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商业2.0·农资与市场》2022年12月

复盘2022

2022年,在匆匆忙忙中过去。
我们忙着筹备,忙着执行,忙着赶路,忙着应对危机……
等到年终复盘的时候,才发现,其实我们经历了很多:有阴霾,也有光亮;有遗憾,也有感动……
这一年,大家为原料价格的跌宕焦头烂额。
低买高卖这种“好事”基本上不用想,各方面的挤压体现在原料上就是价格曲线更加不可捉摸。即便赌得了春天,也赌不赢秋天。而企业的预判能力以及应对风险能力的差异,又拉开了企业间的差距。企业对渠道(特别是零售商)的掌控能力,成了决胜的关键。
这一年,大家为新品的迭代各显神通。
种植者对农资产品有着更细分、更高品质的追求,相应衍生出农资产品的功能细分。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积极生产、推广高附加值新产品,成就了企业间这一轮的角逐。生物农药、生物肥料、智慧农业、增值肥料、纳米农药等等,各个细分赛道热闹非常。找到自己的生态位,选定领域持续深耕并形成专业优势的企业,在今年迸发出了更大的活力。
这一年,大田作物价格回暖。
小麦、玉米、大豆、马铃薯等大田作物价格回暖,也给种植者带来了福音。种植者用增产增收来对冲生产成本上涨的压力。品质高、品种新,是水果高价的基本逻辑。草莓、柑橘、葡萄产业因为赌对了新品种而掌握了高收益命脉的致富故事比比皆是,高收益的农产品也给农资产业带来了新的动力。
这一年,实现了农业社会化服务落地。
国家关于农业的利好政策接二连三,助推了农业社会化服务持续发展。各平台也都铆足了劲儿去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行业开启“方案时代”,实际是厂商主动卷起来,来换取种植者的体验。另一个利好在于,即便在今年,社会化服务仍是朝阳产业。
这一年,整个渠道都更加多元化。
消费者和种植者对品质和价格需求的多元化,导致厂商提供针对性产品及服务的多元化。没有一种渠道形式和推广方式是一成不变的,渠道变化的同时,也在加速线上线下的融合。
这一年,企业将扎根作为首要任务。
就像有企业坚持的“不重来就是快,可沉淀才是多。加速度比初速度更重要”,今年很多企业坚守本业,坚持做扎根的工作,坚持在自己的优势领域做到“一米宽一万米深”。
有人说,肃清市场,是冬天的价值。而我们的每一份努力,都是行业的暖流。
凭借自己的确定性,来一次次面对迎面而来的不确定性。
2022年,我们没有躺平,没有苟且,我们在努力提高自己的韧性。这,才是今年最大的收获。
我们坚信,行业的未来会更好!“待到春归日,欣欣绿更繁。”

卷首语 PREFACE

文/赵丹

肃清市场,是冬天的价值。而我们的每一份努力,都是行业的暖流。

CONTENTS

目录

商业2.0 · 农资与市场 2022/12 上旬刊

CONTENTS

目录

商业2.0 · 农资与市场 2022/12 上旬刊

22
28
36
37
38
39
40
41
42
49
64

2
6
8
8
10
11
12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卷首语】
复盘2022
2022大盘点
【年度资本风向】
耦合产业链资源,加码布局新赛道
【十大关键词】
暴涨暴跌
上市
生物产品
智慧农业
锁销
供销社
线上线下融合
求新求质
韧性增长
抢资源

【年度曲线】
【年度产品】
【年度作物】
多因素推动,粮食高位运行
市场供应偏紧,马铃薯行情回暖
多个柑橘品种涨价,行情好于去年
阳光玫瑰陷入低价漩涡,妮娜皇后成为新宠儿
面积缩减,苹果行业进入顺周期
【年度政策】
【年度声音
【名企·名家 】 
云天化:绿色科技服务现代农业,助力乡村振兴

2022

大盘点

2022年发生了什么?
你收获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
2022年,大部分的厂商、从业者都坚持长期主义,他们选择去直面困难,日拱一卒,最终赢得了市场的主动权。
这种穿越寒冬的力量从何处来?
答案就是:创新、提升效率、专业。
或者选择专注,心无旁骛打造细分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或者选择优化产业链,不断深耕优势,形成极强的专业能力。
年度复盘,测量行业的体温,让你我知道自己今年行动的正误,为来年的决策查漏补缺。
无论收获如何,时光都在继续。2022年的付出已经尘埃落定,2023年的希望属于我们每一个人。

策划/本刊编辑部 执行/赵丹 于平平 胡晶晶 安亚杰

年度
资本风向

十大关键词

年度
曲线

年度
产品

年度作物

年度政策

年度
声音

年度资本风向

耦合产业链资源
加码布局新赛道

年度资本风向

抢磷、买矿,跨界买钾、加码布局新能源、生物农药、种业、植调剂、医药赛道,今年国内农化行业的资本市场依旧火热,并购上的势头依旧强劲。
是以,所谓“危机”,固然在,但当有人放大眼前的困难,忙着过冬时,往往也是攻城略地获取更多市场份额的好时候,因为更多人已经在去寻找阴影背后蕴藏的机会了。

跨界买钾
在国产钾肥不断减量和国际钾肥供给不确定性的大背景下,在海外建立稳定钾肥生产、供应基地,意义重大。
10月3日,四川路桥集团出资1.66亿美元(按当前汇率,折合11.81亿元人民币)收购Danakali子公司所持的东非厄立特里亚的克鲁里矿业公司全部股份,交易预计在2023年二季度完成。
加码新能源
左手磷化工,右手锂电新能源,新能源材料与磷化工深入耦合,磷化工企业深度绑定新能源赛道,并在磷矿资源的配套上持续做大量工作以期成为这一赛道上的长期玩家。
4月22日,新安股份以增资入股的形式投资矿业巨头紫金矿业的子公司紫金锂元,增资金额为7557万元。
11月16日,云南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拟定增募资50亿元,用于投资建设20万吨/年磷酸铁电池新材料前驱体项目和30万吨/年电池新材料前驱体及配套项目。

买矿稳供应
家中有矿,心里不慌!持续拓展产业链向供应端的延伸,优化公司的业务结构,才能稳定磷矿石供应,增强磷矿石储备,强化产业链一体化优势。
7月8日,新洋丰拟使用自有资金5.35亿元现金收购湖北新洋丰矿业投资有限公司持有的竹园沟矿业 100%股权,收购完成后,竹园沟矿业将成为新洋丰全资子公司。
深耕生物农药
在全球粮食安全重要性与日俱增,农药减量增效、食品安全意识增强以及政策的强力推动下,生物农药加速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
11月2日,远大控股全资子公司远大生科拟采用现金支付的方式收购翁婧等5位转让方持有的陕西麦可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计100%股权,标的股权作价8.3亿元。
发力生物育种
种业振兴刻不容缓,也是企业延伸产业链,扩大版图,争夺未来高地的重要战略,而种业的希望则在龙头企业身上。而从行业发展方向来看,生物育种绝对是一条新赛道。
3月14日,丰乐种业以3600万元拿下四川天豫兴禾控制权,以期获得最先进的生物育种技术及其相关产品,占领种业核心技术制高点,成为生物育种排头兵。
4月,大北农控股子公司北京创种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创种科技”)收购云南大天种业有限公司51%股权。
4月25日,隆平高科以2.6亿元受让德瑞特自然人股东持有的德瑞特剩余20%股权,加强在蔬菜种业的领先地位。
6月28日,隆平高科拟以1.16亿元受让国家级“育繁推一体化”种业公司广西恒茂自然人股东持有的广西恒茂20%股权,实现全资控股,实现科研上移和优质稻亲本资源利用最大化。
7月18日,创种科技拟收购叶元林、罗哲喜等共计17名股东,合计持有的广东鲜美种苗股份有限公司50.99%的股权。
10月,温氏股份全资子公司广东中芯种业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增资扩股方式引入战略投资者,完成 23.3 亿人民币战略融资。投资者包括广东省种业集团、现代种业发展基金、广华农资产、东成种猪等。完成投资后,该公司估值超 100 亿元

扩大植调剂行业布局
植物生长调节剂,是农药领域一个正在迅猛发展的增量大市场,行业已经步入快速扩张阶段,企业间的强强联合也已经成为趋势。
3月21日,国光股份拟以自有资金1.06亿元投资合并同安阳全丰科技有限公司、河南标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关联业务后的鹤壁全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51%股权,进一步巩固公司在植物生长调节剂行业的地位,增强赢利能力。
进军医药中间体
“药学不分家”,医药中间体行业近年来也成为农化企业向下游延伸产业链,及时把握市场赢利机会的新蓝海。
3月17日,广信股份拟以2.1亿元收购辽宁世星药化有限公司70%股权,涉足香兰素生产,进入医药中间体行业。
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
农药行业企业间的并购整合一直在加速,并购可进一步整合优势资源,增加自身核心竞争力,培育、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提升品牌影响力。
12月2日,上海生农拟收购上海东风农药厂有限公司60%的股权。此次收购完成后,东风农药厂将成为上海生农的控股子公司。

2022农资行业

十大关键词

这一年,可以说是目前为止最不容乐观的一年。
这一年有太多的不确定性,使农资这个季节性明显的行业风险加剧。农资价格的暴涨暴跌,让所有的从业者都很受伤。行业从业者就处在一个45度角的状态,想“卷”卷不动,想躺躺不平。
这一年,农业仿佛成了风投们眼中的香饽饽。
这一年资本蜂拥。据35斗的数据,截至今年上半年,在农业领域的投融事件超过74起,投资资金超过100亿元。生物肥料/农药发展迅猛,土壤改良、智慧农业产业走高,农药企业排队上市,各种政策利好消息不断。
这一年,很多营销动作失灵。
这一年客户就像指间沙,你抓得越紧它跑得越快。即便是给了保底政策,客户还是有多远躲多远。但是,一些以作物为靶标的解决真需求的产品和农服却依然兴盛;一些厂商提供的金融服务也依然广受青睐。
这一年,也是最具创造性的一年。
这一年大家已经学会用自身的确定性去对抗不确定性。推过蓄积矿产、专家、专利、渠道、产业链等多方面资源,去加固自己的护城河。将一些不确定性视为风险,去准备,去预防。不同企业对待不确定性的态度,也决定了企业完全不同的活法。
看遍市场风云及市场表情,我们决定将暴涨暴跌、上市、供销社、生物产品、智慧农业、锁销、线上线下融合、抢资源、求新求质、韧性增长等词汇作为本年度的十大关键词。

2022

关键词一

询问了很多业内人士,都说今年的关键词首推暴涨暴跌。
前期暴涨,后期暴跌。
谁也没猜到,今年最大的不确定性居然是行情。
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流通领域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价格变动情况看,1—6月上旬,小颗粒尿素从2492.5元/吨涨到3187.4元/吨,硫基45%含量复合肥的涨势持续到了7月,从3272.5元/吨涨到了4280元/吨。
之后又开始了断崖式的下跌。
10月下旬,小颗粒尿素流通领域价格跌至2472.6元/吨,硫基45%含量复合肥跌至3800元/吨。
很多业内专家认为,这轮从高位向低位的调整预计还将持续两个月左右的时间。
十年一遇的行情也让整个行业受到了极大的震动,无论厂商,在这轮行情中几乎没有赢家。
虽然说有涨就有跌,但是今年这种涨跌的态势,让所有人都措手不及。
企业方面,有上半年囤大量原料的春风得意,就有下半年大量囤货的愁眉不展。
云图控股副总裁阚夕国表示,行情谁都左右不了,我们只能去做前瞻性的预判。根据前瞻性的预判,来调整我们在暴涨、暴跌之前的决策。

整体来看,储存了大量原材料的企业下半年比较艰难,高位进来低价出去,这种割肉的滋味就比较难过。一些实力稍弱的中小企业,一些根据生产即时采购或者谨慎储备原料的企业反而会相对轻松。
但是无论生产厂家囤货多寡,都改变不了渠道备货不积极的现状!
渠道方面,表现就是,上半年疯狂抢货,下半年没有进货意愿。
因为已经养成了随进随销的习惯,一时间也很难改变。上半年化肥疯狂涨价,加上很多地方物流受阻,有货就是硬道理,一时间渠道商疯狂抢货,抢到就是赚到。7月,行情陡转直下,让囤了货的经销商在大夏天感受到了市场深深的凉意。
很多经销商反映,下半年,其实他们的经营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倒挂的,消化库存为上。

暴涨暴跌

十大关键词

2022大盘点

2022

关键词二

上市

十大关键词

2022大盘点

可以说,上半年抢得有多疯狂,下半年清得就有多心痛。
也许是买涨不买跌,也许是再经不起折腾。即便厂家一再承诺保底,经销商却不动如山。
很多企业都担心,后期会形成挤兑式的拿货。
部分企业开始反思,为什么厂商的销售曲线不能同频?如何提升渠道商应对行情突变的能力?企业自身又该如何增强渠道的黏性?
其实,能引起反思,能引发复盘,这场震荡就没白经历。
对农资的价格,有人有不同的看法,笔者觉得其切入点比较特别。
在走访市场的过程中,某行业人士表示,为什么化肥一涨价社会就反应强烈?在当今的种植成本(种子、化肥、农药、农膜、机械、灌溉、人工、土地)中,化肥、农药能占多少?可能农资在大田占比稍微重些,在经作远远占不了三分之一。企业与其纠结价格,不如在价值上下功夫。
对于行情,很多企业用增效、增值、特肥等产品去对冲,用产品本身的效果、价值去减弱种植者对产品本身价格的关注。

可以说,2022年是农药行业井喷上市的一年。
7家农药企业争相排队上市,敲开资本的大门。
序幕是由制剂为主营业务的农心股份拉开的,8月19日,笔者一行参与了农心股份深交所上市仪式。
好消息总是接二连三,广康生化上市委会议通过,泰禾化工IPO过会,久易股份闯关创业板;正邦作物冲刺深交所IPO,山东绿霸冲刺上交所IPO,12月9日绿亨科技北交所上市……
企业都盼望上市,能促进企业更好地发展,扩展融资渠道、提高公司形象、利于公司结构的调整……
为什么今年会有这么多企业排队上市?
第一个是企业对创新、对更高的发展的追求。
农心科技董事长、总经理郑敬敏在上市仪式上表示,在制剂的赛道上农心科技已经从产品思维,转变到客户方案思维。

还有,就是资本对农药的了解在加深。
笔者前几年问过做风投的朋友,农资、农业很好你们为什么不投呢?朋友说,农业周期长,见效慢,也没啥亮点。
而这两年大环境一般的情况下,农药的吸引力就放大了:刚需,政策利好发展稳健,市场庞大。
就像一位农药界的老板当年从房地产转行而来,知道的人都大吃一惊,觉得不可思议:居然会有人从(大热的)房地产转到农药行业?去年至今年,很多了解那位老板的人也都大吃一惊,居然这么有眼光,能提前从房地产抽身转到农药行业!
所以,资本的视角是会变化的。
近两年,上市或者排队上市的农药企业多了,资本方对农药的了解增加了,无形中也就会推高农药企业上市的概率。
至于深沪上市还是北交所还是新三板,就看各企业的底蕴及选择了。
回到农药上市企业本身,目前上市的农药企业业务范围多为原药制剂一体化(企业信奉只有将原料/药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拥有更多的话语权,才能更好地控制成本,提升产品附加值和毛利水平),且产品线更加齐全。
企业拥有资本的加持,必然会加快企业发展的速度。
也有很多分析人士指出,农药上市企业募资主要用途是扩产和补充流动资金,未来,行业供需关系可能产生剧变。
当然,上市只是一个大考,上市之后,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依然是企业区别于其他企业的基本盘。
即便春天来了,也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坐拥花朵。

十大关键词

2022大盘点

市场越细分,机会就越大。
细分市场,是未来市场的掘金点。
生物类产品今年大热,也颇得外来资本的青睐。
据介绍,生物农业赛道在去年一年有30多亿元资金流入。今年仍有很多风投看好生物肥料赛道。
今年开年,业内最火热的就是生物肥料:
先正达集团布局微生物;
根力多股份、百阳垦先后和沈其荣院士团队签约合作,加速布局微生物肥赛道;
国家发改委发布《“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
……
政策的、企业的利好接二连三。
其实,大家都可以看出生物产品赛道的火热,因为,近两年市场上最活跃的也是这些企业。
笔者一行去云南调研,那里复种指数高,作物附加值也高,所以,当地种植者对土壤改良、品质种植都非常热衷。只要对作物好,价格不是问题。紫牛、慕恩、南京轩凯等国内品牌,以及一些国外生物产品品牌销量都不错。
就是市场比较卷,一个零售商的会议各中国区主要负责人都去现身说法。
可以说,只要是经济附加值高的作物,甚至有增产需求的大田作物,对生物菌肥都有需求。
这些需求也推高了企业的研发、生产、推广热情。
据统计,目前我国微生物肥料生产企业有3000多家,年产量约为3000万吨,年总产值达400亿元,生物肥料累计应用面积5亿亩以上(蔬菜、果树、甘蔗、中草药、烟草、粮食等)。另据专家预测,微生物类产品整体市场年复合增长率预计可达15%—20%。预计“十四五”期间,应用面积将提高到6亿亩以上,产能达到4000万吨。
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数据,2023年我国微生物菌肥行业总资产将突破2500亿元。
这些都足以说明微生物肥料赛道的热度。
产业向好,但是隐忧仍在。西安德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万里表示,影响菌肥品质的主要因素有:菌肥中的活菌对土壤有选择性,当不适应某些区域或作物,表现效果就不尽如人意;就菌肥的生防作用而言,“靶向”最重要,但大多数菌肥产品都是用同一菌种的菌肥解决不同地域、不同作物的土传病菌;标注高菌量好传播,但对市场有误导作用。
据根力多董事长王淑平介绍,他们在和华润以及一些大企业的基地合作,生产适合基地作物的生物肥料,从工厂直接到基地,靶标性强,也不用再担心货架期的问题。
随着技术的提高,解决了很多生物菌肥对货架期的苛求之后,现在微生物肥料的应用场景在拓展以及品牌优势的叠加,很多企业已经不拘泥于传统的微生物肥料的优势区域、优势作物(经济作物),而是根据自己的侧重点发掘潜力,也慢慢显示出了从区域到全国的布局特点。
热度不仅仅在生物肥料,生物农药也在迅猛发展。
去年远大几个并购案之后,生物农药的风渐起。
也涌现出不少强者,如新朝阳、江西新瑞丰、武汉科诺、陕西麦克罗、陕西美邦、山东惠民中联等等。
一些跨国巨头也在加速布局。据道琼斯报道,科迪华11月30日表示,将以12亿美元现金收购美国生物制品公司世多乐集团,该交易预计将于2023年上半年完成。这也是科迪华今年在生物制品方面的第二笔交易。科迪华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该交易“强化了科迪华为农民提供生物工具的承诺,以补充不断发展的农业实践,帮助他们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预期”。
据预测,生物制品到2035年将占整个作物保护市场的25%左右。
未来,生物产品赛道潜力不减,或许将会更热闹。

2022

关键词三

生物产品

笔者持续关注农服,关注智慧农业也有几年了。
今年可以说,农服基本上是常态化了。
企业都在做不同特点的平台构建,其实就是为了服务经销商做好市场。
而做得好的经销商,几乎也没有谁不做农服的,只是不同区域、不同规模会呈现出不同的服务模式罢了。
从数据上看,2021年的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分别达到390万家、220万个。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也在不断攀升。
大田农服基本上侧重于增产方案,经作农服侧重于品质方案。当然,无论大田还是经作,经销商大都有高中低档的服务方案,农户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
为何农服有市场?第一是农户自己种植的意愿不高;第二,只要消费者追求好吃的逻辑不变,只要种植者增产增收的逻辑不变,农服就有市场。而在作物上深耕的态度、不断优化的方案,就是农服服务商们立足的基本盘。
今年,农服更是增添了数字化或者说智慧农业的双翼。
倒不是说以前没有智慧农业,像金丰公社、先正达MAP创立之初,都有关于智慧农业的设计,只是大面积应用的少。近几年,智慧农业在小站稻、鸣鸣果园、极飞棉田以及植物工厂等现代化产业园的应用,让大家看到了智慧农业的无限可能性。
很多专家表示,目前智慧农业应用渗透率还不到1%,未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其实大田的智慧农业运用的也不少,只不过大家将司空见惯的“半”智慧农业忽略了。细数起来,大型联合收割机的北斗系统,无人驾驶插秧机、无人驾驶收割机、植保无人机等都应该涵盖其中。而不仅仅是从种到收全数字化控制才算智慧农业。即便是很多全数字化控制的基地,那些抹芽、授粉、套袋等细节仍然需要人工去做。
今年智慧农业的发展数字也比较好看。
中商研究院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智慧农业注册企业6034家,我国智慧农业市场规模达685亿元左右,涵盖数据平台服务、无人机植保、精细化养殖、农机自动驾驶等四个方面,预计2022年我国智慧农业市场规模达743亿元。
而智慧农业的投融资金也比较惊人,2020年达到了42.5亿元,今年上半年已达成18起投融资,资金达17.6亿元。
雷军曾经说过,站在风口上,猪都能够飞起来。
智慧农业是风口,但是真正落地可能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2022

关键词四

智慧农业

十大关键词

2022大盘点

为什么将锁销作为一个关键词呢?
是因为今年经销商大不易,但是有的人却能在这样的环境中顺应周期,继续稳健发展。其背后的秘诀就是锁销。
其实,原来很多经销商都能做到锁销,就是提前销售或者预售,但是近几年就比较难。零售商或者农户不愿意提前订货,你想销我未必要买。因为根据近几年的经验,提前买可能掉坑里(买得贵)。
一些经销商,开始注重产品的附加值,通过作物品质的护航让客户赚到钱,从而弱化客户对价格的敏感度。
锁销是在洞察客户消费习惯的基础上,提前锁定客户交易。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降低风险,提前把钱收了;降低营销成本;封锁对手。
也有人说,锁销的最高境界是金融属性。
厂商先把钱收回来,然后可以拿这个钱去拓展业务,同时更好地去服务客户,最重要的是可以形成一个闭环。钱在你这里,就杜绝了去其他家的可能性。
举个例子,某经销商将整个区域的作物产业链做成了一个闭环:种子—管理—购销(龙头加工企业)—金融(和供销社联合成立合作社,下设金融中心)。农户只需要签订合同就可以申请贷款(零售商为农户担保,经销商为零售商担保)用于购买种子、农资等。作物销售之后,各个环节的费用依次扣除之后就是农户应得的。由于优质种子、金融支持和作物溢价收购,所以基本上都是提前一年锁定客户。
这比锁销之王星巴克厉害,星巴克才能提前锁定四分之一的营收。
当然,上述的案例并不是个例。
今年,通过锁销,通过农资+金融赢得市场的不止一家。这个可能也具有不可复制性,对渠道的黏性要求极高,需要农户对零售商、零售商对经销商极度信任。
也有经销商利用自己独特的技术方案,预定 VIP 客户基地名额,收取预付款;也有经销商愿意为资金不足的客户担保,从银行贷款做预付款的。
对于经销商而言,客户的资金+担保的贷款就是公司的运营资金。
经销商一旦能收来足额的预付款,厂商就可以撬动更多的业务,拥有更多的谈判底气。
面对价格剧变的风险,很多厂商也都开始调整产品结构,云南文山七乡农资总经理马庆古表示,今年冬储以高性价比的产品为主,其他产品为应对市场的产品。
他们今年上半年整个渠道都赚得盆满钵满,因为他们去年提前锁定了今年的销售,精准判断行情走势,帮助客户抓住最佳拿货节点且协同客户资源和厂家谈优惠政策。
不难看出,在锁销的过程中,其销售过程已经转型为客户管理过程了。

2022

关键词五

锁销

在业态升级、供销社、大零售之间纠结了很久,还是选了供销社。因为供销社最近实在热度太高了。
在变幻的农资市场中,没有哪个市场主体可以一直兴盛不衰,有的只是通过不断的业态升级,不断改变自己去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而供销社和大零售都是渠道业态的一种表现形式。
今年一个很奇特的事件,就是供销社突然强势出圈。在行业外引发热议:供销社突然翻红了。
作为农资行业从业者,笔者相信很多从业者都想不透,供销社一直都在,为啥突然上热搜了。
去年笔者写农资五大渠道的时候,第一个写的就是供销社系统,供销社系统仍然是农资流通渠道的强者。
或许其他人不了解供销社系统,但咱们行业内的都清楚。
流通流域几个较大的上市企业,都出自供销社:天禾股份、辉隆股份、浙农股份、中农立华。而他们的渠道基本上都是当地比较强的,其实,我们现在熟悉的一些区域平台商,本身就是供销社的。
企业和供销社之间的合作也从未停止,或者是共建渠道,或者是共建品牌(云图控股和天禾共建禾芮品牌)。
供销社早已经从原来的农资+生活用品,成为大的农业综合体了。2021年供销社全系统销售总额创历史新高,达6.26万亿元。仅就农业方面而言,2017年开始,农产品类销售额就远远大于农业生产资料类销售额。
除了农资、农产品,供销社在土地托管中也做出了很大的努力。
据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数据,2020年末,全系统土地全托管面积3701.3万亩,土地流转面积3923.2万亩,配方施肥服务12350.4万亩次,统防统治服务11448.9万亩次,农机作业服务8454.3万亩次。
还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那就是大零售的崛起。
我们发现很多地方都涌现出了大零售,他们都在创造新业态,在不同层面上创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以作物为运营核心,创造、提供专业的服务场景。
一句话,就是整个渠道都在变化,业态也在升级。守着原来的优势不放的,未来未必不会被超越、不会被抛弃。

2022

关键词六

供销社

十大关键词

2022大盘点

今年大家求新求质的需求更加迫切,对新品和品质制胜可能会有更深的理解。
因为大多数企业做不到极致性价比,当无法以价格取胜的时候,就只能以品质为抓手,在提升产品的溢价空间上下功夫。
即便是可以提供极致性价比的产品,也不意味着排斥品质产品。大企业会将不同的产品做不同的定位:有的产品是来收割市场的,有的产品是来收割利润的。
中小企业要想做好,那就只能做差异化和卓越性能。
为什么企业都在不停地做技术的迭代?不断推出新产品?就是因为新品可以提升组织活力,保持竞争优势;提升溢价空间;满足用户并未发现的需求。
笔者在广西、四川和云南调研的时候,经作服务商今年都在强调品质种植,以提高种植者所种植作物品质为抓手。只用当农户赚钱了,才不计较农资的投入。
今年爱媛38号价格就比较好,得到某些经销商专业服务的价格会更高些(商品果的比例高、品质好)。来年农户会不会必然选择信任该经销商?
云南的葡萄和花卉一直是高品质种植的代表,这些作物的种植者基本上都是视品质为命脉的。因为作物的品质决定了商品的价值。
云南金牌农业负责人赵忠银说得好,做生意之前先给自己定位,按照定位去服务,黏性就来了。金牌农业主要做品质农资和品质服务,他服务的经销商和种植者也都是品质农资和品质服务的受益者和拥护者。
即便是农资价格有波动,影响面也不大。
除了不断推出新的品质农资产品之外,作物也在不断推新。
如果说前者的主体是农资厂商的话,那么,后者的主体就是种植者和服务商。
新品种迭代最快的应属柑橘、草莓、葡萄了,种植者都希望抓住新品种来赢得市场。
但是新品种就意味着风险,风险就意味着机会。在云南宾川,部分红提种植者前几年已经改种阳光玫瑰了,而今年也有部分开始改种更稀缺的妮娜皇后。今年妮娜皇后的包园价格大致在100—150元/公斤,估计明年会有一波新的扩种潮。
韩东道致力于弱散小橘农的服务,对作物市场也有着清醒的认识。50%的种植者看中的品种还没到投产的时候,价格已经在下跌。用新品种改良来平衡供求关系,用好的企业品牌引领,用全产业链闭环来打造产业。
尽管求新的道路是艰难的,但是求新的道路又是充满希望的。一个又一个新产品接力推广,将形成一个又一个波峰,持续地推动企业健康地往前发展。

2022

关键词八

求新求质

客户在哪里,连接就在哪里。
今年,对于企业和经销商而言,线上活动都已经成了基本功。
因为,客户的注意力都在手机上,所以厂商就要在手机上下功夫。
因为各地政策原因,面对面的会议比较难开展,客户和你总是“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不做线上的连接就无法开展工作,特别是销售、推广工作。
快手、抖音、视频号是目前很多厂商都在布局的,都期待借趋势、流量的力。
对于很多厂商而言,做线上,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也没有宣传成本,可加强线上引流批量筛选与优选客户,通过公域转私域,成本可以有效降低。
企业基本上是有一两个人定岗专门做线上,不期待有销售,能有效推广就行。一些经销商今年开始了“白天做服务与开发,晚上做订单与销售”的新常态。
部分佼佼者已经脱颖而出,每天的直播都有铁粉准时蹲守。“线上真正买货又复购的农民,对价格不太看重,更注重的是质量、技术指导。”一位经销商这样对笔者说,“每天粉丝群里的问题都很多,客户几乎遍及全国。”
对于经销商而言,每天点不完的红点(消息提示),也算是甜蜜的负担。
笔者发现,线上做得好的大部分都是些年轻的、起步晚的经销商,他们更能借线上之势腾飞,拓疆扩土,将自己的优势及服务空间延伸。
一些做得好的老牌服务商也有在线上直播的,只是多作为线下的补充,服务的大多还是原来的那部分客户,只是将服务的时间拉长了。
也有部分经销商对于线上不太感兴趣,虽然也做线上推广,但是并不将之作为主阵地。认为线上核心竞争力不强,模式太容易被模仿,暂时还是踏踏实实做好线下服务为上。
企业对经销商做电商其实是有些疑虑的,因为突破时空的障碍,就很难界定经销商的服务区域。但是线上的浪潮扑面而来,谁又能阻挡得住?
也有企业反映一些人在直播平台上夸大产品效果,恶意涨价;还有一些人售卖伪劣产品,给农户留下烂摊子……
每一个新兴事物出现,都会伴随着问题和希望,相信一切终究会规范,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无论线上为主还是线下为主,线上线下的融合之势已成。

2022

关键词七

线上线下融合

十大关键词

2022大盘点

有资源,就有主动权。
有资源,就有提供极致性价比产品的基础。
资源对企业的作用,今年越发彰显。
一旦供需收紧,没矿的企业就受限制。
3月以来,部分企业磷矿石改为自用为主,下游一众复合肥企业就买不到原料了。
磷矿石趋紧原因不外乎几个方面:政策收紧,提高磷矿准入门槛、加速淘汰落后产能;限产已造成磷矿石进入极度紧缺状态;农化刚需又保障了磷矿石的采购需求;上游新增产能有限;磷矿石开采的速度赶不上锂电池厂商扩产的速度,下游旺盛的需求带来现货供应的紧张……
所以,抢磷,抢资源,迫在眉睫:无论企业有没有资源,只要有机会,就一定会入手。没什么能阻挡继续买买买的欲望。
6月,川发龙蟒拟以9.6亿元买磷矿获证监会通过;
10月10日,江山股份发布公告称,拟联合第三方瓮福集团投建磷化工循环一体化产业链项目,项目总投资暂估 220 亿元。
企业买磷矿,一方面是化肥、农药的原料,一方面是大热的新能源项目。
放眼行业,占有磷矿石资源的企业没有谁会不去涉足新能源的。去年笔者写了个关键词“左磷右锂”,就说明了这个热度。
原来真的没想到,农业生产资料竟然还能和新能源汽车扯上关系。所以,从农资到新能源,咱也跨了一回界。
今年10月22日,芭田股份也和中科院深圳先进院,成立了中科院深圳先进院—芭田股份磷基能源材料与技术联合实验室,正式进军磷酸铁锂。
除了抢矿,企业还在抢专利资源,抢专家资源。
大家心照不宣地认为,高维一定会颠覆低维。占据矿产资源,就可以“拥磷为王”了。起码在磷矿石方面不用受制于人。以复合肥为例,拥有磷矿,自用自然就比采购来得更容易,更能控制成本。
一些龙头企业能提供高性价比的产品,也就不奇怪了。
专利、专家资源意味着企业能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差异化一直是收割市场的利器。
农资行业,似乎也正在迎来“科学家时代”。有科学家创业的,更多的是企业和科学家合作,利用自己的生产能力,将专利转化成产品。而这些能解决真问题的产品,一经面市,大部分都会赢得市场。
资源是企业的魂,做好战略积累,下足功夫,日拱一卒,功不唐捐。

2022

关键词十

抢资源

韧性,有两层意思。
一层意思是,物体受外力作用时,产生变形而不易折断的性质;另一层意思是指顽强持久的精神。
外部环境叠加市场及政策因素,今年企业面临了更多威胁和挑战,危机成了新常态。
中商研究院数据显示,2019—2021年,全国在册的农资企业锐减了39040家!
这种情况下就考验企业的韧性了。
年初,我们就说,今年不要过于在意销量的增长,先站稳,再站高。
在危机面前,外部环境我们左右不了,能做的只有强准备!去预判风险,进而做企业的应对方案。
部分企业高层认为,每一次危机都给企业提供了复盘和反思的机会,企业要修炼好内功,去提高自身抵御风险和危机的能力。
大经销商层面今年谈得最多的就是稳健二字,不求激进,但求稳健,“控风险保市场比赚钱更重要”。
上半年供不及,下半年销不出。对于今年的农资厂商而言,更大的考验应该是自身的韧性。交易之道,刚者易折。若韧性不足,可能就没有翻盘的机会。
那么,韧性增长的核心是什么?
很多企业主表示,韧性增长就是向外聚焦细分机会点,聚焦目标消费人群的需求;向内聚焦品牌建设,聚焦有核心竞争力的基本盘。
益地国际农业(北京)有限公司朱兆春认为,今年要特别关注能沉淀的企业。沉淀是企业向内的重塑,专注于某个作物、某个区域、某个问题或某种模式,从而构建企业真正的底层支撑、长期专注和动态创新的复合能力。
不沉迷于曾经的优势,不迷恋既有的成就,敏锐地发现市场的变化,发现真问题,找到真需求。
云南盈丰农业今年调整服务方向,专注黄瓜的种植服务,但是没有资源,没有客户,怎么办?先从真需求入手!盈丰农业的负责人就带领员工去黄瓜棚里调研,找到根结线虫防治的真需求。
据笔者了解,部分经销商已经开始根据目前的消费需求,为用户提供针对性的服务方案,或者极致性价比的基础方案,或者极具品质的高端方案。
消费者买好吃的农产品的欲望在高涨,种植者种好、卖好的欲望在高涨,我们做农资的怎么就不能找到合适的发展路径?
虽然寒气犹在,未来也未必更好;虽然你也抱怨,但你要更努力:可以选择单店突破,也可以选择圈层切入;可以选择做深市场,也可以选择打透作物……
每块乌云都镶着金边,找到乌云的金边,就是新的机会!

2022

关键词九

韧性增长

价格永远是直观折射行业发展动向的晴雨表,而今年农资行业的动荡没有意外也是由“涨价”来搅动的。
今年以来,在国际地缘冲突、新冠肺炎疫情、极端天气、粮价高位带动、原材料成本上涨、刚性需求支撑等多种因素催化下,国内尿素、钾肥、复合肥、草甘膦、草铵膦等产品集体迎来涨价潮,价格记录在刷新与被刷新之间持续动荡。
但是今年的涨价最大的不同在于,价格的疯长主要集中在上半年,下半年则是集体大跌,大涨大跌之间就勾勒出了今年的行业发展曲线。
我们本期将对这几个牵动行业发展脉络的产品价格走势做一个集中的复盘分析,并以此来对2023年的农资行情有一个初步的判断。

大涨大跌交织

年度曲线

尿素

涨多跌少,呈现“N”字
“过山车”走势

尿素,似乎每年都是“涨价”潮中的主角,今年也不例外。
去年1月初尿素主流地区的价格在1800元/吨左右,而今年1月在粮价大幅拉涨的积极影响下,春节前后,冬小麦的用肥形势就相当可观,尿素的起步价就在2520元/吨的高位。
从下图的价格走势不难看出,国内尿素全年价格行情整体呈现出“N”字“过山车”走势。1—6月的上半年,尿素价格几乎是一路强势飞涨的,6月之后整体开始快速下跌。根据尿素网数据,主流区域中小颗粒出厂报价由1月的2520—2540元/吨一路上涨至6月的3120—3240元/吨的价格水平。

卓创资讯数据监测显示,国内尿素市场上半年全国市场均价2863元/吨,同比上涨33.41%。其中高点出现在6月中旬的3210元/吨,低点出现在1月初的2471元/吨,高低价格差在739元/吨。
但是6月中旬之后,随着夏季备肥的陆续结束,农业、工业需求的缩减,供应的好转以及上游液氨、液化天然气价格大幅下跌导致尿素价格在7、8月呈现出断崖式下跌,最低跌至2320—2350元/吨,2个多月跌了900多元。
而进入9月,在上游液化天然气、无烟煤价格大幅上涨的拉动下,尿素价格开始稳步上涨。10月国内农业需求疲软,供大于求,尿素价格呈现出小幅震荡下跌。11月中旬以后,随着农业冬储国储的全面启动,工业需求的小幅增加,出口订单的有序推进(印度11月中旬尿素进口标购预计中国中标量可达30万吨左右,12月下旬印度或再次发布标购),部分气头尿素企业开始检修,尿素日产下降,叠加尿素受散发疫情的影响发运受阻,市场供不应求,尿素价格再次迎来新一轮的上涨周期,主流区域中小颗粒出厂报价回升到2750—2790元/吨,但此时市场对高价已有抵触心理,部分区域市场价格已开始走软,春节前还是要关注印标和市场供需情况。
总的来看,今年尿素市场价格涨多跌少,上半年在整体供大于求的格局下依然涨破3200元/吨,可谓是创出历史新高,下半年的大跌更多属于理性回落。
那么,2023年,尿素上半年是涨还是跌?据业内人士分析,在国家宏观调控下,煤炭价格预计仍将高位运行,对尿素在成本面上形成强力支撑;供应面上,明年将有新的产能释放,供大于求的形势短期内难以改变;需求面上,上半年属于尿素的需求旺季,且在全球粮食安全问题进一步凸显,国内粮价向好的大背景下,粮食种植面积将稳中有增,对尿素需求会进一步增加;出口面上,尿素出口法检实行周期延长到2023年4月30日,到期可能继续延长,但是在印度招标、国际援助等其他因素影响下,国内尿素出口签单呈阶段性增长,所以,2023年上半年尿素行情预计将以震荡上涨为主。

年度曲线

2022大盘点

上半年疯涨,下半年震荡

今年钾肥的行情的关键词是疯涨与震荡。
上半年,在白俄罗斯钾肥公司持续受到国际经济制裁,以及地缘政策冲突的影响下,国际钾肥价格持续大涨,国内钾肥市场受此提振,价格也是一路开启上涨模式。2月15日,加拿大钾肥公司与中国签订供应合同,即到岸价590美元/吨,较2021年的大合同247美元/吨的价格,涨幅高达138.87%。3月欧洲钾肥主产国外输能力又在地缘冲突加剧下大幅下降,订单供应数量、时间皆不及预期,再次开启新一轮价格上涨,并进一步增强了国内钾肥经销商惜售、待涨的心理,也奠定了国内氯化钾现货价格大涨的基调。
从氯化钾的价格走势可以直观地看出,从1月初开始,氯化钾的价格就突破了4000元/吨的大关,之后一路攀升,5月达到价格的高点,突破5300元/吨,刷新了近10年内的价格纪录。
卓创资讯数据监测显示,截至6月30日,国内氯化钾上半年均价4667元/吨,环比增加24.79%;港口62%白钾市场均价5225元/吨,较年初价格上涨1200元/吨,涨幅为29.81%,同比上涨32.28%;硫酸钾上半年均价4691元/吨,环比增加18.64%。
但是随着夏季肥的收尾,化肥市场需求整体进入淡季,边贸钾的集中到货,下游对高价钾肥的抵触,钾肥的行情在7月之后出现松动,国际、国内钾肥价格都开始持续走低,10月已经跌破4000元/吨。
有分析人士认为,钾肥今年整体的价格是虚高的,不理性的,下半年的下跌更多是理性回落,总体仍处于高位。
进入11月,伴随冬储备肥启动,下游询单、问货及交投氛围或有好转。另外,国内钾肥产区相继进入供暖季,天然气、物流运输等不可控因素的影响,也对钾肥价格形成一定支撑。在国际钾肥市场低迷表现影响下,国内钾肥供货商大多把去库存、回笼资金作为核心任务,所以,钾肥价格到春节前预计还将以小幅回落为主。

钾肥

持续追涨,
价格创出5年历史新高

今年复合肥的价格从年初开始也是一路扶摇直上,创出5年历史新高,整体氛围也可以用疯狂来形容。
但似乎今年复合肥的涨价多是“被动”的。因为,在尿素、钾肥以及磷肥合力普涨的局面下,复合肥受成本的压力,只能不断跟涨。
当然,今年复合肥价格的大涨主要还是缘于以下三大因素的驱动:第一是地缘政治冲突,导致全球化肥供应短缺,国际化肥价格上涨,继而拉动国内化肥价格上涨;第二就是氮磷钾主要原料在大宗商品价格带动下多突破历史高位,给了复合肥成本强势支撑;第三是农业景气度提高,三大主粮价格的上涨,带动底层农户种植积极性提高。
和氮磷钾原料高涨的价格同频,今年复合肥价格剧烈波动,大涨期也主要集中在2月中旬至6月下旬,6月上涨至5年以来的新高位。以45%硫基复合肥为例,2月初由3200元/吨上调至6月中旬的4500元/吨,涨幅高达1300元/吨。
进入第三季度,随着夏肥的收尾,尿素、磷酸一铵、钾肥等原材料价格弱势运行,同时局部地区因气候影响,秋季用肥推进缓慢,市场需求走弱,再加上磷复肥会议延期,冬储延后,经销商储备意愿疲软,复合肥价格持续下降,8—10月,45%硫基复合肥的价格多降至3100—3300元/吨。
第四季度随着尿素春肥备货的逐步开启,尿素、磷肥等原料价格的上涨,复合肥成本支撑利好,开工率提升,市场心态向好,炒涨气氛浓厚,但整体价格调涨幅度不大,主要是部分低端产品价格调涨为主。后市更多还是要重点关注原料走势,冬储推进情况,成本动向以及出口政策的变化。

复合肥

年度曲线

2022大盘点

年度曲线

2022大盘点

维持高景气,温和回落

跟去年相比,今年霸主产品草甘膦、草铵膦的价格行情疯狂不再,但二者的高景气度依旧,原药价位水平还是远超历史同期。
受2021年煤电供紧、能耗双控、疫情反弹等多重影响,国内草甘膦供应缩减、需求增量,使得原药出现十年不遇的高涨行情,这种高景气也延续到2022年,所以草甘膦原药2022年起点是居高的。从1、2月,草甘膦原药价格还保持在7万元/吨以上,但难耐一季度春耕用药、外贸采购力度都表现平平,所以在3月底,价格直接跌到6.3万元/吨。
二季度草甘膦内销收尾、外贸跟进向好,原药逐步大稳小动,价格多维持在6万元/吨以上。百川盈孚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草甘膦价格是大幅下跌的,价格从8.05万元/吨下跌至6.25万元/吨,跌幅在22.36%;第二季度,草甘膦价格开始窄幅推涨,并在6.35万—6.5万元/吨震荡。
从第三季度开始,农药行业整体进入传统的销售淡季,即使有企业高温检修计划,但草甘膦整体需求还是清淡利空主导。到了第四季度,需求也略有提升,但幅度不大,原药价格一直延续震荡下调的基调,11月底,已经下滑到5.2万元/吨。
再看草铵膦,从 2021 年年末开始,随着国内草铵膦厂家产能的逐步释放,行业开工率的逐步提高,部分生产商库存开始走高,草铵膦价格也开启了回调模式。所以,和草甘膦一样,今年的草铵膦在价格层面也没有了去年的疯狂姿态,原药价格持续震荡下滑也是主基调。
今年第一季度,受国内新产能释放和需求淡季的影响,草铵膦价格持续下滑,3 月底价格最低跌至 17万元/吨;第二季度,草铵膦进入国内外需求旺季,外贸订单不断下发,价格开始触底反弹,5 月最高涨至 26.5 万元/吨。进入第三、四季度的销售淡季,草铵膦价格持续小幅下滑,截至11月底,原药价格下滑到19万元/吨。

据百川盈孚数据,2022 年上半年草铵膦均价24.7 万元/吨,同比增长 35.98%,其中第二季度均价 23.3 万元/吨,环比下降10.51%;第三季度,价格环比下降3.1%,但草铵膦的整体盈利仍是比较可观的。
一如业内人士所说,草甘膦、草铵膦去年一度飙涨到10万元/吨,35万元/吨的高价是疯狂的,是注定难以持续的,背后是有泡沫的,今年的跌势更多是合理的市场价格表现。
那么,草甘膦、草铵膦在春节前是延续跌势,还是会触底反弹?业内人士分析认为,11月、12月虽然是农药备货旺季,但市场表现是稳中走低的,上下游备货都很谨慎,以消化库存为主,整体备货率低于去年同期,进而倒逼制剂厂家减产,原药厂家下调价格预期,库存增加,开工率减少。在此背景下,草甘膦、草铵膦在需求面上处在出口量减少,内需下游信心不足的局面;供应上虽然产能会增加,但是厂家轮番检修,产量是下降的,所以,二者价格在春节前预计还将保持温和回落的趋势,大涨大跌的可能性不大。
那么,2023年草甘膦、草铵膦市场除却价格应该关注什么?有哪些机会?草甘膦行业企业还是要严格落实好国家“双控”和“双碳”政策,有序开发利用有限的磷矿资源,实现安全绿色可持续生产;企业要生态环保剂型的研发力度,更多的草甘膦产品要向高含量粉剂或颗粒剂型演变。草铵膦行业企业转向在草铵膦复配产品上进行研发,并加大复配产品的市场投入力度,弥补单剂的利润损失。同时,在营销渠道层面,特别是在终端的竞争是用户争夺战层面,有基层品牌优势、推广优势的企业才会被优先选择,另外,积极布局精草铵膦将成为行业竞争的下一个高地,值得火热关注。

草甘膦
草铵膦

2022年的农资行业极度不平凡!
在疫情、涨跌潮、国际形势等多重冲击下,行业已经处于前所未有的大变革之中,产品也进入换血时代。
细数2022年的农资产品,依然是百花齐放,不断进行着迭代和创新。在这一年,农资企业逐渐回归理性,在产品研发、工艺提升、田间应用方面加大力度。由此,一大批真正能解决问题的优质产品脱颖而出。
与此同时,在国家双减政策的加持下,绿色、安全、环保的产品,比如特种药肥、微生物菌剂、有机肥、长效杀虫剂等在2022年的农资大舞台上大放异彩。再者,在科技的助力下,纳米农药、针状肥等在各自细分领域也涂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些产品的推广应用大大促进了农产品安全,为农资行业树立了新标杆。
实际上,对于今年市场上活跃的农资产品,每一款都值得被看见!
本次盘点,我们遴选出大家比较关注的产品或品类,来看看你印象深刻的哪一款?

每一款都值得被看见

年度产品

2022大盘点

年度产品

最火爆

氯虫苯甲酰胺
今年最受关注的农药品类当属氯虫苯甲酰胺。一直以来,以它为主要成分的康宽®自上市便风头无限,稳坐全球第一大杀虫剂宝座。
2022年8月13日,富美实氯虫苯甲酰胺专利到期,引得国内多家公司开始布局。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利尔化学广安基地规划产能5000吨/年,海利尔恒宁项目二期产能1000吨/年,红太阳预计2025年产能将达到3.5万吨/年等。可以说,几家大公司的大手笔操作让氯虫苯甲酰胺在国内炙手可热!
从登记来看,氯虫苯甲酰胺国内登记共有73个,其中单剂产品29个,包括原药9个,复配产品44个。在专利到期的红利期内,企业越早布局越早获利。
氯虫苯甲酰胺热度再次拔高来源于近期友道化学11000吨氯虫和5000吨溴虫的上市,这标志着友道将成为全球产能最大、产业链最全、竞争优势最明显的氯虫苯甲酰胺原药生产企业,友道化学也将成为国内除原专利商外唯一具备工业化生产能力的合规企业。
不过,富美实在氯虫苯甲酰胺技术领域拥有广泛的专利组合,除氯虫苯甲酰胺化合物专利外,富美实还拥有生产工艺、关键中间体以及制剂和应用等专利,这些专利的有效期都在氯虫苯甲酰胺化合物专利之后。对于国内企业来讲,想在氯虫苯甲酰胺方面占据更大的市场空间,还要在科学创新、综合技术上不断提升核心优势才对。

2022大盘点

年度产品

微生物菌剂
土壤恶化,作物品质下降,微生物菌剂的时代真正到来了!
截至目前,国内微生物菌剂相关厂家已有5000多个,登记热情继续高涨,微生物菌剂无疑成为当下最火爆的品类。
不过,微生物菌剂虽然被看好,但必须承认的是,微生物菌剂规模企业并不多,销售额能够破亿元的寥寥无几。近两年随着微生物菌剂头部企业发挥引领作用,市场逐步进入良性发展阶段。
据悉,目前市场的微生物菌剂主要包括枯草芽孢杆菌、胶冻样类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侧孢短芽孢杆菌、细黄链霉菌、植物乳杆菌、黑曲霉等,其中仅芽孢杆菌占75%。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在微生物菌剂领域,大家对枯草芽孢杆菌、哈茨木霉、丛枝菌根真菌等热度较高。
枯草芽孢杆菌。 枯草芽孢杆菌是芽孢杆菌中最常见的菌种,广泛分布在土壤及腐败的有机物中,能改良土壤、调节作物生长、提高作物品质等。枯草芽孢杆菌的繁殖速度是其他菌种的2—3倍,而菌肥的肥效取决于菌种在土壤中生存和大量繁殖,所以大多数微生物菌剂都离不开枯草芽孢杆菌。
在走访中,我们发现很多农户分不清产品的真假。我们常见的枯草芽孢杆菌是不会产生菌丝的,在买菌肥的时候,如果标注的是枯草芽孢杆菌却长满了毛,那说明产品质量肯定是有问题的。
鉴于此,让更多农户用上真正的枯草芽孢杆菌任重道远。

哈茨木霉。哈茨木霉是一种杀菌剂,也是一种微生物菌剂。在实际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是生防菌中的明星。
目前,哈茨木霉在治疗蔬菜、瓜果、花卉等作物的白粉病、霜霉病、 根腐病、立枯病、猝倒病、灰霉病、炭疽病、大姜姜瘟病、土豆早晚疫病、草莓死棵烂苗等方面效果显著。重要的是,哈茨木霉不产生抗药性,无用药安全间隔期,无农残并且安全环保。同时使用方式灵活,可以拌种、拌土、拌肥、灌根、滴灌、冲施、喷施等。
可以说,哈茨木霉是一款不可多得的产品。
尽管目前市场上哈茨木霉菌较多,但部分人缺少科学认识。最近在成都特普生物、上海大井、山东五福生、山东拜沃等相关企业的大力推广下,大家对哈茨木霉的了解更加深入,哈茨木霉微生物菌剂发展才进入快车道。
丛枝菌根真菌。 丛枝菌根真菌是一个划时代的革命性产品,是当下众多微生物企业的新宠。
与土壤微生物不同,菌根真菌的作用空间并不在土壤里面,而是通过侵染作物根系进入植物体内,与植物形成共生关系,进而发挥作用。
在众多企业中,金必来经过多年潜心研发和应用,公司AMF丛枝菌根真菌在市场上大面积推广,在促进植物矿质养分吸收,固持、钝化重金属,抗干旱逆境胁迫,抗盐碱胁迫,抵抗病虫害侵袭方面取得不错的成绩。
金必来董事长付荣军表示,目前,公司已经取得专利扩繁技术。经过在全国范围内的大量生测和中试,优异的试验结果表明菌根真菌项目推向市场的时机已经成熟。金必来也会构建共生、共享、共赢的企业生态圈,把微生物带入农业大健康时代,助力高品质农业稳步发展。
正达农业集团也是丛枝菌根真菌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者,通过近十年的努力,公司已经形成了成熟的技术和产品体系。未来也会以丛枝菌根真菌为核心,通过菌根菌剂产品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品质,帮助种植户朋友增产增收。
不可否认,在化肥农药零增长的当下,微生物菌剂将会拥有越来越大的市场空间!
但是我们也要意识到,微生物菌剂企业想发展壮大,考验的是企业在菌种、工艺技术、资质、渠道、资金等方面的综合能力。这些做到了,才能改变大而不强的态势,推动微生物菌剂长远发展。

 最潜力

针状肥
针状肥是贵州西洋经过八年研发推出来的一款创新型品类,经过2021年大力推广和应用,在市场上引起极大的反响,引得很多企业争抢模仿。
目前,贵州西洋已取得针状肥技术专利证书(专利证号:ZL201921737620.8),并在2022年进入发展快车道。
据了解,针状肥是一种经独特的制备工艺而生产出来的、外观为针型的颗粒肥料。该工艺产品的核心特点为针状外观、速溶全溶、配方灵活、零排放等,产品广泛适用于各种施肥方式。与传统肥料相比,针状肥具备以下优势:
一、辨识度高。感官上和视觉上区分度高。
二、在沟施、撒施使用过程中,特别是撒施,均匀分布度效果好。
三、圆柱形颗粒产品在运输和包装过程中,空间占有率比圆颗粒更有优势。
对于贵州西洋来讲,目前已经把针状肥定位成一个全品类产品化肥的生产工艺,包括高塔、喷浆、转鼓和市面上的一些主流工艺做到的产品。
可以说,针状肥在如今不断变化的新格局下为化肥行业开创了新赛道。贵州西洋总经理贾启彬对针状肥充满信心,他认为针状肥是变革性产品,产品力会更胜一筹。从针状肥的几大特点来看,它对化肥的制造工艺是一个很大的突破,以后很可能会颠覆和替代现有的化肥制造工艺。
特种药肥
从近几年数据来看,药肥每年销售额大约在50亿元左右,潜在市场超过700亿元。其中,特种药肥在经作市场快速崛起,几乎占据药肥市场半壁江山。
在特种药肥里,标正作物的地腾®不得不提。
作为标正药肥行业标准制定的参与者,这些年来一直致力于特种药肥的研究。2015年标正上市了国内第一款特种药肥地腾®。凭借独有的双层包膜缓释技术,使得药肥互促,长效缓释。在药肥双契合的基础上,地腾®能够极大减少地上用药次数,从而达到省工、省时的效果。
标正作物相关负责人表示,特种药肥契合了高品质作物种植的趋势,潜力巨大,其独特的价值体现在:第一是作物价值,践行预防为主的植保理念,药肥互助,减少病害的发生,使得作物增产提质,从而实现增收;第二是社会价值,通过精准施药、拌肥、撒施、穴施、种药肥同播等方式,减少劳动者的工作强度,省时省工;第三是生态价值,绿色环保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很好地响应了国家双减的政策。
在实际推广应用中,特种药肥确实在改善土壤环境,缓解作物的死棵减产、叶片黄化、树体弱等方面表现良好,成为企业找寻增量的突破口。
2021年8月25日,随着《药肥产品标签标识规范》团体标准发布以及广西田园、河南远见、郑州沙隆达等药肥头部企业的引领和市场培育,尚处于增量市场的特种药肥迎来大发展。但是目前我们必须意识到几个问题:在使用量方面如何科学、精准?在使用时间上如何让药、肥同时发挥更大效果?药、肥存在差异,如何在使用方式上更好兼顾?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特种药肥才能真正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空间。

文/赵丹

2022大盘点

年度产品

最不可忽略

精草铵膦
作为草铵膦的一个异构体,精草铵膦是一个超大体量的革命性产品!
有人预测,2025年后,全球精草铵膦需求量将超过6万吨。作为草铵膦行业发展重要趋势之一, 精草铵膦市场发展空间大,短期将逐步取代草铵膦与百草枯等传统农药产品,中长期来看,精草铵膦大概率会挑战草甘膦目前在全球农药行业中的霸主地位。
如此优越的前景让精草铵膦成为很多企业争抢的香饽饽,利尔化学、山东绿霸、永农生物、日本明治制果药业都在积极投产。
那么精草铵膦到底有哪些竞争优势呢?
一方面活性高,精草铵膦的活性是草铵膦的两倍;另一方面开发生产精草铵膦将大幅降低原药用量,有利于提高产品经济性和降低农药用量。总体来看,精草铵膦除了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外,对环境也具备较好的保护,有望改变当下整个农药行业格局。
但是事实上,精草铵膦技术壁垒很高,目前只有几家企业工艺相对完成。日本明治制果药业株式会社是全球最早研制精草铵膦的企业,永农生物自主研发生物发酵法获得精草铵膦生产工艺,算是推陈出新。之后,利尔化学快马加鞭于2020年11月获得精草铵膦的原药登记。
展望未来,作为中国自主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首款重磅农药产品,精草铵膦代表着中国自身科技水平的突破。它绝对是中国农化行业第一款在未来有望正式走向全球的重磅农药产品。利尔、永农等草铵膦头部企业必须积极探索和努力,以便保持强大的技术水平和竞争优势。
芸苔素内酯
近期,植物生长调节剂领航企业郑氏化工和肥料大企金正大分别发布芸苔素内酯相关新品,再一次引发了大家对这款神奇农药的关注。
毫无疑问,芸苔素内酯市场容量巨大。据悉,2021年芸苔素内酯在国内销量达到22亿元,预估未来具有50亿—100亿元的市场规模。目前,国内芸苔素内酯登记的产品大概有180个、原药18个,主要厂家有郑州郑氏化工、四川兰月、江西威敌、云大科技等。
从实际应用上来看,芸苔素内酯常常搭配吡唑醚菌酯、叶面肥的使用,堪称神奇组合。既可以互相溶解、协同增效,又可以促进营养转化,调节植物生长,同时还能增强抗病性,避免药害。
其实,芸苔素内酯一直颇受争议。虽然它是一个多面手,没有抗药性,兼具了乙烯、赤霉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作用,可以保花保果,增产效果明显,但是对其仍旧有很多误解。比如说误认为其是叶面肥,误认为其是万金油和小众产品。但实际上这都跟芸苔素内酯本身没有太大关系,大多与农户不合理的使用有关。
需要提醒的是,芸苔素内酯五种类型中,28—高的活性成分最高,为天然芸苔素内酯的87%,被广泛应用于农作物的各个生长时期。但是,28—高芸苔素内酯化学结构式复杂,合成难度和工业化生产难度极高,国内可自行生产的厂家屈指可数,企业在此应该多努力突破。除此之外,24—表因为活性仅次于28—高使用也较为普遍。
在实际应用中,芸苔素内酯一定要科学合理地使用,因为芸苔素内酯本身没有营养,它是通过调节植物内源激素系统,间接调节作物生长,所以必须保证养分供应,以便在“水、肥、调”一体化方面更好地发挥作用。同时注意禁止与碱性农药和化肥混用,出现旺长的地块禁喷施芸苔素,降雨天气不要喷施芸苔素,不可高浓度使用等。

最前景

腐植酸肥
腐植酸肥料也常被称为“碳肥”,是土壤的“生命核”!
近些年来,腐植酸行业飞速发展,腐植酸类产品也层出不穷。腐植酸的原料和生产工艺主要以腐植酸来源不同和活化方法的差异来区分,来源和工艺不同,腐植酸特性及效果也不尽相同。
腐植酸在农业方面有五大作用:改善作物品质,增加作物抗逆性,对无机养分增效作用,对植物生长刺激作用,改善土壤理化性状。腐植酸这些功能为作物增产增收打下坚实基础。
我国作为腐植酸生产、应用、出口的大国,生产企业数量众多。截至2022年11月,国内含腐植酸产品共有3700多个,以山东农大肥业、河北萌帮、拉多美、新疆黑色生态、陕西鼎天济农、大千林海等企业较为出色。
在创新方面,河北萌帮的MBT(多元生物刺激素技术)备受关注。据了解,萌帮MBT是一种由微生物酶解褐煤、风化煤制备而来得一类为以腐植酸为主的多元生物刺激剂技术,其产品主要含有腐植酸、黄腐酸、多糖类、氨基酸及多种微生物分泌物。同时,萌帮MBT采用两株专利菌株(短短芽孢杆菌 ZL 2021 1 0495979.4争论贪噬菌ZL 2021 1 0497189.X)和独特的培养基,产品pH呈中性,更有利于产品的溶解和复配,对土壤及微生物友好。
整体上,目前国内腐植酸还处于摸索创新阶段,行业规范尚未完善,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共同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河北萌帮市场部刘楠表示,腐植酸类肥料作为一个朝阳品类,企业应抓住发展机遇,助力“化肥零增长”方针政策,同时打造自身特色和品牌,让腐植酸类产品为提高养分利用率、保护土壤和环境、改善农产品品质、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发挥更大的作用和价值。
有机肥
有机肥自古就有,在农业生产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30年,由于化肥的大力推广应用,有机肥发挥空间压缩。
不过,随着化肥的长期使用导致的土壤问题逐渐凸显,在化肥零增长政策下,化肥行业单边突进的势头戛然而止。在此基础上,有机肥重出江湖!
在政策上,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鼓励和引导农民施用有机肥的补助政策,加快有机肥推广应用步伐。
根据中国农资流通协会有机肥分会的数据,目前全国有机肥企业共有约2283家,年产商品有机肥947万吨,其中精制有机肥318万吨、生物有机肥151万吨、有机无机复合肥422万吨。企业主体包括精制有机肥企业、生物有机肥企业、有机无机复混肥企业以及其他一些与有机肥相关的新型肥料企业,主要以山东、辽宁、湖北、河南等地区为主。
不过,有机肥虽然呼声很高,但是行业小而散,企业规模偏小,能够像大化肥一样做大的企业几乎没有,但这并不影响有机肥的蓬勃发展。截至目前,我国有机肥市场总需求量约为1300万吨,而基于我国目前有机肥生产总量来看,未来尚有900万吨有机肥的增长潜力,市场缺口依然很大。
有人计算,如果中国肥料当中有机肥与化肥各占一半的比例,就意味着有机肥的实物量要达到6亿吨,以每吨产值600元来计算,那么整个产业的年产值将高达3600亿元。
当然,有机肥也面临诸多问题,尤其是效果不佳和推广难的问题。对此,紫牛生物董事长满曰河表示,部分种植户认知有限,加上市场上流通产品良莠不齐,当这个环节在商品或者农产品急需变现时,当有机肥的推广不能够充分解决种植所面临的问题,尤其不能从直观上提升农产品品质问题时,种植户在选择肥料时对有机肥的投入就变得尤为抗拒。所以有机肥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很长的路要走。
相信在政策与市场红利的大背景下,有机肥产业正迎来高光时刻,企业可抓住机会,在技术、资金和推广上多下功夫,抢占新一轮产品创新高潮!

2022大盘点

年度产品

丙硫菌唑
丙硫菌唑是一种新型广谱的三唑硫酮类杀菌剂,也是一款低调且优异的农药成分。
2015年丙硫菌唑在欧洲和中国专利到期后,国内企业开始争相登记。截至目前,丙硫菌唑登记17个、原药11个,以海利尔、安徽久易为代表。在产能方面,根据海利尔2021年4月发布公告,筹划青岛恒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二期项目,其中涉及丙硫菌唑产能8000吨/年。河北兴柏、内蒙古灵圣作物、南通泰禾、辽宁众辉、无锡稼宝药业、山东联合农药、山东奥坤作物、宁夏一帆生物、响水中山生物等企业也紧跟其后。
近年来,由于国内小麦赤霉病与锈病频频暴发,小麦年产量损失达10%—40%。福美双、甲基硫菌灵、戊唑醇、多菌灵、咪鲜胺、氟环唑、氰烯菌酯等药剂的防治效果大打折扣,而丙硫菌唑因其对小麦赤霉病、锈病防治效果优异且低毒环保无风险,受到重视,一时名声大噪。
不仅对小麦,丙硫菌唑几乎能防治所有麦类的病害,还包括白粉病、枯萎病、斑点病、叶斑病、云纹病等,此外,还能够预防土壤传播疾病和叶片疾病的发生。
在国际市场,丙硫菌唑已经达到10亿多美元,在国内市场也是需求旺盛,前景看好。
不过目前国内丙硫菌唑企业比较少,原因有二:一是丙硫菌唑生产时易燃易爆,工业化难度较高;二是丙硫菌唑在田间施用时,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对人体健康带来影响。
当下,国内丙硫菌唑还没有广泛应用,企业主要产能也多用于出口,相信未来随着我国国内土地集约化程度的提高,施药方式的改变,丙硫菌唑在国内市场的地位将不容忽视,未来可期。

最品类

长效杀虫剂
近年来,国内害虫防治难度越来越大,防治药剂虽多,但抗性大,持效期短,很不理想。挖掘产品的市场潜力成为农药企业的重中之重。长效杀虫剂因此成为市场新宠,在多个杀虫剂成分中,比较常见的虱螨脲和虫螨腈等都是效果不错的长效杀虫剂。
在企业层面,长效杀虫也已成为共识,它遵循为用户创造价值的营销本质,是一种回归和反思。
据了解,国内六夫丁作物是最早提出长效杀虫理念的企业,六夫丁董事长陈诺表示,长效杀虫是六夫丁一直以来用心深耕的领域,并且经过多年发展后,凭借其“5T标准化长效技术,9重保障长效杀虫”等独特优势,深得用户认可。在实际应用中,六夫丁的长效杀虫之所以被认可,在于满足了用户需求,让用户的投入减少了,收益增加了。
据了解,长效杀虫其实有两个层面的含义:
一是用户层面。长效杀虫市场的蓬勃发展,用户功不可没。目前国内外一些大农场和基地以及具有先进思想的种植者都意识到预防的重要性,因为见虫打虫和提早预防有天壤之别。早用早预防,为农户省力、省时,更省钱,一举多得。
二是产品层面。速效杀虫剂市场上比比皆是,但是因为没有持效性,虫害得不到有效防治。六夫丁科研人员在新的配方上不断精进,他们通过研发新配方,将虫子整个生长期的卵、幼虫和成虫统统杀死,使其无法繁殖下一代,这样既兼顾速效,又达到长效,充分满足了用户的需求。
其实在行业内,很多企业也开始走长效杀虫这条路线,相信随着长效杀虫理念的不断普及,长效杀虫这一领域将会越做越大,真正为农户省工、省力,谋求福利。
纳米农药
纳米农药是将纳米与农药进行跨界搭配,利用纳米技术发展纳米农药新型剂,被称为植保界的“新贵”。
对于农药来说,微粒的尺寸直接影响到了药效。把纳米技术应用到农药上,纳米农药的活性成分颗粒个数可以增加约200万倍,表面积增加数百倍。与此同时,纳米农药可以显著改善农药有效成分的生物活性、利用率和持续期,实现农药减量增效。比传统农药相比,纳米农药不但能减少农药使用量,而且能有效调节有机溶剂的用量,降低生产成本。
2006年,我国开始发展纳米农药,近几年发展迅速,纳米农药不但有效解决了一些农药难溶于水的问题,还满足了无人机低容量、细雾滴施药器械的要求,其技术工业化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
2022年9月27日,通过银农科技一场酷炫、科技、艺术感十足的农药产品发布会,人们对纳米农药有了全新的认知。
如今,国内纳米农药相关企业也不少,南京善思生态科技、山东麒麟农化、浙江新农、龙灯中国、明德立达、江西纳农新田、银农科技、诺普信等企业都有涉及。
可以说,发展纳米农药是时代的需要,是实现安全、经济、环境友好的高质量农业的需求,也是飞防药剂发展的未来方向。
创新和研发是一个企业的生命力,对于企业来讲,纳米农药想被市场广泛认可,需要做的还很多。当然,纳米农药的推广应用还是要以切切实实解决问题为出发点,千万不要只流于概念和卖点,否则最终只能昙花一现,泯然众人。    

农产品行情总是牵动每一位农业从业者的心,农产品行情直接影响着种植者一年的劳动成果,农产品行情也是影响农资使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那么,2022年农产品行情如何?我们选择了几种作物进行了集中的梳理盘点,看看哪些作物赚钱,哪些作物亏本。

涨跌互现,
优质优价更明显

年度作物

2022大盘点

年度作物

Part 

1

多因素推动,
粮食高位运行

今年国内小麦、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市场价格普遍涨价。
我国粮食市场,量足价稳,不过仔细分析,在粮食品种上仍存在不均衡性。作为口粮的小麦、水稻,无论是种植面积还是产量,已经基本上实现了自给。据商务部近期数据,当前我国粮食库存处于历史高位,小麦和稻谷两大口粮品种占总库存超过70%,粮食储存足够保证老百姓一年以上的急需。
经国务院批准,2022年生产的小麦(三等)最低收购价每50公斤115元,较去年提高2元。不过,由于国家临储小麦剩余库存数量下降、制粉刚需以及小麦具有饲用替代优势,这两年,面粉企业与饲料企业争粮现象较为明显。小麦价格同比明显上涨,2020年开始一路上涨,当年从2.58元/公斤上涨到2.73元/公斤;2021年从2.8元/公斤上涨到2.91元/公斤;2022年依然保持上涨,从2.94元/公斤上涨到3.32元/公斤。
同样作为口粮的水稻价格相对来说较为平稳,主要是稻谷库存量较高,且进口大米价格普遍低于国产大米价格。不过,国家上调了今年的稻谷最低收购价格,2022年生产的早籼稻(三等,下同)、中晚籼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分别为每50公斤124元、129元和131元。对比来看,早籼稻每斤比去年上涨2分,中晚籼稻和粳稻各上涨1分。
然而玉米与大豆同为重要饲料原料,随着国内畜牧业、深加工产业的发展,玉米、大豆需求量逐渐上升,产需缺口有所扩大,供求关系由基本平衡转向趋紧。2020年玉米价格开始一路上涨,一年之内从2元/公斤上涨到2.5元/公斤;2021年先升后降,但一直保持2.73元/公斤以上的高位;到了2022年价格依然保持高位,最低2.73元/公斤,最高2.91元/公斤。大豆价格同样从2020年开始一路上涨,从开始的6.08元/公斤一路上涨到7.91元/公斤。

此外,在玉米、大豆价格上涨的推动因素中,国际市场行情的带动也不容忽视。主要是大豆和玉米等品种,进口依赖度仍然很高。据海关数据,2021年我国进口粮食16453万吨,中国粮食对外依存度为19.4%,其中大豆9652万吨,对外依存度为85.5%;玉米2835万吨,对外依存度为9.39%。2022年1—10月,我国粮食进口12233万吨,其中,玉米2000万吨,大豆7318万吨。
耕地面积有限、大豆供需缺口巨大长期困扰国家粮油安全的卡脖子难题。因此,扩种大豆也是2022年农业调结构的一个重点。目前,主要措施第一是增加大豆种植面积,如2022年黑龙江省增加大豆种植面积约1000万亩;第二是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2022年全国16个省(市、区)组织推广应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面积约1550万亩。
总的来说,我国是粮食消费大国,也是粮食进口大国。国家对主粮品种进行最低价收购,为农民基本种植效益托底,让很多种植户心里有了兜底的保障。近几年,粮食价格的提升,也大大地提升了粮食种植户的积极性,稳定了粮食播种面积。只有以国内供给的稳定性应对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才能真正做到“手里有粮,心里不慌”。

2022大盘点

年度作物

Part 

2

市场供应偏紧,
马铃薯行情回暖

按照市场供应类型划分,我们可以将2022年马铃薯市场分为2021年产季库存薯供应阶段和2022年产季新薯供应阶段。总体来说,2022年我国马铃薯市场行情有所好转,总体价格与2021年相比呈上涨趋势,涨幅5%―10%。
2022年1—4月,马铃薯市场供应主体为2021年产季库存薯和2022年产季冬薯,全国马铃薯均价震荡起伏变化,1—3月上旬平均价均低于去年同期水平,3月10日全国均价开始震荡上行。4月1日达到了这个时期的高点,全国马铃薯均价2.06元/公斤,较去年同期每斤高出0.53元,涨幅高达106.00%。
2022年5—12月,马铃薯市场供应主体为2022年产季新薯,整体上马铃薯市场价格震荡起伏,但与去年同期相比均是上涨的。5月,全国马铃薯批发均价2.71元/公斤,同比涨18.9%;6月批发均价2.42元/公斤,同比涨10.8%;7月批发均价2.46元/公斤,同比涨19.5%;8月批发均价2.58元/公斤,同比涨24.2%;9月批发均价2.55元/公斤,同比涨19.2%;9月批发均价2.66元/公斤,同比涨21.5%。10—11月中旬马铃薯的价格一直保持着同比上涨的态势。11月19日之后开始下跌,但很快就稳住了。

主要原因:1.库存薯数量偏少。受2021年秋薯产量减少影响,库存薯数量少于往年同期水平,减少了2022年上半年市场供应量。而且,由于连年存储亏损打击存储商积极性,前期二膜货源价格偏高,存储风险较高,造成2022年山东省内货源入库量也同比明显减少。从这两年的库存薯情况来看,2022年马铃薯市场供应面存在一定的利好。
2. 2022年马铃薯产区从南到北种植面积均呈现减种趋势。据调研统计,南方冬作区、中原二作区、北方一作区种植面积同比减种比例分别约为35.53%、24.20%和15.72%,今年各大区减种比例达到较高水平,主要原因在于近几年马铃薯种植户连年种植亏损,今年多地薯农生产积极性下降。
3.产区衔接不够顺畅,秋薯上市推迟。7月中原二作区春季马铃薯基本采挖完毕,但受降雨偏多影响,河北承德、辽宁凌海、陕西榆林、内蒙古赤峰等北方一作区早熟马铃薯采挖受阻。到了8月中旬西北、华北、东北降雨普遍较往年偏多,同样不利于新薯采挖。这就造成不同产区之间衔接不够顺畅,造成马铃薯市场供应偏紧。
此外,马铃薯与其他蔬菜互为消费替代品,蔬菜价格也是影响马铃薯价格的主要原因之一。比如5月,露天及拱棚蔬菜供应量持续增加,蔬菜价格季节性走低,对马铃薯消费替代效应增强,马铃薯出现季节性的下跌,环比跌0.9%。7月,我国华北、西南等蔬菜产区遭遇持续降雨天气,蔬菜采摘、运输难度提高,导致菜价较常年同期水平偏高。菜价偏高导致马铃薯市场消费需求增加。
我们细看行情变化的过程,上涨或下跌都是有章可循的,历年当中短期利好的时机都是存在的,只要我们善于抓住机会,获取到收益是一定可以做到的。

Part 

3

多个柑橘品种涨价,
行情好于去年

据产区消息,今年多个柑橘品种行情上涨,行情好于去年。
广西沃柑自10月底首采至今,价格稳定,个头大的果子明显走货更快,市场价格也更高,70mm规格以上果4元/斤左右。广西砂糖橘近期陆续上市,行情价格高于去年同期,在梧州岑溪筋竹,11月27日统收精品靓果价维持在5—5.5元/斤高位,甚至传出消息称当地上台选果最高价达到6.6元/斤。而在砂糖橘、沃柑还未正式上市前,金秋砂糖橘依旧妥妥占据着市场“C位”,与往年一样,价格依旧坚挺稳定,大部分成交价在3.5—4.5元/斤,销售尾期大部分成交价在3—4元/斤。
今年广西柑橘价格为何这么贵?主要是广西多地发生不同程度的干旱,造成柑橘的产量以及精品果比例减少,比如,砂糖橘主产区产量比去年整体减产三成以上,售价自然也就上涨了。11月上中旬,广西多地又迎来降雨,增加了已经挂果且成熟度较高的金橘和砂糖橘裂果的概率,影响了品相与精品果产量,进而影响售价。

此外,其他产区的柑橘价格行情也较为乐观,比如广东德庆、仁化等地贡柑55mm起步果收购价普遍在2.5元/斤以上;广东梅州沙田柚从8月即开启预订,上市期价格最高达到4元/斤左右,平均收购价超2元(比去年每斤高出0.3—0.5元),是近几年中行情最好的一年;江西赣州,脐橙品质好,价格也跟着提高,首批赣南脐橙上市价格较去年每斤高出0.4—0.6元;在四川,爱媛38号上市初期价格在3—5元/斤不等,按品质高低定价。
总体来说,今年柑橘市场行情好于去年,尤其是好果、精品果价格高且稳定,而且容易销售。
但是值得警惕的是,今年春节提前,压缩了销售时间,众多中熟柑橘品种要搭上春节年货销售旺季就显得更紧张了。

除了面积的扩大,不少种植者或商家会为了早上市卖高价,提前采摘;还有的会过量使用植调剂人为缩短生长周期,影响水果的营养成分和风味,对整个产业有很大的伤害。
逐年走低的行情,种植户们也逐渐嗅到了危机,新的品种成为种植者的首选。比如一串就能卖到198元的妮娜皇后,云南包园的价格在100—150元/公斤。虽然在各大电商平台上妮娜皇后的价格也几乎腰斩,一些平台甚至卖到了40元/斤,还有水果店卖出了39.8元/斤的价格,但妮娜皇后仍是目前葡萄种植的天花板。妮娜皇后目前还未进入中国主流葡萄生产行列,只有云南、江苏等地有少量种植,根本不愁卖。
收益是真的高,但是妮娜皇后并不好伺候。妮娜皇后对于种植技术、温度、气候、湿度、温差、海拔、光照条件要求高,能成功种植的人非常少。因此,对于准备种植的种植者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不可盲目跟风。

2022大盘点

年度作物

Part 

4

阳光玫瑰陷入
低价漩涡,
妮娜皇后成为新宠儿

从2016年至今,是我国阳光玫瑰快速发展的时期,从几万亩到100万亩,仅仅用了五年时间(2017—2021年),且仍在扩种。
当阳光玫瑰供应量上升,市场供需关系改变,价格变化也是必然。前期是高价诱惑,后期可能就是低价漩涡。
事实上,从2019年开始,阳光玫瑰价格跳水,地头收购价已经从69元/斤跌到了10元/斤,有些地方甚至卖出10元3斤的低价。2020年,一般的阳光玫瑰2—20元/斤不等,品质好的阳光玫瑰,也能卖到几十块钱一斤。相较而言,10元/斤的阳关玫瑰算是近几年的正常价。
而近两年,阳光玫瑰价格最低价一再降低,2022年更是频频登上热搜榜,甚至陷入有价无市的尴尬困局。北京新发地阳光玫瑰2022年8月9—17日最低价格仅为5元/斤。相对而言,最高价格保持相对坚挺,即便是今年也能保持在18—55元/斤,尤其是在3—6月上旬保持在45—55元/斤,此后开始接连降价,直至8月中旬跌破20元/斤。
地头收购价自然也是一再降低。除了部分阳光玫瑰种植者享受到了部分阳光玫瑰高价的红利,更多种植者的地头收购价格是5—10元/斤。

Part 

5

面积缩减,苹果行业
进入顺周期

近年来,苹果进入价格循环周期,2021年苹果产业陷入历史低迷期,“1元1斤卖不动”“300万斤苹果存冷库,存一天亏一天”等行情,让果商心有余悸。
好在,2021产季秋季收购后期开始苹果行情持续向好,高峰时不同等级每斤涨价0.6—1.0元,春节之后冷库苹果价格可以说是节节攀升,3月1日平均价格6.41元/公斤,5月22日到达顶峰平均价格8.18元/公斤。
2022新产季的苹果整体收购价格保持高位,优质优价的趋势进一步明显。其中,早熟苹果呈现高开低走翘尾的趋势,虽然后期价格有所下降,但是依然高于去年同期。从7月上市的松本锦、秦阳,到8月嘎啦、蜜脆,再到9月早富士,总体价格高于去年的1.0—1.5元/斤。尤其是早富士,部分产区价格甚至较去年翻倍,或创出近几年新高。
国庆节之后,各产区晚富士陆续上市,价格同样高开。据中国果品流通协会价格监测数据,10月11日,陕西、甘肃苹果率先上市收购,红富士80#二级以上陕西开秤价为8.14元/公斤,同比上涨11.05%;甘肃开秤价7.76元/公斤,同比上涨22.78%;山东零星上市开秤价为6.60元/公斤,同比上涨18.92%;辽宁开秤价8.00元/公斤,同比上涨60.00%。
此外,原料果收购价格去年450元/吨左右,今年西部地区收购价格在1000—1200元/吨,较去年上涨幅度较大。

可以说,无论是2021产季的库存果,还是2022产季的新果,都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水准。
价格高位主要是全国减产区域多于增产区域,而且减产区域主要集中在陕西、山东等苹果大省,对全国苹果产量影响较大,增产区域总产量占全国总量的比重较小,所以新产季苹果产量·低于去年;而且种植、采收、人工、运输等方面成本上涨,因此,果价呈现一定的上升趋势。总体来说,2022产季晚熟苹果的收购价格重心上移,以质论价,优质优价的趋势进一步明显。但是每个果农都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一切行情不会简单重复。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
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粮价高企,各种不确定性因素交织冲击农业产业安全的背景下,今年各项强农、惠农、富农、促农资市场规范经营的政策以及各项涉农补贴的密集度依旧拉满,持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提升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持续推进农资保供稳价,稳定粮食生产,夯实农业发展根基。
我们将对纵贯今年全年农业、农资行业的重点、重磅政策进行集中的梳理,以期能对今年的农业、农资行业的发展有一个清晰立体的回顾,对2023年的农业发展图景有一个初步的判断。

夯实农业根基

年度政策

粮食生产支持

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累计400亿元

3月11日,中央财政对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补贴200亿元。
4月27日,财政部会同农业农村部下达农业生产和水利救灾资金16亿元,实施新的小麦“一喷三防”补贴政策,支持河北、江苏、安徽、山东、河南等22省(区、市),对小麦生长期喷施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面肥混合剂等“一喷三防”措施给予补助,以防农作物病虫害、防干热风、防早衰,促进小麦稳产增产。
5月31日,国务院印发《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针对农资价格依然高企情况,在前期已发放200亿元农资补贴的基础上,及时发放第二批100亿元农资补贴,弥补成本上涨带来的种粮收益下降。
6月14日,财政部下达农业生产救灾资金6.73亿元。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吉林、黑龙江、江西、湖南、广东、广西等25省(区、市)购置水稻和玉米病虫、农区蝗虫、红火蚁等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所需的农药、药械物资,对统防统治作业服务等给予适当补助。
7月11日,财政部、应急管理部再次预拨2.7亿元中央自然灾害救灾资金,支持地方做好防汛抗旱工作。
8月29日,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考虑农资市场价格走势和农业生产形势,中央财政下达资金100亿元,再次向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农资补贴,统筹支持秋收秋种,缓解农资价格上涨带来的种粮增支影响,进一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至此,2022年中央财政分三批累计下达补贴资金400亿元。

今年中央出台了一揽子真金白银的支持政策,财政继续加大在粮食生产、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种业创新发展、新型农业人才培养上的补贴力度。尤其是为适当弥补农资价格上涨增加的种粮成本支出,应对高温干旱极端气候影响,保障种粮农民合理收益,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2022大盘点

年度政策

粮食生产支持

粮食生产支持

2022大盘点

年度政策

6月24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黑土地保护法》,于2022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是我国首次对黑土地保护进行立法。该法规定黑土地应当用于粮食和油料作物、糖料作物、蔬菜等农产品生产。黑土层深厚、土壤性状良好的黑土地应当按照规定的标准划入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生产。
盗挖、滥挖黑土的,依照土地管理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从重处罚。非法出售黑土的,没收非法出售的黑土和违法所得,并处每立方米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明知是非法出售的黑土而购买的,没收非法购买的黑土,并处货值金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罚款。

保护黑土地,盗挖滥挖将重罚

11月29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官网发布《粮食流通行政执法办法》,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规范粮食和物资储备行政管理部门粮食流通行政执法行为,《办法》将于2023年1月1日起施行。
《粮食流通行政执法办法》包括立案调查、查封扣押、行政处罚决定等七大章节,涵盖了当前粮食流通行政执法工作的主要方面,其中列举了25项粮食经营者违法违规行为,除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处罚的外,应当立案调查。成一批农机农艺结合、良种良法配套、产加销紧密衔接的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确保到2022年底如期完成全国10亿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4月15日,国家发改委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226亿元,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重点,集中连片建成一批农机农艺结合、良种良法配套、产加销紧密衔接的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确保到2022年底如期完成全国10亿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

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第四次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于2022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此次修正,以强化种业知识产权保护为重点,从3个方面加大对植物新品种权的保护力度,完善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6月8日,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制定并印发了《国家级转基因大豆品种审定标准(试行)》和《国家级转基因玉米品种审定标准(试行)》,标准于印发之日起实施。

种业创新发展

4月13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耕耘者”振兴计划的通知》,决定自2022年起在全国启动实施“耕耘者”振兴计划。根据2021年农业农村部与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签署的“耕耘者”振兴计划战略合作协议,由腾讯公司出资5亿元,面向乡村治理骨干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开展免费培训,计划在2022年至2024年,线上培训100万人,线下培训10万人。

新型农业人才培养

2022大盘点

年度政策

农药、肥料行业政策

2022大盘点

年度政策

肥料、农药等生产资料是农业稳产增产的重要保障。在今年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的背景下,国家多部门采取政策措施稳价保供,同时,也出台众多规范行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

4月1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明确,要全力畅通春耕农资交通运输通道,把化肥、农药、种子等农资及其生产原料、农机及零配件纳入重点物资运输保障范围,落实保供“绿色通道”政策,优先发放通行证、优先承运、优先装卸、优先查验、优先放行。

4月22日,农业农村部、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春季农业生产工作导则》。明确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贯彻执行,统筹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春季农业生产,确保粮食丰收和重要农产品稳定供应。

已于2021年4月30日正式发布的GB 18382—2021《肥料标识 内容和要求》,正式从2022年5月1日起实施。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农药管理条例》,经国务院同意,决定自2022年9月1日起,撤销甲拌磷、甲基异柳磷、水胺硫磷、灭线磷原药及制剂产品的农药登记,禁止生产。已合法生产的产品在质量保证期内可以销售和使用,自2024年9月1日起禁止销售和使用。

国家发改委、财政部8月22日发布关于印发《国家化肥商业储备管理办法》的通知。为进一步完善化肥储备管理工作,现对《国家化肥商业储备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通知指出,本办法自2022年9月1日起实行,有效期截至2027年8月31日,同时2020年制定的《国家化肥商业储备管理办法》(发改经贸规〔2020〕1251号)同步废止。

9月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该法将于2023年1月1日起施行。其中要求,农产品生产者应当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兽药肥料、农用薄膜等农业投入品,防止对农产品产地造成污染。农药、肥料、农用薄膜等农业投入品的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回收并妥善处置包装物和废弃物。  

10月25日,农药登记评审委员会审议通过《关于进一步细化农药标签核准要求的意见》,作为农药登记申请人、农药登记证持有人制作农药标签时的参考依据,供农药标签核准时参考。

11月1日,市场监管总局等18个部门联合印发《进一步提高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行动方案(2022—2025年)》,明确提出要推广应用缓释肥、有机肥和高效低风险农药,加快推进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严控农药兽药残留、重金属、食品污染物等安全风险。

11月16日,农业农村部印发了《到2025年化肥减量化行动方案》《到2025年化学农药减量化行动方案》。根据《方案》中提出的目标,到2025年,我国有机肥施用面积占比增加5个百分点以上,全国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稳定在90%以上,全国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达到43%。与此同时,到2025年,我国还将进一步建立健全环境友好、生态包容的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体系,农药使用品种结构更加合理,科学安全用药技术水平全面提升,力争化学农药使用总量保持持续下降势头。

值得关注的
2023年农业政策

中央财政提前下达2023年农业相关转移支付2115亿元,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主要涵盖4大重点投向:
1.耕地地力保护补贴1205亿元占比最高,按2022年执行数全部下达;
2.为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前下达农田建设补助资金346亿元,支持各地提前谋划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3.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资金145亿元,重点支持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相关的农业机械;
4.农业资源及生态保护补助资金314亿元,将用于各地开展黑土地保护利用、保护性耕作、粮豆轮作、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稻油轮作、休耕、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秸秆综合利用。

农业相关转移支付2115亿元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国家粮食和储备局联合发布通知,公布2023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格。综合考虑粮食生产成本、市场供求、国内外市场价格和产业发展等因素,经国务院批准,2023年生产的小麦(三等)最低收购价为每50公斤117元。

2023年小麦(三等)最低收购价每50公斤117元

乡村振兴补助资金1485亿元

11月9日,财政部提前下达2023年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1485亿元,支持地方政府提前谋划2023年巩固衔接工作。强调聚焦产业,持续提高用于产业发展的衔接资金占比,2023年力争达到60%。

粮丰农稳天下安,2023年农业生产依然面临着国内动荡因素的影响,依然需要强力的农业政策保驾护航,那么,以下政策都值得关注。

2022年依旧被各种纷繁的不确定性因素所笼罩和裹挟。
如何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之锚?
如何在变中求新,变中求同,以变求变,以变制变?
如何站在更高处破局?
我们遴选了行业中的多位大咖,一起从他们的真知灼见中,复盘2022,总结与思考企业的成长与发展;做强准备,预见2023,洞察行业与企业未来发展的机会与风向!

站在更高处破局

年度声音

2022大盘点

年度声音

翟树新:
坚定绿色高质量发展不动摇,全力做好保供稳价

云南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翟树新

对云天化来讲,2022年的关键词只有一个,那就是保供稳价。自2021年9月22日,国家发改委等十三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做好今后一段时间国内化肥保供稳价工作的通知》以来,云天化积极响应,快速决策,针对冬储、春销等保供稳价关键环节提前制订了科学周密的销售计划和运输方案,确保不断供、发运通畅。
云天化服务三农的初心依然坚定如磐,2022年春耕备肥期和夏管关键期,云天化三次向广大行业伙伴发出保供稳价倡议,呼吁全行业一同履行保供稳价责任,彰显了云天化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国家队”的责任和担当。
从肥料板块来看,云天化积极响应国家化肥零增长战略,不断推出绿色环保的化肥产品,持续提高农化服务水平。在产品功能上,充分利用全产业链优势,成功推出对土壤具备修复力的化肥产品,重点投放了绿色智能肥料和“力谋星”脲酶抑制剂稳定增效尿素等新产品;在施肥方式上,依托“科技小院”技术服务优势,有效引导用户施肥方式向精准集约化转变;在作物种植上,云天化和中国农大等26所高校合作,在张福锁院士等70多位专家指导下,针对特定区域、特定作物,开发提质增效种植方案,近距离服务3000万亩农业产业体系发展,提供集绿色资源、绿色智造、绿色服务为一体的产品,真正意义上帮助农户实现标准化、高品质种植。
2023年乃至未来几年,云天化将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践行省属国企的责任和担当,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出发点,按照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大战略部署和要求,严格保障肥料生产、供应并推动肥料绿色转型,朝着保障粮食安全的“国家队”的目标继续迈进。

陈国庆:
科学应变,行稳出新

中盐安徽红四方肥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陈国庆

对于红四方来说,今年的关键词是“科学应变,行稳出新”。面对疫情频发、原材料暴涨暴跌、国内外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红四方肥业快速响应,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通过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等一系列措施,在有效防控市场风险的同时,我们的经营业绩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切实履行保供稳价、保障粮食安全的社会责任。
今年红四方在多个层面均实现了新突破与新发展,主要表现为:1.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业融合,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2.加快了“政产学研用”研发体系建设步伐,通过与张福锁院士团队共同创建的“绿色智能复合肥研究院”的有效运营,公司创新能力持续提升;3.坚持诚信经营,全力化解合作伙伴的经营风险,强化营销管理,拓展了营销创新工作新局面;4.构建“1+2+N”的品牌战略规划,进一步优化梳理品牌构架并持续加大宣传力度,品牌价值与影响力持续提升;5.全力推进国企三年改革行动,加强内控体系建设,公司运行质量稳步提升。
2023年乃至未来几年,随着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推进,行业机会点或发展方向主要在:1.能够促进减肥增效、耕地质量提升、水肥一体化等绿色智能肥料产品是发展方向;2.规模化种植对配套的农化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产业链的农化服务将是未来农化服务的趋势;3.加快信息化技术应用,产业协同深度融合,打造产业链生态圈,实现共商共建共享共赢。
2023年红四方在战略层面,将继续按照自身的“十四五”规划,做强做优复合肥产业,加强“1+2+N”品牌体系、服务体系、研发体系和推广体系的建设,利用平台思维,加强产业链协同,谋划未来的发展。借力资本市场,整合相关资源,适时实施并购重组,完善公司业务布局,扩大公司的品牌影响力,提升公司综合实力。

2022大盘点

年度声音

阚夕国:
行业的机会点在于种植效率和效益的双提升

成都云图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阚夕国

如果用一个关键词来表达行业的2022,我认为应该是挑战与整合。
今年在极端的社会环境及经济形势的影响下,整个行业面临资源紧张、行情急升骤降、疫情反复等诸多影响,可以说是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此同时农业发展也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在这样的挑战下,企业是否具备突破挑战的核心竞争优势至关重要,云图控股构建的成本优势和规模优势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此外,在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下,整个行业洗牌进一步加剧。通过市场竞争法则的快速整合,有资源、懂营销、有技术、有服务的优势企业脱颖而出,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跨界联合、强强联合已成为行业主流态势,这也将有力促进行业整体水平的提升。
2022年对云图控股而言,高速发展是企业的主旋律。作为复肥行业持续领跑、高速发展的企业,云图控股在2022年如此艰难的大环境下依然凭借亮眼业绩实现高速发展,这其中一方面得益于公司完整的产业资源链带来的核心优势,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和竞争能力;另一方面是公司内部管理水平的体现,主要表现在管理团队面对异常行情的前瞻预判和科学决策能力。
云图2022年的发展与突破:
持续完善产业资源链;市场份额持续增长;增效肥增量明显;创新品牌共建模式,云图控股在业内率先推出新型合作模式—品牌共建,联手国内大型农资集团如广东天禾、浙农惠多利、湖北兴发等企业,将原有品牌代理模式改为战略合作模式,推动双方合作范围由区域市场走向全国。
2023年乃至未来,行业的机会点依然在于“种植效率和效益的双提升”。云图控股立足自身资源和完整产业链优势,持续延伸产业链条;持续做强做大农业社会化服务业务;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加快国际化进程。

赵程云:
稳健和突围,不确定中的破局之路

新洋丰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赵程云

受国际政治、经济、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原料价格过山车式波动,行业发展与农业生产矛盾突出,2022年磷复肥行业可以说是充满了挑战和机遇。
新洋丰的2022年,就是“稳健和突围”。“稳健”基于从资源型向创新型、复合型区位延伸。“突围”基于向服务型方向转变的积累,比如技术、研发、群体、模式的变革及在新型肥料方面持续稳健的发展。
2022年,新洋丰在经营和产品推广有以下创新:1.产品创新。依托高端研发平台,研发推出包括AZF系列产品、生物增效类复合肥、海藻酸类水溶肥、生物基包膜控释肥等系列新产品。2.服务创新。建有聚焦市场、聚焦作物、聚焦产品的三级技术服务团队体系。3.技术营销深度融合创新。开展标准化试验示范田建设、技术培训等,提供作物种植全程技术解决方案,为中国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贡献新洋丰智慧方案。
其中,AZF(法国双管式反应器工艺)生产的“洋丰至尊”“澳特尔极致”系列肥料产品和高附加值经济作物专用肥(简称“高富专”)两个战略性大单品。在年初就制定销售规划并进行推广,最终以其效果突出、质量稳定、使用安全、适用范围广等特点,获得终端种植者的广泛青睐,应用场景遍布全国各地和各类作物并均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2023年,新洋丰将继续以粮食安全为创新发展动力,高举绿色发展大旗,发挥自身领导力和牵引力,向现代农业设施和智能装备领域延伸,布局可信任优质农产品的种植和流通领域,打造自有品牌,致力于成为优质水果、蔬菜等农产品的品牌运营商和渠道商。
作为中国磷复肥行业龙头企业,新洋丰将持续以自身发展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以创新力量践行农业绿色发展路径,为社会分担责任。

2022大盘点

年度声音

巫春丽:
科技赋能,持续勇立行业创新潮头

金正大生态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 巫春丽

科技赋能,持续勇立行业创新潮头成为金正大集团2022年奋力前行的总结。
“创新”依旧是金正大2022年发展的核心关键。金正大将2022年定位为营销进攻年,推出了更多的新特肥料和更富创新的服务举措。今年金正大以数字化转型升级为核心,围绕“三减三提升”生态种植模式陆续构建完善了全方位品牌系列矩阵,成功与德国施诺德研究院签约,引进两大技术体系,助推产品全面升级。此外,公司加速数字化营销模式转型,赋能一线市场,在技术创新、营销转型、服务升级等方面取得突破,通过输出“金正大方案”,与渠道实现了互惠共赢。在渠道中,通过一作物一方案的推广,切实解决作物种植痛点,不仅帮助种植户解决种植难题,也帮助经销商客户打开市场,获得利润,并涌现了一大批标杆客户。
2023年公司将围绕一个核心,即帮助经销商赚钱扩大生意;做好两个创新,即技术创新、品牌创新;提供三个支持,即给市场做好产品支持、给客户提供渠道开发支持,配套相关的政策费用支持;做好四个保障,即给市场一级商、二级商和用户提供全方位的培训,在物流发运保障方面做好运营保障,在营销端做好营销数字化,同时做好市场管控,确保经销商的利润。此外,品牌建设也将围绕增效技术,赋能肥料行业,进军全球市场。在技术赋能、产品升级、传播推广和项目赋能等多维度发力,瞄准市场,以创新引领、科技赋能强强联合,利用金正大的科技创新平台,产品升级德国施诺德研究院的增效方案,2023年再引入云大科技的芸苔素内酯技术,搭配肥料使用,赋能客户,实现品牌与业绩双丰收。

冯军强:
持续打造高性价比与国际品质肥

深圳市芭田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冯军强

2022年芭田股份的关键词:高性价比,国际品质,8个养分>10个养分。
今年芭田重点在两方面实现了创新突破:
1.提升肥料利用率,达到8>10的效果:芭田股份特研发推出中含量产品,即用中低含量产品替代高含量产品,在保证肥效的前提下,降低种植户的种植成本。
芭田中含量肥是芭田基于十大经济作物不同生长期养分需求特点,创新功能配置和配比设计,注入组合式“增效技术”推出的功能产品。此系列产品降低氮、磷、钾养分含量,提高中微量元素和功能营养物质含量,保障总养分含量完全满足作物生长关键期需求,真正做到将每一个养分都用在刀刃上,实现8个养分大于10个养分的效果。
2.用中国肥种中国粮,提升肥料技术,使国产肥料逐步替代进口肥。作为民族肥料的先进企业,芭田用优质的原材料、持续领先的技术、优良的肥效,为民族肥料品牌做了最好的注解。
今年芭田的战略级大单品主要为有机无机Ⅲ型系列产品,全国销量超20万吨。在经营模式上,今年芭田加大服务转型,从单纯的生产与销售企业,转为生产、销售与服务企业。“服务+”不是单独的一项服务,而是以让农户方便、直接地买到、用对芭田好肥料为切入点,以帮助农户种出高价值的农产品为目标的系列服务的叠加。2023年行业的机会点在于打通上下游资源链将成为企业竞争的护城河。新能源材料领域是芭田未来布局的重要产业方向,是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芭田围绕新型功能材料产业不断进行产业延伸,加大科技投资,加强科技创新和产品研发,逐步形成了上游磷矿、中游磷化工、下游新能源材料的完整产业布局。2022年底前芭田在贵州总共有6个项目顺利投产达产、发挥效益,形成产业链。2023年各产业链将为芭田带来实际的经济收益。

2022大盘点

年度声音

曾宪峰:
全力做好自有原药的制剂产品

青岛瀚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曾宪峰

瀚生2022年的关键词是 “转型升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第一,原药生产的转型升级。企业为了保障原药产品的连续化生产,投入巨资,在青岛莱西工厂、山东滨海工厂进行全流程自动化改造,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第二,管理后台的转型升级。后台包括人力资源体系、研发体系、供应链体系(采购、生产、质量管理)。后台要用一流的人才,后台一定要强,后台强并串起来互动,前台就一定强。公司为技术提升引进了原药合成方面的博士、为整合资源高层分工改变等等。
今年瀚生整体业绩增幅15%,主要是原药板块增幅较大,公司原药产品炔螨特、氟磺胺草醚供不应求,带动了整体增长,制剂规模增幅10%左右。
2023年生产企业还是要做好原药成品的成本控制和制剂产品的物理稳定性和药效提升,要聚焦做精品,做出与跨国公司一样的制剂产品稳定性和药效。瀚生2023年将在以下三方面发力:
1.把已经有的原药(氟磺胺草醚、炔螨特、氟乐灵等)的成本做到全国最低,做好全球市场登记,巩固原有的强势市场,如美国、巴西、印度、澳大利亚,拓展新市场。
2.新立项合适的原药。围绕瀚生多年储备的原药技术优势,做适合瀚生实际情况的原药品种,既考虑全球的原药市场,又要考虑市场竞争因素,还要兼顾瀚生杀虫杀菌剂制剂的长远发展。
3.全力做好自有原药的制剂产品。从研发、销售、生产、质检各个环节,都强化这种意识,公司整体从上到下都要聚焦,这是未来瀚生的核心产品战略。

井晓刚:
深度聚焦细分领域,做“抗性介壳虫治理专家”

陕西先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 井晓刚

2022年先农的关键词:活下去。今年先农在残酷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坚持战略定位不动摇,继续聚焦细分领域,做“抗性介壳虫治理专家”。公司的采供、研发、技术、推广、营销、服务体系都全力围绕定位做好配套工作。在新冠肺炎疫情带来不便的情况下,市场部和销售部实行高效联动,全年累计召开介壳虫专场推广观摩会83场,网络、媒体、视频的传播量达150万人次,先农的品牌和介壳虫战略定位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和宣传,今年的销售业绩也得到了23%的逆势增长。
今年公司围绕介壳虫战略定位在继续加大“喜耀”“集介令”两个战略大品市场布局的基础上,同时推进和培育“先腾”“先立卡”“介碎”三个梯队产品,使介壳虫的防治产品线形成了矩阵,变得更加丰盈、更具有可操作性,作物的综合解决方案也更加切合实际、更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因此,公司各市场区域介壳虫产品的份额占比每年都在递增,介壳虫品类的品牌影响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和提升,在市场份额方面也进一步地填补和抢占了杀扑磷退市后形成的介壳虫市场空缺。
2023年乃至未来几年,行业的发展在几番激烈的竞争和淘汰赛后,头部企业将凭借其超大规模的产能、资金、资源、品牌优势而获得充分的市场竞争话语权和较高的市场份额占比,产业的集中度也将更进一步地得到充分显现。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将变得更加艰难,只能在细分市场的领域里获得赖以生存的空间,或者转型专注于某一个作物做服务商。
先农未来在继续坚持“抗性介壳虫治理专家”品类战略定位的基地上,进一步推行作物聚焦、市场聚焦、用户聚焦的策略,扁平化地做好产品应用端的推广和服务工作,打造企业差异化核心竞争优势,使企业得到可持续性发展。

2022大盘点

年度声音

林生梁:
强化升级高塔腐植酸钾技术,打造腐植酸钾头部企业

广东拉多美化肥有限公司营销中心总经理 林生梁

我认为今年行业的关键词就是“涨价”,因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和地缘政治格局变化使得农资价格上涨或下跌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不仅对农资商和渠道商是重大挑战,农民也承担了更大的风险。
为了助农降本增效,拉多美今年采取系列有效措施从减肥增效角度出发,加大对功能性肥料的研发投入,加快产品迭代,为作物提供优质高产解决方案,进一步降低农民种植的用肥成本。
2022年拉多美稳健发展,研发方面以“腐钾4.0”为代表的采用高塔腐钾再活化技术生产的第三代腐植酸钾产品研发上市,营销创新层面实行营销推广争霸赛并总结出一套落地有效的打法组合。生产方面拉多美全面推进“精益生产”战略,在安全环保、质量、交货日期、和成本方面创造领先优势。
此外第二期农业农村部全国百县示范项目也在全国多个省份有序开展,其中北方的玉米,南方的火龙果、水稻、丝瓜等试验结果捷报频传。经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认证,第一期农业农村部腐钾肥百县项目中大田作物中位增产率为7.59%,中位增收率为7.30%。经济作物中位增产率为11.95%,中位增收率为16.98%。
2023年拉多美将继续围绕“四五战略”秉承“好肥料·全球享”的使命,发挥核心优势强化升级高塔腐植酸钾技术,打造腐植酸钾头部企业,建设“双百万工程”。在深耕战略市场的基础上,聚焦服务核心市场、稳步开发拓展市场,加强营销团队建设,以产品+服务为管理商和种植户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创新服务模式。此外拉多美创新性开启数字化营销新篇章,率先步入农资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变革,以创新高效化的营销形式,提高全链条协作效率,实现营销精准投放、精准打击。

王贵新:
多点聚焦发力,构建韧性增长持久竞争力

广东中迅农科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王贵新

2022年,中迅销售规模预计突破40亿元,这是多维度组合的结果,不是某一点的成功;而是通过聚焦作物、聚焦品类、聚焦细分市场,多点发力,构建市场竞争力,获得了持续增长。
中迅今年做到了四大突破:第一,思想突破。近几年公司不断强化文化建设,让文化不是口号,而是实实在在可以践行的标准。第二,能力突破。借助外力,实施项目型组织,构建专业化模块,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第三,管理突破。让流程发挥最大的价值和作用,以事为先,专业的人决策;第四,人力突破。各部门负责人是人力资源的第一负责人,把人视为资本投入。
在产品运营上,中迅致力于打造千万级单品组成的产品族群,涵盖了虫、菌、草、螨、线及增产提质方案。其中,很多新上市产品表现突出:如夜蛾市场的“虎盾”“钻戈”,蚜虫市场“虱必落”,水稻苗后除草剂“金禾天下”首年上市均达到了市场预期。推广上,中迅形成了以“线下四会”加“线上社群”的组合推广服务模式。通过产品上市会、渠道分销会、用户推广会、现场观摩会,把产品应用技术不断传播强化,并建立示范园,围绕着核心渠道伙伴的核心零售店建立“线上社群”,在新冠肺炎疫情多变的当下,解决厂 —商—店—户的有效链接问题。
2023年,在农药减量和食品安全的大框架下,企业必须加大研发高性价比和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产品,农药创制和新剂型研究是发展方向。同时因土地流转带来的大种植户不断增加,对服务的需求会加大,像飞防、农服等综合型服务平台是比较好的机会点。
2023年,中迅的主要布局为:持续新基地建设,满足公司日益发展的产能需求;持续加大新产品研发投入,从原药到制剂,以产品为核心驱动公司发展;持续抓好农药市场细分领域,提升专业化应用技术水平;持续推广技术服务,做好终端应用技术指导,从而拉动销售。

2022大盘点

年度声音

王淑平:
2022年根力多的关键词是创新

根力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淑平

用一个关键词来总结根力多的2022年,我认为是“创新”:渠道创新和产品创新。
截至10月份,根力多销量同比增长6.3%,销售额同比增长41%,已超过2021全年销售额。2022年根力多仍能保持高速发展,原因有三个方面:1.渠道创新。在传统渠道的基础上成立战略资源部,主要发展大基地、农场,使渠道扁平化。2.管理模式创新。公司的营销体系由总部直管向分部制转变,形成黑龙江、吉辽、华北、张家口、新疆、苏皖、甘宁、海南、广西等多个分部,分部经营体系建立后,可以更加灵活应对市场变化。3.产品创新。种植主体的变化、消费者需求的变化、种植问题的变化都需要我们的产品根据需求而变化。根力多应对这些改变,对“两大三专”战略产品进行创新升级,目前,战略产品销售已占到公司总销售的60%。
2021年,公司实施战略新品升级,打造的“茬无疾”“菌の冠”两大单品取得了良好反响。2022年,我们乘势推出了“生物有机母粒”“植物源生物有机肥”,再次敲开了市场的大门。
根力多在2008年推出的“生物蛋白控释肥”就是有机无机产品的代表,使用效果获得了种植户的认可。众所周知,有机肥容易返潮,生物菌在高盐环境下不易存活,根力多生物有机突破技术壁垒,实现了与化肥掺混不化,微生物菌活性高。2022年根力多不断开创to b(面向企业)业务板块,以优质的产品、全程的服务赢得行业认可。保持生物有机母粒销售年度递增率60%以上,年销售量突破6万吨。
根力多“三五规划”中表明要在五年内实现发展生态化,而党的二十大也明确指出要推动绿色农业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微生物菌、有机肥、土壤调理剂等新产品是发展绿色农业必不可少的。十年间,根力多已经完成了产业布局,化肥、微生物菌、有机肥、土壤调理剂我们掌握了三项,并得到行业认可,成为行业头部企业。2022年,根力多与沈其荣院士合作“木霉项目”。未来根力多将迈入“双菌时代”,开启新征程。

张万里:
靶向配菌,做菌肥行业的差异化

西安德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万里

用一个关键词总结西安德龙的2022年,就是“靶向配菌”(土壤菌群检测、产品靶向配菌),通过采集区域内特定作物的土样,分析土壤菌群构成,特别是引起作物病害的致病菌,再以致病菌为靶向,筛选功能菌,做到“靶向消除病菌,精准修复土壤”。
通过“靶向配菌”项目给经销商赋能,在产品升级、市场保护和土样采集过程中的大力宣导,增加与老客户的黏性,并拓展新客户。具体办法为:
一是产品赋能。通过土壤菌群检测,检测特定区域、特定作物的土壤菌群结构,特别是致病菌。以致病菌为靶标筛选出的专用菌株,具有针对性和对土壤的适应性,把这样的菌种进行工业化培养,生产的菌肥产品功能更加突出,解决了种植过程中的问题和难题,种植户认知率高,经销商更容易推广。克服了经销商因选择产品质量不稳定、频繁更换品牌的问题。
二是市场保护。“靶向配菌”形成的定制产品,由区域经销商独家经营,有天然的市场保护作用,有利于经销商长期稳定经营。
三是营销造势。在土样采集过程中,人员、车辆装备到位,采土科学规范,宣导讲解一丝不苟。既是核心工作,又是营销造势,为后续产品推广铺路搭桥。
功能菌种选择的多样性和功能诉求的广泛性,决定了整个行业的机会点就是差异化品牌运作。从差异化品牌运作和技术优势考量,“靶向配菌”仍是我们2023年和以后若干年的发力点和增长点。

2022大盘点

年度声音

山东爱福地生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魏祥圣

未来几年,整个农资行业的发展方向一定是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这是行业发展的必走之路,也是符合新时代农业方针政策的发展之路。所以,企业一定要紧跟国家政策方向,围绕核心竞争力,认清自我,练好基本功,做好产品研发,适应市场需求,做好市场规划,打通销售环节,做好市场服务以及技术拉动销售。

威海市世代海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明潭

我始终坚定地认为功能性的特肥和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是现代农业植物营养发展的必然方向。世代海洋未来的发力点非常清晰,就是要不断打造出有针对性的功能特肥产品,坚持“天然+配方”的核心研发理念,为中国农资良性发展增光添彩。

益地国际农业(北京)
有限公司总经理 朱兆春

2022年对农资行业来说,是个“重塑”之年。在内部的成本因素、外部的社会因素以及新媒体新技术的多重压力催化下生产、种植以及消费等维度都迎来重塑,有向死而生的壮烈,也有破茧成蝶的升华,打造发展“韧劲”,成为企业夯实确定性的关键支撑。

天津坤禾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营销总监 韩志文

很多时候,我们需要打破固有思维,如果具有“思变”的智慧,人生则处处是转机。即便身逢绝境,也可能迎来柳暗花明,企业也如此。坤禾集团在稳定发展中寻求质的突破,迭变中寻找发展机遇,机会是蕴藏在变化里的,这就是“思变”。

深圳润康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市场部总监 吴景森

2022年面对疫情的第三年,在国内外各种复杂形势的交织下,很多企业逐步向内思考,向下扎根,找到并坚定新的方向;有的企业开始转型专注于大田作物的产品开发及技术服务,有的企业专注于区域化经营,有的企业专注于创新产品的研发。

古玛特生物科学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术友

农业的主流发展开始走向“优质优价”, 农产品品质的升级,会倒逼特肥产品品质的升级,最终倒逼特肥企业的升级。同时大肥企业全面入局,全民特肥时代开启会极大增加特肥企业的压力,要想保持竞争力,须回归效果与服务、回归产品与组织。

德强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总经理 张东

站在更高处,一方面是与自己相比,如何破局,拔高自己,增进自己;另一方面也是行业间的互相汲取力量。所以,未来几年的机会点还是会围绕着“管理轻量化”“用药简捷化”发展,使用简捷而多效合一的产品会是大家的最爱。

青岛藻源植物营养有限公司总经理 朱波

目前我国的海藻肥产业主要面临产业结构不合理、缺乏国家行业标准、市场秩序混乱、技术创新不足四大问题。未来的海藻肥行业还是应该围绕服务+支撑这两个驱动力来进行科技创新和市场规范,进而推动海藻肥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云天化:绿色科技服务现代农业,
助力乡村振兴

复盘2022

一个企业的发展壮大,一定要植根于国家的战略和时代的趋势。
为深入推进乡村振兴,云天化将“绿色科技服务现代农业”的品牌理念和“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相结合,聚焦产业,贯彻发展新理念。
当我们复盘云天化的2022年,就可以发现云天化通过保供稳价、绿色兴农、产业兴农、捐赠助农、科技兴农等举措,切实助力农民增收,助力农业发展,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保供稳价,彰显国企责任与担当

自2021年9月22日,国家发改委等十三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做好今后一段时间国内化肥保供稳价工作的通知》以来,云天化积极响应,快速决策,针对冬储、春销等保供稳价关键环节提前制订了科学周密的销售计划和运输方案,确保不断供,发运通畅。
云天化服务三农的初心依然坚定如磐,在2021年秋季磷肥市场、2022年春耕备肥期和夏管关键期,云天化三次向广大行业伙伴发出保供稳价倡议,呼吁全行业一同履行保供稳价责任,彰显了云天化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国家队”的责任和担当。
保供稳价对保障农资产品质量安全、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规范农资市场秩序,维护广大农民群众根本利益发挥了积极作用。

绿色兴农,绿色智能肥添动力

2022年,云天化围绕化肥增效减排、提质增效目标,重点投放了绿色智能肥料和“力谋星”脲酶抑制剂稳定增效尿素等新产品。
云天化携手中国农业大学张福锁院士团队,针对农业绿色发展的新需求,研发出新型高品质肥料—绿色智能肥。这极大地调动了根系自主活化、吸收养分的能力。
一方面,绿色智能肥料,降低了化肥的施用量;另一方面,这款产品添加了矿源黄腐酸钾,可以有效避免土壤的酸化以及面源污染。
从今年1月首批“金沙江”牌绿色智能水稻专用肥投放市场,到绿色智能坚果专用肥顺利投产,云天化绿色智能肥为我国农业绿色发展再添动力,起到了降低农民农业投入成本、持续提升农产品品质、实现农民增产增收的积极效果。

产业兴农,寻找最美三农创富者

云天化积极促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运作。“2022云天化寻找最美三农创富者”活动,围绕乡村振兴,立足“人才”,聚焦“产业”,寻找乡村振兴中创业、创新、创富的“领头雁”。
云天化一直在发掘三农创富者:农业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运作的“前行者”广西壮族自治区王小宇,凭借其“富田方案”服务柑橘面积超50万亩,用品牌推动产业升级;将诚信之心与科技之力相结合的郑州“90后”三农创富者王宽,与乡亲们一起解决问题、增产增收、共同致富;不断扩大葡萄种植规模、丰富葡萄品类的河南洛阳三农创富者赵臣,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拓宽销路……
这些创富者通过科学种植提高劳动效率,提升作物品质,帮助更多人去实现致富梦。
他们的故事激励、鼓舞着更多的种植者,而云天化就是汇聚的平台。以坚持讲好中国丰收故事为主旨,以创业故事为纽带,以情感为载体,多层次展现三农创富者的故事,用实际行动助力产业振兴。

科技兴农,科技小院零距离服务

科技小院虽小,却是创新大平台。它创新绿色生产技术模式,以科技支撑助力绿色发展。
今年3月22日,由教育部办公厅、农业农村部办公厅、中国科协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推广科技小院研究生培养模式 助力乡村人才振兴的通知》公布。这一举措促进了“产学研”紧密结合,使科技与农村零距离、科技人员与农民零距离,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力。
云天化与张福锁院士团队合作多年,通过成立“两院一中心”,推动“科技小院”建设,为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绿色发展提供了人才、技术和管理的支撑。
5月27日,云天化镇雄雨河科技小院成立,这是镇雄县成立的首个农业类科技小院,将为当地的农业产业提供技术资源服务保障;
11月9日,由云天化、中国农业大学、巍山县共同合作建设的大理巍山柠檬科技小院正式揭牌成立,为巍山县柠檬产业发展插上科技的“翅膀”;
……
借助科技小院强大的科技和信息资源优势,能够有效破解制约区域产业发展专业人才匮乏、科技创新和产品研发能力不足等方面的瓶颈和问题,打通产业人才培育、科技成果转化、技术服务、技术推广的“最后一公里”。
张福锁院士表示,科技小院以科技创新、技术服务、培养人才“三位一体”和零距离、零时差、零门槛、零费用的“四零”服务模式,改变了科技创新和科技服务的模式,让科技更接地气、更贴实际,让解决问题更直观、更高效。通过共联共建,统筹地方政府资源,借助云天化产业、技术、资金等方面的优势,将更好地推动科技下乡到田,帮助农民朋友种出好果子、卖出好价钱,把巍山柠檬产业打造成为具有影响力的产业。

捐赠助农,办好惠农事实

一直以来,云天化始终遵循“在为客户创造价值中创造价值”的经营理念,为实现“让土地用上好肥料,与合作伙伴共成长”的使命,以“立根大地、服务田间、与您携手、志搏云天”的服务理念,用真心携手客户共建事业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云天化助农、护农的步伐从未停歇。
云天化向姚安县太平镇捐赠25吨化肥;
云天化集团捐赠的150吨高效复合肥,用于雨河镇发展辣椒种植产业的群众解决春耕生产的化肥需求问题;
……
云天化股份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李发光表示,云天化将真诚办好“惠农”实事、真情办好“助农”实事、真心办好“强农”实事,在国家绿色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牵引下,持续推动产业融合,以绿色科技服务现代农业。
除了捐赠肥料,云天化还组织技术帮扶行动,对农户进行化肥施用知识专业培训,提高农户的种植技术,全方位参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增产增收,切实推动乡村振兴。

每一个伟大的企业,都是长期主义者。
价值感需要拉长时间才能体现。乡村振兴的底层逻辑就是大道至简,落到实处,就是真正解决农户的问题,解决农户的需求。
云南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云南云天化农资连锁有限公司总经理翟树新表示,2023年乃至未来几年,云天化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践行省属国企的责任和担当,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出发点,按照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大战略部署和要求,严格保障肥料生产、供应并推动肥料绿色转型,朝着保障粮食安全的“国家队”的目标继续迈进。

品牌广告展示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