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金融证券法律资讯与监管动态-第101期

其他分类其他2024-04-15
261

        法律资讯与监管动态

德恒金融证券合规及风险处置团队

SECURITIES LAW AND REGULATION

2024年4月12日

金融证券

第101期

本期内容速览 (2024年4月1日-2024年4月12日)

一、法律资讯

1.上海金融法院发布《上海金融法院审判工作情况通报(2023年)》:虚假陈述案明显减少,多业呈现新态势(04/02)

2024年4月2日,上海金融法院发布《上海金融法院审判工作情况通报(2023年)》,通报显示,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一审案件从2022年的3,916件下降到2023年的1,322件。同时,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执行案件均呈现出新特点和态势。

2.最高检与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举行首次工作交流会商会:加强执法司法协作,携手维护金融安全(04/02)

4月2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举行首次工作交流会商会。会议指出,最高检将会同金融监管总局进一步完善行刑双向衔接机制,推动与有关部门联合出台银行业、保险业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办法,研究制定行刑衔接案件移送通报具体规范,探索与有关部门共建数字化行刑衔接平台,建立新型、重大金融犯罪案件联合挂牌督办制度等,更好发挥金融管理部门的专业优势和检察机关的司法优势,一体提升金融领域执法司法工作质效,推动金融领域违法犯罪源头治理。

本期内容速览(2024年4月1日-2024年4月12日)

4.中国证监会公布2023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04/10)

证监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一中、二中全会精神,全面学习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党对资本市场法治建设的统一领导,严格按照《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要求,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持续加强资本市场法治政府建设。

5.统筹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建设发改委、央行、金监总局怎么做?(04/10)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统筹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建设提升中小微企业融资便利水平实施方案》。国家发改委将重点从明确渠道、整合到位、加强督导三个方面落实好相关要求。人民银行将持续完善数据库功能和服务,为做好五篇大文章提供信息支撑。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将重点做好优化三项监管制度、完善银行服务小微企业的良好环境等工作,更好地促进小微企业融资。

3.最高法拟修订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解释二(04/07)

2024年4月7日,最高法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二)(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至4月30日。

本期内容速览 (2024年4月1日-2024年4月12日)

1.又领罚单!百亿私募旗下期货公司系统管理违规(04/04)

4月3日,深圳证监局官网发布最新监管措施决定书,对先锋期货采取责令改正措施。深圳证监局在决定书中表示,经查,先锋期货对次席交易系统(以下简称系统)管理存在以下问题:上线前对系统功能测试不充分,未对信息技术系统服务机构操作及变更系统行为进行监控,未有效保护客户信息等。

二、监管动态

2.海联金汇出让联动商务,抖音支付将补齐银行卡收单业务许可(04/04)

4月3日,海联金汇发布公告称,拟将全资三级子公司联动优势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简称“联动商务”)转让给天津同融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简称“天津同融”),交易价格为基准转让对价7.5亿元加交割日净资产。天津同融同时持有抖音支付的牌照主体——武汉合众易宝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合众易宝”)100%的股权,本次交易完成后,联动商务将被合众易宝合并。

本期内容速览 (2024年4月1日-2024年4月12日)

3.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县域监管支局统一挂牌,“四级垂管”架构正式建立(04/08)

4月8日上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县域监管支局统一挂牌,标志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系统“四级垂管”架构正式建立,金融监管组织体系进一步完善,金融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

4.证监会年度预算计划:IPO检查比例不低于25%(04/08)

近日,中国证监会在官网公布了2024年度部门预算(下称“预算”)。证监会2024年收支总预算为28.07亿元,较2023年度证监会公布的收支总预算22.47亿元增加24.92%。预算披露,2024年度将加强对上市公司、债券发行人、新三板挂牌公司、IPO企业的检查。在数量指标上,组织部署首发企业检查比例不低于25%。

5.港交所首季IPO集资额创15年新低(04/08)

2024年第一季度,香港交易所累计有12只新股上市,IPO集资额合共47亿港元,创2009年以来同期新低。据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德勤统计,港交所今年首季IPO集资额全球排名从去年全年的第六名进一步滑落至第十名。

本期内容速览 (2024年4月1日-2024年4月12日)

6.券商“降息”,多家券商宣布降低保证金利率(04/09)

券商新一轮“降息潮”来袭。近期,多家券商宣布降低保证金利率,由0.25%调整至0.2%。近年来,受市场利率影响,券商客户保证金活期存款年利率已经历多轮下调。下调保证金利率对个人投资者的影响有限,但对券商的息差收入有所提振。有券商人士表示,保证金利率调降为大趋势。

7.“和合系”突发!上海警方紧急通报!(04/10)

4月10日上午,上海公安局杨浦分局发布《警情通报》,依法对“和合系”公司涉嫌非法集资犯罪立案侦查,对王某某等多名犯罪嫌疑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警方称,为全面查清案情、全力追赃挽损,请投资人通过电话、邮寄、实地等三种方式进行报案。

8.平安信托:就延期信托计划已对正荣提起诉讼 正推进项目处置(04/10)

对于近两日部分客户因信托计划逾期而维权一事,平安信托作出正式回应。 2024年4月10日,平安信托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平安信托订阅号”发布声明称,受房地产市场整体下行影响,近期平安信托福宁615号信托计划宣布延期,对于此次给客户带来的困扰公司深表歉意。 目前,平安信托秉承着投资人利益最大化原则,切实履行受托管理职责,正在通过持续跟进标的项目开发销售及资金回笼情况、对回购义务人正荣方提起诉讼、推进信托计划持有的标的股权的转让退出等方式积极推进项目处置。

CONTENTS

REGULATION

01

法律资讯

02

监管动态

LEGISLATION

8

25

03

关于我们

ABOUT US

50

本期内容速览 (2023年9月1日-9月8日)

       法律资讯

LEGISLATION

01

2024年4月2日,上海金融法院发布《上海金融法院审判工作情况通报(2023年)》,通报显示,2023年,上海金融法院共受理各类金融案件7,410件,全年收案量同比下降14.97%,其中包括一审案件1,700件(不含民特、民撤案件),二审案件2,407件,首次执行案件2,096 件,全年收案总标的额为2,854.30亿元,标的额同比上涨59.62%。收案量下降主要原因在于通过加强诉前调解、做实诉源治理,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一审案件从2022年的3,916件下降到2023年的1,322件。
2023年,上海金融法院收案类型涉及金融各领域,收案排 名前三位的案由分别: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2,174件,占总收案量的29.34%,标的额18.02亿元;金融借款合同纠纷998 件,占总收案量的13.47%,标的额1,239.20亿元;涉仲裁执行类案件790件,占总收案量的10.66%,标的额55.37亿元。

上海金融法院发布《上海金融法院
审判工作情况通报(2023年)》:
虚假陈述案明显减少,多业呈现新态势

根据通报,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执行案件均呈现出新特点和态势。银行业中,重大涉外案件同比增多,金融司法的国际影响力逐步显现;行业违法违规现象仍有出现,融资秩序需进一步规范;票据交易进入电子时代,规则衔接需进一步强化。证券业中,虚假陈述案件数量大幅下降,诉源治理成效进一步显现;纠纷争点呈现新变化,司法导向作用进一步突出;上市公司内控问题凸显,立体追责体系需进一步强化;资管纠纷聚焦管理人责任,信义义务有待进一步落实。保险业中,平台类保险纠纷多发,骑手职业风险保障需引起重视;用工类团体险引发争议,合同订立规范性需进一步强化;复合型保险产品提示说明不足,投保人知情权亟需保障。执行案件中,涉房地产企业案件多发,债务化解需多方协力;小额金融借款类仲裁执行案件占比较高,执源治理需共同推进;基金管理人被执行案件增多,私募基金市场秩序需进一步规范。

02

最高检与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举行首次工作交流会商会:
加强执法司法协作,携手维护金融安全

防范金融风险,惩治金融犯罪,维护金融安全,促进金融高质量发展,服务金融强国建设,是金融监管部门和检察机关肩负的共同政治责任。4月2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举行首次工作交流会商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加强金融领域执法司法合作、共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惩治金融领域犯罪深入交流会商,进一步凝聚维护金融安全工作合力,更好服务金融高质量发展。
会议指出,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和保障国家法律统一正确实施的司法机关,以检察履职防范金融风险、惩治金融犯罪、服务金融强国建设,是必须担起的重要责任。最高检将会同金融监管总局进一步完善行刑双向衔接机制,推动与有关部门联合出台银行业、保险业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办法,研究制定行刑衔接案件移送通报具体规

范,探索与有关部门共建数字化行刑衔接平台,建立新型、重大金融犯罪案件联合挂牌督办制度等,更好发挥金融管理部门的专业优势和检察机关的司法优势,一体提升金融领域执法司法工作质效,推动金融领域违法犯罪源头治理。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党委书记、局长李云泽指出,组建金融监管总局,是党中央着眼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战略目标,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金融支持作出的重大决策。成立以来,金融监管总局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积极稳妥周密推进机构改革,深入实施“四新工程”,加快推进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有力推动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化解,不断增强金融监管有效性,着力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这次机构改革,金融监管总局增设了稽查局、稽查总队,目的就是要强化执法力量,对重大违法违规行为果断出手、严查重罚。下一步,金融监管总局将围绕加强常态化联络协调、健全执法司法联动机制、深化预防金融犯罪合作机制建设、加大专业化建设协作力度等方面,加强与最高检执法司法协作,共同打击金融犯罪,有效维护金融市场秩序和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03

最高法拟修订民法典婚姻家庭编
解释二

2024年4月7日,最高法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二)(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至4月30日。
《征求意见稿》共二十一条,主要明确了如下情况的处理方式:当事人主张“假离婚”;同居析产纠纷;基于婚姻赠与房屋;未成年人及夫妻一方直播打赏款项;违反公序良俗的赠与等。根据《征求意见稿》,离婚时一方因经济困难无房居住的,人民法院可以判决有负担能力的另一方予以帮助,包括一定期限的房屋无偿使用权;适当数额的房屋租金;通过判决设立一定期限的居住权等。

04

中国证监会公布2023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

证监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一中、二中全会精神,全面学习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党对资本市场法治建设的统一领导,严格按照《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要求,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持续加强资本市场法治政府建设。
一、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进一步夯实资本市场基础法律制度
一是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2023年2月17日,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相关制度规则正式发布实施。全面注册制改革落地以来,相关制度安排运转总体平稳有序,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各环节监管执法得到进一步加强,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和科技创新的质效不断增强。

二是强化资本市场基础法律制度建设。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修订后的新《公司法》。国务院审议通过《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条例》。继续推进《企业破产法》《金融稳定法》《上市公司监督管理条例》《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的制定、修订工作。
三是完善资本市场重要制度规则。全年出台规章20件、规范性文件64件。其中,制定《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管理办法》,推动形成更加科学的独立董事制度体系;修订《公司债券发行与交易管理办法》,将企业债券总体纳入公司债券监管框架;修订《期货交易所管理办法》,进一步夯实期货交易所监管的制度基础;修订《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引导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二、深入推进职能转变,切实履行法定职责
一是依法高效履行行政许可职责。全年共接收各类行政许可申请2786件,其中注册申请794件。发出补正、受理、反馈、中止审查(注册)、恢复审查(注册)、注册阶段问询函及补充审核等过程性文件共计5386件。全年送达行政许可核准(注册)决定2924件,终止审查(注册)决定109件。
二是全面实行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配合国务院办公厅完成《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清单(2023年版)》修订工作。根据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企业债券发行审核职能划转等改革部署,动态更新完善相应行政许可事项实施规范和办事指南。做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3年版)》实施工作。

三是依法深化市场产品创新。指导交易所修订《资产支持证券业务规则》,进一步规范审核条件、信息披露要求以及持有人权益保护等内容。全年批准注册15只首发和扩募公募REITs产品,期货市场新上市21个期货期权品种。
三、全面落实“零容忍”要求,坚持依法从严治市
一是加强资本市场“零容忍”制度建设。贯彻落实《关于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意见》,按照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关于全面加强金融监管,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相关决策部署,推动修订四部委《关于办理证券期货违法犯罪案件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零容忍”打击证券违法活动工作取得显著成果。
二是加强大案要案惩治和重点领域执法。全年共办理案件717件,其中重大案件186件。全年作出处罚决定539项,罚没款金额63.89亿元,市场禁入103人次。持续加大对涉嫌犯罪案件的打击力度,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及通报线索118件。会同公安部、最高人民检察院组织开展上市公司领域证券违法犯罪案件专项执法。
三是针对性改进加强日常监管。严守注册底线红线,对财务基础薄弱、真实性存疑及存在重大违法违规的企业,采取重点问询、现场检查、底稿核查等措施。加速推进常态化退市,全年共47家公司退市,其中强制退市44家。退市改革三年来,强制退市数量超过改革前退市数量总和。强化审计评估机构备案监管,加强年报审计以及会计准则执行监管。联合司法部发布《律师事务所从事证券法律业务管理办法》,持续做好律师事务所从事证券法律业务的备案管理和专项检

查。
四、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高效执法,防范化解资本市场重点领域风险
一是夯实行政执法制度基础,完善稽查执法程序。发布《行政处罚罚没款执行规则》,为罚没款执行工作提供了全流程、可遵循的工作规范。完善稽查执法程序,统一同类案件的事实认定、法律适用、处罚建议标准,进一步提高调查工作的规范化和透明度。统一行政执法文书、稽查专用设备、案件沟通接待基本标准,不断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
二是加强风险防范,建立健全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完善风险监测指标,常态化开展现场检查,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机制,发挥现场检查对违法违规风险的预防预警作用。持续推动上市公司风险化解,加强期货市场风险防范及应对,防范跨市场风险叠加共振。
三是持续优化完善诚信建设制度机制,推进资本市场诚信约束和激励。加强资本市场诚信数据库建设,做好诚信信息采集应用工作。截至2023年底,诚信数据库共收录主体信息111.7万余条、证券期货系统诚信信息14.3万余条。持续做好证券期货市场诚信信息公示查询工作。诚信报告查询应用总量62.4万次,其中2023年度7.1万次。创新开展资本市场活跃主体严重失信预警公示,全年发现并公示严重违法失信信息244条。全年向全国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推送资本市场违法失信信息50262条,重点对欺诈发行、违规披露、证券服务未勤勉尽责等有关主体强化失信惩戒与信用监管协同。

五、持续加强权力监督制约,促进监管权力规范透明运行
一是持续推进政务公开,强化社会监督。严格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及时公开属于主动公开
范围的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方面,全年严格依法办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384件。持续加强标准公开、程序公开和结果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二是坚持加强法制审核,积极开展法律政策宣传。强化依法监管,加强对拟出台制度文件的合法性审查,进一步统一监管标准,规范监管程序,提高监管透明度和可预期性。及时就市场各方关注的热点问题解疑释惑,全年发布答记者问14次。全年官网发布新闻180余条,新媒体新浪微博发布新闻732条,微信发布640期。
三是主动接受人大政协监督,不断提升依法行政水平。切实把办理全国两会建议提案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稳定工作结合起来,全年共承办人大代表议案、建议205件及全国政协委员提案184件。
四是积极接受司法监督,强化复议监督。加强统筹协调指导,凝聚系统力量,保障工作成效。全年办理行政应诉案件556件,行政纠纷得到及时有效的化解。办理行政复议案件440件,办结362件,其中维持原行政行为或驳回当事人复议申请324件,撤销原行政行为4件。
六、健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一是站稳人民立场,积极维护投资者利益。首例涉科创板上市公司特别代表人诉讼泽达易盛案以诉中调解结案,7195名

投资者获2.8亿余元全额赔偿。紫晶存储案中介机构通过先行赔付程序赔付1.7万名投资者10.86亿元,是新《证券法》修订后的首单先行赔付实践。证监会首次适用当事人承诺制度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分别与紫晶存储案四家中介机构签署承诺认可协议。
二是充分发挥证券期货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功能。全年调解成功案件3786件,为投资者挽回损失约6.52亿元。深化诉调对接机制建设,累计实现与全国98家人民法院建立诉调对接合作机制,促进金融司法协同联动。加快信息化建设,在线调解系统实现与“总对总平台”和“12386热线平台”对接。继续贯彻落实《关于依法开展证券期货行业仲裁试点的意见》,支持中国(深圳)证券仲裁中心高质量办理资本市场仲裁案件。
三是持续高标准做好投资者权益保护工作。围绕中小投资者利益“痛点”深入开展持股行权活动,推动提升上市公司质量。指导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现场参加500场A股上市公司2022年度股东大会,现场行使质询权670次,建议权33次,上市公司采纳率达99.8%。对1577家上市公司的董监事、高管人员开展股东大会规范性专题培训,切实督促上市公司提高治理水平。
根据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对照强监管、防风险、促发展的工作要求,2023年资本市场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基础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监管执法效能需要不断提升,投资者保护工作也要持续加强。

2024年,证监会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一中、二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主题,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持续深入推进资本市场法治政府建设。坚持服务实体经济这个着力点,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不断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加强重点领域立法,为依法治市打牢基础。坚持强监管、防风险与促发展一体推进,把加强监管、防范风险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推动资本市场重点领域风险持续收敛。全面落实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工作要求,坚持监管“长牙带刺”、有棱有角,“零容忍”打击资本市场违法违规行为,严惩欺诈发行、财务造假等市场乱象,为实现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05

统筹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建设
发改委、央行、金监总局怎么做?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统筹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建设提升中小微企业融资便利水平实施方案》(下称《方案》)。国家发改委、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三部门将如何推动《方案》落地,更好地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方案》的重点之一是要求对功能重复或运行低效的地方融资信用服务平台进行整合,原则上一个省份只保留一个省级平台,市县设立的平台不超过一个。
2024年4月10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李春临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近年来地方融资信用服务平台重复建设问题逐渐突出,一些地方建有多个功能类似的平台,导致信息重复归集、金融机构多头对接、企业多头注册,不仅增加了经营主体和金融机构的负担,也导致平台信用体验和运行效果欠佳,信息的“烟囱”太多。

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重点从明确渠道、整合到位、加强督导三个方面落实好相关要求。李春临称,一是将强化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的信用信息归集共享“总枢纽”功能,统一归集各类信用信息,并作为向金融机构集中提供公共信用信息服务的“唯一出口”,目的是实现政府数据资源的集中高效利用,让经营主体和金融机构更加方便和快捷获取数据。“需要强调的是,这个‘唯一出口’有三个限定词,一是政府部门,二是集中,三是公共信用信息。”
二是对各地方功能重复或运行低效的地方融资信用服务平台进行归并整合,实行清单式管理。“这次平台优化整合不是概念上、逻辑上的整合,而是要做到实质性的整合。”李春临强调,将做到主体唯一、资产划转、数据移交、明确责任。
三是《方案》明确要求各地方在2024年12月底前完成平台整合工作,国家发改委将定期跟踪通报进展,加强督促检查,确保整合任务按时高效完成。
《方案》提出,坚持国家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金融基础设施定位,为金融机构提供高质量的专业化征信服务。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局长任咏梅在同一场合披露,截至2024年3月末,国家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接入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各类从事信贷业务的法人机构6124家,累计收录11.6亿自然人、1.3亿户企业和其他组织的相关信息。2023年全年提供查询服务达53亿次,大量按时

还款、履约守信的中小微企业基于数据库的服务获得了融资支持。
下一步,人民银行将持续完善数据库功能和服务,为做好五篇大文章提供信息支撑。一是依法全面采集金融信用信息,深化信用信息开发应用,进一步提升服务质效,支持金融机构建立健全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二是研究推动中小微企业支付资金流信息的共享应用,形成与信贷信息互补的服务格局,进一步提升没有信贷记录的中小微企业的融资便利性。三是进一步扩大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的登记范围,加大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的推广应用,助力中小微企业利用动产获得融资。
近年来市场化征信机构的发展在提升信用融资匹配效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任咏梅表示,人民银行将全面落实《方案》部署要求,持续做好征信市场的培育和管理。首先,进一步优化征信市场布局,把握新质生产力发展机遇,深化征信供给侧改革,支持征信机构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进行产品创新,为普惠金融发展提供多元化、差异化的信用信息服务。同时,进一步推动各类信用信息共享应用,会同发展改革委,共同推动信用信息平台依法合规向征信机构稳步开放数据,充分发挥数据乘数效应。此外要持续加强征信监管,坚决落实强监管、严监管要求,将所有征信活动依法纳入监管,全面保护信息主体合法权益和信息安全。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方面,3月发布的《关于做好2024年普惠信

贷工作的通知》已经提出,要实现2024年普惠信贷供给保量、稳价、优结构。此外,金监总局普惠金融司负责人冯燕介绍还将重点做好优化三项监管制度、完善银行服务小微企业的良好环境等工作,更好地促进小微企业融资。
她表示,将修订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监管评价制度,进一步完善评价指标体系,丰富评价维度,突出服务效果的评价,完善监管协同联动机制;修订小微企业贷款风险分类办法,根据小微企业贷款特点,完善差异化的分类标准;优化小微企业授信尽职免责制度,进一步细化尽职免责认定标准,进一步提高尽职免责与不良容忍制度的结合度,更好地保护尽职信贷人员的积极性。
金监总局还将“构筑良好服务环境,将政策红利撬动的金融资源有效转化为小微企业的发展动能。”具体来看,金监总局将继续联动国家发改委、中国人民银行、税务总局等部门,深化涉企信用信息共享,继续扩大信息共享范围,拓展信息共享深度,优化信息共享方式,更好破解银企信息不对称难题;还将联动财政部、税务总局,落实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贷款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等政策。
据冯燕披露,截至2024年3月末,全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1.4万亿元,同比增速21.1%,较各项贷款增速高12个百分点。2024年一季度,全国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4.42%,较2023年下降0.35个百分点,2018年以来累计下降3.51个百分点。

监管动态

REGULATION

01

又领罚单!百亿私募旗下期货公司
系统管理违规

4月3日,深圳证监局官网发布最新监管措施决定书,对先锋期货采取责令改正措施。深圳证监局在决定书中表示,经查,先锋期货对次席交易系统(以下简称系统)管理存在以下问题:上线前对系统功能测试不充分,未对信息技术系统服务机构操作及变更系统行为进行监控,未有效保护客户信息等。
深圳证监局指出,上述行为违反了《期货公司监督管理办法》(证监会令第155号)第九十条、第九十一条第一项、第九十三条第一款以及《证券期货业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办法》(证监会令第218号)第十六条第一款、第三十二条的规定。根据《期货公司监督管理办法》第一百零九条、《证券期货业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办法》第六十二条第二款的规定,决定对先锋期货采取责令改正的监管措施。
深圳证监局要求,先锋期货应提升网络和信息安全意识,加强信息系统管理,建立重要信息系统上线、变更的审查、测试、监测机制,健全交易者个人信息保护体系,切实保障信息系统

安全运行。先锋期货应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内部责任追究,于收到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深圳证监局提交书面整改报告。
中国期货业协会信息公示显示,先锋期货注册资本为1.5亿元,公司第一大股东为上海合晟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合晟资产”),持股比例为90.91%,入股时间为2018年5月。另据先锋期货官网,该公司成立于1993年3月,自新的控股股东——合晟资产进入以来,公司得以快速发展,客户的保证金规模超过40亿元,资产管理业务规模超过12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合晟资产是国内知名百亿私募,公司成立于2011年,于2014年成为国内首批(50家)基金业协会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之一,是国内规模领先的信用债研究与投资机构。合晟资产管理的产品以债券型固定收益类产品为主,主要投资于在证券交易所和银行间市场挂牌交易的信用债。
从过往几年看,先锋期货曾多次被监管部门处罚,仅深圳证监局就已3次对其开出监管措施决定书。
2022年3月,先锋期货就曾被深圳证监局采取出具警示函行政监管措施。深圳证监局指出,经检查,先锋期货居间人管理存在未全面落实现场检查整改要求、居间人制度不完善、居间人行为管理和居间客户异常交易监测不到位等问题。上述问题反映出先锋期货内控管理不完善,深圳证监局决定对先锋期货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

去年8月,深圳证监局公布对先锋期货采取责令改正措施的决定。深圳证监局表示,经检查,先锋期货对互联网营销活动管理不到位,未规定第三方互联网合作平台准入条件,未对互联网营销活动实施有效管控,反映出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缺陷。深圳证监局决定对先锋期货采取责令改正的监管措施。
去年9月,福建证监局发布公告,对先锋期货福州营业部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据查,该营业部存在多项问题,包括营业部负责人为期货配资提供便利并获取不正当利益,和营业部部分员工存在廉洁从业问题。

4月3日,海联金汇发布公告称,拟将全资三级子公司联动优势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简称“联动商务”)转让给天津同融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简称“天津同融”),交易价格为基准转让对价7.5亿元加交割日净资产。天津同融同时持有抖音支付的牌照主体——武汉合众易宝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合众易宝”)100%的股权,本次交易完成后,联动商务将被合众易宝合并。
对于上述交易的目的,海联金汇称,此举将进一步提高海联金汇发展质量,改善资产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整合资源聚焦推动公司优势业务的发展。交易完成后,联动商务将不再纳入合并报表,因此将对公司的营业收入及其构成产生重大影响。公司将持续推进“智能制造+信息科技”双轮驱动发展,进一步聚焦智能制造业务,同时打造信息科技第二增长曲线。鉴于公司2023年度每股收益0.04元,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6.1.4条规定,此次交易免于提交股东大会审议,在董事会权限范围内。此次交易不构成关联交易,不构成《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规定的重大资产

02

海联金汇出让联动商务,
抖音支付将补齐银行卡收单业务许可

重组。
公告显示,该次交易尚需通过中国人民银行核准、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经营者集中申报审查,审批结果以及最终作出决定的时间存在不确定性。交易完成后,联动商务不再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天津同融在完成受让联动商务的股权交割后,拟通过其全资子公司武汉合众易宝科技有限公司合并联动商务。武汉合众易宝科技有限公司为“抖音支付”牌照主体,交易完成后将为抖音集团生活服务等线下交易业务场景提供支持。
对于此次交易,抖音方面称,本次交易完成后,抖音支付将补齐银行卡收单业务许可。抖音支付相关负责人表示,该交易是为了支持生活服务等线下交易场景,给抖音体系内的用户和商家提供更便捷的支付、服务体验。据了解,银行卡收单业务,是指通过销售点(POS)终端等为银行卡特约商户代收货币资金的行为。最常见的形式是线下门店POS机刷卡收单,或者二维码扫码收单。目前市场上的主要支付机构,均同时具备互联网支付和银行卡收单业务许可。而作为抖音支付的牌照主体,此前合众易宝仅拥有互联网支付业务许可。公开资料显示,联动商务成立于2011年,获得央行第二批颁发的《支付业务许可证》,可在全国范围内从事银行卡收单、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业务。

4月8日上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县域监管支局统一挂牌,标志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系统“四级垂管”架构正式建立,金融监管组织体系进一步完善,金融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党委书记、局长李云泽和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政府党组成员杨进出席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察右后监管支局挂牌仪式并揭牌。
深化金融管理体制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揽全局、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县域机构改革是本次改革的重要内容。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将稳妥有序做好县域机构改革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强化责任担当,树立系统观念,科学统筹谋划,蹄疾步稳、有力有序推动改革各项工作任务落实落地。县域监管支局挂牌成立,将为构建完备有效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推动金融监管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基础。

03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县域监管支局统一挂牌,
“四级垂管”架构正式建立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各监管支局负责人在当天挂牌仪式上一致表示,坚决拥护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金融管理部门县域机构改革的决策部署,认真落实总局党委工作要求,结合新时代金融监管职责使命,聚焦强化“五大监管”发挥好监管“坚强前哨”作用,围绕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认真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特别是以机构改革为契机,深入开展“新机构新作风新建树新形象”工程,勇当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金融监管“铁军”,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04

证监会年度预算计划:
IPO检查比例不低于25%

近日,中国证监会在官网公布了2024年度部门预算(下称“预算”)。证监会2024年收支总预算为28.07亿元,较2023年度证监会公布的收支总预算22.47亿元增加24.92%。预算披露,2024年度将加强对上市公司、债券发行人、新三板挂牌公司、IPO企业的检查。在数量指标上,组织部署首发企业检查比例不低于25%。
根据《2023年度中国证监会部门预算》,去年组织部署首发企业检查比例的数量指标仅为不低于5%。
此外,2024年度《执法办案支出项目绩效目标表》披露,2024年总体目标包括严肃查办欺诈发行行为,坚决打击挑战底线的行为;重拳打击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董监高人员等“关键少数”有组织、有预谋地实施财务造假、资金占用等违规信披行为;对从事保荐承销、审计会计、法律、评级等证券服务的中介机构“一案双查”,督促资本市场“看门人”提高执业质量等。

在数量指标上,对重点的监管对象和高风险领域方面检查的占比不低于67%,去年该指标为不低于62.57%。
预算强调,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过紧日子的有关要求,证监会2024年一般公共预算坚持厉行节约办一切事业,严控一般性支出,优化支出结构,合理保障金融部门监管支出等重点支出需求,体现在有关支出科目中。
其中,2024年一般公共预算当年拨款136776.98万元,比2023年执行数增加7998.27万元,主要是2024年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及金融支出增加。具体来看,金融支出(类)金融部门监管支出(款)金融部门其他监管支出(项)2024年预算数为5012.02万元,比2023年执行数增加2953.48万元,增长143.47%,主要是金融监管支出增加。金融稽查与案件处理(项)2024年预算数为5779.81万元,比2023年执行数增加1029.4万元,增长21.67%,主要是稽查办案支出增加。

沪深北交易所网站数据统计,截至4月8日,年内累计有102家企业上市申请终止,同比增长34.21%。其中,1家企业因为IPO上会被否,1家因未及时消除中止审核情形或补充提交有效文件而被终止审核,另外100家均为主动撤单,其中未盈利企业IPO撤单明显增多。证监会3月发布的《关于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试行)》提出,进一步从严审核未盈利企业,要求未盈利企业充分论证持续经营能力、披露预计实现盈利情况。从目前这种情况来看,监管部门要求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因此未来IPO申报企业的持续盈利能力可能成为一个更为严格的考量标准,这意味着科创板未盈利企业的“隐形”上市门槛也已经提高。

观点解读

05

港交所首季IPO集资额创15年新低

2024年第一季度,香港交易所累计有12只新股上市,IPO集资额合共47亿港元,创2009年以来同期新低。据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德勤统计,港交所今年首季IPO集资额全球排名从去年全年的第六名进一步滑落至第十名。
在全球范围内,因A股市场对IPO从严把关,放缓了企业上市节奏,据德勤统计,今年首季有多达60只中小型新股上市的印度国家证券交易所,以178亿港元IPO集资额排名全球第四,不仅继续超越港交所,也跑赢了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
据德勤统计,2024年首季,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分别以336亿港元、295亿港元集资额占据全球前两名;排在其后的瑞士证券交易所凭期内全球最大一只新股、皮肤护理公司Galderma Group AG上市集资199亿港元,名列全球第三;上述印度证交所排在第四,上交所则以11只新股上市、累计集资额148亿元人民币排名第五。

深交所2024年首季IPO集资额排在全球第七位,11家公司上市,累计集资71亿元人民币。A股市场整体来看,据德勤统计,今年首季共有30只新股挂牌,集资额共236亿元人民币,IPO数量和集资额分别较去年同期下跌56%、64%。
港交所今年首季的IPO集资额虽然创下15年新低,且新股发行数量和集资额分别同比下滑33%及30%,但德勤未改2024年全年港交所IPO集资额可达1000亿港元的预测,该行预计今年全年香港累计约80只新股挂牌。
德勤中国华南区主管合伙人欧振兴称,以往新股发行都是第二季、第四季为旺季,今年亦期待下半年迎来二级市场估值提升,为偏重成长性的新经济新股发行打开上市窗口。2024年第一季度,香港主板市场平均市盈率仅11倍,远低于2021年上半年高峰时期的19倍。
他指出,下半年香港新股市场可望受惠于美国降息周期启动,带来资金回流,同时A股放缓新股发行,有助促使企业转赴港股IPO,而更决定性的因素是,中国经济正呈现企稳复苏态势,3月财新服务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连续15个月处于扩张区间,财新制造业PMI连续5个月处于扩张区间,且政府预期会继续推出经济刺激措施。
德勤中国资本市场服务部上市业务华南区主管合伙人吕志宏称,港股在流动性和估值改善的情况下,今年港交所亦有望迎来集资额超过10亿美元的大型新股挂牌。吕志宏告诉财新,

德勤预估今年港股IPO集资额达千亿,其中包括一家中国内地汽车电池公司有望于年内在香港上市,集资额或可达400亿港元。他虽未点名,他虽未点名,大概率指向已选定香港作为国际总部的宁德时代( 300750.SZ )。
今年首季,香港新股发行虽然不及去年同期,却见到投资情绪回暖,认购新股的首日投资回报改善。
今年首季,港交所92%的新股发行获得超额认购,2023年首季这一比例为88%;在今年首季获得超额认购的IPO项目中,55%的公司超购20%以上,2023年首季这一比例为27%。其中,富景中国控股( 02497.HK )以294倍超购认购倍数问鼎今年首季新股超购王,2023年首季超额认购最多的新股是粉笔( 02469.HK ),超购34倍。
以新股首日平均回报率来看,2024年第一季度香港12只新股的平均上市首日回报率为27.71%,显著高于去年同期的15.5%。其中,首日赚钱效应最大的两只新股经纬天地( 02477.HK )、泓基集团( 02535.HK ),首日回报率分别高达164%、136%。
另外,德勤预计,2024年内地A股新股市场有约115至155只新公司上市,IPO融资金额累计1390至1660亿元人民币。

06

券商“降息”,多家券商宣布降低保证金利率

券商新一轮“降息潮”来袭。近期,多家券商宣布降低保证金利率,由0.25%调整至0.2%。
近年来,受市场利率影响,券商客户保证金活期存款年利率已经历多轮下调。“只要是在证券账户余额中看到的可用资金,都会按年化收益率计算活期利息。下调保证金利率对个人投资者的影响有限,但对券商的息差收入有所提振。”有券商人士表示,保证金利率调降为大趋势。
中国证券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145家证券公司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余额(含信用交易资金)为1.76万亿元。
4月8日,渤海证券发布《关于客户保证金账户利率标准的通知》。通知称,2024年4月15日起,公司调整客户人民币

资金利率标准,调整后的人民币利率标准为0.2%(年化)。客户资金存款利息按上述利率进行结算,按照四舍五入原则保留至小数点后两位。
在此之前,包括东莞证券、爱建证券、开源证券等在内的券商纷纷宣布,从3月或者4月起,将客户保证金活期存款年利率调整为0.2%。
据悉,受市场利率影响,近两年券商已经多次宣布“降息”。2022年9月,诚通证券、信达证券均在官网公告,将客户保证金活期存款年利率下调为0.25%。2023年6月,信达证券等多家券商在官网公告,将客户保证金活期存款年利率下调0.05个百分点,由此前的0.25%调整至0.2%。
记者发现,虽然很多券商官网并未进行此类公告,但实际上已经“悄悄”下调客户保证金存款利率。有券商人士表示:“我们的保证金利率跟银行保持一致,随着银行活期利率下调而下调,不会特意在官网公示。”
就影响而言,证券保证金账户存款利率下调对个人投资者影响不大。一方面,保证金利率下调幅度较小;另一方面,单个投资者保证金金额可能并不会很大,有一部分还签约了券商保证金理财产品。

保证金活期利率调整与否,对券商本身影响更大。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实际上,对券商而言,息差是笔不小的收入:投资者将资金存入券商保证金账户,券商向投资者支付活期利率,而银行则会向券商支付同业存款利率,两者之间会形成一定的利息差。“降息”之举,有助于券商进一步控制资金成本,保证利差收入的稳定性。
在行业竞争加剧、传统业务增长乏力的背景下,保证金利差收入对于券商的利润贡献不可忽视。某家中型券商的2023年年报显示,“客户保证金利差收入等”收入是2.83亿元,占营业总收入的比重是4.45%。2022年,该项业务收入是2.82亿元,占比是5.28%。

监管动态

REGULATION

07

“和合系”突发!上海警方紧急通报!

4月10日上午,上海公安局杨浦分局发布《警情通报》,依法对“和合系”公司涉嫌非法集资犯罪立案侦查,对王某某等多名犯罪嫌疑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警方称,为全面查清案情、全力追赃挽损,请投资人通过电话、邮寄、实地等三种方式进行报案。
券商中国记者发现,早在去年8月,和合首创的实控人、董事长兼CEO林强失联开始,“和合系”的产品兑付问题就开始爆发。和合首创曾就资产处置和产品兑付采取一系列举措,完成少量兑付,但未兑付规模或超45亿元,最终彻底摊牌,称严重资不抵债,自4月9日起暂停兑付。
4月9日,和合首创在相关公告中称,自公司及相关企业产品出现到期无法兑付的情况以来,虽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补救,但成效不及预期。目前公司及相关企业已严重资不抵债,存在重大持续经营风险已无力兑付,自即日起暂停兑付工作,后续将继续与投资者保持沟通并开展资产处置等工作。

和合首创是一家投资管理公司,业务包括股权投资、私募投资和票据投资等。
天眼查资料显示,和合首创成立于2016年1月,公司注册资本为10亿元人民币,法定代表人为林强,公司并非在协会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和合首创股东包括上海聚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和林强,持股比例分别为96%和4%。由于前者系林强全资控股,林强因此成为和合首创实控人。
和合首创、和合期货及其期货资管子公司——和合资产管理(上海)有限公司,被外界并称为“和合系”。不过,从明面的股权关系上,三者目前没有直接联系。此前,林强是和合期货三大合伙人之一。
去年8月,林强开始失联,和合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发布《关于成立临时领导小组的公告》:因林强无法取得联系,为保证公司正常运转,经公司高层商讨决定,成立临时领导小组。
和合首创官方客服也向券商中国记者确认了林强仍在失联消息:“从去年8月底失联至今、没有再联系上,我们这边没有接到过他的下落。”
券商中国记者梳理发现,自去年以来,和合首创发布了一系列与兑付相关的公告。最早一篇是去年10月31日,和合首创梳理了未兑付产品明细,尚未兑付金额高达52.56亿元,并提出2023年底兑付比例不少于10%,其余部分每年分期兑付。

今年1月3日,和合首创公告称,首批兑付完成,共计兑付总金额5.1亿元,涉及客户数6193人。今年2月底,和合首创又官宣完成了第二批次3%的兑付工作。
进入3月,和合首创又连发多条公告。3月11日,和合首创表态,将不遗余力地为完成100%资金兑付目标而努力,并称公司新型业务在多方努力下已经步入正轨。3月21日,公司公告称将于3月25日开启第二批次7%的兑付工作。
不过,还不到一个月时间,和合首创就严重资不抵债了,自4月9日起暂停兑付,这让不少投资者错愕。两次兑付大概有6亿元,未兑付金额或高达45亿元。
一位从和合资管离职的员工告诉券商中国记者,在去年林强失联后,“和合系”发行的产品开始逾期,不少投资人已经陆续报案,部分购买产品的公司员工也表示担忧,庆幸自己不参与销售和市场营销。
据了解,“和合系”爆雷背后,或与公司曾做了大量网红城投结构化产品销售业务有关。结构化发行指部分债券发行人因发行困难,与资管机构合作,以自有或过桥资金购买资管机构产品,再将资管产品投向自己发行的债券。

结构性发债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严重依赖流动性,流动性匮乏即顷刻崩塌。而林强的失联,也与此有关。据财新此前关于“债圈隐形大哥”余雷的调查报道,在余雷搭建的城投结构化发债体系中,除了串起诸多机构和私募,一头通过中间人对接城投平台,一头对接资金方,通过串联了多家持牌机构、各类私募马甲,结成结构化发债的大网,累计发行城投资管产品300亿。而林强是余雷最重要的代销渠道。
和合首创提供的四大投资服务,分别为股权投资、私募基金、票据投资基金和和合亚洲。其中,股权投资主要是海望资本,和合首创持股比例为10%。
据了解,“和合系”票据资金池已经空转了很多年,底层资产不明。

08

平安信托:就延期信托计划已对正荣提起诉讼 正推进项目处置

对于近两日部分客户因信托计划逾期而维权一事,平安信托作出正式回应。
2024年4月10日,平安信托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平安信托”)通过“平安信托订阅号”发布声明称,受房地产市场整体下行影响,近期平安信托福宁615号信托计划宣布延期,对于此次给客户带来的困扰公司深表歉意。
平安信托称,目前,平安信托秉承着投资人利益最大化原则,切实履行受托管理职责,正在通过持续跟进标的项目开发销售及资金回笼情况、对回购义务人正荣方提起诉讼、推进信托计划持有的标的股权的转让退出等方式积极推进项目处置。目前,公司整体业绩稳健、经营状况良好。
上述公告中提到的“正荣方”正是指正荣地产。4月9日以来,平安信托部分客户维权引起市场关注。此次出险的平安信托福宁615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底层项目为正荣地产旗下厦门“臻华

府”。该信托计划成立于2021年9月29日,募集资金7.72亿元,以股权的形式投资厦门市荣璐置业有限公司70%股权,从而间接投资厦门联正悦投资有限公司名下的“臻华府”项目。该信托计划存续期为30个月,2024年3月29日为信托合同约定到期日。截至目前,存续信托规模为7.72亿元。
合同约定到期日当日,平安信托向该信托计划投资者发出公告宣布展期。公告披露,受房地产市场低迷影响,“臻华府”项目去化速度较慢。项目总售面积(不含车位)100505.60平方米,其中住宅98546.95平方米,规划住宅1029套,商业33套,车位1029个。截至公告日,臻华府累计销售218套,收到销售款5.23亿元,去化率约为21%。
平安信托还称,公司对回购义务人正荣方提起诉讼,诉请正荣方支付股权回购价款,同时对正荣(厦门)置业有限公司持有的相关资产予以查封,目前案件正在诉讼程序中。
一位接近平安集团的人士表示,平安信托福宁615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是要展期,意在以时间换空间,利用展期换来的时间积极推进项目处置。
他表示,在房地产行业当前的困局下,地产信托计划展期成了信托公司常用的做法,只能利用这来之不易的展期时间做些受托人权益维护的事情。

近两日平安信托部分客户维权,还引起了关于该项目可能引发“平安信托公司的整体爆雷”的传言。对此,平安信托人士向财新分析,平安信托福宁615号信托计划的规模约为7.72亿元,相较于该公司整体6600多亿元的资产管理规模而言,占比非常低,公司整体经营状况良好。
前述平安人士表示,“平安信托本身经营正常,在平稳转型中,去年利润还不错。”云南信托报告显示,2023年行业营业收入前五位为平安信托、上海信托、建信信托、中信信托、兴业信托,分别实现营业收入为145.53亿元、81.41亿元、75.24亿元、49.4亿元、46.35亿元。平安信托2023实现净利润42.55亿元。
另外,4月9日中国天瑞水泥( 01252.HK )股价暴跌超99%,亦被市场传言是庄家平安信托爆仓所致。对此,平安信托亦予以否认,并对财新表示“我们和此事毫无关系。”
平安信托成立于1996年4月9日,是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控股99.88%,是中国平安在香港联交所(2318.HK)和上海证券交易所(601318)整体上市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六次增资扩股,注册资本增加到目前的人民币130亿元。2022年,平安信托实现营收30.85亿,净利润15.92亿。截至2022年底,平安信托资产管理总规模达5520亿元,同比增加907亿元,增长率为19.66%。家族信托、保险金信托、证券投资类信托等业务规模净增长近2000亿元。

现任平安信托党委书记、董事长是方蔚豪,他于2012年加入平安,组建了平安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总经理是张中朝,曾先后就职于深圳银监局、平安银行;副总经理是李宇航,1996年加入中国平安;总经理助理兼首席财务官是王延斌,一直在平安各板块财务条线。

关于我们
ABOUT US

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刑事专业委员会主任,合规专业委员会负责人。刑法学博士,研究员,原司法部预防犯罪研究所预防室副主任。北京市西城区律协副会长,全国律协刑委会委员,北京市律协行业规则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行为法学会司法分会副秘书长;被最高人民检察院聘为“控告申诉检察专家咨询库”专家。主要从事刑事诉讼以及刑事风控与合规业务,代理刑事案件几百起,其中在全国范围内有重大影响的刑事案件几十起,为多名原省(部)级领导、多家金融机构、上市公司提供刑事辩护、刑民(行)交叉以及刑事风控与合规业务。

核心团队

北京

陈雄飞  合伙人

金融证券业务先锋组,由北京、深圳、上海等地区的德恒专业团队强强联合组成。我们关注金融证券领域的最新市场热点和前沿法律问题,致力于为金融证券领域的大型客户提供跨地域、多专业的综合性法律解决方案,业务领域涵盖金融证券合规、风险处置、争议解决及刑事辩护等法律业务。

关于我们 

核心团队    

秦 韬    合伙人

现任德恒金融专委会执委(资管组主委),“一带一路”国际商事调解中心调解员,中国宝武集团、中国太平保险集团、平安建投和平安资管的入库律师,蝉联2021年度和2022年度Legal 500推荐律师。从事律师执业超过18年,在金融证券、私募基金、投融资和并购、商事争议解决(特别是资管纠纷)等领域拥有丰富的法律服务经验。

张忠钢   合伙人

德恒上海律师事务所第一届、第二届管委会委员,德恒全国刑委会副主任。上海市企业法律顾问协会首批特邀专家委员,上海市国资委金融证券领域委托推荐律师,上海市工商联(总商会)第一届律师志愿服务团成员。拥有17年国际国内诉讼仲裁经验,成功处理操控证券市场、内幕交易、上市公司业绩对赌、融资租赁、信用证融资、供应链贸易融资、银行贷款担保、基金投融资等重大金融证券案件。

 上海

核心团队    

德恒证券专委会执委,德恒深圳高级合伙人、业务发展委员会主任。主要执业领域为公司上市、改制、并购、重组。多次登榜IFLR(《国际金融法律评论》)、ALB 《亚洲法律杂志》等专业评级机构榜单。

唐永生  合伙人

安  健  合伙人

德恒深圳创始合伙人、德恒刑委会顾问、德恒深圳刑(行)民交叉法律服务专业委员会主任、深圳律协刑民交叉专委会顾问。自2002年执业以来,业务相关范围主要聚焦于涉及市场经济领域的刑事及刑民交叉法律服务。近年来法律服务领域逐渐延伸至证券金融资本市场的争议解决范畴,先后参与办理过多起具有较大影响的涉及证券金融资本市场的案件。对涉及证券资本市场的争议解决(包括刑事、行政、民事交叉法律事务、“虚假陈述”、内幕交易、操纵证券市场等)有比较丰富的实务经验,同时对相关的法律领域有比较深入和系统的研究,先后发表过多篇专业论文。

深圳

黄  磊  合伙人

德恒深圳合伙人,德恒深圳合规中心副主任、海南国际仲裁院仲裁员、广东省律师协会合规专委会委员、一带一路商事调解中心调解员。黄磊律师主要执业领域为合规、投融资、并购、资本市场及商事争议解决。从事国有企业合规管理体系建设、上市公司合规和基金合规工作。

陈  琦  律师

深圳市律师协会证券法律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公益律师、深圳市法学会证券法学研究会外联部部长、西南政法大学深圳校友会理事、德恒深圳青工委委员,拥有超10年的法律工作经验,业务聚焦于金融、证券争议解决领域,主要客户包括长城证券、招商证券、国信证券、金元证券、平安创投等金融证券领域知名机构,曾成功处理ABS、资管产品兑付系列争议解决、股票质押式回购纠纷、企业控制权争夺系列纠纷等重大商事案件。

核心团队    

深圳

联络团队:chenkj@dehenglaw.com

德恒北京电话:+86 10 5268 2888传真:+86 10 5268 2999地址:西城区金融大街19号富凯大厦B座十二层

德恒上海
电话:+86 21 5598 9888
传真:+86 21 5598 9898
地址:虹口区东大名路501号上海白玉兰广场23层

德恒深圳
电话:+86 755 8828 6488
传真:+86 755 8828 6499
地址:福田区金田路4018
号安联大厦B座11层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