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速递
01期
Insurance industry information
总第26期
2023年2月16日
【4.政策解读】
银保监会拟分类监管,人身险公司分五类:可限制万能险等业务发展,分支机构增设,资金运用等,等级越低越受限
【1.热点聚焦】
【2.热点聚焦】
【3.热点聚焦】
在危机中逆势增长!解构太平人寿高质量发展逻辑,战略战术呈现这些特点
【5.政策解读】
人身险进入精准监管3.0阶段,或致险企业务格局现重大变化
跟四家互联网保险经纪公司聊过后,我们对行业2023有了这些判断
80、90后想体面养老,要存多少钱?
one
01
part
热点聚焦
热点聚焦
跟四家互联网保险经纪公司聊过后,我们
对行业2023有了这些判断
2023年2月第1期
来源: 保观
近日,银保监会发布了保险行业2022年全年成绩单。数据显示,按可比口径,2022年全年行业原保费收入46957亿元,同比增长4.58%;自从在2019年创下12.17%的增速后,全行业保费增速开始放缓,其中2020、2021保费增速分别为6.1%和-0.79%,尽管2022年保费增速由负转正,但受制于多方压力,在2021年的低基数效应下,2022年的保费增速也仅有4.58%,可见行业目前承受着较强的增长压力。
复盘2022年保险行业,财险市场迎来全面复苏,寿险市场健康险增速几乎“归零”,意外险市场失速衰退,看似波澜不惊的大盘下暗流正在涌动,如何更好的回顾2022年保险市场,对2023年做出更好的判断,我们专门采访水滴、慧择、小雨伞、梧桐树这四家互联网保险机构的相关负责人,来听听来自行业一线最专业的声音。
理财巨额赎回下,增额终身寿成全年最热产品
1
对于整个2022年来说,需求端是较弱的一年,但在这样的情况下,增额终身寿跑了出来。实际上,增额终身寿的走热也并非偶然。
在理财被打破刚性兑付的今天,资金从理财产品中的溢出效应明显,特别是在去年下半年理财出现大面积亏损后,大量理财遭到赎回,而由于增额终身寿在流动性和收益率之间取得了其他产品不具备的平衡,在多渠道的大力推广下,该产品成功吸引了大量赎回的理财资金,并开始占据了巨大的市场份额。
2023年1月第1期
2023年1月第2期
几家公司的相关负责人也给了我们大致相同的反馈,增额终身寿确实是去年卖的最好的一款产品。
此外,水滴平台上销售情况较好的产品还有医疗险、重疾险、意外险,小雨伞平台为少儿重疾、成人重疾、养老年金,慧择平台为养老年金、重疾险、长期医疗和意外险。整体来看,医疗险、少儿重疾以及养老年金类产品在互联网平台上卖的较好。
从去年的热门产品销售情况可以分析得到以下几点:
首先是保险公司越来越多的开始承接用户在养老规划、资产配置方面的需求,带动了养老年金、增额终身寿等产品的销售。
从整体销量占比来看,保障类产品占比下滑,储蓄类产品上升,说明在经济形势较为疲软的情况下,大家都更倾向于储蓄。
此外,少儿重疾、医疗险这些年保费更低的产品卖的比较好,民众更倾向于购买低单价的保险产品,也侧面反映了经济情况不佳。
2023年2月第1期
2023年1月第1期
2023年1月第2期
健康险恐维持低迷状态,突破点在哪里?
2
过去几年,惠民保的横空出世打破了保险市场的原有格局,惠民保开始逐步抢占重疾险和百万医疗险的市场。尽管对此百万医疗险也开始做出相应改变,包括放宽健康告知要求、为带病人群专门设计产品等,但在惠民保无投保门槛且有政府背书的产品特性下,百万医疗险市场很难不说没有被受到冲击。数据显示,人身险公司健康险保费收入7073亿元,同比微增0.1%。
对于健康险市场的发展,几位机构负责人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其中水滴公司总精算师滕辉对健康险市场保持谨慎乐观的态度,他认为虽然过去一两年,重疾险销售受到普惠保险的冲击,但疫情也使大家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健康保障的重要性。消费者会更加关注自身保险保障情况,注重增强风险抵御能力,这也提升了他们购买健康险的动力。
2023年2月第1期
2023年1月第1期
2023年1月第2期
所以,即使长期重疾险新单增长持续乏力,但外部环境仍然在激发出更多的保险消费需求。相应地,保险平台也在增加产品创新与供给,去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比如门急诊险、短期重疾险、疾病复发险、海外医疗险等越来越受到用户青睐。
梧桐树保险相关负责人也对健康险市场表达了乐观的态度,认为健康险的增长机会犹存,保障家庭经济和生命健康是智慧和家庭责任,重疾险、医疗险、意外险和寿险是每个家庭都需要配置的,当前疫情完全放开,大众对于病毒株是否会持续变异的担忧犹存,这是辅助健康险营销的一个因素,同时,健康险可创新的点还有很多,特别是开发具有特色的保障及健康管理服务等大有可为。
而小雨伞和慧择相关负责人则是对健康险市场的发展表达了相对中性的态度,其中小雨伞保险经纪总经理陈德涛认为,从整体规模上来讲,从2021年到2022年,健康险市场整体是承压的,新单保费的降幅比较大。但是从去年开始,包括代理人模式的转型,新的健康险的种类也在不断的进行探索。所以健康险整体业务,可能称不上乐观,更多的是保持一个中性的态度。对于健康险的未来趋势,陈总认为健康险有一种逐渐的品牌化、互联网线上化的趋势,而这也是小雨伞过往一直以来的优势和能力。
慧择保险经纪首席产品官王寅表示,健康险销售低迷除了惠民保的影响外,主要还有代理人队伍大规模脱落、互联网红利消失、获客成本增加、一二线城市健康体客户覆盖率饱和等问题,2023年如监管不下调保险产品定价利率,储蓄类产品仍是主流,健康险短期内很难有爆发性增长。此外,健康险的增量机会可能来自次标体、带病体、下沉市场客户和细分人群的需求开发。
财富类产品今年如何发展:继续看好增额终身寿,产品结构可能会有变化
3
过去一整年对于财富类产品来说都是不错的一年,特别是在理财赎回潮下,保险公司承接了不少的资金。但财富类产品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了不少问题,如销售人员只对保险产品的年化预期收益率着重介绍,但对保险产品相关费用等关键信息只字不提,导致出现销售误导。
2023年2月第1期
针对这些乱象,2022年年初,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近期人身保险产品问题的通报》【人身险部函〔2022〕19号】(以下简称“《通报》”)以及《人身保险产品“负面清单”(2022版)》。《通报》点名11款增额终身寿险增额利率超过3.5%,易与产品定价利率混淆,存在噱头营销风险。
但由于财富类产品,特别是增额终身寿,确实有其独到的优势,在去年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对于增额终身寿产品在2023年的销售情况预测,几位相关负责人也都保持乐观的态度。
但他们也认为由于受到投资收益、监管政策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增额终身寿可能增长势头不会像前两年迅猛,同时财富类产品的细分结构可能会出现变化。
如慧择保险经纪首席产品官王寅表示从当前市场趋势来看,储蓄类产品整体收益差距可能会变小,养老年金类产品占比会提升;如果定价利率下调较
2023年2月第1期
多,储蓄险会逐步转向分红类、快返年金+万能账户等固定+浮动收益的方向。
梧桐树保险相关负责人也认为今年年金附加万能账户,可能会有一小波高潮。因为对于较为复杂的长期人身险产品,监管专门制定《长期人身保险产品信息披露规则(征求意见稿)》,其中还限定了万能险最高演示利率为4%。因此,存量产品可能会有较大的变化。
展望2023:重视用户行为改变带来的机会与挑战
4
任何一种现代商业模式的本质都是找到供需关系,并努力根据用户行为来提供更匹配的产品。对于2022年用户行为的改变,几位机构负责人都给出了相似的意见。
首先是对于保障型产品,用户开始更注重性价比。这背后则是经济不景气的环境下,用户主动对于可选支出的收缩。这也提醒各大保司以及中介平台,用户未来可能会持续对产品的价格非常敏感,如何通过大数据以及更先进的风控能力,进一步压缩保司各项成本以开发出更具性价比的保险产品,是行业需要共同攻克的难题。
其次是用户对储蓄类、理财类保险的关注度在不断提升。理财产品刚性兑付的打破使得保险公司财富型保险迎来了巨大的机遇。
第三则是养老需求在逐渐凸显,随着个人养老金政策的落地,民众的养老需求开始被刺激,小雨伞保险经纪总经理陈德涛提到,在2022年之前,小雨伞平台以往卖养老年金,销售情况都比较一般,但从2022年开始,有明显的需求上升的迹象,这也反映出整个市场的需求变化。
2023年2月第1期
由此不难发现,宏观经济的走势会极大的影响保险行业销售情况,同时从宏观经济发展规律来看,随着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GDP增长中枢不断下移,消费者对于储蓄类、理财类产品的需求会逐渐增大,这既是保险行业的机遇,同时也是挑战。
纵观各大平台在2022年针对保险用户做出的产品和服务完善,大多都围绕着两个点去做,一是更加完善的保障,二是效率更高、更贴近用户需求的服务。
产品端,水滴公司在保险供给侧做了创新尝试,推出了带病人群也可以投保的免健康告知的水滴蓝海系列重疾险、无免赔版百万医疗险、行业首款白血病复发险等;慧择则对达尔文、慧馨安、守卫者等系列产品进行保障责任的加强,如达尔文7号独创的ICU责任、守卫者5号创新重中轻症共享6次赔付责任等;小雨伞对旗下大黄蜂、超级玛丽的品牌在线上线下做了更大范围的品牌建立;梧桐树则增加了团体险产品种类,新增了少儿重疾品类的定制项目。
服务端,水滴保2022年推出了协赔服务品牌“水滴帮帮赔”,升级八大服务四大工具,以“效率+服务”全面提升用户理赔体验;慧择针对次标体人群,创新推出数智化核保系统,提供因核保决定为拒保、延期、加费等次达标客户可购买其他保险产品推荐服务;小雨伞则是依托集团下的兄弟公司,如手回公估、手回健康、啄木鸟风控为依托,来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2023年作为经济重启之年,保险行业也有望迎来复苏。当下,行业最重要的就是清晰的认识到用户行为及时代背景的改变,及时调整产品和服务供给,为行业重启助力,我们也期待,今年保险行业能够走出5%以下的低增速区间,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期。
最后,再次感谢水滴、慧择、小雨伞、梧桐树这四家互联网保险机构的相关负责人接受保观采访及对本文做出的贡献。
2023年2月第1期
two
02
part
热点聚焦
热点聚焦
来源: 慧保天下
近年来,国内保险业发展持续承压,表面看这是消费者收入增速下降、部分产品完成初步普及之后的必然结果。但就世界保险市场来看,面对明显低于国际平均水平的保险深度、密度,中国保险市场的发展空间和潜力仍然非常可观。
实际上,早在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就已经高屋建瓴地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可以看到,在保险业整体经历高质量发展深度转型考验之时,部分企业稳中有进的发展成绩颇为亮眼,究其原因,仍离不开“高质量发展”。
今天要介绍的一家头部险企的表现就颇与众不同,2022年其逆势上扬,备受业界关注的个险人力、个险新单期交指标、银保新单期交指标等均实现同比正增长,成为行业转型重压下,不多的亮色之一。
这家险企,就是太平人寿。
在危机中逆势增长!解构太平人寿高质量
发展逻辑,战略战术呈现这些特点
2023年1月第1期
打造保险业高质量发展样本:太平人寿再创发
展里程碑,个险、银保核心指标双双表现抢眼
01
2023年1月第2期
对于太平人寿而言,2022年注定是个值得记录的一年,因为在这一年,在全系统上下一心的共同努力之下,终于实现了梦寐以求的目标:
2023年2月第1期
2023年1月第1期
大个险(即个险+服拓)新单期交规模保费争先进位;银保新单期交规模也再创新高。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太平人寿表现抢眼的背后是其坚定践行“高质量发展”,稳健前行,穿越危机,多项核心业务指标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大个险人力增速、大个险新单期交增速、银保新单期交十年交占比、电商新单增速、经代长储业务规模等。
更重要的,在保持核心业务指标向上发展的同时,太平人寿一如既往维持了业务的高品质,13月继续率、25月继续率双双行业领先。
自2019年,行业在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下不得不开启新一轮业务转型以来,承压前行几乎就成为了行业的常态。尤其是新冠疫情爆发的三年,不确定因素进一步增强,给所有市场主体造成的现实压力都是空前的。太平人寿在这种态势下能够保持业务的稳健发展,树立新的发展范式,对于整个行业都是具有借鉴意义的。
当然,必须要看到,长城不是一天建成的,太平人寿的超越之旅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多年来,太平人寿实际是持续发力一步步奠定今日之胜局。
2020年疫情突至,其通过快速应变持续创新,迅速适应市场现实,新业务价值逐季上行;
2021年疫情持续,其巩固既有优势,持续发力,五大指标领先市场,为2022年打下基础。2022年市场至暗时刻,其全面启动“山海计划”助力队伍扩量提质,最终实现多项业务指标市场领先的佳绩。
2023年1月第2期
战略上处变不惊:根植现实、聚焦保险主业,
“山海计划”引领公司高质量发展
02
自从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做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高质量发展就俨然成为了保险行业发展的主旋律。到2022年,党的二十大对高质量发展的重视有增无减,明确提出“高质
2023年2月第1期
2023年1月第1期
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叠加部分险企核心业务指标持续、大幅下滑,更是逐步让行业深刻体会到了从高速度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必要性、迫切性。
面对着市场环境的急剧变化,中国太平保险集团也深入研判形势,积极向历史要答案,谋划新阶段战略蓝图。2021年,集团领导班子更是从战略全局出发,科学分析了“十四五”时期所面临的形势,提出坚持“央企情怀、客户至上、创新引领、价值导向”十六字方针的总体要求,为中国太平高质量发展定下基调。
所谓高质量发展阶段,核心要求就是要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彻底改变过去主要靠要素投入、规模扩张,忽视质量效益的粗放式增长,通过提高质量和效益实现经济的良性循环和竞争力提升,其中,最根本的就是要体现“以人为本”,把不断提高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作为发展的根本目标。而中国太平的十六字方针,摸准了时代发展的脉络,放大格局,将人,尤其是客户,放在了至关重要的位置上。
在集团的引领下,太平人寿也保持了战略上处变不惊,通过研究全球寿险业百年历史的发展规律,做到了对于如何穿越发展周期、度过重大危机的心中有数,结合公司发展实际,制定“高质量业务发展战略”并于2022年春节,全面开启影响其市场地位的关键一役——“山海计划”。
作为太平人寿推进高质量发展落地的核心项目,“山海计划”的核心要义就在于以人力的高质量发展为基础,带动公司整体经营的高质量发展。
“山海计划”以队伍高质量发展为纲,以公司整体的高质量发展为目,通过对于队伍的全方位赋能,切实做到纲张目举,全司上下掀起了一次又一次创新高潮。
产品赋能方面,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审慎平衡客户价值、代理人价值、公司价值,成为开启队伍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月交产品的创新上市,实现了代理人一个月开单全年有收入,也最大程度保证了业务品质;iFamily家庭保单的创新推出,则帮助代理人将经营视角从“一个客户”转向“一个家庭”。
2023年1月第2期
2023年2月第1期
科技赋能方面,逐渐形成业务、客户服务和科技应用三者深度融合的发展局面,在线早会、在线培训、在线销售行为管理、在线办公等一系列线上应用的开发,在疫情期间对于队伍稳定发展居功至伟;“智能双录”项目的推出,则有效提升了双录效率;“iFamily家庭保障分析”系统更是显著降低了代理人进行家庭保险规划的难度。
服务赋能方面,太平人寿医康养布局持续深入,乐享养老品牌目前基本实现东西南北中全覆盖,在满足客户多元化养老需求的同时,场景化销售对于吸引中高端客户投保、有效拉动业绩提升发挥了重大作用。
此外,针对客户的差异化需求,太平人寿也加大了队伍的分级培养管理,针对中高端客户推出“TP-EMP卓越管理人才培养计划”,通过宽广的职涯发展通道、专属的创新培养模式、更具竞争力的政策支持和强大的生态圈平台支持,在增员、培训、晋级、展业等各个环节帮助队伍高质量发展;为了满足高净值客户的需求,太平人寿更是打造“太平1929家族办公室”,通过定制产品、服务等,实现精准的差异化服务。
太平人寿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山海计划”的最终结果,是其市场份额稳步扩张,行业排名争先进位。在行业人力大幅下滑的情况下,太平人寿代理人数量却不断上行,2021年如此,2022年同样如此,2022年末,其大个险人力更是逆势实现正增长,且规模保持市场第三之位。更重要的是,业务品质始终如一,13月继续率、25月继续率等指标持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2023年1月第1期
2023年1月第2期
企业文化基因护航战略落地:坚持“靠前站”“上前线”,
坚持内勤服务外勤,总部服务机构,全员服务客户
03
战略决策不易,保证其精准落地更是难上加难,这需要企业上下同欲,审慎调配组织与资源,并最终将其转化为现实的市场竞争力,达成既定发展目标。市场大变局下,更给这一过程增添无数可能性。
在解构太平人寿逆势上扬的发展逻辑过程中,一个问题不容回避,战略战术容易学习,企业文化内核却难以复刻,这是企业历经多年发展、一代一代人持续努力所积淀下来的宝贵财富。
2023年2月第1期
太平人寿内地复业21年,其对于高端队伍建设的坚持,始终如一的业务品质管控诉求,系统上下勠力同心的精诚团结等,已经内化成为了企业的一种基因,这才是保障其在2022年的逆境中实现超越的底层逻辑。
为保证高质量发展战略落地,太平人寿始终强调“靠前站”“上前线”,保证一切资源切实向一线倾斜,在明确战略目标引领下,切实做到内勤服务外勤,总部服务机构,全员服务客户,系统上下团结一心、精诚协作、坚定执行、敏捷落地。
太平人寿总分公司始终保持与前线业务团队的高密度互动,通过召开周单元督导会、分享研究报告等等,通过分析研判政策热点、市场焦点、发展痛点,在关键节点对业务发展起到了指导和支持作用,还开展了机构专项大调研,积极回应来自各种需求建议,及时解决机构痛点和堵点。
事实证明,凡是能紧盯一线动态,并迅速贯彻落地的机构,都能跟上公司发展的步伐,牢牢把握发展机遇,实现业绩的快速突围。
最终,“内勤服务于外勤,全员服务于客户”不仅体现在价值观上,更落实在行动上,通过拉近内勤与外勤的距离,更好的拉近外勤与客户之间的距离,公司全员目标也一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达成客户体验最优化的目标。
2023年1月第1期
2023年1月第2期
争做最受尊敬寿险公司之一:贯彻党的二十大
精神,落实集团十四五规划,2023着力构建
“三大成长动力”
04
度过2022年的至暗时刻,后疫情时代翩然而至。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2023年要“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要“更好统筹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经济的全面回暖定下了基调。经济快速复苏下,利于人身保险业反弹的动能、势能正在快速积蓄。
从直接因素来看,低利率状况仍在延续,消费者避险情绪依旧,具备刚兑属
2023年2月第1期
性的保险产品成为市场上不可替代的存在,是家庭进行跨周期资产配置,构建长期稳健现金流的不二之选。
此外,监管政策不断更新,不断强化高质量发展引领作用,在不断强化偿付能力监管、分级监管的情况下,资金实力雄厚、更注重合规的头部机构将面临更多的市场机遇。
从长周期的视角观察,2022年国内人口首次负增长及其所透露的趋势,已经构成影响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底层逻辑之一,进一步凸显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相关工作快速推进、持续深入的迫切性,这为具备养老属性保险产品打开了全新的想象空间。
中国太平保险集团早在“十四五”规划中就已经立下宏愿:在2029年中国太平成立100周年时,把集团努力建设成为中国保险业最具价值成长的国际化现代金融保险集团。
作为集团旗下最重要的子公司之一,集团的愿景就是太平人寿努力奋斗的目标。根据其2023年工作会议,太平人寿对2023年的定调是“加快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为此,根据集团总体要求,太平人寿计划从市场、一线、客户的“三大需求”入手,打造“三大成长动力”:
一是向时势要动力,进一步坚定信心,把握发展机遇,提前布局谋篇;
二是向队伍要动力,坚定寿险发展的底层逻辑,大力推动高质量组织建设,用好资源赋能,打造更多卓越的“保险企业家”;
三是向服务要动力,整合好“保险+”医康养、科技等优质资源,用服务深度诠释保险价值,全力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需要。
据悉,根据集团、公司的整体规划,太平人寿各个条线、各个部门的工作部署早已经出炉,逻辑清晰、目标明确、分解到位,推进山海计划2.0、优化服务资源、积极服务国家战略等,都是重中之重。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太平人寿立志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在中国太平集团指导支持下,奋楫争先绘就高质量发展新画卷,力争成为市场上最受尊重的寿险公司之一,用优质的保险服务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尊重,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贡献更大的力量。
2023年1月第1期
2023年1月第2期
2023年2月第1期
THREE
03
part
热点聚焦
热点聚焦
80、90后想体面养老,要存多少钱?
来源: MBA智库
养老的话题又被搬上热搜。一篇关于「渐进式延迟退休方案或于2023年公布,2025年实施,2055年前后实现65岁男女同龄退休」的文章,引起热议。
2023年1月第1期
2023年1月第2期
养老是全球难题,延迟退休是国际常用手段,不止中国在打算这么干。只不过,如今养老的问题加速逼近中国年轻人,开始频繁被摆在桌面上。去年由于个人养老金的出台,养老话题就被频繁讨论。如果你在社交网络搜索「养老」,大概可以看到这样的描述:
90后真是倒霉蛋,赶上「独生子一代+少子化一代
+延迟退休一代」,上有父母要养老,下没子女帮
养老,自己老了还碰上养老金不够,得多干5年才
能退休。
存钱太难、生娃太贵、养老金赤字,80、90后靠
什么养老?
80后90后,遭遇养老大变局
中国养老,真的是地狱级难度吗?
老龄化的问题重要,是因为它和少子化一样,在加速、不可逆。而且,在这代年轻人(80、90后)真正面临退休前,这事就已经会实打实地影响他们的生活。
2023年2月第1期
2023年1月第1期
2023年1月第2期
房子价格、社会福利、就业分工,以及它牵涉到的人口红利、中等收入陷阱、孤独死......
各路学者从各种角度讨论,也试图拿出解决方案,但结果都是没有一个能完美解决的答案。
既严峻,又已经众人皆知的事实是,中国正在走向衰老。
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是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0%,2021年,中国的这个比例达到18.9%,接近中度老龄化社会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20%的标准。预计2035年时,中国会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也就是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30%。
2023年2月第1期
对于普通人而言,矛盾的地方在于,即便年轻人遇到养老话题,有满肚子情绪,但在进入老年之前,很难真正关心老年。而当成为老年再准备老后生活,又几乎来不及。
2023年1月第1期
2023年1月第2期
年轻人怎么看养老这件事?
1
许多年轻人已经意识到要做点什么了。
2020年富达国际和支付宝理财平台联合发布的《后疫情时代中国养老前景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居民的养老意识连续三年呈现出提高的趋势。
但现实的骨感在于,意识到的人多,行动者少。
上投摩根一份3000人样本的调查显示,2022年,90.3%的国内受访青年认同养老要越早准备越好,但仅有16.6%的人已经在配置相关的资产。
56.4%没开始准备养老的人认为自己「收入尚可,也稳定缴纳社保养老金,未来养老应该不是问题」。
和养老金困境相对的,是年轻人的疲软态度:
养老重要,但是还早,爸妈养老都还没开始准备;
生活艰难、自顾不暇、想也没用;
养老首先要活得到老,说不定我活不到了;
重要,但又能做什么呢。
我们采访了不同代际的年轻人对养老的看法:
苗淼(00后):
现在的环境,看到的都是30岁焦虑,35岁裁员,40岁的人都消失了,比起担心养老金,我更担心我们这一代,没有一个能顺利变老的环境。
2023年2月第1期
在B站上刷到过养老的科普视频,养老金亏空啦,要提早做准备啦,我没觉得是在传播焦虑,它的确是该让人焦虑。但是我也做不了什么,个人养老金制度开始落地,让交就交呗。自己去琢磨怎么投资怎么资产配置,太麻烦了。
我是独生女,比起自己养老,爸妈的养老更紧迫吧。不过我算幸运的,我爷爷奶奶的退休金比我工资都高,虽然我家也算不富裕,但是我怀疑我工作一辈子都没我爸妈有钱,他们的养老,我就算想操心,也心有余力不足。
2023年1月第1期
2023年1月第2期
跳马路(95后):
身边很多朋友都打算不生孩子,对未来悲观,太动荡了。以我多年做子女的经验来看,子女这玩意对帮助养老来说,基本没用。
我理想的养老方式是女性朋友互助养老,但是实际操作起来估计也悬。
尤加(90后):
我觉得现在的养老教育变成了财商教育,怎么合理投资,又没有专业系统的指导,自己瞎琢磨,最后大概率也是延续散户悲剧。而且我现在经常熬夜加班,一周跑20公里也补不回来。
养老首先要活得到老,很怀疑我们996这一代,不是熬夜加班就是熬夜刷手机,会不会都有各种大小病根,比爸妈更早死也说不定。
趣里(85后):
我爷爷奶奶都超过85岁,眼睁睁看到在过去5年里,各种老年病是怎么折磨我爷我奶,和我爸妈两代人的。
小佳(80后):
2023年2月第1期
现在寿命一直在涨,很担心等我们老了以后,会进入一个「长寿诅咒」的社会,八九十岁,没有劳动能力,浑身是病,活不好、又死不了,还没有勇气自杀,毫无生活质量,单纯消耗社会资源、拖累家人。
日本学者上野千鹤子出版过一本书,叫《高龄化社会:四十岁开始探讨老年》,她认为:
我现在之所以对「老」的问题比对任何其他问题兴趣都浓厚,就因为对这个我今后就要进入的世界,所有的人都太无知了。
作为普通人,我们能做的无非就三样,有意识、了解相关知识、明白可以怎么行动。
在找资料的过程里,我们总结出了几个有必要了解的问题,以及一些个人能做的操作,或许能为你打开一些思路。
2023年1月第1期
2023年1月第2期
80、90后老的时候,谁来养他们
2
养老金制度,本质上是人口红利。
目前世界范围内养活退休人的钱来自3个支柱:国家给、企业给、个人自己给。(中国特殊的孝道文化,导致还有一个子女给,但是子女养老这部分,越来越暧昧,既不稳定,许多子女也自顾不暇。)
国家给的部分,就是基本养老保险,占比约70%,企业给的,占比约30%(OECD数据)。
也就是说,现在的退休人员,主要仍然是「国家来养老」。国家给的这部分钱,又采用「现收现付」模式,用现在年轻人交的养老金,去养现在的老人。
等现在90后00后的年轻人老了,领的就是20后30后们交的养老金。所以,对一个普通小张而言,现在每个月的工资,需要养3波人:
养现在的自己,养现在的老人,以及存一部分养未来的自己。
2023年2月第1期
中国老龄化全国委员会(CNCA)预测,中国60岁以上的人口预计将在2050年左右达到4.87亿的峰值,接近中国人口35%。
90后们老了会遇到的景象可能是:你走在中国的大街上,每3个人里,就有1个是超过60岁的老头老太。
不仅老人的占比会增加,老人的在留时长也在涨。1950年,中国人的平均预期寿命是40.8岁,1978年,66岁,2021年,78.2岁。
《中国可持续发展总纲(国家卷)》曾预测,2050年,也就是90后开始退休时(当然,那时候的退休年龄必然已经延迟),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会达到85岁。
2023年2月第1期
未来30年,老年人口、老年寿命都在逐年增加,也就是说,有越来越多的老人要养。
但从2016年起,中国的出生人口就逐年递减,年轻人不愿意生孩子了,能养老人的年轻人在减少。
2020年,中国老年抚养比是19.7%,用平均5个年轻人交的养老金,去养一个退休的老人。这个数字在2010年是11.9%,大概8个年轻人养一个老人。
由于建国后中国人口经过3次婴儿潮(1949年中国的人口是5.42亿人,70年里涨到了14亿人),人口红利让年轻劳动力充足,公共养老金一直运作良好。
2023年2月第1期
然而按照中国逐年下降的生育率(以1.2的综合生育率)计算的话,2050年,30后开始步入职场,那时候的抚养比将超过50%,也就是平均两个年轻人养一位老人。
另一个状况是教育。越多人接受高等教育,导致的问题不只是「大家都去卷白领金领,没人想干蓝领的工作」。
还有越来越久的读书时间,2022年考研报名人数同比增加80万人,2015-2022年,7年之间平均增长15.8%。
以前读到22岁,以后可能28岁才毕业开始找工作。原本不生孩子,可持续的劳动力已经少了,现在劳动力们都挤去考研,劳动的时间也少了。
这意味着,90后退休时,可能面临着类似如今日本的处境:
年轻人少,老年人多,单靠养老金无法维持生计,医疗负担大。
于是,老年人不得不延迟退休。
如今焦虑35岁裁员,未来可能操心的是大量65岁的人坐在办公室的场景:或者霸占职场高层位置,或者被市场抛弃找不到工作,造成老后破产。
和上一辈不同,对如今的80、90、00后而言,稀里糊涂地活到退休,是一件危险的事。
中国近几年也在寻求应对方式,比如备受争议的推迟退休年龄,事实上,中国如今的退休年龄是男性60岁,女性55,即便逐渐推迟到65,放在世界范围也不算晚的。
2023年2月第1期
2023年2月第1期
此外,即便无法完全满足未来养老需求,政策上也在积极完善第二第三支柱养老政策。
2019年提出《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2022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确立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基础框架。把原本政府和企业大包大揽下的责任,分摊到市场里。
许多老年补助政策仍在细化,多多打听国家的政策,说不准就有适合你的能雪中送炭。去年年末个人养老金制度落地,自然是奔着减少基本养老金压力来的,但对许多人来说,一个很当前的问题是,到底要不要买个人养老金。
目前来看,要不要买个人养老金
3
现在的个人养老金,可以简化成「每年最多存一万二,到一个理财账户里,这笔钱不能拿出来,等退休或者移民了,再收一笔3%的税,然后把钱连本带利还给你」。
好处是「能抵工资扣的个税」,以及「阻止你忍不住把钱花掉」。
于是,很容易就能推导出什么样的人买入个人养老金不太合算:
1.工资的累积税率不明显高过3%的人,也就是月薪8千以内的人,因为基本上等同不抵税。
2.现金流吃紧的人,即便赚得多,如果花得也多,没剩多少钱。或者可预见的未来有大额支出,想买房买车出国读书,眼前需要用钱的。
3.有投资能力、不错投资收益的。自己有其他财务投资,运转得也好,或者有投资其他资产偏好的。
4.离退休年龄还很远的人。退休的准备越早越好,但考虑到政策的不确定性,毕竟退休年龄很大概率会再延长,如果还有三四十年才退休,时间越长,会遇到政策变动的可能性越大,风险也就越大。
2023年2月第1期
也就是说,综合考虑扣税额度、锁定年限、政策不确定性,适合买个人养老金的人群画像就比较清晰了:
可预见的未来(比如5年)没有大额开销、现金流充裕、年薪在
20万以上(确切地说是20.4万以上,也就是扣税在20%)、离退
休较近(四五十岁)的人。
现在的个人养老金制度穷人买不起,富人看不上,但中产友好,抵扣的税,相当于买了打折的理财。这其中还有2个事实:
1.以现有的养老金制度来看,不自己做养老投资/理财/保险,靠退休后的养老金,绝大多数人是无法体面养活自己的。
2.目前的个人养老金制度,即便买到顶,仍然没法满足多数人的养老需求。未来势必会继续调整。
个人养老金是大势所趋,但它不是老年人的救星。
额外的,计算退休后能领到多少钱外,还需要算另一笔账:想要体面地养老,到底需要多少钱。
想体面养老,要存多少钱
4
退休前要存多少钱,才能维持体面,人各有异。
国际上给的标准是,替代率在70%-85%,也就是拿到手的退休金,是退休前工资的70%以上,生活水平就不会有明显的下降。
即便21世纪以来,中国的养老金连续18年上涨,但养老金替代率却在下降,2020年不到50%。
而国际劳工组织发布的《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约》指出,55%的养老金替代率是警戒线,低于55%,退休后的生活水平就会严重下降。
2023年2月第1期
所以问题就转换成:除了养老金,自己要准备多少钱。
富达国际提出过一条「退休储蓄黄金法则」:存够当时年薪的9倍。
也就是说,如果纯靠工资的话,从25岁起,每年从收入中,拿出19%用于储蓄。
更细分的计划是,30岁时,存的钱,得有年薪的1倍,40岁是4倍,50岁是6倍。所以,养老储蓄越早开始,就越轻松。
这种9倍的说法当然比较粗暴,你也可以按照自己平均每月支出,配上增率和通胀率去算。但只有一个锚,一个具体的数字,就可以让自己更积极地准备。
但另一个问题是,老后的消费水平,不完全取决于有多少钱。
老后的消费水平,和什么有关?
村田裕之在《超高龄社会的消费行为学》一书里认为,日本老年群体拥有整个社会70%以上的财富,很多人误认为老人拥有资产越多,消费就越多。
实际情况是,老了以后会因为没有安全感,担心生病需要大笔钱,日常开销,仍然主要取决于收入的多少。
这种心态在中国也适用。大量老人即便攒了十来百万,但是日常也过得抠抠搜搜,不是为了留钱给子女买房,就是担心大病临头。
上海许多老人拥有价值不菲的房子,即便卖了房,能在人生最后阶段租到更舒适的房子或养老院,但变卖资产会让老人没有安全感,老人宁可住在老破小里过简朴生活。
也就是说,对多数普通人而言,老人的日常消费和日常收入成正比,跟有多少资产的总量没明显关系。
让老后能安心花钱的办法,就是让老后仍然拥有稳定的收入(持续每月的养老金、房子的租金、稳健投资的收益等)。
2023年2月第1期
所以,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为老后攒钱——这个问题可能就会转化成,退休后还能怎样赚钱?
退休后,要做什么工作
5
比退休年龄推迟更值得关注的另一个问题,是退休后就业。
一个非常让人悲观、但已经在诸多老龄化国家成为事实的信息是:退休后,得工作。
经合组织2020年的数据显示,韩国的退休年龄是60岁,但韩国65岁-69岁的老人就业率,接近1/2,日本的处境和韩国类似(日本总务省21年的数据,日本的这个数字已经超达到50.3%)。
除了亚洲,许多欧美大国的65-69岁老年就业率也都超过1/4,美国30.5%,印度26.7%,英国23.9%。
2023年2月第1期
高龄就业率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增加,尤其是发达国家和富裕的发展中国家。原因仍然是人口三大难:
年轻人不愿意生孩子了、老人寿命延长了、上几波生育潮的人老了。
日本那么高的老年就业率之外,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数据,是很高的老年犯罪率。
日本法务省的数据显示2020年,日本22%的犯罪嫌疑人,都是65岁以上老人,这些老人犯的罪名中,又有超过70%都是轻度的盗窃罪。原因是:
大量老人体力脑力都跟不上,只能做没啥技术含量的保安、保洁、
收银员,于是老人们想靠偷一辆自行车进监狱,到监狱里免费养老。
值得拿来对比的是,中国的一个叫格瓦拉的年轻人,因为偷窃进监狱,说喜欢里面的生活,「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这辈子都不可能打工」的言论也被众多年轻人玩梗追捧。但很难说,未来会不会仍旧是一个梗。
造成焦虑的,是未来的两个趋势:
1.随着老龄化加剧,年轻的劳动力会逐渐变得稀缺,也就是说,年轻人会更值钱。
2.随着技术发展,体力劳动和算力劳动,会被AI更大范围地取代。
于是,另一个问题就摆在了如今的年轻人面前。当你老了,现在的职
业还能继续做下去吗?
雇主可以重新培训一名 50 岁的员工来让他与时俱进,也可以雇佣一个跟得上时代的 25 岁的聪明人。
雇佣聪明的年轻人要划算得多,因为年龄较大的员工薪酬基数较高,而且对在职员工进行重新培训本身就需要花很多钱。
——理查德·桑内特《新资本主义的文化》
2023年2月第1期
像大学生要面临的「毕业后,该选择什么职业方向」问题一样,如今的年轻人在未来可能不得不思考:「退休后,该选择什么职业方向。」美国人罗兰·T. 拉斯特给的一个答案是「情感」。他在《情感经济:人工智能、颠覆性变革与人类未来》一书里,把人类的经济活动分成三类:
1.体力经济时代——靠劳动力来赚钱的方式,体力至上的男性,是这个时期的主导者,逐渐被机械替代;
2.思维经济时代——信息技术革命,人类进入以服务业为主导地位的脑力时代,「脑子好的人」成为这个时代的宠儿。
3.情感经济时代——人工智能逐渐开始比人类更聪明之后,人类能发挥作用的地方,会逐渐转移到情感领域。
麦肯锡一份关于未来颠覆性技术的预测报告中,也认为弱社交的程式化知识性工作,比如财务税务数据处理、投资顾问、新闻报道和研究报告的撰写、电话销售、简单翻译等,都在逐渐被智能技术取代。
不论是依靠体力还是靠程序化的脑力,对老后的工作,帮助都不大。有意识地多与人连接,互相帮扶,成为情绪价值的供给者,逐步向创意性、服务性职业转变,或许是一个选择。
2023年2月第1期
04
part
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FOUR
2023年1月第1期
来源:险企高参
重磅!人身险公司五级分类监管体系出炉:
级别越低受限越多,Ⅳ类、V类不得开展
专属养老产品、增设分支机构…
近日,银保监会为进一步强化人身保险公司分类监管工作,强化监管评级结果运用,推动人身保险公司高质量发展,发布了《人身保险公司分类监管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
人身保险公司分类监管是指监管机构以人身保险公司监管评级为基础进行分类,根据本办法对分类后的人身保险公司采取相应监管政策或监管措施的监管活动。《办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人身保险公司。
2023年1月第2期
2023年2月第1期
人身保险公司划分5个类别
分类结果影响经营业务范围
《办法》将人身保险公司划分5个类别,监管机构根据分类结果调整人身保险公司经营业务范围。
根据《保险公司业务范围分级分类管理办法》,人身保险公司业务范围分为基础类业务和扩展类业务,基础类业务包括普通型保险、健康保险、意外伤害保险、分红型保险、万能型保险,扩展类业务包括投资连结型保险和变额年金。
(一)Ⅰ类公司。在经营范围内,可开展基础类业务和扩展类业务;支持开展专属养老产品、费率可调型长期医疗保险产品开发等对公司经营管理能力和风险管控能力要求较高的创新业务。
(二)Ⅱ类公司。根据公司具体风险状况和实际经营能力,控制万能型保险和扩展类业务保费增长,原则上万能型保险和扩展类业务规模保费增速不能
01
2023年1月第1期
2023年1月第2期
《办法》将人身保险公司分为Ⅰ类、Ⅱ类、Ⅲ类、Ⅳ类和Ⅴ类共5个类别,并分设了不同的评判标准:
(一)Ⅰ类公司:最近一次监管评级为1级。
(二)Ⅱ类公司:最近一次监管评级为2级。
(三)Ⅲ类公司:最近一次监管评级为3级。
(四)Ⅳ类公司:最近一次监管评级为4级。
(五)Ⅴ类公司:最近一次监管评级为5级或S级。
人身保险公司分类结果每两年调整一次,监管机构原则上在监管评级确定后 30 日内完成分类。
2023年2月第1期
2023年1月第1期
超过公司上一年度万能型保险和扩展类业务规模保费增速或 30%,两者取低;按照“一司一策”原则,在经营范围内,可以开展专属养老产品、费率可调型长期医疗保险产品开发等对公司经营管理能力和风险管控能力要求较高的创新业务。
(三)Ⅲ类公司。严格控制万能型保险和扩展类业务保费规模,原则上万能型保险和扩展类业务规模保费收入不能超过公司上一年度万能型保险和扩展类业务规模保费收入。按照“一司一策”原则,在经营范围内,审慎开展专属养老产品、费率可调型长期医疗保险产品开发等对公司经营管理能力和风险管控能力要求较高的创新业务。
(四)Ⅳ类公司。严格压降万能型保险和扩展类业务保费规模和业务占比,避免风险积聚。监管机构根据人身保险公司风险情况,“一司一策”对万能型保险和扩展类业务提出压降要求。不得开展专属养老产品、费率可调型长期医疗保险产品开发等对公司经营管理能力和风险管控能力要求较高的创新业务。
(五)Ⅴ类公司。监管机构根据人身保险公司风险情况,审慎决定暂停人身保险公司万能型保险和扩展类业务。不得开展专属养老产品、费率可调型长期医疗保险产品开发等对公司经营管理能力和风险管控能力要求较高的创新业务。
分类结果影响经营区域、
人身险资金运用监管、资金运用业务
02
分类结果还进一步影响了人身保险公司经营区域,监管机构将根据分类结果调整:
(一)Ⅰ类公司。可按照全国人身保险市场准入规划在全国范围内依法合规增设各级分支机构。
(二)Ⅱ类公司。可按照全国人身保险市场准入规划在一定区域内依法合规增设各级分支机构。
(三)Ⅲ类公司。可在注册地所在省级地区及经济毗邻省级地区依法合规增设各级分支机构。
2023年1月第2期
2023年2月第1期
(四)Ⅳ类公司和Ⅴ类公司。原则上不得增设各级分支机构。
此外,监管机构根据分类结果开展人身保险公司资金运用监管,并调整资金运用业务:
(一)Ⅰ类公司。可依法合规开展全部资金运用业务,监管机构根据实际情况支持该类公司试点开展创新投资业务,并主要通过非现场监测方式开展资金运用监管。
(二)Ⅱ类公司。可依法合规开展全部资金运用业务,监管机构通过非现场监测和现场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资金运用监管,并视监管情况提示投资风险。
(三)Ⅲ类公司。可依法合规开展全部资金运用业务,监管机构对该类公司加强资金运用非现场监测频度和现场检查力度,并视风险状况和违规情况限制开展相关资金运用业务。
(四)Ⅳ类公司。可依法合规开展部分资金运用业务。监管机构对该类公司加强资金运用非现场监测频度和现场检查力度,根据风险情况,限制未上市企业股权、不动产及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等非标准化资产投资业务,支持其委托监管评级为 A 类和 B 类的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开展保险资管产品、股权投资基金和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等投资。
(五)Ⅴ类公司。可依法合规开展部分资金运用业务。监管机构对该类公司加强资金运用非现场监测频度、现场检查力度并采取贴身监管措施,根据风险情况,审慎决定限制或暂停未上市企业股权、不动产及金融产品等全部或部分非标准化资产投资业务,支持其委托监管评级为 A 类的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开展保险资管产品、股权投资基金和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等投资。
人身保险公司存量投资资产不符合上述要求的,不得新增不符合监管规定的资金运用业务,并在监管机构指导下,制定具体整改计划,在合理期限内及时处置不符合投资范围的存量资产。
2023年1月第1期
2023年1月第2期
2023年2月第1期
监管机构定期监测人身保险公司监管评级,监管分类工作结束后,人身保险公司风险状况或管理状况发生重大变化的,监管机构可对分类进行动态调整。
监管机构应将人身保险公司的分类结果以及适用的监管措施等,通过会谈、审慎监管会议、监管意见书、监管通报等方式通报给人身保险公司。
人身保险公司未按照分类监管要求开展业务的,监管机构应当采取责令限期整改,责令暂停部分业务,停止批准开办新业务,责令调整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或限制其权利等监管措施。
不经营国内商业保险业务的人身保险公司不参与分类监管,其业务范围、经营区域范围、投资范围由监管机构按照审慎原则依法依规确定。成立时间不满 1 年的人身保险公司的业务范围、经营区域范围、投资范围由监管机构按照审慎原则确定。
人身保险公司因风险处置需要申请豁免政策的,按照银保监会相关规定执行。
人身保险公司分类结果仅供审慎监管使用,人身保险公司不得将分类结果用于广告、宣传等商业行为,不得利用该结果散布不利于其他人身保险公司的信息,扰乱市场秩序。
2023年1月第1期
2023年1月第2期
2023年2月第1期
未满足要求的人身险公司由监管审慎确定
分类结果仅供审慎监管使用
03
FIVE
05
part
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2023年2月第1期
近期银保监会下发《人身保险公司分类监管办法 (征求意见稿)》,人身保险业即将进入分类监管3.0阶段。
来源: 慧保天下
人身险进入精准监管3.0阶段,或致险企
业务格局现重大变化
2023年1月第1期
2023年1月第2期
发展沿革
1
人身保险业分类监管包括以下三个阶段:
1、分类监管1.0阶段(2008年-2016年)
以《寿险公司非现场监管规程(试行)》、《寿险公司内部控制评价办法(试行)》《关于实施保险公司分类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关于报送保险公司分类监管信息的通知》《关于实施分类监管信息报送有关事宜的通知》《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分类监管暂行办法》《关于部分保险公司纳入分类监管实施范围的通知》等为监管依据。
该阶段的主要特点是,通过监测偿付能力充足率;公司治理、内控和合规性风险指标;资金运用风险指标;业务经营风险指标;财务风险指标等,将保险公司分为ABCD四类,在产品、机构、资金运用等方面对四类公司采取不同的监管政策,并根据公司存在的风险采取不同的监管措施。
2023年2月第1期
以《关于正式实施中国风险导向的偿付能力体系有关事项的通知》、偿二代一期《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第10号:风险综合评级(分类监管)》、偿二代二期《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第11号:风险综合评级(分类监管)》等为监管依据。
该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以风险为导向,综合分析、评价保险公司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根据其偿付能力风险大小,评定为不同的监管类别,并采取相应监管政策或监管措施。银保监会按照偿付能力风险大小将保险公司分为ABCD四个监管类别,在市场准入、产品管理、资金运用、现场检查等方面,对四类保险公司实施差异化监管政策。
2023年1月第1期
2023年1月第2期
2、分类监管2.0阶段(2016年至今)
以即将出台的《人身保险公司监管评级办法》《人身保险公司分类监管办法》等为主要监管依据。
该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从偿付能力风险监管更为彻底地回归全面风险监管,拟从公司治理、业务经营、资金运用、资产负债管理、偿付能力管理和其他方面等维度,将人身保险公司分为Ⅰ类、Ⅱ类、 Ⅲ类、Ⅳ类和Ⅴ类共5个类别,对分类后的人身保险公司在业务范围、经营区域范围、投资范围等领域采取相应监管政策或监管措施的监管活动。
3、分类监管3.0阶段(即将开启)
主要特点
2
人身保险业分类监管3.0的主要特点是:
2023年2月第1期
改变了既往宽泛规定的做法,大大提高了针对性和有效性。分类的结果直接导致人身保险公司业务险种、经营区域、资金运用等核心领域的重大变化。
以Ⅴ类公司为例,监管机构根据人身保险公司风险情况,审慎决定暂停人身保险公司万能型保险和扩展类业务,不得开展专属养老产品、费率可调型长期医疗保险产品开发等对公司经营管理能力和风险管控能力要求较高的创新业务;原则上不得增设各级分支机构;可依法合规开展部分资金运用业务,监管机构对该类公司加强资金运用非现场监测频度、现场检查力度并采取贴身监管措施,根据风险情况,审慎决定限制或暂停未上市企业股权、不动产及金融产品等全部或部分非标准化资产投资业务,支持其委托监管评级为 A 类的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开展保险资管产品、股权投资基金和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等投资。
1、 分类监管的具体措施大为强化
一方面,在公司治理、保险业务、资金运用、偿付能力等传统重点监管领域,细化了监管指标,特别是细分结构类、保障类、品质类、成本类、人员类和责任准备金类六类要点,综合评价业务经营风险状况。
另一方面,增加了消费者权益保护、合规风险、信息系统、案件风险等,特别是设置“履行环境社会治理(ESG)责任情况”作为加分项,对开展绿色保险、普惠型保险较多的法人机构,给予适当加分。
2、 分类监管的监测范围大为强化
3、 分类监管的监测频率大为强化
在银保监会及相关派出机构结合定期监测情况,对法人机构至少每年开展一次非现场监管评估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监管资源的配置情况、保险行业的发展情
2023年2月第1期
况、保险公司的经营特点和系统重要性程度等因素,确定合适的定期风险监测频率,风险监测频率原则上不低于1次/月。
主要影响及相关建议
3
人身保险业分类监管3.0构建了保险公司全面风险的动态画像,便于有效识别早期风险、应对中期风险。分类监管3.0同时也对保险公司各领域的综合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司治理、业务经营、资金运用、资产负债管理、偿付能力管理和其他方面的相互影响更为直接和显性。
值得注意的是,分类监管3.0在构建和运行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指标合理性和分类科学性。一方面,需及时评估量化指标的刚性影响,不断提高指标设计的合理性,特别是需要结合行业发展情况动态调整相关阈值。另一方面,也需要根据不同公司的特性,及时评估分类合理性,逐步从群体分类监管向个体精准监管进阶。
建议进一步发挥监管整合效应,以行业及机构数据为基础进行动态监测,以内部及社会资源为抓手实现提质增效。
1、整合监管体系。例如着力构建一体化监管评级评估体系,将SARMRA评估、公司治理评估、资产负债管理能力评估等现有纳入人身保险分类监管体系,有助于优化监管资源,提高机构合规效率。
2、整合监管规则。例如重点关注分类监管规则和投资能力监管规则的有效衔接,后续修订《关于优化保险机构投资管理能力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的相关内容。在后续发布适用于法人机构层面的《人身保险公司分类监管办法》基础上,制定分支机构的分类监管规则。
3、整合监管数据。例如充分挖掘EAST系统和关联交易监管系统等存量和现有数据的价值,通过模拟测试,优化分类监管规则和监测工作。
4、整合社会监督。例如积极引入专业机构的技术支持,特别是有效发挥近年来在关联交易和投资能力等关联领域社会监督的成果,例如保险业关联交易和投资能力的观澜榜。
2023年2月第1期
编辑:北分企划部 2023年2月16日
在一個瞬息萬變的世界裏,
我們必須全力奔跑,才能停在原地。
In a rapidly changing world,
We must run with all our strength to stop where we are.
行业资讯速递
-2023年2月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