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ormation dynamics of industry
——摘选自InfoLinkConsulting《2024上半年全球组件出货排名:榜单名次异动》
Top 4 厂家为晶科、晶澳、天合、隆基囊括前四,名次顺序略微调整,自 2019 年以来 Top 4 垂直整合厂都坚守在前四岗位,大者恒大的趋势在近年来更加明显,与排名靠后的厂家相比,出货量有明显差距,今年 Top 4 厂家已占比 Top 10 总量约 63%。
江苏南通:到2025年光伏装机达到600万千瓦以上
权威之声
本次排名出货量数据采用 InfoLink 供需数据库,数据依据与厂家之间调研为基准,若有厂家尚未统计完全,亦会以个别厂家运营端数据及 InfoLink 统计之产出与库存推算核对。此外,数据统计自百 MW,出货总量相差不超过 5% 的厂家将并列排名。最终数据依公司自身公布为准。
季度表现来看,二季度相对一季度增长约 27%,同比略为收窄。今年全球需求增长减缓,二季度海外需求受政策、国际局势之间震荡影响,需求开动不如预期,终端观望情绪仍持续至三季度。
Top 4 厂家高度集中 海外厂家专注在自身目标市场发展今年上半年 InfoLink 统计表中 Top 10 组件出货量约 226 GW,对比去年同期增长 40%,年增率开始收窄,2023 上半年高速增长的情势已不复存在。
Top 4 厂家为晶科、晶澳、天合、隆基囊括前四,名次顺序略微调整,自 2019 年以来 Top 4 垂直整合厂都坚守在前四岗位,大者恒大的趋势在近年来更加明显,与排名靠后的厂家相比,出货量有明显差距,今年 Top 4 厂家已占比 Top 10 总量约 63%。
第二梯队厂家竞争十分激烈,中间区段厂家开始,名次顺序调整较为明显,顺序为通威、正泰新能、阿特斯,第八名协鑫集成与一道新能并列,其次顺序为东方日升。基本上第五至第八名,最低起跳量达到 10 GW。
榜单之后的厂家:东磁、英利、赛拉弗、First Solar、尚德,出货量体也攀升至约 5 GW 以上的体量。
海外厂家韩华 Q Cells 出货量持续下滑,2023年已经脱离榜单。然而一直持续在榜单上的海外厂家 First Solar 在今年上半年也首次脱离榜单,取而代之的是新进品牌通威、一道新能上榜,以及老品牌协鑫集成的回归。
细看原因,海外背景的厂家当前专注于非中国市场的拓展,First Solar、韩华等目标市场主要以美国市场为主,印度制造厂家则多以本地消化为主,因产能尚未完全到位、技术、设备调控能力等因素,厂家产量尚未大幅增量。厂家自身国内出货占比持续增加对中资背景厂家来说,国内需求仍相对稳定增量,因此老品牌回榜的厂家、以及跨界进入、新进的厂家,国内份额占比较大,今年上半年持续扩大在国内市场的市占份额,为自身出货量起到一定支撑作用。海外出货受政策变动性、地缘政治风险、库存积累等因素影响,2022 年上半年 Top 10 厂家平均海外出货占比约 65%,2023 年同期数据 47%,2024 年同期来到约 44%,已经连续三年出现下探趋势。出货以大尺寸为主、矩形尺寸正在增量 小尺寸规格已淘汰观察 Top 10 出货数据,PERC 产品占总体出货量约 27-28%,其中拆分 182-182.2*182mm-199mm 与 210*210mm 规格的出货比重约为七成:三成左右。其余规格近乎 0%。
N 型 TOPCon 组件出货量占比总体出货量近乎七成,具体拆分数据182-182.2*182mm-199mm 与 182*210mm 及 210*210mm 尺寸的出货比重约为八成:兩成左右,其中 182*210mm 及 210*210mm 分别占约 10% 及 8%。
HJT 及 xBC 则约占 Top 10 总体出货量的 1% 及 4%。
值得注意,本次与电池片出货有相同趋势,上半年主要产品以微矩形规格占据大宗,包含 PERC 与 TOPCon 占比总出货量约 64%。TOPCon 矩形规格(182-182.2*182mm-199mm)逐渐增量,其中量体主要为182*199mm 及 182*210mm 规格,分别占总出货量约 6% 与 7%。2024年厂家出货目标部分厂家出现下修
对比一月份统计的出货目标,重新核对厂家策略后,可以发现在今年中部分厂家下修了今年的出货目标规划,对比原先总量高达 700 GW 的规划,本期统计来到 555-611 GW 左右,目前平均达标率约在 42% 左右。值得注意,N 型与 HJT、BC 产品等渗透率加快,部分厂家已达成满足年初规划的占比,平均新型产品占比已达到 71%。
随着需求增速放缓,产能高于需求两倍以上的差距来看,接下来格局仍有机会发生转变。
在2023 年的排名文章之中,InfoLink 论述中提到:「同质化竞争之下,产品的瓦数、质量、效率表现将会是厂家竞争的要素之一。」这仍将是接下来产业发展的主调。在竞争加剧的时期,「质量」将会是接下的来重中之重,海内外终端客户已关注质量检测问题,国内部分终端也开始积极研讨更改分数机制的评比。
此外,海外战略布局也是今年重点之一,逆全球化趋势兴起之下,分散布局海外制造工厂将考验厂家运营及管控能力。尤其针对材料使用的规范,今年溯源议题在仍持续延烧,除了美国之外、欧洲也开始讨论相关议题。如何提前布局、把握快速决策将是厂家脱颖而出的机会。Top 10 厂家的技术渠道优势、整并重组资源仍有机会使得上榜厂家出现变化。
厂家相比,出货量有明显差距,今年 Top 4 厂家已占比 Top 10 总量约 63%。
第二梯队厂家竞争十分激烈,中间区段厂家开始,名次顺序调整较为明显,顺序为通威、正泰新能、阿特斯,第八名协鑫集成与一道新能并列,其次顺序为东方日升。基本上第五至第八名,最低起跳量达到 10 GW。
榜单之后的厂家:东磁、英利、赛拉弗、First Solar、尚德,出货量体也攀升至约 5 GW 以上的体量。
海外厂家韩华 Q Cells 出货量持续下滑,2023年已经脱离榜单。然而一直持续在榜单上的海外厂家 First Solar 在今年上半年也首次脱离榜单,取而代之的是新进品牌通威、一道新能上榜,以及老品牌协鑫集成的回归。
细看原因,海外背景的厂家当前专注于非中国市场的拓展,First Solar、韩华等目标市场主要以美国市场为主,印度制造厂家则多以本地消化为主,因产能尚未完全到位、技术、设备调控能力等因素,厂家产量尚未大幅增量。厂家自身国内出货占比持续增加对中资背景厂家来说,国内需求仍相对稳定增量,因此老品牌回榜的厂家、以及跨界进入、新进的厂家,国内份额占比较大,今年上半年持续扩大在国内市场的市占份额,为自身出货量起到一定支撑作用。海外出货受政策变动性、地缘政治风险、库存积累等因素影响,2022 年上半年 Top 10 厂家平均海外出货占比约 65%,2023 年同期数据 47%,2024 年同期来到约 44%,已经连续三年出现下探趋势。出货以大尺寸为主、矩形尺寸正在增量 小尺寸规格已淘汰观察 Top 10 出货数据,PERC 产品占总体出货量约 27-28%,其中拆分 182-182.2*182mm-199mm 与 210*210mm 规格的出货比重约为七成:三成左右。其余规格近乎 0%。
N 型 TOPCon 组件出货量占比总体出货量近乎七成,具体拆分数据182-182.2*182mm-199mm 与 182*210mm 及 210*210mm 尺寸的出货比重约为八成:兩成左右,其中 182*210mm 及 210*210mm 分别占约 10% 及 8%。
HJT 及 xBC 则约占 Top 10 总体出货量的 1% 及 4%。
值得注意,本次与电池片出货有相同趋势,上半年主要产品以微矩形规格占据大宗,包含 PERC 与 TOPCon 占比总出货量约 64%。TOPCon 矩形规格(182-182.2*182mm-199mm)逐渐增量,其中量体主要为182*199mm 及 182*210mm 规格,分别占总出货量约 6% 与 7%。2024年厂家出货目标部分厂家出现下修
对比一月份统计的出货目标,重新核对厂家策略后,可以发现在今年中部分厂家下修了今年的出货目标规划,对比原先总量高达 700 GW 的规划,本期统计来到 555-611 GW 左右,目前平均达标率约在 42% 左右。值得注意,N 型与 HJT、BC 产品等渗透率加快,部分厂家已达成满足年初规划的占比,平均新型产品占比已达到 71%。
随着需求增速放缓,产能高于需求两倍以上的差距来看,接下来格局仍有机会发生转变。
在2023 年的排名文章之中,InfoLink 论述中提到:「同质化竞争之下,产品的瓦数、质量、效率表现将会是厂家竞争的要素之一。」这仍将是接下来产业发展的主调。在竞争加剧的时期,「质量」将会是接下的来重中之重,海内外终端客户已关注质量检测问题,国内部分终端也开始积极研讨更改分数机制的评比。
此外,海外战略布局也是今年重点之一,逆全球化趋势兴起之下,分散布局海外制造工厂将考验厂家运营及管控能力。尤其针对材料使用的规范,今年溯源议题在仍持续延烧,除了美国之外、欧洲也开始讨论相关议题。如何提前布局、把握快速决策将是厂家脱颖而出的机会。Top 10 厂家的技术渠道优势、整并重组资源仍有机会使得上榜厂家出现变化。
199mm)逐渐增量,其中量体主要为182*199mm 及 182*210mm 规格,分别占总出货量约 6% 与 7%。2024年厂家出货目标部分厂家出现下修
对比一月份统计的出货目标,重新核对厂家策略后,可以发现在今年中部分厂家下修了今年的出货目标规划,对比原先总量高达 700 GW 的规划,本期统计来到 555-611 GW 左右,目前平均达标率约在 42% 左右。值得注意,N 型与 HJT、BC 产品等渗透率加快,部分厂家已达成满足年初规划的占比,平均新型产品占比已达到 71%。
随着需求增速放缓,产能高于需求两倍以上的差距来看,接下来格局仍有机会发生转变。
在2023 年的排名文章之中,InfoLink 论述中提到:「同质化竞争之下,产品的瓦数、质量、效率表现将会是厂家竞争的要素之一。」这仍将是接下来产业发展的主调。在竞争加剧的时期,「质量」将会是接下的来重中之重,海内外终端客户已关注质量检测问题,国内部分终端也开始积极研讨更改分数机制的评比。
此外,海外战略布局也是今年重点之一,逆全球化趋势兴起之下,分散布局海外制造工厂将考验厂家运营及管控能力。尤其针对材料使用的规范,今年溯源议题在仍持续延烧,除了美国之外、欧洲也开始讨论相关议题。如何提前布局、把握快速决策将是厂家脱颖而出的机会。Top 10 厂家的技术渠道优势、整并重组资源仍有机会使得上榜厂家出现变化。
宏观政策
江苏南通:到2025年光伏装机达到600万千瓦以上
近日,南通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通市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光伏方面,坚持集散并举,促进光伏复合利用,以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发展试点为契机,全力发展分布式光伏系统。
到2025年,全市光伏发电装机达到600万千瓦以上。其他方面,以生物质能资源的能源化循环利用和清洁利用为重点,科学规划生物质直燃发电;探索推动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制氢利用,打造“绿氢生产基地”与“氢能关键装备基地”,推动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一体化发展;合理开发我市丰富的浅层地热能资源,充分挖掘海安市、如东县等地优质地热资源的温度梯级利用优势。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达到50%。
行业聚焦
中国储能网讯:近日,大唐湖北100MW/200MWh钠离子新型储能电站一期工程建成投运,投产规模50MW/100MWh。作为中国首个、全球最大的百兆瓦时级钠离子储能项目,该电站成功实现钠离子新型储能技术的首次大规模商业化应用。
解锁绿色能源探索无限潜“能”
该项目坐落于江汉平原腹地——湖北潜江。北依汉水、南临长江,项目地日照充足,太阳能资源稳定,拟建场址内农田、鱼塘、葡萄园均有分布。本次钠离子储能电站的落成,可通过削峰填谷解决高峰用电紧张,提升整个地区电力供应的质量和可靠性。
大唐湖北100MW/200MWh钠离子新型储能电站一期,采用上能电气125kW组串式储能变流器成组2.5MW变流升压一体机。该储能变流器采用模块化设计,配置灵活;具备IP66防护等级,面对高温差、高湿度环境也丝毫无惧,保障电站可靠运行。
迈向未来电网
钠离子新型储能
中国是世界上钠储量最丰富的国家之一,钠资源储量约占全球储量的22%。钠离子电芯凭借安全稳定、高性价比等优势,成为未来电网发展的新可能。大唐湖北100MW/200MWh钠离子新型储能电站便是这一路径的实践成果。
上能电气作为全球领先的光储解决方案供应商,对储能市场动向具有极强的前瞻性。针对钠离子电芯适配宽直流电压的需求,上能电气提前定制开发125kW组串式储能变流器,国内首批出货即可保证700~1500V满功率稳定输出,完美满足钠电需求。同时延续了组串式储能变流器“一簇一管理”的优势,赋能钠电池“簇级均衡能力”,保障大唐湖北100MW/200MWh钠离子新型储能电站可稳定放电。
携手共谱新篇
开辟储能新赛道
上能电气与中车集团、大唐集团强强联合,助力百兆瓦时级钠离子储能项目成功并网。这不仅标志着钠离子电池技术从示范阶段跃向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更是对新型储能技术潜力的一次有力验证。随着更多类似项目的落地,钠离子储能技术有望在全球范围内引领新一轮的能源变革,为实现碳中和目标铺平道路。
此次合作作为技术创新和产业协同发展的典范,彰显了上能电气在推动绿色能源革命、构建智慧电网方面所作出的不懈努力和卓越贡献。未来,上能电气将继续保持市场前瞻性与行业敏感度,根据需求动向优化产品,为全球客户倾力打造上能“高定”。
迈向未来电网钠离子新型储能
中国是世界上钠储量最丰富的国家之一,钠资源储量约占全球储量的22%。钠离子电芯凭借安全稳定、高性价比等优势,成为未来电网发展的新可能。大唐湖北100MW/200MWh钠离子新型储能电站便是这一路径的实践成果。
上能电气作为全球领先的光储解决方案供应商,对储能市场动向具有极强的前瞻性。针对钠离子电芯适配宽直流电压的需求,上能电气提前定制开发125kW组串式储能变流器,国内首批出货即可保证700~1500V满功率稳定输出,完美满足钠电需求。同时延续了组串式储能变流器“一簇一管理”的优势,赋能钠电池“簇级均衡能力”,保障大唐湖北100MW/200MWh钠离子新型储能电站可稳定放电。
携手共谱新篇开辟储能新赛道
上能电气与中车集团、大唐集团强强联合,助力百兆瓦时级钠离子储能项目成功并网。这不仅标志着钠离子电池技术从示范阶段跃向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更是对新型储能技术潜力的一次有力验证。随着更多类似项目的落地,钠离子储能技术有望在全球范围内引领新一轮的能源变革,为实现碳中和目标铺平道路。
此次合作作为技术创新和产业协同发展的典范,彰显了上能电气在推动绿色能源革命、构建智慧电网方面所作出的不懈努力和卓越贡献。未来,上能电气将继续保持市场前瞻性与行业敏感度,根据需求动向优化产品,为全球客户倾力打造上能“高定”。
技术前沿
中国储能网讯:近年来,工商业储能和户用储能快速上量,越来越多储能电站建设在商业和居民住宅区附近,噪声问题已成为行业发展不可回避的关键问题,亟需重视。
嗡嗡嗡……这是储能设备运行时常有的电磁和机械噪声。在远离人群的区域,影响还不突出。但近年来,工商业储能和户用储能快速上量,越来越多储能电站建设在商业和居民住宅区附近,噪声问题已成为行业发展不可回避的关键问题,亟需重视。
储能设备的噪声主要来自哪些部件或环节?在目前的储能相关标准中,对储能设备的音量是否有明确要求?如何减少噪声,助力储能产业进一步打开市场?
噪声问题逐渐凸显储能设备噪声从何而来?
噪声主要来自制冷系统中压缩机、风机等产生的空气动力声,内部电子元器件开关声,以及系统运行中产生的电磁声。其中,电机作为储能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运转时会产生电磁和机械,是主要的噪声源之一。储能逆变器将电池提供的直流电(DC)转换为交流电(AC)供电,当电池充电时,逆变器还可以将交流电整流成直流电。在电流转换过程中,有少量的电能以热量的形式损失,要进行冷却防止过热,通常以风扇进行冷却,这一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噪声。
“热管理机组是储能设备噪声的主要来源,音量普遍在80—85分贝左右,超出人体可承受范围。”泰铂科技相关人士向《中国能源报》记者介绍,按噪声大小等级分类,30—40分贝是比较安静的正常环境;超过50分贝会影响睡眠和休息;70分贝以上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工作或生活在90分贝以上的噪声环境,会严重影响听力或引发其他疾病。
近年来,随着各地峰谷价差进一步拉大,内部收益率稳步提升,工商业储能储呈现强劲发展态势。今年1—6月,国内工商业储能项目备案总数超过4200个,规模达6.2吉瓦/14.7吉瓦时,投资金额超240亿元。户用储能方面,受成本下降和电价攀升影响,欧洲和美国等地区和国家户用储能规模快速上升。
快速发展的储能产业不应被噪声问题所掣肘。“去年美国部分储能项目没能顺利投运,就是因为安全顾虑和噪声干扰,受到当地居民的反对。”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秘书长刘勇向《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噪声问题很直观,人烟稀少地区的储能项目对音量因素还不敏感,而城市附近或居民比较集中的区域,不仅对储能项目设备的安全稳定有更高要求,噪声问题也亟待予以重视。
静音产品陆续登场
针对储能设备噪声问题,部分企业已经给出解决方案。今年4月,晶科能源发布的蓝鲸5兆瓦时大型储能系统SunTera G2是目前行业内可量产超静音的5兆瓦时储能系统,其噪声控制在75分贝以内,较大程度减少了储能系统在使用环节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作为全球化版本,采用了1P104S大PACK设计的标准20尺集装箱结构,同样适用于国内及海外市场。
无独有偶,2023年9月,泰铂科技聚焦工商业储能系统热设计,推出超静音、免维护工商业储能系统解决方案。该方案取消了传统温控系统冷凝风扇,整个系统噪声从80分贝降至40—50分贝。
晶科能源相关负责人向《中国能源报》记者介绍,低噪声需求主要在海外市场,一些储能项目建设在离人居环境较近的区域。考虑到对人居环境的影响,客户对于低噪声方案非常感兴趣。
“噪声会直接决定储能系统的投放位置,居民区、商圈对噪声的容忍度很低,尤其是海外用户对于音量水平的要求更为严格。”泰铂科技相关人士介绍,超静音系统在户外环境使用基本没有额外的噪声,公司从热设计的角度重新设计了整个储能系统。
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定制化、个性化、创新性产品无疑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抓手。与此同时,也有业内人士提出担忧,身处异常激烈的竞争环境,储能企业工作重点应放在安全和性能提升上,如果一味地追求低噪声,恐在成本或其他性能上有所取舍,最终还是要由客户买单。一定要在噪声值、散热以及安全方案等方面找到平衡,企业给客户提供的首要价值是安全可靠和系统性能,同时又是高性价比的好产品。
行业标准有待完善
“储能设备噪声问题无法彻底消除。”泰铂相关人士表示,噪声如果维持在户外背景音相同的大小,可以被用户接受。目前,业内主要通过加装隔音罩来降噪,但效果有限,要大幅降低噪声,不仅需要对热管理机组做优化,还要对整个储能系统进行优化设计。
晶科能源相关负责人进一步指出,储能设备内部和外部表面覆盖吸音板、隔音毡、岩棉等隔声材料,吸收和隔离噪声传播外,要设计隔声结构,避免共振和传导噪声的路径,减少噪声的产生和传播。同时,定期对储能设备进行维护检查,及时修复或更换损坏的隔声材料和密封件,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隔音效果。
应对储能设备噪声问题,也许可以从发电厂、风电站等有类似问题的场景找寻可借鉴的答案。
4月11日,由中国能建华北院等单位编制的电力行业标准《火力发电厂施工图设计文件内容深度规定》的第17部分噪声治理部分正式实施。该标准规定了火力发电厂噪声治理部分施工图设计文件内容和深度的基本要求,为国内规范化开展火力发电厂噪声治理施工图设计工作奠定了基础。风电行业,目前已建立《风力发电机组噪声测量方法》《风力发电场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等国家、行业标准,明确单台风力发电机组辐射噪声的限值要求,以及测量和评价的具体方法。
“储能设备噪声评估、界定还缺乏专业的标准和规范。”刘勇指出,新型储能是新兴产业,没有足够的案例和经验累积,噪声问题比较细化,相关行业标准有待出台。可适时开展前瞻性工作,针对不同应用场景、场站规模、时长要求、周围环境等进行分类和具体规定,引导储能设备投资商和建造方规范作业。
流电(AC)供电,当电池充电时,逆变器还可以将交流电整流成直流电。在电流转换过程中,有少量的电能以热量的形式损失,要进行冷却防止过热,通常以风扇进行冷却,这一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噪声。
“热管理机组是储能设备噪声的主要来源,音量普遍在80—85分贝左右,超出人体可承受范围。”泰铂科技相关人士向《中国能源报》记者介绍,按噪声大小等级分类,30—40分贝是比较安静的正常环境;超过50分贝会影响睡眠和休息;70分贝以上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工作或生活在90分贝以上的噪声环境,会严重影响听力或引发其他疾病。
近年来,随着各地峰谷价差进一步拉大,内部收益率稳步提升,工商业储能储呈现强劲发展态势。今年1—6月,国内工商业储能项目备案总数超过4200个,规模达6.2吉瓦/14.7吉瓦时,投资金额超240亿元。户用储能方面,受成本下降和电价攀升影响,欧洲和美国等地区和国家户用储能规模快速上升。
快速发展的储能产业不应被噪声问题所掣肘。“去年美国部分储能项目没能顺利投运,就是因为安全顾虑和噪声干扰,受到当地居民的反对。”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秘书长刘勇向《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噪声问题很直观,人烟稀少地区的储能项目对音量因素还不敏感,而城市附近或居民比较集中的区域,不仅对储能项目设备的安全稳定有更高要求,噪声问题也亟待予以重视。
静音产品陆续登场
针对储能设备噪声问题,部分企业已经给出解决方案。今年4月,晶科能源发布的蓝鲸5兆瓦时大型储能系统SunTera G2是目前行业内可量产超静音的5兆瓦时储能系统,其噪声控制在75分贝以内,较大程度减少了储能系统在使用环节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作为全球化版本,采用了1P104S大PACK设计的标准20尺集装箱结构,同样适用于国内及海外市场。
无独有偶,2023年9月,泰铂科技聚焦工商业储能系统热设计,推出超静音、免维护工商业储能系统解决方案。该方案取消了传统温控系统冷凝风扇,整个系统噪声从80分贝降至40—50分贝。
晶科能源相关负责人向《中国能源报》记者介绍,低噪声需求主要在海外市场,一些储能项目建设在离人居环境较近的区域。考虑到对人居环境的影响,客户对于低噪声方案非常感兴趣。
“噪声会直接决定储能系统的投放位置,居民区、商圈对噪声的容忍度很低,尤其是海外用户对于音量水平的要求更为严格。”泰铂科技相关人士介绍,超静音系统在户外环境使用基本没有额外的噪声,公司从热设计的角度重新设计了整个储能系统。
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定制化、个性化、创新性产品无疑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抓手。与此同时,也有业内人士提出担忧,身处异常激烈的竞争环境,储能企业工作重点应放在安全和性能提升上,如果一味地追求低噪声,恐在成本或其他性能上有所取舍,最终还是要由客户买单。一定要在噪声值、散热以及安全方案等方面找到平衡,企业给客户提供的首要价值是安全可靠和系统性能,同时又是高性价比的好产品。
行业标准有待完善
“储能设备噪声问题无法彻底消除。”泰铂相关人士表示,噪声如果维持在户外背景音相同的大小,可以被用户接受。目前,业内主要通过加装隔音罩来降噪,但效果有限,要大幅降低噪声,不仅需要对热管理机组做优化,还要对整个储能系统进行优化设计。
晶科能源相关负责人进一步指出,储能设备内部和外部表面覆盖吸音板、隔音毡、岩棉等隔声材料,吸收和隔离噪声传播外,要设计隔声结构,避免共振和传导噪声的路径,减少噪声的产生和传播。同时,定期对储能设备进行维护检查,及时修复或更换损坏的隔声材料和密封件,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隔音效果。
应对储能设备噪声问题,也许可以从发电厂、风电站等有类似问题的场景找寻可借鉴的答案。
4月11日,由中国能建华北院等单位编制的电力行业标准《火力发电厂施工图设计文件内容深度规定》的第17部分噪声治理部分正式实施。该标准规定了火力发电厂噪声治理部分施工图设计文件内容和深度的基本要求,为国内规范化开展火力发电厂噪声治理施工图设计工作奠定了基础。风电行业,目前已建立《风力发电机组噪声测量方法》《风力发电场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等国家、行业标准,明确单台风力发电机组辐射噪声的限值要求,以及测量和评价的具体方法。
“储能设备噪声评估、界定还缺乏专业的标准和规范。”刘勇指出,新型储能是新兴产业,没有足够的案例和经验累积,噪声问题比较细化,相关行业标准有待出台。可适时开展前瞻性工作,针对不同应用场景、场站规模、时长要求、周围环境等进行分类和具体规定,引导储能设备投资商和建造方规范作业。
“噪声会直接决定储能系统的投放位置,居民区、商圈对噪声的容忍度很低,尤其是海外用户对于音量水平的要求更为严格。”泰铂科技相关人士介绍,超静音系统在户外环境使用基本没有额外的噪声,公司从热设计的角度重新设计了整个储能系统。
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定制化、个性化、创新性产品无疑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抓手。与此同时,也有业内人士提出担忧,身处异常激烈的竞争环境,储能企业工作重点应放在安全和性能提升上,如果一味地追求低噪声,恐在成本或其他性能上有所取舍,最终还是要由客户买单。一定要在噪声值、散热以及安全方案等方面找到平衡,企业给客户提供的首要价值是安全可靠和系统性能,同时又是高性价比的好产品。
行业标准有待完善
“储能设备噪声问题无法彻底消除。”泰铂相关人士表示,噪声如果维持在户外背景音相同的大小,可以被用户接受。目前,业内主要通过加装隔音罩来降噪,但效果有限,要大幅降低噪声,不仅需要对热管理机组做优化,还要对整个储能系统进行优化设计。
晶科能源相关负责人进一步指出,储能设备内部和外部表面覆盖吸音板、隔音毡、岩棉等隔声材料,吸收和隔离噪声传播外,要设计隔声结构,避免共振和传导噪声的路径,减少噪声的产生和传播。同时,定期对储能设备进行维护检查,及时修复或更换损坏的隔声材料和密封件,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隔音效果。
应对储能设备噪声问题,也许可以从发电厂、风电站等有类似问题的场景找寻可借鉴的答案。
4月11日,由中国能建华北院等单位编制的电力行业标准《火力发电厂施工图设计文件内容深度规定》的第17部分噪声治理部分正式实施。该标准规定了火力发电厂噪声治理部分施工图设计文件内容和深度的基本要求,为国内规范化开展火力发电厂噪声治理施工图设计工作奠定了基础。风电行业,目前已建立《风力发电机组噪声测量方法》《风力发电场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等国家、行业标准,明确单台风力发电机组辐射噪声的限值要求,以及测量和评价的具体方法。
专业评论
“在未来的能源消费结构中,光伏之所以能有如此大的占比,离不开中国光伏企业不断以技术创新为驱动降低度电成本的努力。”8月8日,在浙江嘉兴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光伏绿色供应链大会上,隆基绿能副总裁李文学表示,以技术驱动产业创新升级发展,是中国光伏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永恒的主赛道。科技创新是穿越周期、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
第三届中国光伏绿色供应链大会以“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促进光伏新质生产力”为主题,聚焦光伏绿色供应链创新技术、多业融合、光伏出海等新业态,探索绿色新动能,赋能光伏产业韧性发展。期间,大会将举办多场高峰论坛,邀请政府、业界、学界以及金融、电力、跨界用户等嘉宾分享洞察、达成共识,协商合作,为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技术创新+智造创新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目前,光伏产业正面临周期性困境。资本的大量涌入并进行重复无序扩张,大量的落后产能导致同质化竞争、价格内卷严重,产业链全线承压。
李文学表示,科技创新是穿越行业周期、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隆基高度重视科技研发,近五年来,隆基的研发投入超235亿元。目前,隆基是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和晶硅单结电池转换效率世界纪录的创造者。尤其是在BC技术领域,在短短的半年时间内,隆基自主研发的BC电池转换效率提升了0.21%,以27.30%的成绩再破由隆基此前创造的单结晶硅电池效率世界纪录。
历时多年,隆基研发出了PERC时代后的颠覆性电池技术——HPBC电池技术。李文学介绍,BC技术作为平台型技术,可与多种技术路线叠加,隆基的HPBC 2.0电池量产效率突破26.5%,最高可达到27%,已经达到单结晶硅电池理论效率的91%还多,是目前最接近单结晶硅电池理论效率极限的技术路线。此外,隆基还基于行业本质与客户需求,打造了一系列BC全场景应用产品,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
隆基的技术创新不止局限在提升电池转换效率上,在传统强项硅片端也有突破性进展。今年3月,隆基正式对外发布泰睿硅片产品,实现了近十年来硅片领域未有实质性创新的突破,以高性能的差异化为客户带来更多价值,成为硅片领域技术发展的风向标。
在实现技术创新的同时,隆基还积极推进智造创新。2023年12月,隆基嘉兴基地入选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灯塔工厂”名单,这是全球光伏行业首个“灯塔工厂”。李文学表示,“灯塔工厂”代表着当今全球制造业智能制造和数字化的最高水平,同时也是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和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风向标。随着光伏产业的发展,客户的需求也正在变得更加差异化,且客户对产品的高效、质量的可靠以及供应链的全程可追溯等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而隆基嘉兴“灯塔工厂”则完全解决了这些问题。
据了解,隆基嘉兴“灯塔工厂”部署了超过30个第四次工业革命用例,并利用人工智能和先进分析技术提升制造业务效能,实现了产品品质可靠性提升43%,产品生产交付周期缩短84%,基地整体的单位能耗降低了20%,单位小时产量提升了35%。
协同合作伙伴
共建绿色可持续供应链
光伏发电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主力军,如何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至关重要。李文学介绍,2023年隆基提出了“LIGHT” 可持续发展理念,与供应链合作伙伴协同协作,共建绿色可持续供应链,开展供应商CSR全生命周期管理,完成“绿色伙伴赋能计划”培训,推进负责任采购,推动价值链的可持续发展。
近日,隆基还获得了ISO 20400可持续采购管理体系证书,将可持续性融入采购流程,打造产业链循环再生体系。
早在2018年第24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隆基绿能创始人、总裁李振国就提出了“Solar for Solar”的低碳发展理念。从那时起,隆基就开始采取一系列减排措施减少产品碳足迹,着力构建涵盖光伏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绿色低碳产业链,打造更加低碳的光伏产品。2023年,隆基成为首家通过科学碳目标(SBTi)的中国光伏企业,标志着隆基的减排目标与《巴黎协定》提出的1.5℃目标保持一致。
此外,在产品可回收循环利用方面,2023年隆基已经加入欧洲地区主要国家光伏组件回收体系,隆基光伏组件材料中可回收再利用的部分可以达到94%。
李文学表示,隆基坚信在碳中和全球共识的时代背景下,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客户为中心,以高效差异化的产品满足用户需求是制胜的法宝。困难终将过去,光明就在前方。在行业技术迭代、穿越周期的关键时刻,相信中国光伏产业依然韧性十足、前景向好。
李文学表示,科技创新是穿越行业周期、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隆基高度重视科技研发,近五年来,隆基的研发投入超235亿元。目前,隆基是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和晶硅单结电池转换效率世界纪录的创造者。尤其是在BC技术领域,在短短的半年时间内,隆基自主研发的BC电池转换效率提升了0.21%,以27.30%的成绩再破由隆基此前创造的单结晶硅电池效率世界纪录。
历时多年,隆基研发出了PERC时代后的颠覆性电池技术——HPBC电池技术。李文学介绍,BC技术作为平台型技术,可与多种技术路线叠加,隆基的HPBC 2.0电池量产效率突破26.5%,最高可达到27%,已经达到单结晶硅电池理论效率的91%还多,是目前最接近单结晶硅电池理论效率极限的技术路线。此外,隆基还基于行业本质与客户需求,打造了一系列BC全场景应用产品,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
隆基的技术创新不止局限在提升电池转换效率上,在传统强项硅片端也有突破性进展。今年3月,隆基正式对外发布泰睿硅片产品,实现了近十年来硅片领域未有实质性创新的突破,以高性能的差异化为客户带来更多价值,成为硅片领域技术发展的风向标。
在实现技术创新的同时,隆基还积极推进智造创新。2023年12月,隆基嘉兴基地入选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灯塔工厂”名单,这是全球光伏行业首个“灯塔工厂”。李文学表示,“灯塔工厂”代表着当今全球制造业智能制造和数字化的最高水平,同时也是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和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风向标。随着光伏产业的发展,客户的需求也正在变得更加差异化,且客户对产品的高效、质量的可靠以及供应链的全程可追溯等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而隆基嘉兴“灯塔工厂”则完全解决了这些问题。
据了解,隆基嘉兴“灯塔工厂”部署了超过30个第四次工业革命用例,并利用人工智能和先进分析技术提升制造业务效能,实现了产品品质可靠性提升43%,产品生产交付周期缩短84%,基地整体的单位能耗降低了20%,单位小时产量提升了35%。
协同合作伙伴共建绿色可持续供应链
光伏发电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主力军,如何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至关重要。李文学介绍,2023年隆基提出了“LIGHT” 可持续发展理念,与供应链合作伙伴协同协作,共建绿色可持续供应链,开展供应商CSR全生命周期管理,完成“绿色伙伴赋能计划”培训,推进负责任采购,推动价值链的可持续发展。
近日,隆基还获得了ISO 20400可持续采购管理体系证书,将可持续性融入采购流程,打造产业链循环再生体系。
早在2018年第24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隆基绿能创始人、总裁李振国就提出了“Solar for Solar”的低碳发展理念。从那时起,隆基就开始采取一系列减排措施减少产品碳足迹,着力构建涵盖光伏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绿色低碳产业链,打造更加低碳的光伏产品。2023年,隆基成为首家通过科学碳目标(SBTi)的中国光伏企业,标志着隆基的减排目标与《巴黎协定》提出的1.5℃目标保持一致。
此外,在产品可回收循环利用方面,2023年隆基已经加入欧洲地区主要国家光伏组件回收体系,隆基光伏组件材料中可回收再利用的部分可以达到94%。
李文学表示,隆基坚信在碳中和全球共识的时代背景下,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客户为中心,以高效差异化的产品满足用户需求是制胜的法宝。困难终将过去,光明就在前方。在行业技术迭代、穿越周期的关键时刻,相信中国光伏产业依然韧性十足、前景向好。
近日,隆基还获得了ISO 20400可持续采购管理体系证书,将可持续性融入采购流程,打造产业链循环再生体系。
早在2018年第24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隆基绿能创始人、总裁李振国就提出了“Solar for Solar”的低碳发展理念。从那时起,隆基就开始采取一系列减排措施减少产品碳足迹,着力构建涵盖光伏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绿色低碳产业链,打造更加低碳的光伏产品。2023年,隆基成为首家通过科学碳目标(SBTi)的中国光伏企业,标志着隆基的减排目标与《巴黎协定》提出的1.5℃目标保持一致。
此外,在产品可回收循环利用方面,2023年隆基已经加入欧洲地区主要国家光伏组件回收体系,隆基光伏组件材料中可回收再利用的部分可以达到94%。
李文学表示,隆基坚信在碳中和全球共识的时代背景下,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客户为中心,以高效差异化的产品满足用户需求是制胜的法宝。困难终将过去,光明就在前方。在行业技术迭代、穿越周期的关键时刻,相信中国光伏产业依然韧性十足、前景向好。
展会时间:2024年10月16-18日
展会地点:安徽.合肥
主办单位:锂电前沿
会议背景
固态电池是当前二次电池领域最为活跃的研究方向之一。理论上,全固态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可达900Wh/kg,由于采用固体电解质与高比能量负极,并可能防止锂枝晶导致的电池内部短路,固态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方面有望较传统锂电池有大幅提升。
有鉴于此,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固态电池的研究创新和技术进步,及时了解固态电池最新相关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尽早推广下游大规模应用,明确主要需求,加强行业交流,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我们特别组织固态电池专题研讨会:第五届中国固态电池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应用研讨会,会议将于2024年10月16-18日在安徽.合肥举行。
会议邀请固态电池领域的知名研究院所、大专院校、相关企业及投融资机构代表参会,就固态电池的基础研究、关键材料、关键技术、关键装备及其标准等全产业领域展开探讨。共聚一堂,充分交流、集思广益、相互切磋,以期实质性促进我国固态电池的进一步发展。
邮箱:hycydt123@163.com
地址:山西省阳泉市矿区桃北西街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