章节以连载方式陆续发布,供大家在推动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工作中参考。3月、4月已分别发布第一、第二、第三章内容,现发布第四、五章内容。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

原文链接:《<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案例解读》

《<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案例解读》

来源:国家能源局

宏观政策

储能行业

河北省: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来源:国际能源网

5月8日,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6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河北省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通知》指出,到2025年,光伏、锂离子电池、功率半导体器件等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在PERC+光伏电池、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等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技术,产业基础高级化取得明显成效。形成石家庄、邢台、唐山、保定等一批特色产业聚集区,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500亿元。在工业、农业等领域形成30个以上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应用场景。
到2030年,创新能力大幅增强,在太阳能光伏、新型储能电池、第三代半导体领域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关键浆料、碳化硅衬底及器件等产品实现国产化替代。形成2个以上具有国内影响力的能源电子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突破3000亿元。5G/6G、先进计算、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能源领域广泛应用,能源电子产业成为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力量。
重点发展太阳能光伏和新型储能电池。
太阳能光伏方面,巩固单晶硅电池、组件优势基础,扩大单晶炉、层压机、多线切割机等光伏专用设备规模,加快钙钛矿等第三代薄膜电池研发,加快电池浆料、封装胶膜等原辅料产业化进程,发展智能逆变器、控制器、智能清洗机器人、智能巡检无人机等产品,提升具有光伏电站运行监测数据采集、监控功能的光伏发电监控系统智能化水平,配套发展太阳能光伏领域金融、保险、检测认证等服务。
新型储能电池方面,巩固锂离子电池产业优势,发展磷酸铁锂及前驱体、磷酸铁锰锂,石墨类负极材料、非碳类钛酸锂负极材料、电解液、湿法隔膜、铝箔、添加剂等材料,提升生产能力;加快电池生产设备发展,做大电池回收利用产业;鼓励发展钠硫电池、钠盐电池、钠空气电池、水系钠离子电池等钠离子电池体系;加快液流电池、氢储能/燃料电池等新型储能电池研发及产业化,提升电池容量、性能、寿命。健全新能源电池全生命周期资源综合管理,探索开展电池碳足迹核算标准与方法研究,探索建立电池产品碳排放管理体系。

宏观政策

储能行业

品,提升具有光伏电站运行监测数据采集、监控功能的光伏发电监控系统智能化水平,配套发展太阳能光伏领域金融、保险、检测认证等服务。
新型储能电池方面,巩固锂离子电池产业优势,发展磷酸铁锂及前驱体、磷酸铁锰锂,石墨类负极材料、非碳类钛酸锂负极材料、电解液、湿法隔膜、铝箔、添加剂等材料,提升生产能力;加快电池生产设备发展,做大电池回收利用产业;鼓励发展钠硫电池、钠盐电池、钠空气电池、水系钠离子电池等钠离子电池体系;加快液流电池、氢储能/燃料电池等新型储能电池研发及产业化,提升电池容量、性能、寿命。健全新能源电池全生命周期资源综合管理,探索开展电池碳足迹核算标准与方法研究,探索建立电池产品碳排放管理体系。
《方案》指出主要任务之一为加强科技创新。搭建一批创新平台。依托骨干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围绕太阳能光伏、前驱体及原料、储能电池材料、能源电子关键器件、废旧电池及储能材料的资源化和循环利用等方面布局新建一批高水平的工程研究中心、工程(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加大对现有创新平台的投入,引导其围绕制约产业链发展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开展技术攻关。鼓励相关机构申办省级、国家级创新平台。
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围绕碳达峰碳中和,聚焦光伏电池转换效率,储能电池容量、倍率性能和寿命,半导体材料和器件等,支持企业稳定增加研发投入,实施能源电子领域关键核心技术项目“揭榜挂帅”,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布局一批前沿引领技术,发展智慧能源系统关键技术和电网智能调度运行控制与维护技术,提升能源电子行业核心竞争力。

原文链接:关于联合印发《河北省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宏观政策

国家发改委、能源局联合发布重要意见!

来源:能源日参

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意见指出:
到2030年前,对实行两部制电价的集中式充换电设施用电免收需量(容量)电费,放宽电网企业相关配电网建设投资效率约束,全额纳入输配电价回收;
鼓励新售新能源汽车随车配建充电桩具备有序充电功能,加快形成行业统一标准。鼓励开展电动汽车与电网双向互动(V2G)、光储充协同控制等关键技术研究,探索在充电桩利用率较低的农村地区,建设提供光伏发电、储能、充电一体化的充电基础设施;
落实峰谷分时电价政策,鼓励用户低谷时段充电。

原文链接:发改委、能源局《关于推进充电基础建设的实施意见》

储能行业

宏观政策

储能行业

开展新型储能等调节性电源综合监管

来源:国家能源局

5月16日,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开展电力系统调节性电源建设运营综合监管工作的通知。开展抽水蓄能、新型储能等灵活调节性电源及资源建设运营综合监管。
《通知》强调,重点监管调节性电源及资源实际调节能力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调节作用的实际利用情况,“两个细则”执行情况(新型储能除外);电网企业是否提供公平接入服务,相关电力调度机构是否按照“三公”原则实施优化调度,是否建立和完善新型储能项目接网程序、优化调度运行机制实现科学优先调用等。
重点监管调节性电源及资源参与电力市场交易的有关情况,参与辅助服务考核补偿机制的情况,各类电源配建新型储能自愿选择与所属电源联合或转为独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的情况,市场化交易价格的浮动范围是否符合国家政策要求;市场运营机构是否按照公平无歧视的原则执行市场准入、信息披露、交易结算、合同签订等相关制度等。
重点监督调节性电源及资源电价的形成情况,参与灵活性调节的容量补偿机制情况,实际结算电费是否按照交易合同约定量价进行结算;燃气发电项目执行天然气发电价格机制;调节性电源及资源项目盈利情况;抽水蓄能抽水电量、向电网送电的独立储能电站充电电量是否执行输配电价、承担政府性基金及附加等。

原文链接:国家能源局关于开展电力系统调节性电源建设运营综合监管工作的通知

宏观政策

新型储能这些问题,国家能源局将监管

来源:国家能源局

日前,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开展电力系统调节性电源建设运营综合监管工作的通知,国能发监管〔2023〕39号,管范围包括抽水蓄能项目,及部分煤电、燃气发电、水电项目、新型储能项目。

原文链接:能源局《关于开展电力系统调节性电源建设运营综合监管工作的通知》

储能行业

宏观政策

储能行业

国家能源局:紧急通知

来源:国家能源局

5月22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开展熔盐储热等能源综合利用项目安全排查的通知》。《通知》提到:
2023年5月7日,河南豫能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所属鹤壁丰鹤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与华润电力所属润电能源科学技术有限公司合作的熔盐储热项目发生熔盐高温爆裂事故,造成1人死亡,13人受伤。
并要求各电力企业要高度重视,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立即组织开展熔盐储热项目安全排查,抓紧摸清本单位投资建设或参与建设的熔盐储热项目个数、位置、投资主体等情况,准确掌握熔盐材料成分配比,会同材料设备供应商及有关专家认真分析项目安全风险,针对性制定落实风险管控措施。熔盐材料成分不明的,不得使用,坚决做到“不安全不生产”。

原文链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开展熔盐储热等能源综合利用项目安全排查的通知》

宏观政策

储能行业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总体上看,我国农村地区新能源汽车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总保有量相对较低,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经济实用车型供给不足、销售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制约了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使用。”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孟玮对《意见》进行解读时表示。
化解制约新能源汽车下乡瓶颈问题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消费高速增长。截至2022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约1310万辆,超过全球总量的一半。
2020年7月起,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国家能源局等部门连续三年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引导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下沉。数据显示,2020年下半年、2021年、2022年,新能源汽车下乡车型销量同比分别增长80%、169%、87%,保持了较快增长势头。
聚焦制约新能源汽车下乡的瓶颈问题,《意见》从创新农村地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维护模式、支持农村地区购买使用新能源汽车、强化农村地区新能源汽车宣传服务管理等3个方面,提出了11项具体举措,通过适度超前建设充电基础设施、优化新能源汽车购买使用环境,着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下乡。
从供给端看,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孟玮表示,下一步,将持续完善政策措施,引导有关方面抢抓机遇,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构建新型产业生态,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完善基础设施体系,深化开放交流合作,不断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同时,多措并举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抓紧补齐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短板
“当前,我国已建成包括521万台充电桩在内的,世界上数量最多、辐射面积最大、服务车辆最全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为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孟玮同时表示,充电设施不足的问题仍是影响新能源汽车使用的一大制约瓶颈,在农村地区更为突出,已成为制约农村地区购买使用新能源汽车的“堵点”“痛点”。
“我们将通过创新农村地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维护模式,逐步破解这一难题。”孟玮介绍了相关举措——
在建设环节,重点在公共充电设施与社区充电设施上发力。优先在县乡企事业单位、商业建筑、交通枢纽(场站)、公路沿线服务区(站)等场所配置公共充电设施,并向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乡村旅游重点村等延伸。同时,加快推进农村既有居住社区因地制宜开展充电设施建设条件改造,落实新建居住社区充电基础设施配建要求,持续推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共享。
在运营环节,重点是加大充电网络建设运营支持力度。利用地方专项债券等工具支持符合条件的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开展配套电网建设改造,增强农村电网支撑保障能力。2030年前对实行两部制电价的集中式充换电设施用电免收需量(容量)电费,对电网企业相关配电网建设放宽投资效率约束,全额纳入输配电价回收。推广智能有序充电等新模式,加快形成行业统一标准。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出台农村地区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专项支持政策。
在维护环节,重点是提升充电基础设施运维服务体验。完善充电设施运维体系,提升设施可用率和故障处理能力。针对节假日返乡期间充电供需矛盾突出等问题,充分运用技术手段,对充电需求集中的时段地段做好预研预判和服务保障。
“我们将会同有关方面切实抓好文件落实,抓紧补齐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短板。加快实现适宜使用新能源汽车的地区充电站‘县县全覆盖’、充电桩‘乡乡全覆盖’,打消在农村地区使用新能源汽车的后顾之忧。”孟玮说。
支持满足农村地区购买使用需求
农村地区新能源汽车市场空间广阔。在购买使用方面,《意见》也提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
在产品供应上,考虑到农村地区出行场景与城市有一定差别,鼓励企业针对农村地区消费者特点,开发更多经济实用、适销对路的车型,特别是载货微面、微卡、轻卡等部分商用产品。《意见》还提出,健全新能源二手车评估体系,对新能源二手车加强检查和整修,鼓励企业面向农村地区市场提供优质新能源二手车。
在支持政策上,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对农村户籍居民在户籍所在地县域内购买新能源汽车,给予消费券等支持。鼓励有关车企和有条件的地方,对淘汰低速电动车购买新能源汽车提供以旧换新奖励。
在推广应用上,促进新能源汽车在县乡党政机关、学校、医院等单位应用,鼓励有条件地方加大对公交、道路客运、出租汽车、执法、环卫、物流配送等领域新能源汽车应用支持力度。
在销售服务上,鼓励新能源汽车企业下沉销售服务网络,引导加快建设联合营业网点、建立配套售后服务体系;鼓励高职院校面向农村地区培养新能源汽车维保技术人员,把促进就近就地就业与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更好结合起来,满足不断增长的新能源汽车维修保养需求。
在安全监管上,提升新能源汽车及电池质量安全水平,严格配套供电、集中充电场所安全条件,定期对存量充电桩进行隐患排查。引导农村居民安装使用独立充电桩,提升用电安全水平。

政策解读: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宏观政策

储能行业

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完善基础设施体系,深化开放交流合作,不断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同时,多措并举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抓紧补齐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短板
“当前,我国已建成包括521万台充电桩在内的,世界上数量最多、辐射面积最大、服务车辆最全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为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孟玮同时表示,充电设施不足的问题仍是影响新能源汽车使用的一大制约瓶颈,在农村地区更为突出,已成为制约农村地区购买使用新能源汽车的“堵点”“痛点”。
“我们将通过创新农村地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维护模式,逐步破解这一难题。”孟玮介绍了相关举措。
在建设环节,重点在公共充电设施与社区充电设施上发力。优先在县乡企事业单位、商业建筑、交通枢纽(场站)、公路沿线服务区(站)等场所配置公共充电设施,并向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乡村旅游重点村等延伸。同时,加快推进农村既有居住社区因地制宜开展充电设施建设条件改造,落实新建居住社区充电基础设施配建要求,持续推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共享。
在运营环节,重点是加大充电网络建设运营支持力度。利用地方专项债券等工具支持符合条件的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开展配套电网建设改造,增强农村电网支撑保障能力。2030年前对实行两部制电价的集中式充换电设施用电免收需量(容量)电费,对电网企业相关配电网建设放宽投资效率约束,全额纳入输配电价回收。推广智能有序充电等新模式,加快形成行业统一标准。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出台农村地区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专项支持政策。
在维护环节,重点是提升充电基础设施运维服务体验。完善充电设施运维体系,提升设施可用率和故障处理能力。针对节假日返乡期间充电供需矛盾突出等问题,充分运用技术手段,对充电需求集中的时段地段做好预研预判和服务保障。
“我们将会同有关方面切实抓好文件落实,抓紧补齐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短板。加快实现适宜使用新能源汽车的地区充电站‘县县全覆盖’、充电桩‘乡乡全覆盖’,打消在农村地区使用新能源汽车的后顾之忧。”孟玮说。
支持满足农村地区购买使用需求
农村地区新能源汽车市场空间广阔。在购买使用方面,《意见》也提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
在产品供应上,考虑到农村地区出行场景与城市有一定差别,鼓励企业针对农村地区消费者特点,开发更多经济实用、适销对路的车型,特别是载货微面、微卡、轻卡等部分商用产品。《意见》还提出,健全新能源二手车评估体系,对新能源二手车加强检查和整修,鼓励企业面向农村地区市场提供优质新能源二手车。
在支持政策上,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对农村户籍居民在户籍所在地县域内购买新能源汽车,给予消费券等支持。鼓励有关车企和有条件的地方,对淘汰低速电动车购买新能源汽车提供以旧换新奖励。
在推广应用上,促进新能源汽车在县乡党政机关、学校、医院等单位应用,鼓励有条件地方加大对公交、道路客运、出租汽车、执法、环卫、物流配送等领域新能源汽车应用支持力度。
在销售服务上,鼓励新能源汽车企业下沉销售服务网络,引导加快建设联合营业网点、建立配套售后服务体系;鼓励高职院校面向农村地区培养新能源汽车维保技术人员,把促进就近就地就业与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更好结合起来,满足不断增长的新能源汽车维修保养需求。
在安全监管上,提升新能源汽车及电池质量安全水平,严格配套供电、集中充电场所安全条件,定期对存量充电桩进行隐患排查。引导农村居民安装使用独立充电桩,提升用电安全水平。

宏观政策

储能行业

式,加快形成行业统一标准。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出台农村地区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专项支持政策。
在维护环节,重点是提升充电基础设施运维服务体验。完善充电设施运维体系,提升设施可用率和故障处理能力。针对节假日返乡期间充电供需矛盾突出等问题,充分运用技术手段,对充电需求集中的时段地段做好预研预判和服务保障。
“我们将会同有关方面切实抓好文件落实,抓紧补齐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短板。加快实现适宜使用新能源汽车的地区充电站‘县县全覆盖’、充电桩‘乡乡全覆盖’,打消在农村地区使用新能源汽车的后顾之忧。”孟玮说。
支持满足农村地区购买使用需求
农村地区新能源汽车市场空间广阔。在购买使用方面,《意见》也提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在产品供应上,考虑到农村地区出行场景与城市有一定差别,鼓励企业针对农村地区消费者特点,开发更多经济实用、适销对路的车型,特别是载货微面、微卡、轻卡等部分商用产品。《意见》还提出,健全新能源二手车评估体系,对新能源二手车加强检查和整修,鼓励企业面向农村地区市场提供优质新能源二手车。
在支持政策上,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对农村户籍居民在户籍所在地县域内购买新能源汽车,给予消费券等支持。鼓励有关车企和有条件的地方,对淘汰低速电动车购买新能源汽车提供以旧换新奖励。
在推广应用上,促进新能源汽车在县乡党政机关、学校、医院等单位应用,鼓励有条件地方加大对公交、道路客运、出租汽车、执法、环卫、物流配送等领域新能源汽车应用支持力度。
在销售服务上,鼓励新能源汽车企业下沉销售服务网络,引导加快建设联合营业网点、建立配套售后服务体系;鼓励高职院校面向农村地区培养新能源汽车维保技术人员,把促进就近就地就业与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更好结合起来,满足不断增长的新能源汽车维修保养需求。
在安全监管上,提升新能源汽车及电池质量安全水平,严格配套供电、集中充电场所安全条件,定期对存量充电桩进行隐患排查。引导农村居民安装使用独立充电桩,提升用电安全水平。

宏观政策

山西省发布煤矿瓦斯治理专项整治方案,整治内容包含瓦斯防治主体责任、通风系统管理、防突管理、瓦斯抽采、瓦斯超限处置、瓦斯等级鉴定(测定)、防灭火、“双回路”供电、关键环节管控等方面。
(一)瓦斯防治主体责任方面:瓦斯防治制度是否健全并严格落实;是否按规定要求设置瓦斯防治管理机构;是否配齐配全通风、抽采、防突、安全监控等技术管理人员;是否按规定配备通风(防突)相关专业学历及中级以上职称的副总工程师;煤矿矿长是否每月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瓦斯防治工作;是否存在修改、删除、屏蔽瓦斯监控系统数据行为;是否存在瓦斯检查、瓦斯参数造假行为。
(二)通风系统管理方面:通风系统是否稳定可靠,风量是否充足,是否存在超通风能力生产行为;生产水平和采(盘)区是否实行分区通风;采(盘)区进、回风巷是否贯穿整个采(盘)区;是否按规定设置专用回风巷;采掘工作面是否实现独立通风,是否存在违规串联通风,以及无风、微风和循环风作业;风门、风墙、密闭等主要通风设施是否按规定设置和管理;对于废弃、停风、停工等各类原因形成的盲巷是否按规定要求进行封闭,并设置警示标识和栅栏。
(三)防突管理方面:突出矿井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是否由矿井的上一级公司负责牵头组织实施,不具备能力的是否委托第三方技术服务机构实施;突出矿井具备保护层开采条件的是否开采保护层;突出煤层双巷掘进工作面是否同时作业;采掘工作面回风是否直接进入采区专用回风巷且不切断其他采掘工作面唯一安全出口;防突专项设计和措施是否按规定落实审批;是否严格落实两个“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是否存在以局部措施代替区域措施。
(四)瓦斯抽采方面:矿井、采掘工作面是否实现抽采动态达标;是否按照规定进行抽采达标评判;回采工作面瓦斯抽采达标评判是否由矿井的上一级公司负责牵头组织实施,不具备能力的是否委托第三方技术服务机构实施;瓦斯泵站抽采能力是否充足,并实现分源抽采;是否落实抽采达标责任、规划和计划;是否建设完善瓦斯抽采系统,切实做到先抽后采、抽采达标;高瓦斯、突出矿井是否实现本煤层瓦斯钻孔轨迹测定;对应抽未抽的矿井是否按规定停止生产,对抽采不达标的采掘工作面是否按规定停止生产。
(五)瓦斯超限处置方面:是否制定矿井通风瓦斯日分析制度、瓦斯预警分析与处置制度、甲烷、一氧化碳变化趋势预警管理制度;瓦斯超限是否严格落实停电撤人、分析原因、停产整改和追究责任等四项措施;同一煤矿一周内发生 2 次及以上瓦斯超限是否停产整顿 3 天;是否建立并严格执行煤矿灾害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及时报告和出现事故征兆等紧急情况及时撤人制度。
(六)瓦斯等级鉴定(测定)方面:是否按照相关规定开展瓦斯等级鉴定;达到突出鉴定条件的矿井是否按规定开展并完成突出危险性鉴定,鉴定或者直接认定完成前是否按突出矿井管理;瓦斯等级鉴定是否与实际相符,是否有降低瓦斯等级的情况;高突矿井是否按规定对瓦斯压力、瓦斯含量和瓦斯抽采半径等参数进行测定。
(七)防灭火方面:开采容易自燃、自燃煤层矿井是否编制矿井防灭火专项设计,并采取综合预防煤层自然发火的措施;是否按《煤矿防灭火细则》要求采取了注浆、注惰性气体、喷洒阻化剂等两种及以上防灭火技术手段,实施主动预防;是否按规定开展自然发火预测预报;井下使用的输送带、电缆、风筒布是否进行抽样检测阻燃抗静电性能;是否存在不同用途、不同厂家的两种高分子材料同时使用;井下是否存储过期变质反应型高分子材料。
(八)“双回路”供电方面:双回路供电是否符合规定;当任一回路发生故障停止供电时,另一回路是否能担负矿井全部用电负荷;矿井两回路电源线路上是否分接其他负荷;带电备用电源的变压器冷备时,备用电源是否能保证主要通风机在 10min 内启动和运行;是否编制矿井大面积停电停风应急预案并实施演练;矿井发生无计划停风后是否按规定撤人。
(九)关键环节管控方面:井下火区密闭和启封、巷道贯通、爆破作业、瓦斯排放、过地质构造、动火作业等关键环节是否按照有关规定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履行审批程序并严格落实;关键环节是否严格执行煤矿监察专员到现场监督检查制度;动火作业电焊工是否具备相关资质条件;在井口和井筒内动火作业时是否撤出井下所有人员;在主要进风巷动火作业时是否撤出回风侧所有人员;是否存在井下违规动火行为。

山西省发布煤矿瓦斯治理专项整治方案

来源:山西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

煤炭行业

宏观政策

纤维行业

抽的矿井是否按规定停止生产,对抽采不达标的采掘工作面是否按规定停止生产。
(五)瓦斯超限处置方面:是否制定矿井通风瓦斯日分析制度、瓦斯预警分析与处置制度、甲烷、一氧化碳变化趋势预警管理制度;瓦斯超限是否严格落实停电撤人、分析原因、停产整改和追究责任等四项措施;同一煤矿一周内发生 2 次及以上瓦斯超限是否停产整顿 3 天;是否建立并严格执行煤矿灾害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及时报告和出现事故征兆等紧急情况及时撤人制度。
(六)瓦斯等级鉴定(测定)方面:是否按照相关规定开展瓦斯等级鉴定;达到突出鉴定条件的矿井是否按规定开展并完成突出危险性鉴定,鉴定或者直接认定完成前是否按突出矿井管理;瓦斯等级鉴定是否与实际相符,是否有降低瓦斯等级的情况;高突矿井是否按规定对瓦斯压力、瓦斯含量和瓦斯抽采半径等参数进行测定。
(七)防灭火方面:开采容易自燃、自燃煤层矿井是否编制矿井防灭火专项设计,并采取综合预防煤层自然发火的措施;是否按《煤矿防灭火细则》要求采取了注浆、注惰性气体、喷洒阻化剂等两种及以上防灭火技术手段,实施主动预防;是否按规定开展自然发火预测预报;井下使用的输送带、电缆、风筒布是否进行抽样检测阻燃抗静电性能;是否存在不同用途、不同厂家的两种高分子材料同时使用;井下是否存储过期变质反应型高分子材料。
(八)“双回路”供电方面:双回路供电是否符合规定;当任一回路发生故障停止供电时,另一回路是否能担负矿井全部用电负荷;矿井两回路电源线路上是否分接其他负荷;带电备用电源的变压器冷备时,备用电源是否能保证主要通风机在 10min 内启动和运行;是否编制矿井大面积停电停风应急预案并实施演练;矿井发生无计划停风后是否按规定撤人。
(九)关键环节管控方面:井下火区密闭和启封、巷道贯通、爆破作业、瓦斯排放、过地质构造、动火作业等关键环节是否按照有关规定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履行审批程序并严格落实;关键环节是否严格执行煤矿监察专员到现场监督检查制度;动火作业电焊工是否具备相关资质条件;在井口和井筒内动火作业时是否撤出井下所有人员;在主要进风巷动火作业时是否撤出回风侧所有人员;是否存在井下违规动火行为。

原文链接:关于印发《全省煤矿瓦斯治理专项整治方案》的通知

行业聚焦

INDUSTRY FOCUS

随着动力电池规模化演进,也将对电池制造的工艺路线产生深刻影响。目前来看,动力电池领域存在方形卷绕、方形叠片、圆柱卷绕、软包叠片等多种制造工艺。其中,方形叠片在电芯长薄化趋势下实现市场快速渗透。随着锂电头部厂商掀起智能制造跃迁,也将牵动主流电池制造工艺的变革与升级。

——摘选自《“规模化+数智化”角力TWh时代竞争》

行业聚焦

光伏行业

隆基绿能:组件市场实现“三连冠”

来源:国际能源网 光伏头条

4月27日,隆基绿能2022年年报及2023年1季报出炉。财报显示,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89.98亿元,同比增长60.0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8.12亿元,同比增长63.02%,其中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44.14亿元,同比增长63.31%。2023年1季度,公司实现营收283.19亿元。在上游原材料持续高位下,隆基绿能主动承担上游成本压力,保障产品交付与履约能力,业绩持续稳健增长。
组件市场实现“三连冠”
2022年,隆基绿能实现单晶硅片出货量85.06GW,其中对外销售42.52GW,自用42.54GW;实现单晶组件出货量46.76GW,其中对外销售46.08GW,自用0.68GW。隆基绿能全年以超过46GW组件出货量再次位列全球第一,实现“三连冠”,公司营业收入首破千亿。
2020年至2022年,公司资产负债率分别为59.38%、51.31%和55.39%,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27.23%,21.45%和26.95%,有息负债控制在较低水平,表现出良好的财务状况和抗风险水平。凭借卓越的制造能力和财务健康水平,公司成为全球首家获得两家行业权威机构(即PV ModuleTech及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的可融资性最高评级组件制造商。
报告期内,隆基绿能全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43.70亿元,同步大增97.77%;货币资金543.72亿,占总资产38.96%,同比增长86.38%,表现公司各项业务经营规模快速扩张,营业收入、净利润及现金流入较高增长,持续夯实企业稳健经营和周期穿越能力。
图片
2023年计划营收超1600亿
自2012年上市至今,隆基绿能累计研发投入超200亿元。截至2022年底,公司累计获得各类专利2132项,公司从事与研发及技术创新工作相关的人员合计4036人,占公司员工总数的比例为6.66%。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的硅异质结电池效率经德国ISFH认证突破26.81%,是晶硅电池效率最高世界纪录;自主研发的基于高效HPBC技术的Hi-MO6 组件产品,最高转换效率达23.2%。
截至2022年底,隆基绿能单晶硅片产能达到133GW,单晶电池产能达到50GW,单晶组件产能达到85GW。与此同时,公司加快各生产基地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制造建设进度,不断提升生产精益化、自动化、数字化。各生产单元加快产线改造和升级,降本增效持续显现。随着公司先进产能不断提升,在全球光伏装机不断加码的确定预期下,公司有望持续保持较高出货量和经营业绩。
公司同步发布2023产能和出货目标,到年底计划单晶硅片年产能达到190GW,单晶电池年产能达到110GW,单晶组件年产能达到130GW。2023年计划实现单晶硅片出货量目标130GW(含自用),电池、组件出货量目标85GW(含自用)。公司表示,2023年计划实现营业收入超过1600亿元。

2022年,隆基绿能实现单晶硅片出货量85.06GW,其中对外销售42.52GW,自用42.54GW;实现单晶组件出货量46.76GW,其中对外销售46.08GW,自用0.68GW。隆基绿能全年以超过46GW组件出货量再次位列全球第一,实现“三连冠”,公司营业收入首破千亿。
2020年至2022年,公司资产负债率分别为59.38%、51.31%和55.39%,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27.23%,21.45%和26.95%,有息负债控制在较低水平,表现出良好的财务状况和抗风险水平。凭借卓越的制造能力和财务健康水平,公司成为全球首家获得两家行业权威机构(即PV ModuleTech及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的可融资性最高评级组件制造商。
报告期内,隆基绿能全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43.70亿元,同步大增97.77%;货币资金543.72亿,占总资产38.96%,同比增长86.38%,表现公司各项业务经营规模快速扩张,营业收入、净利润及现金流入较高增长,持续夯实企业稳健经营和周期穿越能力。
图片
2023年计划营收超1600亿
自2012年上市至今,隆基绿能累计研发投入超200亿元。截至2022年底,公司累计获得各类专利2132项,公司从事与研发及技术创新工作相关的人员合计4036人,占公司员工总数的比例为6.66%。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的硅异质结电池效率经德国ISFH认证突破26.81%,是晶硅电池效率最高世界纪录;自主研发的基于高效HPBC技术的Hi-MO6 组件产品,最高转换效率达23.2%。
截至2022年底,隆基绿能单晶硅片产能达到133GW,单晶电池产能达到50GW,单晶组件产能达到85GW。与此同时,公司加快各生产基地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制造建设进度,不断提升生产精益化、自动化、数字化。各生产单元加快产线改造和升级,降本增效持续显现。随着公司先进产能不断提升,在全球光伏装机不断加码的确定预期下,公司有望持续保持较高出货量和经营业绩。
公司同步发布2023产能和出货目标,到年底计划单晶硅片年产能达到190GW,单晶电池年产能达到110GW,单晶组件年产能达到130GW。2023年计划实现单晶硅片出货量目标130GW(含自用),电池、组件出货量目标85GW(含自用)。公司表示,2023年计划实现营业收入超过1600亿元。

组件市场实现“三连冠”

01

行业聚焦

光伏行业

97.77%;货币资金543.72亿,占总资产38.96%,同比增长86.38%,表现公司各项业务经营规模快速扩张,营业收入、净利润及现金流入较高增长,持续夯实企业稳健经营和周期穿越能力。
图片
2023年计划营收超1600亿
自2012年上市至今,隆基绿能累计研发投入超200亿元。截至2022年底,公司累计获得各类专利2132项,公司从事与研发及技术创新工作相关的人员合计4036人,占公司员工总数的比例为6.66%。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的硅异质结电池效率经德国ISFH认证突破26.81%,是晶硅电池效率最高世界纪录;自主研发的基于高效HPBC技术的Hi-MO6 组件产品,最高转换效率达23.2%。
截至2022年底,隆基绿能单晶硅片产能达到133GW,单晶电池产能达到50GW,单晶组件产能达到85GW。与此同时,公司加快各生产基地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制造建设进度,不断提升生产精益化、自动化、数字化。各生产单元加快产线改造和升级,降本增效持续显现。随着公司先进产能不断提升,在全球光伏装机不断加码的确定预期下,公司有望持续保持较高出货量和经营业绩。
公司同步发布2023产能和出货目标,到年底计划单晶硅片年产能达到190GW,单晶电池年产能达到110GW,单晶组件年产能达到130GW。2023年计划实现单晶硅片出货量目标130GW(含自用),电池、组件出货量目标85GW(含自用)。公司表示,2023年计划实现营业收入超过1600亿元。

自2012年上市至今,隆基绿能累计研发投入超200亿元。截至2022年底,公司累计获得各类专利2132项,公司从事与研发及技术创新工作相关的人员合计4036人,占公司员工总数的比例为6.66%。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的硅异质结电池效率经德国ISFH认证突破26.81%,是晶硅电池效率最高世界纪录;自主研发的基于高效HPBC技术的Hi-MO6 组件产品,最高转换效率达23.2%。
截至2022年底,隆基绿能单晶硅片产能达到133GW,单晶电池产能达到50GW,单晶组件产能达到85GW。与此同时,公司加快各生产基地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制造建设进度,不断提升生产精益化、自动化、数字化。各生产单元加快产线改造和升级,降本增效持续显现。随着公司先进产能不断提升,在全球光伏装机不断加码的确定预期下,公司有望持续保持较高出货量和经营业绩。
公司同步发布2023产能和出货目标,到年底计划单晶硅片年产能达到190GW,单晶电池年产能达到110GW,单晶组件年产能达到130GW。2023年计划实现单晶硅片出货量目标130GW(含自用),电池、组件出货量目标85GW(含自用)。公司表示,2023年计划实现营业收入超过1600亿元。

2023年计划营收超1600亿

02

行业聚焦

光伏行业

天合光能组件累计出货超140GW,全球第一

来源:  中国能源报

4月24日晚间及26日晚间,天合光能接连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2023年第一季度报告,业绩再创新高。
2022年全年,天合光能营业收入达850.52亿元,同比增长91.21%,主营业务全面开花,光伏产品、光伏系统和智能能源均实现持续成长。其中,光伏组件2022年全年出货量达43.09GW。截至2023年3月底,天合光能累计出货量超过140GW,其中210组件出货量超65GW,全球第一。
组件累计出货140GW+,210组件65GW+
2022年天合光能光伏组件全年出货量43.09GW,截至今年第一季度,光伏组件累计出货超过140GW。根据集邦咨询的统计,截至今年第一季度,行业210组件累计出货量超过120GW,而同期天合光能210组件累计出货量已超过65GW,位居全球第一位,市场占有率超50%。
行业领先的出货量源于卓越的产品价值。基于先进的210产品技术平台,天合光能至尊系列组件具备高功率、高效率、高可靠性、高发电量、低度电成本核心优势,备受全球客户追捧。以至尊670W组件为代表的600W+高功率组件引领行业进入PV6.0时代,600W+组件风靡全球,实现全场景、全球化应用。依靠领先的210产品技术平台叠加先进的N型i-TOPCon技术,天合光能形成了N型全场景化解决方案,全面满足大型地面电站、工商业、户用等场景下客户需求,加速引领行业迈入N型时代。
组件产能达95GW,加速挺进N型时代
迈入N型产业化元年,天合光能开启N型扩张加速度,为无忧交付打下坚实基础。2022年12月至今年3月,天合光能N型i-TOPCon电池、组件、单晶硅棒先后在宿迁、常州、淮安、青海等基地顺利下线。
预计到2023年底,电池片产能可达75GW,其中N型电池片产能预计超过40GW,组件产能可达95GW。
创新成果惠及客户,技术创新引领行业
天合光能在创新道路上稳步前行,2022年新增获得专利173件,累计获得专利1159件,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持续位居中国光伏行业领先地位。自2011年起,天合光能25次打破晶硅电池效率及组件功率世界纪录。2022年,天合光能先后创造了N型单晶i-TOPCon电池效率和组件窗口效率世界纪录、P型单晶PERC电池效率纪录。
天合光能既关注量产技术的推进,也关注前沿技术的研究,其中N型i-TOPCon电池量产效率达到25.3%,钙钛矿-晶硅叠层电池实验室效率达到29.2%。持续的技术创新保持量产产品性能的领先,使高价值产品惠及整个光伏行业,同时为下一代技术做好充分准备,持续领先。
聚焦用户价值,赋能全球零碳转型
天合光能注重可持续发展,持续践行低碳路径,不仅通过光伏组件生产清洁电力,也着力让生产制造的过程更绿色低碳。2022年,天合光能全系列210至尊组件获得LCA生命周期评估认证,实现全生命周期低碳管理;同时,天合光能全系列210至尊组件获得产品碳足迹认证,产品碳足迹表现领先行业。今年4月,天合光能义乌基地获得2022年度零碳工厂证书,成为光伏行业首个经权威机构认证的“零碳工厂”。
全球权威机构持续认可
天合光能综合实力表现优异,备受海内外金融市场、权威第三方机构以及光伏行业信赖。截至2022年,天合光能连续七年获评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可融资能力100%,连续三年荣获RETC“全面最佳表现”奖,连续八年荣获PVEL光伏组件可靠性计分卡“最佳表现”组件制造商荣誉。截至2023年3月,天合光能连续四个季度蝉联PV ModuleTech组件可融资性AAA评级。
成立25周年以来,天合光能全球累计出货量超140GW,业务遍布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未来,天合光能将继续践行“用太阳能造福全人类”的使命,引领行业发展,为全球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行业聚焦

光伏行业

件产能可达95GW。
创新成果惠及客户,技术创新引领行业
天合光能在创新道路上稳步前行,2022年新增获得专利173件,累计获得专利1159件,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持续位居中国光伏行业领先地位。自2011年起,天合光能25次打破晶硅电池效率及组件功率世界纪录。2022年,天合光能先后创造了N型单晶i-TOPCon电池效率和组件窗口效率世界纪录、P型单晶PERC电池效率纪录。
天合光能既关注量产技术的推进,也关注前沿技术的研究,其中N型i-TOPCon电池量产效率达到25.3%,钙钛矿-晶硅叠层电池实验室效率达到29.2%。持续的技术创新保持量产产品性能的领先,使高价值产品惠及整个光伏行业,同时为下一代技术做好充分准备,持续领先。
聚焦用户价值,赋能全球零碳转型
天合光能注重可持续发展,持续践行低碳路径,不仅通过光伏组件生产清洁电力,也着力让生产制造的过程更绿色低碳。2022年,天合光能全系列210至尊组件获得LCA生命周期评估认证,实现全生命周期低碳管理;同时,天合光能全系列210至尊组件获得产品碳足迹认证,产品碳足迹表现领先行业。今年4月,天合光能义乌基地获得2022年度零碳工厂证书,成为光伏行业首个经权威机构认证的“零碳工厂”。
全球权威机构持续认可
天合光能综合实力表现优异,备受海内外金融市场、权威第三方机构以及光伏行业信赖。截至2022年,天合光能连续七年获评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可融资能力100%,连续三年荣获RETC“全面最佳表现”奖,连续八年荣获PVEL光伏组件可靠性计分卡“最佳表现”组件制造商荣誉。截至2023年3月,天合光能连续四个季度蝉联PV ModuleTech组件可融资性AAA评级。
成立25周年以来,天合光能全球累计出货量超140GW,业务遍布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未来,天合光能将继续践行“用太阳能造福全人类”的使命,引领行业发展,为全球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行业聚焦

光伏行业

一道新能N型产品价格公示

来源:一道新能

双面182单晶N型电池,量产效率达到25.3%,国内报价1.20元/W;海外报价0.154美元/W。
双面双玻182单晶N型组件,主流功率达到575W,国内报价1.95元/W;海外报价0.250美元/W。
目前,一道新能自主研发的N型TOPCon 3.0 plus技术电池效率经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太阳光伏发电系统和风力发电系统质量检测中心认证已突破26.24%,开路电压Voc高达730mV,创造了TOPCon电池开路电压的最高世界纪录。一道新能将始终秉承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精神,将继续加大对先进电池技术的研发投入,为中国光伏产业持续技术进步贡献一道智慧,为全球客户提供高效高质量的可靠产品。

行业聚焦

光伏行业

近期,光伏企业一季度业绩密集发布,作为新能源领域最具代表性的行业之一,光伏企业交上了一份靓丽的成绩单。
据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统计,目前已有46家光伏上市公司披露了业绩公告。其中,硅料/硅片企业6家、电池组件企业9家、光伏逆变器企业7家、设备企业10家、辅材企业9家、电站企业6家。
概括来看,46家企业营收总额超2947亿元,其中,达到百亿级别的光伏企业有9家,分别为通威股份、隆基绿能、特变电工、天合光能、晶澳科技、阳光电源、浙江中拓等。其中,浙江中拓、通威股份、苏美达位列一季度营收排行榜前三甲,分别为432.7亿元、332.4亿元、310亿元。(营收总榜附于文末)
净利润方面,44家企业实现净利润增长,占比约93.6%。净利润超过10亿元的光伏企业共7家,分别为通威股份、特变电工、协鑫科技、隆基绿能、晶澳科技、天合光能及阳光电源。其中,通威股份、特变电工、协鑫科技位居净利润排行榜前三甲,分别为86.01亿元、47.24亿元、40.9亿元。(净利润总榜附于文末)
整体来看,一季度光伏市场开局火爆,行业需求爆发叠加产业链价格下降,推动各个环节企业利润改善,光伏上市企业业绩表现良好。

分环节来看,硅料、硅片环节已有6家企业公布一季度业绩报告,除弘元绿能营收下降以外,其余5家企业营收、净利润均实现上涨。

46家光伏企业一季度净利排行榜出炉

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

硅料&硅片

01

行业聚焦

光伏行业

2023年一季度,硅片和硅料企业产能大幅释放,市场供需面基本平衡,硅料硅片价格也随之降温。根据硅业分会价格跟踪,截至3月末,多晶硅价格较已较去年同期下跌16.48-16.7%,硅片价格下跌4.48%-7.45%。
在此情形之下,企业盈利能力较去年同期放缓。具体来看,硅料企业一季度营收平均增速为35.57%,硅片平均增速约为18.2%。其中,通威股份营收同比增速最快,一季度营收总额为332.4亿元,同比增长34.67%;隆基绿能以283.2亿元总营收排名第二,业绩实现稳健增长。
从盈利能力来看,硅料企业一季度盈利平均增速为59.04%,硅片平均增速约为18.2%。其中,京运通迎来爆发式增长,一季度净利润为3.03亿元,同比增长3298.13%,位居第一;通威股份、协鑫科技分别以65.59%、60.1%的净利增幅位排名第二。

电池、组件环节已有9家企业公布一季度业绩报告,其中,8家实现盈利。
一季度受光伏装机量大幅增长带动,电池、组件企业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同时,受益于上游硅料价格下跌,行业利润分配逐步改善,企业盈利能力大幅提升。
电池企业中,跨界黑马钧达股份业绩爆发,净利润达到3.54亿元,同比实现了15倍左右的增长。爱旭股份盈利能力同样得到大幅提升,一季净利润达7.02亿元,同比增长208.78%,财报显示,利润增长主要受益于原材料采购价格下降。此外,爱康科技一季度业绩实现扭亏为盈,公司表示,主要受益于硅料价格下行和张家港、赣州、长兴等生产基地电池及组件产能释放及订单增加。

电池&组件

02

行业聚焦

光伏行业

组件企业量价齐升,业绩实现高速增长。其中,净利润增幅靠前的天合光能、晶澳科技、晶科能源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均超220%,企业均表示,营收、净利增长主要因光伏组件产品销售规模扩大,出货量增加所致。其中,晶澳科技一季度电池组件出货量达到11.7GW,创下历史新高。

光伏辅材玻璃、胶膜、金刚线已有9家企业公布一季度业绩报告。其中,6家盈利同比实现正增长,2家净利润增速下降。
从营收总额来看,玻璃企业居前。其中,福莱特一季度以53.65亿元业绩稳居营收排行榜首位,金晶科技以19.04亿总营收排名第二。对于业绩增长,企业均表示,得益于光伏玻璃产能大幅提升,光伏玻璃业绩大增,收入创下新高。
从净利润增幅来看,三超新材虽然净利润仅为98.28万元,但却以117.41%增幅,排名净利涨幅榜首位,同时实现业绩扭亏为盈。

业绩实现扭亏为盈,公司表示,主要受益于硅料价格下行和张家港、赣州、长兴等生产基地电池及组件产能释放及订单增加。

辅材

03

行业聚焦

光伏行业

光伏设备环节共有17家企业公布一季度业绩报告,其中15家企业净利润实现正向增长,2家净利润出现亏损。
纵观17家光伏设备企业可以发现,近两年,受益于全球光伏、储能产业高速发展,逆变器赛道持续升温,随着海内外市场需求大幅增长,企业销售旺盛,业绩实现成倍增长。
在7家已公布一季度业绩报告的逆变器企业中,2家企业净利润增幅超3000%,2家企业超260%。从净利润增幅来看,逆变器企业可谓是整个排行榜的“大赢家”。
其中,阳光电源成绩亮眼,以125.8亿元营收总额,排名第一。企业表示,业绩增长主要受益于光伏行业持续向好,同时储能行业大爆发。此外,固德威、英威腾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出现大幅增长,分别为3,473.72%、3016.7%,公司表示主要因营销渠道拓展以及出口销量增加。
除上述环节外,部分企业业绩不增反降,如宇晶股份、大族激光、微导纳米、正业科技。对于业绩下降原因,投入增加,订单减少等因素成为主因。其中,宇晶股份表示主要系报告期内研发投入较上年同期增加。大族激光表示,主要系为公司下游客户需求不足、订单减少。

光伏设备

04

行业聚焦

光伏行业

技。对于业绩下降原因,投入增加,订单减少等因素成为主因。其中,宇晶股份表示主要系报告期内研发投入较上年同期增加。大族激光表示,主要系为公司下游客户需求不足、订单减少。

46家企光伏企业2023年Q1营收、净利润情况如下:

行业聚焦

光伏行业

行业聚焦

光伏行业

晶澳新一代尺寸矩形硅片系列产品来了!

来源:光伏头条

近十年来,光伏行业蓬勃发展,产品技术不断迭代,各种新产品方案和技术路线层出不穷。其中最令人眼花缭乱的,无疑是硅片和组件产品尺寸的变化。硅片尺寸从最早的125*125mm开始,先后经历156*156mm、156.75*156.75mm、158.75*158.75mm、166*166mm、210*210mm和182*182mm等一系列尺寸,一路 " 长大 "。组件尺寸和功率也随着硅片尺寸和电池封装数量的增加不断增大,这种变化一方面降低了制造成本和电站系统成本,但另一方面也造成了行业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和成本增加,给上游原材料供应链和下游系统端都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因此,行业硅片和组件尺寸的标准化和统一化,成为光伏从业者和行业机构组织一致努力的方向。

01  矩形硅片尺寸逐渐成为“标配”

近两年来,行业头部企业逐渐打破常规方形硅片的思维桎梏,推出了创新性的矩形硅片技术方案,矩形硅片开始成为光伏行业降本增效的重要路径。为了最大限度提高组件功率、组件效率和利用集装箱空间,同时保持两托组件叠层放置,182*(182+X)mm尺寸矩形硅片应运而生。在1134mm组件宽度保持不变的前提下,组件长度除了之前已经标准化的1722mm、2278mm和2465mm之外,开始升级出现了1762mm、2333mm和2384mm等新规格。从电站系统端客户收益角度出发,“矩形硅片技术”+“高密度封装技术”将是高功率高效组件技术应用发展的必然趋势。相较传统方形硅片,矩形硅片对于组件空间的利用更加充分,能够降低光伏组件一体化成本;在电站系统端,则能进一步降低系统BOS成本,进而提升客户价值。从2022年底起,182*(182+X)mm矩形硅片技术已经逐步成为光伏行业头部企业的“标配”。

行业聚焦

光伏行业

更加充分,能够降低光伏组件一体化成本;在电站系统端,则能进一步降低系统BOS成本,进而提升客户价值。从2022年底起,182*(182+X)mm矩形硅片技术已经逐步成为光伏行业头部企业的“标配”。

虽然各头部企业对矩形硅片尺寸升级到182*(182+X)mm比较一致,但各家矩形硅片长度即“X”的选择却不尽相同。据不完全统计,基于目前182系列几种主流组件尺寸,当前182矩形硅片尺寸有182*183.75mm/182*185.3mm/182*186.8mm/182*191mm和182*210mm等各种规格。“五花八门“的矩形硅片,加上现有常规方形硅片,给上下游产业链的协同与产线设备稳定生产带来很大挑战。对于上游拉晶、硅片和电池产业链环节来说,不同尺寸硅片导致的产线切换很大程度增加了产线制造成本并造成物料浪费。各光伏企业的供应链、订单规划和智能制造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进而降低矩形硅片技术给行业带来的价值提升。这种成本代价同样影响光伏辅材环节,如玻璃和边框等。由于矩形硅片尺寸变化,组件尺寸也会有各种规格,对下游电站尤其是大型地面电站端的应用,也造成很大影响,统一矩形硅片尺寸及组件尺寸标准化愈发成为整个光伏行业的一致呼声。
那么,有没有一种尺寸硅片能够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组件产品的需求,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02  矩形硅片尺寸“五花八门”难统一

晶澳科技将在2023年SNEC展会期间推出基于新一代尺寸矩形硅片系列产品。该尺寸矩形硅片的应用,不仅能有效提升组件功率,还将实现一种尺寸硅片可以对应生产四种行业主要版型组件产品,相比行业的同版型组件具有显著的制造成本优势、并具备更好的客户价值。
使用该尺寸矩形硅片结合电池设计优化可生产182系列1762mm、2333mm、2384mm和2465mm等长度组件产品,充分满足分布式和大型地面电站等不同细分市场需求,有效助力行业降本增效。
相比182*183.75mm/182*185.3mm/182*186.8mm和182*191mm等矩形硅片组件产品,该尺寸硅片组件产品有更高的功率和更优的一体化成本。相比182*210mm等尺寸矩形硅片,该尺寸的硅棒利用率更高,在1762mm和2384mm长度组件时,也无需进行三分片与二分片产线切换,一体化成本更优。新一代尺寸硅片拥有更强的产业链和行业包容性,对整个产业链和行业而言,一方面可以避免拉晶、硅片及电池制造环节的资源浪费和成本增加,使大家可以集中精力聚焦在真正的技术创新和性能提升上;另一方面,可以让光伏企业在拉晶、硅片和电池的设备选型以及原材料及辅材供应链上实现统一。由于对应的组件尺寸均为行业头部企业的规格,在边框、玻璃等组件辅材端,以及制造设备端均能实现很好的兼容,真正实现产业链和行业的融合共赢。
晶澳科技一直致力于打造客户价值最大化的产品,基于新一代尺寸硅片的组件产品延续了晶澳科技一直以来的产品设计理念,助力客户实现更优的系统成本和价值。应用新一代尺寸矩形硅片的n型DeepBlue 4.0 Pro产品72片产品最高功率达630W,结合高密度封装技术,组件效率超过22.5%,具有更优的BOS和LCOE成本。相比上一代同尺寸的(2465*1134mm)182系列78片组件,两者功率相当,但新版型的工作电压降低了7.6%,既降低了系统BOS成本,也降低了组件的热斑风险。
晶澳新一代尺寸矩形硅片,为行业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价值最大化提供了更优解决方案,使一种硅片尺寸生产各种主流规格组件产品满足客户需求成为可能,为客户创造了更大价值。希望此方案可以助力光伏行业统一硅片尺寸和组件尺寸标准化,促进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让行业重新回归技术创新的主赛道,实现行业融合共赢。

03  一种尺寸硅片匹配多种产品需求

行业聚焦

光伏行业

相比182*183.75mm/182*185.3mm/182*186.8mm和182*191mm等矩形硅片组件产品,该尺寸硅片组件产品有更高的功率和更优的一体化成本。相比182*210mm等尺寸矩形硅片,该尺寸的硅棒利用率更高,在1762mm和2384mm长度组件时,也无需进行三分片与二分片产线切换,一体化成本更优。新一代尺寸硅片拥有更强的产业链和行业包容性,对整个产业链和行业而言,一方面可以避免拉晶、硅片及电池制造环节的资源浪费和成本增加,使大家可以集中精力聚焦在真正的技术创新和性能提升上;另一方面,可以让光伏企业在拉晶、硅片和电池的设备选型以及原材料及辅材供应链上实现统一。由于对应的组件尺寸均为行业头部企业的规格,在边框、玻璃等组件辅材端,以及制造设备端均能实现很好的兼容,真正实现产业链和行业的融合共赢。
晶澳科技一直致力于打造客户价值最大化的产品,基于新一代尺寸硅片的组件产品延续了晶澳科技一直以来的产品设计理念,助力客户实现更优的系统成本和价值。应用新一代尺寸矩形硅片的n型DeepBlue 4.0 Pro产品72片产品最高功率达630W,结合高密度封装技术,组件效率超过22.5%,具有更优的BOS和LCOE成本。相比上一代同尺寸的(2465*1134mm)182系列78片组件,两者功率相当,但新版型的工作电压降低了7.6%,既降低了系统BOS成本,也降低了组件的热斑风险。
晶澳新一代尺寸矩形硅片,为行业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价值最大化提供了更优解决方案,使一种硅片尺寸生产各种主流规格组件产品满足客户需求成为可能,为客户创造了更大价值。希望此方案可以助力光伏行业统一硅片尺寸和组件尺寸标准化,促进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让行业重新回归技术创新的主赛道,实现行业融合共赢。

行业聚焦

光伏行业

来源:光伏们

根据山东电力市场现货交易中心数据,5月1日下午20时到5月2日下午17时,山东电力现货市场以连续21小时的实时负电价刷新了国内电力现货市场负电价持续时间段纪录,48小时内,日前发电小时级负电价时间段达到25小时,同样刷新国内电力现货市场纪录。

与此同时,5月1日,山东电力现货市场实时市场发电侧最高价346.09元/兆瓦时,最低价-80.00元/兆瓦时,算术平均电价-13.02元/兆瓦时(叠加容量补偿电价99.1元/兆瓦时,为86.08元/兆瓦时)。这几乎可以理解为在用户付费用电的同时,发电企业也在付费发电!

事实上,山东电力现货市场的负电价此前已屡次出现。自2021年12月山东启动电力现货市场不间断结算试运行以来,山东去年有176天出现了负电价,且负电价出现的主要时间段为上午10时到下午15时的光伏大发时段,平均负电价为-0.08元/kWh。

新能源投资困境与电价博弈并行

行业聚焦

光伏行业

行业聚焦

光伏行业

据享能汇报道,山东省专业人士指出,本次负电价长时间出现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节假日期间最高直调负荷下降了15%;另一方面则是风电大发,最高风电负荷1760万千瓦,平均值达到1100万千瓦。白天叠加晴好天气,光伏发电负荷大,火电可运行容量低,也就出现了长时间的负电价。负电价的背后是在山东省新能源装机占比的快速攀升。根据数据显示,光伏已经成为山东省内的第二大装机电源,占比达到27%,合并风电,风光新能源装机占比高达42%,与省内第一大装机电源火电几乎持平。

从现有的试点省份来看,供需决定价格,在现货交易规则下,新能源的发电特性决定了电价水准低于基准燃煤电价。根据协合运维数据,2022年山东、山西光伏上网电价平均为0.355、0.23元/千瓦时,低于当地燃煤基准价10%-30%不等。
电力市场交易的出发点之一是发掘发电侧深调潜力,助力新能源消纳。从目前来看,新能源消纳率与电价二者不可兼得。电价的极端波动,带来的是新能源投资的不确定性。
但就目前而言,现货交易还不足以抵消山东大型地面电站的投资热情。作为新能源大省,“十四五”时期,新能源发展依然是山东省能源转型的重中之重,其中大基地项目超过40GW,包含海上光伏、风电基地,鲁北盐碱滩风光基地以及西南采煤沉陷区光伏基地等。大型新能源基地与独立储能的投资积极性,仍在催动着山东的新能源发展。
对比更为鲜明的是,引导用电侧削峰填谷的另一政策——分时电价的执行,对于山东的分布式光伏电站几乎是“灭顶”之灾。
分布式光伏的大规模上马,是山东省应对当前新能源快速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为了应对调峰电源不足的问题,山东先后出台了《关于发布2023年容量补偿分时峰谷系数及执行时段的公告》、《关于山东电力现货市场价格上下限规制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等文件,通过分时电价、负电价等政策措施调控负荷用电时段以增加消纳空间。
这一政策的出台,对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分布式光伏电站的影响首当其冲。“今年1月,用电企业的电价显著下降,因此要求与我们重新签订分布式能源合同管理,降低固定电价。现在山东分布式光伏投资商面临的一个境况是,由于用电企业白天用电平均价很低,部分投资商已经暂缓了在山东地区的安装计划,正在安装的也转向了全额上网模式。”
更多的投资商则正在计划或已经离开山东市场,还有一部分选择了观望,电价的不确定性正成为分布式光伏投资企业最大的风险之一。有行业人士建议道,新能源投资必须要考虑电力现货市场的影响,以市场为导向,没有对电力市场的判断,风险无穷。
山东省太阳能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张晓斌在第六届分布式光伏大会上指出,峰谷电价调整对新能源投资企业确实是一定的利空。一方面是部分存量电站电表不体现峰谷,电费收不上来;另一方面,电价调整后每月情况不一样,收益没有确定的计算模式,项目测算会出现问题。但是,长期来看,峰谷电价调整是一个大趋势,随着光伏装机占比的不断提高,未来将有更多的省份进行调整,投资商要做好规模增加与利润减少的准备。
当然,分时电价政策的利弊分析,要视不同的市场主体来看。“自山东峰谷电价政策实施以来,今年1月,在不配储能的情况下有200万千瓦的晚间负荷调控到了中午时间段,春节分布式光伏几乎也没有限电,说明整个市场消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张晓斌解释道。
从电力市场的发展逻辑来看,现货交易与分时电价的初衷都包括及时疏导发电成本、引导用电侧削峰填谷,分时电价由市场而形成,亦在反作用于市场,引导发电与用电的动态平衡。
这注定了新能源在市场中的地位与角色需要在竞争中获取,并且电力市场的发展也对新能源投资的专业性提出了挑战,电价无疑是其中最关键的专业因素之一。

行业聚焦

光伏行业

对比更为鲜明的是,引导用电侧削峰填谷的另一政策——分时电价的执行,对于山东的分布式光伏电站几乎是“灭顶”之灾。
分布式光伏的大规模上马,是山东省应对当前新能源快速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为了应对调峰电源不足的问题,山东先后出台了《关于发布2023年容量补偿分时峰谷系数及执行时段的公告》、《关于山东电力现货市场价格上下限规制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等文件,通过分时电价、负电价等政策措施调控负荷用电时段以增加消纳空间。
这一政策的出台,对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分布式光伏电站的影响首当其冲。“今年1月,用电企业的电价显著下降,因此要求与我们重新签订分布式能源合同管理,降低固定电价。现在山东分布式光伏投资商面临的一个境况是,由于用电企业白天用电平均价很低,部分投资商已经暂缓了在山东地区的安装计划,正在安装的也转向了全额上网模式。”
更多的投资商则正在计划或已经离开山东市场,还有一部分选择了观望,电价的不确定性正成为分布式光伏投资企业最大的风险之一。有行业人士建议道,新能源投资必须要考虑电力现货市场的影响,以市场为导向,没有对电力市场的判断,风险无穷。
山东省太阳能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张晓斌在第六届分布式光伏大会上指出,峰谷电价调整对新能源投资企业确实是一定的利空。一方面是部分存量电站电表不体现峰谷,电费收不上来;另一方面,电价调整后每月情况不一样,收益没有确定的计算模式,项目测算会出现问题。但是,长期来看,峰谷电价调整是一个大趋势,随着光伏装机占比的不断提高,未来将有更多的省份进行调整,投资商要做好规模增加与利润减少的准备。
当然,分时电价政策的利弊分析,要视不同的市场主体来看。“自山东峰谷电价政策实施以来,今年1月,在不配储能的情况下有200万千瓦的晚间负荷调控到了中午时间段,春节分布式光伏几乎也没有限电,说明整个市场消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张晓斌解释道。
从电力市场的发展逻辑来看,现货交易与分时电价的初衷都包括及时疏导发电成本、引导用电侧削峰填谷,分时电价由市场而形成,亦在反作用于市场,引导发电与用电的动态平衡。
这注定了新能源在市场中的地位与角色需要在竞争中获取,并且电力市场的发展也对新能源投资的专业性提出了挑战,电价无疑是其中最关键的专业因素之一。

行业聚焦

光伏行业

晋能拟中标晋能控股100MW平价光伏组件采购

来源:索比光伏网

5月6日,晋能控股电力集团柳林清洁能源有限公司柳林100MW平价光伏发电项目光伏组件采购招标发布中标候选人公示。
组件招标型号为550WP型单晶单面半片组件,效率不低于21.28%,招标容量100MW。第一中标候选人晋能光伏,投标报价16820万元,单价1.682元/W,交货期2023年6月1日至9月30日。

行业聚焦

《GB/T 42313-2023电力储能系统术语》发布

来源:国家电网报

随着“双碳”推进,风光等新能源发电规模快速增长。储能是支撑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技术和基础装备,对推动能源绿色转型、应对极端事件、保障能源安全、促进能源高质量发展、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电力储能的规模化、有序化发展离不开相关标准的规范与支撑,术语标准是电力储能标准体系的重要基础之一。
在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的指导和全国电力储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组织下,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联合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和上海电力大学等产学研用单位,开展《电力储能系统术语》的编制工作。据介绍,该标准的编制参照了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标准《电力储能系统 第1部分:术语》,在保留相关核心技术内容的同时考虑了电力储能在我国的实际应用情况,采用电力行业标准《电力储能基本术语》成果,界定了电力储能系统分类、技术要求、设计与安装、运行、环境影响与安全等方面的术语,对于提升储能系统运行性能和安全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牵头编制的国家标准《GB/T 42313-2023 电力储能系统术语》正式发布,为我国电力储能领域的标准编制和技术发展提供了规范性指导。

标准文件:《GB/T 42313-2023电力储能系统术语》

光伏行业

行业聚焦

光伏行业

硅料价格9连跌!

来源:索比光伏网

5月10日,硅业分会公布了太阳能级多晶硅最新价格。其中:
N型料成交价16.00-17.10万元/吨,平均为16.57万元/吨。
单晶复投料成交价15.00-16.70万元/吨,平均为16.03万元/吨,均价下降11.97%。
单晶致密料成交价14.80-16.50万元/吨,平均为15.79万元/吨,均价下降12.62%。
单晶菜花料成交价14.50-16.20万元/吨,平均为15.50万元/吨,均价下降12.48%。

行业聚焦

光伏行业

与4月26日价格相比,两周时间里,各类型硅料最低成交价直降2.5万元/吨,最高成交价下降1.9-2.3万元/吨,均价波动在2.2万元/吨左右。此外,随着N型产品市场占比逐步提升,硅业分会首次发布N型料报价。
随着硅料厂商产能爬坡(包括质量、产量爬坡)持续进行,高质量硅料供应逐步提升,价差拉大。此前我们预计,到二季度末,硅料均价可能低于14万元/吨。但按照现在的趋势,上述价格可能提前到5月底实现。
据悉,4月石英坩埚供应紧缺情况有所缓解,相关企业开工率上升,消化掉一部分多晶硅库存。来自硅业分会的数据显示,4月多晶硅供应量(含进口)约11.5万吨,国内单晶硅片产量达到46.3GW,环比增长10.2%,超过市场需求增速,是价格下降的重要原因。此外,据了解,5月硅料、硅片产量可能还有增长。
尽管上游价格持续降低,但行业龙头的信心并未受到影响。以通威股份为例,他们刚刚与内蒙古包头市达茂旗人民政府举行30万吨绿色基材项目签约仪式,依托达茂旗丰富的风光资源,推进硅材料绿色生产,并配套开展新能源开发利用,将有力推动地方工业经济绿色低碳发展。根据索比咨询此前发布的数据,到2025年底,国内多晶硅年化产能将达500万吨。
从了解到的情况看,近期上游多晶硅价格持续下跌,为电池、组件降价提供支撑。数据显示,近期p型电池价格已有超过3分/W下降,但n型电池价格价格相对稳定,主要是受供求关系影响。据业内人士介绍,受产能落地速度影响,预计今年n型电池产出比较有限,整体处于相对紧缺状态,与p型的价差可能拉大。
从昨日三峡能源2.275GW组件开标情况看,多数企业对p型组件的报价在1.6-1.7元/W之间,n型组件与p型组件的价差来到9分/W左右。但根据笔者了解到的成交记录,部分新一线、二线厂商,分布式组件交货价(含税)已经低于1.6元/W,三线厂商甚至可以低于1.55元/W。有第三方检测企业表示,建议相关企业在采购组件时,关注EL检测结果、产品一致性等,确保产品长期可靠。

行业聚焦

光伏行业

硅片库存累积明显、电池跌价氛围强烈

来源: InfoLink

硅料价格
因经历中国五一假期,本期跨越周期较长。节前硅料主流价格维持下行趋势,节后价格下降速度有所加快,幅度加大,一线企业致密块料的报价范围降至每公斤152-165元人民币范围,疏松料、珊瑚料等其他较低品类硅料报价范围更加松散,用于N型单晶生产的块料价格仍然保有一定价差。另外二三线企业的报价范围已经与一线企业价差持续扩大,但是硅料销售环节的难度和压力仍然无法得到缓解,硅料采买订单的谈判和签订均显现出积极度不高的市场境遇。个别龙头企业拥有下游配套资源,相对具有更好的优势进行内部资源整合和消化,包括硅料外发代工硅片等业务模式,加速自有硅料消化;但是更多企业暂不具备自我消化的通道,目前遭遇的困境仍然是现货库存堆积以及销售压力增大。二季度后期恐面临更加激烈的价格竞争,以及品质挑战。
硅料买方本已持有恐跌情绪,竭力控制物料采买和到货进度,避免跌价损失加速的风险等考虑,假期后叠加单晶硅片环节价格开始加速下滑和风险,无疑更是加大物料采买策略的难度。
硅片价格
单晶硅片价格自四月中旬开始逐渐出现松动,假期后继续遭遇明显下滑。本期182mm系列规格价格下降至每片5.2-5.84元,但是尴尬的是高价区位的价格已经难以支撑;截止本周三包括头部一线厂家在内的单晶硅片价格均已降至每片5.4元人民币左右,因本期跨越周期较长,考虑前一周签约和执行的较高区间的订单,故本期均价暂时降至每片5.5元人民币左右。需要强调的是,本周硅片厂家报的价格又一次来到几乎按日更新的频率,更新速度加快。210mm系列规格价格也已下降至每片7.25-7.6元人民币范围,均价已降至每片7.4元人民币左右,并且仍然面临较大的下跌动力和空间。
价格开启急速下跌的背景下,单晶硅片环节被迫再次面临硅片滞库和库存堆积的局面。截止五月中旬观察,该环节滞销库存规模预计已达9.2-12.4GW,相当于累积库存已达5-8天,并且随着时间推移,库存规模恐将在五月底之前继续走高,再次成为困扰硅片环节短期供需关系的核心因素。
电池片价格
随着硅片的价格持续下跌,尽管电池片需求表现良好、总体产出呈现逐月增加之势,电池片价格仍然受到组件厂家的压力传导而对应下跌。本周电池片价格跌势明确,M10, G12尺寸主流成交价格分别落在每瓦1.03-1.04元人民币与每瓦1.1-1.11元人民币左右的价格水平,跌价幅度分别达到3.7%与2.7%。与国内趋势不同的是,海外美金价格由于部分采取锁汇机制,对应价格跌幅缩小。在N型电池片部分,本周TOPCon(M10)电池片价格也对应硅片价格下跌,成交价格普遍落在每瓦1.15-1.16元人民币,然各家价格落差较大,每瓦1.18元人民币的价格也仍在执行交付。虽然价格出现下跌但与P型价格仍维持相对稳定的溢价空间。HJT(G12)电池片尽管成交数尚少,价格也跟随主流电池片价格松动跌价,落在每瓦1.3元人民币不等。
展望后势,尽管本周价格已出现跌价,但在硅片价格跌势不减下,当前组件厂家甚至已经主动要求停止供货,待电池厂家更新报价,今日也已经听闻部分厂家M10成交价格下探到每瓦1元人民币。预期下周电池片价格仍有跌价空间,实际价格区段呈现将视双方交涉结果。
组件价格
五月国内受项目合规审查、土地问题,迭加上游明确的松动迹象,也让终端观望心态更加明确,总总因素影响二季度原定开动的项目部分出现延迟,消纳速度并不如预期。组件排产也受到前期电池片价格较高的因素影响,为了将成本压力传导至上,部分一线厂家下调210产品生产、中后段厂家减少排产,但也有厂家乐观看好后续需求增量、且N型产品起量等因素调高排产,五月组件排产并无如预期出现上升,环比四月持平。本周组件价格小幅下降,厂家确实开始让价,单玻组件执行价格区间约每瓦1.62-1.75元人民币、主流价格1.67-1.68元人民币,双玻主流价格约1.69-1.7元人民币。中后段厂家价格偏向低价区间,价差分化仍十分明显,但近期也因成本因素影响部分厂家开始调整价格策略,二季度后续价格仍希望稳定缓跌为主。海外组件价格小幅下探,执行价格约每瓦0.2-0.22元美金(FOB),欧洲4月价格约每瓦0.21-0.215元美金,部分分销渠道反映库存积累、价格略有下调至每瓦0.23-0.24元美金,海外品牌价格仍高于中国组件10-20%。美国市场,东南亚组件输美价格持稳每瓦0.4-0.45美金(DDP),中后段厂家价格约每瓦0.38-0.4美金(DDP),本土组件价格约每瓦0.55-0.6元美金(DDP)。拉美组件价格稳定约每瓦0.21-0.215元美金左右。澳洲近期价格约在每瓦0.21-0.25元美金区间。中东非价格每瓦0.20-0.22元美金。巴西价格约每瓦0.195-0.226元美金。印度本土组件均价小幅松动至每瓦0.295元美金,执行价格仍约每瓦0.29-0.33元美金,中国输往印度组件价格未税价仍在每瓦0.215-0.22元美金,东南亚输入价格约每瓦0.26-0.27元美金。N-HJT组件(G12)价格本周价格暂时稳定每瓦1.9-2元人民币,预期后续价格有机会随硅片电池片下降后出现松动,海外价格约每瓦0.25-0.26元美金。
TOPCon组件(M10)价格本周价格小幅下探约每瓦1.71-1.82元人民币,主流价格每瓦1.78-1.8元人民币。海外价格持稳约每瓦0.23-0.24元美金。

行业聚焦

光伏行业

民币范围,疏松料、珊瑚料等其他较低品类硅料报价范围更加松散,用于N型单晶生产的块料价格仍然保有一定价差。另外二三线企业的报价范围已经与一线企业价差持续扩大,但是硅料销售环节的难度和压力仍然无法得到缓解,硅料采买订单的谈判和签订均显现出积极度不高的市场境遇。个别龙头企业拥有下游配套资源,相对具有更好的优势进行内部资源整合和消化,包括硅料外发代工硅片等业务模式,加速自有硅料消化;但是更多企业暂不具备自我消化的通道,目前遭遇的困境仍然是现货库存堆积以及销售压力增大。二季度后期恐面临更加激烈的价格竞争,以及品质挑战。
硅料买方本已持有恐跌情绪,竭力控制物料采买和到货进度,避免跌价损失加速的风险等考虑,假期后叠加单晶硅片环节价格开始加速下滑和风险,无疑更是加大物料采买策略的难度。
硅片价格
单晶硅片价格自四月中旬开始逐渐出现松动,假期后继续遭遇明显下滑。本期182mm系列规格价格下降至每片5.2-5.84元,但是尴尬的是高价区位的价格已经难以支撑;截止本周三包括头部一线厂家在内的单晶硅片价格均已降至每片5.4元人民币左右,因本期跨越周期较长,考虑前一周签约和执行的较高区间的订单,故本期均价暂时降至每片5.5元人民币左右。需要强调的是,本周硅片厂家报的价格又一次来到几乎按日更新的频率,更新速度加快。210mm系列规格价格也已下降至每片7.25-7.6元人民币范围,均价已降至每片7.4元人民币左右,并且仍然面临较大的下跌动力和空间。
价格开启急速下跌的背景下,单晶硅片环节被迫再次面临硅片滞库和库存堆积的局面。截止五月中旬观察,该环节滞销库存规模预计已达9.2-12.4GW,相当于累积库存已达5-8天,并且随着时间推移,库存规模恐将在五月底之前继续走高,再次成为困扰硅片环节短期供需关系的核心因素。
电池片价格
随着硅片的价格持续下跌,尽管电池片需求表现良好、总体产出呈现逐月增加之势,电池片价格仍然受到组件厂家的压力传导而对应下跌。本周电池片价格跌势明确,M10, G12尺寸主流成交价格分别落在每瓦1.03-1.04元人民币与每瓦1.1-1.11元人民币左右的价格水平,跌价幅度分别达到3.7%与2.7%。与国内趋势不同的是,海外美金价格由于部分采取锁汇机制,对应价格跌幅缩小。在N型电池片部分,本周TOPCon(M10)电池片价格也对应硅片价格下跌,成交价格普遍落在每瓦1.15-1.16元人民币,然各家价格落差较大,每瓦1.18元人民币的价格也仍在执行交付。虽然价格出现下跌但与P型价格仍维持相对稳定的溢价空间。HJT(G12)电池片尽管成交数尚少,价格也跟随主流电池片价格松动跌价,落在每瓦1.3元人民币不等。
展望后势,尽管本周价格已出现跌价,但在硅片价格跌势不减下,当前组件厂家甚至已经主动要求停止供货,待电池厂家更新报价,今日也已经听闻部分厂家M10成交价格下探到每瓦1元人民币。预期下周电池片价格仍有跌价空间,实际价格区段呈现将视双方交涉结果。
组件价格
五月国内受项目合规审查、土地问题,迭加上游明确的松动迹象,也让终端观望心态更加明确,总总因素影响二季度原定开动的项目部分出现延迟,消纳速度并不如预期。组件排产也受到前期电池片价格较高的因素影响,为了将成本压力传导至上,部分一线厂家下调210产品生产、中后段厂家减少排产,但也有厂家乐观看好后续需求增量、且N型产品起量等因素调高排产,五月组件排产并无如预期出现上升,环比四月持平。本周组件价格小幅下降,厂家确实开始让价,单玻组件执行价格区间约每瓦1.62-1.75元人民币、主流价格1.67-1.68元人民币,双玻主流价格约1.69-1.7元人民币。中后段厂家价格偏向低价区间,价差分化仍十分明显,但近期也因成本因素影响部分厂家开始调整价格策略,二季度后续价格仍希望稳定缓跌为主。海外组件价格小幅下探,执行价格约每瓦0.2-0.22元美金(FOB),欧洲4月价格约每瓦0.21-0.215元美金,部分分销渠道反映库存积累、价格略有下调至每瓦0.23-0.24元美金,海外品牌价格仍高于中国组件10-20%。美国市场,东南亚组件输美价格持稳每瓦0.4-0.45美金(DDP),中后段厂家价格约每瓦0.38-0.4美金(DDP),本土组件价格约每瓦0.55-0.6元美金(DDP)。拉美组件价格稳定约每瓦0.21-0.215元美金左右。澳洲近期价格约在每瓦0.21-0.25元美金区间。中东非价格每瓦0.20-0.22元美金。巴西价格约每瓦0.195-0.226元美金。印度本土组件均价小幅松动至每瓦0.295元美金,执行价格仍约每瓦0.29-0.33元美金,中国输往印度组件价格未税价仍在每瓦0.215-0.22元美金,东南亚输入价格约每瓦0.26-0.27元美金。N-HJT组件(G12)价格本周价格暂时稳定每瓦1.9-2元人民币,预期后续价格有机会随硅片电池片下降后出现松动,海外价格约每瓦0.25-0.26元美金。
TOPCon组件(M10)价格本周价格小幅下探约每瓦1.71-1.82元人民币,主流价格每瓦1.78-1.8元人民币。海外价格持稳约每瓦0.23-0.24元美金。

行业聚焦

光伏行业

取锁汇机制,对应价格跌幅缩小。在N型电池片部分,本周TOPCon(M10)电池片价格也对应硅片价格下跌,成交价格普遍落在每瓦1.15-1.16元人民币,然各家价格落差较大,每瓦1.18元人民币的价格也仍在执行交付。虽然价格出现下跌但与P型价格仍维持相对稳定的溢价空间。HJT(G12)电池片尽管成交数尚少,价格也跟随主流电池片价格松动跌价,落在每瓦1.3元人民币不等。
展望后势,尽管本周价格已出现跌价,但在硅片价格跌势不减下,当前组件厂家甚至已经主动要求停止供货,待电池厂家更新报价,今日也已经听闻部分厂家M10成交价格下探到每瓦1元人民币。预期下周电池片价格仍有跌价空间,实际价格区段呈现将视双方交涉结果。
组件价格
五月国内受项目合规审查、土地问题,迭加上游明确的松动迹象,也让终端观望心态更加明确,总总因素影响二季度原定开动的项目部分出现延迟,消纳速度并不如预期。组件排产也受到前期电池片价格较高的因素影响,为了将成本压力传导至上,部分一线厂家下调210产品生产、中后段厂家减少排产,但也有厂家乐观看好后续需求增量、且N型产品起量等因素调高排产,五月组件排产并无如预期出现上升,环比四月持平。本周组件价格小幅下降,厂家确实开始让价,单玻组件执行价格区间约每瓦1.62-1.75元人民币、主流价格1.67-1.68元人民币,双玻主流价格约1.69-1.7元人民币。中后段厂家价格偏向低价区间,价差分化仍十分明显,但近期也因成本因素影响部分厂家开始调整价格策略,二季度后续价格仍希望稳定缓跌为主。海外组件价格小幅下探,执行价格约每瓦0.2-0.22元美金(FOB),欧洲4月价格约每瓦0.21-0.215元美金,部分分销渠道反映库存积累、价格略有下调至每瓦0.23-0.24元美金,海外品牌价格仍高于中国组件10-20%。美国市场,东南亚组件输美价格持稳每瓦0.4-0.45美金(DDP),中后段厂家价格约每瓦0.38-0.4美金(DDP),本土组件价格约每瓦0.55-0.6元美金(DDP)。拉美组件价格稳定约每瓦0.21-0.215元美金左右。澳洲近期价格约在每瓦0.21-0.25元美金区间。中东非价格每瓦0.20-0.22元美金。巴西价格约每瓦0.195-0.226元美金。印度本土组件均价小幅松动至每瓦0.295元美金,执行价格仍约每瓦0.29-0.33元美金,中国输往印度组件价格未税价仍在每瓦0.215-0.22元美金,东南亚输入价格约每瓦0.26-0.27元美金。N-HJT组件(G12)价格本周价格暂时稳定每瓦1.9-2元人民币,预期后续价格有机会随硅片电池片下降后出现松动,海外价格约每瓦0.25-0.26元美金。
TOPCon组件(M10)价格本周价格小幅下探约每瓦1.71-1.82元人民币,主流价格每瓦1.78-1.8元人民币。海外价格持稳约每瓦0.23-0.24元美金。

行业聚焦

光伏行业

华电光伏组件招标,N型占比超40%

来源:光伏们

5月11日,华电集团2023年第二批光伏组件集中采购招标,采购规模4081.36MW。本次招标共分五个标段,标段一至四为打捆标段,共计24个集中式项目2081.36MW;标段五为框架标段,预估招标规模2GW。
在具体的组件型号要求方面,明确要求N型组件的规模为1.732GW,明确要求硅片尺寸为182mm的规模为828MW。
根据招标公告,标段一至标段四供货期为2023年6月-12月,标段五框架有效期至2024年4月30日。项目对组件规格有明确要求的,投标人须按要求提供。各项目具体组件规格及功率要求以招标文件技术部分为准。因项目用地、设计等不可控因素,项目实际采购规模与招标规模可能存在偏差,具体采购量以项目实际需求为准。

行业聚焦

光伏行业

及功率要求以招标文件技术部分为准。因项目用地、设计等不可控因素,项目实际采购规模与招标规模可能存在偏差,具体采购量以项目实际需求为准。
值得注意的是,标段一至四中若个别项目出现招标价格超过其价格承受能力或项目建设条件不具备等特殊情况,则该项目可不执行相应标段的招标结果;标段四中天津海晶项目对组件边框有特殊防腐要求(必须有电泳、氧化膜等工艺);标段五中投标人对双面组件进行报价,同时报出单双面价差(不少于0.02元/W)。P型组件暂估容量1.2GW,N型组件暂估容量0.8GW。
此前华电已公示了2023年第一批光伏组件集中采购(打捆)招标评标结果,规模为2231.5MW,通威太阳能、正泰新能、晶科能源、隆基绿能、晶澳科技等5家企业入围!

行业聚焦

光伏行业

上游价格跌幅加大 下游缓跌趋势开启

来源:infolink

上游环节供需关系持续逆转,供过于求的矛盾在二季度开始明显演化。硅料生产环节现货库存持续堆高,并且难以消化和递减,不过库存累积的区别在于厂家之间的库存分布水平,此消彼长,但是总量规模居高难下。价格方面,本期硅料价格区间范围持续加宽,一线厂家的致密料价格水平主要降至每公斤132元-146元范围,同时一线厂家的价格水平也在发生相较之前更加剧烈的变化和分歧。另外二三线厂家的致密料价格水平跌幅更大,集中在每公斤120元-132元之间较多,如果考虑不同品类价格和参配比例,二三线厂家的报价水平跌幅更加惊人。
至此,第一梯队与第二梯队之间的价格水平差异、环比继续扩大,且在当前硅料环节整体仍然拥有(相对下游来说)较好的毛利水平的竞争环境下,为求出货和库存消化,第二梯队厂家面对的品质提升压力、以及新产能爬坡进度和成本控制水平都将在接下来的竞争中遭遇更加激烈的挑战和厮杀。

硅料价格

硅片价格

随着硅片产出持续释放,供应能力逐渐面临过剩,在硅片库存总量快速堆积下,厂家销售压力油然而生,本周硅片价格持续下探快速。当前M10, G12尺寸硅片价格已经来到每片4.6元人民币以及每片6.1元人民币左右,跌幅相比上周纷纷落在16-17%之间,同时,买卖双方的成交价格区间也呈现扩大,一线厂家仍能保持相对良好的价格,而二三线厂家的价格则难以支撑,低价区间持续下探,甚至部分低价价格来到M10,G12尺寸每片4.2元人民币与每片6元人民币的成交价格,价格走势凸显当前供应过剩下,各家硅片厂家的价格竞争与应对策略。
展望后势,硅片库存持续堆积,若现有的高档稼动率依然维持,月底库存水平有望来到15-17GW,尽管近期价格下行明显,并且年中需求向好,在仍无法消纳库存下,部分厂家开始商讨后续减产规划,而由于硅片排产的波动需要一定时间发酵,预期实际产出受到明显影响最快也会落在六月份。未来硅片厂家嫁动率调配将对价格走势起到关键作用,若厂家减产幅度过大恐使过往价格横盘反弹之势再现。

行业聚焦

光伏行业

片4.6元人民币以及每片6.1元人民币左右,跌幅相比上周纷纷落在16-17%之间。同时,买卖双方的成交价格区间也呈现扩大,一线厂家仍能保持相对良好的价格,而二三线厂家的价格则难以支撑,低价区间持续下探,甚至部分低价价格来到M10,G12尺寸每片4.2元人民币与每片6元人民币的成交价格,价格走势凸显当前供应过剩下,各家硅片厂家的价格竞争与应对策略。
展望后势,硅片库存持续堆积,若现有的高档稼动率依然维持,月底库存水平有望来到15-17GW,尽管近期价格下行明显,并且年中需求向好,在仍无法消纳库存下,部分厂家开始商讨后续减产规划,而由于硅片排产的波动需要一定时间发酵,预期实际产出受到明显影响最快也会落在六月份。未来硅片厂家嫁动率调配将对价格走势起到关键作用,若厂家减产幅度过大恐使过往价格横盘反弹之势再现。

行业聚焦

光伏行业

价格则难以支撑,低价区间持续下探,甚至部分低价价格来到M10、G12尺寸每片4.2元人民币与每片6元人民币的成交价格,价格走势凸显当前供应过剩下,各家硅片厂家的价格竞争与应对策略。
展望后势,硅片库存持续堆积,若现有的高档稼动率(设备在所能提供的时间内为了创造价值而占用的时间所占的比重。)依然维持,月底库存水平有望来到15-17GW,尽管近期价格下行明显,并且年中需求向好,在仍无法消纳库存下,部分厂家开始商讨后续减产规划,而由于硅片排产的波动需要一定时间发酵,预期实际产出受到明显影响最快也会到六月份。未来硅片厂家嫁动率调配将对价格走势起到关键作用,若厂家减产幅度过大恐使过往价格横盘反弹之势再现。

本周硅片持续跌价,电池片价格受到上游硅片的跌价对应下跌,观察本月除了部分厂家因为停电检修外,电池片稼动水平仍然维持高档。本周电池片价格跌势明确,M10, G12尺寸主流成交价格分别落在每瓦0.95元人民币与每瓦1.05-1.06元人民币左右的价格水平,跌价幅度达到4-8%不等。与国内趋势不同的是,海外美金价格由于部分采取锁汇机制,对应价格跌幅缩小。在N型电池片部分,本周TOPCon(M10)电池片价格也对应硅片价格下跌,成交价格普遍落在每瓦1.05-1.06元人民币。虽然价格出现下跌但与P型价格仍维持相对稳定的溢价空间。HJT(G12)电池片尽管成交数尚少,价格也跟随主流电池片价格松动跌价,落在每瓦1.25元人民币左右。
展望后势,由于电池片需求维持高档,当前电池片仍未完全反映硅片跌势。预期下周电池片价格在硅片持续走低时仍有跌价空间,实际价格区段呈现将视双方交涉结果。

电池片价格

行业聚焦

光伏行业

本周国内项目受上游跌价影响,终端观望心态更加明显,集中式项目已经出现部分暂缓启动的情况,分布式项目价格区间持续扩大至每瓦1.6-1.68元人民币的区间落差,各种因素影响二季度原定开动的项目部分出现延迟,消纳速度并不如预期。本周组件价格持续出现向下调整,厂家确实开始让价,单玻组件执行价格区间约每瓦1.6-1.75元人民币、主流价格1.65-1.66元人民币,双玻主流价格约1.68-1.69元人民币。中后段厂家价格偏向低价区间,本周也可听闻1.6元的低价开始出现,价差分化仍十分明显,但近期也因成本因素影响部分厂家开始调整价格策略,二季度后续价格认为仍以稳定缓跌为主。海外组件价格暂时持稳,执行价格约每瓦0.2-0.22元美金(FOB),欧洲4月价格约每瓦0.21-0.215元美金,部分分销渠道反映库存积累、价格略有下调至每瓦0.225-0.24元美金,海外品牌价格仍高于中国组件10-20%。美国市场,东南亚组件输美价格持稳每瓦0.4-0.45美金(DDP),中后段厂家价格约每瓦0.38-0.4美金(DDP),本土组件价格约每瓦0.55-0.6元美金(DDP)。拉美组件价格稳定约每瓦0.21-0.215元美金左右。澳洲近期价格约在每瓦0.21-0.25元美金区间。中东非价格每瓦0.20-0.22元美金。巴西价格约每瓦0.19-0.225元美金。印度本土组件执行价格约每瓦0.29-0.33元美金,中国输往印度组件价格未税价仍在每瓦0.215-0.22元美金,东南亚输入价格约每瓦0.26-0.27元美金。N-HJT组件(G12)价格受到供应链价格松动、以及PERC组件下滑影响,新的执行价格出现较明显下滑约每瓦1.83-1.87元人民币,与TOPCon价差约0.1元人民币。确实如上周预期随硅片电池片下降后出现松动,海外价格仍持稳约每瓦0.25-0.26元美金。
TOPCon组件(M10)价格受到国内市场变动影响,部分厂家发货趋缓,本周价格小幅下探约每瓦1.7-1.79元人民币,主流价格每瓦1.73-1.75元人民币。海外价格随PERC组件美金价格波动影响,也出现下滑约每瓦0.22-0.24元美金。

组件价格

行业聚焦

光伏行业

全球最大光伏制氢项目即将投产!

2023年3月31日,全球在建最大光伏制氢生产项目——中国石化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的220千伏绿氢变电站成功送电,计划6月30日投产。
2023年4月10日,中国石化宣布,“西氢东送”输氢管道示范工程已被纳入《石油天然气“全国一张网”建设实施方案》,标志着我国氢气长距离输送管道进入新发展阶段。
中国石化“一基两翼三新”的产业发展布局愈发清晰!在未来“十四五”规划期间,中国石化将大力发展新能源业务,重点拓展氢能作为其新能源发展的主要方向,全力打造全球领先的清洁能源化工企业。“光伏制氢”,无疑将成为最重要的版块之一!

来源:能源日参

中国石化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于2021年11月30日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总投资30亿元,包括:光伏电站、输变电线路、电解水制氢、储氢和输氢五个主要部分。其中,光伏发电项目容量为1000MW,一期总投资9.6亿元,装机容量为300MW,年发电量约为6.18亿千瓦时。
项目采用电解水制氢工艺,制氢厂年耗电量约10亿千瓦时,储氢规模约21万标方。项目产出的绿氢经氢气储罐、压缩机升压后通过百万吨乙烯厂际管廊输送至塔河炼化,全部用于炼油生产加氢,替代原有的天然气制氢。

全球最大的光伏制氢项目

01

行业聚焦

光伏行业

亿千瓦时。
项目采用电解水制氢工艺,制氢厂年耗电量约10亿千瓦时,储氢规模约21万标方。项目产出的绿氢经氢气储罐、压缩机升压后通过百万吨乙烯厂际管廊输送至塔河炼化,全部用于炼油生产加氢,替代原有的天然气制氢。
中石化新星新疆绿氢公司副总经理方虎说:“目前,项目整体进度是90%,这个场地内所有的管道目前已经全部完成了试压、吹扫,截止目前,整个项目已经完成投资将近26亿元。正式投产以后,它就具备了每年向我们的下游企业供两万吨绿氢的能力,每年减排将近48万吨(CO₂)。投产以后这个项目将是全世界目前投产的最大的光伏发电制绿氢项目。”

▲5月16日,在中国石化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电解水制氢装置施工现场,施工人员正加紧施工,最行最后的仪表连接、管线防腐、辅助设施修复等收尾工作,为5月30日全套设施进入试生产做冲刺。

行业聚焦

光伏行业

“西氢东送”起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终点位于北京市的燕山石化,管道全长400多公里,是我国首条跨省区、大规模、长距离的纯氢输送管道。管道建成后,将用于替代京津冀地区现有的化石能源制氢及交通用氢,大力缓解我国绿氢供需错配的问题,对今后我国跨区域氢气输送管网建设具有战略性的示范引领作用,助力我国能源转型升级。
据悉,“西氢东送”管道规划经过内蒙古、河北、北京等3省(市)9个县区。管道一期运力10万吨/年,预留50万吨/年的远期提升潜力。同时,将在沿线多地预留端口,便于接入潜在氢源。未来,中国石化可依托“西氢东送”管道建设支线及加氢母站,助力京津冀氢能走廊的高效构建,助力京津冀地区“双碳”目标的实现。
中国石化已经在内蒙古布局了鄂尔多斯风光融合绿氢示范项目,并规划在乌兰察布市建设大规模绿电制绿氢项目,通过建立风光发电-绿电制氢-氢气管输-炼化与交通用氢的一体化氢产业发展模式,实现氢能产业制、储、输、用全产业链示范布局。
2月16日,中国石化在内蒙古第一个绿氢示范工程——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风光融合绿氢示范项目正式启动开工。
项目利用鄂尔多斯地区丰富的太阳能和风能资源发电直接制绿氢,年制绿氢3万吨、绿氧24万吨,就近用于中天合创鄂尔多斯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降碳减碳。该项目进一步拓展了我国乃至全球的绿氢产能,是目前全球最大绿氢耦合煤化工项目,将有力推动绿氢产业链发展,推进我国能源产业转型升级。
此外,中国石化正在布局鄂尔多斯、乌兰察布、包头、漳州、海南的杨浦等一批绿氢重大项目,与传统的炼化耦合,为交通出行提供绿氢资源。随着全国范围内的多个氢能项目陆续落地,中国石化的氢能布局渐成气候。
“西氢东送”输氢管道示范工程为我国西部地区绿氢跨省市应用提供示范解决方案。绿氢是指通过风能、光能等可再生能源制造而成的氢气,被视为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之一。内蒙古风光资源丰富,发展绿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如何把内蒙古乃至我国西部的绿氢运送到东部市场需求旺盛的区域,一直是制约绿氢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西氢东送”解决弃风弃光

02

行业聚焦

光伏行业

中哈联合声明:重视可再生能源等领域的合作

来源:能源圈

5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发布联合声明。其中,有2处提及能源。联合声明提到,双方愿积极推动进一步扩大双边经贸、产能与投资合作,重视可再生能源等有前景领域的合作。
双方商定采取措施保障中哈原油管道、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哈萨克斯坦境内段的长期安全稳定运营和按计划稳定供应,继续深化石油、天然气等领域合作,积极拓展风电、光伏、光热、核电等清洁能源领域合作。
申明文件共有七方面内容,详情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联合声明
应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邀请,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总统卡瑟姆若马尔特·托卡耶夫于2023年5月17日至19日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
两国元首在亲切、友好、务实的氛围中举行会谈,高度评价建交31年来中哈关系发展成果,表示愿进一步提升中哈关系水平、深化各领域合作,并就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
一、双方重申,将继续以元首外交为引领,发挥好各层级交往和各领域合作机制平台作用,不断深化中哈永久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充实双边合作内涵,致力于构建世代友好、高度互信、休戚与共的两国命运共同体。
两国元首指出双方合作的高水平,重申将一如既往地共同致力于加强中哈关系,两国关系具有友谊牢不可破、双边对话的战略性不依赖外部环境、政治互信水平高的特点。
二、中方高度评价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独立以来在国家发展建设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支持哈方建设公正的哈萨克斯坦。
双方高度评价两国国内改革及为政治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福祉采取的举措。
哈方热烈祝贺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和2023年中国两会取得圆满成功、习近平主席当选连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高度评价新时代10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相信中国共产党一定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双方强调,维护政治安全意义重大。中哈将继续深化政治互信,加大在涉及对方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等核心利益问题上的相互支持,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干涉两国内政,坚决反对将人权问题政治化和搞双重标准。双方愿加强反干涉、防范“颜色革命”领域合作。
哈方坚定奉行一个中国原则,重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重申不同台湾进行任何形式的官方往来,支持中国政府为实现国家和平统一所作的一切努力。
中方坚定支持哈萨克斯坦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支持哈萨克斯坦政府采取必要措施保持国内稳定、族际和谐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三、习近平主席2013年9月在哈萨克斯坦首次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两国元首高度评价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的合作成果。双方重申将进一步加强地区互联互通,充分发挥相互贸易投资和跨境运输潜力,深化“一带一路”框架下各领域务实合作。
双方将进一步发挥中哈合作委员会统筹协调作用,以共建“一带一路”合作为主线,大力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同哈萨克斯坦“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对接,共同保障合作项目及企业人员安全,积极开辟中哈务实合作新领域。
双方高度评价2022年双边贸易额创历史新高及两国政府为扩大双边贸易额付出的努力,愿继续落实好《中哈政府间经贸合作规划》和《中哈关于电子商务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充分肯定最新签署的《中哈政府间产能与投资合作规划》并共同做好后续落实工作。促进扩大贸易和推动贸易便利化,拓展电子商务、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领域合作。
为扩大和深化上述领域合作,双方将研究建立中哈合作委员会创新合作分委会。
双方愿积极推动进一步扩大双边经贸、产能与投资合作,重视可再生能源、创新、食品安全、农业、交通、运输和物流等有前景领域的合作。
双方支持本国企业赴对方投资兴业,愿进一步提升投资政策的透明度、稳定性与可预见性,将继续努力保障稳定、透明、可预见的营商环境,保护投资者权益,共同推进合作项目,实现互利共赢。
双方商定采取措施保障中哈原油管道、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哈萨克斯坦境内段的长期安全稳定运营和按计划稳定供应,继续深化石油、天然气、天然铀等领域合作,积极拓展风电、光伏、光热、核电等清洁能源领域合作。
双方愿不断提升互联互通水平,提高跨境货物运输和口岸过货能力,深化中欧班列和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务实合作,促进陆海联运。
双方同意促进交通运输合作以稳定产供链,积极探索并研究第三条跨境铁路、增设铁路口岸的可能性,共同发展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加强中国与欧亚地区铁路合作。
双方对两国航空运输恢复、航班航线数量的进一步增加表示满意。
中方欢迎哈方进一步发展阿斯塔纳国际金融中心,鼓励该中心继续为在哈及中亚地区经营的中国公司提供金融服务。
双方商定全面支持进一步吸引金融服务、资产管理等领域的中国金融机构参与阿斯塔纳国际金融中心业务。
双方愿全面深化农业合作,在中哈合作委员会下设立农业合作分委会,加强粮食安全协作,促进农业投资与贸易往来,提升两国在节水灌溉、畜牧兽医、农业机械、盐碱地综合利用等领域的科技与产业交流合作水平。
四、双方商定互设文化中心,以2015年签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政府间文化和人文合作协定》为基础,深化教育、科学、艺术、体育、旅游、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网络视听、电影制片等领域合作。
为弘扬两国人民世代友好精神,双方同意以纪念中国音乐家冼星海和哈萨克斯坦音乐家拜卡达莫夫友谊为题材举办联合音乐会等文化活动。
双方高度评价签署两国政府间互免签证协定,愿落实好上述文件,研究更多促进人员往来便利化、规范移民领域合作举措。
两国元首宣布2024年为中国的哈萨克斯坦旅游年。
双方将全力推动两国教育和研究机构合作,促进在华哈萨克斯坦中心、中国高校哈语专业教研室和在哈孔子学院有效运转。双方将进一步促进两国留学生交流,加快在哈共建鲁班工坊。
双方高度评价中哈利用和保护跨界河流联合委员会的工作成果,愿在平等、睦邻和互利原则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和深化两国跨界河流利用和保护领域的合作,实现两国可持续发展,增进两国人民福祉。双方愿积极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政府关于跨界河流水量分配协定》草案研究协商工作,统筹考虑各自水资源权益、发展利益和生态系统保护。
双方坚决反对将疫情和病毒溯源问题政治化,愿在开展抗疫合作的基础上,继续深化卫生领域合作,建设好中医药中心,促进中医药合作,推动两国医疗机构加强交流联系。
双方支持两国地方间开展各种形式的交往合作,发掘两国地区和边境合作潜力,鼓励更多省州和城市结好,进一步加强两国民间交往。
五、双方重申坚定恪守《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原则,主张以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平等参与全球治理、照顾彼此利益为基础发展国际关系。双方愿在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上海合作组织、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亚欧会议、中国-中亚机制等多边机制框架内深化协作。
双方对不稳定的国际形势表示关切,重申将继续推动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在保障国际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主要协调作用。鉴此,双方注意到哈萨克斯坦提出的在阿斯塔纳成立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中亚及阿富汗地区中心的倡议。
双方将继续加强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的相互支持与合作,弘扬“上海精神”,推动凝聚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识,为维护国际和地区安全、稳定和发展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中方支持哈萨克斯坦担任2023年至2024年上海合作组织轮值主席国,愿为其顺利工作提供协助,共同推动本组织各领域合作迈上新台阶。
中方高度评价哈萨克斯坦作为亚信主席国所做工作及在阿斯塔纳举办的亚信第六届峰会成果,双方重申愿合作推动亚信升级为国际组织的进程。
哈方感谢中方对哈方举办的世界和传统宗教领袖大会的一贯支持,双方愿继续密切合作,弘扬包容、宗教和谐及全人类团结等理念。
双方强烈谴责和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和分裂主义,愿积极践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共同打击“三股势力”、跨国有组织犯罪、毒品贩运等活动,维护两国和地区安全与稳定。
双方愿共同促进全球生物安全治理,推动《禁止生物武器公约》机制化。支持和鼓励两国生物科研机构开展联合科研攻关、共享研发成果等合作,开展生物安全政策经验交流和科研合作,维护生物安全和民众生命健康。
中方强调哈萨克斯坦总统卡瑟姆若马尔特·托卡耶夫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的建立国际生物安全机构的建议具有现实意义。哈萨克斯坦支持中方倡议达成的《科学家生物安全行为准则天津指南》。
双方愿加强在网络空间全球治理中的立场协调,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
双方将积极合作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
六、哈方高度评价中方倡议在西安举行中国-中亚峰会,认为该机制为深化中国同中亚国家各领域互利合作提供了重要平台。双方愿同其他各方一道,充分发挥元首外交的战略引领作用,加快推进中国-中亚机制建设,在重点优先合作领域尽快成立部长级会晤机制,不断拓展机制框架内各领域合作,切实将机制做大做强做实。
哈方支持中方主提的“在国际安全领域促进和平利用国际合作”联大决议。
七、哈萨克斯坦总统卡瑟姆若马尔特·托卡耶夫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和中国人民给予的热情友好接待表示衷心感谢,邀请习近平主席在双方方便的时候对哈萨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

行业聚焦

光伏行业

两国元首指出双方合作的高水平,重申将一如既往地共同致力于加强中哈关系,两国关系具有友谊牢不可破、双边对话的战略性不依赖外部环境、政治互信水平高的特点。
二、中方高度评价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独立以来在国家发展建设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支持哈方建设公正的哈萨克斯坦。
双方高度评价两国国内改革及为政治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福祉采取的举措。
哈方热烈祝贺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和2023年中国两会取得圆满成功、习近平主席当选连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高度评价新时代10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相信中国共产党一定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双方强调,维护政治安全意义重大。中哈将继续深化政治互信,加大在涉及对方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等核心利益问题上的相互支持,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干涉两国内政,坚决反对将人权问题政治化和搞双重标准。双方愿加强反干涉、防范“颜色革命”领域合作。
哈方坚定奉行一个中国原则,重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重申不同台湾进行任何形式的官方往来,支持中国政府为实现国家和平统一所作的一切努力。
中方坚定支持哈萨克斯坦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支持哈萨克斯坦政府采取必要措施保持国内稳定、族际和谐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三、习近平主席2013年9月在哈萨克斯坦首次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两国元首高度评价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的合作成果。双方重申将进一步加强地区互联互通,充分发挥相互贸易投资和跨境运输潜力,深化“一带一路”框架下各领域务实合作。
双方将进一步发挥中哈合作委员会统筹协调作用,以共建“一带一路”合作为主线,大力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同哈萨克斯坦“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对接,共同保障合作项目及企业人员安全,积极开辟中哈务实合作新领域。
双方高度评价2022年双边贸易额创历史新高及两国政府为扩大双边贸易额付出的努力,愿继续落实好《中哈政府间经贸合作规划》和《中哈关于电子商务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充分肯定最新签署的《中哈政府间产能与投资合作规划》并共同做好后续落实工作。促进扩大贸易和推动贸易便利化,拓展电子商务、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领域合作。
为扩大和深化上述领域合作,双方将研究建立中哈合作委员会创新合作分委会。
双方愿积极推动进一步扩大双边经贸、产能与投资合作,重视可再生能源、创新、食品安全、农业、交通、运输和物流等有前景领域的合作。
双方支持本国企业赴对方投资兴业,愿进一步提升投资政策的透明度、稳定性与可预见性,将继续努力保障稳定、透明、可预见的营商环境,保护投资者权益,共同推进合作项目,实现互利共赢。
双方商定采取措施保障中哈原油管道、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哈萨克斯坦境内段的长期安全稳定运营和按计划稳定供应,继续深化石油、天然气、天然铀等领域合作,积极拓展风电、光伏、光热、核电等清洁能源领域合作。
双方愿不断提升互联互通水平,提高跨境货物运输和口岸过货能力,深化中欧班列和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务实合作,促进陆海联运。
双方同意促进交通运输合作以稳定产供链,积极探索并研究第三条跨境铁路、增设铁路口岸的可能性,共同发展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加强中国与欧亚地区铁路合作。
双方对两国航空运输恢复、航班航线数量的进一步增加表示满意。
中方欢迎哈方进一步发展阿斯塔纳国际金融中心,鼓励该中心继续为在哈及中亚地区经营的中国公司提供金融服务。
双方商定全面支持进一步吸引金融服务、资产管理等领域的中国金融机构参与阿斯塔纳国际金融中心业务。
双方愿全面深化农业合作,在中哈合作委员会下设立农业合作分委会,加强粮食安全协作,促进农业投资与贸易往来,提升两国在节水灌溉、畜牧兽医、农业机械、盐碱地综合利用等领域的科技与产业交流合作水平。
四、双方商定互设文化中心,以2015年签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政府间文化和人文合作协定》为基础,深化教育、科学、艺术、体育、旅游、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网络视听、电影制片等领域合作。
为弘扬两国人民世代友好精神,双方同意以纪念中国音乐家冼星海和哈萨克斯坦音乐家拜卡达莫夫友谊为题材举办联合音乐会等文化活动。
双方高度评价签署两国政府间互免签证协定,愿落实好上述文件,研究更多促进人员往来便利化、规范移民领域合作举措。
两国元首宣布2024年为中国的哈萨克斯坦旅游年。
双方将全力推动两国教育和研究机构合作,促进在华哈萨克斯坦中心、中国高校哈语专业教研室和在哈孔子学院有效运转。双方将进一步促进两国留学生交流,加快在哈共建鲁班工坊。
双方高度评价中哈利用和保护跨界河流联合委员会的工作成果,愿在平等、睦邻和互利原则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和深化两国跨界河流利用和保护领域的合作,实现两国可持续发展,增进两国人民福祉。双方愿积极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政府关于跨界河流水量分配协定》草案研究协商工作,统筹考虑各自水资源权益、发展利益和生态系统保护。
双方坚决反对将疫情和病毒溯源问题政治化,愿在开展抗疫合作的基础上,继续深化卫生领域合作,建设好中医药中心,促进中医药合作,推动两国医疗机构加强交流联系。
双方支持两国地方间开展各种形式的交往合作,发掘两国地区和边境合作潜力,鼓励更多省州和城市结好,进一步加强两国民间交往。
五、双方重申坚定恪守《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原则,主张以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平等参与全球治理、照顾彼此利益为基础发展国际关系。双方愿在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上海合作组织、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亚欧会议、中国-中亚机制等多边机制框架内深化协作。
双方对不稳定的国际形势表示关切,重申将继续推动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在保障国际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主要协调作用。鉴此,双方注意到哈萨克斯坦提出的在阿斯塔纳成立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中亚及阿富汗地区中心的倡议。
双方将继续加强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的相互支持与合作,弘扬“上海精神”,推动凝聚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识,为维护国际和地区安全、稳定和发展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中方支持哈萨克斯坦担任2023年至2024年上海合作组织轮值主席国,愿为其顺利工作提供协助,共同推动本组织各领域合作迈上新台阶。
中方高度评价哈萨克斯坦作为亚信主席国所做工作及在阿斯塔纳举办的亚信第六届峰会成果,双方重申愿合作推动亚信升级为国际组织的进程。
哈方感谢中方对哈方举办的世界和传统宗教领袖大会的一贯支持,双方愿继续密切合作,弘扬包容、宗教和谐及全人类团结等理念。
双方强烈谴责和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和分裂主义,愿积极践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共同打击“三股势力”、跨国有组织犯罪、毒品贩运等活动,维护两国和地区安全与稳定。
双方愿共同促进全球生物安全治理,推动《禁止生物武器公约》机制化。支持和鼓励两国生物科研机构开展联合科研攻关、共享研发成果等合作,开展生物安全政策经验交流和科研合作,维护生物安全和民众生命健康。
中方强调哈萨克斯坦总统卡瑟姆若马尔特·托卡耶夫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的建立国际生物安全机构的建议具有现实意义。哈萨克斯坦支持中方倡议达成的《科学家生物安全行为准则天津指南》。
双方愿加强在网络空间全球治理中的立场协调,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
双方将积极合作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
六、哈方高度评价中方倡议在西安举行中国-中亚峰会,认为该机制为深化中国同中亚国家各领域互利合作提供了重要平台。双方愿同其他各方一道,充分发挥元首外交的战略引领作用,加快推进中国-中亚机制建设,在重点优先合作领域尽快成立部长级会晤机制,不断拓展机制框架内各领域合作,切实将机制做大做强做实。
哈方支持中方主提的“在国际安全领域促进和平利用国际合作”联大决议。
七、哈萨克斯坦总统卡瑟姆若马尔特·托卡耶夫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和中国人民给予的热情友好接待表示衷心感谢,邀请习近平主席在双方方便的时候对哈萨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

行业聚焦

光伏行业

录》,充分肯定最新签署的《中哈政府间产能与投资合作规划》并共同做好后续落实工作。促进扩大贸易和推动贸易便利化,拓展电子商务、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领域合作。
为扩大和深化上述领域合作,双方将研究建立中哈合作委员会创新合作分委会。
双方愿积极推动进一步扩大双边经贸、产能与投资合作,重视可再生能源、创新、食品安全、农业、交通、运输和物流等有前景领域的合作。
双方支持本国企业赴对方投资兴业,愿进一步提升投资政策的透明度、稳定性与可预见性,将继续努力保障稳定、透明、可预见的营商环境,保护投资者权益,共同推进合作项目,实现互利共赢。
双方商定采取措施保障中哈原油管道、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哈萨克斯坦境内段的长期安全稳定运营和按计划稳定供应,继续深化石油、天然气、天然铀等领域合作,积极拓展风电、光伏、光热、核电等清洁能源领域合作。
双方愿不断提升互联互通水平,提高跨境货物运输和口岸过货能力,深化中欧班列和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务实合作,促进陆海联运。
双方同意促进交通运输合作以稳定产供链,积极探索并研究第三条跨境铁路、增设铁路口岸的可能性,共同发展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加强中国与欧亚地区铁路合作。
双方对两国航空运输恢复、航班航线数量的进一步增加表示满意。
中方欢迎哈方进一步发展阿斯塔纳国际金融中心,鼓励该中心继续为在哈及中亚地区经营的中国公司提供金融服务。
双方商定全面支持进一步吸引金融服务、资产管理等领域的中国金融机构参与阿斯塔纳国际金融中心业务。
双方愿全面深化农业合作,在中哈合作委员会下设立农业合作分委会,加强粮食安全协作,促进农业投资与贸易往来,提升两国在节水灌溉、畜牧兽医、农业机械、盐碱地综合利用等领域的科技与产业交流合作水平。
四、双方商定互设文化中心,以2015年签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政府间文化和人文合作协定》为基础,深化教育、科学、艺术、体育、旅游、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网络视听、电影制片等领域合作。
为弘扬两国人民世代友好精神,双方同意以纪念中国音乐家冼星海和哈萨克斯坦音乐家拜卡达莫夫友谊为题材举办联合音乐会等文化活动。
双方高度评价签署两国政府间互免签证协定,愿落实好上述文件,研究更多促进人员往来便利化、规范移民领域合作举措。
两国元首宣布2024年为中国的哈萨克斯坦旅游年。
双方将全力推动两国教育和研究机构合作,促进在华哈萨克斯坦中心、中国高校哈语专业教研室和在哈孔子学院有效运转。双方将进一步促进两国留学生交流,加快在哈共建鲁班工坊。
双方高度评价中哈利用和保护跨界河流联合委员会的工作成果,愿在平等、睦邻和互利原则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和深化两国跨界河流利用和保护领域的合作,实现两国可持续发展,增进两国人民福祉。双方愿积极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政府关于跨界河流水量分配协定》草案研究协商工作,统筹考虑各自水资源权益、发展利益和生态系统保护。
双方坚决反对将疫情和病毒溯源问题政治化,愿在开展抗疫合作的基础上,继续深化卫生领域合作,建设好中医药中心,促进中医药合作,推动两国医疗机构加强交流联系。
双方支持两国地方间开展各种形式的交往合作,发掘两国地区和边境合作潜力,鼓励更多省州和城市结好,进一步加强两国民间交往。
五、双方重申坚定恪守《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原则,主张以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平等参与全球治理、照顾彼此利益为基础发展国际关系。双方愿在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上海合作组织、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亚欧会议、中国-中亚机制等多边机制框架内深化协作。
双方对不稳定的国际形势表示关切,重申将继续推动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在保障国际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主要协调作用。鉴此,双方注意到哈萨克斯坦提出的在阿斯塔纳成立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中亚及阿富汗地区中心的倡议。
双方将继续加强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的相互支持与合作,弘扬“上海精神”,推动凝聚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识,为维护国际和地区安全、稳定和发展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中方支持哈萨克斯坦担任2023年至2024年上海合作组织轮值主席国,愿为其顺利工作提供协助,共同推动本组织各领域合作迈上新台阶。
中方高度评价哈萨克斯坦作为亚信主席国所做工作及在阿斯塔纳举办的亚信第六届峰会成果,双方重申愿合作推动亚信升级为国际组织的进程。
哈方感谢中方对哈方举办的世界和传统宗教领袖大会的一贯支持,双方愿继续密切合作,弘扬包容、宗教和谐及全人类团结等理念。
双方强烈谴责和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和分裂主义,愿积极践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共同打击“三股势力”、跨国有组织犯罪、毒品贩运等活动,维护两国和地区安全与稳定。
双方愿共同促进全球生物安全治理,推动《禁止生物武器公约》机制化。支持和鼓励两国生物科研机构开展联合科研攻关、共享研发成果等合作,开展生物安全政策经验交流和科研合作,维护生物安全和民众生命健康。
中方强调哈萨克斯坦总统卡瑟姆若马尔特·托卡耶夫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的建立国际生物安全机构的建议具有现实意义。哈萨克斯坦支持中方倡议达成的《科学家生物安全行为准则天津指南》。
双方愿加强在网络空间全球治理中的立场协调,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
双方将积极合作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
六、哈方高度评价中方倡议在西安举行中国-中亚峰会,认为该机制为深化中国同中亚国家各领域互利合作提供了重要平台。双方愿同其他各方一道,充分发挥元首外交的战略引领作用,加快推进中国-中亚机制建设,在重点优先合作领域尽快成立部长级会晤机制,不断拓展机制框架内各领域合作,切实将机制做大做强做实。
哈方支持中方主提的“在国际安全领域促进和平利用国际合作”联大决议。
七、哈萨克斯坦总统卡瑟姆若马尔特·托卡耶夫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和中国人民给予的热情友好接待表示衷心感谢,邀请习近平主席在双方方便的时候对哈萨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

行业聚焦

光伏行业

和国政府间文化和人文合作协定》为基础,深化教育、科学、艺术、体育、旅游、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网络视听、电影制片等领域合作。
为弘扬两国人民世代友好精神,双方同意以纪念中国音乐家冼星海和哈萨克斯坦音乐家拜卡达莫夫友谊为题材举办联合音乐会等文化活动。
双方高度评价签署两国政府间互免签证协定,愿落实好上述文件,研究更多促进人员往来便利化、规范移民领域合作举措。
两国元首宣布2024年为中国的哈萨克斯坦旅游年。
双方将全力推动两国教育和研究机构合作,促进在华哈萨克斯坦中心、中国高校哈语专业教研室和在哈孔子学院有效运转。双方将进一步促进两国留学生交流,加快在哈共建鲁班工坊。
双方高度评价中哈利用和保护跨界河流联合委员会的工作成果,愿在平等、睦邻和互利原则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和深化两国跨界河流利用和保护领域的合作,实现两国可持续发展,增进两国人民福祉。双方愿积极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政府关于跨界河流水量分配协定》草案研究协商工作,统筹考虑各自水资源权益、发展利益和生态系统保护。
双方坚决反对将疫情和病毒溯源问题政治化,愿在开展抗疫合作的基础上,继续深化卫生领域合作,建设好中医药中心,促进中医药合作,推动两国医疗机构加强交流联系。
双方支持两国地方间开展各种形式的交往合作,发掘两国地区和边境合作潜力,鼓励更多省州和城市结好,进一步加强两国民间交往。
五、双方重申坚定恪守《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原则,主张以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平等参与全球治理、照顾彼此利益为基础发展国际关系。双方愿在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上海合作组织、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亚欧会议、中国-中亚机制等多边机制框架内深化协作。
双方对不稳定的国际形势表示关切,重申将继续推动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在保障国际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主要协调作用。鉴此,双方注意到哈萨克斯坦提出的在阿斯塔纳成立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中亚及阿富汗地区中心的倡议。
双方将继续加强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的相互支持与合作,弘扬“上海精神”,推动凝聚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识,为维护国际和地区安全、稳定和发展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中方支持哈萨克斯坦担任2023年至2024年上海合作组织轮值主席国,愿为其顺利工作提供协助,共同推动本组织各领域合作迈上新台阶。
中方高度评价哈萨克斯坦作为亚信主席国所做工作及在阿斯塔纳举办的亚信第六届峰会成果,双方重申愿合作推动亚信升级为国际组织的进程。
哈方感谢中方对哈方举办的世界和传统宗教领袖大会的一贯支持,双方愿继续密切合作,弘扬包容、宗教和谐及全人类团结等理念。
双方强烈谴责和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和分裂主义,愿积极践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共同打击“三股势力”、跨国有组织犯罪、毒品贩运等活动,维护两国和地区安全与稳定。
双方愿共同促进全球生物安全治理,推动《禁止生物武器公约》机制化。支持和鼓励两国生物科研机构开展联合科研攻关、共享研发成果等合作,开展生物安全政策经验交流和科研合作,维护生物安全和民众生命健康。
中方强调哈萨克斯坦总统卡瑟姆若马尔特·托卡耶夫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的建立国际生物安全机构的建议具有现实意义。哈萨克斯坦支持中方倡议达成的《科学家生物安全行为准则天津指南》。
双方愿加强在网络空间全球治理中的立场协调,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
双方将积极合作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
六、哈方高度评价中方倡议在西安举行中国-中亚峰会,认为该机制为深化中国同中亚国家各领域互利合作提供了重要平台。双方愿同其他各方一道,充分发挥元首外交的战略引领作用,加快推进中国-中亚机制建设,在重点优先合作领域尽快成立部长级会晤机制,不断拓展机制框架内各领域合作,切实将机制做大做强做实。
哈方支持中方主提的“在国际安全领域促进和平利用国际合作”联大决议。
七、哈萨克斯坦总统卡瑟姆若马尔特·托卡耶夫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和中国人民给予的热情友好接待表示衷心感谢,邀请习近平主席在双方方便的时候对哈萨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

行业聚焦

光伏行业

双方将继续加强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的相互支持与合作,弘扬“上海精神”,推动凝聚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识,为维护国际和地区安全、稳定和发展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中方支持哈萨克斯坦担任2023年至2024年上海合作组织轮值主席国,愿为其顺利工作提供协助,共同推动本组织各领域合作迈上新台阶。中方高度评价哈萨克斯坦作为亚信主席国所做工作及在阿斯塔纳举办的亚信第六届峰会成果,双方重申愿合作推动亚信升级为国际组织的进程。
哈方感谢中方对哈方举办的世界和传统宗教领袖大会的一贯支持,双方愿继续密切合作,弘扬包容、宗教和谐及全人类团结等理念。
双方强烈谴责和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和分裂主义,愿积极践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共同打击“三股势力”、跨国有组织犯罪、毒品贩运等活动,维护两国和地区安全与稳定。双方愿共同促进全球生物安全治理,推动《禁止生物武器公约》机制化。支持和鼓励两国生物科研机构开展联合科研攻关、共享研发成果等合作,开展生物安全政策经验交流和科研合作,维护生物安全和民众生命健康。
中方强调哈萨克斯坦总统卡瑟姆若马尔特·托卡耶夫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的建立国际生物安全机构的建议具有现实意义。哈萨克斯坦支持中方倡议达成的《科学家生物安全行为准则天津指南》。
双方愿加强在网络空间全球治理中的立场协调,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双方将积极合作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
六、哈方高度评价中方倡议在西安举行中国-中亚峰会,认为该机制为深化中国同中亚国家各领域互利合作提供了重要平台。双方愿同其他各方一道,充分发挥元首外交的战略引领作用,加快推进中国-中亚机制建设,在重点优先合作领域尽快成立部长级会晤机制,不断拓展机制框架内各领域合作,切实将机制做大做强做实。
哈方支持中方主提的“在国际安全领域促进和平利用国际合作”联大决议。
七、哈萨克斯坦总统卡瑟姆若马尔特·托卡耶夫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和中国人民给予的热情友好接待表示衷心感谢,邀请习近平主席在双方方便的时候对哈萨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

行业聚焦

光伏行业

56GW!晶科全球最大N型一体化基地落户山西

来源:光伏组件与BIPV

5月24日,晶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与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管理委员会签订投资协议,拟在山西综改区规划建设年产56GW垂直一体化大基地项目。这将是全球首个包含硅片、电池、组件的“超级一体化”太阳能工厂,也将是行业最大的N型一体化生产基地,有望加速推进行业向N型升级,缓解N型产品“供不应求”的局面。
根据公告,该项目包含56GW单晶拉棒、56GW硅片、56GW高效电池和56GW组件一体化产能,总投资约560亿元。项目计划分四期建设,建设周期两年,每期计划建设拉棒、切片、电池片、组件产能各14GW。其中,一期和二期项目预计分别于2024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建成投产,三期、四期项目预计2025年建成投产。
值得注意的是,该项目在行业中首次整合了拉晶、切片、电池和组件四道工序环节,不仅通过厂房及设施系统的集成建设,降低初期总体投入成本,还通过单体一体化工序设计,大幅节省原有各工序间包装、运输和库存成本,并进一步精简人力成本。
公开资料显示,项目所在的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成立于2017年,由山西省省会太原市和晋中市的8个国家级、省级产学研园区整合而成,是山西全省转型综改主战场、主引擎。综改区聚焦“六新”突破,落实“双碳”战略,着力构建先进制造业、数字经济和现代服务业“2+1”主导产业体系。本次晶科能源一体化超级基地落地山西综改区,深度契合当地低碳转型和引入先进制造业要求,实现企业与地方共赢发展。
此前,山西省省委书记蓝佛安在与晶科能源董事长李仙德的工作会谈中指出,山西肩负开展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的重大任务,积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光伏行业是山西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之一,山西将为光伏行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资金、人力、土地等要素支持,为企业在晋发展提供优质服务保障和良好营商环境。

行业聚焦

光伏行业

此前,山西省省委书记蓝佛安在与晶科能源董事长李仙德的工作会谈中指出,山西肩负开展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的重大任务,积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光伏行业是山西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之一,山西将为光伏行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资金、人力、土地等要素支持,为企业在晋发展提供优质服务保障和良好营商环境。
当前,在全球减碳共识下光伏新增装机持续攀升,同时行业正历经从P型向N型的技术升级。晶科能源作为N型TOPCon技术的行业龙头,在N型研发、量产、出货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其中N型TOPCon电池实验室转化效率最高达26.4%,当前大规模量产效率超过25.4%,未来2-3年有持续的提效降本路径。公司2022年底已建成N型TOPCon电池产能超过35GW,2023年出货结构中N型占比将达6成以上。
市场分析指出,N型TOPCon是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最具性价比的光伏技术,为用户带来切实的超额发电增益。经过一年的市场培育期,目前下游客户已充分认知到其在降低度电成本上的优势,对TOPCon组件接受度显著提高。今年4-5月以来,国内央国企招标中N型占比已达40%-50%,海外市场N型TOPCon更是成为用户首选产品。据第三方统计,2023年全球光伏组件需求在400-450GW,而面对N型TOPCon需求快速释放,今年行业TOPCon有效供给在120GW左右,处于显著供不应求的状态,因而也造成N型产品溢价日益凸显。

行业聚焦

光伏行业

本周硅片价格延续跌势。N型单晶硅片(182 mm /130μm)价格区间在4.68-5.09元/片,成交均价为5.01元/片。M10单晶硅片(182 mm /150μm)价格区间在4.3-4.5元/片,成交均价降至4.48元/片,周环比降幅为4.48%;G12单晶硅片(210 mm/150μm)价格区间在5.8-6.4元/片,成交均价降至6.14元/片,周环比降幅为15.66%。近期市场成交价一日一调,企业销售压力增大。价格延续跌势主要是由于两方面原因,其一是降价清库存,短期来看效果并不理想;其二是传导原材料下跌空间,并持续向终端释放利润。
供给方面,多数企业计划减产。近期由于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在生产周期内,硅片下跌有加速趋势,因此为避免短期生产利润摊薄甚至亏损,多数企业选择计划减产。由于高纯石英砂价格因贸易商囤货涨幅偏离实际供需,单晶硅生产环节非硅成本显著提升,加上生产周期内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为避免硅片由于市场惯性加速下跌造成实际亏损,企业釜底抽薪提前降低开工率减少库存水平,确保价格平稳落地。
需求方面,电池短期内放缓采购,组件维持原有预期。电池端,主流电池片报价降至0.95-1.00元/W,环比下降6.8%。短期内,电池企业为避免跌价损失选择压缩安全库存周期。N型产能相较于P型产能相对紧缺,N型硅片合格品需求旺盛,降级片缺乏销路。组件端,近期中标价降至1.6元/W左右,组件端维持原有预期,二季度国内项目陆续启动,需求开始逐步旺盛。海外方面,近期39号决议被否决,使得美国政策风险有好转预期。
本周两家一线企业开工率逐步降至90%和80%。一体化企业开工率维持在80%-100%之间,其余企业开工率逐步降至80%-100%之间。结合供需两方面预期,短期内硅片端或将继续延续下行趋势,后续价格走势仍将根据原材料价格、终端需求、库存减少情况波动调整。

多晶硅周评:下游减产预期推动价格下行

来源: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

行业聚焦

光伏行业

2023年全球光伏需求达340GW增速有望达45%

来源:ForceInstitute 

【摘要】
✓ 工商业分布式光伏迅速崛起;预计2023年新增装机中,大型地面电站的装机占比或重新超过分布式,达60%左右
✓ 海外需求旺盛,2022年我国共出口154.8GW光伏组件,较2021年88.8GW大幅增长74%,欧洲占比56%

工商业分布式光伏迅速崛起。2022年,由于对组件价格容忍度高,工商业分布式光伏新增规模占比从2021年的14%提升至2022年的30%。
预计2023年新增装机中,大型地面电站的装机占比或重新超过分布式,达60%左右;分布式光伏则随着整县推进、千家万户沐光行动、农村能源革命试点、绿色产业园区建设,继续形成强有力支撑,虽然占比或有下降,但分布式装机总量仍将呈现上升态势。
集中式、户用分布式、工商业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占比如下图:

工商业分布式崛起,大基地建设提速

行业聚焦

光伏行业

2022年我国共出口154.8GW光伏组件,较2021年88.8GW大幅增长74%。
受乌俄冲突影响,2022年欧洲光伏出口占比大增。受到乌俄冲突影响,欧洲传统能源价格高升,光伏安装需求大增,2022年累积从中国进口组件86.6GW,同比高增112%,占中国全年出口56%。亚太地区2022年累积从中国进口组件28.5GW,占中国出口18%,其中印度一季度大量拉货达8.1GW,在三月BCD关税生效后快速萎缩。美洲市场2022年累积从中国进口组件总量达24.8GW,较2021年的增量80%来自巴西。2022年光伏组件出口的区域分布如下图:

海外需求旺盛,出口数据亮眼

行业聚焦

光伏行业

2022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约235GW,同比增长约40%,中国、欧洲成为2022年需求大幅增长的最大动能。
预计2023年中国、欧洲仍为需求的重点支撑,美国市场需求在供应链缓和背景下有望加速增长,新兴市场将延续增长势头,推升全年需求达到340GW及以上,2023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有望实现45%或以上增速增长。
全球光伏新增装机规模预测(GW)如下图:

全球需求展望:2023年光伏需求增速有望达到45%

行业聚焦

碳酸锂价格进入深度博弈

来源:高工观察 高工锂电

近期,电池级碳酸锂均报价冲破30万元/吨,再次引发原材料价格上涨担忧。
梳理碳酸锂价格变化周期,上一次碳酸锂价格均报价维系在30万元/吨,还是在3月20日。以电池级碳酸锂18万元/吨的低点来看,从30万元跌至18万元,再从18万元涨回30万元基本用时都是一个月。
随着锂价快速攀升,已经在锂电环节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包括六氟磷酸锂价格已从低点快速上涨。市场的共识是,本次碳酸锂价格快速上涨,主要还是一季度电池厂商去库存力度大,加上下游需求走高,4月中旬以来,电池厂商陆续开启库存回补,并带动锂电产业排产回升。
但是对于锂价的快速回升,特别是锂价突破30万关口,锂电产业不同环节分歧逐渐显现。上游锂矿厂商抬价意图明显,当前除了老客户和长协订单,锂矿厂商依旧缩减市面碳酸锂供应,在销售模式上,部分锂矿厂商已采用竞拍形式提高产品售价。中游电池厂商观望情绪酝酿,尽管当前电池厂商补库存意愿较强,不过对于锂价上涨过快亦引发后续跌价的担忧。
5月23日,亦有消息显示,青海某盐湖企业新一轮碳酸锂竞拍中,仅一人出价,最终以起拍价成交,相比于数日前的集体溢价竞拍,市场对于后续锂价走向已产生担忧。
不仅如此,随着电池厂商自有锂矿的产能释放,海外锂矿项目的投产等,更给市场增加不确定性因素,碳酸锂价格已进入深度博弈。

储能行业

行业聚焦

储能行业

5月23日,亦有消息显示,青海某盐湖企业新一轮碳酸锂竞拍中,仅一人出价,最终以起拍价成交,相比于数日前的集体溢价竞拍,市场对于后续锂价走向已产生担忧。不仅如此,随着电池厂商自有锂矿的产能释放,海外锂矿项目的投产等,更给市场增加不确定性因素,碳酸锂价格已进入深度博弈。
锂价上涨引发连锁反应
碳酸锂价格的上涨已经在锂电产业不同环节引发连锁反应。特别是直接以碳酸锂为原材料的锂电环节,其产品售价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回升。以六氟磷酸锂为例,作为电解液最重要的原料之一,其价格变化与碳酸锂价格变化紧密相关。自4月底,六氟磷酸锂下降到8.4万元/吨的均价后,随着碳酸锂价格上涨,六氟磷酸锂价格不断拉升,截至5月23日,价格已上涨至15.4万元/吨,涨幅达83.3%。
随着中游电池厂商开启库存回补,上游锂矿厂商持续收紧市场供应量,“挺价”态度明显。目前,锂矿端的“挺价”情绪已经传导至六氟磷酸锂等材料领域。主要在于,碳酸锂的供应缩减和售价提高,对六氟磷酸锂厂商已产生影响。业内人士反馈,在一季度清库存下,企业六氟磷酸锂产品保有库存较低,加上碳酸锂的减量和抬价,公司已面临产品供不应求的局面,并已削减了对电解液厂商的供货量。
在磷酸铁锂材料环节,进入5月份,应用于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的磷酸铁锂材料价格已有近30%的涨幅。
在电池回收端,碳酸锂价格大幅上涨,亦引发电池废料价格大涨。以磷酸铁锂黑粉(3.8<Li<4.2%)、三元电池粉(3.0%<Li<3.5%)为例,自4月底其价格涨幅均已超50%,并引发行业的囤货、报价混乱等问题。
30万成为价格分歧点
碳酸锂价格的变化,受到市场供需、情绪的影响。对于本轮碳酸锂价格上涨,市场共识在于电池厂商库存处于低位,且由于下半年车市回暖,补库存成为刚需,另一方面锂矿厂商在此时已紧缩碳酸锂供应量。市场供需失衡下,由此开启碳酸锂新一轮涨价。
不过近期,锂价的快速反弹,特别是在锂价突破30万元/吨,市场对于锂价的走向的分歧也逐渐显现。上游的锂矿端的挺价态度依旧明显。除了与原有客户的和部分长协订单之外,锂矿厂商市场供应量仍处于低位。其中,部分锂矿厂商向市场供货已经转向竞拍的形式。
锂价过快上涨也引发了市场的观望情绪。
对于碳酸锂价格上涨过快的问题,有正极厂商相关人士反映,从整体的市场需求来看,锂电产业的需求恢复尚未到完全起量的地步,近段时间锂价大幅上涨更多的是行业自救的行为。
5月23日亦有消息显示,青海某盐湖企业新一轮碳酸锂竞拍中,仅一人出价,最终以起拍价29.5万元/吨成交。相比于5月11日蓝科锂业竞拍成交价在24.1-25.1万元/吨,并集体溢价竞拍的情况,市场对于碳酸锂30万元/吨的价格已经产生犹疑。
而国内电池厂商锂矿项目投产,更给碳酸锂价格走向增加不确定性。
宁德时代此前提到,江西锂云母矿量产进展整体顺利,预计年中会陆续投产。作为“粮仓储备”,宁德时代表示将结合锂矿价格和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矿产资源的开采计划,保证公司资源端稳定及相对低成本的供应。
国轩高科近日也表示,国轩科丰年产碳酸锂2万吨项目已实现投产,宜丰碳酸锂项目一期年产2.5万吨预计二季度投产。
稳定仍是行业最大诉求
碳酸锂等原材料价格的稳定仍是行业最大的诉求。
不论是原材料上涨过快还是下跌过快,传导至锂电产业中下游,都引发种种问题,不利于行业的发展。
此前碳酸锂迈过拐点,实现价格反弹,行业整体乐见其成,包括电池、材料厂商更希望借由材料价格的稳定,恢复上下游的稳定供货,而不是在材料价格下跌中,遭遇大规模库存减值以及客户大面积的毁单行为。
近期碳酸锂价格上涨过快也对让市场对锂价稳定产生疑虑。有业内人士反馈,碳酸锂现在的定价方式和价格传导都还不是很成熟,锂价的稳定仍有困难。
锂价稳定的困难也基于以下几方面的事实:
电池厂商大规模推进一体化,在资源端、电池回收端大力展开布局,给电池厂商更多价格谈判的底气。
国内碳酸锂供应整体依旧处于紧平衡,这也导致如果锂电产业某个环节市场状况发生变化,容易出现阶段性供需失衡的问题,从而导致价格变化。
海内外碳酸锂价格依旧处于倒挂,海外进口碳酸锂以及进口锂精矿提炼碳酸锂的成本高于国内。如果国内锂价处于低位,会直接影响部分锂矿进口商的利润。
从宁德时代推出的“锂矿返利”计划,再到锂矿厂商缩量供应发起的“行业自救”,目前来看都没有让锂价的天平实现平衡。
对于行业稳定,促进材料价格的定价合理,符合各方所需,仍需要产业链各环节的共同探索。

外,锂矿厂商市场供应量仍处于低位。其中,部分锂矿厂商向市场供货已经转向竞拍的形式。
锂价过快上涨也引发了市场的观望情绪。对于碳酸锂价格上涨过快的问题,有正极厂商相关人士反映,从整体的市场需求来看,锂电产业的需求恢复尚未到完全起量的地步,近段时间锂价大幅上涨更多的是行业自救的行为。
而国内电池厂商锂矿项目投产,更给碳酸锂价格走向增加不确定性。宁德时代此前提到,江西锂云母矿量产进展整体顺利,预计年中会陆续投产。作为“粮仓储备”,宁德时代表示将结合锂矿价格和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矿产资源的开采计划,保证公司资源端稳定及相对低成本的供应。国轩高科近日也表示,国轩科丰年产碳酸锂2万吨项目已实现投产,宜丰碳酸锂项目一期年产2.5万吨预计二季度投产。
稳定仍是行业最大诉求
碳酸锂等原材料价格的稳定仍是行业最大的诉求。不论是原材料上涨过快还是下跌过快,传导至锂电产业中下游,都引发种种问题,不利于行业的发展。此前碳酸锂迈过拐点,实现价格反弹,行业整体乐见其成,包括电池、材料厂商更希望借由材料价格的稳定,恢复上下游的稳定供货,而不是在材料价格下跌中,遭遇大规模库存减值以及客户大面积的毁单行为。
近期碳酸锂价格上涨过快也对让市场对锂价稳定产生疑虑。有业内人士反馈,碳酸锂现在的定价方式和价格传导都还不是很成熟,锂价的稳定仍有困难。
锂价稳定的困难也基于以下几方面的事实:电池厂商大规模推进一体化,在资源端、电池回收端大力展开布局,给电池厂商更多价格谈判的底气;国内碳酸锂供应整体依旧处于紧平衡,这也导致如果锂电产业某个环节市场状况发生变化,容易出现阶段性供需失衡的问题,从而导致价格变化;海内外碳酸锂价格依旧处于倒挂,海外进口碳酸锂以及进口锂精矿提炼碳酸锂的成本高于国内。如果国内锂价处于低位,会直接影响部分锂矿进口商的利润。
从宁德时代推出的“锂矿返利”计划,再到锂矿厂商缩量供应发起的“行业自救”,目前来看都没有让锂价的天平实现平衡。对于行业稳定,促进材料价格的定价合理,符合各方所需,仍需要产业链各环节的共同探索。

行业聚焦

储能行业

行业聚焦

储能行业

GGII:全球大圆柱电池产能规划超350GWh

来源:新产业智库

4月18日,上海车展正式拉开帷幕,比亚迪、理想、蔚来等车企纷纷“秀肌肉”,中创新航、亿纬锂能、蜂巢能源等头部电池企业也携带其46系大圆柱动力电池产品亮相。
大圆柱电池一般采用全极耳技术,其散热和快充等性能较方形电池更为优异,叠加特斯拉、宝马等车企积极推动46系大圆柱电池装车,国内外电池企业纷纷跟进布局大圆柱电池。据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4月,国内外布局大圆柱电池企业超50家,其中达GWh级别产能规划的企业超15家,全球大圆柱电池产能规划合计超350GWh。
大圆柱电池主要以4系尺寸为主,现多应用于动力电池领域。GGII预计,到2025年,全球4系大圆柱动力电池需求量有望超150GWh,主要驱动因素有:
1)终端客户对新能源汽车续航能力、快充等性能要求不断提高,而全极耳技术可突破快充瓶颈,克服大倍率充放电时温度升高的问题;
2)LGES、松下等海外电池企业强化自身圆柱电池制造优势,不断布局产品线,并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提升竞争力;
3)对比方形、软包电池,4系大圆柱电池对膨胀容忍度高,更适合搭载下一代锂电硅基负极材料;
4)对比18650、21700等,4系大圆柱电池单体电芯容量大,更利于电池包PACK设计,其成组效率提高,结构件需求减少,PACK成本低,且更好适配CTC等技术;
5)特斯拉风向标驱动,宝马、福特、蔚来等国内外车企陆续规划应用4系大圆柱电池。
2022-2025年全球4系大圆柱
动力电池需求及预测(GWh)
图片
数据来源: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2023年4月
然而,4系大圆柱动力电池已经具备量产技术,但在良率方面仍较低。国内企业4系大圆柱动力电池目前良率低于90%(圆柱18650>97%,方形>93%),导致生产成本较高,性价比优势不明显。
良率较低的原因为走硬连接工艺的全极耳大圆柱电池在电芯装配段仍有部分技术难点,主要体现在:
1)端面整形处理:其难点在于多极耳工艺下,卷绕后的极耳与电芯的两个端面垂直,目前端面整形可通过揉平技术解决难题。
2)集流盘焊接:其集流盘跟集流体的焊接难点在于厚朝薄的焊接时,对于焊接精度的控制、温度的控制要求较高,技术上既要避免虚焊,又要避免焊接穿孔,同时还要避免焊接温度升高导致隔膜热缩或者飞溅击穿形成的电池短路。目前行业上可通过飞行激光焊接实现高质量、高稳定性、高效率穿透焊接。
3)集流盘与极柱焊接:集流盘与极柱的焊接难点也在于厚朝薄的穿透焊,行业内通过结构件的变化如形成台阶极柱降低工艺难度解决此难题。
未来随着锂电池生产工艺的不断进步,其技术难点也将不断被突破。叠加大圆柱电池性能上的优势,届时大圆柱电池将迎来高速发展和市场的快速渗透。
为了给产业界和投资界提供详实、准确的决策及投资依据,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通过对全国大圆柱电池生产企业以及其配套上下游企业进行大量实地调研,结合大圆柱电池行业领军人物的面对面采访,收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形成《2023年全球大圆柱锂电池行业分析报告》。

行业聚焦

储能行业

4)对比18650、21700等,4系大圆柱电池单体电芯容量大,更利于电池包PACK设计,其成组效率提高,结构件需求减少,PACK成本低,且更好适配CTC等技术;
5)特斯拉风向标驱动,宝马、福特、蔚来等国内外车企陆续规划应用4系大圆柱电池。
然而,4系大圆柱动力电池已经具备量产技术,但在良率方面仍较低。国内企业4系大圆柱动力电池目前良率低于90%(圆柱18650>97%,方形>93%),导致生产成本较高,性价比优势不明显。
良率较低的原因为走硬连接工艺的全极耳大圆柱电池在电芯装配段仍有部分技术难点,主要体现在:
1)端面整形处理:其难点在于多极耳工艺下,卷绕后的极耳与电芯的两个端面垂直,目前端面整形可通过揉平技术解决难题。
2)集流盘焊接:其集流盘跟集流体的焊接难点在于厚朝薄的焊接时,对于焊接精度的控制、温度的控制要求较高,技术上既要避免虚焊,又要避免焊接穿孔,同时还要避免焊接温度升高导致隔膜热缩或者飞溅击穿形成的电池短路。目前行业上可通过飞行激光焊接实现高质量、高稳定性、高效率穿透焊接。
3)集流盘与极柱焊接:集流盘与极柱的焊接难点也在于厚朝薄的穿透焊,行业内通过结构件的变化如形成台阶极柱降低工艺难度解决此难题。
未来随着锂电池生产工艺的不断进步,其技术难点也将不断被突破。叠加大圆柱电池性能上的优势,届时大圆柱电池将迎来高速发展和市场的快速渗透。

行业聚焦

储能行业

蜂巢能源:“规模化+数智化”角力TWh时代竞争

来源:高工观察 高工锂电

随着电动化与储能市场需求的大规模启动,终端对能量密度、安全性、技术指标等提出更高的要求,实现锂电产业的智能制造,提升规模化、高质量交付水平迫在眉睫。
根据工信部发布的数据,2022年全国锂电池产量750GWh,仅电芯环节规划项目就达40余个,规划总产能超1.2TWh,规划投资4300亿元,TWh时代近在咫尺。
需要引起重视的是,锂电产业作为一个巨大的赛道,虽然历经了十几年的飞速发展,但是制造底层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依旧薄弱,制造水平仍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蜂巢能源工艺装备中心负责人、上海章鱼博士总经理尹东星认为,当前时代背景下,电池行业的科技属性逐渐回归到制造属性,所有的高科技在投入量产后将迅速平民化。“进入规模化制造时代,头部电池企业的技术水平已经逐渐趋同,未来电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将体现在制造能力上,包括质量控制能力、成本控制能力和智能化水平。”
同时,随着动力电池规模化演进,也将对电池制造的工艺路线产生深刻影响。目前来看,动力电池领域存在方形卷绕、方形叠片、圆柱卷绕、软包叠片等多种制造工艺。其中,方形叠片在电芯长薄化趋势下实现市场快速渗透。随着锂电头部厂商掀起智能制造跃迁,也将牵动主流电池制造工艺的变革与升级。

规模化制造能力将成竞争关键

“如果说,十年前,电池行业靠产品技术取胜;五年前,电池行业靠差异化定位取胜。那么到了TWh时代,电池行业将是得规模化制造能力者得天下。”这是尹东星对于接下来动力电池企业竞争的研判。
如其所说,过去数年间,头部动力电池企业通过材料体系优化和系统结构创新,不断探寻向上的技术边界,目前基本抢占了全球电池技术创新的制高点。
与此同时,终端多样化应用场景对于产品性能的诉求,包括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高功率快充等要求也驱动着电池产品在细分领域往更高性能突破。
总体而言,头部动力电池企业的技术水平正在趋同,未来最大的差异将体现在规模化制造能力上。
而当前,动力电池行业产能扩张的主要矛盾,来自于大规模扩产的需求与相对落后的生产线水平。尤其是随着自动化程度要求越高,越需要增强过程检验,但检验点越多,带来的是整线OEE越来越低。
根据测算,按现阶段投入1TWh电池厂75%OEE来算,每年制造损失将高达2500亿元,而这笔损失将足够再新建一个1TWh电池工厂。
尹东星指出,规模化制造能力是电池行业最核心、最基础的竞争力,是把20多个工序连续不断的每天重复上百万次,造出来的电池需要一样性能、一样精度、一样循环衰减、一样安全。
“规模化制造不是靠堆工位、无限制增加检测点,而是对产线进行极简化、集成化和智能化升级,以此实现检测点不断减少,最后实现消灭检验点。”
动力电池规模化制造要实现极致安全、极致效率、极致成本,其根本是要将动力电池由工艺品转变为工业品,从精益生产的“一个流”管理理念转向规模化制造的“多个流”并行处理。
基于对智能制造的理解,蜂巢能源通过工厂规划、产品工艺设计、设备管理、制造管理、品质管理、厂内仓储物流等六大主线来推动智能制造的落地。通过引领开发核心装备,突破锂电制造效率极限,并真正将人工智能充分融入整线,打通全过程数据链路,实现“用户侧-生产侧”的双向进化。

01

行业聚焦

储能行业

长循环寿命、高功率快充等要求也驱动着电池产品在细分领域往更高性能突破。总体而言,头部动力电池企业的技术水平正在趋同,未来最大的差异将体现在规模化制造能力上。
而当前,动力电池行业产能扩张的主要矛盾,来自于大规模扩产的需求与相对落后的生产线水平。尤其是随着自动化程度要求越高,越需要增强过程检验,但检验点越多,带来的是整线OEE越来越低。
根据测算,按现阶段投入1TWh电池厂75%OEE来算,每年制造损失将高达2500亿元,而这笔损失将足够再新建一个1TWh电池工厂。尹东星指出,规模化制造能力是电池行业最核心、最基础的竞争力,是把20多个工序连续不断的每天重复上百万次,造出来的电池需要一样性能、一样精度、一样循环衰减、一样安全。
“规模化制造不是靠堆工位、无限制增加检测点,而是对产线进行极简化、集成化和智能化升级,以此实现检测点不断减少,最后实现消灭检验点。”
动力电池规模化制造要实现极致安全、极致效率、极致成本,其根本是要将动力电池由工艺品转变为工业品,从精益生产的“一个流”管理理念转向规模化制造的“多个流”并行处理。

飞叠技术突破制造效率极限

围绕动力电池核心装备工艺革新与制造效率的挑战,过去几年,蜂巢能源已经做了一系列积极探索。为提升规模交付能力,蜂巢能源“飞叠”技术应运而生。
蜂巢能源高速叠片1.0技术于2019年首次发布。随着技术和工艺的迭代,高速叠片技术核心优势体现在质量控制能力、优越的产品性能和整线智能化水平。
为进一步改善成本和效率,2022年蜂巢能源发布自主研发的高速叠片3.0:“飞叠”技术,其生产效率也从0.6秒/片提升至0.125秒/片,相比与第二代技术,“飞叠”技术实现单位占地面积减少45%,叠片工序单位投资减少53%。目前蜂巢能源正研发第四代叠片技术,叠片效率可达0.06秒/片,单台叠片机可实现1GWh产能。
在生产质量上,为了确保电池的安全,蜂巢能源一直采用最高端的陶瓷隔膜。在生产过程中,“飞叠”技术对电池内部每一片隔膜和极片的尺寸、定位公差、表面缺陷都是使用AI视觉技术100%全检,并根据检测结果在线实时修正,实现产品质量自适应调整。
作为新开辟的电池形态路线,相比于圆柱卷绕和方形卷绕工艺,蜂巢能源“飞叠”技术正体现独特优势。
一般来说,一条16ppm的卷绕型生产线会配备5-6台卷绕机,相同效率之下需要配置18-20台传统叠片机。如今在结合产品结构创新与叠片工艺的自主创新下,飞叠效率已逐步追平卷绕,最新数据来看,一条16ppm的短刀装配线只需要6台飞叠设备。
效率趋同之下,叠片工艺空间利用率更高,原理一致性、安全性更好。
借助“飞叠”技术,蜂巢能源也从动力领域快速切换到了储能领域。由于储能市场对产品的循环寿命要求更高。飞叠技术极片与隔膜完全复合保证了正负极反应界面在长寿命循环后的一致性,加上产品内部零缺陷的制造,能够为储能市场提供更高能量密度,更安全、更长循环寿命、更稳定内部结构的电芯。
在“飞叠”技术加持下,蜂巢能源最新推出的龙鳞甲电池不仅实现了热电分离,保证最大的安全系数,体积利用率更是达到了行业最高的76%,使磷酸铁锂体系的电池包达到了与三元电池包相同的续航里程。
尹东星透露,目前飞叠技术已成功导入蜂巢能源盐城、上饶等多个量产基地。

02

行业聚焦

储能行业

过程中,“飞叠”技术对电池内部每一片隔膜和极片的尺寸、定位公差、表面缺陷都是使用AI视觉技术100%全检,并根据检测结果在线实时修正,实现产品质量自适应调整。作为新开辟的电池形态路线,相比于圆柱卷绕和方形卷绕工艺,蜂巢能源“飞叠”技术正体现独特优势。
一般来说,一条16ppm的卷绕型生产线会配备5-6台卷绕机,相同效率之下需要配置18-20台传统叠片机。如今在结合产品结构创新与叠片工艺的自主创新下,飞叠效率已逐步追平卷绕,最新数据来看,一条16ppm的短刀装配线只需要6台飞叠设备。效率趋同之下,叠片工艺空间利用率更高,原理一致性、安全性更好。
借助“飞叠”技术,蜂巢能源也从动力领域快速切换到了储能领域。由于储能市场对产品的循环寿命要求更高。飞叠技术极片与隔膜完全复合保证了正负极反应界面在长寿命循环后的一致性,加上产品内部零缺陷的制造,能够为储能市场提供更高能量密度,更安全、更长循环寿命、更稳定内部结构的电芯。
在“飞叠”技术加持下,蜂巢能源最新推出的龙鳞甲电池不仅实现了热电分离,保证最大的安全系数,体积利用率更是达到了行业最高的76%,使磷酸铁锂体系的电池包达到了与三元电池包相同的续航里程。尹东星透露,目前飞叠技术已成功导入蜂巢能源盐城、上饶等多个量产基地。

推进锂电产业底层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制造是解决规模交付的关键。蜂巢能源提到,面向新周期的动力电池智能制造,要有标准和整体设计,专注于设备自动化、单项信息化或者专注某一点上数据分析,不足以支撑整体智能制造的发展。
在战略层面,蜂巢能源已经将AI智能制造战略作为四大子战略之一,并搭建一整套的实践体系,集中体现在蜂巢能源数智化“1441”战略。
“1”即代表一套数智化标准,两个“4”分别代表打造四大数字协同与四类领域的智能化,包括从试验到量产的研发协同,从寻源到齐套的供应链协同,从订单到交付的运营协同,从销售到回款的业财一体;以及装备智能、数据智能、平台智能、运营智能。最后的“1”则是一套支撑体系,涵盖AI蜂能联盟、工控智能硬件实验室、工业物联网平台等。
蜂巢能源目前已于金坛打造出首个数字孪生工厂,并凭借其车规级AI能力获得2022年世界智能制造大会的十大科技进展奖。
尹东星表示,蜂巢能源在金坛打造的数字孪生工厂,基于车间、环境、设备、物流、员工进行建模和仿真。通过IoT技术采集相关设备的信号,以及通过数据中台连接制造系统和管理系统,使得设备、物流状态、故障情况相关数据可完美孪生、追溯及再现,从而更好解决工厂生产出现的问题。
从工厂的架构体系变化来看,在智能制造赋能下,传统的智能制造架构已过渡到新型的端边云结合的架构。在这个转变中,核心要素并非硬件的更迭,而是经由底层的OS将硬件协议完全打开,从而实现通讯的无缝衔接和边缘端的智能处理。
作为蜂巢能源锂电产业智能化的“操盘手”,上海章鱼博士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开展一系列前瞻性布局。
目前,上海章鱼博士在过程AI视觉检测、设备智能控制、大数据分析与自适应控制等领域打造了大量应用场景。针对传统数据传输效率无法满足动力电池生产对设备控制速度的要求,章鱼博士引入边缘计算及工业OS,在设备实时控制方面做了大量创新,开发出了线体智能控制器等边缘智能硬件。
同时,章鱼博士还构建了一整套AI大数据企业平台,基于自研智能硬件,融合AI深度学习+机器视觉算法,提供低代码AI大数据企业平台,实现对动力电池缺陷在线实时检测、大数据实时监控及企业其他场景AI应用。
未来,蜂巢能源也将构建章鱼型操作系统,打通硬件协议与通讯总线,实现生产制造的智能化。在底层硬件与软件实现融合,实现现场层、IDOS、应用层的联通,并借助产品化的应用与场景,服务于整个锂电产业。
在工厂智能化升级方面,蜂巢能源还提出了“工厂代差”的概念,通过不断优化核心装备工艺,保持先进的制造技术引领,打造标准化车规级AI智能工厂,在智能制造道路上持续探索,保证在全球范围内新建基地制造水平的持续升级。

打造车规级AI工厂

03

行业聚焦

储能行业

蜂巢能源目前已于金坛打造出首个数字孪生工厂,并凭借其车规级AI能力获得2022年世界智能制造大会的十大科技进展奖。
尹东星表示,蜂巢能源在金坛打造的数字孪生工厂,基于车间、环境、设备、物流、员工进行建模和仿真。通过IoT技术采集相关设备的信号,以及通过数据中台连接制造系统和管理系统,使得设备、物流状态、故障情况相关数据可完美孪生、追溯及再现,从而更好解决工厂生产出现的问题。
从工厂的架构体系变化来看,在智能制造赋能下,传统的智能制造架构已过渡到新型的端边云结合的架构。
在这个转变中,核心要素并非硬件的更迭,而是经由底层的OS将硬件协议完全打开,从而实现通讯的无缝衔接和边缘端的智能处理。
作为蜂巢能源锂电产业智能化的“操盘手”,上海章鱼博士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开展一系列前瞻性布局。
目前,上海章鱼博士在过程AI视觉检测、设备智能控制、大数据分析与自适应控制等领域打造了大量应用场景。
针对传统数据传输效率无法满足动力电池生产对设备控制速度的要求,章鱼博士引入边缘计算及工业OS,在设备实时控制方面做了大量创新,开发出了线体智能控制器等边缘智能硬件。
同时,章鱼博士还构建了一整套AI大数据企业平台,基于自研智能硬件,融合AI深度学习+机器视觉算法,提供低代码AI大数据企业平台,实现对动力电池缺陷在线实时检测、大数据实时监控及企业其他场景AI应用。
未来,蜂巢能源也将构建章鱼型操作系统,打通硬件协议与通讯总线,实现生产制造的智能化。在底层硬件与软件实现融合,实现现场层、IDOS、应用层的联通,并借助产品化的应用与场景,服务于整个锂电产业。
在工厂智能化升级方面,蜂巢能源还提出了“工厂代差”的概念,通过不断优化核心装备工艺,保持先进的制造技术引领,打造标准化车规级AI智能工厂,在智能制造道路上持续探索,保证在全球范围内新建基地制造水平的持续升级。

行业聚焦

储能行业

方形叠片电池渗透“加速度”

来源:高工锂电

特斯拉首个投资者日上,马斯克对于特斯拉“宏图”第三篇章的设想,掀开了全球能源变革壮丽的一角。马斯克称,地球要完全走向可持续能源之路,可持续能源经济需要达到的目标是:储能240TWh、可再生电力30TW、制造投资10万亿美元等。其中,发展电动车占据储能115TWh、可再生电力4TW、制造投资7万亿美元的比例。
宏伟目标背后,也勾勒出锂电池及产业链巨大的市场前景。
在电池技术路线主张上,特斯拉尤为推崇4680全极耳大圆柱电池。在今年1月的一份公开申明中,特斯拉表示将在内华达州扩建4680电池工厂,规划年产能达100GWh。4680电池不仅用于电动汽车,最终还将用于特斯拉的储能产品。
特斯拉效应带动下,全极耳大圆柱电池已经成为新兴电池技术发展主流之一。目前,包括宁德时代、亿纬锂能、远景动力、海辰储能等电池企业也在围绕全极耳大圆柱电池制造、量产进行布局。
与此同时,领跑全球电池创新的中国动力电池企业,还开辟出另一条新兴电池技术发展方向——“长薄型电芯+叠片工艺”。
复盘方形叠片技术方向的发展史,可回溯至2018年,彼时蜂巢能源刚刚成立,而在成立之初蜂巢能源就率先将叠片工艺用于方壳电池制造,并引入车规级标准,由此开启了动力电池叠时代。
四年多以来,从市场需求的演变与技术创新的走势来看,蜂巢能源秉承的方形叠片技术路线已让其从“独行者”变成了“众行者”。
目前,在国内乃至全球TOP10动力电池企业中,方形叠片已经成为行业的普遍共识以及主流选择。主打方形路线的比亚迪(刀片)、蜂巢能源(短刀)、中创新航(One-stop Bettery和全极耳叠片电池)、亿纬锂能(LF560K储能电池)、欣旺达(超充电池SFC48),旗下产品都在逐渐趋向采用叠片工艺。
与4680大圆柱一样,方形叠片应用也涵盖了动力、储能、快充等多个应用场景。两种不同的技术路线,未来在多元化的应用场景中也会一争高下。

主打方形电池的蜂巢能源、中创新航、比亚迪等电池企业,在新增扩产项目中,叠片设备的采购占比在持续提升,由此可验证方形叠片电池产能正在迅速壮大。

行业聚焦

储能行业

展方向——“长薄型电芯+叠片工艺”。
复盘方形叠片技术方向的发展史,可回溯至2018年,彼时蜂巢能源刚刚成立,而在成立之初蜂巢能源就率先将叠片工艺用于方壳电池制造,并引入车规级标准,由此开启了动力电池叠时代。
四年多以来,从市场需求的演变与技术创新的走势来看,蜂巢能源秉承的方形叠片技术路线已让其从“独行者”变成了“众行者”。
目前,在国内乃至全球TOP10动力电池企业中,方形叠片已经成为行业的普遍共识以及主流选择。主打方形路线的比亚迪(刀片)、蜂巢能源(短刀)、中创新航(One-stop Bettery和全极耳叠片电池)、亿纬锂能(LF560K储能电池)、欣旺达(超充电池SFC48),旗下产品都在逐渐趋向采用叠片工艺。
与4680大圆柱一样,方形叠片应用也涵盖了动力、储能、快充等多个应用场景。两种不同的技术路线,未来在多元化的应用场景中也会一争高下。

相比于大圆柱电池仍处于规模化量产前期,方形叠片电池无论是在市场渗透还是在扩产速度上,都表现得更加迅猛。
主打方形电池的蜂巢能源、中创新航、比亚迪等电池企业,在新增扩产项目中,叠片设备的采购占比在持续提升。由此可推测方形叠片电池产能正在迅速壮大。
其中,中创新航常州、厦门、武汉、合肥、江门等生产基地部分产线生产One-Stop(简称“OS”)电池、全极耳叠片电池,两大产品线叠片设备采购需求旺盛。
市场端情况来看,近期,零跑2023款C01-525舒享版配套的是中创新航L300系列磷酸铁锂电芯。目前,中创新航采用全极耳叠片技术的L300系列产品已量产配套埃安全系产品、广汽三菱阿图柯、合创Z03/A06、长安糯玉米等车型。
值得一提的是,中创新航新产品OS产品同样采用叠片工艺,其江门一期OS产品已于4月23日正式下线。
蜂巢能源新增扩产产能以“短刀”为主,生产基地包括江苏南京、江苏盐城、浙江湖州、四川成都、安徽马鞍山、江西上饶、德国萨尔州等。
目前,蜂巢能源的 L600 短刀磷酸铁锂电芯已经配套长城部分车型。而在第三届电池日上,蜂巢能源发布了基于超高速叠片技术3.0的飞叠、基于短刀电池的LCTP3.0的龙鳞甲电池。该电池将陆续搭载到2023年量产车型,包括2023年10月份量产的一款SUV和2023年10月量产的一款轿跑。
比亚迪(弗迪)为例,其在重庆、湖南宁乡、安徽滁州、安徽无为、吉林长春、江苏盐城、山东济南、江西抚州、湖北、浙江仙居等地的工厂均为刀片电池基地,主要采用叠片工艺。
除了动力领域,方形叠片在储能市场的应用也在加速起量。
目前,比亚迪储能电芯以方形叠片为主。比亚迪还曾公开表示,刀片电池将在未来应用于储能产品。
亿纬锂能发布的新一代超大电芯LF560K,通过叠片工艺突破解决了LF560K储能电池在电子电导集流设计和可生产性上的技术难题,该电池预计在2024年第二季度开启全球交付。到2025年,公司预计将实现电力储能电池100GWh的产能规模。
综合来看,中创新航采用叠片工艺的新一代产品量产,蜂巢能源全域短刀战略,比亚迪全系应用刀片电池策略,都预示着叠片路线已经成为多家头部动力电池玩家的主流选择,随着叠片工艺渗透率不断提升,长薄型方形叠片电池的应用占比有望趋向于市场主流。
行业预测,2025年全球长薄型方形叠片电池需求量有望超过1000GWh。

方形叠片产能提速猛进

01

行业聚焦

储能行业

能够形成与全极耳大圆柱相抗衡的一大新兴技术路线,布局“长薄型电芯+叠片”技术路线,体现出的是中国动力电池企业洞察行业的前瞻性眼光。
同时,方形叠片电池之所以能够比全极耳大圆柱市场导入更快,主要得益于叠片工艺技术飞跃性的突破。
站在电池企业叠片技术进步视角,蜂巢能源从诞生之初,为突出差异化竞争路线,便主打叠片工艺技术。
2019年,蜂巢能源率先在方形电池生产中引入高速叠片技术,开启了动力电池叠时代,彼时采用45度旋转式高速叠片工艺,实现单工位叠片效率0.6秒/片。
此后,蜂巢能源持续推动高速叠片技术升级。2020年,蜂巢能源创新推出单工位叠片效率0.45秒/片且同时叠两片的高速叠片工艺2.0,让叠片电池的生产效能快速提升。
2022年,蜂巢能源发布第三代高速叠片技术——“飞叠技术”,融合多刀切与多片叠技术,叠片效率达到0.125秒/片,相比第二代的0.45秒/片提升超过200%,同时设备单位占地面积同比减少超过40%。
中创新航2019年首创全极耳叠片技术,应用该技术的电池产品具有高比能、长寿命、全天候的特点,从根本上解决了卷绕结构产品的R角析锂安全风险。
2020年中创新航进行工艺改良,推出“DBW”全极耳极简直连技术,省去了极耳模切工序,从设计上避免模切残留等缺陷,由此提升极耳胶强度。
2021年,中创新航基于MIR平台和L300电芯产品,结合系统安全技术研制的电池包可实现三元锂电池整包针刺不起火。该平台也成为业内首个做到三元针刺整包不起火的系统平台。
2022年底,中航新创凭借高速全极耳切叠一体制造技术在内的极简制造工艺,获得了江苏省委、省政府评选的“江苏制造突出贡献奖”。
亿纬锂能在叠片技术突破上同样亮眼,目前公司3.0堆叠技术可实现0.2秒/片的极限叠片速率,匹配CTT技术,得益于较大的极片面积,单台叠片设备产能可达1.3GWh。
可以看到,动力电池企业正在不断打破叠片工艺带来的掣肘,在提升生产效率、良率,提高产品性能品质上持续创新推进。
而在推动行业发展进步上,蜂巢能源公开表示,愿意向全行业公开授权,成果共享,共创叠时代。

蜂巢能源新增扩产产能以“短刀”为主,生产基地包括江苏南京、江苏盐城、浙江湖州、四川成都、安徽马鞍山、江西上饶、德国萨尔州等。
目前,蜂巢能源的 L600 短刀磷酸铁锂电芯已经配套长城部分车型。而在第三届电池日上,蜂巢能源发布了基于超高速叠片技术3.0的飞叠、基于短刀电池的LCTP3.0的龙鳞甲电池。该电池将陆续搭载到2023年量产车型,包括2023年10月份量产的一款SUV和2023年10月量产的一款轿跑。
比亚迪(弗迪)为例,其在重庆、湖南宁乡、安徽滁州、安徽无为、吉林长春、江苏盐城、山东济南、江西抚州、湖北、浙江仙居等地的工厂均为刀片电池基地,主要采用叠片工艺。
除了动力领域,方形叠片在储能市场的应用也在加速起量。
目前,比亚迪储能电芯以方形叠片为主。比亚迪还曾公开表示,刀片电池将在未来应用于储能产品。亿纬锂能发布的新一代超大电芯LF560K,通过叠片工艺突破解决了LF560K储能电池在电子电导集流设计和可生产性上的技术难题,该电池预计在2024年第二季度开启全球交付。到2025年,公司预计将实现电力储能电池100GWh的产能规模。
综合来看,中创新航采用叠片工艺的新一代产品量产,蜂巢能源全域短刀战略,比亚迪全系应用刀片电池策略,都预示着叠片路线已经成为多家头部动力电池玩家的主流选择,随着叠片工艺渗透率不断提升,长薄型方形叠片电池的应用占比有望趋向于市场主流。行业预测,2025年全球长薄型方形叠片电池需求量有望超过1000GWh。

叠片工艺效率飞跃

02

行业聚焦

储能行业

2019年,蜂巢能源率先在方形电池生产中引入高速叠片技术,开启了动力电池叠时代,彼时采用45度旋转式高速叠片工艺,实现单工位叠片效率0.6秒/片。此后,蜂巢能源持续推动高速叠片技术升级。2020年,蜂巢能源创新推出单工位叠片效率0.45秒/片且同时叠两片的高速叠片工艺2.0,让叠片电池的生产效能快速提升。
2022年,蜂巢能源发布第三代高速叠片技术——“飞叠技术”,融合多刀切与多片叠技术,叠片效率达到0.125秒/片,相比第二代的0.45秒/片提升超过200%,同时设备单位占地面积同比减少超过40%。
中创新航2019年首创全极耳叠片技术,应用该技术的电池产品具有高比能、长寿命、全天候的特点,从根本上解决了卷绕结构产品的R角析锂安全风险。2020年中创新航进行工艺改良,推出“DBW”全极耳极简直连技术,省去了极耳模切工序,从设计上避免模切残留等缺陷,由此提升极耳胶强度。
2021年,中创新航基于MIR平台和L300电芯产品,结合系统安全技术研制的电池包可实现三元锂电池整包针刺不起火。该平台也成为业内首个做到三元针刺整包不起火的系统平台。2022年底,中航新创凭借高速全极耳切叠一体制造技术在内的极简制造工艺,获得了江苏省委、省政府评选的“江苏制造突出贡献奖”。
亿纬锂能在叠片技术突破上同样亮眼,目前公司3.0堆叠技术可实现0.2秒/片的极限叠片速率,匹配CTT技术,得益于较大的极片面积,单台叠片设备产能可达1.3GWh。
可以看到,动力电池企业正在不断打破叠片工艺带来的掣肘,在提升生产效率、良率,提高产品性能品质上持续创新推进。

行业聚焦

储能行业

单日涨幅近2万 碳酸锂“抬价”风波显现

来源:高工锂电

自4月份下旬,碳酸锂价格实现首次反弹,其涨幅已经超预期上涨。
数据显示,4月底,电池级碳酸锂均报价自18万元/吨吹响反攻号角。特别是5月以来,电池级碳酸锂出现多次近万元/吨的日涨幅。截至5月12日,电池级碳酸锂涨1.75万元/吨,均价达24.75万元/吨。
在呈现V字型价格反弹后,碳酸锂价格正迅速回升。引发本轮碳酸锂价格上涨一方面来自锂电厂商排产加快,带动材料订单需求。另一方面则在于,部分锂矿厂商惜售挺价。此前碳酸锂历经近半年的下跌周期,价格一度跌去超七成,在碳酸锂价格跌破20万元/吨以后,已有锂矿厂商停止现货供应。
同时,在碳酸锂价格实现止跌反弹后,部分锂矿厂商并未完全释放供应量,工业级碳酸锂甚至处于断供状况,加上中下游市场刚需显现,直接导致了碳酸锂价格走高。
对于近期上游原材料价格变化,业内人士直言“上涨太快了”。此番,上游环节对碳酸锂的缩量供应,正在业内引发新一轮的“抬价”风波。
自4月中旬以来,锂电各大主材需求回温,在行业订单需求带动下,碳酸锂实现触底反弹。最新数据显示,5月12日,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单日涨1.75万元/吨,均报价24.75万元/吨。短短半个月时间,碳酸锂价格涨幅近50%
一方面来看,由于一季度电池厂商持续去库存影响,4月中旬以后电池厂商库存逐渐清理完成。传统销售周期上,一季度新能源车市淡季已过,二三四季度行情有望渐次走强,电池厂商补库存成为刚需。
另一方面来看,部分锂矿厂商惜售挺价。此前,碳酸锂价格跌破20万元/吨,上游锂矿厂商已放缓现货供应。有锂矿贸易商提到,自4月底以来,电池级碳酸锂供应也大幅缩减,工业级碳酸锂甚至处于断供状态。
碳酸锂价格水涨船高,也直接导致中下游市场报价混乱,待价而沽的观望情绪浓厚。
上游市场原材料缩量下,行业“抬价”情绪进一步蔓延。5月11日,青海盐湖蓝科锂业股份有限公司拍卖600吨工业级碳酸锂,起拍价18万元/吨,其中30吨/场碳酸锂,10场拍卖成交价区间为24.1-24.7万元/吨,60吨/场碳酸锂,5场拍卖成交价区间为24.5-25.1万元/吨。
最终的成交价均相比于起拍价超34%,这一价格不仅高于当日工业级碳酸锂现货价格,也高于当日国内电池级碳酸锂现货价格。
本轮碳酸锂价格上涨,业内人士提到,或有望提高长协订单中的碳酸锂售价。
锂矿厂商与电池厂商敲定的长协价格按照市场价格的一定折扣比例进行供应。但因锂矿厂商与电池大厂供货长协存在,锂矿厂商无法单方面缩减对电池大厂的供货,从而抬价。上游锂矿厂商通过缩减市面的供应量,使碳酸锂市场价格上涨,可进一步传导至碳酸锂的长协价格。
行情扰动下,锂电行业也将进一步洗牌。
业内人士提到,本次受到影响最大的还是中小电池厂商。由于此前碳酸锂价格持续下跌,部分开采和冶炼锂盐的中小厂商相继停产、倒闭,没有长协的中小电池厂商被迫接受市场高价,进而摊薄利润。
梳理本轮碳酸锂价格走向,近半个月的价格涨势超出市场预期,尽管在不同环节引发种种“抬价”风波。这也从侧面也验证,中下游市场需求回升,并使得上游锂矿惜售、抬价。后续,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逐渐转向销售旺季,也将进一步带动锂电产业行情修复。

行业聚焦

储能行业

一方面来看,由于一季度电池厂商持续去库存影响,4月中旬以后电池厂商库存逐渐清理完成。传统销售周期上,一季度新能源车市淡季已过,二三四季度行情有望渐次走强,电池厂商补库存成为刚需。
另一方面来看,部分锂矿厂商惜售挺价。此前,碳酸锂价格跌破20万元/吨,上游锂矿厂商已放缓现货供应。有锂矿贸易商提到,自4月底以来,电池级碳酸锂供应也大幅缩减,工业级碳酸锂甚至处于断供状态。
碳酸锂价格水涨船高,也直接导致中下游市场报价混乱,待价而沽的观望情绪浓厚。
上游市场原材料缩量下,行业“抬价”情绪进一步蔓延。
5月11日,青海盐湖蓝科锂业股份有限公司拍卖600吨工业级碳酸锂,起拍价18万元/吨,其中30吨/场碳酸锂,10场拍卖成交价区间为24.1-24.7万元/吨,60吨/场碳酸锂,5场拍卖成交价区间为24.5-25.1万元/吨。
最终的成交价均相比于起拍价超34%,这一价格不仅高于当日工业级碳酸锂现货价格,也高于当日国内电池级碳酸锂现货价格。
本轮碳酸锂价格上涨,业内人士提到,或有望提高长协订单中的碳酸锂售价。
锂矿厂商与电池厂商敲定的长协价格按照市场价格的一定折扣比例进行供应。但因锂矿厂商与电池大厂供货长协存在,锂矿厂商无法单方面缩减对电池大厂的供货,从而抬价。上游锂矿厂商通过缩减市面的供应量,使碳酸锂市场价格上涨,可进一步传导至碳酸锂的长协价格。
行情扰动下,锂电行业也将进一步洗牌。
业内人士提到,本次受到影响最大的还是中小电池厂商。由于此前碳酸锂价格持续下跌,部分开采和冶炼锂盐的中小厂商相继停产、倒闭,没有长协的中小电池厂商被迫接受市场高价,进而摊薄利润。
梳理本轮碳酸锂价格走向,近半个月的价格涨势超出市场预期,尽管在不同环节引发种种“抬价”风波。这也从侧面也验证,中下游市场需求回升,并使得上游锂矿惜售、抬价。后续,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逐渐转向销售旺季,也将进一步带动锂电产业行情修复。

行业聚焦

储能行业

根据CNESA Datalink全球储能数据库的不完全统计,2023年第一季度,国内共发布480个电力储能项目(含规划、建设中和运行),储能规模共计103.6GW。其中,新能储能项目规模合计41.4GW/92.1GWh,运行项目规模2.9GW/6.0GWh,功率规模同比增长1178%,环比下降52%。

头部储能企业Q1财报分析

来源:储能日参

摘要:今年一季度储能装机高增,实现同比大幅提升,一方面是由于新能源装机占比持续提升带动源侧和网侧储能高速增长。另一方面因上游碳酸锂等原材料价格持续下滑,刺激下游储能装机热情进一步提升。一季度“大储”仍占据主导市场,锂电储能仍是新能储能的主要类型,在碳酸锂等原材料价格持续下滑背景下,一季度储能产业链呈现上游让利、中游爆发的情况,而下游则由于储能系统中标均价下降,利润有所收窄。

CNESA Datalink全球储能数据库统计,今年一季度储能招标规模共计9.7GW/23.8GWh。其中,集中采购和框架采购储能电池的量为7.2GWh,占一季度招标量的30.3%。从应用分布上看,一季度新增储能项目(含规划、建设中和运行)中,“大储”依旧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源侧和网侧项目储能规模合计占比超90%。

锂电池

Q1储能招标达23.8GWh,“大储”仍为主流

Q1新型储能新增装机2.9GW/6.0GWh

报告期内,锂电仍为主要的储能电池类型,锂电上游因锂盐等原材料价格下滑导致业绩有所承压,而锂电池环节则收益上游让利迎来了盈利修复。需求侧看,新能源装机和新能源汽车的持续增长也使得锂电池需求同步提升,这一背景下,一季度锂电上下游波动向好,本次统计的9家锂电池企业中,6家实现净利润翻倍以上增长,3家净利润增长超过3倍。

行业聚焦

储能行业

宁德时代
一季度宁德时代实现营业收入890.38 亿元,同比增长82.9%;归母净利润为98.22 亿元,同比增长558.0%;扣非归母净利润为78.00 亿元,同比增长698.4%。
预计一季度公司电池出货量为70-80GWh,其中动力电池与储能电池占比约为80%和20%,预计储能整体出货量达到15GWH 左右,同比增长接近2倍。
鹏辉能源
公司一季度收入25.0 亿元,同比增长 50.1%,归母净利润 1.8 亿元,同比增长 101.5%,扣非净利润1.7亿元,同比增长100.9%。
一季度受益于规模效应持续降本叠加锂价下行拓宽下游盈利,公司迎来盈利持续修复。实现Q1毛利率20.0%,同比提升公告2.7个百分点,环比提升1.8个百分点;净利率8.5%,同比提升2.8个百分点,环比提升0.9个百分点。
派能科技
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41 亿元,同环比+126.07%/-24.71% ;实现归母净利润4.62 亿元, 同环比+355.86%/-26.43%;扣非归母净利润4.56 亿元,同环比+360.69%/-25.84%。
预计公司一季度储能产品出货量约为1.1GWh,同比实现翻倍增长。锂盐等原材料成本持续下滑,盈利能力维持较高水平。
亿纬锂能
公司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111.86 亿元,同比增长 66.11%,环比下降6.95%,实现归属净利润11.40亿元,同比增长 118.68%,实现扣非净利润6.12亿元,同比增长40.66%。
拆分看动力电池营收估算贡献营收90亿元左右,环比下降12%左右,营收下降主要源于碳酸锂跌价导致电池售价下降,销量方面,预计Q1出货8.5-9GWh左右,环比保持稳定;消费锂电池及锂原电池预计贡献收入20亿元左右,受季节性影响环比略有下降。
比亚迪
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201.74 亿元,同比增长79.83%,归母净利润41.30 亿元,同比增长410.89%,实现业绩同比大幅度增长。
公司Q1电池装机量同比高增,Q1 动力和储能电池装机27GWh,同环比+83%/-17%。受益于欧洲户储及全球大电站项目,预计23 年公司电池产量超200gwh,同比翻倍以上增长,其中储能电池出货30-40GWh,同增150%+。
赣锋锂业
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4.38亿元,同比增长76%;实现归母净利润23.97亿元,同比减少3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1.39亿元,同比增长31%。
一季度因锂盐价格下滑叠加存货跌价,公司业绩承压。同时,公司依靠上游锂资源及锂盐供应优势,在锂电池领域的扩张稳步推进,目前公司锂电业务范畴已涵盖消费类电池、聚合物小电芯、固态锂电池、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等五大类。
欣旺达
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04.8亿元,同比下降1.3%,归母净利润-1.6亿元,同比下降273.5%,扣非归母净利润-2.5亿元,同比下降344.6%。
一季度公司汽车电池增长放缓,但毛利率继续提升,储能系统快速增长但收入占比较低,导致整体收入略有下降,预计公司Q1消费电池业务实现营收55.73 亿元,贡献毛利6.57亿元。储能系统业务方面,Q1储能系统毛利率20.1%,同比提升0.9个百分点。

行业聚焦

储能行业

一季度在储能装机持续增长及IGBT降价背景下,PCS/BMS/EMS环节迎来出货量和毛利率双增长。市场分布来看,海外仍占据主要盈利,国内储能企业在海外具备较强竞争力,国内储能仍在持续成熟和完善中,用户侧储能及新能源配储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本次统计的10家企业均实现了净利润同比增长,一般企业净利润翻倍。
阳光电源
财务数据显示,公司一季度主营收入 125.8 亿元,同比上升 175.42%;归母净利润 15.08 亿元,同比上升 266.9%;扣非净利润 14.59 亿元,同比上升 293.64%
公告指出,一季度主因市场需求旺盛,销售量增加带动业绩增长。一季度公司光伏逆变器实现营收46 亿,随着硅料价格进入下行周期,受到抑制的地面需求得到释放,公司逆变器业务充分受益。一季度公司储能系统实现营收36 亿元,碳酸锂价格下行推动公司储能系统盈利能力上行,叠加中美大储市场需求维持强劲,预计2023 年公司储能出货16-20GWh,实现翻倍以上增长。
科华数据
2023 年Q1 公司实现营收、归母利润、扣非净利分别为14.90、1.44、1.31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0.02%、46.32%、53.41%。
增长主要原因为公司海外市场及新能源业务增速较快,同时IDC企稳向好,进而实现营收利润双增长,今年一季度公司毛利率为29.72%。面对原材料紧缺、客户订单激增等问题,公司积极扩大产能,在手订单充足。
固德威
公司Q1实现营收17.19 亿元,同比+164.6%,环比-4.2%,实现归母净利润3.36 亿元,同比+3473.7%,环比-10.1%;23Q1毛利率39.1%,同比+8.9pct,环比+4.2pct,净利率19.3%,同比+18.2pct,环比-1.3pct。
公司一季度储能逆变器出货6.3 万台,同比+110%,在IGBT单管降价和平均单台功率提升的情况下,23Q1 储能逆变器毛利率提升至50%+。电池包出货约130MWh,贡献约3 亿收入。
锦浪科技
2023 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6.5 亿元,同比增长50.1%;归母净利润3.2亿元,同比增长97.3%;扣非净利润3.1 亿元,同比增长121.4%。
公司储能逆变器一季度产销量迎大幅增长,2023年储能有望加速放量。报告期内公司综合毛利率36.69%。
上能电气
2023Q1 实现营业收入6.20 亿元,同增184.39%,环降51.27%;实现归母净利润0.37 亿元,同比增长126.59%,环比增长1.0%。
一季度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19.14%、5.89%,较去年有明显改善。截至报告期末,国内地面电站逆变器在手订单超12GW,已超过公司去年光伏逆变器全年销售量总和。公司储能业务已开始布局海外市场,首个项目为新加坡裕廊岛储能电站项目。
国轩高科
一季度国轩高科实现营收71.77 亿元,同比增长83%;归母净利0.76亿元,同比增长135%,扣非净利润-0.11 亿元。Q1毛利率为18.94%,环比减少5pcts;净利率为1.46%,环比减少0.58pcts,23Q1 业绩略低于预期,一方面是碳酸锂降价对宣春锂资源单位盈利的影响,另一方面或也与电池调价有关。预计公司一季度出货 9GWh 左右,在行业波动的背景下保持出货稳健。
科士达
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03 亿元,同比增长150.23%;归母净利润2.34 亿元,同比增长330.38%;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25 亿元,同比增长415.25%。
一季度在碳酸锂、硅料等上游原材料价格回落带来光储经济型改善的大背景下,公司光伏逆变器及储能产品盈利性及出货水平上升。报告期内毛利率为32.03%(环比-1.38pct),净利率为17.36%(环比+3.84pct)。
东方电子
2023 年一季报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1.50 亿元,同比增长21.81%;归母净利润0.77 亿元,同比增长26.32%;归母扣非净利润0.75 亿元,同比增长36.80%。
公司一季度综合毛利率为30.98%。储能PCS 产品500kW、630kW 多个型号通过测试,EMS 成功用于多个现场,适时启动大容量PCS、高压直挂PCS、BMS 等系列化产品开发;公司完成了IGBT 利用率提升、直压利用率提升项目,提升了SVG 产品竞争力。
国能日新
2023年一季度实现收入0.82亿元,同比增长36%:归母净利润实现0.1亿元,同比增长96%,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77%。公司整体毛利率实现65.4%,同比增长近2个pct。受益于2022年新增用户的快速增长,公司一季度服务费增长较快且带动整体毛利率水平提升。
电力市场化改革催生电力交易、虚拟电厂、储能EMS等新兴市场,公司有望通过在功率预测领域的长期积累,迅速开拓第二成长曲线。
拓邦股份
2023Q1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9.95 亿元同比增长 6.8%;实现归母净利润 0.96 亿元,同比增长 2.1%;实现扣非净利润 0.91 亿元,同比增长 57.6%
报告期,公司实现毛利率 21.9%,同比+2.9pct;净利率4.8%,同比-0.2pct.毛利率提升的主要原因在于高价值及自主可控业务(商空、智能温控、机器人产品、逆变器、商用储能系统等)占比提升及降本增效实现,公司电池+PCS 是储能产品核心。

410.89%,实现业绩同比大幅度增长。
公司Q1电池装机量同比高增,Q1 动力和储能电池装机27GWh,同环比+83%/-17%。受益于欧洲户储及全球大电站项目,预计23 年公司电池产量超200gwh,同比翻倍以上增长,其中储能电池出货30-40GWh,同增150%+。
赣锋锂业
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4.38亿元,同比增长76%;实现归母净利润23.97亿元,同比减少3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1.39亿元,同比增长31%。
一季度因锂盐价格下滑叠加存货跌价,公司业绩承压。同时,公司依靠上游锂资源及锂盐供应优势,在锂电池领域的扩张稳步推进,目前公司锂电业务范畴已涵盖消费类电池、聚合物小电芯、固态锂电池、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等五大类。
欣旺达
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04.8亿元,同比下降1.3%,归母净利润-1.6亿元,同比下降273.5%,扣非归母净利润-2.5亿元,同比下降344.6%。
一季度公司汽车电池增长放缓,但毛利率继续提升,储能系统快速增长但收入占比较低,导致整体收入略有下降,预计公司Q1消费电池业务实现营收55.73 亿元,贡献毛利6.57亿元。储能系统业务方面,Q1储能系统毛利率20.1%,同比提升0.9个百分点。

PCS/BMS/EMS

行业聚焦

储能行业

公告指出,一季度主因市场需求旺盛,销售量增加带动业绩增长。一季度公司光伏逆变器实现营收46 亿,随着硅料价格进入下行周期,受到抑制的地面需求得到释放,公司逆变器业务充分受益。一季度公司储能系统实现营收36 亿元,碳酸锂价格下行推动公司储能系统盈利能力上行,叠加中美大储市场需求维持强劲,预计2023 年公司储能出货16-20GWh,实现翻倍以上增长。
科华数据
2023 年Q1 公司实现营收、归母利润、扣非净利分别为14.90、1.44、1.31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0.02%、46.32%、53.41%。
增长主要原因为公司海外市场及新能源业务增速较快,同时IDC企稳向好,进而实现营收利润双增长,今年一季度公司毛利率为29.72%。面对原材料紧缺、客户订单激增等问题,公司积极扩大产能,在手订单充足。
固德威
公司Q1实现营收17.19 亿元,同比+164.6%,环比-4.2%,实现归母净利润3.36 亿元,同比+3473.7%,环比-10.1%;23Q1毛利率39.1%,同比+8.9pct,环比+4.2pct,净利率19.3%,同比+18.2pct,环比-1.3pct。
公司一季度储能逆变器出货6.3 万台,同比+110%,在IGBT单管降价和平均单台功率提升的情况下,23Q1 储能逆变器毛利率提升至50%+。电池包出货约130MWh,贡献约3 亿收入。
锦浪科技
2023 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6.5 亿元,同比增长50.1%;归母净利润3.2亿元,同比增长97.3%;扣非净利润3.1 亿元,同比增长121.4%。
公司储能逆变器一季度产销量迎大幅增长,2023年储能有望加速放量。报告期内公司综合毛利率36.69%。
上能电气
2023Q1 实现营业收入6.20 亿元,同增184.39%,环降51.27%;实现归母净利润0.37 亿元,同比增长126.59%,环比增长1.0%。
一季度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19.14%、5.89%,较去年有明显改善。截至报告期末,国内地面电站逆变器在手订单超12GW,已超过公司去年光伏逆变器全年销售量总和。公司储能业务已开始布局海外市场,首个项目为新加坡裕廊岛储能电站项目。
国轩高科
一季度国轩高科实现营收71.77 亿元,同比增长83%;归母净利0.76亿元,同比增长135%,扣非净利润-0.11 亿元。Q1毛利率为18.94%,环比减少5pcts;净利率为1.46%,环比减少0.58pcts,23Q1 业绩略低于预期,一方面是碳酸锂降价对宣春锂资源单位盈利的影响,另一方面或也与电池调价有关。预计公司一季度出货 9GWh 左右,在行业波动的背景下保持出货稳健。
科士达
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03 亿元,同比增长150.23%;归母净利润2.34 亿元,同比增长330.38%;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25 亿元,同比增长415.25%。
一季度在碳酸锂、硅料等上游原材料价格回落带来光储经济型改善的大背景下,公司光伏逆变器及储能产品盈利性及出货水平上升。报告期内毛利率为32.03%(环比-1.38pct),净利率为17.36%(环比+3.84pct)。
东方电子
2023 年一季报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1.50 亿元,同比增长21.81%;归母净利润0.77 亿元,同比增长26.32%;归母扣非净利润0.75 亿元,同比增长36.80%。
公司一季度综合毛利率为30.98%。储能PCS 产品500kW、630kW 多个型号通过测试,EMS 成功用于多个现场,适时启动大容量PCS、高压直挂PCS、BMS 等系列化产品开发;公司完成了IGBT 利用率提升、直压利用率提升项目,提升了SVG 产品竞争力。
国能日新
2023年一季度实现收入0.82亿元,同比增长36%:归母净利润实现0.1亿元,同比增长96%,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77%。公司整体毛利率实现65.4%,同比增长近2个pct。受益于2022年新增用户的快速增长,公司一季度服务费增长较快且带动整体毛利率水平提升。
电力市场化改革催生电力交易、虚拟电厂、储能EMS等新兴市场,公司有望通过在功率预测领域的长期积累,迅速开拓第二成长曲线。
拓邦股份
2023Q1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9.95 亿元同比增长 6.8%;实现归母净利润 0.96 亿元,同比增长 2.1%;实现扣非净利润 0.91 亿元,同比增长 57.6%
报告期,公司实现毛利率 21.9%,同比+2.9pct;净利率4.8%,同比-0.2pct.毛利率提升的主要原因在于高价值及自主可控业务(商空、智能温控、机器人产品、逆变器、商用储能系统等)占比提升及降本增效实现,公司电池+PCS 是储能产品核心。

行业聚焦

储能行业

国轩高科
一季度国轩高科实现营收71.77 亿元,同比增长83%;归母净利0.76亿元,同比增长135%,扣非净利润-0.11 亿元。Q1毛利率为18.94%,环比减少5pcts;净利率为1.46%,环比减少0.58pcts,23Q1 业绩略低于预期,一方面是碳酸锂降价对宣春锂资源单位盈利的影响,另一方面或也与电池调价有关。预计公司一季度出货 9GWh 左右,在行业波动的背景下保持出货稳健。
科士达
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03 亿元,同比增长150.23%;归母净利润2.34 亿元,同比增长330.38%;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25 亿元,同比增长415.25%。
一季度在碳酸锂、硅料等上游原材料价格回落带来光储经济型改善的大背景下,公司光伏逆变器及储能产品盈利性及出货水平上升。报告期内毛利率为32.03%(环比-1.38pct),净利率为17.36%(环比+3.84pct)。
东方电子
2023 年一季报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1.50 亿元,同比增长21.81%;归母净利润0.77 亿元,同比增长26.32%;归母扣非净利润0.75 亿元,同比增长36.80%。
公司一季度综合毛利率为30.98%。储能PCS 产品500kW、630kW 多个型号通过测试,EMS 成功用于多个现场,适时启动大容量PCS、高压直挂PCS、BMS 等系列化产品开发;公司完成了IGBT 利用率提升、直压利用率提升项目,提升了SVG 产品竞争力。
国能日新
2023年一季度实现收入0.82亿元,同比增长36%:归母净利润实现0.1亿元,同比增长96%,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77%。公司整体毛利率实现65.4%,同比增长近2个pct。受益于2022年新增用户的快速增长,公司一季度服务费增长较快且带动整体毛利率水平提升。
电力市场化改革催生电力交易、虚拟电厂、储能EMS等新兴市场,公司有望通过在功率预测领域的长期积累,迅速开拓第二成长曲线。
拓邦股份
2023Q1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9.95 亿元同比增长 6.8%;实现归母净利润 0.96 亿元,同比增长 2.1%;实现扣非净利润 0.91 亿元,同比增长 57.6%。
报告期,公司实现毛利率 21.9%,同比+2.9pct;净利率4.8%,同比-0.2pct.毛利率提升的主要原因在于高价值及自主可控业务(商空、智能温控、机器人产品、逆变器、商用储能系统等)占比提升及降本增效实现,公司电池+PCS 是储能产品核心。

行业聚焦

储能行业

储能系统等)占比提升及降本增效实现,公司电池+PCS 是储能产品核心。

在上游原材料持续降价趋势下,一季度储能系统(不含用户侧)中标价格也同步下降,CNESA统计显示,一季度储能系统中标均价为1.47元/Wh,环比下降4%,同比下降1%,储能EPC环节利润有所压缩。市场认为,随着碳酸锂价格还可能继续下探,成本刺激今年新增储能装机有望翻番。
南都电源
公司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2.0 亿元,同比增长44.8%,实现归母净利润1.0 亿元,同比下降78.9%,扣非归母净利润0.9 亿元,同比增长672.6%。
今年一季度,公司的新型电力储能及工业储能收入增长,产业一体化优势进一步体现,产品毛利率提升,业绩贡献增长。归母净利润同比减少,是因为2022年一季度有剥离民用铅酸板块子公司股权的投资收益,剔除该因素影响,南都电源的归母净利润是同比大幅上升。此外,报告期内主要受碳酸锂价格的快速下跌,今年一季度大储订单的开标进度有所减慢。
林洋能源
2022 年实现营业收入49.44 亿元,同比减少7%;实现归母净利润8.56 亿元,同比减少8%。
2022 年,因新能源产业链价格持续上涨、国家调整光伏用地政策等外部因素,光伏电站开工、建设受到一定影响。实现光伏发电收入13.18 亿元,同比-9.32%,毛利率71.04%,同比基本持平;光伏EPC 收入4.85 亿元,同比-67.2%,毛利率2.09%,同比-14ppt,高组件价格影响开工及盈利。
科陆电子
公司一季度营业收入为5.8亿元,同比减少12.1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4699.63万元,同比扩大18.7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亏损为5424.45万元,同比扩大18.96%。
公司一季度实现毛利率32.86%,同比提升2.70pct个百分点。Q1期末公司合同负债合计7.57 亿元,合同负债的增加主要为海外储能合同新增大额预收款项,也体现了公司未来的营收增长潜力。
中天科技
实现营业收入82.75 亿元,同比下降10.92%;实现归母净利润7.68 亿元,同比下降24.3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5.35 亿元,同比下降45.38%。
中天科技去年在国内大储市场中中标量排名第二,当前光伏、储能在手项目充足,随着上游材料价格下行,国内外储能市场有望爆发,公司储能业务有望进入快车道。
易事特
公司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为13.93亿元,同比增长3.9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8亿元,同比增长9.9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08亿元,同比增长10.75%。
公司Q1毛利率22.25%,同比提升1.07pct。报告期内公司行业首创流动浸没液冷箱式储能系统成功通过验证,数据中心业务前景广阔。储能业务中风电、光伏发电的配储以及用户侧储能业务是公司重点拓展方向。
智光电气
公司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41亿元,同比增长13.4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3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净亏损1907.19万元,同比收窄71.25%。
截止当前,公司储能集成产能有2.7GWh。公司表示,当前储能集成产能正在逐步提升,大储、工商业储能、户储全系列产品矩阵也在完善中,随着后续交付规模的增大,利润将逐步释放。
南网科技
公司一季度实现营收4.60 亿元,同比增长88.49%;实现归母净利润0.30 亿元,同比增长570.93%;实现扣非净利润0.29 亿元,同比增长1786.5%。
公司业绩快速增长主要系个别大型储能项目完工所致; 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786.5%,主要系公司盈利能力持续提升,且本期非经常损益减少,导致本期扣非净利润增长较快。

PCS/BMS/EMS

行业聚焦

储能行业

的营收增长潜力。
中天科技
实现营业收入82.75 亿元,同比下降10.92%;实现归母净利润7.68 亿元,同比下降24.3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5.35 亿元,同比下降45.38%。
中天科技去年在国内大储市场中中标量排名第二,当前光伏、储能在手项目充足,随着上游材料价格下行,国内外储能市场有望爆发,公司储能业务有望进入快车道。
智光电气
公司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41亿元,同比增长13.4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3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净亏损1907.19万元,同比收窄71.25%。
截止当前,公司储能集成产能有2.7GWh。公司表示,当前储能集成产能正在逐步提升,大储、工商业储能、户储全系列产品矩阵也在完善中,随着后续交付规模的增大,利润将逐步释放。
南网科技
公司一季度实现营收4.60 亿元,同比增长88.49%;实现归母净利润0.30 亿元,同比增长570.93%;实现扣非净利润0.29 亿元,同比增长1786.5%。
公司业绩快速增长主要系个别大型储能项目完工所致; 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786.5%,主要系公司盈利能力持续提升,且本期非经常损益减少,导致本期扣非净利润增长较快。
总体来说,从一季度财报中可以看出,当前储能企业主要盈利仍靠海外市场,国内储能产品在海外也有明显的竞争优势,这也反映出国内储能产业链成熟但市场仍不完善的问题。国内储能装机仍以“大储”为主,但我们也能看到,用户侧储能规模尽管不及“大储”,但也逐步体现出自身的价值,尤其在一些高耗能用户上,其带来的价值效益逐渐体现,同时,新能源配储也随着国内新能源装机提升而迅速增长。不难预见,在“双碳”目标持续推动下,国内储能市场的发展空间和机遇非常大。

行业聚焦

储能行业

2023第一季度储能项目分析

来源: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根据CNESA DataLink全球储能数据库的不完全统计,2023年一季度,国内共发布480个电力储能项目(含规划、建设中和运行),储能规模共计103.6GW。其中,新型储能项目规模合计41.4GW/92.1GWh,运行项目规模2.9GW/6.0GWh,功率规模同比增长1178%,环比下降52%。

▲   图1. 中国新增投运新型储能项目规模(2023.Q1)

一、新型储能项目分布情况
28省发布新型储能项目,山西储能规模领先各省
从区域分布上看,一季度,新增新型储能项目(含规划、建设中和运行)主要分布在山西、宁夏、山东、河南、新疆等28个省份。山西储能规模达11.9GW/21.0GWh,居全国之首,它也是唯一一个功率规模突破10GW,能量规模突破20GWh的省份,从而带动了整个华北地区成为一季度全国储能规模占比最大的区域市场。
新增投运新型储能项目则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宁夏、湖北、新疆、广东等21个省份,内蒙古投运规模达980MW/1939MWh,因其21年保障性并网集中式风电、光伏发电项目陆续在22年底和23年初投运,使其占据一季度各省新型储能项目投运规模的榜首。

行业聚焦

储能行业

内蒙古投运规模达980MW/1939MWh,因其21年保障性并网集中式风电、光伏发电项目陆续在22年底和23年初投运,使其占据一季度各省新型储能项目投运规模的榜首。

▲   图 2. 中国新增新型储能项目功率规模排名前十省份(2023.Q1)单位:GW

▲   图 3. 中国新增新型储能项目地区分布(2023.Q1)MW%

行业聚焦

储能行业

▲   图 4. 中国新增投运新型储能项目功率规模排名前十省份(2023.Q1)单位:MW

“大储”仍是主流,独立储能和新能源配储并重
从应用分布上看,一季度,新增新型储能项目(含规划、建设中和运行)中,“大储”依旧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源侧和网侧项目储能规模合计占比超90%。而新增投运新型储能项目中,独立储能和新能源配储的功率规模几乎持平,达1.4GW左右,前者项目主要分布在宁夏、安徽、山东等地,后者项目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等地。用户侧,虽然规模体量上不及“大储”,但对于一些高耗能用户来说,储能的价值逐渐凸显,项目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一季度,仅江苏和广东两省备案的用户侧储能项目已达70余个。

▲   图 5. 中国新增新型储能项目(左)/新增投运新型储能项目(右)应用分布    MW%

行业聚焦

储能行业

量上不及“大储”,但对于一些高耗能用户来说,储能的价值逐渐凸显,项目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一季度,仅江苏和广东两省备案的用户侧储能项目已达70余个。
二、新型储能项目招标、中标情况
一季度国内储能招标项目规模近25GWh,集采/框采量占三成以上
根据CNESA DataLink 全球储能数据库的统计,2023年一季度,共有91家单位发布了129条新型储能招标项目,涉及储能电芯、储能电池系统、BMS、EMS、储能PCS、储能系统和EPC等采购类型,储能招标规模共计9.7GW/23.8GWh。其中,集中采购和框架采购储能电池的量为7.2GWh,占一季度储能招标量的30.3%,此外,三峡新能源和宁夏京能启动储能租赁类采购,服务于其在当地的新能源场站。

▲   图 6. 国内储能招标项目规模(2023.Q1)

91家采购单位中,南方电网和国家能源集团分列功率规模和能量规模的榜首,河南豫能作为一家有地方财政支持背景的企业,跻身以大型国央企为主的榜单中,表现亮眼。这类企业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多,截至2022年底,全国已有24个省区明确了“十四五”新型储能建设目标,储能正在成为很多地方财政重点支持的产业。反映到招标项目中,以今年一季度为例,除豫能外,湖南、河北、山西、甘肃、四川乐山、河南信阳、广东广州等均有相关主体发布储能招标信息。

行业聚焦

储能行业

▲   图7:储能招标功率规模Top10采购单位(2023.Q1)单位:GW

▲   图8:储能招标能量规模Top10采购单位(2023.Q1)单位:GWh

一季度储能系统中标均价1.47元/Wh,环比下降4%
2023年一季度,涉及储能电芯、储能电池系统、BMS、EMS、储能PCS、储能系统和EPC等类型的中标信息共有83条,储能中标规模共计5.1GW/12.7GWh,其中,涉及集中采购和框架采购储能电池的总量为1.7GWh。得益于上游原材料降价,一季度储能系统(不含用户侧)中标价格也有所下降,均价为1.47元/Wh,环比下降4%,同比下降1%,最低中标价格为1.16元/Wh。比亚迪位列一季度储能系统中标量榜首。

行业聚焦

金刚石

金刚石半导体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来源:超硬的涟漪

现代世界里,没有人可以说自己跟“半导体”没有关系,我们每天滑的手机,用的电脑,看的电视,听的音响,里面都有半导体元件,可以说没有半导体,就没有现代世界里轻巧又好用的高科技产品。
金刚石半导体是将人造金刚石用作半导体材料的技术和产物。金刚石做为半导体材料具有优于其他半导体材料的出色特性,这里我们简单科普一下金刚石作为半导体所具有的特点,金刚石在禁带宽度、电子迁移度、热传导率等诸多方面远远出色于其他半导体材料。与已经实现商用的碳化硅、氮化镓相比,金刚石具有无与伦比的特性,因此被誉为“终极半导体材料”。
基于业界长期的研发活动,如今金刚石半导体已经开始逐步迈向实用化。但要真正普及推广金刚石半导体的应用,依然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不过已经有报道指出,最快在数年内,将会出现金刚石材质的半导体试用样品。业界对金刚石半导体的关注程度越高,越易于汇集优势资源、加速研发速度。
金刚石半导体作为一种新兴的半导体材料,一直备受关注。近期,国内外的科研机构和企业不断推进金刚石半导体的研究和开发,又取得一些新进展。在金刚石半导体的研发工作上,一直都是日本的研发机构在引领,并创造了诸多成果,即使是今天,产综研的研发水平也是首屈一指。不过,迄今为止的研发活动都是仅限于实验室内的验证工作,并未研发出可用于电子线路、设备的实际半导体。
研究人员近日发表了一篇论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的金刚石半导体器件。这种器件采用了三明治结构,在金刚石衬底上生长了两层氮化硼和一层石墨烯,形成了一个“石墨烯/氮化硼/石墨烯/金刚石”结构。研究人员称,这种器件具有高电子迁移率和高热稳定性,有望应用于高功率电子器件、高频通信和微波雷达等领域。
据悉,金刚石半导体领域的一家创业公司Element Six正计划在2023年开设新的生产线,以满足市场需求的增长。Element Six已经在欧洲、亚洲和北美建立了多个工厂,并在金刚石半导体领域进行了多年的研究和开发。
此外,金刚石半导体还在其他领域展现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例如,在电力电子领域,金刚石半导体具有低损耗、高温度稳定性和高电压耐受性等特点,有望应用于高功率电子器件;在生命科学领域,金刚石半导体可以作为生物传感器,用于检测DNA和蛋白质等分子。
总的来说,金刚石半导体在新材料、新器件、新技术等方面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为各行各业带来了更广泛的应用前景。随着技术的不断推进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金刚石半导体领域的未来充满机遇。
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的大学和研发机构在推进金刚石的研发,正在将金刚石半导体从研发阶段推向实用化。能否将金刚石半导体的实用化和潜力推行下去的关键是能否与大型企业展开合作。不过令人遗憾的是,在各研发成果发布会现场,虽然企业的工程师们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但是这都与业务没有直接联系,真要实际实现商业化,至少还需要十年左右的时间,且研发成果也无法直接、迅速地带来利润,因此企业才一直犹豫不决。所以,仅靠大学和研发机构是无法实现真正的社会面应用的。
另外,不仅是半导体,金刚石也可应用于量子传感器。金刚石材料对于量子互联网等未来技术非常重要。特殊的缺陷中心可以用作量子比特,并发射称为单光子的单个光粒子。柏林洪堡大学的科学家们已经将单个量子位集成到优化的金刚石纳米结构中。这些结构比人类头发细1倍,可以以定向方式将发射的光子转移到玻璃纤维中。所用金刚石材料的一个特点是晶格中氮杂质原子的密度相对较高。这些可能保护量子光源免受纳米结构表面的电子噪声的影响。
无独有偶,亚马逊正在与全球钻石巨头戴比尔斯集团的元素六部门合作开展该项目的研发,量子网络使用亚原子物质以超越当今光纤系统的方式传输数据。金刚石将成为一个组件的一部分,该组件可以让数据在不中断的情况下传输得更远。这个技术的应用也为工业金刚石找到了新的应用。
相信不久的将来,金刚石作为功能材料的特性会应用到更加广阔的领域,并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行业聚焦

金刚石

化硼/石墨烯/金刚石”结构。研究人员称,这种器件具有高电子迁移率和高热稳定性,有望应用于高功率电子器件、高频通信和微波雷达等领域。
据悉,金刚石半导体领域的一家创业公司Element Six正计划在2023年开设新的生产线,以满足市场需求的增长。Element Six已经在欧洲、亚洲和北美建立了多个工厂,并在金刚石半导体领域进行了多年的研究和开发。
此外,金刚石半导体还在其他领域展现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例如,在电力电子领域,金刚石半导体具有低损耗、高温度稳定性和高电压耐受性等特点,有望应用于高功率电子器件;在生命科学领域,金刚石半导体可以作为生物传感器,用于检测DNA和蛋白质等分子。
总的来说,金刚石半导体在新材料、新器件、新技术等方面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为各行各业带来了更广泛的应用前景。随着技术的不断推进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金刚石半导体领域的未来充满机遇。
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的大学和研发机构在推进金刚石的研发,正在将金刚石半导体从研发阶段推向实用化。能否将金刚石半导体的实用化和潜力推行下去的关键是能否与大型企业展开合作。不过令人遗憾的是,在各研发成果发布会现场,虽然企业的工程师们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但是这都与业务没有直接联系,真要实际实现商业化,至少还需要十年左右的时间,且研发成果也无法直接、迅速地带来利润,因此企业才一直犹豫不决。所以,仅靠大学和研发机构是无法实现真正的社会面应用的。
另外,不仅是半导体,金刚石也可应用于量子传感器。金刚石材料对于量子互联网等未来技术非常重要。特殊的缺陷中心可以用作量子比特,并发射称为单光子的单个光粒子。柏林洪堡大学的科学家们已经将单个量子位集成到优化的金刚石纳米结构中。这些结构比人类头发细1倍,可以以定向方式将发射的光子转移到玻璃纤维中。所用金刚石材料的一个特点是晶格中氮杂质原子的密度相对较高。这些可能保护量子光源免受纳米结构表面的电子噪声的影响。
无独有偶,亚马逊正在与全球钻石巨头戴比尔斯集团的元素六部门合作开展该项目的研发,量子网络使用亚原子物质以超越当今光纤系统的方式传输数据。金刚石将成为一个组件的一部分,该组件可以让数据在不中断的情况下传输得更远。这个技术的应用也为工业金刚石找到了新的应用。

行业聚焦

纤维行业

碳关税来了,纺织业亟需未雨绸缪

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近日,欧洲议会在投票后正式批准了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简称碳关税),将于今年10月试运行,于2026年全面实施。这意味着全球首个碳进口税即将落地。那么这个碳关税的实施是否会影响到纺织行业?企业应如何应对?一时间,有关这个话题在行业引起了较大关注。
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是指严格实施碳减排政策的国家或地区,要求进口(出口)高碳产品时缴纳(返还)相应的税费或碳配额。CBAM覆盖的商品包括铁、钢、水泥、铝、化肥、电力、氢以及在某些条件下的间接排放。进口这些商品的商家需要支付生产国家的碳价格与欧盟排放交易系统碳配额价格之间的差价。
碳关税专家、海华永泰(北京)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吴必轩在此前的一场讲座上介绍,欧盟的碳关税(CBAM)措施在国内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除了碳关税明确覆盖的几大行业外,国内其他行业也开始关注这一措施可能对自身产生的影响。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纺织和光伏行业。
吴必轩分析,从碳关税的政策出发点来看,欧盟推行碳关税的理由是防止“碳泄漏”——指欧盟企业为了避开欧盟内部高企的碳排放成本,将生产转移到减排措施相对宽松的国家(即产业外迁)。所以从道理上讲,碳关税只关注那些有“碳泄漏”风险的行业,也就是那些“能源密集且贸易暴露(EITE)”的行业。
关于哪些行业有“碳泄漏”风险,欧委会有官方清单,目前包括63种经济活动或产品,其中涉及纺织的有以下几项:“纺织纤维的制备和纺丝”、“非织造布及其制品的制造,服装除外”、“人造纤维制造”、“纺织面料整理”。
 总体来看,相较于钢铁、水泥、陶瓷、炼油等行业而言,纺织并不是一个高排放的行业,即使未来碳关税的范围扩大,也只会波及纤维和面料,而且大概率会排在炼油、陶瓷、造纸等行业后面。
在采访中,很多专家、企业家认为,在碳关税开始执行的前几年,纺织行业不会受到直接影响。但是,这并不是说纺织品的出口不会遭遇欧盟的绿色壁垒。欧盟在其“循环经济行动计划”政策框架下正在制定的各项措施,特别是“可持续和循环纺织品战略”,应当引起纺织行业的重视。它预示着未来纺织品进入欧盟市场必须要迈过一个“绿色门槛”。
 吴必轩曾在讲座中解读,欧盟的“绿色贸易工具箱”里有两个主要工具,一个是碳关税,另一个是“循环经济行动计划”。针对不同的行业,欧盟会用到不同的工具。对于高耗能、高排放的初级产品,欧盟是以碳关税为工具。而针对其他“非碳关税覆盖行业”(例如光伏、纺织、电池等加工产品),欧盟则是在“循环经济行动计划”政策框架下编织一张“绿色”规则网加以限制。
 对此,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社会责任办公室副主任胡柯华也持相同意见。他认为,欧盟对于纺织品的可持续要求是战略性和系统性的,因此欧盟清单中针对纺织领域碳泄露的设定会通过相应的工具例如产品环境足迹信息披露(PEF)和产品数字护照进行判断和追溯。对于进入欧盟纺织品供应链中国企业而言,一方面需要尽快建立企业和产品的数据化碳管理机制,摸清家底合理规划减碳路径,但要注意国际供应链的减碳目标和中国双碳目标节奏差所产生的卡脖子效应。
 碳关税法案的落地,也引起了众多企业的关注。浙江佳人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建利介绍,佳人新材料有15%的订单来自欧盟,虽然企业目前并没有收到任何影响,但要看到,世界围绕碳排放的政策博弈、规则制订的竞争已经展开。欧盟此次正式出台“碳关税”政策,已经将这种规则竞争推上了轨道,我们还应该意识到,今后围绕碳排放、绿色发展等概念,还需要建设尽量与国际接轨的碳交易市场、碳定价机制。

行业聚焦

纤维行业

关于哪些行业有“碳泄漏”风险,欧委会有官方清单,目前包括63种经济活动或产品,其中涉及纺织的有以下几项:“纺织纤维的制备和纺丝”、“非织造布及其制品的制造,服装除外”、“人造纤维制造”、“纺织面料整理”。
 总体来看,相较于钢铁、水泥、陶瓷、炼油等行业而言,纺织并不是一个高排放的行业,即使未来碳关税的范围扩大,也只会波及纤维和面料,而且大概率会排在炼油、陶瓷、造纸等行业后面。
在采访中,很多专家、企业家认为,在碳关税开始执行的前几年,纺织行业不会受到直接影响。但是,这并不是说纺织品的出口不会遭遇欧盟的绿色壁垒。
欧盟在其“循环经济行动计划”政策框架下正在制定的各项措施,特别是“可持续和循环纺织品战略”,应当引起纺织行业的重视。它预示着未来纺织品进入欧盟市场必须要迈过一个“绿色门槛”。
 吴必轩曾在讲座中解读,欧盟的“绿色贸易工具箱”里有两个主要工具,一个是碳关税,另一个是“循环经济行动计划”。针对不同的行业,欧盟会用到不同的工具。对于高耗能、高排放的初级产品,欧盟是以碳关税为工具。而针对其他“非碳关税覆盖行业”(例如光伏、纺织、电池等加工产品),欧盟则是在“循环经济行动计划”政策框架下编织一张“绿色”规则网加以限制。
 对此,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社会责任办公室副主任胡柯华也持相同意见。他认为,欧盟对于纺织品的可持续要求是战略性和系统性的,因此欧盟清单中针对纺织领域碳泄露的设定会通过相应的工具例如产品环境足迹信息披露(PEF)和产品数字护照进行判断和追溯。对于进入欧盟纺织品供应链中国企业而言,一方面需要尽快建立企业和产品的数据化碳管理机制,摸清家底合理规划减碳路径,但要注意国际供应链的减碳目标和中国双碳目标节奏差所产生的卡脖子效应。
 碳关税法案的落地,也引起了众多企业的关注。浙江佳人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建利介绍,佳人新材料有15%的订单来自欧盟,虽然企业目前并没有收到任何影响,但要看到,世界围绕碳排放的政策博弈、规则制订的竞争已经展开。欧盟此次正式出台“碳关税”政策,已经将这种规则竞争推上了轨道,我们还应该意识到,今后围绕碳排放、绿色发展等概念,还需要建设尽量与国际接轨的碳交易市场、碳定价机制。

行业聚焦

纤维行业

2023年高温滤料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来源:广州环洋市场咨询

高温滤料指比常温滤料耐温高的滤料。高温滤料纤维主要有PPS(聚苯硫醚)、Nomex(芳香族聚酰胺)、 P84(聚酰亚胺)、PTFE(聚四氟乙烯)、玻璃纤维及PSA(芳砜纶)纤维等。
2021年,全球高温滤料市场规模达到了2153.31百万美元,预计2028年将达到2312.72百万美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1.00%。
地区层面来看,中国市场在过去几年变化较快,2021年市场规模为735.11百万美元,约占全球的34.14%,2028年将达到818.96百万美元,届时全球占比将达到35.41%。
从产品类型方面来看, Nomex在2021年市场规模达到了411.41百万美元,预计2028年将达到610.99百万美元,2022-2028年的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5.29%。PTFE在2021年市场规模达到了419.72百万美元,预计2028年将达到610.79百万美元,2022-2028年的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4.83%。
从产品市场应用情况来看,高温滤料产品应用于发电的市场规模是最大,2021年市场占比达到37.56%。其中城市垃圾处理预测期内将是增长较快。
从应用技术看,国外主要在填埋、焚烧、堆肥、综合利用等方式,机械化程度较高,且形成系统及成套设备。
从国外多种处理方式的情况看,有以下趋势:工业发达国家由于能源、土地资源日益紧张,焚烧处理比例逐渐增多,该应用在2021年的市场规模达到了199.18百万美元,到2028年其市场规模达到了395.06百万美元,2022-2028年的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10.32%。
目前全球主要厂商包括BWF,Alkegen(Lydall),SOLAFT Filtration Solutions,Testori,中材科技,厦门中创环保,南京际华三五二一和上海博格等,2021年TOP13主要厂商份额占比超过48.%,预计未来几年行业竞争将更加激烈,尤其在中国市场。

行业聚焦

纤维行业

2028年再生碳纤维市场价值将达到2.78亿美元

来源:Carbontech

就价值而言,2023年再生碳纤维市场估计将增长1.72亿美元,预计到2028年将达到2.78亿美元,2023年至2028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0.0%。与原始碳纤维相比,再生碳纤维具有成本效益。再生碳纤维的刚度、强度、韧性、耐热性、疲劳性、耐腐蚀性等性能与原生碳纤维相近。然而,在航空航天和国防工业的某些应用中,对原始碳纤维有更高的要求。因此,替代品在市场上的威胁是温和的。买家的议价能力很高,因为回收碳纤维的买家,如OEM和CFRP制造商,并不完全了解这种纤维的好处,也不愿意将它们用于各种最终用途。

行业聚焦

纤维行业

家,如OEM和CFRP制造商,并不完全了解这种纤维的好处,也不愿意将它们用于各种最终用途。
再生碳纤维市场动态
复合材料行业对碳纤维的需求增加推动了市场增长
由于其高强度重量比以及弯曲和拉伸强度,原始碳纤维被用于各种应用。然而,这种纤维的制造和加工成本高于其他纤维,限制了它在各种应用中的使用。如玻璃纤维和芳纶纤维等其他纤维是原始碳纤维的经济替代品。人们越来越关注开发与原始碳纤维相似性能的具有成本效益的纤维材料。
再生碳纤维是各种原始设备制造商使用的有效替代品。再生碳纤维的价格大约比工业级原始碳纤维低40%。碳纤维主要是从航空航天、汽车和体育用品行业的复合材料废料中获得的,用于回收利用。经过加工后,回收碳纤维具有与原始碳纤维相似的性能,但略有不同。例如,由德国CFK Valley Stade Recycling GmbH Co. KG公司加工的再生碳纤维具有与原始碳纤维相同的模量,但抗拉强度降低了10-20%。然而,它比原始碳纤维更具成本效益。因此,对具有高性能的低成本材料的需求主要推动了再生碳纤维市场的发展。
使用经济产品限制市场增长
玻璃纤维及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和碳纤维及碳纤维复合材料行业主要集中在中国、日本、北美和欧洲。然而,近年来出现了向新兴经济体的重大转变,尤其是在亚太地区。
虽然再生碳纤维具有优于E玻璃纤维和S玻璃纤维的性能,但由于对其优势缺乏认识,它并没有在许多商业应用中得到使用。再生碳纤维在海洋、汽车和运输、航空航天和国防、体育用品和风能行业的应用范围很大。然而,由于对再生碳纤维的成本效益和高性能的认识较少,这些行业对原生碳纤维的需求很高。
新兴市场对再生碳的需求不断增长,为市场创造了有利可图的机会
传统上,再生碳纤维市场主要集中在北美和欧洲。然而,亚太地区出现了向新兴经济体的重大转变。最近。例如,由于对低成本航空公司的高需求,新兴经济体航空航天部门对再生碳纤维的需求不断增加。为了满足需求,中国启动了许多关于碳纤维及其商业化的研究项目。由于新兴国家的快速工业化和经济增长,预计汽车和基础设施等循环产业将以较高的速度增长,从而增加该地区对再生碳纤维的需求。
促进再生碳纤维的商业应用是市场增长的主要挑战
再生碳纤维的供需存在很大的缺口。最终用途行业不愿意在其产品中使用这种再生纤维,从而造成再生碳纤维价值链中的供需不平衡。最终用途行业不愿意采用再生碳纤维,因为他们知道原始碳纤维的特性,并且使用再生碳纤维作为替代品仍然被认为是不可行的。这主要是由于缺乏对再生碳纤维的优势特性和成本效益的认识。再生碳纤维制造商通过参加展览和会议,努力促进纤维在各个行业的使用。
市场生态系统
根据类型,预计在预测期内研磨再生碳纤维将以显著速度增长
研磨再生碳纤维提供强度和静电耗散。它是粉末状的,有短链回收碳纤维。它提供了机械性能,如抗拉强度和模量。研磨后的再生碳纤维还提供尺寸稳定性和导电性。这种类型的纤维与热固性和热塑性树脂系统兼容。它应用于各种最终用途行业,包括建筑和基础设施以及汽车和运输。研磨后的再生碳纤维的长度为80-100微米。由于其微小的长度,主要以粉末形式存在。
根据来源类型,航空航天废料来源在价值和数量方面引领再生碳纤维市场
航空废料是获得可重复使用的碳纤维的最重要来源之一。航空航天原始设备制造商已经采取措施,回收用于制造飞机部件的高级碳纤维。空客和波音向回收商提供复合材料废料。波音公司采取了增加可回收飞机复合材料数量的策略。它从2005年开始回收F-18A军用飞机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后来,该公司回收了其波音777复合材料部件和波音787预生产废料。波音787回收的碳纤维废料被用于制造座椅扶手和复合材料铺层工具。
2022年,体育用品成为再生碳纤维市场的第三大增长
回收再生碳纤维主要用作体育用品行业的复合材料,也用于无纺布和短纤维带。它为体育用品提供低重量、高机械强度、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尺寸稳定性、耐腐蚀性、成本效益和更长的产品寿命。基于复合材料的运动和休闲用品具有高拉伸强度重量比,可以成型为各种形状。
欧洲将成为预测期内再生碳纤维市场增长最快的地区
就价值而言,欧洲主导了再生碳纤维市场。该地区拥有领先的再生碳纤维制造商,如Gen 2 carbon(英国)、Procotex(比利时)和Alpha recycling Composites(法国)。由于大型汽车原始设备制造商的存在和汽车行业不断增长的需求,再生碳纤维制造公司在欧洲市场拥有重大机遇。这种纤维用于制造复合材料部件。复合材料技术解决方案的进步以及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和国防、管道和储罐、建筑和基础设施、汽车和运输以及风能领域的渗透,支持了欧洲市场的增长。该地区各国政府都注重使用环保产品,从而推动了欧洲再生碳纤维市场的增长。
主要市场参与者
全球再生碳纤维市场的一些主要参与者是Toray Industries, Inc.(日本)、Gen 2 Carbon Limited(英国)、Carbon Conversions, Inc.(美国)、Carbon Fiber Recycling(美国)、Shocker Composites, LLC. (美国)、Procotex(比利时)、Carbon Fiber Remanufacturing(美国)、Alpha Recycling Composites(法国)、Mitsubishi Chemical Group(日本)和CATACK-H(韩国)。这些公司参与采用各种无机和有机战略,以扩大他们在再生碳纤维行业的立足点。

复合材料行业对碳纤维的需求增加推动了市场增长
由于其高强度重量比以及弯曲和拉伸强度,原始碳纤维被用于各种应用。然而,这种纤维的制造和加工成本高于其他纤维,限制了它在各种应用中的使用。如玻璃纤维和芳纶纤维等其他纤维是原始碳纤维的经济替代品。人们越来越关注开发与原始碳纤维相似性能的具有成本效益的纤维材料。
再生碳纤维是各种原始设备制造商使用的有效替代品。再生碳纤维的价格大约比工业级原始碳纤维低40%。碳纤维主要是从航空航天、汽车和体育用品行业的复合材料废料中获得的,用于回收利用。经过加工后,回收碳纤维具有与原始碳纤维相似的性能,但略有不同。例如,由德国CFK Valley Stade Recycling GmbH Co. KG公司加工的再生碳纤维具有与原始碳纤维相同的模量,但抗拉强度降低了10-20%。然而,它比原始碳纤维更具成本效益。因此,对具有高性能的低成本材料的需求主要推动了再生碳纤维市场的发展。
使用经济产品限制市场增长
玻璃纤维及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和碳纤维及碳纤维复合材料行业主要集中在中国、日本、北美和欧洲。然而,近年来出现了向新兴经济体的重大转变,尤其是在亚太地区。
虽然再生碳纤维具有优于E玻璃纤维和S玻璃纤维的性能,但由于对其优势缺乏认识,它并没有在许多商业应用中得到使用。再生碳纤维在海洋、汽车和运输、航空航天和国防、体育用品和风能行业的应用范围很大。然而,由于对再生碳纤维的成本效益和高性能的认识较少,这些行业对原生碳纤维的需求很高。
新兴市场对再生碳的需求不断增长,为市场创造了有利可图的机会
传统上,再生碳纤维市场主要集中在北美和欧洲。然而,亚太地区出现了向新兴经济体的重大转变。最近。例如,由于对低成本航空公司的高需求,新兴经济体航空航天部门对再生碳纤维的需求不断增加。为了满足需求,中国启动了许多关于碳纤维及其商业化的研究项目。由于新兴国家的快速工业化和经济增长,预计汽车和基础设施等循环产业将以较高的速度增长,从而增加该地区对再生碳纤维的需求。
促进再生碳纤维的商业应用是市场增长的主要挑战
再生碳纤维的供需存在很大的缺口。最终用途行业不愿意在其产品中使用这种再生纤维,从而造成再生碳纤维价值链中的供需不平衡。最终用途行业不愿意采用再生碳纤维,因为他们知道原始碳纤维的特性,并且使用再生碳纤维作为替代品仍然被认为是不可行的。这主要是由于缺乏对再生碳纤维的优势特性和成本效益的认识。再生碳纤维制造商通过参加展览和会议,努力促进纤维在各个行业的使用。
市场生态系统
根据类型,预计在预测期内研磨再生碳纤维将以显著速度增长
研磨再生碳纤维提供强度和静电耗散。它是粉末状的,有短链回收碳纤维。它提供了机械性能,如抗拉强度和模量。研磨后的再生碳纤维还提供尺寸稳定性和导电性。这种类型的纤维与热固性和热塑性树脂系统兼容。它应用于各种最终用途行业,包括建筑和基础设施以及汽车和运输。研磨后的再生碳纤维的长度为80-100微米。由于其微小的长度,主要以粉末形式存在。
根据来源类型,航空航天废料来源在价值和数量方面引领再生碳纤维市场
航空废料是获得可重复使用的碳纤维的最重要来源之一。航空航天原始设备制造商已经采取措施,回收用于制造飞机部件的高级碳纤维。空客和波音向回收商提供复合材料废料。波音公司采取了增加可回收飞机复合材料数量的策略。它从2005年开始回收F-18A军用飞机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后来,该公司回收了其波音777复合材料部件和波音787预生产废料。波音787回收的碳纤维废料被用于制造座椅扶手和复合材料铺层工具。
2022年,体育用品成为再生碳纤维市场的第三大增长
回收再生碳纤维主要用作体育用品行业的复合材料,也用于无纺布和短纤维带。它为体育用品提供低重量、高机械强度、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尺寸稳定性、耐腐蚀性、成本效益和更长的产品寿命。基于复合材料的运动和休闲用品具有高拉伸强度重量比,可以成型为各种形状。
欧洲将成为预测期内再生碳纤维市场增长最快的地区
就价值而言,欧洲主导了再生碳纤维市场。该地区拥有领先的再生碳纤维制造商,如Gen 2 carbon(英国)、Procotex(比利时)和Alpha recycling Composites(法国)。由于大型汽车原始设备制造商的存在和汽车行业不断增长的需求,再生碳纤维制造公司在欧洲市场拥有重大机遇。这种纤维用于制造复合材料部件。复合材料技术解决方案的进步以及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和国防、管道和储罐、建筑和基础设施、汽车和运输以及风能领域的渗透,支持了欧洲市场的增长。该地区各国政府都注重使用环保产品,从而推动了欧洲再生碳纤维市场的增长。
主要市场参与者
全球再生碳纤维市场的一些主要参与者是Toray Industries, Inc.(日本)、Gen 2 Carbon Limited(英国)、Carbon Conversions, Inc.(美国)、Carbon Fiber Recycling(美国)、Shocker Composites, LLC. (美国)、Procotex(比利时)、Carbon Fiber Remanufacturing(美国)、Alpha Recycling Composites(法国)、Mitsubishi Chemical Group(日本)和CATACK-H(韩国)。这些公司参与采用各种无机和有机战略,以扩大他们在再生碳纤维行业的立足点。

再生碳纤维市场动态

01

行业聚焦

纤维行业

研究项目。由于新兴国家的快速工业化和经济增长,预计汽车和基础设施等循环产业将以较高的速度增长,从而增加该地区对再生碳纤维的需求。
促进再生碳纤维的商业应用是市场增长的主要挑战
再生碳纤维的供需存在很大的缺口。最终用途行业不愿意在其产品中使用这种再生纤维,从而造成再生碳纤维价值链中的供需不平衡。最终用途行业不愿意采用再生碳纤维,因为他们知道原始碳纤维的特性,并且使用再生碳纤维作为替代品仍然被认为是不可行的。这主要是由于缺乏对再生碳纤维的优势特性和成本效益的认识。再生碳纤维制造商通过参加展览和会议,努力促进纤维在各个行业的使用。
市场生态系统
根据类型,预计在预测期内研磨再生碳纤维将以显著速度增长
研磨再生碳纤维提供强度和静电耗散。它是粉末状的,有短链回收碳纤维。它提供了机械性能,如抗拉强度和模量。研磨后的再生碳纤维还提供尺寸稳定性和导电性。这种类型的纤维与热固性和热塑性树脂系统兼容。它应用于各种最终用途行业,包括建筑和基础设施以及汽车和运输。研磨后的再生碳纤维的长度为80-100微米。由于其微小的长度,主要以粉末形式存在。
根据来源类型,航空航天废料来源在价值和数量方面引领再生碳纤维市场
航空废料是获得可重复使用的碳纤维的最重要来源之一。航空航天原始设备制造商已经采取措施,回收用于制造飞机部件的高级碳纤维。空客和波音向回收商提供复合材料废料。波音公司采取了增加可回收飞机复合材料数量的策略。它从2005年开始回收F-18A军用飞机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后来,该公司回收了其波音777复合材料部件和波音787预生产废料。波音787回收的碳纤维废料被用于制造座椅扶手和复合材料铺层工具。
2022年,体育用品成为再生碳纤维市场的第三大增长
回收再生碳纤维主要用作体育用品行业的复合材料,也用于无纺布和短纤维带。它为体育用品提供低重量、高机械强度、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尺寸稳定性、耐腐蚀性、成本效益和更长的产品寿命。基于复合材料的运动和休闲用品具有高拉伸强度重量比,可以成型为各种形状。
欧洲将成为预测期内再生碳纤维市场增长最快的地区
就价值而言,欧洲主导了再生碳纤维市场。该地区拥有领先的再生碳纤维制造商,如Gen 2 carbon(英国)、Procotex(比利时)和Alpha recycling Composites(法国)。由于大型汽车原始设备制造商的存在和汽车行业不断增长的需求,再生碳纤维制造公司在欧洲市场拥有重大机遇。这种纤维用于制造复合材料部件。复合材料技术解决方案的进步以及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和国防、管道和储罐、建筑和基础设施、汽车和运输以及风能领域的渗透,支持了欧洲市场的增长。该地区各国政府都注重使用环保产品,从而推动了欧洲再生碳纤维市场的增长。
主要市场参与者
全球再生碳纤维市场的一些主要参与者是Toray Industries, Inc.(日本)、Gen 2 Carbon Limited(英国)、Carbon Conversions, Inc.(美国)、Carbon Fiber Recycling(美国)、Shocker Composites, LLC. (美国)、Procotex(比利时)、Carbon Fiber Remanufacturing(美国)、Alpha Recycling Composites(法国)、Mitsubishi Chemical Group(日本)和CATACK-H(韩国)。这些公司参与采用各种无机和有机战略,以扩大他们在再生碳纤维行业的立足点。

根据类型,预计在预测期内研磨再生碳纤维将以显著速度增长
研磨再生碳纤维提供强度和静电耗散。它是粉末状的,有短链回收碳纤维。它提供了机械性能,如抗拉强度和模量。研磨后的再生碳纤维还提供尺寸稳定性和导电性。这种类型的纤维与热固性和热塑性树脂系统兼容。它应用于各种最终用途行业,包括建筑和基础设施以及汽车和运输。研磨后的再生碳纤维的长度为80-100微米。由于其微小的长度,主要以粉末形式存在。
根据来源类型,航空航天废料来源在价值和数量方面引领再生碳纤维市场
航空废料是获得可重复使用的碳纤维的最重要来源之一。航空航天原始设备制造商已经采取措施,回收用于制造飞机部件的高级碳纤维。空客和波音向回收商提供复合材料废料。波音公司采取了增加可回收飞机复合材料数量的策略。它从2005年开始回收F-18A军用飞机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后来,该公司回收了其波音777复合材料部件和波音787预生产废料。波音787回收的碳纤维废料被用于制造座椅扶手和复合材料铺层工具。
2022年,体育用品成为再生碳纤维市场的第三大增长
回收再生碳纤维主要用作体育用品行业的复合材料,也用于无纺布和短纤维带。它为体育用品提供低重量、高机械强度、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尺寸稳定性、耐腐蚀性、成本效益和更长的产品寿命。基于复合材料的运动和休闲用品具有高拉伸强度重量比,可以成型为各种形状。
欧洲将成为预测期内再生碳纤维市场增长最快的地区
就价值而言,欧洲主导了再生碳纤维市场。该地区拥有领先的再生碳纤维制造商,如Gen 2 carbon(英国)、Procotex(比利时)和Alpha recycling Composites(法国)。由于大型汽车原始设备制造商的存在和汽车行业不断增长的需求,再生碳纤维制造公司在欧洲市场拥有重大机遇。这种纤维用于制造复合材料部件。复合材料技术解决方案的进步以及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和国防、管道和储罐、建筑和基础设施、汽车和运输以及风能领域的渗透,支持了欧洲市场的增长。该地区各国政府都注重使用环保产品,从而推动了欧洲再生碳纤维市场的增长。
主要市场参与者
全球再生碳纤维市场的一些主要参与者是Toray Industries, Inc.(日本)、Gen 2 Carbon Limited(英国)、Carbon Conversions, Inc.(美国)、Carbon Fiber Recycling(美国)、Shocker Composites, LLC. (美国)、Procotex(比利时)、Carbon Fiber Remanufacturing(美国)、Alpha Recycling Composites(法国)、Mitsubishi Chemical Group(日本)和CATACK-H(韩国)。这些公司参与采用各种无机和有机战略,以扩大他们在再生碳纤维行业的立足点。

市场生态系统

02

行业聚焦

纤维行业

成型为各种形状。
欧洲将成为预测期内再生碳纤维市场增长最快的地区
就价值而言,欧洲主导了再生碳纤维市场。该地区拥有领先的再生碳纤维制造商,如Gen 2 carbon(英国)、Procotex(比利时)和Alpha recycling Composites(法国)。由于大型汽车原始设备制造商的存在和汽车行业不断增长的需求,再生碳纤维制造公司在欧洲市场拥有重大机遇。这种纤维用于制造复合材料部件。复合材料技术解决方案的进步以及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和国防、管道和储罐、建筑和基础设施、汽车和运输以及风能领域的渗透,支持了欧洲市场的增长。该地区各国政府都注重使用环保产品,从而推动了欧洲再生碳纤维市场的增长。
主要市场参与者
全球再生碳纤维市场的一些主要参与者是Toray Industries, Inc.(日本)、Gen 2 Carbon Limited(英国)、Carbon Conversions, Inc.(美国)、Carbon Fiber Recycling(美国)、Shocker Composites, LLC. (美国)、Procotex(比利时)、Carbon Fiber Remanufacturing(美国)、Alpha Recycling Composites(法国)、Mitsubishi Chemical Group(日本)和CATACK-H(韩国)。这些公司参与采用各种无机和有机战略,以扩大他们在再生碳纤维行业的立足点。

全球再生碳纤维市场的一些主要参与者是Toray Industries, Inc.(日本)、Gen 2 Carbon Limited(英国)、Carbon Conversions, Inc.(美国)、Carbon Fiber Recycling(美国)、Shocker Composites, LLC. (美国)、Procotex(比利时)、Carbon Fiber Remanufacturing(美国)、Alpha Recycling Composites(法国)、Mitsubishi Chemical Group(日本)和CATACK-H(韩国)。这些公司参与采用各种无机和有机战略,以扩大他们在再生碳纤维行业的立足点。

主要市场参与者

03

行业聚焦

纤维行业

万和过滤:深耕工业流体过滤产品

来源: 诸海滨 

专注过滤元器件从煤机、制冷拓展到新能源、军品领域
万和过滤成立于2000年,致力于工业流体用滤芯、过滤器及过滤设备的研发、制造和销售,服务于采煤机械、制冷设备、风力发电、地热水回灌过滤、石化及天然气、军用船舶等众多领域。
拥有加工中心和数控车、铣、冲床及全自动埋弧焊机等先进的现代化机械加工设备,具备年产工业用滤芯、过滤器及过滤设备20万件(套)生产能力。公司是一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是“国家火炬计划”承接单位,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平台,并荣获“河南省绿色工厂”和“河南省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等多项荣誉。2022年,被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认定为“2022年度河南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1)煤机行业:深耕煤矿行业二十多年,主要产品有集成供液配比箱,无人化托缆系统,液压泵站用过滤器及滤芯、液压支架用过滤器及滤芯、反冲洗过滤器、自动反冲洗过滤装置、高压集成过滤站、高压反冲洗过滤站、回液过滤站、桶式过滤器等,主要服务于郑煤机,北煤机、三一重装等主机厂。
(2)制冷行业:由于螺杆式制冷压缩机工作时喷入大量的冷冻机油与制冷剂蒸气一起排出,所以在压缩机与冷凝器之间须设置高效的油分离器。油分离器的作用是分离压缩机排气中携带的冷冻机油、降低排气中的含油量,循环使用机组中的冷冻机油,使进入冷凝器的制冷剂纯净,避免冷冻机油进入冷凝器及其他设备。
    (3)风电行业:提供风力发电设备整套过滤系统用过滤设备、过滤器及滤芯等解决方案,包括齿轮箱用冲洗站,润滑冷却系统,滤油车,润滑系统滤芯,液压站用滤芯、水冷系统滤芯。按照国际标准进行检测,满足各大主机厂的使用要求。产品广泛应用于Vestas、GE、Gamesa、Siemens、Nordex、金风科技、明阳智能、上海电气、运达股份、联合动力、中车风电、东方电气等品牌风机。
    (4)军工行业:三级保密资格单位,先后通过GJB9001C-2017武器装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武器装备承制资格单位认证。公司依托先进的航空流体过滤分离技术,自主研发的海水淡化设备、滑油燃油净化设备、舱室空气净化设备、油污水净化设备、流体过滤器及系统附件,在舰船、航空、航天等国防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5)地热行业:水过滤器应用于石油、化工、能源、食品、医药等工业领域,主要水处理设备有:软化水装置、纯水装置、高纯水装置、废水回收装置、恒压供水装置、杀菌、循环水加药装置、在线反冲洗过滤装置、地热回灌水处理装置、芯式水过滤器、大流量水过滤器、袋式水过滤器、石英砂过滤器等,部分产品被应用于中石油、中石化等知名企业。
    (6)石油化工行业:为国内石化及天然气行业提供各种过滤设备的设计制造。包括天然气的净化提纯,过滤固体杂质、分离水分,如精密过滤器、聚结脱水过滤器等;聚丙烯、聚乙烯装置的袋式过滤器、贫富液过滤器;废水处理中的双滤料过滤器等。服务的客户有:延长集团天然气净化厂、炼化厂、中石化炼化厂等。

行业聚焦

纤维行业

器的制冷剂纯净,避免冷冻机油进入冷凝器及其他设备。
(3)风电行业:提供风力发电设备整套过滤系统用过滤设备、过滤器及滤芯等解决方案,包括齿轮箱用冲洗站,润滑冷却系统,滤油车,润滑系统滤芯,液压站用滤芯、水冷系统滤芯。按照国际标准进行检测,满足各大主机厂的使用要求。产品广泛应用于Vestas、GE、Gamesa、Siemens、Nordex、金风科技、明阳智能、上海电气、运达股份、联合动力、中车风电、东方电气等品牌风机。
(4)军工行业:三级保密资格单位,先后通过GJB9001C-2017武器装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武器装备承制资格单位认证。公司依托先进的航空流体过滤分离技术,自主研发的海水淡化设备、滑油燃油净化设备、舱室空气净化设备、油污水净化设备、流体过滤器及系统附件,在舰船、航空、航天等国防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5)地热行业:水过滤器应用于石油、化工、能源、食品、医药等工业领域,主要水处理设备有:软化水装置、纯水装置、高纯水装置、废水回收装置、恒压供水装置、杀菌、循环水加药装置、在线反冲洗过滤装置、地热回灌水处理装置、芯式水过滤器、大流量水过滤器、袋式水过滤器、石英砂过滤器等,部分产品被应用于中石油、中石化等知名企业。
(6)石油化工行业:为国内石化及天然气行业提供各种过滤设备的设计制造。包括天然气的净化提纯,过滤固体杂质、分离水分,如精密过滤器、聚结脱水过滤器等;聚丙烯、聚乙烯装置的袋式过滤器、贫富液过滤器;废水处理中的双滤料过滤器等。服务的客户有:延长集团天然气净化厂、炼化厂、中石化炼化厂等。
   2018-2021年的主营业务分为过滤器、滤芯以及过滤设备,2021年三类业务创收分别占总营收的比例为7.29%、65.35%、15.62%。2022年将滤芯和过滤器合并为过滤元器件进行披露,2022年过滤元器件和过滤设备创收分别占总营收的70.07%、19.81%。
具备独立自主研发能力及行业竞争力的专业技术核心团队,在制冷和煤机两大细分市场深耕多年,并在新能源及节能环保领域不断拓展。
2022年拥有专利技术8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3项,以专家型技术团队服务主机厂家,采用以直销为主、经销商销售为辅,传统营销和电子商务相结合的销售模式,满足各细分市场的需求,收入来源主要为产品销售业务收入。2019-2022年前五大客户合计收入占比略微提升,至2022年达51%。
过滤设备下游广泛,万和过滤产品助力细分领域国产替代
    万和过滤属于过滤元器件及设备制造行业。行业主要生产和销售各种类型的过滤设备,包括液体过滤器、气体过滤器、除尘设备、膜分离设备等,广泛应用于化工、制药、食品、饮料、电子、环保等行业,可以过滤、分离、纯化各种介质,满足不同行业的生产需求。
    上游产业:主要为钢材、聚丙烯等原材料行业和泵、阀、滤材、密封件、液压件等通用件制造行业。总体上,行业上游的通用件制造行业竞争充分,产品供给较为充足,对行业企业的正常生产没有形成制约,行业的生产企业对通用件生产商的议价能力相对较强。
    下游领域:由于过滤与分离技术是现代各工业领域不可缺少的多学科渗透的边缘学科与综合技术,所涉及下游领域极为广泛,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工业领域和航空、航天等高科技及国防领域,产品延展性高。因此行业对下游单一领域及单个企业的依赖度很小,行业的下游议价能力相对较强。
客户集中在煤机、制冷、风电、军工行业,产品需求受下游发展影响。在制冷及新能源等领域,国内部分中高端过滤产品仍然以进口为主,故万和过滤产品具备国产替代逻辑,有望通过大力推广优质产品不断提升在细分行业的市场占有率

行业聚焦

纤维行业

市场的需求,收入来源主要为产品销售业务收入。2019-2022年前五大客户合计收入占比略微提升,至2022年达51%。
过滤设备下游广泛,万和过滤产品助力细分领域国产替代
万和过滤属于过滤元器件及设备制造行业。行业主要生产和销售各种类型的过滤设备,包括液体过滤器、气体过滤器、除尘设备、膜分离设备等,广泛应用于化工、制药、食品、饮料、电子、环保等行业,可以过滤、分离、纯化各种介质,满足不同行业的生产需求。
上游产业:主要为钢材、聚丙烯等原材料行业和泵、阀、滤材、密封件、液压件等通用件制造行业。总体上,行业上游的通用件制造行业竞争充分,产品供给较为充足,对行业企业的正常生产没有形成制约,行业的生产企业对通用件生产商的议价能力相对较强。
下游领域:由于过滤与分离技术是现代各工业领域不可缺少的多学科渗透的边缘学科与综合技术,所涉及下游领域极为广泛,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工业领域和航空、航天等高科技及国防领域,产品延展性高。因此行业对下游单一领域及单个企业的依赖度很小,行业的下游议价能力相对较强。
客户集中在煤机、制冷、风电、军工行业,产品需求受下游发展影响。在制冷及新能源等领域,国内部分中高端过滤产品仍然以进口为主,故万和过滤产品具备国产替代逻辑,有望通过大力推广优质产品不断提升在细分行业的市场占有率。

行业聚焦

“我始终都记得童年时,在高高堆着的玉米芯‘山’上滑下来的画面,这让我对农业和工业有天然的情怀。”在圣泉集团总裁唐地源的身上,始终都保留有企业家的质朴初心。在他的带领下,圣泉集团明确了以“生物质新材料和新能源”和“化学新材料”为双核心的发展方向,坚守实业阵地,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不断向产业链更高处冲锋,创造龙头企业应有的价值。
2004年,唐地源大学毕业后进入圣泉集团工作,从档案管理再到项目管理再到投融资,边学边干,一步一个脚印,一直到2017年接任圣泉集团总裁。从小便与植物秸秆结下不解之缘的他,一心用小秸秆做大文章。
在他的带领下,圣泉集团研发出“圣泉法”生物质精炼一体化技术,解决了农作物秸秆中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难以高效分离这一全球性难题,可利用秸秆生产纤维素制品、糠醛、功能糖、可降解材料、生物航空煤油、生物质树脂炭、生物甲醇等上百种产品,将“生态包袱”变成一笔巨大的“绿色财富”。该技术工艺全球领先,绿色环保、高效节能,已申请专利245项,入选国家发改委《绿色技术推广目录》,将有效解决农村植物秸秆焚烧和随意堆放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同时带动农民就业、增收,对促进乡村振兴,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运用“圣泉法”工艺建设的全球首个百万吨级生物质精炼一体化项目(一期)在黑龙江大庆市全面投产,一个值得期待的生物质资源利用新时代,已大幕拉开。
坚持自主创新,用高新技术产品推动国家高端制造业发展,促进高端材料国产化,是企业对国家的责任,也是唐地源的“家国情怀”。
在唐地源看来,对企业而言,敢于创新、敢于担当的文化是非常重要的,而这样的环境和机制需要企业的领导者一点一点营造出来。“圣泉集团地处济南郊区章丘,人才和视野受到一定局限,我们必须思考的是,如何打破自己的视野,打破自己的所思所想,去为创新服务。”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圣泉发展出“敢想好学”的企业文化,对于那些敢于创新的年轻人给予鼓励和宽容。
  
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创新已经成为圣泉的灵魂。从“神舟”飞船返回舱保温材料、轨道交通用圣泉轻芯钢新材料、芯片光刻胶用电子树脂……圣泉集团用一款款新产品不断打破国外技术垄断,逐步成长为合成树脂材料龙头企业。
图片
  
在唐地源的带领下,圣泉集团打破国外垄断,成为国内最大的PCB基板材料用电子树脂供应商、国内唯一可批量供应TFT光刻胶用酚醛树脂供应商,其提供的电子级酚醛树脂、特种环氧树脂、马来酰亚胺树脂等新型功能型树脂成为5G通讯、芯片制造等新型显示等先进制造工艺的核心材料,成为加速推动我国电子材料国产化进程的强大助力。目前圣泉酚醛树脂总产能达65万吨/年,规模位居世界首位,酚醛树脂和铸造辅助材料均发展成为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
  
“对于圣泉而言,我们就是要不断颠覆自身、重塑产业,为社会创造价值。”唐地源说,圣泉生产的化学材料涉及到几十个细分领域,在每一个细分领域里面,圣泉都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市场地位。“既然占据了资源,我们就应该不断地去突破,不断地为我们的行业、为我们的社会创造龙头企业的价值。”
  
面对前景无限的新材料、新征程,唐地源坚定地说,将凭借实业报国的信念,敢想敢为的气魄,创新不辍的坚守,以圣泉人才推动圣泉事业,做优做强高性能树脂及复合材料主业,走生物质高值化综合利用可持续发展的富民之路,朝着“立百年圣泉,为人类造福”远大前景大步向前,为制造业发展做出圣泉贡献!

以自主创新推动高端材料国产化
不忘初心

来源 : 济南日报

行业聚焦

纤维行业

点一点营造出来。“圣泉集团地处济南郊区章丘,人才和视野受到一定局限,我们必须思考的是,如何打破自己的视野,打破自己的所思所想,去为创新服务。”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圣泉发展出“敢想好学”的企业文化,对于那些敢于创新的年轻人给予鼓励和宽容。  
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创新已经成为圣泉的灵魂。从“神舟”飞船返回舱保温材料、轨道交通用圣泉轻芯钢新材料、芯片光刻胶用电子树脂……圣泉集团用一款款新产品不断打破国外技术垄断,逐步成长为合成树脂材料龙头企业。
在唐地源的带领下,圣泉集团打破国外垄断,成为国内最大的PCB基板材料用电子树脂供应商、国内唯一可批量供应TFT光刻胶用酚醛树脂供应商,其提供的电子级酚醛树脂、特种环氧树脂、马来酰亚胺树脂等新型功能型树脂成为5G通讯、芯片制造等新型显示等先进制造工艺的核心材料,成为加速推动我国电子材料国产化进程的强大助力。目前圣泉酚醛树脂总产能达65万吨/年,规模位居世界首位,酚醛树脂和铸造辅助材料均发展成为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 
“对于圣泉而言,我们就是要不断颠覆自身、重塑产业,为社会创造价值。”唐地源说,圣泉生产的化学材料涉及到几十个细分领域,在每一个细分领域里面,圣泉都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市场地位。“既然占据了资源,我们就应该不断地去突破,不断地为我们的行业、为我们的社会创造龙头企业的价值。
面对前景无限的新材料、新征程,唐地源坚定地说,将凭借实业报国的信念,敢想敢为的气魄,创新不辍的坚守,以圣泉人才推动圣泉事业,做优做强高性能树脂及复合材料主业,走生物质高值化综合利用可持续发展的富民之路,朝着“立百年圣泉,为人类造福”远大前景大步向前,为制造业发展做出圣泉贡献!

纤维行业

行业聚焦

纤维行业

中国碳纤维头盔行业市场规模及未来发展趋势

来源:博研咨询市场调研

中国碳纤维头盔行业市场是一个新兴市场,也是一个非常火爆的市场。近几年来,中国碳纤维头盔行业不断发展壮大,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市场份额也在不断提高。根据市场调研在线网发布的2023-2029年碳纤维头盔市场现状调研分析及发展前景报告分析,2018年中国碳纤维头盔行业市场规模达到238.5亿元,比2017年增长4.4%,2020年中国碳纤维头盔行业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260亿元,比2019年增长6.3%。
随着现在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安全问题,运动安全保护也变得越来越重要,碳纤维头盔的使用越来越多,从而促进了碳纤维头盔行业的发展。另外,随着碳纤维头盔性能的不断提高以及技术的发展,市场需求也不断增加,使得碳纤维头盔行业的市场规模得到了不断的扩大,从而带动了行业的发展。
中国碳纤维头盔行业市场的未来发展趋势也是非常可观的。首先,随着科技发展,碳纤维头盔的性能也可以得到不断改善,从而增加市场的需求。其次,政府也会给予碳纤维头盔行业更多的支持,以促进行业的发展。最后,随着人们对安全保护的不断重视,碳纤维头盔的用量也会不断提高,从而推动行业的发展。
总的来说,中国碳纤维头盔行业的市场规模在近几年中有了一定的增长,未来的发展趋势也是非常可观的,可以预见的是,中国碳纤维头盔行业的市场规模将会有更大的增长,而且碳纤维头盔的使用也将更加普及。

技术前沿

TECHNOLOGY FRONTIER

金刚石半导体是将人造金刚石用作半导体材料的技术和产物。金刚石做为半导体材料具有优于其他半导体材料的出色特性,这里我们简单科普一下金刚石作为半导体所具有的特点,金刚石在禁带宽度、电子迁移度、热传导率等诸多方面远远出色于其他半导体材料。与已经实现商用的碳化硅、氮化镓相比,金刚石具有无与伦比的特性,因此被誉为“终极半导体材料”。

——摘自《金刚石半导体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技术前沿

光伏行业

颗粒硅崛起!

来源:  世纪新能源网

技术路线选择在光伏行业的重要性越发凸显,在整个产业链中的各个环节,都有企业独辟蹊径,积极探索当下主流技术之外的路线。在硅料环节,就有改良西门子法与硅烷流化床法之争。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棒状硅市占率为92.5%,颗粒硅为7.5%。相较2021年数据,棒状硅市占率为95.9%,颗粒硅市占率为4.1%,棒状硅已有了明显提升。
目前,改良西门子法生产棒状硅为行业主流,其工艺成熟且纯度高,相较之下,颗粒硅的生产方法仍在优化,其颗粒硅产量也在逐步上升。
2022年是协鑫科技颗粒硅规模化扩产的元年。公司多晶硅产量为10.47万吨(未包含联营公司6.45万吨),较2021年同期的4.76万吨多晶硅增加120%,其中棒状硅5.91万吨,颗粒硅4.56万吨,分别较2021年同期增长46.1%与537.3%。
公司年报数据显示,协鑫科技颗粒硅有效产能已从2022年初3万吨提升至年末的14万吨,包括徐州基地新增3万吨模块产能、包头基地2万吨产能以及乐山基地6万吨产能已投产。
值得注意,2022年协鑫科技棒状硅产能仍高于颗粒硅。但在公告中,公司明确表示即将退出棒状硅领域,公司称,将有序退出西门子棒状硅生产领域,深化绿色制造,持续推进硅烷流化床法产能万吨级矩阵式建设,实现颗粒硅市占率“翻番”。
既然提到市占率,就需从行业整体看,截至2022年底,全球多晶硅产能约132.3万吨,产量约94.7万吨,我国多晶硅产量为82.7万吨,净进口量约8.5万吨,而总需求量约103.3万吨。因此,2022年中国多晶硅市场供不应求,同时,行业利润也最大化的流入了硅料环节。
处于产业上游的通威、协鑫科技、新特能源、大全能源2022年硅料分别出货20万吨、9.39万吨、10.67万吨、13.29万吨。在市场需求以及利润趋势下,以上公司还有多个扩产项目在募投阶段或在建阶段,如大全内蒙基地一期10万吨项目将于二季度建成达产,届时大全能源产能将跃升至20.5万吨;新特能源也将加快准东20万吨多晶硅项目一期10万吨建设,预计公司2023年多晶硅产量将达到23万吨-24万吨;通威今年年底产能将达到35万吨。东吴证券预计2023年行业供应140-150万吨硅料,有分析认为市场对于硅料产能过剩的担忧相对较小。
在全行业扩产的背景下,协鑫颗粒硅的扩产顺应行业大趋势,满足市场需求,但要想达成市占率“翻番”的目标,不只需要产能跟上,关键还要看产品质量与生产成本。
在颗粒硅纯度上,协鑫科技在年报中指出从2022年第一季度的颗粒硅总金属杂质含量半数超8ppbw,到第四季度,颗粒硅杂质含量小于3ppbw的占比已达80%+,目前已进一步提升至96%。
其中,总金属含量≦1ppbw产品比例已超75%。据客户反馈及公司实际使用情况,总金属含量<1ppbw产品比例已超过75%完全满足N型硅片生产要求。
而在成本问题上,硅料行业平均生产成本现在约6万元/吨,第一梯队可以做到约5.2万-5.4万元/吨,根据披露通威硅料平均生产成本不到4万元/吨,同期,特变电工多晶硅平均生产成本约5.5万元/吨,大全能源硅料2022年前三季度平均生产成本为5.86万元/吨。
针对这一数据,有媒体推算,2022年协鑫科技的颗粒硅均价约22.85万元/吨,毛利约18.31万元/吨(含副产颗粒硅利润),成本大概是4.54万元/吨。企业具备成本优势。
同时根据协鑫科技同价销售策略,公司2022年上半年颗粒硅产品毛利率比棒状硅高15个百分点以上,颗粒硅生产成本明显低于棒状硅。针对这一点,在年报中协鑫科技也明确表示,集团有序退出高生产成本的西门子棒状硅生产领域,将有限的产能转移至高毛利的颗粒硅,务求以有限的产能最大化集团利润。
叠加产能放量、成本降低及品质提升,2022年,协鑫科技前五大客户采购量都有在成倍数增长,伴随第四季度下游需求上涨,颗粒硅采购增速明显扩大。

技术前沿

光伏行业

设,预计公司2023年多晶硅产量将达到23万吨-24万吨;通威今年年底产能将达到35万吨。东吴证券预计2023年行业供应140-150万吨硅料,有分析认为市场对于硅料产能过剩的担忧相对较小。
在全行业扩产的背景下,协鑫颗粒硅的扩产顺应行业大趋势,满足市场需求,但要想达成市占率“翻番”的目标,不只需要产能跟上,关键还要看产品质量与生产成本。
在颗粒硅纯度上,协鑫科技在年报中指出从2022年第一季度的颗粒硅总金属杂质含量半数超8ppbw,到第四季度,颗粒硅杂质含量小于3ppbw的占比已达80%+,目前已进一步提升至96%。
其中,总金属含量≦1ppbw产品比例已超75%。据客户反馈及公司实际使用情况,总金属含量<1ppbw产品比例已超过75%完全满足N型硅片生产要求。
而在成本问题上,硅料行业平均生产成本现在约6万元/吨,第一梯队可以做到约5.2万-5.4万元/吨,根据披露通威硅料平均生产成本不到4万元/吨,同期,特变电工多晶硅平均生产成本约5.5万元/吨,大全能源硅料2022年前三季度平均生产成本为5.86万元/吨。
针对这一数据,有媒体推算,2022年协鑫科技的颗粒硅均价约22.85万元/吨,毛利约18.31万元/吨(含副产颗粒硅利润),成本大概是4.54万元/吨。企业具备成本优势。
同时根据协鑫科技同价销售策略,公司2022年上半年颗粒硅产品毛利率比棒状硅高15个百分点以上,颗粒硅生产成本明显低于棒状硅。针对这一点,在年报中协鑫科技也明确表示,集团有序退出高生产成本的西门子棒状硅生产领域,将有限的产能转移至高毛利的颗粒硅,务求以有限的产能最大化集团利润。
叠加产能放量、成本降低及品质提升,2022年,协鑫科技前五大客户采购量都有在成倍数增长,伴随第四季度下游需求上涨,颗粒硅采购增速明显扩大。
但颗粒硅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更容易吸附产生表面污染;运输过程中容易相互摩擦形成硅粉,不利于后续投入生产;表面存在氢键,熔化时产生氢气易引起跳料等。目前颗粒硅多作为降低成本的辅料,与棒状硅掺杂使用,根据协鑫科技数据,掺杂比例一般在30%以下,在连续拉制过程中如果掺杂比例过高,可能会影响产品质量。但在降本的趋势下,掺杂比例是否会有所提升,颗粒硅在N型硅片中的使用数据如何?在协鑫科技全力押注下,颗粒硅的市场走向值得拭目以待。

技术前沿

光伏行业

4月27日,山东省能源局发文表示,近日国华HG14海上光伏1000兆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会由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组织在济南召开。这是山东省首批桩基固定式海上光伏项目完成竞争配置以来,海上光伏开发建设迎来的又一重要节点,齐鲁大地光伏发展正在由陆到海阔步前进。
海上光伏是指在海面上建立的光伏电站,是光伏发电的一种新型利用方式,与陆上光伏最大的不同在于,海上光伏将发电站从陆地搬到了海上,具有不占用陆地稀缺土地资源、易与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等其他产业相结合等特点。相较陆上光伏,海面开阔没有遮挡物,日照时间较长,太阳能资源具有被更充分利用的潜力。
“山东位于中国东部偏北,黄河下游,大陆海岸线全长3300多公里,约占中国海岸线总长度六分之一,发展海上光伏的优势得天独厚。”省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处负责人介绍,“十四五”期间,山东按照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示范先行、分步实施总思路,统筹推进海上光伏规模化、集约化、协同化发展,聚力打造技术先进、生态友好、智慧融合的“环渤海、沿黄海”双千万千瓦级海上光伏基地,助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环渤海”千万千瓦级海上光伏基地,布局海上光伏场址31个,总装机规模1930万千瓦。其中,光伏场址20个,装机规模1410万千瓦;“风光同场”场址11个,装机规模520万千瓦。“沿黄海”千万千瓦级海上光伏基地,布局海上光伏场址26个,总装机规模2270万千瓦。其中,光伏场址9个,装机规模950万千瓦;“风光同场”场址17个,装机规模1320万千瓦。
作为首批桩基固定式海上光伏项目,国华HG14海上光伏项目由山东国华时代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装机容量1000兆瓦,总投资约79.7亿元,位于东营垦利区,场址水深1—4米、中心离岸距离8公里,拟选用550瓦单晶硅光伏组件,组件数量总计236.6万块,配套建设220千伏升压站一座,采用分块发电、集中并网方案。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可发电16.52亿千瓦时,可满足约55万户家庭1年的用电需求,替代标煤约50.38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34.47万吨。
  
目前,海上光伏在全国乃至全球规模化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工程设计、施工、运维等方面均缺乏行业标准,无成功经验可借鉴,项目推进难度远远大于预期,且海上光伏受复杂海洋环境影响,抗波浪、抗海冰、抗寒潮、抗盐雾等关键技术亟待突破。国华HG14海上光伏项目可研报告评审会期间,与会专家围绕项目工程技术、施工、运维、降本增效等方面进行充分研讨、献计献策,必将为该项目后续开发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同时也将对全省首批桩基固定式海上光伏乃至国内海上光伏项目商业化与规模化进程起到重大助推作用。
  
下一步,山东将以本次评审会召开为契机,重点推进海上光伏基础性、前瞻性关键技术创新,加快推进国华东营HG14、中广核烟台招远HG30、山东发展投威海文登HG32等首批桩基固定式项目各项工作,力争全年开工150万千瓦。同时,积极探索“海上光伏+”综合利用,推动海上光伏、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等融合发展。

全球最大海上光伏项目可研启动

来源:亚化咨询 光伏前沿

技术前沿

光伏行业

作为首批桩基固定式海上光伏项目,国华HG14海上光伏项目由山东国华时代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装机容量1000兆瓦,总投资约79.7亿元,位于东营垦利区,场址水深1—4米、中心离岸距离8公里,拟选用550瓦单晶硅光伏组件,组件数量总计236.6万块,配套建设220千伏升压站一座,采用分块发电、集中并网方案。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可发电16.52亿千瓦时,可满足约55万户家庭1年的用电需求,替代标煤约50.38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34.47万吨。
目前,海上光伏在全国乃至全球规模化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工程设计、施工、运维等方面均缺乏行业标准,无成功经验可借鉴,项目推进难度远远大于预期,且海上光伏受复杂海洋环境影响,抗波浪、抗海冰、抗寒潮、抗盐雾等关键技术亟待突破。国华HG14海上光伏项目可研报告评审会期间,与会专家围绕项目工程技术、施工、运维、降本增效等方面进行充分研讨、献计献策,必将为该项目后续开发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同时也将对全省首批桩基固定式海上光伏乃至国内海上光伏项目商业化与规模化进程起到重大助推作用。
下一步,山东将以本次评审会召开为契机,重点推进海上光伏基础性、前瞻性关键技术创新,加快推进国华东营HG14、中广核烟台招远HG30、山东发展投威海文登HG32等首批桩基固定式项目各项工作,力争全年开工150万千瓦。同时,积极探索“海上光伏+”综合利用,推动海上光伏、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等融合发展。

▲     国华HG14海上光伏陆上集控中心效果图

技术前沿

光伏行业

2023年5月4日,中山大学材料学院高平奇教授团队联合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隆基)在Nat. Energy杂志发表文章,报道了由隆基研发团队制造的转换效率高达26.81%的晶体硅异质结太阳电池研究。
隆基绿能26.81%的电池效率是目前“世界太阳能之父”、新南威尔士大学教授马丁·格林于11月19日通过视频宣布,隆基绿能该26.81%的电池效率是目前全球硅太阳能电池效率的最高纪录,不分技术路线。这是继2017年日本公司创造单结晶硅电池效率纪录26.7%以来,时隔五年诞生的最新世界纪录,也是光伏史上第一次由中国太阳能科技企业创造的硅电池效率世界纪录。
关键突破:隆基研究团队使用p-型纳米晶硅薄膜接触层替代传统的p-型非晶硅接触层。虽然这一改进在理论上的可行性比较容易理解,但成功地导入高效异质结电池,并创造出转换效率的世界纪录,却是绝无仅有的。核心技术中包含了对这一膜层的结构因子和掺杂效率方面的突破。
巨大提升:与任何其他类型的由晶体硅制成的太阳电池相比,采用新型空穴接触层能够使电池具有更优的载流子电学传输特性,并最终实现更高的光电转换效率。隆基的研究人员在标准工业级硅片上开发了这项新技术,使该技术几乎立即适用于太阳电池板的生产。与以前的技术相比,电池性能的提高非常显著,转换效率有了1.5%的绝对飞跃。隆基中央研究院徐希翔博士说:“这是迄今为止所有晶体硅太阳电池结构中性能最好的,且对应着占全球光伏市场超过95%以上份额的产品”。
物理机制:经过对空穴接触层中的载流子传输通道进行细致研究,发现新型p-型纳米晶硅接触层具有更低的激活能,有利于优化空穴传输的界面势垒并帮助激发更具效率的带间隧穿,因此呈现出更低的接触电阻。随着晶体硅异质结太阳电池的表面钝化水平越来越高,表面复合将逐渐退居到次要地位,而晶体硅本身的俄歇复合过程将逐渐发挥主导作用,此时二极管的理想因子可以小于1,接触电阻的优化将带动填充因子指标的快速提升,进而推动太阳电池综合光电转换性能取得突破。材料学院高平奇教授说:“对具备低激活能的硅基空穴接触层的研究是非常及时和极其重要的,我们的工作代表着在探索空穴接触的电性能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有利于提升异质结、杂化电池和其它类型的硅基太阳电池的性能”。

26.81%!创造晶体硅太阳电池世界最高效率

来源:中山大学材料学院

技术前沿

光伏行业

物理机制:经过对空穴接触层中的载流子传输通道进行细致研究,发现新型p-型纳米晶硅接触层具有更低的激活能,有利于优化空穴传输的界面势垒并帮助激发更具效率的带间隧穿,因此呈现出更低的接触电阻。随着晶体硅异质结太阳电池的表面钝化水平越来越高,表面复合将逐渐退居到次要地位,而晶体硅本身的俄歇复合过程将逐渐发挥主导作用,此时二极管的理想因子可以小于1,接触电阻的优化将带动填充因子指标的快速提升,进而推动太阳电池综合光电转换性能取得突破。材料学院高平奇教授说:“对具备低激活能的硅基空穴接触层的研究是非常及时和极其重要的,我们的工作代表着在探索空穴接触的电性能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有利于提升异质结、杂化电池和其它类型的硅基太阳电池的性能”。

技术前沿

光伏行业

技术前沿

光伏行业

技术前沿

光伏行业

最近,德国弗里茨·哈伯研究所,柏林技术学院以及维尔茨堡大学的科学家发现了光子的激子裂变机制,这是一种新的光电转换机理,将具有激子裂变特性的五苯基等材料应用于硅太阳能电池中,可能会使光电转换效率提高约1/3。
这项研究结果,已经在《自然》期刊上刊登。

超30%!光伏转换效率有望革命性提升

来源:光伏荟

这项发现为光电转换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在现有的Si基太阳电池中,一个光子仅能被一个电子激励,若能通过激子分裂来提升其光伏转化效率,将会极大地推动整个光伏行业的发展。
据该科学团队介绍,在不久的将来,新一代的以激子分裂为基础的太阳电池,将会逐渐替代常规的硅基太阳电池,并在光电转换方面占据主导地位。
“这一研究结果表明,激子分裂可能是硅太阳电池性能改善的一种有效机制。这项发现对我们开发高效、低成本的硅太阳电池至关重要。”德国波恩大学化学系副教授、该论文的合作者之一、波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博士后研究员马蒂亚斯·施密特说。
虽然在此基础上揭示了激子分裂机理,但该机理在光电器件中的应用还存在诸多问题。
例如如何将五苯这样的激子裂变材料加入到硅太阳电池中,如何提高硅太阳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如何降低硅太阳电池的成本等,这些都需要科研工作者去探索。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科学家们还没有开发出具有这种特性的激子裂变材料。目前的激子分裂材料只能与硅太阳电池中的硅相结合。如果能够开发出具有激子裂变特性的其他材料,那么有望让这种新型光伏电池在光电转换效率方面得到大幅提升。

技术前沿

光伏行业

太空用电自由!中国空间站装上4个“巨型翅膀”

随着梦天实验舱的成功发射、对接,中国空间站实现三舱合体,核心舱天和、问天实验舱及梦天实验舱将实现“T”字基本构型组合体。
中国空间站重量总计90吨左右,未来还会有6名航天员同时工作、生活的需要,因此对电力的要求很高,为了实现太空中的用电自由,这次的梦天实验舱也搭载了问天实验舱同款的太阳能发电装置。
据介绍,这个就是两个实验舱的柔性太阳翼,每个实验舱都有2副,空间站总计有4副“巨型翅膀”,因为它展开会面积高达138平方米,发电功率可达13.5千瓦,每天可以发电1000度。
据航天科技集团介绍,梦天实验舱作为天宫空间站第三个20吨级大型舱段,是我国空间站“T”字构型组合体的最后一个部分。
该舱段聚焦高价值的在轨科研,将与空间站其他两舱实现控制、能源、信息、环境等功能的并网管理,共同支持空间站开展更大规模的空间研究实验和新技术试验,是天宫空间站得以实现空间科学实验工作的关键核心载体。

来源:快科技

技术前沿

光伏行业

首次突破30%!
曜能钙钛矿叠层大面积效率破纪录

来源:曜能科技

时隔三个月,曜能科技25cm²大面积钙钛矿/晶硅两电极叠层电池效率再获突破,经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认证,电池稳态转换效率达到30.83%,较今年2月认证的29.57%又提升了1.26%,再次刷新了大面积叠层电池效率的最高认证记录,率先进入30%+时代,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近年来,钙钛矿叠层电池技术方向备受业内关注,其中钙钛矿/晶硅两电极叠层的技术方向不断更新突破性进展,小面积实验室效率纪录迅速攀高。目前小面积实验室效率最新世界纪录为KAUST公布的33.2%,距去年7月EPFL公布第一个突破30%的效率记录,只用了十个月时间。小面积器件效率展现了该技术路线效率的潜力水平,而大面积器件尺寸更贴近工业级产品标准,同时大面积器件的工艺方法和加工难度相比小面积器件有很大跨度,需要更多的从工程角度解决产品问题,因此更受产业界关注。
本次曜能科技认证的25cm²大面积叠层电池效率记录,展现了团队在钙钛矿/晶硅两电极叠层技术方向的实力和公司的持续领先优势。2023年年初,曜能科技在北京顺义落成2MW中试基地,并已开始进行M6-G12工业级规格电池的产业化工艺开发,计划在年内完成工业级产品定型,并于2024年开展国内首条百兆瓦级量产中试产线的建设,专注钙钛矿/晶硅两电极叠层电池及组件的技术研发,不断突破自我,为光伏行业技术跃迁和中国光伏产业的持续领先贡献科技力量!

技术前沿

光伏行业

近日,通威210-66异质结双玻组件经第三方测试机构TUV南德测试,正面功率达728.4W,这是2023年通威异质结双玻组件第二次创造公司组件功率纪录,上一次创造纪录是今年1月功率达720.7W。异质结技术是通威下一代技术研发方向,也是通威践行持续技术引领的重要方向,如此高频次创造公司组件功率纪录,展现了通威超强的自主研发能力。

728.4W!通威THC组件功率创造新纪录

来源:通威集团光伏技术部

目前通威已在成都建立了TOPCon、THC、TBC电池研发中试线、钙钛矿电池研发实验室、电池表征实验室、先进组件中试线、可靠性实验室等研发设施。TOPCon方面,通威自主研发的“TNC”技术荣获“2022年度N型光伏组件技术突破奖”,建成行业首条自主研发PECVD电池线,TNC电池中试线效率达25.8%(目前M10最高的产业化效率)。THC方面,今年3月通威国内首条GW级THC生产线量产化电池效率刷新了世界纪录,达26.18%(ISFH认证)。不断涌现的新技术和新纪录,充分展示通威技术的蓬勃生命力,同时也是通威产品持续引领和创新发展模式的原动力。

技术前沿

储能行业

传艺科技:钠离子电池已实现订单和销售收入

来源:  钠电材料

2023年,随着宁德时代宣布第一代钠离子电池落地奇瑞车型,国内钠电池产业化发展进一步加速。
宁德时代近日表示,公司正致力推进钠离子电池在2023年实现产业化,将首发奇瑞车型。
近期同样备受市场关注的,还有去年重金进军钠离子电池领域的传艺科技。
4月21日有投资者向传艺科技提问,有资讯报道上海乐普钠电已经开始和上海金安区合作钠离子储能项目,请问贵司的进度如何?是否有储能项目开始规划了?
对此,传艺科技4月25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钠离子电池产品市场拓展情况良好,一期4.5GWh项目已于2023年3月底投入使用,目前处于产能爬坡阶段。公司钠离子电池已实现订单和销售收入,大规模效益释放尚待产能规模的进一步释放。
钠离子电池凭借安全性高、规模化后成本较低、低温性能优异等特点,在电化学储能和低速电动车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据高工产业研究院日前发布的数据,近半钠离子电池企业即将量产,今年钠电池产业将实现GW级出货。
此外,在技术储备和同业比较的优势方面,传艺科技表示,在钠离子电池等二次电池方面具有多年丰富研发、生产和管理实践经验的项目团队,专攻领域涵盖电芯、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等多个方面。同时,公司累计已获得与钠离子电池相关的多项授权专利,完善的技术布局和人才储备对公司在钠离子电池领域持续保持竞争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前沿

储能行业

航微能源:静默式储能一体机正式推出

来源: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静音型模块化 PCS 是航微能源长期不懈坚持自主研发基础上,为用户侧及台区侧储能量身定制的超低噪音(低于45分贝)、超高效率(最大效率99.1%)、超多功能(支持并离网、不平衡负载、单相功率补偿、VSG 等)、超宽输入电压(直流输入电压600V~900V)储能双向逆变器,为集成商客户提供了多场景应用解决方案。
静默式储能一体机是基于静音型模块化PCS,打造的一款可满足居民区噪音扰民标准(夜间不高于50分贝)的高安全性、高可靠性、高效率的储能系统。相对于传统方案,该产品噪音降低20~30分贝,效率提升2%以上。高效率储能系统通过峰谷套利实现用户最佳投资收益,同时兼具削峰填谷、动态增容、应急电源等功能。
目前,航微能源已陆续推出MW 级“绿储”系列、100 kW 级“静储”系列、10 kW 级“微储”系列、“熊猫”户储系列。
四川航电微能源有限公司是长虹控股集团旗下进军储能的领军企业,长期深耕数字能源技术,广泛服务于电力、交通、军工等用户。公司是以研发驱动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及高新技术企业,在电力电子及储能领域已申请核心专利 118 项,核心产品通过了国家“绿色技术”及“首台套”认定。公司目前拥有8000平米自建生产基地以及在建中95000平米的工业园区,占地34.75亩,预计年产值50亿元。
航微能源自主创新研发的大功率特种电源、PCS、电池 Pack、BMS、EMS、储能系统及直流微电网系统,已广泛应用于高安全性(机场)、高可靠性(军工)、高经济性(工商业用户)、高寒(-35℃)、高海拔(4700米)等场景。

技术前沿

储能行业

IBC电池(interdigitated back contact)中文名称为交叉指式背接触电池。IBC电池正面无金属栅线,发射极和背场以及对应的正负金属电极呈叉指状集成在电池的背面,这种独特结构避免了金属栅线电极对光线的遮挡,结合前背表面均采用金字塔结构和抗反射层,最大程度地利用入射光,相较于PERC等其他技术路线的电池减少了更多的光学损失,具有更高的短路电流,有效提高IBC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电池前表面收集的载流子要穿过衬底远距离扩散至背面电极,故IBC电池一般采用少子寿命更高的N型单晶硅衬底。

IBC光伏电池产业转型需要TBC+HBC技术路径

来源:集邦能源网

01 IBC光伏电池概况

技术前沿

储能行业

IBC光伏电池具有较多优点:第一,与传统太阳电池相比,IBC太阳电池的短路电流密度可提高 5%~8%;第二,电池的正负电极均位于电池背面,可最大限度优化电极栅线,从而降低串联电阻,提高电池效率;第三,正面无金属栅线设计的考虑,可最优化地设计表面钝化及减反结构,从而改善电池性能;第四,正面无栅线,可与组件封装技术相结合,制备出外观好看且适用于光伏建筑一体化(building integrated PV,BIPV)的组件产品,未来应用前景较广。

02 IBC电池技术发展历程

IBC核心技术在于如何在电池背面制备出质量较好、成叉指状间隔排列的p区和n区。通过在电池背面印刷一层含硼的叉指状扩散掩膜层,掩膜层上的硼经扩散后进入N型衬底形成p+区,而未印刷掩膜层的区域,经磷扩散后形成n+区。IBC 电池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技术探索期、初步产业化期、研发热潮期和技术分支化期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5-1996年,IBC技术概念被提出,进入技术探索期;第二阶段1997-2010年,技术领导者SunPower开启IBC电池初步产业化;第三阶段2011-2016年,更多厂商机构步入IBC技术研发;第四阶段2017年-至今,IBC技术形成三大分支化路线。

技术前沿

储能行业

在产业化道路上,IBC光伏电池面临四点挑战。第一,对基体材料要求较高,需要较高的少子寿命;第二,IBC电池对前表面的钝化要求较高。若前表面钝化效果不理想,光生载流子在未到达背面PN结区之前,已被复合掉,将会大幅降低电池转换效率;第三,工艺过程复杂。背面指交叉状的P区和N区在制作过程中,需要多次的掩膜和光刻技术,为了防止漏电,P区和N区之间的间隙也需非常精准,增加了工艺难度;第四,IBC复杂的工艺步骤使其制作成本远高于传统晶体硅电池。2021年,PERC单晶电池平均转换效率已到23.1%,TOPCon电池和HJT电池平均转换效率分别达到24.0%和24.2%,经典IBC电池获取的效率溢价,难以覆盖其成本溢价,故经典IBC工艺路线竞争力逐渐衰弱。在此背景下,IBC电池慢慢成为了一种平台型电池技术,厂商在该技术上结合TOPCon和HJT的特点,IBC电池逐渐形成了三大工艺路线。一是以SunPower为代表的经典IBC电池工艺;二是以ISFH为代表的POLO-IBC电池工艺,由于POLO-IBC工艺复杂,低成本的同源技术TBC电池工艺(TOPCon-IBC)更具优势;三是以Kaneka为代表的HBC电池工艺(IBC-SHJ)。

03 IBC光伏电池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技术前沿

储能行业

HBC工艺即在硅片表面采用本征非晶硅进行钝化,在背面分别采用N型和P型的非晶硅薄膜形成异质结,该结构充分利用了非晶硅优越的表面钝化性能,并结合了IBC结构没有金属遮挡的优点,有效提升电池转换效率。IBC与非晶硅钝化技术的结合是未来IBC电池效率提升的方向之一。将TOPCon钝化接触技术与IBC相结合,即是TBC电池,又名POLO-IBC电池。多晶硅氧化物(POLO层)选择钝化接触技术是通过生长SiO2和沉积本征多晶硅,采用高温退火方式使正背面SiO2钝化薄层形成局部微孔,通过微孔和隧穿特性实现电流的导通。因此,将POLO技术用于正面无遮挡的IBC太阳电池,能在不损失电流的基础上提高钝化效果和开路电压,获得更高的光电转换效率。从转换效率来看,TBC技术和HBC技术均优于经典IBC技术。根据普乐科技,经典IBC的量产效率在23.5%-24%之间,TBC在24.5%-25.5%之间,HBC在25%-26.5%之间,实验室中的效率分别能够达到25.2%,26.1%,26.63%。TBC技术和HBC技术在转换效率层面优于经典IBC技术。从产业化进度上来看,短期内TBC电池路线发展前景更广。目前,TBC和HBC电池技术路线均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产业化进程的推进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TOPCon的工艺路线相比HJT的工艺路线更加成熟,成本更低,TBC产线又与TOPCon产线部分兼容,故TBC技术成为短期内极具性价比的IBC电池进化方向。HBC电池仍需克服诸多挑战,除了TCO靶材和低温银浆的高成本外,还需解决IBC技术严格的电极隔离、制程复杂及工艺窗口窄等问题。
经过梳理分析:IBC电池正面无金属栅线,发射极和背场及对应的正负金属电极呈叉指状集成在电池背面,该结构最大程度减少了光学损失。从转换效率来看,传统IBC电池的效率并没有与TOPCon和 HJT电池拉开差距,而IBC电池技术作为一种平台型技术,叠加TOPCon/HJT电池技术,即TBC/HBC电池,量产效率分别为24.5%~25.5%/25%~26.5%。从成本来看,IBC电池目前成本高,精简工艺步骤,降低制造成本是降本核心。

技术前沿

储能行业

负极材料被行业认为是制约钠电池产业化的关键环节。
硬碳作为现阶段钠电负极的主流材料,其制备仍面临诸多挑战。硬碳原料一般以椰壳、秸秆、木屑、动物组织等生物质路线为主,一致性较差;此外,硬碳的生产工艺适配性差,不同原材料需要不同的工艺适配。
更进一步,涂布作为电池制造的前段工序,负极材料的涂布工艺影响着钠电池的量产及性能呈现。具体来看,钠电负极涂布的难点主要表现为涂布不均匀、表面凹坑、干燥非常难、干燥不均、开裂、打皱、卷边、附着力差等。
4月24日,在2023高工钠电产业峰会上,中集海中技术总经理邓明能发表主题演讲。邓明能表示,钠离子电池产业化痛点很多,从实验室的试产到量产还有一段路要走,其中最崎岖、最痛的点之一是负极涂布,尤其是负极涂布的干燥。
钠电池负极目前使用较多的是硬碳,其层间距大,孔隙多,涂布干燥非常难。锂电池负极涂布所遇到的所有问题在钠电池都进一步地放大,如干燥不均等。
从涂布技术角度出发,中集海中对涂布技术一直不断迭代,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高精密涂。2011年,中集海中首创全伺服张力控制系统,引入DDR马达牵引,COV≤0.5;2012年首创无背辊涂布技术,实现单层双面同时涂布;2015年,独创射流岛屿垫片技术,COV≤0.3;2016年,独创圆跳动≤0.5μm高精度涂辊技术,COV≤0.2。
二是高品质的干燥。2012年,中集海中首创全悬浮烘箱,单层双面同时涂布成功量产;2014年独创定量蒸发技术,涂布速度与烘箱长度比≥1.25;2016年,独创场效应加热技术和纵向平行风场技术,宽幅高速自平衡,干燥均匀、附着力强、无打皱、无开裂、无卷边。
钠电未来从1到GWh再到TWh的量产,必须考虑效率、良率等综合成本的问题。对此,邓明能表示场效应加热和单层双面同时涂布方案可有效赋能钠电大规模量产。
邓明能指出,单层单面涂布方式下,空气加热的横向积分风场会造成十分严重的卷边、干燥不均、打皱、开裂、脱碳等问题。而中集海中的单层双面同时涂布方案,采用了纵向平行风场的场效应加热,可以保障A、B面同时涂布,同时干燥,且干燥均匀,无开裂、无打皱、无卷边、附着力强。
不仅如此,中集海中纵向平行风场技术,采用外吹式压力场结构,风吹到极片后会在极片的走带方向形成压力场,但在极片宽度方向不会发生相互干涉或影响,能够很好的自适应极片宽度、涂布速度或重量的变化,干燥效率高,免调节。
对此,高工储能认为,钠电量产可以摸着锂电量产的石头过河,同时也要基于钠电产线的特性去逐一击破各中细节难点。
钠离子电池将随着商业化落地的全面铺开实现规模化量产,中集海中将通过场效应加热+纵向平行风场干燥的新型双面同时涂布方案,负极不添加碳酸乙烯酯(EC),风嘴不用贴胶带,解决钠电涂布品质痛点,同时降低其制造成本,环保安全。
纵观中集海中的发展历程,专注锂电设备研发22年,曾其多极耳模切机助力方形铝壳动力电池从0到1;全伺服张力控制挤压涂布机助力锂电产业从1迈向TWh时代。未来,钠电池大规模量产征途上,离不开具有大量锂电设备研发技术沉淀的设备企业的支持与助力。

双面同时涂布方案赋能钠电量产

来源:高工锂电

技术前沿

产;2014年独创定量蒸发技术,涂布速度与烘箱长度比≥1.25;2016年,独创场效应加热技术和纵向平行风场技术,宽幅高速自平衡,干燥均匀、附着力强、无打皱、无开裂、无卷边。
钠电未来从1到GWh再到TWh的量产,必须考虑效率、良率等综合成本的问题。对此,邓明能表示场效应加热和单层双面同时涂布方案可有效赋能钠电大规模量产。
邓明能指出,单层单面涂布方式下,空气加热的横向积分风场会造成十分严重的卷边、干燥不均、打皱、开裂、脱碳等问题。而中集海中的单层双面同时涂布方案,采用了纵向平行风场的场效应加热,可以保障A、B面同时涂布,同时干燥,且干燥均匀,无开裂、无打皱、无卷边、附着力强。
不仅如此,中集海中纵向平行风场技术,采用外吹式压力场结构,风吹到极片后会在极片的走带方向形成压力场,但在极片宽度方向不会发生相互干涉或影响,能够很好的自适应极片宽度、涂布速度或重量的变化,干燥效率高,免调节。
对此,高工储能认为,钠电量产可以摸着锂电量产的石头过河,同时也要基于钠电产线的特性去逐一击破各中细节难点。
钠离子电池将随着商业化落地的全面铺开实现规模化量产,中集海中将通过场效应加热+纵向平行风场干燥的新型双面同时涂布方案,负极不添加碳酸乙烯酯(EC),风嘴不用贴胶带,解决钠电涂布品质痛点,同时降低其制造成本,环保安全。
纵观中集海中的发展历程,专注锂电设备研发22年,曾其多极耳模切机助力方形铝壳动力电池从0到1;全伺服张力控制挤压涂布机助力锂电产业从1迈向TWh时代。未来,钠电池大规模量产征途上,离不开具有大量锂电设备研发技术沉淀的设备企业的支持与助力。

储能行业

技术前沿

储能行业

贝特瑞发布钠离子电池硬炭负极材料

来源:钠电材料

5月16日,全球新能源电池材料龙头企业贝特瑞在深圳发布钠离子电池硬炭负极材料——探钠350及钠电正极材料贝钠-O3B。贝特瑞中央研究院李子坤博士在发布会上介绍,“探钠350”材料比容量可达350mAh/g,首次充放电效率达90%,贝钠-O3B材料比容量可达145mAh/g,压实密度大于3.4g/cc,将大幅提高钠电池的容量及循环寿命,并显著提高充电效率及极低温性能。 
贝特瑞称,搭载贝特瑞钠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的电池电芯单体能量密度达到160Wh/kg,是铅酸电池的4倍,超长循环3000周,是铅酸电池的6倍,实现5分钟极致快充,并在-40°C的极端低温环境下,仍可以正常使用。
2022年8月,贝特瑞在全新升级的中央研究院曾展示其对标一流电芯企业,升级建设整套全新半自动化示范电芯测评生产线。该电芯测试线具备锂电、钠电、固态电池制备能力和干法电极制作技术,可为钠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组合应用和电芯开发提供一站式全套解决方案。从材料研发到终端应用测试,贝特瑞为下游应用做到了全流程研发保障,对钠电产业化加速应用也将起推动作用。
2000年成立的贝特瑞,一直深耕于新能源材料领域,曾推出国内第一款高容量锂电负极材料818,并在全球率先实现硅基负极材料产业化,目前其负极材料市场占有率已经连续10年保持全球第一。持续领先的背后是贝特瑞面向客户进行持续的技术创新,通过对碳材料的极致探索,为电池企业及终端提供落地应用的材料解决方案。根据年报数据,2022年贝特瑞研发费用投入超过12.63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92%。据悉,贝特瑞还在积极布局下一代电池材料前沿方向。

技术前沿

储能行业

燃料电池的可回收性和可持续性方面获进展

来源: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燃料电池是直接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具有环境污染小、发电效率高等优势。以氢为燃料的燃料电池无碳排放,对从源头上控碳、减碳起到重要作用。近年来,燃料电池的产业化进程飞速发展。然而,关于废弃燃料电池回收的研究处于较为匮乏的阶段。为完全回收燃料电池中的贵金属催化剂和离聚物,膜电极需要经过破碎并使用溶液将相应的材料分离。在该过程中,气体扩散层参与膜电极的回收,使得在电池中老化速度慢的气体扩散层不能重复使用,并会在回收贵金属和离聚物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各类消耗如溶剂等。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周小春团队制备了由碳纳米管互穿网络构成的独立式微孔层。与传统的微孔层相比,这种独立式微孔层直接成型而不需要涂敷在气体扩散层的大孔基底(一般为碳纸)上。互穿网络结构为这种独立式微孔层提供了高强度、高透气性、高导电性和高平整度等优异的物理性质,因此该独立式微孔层表现出优异的电池性能(峰值功率达1.35 W cm-2)并能大幅促进燃料电池的可持续性。该微孔层适用于碳纸基底,并可适用于各种碳基和金属基的多孔材料(峰值功率基本高于1 W cm-2),为高可回收型基底层提供了可靠的微孔层制备方案。该微孔层降低了催化层和气体扩散层以及微孔层和基底层的结合,使得燃料电池的气体扩散层能够在膜电极寿命到期后重复利用,将气体扩散层的寿命延长至138倍(峰值功率衰减8.2%)。使用该独立式微孔层组装的膜电极在回收过程中,气体扩散层(除阴极微孔层)不需要参与贵金属催化剂和离聚物的回收,因而回收中的各种消耗减少(大于90%)。 
相关研究成果以A Recyclable Standalone Microporous Layer with Interpenetrating Network for Sustainable Fuel Cells为题,发表在《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上。研究工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与苏州市碳达峰碳中和科技支撑重点专项等的支持。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周小春团队制备了由碳纳米管互穿网络构成的独立式微孔层。与传统的微孔层相比,这种独立式微孔层直接成型而不需要涂敷在气体扩散层的大孔基底(一般为碳纸)上。互穿网络结构为这种独立式微孔层提供了高强度、高透气性、高导电性和高平整度等优异的物理性质,因此该独立式微孔层表现出优异的电池性能(峰值功率达1.35 W/cm2)并能大幅促进燃料电池的可持续性。该微孔层适用于碳纸基底,并可适用于各种碳基和金属基的多孔材料(峰值功率基本高于1 W/cm2),为高可回收型基底层提供了可靠的微孔层制备方案。该微孔层降低了催化层和气体扩散层以及微孔层和基底层的结合,使得燃料电池的气体扩散层能够在膜电极寿命到期后重复利用,将气体扩散层的寿命延长至138倍(峰值功率衰减8.2%)。使用该独立式微孔层组装的膜电极在回收过程中,气体扩散层(除阴极微孔层)不需要参与贵金属催化剂和离聚物的回收,因而回收中的各种消耗减少(大于90%)。 
相关研究成果以A Recyclable Standalone Microporous Layer with Interpenetrating Network for Sustainable Fuel Cells为题,发表在《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上。研究工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与苏州市碳达峰碳中和科技支撑重点专项等的支持。 

技术前沿

储能行业

的膜电极在回收过程中,气体扩散层(除阴极微孔层)不需要参与贵金属催化剂和离聚物的回收,因而回收中的各种消耗减少(大于90%)。 
相关研究成果以A Recyclable Standalone Microporous Layer with Interpenetrating Network for Sustainable Fuel Cells为题,发表在《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上。研究工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与苏州市碳达峰碳中和科技支撑重点专项等的支持。 

技术前沿

储能行业

钠电硬碳负极——制造工艺及技术路线盘点

来源:钠电材料

硬碳的合成工艺简介
区别于锂离子负极材料石墨的合成,硬碳的合成需要经历芳香化、缩聚、石墨层形成、石墨层生长、片层生长堆叠等历程。 
人造石墨主要采用针状焦、石油焦和沥青等化工原料,此类原材料在碳化过程中能够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出现熔融状态,使得碳层能够重排,形成长程有序的片层结构。
硬碳采用的有机前驱体多存在含有氧、硫、氮等基团的支链结构,在碳化的过程中交联形成新的网状结构,不利于碳层的重排,因而无法形成长程有序的石墨片层结构。
硬碳采用的前驱体原料主要为生物质、树脂类和高分子前驱体。

技术前沿

储能行业

硬碳采用的有机前驱体多存在含有氧、硫、氮等基团的支链结构,在碳化的过程中交联形成新的网状结构,不利于碳层的重排,因而无法形成长程有序的石墨片层结构。
硬碳采用的前驱体原料主要为生物质、树脂类和高分子前驱体。
硬碳多种工艺路线
目前常用的硬碳前驱体主要是生物基高分子材料,如毛竹、椰壳、淀粉、核桃壳等,同时也可以使用无烟煤、沥青、酚醛树脂等化工原料。
不同前驱体得到的硬碳产品具有显著的性能差异,且原料来源不同,成本构成也有显著差别。
硬碳工艺多路并行,负极企业各展其能。
日本可乐丽公司使用的硬碳前驱体为生物质材料椰壳,国内传统锂电负极企业贝特瑞、杉杉、中科星城和翔丰华等厂家的硬碳负极工艺囊括生物基材料、树脂类原料和沥青基原料,实现体系化的专利布局。
佰思格作为对标可乐丽的硬碳负极企业,专注葡萄糖、淀粉、木质素、椰壳等生物质材料制备硬碳材料。元力股份采用毛竹、椰子壳和稻壳等原料。圣泉集团则采用秸秆。
武汉比西迪选取酚醛树脂作为前驱体。

不同企业硬碳前驱体工艺路线对比
日本可乐丽开发的硬碳负极工艺较为繁琐,采用椰壳作为原料,经过碳化、破碎、碱渍、热处理纯化和CVD处理,其中CVD处理工艺难度较高。
国内企业佰思格硬碳产品采用淀粉等生物质材料作为原料,通过改性处理、裂解缩聚、炭化和表面改性等步骤,可以得到满足快充性能的钠离子硬碳材料,该
公司产品工艺较国外企业更加简单,成本更加低廉,售价约为海外企业的1/2。

技术前沿

储能行业

日本可乐丽开发的硬碳负极工艺较为繁琐,采用椰壳作为原料,经过碳化、破碎、碱渍、热处理纯化和CVD处理,其中CVD处理工艺难度较高。
国内企业佰思格硬碳产品采用淀粉等生物质材料作为原料,通过改性处理、裂解缩聚、炭化和表面改性等步骤,可以得到满足快充性能的钠离子硬碳材料,该
公司产品工艺较国外企业更加简单,成本更加低廉,售价约为海外企业的1/2。

主流硬碳前驱体优缺点比较
椰壳类生物质材料是最早被产业化的硬碳前驱体之一,这类材料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且杂质较少,自身强度比较高,可以为硬碳产品带来稳定的结构,但国内目前满足生产硬碳负极的椰壳原料供应不足,需要依赖进口。 
淀粉等多糖生物质材料原料较为广泛,价格低廉,且能够被自然降解,环保方面占有优势,目前主要问题在于工艺成本较高,需要额外添加交联剂等添加剂或加氢改性。
酚醛树脂类前驱体所得到的硬碳产品均一度较好,纯度也较高,产品一般呈球形颗粒,且因为原料可控,工艺的设计性较强,但缺点是成本较高。
沥青基材料的来源非常广泛,且价格低廉,煤系沥青和油系沥青均可使用,但不足之处在于沥青里的挥发分较多,需要额外的尾气处理,增加成本支出,且目前工艺尚不成熟,产品的容量较低。

技术前沿

储能行业

生物质基前驱体性能适中,物料来源广泛,为主流路线
生物质基硬碳负极路线原材料来源多样,如核桃壳、果壳、柚子皮、动植物组织等,从生物质基、酚醛树脂基、沥青基三种技术路线来看,生物质基路线产出的硬碳性能适中,物料来源广泛,成本相对合适,目前为主要生产企业的选择。
采用不同生物质材料作为前驱体的硬碳负极需要不同的碳化温度,所得到的负极材料首周库伦效率也有着显著不同。
温度、湿度、气氛、原料比等因素对产品的质量密度、孔道结构及分布、机械强度、电导率等都有着不同的影响,因此加工工艺在硬碳负极的开发中非常重要。

技术前沿

储能行业

合成聚合物前驱体性能更优但成本高昂
合成聚合物前驱体主要包括酚醛树脂,聚丙烯晴等化学合成材料,从目前技术路线性能对比来看,合成聚合物前驱体路线性能较优,包括比容量、库伦效率等,
但合成聚合物较生物质基、化石燃料基路线成本高昂。

化石燃料基前驱体成本低廉但性能较低
化石燃料基前驱体主要包括沥青、煤焦油及相关混合物,从目前技术路线性能对比来看,化石燃料基前驱体路线成本低廉,但性能层面包括比容量、倍率性能、库伦效率等较另两条路线较低。

技术前沿

储能行业

生物质具备性价比,是硬碳前驱体较优选择
生物质基硬碳负极盈利能力较为突出,是未来硬碳前驱体主要方向。
而能够维持较高毛利率的核心壁垒在于批量稳定的生物质原料来源和先进的工艺水平。

技术前沿

储能行业

科学家带来制造锂离子电池电极的新方法

来源: cnBeta

新的制造技术解决了电动汽车领域所面临的一个关键障碍。由伍斯特理工学院(WPI)的研究员Yan Wang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开创了一种生产锂离子电池电极的无溶剂方法。与目前可用的电极相比,这种新颖的方法产生了更环保、更具成本效益和更快充电的电极,有可能彻底改变电动汽车的电池制造。
该团队在《焦耳》(Joule)杂志上公布了一种干式印刷制造技术,该技术避免了使用有害溶剂和传统电极生产方法中固有的大量干燥时间,这些方法都是利用泥浆。担任WPI机械和材料工程系William B. Smith院长教授的Wang表示,这种创新工艺是可扩展的,有可能将电极生产费用降低15%。此外,通过这种方法生产的电极可以比用传统方法生产的电极以更快的速度充电。
Wang说:"目前的锂离子电池充电速度太慢,制造商通常使用易燃、有毒和昂贵的溶剂,增加了生产的时间和成本。我们的无溶剂制造工艺解决了这些缺点,生产的电极可以在20分钟内充电到78%的容量,所有这些都不需要溶剂、泥浆和漫长的生产时间。"
商用锂离子电池电极通常是通过混合活性材料、导电添加剂、聚合物和有机溶剂来制造浆液,然后粘贴在金属基材上,在烘箱中干燥,并切成碎片用于电池。溶剂通过蒸馏被回收。
相比之下,研究人员的工艺涉及将带电的干粉混合在一起,以便它们在喷到金属基底上时能够粘附。然后,干涂层的电极被加热,并用辊子压缩。研究人员报告说,跳过传统的干燥和溶剂回收过程后,电池制造的能源使用估计减少了47%。

技术前沿

储能行业

电力调度元宇宙:引领自动化技术体系变革

来源:元宇宙简史

电力调度是电力系统的大脑,负责维护电网的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保障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和质量。随着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推进,电力调度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运行环境和挑战,如何提高电力调度的智能化水平,提升电力调度的效率和效果,成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由国网天津电力牵头的科技项目“电力调度元宇宙架构及关键基础技术验证研究与应用”日前在津启动。这是国网系统首个电力元宇宙科技项目,将利用元宇宙等新技术激发电力调度数字化变革,为我国探索电力调度自动化技术体系新趋势提供路径。
一、什么是电力调度元宇宙?
电力调度元宇宙是基于元宇宙理念和技术体系,针对电力调度业务需求而构建的专用数字化平台。电力调度元宇宙将融合云计算、物联网、数字孪生、人工智能、人机交互等技术构建元宇宙技术体系,创建多级调度协同合作的数字化指挥空间,探索电力调度自动化技术体系新发展趋势。在电力调度元宇宙中,电网物理实体、抽象实体、“数字分身”等多要素对象将进行虚拟构建、信息共享和互动共生。
首先,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将电网运行状态、设备参数、市场数据等实时映射到虚拟空间中,形成一个与真实世界同步更新的数字化副本;然后,再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将对电网运行进行智能分析、预测、优化和控制,提供决策支持和执行建议;再次,通过人机交互技术,将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手段,为电力调度人员提供沉浸式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知效果,增强其对电网运行情况的认知和理解;最后,通过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将实现跨区域、跨层级、跨部门的数据交换和业务协同,打破信息孤岛和管理壁垒。
二、电力调度元宇宙有什么意义?
电力调度元宇宙作为一种创新型的数字化平台,将为我国电力调度业务带来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1、 提高电力调度智能化水平。通过利用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对电网运行状态的全面感知、精准分析和智能优化,提高电力调度决策质量和执行效率;
2、提升电力调度协同能力。通过构建多级调度协同合作的数字化指挥空间,实现跨区域、跨层级、跨部门的数据共享和业务协作,提升电力调度应对复杂情况的协同能力;
3、 增强电力调度安全保障。通过建立与真实世界同步更新的数字孪生模型,实现对电网运行风险的及时预警和有效防控,增强电力调度安全保障;
4、 丰富电力调度工作方式。通过采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交互手段,为电力调度人员提供沉浸式的工作体验,丰富其工作方式和内容。
三、电力调度元宇宙项目落地情况如何?
该项目由国网天津电力牵头,联合中国电科院、清华大学、国网电科院等7家“产学研用”单位在天津电科院进行联合攻关。项目将针对电力调度元宇宙体系架构、电力调度专用轻型三维引擎建模等关键技术,开展电力调度元宇宙总体架构、技术框架及保障机制研究,最终完成电力调度元宇宙原型系统设计。
项目将开发出电力调度元宇宙虚实融合场景与电网运行人员“数字分身”原型系统,实现电网物理实体、抽象实体、“数字分身”等多要素对象的虚拟构建、信息共享和互动共生,成果预计将在省级电力调度中应用,为我国电力调度业务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技术前沿

储能行业

技术,将实现跨区域、跨层级、跨部门的数据交换和业务协同,打破信息孤岛和管理壁垒。
二、电力调度元宇宙有什么意义?
电力调度元宇宙作为一种创新型的数字化平台,将为我国电力调度业务带来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提高电力调度智能化水平。通过利用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对电网运行状态的全面感知、精准分析和智能优化,提高电力调度决策质量和执行效率;提升电力调度协同能力。通过构建多级调度协同合作的数字化指挥空间,实现跨区域、跨层级、跨部门的数据共享和业务协作,提升电力调度应对复杂情况的协同能力;增强电力调度安全保障。通过建立与真实世界同步更新的数字孪生模型,实现对电网运行风险的及时预警和有效防控,增强电力调度安全保障;丰富电力调度工作方式。通过采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交互手段,为电力调度人员提供沉浸式的工作体验,丰富其工作方式和内容。
三、电力调度元宇宙项目落地情况如何?
该项目由国网天津电力牵头,联合中国电科院、清华大学、国网电科院等7家“产学研用”单位在天津电科院进行联合攻关。项目将针对电力调度元宇宙体系架构、电力调度专用轻型三维引擎建模等关键技术,开展电力调度元宇宙总体架构、技术框架及保障机制研究,最终完成电力调度元宇宙原型系统设计。
项目将开发出电力调度元宇宙虚实融合场景与电网运行人员“数字分身”原型系统,实现电网物理实体、抽象实体、“数字分身”等多要素对象的虚拟构建、信息共享和互动共生,成果预计将在省级电力调度中应用,为我国电力调度业务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技术前沿

储能行业

拓邦发布钠离子电池:-40℃放电容量近80%

来源:钠电材料

拓邦发布钠离子电池,可广泛应用于便携储能、两轮车、低速车、通信备电等场景,是储能与小动力性价比之选。
与传统的锂离子电池相比,钠离子电池具有更为丰富的资源分布和更加可靠的原材料供应,且具有优异的低温放电性能。
而与传统的铅酸电池相比,钠离子电池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更长的循环寿命以及无毒环保等优势。
本次拓邦钠离子电池标称容量可达9.0Ah,标称电压3.0V,电压范围在1.5-4.0V。其次,在能量密度上,拓邦钠离子电池可达120Wh/kg,电池循环寿命可达2500次以上。
从长期规划来看,到2025年,拓邦钠离子电池能够实现能量密度≥160Wh/kg,循环寿命≥6000次。
相比于普通锂离子电池,拓邦钠离子电池的原材料成本,正极降低约50%,负极降低约20%,电解液降低约15%,集流体降低约10%,原材料总成本可以降低约30%。
在超低温环境下,锂离子电池往往会出现电极失活、电解液流动性降低、电化学反应速率下降等问题,导致电池性能下降,而拓邦的钠离子电池在超低温环境下的表现则更加稳定,-40℃放电容量接近80%。
相较于锂电和铅酸难以同时兼顾大倍率充、放电,拓邦钠离子电池可同时实现3C充电、5C放电,充电20分钟,电量可达90%以上。

技术前沿

全国首套煤矿智能化培训系统通过鉴定

来源: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

近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组织专家对中国煤科上海研究院联手徐矿集团研发的“煤矿智能化采煤工作面培训系统开发与应用”项目(以下简称“煤矿智能化培训系统”)进行了科技成果函审鉴定。鉴定委员会一致同意通过技术鉴定,研究成果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该系统是全国首套一比一智能化采煤工作面教学培训系统,旨在模拟真实煤机的各项功能,实现井上培训和智能化测试实验等目的。
该系统是由 10台煤矿用ZF2600/16/24液压支架、MG300/700-QWD一比一采煤机仿真模型及SGZ765/630刮板运输机溜槽、乳化液泵站供液系统、改造后供电系统、顺槽与调度室集控系统以及研发的教学软件组成。其中,采煤机仿真模型可实现骑溜行走、升降摇臂、滚筒内外旋转、启动预警、语音提示、左右端头站控制、遥控器控制、记忆截割、远控操作及越位紧急停车等各项功能;液压支架可实现立柱升降、前梁伸缩、尾梁伸缩、推溜、移架等动作;顺槽集控箱可实现显示工作面真实状况、远程操作采煤机一键启动以及液压支架等相关功能,该项目还配备了地面调度室的相关智能化工作面监控和操作系统。
本项目成果从硬件实物、软件动画、故障模拟和顺槽太空舱、地面调度室模拟操作五方面进行智能化采煤工作面教学平台建设,可达到系统、立体、直观、交互、生动、安全的教学效果,培育多工种复合型智能化工作面人才,为煤矿行业、高等院校培养煤矿智能化人才都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

该系统是由 10台煤矿用ZF2600/16/24液压支架、MG300/700-QWD一比一采煤机仿真模型及SGZ765/630刮板运输机溜槽、乳化液泵站供液系统、改造后供电系统、顺槽与调度室集控系统以及研发的教学软件组成。其中,采煤机仿真模型可实现骑溜行走、升降摇臂、滚筒内外旋转、启动预警、语音提示、左右端头站控制、遥控器控制、记忆截割、远控操作及越位紧急停车等各项功能;液压支架可实现立柱升降、前梁伸缩、尾梁伸缩、推溜、移架等动作;顺槽集控箱可实现显示工作面真实状况、远程操作采煤机一键启动以及液压支架等相关功能,该项目还配备了地面调度室的相关智能化工作面监控和操作系统。
本项目成果从硬件实物、软件动画、故障模拟和顺槽太空舱、地面调度室模拟操作五方面进行智能化采煤工作面教学平台建设,可达到系统、立体、直观、交互、生动、安全的教学效果,培育多工种复合型智能化工作面人才,为煤矿行业、高等院校培养煤矿智能化人才都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

煤炭行业

技术前沿

位于香港的 GIA 鉴定所最近检查了它遇到过的最大的实验室培育钻石,该钻石是通过化学气相沉积 (CVD) 方法生产的。
GIA 对这颗 34.59 克拉的宝石进行了分级。祖母绿切割钻石为 G 色,VS2 净度。它由印度的 Ethereal Green Diamond 生产,尺寸为 24.94 x 13.95 x 9.39 毫米。在此之前,GIA见过的最大的 CVD 钻石是2022年的16.41克拉。新钻石大了 111%。
GIA 执行副总裁兼首席实验室和研究官汤姆·摩西 (Tom Moses) 在一份声明中说:“一年内尺寸增加了两倍以上,这是CVD钻石生长的一项令人印象深刻的技术成就。”
研究人员在石头中发现了黑色的小石墨夹杂物——一些沿着身体内部,而另一些则在生长层之间形成云团。显微镜观察显示台面上有微弱的“油性”或波浪纹外观,这在CVD钻石中有时会看到。
它还经过高压高温 (HPHT) 处理退火。GIA 在其《宝石与宝石学》(Gems & Gemology)杂志上发布了更多关于该钻石的技术信息。
一般来说,HPHT 生产方法生产的钻石比化学气相沉积法生产的钻石更大。2022年2月,国际宝石研究所(International Gemological Institute)表示,他们检查了一颗150克拉的钻石,一块 HPHT 生长的原石。这最终被切割成三颗钻石——一颗 27.27 克拉,马眼形阶梯式切工;一颗 15.16 克拉,梨形玫瑰切工和 20.24 克拉,祖母绿式切割——在去年的 JCK 拉斯维加斯展会上展出。

GIA 发现最大的 CVD 实验室培育钻石

来源:Carbontech

技术前沿

金刚石

  近日,华为用于芯片散热的两项复合导热材料专利公布。专利说明书显示,两项专利以不同的技术方案获取芯片散热的复合导热材料,其中一个技术方案以铁磁性颗粒材料作为导热填料;另一个技术方案则以金刚石颗粒材料为主要散热材料。两个技术方案经实验验证,较传统硅脂等界面导热材料的导热性能,有大幅度的提升。可广泛适用于,手机、电脑、服务器等电子设备中。 
据悉,电子设备中的发热功率器件,如芯片,产生的热量通常需借助散热器实现热量向外部扩散。从微观角度看,芯片与散热器的接触界面为凹凸不平的,通常使用界面导热材料填充在芯片与散热器之间,降低接触热阻。界面导热材料通常包含导热硅脂、导热垫、导热凝胶、相变导热材料、导热胶等;且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可使用不同类型、不同导热系数的界面导热材料。但面对电子设备性能的不断提升,发热功率器件产生的热量也不断提高,就需要导热系数更高的界面导热材料。

金刚石散热:华为用于芯片散热的复合导热材料

来源:DT半导体

金刚石

技术前沿

一种利用金刚石晶体加工微尺度转子的新方法可以使超灵敏的核磁共振装置用于探测蛋白质和其他材料。
一种称为魔角旋转核磁共振 (MAS-NMR) 的技术已被证明是一种非常成功的测定复杂分子(例如某些蛋白质)性质的方法。但此类系统可实现的分辨率取决于微型转子的旋转频率,并且这些系统已经突破了转子材料施加的限制。
目前使用的大多数此类设备都依赖于由氧化钇稳定的氧化锆制成的转子,这种转子薄如针尖,如果旋转速度超过每分钟几百万转就会解体,从而限制了可以用这种系统研究的材料。但是现在,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了一种方法,可以用纯金刚石晶体制造这些微小而精确的转子,它们的强度可以使其以更高的频率旋转。这一进展为研究各种重要分子打开了大门,包括在与阿尔茨海默症相关的淀粉样斑块中发现的分子。
麻省理工学院的Robert Griffin、Neil Gershenfeld 和 Keith Nelson教授、研究生 Natalie Golota、Zachary Fredin、Daniel Banks 和 David Preiss以及其他七人在《Magnetic Resonance》杂志上发表的论文中描述了这种新方法。
Gershenfeld 说,MAS-NMR 技术“是在具有生物学意义的环境中分析复杂生物蛋白质的首选工具。”例如,样品可以在液体环境中进行分析,而不是为了检查而去干燥、结晶或涂覆。“只有 [固态] NMR 才能在周围的化学环境中做到这一点。”
Griffin解释说,基本的方法已经存在了几十年,包括将一个装满待研究材料的小圆柱体放入磁场中,在磁场中可以使用气体喷射(通常是氮气)将其悬浮并旋转至高频,然后用射频脉冲进行冲击,以确定材料的关键特性。“魔角”指的是,如果包含样品的圆柱体相对于外加磁场以一个精确的角度(54.74 度)旋转,谱线的各种增宽源就会被衰减,从而有可能获得更高分辨率的光谱。
图片
这张图展示了用一块金刚石制作空心圆柱体的过程。当激光束烧掉金刚石外层和内部时,它会发生旋转。
图片来源:MIT News
但是这些光谱的分辨率直接受到微小圆柱体或转子在破碎前旋转速度的限制。多年来,早期版本由各种塑料制成,后来使用陶瓷材料,最后是锆,“这是目前大多数转子制造的首选材料,”Griffin说。
这种 MAS-NMR 系统广泛用于生物化学研究,作为研究包括蛋白质在内的材料的分子结构的工具,直到单个原子的水平,这些材料使用其他标准实验室方法很难或不可能探测到。这些不仅包括淀粉样原纤维,还包括膜蛋白和一些病毒集合。但是,在生物医学和材料科学中,一些最紧迫的挑战超出了今天的MAS-NMR系统的分辨率。
Griffin说:“随着我们的旋转频率提高到 100 千赫兹以上,”相当于每分钟 600 万转,“这些转子变得非常有问题。它们大约有50%的失败率——你会丢失一个样本,它会破坏核磁共振线圈。”该团队决定用单晶金刚石制造转子以解决这个问题,当时许多人认为这个方法不可能实现。
甚至制造他们使用的激光系统的公司也认为不可能,这个激光系统由一个跨学科的团队,包括麻省理工学院比特与原子中心和化学系的学生和研究人员,花了数年时间才解决。他们开发了一种基于激光的车床系统,可以在激光照射的同时快速旋转一块金刚石,基本上蒸发其外层,直到留下一个完美光滑的直径仅为 0.7 毫米的圆柱体。然后,用同样的激光在圆柱体的中间钻一个洞,成一种类似吸管的样式。
Gershenfeld 说:“这种方法的效果并不明显,但激光可以将金刚石变成石墨并去除碳,可以慢慢做,钻到金刚石深处。”
金刚石在加工过程中会有一层纯石墨的黑色涂层,但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可以通过将转子加热到大约 600 摄氏度过夜来消除这种情况。结果是转子已经可以以每分钟 600 万转的速度旋转,这是最好的氧化锆转子的速度,并且还具有其他优势特性,包括极高的导热性和射频透明度。
Fredin 指出,制造这个高精度加工系统所需的所有零件“都是在这里设计和制造的”,在比特和原子中心的地下室实验室里。“能够在内部设计和制造所有东西并在一天内多次迭代是这个项目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不是把东西送到外面的机械车间。”
研究人员说,这些新转子现在应该可以实现更高的旋转频率,但需要开发新的轴承和基于氦气的新系统来驱动旋转,以实现更高的速度和相应分辨率的飞跃。“在这项技术得到证实之前,为这些小型转子开发这些兼容氦气的轴承是不值得的,因为之前使用的转子无法承受最终可能高达 2000 万每分钟转数。”Golota 说。
如此高的旋转速率在核磁共振领域之外几乎闻所未闻。Preiss 说,“作为一名机械工程师,你很少会遇到超过每分钟数万转的东西。”当他第一次听到这些设备600万转/分钟时,他说,“我觉得这是个笑话。”
Gershenfeld 说,在这种高速下,任何缺陷都容易引起不稳定性:“哪怕结构中有一点点不对称,在这种频率下,绝对会完蛋。”
Golota 说,在她使用目前的氧化锆转子进行的实验中,“当转子发生故障时,它们会爆炸,而你基本上只能回收灰尘。但当金刚石转子出现故障时,我们能完好无损地恢复它们。所以也保存了样本,对用户来说可能是宝贵的资源。”
他们已经使用新的金刚石转子产生了一个小肽的碳-13和氮-15光谱,清楚地展示了新金刚石转子材料的能力,Griffin说这是过去三十年来开发的第一个用于此类转子的新材料。“我们已经广泛使用了这样的光谱,以确定淀粉样蛋白- β 1-42的结构,这是阿尔茨海默氏症中的一种有毒物质。这种材料的样品很难获得,而且通常数量很少。我们现在有一个小转子,希望它非常可靠,你可以放入两到三毫克的材料并获得像这样的光谱数据,”他指着获得的样本数据说。“这真的很令人兴奋,它将开辟许多新的研究领域。”
核磁共振系统制造商Doty Scientific的总裁David Doty说,这项工作“真的很了不起。在实际看到fast-MAS工作之前,很难找到这个团队之外的任何人认为可以用激光加工金刚石转子达到所需的精度。”
Doty 补充道,“他们迄今为止所展示的内容简直令人惊叹。如果能够取得额外的进展,数百名核磁共振研究人员将希望这些数据能够为他们正在进行的项目获得更好的数据,从提高我们对某些疾病的理解,开发更好的药物,到开发先进的电池材料。”
“这项新技术有可能改变我们未来进行固态核磁共振实验的方式,在分辨率和灵敏度方面开启前所未有的实验机会,”法国里昂高等师范学院的分析科学研究所副主任Anne Lesage说。
研究团队还包括麻省理工学院的 Salima Bahri、Daniel Banks、Prashant Patil、William Langford、Camron Blackburn、Erik Strand、Brian Michael 和 Blake Dastrup。这项工作得到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CBA联盟基金、美国能源部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支持。

麻省理工学院开发出微小的
金刚石转子

来源 : 麻省理工学院

▲        图片来源:MIT News

麻省理工学院的Robert Griffin、Neil Gershenfeld 和 Keith Nelson教授、研究生 Natalie Golota、Zachary Fredin、Daniel Banks 和 David Preiss以及其他七人在《Magnetic Resonance》杂志上发表的论文中描述了这种新方法。
Gershenfeld 说,MAS-NMR 技术“是在具有生物学意义的环境中分析复杂生物蛋白质的首选工具。”例如,样品可以在液体环境中进行分析,而不是为了检查而去干燥、结晶或涂覆。“只有 [固态] NMR 才能在周围的化学环境中做到这一点。”
Griffin解释说,基本的方法已经存在了几十年,包括将一个装满待研究材料的小圆柱体放入磁场中,在磁场中可以使用气体喷射(通常是氮气)将其悬浮并旋转至高频,然后用射频脉冲进行冲击,以确定材料的关键特性。“魔角”指的是,如果包含样品的圆柱体相对于外加磁场以一个精确的角度(54.74 度)旋转,谱线的各种增宽源就会被衰减,从而有可能获得更高分辨率的光谱。
图片
这张图展示了用一块金刚石制作空心圆柱体的过程。当激光束烧掉金刚石外层和内部时,它会发生旋转。
图片来源:MIT News
但是这些光谱的分辨率直接受到微小圆柱体或转子在破碎前旋转速度的限制。多年来,早期版本由各种塑料制成,后来使用陶瓷材料,最后是锆,“这是目前大多数转子制造的首选材料,”Griffin说。
这种 MAS-NMR 系统广泛用于生物化学研究,作为研究包括蛋白质在内的材料的分子结构的工具,直到单个原子的水平,这些材料使用其他标准实验室方法很难或不可能探测到。这些不仅包括淀粉样原纤维,还包括膜蛋白和一些病毒集合。但是,在生物医学和材料科学中,一些最紧迫的挑战超出了今天的MAS-NMR系统的分辨率。
Griffin说:“随着我们的旋转频率提高到 100 千赫兹以上,”相当于每分钟 600 万转,“这些转子变得非常有问题。它们大约有50%的失败率——你会丢失一个样本,它会破坏核磁共振线圈。”该团队决定用单晶金刚石制造转子以解决这个问题,当时许多人认为这个方法不可能实现。
甚至制造他们使用的激光系统的公司也认为不可能,这个激光系统由一个跨学科的团队,包括麻省理工学院比特与原子中心和化学系的学生和研究人员,花了数年时间才解决。他们开发了一种基于激光的车床系统,可以在激光照射的同时快速旋转一块金刚石,基本上蒸发其外层,直到留下一个完美光滑的直径仅为 0.7 毫米的圆柱体。然后,用同样的激光在圆柱体的中间钻一个洞,成一种类似吸管的样式。
Gershenfeld 说:“这种方法的效果并不明显,但激光可以将金刚石变成石墨并去除碳,可以慢慢做,钻到金刚石深处。”
金刚石在加工过程中会有一层纯石墨的黑色涂层,但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可以通过将转子加热到大约 600 摄氏度过夜来消除这种情况。结果是转子已经可以以每分钟 600 万转的速度旋转,这是最好的氧化锆转子的速度,并且还具有其他优势特性,包括极高的导热性和射频透明度。
Fredin 指出,制造这个高精度加工系统所需的所有零件“都是在这里设计和制造的”,在比特和原子中心的地下室实验室里。“能够在内部设计和制造所有东西并在一天内多次迭代是这个项目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不是把东西送到外面的机械车间。”
研究人员说,这些新转子现在应该可以实现更高的旋转频率,但需要开发新的轴承和基于氦气的新系统来驱动旋转,以实现更高的速度和相应分辨率的飞跃。“在这项技术得到证实之前,为这些小型转子开发这些兼容氦气的轴承是不值得的,因为之前使用的转子无法承受最终可能高达 2000 万每分钟转数。”Golota 说。
如此高的旋转速率在核磁共振领域之外几乎闻所未闻。Preiss 说,“作为一名机械工程师,你很少会遇到超过每分钟数万转的东西。”当他第一次听到这些设备600万转/分钟时,他说,“我觉得这是个笑话。”
Gershenfeld 说,在这种高速下,任何缺陷都容易引起不稳定性:“哪怕结构中有一点点不对称,在这种频率下,绝对会完蛋。”
Golota 说,在她使用目前的氧化锆转子进行的实验中,“当转子发生故障时,它们会爆炸,而你基本上只能回收灰尘。但当金刚石转子出现故障时,我们能完好无损地恢复它们。所以也保存了样本,对用户来说可能是宝贵的资源。”
他们已经使用新的金刚石转子产生了一个小肽的碳-13和氮-15光谱,清楚地展示了新金刚石转子材料的能力,Griffin说这是过去三十年来开发的第一个用于此类转子的新材料。“我们已经广泛使用了这样的光谱,以确定淀粉样蛋白- β 1-42的结构,这是阿尔茨海默氏症中的一种有毒物质。这种材料的样品很难获得,而且通常数量很少。我们现在有一个小转子,希望它非常可靠,你可以放入两到三毫克的材料并获得像这样的光谱数据,”他指着获得的样本数据说。“这真的很令人兴奋,它将开辟许多新的研究领域。”
核磁共振系统制造商Doty Scientific的总裁David Doty说,这项工作“真的很了不起。在实际看到fast-MAS工作之前,很难找到这个团队之外的任何人认为可以用激光加工金刚石转子达到所需的精度。”
Doty 补充道,“他们迄今为止所展示的内容简直令人惊叹。如果能够取得额外的进展,数百名核磁共振研究人员将希望这些数据能够为他们正在进行的项目获得更好的数据,从提高我们对某些疾病的理解,开发更好的药物,到开发先进的电池材料。”
“这项新技术有可能改变我们未来进行固态核磁共振实验的方式,在分辨率和灵敏度方面开启前所未有的实验机会,”法国里昂高等师范学院的分析科学研究所副主任Anne Lesage说。
研究团队还包括麻省理工学院的 Salima Bahri、Daniel Banks、Prashant Patil、William Langford、Camron Blackburn、Erik Strand、Brian Michael 和 Blake Dastrup。这项工作得到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CBA联盟基金、美国能源部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支持。

技术前沿

金刚石

《Magnetic Resonance》杂志上发表的论文中描述了这种新方法。
Gershenfeld 说,MAS-NMR 技术“是在具有生物学意义的环境中分析复杂生物蛋白质的首选工具。”例如,样品可以在液体环境中进行分析,而不是为了检查而去干燥、结晶或涂覆。“只有 [固态] NMR 才能在周围的化学环境中做到这一点。”
Griffin解释说,基本的方法已经存在了几十年,包括将一个装满待研究材料的小圆柱体放入磁场中,在磁场中可以使用气体喷射(通常是氮气)将其悬浮并旋转至高频,然后用射频脉冲进行冲击,以确定材料的关键特性。“魔角”指的是,如果包含样品的圆柱体相对于外加磁场以一个精确的角度(54.74 度)旋转,谱线的各种增宽源就会被衰减,从而有可能获得更高分辨率的光谱。
这张图展示了用一块金刚石制作空心圆柱体的过程。当激光束烧掉金刚石外层和内部时,它会发生旋转。
图片来源:MIT News
但是这些光谱的分辨率直接受到微小圆柱体或转子在破碎前旋转速度的限制。多年来,早期版本由各种塑料制成,后来使用陶瓷材料,最后是锆,“这是目前大多数转子制造的首选材料,”Griffin说。
这种 MAS-NMR 系统广泛用于生物化学研究,作为研究包括蛋白质在内的材料的分子结构的工具,直到单个原子的水平,这些材料使用其他标准实验室方法很难或不可能探测到。这些不仅包括淀粉样原纤维,还包括膜蛋白和一些病毒集合。但是,在生物医学和材料科学中,一些最紧迫的挑战超出了今天的MAS-NMR系统的分辨率。
Griffin说:“随着我们的旋转频率提高到 100 千赫兹以上,”相当于每分钟 600 万转,“这些转子变得非常有问题。它们大约有50%的失败率——你会丢失一个样本,它会破坏核磁共振线圈。”该团队决定用单晶金刚石制造转子以解决这个问题,当时许多人认为这个方法不可能实现。
甚至制造他们使用的激光系统的公司也认为不可能,这个激光系统由一个跨学科的团队,包括麻省理工学院比特与原子中心和化学系的学生和研究人员,花了数年时间才解决。他们开发了一种基于激光的车床系统,可以在激光照射的同时快速旋转一块金刚石,基本上蒸发其外层,直到留下一个完美光滑的直径仅为 0.7 毫米的圆柱体。然后,用同样的激光在圆柱体的中间钻一个洞,成一种类似吸管的样式。
Gershenfeld 说:“这种方法的效果并不明显,但激光可以将金刚石变成石墨并去除碳,可以慢慢做,钻到金刚石深处。”
金刚石在加工过程中会有一层纯石墨的黑色涂层,但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可以通过将转子加热到大约 600 摄氏度过夜来消除这种情况。结果是转子已经可以以每分钟 600 万转的速度旋转,这是最好的氧化锆转子的速度,并且还具有其他优势特性,包括极高的导热性和射频透明度。
Fredin 指出,制造这个高精度加工系统所需的所有零件“都是在这里设计和制造的”,在比特和原子中心的地下室实验室里。“能够在内部设计和制造所有东西并在一天内多次迭代是这个项目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不是把东西送到外面的机械车间。”
研究人员说,这些新转子现在应该可以实现更高的旋转频率,但需要开发新的轴承和基于氦气的新系统来驱动旋转,以实现更高的速度和相应分辨率的飞跃。“在这项技术得到证实之前,为这些小型转子开发这些兼容氦气的轴承是不值得的,因为之前使用的转子无法承受最终可能高达 2000 万每分钟转数。”Golota 说。
如此高的旋转速率在核磁共振领域之外几乎闻所未闻。Preiss 说,“作为一名机械工程师,你很少会遇到超过每分钟数万转的东西。”当他第一次听到这些设备600万转/分钟时,他说,“我觉得这是个笑话。”
Gershenfeld 说,在这种高速下,任何缺陷都容易引起不稳定性:“哪怕结构中有一点点不对称,在这种频率下,绝对会完蛋。”
Golota 说,在她使用目前的氧化锆转子进行的实验中,“当转子发生故障时,它们会爆炸,而你基本上只能回收灰尘。但当金刚石转子出现故障时,我们能完好无损地恢复它们。所以也保存了样本,对用户来说可能是宝贵的资源。”
他们已经使用新的金刚石转子产生了一个小肽的碳-13和氮-15光谱,清楚地展示了新金刚石转子材料的能力,Griffin说这是过去三十年来开发的第一个用于此类转子的新材料。“我们已经广泛使用了这样的光谱,以确定淀粉样蛋白- β 1-42的结构,这是阿尔茨海默氏症中的一种有毒物质。这种材料的样品很难获得,而且通常数量很少。我们现在有一个小转子,希望它非常可靠,你可以放入两到三毫克的材料并获得像这样的光谱数据,”他指着获得的样本数据说。“这真的很令人兴奋,它将开辟许多新的研究领域。”
核磁共振系统制造商Doty Scientific的总裁David Doty说,这项工作“真的很了不起。在实际看到fast-MAS工作之前,很难找到这个团队之外的任何人认为可以用激光加工金刚石转子达到所需的精度。”
Doty 补充道,“他们迄今为止所展示的内容简直令人惊叹。如果能够取得额外的进展,数百名核磁共振研究人员将希望这些数据能够为他们正在进行的项目获得更好的数据,从提高我们对某些疾病的理解,开发更好的药物,到开发先进的电池材料。”
“这项新技术有可能改变我们未来进行固态核磁共振实验的方式,在分辨率和灵敏度方面开启前所未有的实验机会,”法国里昂高等师范学院的分析科学研究所副主任Anne Lesage说。
研究团队还包括麻省理工学院的 Salima Bahri、Daniel Banks、Prashant Patil、William Langford、Camron Blackburn、Erik Strand、Brian Michael 和 Blake Dastrup。这项工作得到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CBA联盟基金、美国能源部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支持。

这张图展示了用一块金刚石制作空心圆柱体的过程。当激光束烧掉金刚石外层和内部时,它会发生旋转。
图片来源:MIT News
但是这些光谱的分辨率直接受到微小圆柱体或转子在破碎前旋转速度的限制。多年来,早期版本由各种塑料制成,后来使用陶瓷材料,最后是锆,“这是目前大多数转子制造的首选材料,”Griffin说。
这种 MAS-NMR 系统广泛用于生物化学研究,作为研究包括蛋白质在内的材料的分子结构的工具,直到单个原子的水平,这些材料使用其他标准实验室方法很难或不可能探测到。这些不仅包括淀粉样原纤维,还包括膜蛋白和一些病毒集合。但是,在生物医学和材料科学中,一些最紧迫的挑战超出了今天的MAS-NMR系统的分辨率。
Griffin说:“随着我们的旋转频率提高到 100 千赫兹以上,”相当于每分钟 600 万转,“这些转子变得非常有问题。它们大约有50%的失败率——你会丢失一个样本,它会破坏核磁共振线圈。”该团队决定用单晶金刚石制造转子以解决这个问题,当时许多人认为这个方法不可能实现。
甚至制造他们使用的激光系统的公司也认为不可能,这个激光系统由一个跨学科的团队,包括麻省理工学院比特与原子中心和化学系的学生和研究人员,花了数年时间才解决。他们开发了一种基于激光的车床系统,可以在激光照射的同时快速旋转一块金刚石,基本上蒸发其外层,直到留下一个完美光滑的直径仅为 0.7 毫米的圆柱体。然后,用同样的激光在圆柱体的中间钻一个洞,成一种类似吸管的样式。
Gershenfeld 说:“这种方法的效果并不明显,但激光可以将金刚石变成石墨并去除碳,可以慢慢做,钻到金刚石深处。”
金刚石在加工过程中会有一层纯石墨的黑色涂层,但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可以通过将转子加热到大约 600 摄氏度过夜来消除这种情况。结果是转子已经可以以每分钟 600 万转的速度旋转,这是最好的氧化锆转子的速度,并且还具有其他优势特性,包括极高的导热性和射频透明度。
Fredin 指出,制造这个高精度加工系统所需的所有零件“都是在这里设计和制造的”,在比特和原子中心的地下室实验室里。“能够在内部设计和制造所有东西并在一天内多次迭代是这个项目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不是把东西送到外面的机械车间。”
研究人员说,这些新转子现在应该可以实现更高的旋转频率,但需要开发新的轴承和基于氦气的新系统来驱动旋转,以实现更高的速度和相应分辨率的飞跃。“在这项技术得到证实之前,为这些小型转子开发这些兼容氦气的轴承是不值得的,因为之前使用的转子无法承受最终可能高达 2000 万每分钟转数。”Golota 说。
如此高的旋转速率在核磁共振领域之外几乎闻所未闻。Preiss 说,“作为一名机械工程师,你很少会遇到超过每分钟数万转的东西。”当他第一次听到这些设备600万转/分钟时,他说,“我觉得这是个笑话。”
Gershenfeld 说,在这种高速下,任何缺陷都容易引起不稳定性:“哪怕结构中有一点点不对称,在这种频率下,绝对会完蛋。”
Golota 说,在她使用目前的氧化锆转子进行的实验中,“当转子发生故障时,它们会爆炸,而你基本上只能回收灰尘。但当金刚石转子出现故障时,我们能完好无损地恢复它们。所以也保存了样本,对用户来说可能是宝贵的资源。”
他们已经使用新的金刚石转子产生了一个小肽的碳-13和氮-15光谱,清楚地展示了新金刚石转子材料的能力,Griffin说这是过去三十年来开发的第一个用于此类转子的新材料。“我们已经广泛使用了这样的光谱,以确定淀粉样蛋白- β 1-42的结构,这是阿尔茨海默氏症中的一种有毒物质。这种材料的样品很难获得,而且通常数量很少。我们现在有一个小转子,希望它非常可靠,你可以放入两到三毫克的材料并获得像这样的光谱数据,”他指着获得的样本数据说。“这真的很令人兴奋,它将开辟许多新的研究领域。”
核磁共振系统制造商Doty Scientific的总裁David Doty说,这项工作“真的很了不起。在实际看到fast-MAS工作之前,很难找到这个团队之外的任何人认为可以用激光加工金刚石转子达到所需的精度。”
Doty 补充道,“他们迄今为止所展示的内容简直令人惊叹。如果能够取得额外的进展,数百名核磁共振研究人员将希望这些数据能够为他们正在进行的项目获得更好的数据,从提高我们对某些疾病的理解,开发更好的药物,到开发先进的电池材料。”
“这项新技术有可能改变我们未来进行固态核磁共振实验的方式,在分辨率和灵敏度方面开启前所未有的实验机会,”法国里昂高等师范学院的分析科学研究所副主任Anne Lesage说。
研究团队还包括麻省理工学院的 Salima Bahri、Daniel Banks、Prashant Patil、William Langford、Camron Blackburn、Erik Strand、Brian Michael 和 Blake Dastrup。这项工作得到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CBA联盟基金、美国能源部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支持。

▲        图片来源:MIT News

但是这些光谱的分辨率直接受到微小圆柱体或转子在破碎前旋转速度的限制。多年来,早期版本由各种塑料制成,后来使用陶瓷材料,最后是锆,“这是目前大多数转子制造的首选材料,”Griffin说。
这种 MAS-NMR 系统广泛用于生物化学研究,作为研究包括蛋白质在内的材料的分子结构的工具,直到单个原子的水平,这些材料使用其他标准实验室方法很难或不可能探测到。这些不仅包括淀粉样原纤维,还包括膜蛋白和一些病毒集合。但是,在生物医学和材料科学中,一些最紧迫的挑战超出了今天的MAS-NMR系统的分辨率。
Griffin说:“随着我们的旋转频率提高到 100 千赫兹以上,”相当于每分钟 600 万转,“这些转子变得非常有问题。它们大约有50%的失败率——你会丢失一个样本,它会破坏核磁共振线圈。”该团队决定用单晶金刚石制造转子以解决这个问题,当时许多人认为这个方法不可能实现。
甚至制造他们使用的激光系统的公司也认为不可能,这个激光系统由一个跨学科的团队,包括麻省理工学院比特与原子中心和化学系的学生和研究人员,花了数年时间才解决。他们开发了一种基于激光的车床系统,可以在激光照射的同时快速旋转一块金刚石,基本上蒸发其外层,直到留下一个完美光滑的直径仅为 0.7 毫米的圆柱体。然后,用同样的激光在圆柱体的中间钻一个洞,成一种类似吸管的样式。
Gershenfeld 说:“这种方法的效果并不明显,但激光可以将金刚石变成石墨并去除碳,可以慢慢做,钻到金刚石深处。”
金刚石在加工过程中会有一层纯石墨的黑色涂层,但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可以通过将转子加热到大约 600 摄氏度过夜来消除这种情况。结果是转子已经可以以每分钟 600 万转的速度旋转,这是最好的氧化锆转子的速度,并且还具有其他优势特性,包括极高的导热性和射频透明度。
Fredin 指出,制造这个高精度加工系统所需的所有零件“都是在这里设计和制造的”,在比特和原子中心的地下室实验室里。“能够在内部设计和制造所有东西并在一天内多次迭代是这个项目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不是把东西送到外面的机械车间。”
研究人员说,这些新转子现在应该可以实现更高的旋转频率,但需要开发新的轴承和基于氦气的新系统来驱动旋转,以实现更高的速度和相应分辨率的飞跃。“在这项技术得到证实之前,为这些小型转子开发这些兼容氦气的轴承是不值得的,因为之前使用的转子无法承受最终可能高达 2000 万每分钟转数。”Golota 说。
如此高的旋转速率在核磁共振领域之外几乎闻所未闻。Preiss 说,“作为一名机械工程师,你很少会遇到超过每分钟数万转的东西。”当他第一次听到这些设备600万转/分钟时,他说,“我觉得这是个笑话。”
Gershenfeld 说,在这种高速下,任何缺陷都容易引起不稳定性:“哪怕结构中有一点点不对称,在这种频率下,绝对会完蛋。”
Golota 说,在她使用目前的氧化锆转子进行的实验中,“当转子发生故障时,它们会爆炸,而你基本上只能回收灰尘。但当金刚石转子出现故障时,我们能完好无损地恢复它们。所以也保存了样本,对用户来说可能是宝贵的资源。”
他们已经使用新的金刚石转子产生了一个小肽的碳-13和氮-15光谱,清楚地展示了新金刚石转子材料的能力,Griffin说这是过去三十年来开发的第一个用于此类转子的新材料。“我们已经广泛使用了这样的光谱,以确定淀粉样蛋白- β 1-42的结构,这是阿尔茨海默氏症中的一种有毒物质。这种材料的样品很难获得,而且通常数量很少。我们现在有一个小转子,希望它非常可靠,你可以放入两到三毫克的材料并获得像这样的光谱数据,”他指着获得的样本数据说。“这真的很令人兴奋,它将开辟许多新的研究领域。”
核磁共振系统制造商Doty Scientific的总裁David Doty说,这项工作“真的很了不起。在实际看到fast-MAS工作之前,很难找到这个团队之外的任何人认为可以用激光加工金刚石转子达到所需的精度。”
Doty 补充道,“他们迄今为止所展示的内容简直令人惊叹。如果能够取得额外的进展,数百名核磁共振研究人员将希望这些数据能够为他们正在进行的项目获得更好的数据,从提高我们对某些疾病的理解,开发更好的药物,到开发先进的电池材料。”
“这项新技术有可能改变我们未来进行固态核磁共振实验的方式,在分辨率和灵敏度方面开启前所未有的实验机会,”法国里昂高等师范学院的分析科学研究所副主任Anne Lesage说。
研究团队还包括麻省理工学院的 Salima Bahri、Daniel Banks、Prashant Patil、William Langford、Camron Blackburn、Erik Strand、Brian Michael 和 Blake Dastrup。这项工作得到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CBA联盟基金、美国能源部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支持。

金刚石

技术前沿

金刚石

法不可能实现。
甚至制造他们使用的激光系统的公司也认为不可能,这个激光系统由一个跨学科的团队,包括麻省理工学院比特与原子中心和化学系的学生和研究人员,花了数年时间才解决。他们开发了一种基于激光的车床系统,可以在激光照射的同时快速旋转一块金刚石,基本上蒸发其外层,直到留下一个完美光滑的直径仅为 0.7 毫米的圆柱体。然后,用同样的激光在圆柱体的中间钻一个洞,成一种类似吸管的样式。
Gershenfeld 说:“这种方法的效果并不明显,但激光可以将金刚石变成石墨并去除碳,可以慢慢做,钻到金刚石深处。”
金刚石在加工过程中会有一层纯石墨的黑色涂层,但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可以通过将转子加热到大约 600 摄氏度过夜来消除这种情况。结果是转子已经可以以每分钟 600 万转的速度旋转,这是最好的氧化锆转子的速度,并且还具有其他优势特性,包括极高的导热性和射频透明度。
Fredin 指出,制造这个高精度加工系统所需的所有零件“都是在这里设计和制造的”,在比特和原子中心的地下室实验室里。“能够在内部设计和制造所有东西并在一天内多次迭代是这个项目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不是把东西送到外面的机械车间。”
研究人员说,这些新转子现在应该可以实现更高的旋转频率,但需要开发新的轴承和基于氦气的新系统来驱动旋转,以实现更高的速度和相应分辨率的飞跃。“在这项技术得到证实之前,为这些小型转子开发这些兼容氦气的轴承是不值得的,因为之前使用的转子无法承受最终可能高达 2000 万每分钟转数。”Golota 说。
如此高的旋转速率在核磁共振领域之外几乎闻所未闻。Preiss 说,“作为一名机械工程师,你很少会遇到超过每分钟数万转的东西。”当他第一次听到这些设备600万转/分钟时,他说,“我觉得这是个笑话。”
Gershenfeld 说,在这种高速下,任何缺陷都容易引起不稳定性:“哪怕结构中有一点点不对称,在这种频率下,绝对会完蛋。”
Golota 说,在她使用目前的氧化锆转子进行的实验中,“当转子发生故障时,它们会爆炸,而你基本上只能回收灰尘。但当金刚石转子出现故障时,我们能完好无损地恢复它们。所以也保存了样本,对用户来说可能是宝贵的资源。”
他们已经使用新的金刚石转子产生了一个小肽的碳-13和氮-15光谱,清楚地展示了新金刚石转子材料的能力,Griffin说这是过去三十年来开发的第一个用于此类转子的新材料。“我们已经广泛使用了这样的光谱,以确定淀粉样蛋白- β 1-42的结构,这是阿尔茨海默氏症中的一种有毒物质。这种材料的样品很难获得,而且通常数量很少。我们现在有一个小转子,希望它非常可靠,你可以放入两到三毫克的材料并获得像这样的光谱数据,”他指着获得的样本数据说。“这真的很令人兴奋,它将开辟许多新的研究领域。”
核磁共振系统制造商Doty Scientific的总裁David Doty说,这项工作“真的很了不起。在实际看到fast-MAS工作之前,很难找到这个团队之外的任何人认为可以用激光加工金刚石转子达到所需的精度。”
Doty 补充道,“他们迄今为止所展示的内容简直令人惊叹。如果能够取得额外的进展,数百名核磁共振研究人员将希望这些数据能够为他们正在进行的项目获得更好的数据,从提高我们对某些疾病的理解,开发更好的药物,到开发先进的电池材料。”
“这项新技术有可能改变我们未来进行固态核磁共振实验的方式,在分辨率和灵敏度方面开启前所未有的实验机会,”法国里昂高等师范学院的分析科学研究所副主任Anne Lesage说。
研究团队还包括麻省理工学院的 Salima Bahri、Daniel Banks、Prashant Patil、William Langford、Camron Blackburn、Erik Strand、Brian Michael 和 Blake Dastrup。这项工作得到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CBA联盟基金、美国能源部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支持。

技术前沿

金刚石

们。所以也保存了样本,对用户来说可能是宝贵的资源。”
他们已经使用新的金刚石转子产生了一个小肽的碳-13和氮-15光谱,清楚地展示了新金刚石转子材料的能力,Griffin说这是过去三十年来开发的第一个用于此类转子的新材料。“我们已经广泛使用了这样的光谱,以确定淀粉样蛋白- β 1-42的结构,这是阿尔茨海默氏症中的一种有毒物质。这种材料的样品很难获得,而且通常数量很少。我们现在有一个小转子,希望它非常可靠,你可以放入两到三毫克的材料并获得像这样的光谱数据,”他指着获得的样本数据说。“这真的很令人兴奋,它将开辟许多新的研究领域。”
核磁共振系统制造商Doty Scientific的总裁David Doty说,这项工作“真的很了不起。在实际看到fast-MAS工作之前,很难找到这个团队之外的任何人认为可以用激光加工金刚石转子达到所需的精度。”
Doty 补充道,“他们迄今为止所展示的内容简直令人惊叹。如果能够取得额外的进展,数百名核磁共振研究人员将希望这些数据能够为他们正在进行的项目获得更好的数据,从提高我们对某些疾病的理解,开发更好的药物,到开发先进的电池材料。”
“这项新技术有可能改变我们未来进行固态核磁共振实验的方式,在分辨率和灵敏度方面开启前所未有的实验机会,”法国里昂高等师范学院的分析科学研究所副主任Anne Lesage说。
研究团队还包括麻省理工学院的 Salima Bahri、Daniel Banks、Prashant Patil、William Langford、Camron Blackburn、Erik Strand、Brian Michael 和 Blake Dastrup。这项工作得到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CBA联盟基金、美国能源部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支持。

技术前沿

金刚石

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的核物理组正在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参与nEDM实验,旨在测量中子的电偶极矩以约束粒子物理学中的理论。研究人员旨在为nEDM 实验构建传感器,并探索它们在量子信息科学中的潜在应用。氮空位金刚石独特的量子特性使其成为量子传感和量子存储的有前途的候选者。
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的核物理小组正在寻找中子新物理学的证据,电中性粒子通过一种叫做强力的相互作用将原子核固定在一起。教师和研究人员正在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参与nEDM实验,该实验将测量中子的电偶极矩,尽管它们是中性的,但这是一种允许中子与电场相互作用的特性。精确的测量将限制扩展当前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的理论。为实现这一目标,研究人员必须准确测量极强电场中的细微变化。
物理学教授道格拉斯·贝克(Douglas Beck)获得了能源部的资助,用于开发基于氮空位金刚石的传感器,这种材料在低温下的量子特性使其对电场异常敏感。他的研究小组已经证明这种材料可以测量强电场,该奖项将使研究人员能够构建可用于nEDM实验的传感器。此外,该材料的量子特性使其成为量子信息科学的有前途的候选材料。研究人员还将探索这些潜在的应用。
贝克解释说,化学添加的氮空位或NV杂质使钻石具有异常的电场敏感性。“这些杂质是含有额外氮原子和碳原子通常所在位置的空穴(或空位)区域,”他说。“当材料冷却到绝对零度以上但不到 20 度时,杂质会形成一个响应电场的量子系统。这是一个非常不寻常的特性,因为没有多少系统会对电场做出反应,这使得NV金刚石很特别。”
当NV系统以特定的量子态制备时,它可以变得更加灵敏。研究人员没有让系统在冷却后保持最低能量状态,而是形成了最低和次低能量状态的量子叠加,称为暗态,之所以这样命名是因为它不与光相互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名字意味着它不受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影响,”贝克说。“因为它的寿命很长,所以它具有非常明确的能量,可以非常准确地告诉我们电场有多大。”
贝克的小组已经证明,这种现象使NV金刚石能够测量强电场,该奖项将使研究人员能够基于它开发可靠、坚固的传感器。这将涉及将传感器封装到易于与用于控制它们的激光器连接的单元中,并最大限度地减少背景噪声的影响。贝克表示,他们还在研究一种称为动态去耦的量子技术,该技术将使他们能够有效地逆转实验缺陷的影响。这将使已经精确的电场测量更加准确。
该研究的另一个目标是探索在量子信息科学中使用NV金刚石的建议。暗态的长寿命和对环境噪声的抵抗力使其成为量子传感和量子存储的有前途的平台。许多此类应用依赖于将量子系统置于压缩状态,这些压缩状态具有海森堡原理所允许的最小不确定性。已经有几个关于在NV钻石中创建压缩状态的提议,贝克的小组将调查它们的可行性。
这项工作将在三年内得到能源部核物理项目中的量子视界提供的65万美元的支持。

尖端金刚石传感器

来源:Carbontech

技术前沿

金刚石

贝克解释说,化学添加的氮空位或NV杂质使钻石具有异常的电场敏感性。“这些杂质是含有额外氮原子和碳原子通常所在位置的空穴(或空位)区域,”他说。“当材料冷却到绝对零度以上但不到 20 度时,杂质会形成一个响应电场的量子系统。这是一个非常不寻常的特性,因为没有多少系统会对电场做出反应,这使得NV金刚石很特别。”
当NV系统以特定的量子态制备时,它可以变得更加灵敏。研究人员没有让系统在冷却后保持最低能量状态,而是形成了最低和次低能量状态的量子叠加,称为暗态,之所以这样命名是因为它不与光相互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名字意味着它不受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影响,”贝克说。“因为它的寿命很长,所以它具有非常明确的能量,可以非常准确地告诉我们电场有多大。”
贝克的小组已经证明,这种现象使NV金刚石能够测量强电场,该奖项将使研究人员能够基于它开发可靠、坚固的传感器。这将涉及将传感器封装到易于与用于控制它们的激光器连接的单元中,并最大限度地减少背景噪声的影响。贝克表示,他们还在研究一种称为动态去耦的量子技术,该技术将使他们能够有效地逆转实验缺陷的影响。这将使已经精确的电场测量更加准确。
该研究的另一个目标是探索在量子信息科学中使用NV金刚石的建议。暗态的长寿命和对环境噪声的抵抗力使其成为量子传感和量子存储的有前途的平台。许多此类应用依赖于将量子系统置于压缩状态,这些压缩状态具有海森堡原理所允许的最小不确定性。已经有几个关于在NV钻石中创建压缩状态的提议,贝克的小组将调查它们的可行性。
这项工作将在三年内得到能源部核物理项目中的量子视界提供的65万美元的支持。

艺术家的渲染图展示了贝克小组将开发的氮空位金刚石传感器。内部网格线代表激光在钻石内的路径——入射光线(较粗的红线)在钻石传感器内不断反射,直到回到入射切角(较细的红线)。
图片来源: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格兰杰工程学院,由Yasmine Steele为物理系提供

技术前沿

纤维行业

碳纤维一直被认为比钢更好,因为它具有更高的抗应力性能和更轻的重量。虽然它的制造成本更高,但在大规模生产环境中,价格会下降。因此,在某种程度上,碳纤维最终会出现在许多我们通常认为只可能出现在钢铁中的产品中,这是有道理的。比如发动机缸体,这就是为什么日产(Nissan)刚刚为其碳纤维发动机申请了专利。
整块都是由碳纤维制成的吗?

日产希望完全用碳纤维制造发动机,已申请相关专利

来源:新材料分院

▲日产碳纤维发动机缸体/Nissan

它不完全是碳纤维的。可以这么说,仍然有钢制气缸套,碳纤维的作用是将它们固定在适当的位置。但它确实让我们想知道,是否有一天一整个都是完全由这种材料构成的。
尼桑首次尝试将碳纤维用于发动机的设想是用在一个主要部件上,也就是气缸本身。Carbuzz表示,该专利描述了“焊接到主块上的树脂外部构件”。在主块和外层碳纤维之间有间隙,成为水通道。它还有助于将外部材料与钢瓶中产生的热量隔离开来。
这一直是考虑碳纤维作为发动机缸体材料的缺点。用于制造碳纤维的树脂只能承受250度左右的温度。大多数发动机都达不到这个温度。
碳纤维发动机有哪些缺点?

技术前沿

纤维行业

这一直是考虑碳纤维作为发动机缸体材料的缺点。用于制造碳纤维的树脂只能承受250度左右的温度。大多数发动机都达不到这个温度。
碳纤维发动机有哪些缺点?

▲日产碳纤维发动机缸体/Nissan

但是整个发动机缸体的热温度是不同的。碳纤维哑光材料可以吸收大量的热量,但树脂却不行。对于活塞在气缸壁上的摩擦尤其如此。这就是日产选择金属衬垫的原因。
碳纤维作为发动机缸体材料的另一个问题是,机油、防冻剂和燃料可能会侵蚀树脂。特别是,油可能是一种非常具有腐蚀性的化学物质。这些都可能导致磨砂层脱层。
铁不是发动机缸体的唯一材料。铝、镁甚至钛的发动机缸体都看到了希望。当然,铝制发动机缸体已经存在多年了。镁也是铁的轻量级替代品。但镁合金的强度不如老铁。但是镁发动机已经投入生产。保时捷从1968年到1977年使用镁块。但话说回来,福特、梅赛德斯-奔驰、捷豹,甚至起亚也是如此。
用钛做发动机缸体不是更好吗?

技术前沿

纤维行业

用钛做发动机缸体不是更好吗?

▲日产碳纤维发动机缸体/Nissan

至于钛,是的,它将是铁的一个很好的替代品,除了一些方面。首先,它非常昂贵,这几乎阻碍了大规模生产。而且它也很难加工。由于钛有不同的品种和合金,在加工时会带来不同的困难。将焊缝暴露在氧气或氮气中会导致严重的脆化。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日产很清楚与制造碳纤维发动机缸体有关的问题。它正在考虑的一个优势是,与铁或铝相比,它的工作温度上升得更快。这将减少某些表面过早磨损的可能性。
但在进一步发展之前,碳纤维和钛都用于许多发动机部件中,如气门、活塞连杆和紧固件。

技术前沿

纤维行业

BASF新型生物降解改性淋膜料

来源:新材料分院

巴斯夫通过为冷热食品包装增加经认证的家用和工业可堆肥产品牌号,扩展了其用于纸张和纸板挤出涂层的 ecovio® 产品组合。新型淋膜牌号 ecovio® 70 PS14H6 通过了食品接触级认证,对液体、脂肪、油脂和矿物油类表现出优异的特定阻隔性能,和在沸水(高达 100°C)下的温度稳定性。此外,它对许多类型的纸张和纸板具有出色的粘附力。因此,它也可用于例如盛放乳制品(也包括冷冻品)的杯子和罐子,三明治和谷物棒的包装,盛放糖果和零食的碗和托盘,冷热饮料和汤的外带杯或任何其他功能性纸制包装。使用后,涂有 ecovio® 70 PS14H6 的纸张制成的食品包装可以根据国家法规在家庭花园中进行堆肥,或者在工业堆肥设施中进行堆肥。因此,这种新型家用可堆肥生物聚合物支持有机物回收,并帮助形成营养链条闭环,以实现循环经济。

技术前沿

纤维行业

无需粘合剂,在单层或多层挤压中具有出色的加工性能
相比目前市场上可用的生物聚合物,新型可家庭堆肥产品牌号具有更出色的性能。通过单层或多层挤压,该涂层能赋予食品包装的纸张和纸板额外的阻隔性能,而无需粘合剂。纸张涂层生产线速度可与PE 相媲美。该材料显示对冷轧辊没有粘性,并具有出色的密封性和适印性。涂层厚度与PE 相当,具体取决于用途和设备,因此它也可以用于制造非常薄的涂层。
巴斯夫生物聚合物全球市场负责人 Michael Bernhard Schick 表示:“通过家用和工业可堆肥认证,新型 ecovio® 纸张淋膜产品牌号拓展了纸质包装使用后的报废选项。一些国家在立法的推动下,出现了从纯塑料包装向纸质包装转变的重大社会趋势。纸张本身并不适合包装很多不同的食品,尤其是含有液体、脂肪成分的食品。我们为高温、冷冻、冷藏食品提供了一个强大的、可持续的包装解决方案,可以承受零下40°C 至 100°C的使用温度。因此,在出色的技术性能这一基础上,加上纸质包装可家用堆肥这一决定性附加优势,ecovio® 70 PS14H6 得以支持食品废弃物的有机回收。”根据 ASTM D 6866 标准,这种新型生物聚合物的可再生资源生物基含量在 70 - 80% 之间。它补充了 ecovio® 纸质涂料产品组合,除该产品外,组合中也包括其他可定制的工业可堆肥产品牌号,其特性可根据不同的市场需求进行调整。
巴斯夫的生物聚合物实现了有机物的循环利用
巴斯夫生物聚合物 ecovio® 根据 DIN EN 13432 等标准被认证为可堆肥。它是 BASF PBAT ecoflex® 和可再生原材料的共混物。
此前巴斯夫宣布,将在上海建生物降解改性厂,2023年年中开始供货。

技术前沿

纤维行业

“新型超细纤维复合材料”项目取得突破 

来源:新材料分院

2023年3月7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在山东省临沂市组织召开了由山东昌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和青岛大学共同承担的“新型超细纤维复合材料绿色生产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发”项目科技成果鉴定会。鉴定委员会认为项目成果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项目成果简要介绍如下:
一、项目研究背景
超细纤维复合材料拥有手感丰满、均匀致密、卫生性能好、微细空隙丰富、细腻柔软等优良特性,可广泛应用于高端内饰、医疗卫生、滤材、电子工业精密抛光、高档服装服饰等领域。鉴于传统超细纤维材料制备技术所存在四大问题:1.不定岛超细纤维材料生产加工过程中的甲苯、二甲苯等强致癌溶剂大量使用问题;2.定岛超细纤维材料和分割型超细纤维材料生产加工过程中的氢氧化钠等强碱、强腐蚀性化学助剂大量使用问题;3.基布密度低,开纤后密度进一步降低,仅适用于油性聚氨酯含浸,不可避免地带来DMF等有机溶剂大量使用的问题;4.为降低制品甲苯、二甲苯、DMF等溶剂,提升产品品质,消耗大量水资源进行洗涤或高温长时间处理,进而造成大量资源消耗和废水排放的问题。该项目结合超细纤维材料产业发展趋势,研发了拥有生产全流程绿色环保、制品使用过程健康安全等特性的新型超细纤维复合材料绿色生产技术。该技术是以直纺型超细超短纤维为原料,以纤维集合体增强层为增强体,通过制品仿真结构设计,并采用湿法成网技术和水刺加固复合成形技术,制备超细纤维复合材料基布,结合后整技术获得最终制品。项目从关键工艺、关键技术、关键装备等全链条角度,攻克了制约我国超细纤维材料产业转型升级与产品升级换代的“卡脖子”技术,并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打破了绿色高端超细纤维复合材料产业技术国际壁垒。
二、项目主要创新点
项目研发了超细纤维浆均匀分散技术、基于抄造法的超细纤维网多层一次成形技术与装置,解决了纤网成形匀度差、易分层开裂等难题;首创了高速摆动水刺无痕技术与装置,解决了超细纤维复合材料布面水刺纹难以消除的难题;研发了基于水性聚氨酯的后整理技术;形成了超细纤维复合材料成套绿色加工工艺技术。
三、项目产业化及应用情况
项目建成了年产500万平方米的超细纤维复合材料绿色生产线,自2021年实现产业化以来,山东昌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已实现新增销售收入2.12亿元,新增利税0.55亿元,所开发的系列产品已在森织汽车内饰(武汉)有限公司、苏州恒达世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山东昱洁福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英德市匠心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应用推广,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技术前沿

纤维行业

与产品升级换代的“卡脖子”技术,并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打破了绿色高端超细纤维复合材料产业技术国际壁垒。
二、项目主要创新点
项目研发了超细纤维浆均匀分散技术、基于抄造法的超细纤维网多层一次成形技术与装置,解决了纤网成形匀度差、易分层开裂等难题;首创了高速摆动水刺无痕技术与装置,解决了超细纤维复合材料布面水刺纹难以消除的难题;研发了基于水性聚氨酯的后整理技术;形成了超细纤维复合材料成套绿色加工工艺技术。
三、项目产业化及应用情况
项目建成了年产500万平方米的超细纤维复合材料绿色生产线,自2021年实现产业化以来,山东昌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已实现新增销售收入2.12亿元,新增利税0.55亿元,所开发的系列产品已在森织汽车内饰(武汉)有限公司、苏州恒达世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山东昱洁福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英德市匠心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应用推广,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01

技术前沿

纤维行业

全面了解日本帝人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

来源: 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技术 

日本帝人公司注射成型用碳纤维增强热塑性塑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Thermoplastic,CFRTP)的注册商品名为Sereebo®, 其全称为「Save the earth, revolutionary & evolutionary carbon」,这是一款基于环境保护,同时致力于制造产业革新的热塑性碳纤维复合材料(CRFRTP)的产品品牌。
Sereebo®具有优异的抗冲击性能,能够以高生产率生产复杂形状的CFRTP成型产品;由于它使用了全球环保热塑性树脂,可以在制造领域带来新的革命。
Sereebo®品牌有两类产品组成:LCF级及CFP级,前者是以连续长纤维作为增强材料,以聚碳酸酯树脂为基体,而后者是使用短纤维增强,以聚酰胺树脂为基体。而Sereebo®P系列LCF产品作为一种以聚碳酸酯树脂为基材的注射成型用碳纤维长纤增强树脂材料,利用其可以实现部件薄壁化,而且无需导电涂层实现成本降低。
通过根据应用和用途选择和应用等级,Sereebo®材料不仅有助于产品更薄、更轻,而且有助于实现以下功能,从而有助于提高产品性能和降低总成本:高韧性、高强度和高刚度、优异的外观和油漆质量、EMI电磁屏蔽、高尺寸精度(低热膨胀)、抗蠕变性能。

碳纤维热塑性复合材料概述

02

技术前沿

纤维行业

Sereebo®P LCF级产品具有芯-鞘结构,是一种具有涂覆有基体树脂的长碳纤维束。在注射成型过程中,颗粒在注射成型机中熔化,使得长碳纤维迅速分布,从而提供具有均匀分布的长碳纤维的注射成型产品。
Sereebo®P CFP级产品与一般的注射成型化合物类似,碳纤维在颗粒阶段已经均匀分散。在注射成型过程中,保持了均匀分布,并提供了注射成型产品。
综上对比,LCF规格产品含有和粒子相同长度的增强碳纤维。与普通短碳纤维增强树脂相比,成型品中的残存纤维长度更长,因而实现高强度,高刚性的优异特性。

Sereebo碳纤维热塑性复材特点

03

技术前沿

纤维行业

 高韧性和高刚性—重量轻
与使用聚碳酸酯树脂或聚酰胺树脂作为基体的一般CFRP材料相比,该材料实现了更高的碳纤维增强效果。
在获得规定的韧性和刚度的同时,它还确保了高成形性,并有望作为金属替代材料在形状设计中提供高自由度。
可成型性和油漆质量—高表面外观质量
这种材料是为注射成型而开发的,能够成型复杂和微小的形状,其专有配方为成型产品提供了均匀光滑的表面和出色的外观。
油漆可使LCF级和CFP级产品用于各种设计和颜色,也可以通过表面纹理或其他工艺对表面施加光泽、纹理和润滑性,从而能够设计出具有各种表面质量和纹理的产品,或者通过无漆设计实现成本降低。
Sereebo碳纤维热塑性复材应用
该材料可以用于多种工业用途,包括以下领域:电子设备外壳和部件、汽车零部件、医疗器械组件、护理材料、运动和休闲、工业机器人和无人机组件。

Sereebo碳纤维热塑性复材特点

技术前沿

纤维行业

4月17日,东丽工业株式会社宣布,它与三井 DM 制糖株式会社共同演示并建立了一种基础技术,用于生产来自不可食用生物质的糖,这是纤维和树脂生产中的常见原料。生物质包括剩余的甘蔗渣、甘蔗加工产生的纸浆残渣和淀粉工厂挤压木薯产生的纸浆。
将这项技术与东丽正在开发的另一项从糖中制造单体的技术结合在一起,将有可能整合用于纤维、薄膜、树脂和其他产品的生物质聚合物的生产,从而促进循环经济。
该示范项目需要东丽验证一种在不可食用的生物质中分离、纯化和浓缩纤维素衍生糖的工艺。它利用了基于膜的生物工艺,结合了公司的水处理膜技术和采用生物技术的酶。东丽在泰国的一家示范设施开展了这项工作,这是新能源和工业技术开发组织 (NEDO) 支持的项目的一部分。该公司证明,该工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不到通过蒸发水浓缩糖溶液的传统生产装置的一半。
2022 年,东丽从不可食用生物质中提取的糖中开发了 100% 生物基己二酸,这是聚酰胺 66(尼龙 66)的原料。这一成就来自于使用专有的合成技术,该技术结合了公司的微生物发酵技术和利用分离膜的化学纯化技术。最近的演示是创造一种从生物质中制造纤维素糖的技术的第一步,使其走上大规模生产的轨道。该公司现在希望建立一种综合技术,从丰富的农业残留物中制造纤维和树脂,避免与食物链的竞争。
东丽希望与泰国糖精炼厂和淀粉制造商以及其他使用生物质资源的公司合作,建立一个供应纤维素糖的机构。它将努力提升正在开发的从纤维素糖生产己二酸的技术。在向全球的化学公司提供纤维素糖的过程中,东丽寻求通过用不属于食物链的植物衍生产品取代石油基化学品来帮助实现循环经济。
东丽正在利用一项基本政策,即在进入新领域时为明天创造和部署创新的新材料和技术,同时利用内部和外部合作来加速研究。作为这种方法的一部分,它将与不同行业的参与者一起参与膜生物工艺的开放式创新,建立供应链并为使用生物质和纤维素糖的公司提供解决方案。
图片
今天公布的技术是NEDO在日本能源效率技术国际示范项目下使用甘蔗渣的节能纤维素制糖系统示范项目的成果。该示范工厂位于泰国乌隆他尼省的一个地点,属于东丽和三井糖业株式会社于2017年1月成立的纤维素生物质技术有限公司。在那里,东丽从2018年8月到2022年12月验证和评估了制造过程节能、生产性能以及该生产系统的经济可行性。它于2023年3月完成了演示。泰国政府期待新技术为实现生物循环绿色经济模式做出重大贡献,泰国政府将这一模式作为国家发展和大流行病后恢复的战略。
演示技术详情
①使用酶和分离膜将不可食用的植物转化为糖
在示范工厂,东丽验证了一种生产纤维素糖的技术,作为乙醇、乳酸、琥珀酸和其他物质的原料发酵材料,方法是将未使用的甘蔗渣和木薯果肉与酶反应,使用膜分离来纯化和浓缩所得纤维素糖。
在以甘蔗渣为原料验证该技术时,东丽证实,通过在膜中回收和再利用酶,可以将酶的使用量减半。迄今为止,这种损失在生产纤维素糖方面代价高昂。
该公司进一步用膜纯化糖,从纤维素糖中分离乙酸和其他有机酸。因此,它获得了具有出色发酵性的纤维素糖,并确认发酵成乙醇和琥珀酸以及食用糖是可能的。
②利用专有的酶生产技术节省生产化学品的成本
东丽扩大了其研发(一种使用木霉丝状真菌的非转基因生物酶生产技术;达到世界级的酶生产能力)的酶生产技术。它利用泰国扩大的酶生产设施来演示甘蔗渣生产糖。随着糖生产系统的普及,这种酶生产技术应该作为一种现场技术,降低酶成本,帮助这种系统成为主流。
③以木薯浆为原料降低化学生产总成本木薯浆衍生的
图片
图3.葡萄糖相对于可溶性固体的纯度
纤维素糖不含木糖。它可以通过膜糖化纯化以去除粘性物质。这导致糖溶液的葡萄糖纯度高于来自甘蔗渣的纤维素糖(见图3)。东丽还通过示范工作证实了发酵的良好转化效率。高葡萄糖纯度和低杂质含量可以削减制造化学品的总成本。其中包括己二酸,尼龙66的原料。

日本东丽:生物质废料来生产可持续纤维

来源:功能纺织

技术前沿

纤维行业

隔膜材料在我们生活中较为常见,例如汽车玻璃上的防爆膜、手机面板上的保护膜等。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我们手机电池里也有一张隔膜,用于防止电池短路,同时传输离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研人员经过多年研究,设计了一类新型离子传导膜。这种离子膜有望广泛应用于能源转化、大规模储能以及分布式发电等领域。该研究成果于北京时间4月26日晚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发表。
离子膜是液流电池、燃料电池等电化学器件或装备的关键部件,它既要防止短路,又要保证离子在充电和放电过程中高效通过、减少损耗,而传统离子膜普遍存在吸水后容易发生溶胀变形、结构疏松等问题,特别是长时间使用后,可能会发生结构老化、性能下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研人员研发的这类新型离子膜,解决了离子在材料中传导性与选择性不可兼得的难题,离子传输更加迅速,在膜内实现了近似无摩擦传导,使用该膜组装的液流电池,充放电电流密度可以达到每平方厘米500毫安,相比传统离子膜更加坚固、不易老化,并且不会因为吸水而产生溶胀现象。
据了解,多年来,高效储存和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是我国科研人员的重要研发课题。这种国产离子膜的问世,将打破国外同类型产品多年的技术垄断,大幅提升液流电池等储能装备的效率,有望在我国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的储能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目前,科研人员正在加紧实现该型离子膜的量产。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 徐铜文:我们可以把这种新型的液流电池储能技术与电网结合起来,用于经常的家庭用电、工业生产。我们可以把太阳能、太阳板发的电储存起来,建立一个电站,同样可以给汽车充电。这样可以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实现“双碳”目标。

国产新型离子膜问世

来源:央视网

技术前沿

纤维行业

车轮品牌Parcours在英国伦敦自行车展览会(the Cycle Show)上展示了使用Hypetex彩色碳纤维的复合材料自行车车轮,以实现美观、轻便和性能目标。
Hypetex(英国伦敦)在2023年4月21-23日在伦敦亚历山大宫举行的2023年自行车展上首次推出了据称是世界上第一套彩色碳纤维复合材料自行车轮。据该公司称,与车轮品牌Parcours(法国巴黎)合作开发的Chrono碳纤维车轮采用了Hypetex的Zlatan单向(UD)碳纤维材料制成的金色饰面,与传统的涂装替代产品相比,具有高度的美感、轻质和高性能。Hypetex针对先进材料(如碳纤维)的可持续着色技术是一种专利的油漆替代工艺,诞生于一级方程式赛车。结合水基生态树脂和可持续的固化过程,Hypetex材料具有大胆、多彩的美感,以及技术和成本节约的优势。
Parcours致力于提供高性能、优质的轮组,采用最新的空气动力学技术。上面提到的Parcours X Hypetex黄金轮毂在2023年自行车展上出现在定制的Handsling A1R0evo上,该轮毂被提名为Jaw Droppers奖杯,这是一个针对行业内最引人注目的设计的比赛。这家位于汉普郡的碳纤维复合自行车车架制造商向全球多个专业自行车队供货。Parcours X Hypetex限量版轮毂仅有10套,价格从1,799英镑到2,499英镑不等。以Hypetex黄金为特色,这些高级套装还将包括枪灰色的定制花鼓,定制激光细节和陶瓷轴承。"Parcours X Hypetex轮毂是一件艺术品,不仅在美学上,而且在技术上,"Hypetex首席执行官Marc Cohen说。"彩色碳纤维有无限的可能性,几乎在每个领域都有应用。我们很高兴能与Parcours这样的行业领先品牌合作。"

世界上第一套彩色碳纤维复合材料自行车车轮

来源:CompositesWorld

技术前沿

纤维行业

NCAMP认证日本帝人碳纤维增强热塑性塑料

来源:中欧SENIA、复材应用技术

帝人株式会社4月初报告称,已通过NCAMP(美国堪萨斯州威奇托国家先进材料性能中心)对其碳纤维和聚醚醚酮(PEEK)基材料Tenax热塑性机织布(TPWF)和Tenax热塑性固结层压板(TPCL)的认证。
这是碳纤维织物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的首个NCAMP认证,这也是NCAMP首次获得预固结层压板的认证,可用于冲压结构部件的快速热成型。该资格使碳纤维/PEEK织物和整合层压材料技术可供更多原始设备制造商、一级和二级供应商使用。
帝人表示,各种原始设备制造商都会对此感兴趣,他们考虑使用热塑性织物和冲压形式(如夹子和支架)形成形状。考虑到热塑性塑料提供的好处,热塑性复合材料对不断增长的先进空中交通(AAM)市场和传统商业航空航天领域也很有吸引力:高构建率,改进的抗裂性,熔融加工,增加回收机会,室温储存和多年保质期。
 Tenax TPWF是一种涂有热塑性聚合物的碳纤维编织织物。Tenax TPCL是由多层Tenax TPWF完全浸渍和固结的片材。 帝人表示,其合格的Tenax热塑性产品的成本降低是通过快速成型工艺实现的,从而提高了部件制造效率。据说这种材料适用于具有高性能要求的航空航天结构部件的大规模生产。
为了进一步支持这项技术的引入,帝人创建了这种特定材料的材料卡,用于使用AniForm Engineering(荷兰恩斯赫德)软件进行工艺模拟。这有望帮助零件制造商和原始设备制造商优化热成型工艺,以快速获得此类材料的优势。

技术前沿

纤维行业

Tencate推出安全,手感良好且外观出色的面料

来源: 功能纺织

过去几年的创新将防护工作服舒适度的极限推向了一个全新的水平,现在阻燃纺织品领导者TenCate Protective Fabrics正在进一步扩展它们,推出了他们的最新创新产品,即一种名为Tecasafe®360+的固有阻燃弹力面料。
Tecasafe® 360+模糊了工作服和休闲服之间的界限,是近年来席卷更大的消费服装市场的弹力舒适趋势的保护面料代表。通过将固有阻燃材料的专有混合物与XLANCE®纤维的突破性弹性品质相结合,Tecasafe® 360+满足了现代阻燃纺织品穿着专业人士的所有要求:确保其安全,手感良好且外观出色的面料。
Tecasafe® 360+的拉伸率为15%,恢复率接近99%,经得起磨损后穿着和洗涤后洗涤,恢复其原始形状而不会下垂。
与使用莱卡的弹力面料不同,Tecasafe® 360+ 经过专门制作,可承受高温工业洗涤,并在多次洗涤周期中保持形状。不合身、下垂的阻燃服装不仅不舒服,它们还会阻碍工人的自然运动,从而分散他们的工作注意力或阻碍正确的穿着,从而增加工人的风险。Tecasafe® 360+出色的形状恢复功能使工人更安全,贴合不下垂。
在防护工作服上增加弹力是工人安全向前迈出的一步。只有你感到舒适,你才是安全的。当穿戴防护装备的方式可能意味着轻伤和重大事故之间的区别时,穿着 PPE 工作服感觉舒适至关重要。弹力使工人拥有更合身的服装,可以随他们一起移动,而不是相反。过去十年来,随着弹力的创新,更舒适的工作服继续发展,提供相同的保护品质和增强的耐磨性。当防护工作服更耐磨时,它的保护性更强。
为阻燃面料增加弹力为阻燃服装的设计和构造开辟了巨大的可能性,模糊了工作服和休闲服之间的界限。阻燃市场正在赶上主流时尚界,创造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运动休闲服外观和感觉的工作服。
在性能和耐久性测试方面,Tecasafe® 360+符合ISO 15797 和多规范保护标准,经久耐用,可保持颜色、性能和保护功能。内置 Gridstrong 技术提供的额外机械性能可确保在选择 Tecasafe® 360+ 时最大限度地延长服装的使用寿命。
TenCate Protective Fabrics全球战略与创新副总裁 Michael Laton 表示:“将弹力技术添加到固有的阻燃服装中,对于依赖阻燃面料在工作中保持安全和舒适的最终用户来说,这是一个决定性的时刻。TenCate Protective Fabrics团队很荣幸能与我们的最终用户、团队成员、客户、供应商和合作伙伴一起分享这一重要时刻”。

技术前沿

纤维行业

智能高分子材料

来源:新材料分院

一、什么是智能材料?
智能材料是指材料的结构和功能可随外界条件的变化而有针对性地改变、调节和修复。
其中智能高分子材料的品种多、范围广,智能纳米材料、凝胶、智能膜、智能纤维等均属于智能高分子材料的范畴。由于高分子材料与具有传感、处理和执行功能的生物体有着极其相似的化学结构,比较适合用于制造智能材料并构建系统,以模拟生物体功能,因此对其研究和开发受到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
二、三种典型的智能材料
1. 形状记忆聚合物(SMPs)
形状记忆聚合物(SMPs)是一种能够在外部激励下主动变形的智能材料。由于这些材料具有可变刚度、可编程变形、可组合性和自传感等特点,其行为类似于生命的智能反射,在许多领域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哈尔滨工业大学复合材料与结构研究中心开发了一种基于拓扑交联网络的分子工程策略,通过形成氢键、超分支、环网络结构等,获得了具有超强韧性、耐高温和三重形状记忆效应(TSME)的形状记忆环氧树脂(SMEP)。
此外,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了分子网络结构与材料性能之间的内在关系。它具有超韧性(1288%)和高于其转变温度的高冲击能量(216 MJ/m3),突破了之前报道的热固性树脂。重要的是,分子内环化效应导致在原位生成不同的连接结构,使SMEP具有三重形状记忆效应,从而使该材料有可能应用于工程领域,如航空航天、智能家具和软机器人。
2. 智能驱动材料
智能驱动材料由于其对外界刺激(如热、光、磁、湿度等)的响应,被广泛应用于软体机器人、智能传感器和其他应用中。然而,制备具有多刺激响应功能的单一高分子材料仍然具有挑战性,研究较少。
西北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Zheng-Hui Guan课题组以4,4 ' -双(6-羟基己氧基)偶氮苯(BHHAB)、聚乙二醇400 (PEG400)和4,4 ' -亚甲基双(异氰酸苯基)(MDI)为原料,按1:1:2的比例一锅共聚,研制了一种新型多刺激响应智能驱动聚氨酯材料AzoPU50。
这种新型材料可以对热、光、湿三种刺激做出反应,从而触发形状变形运动。聚氨酯固有的微相分离结构可以提供热响应形状记忆性能。此外,偶氮苯单元结构的变化使聚氨酯薄膜具有良好的光响应变形。最重要的是,该聚氨酯驱动器还可以实现湿度响应运动,包括在湿滤纸上的翻转运动,由手掌和手指驱动的弯曲变形等。此外,作者成功组装了一个将热、光和湿度刺激集成在一起的仿生设备,以模仿人类的赞美手势。这项工作为构建具有三重功能的执行器提供了新的策略,为进一步开发多刺激响应智能执行器设备和其他智能材料/系统铺平了道路。

技术前沿

纤维行业

重要的是,分子内环化效应导致在原位生成不同的连接结构,使SMEP具有三重形状记忆效应,从而使该材料有可能应用于工程领域,如航空航天、智能家具和软机器人。
2. 智能驱动材料
智能驱动材料由于其对外界刺激(如热、光、磁、湿度等)的响应,被广泛应用于软体机器人、智能传感器和其他应用中。然而,制备具有多刺激响应功能的单一高分子材料仍然具有挑战性,研究较少。
西北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Zheng-Hui Guan课题组以4,4 ' -双(6-羟基己氧基)偶氮苯(BHHAB)、聚乙二醇400 (PEG400)和4,4 ' -亚甲基双(异氰酸苯基)(MDI)为原料,按1:1:2的比例一锅共聚,研制了一种新型多刺激响应智能驱动聚氨酯材料AzoPU50。
这种新型材料可以对热、光、湿三种刺激做出反应,从而触发形状变形运动。聚氨酯固有的微相分离结构可以提供热响应形状记忆性能。此外,偶氮苯单元结构的变化使聚氨酯薄膜具有良好的光响应变形。最重要的是,该聚氨酯驱动器还可以实现湿度响应运动,包括在湿滤纸上的翻转运动,由手掌和手指驱动的弯曲变形等。此外,作者成功组装了一个将热、光和湿度刺激集成在一起的仿生设备,以模仿人类的赞美手势。这项工作为构建具有三重功能的执行器提供了新的策略,为进一步开发多刺激响应智能执行器设备和其他智能材料/系统铺平了道路。
3. 新型多功能智能材料
具有多种功能、可用于各种实际材料应用的新型智能材料仍然是迫切需要的。在此,东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Baoping Lin课题组开发了具有优异的电荧光(EFC)、电致变色(EC)和电化学性能的新型多功能智能材料,适用于柔性超级电容器的制备。
新型智能聚合物P1的固态量子效率为10.75%,着色时间为1.80s,漂白时间为3.93s。在0-1.0V施加电压范围内,聚合物薄膜有三种颜色变化,分别为黄色、绿色和深蓝色。在电流密度为0.075 mA cm−2时,电极材料的面积比电容为21.59 mF cm−2。构建了一种含有EC和EFC基团的全聚合物柔性超级电容器,该电容器具有明显的着色、漂白和荧光颜色随电位的变化。超级电容器对施加的电位反应也很快。此外,这项工作可能为多功能分子设计提供重要的指导,并为扩展能量存储和显示传感器提供重要的一步。

技术前沿

劳斯莱斯(Rolls-Royce)已在其位于英国德比的工厂成功完成了UltraFan技术验证机的首次测试。此次测试使用100%可持续航空燃料(SAF)进行。
劳斯莱斯公司称UltraFan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航空发动机,并将为可持续的航空旅行做出贡献,其特点是世界上最大的由碳纤维增强聚合物 (CFRP) 制成的风扇转子叶片。采用新颖的Advance3核心架构,结合劳斯莱斯的ALECSys稀薄燃烧系统,可提供最大的燃油燃烧效率和低排放;碳纤维钛合金风扇叶片和复合材料外壳;以及为未来的高推力、高涵道比发动机提供高效动力的齿轮设计——动力变速箱的运行功率为64兆瓦,创下了航空航天记录。
验证机中包含的整套技术能力是提高当前和未来航空发动机效率的一大步。Trent XWB是世界上最高效的现役大型航空发动机,而UltraFan比Trent XWB的效率又提高了10%。
劳斯莱斯表示,在短期内,可以选择将技术从UltraFan开发计划转移到当前的Trent发动机上,为客户提供更高的可用性、可靠性和效率。而从长远来看,UltraFan的可扩展技术推力约为2.5万-11万磅,有望为2030年代的新型窄体和宽体飞机提供动力。
劳斯莱斯首席执行官Tufan Erginbilgic表示,“UltraFan验证机改变了游戏规则——作为该项目的一部分,我们正在测试的技术有能力改进现在和未来的发动机,我们正在逐步提高发动机的效率。当与可持续航空燃料相结合时,更高效的燃气涡轮发动机将成为到2050年实现行业净零飞行目标的关键。”
测试在世界上最大、最智能的室内航空发动机测试设施——Testbed 80中进行。100%的SAF主要来自废弃可持续原料,例如由英国石油公司提供的用过的食用油。英国政府通过创新英国航空航天技术研究所 (ATI)、欧盟的清洁天空计划加上德国的LuFo和勃兰登堡州对这项工作提供了支持。
英国商业和贸易大臣Kemi Badenoch说道,“这项尖端技术将有助于航空业向更绿色的未来过渡,同时吸引更多投资进入英国航空航天工业,从而促进经济增长。我很自豪政府通过我们的航空航天技术学院计划支持这一举措,我们将继续与劳斯莱斯等制造商合作,寻求扩大英国在全球航空航天市场的份额。”
UltraFan概念于2014年公开亮相。它的设计架构与目前服役的大约4200台劳斯莱斯民用大型发动机的设计架构截然不同,因为它采用了其他行业所没有的齿轮传动设计,这是业内其他公司此前从未生产过的产品。这种规模进行展示使我们能够根据客户的要求灵活缩小规模。还能够为提供两轴、三轴、直接驱动和齿轮传动的解决方案,为未来的飞机提供动力。

碳纤维钛合金风扇叶片

来源 : Rolls-Royce

纤维行业

技术前沿

纤维行业

劳斯莱斯首席执行官Tufan Erginbilgic表示,“UltraFan验证机改变了游戏规则——作为该项目的一部分,我们正在测试的技术有能力改进现在和未来的发动机,我们正在逐步提高发动机的效率。当与可持续航空燃料相结合时,更高效的燃气涡轮发动机将成为到2050年实现行业净零飞行目标的关键。”
测试在世界上最大、最智能的室内航空发动机测试设施——Testbed 80中进行。100%的SAF主要来自废弃可持续原料,例如由英国石油公司提供的用过的食用油。英国政府通过创新英国航空航天技术研究所 (ATI)、欧盟的清洁天空计划加上德国的LuFo和勃兰登堡州对这项工作提供了支持。
英国商业和贸易大臣Kemi Badenoch说道,“这项尖端技术将有助于航空业向更绿色的未来过渡,同时吸引更多投资进入英国航空航天工业,从而促进经济增长。我很自豪政府通过我们的航空航天技术学院计划支持这一举措,我们将继续与劳斯莱斯等制造商合作,寻求扩大英国在全球航空航天市场的份额。”
UltraFan概念于2014年公开亮相。它的设计架构与目前服役的大约4200台劳斯莱斯民用大型发动机的设计架构截然不同,因为它采用了其他行业所没有的齿轮传动设计,这是业内其他公司此前从未生产过的产品。这种规模进行展示使我们能够根据客户的要求灵活缩小规模。还能够为提供两轴、三轴、直接驱动和齿轮传动的解决方案,为未来的飞机提供动力。

技术前沿

纤维行业

专业评论

Professional comments

新材料是现代科技发展之本,可降解塑料是新兴的塑料品类。随着全球对改善环境的诉求越来越强烈,使用生物降解塑料被认为是根治一次性塑料“白色污染”最有效的解决方案。着眼于中国的“双碳战略”目标,生物降解塑料的技术突破、产业快速发展以及应用推广拓展已成必然趋势。

——摘选自新材料分院 赵君《生物降解塑料产业及应用前景分析》

专业评论

光伏行业

特定对象调研-隆基

来源:华储光电

近日,隆基绿能接受特定对象调研,活动主要内容介绍如下:
1、5月以来产业链价格快速调整,请问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是否是需求出现了问题?请问预计什么时间产业链价格企稳?
答:根据全球不同市场已经公布的装机数据,2023年全球光伏市场持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以中国市场为例,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3年1-4月中国光伏新增装机48.31GW,相当于2022年全年的55.27%;同期中国组件出口金额158亿美元,同比增长14%。因此,近期产业链价格下行并非需求清淡所致。随着上游硅料新增产能的不断投产,产业链整体供给得到充分释放,导致光伏产品价格压力上升,短期出现了较为快速的调整。近期,光伏市场的变化非常快速,很难精准判断短期的价格变化。从国内大型光伏项目建设规划和海外市场的订单签署节奏看,全球大部分的需求将集中在2023年下半年释放。目前光伏组件的市场价格已经不到1.7元/W,如果考虑2023年下半年全球需求释放的密度和产业链不同环节的供需变化,组件价格波动的空间已经较为有限,预计随着下半年越来越多项目的启动建设,光伏产业链的价格可能会恢复到相对稳定的水平。
2、请问在目前产业链价格下行的情况下,公司2023年产品出货量是否会受到影响?2023年6月会不会减产?
答:尽管短期产业链价格出现了波动,但是全球市场需求仍在持续增加。公司积极和客户沟通需求情况,持续保障客户对高品质产品的需求,预计 2023年第二季度产品出货量环比持续增加。 公司密切关注产业链价格变化和供需变化,将根据市场情况合理安排6月的生产计划,截至本纪要发布日,公司尚未确定6月排产计划。
3、如果行业竞争持续升级,公司是否有信心完成2023年硅片和组件的出货目标?
答:在硅片环节,公司依托下游电池技术的多元化积累,快速开发了适用于不同电池技术的硅片产品,能够最大程度满足下游电池客户的不同需求;在组件环节,公司敏锐洞察客户需求的变化,以科技制造为基础,以科技服务为延伸,不断提升新能源系统解决方案的供应能力,进一步夯实公司组件的客户基础。2023年,公司将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努力实现硅片出货130GW、电池组件出货85GW的目标。
4、公司调整2023年HPBC组件出货目标的原因是什么?
答:公司HPBC产品很好地结合了分布式客户对产品性能和外观的双重诉求,客户需求持续增加,尤其以分布式需求为主的欧洲市场。HPBC电池是一项由公司自主研发的全新技术,和PERC等其他电池技术一样,在大规模量产之前需要经过一段技术、工艺和材料等生产要素的磨合,因此产能投放节奏有所影响,公司适度调整了HPBC组件2023年的出货目标。经过一系列的调整,2023年5月,公司HPBC组件的排产规模相比前几个月已经得到明显提升。
5、公司鄂尔多斯的TOPCon电池产能将在今年三季度投产,请问公司是否担心TOPCon技术落后于同行?
答:公司并不担心自身的TOPCon技术会落后于同行,主要原因是:(1)公司在四年前对TOPCon技术的研发就已顺利结案,且在2021年建设了500MW的中试线,自2021年以来多次打破TOPCon电池研发效率的世界纪录,已经具备了充分的技术储备;(2)目前市场上已经投产的TOPCon电池的实际量产效率在24.5%-24.9%,且电池到组件的封装损失(CTMloss)也比较高,实际功率方面以560W-565W占绝大多数,所以行业TOPCon技术仍在量产的初级阶段。公司TOPCon组件后续量产后功率会达到575W。
6、请问公司是否已经确定西咸50GW电池项目的技术路线?
答:截至目前,公司尚未确定西咸50GW电池项目的技术路线。公司将基于不同电池技术路线的研发进度和发展潜力,以及市场竞争格局的变化,综合评估后续的扩产技术路线。
7、请问公司GDR项目的进展情况和募集资金的用途?
答:2023年5月16日,证监会发布了《监管规则适用指引——境外发行上市类第6号:境内上市公司境外发行全球存托凭证指引》,公司目前正在根据最新政策要求梳理和更新相关材料,公司GDR项目目前在正常推进中。本次募集的资金将用于公司加快产能建设和国际业务拓展,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升公司全球化产能战略布局、市场渠道建设、先进技术研发等多方面的综合竞争力,打造并保持公司在全球光伏领域的领先优势。
8、请问公司如何看待光伏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
答:目前,光伏产业链中部分环节已经出现阶段性过剩,叠加越来越多的跨界资本和企业涌入光伏行业,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同时,海外贸易壁垒将导致行业制造产能的分散,企业的全球化经营能力将成为竞争的焦点,包括市场营销、技术研发、商业模式创新、融资能力、运营管理等,未来全球化竞争能力不强的企业将逐渐丧失竞争力并逐步退出市场,具备全球化竞争能力的行业头部企业拥有较好的盈利能力,又进一步反哺其各项能力的提升,竞争优势和市场份额不断增加,形成良性循环。在碳中和的背景下,光伏市场的发展空间巨大,对高效产能的需求将会继续扩大,市场会自我调节。

专业评论

光伏行业

技术的硅片产品,能够最大程度满足下游电池客户的不同需求;在组件环节,公司敏锐洞察客户需求的变化,以科技制造为基础,以科技服务为延伸,不断提升新能源系统解决方案的供应能力,进一步夯实公司组件的客户基础。2023年,公司将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努力实现硅片出货130GW、电池组件出货85GW的目标。
4、公司调整2023年HPBC组件出货目标的原因是什么?
答:公司HPBC产品很好地结合了分布式客户对产品性能和外观的双重诉求,客户需求持续增加,尤其以分布式需求为主的欧洲市场。HPBC电池是一项由公司自主研发的全新技术,和PERC等其他电池技术一样,在大规模量产之前需要经过一段技术、工艺和材料等生产要素的磨合,因此产能投放节奏有所影响,公司适度调整了HPBC组件2023年的出货目标。经过一系列的调整,2023年5月,公司HPBC组件的排产规模相比前几个月已经得到明显提升。
5、公司鄂尔多斯的TOPCon电池产能将在今年三季度投产,请问公司是否担心TOPCon技术落后于同行?
答:公司并不担心自身的TOPCon技术会落后于同行,主要原因是:(1)公司在四年前对TOPCon技术的研发就已顺利结案,且在2021年建设了500MW的中试线,自2021年以来多次打破TOPCon电池研发效率的世界纪录,已经具备了充分的技术储备;(2)目前市场上已经投产的TOPCon电池的实际量产效率在24.5%-24.9%,且电池到组件的封装损失(CTMloss)也比较高,实际功率方面以560W-565W占绝大多数,所以行业TOPCon技术仍在量产的初级阶段。公司TOPCon组件后续量产后功率会达到575W。
6、请问公司是否已经确定西咸50GW电池项目的技术路线?
答:截至目前,公司尚未确定西咸50GW电池项目的技术路线。公司将基于不同电池技术路线的研发进度和发展潜力,以及市场竞争格局的变化,综合评估后续的扩产技术路线。
7、请问公司GDR项目的进展情况和募集资金的用途?
答:2023年5月16日,证监会发布了《监管规则适用指引——境外发行上市类第6号:境内上市公司境外发行全球存托凭证指引》,公司目前正在根据最新政策要求梳理和更新相关材料,公司GDR项目目前在正常推进中。本次募集的资金将用于公司加快产能建设和国际业务拓展,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升公司全球化产能战略布局、市场渠道建设、先进技术研发等多方面的综合竞争力,打造并保持公司在全球光伏领域的领先优势。
8、请问公司如何看待光伏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
答:目前,光伏产业链中部分环节已经出现阶段性过剩,叠加越来越多的跨界资本和企业涌入光伏行业,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同时,海外贸易壁垒将导致行业制造产能的分散,企业的全球化经营能力将成为竞争的焦点,包括市场营销、技术研发、商业模式创新、融资能力、运营管理等,未来全球化竞争能力不强的企业将逐渐丧失竞争力并逐步退出市场,具备全球化竞争能力的行业头部企业拥有较好的盈利能力,又进一步反哺其各项能力的提升,竞争优势和市场份额不断增加,形成良性循环。在碳中和的背景下,光伏市场的发展空间巨大,对高效产能的需求将会继续扩大,市场会自我调节。

专业评论

光伏行业

答:2023年5月16日,证监会发布了《监管规则适用指引——境外发行上市类第6号:境内上市公司境外发行全球存托凭证指引》,公司目前正在根据最新政策要求梳理和更新相关材料,公司GDR项目目前在正常推进中。本次募集的资金将用于公司加快产能建设和国际业务拓展,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升公司全球化产能战略布局、市场渠道建设、先进技术研发等多方面的综合竞争力,打造并保持公司在全球光伏领域的领先优势。
8、请问公司如何看待光伏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
答:目前,光伏产业链中部分环节已经出现阶段性过剩,叠加越来越多的跨界资本和企业涌入光伏行业,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同时,海外贸易壁垒将导致行业制造产能的分散,企业的全球化经营能力将成为竞争的焦点,包括市场营销、技术研发、商业模式创新、融资能力、运营管理等,未来全球化竞争能力不强的企业将逐渐丧失竞争力并逐步退出市场,具备全球化竞争能力的行业头部企业拥有较好的盈利能力,又进一步反哺其各项能力的提升,竞争优势和市场份额不断增加,形成良性循环。在碳中和的背景下,光伏市场的发展空间巨大,对高效产能的需求将会继续扩大,市场会自我调节。

专业评论

光伏行业

构筑协同创新生态 创建零碳绿能世界

来源:国际能源网/光伏头条

隆基绿能创始人、总裁李振国在第十六届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大会发表《构筑协同创新生态 创建零碳绿能世界》主题演讲。
他表示,让光伏的使用成本更低,是全行业的使命和责任。而技术持续进步是光伏发电成本下降的最大推力。目前隆基正在构建一个真正的开放创新体系,期望携手业界大专院校、同行、上下游紧密合作,为光伏下一步转换效率的提升,进一步降低度电成本贡献力量。
四大方法论诠释隆基创新历程
创新是隆基的灵魂,也是推动光伏行业不断发展的内生动力。李振国回顾了隆基自成立以来的科技创新历程并将之归纳总结为“隆基四大创新方法论”,即:技术创新遵循“第一性原理”,始终定位于提升效率的主航道;坚持客户第一,为客户创造价值,始终以领先的标准、可靠的品质和优异的产品体验为客户提供产品可靠性保障;行稳致远,稳健可靠的企业价值观,以产品可靠性与经济性为内核,以客户价值提升为驱动,为光伏电站提供长期价值;秉持开放心态,以持续科技研发投入,打造开放的合作生态,为同行赋能、成就自己的同时也成就伙伴乃至行业,引领行业创新变革。
隆基的创新由来已久。从2014年率先攻克RCz单晶生长技术产业化难题,到2015年攻克单晶PERC初始光衰问题,再到2017年将金刚线切割技术引入切片环节、将双面发电技术导入电池和组件环节,隆基始终以持续的科技创新引领行业度电成本的不断下降。
“得益于科技创新,光伏度电成本从4元下降到不到0.5元,不仅为未来发展形成了支撑,而且还使得光伏成为‘碳中和’的支撑性力量。”李振国说。
随着“碳中和”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共识,全球能源向可再生能源转型已是大势所趋。李振国也借此主题演讲契机,传递了隆基将一如既往地秉承开放姿态、构筑协同创新生态、共建零碳绿能世界的意愿。除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外,隆基还将在寻求世界范围内更广泛、更深入的交流与合作方面不遗余力。
独木难成林,百川聚江海。秉承开放式创新的姿态,隆基也在过去的数次技术创新引领历程中实现了产业链的协同。

专业评论

光伏行业

AI将与新能源系统产生“光合作用”

来源:新浪财经 

5月23日,全球绿色能源理事会主席、SNEC大会执行主席、协鑫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朱共山在第十六届SNEC全球光伏大会发表“大变局时代的新能源生态跃迁图”主题演讲,他指出,新能源正在改变世界,需要用跨界思维,在新的时空坐标之下,重新认识、重新定义新能源的跃迁之道。
朱共山表示,下一步,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将与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双高”叠加,“比特+瓦特”,也就是数字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构成的新型数字能源系统,将以自动调节、智慧运行、动态平衡的方式,构筑经济社会发展的底座。
他强调,在这个新型的数字能源系统中,AI,以及AI的三大核心基石——数据、算力和算法,以及数字孪生、移动储能、虚拟/增强现实、生物技术、人机交互与认知等革命性的科技,都将与新能源系统产生友好而紧密的“光合作用”。
朱共山还指出,在风光储氢技术齐头并进的过程中,储能作为能量的“搬运工”,新能源的“稳定器”,地位越来越重要。
他认为,未来,智能、储能和氢能是破解新能源瓶颈的关键,而材料、技术、管理/控制系统和安全是破解储能发展瓶颈的关键。“正极材料作为影响电芯性能的最关键因素,充放电损失最少,能效最高的材料将被市场所青睐,从而给下游的储能电池、系统带来更高的寿命,释放出更多的电量,实现更好的运营效益。”
朱共山还谈到,储能安全将会成为“天字第一号”的刚性要求。在大基地与工商业分布式并存,国内市场与海外储能需求爆发的过程中,储能企业将面临全方位的升级考验。
他透露,行业主管机构将以领军企业的领先技术为蓝本,推出一系列的技术规范与安全标准,“储能行业无序发展,产品良莠不齐的局面将得到改变。”
“当GPT掀起智能革命,当算力成为数字基础设施,恰逢新能源在双碳目标的背景下C位出道,充当起未来绿色低碳世界的托底角色,一场新能源领域的边界突破正沿着三条主线展开——新型电力向跨行业、跨领域协同转变,各产业用能方式向绿色低碳转型,数字要素潜能被充分激活。”朱共山指出,算力作为新型生产力将和新智造镶嵌在一起,成为用电大户之一。AI催生数字镜像世界,算力让镜像更精准,电力让镜像更稳定和清晰。
他认为,“能源AI”将成为下一个投资热点。“下一步,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将与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双高’叠加,‘比特+瓦特’,也就是数字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构成的新型数字能源系统,将以自动调节、智慧运行、动态平衡的方式,构筑经济社会发展的底座。在这个新型的数字能源系统中,AI,以及AI的三大核心基石——数据、算力和算法,以及数字孪生、移动储能、虚拟/增强现实、生物技术、人机交互与认知等革命性的科技,都将与新能源系统产生友好而紧密的‘光合作用’。”

专业评论

光伏行业

线展开——新型电力向跨行业、跨领域协同转变,各产业用能方式向绿色低碳转型,数字要素潜能被充分激活。”朱共山指出,算力作为新型生产力将和新智造镶嵌在一起,成为用电大户之一。AI催生数字镜像世界,算力让镜像更精准,电力让镜像更稳定和清晰。
他认为,“能源AI”将成为下一个投资热点。“下一步,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将与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双高’叠加,‘比特+瓦特’,也就是数字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构成的新型数字能源系统,将以自动调节、智慧运行、动态平衡的方式,构筑经济社会发展的底座。在这个新型的数字能源系统中,AI,以及AI的三大核心基石——数据、算力和算法,以及数字孪生、移动储能、虚拟/增强现实、生物技术、人机交互与认知等革命性的科技,都将与新能源系统产生友好而紧密的‘光合作用’。”

朱共山还指出,在风光储氢技术齐头并进的过程中,储能作为能量的“搬运工”,新能源的“稳定器”,地位越来越重要。
他认为,未来,智能、储能和氢能是破解新能源瓶颈的关键,而材料、技术、管理/控制系统和安全是破解储能发展瓶颈的关键。“正极材料作为影响电芯性能的最关键因素,充放电损失最少,能效最高的材料将被市场所青睐,从而给下游的储能电池、系统带来更高的寿命,释放出更多的电量,实现更好的运营效益。”
朱共山还谈到,储能安全将会成为“天字第一号”的刚性要求。在大基地与工商业分布式并存,国内市场与海外储能需求爆发的过程中,储能企业将面临全方位的升级考验。
他透露,行业主管机构将以领军企业的领先技术为蓝本,推出一系列的技术规范与安全标准,“储能行业无序发展,产品良莠不齐的局面将得到改变。”
“当GPT掀起智能革命,当算力成为数字基础设施,恰逢新能源在双碳目标的背景下C位出道,充当起未来绿色低碳世界的托底角色,一场新能源领域的边界突破正沿着三条主线展开——新型电力向跨行业、跨领域协同转变,各产业用能方式向绿色低碳转型,数字要素潜能被充分激活。”朱共山指出,算力作为新型生产力将和新智造镶嵌在一起,成为用电大户之一。AI催生数字镜像世界,算力让镜像更精准,电力让镜像更稳定和清晰。
他认为,“能源AI”将成为下一个投资热点。“下一步,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将与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双高’叠加,‘比特+瓦特’,也就是数字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构成的新型数字能源系统,将以自动调节、智慧运行、动态平衡的方式,构筑经济社会发展的底座。在这个新型的数字能源系统中,AI,以及AI的三大核心基石——数据、算力和算法,以及数字孪生、移动储能、虚拟/增强现实、生物技术、人机交互与认知等革命性的科技,都将与新能源系统产生友好而紧密的‘光合作用’。”

专业评论

光伏行业

【摘要】
✓ 需求端:2022年TOPCon 落地产能为80GW,实际出货量为 16GW,2023年TOPCon 市占率将超过25%
✓ 因为TOPCon技术工序相对复杂,新产能投入过程中的学习曲线也比较长,绝大多数产能规划要到2023年底甚至2024 年才能形成有效供给和有竞争力的产品
✓ 技术路径:LPCVD工艺成熟度高,PECVD综合性能高
✓ 在TOPCon 设备中,硼扩散炉和背面隧穿层+多晶硅+掺磷设备比较关键,设备投资额分别约为2000 万元(占比10%)和11000 万元(其中LP+磷扩6000 万元,PECVD+退火 5000 万元,共占比 25%)

光伏TOPCon:工艺设备投资和技术产能规划

来源: LC SECURITIES

一、TOPCon工艺设备

TOPCon 工艺是只比PREC 多2 步,若想将 PERC 产线改造为 TOPCon 产线,则理论上需要添加多晶硅/非晶硅沉积的LPCVD/PECVD/PVD 设备及硼扩散设备。TOPCon 生产过程与PERC 高度重合,这也是TOPCon 为N 型电池首选的原因之一。
在TOPCon 设备中,硼扩散炉和背面隧穿层+多晶硅+掺磷设备比较关键,设备投资额分别约为2000 万元(占比10%)和11000 万元(其中LP+磷扩6000 万元,PECVD+退火 5000 万元,共占比 25%)。
硼扩散炉设备的主要代表厂商有拉普拉斯、捷佳伟创。
在LP+磷扩设备方面,拉普拉斯技术最为成熟,普乐和捷佳伟创能够提供相应产品。
在PECVD+退火设备中,捷佳伟创技术最为成熟,金辰股份在此也有布局。
2)技术路径:LPCVD 工艺成熟度高,PECVD综合性能高
TOPCon 当前技术路线有三种:LPCVD、PECVD 和 PVD。当前 LPCVD 工艺成熟度最高,但 PECVD 设备成膜速度快,且对环境污染底,有望成为TOPCon 主流技术。
LPCVD 全称为低压力化学气相沉积法(Low Pressure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该技术优点在于工艺成熟、控制简单容易,但难于镀膜速度慢,同时存在原位掺杂、有绕镀、石英件沉积严重等问题。该技术国内外起步较早,市占率约为67%,产品良率可达 97%。
PECVD 全称为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 Plasma Enhance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根据沉积腔室等离子源与样品的关系、以及腔室的不同又可细分为微波 PECVD、管式PECVD 和板式PECVD。PECVD沉积速率快(高达100A/s),但目前沉积的氧化硅膜较厚、存在气泡问题,且维护成本比较高。目前行业占比约为24%。
PVD 为物理气相沉积法(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与PECVD 一样可以实现原位掺杂、无绕度和冷壁,但目前技术仍不够成熟。目前该技术产业化进度较慢,行业占比约为9%。

专业评论

光伏行业

PERC 与TOPCon 工艺流程图及设备投资占比,单位(元,%)

硼扩散炉设备的主要代表厂商有拉普拉斯、捷佳伟创。
在LP+磷扩设备方面,拉普拉斯技术最为成熟,普乐和捷佳伟创能够提供相应产品。
在PECVD+退火设备中,捷佳伟创技术最为成熟,金辰股份在此也有布局。

二、技术路径:LPCVD 工艺成熟度高,PECVD综合性能高

TOPCon 当前技术路线有三种:LPCVD、PECVD 和 PVD。当前 LPCVD 工艺成熟度最高,但 PECVD 设备成膜速度快,且对环境污染底,有望成为TOPCon 主流技术。
LPCVD 全称为低压力化学气相沉积法(Low Pressure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该技术优点在于工艺成熟、控制简单容易,但难于镀膜速度慢,同时存在原位掺杂、有绕镀、石英件沉积严重等问题。该技术国内外起步较早,市占率约为67%,产品良率可达 97%。
PECVD 全称为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 Plasma Enhance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根据沉积腔室等离子源与样品的关系、以及腔室的不同又可细分为微波 PECVD、管式PECVD 和板式PECVD。PECVD沉积速率快(高达100A/s),但目前沉积的氧化硅膜较厚、存在气泡问题,且维护成本比较高。目前行业占比约为24%。
PVD 为物理气相沉积法(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与PECVD 一样可以实现原位掺杂、无绕度和冷壁,但目前技术仍不够成熟。目前该技术产业化进度较慢,行业占比约为9%。

专业评论

光伏行业

设备端各环节主要厂商名单

Deposition )。根据沉积腔室等离子源与样品的关系、以及腔室的不同又可细分为微波 PECVD、管式PECVD 和板式PECVD。PECVD沉积速率快(高达100A/s),但目前沉积的氧化硅膜较厚、存在气泡问题,且维护成本比较高。目前行业占比约为24%。
PVD 为物理气相沉积法(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与PECVD 一样可以实现原位掺杂、无绕度和冷壁,但目前技术仍不够成熟。目前该技术产业化进度较慢,行业占比约为9%。

三、设备竞争格局:传统工艺环节竞争激烈

在TOPCon 各工艺环节中,传统工艺环节(制绒、扩散制结、刻蚀、湿法刻蚀清洗)竞争较为激烈,隧穿层及掺杂多晶硅层制备环节竞争相对放缓。按多晶硅制备工艺路线分为LPCVD、PECVD、PVD。LPCVD 厂商主要包括:拉普拉斯、红太阳、赛瑞达、北方华创等;PECVD厂商主要包括:捷佳伟创、红太阳、金辰股份、北方华创等。PVD路线厂商主要是江苏杰太、中来股份;另外,江苏微导提出PEALD 二合一设备,可用于制备隧穿层及掺杂多晶硅层。
捷佳伟创、金辰股份是为数不多同时布局LPCVD、PECVD设备的企业。2022 年4 月,捷佳伟创在接受机构投资者调研时表示,公司在TOPCon 技术路线上进行了全面布局,能够提供包含LPCVD 及PE-poly 在内的TOPCon 整线工艺设备及配套的自动化设备,目前两种设备均在客户端使用情况良好。金辰股份管式PECVD 样机已试用于晶澳科技、晶科能源等客户。该公司N 型 TOPCon 电池平均效率大于 24%,最高效率24.5%。
从已建成产能来看,中来股份目前共建成产能7.6GW,分为江苏泰州3.6GW 产能,山西太原4GW。江苏泰州 3.6GW 中,最先建成的2.1GWTOPCon 产能,公司采用LPCVD路线。后续建成的所有产能均采用PVD 路线。

专业评论

光伏行业

月,捷佳伟创在接受机构投资者调研时表示,公司在TOPCon 技术路线上进行了全面布局,能够提供包含LPCVD 及PE-poly 在内的TOPCon 整线工艺设备及配套的自动化设备,目前两种设备均在客户端使用情况良好。金辰股份管式PECVD 样机已试用于晶澳科技、晶科能源等客户。该公司N 型 TOPCon 电池平均效率大于 24%,最高效率24.5%。
从已建成产能来看,中来股份目前共建成产能7.6GW,分为江苏泰州3.6GW 产能,山西太原4GW。江苏泰州 3.6GW 中,最先建成的2.1GWTOPCon 产能,公司采用LPCVD路线。后续建成的所有产能均采用PVD 路线。

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数据,2020 年全球前五大硅片企业产能超过全球产能的80%,全球前十大电池片企业产能超过全球产能的66%(同比增长超过 10 个百分点),全球前十大组件企业产能接近全球产能的60%(同比增长超过 10 个百分点),扩张和渗透速度加快。
当前行业国内主要玩家有:晶科能源(以光伏产业技术为核心,建立了从拉棒/铸锭、硅片生产、电池片生产到光伏组件生产的垂直一体化产能)。隆基绿能(主要从事单晶硅棒、硅片、电池和组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光伏集中式地面电站和分布式屋顶开发提供产品和系统解决方案)。通威股份(是全球最大的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光伏产品制造企业)。天合光能(深耕太阳能光伏领域二十余年)等。国内光伏行业竞争激烈,近年来部分中国光伏企业将目光投向海外及东南亚地区,加大海外市场的开拓力度。以晶科能源为代表,该公司已在马来西亚和美国建立了海外生产基地,并将产品累计销往全球160 多个国家和地区,境外收入占比超过80%。天合光能 2021 年欧洲市场收入占比高达 20%,美国市场实现收入占比 10.54%。
单从TOPCon 产能规划情况来看,2022年 TOPCon 产能落地规划量来看,排名前三的玩家分别为:晶科能源(26.7%)、润阳股份(15.8%)、通威股份(15.01%)。2023年 TOPCon 如火如荼,不断有新玩家涌入,部分老玩家将自家原有的PERC 产线进行设备升级到TOPCon,从2023 年规划的落地产能来看,前三玩家分别为:晶科能源(16.88%)、钧达股份(14.57%)、晶澳科技(12.83%)仅一年时间 TOPCon 产能市场份额就变化明显,由此可以看出此行业更新迭代快,需紧跟时代的脚步才能不被淘汰。

四、TOPCon 产能规划

专业评论

光伏行业

从全球榜单看光伏变迁

来源:北极星光伏网

日前,两张光伏榜单引发业内热议。一张是Infolink 2022年全球电池片出货TOP 5榜单,除通威、爱旭、润阳、中润光能(中宇)位列前四外,捷泰科技取代潞安,跻身全球前五。
另一张榜单是Infolink全球组件出货TOP 10榜单,通威组件出货与韩华QCELL并列全球第九。值得一提的是,通威于2022正式进军组件环节,当年出货跻身全球前十,其速度之快令人惊叹。
两张榜单折射了当下光伏产业发展现状,龙头竞争加剧之下,仍有黑马突围。同时,一体化洪流凶猛,专业化企业日渐稀缺。

巨头崛起之路

从光伏电池行业发展历程来看,台湾企业曾经风光无两,昱晶、茂迪、新日光三家企业更是连续多年保持全球前十地位。相关数据统计,2013年台湾太阳能电池片出货创8 .3GW新高,茂迪、新日光、昱晶出货均突破1GW。
2014年以后,受美国光伏“双反”以及自身电池技术革新缓慢的影响,台湾电池企业逐步走向低迷。2017年,昱晶、新日光能源(NSP)和升阳(Solartech)合并为联合再生能源,2019年茂迪、中美矽晶、益通光能相继关闭电池厂,2020年联合再生能源出售其位于Jhunan Kebei电池制造厂。风雨飘摇中,台湾电池企业从黄金时代走向落寞。
十年间,台湾太阳能电池企业经历了辉煌到暗淡,海峡的另一岸,大陆光伏企业正积蓄力量,并在单晶PERC的新技术变革下奋起直追。这其中值得称道的当属通威、爱旭两大龙头的崛起。

专业评论

光伏行业

2013年,通威豪掷8.7亿收购合肥赛维,重启赛维电池生产线,填补其电池片空白。2015年,通威在成都率先扩产新产能,并将技术路线切换到单晶电池。根据财报,2016年通威光伏电池产能为3.4GW,到2017年增长至5.4GW,一举登陆专业电池企业排行榜首。
2018年11月,通威双流三期3.2GW太阳能电池项目采用全面背钝化技术(PERC),加上合肥二期工厂共16条电池产线,至此通威PERC电池产能达到5.5GW。根据财报,到2018年底通威太阳能电池产能12GW ,其中高效单晶电池9GW,多晶电池3GW,通威再次夯实电池巨头地位。2019年底,通威太阳能电池产能20GW,其中高效单晶电池17GW,单晶PERC电池出货超过10GW。
在产能及成本双优势驱动下,2019年通威太阳能又押宝182mm、210mm大尺寸。在n型赛道上,通威是业内最早一批投入GW级 HJT和TOPCon中试线的企业,2022年,基于自主研发成功的行业首条大尺寸 PECVD Poly 技术产线,通威推出 TNC电池;HJT技术方面,通威建立了行业首条210半片铜互联中试线。
短短几年,通威太阳能电池业务从无到有,并一路攀升为行业龙头。“打下江山”的通威进一步巩固其龙头地位,根据通威2022年财报,其电池产能达到70GW,其中182mm及以上尺寸产能占比超过95%,电池出货规模达到47.98GW。预计2023年底,其电池产能达到80-100GW,组件产能达到80GW。

数据根据Infolink历年排行榜整理

专业评论

光伏行业

同属于龙头阵营的爱旭光伏电池制造之路始于2009年,2015年开始量产单晶电池片。2017年是爱旭发展尤为重要的一年,完成了股份改制、义乌基地正式投产,同年其管式PEEC技术实现量产,当年高效PERC年出口量全国排行第一,并以黑马之姿登陆电池企业TOP 5榜单,位居第四。
2018年,爱旭佛山基地改造为单晶PERC产线,产能约2GW。随后,爱旭筹建义乌二期和天津一期工厂。到2018年底,爱旭电池产能达到5.5GW,实现PERC电池出货量、双面电池出货量全球第一,在年度电池TOP 5榜单中,一举超过台湾联合再生能源和茂迪,跃升至全球第二。在接下来几年中,爱旭稳居全球第二的宝座,与通威一道成就电池双巨头。
回看爱旭的崛起之路,在于其专注研发、准确踩住技术变革点。在尽享PERC红利之后,爱旭又率先响应硅片迭代变革。2019年7月,爱旭首批166mm大尺寸电池在天津基地正式下线,成为全球首个实现166高效双面PERC电池试投产的专业电池厂。2020年1月10日,爱旭义乌基地全球首发210mm高效太阳能电池,正式接轨大尺寸硅片。
2022年,爱旭紧跟n型迭代大势,新一代N型 ABC 电池技术珠海基地项目首期6.5GW顺利投产。根据爱旭2022年财报,年内累计实现电池销量34.42GW。

一体化是终局?

2021年以来,产业链结构性供需失衡导致光伏企业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痛定思痛,大部分企业选择了垂直一体化产业布局。硅料企业向下扩产组件,组件企业加紧补短板,而在电池环节,龙头企业做出了转型与坚守两种截然不同的选择。
2020年2月份,江苏中润光能在宿迁举行开工仪式,公司计划总投资102亿元,投建年产10GW光伏电池、5GW切片、5GW组件。至此,这家成立于2010年,专注太阳能电池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公司,正式向硅片、组件端拓展。
2021年,润阳股份与石嘴山市政府签订投资年产10万吨的高纯多晶硅项目和年产5GW的高效电池项目投资协议,产业链延伸至硅料端。2023年2月,内蒙古润阳悦达年产3万吨高纯多晶硅项目正式在当地发改委备案,润阳硅料版图再得到扩充。
通威的模式较为特殊,2020年以来,先后与天合光能、晶科能源联姻,共同完善硅料、拉棒及硅片产业链条。2022年,通威正式向组件环节进发,以黑马之姿先后中标华润、广东电力等组件集采。根据通威2022年度财报,其组件出货量达到7.94GW,成功跻身全球组件出货前十。
爱旭股份2022年以来也在加码组件产能,包含义乌30GW新型高效光伏组件项目、济南15GW高效组件项目,珠海爱旭10GW新世代高效晶硅太阳能组件项目等。在2022年度报告中,爱旭股份提及,为促进未来几年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公司2023年计划新增国内生产基地 2-3 处,每个基地规划不低于30GW 电池、组件的一体化产能,相关前期工作正在进行中。
润阳股份也在悄然转向一体化,截至目前,润阳股份已中标中核汇能、中石油等央国企组件集采,且报价具有竞争优势。
整体来看,目前仅有捷泰科技是单纯的电池企业,根据2022年财报,捷泰科技截至目前建成及规划中的生产基地有3处,规划年产能53.5GW。
从光伏产业发展历程来看,专业化与一体化两种模式长期存在。与单一环节的企业相比,一体化布局的企业可以降低全产业链成本,保持较强的竞争优势。2021年以来,在产业链供需矛盾持续凸显,大势所趋之下,一体化成为众多企业的选择,部分企业甚至将制造环节延伸至上游多晶硅、工业硅。另一方面,一体化布局伴随比较大的沉没成本,一旦新技术出现,现有技术会成为沉没成本,同样值得光伏企业警惕。

专业评论

光伏行业

料、拉棒及硅片产业链条。2022年,通威正式向组件环节进发,以黑马之姿先后中标华润、广东电力等组件集采。根据通威2022年度财报,其组件出货量达到7.94GW,成功跻身全球组件出货前十。
爱旭股份2022年以来也在加码组件产能,包含义乌30GW新型高效光伏组件项目、济南15GW高效组件项目,珠海爱旭10GW新世代高效晶硅太阳能组件项目等。在2022年度报告中,爱旭股份提及,为促进未来几年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公司2023年计划新增国内生产基地 2-3 处,每个基地规划不低于30GW 电池、组件的一体化产能,相关前期工作正在进行中。
润阳股份也在悄然转向一体化,截至目前,润阳股份已中标中核汇能、中石油等央国企组件集采,且报价具有竞争优势。
整体来看,目前仅有捷泰科技是单纯的电池企业,根据2022年财报,捷泰科技截至目前建成及规划中的生产基地有3处,规划年产能53.5GW。
从光伏产业发展历程来看,专业化与一体化两种模式长期存在。与单一环节的企业相比,一体化布局的企业可以降低全产业链成本,保持较强的竞争优势。2021年以来,在产业链供需矛盾持续凸显,大势所趋之下,一体化成为众多企业的选择,部分企业甚至将制造环节延伸至上游多晶硅、工业硅。另一方面,一体化布局伴随比较大的沉没成本,一旦新技术出现,现有技术会成为沉没成本,同样值得光伏企业警惕。

专业评论

光伏行业

碳中和背景下的能源科技发展态势

来源:PV Daily News

现阶段,我国CO2排放80%来自于能源生产和工业利用,可见实现碳中和目标,需要能源变革。
2021年我国GDP总量约114万亿元,CO2排放总量约119亿吨,即1万元GDP排放约1吨CO2,而在上世纪90年代,1万元GDP排放约12吨CO2,我国在节能减排方面取得巨大进步。
“目前科学界认为能源革命和产业转型的重要方向,一是化石能源清洁低碳利用,二是低碳和可再生能源的规模化应用,三是二氧化碳捕集和利用。”

刚刚过去的一年,受俄乌冲突、新冠肺炎疫情、极端天气频发等因素叠加影响,全球能源供需严重失衡,能源价格飙涨。
以CO2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所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全球性的非传统安全问题,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根据《巴黎协定》,要实现2℃温升控制目标,全球要在2065-2070年左右实现碳中和,各国积极响应,纷纷制定碳中和目标。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 75 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郑重宣布,中国CO2排放力争于 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不仅彰显了我国作为世界大国的责任担当,也是推动我国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自身发展需要,对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报告,2021年全球与能源相关的CO2排放量增加6%至363亿吨,创历史新高。2021年,我国CO2排放量为119亿吨,占全球总量的33%。这里需要说明,一方面,从主要发达国家的发展历史来看,一个国家的发展程度与人均累计碳排放密切相关,我国人均累计碳排放远不及世界平均水平。另一方面, 2021年我国GDP总量约114万亿元,CO2排放总量约119亿吨,即1万元GDP排放约1吨CO2,而在上世纪90年代,1万元GDP排放约12吨CO2,我国在节能减排方面取得巨大进步。

专业评论

光伏行业

化石能源清洁低碳利用

以CO2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所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全球性的非传统安全问题,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根据《巴黎协定》,要实现2℃温升控制目标,全球要在2065-2070年左右实现碳中和,各国积极响应,纷纷制定碳中和目标。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 75 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郑重宣布,中国CO2排放力争于 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不仅彰显了我国作为世界大国的责任担当,也是推动我国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自身发展需要,对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报告,2021年全球与能源相关的CO2排放量增加6%至363亿吨,创历史新高。2021年,我国CO2排放量为119亿吨,占全球总量的33%。这里需要说明,一方面,从主要发达国家的发展历史来看,一个国家的发展程度与人均累计碳排放密切相关,我国人均累计碳排放远不及世界平均水平。另一方面, 2021年我国GDP总量约114万亿元,CO2排放总量约119亿吨,即1万元GDP排放约1吨CO2,而在上世纪90年代,1万元GDP排放约12吨CO2,我国在节能减排方面取得巨大进步。
现阶段,我国CO2排放80%来自于能源生产和工业利用,可见实现碳中和目标,需要能源变革。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力度,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统筹水电开发和生态保护,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确保能源安全。”目前科学界认为能源革命和产业转型的重要方向,一是化石能源清洁低碳利用,二是低碳和可再生能源的规模化应用,三是二氧化碳捕集和利用。

我国总的能源特征是“富煤、贫油、少气”。根据预测,我国能源消费在2030年达到峰值总量约56亿吨标准煤。石油消费量在2025年进入峰值平台区,天然气消费比重逐年增加,到2040年接近14%,但仍远低于同期全球天然气消费占比23%;煤炭消费比重持续下降,到2050年占比17%;非化石能源进入快速发展期,到2050年占比57%,2060年达80%,到本世纪中叶,石油和天然气消费比重总和为26%,仍是能源消费的主体之一。化石能源的清洁低碳利用,主要是指煤炭和石油的优化利用。

专业评论

光伏行业

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和转化一直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发展战略,这方面已经开展了很多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这里简单举几个例子。2018年,以中科院的技术为核心,全球单套规模*的煤炭液化装置、年产400万吨煤制油工程成功投产,实现煤炭资源清洁高效转化,拓宽我国油品供给渠道,有助于保障能源供应安全,习近平总书记专门致信祝贺。2021年,国家能源集团宁煤煤制油分公司全年产出油化品超过405万吨,全球单套规模煤制油项目建成投产以来首次达到设计产能。
乙烯、丙烯等低碳烯烃是现代化学工业的基石,日常生活中的塑料杯、保鲜膜、吸管等都是以烯烃为原料生产出来的。烯烃的传统生产高度依赖于石油资源,中科院大连化物所长期开展煤制烯烃的技术研究。一方面,成功开发了煤经甲醇制取低碳烯烃DMTO成套工业化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截至目前,DMTO系列技术已经签订了31套装置的技术实施许可合同(含出口1套),烯烃产能达2025万吨/年,约占全国现有产能的1/3,预计拉动投资超4000亿元。已投产的16套工业装置,烯烃(乙烯+丙烯)产能超过900万吨/年,新增产值超过900亿元/年。另一方面,利用纳米限域催化新概念,创立OXZEO催化剂和催化体系,开创煤经合成气制烯烃新捷径。合成气是一氧化碳和氢气的混合气,可由煤、天然气或生物质气化得到,传统的合成过程中消耗大量水,会产生废水和CO2。OXZEO实现了煤经合成气直接转化制低碳烯烃等高值化学品,低碳烯烃选择性超过了80%。这一突破性成果于2016年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上,并得到同行的高度评价和认可,被誉为“里程碑式新进展”和“开创煤制烯烃新捷径”,入选2016 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并作为重要内容之一,获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

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趋势

石油化工是化工产业链上游基础,为国民经济的运行提供能源和基础原料,从排放总量的角度看,石油和化工行业对于全国碳排放总量的贡献较小,但单位能耗和单位碳排放强度较大。目前,原油加工市场逐渐趋于饱和,且新能源汽车迅速发展,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趋势是炼化一体化,炼油企业应大力发展炼化一体化生产模式,提高原油制化学品收率。代表性技术有埃克森美孚技术,将布伦特原油直接进行蒸汽裂解,化学品收率大于60%;沙特阿美技术,采用一体化的加氢裂化、蒸汽裂解和深度催化裂化工艺直接加工阿拉伯轻质原油,化学品收率接近50%。国内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等大型企业,以及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等科研机构和高校也相继开展相关工作。

专业评论

光伏行业

拉伯轻质原油,化学品收率接近50%。国内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等大型企业,以及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等科研机构和高校也相继开展相关工作。

低碳和可再生能源的规模化应用

据统计,2021年,我国煤炭和石油消费量分别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6.0%和18.5%,比上年分别下降0.8和0.4个百分点。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25.5%,较上年上升1.2个百分点,比2012年提高了约11个百分点,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向清洁低碳加快转变。根据预测,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时,清洁能源消费量占比要达到80%,低碳清洁能源的规模化应用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

非化石能源发展迅速

近年来,我国非化石能源发展迅速,截至2021年底,全国全口径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11.2亿千瓦,同比增长13.4%,占总发电装机容量比重约为47%,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历史上首次超过煤电装机比重。其中,水电装机容量3.9亿千瓦、风电装机容量3.3亿千瓦、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3.1亿千瓦、核电装机容量5326万千瓦、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3798万千瓦。非化石能源利用水平继续提升,2021年,我国风电、太阳能发电和水能利用率分别达到96.9%、98%和97.8%。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五省区风电、太阳能发电利用率均达99.8%,区域能源结构转型成效显著,“弃水”“弃风”“弃光”状况明显缓解。

专业评论

光伏行业

供了新的技术。

据媒体报道,中国农科院与首钢朗泽新能源公司合作,全球首次实现从一氧化碳到饲料蛋白质的一步合成,并已形成万吨级工业产能。该项研究以含CO、CO2的工业尾气和氨水为主要原料,制造新型饲料蛋白资源,将无机的氮和碳转化为有机的氮和碳,开辟了一条低成本非传统动植物资源生产优质饲料蛋白质的新途径。
2月,美国西北大学和郎泽科技公司研究人员在《自然》发表论文称,他们在一项新的试点研究中,将一种梭菌进行遗传工程改造,用于合成此前它们无法产生的化合物,这种选择、设计和优化细菌菌株的过程,成功地证明了其将CO2转化为丙酮和异丙醇的能力。这种新的气体发酵过程不仅可从大气中去除温室气体,还可避免使用化石燃料,而化石燃料通常是生成丙酮和异丙醇所必需的。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科技创新,特别是能源的科技创新是同时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

专业评论

光伏行业

2022年,在能耗双控等政策影响下,工商业分布式突飞猛进,新增装机达到25.86GW,与地面电站、户用光伏“三分天下”。步入2023年,工商业延续火爆的同时,分布式光伏呈现出哪些新变化?

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

2022年以来,包括山东、河北等地区相继出台了分时电价政策。根据国网山东电力公司、山东电力交易中心近日发布的《关于发布2023年容量补偿分时峰谷系数及执行时段的公告》,10:00-16:00时段被纳入谷段、深谷时段或平段。而山东省发改委出台的《关于工商业分时电价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自2023年1月1日起,工商业高峰时段电价上浮70%、低谷时段下浮70%、尖峰时段上浮100%、深谷时段下浮90%。
按照新的划分标准,光照条件较好的中午时段电价由峰转谷,导致项目收益减少,投资回报周期延长,部分项目受政策影响要重新谈判而陷入纠纷。
多家分布式光伏企业认为,上述政策确实对工商业项目开发带来影响,部分开发企业陆续转移阵地。但企业也应清醒的认识到,山东、河北仅是开始,随着各地分布式光伏渗透率进一步提高,分时电价政策将陆续在全国范围内展开。
业内人士表示,应对分时电价政策,建议企业由波动电价打折模式转变为约定固定电价。此外,还可以改变光伏电站安装朝向,由以往的南北朝向改为东西朝向,保证中午时段发电量低、早晚发电量高,弥补部分损失。

工商业储能是用户侧的典型应用,在分布式光储项目中,分布式光伏“自发自用”,结合峰谷时段合理利用储能系统,可有效减少实际用电费用,同时还可通过峰谷价差套利,在用电低谷时利用低电价充电,在用电高峰时放电供给工商业用户。

分布式光伏五大变数!

分布式光储迎发展

分时电价政策陆续实行

01

02

专业评论

光伏行业

反观户用光伏市场,目前户用光伏市场开发的主流模式分为四种:全款模式、贷款模式、合作开发模式、经营性租赁模式。2022年在组件价格坚挺的情况下,户用光伏以租赁和融资租赁为主,全款及光伏贷的市场占比不足10%。这在山东、河北、河南等光伏大省尤为明显。

在用电低谷时利用低电价充电,在用电高峰时放电供给工商业用户。
2023年,电网代理购电电价的峰谷价差明显增大,工商业储能市场前景变得更加广阔。据了解,目前全国有十多个省市尖峰-谷时价差超过0.7元/kWh。此外,在当前分时电价机制下,全国分时电价时段划分为尖峰、高峰、平段、低谷、深谷共5个时段,浙江、湖南、湖北、上海、安徽、广东、海南等地每天设置了两个高峰段,可实现两充两放,既能提升储能系统利用率,还缩短工商业储能系统的成本回收周期。
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地区出台了储能补贴机制,补贴在0.3-1元/度不等,进一步刺激了工商业储能的发展。

光伏租赁模式火爆

03

专业评论

光伏行业

在2023济南光伏展会上,户用租赁平台企业倍增。从模式上看,光伏租赁又可以细分为纯租赁模式和经营性租赁,不同地区报价不同。相对来说纯租赁模式租金较低。以山东为例,多数租赁平台在山东地区给出的租金是60元/板/年,最高达到65元/板/年,纯租赁模式下为40-50元/板/年。
经营性租赁通常分不同阶段,一般租期为18年到25年不等,前5年租金约为60元/板/年,后十几年约为50元/板/年。通常企业会约定一定期限后光伏发电收益归户用,也有企业约定到期可以续签。
业内人士认为,2023年,随着组件价格有所回落,全款及光伏贷模式或将再受用户欢迎。

在分时电价等政策影响下,昔日分布式光伏装机大省山东、河北等地新增装机增速放缓。据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统计,2022年除新疆、贵州、青海等分布式增速明显外。海南、湖南、湖北、浙江、江苏等南方地区增速在200%以上,此外广东、福建、江西增速在100%以上。而河北增速仅在15%左右,山东分布式增速下降约13%。三大省份仅河南增长约115%。

结合国网新能源云数据,2023年前2个月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数据显示,江苏以1.58GW领先,安徽、浙江均超1GW,与山东(1.49GW)、河南(1.3GW)相差不大。
此外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规模同样保持前列。

光伏装机大省增速放缓

04

专业评论

光伏行业

1.58GW领先,安徽、浙江均超1GW,与山东(1.49GW)、河南(1.3GW)相差不大。此外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规模同样保持前列。

经过多年的发展,户用光伏开发逐渐自北向南推进,针对南北地区不同的地理环境、屋顶结构,越来越多的光伏企业推出了不同的场景解决方案,户用光伏趋向精细化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业内多家光伏企业推出的解决方案,基本涵盖阳光房、阳光棚、庭院项目等。如晶澳兴家推出的阳光棚、平改坡、桁架、庭院四大创新解决方案;隆基户用解决方案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平屋顶、斜屋顶等为主的标准化解决方案,一类是以阳光房、平改坡项目等为主的多场景解决方案;阳光新能源解决方案包括iRoof家庭电站和iGarden七彩光伏阳光房;正泰安能推出大阳房、彩光屋、金屋顶、沐光庭场景方案;东方日升“升阳光”解决方案包括平屋顶、斜屋顶、阳光房、庭院式、平改坡等多种方案;创维光伏陆续推出了金装房、小阳楼、彩虹屋、向阳院等产品。
整体来看,细分场景下户用光伏解决方案更契合屋顶结构、周边环境,同时也更加满足用户对于美的需求。据了解,包括北京在内的多个地区已经发文明确要求分布式光伏项目与城市风貌、周边环境等相融合,未来这将成为分布式光伏发展新趋势。值得一提的是,针对阳光棚场景,天合智慧分布式推出了富家光伏花园解决方案,旨在满足用户新需求。

应用场景细化

05

专业评论

光伏行业

光伏一体化洪流凶猛,专业化企业日渐稀缺

来源:索比光伏网

2020年以前,光伏行业一直是专业化、一体化并存发展,之后随着双碳目标规划、外部竞争环境激烈,光伏企业开始实施一体化战略,一体化战略可分为垂直一体化和水平一体化,光伏行业流行的正是前者。
步入2023年,索比光伏网发现,光伏行业垂直一体化现象愈演愈烈,除隆基、晶澳、晶科、通威、天合、中环等龙头企业外,上机数控、高测股份、合盛硅业等企业也加入一体化队伍中。据企业披露信息,各一体化企业2023年产能规划如下:

专业评论

光伏行业

随着一体化进程加速,这些企业逐渐构建了核心产品差异性,有利于进一步控制稀缺资源,减少交易成本。而根据企业一体化的方向,垂直一体化又可分为后向一体化、前向一体化。

01    前向一体化

随着一体化进程加速,这些企业逐渐构建了核心产品差异性,有利于进一步控制稀缺资源,减少交易成本。而根据企业一体化的方向,垂直一体化又可分为后向一体化、前向一体化。
前向一体化指企业沿产业链向下游的用户方向扩展,对应到光伏行业,多指上游硅料、硅片企业向下扩产至电池、组件生产,隆基、通威、中环、合盛硅业等则是典型代表。
隆基绿能

2023年以来,隆基共计宣布四次扩产、募资建设项目计划,共计包括100GW硅片、121GW电池项目。其中,1月17日,隆基绿能年产100GW单晶硅片及年产50GW单晶电池项目落户西咸新区泾河新城,项目总投资452亿元,计划2024年3季度首线投产,2025年底达产,建成后将成为隆基绿能在全国范围内最大的生产基地。
据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隆基绿能硅片、电池片、组件产能分别为133GW、50GW、85GW。由此可见,隆基今年扩产计划旨在补齐电池短板。近日,隆基绿能2023年1季报发布2023产能和出货目标,到年底硅片、电池片、组件产能将分别达到190GW、110GW、130GW。

专业评论

光伏行业

据悉,通威自2022年8月开始转型一体化,拓展组件业务。截至2022年底,通威已形成超26万吨高纯晶硅产能、超70GW太阳能电池产能以及14GW组件产能。为加速一体化进程,通威今年加大上游硅料支撑,高纯晶硅产能扩产总量达52万吨,投资总额260亿。据企业公告披露,预计2023年底通威高纯晶硅、电池、组件产能将达38万吨、80GW~100GW、80GW,力争实现出货分别达到30万吨、70GW(含自用)、35GW。
爱旭股份

通威股份

专业评论

光伏行业

4月份,TCL中环签约25GW N型TOPCon高效太阳能电池工业4.0智慧工厂项目,总投资约106亿元,预计2024年上半年实现投产,将进一步夯实“G12+叠瓦”双平台差异化发展路线。此外,TCL中环预计2023年底电池组件产能将达30GW,公司将充分发挥产业链上下环节协同效应,消纳N型超规硅片,保障叠瓦组件电池供应,降低产业链综合成本。
公司财报披露,截至2023年3月底,TCL中环单晶总产能提升至150GW,并在今年2月份宣布扩产35GW高纯太阳能超薄单晶硅片智慧工厂项目,进一步提升 G12 先进产能供应能力,充分发挥G12 战略产品的规模优势、成本优势及市场优势,扩大公司在光伏硅片市场的领先地位以及市场占有率。
合盛硅业
作为硅化工行业龙头,合盛硅业目前工业硅产能119万吨,云南 40万吨工业硅项目预计2023年Q2投产,有机硅中间体产能 66.5万吨。2023年,合盛硅业顺应行业发展趋势,向下游进行业务领域延伸,在4月份发布三项投资计划,涵盖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四大环节,总投资额高达425.86亿元,包括20GW单晶硅棒、20GW单晶切片、20GW年单晶电池片、20GW高效晶硅光伏组件、150万吨光伏玻璃、20万吨高纯晶硅项目。
合盛硅业表示,本次对外投资落实了公司向工业硅下游进一步拓展的整体战略规划,形成光伏新能源产业链一体化的格局,有利于打造新的盈利增长点,为公司中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助力公司产业升级。

除通威外,另一位电池巨头——爱旭股份也大举进军组件领域。索比光伏网统计到,今年来爱旭股份共计扩产48.5GW电池、85GW组件,扩产总金额达660亿元。据公司2022年财报信息,到2023年底将形成 25GW 高效背接触电池、组件产能,并计划在今年新增国内60~90GW电池、组件一体化产能,保证供应链连续性和公司竞争力。
TCL中环

专业评论

光伏行业

合盛硅业表示,本次对外投资落实了公司向工业硅下游进一步拓展的整体战略规划,形成光伏新能源产业链一体化的格局,有利于打造新的盈利增长点,为公司中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助力公司产业升级。

后向一体化是指企业利用自身在产品上的优势,把原来属于外购的原材料或零件,改为自行生产的战略,对应到光伏行业,多指组件企业向上扩产至电池、硅片、硅料、浆料等上游环节,可有效控制原材料等投入的成本、质量及供应可靠性,典型企业有晶澳、天合、晶科、阿特斯等组件企业,还有弘元绿能(原上机数控)、高测股份等设备企业。
晶澳科技
相比于其他组件巨头,晶澳科技一体化战略推进较早,从2010年便开始从单一的电池环节向上游硅片和下游组件、电站扩展,并推行“一体两翼”战略。2023年,晶澳科技共计扩产15 万吨原材料、60GW 拉晶硅片、20GW高效电池、5GW高效组件、500 台单晶炉、100 吨浆料项目。
据企业公告披露,截至2022年底,晶澳科技拥有组件产能近 50GW,上游硅片和电池产能约为组件产能的 80%,2023年底组件产能将超 80GW,硅片和电池产能将达到组件产能的90%左右,一体化率将占绝对优势。

02    后向一体化

专业评论

光伏行业

产能的90%左右,一体化率将占绝对优势。
天合光能

同样,与其他企业相比,天合光能一体化进程似乎更加“彻底”,去年6月份,天合光能在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建设年产30万吨工业硅、15万吨高纯多晶硅、35GW单晶硅、10GW切片、10GW电池、10GW组件以及15GW组件辅材生产线。进入2023年,天合再次扩产35GW直拉单晶项目、10GW新一代高效电池项目。据悉,2022年天合现有产能为电池 50GW,组件 65GW,预计到2023 年底,电池产能达75GW,其中 TOPCon先进电池产能达到 40GW;组件年产能达到95GW;拉晶年产能达50GW,切片年产能达50GW。
晶科能源

专业评论

光伏行业

晶科能源

当前,晶科能源已在行业率先建立了从硅片、电池片到组件生产的“垂直一体化”产能,2023年初,晶科1GW高效电池和15GW高效组件项目签约落户海宁,公司预计截至2023年末,单晶硅片、电池、组件产能分别达到75GW、75GW和90GW。
据悉,去年3月份,晶科斥资208亿在西宁市投建30GW单晶拉棒光伏产业项目、24GW高效光伏组件和10万吨光伏组件铝型材项目。
阿特斯

1月30日,阿特斯官网发布扩产信息,其控股子公司CSI Solar计划在扬州清洁能源制造产业园增加产能,项目计划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14GW的硅片和电池,预计将于2023年下半年开始生产,而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的实施将根据市场情况和公司的评估酌情调整。根据这一公告,阿特斯将其2023年年底产能更新为20GW硅锭、35GW硅片、50GW电池和组件。
东方日升
4月22日,东方日升源网荷储一体化 10GW 拉晶项目落户包头市,据悉,东方日升是自2020年底开始展开一体化布局,据公开信息披露,2023年底东方日升将实现电池产能30GW,组件产能41GW。

专业评论

光伏行业

今年年初,韩华Qcells公司也宣布将投资25亿美元,在美国建立一个完整的光伏供应链,计划生产3.3GW的硅棒、硅片、光伏电池以及光伏组件等一系列产品,并计划于2024年底开始商业生产。
弘元绿能

30GW,组件产能41GW。
       韩华Qcells

据悉,弘元绿能(原上机数控)自2019年投资建设光伏单晶硅业务以来,截止 2022 年末已拥有35GW单晶硅产能,2021年公司开始积极布局“工业硅+硅料+硅片+电池”一体化产能。近日,弘元绿能宣布扩产16GW光伏组件项目、5万吨高纯晶硅项目,建成后公司产能将覆盖光伏产业链中硅料、硅片、电池、组件四个主要环节,形成产业链深度垂直一体化的格局。

专业评论

光伏行业

能将覆盖光伏产业链中硅料、硅片、电池、组件四个主要环节,形成产业链深度垂直一体化的格局。
       东方希望

东方希望集团成立于1982年,经过近40年的发展,如今已成为集重化工业(涉及矿山、发电、铝业、硅业、水泥、化工等10多个行业)、农业(涉及饲料、养殖等)、及商业地产为一体的特大型跨国民营企业集团。东方希望进入光伏行业是在2013年,主营硅料业务,2020年东方希望开始进行一体化扩产,投资多个百亿、千亿级一体化项目。
2023年,东方希望再次大手笔投资光伏全产业链项目,在乌海市建设年产12.5万吨多晶硅、15GW单晶硅、15GW切片、15GW电池、15GW组件生产装置,2023年计划建设12.5万吨多晶硅及配套设施,项目计划投资283.9亿元。

专业评论

光伏行业

隆基韩华达成专利交叉许可

来源:光伏头条

5月11日晚间的一份公告,宣告了一场长达4年之久的专利纠纷,正式尘埃落定。
这份公告是隆基绿能发布的关于韩华起诉公司专利侵权的进展公告。根据公告内容,这场纠纷自2019年3月就开始了。而到了2023年5月11日,隆基与韩华正式达成专利交叉许可。双方撤诉后,隆基与韩华在全球范围不存在任何专利纠纷。
事实上,卷入这场专利纠纷之中的中国光伏企业并不是只有隆基一家。可以说,专利纠纷是中国光伏行业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尤其是在前些年。而这场纠纷的完结,可以说给中国光伏行业带来了诸多启发。
隆基绿能与韩华正式达成专利交叉许可,虽说是两家光伏企业之间的事情,但是放到当下中国光伏行业中,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代表了中国光伏技术的进步,也迈出了中国光伏行业在解决专利方面的重要一步,为同行企业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
对于中国光伏企业来说,这个“金刚钻”就是研发,就是技术,就是专利。
一提起十几年前的中国光伏行业,大家一定会想起“三头在外”这个词。“三头”指的是原料、技术、市场。技术位列其中。
而如今的中国光伏行业,已经占据全球主导地位,也有多项世界第一,比如制造、装机量、发电量。但技术并没有位列其中。
十多年的时间,中国光伏产业由弱到强,产业链国际竞争优势凸显,前后差异明显。中国光伏能取得如此成就,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光伏技术自主与创新,在多项关键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甚至在一些方面,中国光伏技术也达到了世界第一的水平。
对于这一点,我们从这次事件的主角之一隆基,便可见一斑。
隆基一直秉承“稳健可靠科技引领”的品牌定位,在科技方面不吝投入,也取得了很多成果。根据公开资料,自2012年上市至今,隆基绿能累计研发投入超200亿元,位于光伏行业榜首。截至2022年底,公司累计获得各类专利2132项,公司从事与研发及技术创新工作相关的人员合计4036人,占公司员工总数的比例为6.66%。
从2021年4月至今,隆基15次在不同技术路线中刷新电池转换效率世界纪录,是目前晶硅太阳能电池诸多世界纪录的缔造者。
可以说,这些成绩都是隆基多年持续专注单晶技术、不断进行研发投入与专利积累所产生的,也是隆基此次能与韩华正式达成专利交叉许可的底气和实力。因此,这并非偶然,而是必然。
这也启发中国光伏企业,一定要在科技方面进行投入,掌握自己的核心技术,筑牢、筑高“护城河”。
相信通过中国光伏企业的努力,未来,中国光伏行业的“世界第一”中,一定可以加上另外一个第一“光伏技术世界第一”。

手握金刚钻

01

专业评论

光伏行业

十多年的时间,中国光伏产业由弱到强,产业链国际竞争优势凸显,前后差异明显。中国光伏能取得如此成就,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光伏技术自主与创新,在多项关键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甚至在一些方面,中国光伏技术也达到了世界第一的水平。
对于这一点,我们从这次事件的主角之一隆基,便可见一斑。
隆基一直秉承“稳健可靠科技引领”的品牌定位,在科技方面不吝投入,也取得了很多成果。根据公开资料,自2012年上市至今,隆基绿能累计研发投入超200亿元,位于光伏行业榜首。截至2022年底,公司累计获得各类专利2132项,公司从事与研发及技术创新工作相关的人员合计4036人,占公司员工总数的比例为6.66%。
从2021年4月至今,隆基15次在不同技术路线中刷新电池转换效率世界纪录,是目前晶硅太阳能电池诸多世界纪录的缔造者。
可以说,这些成绩都是隆基多年持续专注单晶技术、不断进行研发投入与专利积累所产生的,也是隆基此次能与韩华正式达成专利交叉许可的底气和实力。因此,这并非偶然,而是必然。
这也启发中国光伏企业,一定要在科技方面进行投入,掌握自己的核心技术,筑牢、筑高“护城河”。
相信通过中国光伏企业的努力,未来,中国光伏行业的“世界第一”中,一定可以加上另外一个第一“光伏技术世界第一”。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专利战已成为传统价格战、技术战、营销战的升级版。专利被很多企业当作一种“武器”,甚至被当作限制同行发展的“武器”。
尊重、保护专利,这是应该的。不过,对于一些专利,应该站在行业发展更高的高度、更多的责任进行考量,甚至可以在行业内共享。
光伏行业是技术驱动型的行业。如今,光伏发电能够成为中国名片、发展为世界第一,核心动能就是技术变革带动行业降本增效。
而作为行业龙头的隆基,可以说就是这样一家企业,站在行业发展的高度,为光伏行业的发展而不懈努力。虽然隆基如今已经获得了诸多专利。但是,一直以来,隆基并没有利用自己的专利限制同行或行业发展,这也体现了其更高的行业责任感和加速能源转型的决心。
始终专注于单晶的隆基,以持续的研发创新推动单晶技术进步,并将其全球领先的技术向行业开放。2017年3月29日下午,隆基正式对外宣布,愿向行业公开其全球领先的单晶低衰减技术——LIR(光致再生)技术。此后,类似这样的技术开放并未停止过。
也正因为有了单晶技术的进步和广泛应用,使得单晶的占比不断提高。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数据,2022年,单晶硅片(p型+n型)市场占比约为97.5%,单晶硅片已经基本替代了多晶硅片,成为了绝对的主流。

站位高远

02

专业评论

光伏行业

而作为行业龙头的隆基,可以说就是这样一家企业,站在行业发展的高度,为光伏行业的发展而不懈努力。虽然隆基如今已经获得了诸多专利。但是,一直以来,隆基并没有利用自己的专利限制同行或行业发展,这也体现了其更高的行业责任感和加速能源转型的决心。
始终专注于单晶的隆基,以持续的研发创新推动单晶技术进步,并将其全球领先的技术向行业开放。2017年3月29日下午,隆基正式对外宣布,愿向行业公开其全球领先的单晶低衰减技术——LIR(光致再生)技术。此后,类似这样的技术开放并未停止过。
也正因为有了单晶技术的进步和广泛应用,使得单晶的占比不断提高。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数据,2022年,单晶硅片(p型+n型)市场占比约为97.5%,单晶硅片已经基本替代了多晶硅片,成为了绝对的主流。

对于一个人来说,坚持是最难的。对于一家企业来说,也是如此。
对于中国光伏行业来说,由于其拥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供应链优势。因此,也被视为威胁目标。近年来,关于专利纠纷的信息时有发生。
这场隆基与韩华的专利纠纷诉讼,前后历时四年的时间,区域跨越了北美洲、大洋洲、欧洲三大洲,最终达成和解。在这一过程中,隆基肯定为此付出了诸多的代价,比如人力、物力、财力。
四年的坚持,这对于一家企业来说,是不易的。不过,隆基一直在坚持,并采取积极措施,运用法律手段积极应对。因为,隆基不仅是在为自己而战,更是为了中国光伏行业而战。
最终和解的达成,无论是对隆基来说,还是对中国光伏行业来说,都是有利的。正如公告中所说的,“交叉许可不会对公司目前经营造成任何实质性影响,有利于公司继续为全球客户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公司业务将不受上述任何限制。”
这种坚持还体现在隆基对于技术创新、研发投入的坚持。近年来,隆基每年研发投入约占营业收入的5%左右。持续的研发投入和“开放式”创新,为隆基的产品迭代和技术革新不断注入“活水”。这种坚持也实属不易。
但愿有更多的光伏企业在持续研发投入、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等方面持续坚持,为全球气候危机治理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持续坚持

03

专业评论

光伏行业

太阳能技术——绝对光明的未来

来源:零能耗与零碳建筑

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话题近来占据了中心位置。当然,一个主要的推动因素是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持续威胁和我们对环境的影响。尽管如此,谨慎的做法是提及消费者也热衷于利用与特定绿色能源来源相关的益处。在这种情况下,太阳能是一个特别相关的点。随着这项技术变得越来越容易获得(也越来越便宜),“它的出现将对我们周围的世界产生巨大影响”是一个必然的结论。在强调太阳能技术的未来之前,让我们先来看看光伏对消费者的好处。
太阳能技术的未来介绍:解决痛点
有几个实际的原因可以说明为什么太阳能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从实用主义的角度来看,研究表明,这种形式的能源现在比较便宜的比其他能源,有化石燃料。然而,随着全球燃料价格持续上涨,消费者将更容易接受光伏的成本效益。另一个不容忽视的主要问题是社会对化石燃料等传统能源的持续依赖,这不仅导致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而且一些供应商根据需求提高了价格,这又给现有预算带来额外压力,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能导致严重的国际冲突。这些是为什么太阳能在最近成为一个更合理的选择的一些主要原因。
既然我们已经学会了理解一些化石燃料相关的痛点,那么专家们对太阳能技术的未来有什么看法呢?下面列出的信息很可能会让人感到有点意外。
政府激励措施的使用:政府热衷于采用更绿色的能源生产方式,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已经制定了雄心勃勃的目标。例如,英国已经制定了一个完全依赖的目标:到2035年使英国的电力系统“完全脱碳”。其他国家也承诺了类似的计划。唯一的潜在问题是,一些消费者可能无法承受这样的模式转变。这就是为什么像英国这样的激励机制绿色家园补贴预计赠款将很快变得更多。类似的商业计划也应该让人们知道他们的存在。对于那些预算紧张的人来说,这显然是个好消息。
制造工艺的进步
太阳能在过去贵得令人望而却步的原因之一是电池板和系统是如何产生的。在20世纪80年代甚至90年代,该行业没有现代那么先进。因此,生产方法目前已经变得更加精简。这也激发了许多创新的解决方案。举个例子,比如太阳能屋顶板,这些装置可以像传统的木瓦一样安装在屋顶上,并且,它们可以提供一种可用的能源。与传统面板相比,这些“木瓦”的另一个好处是,它们需要更少的空间。因此,它们是小型商业和住宅物业的理想解决方案。
还应该提到的是,与以前的太阳能电池板相比,现在电池板自身的重量要轻得多,这有助于消除安装过程中的隐患。运输成本也同样下降了,更轻的面板还意味着它们可以安装在各种位置。
最后,这些技术进步使得制造商能够提供更加全面的保修服务。这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非常重要,因为这种保证让他们安心,让他们知道太阳能代表着出色的投资回报(ROI)。
独特的太阳能应用
太阳能技术的未来将远远超出于在普通家庭使用,科学家们通过打破常规的思考,不断发现新的独特的应用。例如,现在许多路灯都是由光伏电池供电的,这些电池全天充电,并在夜间提供能源。太阳能蒸馏器可以用来加热商业建筑内的水,因此,业主将不必依赖传统方法,如化石燃料和液化天然气(LNG)。靠近主要高速公路的社区可以受益于太阳能电池板,这不仅有助于创造一个更加宁静的城市环境,而且他们可以产生电力,然后再将电力输入电网。
对储能解决方案的需求增加
虽然太阳能电池板和光伏电池背后的技术令人印象深刻,但存储解决方案也在飞速发展。2021年德州电力危机清楚地表明,在一场严重的冬季暴风雪过后,数百万房主失去了能源,因此在太阳能存储方面需要采用更可行的技术。因此,工程师们正在设计一系列新颖而又负担得起的存储解决方案(比如高效太阳能电池)。这些电池的价格预计在未来几年也会暴跌。
行业竞争的加剧
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司进入市场,任何开始进入“繁荣”阶段的行业都会经历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如同这篇文章的亮点,太阳能也是如此。虽然这将迫使初创公司稍微跳出框框思考,但对消费者来说也是个好消息。激烈的竞争总是与更容易接受的价格联系在一起。这些好处有望惠及家庭和企业主。他们还可以从众多不同的能源供应商中进行选择,而不是被迫只与一家公司签约。
提高消费者对太阳能技术的认识
本文前面提到了消费者意识的概念,值得进一步研究。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英国大多数公民看好太阳能。许多人也渴望在家里或工作场所安装太阳能电池板。这种意识主要来自于对这种可再生能源的更透彻的理解和欣赏。然而,有些人可能仍然不相信,这就是为什么主要的太阳能公司会将他们的利润分配到有效的教育营销技术上。当这些与上述好处结合在一起时,很明显光伏将很快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词。
那么太阳能技术将面临哪些障碍?
同样重要的是,快速看一看太阳能技术需迫切解决的几个绊脚石。最相关的一个问题是日益增长的安装和维护需求服务,然而,这些努力背后的后勤工作可能具有挑战性,因此,公司将不得不简化他们的运营,为数量迅速增长的客户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另一个可能的问题是劳动力短缺,太阳能技术需要使用专门的和高度胜任的专业人员,因为该技术本身相当先进。公司必须雇佣和培训员工,以便他们能够解决潜在的复杂技术问题,这需要时间和金钱。如果企业希望领先一步,就需要在增长率之后平衡这些问题。最后一个障碍涉及典型太阳能电池板的效率。目前,大多数面板可以在17%和19%将太阳光转化为电能。换句话说,多达83%将被浪费掉。因此,研究人员正在寻找增加每个电池片电输出的方法。大多数专业人士认为,预期高达30%的效率并非不合理。当我们考虑到2010年太阳能电池板的效率只有12%这一事实时,这样的预测似乎唾手可得。
太阳能技术:绝对光明的未来
在过去的30年里,我们已经见证了整个太阳能行业令人难以置信的变化。事实上,当前的一些进步在不太遥远的过去会被认为是虚构的东西。从更轻、更高效的面板到大量实用且价格合理的应用,这个行业将改变我们周围的世界。这对普通消费者和全球环境来说都是一个好消息。随着我们继续见证淘汰过时的化石燃料,可持续解决方案将变得司空见惯。因此,太阳能应该会继续以极快的速度发展。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看看还会发生什么变化将会很有趣。

专业评论

光伏行业

计赠款将很快变得更多。类似的商业计划也应该让人们知道他们的存在。对于那些预算紧张的人来说,这显然是个好消息。
制造工艺的进步:太阳能在过去贵得令人望而却步的原因之一是电池板和系统是如何产生的。在20世纪80年代甚至90年代,该行业没有现代那么先进。因此,生产方法目前已经变得更加精简。这也激发了许多创新的解决方案。举个例子,比如太阳能屋顶板,这些装置可以像传统的木瓦一样安装在屋顶上,并且,它们可以提供一种可用的能源。与传统面板相比,这些“木瓦”的另一个好处是,它们需要更少的空间。因此,它们是小型商业和住宅物业的理想解决方案。
还应该提到的是,与以前的太阳能电池板相比,现在电池板自身的重量要轻得多,这有助于消除安装过程中的隐患。运输成本也同样下降了,更轻的面板还意味着它们可以安装在各种位置。最后,这些技术进步使得制造商能够提供更加全面的保修服务。这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非常重要,因为这种保证让他们安心,让他们知道太阳能代表着出色的投资回报(ROI)。
独特的太阳能应用:太阳能技术的未来将远远超出于在普通家庭使用,科学家们通过打破常规的思考,不断发现新的独特的应用。例如,现在许多路灯都是由光伏电池供电的,这些电池全天充电,并在夜间提供能源。太阳能蒸馏器可以用来加热商业建筑内的水,因此,业主将不必依赖传统方法,如化石燃料和液化天然气(LNG)。靠近主要高速公路的社区可以受益于太阳能电池板,这不仅有助于创造一个更加宁静的城市环境,而且他们可以产生电力,然后再将电力输入电网。
对储能解决方案的需求增加:虽然太阳能电池板和光伏电池背后的技术令人印象深刻,但存储解决方案也在飞速发展。2021年德州电力危机清楚地表明,在一场严重的冬季暴风雪过后,数百万房主失去了能源,因此在太阳能存储方面需要采用更可行的技术。因此,工程师们正在设计一系列新颖而又负担得起的存储解决方案(比如高效太阳能电池)。这些电池的价格预计在未来几年也会暴跌。
行业竞争的加剧: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司进入市场,任何开始进入“繁荣”阶段的行业都会经历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如同这篇文章的亮点,太阳能也是如此。虽然这将迫使初创公司稍微跳出框框思考,但对消费者来说也是个好消息。激烈的竞争总是与更容易接受的价格联系在一起。这些好处有望惠及家庭和企业主。他们还可以从众多不同的能源供应商中进行选择,而不是被迫只与一家公司签约。
提高消费者对太阳能技术的认识
本文前面提到了消费者意识的概念,值得进一步研究。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英国大多数公民看好太阳能。许多人也渴望在家里或工作场所安装太阳能电池板。这种意识主要来自于对这种可再生能源的更透彻的理解和欣赏。然而,有些人可能仍然不相信,这就是为什么主要的太阳能公司会将他们的利润分配到有效的教育营销技术上。当这些与上述好处结合在一起时,很明显光伏将很快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词。
那么太阳能技术将面临哪些障碍?
同样重要的是,快速看一看太阳能技术需迫切解决的几个绊脚石。最相关的一个问题是日益增长的安装和维护需求服务,然而,这些努力背后的后勤工作可能具有挑战性,因此,公司将不得不简化他们的运营,为数量迅速增长的客户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另一个可能的问题是劳动力短缺,太阳能技术需要使用专门的和高度胜任的专业人员,因为该技术本身相当先进。公司必须雇佣和培训员工,以便他们能够解决潜在的复杂技术问题,这需要时间和金钱。如果企业希望领先一步,就需要在增长率之后平衡这些问题。最后一个障碍涉及典型太阳能电池板的效率。目前,大多数面板可以在17%和19%将太阳光转化为电能。换句话说,多达83%将被浪费掉。因此,研究人员正在寻找增加每个电池片电输出的方法。大多数专业人士认为,预期高达30%的效率并非不合理。当我们考虑到2010年太阳能电池板的效率只有12%这一事实时,这样的预测似乎唾手可得。
太阳能技术:绝对光明的未来
在过去的30年里,我们已经见证了整个太阳能行业令人难以置信的变化。事实上,当前的一些进步在不太遥远的过去会被认为是虚构的东西。从更轻、更高效的面板到大量实用且价格合理的应用,这个行业将改变我们周围的世界。这对普通消费者和全球环境来说都是一个好消息。随着我们继续见证淘汰过时的化石燃料,可持续解决方案将变得司空见惯。因此,太阳能应该会继续以极快的速度发展。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看看还会发生什么变化将会很有趣。

专业评论

光伏行业

格联系在一起。这些好处有望惠及家庭和企业主。他们还可以从众多不同的能源供应商中进行选择,而不是被迫只与一家公司签约。
提高消费者对太阳能技术的认识
本文前面提到了消费者意识的概念,值得进一步研究。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英国大多数公民看好太阳能。许多人也渴望在家里或工作场所安装太阳能电池板。这种意识主要来自于对这种可再生能源的更透彻的理解和欣赏。然而,有些人可能仍然不相信,这就是为什么主要的太阳能公司会将他们的利润分配到有效的教育营销技术上。当这些与上述好处结合在一起时,很明显光伏将很快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词。
那么太阳能技术将面临哪些障碍:同样重要的是,快速看一看太阳能技术需迫切解决的几个绊脚石。
最相关的一个问题是日益增长的安装和维护需求服务,然而,这些努力背后的后勤工作可能具有挑战性,因此,公司将不得不简化他们的运营,为数量迅速增长的客户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
另一个可能的问题是劳动力短缺,太阳能技术需要使用专门的和高度胜任的专业人员,因为该技术本身相当先进。公司必须雇佣和培训员工,以便他们能够解决潜在的复杂技术问题,这需要时间和金钱。如果企业希望领先一步,就需要在增长率之后平衡这些问题。最后一个障碍涉及典型太阳能电池板的效率。目前,大多数面板可以在17%和19%将太阳光转化为电能。换句话说,多达83%将被浪费掉。因此,研究人员正在寻找增加每个电池片电输出的方法。
大多数专业人士认为,预期高达30%的效率并非不合理。当我们考虑到2010年太阳能电池板的效率只有12%这一事实时,这样的预测似乎唾手可得。
绝对光明的未来:在过去的30年里,我们已经见证了整个太阳能行业令人难以置信的变化。事实上,当前的一些进步在不太遥远的过去会被认为是虚构的东西。从更轻、更高效的面板到大量实用且价格合理的应用,这个行业将改变我们周围的世界。这对普通消费者和全球环境来说都是一个好消息。随着我们继续见证淘汰过时的化石燃料,可持续解决方案将变得司空见惯。因此,太阳能应该会继续以极快的速度发展。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看看还会发生什么变化将会很有趣。

专业评论

光伏行业

产业调查|单晶硅片行业发展趋势

来源:光伏产业调查

2023开年以来,硅料开始走下行通道,但是硅片却一直与硅料价格背离,走出独立的上涨行情,这种趋势持续了4个月。一方面,硅片价格因石英坩埚紧缺逆势上涨,另一方面,隆基、中环凭借优异的保供能力保持硅片价格的坚挺。
但一季度硅片价格逆势上涨必然是不可持续的。进入二季度以来,石英坩埚对硅片价格支撑作用减弱。4月21日,石英砂寡头尤尼明总公司矽比科宣布2亿美元的高纯石英砂扩产计划,预计投资完成后,公司高纯石英砂产量将在2022年基础上实现翻倍,未来预期高纯石英砂短缺得到有效改善,各家企业石英坩埚保供情况乐观,基本满足硅片企业满负荷生产,因此专业化企业挺价意愿开始减弱,释放部分利润给下游。
此外,上游硅料价格持续下行,对硅片环节造成了较大成本传导压力。
4月27日,在隆基绿能更新的价格中,单晶硅片P型M10(150μm厚度)单晶硅片单价由6.5元下调至6.3元,降幅约在3%。5月11日,TCL中环全面下调了硅片产品价格。
业内看来,今年光伏装机已被市场冠以“高增长”的基调,硅片降价将有效改善下游电池和组件成本压力,进一步刺激终端装机需求。

行业格局或将重塑

据有色金属协会硅业分会统计,2022年全球硅片产能为567.1GW,同比增速为34.5%;2022年全球硅片产量为336GW,同比增速为50%;从地区角度来看,2022年全球硅片产能中有557.1GW集中在中国,占比高达98%。
硅片降价的主要原因在于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可以预见的是硅片产能或将面临过剩压力,光伏行业是量价动态平衡的行业,过去两年的时间,光伏产业链价格处在上行趋势,一方面是因为光伏新增装机持续提升,另一方面是因为硅料硅片等环节供需紧张。但目前光伏行业上游环节产能过剩,进而引发硅料硅片联动降价,这既是光伏行业变革的结果,亦是光伏行业变革的开始。
硅片价格回落,硅片产能相对宽松,龙头企业成本优势明显,原材料保供能力更强,随着硅片价格下降,落后产能或将加速出清,重塑行业格局。

专业评论

光伏行业

球硅片产能中有557.1GW集中在中国,占比高达98%。
硅片降价的主要原因在于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可以预见的是硅片产能或将面临过剩压力,光伏行业是量价动态平衡的行业,过去两年的时间,光伏产业链价格处在上行趋势,一方面是因为光伏新增装机持续提升,另一方面是因为硅料硅片等环节供需紧张。但目前光伏行业上游环节产能过剩,进而引发硅料硅片联动降价,这既是光伏行业变革的结果,亦是光伏行业变革的开始。
硅片价格回落,硅片产能相对宽松,龙头企业成本优势明显,原材料保供能力更强,随着硅片价格下降,落后产能或将加速出清,重塑行业格局。

行业发展趋势

大尺寸成未来趋势
相较于小尺寸硅片,182mm及210mm等大尺寸硅片拥有更大的截面尺寸,可提升单次拉晶量、切片量,能够摊薄各生产环节的生产成本,进而降低光伏发电度电成本。同时,大尺寸硅片单片瓦数更高,对应生产的组件产品功率更高,符合光伏行业增效降本的发展需求,是行业长期的发展方向。
近年来,大尺寸硅片发展迅速,市占率快速提升。根据 CPIA 数据显示,以G12(210mm 尺寸)和 M10(182mm 尺寸)为代表的大尺寸硅片合计占比由2020年的4.5%迅速提升至2022年的82.8%,成为市场绝对主流。
薄片化成降本路线
薄片化方面,主要是出于降低硅成本以及匹配TOPCon、HJT 等新技术需求的考虑。薄片化切割可以减少硅料损耗,增加每公斤硅料出片率,从而降低硅片成本,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根据中国光伏产业协会(CPIA)数据,2022年,P型单晶硅片行业平均厚度在155μm, 同比减薄 15um左右;用于TOPCon电池的N型硅片行业平均厚度为140μm,同比减薄25um左右;用于异质结电池的硅片厚度约130μm。

专业评论

光伏行业

新能源英文名称:new energy resources定义︰在新技术基础上,系统地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如核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氢能等。是指在新技术基础上,系统地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又包括风能能、太阳能、水能、地热能、生物质能、海洋能以及核能等非化石能源,特点是资源潜力大、可永续利用、环境污染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发展新能源成为很多发达国家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也开始大规模推进"新能源"产业,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全国范围内得到迅速发展。
现状:2005年2月28日,我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以下简称《可再生能源法》),创造了中国法律出台速度最快的纪录,于2006年1月1日正式实施。该法实施一年以来,各级政府都对可再生能源产业给予了空前关注。同时,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可再生能源发电有关管理规定》、《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发展生物能源和生物化工财税扶持政策的实施意见》等相关实施细则的出台,各类投资商、开发商和制造商纷纷涉足该领域,中国可再生能源产业进入了加速发展期。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及《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收入调配暂行办法》等新政策的出台,更是让可再生能源企业看到了光明的未来。总体而言,《可再生能源法》确立了以下一些重要法律制度︰一是可再生能源总量目标制度;二是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审批和全额收购制度;三是可再生能源上网电价与费用分摊制度﹔四是可再生能源专项资金和税收、信贷鼓励措施。该法律具有出台速度快、对产业支持率高、影响大的特点,但同时,由于《可再生能源法》总体上是政策框架法,其有效实施有赖于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适时出台配套的行政法规、行政规章、技术规范和相应的发展规划。在一年的实际工作中,可再生能源产业遭遇了细则出台速度过慢、细则难以实施等一系列困难。
一、新能源产业发展障碍
(一)许多政策法规还不配套加快发展新能源,必须要借助国家的政策支持,建立具体、明确、有效的经济激励机制。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新能源法实施细则》、《可再生能源上网电价及费用分摊管理办法》,对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给予了一定的优惠政策。但从总体上看,目前国家对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优惠政策还比较少,体系不完整,支持力度明显不足,而且政策的协调性、稳定性也较差,还没有形成鼓励新能源持续发展的经济激励机制。
这些法律法规的执行不能令人满意,在一些国家明确鼓励支持的技术和产业方向,某些利益集团的态度是有用的就执行,没用的就拒不执行,而行政部门也只能束手无策。
(二)融资机制不健全
新能源技术创新和产业化,除了需要有政府的扶持政策外,还需开拓确保资金需求的融资渠道及其融资方式。为加快推进新能源发展,国家己设立了新能源发展专项基金。但从总量看,国家对新能源的投入仍然不足,尚未形成稳定的政府资金投入机制。
(三)研发能力弱,装备制造技术水平较低目前,我国己安装的风电机组大部分要进口,另外受体制、系统接入、成本等方面的制约,风力发电的产业化程度较低;小水电装备制造业设计规范陈旧、设备使用率低、寿命短,加之存在公平上网、电价等问题,对小水电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太阳能热利用市场庞大但技术单一,企业众多但科研投入少,有关政策尚未到位,难以与国际太阳能热水系统技术水平接轨,系统技术水平低,缺少系统设计软件技术。
二、完善我国新能源法律制度的措施细化或补充配套法律制度。
除了已经发布的《可再生能源发电管理办法》、《可再生能源上网电价及费用分摊管理办法》以及各项税收财政倾斜的措施以外,我国近期还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研究和制定下述一些行政法规或规章、技术规范及标准、规划,包括:全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中长期总量目标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中长期目标及相应规划等等。
协调相关政策法律措施之间的关系。我们应当按照《可再生能源法》的法律原则和规定,及时对现行的行政法规、规章、技术规范以及相应的规划、计划进行清理,并注意整合各项相关政策法律措施。
落实现有的政策法律措施。许多可再生能源方面的政策法律措施的可执行性比较差,有些法律制度在实践中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难以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指标要求。因此,严格执行《可再生能源法》及其配套法规、规章、技术规范、规划、政策的规定是保障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的重要方面。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将依法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列入议事日程,要按照法律的规定和规划的要求,明确责任,严格管理,各项优惠措施要确保到位。
利用可再生能源列入议事日程,要按照法律的规定和规划的要求,明确责任,严格管理,各项优惠措施要确保到位。
评估政策法律的实施情况,及时调整法律措施。随着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我们需要对现行的法律、行政法规、规章、技术规范以及相应的规划、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应当做好《可再生能源法》实施情况的执法检查,法律实施主管机关和其他主体也应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对《可再生能源法》及其配套的行政法规、规章、技术规范以及规划、计划实施效果的评估。要通过执法检查和法律实施效果的评估,发现法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加以解决。属于法律、行政法规、规章、技术规范以及规划、计划自身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加以修改并调整相应的法律措施,以适应新形势和新情况。

浅析新能源产业发展相关法律制度

来源:产业技术研究总院法审部

专业评论

光伏行业

网电价与费用分摊制度﹔四是可再生能源专项资金和税收、信贷鼓励措施。该法律具有出台速度快、对产业支持率高、影响大的特点,但同时,由于《可再生能源法》总体上是政策框架法,其有效实施有赖于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适时出台配套的行政法规、行政规章、技术规范和相应的发展规划。在一年的实际工作中,可再生能源产业遭遇了细则出台速度过慢、细则难以实施等一系列困难。
一、新能源产业发展障碍
(一)许多政策法规还不配套加快发展新能源,必须要借助国家的政策支持,建立具体、明确、有效的经济激励机制。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新能源法实施细则》、《可再生能源上网电价及费用分摊管理办法》,对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给予了一定的优惠政策。但从总体上看,目前国家对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优惠政策还比较少,体系不完整,支持力度明显不足,而且政策的协调性、稳定性也较差,还没有形成鼓励新能源持续发展的经济激励机制。
这些法律法规的执行不能令人满意,在一些国家明确鼓励支持的技术和产业方向,某些利益集团的态度是有用的就执行,没用的就拒不执行,而行政部门也只能束手无策。
(二)融资机制不健全
新能源技术创新和产业化,除了需要有政府的扶持政策外,还需开拓确保资金需求的融资渠道及其融资方式。为加快推进新能源发展,国家己设立了新能源发展专项基金。但从总量看,国家对新能源的投入仍然不足,尚未形成稳定的政府资金投入机制。
(三)研发能力弱,装备制造技术水平较低目前,我国己安装的风电机组大部分要进口,另外受体制、系统接入、成本等方面的制约,风力发电的产业化程度较低;小水电装备制造业设计规范陈旧、设备使用率低、寿命短,加之存在公平上网、电价等问题,对小水电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太阳能热利用市场庞大但技术单一,企业众多但科研投入少,有关政策尚未到位,难以与国际太阳能热水系统技术水平接轨,系统技术水平低,缺少系统设计软件技术。
二、完善我国新能源法律制度的措施细化或补充配套法律制度。
除了已经发布的《可再生能源发电管理办法》、《可再生能源上网电价及费用分摊管理办法》以及各项税收财政倾斜的措施以外,我国近期还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研究和制定下述一些行政法规或规章、技术规范及标准、规划,包括:全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中长期总量目标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中长期目标及相应规划等等。
协调相关政策法律措施之间的关系。我们应当按照《可再生能源法》的法律原则和规定,及时对现行的行政法规、规章、技术规范以及相应的规划、计划进行清理,并注意整合各项相关政策法律措施。
落实现有的政策法律措施。许多可再生能源方面的政策法律措施的可执行性比较差,有些法律制度在实践中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难以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指标要求。因此,严格执行《可再生能源法》及其配套法规、规章、技术规范、规划、政策的规定是保障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的重要方面。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将依法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列入议事日程,要按照法律的规定和规划的要求,明确责任,严格管理,各项优惠措施要确保到位。
利用可再生能源列入议事日程,要按照法律的规定和规划的要求,明确责任,严格管理,各项优惠措施要确保到位。
评估政策法律的实施情况,及时调整法律措施。随着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我们需要对现行的法律、行政法规、规章、技术规范以及相应的规划、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应当做好《可再生能源法》实施情况的执法检查,法律实施主管机关和其他主体也应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对《可再生能源法》及其配套的行政法规、规章、技术规范以及规划、计划实施效果的评估。要通过执法检查和法律实施效果的评估,发现法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加以解决。属于法律、行政法规、规章、技术规范以及规划、计划自身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加以修改并调整相应的法律措施,以适应新形势和新情况。

(一)许多政策法规还不配套加快发展新能源,必须要借助国家的政策支持,建立具体、明确、有效的经济激励机制。
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新能源法实施细则》、《可再生能源上网电价及费用分摊管理办法》,对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给予了一定的优惠政策。但从总体上看,目前国家对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优惠政策还比较少,体系不完整,支持力度明显不足,而且政策的协调性、稳定性也较差,还没有形成鼓励新能源持续发展的经济激励机制。
这些法律法规的执行不能令人满意,在一些国家明确鼓励支持的技术和产业方向,某些利益集团的态度是有用的就执行,没用的就拒不执行,而行政部门也只能束手无策。
(二)融资机制不健全
新能源技术创新和产业化,除了需要有政府的扶持政策外,还需开拓确保资金需求的融资渠道及其融资方式。为加快推进新能源发展,国家己设立了新能源发展专项基金。但从总量看,国家对新能源的投入仍然不足,尚未形成稳定的政府资金投入机制。
(三)研发能力弱,装备制造技术水平较低。
目前,我国己安装的风电机组大部分要进口,另外受体制、系统接入、成本等方面的制约,风力发电的产业化程度较低;小水电装备制造业设计规范陈旧、设备使用率低、寿命短,加之存在公平上网、电价等问题,对小水电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太阳能热利用市场庞大但技术单一,企业众多但科研投入少,有关政策尚未到位,难以与国际太阳能热水系统技术水平接轨,系统技术水平低,缺少系统设计软件技术。
二、完善我国新能源法律制度的措施细化或补充配套法律制度。
除了已经发布的《可再生能源发电管理办法》、《可再生能源上网电价及费用分摊管理办法》以及各项税收财政倾斜的措施以外,我国近期还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研究和制定下述一些行政法规或规章、技术规范及标准、规划,包括:全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中长期总量目标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中长期目标及相应规划等等。
协调相关政策法律措施之间的关系。我们应当按照《可再生能源法》的法律原则和规定,及时对现行的行政法规、规章、技术规范以及相应的规划、计划进行清理,并注意整合各项相关政策法律措施。
落实现有的政策法律措施。许多可再生能源方面的政策法律措施的可执行性比较差,有些法律制度在实践中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难以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指标要求。因此,严格执行《可再生能源法》及其配套法规、规章、技术规范、规划、政策的规定是保障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的重要方面。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将依法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列入议事日程,要按照法律的规定和规划的要求,明确责任,严格管理,各项优惠措施要确保到位。
利用可再生能源列入议事日程,要按照法律的规定和规划的要求,明确责任,严格管理,各项优惠措施要确保到位。
评估政策法律的实施情况,及时调整法律措施。随着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我们需要对现行的法律、行政法规、规章、技术规范以及相应的规划、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应当做好《可再生能源法》实施情况的执法检查,法律实施主管机关和其他主体也应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对《可再生能源法》及其配套的行政法规、规章、技术规范以及规划、计划实施效果的评估。要通过执法检查和法律实施效果的评估,发现法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加以解决。属于法律、行政法规、规章、技术规范以及规划、计划自身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加以修改并调整相应的法律措施,以适应新形势和新情况。

新能源产业发展障碍

01

专业评论

光伏行业

除了已经发布的《可再生能源发电管理办法》、《可再生能源上网电价及费用分摊管理办法》以及各项税收财政倾斜的措施以外,我国近期还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研究和制定下述一些行政法规或规章、技术规范及标准、规划,包括:全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中长期总量目标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中长期目标及相应规划等等。
协调相关政策法律措施之间的关系。我们应当按照《可再生能源法》的法律原则和规定,及时对现行的行政法规、规章、技术规范以及相应的规划、计划进行清理,并注意整合各项相关政策法律措施。
落实现有的政策法律措施。许多可再生能源方面的政策法律措施的可执行性比较差,有些法律制度在实践中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难以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指标要求。
因此,严格执行《可再生能源法》及其配套法规、规章、技术规范、规划、政策的规定是保障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的重要方面。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将依法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列入议事日程,要按照法律的规定和规划的要求,明确责任,严格管理,各项优惠措施要确保到位。
利用可再生能源列入议事日程,要按照法律的规定和规划的要求,明确责任,严格管理,各项优惠措施要确保到位。
评估政策法律的实施情况,及时调整法律措施。
随着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我们需要对现行的法律、行政法规、规章、技术规范以及相应的规划、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应当做好《可再生能源法》实施情况的执法检查,法律实施主管机关和其他主体也应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对《可再生能源法》及其配套的行政法规、规章、技术规范以及规划、计划实施效果的评估。
要通过执法检查和法律实施效果的评估,发现法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加以解决。属于法律、行政法规、规章、技术规范以及规划、计划自身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加以修改并调整相应的法律措施,以适应新形势和新情况。

完善我国新能源法律制度的措施细化或补充配套法律制度

02

专业评论

光伏行业

5月17日,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即碳关税)法案文本在欧盟公报上正式发布。
这意味欧盟碳关税于5月18日正式生效!

欧盟“碳关税”来袭!相关企业抢先布局!

来源:光伏盒子

一、作为全球首个“碳进口税”,CBAM备受关注。其实施意味着非欧盟生产商未来想在欧盟销售商品,必须为二氧化碳排放付费,这一计划将于2023年10月开始试运行,并于2026年到2034年之间分阶段实施。至此,欧盟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征收碳关税的经济体。也就是说,CBAM将于今年10月1日生效,一直到2025年底结束。在此期间,我国企业向欧盟出口产品时,需要报告产品碳排放信息,但无需缴费,从2026年1月1日起则需要支付碳关税,且价格与欧洲碳排放交易体系挂钩。虽然碳关税首次落地,但这个概念并不新颖。碳关税的概念基于碳足迹理论,即将商品生产和运输过程中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计算成碳足迹,当一个国家向另一个国家出口商品时,这些商品的碳足迹可能被转移到进口国家。作为一种环境税收政策,碳关税旨在惩罚高碳排放的进口商品,以减少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专业评论

光伏行业

碳关税作为一个环保政策手段,对于一些高碳排放的国家和地区来说,将商品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量转移至进口国家,使得进口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更加严重。如今,许多国家开始考虑实施碳关税以减少进口高碳排放的商品。通过碳关税,可以促进经济转型,鼓励企业生产更环保的产品,并刺激创新和技术进步。同时,碳关税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平衡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环保成本,从而避免环保措施的贸易壁垒效应。
二、要征收碳税,首先从碳足迹论证开始,证明商品整个生产过程的能耗指标是不是用的绿色无碳能源整个光伏行业产业链环节重多,耗能不在少数,那么各环节的光伏企业都准备好了吗?今年开年,隆基绿能就宣布,公司全系列硅片产品通过法国ECS碳足迹认证,此次获得的碳足迹认证涵盖了硅片产品生命周期的碳排放量,包括原料、制造、运输仓储等阶段。
隆基绿能拉晶、切片环节的碳值表现行业领先,但并未透露确切数值。公司称更低的碳值能够为光伏电池、组件产品更低的碳排放提供有力支撑,助力下游电池和组件客户打造低碳产品。采用隆基硅片的组件,能够用更短的时间完成碳排放抵消,进入减排负碳阶段。抢先行动的可不止隆基,去年8月,协鑫集成就宣布,其182和210大尺寸PERC系列高效组件已于7月底获得法国碳足迹认证证书,碳足迹平均值较业内公司同型号产品低约10%至20%。

次落地,但这个概念并不新颖。碳关税的概念基于碳足迹理论,即将商品生产和运输过程中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计算成碳足迹,当一个国家向另一个国家出口商品时,这些商品的碳足迹可能被转移到进口国家。作为一种环境税收政策,碳关税旨在惩罚高碳排放的进口商品,以减少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专业评论

光伏行业

10月末,通威旗下叠瓦Terra全系列组件产品通过法国权威机构Certisolis授予的碳足迹证书,为该产品全面进军法国光伏市场打通重要一环。整个光伏行业从硅料开始,硅料环节是产业链耗能最多的环节,占到整个光伏环节总耗能的80%以上。由于通威硅料使用的动力能源大多是水电,所以碳足迹基本清晰,属于真正的绿电,而非“漂绿”。值得一提的是,通威在布局硅料之初便签订锁定了四川大量的水电资源,此次的碳足迹论证也是由四川电力公司出具相关证明。四川乐山有大量水电资源,由于没有大工业配套,有时水电弃电率高达80%以上,通威将高耗能的硅料项目和弃电地区完美结合,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阶段。抢先行动的可不止隆基,去年8月,协鑫集成就宣布,其182和210大尺寸PERC系列高效组件已于7月底获得法国碳足迹认证证书,碳足迹平均值较业内公司同型号产品低约10%至20%。

专业评论

光伏行业

节是产业链耗能最多的环节,占到整个光伏环节总耗能的80%以上。由于通威硅料使用的动力能源大多是水电,所以碳足迹基本清晰,属于真正的绿电,而非“漂绿”。值得一提的是,通威在布局硅料之初便签订锁定了四川大量的水电资源,此次的碳足迹论证也是由四川电力公司出具相关证明。四川乐山有大量水电资源,由于没有大工业配套,有时水电弃电率高达80%以上,通威将高耗能的硅料项目和弃电地区完美结合,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除了光伏主产业链制造商,正推动碳足迹认证的还包括一些辅材厂商。去年12月,鑫铂股份宣布,公司太阳能边框产品通过了华夏认证中心有限公司的碳足迹核算、评估,将进一步提高公司太阳能边框产品的巿场竞争力。在当前全球碳减排的大背景下,把碳足迹核算清楚,并采取针对性的减排措施,是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同时,对企业履行国内外产品碳足迹相关法规义务,扩大品牌影响力,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也都有着重大而积极的意义。
三、可以预见,“碳关税”和“碳足迹”或将成为未来国际话语体系极为重要的一环。这关乎的不仅是光伏产业的发展,而是整个工业制造体系。随着“绿色关税”正式实行,“零碳工厂”将会成为新的“硬通货”。

专业评论

光伏行业

在十四五规划草案中,绿色制造的提议已经和智能制造并行,被放在了极为重要的位置。因此,工商业用电的“去碳化”必将成为国内能源改革的重点。在不具备云南、宁夏等新能源电力发展高地条件的其他地方,“光伏+”正在成为工业生产的标配。

专业评论

光伏行业

以钢铁行业为例,根据我国每吨钢平均碳排1.8吨,第一阶段1.3吨免费配额,欧洲2022年平均碳价80欧元/吨计算,我国钢铁出口至欧盟将平均增加300元/吨的碳关税成本,约占钢铁价格比重的7.5%。至2032年免费配额全面到期后,CBAM成本将进一步增加至1050人民币/吨。钢铁行业受影响贸易额约160亿人民币,预计总税额达26-28亿人民币。
铝业方面,受影响贸易额约90亿人民币,预计总税额达20-23亿人民币,由于原铝生产碳排高达约12吨,因此其产生的碳关税比重远超钢铁,可达29-33%。2022年工商业光伏电站新增并网容量同比增长236%,国内已有一些龙头企业主动打造零碳产业园,或在厂房屋顶上装光伏板,这样,在产品生产链上,就能实现低碳排放。以2022年数据计算,1MW的工商业光伏电站每年约发电100万kWh,按中国2021年度电碳排放828克计算,可减碳828吨,约可在碳关税上节约48万人民币,建设光伏电站能够有效的为企业减少碳关税。
光伏发电技术的高效、低碳、安全以及低成本已使其在全球各国成为最经济的电力能源。随着“双碳目标”向前推进,工商企业加快低碳转型,绿色用能需求旺盛,分布式光伏的市场潜能将持续释放,属于“光伏+”的时代已经来临。

专业评论

光伏行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立足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统筹发展和安全作出的战略决策,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部署。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电建”)作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的骨干央企,主动服务国家战略,积极践行“双碳”目标,强化核心技术攻关,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央企担当。
一、立足国内大循环,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发展格局以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基础,经济循环畅通需要各产业有序链接、高效畅通。能源作为基础性产业,对畅通国内大循环起着重要支撑作用。必须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给,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确保国内经济循环畅通。
党的十八大以来,能源行业深入实施“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能源安全新战略,坚定不移推进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建设,大力推动我国可再生能源实现跨越式发展,在水电、抽水蓄能、风电和光伏领域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可再生能源生产和利用第一大国。截至2022年底,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12.13亿千瓦,占全国发电总装机的47.3%。在水电方面,以白鹤滩、乌东德、溪洛渡、糯扎渡等特大型水电站建成为标志,我国水电发展实现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新跨越。在抽水蓄能方面,河北丰宁、广东阳江等抽水蓄能电站陆续投产。截至2022年底,在运、在建抽水蓄能电站规模均居世界第一,基本形成全产业链发展体系和专业化发展模式。在风电、光伏方面,我国风电和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分别连续13年和8年居全球首位,风电、光伏年新增装机容量连续三年突破1亿千瓦,甘肃酒泉、新疆哈密、河北张家口等一批千万千瓦级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成投运,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进展顺利,产业竞争力持续增强,光伏组件、风力发电机、齿轮箱等关键零部件占全球市场份额的70%。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时期,未来一个阶段仍将保持对能源消费需求的刚性增长,必须加快构建富有韧性、坚强可靠的能源供应链。能源行业规模大、链条长、覆盖面广、带动效应强,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大力推进水电、抽水蓄能、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既可满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所带来的清洁能源消费需求,又可有效拓展国内投资空间,带动规划建设、装备制造等相关产业链发展,并对可再生能源富集地区优化经济结构、增加财政收入、创造就业机会等方面拉动作用显著,稳定宏观经济大盘贡献突出。
同时,我国能源资源禀赋不均,能源供给和能源消费地域存在显著差别。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可有效均衡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格局,解决我国能源对外依存度较高、外部不可控风险较大的问题。我国水力资源技术可开发量6.87亿千瓦,居世界首位;抽水蓄能站点资源丰富,已纳入《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站点总数约660座,资源总量约8.14亿千瓦,重点实施项目340个,装机约4.21亿千瓦。陆上100米高度的风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约86.9亿千瓦,近海100米高度的风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约22.5亿千瓦,陆上集中式光伏的技术可开发量约418.8亿千瓦,陆上分布式光伏的技术可开发量约37.3亿千瓦。因此,通过充分发挥水电调节能力,推动抽水蓄能建设,促进风电、光伏发展,持续强化重点区域、重点时段能源安全供应,统筹源网荷储共同发力,能有序保障电力供应,有效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用能需求,从而把能源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我们要充分发挥水电“基石”及抽水蓄能“稳定器”作用,做大增量的同时用好存量。积极推动流域龙头水库和战略性工程建设,完善大型水电基地,由电量供应为主转变为电量供应与灵活调节并重,推动流域整体效益尽早发挥;推动水电扩机与增容改造,建设混合式抽水蓄能电站,由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向多领域综合效益发挥转变,积极构建风光储大型基地和流域可再生能源一体化基地,凸显储能价值。同时,积极提升风力发电助推器及太阳能发电加速器效应,大力发展陆上风光基地、海上风电、分布式新能源,实现“单一场景与综合场景并举”、“单品种开发与多品种互补并举”的发展模式。预计到2025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年发电量将达到3.3万亿千瓦时左右,到2060年可再生能源装机将超过60亿千瓦,清洁能源发电量比重将达到90%。
中国电建将坚持规模化、集约化开发,科学有序推进重大水电基地和重大项目的前期规划、勘测设计与工程建设,提升水电调节能力。立足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要求和新能源大规模发展需要,做好抽水蓄能站点资源精查与优选,保障勘测设计施工质量与安全。坚持推进水电、抽水蓄能与新能源多能互补,在各流域以水电基地规划设计为基础,探索水风光互补新模式,积极牵头和参与主要流域水风光一体化基地及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建设和运营,积极参与建设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推动城镇屋顶光伏行动等分布式能源建设。
二、立足科技自立自强,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是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不断提升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独立性、自主性、安全性,持续提高我国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国际竞争力。
当前,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在迎来难得历史机遇的同时,面临既要大规模开发、又要高水平消纳、更要保障电力安全可靠供应等多重挑战。面对关键性技术亟待突破,原创性、引领性、颠覆性技术偏少等问题,广大科技工作者不惧困难,直面挑战,集聚创新要素,促进协同创新,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着力解决“卡脖子”问题,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由资源主导逐步向技术创新主导转变,将一个个不可能变成了现实。
在水电领域,集中建成和新开工建设的一批特大型工程,标志着我国在300米级高混凝土拱坝、300米级高土心墙堆石坝、250米级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200米级高碾压混凝土重力坝等高坝技术方面居于世界前列;在700米级特高边坡加固处理技术、超深埋特大引水隧洞发电工程关键技术、复杂地基处理技术、泄洪消能技术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自主研发设计制造安装百万千瓦级水轮发电机组、400兆瓦超大容量抽水蓄能机组、700米级超高水头机组和交流励磁变速机组,引领世界水电装备发展。中国电建作为白鹤滩水电站设计建设的主力军,主动探索世界水电工程“难题库”,创造了“地下洞室群规模世界第一、300米级高拱坝抗震参数世界第一、无压泄洪洞群规模世界第一”等水电建设史上的新纪录,并取得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成功将“无人区”变成了“新高地”。
在风电领域,低风速、抗台风、超高塔架、超高海拔风电技术位居世界前列,海上风电16兆瓦超大容量机组再度刷新全球最大单机容量、全球最大叶轮直径、单位兆瓦最轻重量等纪录。我国已具备大兆瓦级风电整机、关键核心大部件自主研发制造能力,技术装备水平持续快速提升。中国电建建立了涵盖资源评估、勘察设计、安装制造、输变电技术等在内的海上风电成套技术体系,多项关键技术实现了“零”的突破。海南万宁百万千瓦漂浮式海上风电试验项目已开工建设,填补了我国规模化深远海风电项目空白。
在太阳能领域,我国量产的单晶硅电池转换效率持续提高,光伏产业链的核心设备技术不断提升。中国电建积极推动解决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协同运行的能源综合开发和高效利用技术难题,参与建设全球最大水光互补项目、最大光热发电综合体。
在数字化转型方面,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已实现从工程数字化到全面数字化的转变,并不断向智能建设和智慧工程迈进。中国电建牵头组建中央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协同创新平台,全面加快“数字建造”工程软件全产业链技术创新。建立了“数字水电”、“数字风电”、“数字抽蓄”等数字化平台,应用于白鹤滩水电站、辽宁清原抽水蓄能等89个重大项目。开发了“智慧流域”、“智慧水务”、“智慧生态”等数字化工具,为深圳茅洲河、河北白洋淀等62项工程提供数字化服务。挖掘了钱塘江流域70多年的历史水文数据,汇聚了全流域1400多个雨量站、2400多座水库等各类数据,为2020年新安江水库首次9孔泄洪提供了可靠的决策依据。
面向未来,我国可再生能源科技攻关将重点聚焦清洁能源基地建设、深远海风电开发、经济高效太阳能开发、规模化高效储能等领域,培育具备国际领先的可再生能源规划、勘测、设计和建造的核心技术能力,加快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中国电建将着力研究深厚覆盖层上筑坝、复杂地质条件下超大型地下洞室群智能建造等技术难题,着力攻克流域梯级水风光储一体化典型模式、水风光储多能互补容量配置和优化、深远海漂浮式风电等关键技术。同时,将全力打造产学研用同频共振的科技创新综合平台,以横向一体化做强创新链,以纵向一体化做优产业链,积极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为可再生能源领域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三、立足国内国际双循环,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国内外大循环的动力和活力。共建“一带一路”是习近平总书记顺应世界发展大势和时代进步要求,着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的重大倡议,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
“一带一路”倡议历经十年耕耘,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落地生根、持续发展,已取得一系列实打实、沉甸甸的重要成果。中央企业是我国对外经济合作的重要市场主体,中国电建作为我国最早“走出去”和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中央企业之一,是全球最大的电力设计商和承包商,承担了一大批具有示范性和带动性的可再生能源重大项目和标志性工程。由中老两国元首见证签约的老挝南欧江流域梯级水电站,是中国企业在海外首个全流域整体规划、投资建设的项目,已累计为老挝输送超过120亿千瓦时的清洁能源;南美地区装机容量最大、海拔最高的大型光伏电站阿根廷胡胡伊省高查瑞光伏项目顺利投产运营;作为中巴经济走廊14个重点推进项目之一的巴基斯坦大沃风电项目投入商业运营。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点亮了“一带一路”沿线多国。打造全球可再生能源数据库与规划平台,汇集全球主要地区新能源分布和影响投资建设的43类数据,在全球范围遴选了219个清洁能源基地,在东南亚、中亚、非洲、南美洲等数十个国家得到应用。参与相关国际标准的制(修)订,编译标准1117项,在境外113个项目实践中采用中国标准,形成169项体系对标报告,已推广至29个国家,提升了我国参与国际和区域标准化活动的影响力。积极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官员和企业代表举办水利、电力及相关行业培训,在赞比亚开办水电培训学院,携手赤道几内亚国立大学开展“校企共建”,累计为所在国培训技能人才近万名。
“一带一路”倡议作为新时代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不断推进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持续为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注入动力。中国电建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论述精神,特别是在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要求,坚持国际业务集团化、属地化、全球化“三步走”全球发展战略,不断增强国际业务的核心竞争力,更好服务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深入研究所在国发展战略,加强与战略合作伙伴高层的沟通,推动更多高质量标志性项目落地生根。顺应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趋势,重点加强海外风电、光伏业务的开发力度,重视海上风电的技术交流与国际合作,拓展生物质发电、垃圾发电等其他新能源业务,积极布局电化学储能与氢能产业,巩固并不断提升在全球新能源建设领域的领跑者地位,着力推动中国技术、中国标准“走出去”。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促进中外文化互融互鉴、美美与共。
返回 国际新能源网 首页
新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风电头条储能头条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国际新能源网无关,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新能源网"的作品,均为本站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国际新能源网”!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新能源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内容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删除处理 。联系方式:400-8256-198
共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片新闻更多>>
英国发电商SSE将向清洁能源项目投资400亿英镑
英国发电商SSE将向清洁能源项目投资400亿英镑
2小时前 来源:见道网 可再生能源发电 海上风电 清洁能源项目
WoodMac表示到2031年每年新增漂浮式太阳能发电量将超过6GW
WoodMac表示到2031年每年新增漂浮式太阳能发电量将超过6GW
3小时前 来源:pvmagC 漂浮式太阳能 太阳能发电量 漂浮式光伏
Sonnen实现德国家用光伏储能系统产能翻倍
Sonnen实现德国家用光伏储能系统产能翻倍
3小时前 来源:pvmagC 光伏系统 储能系统 光伏市场
远景能源将为全球最大绿氢项目提供284台EN-171/6.5机组!
远景能源将为全球最大绿氢项目提供284台EN-171/6.5机组!
3小时前 来源:东亚能源产业观察 远景能源 绿氢项目
热门排行
又中两单!中国海装中标广西首批海上风电示范性项目
乌海抽水蓄能电站 “乌海号”TBM顺利贯通
又一国家重启海上风电!
超8亿千瓦! 风电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约为36个三峡电站
保险经纪公司成功为海上平台进行拖航保险安排
欧洲能源危机暂缓,对中国光储强劲需求没有消失
西藏昌都芒康昂多180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开工
6月起,毛棕榈油出口通过期货交易所进行
2022中国光伏产业论坛暨第七届中国好光伏品牌盛典 比亚迪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能源3.15线索征集平台-国际能源网
三人行-工业系统脱口秀,一期一会,讲述能源人自己的故事
新能源人物
张会学:光伏产业火热空前,冷静应对压力不减
张会学:光伏产业火热空前,冷静应对压力不减
刘清勇任哈电集团副总经理
刘清勇任哈电集团副总经理
农村清洁供暖的关键是用好可再生能源
农村清洁供暖的关键是用好可再生能源
张会学:光伏产业火热空前,冷静应对压力不减
张会学:光伏产业火热空前,冷静应对压力不减
刘清勇任哈电集团副总经理
刘清勇任哈电集团副总经理
热门标签
风力发电 招标采购 逆变器 地热 海洋能 太阳能

立足国内大循环,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发展格局以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基础,经济循环畅通需要各产业有序链接、高效畅通。能源作为基础性产业,对畅通国内大循环起着重要支撑作用。必须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给,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确保国内经济循环畅通。
党的十八大以来,能源行业深入实施“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能源安全新战略,坚定不移推进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建设,大力推动我国可再生能源实现跨越式发展,在水电、抽水蓄能、风电和光伏领域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可再生能源生产和利用第一大国。截至2022年底,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12.13亿千瓦,占全国发电总装机的47.3%。在水电方面,以白鹤滩、乌东德、溪洛渡、糯扎渡等特大型水电站建成为标志,我国水电发展实现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新跨越。在抽水蓄能方面,河北丰宁、广东阳江等抽水蓄能电站陆续投产。
截至2022年底,在运、在建抽水蓄能电站规模均居世界第一,基本形成全产业链发展体系和专业化发展模式。在风电、光伏方面,我国风电和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分别连续13年和8年居全球首位,风电、光伏年新增装机容量连续三年突破1亿千瓦,甘肃酒泉、新疆哈密、河北张家口等一批千万千瓦级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成投运,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进展顺利,产业竞争力持续增强,光伏组件、风力发电机、齿轮箱等关键零部件占全球市场份额的70%。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时期,未来一个阶段仍将保持对能源消费需求的刚性增长,必须加快构建富有韧性、坚强可靠的能源供应链。能源行业规模大、链条长、覆盖面广、带动效应强,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大力推进水电、抽水蓄能、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既可满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所带来的清洁能源消费需求,又可有效拓展国内投资空间,带动规划建设、装备制造等相关产业链发展,并对可再生能源富集地区优化经济结构、增加财政收入、创造就业机会等方面拉动作用显著,稳定宏观经济大盘贡献突出。
同时,我国能源资源禀赋不均,能源供给和能源消费地域存在显著差别。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可有效均衡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格局,解决我国能源对外依存度较高、外部不可控风险较大的问题。我国水力资源技术可开发量6.87亿千瓦,居世界首位;抽水蓄能站点资源丰富,已纳入《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站点总数约660座,资源总量约8.14亿千瓦,重点实施项目340个,装机约4.21亿千瓦。陆上100米高度的风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约86.9亿千瓦,近海100米高度的风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约22.5亿千瓦,陆上集中式光伏的技术可开发量约418.8亿千瓦,陆上分布式光伏的技术可开发量约37.3亿千瓦。因此,通过充分发挥水电调节能力,推动抽水蓄能建设,促进风电、光伏发展,持续强化重点区域、重点时段能源安全供应,统筹源网荷储共同发力,能有序保障电力供应,有效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用能需求,从而把能源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我们要充分发挥水电“基石”及抽水蓄能“稳定器”作用,做大增量的同时用好存量。积极推动流域龙头水库和战略性工程建设,完善大型水电基地,由电量供应为主转变为电量供应与灵活调节并重,推动流域整体效益尽早发挥;推动水电扩机与增容改造,建设混合式抽水蓄能电站,由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向多领域综合效益发挥转变,积极构建风光储大型基地和流域可再生能源一体化基地,凸显储能价值。同时,积极提升风力发电助推器及太阳能发电加速器效应,大力发展陆上风光基地、海上风电、分布式新能源,实现“单一场景与综合场景并举”、“单品种开发与多品种互补并举”的发展模式。预计到2025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年发电量将达到3.3万亿千瓦时左右,到2060年可再生能源装机将超过60亿千瓦,清洁能源发电量比重将达到90%。
中国电建将坚持规模化、集约化开发,科学有序推进重大水电基地和重大项目的前期规划、勘测设计与工程建设,提升水电调节能力。立足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要求和新能源大规模发展需要,做好抽水蓄能站点资源精查与优选,保障勘测设计施工质量与安全。坚持推进水电、抽水蓄能与新能源多能互补,在各流域以水电基地规划设计为基础,探索水风光互补新模式,积极牵头和参与主要流域水风光一体化基地及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建设和运营,积极参与建设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推动城镇屋顶光伏行动等分布式能源建设。
二、立足科技自立自强,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是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不断提升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独立性、自主性、安全性,持续提高我国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国际竞争力。
当前,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在迎来难得历史机遇的同时,面临既要大规模开发、又要高水平消纳、更要保障电力安全可靠供应等多重挑战。面对关键性技术亟待突破,原创性、引领性、颠覆性技术偏少等问题,广大科技工作者不惧困难,直面挑战,集聚创新要素,促进协同创新,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着力解决“卡脖子”问题,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由资源主导逐步向技术创新主导转变,将一个个不可能变成了现实。
在水电领域,集中建成和新开工建设的一批特大型工程,标志着我国在300米级高混凝土拱坝、300米级高土心墙堆石坝、250米级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200米级高碾压混凝土重力坝等高坝技术方面居于世界前列;在700米级特高边坡加固处理技术、超深埋特大引水隧洞发电工程关键技术、复杂地基处理技术、泄洪消能技术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自主研发设计制造安装百万千瓦级水轮发电机组、400兆瓦超大容量抽水蓄能机组、700米级超高水头机组和交流励磁变速机组,引领世界水电装备发展。中国电建作为白鹤滩水电站设计建设的主力军,主动探索世界水电工程“难题库”,创造了“地下洞室群规模世界第一、300米级高拱坝抗震参数世界第一、无压泄洪洞群规模世界第一”等水电建设史上的新纪录,并取得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成功将“无人区”变成了“新高地”。
在风电领域,低风速、抗台风、超高塔架、超高海拔风电技术位居世界前列,海上风电16兆瓦超大容量机组再度刷新全球最大单机容量、全球最大叶轮直径、单位兆瓦最轻重量等纪录。我国已具备大兆瓦级风电整机、关键核心大部件自主研发制造能力,技术装备水平持续快速提升。中国电建建立了涵盖资源评估、勘察设计、安装制造、输变电技术等在内的海上风电成套技术体系,多项关键技术实现了“零”的突破。海南万宁百万千瓦漂浮式海上风电试验项目已开工建设,填补了我国规模化深远海风电项目空白。
在太阳能领域,我国量产的单晶硅电池转换效率持续提高,光伏产业链的核心设备技术不断提升。中国电建积极推动解决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协同运行的能源综合开发和高效利用技术难题,参与建设全球最大水光互补项目、最大光热发电综合体。
在数字化转型方面,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已实现从工程数字化到全面数字化的转变,并不断向智能建设和智慧工程迈进。中国电建牵头组建中央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协同创新平台,全面加快“数字建造”工程软件全产业链技术创新。建立了“数字水电”、“数字风电”、“数字抽蓄”等数字化平台,应用于白鹤滩水电站、辽宁清原抽水蓄能等89个重大项目。开发了“智慧流域”、“智慧水务”、“智慧生态”等数字化工具,为深圳茅洲河、河北白洋淀等62项工程提供数字化服务。挖掘了钱塘江流域70多年的历史水文数据,汇聚了全流域1400多个雨量站、2400多座水库等各类数据,为2020年新安江水库首次9孔泄洪提供了可靠的决策依据。
面向未来,我国可再生能源科技攻关将重点聚焦清洁能源基地建设、深远海风电开发、经济高效太阳能开发、规模化高效储能等领域,培育具备国际领先的可再生能源规划、勘测、设计和建造的核心技术能力,加快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中国电建将着力研究深厚覆盖层上筑坝、复杂地质条件下超大型地下洞室群智能建造等技术难题,着力攻克流域梯级水风光储一体化典型模式、水风光储多能互补容量配置和优化、深远海漂浮式风电等关键技术。同时,将全力打造产学研用同频共振的科技创新综合平台,以横向一体化做强创新链,以纵向一体化做优产业链,积极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为可再生能源领域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三、立足国内国际双循环,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国内外大循环的动力和活力。共建“一带一路”是习近平总书记顺应世界发展大势和时代进步要求,着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的重大倡议,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
“一带一路”倡议历经十年耕耘,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落地生根、持续发展,已取得一系列实打实、沉甸甸的重要成果。中央企业是我国对外经济合作的重要市场主体,中国电建作为我国最早“走出去”和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中央企业之一,是全球最大的电力设计商和承包商,承担了一大批具有示范性和带动性的可再生能源重大项目和标志性工程。由中老两国元首见证签约的老挝南欧江流域梯级水电站,是中国企业在海外首个全流域整体规划、投资建设的项目,已累计为老挝输送超过120亿千瓦时的清洁能源;南美地区装机容量最大、海拔最高的大型光伏电站阿根廷胡胡伊省高查瑞光伏项目顺利投产运营;作为中巴经济走廊14个重点推进项目之一的巴基斯坦大沃风电项目投入商业运营。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点亮了“一带一路”沿线多国。打造全球可再生能源数据库与规划平台,汇集全球主要地区新能源分布和影响投资建设的43类数据,在全球范围遴选了219个清洁能源基地,在东南亚、中亚、非洲、南美洲等数十个国家得到应用。参与相关国际标准的制(修)订,编译标准1117项,在境外113个项目实践中采用中国标准,形成169项体系对标报告,已推广至29个国家,提升了我国参与国际和区域标准化活动的影响力。积极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官员和企业代表举办水利、电力及相关行业培训,在赞比亚开办水电培训学院,携手赤道几内亚国立大学开展“校企共建”,累计为所在国培训技能人才近万名。
“一带一路”倡议作为新时代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不断推进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持续为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注入动力。中国电建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论述精神,特别是在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要求,坚持国际业务集团化、属地化、全球化“三步走”全球发展战略,不断增强国际业务的核心竞争力,更好服务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深入研究所在国发展战略,加强与战略合作伙伴高层的沟通,推动更多高质量标志性项目落地生根。顺应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趋势,重点加强海外风电、光伏业务的开发力度,重视海上风电的技术交流与国际合作,拓展生物质发电、垃圾发电等其他新能源业务,积极布局电化学储能与氢能产业,巩固并不断提升在全球新能源建设领域的领跑者地位,着力推动中国技术、中国标准“走出去”。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促进中外文化互融互鉴、美美与共。
返回 国际新能源网 首页
新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风电头条储能头条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国际新能源网无关,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新能源网"的作品,均为本站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国际新能源网”!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新能源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内容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删除处理 。联系方式:400-8256-198
共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片新闻更多>>
英国发电商SSE将向清洁能源项目投资400亿英镑
英国发电商SSE将向清洁能源项目投资400亿英镑
2小时前 来源:见道网 可再生能源发电 海上风电 清洁能源项目
WoodMac表示到2031年每年新增漂浮式太阳能发电量将超过6GW
WoodMac表示到2031年每年新增漂浮式太阳能发电量将超过6GW
3小时前 来源:pvmagC 漂浮式太阳能 太阳能发电量 漂浮式光伏
Sonnen实现德国家用光伏储能系统产能翻倍
Sonnen实现德国家用光伏储能系统产能翻倍
3小时前 来源:pvmagC 光伏系统 储能系统 光伏市场
远景能源将为全球最大绿氢项目提供284台EN-171/6.5机组!
远景能源将为全球最大绿氢项目提供284台EN-171/6.5机组!
3小时前 来源:东亚能源产业观察 远景能源 绿氢项目
热门排行
又中两单!中国海装中标广西首批海上风电示范性项目
乌海抽水蓄能电站 “乌海号”TBM顺利贯通
又一国家重启海上风电!
超8亿千瓦! 风电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约为36个三峡电站
保险经纪公司成功为海上平台进行拖航保险安排
欧洲能源危机暂缓,对中国光储强劲需求没有消失
西藏昌都芒康昂多180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开工
6月起,毛棕榈油出口通过期货交易所进行
2022中国光伏产业论坛暨第七届中国好光伏品牌盛典 比亚迪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能源3.15线索征集平台-国际能源网
三人行-工业系统脱口秀,一期一会,讲述能源人自己的故事
新能源人物
张会学:光伏产业火热空前,冷静应对压力不减
张会学:光伏产业火热空前,冷静应对压力不减
刘清勇任哈电集团副总经理
刘清勇任哈电集团副总经理
农村清洁供暖的关键是用好可再生能源
农村清洁供暖的关键是用好可再生能源
张会学:光伏产业火热空前,冷静应对压力不减
张会学:光伏产业火热空前,冷静应对压力不减
刘清勇任哈电集团副总经理
刘清勇任哈电集团副总经理
热门标签
风力发电 招标采购 逆变器 地热 海洋能 太阳能

打好打赢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来源: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专业评论

光伏行业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时期,未来一个阶段仍将保持对能源消费需求的刚性增长,必须加快构建富有韧性、坚强可靠的能源供应链。能源行业规模大、链条长、覆盖面广、带动效应强,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大力推进水电、抽水蓄能、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既可满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所带来的清洁能源消费需求,又可有效拓展国内投资空间,带动规划建设、装备制造等相关产业链发展,并对可再生能源富集地区优化经济结构、增加财政收入、创造就业机会等方面拉动作用显著,稳定宏观经济大盘贡献突出。
同时,我国能源资源禀赋不均,能源供给和能源消费地域存在显著差别。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可有效均衡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格局,解决我国能源对外依存度较高、外部不可控风险较大的问题。
我国水力资源技术可开发量6.87亿千瓦,居世界首位;抽水蓄能站点资源丰富,已纳入《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站点总数约660座,资源总量约8.14亿千瓦,重点实施项目340个,装机约4.21亿千瓦。陆上100米高度的风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约86.9亿千瓦,近海100米高度的风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约22.5亿千瓦,陆上集中式光伏的技术可开发量约418.8亿千瓦,陆上分布式光伏的技术可开发量约37.3亿千瓦。
因此,通过充分发挥水电调节能力,推动抽水蓄能建设,促进风电、光伏发展,持续强化重点区域、重点时段能源安全供应,统筹源网荷储共同发力,能有序保障电力供应,有效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用能需求,从而把能源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我们要充分发挥水电“基石”及抽水蓄能“稳定器”作用,做大增量的同时用好存量。积极推动流域龙头水库和战略性工程建设,完善大型水电基地,由电量供应为主转变为电量供应与灵活调节并重,推动流域整体效益尽早发挥;推动水电扩机与增容改造,建设混合式抽水蓄能电站,由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向多领域综合效益发挥转变,积极构建风光储大型基地和流域可再生能源一体化基地,凸显储能价值。同时,积极提升风力发电助推器及太阳能发电加速器效应,大力发展陆上风光基地、海上风电、分布式新能源,实现“单一场景与综合场景并举”、“单品种开发与多品种互补并举”的发展模式。预计到2025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年发电量将达到3.3万亿千瓦时左右,到2060年可再生能源装机将超过60亿千瓦,清洁能源发电量比重将达到90%。
中国电建将坚持规模化、集约化开发,科学有序推进重大水电基地和重大项目的前期规划、勘测设计与工程建设,提升水电调节能力。立足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要求和新能源大规模发展需要,做好抽水蓄能站点资源精查与优选,保障勘测设计施工质量与安全。坚持推进水电、抽水蓄能与新能源多能互补,在各流域以水电基地规划设计为基础,探索水风光互补新模式,积极牵头和参与主要流域水风光一体化基地及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建设和运营,积极参与建设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推动城镇屋顶光伏行动等分布式能源建设。
二、立足科技自立自强,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是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不断提升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独立性、自主性、安全性,持续提高我国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国际竞争力。
当前,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在迎来难得历史机遇的同时,面临既要大规模开发、又要高水平消纳、更要保障电力安全可靠供应等多重挑战。面对关键性技术亟待突破,原创性、引领性、颠覆性技术偏少等问题,广大科技工作者不惧困难,直面挑战,集聚创新要素,促进协同创新,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着力解决“卡脖子”问题,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由资源主导逐步向技术创新主导转变,将一个个不可能变成了现实。
在水电领域,集中建成和新开工建设的一批特大型工程,标志着我国在300米级高混凝土拱坝、300米级高土心墙堆石坝、250米级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200米级高碾压混凝土重力坝等高坝技术方面居于世界前列;在700米级特高边坡加固处理技术、超深埋特大引水隧洞发电工程关键技术、复杂地基处理技术、泄洪消能技术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自主研发设计制造安装百万千瓦级水轮发电机组、400兆瓦超大容量抽水蓄能机组、700米级超高水头机组和交流励磁变速机组,引领世界水电装备发展。中国电建作为白鹤滩水电站设计建设的主力军,主动探索世界水电工程“难题库”,创造了“地下洞室群规模世界第一、300米级高拱坝抗震参数世界第一、无压泄洪洞群规模世界第一”等水电建设史上的新纪录,并取得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成功将“无人区”变成了“新高地”。
在风电领域,低风速、抗台风、超高塔架、超高海拔风电技术位居世界前列,海上风电16兆瓦超大容量机组再度刷新全球最大单机容量、全球最大叶轮直径、单位兆瓦最轻重量等纪录。我国已具备大兆瓦级风电整机、关键核心大部件自主研发制造能力,技术装备水平持续快速提升。中国电建建立了涵盖资源评估、勘察设计、安装制造、输变电技术等在内的海上风电成套技术体系,多项关键技术实现了“零”的突破。海南万宁百万千瓦漂浮式海上风电试验项目已开工建设,填补了我国规模化深远海风电项目空白。
在太阳能领域,我国量产的单晶硅电池转换效率持续提高,光伏产业链的核心设备技术不断提升。中国电建积极推动解决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协同运行的能源综合开发和高效利用技术难题,参与建设全球最大水光互补项目、最大光热发电综合体。
在数字化转型方面,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已实现从工程数字化到全面数字化的转变,并不断向智能建设和智慧工程迈进。中国电建牵头组建中央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协同创新平台,全面加快“数字建造”工程软件全产业链技术创新。建立了“数字水电”、“数字风电”、“数字抽蓄”等数字化平台,应用于白鹤滩水电站、辽宁清原抽水蓄能等89个重大项目。开发了“智慧流域”、“智慧水务”、“智慧生态”等数字化工具,为深圳茅洲河、河北白洋淀等62项工程提供数字化服务。挖掘了钱塘江流域70多年的历史水文数据,汇聚了全流域1400多个雨量站、2400多座水库等各类数据,为2020年新安江水库首次9孔泄洪提供了可靠的决策依据。
面向未来,我国可再生能源科技攻关将重点聚焦清洁能源基地建设、深远海风电开发、经济高效太阳能开发、规模化高效储能等领域,培育具备国际领先的可再生能源规划、勘测、设计和建造的核心技术能力,加快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中国电建将着力研究深厚覆盖层上筑坝、复杂地质条件下超大型地下洞室群智能建造等技术难题,着力攻克流域梯级水风光储一体化典型模式、水风光储多能互补容量配置和优化、深远海漂浮式风电等关键技术。同时,将全力打造产学研用同频共振的科技创新综合平台,以横向一体化做强创新链,以纵向一体化做优产业链,积极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为可再生能源领域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三、立足国内国际双循环,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国内外大循环的动力和活力。共建“一带一路”是习近平总书记顺应世界发展大势和时代进步要求,着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的重大倡议,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
“一带一路”倡议历经十年耕耘,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落地生根、持续发展,已取得一系列实打实、沉甸甸的重要成果。中央企业是我国对外经济合作的重要市场主体,中国电建作为我国最早“走出去”和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中央企业之一,是全球最大的电力设计商和承包商,承担了一大批具有示范性和带动性的可再生能源重大项目和标志性工程。由中老两国元首见证签约的老挝南欧江流域梯级水电站,是中国企业在海外首个全流域整体规划、投资建设的项目,已累计为老挝输送超过120亿千瓦时的清洁能源;南美地区装机容量最大、海拔最高的大型光伏电站阿根廷胡胡伊省高查瑞光伏项目顺利投产运营;作为中巴经济走廊14个重点推进项目之一的巴基斯坦大沃风电项目投入商业运营。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点亮了“一带一路”沿线多国。打造全球可再生能源数据库与规划平台,汇集全球主要地区新能源分布和影响投资建设的43类数据,在全球范围遴选了219个清洁能源基地,在东南亚、中亚、非洲、南美洲等数十个国家得到应用。参与相关国际标准的制(修)订,编译标准1117项,在境外113个项目实践中采用中国标准,形成169项体系对标报告,已推广至29个国家,提升了我国参与国际和区域标准化活动的影响力。积极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官员和企业代表举办水利、电力及相关行业培训,在赞比亚开办水电培训学院,携手赤道几内亚国立大学开展“校企共建”,累计为所在国培训技能人才近万名。
“一带一路”倡议作为新时代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不断推进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持续为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注入动力。中国电建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论述精神,特别是在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要求,坚持国际业务集团化、属地化、全球化“三步走”全球发展战略,不断增强国际业务的核心竞争力,更好服务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深入研究所在国发展战略,加强与战略合作伙伴高层的沟通,推动更多高质量标志性项目落地生根。顺应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趋势,重点加强海外风电、光伏业务的开发力度,重视海上风电的技术交流与国际合作,拓展生物质发电、垃圾发电等其他新能源业务,积极布局电化学储能与氢能产业,巩固并不断提升在全球新能源建设领域的领跑者地位,着力推动中国技术、中国标准“走出去”。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促进中外文化互融互鉴、美美与共。
返回 国际新能源网 首页
新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风电头条储能头条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国际新能源网无关,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新能源网"的作品,均为本站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国际新能源网”!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新能源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内容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删除处理 。联系方式:400-8256-198
共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片新闻更多>>
英国发电商SSE将向清洁能源项目投资400亿英镑
英国发电商SSE将向清洁能源项目投资400亿英镑
2小时前 来源:见道网 可再生能源发电 海上风电 清洁能源项目
WoodMac表示到2031年每年新增漂浮式太阳能发电量将超过6GW
WoodMac表示到2031年每年新增漂浮式太阳能发电量将超过6GW
3小时前 来源:pvmagC 漂浮式太阳能 太阳能发电量 漂浮式光伏
Sonnen实现德国家用光伏储能系统产能翻倍
Sonnen实现德国家用光伏储能系统产能翻倍
3小时前 来源:pvmagC 光伏系统 储能系统 光伏市场
远景能源将为全球最大绿氢项目提供284台EN-171/6.5机组!
远景能源将为全球最大绿氢项目提供284台EN-171/6.5机组!
3小时前 来源:东亚能源产业观察 远景能源 绿氢项目
热门排行
又中两单!中国海装中标广西首批海上风电示范性项目
乌海抽水蓄能电站 “乌海号”TBM顺利贯通
又一国家重启海上风电!
超8亿千瓦! 风电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约为36个三峡电站
保险经纪公司成功为海上平台进行拖航保险安排
欧洲能源危机暂缓,对中国光储强劲需求没有消失
西藏昌都芒康昂多180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开工
6月起,毛棕榈油出口通过期货交易所进行
2022中国光伏产业论坛暨第七届中国好光伏品牌盛典 比亚迪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能源3.15线索征集平台-国际能源网
三人行-工业系统脱口秀,一期一会,讲述能源人自己的故事
新能源人物
张会学:光伏产业火热空前,冷静应对压力不减
张会学:光伏产业火热空前,冷静应对压力不减
刘清勇任哈电集团副总经理
刘清勇任哈电集团副总经理
农村清洁供暖的关键是用好可再生能源
农村清洁供暖的关键是用好可再生能源
张会学:光伏产业火热空前,冷静应对压力不减
张会学:光伏产业火热空前,冷静应对压力不减
刘清勇任哈电集团副总经理
刘清勇任哈电集团副总经理
热门标签
风力发电 招标采购 逆变器 地热 海洋能 太阳能

专业评论

光伏行业

立足科技自立自强,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规划、勘测设计与工程建设,提升水电调节能力。
立足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要求和新能源大规模发展需要,做好抽水蓄能站点资源精查与优选,保障勘测设计施工质量与安全。坚持推进水电、抽水蓄能与新能源多能互补,在各流域以水电基地规划设计为基础,探索水风光互补新模式,积极牵头和参与主要流域水风光一体化基地及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建设和运营,积极参与建设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推动城镇屋顶光伏行动等分布式能源建设。
二、立足科技自立自强,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是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不断提升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独立性、自主性、安全性,持续提高我国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国际竞争力。
当前,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在迎来难得历史机遇的同时,面临既要大规模开发、又要高水平消纳、更要保障电力安全可靠供应等多重挑战。面对关键性技术亟待突破,原创性、引领性、颠覆性技术偏少等问题,广大科技工作者不惧困难,直面挑战,集聚创新要素,促进协同创新,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着力解决“卡脖子”问题,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由资源主导逐步向技术创新主导转变,将一个个不可能变成了现实。
在水电领域,集中建成和新开工建设的一批特大型工程,标志着我国在300米级高混凝土拱坝、300米级高土心墙堆石坝、250米级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200米级高碾压混凝土重力坝等高坝技术方面居于世界前列;在700米级特高边坡加固处理技术、超深埋特大引水隧洞发电工程关键技术、复杂地基处理技术、泄洪消能技术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自主研发设计制造安装百万千瓦级水轮发电机组、400兆瓦超大容量抽水蓄能机组、700米级超高水头机组和交流励磁变速机组,引领世界水电装备发展。中国电建作为白鹤滩水电站设计建设的主力军,主动探索世界水电工程“难题库”,创造了“地下洞室群规模世界第一、300米级高拱坝抗震参数世界第一、无压泄洪洞群规模世界第一”等水电建设史上的新纪录,并取得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成功将“无人区”变成了“新高地”。
在风电领域,低风速、抗台风、超高塔架、超高海拔风电技术位居世界前列,海上风电16兆瓦超大容量机组再度刷新全球最大单机容量、全球最大叶轮直径、单位兆瓦最轻重量等纪录。我国已具备大兆瓦级风电整机、关键核心大部件自主研发制造能力,技术装备水平持续快速提升。中国电建建立了涵盖资源评估、勘察设计、安装制造、输变电技术等在内的海上风电成套技术体系,多项关键技术实现了“零”的突破。海南万宁百万千瓦漂浮式海上风电试验项目已开工建设,填补了我国规模化深远海风电项目空白。
在太阳能领域,我国量产的单晶硅电池转换效率持续提高,光伏产业链的核心设备技术不断提升。中国电建积极推动解决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协同运行的能源综合开发和高效利用技术难题,参与建设全球最大水光互补项目、最大光热发电综合体。
在数字化转型方面,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已实现从工程数字化到全面数字化的转变,并不断向智能建设和智慧工程迈进。中国电建牵头组建中央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协同创新平台,全面加快“数字建造”工程软件全产业链技术创新。建立了“数字水电”、“数字风电”、“数字抽蓄”等数字化平台,应用于白鹤滩水电站、辽宁清原抽水蓄能等89个重大项目。开发了“智慧流域”、“智慧水务”、“智慧生态”等数字化工具,为深圳茅洲河、河北白洋淀等62项工程提供数字化服务。挖掘了钱塘江流域70多年的历史水文数据,汇聚了全流域1400多个雨量站、2400多座水库等各类数据,为2020年新安江水库首次9孔泄洪提供了可靠的决策依据。
面向未来,我国可再生能源科技攻关将重点聚焦清洁能源基地建设、深远海风电开发、经济高效太阳能开发、规模化高效储能等领域,培育具备国际领先的可再生能源规划、勘测、设计和建造的核心技术能力,加快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中国电建将着力研究深厚覆盖层上筑坝、复杂地质条件下超大型地下洞室群智能建造等技术难题,着力攻克流域梯级水风光储一体化典型模式、水风光储多能互补容量配置和优化、深远海漂浮式风电等关键技术。同时,将全力打造产学研用同频共振的科技创新综合平台,以横向一体化做强创新链,以纵向一体化做优产业链,积极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为可再生能源领域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三、立足国内国际双循环,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国内外大循环的动力和活力。共建“一带一路”是习近平总书记顺应世界发展大势和时代进步要求,着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的重大倡议,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
“一带一路”倡议历经十年耕耘,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落地生根、持续发展,已取得一系列实打实、沉甸甸的重要成果。中央企业是我国对外经济合作的重要市场主体,中国电建作为我国最早“走出去”和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中央企业之一,是全球最大的电力设计商和承包商,承担了一大批具有示范性和带动性的可再生能源重大项目和标志性工程。由中老两国元首见证签约的老挝南欧江流域梯级水电站,是中国企业在海外首个全流域整体规划、投资建设的项目,已累计为老挝输送超过120亿千瓦时的清洁能源;南美地区装机容量最大、海拔最高的大型光伏电站阿根廷胡胡伊省高查瑞光伏项目顺利投产运营;作为中巴经济走廊14个重点推进项目之一的巴基斯坦大沃风电项目投入商业运营。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点亮了“一带一路”沿线多国。打造全球可再生能源数据库与规划平台,汇集全球主要地区新能源分布和影响投资建设的43类数据,在全球范围遴选了219个清洁能源基地,在东南亚、中亚、非洲、南美洲等数十个国家得到应用。参与相关国际标准的制(修)订,编译标准1117项,在境外113个项目实践中采用中国标准,形成169项体系对标报告,已推广至29个国家,提升了我国参与国际和区域标准化活动的影响力。积极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官员和企业代表举办水利、电力及相关行业培训,在赞比亚开办水电培训学院,携手赤道几内亚国立大学开展“校企共建”,累计为所在国培训技能人才近万名。
“一带一路”倡议作为新时代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不断推进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持续为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注入动力。中国电建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论述精神,特别是在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要求,坚持国际业务集团化、属地化、全球化“三步走”全球发展战略,不断增强国际业务的核心竞争力,更好服务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深入研究所在国发展战略,加强与战略合作伙伴高层的沟通,推动更多高质量标志性项目落地生根。顺应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趋势,重点加强海外风电、光伏业务的开发力度,重视海上风电的技术交流与国际合作,拓展生物质发电、垃圾发电等其他新能源业务,积极布局电化学储能与氢能产业,巩固并不断提升在全球新能源建设领域的领跑者地位,着力推动中国技术、中国标准“走出去”。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促进中外文化互融互鉴、美美与共。
返回 国际新能源网 首页
新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风电头条储能头条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国际新能源网无关,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新能源网"的作品,均为本站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国际新能源网”!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新能源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内容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删除处理 。联系方式:400-8256-198
共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片新闻更多>>
英国发电商SSE将向清洁能源项目投资400亿英镑
英国发电商SSE将向清洁能源项目投资400亿英镑
2小时前 来源:见道网 可再生能源发电 海上风电 清洁能源项目
WoodMac表示到2031年每年新增漂浮式太阳能发电量将超过6GW
WoodMac表示到2031年每年新增漂浮式太阳能发电量将超过6GW
3小时前 来源:pvmagC 漂浮式太阳能 太阳能发电量 漂浮式光伏
Sonnen实现德国家用光伏储能系统产能翻倍
Sonnen实现德国家用光伏储能系统产能翻倍
3小时前 来源:pvmagC 光伏系统 储能系统 光伏市场
远景能源将为全球最大绿氢项目提供284台EN-171/6.5机组!
远景能源将为全球最大绿氢项目提供284台EN-171/6.5机组!
3小时前 来源:东亚能源产业观察 远景能源 绿氢项目
热门排行
又中两单!中国海装中标广西首批海上风电示范性项目
乌海抽水蓄能电站 “乌海号”TBM顺利贯通
又一国家重启海上风电!
超8亿千瓦! 风电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约为36个三峡电站
保险经纪公司成功为海上平台进行拖航保险安排
欧洲能源危机暂缓,对中国光储强劲需求没有消失
西藏昌都芒康昂多180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开工
6月起,毛棕榈油出口通过期货交易所进行
2022中国光伏产业论坛暨第七届中国好光伏品牌盛典 比亚迪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能源3.15线索征集平台-国际能源网
三人行-工业系统脱口秀,一期一会,讲述能源人自己的故事
新能源人物
张会学:光伏产业火热空前,冷静应对压力不减
张会学:光伏产业火热空前,冷静应对压力不减
刘清勇任哈电集团副总经理
刘清勇任哈电集团副总经理
农村清洁供暖的关键是用好可再生能源
农村清洁供暖的关键是用好可再生能源
张会学:光伏产业火热空前,冷静应对压力不减
张会学:光伏产业火热空前,冷静应对压力不减
刘清勇任哈电集团副总经理
刘清勇任哈电集团副总经理
热门标签
风力发电 招标采购 逆变器 地热 海洋能 太阳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是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不断提升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独立性、自主性、安全性,持续提高我国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国际竞争力。
当前,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在迎来难得历史机遇的同时,面临既要大规模开发、又要高水平消纳、更要保障电力安全可靠供应等多重挑战。
面对关键性技术亟待突破,原创性、引领性、颠覆性技术偏少等问题,广大科技工作者不惧困难,直面挑战,集聚创新要素,促进协同创新,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着力解决“卡脖子”问题,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由资源主导逐步向技术创新主导转变,将一个个不可能变成了现实。
在水电领域,集中建成和新开工建设的一批特大型工程,标志着我国在300米级高混凝土拱坝、300米级高土心墙堆石坝、250米级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200米级高碾压混凝土重力坝等高坝技术方面居于世界前列;在700米级特高边坡加固处理技术、超深埋特大引水隧洞发电工程关键技术、复杂地基处理技术、泄洪消能技术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自主研发设计制造安装百万千瓦级水轮发电机组、400兆瓦超大容量抽水蓄能机组、700米级超高水头机组和交流励磁变速机组,引领世界水电装备发展。中国电建作为白鹤滩水电站设计建设的主力军,主动探索世界水电工程“难题库”,创造了“地下洞室群规模世界第一、300米级高拱坝抗震参数世界第一、无压泄洪洞群规模世界第一”等水电建设史上的新纪录,并取得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成功将“无人区”变成了“新高地”。
在风电领域,低风速、抗台风、超高塔架、超高海拔风电技术位居世界前列,海上风电16兆瓦超大容量机组再度刷新全球最大单机容量、全球最大叶轮直径、单位兆瓦最轻重量等纪录。我国已具备大兆瓦级风电整机、关键核心大部件自主研发制造能力,技术装备水平持续快速提升。中国电建建立了涵盖资源评估、勘察设计、安装制造、输变电技术等在内的海上风电成套技术体系,多项关键技术实现了“零”的突破。海南万宁百万千瓦漂浮式海上风电试验项目已开工建设,填补了我国规模化深远海风电项目空白。
在太阳能领域,我国量产的单晶硅电池转换效率持续提高,光伏产业链的核心设备技术不断提升。中国电建积极推动解决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协同运行的能源综合开发和高效利用技术难题,参与建设全球最大水光互补项目、最大光热发电综合体。
在数字化转型方面,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已实现从工程数字化到全面数字化的转变,并不断向智能建设和智慧工程迈进。中国电建牵头组建中央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协同创新平台,全面加快“数字建造”工程软件全产业链技术创新。建立了“数字水电”、“数字风电”、“数字抽蓄”等数字化平台,应用于白鹤滩水电站、辽宁清原抽水蓄能等89个重大项目。开发了“智慧流域”、“智慧水务”、“智慧生态”等数字化工具,为深圳茅洲河、河北白洋淀等62项工程提供数字化服务。挖掘了钱塘江流域70多年的历史水文数据,汇聚了全流域1400多个雨量站、2400多座水库等各类数据,为2020年新安江水库首次9孔泄洪提供了可靠的决策依据。
面向未来,我国可再生能源科技攻关将重点聚焦清洁能源基地建设、深远海风电开发、经济高效太阳能开发、规模化高效储能等领域,培育具备国际领先的可再生能源规划、勘测、设计和建造的核心技术能力,加快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中国电建将着力研究深厚覆盖层上筑坝、复杂地质条件下超大型地下洞室群智能建造等技术难题,着力攻克流域梯级水风光储一体化典型模式、水风光储多能互补容量配置和优化、深远海漂浮式风电等关键技术。同时,将全力打造产学研用同频共振的科技创新综合平台,以横向一体化做强创新链,以纵向一体化做优产业链,积极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为可再生能源领域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三、立足国内国际双循环,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国内外大循环的动力和活力。共建“一带一路”是习近平总书记顺应世界发展大势和时代进步要求,着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的重大倡议,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
“一带一路”倡议历经十年耕耘,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落地生根、持续发展,已取得一系列实打实、沉甸甸的重要成果。中央企业是我国对外经济合作的重要市场主体,中国电建作为我国最早“走出去”和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中央企业之一,是全球最大的电力设计商和承包商,承担了一大批具有示范性和带动性的可再生能源重大项目和标志性工程。由中老两国元首见证签约的老挝南欧江流域梯级水电站,是中国企业在海外首个全流域整体规划、投资建设的项目,已累计为老挝输送超过120亿千瓦时的清洁能源;南美地区装机容量最大、海拔最高的大型光伏电站阿根廷胡胡伊省高查瑞光伏项目顺利投产运营;作为中巴经济走廊14个重点推进项目之一的巴基斯坦大沃风电项目投入商业运营。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点亮了“一带一路”沿线多国。打造全球可再生能源数据库与规划平台,汇集全球主要地区新能源分布和影响投资建设的43类数据,在全球范围遴选了219个清洁能源基地,在东南亚、中亚、非洲、南美洲等数十个国家得到应用。参与相关国际标准的制(修)订,编译标准1117项,在境外113个项目实践中采用中国标准,形成169项体系对标报告,已推广至29个国家,提升了我国参与国际和区域标准化活动的影响力。积极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官员和企业代表举办水利、电力及相关行业培训,在赞比亚开办水电培训学院,携手赤道几内亚国立大学开展“校企共建”,累计为所在国培训技能人才近万名。
“一带一路”倡议作为新时代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不断推进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持续为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注入动力。中国电建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论述精神,特别是在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要求,坚持国际业务集团化、属地化、全球化“三步走”全球发展战略,不断增强国际业务的核心竞争力,更好服务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深入研究所在国发展战略,加强与战略合作伙伴高层的沟通,推动更多高质量标志性项目落地生根。顺应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趋势,重点加强海外风电、光伏业务的开发力度,重视海上风电的技术交流与国际合作,拓展生物质发电、垃圾发电等其他新能源业务,积极布局电化学储能与氢能产业,巩固并不断提升在全球新能源建设领域的领跑者地位,着力推动中国技术、中国标准“走出去”。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促进中外文化互融互鉴、美美与共。
返回 国际新能源网 首页
新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风电头条储能头条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国际新能源网无关,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新能源网"的作品,均为本站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国际新能源网”!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新能源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内容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删除处理 。联系方式:400-8256-198
共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片新闻更多>>
英国发电商SSE将向清洁能源项目投资400亿英镑
英国发电商SSE将向清洁能源项目投资400亿英镑
2小时前 来源:见道网 可再生能源发电 海上风电 清洁能源项目
WoodMac表示到2031年每年新增漂浮式太阳能发电量将超过6GW
WoodMac表示到2031年每年新增漂浮式太阳能发电量将超过6GW
3小时前 来源:pvmagC 漂浮式太阳能 太阳能发电量 漂浮式光伏
Sonnen实现德国家用光伏储能系统产能翻倍
Sonnen实现德国家用光伏储能系统产能翻倍
3小时前 来源:pvmagC 光伏系统 储能系统 光伏市场
远景能源将为全球最大绿氢项目提供284台EN-171/6.5机组!
远景能源将为全球最大绿氢项目提供284台EN-171/6.5机组!
3小时前 来源:东亚能源产业观察 远景能源 绿氢项目
热门排行
又中两单!中国海装中标广西首批海上风电示范性项目
乌海抽水蓄能电站 “乌海号”TBM顺利贯通
又一国家重启海上风电!
超8亿千瓦! 风电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约为36个三峡电站
保险经纪公司成功为海上平台进行拖航保险安排
欧洲能源危机暂缓,对中国光储强劲需求没有消失
西藏昌都芒康昂多180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开工
6月起,毛棕榈油出口通过期货交易所进行
2022中国光伏产业论坛暨第七届中国好光伏品牌盛典 比亚迪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能源3.15线索征集平台-国际能源网
三人行-工业系统脱口秀,一期一会,讲述能源人自己的故事
新能源人物
张会学:光伏产业火热空前,冷静应对压力不减
张会学:光伏产业火热空前,冷静应对压力不减
刘清勇任哈电集团副总经理
刘清勇任哈电集团副总经理
农村清洁供暖的关键是用好可再生能源
农村清洁供暖的关键是用好可再生能源
张会学:光伏产业火热空前,冷静应对压力不减
张会学:光伏产业火热空前,冷静应对压力不减
刘清勇任哈电集团副总经理
刘清勇任哈电集团副总经理
热门标签
风力发电 招标采购 逆变器 地热 海洋能 太阳能

专业评论

光伏行业

300米级高拱坝抗震参数世界第一、无压泄洪洞群规模世界第一”等水电建设史上的新纪录,并取得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成功将“无人区”变成了“新高地”。
在风电领域,低风速、抗台风、超高塔架、超高海拔风电技术位居世界前列,海上风电16兆瓦超大容量机组再度刷新全球最大单机容量、全球最大叶轮直径、单位兆瓦最轻重量等纪录。我国已具备大兆瓦级风电整机、关键核心大部件自主研发制造能力,技术装备水平持续快速提升。中国电建建立了涵盖资源评估、勘察设计、安装制造、输变电技术等在内的海上风电成套技术体系,多项关键技术实现了“零”的突破。海南万宁百万千瓦漂浮式海上风电试验项目已开工建设,填补了我国规模化深远海风电项目空白。
在太阳能领域,我国量产的单晶硅电池转换效率持续提高,光伏产业链的核心设备技术不断提升。中国电建积极推动解决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协同运行的能源综合开发和高效利用技术难题,参与建设全球最大水光互补项目、最大光热发电综合体。
在数字化转型方面,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已实现从工程数字化到全面数字化的转变,并不断向智能建设和智慧工程迈进。中国电建牵头组建中央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协同创新平台,全面加快“数字建造”工程软件全产业链技术创新。建立了“数字水电”、“数字风电”、“数字抽蓄”等数字化平台,应用于白鹤滩水电站、辽宁清原抽水蓄能等89个重大项目。开发了“智慧流域”、“智慧水务”、“智慧生态”等数字化工具,为深圳茅洲河、河北白洋淀等62项工程提供数字化服务。挖掘了钱塘江流域70多年的历史水文数据,汇聚了全流域1400多个雨量站、2400多座水库等各类数据,为2020年新安江水库首次9孔泄洪提供了可靠的决策依据。
面向未来,我国可再生能源科技攻关将重点聚焦清洁能源基地建设、深远海风电开发、经济高效太阳能开发、规模化高效储能等领域,培育具备国际领先的可再生能源规划、勘测、设计和建造的核心技术能力,加快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中国电建将着力研究深厚覆盖层上筑坝、复杂地质条件下超大型地下洞室群智能建造等技术难题,着力攻克流域梯级水风光储一体化典型模式、水风光储多能互补容量配置和优化、深远海漂浮式风电等关键技术。同时,将全力打造产学研用同频共振的科技创新综合平台,以横向一体化做强创新链,以纵向一体化做优产业链,积极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为可再生能源领域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立足国内国际双循环,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国内外大循环的动力和活力。共建“一带一路”是习近平总书记顺应世界发展大势和时代进步要求,着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的重大倡议,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
“一带一路”倡议历经十年耕耘,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落地生根、持续发展,已取得一系列实打实、沉甸甸的重要成果。
中央企业是我国对外经济合作的重要市场主体,中国电建作为我国最早“走出去”和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中央企业之一,是全球最大的电力设计商和承包商,承担了一大批具有示范性和带动性的可再生能源重大项目和标志性工程。
由中老两国元首见证签约的老挝南欧江流域梯级水电站,是中国企业在海外首个全流域整体规划、投资建设的项目,已累计为老挝输送超过120亿千瓦时的清洁能源;南美地区装机容量最大、海拔最高的大型光伏电站阿根廷胡胡伊省高查瑞光伏项目顺利投产运营;作为中巴经济走廊14个重点推进项目之一的巴基斯坦大沃风电项目投入商业运营。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点亮了“一带一路”沿线多国。打造全球可再生能源数据库与规划平台,汇集全球主要地区新能源分布和影响投资建设的43类数据,在全球范围遴选了219个清洁能源基地,在东南亚、中亚、非洲、南美洲等数十个国家得到应用。参与相关国际标准的制(修)订,编译标准1117项,在境外113个项目实践中采用中国标准,形成169项体系对标报告,已推广至29个国家,提升了我国参与国际和区域标准化活动的影响力。积极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官员和企业代表举办水利、电力及相关行业培训,在赞比亚开办水电培训学院,携手赤道几内亚国立大学开展“校企共建”,累计为所在国培训技能人才近万名。
“一带一路”倡议作为新时代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不断推进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持续为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注入动力。中国电建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论述精神,特别是在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要求,坚持国际业务集团化、属地化、全球化“三步走”全球发展战略,不断增强国际业务的核心竞争力,更好服务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深入研究所在国发展战略,加强与战略合作伙伴高层的沟通,推动更多高质量标志性项目落地生根。顺应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趋势,重点加强海外风电、光伏业务的开发力度,重视海上风电的技术交流与国际合作,拓展生物质发电、垃圾发电等其他新能源业务,积极布局电化学储能与氢能产业,巩固并不断提升在全球新能源建设领域的领跑者地位,着力推动中国技术、中国标准“走出去”。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促进中外文化互融互鉴、美美与共。

专业评论

光伏行业

“一带一路”是习近平总书记顺应世界发展大势和时代进步要求,着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的重大倡议,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
“一带一路”倡议历经十年耕耘,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落地生根、持续发展,已取得一系列实打实、沉甸甸的重要成果。
中央企业是我国对外经济合作的重要市场主体,中国电建作为我国最早“走出去”和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中央企业之一,是全球最大的电力设计商和承包商,承担了一大批具有示范性和带动性的可再生能源重大项目和标志性工程。
由中老两国元首见证签约的老挝南欧江流域梯级水电站,是中国企业在海外首个全流域整体规划、投资建设的项目,已累计为老挝输送超过120亿千瓦时的清洁能源;南美地区装机容量最大、海拔最高的大型光伏电站阿根廷胡胡伊省高查瑞光伏项目顺利投产运营;作为中巴经济走廊14个重点推进项目之一的巴基斯坦大沃风电项目投入商业运营。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点亮了“一带一路”沿线多国。打造全球可再生能源数据库与规划平台,汇集全球主要地区新能源分布和影响投资建设的43类数据,在全球范围遴选了219个清洁能源基地,在东南亚、中亚、非洲、南美洲等数十个国家得到应用。参与相关国际标准的制(修)订,编译标准1117项,在境外113个项目实践中采用中国标准,形成169项体系对标报告,已推广至29个国家,提升了我国参与国际和区域标准化活动的影响力。积极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官员和企业代表举办水利、电力及相关行业培训,在赞比亚开办水电培训学院,携手赤道几内亚国立大学开展“校企共建”,累计为所在国培训技能人才近万名。
“一带一路”倡议作为新时代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不断推进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持续为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注入动力。中国电建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论述精神,特别是在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要求,坚持国际业务集团化、属地化、全球化“三步走”全球发展战略,不断增强国际业务的核心竞争力,更好服务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深入研究所在国发展战略,加强与战略合作伙伴高层的沟通,推动更多高质量标志性项目落地生根。顺应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趋势,重点加强海外风电、光伏业务的开发力度,重视海上风电的技术交流与国际合作,拓展生物质发电、垃圾发电等其他新能源业务,积极布局电化学储能与氢能产业,巩固并不断提升在全球新能源建设领域的领跑者地位,着力推动中国技术、中国标准“走出去”。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促进中外文化互融互鉴、美美与共。

专业评论

储能行业

储能发展的前景、技术要点和方向

来源:新能源研究分院   胡晓亮、白英

5月8日至10日参加湖南长沙的2023(第八届)中国国际新能源大会暨产业博览会,该会的主题“创新驱动发展,低碳引领未来”。新能源研究分院就此次会展活动中的储能形成如下内容:

为推动储能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国家发改委等五部委在2017年9月就印发了《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发展储能的必要性和分阶段发展目标;2021年7月后,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并提出:到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到规模化发展转变,装机规模达到30GW以上。文件也明确给予新型储能独立市场地位,建立储能参与中长期交易、现货和辅助服务等市场准入条件、交易机制及技术标准,鼓励储能作为独立市场主体参与辅助服务,并鼓励共享储能。根据2021年7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分时电价机制的通知》,其中明确指出各地要统筹考虑科学划分峰谷时段、合理确定峰谷电价价差以及建立尖峰电价机制、健全季节性电价机制等相应举措,完善市场化用电需求。
由此可见,国家出台的相应政策针在储能方面已经给华阳集团的转型路上指明了未来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一、储能的发展前景---指明方向

二、储能的技术要点---奠定基础

储能技术分为机械类、电磁类、化学类、电化学类、热储类,目前新能源涉及的有飞轮储能、钠离子电池等,都是通过介质或设备把能量存储起来,在需要时再释放。完整的电化学储能系统主要由:电池组、电池管理系统(BMS)、能量管理系统(EMS)、储能变流器(PCS)以及其他电气设备构成。在储能系统中,电池组将状态信息反馈给电池管理系统BMS,BMS将其共享给能源管理系统EMS和储能变流器PCS;EMS根据优化及调度决策将控制信息下发至PCS与BMS,控制单体电池/电池组完成充放电。BMS是储能系统的核心基础,它是极为重要的感知部件,也是EMS决策、PCS执行的重要依据。正如杭州高特电子公司的徐剑虹所说的,BMS是确保储能安全性的重要技术,故此BMS今后的发展必将成为储能技术的重中之重。

专业评论

储能行业

按持续放电时间的长短分为长时储能和短时储能,在我国长时储能一般指4小时以上的储能技术。长时储能系统是可实现跨天、跨月,乃至跨季节充放电循环的储能系统,以满足电力系统的长期稳定。可再生能源发电具有间歇性的特点,主要发电时段和高峰用电时段错位,存在供需落差。随渗透率上升,平衡电力系统的负荷要求增加。相较于短时储能,长时储能系统可更好地实现电力平移,将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的电力转移到电力需求高峰时段,起到平衡电力系统、规模化储存电力的作用。所以长时储能未来的趋势肯定会更加广泛,在更多的市场上进行技术推广,应用场景也会非常多。

理系统BMS,BMS将其共享给能源管理系统EMS和储能变流器PCS;EMS根据优化及调度决策将控制信息下发至PCS与BMS,控制单体电池/电池组完成充放电。BMS是储能系统的核心基础,它是极为重要的感知部件,也是EMS决策、PCS执行的重要依据。正如杭州高特电子公司的徐剑虹所说的,BMS是确保储能安全性的重要技术,故此BMS今后的发展必将成为储能技术的重中之重。

三、储能的发展方向---引领市场

专业评论

储能行业

2023年钠离子电池行业现状及前景分析

来源:研精毕智

随着全球能源消耗模式逐步由化石能源向新能源转变,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和低污染性的二次电池产业快速发展,由于纳资源具有储量丰富和成本低等特点,目前正在逐渐发展成为全球最有潜力的储能电池类型之一。

1、行业定义
钠离子电池是一种二次充电电池,与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相似,其运行原理是依靠钠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工作,根据适用的温度不同,钠离子电池可以分为高温钠离子电池和室温钠离子电池。
2、产业链全景
钠离子电池行业产业链上游环节为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和集流体等原材料;中游环节为高温和室温两大类钠离子电池的生产与制造;下游环节为钠离子电池的应用领域,包括新能源交通工具、储能、工程机械和信号基站电源等。

一、钠离子电池行业概述

二、全球及中国钠离子电池行业现状分析

1、市场装机量
根据行业资料显示,截止到2020年末,全球钠离子电池市场装机量约为526GWh,较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6.2%,2021年全球市场装机量达到582GWh左右,与2020年末相比增长10.7%,随着全球范围内的钠离子项目逐步落地,技术研发带动产业快速发展,预计到2025年全球钠离子电池市场装机量将超过900GWh。
2、市场规模
目前全球钠离子电池产业逐步向商业化应用转变,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规模化发展的态势,在全球行业市场规模方面来看,2020年全球钠离子电池市场规模达到了950亿元,同比增长25.9%,2021年全球市场规模进一步增长,超过1065亿元,同比增长12.1%,报告预测到2025年全球钠离子电池市场规模将以11.6%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560亿元。

专业评论

储能行业

的态势,在全球行业市场规模方面来看,2020年全球钠离子电池市场规模达到了950亿元,同比增长25.9%,2021年全球市场规模进一步增长,超过1065亿元,同比增长12.1%,报告预测到2025年全球钠离子电池市场规模将以11.6%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560亿元。

专业评论

储能行业

3、应用领域
在全球钠离子电池行业下游应用领域中,各领域之间的市场占比差距较大,目前储能领域占有最大的市场份额,截止到2021年末,其市场占比达到46%;其次是新能源交通工具、信号基站电源和工程机械领域分别占比22%、16%和9%,同期其他应用领域合计占比7%,其他应用领域占比合计为54%。
4、生产企业
据最新整理,当前全球钠离子电池行业集中度相对较高,其中全球钠离子电池行业内排名前五的厂商包括NEI、Natron Energy、海纳电池科技有限公司、法拉迪恩和安布里,2021年前五大厂商所占市场份额之和超过50%,分别占有16%、12%、11%、9%和8%,除此之外其他钠离子电池生产企业占比总计为44%左右。

专业评论

储能行业

储能电芯发展四大趋势

来源:高工锂电

当前,中国已成为全球储能电池的主要供给地区,中国企业已经成为全球储能电池“中流砥柱”。
过去几年,全球储能电池的市场格局发生巨变,中国电池企业逐渐“击败”韩国系电池企业,一跃成为全球主要供给方。基于此发展趋势,预计未来两年,中国电池企业的出货量与海外品牌之间的差距持续拉大。
值得一提的是,行业参与者主要是动力电池厂,宁德时代、比亚迪处于领先地位,行业头部效应明显。储能电芯梯队正在加速形成,其中不乏新入场的成长性企业。比如瑞浦兰钧、海辰储能等均在储能赛道表现不俗。
除了加速卡位的全球竞争格局,电芯容量正从280Ah向300Ah甚至更高进行迭代
从需求端来看,280Ah大容量电芯的渗透率已经超过一半。部分业主对300Ah大电芯的关注度快速上升,华能、中国能建等业主方在其最新储能电池招标中均要求单体容量不低于280Ah。高工储能获悉,海辰储能320Ah储能电芯、国轩高科300Ah储能电芯等已经相继获得订单。
从供给侧来看,国内已有海辰储能、天合储能、远景动力、鹏辉能源、瑞浦兰钧、海基新能源、亿纬锂能、楚能新能源、蜂巢智储、国轩高科、比亚迪等超10家电芯企业推出300Ah及以上电池产品。
此外,基于储能运用场景,储能电芯还在循环次数、尺寸、制造工艺等持续“拉锯”,基于储能运用场景的专用电池“呼之欲出”。 

专业评论

储能行业

亿纬储能自去年对外发布了560Ah储能电池---LF560K,电池容量为560Ah,两倍于LF280K,单电池能量达1.792kWh,被称为迄今为止容量最大的储能电芯。
亿纬储能相关人士表示,LF560K 是280Ah方形电芯常见尺寸的整整两倍,相当于两颗280Ah电芯横向并列放置,电芯单体重量达10.95kg。
除了亿纬锂能外,海辰储能、天合储能、远景动力、鹏辉能源、海基新能源、瑞浦兰钧、楚能新能源、蜂巢智储、国轩高科、比亚迪、南都电源等十余家电芯企业已经相继发布300Ah及以上容量电芯产品。
容量向上的同时,300Ah及以上容量电芯也陆续开启量产交付。国轩高科近日在2022年财报中透露,储能万次循环寿命 300Ah 电池已经实现量产。瑞浦兰钧320Ah储能电芯将于2023Q3量产;蜂巢智储325Ah储能电芯将在2023H2交付;南都电源305Ah储能电芯将在2023实现量产。
值得一提的是,远景动力已经过去两年里实现了305Ah储能电芯规模化量产交付,并于最近发布了315Ah储能电芯。“过去两年,远景动力的储能电芯已经在国内外市场完成从0到1的产品验证、市场验证、客户验证,从2023年开始,将进入更大规模的交付阶段。”远景动力储能销售负责人徐有斌介绍,预计2023年,储能电池的交付量将超过15GWh。
今年年初,亿纬锂能位于湖北荆门将量产LF560K储能“超级工厂”正式动工,年产能将达60GWh,斥资108亿元。此外,LF 560k超级工厂已在云南、青海等地建设,预计2024年Q2开启全球交付,计划于2025年实现储能电池100GWh产能规模。
而储能大容量电芯量产竞速外,众多厂商在电芯性能进行了突破。
远景动力315Ah产品在尺寸不变的基础上,较上一代产品能量密度提升了11%,实现“单颗电芯一度电”,同时循环寿命高达12000次,满足一天一次充放电25年安全可靠的运行要求。
海辰储能320Ah新一代电力储能专用电池,在电芯成本,系统成本,整箱标配等多维度上更适配电力储能市场应用发展模式。
鹏辉能源320Ah储能电芯,相较于前一代电芯产品,单体容量提升幅度14%,在同尺寸产品中系统能量提升14%,其循环寿命>8000次,使用寿命超20年。同时,在低温能力上表现优秀,可满足-40℃存储和-30℃放电。
天合储能306Ah储能电芯以“三减一补一智造”的创新技术,实现12000次循环寿命的突破。
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认为,作为280Ah的首创者和领先者,截止2023Q1宁德时代尚未发布新的300Ah及以上容量电芯产品,某种意义上来说,300Ah+的产品是电芯友商用来与宁德时代差异化竞争的产品。

容量向上 量产比拼

专业评论

储能行业

鹏辉能源320Ah储能电芯,相较于前一代电芯产品,单体容量提升幅度14%,在同尺寸产品中系统能量提升14%,其循环寿命>8000次,使用寿命超20年。同时,在低温能力上表现优秀,可满足-40℃存储和-30℃放电。
天合储能306Ah储能电芯以“三减一补一智造”的创新技术,实现12000次循环寿命的突破。
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认为,作为280Ah的首创者和领先者,截止2023Q1宁德时代尚未发布新的300Ah及以上容量电芯产品,某种意义上来说,300Ah+的产品是电芯友商用来与宁德时代差异化竞争的产品。

叠片工艺在300Ah以及以上容量电芯加速渗透。例如,亿纬储能推出的LF560K叠片电芯;蜂巢智储推出了325Ah储能叠片电芯;海基新能源推出的375Ah大容量储能电芯采用叠片式卷绕工艺;南都电源305Ah储能电芯采用四卷芯叠片工艺。
据介绍,亿纬锂能3.0堆叠技术可实现0.2S/PCS的叠片速率,单台叠片设备产能1.3GWh。这使得后续储能电池超级工厂建设,单线产能达10GWh,工厂总产能40GWh。规模效益和技术创新推动降本,工厂单GWh投资额降低38%,能耗降低20%,人员投入减少30%。
基于储能产品在更安全、更长循环寿命、更稳定、更低全生命周期成本等方面的核心诉求,蜂巢能源325Ah储能电池正是凭借 “飞叠”技术,并基于短刀电芯结构打造的。
从技术分析来看,叠片技术全模切极耳数量变为两倍,可解决电子电导的集流问题叠片取代卷绕,单极片长度缩短100倍,电芯生产总良率提升3%。此外,叠片技术可实现系统简化,Pack零部件数量减少,生产效率提高,电池集成度提升。
不过,亦有众多采用卷绕工艺生产超300Ah容量电芯的厂商。鹏辉能源发布的320Ah卷绕工艺储能电芯,在电芯升级方向进行了突破。鹏辉能源透露其采用了独家电解液设计配方和工艺,有效降低成膜内阻,并实现极耳结构仿真优化,卷芯空间利用率提升1%。
可以预见的是,基于制造工艺,叠片、卷绕正在300Ah以上电芯形成竞争之势。

叠片/卷绕之争

专业评论

储能行业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300Ah及以上容量储能电芯除了在容量、制造等实现差异外,尺寸上亦有参差
一派是沿用280Ah尺寸。比如海辰储能发布的320Ah的电芯仍然沿用了其280Ah电芯的“71173”的尺寸。南都电源、远景动力、鹏辉能源推出的容量在280Ah至320Ah范围内的方形储能电芯的尺寸长宽高亦与该尺寸接近。
另一派则是自由尺寸。除了尺寸差异较大的比亚迪刀片电池外,不同的还有国轩高科的300Ah电芯、海基新能源推出的375Ah电芯。海基新能源公布的参数称,产品散热面积提升了106%,无需液冷设计,传统的强制风冷即可满足使用需求。
业内人士指出,电芯尺寸的统一是由市场竞争形成。例如动力系中大圆柱电池也并非一蹴而就的,之所以能形成21700和46系等电池尺寸是因为被市场所选择,通过市场竞争所形成的。
也有专家提出,尺寸不是由系统来定义,也不是又电芯厂来定义。假如某一款电芯搭载的系统能够做到成本降低显著,那么该尺寸必将成为主流。现如今的情况是,系统集成商为了不相上下的成本优势,向其他尺寸电芯变更的可能性不大。
亦有系统集成商表示,即便是280Ah与300Ah同尺寸,整个系统是需要重新设计的。
当前除了比亚迪刀片电池,利用自身系统搭载自身电芯产品,不对外售出储能电池外;其余绝大部分电芯厂家仍是以电芯出货为主要业务。

尺寸之论

专业评论

储能行业

储能电池更长的循环寿命,就意味着更低的全生命周期度电成本。
数据显示,当储能电池循环寿命提升到10000次,储能成本将降至1000元/ kWh以下,扣除充放电损耗和折旧,度电成本将低于0.16元。显而易见的是,电池使用寿命的增加,可以带来储能系统在全生命周期度电成本的降低。
正是围绕于市场的核心需求点,储能电池企业都在加大投入开发循环寿命更长的电芯,不少企业已经开发出循环寿命10000次甚至12000次的储能电芯。比如海辰储能、远景动力、楚能新能源、天合储能和南都电源相继推出了12000次循环寿命的储能产品。
业内人士分析,储能若实现长循环18000次,一天两次循环的情况下可用25年,与光伏同寿命。比如亿纬锂能LF560K储能电芯,便致力于电芯和系统成本双降。亿纬锂能对外表示,LF560K配套储能电站后,运营成本较常规的抽水蓄能电站更低,可满足储能市场大规模、高经济性需求。
面向快速向前的储能产业,大幅提高电芯寿命已成为行业重要发展方向。

经济性呼吁长循环

不过电芯厂家普遍反馈,使用300Ah及更大容量储能电芯,可使20尺液冷集装箱升级至5MWh+柜体,系统成本降低10%以上,同时5MWh+柜体可降低系统项目超10%的集装箱量。

专业评论

光储一体化趋势

来源:华储光电

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发布的文章《奋力谱写统筹电力发展和安全新篇章》中提到,在“十四五”以至未来更长一段时期,我国将深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是新时代电力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自中国提出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之后,大规模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和深度减排成为了能源行业发展的基本方向。
可以说实现碳中和、优先发展非化石能源,已经成为我国能源发展顶层设计的一部分。

现货市场中有盈利天花板

▲风电、光伏在2025年发电量占比

储能行业

专业评论

光伏体系建设

从能源供给侧来看,能源结构的清洁化将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主要路径。
也就是说,可再生能源将是中国能源清洁转型的主角,在碳中和这出大戏中,以风电、光伏为主的可再生能源以及“光伏-储能-充电”一体化发展无疑是重中之重,具有无限广阔的前景。在国家长期政策引导和市场扶持的驱动下,光伏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在能源行业可参与国际竞争,并且有希望达到战略复兴的新兴产业。目前我国光伏产业在制造业规模、产业化技术水平、应用市场拓展、产业体系建设等方面均位居全球前列。

根据各省十四五期间光伏、储能发展规划看,其中超大部分省份划定的比例不低于10%,仅已公布配储比例的省份,储能装机规划已超过29GW。假设其他尚未公布的省份也采用10%的配储比例,预计十四五期间储能装机规模将超41GW,奠定了十四五期间光伏储能市爆发的基础。
2021年,我国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规模首次超过集中式,2022年5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的规划中提到,到2025年公共机构新建建筑屋顶光伏覆盖率力争达到50%。光储充一体化通常搭配分布式光伏出现,对分布式光伏装机比例提出要求后,将进一步推动光储充一体化的落地,扩大光储充一体化装机规模。

储能行业

专业评论

2021年,我国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规模首次超过集中式,2022年5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的规划中提到,到2025年公共机构新建建筑屋顶光伏覆盖率力争达到50%。光储充一体化通常搭配分布式光伏出现,对分布式光伏装机比例提出要求后,将进一步推动光储充一体化的落地,扩大光储充一体化装机规模。

储能行业

专业评论

50%。光储充一体化通常搭配分布式光伏出现,对分布式光伏装机比例提出要求后,将进一步推动光储充一体化的落地,扩大光储充一体化装机规模。

光储充一体化落地的思考

从以往光储充一体化项目落地的实际情况来看,光储充一体化一般搭配充电站出现,一方面光储充一体化电站会吸纳电网的电。另一方面受安装面积所限,其储能装机功率通常是光伏装机功率的2.5倍,储能装机时长通常为2-4小时,从各省份十四五期间储能发展规划看,应该是吸收了光储充一体化落地经验,大多数省份的装机时长都设置为2小时。

储能行业

专业评论

光储充一体化,未来的充电桩模式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相比于电动车的快速发展,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速度缓慢,导致存在巨大的充电桩缺口。而新能源发电和电动车快速发展为“光伏+储能+充电”一体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在电动汽车和充电桩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光储充系统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理想方案,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更是新能源汽车充电站建设上的一次创新尝试。

光储充一体化电站能够利用储能系统在夜间进行储能,在充电高峰期通过储能电站和电网一同为充电站供电。既实现了削峰填谷,又能节省配电增容费用,同时能有效解决新能源发电间歇性和不稳定等问题。光伏、储能和充电设施形成了一个微网,根据需求与公共电网智能互动,并可实现并网、离网两种不同运行模式。

储能系统的使用还能缓解充电桩大电流充电时对区域电网的冲击

对于新的商业区、小区来说,当建设充电桩、充电站时,配电容量可以重新规划,但对于电容不足的老旧小区,配电则十分困难。对此,能量缓冲则极为必要。在以往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建设中,主要是以电网为主导。没有电网资质的民资或个体企业,在建设充电站的过程中往往可能会面临土地资源不足或电网接入的问题。在原有的配电网络中,日常负荷可能将用到80%的能量,而剩余20%的能量不足以供充电站使用,尤其是有集中充电需求的新能源物流车和电动汽车租赁企业。

储能行业

专业评论

光储充一体化解决方案,将能够解决在有限的土地资源里配电网的问题,通过能量存储和优化配置实现本地能源生产与用能负荷基本平衡。可根据需要与公共电网灵活互动且相对独立运行,尽可能地使用新能源,缓解了充电桩用电对电网的冲击。在能耗方面,直接使用储能电池给动力电池充电,提高了能源转换效率。
“十四五”时期作为未来40年碳中和之路的开端,大力发展风电、光伏、储能为一体的光储充能源生产和利用形式,将在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以及能源结构转型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光储一体化建设

整体而言,光储充还处于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的转变商业化初期,标准缺失、安全、成本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电池检测存在技术壁垒,投资回收周期也较长(5年半左右)。但越来越多的新能源车上路对便捷的充电设施需求越发迫切,未来随着组件成本的进一步降低,商业运作模式更加成熟,在强有力的政策引导、政府补贴和头部企业试点示范项目的引导下,光储充一体化大规模落地有望为国内厂商提供更多的市场发展机遇。另一方面,随着试点项目的不断探索,光储充也呈变电站+充电站+数据中心站+直流配电站+光伏站+储能站+加油+加气+换电等多功能综合体的趋势发展。

储能行业

专业评论

储能行业

一文看懂储能电池产业链全景

来源:复材应用技术

储能系统的构成中,电池是储能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储能电池一般指的是储能蓄电池,储能蓄电池主要是指使用于太阳能发电设备和风力发电设备以及可再生能源储蓄能源用的蓄电池。

储能电池是电化学储能的主要载体,通过电池完成能量储存、释放与管理的过程。目前主流的储能电池有锂离子电池、铅蓄电池、钠硫电池、液流电池。其中,锂离子电池是技术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储能电池。

01    储能电池的概念及分类

专业评论

储能行业

03    行业政策背景

2017年,我国发布了储能行业第一个指导性政策《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从技术创新、应用示范等多方面为行业进行了明确部署。随后,一系列政策出台,持续引导和支持储能电池行业健康发展。

储能电池行业的发展历程共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2000-2015年的萌芽期,2016-2019年的扩张期以及2020年至今的发展期。
早期储能行业市场规模小,国家尚未出台相关政策。2016年后,锂离子逐渐取代铅蓄电池开始被广泛应用。2017年,首个储能行业指导性政策——《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明确行业发展目标。2020年后,磷酸铁锂电池成为行业主流。

02    行业发展历程

专业评论

储能行业

04    行业产业链分析

储能电池产业链可分为上游材料及设备、中游电池制造及系统集成安装、下游应用。

1、上游:我国储能电池以磷酸铁锂电池为主,储能电池产业链上游以磷酸铁锂电池原材料为主,包括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等。集成系统设备主要包括涂布机、搅拌机等。

专业评论

储能行业

搅拌机等。

2、中游:产业链中游主要为储能系统及集成。储能系统主要包括电池组、电池管理系统(BMS)、能量管理系统(EMS)、储能逆变器(PCS)四个部分,其中最核心的是由电池组与电池管理系统组成的储能电池系统。

3、下游:产业链下游为储能电池的应用。储能电池的应用领域包括电源侧、电网侧和用户侧。
电源侧储能的主要需求为光伏、风力等可再生能源并网,平滑电力输出;电网侧储能以电力辅助服务为主;用户侧储能主要为分时管理电价。其中,电源侧应用最广泛。
4、企业分布情况:从产业链全景来看,在上游领域,电芯原材料代表企业有德方纳米、贵州安达、贝特瑞、天赐材料、恩捷股份、星源材质等公司;电池生产设备商有杭可科技、先导智能、北方华创、赢合科技等企业。
在产业链中游,电池组制造的代表企业有宁德时代、比亚迪、海基新能源、国轩高科等;电池管理系统制造代表企业有科工电子、高特电子、高泰昊能等;储能变流器制造代表企业有阳光电源、科华恒盛、南瑞继保等;能量管理系统制造代表企业有派能科技、国电南瑞、中天科技、平高电气等;储能系统集成代表企业有库博能源、猛狮科技、南都电源、电气国轩等;储能系统安装代表企业有永福股份、特变电工、正泰电器、中国电建、中国能建等。
产业链下游系统应用代表企业主要有国家能源、国投电力、中国华能、中核集团等。

专业评论

储能行业

电源侧储能的主要需求为光伏、风力等可再生能源并网,平滑电力输出;电网侧储能以电力辅助服务为主;用户侧储能主要为分时管理电价。其中,电源侧应用最广泛。
4、企业分布情况:从产业链全景来看,在上游领域,电芯原材料代表企业有德方纳米、贵州安达、贝特瑞、天赐材料、恩捷股份、星源材质等公司;电池生产设备商有杭可科技、先导智能、北方华创、赢合科技等企业。
在产业链中游,电池组制造的代表企业有宁德时代、比亚迪、海基新能源、国轩高科等;电池管理系统制造代表企业有科工电子、高特电子、高泰昊能等;储能变流器制造代表企业有阳光电源、科华恒盛、南瑞继保等;能量管理系统制造代表企业有派能科技、国电南瑞、中天科技、平高电气等;储能系统集成代表企业有库博能源、猛狮科技、南都电源、电气国轩等;储能系统安装代表企业有永福股份、特变电工、正泰电器、中国电建、中国能建等。产业链下游系统应用代表企业主要有国家能源、国投电力、中国华能、中核集团等。

05    行业市场分析

1.出货量:由于俄乌地缘冲突导致的欧洲能源危机,叠加国内电力市场改革,2022年储能锂电池出货量延续了上一年强劲增长的势头,全年出货量达到130GWh,同比增长170.8%。

专业评论

储能行业

2.市场结构:2022年电力储能电池出货量最大达92GWh,同比增长216.2%。户用储能电池紧随其后,出货量25GWh,同比增长354.5%,占比19.2%。通信储能电池出货量9GWh,同比减少25%,占比6.9%。便携式储能电池出货量4GWh,同比增长207.7%,占比3.1%。

3.新增装机量:受益于电池成本的持续下降和政府政策的刺激,我国储能电池在2017年0.3GWh新增投入运营的装机量的基础上,于2021年实现了5.8GWh的新增装机量,2017-2021年我国储能电池新增装机的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109.7%。在国家能源转型及碳中和战略背景下,储能电池是电力系统改革和新能源电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预计到2023年将达7.1GWh。

专业评论

储能行业

4.竞争格局:我国动力储能电池行业的竞争格局较为集中,头部效应较为明显。2021年中国储能电池出货量达48Gwh,同比增长2.6倍,宁德时代储能电池市场份额达59.7%。比亚迪排名第二,储能电池市场份额16.0%。中航锂电排名第三,储能电池市场份额4.3%。国轩高科占比达4%。

2017-2021年我国储能电池新增装机的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109.7%。在国家能源转型及碳中和战略背景下,储能电池是电力系统改革和新能源电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预计到2023年将达7.1GWh。

专业评论

储能行业

5.重点企业分析:目前,在电化学储能市场中,锂离子电池尤其是磷酸铁锂电池占据主要市场,伴随着全球储能市场需求的爆发,2022年来,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欣旺达、鹏辉能源等动力电池厂商竞相在储能赛道上扩产。

06    各类储能电池概况

1、锂离子电池:电化学储能主流路线
锂离子电池由四大要素组成,分别是正极、负极、电解液和隔膜。锂离子电池通过锂离子在正负极电极材料中的嵌入和脱嵌实现能量存储。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较高,寿命长,因此正逐渐成为电化学储能的主流路线。
根据正极材料的不同,锂离子电池又分为钴酸锂、锰酸锂、磷酸铁锂和三元电池等。
磷酸铁锂电池在储能领域综合优势显著,其能量密度适中,安全性、使用寿命均优于其他电池类型,且成本较低;
钴酸锂电池因金属钴的稀缺性价格远高于其他电池,且循环寿命、安全性差,因此在储能领域几乎无应用;
锰酸锂电池能量密度与磷酸铁锂电池相近,价格虽低于磷酸铁锂,但使用寿命低导致其全生命周期度电成本高于磷酸铁锂电池,所以应用较少;
三元电池能量密度远高于其他电池类型,使用寿命也可以达到8-10年,但安全性相对较差,成本远高于磷酸铁锂电池,因此在不需要极高能量密度的储能领域,应用前景弱于磷酸铁锂电池。

专业评论

储能行业

磷酸铁锂电池在储能领域综合优势显著,其能量密度适中,安全性、使用寿命均优于其他电池类型,且成本较低;钴酸锂电池因金属钴的稀缺性价格远高于其他电池,且循环寿命、安全性差,因此在储能领域几乎无应用;锰酸锂电池能量密度与磷酸铁锂电池相近,价格虽低于磷酸铁锂,但使用寿命低导致其全生命周期度电成本高于磷酸铁锂电池,所以应用较少;三元电池能量密度远高于其他电池类型,使用寿命也可以达到8-10年,但安全性相对较差,成本远高于磷酸铁锂电池,因此在不需要极高能量密度的储能领域,应用前景弱于磷酸铁锂电池。

2.液流电池:适用于长时储能
液流电池技术路径包括全钒液流电池、铁铬液流电池、锌溴液流电池等,其中,全钒液流电池综合性能最佳、商业化程度最高。液流电池功率取决于电极反应面积大小,存储容量则取决于电解液体积与浓度,故液流电池规模大小设计更为灵活多变。液流电池在电化学储能技术中占比较低,发展进入提速阶段。
钒液流电池全生命周期成本更低,相较于锂电池具有成本优势,同时具备安全性高、循环寿命长等优势,适用于长时储能。由于全钒液流电池的电解液可再生循环使用,因此其残值很高。
同样以储能时长为4小时的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为例,其中废金属的残值估值为300元/kW,折合为75元/kWh,电解液残值约为原有的70%即1050元/kWh,合计残值为1125元/kWh,实际成本为1875元/kWh。而对于储能时长为10小时的系统来说,废金属残值折合为30元/kWh,合计残值为1080元/kWh,实际成本仅为1020元/kWh。因此,对于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来说,储能时间越长,其全生命周期成本越低。储能时长分别为4小时和10小时的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生命周期成本估算。

专业评论

储能行业

元/kW,折合为75元/kWh,电解液残值约为原有的70%即1050元/kWh,合计残值为1125元/kWh,实际成本为1875元/kWh。而对于储能时长为10小时的系统来说,废金属残值折合为30元/kWh,合计残值为1080元/kWh,实际成本仅为1020元/kWh。因此,对于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来说,储能时间越长,其全生命周期成本越低。储能时长分别为4小时和10小时的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生命周期成本估算。

3.钠电池:有望大规模应用于储能领域
钠电池基于锂电池技术,目前正处于产业化阶段,发展前景广阔。钠电池的工作原理与锂电池相似,具备安全性高、成本低廉、低温性能好等特点,可适配储能系统的标准要求。
钠离子电池工作原理与锂离子电池类似,利用钠离子在正负极之间嵌脱过程实现充放电。钠离子电池相对磷酸铁锂电池安全性能、低温性能、快充性能更高,成本更低,且钠资源远比锂资源丰富且遍布全球各地,若钠离子能够广泛应用,我国将很大程度上摆脱目前锂资源受限的情况。钠离子电池劣势主要体现在循环次数较低和产业链不成熟。目前钠电池循环寿命普遍在2000-3000次,产业链不成熟则导致上游价格较高,钠电池成本优势无法显现。
综合而言,锂电池、钠电池与全钒液流电池发展空间较大。这三者广泛与风电、光伏配合使用,全钒液流电池主要用于4小时以上长时储能,钠电池将在大型储能电站中对锂电池形成一定替代,对能量密度敏感性较高的工商业与家用储能中,锂电池仍将占主导地位。

专业评论

储能行业

池形成一定替代,对能量密度敏感性较高的工商业与家用储能中,锂电池仍将占主导地位。
4、铅酸电池:早期主导技术路线
铅酸电池是以二氧化铅为正极、金属铅为负极、硫酸溶液为电解液的一种二次电池,发展至今已有150多年历史,是最早规模化使用的二次电池。铅酸电池的储能成本低,可靠性好,效率较高,广泛应用于UPS,也是我国早期大规模电化学储能的主导技术路线。但因为铅酸电池循环寿命短、能量密度低、使用温度范围窄、充电速度慢,且铅金属对环境影响较大,铅酸电池未来应用将会受极大程度限制。

07    储能电池发展趋势

1.锂离子电池逐步取代铅酸蓄电池
电池是效率较高的储能方式。锂离子电池具有环境污染小、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倍率性能强等优点,随着其成本下降,锂离子电池的经济性开始日益凸显,在储能市场的应用也愈发广泛。新建电池储能设施更加广泛地采用锂离子电池,已投入使用的存量铅酸蓄电池也逐渐被锂离子电池所取代。未来,储能锂离子电池市场发展前景较大。
2.磷酸铁锂电池备受青睐
在储能锂离子电池中,磷酸铁锂电池相比三元材料电池更具优势,是未来锂离子电池发展的主流方向,主要原因在于:储能电池主要关注电池生产使用的经济性,更多考虑电池成本、循环性能、全生命周期成本等因素。因此,磷酸铁锂电池因其低生产成本、高循环次数等优势备受青睐。

专业评论

储能行业

2.磷酸铁锂电池备受青睐
在储能锂离子电池中,磷酸铁锂电池相比三元材料电池更具优势,是未来锂离子电池发展的主流方向,主要原因在于:储能电池主要关注电池生产使用的经济性,更多考虑电池成本、循环性能、全生命周期成本等因素。因此,磷酸铁锂电池因其低生产成本、高循环次数等优势备受青睐。

08    储能电池行业发展前景

专业评论

储能行业

电力辅助服务将成储能主要盈利渠道

来源:中国能源报

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储能行业站上风口,多地发文支持储能参与电力市场。近日,广东省能源局发布的《广东省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实施方案》明确,独立储能可作为独立主体参与电力市场交易;福建省能监办发布的《福建电力市场运营基本规则(试行)》规定,包括储能企业、负荷集合商、可调节负荷等在内的新兴市场主体,都可参与福建电力市场。
在受访的业内专家看来,储能是新型生产力,我国电力现货和辅助服务市场机制的逐步健全,为储能参与市场提供了更丰富的想象空间。不容忽视的是,目前储能还缺乏成熟的参与现货市场的模型与机制,其多重价值有待被挖掘。

“截至2023年1月底,已有16个省份发布新型储能规划;截至今年2月底,共19个省份的能源主管部门出台了新能源配套储能建设文件。相比之下,储能经营方面的相关政策则较少,储能的政策和发展将来主要依靠电力市场。”一位电网调度专家在近日召开的“第十一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上介绍,目前储能参与电力市场的形式主要是电力现货、电力辅助服务、容量市场、爬坡市场等。
在业内人士看来,储能参与电力现货市场,通过电价峰谷差获利的模式存在天花板。按照去年全国最大日负荷局限,最高负荷是11亿千瓦,最低负荷是8亿千瓦,峰谷差只有3亿千瓦,假如其中的1.5亿千瓦用储能填满,填满后没有峰谷差了,企业就赚不到钱了。
在甘肃电力调控中心副主任杨春祥看来,电力现货市场价差会影响储能调节价值的体现。部分省份在现货市场初期,对现货市场上限价格管控较严。这虽然有利于保障市场平稳运行,但如果价格上限明显偏低,就无法很好地激励调节资源,尤其是储能的投资和发展。
“未来,储能在电网中的应用会越来越多,峰谷价差一定会降下来。”远景集团高级副总裁田庆军对记者表示,现在各省在电力市场中对储能的收益模型设计差别很大。山西省规定,新能源电站侧的储能达2万千瓦及以上才可以被调度,且目前暂未出现电站侧储能转为独立储能参与电力现货市场交易的案例。山东省明确,新型储能示范项目和3万千瓦以上新能源项目配建的储能电站,可申请转为独立储能,参与电力现货市场、赚取峰谷价差,同时可外加容量补偿和租赁收益,总体来看,这一模式下企业可略有盈利。

现货市场中有盈利天花板

不容忽视的是,目前储能还缺乏成熟的参与现货市场的模型与机制,其多重价值有待被挖掘。

专业评论

储能行业

在业内人士看来,储能参与电力现货市场,通过电价峰谷差获利的模式存在天花板。按照去年全国最大日负荷局限,最高负荷是11亿千瓦,最低负荷是8亿千瓦,峰谷差只有3亿千瓦,假如其中的1.5亿千瓦用储能填满,填满后没有峰谷差了,企业就赚不到钱了。
在甘肃电力调控中心副主任杨春祥看来,电力现货市场价差会影响储能调节价值的体现。部分省份在现货市场初期,对现货市场上限价格管控较严。这虽然有利于保障市场平稳运行,但如果价格上限明显偏低,就无法很好地激励调节资源,尤其是储能的投资和发展。
“未来,储能在电网中的应用会越来越多,峰谷价差一定会降下来。”远景集团高级副总裁田庆军对记者表示,现在各省在电力市场中对储能的收益模型设计差别很大。山西省规定,新能源电站侧的储能达2万千瓦及以上才可以被调度,且目前暂未出现电站侧储能转为独立储能参与电力现货市场交易的案例。山东省明确,新型储能示范项目和3万千瓦以上新能源项目配建的储能电站,可申请转为独立储能,参与电力现货市场、赚取峰谷价差,同时可外加容量补偿和租赁收益,总体来看,这一模式下企业可略有盈利。

参与辅助服务市场“钱景”广阔

相比参与电力现货而言,储能参与电力辅助服务盈利前景稍好。2015年以前,我国辅助服务总费用占总电费的比例不到1.5%,近两年,随着电力辅助服务市场的不断发展,这一比例已升至2.5%,随着新能源的快速发展,电力辅助服务费用的占比还会继续上升。
按照2025 年、2030年全社会用电量预计达到9.5万亿千瓦时、11万亿千瓦时测算,假设全国平均销售电价0.6元/千瓦,辅助服务费占全社会用电费用的3%,2025年、2030年辅助服务市场规模将分别达到1710亿元、1980亿元。
去年已经有11个省份的新型储能电站参与调峰辅助服务市场,装机规模达112.3万千瓦,交易电量1.7亿千瓦时,平均出清价0.42元/千瓦时。其中,甘肃、福建的新型储能电站参与了调频辅助服务市场。
田庆军对记者表示:“电力辅助服务品种众多,我国主要是调峰、调频两种,国外的调频则更为精细。国外成熟的电力市场中,储能60%-70%的收益来自于辅助服务费用。而我国目前超半数的储能投资收益来自峰谷价差。未来,我国储能通过参与电力辅助服务盈利的比重将越来越高。”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国外电力现货市场较为成熟,调峰服务被纳入电力现货市场而非辅助服务市场。随着我国电力现货市场的不断完善,未来辅助服务市场有望取消调峰产品。

专业评论

储能行业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国外电力现货市场较为成熟,调峰服务被纳入电力现货市场而非辅助服务市场。随着我国电力现货市场的不断完善,未来辅助服务市场有望取消调峰产品。

关键在于明确定位

无论是参与电力现货,还是调峰、调频辅助服务,储能企业基本上都是微利。业内人士认为,储能产业仍以政策驱动为主,其参与市场的关键在于明确定位。虽然目前已经明确了储能可作为输电资产,但其通过输配电价回收成本的方式有待进一步明确。
“储能作为新型市场主体,充电时具有用户特性,放电时又具有发电特性,而目前各地发电执行的是节点电价,用户执行的是分区电价,储能以何种身份参与市场,是目前亟须研究的问题。”杨春祥表示,电力现货市场价差会影响储能调节价值体现,下一阶段的重点是拉开现货市场的价差,充分发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作用。一方面,政府通过价格管控保障用户侧价格相对稳定;另一方面,通过市场的价格信号体现出储能的调节能力,即让调节能力越好的储能,获得的收益越多。
“此外,还要进一步优化完善现货市场和辅助服务市场交易规则,推动储能在电力系统中各场景的应用。另外,储能的容量价值尚未得到发掘,未能很好地考虑调频、能量、备用等市场之间的耦合关系,需要深入探索容量补偿机制。”杨春祥进一步建议。

专业评论

储能行业

钠电池如何穿越周期走向“钠锂协同”

来源:高工锂电

钠离子电池在2023年将迎来产业化加速。
“锂钠协同发展,钠电要做出真正的产品价值;要想让钠电池解决真问题、真解决问题,至少技术和市场方向不能错。”中科海钠总经理李树军博士表示,中科海钠也将2023年定位为产业化加速之年。
中科海钠作为钠电“新势力”的标杆性企业,用李树军博士的话来说:“过去10年,中科海钠从零开始,可以称得上是中国最早做钠电池的企业,早期正极、负极、电解液、电芯等都自己做,也做了很多的应用和示范,对钠电的理解是比较全面和深刻的,体会也比较深。”
近日,李树军博士在2023高工钠电产业峰会上表示,钠电池产业正在实现从0到1的突破,未来可期;但不容忽视的是,钠离子电池仍面临一些问题。“不同的化学体系都有自己独立的生命力。碳酸锂价格高不是钠电的核心竞争力;碳酸锂价格回落了,某种程度上是验证钠电池是不是真正有价值的试金石。”
“过去两年,碳酸锂价格达五六十万元每吨的价格水平不可能长期持续。”李树军认为,不管是哪种化学体系、哪样企业,注定要穿越一轮产业周期。产业最终要实现锂钠协同发展,首先钠电得展现自己真正有价值,技术和市场都不能简单的复制锂电池,钠电池要发挥自己优势。

李树军博士在2023高工钠电产业峰会上表示,产业最终要实现锂钠协同发展,首先钠电得展现自己真正的价值,技术和市场都不能简单的复制锂电池,要发挥自己优势。

专业评论

储能行业

钠离子电池在2023年将迎来产业化加速。
“锂钠协同发展,钠电要做出真正的产品价值;要想让钠电池解决真问题、真解决问题,至少技术和市场方向不能错。”中科海钠总经理李树军博士表示,中科海钠也将2023年定位为产业化加速之年。
中科海钠作为钠电“新势力”的标杆性企业,用李树军博士的话来说:“过去10年,中科海钠从零开始,可以称得上是中国最早做钠电池的企业,早期正极、负极、电解液、电芯等都自己做,也做了很多的应用和示范,对钠电的理解是比较全面和深刻的,体会也比较深。”
近日,李树军博士在2023高工钠电产业峰会上表示,钠电池产业正在实现从0到1的突破,未来可期;但不容忽视的是,钠离子电池仍面临一些问题。“不同的化学体系都有自己独立的生命力。碳酸锂价格高不是钠电的核心竞争力;碳酸锂价格回落了,某种程度上是验证钠电池是不是真正有价值的试金石。”
“过去两年,碳酸锂价格达五六十万元每吨的价格水平不可能长期持续。”李树军认为,不管是哪种化学体系、哪样企业,注定要穿越一轮产业周期。产业最终要实现锂钠协同发展,首先钠电得展现自己真正有价值,技术和市场都不能简单的复制锂电池,钠电池要发挥自己优势。
在李树军看来,能量密度是当前钠离子电池核心问题。
李树军表示,钠离子电池因为成本而生。而其中的成本低,其实指的是材料成本低。材料成本优势被电芯体积能量密度劣势所消耗,并随着成组而加剧。如果说安全是零级指标,能量密度就是一级指标,本质上其实是成本,其他低温、倍率、寿命等是二级指标。在安全性达标的情况下,在现有的技术形态下,比拼的主要是能量密度。
之所以认为能量密度是钠电池最核心的指标之一,主要还是跟成本相关。李树军表示,如果钠离子能量密度能够大概跟磷酸铁锂持平,成本的优势就真正能够凸显出来了,也能在产业链上往下延续。这个还需要材料和电芯结构上有提升、甚至有突破,中科海钠希望明年能够基本接近现在的磷酸铁锂的水平。
“现阶段,如果说钠电池成本一定会比磷酸铁锂电池低多少,其实很难,因为除了能量密度,也没有规模。”李树军认为,现阶段钠电池产业链企业在市场端得找到自己基于性能特色的差异化市场。不同化学体系的钠离子电池有不同的特点,基本能找到自己应用的突破口。如果找不到这个市场,短期可能不太成立,成本其实是未来的优势,不见得是现在。
李树军表示,钠电池成本与锂电的基础架构一样。要想解决这样一个材料成本低但能量密度不足带来的问题,材料也不可能无上限提升,而且越往前走越困难。技术端,除了材料性能的提升,电芯和系统的结构创新可能是另一个突破方向,发挥优势、简化结构、去掉多余。
2023年中科海钠加速产业化
李树军透露,中科海钠将2023年定位为产业化加速之年,今年能够形成一定规模,产品批量进入市场。
在产业布局上,除了江苏溧阳的市场研发和运营总部,中科海钠材料生产基地在太原,电芯生产基地在阜阳;另外,华阳股份为合作方,双方有合作的生产线。目前中科海钠在正负极材料上均布局了核心专利,正负极材料的研发能力是核心优势,材料体系、电芯形态结构、系统集成的三位一体开发,对钠电的优势和不足理解更深刻,也能更快的进行从市场需求到产品开发的技术迭代。
在产能布局上,中科海钠位于太原的材料生产线,2023年在建的是两万吨的正极和一万吨负极。2024年开始,中科海钠规划的是十万吨正极和五万吨负极。
前段时间,中科海钠陆续推出了四款钠电池产品。其中两款圆柱电池,小圆柱NaCR26700、中圆柱NaCR32140,单体容量分别是3.5Ah是12Ah,基本上是磷酸铁锂能量密度的80%。

专业评论

储能行业

密度,也没有规模。”李树军认为,现阶段钠电池产业链企业在市场端得找到自己基于性能特色的差异化市场。不同化学体系的钠离子电池有不同的特点,基本能找到自己应用的突破口。如果找不到这个市场,短期可能不太成立,成本其实是未来的优势,不见得是现在。
李树军表示,钠电池成本与锂电的基础架构一样。要想解决这样一个材料成本低但能量密度不足带来的问题,材料也不可能无上限提升,而且越往前走越困难。技术端,除了材料性能的提升,电芯和系统的结构创新可能是另一个突破方向,发挥优势、简化结构、去掉多余。
李树军透露,中科海钠将2023年定位为产业化加速之年,今年能够形成一定规模,产品批量进入市场。
在产业布局上,除了江苏溧阳的市场研发和运营总部,中科海钠材料生产基地在太原,电芯生产基地在阜阳;另外,华阳股份为合作方,双方有合作的生产线。目前中科海钠在正负极材料上均布局了核心专利,正负极材料的研发能力是核心优势,材料体系、电芯形态结构、系统集成的三位一体开发,对钠电的优势和不足理解更深刻,也能更快的进行从市场需求到产品开发的技术迭代。
在产能布局上,中科海钠位于太原的材料生产线,2023年在建的是两万吨的正极和一万吨负极。2024年开始,中科海钠规划的是十万吨正极和五万吨负极。
前段时间,中科海钠陆续推出了四款钠电池产品。其中两款圆柱电池,小圆柱NaCR26700、中圆柱NaCR32140,单体容量分别是3.5Ah是12Ah,基本上是磷酸铁锂能量密度的80%。

专业评论

储能行业

而基于储能、乘用车等,中科海钠还发布了两款方形电池:中方形 NaCP50-160-118、大方形 NaCP72-173-207。这两款电池循环寿命基本上3000到6000次的水平,跟场景和使用工况相关。

在李树军看来,钠离子电池循环寿命的提升比较容易,因为钠离子电池的材料体系尤其是负极结构比较稳定,只要解决一些材料的杂质、电解液的配套,循环寿命的上升潜力非常大。在电芯产能布局方面,中科海钠在安徽阜阳产线投产一期产能1GWh,主要生产方形电芯,今年会扩产到3-5GWh,并增加其他的产品形态。而明年中科海钠更多的是合作共建或者用其他方式解决,与战略客户合作扩产产能10GWh以上。
目前,中科海钠在储能领域已经做了示范:2020年,中科海钠出品的全球首个100kWh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启用;2022年,中科海钠1MWh系统在太原投入运行,获国家能源局首台套认定;今年,中科海钠将启动百兆瓦时级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推广应用。“尽管能量密度还达不到磷酸铁锂完全相同的程度,但是接近了,成本优势将会慢慢凸显。”李树军坦言。
钠电新势力基本上都是技术型的创新企业,早期往往是因为某项特定的技术优势而成立的,但是落地到产品、走向市场的时候,围绕单一的技术开发而形成的组织结构其实很难支撑业务的进一步发展,都需要充满活力的组织拓展去解决技术应用和市场问题。
基于全方位业务性尝试,中科海钠的业务模式逐渐演变成材料、电芯、系统“三位一体”的开发,因为早期只能全部自己做,是自然形成的。李树军谈到,未来的核心工作,中科海钠将聚焦材料能量密度的提升,并进行电芯形态结构和系统集成方式的优化,选择合适的应用和客户,做合适的产品逐去拓展市场。

专业评论

储能行业

光储行业瞬息万变,企业如何持续发力?

来源:索比光伏

光伏行业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发生变化。技术成熟+市场需求推动光伏业进入快速发展期,逐步成为新增电力装机的主体。据国家能源局统计,2022年国内新增光伏装机87.41GW,同比增长59%。
原材料方面,随着硅料经历“深V”后重回下降区间,以及碳酸锂价格的持续走低,一直以来辖制光伏和储能的原材料瓶颈被打开,将进一步刺激下游需求的爆发。
今年春节后,随着济南展、北京储能展、PAT研讨会等一系列行业盛会的召开,光伏行业的四大趋势逐渐露出水面、成为业界共识。

作为全球最大光伏产品生产制造国和应用市场,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迅猛。中电联报告显示,今年的全国太阳能发电新增装机可能达到100GW(ac)。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也指出,今年国内新增装机大概率在95-120GW(ac),潜力巨大。

风光大基地强势推进

专业评论

储能行业

显示,今年的全国太阳能发电新增装机可能达到100GW(ac)。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也指出,今年国内新增装机大概率在95-120GW(ac),潜力巨大。
根据近日印发的《2023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全年风电、光伏装机将增加1.6亿千瓦(160GW)左右。光伏方面,要求推动第一批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并网投产,建设第二批、第三批项目,支持新能源电力能建应建,能并尽并、能发尽发。风光大基地的强势推进,将有力推动新能源大规模、高水平发展,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促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完成“十四五”规划任务。
当前全国范围内新能源大基地项目稳步推进,2023年地面电站可能超过分布式,重新占据新增装机中主要份额。但与此同时,各类大基地项目也面临着投资成本高、建设周期较长、设备可靠性不足、运维效率低等关键问题。
为了解决大基地应用难题,有厂家提出将集中式逆变器和组串式逆变器的优势结合到一起,可以按照“搭积木”的方式进行模块化设计,在降低系统成本的同时增强运维便捷性。根据业内技术专家的解读,模块化设计和应用技术的深度创新将成为未来重要趋势,既能充分适配复杂环境电站项目,又能大幅降低度电成本,实现电站投资收益最大化。

在大型地面电站高歌猛进的同时,凭借经济性、靠近用户侧、清洁低碳等优势,分布式光伏的市场潜力不断被发掘。2022年,全国新增分布式光伏装机51.11GW,占比58.5%,创历史新高。
2023年分布式光伏形势如何?尽管部分省份提出“分布式光伏配储能”、“中午时段改为低谷电价”等政策,对分布式光伏推广带来不利影响,但从全国看,分布式光伏的市场空间依然十分广阔。分布式光伏重心南迁已成大势所趋。在经济发达、工业制造用电量大的江浙沪粤等地,企业安装光伏的意愿相对更强。此外,许多省份在夏季用电高峰可能出现限电,安装光伏成为部分企业实现连续生产的“法宝”,此时节省电费反倒不是他们的核心诉求。

分布式新市场需要新策略

专业评论

储能行业

IGBT属于光伏逆变器的核心部件,光伏行业的蓬勃发展,极大地促进了IGBT的需求。根据国信证券预测,预计2021年至2025年全球光风储用IGBT市场规模将由74.8亿元增长至250亿元。
遗憾的是,近些年由于种种原因,海外IGBT大厂对中国的供应受到影响,且IGBT产能供应未能及时提升,供应紧张状况或持续至明年。根据商富昌电子最新公布的2023年半导体产品Q1货期显示,英飞凌、IXYS等主流功率器件原厂的IGBT产品及其相关配件交付期平均在50周左右,最高达到54周。
由于供应商扩产周期较长,跟不上需求节奏,去年国内中大功率逆变器芯片供应紧张,且短期内难以得到有效缓解。

与传统能源相比,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存在间歇性、波动性。随着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持续提升,对储能的需求也成倍增长。北京储能展上,电力系统专家指出,新能源加配储能可以起到“负荷调节、存储电量、削峰填谷”等一系列作用,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建设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必然要求。毕竟,电力系统稳定运行是一个大前提,不容有失。
目前各地分配光伏项目建设指标时,往往会提出配套储能的要求。其中,大部分省份配储比例在8%-30%之间,时长1-2小时为主,最高可到4小时,且要求越来越高,带给电站投资企业的成本不断攀升。
除了成本,面对高速发展的国内储能市场,储能安全也成为业界高度关注的话题。储能安全不仅指人身资产安全,还包括并网安全、运维安全、收益安全。同时,储能系统核心设备众多,电池系统≠储能系统,储能系统相当于储能电站,想要实现全链安全,就必须尽快摈弃简单叠加的传统集成方式。

IGBT供应考验企业管理水平

光储融合趋势明朗

专业评论

储能行业

2023充电基础设施加速建设规划部署

来源:中研网

5月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建设充电基础设施,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此前,国家发展改革委表示,汽车消费是支撑消费的“大头”,将加快推进充电桩和城市停车设施建设,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下乡,鼓励汽车企业开发更适宜县乡村地区使用的车型。同时,加快实施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
2023充电基础设施加速建设规划部署
随着汽车电动化加速推进,充电基础设施成为各地新基建的发力重点和方向,其加速建设值得期待。此前,国网湖北电力透露,今年持续加快推进充换电网络建设,计划新建直流桩1万台、交流桩1万台,实现供电所充电设施100%全覆盖,到2025年实现乡村充电设施全覆盖。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8部门2月初发布《关于组织开展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试点区域要建成适度超前、布局均衡、智能高效的充换电基础设施体系,服务保障能力显著提升,新增公共充电桩(标准桩)比例力争达到1:1,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设施车位占比预期不低于小型停车位的10%。
据中国充电联盟发布的2022年全国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运行情况显示,2022年全年,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259.3万台,桩车增量比为1:2.7,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基本满足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但距离国家1:1的配比目标仍有较大差距。
充电桩是新型基础设施投资的重点领域,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必备环节,为有效拉动投资、支撑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应加速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向更高质量发展。
新能源汽车销量和保有量快速增长带来了充电桩市场的强劲需求。目前来看全球范围包括中国、美国和欧洲市场的车桩比例都偏低,加快充电桩的建设成为迫切的需求,同时叠加技术进步和政策鼓励,充电桩市场有望迎来新的发展期。预计充电桩总量快速增长,大功率、高电压带动价值量提升,给充电桩、充电模块、液冷产品等器件带来发展。

2023充电基础设施加速建设规划部署

充电桩是新型基础设施投资的重点领域,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必备环节,为有效拉动投资、支撑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应加速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向更高质量发展。

随着汽车电动化加速推进,充电基础设施成为各地新基建的发力重点和方向,其加速建设值得期待。此前,国网湖北电力透露,今年持续加快推进充换电网络建设,计划新建直流桩1万台、交流桩1万台,实现供电所充电设施100%全覆盖,到2025年实现乡村充电设施全覆盖。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8部门2月初发布《关于组织开展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试点区域要建成适度超前、布局均衡、智能高效的充换电基础设施体系,服务保障能力显著提升,新增公共充电桩(标准桩)比例力争达到1:1,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设施车位占比预期不低于小型停车位的10%。
据中国充电联盟发布的2022年全国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运行情况显示,2022年全年,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259.3万台,桩车增量比为1:2.7,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基本满足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但距离国家1:1的配比目标仍有较大差距。
充电桩是新型基础设施投资的重点领域,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必备环节,为有效拉动投资、支撑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应加速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向更高质量发展。
新能源汽车销量和保有量快速增长带来了充电桩市场的强劲需求。目前来看全球范围包括中国、美国和欧洲市场的车桩比例都偏低,加快充电桩的建设成为迫切的需求,同时叠加技术进步和政策鼓励,充电桩市场有望迎来新的发展期。预计充电桩总量快速增长,大功率、高电压带动价值量提升,给充电桩、充电模块、液冷产品等器件带来发展。

专业评论

储能行业

大功率、高电压带动价值量提升,给充电桩、充电模块、液冷产品等器件带来发展。

充电桩市场有望迎来新的发展期

农村新能源汽车市场空间广阔,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有利于促进新能源汽车购买使用、释放农村消费潜力,而且有利于发展乡村旅游等新业态,为乡村振兴增添新动力。会议审议通过了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
新能源汽车下乡已经成为提振汽车市场表现、推动汽车行业发展的重要措施。国家发改委日前也提出,汽车消费是支撑消费的“大头”,将加快推进充电桩和城市停车设施建设,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下乡,鼓励汽车企业开发更适宜县乡村地区使用的车型。
目前新能源汽车下乡已经进入第四个年头。汽车下乡政策从2009年开始,2020年7月,工信部等三部门联合开展了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下乡的主角变成了新能源车,从三部委联合发起到四部门全力支持,参与活动的企业与车型不断扩大,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的影响力与日俱增。
据中汽协数据,2022年,下乡车型共完成销售265.98万辆,同比2021年同期的141.93万辆,增长87%,全年活动共有28家汽车企业、64款车型积极响应参加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
中汽协副总工程师许海东此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于2020年7月启动的新能源汽车下乡,3年来奔赴10省(市)开展18站启动活动,发布6批累计近200款下乡车型,带动新能源下乡车型累计销售410多万辆。同时,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普遍改善,在车型选择方面,对新能源汽车的误解基本消除,并出现了选择新能源汽车的消费倾向。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旗下媒体《汽车纵横》预测,到2030年,农村汽车千人保有量有望达160辆,总保有量将超过7000万辆,市场规模达5000亿元。就工信部网站所公布的历年参与活动的汽车企业及车型来看,小微型纯电车型占比较大,售价多在10万元以内,如奇瑞小蚂蚁、宏光MiniEV等,主要解决农村地区代步需求,适应农村中低端市场对于电动汽车需求,同时也有利于普及新能源汽车知识,对中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也能形成正向拉动。

聚焦瓶颈,适度超前建设充电基础设施

新能源汽车下乡无疑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一剂强心针,不过伴随购车而来的充电问题,在下沉市场更加迫在眉睫。
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3月比2月公共充电桩增加8.9万台,3月同比增长59%。截至2023年3月,联盟内成员单位总计上报公共充电桩195.8万台,其中直流充电桩82.2万台、交流充电桩113.6万台。从2022年4月到2023年3月,月均新增公共充电桩约6.1万台。
就充电基础设施与电动汽车对比情况来看,桩车增量比为1:2.5,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基本满足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
然而具体从不同地域来看,补能基础设施建设实则并不均衡。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广东、浙江、江苏、上海、北京、湖北、山东、安徽、河南、福建10个地区建设的公共充电桩占比达71.2%,充电基础设施明显聚集在东部沿海地区以及经济发达省市。
实际上,相关部门也考虑到了配套设施等方面的问题。工信部多次提及,要加强新能源汽车下乡的售后运维服务保障,提出加快完善充换电设施网络等举措。
针对补能基础设施,本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聚焦制约新能源汽车下乡的突出瓶颈,适度超前建设充电基础设施,创新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维护模式,确保“有人建、有人管、能持续”。
就售后服务保障,会议提出,要引导企业下沉销售服务网络,鼓励高职院校面向农村培养维保技术人员,满足不断增长的新能源汽车维修保养需求。会议还指出,要进一步优化支持新能源汽车购买使用的政策,鼓励企业丰富新能源汽车供应,同时加强安全监管,促进农村新能源汽车市场健康发展。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光储充”一体化概念受到市场追捧,农村市场也是其实现落地的理想“试验田”。“光储充”一体化即“光伏+储能+汽车充电”模式,被认为是解决新能源汽车充电问题的理想方案,而农村地区“一户一院”的居住形式以及闲置土地、屋顶,都为光伏和储能提供了天然便利。

专业评论

储能行业

题,在下沉市场更加迫在眉睫。
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3月比2月公共充电桩增加8.9万台,3月同比增长59%。截至2023年3月,联盟内成员单位总计上报公共充电桩195.8万台,其中直流充电桩82.2万台、交流充电桩113.6万台。从2022年4月到2023年3月,月均新增公共充电桩约6.1万台。
就充电基础设施与电动汽车对比情况来看,桩车增量比为1:2.5,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基本满足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
然而具体从不同地域来看,补能基础设施建设实则并不均衡。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广东、浙江、江苏、上海、北京、湖北、山东、安徽、河南、福建10个地区建设的公共充电桩占比达71.2%,充电基础设施明显聚集在东部沿海地区以及经济发达省市。
实际上,相关部门也考虑到了配套设施等方面的问题。工信部多次提及,要加强新能源汽车下乡的售后运维服务保障,提出加快完善充换电设施网络等举措。
针对补能基础设施,本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聚焦制约新能源汽车下乡的突出瓶颈,适度超前建设充电基础设施,创新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维护模式,确保“有人建、有人管、能持续”。
就售后服务保障,会议提出,要引导企业下沉销售服务网络,鼓励高职院校面向农村培养维保技术人员,满足不断增长的新能源汽车维修保养需求。会议还指出,要进一步优化支持新能源汽车购买使用的政策,鼓励企业丰富新能源汽车供应,同时加强安全监管,促进农村新能源汽车市场健康发展。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光储充”一体化概念受到市场追捧,农村市场也是其实现落地的理想“试验田”。“光储充”一体化即“光伏+储能+汽车充电”模式,被认为是解决新能源汽车充电问题的理想方案,而农村地区“一户一院”的居住形式以及闲置土地、屋顶,都为光伏和储能提供了天然便利。

专业评论

储能行业

值得关注的电池储能技术三大趋势

来源:中国储能网

储能系统的装机容量快速增长使储能领域成为电池制造商新的竞争战场。无论是从电动汽车(EV)市场向多元化发展,还是专注于电池储能系统,对于电池供应商来说都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机会,可以利用未来十年的强劲发展。
调研机构Wood Mackenzie公司日前发布了一系列的储能系统技术和市场报告,其中一份报告侧重于储能市场将如何推动锂离子电池设计的发展。以下是三个值得关注的关键趋势概述。

技术、市场、制造和政策等因素共同推动着锂离子电池市场格局的快速变化。随着电池储能系统部署的加速,电池储能系统对电池的特定性能要求正在越来越多地通过与电动汽车电池市场的分化来解决。
电动汽车电池的重点是提高能量密度以提高续航里程并缩短充电时间,而电池储能系统电池的重点是成本、耐用性和持续时间。电池储能系统采用的电池需要更长的工作寿命,充放电次数高达10,000次,达到动力电池的三倍。对持续时间更长的电池储能应用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此外,激励政策也将影响电池市场的分化。根据美国政府发布的《削减通胀法案》,国内含量至少为40%(到2029年将上升到55%)的电池储能系统可以获得10%的额外投资税收抵免。相比之下,电动汽车电池对关键矿物来源的要求要严格得多,并且需要可追溯性。这将会增加生产成本,并导致电动汽车和电池储能市场的电池供应相分离,以避免电池的价格不必要地上涨。

用于储能系统的电池和动力电池的分化正在加速

01

专业评论

储能行业

性。这将会增加生产成本,并导致电动汽车和电池储能市场的电池供应相分离,以避免电池的价格不必要地上涨。

先进的硅基和锂金属阳极技术以及固态电池等新技术旨在提高电池能量密度。因此,电池生产商将优先考虑电动汽车和消费电子市场。
磷酸铁锂(LFP)电池由于其安全性能、长循环寿命以及铁和磷酸盐的丰富性(因此成本更低),在电池储能市场上迅速流普及。
另一项在商业化方面进展迅速并在电池储能应用方面具有诱人前景的电池技术是钠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与锂离子电池相似,但对锂、钴和镍价格上涨的敏感性低于锂离子电池。

磷酸铁锂电池(LFP)在储能应用中获得更大发展

02

专业评论

储能行业

最终,电池尺寸和格式的发展也在储能市场上迅速发展。降低成本的一个有意义的方法是增加电池的容量和尺寸。这减少了电池储能系统的组件数量,降低了物料清单(BOM)成本,简化了组装和集成,并减轻了电池管理系统(BMS)的管理负担。
280Ah已经成为电网规模应用中磷酸铁锂电池(LFP)的新标准,其容量可以达到560Ah,充放电次数更高,可达12,000次。然而,尺寸更大的电池需要更高的制造能力,也意味着安全管理。

在电池形状方面,棱柱形电池目前在电网规模储能系统中占主导地位,主要是因为它们受到中国电池制造商的青睐。这种电池具有更高的空间效率,但制造成本昂贵。相比之下,圆柱形电池相对安全,便宜且易于制造,并且由于其工作寿命长,运行更加经济。根据Wood Mackenzie公司的预测,未来十年,最新一代更大的圆柱形磷酸铁锂电池(LFP)电池将用于各种储能市场。

成本的降低正在推动电池尺寸和形状创新

03

专业评论

储能行业

电池技术迭代简述

来源:光伏产业通

为什么要升级电池技术
光伏行业得以高速发展的本质是度电成本的降低,在过去十年间,光伏行业历经单多晶转型,引入金刚线切割、双面技术、半片技术、多主栅技术,尺寸逐步做大,等等技术革新,所有这一切本质上均为降低度电成本。
现在,组件尺寸已趋于极限,且逐步稳定,要进一步降低度电成本,提升电池效率将成为主要途径。P型PERC电池经过5年发展,已逐步逼近理论效率极限,目前产线量产效率23%左右,理论极限效率24.5%,未来提升空间有限,且提升难度极大。N型TOPCon技术具有高达28.7%的效率天花板,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且N型TOPCon技术拥有低衰减、低功率温度系数、高双面率、高弱光响应能力等优良的特性,是十四五光伏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路线,也是目前各个主流厂家开始重点布局的技术路线。
为什么下一代技术是N型TOPCon
我们先来看看行业内有哪些技术:
单晶电池最早应用的技术叫铝背场技术,是2013年到2016年的技术,已于2017年被单晶PERC技术替代,PERC技术发展过程中,期间还出现过MWT、PERL、PERT、EWT等技术,但因PERC的规模化挤压,或性价比不高,均未实现大规模量产。目前公认的可替代PERC的技术有三个,TOPCon、HJT和IBC,其中N型IBC技术因其成本较高,现阶段无法与TOPCon与HJT竞争(IBC技术在未来是可以与其他技术叠加),故而目前最有可能替代PERC的是TOPCon与HJT技术。
N型HJT也是目前市场热议的一个技术路线,但此技术路线存在几个问题亟待行业去解决:首先是设备成本,从PERC技术转向TOPCon技术,电池产线还有70%左右可以兼容,每GW的新增投资额在5000-7000万左右,而HJT产线需要重新搭建,每GW投资额达3.5亿以上,现在整个光伏行业有超200GW的PERC产能,转型做HJT后的PERC产能包袱是整个产业链无法接受的。其次,HJT技术需要用到200℃低温银浆,价格比正常银浆更高,且目前主要依赖日本进口。还有就是HJT技术需要用到金属铟,铟的需求量将使得地壳中储量不高的铟价格暴涨,从而推高组件价格。
TOPCon技术拥有着完整的可持续发展的技术路线支撑,未来的迭代升级空间广阔,预计2024-2025年实现与IBC技术的结合,形成TBC技术,量产效率可达26%-28%,预计“十五五”期间实现与钙钛矿的叠层电池量产,将量产电池效率推高到28%以上。

专业评论

储能行业

N型HJT也是目前市场热议的一个技术路线,但此技术路线存在几个问题亟待行业去解决:首先是设备成本,从PERC技术转向TOPCon技术,电池产线还有70%左右可以兼容,每GW的新增投资额在5000-7000万左右,而HJT产线需要重新搭建,每GW投资额达3.5亿以上,现在整个光伏行业有超200GW的PERC产能,转型做HJT后的PERC产能包袱是整个产业链无法接受的。其次,HJT技术需要用到200℃低温银浆,价格比正常银浆更高,且目前主要依赖日本进口。还有就是HJT技术需要用到金属铟,铟的需求量将使得地壳中储量不高的铟价格暴涨,从而推高组件价格。
TOPCon技术拥有着完整的可持续发展的技术路线支撑,未来的迭代升级空间广阔,预计2024-2025年实现与IBC技术的结合,形成TBC技术,量产效率可达26%-28%,预计“十五五”期间实现与钙钛矿的叠层电池量产,将量产电池效率推高到28%以上。

专业评论

储能行业

N型TOPCon技术优势
N型TOPCon组件具有四大优势,两高两低:高效率、高双面率、低衰减、低功率温度系数,我们与P型PERC组件做一比较如下:

在这些技术优势的加持下,N型TOPCon组件的单瓦发电能力将比P型PERC双面组件提高3.5-5%,电站建设端的BOS成本节约4分钱左右,综合来看,N型TOPCon组件在目前与PERC价差0.1-0.15元/Wp的情况下,仍然具有更高的投资收益率和更低的度电成本。
光伏的本质脱离不开电力属性,我们追求的是光伏发电更低的度电成本,而度电成本的快速下降正是依赖于光伏产业技术的不断进步,这其中包括生产工艺、材料、能耗等等的进步,但最终让这个行业永葆青春的核心要素依旧是新技术的迭代和组件性价比的提高。
N型TOPCon发电实证
案例一:某项目发电量数据:

专业评论

储能行业

光伏的本质脱离不开电力属性,我们追求的是光伏发电更低的度电成本,而度电成本的快速下降正是依赖于光伏产业技术的不断进步,这其中包括生产工艺、材料、能耗等等的进步,但最终让这个行业永葆青春的核心要素依旧是新技术的迭代和组件性价比的提高。
N型TOPCon发电实证
案例:某项目发电量数据:
该电站采用N型TOPCon及P型PERC两种组件做发电量实证比较,采用平单轴安装,统计该电站2019年11月至2020年9月间的发电量情况,可以看出N型TOPCon(中来310)整体发电能力明显优于PERC组件,统计期间内,平均单瓦发电增益为4.85%。

目前,行业内第一批以N型技术为发展路线的光伏企业,已经掌握了TOPCon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其基于J-TOPCon2.0技术的大尺寸电池片实现了高达25.4%的实验室效率,量产平均效率也可以达到24%+,为组件产品优异的性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行业技术的发展指引了新的方向。

专业评论

机防灭火材料在大采高自燃条件的研究与应用

来源:智能矿山产业技术研究分院

针对华阳集团一矿综放面的小煤柱裂隙发育及松散破碎等特点,为了防治相邻采空区的漏风及隔离煤柱和附近破碎堆积煤体自燃发火,采用物化实验、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考察等方法,开展绿色环保无机防灭火材料在在小煤柱综放面复合灾害防治中的应用研究,绿色环保无机防灭火材料所具有的优异堵漏与阻燃特性保障了81303小煤柱综放面的安全生产,工业性试验效果突出。
一、主要研究内容:
(一)开展15号煤层自燃氧化特性及自燃标志性气体实验研究,建立自燃发火危险性评价体系,得出自燃火灾变化规律及关键影响因素。
(二)开展15号煤层大采高面采空区自燃“三带”的取样观测和采空区流场及各种气体浓度分布的数值模拟研究,确定工作面最佳供风量和最低回采速度。
(三)建立无机防灭火材料(BX-2)注浆系统,对自燃发火隐患最严重的邻近采空区的浮煤及破碎煤柱进行喷洒灌注。
(四)创建一整套适应于阳煤一矿15号煤层开采条件下的、以喷洒灌注无机防灭火材料(BX-2)为主的自燃灾害综合治理技术体系。
二、完成情况:
项目研究了阳煤一矿81303综放面小煤柱的裂隙发育及松散破碎等特点,建立了一套阳煤一矿15号煤层自燃发火预测预报指标体系和危险性评价体系。得出防灭火所需最佳供风量范围和最低推进速度。建立了喷洒灌注绿色环保无机防灭火材料(BX-2)的注浆系统,灌注隔离小煤柱和附近破碎堆积煤体。优异的堵漏风效果和防灭火性能有效保障了81303小煤柱综放面的安全生产,防治了自燃灾害的发生。项目在阳煤一矿81303小煤柱综放面进行了工业性应用,完成了1600m小煤柱堵漏、加固及老空区防灭火的注浆试验,效果突出。
三、主要成果:
小煤柱综放面防灭火技术的成功应用使煤柱损失量减少60%;同时消除了小煤柱可能带来的相邻采空区积聚瓦斯威胁及隔离煤柱和附近破碎堆积煤体的自燃威胁,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同时安全生产得到了保障。
(一)创建了瓦斯与煤自燃灾害的复合作用机理及其耦合模型,即:含瓦斯风流作用于含瓦斯煤的自燃氧化过程中,随着瓦斯解吸和氧化升温,吸氧能力不断增强;同时,低浓度瓦斯的强 “温室效应”强化了煤体氧化蓄热能力,导致煤氧复合反应不断加快,煤自燃进入快速氧化阶段,引发矿井火灾甚至瓦斯爆炸等灾害。
(二)研制出新型绿色环保无机防灭火材料,确定了材料最优配比,并利用双向注浆系统,向小煤柱及临近老空区注浆,在有效加固及封堵小煤柱的同时长效抑制临近老空区内遗煤氧化自燃,杜绝了瓦斯与煤自燃及其复合灾害的发生。
(三)研究发现采空区内存在煤自燃与瓦斯的复合灾害隐患区,现场考察确定了81303试验综放面采空区的“复合灾害威胁区”;同时优化得到防治煤自燃与复合灾害发生的通风回采关键技术参数的安全值范围。
四、应用情况:
通过研究,形成一整套适应于阳煤一矿15号煤层小煤柱综采面开采条件下的,以喷洒灌注绿色环保无机防灭火材料为主的自燃灾害综合治理技术体系,为小煤柱开采煤层的瓦斯治理和老采空区自燃火灾防治提供了一套全新的、有效处理小煤柱瓦斯和自燃灾害的新技术途径,保证了81303大采高面的安全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具有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本项技术为小煤柱综放面回采过程中采空区的瓦斯治理、遗煤自燃与复合灾害防治,以及老空区的瓦斯与自燃防治提供了一套全新解决思路和方法,项目的实施,将大大提升小煤柱开采工作面的瓦斯治理与自燃灾害防治的应变能力。该技术应用很好地解决了小煤柱裂隙发育、漏风严重带来的隔离煤柱和附近破碎堆积煤体自燃发火隐患非常严重的难题。对于高瓦斯自燃矿井的复合灾害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煤炭行业

专业评论

煤炭行业

三、主要成果:
小煤柱综放面防灭火技术的成功应用使煤柱损失量减少60%;同时消除了小煤柱可能带来的相邻采空区积聚瓦斯威胁及隔离煤柱和附近破碎堆积煤体的自燃威胁,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同时安全生产得到了保障。
(一)创建了瓦斯与煤自燃灾害的复合作用机理及其耦合模型,即:含瓦斯风流作用于含瓦斯煤的自燃氧化过程中,随着瓦斯解吸和氧化升温,吸氧能力不断增强;同时,低浓度瓦斯的强 “温室效应”强化了煤体氧化蓄热能力,导致煤氧复合反应不断加快,煤自燃进入快速氧化阶段,引发矿井火灾甚至瓦斯爆炸等灾害。
(二)研制出新型绿色环保无机防灭火材料,确定了材料最优配比,并利用双向注浆系统,向小煤柱及临近老空区注浆,在有效加固及封堵小煤柱的同时长效抑制临近老空区内遗煤氧化自燃,杜绝了瓦斯与煤自燃及其复合灾害的发生。
(三)研究发现采空区内存在煤自燃与瓦斯的复合灾害隐患区,现场考察确定了81303试验综放面采空区的“复合灾害威胁区”;同时优化得到防治煤自燃与复合灾害发生的通风回采关键技术参数的安全值范围。
四、应用情况:
通过研究,形成一整套适应于阳煤一矿15号煤层小煤柱综采面开采条件下的,以喷洒灌注绿色环保无机防灭火材料为主的自燃灾害综合治理技术体系,为小煤柱开采煤层的瓦斯治理和老采空区自燃火灾防治提供了一套全新的、有效处理小煤柱瓦斯和自燃灾害的新技术途径,保证了81303大采高面的安全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具有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本项技术为小煤柱综放面回采过程中采空区的瓦斯治理、遗煤自燃与复合灾害防治,以及老空区的瓦斯与自燃防治提供了一套全新解决思路和方法,项目的实施,将大大提升小煤柱开采工作面的瓦斯治理与自燃灾害防治的应变能力。该技术应用很好地解决了小煤柱裂隙发育、漏风严重带来的隔离煤柱和附近破碎堆积煤体自燃发火隐患非常严重的难题。对于高瓦斯自燃矿井的复合灾害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专业评论

金刚石

什么时候实验室培育钻石销量会占主导地位?

来源:Carbontech

人造钻石的销量将超过天然钻石注定将成为一个事实,甚至不需要任何专家分析,因为天然钻石是一种有限的资源,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的供应将会减少。实验室培育钻石是工厂制造的,生产它们的原材料几乎是无限的。人造钻石的销量最终将超过天然钻石。问题不是会不会发生,而是什么时候会发生。
裸钻销售对零售商的重要性
全球约一半的钻石消费需求来自美国。在2022年,这个数字超过了50%。美国珠宝零售商的所有珠宝销售额中约有22%是裸钻的销售。
虽然珠宝商不会将裸钻作为裸钻出售,但他们购买裸钻,并将它们镶嵌在珠宝中。
从钻石行业的角度来看,向零售商销售裸钻,而不是向珠宝制造商销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销售渠道,不仅因为数量可观。这是更大、更好、更昂贵的钻石的主要销售渠道。
按价值计算,这22%的份额在2022年对美国消费者的年销售额约为86亿美元。
实验室成长、市场份额和钻石分析
根据Tenoris收集的数据,在过去三年里,人工培育钻石的销售份额只增不减。
按价值计算,人工培育裸钻的份额从2020年的平均8.3%增加到2022年的17.3%,翻了一番。为了更好地了解这种快速变化及其趋势,人工培育裸钻的价值份额从2020年1月的7.2%增加到今年2月的22.9%,翻了3倍。

专业评论

金刚石

在这一点上,谁也不敢冒险预测,实际上也只是一个猜测,关于人工培育钻石的未镶嵌钻石的销售额何时会与天然裸钻的销售额相当或超过。这主要是因为散装人工培育钻石价格正在迅速下跌,没有人知道雪崩何时会结束。
第一个转折点:单位销售
虽然按价值计算的销售份额很难预测,但单位销售额要容易得多。
2020年,人工培育钻石裸钻单位销售额占13.7%。这在当时被认为是相对较高的。自那以来,这一比例只增不减,到2022年增长近两倍,达到33.8%。
这是一个非常快的速度。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一比例从2020年1月的11.6%急剧上升到上个月(2023年2月)的46.6%。在短短三年时间里,我们从销售额的十分之一提高到近一半。

专业评论

金刚石

转折点就在这里
那么,让我们来面对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时候人工培育的钻石会占到所有钻石销量的50%以上?解决这个问题的一种方法是画一个线性预测。根据2020年1月至2023年2月间天然钻石和人工培育钻石的购买趋势,这大概率将发生在今年11月。
线性预测是可以的,但是非常基本。它没有考虑季节性。一个更有效的预测工具是三阶多项式,它将需求波动考虑在内。
结果是:到今年5月,美国珠宝零售商销售的裸钻中,预计有50%是人工培育的钻石,如下图所示。预计消费者购买的这些商品中有一半以上是人工培育的钻石。
从那时起,人工培育的钻石只会占据更大的份额。就钻石分析而言,这种短期预测值得深思。

不仅仅是裸钻
在其他一些领域,人工培育的钻石已经占到主导地位,在某些情况下,已经占据了50%的市场份额。
一些零星的活动可能没有引起注意。钻石订婚戒指中就藏着这样一个口袋。
人造钻石在订婚戒指上所占的比例正在不断增加。2023年2月,钻石订婚戒指的总销量中,17.3%是由人工培育的钻石镶嵌的。这比3年前的1.7%大幅增加。

专业评论

金刚石

典型的钻石订婚戒指,镶嵌天然钻石,通常会包含一克拉钻石。如果买的戒指是镶钻的,通常会小一点,大约0.85克拉。当一对夫妇买戒指并挑选钻石时,往往会选择一克拉以上的钻石。
如前所述,裸钻占专业珠宝商珠宝销售额的22%,较大的钻石是其业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研究消费者对人工培育钻石的订婚戒指的需求时,我们发现50%不再是未来的情况。
今年1月,天然钻石和人造钻石的销量已经各占一半。

如果你关注人工培育钻石的销售情况,这并不完全令人惊讶。出售的人造钻石的平均尺寸只会越来越大。
此外,随着2克拉人造钻石的平均零售价降至4700美元以下,它现在的价格比1克拉天然钻石还要低30%。难道你不想在购买双倍商品的同时节省30%的费用吗?
这就是关键问题所在。
为什么实验室培育钻石的销售份额很重要?
如果你在钻石行业,比较1克拉的天然钻石和1克拉的实验室人造钻石是有意义的。这看起来像是在比较两个可比较的项目。
但有一定预算的消费者正在寻求最大化他们的购买。他们是在比较类似的费用水平。如果他们能以更低的价格买到更多,那就太好了。如果他们能以同样的价格买到更多的东西,那也是受欢迎的。
这种消费者需求转变的重要性在于,我和其他许多人预期在市场上看到的分化尚未发生。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大量的营销和努力,尤其是在我们正在目睹一代人的转变之际。
底线
虽然我们可能离实验室培育的钻石销售额占所有钻石销售额50%的日子还很远。然而,在一些地方,这已经成为现实,尤其是以出售的钻石数量来衡量时。
实验室培育钻石的销售无处不在,包括令人垂涎的婚礼领域。如果天然钻石行业想要保护自己的领域,它需要考虑强大的吸引力,以恢复其作为奢侈品的地位。

专业评论

纳米滤材——在畜牧业与空气过滤器的应用

来源:华瑞公司

一)国内猪场配置空气过滤系统现状
目前,国内规模公猪站和原种猪场基本都会配置空与过流系统,而母猪场和育肥场还并未大面积推广和普及。猪场空气过滤系统在高风险区域保持猪较低的发病事实,让业界开始重视和思考母猪场的生物防疫体系。这几年,牧原、温氏、新希望、正大、双胞胎、正邦、大北农等养猪业的巨头们,也开始重视空气过滤在猪场防御系统中的应用,关注空气过滤系统在猪场防疫猪蓝耳病、猪流感、伪狂犬、口蹄疫、喘气病等病原所发挥的作用,陆续在很多新建猪场和改造场配置猪场过滤系统。
1)猪场通风方式----负压通风过滤
负压通风是在降温水帘前端安装主过滤墙,在吊顶通风小窗上安装吊顶过滤箱。
冬季,新鲜空气由顶部通风窗进入到顶棚,经吊顶过滤系统过滤后进入猪舍,废气由风机排出.
夏季,新鲜空气仅主过滤墙过滤后进入猪舍,废气由风机排出舍外。猪舍内部为负压。

负压通风过滤器所需面积大,更换频率低,通风能耗低,区域适用性强。,负压通风要防止未过滤的空气通过猪舍缝隙进入舍内的风险,所以对猪舍的密封性要求很高。
2)猪场通风方式----正压通风过滤
过滤间安装主过滤墙,正压风机安装在主过滤墙前端,新鲜空气由过滤网进入,在风机作用下进入主过滤墙。
冬季,过滤后的空气经吊顶通风窗进入顶棚,由吊顶小窗进入猪舍。
夏季,过滤后的空气经湿帘后进入猪舍。废气由百叶窗排除,舍内气压高于舍外。

纤维行业

专业评论

纤维行业

过滤间安装主过滤墙,正压风机安装在主过滤墙前端,新鲜空气由过滤网进入,在风机作用下进入主过滤墙。
冬季,过滤后的空气经吊顶通风窗进入顶棚,由吊顶小窗进入猪舍。
夏季,过滤后的空气经湿帘后进入猪舍。废气由百叶窗排除,舍内气压高于舍外。

未经过的空气进入舍内的风险较小是正压通风的优势,但较高的风机动力是正压通风可靠运行的保障,选用的风机必须在较高静压差下仍能提供足够风量。
平衡通风或微正压通风

中性通风介于负压通风和正压通风之间,一般采用偏正压的方式,主要应用在公猪站。中性通风综合了正压通风与负压通风的优点,前端为正压进风后端为负压排风,形成有序的通风流向,但相对来说,投资较高,运行费用更好。

专业评论

纤维行业

二)猪舍空气过滤系统使用要点
猪舍空气过滤系统投入使用前要对猪舍的气密性,过滤器的安装情况,冬夏季节的气流模式进行测试,以保障系统运行效果。更换过滤器时也要特别注意保证安全性,采用集成正压空气过滤机组的猪舍至少要采用两台机组,以保障更换过滤器时的舍内的正压环境。未采用机组的系统应有详细的过滤器更换操作指导,什么时间更场过滤器也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最佳方案是根据每层过滤器的乐力变挽情况决定是否更换

三)如何选择合适的过滤通风方案呢?
选择何种过滤通风方案取决于养猪场空气洁净程度需达到L6或L9哪种防疫级别及养猪场所在的地域。公猪站和SPF原种殖场,正压通风过滤是优选方案;核心种群场,多种方案联合使用以匹配不同的猪舍,对于热应急敏感的区域和猪群品种,建议采用负压通风过滤设计,保障良好的通风效果及低能耗以符合实际生产需要。,目前,负压通风设计良好的降温能力及经济的能耗为国内大多用户所采用.
四)通风空气过滤器
通风空气过滤器是通过多孔过滤材料的作用从空气中捕集粉尘,并使气体得以净化的装置。常用通风过滤器是针对空气中的不同粒径的粉尘粒子进行捕捉、吸附,使空气质量提高,一般用于洁净车间、洁净广房、实验室及洁净室等。目前猪舍主过滤器常采用的规格是预过滤多采用MERV8MERV15、MERV16或F9/H10另外预过滤不应选用规格过低的过滤器,会影响到主过滤器的使用寿命。河南某猪场三层过滤,第一层G2/G4过滤棉,第二层G4密折式过滤器,第三层亚高效F9/H10。由于预过滤选用了F7,规格比较高,主过滤器的F9的使用寿命就有保障
基本工作方式:
1.拦截效应:当某一粒径的粒子运动到纤维表面附近时,其中心线到纤维表面的距离小于微粒半径,灰尘粒子就会被滤料纤维拦截而沉积下来.
2.惯性效应:当微粒质量较大或速度较大时,由于惯性而碰撞在纤维表面而沉积下来。
3.扩散效应: 小粒径的粒子布朗运动较强而容易碰撞到纤维表面上。
4.重力效应: 微粒通过纤维层时,因重力沉降而沉积在纤维上
5.静电效应: 纤维或粒子都可能带电荷,产生吸引微粒的静电效应,而将粒子吸到纤维表面上。
空气过滤器分类、功能及作用
1、初效过滤器去除25um的尘埃粒子,初阳力50Pa在空气净化系统中作为预过滤器保护中效和高效过演器及其他雪件,以延长它们的使用寿命
2、中效过滤器去除21.01m的尘埃粒子,初阻力80Pa在空气净化系统中作为中间过滤器,减少高效过滤器的负荷,延长高效和其他配件的使用寿
命。
3、亚高效过滤器去除20.5um的尘埃粒子,初阳力120Pa在空气净化系统中作为中间过滤器,在低级净化系统中可作为终端过滤器使用
4、高效过滤器去除20.3um的尘埃粒子,初阻力220Pa在空气净化系统中作为终端过滤器,高级版洁净室中0.3um洁净室)必须使用的终端净化设备。
5、超高效过滤器去除20.1um的尘埃粒子,初阻力280Pa在空气净化系统中的终端过滤器,高级版洁净室中0.1um洁净室)必须使用的终端净化设布

专业评论

纤维行业

装置。常用通风过滤器是针对空气中的不同粒径的粉尘粒子进行捕捉、吸附,使空气质量提高,一般用于洁净车间、洁净广房、实验室及洁净室等。目前猪舍主过滤器常采用的规格是预过滤多采用MERV8MERV15、MERV16或F9/H10另外预过滤不应选用规格过低的过滤器,会影响到主过滤器的使用寿命。河南某猪场三层过滤,第一层G2/G4过滤棉,第二层G4密折式过滤器,第三层亚高效F9/H10。由于预过滤选用了F7,规格比较高,主过滤器的F9的使用寿命就有保障
基本工作方式:
1.拦截效应:当某一粒径的粒子运动到纤维表面附近时,其中心线到纤维表面的距离小于微粒半径,灰尘粒子就会被滤料纤维拦截而沉积下来.
2.惯性效应:当微粒质量较大或速度较大时,由于惯性而碰撞在纤维表面而沉积下来。
3.扩散效应: 小粒径的粒子布朗运动较强而容易碰撞到纤维表面上。
4.重力效应: 微粒通过纤维层时,因重力沉降而沉积在纤维上
5.静电效应: 纤维或粒子都可能带电荷,产生吸引微粒的静电效应,而将粒子吸到纤维表面上。
空气过滤器分类、功能及作用
1、初效过滤器去除25um的尘埃粒子,初阳力50Pa在空气净化系统中作为预过滤器保护中效和高效过演器及其他雪件,以延长它们的使用寿命
2、中效过滤器去除21.01m的尘埃粒子,初阻力80Pa在空气净化系统中作为中间过滤器,减少高效过滤器的负荷,延长高效和其他配件的使用寿
命。
3、亚高效过滤器去除20.5um的尘埃粒子,初阳力120Pa在空气净化系统中作为中间过滤器,在低级净化系统中可作为终端过滤器使用
4、高效过滤器去除20.3um的尘埃粒子,初阻力220Pa在空气净化系统中作为终端过滤器,高级版洁净室中0.3um洁净室)必须使用的终端净化设备。
5、超高效过滤器去除20.1um的尘埃粒子,初阻力280Pa在空气净化系统中的终端过滤器,高级版洁净室中0.1um洁净室)必须使用的终端净化设布

专业评论

纤维行业

生物降解塑料产业及应用前景分析

来源:新材料分院 赵君

新材料是现代科技发展之本,可降解塑料是新兴的塑料品类。随着全球对改善环境的诉求越来越强烈,使用生物降解塑料被认为是根治一次性塑料“白色污染”最有效的解决方案。着眼于中国的“双碳战略”目标,生物降解塑料的技术突破、产业快速发展以及应用推广拓展已成必然趋势。
一、塑料产业规模和生物降解产业需求
尽管生物降解塑料近年来呈现快速发展之势,但生物降解塑料的消费量占比不及1%,整体行业仍处于发展初期,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从消费结构来看,聚乳酸、淀粉基塑料及PBS是主要消费品种。西欧是生物可降解塑料消费的主力军,消费量占比高达55%,遥遥领先于北美、 亚太等区域。目前大规模工业化的生物可降解塑料主要包括PLA、PBS、PBAT、PPC和PCL几种。全球生物可降解塑料的主要生产商有德国BASF(14万吨/年,7万吨扩产)、意大利Novamont(12万吨/年)、 金发科技(6万吨/年)、悦泰生物(2.5万吨/年)、浙江海正生物(1.5万吨现有年产能,5万吨扩产)等。
自2020年“禁塑令”和“双碳”政策推出后,我国生物降解塑料的产量和销量出现大幅增长。2021年的产量和销量分别为30.2、27.6万吨,增长速度均超过20%,其中生物降解塑料产品销售收入最高的为一次性购物袋,占比高达71.3%,一次性餐具和快递包装次之,分别占比21.5%和4.8%,政策驱动效应显著。随着可降解塑料在上述领域的持续替代以及社会对可降解塑料接受度的不断提升,未来可降解塑料有望在更多下游领域实现渗透。

图1 2016-2021年中国生物降解塑料产量和销量变动情况

专业评论

纤维行业

自2020年“禁塑令”和“双碳”政策推出后,我国生物降解塑料的产量和销量出现大幅增长。2021年的产量和销量分别为30.2、27.6万吨,增长速度均超过20%,其中生物降解塑料产品销售收入最高的为一次性购物袋,占比高达71.3%,一次性餐具和快递包装次之,分别占比21.5%和4.8%,政策驱动效应显著。随着可降解塑料在上述领域的持续替代以及社会对可降解塑料接受度的不断提升,未来可降解塑料有望在更多下游领域实现渗透。

图2 2021年中国生物降解塑料产品结构(以销售收入计算)

快递行业的高速增长带来了大量的生物降解塑料替代需求,到2025年快递包装领域对可降解塑料的需求量接近40万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生态环境部在2020 年1 月19 日出台史上最强“禁塑令”《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随着“禁塑令”的深入推行兼并《意见》的规划,到2025年底全国范围邮政快递网点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装袋、塑料胶带、一次性塑料编织袋等。假设全国范围内可降解塑料替代率由5%逐步上升至15%,快递行业消耗的塑料包装物与快递业务量维持同比例上升,快递业务量按照10%的年均复合增速计算,由此推测到2025年,可降解塑料替代量可达37.8万吨。

专业评论

纤维行业

国内外卖行业持续高增长,2022年市场规模达到9417亿元,2023年有望进入万亿规模。《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底地级以上城市餐饮外卖领域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消耗强度下降30%。据此假设2025年该领域可降解塑料替代率为30%,按照我国外卖行业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0%计算,假设每单外卖消耗2个塑料餐盒,每个餐盒重20g,平均每单外卖中餐勺重2g,外卖包装袋重5g,合计每单外卖塑料餐具消耗47g,预计2025年外卖行业对可降解塑料的需求量为47.29万吨。

表1 快递包装对可降解塑料的需求预测

表2 外卖包装对可降解塑料的需求预测

专业评论

纤维行业

超市购物袋是塑料袋使用最为频繁的场景,2022年我国塑料袋年消费量已达713.06万吨。根据《意见》规划,假设到2025年政策覆盖范围达到60%,可降解塑料的渗透率达到30%,基于我国人口总数在可预见的3年内大概率维持稳定,人均塑料袋消费量也难以发生太大变化,由此假设2022到2025年我国塑料袋消费量保持在713.06万吨的水平,综上可以推算出到2025年购物袋领域对可降解塑料的需求量可达128.35万吨。
我国农用地膜使用量大,地“魔”更是不得不防。2022年1月,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等发布的《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2021-2025年)》提出推进全生无可降解地膜有序替代,在不同类型区域建设试验示范基地。2022年下半年内蒙古出台农用地膜补贴政策,推广10万亩全生物降解地膜,每亩补贴120元,补贴后可降解地膜综合价格为160元/亩,与普通地膜相比具有竞争力,可降解地膜渗透率有望继续提升。若按照农用地膜使用量维持2019年137.9万吨的水平,可降解地膜按照15%的渗透率计算,到2025年农用地膜对可降解塑料的需求量可达20.69万吨。

表3 主要下游应用领域对可降解塑料的需求测算(万吨)

综上四个主要下游领域对可降解塑料的需求,预计到2025年可降解塑料因替代传统塑料而产生的需求超过200万吨,按照当前可降解塑料1.5-2万元/吨的平均售价进行测算,届时我国可降解塑料的市场规模超过300亿元。
二、生物降解塑料是解决白色污染的重要解决方案
国家统计局和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再生塑料分会的资料显示,2022年我国塑料制品总产量6901万吨,产生的废弃塑料6300万吨,其中回收量仅有1890万吨,占比30%,填埋量为2016万吨、焚烧量1953万吨,分别占比32%和31%,直接遗弃的塑料占比7%。
塑料污染是全球性的重大挑战,悄无声息地威胁着全球生物的健康。塑料在其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都会对环境造成破坏:传统石油基塑料在生产阶段会产生包括甲苯、二甲苯、乙苯在内的多种有机污染物;使用结束后,普通废弃塑料会进入土壤和海洋通过食物链影响各类生物和人类。2021年,微塑料颗粒首次在人体胎盘中被发现。
可降解塑料的降解时间较短,是应对“白色污染”的重要解决方案。可降解塑料是指其在自然界(如土壤、沙土、淡水环境、海水环境、特定条件(如堆肥化条件或厌氧消化条件))中,由自然界存在的微生物作用而引起降解,并最终完全降解变成二氧化碳(CO2)或/和甲烷(CH4)、水(H2O)及其所含元素的矿化无机盐以及新的生物质(如微生物死体等)的塑料。

专业评论

纤维行业

期的各个阶段都会对环境造成破坏:传统石油基塑料在生产阶段会产生包括甲苯、二甲苯、乙苯在内的多种有机污染物;使用结束后,普通废弃塑料会进入土壤和海洋通过食物链影响各类生物和人类。2021年,微塑料颗粒首次在人体胎盘中被发现。
可降解塑料的降解时间较短,是应对“白色污染”的重要解决方案。可降解塑料是指其在自然界(如土壤、沙土、淡水环境、海水环境、特定条件(如堆肥化条件或厌氧消化条件))中,由自然界存在的微生物作用而引起降解,并最终完全降解变成二氧化碳(CO2)或/和甲烷(CH4)、水(H2O)及其所含元素的矿化无机盐以及新的生物质(如微生物死体等)的塑料。

图2 生物可降解塑料降解过程示意图

目前,生物降解的机理尚未完全研究透彻。一般认为,高分子材料的生物降解是经过两个过程进行的。首先,微生物向体外分泌的水解酶与材料表面结合,通过水解作用切断高分子链,生成分子量小于500g/mol的小分子化合物(有机酸、糖等);随后降解的生成物被微生物摄入体内,经过种种的代谢路线,合成为微生物的体物或转化为微生物活动的能量,最终都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
普通不可降解塑料经过各种环节成为微塑料形态,而该形态无法降解,同时由于尺寸细小,会随着天气变化、动物吞食、甚至在人类使用的途中进入身体无法降解危害身体,最终影响自身和环境安全。可降解材料因其本身主要来源是葡萄糖、淀粉、脂肪酸等易降解物质,可以真正做到健康、安全、循环使用,是不同应用端的高性能产品。

专业评论

纤维行业

普通不可降解塑料经过各种环节成为微塑料形态,而该形态无法降解,同时由于尺寸细小,会随着天气变化、动物吞食、甚至在人类使用的途中进入身体无法降解危害身体,最终影响自身和环境安全。可降解材料因其本身主要来源是葡萄糖、淀粉、脂肪酸等易降解物质,可以真正做到健康、安全、循环使用,是不同应用端的高性能产品。
三、生物降解塑料种类和应用前景
按照降解方式分类,可降解塑料可以分为生物降解塑料、光降解塑料、光-生物降解塑料、水降解塑料四大类。目前,光降解塑料、光-生物降解塑料的技术还不成熟,市场上的产品较少。
按照原材料划分,可降解塑料可分为生物基可降解塑料和石油基可降解塑料。生物基可降解塑料是以生物质为原料生产的塑料,能够减少对石油等传统能源的消耗,主要包括PLA(聚乳酸)、PHA(聚羟基烷酸酯)、PGA(聚谷氨酸)等;石油基可降解塑料是以化石能源为原料生产的塑料,主要包括PBS(聚丁二酸丁二醇酯)、 PBAT(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CL(聚己内酯)等。
政策出台推动可降解材料在下游的应用:在餐饮领域,全国范围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限制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的使用;在农业领域,禁止生产和销售厚度小于0.01毫米的聚乙烯农用地膜,鼓励研发生产使用生物降解薄膜;在医疗领域,重点发展全降解血管支架等高值医疗器械。
目前,生物降解的机理尚未完全研究透彻。一般认为,高分子材料的生物降解是经过两个过程进行的。首先,微生物向体外分泌的水解酶与材料表面结合,通过水解作用切断高分子链,生成分子量小于500g/mol的小分子化合物(有机酸、糖等);随后降解的生成物被微生物摄入体内,经过种种的代谢路线,合成为微生物的体物或转化为微生物活动的能量,最终都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
普通不可降解塑料经过各种环节成为微塑料形态,而该形态无法降解,同时由于尺寸细小,会随着天气变化、动物吞食、甚至在人类使用的途中进入身体无法降解危害身体,最终影响自身和环境安全。可降解材料因其本身主要来源是葡萄糖、淀粉、脂肪酸等易降解物质,可以真正做到健康、安全、循环使用,是不同应用端的高性能产品。

专业评论

纤维行业

三、生物降解塑料种类和应用前景
按照降解方式分类,可降解塑料可以分为生物降解塑料、光降解塑料、光-生物降解塑料、水降解塑料四大类。目前,光降解塑料、光-生物降解塑料的技术还不成熟,市场上的产品较少。
按照原材料划分,可降解塑料可分为生物基可降解塑料和石油基可降解塑料。生物基可降解塑料是以生物质为原料生产的塑料,能够减少对石油等传统能源的消耗,主要包括PLA(聚乳酸)、PHA(聚羟基烷酸酯)、PGA(聚谷氨酸)等;石油基可降解塑料是以化石能源为原料生产的塑料,主要包括PBS(聚丁二酸丁二醇酯)、 PBAT(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CL(聚己内酯)等。
政策出台推动可降解材料在下游的应用:在餐饮领域,全国范围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限制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的使用;在农业领域,禁止生产和销售厚度小于0.01毫米的聚乙烯农用地膜,鼓励研发生产使用生物降解薄膜;在医疗领域,重点发展全降解血管支架等高值医疗器械。

图3 生物可降解塑料应用案例

会展信息

EXHIBITION INFORMATION 

会展信息

2023第8届中国先进材料产业博览会

时间:2023年9月6-8日
地点:青岛·世界博览城主办:中国和平利用军工技术协会 青岛市委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 武汉理工大学

2023国际先进功能材料高峰论坛

时间:2023年6月27日-28日
地点:深圳国际会展中心
主办有财@

第三届江苏光储产业发展论坛

时间:2023年6月14-15日
地点:南京市
主办江苏省能源局 江苏省电力公司 重点地市发改委领导

中国材料大会2022-2023

时间:2023年7月7日-10日
地点:广东省深圳市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主办:中国材料研究学会

会展信息

2023中国国际过滤材料展览会

时间:2023年9月19-23日
地点:上海虹桥国家会展中心
主办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工业和信息化部 商务部科学技术部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 中国科学院 中国工程院

第十五届中国(无锡)国际新能源大会

时间:2023年11月2日-4日地点:无锡·太湖国际博览中心主办:中国国际商会 无锡市人民政府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江苏省分会

2023第二十届上海国际非织造材料展览会

时间:2023年11月8-10日
地点:上海世博展览馆
主办中国技术市场协会 非织造材料专业委员会

2023贵州国际太阳能光伏产业展览会

时间:2023年9月17日-9月19日
地点:贵阳国际会展展览中心
主办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机械行业分会 中国机电产品流通协会 中国机电产品流通协会机床工具分会

主办:《华阳产业信息动态》编辑委员会

主办:《华阳产业信息动态》编辑委员会

编辑

杨波     

 穆文涛     

耿安英

副主任

刘景利       潘卫平

主        编

蒯平宇       张利武
李淑敏       王   磊
朱瑞峰

副主编

李淑敏       王   磊
朱瑞峰

编辑部主任

张德忠       朱瑞峰

王伟

做精做优新能源新材料产业
 推进产业延链补链强链

往期作品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