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ormation dynamics of industry
——摘选自中国能源网 《光伏硅料价格有望维持低位运行》
4月10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在最新一期多晶硅周评中指出,硅料价格全线下调。近日,多晶硅企业逐步开始签订新一轮订单,但签单情况并不顺利,下游客户拿货多以前期长单改价为主,且拿货速度继续放缓。目前,硅料已经降至5万元/吨左右,基本恢复至2020年价格,处于历史最低水平。2020年至2023年上半年,因硅料供需不平衡,光伏供应链价格持续波动上涨,硅料价格更是一度突破30万元/吨大关。而组件价格快速下滑,终于传导至硅料端,今年硅料价格或将维持低水平运行。
麻省理工首创:用碳管“缝合”碳纤维复材,提高60%!
权威之声
4月10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在最新一期多晶硅周评中指出,硅料价格全线下调。近日,多晶硅企业逐步开始签订新一轮订单,但签单情况并不顺利,下游客户拿货多以前期长单改价为主,且拿货速度继续放缓。
目前,硅料已经降至5万元/吨左右,基本恢复至2020年价格,处于历史最低水平。2020年至2023年上半年,因硅料供需不平衡,光伏供应链价格持续波动上涨,硅料价格更是一度突破30万元/吨大关。而组件价格快速下滑,终于传导至硅料端,今年硅料价格或将维持低水平运行。
价格持续走低
硅业分会数据显示,N型棒状硅成交价格区间为5.5万元/吨至6万元/吨,成交均价为5.86万元/吨,环比下跌3.3%。P型致密料成交价格区间为4.8万元/吨至5.1万元/吨,成交均价为4.87万元/吨,相较上一次报价下跌18.83%。N型和P型棒状硅价差为0.83万元/吨左右,有所收窄。N型颗粒硅成交价格区间为5.1万元/吨至5.4万元/吨,成交均价为5.2万元/吨,环比下降5.54%。
光伏供应链是一条垂直链,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环环相扣,各环节价格一一传导,互相博弈。硅料价格持续下跌的背后,是组件价格的快速下降,并最终传导至硅料端,引发硅料价格的变动。
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中国光伏产业招投标数据库统计,P型组件方面,3月中领新能、深圳燃气及三峡集团共1.1吉瓦组件集采项目开标,投标价格在0.795元/W—0.929元/W之间,投标均价0.841元/W,相较2月,投标价格区间拉大,均价持续下跌。另外,3月共有约9.3吉瓦N型组件集采开标,投标价格在0.839元/瓦至1.003元/瓦之间,投标均价为0.887元/瓦,较2月均价下跌0.045元/瓦,且与PERC投标价差环比持续下跌。
成本线上徘徊
硅业分会指出,近一周硅料成交量极为有限。截至4月10日,N型棒状硅市场报价已在5.5万元/吨左右,且不排除还有继续下降的可能。目前硅料环节已经面临全面亏损,面对下游的超低报价,硅料企业表现十分抵触,上下游对于价格分歧逐步加大。
德邦证券分析师彭广春分析,总体来看,下游原料采购积极性不强,仅少量试探性成交。从原料端看,工业硅价格持续跌势,硅料企业生产成本随之下降,一定程度上的加速了硅料企业接受下游低价采购策略。且部分较为依赖现金流周转的企业已经开始按照低价出售逻辑销售,推动硅料价格持续下降,目前硅料价格已经逼近行业综合成本。
自2023年下半年以来,硅料价格持续下跌,企业盈利能力受到影响。据大全能源披露的2023年年报,2023年,大全能源年均多晶硅单位现金成本自2022年的53.06元/公斤降至42.7元/公斤,降幅达19.53%。一边是降幅明显,另一边是成本提升。去年全年,大全能源营业总成本达100.02亿元,较84.49亿元增长近20%。其中,光伏企业营业收入为163.29亿元,营业成本为97.41亿元,营业收入占比较上年减少47.22%,而营业成本比上年增加25.06%,毛利率也较上年减少34.48%。
博弈或将激化
在上述背景下,上下游环节博弈情绪渐浓。彭广春在发布的最新研报中指出,目前下游企业硅料库存基本消耗完毕,签单意愿有所恢复,但在硅片价格快速下跌的背景下,硅片企业希望采购更具性价比的硅料,部分企业开始积极购入低价混包料。同时,前期高价硅料订单尚存在改价及暂停发货风险。
而组件端则考虑抬价。集邦咨询指出,N型组件方面,从TOP10企业报价节奏来看,头部企业抬价意愿相对较强。对比2月组件集采开标价格,3月多家在手订单充足的企业投出高价,N型标段的整体报价以及均价均略高于此前0.903元/瓦左右的开标价格。
硅业分会分析,从硅料企业角度看,本次价格下行幅度较大,下游压价力度超预期,部分企业不愿亏损成交。从下游角度看,目前硅料价格处下行区间,未见价格底部,硅片企业囤货意愿不高,仅对降级品保持一定采购量。从原料端看,工业硅价格持续跌势,已到达大多数企业全成本线。因此原料硅粉价格继续大幅下跌空间不大。
吨,环比下降5.54%。
光伏供应链是一条垂直链,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环环相扣,各环节价格一一传导,互相博弈。硅料价格持续下跌的背后,是组件价格的快速下降,并最终传导至硅料端,引发硅料价格的变动。
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中国光伏产业招投标数据库统计,P型组件方面,3月中领新能、深圳燃气及三峡集团共1.1吉瓦组件集采项目开标,投标价格在0.795元/W—0.929元/W之间,投标均价0.841元/W,相较2月,投标价格区间拉大,均价持续下跌。另外,3月共有约9.3吉瓦N型组件集采开标,投标价格在0.839元/瓦至1.003元/瓦之间,投标均价为0.887元/瓦,较2月均价下跌0.045元/瓦,且与PERC投标价差环比持续下跌。
成本线上徘徊
硅业分会指出,近一周硅料成交量极为有限。截至4月10日,N型棒状硅市场报价已在5.5万元/吨左右,且不排除还有继续下降的可能。目前硅料环节已经面临全面亏损,面对下游的超低报价,硅料企业表现十分抵触,上下游对于价格分歧逐步加大。
德邦证券分析师彭广春分析,总体来看,下游原料采购积极性不强,仅少量试探性成交。从原料端看,工业硅价格持续跌势,硅料企业生产成本随之下降,一定程度上的加速了硅料企业接受下游低价采购策略。且部分较为依赖现金流周转的企业已经开始按照低价出售逻辑销售,推动硅料价格持续下降,目前硅料价格已经逼近行业综合成本。
自2023年下半年以来,硅料价格持续下跌,企业盈利能力受到影响。据大全能源披露的2023年年报,2023年,大全能源年均多晶硅单位现金成本自2022年的53.06元/公斤降至42.7元/公斤,降幅达19.53%。一边是降幅明显,另一边是成本提升。去年全年,大全能源营业总成本达100.02亿元,较84.49亿元增长近20%。其中,光伏企业营业收入为163.29亿元,营业成本为97.41亿元,营业收入占比较上年减少47.22%,而营业成本比上年增加25.06%,毛利率也较上年减少34.48%。
博弈或将激化
在上述背景下,上下游环节博弈情绪渐浓。彭广春在发布的最新研报中指出,目前下游企业硅料库存基本消耗完毕,签单意愿有所恢复,但在硅片价格快速下跌的背景下,硅片企业希望采购更具性价比的硅料,部分企业开始积极购入低价混包料。同时,前期高价硅料订单尚存在改价及暂停发货风险。
而组件端则考虑抬价。集邦咨询指出,N型组件方面,从TOP10企业报价节奏来看,头部企业抬价意愿相对较强。对比2月组件集采开标价格,3月多家在手订单充足的企业投出高价,N型标段的整体报价以及均价均略高于此前0.903元/瓦左右的开标价格。
硅业分会分析,从硅料企业角度看,本次价格下行幅度较大,下游压价力度超预期,部分企业不愿亏损成交。从下游角度看,目前硅料价格处下行区间,未见价格底部,硅片企业囤货意愿不高,仅对降级品保持一定采购量。从原料端看,工业硅价格持续跌势,已到达大多数企业全成本线。因此原料硅粉价格继续大幅下跌空间不大。
片企业希望采购更具性价比的硅料,部分企业开始积极购入低价混包料。同时,前期高价硅料订单尚存在改价及暂停发货风险。
而组件端则考虑抬价。集邦咨询指出,N型组件方面,从TOP10企业报价节奏来看,头部企业抬价意愿相对较强。对比2月组件集采开标价格,3月多家在手订单充足的企业投出高价,N型标段的整体报价以及均价均略高于此前0.903元/瓦左右的开标价格。
硅业分会分析,从硅料企业角度看,本次价格下行幅度较大,下游压价力度超预期,部分企业不愿亏损成交。从下游角度看,目前硅料价格处下行区间,未见价格底部,硅片企业囤货意愿不高,仅对降级品保持一定采购量。从原料端看,工业硅价格持续跌势,已到达大多数企业全成本线。因此原料硅粉价格继续大幅下跌空间不大。
宏观政策
4月19日,河南发改委发布关于公开征求《河南省工业企业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河南省增量配电网类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河南省农村地区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等三个实施细则的公告。
其中,《河南省工业企业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指出,重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轻纺、冶金、电子制造、装备制造、大数据中心等用电负荷大、用电成本高的工业企业,加快一体化项目建设。
一体化项目的电源建设规模应与用电负荷做好匹配。存量负荷配建的电源规模原则上不超过其近三年平均用电负荷;新增负荷配建的电源规模原则上不超过其设计年平均用电负荷。
一体化项目应通过合理配置储能等调节手段,实现所发电力自发自用。应加装防逆流装置,不向大电网反送电,在支撑绿色电力充分消纳的同时,不占用公共电力系统调峰能力。
一体化项目(含电源、线路、负荷、储能设施)作为同一主体接受统一调度,与其他用电主体公平承担相关安全责任与义务。一体化项目要按要求配置电力电量计量系统,为电力运行监测调控、绿电绿证交易等提供支撑。
一体化项目(含电源、线路、负荷、储能设施)作为同一主体接受统一调度,与其他用电主体公平承担相关安全责任与义务。一体化项目要按要求配置电力电量计量系统,为电力运行监测调控、绿电绿证交易等提供支撑。
《河南省增量配电网类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指出,增量配电网类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以下简称“增量配电网类项目”)应以自我消纳、自主调峰为主,原则上不向公共电网反送电,不增加公共电网系统调峰压力。
增量配电网企业应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提升电源支撑能力、负荷管理能力、配电网调节能力。
增量配电网类项目的新能源消纳率应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一体化项目,暂不接入新增电源项目。
增量配电网类项目原则上应配置不低于新能源规模15%的集中式独立储能装置。
增量配电网类项目应同步建设调控平台,保障负荷用电与电气设备可独立运行,接受公共电网统一调度。
鼓励增量配电网类项目作为独立市场主体,按照市场规则参与电力中长期市场、现货市场、辅助服务市场交易。
《河南省农村地区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指出,支持农村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就近多场景开发,推动农村从单一能源消费者向能源产消者转型。
农村地区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应遵循“合理配置、自发自用”原则,根据负荷需要确定适宜装机规模,适当建设储能设施,将用电曲线和发电曲线相匹配,最大程度使用自发绿电。鼓励电量自我平衡,减轻对电网运行影响。
生产企业类项目原则上应按照不低于风电光伏装机功率的20%、时长不少于2小时的要求配置新型储能设施。
整村开发类项目应配置储能设施,配置规模原则上不低于新能源装机功率的50%、时长不少于2小时,保障全村自供电比例不低于80%。
原文链接:关于公开征求《河南省工业企业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实施细则》
力。
一体化项目(含电源、线路、负荷、储能设施)作为同一主体接受统一调度,与其他用电主体公平承担相关安全责任与义务。一体化项目要按要求配置电力电量计量系统,为电力运行监测调控、绿电绿证交易等提供支撑。一体化项目(含电源、线路、负荷、储能设施)作为同一主体接受统一调度,与其他用电主体公平承担相关安全责任与义务。一体化项目要按要求配置电力电量计量系统,为电力运行监测调控、绿电绿证交易等提供支撑。
《河南省增量配电网类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指出,增量配电网类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以下简称“增量配电网类项目”)应以自我消纳、自主调峰为主,原则上不向公共电网反送电,不增加公共电网系统调峰压力。
增量配电网企业应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提升电源支撑能力、负荷管理能力、配电网调节能力。增量配电网类项目的新能源消纳率应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一体化项目,暂不接入新增电源项目。增量配电网类项目原则上应配置不低于新能源规模15%的集中式独立储能装置。增量配电网类项目应同步建设调控平台,保障负荷用电与电气设备可独立运行,接受公共电网统一调度。
鼓励增量配电网类项目作为独立市场主体,按照市场规则参与电力中长期市场、现货市场、辅助服务市场交易。
《河南省农村地区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指出,支持农村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就近多场景开发,推动农村从单一能源消费者向能源产消者转型。农村地区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应遵循“合理配置、自发自用”原则,根据负荷需要确定适宜装机规模,适当建设储能设施,将用电曲线和发电曲线相匹配,最大程度使用自发绿电。鼓励电量自我平衡,减轻对电网运行影响。
生产企业类项目原则上应按照不低于风电光伏装机功率的20%、时长不少于2小时的要求配置新型储能设施。
整村开发类项目应配置储能设施,配置规模原则上不低于新能源装机功率的50%、时长不少于2小时,保障全村自供电比例不低于80%。
行业聚焦
本周硅料价格持续下跌。其中n型棒状硅成交价格区间为5.00-5.40万元/吨,成交均价为5.25万元/吨,环比下跌10.41%。P型致密料成交价格区间为4.30-4.90万元/吨,成交均价为4.59万元/吨,环比下降5.75%。n/p棒状硅价差仅为0.54万元/吨,价差持续收窄。n型颗粒硅成交价格区间为4.70-4.90万元/吨,成交均价为4.75万元/吨,环比下跌8.65%。n型颗粒硅与n型棒状硅价差有所缩减,仅为0.5万元/吨。
本周企业成交量有限,但有成交企业数量有所增加。n型棒状硅有7家企业成交,p型棒状硅有5家企业成交。据统计,本月订单签至月中的企业仅有3-4家,其余企业多在交付前期订单,4月签单进度较为缓慢,且目前硅料价格变化较快,企业面临着较大的调价改价压力。目前硅料价格已跌破企业生产成本,达到部分企业现金成本。
从需求端看,目前硅料价格跌幅仍不及下游预期,叠加下游开工持续下滑,产品及原料库存均处高位,推断硅片企业再度展开集中采购的可能性较弱,硅料需求短期内难以得到恢复。从原料端看,硅料企业出于生产成本角度考量,硅粉采购策略从一月一采转为更频繁的周度采购,目前的99硅粉采购价在1.3万元/吨左右,基本到达极限价格,硅料成本难以继续压缩。综上,硅料企业将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维持高库存运行,且在未出现规模性停产前价格无望得到修复。
截至本周,国内多晶硅生产企业共计17家,基本维持正常生产,但检修技改预期加剧,预计部分企业将提前至二季度进行检修,本月就将受到一定影响。另外,本月内蒙部分地区电路改造,对产量有一定影响。就目前看,3月底至4月新投放产能预计在本月内无增量,4月产量预期下调至18万吨左右。
频繁的周度采购,目前的99硅粉采购价在1.3万元/吨左右,基本到达极限价格,硅料成本难以继续压缩。综上,硅料企业将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维持高库存运行,且在未出现规模性停产前价格无望得到修复。
截至本周,国内多晶硅生产企业共计17家,基本维持正常生产,但检修技改预期加剧,预计部分企业将提前至二季度进行检修,本月就将受到一定影响。另外,本月内蒙部分地区电路改造,对产量有一定影响。就目前看,3月底至4月新投放产能预计在本月内无增量,4月产量预期下调至18万吨左右。
技术前沿
近年来,人们对开发纳米结构混合(多尺度)复合材料的兴趣日益增长,其中纳米颗粒如碳纳米管(CNTs)与微米级纤维复合层压板并用。CNTs在裂纹传播过程中引入了额外的能量耗散机制,可以显著改善传统复合材料中基体主导性质,从而改善其力学行为。垂直排列的CNTs(VA-CNTs),即单个CNTs垂直生长于基板上,以约1 vol%的面密度和约80 nm的CNT间距形成森林,为工程性质提供了机会,由于纳米纤维的排列性质,类似于传统先进复合材料中的微纤维排列,导致了纹理性质,可以在各种性质上提供工程优势。
近日,麻省理工学院首次开发了一种加强技术,在预浸料基复合层压板的各层之间引入垂直排列的CNTs(VA-CNTs),形成了一种纳米工程结构,被称为“纳米缝合”(图1),保证了通常排列和连续的CNTs良好地分散在层间区域,导致了层间剪切强度和断裂韧度的提高,在低应力情况下尤其是疲劳寿命的显著增加,并延迟/抑制了层间亚临界损伤及其在复合材料子组件中设计强度(损伤起始和极限强度)的增加(与其他依靠微纤维桥接作为主要增韧机制的横向增强类型,如缝合、Z型固定和编织相反)。此外,VA-CNTs的改善热电性能可以利用,以降低制造成本并增加复合材料的多功能性。
相关研究成果以“J-Integral Experimental Reduction Reveals Fracture Toughness Improvements in Thin-Ply Carbon Fiber Laminates with Aligned Carbon Nanotube Interlaminar Reinforcement”为题,4月16日发表于《ACS Applied Materials and Interfaces》。
麻省理工首创:用碳管“缝合”碳纤维复材,提高60%!
接作为主要增韧机制的横向增强类型,如缝合、Z型固定和编织相反)。此外,VA-CNTs的改善热电性能可以利用,以降低制造成本并增加复合材料的多功能性。
相关研究成果以“J-Integral Experimental Reduction Reveals Fracture Toughness Improvements in Thin-Ply Carbon Fiber Laminates with Aligned Carbon Nanotube Interlaminar Reinforcement”为题,4月16日发表于《ACS Applied Materials and Interfaces》。
/ 制备方法 /
在一个2英寸的管式炉(Lindberg/Blue M)上,使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在30mm×120mm的硅片基底上生长了高约20±5μm的VA-CNT(垂直排列的碳纳米管)森林。这些VA-CNT森林由直径为8nm的多壁碳纳米管(2-3层)组成,面密度约为1 vol%,CNT之间的间距约为80 nm,相当于每平方厘米约109到1010个多壁碳纳米管。该过程的最后阶段包括一步水辅助剥离过程,允许CNT森林轻松地从硅片上除去。
采用了Teijin Carbon America(前身为Toho Tenax)提供的航空级54克/平方米薄层HTS40/Q-1112碳纤维-环氧预浸料。制造了基准(B)和纳米增强(CNT)单向[060]层压板。中间的两层以±2°的错位角铺设,每个板的中平面引入了60mm长、0.025mm厚的PTFE插片以创建预裂纹。制造了纳米缝合样品,其中包括30mm×120mm的VA-CNT阵列置于中间界面:首先,将带有VA-CNTs的硅片倒置到预浸料上,施加压力到硅片的背面,最后,将硅片取下,留下CNTs在预浸料中。然后继续设置,形成CNT丰富的层压板界面。按照制造商的规格在高压釜中固化了这些面板:80℃、0巴条件下固化30分钟,随后在130℃、7bar条件下固化90分钟。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显微照片,之前对相同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系统和VA-CNT森林高度的研究表明,采用这种方法,CNTs有效地转移到预浸料上,适当填充了层间树脂富集区域,并有效地连接了两层。
/ 实验测试 /
使用 J 积分数据缩减方法的模式 I、模式 II 和混合模式测试结果。所有样本的一个共同点是,CNT增强导致层间裂纹分叉进入层内区域,并作为平行于层间平面的裂纹在层内区域中保持扩展。
按照制造商的规格在高压釜中固化了这些面板:80℃、0巴条件下固化30分钟,随后在130℃、7bar条件下固化90分钟。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显微照片,之前对相同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系统和VA-CNT森林高度的研究表明,采用这种方法,CNTs有效地转移到预浸料上,适当填充了层间树脂富集区域,并有效地连接了两层。
/ 实验测试 /
使用 J 积分数据缩减方法的模式 I、模式 II 和混合模式测试结果。所有样本的一个共同点是,CNT增强导致层间裂纹分叉进入层内区域,并作为平行于层间平面的裂纹在层内区域中保持扩展。
/ 结论 /
由约 500 亿个 CNT 组成的 20 μm 高z方向排列碳纳米管 (CNT)增强的薄层 (54 gsm) 碳纤维-环氧树脂层压复合材料的模式 I、模式 II 和混合模式层间失效行为每c㎡的纤维数按照基于J积分的数据简化方法进行分析。在层界面中包含对齐的CNT提供了增强的抗裂性,导致从增强的层间区域到相邻层的层内区域的持续裂纹偏转,即,CNT将裂纹从层间区域驱动到层中。碳纳米管不会明显增加层间厚度或层压材料重量并保留层内微纤维形态。观察到 I 型和 II 型起裂韧性分别提高了 34% 和 62%。这种类型的层间纳米增强材料有效地驱动裂纹从界面传播到层内,其中裂纹平行于层间区域传播,为先前报道的强度和疲劳性能增加提供了新的见解。这些发现扩展到轻质耐用材料对于提高结构效率至关重要的行业。
专业评论
2024 年全球需求规模整体仍呈现确定性增长,全年组件需求将有望来到 492-538 GW。但考虑各国仍有不同的难处需要时间解决,且去年高基数的增长也拉低年增长的增幅,InfoLink 预测需求增速将开始出现放缓,2024 年增幅预估约 6-15%。今年全球光伏前三大市场依然为中国、欧洲和美国,而中国光伏市场的表现仍将为全球市场首位。
观察中国光伏需求发展状况,自十四五规划中关于风光大基地以及整县推进利好政策的推进,中国光伏市场需求近两年取得了飞速发展。
回顾过去,2022 年因为高昂的组件价格不利于大型项目发展,其中分布式项目对于价格敏感度相对较低,因此中国分布式项目总占比甚至达到了约 60% 的份额。随着供应链错配得到解决后,进入 2023 年,组件价格的不断下降,带动中国的大基地项目显著发展,四季度装机并网大幅拉升集中式项目占比来到 55%;而分布式项目随着方案配套成熟,发展同样可观,分布式项目需求占比来到 45%。
展望今年,预计中国组件需求将达 245-255 GW,相较去年成长约 7-11%,增长虽明显放缓,但市场规模仍十分庞大,仍可期待今年中国市场发展。且根据中国能源局最新公布的装机资料,虽一季度本为装机淡季,但一至二月合计新增装机亦高达 36.7 GW,同比去年的约 20 GW 有明显成长,推测部分应为预计在去年四季度并网但延后至今年度的项目。三月份开始随着农历春节假期过去,二季度市场热度在集中式项目拉动之下开始缓步回升。
快速发展的中国光伏市场,也带来了诸多问题,比如在去年下旬探究的消纳问题,部分区域电网可并容量的不足,各省在去年陆续出台分布式光伏并网限制,我们预期今年户用市场增速可能相对放缓。近期中国开放 95% 消纳红线,虽能促进部分先前遭限制项目顺利并网,但整体光伏发电利用率的降低则为新项目收益带来不确定性,也侧面应证了电网消纳能力增长落后于光伏装机,长期装机增长仍须仰赖电网基础设施的增强。
而四月开始实施的《全额保障性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监管办法》内将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上网分为保障性收购电量和市场交易电量,也象征了新能源发电量快速增长后将逐渐走入电力市场的趋势,对于发电端受益将带来一定负面影响,目前谨慎看待长期需求,部分终端对于分布式项目也取消规划。
今年中国需求我们认为能关注工商光伏发展,预计将会受惠于企业用电需求转型、整体系统成本下降等因素而持续增长;集中式项目各省对农光互补、渔光互补、海上光伏等应用场景的相关规范陆续出台,未来装机成长将有大部分仰赖一、二期风光大基地的陆续并网及第三期的尽速落实。
同样除了需求侧的发展状况外 光伏市场仍在探究供应链之间的变动
根据 InfoLink 统计,一季度硅料产能规模保持平稳,头部企业暂未有新产能投放。但需要注意二季度中后期开始发生变化,永祥、大全以及协鑫在内的一线硅料企业新产能集中投放。个别企业新产能投产计划存在推迟或放缓的情况,而爬坡进度也相对不乐观,部分受电力供应波动、以及新产能爬坡进度不同等原因,表现不尽相同。整体预测二季度整体硅料产量仍在提升,预期二季度产量有机会达到 250-255 GW,目前四至五月单月硅料新增产量规模预计达到 79-80 GW 与 84-85 GW 的规模。观察二季度硅料供给端将逐月加大增幅,形成明显销售压力和滞库风险。
而硅片方面,二季度硅片单月产出也上看 65 GW 以上的水平,单月规模来到 65-68 GW,测算季度产量有机会达到 200-205 GW 的水平。硅片环节当前生产风险加剧。四月专业厂家多数都有减产打算,以消化库存为主,而垂直一体化企业由于经营电池组件事业,在保产线运作以及维持出货目标的前提下,排产仍在稳中上升。
电池片环节,二季度电池片单月产出也将开始突破 70 GW 的水平,四至五月份厂家排产仍在提升,并且多数 N 型产线持续爬坡,单月产出预计将达到 69-71 GW 左右,测算季度产量有机会达到 200-210 GW 的水平。但随着组件厂家试图控制成本及供应链的价格下探引发观望,三月底开始面临出货困难,四月不乏一线大厂透过双经销减少直采电池片,在当前组件价格持续下行和盈利水平堪忧时,预期此现象在二季度将持续发生。
组件环节,当前组件产能已能支持排产来到单月 60 GW 以上的规模,然而组件仍受制成本及价格无法上涨的压力之下,一线厂家控制发货借此调整价位,二季度普遍对于排产较为保守,测算季度产量有机会达到 170-175 GW。企业排产也呈现分化趋势,一线头部企业受惠订单支撑,排产仍有增加趋势,然而中后段组件厂家考虑供应链波动影响、辅材料价格上扬等因素,部分考虑控制排产试图将压力向上传导,排产有下修趋势。
然而短期来说二季度需要注意供应链个环节库存堆积情况,截止三月末的状况:
硅料库存,供给端滞销库存规模相当于已累计至 20 天以上,且仍将在二季度继续堆高,预期四月库存堆积的状况会更加明显。至此,硅料供给端滞库规模已经超越历史最高值。
硅片库存,目前规模大约已有半个多月的库存,尽管厂家已经在着手减产规划,考虑硅片端排产调整所需的时间周期,预期在厂家实际落实规划的减产计划后,四月下旬库存将呈现缓慢下行。
电池片与组件库存暂时处正常水平,电池片库存约 7 天左右,而组件包含在途大约 1-1.5 个月左右的规模,相对四季度一度上升至 2 个月的库存量已有好转。
过剩已不可避免的情况下 短期需关注供应链波动所造成的价格变化
总结在组件趋势变化下,供应链高库存、产能过剩,迭加需求端并未有明显大幅增长的背景下,2024 年组件的竞争格局进一步加剧,组件价格滑落仍尚未止歇,我们预期 TOPCon 的溢价也将呈现收窄的现象,甚至部分项目出现 NP 同价的情形。下半年价格仍有机会受到 LECO 技术的应用成熟后,替代胶膜后成本有机会再度下探,中国一线价格有机会在 0.85-0.9 元人民币(约 0.105-0.115 美元)左右徘徊,同时考虑供过于求的竞争严峻,市场仍将会存有低价区段价位竞争,低于 0.8 元人民币(约 0.10 美元)的价格也有可能出现。
今年组件价格大程度需要观察企业策略,目前二季度价格策略来看,受价格低迷和盈利能力大幅下滑的挑战,组件企业对于价格策略开始转趋保守,头部企业希望以保持运营为最终目标,但仍旧有部分厂家给出较低价格。策略面较不统一的情况下,部分新承接订单价格偏中低水平,组件厂家试图与终端协商涨价,但是终端客户尤其是大客户暂时接受涨价幅度较小,也增加组件厂家上涨价格的难度。而买方方面,行业也希望设立规范调整低价中目标模式,考虑到当前价格已经踩至成本线,甚至部分中后段厂家低于成本水平低价竞争,对于交付保证将受到考验,也增加履约风险。
因此在今年我们将格外关注环节的稼动率变化以及人为因素等变量,这些变量将会影响到短期价格波动变化,在供应过剩的周期下,厂家更多的需要依靠策略以及风险规划去维系运营。
显放缓,但市场规模仍十分庞大,仍可期待今年中国市场发展。且根据中国能源局最新公布的装机资料,虽一季度本为装机淡季,但一至二月合计新增装机亦高达 36.7 GW,同比去年的约 20 GW 有明显成长,推测部分应为预计在去年四季度并网但延后至今年度的项目。三月份开始随着农历春节假期过去,二季度市场热度在集中式项目拉动之下开始缓步回升。
快速发展的中国光伏市场,也带来了诸多问题,比如在去年下旬探究的消纳问题,部分区域电网可并容量的不足,各省在去年陆续出台分布式光伏并网限制,我们预期今年户用市场增速可能相对放缓。近期中国开放 95% 消纳红线,虽能促进部分先前遭限制项目顺利并网,但整体光伏发电利用率的降低则为新项目收益带来不确定性,也侧面应证了电网消纳能力增长落后于光伏装机,长期装机增长仍须仰赖电网基础设施的增强。
而四月开始实施的《全额保障性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监管办法》内将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上网分为保障性收购电量和市场交易电量,也象征了新能源发电量快速增长后将逐渐走入电力市场的趋势,对于发电端受益将带来一定负面影响,目前谨慎看待长期需求,部分终端对于分布式项目也取消规划。
今年中国需求我们认为能关注工商光伏发展,预计将会受惠于企业用电需求转型、整体系统成本下降等因素而持续增长;集中式项目各省对农光互补、渔光互补、海上光伏等应用场景的相关规范陆续出台,未来装机成长将有大部分仰赖一、二期风光大基地的陆续并网及第三期的尽速落实。
同样除了需求侧的发展状况外 光伏市场仍在探究供应链之间的变动
根据 InfoLink 统计,一季度硅料产能规模保持平稳,头部企业暂未有新产能投放。但需要注意二季度中后期开始发生变化,永祥、大全以及协鑫在内的一线硅料企业新产能集中投放。个别企业新产能投产计划存在推迟或放缓的情况,而爬坡进度也相对不乐观,部分受电力供应波动、以及新产能爬坡进度不同等原因,表现不尽相同。整体预测二季度整体硅料产量仍在提升,预期二季度产量有机会达到 250-255 GW,目前四至五月单月硅料新增产量规模预计达到 79-80 GW 与 84-85 GW 的规模。观察二季度硅料供给端将逐月加大增幅,形成明显销售压力和滞库风险。
而硅片方面,二季度硅片单月产出也上看 65 GW 以上的水平,单月规模来到 65-68 GW,测算季度产量有机会达到 200-205 GW 的水平。硅片环节当前生产风险加剧。四月专业厂家多数都有减产打算,以消化库存为主,而垂直一体化企业由于经营电池组件事业,在保产线运作以及维持出货目标的前提下,排产仍在稳中上升。
电池片环节,二季度电池片单月产出也将开始突破 70 GW 的水平,四至五月份厂家排产仍在提升,并且多数 N 型产线持续爬坡,单月产出预计将达到 69-71 GW 左右,测算季度产量有机会达到 200-210 GW 的水平。但随着组件厂家试图控制成本及供应链的价格下探引发观望,三月底开始面临出货困难,四月不乏一线大厂透过双经销减少直采电池片,在当前组件价格持续下行和盈利水平堪忧时,预期此现象在二季度将持续发生。
组件环节,当前组件产能已能支持排产来到单月 60 GW 以上的规模,然而组件仍受制成本及价格无法上涨的压力之下,一线厂家控制发货借此调整价位,二季度普遍对于排产较为保守,测算季度产量有机会达到 170-175 GW。企业排产也呈现分化趋势,一线头部企业受惠订单支撑,排产仍有增加趋势,然而中后段组件厂家考虑供应链波动影响、辅材料价格上扬等因素,部分考虑控制排产试图将压力向上传导,排产有下修趋势。
然而短期来说二季度需要注意供应链个环节库存堆积情况,截止三月末的状况:
硅料库存,供给端滞销库存规模相当于已累计至 20 天以上,且仍将在二季度继续堆高,预期四月库存堆积的状况会更加明显。至此,硅料供给端滞库规模已经超越历史最高值。
硅片库存,目前规模大约已有半个多月的库存,尽管厂家已经在着手减产规划,考虑硅片端排产调整所需的时间周期,预期在厂家实际落实规划的减产计划后,四月下旬库存将呈现缓慢下行。
电池片与组件库存暂时处正常水平,电池片库存约 7 天左右,而组件包含在途大约 1-1.5 个月左右的规模,相对四季度一度上升至 2 个月的库存量已有好转。
过剩已不可避免的情况下 短期需关注供应链波动所造成的价格变化
总结在组件趋势变化下,供应链高库存、产能过剩,迭加需求端并未有明显大幅增长的背景下,2024 年组件的竞争格局进一步加剧,组件价格滑落仍尚未止歇,我们预期 TOPCon 的溢价也将呈现收窄的现象,甚至部分项目出现 NP 同价的情形。下半年价格仍有机会受到 LECO 技术的应用成熟后,替代胶膜后成本有机会再度下探,中国一线价格有机会在 0.85-0.9 元人民币(约 0.105-0.115 美元)左右徘徊,同时考虑供过于求的竞争严峻,市场仍将会存有低价区段价位竞争,低于 0.8 元人民币(约 0.10 美元)的价格也有可能出现。
今年组件价格大程度需要观察企业策略,目前二季度价格策略来看,受价格低迷和盈利能力大幅下滑的挑战,组件企业对于价格策略开始转趋保守,头部企业希望以保持运营为最终目标,但仍旧有部分厂家给出较低价格。策略面较不统一的情况下,部分新承接订单价格偏中低水平,组件厂家试图与终端协商涨价,但是终端客户尤其是大客户暂时接受涨价幅度较小,也增加组件厂家上涨价格的难度。而买方方面,行业也希望设立规范调整低价中目标模式,考虑到当前价格已经踩至成本线,甚至部分中后段厂家低于成本水平低价竞争,对于交付保证将受到考验,也增加履约风险。
因此在今年我们将格外关注环节的稼动率变化以及人为因素等变量,这些变量将会影响到短期价格波动变化,在供应过剩的周期下,厂家更多的需要依靠策略以及风险规划去维系运营。
同样除了需求侧的发展状况外 光伏市场仍在探究供应链之间的变动
根据 InfoLink 统计,一季度硅料产能规模保持平稳,头部企业暂未有新产能投放。但需要注意二季度中后期开始发生变化,永祥、大全以及协鑫在内的一线硅料企业新产能集中投放。个别企业新产能投产计划存在推迟或放缓的情况,而爬坡进度也相对不乐观,部分受电力供应波动、以及新产能爬坡进度不同等原因,表现不尽相同。整体预测二季度整体硅料产量仍在提升,预期二季度产量有机会达到 250-255 GW,目前四至五月单月硅料新增产量规模预计达到 79-80 GW 与 84-85 GW 的规模。观察二季度硅料供给端将逐月加大增幅,形成明显销售压力和滞库风险。
而硅片方面,二季度硅片单月产出也上看 65 GW 以上的水平,单月规模来到 65-68 GW,测算季度产量有机会达到 200-205 GW 的水平。硅片环节当前生产风险加剧。四月专业厂家多数都有减产打算,以消化库存为主,而垂直一体化企业由于经营电池组件事业,在保产线运作以及维持出货目标的前提下,排产仍在稳中上升。
电池片环节,二季度电池片单月产出也将开始突破 70 GW 的水平,四至五月份厂家排产仍在提升,并且多数 N 型产线持续爬坡,单月产出预计将达到 69-71 GW 左右,测算季度产量有机会达到 200-210 GW 的水平。但随着组件厂家试图控制成本及供应链的价格下探引发观望,三月底开始面临出货困难,四月不乏一线大厂透过双经销减少直采电池片,在当前组件价格持续下行和盈利水平堪忧时,预期此现象在二季度将持续发生。
组件环节,当前组件产能已能支持排产来到单月 60 GW 以上的规模,然而组件仍受制成本及价格无法上涨的压力之下,一线厂家控制发货借此调整价位,二季度普遍对于排产较为保守,测算季度产量有机会达到 170-175 GW。企业排产也呈现分化趋势,一线头部企业受惠订单支撑,排产仍有增加趋势,然而中后段组件厂家考虑供应链波动影响、辅材料价格上扬等因素,部分考虑控制排产试图将压力向上传导,排产有下修趋势。
然而短期来说二季度需要注意供应链个环节库存堆积情况,截止三月末的状况:
硅料库存,供给端滞销库存规模相当于已累计至 20 天以上,且仍将在二季度继续堆高,预期四月库存堆积的状况会更加明显。至此,硅料供给端滞库规模已经超越历史最高值。
硅片库存,目前规模大约已有半个多月的库存,尽管厂家已经在着手减产规划,考虑硅片端排产调整所需的时间周期,预期在厂家实际落实规划的减产计划后,四月下旬库存将呈现缓慢下行。
电池片与组件库存暂时处正常水平,电池片库存约 7 天左右,而组件包含在途大约 1-1.5 个月左右的规模,相对四季度一度上升至 2 个月的库存量已有好转。
过剩已不可避免的情况下 短期需关注供应链波动所造成的价格变化
总结在组件趋势变化下,供应链高库存、产能过剩,迭加需求端并未有明显大幅增长的背景下,2024 年组件的竞争格局进一步加剧,组件价格滑落仍尚未止歇,我们预期 TOPCon 的溢价也将呈现收窄的现象,甚至部分项目出现 NP 同价的情形。下半年价格仍有机会受到 LECO 技术的应用成熟后,替代胶膜后成本有机会再度下探,中国一线价格有机会在 0.85-0.9 元人民币(约 0.105-0.115 美元)左右徘徊,同时考虑供过于求的竞争严峻,市场仍将会存有低价区段价位竞争,低于 0.8 元人民币(约 0.10 美元)的价格也有可能出现。
今年组件价格大程度需要观察企业策略,目前二季度价格策略来看,受价格低迷和盈利能力大幅下滑的挑战,组件企业对于价格策略开始转趋保守,头部企业希望以保持运营为最终目标,但仍旧有部分厂家给出较低价格。策略面较不统一的情况下,部分新承接订单价格偏中低水平,组件厂家试图与终端协商涨价,但是终端客户尤其是大客户暂时接受涨价幅度较小,也增加组件厂家上涨价格的难度。而买方方面,行业也希望设立规范调整低价中目标模式,考虑到当前价格已经踩至成本线,甚至部分中后段厂家低于成本水平低价竞争,对于交付保证将受到考验,也增加履约风险。
因此在今年我们将格外关注环节的稼动率变化以及人为因素等变量,这些变量将会影响到短期价格波动变化,在供应过剩的周期下,厂家更多的需要依靠策略以及风险规划去维系运营。
硅片库存,目前规模大约已有半个多月的库存,尽管厂家已经在着手减产规划,考虑硅片端排产调整所需的时间周期,预期在厂家实际落实规划的减产计划后,四月下旬库存将呈现缓慢下行。
电池片与组件库存暂时处正常水平,电池片库存约 7 天左右,而组件包含在途大约 1-1.5 个月左右的规模,相对四季度一度上升至 2 个月的库存量已有好转。
过剩已不可避免的情况下 短期需关注供应链波动所造成的价格变化
总结在组件趋势变化下,供应链高库存、产能过剩,迭加需求端并未有明显大幅增长的背景下,2024 年组件的竞争格局进一步加剧,组件价格滑落仍尚未止歇,我们预期 TOPCon 的溢价也将呈现收窄的现象,甚至部分项目出现 NP 同价的情形。下半年价格仍有机会受到 LECO 技术的应用成熟后,替代胶膜后成本有机会再度下探,中国一线价格有机会在 0.85-0.9 元人民币(约 0.105-0.115 美元)左右徘徊,同时考虑供过于求的竞争严峻,市场仍将会存有低价区段价位竞争,低于 0.8 元人民币(约 0.10 美元)的价格也有可能出现。
今年组件价格大程度需要观察企业策略,目前二季度价格策略来看,受价格低迷和盈利能力大幅下滑的挑战,组件企业对于价格策略开始转趋保守,头部企业希望以保持运营为最终目标,但仍旧有部分厂家给出较低价格。策略面较不统一的情况下,部分新承接订单价格偏中低水平,组件厂家试图与终端协商涨价,但是终端客户尤其是大客户暂时接受涨价幅度较小,也增加组件厂家上涨价格的难度。而买方方面,行业也希望设立规范调整低价中目标模式,考虑到当前价格已经踩至成本线,甚至部分中后段厂家低于成本水平低价竞争,对于交付保证将受到考验,也增加履约风险。
因此在今年我们将格外关注环节的稼动率变化以及人为因素等变量,这些变量将会影响到短期价格波动变化,在供应过剩的周期下,厂家更多的需要依靠策略以及风险规划去维系运营。
展会时间:2024/5/23---2024/5/25
展会地点: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 四川省成都市世纪城路198号
主办单位:四川省电力行业协会 振威国际会展集团
展品范围:
四川是全国最大清洁能源基地,水电装机容量连年保持全国第一,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开发空间巨大,发展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2023 年 6 月,四川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决定,积极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夯实水电主体支撑地位,集中开发风能、太阳能和氢能,发展天然气发电、分布式能源和新型储能,推进地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加快建成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
为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展示能源电力行业创新发展成果,推动能源电力企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助力企业开拓四川和西部市场,中国(成都)绿色能源发展大会暨第二十一届四川国际电力产业博览会(SIEP2024)将于2024年5月23-25日在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本次大会以“绿色发展•能动未来”为主题,集中展示发电、储能、输电、变电、配电、用电等产业链供应链各环节的新产品、新设备、新技术、新服务及解决方案,以“会议 + 展览”的形式为能源电力企业和相关单位搭建一个了解行业动态、洽谈贸易、开拓市场的交流合作平台。
邮箱:hycydt123@163.com
地址:山西省阳泉市矿区桃北西街2号
邮箱:hycydt123@163.com
地址:山西省阳泉市矿区桃北西街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