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产业信息动态-10月10日

华阳集团产业技术研究总院    主办

内刊

2023年10月10日

139期

Information dynamics of industry

产业信息动态

——摘选自酒泉市商务局《酒泉:多举措加快新能源产业集群化发展》

近年来,酒泉积极抢抓“双碳”重大机遇,认真贯彻全省强工业行动推进大会精神,依托丰富的风光电资源禀赋和良好的区位优势,按照“基地化推进、大电网外送、全产业链发展”思路,坚持资源换产业,整体打捆配置,聚力打好产业基础高端化、产业链条现代化攻坚战,新能源产业发展达到历史最好水平。2020年至2022年,新增新能源装机944万千瓦,是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启动建设以来13年的近一半,新能源装机累计达到2102万千瓦,风电装机占全省的67%,光伏装机占全省的38%,位居全国地级市前列。

目 录                        CONTENTS

19

刘科院士:绿色甲醇是长时储能战略

专业评论

技术前沿

石墨烯,提高超导体的电流密度

15

会展信息

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储能大会

11

光伏产业链龙头产能建设比拼

行业聚焦

权威之声

05

酒泉:多举措加快新能源产业集群化发展

宏观政策

09

深圳:鼓励光伏发电,扩大“光伏+”多元化利用

24

01

权威之声

authority   VOICE

酒泉:多举措加快新能源产业集群化发展

来源: 酒泉市商务局

近年来,酒泉积极抢抓“双碳”重大机遇,认真贯彻全省强工业行动推进大会精神,依托丰富的风光电资源禀赋和良好的区位优势,按照“基地化推进、大电网外送、全产业链发展”思路,坚持资源换产业,整体打捆配置,聚力打好产业基础高端化、产业链条现代化攻坚战,新能源产业发展达到历史最好水平。2020年至2022年,新增新能源装机944万千瓦,是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启动建设以来13年的近一半,新能源装机累计达到2102万千瓦,风电装机占全省的67%,光伏装机占全省的38%,位居全国地级市前列。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全面构建新能源产业发展大格局。始终把新能源作为推动市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首位产业,系统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统筹谋划、重点推进,以建设千亿级新能源产业链、建成全国新能源产业示范区为目标,坚持全市“一盘棋”,探索建立统一编制规划、统一开展前期工作、统一打捆审批,统一电力接入、统一“四通一平”工程的“五统一”工作机制,科学编制《全市新能源产业整体发展规划》,细化完善新能源布局、新能

权威之声

权威之声

源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规划和氢能产业发展等规划方案,研究制定新能源生产性服务业指导意见、新能源领域科技研发支持意见等意见办法,持续优化土地、财税、金融、科技创新、人才引进等支持政策,组建专班强力推进,实现了全市新能源产业高位布局、高点部署、高效推进、高质落实。
       二是突出项目建设,着力建设新能源发电大基地。聚焦“国内领先、国际先进”发展理念,坚持以重大项目为牵引,不断加大新能源项目争取力度,火电、光热、燃气发电、抽水蓄能、氢储能等调峰项目加快建设,电力外送、储能、调峰、消纳能力持续提升,多能互补、集源网荷储一体化的千亿级新能源全产业链大基地正在加速建设。特别是今年以来,围绕今年新增新能源装机600万千瓦以上、新能源装备制造业产值突破200亿元的目标,持续加大协调推进力度,玉门昌马抽水蓄能项目和甘肃电投常乐电厂5、6号机组开工建设,玉门、金塔2个750千伏输变电工程获得核准,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互促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三是强化链式思维,全力打造新能源装备产业大集群。聚焦“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坚持把新能源优势资源与新能源产业链构建一体考虑,制定出台《关于酒泉市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实现倍速发展的意见》,积极融入全省“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用优势风光资源引进业界有影响、支撑带动力强的装备制造、电力消纳和关联产业链的龙头企业,着力打造风电、光伏、光热、储能、氢能、智慧电网6条装备制造产业链,浙江运达、广东明阳、浙江正泰、中复碳芯等项目建成投产,广东欧昊、阿特斯光伏、宝丰集团多晶硅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日月重工二期等重大项目顺利推进,风电整机实现本地化生产,欧昊集团高效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及组件项目首线正式投产,光伏装备上下游产业链条已全面打通。酒泉经开区成为全国最大的陆上风电装备制造基地,全产业链推进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典型经验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
       四是紧盯前沿技术,创新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大升级。认真学习研究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新政策新要求,实时关注行业技术前沿和发展方向,深度研究国家氢能发展规划,探索发展氢能源装备产业,落地建设光伏制氢、氢燃料电池生产等重大项目,填补了氢能装备制造产业的空白。着力引进新能源装备制造新产品研发、新技术推广应用、试验示范类企业及项目,加快引进高质量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扩大分布式电源和微电网规模,着力增强电力消纳能力。加速推进绿电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争取绿电园区认证,积极引进发达地区需要绿电认证的先进制造企业入驻园区,抢占绿电供应链市场,以低价绿色电力反哺装备制造企业,成为全省探索新能源电力直供的先行者,形成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创新要素日趋集中、市场活力竞相迸发的新能源产业集聚新业态。
五是加强要素保障,持续优化新能源产业发展大环境。坚决打好招商引资攻坚战,牢固树立“大干大支持、多干多支持、不干不支持”鲜明导向,持续加大新能源项目谋划储备力度,分链条建立招商目录和项目清单,聚焦重点区域持续开展小分队招商,不断深化与各行业龙头企业的战略合作,形成了项目集中突破带动产业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简化审批程序,建立从项目前期、要素保障、落地服务的快速反应通道,深化项目代办服务,开展签约项目“落地清零”行动,落实“不来即享”政策机制,全过程提供“保姆式”服务,实现营商环境大改善助推新能源产业发展质效大跃升。全面加大新能源相关生产性服务业培育力度,着力引进关联性强、影响力大的生产性服务业龙头企业,新能源产品设计、咨询、认证、检验检测、运维、数据信息等生产性服务业持续壮大,后运维服务业取得实质性进展,辐射西部地区的新能源生产性服务圈和大数据中心正在加速构建。

证,积极引进发达地区需要绿电认证的先进制造企业入驻园区,抢占绿电供应链市场,以低价绿色电力反哺装备制造企业,成为全省探索新能源电力直供的先行者,形成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创新要素日趋集中、市场活力竞相迸发的新能源产业集聚新业态。
       五是加强要素保障,持续优化新能源产业发展大环境。坚决打好招商引资攻坚战,牢固树立“大干大支持、多干多支持、不干不支持”鲜明导向,持续加大新能源项目谋划储备力度,分链条建立招商目录和项目清单,聚焦重点区域持续开展小分队招商,不断深化与各行业龙头企业的战略合作,形成了项目集中突破带动产业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简化审批程序,建立从项目前期、要素保障、落地服务的快速反应通道,深化项目代办服务,开展签约项目“落地清零”行动,落实“不来即享”政策机制,全过程提供“保姆式”服务,实现营商环境大改善助推新能源产业发展质效大跃升。全面加大新能源相关生产性服务业培育力度,着力引进关联性强、影响力大的生产性服务业龙头企业,新能源产品设计、咨询、认证、检验检测、运维、数据信息等生产性服务业持续壮大,后运维服务业取得实质性进展,辐射西部地区的新能源生产性服务圈和大数据中心正在加速构建。

权威之声

02

宏观政策

MACROPOLICY

宏观政策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圳市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

深圳:鼓励光伏发电,扩大“光伏+”多元化利用

来源:深圳市人民政府

10月7日,深圳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深圳市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
方案提到,“十四五”期间,累计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容量150万千瓦;到2030年,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240万千瓦。
深圳将大力布局发展新能源,积极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扩大“光伏+”多元化利用范围,推动与相关基础设施一体规划建设;积极推进海上风电开发利用,推动粤东海上风电登陆深圳。
同时,深圳将高标准推动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支持开展燃煤耦合生物质发电;持续提升核电装备可靠性,推动核电运营能力全面迈向卓越;推进氢能在交通运输、分布式发电、前沿新兴及交叉领域的应用,探索地热能、海洋能等开发利用。

行业聚焦

INDUSTRY FOCUS

03

行业聚焦

光伏产业链龙头产能建设比拼

来源: 光伏资讯

产能竞争是光伏产业链绕不开的话题,21、22年在硅料价格急速上涨背景下,硅料产能疯狂投建,到23年,受硅料价格趋向合理范围及光伏市场技术迭代影响,光伏企业注意力又投向电池片组件项目,尤其光伏产业链各个龙头企业内卷更加激烈,龙头企业产业建设从专业化卷到一体化。光伏资讯整理了2023年一到三季度光伏产业链头企业产能建设情况。
一、硅料大佬通威股份,强势入局电池片、组件赛道
作为硅料企业龙头,23年前三季度,通威新建/拟建产能多为电池片、组件产能。据光伏资讯不完全统计,2023年前三季度,通威股份共投建项目13个,投资金额合计超900亿元,其中四个开工项目,4个拟建项目,3个签约项目,3个投产项目。
项目涉及高纯晶硅项目52万吨,工业硅项目52万吨,硅棒、切片项目32GW,电池片项目121GW及45GW组件产能。
作为组件赛道新秀,通威股份已达成23年上半年组件出货排行榜第八位成就,2023年底通威组件产能将达80GW。

行业聚焦

二、隆基绿能——着力硅片、电池片项目,大手笔投资项目落地
23年前三季度,隆基产能建设着力于硅片、电池片项目。且新年伊始,隆基就公布了重磅扩产信息,2023年1月17日,隆基公告计划在陕西西咸建设隆基绿能年产100GW单晶硅片及年产50GW单晶电池项目,项目总投资452亿元,大手笔投资引燃23年光伏市场产能竞争。
据光伏资讯不完全统计,2023年前三季度,隆基绿能共投建12个项目,投资金额合计超1400亿元。其中4个开工项目,1个拟建项目,4个签约项目,5个投产项目。
项目涉及硅片项目产能146GW,电池片项目产能169GW,组件项目产能30GW,单晶硅棒项目产能40GW。
三、光伏老牌组件龙头,加速一体化产能建设
作为老牌组件龙头企业,23年前三季度天合光能产能建设较为活跃,据光伏资讯不完全统计,前三季度,天合光能投建产能项目19个,是23年前三季度投建产能最多的企业,合计投资资金超860亿元。其中2个开工项目,1个拟建项目,7个签约项目,7个投产项目。
项目涉及硅片项目2个,产能70GW;电池片项目7个,产能65GW;组件项目6个,产能超45GW;硅棒项目4个,产能64.5GW。
四、阿特斯——光伏全产业链项目建设提速
作为国内最早从事太阳能光伏组件研发和制造的企业之一,阿特斯12年来稳居组件出货量TOP5,全球市场份额仅次于隆基、晶科、晶澳、天合。
但时至今日,一方面同行们开启疯狂扩产热潮,从2023上半年出货量来看,隆基、晶科、晶澳、天合组件出货均超20GW,而阿特斯只有14GW左右;另一方面,一体化布局战略下,组件新势力如通威等企业开始展露头角,23年上半年,通威组件出货量约在10GW左右。阿特斯组件市场第一梯队的位置正受到威胁。
据光伏资讯不完全统计,前三季度,阿特斯投建产能项目9个,合计投资资金超330亿元。其中2个开工项目,3个签约项目,2个投产项目,2个拟建项目。
项目涉及硅片项目产能34GW,电池片项目产能58GW,组件项目产能15GW,单晶硅棒项目产能80GW。
五、晶科能源:2023年预计形成75GW硅片75GW电池 90GW组件产能,或是全球第一
2023年7月3日,晶科能源披露2023年6月投资者关系活动表,公司表示,截至2023年

年底,公司预计形成75GW硅片、75GW电池、90GW组件的产能结构,其中N型电池产能占比70%以上。
据光伏资讯不完全统计,前三季度,晶科能源投建产能项目6个,合计投资资金超1100亿元。其中2个开工项目,3个签约项目,1个投产项目。
项目涉及硅片项目产能56GW,电池片项目产能83GW,组件项目产能15GW,单晶硅棒项目产能115GW。
六、垂直一体化龙头企业,晶澳科技N型时代再度加码
晶澳科技自2010年开始垂直一体化,在高效电池及组件方面,一直处于行业前列水平。在当前技术迭代的关键十七,晶澳科技加速N型技术产能建设。
据光伏资讯不完全统计,前三季度,晶澳科技投建产能项目11个,合计投资资金超950亿元。其中2个开工项目,2个签约项目,2个开工项目和6个投产项目。
项目涉及硅片项目产能60GW,电池片项目产能116GW,组件项目产能65GW。

行业聚焦

04

技术前沿

TECHNOLOGY FRONTIER

技术前沿

来源 :Carbontech

石墨烯,提高超导体的电流密度

超导体是在冷却到某个临界温度以下时对电流的流动提供零电阻的材料。通常,超导体具有非常低的临界温度,接近绝对零。然而,一类被称为高温超导体 (HTS) 的超导体的临界温度高于 77 开尔文,即液氮的沸点。它们已广泛用于许多行业的超导器件的开发。
铋锶钙铜氧化物,通常称为 BSCCO,是一类高温超导材料,已在工程、医疗设备、采矿和运输系统中得到广泛研究和应用。其成员之一(Bi1.6Pb0.4)Sr2Ca2Cu3O10或 Bi-2223 拥有最高的超导临界温度,并因其潜在应用而受到广泛关注。然而,临界电流密度弱、磁通钉扎弱以及合成路线复杂等限制阻碍了Bi-2223超导体的发展和进步。
为了解决这些缺陷,由芝浦理工学院超导材料能源与环境实验室的 Muralidhar Miryala 教授和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理学院物理系的 Awang Kechik Mohd Mustafa 教授领导的一组研究人员,研究了石墨烯纳米颗粒的添加对 Bi-2223 的相形成和超导性能的影响。
他们报告了当使用一种新颖的共沉淀方法将石墨烯纳米颗粒集成到 Bi-2223 中时,对 Bi-2223 的临界温度、临界电流密度以及结构和形态特性的影响。相关研究成果以“Microstructure and Superconducting Properties of Bi-2223 Synthesized via Co-Precipitation Method: Effects of Graphene Nanoparticle Addition”为题发表在《Nanomaterials》上。
由于石墨烯具有优异的电学、机械和化学性能,并且石墨烯和Bi-2223均生长为片状微结构,因此石墨烯纳米粒子作为添加剂非常有吸引力。研究小组使用 X 射线衍射(XRD)检查了分别含有 0.3 wt.%、0.5 wt.%和 1.0 wt.%的石墨烯纳米粒子的不同 Bi-2223 样品的相形成和晶体结构,并将它们与纯样品进行了比较。他们还使用一种称为交流电敏感度测定法(ACS)的方法研究了样品的临界温度。

技术前沿

       XRD 结果显示,样品中主要为Bi-2223 相和Bi-2212相(另一种BSCCO)。另外,对于含有0.3 wt.%和0.5 wt.%石墨烯的样品,由Bi-2223相构成的体积分数较高,而对于含有1.0重量百分比石墨烯的样品,由Bi-2223相构成的体积分数稍低。此外,ACS 分析表明,起始临界温度、锁相温度和耦合峰值温度(超导能力的衡量标准)随着石墨烯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

技术前沿

       有趣的是,石墨烯含量为 1.0 wt.%的样品表现出最高的临界电流密度,并具有最适合形成 Bi-2223 超导体的微观结构。Miryala 教授强调说:“这些结果表明,添加石墨烯纳米颗粒作为杂质,有可能提高 Bi-2223 超导体的电流密度。”
       具有增强电流密度的 Bi-2223 超导体具有促进不同领域发展的潜力,例如 MRI 成像、发电和配电、可再生能源集成、运输和航空航天、粒子加速器、电子和量子计算、环境可持续性、工业和制造工艺以及教育和科学推广。

05

专业评论

Professional comments

刘科院士:绿色甲醇是长时储能战略

来源: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专业评论

9月23日,澳大利亚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南方科技大学创新创业学院院长及清洁能源研究院院长刘科在“2023中国实体经济发展大会”上表示,中国一年二氧化碳排放量为103亿吨,除以14亿人口,人均7.4吨,三口之家就是22吨,这是天量;碳中和有很多事情要做,但核心是能源转型,主要是4件事,风能、太阳能、电动车、氢能。目前太阳能和风能便宜了,但是绝大多数时候没有太阳,那么储能是一个核心,而且不光要短期储能,还要有长时储能技术。液体是最佳的能源载体,要把太阳能、风能转成绿色甲醇液体储存下来,是解决中国石油不够及碳中和的路径之一。
“2023中国实体经济发展大会”以“聚焦科技创新 赋能先进制造”为主题,于9月23日举行。大会由民革中央、广东省政协主办,东莞市人民政府、民革广东省委会承办,国际投资促进会、民革中央企业家联谊会协办,由东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民革东莞市委会、《财经》杂志、《财经智库》执行。
  以下为部分发言实录:
  刘科: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是103亿吨,除以14亿人口,人均7.4吨,三口之

专业评论

家就是22吨,这个人均是包括我们几亿的低收入人群,如果对每天在开车、用空调,住高楼大厦用电梯的人群,估计是平均的一倍,三口之家一年就给空气中大概排40多吨的二氧化碳,这些人每天开车,用空调意识不到一年排放了多少吨CO2,因此能源是一个规模巨大的行业,碳中和任重道远。
  中国的电这么多年主要还是用煤发电(69.5%),煤的数据表示了电的数据,也能反映出中国工业化的水平。中国的工业化是1840年鸦片战争国门被打开后开始的,160年后直到2001年,全中国的煤耗量只有13亿吨,结果到了2001年,突然在10年多一点的时间内飙升到原来的三倍,升到38亿吨,这是天量。
       怎么解读这个数字,2001年什么发生了?是因为2001年中国加入WTO,世界市场向中国开放,中国的国情是我们的石油、天然气、部分煤炭、铁矿石、电动车用的钴,锂,镍、我们的部分棉花、大豆、玉米原材料都需要进口; 我们中国人很勤劳,很快用我们最有竞争力的产品性价比,占领世界市场;包括东莞这些制造业基地发展迅速,我们制造业整个规模是按给全世界提供产品而设计的;就是在这一原料进口、产品出口的大进大出中,迎来中国经济最好的20多年。
  目前因为大家众所周知的原因,我们在出口受到了巨大的挑战,大家说搞内循环,但这个东西要注意,内循环的核心内需是,第一要增加老百姓今天的收入,他敢花今天的钱。第二是增加老百姓对未来的经济的预期,敢花信用卡(未来)的钱。
  在这个情况下,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出口、内需、投资”,因为出口下降,工厂关门,相关的工作人员失业或收入降低,导致的内需短期很难拉动,那就只有靠投资,但投资投什么?前20年来,我们一旦遇到亚洲金融危机,或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我们靠投资房地产、基础设施等拉动经济,使得中国的基础设施已经变成全世界最好的,而房地产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也功不可没;但近年中国占世界20%的人口,每年建全世界50%的房子,经过这么多年的建设,我们的人均住房面积已接近发达国家,继续再靠房地产和基础设施拉动经济的时代已经过去,这也是总书记为什么不断地讲:“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但有些地方为拉动GDP,仍然在建空房子。
  当你不能仅靠房地产和基础设施拉动经济,那靠什么?我个人觉得就是能源转型与数字化,因为只有能源转型有房地产的体量,能填补由于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放缓对经济

的影响;而中国的太阳能、风能已经便宜,中国的电动车也走到世界前列。所以用能源转型与数字化来拉动中国经济,我认为是中国经济未来的主要赛道之一。
  一个国家的竞争力,莫过于两点。一是我干比你干便宜,性价比比你好;任何一个组织,大到国家,小到一个城市,再到一个公司,都是如此。二是,我能干你不能干的事,就是创新。
       前40年,长三角及包括东莞在内的珠三角,我们都是靠第一条性价比好获胜,中国人很勤劳,我们的性价比是最高的。但是这几年我们做了一些调研,中美的制造业成本比较,除去工人工资我们仍然有优势,美国制造业工人工资仍然是我们的8倍左右,但其他的土地成本我们是美国的好几倍,物流成本是2倍左右,银行借贷是2.2倍左右,税收是1.5倍左右,电价大概是3倍,天然气价格是4倍左右;什么意思?就是制造业再靠成本没有竞争力了,那接下来靠什么竞争?那就要靠创新,就要做别人不能做的事情。所以中央在这个大背景下提出来创新社会的建设,包括刚才汪院士他们讲的创新不是一个新的口号,是历史发展到今天的必然选择,如果我们再不创新就没有竞争力了。其实一个组织、一个国家的竞争力,最终说穿了都是创新能力的竞争。
  南科大的口号“创知,创新,创业”,很多情况下,人们经常把创知和创新混为一谈,什么是创知?你一旦写成文章在nature,science等中英文杂志一旦发表了,那就变成人类共有的知识,人们必须可以在各自的实验室能够重复文章作者的实验结果,就不能卡别人的脖子了;对高校等基础研究机构,文章很重要,中华民族应该对人类知识有贡献。
  什么叫创新?中文的“创新”概念比较模糊,很多人认为今天干的和昨天干的不一样,就是创新,但是在科技领域的“创新”即Innovation这个词,是指把知识转化为有用技术并产生价值的过程,就是我们说的工业研究,卡脖子技术是在创新这个环节里,真正解决“卡脖子”技术的是做工业研究的这批人,但是我们在引进人才的时候,一方面要引进解决卡脖子技术的人才,一方面,衡量人才的标准又是发表了多少文章,这是不对的。要分清写文章的人和解决“卡脖子”技术的是两批人,中间有一小部分人是两个都可以做,但是比例不高;所以我觉得在人才引进的时候,如果引进基础研究的人才,可以用文章的数量尤其是质量去衡量,而要引进解决卡脖子技术的人才,不能纯粹拿文章去评判引进。创知产生文章有新意能发表即可,不一定需要产生价值;但创新是把人类共有的知识转化为有用的技术的过程,一定要产生市场价值。

专业评论

     回到碳中和的话题,主要包括4件事,风能、太阳能、电动车、氢能。这些年中国的太阳能便宜了,风能跟它差不多。但是太阳能、风能再便宜,它的问题是每年的发电时间有限;在珠三角太阳能发电每年大概1200小时左右,长三角也就1000小时左右,即使在包头也就是1800小时左右,一年8760小时,绝大多数时候没太阳的;风能在台湾海峡能到4000小时左右,全国平均也就2200小时左右。在有太阳,有风的时候,风光发电便宜,没太阳,没风的时候怎么办?储能是一个核心,而且不仅要短期储能,还要长时储能技术。
  其实110年前纽约大街电动车远远多于燃油车,是因为铅酸电池早于内燃机发明20多年,有了铅酸电池就能接一个电动机,今天我们高尔夫球场的电动车就有了。1912年以爱迪生为代表的一派说未来的汽车是电动车,以福特为代表的一派说未来的汽车是燃油车,而历史告诉我们,到1920年代以后直到今天全世界汽车的持有量95%以上还是燃油车,历史为什么这样发展?
  主要的原因是液体是最佳的能源载体,储能除电池以外,还要把太阳能、风能转成液体储存下来。为什么人类选择液体,因为一是体积能量密度最高,二是液体在陆上可以管路输送、海上可以非常便宜的跨海输送, 而且可以长期储存。
  2016年在一个圆桌论坛上,我提了一个问题,假设我们现在加油站7块钱一升的汽油是从休斯敦炼油厂拉到深圳,你付的7块钱一升的汽油里,运费占多少钱?很多人想从休斯敦那么远拉过,一定来很贵吧,有些人猜运费是3块5,有些人猜3块,记得当时猜的最便宜是1块; 我说真正的答案是一升运费超不过7分钱,当时大家没人相信。其实液体在装卸时都是用泵打,路上耗的就是油钱和船的折旧费。不需要要人工,一条大船目前是30万吨,按汽油的比重是近4亿升,每升一毛钱运费,就是4000万,跑一趟路上油钱根本用不了4000万;所以液体从世界上任何一个码头拉到另外一个码头,每升运费大概不超过7分钱
  风能、太阳能便宜了,有些上不了网,有些人建议用绿电电解水制绿氢并副产绿氧;但氢气的储运成本太高,而且在封闭空间里边氢气的爆炸范围最宽快,怎么办呢?在这个前提下,两年前我提出绿色甲醇这条道路, 具体见我两年半以前写的文章,就把绿氢和绿氧都利用起来,用绿氧去气化生物质,城市垃圾及劣质煤生产H+CO及少量的CO2,再把绿氢补上把这一混合气全部转成绿色的液体甲醇,吉利的甲醇车,做得都很成功。
  马克龙这次访华的最大的订单就是绿色甲醇的订单,我最后给大家讲一点,船油是

专业评论

3000多块一吨,是炼油厂利润最低的油。汽油现在是10个ppm的硫,船油有些是超过2万个ppm的硫,只卖3000多块。如果3000多块一吨船油在碳中和下都可以被绿色甲醇来取代,9000块一吨的汽油有什么理由不能取代?
  中国的风能、太阳能便宜了,如果有了2毛钱一度的绿电,我们可以制出来比70美金一桶的石油还要便宜的绿色液体,这样的话,几十万亿的液体设施就可以用起来。氢能很热,但是如果只是靠一个大罐拉着氢气跑没有前途,为什么?一个49吨重的卡车今天只能拉350公斤的氢, 到地方只能卸载250公斤,问题氢你怎么从内蒙古拉到东莞来,拉不过来的。但是液体管路输送一升不超过1分钱,船输送一升7分钱,而且可以长期储存。今后如果燃料电池能真正便宜了,我们可以在加氢站甚至车上甲醇制氢,氢推动燃料电池,这样绿色甲醇就是绿氢的液体载体。
  未来一套绿色甲醇的基础设施,可以供三代汽车使用,内燃机车、醇-电混合动力车、及燃料电池车。电池的研究对汽车工业永远重要,但是记住电动车适合于暖和和平坦的地方。东莞这地方很好,重庆虽然暖和,但是山城,北京、哈尔滨虽然平坦但,这些地方一到冬天太冷,不适合纯电动。 世界上纽约、伦敦,巴黎、柏林,多伦多,莫斯科,北京,东京都是有冬天的地方,所以在这些地方纯电动是不合适的,用甲醇和电的混合动力比较好;因此该用电的时候用电,该用甲醇用甲醇,既不要用电去反对甲醇,也不要甲醇反对电。
  未来我不认为人类会把几十亿美金、几万亿美金、几十万亿已经建好的液体基础设施全扔掉,再去建快充站和加氢站,既不现实也不科学,上广深这些暖和的中心城市去做没问题,但是要到整个农村里边还早着,实际上就是要把已有的几十万亿的液体设施利用起来,太阳能,风能的能上网尽量上网,上不了网的绿电把它们转成绿色液体是很好的长时储能战略。现在在贵阳已经建了70多座甲醇站。今后我觉得这对中国至关重要,而且甲醇晚上没有太阳、没有风的时候,它也可以制氢后通过燃料电池高效发电, 它实际上是液体储能,是长时储能战略。中国的风能太阳能在西部,中国的煤化工基地也在西部,短期内,把绿氢绿氧都用管路输到西部的煤化工园区,每多用一公斤的绿氢及绿氧就可少用煤炭少排CO2,碳中和是一个渐进过程,大家急不得;在可见的未来主要以减碳为主;零碳既不科学,经济上也做不到。谢谢大家!

专业评论

会展信息

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储能大会

会展信息

EXHIBITION INFORMATION 

展会时间:2024/03/11---2024/03/13
展会地点:杭州国际博览中心
主办单位: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
展会简介:近年来,在《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等系列政策推动下,储能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装机量逐年显著递增,为产业注入了澎湃动力。新技术、新产品、新项目更是迭代升级、交相辉映。
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聚焦储能产业不同应用场景,重点设置:大会开幕式暨院士/专家主题报告、“双碳”与新型电力系统专场(上/下)、新型储能系统集成解决方案专场(上/下)、储能电站规划与设计专场、储能电站建设与运维专场、长时储能技术及应用专场、储能资本市场专场、储能与电力市场专场、中国西北储能市场专场、储能新品发布等 11个专场论坛。
创新:凝心聚力,突出思想者盛会,专场论坛主题分享主要邀请行业主管部门、五大六小两网两建及地方国企、国际知名企业和专家、国内权威专家和业主单位重点参与,为全球储能行业呈现出更高质量思想碰撞及系统解决方案。储能厂商路演主要集中在新品发布专场中举行。

会议直达: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储能大会

做精做优新能源新材料产业
 推进产业延链补链强链

邮箱:hycydt123@163.com
地址:山西省阳泉市矿区桃北西街2号

耿安英       高    杰       杨晓成       周晓辉      

郭宝晶       韩    娟       张    静       

刘景利       

郑迎芳       段昕永

李淑敏       

蒯平宇       张利武
李淑敏       王   磊
朱瑞峰

主        编

副主编

编辑部主任

副主任

编辑

武天宇

校对审核

耿安英

往期作品

Copyright © 2025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