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营销界·农资与市场》2020年7月刊

其他分类其他2021-01-21
2740

电子刊

全新升级

这个夏天,有点燥。
今年很多市场,特别是经作市场都反映市场不是很好做。
果品价格走低,种植者投入情绪不高,经销商、企业销量下滑。
但是,即便是行情不好,我们也能发现行业中有很多逆势增长的案例。
并不是只有新兴企业(譬如站在特肥、直播之类风口的企业)能逆势增长,还有传统的大化肥、农药行业。根据上半年上市企业预报来看,也有企业能保持增长。
还有一些过去不被广泛看好的中小企业,却也能找到自己的禀赋,找到自己的增量空间。
所以,我感觉,没有所谓的传统行业和新兴企业,只有不够努力的企业,任何行业不升级、不努力,都会被传统化、边缘化。
而那些努力的企业,毫无例外,会赢得市场的尊重。
经销商是最直面市场的一个群体,他们对市场的反馈最直接。
经销商店销比例在下降,荔浦一些农资商在弃乡进村或者直接做到大户。既然让客户“到店”不行,山不就我,我就山,改变经营模式为“到户”。
当新与旧交织碰撞时,当胜利成为包袱时,当不确定性来临时,他们从来不缺乏自我打破的决心和勇气。
无论是从卖农资转型到服务商,还是转型到全产业链的探索者,他们当然知道未来可能是万丈深渊也可能是前途无限,但是他们都义无反顾以身试水。
认真、长期主义是他们的标签和特点。
在行情不好的时候,他们发挥他们坚毅的品质,不遗余力地打造新的、适合的产品来满足客户。
除了农产品投入品之外,很多企业开始提供多样化的增值解决方案。很多企业在用精准数据手段帮助种植者获得最佳产出。
这几天,我就接到了好几个企业以及平台商发过来的解决方案,以供在万商大会上发布。
也正是这群人,享受到了“苟且红利”。
经济学者何帆表示:捞一票就走的企业会消失,认真的企业将得到苟且红利。当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时候,整个环境会激励那些认认真真、坚持长期主义做事情的人和企业。
就像我们在专题中写的七大作物的服务商们,他们对种植的关注和提升技术绝不苟且。为什么同样的作物有的人种植就不赚钱,有的人却赚得盆满钵满?
还不是因为种植技术的掌握!
从一亩田植株的最佳比例,到农资投入品的选择;从自然环境到夜间补光、保护地种植的上市时间调节;从收获的多寡到酸甜度的精确;从产品的口感到冷链的运输……
这点认真,就足以消灭那些苟且的对手。
在别人觉得没必要的地方,坚决不苟且;在别人不那么认真的地方,多较劲一点,认真一点,你就能享受到苟且者给自己带来的红利!

苟且红利是指虽然看起来所有人都在做事,但是其中有大量的苟且者。你只要稍微比他们往前一点点,就能享受到的红利。

苟且红利

文/赵丹

CONTENTS

目录

40
49
56
62
71

02
06
12
14
16
18
20
26
32

营销界·农资与市场 农资专刊
2020/7(总525期)

【 卷首语 】
苟且红利
【 资讯 】
【 专家观点 】
  如何做透一个店?
 2020年,让营销回到基本面
【 原创专题 】
解码广西经作:七大作物如何重拾升势?
经作变局:广西市场重拾升势可期?
一颗小小的柑橘,如何支撑广西百亿农资市场
火龙果:技术迭代,促价值链升级
服务商赋能重塑百香果产业生态

百色芒果:黄金产业下,繁荣与隐忧并存
 蔗价放开,百亿甘蔗市场迎来新机会
广西荔枝、龙眼产业:大而不强,由量到质升级是关键
痼疾爆发之后,广西香蕉产业进入沉淀发展期
【 品牌特写 】 
行稳致远,厚积薄发!住商15年,以平凡创不凡

广西武鸣区某果园感病的沃柑
 只有管理到位,柑橘品质提升,销售的价格才有保证。但普通散户普遍缺乏品种相对应的技术,果树管理不到位。他们希望厂家或者经销商能够走向田间地头为他们这样的小农户指导种植管理,包括用肥、用药、修剪等等。

本刊记者向经销商介绍2020BAA万商大会暨农业产销博览会

百色田阳某芒果快递收寄点
电商从2018年开始在田阳兴起。但大多数人对于电商是又爱又恨。电商平台进驻产区,果品销售多了一个渠道,本是一件好事。但是一些电商平台果品提早上市,造成提前采摘现象普遍,芒果的成熟度还不够,容易让消费者产生芒果都不好吃的错觉,影响产区品牌的打造。

市场艰难,但机会犹在

5月底,《农资与市场》传媒开始进行2020BAA万商大会暨农业产销博览会的广西市场调研活动。此次调研活动,我们走过了南宁、桂林、贺州、梧州、柳州、北海、崇左、武鸣等等,拜访了很多经销商、零售商,以及种植大户、散户。

 【深入一线】

 经销商店铺琳琅满目的肥料 
武鸣当地经销商表示,生物有机肥、微生物菌剂等功能性肥料在沃柑种植区域销售还是可以的,当地农户普遍有了使用微生物菌剂、有机肥等功能性肥料的意识,很多基地自己堆肥使用。

田阳某店铺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其实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芒果上正常使用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一方面植调剂十分混乱,很多农户使用的植调剂的成分不明、含量不明,很多瓶子上或者袋子上面什么都没有,也有在叶面肥、水溶肥乱添加的现象;另一方面,农户的使用量也比较大,以今年为例,早期温度较低按照往年使用果子拉不长,几乎增加了一倍的使用量。

灵活运用黄色物体诱虫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这是我国植物保护工作的方针。要根据当地病虫发生规律,从“预防为主”的原则出发,严谨地选择几种最有效安全、经济、实用的措施,互相补充。比如像这样利用黄色诱集具有趋黄的害虫,但是真正能做到的屈指可数。

海带变“肥”为宝

6月28日,受世代海洋的邀请,有幸参加了2020荣成首届世代海洋海带采收节,也见证了海带从养殖到采收,从原料到肥料的整个过程。跟着我们的镜头,一起感受一下这段关于海带的神奇之旅吧!

 【见证】

图1:太阳有点毒辣,但海风却吹来了凉爽。出海喽!每个人都充满了好奇与期待。
图2:15000亩的海带养殖区看起来非常壮观,海面上这样的浮漂一样望不到边,浮漂的下面,就是养殖的海带。
图3:与刚刚作业完返程的打捞船队擦肩而过,从他们嘹亮的号子里感受到了非收的喜悦。
图4、5、6:到达海带打捞作业区,近距离感受海带打捞的震憾场面。
图7:这些平时在农资行业呼风唤雨的农资大伽此时收刻也被带入到了海带采收的喜悦之中,合影没商量!
图8、9:丰收的锣鼓敲起来!丰收的农民舞起来!
图10、11:码头上,采收出来的海带马上装车,拉到世代海洋的生产车间。
图12、13:“海带肥”成品出炉,企业讲的认真,经销商听的仔细!

冯卫东《农资与市场》传媒总编
中国农业的未来一定是朝着品质农业的方向发展,化肥农药等产品将不断成为农业生产的基础保障,从增产的功能转变成了稳产的功能。与此同时,具有技术研发能力的企业将成为农资行业的主角,农产品市场急需高效种植方案及相关新产品。

刘春雄 郑州大学教授、新营销创始人
面对当下的特肥市场,农资经销商需要认识到具体的销售瓶颈,充分认识销售瓶颈,才能找准发力的方向。以村为网点,通过观摩会、势能大会、分级势能会的三级会销模式,结合互联网势能整村推进的新模式,可以突破零售极限瓶颈。

随着社会化农业研发力量在我国肥料技术上的进步,营养平衡是科学施肥的核心理论,平衡施肥是作物高产的重要措施。只有用科学技术指导农民合理施肥,才能避免由施肥造成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效益低下等问题。

张承林   中国水肥一体化专家、 华南农业大学

减肥增效,提升耕地质量,提升作物产量和品质,汇总成一个关键词,就是高效种植。要实现高效种植,不是一拍脑袋,做做概念就能实现的,它需要企业超强的实力和超高的综合素质做支撑。

越是在困境中,意外的冲击越大,越能考验一个公司应对风险的能力和运营的内在质量。未来的竞争一定是大企业、大集团之间的竞争。疫情在带来危机的同时,也让企业看到了很多行业的真相,看到了未来发展的方向,必然会进一步推动、加速行业的升级。

数字

据Reportlinker.com发布的“ 全球农用化学品行业”报告,到2025年,农用化学品市场规模预计将超过1676亿美元。肥料收益可观,将为全球增长提供重要动力。

中国农药信息网显示,近日,山西绿海农药科技有限公司的300亿芽孢/克球孢白僵菌可湿性粉剂(登记证号为PD20190002)获批扩作登记,新增登记作物和防治对象为玉米草地贪夜蛾、韭菜韭蛆、林木美国白蛾(原登记作物和防治对象为玉米田玉米螟)。据悉,这是我国批准登记的首个草地贪夜蛾防治药剂。 

据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理事长顾宗勤介绍,今年上半年氮肥产量增长明显。1-5月,全国累计生产合成氨2461.1万吨,同比增长3.2%;氮肥产量1704.1万吨,同比增长3.2%;尿素产量2353.6万吨(实物量),同比增长6.2%。

2020年上半年,我国复合肥市场走势呈倒“V”走势,基本可概括为先稳后涨再回落,累计波动幅度在150-200元/吨左右。截止至6月28日,45%S14-16-15/3*15出厂在1950-2050元/吨;45%Cl 3*15出厂在1720-1850元/吨。

为切实加强危险化学品运输交通安全管理,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日前部署各地公安交管部门自7月1日至12月31日,开展为期6个月的危险化学品运输交通安全“除隐患、防风险”专项整治行动,严防发生涉及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的群死群伤事故,全力维护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6月29日- 7月3日,由中国记协、中华全国农民报协会共同主办的全国涉农媒体增强“四力”、助力脱贫攻坚网络培训班在线上举办。来自全国47家涉农媒体的1375名编辑记者参加了培训。中国记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张百新出席开班仪式,并且围绕增强“四力”讲授了培训班“第一课”。

1676

亿美元

首个

2353.6

万吨

150-200

元/吨

6

个月

1375

辛景树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首席专家、推广研究员
化肥在我国农业种植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既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也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农业发展新形势下农化企业要建立起涵盖生产全要素、全方位的农化服务体系,创新技术推广农化服务的新形式。

阚夕国
云图控股副总裁

张庆金
心连心集团总经理

文/刘春雄

线上线下,打通三度空间
“做透”一个店,需要更多的人参与打通三度空间。一般来讲,需要符合三个条件:1.熟人,即强关系;2.产品认知达到愿意背书的程度,即强认知;3.KOL或KOC,即强大影响力。
第一,把熟客变成熟人,形成强关系
熟人是历史形成的,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到了一定年龄,熟人数量就达到极限。这个极限就是邓巴数。
根据邓巴数,人类智力将允许人类拥有稳定社交网络的人数是148人。超过这个人数,社交质量会下降。
门店拥有的资源是熟客,怎么把熟客变成熟人?在生活中深化关系难度很大,因为门店店主的职业所限,生活中交往的时间不多。
其实,有一种结构性方法,就是创造共同经历,从而加深交往。场景体验就是共同经历,而且是一群人的共同经历(当然人数也不能太多)。
通过几次场景体验,从熟客变成“半熟人”,然后再深化关系,逐步成为熟人。熟人就是强关系。
第二,产品认知快速达到背书的程度
门店商业推广中,难度最大的是新品推广。对产品的认知,可以分为多级,比如知道、认同、认同并下单,认同并背书。
从认知来源讲,可以是媒体(浅认知)、口碑(他人背书)、消费体验、场景体系。最高等级的认知,应该是场景体验。
要让熟人背书,最快、最高等级的认知方式就是场景体验。场景体验形成强认知,有强认知才有背书。
第三,找到熟人中的KOL和KOC
慕思床垫一次直播,4000 +家门店,150万+KOC参与,形成1.28亿的信息触达,其中起放大作用的是KOC。
KOL和KOC是熟人,而且愿意背书,那么,不仅可以通过立体连接“做透一个店”,而且是影响力的放大。
综上所述,“做透”一个店,需要更多KOC(强影响)变成熟人(强关系),并且有意背书(强认知),能够同时达成上述“三强”的方法,场景体验的效果最好。因此,场景体验是“做透”一个店的起手式。
一句话,只有做好场景体验,才能够“做透”一个店。
体验,是把熟客变成“半熟人”或“熟人”,从而攒足“做透”门店的KOC的结构性方式。这种结构性方式,不是解决一两个熟客的问题,而是解决一批熟客的问题;不是需要长期积累,而是通过短期体验,创造共同经历的过程。
做透一个店,从门店到云店
前面的叙述是个逻辑倒推过程。因为要“做透”一个店,必须做好线下强体验。
那么,做透一个店,需要做好下列三点:
1.持续深化与KOC的关系。前面讲的场景体验,结构性把熟客变成“半熟人”或“熟人”,但真正的熟人是一定有高频社交互动的。体验只是高频互动的起手式。
2.融入KOC的社群,形成连接。店主自建社群,人数是有限的。没有社交的社群,商业价值不大。鉴于社群本身是分布式的,门店要融入KOC的社群,通过KOC与群友良性互动,从而减少商业化推广的障碍。
3.让KOC把云店推送当作习惯。突破商圈半径,突破SKU瓶颈,一定要把云店推送当作习惯。一旦获得熟人对产品的正向评价,就要迅速推送云店,落实认知即交易。
一般来说,只要有过深体验,并且感觉良好,就容易形成推送的冲动。这正是场景体验的好处。推荐过程中,一定有人好奇或有好感,及时推送下单路径就很重要。

只有做好场景体验,才能够“做透”一个店

如何做透一个店?

只有做好线下体验,才能做透门店;只有做透门店,才能打爆线上。三者之间,既是前后逻辑关系,也分先后顺序。既是操作模式,也是操作步骤。
做透一个店,需要理清两个问题:一是什么叫“做透”?二是凭什么“做透”?
“做透”有两层含义:一是从线下到社群,再到网络(云店、直播等),这是打通;二是流量放大。
以人引流,做大流量
流量放大,这是新问题。只要打通三度空间,流量自然就放大。但这是不够的,还要放大到极限。
门店流量有两大来源:一是“以店引流”,是过去的主流量;二是“以人引流”,现在要成为主流量。
以店引流,流量有极限;以人引流,能突破极限。
以人引流,不能只靠店主一个人引流,而是要靠一群人,因为店主引流,同样有极限。一群人引流,就可以突破极限。所以,扩大能够引流的人的基数,就成为“做透”一个店的新问题。
店主引流(包括店主家人引流),这是基本流量。还有一类人可以引流,即熟人和熟客引流,这是更大的流量来源。让熟人和熟客引流,这就是立体连接基数的放大。
熟人和熟客引流,过去也有,比如口碑,但口碑的放大效应小。打通三度空间,给了熟人熟客引流放大的机会。
一般而言,门店店主与顾客有两种关系:熟人、熟客。引流并非熟人和熟客都可以参与,但KOL和KOC都是可以的,因为他们有更强的放大能力。
熟人,说明关系深化程度,有强关系,有可控性。熟客,说明商业上有交互。只能说明交易频次高,不能说明关系深化。
熟人不一定是熟客。比如,好朋友不在一个社区,想买东西不方便,熟人就难成熟客。但是,有了云店,有些产品可以在云店下单,熟人变熟客就容易多了。
去年,我在做农资调研时,发现一个“200人极限”的现象(200人是个大数)。无论乡镇门店还是村级门店,到店购买农资的农户大约是200人。农户零售店突破销量瓶颈,就要突破“200人极限”。但是店主声称认识的人远不止这个数,可能一个乡镇的人多数都是“熟人”。这种“熟人”,只是见面认识,生活中并没有交往,其实是“假熟人”。
熟客不一定是熟人。比如,天天进店买东西,但只是见面打个招呼。这种见面熟的熟客,没有私人关系的深化,就不是熟人。熟人不是熟客,在门店“做透”中就很难利用。
当然,熟人与熟客,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一种是原来是熟人,因为有了商业上的往来,成为熟客;另一种原来是生客,商业交往多了就成了熟客,熟客在商业交往之外的生活中还有交往,就成了熟人。
生客变熟客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商业交往多了,自然就变熟客;另一类是双方的一方或双方主动,相互了解多了,就不再仅仅是“只熟其面,不熟其人”了。

1. 以人引流,做大流量
2.线上线下,打通三度空间
3. 做透一个店,从门店到云店

品牌是一场持久战和长期战
调研显示,受疫情影响,消费者一方面延缓非必要开支,另一方面把钱花在信赖感更强的产品上。品牌建设更好的产品将更容易获得消费者青睐。在2020年,企业要从过去的流量战、价格战和促销战,转向思考怎么变成“心流品牌”,只有品牌力才能对抗互联网流量的迁徙。
比如,妙可蓝多在分众持续投放6个月后销售剧增,2019年上涨300%;林清轩在分众投放两个亿刊例价的广告,都成为相关品类的知名品牌。这些创新品牌的崛起路径都是不断迭代和打磨优质产品,从线上流量开启,确立战略定位,大规模投入线下营销,然后走上持续的品牌建设之路,最终在开创的品类中引领趋势,建立壁垒。
新品类窗口期,打造品牌机会
一方面,2020年很多新消费品类爆发,例如在线教育、在线医疗、远程办公等新的业态、模式不断孕育;另一方面,由于大部分企业营销陷入紧缩调整,为消费者留出了信息接收的时间和空间。有独特差异化价值的企业,在特殊时期抓住机会,反而可以一举扩大市场份额,关键在于是否踩准节奏,采取有效的策略。
数字化不是追热点,而是全方位的能力体系
数字化能力不是因拥有“两微一抖”,开设小程序就叫数字化,数字化战略是一个从品牌价值传递到消费者体验,再到供应链整合和即刻响应和交互的能力,数字化营销只是数字化能力体系建设的一个环节。疫情期间,在生鲜电商、外卖以及在线医疗等领域,美团、每日优鲜、京东、饿了么等成为“深宅在家”用户的首选。早在疫情之前,这些品牌就已经在抢占写字楼、住宅的电梯场景,消费者在有需求时第一时间会想到这些品牌。前端是消费者认知力,后端则是“迅速便捷”和“即刻响应”的数字化能力的支撑。
同样,很多通过电商平台获得超高业绩的品牌,也在针对分众这样的场景媒体加大投入。阿里巴巴战略入股分众后,两家的后台打通,实现了网络可推送,实时可监测,洞察可回流,效果可评估。这意味受众看分众广告,最终可在电商平台实现变现闭环。投放的品牌主则可监测、分析传播效果,累积品牌数据资产。在未来,既有品牌前向用户捕获力,又有后向数字化运营体系的“两栖型品牌”才能成为适应数字化时代的领军企业,数字化升级转型是以品牌为支撑的全方位能力的升级。
家庭场景成为营销的重要场景
投放广告的核心在于能否融入消费者生活轨迹的关键场景。对品牌而言,对消费者施加影响的重要渠道之一是生活空间媒体。即便在疫情期间,消费者每天取快递、扔垃圾也要路过住宅的电梯媒体。电梯媒体未来将会成为紧密伴随消费者,撬动家庭消费的引擎型媒体。
信息爆炸的时代,企业如何让自己的广告在每天的海量信息中有效触达消费者?选择太多对用户来说是好事,但对广告主来说却是“灾难”。分众价值在这个时期得以凸现,分众覆盖几十万栋办公楼宇和社区公寓楼,每天覆盖3.1亿城市极具消费力和风向标价值的主流人群,在他们每天必经的、封闭的电梯场景中,形成了高频次、强制性的触达。
每一个品牌都在寻找营销向上的力量,而真正的力量,依然还是回到品牌力的打造本身,围绕品牌价值去加固、渗透,这或许才是营销的正确路径,更聚焦、更简单的品牌路径才是真正有效、长久的方法。 

文/肖明超

让营销回到基本面或许才是疫情后品牌建设的核心命题

2020年,让营销回到基本面

每一个品牌都在寻找营销向上的力量,而真正的力量,依然还是回到品牌力的打造本身。围绕品牌价值去加固、渗透,这或许才是营销的正确路径。更聚焦、更简单的品牌路径才是真正有效、长久的方法。

2020年的疫情让很多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企业的复工复产,很多企业的营销节奏重新加快,如何看待疫情对于品牌带来的影响,以及经历了疫情的2020年营销又该如何做?这可能是近期大家都关注的热点话题。
新冠肺炎疫情让很多企业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然而任何企业都会经历“黑天鹅事件”,关键在于如何看待事件对于品牌的影响。让营销回到基本面或许才是疫情后品牌建设的核心命题,这7条营销法则显得至关重要。
品牌不是企业认为自己是什么,而是消费者认知你是什么
同质化竞争是大部分行业面对的挑战,如果不能建构消费者认知,企业只是“自嗨”,品牌很难成为消费者选择。这是营销回归基本面第一个需要反思的法则。例如说到安全的汽车,消费者第一认知就是沃尔沃。在过去的92年中,“安全”一直贯穿在所有沃尔沃的品牌传播主线中。通过持续的品牌传播积累消费者心智认知,胜过品牌语言。
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品牌格局继续演变
在消费升级的驱动下,中国市场进入新消费品牌与行业领军老品牌并存博弈的局面。“二元化”的品牌格局让品牌的竞争更加激烈。
大品牌需要持续加大投入稳固消费者认知,还需要应对消费群体年轻化的需求;正在崛起的新消费品牌要顺势而为,抓住新赛道的产业风口,快速提升品牌势能,撕开消费切口。这两股品牌力量的并驾齐驱和竞争博弈将会在未来长期存在。可以预见的是,未来每个品类中品牌集中度都将进一步上升,谁能坚持对品牌建设持续投入,品牌传播耐力强,谁就能在未来赢得领先。例如已有40多年历史的波司登,为顺应市场潮流重新定位,聘请国际设计师做产品升级;并与分众传媒合作,进行广告升级,在主流人群中做持续的品牌引爆。这一系列的动作让品牌重塑,成为国潮代表。
准确的定位才是品牌打开消费者心智的钥匙
消费者能够记住的品牌是有限的,品牌必须找到消费者心智的开关,产品优势,消费者需求痛点,与竞品的差异点,三点必须共通,才是品牌定位的关键。飞鹤奶粉重新做出“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定位,并形成影响城市主流人群的长时间传播,成为中国奶粉行业第一个规模过百亿的品牌。

广西市场一直是“热市场”,是大家关注的焦点。
大水大鱼,用这个词形容广西市场我觉得也是贴切的。
广西有大的市场份额和好的行商环境,自然大潮涌起,大鱼进出。
今年,主流作物价格暴跌,市场不景气影响了农资市场的投入,特色作物却各有涨落。
有的企业份额被蚕食,有的则成了大赢家;有的依然在艰难追梦,有的已黯然出局。
很多人说,今年的广西市场没有那么好做了,疫情对广西经作的影响是深远的。
对于2020下半年广西市场的预判,有乐观的,也有悲观的,当然,这两个观点有可能都是错的。
就像鲍勃·迪伦所说的,有些人能感受雨,而其他人则只是被淋湿。
广西经作最好的年代过去了吗?事实并非如此,而是市场发生了分化。
对于广西市场,最重要的还是信心,若信心被打散了,一切都没有了。
如何重启升势?我们从几大作物谈起吧。
或者说,对我们而言,某个作物的短期涨跌不是最重要的,这个作物的健康发展才是。

策划/本刊编辑部      执行/赵丹  王颖  于平平  胡晶晶

七大作物如何重拾升势?

广西市场重拾升势可期?

蔬果增速明显,广西市场容量仍在
据2019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
2019年全年全区粮食种植面积4120.5万亩,比上年减少82.5万亩。甘蔗种植面积1335.35万亩,增加5.75万亩。油料种植面积380.48万亩,增加15.39万亩。蔬菜种植面积2227.74万亩,增加68.25万亩。木薯种植面积267.06万亩,减少6.18万亩。果园面积1997.82万亩,增加102.41万亩。桑园面积295.34万亩,减少11.16万亩。

2019年广西全区主要作物播种面积

果品市场低迷 众企在枯荣线上挣扎
广西柑橘种植面积大,对农资行业影响深远。
很多企业就是因为聚焦柑橘,在柑橘上发力,才在广西市场上站稳脚跟。
享受过疯狂时的红利,就必将承受疯狂之后的代价。去年年底至今年年初柑橘(特别是砂糖橘)价格的暴跌,使很多种植者失去了信心。
虽然说要从长远看问题,但是眼下对农资市场的影响是大的,种植者少投入,零售商回不了款,企业减少铺货。市场面临的就是:高端产品走不动,市场后续动力不足,销量下滑严重的局面。并且投入减少,管理缺乏,势必影响后期的砂糖橘产量以及品质,整个生态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
经销商都明白,在这场市场的角力中,最终是剩者为王。但是,如何坚持下去,很多人心中并没有底儿。
很多专注砂糖橘的经销商损失严重,有的开始转向大田作物,有的选择坚守阵地。
对于种植而言,天气、管理、行情缺一不可。
天气和行情无法左右,但是我们能将管理技术提上去,提高果品的品质,和优质果的比例。
有人觉得关注作物有些偏离了农资的范畴,其实不然,我们说过,区域的增长在于复购和拉新。在目前的情况下如何复购和拉新?肯定是管理好目前的作物带来复购,再加上新品类的拉新。
远不止柑橘,百香果、火龙果、芒果、香蕉、甘蔗、荔枝龙眼等,都是一样的境况。
如何重拾辉煌? 技术成为决胜关键
无论哪个作物都有赚钱的,有离开的。
以网红水果“百香果”为例,在百香果种植的第一批成就者看来,还是有高利润可赚。去年,盲目跟风不懂技术的百香果种植者开始直呼不赚钱,市场上顿时哀鸿一片,好像百香果真的不行了。
世界如此喧嚣,真相何其稀少。
南宁市百果香农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奎表示,90%的消费者还没有吃过颜值口感俱佳的百香果,洗牌后会迎来百香果真正的春天。
不要用其他作物的种植经验带到目前种植的作物中去,他们可能完全不同。希望标杆企业能给百香果行业带来技术的迭代,影响更多的人。
就像火龙果一样,大公司带来新的技术和种植经验,惠及整个行业迭代升级,进而带动行业健康发展。
广西佳年农业有限公司就将工业化的经营思想、管理手段、组织形式、营销手段引入火龙果生产领域。
再说香蕉产业,即便是蕉农外迁东南亚,进口香蕉冲击国内市场,黄叶病威胁之下可种区域越来越少的当下,从事香蕉产业的种植者、服务者依然在努力缩减成本,努力提升技术方案。
芒果产业、甘蔗产业都是如此。
提升品质,提升技术是让行业健康发展的基石。果品品质好了,才能掌握主动权。

柑橘、芒果、火龙果、百香果的增量都较为明显。
自治区水果总站专家介绍,广西水果已实现柑橘、香蕉两大优势水果唱主角,荔枝、龙眼、芒果、柿子、李子、早熟葡萄六大特色水果作支撑,火龙果、百香果、大青枣、莲雾等一批优稀水果作补充的多样化发展格局,良种覆盖率达90%以上,呈现周年有果、均衡应市的良好态势。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巨大的市场是优秀企业施展的舞台,为企业做大做强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我们可以看出,广西作物这棵大树母体仍有极为旺盛的生命力,为什么市场上会有悲观的预判?

2019年广西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数据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广西调查总队 

经作变局:

广西近五年柑橘种植面积和产量

广西是全国有名的“水果之乡”,名副其实的水果大省。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造就了广西水果种类特别丰富,其中,以柑橘最具代表性。在广西众多的柑橘品类中,又以砂糖橘发展势头最猛。
柑橘在广西的种植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至4000年前,古籍《禹贡》上就有记载:夏朝时期,广西、江苏、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等地生产的柑橘,被列为贡税之物。
但直到2013年,由于砂糖橘致富神话的刺激和带动,广西柑橘才迎来爆发式增长,新种砂糖橘以每年数十万亩的速度增长。
2013年,砂糖橘价格从之前的几毛钱一斤飙升至4.8元/斤,其后几年价格也一直坚挺,上涨到5-6元/斤,价格翻了十几倍的砂糖橘,造就了无数个“一夜暴富”的神话,并引发了跟风种植的高潮,开启了广西柑橘的春天。
2015年广西柑橘种植面积499.3万亩,产量519.3万吨;2017年,广西面积突破600万亩,产量达687万吨;2018年,柑橘种植面积达700万亩,产量达836.49万吨;2019年广西柑橘种植面积约760万亩,产量超过1000万吨;五年的时间扩增了260.7万亩,增长幅度为52.2%。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柑橘已成为广西的第一大水果品类,并带动了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在广西,柑橘农资贸易量超过百亿元,无论是农药、肥料还是特肥产品,柑橘市场都是增长最迅猛的市场。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柑橘的农资销量能够占据广西农资销量的半壁江山。在广西,凡是做得比较大的经销商平台没有不涉足柑橘产业的,甚至“广西农资女掌门”的成员加入标准之一就是必须要服务柑橘。
“原来厂家业务员来了广西,都集中在桂林,假如广西销量1000吨,桂林就得占500吨,业务员基本是2/3在桂林。”桂林市富隆农资贸易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周以初表示,曾经,柑橘是广西农资市场最大的增量空间。
 但是今年,砂糖橘几乎全军覆没,也让广西的农资市场遭遇了不小的打击:高端产品走不动,后续市场动力不足,销量出现严重的下滑。

一颗小小的柑橘,
如何支撑广西百亿农资市场?

成也柑橘,败也柑橘,是今年广西农资市场最真实的写照。
曾经,一颗小小的柑橘,支撑起广西百亿元的市场规模,一批农资品牌得以崭露头角。
但今年砂糖橘价格的一路下跌,直接影响后续的农资投入,农资市场哀鸿一片。
当市场的蛋糕变小了,农资企业、经销商及柑橘种植户在面对2020年市场时,一同陷入了增量的集体焦虑。
活下去,成为今年柑橘市场的关键词。
在这样的背景下,农资市场的增长思路是什么?这颗小小的柑橘,又将如何支撑这一数百亿的大市场?

广西柑橘市场的骄傲与现实

拐点已至,柑橘市场盛况不再

当滞销的风暴席卷全国,广西砂糖橘价格降到了历史最低点,叠加疫情因素和气候灾害的影响,广西砂糖橘遭遇了最艰难的一年。
“最高价两块多,最低价几毛钱,血赔!种植户怎么办?”桂林果友园农业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唐甜表示,对于一些种几十亩的散户来说,还好一些;对于那些规模种植者来说,这两年的砂糖橘价格确实让他们绝望。
硅力德农资余小军表示,从今年的砂糖橘行情来看,1.5元/斤的价格还是可以顾住成本的。但现实情况是,1.2元的还是要柑橘品质好,品质不好、挂果少的柑橘根本卖不了这个价格,成本自然也保不住。
首先,疫情导致砂糖橘上市时,很大一部分不能及时采收;其次,春节期间的冻雨导致部分砂糖橘受冻害比较严重;再者,三五年前砂糖橘的盲目跟风种植,导致砂糖橘集中大量供应,市场处于严重的供过于求,果价被踩塌,一路下滑。多重因素导致今年砂糖橘行情不行,价格跌到了成本线以下。
“除了上述原因外,我们贺州当地砂糖橘没有荔浦砂糖橘那样名声在外,收购价格本身会有所偏低。”贺州普益农资邹梓杰表示,今年的柑橘市场确实萎靡。
但事实上,就是在荔浦,广西砂糖橘的核心市场,这个打造了广西砂糖橘品牌地位,创造出无数个百万富翁、千万富翁的核心市场,果农种植砂糖橘的信心也受到了重创,这里的砂糖橘种植正在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洗牌。
“很多大户几乎都不想投入太多了,散户也是抱着活着就可以的心态,销量怎么可能不下滑?”荔浦市五友农资总经理谢金明告诉记者,即使有技术服务优势,他今年的农资销售也至少要比去降一半,甚至更多。
“砂糖橘这几年的行情已经让种植户苦不堪言了,今年的疫情又在伤口上撒了一把盐。桂林今年的农资市场颓势明显。”桂林沁田农资总经理解孝禹直言,与去年相比,桂林这边的经销商销量下滑很大,有的甚至下滑60%以上。
在贺州钟山、富川、望高等地,今年的农资销售也不容乐观。据当地经销商反应,因为果子卖不上价,很多种植户眼看赚钱无望,直接放弃管理果园去打工了,整个果区市场死气沉沉,季节一开始就结束了,往年销量还不错的高端肥料,今年是一点都没有卖出去,反倒是普通的大化肥销量有所回升。
邹梓杰表示,往年,特肥的销量还是不错的,特别是品牌知名度高、品质优良的特肥产品。今年因为柑橘市场的萎靡,特种肥料的销量下降了两到三成。
“在望高镇,因为大环境不好,今年有机肥也没卖出去,高端一点的肥料更不好销,桶肥也不好销。”贺州望高镇民丰农资邹总告诉记者,现在市面上卖得好的产品反而是大路货,越便宜越好卖。
砂糖橘行情低迷,种植户赚不到钱,自然不愿意在砂糖橘上过多投入,都是抱着“随便用点肥,保证树不死就行了”的心态管理果园,有的种植户甚至都放弃管理了,连农药都不打了,肥料都不用了,更不要谈用什么特肥了。
反馈到农资渠道,就是市场销量的下滑。特别是砂糖橘种植较为集中的桂北地区,因为销量的严重下滑,还被厂家定位为高风险区域,减少授信额度和授信范围。

广西农资女掌门

 硅力德农资余小军(右二)

柑橘市场真的不行了?

华成植保总经理时孟英向记者介绍
广西市场

广西小毛驴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 蓝权

因为砂糖橘盛况不在,很多企业开始将业务向桂南转移,重点关注百香果、火龙果、沃柑、百色的圣女果等等,还有不少渠道商开始发力大田作物,将经营重心从柑橘转移到了水稻、玉米、甘蔗和蔬菜上,来弥补果树区产品的销量下滑。
对此,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农资厂商的逃离,是一个信号,意味着柑橘市场真的不行了。
事实并非如此。
对于广西市场而言,虽然存在改种、弃园的现象,柑橘市场依旧是“种果的人多,面积也很大”,对于农资的需求依旧存在。
梧州是广西砂糖橘的老产区,这边的砂糖橘种植以散户为主,果园都是几十亩到一两百亩的规模,相较于桂林的大果园,比较灵活。只要有果子成熟,就开始拉着卖了,虽然价钱不是很高,但也赚到了钱。受疫情影响卖不出的柑橘,在市场上也就占了两成左右。这边的市场已经开始好转了。
梧州市桔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罗飞告诉记者,虽然今年的砂糖橘行情不好,但绝大部分的种植户不会改变种植结构,而且今年梧州市场的砂糖橘保果程度还可以达到70%以上,相对来说很不错了。
“虽然砂糖橘价格偏低以及采收影响,使得当地的农资经销有一定程度的下滑,但并没有到那种大整改的状态。”罗飞表示,稳定就是今年农资经销商最好的状态。
在广西柑橘中, 砂糖橘和沃柑是2个最大宗单品,面积分别为400万亩和150万亩,形成了“南沃北砂”的种植格局,其他品种如脐橙、茂谷柑、蜜柚、金桔、南丰蜜桔、杂柑等均有种植。
因为武鸣沃柑的带动,南宁沃柑市场是广西沃柑产量最为集中的地方。据了解,今年南宁全市沃柑种植面积超过60.5万亩,沃柑产量111.8万吨,仅武鸣一个区的种植面积就超过了五十万亩。
每年2月至4月是南宁市沃柑上市高峰期,虽然受到疫情的影响和砂糖橘低价的冲击,南宁的沃柑销售依然节节攀升,价格稳中有涨。截止到3月底,南宁沃柑销售量累计约90万吨,占南宁市沃柑产量80%以上,价格6.8元至9.4元/公斤,同比略涨。到4月中下旬,南宁沃柑已基本完成采销工作。 
南宁沃柑的销售数据表明,除砂糖橘外,广西沃柑及脐橙种植还是处在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
柑橘行业协会许立明老师在谈及广西柑橘产业的现状时也表示,疫情对于今年的晚熟柑橘肯定会有影响,像广西的沃柑、茂谷柑、湖北秭归的晚熟脐橙等,价格比往年都有所下降,但仍然保持在3.5元/斤的水平。
“疫情过后,国内柑橘需求量将稳步增长,而且每年以超百万吨的需求量在增长。柑橘产业总体处于产销平衡状态,不至于过剩。”徐立明表示,对于柑橘产业,他依然十分看好,
对于柑橘产业依旧看好的还有广西当地众多的优秀经销商们。
“以前我们的重心在香蕉上,但是现在我们要转型做柑橘。今年,我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主攻柑橘、香蕉、火龙果这三个作物。”华成植保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时孟英表示,柑橘市场依旧前景广阔,今年华成植保要重点发力果树市场,在果树促根、养根、护根上有大动作。
由此可见,并不是所有的柑橘市场都不行了,而是市场发生了分化。
2020—2021年生产季,砂糖橘能够卖到什么样的价格不好预测,导致农资投入强度在犹豫中,沃柑依旧保持了以往的投资强度。
对此,许立明老师认为:整体来看,作为一个大宗农产品,柑橘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还是能够维持盈利以上的,农资销售也将会随之水涨船高。

行情在变,市场在变,整个柑橘产业链条的从业者生存难度在变大,但优秀的人始终有机会。
纵使行情艰难,依旧不乏有优秀者取得好成绩。
比如说广西小毛驴,今年上半年较去年同期增长了50—60%。公司总经理蓝权表示,因为小毛驴就是实实在在卖产品,踏踏实实做技术,农户已经慢慢有了意识:用好产品,就找小毛驴,用了我们的产品和方案, 确实能够帮助他们提升产量。
比如说崇左驮卢镇绿凯农资的梁善颖,农资经营都是以解决方案为主,提供作物生长关键节点及全程的解决方案,将所有的产品融合在方案里面,解决种植户的问题,忠实客户非常多。
主要代理康朴、诺普信等品牌的梁善颖,因为重视产品品质,注重品牌,具有技术优势,今年的低迷行情对他的销量整体影响不大,特肥销售依然能占到门店营业额的60%。
比如说在荔浦,有不少农户舍得投入,相信技术,在这个行情下没有放弃管理,就算是种在山上的果树,也能结出优质高产的柑橘,卖出一斤两块钱左右的价格。
比如说在藤县,因为砂糖橘用肥量在逐年减少,树势较弱,今年的坐果情况本身不是太好。但只要精心管理种植,做到及时用药、用肥,保果情况还是很不错的,虽然果价不高但是收入还是会有提升的。
藤县砂糖橘种植服务技术部李胜才表示,农资受到影响要做,没有受到影响也要做,只有做好前期的准备,踏踏实实地做好服务才能有最好的结果。
在柑橘种植上,技术永远是避不开的话题。为什么很多人种出来的柑橘价格不好,不挣钱?因为果子品质不行,产量不高,归根结底还是种植管理技术的问题。
做好技术服务与产品方案,转型服务商角色,将是柑橘市场在进入相对稳定期后的必然发展趋势。

大洗牌期到来,服务商迎来发展机会

本刊记者采访藤县砂糖橘种植服务技术部李胜才(右二)

柑橘市场如何再战?

柑橘市场从业者云集,他们看中的无非是柑橘产业那巨大的市场空间。
但是,砂糖橘行情的波动,导致部分种植户被淘汰,老产区下沉、新产区崛起,柑橘市场已经进入了洗牌期。依附于柑橘产业的农资渠道商也在面临着洗牌,稍不注意,可能就会被碾压甚至淘汰出局。
如今,突如其来的疫情和2020年极端的气候灾害加速了这一市场洗牌。
在当下不确定的时局下,农资市场的玩家们又该如何熬过行业的调整期,不被洗牌出去呢?
“活下去”成为首要任务
疫情之下,柑橘市场最重要的事情是活下去,剩者为王。
在当下的柑橘市场,竞争的激烈已经不仅仅是消费端的果农不想投资或者没钱投资,在上游端,生产企业着急抢占渠道和市场,开始绕开经销商直接下沉终端,对接零售网点,对于主流渠道也是一个不小的冲击。
即便如此,经销商们依旧看好柑橘市场。他们表示,短期内市场会有颓势,但长期来看,市场肯定向好,就看谁能坚持到最后了。
“这种行情下,扩种不存在了,甚至面积在萎缩,等到了一定程度,果子价格自然会上来。能活到最后的,一定是抗压能力特别强的。”解孝禹表示。
广西利客隆农资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蒋黎明表示,这个时候没有捷径可走,只能先进行价位调整,挑选一些迎合市场的产品,团队更加切入底下市场,先活下来,再做其他打算。
销量下滑不可怕,信心下滑才致命。
柑橘市场已经进入洗牌期,无论是经销商、零售商、种植户,这个时候就是看真本事的时候,谁能活下来就会活得更好,谁倒下了就不会再起来。等到市场淘汰了一些急功近利的种植者,淘汰了一些没有核心优势的经销商,砂糖橘一定可以王者归来,届时,农资市场亦是剩者为王。
从聚焦作物到聚焦产品
之前,农资行业一直强调越聚焦,越专业。但今年,那些把精力全部放在砂糖橘上的经销商,日子并不好过,反倒是那些服务蔬菜和水稻、甘蔗等大田作物的经销商,压力没有那么大。
比如说贺州富川县新喜丰农资,今年的销量下滑趋势并没有特别大,这得益于新喜丰农资能够很好地服务除了果树以外的大田、蔬菜等作物。
比如说梧州新州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今年不太好的行情下,公司整体运作有序,进出货量基本维持在往年的正常水平,主要原因就是不单局限于果树的产品,蔬菜、水稻上产品都有在做。
到底是聚焦作物还是聚焦产品,一直是一个让农资渠道纠结的话题。其实,这个并不难做决定:当产品有竞争力的时候,肯定是聚焦产品,市场通吃;当产品竞争力不足的时候,只能聚焦作物,通过深度服务(包括套餐)占领作物市场。
但就当前的市场行情来看,柑橘上的农资投入减少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块蛋糕变小了,就只能从其他盘子里抢蛋糕来吃。先迎合市场的变化,跟着种植结构的调整来调整产品结构,是经销商和零售商发展的一个眼前计划。
好产品+技术服务,成为大势所趋
在行情不好的年份,依然有管理良好的果园存在。虽然这样的果园少之又少,但其存在离不开企业与经销商、零售商的技术服务以及种植户的精心管理,技术服务在其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一环。
唐甜表示,在市场上,还是有一部分种植户,愿意管理,舍得投入,但现在也是看谁(经销商)服务得到位,谁的产品有特色。谁能将产品和服务做到位,谁就能抓住这部分优质种植户。
广西益才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杨义生表示,这样的年份反而是个机会,就是源于他们的技术实力。因为他们的产品价格本来就低,弯枝保果的效果还很好,行情越差,他们越好做。
但是有了技术服务,还需要有好的农资产品去支撑。不是说技术好,站在地头,虫就能掉下来,果树就能变好,产量就能提高。没有好产品只有技术无法解决问题,只有好产品没有技术也很难做好营销,只有好技术加好产品的组合,才能打造属于自己的技术服务体系,成为一个优秀的服务商。
今年广西农资市场的表现也验证了这个道理:那些急功近利的种植者、没有核心优势的经销商逐渐被种植户边缘化甚至抛弃,那些坚持产品品质,注重品牌,具有技术服务优势的人,更有市场。
广西诚铭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蒋昌国表示,今年的行情更加有利于整合优质资源,比如说优质的产品资源和客户资源。
所以,今年行情也是不少经销商趁机调整产品结构,整合优势资源的最佳时机。
有了优质产品的加持,如何建立自己的技术服务优势,成为种植户的首选,是农资渠道商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农资市场从来不缺逆势增长的奇迹,这也是为什么众多商家抢着入局柑橘市场的原因。可是在柑橘市场蛋糕在减小,竞争日益白热化的今天,如何摆脱同质化竞争的艰难局面,趟出一条通向增量的新路子来,恐怕是农资厂商们都在思考的问题。
硝烟四起的柑橘战场,究竟谁将能一举沉浮?答案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就会被揭晓!

本刊记者采访梧州新州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总经理杨晓文(中)

当前,世界火龙果种植面积以越南种植面积最大,年产销量超过200万吨(白心品种为主)。而国内火龙果种植适宜区为北回归线附近及以南地区,以海南、广西、广东为主。
数据显示,2018年底我国共种植火龙果约为67.5万亩,其中广东种植面积为16.5万亩、广西种植面积为24万亩、云南种植面积为6万亩、贵州种植面积为12万亩、海南种植面积为6万亩、福建种植面积为3万亩。
也有业内人士介绍,目前国内种植面积已超过80万亩,未来一年内预计年产量超过260万吨。
广西佳年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钟林表示,“在广西的最适宜种植区,火龙果亩产普遍达2.5吨,高的达3.5吨以上,亩产值可达2.5万-3.5万元,是少数高效而易管的特色水果品种之一。”
产量高,受益大,易管理,所以火龙果成了竞相追捧的“香饽饽”。
“2014年广西开始小规模种植,2017-2019年开始疯狂扩张,甚至发展到海南、广东、云南,2020年新扩种越来越趋于理性。”广西苏贝尔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周永强介绍。
从2016年起,广西的火龙果已经开始成规模了。据广西水果办数据,2016年广西已经有16万亩的种植面积;2017年,广西种植火龙果面积22.9万亩,产量将近20万吨,种植面积全国排名第一;2018年,种植面积达到25万亩;2019年27万亩;预计2020年达到30万亩。
广西火龙果种植主要分布在南宁、百色、崇左、钦州、防城港、玉林、北海等地。
仅南宁市,2018年火龙果种植面积达12万亩,年产量20万吨;到了2019年种植面积增长到14.5万亩,占广西火龙果种植面积的一半,占全国火龙果面积的五分之一。
所以,有人戏称,全国每五个火龙果,就有一个产自南宁。
短短数年,火龙果面积从小到大,品种从劣到优,种植技术也在不断迭代……在广西迅速成为全国火龙果第一大省区的背后,就是这些品种更替与技术创新在源源不断地强力支撑出来的!

2018年我国主要火龙果种植省份种植面积(万亩)

火龙果,与荔枝、龙眼、香蕉、芒果一起,并列为我国南方五大特色水果。
由于经济价值高,收益好,口感好,火龙果市场的不断走俏,近几年在国内的种植面积和种植品种也在不断扩大。

2018年我国主要火龙果种植省份种植面积(万亩)

火龙果:
技术迭代,促价值链升级

火龙果的“高光时刻”

“水大鱼大”的产业

火龙果原产于中美洲热带,它含有一般植物少有的植物性白蛋白及花青素,丰富的维生素和水溶性膳纤维。
火龙果后由法国人、荷兰人传入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以及我国台湾省。再由台湾改良引进海南省及大陆南部广西、广东等地栽培。
按目前市场培育和流通的火龙果品类,国内火龙果主要按果实形态分为三个品类,即:“红皮白肉、红皮红肉、黄皮白肉”三种。
最初引进广西种植的火龙果,大多是红皮白肉的品种。随着市场的变化,红肉品种几乎代替了白肉品种,广西规模果园中80%以上都是红皮红肉且自花授粉品种。据介绍,最近三年新扩种的果园,都是大果的红皮红肉品种。
其中广西比较著名的自研品种有:引种台湾的“软枝大红”(广西佳年引种品种)“桂红龙1号”“金都1号”等。
口感、价格、营养价值都比白肉要好得多。
近年开始上市的燕窝果(又名“黄金火龙果”)以其超高价位又引发新一轮的热潮。
广西佳年总经理钟林介绍,品种对于农业从业者来说非常重要,每个品种都有一定市场周期。以前以白心为主,白心火龙果相较于红心火龙果而言甜度不够,果型偏长;红心火龙果则由于甜度高,果型较圆,果皮鲜红,上市后一度得到国内批发商、消费者的热捧;燕窝果目前是火龙果种植的新风向。
燕窝果是“黄皮白肉”品种,目前是所有火龙果品种中价格最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新品种,种植面积较红心火龙果少;二是产量低,果实成熟时间长,一年可采收批次较红心少,且平均果重较低;三是感病率较高,广西地区种植难度较大。
因为广西地区为热带气候及亚热带气候,夏季高温高湿,燕窝果容易感病,且生长速度较慢,所以大基地、专业化公司当前对于其本地适应性种植工作正在探索与开展。

新品种不断崛起

“燕窝果”被誉为水果中的“爱马仕”,产量不高,价格不菲

广西佳年火龙果种植基地补光系统夜间作业时的场景,已成当地“观光胜景”和网红打卡地

工业化的火龙果管理手段是大基地的特色

火龙果标准化种植的投入约在4万元/亩

 (根据广西佳年农业有限公司提供数据)

火龙果,是大投入大产出的水果品种。
优质的投资项目,使火龙果产业一时大潮涌起,大鱼进出。
火龙果投资最大的主要是设施,当年种植可以当年就有收成,第三年就进入了盛产期。一次投入就可以多年有受益。
可观的利润,是这个行业爆发的内在动力。
投资这个行业的目前大致有两种人:一是跨行业的人或者资本市场进来的投资者,二是小规模种植者。
海南诺泽农董事长王占山认为,外行业资本进驻火龙果市场,对产业很有利。第一,资本方都是外行业的成功者,对风险对行业有敏锐的预判能力;第二,他们相信科技的力量,有利于产业技术的不断迭代。
其实,目前国内很多种植基地的技术和管理果园水平,不亚于国外先进水平。
那么,火龙果的投入有多少呢?
一般来说,火龙果第一年的种植成本主要包括:苗木成本、水泥柱、PVC圈或者废旧轮胎及固定钢筋、补光设施、蓄水池和灌溉用管道、农药化肥和人工费用等。
据王占山的讲述,海南火龙果的投入是6万元。
广西苏贝尔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周永强介绍,在广西,第一年的投入大概2.3-2.5万元,第二年以后每年的投入大概1.3万元,三年共计5.1万的投入。
君子红生态农业技术有限公司黎海渔也表示,广西的火龙果亩总投入在25000左右(包括补光设备)。
那么,收益情况如何?
据王占山讲述,火龙果利润不错,只要不瞎干就能赚钱。
黎海渔介绍,在广西,每亩种植枝数1800-2200,每年10批花,亩产在4500-8000斤不等(管理水平决定产量)。
周永强则提醒未入行者,火龙果大赚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要理性看待种植和收益。火龙果由最初种植的2-3年回本到目前的4-5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回本。
周永强给记者算了一下账:第一年按照2500斤的收成,平均4元/斤的收购价,能收入1万;第二年按照5500斤的收成,4元/斤,收入2万;第三年,按照收获7000斤火龙果,能够卖3万。这三年的收益差不多就是6万。也就是说,前三年总投入和收益基本持平。
基地种植者刘新元则表示,种植者关注投入收益的关系,肯定是要实实在在从土地里拿钱的,如何能拿到钱?一是抓产量,二是密植。目前他们亩产1400颗,每年亩产20批次,综合算下来亩产综合净利润也比较可观。
广西佳年总经理钟林介绍,按照广西佳年推广的“软枝大红”品种、高密度种植模式及标准化生产管控,基地在一个种植年产出火龙果约为6000斤-8000斤/亩,如当年平均果价为5元/斤,则当年每亩产值约为3-4万元。

技术不断迭代

火龙果技术的不断迭代升级,和跨行业、外来资本分不开。
大基地进入以后,改变了原始的传统种植方式。大的公司,专业化企业的到来,把全球的先进的理念、先进的技术、快速地推到现在的种植过程中去。
因为在技术进步的持续推动下,更加浩荡的火龙果种植画卷正徐徐展开。
从柱式种植到排式种植
大约在五、六年前,从台湾引进第一批火龙果进入海南岛。
据王占山介绍,最开始火龙果的种植株数只有每亩270株,后来在跨行企业的不断尝试和创新理念的触动下,逐渐发展到600株、800株、1000株、1500株,到目前的2200株,甚至更多。
譬如,广西佳年就将工业化的经营思想、管理手段、组织形式、营销手段引入农业生产领域,用于指导农业生产发展。
钟林介绍,目前广西火龙果种植技术比较成熟,从以前的“柱式种植”发展到现在的“排式种植”,提高了密度与亩产。
从种植方式,到除草剂的使用,再到抑草膜、水肥一体化“喷滴灌”系统、立体式防寒抗冻棚覆膜、机械化施工、物理防虫灯、补光系统等,各个专业企业都在不断迭代、升级,且朝着生态、节能方向发展。
一些大的专业公司,因其种植水平高、设施完善、产量高的火龙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具有一定的市场导向性。所以能让整个种植产业得到快速的发展和提升。
精细化管理越来越多
譬如采用滴灌的方式进行精准施肥;还有火龙果夜间补光,等等。
减少中间环节带来的成本,譬如农资的直接上游采购。对接农资的应用、试验、示范,这都是大农场所带来的精细化管理经验。
土地种养结合,寻求产业的长期发展。
中小基地可能由于周期短、资金少的原因,普遍存在掠夺式种植的现象。大型农场寻求的则是长期产业的发展。所以说土地的发展是根本,所以非常重视土地的养护。规模化种植必须要有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所以大家在养土方面越来越重视。
火龙果刚开始在国内种植时,每亩地施用一吨的有机肥,现在国内大型基地,有机肥普遍施到5吨到8吨;有的不缺少资金的公司则增加到了10吨。
由于火龙果种植在温度上需要大于15摄氏度(15摄氏度以下只开花不会结果),这样有些地区就会有几个月的“空窗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广西采用了灯照技术,夜间给火龙果补光,拉长产期,延长农民销售期。
为了保障火龙果品质、健康和口感,一般会用高品质肥料施肥以及滴灌技术,施用大量的有机肥。
火龙果科技种植示范园办公室主任王恺介绍,火龙果的市场售卖价格随季节变化比较大,而催花补光技术的投入使用,能够调节花期,“叫醒”休眠的火龙果,让它提前开花、结果,达到错峰产果的目的。
根结线虫是痛点
种植技术在提升,但是也有隐忧存在。譬如,火龙果的种植痛点就是根结线虫为害影响较大。因为养根不易,根系生长正常与否对植株生长及产量有很大的影响。
常规用药如啶虫脒、虫螨腈、吡虫啉之类的广谱性杀虫药及苯醚甲环唑、甲基托布津、咪鲜胺等广谱性杀菌剂。
另外,由于火龙果一年可采收多批,一棵植株上常出现准备采摘的红果和未能采摘的青果,且天气无常,所以火龙果用药的特殊性体现在打药及时性与安全性上,为了避免农药残留,采收期原则上不允许打药,如急需打药防治病虫害,红果则需待药物安全间隔期(≧7天)后才能采摘。
正如钟林所言,经过多年的实践,很多公司或基地都探讨出了合适自己的病虫害防治方案,如导致花皮果的蓟马的药物防治配方及防治时机等,有效提高了火龙果的商品价值。
面对行业的高收益和痛点,服务商也都在往热门作物和痛点问题上转移。
广西华成植保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时孟英表示,“我觉得,这个时候进行产品结构调整,是最好的时机。因为我们是根据作物来调整产品结构的。我们一向专注于果树的养根、护根,目前我们正在更新火龙果的促根、养根、护根解决方案。”

广西苏贝尔农业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在做火龙果田间指导

中国农药信息网上针对火龙果登记的
农药数据有24个

超级火龙果时代能否继续?

有业内人士说,想要种出高品质火龙果,上靠天,下靠地,中间靠科技,种出来还要看市场供求关系。
的确是这样,种出来好的火龙果之后,要好的价格卖出去才算是结束,但是这“临门一脚”并不容易。
周永强表示,集中上市会引起行情不稳定。
钟林也认为,行业发展总体向上,但发展速度缓于往年。受疫情及经济大环境影响,今年火龙果行情低迷,预计长期价格波动较小,短期小幅波动。
消费动力不足
进入六月,各地火龙果陆续进入上市期。广西已有少量火龙果开始上市,均为采用灯光催花的反季节火龙果。也就是说,海南、广东、云南、广西四大火龙果产区均已有火龙果开始出货。
 据农产品期货网消息,有果商表示,由于当前市场出货价太低,当前暂停收果。该果商介绍,当前火龙果统果价格在3—5元/公斤,单果重0.4—0.6斤、0.6—0.8斤、0.8—1斤、1斤以上火龙果报价为3元/公斤、5元/公斤、7元/公斤、9元/公斤。对于当前地头价下滑的现象,该果商认为主要是疫情影响导致的后遗症。当前市场上果量尚不足正季火龙果大量上市时的冰山一角,越南进口的火龙果也不算多,但除了一线城市消费水平逐步回升外,其他地区的火龙果需求量相比去年同期仍减少许多。
对比超市价格。白心红心火龙果十元钱三个。不过,白心火龙果基本上每年此时,在郑州本地超市的价格都是10元/3个。今年也是如此。红心火龙果价格仍在13元/公斤以上,但是品相一般,可能是消费需求不旺,摆上堆头时间久了,火龙果明显发蔫。
从消费者层面看,今年逛商超的次数明显降低,而多网上消费。
反观2019年6月份价格行情比今年要高得多,广东,金都一号一级果、二级果、三级果、四级果平均地头收购价格分别为11.88、10.88、9.38、7.88元/kg;木兰品种统货平均地头收购价为7元/kg。
广西产区金都一号一级果、二级果、三级果、四级果平均地头收购价格分别为15.15、13.15、11.15、9.15元/kg。
海南产区一级果、二级果、三级果、四级果平均地头收购价格为16、14.5、12.5、10.7元/kg,收购品种主要为大红、金都一号、蜜宝、临家红韵、富贵红。
云南产区金都一号一级果、二级果、三级果、四级果平均地头收购价格为16、14、12、10元/公斤;普红一级果、二级果、三级果、四级果平均地头收购价格为10.25、10.25、8.25、6.25元/公斤。
对于火龙果价格的涨跌,消费力不足是一方面,其它还有什么影响因类在?
气象条件等导致产量不确定性增强;供给结构不能满足消费升级需求;价格分化和优质优价更加明显;线性发展正在成为过去。农业农村部水果市场分析首席分析师、中国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研究员赵俊晔对火龙果行业的判断。
仍处于供不应求状态
消费量若没有明显成长,一旦大盛产,就会造成产销失衡。
华成植保时孟英判断,火龙果不会出现大面积跟风和增长现象,因为一般往火龙果里面投钱的老板需要很有实力才敢成行,投资大,回本时间较长。并且,火龙果储藏期长,口感好,也是新进几年才推出来的水果,生命力比砂糖橘、沃柑会要长一些。
几乎调研的每一个人,无论是种植者还是服务商,还是行业观察者,基本上都持对火龙果看好的态度。
赵俊晔也表示,目前火龙果种植还存在许多问题,如生产经验组织化程度弱,品牌影响力弱,产业链条不够完善,种植效益降低等。但可以确定的是,当前火龙果的量还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品牌培育产品追溯、产地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发布共享平台、拓宽线上线下渠道是接下来火龙果发展的重点。
针对目前状况,钟林表示,他们也通过各种措施来抵抗市场风险。如:用技术手段提高大果率及改善果型和果实外观,提高火龙果商品价值;拓宽销售渠道,降低市场风险;完善市场联动机制,基地与市场加强联系,优化火龙果流通渠道。
为了火龙果产业更好地发展,钟林也建议,产业大融合,龙头企业带领散户;制定地区乃至国家层面的种植标准;制定地区乃至国家层面的火龙果商品标准;政府层面需将火龙果规划发展,多给予政策及资金扶持。
面对价格下降的不利形势,南宁市一些火龙果生产企业组建产业联盟(如,隆安县的金福、龙穗等7家火龙果龙头企业采取联盟方式,组建广西桂族火龙果种植专业合作社,专打隆安“那之乡”火龙果品牌),通过统一质量,协商定价,批零电商同步出击。

2019年1月-2020年6月北京新发地
火龙果价格走势 (单位:元/斤)

扩大有效供给适应消费升级需求;快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分散小户生产向规模化经营转变;各自为政、包打天下向全产业链社会化服务转变。
这或许,就是火龙果产业发展之路。
针对行业的痛点,敏于科技创新,勇于渠道变革。这个行业会大潮涌起,大鱼进出。

2019年6月火龙果主要产区金都一号
收购价 (单位:元/公斤)

服务商赋能
重塑百香果产业生态

百香果是原产于中美洲的果汁原料果,它一开始并没有进入大众的视线,因为它仅仅是一个极小众的作物。
仅仅在广西、广东、海南、云南等地因其含有众多水果的香味儿而有些零星的名声,作为鲜食成为时令饮品。
而后,因为电商使百香果热销全网,成为“网红果”。
所以有人说,电商是搞活广西百香果流通的先行军,是电商托起了百香果。也有人说,因政府的支持使百香果产业走上了快速发展之路。
据广西农业信息中心数据,广西是全国最大的百香果生产基地,百香果种植面积40万亩,占全国60%;百香果产量22万吨,位列全国第一。

广西主要百香果品种

跨度大,投入成本2000-10000元/亩?

种植虚火:收益高、经济效益好?

黄奎在向种植者讲述
百香果的种植技术

百香果的投入主要有地租、基础设施、种苗、农资、滴灌等。
据介绍,百香果合理密度为80-120株/亩,紫香一号扦插苗批发 0.8-3元/株;台农一号扦插苗批发 2-5元/株,嫁接苗批发价5-10元/株;黄金百香果扦插苗批发 3-8元/株,嫁接苗批发价8-15元/株。
笔者在询问有“百香果大王”之称的广西益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罗名祖百香果的投入成本时,他给了笔者一个数字“2000-10000元/亩”。笔者惊诧于这个数字的跨度,罗明祖却表示,百香果的投入和装修房子一样,多少都能花,差别就在于结果。
在调研过程中,很多人都认可这个数字。
南宁市百果香农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奎表示,每亩百香果的投入大概平均5000-6000元,这个投入是比较合适的,若投入不够收获也不够。
李胜才也表示,第一年差不过万元的投入,第二年投入就小了。
根据种植者的需求,投入会有不同。若是个人种植面积较小的百香果园,自己能够管理,就可以省去请人工的费用,多赚个辛苦钱。另外像整地、搭架这些基础投入,第一年投入之后以后基本上不用再投入,均摊到种植的年限中也就没那么多了。
个人投入较少,基地投入较大。
商业化种植百香果,第一年所需投入资金超乎我们想象。
还有就是很多人强调的苗木投入,据介绍,百香果有多年生和一年生两种。百香果每年种植的优势在于规范管理、病虫害少、果园健康、产量稳定、商品率高,不足的是翻新种植成本高,涉及整地、种苗、基肥、人工投入比较高;多年种植的优势则是成本较低,结果早,但是影响较大的是病虫害容易爆发、产量不稳定、成品率低。
百香果的投入这么大,多久才能回本或者盈利呢?真的是第一年就能赚钱?

营养价值高,经济效益好,这些都是百香果的定语。
由于当年种植当年挂果,所以,引得很多怀揣致富梦的人都开始种植百香果。
目前广西栽种的百香果品种多以台农一号、紫香一号为主,也有黄金百香果的种植。
其中,鸳鸯蜜是新开发品种,据说可以填补广西春夏百香果市场的空白。
各个品种都有各自的好,也不用完全求新、特、奇,因为新品种必将伴随着新的种植以及管理技术。
台农、紫香、黄金、满天星,种植集中区域分布在玉林、贵港、南宁、河池及钦防地区。
其中凭祥是进口百香果乃至广西百香果电商渠道最大的物流集散地。据介绍,2017年以来,北流百香果鲜果电商销量占天猫生鲜网76%份额,全国第一。
特别是2018年价格比较好,果子大量上市的时候,紫果(台农一号和紫香一号)价格持续高涨,一些地方地头价甚至一度突破7元/斤。
百香果的风头一时无两,一个个创富故事从中升腾。
“早两年百香果是一个热门水果,我服务的一个散户,种了五亩百香果,2018年她在农历八月十五之前盈利就达到了10万。卖价高,盈利好,所以关注百香果的人就多。”广西藤县德丰富农资经营部负责人李胜才介绍,“但是,百香果投入真的比较高,并且种植起来也不像大家想的那么容易,有赚钱的,也有亏本退出的。”
那么,种植百香果的收益怎样?投入产出比是多少?

百香果的繁荣是否意味着产业浮夸?虚假繁荣?并不是。百香果的需求还是有的。
仅说每年电商消费的百香果,发货量都在1000万件以上,占据全国百香果鲜销市场的七成以上,硬是把一个原料果变成了似乎永远不够卖的鲜售果。
2019年“双11”,北流百香果电商当天在各大网购平台售出13万单,成交额400多万元。
如此看来,需求肯定是存在的。
黄奎发现,2020年从春节一直到现在,百香果的供应非常紧张,市场上非常缺货,地头单价是近七年来最贵的一年。5月,一级果的地头价已经突破了30块钱/公斤,这个单价说明市场是有需求的。
但是,百香果市场需要警惕且重视的是,市场需求量大,优质果少,劣质果多,使得本应该进加工厂的劣果却大量流入市场,冲击市场。长期劣币驱逐良币,势必对整个市场终端产生大的伤害,进而会抑制需求,把消费者带偏。
需求在,价格也可以,为什么赚不到钱?

反差大:一亩脱贫,百亩返贫?

“散户好赚钱,上了100亩的话,很多步伐跟不上,它的盈利点就会低很多。”李胜才介绍。
果真如此吗?
据百香果产销平台以“2019年种百香果赚钱了吗”为题调研的过程中?共有1049人投票,其中:亏本的759票,占72%;平本的171票,占16%;赚钱的有119票,占11%。
优果率高,收购价高,产量高,自然就收入高。
而产量好像也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高。在1049人的投票调研中,500斤以下的的365票,占35%;500-1000斤的288票占27%;1001-1500斤118票占11%;1501-2000斤的84票,占8%;2001-2500斤59票,占6%;2501-3000斤37票占4%;3001-4000斤25票,占2%;3501-4000斤25票,占2%;4001-5000斤11票,占1%;5001-6000斤8票,占1%;6000斤以上的29票占3%。
从这个调研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亩产2000斤以下的占大多数,当然种植水平高的也不少。我们不去讨论这个调研的可靠性,也不去探讨是否有多少高水平基地或者种植高手没有参加这个调研。调研的一千多份数据就具备一定的参考性,那就是金字塔下层的种植者较多。
笔者根据网上公开整理出了2020年5-6月广西紫果(中大果)行情图,5月刚出果的时候价格行情是高的。但是,随着大量百香果上市,价格又回落到3元/斤上下。
“百香果价格不稳定,就像荔枝一样,海南、广东早熟品种价格高,广西的晚熟品种价格一下子下来了。”南宁绿亨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林银国这样说。
那么,百香果卖多少钱一斤会在一个临界点上呢?
“您的这个问题我们不太好单独去分析。但从总体来讲,我们认为百香果地头收购价,优质果正常价格在5-6元/斤,这个价格就已经比较合理。我们应该强调优质果的产量和供应量。”黄奎解释。
不过也是,脱离了品质谈价格本身就没什么参考价值。
广西勤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李昆鹏也表示,百香果的品质更加重要,不管什么品种,现阶段影响百香果价格因素主要在于果型规格、糖分及风味几个方面,品种之间价格差别不是很大。

需求仍在

某基地项目投资标准明细(第一年)

(数据来源:根据百香果产销平台数据整理)

2020年5-6月广西区台农、紫香价格行情
(单位:斤)

百香果千人种植产量比例图

2020年1月-6月北京新发地百香果价格行情
(单位:元/斤)

若市场不景气,种植户投入积极性不高,作为农资链条的服务商又如何能好?说白了,服务商、种植者还不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
当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作为经销商来讲,悲观与否已经不是最主要的问题,在行情不好的时候该如何去做?是趁着这种危机,多学习,充实、丰富、完善自己,把自己变成行家里手,再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去辅导、影响种植户和种植基地?还是怨天尤人?
老兵征战沙场培养出的嗅觉让其早已察觉到了危险,掌握更多的信息,为更多种植者赋能,并进一步创造新的需求,直至重建一个更生机勃勃的生态。调研中,服务商大多都选择的是勇敢面对。很多服务商都在调整策略,希望找到更适合的道路。
有的已经开始探索新的盈利方式,譬如百香果间的套种,看哪些作物能够套种或者立体种植,带来叠加效应。也有在尝试中草药天冬的种植,据说对害虫(蓟马等)还有驱避作用。当然,这种套种方式目前处在实验阶段,是否可行,是否盈利,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有的服务商将精力放在提高优果率上,帮助种植者选好种源和纯正的苗木;交给种植者客观有效的种植管理技术,提高百香果的产量跟品质。给摸着石头过河的种植者一针强心剂。
有的服务商利用技术让百香果采收提前,多获利的方式自救。开始投入百香果冬季补光技术实验,广西百香果上市时间集中在每年6月到来年2月,因此,每年的3-5月,百香果就因来源短缺,价格飙升。百香果利用灯照进行产期调节,可提早至2-6月采收。
还有的服务商已经开始注重现金流了,忍痛将赊销剥离,做服务带动产品的上量,宁可少赚钱也要现金流,是部分经销商的写照。慢慢做平台,不贪多。这是好几个服务商对笔者说的话。
勤德股份与台湾最大百香果育苗企业合资成立的华香种苗公司基地建成投产,除提供无毒健康种苗之外,在农资投入品配套及成套百香果种植技术应用上进一步助推产业的发展。未来几年,随着百香果种植管理技术成熟,产量和商品果率得到提升,加上相关的果肉或果酱加工配套完成,国内百香果产业链会迎来一个光明前景。

种植成果待考:你为什么不赚钱?

赚钱的种植者大致相似,不赚钱的种植者却各有各的特点。
有业内人士称,目前的百香果产业,还是在做低端的竞争。现在百香果整个行业不赚钱,就是输在起跑线上。
“苗木没有选对,种植技术也没有一套客观有效的,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去复制,所以种植户基本上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这样怎么可能会好?”提及现状,很多业内人士都是爱之深责之切。
靠天吃饭
种植基本上是靠天吃饭,天气和种植息息相关。
若天气不适宜,一年辛苦可能就打了水漂。
有个姓杨的种植户介绍,他种了三十亩百香果,去年刚种没经验,雨水大亏了9万多,今年又投资6万进去,现在百香果长势不错,期待今年把去年亏的赚回来。
福建省福果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林晨也表示,百香果的种植跟天气、管理、种苗、农资产品都有关系。
资金问题
有的大种植者的困扰却是资金问题。
大面积种植资金压力大,前几年种植几百亩、上千亩的大果园很多都消失了。有的是盲目扩大,超过了预算,陷入了“资金不足-管理不到位-产量上不来-亏损没钱再投入”的恶性循环之中,最后地租都付不起了,只能转让退出。
没有掌握技术
相比其他问题,没技术、种不好可能才是根源。
林银国认为,目前百香果存在以下问题:种不出来,没产量;气候原因(高温多雨,无花无果),病毒病导致果品差,产量低;大部分规模种植者很艰难,大多是在整个产业链里没有布局,自己不能种好果;目前行业协会、行业标准缺乏。
黄奎认为,部分规模化种植不赚钱的原因在于:没有系统地掌握百香果的种植技术,在用其他(蔬菜、其他水果)种植经验来管理百香果;一些大农场,还在用一些很劣质的、不合格的种苗。“从种苗开始就不好,种植技术又没有掌握好,这样的规模种植怎么能赚钱呢?”黄奎表示,2019年的百香果行情是他从事百香果产业以来看到的最差的一年,整体的价格比较低,市场上优果率也非常的差,所以导致整个2019年价格都非常低。
盲目跟随
还有一些人是因为没有经验,盲目跟随。
一名种植者直言,他听说黄金果价钱高,去年就种了几亩,因为不懂技术,一场病害全没了。有了教训之后,这位种植者表示,今年看情况如何,不行就退出了,或者种一亩半亩地慢慢研究再说。
自称是“大家心目中的技术人”的丽杰,种了四年的黄金果,种植面积从一百亩扩大到四百亩,丽杰告诫大家,种好百香果要多学习,多看别人的成功经验,然后自己在慢慢地摸索,慢慢地积累,才能把它种好。
正如《农资与市场》传媒总编冯卫东说讲的那样,要想赚钱,就要改掉这些坏毛病:从众心理,跟风种植没有自己的判断;靠经验,用原来种植其他作物的经验来应对新问题;太任性,太相信自己,不相信新技术新力量新品种;跟不上消费者的需求。
李昆鹏表示,行业的痛点主要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健康种苗的供应,关系到产量保证及产业健康,目前市场上劣质扦插苗、带病毒种苗较多;二是管理技术提高,百香果在国内兴起的时间不长,没有成熟完整的技术体系,普遍存在产量不高,商品果比例较低等问题;三是销售渠道不畅的问题,目前百香果销售过于依赖电商平台,线下收购及销售没有健全的渠道,制约了百香果种植意愿和面积扩大。

李胜才和种植者讨论百香果的管理

欣欣向荣的百香果基地

决战下半年:服务商重塑行业的力量

百色芒果:
黄金产业下,繁荣与隐忧并存

中国芒果看广西,广西芒果在百色。
百色芒果至今已经历了30多年的产业化发展历程,百色右江河谷是全国三大芒果的“天然温室”之一,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日照时间长,气候湿润,降水充足,具有得天独厚的芒果种植气候条件,是我国最重要的芒果产地之一。
得益于独特的种植条件,百色种植的芒果具有核小肉厚、香气浓郁、肉质嫩滑、纤维少、口感清甜爽口等鲜明的特点。从2015年开始,“百色芒果”先后获得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国家工商总局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认证,还入选了中国-欧盟互认的地标农产品名录,田东县和右江区更是先后被授予“中国芒果之乡”称号,并通过无公害水果产地认证,逐步从一个地方特产转变成了驰名全国的名优果品。
百色芒果主要分布在右江区、田阳县、田东县、田林县4个产区,栽培芒果品种有30余个,主要分为早、中、晚熟三类品种,主栽品种有台农1号芒、桂热芒82号(桂七芒)、贵妃芒、金煌芒、桂热芒10号、红象牙芒等,上市时间从6月份一直持续到9月份。
其中早熟品种包括台农1号、贵妃和台牙等;中熟品种包括桂七、金煌等;晚熟品种包括桂热芒10号、凯特芒等。其中以台农1号的种植面积最大,约占总面积的60%左右,而由广西省热带作物研究所80年代培育的桂七(桂热82号)种植面积近三年来也在不断的扩大。

柑橘、香蕉之外,芒果无疑是广西最大宗热带水果的代表,也是近年来最具市场发展潜力的黄金种植产业。
广西地处亚热带,独特的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使广西的水果品种丰富,产量巨大。其中芒果约占广西水果总量的21%,热带水果产量的20%。早在2015年,广西芒果产量便超过海南居全国首位;2017年产量占约全国35%,高于第二位的海南省6个百分点,第三位云南省的20个百分点。

2012-2018年百色市芒果园面积与产量

小芒果,大产业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大数据库

2019年广西主要热带水果品种结构

2020年6月24日广西百色芒果产地收购价
(元/斤)
数据来源:市场报价整理

种植面积由爆发式增长到稳定调整

近几年来,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者对高端水果的需求量持续提升,芒果销售也逐年火爆,百色市的芒果产量和经济效益也不断提高,产品供不应求,销售价格一直保持高位运行。
其实,百色芒果在2013年以前是“寂寂无名”的,但百色市从1985年开始一直把种植芒果作为振兴区域经济发展、加快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的一项支柱产业来抓,百色芒果产业化发展逐步进入正轨。2013-2018年,这5年是百色芒果加速发展的时期,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扩种明显,种植面积和产业规模屡创新高,繁荣非常。
从中商产业研究院大数据库获悉,百色芒果种植面积从2013年的47.85万亩发展到2018年的约128.7万亩,扩大了2.7倍;2014-2018年的年均增长速度15.7%,扩种迅猛。芒果产量从2013年的21.37万吨提高到2018年的47.88万吨,增加了2.2倍,几乎占了百色市水果产量的40%,2014-2018年的年均增速16%。
至2019年底,百色市芒果种植面积突破130万亩,以种植芒果为主导产业的乡镇达45个。2019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广西芒果产量达到79.81万吨,比2018年同比增长25.5%。今年,百色芒果年产量达到100万吨,实现了面积百万亩,年产量百万吨的“双百万”目标。
近年来百色芒果的产值也直线飙升,从2014年的17亿元上升至2017年的33亿元,2018年更达40亿元以上。经历了规模化种植的起步阶段,爆发式增长阶段,在2018年,百色芒果的扩种现象稍显理性,开始回温,略有减少,进入2019年,百色芒果种植面积稳定在130万亩上下,开始进入稳定发展的调整阶段。
散户种植为主,果园管理粗放、技术缺乏、用肥单一
在百色,种植还是以散户为主。
百色芒果以山地种植为主,一亩地可以种植50株芒果,种植规模集中在10-20亩,95%以上都是散户种植。50-100亩以上的都是大户,相对较少,万亩以上的都是合作社的形式居多。种植群体60后、70后是主力,但在百色芒果的种植和销售链中,也活跃着不少80后、90后年轻人的身影。
散户种植也直接导致种植端痛点横生,果园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管理粗放。在百色,约有45%的果园是先种树后改造,果园基础设施不配套或质量差,尤其是水利设施成为多数果园发展的瓶颈。大部分主产区果园用水全靠天,抗灾能力弱;缺水造成树体养分积累不足,影响开花坐果、授粉受精和果实生长的情况较普遍。
据田东县八闽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德恩介绍,百色市专门从事芒果生产技术推广与研究的技术人员不足30人,高级农艺师更是寥寥,根本难以全面承担起果农快速增长的生产势头对技术指导的需求;再加上很多都是老果农,凭经验种植者居多,缺乏技推人员的指导和培训,造成果园管理粗放,座果晚、产量低、品质差、树早衰,比价效益不高,进而又减少投入或放弃管理,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
另外,在百色病虫害防治和用肥上也缺位严重。例如,在果实套袋、诱虫灯、诱虫瓶、黄板等芒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在果农中间的普及率很低,特别是夏季的防治措施跟不上,部分果园露水斑、炭疽病、果实蝇为害较严重,影响果实外观和商品价值。在用肥上,大多以大肥为主,极少施用有机肥料,肥料元素单一,造成部分果实生理性病害,表现为外观完好,但内部已腐烂变质,集中产生在金煌芒、凯特芒等大型果品种中。

价格跌宕起伏,经济效益可观

国内外芒果主栽品种及成熟期对比

随着百色芒果产业的快速发展,芒果的市场平均收购价格这几年由原来的3元/公斤上升至5—8元/公斤,经济效益不断提升。但与此同时,芒果的价格近三年也波动很大,行情动荡。
据田阳县大丰农业总经理程文波介绍,今年是闰年,百色气温起伏、短时温差较大,灾害性天气也较正常年份稍多,投产果园产量、质量都有一定的影响。如四月清明的连日暴雨、五月初的日灼及之后的大风暴雨甚至冰雹极端天气,都对芒果造成了一定的减产。不过,由于自2016年以来新种芒果片区开始进入投产期,预计今年百色芒果产量整体与去年持平。
再加上6月中旬广西大范围的降雨确实给芒果生产、销售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多是区域性的,对百色芒果整体影响不是很大。
程文波表示,百色的芒果是全国唯一统一上市的水果,今年最早一批是在6月1号上市,不同品级之间的芒果价格相差仍然比较大。以百色台农为例,一级果收购价最高可卖到3.2元/斤,而二级果能卖到2元/斤就是高价了,普遍都在1.5元/斤左右。今年芒果整体品质较去年有所下滑,受疫情等多种因素影响果商的积极性不是太高。不过随着第二批果上市,品质有所提升,行情也趋于稳定。
田阳县绿农农资总经理肖创基也直言,近三年百色芒果产业瞬息万变,价格跌宕起伏,行情不稳,很多果农都喊着不赚钱,但芒果单项人均纯收入还保持在约7000元左右,所以,这几年果农的种植积极性还比较平稳,品质为王,优质的品种果还是能卖上高价。一般情况下,在前期种植中,需要投入芒果苗费用、肥料费用、人工成本、地租费等,大概一亩成本在20000元左右;芒果一年一亩地可以产3000-4000斤左右的芒果,不同品种、不同地区、不同管理水平均会影响到芒果的产量,扣除各项成本,每亩果农净收入在4000-5000元之间,甚至年收入突破10万元的也不在少数,种植效益还是颇为可观的。
所以,当前百色的果农群体除却本地人,不少是从福建、海南过来包地种植的,都是看好百色芒果的种植前景,但碍于芒果种植的风险性,外来资本注入规模化种植的还不多。

桂七芒品种紧俏,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近年来,百色芒果的名声在消费市场逐渐打响,但在纷繁多样的30余个品种中,唯独“桂七”才能称得上地方特色,它也是被消费者评价最高,甚至有人说,没吃过桂七就不算吃过真正的芒果。
据肖创基介绍,桂七芒也称青芒,口感风味佳,既没有台农的腻人甜度,也不具备新世纪芒的诱人大果形,但其保持了芒果原有的样子和口感,味道清甜,水分含量适中,让人难以忘怀。所以,近年来桂七的种植面积和价格行情都是水涨船高,尤其是价格,最低价格不低于5元/斤,最高出现在2014年采摘尾期,高达15元/斤。今年,在芒果行情低迷的情况下,桂七也卖出了5元/斤的高价。相比台农1号1-3元/斤的收购价,种植桂七的果农平均每斤可多收益2-3元,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所以,近几年桂七的种植面积在逐渐上升,越来越多的果农改种桂七芒果,进入投产的果树也逐步增多。据悉,2017年,百色芒果种植面积120万亩,其中桂七种植面积超过17万亩,主要集中在田东、田阳县和右江区等地。

病虫害高发,蕴藏亿级农资市场容量

在广西,除了柑橘,每一个区域果品都是一方农资“富矿”,百色芒果更是蕴藏着巨大的农资商机,农资市场容量在30-40亿之间。百色逐步成为众多国内外农资商争相聚焦和竞逐的新窗口,新热土,各地的农药肥料厂家瞄准了这块蛋糕,纷纷抢滩。
近两年,受气候因素的影响百色芒果的病虫害呈现出高发的态势,尤其是病害。芒果主要的病害是细菌角斑病、炭疽病、霜霉病,虫害是蓟马。据田东县八闽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德恩介绍,百色近两年发生比较严重的病害是露水斑和角斑病,主要是降雨造成的,目前国内包括全世界都没有特效药。而八闽农资团队制定出的从前期、花期、果期的防治方案,能够在区域内将发病率控制在10%以内。
这也造就了百色芒果巨大的农药市场。经中国农药信息网查询,截止2020年6月27日,我国登记在芒果上的农药产品共计61个,登记有效成分包括咪鲜胺锰盐、咪鲜胺、嘧菌酯、代森锰锌、多效唑、吡唑醚菌酯、24-表芸苔素内酯等,登记剂型有可湿性粉剂、乳油、悬浮剂、微乳剂、水剂、水分散粒剂、可溶粉剂等,主要用于芒果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杀虫剂等。
由此可见,我国用于芒果树上的农药较少,主要是杀菌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我国芒果树登记农药市场空间巨大,希望有相关登记需求的农药企业赶紧抓住机遇,抢占市场。
目前活跃在百色的国内外的农药企业有拜耳、巴斯夫、先正达、科迪华、诺普信、广西田园、浙江新农、台湾兴农、江门植保、厦门毅植、青岛奥迪斯、陕西汤普森、四川国光、陕西西大华特、海南正业等。大单品有杜邦的可杀得3000,销售多以套餐为主。
“芒果修枝长出嫩芽时期、开花整个时期以及幼果期是农药使用的高频期,因为如果碰到虫害爆发期有可能对树和果造成毁灭性打击。百色芒果用药水平相对还是比较低的,但用药很频繁,主要集中在花期和挂果期,用药基本上是一星期一次,全年的话,需要打药18次左右,蓟马尺蠖、蚧壳虫的抗性逐年增加,要用到5-7个药复配进行防治。病害主要以杀菌剂防治为主,现在市场上常用的药剂有春雷霉素、氢氧化铜、喹啉铜等,多是常规产品的混配为主打,芒果专用药剂产品还是比较短缺的。”西大华特总经理石宝昌告诉记者。
为打造优质、生态、绿色芒果品牌,百色市农业相关部门对农药的管控还是很严格的,还会不定期频繁地到田间地头监测农药残留。现在百色芒果用药多是低毒、低残留、高效的农药为主,高度高残留的农药早就不见身影,还有很多种的农药也是严格限制使用。果农能见到的,能买到的都是低毒低残留或者无残留等可降解的农药,喷施后一星期至15天就降解完毕,唯一的问题就是打药频率高了,成本自然就高。
市场分化严重,推广困难重重
百色芒果的农药市场容量在10亿左右,仅植调剂就有很可观的市场容量。进驻的国内外农药企业产品很多,也很汹涌,但不少企业负责人表示,在这里要想做出点成绩,实现上量还是非常困难的,很多厂商在这里做的都是“一般”。
在百色,区域市场壁垒突出,市场分化严重。因为在百色市场很大程度上是被“两个帮派”所把持,一个是“海南福建帮”,一个是“广西邦”。前者在2014年左右大批进驻百色市场,凭借着独有的“膨大”方案在农户中间有着强大的号召力,而一旦农药厂商找前者做代理,后者就会排斥这个厂家。
所以,厂商很多时候也是受“夹板气”,市场推广和产品不好展开,这也导致很多农药厂商尽管在百色深耕了多年,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但依旧难以实现快速上量的原因所在。当然,也跟百色芒果整体农资市场“小”有关,例如,在田阳农药都是以“屯”为单位的,遍地开花,竞争激烈。所以会有很多厂家感觉,拿批发的钱却坐零售的事,而且还不是全款。
未来农药企业要想实现上量,关键还在于要平衡好和渠道商的关系,做好研发,提升产品力,不断优化方案,做好技术服务,做好试验示范。

复合肥为主,特肥上升空间很大,推广吃力

百色的用肥水平跟海南和福建相比也是比较低的。
芒果是需肥量很大的作物,在芒果生长发育至开花结果中,肥料起着重要的作用,是芒果速生快长、早结丰产的物质基础。芒果生长发育需16种必需的营养元素,从土壤中吸收氮、磷、钾、钙、镁的量较大。据统计,每生产1000kg鲜芒果需氮肥1.74公斤,磷肥0.23公斤,钾肥2.0公斤。由此看出在芒果生长期,需求最多的是钾肥,其次是氮肥、磷肥。
芒果的需要主要集中在四个阶段,分别为催花肥、壮花肥、壮果肥、采果前后催梢壮梢肥,果农用肥结构这几年没有太大的变化,复合肥为主打,特肥还处于培育市场的阶段,推广起来稍显吃力,但发展势头强劲。
据肖创基介绍,芒果一株挂果树年需肥量20斤左右,按一亩地最大化55株算,年用肥成本在600-700元左右,百色市芒果的农资容量整体在20亿上下。
 “百色的肥料市场容量还是很大的,果农的用肥观念还相对陈旧保守,再加上近几年芒果的价格行情不好,果农用肥很谨慎,很多老果农都是简单地施用农家肥。芒果用肥总的来说还是以大肥为主,平衡肥多以15-15-15,17-17-17为主,但是叶面肥每个月都用。特种肥料用的还很少,保果催花的时候会增施少许特种肥料,对价格还是很敏感,认知上也不够,推广起来吃力,但可喜的是用肥意识在逐步的转变中,经销商也都愿意尝试销售特肥,也都看好这个新品类,特肥推广更多还是需要时间和服务的沉淀。”郑州阿普勒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销售一部部门经理安坤明表示。
目前活跃在百色芒果市场的国内外的大肥企业品牌有狮马、康朴、雅冉、安泽(罗马尼亚)、中阿撒可富、金正大、史丹利、新洋丰、贵州西洋、湖北三宁、深圳芭田、广东拉多美、四川龙蟒大地、湖北黄麦岭等。
特肥品牌企业有以色列海法、荷兰易普润、深圳润康、南宁汉和、北京世纪阿姆斯、山东佐田氏、根力多、雷邦斯、内蒙古紫牛、郑州阿普勒夫等,市场大单品有阿姆斯的爆根。肥种丰富涵盖叶面肥、水溶肥、菌肥、有机肥等肥料品种,其中,得益于这几年芒果水利设施的改进,水溶肥市场呈现出良好的上量势头。
由于广西区内资源相对贫乏,加上资金、技术等方面的限制,本地肥企发展步伐相对缓慢。其中,凭借地理优势,广东肥料厂商是率先进军和抢占百色芒果市场的“先头部队”,更具成本优势。例如,在百色各个乡镇,随处可见广东肥料厂家的宣传墙体广告,在不少的农资零售店内,大量堆放在显眼位置的也主要是广东的芭田、拉多美等产品。
 “我们芭田品牌是从20004年就开始进入百色田阳芒果市场,芭田产品经过十多年的耕耘,芭田铂金系列,芭田黄金系列单品从市场品牌占有率和销量上都有很大的飞跃,销量已从2004年的几百吨上升到2007年的8000吨以上。销售没有捷径,我们主要通过农民会,示范田,现场跟农户做性价比投入分析,效果对比来进行推广。接下来几年我们计划在芒果区相继投放套餐肥。未来肥企竞逐百色市场的核心竞合力主要以终端工作为主,多做示范对比,多做农民推广会,增强农户体验感才是王道。”深圳芭田广西区域经理陈涛道出了肥企征战百色芒果市场实现上量的密码所在。
整体来看,百色肥料厂商从大肥到特肥都很汹涌,在大肥上,外企在肥效上和稳定性和持久性上产品有着绝对的优势,在农户中间更具号召力,相应地,外企特肥品牌在这里也有不错的市场占比。国产大肥和特肥企业不少在广西建有工厂基地进行地推,在大品类上占据优势。未来,芒果专用肥也是趋势,不少国内厂商在发力,特肥要想实现上量还是要扎扎实实的做好技术服务。

活跃在百色芒果市场的农药、肥料品牌,
滥用植调剂现象突出 

芒果电商销售火爆

芒果没有芒果味,这是当前不少消费者对芒果的评价,这也是百色芒果产业存在的问题和困境所在。火热繁荣发展的背后,也滋生了很多乱象,品质亟待提升。
随着知名度的提升,个别芒果生产者为了短期利益,未熟先采上市出售,这种不规范行为会对百色的芒果产业造成损害。
其实,这几年,百色芒果的乱象主要集中在以下四点:1.信息不对称,无法自主掌控定价权。这主要缘于百色当地大多是散户种植,果农民与收购商市场信息不对称,难以在价格方面进行自我保护。2.百色芒果早、中、晚熟品种结构(5:4:1)不合理。6月份早、中期产品一股脑扎堆上市,供大于求,另外,同时期市场还受到海南、云南芒果的严重挤压。3.种植管理不规范,滥用膨大剂、多效唑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及未熟先采等现象严重,导致果品品质极差,极大影响广西芒果的声誉和价格。4.电商恶性低价竞争。电商的发展现在对于百色芒果而言是把双刃剑,不好的一面就是由于电商的发展和监管的不同步,从业人员素质、导致了芒果产品价格战的产生、低价低质的残次果充斥,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也受到严重挑战。
“2014年左右,福建果农和经销商把海南芒果市场做烂之后,开始在广西包地种植,他们把福建方案带过来,主要是膨果和拉长,不少果农急功近利,大肆使用植调剂,把种植管理给搅乱了。例如今年不少部分果园还存在过量使用植物生长激素或者还受到之前过量使用植物生长激素的影响,果园产生大量无胚果,倒逼他们为提高果园产量和追求暂时经济效益,继续过量使用膨大剂等生长调节剂,牺牲了芒果的品质,让现在的果子没有果味,所以这几年芒果价格一直上不去,不利于销售,也影响了百色芒果品牌的打造。”
肖创基无奈的告诉记者,整体来说,百色芒果还是需求导向,收购商一味关注果的大小、不要求品质,这是最主要的原因;另外包地的人只要求种植的两三年利益最大化,不会把地养得很好,如此恶性循环。
渠道商层面的乱象就是,区域竞争激烈,赊销窜货的现象层出不穷。虽然很多经销商开始为了谋求新的利润空间经销特肥,但很多对于如何推广,实现上量还是很迷茫,没有思路,亟待特肥厂商的支持。

乱象横生,芒果品质亟待提高

百色芒果产业未来的出路一定是由扩规模到提品质、由大到强转变,才能实现良性高质量的发展。

“百色芒果”成功入选2019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榜单和影响力指数评价榜单,在全国的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再上台阶。百色市政府也在着力把芒果打造成城市名片,也一直把种植芒果作为振兴区域经济发展、加快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的一项支柱产业来抓,有政府的鼎力支持,足见芒果种植前景一定会越来越好,是广阔的,这个产业还是大有可为的。
但在消费者对果品由吃饱向吃好转变,消费者对品质的要求进一步提高的大背景下,百色芒果产业未来的出路一定是由扩规模到提品质、由大到强转变,才能实现良性高质量的发展。
从种植端来说,政府层面,要持续引进芒果技术人才,充实芒果技推服务队伍,抓好水果新种、果园标准化生产等技术指导;加大对果农进行高接换种、土壤改良、整形修剪、保花保果、肥水管理等果园改低创高技术培训,提高果农的技术水平、改造意识和积极性;逐步全面按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操作标准进行生产;继续调整品种结构,拓展晚熟芒果产业。
果农层面,要从意识和观念上进行转变,要与时俱进的种植。在用药上,提高芒果病虫害防治意识和技术水平,多使用果实套袋、诱虫灯等物理防治措施,使用先进的生物防控技术,配合施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在用肥上,要科学合理施肥,多增施有机肥,配方施肥,满足芒果各个生长期对各种肥料元素的需求。
只有这样,果农才能从源头把控,种出优质、生态、绿色的芒果,才能赢得市场、增产增收。这个产业才能有更持久的生命力和爆发力!

蔗价放开,
百亿甘蔗市场迎来新机会

与时俱进,科学种植,芒果产业才能实现良性发展

除了疯狂的柑橘外,广西另外一种最主要的经济作物是甘蔗。
走进广西境内,随处可见茂密的蔗林,峰丛洼地、峰林平原间,既有人们熟悉的“果蔗”,更多则是用来榨糖的“糖料蔗”。
作为全国最大的甘蔗主产区,广西甘蔗种植面积常年维持在1300万亩以上,占据着全国甘蔗种植的半壁江山。纵使这几年种植面积出现了下降,种植面积也占全国60%左右。

广西甘蔗种植面积与收购价关系

“老境於吾渐不佳,一生拗性旧秋崖。笑人煮积何时熟,生啖青青竹一排。”苏轼的这首《甘蔗》道出了甘蔗在我国悠久的种植历史。
甘蔗喜阳,对水源有较高要求,最适宜的种植地带集中在南北纬23.5度附近,海拔一般在1000米以下的地区。在我国,种植最集中、产量最高的就是广西。
但事实上,广西一开始并不是最大的蔗糖省区。
宋代王灼的名著《糖霜谱》所记载的“甘蔗所在皆植,独福唐、四明、番禺、广汉、遂宁有糖冰,而遂宁为冠,四郡所产甚微”表明,在宋朝,甘蔗种植、加工的龙头老大不是广西,而是四川。
就是在当代,中国糖产业的重心,一开始也不是广西,而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从台湾向西转移至广东,再向西转移到广西。到1993年,广西甘蔗种植形成规模,种蔗由零星分散发展到适度连片集中开发、规模经营的格局。广西全区14个地、市所属88个县(市)有66个县 (市) 盛产糖蔗,有55个县(市) 建有机糖厂99间,日榨蔗能力 16.775万吨。
从1993年至今,广西甘蔗种植和产糖量始终稳居全国第一。
2019年广西甘蔗种植面积达到1335万亩,全区除桂北的桂林市和桂东的贺州、梧州三个地区几乎没有种植甘蔗外(也有甘蔗种植,只是面积较小,忽略不计),其他区域均有甘蔗种植。
其中,崇左甘蔗种植最多,种植面积超过400万亩,是广西乃至全国最大的甘蔗种植、蔗糖生产基地;南宁、来宾、柳州紧随其后,种植面积分别为208.5万亩、178万亩、120万亩,这四大蔗区是广西最核心的甘蔗产区,产糖量占广西总产量的七成多,占全国产糖量的四成。
今年3年,广西出台良种补贴政策,对2020年使用脱毒、健康种苗(含自留种)种植糖料蔗(包括翻蔸重种及改扩种蔗)的种植主体,将给予350元/亩的种植补贴。结合区政府补贴,糖企还针对替代作物改种给予额外奖励,替代耕种新植蔗平均每亩补贴高达1250元。受此政策影响,部分主产区甘蔗种植面积有所增长。
2020-2021榨季,崇左市甘蔗种植面积较上一榨季增加约10万亩;河池市受良种补贴政策刺激,种植面积小幅增长约4万亩;柳州市对蔗区扶持力度较大,种植面积增加约5万亩;来宾市种植面积基本与上一榨季持平;综合全区种植情况来看,2020年广西全区甘蔗种植面积小幅增长5—10万亩。

不断进阶的广西甘蔗

以每亩甘蔗800元的农资投入计算,广西蔗区农资需求量高达近百亿元。
但由于广西对蔗区进行划区管理,将糖厂和蔗农双方捆绑在一起,糖厂不仅负责所在区域的甘蔗包销,还提供蔗农所需的绝大部分农资产品,广西甘蔗百亿规模的农资市场被糖厂分去了一大半市场。
2019年,广西蔗区改革,蔗价放开,蔗农可以将糖蔗卖给任意糖厂,收购价由双方协商确定。这对甘蔗生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提高甘蔗产量和质量,才能在市场上拥有更大的发言权。
如何提高甘蔗的产量和质量?这就需要更高效更新型的农资产品,需要更专业的种植管理技术,需要更专业的农业服务,农资厂商因此迎来更多发展机遇,农资市场迎来了新生机。

砍收甘蔗

2018年广西各地区甘蔗种植面积(万亩)

1300万亩的种植面积,不管是从农药还是肥料来看,甘蔗都应该是一个大市场。
事实上,甘蔗的用肥用药量也确实不少。
崇左是广西最大的甘蔗主产区,也是广西甘蔗种植最为成熟的地区。据江洲区驮卢镇绿凯农资梁善颖介绍,当地主要种植甘蔗,甘蔗每亩投入肥料500元左右,农药主要是除草剂,今年钻心虫相比去年多,个别还要用一些钻心虫的药剂。
在来宾,一亩甘蔗的农资投入差不多在600元左右。“我们这边一亩甘蔗的肥料投入在500块钱以内,除草剂差不多要20元,杀虫剂在50-60元。”广西益晟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少献告诉记者。
在北海合浦,一亩地甘蔗至少要施肥两次:底肥一次,主要施用尿素、钾肥和药肥;拔苗期施肥一次,主要用尿素;后期,还会有20%-30%的农户再施第三次肥,再加上农药的投入,一亩地的农资投入也在600多元。
防城港上思县,是甘蔗的主要产区之一,这里有着近四十万亩的甘蔗种植面积。据当地经销商李冠青介绍,这里每亩甘蔗用肥400-600斤,以大化肥、药肥为主;农药除了除草剂外,其他农药使用较少,每亩成本在800-1000元左右。每亩甘蔗可以有七八吨的产量,每吨有500元左右的收入,收益还是可以的。
据广西厚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川瀚介绍,在广西,甘蔗种植已成为一种比较省事省力的农活,农户把甘蔗种上之后,施两次肥(少部分农户会多施肥一次),打两次除草剂,就可以出去打工了。农户种植甘蔗的用肥、用药方式比较固定,用药也习惯比较好,这是甘蔗田除草剂的优势所在。再加上广西地区的甘蔗有保护价,收购价格都是政府定的,经济效益有保证,一般一亩地一年地能赚两三千左右。
只算化肥、农药,在广西一亩甘蔗的农资投入量在600-1000元左右。按照平均值每亩800元的农资投入量计算,广西蔗区的农资市场规模高达百亿元。
据黄川瀚介绍,在甘蔗的病虫草害中,杂草对于甘蔗的产量影响最大;虫害对于甘蔗的影响也有,但因为有药肥的提前预防,虫害基本能控制住。
农资的主要投入就是肥料,施肥多以复合肥和尿素为主,蔗农对于新型肥料、功能肥料的使用不是特别在意。农药的主要投入在除草剂上,杀虫剂除少部分是防治钻心虫外,主要是和肥料混合,当做药肥使用。
所以,在今年疫情的影响下,甘蔗市场还存在不小的机会。

1300万亩甘蔗撑起百亿农资市场

甘蔗作为广西的战略支柱产业,一直受到政府的大力扶持。从双高基地建设、蔗区改革到良种补贴,广西区政府一直在鼓励甘蔗的种植。但是,甘蔗种植依旧存在诸多问题。
 种植积极性减弱
甘蔗是一种甜蜜的作物,种植甘蔗却不是什么甜蜜的事情。
农户对于甘蔗的态度也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没有什么其他原因,就是因为种甘蔗太苦,也很难挣到钱。
2019年广西遭遇了持续干旱,甘蔗单产大幅下降,平均亩产仅为4吨(上一榨季为4.75吨),在普通甘蔗收购价维持490/吨、良种520元/吨的水平下,蔗农每亩收益仅1900—2100元,而每亩甘蔗的种植成本在1400—1600元,以此推算,农民每亩种植收益仅为300—700元,较往年同期减少300—500元/亩。
对比广西本地的一些高收益农产品经济作物,甘蔗的种植收益可谓极低。即使今年广西出台了良种补贴政策,甘蔗每亩种植利润也较难突破千元大关。
相较于广西其他经济作物,甘蔗的收益确实不高,农民种蔗积极性不断受挫。有条件的农民或是种植公司都会选择种香蕉、柑橘、百香果等经济作物,纵使资金和技术不到位,也会选择西瓜、蔬菜等短季节作物种植。就是在糖都——崇左,也在慢慢发展西瓜、火龙果等高经济附加值作物。
从广西各地情况来看,种蔗相对其它经济作物的比较收益已无明显优势,纵使有政府的补贴和鼓励,补贴带动下的扩种被新进入的替代种植所抵减,甘蔗面积增长有限。种植利润低成为长期制约广西甘蔗种植面积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栽种管理技术落后
在广西,种植甘蔗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
2-3月种了甘蔗,大概到清明节前后,打打除草剂,追追肥,就可以出去打工了。到了第二年的春节前后,再回到村子里砍甘蔗就行了,基本上不用怎么管理,以前很多地方还剥叶子,现在连叶子也不剥了,5月份之后就不会再管着这个甘蔗长势怎么样了,旱也好,涝也好,病也好,虫也好,都不怎么管了。
这种粗放的种植管理方式,带来的就是产量的无法提高,种植效益无法增加。
而对于农户而言,越是效益得不到保证,越是不会想法进行精细化种植和管理,更不用提什么相关知识及技术的学习和培训了。
劳动力短缺
劳动力短缺,人工成本高是限制广西甘蔗种植的重要因素。
想要种植出高产高糖的甘蔗收割、种植、护理环节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然而因为甘蔗种植利润太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多选择外出打工,蔗农老龄化较为严重,榨季雇人砍甘蔗已成为普遍现象。据了解到,在崇左片区雇佣越南民工砍收甘蔗的比例超出70%。
不仅是崇左,整个广西蔗区都面临着劳动力缺乏的情况,特别是在用工最多的采收期。据广西农业厅提供的数据,收割环节的成本占整个甘蔗原料生产成本的40%以上,已成为制约广西甘蔗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导致劳动力短缺、用工成本高的原因之一就是机械化程度太低。因为广西甘蔗大多种在坡地上,不适合机械化收割;另一方面,我国的甘蔗机械收割技术及设备还不完善,无论是糖厂还是蔗农都不愿意选择机收。
机收甘蔗,一是泥沙、杂质太多,糖厂不愿意机收。二是机收成本高于人工砍蔗成本,蔗农也不愿意选择机收。据了解,机收成本100-110元/吨,亩产4-5吨/亩,机收会损耗1.5吨/亩,折算后的机收成本较高,相对于人工砍蔗120-125元/吨的价格依然不占优势。

本刊记者采访广西防城港市上思县冠星农资 李青(左三)

2019年部分产区种植成本情况

规模第一,依旧难掩种植难题

从忽视到重视,农资企业以药肥突围蔗区市场

经销商如何制胜?

2020年上半年我国用于甘蔗上的农药登记产品统计

药肥在甘蔗关注度越来越高,竞争也更加激烈

蔗区是一个大市场不假,但对于整个农资行业,特别是肥料企业而言,蔗区市场并不是一个好市场。
因为有糖厂的存在。
在广西蔗区,糖厂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几十年来,广西糖料甘蔗实行严格的区划管理, 工业反哺农业,每年制糖企业都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蔗区道路、桥梁的建设和维护,调运良种、发放肥料、贴息贷款,购买地膜和农药,支持发展甘蔗生产。
在传统的甘蔗农资供应链条中,糖厂自己生产BB肥料,向种植户提供蔗种和肥料。蔗农使用糖厂的肥料,可以赊欠,等到收获将甘蔗卖给糖厂之后,再抵消肥料的费用。在部分蔗区,蔗农使用的肥料80%来自糖厂,其他肥料产品则普遍“进不去”,对于农资渠道的冲击非常大。
“蔗区是一个大市场不假,但大部分肥料都是由糖厂统一采购,统一供货,我们的复合肥产品很难进去,除非有药肥产品切入市场,我们又没有药肥产品,在甘蔗市场份额并不大。”某肥企负责人表示, 糖厂吃掉了当地经销商大块的市场份额,很多大化肥企业在蔗区做得并不是很好。
因为利润太低,农药企业对于甘蔗市场的积极性也不是很高,新成分的使用也不是很多。
农资行业对于甘蔗市场的不重视,是因为相对于其他经济作物而言,甘蔗市场对于农资行业的增量贡献较少。
 当然,这个“增量有限”是相对于广西其他经济作物而言的,相对于北方大田作物而言,广西甘蔗的农资市场并不小,只是农资企业苦于无路入蔗。
药肥的出现是一个突破口。
近年来,随着药肥在蔗区的关注度是越来越高,蔗农的使用率也在不断提高,而糖厂则无法获得农药资质,给了农资企业进入甘蔗区的机会。
“在柳城县,农户种植甘蔗普遍使用药肥,一亩地用肥差不多是2包药肥+1包尿素,一次施肥,不再追肥,一亩地的投入在500元左右。”柳城县广润农资有限公司代西芸告诉记者,因为这两年大批果园转种甘蔗,当地目前的主要作物就是甘蔗,肥料市场空间因此被严重压缩,很多肥料品牌在柳城的销量剧降,但当地的药肥销量却在增长。
为了抢占市场份额,过去在柳城农资市场占据主流的肥料企业纷纷涉足“药肥”产品,金正大、史丹利、新洋丰、心连心、拉多美相继推出自己的药肥产品。
再加上像广西田园、多得乐、广东中讯、成都科利隆、河南好年景、四川年年丰等传统药肥品牌的布局,广西蔗区药肥市场竞争激烈。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广西甘蔗药肥品牌就有200多家,市场上的药肥产品1000多个。
纵观近三年在甘蔗上登记的农药产品来看,药肥产品的登记数量最多。据统计,2018年,我国用于甘蔗上的农药登记数量有58个,其中杀虫剂产品35个,有32个登记剂型为颗粒剂。2019年用于甘蔗上的农药登记数量仅为6个,其中5个为颗粒剂(药肥产品),1个为水分散粒剂。2020年(截止2020年6月底),我国用于甘蔗上的农药登记数量共计9个,其中8个为杀虫药肥产品。
药肥已成为农资企业突围甘蔗市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抓手,越来越多的农药企业、肥料企业开始涉足药肥产品。
经销商如何制胜?
2019年,广西蔗区改革,蔗价放开。政府不再统一定价,而是鼓励糖料蔗收购按质论价。
这意味着,未来甘蔗种植主体只有通过集约化生产,推广机械化应用,创新种植,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甘蔗

2019年,广西蔗区改革,蔗价放开。政府不再统一定价,而是鼓励糖料蔗收购按质论价。
这意味着,未来甘蔗种植主体只有通过集约化生产,推广机械化应用,创新种植,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甘蔗产量和质量,才能够和糖厂在签订订单时有更大的发言权。
甘蔗的主要用途是榨糖,所谓高品质就是指产量高、含糖量高。
从2014年开始,广西就启动了高产高糖糖料蔗基地(以下称“双高”基地)建设试点,确保广西蔗糖产业的“第一车间”——甘蔗种植正式向高质量发展的道路。
2019年,为继续提升糖料蔗的生产能力,广西提出:到2022年,基本建成1150万亩“双高”糖料蔗生产保护区。糖料蔗平均亩产达5吨以上、蔗糖分达14%以上,其中500万亩糖料蔗基地平均亩产6吨以上。糖料蔗生产能力6000万吨以上,产糖能力700万吨左右。
亩产五吨以上,蔗糖分达14%以上,这就需要甘蔗生产必须进行精细化管理。但是,广西蔗区多年来重复耕种,部分土地贫瘠,水土肥流失严重,蔗地培肥困难,加上农户施肥习惯和种植技术比较落后,对于新兴肥料以及农药的新型化合物接受度比较低,使得蔗产量与质量难以保证。
比如,今年广西大部分蔗区宿根蔗黄化苗现象较多,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施肥不合理,导致土壤偏酸性,缺乏铁质和微量元素。
所以,引进包括中微量元素、微生物菌肥、液体肥、水溶肥等创新性农资产品并加强甘蔗配方肥施用技术,对于甘蔗的提质增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突出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推广应用高产高糖良种、健康种苗、深耕深松、蔗区土壤改良、地膜覆盖、病虫害生物防治、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提高农艺农机结合水平,推广应用适应机械化收割的种植模式。以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为主体,构建新型农业组织,推行规模生产、适度经营、精细化管理模式。
而这正是农资经销商的机会所在。注重品质,让种植户用到产品质量可靠、效果显著的产品;提升技术,切实帮助种植户解决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正如经销商所言,转型服务商,提供好技术加好产品组合在一起的服务,甘蔗市场也存在不小的机会。 

广西荔枝、龙眼产业:
大而不强,由量到质升级是关键

广西荔枝龙眼种植分布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每年进入6月份,荔枝都会冲上热搜,果肉晶莹半透,软脆浓滑,让人口水直流。
其实,以荔枝、龙眼为代表的热带果品是我国热作产业的骨干品种,无论种植规模、生产技术,还是市场影响力,我国都在世界上名列前茅,更是广西的传统优势产业和大宗水果,在农民增收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更蕴藏着亿级的农资市场容量。
广东、广西、福建、海南4省(区)是中国龙眼、荔枝的主产区,产量占全国的95%以上。其中,广西是全国排名第二的荔枝龙眼大省,从第十八届中国(广西)荔枝龙眼产销对接活动推介会上获悉,截至2020年广西荔枝龙眼种植面积近400万亩,年产量超过120万吨。
广西是荔枝的主要原产地,早在2100年前就有栽培,种植主要集中在广西南部,分布于灵山、钦南、钦北、浦北、合浦、防城、东兴、北流、玉州、兴业、福绵、博白、陆川、桂平、平南、港南、容县、横县、邕宁、隆安、苍梧、藤县等22个县市区。概括来说,优势产地为钦州市、玉林市、贵港市、梧州市。目前灵山、钦北、浦北、北流、桂平是广西最负盛名的荔枝主产大县。
主栽品种涵盖早、中、晚熟,有黑叶、禾荔、大造、三月红、白糖罂、妃子笑、鸡嘴荔、桂味、仙进奉、糯米滋、灵山香荔、博白糖驳、钦州红荔、白蜡等十几个品种。优质晚熟荔枝新品种主要是桂味、仙进奉、井岗红糯、岭丰糯、观音绿等。
截至2019年,广西荔枝园面积达244万亩,年产量58万吨,2020年广西荔枝产量达到80万吨左右,预计增10%左右。
龙眼也叫桂圆,与荔枝、香蕉、菠萝同为华南四大珍果,可鲜食,可加工,可入药,极具经济价值。广西的龙眼主要分布在南宁、钦州、崇左、玉林、贵港和梧州6个市,其中南宁的武鸣区、崇左的大新县、贵港的平南县、玉林的北流市,都属于龙眼生产大县(市、区)。主栽品种有石硖龙眼、大乌圆、储良、灵龙等。
2017年,广西的龙眼种植面积已经达到205万亩,总产量59万吨,估算产值为43亿元,2019年龙眼50.74万吨。

大小年现象突出,陷入丰产不丰收的怪圈

在广西,和芒果一样,荔枝龙眼的种植也以散户种植为主,十几亩到几十亩不等,种植管理更为粗放,技术缺乏,用肥结构也很单一。
以龙眼为例,广西现有的200万亩龙眼中,至少有一半以上面积的龙眼品种属于野生本地或者已经老化的品种,管理不良,没有太多的商品价值。
这几年果农对种植荔枝和龙眼的依赖性在逐步降低,生产动力不足,再加上受大小年的影响,价格一直动荡,还有外部泰国、越南的夹击,相比荔枝,广西龙眼的种植面积是萎缩的。曾经的龙眼主产区武鸣,现在已是沃柑的天下,果农砍龙眼树改种更赚钱的柑橘的比比皆是。
据广西农垦华山农场有限公司高级农艺师陶功庆介绍,广西荔枝、龙眼都是山地种植为主,标准化比较高的荔枝、龙眼果园面积虽然这几年在广西也在逐渐扩大,但这类果园估计面积占比很低,大多还是传统的老果园,基础设施薄弱,专业化的农机设备缺乏,尤其是水利设施,很大部分缺乏灌溉和施肥的设施设备。小规模经营导致绝大多数小农户既无实力、也无必要单独购买大型农机具。
陶功庆表示,荔枝和龙眼生长发育对生态条件及全程技术管理要求很高,果农大多难以熟练全面地掌握这些技术。在广西的荔枝龙眼产区,专业的农艺师稀少,只有农场化运营的大果园才会配备有专业的农技服务师,老农户都是经验种植,大年的时候,技术应用难以到位,基本不管理,产量听天由命的居多。
还有一点在广西荔枝龙眼区很突出,就是劳动力不足,荔枝龙眼属于高大的乔木,在修剪、环割(环剥、螺旋环剥),尤其是采收环节,仍然高度依赖手工操作,人工成本高。例如,一亩荔枝每年每亩投入大约为530-970元。工人工资的支出是荔枝园一年管理过程中最大的支出,荔枝园一般是每位工人管理20-30亩,每位工人每月工资600-800元。
种植管理的粗放也导致在用肥上比较单一,主要是腐熟农家肥(鸡粪),尿素、叶面肥、复合肥(高塔硝硫基)为主、还有少量的水溶肥,特肥在这里几乎没有太大的市场。价格行情的动荡,让农户对肥料的价格比较敏感,高价位的特肥很少购买,只有个别赚到钱的大户舍得投入。
钦州市正和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谢永瑞表示,荔枝龙眼的用肥市场容量肯定是亿级的,但农户这几年用肥的积极性普遍较低,且大多倾向于选择购买低价肥,有的甚至都不用肥,特肥就更卖不动。像今年上半年,疫情导致农民用肥积极性很差,导致化肥销量不及去年同期的一半。
目前活跃在广西荔枝龙眼产区的国内外肥企有狮马、康朴、雅冉、金正大、史丹利、新洋丰、红四方、深圳芭田、广东拉多美、北京世纪阿姆斯、台湾五洲、勒夫、广西易多收等。外企品牌占据主导,国产大肥头部企业占据优势,特肥企业品牌寥寥,市场有待进一步开发。

种植管理粗放,农家肥、大肥是主角

一个个浑圆饱满、爽滑香甜的成熟荔枝挂满枝头

7月1日郑州某生鲜超市荔枝价格

荔枝上市,百果让道。
荔枝有着最具竞争力的水果名头,这种“霸气”随着种植面积和产量的整体提升,现在已是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水果,不再是贵到吃不起。因为在农产品市场,任何农产品都无法突破自身的周期性弱根。什么意思呢?也就是任何农产品的上市,都会集中性的被抛向市场,会呈现出短暂性的供大于求,即使有再大的市场销售量,也难以解决这个问题。所以,就算具有“一果上市,百果让路”之美誉的荔枝,也难逃这种命运。
荔枝、龙眼的大小年相比柑橘、芒果表现更为突出,这也导致广西的果农容易陷入丰产不丰收的怪圈。
“广西荔枝、龙眼通常集中在每年5—7月扎堆上市,在时间上容易和广东的造成重叠,阶段性市场供给压力大,广西在品种和品质上又不占优,区域、品种荔枝价格差距很大,不同品种亩产值差距能达到5000元以上。荔枝价格趋势每年基本按照高开-平稳-翘尾走,以今年的桂味为例,区域价格差异很大,广东茂名的地头收购价在14-20元/斤,灵山桂味地头收购价则在15元/斤左右,妃子笑等常规品种的收购价更是如此,商贩压价,果农贱卖。”钦州市正和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谢永瑞告诉记者。
谢总表示,荔枝“大小年”,都伤农。一亩荔枝的种植成本由化肥、人工、种苗等构成,总体成本在1500元,而一亩荔枝大概能产400斤左右,除去成本,一亩荔枝的利润在2500元左右。龙眼一亩的产量有很多的不确定因素影响,一般亩产350~400公斤,多的也不过千斤左右。以市场价格中间值8元来计算,一亩的利润在5600元~6400元,除去成本大概在4000多元左右。
如果再算上管护和采摘的人工成本,很多荔枝龙眼果农那就要赔钱了。所以,这几年,真正赚到钱的农户并不多。
以今年为例,今年是荔枝的中大年,行情更不好,年前受疫情影响,荔枝6月集中上市的时候又受新发地疫情的裹挟,销售压力很大,马上要在7月中旬上市的龙眼销售也必将受到波及,收购商稀少,压价严重。
荔枝大小年现象是每隔一年就出现一次,大年的时候,荔枝遍地都是,卖不完也吃不完。究其原因,上市期重叠、加工比例低、物流成本高、保鲜储运水平低、非优品种占比高,这些都是当前困扰广西荔枝产业难以强盛的痼疾所在。
俗话说,荔枝一日变色、三日变味,若不加任何防腐剂,一般5—7天就全部褐变,鲜荔枝的杀菌保鲜一直是世界性难题。虽然这几年广西荔枝的冷链保鲜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还是缺位很大。目前广西市面上常用的荔枝的储藏方法有低温储藏、冰水预冷、包装处理法、浸酸处理、化学药剂处理等。但因荔枝采摘后,从地头到分拣包装过程中消耗了一定的时间,荔枝的鲜度受到影响,这自然就限制了荔枝的销售范围。
和荔枝一样,广西200多万亩的龙眼也受大小年的影响很大,也经常会陷入滞销,原因跟荔枝无异。种植面积稳定、产量大、品种单一、品控难以掌控。大小年现象的存在,也直接导致很多种植户就懒得管理了,尤其是大年的时候,当然也包括大部分不会管理的种植户。大小年,其实更多折射出的是广西荔枝龙眼产业亟待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这样果农才不会年年陷入丰产不丰收的怪圈。
优质特色荔枝品种仍俏销
优果优价,优质果品永远有市场,不愁卖,荔枝犹然。
应对大小年,更换品种是最有效的办法,随着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荔枝品质提升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尤其是迟熟品种如岭丰糯、井冈红糯、鸡嘴荔、仙进奉等优质特色品种供不应求,俏销市场,价格不断走高。
广西不少果农从2017年就开始改种一些迟熟品种,减少黑叶等禾荔的种植,例如今年广西鸡嘴荔表现良好,浦北县的鸡嘴荔4-5元/斤,名牌产品香山鸡嘴荔收购价50-60元/斤,果农经济效益高。近几年现在龙眼也在发展一些新的晚熟品种,谋求效益的增长。

 “两虫两病”防治难,农药市值大

在荔枝收购上,收购商要求荔枝蛀果率必须低于5%,所以,在广西荔枝产区,“光驱避”逐渐成为荔枝绿色防控新风尚。
这种创新型的防治方法目前主要适用于防治荔枝蒂蛀虫,由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广西荔枝龙眼创新团队和广西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共同研发,可以有效地防治蛀蒂虫为害。
从2月到荔枝收果期结束,果农们一般需要专门对荔枝蛀蒂虫喷施杀虫剂5-8次,不过树形太高,会影响杀虫效果,果品也受影响。蛀蒂虫成虫昼伏夜出,仅在夜间发生交配活动,广西农业科学院的植物保护研究所团队通过科研团队多年研究发现,蛀蒂虫具有畏光的特性,利用该特性,经过反复试验证明,在荔枝果实膨大期至采收期夜间通过挂灯照亮果园,模拟白天的光照环境,通过高亮度“欺骗”蒂蛀虫停止活动,可以达到干扰或驱避蛀蒂虫为害目的,实现不用化学农药的绿色防控荔枝蛀蒂虫。
从2015年至今已相继在在钦州的浦北县和灵山县等荔枝主产区进行推广,这种防控效果好,而且操作方法简便、极易为广大果农所接受,使用该技术的果园的荔枝价格更高。当前灵山县已将试点推广面积扩大至2万亩,现在只要是灯光所到之处,都能避免蛀蒂虫的出现,实现了虫果率为零的突破。
当然,这种绿色的防控方式对荔枝果品的整体提升是长远的,但大面积推广开来还需要时间的沉淀和更多的果园验证。

“光驱避”法渐成荔枝绿色防控新风尚

截至2020年7月1日,经中国农药信息网查询,我国登记在荔枝上的农药产品有134个,登记有效成分包括咪鲜胺、赤霉酸、代森锰锌、氟节胺、毒死蜱、24-表芸苔素内酯等,登记剂型有可湿性粉剂、乳油、悬浮剂、水剂、水分散粒剂、可溶粉剂等,主要用于荔枝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杀虫剂等。登记杀菌剂产品72个,杀虫剂产品43个,可见登记主要以杀菌剂、杀虫剂为主,植物调节剂还较少。
其中,24-表芸•赤霉酸用于荔枝树调节生长,仅浙江世佳科技有限公司和云南云大科技农化有限公司2家正式登记;除虫脲用于防治荔枝树蛀蒂虫国内仅有山东源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绩溪农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江阴苏利化学股份有限公司3家登记;喹啉铜用于防治荔枝树霜疫霉病国内登记也仅有山东省青岛东生药业有限公司、青岛恒丰作物科学有限公司、山东省联合农药工业有限公司3家。
这些登记数据也从另一方面反映了,荔枝龙眼专用农药市场空白极大,具有极大的潜力可以开发。
陕西农心作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省区经理孟向荣表示,与动辄上千万亩种植规模的大宗作物相比,荔枝龙眼属于小宗特色作物,种植效益一般,农药使用量有限,农药生产企业从经营利润上考虑,不愿意花费时间和金钱进行田间试验和农药登记。当前很多农药企业把主要的人力、产品、方案都投注在广西大热的柑橘上,对于荔枝龙眼投注的团队、产品都相对较少,但二者的用药前景很广阔,会做好聚焦。
目前活跃在荔枝龙眼区的国内外药企主要有拜耳、先正达、巴斯夫、科迪华、四川国光、江苏辉丰、江苏龙灯、海利尔、中农立华、绿色农华、江门植保、厦门毅植、上海升联、上海悦联、青岛奥迪斯、西安汤普森、陕西农心、浙江龙湾化工、安徽华星、广西田园等。依旧是外企占据主导,其中,今年上市的拜耳更多荔枝发展势头强劲。

截至2020年7月1日我国在荔枝上的部分
农药登记产品

相比柑橘、芒果庞大的农药市场容量,荔枝龙眼作为小宗作物,用药水平相对更低,农资容量也相对小一些,但值得关注,市值很大。
在病虫害层面,龙眼的虫害有荔枝椿蟓、茶色金龟子、小灰蝶、炎丝蛾、蝎天牛、龙眼树干蛀虫、后黄卷叶虫、龙眼袋蛾;病害有鬼帚病、地衣和橡皮病,因为龙眼树本身就有很好的抗性,所以用药不是特别多,一棵龙眼树的用药成本大抵在20元左右。
截至2020年7月1日,经中国农药信息网查询,我国登记在龙眼树的农药产品仅仅只有8个,登记有效成分包括赤霉酸、多效唑、28-表芸·赤霉酸、氯氰·毒死蜱、咪鲜胺;主要用于龙眼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杀虫剂;登记杀菌剂产品只有1个,用药还是比较短缺。
荔枝好吃难种也是公认的,尤其是病虫害种类比龙眼多,病害主要有霜疫霉病、炭疽病、藻斑病、叶斑病、煤烟病、酸腐病;虫害主要有荔枝蝽象、蛀蒂虫、瘿螨、叶瘿蚊、卷叶蛾类、吸果夜蛾、蓟马、小灰蝶、龟背天牛等。
其中,尤以蛀蒂虫、蝽蟓、霜疫霉病、炭疽病为代表的“两虫两病”防治是果农最为头疼的老大难问题。农户自防方案荔枝全年用药8—10次,一棵荔枝树的农药成本在70元左右,市场潜力大,当前登记在荔枝上的农药产品仍远不能满足果农需求。

作为广西传统优势产业,荔枝龙眼的市场竞争力正在逐步凸显,但整体来看,大而不强,亟待由量向质转型升级。
要缓冲东南亚进口水果带来的冲击,长远来说,还是要着眼于解决产业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从品种、农艺种植制度和农机的配合着手,整体提升果园管理自动化、机械化和现代化水平。
关键要围绕市场种植,着重从品种选育入手,让早熟的品种更早熟,晚熟的品种更晚熟,以延长上市期;从保鲜技术和改良品质方面入手以延迟荔枝龙眼的货架期;同时延长产业链条,让荔枝龙眼产业综合效益进一步提高。只有这样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加,这两个产业才能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光驱避”法在广西荔枝产区成为绿色防控蛀蒂虫的风尚

痼疾爆发之后,
广西香蕉产业进入沉淀发展期

2014—2019年我国海关进口香蕉
(包括芭蕉)总量以及进口额

我国香蕉主要分布在南亚热带地区,其中广东、云南、海南、福建和广西是我国香蕉主要种植地区,此外贵州、四川等地也有少量种植。
作为我国香蕉主产区之一的广西,种植面积曾是占全国总面积的半壁江山。但是由于无序种植、香蕉黄叶病等,造成广西香蕉产业痼疾爆发的集中体现。香蕉种植面积逐步减少是行业共识。
2018年香蕉行情回暖,但是由于风灾、寒害、黄叶病等潜在威胁,以及上市集中的风险存在,广西已经不适合大面积发展香蕉产业了,香蕉种植面积回归到合理的规模,产业趋于稳定,进入沉淀发展期。

2020年1月1日—6月12日北京新发地国产香蕉、国产皇帝香蕉、泰国香蕉以及南美、菲律宾香蕉平均价格(元/斤)

2014年,因香蕉价格较高,国内香蕉销售迎来黄金时期。
主产区之一的广西,因其独特的气候特点可以和周边的省份错开季节来生产香蕉,2014广西香蕉收购价最高达到4.3元/斤,吸引了大量社会资本流入。广西的香蕉产业迅速发展,仅2014年到2016年间,广西香蕉种植面积较之前翻了将近一番,甚至引发蕉苗涨价热潮。至2016年时,广西蕉类种植面积总计183.5万亩,产量342.6万吨。
然而大规模无序种植,导致广西香蕉恶性竞争加剧,产量大规模增长,而这势必会对价格有所冲击。而且2015年开始,香蕉黄叶病(又称为枯萎病、巴拿马病)开始蔓延。自此,广西香蕉产业也开始步入低迷,收购价格持续下滑。
香蕉行情连续三年低迷,很多前几年种蕉的人都亏本,亏损严重的有几百万元。2017年广西香蕉上市高峰期,价格暴跌,导致了大规模的香蕉被砍,很多基地开始种上了其他的水果。
这是无序种植的结果,也是近年来广西香蕉产业痼疾爆发的集中体现。
总之,2017年之后广西的香蕉种植面积开始迅速的锐减下来。有报道称,2018年广西香蕉种植面积不足60万亩,其中规模化蕉园种植面积约50万亩。往年广西集中在10–11月上市的香蕉占总面积的50%以上,每天出货量在3–5万吨,短时间内香蕉大量上市,常常出现工人短缺、运输车辆短缺和价格低迷。但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10月全广西香蕉上市面积不超过30万亩,仅为往年同期数量的三分之一左右。
然而,近两年香蕉行情又开始有所回温,反弹不少。2018年10–11月香蕉价格维持在6元/公斤。2019年整体香蕉价格在0.8–3.2元/公斤之间浮动,虽然没有持续2018年的火爆,下半场有些差强人意,但是上半场依然是很精彩的。2020年香蕉价格则在1.3–4.6元/公斤之间,价格不稳定,但总体向好。
然而真正赚钱的人并不多,因此想掀起新一轮扩种潮比较难。现在纵使想扩种,要找到一块合适的土地也非常难。在广西没有种植过香蕉的新地非常少,特别是连片的千亩土地,因此很难出现以前大面积扩种的情形。
当前,香蕉产业整体来说相对稳定,广西的香蕉产业逐步回归合理的种植规模,近几年种植面积几乎稳定在70万亩左右,整个行业发展态势趋于稳定的状态,没有出现前两年断崖式缩减的情况。
目前,广西香蕉种植主要集中在南宁、崇左、百色等地,其中最具优势的要数崇左。
作为广西最后一片适合种植香蕉的净土,崇左被认为最有潜力接棒南宁,成为广西香蕉标志的地方。从2014年,起短短四五年就成就了崇左的香蕉大市地位,2019年崇左种植香蕉面积超过30万亩,成为广西唯一。
但是崇左有自己的发展定位,要做广西、乃至全国的“糖都”,为此政府一方面加大种甘蔗的扶持,另一方面尽可能减少其他作物,其中就包括香蕉。今年走访市场,有些地方已经开始强制性推进减蕉增蔗,一些蕉农的香蕉被强制拔除。

震荡之后,香蕉产业趋于稳定

可种区域越来越少,控制黄叶病刻不容缓

蕉农外迁东南亚,进口香蕉冲击国内市场

香蕉黄叶病

国内香蕉种植面积逐步减少是行业共识。如南宁香蕉在巅峰期种植面积达90万亩,产量165万吨,香蕉面积、产量、产值占据广西半壁江山,名列广西和全国地级市第一。2018年,南宁香蕉种植面积骤减至20多万亩。
其实具体到各个主产区,种植面积都和高峰时期发生了较大变化。我国香蕉种植版图正在发生变化,国内种植面积萎缩,国内蕉农开始向缅甸、老挝、柬埔寨等东南亚市场迁移扩展,其中缅甸和老挝种植面积分别约为40万亩、30万亩。
而我国从老挝、缅甸、越南、泰国等国通过边贸进口香蕉的每年总数量约为200万吨,占海关和边贸进口总和的60-65%。这部分香蕉,基本都是由中国人投资种植的,成熟后运回中国销售。
国外自然条件优越,光热条件适宜,像柬埔寨之前很少种植香蕉,本身没有黄叶病,而且人工、地租较低,很多国内的香蕉专业种植大户出去,把市场也带过去了。力天农业蕉哥葛旭2005年开始做香蕉服务,目前服务近8万亩香蕉,其中服务国内面积在近3万亩,服务国外(越南、老挝、柬埔寨等)面积5万亩,基本上都是服务1000亩以上的大户。
有人预测,未来这种情况可能会持续下去。因为国内香蕉种植受黄叶病影响很大,很多适载区不再适合种植香蕉;而且生产成本增长过快,蕉农利润越来越低。
此外,进口香蕉对国内香蕉产业的冲击很大。近几年,我国香蕉(包括芭蕉)逐年攀升的进口量、进口金额与不断降低的价格,使得进口香蕉以一种更为稳健的姿态逐渐扩张在国内香蕉市场的占比。
我们从2020年1月1日–6月12日新发地市场批发平均价格来看,南美、菲律宾香蕉,泰国香蕉的平均价格均高于国产香蕉、皇帝蕉价格。
国产香蕉在国内市场上的竞争力难以与进口蕉相比,国际竞争力更是缺乏。
首先是品质与进口香蕉有一定差距。国内香蕉的病虫害防治、肥水管理等绿色、安全优质栽培技术的不足,极大地制约了香蕉果实内在品质的提升;而且国内香蕉采收及采后处理技术不够完善,如预冷、保鲜、催熟等环节与东盟国家有很大差距,严重影响香蕉果实的外观品质。
再者,国内香蕉深加工相对落后,产品附加值低。
最后,与东南亚国家相比,国产香蕉产量较低,生产成本则很高,价格上也没有什么优势,蕉农利润空间低。就产量来说,国内平均香蕉亩产量在6000斤,国外东南亚北部可达到7000斤左右,中部和南部可高达1万斤左右。

目前,广西香蕉种植面临最棘手的问题就是病害的防控问题,尤其是香蕉黄叶病。香蕉黄叶病是国内乃至国际主要香蕉产区最严重、最具毁灭性的病害,一旦香蕉产区发现这种病害很难根除,对香蕉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的影响,同时降低了蕉农的经济收入。
这两年,大家对于香蕉黄叶病关注似乎少了一些,但这依然是蕉农最大的痛点。
黄叶病也导致广西香蕉适栽区越来越少。崇左地区的香蕉产业发展相对较晚,因此黄叶病发生情况相对较轻,部分基地也达到了20%左右。且当地多以大基地为主,比较注重品质。更重要的是,崇左地区纬度低,温度较高,土壤土质也好一些。但就当地经销商表示,黄叶病发生依然导致了崇左很多适载区域不能再种植香蕉。此外,香蕉黄叶病也是导致蕉农外迁的根本原因。
香蕉黄叶病依然像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样悬在这一行业的颈口。在广西,黄叶病整体还在蔓延,具体怎么防控还没有统一的标准。
但蕉农目前可以做的有以下几点:
1.选栽抗病品种和健康脱毒苗。抗病品种,比如桂蕉9号,一代香蕉黄叶病发病率可以控制在5%以内,但是抗病品种在产量以及口感、颜色等方面一般比普通香蕉较差。此外,要尽量选择能出的无病虫、无畸变异的脱毒组织苗。
2.改变种植模式,新种蕉苗或适当轮作。一般香蕉种植第一年,黄叶病发病率在5%以内。因为在栽培上有机肥施用量极少,第二年黄叶病发病率接近20%。因此,目前一些区域实行两年一种植周期,方法是:头年蕉抽蕾后留1个吸芽作为第二年的结果株,其余全部除去;二年蕉不留芽,把所有吸芽除去。第三年反坑重新种植新蕉。为了避免第二年发病率高,影响产量、品质,很多种植户选择每年都种植新的香蕉苗。
为避免连年种植对香蕉生产造成严重影响,可以与其他作物轮作,如玉林市栽培模式为2年香蕉轮作2年果蔗,循环往复。避免第三年后因各种不利因素对香蕉生产的影响。
3.重视隔离。有一些做的比较好的农场,将农场全部围了起来,只有一个进出口,所有进出农场的工作人员都需要消毒,尽可能做到预防巴拿马病菌的的传入。
4.注重土壤养护,多施有机肥、微生物菌剂等改善土壤环境。为满足香蕉生长需求和高产的目的而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加剧了土壤酸化、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显著减少等问题。一方面,研究人员在广东、海南等香蕉黄叶病发病严重的香蕉区做了调查,土壤pH普遍都在4以下,在这样的土壤酸性环境下,黄叶病会加剧发生;另一方面,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单一不利于植物抵抗病原菌,导致香蕉黄叶病频发。
另外,由于枯萎病的早期发病是叶片变黄,一些蕉农误以为是缺肥,进而增加化肥的用量而造成更严重的土壤问题,陷入了死循环,导致香蕉枯萎病的蔓延。
因此,调理土壤也是抑制香蕉黄叶病最有效的预防措施。
5.田间发现病株,及时清理。在病株生长以及周围的地面撒石灰或者噻菌铜等杀菌剂。

把握好卖果时机,香蕉产业大有可为

进入高成本时代,如何降低成本

香蕉各主产区上市时间

国内香蕉业内流行着这样的一句话“不怕种的差,不怕种的少,就怕种错时候。”这里的时候指的就是行情。
但这几年来,行情最低迷的阶段往往就是各产区抢上市期“撞车”的阶段,大量香蕉拥挤在市场上,造成走货不畅,产区严重滞销。其中最为典型的就属2017年广西的上市高峰期,大量香蕉被丢弃,各地陷入“不卖亏,卖更亏”的尴尬境地。
影响香蕉价格最主要的几个因素就是,香蕉的产量、需求量、质量、品种。这四个因素中产量对香蕉市场价格的影响是最大的,如果产量过多,在市场需求量没有太大变化的情况下,自然就会降价。影响香蕉产量的原因有天气、种植规模这两个最重要的因素。需求量则包括消费者需求、副食品加工行业的需求,其实最终的消费者需求还是在于人们。
随着国内种植面积越来越小,但市场需求很大,前景广阔,把握好卖果时机,尽管行情有时不尽人意,但还是大有可为。
原来整个香蕉产区上市是一个循环,海南蕉率先上市,接着是粤西蕉,广西蕉紧跟其后,然后是云南蕉,如此循环,大家尽量避免冲突。但是现在不少蕉农想抓住中秋、国庆、春节的销售高峰期,拼命往前赶或者往后延迟。
因此,建议蕉农在调整上市时间,参考其他产地的上市时间,比如在广西,你要考虑云南什么时候上市,那么就把上市时间错开,错峰上市。再者蕉农还要密切关注天气的变化,如果气温高,香蕉肯定成熟的快,那么就会导致集中上市,气温低,相应的成熟要慢,上市的时间就会比较晚。因此要关注天气的变化,然后来调整上市时间。
但预测毕竟还是预测,不要盲目跟随,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管是种植优势或是地理优势。

据相关调查显示,2008—2017年全国香蕉生产成本年均增速高达12.3%,我国香蕉生产早已步入“高成本”时代,2017年全国香蕉平均生产成本为7355元/亩。
在农资投入上,近几年广西香蕉种植平均每亩地在2500元左右,其中肥料投入在2000余元,水溶肥占比90%,施肥以滴灌为主,大多数基地有机肥的使用量较少,且多为腐熟;农药亩投入在400元左右,云南地区农药亩投入相对较高。
而国内所有种植业都面临着人工成本越来越高的问题。目前香蕉种植区承包户和散工,越来越难找,越来越贵;装工和挑工用工情况有所缓和,因为都是职业的,且国内香蕉种植面积缩小。
总体来说,国内香蕉产业普遍存在用工费用高、劳动力老龄化的问题,广西人工基本上在120元/天以上。相对而言,东南亚各国的人工费用少了很多,如缅甸每天每人只需要30元左右。
而香蕉产地销售价格受多种因素影响,波动较大,难以随成本同步上涨,香蕉种植户的利润下滑。
而其中人工成本、地租等均是无法控制的。因此在保证产量、品质的前提下,如何降低生产资料投入,或者通过方案减少人工使用缩减成本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通过长期的实践和经验,葛旭探索出了一套种植方案,肥料投入在1500元左右,农药亩投入300元左右,降低了生产成本,还能提升收益。

跳出“过把瘾就死”的宿命,怎么种好才是关键!

本期,我们关注了七大作物。
当然广西广袤的大地上远远不止柑橘、火龙果、百香果、芒果、香蕉、甘蔗、龙眼荔枝这七种经作。
而是因为它们更有代表性。
投入成本不低,都曾经煊赫一时,都有自己的骄傲,也都有各自的痛点。
说的是作物,折射的其实是服务作物的群体。
在产业顺风顺水时做什么都是对的,因为高速发展的速度掩盖了某些问题;当产业陷入胶着时期,曾经的问题就会被无限放大。
商业的本质是创造价值,如何创造价值?
改变服务方式和内容,成了很多人面临的现实。
熬得住,出众;熬不住,便出局。
虽然,越是在灰暗的背景下,这种重塑的努力就显得越鲜亮。
但是,其中的努力也是常人不能及,这些服务商们会用怎样的艰辛在磨炼自己的技术与服务。
市场总是不断教我们平衡、妥协、取舍,然后我们在这个行业内冲突、颠覆、建设、突围。
一个产业是一个缩影,曾经快速增长的新生事物已经减速,但是只要它的需求仍在,当前或者曾经的不景气就可能只是泡沫,在看似穷途时又将出现新转机。
我们希望市场不要过于狂热,也不希望市场会因一时的不振而丧失信心。吹尽狂沙始到金,市场的杠杆之下,狂沙吹尽之时,就是行业真正开始健康发展之时。
服务商的种种努力,慢慢会连成一片,给种植者带来慰籍和希望,慢慢改变这个行业。
这也意味着广西这颗大树,母体有着极为旺盛的生命力。

国内香蕉产业的成熟度比较高,基本实现了标准化种植,也基本上都是规模化种植,小户(500亩以下)很难生存,很多做种植和农资服务的都转移其他作物了,留下来的也都是具备专业背景、技术和有财团的人。
而且香蕉行业要持续全面的走标准化道路,注重品质的提升是关键。
再者,近几年水果质量分化、价格分化表现突出。以受寒蕉为例,以前受寒蕉与正常蕉每箱最多相差6元,每公斤相差0.5元,如今差价已扩大到每箱20元,即每公斤相差2元。并且,同一地区不同品质的香蕉每公斤也可相差0.8元。因此,品质高才能赢得好蕉价。
而消费者购买大多也不会留意产地,而是“看品相”。因此只有提升品质才能站稳脚跟不被淘汰。
农产品产销要跳出“过把瘾就死”的宿命,一定要考虑怎么种好才科学的命题。而且对于蕉农而言,行情很难预测和控制,但是我们一定能管好品质的。
首先,在病害防治方面,一定要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策略。
其次,在种植管理过程中,必须重视土壤健康管理。中国农业高速发展的这几十年,因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导致土壤肥力大大降低,土壤酸化、板结,想要克服这个困难,需要从土壤开始,重视施用有机肥、土壤调理剂、微生物菌剂等特种肥料,调理土壤有机质含量与酸碱度。有机肥为土壤有益微生物提供大量食物,有益微生物促进有机肥的腐殖,可以改良疏松土壤,提高土壤的透气性、保水性,增强根系的吸收能力,提高肥料利用率,从而降低化肥的施用量,还可以增加植株抗病能力。
只有土壤健康了,农产品的品质才有了根本保障。
最后,完善采收及采后处理技术。现代农业发展的成败就在于这一公里,就是指采收、分级包装、冷链配送等。国外相对比较成熟,如厄瓜多尔的现代化香蕉种植园,已经普遍采用了香蕉的无伤索道采收系统、保鲜包装系统和无缝隙冷链匀速系统,包括香蕉此案后的落梳、修把、清洗、分级、保鲜、包装、冷链运输等内容,产后商品化处理量几乎达到100%。
总之,黄叶病得到控制,香蕉品质整体提升,各产区上市期分布均匀,各产区赚各产区的钱,整个产业就会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小结

住商15年,以平凡创不凡

文/王宁

“我是从2012年开始接触住商,一开始觉得价格太高,卖的量少。2013年赵经理给我们搞了个预订会,一开始我还很反对,但结果那一天就订了50多吨,从那次起我尝到了住商的甜头,通过效果和跟踪服务把用户打动,通过预定等好的销售模式让用户心动,最终就转化成了用户争相订购的行动。”说这段话的,是来自于临邑县临南镇的住商肥料零售商王化香,她是这次住商肥料鲁西市场秋季启动会中,近500名参会二级商中的一位。
这场鲁西市场秋季启动会,是住商肥料从6月下旬以来,已经启动的十几场秋季启动会的一场。那本次会议的效果如何呢?笔者在现场的感受,用一个描述就是:火爆。在小麦种植管理讲课及政策公布后,从中午12点到2点,持续了近2个小时,交定金的客户排起长龙,一场会下来,订货数量,已经远超了2019年的实际销售量。

行稳致远,厚积薄发!

厚积薄发,用这个词来形容住商肥料现在的市场局面,或许是合适的。面对疫情冲击、行业低迷的上半年,住商肥料仍然交出了同比增长30%的答卷。市场本身,总会充满各种意外、变化和不确定性,用自身最大的确定性,来对冲外界的不确定性,用持续的价值创造和积累,来提升对外输出价值和提升销量的能力。当很多企业把目光仅放在销量上的时候,住商肥料所做的,则是眼光向内,专注在如何创造更大价值这个核心点,那销量的提升和市场的发展,则是水到渠成的结果。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对正常的生活和工作都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在这期间,在移动互联网的背景下,疫情可以隔绝人的流动,但对于人和人之间的交流,却只是更换了一种方式,从线下到了线上。在这个方面,《农资与市场》传媒总编冯卫东就给我们这个行业树立了很好的表率。如果说产品本身和田间地头的服务是一个农资企业创造价值的过程,那么线上的平台,则是一个传播和输出价值的过程,而且速度更快,效果也更加的放大化。

住商肥料在2月初,便开始了线上的行动,从线上的品牌宣传,到微课和线上订货,快速推出、快速迭代,在疫情期间,和经销商一起,创造了很好的业绩回报。现在回头看,疫情是一个很好的窗口期,也是对一个企业价值积累的检测。住商肥料在这两年,着力打造学习型组织,不仅包括业务和农化团队,而且也包括了经销商和二级商团队,在2019年的10月份,住商肥料召开了4场,合计近2000人的大型合作伙伴培训会,进行了系统化的农化、产品和营销知识的培训。正是有了这些知识的积淀,在线上这个平台上,才能传播给用户更多实用、有用的指导和信息,也才能实现从公司到渠道,上下一致的快速行动力。同时,住商15年如一日的产品肥效,有一批忠诚的用户铁粉,这是能启动线上营销的基石,好的产品口碑,通过线上的互动,形成了放大式的传播,老用户带动新用户,从而实现了订货量的增长。
从2005年住商肥料开始投放市场,到今年,住商肥料在中国的发展,已经历经了15个年头。“信用、确实”“不追求浮利”“率先与时代变化的进取精神”是日本住友商事的事业精神,作为住友商事全球肥料事业的一部分,住商肥料正是基于这样的基因,以脲醛缓释肥为核心,步履不停,稳健发展,并谋求为用户和合作伙伴创造更大的价值和回报。
“在今年的异常天气下,用住商肥料的小麦,很多亩产超过了1300斤,非常感谢赵总给我介绍了这么好的品牌。2019年,我店里卖了270多吨,20年争取销量350吨以上,住商让我赚了钱,我也希望更多的农户们都用上好肥料,多打粮、多赚钱。”这是王化香朴实的乡音,也是住商合作伙伴和用户最真实的心声,更是住商肥料15年如一日的追求所在。行稳致远,期待未来的住商,为农资行业的发展,注入更多新的动能。

品牌广告展示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