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营销界·农资与市场》2020年12_权限

2020年已经进入尾声,当复盘这一年的时候,感觉时间既快又慢。
这一年,时光很慢,仿佛要让我们细细品味每一个变化,记住每一滴汗水。
这一年,时间太快,让我们来不及丈量自己的脚步,甚至无法记录那些骄傲的、激动的时刻就要继续向前。
这一年,让我们重新认知了这个行业,还有活跃在行业内的这些企业。
这一年,产品创新、渠道创新,甚至传播手段都在不断创新,星辰和大海的探索也从未止步。
这一年,非但不是“史上最差的一年”,反而是“更好的时代开启的一年”。
尽管“这个世界另有计划”,当疫情骤至,行业没有退缩。
抗疫期间,很多企业冲锋在前,都想尽自己所能为社会做更多的事。
不少企业凭借多年的研发储备,在非常短的时间内便投产消毒液等消杀产品;飞防企业、农服企业也纷纷奔赴“前线”做消杀、服务……他们全副武装的样子,真帅!
有人前线抗疫,有人线上保春耕。我们的“抗疫十讲”之后,市场反应迅速,线上活动骤然多了起来:各种种植技术以及方案开始在网上释放,给种植者提供好的方案和指导,还有的企业开始为农户滞销的货物找销路……
这些振奋人心的举措,让我们对企业的社会责任有了新的认知。
所以,我们更能理解约翰·奈斯比特说的,21世纪最激动人心的突破将不会来自于技术,而是源于对“生而为人的意义”的更加开阔的理解。
我们在措手不及中看到了希望,将不确定性看成是催化市场的动力。
这一年,继续回归产品本质。
企业的产品不断微创新,配合土壤、作物、施肥(用药)方式生产出不同的产品。根据不同用户需求:是想要便捷还是想要品质,是要提高效益、效率、降低成本还是要针对性解决方案、配套服务来确定产品的组合。
产品趋向功能化是今年的亮点。甚至有的中小企业将产品更加细分,在边缘的边缘找准自己的生态位。
更多科技公司和资本加入到智慧农业的布局中来了,这些企业为农业创造的价值也不可估量;2019年世界农药TOP20,中国农药企业占了11个席位。我国农资企业国际地位攀升。
这一年,线上突围,多渠道传播成亮点。
企业传播的路子越来越“野”,就像原来企业都有微信公众号一样,现在没有几个官方视频号都不好意思给人打招呼。快手、抖音、微信小视频等各个视频直播平台入驻率攀升,企业直播甚至带货也慢慢变成了标配。
这一年,更多企业加入了农服的理念。
践行步伐的深入,也在不断拓深对农服的理解。服务多是区域性的,通过自己的特点和优势,通过作物切入,根据自己的定位在为不同的农户做不同的服务。行业也在因为他们而改变。
 2020年是艰难的一年,也是更好的时代开启的一年。
2021年会怎样?唯有保持前行,与时代同频,方得持续生长。

卷首语 PREFACE

文/赵丹

2020 ,更好时代的开启之年

最激动人心的突破不是来自于技术,而是源于对“生而为人的意义”更加开阔的理解。

【年度政策盘点】
【营销盘点】
线上突围,品牌争相布局短视频
 大会治百病,三级会销成为主流营销模式
回归营销本质,产品力才是核心竞争力
跨国合作崛起,国际化成为品牌提升新策略
聚焦用户,让用户成为品牌最好的代言人
渠道下沉,零售商群体被关注
营销即服务,为用户提供定制化体验
农资行业进入全民特肥时代
【大咖谈破位生长】
 肥料创新不仅仅是研发新品,更应该在满足需求上下功夫
用“创新”破位,新洋丰重构竞争优势
 以用户为中心 坚持技术创新
2020云图拥抱不确定性,蓄势蜕变再腾飞
 农业服务要有现代工具和大数据做支撑,方能落地
从做大到做强,九禾三大方向发力“十四五”
挺立新型肥料潮头,立体锻造仟金方品牌
以全产业链优势为犁,提速转型升级步伐
五大行动引航,六国化工步入增长快车道
 

2020 ,更好时代的开启之年
2020大盘点
我们的2020 
数字
不确定性
涨涨涨
免登记
失速
增效剂
增长黑客
智慧农业
后浪
并购
可持续发展

【卷首语】
【专题】
【十大关键词】

25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2
7
8
12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CONTENTS

目录

营销界·农资与市场 2020/12(总530期)

CONTENTS

目录

营销界·农资与市场 2020/12(总530期)

坚持自主创新,逆风破局
 深度聚焦土壤健康,让农服真正落地生花
拥抱变化,创新致远
布局大三元,布局生物农药,根力多再次走在趋势之前
立足作物与农户,线上线下一体化赋能高质量发展
洞见趋势,聚力入局深耕特肥
 以产品为核心,把服务植根于地头上
构建绿色腐植酸生态圈,铸造共赢大农业链条
 守护土壤安全,坚定生态肥料发展路径不动摇
以“人”为本,企业才能向上生长
练好内功,做大做强海藻肥产业
站位于问题解决方案,让种植更高效便捷
保持专注,做最专业的农化智能工厂全案服务商
专注ZNC,精耕细作增效大市场
纵深发力鱼小鈦“肥药同效”,持续赋能品质农业
【品牌特写】
50年风华正茂,三宁化工正青春,再出发!
新疆圣大一方,雄踞腐植酸风口,全力推动行业健康良性发展
 谷鲜健壮栽培科学研究院率先破局农技社会化服务体系

CONTENTS

目录

营销界·农资与市场 2020/12(总530期)

市场风云变化,今年又是什么模样?真的是“史上最差的一年”吗?
这一年,虽然不确定性增加。但是,无论是行业还是企业,都仿佛开了挂似的,在逆境中探索、突围。线上突围、竞品联合,各种创新玩法不断,大多数企业已经找到和不确定性相处的生存之道。
这一年,企业已经开始破位生长。
企业的产品开始更趋向独特性、功能性,随着行业集中度以及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中国企业在世界上的地位也在进一步提高。
最好的时代已经开启,成功属于与时俱进者。
我们通过我们的2020、年度数字、十大关键词、年度政策盘点、营销盘点、大咖谈破位生长等栏目来观察市场,倾听市场。
2020的所有过往,你我记得,时光记得。 

策划/本刊编辑部 执行/赵丹  王颖  于平平  胡晶晶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6
68

这一年过于特殊和不寻常,
但于我们而言,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并未让我们失去分寸感。
我们的发展节奏和定力没变,
从年初的躬身入局线上直播,开辟战“疫”方略十讲先河。
再到3月的2020中国马铃薯产业云网商大会、4月的2020中部五省农资新商带生机大会,新形势下,我们不断上下求索,线上突围,融合生长。
5月初,我们启动了中国好水果“万园培养计划”,月底又开启了为期一个多月的2020第三届BAA万商大会暨农业产销博览会广西调研活动,相继走过了南宁、桂林、贺州、梧州、柳州、北海、崇左、武鸣,与众多的经销商、零售商以及种植大户面对面交流。
6月初,我们延续特肥的火热,如期在成都召开了2020(CIS)中国国际特种肥料发展大会。
7月,我们更是成功在南宁召开了2020第三届BAA万商大会暨农业产销博览会,万商赋能、链接未来。
8月,在眉山我们成功召开了2020中国柑橘产业生态发展论坛暨产销对接大会。
9月,我们相继举办了全球农业思董会腾格里沙漠徒步挑战赛和2020中国经作可持续种植发展(云南)峰会。
10月,我们又举办了哀牢山茶马古道雨林探索徒步挑战赛和2020(第三届)东北农资渠道转型升级暨优质资源对接大会。
11月,我们召开了2020农资门店标准建设交流会暨农资厂商结对发展大会。
12月,我们以D23破位生长·中国农化行业领袖年度峰会为2020年画上圆满的句点。
可以说,2020年我们每个月的行程都是“满”的,手中的笔没停,脚步未歇。
这一年,我们继续保持着与农资行业主体紧密共振与专注,洞察农资前沿趋势,传递行业价值。
向外探寻,向内思考,向下扎根,向阳生长。
诚然,我们创造了自己的2020,同时,也被2020所塑造,交出了一份自己的答卷。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致敬2020,致敬下一程!

2020中国马铃薯产业云网商大会

2020中部五省农资新商带生机大会

中国好水果“万园培养计划”

战“疫”方略十讲

助农方略十讲

我们的2020

我们的2020

2020(第三届)东北农资渠道转型升级暨优质资源对接大会

D23破位生长·中国农化行业领袖年度峰会

2020中国经作可持续种植发展(云南)峰会

全球农业思董会哀牢山茶马古道雨林探索徒步挑战赛

2020农资门店标准建设交流会暨农资厂商结对发展大会

2020第三届BAA万商大会暨农业产销博览会广西调研活动

2020(CIS)中国国际特种肥料发展大会

全球农业思董会腾格里沙漠徒步挑战赛

2020第三届 BAA万商大会暨农业产销博览会

2020 中国柑橘产业生态发展论坛暨产销对接大会

我们的2020

我们的2020

数字

2020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单位面积产量、总产量如下:
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7.52亿亩,比2019年增加1056万亩,增长0.6%。其中谷物播种面积14.69亿亩,比2019年增加176万亩,增长0.1%。
全国粮食单位面积产量382公斤/亩,比2019年增加0.9公斤/亩,增长0.2%。其中谷物单位面积产量420公斤/亩,比2019年增加1.6公斤/亩,增长0.4%。
全国粮食总产量13390亿斤,比2019年增加113亿斤,增长0.9%。其中谷物产量12335亿斤,比2019年增加61亿斤,增长0.5%。

13390

11月2日,湖南衡南双季晚稻试验示范基地传来消息:由袁隆平院士团队培育的第三代杂交水稻“叁优一号”测产结果公布,晚稻平均亩产达到911.7公斤。
加上今年7月测得的早稻平均亩产619.06公斤,意味着第三代杂交水稻早晚双季稻达到1530.76公斤,平均亩产突破1500公斤,再创历史新高。

1~10月,全国已建成高标准农田约7107万亩,完成高效节水灌溉约1928万亩,分别占年度任务量的89%和96%。各地抢抓秋收后农闲时期,加快项目实施,多省开展了“百日大会战”,年度建设进展明显,预计年底前可如期完成8000万亩的建设任务。

2020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进度远超往年,支持231万农户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购置270万台(套)农机具。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助等政策有力有效,深松整地、免耕播种、精量播种、化肥深施、节水灌溉、秸秆还田与打捆等绿色高效机械化技术加快推广,应用面积近29亿亩次,较上年增长约3%。 
2020年小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稳定在95%以上;水稻、玉米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超85%、90%,较上年均提高2个百分点左右。全国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达到71%,较上年提升1个百分点。

亿斤

1500

公斤/亩

8000

万亩

29

亿亩次

11月28日,第六届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推介会在重庆举办。2020年,全国地理标志农产品已达3090个。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实施两年来,各地共落实专项资金13亿多元,支持了443个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打造了一批以地理标志农产品为引领、一二三产融合、生产生活生态协调的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样板。

3090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要求,对仍在大田使用的10种高毒农药,包括涕灭威、灭线磷、水胺硫磷、甲拌磷、甲基异柳磷、克百威、氧乐果、灭多威、磷化铝、氯化苦,按照“循序渐进、分步实施、多措并举”的原则,依据高毒农药的风险大小、替代产品生产使用情况,5年内分期分批淘汰。 

2020年11月,中国肥料出口量为296.5万吨,比2020年10月的339.7万吨减少12.72%,同比增加21.97%;出口金额72 510万美元,同比增加18.71%。
2020年1~11月肥料累计出口量2629.4万吨,同比增加3.1%;累计出口金额为607 850万美元,同比减少11.2%。

根据研究机构Juniper Research的数据,全球农业科技市场未来五年将增长150%。2020年农业科技市场的总价值为90亿美元,到2025年将达到225亿美元。
研究机构指出:农业传感器和供应链管理将是未来五年的主要创收服务。到2025年,这两项服务预计将占市场价值的67%,这是因为新兴解决方案能够以低成本收集和分析农业经营数据。

10

2629.4

万吨

225

亿美元

11月16日,极飞科技宣布完成新一轮12亿元人民币融资,由百度资本和软银愿景基金二期领投,创新工场、越秀产业基金和广州新兴基金跟投,原有投资人成为资本也继续追投,华兴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据悉,此次融资是目前中国农业科技领域最大的一笔商业融资。

12

亿元

数字

数字

今年的热词当属“不确定性”。
每天睁开眼就有不确定性袭来。
D23中国农化行业领袖年度峰智慧峰会之后,见面聊天谈的都是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不是今年独有,却在今年表现得更加明显。
不确定性有两个来源,一个是经济学,一个是物理学。
经济学中,不确定性指的是,经济行为者在事先不能准确地知道自己某种决策的结果。
不确定性也指量子力学中量子运动的不确定性。
去年我们都说“太难(南)了”,今年几乎没人再说这一句话了。难道今年不难了吗?当然不是。当“难”成了普遍性问题或者成为常态的时候,就不再是难题了。
疫情骤至,黑天鹅事件频发,行情的难以捉摸,市场的变数等等,让今年更加不确定。
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把大家都打蒙了。
行业虽然受疫情的打击不是很大,但是疫情好像也催化了行业的变革。
首先是对库存和物流方式的思考。
近年来,由于运力提升,以及各大企业全国布局已成,或者有分公司或者有前置仓,基本上农资都是朝发夕至,所以经销商大多习惯了不提前备货,习惯了随用随发,不占仓库。
今年年初的不确定性给大家上了一课,合理的库存究竟该是多少,成了经销商们热议的话题。
未来,这种不确定性是否仍在?谁也给不了确定的答案,更多人已经默默地将与不确定性长期共存写入了计划。
再者,市场活动的方式变了。
出不了门,见不了面,就意味着三会(农民会、示范观摩会、促销会)开不了,让农资这个对“面见”比较依赖的行业着实有些凌乱。
好在慢慢地大家都通过直播、连线、建群等方式线上沟通,物流也相继开放,并没有耽误春耕的农时。而这些新的方式,逐渐成了企业惯用的方式。
有人说,疫情,不只是一场疾病,更是一种打破中国原有行业结构的力量。
我们要学会的是与不确定性长期共处,并找到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

不确定性

仿佛今年比往年过得都要快,眨眼的功夫一年就要过完了。
我们复盘这一年,发现有很多的变量在里面。
这一年,有眼泪,有骄傲,更有在逆境中突围的勇气和探索。
这一年,不确定性已经成了常态。
但是,疫情和不确定性更是打破中国原有行业结构的力量。
这一年让更多人学会了与不确定性共处。
这一年,主粮价格高企,玉米、小麦、水稻价格齐涨。
生姜更是价格飞起,直越历史最高峰。
服务商们有了更多的想法和行动,在新技术、新营销上有了更多的动作。
这一年农产品价格的两极分化,让优果优价不再仅仅是一个停在口头的词语。
这一年,资源型企业发展势头更为强劲,纯营销型企业优势渐弱。农药行业集中度继续提升,世界农药TOP20中国占了11个席位。
这一年,企业的产品开始更趋向独特性、功能性,大多数企业都找到了自己在行业的生态位。
盘点2020年,我们选了:不确定性、涨涨涨、(化肥/农药)免登记、失速、增效剂、智慧农业、增长黑客、后浪、并购、可持续发展等十个关键词来记录市场。
我们也在表明:最好的时代已经开启,每一个奋进者都会有自己的收获。2020的所有过往,你我记得,时光记得。

关注:疫情、不确定性、改变

十大关键词

1

十大关键词

十大关键词

免登记

关注:政策释放市场主体活力、绿色发展、绿色防控

十大关键词

3

今年,行业出台的政策也不少。最利好的政策莫过于化肥农药免登记政策(俗称)了。
2020年9月1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许可事项的决定》(国发〔2020〕13号)。
其中有两项规定同行业有关:
1.取消新农药登记试验审查事项行政许可,改为备案。
2.取消七类肥料(含大量元素水溶肥料、中量元素水溶肥料、微量元素水溶肥料、农用氯化钾镁、农用硫酸钾镁、复混肥料、掺混肥料)登记,改为备案。
取消登记,意义深远。
取消登记可以进一步减轻肥料企业的负担,有利于改善营商环境、释放市场主体的活力。
实施农药登记审批绿色通道管理措施,在确保产品高效安全的前提下,加快生物农药、高毒农药替代产品、特色小宗作物用药登记审批进程,促进农药高质量发展和绿色发展。
我国肥料登记制度可以追溯到1989年,期间也一直在精简行政许可,2015年以来,顺应行政审批改革要求,肥料登记审批手续多次简化。
不再登记是否就意味着不再监管?
其实,登记制改为备案制,对肥料、农药的管理并不会放松,市场监管力度势必要加强了。
我们看到,农药、肥料都出台了相应的监管措施。“建立健全新农药登记试验/部分肥料产品备案制度,建设全国统一的在线备案平台,对不按要求备案的要依法设定并追究法律责任。”
还有一个值得重视的政策,就是《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管理办法》。这也意味着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有了正式的法律准则。办法明确规定:农药生产者、经营者应当按照“谁生产、经营,谁回收”的原则,履行相应的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义务。或许田间地头散落一地的废弃包装现象将消失,废弃包装监管不易、落地困难的局面将改观。
另外,一些地方性的法规也比较亮眼。譬如,2020年4月14日,杭州市临安区市场监管局出台的《主要作物化肥定额制的限量标准》。其实,2019年丽水就率先开始了对标欧盟肥药双控,深入实施“农药实名制购买、化肥定额制实施”,这是行业大力推进绿色防控的一个缩影。2022年,浙江省或将全面建立主要作物化肥投入的定额制度。
释放市场主体活力进行绿色防控,行业的秩序和环境将越来越好。相信未来我们将不会再听到小贩兜售货物时炫耀“我们的××没有施用化肥和农药”的话。农药化肥没有问题,是施用的过程或者施用的人有问题。

涨涨涨

关注:主粮上涨、粮食安全、农资投入品涨价

十大关键词

2

纵观2020年,国内粮食市场关键词:涨。
国内部分主粮上涨幅度较大,根据中储粮(1~10月)谷物收购价格指数同比变动显示,小麦同比增长2.85%,玉米30.40%,早籼稻8.43%,中晚籼稻9.51%,粳稻4.51%。
受草地贪夜蛾、沙漠蝗虫、水旱灾害等影响,可能导致粮食或农产品减产,今年国际粮食市场整体大幅波动。
国际市场环境变化,我国农产品进口来源或存不确定性。
这些都使国内粮食安全重要性进一步凸显,这也成为粮食涨价的主要原因。
此外,今年部分农资产品也出现了涨价潮。
早期涨价的主要原因是疫情导致原料供应紧张,运输成本上升,开工率也较低。涨价也并非各地都是,主要集中在局部地区并呈现阶段性上涨的态势。
当时正值春耕之际,北方冬小麦和南方水稻都到了用肥旺季,山东、河南、陕西、江苏、安徽以及辽宁、吉林、河北等地农民采购尿素积极,导致价格一路上涨,上涨幅度每吨几十元到一百元不等。
其实,农资的生产和使用本来有明显的季节性,行情规律是“冬藏春动”,一年中价格最低的时候是第四季度,第一、二季度的价格一般也都是高的。
经过一段时间高位之后,大部分品类回落,但与往年相比,大部分农资产品价格依然上涨。
其主要原因还是原材料价格上涨。如2020年12月,9种原药上涨,溴虫腈、乙螨唑、己唑醇、嘧菌酯等涨幅较大。其中,97%溴虫腈每吨上调了5000元,达27.5万元/吨;98%嘧菌酯每吨上调了5000元,达23万元/吨。
当然环保、安全严查也是农资产品涨价的原因之一。
农业产业链内各环节之间更多是博弈关系。农资产品只是种植产业链条中的一个板块,且在种植总成本中农资占比持续下降。
无论是大农户还是普通农户对涨价还是十分敏感的,即便是多了十元,他们都会考虑要不要购买。
原料和成本,是企业关心的问题,消费者一直只关注价格和效果。
况且,现今市场上农资产品种类,可替代性很强。
其实无论是农产品,还是农资产品,涨跌都是市场的常态。而涨价绝对不是拉动企业销量增加的筹码。
如何帮助种植户解决种植痛点、如何保障农民真正提高收入才是根本,也是企业转型期间要始终考虑的问题。

十大关键词

十大关键词

增效剂

关注:产品风口、增效剂品类、生态位

十大关键词

5

在每一个有限游戏内,都存在一个产品的风口,都有一批优势的企业出现。肥料、农药莫不如是。
今年增效剂类企业成了亮眼的存在。
和很多创新不同,增效剂这个细分产品发轫于中小企业。
原来很多人可能很少关注,所以很多人觉得增效剂产业今年突然爆发了。
草蛇灰线,伏脉千里,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迹象可循。增效剂企业一直在巨头的视野盲区里悄悄地生长,积聚巨大的能量和能力。
增效剂行业的发展,其实就像克里斯坦森谈到的“动机不对称”,他们关注的市场和大企业关注的市场不一样,并且当时这个细分市场盘子较小,他们在边缘之边缘找到了适合生长的生态位。
为何增效剂能大发展?因为作为增值肥料增值载体的增效剂,它们或者是天然物质或是植物源的,以海洋生物提取物、腐植酸类、氨基酸类、微生物代谢物通过相应技术制成。具有生物活性,不但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而且环保安全。
这在内卷的行业,算是一股清流了。
为何“内卷”在今年突然流行?就是“大家都不去创造新价值,而是想办法抢存量”。
如何突破内卷?行业给出的答案就是,洞察用户需求,在成熟的市场中创造新的需求,不断打造产品力,创造新价值。高质量绿色发展是前提。
对于已经到了产品功能竞争阶段的肥料行业而言,无论是大肥企业还是特肥企业,差异化已经成为占领市场,在无限游戏中持续保持优势的密码。所以,增效剂的作用不言而喻。
要想生长,就得协作。
一批优质增效剂类企业在今年脱颖而出,高调进入大家的视野。
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所研究员赵秉强强调,增值肥料是新一代绿色高效肥料产品类型,当前我国增值肥料产量居全球之首,未来五到十年,增值肥料将在我国成为新常态、新业态。
虽然新兴行业看上去条条大路通罗马,实际上也密布陷阱、步步惊心。
谁说小品类没有未来?正像德鲁克所言:“小企业的成功依赖于它在一个小的生态领域中的优先地位。”找到并运营自己的生态位,就是生长的最佳途径。

失速

关注:增长停滞、失速、生长

十大关键词

4

任何一个品类、任何一个企业随着时间的推移,最后的增长形态都是“S曲线”。
而一旦企业到达失速点,深陷“增长魔咒”,无论你多么努力,也不能取得进步。
毋庸置疑,增长停滞是当今企业面临的最危险、最迫切的难题之一,对于任何规模、任何行业的企业来说都是如此。
我国农资行业已然失速,出现了“产品失速”“技术失速”“需求失速”。
产品失速:现在农资产品登记证总数多,产品种类也非常多,竞争越来越大。截至2020年11月底,农药登记证数量41766个,各种特种肥料登记证数量21447个。
但总体上近几年,农药、特肥、药肥等新增登记证数量越来越少。
以农药为例,我国获得正式登记的农业用途农药较过去5年显著减少。2018年新增登记证数量为4326个,而2019年新增登记证仅为264个。
而近几年大火的特肥也面临同样的困境,自2018年达到顶峰之后,2019年新增登记证数量急速下降。
技术失速:新化合物研究成本越来越高、登记风险和登记成本显著增加,新有效成分上市数量以及我国每年新增农药产品登记证数量减少。
不仅开发先导产品的成本在不断提高,而且需要筛选的化合物数量稳步增长,耗时也延长了很多。
登记一个农药新有效成分平均需要合成及进行生物学研究的新化合物数量增加至16万个,从发现到上市平均耗时也上升至11.3年。
需求失速:随着2015年农业部制定了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方案,2017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推行绿色生产方式,2020年“十四五”要将绿色、高质量发展从理念转向实质性行动。
此外,普通消费者将无化种植(不使用化学肥料和农药的种植方式)和农产品高品质、健康组成一组标签。在种种压力之下,肥料、农药需求端也失速,近几年肥料、农药的使用量不断减少。
在失速的大背景之下,一定会带来存量博弈。
在原有产品、技术、需求上已经无法增长,一定要发现新领域、新机会、新需求,用生长代替增长,才能突破增长魔咒,在环境变化中不断发展。

十大关键词

十大关键词

智慧农业

关注:高质量、高效率、高效能、方便快捷、人性化

十大关键词

7

智慧农业以智慧生产为核心,将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
智慧农业具有先进的生产工具(智能化设备)、高质量、高效率、高效能、方便快捷、人性化等典型特征,可以因时、因地、因人促进农业生产,可以填补农业劳动力的缺口,还能更精细化地配置农业生产者资源。
如今,智慧农业已经成为当今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大趋势,也是目前农资行业的一个风口。
何况,智慧农业市场规模巨大。据预测,2020年我国智慧农业潜在市场规模有望增长至175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4.3%。2025年全球智慧农业的市场规模将接近700亿美元。
当下,我国智慧农业有四大应用场景:数据平台服务、无人机植保、农机自动驾驶以及精细化养殖;应用的主要技术包括智能传感器系统、智能农业装备、智能无人机、智能机器人和云服务软件系统。
然而,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智慧农业还处于初级阶段,还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挑战,如土地不集中、组织小而散、人才缺乏等问题。但也意味着我们的上升空间非常大。而具有创新思维的科技企业和资本的嗅觉是最敏感的。
近几年,更多科技公司、资本市场加入到智慧农业的布局中来,这些企业为农业创造的价值也不可估量。2020年11月,极飞科技宣布完成新一轮12亿元融资,这是目前中国农业科技领域最大的一笔商业融资。
此外,智慧农业相关企业未来只有依托商业模式创新,才可以实现技术的价值。
目前已经有很多农业物联网公司开始跳出技术和硬件营利模式,正在从技术延伸至整个产业链,并为农业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或者推动产业化裂变,成为整个农业产业的变革者和参与者。比如,极飞科技与阿里打造未来农场、科百科技组建莱芜科百智慧农业产业园、森禾智慧农业打造玉米产业模式。
当然,我们也看到传统农资企业纷纷积极拥抱科技公司,他们建立联盟,充分发挥综合优势和独特作用,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比如中化农业与阿里的合作。
尽管中国智慧农业起步晚,还依然处在初级阶段,但我们深信,中国智慧农业即将迎来大爆发的黄金时代。

增长黑客

关注:直播、传播的出新、重构人货场

十大关键词

6

企业最关注的是增长,没有增长,就没有生命。
以有限的资源获得最大限度的成长,更是企业梦寐以求的。
当然,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实现高效的增长。
增长黑客是热门的商业方法论,其核心是找到行业的核心供需失衡,然后想办法解决。通过创造性的方法、科学的数据分析工具,可以用极低的费用在短时间内吸引数以百万计的用户。
增长黑客说白了就是用数字化运营的方式,低成本实现爆发式成长,是花小钱办大事。
《天下无贼》有一句话,“我最讨厌你们这帮打劫的,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
所以,不但要增长,还要有武德。
这也是一大批互联网大佬做社区买菜,不被舆论看好的原因。
行业今年有一波操作猛如虎,暗合了增长黑客的方法。
用直播实现用户增长:激活、获客、认知、品类、分销、拼团砍价、体验、背书、品牌、利他、推荐、存留。
当直播成了风口,谁不想从风口中分一杯羹?请强援是一个方法,企业的员工深度入场是基础。
有些企业的直播已经常态化、职业化、岗位化了。
很多企业开辟了直播新渠道,员工定岗,也有老板亲自上场的。有人戏称,每一个老板都是主播。农资行业的数据目前还不得知,我们能看到的是一个个企业站到了前台。行业当然没有格力董明珠那样强悍的带货能力——341亿,但是我们不得不感叹销售渠道的旧格局正在瓦解。
直播,重构人货场。从“人找货”向“货找人”变迁,渠道竞争格局迎来重塑。
从原来的“既定的渠道流通”向以“人为中心,在用户画像基础上挖掘用户需求,以灵活的场景引导、吸引用户购买”过渡。
从“消费者主动要”“告诉消费者应该买什么”过渡。
我们可以看到,新朝阳、农大肥业、佐田氏等企业视频号在用更加灵活的场景,引导、吸引用户购买;新洋丰、糖化的直播矩阵,生态联动提升直播和服务效能。
企业直播+业务布局向全领域展开,很多企业都是润物细无声地在做一些改变。
很多经销商开通快手直播卖货,当然产品优劣不定,成交量也不定。
单一卖货并没有那么容易,应该说农资这个行业的专业性相对较强,并且常规的农资购买后可能需要其他后续的服务(打药、种肥同播等),网上购买就不容易享受这些服务。
像淘宝上一些专业做家庭园艺的店铺,他们会瞄准一些家庭种植,小包装的肥料和农药销量也并不少。
还有一些就是解决方案类的,很多经销商直播会走这个套路。
像姜大光、梁巍等,他们直播的时候,会解决问题,也会讲作物的管理技术以及他们独有的管理方案,都取得了不俗的业绩。即便是不在网上购买,也会在线下成交。
直播,最大限度地使用户增长。
更多企业选择的是通过“精准匹配+个性化呈现”获客,通过“懂用户、有黏性”进一步存留新增用户。云图控股的《我们要找到你——最幸福经销商》,将年会优秀经销商的展示拍成了视频,用笑点满满的创意、星爷样无厘头似的表达,诙谐有趣,迅速在业内圈粉。
湖北祥云的“祥云嫂”凭借农家50岁老阿姨/小姐姐的亲民身份以及幽默逗趣的表演,用有节奏的语言展示祥云品牌,也收割了一批粉丝。
当然,远不止这些。
未来,可能会涌现更多的大IP大流量。
就像提出增长黑客概念的肖恩·埃利斯说的那样,设计新的方法以寻找并获得新客户,并从客户身上学习,以优化客户定位,扩大客户群并提高营销投入的效益。
使用增长黑客方法,算是一大创新亮点。

十大关键词

十大关键词

并购

关注:并购、整合

十大关键词

9

并购依然是巨头入局以及布局的重要手段。
10月黄金国庆期间,美国先锋公司、先正达集团先后宣布收购阿坤纳斯、瓦拉格罗。
而这仅仅是2020年农化行业收购、并购的一个缩影。如果要详细地列举今年的并购重组案例,定是指不胜偻。
并购整合相关行业,是企业完成转型升级最快捷的途径。
通过并购整合,企业获取其他企业的技术和资源,将自身业务向上下游或其他领域进行延伸,进一步扩大了生态边界;开辟了新的业务增长点,或丰富了产品结构,或填补了缺少品牌化营销和服务体系的短板,形成产业链协同效应与多元化业务发展。
对于大企业来说,他们不单单是整合资源,重要的是要对各方资源进行高效组合,形成良性的生态运营。
因此他们除了规模化并购,更加注重对整个行业的生态布局,尤其是在新产品的开发、综合解决方案的提供、生物技术领域的不断开拓以及数字农业领域的超前上,牢牢掌控着自身的核心优势及行业话语权。
此外,企业间以及企业与大平台之间的战略联盟也变得日增月益。在产业链的某一节点,拥有独特的竞争优势的企业或者大平台更容易获得大企业的青睐。
而无论是企业间的并购,还是战略同盟,都是为了聚合更多优质资源、突破边界、赋能农业新生态!
但跨入陌生领域,如果关联度不高的话,也很难做出业绩。
因为并购需要一定的成本,不单是资金成本,还有技术和管理成本。如果技术和管理不到位,并购后很难盘活,这样还会影响企业本身的运营效率。因此,也有些公司则可能因为并购重组的拖累而走下坡路。
对于行业来说,由并购整合所带来的“马太效应”将日益凸显,行业集中度也将进一步提升。
近几年,由于兼并重组及全球市场的波动,再度改写了世界农药二十强榜单,中国元素明显增强。尤其是2020年公布的世界农药二十强中,先正达、安道麦、北京颖泰嘉和、南京红太阳、扬农化工、福华通达、利尔化学、新安化工、立本作物科技、山东潍坊润丰、河北兴发化工11家中国企业入围,占据了半壁江山。
整合之后,需要时间释放整合的资源,才能够形成新的平衡,这个过程可能会有一些动荡,但是相信整合之后行业的效率会更高。

后浪

关注:行业赋能者,新物种出现,作物服务商

十大关键词

8

五四青年节前夕,随着Bilibili“献给新一代的青年”宣传片《后浪》的走红,“后浪”一词再次强势入耳。
长江后浪推前浪,后浪掀起,前浪还在。有时候,前浪和后浪未必在同一个沙滩上。
有“前浪”的开拓探索与引领,“后浪”更容易循着轨迹走向成功。
我认为,前浪、后浪不应该只以年龄划分,而要用行为划分。
因为有的人即便年龄尚轻,却一直苟且,得过且过,市场稍微波动就丢盔弃甲。
而有的人虽然不再年轻,但是他们一直坚持长期主义,坚持创造新价值。有一分光,就发一分热,收割市场的苟且红利。
对于农资行业而言,我更愿意将后浪比作那些行业的新物种,奋斗的行业赋能者、成功转型的服务商。
后浪奔涌在农资服务河流中,是勇敢、无畏、充满动力的。
我们有目共睹,这两年有更多的年轻精英加入农资行业,并且逐渐走向前台。
长者拓宽航道,年轻人奔涌向前,不画大饼,只做拼图。这就是行业向上的力量。
D23中国农化行业领袖年度智慧峰会上的一场经销商对话中,年青一代和长者携手给我们带来一场精彩的对决。青岛及地象限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于利宁说,前辈们不应该被叫做前浪,因为前辈们都很前卫,能把握住所有的热点,并且能跟着市场的步伐不断进化。
年轻的西安集佰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亚强也表示,前辈们开拓出很多经验值得敬仰。为了做好特肥,他还特意前往四川大合锦去学习。
不只年轻的人在学习,年长的也在不断迭代,持续生长。
我们熟识的赵堃、杨世超、王占山、姚吉强、杨春华等人,无一不在不停迭代、创新,从农资起步,然后到专注某一作物,再到全程的解决方案,再到农产品品牌的打造。
他们的持续领航,给了行业一个借鉴的路径。倒不是说鼓励大家都要去做农产品品牌,而是当作物成了我们的服务主体的时候,我们需要更懂作物,并继续下沉。
“当前行的脚步踏上时代的浪潮,定会改变农业旧环境,开创种植新时代……在带领社员致富的路上,你们脚下有泥,眼里有光。”这是张祥在金丰公社三周年的演讲。
他们,在改变着这个行业。他们有幸,遇见这样的时代;但时代更有幸,遇见这样的他们。他们用责任和担当让“标签”有了新意!

十大关键词

十大关键词

产销协同

关注:品质农业、可持续发展、种好卖好

十大关键词

10

前两年,我们说“经作来了”,今年我们说“产销协同”。为什么?
因为从大家关注的重点,和会议上企业赠送物品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出品质农业时代真的来了。
品质农业就要关注可持续发展,就要关注种好卖好。
近两年,消费者对品质农产品的需求在增长。企业或者经销商参加大的会议都喜欢带一些自己的新、特、奇农产品,让与会的人大开眼界,大饱口福。
目前中国是世界最大的水果产区和消费市场,这毋庸置疑,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水果产量达2.74亿吨。这两年国内对于品质果需求攀升。
价格分化和优质优价更加明显。
受消费端引导,水果生产将更加注重品质提升,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生产布局不断调整,差异化高品质果品的有效供给增加。
有个品牌商介绍,目前农产品品种迭代太快了,需要储备。颜值要高,要差异化,口感要好,商品率要高,还要解决货架期的问题……
于是,我们看到了粉色的草莓粉玉,柠檬外观的柠檬柑,黄青色的苹果瑞雪、维纳斯,香、甜、脆的阳光玫瑰、妮娜女王,黄色的火龙果燕窝果……甚至红薯也开始有了蜜薯、栗薯,土豆也都趋向更高品质的华颂7号、V7等等。
很多专家都表示,抓住消费升级的机遇,生产出好产品,谁能坚持品质、落实品质,谁就能抓住机遇、获得红利!
但是要推好、种好、卖好一个新品种真的太难。
即使是当今风靡全国的阳光玫瑰依然只有不足10%的能种出其该有的品质和风味。
南宁市百果香农业投资有限公司黄奎更是直言,99%的人没有吃到过品质、颜值俱佳的百香果。
采访作物大王,都说土壤改良提升腐殖质含量是关键。
除了种植者自身能力及水平的提升之外,作为企业,作为经销商,你用什么产品和服务与之匹配?
企业都在提农业的增值服务,让种植者种好、卖好。经作上提倡增值农业,大田上提供与规模农业相配套的农资服务体系。
具体的落地是重中之重。
就像我们,也在行业会议上引导产销对接,携手百果园承办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主办的“中国好水果——万园培养计划”。
一些企业已经找到了和品质农业的共处之道,有些企业还在摸索,但是最终或将能实现“让农民种好、卖好,让消费者吃上高品质健康农产品”的目标和愿望。

政策是每年指导行业前行的灯塔和风向标。
2020年,受国内外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农业、农资行业风云变幻。 据不完全统计,在过去的一年里,从年初的“一号文件”到疫情保春耕的《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不误农时切实做好农资保供工作的通知》再到《2020年种植业工作要点》和《新农药管理条例》以及《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管理办法》,陆陆续续有多项涉及农业、农资行业发展的政策、规范相继出台。
跟肥料、农药行业发展息息相关的政策的密集出台,将为农资行业健康良性发展保驾护航。我们将对这些影响深远的年度重磅政策进行集中 梳理盘点,以期窥探农资行业走向与机遇。 

十大关键词

2020年2月5日,第17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重磅发布。文件指出要深入开展农药化肥减量行动,加强农膜污染治理,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稳步推进农用地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利用。同时,推广统防统治、代耕代种、土地托管等服务模式。要重点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依托现有资源建设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加快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智慧气象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2020年2月10日,农业农村部发布《2020年种植业工作要点》。要点指出,2020年将继续完善农药肥料标准体系,再组织制修订农药残留标准1000项,加快制修订一批肥料安全性标准、农药产品和检测方法标准。加强农药安全使用监督检查,加大违规使用禁限用农药、超范围使用农药、不严格执行安全间隔期等问题的查处力度。
同时,要继续深入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将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实施范围向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等区域倾斜,试点作物从苹果、柑橘、蔬菜、茶叶向其他具有地方特色、节肥潜力大的园艺作物拓展,确保农药化肥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保持农药化肥使用量负增长。

2020年2月13日,农业农村部发布了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优化审批服务的通告。通告指出,农药、肥料、进口登记证书到期或超过续展申报期,且因疫情影响无法按时提交续展登记申请的,可延期提交。从国外引进农作物种子、苗木检疫审批事项,因疫情影响不能按时提交省级书面审核意见的,省级意见可先通过网上系统提交,允许后期补交。

农业农村部2020年2月28日印发《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不误农时切实做好农资保供工作的通知》,提出要协同有关部门为农资保供企业和农资运输车辆开辟绿色通道,协调物流企业加大急需农资的运力保障。要协同有关部门,落实国务院关于对承运企业和车主给予适当补助的政策。要创新销售方式,充分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微信、电话、12316等渠道开展供需对接,确保农资正常销售。要采取有力措施,通过电话预订、经营者自主配送、货物送达指定地点等方式,引导农资生产企业、经销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点对点”运输、“点对点”服务,确保农资及时送到农民手中。

农业农村部发布第319号公告称,经过近两年的调研征询,对原“大量元素水溶肥料 NY 1107—2010”标准进行修订,新版于2020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新标准增加了产品类型:由原来的只有一种大量元素水溶肥料(微量元素型),变更为大量元素水溶肥料(微量元素型)和大量元素水溶肥料(中量元素型);同时增加了产品应该至少包含两种大量元素的要求。

2020年3月17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提高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的公告》,决定自2020年3月20日起调整农药等产品的出口退税税率。本次调整涉及农药进出口商品编码(10位码)214个,其中原药类192个、制剂类22个;涉及监管的农药原药370个,按13%征税的出口退税率调整为13%;涉及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杀鼠剂等全部的农药制剂,按13%征税的出口退税率调整为13%,按9%征税的出口退税率调整为9%。

深入开展农药
化肥减量

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保持农药化肥使用量负增长

优化农业行政
审批服务

保春耕

新版大量元素水溶肥料 农业行业标准实施 

农药产品出口退税税率调整

政策盘点

政策盘点

2020年3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草案)》,明确了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农业生产经营者的防治责任,细化完善了监测预报、预防控制、应急处置等全链条防治制度安排,为农业发展特别是做好2020年重大病虫害防治、稳定粮食生产提供了法律保障。

根据《农药登记管理办法》《农药登记资料要求》和《加快完善我国农药残留标准体系的工作方案(2015—2020年)》有关规定,为了规范特色小宗作物的临时用药措施、促进特色小宗作物用药登记,确保膳食风险可控,2020年5月27日,农业农村部农药管理司制定发布了《特色小宗作物农药残留风险控制技术指标》。

新修订的《农药管理条例》于2020年6月1日正式执行,其第二十二条规定,农药标签应当按照国务院农业主管部门的规定,以中文标注农药的名称、剂型、有效成分及其含量、毒性及其标识、使用范围、使用方法和剂量、使用技术要求和注意事项、生产日期、可追溯电子信息码等内容。

新修订的《农药管理条例》于2020年6月1日正式执行,其第二十二条规定,农药标签应当按照国务院农业主管部门的规定,以中文标注农药的名称、剂型、有效成分及其含量、毒性及其标识、使用范围、使用方法和剂量、使用技术要求和注意事项、生产日期、可追溯电子信息码等内容。

2020年8月27日,农业农村部、生态环境部发布了《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管理办法》。该管理办法已于2020年7月31日经农业农村部第11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经生态环境部同意,于2020年10月1日起施行。其中责任划分、惩罚措施、回收体系建设、奖励补贴机制等内容的规定更为精准完善。10月1日起,农业投入品生产者、销售者、使用者违反该办法将面临10万元的最高处罚。

2020年9月1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许可事项的决定》(国发〔2020〕13号)。其中有两项规定和行业有关:1.取消新农药登记试验审查事项行政许可,改为备案。2.取消七类肥料(含大量元素水溶肥料、中量元素水溶肥料、微量元素水溶肥料、农用氯化钾镁、农用硫酸钾镁、复混肥料、掺混肥料)登记,改为备案。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

特色小宗作物
用药登记

农药标签

首个农药利用率田间测定标准

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

取消新农药、肥料登记试验审查

2020年10月23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农药广告审查发布规定》(2015年12月24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81号公布 根据2020年10月23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1号修订),共14条法规。规定要求,农药广告应当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及国家有关农药管理的规定,未经国家批准登记的农药不得发布广告;农药广告内容应当与《农药登记证》和《农药登记公告》的内容相符,不得任意扩大范围等。

2020年4月2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最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自2020年9月1日起施行。要求完善农业固体废物等污染环境防治制度,建立建筑垃圾分类处理、全过程管理制度;健全秸秆、废弃农用薄膜、畜禽粪污等农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制度。

新版农药广告法

农业固体废物防治

政策盘点

政策盘点

营销是一种力量。
越是在行业最艰难的时刻,越是彰显出营销的这种驱动力量。
所以,在疫情防控与春耕备肥重叠的那些被封锁的日子里,我们愈发意识到会销的重要性。
在不能开会的那些日子里,直播带货、社群营销、短视频传播等线上营销成为行业新的突围方式。
 当传统的深度分销不再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时,回归成为营销的主旋律:产品、技术和服务成为企业最大的竞争力。
……
2020年被《时代周刊》评为“史上最差的一年”。在这个特殊的一年中,我们看到了农资营销人们足够的努力,也发掘了更多值得关注的创新玩法。

营销
盘点

线上突围、竞品联合……
2020农资界值得关注的创新玩法

2020年,农资营销最大的亮点应该就是线上传播了。无论是疫情期间的直播带货,还是疫情过后的短视频传播,都呈现出喷薄而发的态势。
长久以来,农资营销都给人一种“不时尚”的感觉,游离在主流热点以外,距离互联网的距离还很遥远。
但疫情之下,农资行业开启了加速状态,进入行业合作创新、企业自我迭代升级的好时期。直播讲课、线上培训会、微信群卖货、全面上线第三方短视频平台,打造企业网红等各种动作不断。
就拿直播来说,线上带货因疫情影响显示出了强大的能力。不少经销商因为在微信群里讲课、开会、订货,疫情期间的销量不仅没有受到影响,反而增加了不少。
与此同时,随着媒介形式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企业不再满足于文字传播,图片直播备受青睐,抖音、快手、微信视频号等短视频平台成为更热门的传播载体,直播成为企业新的形象输出和获客增长的重要来源。
在今年的植保会和磷复肥会上,拜耳、先正达、科迪华、中农集团、贵州磷化等企业纷纷在展位的显眼位置设立了“直播间”,带领场外观众一起逛展位。媒体采访也纷纷从图文直播变成了视频拍摄,开启了短视频形式的传播势能。
后疫情时代,数字化、在线化的无形触角正全面渗透至行业的每一个角落,加速着新技术、新模式对农资市场运营模式的冲击与革新。而随着数字化风潮的涌入,转战线上布局线上+线下的营销模式,已经成为整个行业的共同认知。
对于农资厂商来说,“线上突围”或将不是“高配”,而是“标配”。

线上突围、竞品联合……
2020农资界值得关注的创新玩法

磷复肥会期间,中农集团设立直播间,带领场外观众一起逛展位

01

营销盘点

营销盘点

2020年,回归成为农资营销的主旋律。
随着行业回归理性,农资产品回归生产资料的本质,农资企业的营销重点也从渠道和销售回归到了产品,就其“功能”及“卖点”展开营销。
所以2020年,减量增效成为行业热点。以微生物菌剂、海藻酸、腐植酸、氨基酸、中微量元素、γ-氨基丁酸等为代表的肥料增效剂产品得到了快速发展。很多大肥企业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氮磷钾肥料,开始添加增效物质,使肥料变得功能化、新型化。
新洋丰、云图控股、史丹利、云天化、红四方、开门子、中化化肥、心连心、司尔特等越来越多的化肥企业纷纷将发展功能性肥料技术提升至公司产品创新和转型升级的战略高度。
不仅仅是肥料企业,农药企业和特肥企业也在加速产品升级。
在2020年全国植保双交会期间,拜耳发布了“新一代专利型双酰胺杀虫剂”国腾®、“灰霉专家”露娜清®、“持久保护花果无霜”的法利无霜®、“一遍用药 双重保护”的银法生®、拜耳专利微生物菌剂卓润®,以及除草又快又好的达迈®四类六款植保新产品,赢得业内人士的高度关注。
2020年,陕西优美柯也加大了在产品上的创新力度,其隆重发布的生物刺激素2.0产品——SUS修美柯®(养土生根)新品,让不少经销商眼前一亮,引发新一轮市场热度。从其推出的优美柯®(全程品控)、CTE语芳®(护叶催花)、C31语果®(品质提升)等一系列产品,可以明显感受到其在产品体系打造上更加强调差异化和功能化。
……
2020年,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回归产品、聚焦产品,以产品力激发营销新势能。
如此多的企业聚焦产品,说明一个道理:在农资行业的市场竞争中,更懂客户需求、更具市场竞争力的好产品,将成为企业营销的夺宝奇兵。

回归营销本质,
产品力才是核心竞争力

03

2020年农资营销最有效的方式是什么?答案依旧是示范、观摩、农民会。
会销对农资推广的重要性,在今年得到了最突出的表现。无论曾经我们多么诟病会销的落后,疫情期间,都无比怀念能开会的日子。
虽然农资会销开始进入“疲软期”,也经常被吐槽效果不理想,但当农资行业真的不开会了,又没有其他新的推广手段出现,我们发现农资销售变得更难了。
这其中的缘由,或许正如业内人士所分析的那样,推广普通产品,可以不用开会;如果推广高端产品和新品,开会还是有效果的,而且越是新产品,越是要开会,越是要开大会;越是新品牌,越是要开大会。
因为新产品要有培育消费者、教育消费的过程;其次,新产品的科技含量高,价格肯定比普通产品贵,贵了就得给老百姓讲清楚产品贵的理由,而开会能将这些信息精准、高效地传达给消费者。最重要的,会销能放大试验示范田的传播效果,提高试验示范的推广效率。
比如说以绿业元芸乐收为代表的“三级会销”营销模式,就将实证营销开出了效率。在全国范围召开万人大会,在县级召开势能大会,规模在500人以上;在县乡召开势能分会,规模在100~200人;观摩测产会,用实际产量来验证产品效果,人数不限,随时随地都可以开,既能让农民有示范田可看,又能够产生高效的营销效果。
著名农资营销专家刘春雄老师也表示,这种由“势能大会+势能分会+测产观摩会”构成的“三级会销”的营销模式,将成为特肥时代的主流营销模式。
今年行业内的很多变化,无非是把会议的形式变一变,从线下到线上,在微信群讲课、直播、组织订货,其本质还是会销。从这些角度考虑,会议营销仍然是农资行业最快捷的一种铺货方式。

大会治百病,
三级会销成为主流营销模式

企业不仅要开会,还要开大会,模式还要有创新

02

营销盘点

营销盘点

在农资行业,随着种植大户的快速崛起,以及市场培育的基本完成,种植户逐渐回归专业和理性。广告宣传、促销活动、明星代言等已经很难吸引到理智的种植者们。
相比之下,让普通用户为品牌代言,正在成为一种比较奏效的方式。所以,2020年,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聚焦终端用户,围绕用户需求,进行了大量的市场营销活动,用农户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去打动更多的农户。
2020年,《农资与市场》传媒联合红四方等企业继续深挖细分领域的“作物大王”,向全国征集300位深度聚焦单一作物的“作物大王”以及作物细分领域的优秀服务商和种植者,树立行业标杆。
除“作物大王”征集活动外,云天化继续在全国掀起“寻找中国种植牛人”活动,新洋丰在全国启动了“新洋丰绿色种植王牌挑战赛”,“农大腐植酸杯”中国优质农产品挑战世界吉尼斯活动继续在全国选拔种植冠军……
各种“作物大王”“种植牛人”评选活动的背后,是终端用户意识的觉醒,也是企业对于“你的用户,就是你的品牌”这种观点的认可。
衡量一个品牌的成功,不在于短时间内的传播影响力,而是某个真正能够击入用户内心的瞬间和细节。哪怕很久后回忆起来,某个传播和营销素材,但这恰是最打动人的地方。也正是这一点一滴的积累,慢慢就成就了“品牌”。
相较于传统的促销宣传,评选活动给予了种植户展示自己的空间和平台,为用户带来更多更有意义的满足。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周边邻居的庄稼长势,参赛人员无意说出的一句话、一句精心设计的标语……都可以润物细无声地直击用户心灵,带来用户的口口相传。
用户虽然不如明星代言那么光鲜亮丽,但在老百姓心里却有很高的认同感,这种口碑,其实就是另一种代言。

聚焦用户,
让用户成为品牌最好的代言人

05

企业跨国合作年年有,唯有今年特别多。
今年,肥料行业一个较为明显的趋势就是企业之间的国际合作多了起来。不少国内肥料企业开始加大与国外有技术、有资源的企业之间的合作,他们或是直接从国外原装进口,代理销售;或是采用国外先进生产技术,中外合作生产。
比如说新胜利、四川金象、云天化、浙江巨龙等企业与德国巴斯夫展开合作,应用其研发的专利硝化抑制剂产品维百锁(DMPP),推出相应的新型肥料。
还有新洋丰、金正大和德国康朴的合作,以及瑞丰生态和挪威鲍利葛、挪威阿坤纳斯的合作等等,国外公司提供技术和原料,国内企业负责生产和渠道销售。
金正大2020年也在大力推进与国际新特肥公司的合作,从国外引进原装进口特肥。目前已完成西班牙纳瓦罗萨公司NAVARRO品牌,日本本淳道生研株式会社彩甘、顽力品牌的代理合作。
在今年的磷复肥会期间,青岛斯蒂文五周年庆典暨德国康朴新品发布会举行,由青岛斯蒂文代理的德国康朴“微稞力™”系列产品正式上市;德钾盐推出了仅用于工业渠道的两款镁原料新品——ESTA-kieserit、美粒美-GranuAid,帮助复合肥企业产品升级。
这种“进口肥料国产化、国产肥料进口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究其原因,在某些高端肥料产品上,国外的技术确实领先于国内。通过双方的技术合作,不仅可以扩大外企品牌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和影响力,还能帮助国内企业提升研发实力,实现产品的升级换代。有业内人士表示,这种合作,表明肥料行业正在回归理性,企业的关注点正在从营销转向产品!

跨国合作崛起,
国际化成为品牌提升新策略

04

营销盘点

营销盘点

在农资行业,产品和服务永远是厂家关注的焦点。
但现在,不管是产品还是服务,都在讲究针对性:针对农民种植的作物和遇到的问题,提供能解决问题的产品和服务,正在成为一种趋势。
能解决问题,就是服务。
著名农资营销专家赵一沣老师曾说过,服务和产品从来都是一体的,需求和价值一直都是对等的。这个产品能卖多少钱,重要的是它有什么样的价值,能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只要把握住农民的需求,解决了问题,产品自然就能卖得好。
关键是农户的需求是什么?农户的需求分为两种,一种是伪需求,被称为“want”(想要);一种是真需求,被称为“need”(需要)。想要的东西,用户不一定会掏钱买,但需要的东西,用户一定会愿意购买。
农户需要的是什么?是粮食作物怎么增产、增收、省力,是经济作物怎么提高品质、改善土壤,是能切实解决问题的一揽子解决方案。
 随着农户需求的升级,满足他们需求变化的解决方案正在成为一种趋势。从营销转向服务,赋能渠道商;以技术+服务带动产品的销售,成为种植解决方案的提供商,正在成为企业创新最大的驱动力。
“处在困境当中的人,往往只关心自己的问题,但是,解决问题的途径通常在于,你如何解决别人的问题。”用黑石资本创始人苏世民的这句话来表述今天的农资行业,再恰当不过。聚焦区域、聚焦作物,解决作物所面临的痛点问题,一定能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增长机会。

营销即服务,
为用户提供定制化体验

07

进入2020年,渠道之争依然是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虽然受疫情影响,今年的市场争夺比往年稍微迟了一些,但是硝烟味一点也不比往年淡,针对渠道的争夺、固化早已经拉开帷幕,而且这次更狠、更准。
2020年,心连心提出“密植渠道,聚焦增量”的营销策略:优化一级渠道,密植二级渠道,同时配合标准化门店建设,是心连心在大中原市场的主要营销方向。
2020年,甘肃华实成立艾互®产品终端市场推广核心联盟,赋能终端,开启新零售推广计划!
今年年底,六夫丁在遵义召开新品发布暨“零售未来”感恩年会。会上, 六夫丁董事长陈诺表示,未来农资行业的竞争根本上是争夺用户的竞争,距离用户最近的零售商将成为中国农资的未来。
……
今年以来,新一轮的渠道下沉,成为行业的热门话题,背后则是很多农资企业,以及经销商们纷纷推进零售网点下移、促销活动密集。
企业为何纷纷布局零售渠道?因为传统的那种以乡镇为二级网点的模式不再适合新产品的推广。
中国的经作种植基本是以村为单元形成种植区的,经作是以村为单元来种植的,服务经作种植的特肥产品也应该以村为单元进行销售。
但是在传统的农资销售渠道,二级商主要以乡镇为主,他们的服务半径有限,服务农户数量不超过200户。虽然他们的销售范围覆盖很多村,但是销量很小,市场占有率也不高。将销售渠道下沉到村,一个村二级商服务本村的农户,渠道密度更大;同时,村二级商离农户更近,他们的会销动员能力更强,更方便就近服务农户。
所以,对于那些想要转型特肥、产品升级的厂商来讲,想要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就应该跟随经作种植的布局,重视“下沉市场”的推广能力,构建以村为网点的二级商渠道。

渠道下沉,
零售商群体被关注

06

从营销转向服务,赋能渠道商;以技术+服务带动产品的销售,成为种植解决方案的提供商,正在成为企业创新最大的驱动力。

营销盘点

营销盘点

2020年,特肥得到了更为迅猛的发展。
德国康朴公司正式回归特肥领域,康朴中国落户中国贵州,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市场提供顶级的高端产品和增效技术服务。
西班牙NAVARRO、挪威格苒乔瑟尔等国外特肥品牌纷纷进入中国,抢滩中国特肥市场;其他已经进入中国市场的外企品牌也相继推出自己的特肥新品,搅动市场。
国内传统的大肥企业天脊、云天化、云图控股在今年相继推出自己的特肥品牌,并以此为切入口,快速布局“减肥增效、绿色发展”的转型大棋。
金正大2020一年进行战略调整,发力特肥新领域,将多年积累的技术推向市场。金正大集团副总裁李玉晓透露,2021年金正大还计划推出50个以上的新特肥品类。
在青岛磷复肥会和全国植保会上,放眼望去,展位上几乎看不到普通的氮磷钾复合肥产品,特肥产品的比重在大幅度增加,并牢牢占据展位最核心的“C位”。
特肥,正以想象不到的速度迎来腾飞。
越来越多的巨头入场,象征着全民特肥时代的到来。传统大肥企业的布局,会加速用户习惯的形成、行业渗透率的提升,同时也会带来激烈的竞争,对特肥行业提出更高的要求,也带来更多的想象空间。 

农资行业进入全民特肥时代

大咖谈破位生长

在不确定性增加的特殊背景条件下,只有破位生长才是出路,
如何破位生长呢?
我们从行业优秀企业中遴选了24位大咖,
他们在分享真知灼见的同时,也为我们呈现出通向罗马的无数条道路。
希望可以帮你找到离你最近的那一条。

营销盘点

《农资与市场》:高老师,您对“破位生长”这个概念的理解是什么?
高祥照: 这些年,农资行业的发展遇到了瓶颈:传统的复合肥料相对来说,产能比较大,效益也不像以前那么好;第二,最近几年,大家在新型肥料、功能肥料上没有寻求太大的突破。在这样的背景下,农资行业特别是肥料行业要想为农业做出更大的贡献,行业也能得到一个快速的发展,必须要寻求一个突破的机会。
《农资与市场》:从企业端来说,该如何实现突破?
高祥照: 我们国家的肥料行业相对来说,产品构架比较齐全,企业也比较全面。各种各样的肥料生产企业,以及不同产能、不同区域布局的肥料生产企业都比较多,不同的企业所谓破位生长的路径也不一样。
比如说中小企业,更多的是寻求新的增长点、新的业态以及一些新的品种。比如说最近比较热的功能性肥料、特肥。也许过几年,它们就能从里面突破出来,成长为比较大型的企业。
对于大型企业来说,它们的产品适用范围较广,销售区域比较大,已经相对定型,不太适合跟着小企业跑,一方面跟着小企业跑,挤占了小企业的空间;另一方面,小企业探索的东西,往往需要慢慢培育,要形成大的产能,还需要一段时间。
这类企业,我的理解是,应该在相对定型的产品里寻求突破。
就像我之前所说,普通的氮磷钾肥料想要把它做好,我们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比如说氮磷钾科学的配比,尤其是形态的科学配伍,到现在为止,尽管我们做了很多的产品,但真正做好精细化,在不同区域不同的氮磷钾配比特别是形态配比的肥料产品,在某个区域真正地扎根,真正地深耕市场,让农民能够接受,还没有做到。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我们的硝基肥料,在2009年磷复肥会上我就提出“未来我们国家硝基肥料会有一个非常大的增长,我预计会有三分之一的氮肥将以硝基肥的形式呈现”,这话说了以后,很多企业都做了硝基肥。
现在,硝基肥确实在很大范围内做到了增长,有的硝基肥市场也不错,但大多数硝基肥料都没有用到正确的地方。这就说明我们的企业光注重新产品的开发,不太注重新的市场,尤其是农民更需要、农业生产更需要的区域在哪里,硝基肥料相对更适宜的区域是哪些,哪些作物更需要、更适合?没有再去深度地挖掘。就像这一类的大肥料,怎么针对不同区域的需求,不同作物的需求来进行开发,还有很大的市场空间。
整个西北地区对硝基肥料的需求就特别大,另外一些叶菜的需求也特别大,还有一些地方种果树,用了好几十年的硫基肥料,一直在硫基肥料上打转转,可能效益就比较差。如果你把肥料换成硝基肥,甚至是氯基肥料用上一两年,效果也会很好。
所以我理解,真正想要把肥料做好,不仅仅是开发新产品、宣传新产品,要更多地注重农业生产的需求,要到农村去,了解不同区域、不同作物,根据它的种植历史和肥料的施用情况,去优化肥料的配比,这样做出来的肥料才更有针对性。
我们国家的农作物相对来说比较全面,规模也比较大,这样对大的肥料企业来说,要想深耕某些区域的肥料市场,就需要对这个区域的农业生产进行深入的了解。所以,我更希望搞肥料开发的人多到农村去了解农业生产的情况,而不是坐在实验室天天做实验、讲理论。
《农资与市场》:到田间去,抓住农民的真正需求,把产品在应用端做深入的研发,这样才会有更广大的市场!
高祥照: 是这个概念。尤其是今年,社会对农业的需求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过去我们是吃饱,是“有没有”的问题,现在我们是吃好,是吃得“更营养、更健康”的问题。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肥料的开发除了增产以外,还要提质。
在提高质量方面,还有很多东西需要研究,比如说中微量元素,过去是从增产角度来研究的;未来,我们可能会从区域性人群对中微量元素的补给来考虑,施用的肥料不仅仅只是作物肥,还是为动物健康,为人体健康的肥料。
我们肥料的工艺也需要进一步精细化。比如说我们肥料的加工,无论是复合肥还是掺混肥,都是拿一些原料来掺混,如果掺混不精细,导致有的肥料含量高,有的肥料含量低,造成产品不合格。这种精细化程度不高的加工工艺,不仅会影响肥料的生产成本,也影响肥料企业的效益。所以,做好肥料的工艺也很重要。
另外,就是肥料生产的工艺。现在高塔比较多,也经常出事,我不认为出事的企业有什么太大问题,因为出事的企业他在做创新,在搞研发,所以出事了。问题出在哪?因为高塔没有做成防爆塔,早在十几年前我就说过,我们要设计防爆塔,但到现在为止,没有一座高塔是防爆塔。以后我们会开发更多的肥料产品,我们需要高塔工艺,需要在高塔里面加一些原材料,爆炸的可能就会更多。所以,我希望未来我们的高塔能做成防爆塔。
我的理解是,肥料企业要求突破,领域还很宽广,大量元素肥料都还有很大的开发空间,无论是它的工艺、配方、形态还是区域的配伍,都有很大的空间。肥料创新,不是简单地说说,要有新的材料、新的技术。新的技术往往在市场深耕之中就有,而不是创造什么新理论、新名词。

肥料创新不仅仅是研发新品,更应该在满足需求上下功夫

农业农村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首席专家 高祥照

高祥照:

《农资与市场》: 如果用几个词来总结2020年的发展,您觉得会是什么?
赵程云: 2020年确实是不平凡的一年,开年之初,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们猝不及防;中途,又碰到了灾害性天气、农产品价格的低下以及经济大环境的不景气,导致我们的经销商和农户种田的积极性和肥料销售的积极性受挫、下降。
在这样不平凡的一年,我认为有三个关键词:保春耕、绿色发展和解决方案。
第一个关键词是保春耕。
疫情的突然到来,让中国的经济、中国的农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困扰,也严重影响了我们正常工作的开展。在这样的背景下,保粮食、保供给、保稳定是国之大事,保证化肥的正常供应,尤为重要。
我们新洋丰在湖北有三个基地,在疫情之初,正常的生产、运输、供应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在国家相关部委的关心指导下,在大家的帮助和支持下,新洋丰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管理优势和组织优势,快速地复工复产。在第一季度的春耕期间,我们发挥了龙头企业的责任和担当,体现出新洋丰快速决策、快速组织的能力,在一季度结束时,销量不仅没有下降,反而还实现了增长。
在春耕期间,新洋丰也表现出了一家优秀企业的诚信力量。疫情后的复工复产,企业的人力成本、生产成本和运输成本都增加了很多,不少客户担心这种成本的增加会不会转嫁给下游渠道?担心资金安全,担心能否及时发货,担心企业能不能按照原来定的价格和配方及时发货等等。在这种怀疑、等待和不信任的背景下,新洋丰不但没有减少供货来增加客户的成本,反而以充足的货源回馈社会,回馈客户,保证农业种植的顺利开展。
第二个关键词是绿色发展。
“十三五”之初,国家提出了供给侧改革。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之下,我们的种植结构在变,生产环境在变,终端客户的需求在变。
“十三五”末期,国家提出了绿色发展。从宏观上看,绿色发展是国家的新国策,新定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
但是真正到化肥生产,首先是生产的绿色化,从资源的节约、肥效利用率的提高、工艺上的改进去践行绿色发展。其次,通过我们的产品创新、服务创新、模式创新和套餐组合方案,让农业种植更轻松,让农民增产增收,让肥效利用率更高。
第三个关键词是解决方案。
在农业快速发展,农业从“量”到“质”的快速提升的大背景下,整体解决方案尤为重要。2020年,整个行业都提出了综合解决方案的概念,解决方案表现得更加完美和淋漓尽致。在这个过程中,新洋丰做出了表率作用。
2020年,新洋丰通过相关产业链的延伸,从矿山到田间,从田间到餐桌整个闭环的不断探索和实践,总结出了一套全产业链的销售、服务和供应模式,并在全国范围内通过这种产品+服务+全程解决方案,来带动农业种植水平的提升,带动农民的增产增收。
《农资与市场》:这三个关键词折射出了新洋丰作为第一梯队的责任和担当,也看到了新洋丰的不断变化。这是否意味着整个行业也在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
赵程云: 今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中国经济在经过这么多年快速发展之后,也在进行自身的改革和创新。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对整个肥料行业来说,意味着新的机遇和新的格局。
为什么叫新机遇呢?国家提出的“国内国际双循环”,能帮助更多的中国企业参与到国际市场的竞争。前不久海关总署和商务部刚刚出台了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的目录,这对来料加工、走出去的化肥企业有很多利好。
第二大利好,是疫情之后的粮食安全话题。粮价上涨,对化肥来说,是一个新的春天的到来。
同时,国家也更加重视绿色发展。新洋丰作为行业龙头企业,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也收获了很多经验。在“十四五”绿色发展的大背景下,我们对于产品、服务的创新,对于解决方案的提升都有很大的机遇。
《农资与市场》:作为引领行业发展的龙头企业,新洋丰在“十四五”又有哪些发力点?
赵程云: 在“十四五”,我们有几个基本动作。
第一,我们新增了几个产能的建设,来让生产供应更加充足。通过新产品和新技术的结合,生产出更多的符合市场需求的新型肥料。像我们现在在建的30万吨的作物高效肥料的生产装置,正在建设的30万吨颗粒水溶肥的这些项目,都会为下一步我们新型肥料的保障和供给奠定更好的基础。
第二,在模式创新上,进一步加大技术服务的力量。2020年年底,新洋丰整个技术服务团队已经达到100多人。在十四五,我们可能要把这个队伍人员增加到400~600人,把技术服务和营销创新结合,配合得更加完美,真正地通过技术营销服务来带动整个新品的销售工作。

用“创新”破位,新洋丰重构竞争优势

新洋丰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赵程云

赵程云:

《农资与市场》:梁总,今年史丹利的发展情况如何?
梁福伟:我们今年整体的销量和利润是双增的,销量上取得了两位数以上的增长,利润也实现了较大的增幅。
成绩的取得,首先依赖于广大用户朋友们对我们的信任与支持;其次是史丹利公司多年来在市场上的积累,产品的积累、渠道的积累塑造了史丹利在市场上的品牌影响力;另外一个因素是疫情确实给我们规模企业带来了机遇。国家一系列农业支持政策的推行,农产品价格的提高,对我们来说都是利好因素。
《农资与市场》:如果用几个关键词来总结史丹利2020年的发展,你会选什么词?
梁福伟:迎难而上、技术创新、提质增效。
2020年史丹利公司积极响应国家“战疫情、保春耕”的号召,迎难而上在疫情严重的时期率先开工快速投产,并开通了湖北、湖南、浙江、广东等区域专列,在第一时间将肥料运送到市场一线,全力保障春耕肥料供应。
根据十九大及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精神,2020年史丹利公司响应国家减肥增效的号召,重点研发并推出了海藻酸原液、矿源黄腐酸钾等一系列特肥产品,通过产品升级,特别添加海藻酸、黄腐酸、聚谷氨酸等高效营养元素提升产品肥效,提高作物品质与产量,目的是让老百姓以最具性价比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
为给用户提供多元化、系统化、专业化的服务,史丹利公司成立了蚯蚓测土实验室,蚯蚓测土实验室拥有先进的土壤检测技术及软硬件设备,致力于为我国耕地提供土壤检测、土壤分析、植物组织分析、水质检测等农业综合检测服务。为农民提供优质快速检测服务,进而根据土壤和作物实际需求生产肥料,解决了肥料企业生产的肥料产品与农民实际需求不匹配的难题,引领植物营养领域从粗放走向精准,以世界先进技术服务中国农业,让高产与高效更科学更便捷。
提质增效、绿色发展是未来我们农业走出去的唯一的路子,农产品生产企业必须生产优质的、健康的、老百姓愿意花钱买的农产品,作为复合肥生产企业我们要提质增效、资源增效、保护环境,最后要实现绿色发展。
《农资与市场》:您觉得今年的农资市场发生了哪些变化,在这些变化中,你看到了哪些趋势?
梁福伟:2020年在我看来有四个变化:
第一,国家对农业的重视度比往年更高,因为疫情的关系,农产品价格提升,农业被提到了更高的高度。
第二,大田区土地流转、托管的速度进一步加快,种植大户的数量越来越多,经营质量越来越高,对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全国各地农服公司、农业产业化公司进一步增多,行业分工,农化服务愈加细致。
第三,节肥增效、提高肥料利用率,实现绿色健康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成为复合肥企业的唯一出路,技术革新势在必行。
第四,企业更加重视特肥、经作肥这些产品的研发和销售,经作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近几年,伴随着一些新模式、新商业的渗透,农资行业也在慢慢地改变,但农资行业的本质始终不会改变:保护环境、绿色发展,帮助用户创造更多的收益。
《农资与市场》:在特肥的研发和销售上,史丹利又打算如何布局?
梁福伟: 秉承着产品是基础的理念,史丹利最近几年一直在发力特肥产品。今年,我们又把一些特肥产品进行了升级,包括第四元素、劲素等产品,虽然有些包装没有变化,品牌名称没有变化,但产品的配方、成分、添加物都做了升级。我们在市场上经过一年一年的验证,把更好的东西、更适合作物生长的原料加进去,进行产品的升级。
《农资与市场》:在市场的变化下,我们史丹利的发力点会在哪里?明年的规划又是什么?
梁福伟: 市场有很多的不确定性,但有一点是确定的,就是要时刻保持企业的创新,保持企业的变化。当然,也要有始终坚持“以用户为中心”不改变。在“给用户创造价值”这个原则的基础上,去做产品的研发和销售的创新。
基于此,史丹利在2019年就提出了一个清晰的战略方向—“稳住大田肥,发展经作肥”。在这个战略方向的背景下,我们针对种植大户这个渠道,做了一些探索,以更好地服务种植大户。实际上,种植大户更注重价值,注重肥料效果和作物品质的提高。所以我们要为种植大户提供性价比更高的肥料,提供全套种植业解决方案。
对于明年的规划,史丹利没有说今年做这个明年做那个,还是在坚持做市场的积累,深耕渠道,产品创新,一直在做积累和创新的事情,我们始终坚信唯有不断的积累才能实现质的飞跃。
《农资与市场》:您如何理解破位生长这一概念?
梁福伟: 我觉得“破位生长”这个词提得挺好,尤其在这种不确定环境下,我们怎么来找到一个点来破位、来增长,这个概念是比较切合今年的农资环境的。
史丹利公司2020年能够实现“破位生长”,得益于我们始终秉承“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不断在产品、渠道、服务上进行创新。
产品上:稳住大田、聚焦经作,研发推广特肥产品,坚持用高含量产品养市场,以更好的技术,创造更好地的肥效;
渠道上:坚持渠道探索,深挖经作渠道、精耕大户渠道、重视特殊渠道;
服务上:依托蚯蚓测土实验室为用户提供多元化、系统化、专业化的现代化服务。

以用户为中心 坚持技术创新

史丹利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营销中心总经理 梁福伟

梁福伟:

《农资与市场》:2020年,您看到了农资行业哪些新的变化?未来将呈现哪些新的趋势?
阚夕国:我觉得今年第一个变化是随着中国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推进,正在由复合肥向功能性肥料加速转变,农户对普通肥料的需求正在减弱,对功能性肥料的需求正在增加。
第二个变化是整个复肥生产企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行业洗牌纵深加剧,那些同时具有上游原料和创新营销思维的企业发展越来越快,而仅仅具备复肥营销思维,或者仅仅具备上游原料的企业发展相对艰难。
2021年已经到来,我认为企业的两极分化会越来越重。
因为2020年其实不具备说服力,靠疫情的影响曲线有点变化而已,但2021年会恢复常态,因为一旦疫情结束,大家又重新回到一个轨道上来PK,没有资源的或者中小型的企业,会重新面对2019年以前的困难。做好准备的企业发展会越来越快,反之,准备不好的企业会越来越慢。
此外,2021年乃至未来,以功能性肥料为代表的特肥产品将更具市场竞合力,拥有全产业资源链的企业将更具市场话语权。
《农资与市场》:2020年是特别不平凡的一年,如果用关键词来总结行业与云图2020年的发展,您觉得会是什么?
阚夕国:我认为行业的关键词是转折。
其实每一次洗牌来临之前都酝酿了很长时间,有时靠一个社会性事件的介入,就会引发一个大的转折。
整个行业,一方面在疫情来临时展示了各企业的应对能力。而这种应对能力其实是一个长期积累的结果,这里面有资源、有人脉、有企业文化、有经销商的支持……这次疫情从某一方面来讲,是对各企业的应对能力进行了一次大考,通过本轮竞跑我们发现,做得好的企业越来越好、做得不好的就越来越不好,这是一个转折点。
另一个方面就是在这种不确定环境下比拼了各企业的创新能力。比如说云图积极应对行业变革,今年在特肥和农服板块上相继发力。
特肥方面,云图除了布局高端功能肥品牌SOUPRO施朴乐,今年还正式发布全新顶级特肥品牌Cropup棵诺,汇集全球顶级特肥资源,提供全方位的作物品质保障,为全球农业种植者创造更高效的品质收益。
农服方面,经过三年的储备,云图农服今年正式面市。作为沉淀了几年的项目,农服这步布局走在了行业前列,积累三年发力,目前销售额也很可观。
综上,在行业转折的大环境下,对于云图来说,关键词是蜕变。
回顾刚刚过去的2019和2020年,云图控股的发展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基于这种增速,在2021年,我们相信云图将再次实现跨越、实现蜕变。
《农资与市场》:云图控股在行业的不确定性环境中是如何实现这么好的生长的?
阚夕国: 针对你们说的生长,我更想谈的是快速发展。
现在我们公司内部有一句俗话叫“一脚油门踩到底,坚决不含糊”,就是拼尽全力往前冲刺。从2017年开始,云图每年都在增长,而且增长速度越来越快、基数越来越大、增长率越来越高。这种增速也跟我们刚刚在三亚召开的经销商年会主题“前进,无止境”相呼应。
我认为破位,就意味着重大的改变或者转折,云图控股作为一家大型的复合肥生产企业,有着完善的上游资源产业链,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云图的破位更多要用创新来表达。
身处不确定性加大的特殊变革期,云图更是主动加速产业转型,构建品牌生态,破位生长。云图在过去的几年中,重点做了三大布局:
一个是依托自身丰富的上游资源产业链,持续、快速扩大生产和销售规模。
在复合肥行业里有一句话,吨位决定地位,没有吨位就没有江湖地位,所以,云图这几年在全国经销商朋友们的大力支持下,在党和政府领导之下,取得了非常快的发展,同时在吨位方面,我们也在2019年突破了200万吨。
第二个重点布局,针对中国农业发展的两个方向——高效种植和品质农业,云图控股形成了2+4+2品牌矩阵。2大主推品牌:桂湖养土、嘉施利增效;4大产品品牌:根动力、增动力、养元多、五谷益;2大品质农业品牌:SOUPRO施朴乐、Cropup棵诺。
第三个布局,今年重磅推出了农服品牌—云图农服,组建了一支专门的农服团队,以产品+服务+产业链赋能为核心,提供订单农业、种植托管、作物全程营养解决方案、农机飞防服务、区块链金融、产销对接等综合服务,助力广大农民实现少花钱、种好粮的目标。
《农资与市场》:未来三年云图将如何布局?
阚夕国: 2021年,云图控股将在2+4+2品牌矩阵的加持下,围绕品质农业和高效种植,持续聚焦功能性肥料和特肥,关注种植效益提升,致力为农业、农民、客户创造最大价值。
未来三年里,云图控股将始终围绕农业发展趋势布局三大战略—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专一化战略,充分发挥云图的“资源+营销+科技”优势,持续打造化肥全产业链综合优势,持续扩大云图的市场占有率和销量,同时把旗下几大核心品牌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深度推进农服建设,通过纵、横深度一体化布局,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高效种植综合解决方案提供者。

2020云图拥抱不确定性,蓄势蜕变再腾飞

云图控股副总裁 阚夕国

阚夕国:

《农资与市场》:您觉得今年农资行业发生了哪些变化?
周志斌: 我觉得第一个变化是行业的整合在加速。从氮磷钾大肥来看,厂家的整合速度越来越快;从复合肥行业来看,大厂家的销量越来越多,小厂家的销量越来越少,很多小的复合肥厂家今年就没有生产,从这个趋势来看,行业的整合速度在加快。
企业第二个变化是服务。肥料行业几乎每个公司都在提服务,都考虑到了服务的重要性,但真正想把服务落实下去还比较难,因为目前的服务还依靠线下、面对面的指导,也缺乏一些服务工具,缺乏一些可以采集数据的传感器。在这个大数据时代,如果不能把服务转到线上的话,想要实现服务落地还是很难的。
《农资与市场》:现在从企业到经销商都在提服务,或是技术服务,或是依靠大数据来指导技术服务。富邦在这一块,又将如何布局?
周志斌: 现在湖北富邦正在布局数字农业,目前我们布局了比较多的一些黑科技的传感器,或者说是一些服务的工具。
比如说我们布局的有一款SoilOptix测土传感器,效率非常高,一天可以检测2000~4000亩,而且它测土的精度比较高,频次也非常高,每12平方米出一组数据,每组数据有20多项理化指标,国内人工测土一般是20~200亩出一组数据,所以机器测土的数据密度差不多是目前人工测土的一万倍。
除了测土传感器,还有一个Saturas茎水势传感器,可以实现作物对水最真实需求24小时的监测。我们也布局了农产品的收获,如苹果采摘、水果估产这些黑科技的技术。
《农资与市场》:这是要用我们测土的大数据做支撑,来指导我们的肥料应用吗?
周志斌: 是的,科学施肥的前提是你必须知道土壤数据,根据土壤数据来确定这块土地到底适合种什么,然后需要哪些肥料来支撑作物的生长周期对各种元素的需求。
目前,国内农民还是习惯用氮、磷、钾肥料,对中微量元素的认知还是不够,有的可能是有这个意识要用,但是他不知道土壤里边缺什么,也不知道作物对中微量元素的需求有多少,这就需要测土这些科技手段来指导农业服务。
测土,说简单点,就是对土壤的一个诊断,让我们知道土壤的状况。因为只有知道土壤状况之后,你才知道肥料怎么来配,怎么施肥,这一点非常重要。
《农资与市场》:2020年,很多人感觉向上发展的压力越来越大,在这样的行业环境下,企业该如何实现破位生长?
周志斌: 在一个大的行业,一直是有发展机会的,因为技术不断地在进步。5G出来之后,它最大的应用场景会在农业上,因为它把流量的成本降下来了,对于一些新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和推广,是一个技术性的突破。
这对数字农业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如果企业跟不上这个节奏,可能会在农业服务和农资销售上遇到瓶颈,发展困难,竞争越来越激烈。但如果把农业放在一个更高的维度来看,随着技术的进步,企业拥有一些农业数据传感器,利用这些数据提供更多、更精准的服务,用服务带动产品,农资销售也变得没那么难了。
农资也好,农业发展也好,将来肯定是服务带动产品销售,而不仅仅是像目前这样,通过营销、通过一些概念把产品销售出去。
《农资与市场》:以服务带动产品销售,我们肯定逃不开以服务为支撑的技术指导。无论是企业还是经销商,在做基层服务的时候,需要怎样的数据来做依托?
周志斌: 现在大家都在喊服务,但是服务得有一个抓手,得依靠现代化的工具和现代化的传感器来给服务提供数据的支撑,这样服务才能够落地。
很多服务不能过于依赖人工,如果服务过于依赖经验或者依赖专家的技术,面对面的服务效率就非常低,即使实现了这种面对面的服务,成本也太高。需要通过传感器,采集数据,靠机器将服务搬到线上来,在线指导;或者提供一些机械设备等技术手段,节省人工,这种服务才是未来农业需要的服务。
《农资与市场》:在现代化服务上,富邦未来几年的规划是什么?
周志斌: 未来几年富邦还是会在数字农业上深耕,把刚才说的那几款传感器,在国内一个一个落地,做好应用。等这几款设备用好之后,基本上可以把数据都传到线上,把数据收集起来后,能对将来的服务起到很大的支撑作用。
在服务过程中,富邦也会自己开发一些肥料产品,开发一些特种肥料,比如说我们的富乐微,就是一款含中微量元素的土壤调理剂,它一方面是调理土壤,一方面为土壤提供钙镁硅元素,调节土壤酸度,增加土壤的团粒结构,也可以给作物提供钙镁硅元素,一款肥料可以起到好几种作用。
这只是我们其中的一款产品,未来我们会围着这类产品,推出系列化产品,或者开发其他功能性的产品,而不仅仅是氮磷钾肥料。这些产品会和氮磷钾肥料配合使用,发挥1+1>2的作用。
《农资与市场》:富邦既有测土的工具,又有配合测土的产品,还能提供相应的服务,湖北富邦究竟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
周志斌: 湖北富邦是想做一家数字化农业的服务公司。未来整个农资行业都是服务带动产品销售,在产品方面我们会提供一些功能性的肥料,把它作为方案的一部分,与其他氮磷钾肥料厂家合作,与农资流通商合作,通过服务带动这些产品的销售,一起来服务农户和农业。

农业服务要有现代工具和大数据做支撑,方能落地

湖北富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周志斌

周志斌:

《农资与市场》:您觉得今年的农资市场发生了哪些变化,在这些变化中,你看到了哪些趋势?
朱建生: 2020年是很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农资确实发生了很多变化。
第一个是最关键的粮食安全问题,被提到了非常高的高度。习主席多次提到,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这给农资行业带来很多的机会,比如说粮价的上涨、耕地的保护、抛荒土地的复耕、种植强度的提升等等,对农资行业都是利好。
第二个是国家提出的“内外双循环”发展格局,对我们农资来说也是利好。
第三个是传播方式的转变。以前天上地下的都是电视广告、平面媒体,但是今年出现了很多自媒体,小视频、抖音号、视频号、图文传播等传播方式,我们泸天化自己也开通了直播、现场课程等等。
第四个是规模种植户、家庭农场、大田基地越来越多。这些专业种植户对产品的需求更专业化,他们不单单需求产品,也希望公司给他们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解决实际的问题。这对我们企业来讲,就需要由以前的卖产品转变为卖技术、卖服务。
再一个变化,复合肥厂家的竞争焦点变了。以前企业的竞争更多的是在产品和营销政策上,今年更多的在企业核心的竞争力、资源,乃至货源的及时配送等方面的竞争。
从这些变化中,我认为行业的趋势会向着下面两个方向发展。第一,整个农资行业将由竞争状态变为竞合状态,比如说厂家之间会有更多合作,厂家和流通商和种植户三方的合作也会加强,抱团取暖,整合资源,共同发展。
第二个趋势是产业链的发展思路。不管是我们这些大型企业从工厂到田间的整个过程,还是农业从种到收,从田间到消费者,整个产业链条的发展都是未来的趋势。当然,单一的某个企业也不可能把整个产业链做完,所有的企业都会参与到产业链的发展过程中,分得一杯羹。产业链整合之后,我们这些企业要更加关注作物、土壤、用户,我们始终坚信谁消费谁买单。
《农资与市场》:您对“破位生长”这个概念的理解是什么?
朱建生:我是非常认同“破位生长”这个概念的。2020年我把它定义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选择之年,同时也是两极分化的分水之年,企业要么破位生长,快速发展;要么被同行超越,甚至将来退出舞台。
我们如何破位生长呢?首先,以前做大的思维要调整为区域做强的思维;其次,我们要思考自身厂家的核心竞争力,同时找到与市场的契合点,只有我们真正关注流通渠道的利益、关注终端用户满足他们的诉求,才能使我们企业实现破位生长。
《农资与市场》:泸天化未来新的增长点在哪里?
朱建生: 由过去追求“做大”调整为“不但要做大更要做强”,不管是在区域,还是某个品类,某个市场,我们都是以做强做大为准,同时我们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我们是资源性国有上市企业,我们手握资源,脚踩大地,上面有煤矿,有化工产品,有合成氨,有尿素,有硝铵;下面有战略合作伙伴;中间还有我们实体的研发、生产部门。既然我们有这样的优势,那我们就专心把研发生产做好,流通环节赚钱的事就交给我们的合作伙伴去做,这叫“做一行专一行”,做擅长和专业的事。
国家提出了“十四五”规划,我们泸天化九禾也提出了“十四五”规划,总结起来是“一个中心,两个目标,三大支撑,四大措施”。
一个中心,泸天化九禾和所有战略合作伙伴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两个目标,第一个是100亿元的营收,第二个是要完成这100亿,就要有500万吨来支撑,其中包括200万吨的尿素销售,其中有50万吨的新型尿素,再是200万吨复合肥的产能,以及100万吨化工产品的销售。
三大支撑:产品是基础,渠道定江山,服务得天下。
我们对于产品要不断升级优化,提供更多的针对不同区域、不同作物、不同阶段、不同施肥方式的有针对性、有竞争力的产品。同时,我们也不断丰富产品的品类和类型,在不断做好大田肥、经作肥的同时,不断丰富特肥类品种,比如说生物有机肥、有机无机肥、液体肥、土壤调理剂、水溶肥等等,做到针对作物应有尽有,不断升级换代、推陈出新。
做好产品,梳理好渠道,保证各个渠道共同的利益,最后做好服务的工作。我们通过泸天化创新研究院、九禾作物营销研究院和农化服务中心不断开展研发创新和服务创新,以及泸天化集团的三方检测平台:泸州众康农业检测有限公司,获得了国家级CMA和CATL认证,不断给大家提供测土、测水、测肥、测植株、测农残等升级服务。
同时,要把我们三会一田的活动持续推动下去,真真正正让我们的客户和用户都能享受到我们好的产品和好的渠道管控以及好的服务。
我们还会加强产能的布局、新产品业务的升级、政策的升级和队伍的升级,来加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我们的竞争力也是我们合作伙伴的竞争力,我们也真真正正能够做到厂商一心,共同发展,乘风破浪。

从做大到做强,九禾三大方向发力“十四五”

九禾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朱建生

朱建生:

《农资与市场》:代总,您觉得2020年农资行业有哪些新的变化?又将呈现哪些新的趋势?
代中旭: 整个农资行业通过今年的疫情,对农资行业是一个大的考验,特别是对大的品牌肥企,挑战更大。相比去年,今年行业的变化只能说在传统的领域应该用惨烈来形容,在旺季不旺。
但是,在上半年,国家给了我们企业相关的支持和扶持,生产供应得以正常运转。从整个行业流通来看,上半年整个供应链受阻,下半年行情则非常火爆,所有的产品供不应求,包括出口的形式非常的火爆。对中国的磷化工来讲是一个利好,而且支撑的时间达到半年以上,所以不少企业都实现了增长。
我觉得未来的行业趋势肯定是围绕国家的产业方向,进行技术改革,比如说水稻的侧根技术、玉米的移植性施肥的技术、大喇叭口不追肥的技术、有机微生物技术等,紧紧围绕着这几个方向作为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
《农资与市场》:在不确定性的行业大环境下,为了实现更好的破位生长,鄂中今年在战略上做了哪些调整?
代中旭: 其实,我们鄂中从2017年就提出了转型升级,而且实施了我们的三大工程—土壤修复工程、农产品品质工程以及植物营养工程,对我们三大品牌的创新推广进行了落地,我们鄂中仟金方、生物高分子、神捕羧基肥料三大精品系列,通过我们两年多的推广及示范实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今年销量达到了10万吨以上。
《农资与市场》:鄂中未来的增长点在哪里?
代中旭: 鄂中的未来增长点一定是立足于产品创新、服务创新,进行整个模式创新,围绕我们精品的农业去做文章。特别是经作区,现在的关键环节,是中国没有高品质的产品,水果多,产量高,但是品质不高,这是制约着我们整个经作区的一个核心问题。所以未来我们鄂中会从产品结构调整,从技术服务调整,向下游链延伸,以为中国提供高品质的产品为目的来做好我们的服务。
《农资与市场》:2021年鄂中的发展规划是怎样的?
代中旭: 2021年鄂中的规划主要做好三大工程,立足于仟金方这个核心产品,完善整个仟金方的体系,用我们的中医理论指导农业生产,让农产品品质升级,以此来提升我们新型肥料的市场占比,并会把好的产品、好的技术和服务迅速推广到全国。

挺立新型肥料潮头,立体锻造仟金方品牌

湖北鄂中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代中旭

代中旭:

《农资与市场》: 翟总,跟去年相比,今年云天化增长情况怎样?
翟树新: 今年虽然受到疫情影响,但和去年相比,今年公司基础肥和复合肥产品销售都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在产品销量、新业务拓展、营业收入等方面均取得了值得肯定的成绩。
《农资与市场》:您觉得2020年行业关键词有哪些?
翟树新: 我认为2020年行业的关键词主要有三个:战疫、创新、突破。
一是战疫。战疫是今年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一个关键词。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化肥企业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有序复工复产,在原料、生产、流通、运输等环节全力保障农资供应,化肥企业共同维护市场秩序,扎实做好了春耕备耕和市场保供工作。在疫情期间,云天化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生产经营,做到了“两手抓、两不误”。
二是创新。今年以来,我们可以看到市场导向和趋势在发生着深刻变化,从种植结构到产品应用、从经销商角色的转变到农资生态圈的重构等,从终端倒逼企业进行自我革新,唯有创新才能迎接和拥抱行业和世界的变化。
三是突破。进入2020年化肥行业整合洗牌加剧,传统化肥行业产能过剩矛盾更加突出。但是我们也清晰地看到,复合肥、新型肥领域是当前更多化肥企业寻求突破瓶颈的方向。云天化今年在复合肥板块、特肥板块加大资源投入、加快研发节奏,通过推出“更懂客户需求”和“更具市场竞争力”的好产品,坚持为客户创造价值,推动企业向高质量发展。
《农资与市场》:您认为肥企如何在当下以及未来不确定性的行业大环境下更好地破位生长?
翟树新: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化肥企业要在大浪淘沙中实现突围和成长,我想,一是对行业风向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当前化肥领域的马太效应愈加明显,满足农业高质量发展要求,走绿色、高效、环保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才是企业未来发展方向。二是要保持定力。面对外部环境变化,企业要保持在优势领域的深耕细作,锻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改革和发展中不断积累和积淀经得住市场考验的综合实力。
《农资与市场》:您认为2021年行业趋势和品类热点是什么?2021年云天化的战略规划发力点是什么?
翟树新: 2021年即将迈进“十四五”新发展阶段,未来一定时期内,化肥行业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增效产品、新型产品、绿色产品以及智能化农业设施应用的前景将更加广阔。2021年和未来的十四五时期,云天化将充分发挥全产业链优势,持续深化改革,通过打造升级产品和高尖端特肥品牌,构建新型营销合作模式和新型营销价值网络,全面布局战略市场,加快构建化肥领域新发展格局。

以全产业链优势为犁,提速转型升级步伐

云南云天化农资连锁有限公司总经理 翟树新

翟树新:

《农资与市场》:您觉得2020年的农资市场发生了哪些变化?在这些变化中,企业该如何实现破位生长呢?
黄建红: 整个肥料行业的产业集中度在提升,大企业做得越来越好;同时,各个企业都在发力新型肥料的研发,做了不少工作,也取得了不小的成效,功能性肥料逐渐成为主流产品。
作为六国化工来讲,一方面是要完善我们的产业链,按照国家的宏观产业政策,强链、扩链、补链发展;另一方面在产品创新和农化服务上寻找突破点,明年我们会重点发力有机肥和无机肥的融合,无机肥和生物肥的融合。
《农资与市场》: 如果用一个关键词总结六国化工2020年的发展,您会选什么词?
黄建红: 机遇与挑战并存。挑战在什么地方呢?集团公司去年10月份刚刚改制,管理层也是刚经过调整,有很多不确定性因素。在急剧变革和洗牌的肥料行业,再加上疫情影响,当时的六国化工应该说处于一个非常困难的情况,经营压力和生存压力很大。
机遇是,粮食安全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农资行业处于新的发展机遇期;公司管理层明确要把化肥板块做强做优,转变思路和观念,制定了新的经营策略,在六国化工公司上下开展“五大行动”市场大拓展、产能大释放、成本大分析、费用大清理、管理大梳理。通过这五大行动,积极拓展市场,为产能大释放创造良好的条件;对内修炼内功,通过成本分析、费用清理和流程梳理,实现企业管理优化、效率提高。通过这一系列的调整,六国化工收获蛮多,目前我们前三季度的利润是1.49亿元,也创造了近年来的最好业绩。
《农资与市场》:六国化工明年在市场上又有什么大动作呢?
黄建红: 第一,还是要规划好产品,在区域里,根据种植结构、用肥习惯,开展复合肥产品创新,推出相应的产品套餐;第二,建立产品应用的技术标准;第三,重点打造农化技术服务和营销推广服务,真正把增值服务送到客户手中。
我们制定了一个三年目标,强化周边区域辐射,放大竞争优势;其他区域要通过差异化产品和优质服务,差异化特色经营;在未来三年内,六国化工将着力解决人员问题、产品问题、技术问题、服务问题,打造具有六国特色和优势的经营模式。

五大行动引航,六国化工步入增长快车道

安徽六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常务副总经理 黄建红

黄建红:

《农资与市场》:您觉得2020年农资行业有哪些新的变化?未来将呈现哪些新的趋势?
李沛: 从今年化肥的变化来看,大企业会越做越强,中小型企业今后生存的空间会变小,生存的难度会越来越大,他们的压力也会越来越大, 除非是这些中小型企业找到适合自己的或者是有自己特色的路子。不管是产品也好,管理也好,经营策略也好,都需要创新。
《农资与市场》:在今年这个特殊的年份下,三宁的增长情况是怎样的?
李沛: 今年虽有疫情,但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三宁公司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公司的生产装置一直在持续的生产,所以今年总体复合肥的销量 比去年同期来说是增长的,也完成了今年预期的目标。
今年的增长,一个是来源于我们上半年疫情期间持续开工,另外一个也是得益于这么多年公司在营销渠道和销售策略上不断地做基础的扎根工作。这几年我们基本上压缩了上层的广告投入,转而投入到基层和一线的活动上面去,让我们的经销商、我们的农民朋友们能感受到我们公司的品牌,我们正在做的一些事情,农民也可以真真正正地感受到。
还有就是我们这几年持续在做的三宁金钛能万亩示范田这么一个活动,这个活动今年已经是第五年了,这个活动我们是非常重视的,五年来我们持续投入,持续地在全国各个地方开展这个取代进口,对比进口的活动,得到的效果和反馈也达到了我们的预期。
《农资与市场》:三宁如何在不确定性的行业大环境下,更好地破位生长?
李沛:未来三宁破局的重点和增长点会在新型肥料上面,就是金钛能硝基复合肥上持续发力。我们还会不断地扩宽特种肥料或者是差异化产品,不断提升产品价值,给客户和农户提供最全面的化肥产品链。
同时,在我们整个产品链的成本上面,未来我们最主要的目的还是以普通产品稳定销量,以新型产品即我们的高端产品去争市场份额,为公司创造更多的利润。我们三宁公司持续保持着产品的更新迭代,整个三宁未来自主创新是很重要的。当今世界处在百年未有的大变局之下,我们实体行业,制造业怎样去抓住这样的大变局的机会,参与到整个工业的下一个革命当中去,未来才能脱颖而出;我想企业的自主创新—创新产品、创新技术是至关重要的。

坚持自主创新,逆风破局

湖北三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 李沛

李沛:

《农资与市场》:孟总,您觉得2020年农资行业有哪些新的变化?未来将呈现哪些新的趋势?
孟铮: 今年是农资行业变化最深刻的一年,我感觉农资行业有三大变化:第一个是土地流转在加快,例如中原地区基本上已经开启了第二轮流转的高峰,土地流转的价位也降下来了;今年粮价的提升对土地的流转是一个很好的推力。第二个变化是农户特别是种植大户对作物品质的提升和化肥的要求越来越高,特肥产品的市场空间进一步加大。第三个变化是农户对综合农化服务的需求在逐步增加,比如说测土服务、配肥服务、专用肥、套餐肥这些农业服务有很强烈的需求,这是我今年看到的比较大的变化。
《农资与市场》:您认为企业如何在未来不确定性的行业大环境下,更好地破位生长?
孟铮:未来中国的农业会面临一个非常大的变化,土地流转、肥料、机械化率在未来十年都会快速地增长。这种情况下我们做化肥的企业要在产品上多下功夫,没有好的产品,就谈不上未来的营销和服务。同时,在农业服务层面,企业要把自身的综合服务能力提升上去,这是化肥企业未来必须要走的路。
所以,我觉得企业要想破位生长就要应势而谋、因势而动,顺势而为。
《农资与市场》:心连心未来的增长点在哪里?
孟铮: 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的转型过程,也是农资行业向环保、绿色、健康、生态转变的重要时机。在这个转型过程中,是对农资行业新一轮重大洗牌,特肥行业发展可谓是正当其时,挑战与机遇并存。所以,除扎实的农化服务之外,心连心将重点发力土壤改良及农产品提质,主攻产品应用。
品质农业、土壤健康、绿色发展、提质增效成为当下中国农业发展的核心关键词。特肥产品将成为心连心未来2~3年内重要的增长点抓手。
随着整个行业的发展,特肥仅仅停留在炒概念和研发技术升级上已经没有出路,应该转向应用技术,要能切实地解决农户和作物的痛点才有未来。心连心将在腐植酸市场教育,产品体验、产品应用和品牌传播端进一步加大力度,为行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深度聚焦土壤健康,让农服真正落地生花

心连心集团新乡复合肥事业部副总经理 孟铮

孟铮:

《农资与市场》:您觉得今年农资行业发生了哪些新的变化?
陈国庆: 我觉得2020年对农资行业而言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红四方也感同身受。农资行业已经进入存量时代,今年疫情的冲击让所有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行业洗牌开始加剧,企业转型升级更是刻不容缓,唯有创新升级才能摆脱被淘汰的风险。
今年的变化从企业角度来讲有以下两点:一是在疫情下企业面临的国际国内的环境变化,在这种变化下,骨干的主力企业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来越明显。第二是在面临这种变化,大家都在思考下一步如何能够更好地健康发展,创新是大家都比较关注的一个话题。
《农资与市场》:您认为企业如何在未来不确定性的行业大环境下,更好地破位生长?红四方的增长点在哪里?
陈国庆: 今年农资行业受疫情的波及,不确定性加大,挑战加剧,我觉得破位生长就是只有创新方可致远。
当前,国家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提倡减肥增效,新型功能性肥料将成方向。红四方肥业作为复合肥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今年也始终坚持“创新、变革、竞争、共赢”的理念,不断地探索营销升级和产品创新。
在经营模式和内部管理机制的创新的变化上,我们想,通过与经销商的合作,来给经销商更多的赋能,我们将进一步优化营销组织架构,依托四大复合肥生产基地区位优势,充分授权并发挥集中协同作用。同时,加强服务与营销的协调,提高营销服务能力,挖掘基地市场的销售潜力,实现区域市场渠道下沉,提高渠道数量和质量。
在战略升级上,智慧农业也将是红四方未来的增长点所在。加强智慧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探索智慧农业、种、肥、药一体化、订单农业以及粮食收储加工等服务模式,推动营销模式转型。最后,开拓经济作物市场,引进先进技术,打造美福高端品牌,提升企业经营效益,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用产业互联网的思维来打通上下游从土地到餐桌全产业链体系的建设。
《农资与市场》:未来三年红四方将如何布局?
陈国庆: 一切创新都围绕技术创新,这是创新的基点和原点,也是落脚点。
接下来的三年里,红四方肥业将积极践行“创新行业价值,服务民本民生,体现国家意志”的核心宗旨,持续关注土壤健康和农业绿色健康发展,传承红色基因,承担社会责任,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为农民增收、农村振兴、农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央企的力量。

拥抱变化,创新致远

中盐安徽红四方肥业副总经理 陈国庆

陈国庆:

《农资与市场》:王总,您觉得今年市场发生了哪些变化?未来会朝着一个什么样的趋势发展?
王淑平: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让我们农资人高兴的一点是大家对粮食的安全更关注了。在这个过程中,减肥减药,增施生物有机肥,增施生物农药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如何把农产品品质提升和肥料供应紧密关联,如何解决有机农业的病虫害的问题,企业如何跟随形势变化,寻找突破?成为整个行业都在思考的问题。
作为生产企业,根力多一直在探索产品的创新,保证农产品品质的提升。通过这些年探索,从生物菌的科技支撑点,到布局有机肥,布局土壤调理剂、生物有机+无机+土壤调理,已经走在了趋势的前面。
从行业来看,增施有机肥,增施中微量元素肥,能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微生物菌剂能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已经得到了大家的公认。整个农资行业,从生产企业到经销商,都已经清晰地看到了这个趋势,都在往这方面进行产品的创新,根力多是实践者、探索者,也是引领者。
《农资与市场》:从微生物肥料到布局生物农药,根力多这是以“生物”系统来维护我们农业的一个大生态啊!
王淑平:在探索生物菌的这些年,我最大的感受是,产品一定要解决作物生长的问题。原来我们的产品是让庄稼吃饱、吃好,现在要往防虫、治病上转型。
未来,根力多的发展方向一定是以作物健康为目标,和科研院校合作,利用我们的市场网络优势和生产基地,转化高科技的成果,实现肥料的功能化和药肥一体化。
《农资与市场》:您觉得根力多未来的增长点会在哪里?未来会有什么样的布局?
王淑平:不管市场如何变化,粮食安全这一根本问题不会改变。从这个角度来说,绿色发展是农资行业一个永远的发展方向。根力多的增长、发展,也是源于这种绿色发展的趋势。
所以在未来我们会继续沿着有机+无机+微生物、有机无机+土壤调理剂的产品方向,以微生物为支撑点,通过我们的模式、品牌和技术嫁接,和其他有机肥厂家合作,创建新型工厂,解决物流半径的问题。通过品牌授权,引领经销商朋友,从单纯的产品经营,向土地托管和肥技一体化的模式转变,以服务来体现自己的价值。

布局大三元,布局生物农药,
根力多再次走在趋势之前

根力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淑平

王淑平:

《农资与市场》:李总,您觉得2020年农资行业发生了哪些新的变化? 
李玉晓: 变化主要变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个是我们的消费者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增长了。第二是种植者已经从原先的关注产品的产量逐步转变为质量和产量双关心。第三,从渠道或是从我们的经销商来看,下在从过去单一的农资经营单项业务逐步转化为作物解决方案的推广与农事业务的相关联业务。
那么从生产端来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新特肥产品的研发,其实本质上是大家已经从单纯的产品研发转向新特效优这些品类的研发工作。并且也出现了一大批龙头企业,除了做产品之外,也越来越注重作物解决方案的推广,包括金正大五年前开始,提出了要做土壤健康,高效营养,品质提升,作物的解决方案。
《农资与市场》:您对破位生长是如何理解的?
李玉晓: 按照我的理解,破位生长在逐步地改变,在20年以前,那个时候是以厂竞销,生产多少卖多少,逐步过渡到以销竞产,以市场的需求而做生产规划。我认为破位生长未来的核心点是以作物为中心,作物需要你高质高产,你应该围绕着作物而开展对应的研发工作,而不仅仅是围绕着产品渠道包括用户。
《农资与市场》:金正大如何在不确定性的行业大环境下保持持续性增长?2021年金正大将如何布局?
李玉晓: 在不确定性成为行业新常态的大背景之下,我们金正大是按照“一个坚持、两个发展”来开展对应的工作。一个坚持就是多年来,金正大以做受人尊敬的种植业解决方案提供商为主线,而开展我们的系列工作。成为受人尊重的种植业解决方案提供商,成为受人尊重的种植业解决方案提供商的核心点是立足于作物,立足于用户,立足于市场。
现个发展中第一个发展是2021年金正大会持续做好科技加创新的发展,围绕作物全程营养需求,全线布局产品和服务。在2021年我们会继续强化作物,围绕着作物的解决方案而做系列的研发工作,不断推出让用户喜爱、渠道爱护的系列新产品来引领市场。
第二个发展,2021年将是金正大积淀20余年技术的集中发力年,将一揽子推出至少50个主力新品类,为合作伙伴带来崭新机遇。我们会围绕作物全程营养需求,全线布局产品和服务。在2021年我们会推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服务方案,帮助我们的用户用更加优惠的价格购买到合适的农资产品。

立足作物与农户,线上线下一体化赋能高质量发展

金正大集团副总裁 李玉晓

李玉晓:

《农资与市场》:您觉得2020年农资行业有哪些新的变化?
陈红斌: 2020年受疫情的影响,国内农资行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行业角度来讲,众多肥企为了消除疫情带来的销量的影响,做了很多创新的改革。这一年,以种田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主为代表的新型经营主体,对综合农资解决方案以及农化服务的需求增加,以特肥为代表的肥料产品逐步成为市场的宠儿。种植端的变化也在影响农资销售。从企业角度讲,在全民特肥的浪潮下,越来越多的品牌肥企开始入局特肥,新品市场建立,机会窗口敞开,随着产品走向成熟,如果不早入局,机会也将不复存在。针对新形势的变化,我们天脊集团及时调整战略,积极转型,研发新产品,推出一批功能性肥料。顺势进军特肥,赢取全新的生长空间,收获市场红利。在产品结构上进行创新,在今年7月份适时推出“脊裕”系列特肥新产品,进一步满足农户对高端肥料产品的品质需求。
《农资与市场》:您认为企业如何在未来不确定性的行业大环境下,更好地破位生长?
陈红斌: 今年行业不确定性空前加大,但行业的机遇也充满想象空间,危与机之间,考量的是企业的自我革新速度和耐受力。所以,我认为企业的破位要做到顺势而为,这样才能大有可为。今年,得益于综合对市场的把控和对战略的及时调整,天脊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我们提出了一个很好的口号—“提品级,用天脊”,充分发挥我们全国各地办事处和优质大客户还有农化服务各方面的优势,针对性地实现柑橘,甘蔗、苹果等作物的全程营养化的服务,通过农产品品质和产量的提高来提升我们化肥的销量。
《农资与市场》:天脊未来的增长点在哪里?
陈红斌: 我们将紧紧围绕集团所提倡的坚持三条主线,做实四大创新,推进产销研一体化,大力推进创新,才能驱动创造出更多的增长点。产品是企业生存的根本,质量是产品的生命。天脊集团紧紧围绕产品创新,牢固树立以质取胜的理念,立足产业基础和技术优势,增品种、提品质,在巩固拓展已有的优势产品的基础上,推出一批个性化、功能化、绿色化,适应市场、科技含量高、满足消费升级潮流的创新产品——“脊裕”。特种肥将是我们天脊竞逐未来市场、实现增量的核心所在。 “裕”从字面意思来讲就是,丰富、宽裕、富裕、充裕,这代表了天脊集团希望通过推出特肥,进一步帮助广大种植户节约种地投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富裕起来;也代表了天脊集团为农民撑起一片蓝天,在农业发展中扛起农资企业的责任大旗,让天脊忠实用户获得更多收益。

洞见趋势,聚力入局深耕特肥

天脊集团河南农资有限公司总经理 陈红斌

陈红斌:

《农资与市场》:您对破位生长是如何理解的?
张新利:我们住商的破位生长实际上就是以追寻产品在作物上附加值的增加,来提升我们的市场占有率,提升市场空间。以脲醛产品为核心,我们衍生了很多附加值更高的新产品,我们又引进了国外一些高端产品。这些产品实际上对于住商来讲,破位生长的点就在于产品越来越丰富,服务群体越来越广泛,在整个作物的生长期,我们所有的产品能够满足作物的生长需求。
住商产品的质量,新产品的研发越来越广泛,整个作物生长的环节所需要的肥料全部我们都能够供应。打通整个作物生长链的供应,是我们相比往年破位生长的一个潜力点。
《农资与市场》:住商自入驻中国以来,有哪些独特的基因?
张新利: 住商入住中国15年来,我认为离不开两点,就是产品和技术。产品,是营销的本源;技术,则是产品的核心立足点。
住商肥料引进的脲醛复合肥工艺,在日本有多年的规模化生产的成熟经验,其相关技术参数掌控非常精准。依据中国农业发展现状和市场需求,在核心工艺基础上,不断精进和丰富。
在营销方面,住商肥料一直坚持践行价值营销理念。我们相信企业存续的前提,就是为用户和客户创造价值,产品销售只是一个载体。我们的使命就要帮助农民增产增收、省工省力,帮助客户获得更好的效益,帮助农业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农资与市场》:未来三年住商对中国化肥市场规划是怎样的?
张新利: 在15周年之际,住商也制定了三年规划,在2019年的销量基础上,争取三年内实现50%以上的增长。同时继续扩大产能,在西北、东北等新兴市场,创造更大的市场份额。
《农资与市场》:住商会朝着什么样的方向走?您希望住商未来给同行的印象是什么?
张新利:住商肥料经过15年的发展,得益于广大客户和用户的深度信赖。这份信赖不仅是住商持续发展的动力,也是企业发展中最难能可贵的财富。在未来,住商也将坚守初心,第一坚持引进来,持续不断引进国外先进技术、高科技产品,以及关于种植和土壤改良的先进模式。第二坚持产品和服务的高品质。这是住商的立足之本、力量之源,坚决不能变。加强同国内科研院所和农技部门的合作,让脲醛缓释增效产品,有更好的应用方案和应用效果。
第三打造价值服务体系。未来将同国内600多名经销商一起,携手应对行业变化,持续赋能客户,共同打造更具价值的服务体系。

以产品为核心,
把服务植根于地头上

住商肥料(青岛)有限公司华北二部部长 张新利

张新利:

《农资与市场》:2020年,您看到了农资行业哪些新的变化?未来将呈现哪些新的趋势? 
豆永波:今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整个农资行业确实出现了很多以前没有发生过的一些趋势和变化,一些拥有资源,拥有独特技术的厂家在竞争中取得领先的地位,渠道商也更倾向与这些品牌企业进行合作。未来随着竞争的加剧,这种趋势会越来越明显。
在品类趋势上,今年随着农资行业向环保、绿色、健康、生态转变的纵深推进,腐植酸肥料尤其是矿源腐植酸肥料开始走向特肥领域的潮流中央,成为传统化肥、特肥、农药企业趋之若鹜的品类,产业发展日趋成熟,迎来发展的黄金期。
腐植酸原料更成为助力一部分坚持向优、特、专转型,向技术含量更高、产品质量更优、增值服务更多转变的优秀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农资市场逆势突围,创造销售奇迹的品类利器。
品质农业、土壤健康、绿色发展、提质增效已然是当下中国农业发展的核心关键词,相信腐植酸肥料将成为未来2~3年内行业内的热门品类,前景广阔,潜力无限。
《农资与市场》:富美矿源是如何在不确定性的行业大环境下实现破位生长的?
豆永波: 我认为破位就是要突破常规,敢于自我革新。富美矿源在不确定性环境下与我们的合作伙伴,不止包括我们的代理商,也包括我们自己的业务人员,相关的媒体行业,进行了多维度的通力合作。我们的企业愿景就是铸造大农业关键链条,所以,我们会和代理平台实现真正的结对发展,用矿源腐植酸激活中国土壤,建设成助力代理平台持续指数增长的服务商,以此来实现自身内外部的破位生长。
《农资与市场》:2021年,富美矿源的战略布局是怎样的?
豆永波: 2021年我们将在专注于矿源腐植酸类植物营养产品系列、土壤健康修复产品系列等的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的基础上,重点打造我们的“富美商学院”,快速实现企业裂变式增长。打造代理商金牌讲师,从营销增长、利润增长、人才增长三个维度,培养代理平台核心团队以及重点二级商;终极目的是和代理平台共同打造农业产供销为一体的大农业产业链。我们希望用富美的力量,实现一个长远的目标,让中国15亿人,吃上富美的优质果蔬。

构建绿色腐植酸生态圈,铸造共赢大农业链条

富美(青岛)作物营养有限公司营销总监 豆永波

豆永波:

《农资与市场》:文总,您觉得2020年农资行业有哪些新的变化?
文继兵:我觉得今年有几个变化,第一个变化是随着土地流转的纵深推进,终端消费群体发生重大变化,导致种植结构进一步调整,经济作物上升势头迅猛。第二个变化是疫情在全球的蔓延,蝗灾、干旱等自然灾害频发,每个国家都更加重视农业生产,粮食安全与食品安全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随着国家农业政策的改革,化肥使用量零增长、绿色发展等已成为当前的焦点,作为化肥龙头企业,司尔特始终坚持绿色发展之路,不断创新技术,研发符合环境需求、市场需求的新产品。
《农资与市场》:您认为企业如何在未来不确定性的行业大环境下,更好地破位生长?
文继兵:我认为企业在不确定性增加的行业大背景下,破位生长就是要不断适应形势不断发展,及时的拥抱变化,练好内功,内外突围。
作为企业我们,还是要做好三个方面,第一就是把自己的主业一定要做好,要做精做细;第二就是随着我们终端消费群体不断发生变化,我们在科学施肥、精准施肥这方面要做好服务;第三就是要积极的拥抱我们的大数据,司尔特是国家工信部认定的制造业“双创”平台试点示范企业,该创新项目以大数据为基础,以创新团队新技术和新产品研发为支撑,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针对农作物的需肥规律和土壤的供肥性能,为农作物量身定制优质、高效、环保的测土配方肥、生态肥,并通过测、研、配、产、供、施一条龙服务模式,为用户提供农业生产一体化解决方案,以精细化服务满足个性化需求。
同时,司尔特还是2020年工信部大数据发展试点示范企业,也是两化融合冠名企业,通过大数据来融入企业行政管理、财务管理、质量管理、农化服务以及搭建我们自己的电商平台,从各个方面适应社会,拥抱行业发展的未来。这些都将成为支撑司尔特未来高速增长的关键所在。
《农资与市场》:未来司尔特将如何战略布局?
文继兵: 未来,我们司尔特的发展可以概括为四个词:第一个词是坚定,始终坚定不移的走生态配方肥的发展道路,坚定不移的把司尔特打造成中国生态配方肥第一品牌;第二个词是调整,不断调整、完善销售渠道,调整销售队伍和营销策略;第三个词是创新,始终保持理念、产品和网络渠道创新;第四个词是提升,不断提升我们的环保和安全的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我们的农化服务水平和产品的质量以及产品丰富度。

守护土壤安全,坚定生态肥料发展路径不动摇

安徽省司尔特肥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文继兵

文继兵:

《农资与市场》:海大生物今年的发展情况如何?
李岩: 海大生物旗下海状元品牌及温喜品牌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温喜品牌今年是第一年独立运营,增长的速度非常快,销量翻了三番,海状元也是在稳定增长。这源于我们“以用户为本”的营销策略,围绕用户的需求,进行了大量的市场营销活动,获得了用户的广泛认可。
《农资与市场》:您觉得今年的农资市场发生了哪些变化?在这些变化中,你看到了哪些趋势?
李岩: 2020年对于所有的农资企业来讲,都是不平凡的一年。无论是新冠疫情还是国内国际的经济形势,都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农资行业的发展也受到较大的阻力。
在这次展会上,基本上所有企业都在做新型肥料,这种发展有其必然性。渠道和用户的认知程度提高了,倒逼行业和企业升级。基于这种情况,海大生物不断地进行产品研发,确保其在科技研发层面的领先地位。
《农资与市场》:在不确定性的行业环境下,企业该如何实现破位生长?
李岩: 企业都想要增长发展,一定是基于这两点。第一是产品创新,产品有竞争力,市场才有竞争力;第二,营销服务模式创新,营销活动要接地气,以用户为本,围绕农户开展工作。
不论产品创新还是营销模式创新,企业的良性经营发展,都要回归到原点,回归到人。从内部讲,就是员工,员工一定要成长。如果员工不成长,企业就一定不会成长。从外部说,我们的客户也要成长。
只有这两个群体都成长了,企业才能成长。对企业来讲,管理、技术、营销等方方面面都会体现出人员的成长,经营好现在,也是经营好未来。
《农资与市场》:您认为海大下一步的增长点在哪里?
李岩: 海大生物专注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20年,我们的宗旨是产品创新——产品要有竞争力;营销服务模式创新——营销活动要接地气,迎合市场的需求,满足用户和渠道的需求。
海大生物下一步的增长点将会来源于聚焦:聚焦重点市场,重点布局经作区,增加产品品类,加密渠道网络,提高市场占有率。在营销上,坚持踏踏实实地做基层,赋能渠道,联合经销商一起去服务农户,全心全意为农户服务,致力推进中国农业的品质发展!

以“人”为本,
企业才能向上生长

青岛海大生物集团副总经理、营销总监 李岩

李岩:

《农资与市场》:方总,您觉得2020年农资行业有哪些新的变化?
方美珍: 今年的变化还是挺大的,从磷复肥会可以看到各家企业展示的都是新产品,也就是功能性肥料。2020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也是我们化肥企业承上启下为十四五的开局做准备的关键一年。
在十三五期间国家就提出了2020年化肥零增长,所以,中国的农业要实现现代化必须要集约化耕种,这从今年的展会就可以看出来。各个企业都在朝着新型肥料的方向去发展,真正做到了减肥增效、提质增产的目标要求。
《农资与市场》:您认为肥企如何在不确定性的行业大环境下,更好地破位生长?
方美珍: 我认为对于肥企而言,破位生长,不破不立。今年的疫情导致的不确定性的因素太多了,但对于我们农资人来讲,也进一步凸显了我们肥企在保障粮食安全,和农资供应上的突出作用。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肥企要做的就是练好内功,加速自身的转型升级。
今年我们开门子也做出了很大的调整,一方面是我们的新型肥料在疫情下不但总量没有下降,反而实现了翻番的增长,而且新型肥料的占比也大幅度提升。
这两年开门子重点布局了湖南、河南市场,因为两个区域都在快速进行着产业升级,水肥一体发展迅猛,以水溶肥为代表的新型肥料需求旺盛,这些都是为减肥增效、化肥零增长做准备的。
在十三五期间开门子和中科院合作的海藻肥,为国家的减肥增效做出了贡献,在行业内引发了一阵海藻旋风,同时,我们参与了海藻肥的行业标准的制定,所以现在各家企业都在做海藻肥的推广。
接下来我们不仅会做强做大我们的海藻肥产业,还会做其他的新型肥料,比如说土调理,还会涉及有机肥,加大水肥一体化的推广。
《农资与市场》:2021年开门子将如何布局?
方美珍: 我国农业已经进入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土壤健康和提高肥料利用率是实现农业绿色发展的关键,这既是农化服务新时代的任务目标,也是发展机遇。新型肥料的研发推广是我们化肥产业贴近市场、注重服务的体现。开门子肥业不断探索新模式,让农化服务与营销有机结合,构建服务体系。
2021年开门子还将继续围绕现代农业发展,不断加强新型肥料的终端农化服务,持续创新农化服务模式。根据作物种类、种植方式、耕种群体的变化,对农化服务人员进行更多有针对性或专业性的培训,包括水肥一体化、土壤和作物营养诊断等,同时强化运用,使农化服务更高效,力争在2021年迈上一个新的发展台阶。

练好内功,做大做强海藻肥产业

江西开门子肥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方美珍

方美珍:

《农资与市场》:跟去年相比,今年嘉农整体的发展情况是怎样的?增长主要是基于哪些因素?
安旭峰:今年受到疫情等影响,出口业绩明显下滑,国内销售品种加速转型,生物有机肥基本盘稳定,液体肥、土壤调理剂等功能性特肥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连续经营13年的有机无机复混肥呈断崖式下滑,国内市场总体吨位下降但销售额因特肥增量逆势增长。
《农资与市场》:您觉得2020年行业关键词有哪些?
安旭峰: 我觉得今年的行业关键词有三个:创新,内功,需求。创新服务模式,精益求精打磨自己的产品,原先是生产厂家推出产品推销给种植者接受使用,现在是追赶农户和作物的需求升级,根据需求推出营养解决方案,生产出给用户带来更大效益盈收点的产品。
《农资与市场》:您觉得今年的磷复肥会议有哪些新的亮点?嘉农此次有无新品推出?哪个品类将是我们着力推广和打造的重点?
安旭峰: 本次展会参会人员较以往比人少但专注,参会人员有明确的产品目标需求,了解同类产品后很快进入选择,走马观花闲逛者大幅减少。我认为本届的亮点有两个:一是特肥不特成为普遍,从原先少数企业经营瞬间壮大为家家都有的通货,快速进入全民特肥,也必将成为下一个竞争热点。二是节能增效增值成为常态目标,众多企业推出节能增效、减肥增效、提质增效、绿色增效目标产品,高效肥料将成为精细化高效种植的标配。
我们嘉农推出小螺号“吉佳”中微量元素肥和聚谷氨酸系列液态肥、颗粒肥,功能性专用产品将是我们关注的焦点。
《农资与市场》:您认为企业如何在不确定性的行业大环境下更好地破位生长?
安旭峰: 我认为持续做好产品与服务创新,根据作物需求打磨自己的产品,提升企业自身的特色竞争力,以多元功能类新品来追赶特定作物不同生长期的营养需求,实现营养与作物成长的机理对话,给种植者带来更大的效益盈收点。
《农资与市场》:您认为2021年行业趋势和品类热点是什么?2021年嘉农的战略规划发力点是什么?
安旭峰: 市场洗牌在进一步加速,企业为求生存发展要在主业产品上实施功能增效,同时创新优化打磨新产品,特肥舞台将另一个重量级角力场。2021年嘉农将贯彻产品思维始终以满足作物营养需求为导向,站位于问题解决方案,贯彻将常规的产品比肩市场上的优秀产品,将优秀产品比肩市场上的卓越产品,结合特定作物的特定营养需求提供解决方案,让种植更高效、更健康、更便捷。

站位于问题解决方案,让种植更高效便捷

山东嘉农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 安旭峰

安旭峰:

《农资与市场》:您觉得2020年的行业关键词和企业的关键词分别是什么?
房国荣:我认为行业关键词是不确定性,企业关键词是创新。2020年是全行业的一个分水岭,对农化制剂智能行业亦然。新冠疫情可能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存在,对农化制剂智能制造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假如新冠疫情有反复或有突发情况,企业用人用工将更加困难,用智能装备来代替人工的速度将会更快,线上线下融合、智能化运营的力度也将会更大。同时,工业互联网加快了农化制剂智能制造的推进步伐,而金旺智能始终没有停下产品和服务的迭代升级的速度。
今年金旺智能在四大维度,十一大模块的强大驱动下也顺势开启了新一轮的淬炼、蜕变。金旺的农化制剂智能工厂四大维度简称EPCM,第一个维度E即设计,它包括规划设计、工艺设计和总包设计;第二个维度P即采供,它包括智能加工、智能包装、智能仓储、智能总控;第三个维度C即安装,它主要就是安装调试;第四个维度M即运维,它包括运维服务、远程服务和服务站。这四大维度(EPCM),11个模块立体构筑起了金旺农化制剂智能工厂全案服务的金字塔。
《农资与市场》:您觉得企业如何应对当下以及未来行业环境的不确定性,更好地(破位)生长发展?
房国荣:不论哪个年代,企业最需要的精神是创新变革,以创变应对不断变化的世界,因为新的技术、新的环境、新的思想、新的认知都会推动这个世界的变革。企业要生存,唯一的办法就是以变应变,不断创造新的核心竞争力,要把企业一直推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最需要的能力就是不断学习的能力。
《农资与市场》:您认为行业或自身专注的品类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2021年金旺的发展规划和目标是什么?
房国荣: 近几年,随着国内环保压力的增大,特别是十三五规划出台后,农药行业壁垒提高,小产能逐步退出,大企业扩张,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农药企业的数量在逐步缩减。所以在这个背景下,我们从去年开始聚焦肥料,但是只聚焦特肥这个热门品类,主要侧重为特肥企业提供制剂智能工厂全案服务。
金旺十年的销售规划如下:今年销售已达5亿元,2021年计划7亿元,2022年10亿元,2023年15亿元,2024年22亿元,2025年30亿元,到2030年力争把金旺打造成农化制剂智能制造百亿级互联服务平台。金旺现有的四大维度和十一大模块,会逐步放到这个互联平台上,力求让更多的农牧企业有尊严地轻松多创利。

保持专注,做最专业的农化智能工厂全案服务商

江苏金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房国荣

房国荣: 

《农资与市场》:耿总您觉得2020年农资行业有哪些新的变化?未来将呈现哪些新的趋势?
  耿全政: 2020年疫情之下确实有一些变化。第一个变化就是网络直播特别火,以前好多线下的活动,像各种现场会、技术会、交流论坛,都从线下搬到了线上,这是一个很大的改变,线上直播在未来一段时间里不会消失,它会以另外一种形式存在。
第二个变化是网络的线上营销,以前可能大家不看好这一块,但是今年的线上销售普遍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有的企业是通过技术嫁接直接卖给零售或者是用户,有的是直接卖给生产企业,方式多元。
第三个变化是土壤质量越来越受到行业的关注。消费者对农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标准越来越严格,食品安全性的绿色壁垒正在筑高,这也倒逼农户进一步提升对肥料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要求,肥料行业越来越规范,也打开了生物刺激素尤其是各类新型生物刺激素的“增效”市场空间。
《农资与市场》:耿总,您认为企业如何在不确定性的行业大环境下,更好地破位生长?
  耿全政: 我认为破位生长就是发展到不同的时期,不能按照原来的路子一直走,要突破自己本身企业发展的策略和本身对于产品推广的定位,来达到稳定的增长或是快速的增长。
现在农资企业比较重视精准服务,要脱离以前的买进卖出这种思维,要以技术服务为抓手。另外,就是专注于产品。产品本身是企业征战未来市场的核心所在,只有把产品做好,以不变应万变,才能走得更远。
《农资与市场》:蓬勃生物接下来的战略规划是怎样的?
耿全政: 蓬勃生物未来会做两事情:第一件事情我们是以高效的肥料综合剂为主,在未来中国农资领域生产企业每一个细分领域选一个深度的合作伙伴,从ZNC的销售政策到全面的科研服务科研的深度合作。蓬勃生物要做的第二件事情是为广大的生产企业做生产诊断, 什么叫产品诊断?一是对产品的合法性进行检测,二是对产品的功效进行评价。因为我们本身有1800多平方米的研发实验室,从分子生物学到植物营养,都有比较完备的设备人员。我们还有一百多平的试验田,可以做到对某一个产品的功能化进行验证评价,从而达到为企业提升产品力,为国产产品提升品牌力的效果。同时,肥料评价体系是想建立标准化的产品功效评价体系,这个是建立在一定的科研基础之上的,未来也希望我们能为广大的生产企业提供这一项服务。

专注ZNC,精耕细作增效大市场

山东蓬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推广部经理 耿全政

耿全政:

《农资与市场》:跟去年相比,今年鸿德海洋整体的发展情况是怎样的?增长主要是基于哪些因素?
周伟: 今年我们鸿德海洋生物发展的情况是向好的,随着国内市场的逐步对于高含量高品质纯品鱼蛋白产品的认可,以及鱼小鈦在作物“免疫、滋补、调理”的作用在各种作物试验示范上的优异表现和用户对鱼小鈦显著实现提质增产的赞誉,鱼小鈦单品在第一个进入国内的市场年度,销售量突破1000万元。
鸿德公司国内市场发展的因素,我们认为主要是随着国内中高端消费者对于农产品的认知由“吃饱到吃好”的转变,带来市场对于安全和品质的农产品持续需求的扩大,倒逼市场供应链在追根溯源上追求品质,从而让国内种植者认识到只有天然绿色有机的农业投入品的使用才能带来好的品质和价格。由此,做作为国内高品质的鱼蛋白产品的引领者,鸿德鱼小鈦的市场规模实现了逐步的扩大。
《农资与市场》:哪个单品将是鸿德海洋着力推广和打造的重点?
周伟: 从今年下半年开始,鸿德海洋将向肥料企业推出高含量的“酶解海藻寡糖”作为磷复肥上添加的功能性基础原料,这里我们不是提供概念性的产品,而是实打实地提供具有效果的有着好的性价比的海藻原料,这也是我们今后的发力点所在。
《农资与市场》:您认为企业如何在不确定性的行业大环境下更好的破位生长?增长和生长的切入点在哪里?
周伟:我们认为,在当下的行业大环境下,作为特种肥料的生产企业要更加应该关注于产品的功能性研究与开发,精准定位于为种植者解决种植中出现的痛点和难点,比如提高作物对疫病和气候变化的抵抗力以保障作物健康生长,比如解决农产品好吃的问题。在品质得到显著改善的基础上能够实现稳产的特肥才能成为企业的增长点。
《农资与市场》:您预判2021年行业趋势和品类热点是什么?2021年鸿德海洋的战略规划发力点是什么?
周伟: 个人认为2021年行业的趋势应该是关注品质农业,功能性肥料尤其是鱼蛋白产品仍然会成为品类热点。
2021年我们企业的战略,一个是进一步发力鱼小鈦“肥药同效”的作用,宣传作物健康的理念;另一个战略是推出具有精准市场定位的“增甜增香”鱼小鈦产品。

纵深发力鱼小鈦“肥药同效”, 持续赋能品质农业

鸿德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周伟

周伟:

50年风华正茂,

三宁化工正青春,再出发!

文/王颖

五十风华,同心致远。12月20日,2020年三宁化工客商联谊会在湖北枝江市体育中心举行。来自中国氮肥工业协会,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中国化工报社,枝江市委、市政府、市政协、市工商业联合会和三宁化工的领导,以及三宁化工全国合作伙伴和部分新型农民代表,共计2000余人出席大会。
奋进50年,创下民族化工“三宁速度”
从1970到2020年,三宁50年企业史,是新中国化工化肥行业由弱到强的缩影。50年前,三宁化工的前身——枝江县化肥厂,仅年产3000吨合成氨、1.2万吨碳酸氢铵;50年后,三宁化工年产130万吨总氨、300万吨肥料、230万吨化学品、13万吨己内酰胺等产品,上榜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国化工百强、中国化肥10强,创造了为人称叹的 “三宁速度”。
会上,枝江市委副书记、市长余峰表示,50年拼搏奋进,三宁化工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舢板,变成产值过百亿的大轮船,跻身中国化工百强、中国化肥十强。三宁的蓬勃发展,也推动了枝江从农业大市到工业强市的华丽转身。从主动关停盈利很高的装置,建成全省首家5G智能工厂,三宁化工积极响应“长江大保护”号召,主动担负起化工企业关改搬转的政治责任,实现了从化肥化工向新材料的质变升级,实现了企业的脱胎换骨和跨越腾飞。
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理事长顾宗勤在出席大会时表示,三宁人勇往直前、奋斗不息的精神实在令人钦佩。尤其是近年来,三宁化工响应“长江大保护”战略决策,壮士断腕,在拆除老装置的同时,还投资建设了60万吨乙二醇、80万吨尿素和300万吨磷矿等项目,通过搬迁完成了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三宁化工取得的成绩完全是靠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苦干实干得来的;靠的是多年来一直坚持‘质量第一、客户至上;依法经营、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
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副理事长修学峰表示,目前我国肥料行业仍然大而不强,我们在生产管理水平、产品质量稳定性、肥料利用效率、服务能力水平等方面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差距。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三宁化工在行业内提出两次“以产顶进”的口号,充分体现了三宁化工的责任与担当,显示了三宁化工“建设美丽化工,打造百年三宁”的勇气和决心。

创新五十年,铸就“百亿三宁”辉煌业绩
过去的50年,三宁化工怀揣兴业报国的梦想,从传统化肥到高端磷复肥,从基础化工到现代新材料,从农化服务到取代进口,产业向高端延伸,产品向高附加值转型,企业向高质量发展,走出了一条由小化肥到大化工的转型发展之路。
近些年,中国化工化肥行业大潮涌起,急速转型,三宁化工拥抱变革,再次成为转型升级的“领头雁”。
三宁化工董事长、总经理李万清在会上介绍,近年来,公司一年一个项目,一年一个台阶,主动淘汰落后产能,着力打造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示范企业,构筑了独具特色的闭路循环产业链。公司投资120亿元,新上了尿基复合肥转型升级技术改造、磷石膏新资源库、合成氨原料结构调整,以及年产60万吨乙二醇、煤炭专用码头和输煤栈桥等项目。值得赞叹的是,三宁化工通过托管湖北潜江金华润公司,让一家濒临破产的氮肥企业起死回生。
凤凰涅槃、逆风飞扬。疫情之下,三宁化工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经营业绩再度增长。今年1~10月,公司累计销售化肥238.02万吨,同比增加1.36万吨。其中复合肥累计销售106.69万吨,同比增加3.91万吨。目前,三宁很多产品的产量跻进了全国第一方阵,很多装置都是行业里先进的,特别是即将投产的合成氨、尿素、乙二醇装置,更是各种先进技术的集大成。
据三宁化工常务副总经理殷银华介绍,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国际国内形势变得错综复杂,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三宁公司面对多重压力,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发展,确保各生产装置持续高效稳定运行,持续为市场提供充足、优质的产品。同时加强了与广大经销商和农户朋友们的紧密联系,深入开展三宁金钛能取代进口的活动,送肥料、送技术,帮助大家增产、增效、增收。在厂商的共同努力下,三宁公司连续两年荣获中国农资经销商最佳合作厂家,三宁金钛能也荣获了中国增效肥料优秀品牌。
同心50年,缔造新时代“三宁力量”
强大的“朋友圈”,构成了三宁化工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会上,三宁化工对89名优秀经销商和37名功勋级合作伙伴进行了隆重表彰。表彰他们在即将过去的2020年,与三宁化工携手并肩,直面挑战,用智慧和执着创造了营销奇迹,成就区域王者;在过去的50年,更有一大批亲密无间的伙伴,与三宁化工风雨同舟、一路向前。
在过去的50年,三宁化工一直将“助农增收致富”作为立企之本,除了把比肩国际的一流产品送到农民手中,还开展了种植之星评选活动,用标杆的力量,引领农民科学种田、增收致富。会上,三宁化工还对10位在提升种植技术、带动乡里致富上有突出表现的新型农民颁发了种植之星荣誉奖章。
五十风华再出发,起航“百年三宁”梦想
今年是三宁化工建厂50周年,也是三宁化工投资100亿元、年产60万吨乙二醇、联产80万吨尿素项目竣工投产之年。这是三宁化工站在50周年的历史节点,是在完成“百亿三宁”“百强三宁”的阶段性目标后,迈向“百年三宁”的重要一步。
五十年风雨洗礼,历练深厚底蕴;五十年拼搏奋进,铸就今日成就。展望下一个五十年,三宁化工“建设美丽化工、打造百年三宁”的梦想已经起航。
据李万清透露,“十四五”以至未来一个阶段,三宁化工将把区位优势和磷矿资源优势转化成发展优势,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的煤炭储备基地和磷化工产业基地,努力成为国内化工领域肥化结合、矿化结合、材化结合的先驱,力争到2025年,公司销售收入突破200亿元、利润过30亿元、税收过10亿元目标。
此外,三宁化工还将聚焦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谋求与资本市场对接;二是补齐科技短板,要像投固定资产一样投资研发团队;三是在实时数据库建设、SAP上线、乙二醇工厂5G覆盖等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
“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百年三宁’寻求一个好的体制、制定一个好的战略、谋划一个好的机制、奠定一个好的基础,让这个企业走得更远、做得更强!”李万清表示。

三宁化工董事长、总经理 李万清

2000余人齐聚的会议现场

新疆圣大一方

雄踞腐植酸风口,全力推动行业健康良性发展

文/于平平 

在我国肥料行业增效提质、绿色生态、耕地土壤改良发展的大背景下,腐植酸产品正在走向特肥领域的潮流中央,愈发受到行业的追捧,属于它的未来已来。
在特种肥料百花齐放、家家都有的今天,腐植酸原料也成为助力一部分坚持向“优、特、专”转型,向技术含量更高、产品质量更优、增值服务更多转变的优秀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农资市场逆势突围,创造销售奇迹的品类利器。
而新疆圣大一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圣大一方”)就是这样一家专业经营腐植酸原料产品的企业,以发乎内观的执着和专注成为特肥风口下的弄潮儿,扎根腐植酸生产研发14年。
快速崛起的腐植酸新锐龙头
放眼整个农资行业,圣大一方算是稍显“闷声”的企业,相比其他高调的企业主体,圣大一方只能用低调来形容。但在腐植酸这个细分品类里,圣大一方却是声名远播,成为快速崛起的行业新锐龙头。
新疆圣大一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2019年成立的,但论资历却是妥妥的“实力派”。它的前身就是山西吕梁市盛大生物发展有限公司。盛大生物成立于2007年8月,地处产煤大省山西。总部位于吕梁交口县双池镇,这里蕴藏着得天独厚的风化煤资源。现旗下企业工厂有山西信立天下腐植酸制品有限公司、交口县华源地宝腐植酸原料加工有限公司、交口县恒茂生物有机肥有限公司、云南盛大生物、安徽富里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生产基地。 
公司主要生产农业级、工业级、饲料级、医药级、食品级等腐植酸、黄腐酸系列产品。主要包括矿源黄腐酸钾、腐植酸钾、腐植酸钠、活性腐植酸、氨化腐植酸、腐植酸原粉和医药级黄腐酸等。
“每个工厂都设有独立的化验室及化验人员对产品质量进行检测,拥有的医药级黄腐酸(富里酸)和矿源黄腐酸生产技术处于行业领先水平,腐植酸系列产品销售至内地及出口到欧美、日韩、中东及东南亚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为中国和世界酸性土壤改良、碱性土壤改良、板结土壤改良和重金属污染土壤改良和修复做出了巨大努力。” 圣大一方董事长张坤对腐植酸行业的专业与专注尽显。
有强大的盛大生物做资源和技术背书,也就注定了新疆圣大一方天生具有强劲的发展内核。
初心是重塑一切的力量,专注成就行业地位。从2007年到2020年,从散乱的小作坊到繁盛的盛大生物再到今朝的圣大一方,层层进阶,持续突围,这个快速崛起中的新锐龙头,14年磨一剑,专业致力于腐植酸产品的生产应用,可谓是一群人,一件事,到极致。在雄厚的资源、技术和推广实力的加持下,新洋丰、史丹利、芭田、迪斯科、开门子、施可丰等200多家国内外品牌肥企都是圣大一方的服务客户。

新疆圣大一方腐植酸产品

紧抓增量风口,深度布局矿源黄腐酸钾
当前,腐植酸行业的增量风口所在肯定是高端腐植酸产品,尤以矿源黄腐酸钾最为滚烫。而对于从2007年就抢先占位该领域的圣大一方而言,无疑是极具话语权的。
“高端腐植酸产品已成为当下传统化肥、特肥、农药企业都趋之若鹜的品类,产业发展也日趋成熟。相比其他生物刺激素,腐植酸有着独特的竞争优势。特别是矿源黄腐酸钾这几年以其安全、生态、微量、高效和强大的集成效应,在解决作物生理障碍、提升农产品品质、减肥增效等方面的显著效果,得到了种植户,尤其是高端经济作物种植户的青睐,而我们早在2007年就率先对矿源黄腐酸钾做了布局,这14年来一直在高速迭代技术和产品工艺,以期能为更多的肥企提供更高品质的产品服务。” 圣大一方总经理王福磊表示,正因为抢先占位,夯实基础,才奠定了圣大一方在腐植酸领域的地位,也才能在这轮红利中占得领跑先机。
王福磊也表示,当前腐植酸在农业终端广泛应用,农民最关注的首先是效果体验,高端腐植酸产品只需较小的使用量就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其次是便利性,好产品还要好用,对设施要求低,应用场景广,混配性好,最终要省工、省时、省力。有14年专注腐植酸产品研发生产的积累沉淀,圣大一方生产的腐植酸产品尤其是矿源黄腐酸产品,无论是在资源还是技术和推广上都拥有着无可比拟的先天优势。
为了进一步扩大自身在腐植酸尤其是矿源黄腐酸领域的品牌占比,纵深赋能肥企客户转型升级,圣大一方强势加大产能输出,在新疆建设了工艺先进的腐植酸工厂。据王福磊介绍,新疆圣大一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位于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哈密市伊吾县淖毛湖工业园区,占地面积350亩,一期投资1.06亿,拥有全自动化的腐植酸产品生产线,干湿区分离,自动化控制,反应更彻底,原料利用更充分,产品指标更稳定,2020年底建成投产。
圣大一方常务副总经理赵佩透露,在原料方面,新疆工厂采用优质褐煤原料,其勘探储量丰富,腐植酸含量高,杂质少,氧化程度高,活性官能团多,2021年一期可实现年产黄腐酸钾5万吨,腐植酸钾、腐植酸钠8万吨,黄腐酸钾颗粒、腐植酸钾颗粒、活化腐植酸颗粒等10万吨;2022年2期完成投产后可实现年产黄腐酸钾10万吨。
足见,新疆工厂承载着圣大一方强力征战未来腐植酸市场的版图“野心”,相信全面投产后,在腐植酸行业的品牌竞争优势将得到更为全面的释放。
开启跨越发展新纪元,全力进发2021
要想在腐植酸这个细分市场称雄,格局、智慧、魄力一个都不能少,而圣大一方这三大特质都具备。
正如总经理王福磊所说,今年对农化行业而言是不平凡的一年,但圣大一方依旧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经过14年的蛰伏和蜕变,圣大一方积蓄了强大的抗压力和免疫力,新疆新厂拔土开建,腐植酸整体市场需求增大,产品企业供不应求,进入了多方面系统发展的局面,进入了跨越式发展的新纪元。
面对即将到来的2021年,圣大一方也是火力全开。据王福磊透露,圣大一方在资源整合、产品研发以及技术工艺方面将更加具有优势;同时,在营销方面更是突破传统模式,跨代式的转变和创新;在团队上,正在全力组建一支亮眼的高素质团队,与公司一起跳跃成长。
足见,天时地利人和齐备的圣大一方2021势不可挡!
厚积薄发,全力推动腐植酸行业健康良性发展
顺势而为,才能大有可为。不确定性下,只有以正确的姿势将自己置身其中,才能真正屹立在时代的浪潮中。
谈及未来2~3年圣大一方的发展规划,董事长张坤的思路非常清晰。他表示,品质农业、土壤健康、绿色发展、提质增效已然是当下中国农业发展的核心关键词,腐植酸行业的黄金发展期已经来临,前景广阔,潜力无限。圣大一方会保持专注,紧抓腐植酸特别是矿源黄腐酸的风口不动摇,练好内功,持续聚焦发力,加速迭代产品和服务,为客户和农户赋能,力求将圣大一方打造成最受行业尊重的腐植酸企业,打造成最受人羡慕的企业,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推动腐植酸行业健康良性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资源、产品、团队都已完备,站在腐植酸巨轮甲板上的圣大一方,必能在更广阔的农资天地里纵横驰骋,迎来更为璀璨的绽放;厚积薄发的圣大一方,历经时间的洗礼和沉淀,成为行业王者必将指日可待。

正在建设中的新疆圣大一方新疆一期工厂

谷鲜健壮栽培科学研究院

率先破局农技社会化服务体系

广东省耕地土壤肥料总站副站长林日强认为,研究院作为国内不多见的科研和实践性协会组织,以企业牵头产、学、研的力量,整合土肥、农学、植保、种子的专业经验,率先倡导“作物健壮栽培、培育匠心优品”积极理念,这对发展永续农业,实现植物健壮、果实健康、食品安全、人体健康具有特殊的意义。他希望研究院的成立能够在理论层面总结一般运作规律,为学界提供参考的理论依据;也为我国农民探索现实耕作条件和成本结构下作物健壮栽培积累经验。
作为研究院的创始发起人之一,广州市土根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喜云,讲述了一片健壮栽培果园改变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的命运的小故事。“小时候父亲承包了一片耕作条件不好的果园,通过蘑菇渣肥与农家绿肥配合,深开沟覆土的朴素栽培方式,大获增产,我的家庭增收2万多元,成为远近闻名的‘万元户’”,陈喜云说,父亲运用朴素的管理栽培理念,让果园保持了十多年的健康,一直稳产均产少病害,使得家庭经济条件改善。后来当他开始从事农业,发端于父亲果园的朴素栽培理念,成为了他提出健壮栽培、匠心优品的案例源头。2010年,陈喜云创办土根旺公司,十多年时间里,他依照健壮栽培理念,辅以谷鲜为核心原料制作的生物有机肥,让数以万计的果园实现了持续的优质丰产稳产。
陈喜云指出,健壮栽培、匠心优品理念还孕育在他亲身经历的“优势作物”大面积的衰败的行业大背景之下。他在推广生物有机肥的过程中发现,由于化肥过量施用和土壤环境的恶化,广东砂糖桔、德庆贡柑、赣南脐橙等优势作物在几十年内大面积衰败、退化及黄化,但仍有一部分常年坚持健壮栽培,使用优质有机肥和生物肥的果园保持了不受病害侵袭和稳产优质的能力。他和团队开始思考延长果树生命周期的系统方式方法,决心以 “健壮栽培、匠心优品”为企业使命,对抗许多优势作物物种不断衰退的命运。“从老祖宗朴素的种果经验出发,我们不断优化,总结了一整套作物健壮栽培管理技术体系”,陈喜云希望全社会都能够认同与推广这个理念,“我们想为现代农业理性可持续发展,尽一份微薄的力量。”
广东省肥料协会秘书长李文光表示,谷鲜健壮栽培研究院的成立,吻合了肥料发展的趋势,也为行业树立了一个榜样,对行业的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希望土根旺围绕健壮栽培这一理念,进一步加强合科研院校的合作,借助外界力量,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也为行业研发出更多优质安全的产品。
陈喜云呼吁一个公司的能力毕竟有限,想要这套好的技术体系尽快得到更广泛的普及推广,还需要各级有关政府部门、相关科研院所、相关协会及企业同行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这样星星之火就能迅速燎原。

广州市土根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喜云

12月14日,长期从事生物有机肥研发和推广的广州市土根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广州市华泰宾馆发起成立“谷鲜健壮栽培科学研究院”(下称研究院),于业界首倡种植业健壮栽培、匠心优品理念,在一众肥企还在推广“用肥方案”之时,已把永续农业和呵护作物生命周期作为企业的长期使命。
研究院的成立大会上,首次使用“守正创新、永续农业”的主题,试图用一个创新的思路从根本上破解种植业及肥料行业面临的整体挑战。这个企业发出的声音得到了充分响应。与会的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科教处、广东省耕地肥料总站、华南农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华中农业大学、广东省肥料协会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代表,从不同角度认同了健壮栽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就作物健壮栽培关联的土壤环境退化污染、威胁作物生命周期的恶性病害、种植业产量回报逐年下降、科学施肥与新型肥料研发等多个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科教处陈和清调研员认为,研究院的成立将是我国现代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一个有意义的组成部分。我国基层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面临着推广不到位和不落地的种种困境,在经济发达的广东省,某些地区的农技推广甚至面临缺位的严重问题。他从亲自调研基层大菜场肥料浪费率高达90%的现象出发,指出我国种植业面临耕地使用效率低下和用肥方式不科学的两个紧迫问题,希望研究院能够承担起农技推广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任。
陈和清强调,我国农技服务和科学种田面临服务缺失的严峻形势,他勉励研究院先行先试,积极对接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政府购买模式,尤其是参与到统防统治、飞防打药、土壤污染治理等关键项目上来,为种植的根本——耕地利用效率和肥料产出效率服务,把研究院运作成农业科技社会化体系的一股重要力量。

品牌广告展示

品牌榜

2020

中国肥料企业

品牌榜

2020

中国农药特肥企业

品牌榜

2020

中国农药特肥企业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