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行业资讯速递-2023年1月第2期

行业资讯

速递

02

Insurance industry information

总第25期

2023年1月30日

【4.政策解读】

人身险2022新规回溯:监管加减乘除助力市场腾挪,这些新机遇和新理念已经显现

【1.热点聚焦】

【2.热点聚焦】

保险营销进入下半场,如何放大互联网保险的价值?

服务未来居民人生的“三件大事”,健康、养老、综合金融事业迎来新风口

【3.热点聚焦】

女性占比远高于男性!2022年理赔年报暴露了这些真相…

【5.政策解读】

拆解2023保险业发展目标!银保监会、人保国寿太平强调整治恶性竞争、新领域打造新增长点

one

01

part

热点聚焦

热点聚焦

服务未来居民人生的“三件大事”

健康、养老、综合金融
事业迎来新风口

 2023年1月第2期 

来源:  中国银行保险报 

随着全球预期寿命增加,叠加生育率下降,全球人口老龄化正在加剧,而我国老龄化问题也不容忽视。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8.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1人,占13.5%。不管是从新增老年人口数量规模,还是从老龄化占比来看,我国的老龄化进程均处于加速深化阶段,预计2025年,我国正式迈入深度老龄化阶段。国家卫生部门《2021年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1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8.2岁。
尽管老龄化加速带来了不小挑战,但老之将至并不意味着对社会经济发展毫无贡献。老龄化时代催生了“银发经济”,其背后则蕴藏了巨大的金融需求。

“健康中国”战略为长寿时代下中国金融业发展擘画出宏伟蓝图

1

相关文件明确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据预

计,目前我国居民的健康养老保险保障总缺口仍高达78万亿元。国家的战略背后,是对金融服务养老、健康事业的期许,也是金融支持“银发经济”,实现供需平衡、代际和谐、共同富裕的重要舞台。
从养老金融看,由于养老服务投资的投资周期长,回报率较低。因此,养老服务需要有国有经济托底的同时也鼓励民营资本、社会资本积极参与,需要有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2022年个人养老金顶层设计的推出,将加速推动三支柱体系的建设完善。而允许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产品的长寿风险最低资本按90%的比例进行计量的监管政策,进一步凸显了保险产品优势。
从健康金融看,我国商业健康险赔付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例不足5%,产业缺口大。按国家目标,2025年商业健康险保费可实现2万亿元保费收入、2031年达到5.8万亿元。随着新技术的不断迭代,传统重大疾病保障外,长寿时代下康复养老、精准医疗等新的细分领域不断成熟,且市场增长空间大、天花板高,未来潜力巨大。
从综合金融看,要确保自己未来的健康、养老有保障,就必须未雨绸缪,做好财富规划。而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单一投资品类的低收益或风险,就必须以综合资产配置+保险的综合金融加以应对,以保险产品“化未来的不确定性为确定性”的特点和属性,化解长寿时代下人生健康、养老保障的需求痛点。
可以说,服务养老、健康事业就是新时代金融保险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养老金融、健康金融和财富管理综合金融迎来了巨大的行业风口和时代红利。

行业行动样本—中国平安以“综合金融+医疗健康” 生态版图,实现 “一个客户、多种产品、一站式服务”综合化的服务模式打响走向未来的第一枪

2

 2023年1月第1期 

谈到金融保险与健康、养老事业的结合,平安是不可不提的行业样本。为了响应党和国家“健康中国”战略,让医养创新、养老金融发展成果惠及更多

 2023年1月第2期 

人民群众,平安凭借多年积累的综合金融优势和医疗创新技术,打造“保险+健康管理”“保险+居家养老”“保险+高端养老”三大“保险+”服务,创新推出中国版“管理式医疗模式”,建立“到线、到店、到家”的服务网络,为客户提供差异化、一站式医疗健康服务,为解决人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以及应对老龄化时代的挑战作出应有贡献。
在"保险+健康管理"方面,平安臻享RUN健康服务计划,为每位客户配备线上家庭医生、建立专属健康账户,并在此基础上提供覆盖健康、慢病、医疗三方面的专业健康管理服务。截至2022年9月,平安臻享RUN已服务约1644万客户。"保险+高端康养"方面,平安发布了"臻颐年"康养品牌,从综合养老社区"颐年城"切入,打造集全景医疗、智慧社区、精细养护、乐享生活为一体的医养综合体项目,先后落地深圳、广州,并获得市场高度认可。在"保险+居家养老"方面,平安推出居家养老服务品牌"平安管家",整合医、食、住、行、财、康、养、乐、护、安10大场景服务,依托三位一体的养老管家和1套监督体系,为长者打造"老人舒心,子女放心,管家专心"的一站式居家养老服务建议解决方案。截至2022年三季度,已有超过1.46亿的平安个人客户使用了医疗健康服务;超1.5万名客户获得居家养老增值服务资格,平安居家养老服务已覆盖全国32个城市。可以说,正是平安推出的为客户提供一站式养老解决方案,在满足客户财富管理、健康保障、高品质养老等需求的同时,实现了让客户“省心、省时、又省钱”的目标。
时势造英雄,平台创成就。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在署名文章《坚守“金融为民”本色,书写“人民金融”新篇》中就提出,让客户满意是金融工作的价值坐标。民所忧,我必念;民所盼,我必行。金融工作的人民性表现为金融工作要时时刻刻为客户着想。
坚持“金融为民”是金融工作的本色。当下,养老、健康、财富保障等强需求的产生,必然为供给端带来更多新机遇;保险业肩负服务国计民生的使命,理应集中专业力量、市场力量解决人民急难愁盼问题。在需求驱动、政策支持的行业利好之下,保险代理人势必成为未来职业的“新趋势”与“新选择”之一。
一直以来,平安价值的传递与践行,始终离不开奋战在一线的精英代理人团队。自2019年起,平安又以自我革命的勇气打响改革攻坚战,致力于摆脱人

 2023年1月第1期 

 2023年1月第2期 

 2023年1月第1期 

海战术,重塑重构代理人渠道,打造一支"高素质、高绩效、高品质"的精英队伍,推动队伍结构优化。这支队伍,重点聚焦招募懂经营、会管理、擅学习的优秀人才。依托平安的平台,“三高”代理人不仅仅售卖保险,还可在金融、财富、健康、养老等专业领域钻研、精进,从而运用强大的综合能力,真正为客户提供风险解决方案,成为平安专业价值的传递者。
聚“人和”、必作为,功业与人才互相成就。个人的努力固然重要,但时代的机遇更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东风。当前,中国平安发布2023年优+代理人招募品牌片《抓住风的人》,正式启动"优+人才招募计划",倾心倾力培育敢创有为的优+代理人。通过实施新人、绩优、主管分层精细化经营,致力于打造一支"高素质、高绩效、高品质"的精英队伍,推动队伍结构优化。伴随时代的机遇和行业的风口,平安精英代理人队伍的大门仍然向有志于分享和传递平安价值的事业伙伴敞开。与同行者同行,逐光前行,为自己、为客户、为行业、为社会共同创造更大的价值,才是不负时代、不负自我、不负韶华。

 2023年1月第2期 

two

02

part

热点聚焦

热点聚焦

来源: 保观

在保险业的产业链条中,营销获客始终是最重要的环节。任何一个成功单量的达成,一定是建立在更低的拓客成本之上,把对的产品用更高效率精准的营销模式销售给客户,保险业更是如此。所以有关于保险公司如何实现精准营销的探讨也从来没有停止过。
众所周知,随着保险科技的不断进步,保险营销环节逐渐由传统的电销、陌拜等方式逐渐向线上化和数字化转变,各个保险公司、保险科技平台公司、经纪公司等通过线上数字化营销也得到了飞速发展。然而,任何事物的发展也将伴随一些难题待解答,随着线上数字化营销的不断开拓,流量端出现的获取难、成本高、转化率不高等问题也不断凸显。
近日我们连线了鸿源科创联合创始人张乐飞,一同探讨了数字化赋能保险营销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张老师还针对未来行业是否有更具创新有效的保险销售模式,并展望未来,保险销售渠道如何变化等问题进行了深度的分析,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十分有价值的思考,本文的主要内容也来自该场直播。

保险营销进入下半场,

如何放大互联网保险的价值?

 2023年1月第1期 

保险岛模式对保险营销新的发展方向
提供哪些思路?

01

 2023年1月第2期 

任何行业的发展都要经历不同模式迭代和试错摸索中不断前行,保险行业更是如此。此前一直备受市场关注的保险岛营销模式平台对整个行业也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也对未来保险营销新的发展方向提供一些思路。

 2023年1月第1期 

第一,从运营模式来看,保险岛核心逻辑是一
个商业模式的创新。

彼时,市场并没有专门建立起专业的营销保险平台,保险岛的创立是基于卖家和买家两端口的专业营销平台,由于当时各种交易流程并不完善,使得买家和卖家达成交易的模式为撮合交易。而随着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保险岛顺势推出了“保险问问”和“保险助手”两款APP。这两款产品核心模式是基于代理人端做工具,其价值和意义都在于帮助代理人更好地去拓客,更好地去促进转化。

 2023年1月第2期 

 2023年1月第1期 

不仅如此,保险岛还通过百度的API接口给引导到保险助手APP上,让代理人能回答保险相关方面的知识又回传至百度,形成了UGC内容分享的两端接口闭环,增加了保险岛曝光率,同时也降低了获客成本。因此,当用户利用百度搜索保险关键词时,保险岛的问答、文章、视频内容一直霸屏。
不难看出,保险岛一直在内容方向投入较多,也做的很深,但是有些例如精准匹配、工具搭建等方面仍做的不够好。所以保险岛后期一直围绕投保人和代理人C端进行服务,比如,对于买方端口,保险岛提供形式多样的内容,将其吸引过来,进行精准匹配顾问实现一对一服务。

第二,从流量成本来看,保险岛历经了流量低
廉走向昂贵的整个过程。

从2014年市场投入流量时,整个流量都很便宜,效果也不错。比如,保险岛最开始实行的撮合服务并不丝滑,而在两端流量端口打通后,实现了代理端与客户端的流量交互,转化效果也得到很大提升。
而到2018年之后,随着资本的进入,为满足投资人要求,整个保险线上获客都在购买流量,使得整个市场流量就变得非常昂贵,但在这个过程当中,流量和客户仍然是最重要的。因此,怎样平衡及有效匹配代理人和客户两端流量之间的关系,对整个保险市场营销都起到至关重要作用。

险企在数字化营销过程中取得成效不及预
期,原因有哪些?

02

公开资料显示,随着代理人数量于2019年见顶912万人后,队伍规模开始迅速下降,如今与2019年相比,保险行业已经消失了接近350万代理人。代理人数急剧减少,行业的转型迫在眉睫,同时保险营销获客难都揭示了我国保

 2023年1月第2期 

险业的困境。那么,如今行业是否有更具创新有效的保险销售模式值得探寻,以此来改变行业困境?
张老师认为目前的保险营销是所有做商品营销里能把营销做到极致的标杆行业。不仅将渠道细分如此清晰,而且还能针对不同渠道去定制、开发产品,整个管理理念和思想,使得保险行业在营销模式上比很多消费品行业要成熟。
从营销模式来看,整个保险行业在互联网的加持下,营销模式已经非常齐全,不太可能会有更新颖的或者超前的营销模式出来。比如,在科技数字化作用下,目前保险营销不断衍生出ToC端、ToA端和A to C等模式,涉及的领域也众多,包括团险、银保、个险等等。
如果有新的模式可探寻,人工智能或者元宇宙可能是一个方向,但由于保险的逻辑比较复杂,并非一些人工智能简单的算法模型或者数字化元宇宙就可以打通。以这个角度来看,要真正实现这两种方向下的保险营销新模式还有点远。

 2023年1月第1期 

 2023年1月第2期 

不可否认,众多保险企业及中介在赋能数字化营销中取得的成效是不及预期的。出现该情况是流量、工具问题,还是销售人员的问题,也一直是行业争论的焦点。

 2023年1月第1期 

首先,互联网给保险销售人员提供了核心内容
息差,换言之,保险营销本质是在卖理念和
输出内容。

而对保险行业的900万营销员来讲,其实能生产内容的人很少,很多客户都是被所谓的人脉或者基本法的下线给拉进来。这就导致其没有真正去理解保险的本质,而理解了之后能再去对自己的思想进行加工及口头表达,或者是通过视频、文字、图片等媒介去传播的能力还是有所欠缺。因此,这也是整个行业在互联网赋能数字化营销下取得的成效不及预期的重要影响因素。

其次,对保险销售人员的能力和习惯培养尤
为重要。

在粗放的代理获客模式下,行业已经形成了一个剪刀差和矛盾差,也就是说想要客户的没能力,有能力的有隶属于自身的途径,但效率并不高。怎么去解决匹配供需双方效率和质量问题也是数字化营销中取得的成效不及预期的核心难点。
张老师认为该难点是有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整个行业在考虑互联网的价值和作用的同时,从而忽略了本身的基础设施建设。比如,有不少营销团队在既有的营销模式指导下配合度很低,有很高的抵触情绪,从而导致营销难以推进。
二是,整个保险营销模式要去放大互联网的拓客价值效应,而且一定要强化营销团队自身的经营理念思维和培训体系,不断夯实销售人员日常经营管理和引导的基础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发挥互联网营销效应价值。

 2023年1月第2期 

如,有些保险营销团队刚开始很抗拒拍短视频、做直播等新兴营销方式,甚至认为这种经营思维和理念跟自身的观念是冲突的,不希望把时间精力投入到未知的东西上去。而后随着原来传统营销模式路走不通了,以致不少人员脱落,不少营销团队纷纷开始数字化转型。

 2023年1月第1期 

最后,适应保险营销的好内容对激发需求有极大促进作用。比如,不少的种草平台和直播平台都有很多优质内容输出,从内容上来看,这些内容营销都与保险关键词密不可分,与大多数人息息相关的内容往往能够获得更多的关注。而且前期的保险知识科普可以比较好的进行用户教育,增强用户粘性,为后期的成单转化环节提供很大帮助。

面向未来,保险销售渠道将有何变化?

03

 2023年1月第2期 

 2023年1月第1期 

如今越来越多保险销售向OMO模式锚定,不断将线上流量导给线下,但问题也较突出,比如线索质量很差。那么,理想的OMO模式应该怎么样把线上的流量导给线下,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保险公司、代理人、保险科技公司分别承担什么责任?

第一,正如前文提及的保险岛是典型的OMO模
式,但由于保险公司和中介公司是不参与其中,
完全是代理人和投保人的平台,导致其战略期
没有规划好,并没有将保险中介和保司真正拉
进来。

以印度为例,政府在打造这种类似OMO平台时,会让保险机构真正参与进来,这会对整个合规层面的可行性有很大促进作用。
然而,国内真正重新启动纯商业模式工具服务的OMO平台,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如果要把整个两端打平,真正将服务深度做出来,还要打造流量模型和补贴等等,可能需要几十亿的资本投入。

第二,由于做平台需要建设的东西太多,包括
整个生态和框架的搭建,以及健康服务的管理
等,都需要投入昂贵的成本,并非仅仅只做简
单的导流,这就导致打造该平台的公司难以短
时间实现盈利。

在高昂的成本作用下,使得线上流量导给线下的线索质量难以得到保证,但从服务客户角度来看,OMO平台是切切实实能为投保人解决保险风险保障、产品性价比对比、售后服务和专业顾问咨询等一系列问题,只有将这些服务

 2023年1月第2期 

 2023年1月第1期 

做好,才能更好的解决线索质量很差的痛点难题。

第三,从OMO线上线下融合来讲,不仅需要将
服务做深,而且还需要形成核心规模化价值,
来实现高效率资源匹配。

只有当平台两端都有很多的资源,才能去精准匹配,当效率更高的时候,才能实现价值最大化。
另外,平台就是资源重复利用的一个过程。在保险行业,如果想打造真正意义上的OMO模式,需要重视客户重复利用,让用户形成购买保险或者跟保险相关的服务认知。
最后,张老师在针对2023年保险销售渠道会有什么样的变化问题也给出了比较中肯的预测。张老师认为有两个渠道是会持续上升的,一是互联网渠道,这与如今数字化营销时代步伐越来越快密不可分;二是银保渠道,随着保险代理人队伍的减少,随之而来的是需要一些线下服务网点或者人员来补充,

 2023年1月第2期 

 2023年1月第1期 

而银行渠道作为一个前端,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此外,银保渠道在服务网点更前端,而且随着银行的改革,不断促使着银行网点更加零售化,也会使得客户对这种保险的销售和服务更加信任。
综合而言,客户、流量对几乎所有行业来说都是最重要的资源,在保险行业更是稀缺。卓有成效的保险营销是打通两者之间壁垒的核心,对构建整个保险生态体系起到事关重要的作用。而随着创新技术的不断迭代发展,数字化营销在保险业的趋势是不可阻挡的,保险公司唯有及时跟上,不断提升自我营销能力和市场把控能力,才能获得更广的发展边际。

 2023年1月第2期 

THREE

03

part

热点聚焦

热点聚焦

女性占比远高于男性!
2022年理赔年报暴露了这些真相…

来源:  中国银行保险报 

近日,多家保险公司发布2022年理赔报告。数据显示,中国人寿寿险、平安人寿、太平洋寿险、新华保险的全年理赔金额均在百亿元以上,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和平安人寿日均赔款均超过1亿元。从赔付支出分析,重疾险占比最高,医疗险积极补位,先赔快赔不断出新。

 2023年1月第1期 

 2023年1月第2期 

 2023年1月第1期 

部分险企理赔年报一览

注:“/”代表此项数据理赔年报未公布,下同。

 2023年1月第2期 

从多家人身险公司发布的理赔报告来看,重疾险赔付金额占据半壁江山,有的公司甚至超过70%。
其中,平安人寿重疾险总计赔付23万件,赔付金额201亿元,占赔付总金额的50%;太平洋寿险、泰康人寿等大型寿险公司的重疾险赔付金额占比均在50%以上。部分中小公司的这一比例更高,例如大都会人寿为69.7%,中意人寿为70.93%,信泰人寿为73.6%。
重疾类型方面,恶性肿瘤仍占据重疾险赔付首位。例如,平安人寿重疾险理赔中,恶性肿瘤赔付件数约占75%,已成为客户健康的头号威胁。中国人寿寿险理赔报告称,未成年人应格外关注白血病风险,远离各类致病因素。成年人甲状腺癌患病率较高,男性更应关注心肺健康,女性应多关注乳腺健康。在大都会人寿的客户群中,除甲状腺癌的发病率仍高居榜首外,心肌梗塞及乳腺恶性肿瘤已分别成为中年男性及女性的第二大健康杀手。
多家公司表示,足额保障可以起到重疾险支持后续康复疗养费用、弥补家庭收入损失的作用,并可有效抵御意外风险对于家庭的侵袭。
值得关注的是,多家公司理赔报告均显示,性别分布方面,女性重疾险赔付件数占比远超男性。平安人寿、人保寿险等公司女性客户重疾险赔付件数高出男性近20个百分点,国华人寿、华泰人寿、同方全球人寿等公司的女性重疾险赔付件数占比均超过60%。
平安人寿相关负责人接受《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重疾险理赔案件中,恶性肿瘤赔付占比最高。基于男女生理结构及体内激素水平的差异,医学统计显示,高发的甲状腺恶性肿瘤女性发生率远高于男性,乳腺癌、宫颈癌等也是女性高发恶性肿瘤,因此整体数据显示女性恶性肿瘤发生率高于男性,从而导致重疾险女性客户的赔付件数高于男性。
重疾风险管理专家丁云生分析称,一方面,保险代理人中女性偏多,购买重疾险的女性客户也偏多,相应地理赔件数普遍高于男性;另一方面,男性重

女性重疾险赔付件数远高于男性

1

 2023年1月第1期 

 2023年1月第2期 

从多家公司2022年理赔报告来看,商业医疗险是各人身险公司赔付件数占比最高的险种,普遍占比在八成以上。
这些医疗险保障范围主要为社保范围外的自费药品和诊疗费用。
阳光人寿理赔报告显示,2022年公司医疗赔案客户次均医疗费用支出在8500元以上,其中个人负担医疗费用缺口超4700元,占比超过55%,商业医疗险已成为社会医疗保障体系中的有力补充。
其中,很多百万医疗险的赔付中都出现了CAR-T疗法的药品。例如,平安健康险理赔报告显示,2022年2月在行业首创将CAR-T疗法纳入报销范畴的百万医疗险,来自辽宁本溪的刘先生成为东北首位成功实施“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CAR-T细胞治疗”的患者,其治疗花费也由平安健康险累计报销近176万元。

商业医疗险积极为社保补位

2

疾发病率偏晚,大多是在65岁以后,而女性重疾,例如高发的乳腺癌、宫颈癌等,发病率较早,相应地理赔较多,这是由人体结构不同造成的。

 2023年1月第1期 

先赔、快赔等不断出新

3

保险理赔快不快、能不能足额赔付、是不是需要提供一大堆材料,都是保险消费者关注的话题。
从各公司公布的数据来看,获赔率几乎都在98%以上,很多公司的客户理赔获赔率在99%以上。理赔速度方面,各公司理赔平均时效多在两天内。部分公司从提出理赔申请到获得理赔金,平均不到半天。特别是针对一些小额案件,已经可以做到“秒赔”。

 2023年1月第2期 

近年来,人身险公司积极利用科技创新变革理赔服务,推动理赔线上化,提高理赔服务时效。同时,为客户提供更多场景化、精细化、智能化的服务体验。其中,平安人寿推出以“智能预赔”,将理赔环节前置到住院治疗中,符合条件的客户可提前获赔理赔金。太平洋寿险重疾险探访先赔累计逾万件,未出院即可收到理赔款。新华保险理赔直付服务落地河南郑州,医院、医保、商保三方联动,出院一站式结算,实现“理赔零等待”。同方全球人寿创新在线理赔,与医院信息互联。
此外,多家公司推出“智慧助老“服务。中国人寿寿险对APP进行适老化改造,助力老人享受更便捷的理赔服务。太平洋寿险还为60周岁以上老年人智能适配助老服务预约上门、视频指导,帮助老年人跨越智能应用障碍。

 2023年1月第1期 

 2023年1月第2期 

04

part

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FOUR

 2023年1月第1期 

来源: 慧保天下

人身险2022新规回溯:

监管加减乘除助力市场腾挪,
这些新机遇和新理念已经显现

保险行业要想真正从高速度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关键之一就是要解决在过去高速度发展过程中产生的诸多问题,这些问题曾经被忽视被掩盖,但现在已经成长为行业前行的绊脚石。
而搬开这些绊脚石,不仅有赖于市场主体自身的觉醒,更有赖于监管体系的不断完善。市场与监管在相互刺激,相互启发中,共同推动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2年的人身保险业,行业转型不断深化,与之相对应的,是监管理念、监管手段的不断升级,在稳中有进、回归本源、防范风险等的要求下,一系列新规相继出炉,规范市场、打击乱象,同时,也不断释放制度红利。
整体来看,针对疲弱的健康险,监管做的是加法,扩大税优政策适用险种范围,推动创新业务试点;针对爆红的增额终身寿做的是减法,全面排查,不合规立刻下架,严防利差损风险;针对养老险做的是乘法,个人养老金相关制度落地,极大拓展了行业想象空间;针对市场乱象,尤其是自保件互保件套利、退保黑产等,则一如既往做除法,力求“斩草除根”……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伴随研究的深入,监管理念也在发生深层次的变化,除偿付能力监管外,分类监管、非现场监管等手段,正逐步落实到各种新规之中,成为影响行业发展的关键因子。

 2023年1月第2期 

健康险监管做加法,扩大税优政策适用
围,推动人寿保险与长护险责任转换
业务试点 

人身险行业转型深入,健康险,尤其重疾险成了观察转型进度的关键指标:为人身险公司贡献了大量内含价值的重疾险新单保费仍在持续下滑,与之密切相关的,是个人代理人产能不振,个险渠道颓势继续……
与此同时,健康险也仍然是人身险市场最大热点之一,以惠民保为代表的报销型医疗险得到越来越多地方政府的重视,仍处于快速扩张中。
过去数年,银保监会针对健康险相关监管制度进行了全面的更新完善,《健康保险管理办法》、《关于规范短期健康保险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重疾险疾病新定义、《关于进一步规范健康保障委托管理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关于规范保险公司健康管理服务的通知》、13部委《关于促进社会服务领域商业保险发展的意见》等相继出炉。
在前期重规范基础上,2022年的健康险监管更注重为健康险做加法,促进健康险良性发展。
《关于进一步明确商业健康保险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适用保险产品范围的通知》显著扩大税优政策适用的健康险产品范围,将主流险种全部纳入其中,给健康险发展打开更大想象空间。
《关于开展人寿保险与长期护理保险责任转换业务试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尝试进行产品创新——所谓转换业务是指通过科学合理的责任转换方法,将人寿保险保单的死亡或生存给付责任转换为护理支付责任,支持被保险人在因特定疾病或意外伤残等原因进入护理状态时提前获得保险金赔付。此举打通了寿险与健康险的隔阂,同时既有利于寿险发展,也有利于长护险概念的普及。

01

 2023年1月第1期 

 2023年1月第2期 

 2023年1月第1期 

当然,规范仍在继续,《关于印发商业健康保险发展问题和建议报告的通知》就指出,目前健康险存在三大主要问题:一是风险保障能力不足;二是专业经营水平不高;三是存在不容忽视的业务风险。对此,《通知》还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加强多方协作;二是深化供给侧改革;三是保证城市定制医疗项目持续性;四是推进长效机制建设。

寿险监管做减法,严管增额终身寿,
IRR3.5%产品纷纷下架 

02

个险不振,银保发威,增额终身寿受追捧程度有增无减,期间隐含的各种问题也开始爆发。规范增额终身寿发展因而成为人身险部2022年的工作重点。精算师协会发文警示增额终身寿风险、IRR3.5%产品集体下架、新的符合规定的增额终身寿产品上架、人身险部发文划定三大红线要求立刻排查风险,轮番掀起舆论热点。
2022年11月银保监会人身险部发布《关于近期人身保险产品问题的通报》,给增额终身寿划定三大红线,并要求险企立即开展专项风险排查工作,排查重点包括但不限于:增额比例超过产品定价利率;利润测试的投资收益假设超过公司近5年平均投资收益率水平;产品定价的附加费用率假设明显低于实际销售费用等。《通报》要求针对排查发现存在上述问题的产品,应当立即停止销售,并按监管规定要求报送产品停售报告,并做好已销售保单的服务保障工作。
这与此前变相叫停定价利率4.025%的储蓄型产品情形类似,本质都是低利率市场环境下,监管部门对于利差损风险的高度关注。
该《通报》的下发直接导致了IRR等于大于3.5%的增额终身寿产品大量下架。不过,竞争压力之下,很多公司推出的新产品其IRR也仅是略低于3.5%,利差损风险仍值得被高度关注。

 2023年1月第2期 

健康险遭遇前所未有困境的同时,养老保险却迎来了空前机遇,尤其是个人养老金制度在2022年正式落地,保险公司作为重要的产品供给方,与银行理财子公司、公募基金等开始展开正面交锋。
在前期“回归本源”的基础上,“扩张”成为养老保险监管的2022年主题词,包括扩大试点、创新业务等。
2022年2月,银保监会下发《关于扩大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的通知》,宣布自2022年3月1日起,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区域扩大到全国范围。在原有6家试点公司基础上,允许养老保险公司参加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
2022年12月1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养老保险公司商业养老金业务试点的通知》,宣布从2023年1月1日起开展养老保险公司商业养老金业务试点,试点期限暂定一年。
所谓商业养老金业务,包括养老账户管理、养老规划、资金管理和风险管理等服务,可满足客户生命周期内多样化养老需求。初步试点区域为北京市、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山东省、河南省、广东省、四川省、陕西省等10个省(市)。参与试点的4家养老保险公司为人保养老、国寿养老、太平养老和国民养老。
当然,对于保险业而言,2022年最重磅的制度当属个人养老金相关制度框架的落地。依据2022年4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2022年11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银保监会、证监会联合印发《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制定个人养老金落地的基本规则。

养老险监管做乘法,个人养老金制度落
地,人身险业开启跨行业竞争,竞逐养
老三支柱 

03

 2023年1月第1期 

 2023年1月第2期 

紧随其后,2022年11月22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保险公司开展个人养老金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主要涵盖五方面内容:一是明确保险公司开展个人养老金业务的基本要求,主要选择资本实力较强、经营较为规范的公司参与;二是明确保险公司可向个人养老金制度参加人提供符合要求的年金保险和两全保险等;三是规范个人养老金业务的资金管理、合同管理、销售管理、客户服务等;四是明确对保险公司业务经营的监管要求;五是对银保信公司建设维护银保行业信息平台等提出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针对养老保险、养老保险公司,乃至养老服务的监管仍在路上,其中“保险+养老社区”的重磅新规已经开始征求意见。

 2023年1月第1期 

市场乱象监管做除法,自保件、互保件、
退保黑产仍是监管重点 

04

针对各类市场乱象的监管仍是2022年人身险监管的重要内容之一,而重点也依旧是自保件、互保件套利,以及退保黑产等——人身险行业转型承压之下,以前在高速发展中所隐藏的问题也一一得到充分暴露,这些问题伴随着人身险行业发展而产生,是行业粗放发展的最直接证明,这些问题要想得到根治也一定是伴随着整个行业转型的成功。
2022年11月,银保监会人身险部下发《关于深入整治“代理退保”黑产乱象的通知》,要求将整治“代理退保”黑产乱象作为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的重点工作,成立专项工作组,聚焦违规主动开展向保险活动当事人推介保险退保业务咨询代办等经营活动、误导投保人退保、扰乱市场秩序的组织或个人,深挖“代理退保”背后可能涉及的侵犯隐私、佣金诈骗、敲诈勒索等问题,明确工作任务,细化工作措施,加强协同配合,深入开展整治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属地监管的推进,很多地方银保监局在打击自保件、互保件套利,退保黑产等方面也发布了一系列的文件,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2023年1月第2期 

信息披露作为一种旨在消解信息不对称,减少各类误导的有效手段,在2022年继续得以强化。
2022年11月11日《人身保险产品信息披露管理办法》正式发布,并宣布自2023年6月30日起施行。其明确要求,保险产品的费率表和一年期以上的人身保险产品现金价值全表首次作为产品信息披露材料主动公开。保险公司作为产品信息披露的主体,应当完善内部产品信息披露管理机制,披露材料由保险公司总公司统一负责管理,保险公司不得授权或委托个人保险代理人自行修改保险产品的信息披露材料。保险公司及其保险销售人员、保险中介机构及其从业人员不得违规收集、使用、加工、泄露客户信息。保险公司应当加强客户信息保护管理,建立客户信息保护机制。
此外,2023年初,银保监会还下发了《一年期以上人身保险产品信息披露规则》。

个险不振,个险代理人数量快速下滑是重要因素之一,围绕破解行业困局而展开的个险营销体制、保险销售行为的研究也一直没有停止,2022年银保监会相继发布两项重磅新规,其中,销售资质分级的理念得以贯彻。
2022年4月,《人身保险销售行为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正式下发,在2021年版本的基础上进行了相应的完善,拟对保险公司、保险中介机构以及保险销售人员的人身保险销售前行为、销售中行为、销售后行为进行全流程规范,重要手段之一就是拟对保险代理人和保险产品实施分级管理。
2022年11月,《关于进一步推动完善人身保险行业个人营销体制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下发,计划用三至五年的时间,推动个人营销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完善,压实保险机构主体责任,加强佣金费用管控,优化激励分配机制;

 2023年1月第1期 

监管理念革新,销售资质分级监管、机
构分类监管、非现场监管成重要抓手

05

 2023年1月第2期 

发挥行业协同作用,建立销售资质分级体系,完善保险公司销售从业人员诚信管理,夯实行业发展基础;完善监管制度体系。这其中,“销售资质分级”也被重点提及。
可以看到,随着监管对于行业问题研究的深入,监管理念也在慢慢发生深层次的变化,更关注问题的本质,采取的手段也更有的放矢。
分级分类的监管理念在近些年的各类监管制度中,已经得到了充分的显现,很多业务资质都与保险机构的净资产、偿付能力充足率、风险综合评级等要素进行了挂钩,核心就是要体现“有多大本事做多大业务”,有效防范资本的无序扩张。
此外,非现场监管也成为重要抓手之一。2022年5月,银保监会下发《人身保险公司法人机构风险监测和非现场监管评估办法(征求意见稿)》,拟通过六大维度、数十个要点,全方位透视人身保险法人机构综合风险水平。该评估办法仅适用于人身险公司,银保监会及相关派出机构结合定期监测情况,对法人机构至少每年开展一次非现场监管评估。

 2023年1月第1期 

附表:

 2023年1月第2期 

 2023年1月第1期 

 2023年1月第2期 

 2023年1月第1期 

 2023年1月第2期 

FIVE

05

part

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一年伊始,梳理总结去年工作成绩,定调本年工作方向成为头等大事。
2023年的关键词,有人说是重建,有人说是韧性生长。但对于保险业来说,稳中求进,转型突围,实现高质量发展,仍是绕不过的命题。
近期,银保监会,中国人保集团,中国人寿集团及旗下寿险、财险子公司,中国太平保险集团,中国信保等相继召开2023年工作会议,披露新一年战略规划以及工作重点。
对于银保监会而言,全力支持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努力促进金融与房地产正常循环是重中之重的工作,但与此同时,中小银行改革化险、保险公司回归本源和风险处置等存量问题的解决,仍将是2023年的最大“看点”。除此之外,分类监管的理念仍将延续,一系列相关制度或将陆续出台。
对于中国人保、中国人寿、中国太平、中国信保四大保险央企而言,公司性质不同、资源禀赋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战略重点亦多有差异,但作为央企,其战略出发点又有高度相似之处,加强党建引领、服务国家战略等几乎是共同的底色,除此之外,强化体制机制改革、推进产品、服务、技术创新等,也频繁被提及。
在持续数年的“防风险”、“分类监管”等理念之下,头部险企相对于中小险企的优势正变得更加凸显,其很多动作几乎就代表了行业最前沿的探索,

来源: 慧保天下

拆解2023保险业发展目标!

银保监会、人保国寿太平强调整治
恶性竞争、新领域打造新增长点

 2023年1月第1期 

 2023年1月第2期 

了解其工作重点,有助于业界更好定位发展坐标。
以下就是银保监会以及四大保险央企2023年工作会议的核心内容摘编:

银保监会:统筹推进保险公司风险处置,坚决整治恶性竞争乱象,研究出台保险公司监管评级和分类监管制度

1

1月13日,银保监会以视频形式召开2023年工作会议。会议回顾总结工作,分析当前形势,部署2023年重点任务。银保监会党委书记、主席郭树清出席会议并讲话。
2022年,银保监会积极应对超预期因素冲击,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旗帜鲜明加强政治建设。
二是圆满完成党的二十大相关工作任务。
三是坚决有力抓好中央巡视整改。
四是着力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其中,保险资金运用余额增长9%,银行保险机构新增债券投资超过11万亿元。保险业赔付1.5万亿元。
五是稳妥有序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扎实推进中小银行保险机构改革化险。着力推进不良贷款处置。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
六是持续深化银行业保险业改革开放。其中,积极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稳步推出新型养老金融产品。
七是切实提高依法监管能力和水平。其中,全年处罚银行保险机构4620家次,处罚责任人员7561人次,罚没28.99亿元。
八是坚定不移推进正风肃纪反腐。

 2023年1月第1期 

 2023年1月第2期 

会议强调,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银行保险监管工作意义重大。会议要求,要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齐心协力、真抓实干,推动银行保险监管工作再上新台阶。

 2023年1月第1期 

一是全力支持经济运行整体好转。把支持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做好对投资的融资保障,支持社会领域加快补短板。不断优化进出口贸易金融服务。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二是努力促进金融与房地产正常循环。坚持“房住不炒”定位,落实“金融十六条”措施,“因城施策”实施差别化信贷政策,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
三是加快推动中小银行改革化险。
四是统筹推进保险公司回归本源和风险处置。坚决整治恶性竞争乱象,研究出台保险公司监管评级和分类监管制度。
五是积极推动信托等非银机构聚焦主业转型发展。
六是有效应对信用风险集中反弹。
七是强化金融机构治理体系建设。推动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深度融合。做好股东资质穿透审核和股东行为穿透监管。研究构建符合中小机构特点的差异化公司治理监管制度。发挥金融人才库作用,推动选优配强中小银行保险机构领导班子。切实加强投资者保护。
八是持续提升监管有效性。健全金融法治。完善全流程全链条审慎监管。提升监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
九是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中国人保集团:围绕国家新政策、经济新赛道、发展新领域,形成“增长点”;持续推动总部组织变革,深化预算薪酬制度改革

2

 2023年1月第2期 

1月12日,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召开2023年工作会议。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罗熹主持会议并作题为《坚定信心发挥卓越保险作用》的讲话。
2022年,中国人保成绩显著,保费收入首次突破6千亿元,创下了历史最好盈利业绩,其认为是集团卓越保险战略实施成效显现的一年。会议指出,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中国人保要服务国家经济的稳中求进,找准自身在扩内需、激活力中的“作用点”,围绕国家新政策、经济新赛道、发展新领域,形成“增长点”,以高质量发展助力国家稳增长大局。
关于2023年集团工作的总体思路,会议提出,做实卓越保险战略,全年工作要围绕“一个出发点、一个基本点、两大着力点”展开。
其中,“一个出发点”是指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今年形势的判断上来,坚定发展信心,发挥保险作用;“一个基本点”是指做实卓越保险战略举措,持续落实集团党委两年来的工作部署,真正落实落细、落到基层,取得成效;“两大着力点”是指改革、创新,重点发力,打破制约集团发展的梗阻,解决基层一线的实际问题,实现系统上下动力、能力的“两力”根本性提升。
部署了做实卓越保险战略举措的八个重点:

 2023年1月第1期 

一是做实六大战略服务:拓宽保险业务领域和服务范围,提升投资板块“双服务”能力。
二是做实产品技术创新:加快建设全面风险管理平台,打造创新发展的基础平台;加快推进集团战略项目、科技项目实施,打造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
三是做实五大转型工程:进一步转变发展模式、变革商业模式,率先走出高质量发展新路。
四是做实防范化解风险:切实强化“前有授权、中有内控、后有审计”的治理体系。
五是做实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推动总部组织变革,深化预算薪酬制度改

 2023年1月第2期 

1月13日,中国人寿2023年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中国人寿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白涛作题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团结奋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讲话。
2022年,中国人寿集团合并营业收入站稳万亿平台,合并总资产、管理资产规模再创历史新高。集团合并总资产突破6万亿元大关(不含广发银行),集团旗下寿险公司A股市值全年涨幅位居同业第一,资产公司管理资产规模位居国内第一,财险公司综合成本率有效改善,养老险公司企业年金净增管理资产规模超1300亿元。
2022年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风险保障约610万亿元,农业保险为2200多万农户提供保险保障近7700亿元,在办长期护理保险项目覆盖2700多万人。实体经济直接投资存量规模突破3.9万亿元。
会议对关于政治责任和经济责任、关于规模和效益、关于合规和价值、关于守正和创新、关于当前和长远五个关乎公司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形成规律性认识。

 2023年1月第1期 

革,推动公司治理行动方案落地。
六是做实全面从严治党:持之以恒抓政治建设、抓纠风反腐、抓基层党建。
七是加强班子队伍建设:重点是子公司班子建设、人才培养引进、基层队伍培训。
八是抓好主题教育工作:周密组织安排,坚持以上率下,力戒形式主义,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中国人寿集团:突出做好增价值、优结构,保险板块要在新领域拓展上引领行业

3

 2023年1月第2期 

会议强调,各成员单位要紧紧围绕“一增一优六加强”。其中,保险板块要加快转型升级,在新领域拓展上引领行业;投资板块要持续提升投资能力,大力发展第三方资管业务;银行板块广发银行要深度融入集团、根植湾区,加快形成特色优势;其他板块要围绕延伸主业、服务主业,以自身高质量发展为集团整体价值提升贡献力量。

 2023年1月第1期 

增价值就是要确保经营效益、业务价值、投资收益、公司市值全面增长。
优结构就是要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新兴领域形成牢固竞争优势,加快培育面向未来的增长新动力。
加强党建引领就是要坚持和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加强干部管理就是要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激励敢担当、善作为。
加强资源整合就是要着力建机制、搭平台,打通关键资源,推动实现互联互通、共建共享。
加强创新驱动就是要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在数字化、一体化、综合化等领域取得系统性突破和标志性成果。
加强品牌建设就是要着力塑造客户至上的品牌认知,提升中国人寿文化软实力,让中国人寿广受社会公众信任和尊重。
加强风险防控就是要推进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着重做好风险防范化解,扎实推动“五虚”整治和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

 2023年1月第2期 

会议指出,2023年,中国人寿要突出做好增价值、优结构,着力加强党建引领、加强干部管理、加强资源整合、加强创新驱动、加强品牌建设、加强风险防控,即一增一优六加强。

1月14日,中国人寿寿险公司2023年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中国人寿集团副总裁、寿险公司总裁赵鹏作了题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奋进新征程 抢占新赛道 培育新动能 全面开创公司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报告。2022年,公司坚持“两稳两控五提高”工作思路及“三抓三强三稳”工作主线,成功应对超预期因素冲击,迎难而上、砥砺前行,发展态势稳中向好。
会议明确了中国人寿寿险公司2023年工作的总体思路:按照“一增一优六加强”工作思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努力实现规模、价值、竞争、队伍、安全有机统一,全面开创公司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2023年1月第1期 

一是坚持旗帜领航,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二是提高政治站位,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
三是深化改革创新,加快推进“八大工程”落地见效。要进一步细化完善“八大工程”(党建引领筑基工程、人才建设固本工程、销售渠道强体工程、综合营销聚力工程、客户经营金山工程、政企合作民心工程、健康养老生态工程、金融科技数字化工程)目标任务,快速完成各项目组织,形成一批阶段性成果。
四是加强品牌建设,持续提升运营与服务水平。
五是强化风险防控,织密织牢公司发展安全网。

国寿财险:坚持发展第一要务,进一步突破政
策性农险和责任险

 2023年1月第2期 

国寿寿险: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进一步细化
完善销售渠道强体、综合营销聚力、健康养老
生态等“八大工程”

1月15日,国寿财险2023年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国寿财险党委书记黄秀美作了题为《凝聚共识 团结奋斗 全力迈上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的报告。
会议明确了国寿财险2023年工作的总体思路:全面落实中国人寿年度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落实“一增一优六加强”工作要求,坚持发展第一要务,进一步突破政策性农险和责任险,努力答好“四道必答题”,奋力实现“稳住市场地位、承保经营有盈利、管理能力有提升、协同发展有特色、风控合规有保障”(“一稳四有”)的年度目标,迈上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1月15日,中国太平保险集团召开2023年工作会议。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思东作题为《稳中求进 守正创新 奋力开创集团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的讲话。
2022年,中国太平保费收入2280亿元,同比增长4.8%;总资产1.26 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1.7%;管理投资资产规模2.1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2.7%。
其中,太平人寿大个险新单期交增速、人力增速领跑市场,银保十年期交业务占比同业排名前列;13月保费继续率连续十年行业领先。太平财险服务国家战略原保费收入同比增长26.8%,综合成本率同比优化6.5个百分点。太平养老团险保费同比增15.9%,受托管理资产较年初增加352亿元,企业年金受

 2023年1月第1期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一刻不停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积极践行央企使命担当。
坚定聚焦效益经营,牢牢把握经营主动权。
统筹抓好发展与安全,牢牢守住风险底线。
坚持人才强司,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中国太平:服务国家战略要有新作为,生态圈建设要有新突破,综合协同要上新台阶

4

 2023年1月第2期 

托新单缴费同比增长21.3%。太平资产管理资产规模1.2万亿元,其中集团外规模突破4000亿元。
对于2023进行工作部署,“六个坚持”的总体要求:坚持党建引领,坚持稳中求进,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价值导向,坚持强基固本,坚持严防风险,推动业务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奋力开创集团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2023年1月第1期 

服务国家战略要有新作为
生态圈建设要有新突破
综合协同要上新台阶
国际化发展要有新格局
客户服务要有新提升
破解难题要有新举措
防范化解风险要有新成效

保持定力推动业务高质量发展
完善机制主动对接服务国家战略
统筹施策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深挖潜力加速推进生态圈建设

“七新”目标和任务:

七项经营重点工作:

 2023年1月第2期 

 2023年1月第1期 

一是更好统筹“当下改”和“长久立”,抓紧抓实抓常中央巡视和审计署审计整改。
二是更好统筹政策性定位和市场开放应对,推动短期险业务在助力稳增长大局中提质增效。
三是更好统筹重大战略项目和“小而美”项目,推动核心政策性业务在服务共建“一带一路”中发展壮大。
四是更好统筹机制优化和能力提升,蹄疾步稳推进深化改革取得新的突破。
五是更好统筹业务发展和风险防控,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1月12至13日,中国信保在北京召开2023年度工作会议。中国信保党委书记、董事长宋曙光发表讲话。
2022年,中国信保全年实现承保金额8995.8亿美元,同比增长8.4%;已决赔款15.3亿美元;服务客户超17万家。
在部署2023年工作时,宋曙光指出,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公司改革发展的关键一年。
宋曙光指出,围绕2023年工作总体要求,要以加强党的建设为统领,聚焦主责主业,进一步实现“三个提升”,统筹抓好五个方面重点工作:

中国信保:核心政策性业务将转型,民营、中小微企业成服务实体经济重点对象

5

 2023年1月第2期 

强化创新全面推动科技运营服务升级
脚踏实地走稳走好国际化发展之路
强基固本持续夯实经营管理基础。

 2023年1月第1期 

一是坚持稳中求进,着力发挥跨周期逆周期调节作用。
二是坚守职责使命,着力推进核心政策性业务转型发展。
三是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以管理效能的提升推进高质量发展。
四是坚定服务新发展格局,着力提升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
五是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着力支持民营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发展。
六是坚决推进改革创新,着力深化数字化转型。
七是坚守风险底线,着力统筹好业务发展与风险防控。

 2023年1月第2期 

中国信保总经理盛和泰则强调,为落实好公司2023年工作总体要求和经营目标,要从大局全局出发,从改革创新入手,着力支持稳外贸稳经济大局,做好七方面工作:

编辑:北分企划部   2023年1月30日

在一個瞬息萬變的世界裏,
我們必須全力奔跑,才能停在原地。 

In a rapidly changing world,
We must run with all our strength to stop where we are.

行业资讯速递

-2023年1月第2期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