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ormation dynamics of industry
——摘选自国家发展改革委《绿证新规!三部委发布重磅文件》
2月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强绿色电力证书与节能降碳政策衔接大力促进非化石能源消费的通知,通知提出将绿证作为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基础凭证,加强绿证与能耗双控政策有效衔接,将绿证交易对应电量纳入“十四五”省级人民政府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指标核算,大力促进非化石能源消费。
n型含运费最低0.82元/W!中石油7GW组件集采开标
权威之声
2月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强绿色电力证书与节能降碳政策衔接大力促进非化石能源消费的通知,通知提出将绿证作为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基础凭证,加强绿证与能耗双控政策有效衔接,将绿证交易对应电量纳入“十四五”省级人民政府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指标核算,大力促进非化石能源消费。
明确绿证交易电量扣除方式。在“十四五”省级人民政府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指标核算中,实行以物理电量为基础、跨省绿证交易为补充的可再生能源消费量扣除政策。不改变国家和省级地区现行可再生能源消费统计制度,参与跨省可再生能源市场化交易或绿色电力交易对应的电量,按物理电量计入受端省份可再生能源消费量;未参与跨省可再生能源市场化交易或绿色电力交易、但参与跨省绿证交易对应的电量,按绿证跨省交易流向计入受端省份可再生能源消费量,不再计入送端省份可再生能源消费量。受端省份通过绿证交易抵扣的可再生能源消费量,原则上不超过本地区完成“十四五”能耗强度下降目标所需节能量的50%。
原文见下: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强绿色电力证书与节能降碳政策衔接
大力促进非化石能源消费的通知
发改环资〔2024〕11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统计局、能源局,国家能源局各派出机构,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有关中央企业,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电力规划设计总院: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拓展绿色电力证书(以下简称“绿证”)应用场景,深入推进能源消费革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推动完成“十四五”能耗强度下降约束性指标,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加强绿证交易与能耗双控、碳排放管理等政策有效衔接,激发绿证需求潜力,夯实绿证核发交易基础,拓展绿证应用场景,加强国内国际绿证互认,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提供有力支撑。
二、加强绿证与能耗双控政策衔接
(一)实施非化石能源不纳入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突出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导向,非化石能源不纳入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在“十四五”省级人民政府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中,将可再生能源、核电等非化石能源消费量从各地区能源消费总量中扣除,据此核算各地区能耗强度降低指标。
(二)推动绿证交易电量纳入节能评价考核指标核算。坚持节约优先、能效引领,持续加大节能工作力度,切实加强节能日常管理,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上马,扎实推进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将绿证作为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基础凭证,加强绿证与能耗双控政策有效衔接,将绿证交易对应电量纳入“十四五”省级人民政府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指标核算,大力促进非化石能源消费。
(三)明确绿证交易电量扣除方式。在“十四五”省级人民政府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指标核算中,实行以物理电量为基础、跨省绿证交易为补充的可再生能源消费量扣除政策。不改变国家和省级地区现行可再生能源消费统计制度,参与跨省可再生能源市场化交易或绿色电力交易对应的电量,按物理电量计入受端省份可再生能源消费量;未参与跨省可再生能源市场化交易或绿色电力交易、但参与跨省绿证交易对应的电量,按绿证跨省交易流向计入受端省份可再生能源消费量,不再计入送端省份可再生能源消费量。受端省份通过绿证交易抵扣的可再生能源消费量,原则上不超过本地区完成“十四五”能耗强度下降目标所需节能量的50%。
(四)避免可再生能源消费量重复扣除。跨省可再生能源市场化交易和绿色电力交易对应的绿证,以及省级行政区域内交易的绿证,相应电量按现行统计规则计入相关地区可再生能源消费量,在“十四五”省级人民政府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指标核算中不再重复扣除。纳入“十四五”省级人民政府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指标核算的绿证,相应电量生产时间与评价考核年度保持一致。
三、夯实绿证核发和交易基础
(五)加快可再生能源项目建档立卡和绿证核发。落实绿证全覆盖等工作部署,加快制定绿证核发和交易规则。绿证核发机构会同电网企业、电力交易机构、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加快提升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建档立卡比例,加快绿证核发进度。到2024年6月底,全国集中式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基本完成建档立卡,分布式项目建档立卡规模进一步提升。
(六)扩大绿证交易范围。鼓励各地区实行新上项目可再生能源消费承诺制,加快建立高耗能企业可再生能源强制消费机制,合理提高消费比例要求。鼓励相关项目通过购买绿证绿电进行可再生能源消费替代,扩大绿证市场需求。各地区要将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分解到重点用能单位,探索实施重点用能单位化石能源消费预算管理,超出预算部分通过购买绿证绿电进行抵消。支持各类企业特别是外向型企业、行业龙头企业通过购买绿证、使用绿电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央企业、地方国有企业、机关和事业单位发挥带头作用,稳步提升可再生能源消费比例。
(七)规范绿证交易制度。依托中国绿色电力证书交易平台、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广州电力交易中心开展绿证交易,具体由发电企业和电力用户采取双边协商、挂牌、集中竞价等方式进行。建立跨省区绿证交易协调机制和交易市场。支持绿证供需省份之间结合实际情况,通过政府间协议锁定跨省绿证交易规模,协助经营主体开展绿证供需对接、集中交易、技术服务、纠纷解决。现阶段绿证仅可交易一次,不得通过第三方开展绿证收储和转卖。各地区不得采取强制性手段向企业简单摊派绿证购买任务,不得限制绿证跨省交易。绿证交易价格由市场形成,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加强价格监测,引导绿证交易价格在合理区间运行。
四、拓展绿证应用场景
(八)健全绿色电力消费认证和节能降碳管理机制。加快建立基于绿证的绿色电力消费认证机制,明确认证标准、制度和标识。研究完善绿证有效期,简化绿色电力消费认证流程,持续提高认证及时性和便利性。充分发挥绿证在可再生能源生产和消费核算方面的作用,强化绿证在用能预算、碳排放预算管理制度中的应用。将绿证纳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碳排放评价管理机制。
(九)完善绿证与碳核算和碳市场管理衔接机制。推动建立绿证纳入地方、行业企业、公共机构、重点产品碳排放核算的制度规则。推动研究核算不同应用场景中扣除绿证的修正电网排放因子。加快研究绿证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机制的功能边界和衔接机制,明确各类主体参与绿证和碳市场交易有效途径。
(十)加强绿证对产品碳足迹管理支撑保障。将绿证纳入产品碳足迹核算基本方法与通用国家标准,明确绿证在产品碳足迹计算中的一般适用范围和认定方法。按照成熟一批、推进一批、持续完善的原则,强化绿证在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体系中的应用。在产品碳标识认证管理办法中充分考虑绿证因素。探索在特定产品中设计体现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占比的差异化产品标识。
(十一)推动绿证国际互认。充分利用多双边国际交流渠道,大力宣介绿证作为中国可再生能源电量环境属性基础凭证,解读中国绿证政策和应用实践。鼓励行业协会、有关企业、相关机构、专家学者等积极发声,推动国际机构特别是大型国际机构碳排放核算方法与绿证衔接,加快绿证国际互认进程。积极参与国际议题设置和研讨,推动绿证核发、计量、交易等国际标准研究制定,着力提高中国绿证的国际影响力和认可度。
五、加强组织实施
(十二)加强统筹协调。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绿证纳入能耗双控政策、拓展绿证应用场景等工作的统筹协调。绿证核发机构、电网企业、电力交易机构要落实主体责任,严格按照绿证核发和交易规则,高效规范做好绿证核发和交易。各地区可结合实际建立实施细则,统筹完善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实施方案,强化高耗能企业绿电消费责任,依法依规将可再生能源消费责任落实到相关用能主体。
(十三)加强交易监管。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加强对绿证制度实施和各地区、各类主体绿证交易的监督管理。加强绿证核发和交易等工作抽查检查,严格防范、严厉查处在绿证核发交易及绿电交易等过程中的虚假交易、伪造和篡改数据等行为。重大违规违纪问题按程序移交纪检监察和审计部门。
(十四)及时核算数据。国家统计局会同国家能源局完善可再生能源消费量统计制度,推动可再生能源非电利用纳入可再生能源消费量统计,逐步建立以绿证核算为基础的可再生能源消费量统计制度。国家统计局根据国家能源局核算的分地区可再生能源电力及非电利用基础数据,及时向国家发展改革委提供全国和各地区可再生能源消费量统计数据。国家能源局加快建设国家绿证核发交易系统,加强绿证核发交易数据统一管理。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开展“十四五”省级人民政府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可再生能源消费量统计数据,并结合跨省绿证交易电量数据,最终核定各地区能耗强度下降率。
(十五)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全国生态日、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日等重大活动,深入开展绿证宣传和应用推广,增进全社会对绿证制度的认识了解。统筹做好绿证交易管理和节能降碳工作培训,提升各类从业主体业务能力水平。加强绿色消费宣传推广,鼓励各类用能主体主动承担可再生能源消费责任,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统计局
国家能源局
证与能耗双控政策有效衔接,将绿证交易对应电量纳入“十四五”省级人民政府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指标核算,大力促进非化石能源消费。
(三)明确绿证交易电量扣除方式。在“十四五”省级人民政府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指标核算中,实行以物理电量为基础、跨省绿证交易为补充的可再生能源消费量扣除政策。不改变国家和省级地区现行可再生能源消费统计制度,参与跨省可再生能源市场化交易或绿色电力交易对应的电量,按物理电量计入受端省份可再生能源消费量;未参与跨省可再生能源市场化交易或绿色电力交易、但参与跨省绿证交易对应的电量,按绿证跨省交易流向计入受端省份可再生能源消费量,不再计入送端省份可再生能源消费量。受端省份通过绿证交易抵扣的可再生能源消费量,原则上不超过本地区完成“十四五”能耗强度下降目标所需节能量的50%。
(四)避免可再生能源消费量重复扣除。跨省可再生能源市场化交易和绿色电力交易对应的绿证,以及省级行政区域内交易的绿证,相应电量按现行统计规则计入相关地区可再生能源消费量,在“十四五”省级人民政府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指标核算中不再重复扣除。纳入“十四五”省级人民政府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指标核算的绿证,相应电量生产时间与评价考核年度保持一致。
三、夯实绿证核发和交易基础
(五)加快可再生能源项目建档立卡和绿证核发。落实绿证全覆盖等工作部署,加快制定绿证核发和交易规则。绿证核发机构会同电网企业、电力交易机构、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加快提升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建档立卡比例,加快绿证核发进度。到2024年6月底,全国集中式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基本完成建档立卡,分布式项目建档立卡规模进一步提升。
(六)扩大绿证交易范围。鼓励各地区实行新上项目可再生能源消费承诺制,加快建立高耗能企业可再生能源强制消费机制,合理提高消费比例要求。鼓励相关项目通过购买绿证绿电进行可再生能源消费替代,扩大绿证市场需求。各地区要将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分解到重点用能单位,探索实施重点用能单位化石能源消费预算管理,超出预算部分通过购买绿证绿电进行抵消。支持各类企业特别是外向型企业、行业龙头企业通过购买绿证、使用绿电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央企业、地方国有企业、机关和事业单位发挥带头作用,稳步提升可再生能源消费比例。
(七)规范绿证交易制度。依托中国绿色电力证书交易平台、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广州电力交易中心开展绿证交易,具体由发电企业和电力用户采取双边协商、挂牌、集中竞价等方式进行。建立跨省区绿证交易协调机制和交易市场。支持绿证供需省份之间结合实际情况,通过政府间协议锁定跨省绿证交易规模,协助经营主体开展绿证供需对接、集中交易、技术服务、纠纷解决。现阶段绿证仅可交易一次,不得通过第三方开展绿证收储和转卖。各地区不得采取强制性手段向企业简单摊派绿证购买任务,不得限制绿证跨省交易。绿证交易价格由市场形成,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加强价格监测,引导绿证交易价格在合理区间运行。
四、拓展绿证应用场景
(八)健全绿色电力消费认证和节能降碳管理机制。加快建立基于绿证的绿色电力消费认证机制,明确认证标准、制度和标识。研究完善绿证有效期,简化绿色电力消费认证流程,持续提高认证及时性和便利性。充分发挥绿证在可再生能源生产和消费核算方面的作用,强化绿证在用能预算、碳排放预算管理制度中的应用。将绿证纳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碳排放评价管理机制。
(九)完善绿证与碳核算和碳市场管理衔接机制。推动建立绿证纳入地方、行业企业、公共机构、重点产品碳排放核算的制度规则。推动研究核算不同应用场景中扣除绿证的修正电网排放因子。加快研究绿证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机制的功能边界和衔接机制,明确各类主体参与绿证和碳市场交易有效途径。
(十)加强绿证对产品碳足迹管理支撑保障。将绿证纳入产品碳足迹核算基本方法与通用国家标准,明确绿证在产品碳足迹计算中的一般适用范围和认定方法。按照成熟一批、推进一批、持续完善的原则,强化绿证在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体系中的应用。在产品碳标识认证管理办法中充分考虑绿证因素。探索在特定产品中设计体现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占比的差异化产品标识。
(十一)推动绿证国际互认。充分利用多双边国际交流渠道,大力宣介绿证作为中国可再生能源电量环境属性基础凭证,解读中国绿证政策和应用实践。鼓励行业协会、有关企业、相关机构、专家学者等积极发声,推动国际机构特别是大型国际机构碳排放核算方法与绿证衔接,加快绿证国际互认进程。积极参与国际议题设置和研讨,推动绿证核发、计量、交易等国际标准研究制定,着力提高中国绿证的国际影响力和认可度。
五、加强组织实施
(十二)加强统筹协调。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绿证纳入能耗双控政策、拓展绿证应用场景等工作的统筹协调。绿证核发机构、电网企业、电力交易机构要落实主体责任,严格按照绿证核发和交易规则,高效规范做好绿证核发和交易。各地区可结合实际建立实施细则,统筹完善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实施方案,强化高耗能企业绿电消费责任,依法依规将可再生能源消费责任落实到相关用能主体。
(十三)加强交易监管。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加强对绿证制度实施和各地区、各类主体绿证交易的监督管理。加强绿证核发和交易等工作抽查检查,严格防范、严厉查处在绿证核发交易及绿电交易等过程中的虚假交易、伪造和篡改数据等行为。重大违规违纪问题按程序移交纪检监察和审计部门。
(十四)及时核算数据。国家统计局会同国家能源局完善可再生能源消费量统计制度,推动可再生能源非电利用纳入可再生能源消费量统计,逐步建立以绿证核算为基础的可再生能源消费量统计制度。国家统计局根据国家能源局核算的分地区可再生能源电力及非电利用基础数据,及时向国家发展改革委提供全国和各地区可再生能源消费量统计数据。国家能源局加快建设国家绿证核发交易系统,加强绿证核发交易数据统一管理。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开展“十四五”省级人民政府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可再生能源消费量统计数据,并结合跨省绿证交易电量数据,最终核定各地区能耗强度下降率。
(十五)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全国生态日、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日等重大活动,深入开展绿证宣传和应用推广,增进全社会对绿证制度的认识了解。统筹做好绿证交易管理和节能降碳工作培训,提升各类从业主体业务能力水平。加强绿色消费宣传推广,鼓励各类用能主体主动承担可再生能源消费责任,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统计局
国家能源局
带头作用,稳步提升可再生能源消费比例。
(七)规范绿证交易制度。依托中国绿色电力证书交易平台、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广州电力交易中心开展绿证交易,具体由发电企业和电力用户采取双边协商、挂牌、集中竞价等方式进行。建立跨省区绿证交易协调机制和交易市场。支持绿证供需省份之间结合实际情况,通过政府间协议锁定跨省绿证交易规模,协助经营主体开展绿证供需对接、集中交易、技术服务、纠纷解决。现阶段绿证仅可交易一次,不得通过第三方开展绿证收储和转卖。各地区不得采取强制性手段向企业简单摊派绿证购买任务,不得限制绿证跨省交易。绿证交易价格由市场形成,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加强价格监测,引导绿证交易价格在合理区间运行。
四、拓展绿证应用场景
(八)健全绿色电力消费认证和节能降碳管理机制。加快建立基于绿证的绿色电力消费认证机制,明确认证标准、制度和标识。研究完善绿证有效期,简化绿色电力消费认证流程,持续提高认证及时性和便利性。充分发挥绿证在可再生能源生产和消费核算方面的作用,强化绿证在用能预算、碳排放预算管理制度中的应用。将绿证纳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碳排放评价管理机制。
(九)完善绿证与碳核算和碳市场管理衔接机制。推动建立绿证纳入地方、行业企业、公共机构、重点产品碳排放核算的制度规则。推动研究核算不同应用场景中扣除绿证的修正电网排放因子。加快研究绿证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机制的功能边界和衔接机制,明确各类主体参与绿证和碳市场交易有效途径。
(十)加强绿证对产品碳足迹管理支撑保障。将绿证纳入产品碳足迹核算基本方法与通用国家标准,明确绿证在产品碳足迹计算中的一般适用范围和认定方法。按照成熟一批、推进一批、持续完善的原则,强化绿证在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体系中的应用。在产品碳标识认证管理办法中充分考虑绿证因素。探索在特定产品中设计体现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占比的差异化产品标识。
(十一)推动绿证国际互认。充分利用多双边国际交流渠道,大力宣介绿证作为中国可再生能源电量环境属性基础凭证,解读中国绿证政策和应用实践。鼓励行业协会、有关企业、相关机构、专家学者等积极发声,推动国际机构特别是大型国际机构碳排放核算方法与绿证衔接,加快绿证国际互认进程。积极参与国际议题设置和研讨,推动绿证核发、计量、交易等国际标准研究制定,着力提高中国绿证的国际影响力和认可度。
五、加强组织实施
(十二)加强统筹协调。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绿证纳入能耗双控政策、拓展绿证应用场景等工作的统筹协调。绿证核发机构、电网企业、电力交易机构要落实主体责任,严格按照绿证核发和交易规则,高效规范做好绿证核发和交易。各地区可结合实际建立实施细则,统筹完善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实施方案,强化高耗能企业绿电消费责任,依法依规将可再生能源消费责任落实到相关用能主体。
(十三)加强交易监管。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加强对绿证制度实施和各地区、各类主体绿证交易的监督管理。加强绿证核发和交易等工作抽查检查,严格防范、严厉查处在绿证核发交易及绿电交易等过程中的虚假交易、伪造和篡改数据等行为。重大违规违纪问题按程序移交纪检监察和审计部门。
(十四)及时核算数据。国家统计局会同国家能源局完善可再生能源消费量统计制度,推动可再生能源非电利用纳入可再生能源消费量统计,逐步建立以绿证核算为基础的可再生能源消费量统计制度。国家统计局根据国家能源局核算的分地区可再生能源电力及非电利用基础数据,及时向国家发展改革委提供全国和各地区可再生能源消费量统计数据。国家能源局加快建设国家绿证核发交易系统,加强绿证核发交易数据统一管理。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开展“十四五”省级人民政府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可再生能源消费量统计数据,并结合跨省绿证交易电量数据,最终核定各地区能耗强度下降率。
(十五)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全国生态日、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日等重大活动,深入开展绿证宣传和应用推广,增进全社会对绿证制度的认识了解。统筹做好绿证交易管理和节能降碳工作培训,提升各类从业主体业务能力水平。加强绿色消费宣传推广,鼓励各类用能主体主动承担可再生能源消费责任,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统计局
国家能源局
法与绿证衔接,加快绿证国际互认进程。积极参与国际议题设置和研讨,推动绿证核发、计量、交易等国际标准研究制定,着力提高中国绿证的国际影响力和认可度。
五、加强组织实施
(十二)加强统筹协调。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绿证纳入能耗双控政策、拓展绿证应用场景等工作的统筹协调。绿证核发机构、电网企业、电力交易机构要落实主体责任,严格按照绿证核发和交易规则,高效规范做好绿证核发和交易。各地区可结合实际建立实施细则,统筹完善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实施方案,强化高耗能企业绿电消费责任,依法依规将可再生能源消费责任落实到相关用能主体。
(十三)加强交易监管。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加强对绿证制度实施和各地区、各类主体绿证交易的监督管理。加强绿证核发和交易等工作抽查检查,严格防范、严厉查处在绿证核发交易及绿电交易等过程中的虚假交易、伪造和篡改数据等行为。重大违规违纪问题按程序移交纪检监察和审计部门。
(十四)及时核算数据。国家统计局会同国家能源局完善可再生能源消费量统计制度,推动可再生能源非电利用纳入可再生能源消费量统计,逐步建立以绿证核算为基础的可再生能源消费量统计制度。国家统计局根据国家能源局核算的分地区可再生能源电力及非电利用基础数据,及时向国家发展改革委提供全国和各地区可再生能源消费量统计数据。国家能源局加快建设国家绿证核发交易系统,加强绿证核发交易数据统一管理。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开展“十四五”省级人民政府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可再生能源消费量统计数据,并结合跨省绿证交易电量数据,最终核定各地区能耗强度下降率。
(十五)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全国生态日、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日等重大活动,深入开展绿证宣传和应用推广,增进全社会对绿证制度的认识了解。统筹做好绿证交易管理和节能降碳工作培训,提升各类从业主体业务能力水平。加强绿色消费宣传推广,鼓励各类用能主体主动承担可再生能源消费责任,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国家能源局
2024年1月27日
宏观政策
1月31日,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发布《北京市丰台区碳达峰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加快新能源开发利用。持续优化用能结构,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落实北京市分布式光伏发电高质量发展和地热及热泵支持政策,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有序推动光伏、地热及热泵应用。在中关村丰台园和丽泽金融商务区等产业园区、公共机构和公共建筑因地制宜推广使用光伏发电系统,推进光热系统建筑一体化应用。强化绿色电力消纳能力,探索用能全绿电试点。
推动绿色建筑高品质发展。因地制宜推广建筑领域太阳能光伏、光热和热泵技术应用,新建政府投资工程使用至少一种可再生能源,其中新建公共机构建筑、园区、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不低于50%。严格落实建筑节能、绿色建筑、市政基础设施等领域节能降碳标准。到2025年,新建居住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二星级及以上标准,新建公共建筑力争全面执行绿色建筑二星级及以上标准。
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广绿色建材,推动建材循环利用。到2025年,新建建筑中装配式建筑比例达到55%,绿色建材应用比例达到70%;到2030年,新建建筑中装配式建筑比例进一步提高。
行业聚焦
国际能源署近日发布的年度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太阳能光伏新增装机容量有望达到375吉瓦,总装机容量同比增长31.8%。从各国和各地区情况来看,2023年中国太阳能光伏新增装机容量相当于上一年全球太阳能光伏新增装机容量。世界银行能源部门负责人迪米特里奥斯认为,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对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能源转型至关重要。
光伏产业优势更加凸显
在去年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上,发展太阳能是各方讨论的重点之一。COP28达成的协议首次提及太阳能、风能和储能技术的成本下降和技术创新,肯定其发展有助于实现应对气候变化目标,并呼吁各国以公正、有序、公平的方式在能源系统中向远离化石燃料的目标过渡。
近年来,全球光伏产业加速发展。相关统计显示,从2019年到2023年,全球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年平均增长率达到28%。咨询机构伍德麦肯兹表示,在大多数国家,太阳能已经成为最具成本优势的能源。2023年,全球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已经超过水电。未来10年,光伏产业仍将保持较高增速。
全球太阳能理事会首席执行官索尼娅·邓洛普表示,太阳能是当前增长最快、效益最佳的可再生能源,要到2030年使全球可再生能源总装机容量增加两倍,太阳能光伏技术是最重要的能源转型技术。英国埃克塞特大学不久前发布的报告认为,未来几年内太阳能将成为最有竞争力的能源。根据预测,到2044年,光伏发电将占全球发电量的一半以上。
国际能源署等机构的报告显示,目前全球仍有6.75亿人用不上电,其中约80%集中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前副主席穆纳辛格表示,可持续发展问题是人类社会面临的一项重要挑战。太阳能光伏技术不断革新,优势凸显,为发展中国家寻求经济可持续发展、能源转型和环境保护提供了选择。
各国积极推动技术运用
近年来,全球多国纷纷出台各类政策举措,加快能源转型步伐,积极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
中东国家拥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阿联酋提出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2023年11月,阿联酋艾尔达芙拉PV2光伏电站项目并网发电。该电站可满足20万户居民用电需求,每年将减少碳排放240万吨,使清洁能源在阿联酋能源结构中的占比提高到13%以上。沙特阿拉伯在“2030愿景”中提出,到2030年将达到40吉瓦的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并将在可再生能源项目上投资3800亿里亚尔(1里亚尔约合1.91元人民币)。卡塔尔提出,至2030年太阳能发电占比将达到20%。2022年11月,卡塔尔首座光伏电站阿尔卡萨电站正式投入运营,该电站能满足卡塔尔峰值电力需求的10%。汇丰银行中东地区可持续发展部门负责人大卫·拉莫斯表示,中东国家发展以太阳能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前景广阔。
非洲太阳能产业协会去年发布的《2023年展望报告》显示,非洲地区光伏产业正在加速发展。南非、摩洛哥、埃及等国在光伏建设项目上处于领先地位。例如,埃及在《2035年综合可持续能源战略》中提出,到2035年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将达到61吉瓦,其中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将达43吉瓦。同时,佛得角、博茨瓦纳、厄立特里亚等更多地区国家正在加大光伏产业投资,开始建设和运营大型光伏项目。
近年来欧盟光伏产业也实现较快增长。根据欧洲光伏产业协会发布的报告,2023年欧盟光伏新增装机容量有望达到56吉瓦,连续第三年保持40%以上的年增长率;预计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在2026年之前有望翻番,达到预期的484吉瓦。
埃克塞特大学的报告认为,全球光伏产业迅猛发展主要得益于两方面因素。一方面是相关国家相继推出扶持光伏产业的政策措施,另一方面是光伏组件价格大幅下降。从2010年到2022年,全球太阳能发电的平均加权成本降低了89%,降至0.049美元/千瓦时,几乎比最便宜的化石燃料还要低1/3。
世界银行网站近期发表的专题文章表示,到2030年,光伏微电网可为3.8亿人不间断提供电力。但是,当前全球电网基础设施投资仍严重不足。相关国家需要制定适宜的政策措施,推广普惠金融,鼓励私人投资。国际社会需加大力度,支持发展中国家建设能源基础设施、推动能源结构转型。
中国助力全球绿色发展
位于西班牙埃斯特雷马杜拉自治区的弗朗西斯科·皮萨罗太阳能发电厂于2022年投入使用,是欧洲最大的已投运光伏电站之一,该电厂所使用的太阳能电池板全部来自中国;在肯尼亚加里萨郡,由中国企业承建的加里萨光伏电站有效解决了当地用电短缺问题,持续为当地民众提供清洁电力……
近年来,中国银行参与了阿联酋艾尔达芙拉PV2光伏电站项目、沙特萨卡卡300兆瓦光伏项目等,并在去年成功发行5亿美元共建“一带一路”主题绿色债券。中国银行迪拜分行行长潘鑫源表示,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光伏组件生产国,在光伏项目建设中具有领先优势。中资银行作为连接产能和需求的“桥梁”,可以为促进全球能源转型发挥积极作用。
国际能源署署长法提赫·比罗尔表示,中国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和电动车行业发展方面成绩斐然,“是清洁能源领域的冠军”。阿联酋工业和先进技术部部长、COP28主席苏尔坦·贾比尔说,中国在清洁能源技术方面的持续引领,是助力实现全球能源转型和应对气候变化、促进发展的重要因素。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经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肖晋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把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提升到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短时间内实现跨越式发展。正是由于中国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近年来全球太阳能发电成本降低近90%,风电成本降低了80%。
埃及电力与可再生能源部副部长艾哈迈德·穆罕默德·马西纳说,中国方案对全球能源转型和气候治理都具有重要意义,为非洲和阿拉伯国家推动能源转型、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副理事长、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埃里克·索尔海姆表示,中国为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也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和绿色低碳转型带来创新驱动力。
《 人民日报 》( 2024年01月31日 15 版)
全球太阳能理事会首席执行官索尼娅·邓洛普表示,太阳能是当前增长最快、效益最佳的可再生能源,要到2030年使全球可再生能源总装机容量增加两倍,太阳能光伏技术是最重要的能源转型技术。英国埃克塞特大学不久前发布的报告认为,未来几年内太阳能将成为最有竞争力的能源。根据预测,到2044年,光伏发电将占全球发电量的一半以上。
国际能源署等机构的报告显示,目前全球仍有6.75亿人用不上电,其中约80%集中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前副主席穆纳辛格表示,可持续发展问题是人类社会面临的一项重要挑战。太阳能光伏技术不断革新,优势凸显,为发展中国家寻求经济可持续发展、能源转型和环境保护提供了选择。
各国积极推动技术运用
近年来,全球多国纷纷出台各类政策举措,加快能源转型步伐,积极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
中东国家拥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阿联酋提出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2023年11月,阿联酋艾尔达芙拉PV2光伏电站项目并网发电。该电站可满足20万户居民用电需求,每年将减少碳排放240万吨,使清洁能源在阿联酋能源结构中的占比提高到13%以上。沙特阿拉伯在“2030愿景”中提出,到2030年将达到40吉瓦的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并将在可再生能源项目上投资3800亿里亚尔(1里亚尔约合1.91元人民币)。卡塔尔提出,至2030年太阳能发电占比将达到20%。2022年11月,卡塔尔首座光伏电站阿尔卡萨电站正式投入运营,该电站能满足卡塔尔峰值电力需求的10%。汇丰银行中东地区可持续发展部门负责人大卫·拉莫斯表示,中东国家发展以太阳能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前景广阔。
非洲太阳能产业协会去年发布的《2023年展望报告》显示,非洲地区光伏产业正在加速发展。南非、摩洛哥、埃及等国在光伏建设项目上处于领先地位。例如,埃及在《2035年综合可持续能源战略》中提出,到2035年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将达到61吉瓦,其中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将达43吉瓦。同时,佛得角、博茨瓦纳、厄立特里亚等更多地区国家正在加大光伏产业投资,开始建设和运营大型光伏项目。
近年来欧盟光伏产业也实现较快增长。根据欧洲光伏产业协会发布的报告,2023年欧盟光伏新增装机容量有望达到56吉瓦,连续第三年保持40%以上的年增长率;预计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在2026年之前有望翻番,达到预期的484吉瓦。
埃克塞特大学的报告认为,全球光伏产业迅猛发展主要得益于两方面因素。一方面是相关国家相继推出扶持光伏产业的政策措施,另一方面是光伏组件价格大幅下降。从2010年到2022年,全球太阳能发电的平均加权成本降低了89%,降至0.049美元/千瓦时,几乎比最便宜的化石燃料还要低1/3。
世界银行网站近期发表的专题文章表示,到2030年,光伏微电网可为3.8亿人不间断提供电力。但是,当前全球电网基础设施投资仍严重不足。相关国家需要制定适宜的政策措施,推广普惠金融,鼓励私人投资。国际社会需加大力度,支持发展中国家建设能源基础设施、推动能源结构转型。
中国助力全球绿色发展
位于西班牙埃斯特雷马杜拉自治区的弗朗西斯科·皮萨罗太阳能发电厂于2022年投入使用,是欧洲最大的已投运光伏电站之一,该电厂所使用的太阳能电池板全部来自中国;在肯尼亚加里萨郡,由中国企业承建的加里萨光伏电站有效解决了当地用电短缺问题,持续为当地民众提供清洁电力……
近年来,中国银行参与了阿联酋艾尔达芙拉PV2光伏电站项目、沙特萨卡卡300兆瓦光伏项目等,并在去年成功发行5亿美元共建“一带一路”主题绿色债券。中国银行迪拜分行行长潘鑫源表示,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光伏组件生产国,在光伏项目建设中具有领先优势。中资银行作为连接产能和需求的“桥梁”,可以为促进全球能源转型发挥积极作用。
国际能源署署长法提赫·比罗尔表示,中国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和电动车行业发展方面成绩斐然,“是清洁能源领域的冠军”。阿联酋工业和先进技术部部长、COP28主席苏尔坦·贾比尔说,中国在清洁能源技术方面的持续引领,是助力实现全球能源转型和应对气候变化、促进发展的重要因素。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经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肖晋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把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提升到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短时间内实现跨越式发展。正是由于中国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近年来全球太阳能发电成本降低近90%,风电成本降低了80%。
埃及电力与可再生能源部副部长艾哈迈德·穆罕默德·马西纳说,中国方案对全球能源转型和气候治理都具有重要意义,为非洲和阿拉伯国家推动能源转型、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副理事长、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埃里克·索尔海姆表示,中国为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也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和绿色低碳转型带来创新驱动力。
《 人民日报 》( 2024年01月31日 15 版)
埃克塞特大学的报告认为,全球光伏产业迅猛发展主要得益于两方面因素。一方面是相关国家相继推出扶持光伏产业的政策措施,另一方面是光伏组件价格大幅下降。从2010年到2022年,全球太阳能发电的平均加权成本降低了89%,降至0.049美元/千瓦时,几乎比最便宜的化石燃料还要低1/3。
世界银行网站近期发表的专题文章表示,到2030年,光伏微电网可为3.8亿人不间断提供电力。但是,当前全球电网基础设施投资仍严重不足。相关国家需要制定适宜的政策措施,推广普惠金融,鼓励私人投资。国际社会需加大力度,支持发展中国家建设能源基础设施、推动能源结构转型。
中国助力全球绿色发展
位于西班牙埃斯特雷马杜拉自治区的弗朗西斯科·皮萨罗太阳能发电厂于2022年投入使用,是欧洲最大的已投运光伏电站之一,该电厂所使用的太阳能电池板全部来自中国;在肯尼亚加里萨郡,由中国企业承建的加里萨光伏电站有效解决了当地用电短缺问题,持续为当地民众提供清洁电力……
近年来,中国银行参与了阿联酋艾尔达芙拉PV2光伏电站项目、沙特萨卡卡300兆瓦光伏项目等,并在去年成功发行5亿美元共建“一带一路”主题绿色债券。中国银行迪拜分行行长潘鑫源表示,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光伏组件生产国,在光伏项目建设中具有领先优势。中资银行作为连接产能和需求的“桥梁”,可以为促进全球能源转型发挥积极作用。
国际能源署署长法提赫·比罗尔表示,中国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和电动车行业发展方面成绩斐然,“是清洁能源领域的冠军”。阿联酋工业和先进技术部部长、COP28主席苏尔坦·贾比尔说,中国在清洁能源技术方面的持续引领,是助力实现全球能源转型和应对气候变化、促进发展的重要因素。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经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肖晋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把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提升到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短时间内实现跨越式发展。正是由于中国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近年来全球太阳能发电成本降低近90%,风电成本降低了80%。
埃及电力与可再生能源部副部长艾哈迈德·穆罕默德·马西纳说,中国方案对全球能源转型和气候治理都具有重要意义,为非洲和阿拉伯国家推动能源转型、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副理事长、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埃里克·索尔海姆表示,中国为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也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和绿色低碳转型带来创新驱动力。
《 人民日报 》( 2024年01月31日 15 版)
转型和气候治理都具有重要意义,为非洲和阿拉伯国家推动能源转型、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副理事长、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埃里克·索尔海姆表示,中国为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也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和绿色低碳转型带来创新驱动力。
《 人民日报 》( 2024年01月31日 15 版)
中企承建的沙特阿尔舒巴赫光伏电站是在建的全球最大单体光伏电站。图为工作人员介绍电站情况。
人民日报记者 管克江摄
技术前沿
据财联社报道,宁德时代已在布局无负极金属电池技术,并申请了相关技术材料设计与关键工艺专利,或将用于下一代钠离子电池。
去年7月29日,宁德时代发布了第一代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达到了160Wh/kg。与现在常见的锂电池相比,钠离子电池的优势是不易受温度影响,或许可以解决冬季电动汽车续航暴跌的痛点。然而仅160Wh/kg的密度远不如三元锂电池,冬季很强,其他季节就有些逊色了。
此外,钠是锂的同族元素,但锂是第二期元素,钠是第三期元素,后者体积要大一些。原子体积大就意味着钠离子无法像锂离子那样在石墨间自由穿梭,需要用到一些特殊的电解液帮助钠元素通行,现阶段钠离子电池的成本远高于锂电池。
这点才是为何钠离子电池无法量产商用的原因,注重安全性的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一般都在140Wh/kg~180Wh/kg,却能够大规模商用,就是因为生产成本低。钠离子电池必须解决生产成本太高的问题,才有商用价值。
无负极金属电池技术,是解决钠离子电池成本太高的一大利器,下面小雷简单讲解一下这项技术。顾名思义,无负极金属电池就是没有负极活性材料的电池,在首次充电完成后,正极的金属材料会迁移到理论上的负极区域,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负极。
传统的锂电池负极材料一般会选择石墨,因为这种材料导电性强、抗腐蚀性强,而且来源丰富,毕竟就是碳元素,地球上太多了。可上面小雷也说了,钠离子太大,不能像锂离子那样在石墨间穿梭,无负极金属电池就是用金属取代石墨,作为负极材料,方便金属离子穿梭,有助于宁德时代解决钠离子电池生产成本难题。
无负极金属电池技术,是解决钠离子电池成本太高的一大利器,下面小雷简单讲解一下这项技术。顾名思义,无负极金属电池就是没有负极活性材料的电池,在首次充电完成后,正极的金属材料会迁移到理论上的负极区域,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负极。
传统的锂电池负极材料一般会选择石墨,因为这种材料导电性强、抗腐蚀性强,而且来源丰富,毕竟就是碳元素,地球上太多了。可上面小雷也说了,钠离子太大,不能像锂离子那样在石墨间穿梭,无负极金属电池就是用金属取代石墨,作为负极材料,方便金属离子穿梭,有助于宁德时代解决钠离子电池生产成本难题。
事实上,五十年前就有企业研究金属电池,但由于技术不到家,产生了许多安全问题,甚至出现过产品大规模着火事件。时隔50年,电池企业的技术储备越来越丰富,终于要再次集体挑战金属电池。按照宁德时代的说法,第二代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将达到200Wh/kg,接近三元锂电池。
需要注意的是,无负极金属电池的意义不局限于钠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同样可用。不过金属电池早期成本会略高,等到技术成熟了,成本有可能会比传统的石墨负极电池更低。
专业评论
n型含运费最低0.82元/W!中石油7GW组件集采开标
2月1日,索比光伏网获悉,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2024年集团公司N型光伏组件集中采购项目招标已开标。
本次招标延续了之前按地区分别报价的方式,方便相关企业根据自身产能布局,估算运费并给出最终投标价。同时,与之前的2023-2024年集团公司光伏组件集中采购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本次招标全部指向n型组件,这也是众多央国企2024年组件产品采购的重要变化。个人预计,今年全球市场n型占比将达到65%以上,龙头企业的n型占比还会更高。
共11家企业参与本次集采招标。
东北、华北地区(大庆、辽河、吉林、冀东、大港、华北等)组件报价0.82-0.96元/W,平均为0.9025元/W。
中部地区(长庆、西南、青海、玉门、浙江、南方、煤层气等)组件报价0.82-0.96元/W,平均为0.9064元/W。
新疆地区(塔里木、新疆、吐哈等)组件报价0.82-0.98元/W,平均为0.9249元/W。
索比光伏网注意到,尽管上游n型硅料价格连续数周上涨,但本次集采价格在近期招标中处于较低水平,并未明显上浮,主要与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有关。目前,n-p电池价格差距在8-9分/W,但组件环节价差明显更低。预计春节后,n型硅片、电池开工率上升,还会对市场供需带来新的影响,届时产业链上下游也将迎来新一轮博弈。
此外,与中石油去年的组件集采相比,本次参与企业明显减少,从48家减少至11家。我们认为,中石油2023年的8GW采购计划,超过93%被Top9品牌中的7家企业收入囊中,影响了部分二三线品牌的参与热情。而央国企在招标时更多考虑业绩这一现象,也是一把双刃剑——在保证组件品质的同时,价格可能没法做到更低,有一定概率影响项目收益率和建设进度。
展会时间:2024年3月11-13日
展会地点:杭州国际博览中心
主办单位:江苏省储能行业协会
展会介绍:本次大会是全产业链企业参加的一次行业盛会,涵盖系统集成、储能电池、PCS、BMS、EMS、智能装备、温控系统、消防设备、电气设备、第三方运营商以及下游应用企业40000余位嘉宾及1000余家企业参会参展交流。
本届展会将聚焦储能领域全球前沿技术和实践,积极搭建政企沟通渠道,探索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促进“专精特新”技术、资本和服务等高端创新要素深度对接,展示国内外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新服务,帮助展商扩大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渠道资源,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加快提升中国储能品牌企业快速成长的核心价值,为构建绿色、高效、柔性、智能和可持续发展的现代能源体系贡献“储能智慧”与“储能方案”。
2024CIES除了邀请来自国内外储能同行的资深专家、行业协会、国际组织,也邀请了投融资机构、五大六小两网两建、各省地方能源集团、发展集团、EPC总包企业、系统集成商、储能装置企业、能源服务商、项目开发企业,同时定向邀请了节能用户、负荷聚合运营商、电力设计与建设公司以及铁塔、数据中心用户等。让储能从业者更多的了解终端用户的实际需求,也让行业用户了解储能技术的最新应用和进展。
邮箱:hycydt123@163.com
地址:山西省阳泉市矿区桃北西街2号
邮箱:hycydt123@163.com
地址:山西省阳泉市矿区桃北西街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