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行业资讯速递-2022年7月第2期

行业资讯

速递

02

Insurance industry information

总第13期

2022年07月25日

【热点聚焦】

银保监会召开新闻发布会:
保险业半年业绩:保费2.8万亿,增长5.1%

【政策解读】

保险销售监管大网围拢:分类管理箭在弦上,销售新规呼啸而来

【热点聚焦】

【热点聚焦】

2022全球MDRT百强榜公布

平安人寿启动高质量代理人招募计划

one

01

part

热点聚焦

热点聚焦

 2022年7月第2期 

平安人寿启动高质量代理人招募计划

收入培训平台全方位赋能,加速销售队伍分层管理

当下寿险业发展承压,这几乎是社会经济以及行业自身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换言之,伴随客户群体的迁移、整体收入水平的提高,其对于各类服务都势必提出更高的要求。“低垂的果实”已经摘尽,高处的果实依旧丰硕,只是摘取须付出相较以往更多的心力。
在一切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指引下,保险业加速推进从高速度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其中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培育更高水准的保险代理人,以匹配更高水平的客户诉求。对于行业发展前期,在个险赛道保持优势地位的险企而言,由于队伍规模庞大,推进转型时也势必需要克服更强的惯性;优势则在于,公司雄厚的实力、完善的人才梯队能更大程度上保证转型的顺利推进。
就在7月23日,个险王牌军,平安人寿通过线上直播的方式,召开“优+人才招募计划”(以下简称“优+计划”)发布会,再度出招旨在推动保险代理人队伍高质量转型。

 2022年7月第2期 

当前,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的主基调,对于深入转型的保险行业来说,高质量发展也当仁不让成为了主旋律。具体到进入中国30年的个险代理人制度,也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高质量发展转型。
1992年保险个人代理人制度正式被引入内地后,代理人对保险业的数十年辉煌起到巨大推动作用,在2015年取消代理人资格考试后,代理人数量更是持续冲高,2019年顶峰时代理人数量达到912万人。但近几年,行业最受关注的话题却不得不提到代理人数量的大幅下降。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全国保险公司在保险中介监管信息系统执业登记的销售人员641.9万人,其中代理制销售人员为590.7万人,比2020年减少了252.1万人,降幅达到29.9%;同口径对比2019年的峰值,减少321万,降幅达到35%。
导致这一现象的因素有很多,伴随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以及客户消费能力、保险意识的提升,导致其对代理人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从客户群体的构成变化来讲,消费主力群体逐渐向年轻一代转向,让曾经的关系营销难以为继,也同样对代理人的专业水平提出更高要求;而从市场层面来讲,随着财富管理大时代的到来,市场需要代理人在健康管理、财富规划与传承等方面提供更优质的综合解决方案。
整体来看,国内市场空间辽阔,不同地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导致客户群体也并非“铁板一块”,而是可以将其根据购买力划分为多个层次,不同层次客户需求也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市场和客户的需求变化也“倒逼”代理人群体加速分层。
在平安人寿董事长杨铮看来,寿险行业首要就是改变人海战术模式,对渠道和产品进行深度改革,“什么时候我们的代理人群体可以从粗放的人海战术变为与客户适配的专业代理人群体,帮助他们解决深层次的保险保障、财富传承等各类综合需求,才是寿险改革发生质变的时候。平安人寿正全力以赴往这个方向进行自我变革,过程也许是痛苦的,但我们义无反顾,坚定不移,这也是平安的勇气和文化精髓。”

01 客户需求升级,倒逼传统保险营销模式加速
升级 

 2022年7月第2期 

代理人群体分层如今已经成为行业共识,近期,银保监会以及保险业协会发布的几个文件也侧面证明了这一点。
7月19日,银保监会发布《保险销售行为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表示要根据保险销售人员的专业知识、销售能力、诚信水平、品行状况等标准,对所属保险销售人员进行分级,并与保险公司保险产品分级管理制度相衔接,区分销售能力资质实行差别授权,明确所属各等级保险销售人员可以销售的保险产品。
而7月18日,保险业协会研究形成的《保险销售从业人员销售能力资质分级体系建设规划》,进一步明确划分方式:销售能力资质由低到高划分为四个等级,第一、二、三等级仅为保险产品销售能力资质,第四等级为保险产品及相关非保险金融产品销售能力资质。
在今年更早些的时候,银保监会人身险部还曾向险企下发《人身保险销售行为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同样也明确提出销售人员、产品分级管理,引导代理人走向专业化等内容。
监管引领以及市场需求的共同引导下,如今,代理人队伍分层管理蔚然成风,由此出发,招募高水平代理人,提升高净值客户服务能力,也成为险企的必然选择。

02 顺势而为,平安人寿优+计划全方位护航新人代理人 

在所有的客户群体中,高净值客户无疑是各家险企的“兵家必争之地”。根据BCG-GWMS全球财富市场规模预测智库显示,到2025年,预计中国高净值人群规模将达到302万人(个人金融资产超过600万元)。得益于我国稳中求进的宏观经济基本盘,预期中国高净值人群的数量将持续增长,且其总财富规模增速仍将超过全球高净值人群的平均水平。
高净值客户固然对于保险公司、保险代理人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如果能赢得其青睐,则无疑更能证明代理人队伍的专业水准,以及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2022年7月第2期 

为提升高净值客户服务能力,以进一步适应客户分层需求分层的现实,平安人寿近期再出大招——正式发布“优+计划”,面向社会各界招募英才。
所谓 “优+计划”是平安人寿的一项核心人才培养计划,旨在通过平安人寿宽广的职涯发展通道、专属的创新培养模式、更具竞争力的津贴支持和强大的数字化经营管理体系,助力优秀人才投身保险事业,未来成为专业化、职业化的销售人才或引领行业未来发展的保险团队管理者。

对于寿险业来说,行业中有着这样一种默契——寿险行业发展的关键是代理人,而代理人的关键是收入问题。但据保险业协会《2022年保险行业人力资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绝大多数一线代理人的年收入甚至没有达到6万元。
此次平安人寿 “优+计划”对上述情况有专门的应对方案,不仅提供了较好的福利待遇,还从职业生涯规划的角度出发,强化多层次培养体系,提供全方位平台支持,以助代理人能同时提升收入和专业度。
具体来看,在收入方面,平安人寿在收入体系和福利待遇上为新人提供发展支持。“优+计划”为新人提供专属补贴支持:最长18个月的训练津贴,最高

 2022年7月第2期 

可达每月6万元;在新人入司的12个月内还提供护航津贴,保障代理人转行收入,部分城市达到优秀标准就可以获取每月2万元;针对高绩效的顶尖新人,符合条件的,一次性奖励20万元。
在培训方面,平安人寿提供多层次的培养体系,优+专属培养体系会覆盖新人培育期、发展期、晋升期的全流程。依托学习平台知鸟APP,平安人寿为代理人提供300多万门课程,涵盖海量实战案例、大咖分享,并上线AskBob机器人,7*24小时答疑解惑,支持代理人碎片化学习、即时提升。此外,平安人寿还为优+代理人提供健康管理师、财务策划师、金融分析师等外部权威认证的培训机会,以及名校、名企游学机会,帮助新人持续提升专业能力。
在平台方面,平安人寿则依据个人意愿及特质提供两条职涯发展路线,其中,个人销售路线聚焦个人成长,新人不仅可以成为专业化保险销售精英,还可以依托平安人寿平台,成为客户的生活助手;团队管理路线则提供晋升发展平台,支持优秀人才实现低成本转型,做“保险团队管理者”。优+计划还全新增设了最高160万元的晋升发展奖,鼓励新人快速、健康晋升。

03 提前战略布局,平安人寿“三高”转型成效初显 

保险个人代理人模式在国内发展的30年中,平安人寿始终是不容忽视的存在,其在中资险企中最先引入这一模式,并长期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而后,又是其率先推动个险渠道的第一次转型,从规模至上,转向追求业务价值,努力提升代理人收入水平,在引领行业发展方向的同时,也推动公司成为中国平安保险集团最重要的利润贡献者。
如今,个人代理人模式再度走到转型的关键时刻,这一次,平安人寿依然走在前列。早在2019年,平安人寿已率先启动寿险改革。在渠道转型发展方面,其践行“行为好支撑质量好,质量好驱动业绩好”的理念,以“三好五星”评价体系引领,聚焦增优、绩优,推动代理人向“高素质、高绩效、高品质”的“三高”队伍转型。

 2022年7月第2期 

2020年8月,平安人寿上线新“基本法”,对代理人佣金及管理利益进行重新分配。平安人寿的具体做法主要包括三大项:对机构重新分类、对外勤代理人分层、加大长期投入。
具体来看,机构分类上,以城市为单位,将机构分成改革产能型、平衡型、人力型三类,产能型聚焦产能提升,平衡型兼顾人力规模与产能,人力型则注重有质量的增员,实现差异化管理。外勤代理人分层上,根据不同的代理人给予不同的政策,对新人增加津贴投入,对绩优增加激励,希望以优增优。长期投入方面,覆盖新人、绩优和主管三类人群,将部分长期指标的权重加大,更看重长期经营。
截至目前,平安人寿新一轮个险改革已迈向第三年,改革成效也已初步显现。对此,在6月下旬平安人寿的高峰会议上,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董事长马明哲曾表示,平安人寿克服重重挑战,持续深化“产品+渠道”双轮驱动改革,“保险+健康管理”“保险+居家养老”“保险+高端养老”深受客户欢迎。寿险改革行至三载,曙光在前、胜利在前,中国寿险业必将迎来历史发展新机遇。
数据显示,截至3月末,平安人寿代理人数量依然有所下降,从年初的60万人降至53.78万人,但内在的改善也显而易见,从学历来看,大专及以上学历代理人占比已经同比上升3.5个百分点。
对此,杨铮表示,他对寿险改革的评价是非常积极正面的。虽然代理人数量仍在下滑,但“留下来的都是精兵强将,绩优业务员的收入不减反增,而且非常稳定”。
中国平安年报显示,2021年平安人寿代理人渠道全年人均新业务价值显著提升,钻石队伍人均首年保费更达到整体队伍的4-6倍,收入约为社会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的4-5倍。
这意味着,当下,平安人寿代理人数量虽出现下滑,但产能和收入却呈上升趋势,新一轮改革正朝着既定方向稳定前行。

two

02

part

热点聚焦

热点聚焦

 2022年7月第2期 

7月中旬,广大个险人员奉为高质量代理人圭臬之MDRT组织官方正式公布了全球各国各公司申请MDRT会员资格人数情况。这也是继2020年7月以来,这一组织时隔两年后公布的包含中国市场的MDRT会员情况:
共计32家中国企业跻身MDRT人数前100名,全球百强占比已接近三分之一。
其中,中国大陆市场的保险主体13家,比起两年前增加一家,且13家企业的MDRT人数合计超过13000人。
对比2020年的9848人,联想到中国大陆当下的行业转型困顿和人力大流失之境况,如今过万人、百分之30几的MDRT人力增幅,是否印证了当下代理人进阶之趋势?

2022全球MDRT百强榜公布

来源: 今日保

 2022年7月第2期 

多年来,MDRT已被视作高业绩、高产能之象征,在个险代理人领域几乎趋之若鹜,特别是在行业高质量转型的当下,MDRT数量更被视为险企在转型过程中的关键指标和招徕高素质人才的招牌性软广告。
以总数据而言,最大的赢家非国内代理人鼻祖——友邦人寿莫属。友邦人寿以4255名会员数首次登顶全球MDRT,将榜单第二名的泰国友邦甩出1700人的差距,在大陆市场更是遥遥领先于1634名会员的平安人寿等追赶者,令之本就强调品牌、强调 “精英化”的代理人团队,颇有股独孤求败的感觉。
这份榜单的另一个惊喜则是——中国大陆四大保险专业中介头部公司明亚、永达理、大童、泛华力压传统寿险豪强,联袂跻身百强。

这也诉说着国内保险寿险经代公司的质量和未来,逐渐走出曾经的散乱差小,以更快的速度走向高质量的价值发展之路:在产能及高客经营上更是逐渐形成了一般险企难以望其项背的竞争力。
如是,中国大陆市场之外资险企、头部中介、巨头险企分庭抗礼的高质量、高产能代理人格局已然形成。这似乎与行业日常之版图大相径庭,是否预写了未来之路?

一、版图:MDRT三足鼎立
外资险企优势尽显,占据半壁江山

 2022年7月第2期 

此次进入MDRT会员数量全球前100的13家中国大陆市场保险主体中,外资险企5家,中资险企4家,保险中介4家,从格局上呈现三足鼎立之势。其中,外资险企的优势非常明显。
不仅是友邦人寿领跑全球、一骑绝尘,其他入围者无论是中信保诚、大都会,还是中宏、中英在内,这些外资险企都是规模较为有限,总人力远不如那些动辄几十万的巨头险企,他们的业务产能和经营效率可见一斑。
据统计:友邦人寿、中信保诚、大都会人寿、中宏人寿和中英人寿等5家外资人身险公司MDRT人力合计6813人,占比50%。

对比外资人身险公司保费约10个百分点的市场份额,这一数字对比又诉说了什么?
这当是外资险企多年积淀所在,特别是在如今行业深度困顿的转型阶段,更让外资险企长期注重经营品质和队伍素质的优势进一步放大。这一点,从上述外资险企多年持续稳定的净利润表现,亦可佐证。
于是,尽管外资险企中没有一家严格意义上的大公司,但母公司的雄厚资本和经营底蕴,令之在象征高质量代理人的MDRT上,乃独一档的存在。
这也让明明市场份额更高、规模更大的头部中资险企在MDRT的层面显得几许力薄。
犹记得,国内代理人渠道初兴之时,多少头部大佬不惜亲自带队前往美国参加MDRT盛典。转瞬二十几年过去,几乎以数千万代理人一力托起的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早已习惯了增员式展业,而更强调单兵能力、专业能力的MDRT或许早已不是头部们的业绩导向。国内一众顶级千万级营收,甚至千万级纳税的超级代理人们早已不靠开单为生,而是增员组织利益为利。
此外,纵然上述巨头堪称国内寿险业的正统所在,但由于在传统经营的惯性,在转型中也相对阵痛最大、代价最多,既要实现经营掉头,也要坚持整体上的平稳,让这些大公司也几乎处在走钢丝的境地。
在多方压力之下,他们也很难在高质量代理人中尽出全力。这也解释了他们不上榜的另一个原因。

 2022年7月第2期 

看4家进入百强的中资险企,除前五六年在代理人队伍上砸入颇多资源的后起者华夏人寿,还有着平安人寿、太保寿险、泰康人寿等三家耳熟能详的国内传统寿险巨头。
有意思的还有,固然部分国内巨头因为各色原因未能进入百强榜,但其海外子公司纷纷入围上述榜单。如国寿、太平的香港子公司皆进入MDRT全球百强。

MDRT三足鼎立的另外一极,如今看来已被保险寿险中介牢牢占据。比起2020年时只有永达理、明亚、大童三家上榜,此次老牌中介泛华也跻身全球百强,捍卫住了自身头部中介的名号。
在寿险行业进入转型深水区之际,保险中介反逆势成长已是不争的事实。
据行业交流数据显示,保险中介的市场份额在2022年5月升值约4%。不仅是保费端,几家线下头部中介在业务质量、队伍素质、高客经营等本次行业转型最为看重的方面均展现了非同一般的实力。
据统计:明亚、永达理、大童、泛华等四家以人身险业务为主的保险经代公司,MDRT人力合计3150人,占比23%。对比寿险市场,经代公司约4个百分点的市场份额,高出约6倍。
越来越多的中、小公司都将中介渠道作为自身开展高价值业务的主战场,甚至部分有一定规模和个险基础的中坚险企也开始与经代公司建立深度合作。可以说保险中介不断提升自己重要性的同时,也逐渐找到了自身的市场生态位。这在一定程度也加速了中介的强势崛起,也令达到MDRT标准的代理人数量不断增加。
其中最为典型者乃明亚,2020年,明亚MDRT数量还不到600人,两年后这一数字已达到1488人,仅落后于友邦和平安,位居大陆市场第三,并成功跻身

二、高光:强势崛起的中介
四大头部为中国寿险中介正名

 2022年7月第2期 

榜单前十。在标准更高的COT、TOT会员的数量甚至内地排名更高。
当然,2020年的时候,永达理的MDRT人数已经达到过大陆市场第二的位置。而这也意味着,保险中介地位正在进一步巩固,尤其是高产能代理人、高客经营领域,保险中介已经不再是保险业的边缘,其话语权和影响力都将在更大程度上,左右行业的走向。
事实上,2015年以来,中国寿险经代市场增长有目共睹。尤其2019年销售人力红利过后,寿险经代因之规模、继续率的上升已得到市场的认可,加之寿险营销的现实困顿,大量中小寿险公司将之视为主力渠道之一,“寿险老六家”重新放开中介渠道。
再看一组数据:今年前5月,保险专业代理和保险经纪业务的保费超过700亿元,同比增长35%,而新单保费也都保持了增长势头,合计达到220亿元,同比增长23%。
对比今年人身险行业之人力和新单境况,可知上述数据意味着什么?经过最近五六年的沉淀,上述四大经代公司逐渐形成了规模优势,在自身快速成长的同时,也在放大寿险经代之价值。
君不见,今年大童、泛华先后入选全球保险中介20强榜单。一个寿险大中介的时代油然而生,这似乎和二十年前寿险头部公司大力发展个险渠道有着异曲同工的战略背景,中国寿险中介市场注定涌现一批可以媲美巨头的经代公司。但这需要时间。

三、诘问:亚洲的还是世界的
代理人转型似乎已无可借鉴的市场

MDRT固然被视为代理人装点国际化、高收入、高级感的象征,但事实上,MDRT百强中仅有10家来自美国、墨西哥和加拿大市场的公司,其余90家全部为亚洲市场主体,可以说,MDRT,或者个险代理人,已经是一种亚洲特产。
除了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相对发达的市场,MDRT百

 2022年7月第2期 

强中充斥着大量来自泰国、印度、越南等市场的保险公司。一定程度上,这几乎是一个以亚洲或者东南亚会员为主的组织。
不过,这些保险公司多是欧美背景。
尤其是,深谙在人口密集型市场推行保险代理人的友邦,全球MDRT百强前三名便分别被友邦在中国大陆、泰国、中国香港的友邦经营主体包揽,榜单中更是充斥着友邦在各个市场中的子公司,令友邦几乎定义了整个亚洲主流市场。
这样看来,代理人制一定程度上已成为一种亚洲特产。这似乎也说明,在人口相对稠密的市场,MDRT的数量与其说是保险营销高手的多少,不如说是靠从业人数堆积而成。
实际上,在大陆市场MDRT数量巅峰时期的2019年,当时的会员数超过1.8万,但当时的情况远称不上高质量发展。
而随后一年,MDRT人数直接锐减45%,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了MDRT数量本身似乎并不能说明太多问题。毕竟在理论上来说,从业人数越多,高收入的人相对也会越多。
的确,随着代理人总数的减少,MDRT人数的增加正是这种收入结构转型的体现。但需要注意的是,部分符合条件的代理人并没有及时申请MDRT会员,令这一数字与格局存在变数。
另外,考虑到当前各公司大量销售的部分寿险产品,在精算假设与销售实际存在的脱节,意味着相当数量代理人的业绩、收入、佣金存在水分。这种局面下,MDRT到底能在何种层面上发挥引导作用会更加值得商榷。
更何况,如此推论:
国内保险代理人与一直学习借鉴的欧美市场有着不小的区别,很多经验难以落地。亚洲较为发达的市场大多容量过于狭小,可能只有日本还有一定的接近性,而其他诸如越南、印度等地,可能还在沿着我国走过的路前行。
也许,留给我国代理人改革的石头——可以摸着过河的那种,本就不多。

THREE

03

part

热点聚焦

热点聚焦

银保监会召开新闻发布会:
保险业半年业绩:保费2.8万亿,增长5.1%

来源: 13个精算师

7月21日,国务院新闻办就2022年上半年银行业保险业运行发展情况举行发布会。

 2022年7月第2期 

一、上半年保险业成绩单:保费2.8万亿,增长5.1%,与去年持平,跑赢同期GDP

刚刚,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法规部主任綦相和政策研究局一级巡视员叶燕斐、统计信息与风险监测部负责人刘忠瑞,出席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介绍2022年上半年银行业保险业运行发展情况,并答记者问。
在此次新闻发布会上,不仅总结了保险业上半年的主要发展,还就近期的大家聚焦的重点事件进行回应。
比如,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河南村镇银行等..

 2022年7月第2期 

1. 上半年保费增速5.1%,跑赢GDP增长!

先看,2022年上半年,保险业的业绩:
①原保险保费收入2.8万亿元,同比增长5.1%。
②赔款支出与给付累计7768亿元,同比增长3.1%。
③保险资金的运用余额,达到24.46万亿元。
④目前,保险公司平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224.2%,保持了较强的风险抵御能力。
根据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我国GDP为562642亿元,同比增长2.5%。
相较之下,保险业上半年保费增速5.1%,不仅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且跑赢同期GDP增长的成绩!

2. 寿险提速,财险回调,逐步企稳!

毕竟,相较年初的至暗时刻,历经行业6个月的努力,才将保费增速从年初的2.2%,提升至现在的5.1%。
回想,失去“开门红”助力,叠加去年同期重疾险停售潮之下的高基数影响,2022年首月寿险业增速低迷,勉强维持正增长。

其中,老牌寿险公司中,国寿平安太保等,因个代团队规模的持续下降,以及疫情和外部经济环境的影响,更是悉数负增长。
对于从业人员而言,挺过疫情初期的2020年,熬过综改转型之下的2021年,迎来的却是这个难上难的2022年...
好在,随着同比基数影响的逐渐减弱,以及一些险企对业务结构的策略调整,寿险的保费增速也在逐月提升。
从上图可以看到,5月末寿险业保费增速,已经提升至3.4%!
至于,财险业的保费增速下调,与近几月疫情反复导致新车产销量下降有关,后续,随着市场的回暖,有望企稳。

其实,一季度困扰保险业的不仅有负债端还有资产端,受资本市场影响,不少险企的投资收益率大幅回调。
因此,一些险企因踩雷投资,利润大幅下滑,比如巨亏的中融人寿。
二季度,资本市场回暖,险企也纷纷抢抓机遇,积极参与打新和调研。
根据wind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保险公司、保险资管公司及相关产品,参与首次发配售次数合计达到18838次。
同时,二季度调研3664次,是去年同期的1.11倍,7月以来,又有70家公司合计调研259家上市公司。
其中,不乏一些电池、光伏、新能源设备、半导体设备等行业的公司。比如,太保就先后扫货两大“锂”龙头 。

 2022年7月第2期 

3. 二季度险资:打新1.8万次,调研3664次!

二、依法依规处置河南安徽5家村镇银行风险

近期,关于河南安徽五家村镇银行事件,备受大家的关注,后续是否会启动存款保险,也是大家讨论的热点。
对此,在今日国新办发布会上,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法规部主任綦相,回应河南安徽五家村镇银行事件时,表示“银保监会明确,凡依法合规办理的业务均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
目前,相关工作正在稳步推进过程中。
7月11日,河南银保监局、河南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公告(第1号)称,7月15日起将对5万元(含)以下客户先行垫付。

 2022年7月第2期 

垫付资金来源于地方公安机关在案件查办过程中,查封、扣押、冻结的新财富集团部分资产处置变现所得资金。
今日上午,河南、安徽相继发布公告,启动了对10万元以下客户本金的第二批垫付工作。

此外,对于5万、10万的客户所占的比例。
银保监会方面表示,为确保信息的真实性,两个省新搭建了客户信息登记系统,正在做客户的登记工作。
因为,涉及到的人数多,工作量比较大,而且要跟后台数据进行交叉核验。
下一步,银保监会将和相关部门一道,继续积极配合地方党委政府依法依规处置风险。
后续的进展情况,有关单位将会及时通报。

 2022年7月第2期 

三、4家险企接管到期,高管就位,监管处理五批违法违规股东

1. 4家被接管的明天系险企,相关高管就位!

 2022年7月第2期 

近期,行业另一个备受关注的焦点,就是此前被接管的明天系旗下4家保险公司,华夏人寿、天安人寿、天安财险和易安财险。
目前,这4家险企的2年接管时间到期,从监管方面的消息可以看到,相关高管人员陆续获批。
今日,天安财险又有一名董事获批,即,宋荣中。
据公开资料显示,宋荣中也是天安财险的托管组成员,曾任太保财险车商业务部总经理。
此外,已经申请破产重整的易安财险,昨日也发布战略投资者招募公告,先考虑大中型金融机构。
截至目前,华夏人寿、天安人寿的总经理,已经系数到位,也都是昔日托管组的成员。由此可见,这4家险企的未来动向,正在慢慢揭晓中!

2. 持续强化公司治理,公开违法违规股东!

此外,监管也在持续强化银行保险机构公司治理,开展股权和关联交易专项整治工作。
截至目前,已累计分五次,向社会公开124个违法违规股东。
其中,有部分违法违规的股东,就与保险公司有关。就近期部分中小银行“被负面传闻、被造谣”,导致市场信心出现波动的情况。
银保监会方面也表示,在开展常态化股权和关联交易专项整治,重点打击掏空中小银行的违法股东和高管。
其实,近期围绕保险公司与股东之间的一些负面新闻也不少....
比如,此前被爆巨亏65亿的中融人寿,大股东质押股权被挂牌转让的亚太财险,以及被银保监会下发监管函的前海人寿。

 2022年7月第2期 

1. 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取得进展:相关政策已在征求意见中!

今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揭开了养老“第三支柱”神秘面纱。
按照文件要求,参加人可自主选择,用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的资金,购买银行理财、储蓄存款、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等四类产品。
目前,就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取得的进展,今天的发布会上也得到了回复。
一方面,已积极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制定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实施细则和配套制度,力争推进个人养老金制度早日实施。
目前,相关配套政策已经在一定范围内征求意见,不久的将来即将出台。
不过,出台的具体时间,还要视个人养老金制度的整体工作进度来确定。

四、国民养老成立,专属商业养老险扩面,静待三支柱

2. 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全国试点,国民养老开业!

目前,国民养老已经正式开业,首款产品“国民美好生活养老年金保险”,也已经在银行渠道开始销售。
在保险产品方面,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自3月1日起,试点范围已经扩大到全国。
截至6月末,累计投保件数19.6万件,其中新经济、新业态从业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投保2.96万件。
专属商业养老保险所体现的投保简单,交费比较灵活,收益稳健等特点,受到了消费者关注和欢迎。

 2022年7月第2期 

一是交费方式更为灵活;
二是采取“保证+浮动”的收益模式,为消费者提供不同的投资组合;
三是退保要求更为严格,引导消费者长期积累养老金;
四是明确年满60岁方可领取养老金,鼓励长期终身领取。
从年初披露的结算利率看,部分公司的稳健型和进取型产品的收益率都不错。
下一步,银保监会也将及时总结这些试点工作经验,推动这项工作能够常态化发展。

1. 出台政策,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

近期,《“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下发,其中,提到将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的落户问题,这意味着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新市民。
此前,银保监会已经下发《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明确有关具体工作。
一是,对新市民较为集中的行业开展保险产品创新,加强与工伤保险政策相衔接,发展适合新市民职业特点的雇主责任险、意外险等业务,提高新市民创业就业保险保障水平。
二是,聚焦建筑工人、快递骑手、网约车司机等职业风险较为突出的新市民群体,扩大保险保障覆盖面。
三是,鼓励发展工程质量保证保险,工程质量保证保险,推广家庭财产保险,增强新市民家庭抵御财产损失风险能力。

五、新市民、大灾赔付,多地惠民保,新市民可参保

 2022年7月第2期 

四是,鼓励保险机构加强与医保部门合作,推动商业健康保险与基本医疗保险有效衔接,开发不与户籍挂钩的普惠型商业健康保险产品,满足新市民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保障需求,防止因病致贫返贫。
目前,多地的2022版本惠民保,已经将参保人群都扩展至了新市民,比如杭州市民保2022,沪惠保2022版。
五是,支持保险机构针对新市民群体中短期工、临时工较多的情况,加强保险产品创新,为新市民提供更加灵活的健康保险产品。

2. 广东巨灾赔付预计2.7亿!

最后,今年以来灾害频发,也是需要行业关注的重点。
据监管披露的信息,今年前4月,保险业因灾赔付金额为30.5亿。
其中,财产险赔付金额30.47亿(其中,车险赔付16.6亿、农险赔付9.3亿);人身险业务赔付金额0.03亿元。
6月以来,广东省大部分地区,又遭遇近年来最强“龙舟水”侵袭,珠江流域多条河流持续超警戒水位,防汛形势异常严峻。
截至6月23日上午,广东辖内财产保险机构累计接到农业保险报案3368件,报损金额3.29亿。
其中,种植险2.98亿,养殖险3096万,受灾农户10.28万户次,已完成查勘2136件。
今年以来,广东全省已有16个地市触发巨灾保险理赔,不少地市甚至触发了两次,预计赔付金额为2.7亿,目前已支付1.1亿。

FOUR

04

part

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2022年7月第2期 

保险销售监管大网围拢:分类管理箭
在弦上,销售新规呼啸而来

2022年,当是国内保险销售行为治理大年。
回顾过去两年密集出台的相关政策,无论是代理人清虚、代理人新规、双录,还是涉及银保、互联网的互联网保险新规和保险销售行为可回溯管理等,均可见对销售这一重要环节的全面趋严越加明显。
事实上,关于保险销售行为的治理乃国内保险市场多年之顽疾,亦是涉及面最广、人数最众、市场化阻力最大之问题。几乎年年提及,却又在行业的快速发展与市场的不断变化中,年年沉疴未去新疾又添,形成累计政策数十条围堵销售领域各色问题之势头。
期间不乏暂停新业务,且追责总公司高管层,提出限薪、降职、停职、撤职等严厉惩处措施。尤其在粗放发展人头换保费的年代,纵是举措连连,但较低的违规成本和先做大再做强、“先污染再治理”的主流逻辑中,销售违规仍然居高不下。

 2022年7月第2期 

如今,伴随行业深度转型期和监管思路的调整,在对产品设计、治理结构、关联交易的封堵,与对保险经营理念的疏导过后,终到重手整顿最难啃的骨头——保险产业链中最强大的一环保险销售行为之时,这一领域注定将是监管资源、重视程度和监管力度高度集中之地。
如果说去年以来的《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保险机构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有关事项通知》、《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保险销售行为可回溯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人身保险销售行为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等相关政策构成了一道道堵截违规销售的墙垣,那么当下《保险销售行为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及其细则和中保协送审的《保险销售从业人员销售能力资质分级体系建设规划》将是围拢保险销售行为治理的最后一块砖石。
无论是热衷多时的产品分级、代理人分级,还是呼声已久的恢复代理人资格考试,都意味着曾经人们印象中的那种保险销售,将一去不复返。

01

这是涉及400万销售人员全销售
流程的规定

 2022年7月第2期 

这一次《保险销售行为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共6章49条8000余字,分别是总则、保险销售前行为管理、保险销售中行为管理、保险销售后行为管理、监督管理、附则。
其适用范围:

保险公司为订立保险合同所开展的销售行为,保险中介机构、保险销售人员受保险公司委托或者与保险公司合作为订立保险合同所开展的销售行为,应当遵守本办法的规定。 本办法所称保险公司不包括再保险公司。 本办法所称保险中介机构包括:保险代理机构和保险经纪人。保险代理机构包括专业代理机构和兼业代理机构。

保险销售人员则包括:

保险公司中从事保险销售的员工、个人保险代理人及其他用工形式的销售人员,保险代理机构的代理从业人员,保险经纪人的经纪从业人员。

由此看见这一办法覆盖保险销售前中后全流程,和所有保险销售相关人员。根据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2021年底保险公司销售从业人员执业登记情况的通报》显示,2021年全国保险公司执业登记的销售从业人员641.9万人。期间,主要为保险代理人。2022年保险代理人数量再度下滑200万之巨,因此

 2022年7月第2期 

推断当前国内保险销售人员在400万左右。
这一办法依旧延续了贯穿销售全流程的监管理念,对保险销售前中后流程分别作出规定:
保险销售前行为是指保险公司及受其委托或者与其合作的保险中介机构、保险销售人员为订立保险合同创造环境、准备条件、招揽保险合同相对人的行为。

期间,销售前行为最重要的是要求保险公司应当建立保险产品分级管理和销售人员分级制度,明确不同层级销售人员方可销售不同复杂程度的产品。
保险销售中行为是指保险公司及受其委托或者与其合作的保险中介机构、保险销售人员与特定相对人为订立保险合同就合同内容进行沟通、商谈,作出要约和承诺的行为。

售中行为管理中,上述办法规定了了解客户、人身保险新型产品风险测试、禁止强制搭售和默认勾选、条款费率合法、销售过程可回溯、终止投保等13条规则,可以看出这部分更为强调西方成熟市场或者说成熟金融领域同行的 KYC、KYP成销售人员必备技能,更加强调消费者权益。换成保险公司当下的战略即,强调以客户为中心,推动保险销售转向专业化、职业化。
这无疑对销售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上述400万从业人员或许还将进一步大幅压缩。
对于保险机构而言,需要注意的是办法给出的可终止投保的三个条件:

(一)投保人的保险需求与所销售的保险产品明显不符的;
(二)投保人持续承担保险费的能力明显不足的;
(三)投保人已购买以补偿损失为目的的同类型保险,继续投保属于重复保险或超额保险的。

对此,上述办法再度强调了机构持牌人员持证的铁令,相关保险机构也不得在未经核准的业务范围和区域范围从事保险销售行为。同时,再度压实保险机构责任,当建立保险销售宣传管理制度,禁止炒作停售及价格变动,保险销售人员未经授权不得发布保险销售宣传信息。

 2022年7月第2期 

保险销售后行为是指保险公司及受其委托或者与其合作的保险中介机构履行基于保险合同订立而产生的保单送达、回访、信息通知等附随义务的行为。

根据多家媒体报道的《保险销售从业人员销售能力资质分级体系建设规划(送审稿)》内容,这当是一项事关代理人未来的规划,系统、详细地从从业年限、学历状况、诚信记录、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等方面对保险销售从业者进行评估。
近年来,有关于保险销售从业者的资质要求呼声越来越高,也曾多次传出将恢复保险代理人从业资格考试的消息。毫无疑问的是,有关保险销售从业者的资质评估将成为行业改革焦点所在。
此次研究的《规划》再次推进保险代理人的销售能力资质分级的落地,在全方位考察上观销售人员的多维度能力后,再根据考察结果将代理人分为四层等级,每层等级相对应保险销售人员获得授权的产品销售范围。
《规划》提出建立统一规范的销售能力资质分级标准,对保险代理人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提出综合性水平规范,形成一套全行业统一公认、共同执行的销售能力资质分级标准。

售后行为方面,主要包括保单送达、回访、长期险人员变更、变更后禁止行为、禁止不当代理退保、完善退保管理、档案管理等七则条款。期间值得注意的是,针对当下颇为影响行业的代理退保等黑色产业链,办法明确要求“任何机构、组织或者个人不得违规主动开展向投保人推介保险退保业务咨询、代办等经营活动,误导投保人退保,扰乱市场秩序。”,并要求保险公司应当健全退保管理制度。
第五章节的监督管理方面,对违规者监管部门将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并处以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02

大家更为关心的销售人员四级划分
高等级销售人员将获得更大范围产品授权

 2022年7月第2期 

以“高能力销售人员多授权、低能力销售人员少授权”作为基本原则,考察结果将由低到高分为四个等级。其中第一、二、三等级仅为保险产品销售能力资质,第四等级为保险产品及相关非保险金融产品销售能力资质。

如此以保险产品复杂程度制定销售授权管理规则,一方面将不同等级的代理人与不同需求的保险消费者进行匹配,最大化发挥保险销售从业人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一定程度上也避免了因供需不适配而引发的乱象、纠纷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对保险销售从业人员的考察将区分产寿险专业方向,根据销售人员的职业活动有针对性地评估。

具体来看:
第一等级资质者仅能授权销售低复杂程度的保险产品;
第二等级资质者可以授权销售中等及以下复杂程度的保险产品;
第三等级资质者可以授权销售全部保险产品;
第四等级资质者可以授权销售全部保险产品,同时还可以销售非保险金融产品,但必须符合相关非保险金融产品销售资质要求。

03

整体时间周期,三步实施循序渐进
平稳过渡至资质分级落地

落实到实施层面,《规划》提出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实现以行业自律的形式在全行业(含非会员单位)施行销售能力资质分级工作,并逐步推动销售能力资质分级纳入国家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体系。
实现销售能力自制分级将具体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完成各项配套标准建设。

 2022年7月第2期 

其中包括明确并发布销售能力资质分级的统一标准;研究编制各级资质相对应的培训教材、基础题库及评价机构操作规范;建立销售人员销售能力资质等级相关信息采集机制。
第二阶段:完成先行先试与过渡安排。
《规划》明确,要渐进引导实施,做好试点和过渡安排,避免激烈冲击市场。因此,过渡期运行工作将成为第二阶段的重点。一方面,以“先新人、后老人”为基本思路,与部分先行先试的地方行业协会进行衔接;另一方面,对保险公司和中介机构进行深入评估调研,做好与地方行业协会、保险机构的咨询解释工作。
第三阶段:全面启动施行。
在过渡期后,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将系统总结分析过渡期实施情况。在此基础上,牵头修订完善销售能力资质分级制度体系,建立销售能力资质分级工作自律检查机制。
与此同时,达成精细化管理的目的势必离不开监管层面强有力的支持指导,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将负责总体组织、实施、协调和推动,并成立专项工作组具体操作各项实施工作,最终促进落实保险公司及保险中介机构的销售能力资质分级工作。

04

两大政策围拢一个目标
用合适的人卖合适的产品
将合适的产品卖给需要的人

事实上,关于保险代理人资质统一方面的规定已早有传闻,从2019年起,监管便多次下发对代理人要求的相关文件。
2019年几乎同时下发的《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开展保险专业中介机构从业人员执业登记数据清核工作的通知》(“56号文”)和《关于开展保险公司销售从业人员执业登记数据清核工作的通知》(“71号文”),可以说是“清虚

 2022年7月第2期 

代理人大军”的第一步摸底,将所有保险销售从业人员涵盖其中,进行调研筛查。
2020年下发的《关于落实保险公司主体责任 加强保险销售人员管理的通知》和《关于切实加强保险专业中介机构从业人员管理的通知》中,对保险销售从业人员提出能力分级的要求。
2021年起实施的《保险代理人监管规定》中,更明确提出保险代理人应符合具备大专以上学历、具备基本保险素养、品行良好、具有承担风险意识等基本条件,对保险销售从业者的从业资格进行初步筛选。
很显然,上述监管文件及此次《规划》均剑指同一个靶心——保险销售从业人员的素质整顿。
这一点在《规划》中也明确提及:
“顺应保险业高质量发展和保险消费升级需要,以建设销售人员销售能力资质分级体系为基础,构建科学规范的销售人员人才培养、能力评价和销售授权管理体制机制,促进销售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和规范化发展。”
而此次对保险销售从业人员的规范要求的深化落实,也是对行业多年来野蛮生长、保险代理人素质参差的再次统一规范,以“用合适的人卖合适的产品”,达到“将合适的产品卖给需要的人”的目标。
毕竟,在保险消费者迁移,时代演进的过程中,保险代理人的专业化、多元化已经成为从业所必须具备的素质了。

编辑:北分企划部   2022年7月25日

在一個瞬息萬變的世界裏,
我們必須全力奔跑,才能停在原地。 

In a rapidly changing world,
We must run with all our strength to stop where we are.

行业资讯速递

-2022年7月第2期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