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产业信息动态-11月14日

华阳集团产业技术研究总院    主办

内刊

2024年11月14日

415期

Information dynamics of industry

产业信息动态

——摘选自碳中和与可持续发展《推动碳强度下降 多项指标实现2030年目标》

据介绍,2023年,我国持续推动碳强度下降工作,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比重达到了17.9%;森林蓄积量达到了194.93亿立方米,比2005年增加了65亿立方米,已经实现2030年目标。截至2024年7月底,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了12.06亿千瓦,是2020年底的2.25倍,提前6年多实现了2030年的装机容量目标,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目 录                        CONTENTS

技术前沿

石墨烯工业化生产,又一大创新!

17

12

电池储能系统在实现零排放目标中的关键作用

行业聚焦

权威之声

05

推动碳强度下降 多项指标实现2030年目标

宏观政策

10

全面实施“光伏+”工程 到2027年光伏装机达到4.5GW

会展信息

2025第27届中国国际建筑贸易博览会

26

22

破局“量价”双杀下的分布式光伏持续盈利难题

专业评论

01

权威之声

authority   VOICE

推动碳强度下降 多项指标实现2030年目标

来源:碳中和与可持续发展

权威之声

国家自主贡献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各缔约方根据自身情况来自主确定的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目标。在6号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国全面推动国家自主贡献实施,并取得积极成效。在森林蓄积量、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等方面,均已提前实现2030年目标。
我国确定的国家自主贡献,是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前努力争取实现碳中和。
据介绍,2023年,我国持续推动碳强度下降工作,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比重达到了17.9%;森林蓄积量达到了194.93亿立方米,比2005年增加了65亿立方米,已经实现2030年目标。截至2024年7月底,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了12.06亿千瓦,是2020年底的2.25倍,提前6年多实现了2030年的装机容量目标,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据了解,我国正在研究制定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将基于国情,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按照《巴黎协定》及去年通过的“阿联酋共识”,在2025年适时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通报2035年的国家自主贡献。
推动将钢铁等行业纳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的核心政策工具之一。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将积极推动将钢铁、水泥、铝冶炼三个行业纳入到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 夏应显:碳市场是2021年7月启动上线交易,我们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接近5亿吨,成交额297亿元,交易价格呈稳步上升的趋势,目前在每吨100元这么一个价位上下波动,市场运行总体平稳。
据了解,发电、钢铁、建材、有色、石化、化工、造纸、航空,这八大行业是我国碳排放的重点行业,占到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75%左右。按照“成熟一个、纳入一个”的原则,我国正在分阶段、有步骤地将它们纳入到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 夏应显:我们组织编制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水泥、钢铁、铝冶炼行业工作方案》,并征求了各方的意见,印发实施了水泥、铝冶炼行业等核算核查指南等4项技术规范,同时也正在推进抓紧编制钢铁行业的核算核查指南。

权威之声

据了解,我国正在研究制定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将基于国情,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按照《巴黎协定》及去年通过的“阿联酋共识”,在2025年适时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通报2035年的国家自主贡献。
推动将钢铁等行业纳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的核心政策工具之一。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将积极推动将钢铁、水泥、铝冶炼三个行业纳入到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 夏应显:碳市场是2021年7月启动上线交易,我们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接近5亿吨,成交额297亿元,交易价格呈稳步上升的趋势,目前在每吨100元这么一个价位上下波动,市场运行总体平稳。
据了解,发电、钢铁、建材、有色、石化、化工、造纸、航空,这八大行业是我国碳排放的重点行业,占到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75%左右。按照“成熟一个、纳入一个”的原则,我国正在分阶段、有步骤地将它们纳入到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 夏应显:我们组织编制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水泥、钢铁、铝冶炼行业工作方案》,并征求了各方的意见,印发实施了水泥、铝冶炼行业等核算核查指南等4项技术规范,同时也正在推进抓紧编制钢铁行业的核算核查指南。

推动将钢铁等行业纳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的核心政策工具之一。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将积极推动将钢铁、水泥、铝冶炼三个行业纳入到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 夏应显:碳市场是2021年7月启动上线交易,我们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接近5亿吨,成交额297亿元,交易价格呈稳步上升的趋势,目前在每吨100元这么一个价位上下波动,市场运行总体平稳。
据了解,发电、钢铁、建材、有色、石化、化工、造纸、航空,这八大行业是我国碳排放的重点行业,占到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75%左右。按照“成熟一个、纳入一个”的原则,我国正在分阶段、有步骤地将它们纳入到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 夏应显:我们组织编制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水泥、钢铁、铝冶炼行业工作方案》,并征求了各方的意见,印发实施了水泥、铝冶炼行业等核算核查指南等4项技术规范,同时也正在推进抓紧编制钢铁行业的核算核查指南。

权威之声

据了解,发电、钢铁、建材、有色、石化、化工、造纸、航空,这八大行业是我国碳排放的重点行业,占到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75%左右。按照“成熟一个、纳入一个”的原则,我国正在分阶段、有步骤地将它们纳入到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 夏应显:我们组织编制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水泥、钢铁、铝冶炼行业工作方案》,并征求了各方的意见,印发实施了水泥、铝冶炼行业等核算核查指南等4项技术规范,同时也正在推进抓紧编制钢铁行业的核算核查指南。

权威之声

02

宏观政策

MACROPOLICY

宏观政策

全面实施“光伏+”工程 到2027年光伏装机达到4.5GW

来源:上海市人民政府

日前,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上海市加快推进绿色低碳转型行动方案(2024—2027年)》的通知,通知指出,全面实施“光伏+”工程,到2027年,市内光伏装机容量达到450万千瓦。
加快推动杭州湾等区域近海风电项目建成并网投运,推动首批深远海风电开发建设。推动漕泾、外高桥扩容量替代等项目建设,全部预留碳捕集接口和场地。推进煤电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灵活性改造和升级替代机组调峰深度达到70%以上。加大市外清洁电力的引入力度,加快推进市外清洁电源基地建设,建设“七交五直”对外输电通道。加快新型储能规模化应用、需求侧响应及V2G技术发展,开展虚拟电厂建设和区域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到2025年,需求侧尖峰负荷响应能力不低于5%。

原文链接:一图读懂《上海市加快推进绿色低碳转型行动方案(2024—2027年)》

行业聚焦

INDUSTRY FOCUS

03

行业聚焦

电池储能系统在实现零排放目标中的关键作用

来源:中国储能网

中国储能网讯:日前,英国电池储能系统开发商Harmony Energy公司首席执行官Peter Kavanagh撰文指出,虽然英国电池储能行业迅猛发展,但要实现该国零排放目标,储能技术仍需发挥更为关键作用。
英国是燃煤发电的发源地,而在140多年后的今天,该国成为全球首个放弃燃煤发电的经济体,这将是英国走向可持续能源未来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随着英国不再运营燃煤发电厂,那么现在是把能源转型重点放在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时候了。考虑到这些可再生能源发电的间歇性,英国如何在能源转型中发挥领导作用?其答案是:运营更多的电池储能系统。
在英国经历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和最潮湿的18个月之后,很明显,面对气候紧急情况,英国政府需要做出果断而艰难的决定。英国目前运营的电池储能系统约为5GW,其中包括Harmony Energy公司在英国运营的17个储能系统,总装机容量达到600MW以上。然而,要帮助英国从化石燃料转向清洁能源,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在脱碳化的同时必须强调地方利益
  电池储能系统提供多种服务来支持电网运营的稳定性,也可以储存多余电力,并在电网最需要的时候释放电力。在英国能源市场经历了一段动荡时期后,能源安全和减少进口电力的重要性从未像现在这样凸出。
  如果没有电池储能系统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设施(如太阳能和风能)装机容量的增长,英国将面临巨大电力缺口,并将继续依赖进口。扩大电池储能系统部署规模可以帮助缓解电网运营的不确定性,并最终帮助用户减少能源费用。
  虽然电池储能系统带来了巨大利益,但获得当地民众和社区的支持也同样重要。诸如增强生物多样性、社区基金、慈善和活动赞助等举措以及开发商引入的其他机会,都可以帮助社区经济与储能项目一起蓬勃发展。
  英国电池储能行业面临的挑战
  英国电池储能项目大部分是在没有政府补贴或使用纳税人资金的情况下建成的。它们必须建在靠近变电站的地方,这反过来又降低了运营成本,从而更加经济可行。此外它还具有将能源基础设施组合在一起而不影响更广泛景观的额外优势。
  在任何行业,新技术的部署都可能引起公众和地方政府的关注。确保电池储能项目安全必须是首要任务,由于英国有140多个电池储能系统运行,因此电池储能系统开发商和运营商必须继续与社区建立信任。
  从一开始,储能系统开发商和运营商就致力于通过健康和安全的标准来保障运营团队和周围社区的安全。这一努力得到了先进技术、熟练专家、严格遵守法规和全面安全指南的支持。
  获得当地民众和社区的支持是储能行业发展的关键。公众咨询、社区参与机会、现场参观等活动在整个规划过程中提供了一个良机,可以展示严格的安全措施,解释在当地部署和运营储能系统的原因,并澄清在实施开发时所做出的决策。
  解决运营效率低下问题
  该行业面临的一个紧迫问题是英国电力系统运营效率低下。电池储能系统运营商经常面临这样的挫折:在平衡机制(电池储能系的主要收入来源)中,电池储能系统被更昂贵、效率更低的天然气发电厂所取代。电力系统运营商(ESO)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并将其归因于IT系统老化。他们正在实施多重升级和改造,并充分认识到电池储能系统带来的好处,例如提高电力系统的整体效率和能源安全,以及减少消费者的能源账单。
  英国电池储能市场的未来发展既充满希望又充满挑战。根据电网运营商National Grid公司预测,在未来六到十年内要将目前运营的储能系统能容量增加10倍,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这种扩张对于提高电力系统效率以及支持英国政府到2030年实现电力系统脱碳的宏伟目标至关重要。
  尽管面临挑战,但对电池储能系统的需求和支持依然强劲。随着英国继续开发和部署先进的储能解决方案,必须倡导更精简的规划流程和电网功能,以支持这一关键基础设施。通往净零排放目标的道路并非没有障碍,但英国政府正在致力解决这些问题。
  电池储能系统不仅是可再生能源的补充技术,也是英国实现国家净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电池储能系统开发商和运营商致力于推进这项技术并确保其安全运营,积极倡导更好的规划流程,而在英国部署更多的储能系统可以为实现更可持续未来铺平道路。

行业聚焦

在脱碳化的同时必须强调地方利益
电池储能系统提供多种服务来支持电网运营的稳定性,也可以储存多余电力,并在电网最需要的时候释放电力。在英国能源市场经历了一段动荡时期后,能源安全和减少进口电力的重要性从未像现在这样凸出。
如果没有电池储能系统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设施(如太阳能和风能)装机容量的增长,英国将面临巨大电力缺口,并将继续依赖进口。扩大电池储能系统部署规模可以帮助缓解电网运营的不确定性,并最终帮助用户减少能源费用。
虽然电池储能系统带来了巨大利益,但获得当地民众和社区的支持也同样重要。诸如增强生物多样性、社区基金、慈善和活动赞助等举措以及开发商引入的其他机会,都可以帮助社区经济与储能项目一起蓬勃发展。
英国电池储能行业面临的挑战
英国电池储能项目大部分是在没有政府补贴或使用纳税人资金的情况下建成的。它们必须建在靠近变电站的地方,这反过来又降低了运营成本,从而更加经济可行。此外它还具有将能源基础设施组合在一起而不影响更广泛景观的额外优势。
在任何行业,新技术的部署都可能引起公众和地方政府的关注。确保电池储能项目安全必须是首要任务,由于英国有140多个电池储能系统运行,因此电池储能系统开发商和运营商必须继续与社区建立信任。
  从一开始,储能系统开发商和运营商就致力于通过健康和安全的标准来保障运营团队和周围社区的安全。这一努力得到了先进技术、熟练专家、严格遵守法规和全面安全指南的支持。
  获得当地民众和社区的支持是储能行业发展的关键。公众咨询、社区参与机会、现场参观等活动在整个规划过程中提供了一个良机,可以展示严格的安全措施,解释在当地部署和运营储能系统的原因,并澄清在实施开发时所做出的决策。
  解决运营效率低下问题
  该行业面临的一个紧迫问题是英国电力系统运营效率低下。电池储能系统运营商经常面临这样的挫折:在平衡机制(电池储能系的主要收入来源)中,电池储能系统被更昂贵、效率更低的天然气发电厂所取代。电力系统运营商(ESO)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并将其归因于IT系统老化。他们正在实施多重升级和改造,并充分认识到电池储能系统带来的好处,例如提高电力系统的整体效率和能源安全,以及减少消费者的能源账单。
  英国电池储能市场的未来发展既充满希望又充满挑战。根据电网运营商National Grid公司预测,在未来六到十年内要将目前运营的储能系统能容量增加10倍,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这种扩张对于提高电力系统效率以及支持英国政府到2030年实现电力系统脱碳的宏伟目标至关重要。
  尽管面临挑战,但对电池储能系统的需求和支持依然强劲。随着英国继续开发和部署先进的储能解决方案,必须倡导更精简的规划流程和电网功能,以支持这一关键基础设施。通往净零排放目标的道路并非没有障碍,但英国政府正在致力解决这些问题。
  电池储能系统不仅是可再生能源的补充技术,也是英国实现国家净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电池储能系统开发商和运营商致力于推进这项技术并确保其安全运营,积极倡导更好的规划流程,而在英国部署更多的储能系统可以为实现更可持续未来铺平道路。

行业聚焦

在任何行业,新技术的部署都可能引起公众和地方政府的关注。确保电池储能项目安全必须是首要任务,由于英国有140多个电池储能系统运行,因此电池储能系统开发商和运营商必须继续与社区建立信任。
从一开始,储能系统开发商和运营商就致力于通过健康和安全的标准来保障运营团队和周围社区的安全。这一努力得到了先进技术、熟练专家、严格遵守法规和全面安全指南的支持。
获得当地民众和社区的支持是储能行业发展的关键。公众咨询、社区参与机会、现场参观等活动在整个规划过程中提供了一个良机,可以展示严格的安全措施,解释在当地部署和运营储能系统的原因,并澄清在实施开发时所做出的决策。
解决运营效率低下问题
该行业面临的一个紧迫问题是英国电力系统运营效率低下。电池储能系统运营商经常面临这样的挫折:在平衡机制(电池储能系的主要收入来源)中,电池储能系统被更昂贵、效率更低的天然气发电厂所取代。电力系统运营商(ESO)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并将其归因于IT系统老化。他们正在实施多重升级和改造,并充分认识到电池储能系统带来的好处,例如提高电力系统的整体效率和能源安全,以及减少消费者的能源账单。
  英国电池储能市场的未来发展既充满希望又充满挑战。根据电网运营商National Grid公司预测,在未来六到十年内要将目前运营的储能系统能容量增加10倍,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这种扩张对于提高电力系统效率以及支持英国政府到2030年实现电力系统脱碳的宏伟目标至关重要。
  尽管面临挑战,但对电池储能系统的需求和支持依然强劲。随着英国继续开发和部署先进的储能解决方案,必须倡导更精简的规划流程和电网功能,以支持这一关键基础设施。通往净零排放目标的道路并非没有障碍,但英国政府正在致力解决这些问题。
  电池储能系统不仅是可再生能源的补充技术,也是英国实现国家净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电池储能系统开发商和运营商致力于推进这项技术并确保其安全运营,积极倡导更好的规划流程,而在英国部署更多的储能系统可以为实现更可持续未来铺平道路。

行业聚焦

英国电池储能市场的未来发展既充满希望又充满挑战。根据电网运营商National Grid公司预测,在未来六到十年内要将目前运营的储能系统能容量增加10倍,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这种扩张对于提高电力系统效率以及支持英国政府到2030年实现电力系统脱碳的宏伟目标至关重要。
尽管面临挑战,但对电池储能系统的需求和支持依然强劲。随着英国继续开发和部署先进的储能解决方案,必须倡导更精简的规划流程和电网功能,以支持这一关键基础设施。通往净零排放目标的道路并非没有障碍,但英国政府正在致力解决这些问题。
电池储能系统不仅是可再生能源的补充技术,也是英国实现国家净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电池储能系统开发商和运营商致力于推进这项技术并确保其安全运营,积极倡导更好的规划流程,而在英国部署更多的储能系统可以为实现更可持续未来铺平道路。

04

技术前沿

TECHNOLOGY FRONTIER

技术前沿

石墨烯工业化生产,又一大创新!

来源:Carbontech

近日,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刊发了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赵亚平教授团队的科研成果“Supercritical mechano-exfoliation process”,该成果报道了超临界二氧化碳协同机械剥离(SCME)石墨制备石墨烯的绿色可持续技术,有效解决了石墨烯生产中质量、成本和产量之间的平衡问题。张浩博士生为论文的第一作者,赵亚平教授、谭慧君助理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
小说《三体》中彰显了“在相互竞争的因素间寻求平衡”的概念,这一理念同样适用于科学与工业领域中多重优先事项的协调。尽管石墨烯因其优异的机械、热和电学性能备受关注,但在工业化生产中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其性能、成本和产量三者之间的平衡始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现有的生产方法各有优劣:一些方法能制备高质量的石墨烯,但成本效益或产量存在不足;而另一些方法尽管成本低、产量高,但产品质量往往无法满足要求。
为了应对这一工业化规模应用中的核心挑战,赵亚平团队多年来致力于研究如何在质量、成本和产量之间实现有效平衡。近日,该团队创新性地建立了基于超临界CO2 (SC CO2)协同机械剥离石墨制备石墨烯的绿色高效技术 (SCME),为石墨烯的工业化应用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SCME技术将SC CO2流体的独特性质与机械作用相结合,形成了双重剥离机制:在宏观层面,通过优化研磨过程中的应力和碰撞频率提高效率;在微观层面上,SC CO2在剥离过程中产生高剪切应力,进一步增强了剥离效果,同时保持了石墨烯原有的结构,确保了产品的高质量。

技术前沿

为了应对这一工业化规模应用中的核心挑战,赵亚平团队多年来致力于研究如何在质量、成本和产量之间实现有效平衡。近日,该团队创新性地建立了基于超临界CO2 (SC CO2)协同机械剥离石墨制备石墨烯的绿色高效技术 (SCME),为石墨烯的工业化应用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SCME技术将SC CO2流体的独特性质与机械作用相结合,形成了双重剥离机制:在宏观层面,通过优化研磨过程中的应力和碰撞频率提高效率;在微观层面上,SC CO2在剥离过程中产生高剪切应力,进一步增强了剥离效果,同时保持了石墨烯原有的结构,确保了产品的高质量。

技术前沿

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调节SC CO2的密度和其他参数(如填充因子、球料比、转速比、时间和转速等),可以在一个工艺周期内对石墨烯的产率和质量进行连续调控,从而实现最佳的剥离效率。实验室规模和中试规模的生产都验证了这一理论。如图1所示,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结构表征证实所制备的石墨烯结构完整、缺陷少、层数低,表明了SCME工艺的有效性。SCME工艺在实验室规模 (0.06-0.2 kg) 和中试规模 (>4 kg) 下实现了超过40 kg/(m3·day)的石墨烯粉末时空产率,所制备的自支撑石墨烯膜导电性高达5.26 × 105 S/m,证明了SCME工艺在工业应用中的潜力。

技术前沿

此外,本研究还采用了计算流体力学-离散元方法 (CFD-DEM) 模拟和分子动力学(MD)模拟来探究SCME剥离的微观机制(图2)。研究发现,SC CO2的密度对剥离效果有显著影响,高密度的CO2有助于保护石墨烯的横向尺寸,减少应力能量的影响。进一步的动力学研究还提出了球磨辅助剥离的剥离机制,包括宏观上对质量传递频率和应力分布的优化能力,以及微观上剥离介质对剪切剥离的增强效应。

05

专业评论

Professional comments

破局“量价”双杀下的分布式光伏持续盈利难题

来源:协合运维

截至2024年6月底,我国分布式光伏以309.51GW的累计装机,占光伏总装机的43.4%,这个此前由政策托举的细分市场已成长为我国光伏电站应用端的重要组成。但自2024年以来,类似“央企抛售分布式光伏电站”“分布式光伏资产贬值”的消息在业内传开,分布式光伏被贴上“低效资产”的标签,并引发广泛讨论——分布式光伏是否还值得投资?
近日,在2024年双碳目标下新能源发电新技术应用研讨会上,北京协合运维风电技术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朱永峰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分析,并围绕分布式资产运营的发展趋势和路径进行了主题分享。
01、分布式光伏不是低效资产
公开数据显示,分布式光伏的建设成本每瓦最低在3元以下,上网电价与燃煤基准价挂钩。广东、湖南为0.45元/千瓦时,河南、江苏、江西、广西等地在0.37元/千瓦时~0.42元/千瓦时之间。而集中式项目建设成本基本在3元以上,成本更高,上网电价更低。以新疆为例,其光伏综合结算电价在0.16元/千瓦时左右,远低于0.25元/度的燃煤基准价。
朱永峰指出,对比来看,分布式光伏项目仍具有一定优势,之所以出现这种声音,原因有以下三点:一是分布式光伏装机速度过快,相关配套措施没有及时跟上,并网空间受限、消纳能力不足。在此背景下,分时电价政策落地,导致低谷电价蔓延多省,随着市场化交易进程的加快,可能出现的电价下行风险再次刺痛了投资者的神经。二是多数央企已经提前完成“十四五”装机目标,项目开发更趋于理性,开始重视对存量资产的盘点,强调“做精存量,做优增量”。三是分布式资产的运营模式与集中式截然不同,日趋多元化的投资者面临“如何在可控成本下对‘小而散’的分布式资产进行有效管控”的难题。
以上这些问题反映的只是分布式光伏当前面临的挑战,而非央企布局或行业发展“止步”。从长期看,发展新能源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选项,光伏装机未来还有5~10倍的增长空间,占据光伏近“半壁江山”的分布式光伏仍具有极大增长潜力。特别是在集中式资源匮乏的沿海、次沿海区域,分布式光伏将作为其主要的清洁能源形式,不断开辟新的增长空间。
从短期看,自2024年起,国家及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与分布式光伏相关的政策,如国家能源局印发《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调整分布式光伏定义、分类及上网模式,多省明确新旧分布式项目应具备“四可”功能,江苏投资1500亿加快配电网升级改造等等,将逐步清除分布式光伏发展障碍,为投资创造有利条件。
02、分布式资产持续盈利的模式与路径
分布式光伏仍大有可为,但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在电力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下,不管是在投项目还是存量项目,分布式资产的投资与盈利逻辑已经被颠覆,投后运营能力已成为资产价值胜出的关键。
“保障分布式资产未来20~25年持续盈利,要解决三件事:一是实现可控成本下的电量保证,二是有效应对入市后的电价波动风险,三是实现环境权益价值的最大化。”朱永峰指出。
“线上线下”融合,逐步打造半小时运维圈
分布式光伏“小而散”,最典型的特点是在途时间远多于现场运维时间,类似送快递。运营过程最核心问题是怎样实现有效调度,因此“线上线下”运营体系的构建成为必然趋势。
线上:高效、智能的数字化平台是关键。通过自动化、智能化驱动,建立线上线下的正反馈闭环机制,实现运营全流程、透明化、闭环管理;自动生成运营分析报告,从不同的指标维度评估资产质量、健康度以及运维水平,并为不同空间下的电站运营提供参考价值。
线下:通过区域化共享,不断放大边际覆盖范围,逐步打造半小时运维圈。分布式光伏线下天然地需要区域化共享的模式来管理,而当五公里范围内的资产规模突破20MW时,就具备了委派专人、打造半小时运维圈的经济性。
以苏州为例,截至2024年9月底,苏州分布式装机超5000MW,当地的土地面积为8657.32km²,相当于每平方公里有0.58MW。“围绕当地某中心点,方圆5公里内的资产规模约为45MW,大于我们测算的20MW经济性指标。在这种情况下,建设半小时运维圈、实现资源的高密度覆盖,能获得比较好的经济效益。”朱永峰表示。
与负荷、储能协同,寻求最优量价组合
无论是着眼于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还是聚焦于解决并网消纳问题的迫切需求,分布式光伏参与电力市场交易都势在必行。未来分布式光伏进入电力市场可能三种路径:
一是间接参与市场,仅被动接受市场价格波动与承担市场费用的分摊,分布式光伏项目不需要进行任何技术条件上的改变,参与市场之后只是对电费收益有影响。
二是打捆参与,即把所有分布式、分散式的项目打包成一个主体,“积少成多”参与市场,需要跟用户或者跟打捆的主体进行整合谈判。
三是单个电站直接参与,跟当前集中式光伏电站类似,需要分布式光伏电站自身具备集中式项目的所有条件,包括分时计量,同时加入通信、控制系统等。
站在资产运营角度,分布式光伏“入市”带来的影响覆盖电站的整个生命周期。
“投资者要统筹考虑与负荷、储能的协同效应。在投资层面,对整个电价市场未来走势进行预判,其中包括区域内的新能源装机、能源结构、负荷预测等,通过较长周期内的电价预判,更合理地测算分布式光伏收益;在资产运营层面,要综合考虑发电特性、空间位置、不同时段的发电能力、市场因素等,并配置储能灵活调整手段,寻求最优量价组合。”朱永峰指出。
注重环境权益,加快价值变现
环境权益价值的变现,正成为分布式资产收益的重要补充。目前,分布式光伏可以通过申请绿证、参与绿电交易、参与地方碳普惠等方式获取环境权益收入。
根据8月26日国家能源局印发的《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核发和交易规则》,分布式光伏上网电量和自发自用部分均可以申领绿证,但自发自用部分绿证不可交易,目前绿证市场价格在1-15元/MWh。
参与碳普惠减排项目,将其减排量进行申报和交易,也能获得额外的经济收益。但受核算电量、地方碳市场价格以及减排因子的影响,在各地区的收益有所区别。
03、协合运维分布式让资产价值可持续
协合运维分布式基于丰富的资产管理经验、庞大的数据库,构建了“线上线下”融合的运营体系:基于“运维×交易”模式,将数据分析、线上监控、线下运维、电力交易、绿证等业务整合联动,以可控的成本寻求“最优量价”策略,解决电能变现难度增加的难题。
目前,协合运维分布式业务已覆盖汽车、钢铁、有色金属、物流、商超等众多行业,在运营工商业电站超1500个,户用光伏超10万户;在华东的苏州、无锡、南通等城市,以及江西的局部区域,打造线下“半小时”运维圈,让运营服务触手可及;可提供电价咨询、委托交易、绿证、储能投资测算、运营等服务,交易业务覆盖全国。
面向未来,协合运维分布式将继续以不断精进的运营模式、先进的数字化工具和丰富的服务资源,保障分布式资产的持续盈利能力,为行业发展贡献力量。

专业评论

专业评论

朱永峰指出,对比来看,分布式光伏项目仍具有一定优势,之所以出现这种声音,原因有以下三点:一是分布式光伏装机速度过快,相关配套措施没有及时跟上,并网空间受限、消纳能力不足。在此背景下,分时电价政策落地,导致低谷电价蔓延多省,随着市场化交易进程的加快,可能出现的电价下行风险再次刺痛了投资者的神经。二是多数央企已经提前完成“十四五”装机目标,项目开发更趋于理性,开始重视对存量资产的盘点,强调“做精存量,做优增量”。三是分布式资产的运营模式与集中式截然不同,日趋多元化的投资者面临“如何在可控成本下对‘小而散’的分布式资产进行有效管控”的难题。
以上这些问题反映的只是分布式光伏当前面临的挑战,而非央企布局或行业发展“止步”。从长期看,发展新能源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选项,光伏装机未来还有5~10倍的增长空间,占据光伏近“半壁江山”的分布式光伏仍具有极大增长潜力。特别是在集中式资源匮乏的沿海、次沿海区域,分布式光伏将作为其主要的清洁能源形式,不断开辟新的增长空间。
从短期看,自2024年起,国家及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与分布式光伏相关的政策,如国家能源局印发《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调整分布式光伏定义、分类及上网模式,多省明确新旧分布式项目应具备“四可”功能,江苏投资1500亿加快配电网升级改造等等,将逐步清除分布式光伏发展障碍,为投资创造有利条件。
02、分布式资产持续盈利的模式与路径
分布式光伏仍大有可为,但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在电力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下,不管是在投项目还是存量项目,分布式资产的投资与盈利逻辑已经被颠覆,投后运营能力已成为资产价值胜出的关键。
“保障分布式资产未来20~25年持续盈利,要解决三件事:一是实现可控成本下的电量保证,二是有效应对入市后的电价波动风险,三是实现环境权益价值的最大化。”朱永峰指出。
“线上线下”融合,逐步打造半小时运维圈
分布式光伏“小而散”,最典型的特点是在途时间远多于现场运维时间,类似送快递。运营过程最核心问题是怎样实现有效调度,因此“线上线下”运营体系的构建成为必然趋势。
线上:高效、智能的数字化平台是关键。通过自动化、智能化驱动,建立线上线下的正反馈闭环机制,实现运营全流程、透明化、闭环管理;自动生成运营分析报告,从不同的指标维度评估资产质量、健康度以及运维水平,并为不同空间下的电站运营提供参考价值。
线下:通过区域化共享,不断放大边际覆盖范围,逐步打造半小时运维圈。分布式光伏线下天然地需要区域化共享的模式来管理,而当五公里范围内的资产规模突破20MW时,就具备了委派专人、打造半小时运维圈的经济性。
以苏州为例,截至2024年9月底,苏州分布式装机超5000MW,当地的土地面积为8657.32km²,相当于每平方公里有0.58MW。“围绕当地某中心点,方圆5公里内的资产规模约为45MW,大于我们测算的20MW经济性指标。在这种情况下,建设半小时运维圈、实现资源的高密度覆盖,能获得比较好的经济效益。”朱永峰表示。
与负荷、储能协同,寻求最优量价组合
无论是着眼于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还是聚焦于解决并网消纳问题的迫切需求,分布式光伏参与电力市场交易都势在必行。未来分布式光伏进入电力市场可能三种路径:
一是间接参与市场,仅被动接受市场价格波动与承担市场费用的分摊,分布式光伏项目不需要进行任何技术条件上的改变,参与市场之后只是对电费收益有影响。
二是打捆参与,即把所有分布式、分散式的项目打包成一个主体,“积少成多”参与市场,需要跟用户或者跟打捆的主体进行整合谈判。
三是单个电站直接参与,跟当前集中式光伏电站类似,需要分布式光伏电站自身具备集中式项目的所有条件,包括分时计量,同时加入通信、控制系统等。
站在资产运营角度,分布式光伏“入市”带来的影响覆盖电站的整个生命周期。
“投资者要统筹考虑与负荷、储能的协同效应。在投资层面,对整个电价市场未来走势进行预判,其中包括区域内的新能源装机、能源结构、负荷预测等,通过较长周期内的电价预判,更合理地测算分布式光伏收益;在资产运营层面,要综合考虑发电特性、空间位置、不同时段的发电能力、市场因素等,并配置储能灵活调整手段,寻求最优量价组合。”朱永峰指出。
注重环境权益,加快价值变现
环境权益价值的变现,正成为分布式资产收益的重要补充。目前,分布式光伏可以通过申请绿证、参与绿电交易、参与地方碳普惠等方式获取环境权益收入。
根据8月26日国家能源局印发的《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核发和交易规则》,分布式光伏上网电量和自发自用部分均可以申领绿证,但自发自用部分绿证不可交易,目前绿证市场价格在1-15元/MWh。
参与碳普惠减排项目,将其减排量进行申报和交易,也能获得额外的经济收益。但受核算电量、地方碳市场价格以及减排因子的影响,在各地区的收益有所区别。
03、协合运维分布式让资产价值可持续
协合运维分布式基于丰富的资产管理经验、庞大的数据库,构建了“线上线下”融合的运营体系:基于“运维×交易”模式,将数据分析、线上监控、线下运维、电力交易、绿证等业务整合联动,以可控的成本寻求“最优量价”策略,解决电能变现难度增加的难题。
目前,协合运维分布式业务已覆盖汽车、钢铁、有色金属、物流、商超等众多行业,在运营工商业电站超1500个,户用光伏超10万户;在华东的苏州、无锡、南通等城市,以及江西的局部区域,打造线下“半小时”运维圈,让运营服务触手可及;可提供电价咨询、委托交易、绿证、储能投资测算、运营等服务,交易业务覆盖全国。
面向未来,协合运维分布式将继续以不断精进的运营模式、先进的数字化工具和丰富的服务资源,保障分布式资产的持续盈利能力,为行业发展贡献力量。

02、分布式资产持续盈利的模式与路径
分布式光伏仍大有可为,但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在电力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下,不管是在投项目还是存量项目,分布式资产的投资与盈利逻辑已经被颠覆,投后运营能力已成为资产价值胜出的关键。
“保障分布式资产未来20~25年持续盈利,要解决三件事:一是实现可控成本下的电量保证,二是有效应对入市后的电价波动风险,三是实现环境权益价值的最大化。”朱永峰指出。
“线上线下”融合,逐步打造半小时运维圈
分布式光伏“小而散”,最典型的特点是在途时间远多于现场运维时间,类似送快递。运营过程最核心问题是怎样实现有效调度,因此“线上线下”运营体系的构建成为必然趋势。
线上:高效、智能的数字化平台是关键。通过自动化、智能化驱动,建立线上线下的正反馈闭环机制,实现运营全流程、透明化、闭环管理;自动生成运营分析报告,从不同的指标维度评估资产质量、健康度以及运维水平,并为不同空间下的电站运营提供参考价值。
线下:通过区域化共享,不断放大边际覆盖范围,逐步打造半小时运维圈。分布式光伏线下天然地需要区域化共享的模式来管理,而当五公里范围内的资产规模突破20MW时,就具备了委派专人、打造半小时运维圈的经济性。
以苏州为例,截至2024年9月底,苏州分布式装机超5000MW,当地的土地面积为8657.32km²,相当于每平方公里有0.58MW。“围绕当地某中心点,方圆5公里内的资产规模约为45MW,大于我们测算的20MW经济性指标。在这种情况下,建设半小时运维圈、实现资源的高密度覆盖,能获得比较好的经济效益。”朱永峰表示。
与负荷、储能协同,寻求最优量价组合
无论是着眼于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还是聚焦于解决并网消纳问题的迫切需求,分布式光伏参与电力市场交易都势在必行。未来分布式光伏进入电力市场可能三种路径:
一是间接参与市场,仅被动接受市场价格波动与承担市场费用的分摊,分布式光伏项目不需要进行任何技术条件上的改变,参与市场之后只是对电费收益有影响。
二是打捆参与,即把所有分布式、分散式的项目打包成一个主体,“积少成多”参与市场,需要跟用户或者跟打捆的主体进行整合谈判。
三是单个电站直接参与,跟当前集中式光伏电站类似,需要分布式光伏电站自身具备集中式项目的所有条件,包括分时计量,同时加入通信、控制系统等。
站在资产运营角度,分布式光伏“入市”带来的影响覆盖电站的整个生命周期。
“投资者要统筹考虑与负荷、储能的协同效应。在投资层面,对整个电价市场未来走势进行预判,其中包括区域内的新能源装机、能源结构、负荷预测等,通过较长周期内的电价预判,更合理地测算分布式光伏收益;在资产运营层面,要综合考虑发电特性、空间位置、不同时段的发电能力、市场因素等,并配置储能灵活调整手段,寻求最优量价组合。”朱永峰指出。
注重环境权益,加快价值变现
环境权益价值的变现,正成为分布式资产收益的重要补充。目前,分布式光伏可以通过申请绿证、参与绿电交易、参与地方碳普惠等方式获取环境权益收入。
根据8月26日国家能源局印发的《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核发和交易规则》,分布式光伏上网电量和自发自用部分均可以申领绿证,但自发自用部分绿证不可交易,目前绿证市场价格在1-15元/MWh。
参与碳普惠减排项目,将其减排量进行申报和交易,也能获得额外的经济收益。但受核算电量、地方碳市场价格以及减排因子的影响,在各地区的收益有所区别。
03、协合运维分布式让资产价值可持续
协合运维分布式基于丰富的资产管理经验、庞大的数据库,构建了“线上线下”融合的运营体系:基于“运维×交易”模式,将数据分析、线上监控、线下运维、电力交易、绿证等业务整合联动,以可控的成本寻求“最优量价”策略,解决电能变现难度增加的难题。
目前,协合运维分布式业务已覆盖汽车、钢铁、有色金属、物流、商超等众多行业,在运营工商业电站超1500个,户用光伏超10万户;在华东的苏州、无锡、南通等城市,以及江西的局部区域,打造线下“半小时”运维圈,让运营服务触手可及;可提供电价咨询、委托交易、绿证、储能投资测算、运营等服务,交易业务覆盖全国。
面向未来,协合运维分布式将继续以不断精进的运营模式、先进的数字化工具和丰富的服务资源,保障分布式资产的持续盈利能力,为行业发展贡献力量。

专业评论

一是间接参与市场,仅被动接受市场价格波动与承担市场费用的分摊,分布式光伏项目不需要进行任何技术条件上的改变,参与市场之后只是对电费收益有影响。
二是打捆参与,即把所有分布式、分散式的项目打包成一个主体,“积少成多”参与市场,需要跟用户或者跟打捆的主体进行整合谈判。
三是单个电站直接参与,跟当前集中式光伏电站类似,需要分布式光伏电站自身具备集中式项目的所有条件,包括分时计量,同时加入通信、控制系统等。
站在资产运营角度,分布式光伏“入市”带来的影响覆盖电站的整个生命周期。
注重环境权益,加快价值变现
环境权益价值的变现,正成为分布式资产收益的重要补充。目前,分布式光伏可以通过申请绿证、参与绿电交易、参与地方碳普惠等方式获取环境权益收入。
根据8月26日国家能源局印发的《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核发和交易规则》,分布式光伏上网电量和自发自用部分均可以申领绿证,但自发自用部分绿证不可交易,目前绿证市场价格在1-15元/MWh。
参与碳普惠减排项目,将其减排量进行申报和交易,也能获得额外的经济收益。但受核算电量、地方碳市场价格以及减排因子的影响,在各地区的收益有所区别。
03、协合运维分布式让资产价值可持续
协合运维分布式基于丰富的资产管理经验、庞大的数据库,构建了“线上线下”融合的运营体系:基于“运维×交易”模式,将数据分析、线上监控、线下运维、电力交易、绿证等业务整合联动,以可控的成本寻求“最优量价”策略,解决电能变现难度增加的难题。
目前,协合运维分布式业务已覆盖汽车、钢铁、有色金属、物流、商超等众多行业,在运营工商业电站超1500个,户用光伏超10万户;在华东的苏州、无锡、南通等城市,以及江西的局部区域,打造线下“半小时”运维圈,让运营服务触手可及;可提供电价咨询、委托交易、绿证、储能投资测算、运营等服务,交易业务覆盖全国。
面向未来,协合运维分布式将继续以不断精进的运营模式、先进的数字化工具和丰富的服务资源,保障分布式资产的持续盈利能力,为行业发展贡献力量。

专业评论

会展信息

2025第27届中国国际建筑贸易博览会

展会时间:2025/3/24---2025/3/26
展会地点:国家会展中心(上海) 上海市青浦区崧泽大道333号
主办单位:中国对外贸易广州展览有限公司
展会简介
中国建博会(CBD FAIR)于1999年诞生于广州,由商务部下属机构中国对外贸易中心(集团)旗下的全资子公司中国对外贸易广州展览总公司主办,是会展行业中名副其实的“国家队”。为满足企业和市场的需求,2015年,中国建博会进军上海,在上海虹桥国家会展中心举办“上海建博会上海建筑建材展”,形成3月上海虹桥举办“中国建博会(上海)”,7月广州琶洲举办“中国建博会(广州)”,一年两展,春华夏荣。
 上海建材展-中国建博会(CBD FAIR)在发挥定制、门窗、智能等优势题材基础上,布局主材(瓷砖、卫浴、涂料)、电器(生活家电、净水及厨电)、机械和材料配件等题材,进一步扩充上下游题材,完善全产业链布局。
中国建博会(上海)是辐射华东地区独具特色的“国际高端定制平台”,展会由中国对外贸易广州展览有限公司、红星美凯龙家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办,联合将中国建博会(上海)升级打造成“使命有高度、内容有深度、细节有温度”的国际盛会。

会展信息

EXHIBITION INFORMATION 

会议直达:2025第27届中国国际建筑贸易博览会

做精做优新能源新材料产业
 推进产业延链补链强链

邮箱:hycydt123@163.com
地址:山西省阳泉市矿区桃北西街2号

高    杰       杨晓成       周晓辉      刘志平

张    静                         马晓璐

刘景利       

段昕永

李淑敏       

张利武
李淑敏       王   磊
朱瑞峰

主        编

副主编

编辑部主任

副主任

编辑

武天宇

校对审核

马晓璐       刘志平

做精做优新能源新材料产业
 推进产业延链补链强链

邮箱:hycydt123@163.com
地址:山西省阳泉市矿区桃北西街2号

高    杰       杨晓成       周晓辉      刘志平

张    静                         马晓璐

刘景利       

段昕永

李淑敏       

张利武
李淑敏       王   磊
朱瑞峰

主        编

副主编

编辑部主任

副主任

编辑

武天宇

校对审核

马晓璐       刘志平

往期作品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