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行业资讯速递-2022年6月第1期

行业资讯

速递

01

Insurance industry information

总第10期

2022年06月15日

【热点聚焦】

一张保单可惠及三代?
中宏保险创新提出“家庭保障方案”概念

【政策解读】

保险中介市场破旧立新:深圳、北京新模式抢跑

【热点聚焦】

【热点聚焦】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
《2021年银行代理渠道业务发展报告》

四五级机构裁撤上千家,省级分公司不减反增,保险业聚焦中心城市

one

01

part

热点聚焦

热点聚焦

 2022年6月第1期 

四五级机构裁撤上千家,省级分公司
不减反增,保险业聚焦中心城市

退潮,成为近年来保险业的关键词之一。
资本退潮。
代理人在退潮。
互联网保险退潮。
保险机构其实也在退潮。
不过,退潮的多为四五级机构,与此同时,行业整体的省级分支机构数量仍在持续扩张中,某种程度上,这意味着,行业整体仍处于扩张状态。

来源:慧保天下

1.退潮亦或精简?2021-2022年,保险业累
计撤销1055家分支机构

“分支机构收缩”是近年媒体议论保险行业最多的题目之一。
根据数据统计,2021-2022年,全国保险业累计撤销了高达1055个分支机构。
不过,收缩的多是三四级机构,尤其是以四级机构为最,撤销的机构中,支公司和营销服务部占据绝大部分比例,当然,其中也有少量的中心支公司。
以中国人寿河北分公司为例。2021年6月,旗下19家营销服务部同时获批撤销。

 2022年6月第1期 

而中国人寿河北分公司还只是一个缩影。其中,中国人寿撤销机构约占六成。撤销的机构基本上都是支公司以下的营销服务部,且多在三四线非省会城市为主。
裁撤三四级分支机构更多是在出清落后产能——行业发展承压,对于效率、品质的要求提升,入不敷出的机构被裁撤也在逻辑之中。
一边是淘汰落后产能,一边是确立产能作为核心指标,“产能驱动”的逻辑在保险业愈发清晰。

2.省级分支机构仍在持续开设中
新一线城市成亮点

在分支机构遭遇撤销的同时,其实很多公司仍在继续扩张,统计显示,2020年至今,一共开设80家省级及以上机构。
从公司资本性质来看,外资险企扩张速度要略大于中资险企
在中国不断深化对外开放的大背景下,外资逆势而上。继友邦人寿后,国内外商独资寿险公司不断增加;财险方面,最大合资险企安盛天平早已转为外商独资;集团公司方面,也已经诞生了安联中国、华泰保险集团等。
分支机构设立方面,随着有关限制取消,外资险企分支机构布局也有所提速。
例如友邦人寿自分改子成功获批以来,已经连续开设筹建三家升级分公司,包括四川、湖北、河南三地。
与之类似的还有中银三星人寿,2020以来也已经开设福建、安徽、辽宁三家省级分公司。
还有几家外资险企在两年多的时间内开设了两家省级分支机构。包括:

 2022年6月第1期 

此外,中英、中宏、德华安顾、复星保德信也各开设1家省级分公司。
整体来看,2020年至今,11家外资险企在3年时间内累计开设可了9家省级分公司,在全部80家新设机构中占比接近24%,相较外资险企10%左右的市场份额,扩张不可谓不快。
中资小新险企继续扩张,节奏明快
虽然相对来说,中资扩张速度赶不上外资,但中资的扩张也是实实在在的,这主要体现在一些小新险企方面,以及一些专业险公司。
例如,两年多时间,国宝人寿已经先后在四川、重庆、北京设立省级分公司;国寿养老,也在内蒙古、浙江、江西开设分支机构。
爱心人寿、北部湾财险、北京人寿、鼎诚人寿、复星联合健康、国任财险则分别设置了两家分支机构。
光大永明、复星保德信、海保人寿、华贵人寿等则分别开设了一家分支机构。
新一线城市成最大亮点
从分支机构的布局来看,原有的一线城市,速度已经有所放缓,与之形成对照的是新一线城市,正成为险企集中加码之地,例如成都市所在的四川省,3年间设立了7家省级分公司。
此外,武汉所在的湖北省,郑州市所在的河南,以及重庆、陕西、天津、安徽、海南等也都开设了5-6家省级分支机构。

招商信诺:安徽,云南
利宝保险:云南,陕西
中韩人寿:安徽,浙江
中航安盟:海南、江西
现代财险:四川、湖北
复星联合:重庆,湖北

 2022年6月第1期 

此外,北京作为兵家必争之地,也保持了不错的增速,3年新增4家省级分公司。

自2018年银保监会成立,大幅减少保险公司批设以来,一批曾经兴冲冲想要布局保险行业的中资机构,在坚持一段时间后纷纷宣布放弃。不完全统计,自2020年以来,已经至少有十几家上市公司宣布退出参与设立保险公司。包括ST天成、银江股份、灵康药业、家家悦集团、海汽集团、拓维信息、莱美药业、贝因美、海峡股份等。

 2022年6月第1期 

此外,一些已经成功入股保险公司的资本也在近年选择退出。
这些都让行业人士感到忧心忡忡,但必须看到,资本退潮之下,泡沫也正逐渐被挤出,一个真正的“保险姓保”的时代,或正在开启。

two

02

part

热点聚焦

热点聚焦

 2022年6月第1期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
《2021年银行代理渠道业务发展报告》

来源: 中国银行保险报

2021年我国银保业务保持健康平稳发展态势,服务保险业转型升级的能力得到持续提升。其中人身险公司银保业务保费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在各渠道间保费收入占比进一步提升,新单及期交业务实现双线增长,业务结构与品质良好。财产险公司银保业务持续走低,业务和渠道集中度较高,区域性差异犹存。

一、人身险公司银保业务持续增长

2021年人身险公司银保业务全年累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1990.99亿元,较2020年同比增长18.63%,呈现连续四年增长态势,原保险保费收入持续站稳万亿规模,超过人身险公司保费收入总量的三分之一,业务占比同比上升3.73个百分点。

 2022年6月第1期 

2021年各家公司更加注重优化业务结构和内涵价值增长,不断扩大期交业务体量,实现了新单与期交业务的同步提升。全年实现新单原保险保费收入7040.86亿元,同比增长15.05%。其中,新单期交原保险保费收入2677.56亿元,同比增长19.04%;趸交原保险保费收入4363.30亿元,同比增长12.73%。四个季度保费占比分别为49.77%、15.02%、15.46%和19.75%,其中四季度业务较往年出现大幅度增长。

(一)新单及期交业务双线增长

 2022年6月第1期 

从长期险的产品构成来看,寿险业务稳定增长,其中普通寿险保费收入占比持续提升。2021年寿险业务实现新单原保险保费收入6947.03亿元,占全年新单原保险保费收入的98.67%,同比增长15.24%;健康险增速放缓,新单原保险保费收入93.83亿元,同比增长2.38%。寿险业务中,分红寿险新单原保险保费收入4298.79亿元,同比增长9.67%;普通寿险新单原保险保费收入2641.52亿元,同比增长25.75%。

(二)普通寿险保持快速增长

(三)主销产品进一步集中

2021年,增额终身寿险产品具有的资金灵活度高,用途多样的功能使其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占据银保市场绝对主流地位。终身寿险占据期交产品年度销量前十中的七席。趸交产品销售量前十的产品中,仍以分红险和万能险为主。

 2022年6月第1期 

2021年人身险公司经营银保业务的主体保持稳定,共有84家人身险公司开展该业务,与2020年机构数量一致。进入新单、期交及趸交保费收入排名前十的公司略有差异,但各口径中排名前十位公司的市场份额都在持续下降,市场化竞争更为充分。

(四)市场集中度进一步下降

 2022年6月第1期 

2021年末银保业务渠道专管员总人力数为18.44万人,较上一年度下降5.13%。其中,国寿寿险、新华保险、华夏人寿、泰康人寿、大家人寿、太平人寿、富德生命人寿、人民人寿、财信吉祥人寿和阳光人寿10家公司的期末人力维持在5000人以上。

(五)渠道专管员队伍稳中有降

(六)业务品质保持较好水平

2021年人身险公司继续关注银保业务品质,13个月继续率在90%以上的公司占比达到80%,仅有2家机构13个月继续率低于80%。有30家公司的13个月继续率较前一年得到改善,行业整体业务品质保持在较高水平。

 2022年6月第1期 

(一)银保市场中互联网保险业务规范化经营得到进一步加强
2021年随着《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保险机构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有关事项的规定》的出台以及新版互联网保险业务信息披露系统的启用,银保渠道互联网专属保险业务与线上线下融合业务的经营规则得到进一步明确与规范,一方面促进了市场的公平竞争,进一步推动保险公司与银行间的深度合作;另一方面切实保护了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助力实现“保险、银行和客户”的三方共赢。
(二)银保业务重回战略视野,众多公司加大转型与投入力度
疫情以来,众多保险公司重新关注并大力推动银保业务发展。一是人身险公司个代渠道呈现持续深度调整态势,为稳定业务平台,各公司开始高度重视银保业务的发展;二是银行积累的大量中高净值客户日益被保险公司关注,银行客户强烈的财富管理需求易于实现场景化营销并具有较高效率;三是随着商业银行综合销售能力的增强,尤其是更加关注专属保险销售队伍的培养

二、2021年银保业务发展主要特征

 2022年6月第1期 

使其在服务客户过程中配置保险方案的专业优势凸显。商业银行凭借自身稳定的客户资源和销售优势,使保险公司重拾对银保业务的战略重视,加大战略投入,着力调整业务结构,提升渠道价值,加速银保业务从重规模向规模与价值并重的转型。
(三)积极探索高内涵价值发展路径与银保合作新模式
2021年,多家保险公司围绕高内涵价值银保合作模式进行了探索。国寿寿险坚持规模与价值并重的渠道定位,持续推进渠道健康发展。中国平安提出 “新银保”的理念,并与平安银行深化合作,协助打造平安银行新优才队伍;新华保险坚持兼顾规模与价值的发展策略,持续建设队伍、深耕网点,带动产能提升,提高经营效率,实现银保渠道良好发展。泰康人寿充分发挥集团医养协同优势,将无形的保险产品与实体医养服务相结合,坚持长期保障型产品销售,在银行及客户中形成良好口碑。太保寿险重启银保,打造全“芯”业务模式,聚焦战略渠道,聚焦省会和中心城市,实现银保业务的高质量发展。友邦集团入股中邮人寿,经双方集团合作,将受益于中国战略互补的分销渠道和客户群所带来的潜力。各家公司基于战略定位、客户需求、协同合作、数据共享的一体化布局,开始尝试创建银保业务高质量发展的新业态新生态。

THREE

03

part

热点聚焦

热点聚焦

 2022年6月第1期 

一张保单可惠及三代?
中宏保险创新提出“家庭保障方案”概念

来源: 中国银行保险报

从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到如今扰乱正常生活的奥密克戎,从中美贸易战到俄乌战争,从日益飞涨的油价到急速变动的汇率,世界变化越来越快,未来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多。面对百年未遇之大变局,无论是普通中产家庭,还是高知、富裕阶层,作为一家之主,“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夹心族”普遍压力骤增。

一、新突破:一张保单,惠及三代

如何帮助中年人解决后顾之忧,特别是规划好“一老一小”的保障,帮助更多家庭呵护美好未来?近期,中宏保险隆重推出“创新式家庭保障方案”,一站式解决老、中、幼三代人的核心保障,帮助更多家庭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航程中提前吃下一颗“定心丸”,关键时刻能起到压舱石的作用。

从中国人传统的家庭结构来看,中年“夹心族”是一个家庭的“基本盘”,是顶梁柱;孩子是中年人拼搏奋斗的“动力源”;而年迈的父母则是需要更多呵护和关注的“老宝贝”。

中宏保险近期突破性地提出“一张保单呵护全家”的家庭保障方案概念,采用“一张保单、惠及三代”的架构,看起来会更符合国人的实际需求。

 2022年6月第1期 

对于家庭顶梁柱而言,在健康保障之上,不妨为自己和配偶尽早配置一份“中宏颐享人生养老年金保险” (以下简称“中宏颐享人生”或“颐享人生”),利用年金保险的确定性和该产品的保证领取功能,将其作为将来退休生活的有效补充和家庭稳定现金流。
具体来看,中宏“颐享人生”采用100%保证领取方式,养老年金可保证领取至被保险人88周岁或100周岁后的首个保险合同周年日;自第二个养老年金领取日开始,每年的养老年金领取金额按3.5%复利递增,有效抵御通胀风险。
除了保证给付之外,“颐享人生”也不乏灵活度。缴费和领取更灵活,投保时可以一同投保万能险,可约定将“颐享人生”的养老年金转入指定该万能险的万能账户,让资金长期稳健增值。无论环境如何变动,这笔养老金的增长曲线都将伴随被保险人的年龄增长而显著上扬。
中年顶梁柱投保“颐享人生”后,可在此基础上为父母投保“中宏附加健康护理保险”,达到合同约定的护理状态标准后,护理保险金按月给付,减轻家庭照料负担,且可享受出院陪护及康复指导服务。同时,还可为18周岁以下的孩子投保“中宏附加全佳无忧意外伤害保险”,并选择高端意外医疗费补偿保险金可选保险责任,那么孩子因意外就医,可去和睦家等私立医院就诊,0免赔,100%赔付比例,品质就医,孩子少受罪,并可同享就医管家尊享版和意外严重骨折术后康复服务。

二、更贴心:康养双护,服务全家

等于说,中年顶梁柱以满足自身养老需求为主轴,兼顾老人的护理健康需求和孩子的意外风险保障需求,真正通过一张保单,连接起全家的周全保障,全面实现“老有所养、子有所成、亲有所护”。

近年来,中宏保险一直坚持打造全方位“健康+养老”高端服务体系,在对投保人及其家庭成员的日常守护方面也效果显著。自6月10日至8月31日期间,若购买指定产品累计保费达到一定要求,即有机会全家老小同享“家庭健康顾问”和“家庭养老管家”特色服务,最多六人同享,真正做到守护全家,畅享精彩人生。

 2022年6月第1期 

“家庭健康顾问”,顾名思义,犹如一位贴心的健康管家,可为全家成员提供面面俱到的健康管理。全科医生7×24小时服务,全天候秒级响应,全家老小可咨询感冒、头晕、发烧、腹泻等50多种多发、266种常见疾病, 日常小病不发愁,免跑医院减少交叉感染风险。
“家庭养老管家”则提供关于养老方面问题的服务, 联系中宏保险专属养老管家,可获得一对一、全流程、个性化的服务,让客户放心又省心,真正达到“轻松选择,精彩生活”。中宏保险的养老服务能够覆盖全养老生命周期,从活力长者、半自理长者,到失能失智长者;客户无论选择居家、社区或是机构养老,都能获得相应的服务资源。
此外,符合条件的客户更可同时享受MOVE PRO会员和尊享会会员权益,更包含了最高20万保障的防癌赠险、MOVE专属就医权益、贵宾绿色通道、国际SOS援助服务等,不一而足。
实际上,中宏保险近年来一直在致力于打造全方位高端服务生态体系,通过持续整合健康及养老行业内优秀资源,打造覆盖全国的品质康养网络体系,为客户提供涵盖全生命周期、覆盖不同康养模式的综合服务,更有效地匹配多元化的康养服务需求,以期“一站式”解决长寿时代人们的健康养老综合所需。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是每个人心中最重要的归宿,老中幼三代人构成了传统家庭的幸福图景,守护家庭是所有人的共同诉求。中宏保险通过推出创新式“家庭保障方案”,切实帮助更多家庭获得美好、周全的保障,呵护每一位家庭成员,守护更多家庭共享天伦之乐,畅享精彩人生。

FOUR

04

part

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2022年6月第1期 

保险中介市场破旧立新:
深圳、北京新模式抢跑

打造新型保险中介市场体系是目前整个中介市场监管的整体思路。深圳此次提出的新型保险中介市场体系中的创新改革,以及此前北京提出的分级分类监管都将给中介市场带来新的借鉴。

占保费收入八成以上的保险中介市场正在酝酿新变。

日前,深圳银保监局在当地下发《关于推动构建新型保险中介市场体系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明确将对存量进行“清虚提质”,强化市场退出,加强内控监管。推动保险营销体制变革,进一步发展独立个人保险代理人,进一步推动营销员销售能力资质分级建设。

解读

据一位接近监管人士分析,“打造新型保险中介市场体系是目前整个中介市场监管的整体思路。深圳此次提出的新型保险中介市场体系中的创新改革,以及此前北京提出的分级分类监管都将给中介市场带来新的借鉴。”

//

北京保险中介协会前秘书长陶立新表示,该文件中新的内容主要有三个层面:
一是延续监管对于保险中介的严监管方式,从严规范,二是明确保险中介经营往规范和专业化方向发展,三是还释放了对一些区域性有市场、合规较好的保险中介机构,鼓励其经营全国性业务,这是该文件中新的突破亮点,鼓励区域专业中介机构做大做强。

 2022年6月第1期 

据银保监会公布的数据,截至2021年6月30日,全国共有2621家保险中介机构,其中保险代理1746家、保险经纪494家、保险公估376家、保险中介集团有5家。据零壹智库此前的数据统计显示,保险代理和保险经纪是其中最受关注的两个类型,从区域分布来看,这两类保险中介机构主要集中分布在北京、广东和上海,三个区域合计占比32.30%。
据上述人士进一步分析,保险中介市场未来无疑将向更加正规化、精细化和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2021年8月19日,大家保险独立代理人庞月晗的专属代理店在深圳注册成功,正式完成从个人到个体工商户的转变,成为国内寿险行业首个完成工商注册的独立代理人。一周后,信泰保险独立代理人郭华香的鑫汇专属代理店也在深圳完成注册,上述两家代理店的落地,被业界解读为独立代理人模式探索发展迈出的实质步伐。
据多位业内人士分析,由于此前独立代理人深圳模式的落地,上述《意见》中对于独立代理人的进一步探索引发关注。
对于独立代理人的探索,《意见》提出要鼓励代理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授权代理人、独立代理人等经营模式上探索尝试。采用独立个人保险代理人模式的,要加强注册登记管理, 提升自身业务能力和合规经营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意见》要推动解决深圳独立个人保险代理人税务登记问题。一位保险经纪公司高层表示,深圳银保监局尚未给予独立代理人在税收方面的利好。因为普通代理人平均收入较低,去年国家税务总局明确规定,代理人收入可享受40%免征税额。但独立代理人属于代理人从业者中的佼佼者,收入水平较高,对于独立代理人群体是否享受免征税福利,是该人群较为关注的问题。

1.深圳独立代理人模式能否推广全国?

 2022年6月第1期 

独立代理人制度最早源于2020年,当年11月银保监会曾发布《保险代理人监管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和《关于发展独立个人保险代理人有关事项的通知》,提出“建立独立个人保险代理人制度”,自此中国独立个人代理人制度拉开帷幕。
后续,部分城市也陆续明确出台相关细则,诸如深圳银保监局联合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出台《深圳独立个人保险代理人登记注册事项工作指引》,河北完成首位保险中介独立代理人的工商注册等。
独立代理人制度,即独立经营、能够同时为几家保险公司代理业务的一种代理人制度,保险代理人与保险公司直接签订委托代理合同,自主独立开展保险销售,常见于美国的财产保险和责任保险市场。
目前保险公司中,大家人寿、信泰人寿以及梧桐树保险经纪、灵犀保代等保险专业中介已开始试水独立代理人模式。
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大家人寿目前已打造独代事务所494个,代理人数量8462人。同时,公司独立代理人人均产能6.44万元/月,人均收入13431元/月,2022年已引进和自培养MDRT人员达到225位。

被称为打破金字塔结构的独代模式刚刚启航,仍存诸多痛点。一位保险业内人士指出,“目前独立个人代理人模式落地存在困难,独立代理人的市场主体地位不明晰和税收问题是该模式落地发展面临的主要痛点。”其指出,目前深圳独立个人保险代理人的属性定位、条件标准、注册流程、商事登记等规则已基本明确,但其他地区相关监管制度规则仍有待细化和完善。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独立代理人能够选择销售的保险产品很少”,这是一位在武汉地区从业超10年的资深保险代理人对于目前独立代理人制度的总结。他分析指出,首先独立代理人制度自负盈亏,目前在保险公司拿不到好的产品,部分保险公司提供的都是一些边缘化产品;其次,目前独立代理人可销售的保险产品费率都比较简单,诸如不保证续保的医疗险,也无需提供后续服务等。对于目前是否会试水独立代理人制度,一位从业5年的保险代理人表示,我目前还有几百人的团队,目前肯定不会放弃团队给我带来的被动收入。“但如果有一天团队仅变成我孤军奋战的时候,付出和得到不成正比,我可能会考虑做独立保险代理人。”

 2022年6月第1期 

独立保险代理人模式只是保险中介市场中营销员变化的一个侧影,针对营销员进行分级分类管理亦将是中介监管的重要方向之一。而保险中介监管的变化和行业发展、规范和创新同步,营销员和保险中介机构均面临新的变化。
《意见》提出,保险中介行业协会要在全国率先完成保险销售从业人员销售能力资质分级体系建设,持续组织行业开展人员清核,建立从业人员培训测试机制。
《意见》还对MGA模式、互联网销售乱象、银保渠道规范等做出了明确规定。深圳银保监局明确,保险公司要建立权责明晰的中介渠道业务管理制度体系,加强对合作保险中介机构的管理,不断探索管理型总代理(MGA)模式的有效管理,参考公司风险状况和监管分级分类慎重选择合作对象。
同时,《意见》明确持续整治互联网销售乱象,加强互联网涉保活动监管。要严格规范与互联网引流平台的合作, 严格按服务内容和合作协议支付相关费用。要全面规范与互联网背景企业的关联交易,建立完善的关联交易审核制度。此外,在银保渠道规范方面,《意见》明确商业银行经营保险代理业务时,要充分发挥销售渠道优势,大力发展长期储蓄型和风险保障型保险产品,持续调整和优化代理保险业务结构,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保险代理服务。

解读

另一位接近监管人士透露,未来独立保险代理人制度预计主要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山东、河南推开。但目前问题在于:第一,要确定独立保险代理人归属问题,由谁来管理;其次,监管需出台独立保险代理人具体业务的实施方案,诸如佣金、发票等。

//

2.破旧立新:2800家业务终止,资质分级体系建设中

 2022年6月第1期 

从全国情况一观,监管机构对保险中介行业管理日趋严格,2021年银保监会出台了多项政策,引导行业向正规化、精细化发展。银保监会中介部主任姜波不久前在其署名文章中指出,自2020年初《中国银保监会关于推动银行业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推动构建新型保险中介市场体系以来,监管部门一直在监管实践中持续深入研究和思考这一命题,着眼持续推动实现保险中介行业高质量发展,廓清其内在本质要求。
大背景之下,部分中小中介机构以及没有实质性业务的机构正逐步退出市场。近两年来,多家保险中介机构被注销。据统计,2021年以来,各地银保监局已陆续注销超2800家保险中介机构的经营保险代理业务许可证,其中2787家保险兼业代理机构许可证被注销,72家保险专业中介机构许可证被注销。
据一位中型保险中介公司负责人分析,“中介市场近两年一直在洗牌,这轮洗牌过后,大公司有资源发展的更快,市场集中度更高。资源不足的小公司再加上不堪成本压力,只能最终被淘汰。”
北京银保监局去年12月曾发布《关于加强分类指导推动北京地区保险专业中介机构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其中提及,按照“引导一批、规范一批、限制一批”的分类指导思路,根据保险专业中介机构的合规状况、专业能力、经营质效等,分类确定有能力头部企业、一般正常经营企业和不具备经营条件企业的三类中介机构的发展路径和监管重点,对于专业领先、管理规范的中介机构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支持试点创新,树立行业发展标杆;对内控管理缺失、不能依法依规落实监管要求的机构强化监管,直至市场退出。
上述接近监管人士表示,这种“动态监管”的新思路会否推广至其他区域值得密切关注,这对保险中介机构的合规发展影响极大。
不过另据上述负责人分析,保险中介市场的新机遇仍存,比如此前特斯拉、比亚迪、蔚来、小鹏、理想汽车等新能源车企布局保险中介市场,以及美年健康此前亦表示意图收购一家全国性保险经纪公司,这些新势力的活跃也将给保险中介市场带来新的变化。

编辑:北分企划部   2022年6月15日

在一個瞬息萬變的世界裏,
我們必須全力奔跑,才能停在原地。 

In a rapidly changing world,
We must run with all our strength to stop where we are.

行业资讯速递

-2022年6月第1期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