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营销界·农资与市场》2020年11月刊_权限

当行业艰难的时候,就很难单独地去谈增长。
可能需要我们找到新的领域,找到新的生长动能。
曾经以“贴牌+代加工”的轻资产运营模式+IP运营著称的“中国零售巨头”三只松鼠,深陷困扰。一方面是巨额的平台抽佣,一方面是劣质供应商带来的消费纠纷,一方面是产品受到阿里、京东、拼多多等扶持的工厂白牌——优质代工厂的冲击。
三只松鼠交出了上市以来的最差成绩单: 营收增速大幅放缓,净利润更是同比暴跌29%;在实现52亿元营收的同时,净利润仅剩1.8亿元。 
营收仍在增长,但是利润率急剧下降,这是一个很可怕的信号。
自建仓库,扩大线下实体店数量,从零食品类角度进行改革,是三只松鼠的自救计划。
暗自生长的还有社区便利店,当传统大卖场不再若定海神针般制霸行业时,便有了7-ELEVEN便利店携手速食品牌三全,登陆郑州国贸店,并创下单店首日销售额破65万元,刷新全球纪录。
当传统的超市陷入产品内卷化的时候,便利店已经进行产品的深挖,即食、速食业务占总店业务的55%,更能适应需求,更容易获取客户。有人说7-ELEVEN会利用收购的方式快速在郑州布店。不过根据7-ELEVEN便利店的一贯思路,会以追求单店盈利为主,并不一定会盲目铺店。
商场如战场,有时候你可以高维打低维,但有时候竞争就不在一个维度上。
生鲜行业竞争激烈,有的高调进发“极速达+次日达+现场达”渠道赋能,有的黯然离场暂别行业。偏偏也有做水果的却完全不受其焦虑的影响。行业有企业讲述他们的严选水果,他们说严选水果不为赚钱,只为引流,帮农户卖水果,构建生态。
而有时候,行业主流的赛道也会变化。
品质农业时代,高品质的经作产品备受关注,传统农药化肥产品也不再是唯一选择。当传统营销格局松动的时候,产品力又成了企业最关注的内容,可以说,当下,给了技术创新最广阔的空间。
除了资源,各企业最愿意谈的就是新品,无他,赛道变了。
特肥或者各种功能型产品成为企业利润增加的砝码。在这样的背景下,技术的革新,功能型产品的研发就成了新赛道。
正如吴晓波的一句话:在正确的赛道上打最艰难的仗。
前三季度报出来之后我们发现,农药肥料大多业绩亮眼。证明头部企业大多已经找到向上生长的方向。尽管我们都会说行业很难,利润很薄,但是我们都在不停地调整,快速地试错。尽管不确定性在增加,但是我们已经学会了和不确定性共处。
虽然,在时代的浪潮中保持发展,保持创新,打造拥有长期生命力的企业很难,但是只要我们理性乐观,坚持长期主义,持续不断地围绕客户,创造价值,就能实现向上生长。
与时间做朋友。

卷首语 PREFACE

文/赵丹

前三季度业绩亮眼,化肥行业拐点加速到来?
农药行业良机频现,形势大好?
产品力时代,在正确的赛道打最艰难的仗
金旺智能房国荣:做最专业的农化制剂智能工厂全案服务商
金波尔程美明:16年专注,只做“管用的”清液肥
曹君正:专注土壤健康,致力于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从结伴晨跑到相携农资长跑的美满伉俪
销量不好,真的是营销的错?
 400万种植大户成为消费主力,农资企业如何挖掘大户价值?
全渠道时代,如何做传播?
一份完整的大豆产业 分析报告
 首批“无公害绿色肥料”认证企业颁布,瑞丰生态集团三家公司在列

【行业观察】
【人物】
【营销实战】
【数据分析】
【品牌特写】

向上生长
新媒体Plus,融媒体时代的无限可能
重走茶马古商道,追溯褚橙创业路
看点 / 数字
未来的主流渠道模式将是BC一体化
提升服务能力,种植趋势分析是关键
农资零售想快速发展,售后跟踪一定要到位
功能性,才是肥料产品的新“钱”景
中国杀线剂迎来发展的井喷期
 如何锻造杀线剂品牌,实现上量?
值得关注的杀线剂热门品类

【卷首语】
【资讯】
【短评】
【原创专题】

34
36
40
44
48
52
55
57
61
65
68
74

2
10
12
14
16
17
18
19
21
28
30

CONTENTS

目录

营销界·农资与市场 2020/11(总529期)

CONTENTS

目录

营销界·农资与市场 2020/11(总529期)

十月,中华全国农民报协会第九届五次常务理事会暨第五次全体会员代表大会召开。会议聚焦“学习贯彻两办文件精神,深化‘三农’媒体融合发展”主题开展交流研讨。旨在守正创新、提升“四力”,讲好新时代“三农故事”。会议指出要坚持党性原则,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做大做强自主平台,走好全媒体时代群众路线,大力推进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不断提升“三农”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在媒体融合的章程中,《人民日报》的变革可谓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新媒体融媒体快速发展的大潮下,可以迅速转型并持续领先客户端,从过往单一的传播媒介纸质报刊,到如今活跃在各大网站、微博、微信等流量大平台,甚至在抖音已拥有1.1亿的粉丝量,形成全方位多渠道的传播矩阵,在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与《人民日报》并驾齐驱的另一位重量级选手——新华社,其建立的覆盖全球的信息网络,全天24小时不间断地采用多种语言向世界各类用户提供信息,已初步建成了适应新媒体市场的新闻信息产品体系。另外,新华社加强国际传播能力,不断提升国际报道水平,在海外新媒体和主要社交媒体平台积极发声,打造“网上通讯社”。

那么融媒体在发展中,究竟带来了哪些技术革新呢?
在“融媒体孵化器”园区内的5G新媒体实验室里,可看到室内大型拍摄用到的绿布和机器滑轨,5G+无人机直播、4k直播、移动车直播等先进技术改进着新媒体运作方式,进阶融媒体模式。技术及器械的完美配合,可以实现“一人演奏一支乐队”的奇观。
VR+8k技术的融合,可以实现拍摄中不同场景的需要,并毫无违和地投放到大屏上,给人身临其境之真实观感,值得一提的是,VR技术实现了人体触摸即可操作大屏的动作。高端智能的科技感,真实的现场体验感,每一处,无不是变革带来的惊喜和震撼。
时代的发展演变着媒体的运作模式,新媒体的传播矩阵丰富着我们的生活,所以,融媒体时代,势必让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新媒体Plus

融媒体时代的无限可能

 一次同行,一生朋友!
10月21日,近50位农资界企业家和精英以及新农人从全国各地相聚在昆明。通过五天四晚的哀牢山雨林穿越,他们重走茶马古商道,最终抵达褚橙庄园。10月25日,2020 首届(GAT)全球农业思董会哀牢山茶马古道雨林探索徒步挑战赛在云南褚橙庄园圆满落下帷幕。
此次“雨林探索”活动,由《农资与市场》传媒和大漠商学院共同组织发起,旨在让农业企业家和新农人通过雨林穿越探索学习丛林生存法则、马帮团队协作精神、褚马二老的创业精神与“生命不息,学习不止”的人生态度。

重走茶马古商道,
追溯褚橙创业路

这次活动主题是重走茶马古道,追溯褚橙创业路。历经磨难,和磨难同行斗争的伟大精神,仅靠褚老马老的后代来传承是远远不够的,那么靠谁来传承?是大家!

哀牢山茶马古商道是茂密的丛林和雨林,与我们走过的大漠相比,丛林穿越与行走充满了太多的不确定性。应对这种不确定性的环境,需要我们走的每一步都专注,更需要马帮团队协作、冒险开拓与能坚持肯吃苦的精神。
在行走中,我们走过了惊险的夜路、湿滑的石板路、陡斜的上坡路、狭窄的山腰路、溪上的木头路等等。“小心脚下”“石头间有宽缝,小心”“靠里侧行走”……这一句句提醒从前边一个人传递给最后一个人,不仅在提醒我们要专注脚下的路,更让每一位队友都感受到了一份温暖与关心,这就是团队!

活动开始第二日,雨林穿越面临一条湿滑的石板路,磨脚、崴脚、发酸发疼的膝盖……13公里,一直向下的石板路考验着我们的脚踝和膝盖,同时也考验着我们的坚持和意志。关键的是,我们走的这条褚橙创业之路,漫山遍野的褚橙,你看到现在的开花结果,但在此之前,褚老马老以及团队付出了巨大心血,他们以一颗匠心来做种植,克服巨大困难,用满腔的热爱来耕耘这片山地,最终打造了属于中国的褚橙品牌。

丛林法则×马帮精神,
穿越不确定性的雨林环境

用拼搏坚持触摸荣耀,
用行走诠释感悟褚马精神! 

雨林探索·传承精神 ,
感恩同行

收购或者并购,能给企业带来规模经济效应:生产规模和经营规模、市场权力效应,使企业在保持原有经营领域的同时,向新的领域扩张。
农化行业集中度还是较低的,行业集中度受行业生命周期、进入和退出壁垒、政策环境、技术水平等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
近期,业内出现不少收购案例。

2020年11月2日,在湖南省衡南县,第三代杂交水稻新组合试验示范基地测得晚稻平均亩产为911.7公斤。今年7月,已测得早稻平均亩产为619.06公斤。至此,袁隆平团队双季稻亩产破1500公斤。

肥料上市公司三季度20家实现盈利
化肥上市公司三季度战报集中出炉。在统计的25家企业中,20家实现盈利。实现营收和归母净利双增的有7家,分别是新洋丰、云图控股、史丹利、六国化工、兴发集团、司尔特、富邦股份。
其中在净利同比增长方面,六国化工强势逆袭,净利同比狂增1040.03%,云图控股凭借内外兼修的化肥一体化产业链的有力支撑,前三季度净赚3.71亿元,净利同比增长102.28%;芭田股份也得益于产品销售毛利率上升,净利同比大增134.81%。

草铵膦龙头利尔化学净赚4.17亿元
草铵膦龙头利尔化学净赚4.17亿元,净利同比增长77.8%;代森锰锌龙头利民股份净赚3.74亿元,净利同比增长30.52%;氯氟吡氧乙酸、噻虫胺、虱螨脲龙头中旗股份,净赚1.51亿元,同比增长24.03%;植物生长调节剂龙头国光股份也净赚1.97亿元;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龙头企业湖南海利净利同比大增162.63%。
中农立华净赚1.08亿元,同比增长11.72%;海利尔净赚3.33亿元,同比增长20.35%;华邦健康净赚5.14亿元,吸金能力强劲。在净利同比增速上,雅本化学净利增长142.55%,增速迅猛。

20家

4.17亿元

1500公斤

数字

袁隆平团队
双季稻亩产
破1500公斤

10月6日,先正达集团宣布由旗下的先正达植保业务单元收购领先的生物制剂公司瓦拉格罗(Valagro)。这项投资确立了先正达植保在快速增长的生物制剂市场中的全球领导者地位,而这一市场的规模将在未来五年近乎翻倍。瓦拉格罗作为先正达植保业务的组成部分,将继续在市场中作为独立品牌运营。

先正达集团战略收购瓦拉格罗,确立在生物制剂市场的领导地位

9月10日晚间,辉隆股份披露关于收购控股子公司安徽辉隆瑞美福农化集团有限公司部分股权暨关联交易的公告,收购完成后,瑞美福集团将成为上市公司全资子公司。
瑞美福集团是公司农药板块的重要部分。出于将业务做大做强的考虑,未来不排除对其增资扩股的可能,但是考虑到其余股东不一定有条件进行同比例增资,因此公司决定对其收购。

辉隆股份收购瑞美福集团剩余股权,做大做强农药业务

美国先锋公司于10月5日宣布其主要运营子公司AMVAC Chemical Corporation已收购阿坤纳斯集团公司——生物类作物投入品领域的领先技术型企业。
美国先锋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Eric Wintemute表示:“除了在作物保护方面的领先地位,我们还将在全球范围内扩大对有助于改善土壤健康的生物营养投入品的参与。收购阿坤纳斯是实现该战略目标的重要一步。”

美国先锋公司收购生物类作物投入品领先企业阿坤纳斯

10月29日,安道麦股份有限公司和江苏辉丰生物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双方达成协议,安道麦将据此协议收购辉丰植保业务合成与制剂资产的多数股权。安道麦将获得辉丰在中国市场现有及未来农药登记证的无限制、独家、无偿使用、所有登记证,全权管理所有制剂产品在中国市场的销售业务。

安道麦收购辉丰植保业务合成与制剂资产的多数股权

1

2

3

4

相比于厂家的困难,经销商整体上更加困难。或者说,厂家的整体困难,正源于经销商的困难。
现在很多厂家在传统的渠道销售之外,又增加了电商平台销售,2B(深度分销)和2C(平台电商)双线出击。但是,经销商认为自己天然就是2B,而2B的困难又因为传统终端的困难而难有突破。
最近接触了一些经销商,除了感觉销量突破困难外,最重要的就是不知道希望在哪,突破点在哪?
根据我的判断,目前经销商虽然个体差异很大,但总体上有个至今没有普遍意识到的突破瓶颈:2B业务如何延伸到BC一体化?
经销商2B,就是传统的深度分销。深度分销到终端,终端就是终点,再也无法延伸了。再加上现在的产品,光靠铺货率已经无效了。真的如很多经销商所言:能想到的都想到了,该做的都做了,再也没招了。
客情+铺货+促销,这是经销商2B的传统功夫。虽然还有改善的空间,但投入产出整体上不划算。
同时,我们也看到一些通过传统渠道完成2C的个性化产品,通过BC一体化动销得很好。虽然销量与2B相比不大,但毛利非常高。
2B的产品,渠道利润主要在零售,经销商的毛利很低,主要靠走量。BC一体化的产品,本身比较高端,毛利比较高。再加上同时获得了批发与零售的双重利润,利润空间比较大。
BC一体化,并不意味着直接2C,而是通过2C倒逼2B,主要销量仍然通过2B实现。这可能是未来的主流渠道模式。
传统深度分销,通过终端客情、利益解决终端铺货、促销问题。这套方法已经很难见效。再加上目前厂家普遍的品牌推广力不够,光深度分销的“正推”难度很大。但是,只要BC一体化,C端动起来了,B端就一定会动起来。这是目前非常有效的方法。
通过渠道触达C端,这在原来是不可想象的,现在做到并不难。其实,解决C端比解决B端相对容易。C端解决了,B端一定跟着走。
2B的“正推”,加上2C的“倒逼”,未来将是“推与拉”结合的渠道体系。
2019年,我第一次提出BC一体化时,很多人不理解。BC一体化,一定不是厂家的BC一体化,而是通过经销商实现BC一体化。以我的了解,经销商的老业务员,从2B转型BC一体化很难了,现在要在新人、新产品、新玩法的“三新”上取得突破。
首先是找到适合BC一体化的产品,老产品基本不适合,利润体系也不适合做。
其次,找到新人,一开始就搞BC一体化,不受传统2B惯性的影响。
找到新玩法。其实,每个城市都有这类经销商,只不过传统经销商不关注而已。我在与经销商交流时,总能从他们身边快速搜索到这样的经销商。因为只要做BC一体化,是能够搜索出来的。

未来的主流
渠道模式将是
BC一体化

2B的“正推”,
加上2C的“倒逼”,
未来将是“推与拉”
结合的渠道体系。

文/刘春雄

农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要生存要发展,需要做到“内外兼修”。
练好“内功”,提升员工素质,提升团队战斗力,提升技术服务能力,形成核心竞争力,形成企业“护城河”,从而打赢未来市场竞争“硬仗”,这是现阶段及未来若干年农资企业必须做的重要工作。
市场分析正是企业重要的“内功”之一,通过市场分析能帮助我们做出正确决策。
今天,咱就来简要谈谈市场分析的一个子科目—作物种植趋势分析。
为什么要分析作物种植趋势?原因有四点。
1.农产品产地收购价格的高低,影响种植户收益。
2.农产品销售情况,能否全部卖出,决定了种植户的劳动成果能否转化为货币。
3.种植户本季的收益,决定了下季农药肥料等农资投入品的投入力度;反之,如果本季亏本,不但当年赊的农资款没钱还,连带下季作物投入会减少,甚至可能发生弃管行为。
4.种植业发展趋势决定了农资投入、农资市场容量及增减变动,决定了农资板块的市场前景。
某地农资市场“好做”和“不好做”,不取决于农资板块,而取决于种植板块。在目标区域、在作物带迁移上,种植户走在农资人前面,牵引着农资人前行。
种植发展趋势引领农资板块前行,农资商唯有跟随种植趋势来布局,方可找到生存的立足点。
你的农资产品并非种植户必需,也并非不可替代,因此,你是否“被需求”,成为评判农资企业能否在当地生存的重要特征。
分析作物种植趋势应该分析什么?
主要作物种植面积及其分布;种植户亩投入、亩产出、亩利润;种植者情况、种植结构变动情况、新品种;种植者情绪、农产品价格行情;农资消费习惯、农资品投入结构、竞品情况等等。
应该如何分析呢?市场调查、行业相关情报资讯收集、情报及数据分析、专项研讨/决策会。尤其是在农资商业务辐射范围内,对未来3~5年本区域最有潜力的作物进行分析,这是很有价值的市场分析。根据分析的结果,得出结论,并确定未来3~5年的主攻目标作物。
目标作物定位,是农资商重要定位之一。
农资经销商应该“先入为主”。对于小宗作物以及新品种种植动态需要密切关注,提前“潜伏”进去,摸清这类作物的病虫草害、土壤及营养需求情况,以及栽培管理技术后,结合产品试验,形成解决方案,在其他竞争对手还没反应过来前,提前锁定一批种植户。
 这几年,高价值经济作物在种植品种调整、种植面积、作物带迁移等方面变动较大,对于定位于高价值经作的农资企业,如果不能随时掌握种植端情况,及时作出战略及战术调整,农资商就很容易陷入被动局面。

提升服务
能力,
种植趋势
分析是关键

某地农资市场
“好做”和“不好做”,
不取决于农资板块,
而取决于种植板块。

文/蔡智文

农资零售商如果想生意发展得快,发展得好,售后跟踪一定要到位,只要售后做得好,没有不好的农资生意。
那么,零售商又该如何做好售后跟踪呢?
首先,跟踪产品的效果回馈。
一个是可以拉近自己和种植户的关系,另外一个是可以及时地调整自己的产品,同时对产品的应用更加熟悉,保证自己卖出去的产品效果更好。
农资,毕竟属于应用技术领域,应用场景和方法十分重要。如果你卖出去一个产品,不跟踪,不去了解效果,那你就和瞎子走路没啥区别,属于瞎干!
美国有一家人才服务公司,他们给企业提供付费会员服务。很多企业购买了他们的服务以后,只用一年,第二年续费的企业少很多。这家公司就做了一些数据研究,发现开通会员以后,第一个月不用这个服务的会员,大概率都会成为死客户。
于是,这家企业就开始做调整,重点盯着第一个月没有登录过网站使用服务的客户,想尽一切办法让他们使用,然后享受到服务带来的效益以后,这些企业的复购率提升了很多。
农资也是如此,开发一个新客户难度很大,随随便便就流失了太可惜,不如把重点放到吸引开发出来的客户复购上,而售后跟踪就是一个最好的方法。
 其次,跟踪产品使用情况,可以及时去调整产品策略。
如果种植户没有来找你,你主动去找种植户,这时发现了效果不理想,你是在解决问题;一旦种植户找你来说产品不行,或者从此不再搭理你,那么你就完蛋了,不管你说什么都是找理由,找原因。因此,多跟踪,就会更多地得到种植户的谅解。
最后,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能力的提升一定是在具体的问题解决上,多做事儿,多遇事儿,经验就多了,能力就强了。而如果你只关心卖货,不关心售后,那其实等于你整天就只是在做营销,而没有涉及专业知识,久而久之,你的专业水平提升会慢很多。
哪些产品效果好,哪些产品效果不好?如何用更好,如何用不好?这些东西只有从售后跟踪里面去了解,其他地方你都获得不了,难道不是吗? 很多人觉得做农资,只要能够把货卖出去,咋干都行!
而我想说的是,把货卖出去,只是一个开始,后续更加重要。当整个市场充满了竞争对手的时候,当客户越来越珍贵的时候,你的售后能力就决定了你的生意到底能发展到什么程度。
这不是以前的那个时代了,走一个客户就走一个,怕什么呢,客户那么多;现在是僧多粥少,你再不想办法做点啥,还是以前那种状态,卖完就完了,那么你的生意早晚也会做完就完了的。 你觉得售后重要不重要呢?

农资零售
想快速发展,
售后跟踪
一定要到位

开发一个新客户难度很大,
不如把重点放到吸引客户
开发出来的客户复购上, 
而售后跟踪
就是一个最好的方法。

文/老猫

功能性肥料、特种功能性肥料、功能性水溶肥、功能性微生物肥料……
最近两年,肥料界刮起了一场“功能肥”的旋风,功能性成为各大公司新品的关键词,层出不穷的细分功能正在精准对应不同种植者的需求。
转色、增甜、防晒,叶多、根大、花艳、茎秆粗……不同的种植者,不同的作物对于品质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功能性肥料的“功能”二字就体现在其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上,其能力越强、效果越突出就越能得到市场的认可。
那么,到底什么是功能性肥料呢?
所谓功能性肥料,是指那些除了能为作物提供营养外,还具有肥料以外的某种或多种功能的产品。市场上最近比较火的微生物肥料、腐植酸类肥料、药肥、中微量元素肥、生物刺激素等就属于这个范畴。
从这个定义来看,功能性肥料其实就是特肥,只是重点强调其功能性。其功能性主要体现在“以土壤健康为出发点,满足不同作物、不同生育期的不同需求,最终实现农产品品质和产量的双提升”。
功能性肥料走红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从外部环境来看,此前农业农村部实施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力争在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到2020年主要农作物化肥使用量保持零增长/负增长。化肥零增长的前提条件是保证粮食安全,化肥减量,作物不减产。
在这个前提条件下,化肥零增长的实现途径只有两个,要么研发新型肥料,走质量代替数量之路;要么寻找更好的替代产品,从而减少化肥的投入量。在相关政策指引下,提质增效、绿色发展成为农业种植的主旋律。
从内部需求来看,消费升级的趋势,倒逼种植端变革,种植者想要的已经不再只是“多收个三五斗”,而是把品质提上去,生产出市场想要的农产品,卖出个好价格。
想要种出高品质的农产品,就要解决作物的生长问题。氮磷钾复合肥只是解决了作物的显性需求,种植者还需要关注作物的隐性需求,比如说通过植物营养原理,通过产品配套技术,来解决作物产量的提高,解决重茬死苗问题,解决保花保果的问题。
直接能解决某种作物的普遍性问题,这是种植户消费升级的新需求,也是未来功能性肥料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
但不管是大背景下的政策引导还是市场端的需求驱动,肥料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减肥增效”的共识,
伴随“减肥”概念的出圈,具有提高肥料利用率、改良土壤、提高农作物品质等功效的功能性肥料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据权威人士估算,功能性肥料近年来发展较快,每年以超过20%的速度增长;未来十年,年均增长将在10%以上。
“功能性”无疑是肥料行业最具“钱”景的赛道,只要品牌主动适应消费升级趋势,将“更增产”与“更绿色”完美地结合起来,打破增产与绿色健康难以兼得的尴尬局面,肥料市场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功能性,
才是肥料产品的
新“钱”景

直接能解决某种作物的
普性问题,
这是种植户消费升级
的新需求,
也是未来功能性肥料肥料
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

文/王颖

我国地处温带和亚热带,线虫种类繁多,对植物经济以及植物生态环境危害较大的主要有:根结线虫、胞囊线虫、根腐线虫、茎线虫、肾状线虫、半穿剌线虫、叶线虫、松材线虫、短体线虫、穿孔线虫、伞滑刃线虫等,其中尤以根结线虫危害最重,给作物造成的损失最大。作物线虫病的发生,已经严重威胁到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在世界范围内,由于线虫危害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570亿美元,在国内每年因线虫危害造成的损失也高达700亿元,约有近30亿美元的市场机会。
据Marketsand Markets出版的报告预测,2016—2022年,全球杀线剂市场的复合年增长率预计将为3.30%,到2022年市场价值将达到14.3亿美元,市场空间迅巨大。
当前,全球杀线虫剂使用量最大的作物是蔬菜类,其次是大田作物和特种作物如药材和花卉等。每年主要作物线虫病害的发生面积都会依作物品种、土壤类型以及其他因素变动而变动。

中国杀线剂迎来
发展的井喷期

(数据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2018-2019年中国设施蔬菜预测播种面积(万亩)

谋局亿级小风口,杀线剂爆发期已至 | 专题

原创专题 special topic 

农药存量时代下,细分领域大有可为,近几年以线虫为代表的小众市场更是成为众多农化企业新的掘金宝地。
近几年,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蔬菜保护地栽培面积的迅速扩大,线虫病害发生程度逐年加重,产量损失达30%~50%,杀线剂市场份额不断扩张,潜力巨大。
近5年,特别是这两年“线虫热”得到了农化行业空前的聚焦,国内杀线剂市场发展迅猛,吸引国内外企业争相布局与角逐,早已从一个边缘市场逐步发展成为一个新兴市场,从一个局部市场逐年发展成为一个全局市场,从一个小众化市场成长为一个异常繁盛的大众化市场,迎来发展的井喷期。
“线虫热”的背后蕴藏着十亿级以上的市场份额,前景广阔。
但高热的背后,老品种多、新成分少、中等毒以上的产品占比较大,微毒产品占比少,也成为制约杀线剂发展壮大的痛点所在,研发和登记低毒环保杀线虫剂任重道远。
鉴于此,此次专题我们将目光聚焦线虫防治领域,深度探讨当前杀线剂市场发展的痛点、好的市场推广模式以及系统的解决方案。以期通过系统的梳理,让农资同仁对杀线剂这个细分市场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认知;群策群力,为线虫防治鼓呼,共同助推杀线剂的科学应用与防治!

策划/本刊编辑部 
执行/于平平

在作物层面,水果和蔬菜作物成为杀线虫剂市场利润最大的作物品类。
近年来,水果、蔬菜线虫病害发生逐年加剧,尤其是蔬菜。国内设施蔬菜已经成为根结线虫发生的重灾区,发生面积逐年加大,危害逐年加剧,给菜农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
根结线虫现在被称为是蔬菜的“隐形杀手”, 近年来,国内线虫病害迅速蔓延,全国蔬菜根结线虫发生面积已经超过2000万亩,我国各个地方均有发生,危害十分严重。据悉,在南方几乎所有的蔬菜作物都会遭受线虫危害,而因根结线虫造成的农业损失已高达700亿元。
根结线虫可以广泛寄生于黄瓜、胡萝卜、莴苣、白菜等30多种蔬菜。受害最严重的蔬菜主要为葫芦科的各种瓜类以及番茄、茄子、辣椒等茄科蔬菜。根结线虫可在多数蔬菜作物上多次重复侵染,而带有线虫卵的病土和田间病残体也是扩散侵染的主要初侵染源。
对于蔬菜线虫高发的原因,潍坊市根结线虫防治技术研究所毕乃亮归结为5大原因:
第一是线虫种类相对较多且繁殖速度极快。根结线虫既可进行两性生殖,也可进行孤雌生殖,这种灵活的生殖方式为保存其种群数量提供了保证。
第二是不断增长的设施蔬菜栽培环境为其提供繁殖场所。快速增长的蔬菜栽培面积为根结线虫提供了充足的食料条件,同时也提供了适宜的越冬栖息场所,使根结线虫迅速扩大,为害逐年加重。
第三是抗性栽培品种不强。目前,线虫为害最为严重的是葫芦科瓜类蔬菜,如黄瓜、西瓜、甜瓜、丝瓜、苦瓜等,包括嫁接砧木,均无抗线品种。豆类蔬菜(芸豆、豆角、扁豆、刀豆等)同样没有抗线品种。
第四是农民防治意识差:线虫病重在预防,而不是治疗。线虫病初期症状在地下部分,极易被农民忽视,等到发现时症状已经较为严重,防治困难。
第五是防治药剂少之又少:纵观国内主流杀线剂产品,还是以化学防治为主,老品种仍占主流,新品种药剂少,生物源杀线虫剂品种少。
相比其他蔬菜或者水果,叶菜又是设施蔬菜中根结线虫的重灾区,主要原因就是叶菜生长周期短,一般40~50天一茬,一年可以种植多次,长期连作,导致土壤中线虫累积为害最重。
我国蔬菜种植面积目前已突破3亿亩,产量在7亿吨以上。近些年我国设施蔬菜面积、产量也一直都在不断扩大,从最初的2000多万亩到2016年已增长至5872.1万亩,设施蔬菜产量达到2亿多吨,平均每年增长200多万亩。据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预计,2018—2021年平均增长率1.25%,至2020年,设施蔬菜面积已达6000万亩以上, 2021年预计将达到6200万亩左右。
环渤海地区是我国设施蔬菜产业的主要集中地区,约占全国总面积的60%;其次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和西北地区,主要集中分布在山东、河北、江苏、宁夏等地区。这些地区也成为当前众多农化企业杀线剂布局的重点市场,山东更是必争之地,其中,大姜成为众多企业重点聚焦深耕的作物。
从山东省农业厅获悉,到2020年,全省蔬菜播种面积稳定在3200万亩左右,其中设施蔬菜面积力争扩大到1500万亩左右,按照这个面积,农资市场容量超过100亿元(包括肥料、农药),而杀线剂的容量就有1亿~2亿元左右。

果蔬是杀线剂市场利润最大的作物种类

大棚蔬菜是线虫病害发生的重灾区

占比2%左右,中国杀线剂市场空间广阔

目前,全球排名前三的杀线虫剂市场是美国、巴西和日本,约占全球杀线虫剂销售额的70%;北美和欧洲市场已相对成熟;亚太和南美地区复合年增长率提升最快,是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整体来看,经过这几年的迅猛发展,中国杀线剂产业已经达到了井喷期,但杀线剂在整个农药行业依旧属于小众产品,市场还相对分散。
据悉,我国线虫市场在2012年容量为4亿元~5亿元,在2016年容量7亿元~8亿元,到2017年有10亿元市场容量,而且还在快速增长中。其中神农丹的禁用,其1.5亿元左右的市场容量基本由噻唑膦与阿维菌素市场取代。自2018年10月1日起,禁止在甘蔗上使用克百威,其1.8亿元左右的市场容量也正逐步由其他药剂所取代,这些都为低毒杀线剂产品和剂型带来了新的机会。
“杀线剂在整个农药中的占比只会越来越大。以寿光为例,不完全统计,大棚面积超过40万亩。以每亩地计算,线虫产品的投入成本在500~1000元,甚至超过1000元,这还不包括高温闷棚防治线虫的产品。以500元按照30万亩计算,仅寿光线虫产品的容量就是1.5个亿,可想而知全国市场容量。”山东申达作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赵世明表示。
潍坊根结线虫防治技术研究所所长毕乃亮介绍,温室大棚一年线虫发生8~10代,陆地5~7代,所以据测算潍坊地区每年因线虫危害农民支出达熏蒸剂约10亿元、非熏蒸剂5亿元,两项合计约15亿元,所以,线虫虽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业种植的一大痛点,谁能够抓住线虫这个市场,谁就能够在市场竞争中走到前列。
广东中迅产品经理刘枭表示:“截至2020年,杀线剂销售预估在13亿元左右,在整个农药市场中占比较小,仅2.2%,但市场容量有将近50亿元,许多空白市场还处于待开发状态。近年来随着线虫发生日益严重,种植户逐渐开始重视线虫防治,杀线剂份额在逐年上升。”
广东盈辉市场部经理郑获也表示:“当下杀线剂在整个农药市场中的占比仍然较小,主要受限于种植户普遍的认识度不够高,但实际生产中,线虫导致的经济损失是非常大的。再加上,由于国内线虫防治市场直到最近几年才引起重视,未来增长速度只高不低,真实的市场空间至少比现在高出10倍,未来预计有80亿元的市场容量。”
利民土壤修复有限公司应用技术总监周家健指出,“杀线剂在农药市场上的总体用量占比还不是很大,不过随着重茬的不断加重,线虫的危害越来越突出,导致的经济损失也不断加大,杀线剂的市场占比也在不断提高,未来的市场容量大抵在100亿元左右。”
杀线剂的市场容量到底有多大,暂时没有确切的答案,肯定是十几亿元以上的大市场。中国农药市场产值约500亿元,而线虫药剂产值占比2%左右。未来十年,线虫病害的发生还会明显上升,杀线剂市场的增长空间还会持续增大。另外,随着人们食品安全和环保意识的进一步提高,在国家大力提倡发展绿色、安全、资源节约的现代农业的大背景下,高效、低毒、无毒的环保型防治药剂将更具优势地位,市场前景将会更广阔。

谋局亿级小风口,杀线剂爆发期已至 | 专题

原创专题 special topic 

可以说,相比2012年前的“不温不火”,近5年“线虫热”得到了农化行业空前的聚焦,早已从一个边缘市场逐步发展成为一个新兴市场,从一个局部市场逐年发展成为一个全局市场,从一个小众化市场成长为一个异常繁盛的大众化市场,迎来发展的井喷期。
杀线剂的未来蓝海属性是毋庸置疑的,但确切地说当下已是厮杀白热化的红海之势。这从产品近三年火热的登记态势中可以窥见。
由于这几年土壤线虫发生危害的逐年加剧,媒体宣传和行业活动的持续引导,让杀线剂的产品登记关注度提高,仍属于农药登记的局部高热点所在。
在中国农药信息网到,截至2020年10月21日,国内登记用于土壤线虫防治的产品已达325个,相比2015年9月的147个产品,2016年底的161个产品,2017年3月的208个产品,2019年底的310个产品,年均增长率达20%,每年新增产品数量也保持着近40%的年均增长率,可以说登记企业和产品数量都连续多年呈现爆发式的持续增长。

登记连续多年爆发式持续增长

近几的年国内登记用于土壤线虫防治的产品数量呈爆发式增长

噻唑膦、阿维菌素等老品种仍占主流,新品种药剂缺乏

目前市场上的杀线剂主要分为化学杀线剂和微生物杀线剂两大类,阿维菌素、噻唑膦、棉隆等是化学药剂的代表品类。在登记的325个产品中,共涉及254个单剂,71个混配制剂。噻唑膦(及其复配制剂)有143个,阿维菌素(及其复配制剂),有136个,棉隆单剂有4个。其他产品,如氨基寡糖素、丁硫、氟吡菌酰胺、克百威、硫酰氟、灭线磷、氰氨化钙、威百亩、溴甲烷等也都有少量登记。
与2019年比,2020年的杀线剂农药登记总数量增加了15项,新种类增加了2种(溴甲烷和阿维·噻虫嗪)。生物杀线剂虽无新增种类,但有几个产品被登记为杀菌剂如氨基寡糖素、嗜硫小红卵菌HNI-1、坚强芽孢杆菌、蜡质芽孢杆菌。登记数量方面,产品顺序没变,依然是噻唑膦第一,阿维菌素第二。
当然,在登记的全部产品中,也不乏氟烯线砜、氟吡菌酰胺、坚强芽孢杆菌、异硫氰酸烯丙酯、嗜硫小红卵菌HNI-1、异菌脲、蜡质芽孢杆菌、淡紫拟青霉和厚孢轮枝菌等新增登记的杀线剂冲击原有土壤线虫防治市场。
从有效成分上看,杀线虫剂产品登记有效成分主要是阿维菌素和噻唑膦,相对单一,新品种药剂少,这就导致我国局部地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抗性问题,且逐步加剧。
从剂型上看,杀线虫剂产品颗粒剂稳居第一位,其他剂型如微囊悬浮剂、可湿性粉剂、水剂和悬浮种衣剂等占比较少。由于线虫大多生活在土壤中,通过土壤或种子传播,所以杀线虫剂一般制成颗粒剂使用。
从厂家数量和区域来看,全国杀线剂生产企业共209家,分布在23个省。山东省60家,排名第一;江苏省26家,排名第二;河北省23家,排名第三。除了中国企业外,还有2家美国企业(美国默赛技术公司、美国富美实公司)、1家日本企业(日本石原产业株式会社)、1家以色列企业(安道麦马克西姆有限公司)和1家德国企业(拜耳股份公司)也在中国进行了杀线剂产品的登记。

企业在一线做杀线剂产品推广

谋局亿级小风口,杀线剂爆发期已至 | 专题

原创专题 special topic 

从毒性来看,近几年杀线剂的品种结构在不断优化,低毒及生物农药品种登记总量所占比重在提高,高毒、剧毒杀线虫剂在逐步退出市场,产品的登记作物相对集中,使用范围和技术也趋于一致。但在产品开发与使用过程中,依然存在四大问题:
1.在基础研究层面,由于危害性较大的线虫种类多属于寄生性线虫,无法在实验室内进行大量的离体繁殖,很多杀线虫活性物质的杀虫机制不甚清楚,给杀线剂的研究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2.市场上可供选择的杀线剂种类较少,阿维菌素、噻唑膦、棉隆等少数产品已经成为线虫防治的绝对主力。这些产品从上市到现在已经连续使用了几十年,因此很多线虫已经产生了严重的抗药性,急需新品种的更新替换。淡紫拟青霉、厚孢轮枝菌等生物杀线虫剂近几年才刚开始进入市场,但品种与化学杀线剂相比,数量过少,急需新型的生物杀线剂产品。
3.防治成本较高。线虫病害严重的情况下,一般杀线剂由于抗性的缘故已达不到预期的防效,很多种植者便采购土壤熏蒸剂如棉隆进行土壤处理,一亩地需要花费1000多元,极大地增加了使用者的经济负担,急需安全、高效、低价的杀线剂产品的出现,这对新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国内杀线剂生产企业缺乏实力雄厚的龙头企业,从而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国内高校科研院所与生产企业间缺乏密切的联系,成果转化缺少合理评估的关键环节。
基于上述四大问题,第一,国家等相关部门增加杀线剂应用基础研究的资助力度,加快推动产品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理论空白。第二,农药登记部门要相应地降低对于生物杀线剂产品的登记难度,促进生物杀线剂产品的快速登记。第三,要积极鼓励杀线剂生产企业与相关工程技术研发单位合作,共同更新升级杀线剂产品的生产工艺,多开发安全环保的产品剂型,在保留更多活性成分又能降低产品生产成本的同时培养龙头企业。

低毒、生物农药品种比例增大

截至2020年10月,我国主要经作根结线虫产品登记数量(个)

目前市场上杀线剂主要药剂品种

杀线剂在作物上的登记比例

黄瓜、番茄、花生三大登记热门作物

根据登记的作物种类,杀线剂产品应用最多的作物是黄瓜,登记产品有194个,占比60.92%;其次是番茄,登记产品有48个,占比14.8%;花生排第三,登记产品有29个,占比8.92%。按照线虫种类分类,登记数量最多的是根结线虫,登记产品有259个,占比80%;其次是茎线虫,登记产品有11个,占比3.38%;第三是松材线虫,登记产品有10个,占比3.08%。由此可见,杀线剂产品应用在茄果类蔬菜上最多,尤其是黄瓜和番茄上的根结线虫危害较严重,需求量大,国内农化企业也偏向于将杀线虫剂登记在此类作物上。
当然,除了蔬菜类,火龙果、葡萄、柑橘、香蕉等果树也深受其害,企业也把精力聚焦在这些大热的作物上,广西、云南、四川、海南都是杀线剂销售的火热市场。
生物杀线剂将是增长最快的品类
由于发达国家严格的政策导致化学杀线虫剂退出市场,并转向有机农业种植,生物杀线虫剂将是未来3~5年增长最快的门类。
目前开发的新型安全环保的生物杀线虫剂主要有8种:苦参碱、淡紫拟青霉、氨基寡糖素、厚孢轮枝菌、嗜硫小红卵菌HNI-1、坚强芽孢杆菌、苏云金杆菌、蜡质芽孢杆菌。
以棉隆、威百亩为代表的硫代异硫氰酸甲酯类药剂为土壤熏蒸剂,效果显著,但使用操作起来相对复杂,且容易造成药害。抗生素类的阿维菌素可通过内吸、触杀、胃毒等方式作用于线虫,与其相似的还有氨基寡糖素、氰氨化钙等其他类别的杀线剂药剂。
 截至2020年10月21日,微生物杀线剂产品登记方面包括淡紫拟青霉5个、厚孢轮枝菌3个和芽孢杆菌2个,坚强芽孢杆菌1个和蜡质芽孢杆菌1个,这些新产品在绿色、有机食品生产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总之,在国内的杀线剂产品中,老品种仍占主流,新品种药剂缺乏,生物源杀线虫剂品种少,防治对象范围小,一方面,线虫防治市场需求巨大;另一方面,线虫药剂市场新型品类缺少,给线虫病的防治带来了难度,行业呼唤新型药剂的诞生。
国内杀线剂企业快速崛起
这几年,“线虫热”之下,躬身入局者也越来越多。
国内外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企业,拜耳、先正达、陶氏杜邦、纽发姆、富美实、河北兴柏、广东真格、河北三农农用化工、佛山盈辉、利民股份、广东中迅、河北威远、河北冠龙、湖南海利、江苏丰山集团、江苏剑牌、江西禾益化工、江西顺泉生物、浙江石原金牛、安阳全丰、华北制药、山东德浩化学、甘肃华实农业、汝阳自强生物、江西新龙生物、山东侨昌、山东中农联合、山东申达作物、六夫丁、燕化永乐、德强生物、浙江威尔达、陕西康禾立丰、福建新农大正、福建凯立生物等都是当下杀线剂市场的主力军。
外企无疑还是杀线剂市场的霸主,拜耳是在线虫防治市场出手较早的跨国企业,2015年推出的专利产品“路富达”更是掀起杀线剂市场的一个小高潮,近几年上升势头也很猛烈。现在国内杀线剂企业也在快速崛起,有200多家企业在这个领域发力。它们不仅研发出了优质的产品,也践行出了很多科学系统的解决方案,得到了众多渠道商和种植户的信任。
它们中有不少很早就前瞻地看到并瞄准了线虫市场的商机,早早进行了布局,经过几年的沉淀已经成为国内线虫防治的佼佼者。例如,河北兴柏、广东真格、河北三农农用化工、佛山盈辉、利民股份、广东中迅、河北威远、河北三农农用化工等综合实力强劲的企业。
其中,广东盈辉最早在2000年就将益舒宝(10%灭线磷)推广应用在线虫防治上,也是从那时候开始聚焦线虫防治,至今已有20年线虫推广经验。目前盈辉也是国内杀线剂产品证件最多的企业,已形成以蓝利根砂(6%寡糖•噻唑膦水乳剂)、利根砂等战略大品牌,并覆盖目前杀线剂主流的多个含量阿维菌素、噻唑膦等产品及多个复配产品。
抢滩杀线剂,攻坚防治痛点是政府、行业、企业长期的工程,需要时间、行动、产品、方案的综合联动,需要在产品线上做好布局、在主流化合物上做好研发。

谋局亿级小风口,杀线剂爆发期已至 | 专题

原创专题 special topic 

一个市场的热和乱是相呼应的,杀线剂市场也不例外,热潮之下,乱象横生。
就像河北威远生化产品经理崔晓红所言,杀线剂市场这两年都是套餐销售,从登记不难看出常规产品扎堆,产品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各种产品五花八门,让人眼花缭乱,这也是导致现在产品在一线推广困难的痛点之一。目前很多中小企业创造杀线剂热点的路径主要也是让现有的老品种产品通过工艺改进或者通过添加助剂来提升药效和市场竞争力,再加上技术和服务跟不上去,很难实现上量突破。
广东中迅产品经理刘枭表示,杀线剂的推广不像其他杀虫杀菌剂那么顺利,目前有许多难点还待解决,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线虫主要发生在作物根部,深藏地下,难以发觉,识别不及时往往错过最佳用药时期,给推广带来很大困难;二是各地线虫抗药性和用药水平差异非常大,难以形成统一的推广方案,需要因地制宜,这又大大增加了企业的推广成本;三是杀线剂同质化严重。主流成分阿维菌素效果越来越差,噻唑膦安全性问题对推广有所限制,且抗性也是逐年增大,新成分缺乏导致杀线剂的可选择性较少,同质化非常严重。
广东盈辉市场部经理郑获也表示,通过这几年的发展,农户对杀线剂的认知虽然一直在提升,但因为绝大多数的线虫生存在土壤中,病害的症状与缺水、缺肥十分相似,农民误判的概率还是很大,重视程度也有待提高。总的来说,推广的痛点主要集中在增产、降低成本、增收几个方面。
现在不少小厂家为了实现快速跻身杀线剂市场,会生产一些劣质产品,充斥市场,而农户大多分辨不出来优劣,不但不能真正解决农户防治杀线剂的需求,同时也加剧了果蔬线虫的抗性,不利于果蔬菜食品的安全。
同时,农户在选择杀线剂产品时,一定要擦亮眼睛,选择三证齐全的正规大厂家的品牌产品。同时,要提高对线虫的分辨和防治意识,掌握线虫的发生规律,防重于治,重视清园,进行轮换用药。
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杀线剂产品同质化竞争肯定会愈发严重,如何未雨绸缪抢占市场,并打造品牌单品,各家企业还是要因地制宜,灵活应变。

如何锻造杀线剂品牌,
实现上量?

这几年,杀线剂市场虽然高潮不断,但同时也泥沙俱下。
纵观国内外大大小小的企业,跻身杀线剂市场虽很积极,但大多停留在培育市场的基础阶段,杀线剂品牌运营成功的不到20%,也就是说真正从这轮红利中实现上量的还是极少数。

农户认知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同质化严重

杀线剂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未来也必将进入单一突破、系列带动、组合围猎、铸造品牌的时代。这几年,除了拜耳的路富达品牌单品,国内企业杀线剂单品也不少,上千万的也有,但真正实现成功运营的强势品牌却少之又少,所以上量也无从谈起,究其原因主要集中在下面六个方面:
一是准备不足,仓促上市。好多企业的业务员都未能掌握产品的详细卖点,常忽视与竞品比较、与市场需求的契合度,为了上市而投放市场。
二是贪大求全,亮点缺乏。不少企业为了迎合广谱性,把所有的技术特点都笼统地作为卖点。
三是抄袭模仿,匆忙定位。综合实力强的大企业田间试验、示范都很密集,但一些中小企业田间试验不规范且数量极少,常导致卖点不突出,宣传药效大于实际药效,让农户观察不到描述的产品功能性效果等。
四是过度倚重营销,追求快速上量。不少企业看重轰炸式的概念宣传,妄想达到很高的销售指标。
五是定价随意不合理。“抄袭、拍脑门”做出定价,定价超出产品功能展现的价值,这也导致行业价格体系的混乱,价格战也时有发生。
六是轻功效,差异化不突出。业务员在一线推广时常讲产品本身的不同,不重视使用效果差异化。

品牌锻造困难的六个因素

总的来说,杀线剂上量,要做好核心市场,重点作物线虫靶标的聚焦与探索,示范试验、观摩会、线虫防治培训交流会、全程解决方案一样都不能少,把成熟的应用技术推广给农户,需要推广团队扎扎实实地做工作。

谋局亿级小风口,杀线剂爆发期已至 | 专题

原创专题 special topic 

汝阳自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郭元乾表示:“打造成功的杀线剂品牌,是一项系统工程,绝非一蹴而就。品牌不是‘发现’‘计划’‘生产’出来的,而是创造出来的。需要让产品去占领农户的心智,使品牌得到农户的认知。”
利民土壤修复有限公司应用技术总监周家健也强调,杀线剂推广上量没有捷径可言,也没有所谓的创新模式,还是要通过大面积示范园的示范案例让农户认识到线虫带来的危害,再通过性价比的分析验证杀线剂在增产、降成本和增收的作用,从而解决农户在生产上的问题。集中推广力量,打造几种主流作物的核心市场,以点带面来解决痛点问题。
综合几家企业负责人的采访,也得出了打造杀线剂品牌的秘诀,那就是产品科技如果是老虎,销售运营就是翅膀,以下九大要素一定要谨记:1.具有科技含量的产品(或组合);2.准确的产品技术定位;3.精准、全面的市场调研;4.详实的品类,品牌建设项目计划书;5.简单明了,易执行的推广步骤和要求;6.高效、协同,执行力强的运营团队;7.良好的渠道合作网络;8.详实的成功故事和用户反馈;有效的品牌维护和防御对策。
杀线剂行业内这些年有认识,但是每个市场认知度不一样,包括渠道、种植户认知也不一样,最难改变的是人的思维认知。对于企业来讲,第一是要把产品做好保证有效,不但要保证田间效果稳定,作用机理清楚,还搞清楚对环境、植物的负面影响以及抗药性问题。
专注成就地位。总的来说,杀线剂上量,要做好核心市场,重点作物线虫靶标的聚焦与探索,示范试验、观摩会、线虫防治培训交流会、全程解决方案一样都不能少,把成熟的应用技术推广给农户,需要推广团队扎扎实实地做工作。只有把基本功做好,保证质量和效果,加强基础研究,形成一个完整的应用体系和评价体系,扎好根才能走得更远。

上量推广还是要脚踏实地,做好扎根

谋局亿级小风口,杀线剂爆发期已至 | 专题

原创专题 special topic 

在线虫防治上,国内外暂时没有所谓的特效药。未来2~3年内噻唑膦、阿维菌素还将是杀线剂市场的主导品种,结合熏蒸药剂和杀线剂药肥一起使用。品类发展的趋势是高效环保化学制剂和生物制剂发展以及收获后和种植前的食品安全有效保障的土壤处理方式方案。
在国家对食品安全和环保核查日益收紧的大背景下,从新产品的登记趋势也能看出,坚强芽孢杆菌、嗜硫小红卵菌HNI-1、蜡质芽孢杆菌、淡紫拟青霉、厚孢轮枝菌和正在登记的阿维菌素B2氟噻虫砜和三氟咪啶酰胺等全新杀线化合物,正在审批登记。未来将有更多新产品和新技术正在或者即将改变线虫防治市场格局,并不断给土壤线虫防治市场的推动和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据了解,纯植物源农药类似中药,原料全部来自自然。在国家的扶持下,植物源农药的原料种植在一些地区开始成规模地发展,产地原料粗加工业也发展起来,形成了初级加工原料的产业市场,原药和制剂厂家可以在市场上直接采购加工原料,混配后生产自己的产品,大大降低了植物源农药生产的设备投资和复杂程度,也带动了植物源农药的成本下降,推动了植物源农药的使用和推广。
以下是5个新的值得关注的热门有效成分的药剂发展趋势和产品流向。

值得关注的
杀线剂热门品类

5个热门有效成分,
药剂发展趋势和产品流向
1.氟噻虫砜
2.阿维菌素B2
3.三氟杀线酯
4.Tioxazafen
5.ClarivaPN

氟噻虫砜
氟噻虫砜(氟烯线砜)是Makhteshim Chemical Works(ADAMA)在1993—1994年发现,2014年在美国取得登记的非熏蒸性杀线虫剂。属于氟代烯烃类硫醚化合物,对多种植物寄生线虫有防治作用,毒性低,如对有益和非靶标生物低毒,是许多氨基甲酸酯和有机磷类杀线虫剂等的绿色替代品,在防治线虫方面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阿维菌素B2
阿维菌素B2是河北兴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生物杀线虫剂。其是阿维菌素发酵产生的活性成分,其主要活性成分为阿维菌素B2a。多年多方向的试验表明,阿维菌素B2对根结线虫、茎线虫等多种线虫、寄生虫有特别高的杀灭活性,受到较多企业的关注和良好的市场期待。
 三氟杀线酯
三氟杀线酯是山东中农联合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研发的新型杀线虫剂,与主流杀线虫剂相比较,具有低毒、安全性高、持效期长且与噻唑膦无交互抗性的优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开发前景。
 Tioxazafen
Tioxazafen为孟山都公司最新研发的一种内吸性种子处理的广谱杀线虫剂,其作用机理新颖,对胞囊线虫、根结线虫和肾形线虫等表现出卓越防效,可以长时间滞留在作物根部,提供长达75 天的持效作用,防治2代线虫,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ClarivaPN
先正达的生物杀线虫剂ClarivaPN(活性成分:巴斯德杆菌PN1)用于大豆种子处理,防治大豆胞囊线虫。ClarivaPN通过减少大豆胞囊线虫进食和繁殖,达到防治的目的。在各种环境条件下都极其有效,与土壤pH、温度或水分无关,可用于作物轮作系统,并管理大豆胞囊线虫对现有杀线虫剂的抗性问题。

杀线剂这个市场的容量无限大,属于它的爆发期已经来临,企业要抓住未来5年的机遇。要想真正雄踞这个红利小风口,还是要下足功夫,产品、技术、方案一个都不能少。
恢复土壤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是防治线虫的核心所在,生物防治是趋势。线虫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综合防治是硬道理,仅靠1~2款杀线剂是很难取得理想效果的。线虫存在于土壤中,需要进入作物根系取食,所以不能撇开环境因素和作物因素去考虑,需要从土壤环境、作物习性等方面综合防治。
应该结合物理+化学的方式有效调土,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有益菌群的含量,在作物生产过程中结合多功能新型杀线剂的科学防治线虫,保护生态系统有益菌的种群。
线虫防治任重而道远。目前,河北三农、河北兴柏、拜耳、佛山盈辉、广东真格、威远生化、中农联合等企业已经抢先行动起来,组成我国土壤线虫防治的第一道防线。我们呼吁更多有责任、有担当的企业加入进来,提高农户防治意识,组建专业化的防线团队,打好线虫防治这场攻坚战!

谋局亿级小风口,杀线剂爆发期已至 | 专题

原创专题 special topic 

近日,化肥上市公司三季度战报集中出炉。在统计的25家企业中,20家实现盈利,7家净利润超过3亿元,1家盈利超过10亿元,1家盈利达到21亿元,暖意尽显。
在24家企业中,实现营收和归母净利双增的有7家,分别是新洋丰、云图控股、史丹利、六国化工、兴发集团、司尔特、富邦股份。
其中在净利同比增长方面,六国化工强势逆袭,净利同比狂增1040.03%,一骑绝尘;云图控股和芭田股份净利同比增长同样强劲,云图控股凭借内外兼修的化肥一体化产业链的有力支撑,前三季度净赚3.71亿元,净利同比增长102.28%;芭田股份也得益于产品销售毛利率上升,净利同比大增134.81%。

前三季度业绩亮眼,
化肥行业拐点加速到来?

文/于平平

新洋丰净赚近8亿,领跑复肥第一阵营

其中,在复合肥三巨头中,新洋丰净赚7.96亿元,净利同比增长23.9%,第三季度盈利2.92亿元,为近5年单季同期最好成绩。史丹利也净赚2.04亿元,净利同比增长达到73.23%。2019年3亿元现金成功收购龙蟒大地的三泰控股,前三季度净赚6.28亿元,净利同比大增775.98%,成了磷复肥行业三季报的增速王。
一派增长之下,营收和归母净利同比双降的也有8家,分别是华鲁恒升、鲁西化工、华昌化工、四川美丰、泸天化、兴化股份、*ST藏格、鲁北化工。其中,华昌化工净利降幅达到了89.93%。
而曾经的A股市场“亏损王”*ST盐湖随着司法重整完成,获得重生,经营步入正轨,业绩大幅逆转,实现了扭亏为盈,盈利能力逐步恢复。河化营收同比增长80.52%,盈利4660万元,实现了扭亏为盈。
深陷亏损泥沼的有5家,其中阳煤化工、宜化、柳化、华锦股份4家前三季度都没能止住亏损的颓势。阳煤化工亏损最大,达到7.03亿元,华锦股份亏损1.67亿元,后市发展不容乐观。

行业
观察

从以上各家前三季度的数据可以直观看出,化肥行业的拐点在加速到来。
虽然年初受到疫情的影响,国内化肥市场遭受一定的冲击,带来了物流、产销下降的影响,但自4月份以后,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得到战略性的有效控制,肥企生产经营逐步恢复正常。
所以,尽管六七月份又碰上了20年来最严重的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但很多品牌肥企还是凭借强大的产品力、渠道力和技术服务能力稳稳的占据市场,销量同比实现正增长。同时,肥料行业去产能持续推进,市场得到进一步的净化,出清,再加上今年农产品价格上升,原料价格下跌,化肥国储的有力拉动,需求持续回暖,这些都为企业业绩的提升创造了积极的条件。
总体来说,今年的肥料行业既受益于成本端(原材料价格比起去年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压力的缓解,更受益于下游需求的拉动。表现到经营层面,就是毛利率的上行与销售量的提升。尤其是今年品牌肥料的销量增速是最快的,这从各家亮丽的成绩单可以看到。
在供需逐渐趋于平衡、国储拉升化肥需求、粮食重要性日益凸显等情况下,化肥行业景气度有望进一步回升,肥企盈利改善更值得期待。
接下来的第四季度历来都是属于肥料行业的淡季,肥企大多是跟着农业生产走的,第四季度是冬天,农业活动也比较少,所以第四季度保持正常往年的水平应该是各肥企的常态。另外,第四季度化肥行业企业还要面临国内外竞争环境和环保高压的左右,挑战仍然很大,只有高质量、绿色的升级发展才能实现可持续的增长。
新洋丰:秋肥销售强力拉动,前三季度净利增加23.9%
新洋丰公司2020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约82.42亿元,同比增长1.5%;净利润约7.96亿元,同比增长23.9%。
新洋丰表示,第三季度为秋肥旺季,销售集中,报告期末应收账款较期初增加96.88%;受年内股价上涨的影响,针对绿港等31位自然人的应收回投资款计提的坏账准备在本期部分转回,其他应收款较期初增加48.97%。此外,随着生产经营活动的开展,库存原料及成品较期初减少,存货较期初减少37.65%。
云图控股:前三季度净利3.71亿元, 同比增长102.28%
云图控股2020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8.04亿元,同比增长1.57%;净利润3.71亿元,同比增长102.28%。
第三季度经营业绩超出云图控股自己的预期,源于复合肥产品毛利率上升、纯碱产品价格逐步回升,二者均高于预期。总的来说,得益于内外兼修打造一体化产业链。在上游,云图控股旗下拥有丰富优质的磷矿、盐矿等资源,为资源供应与成本控制、产业链的延伸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在下游,公司围绕“复合肥”进行产业链整合,建成了业内最长、协同效率最高的氯基复合肥、硫基复合肥、硝基复合肥和盐四条产业链,构建了矿业、化工、化肥上下游完整的产业链体系。完整的产业链体系下,不仅能够最大程度提高生产环节的效率和效益,而且也强力地支撑净利率的持续上升。
六国化工:净利润同比翻10倍,净赚1.49亿元
六国化工2020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34.5亿元,同比增长7.8%;实现归母净利润1.49亿元,同比增长1040.03%。
对于业绩增长的原因,六国化工表示,三季度,公司紧紧围绕年初推行的“市场大拓展、产能大释放、成本大分析、费用大清理、管理大梳理”五大行动 ,持续发力,深化改革,在上半年取得较好的成效上再接再厉,创出佳绩。
芭田股份:产品销售毛利率上升,归母净利同比大增134.8%
芭田股份2020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15.2亿元,同比下降3%,降幅较去年同期扩大;实现归母净利润4489.2万元,同比增长134.81%。
芭田股份称业绩变动主要原因是,贵州生产基地的生产工艺打通及综合产能的持续释放,产品销售毛利率与上年同期相比有所上升,公司2020年前三季度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上升。
*ST盐湖:司法重整完成,盈利能力逐步恢复
*ST盐湖于2020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160.2亿元,同比增长3.5%;实现归母净利润21.2亿元,上年同期为-5亿元,同比扭亏为赢。其中,公司在第三季度实现净利润7.36亿元,较去年同期亏损0.80亿元有了大幅逆转。
盐湖称,随着司法重整完成,公司剥离了亏损资产,经营步入正轨,盈利能力恢复,财务状况大幅改善。盐湖现将业务重心聚焦钾、锂业务板块,进一步优化组织架构,加强内部控制。目前,公司大力推进“智能盐湖”建设,提高公司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将坚持深入做好氯化钾的开发、生产和销售以及锂盐产品开发、生产和销售。与此同时,积极创新,实现了从传统工艺生产逐步转变为“数字化”生产。此外,公司2万吨碳酸锂项目有序推进,总体完成形象进度约75%,年内或可试车。

10月底,农药上市公司前三季度报相继出炉,业绩依旧延续半年报的亮眼表现,高光不断。
在统计梳理的27家企业中,实现盈利的有25家,盈利超过2亿的有11家。利尔化学、利民股份、诺普信、雅本化学、广信股份、海利尔、华邦健康、丰山集团、中旗股份、四川国光、江山股份、新农股份、丰乐种业、中农立华14家都实现了营收和净利的同比双线飘红。其中,诺普信净赚2.86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8.79%

农药行业良机频现,形势大好?

化肥行业拐点加速到来,四季度挑战仍在

化肥行业拐点加速到来,四季度挑战仍在

化肥行业拐点加速到来,四季度挑战仍在

化肥行业拐点加速到来,四季度挑战仍在

2020年部分上市农药企业前三季度报(排名不分先后)

完整的产业链体系下,不仅能够最大程度提高生产环节的效率和效益,而且也强力地支撑净利率的持续上升。

机遇与挑战并存,要未雨绸缪、守正创新

整体来说,前三季度农药板块的业绩整体表现优秀,一方面是近几年国内农药行业竞争格局有所变化,国家对农药继续实施高压环保政策,使得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中小企业加速淘汰出局,市场进一步向农药头部企业集中,尤其是给了细分龙头企业更高的产品议价能力;另一方面是上半年海外不时有虫灾的出现,例如蝗虫,大大增加了国内产品的出口。第三就是第二季度,受海外疫情的波及,海外产能复工较慢,也给国内企业创造了大好的切入机会,这些都为第三季度业绩的增长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今年即将接近尾声,如今,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正在加速构建,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农药行业企业依旧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
当前农药行业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1.农药产能严重过剩,低水平重复生产偏多;2.产品结构不合理,持续增长动能不足;3.产业集中度低,市场竞争力不强。
面临三方面的挑战:环保高压态势、安全监管高压态势以及市场竞争高压态势。
所以,农药企业一定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提早谋划制定对策,争取发展主动权;坚持守正创新,苦练内功,大力发展环保高效的生物农药、做好智能化转型,着力构建农药绿色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才是王道。
利尔化学:草铵膦量价齐升,净利4.17亿元
利尔化学2020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3.6亿元,同比增长11.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17亿元,同比增长77.8%。
对于业绩高速增长的原因,利尔化学称,前三季度,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公司千方百计保障原材料供应,全力控制成本,有效稳定了生产和销售,受部分产品的销售数量增加及销售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即草铵膦的量价齐升有力的拉动,业绩实现同比上升。
在报告期内,利尔化学一方面全力推进广安基地甲基二氯化磷项目,目前项目处于正常的试运行状态。同时,进行了丙炔氟草胺技改,技改后产品质量和产能得到提升。另一方面,深化与国际客户的合作,围绕客户需求进行新产品的开发和市场合作;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完善营销中心职能,加强市场研究、筹划和推广,拓宽线上营销渠道,跟进登记进度,取得精草铵膦生产许可,进行试生产,并获得成功,已实现批量生产。
利民股份:多种产品市场需求旺盛,净利润同比增长30.5%
利民股份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5.95亿元,同比增长78.5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74亿元,同比增长30.52%。
公告显示,利民股份第三季度业绩是上半年经营业绩的延续。根据此前公告,今年以来,公司并购威远资产组之后,业务规模显著扩大;另外,多种产品市场需求旺盛,销量提升。
此外,报告期内,公司大型项目建设持续推进。利民化学有限责任公司年产500吨苯醚甲环唑项目、河北双吉化工有限公司年产10000吨代森系列DF项目、内蒙古新威远生物化工有限公司年产500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项目,以及参股公司江苏新河农用化工有限公司第四条百菌清生产线都将于四季度建设完成,具备开车条件,进行试生产。
海利尔:净赚3.33亿元,净利同比增加20.35%
海利尔2020年前三季度营收约25.72亿元,同比增长30.76%;净利润约3.33亿元,同比增长20.35%。
海利尔强化制剂和原药双轮驱动发展,在上半年农药原药价格下行波动期间加大自产原药产品渠道开发和销售力度,销量同比有所提升。同时,公司制剂业务受益于外购原药价格下行波动,毛利率改善,且营收实现稳定增长。另外,收购的甲维盐原药对公司前三季度业绩有较好贡献。
湖南海利:前三季度净利同比增长163%
湖南海利2020年前三季度营收约13.47亿元,同比下降12.60%;净利润约2.05亿元,同比增长162.63%。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主要是部分产品销售价格上涨、新产品规模化、上年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和原材料同比下降利润增加所致。
雅本化学:前三季度净利同比增142.55%
雅本化学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4.98亿元,同比增长36.1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3亿元,同比增长142.55%。
报告期内,公司农药中间体产品销售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医药中间体产品销量稳步增加,订单新增情况良好;合作生产基地部分产品业绩逐步释放。
*ST辉丰:归母净利润1.48亿元,实现扭亏为盈
辉丰2020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2.24亿元,同比增长23.9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8亿元,同比增长178.23%,上年同期为-1.9亿元,同比扭亏为盈。
报告期内辉丰逐步复产经营性业务减亏,可转公司债券回售增加本期利得,处置参股公司部分股权收益增加以及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增加。

其中细分市场龙头,产品销量稳定,业绩亮眼。草铵膦龙头利尔化学净赚4.17亿元,净利同比增长77.8%;代森锰锌龙头利民股份净赚3.74亿元,净利同比增长30.52%;氯氟吡氧乙酸、噻虫胺、虱螨脲龙头中旗股份,净赚1.51亿元,同比增长24.03%;植物生长调节剂龙头国光股份也净赚1.97亿元;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龙头企业湖南海利净利同比大增162.63%。
原药龙头中农立华净赚1.08亿元,同比增长11.72%;而原药制剂双轮驱动的海利尔也净赚3.33亿元,同比增长20.35%;成功收购颖泰生物的华邦健康净赚5.14亿元,吸金能力强劲。在净利同比增速上,雅本化学净利142.55%,增速迅猛。
值得关注的是,这些公司前三季度的业绩绝非是“纸面富贵”,而是实实在在赚到了“真金白银”。
其实,不难发现,业绩普遍实现大增的农药公司不少都是细分领域独具资源优势的龙头企业,不少都受益于产品量价齐升的拉动,比如利尔化学业绩增长主要就是源于草铵膦价格的上涨。农药行业上市公司资本也更向头部公司集中,强者愈强。
红火之下,也有失意者,安道麦A净利下滑了71.68%,新安股份净利下滑了62.48,红太阳净利下滑了67.10%,苏利股份净利下滑了46.56%。
随着逐步复产经营性业务减亏的推进,辉丰归母净利润1.48亿元,实现扭亏为盈。而同比延续亏损态势的还是钱江生化,亏损867.8万元。同时,国发股份也陷入亏损,亏损530万元。亏损企业后市还需要在战略和模式上进行创新脱困。

化肥行业拐点加速到来,四季度挑战仍在

细分龙头企业业绩亮眼,吸金能力强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正在加速构建,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农药行业企业依旧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

药肥或者说特种药肥,是比较火热的一个产品。
以生物刺激素(腐植酸、氨基酸、海藻酸、壳聚糖、动植物多肽等)为载体,药肥互助的产品。
国外对药肥登记情况如何呢?据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作物保护部产品开发总监陆悦健介绍,欧洲对药肥产品的管理理念是,一旦有农药和肥料预混,必须以农药为主体,按照农药的管理标准执行。药肥产品监管主要以农药的标准来管理。从登记、生产、运输、仓储、销售全程都要严格按照农药管理标准来执行。
据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农经系John V.Westra教授介绍,美国药肥登记时,美国环保署允许一种农药成分含量与一种或者几种不同含量的肥料相配,但要求有详细的组分清单。这样既给药肥生产者一定的灵活性,也可以确保环保署知悉产品具体成分及其剂量。据不完全统计,美国已经有200多个药肥产品登记。同一个登记证下可以有几个肥料含量不同的产品,药肥产品的标签上农药成分和化肥成分均须标注。
再回到我国药肥登记上来。
2000年之前,几乎没有任何产品登记。
2000—2010年,逐渐有药肥登记,到2010年,3个除草剂药肥登记证,除草剂药肥拉开序幕。
2010年至今,除草剂药肥发展逐渐平稳,杀虫剂药肥快速发展,杀菌剂药肥开始兴起。植物生长调节剂也渐渐开始在药肥领域拓展。
截至2020年7月31日,有效登记的药肥产品有130个,其中单剂87个,混剂43个。登记产品均是颗粒剂,登记的总体趋势是数量在增加。
我们可以看出,药肥在近4年登记数量显著增加。而在所有的药肥登记中,都聚焦在了水稻、甘蔗、花生、小麦、玉米、西瓜和马铃薯这几大作物上。
也正是因为药肥的选择性强,操作简单,对人畜安全,对生态环境影响小,高效低毒,使之得到社会认可。
据陕西标正作物科学有限公司市场部总监郭云峰估算,特种药肥市场容量大,土传病害、地下害虫市场容量保守估计有50亿元。

化肥行业拐点加速到来,四季度挑战仍在

药肥登记数量呈增加趋势

人口红利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是“分蛋糕”;技术红利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是“抢蛋糕”。
存量时代,做市场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一不留神,你就被超越了,或者说,你和你的对手就不在一个赛道上了。
靠提价实现增长基本上不再可能,如何增长?不断出新,打造产品力,用新品提升利润。
要想好好发展,起码得确保自己在正确的赛道上,在正确的赛道上打最艰难的仗。
现在,正确的赛道是什么?当传统营销格局松动的时候,产品力就变得尤为重要。
企业开始洞察用户的需求,然后做出适合的产品呈现给用户,在成熟的市场中创造新的需求来源,激发进一步的需求。
当品质农业时代,高品质的经作产品备受关注,传统农药化肥产品也不再是唯一选择的时候,各种功能型产品成为企业利润增加的砝码。增效类企业成了今年亮眼的存在。而在大田,药肥也成了上量的新宠。
仅黑龙江,药肥的增量就比较明显,从2016年的670吨,到2019年的3.2万吨,预计2020年将有5万吨的销量,据预测,2021年将有8万吨的销量。
据悉,金正大2021年将推出50个特肥新品,也在大力进军药肥领域,目前已经具备药肥登记证储备36个。

产品力时代,
在正确的赛道打最艰难的仗

文/赵丹

氮、磷的利用率是较低的,为了提高氮、磷的利用率,调节转化与释放,促进吸收与运转功能,释放土壤中养分,满足作物各生育期养分的需求,从根本上改善土壤环境,添加增效剂成了很多企业改进产品,制造卖点的法宝。
站在特肥的风口上,增效剂这个前几年还默默无闻的产业,突然间就大放异彩。
你有矿,我有技术;你有营销团队,我有技术;你有渠道,我有技术……
“我有技术”是增效剂企业的法宝。增效剂企业大多是科技型企业,当然也不排除和科研单位密切合作的。
增效剂行业的发展,其实就像克里斯坦森谈到的“动机不对称”,他们关注的市场和大企业关注的市场不一样,并且当时这个细分市场盘子较小。在巨头的视野盲区里悄悄地生长,积聚了巨大的能量和能力。
增效剂公认的定义,一般指本身不具备某种特定活性或活性较低,但在与具备此种活性的物质混用时,能大幅度提高活性物质性能的一类物质。
肥料增效剂提高肥料利用率不外乎三个方面: 作用于肥料,在单位时间内让肥料减少挥发、淋失等,促进作物吸收;作用于环境,土壤的结构能够影响农作物对肥料的吸收;作用于植物,通过提升作物自身吸收水肥的能力,来提高肥料利用率。
中国农业大学江荣风教授分析指出,环境友好、稳定高效是未来肥料发展的总趋。以提质增效为目标,大量元素与中微量元素科学配比、养分形态科学配伍,增效剂、高效助剂,提升肥效(功能、营养型),支撑产业发展。
国际方面,肥料增效技术研发也是日新月异。欧洲于2011年成立了生物技术产业联盟,促进欧洲范围内生物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及肥料增效剂在农业中的应用效果;日本用生产谷胱甘肽做肥料增效剂;德国生产海藻酸氨基酸、腐植酸植物增效剂,等等。甚至欧洲今年发布了一个公告,只有添加了增效剂的氮肥才准许施用。
我国也一样重视增效技术,我国先后制定了6项增值肥料技术标准。2020年中央1号文件,也明确鼓励发展符合绿色环保、提质增效、降低成本的肥料。
江荣风认为,肥料增效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一定是环境友好、高效稳定。江荣风指出,肥料增效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是:第一,新型和专用肥料添加剂;第二,完善聚谷氨酸类生产工艺;第三,开发廉价环境友好的包膜材料和包膜工艺;第四,纳米智能控释肥料;第五,建立评价方法和标准。
增效剂方面,巴斯夫维百锁®DMPP技术加持的产品广受市场追捧。近两年不断传出,某某企业和巴斯夫合作,用其维百锁®DMPP增效剂的消息。
氮肥增效剂方面,根据赵秉强的增值技术生产的锌腐酸尿素等增值产品在业内也有广阔的空间。
在心连心年中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高效肥占化持续提升,其中高效肥占化肥收入占比由46%提升至50%,利润贡献占比提升至62%。
当然,市场上还有很多我们知道的、不知道的增效剂企业或者品类。未来,行业的发展肯定是会更好,企业的选择将更宽广,当然,也会更迷茫。
因为,多,可能就意味着杂乱。

化肥行业拐点加速到来,四季度挑战仍在

化肥行业拐点加速到来,四季度挑战仍在

化肥行业拐点加速到来,四季度挑战仍在

肥料增效剂大放异彩

虽然新兴行业看上去条条大路通罗马,实际上也密布陷阱、步步心惊。
有人这样形容,农化行业创业者的梦想天堂,也是农化行业规范治理的灰色地带。
深圳市农巧施农业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贾辉认为,我国新型肥料整体容量不大,增长空间很大;企业规模较小,数量庞大;门槛(表面)很低,实际生产应用问题颇多。
领先生物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肖艳表示,特种肥料不是主动研究出来的,是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需求产生创新。是为了提高肥料利用率(通过材料、工艺、配方创新,减少肥料挥发、固化、淋洗等损失),土壤改良、维护与培肥,营养与强化作物自身抗性相结合,人为改变生育进程,适应滴灌、航喷、抛洒等新条件。作为生产企业,要走好优质、高产、土壤环境和谐的最后一公里。
虽然新型肥料产品逐渐成为农资市场的重要品种,但是我们要看到:竞争激烈,种类繁多质量参差不齐、假冒伪劣严重;总体科技含量不多,概念创新现象严重;化学调节剂的限制使用对新型肥料发展影响巨大;正规部队、游击队并存;技术推广队伍不足。
肖艳指出,新型肥料值得关注以下几个问题:农机应用对土壤、施肥的影响;机械压实,航喷、水肥一体化;农产品质量需求变化;高质量绿色发展。
对于增效剂而言,合法、高活性、高性价比才有未来。
有业内人士指出,多种肥料增效剂功能协同作用是趋势;理化性质稳定的超高活性肥料增效剂会成为主流;合法的高性价比的肥料增效剂是行业最重要的需求。

化肥行业拐点加速到来,四季度挑战仍在

化肥行业拐点加速到来,四季度挑战仍在

化肥行业拐点加速到来,四季度挑战仍在

高质量绿色发展是前提

据介绍,2018—2019年,联盟企业增值肥料生产销售540多万吨,其中增值尿素270万吨,增值磷铵90万吨,增值复合肥160万吨,增值掺混肥料60多万吨。

专注成就行业地位。
这句话在金旺智能身上得到了最好的诠释和验证。经过一轮又一轮的大浪淘沙,几经洗牌之后,如今,在农化制剂智能工厂领域,似乎只剩下埋头耕耘多年的两大巨头汤姆和金旺智能。而在专注度上,金旺显然是更卓越的。
这几年,金旺智能在农化智能领域的发展速度和取得的成绩是行业有目共睹的,已然成为农化制剂智能制造领域的一块金字招牌。特别是在新冠疫情催化下,企业用人用工愈发困难,用智能装备来代替人工的速度将会更快,线上线下融合、智能化运营的力度加大的背景下,金旺智能的价值更为凸显。
“其实我早在2005年前已经看到农化制造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与痛点,并于当年坚定地成立起了为解决这些问题而生的金旺智能,开始探索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综合性解决方案。而目前,经过多年创新性探索的金旺智能,已经为行业找到了真正的解决之道——智能制造。”房国荣在谈到成立金旺智能的初衷时透露着对行业发展潮流的独到预见。
房国荣表示,经过15年的深耕发展,金旺智能早已不是农资行业同仁认知中的那家传统的制造农化制剂生产设备的企业,不再是只简单的卖包装机。随着这几年农化趋势的倒逼和国家2025规划以及工业4.0的催化,企业自我革新升级的速度没有丝毫懈怠,企业定位层次在不断精进、精准。
房国荣说,从农化制剂制造商到现在的全案服务商,我们的初心和使命没变,金旺就是定位于专业聚焦农化制剂行业智能工厂一体化打造,把这一行做专,做精,做透,做强,做到无与伦比,做成世界第一品牌。让天下农化制剂企业都能实现智能化,轻松多创利,运营有尊严。

保持专注,
从设备制造商到全案服务商

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当时代的镜头不断推进,许多企业会迷惘而晕头转向,也自然会有企业掌握了镜头感,从而成长为主角。在农化制剂智能工厂领域,江苏金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旺智能)无疑就是一家善于把握“镜头感”的企业。
在董事长房国荣的带领下,在四大维度(EPCM)、11大模块的强大驱动下,全新出发的金旺智能向外探寻,向内思考,向下扎根,向阳生长。
那么,新金旺智能高速增长的战略逻辑究竟是什么?后疫情时代下,又将为农化制剂企业带来了哪些匠心产品与个性化的极致服务?为此,《农资与市场》传媒记者再一次走进金旺智能,和房国荣董事长畅聊,以期让大家对这家大格局下的农化制剂智能工厂全案服务商有一个更为立体的认知和了解。

金旺智能房国荣:

 做最专业的农化制剂智能
工厂全案服务商

持续聚焦,四大维度驱动,22项新品齐发赋能新智造

格定新局,强势进发特肥智能工厂

金旺智能正在
建设中的新工厂

“近几年,随着国内环保压力的增大,特别是十三五规划出台后,农药行业壁垒的提高,小产能逐步退出,大企业扩张,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农药企业的数量是在逐步缩减的,所以在这个背景下,我们从去年开始聚焦肥料,但是只聚焦特肥这个热门品类,主要侧重为特肥企业提供制剂智能工厂全案服务。”房国荣表示,农药、化肥不分家,虽然金旺智能的重心一直在农药制剂智能制造上,但在特肥热潮之下,顺势而为才能大有可为,对进发特肥制剂智能工厂全案服务有充足的信心。
跟农药企业对智能工厂服务的高要求相比,房国荣觉得当下特肥企业对智能工厂服务的要求还处于基础阶段,很多还停留在包装生产线的需求上,对农化智能设备的要求没有农药企业的高,所以,金旺上马特肥,很大程度上属于降维打击。
增效、减员、提质、降本、安全环保、智能化六大要素也是当下特肥企业在智能制造上的迫切需求,金旺独有的1-5L 瓶装液体智能生产线,商品化标准制剂车间,产品和方案完全能够满足企业的需求,还能满足不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助力特肥企业提效率,提产能,保质量,更环保,让企业轻松多创利。
从2019年下半年到今年,金旺智能已经服务了国内外1000+家肥料企业,其中,特肥企业有土木启、川金象、南京轩凯、广州新维生物、贵州西洋、山东爱福地、北京雷邦斯、山西美邦大富等。可以说,金旺服务的肥料对象遍及整个肥料生产智能工厂领域,金旺已经发展得风生水起,渐入佳境。
就像房国荣所说,特肥正当潮,未来3~5年的潜力不可估量,尤其是在特肥智能制造上的市场潜力是无限的,当然要想真正在这个品类上大有可为,金旺还需要做好特肥产品吸湿性和腐殖性对智能生产设备的难点攻坚。为此,金旺成立了专门的研发推广团队,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真正攻克也就是一到两年的事。

2020年是全行业的一个分水岭,对农化制剂智能行业亦然。在疫情常态化,用工难题进一步凸显,工业互联网纵深推进,环保生产压力持续加大的大背景下,金旺智能在四大维度(EPCM)、11大模块的强大驱动下也顺势开启了新一轮的淬炼、蜕变。
房国荣表示,新冠疫情可能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存在,对农化制剂智能制造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假如新冠疫情有反复或有突发情况,企业用人用工将更加困难,用智能装备来代替人工的速度将会更快,线上线下融合、智能化运营的力度也将会更大。同时,工业互联网加快了农化制剂智能制造的推进步伐,而金旺智能始终没有停下产品和服务的迭代升级的速度,上海生农、安徽华星、山东侨昌、祥霖美丰、河北威远智能制剂车间已相继完工。山东惠民中联、河北永阔隆、桂林集琦、黑龙江绿丰源、湖北沙隆达、吉林万容等在建的农化制剂智能制造项目也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
那么,金旺智能经过全新升级迭代的农化制剂智能工厂全案服务到底有哪些新的核心优势?企业又该如何快速实现智能化转型?房国荣表示,一个成功的农化制剂智能工厂要由四个维度来驱动。
“我们金旺的农化制剂智能工厂4大维度简称EPCM,第一个维度E,即工艺设计;第二个维度P,即采供;第三个维度C,即安装调试;第四个维度M,即运维服务。这四大维度、11个模块立体构筑起了金旺农化制剂智能工厂全案服务的金字塔。”房国荣表示,这将是未来金旺智能驰骋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现在金旺智能在线上线下融合运营做到了极致,成立了专业的全球智能服务中心,利用数字化、信息化、可视化技术为国内外农化制剂企业生产现场进行7×24小时在线服务。打破时空限制,提供极致服务,在后疫情时代的背景下这种融合发展的模式的价值更为凸显。
“做企业做产品我讲究宽度一厘米、深度一公里、宽度一厘米就是金旺智能会保持对农化制剂智能制造的专注;深度一公里就是要把这4大维度11个模块顺势不断上挖下延,不断地迭代升级,在一厘米宽度上挖掘一公里深度,持续聚焦发力,深扎根,助推农化企业新智造。”
在这4大维度的持续迭代下,11个模块可以锻造出N个爆品,所以,今年金旺智能在产品层面也是精品尽出,推出了22项加工和包装战略新产品,4项加工新产品,18项包装新产品,尘智能配料系统、旗舰版SC智能加工系统、新型高效WG智能加工系统、撬装式SC智能加工系统,每一款产品都饱含金旺智能让天下农化制剂企业轻松多创利的赤心和匠心。

金波尔程美明:

16年专注,只做 “管用的”清液肥

在减肥增效的大背景下,水溶肥及清液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肥料的使用率,正在成为肥料产业绿色发展的战略途径,成为化肥减施增效的主引擎。
紧跟趋势,抢先布局清液肥料成为不少企业转型升级的选择。而这个选择的背后,站着一群低调的“隐形冠军”。
他们长期专注于清液肥这一细分市场,为急需转型升级的企业提供原料、产品代加工和新品配方研发等服务,进而推进整个清液肥行业的持续发展。
程美明和他的山东金波尔肥料有限公司,就是这样一个深藏不露却飞速发展的隐形冠军。
在清液肥的圈子里,流转着这么一句话:“程美明就是肥料界的传奇!没有金波尔生产不出来的配方和产品,除非客户不懂肥料。”这句话的背后,彰显的是金波尔在清液肥行业的技术实力。
在水溶肥行业耕耘了16年之久的金波尔,在清液水溶肥的产品研发、生产技术上有着很大的优势,金波尔参加过三届国际肥料展,两次站在国际舞台上同清华大学、中科院、华南农业大学、天津科技大学等国际知名院校同台演讲。到目前为止程美明成为亚磷酸钾在国际会议上演讲第一人,为许多国内外特肥生产企业提供原料、产品代加工和新品配方研发。

二次创业,专注清液水溶肥生产

要揭秘金波尔的神秘面纱,还要回溯到16年前。
2004年,程美明在青州成立金波尔公司,正式开启了其液体肥研发、生产的道路。
在此之前,程美明已经从事农资销售十几年。
“我从1986年就开始从事农资销售,一直到2005年才结束。”程美明告诉记者,十多年的一线销售经验,让他发现了一个让人难过的现象:农民种地所施用的肥料,特别是一些高端肥料都是来自国外,产品“受制于人”的现状让老百姓多花许多冤枉钱不说,还掌握不了产品的使用方法。
“中国有这么多的人,难道自己就生产不出来一款好肥料吗?”带着这个疑问,怀揣着一定要把中国肥料做大做强的决心,程美明毅然选择走上研发新型肥料的艰辛之路,开始了从销售人员到技术专家的转型之路。
彼时的水溶肥行业,对“水溶肥”还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大家都是按着自己的理解进行生产、推广,进入门槛低,“一根棍子一口锅,顷刻就是一吨多”的生产方式被业内人士所广泛诟病。
金波尔就是在这样的行业背景下成立的,但又与同行走着完全不一样的道路—坚持做技术,坚持做品质。
“水溶肥虽然源自于国外,但一定会强大于中国。我们做水溶肥要做就做最好的、管用的。”程美明表示,在水溶肥的这么多品类中,清液肥的效果是传统水溶肥料的3~5倍,不含激素、不含调节剂,吸收利用率高,冬季使用清液肥不降低地温,能解决冬季大棚不能用肥的问题。
所以,在众多的肥料品类中,程美明选择水溶肥,并且水溶肥金波尔只做清液的。

掌握核心技术,水溶肥只做清液的,亚磷酸只做“管用的”

三条腿走路,打造另类的“制造”王国

清液肥技术是金波尔的一大优势。
传统观念认为水溶肥料是指把作物生长所需的养分全部溶解在水中形成无沉淀的液体即称为好的水溶肥料。其实这是不对的,这只是一个简单物理转化的过程。
“真正的清液肥是将作物生长所需的营养成分经高温螯合而成,各组分相互结合成均一稳定能被植物迅速彻底吸收的离子态形式存在的无结晶析出、无残渣的高效清澈液体肥料。同一批次生产的产品中每一滴肥料中所含的营养成分完全均匀一致,形态稳定,吸收利用率更高,更安全、更绿色、更环保。”程美明表示,掌握清液肥生产的核心技术,是金波尔成立以来一直坚持的原则,也是其与同行其他企业最大的不同。
也正是因为拥有雄厚的技术实力,金波尔率先攻克了高含量清液肥常温结晶的世界级难题。金波尔率先攻克200-200-200清液肥料常温结晶的难题!产品裸露-13℃冰箱持续24小时清澈透明、不混浊、不结晶、不沉淀!磷钾含量00-500-500率先突破1000g/L大关!-30℃清澈透明质量稳定!2018新年伊始磷钾含量更是一举突破00-500-600、1100g/L ;00-600-600、1200g/L; 00-600-700、1300g/L; 00-700-700、1400g/L的水平。突破亚磷酸钾药肥合一,攻克溃疡病最新解决方案。
也正是因为拥有雄厚的技术实力,金波尔解决了清液肥多元素肥料之间的拮抗难题。公司新推出的“十三元素”清液肥,一次螯合了作物所必需的13种元素,而且各个元素的含量也都明确标识出来,这在行业内还是第一家。
亚磷酸钾也算是当下的网红产品,可就是这个被称为网红产品的亚磷酸钾被一些不懂装懂的人搞得乌烟瘴气、鱼目混珠,使消费者只认价格、不认品质,更难辨真伪。为此程美明特意做了一个小实验。在含有钙的水溶液中加入含有磷的水溶液,很快水溶液变得浑浊;“钙和磷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了不易溶于水的磷酸盐,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然而加入了金波尔的亚磷酸钾清液肥后,浑浊的钙、磷水溶液很快恢复至原来清澈透明的离子状态,重新被作物吸收和利用,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程美明表示,技术优势体现在产品上,就是具有显著差异化和卓越肥效的清液肥产品,一定要做到简单粗暴、产品管用。
也正是因为有技术支撑,金波尔生产出来的清液肥都是管用的。据农户反馈,在山东的蔬菜大棚内,施用金波尔清液服效果非常好。

秉承着做大做强中国肥料,把中国肥料卖到全球的梦想,程美明在金波尔公司刚刚成立时,就没有将目光局限在国内终端市场,而是将眼光放到了整个产业链,放到了世界各地。
为企业提供原料和代加工生产、为渠道商提供产品、出口贸易,金波尔三驾马车并行,多维布局清液肥市场。
建立自主品牌是所有代工企业追求的终极目标,但对于多业务发展的金波尔而言,做原料、做出口、做一个“隐形的冠军”也很好。 
通过强大的技术实力、生产实力以及口碑,把原料、代工做到极致,金波尔一样是一个知名品牌。
很多人认为,代工企业最看重价格,没有科技含量,这是一个错误的认识。代工企业也有科技和创新。全球代工巨头富士康董事长郭台铭曾说过:“先进的生产力就是先进的制造技术,别人一分钟做五个,我一分钟做十个,就是我技术好,赚的就是技术的钱。”
在富士康,几乎每一个销售都会说那句口头禅:“你自己做,不如我做便宜。你让别人做,也不如我做便宜。”这句话的底气不仅仅是国内廉价的劳动力,还有其背后强大的科技支撑。
金波尔也会帮客户算账:“我们有自己的研发团队,可以根据客户的要求定做产品。客户想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想要什么样的肥料,想要什么样的配方,告诉我们,我们就能生产出来。”从这句毫不谦虚的话中我们也能看出,金波尔背后强大的技术创新和科研能力。
“如果企业没有资源优势,只是高价把原料产品拿过来,进行加工、灌装再高价卖出去,只是人为增加了农户的使用成本,这样的产品并不值得推广,并不能算作是有用的产品。”程美明表示,做企业最重要的是通过资源和技术优势降低成本,把老百姓的成本降下来,把操作者的成本降下来,真正地让终端种植户受益。
秉承着这一原则,金波尔开始了在清液水溶肥配方上的自主研发和技术攻关,前瞻性的产品研发、“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原料资源、领先的生产技术以及程美明独特的人格魅力,共同推动金波尔站在了产业链的前端。
随着清液肥行业迎来发展风口,与金波尔合作的客户数量也在不断增加,金波尔公司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公司连续多年以2~3倍的增长速度扩张。2020年上半年,金波尔更是在半年的时间完成并超过了去年全年的销售目标。

           金波尔从2004年创立就一直专注于清液肥料,16年来积累了丰富的资源和技术,相较于成为这些资源和技术的拥有者,程美明更希望成 为一个带路者,让更多的人在清液肥这个品类里受益、成长。行业内很多水溶肥企业都是金波尔的老客户、大客户,产品销售正处于井喷式增长的态势,但专心做产品、做口碑的程美明,已经不满足于金波尔自己的发展,而是希望联合众多客户,一起做大做强清液肥市场。 “做大做强中国肥料,让我们的产品遍布世界各地,造福世界人民!”谈及下一步的发展,程美明说了他的目标。

曹君正:

专注土壤健康,致力于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当问题来临时,就是成功者的机会。
近年来随着化肥的过量使用,土壤呈现一种“病态”,出现土壤肥力下降、酸化板结等问题,直接影响了作物的产量、品质,纵观农业生产现状,作物产量、品质好像遇到了瓶颈,很难再突破。
中国农业进入了质量兴农、品质决胜的新时代,农业绿色发展、减肥增效、提质增产已是大势所趋。
青岛斯蒂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曹君正深知这些问题的根源就是土壤问题,所以在2015年公司成立之初,就定位专注做土壤健康,用特种肥料产品和方案来改良土壤肥力、提升作物品质,助力农民增产增收。
公司在成立第一年,就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年销量额达到1100万元。
曹君正告诉记者说:“特肥谁都能做,但是就看怎么定位,我们的定位就是以土壤改良和精准施肥技术这两部分来操盘市场,致力于进口特种肥料在国内的推广与服务,为中国农业高效、可持续发展提供综合解决方案。”

青岛斯蒂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曹君正

全球化整合优势资源

一个企业想要成功,除了正确的定位,还要有优质的产品,产品质量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曹君正深谙其中道理,所以在产品选择上,青岛斯蒂文一直坚持选择专注、专业,并且会到访、考察,全面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生产工艺、技术实力、研发能力等,然后深入沟通后,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青岛斯蒂文合作的企业目前有西班牙海夫、韩国和宾硫黄公司、加拿大阿卡迪安海藻有限公司和德国康朴,它们都专注于特肥某一品类。
例如:西班牙海夫,专注于天然刺激素的提取和研发30余年,有着卓越的研发实力。另外,西班牙海夫公司目前还是拥有自防御诱导技术的企业之一,该技术通过对作物施用自防御诱导剂,激发并挖掘作物自身对病原微生物的抗性,达到在不施用化学农药或少施农药的情况下减少病原微生物的侵害,从而达到减少化学农药的施用,减少农药残留,减少农药自身对农作物及环境的伤害与破坏。与此同时还能有助于作物长势及农产品品质的提升;而韩国和宾硫黄公司只专注硫黄这一领域,加拿大阿卡迪安、德国康朴等地都是特肥领域的佼佼者。
对于青岛斯蒂文来说,在全球范围内整合不同领域的优质产品,然后博采众长,融会贯通,有机结合成一套土壤健康体系进行系统化运营,使得各类产品相得益彰,从而发挥最佳效果。目前,斯蒂文从合作企业引进的产品经过本地化的应用已形成“海夫碳元”“底微硫”“阿卡藻力纯”“康朴微稞力”等大单品。

用技术服务推动

坚守初心,
践行绿色农业发展理念

众所周知,特肥是指采用特殊材料,采取特殊工艺生产出来的具有较好功效的特殊肥料,正因为它的特殊,所以传统的推广方式用在特肥身上并不奏效,而是需要更多的应用和服务,足够的时间和经验。
曹君正说:“观念这个东西很难改变,但是只要我们持续去做,去服务,去推广,持之以恒,效果出来了,我们的形象也就建立起来了。”
同时,在对下面合作客户方面,青岛斯蒂文一直坚持“共担、共享、相互成就”的理念,青岛斯蒂文愿意与深入特肥领域的客户交流,根据当地市场的具体情况,推荐合适的产品和使用方法,并进行田间试验应用,让产品效果充分显现,一起拉动市场,提高销量。曹君正认为,只有同成长,共进退,合作才能长久。

华为的核心竞争力是对人才的管理能力,百度的核心竞争力是人工智能,而青岛斯蒂文的核心竞争力是专注、专业。
青岛斯蒂文作为后起之秀,虽然企业规模不大,但是曹君正对此却很坦然,在他看来,未来特肥更专注于特定作物、特定时期的功能性营养,做特肥一定要专业、专注,而这些正是青岛斯蒂文正在做的。同时,曹君正还表示:“特肥之所以‘特’已经不单单指的是区分大化肥的‘特’,而是要求我们每一位从业人员更要专注某一领域、某一作物、某一时期、某一特点、某一生理结构,‘万金油’产品未来会无所适从。”
专注、专业、差异化这些都是特肥企业想要长足发展必备的品质,除此以外,曹君正还认为,在与时俱进、品质过硬产品的基础上,特肥企业还要脚踏实地做事,将基层服务进行到底,这样才不会消失在历史的洪流中。
过去五年,青岛斯蒂文一直稳步增长,也在合作伙伴心中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可谓是硕果累累。
尽管如此,曹君正清醒地认识到,青岛斯蒂文的征程才刚刚开始。未来,他希望青岛斯蒂文依然持之以恒,坚持土壤健康的发展理念,砥砺前行,筑梦远航,为中国农业的发展助力。

从结伴晨跑
到相携农资长跑的美满伉俪

——专注土壤健康,致力于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故事的男主人公叫胡思明,是一位拥有律师、企业法律顾问、经济师执业资格,放弃自己的发展前途,与妻子一同打拼农资事业的硬汉子,六枝特区和兴农资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女主人公叫周维怡,胡思明的妻子,是一位具有助理工程师执业资格,格局、见识和拼搏精神都超乎常人的女人,和兴农资的内当家。
他们结成伴侣,并结伴踏上农资事业几十年的征程,其起跑点始于20岁出头时的晨练长跑。如今他们都年近六旬,依然在农资事业的赛道上奔跑着,奔跑着,没有放慢脚步。

胡思明和周维怡走访种植户,听取意见和建议

文/成华彪

同声自相应,初识于晨跑

20世纪80年代初期,胡思明和周维怡同时走出校门。胡思明毕业于贵州省商业学校,被分配到新场区供销社工作。周维怡毕业于贵州省粮食学校,被分配到新场区粮管所工作。
两个年轻人有一个共同的爱好:晨跑。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日复一日,街道上仅有的两个跑步人,距离渐渐缩小了。
就是从晨练跑步发端,从单一的跑步到“变速运动”,学习英语将他们的距离拉得更近。跑过7年,他们跑进了一个家门。
周维怡利用自己在粮管所工作的优势—可以买到便宜的碎米、糠等,办个小型养猪场,规模发展到40多头。其间也做过卖大米的小买卖。胡思明利用在供销社工作的便利,向肥料供货方进个两三吨货,周未雇台小货车去赶集,半车大米半车肥料卖完,百十块钱到手,比俩人一个月的工资还多!
充分挖掘出各自的资源优势,妇唱夫随的小日子过得红火,令人艳羡。

机会是赐予那些有准备的头脑的。
上世纪90年代前期,供销社系统和粮食系统下岗潮来袭,肥料农药国企垄断经营也在同一时期宣告终结。周维怡顺水推舟,丢了铁饭碗,注册了自己的公司—六枝特区和兴农资有限公司,并且劝说已当上镇供销社主任,并通过自学考取了律师、企业法律顾问、经济师执业资格证书的丈夫:丢掉铁饭碗,与自己一道闯出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
也在这个当口,胡思明刚好应聘上北京一家律师事务所的律师职位。胡思明是一个很理性的人,权衡再三:到京城做律师,是众人难求,机会难得;夫妻分居,对孩子的培养教育不利。最后,他壮士断腕,放弃了去京城做律师的机会。
妇唱夫随,夫妻一同在六枝正正当当做起了肥料生意。这是一场人生的长跑,跑过十年,二十多年……
漫漫人生路,近万个日子,这是情与爱的洗礼,是心志与定力的考验,是责任与胸怀的检阅。
贵州自古就有这一说:“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国家划分的“老、少、边、穷”地区,贵州是四者俱全!这种客观条件,决定了在这里做肥料生意是比较艰难的。但是,他们觉得,选择了与农业和农民共命运、与解决吃饭问题共存亡的事业,付出多少辛苦和努力都是值得的。
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近几年来,和兴农资每年销售尿素4万吨以上,复合肥料上万吨;每年向国家纳税几十万元;目前公司有21名职工,包括当年下岗后追随老胡干了20多年的同路人。可谓家和事业兴。
2014年,和兴农资成为洋丰肥料六枝特区总经销商,每年销售量达三四千吨,洋丰品牌成为六枝特区销售量最多的复合肥品牌。
谈起推广洋丰新型肥料,种示范田,组织观摩会,走村入户介绍肥料品种和使用方法,夫妇俩万般滋味在心头!
把自己的事业与农民的命运和国人的饭碗紧紧联系在一起,卖良心肥,卖优质肥,夫妇俩力求做到最好,得到了种植户的信赖与支持。
在事业成功的同时,他们的独生女也是事业有成,在上海复旦大学硕博连读毕业后,又在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攻读了博士学位,现在在美国密西西比州立大学任教。
事业有成,夫妻恩爱,女儿出众,这足以让人艳羡了。但是,周维怡感到还有两个心愿要完成:一是还想进一步把肥料事业做大,补偿当年劝说丈夫放弃仕途和放弃上京城做专业律师的些许遗憾;二是物色和培养一位接替自己把农资事业做下去的接班人,把卖良心肥、卖优质肥的接力棒传承下去。
年近六旬,壮心不已,他们依然在爱情与事业的轨道上奔跑着。

同心自相知,勇闯农资路

销量不好, 真的是营销的错?

“今年的化肥买过了吗?买的谁家的呀?”
“某某(他家亲戚)给我已经送过来了,我都是用他家的肥料,他每年这个时候都把肥料给送到家,没有用过别家的。”
“我都是在某某家(镇上一个零售商)买的,平时都有来往,今年我小孙子出生,他还随了礼,突然换牌子也不合适。”
“我这几年用的都是洋丰的化肥,虽然价格贵一点,效果不赖。”
“你家啥时候买化肥,我到时候和你们一起去买就行了。”
“你们老说我买的东西不好,我今年打算用一些好的肥料,看看到底有没有用。”
这是今年国庆期间,笔者在村里和老乡的几段对话。不同的答案,直接反映了终端农资销售的现状:口碑、客情、促销、品牌依然是影响农户购买农资的首选因素。
这不禁让人疑惑,为什么一些跟农资营销有关的文章大多是这样的论调:“常规三板斧玩不转了”“营销终将把农资人埋到坟墓里”,传统农资营销似乎陷入了没落。
是我的错觉还是市场的错觉?在今年国庆假期前后,在走访过一些市场之后,我认为农资的真实市场,依旧离不开营销,农资营销依然大有可为。

今年国庆假期,正好处在玉米收完、小麦还没有播种的备肥期,不少农户趁着这个时间赶紧把接下来要用的肥料、种子给买了。
但去哪买,买什么价位的农资产品,又是一个难以抉择的选择题。
笔者家里今年种了30亩的地,仅这一季买肥料的钱就得5000多元。再加上买种子的钱,确实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为了节省开支,妈妈倾向于购买价格便宜一些的肥料和种子。为此,还特意向亲戚要了隔壁县一家经销商的联系方式,打算开车去买,因为一袋种子能便宜20多元钱。
此举遭到了全家人的一致反对:“种子的利润有多少不知道,但一袋能便宜20元钱,算下来才1.5元/斤的小麦种子,怎么听都不像是正规产品。”最后在家里其他人的坚持下,种子最终是在县里种子站买的。
肥料呢?则是在经过一番纠结之后,选择了最为熟悉的一家零售商,选择了之前用过的、大家也都说不错的洋丰肥料。
既然决定了去哪买、买什么,接下来当然就是左邻右舍几家一起,浩浩荡荡地去集上拉肥料、买种子了。
在我的印象中,以前村子里的老乡买农资,主要是看价格,谁家更便宜一些,就买谁家的,至于买的是什么品牌,一般都说不上来。但现在,很多人随口都能说出好几个品牌,什么高塔工艺、高低含量、氮磷钾配方,也能说出个一二三来,消费者的品牌意识在增强。

一线市场,消费者品牌意识在觉醒  

或许这只是个例,并不具备太强的代表性,将范围放大至周边市场,甚至整个行业来看,农资营销依旧有着旺盛的生命力。
在不少市场上,种植户可以因为一款好肥料、好农药,到离家十多里地甚至更远的店铺去购买农资,好产品成为消费者争向竞逐的热点。在好产品的前提下,示范、观摩、促销依旧是农资销售最有效的手段。
农资营销依旧有效,只是对于厂商而言,营销逐渐失去了吸引力。
因为近几年来,传统的农资营销确实是越来越难做了,无论厂家和渠道商如何努力,依旧改变不了业绩下滑、利润下降的残酷现实。
当营销始终无法破解增长放缓的困局,不少厂商则发力技术,寄希望于服务成为新的增长点,结果还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回归到企业层面,山东复合肥企业的整体衰落和湖北复合肥企业的整体崛起,更是加剧了行业人对于“营销不行了”的认知。
所以,行业内就有了“农资营销要回归理性”“营销做的花样再多,也只不过是昙花一现而已”的说法,越来越多的农资人,呼吁行业摒弃营销,回归产品和服务。

农资营销依旧有效,但问题不少   

当营销始终无法破解增长放缓的困局,不少厂商则发力技术,寄希望于服务成为新的增长点,结果还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营销型企业的没落和营销手段的失效,这真的意味着营销已经过时了吗?
当然不是。
因为营销可不仅仅是我们所认为的做销售,打广告,搞传播,拼价格战,营销指的是企业理解顾客价值、创造顾客价值、传播顾客价值和交付顾客价值的完整过程。
参照这个定义,我们不难发现,我们现在所提倡的技术、服务以及作物解决方案,都归属于营销的范畴,所谓的“摒弃营销,回归产品和服务”,就是个谬论。
就像在市场中,很多经销商抱怨,我的产品也不错,价格也不高,为啥顾客就是不来?分析来分析去,觉得自己没有问题,产品没有问题,就归结于营销出现了问题:因为营销不行了,所以顾客不来自己的门店。
但事实上,一个门店生意不好,是好多原因综合到一起的,产品、服务、价格、店址……太多了,并不只是因为营销没有做好,或者产品不好。
“说营销过时了,这根本就是胡说。”著名农资营销专家、春沣教育总裁赵一沣老师曾经说过,找了个好产品,把服务做到位,并不一定能把农资做好,因为服务和产品从来都是一体的,需求和价值一直都是对等的,到底这个产品能卖多少钱,重要的是它能解决什么问题。
解决什么样的需求,就有什么样的价值。这就能解释为什么同样的产品,有的人能卖好,有的人卖不好。卖得好是因为解决了问题,把握住了农户的需求。
在农资行业,营销的逻辑已经从战胜对手,变为追赶用户,农资营销的战术也必须从单纯的“玩个花样,搞个创意”升级到技术服务这一更高的维度。如果不做出改变,还停留在原来的那一套模式,农资当然不好卖。

销量不好,真的不是营销的错  

营销指的是企业理解顾客价值、创造顾客价值、传播顾客价值和交付顾客价值的完整过程。
参照这个定义,我们现在所提倡的技术、服务以及作物解决方案,都归属于营销的范畴。

农资企业如何挖掘大户价值?

400万种植大户成为消费主力,

文/影子

在现代社会,土地对于农民的吸引力不再像从前那样强烈。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减少和农业机械化的使用,不少农户将土地承包出去,土地流转呈现大规模增长,随之而来的是“规模种植”的热潮。
据农业农村部统计,截止到2018年年底,全国家庭承包耕地流转面积超过5.39亿亩,流转出承包地的农户数7235.2万户。根据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结果,2016年耕地规模化(南方省份50亩以上、北方省份100亩以上)耕种面积占全部实际耕地耕种面积的比重为28.6%。
为了应对这种“规模种植”的需求,不少厂商已经开始发力,推出“针对性”产品,比如大包装农药、定制化肥料、针对性作物解决方案等等。
显然,种植大户的崛起,已成为中国农业不可忽视的力量,他们正在引领着一场全新的种植方式的变革。这样一个快速增长并且无法被忽视的消费群体,到底有着什么样的特点,农资厂商又将如何打动他们?

“规模种植”并不是最近才有的现象。
数千年的农耕文明,形成了国人对土地的深深依赖。多置办几亩地,是农民祖祖辈辈的渴望,也是一个家庭最为关心的一件大事。
土地制度改革后,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使大约2.3亿农户户均分得不到8亩耕地,不少人选择通过开荒和土地租赁市场获得更多、更集中的土地。
2008年以后,以土地租赁为主要形式的土地流转迅速发展,土地规模经营面积逐年扩大,经营规模在50亩以上的农户数量在持续增加,土地逐步向种植大户集中。
随着集中化和规模化种植的兴起,种什么、怎么种、用什么农资、怎么施肥打药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种植户对品牌农资、农业机械、互联网数字技术、农业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在很多领域,这种“规模经济”带来的全新的种植理念正式开启,并蕴藏着庞大的经济蓝海。
其中,最直接的应该就是对品牌农资的接受度在提高,最显眼的可能就是农服组织的崛起了。
有数据显示,农业服务组织从2015年开始迅速发展,其中,农业企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这三种类型的服务组织占比高达95%,普通服务户类型的服务组织仅占比3%。其实除了时间问题,工人难请也是一个大问题,所以种植大户用机械代替人工,对农服产生依赖也就不难理解了。
诚然,大规模的种植,正逐渐改变着传统的种植方式,也影响了种植群体。
基于种植大户的成本节约、性价比追求和风险规避等消费特性,定制化、品质化、便捷化的农资产品在未来将会进一步增加,而这也将会成为厂商发力“规模经济”的重点内容。

从几亩到几十亩,大户市场正崛起    

不只是定制“大户”消费,许多品牌紧跟种植大户,用技术服务作为配套,用“省工省事”作为产品卖点,总是能抓住人们的痛点,获得不错的反馈。
中化农业推出的MAP模式,就是在土地适度规模化的基础上,以“种出好品质、卖出好价钱”为突破口,为规模化种植企业、种植大户以及农民合作社提供全程服务,提供线上线下相结合、涵盖农业生产全过程的现代农业综合解决方案。预计到2023年,MAP将在全国建设700余家MAP技术服务中心,配套打造2500个MAP农场,为30万户种植者提供技术服务,累计覆盖5000万亩耕地。
为了满足种植户怕麻烦、不追肥的需求,不少企业都推出了具有长效功能的稳定性肥料和免开沟的撒施肥料。其中,雷邦斯推出“免开沟、撒就行”的有机肥,就是解决了果蔬区有机肥开沟施用、劳动力成本高的痛点,一经上市就引发了一阵热潮。
还有如今大火的植保无人机,因为解决了人工打药劳动力成本高昂的问题,成为不少种粮大户的新宠。在市场上,很多种植大户购买植保无人机,既可以为自己的农田飞防作业,省去高昂的雇工成本,还可以在周边流动性作业,打药赚钱。
也有不少经销商开始瞄准大户群体,联动多方资源,为种植大户提供针对性的产品组合和定制化的解决方案,促成和大户的合作。
当消费者变了,影响消费者的方式和因素也变了,农资营销也必须随之而变。这时,厂商需要做的就是,把握用户的真实需求,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以吸引那些有意愿并且有能力投入的种植大户。

规模种植成主流,农资营销也更“省事”

我国土地流转基本情况

面对数百万种植大户,品牌如何赶上这个风口?      

基于种植大户现状,推出针对性的产品
过去,在以散户为主的种植业时代,农资产品销售以渠道为王,厂家拥有优质的农资销售渠道,就能占领市场;但近几年,种植大户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农资销售比拼的是服务能力,比拼的是产品硬功夫。谁的产业链服务能力强,谁的产品质量好,谁就能胜出,农资销售将会逐渐淡化渠道商作为中间商的角色。
一方面,种植大户的消费观念与散户不同,他们更关注种植效益和风险规避,更愿意为产量和品质买单。价格不再是他们选择肥料、农药时考虑的首要因素,只要能把产量和质量提上去,他们非常舍得在农资投入产品上花钱。另一方面,种植大户对周边散户有带动效应,不管是种植的作物还是使用的农资,都能够迅速在区域市场传播,提高产品的知名度。
品牌推出定制产品,并不是为了顺应潮流推出生命力极短的产品,而是基于种植大户的现状,推出具有针对性的产品,这样才能吸引这一新兴群体的注意力。
强化专业属性,以实际效果解决信任问题
如今的种植大户,大多是那些农村有经验的种植户以及回乡创业的新农人,与最早那一批种植大户相比,他们有技术、有经验、有规模、有机械,能沉下心来认真种地。
他们对于种植技术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与掌握,对产品的质量要求更高:更注重使用产品后产生的效果以及是否省工省时,更希望使用产品后既节约人工成本又有更高产出。想要说服他们,必须提供更为专业、更为全面的产品和服务,帮助他们降低成本,提高产量,真正获得增产增收。
线上线下联合,打造品牌营销新模式
种植是一个风险很大的产业,只有规避行业风险才能获得更高的回报。所以在购买农资时,种植大户既敢于承担风险,接受新产品,但又小心翼翼,相信眼见为实。想要取得他们的信任,必须让他们亲眼看到了产品和方案的表现。
但是,市场上产品这么多,厂商又该如何让自己的产品脱颖而出触达种植大户呢?主动出击,出现在种植大户聚集的地方,出现在种植大户关注的地方。
建立试验示范田,用效果说服大户;利用社群、直播、短视频等线上线下联合的传播方式,实现多频率、无边界传播,放大传播效果。目前,很多经销商组建微信群,在抖音、快手上发布小视频,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让品牌能随时随地与大户发生联系,激发购买欲。
对于品牌来说,无论是出于规模种植的考虑,还是消费升级的驱动,推出的一系列符合种植大户需求的产品和服务,不仅满足了当下种植大户的消费需求,而且拉近了品牌与种植大户的距离。
随着土地流转的加速,户均耕地面积将会越来越大,种植大户的数量越来越多,这些种植大户将成为农资厂商竞相争取的对象。实际上,不少企业(经销商)从最初的“农资供应(销售)商”转向“综合农业服务商”,就是对规模种植的最直接见证。
不过相较过去,大户群体在购买决策上,更理性化和专业化,这也导致了大户了解和更换品牌速度的加快。在土地流转的风口下,如何吸引这一消费群体,或许是当下农资厂商需要思考的问题。 

全渠道时代,如何做传播?

文/刘艺

线上推广,线下成交,线上线下融合,是现下比较“正统”的做法。
传统厂商从线下到线上,而淘宝则是从线上到线下,做线下的体验店。目的都是在于打通线上、线下、社群和网络。
每一个创新方法的出现(微商、社交电商、直播等等),就等于出现了一个新的渠道,如果原来是多渠道的话,现在的传播就是全渠道,强调渠道之间的相互融合。

城市里,很多店铺都连接社群,开始了“到家”模式。在社群团购,然后整体无接触送到小区门口,甚至中石化还有“一键到车”的服务。
不仅仅是城市,不仅仅是购买快消品。购买农资也一样。原先的很多客户群、微信群本来是大家信息沟通的平台,疫情期间突然增加了推广、购买、农服的功能。只要点击网上订单,化肥、农药等农资,就有经销商或者农服人员直接送到田间地头。
在品牌认知的基础上,便利性、便捷性,是种植者的新诉求。
被业内热议的《农资与市场》传媒“2020马铃薯产业云网商大会”的成功,也是因为“+社群”的引爆。
线上引流,放大直播势能,提升了直播的场景感和体验感,也成为低门槛的直播升级与迭代。
最终使马铃薯大会达到了五个“最”:
“最”共鸣—超60万人次的马铃薯人关注!
“最”对接—产品、服务、销售,马铃薯产业链千商云集!
“最”创新—社群、直播、图文多维度多平台线上联动,不一样的价值传播路径!
“最”场景—超一流演播室、超清画面,超精彩视觉盛宴!
“最”引爆—数百个社群、一场主论坛+多场分论坛,视频直播集中引爆!

“+社群”的新现象

找到“引爆点”

社群效应外溢

刘春雄认为,如果没有社群效应外溢,社群本身的商业价值就不大。要让社群发挥商业价值,只有社群效应外溢。
社群效应外溢,就是社群内的活动效果,其传播效应超出了社群本身,引起了其他社群的跟风,或者引起了大众媒体的注意。更有可能的是,“社群”本身就成了意见领袖。
社群效应外溢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以社群为平台,制造噱头,然后利用社群的外溢效应,开展商业用途;另一种是社群本身自然产生外溢效应,发展出商业用途。
社群经济的成功案例,应该数小米和罗辑思维了。
小米是典型的社群效应外溢,它的一切消息,都不再是社群传播,而是大众传播。
“罗辑思维”的罗振宇,也是先做社群,聚集了足够的粉丝,产生了社群外溢效应后,再做商业尝试,成为现象级的现象。
除了刻意为商业目的建立起来的社群外,正常的社群是大都是为了沟通的需要建立起来的,毕竟社群本身就是沟通与传播。
沈阳市大光农业服务中心董事长姜大光就是通过快手直播,拥有了自己的铁杆粉丝“追光族”。他的社群就可以做传播、新品发布、产品试用、聚集粉丝、活动落地、农技指导等等。
姜大光的社群效益也是外溢的。
在山东滨州,有经销商在快手上做直播,把自己的这些粉丝引流到自己的农资店,销售额提高一倍多……
只有更精准,培育、聚集有黏性,愿意和你相关联的客户群体,深挖核心人群、核心市场的深度需求,然后去影响更多的人,扩大受众群体,进一步圈层,才能达到预想之中的聚集核心客户和增量的目的。

美国作家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在《引爆点》中,提出了一个不一样的观点,他认为流行这件事并不神秘,它是有突破口的。
引爆的三个法则:
第一,个别人物法则——有三种类型的人,是整个引爆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分别是内行、联络员和推销员。马铃薯大会中的“推广大使”,也是杂志社的铁粉经销商。杂志社和推广大使联合建群,值得一提的是,万邦的一个收购商就邀请杂志社推广人员进入300个群。这个是很庞大的。
第二,附着力法则。附着力,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具有黏度,不仅仅需要打动,更需要深刻地影响别人,难以被忘记。社群传播,从“铁粉”开始发散,用不同的语言向你传递着同一样事情,让你记起这个会议的一些细节。
第三,环境威力法则。大众心理是变化的,但是群里的意见领袖和众人相互影响,相互联系,把对会议对杂志社的喜爱转移到了社群中,他们不但是宣传会议的联系员,还是对这场会议最有发言权的内行。
所以说,哪里有那么多的意外!商业上的引爆,多数情况下都是有组织地按照既定流程发生的。当然,运气也很重要。
“2020马铃薯产业云网商大会”的社群引爆,当然是有基础和前提的。
原来《农资与市场》传媒有每年做十多场线下活动以及区域地推的基础,有很多铁粉,才能通过社群链接一批KOL,邀请更多的人员进入直播空间;千群共振,“渠道+社群+直播”的模式,把整个产业链都串联起来了。
没有面对面会议,可以转变线下场景改为线上的场景,但是前提就是有足够的人员、足够的黏性。当然,还有亮点和兴奋点。

大豆原产于中国,约在19世纪后期传出海外,20世纪30年代,大豆的种植就已经遍及全球。由于单产提高等因素,近30年全球大豆产量迅速提升,从1992年的1.17亿吨上涨到2019年的3.42亿吨。
目前,全球大豆以北美洲、南美洲和亚洲为主要的种植区域,其中主产国为美国、巴西、阿根廷、中国、印度。全球大豆以南北半球分为两个收获期,以巴西和阿根廷为代表的南美大豆收获期为每年3—5月,以中国和美国为代表的北半球大豆收获期为9–10月。
总之每隔6个月,全球的大豆都能集中供应,4—10月为南美大豆供应期,10月—次年4月为北半球供应期。
大豆分为转基因大豆和非转基因大豆,据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资料,目前世界上转基因大豆占据主流。
网络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美国、巴西大豆产量占全球的66%,加上阿根廷的产量,共占全球的81%。2019年全球大豆消费量达到3.50亿吨,中国大豆消费量超过1亿吨,美国消费量为6000万吨,巴西和阿根廷消费量均在5000万吨左右。
大豆主要出口国为巴西、美国和阿根廷,2019年巴西出口占全球的50.7%,美国和阿根廷出口分别占全球的32.7%和5.4%。各国出口占产量比值分别为:巴西61.1%、美国51.3%、阿根廷15.2%。

数据
分析

大豆是重要的粮油兼用的农作物。
作为食品,大豆是优质高含量的植物蛋白资源,其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粗纤维组成比例接近肉类食物。几千年来,我国人民利用大豆创制了许多影响深远、广为流传的豆制品,如豆腐、豆浆、豆腐脑、豆腐乳、豆豉、豆瓣酱,黄豆酱油、豆芽、豆腐干、腐竹、豆腐皮、臭豆腐等。
作为油料,大豆又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植物油和蛋白粕提供者。

一份完整的

大豆产业分析报告

文/胡晶晶

2019年大豆主产国产量占比

01

全球大豆产量上涨到3.42亿吨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
大豆消费国、进口国

各国大豆消费量占比

各国大豆进口量占比

我国是大豆消费大国,近几年消耗量均超过1亿吨,约占全球大豆消费量的近30%,也是最大的大豆进口国。2019年主要大豆进口地区为中国、欧盟,2019年进口量分别达到8800万吨、1520万吨,占比分别为58.4%、10.1%。
我国大豆的进口依存度很高,目前大豆进口量仍是国产的5倍多,而且我国大豆进口/消费比值近年来一直保持80%以上,其中对巴西、美国和阿根廷三国依存度高达三分之一。
2019年我国进口大豆来源国主要为巴西、美国、阿根廷,进口量分别为5284万吨、1385万吨、748万吨,分别占全球大豆贸易量的59.70%、15.66%和8.46%。阿根廷有近80%的大豆卖往中国市场。
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度我国大豆产量1965万吨,消费量为10534万吨,进口量8851万吨,出口量11.7万吨,进口占比消费达84%,出口占生产比为1.1%。
我国大豆下游消费主要有压榨、食用、损耗及其他、种用四大用途,种用量分别为8856、1311、300、67万吨,压榨消费占比达84.07%,大豆是我国食用油第一大来源。
国内大豆对应的是下游豆制品,比如豆腐;国外进口大豆则是饲料和食用油的主要原料。一吨转基因大豆压榨后,可以产出80%豆粕与20%豆油,豆粕可用于动物饲料,而豆油用于制作转基因豆油。其中,大豆油在中国居民食用油中占比约为五成。所以,进口转基因大豆一定程度上也和居民日常生活有着紧密关联。

02

中国消费量超过1亿吨,依赖进口

2018年我国种植大豆百万亩以上省份(单位:万亩)

03

实施大豆复兴计划,国内面积稳定在1.4亿亩

我国为非转基因大豆主产国,根据大豆品种特性和耕作制度的不同,中国大豆生产分为5个主要产区:
1.东北三省为主的春大豆区。
2.黄淮流域的夏大豆区。
3.长江流域的春、夏大豆区。
4.江南各省南部的秋作大豆区。
5.两广、云南南部的大豆多熟区。
其中,东北春播大豆和黄淮海夏播大豆是中国大豆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两个地区。
中国大豆产量最高的省份为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河南、江苏、安徽等几个省。
但是由于大豆是单位面积产值最低的作物,农业结构越来越多地转向高值农产品。此外,市场需求的增加,转基因大豆出油率高,进口关税低。造成我国大豆种植面积一路下滑,2015年我国大豆种植面积9762万亩,产量1179万吨。2015年之后,在政策导向下,大豆种植面积逐年增加,2018年中国种植面积近1.2亿亩,产量1419万吨。
我国农业农村部从2019年起开始实施大豆复兴计划,提出国产大豆2019年种植面积增加1000万亩。2019年国内大豆播种面积继续增加,总产单产同比提升。根据网络公开数据,2019年全国大豆播种面积1.40亿亩(933万公顷),比2018年增加1382万亩,同比增长10.9%;总产量362亿斤(1810万吨),比2018年增加43亿斤,同比增长13.3%。其中,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三省一区”大豆面积增加量占全国增加量的九成以上,尤其是黑龙江省大豆面积增加了1068万亩,占全国增加量的77.3%。
而在《2020年种植业工作要点》中提到,将继续实施大豆振兴计划,大豆面积稳定在1.4亿亩,为此,除争取“保持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总额稳定”外,还将加大对大豆高产品种和玉米、大豆间作新农艺推广的支持力度。

04

价格看好,种植大豆效益显现

1961—2018年中国大豆种植面积及产量

05

提高单产和品质,调动种植积极性

如果大豆的收购价格能够达到每斤2元以上,那么种植大豆的效益就会显现,加上补贴毛收益基本能达到1000元以上,刨去租地成本和种植成本(按照黑龙江当地合作社的投入计算,包括种子、肥料、农药、人工、车辆设备以及租地成本等,一亩大豆总的成本是760元),每亩地的纯收入至少也能达到两三百元。
实际上,今年虽受疫情影响,社会总体需求出现萎缩,但来自食品领域的需求却保持了较好的增长,无论是小麦、玉米还是大豆,价格均出现了较好的上涨势头。
特别是大豆价格,虽然2019年国产大豆价格开秤价格较低,但是随着东北地区中储粮各分公司入市收购以及6~7次的提价收购,成为行业的价格风向标,促使国产大豆价格全面走强,2020年2月之后现货大豆价格基本进入2元时代,最高峰时达到每斤2.6元以上,涨幅高达近60%。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的《全国主要粮食品种价格周报》数据显示,我国大豆价格走势呈现波浪脉冲上升走势。第一波的时间节点是2019年10月17日到2020年3月02日,价格一直保持在3566~3680元/吨进行底部盘整,价格波动幅度一直保持在114元/吨区间。第二波的时间节点是2020年3月9日到7月13日,价格呈现上涨态势,从3680元/吨上涨到5028元/吨,大概上涨了1948元/吨。第三波的时间节点是2020年7月20日到9月14日,价格呈现顶部回调盘整态势,从5020元/吨回调到了4841元/吨,大概回调了179元/吨。
而且最新消息显示,进入10月份之后东北新豆开始陆续上涨,开秤价格普遍集中在2元以上,较去年同期提高近40%。
针对今年以来国内大豆市场价格的上涨,以及在猪肉价格上涨下带来的养殖业疯狂扩张,可以预期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大豆需求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

大豆的产量低一直是一个制约我国大豆发展的重要因素。
2019年大豆单产129公斤/亩(1.94吨/公顷),每亩产量比2018年增加2.7公斤,同比增长2.2%。我国大豆单产也正逐步缩小与世界大豆主产国单产差距。
国内市场需求与日俱增,那我们能不能自己多种些大豆?实际上很难做到。大豆是土地密集型产品,国内平均每亩单产只有120多公斤。据此计算,我国每年8000多万吨进口大豆,如果全部靠自种,则需要6亿多亩耕地,而这势必挤占小麦、玉米、水稻的种植面积。因此,即使目前我国大豆总产量提升了,但是我国大豆需求在短时间内还无法完全依靠国产大豆满足。
因此提高大豆单产水平和品质,提高农民种植收益是调动农民种植大豆积极性的根本所在。
为此,我国依托黑龙江大豆良种繁育基地大县,建设了国家级大豆种子生产基地,加快推广具有高产优质品种;并集成配套的高效种植技术,强化高产、优质、抗逆、适宜机械化作业大豆的相关工作,释放大豆的增产潜能,以提高国产大豆单产和品质,促进国产大豆竞争力提升。
如在一些区域推广大豆种植新技术、新模式,实行小麦、大豆轮作休耕模式。与此同时,充分利用当地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在一些分散的地块实行大豆与甘蓝、棉花、玉米等作物套种的模式。

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大豆价格情况

2010–2019年我国大豆单位面积产量

首批“无公害绿色肥料”认证企业颁布

瑞丰生态集团三家公司在列

10月30日,以“聚焦脐橙产业升级,助力老区脱贫攻坚”为主题的第五届作物中微量元素营养与肥料研讨会暨中微肥创新联盟2020年会于江西赣州锦江国际酒店成功召开。
无公害绿色肥料产品认证的启动仪式在会议期间进行,国内五个肥料企业的产品符合无公害绿色的指标,获得认证证书,成为国内首批“无公害绿色肥料”的认证企业。其中,瑞丰生态集团旗下的广东瑞丰生态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市凯米瑞化肥有限公司、安徽伽雅生态工程有限公司等三家公司,占据首批获得认证的五个企业中的三个。
高规格的年度盛宴,专家学者汇聚
农业农村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首席专家高祥照,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常务副主任、全国肥料和土壤调理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商照聪,农业农村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肥料技术处农艺师傅国海,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范洪黎华,华中农业大学发展规划部副部长、校友工作办公室主任杨仁海,赣南师范大学科研处处长易龙,国家脐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钟八莲,北京世标认证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永波、技术副总姚芩等近200名专家、学者及微肥重点企业家参加了会议。
本次盛会,与会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共同探索中微量元素在提高肥料利用率、提高农产品品质、从源头构建安全与健康生命链中的突出功效,增强中微量元素肥料在行业转型升级和作物品质提升方面的“压舱石”“风向标”作用,引领企业寻求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推动我国中微量元素研究与中微肥产业健康发展。
首批无公害绿色肥料企业获得认证颁布
据北京世标认证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永波介绍,世标认证/WSF作为国内绿色肥料、农用物资等绿色产品认证权威机构,自1997年成立以来,已发展成为拥有全国27家分支机构、近1000名审核员,发出各类证书近30000张,是可开展管理体系认证、服务认证、自愿性产品认证的品牌机构。
广东瑞丰生态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市凯米瑞化肥有限公司、鄂尔多斯化学工业有限公司、安徽伽雅生态工程有限公司、上海芳甸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五家企业作为首批认证企业,产品符合无公害绿色的指标,被授予认证证书。

无公害绿色肥料认证的重要性
据了解,“无公害绿色肥料”的认证,以2020年7月1日起实施的GB38400—2019《肥料中有毒有害物质的限量要求》及对应的产品标准为产品维度的符合性判定依据。
《肥料中有毒有害物质的限量要求》对肥料中重金属如总镉、总汞、总砷、总铅、总铬、总铊、总镍、总钴、总钒、总锑及蛔虫卵死亡率、粪大肠菌群数、苯并[a]芘、石油烃总量、邻苯二甲酸酯类总量、三氯乙醛等有毒有害物质给出了限量要求,用强制性标准把守农业投入品质量安全底线。
根据绿色环保要求,世标认证/WSF积极开展绿色产品认证,传播绿色发展理念,助力企业绿色发展,提升企业可持续竞争力。
北京世标认证中心有限公司技术副总经理姚芩,在大会上做了题为《无公害绿色肥料认证:助力农产品食品安全》的发言。她介绍:“肥料的质量安全是人类食物链安全的源头,当前乃至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肥料中的隐含质量将在产品竞争中扮演主要角色,通过建立标准体系、认证认可对肥料无公害、绿色特性开展评价显得更加重要。认证流程包括文件审查、工厂现场检测、产品检测、获证后监督等。通过了认证的单元内产品包装袋上均允许有‘产品通过无公害绿色认证’字样和认证标识。”
姚芩表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对绿色农产品消费需求有了显著提升。政策导向和需求变化推动肥料生产企业更加注重肥料产品的环保和安全特性。《肥料中有毒有害物质的限量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实施为无公害绿色肥料产品认证提供了契机。通过这项认证,可以很好地促进肥料行业产业结构、产量供应、质量水平和安全的和谐发展,提升肥料生产企业的社会责任,提高我国肥料安全质量水平,助力农业可持续发展。本次首批获得认证的五家企业,是目前无公害绿色肥料生产与提供的中的佼佼者。期待这些通过认证的企业在将来做好楷模的示范作用,为中国绿色生态农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品牌广告展示

品牌广告展示

品牌榜

2020

中国肥料企业

品牌榜

2020

中国农药特肥企业

品牌榜

2020

中国农药特肥企业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