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营销界·农资与市场》2021年12

盘点我们的这一年

匆匆的,2021年将要过去。
和往年一样,我们开始了今年的盘点。
虽然大盘点不一定深刻,但是绝对真诚,是对市场的观察以及换位思考。
这一年,不确定性成了唯一的确定性。
市场从原来的固态市场变成了液态市场。
市场环境变了,行业格局变了,营销环境变了。
用原来的经验来指导、预测未来越来越难;客户的消费理念也越来越难琢磨,消费观一直在刷新行业的认知。
无论你观察到了今年的多少变化,恰恰再一次证明了“新型的确定性”正在出现。
这一年,行业在涨涨涨中度过。
领涨的首先是各种原料的价格,从低位飙到高位也不过几个月的时间。
被打蒙的是上下游的企业,从开始的不敢置信,到后来的抢原料,再到后来的“皆大欢喜”?
高企的是各上市公司的财报及销售数据,前三季度上市公司财报几乎都是全线飘红。
左“磷”右“锂”,资源型企业今年格外滋润,讲拼资源好几年,终于让全行业、全社会都看到或吃到了资源的红利。
这一年,创新的脚步从未停歇。
生物制剂、增效产品的产品力在今年得到了足够的重视。
创新不只是要研发出新的产品,还要找到新的应用场景。
大家更看重的是由产品连接的体系。譬如,某个产品(方案)在某个作物上的生态系统。搭建新的产品应用场景,构建新的产品生态,最大限度区隔竞品。
这一年,厂商更加深度聚焦作物。
研究透一个作物,去解决种植者的痛点。
行业出现了不少作物服务商,他们不再服务所有作物而是研究特定作物,找到需求,精准服务。
转换视角,以用户的角度去看产品,反向定制让很多产品在应用层面也变成了“必需品”,经过多年的普及,很多厂商都已从方案的普及者和培养者变成了市场的收获者。
这一年,农服更加落地。
托管、检测、大数据服务等很多项目从概念落到田间地头,开出希望之花。
有业内人士表示,社会化专业分工即将来临,大包大揽很快过期。
做农资服务商,要有平台的思维和胸襟,才能成大事。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各个“工段”的服务者都有合理的利润分配,才能长远。
…… ……
尽管已经尘埃落定,但是对很多人而言,2021年终将难忘。
有一位读者的评论很让我感动:2021大不易,但我们还在坚持,唯有抱团取暖,才能克服重重困难……
坚持,努力,奋斗,这就是我们农资人给出的路径。2022年,“让我们泰然自若,与时代狭路相逢”吧!

卷首语 PREFACE

文/赵丹

很多变量是我们无法预计和估量的,但是,面对突如其来的变量,我们可以有更从容的应对,可以有更坚定的信心。

【年度曲线】 
【年度产品】  
【年度业绩 】 
2021年上市肥企前三季度财报
2021年农药上市公司前三季度财报
【年度作物】
新会柑:火速“出圈”,价格创10年来新高!
秋月梨:价格攀升,成为众人眼中的“富贵梨”!
大葱:价格过山车式波动上涨!
柠檬:香水柠檬波动下跌,安岳柠檬大涨!
柚子:价格跳水,各品种行情低迷!
苹果:库存果一斤亏1.5元,遭遇史上最低迷行情!
阳光玫瑰:价格暴跌,阳光玫瑰不再“阳光”!
大姜:价格断崖式下跌,最高跌去九成!
【年度政策
稳住农业基本盘
【我们的2021年】

【卷首语】
盘点我们的这一年
2021大盘点
【年度观察】
图说
2021年度金句
年度数字
年度资本动向
【农资行业十大关键词】
涨 价
碳达峰、碳中和
左“磷”右“锂”
农 服
消费两极分化
绿色种植
温 暖
产品优化升级
生物农药
新势力入场

29
34
40
41
42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62

2
6
8
14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CONTENTS

目录

营销界·农资与市场 2021/12(总541期)

CONTENTS

目录

营销界·农资与市场 2021/12(总541期)

2021年,又是一年匆匆。
当翻到最后一页,才有时间梳理行业脉络。
盘点这一年,好像行业没什么新事,又仿佛全是新事。
智慧农业、农服、数字化营销,在绿色经济、新能源的探索上,农资行业从不缺席。
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包装创新、模式创新……在创新的道路上,我们从不懈怠。
孜孜以求,在寻找农药化肥双减、减少碳排放量的追求上,我们也从不停歇。
粮食再创新高,作物高质量发展,农资行业给出了一份靓丽的答卷。
行业从业者的新生力量也在不断萌发。
……
今年我们用年度观察、农资行业十大关键词、年度曲线、年度产品、年度业绩、年度作物、年度政策、我们的2021等八个方面来做今年的盘点。

2021被深度聚焦的作物 

聚焦作物,不是为产品找用户,而是为用户找产品,反向定制是精益生产的根本。

图说

聚焦柑橘的企业越来越多

聚焦阳光玫瑰的企业越来越多

大蒜王评比

马铃薯田间检测

脱毒种薯繁育实验室

2021崛起的绿色、标准化种植

自然环境、政策环境交织,种植产业存在着重构机会。绿色、标准化种植,为高品质种植而来。

图说

广东遂溪的标准化火龙果基地

标准化程度极高的火龙果基地

广西甘蔗标准化种植

“六统一”管理的南京金色庄园草莓基地

海南乐东的标准化菠萝基地

2021的那些亮光和力量

给予光亮,人们就能找到前方的路。总有一些事情让人铭记,总有一些精神让人刻骨,总有一些力量引领趋势。让我们记得这些亮光和力量。

图说

壹农堂成立

UAF年会掠影

新肥码头年会掠影

向外行走向内认知,行走的力量重塑认知之光

救助企业给予的希望之光

2021
年度金句

即使艰难,仍有很多人和企业坚定地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这些声音中,总有一些话语,引发思考,总有一些金句,深入人心;这些声音中,有人听出了大实话,有人听出了凡尔赛,有人听出了人间清醒,但这些金句,带给行业的启示,远不止于此。

我对行业未来的趋势理解是用户需求多元化,企业要生存和生长就需要关注并满足用户多元化的需求。

——云南云天化农资连锁有限公司总经理 翟树新

只要把肥料的利用率撬动,那么一切种植问题、投入成本都将不是问题。

——微生物学博士、根力多股份副总经理 燕国胜

肥料价格的高价运行,反而会触使我们的经销商更加注重服务方案,触使我们的种植户优化生产方式和调整种植结构,这对整个农业来说,未尝不是一个利好的事情。

——山西红星“小禹”品牌营销总监 高翔

做特肥不能把所有的市场都看成一样,要把它分成若干个细分市场。当你把每个细分市场都能做透,销量自然会上来。

——新洋丰力赛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罗文胜

农资行业在呼吁减量增效,经销商的经营也得减量,要减少产品优势不强的厂家,减少没有赢利点的产品,轻装上阵。

——南阳花喜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谢宗文

市场难做,是因为我们提供的价值出了问题。不能帮助客户增产增收,农资当然难做。

——新乡县金良丰植保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 单文良

对于经销商而言,只有新产品能带来爆发式增长。传统产品只能砸价销售,无法给经销商带来爆发式增长。

——安徽六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营销公司副总经理  查日辉 

厂家在组织农民观摩时,不能把试验效果的“粉”都搽到自己的脸上。只有客观地、实事求是地宣传产品,才能增加用户对商家和产品更多的信任。

——高级农艺师、青岛农业大学客座教授 张立宁

预付款是针对老产品的,是针对种植户用过以后感觉效果好的产品的。

——每天农资 老猫

国家统计局于12月6日公布粮食生产数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粮食总产量13657亿斤,比2020年增加267亿斤,增长2.0%,全年粮食产量再创新高!

2021年中央财政安排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90亿元,推动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转型升级,有效支撑粮食安全、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民增收,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发展。

农业农村部、市场监管总局等7部门联合启动食用农产品“治违禁 控药残 促提升”三年行动,分期分批淘汰现存的10种高毒农药(甲拌磷、水胺硫磷、氧乐果、克百威、灭多威、灭线磷、甲基异柳磷、涕灭威、氯化苦、磷化铝)。

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主要用于农业大田作物生产的缓释肥料、水溶肥料等8个新型肥料品种纳入实行铁路优惠运价的农用化肥品种目录,自2021年9月20日起执行。

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意见。“十四五”末,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86%以上,农膜回收率达到85%以上,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达到80%以上。

9月7日,农业农村部、财政部下发农业生产救灾资金10亿元,对河北、河南等受灾地区灾后改种补种、购置恢复农业生产所需物资给予补助。

年度数字

1.37万亿斤

190亿元

10种

8个

80%

10亿元

年度
资本动向

资本江湖风起云涌,哪里有热点,哪里就有合作或者竞技。无论是协同共生还是买买买,都是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当然,资本的腾挪是外在表现,内因是错失恐惧还是因为战略规划,就只有自己知道了。

5月8日,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国中化”)正式揭牌成立。
中化集团与中国化工集团重组和新公司的成立,是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中化的成立在我国化工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向打造世界一流综合性化工企业迈出关键一步。

联合重组

买矿
1月,司尔特拟出资7.57亿元收购贵州路发60%股权。至此,贵州路发成为司尔特全资子公司。
6月29日,史丹利全资子公司合计出资2.44亿元取得承德黎河肥业51%股权。
8月1日,亚钾国际拟出资17.64亿元收购拥有老挝179钾盐矿的北京农钾资源科技有限公司56%股权。
8月2日,川发龙蟒拟以7.67元/股的价格发行股份,购买天瑞矿业的全部股权。
买公司
4月29日、10月29日,远大控股先后公告收购福建凯立生物制品有限公司(85.12%)、陕西麦可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98.7%)股权。
买品牌
10月份,利民股份使用自有资金2000万美元购买科迪华中国知名品牌产品“大生”的专有技术配方工艺、产品商标、登记数据、药效数据、许可使用包装设计和标签的权利等。

买买买

领先企业之所以能发展迅速、增长强劲,关键是因为其构建了共生价值网络,与价值伙伴深度协同,共生、共创、共享价值。
新能源
今年行业最火的莫过于新能源项目的投资了。农资行业多和电池生产商合资做磷酸铁、磷酸铁锂、六氟磷酸锂项目。据不完全统计:新安股份、新洋丰、云图控股、川恒股份、司尔特、湖北宜化、云天化、兴发集团、芭田股份、川发龙蟒、史丹利、川金诺、贵州磷化、三宁化工等企业都已经或者意向投资新能源。
产品组合
关于Albaugh (阿宝)收购Rotam(龙灯),分析人士称,龙灯(具有高度差异化的杀虫剂、杀菌剂产品组合)与阿宝公司(除草剂优势企业,全球第二大草甘膦供应商)的合并将创建一家全球领先的作物保护公司,双方的产品具有很强的优势互补性,合并将加强自身的技术研发与差异化产品的表现力。

协同共生

中化集团与中国化工集团联合重组,向打造世界一流综合性化工企业迈出关键一步。

借船出海,暂时没有拥有没关系,还可以通过收购来补充。

领先企业之所以能发展迅速、增长强劲,关键是因为其构建了共生价值网络,与价值伙伴深度协同,共生、共创、共享价值。

买买买vs协同共生

涨价,可以说是贯穿了2021年的农资市场。
从2021年初到年末,不管是草甘膦,还是草铵膦;不管是氮磷钾,还是复合肥,几乎一直都是处于高价位的状态。
“双草”价格创新高。2020年草甘膦原药价格一直在2.07万-2.85万元/吨,整年每吨涨幅不过700元。到了2021年价格从1月的2.85万元/吨,一路飙升,11月达到了8.2万元/吨。草铵膦原药价格更加疯狂,2020年到2021年两年时间从每吨11万元涨至38万元。
2021年尿素出厂价格也是屡屡打破历史纪录,10月尿素月均价突破3000元/吨,10月20日达到顶峰,当日出厂均价3200元左右。一般来说,复合肥价格走势与尿素保持一致,2017-2020年,年均价差在350-450元/吨;而2021年尿素价格波动较为频繁,且幅度较大,部分复合肥价格难以顺利跟涨,因此出现过较多次的负价差。
国际市场化肥也同样居高不下。市场研究机构Green Markets数据显示,截至12月12日,北美化肥价格周指数已升至1081.83美元/吨, 约是年初价格的2.6倍。其中,尿素、磷酸二铵价格也都翻了一倍,且位于十年高位。
2021年农资产品价格出现连续性上涨是原料价格上涨、下游需求扩大、产能难以释放等多种因素叠加导致的。
原材料上涨。11月,国家统计局发布了10月的PPI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同比上涨13.5%,刷新了有数据以来的历史新高。
在农资产业链上游,受大宗商品涨价带动,原材料成本高企。
以“双草”共同的上游原材料黄磷为例,9月云南率先出台“双控”政策,黄磷大幅减产,导致国内黄磷价格一周内就从3万多元/吨飙升至约8万元/吨。眼下,黄磷价格又迎来新一波涨势,截至12月21日,我国黄磷企业报价集中在43000元/吨,场内报价呈上行趋势。此外,甘氨酸、液氯、甲醇、多聚甲醛、双甘膦等原料价格年内交互攀高。
氮肥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其实来自能源危机。2021年欧洲开始的全球性能源危机,天然气、煤炭供应紧张,价格暴涨,引发欧洲氮肥生产企业大面积停车、减产,尿素、硝铵、硫铵等氮肥价格大涨,大幅推高了全球尿素价格,引起国际尿素市场动荡。
而国内市场,也由于煤炭供应紧张,价格持续攀升,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影响尿素产量,持续推涨尿素价格。第四季度,随着供暖季来临进一步加剧煤炭、天然气等紧张局面,气头企业可能面临大面积停车。
下游需求扩大。2021年以来,全球粮价上涨提振海外种植规模,带动了需求的增长。
与此同时,国外工厂受疫情影响开工率下降,进一步导致生产量减少,全球农业需求,集中向中国释放,导致出口需求激增。2021年前9个月国内尿素出口402万吨,同比增加109万吨,主要就是因为国际尿素价格飞涨。
原材料价格上涨,农资产品出厂价高涨,一方面给企业和经销商都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另一方面农资产品价格上升,也将影响农民种植成本,进而打击其种植积极性。如果农民因此减少种植规模,还有可能引发粮食紧缺等一系列严重后果。
产能难以释放。2021年9月,“能耗双控”政策执行纷纷落地落实,限电限产措施在多个省份密集推出。在东北,多地发布“有序用电”“限电”等相关通知;广东、江苏、浙江等制造业、化工原材料大省,也都在限电范围之内。
由于供电紧张,很多企业明显准备不足,但为响应当地“能耗双控”的要求,不少农资企业的生产按下了“减速键”。据不完全统计,丰乐种业、华昌化工、利民股份、金正大、中农联合等多家农资上市公司相继发布公告,回应限电对其经营的影响。
而类似的能源问题在欧洲更为严重,石油、天然气、煤炭与电力都出现紧缺。席卷整个欧洲的气荒,造成了天然气价格居高不下,造成欧洲地区多家化工企业一度宣布停产减产,如CF工业、雅苒、北欧化工和荷兰OCI等化肥巨头宣布减产。这也扰乱了全球化肥市场。10月26日,欧洲商品供应机构表示,目前由于缺乏化肥产能,全球的化肥产品价格已经打破了12年以来的最高平均值。

每一年的年终,我们都希望通过一些关键词,来复盘一年的变化,理解趋势,继而找到明年前行的方向。
有人说,今年“不确定性”已经成为新的确定性,“变化”应该是年度词;
有人说,今年的年度词最好用“涨价”,因为很多变化都是基于“涨”延伸的;
有人说,行业在“反内卷”的路上奔跑,技术、模式、包装……各种创新不断;
有人说,今年应该是“亮码之年”,出门亮码(健康码),买货扫码(农资二维码)……
今年,行业的很多变化都可以用巨浪滔天来形容。只是,我们要透过现象,看背后的本质究竟是什么。这是值得深思与认真讨论的。
我们选择了涨价、双碳、左“磷”右“锂”、农服、消费两极分化、绿色种植、温暖、生物农药、产品优化升级、新势力入场等作为今年的十大关键词。
即便是处处激流,也没有人选择躺平,反而更加踏实地去坚持长期主义,去寻找适合当下的创新路径,去寻找新的解决方案。虽然理想中的未来还没有到来,但是谁说每一个理所当然的现在,不是曾经遥不可及的未来?

十大关键词

文/赵丹 胡晶晶

1

涨 价

关注:
原料、需求、
产能

关键词一

家里有矿,今年又成了企业是否有高盈利的关键。
为什么又说左“磷”右“锂”是关键词?因为这个现象太明显!
工业级磷酸一铵已成为新能源电池(磷酸铁锂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前驱体磷酸铁的重要原料之一。所以,左手磷矿,右手磷酸铁锂,是很多家里有矿企业的选择。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11家上市企业开启了左“磷”右“锂”模式。
最开始,企业的想法很朴素,有矿,有原料,不至于过于受制于人。
今年,上市企业的财务报表大都表现得足够亮眼,原因其实就是—有矿!
供应链短,产业链长,是很多企业梦寐以求的。最好是大部分原料都能自足,占据产业链资源。
大企业惯用技术门槛+规模效应,来提高竞争对手的准入成本。
要想从技术层面在大企业间拉开成本差距,还真不容易。某大型企业领导说得好,技术层面节约成本,大家基本上都很接近了,也没有壁垒可言,你若能将成本拉低两毛,不出一个月其他大企业也可以达到。

2

碳达峰
碳中和

关注:
减碳路径
碳金融

关键词二

3

左“磷”
右“锂”

关注:
家里有矿

关键词三

做好“碳达峰”和“碳中和”工作是2021年经济重点任务之一。
这将是未来一段时间的长期目标。
什么是“碳达峰”“碳中和”呢?
“碳达峰”是指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
“碳中和”是指一定时间内社会生产和个人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通过二氧化碳去除手段,抵消掉这部分碳排放,达到“净零排放”的目的。我国的目标是力争2060年实现碳中和。
我们先说说行业的碳排放路径吧,生产类企业碳排放路径大致有:大气排放、电力、蒸汽、燃料消耗等。销售类企业碳排放路径大致有:物流、包装、废物处理等。
根据行业特点,家里有矿已是大企业标配,很多农化企业都有一条或者多条产业链,涵盖从原料到化肥/农药生产、销售。所以很多企业都是生产+销售。
那么,减碳有没有路径呢?
当然有,譬如植树造林、使用绿色技术、节能减排、产业调整、能源结构调整升级等等。
很多肥料企业做绿色能源、新能源的投资,大概就源于此。
其实,行业很多企业都在发展绿色工业、循环经济、节能减排上下足了功夫:云天化在践行绿色矿山“复垦植被”与“林下经济”;深圳芭田在技术上发力,“芭田磷石膏冷冻提取法”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金正大贵州也在推行磷石膏综合利用……
除利用技术进步提高利用率和效率之外,也有业内同仁提出,从“减少包装中的塑料含量和优化废弃物处理”上减少碳的排放。
也有专家称,可以考虑利用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碳发展富碳农业,譬如种植草本植物,发展设施农业,种植能源植物。
另外,碳还可以作为碳金融,助力减排。
9月16日10时,天脊集团在首单碳排放配额成功交易,成交数量100吨,成交价格45元/吨,成交金额4500元。
虽然成交量不大,但是有积极意义。
相信随着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碳排放处理能力会逐步增强。

拼营销、争渠道、技术创新,企业之间拼到最后拼的还是资源。“一力降十会”,我家有矿,是今年肥料企业最大的底气。
不说那几家基本都已经有矿的上市企业,史丹利今年也开始了磷产业链的布局:上半年取得了承德黎河肥业有限公司51%股权,初步实现了公司在北方地区的磷产业链布局安排;年末,传出与湖北宜化控股子公司—湖北宜化松滋肥业有限公司合作的消息。打通磷矿-磷肥-复合肥产业链,可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今年行业一个很大的动作,就是今年很多企业开始开启“左磷右锂”模式 ,切入新能源赛道,涉足新能源。
有分析称,绿色投资、新能源将是今后几十年最大的投资主题和赛道。
受益于新能源电池快速发展,磷酸铁锂价格同样水涨船高,给切入新能源赛道的农资企业带来新的利好。
有时候,可能一波红利赶不上,今年就差了一截,志在领航的企业,谁能忍得了?
既然自建磷矿的可能性越来越小,我相信,未来还会有复合肥企业为了打通磷矿-磷肥-复合肥产业链,去合作、去并购,以提高赢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农资行业涉足新能源赛道企业

消费的两极分化去年就有苗头,今年更甚。
有人总结说是又豪气又抠门,我觉得很对:经作拼价值,大田拼价格;一边不计投入,一边追求极致性价比。
为什么豪气?因为投入高,收益高。
今年对于部分阳光玫瑰的种植者而言,是很好的年份,因为价格较为稳定,大部分时间维持在高位。很多种植者就不太计较成本:除了基础产品之外,花前底肥会增施有机肥,补充海藻肥、钙肥、中微量元素、菌剂等等,还有膨大、增甜肥(高钾肥、腐植酸肥等)。一套营养方案下来超5000元。
当然投入不少,回报也丰厚。
在大连,据说不少园子都是20-25元/斤包园的,这对于种植者很有吸引力,以至于当地服务商都开玩笑说,不想只卖农资,也想搞几个园子种葡萄了。
今年的百香果、砂糖橘的价格整体比去年好,用户投入积极性自然也会高涨。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经作种植者都极致投入,经作也分品种。若没有好的价格,很多种植者就会保持树活着,而不做过多投入。
为什么抠门?因为寻求性价比。
大田,一直是追求极致性价比的。要用更低的投入,取得更高的收获。我看过一些企业和服务商的成本计算,基本上精确到元。有的对品牌 (可能说含量会更准确)不太在意,只要保障后期产量或者收益提升即可。
小麦、玉米、马铃薯、花生等多走性价比的路径。因为即便是有高性价比种子品种(每斤超出市场一两毛的种子收益),如高油酸花生、高筋优质小麦等,其总收益也有限,只有抓好投入才能有高收益。这样的情况下,是无法实现高投入的。
又豪又抠的消费理念,其实也有问题。
有服务商指出,有些投入不是必需的,高投入和高品质之间,不一定能画等号。
的确,有一部分消费者,对于好吃的水果没有抵抗力,只要好吃好看,对果品的价格不是很敏感。
这些反映到种植端(种植户)和生产经营端(厂商),就是追求高品质。
为什么有时候种植者对品质不在意?也和行情有关。有种植者表示,如果果品没有好的价格,就不如追求好的产量,在价格一定的情况下,产量增加了,收入也相应地增加了。
消费两极分化,究其原因,说到底就是看农产品的价格走势,价格好投入就豪气,价格不好投入就节俭。仅此而已。

4

农 服

关注:
增产、增收
导向

关键词四

5

消费
两极 分化

关注:
豪气VS
抠门

关键词五

农服绝对是今年的热词。
百度搜索“农服”二字,能搜索出来上亿条相关消息。
在今年很多农服的愿望都照进现实,开始了实质性的进发。
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雨后春笋般萌发。据农业农村部数据,2020年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主要组成部分为:各类农业服务专业户46.97万个,数量最多,占51%;农民专业合作社27.62万个,占30%;农村集体经济组织6.11万个,占7%;其他类型服务主体7.84万个,占8%;企业3.61万个,占4%。
虽然企业占比不多,但是专业度是最高的,资源多,起点高,专业度高,很多农业服务企业都有做平台的胸襟,让听见炮火声的人去制定当地策略,联合区域适合的平台协同做当地的服务。
而农服组织中最活跃的就是各类农业服务专业户和合作社了,这些专业户和合作社的组织者大多为农资经销商。其实,各区域从来不缺乏优秀的服务商,即便是在没有服务商概念的时候,他们也在默默地重复服务商的日常:帮农户解决显性的、隐性的困难。
区域也不缺乏王者和奋进者,但是放大他们的成果,复制他们的方法,给他们插上腾飞的翅膀,可能还需要大的服务型企业的加持。
有人提出一个概念,判断厂商是不是在做农服,关键是看他代表谁的利益—代表厂家的利益,还是用户的利益。
检验的标准就是—卖货导向,还是增产、增收导向。
现在做农资比较难,要是只卖货,不管后期效果,肯定不好卖出去;即便是卖出去了,可能也无法带来复购。

很多地方都要免费给客户喷/施到地里,才算是售卖的结束。
而像全托管的,以土地入股,不但不用提前出钱,从种到收、售,都不用操心,只等着最后的分红即可。
目前的农服模式主要包含:一站式服务平台、飞防+植保、农事服务、技术和信息服务、区域结盟/联合、数据/检测、全程托管、数字农业等等。通过农业专业化服务来提高农业效率。
有大农服,有小农服,有大平台式(从种到收)的创新,有智能服务平台的农服,有托管的农服,有纯技术服务的农服,也有某一个技术或者关键节点或者某个“工段”的定向服务的农服……
今年比较亮眼、发展较快的模式,除了大田托管,还有经作检测。
大田托管,有全托管、半托管、土地入股托管等等;经作检测让一些大平台将区域服务商并进自己的版图,虽然合作松散。
其实,每一次行业的创新或者转型,大都是被迫转型,若有赚钱容易的招数谁愿意更难?
农服也是发展使然,既是客户需求多样化驱动,也是农资企业内部发展驱动的结果。
今年我们看到很多接近成功的案例,可能这些未必会是未来的模样,农服也一定是在不断试错中旋转上升的,我们期待它迸发出更亮眼的光芒。

农业对天气的依赖程度是很大的。大风、大雨、干旱、灼热、极寒、冰雹等极端天气频发,给农业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4月28日下午,云南省文山市出现局部地区短时强对流天气;
5月17日,济南、青岛、潍坊、德州、滨州、东营、淄博、泰安、临沂、济宁、日照等地出现冰雹;
5月31日,苹果产区陕西渭南、富平,山西运城、临汾多地,突降冰雹;
7月20日,河南中北部出现大暴雨,郑州、新乡、开封、周口、焦作等地部分地区出现特大暴雨(250-350毫米),郑州一小时的降水量等于100多个西湖的水倾倒下来。受灾面积1620万亩,其中绝收514万亩。
10月5日,山西晋中市、吕梁市、临汾市先后发生多起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农作物受灾面积357.69万亩。
……
风雨无情人有情。
笔者在720暴雨的中心郑州,更能感受灾后来自社会的、行业的温暖。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也是我们作为农业(农资)公司的责任和义务”,那段时间听得最多的话就是这些。在困难之时,很多农资企业不约而同伸出了援助的手!缺钱捐钱,缺物捐物,缺人出力,从最初的钱、水、方便食品到皮划艇、抽水设备、协助消杀,再到登记受灾资料,捐助或提供恢复生产物资和技术服务……
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5个月,但是当时企业的举动让我们铭记在心。雨灾中,这些农资企业,给了我们最大的感动和支撑,他们让我们看到了守护相望、勇担责任的行业力量。
灾难中,有什么能比知道自己背后有人支撑着、关心着更温暖、更安心?
其实,温暖不仅仅是灾难中绝处逢生的援手,还有原料暴涨时的保供稳价。
农资供应关系紧张、产品大幅涨价的关键时期,大多农资厂商都能守住保供底线,不哄抬价格,维护正常经营秩序。
很多厂商加强了农业的综合服务,以服务对冲产品成本的上升。
也有部分经销商开始积极寻找替代的方法,譬如,用覆盖除草地膜或者割草的方式,来对冲除草剂涨价的影响,帮农户减少投入。
《基业长青》的作者柯林斯曾说过,一个企业从优秀到卓越,最重要的标志是能提出超乎利润之上的终极追求。
今年,我们切实感受到了行业的温暖。

6

绿色种植

关注:
绿色、健康
技术

关键词六

7

温 暖

关注:恶劣天气中的救 助、保供稳价

关键词七

绿色种植是未来农业生产的发展趋势。
随着时代的进步,大家对于生态环保理念的认识不断提升,绿色产品以及环保产品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内容。
在这种形势之下,消费者对资源环境保护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更加期待,绿色健康农产品出现供需两旺的情况。而绿色种植的推广与应用也被提上重要工作日程。
传统农业种植中,所有的关注点都放在经济收益方面,忽略了生态环境与农业种植的关系,农业生产方式粗放,耕地用养结合不充分,土壤退化和污染问题仍然突出,全国耕地存在土壤退化和障碍因素的比例超过40%;农作物产量提高的同时,却不能有效保证质量;农业种植与生态环境平衡关系打破,环境污染加剧。
绿色种植是改善这些问题的必然选择,也是打破传统理念支撑的种植天花板的新选择。
近几年,我国农业绿色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农业绿色发展指数提升了3.5个百分点,化肥、农药利用率达到40%以上,使用量实现了负增长,耕地质量提高了0.35个等级,种养循环水平也得到了提升。
相关企业、组织、研究机构都为推进绿色种植技术和产品,开展了大量的工作,聚焦不同区域、不同作物、不同生育期,全力开发作物整体解决方案,推动了农业绿色种植在全国的深度落地,为耕地质量提升、土壤改良、促进作物绿色种植提供技术以及产品支撑。让种植户更加了解绿色种植技术的同时,改变传统的种植理念,更好地推动绿色种植的发展。
但我们也应该清楚地看到,发展农业生产与保护生态环境对立的问题仍然存在。我国的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和发达国家相比较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一些技术和手段还处于发展和上升的阶段。
绿色种植是一项系统工程、一项艰巨任务,需要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共同推进。
10月29日由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积极倡导组建,依托《农资与市场》传媒筹备的“农业绿色种植与土壤改良分会”正式成立。分会集聚了各方优势资源,广大涉农企业、科研院所和相关专家共同推进农业绿色种植与土壤改良工作。分会的成立也标志着绿色种植新时代的到来。

农业对天气的依赖程度是很大的。大风、大雨、干旱、灼热、极寒、冰雹等极端天气频发,给农业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4月28日下午,云南省文山市出现局部地区短时强对流天气;
5月17日,济南、青岛、潍坊、德州、滨州、东营、淄博、泰安、临沂、济宁、日照等地出现冰雹;
5月31日,苹果产区陕西渭南、富平,山西运城、临汾多地,突降冰雹;
7月20日,河南中北部出现大暴雨,郑州、新乡、开封、周口、焦作等地部分地区出现特大暴雨(250-350毫米),郑州一小时的降水量等于100多个西湖的水倾倒下来。受灾面积1620万亩,其中绝收514万亩。
10月5日,山西晋中市、吕梁市、临汾市先后发生多起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农作物受灾面积357.69万亩。
……
风雨无情人有情。
笔者在720暴雨的中心郑州,更能感受灾后来自社会的、行业的温暖。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也是我们作为农业(农资)公司的责任和义务”,那段时间听得最多的话就是这些。在困难之时,很多农资企业不约而同伸出了援助的手!缺钱捐钱,缺物捐物,缺人出力,从最初的钱、水、方便食品到皮划艇、抽水设备、协助消杀,再到登记受灾资料,捐助或提供恢复生产物资和技术服务……
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5个月,但是当时企业的举动让我们铭记在心。雨灾中,这些农资企业,给了我们最大的感动和支撑,他们让我们看到了守护相望、勇担责任的行业力量。
灾难中,有什么能比知道自己背后有人支撑着、关心着更温暖、更安心?
其实,温暖不仅仅是灾难中绝处逢生的援手,还有原料暴涨时的保供稳价。
农资供应关系紧张、产品大幅涨价的关键时期,大多农资厂商都能守住保供底线,不哄抬价格,维护正常经营秩序。
很多厂商加强了农业的综合服务,以服务对冲产品成本的上升。
也有部分经销商开始积极寻找替代的方法,譬如,用覆盖除草地膜或者割草的方式,来对冲除草剂涨价的影响,帮农户减少投入。
《基业长青》的作者柯林斯曾说过,一个企业从优秀到卓越,最重要的标志是能提出超乎利润之上的终极追求。
今年,我们切实感受到了行业的温暖。

8

产品优
升级

关注:
聚焦作物、
增值/增效

关键词八

9

生物农药

关注:
布局增量
品类

关键词九

产品的优化升级近年来发展势头不慢,如果说前两年是技术层面的创新及考察的话,那么今年便是到了落地的时候。
除了高品质农业需求以及产品创新的压力之外,今年的原料涨价也是诱因之一。
原料、原药价格飞涨,很多企业就用高性价比产品(形象再塑、改善客户结构、兑现溢价、倒逼成长)对冲市场压力。
因为即便是有成本上涨的诱因在,厂商也不敢在产品和服务没有发生改变的情况下拉高价格。这就倒逼企业自己寻找提高性价比的方法:让涨价成为倒逼企业成长与品质提升的契机。
新洋丰第三季度报显示,设立全资子公司并投资建设年产60万吨新型作物专用肥项目,是公司响应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契合复合肥行业新型化、专业化发展的方向,将进一步优化、升级公司产品结构。
减肥增效+品质农业战略的持续推进,推动了农资市场产生新的变化,市场的变化则催生了行业的变革。云图控股今年持续在增效肥产品上发力,打造自己的特肥品牌。
有些企业自主研发,更多的企业选择整合或者与增效剂企业合作的路径。根据自身的条件,往某一作物或者产品的某一功能上聚焦。

在柑橘上,就有很多企业在做专业化肥料、农药以及配套方案。还有一些企业在聚焦一些小宗产品,找到新的机会和增长点。
不是为产品找用户,而是为用户找产品,反向定制是精益生产的根本。
增值/增效类产品不仅仅体现在肥料上,也体现在农药上。
撒滴剂、漂浮粒剂、展膜油剂、U粒剂、微胶囊剂等省工省力化功能性制剂成为行业的研究热点,主要运用在水稻上,渐渐也拓展到一些经济作物上。
省工省力化功能性制剂登记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中国农药信息网显示,截至2021年12月21日,我国大粒剂登记产品24个,展膜油剂11个,水面扩散剂1个,烟剂149个,饵剂275个,泡腾片剂17个,微囊304个。
未来,高效产品将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去置换一些常规产品,因为任何有“野心”的企业都不会放弃一个细分市场新的增量入口。

截至2021年12月21日我国省工省力化功能性制剂登记情况(单位:个)

·4月26日晚,远大控股公告称,拟采用支付现金方式以1.45亿元收购辽宁微科合计100%的股权。8月8日该收购中止。
·4月29日晚间发布公告称,公司拟采用支付现金方式以约4.79亿元收购福建凯立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合计约85.12%的股权。
·10月29日,远大控股发布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远大生态签订股权收购框架协议,拟收购陕西麦可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98.7%的股权。

2020-2025年,全球生物农药市场规模预计将以10%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

10

新势力
入场

关注:
聚焦作物、
增值/增效

关键词八

预知未来最好的方法,就是去创造未来。
今年有望创造未来的新势力,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数字化、直播带货、加速进化的新资源圈。
数字化
数字化,工业互联网或许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跳板。
年初去六国化工调研,发现他们已经开始利用“工业大脑”实现数字化转型。即便是在疫情防控期间也保持了产能和成本优势。目前六国化工已经实现产销协同、库存周转的决策优化,完成了“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决策”。
这不是个案,安徽茂施、上海芳甸很多企业都在走智能化、数字化的路子。
不只生产的数字化,还有营销的数字化。
有业内做数字化营销的专家称,农资企业未来和当下的竞争力,必争点就是如何决胜在终端渠道和用户上,用数字化工具把链条串起来,获取用户数据,促销、制定玩法、渠道赋能、存量用户激发、激励增量用户、裂变新用户等。
数字化,是一个巨大的机遇,也是农资市场增长的一大动力。
未来,农业、农资的数字化应用的深度将在无人飞防、保险金融、农资废弃物回收、精准灌溉上延展。
直播
直播去年就是大风口,今年也照进了行业,虽然可能经营群体没有拓展,但是渠道是拓宽了。
说起行业里的直播达人,也确实不少,姜大光、曲春媛、关玉荣、小周说农资、农资老梁、翟传军、南通游旦君、亲耕田、农资妹妹等也都有各自的拥趸,讲技术、带货风格逐渐形成。
除了经销商,企业也在积极占位。
网销较好的产品大多是园艺肥。相对于传统农资不易拓新渠道,园艺肥可能比较适合网上销售。
史丹利的电商业务也比较亮眼,主要经营包括园艺花卉蔬果等的营养液、营养土、液体肥及有机肥等肥料产品,其中一款有机花卉缓释肥月销超万单。
中保绿农的“阿泰灵”据说网络销量6000万以上(这个数据没有求证),但是有个数字应该是准确的,中保电商5月单月销售额1068万元,还荣获了2021年度淘宝现代农业“明星店铺”称号。 
但是很显然,相对于园艺大咖的直播,企业主播对产品及节奏的把握还有些弱。当然,这是苛求了。
随着大家对直播的了解渐深,企业员工也必将深度入场,企业直播将常态化、职业化、岗位化。所以,明年,将有更多企业设置直播岗位,驻扎企业自己的旗舰店,做直播带货。

新资源圈
今年,你是否发现行业出现了一些小圈子?
不是今年才有,而是今年专业圈子的数量开始增多了。
当大家开始不再关注聚会、约饭、发红包的小圈子,而开始要解决当下的问题,除了行业自律,规范市场,提高准入门槛之外,更要让市场、让终端明白什么是好产品、好技术、好方案的时候,新资源圈就在形成。
他们的目的就是加速市场进化,资源共享,推动行业走向真正的专业化。
这些小圈子无一例外,都聚集了诸多品牌的中坚、新锐力量,也聚集了相关服务商,旨在凝聚、共筑农资行业加速进化的资源圈,为农资行业聚集更强大势能。
在行业影响较大的圈子有壹农堂生态产业联盟(各省服务商)、新肥码头CLUB(外企中国分销商或驻中国公司)、UAF联盟(国内新型肥料企业)。
虽然,他们还只是小圈子,但是小圈子有时候能迸发出大能量。我们能看到的是,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加速进化、壮大,让团队影响更多的人变得专业,走向真正的专业化。
对于入场的新势力,我想说的是做好自己,坚守初心,“不需要刻意去迎合别人,做自己想做的就够了”。

今年农资行业局势的喧嚣和动荡皆因“涨价”而起。
相比往年,今年在全球大宗商品交易价格高涨所带来的蝴蝶效应下,国内化肥农药市场的涨价大潮可谓是一浪高过一浪!
尿素、钾肥、磷肥、复合肥全线翻倍式上涨,上百种农药产品,特别是草甘膦、草铵膦、敌草快等原药价格,更是涨至离谱,“货紧价扬”的呼声贯穿全年。在此背景之下,化肥、农药的出口也是连刷新高,火热异常。
近乎疯魔的涨价态势构成了今年稍显失控的行业发展曲线。
年末回首,我们将对上述牵动人心的品类通过图表的形式进行集中的复盘分析,带领大家一起回顾跌宕起伏的2021年,探看2022年农资价格风向。

疯涨与失控

要说今年肥市最牵动人心神、最为疯狂的品类价格,非尿素莫属。它价格的涨跌起落、风吹草动,掀起的都是肥市的惊涛骇浪。
从下图价格曲线不难看出,自今年1月的1810元/吨开始,一直到10月,国内尿素价格一直是处于高位的,相比前几年来说,最高时价格翻了一倍。虽然7-8月有过短暂的下跌,但是,进入9月以后,尿素价格再次上涨,而到了10月,尿素价格继续高位小涨,多地尿素价格更是突破3200元/吨,一飞冲天。与之对应的终端销售的一袋尿素也从年初的100块钱左右,一直涨到180多块钱,极大地增加了农民的用肥成本。
纵观上半年,尿素价格一直是稳步上涨的,累计涨幅超1000元/吨。尿素价格持续高涨的原因:一是原料煤炭、天然气价格大涨为其提供了成本支撑;二是全球粮食作物价格上涨带动了种植收益提升和化肥需求的高增长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海外装置开工率不足、全球化肥供需偏紧的影响;三是价格高企导致贸易商不敢大量囤货,整体社会库存处于低位,从而出现货紧价扬的局面;四是大量出口加剧了国内供应紧张的形势,助推了价格的快速上涨。
而8月价格快速下滑主要源于:一是国家发改委对重点肥企的约谈起到了效果;二是渠道下游观望情绪有所加重,经销商备货不积极,再加上秋肥大面积用肥要到9月份中后旬,需求清淡;第三就是经过前期检修短停的企业陆续复产,开工率回升明显,再加上因新冠肺炎疫情及洪涝灾害影响的物流运输有所恢复,主流地区外围低价货源到货增加,高价支撑有限。
到了9、10月,秋收的高峰期来临,市场对于尿素的需求加大,供不应求的局面出现,支撑价格大举上扬,突破3200元/吨。10月中旬之后一直到11月上旬,受到煤炭价格持续回落以及化肥法检、限电限产、保供稳价政策以及国内农业需求清淡的影响,尿素成本压力得到缓解,价格开始大幅下滑,由最高的3250元/吨下滑至2350元/吨左右,下降幅度达到近900元/吨,局部价格不断破新低,但并不具备深跌的基础。
11月下旬到12月底,西北和内蒙古的部分气头企业基于限气等原因,受成本压力影响,陆续停车集中检修,尿素的整体日产量持续下跌超过2万吨,但市场的整体开工率仍然处于高位。除新疆日产量下降外,其余省份变化不大,主要是需求端相对较弱,截至12月23日山东中小颗粒报价2440-2460元/吨。
从中长期看,在保价稳供政策持续出口受阻的大背景下,国内尿素价格出现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但是考虑到煤价短期内不会出现大跌,且后续农业相关需求尚存的情况下,尿素价格盘面持续大幅向下的可能性也不大,总的来说易涨难跌仍是大势。春节前后预计尿素价格仍将以弱势震荡运行为主,后续应重点关注原料价格、环保限产、气头企业开工率变化及政策面相关指引。
今年对钾肥来说也是个高光迭起的年份,价格的疯狂程度丝毫不亚于尿素。

尿素、钾肥: 易涨难跌是大势

随着国产钾肥供应量的逐渐紧俏,加之国际市场多重不确定性因素的叠加影响,相比往年,今年国内的钾肥也迎来了跨越式上涨的局面,价格创十年新高,国内呈现一货难求的状态,行情势如破竹。
从钾肥价格走势图可以直观地看出,上半年,对氯化钾市场来说是难得的“春天”。3月份之后,在国际氯化钾价格持续走高的强力拉动下,国内氯化钾便开启了上涨的模式。尤其是6月之后,钾肥呈现出垂直上涨的态势,7月中下旬进口钾价格翻番,港口62%白钾报价一度突破4000元/吨,青海盐湖60%粉、晶第一到站报价也突破2770元/吨。整个上半年硫酸钾价格涨幅高达1000-1500元/吨,但在高价位下,下游接受度相对缓慢。
进入到8月份,释放国储消息给市场带来一定利空,再加之需求面走淡,供需矛盾略有凸显,氯化钾和硫酸钾价格持续走低。但是进入第四季度,在尿素市场价格大肆上涨之时,氯化钾市场再次出现回暖,同时受到国外供应缩紧及强劲的需求影响,国际钾肥市场强势运行,支撑国内钾肥价格持续走强,一直到11月底钾肥价格都是高位坚挺为主。
进入12月份,国储钾肥竞拍频率有所放缓,市场新单成交单议,氯化钾价格保持较平稳走势,未有大合同谈判消息放出。在国产钾肥方面,青海盐湖集团氯化钾装置运行正常,60%粉、晶出厂报价2890元/吨。
有资料指出,长期来看,钾肥作为与“粮食安全”紧密相关的全球战略资源,预计随着开采成本逐步增加,供给端增速将持续放缓;中期来看,资源壁垒构筑的行业龙头主导格局将长期持续,龙头主导下,行业偏紧供给持续,钾肥的价格将主要受到下游粮食价格的影响;短期来看,预计2022年在高粮价带动的高需求下,全球供给的缺口将增大,钾肥价格将和尿素一样易涨难跌。

2021年这一轮涨价潮下,农药领域以草甘膦、草铵膦、敌草快为代表的三大灭生性除草剂品种的涨势最为猛烈。
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海外生产偏紧,库存低位,上游原材料黄磷、甘氨酸等原料价格上涨等多种因素影响,“双草”价格迎来全面的涨价潮,价格如脱缰的野马一路狂奔。草甘膦从年初的2.73万元/吨垂直猛增到9月的7.1万/吨。草铵膦也从年初的17.5万元/吨猛增到9月的30万元/吨。
国庆后,“能耗双控”、环保督查及黄磷价格的暴涨,进一步引爆“双草”上涨空间。草甘膦10月直接飙升到8.5万元/吨,11、12月稳定在8.4万元/吨。草铵膦从10月垂直飙升到12月的38万元/吨的历史高位。草甘膦原药涨价近200%,草铵膦原药涨幅近50%,二者都在今年创造出了自己的新的价格纪录,导致市场一度处于失真状态。
作为灭生性除草剂的“四大金刚”之一的敌草快今年也迎来“出头之日”。 敌草快母药从年初的3.2万/吨一路飞速上涨到12月的6.5万/吨,涨价幅度翻倍。它飞速上涨的深层原因主要源于今年敌草快母药和中间体产能和供应紧张。据悉,厂家方面,红太阳今年产能减半,山东泓达也在7月才复产。同时,巴西禁用百草枯,敌草快凭空增加了将近6000吨母药的需求,其中先正达出口了其中的4000吨到巴西,先正达也有相当部分中间体采购自中国,因此联吡啶供应出现较严重短缺,导致各家敌草快厂家生产不稳定。
今年三者的疯狂涨势也极大地促进了除草剂特别是灭生性除草剂行业的向好繁荣。截至12月12日,在黄磷、甘氨酸价格大涨的拉动下,“双草”供应形势仍然紧张,草甘膦原药报价到8.4万元/吨,草铵膦原药报价到38万元/吨以上,敌草快母药开工率也仍未得到提升,出口缺口极大,价格报到6.5万元/吨。
2022年,“双草”市场将会如何发展?据悉,草甘膦年内价格或及10万元/吨,部分农化企业已经排单至明年3月,现在交货期一般都在3个月以上,各供应商一直在为手上的订单忙碌,整个行业库存持续低位,而草铵膦的价格也直奔40万/吨而去。随着下半年气温逐步降低,溴素提炼难度加大,叠加业内库存有限等因素,敌草快的价格也可能会进一步上涨。
综上,百草枯在多国的禁用以及随着转基因作物的推广应用,将为“双草”特别是草铵膦提供充足的海外市场增长空间。同时,每年的四季度为除草剂的销售旺季,所以,在产能没有增加的情况下,受益于国内外需求和原材料高位的持续拉动,接下来到春节前后“双草”及敌草快价格下落的可能性几乎没有,仍将维持高位震荡的态势,涨价将是长期趋势。

“双草”、敌草畏:涨价将是长期趋势

据中国海关统计,2021年1-11月,中国累计出口各种肥料3132万吨,同比增幅为19.1%;累计出口金额111.27亿美元,同比增幅为83.1%。其中,尿素累计出口526万吨,同比增幅为8%;硫酸铵累计出口919万吨,同比增幅为20%;磷酸二铵累计出口622万吨,同比增幅为18.7%;磷酸一铵累计出口376万吨,同比增幅为57.8%。
进口方面,1-11月,氯化钾累计进口728万吨,同比降幅为10.9%;氮磷钾三元复合肥累计进口114万吨,同比降幅为13.7%。
据中国海关统计,2021年1-9月,中国累计出口各种农药产品186.29万吨,累计出口金额162.4亿美元;1-9月进口农药总量4.13万吨,进口金额10.57亿美元。其中,2021年1-6月中国农药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出口总量93.84万吨,同比减少4.06%。
1-6月我国农药主要产品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合计进口量为3.67万吨;其中杀菌剂产品零售及非零售包装合计进口1.92万吨,占主产品进口量的52.26%。7-9月出口货物总量分别为16.95万吨,22.49万吨,17.15万吨。
我国是化肥出口大国,今年以来,受石油、天然气等大宗商品价格飙升的影响,化肥价格大幅上涨,国际化肥价格大涨后国内化肥比价优势进一步凸显,出口明显增加。从上述出口数据表可以直观地看出,1-10月,得益于国际市场需求旺盛,中国化肥出口除了8月略有降幅之外,从年初开始就保持着旺盛的势头。
与此同时,随着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出台一系列国内化肥保供稳价工作措施,明确指出享受用能、原料保供、环保自主减排、磷石膏堆存优先待遇的化肥生产企业要优先保障国内市场供应。自10月15日,除硫酸铵外主要化肥品种全部纳入出口法检目录后,中国开始阶段性减少化肥出口,11月出口量随之大幅减少,国内肥料价格也相应进入下降通道,出现价格拐点。
农药出口层面,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下开工受限因素影响,今年我国农药出口需求依旧旺盛。2021年1-6月我国农药出口量大幅增长,前三季度,农药出口金额更是达到162亿美元。但下半年以来,受到能耗双控政策影响,原材料供应不足、价格暴涨、企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农药价格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出口量也随之小幅下降,但出口金额保持增长。
据悉,我国现有农药生产企业约170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700多家,年生产量130万-170万吨。目前六成以上农药产量用于出口,出口国家和地区达188个,出口是进口的20倍。出口上亿美元的国家或地区有20多个(中国农药出口为主,进口较少;出口原药为主,进口制剂为主)。近几年我国农药出口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尤其这两年,可以说中国农药企业为世界农业生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综上,今年化肥、农药出口表现还是颇为抢眼,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叠加其他不确定性因素下还是实现了逆势增长,延续了火热的出口态势。

化肥、农药进出口:逆势增长

2021年,农资行业经历了近十年来的行情高光时刻,但价格上涨引起的“蝴蝶效应”也波及了整个产业链,产品定价权回归上游加速,行业竞争趋于理性。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围绕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做工作,越来越多的新产品验证了减量增效、绿色发展的全面来临。
在过去的2021年,农资市场表现出了足够的韧性,以坚毅不屈的姿态成功应对涨价的挑战。在剧烈的行情波动面前,一些农药产品演绎了经典的传奇,一些肥料产品流露出了焕新的生命力,还有一些肥料产品势头正旺……共同组成了农资市场2021年度产品集锦。

2021年你最关心的
产品是什么?

文/王颖 于平平

最疯狂产品

今年,所有的农资产品都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行情波动。在原材料和能耗双控的压力下,上百种农药产品原药价格均不同程度涨价,氮磷钾肥、复合肥价格更是全线上涨,涨得都超出了大家的想象力了。
而其中最疯狂的两个品类非尿素和草铵膦莫属。

草铵膦
2021年的草铵膦,从年初的17.5万元/吨涨到了如今的38万元/吨,有的厂家报价已经达到40万/吨,甚至20%的草铵膦制剂价格都涨到了6万元/吨,涨价涨得几乎接近疯狂,而且一药难求。 
作为灭生性除草剂的后起之秀,草铵膦在经历上一轮的制剂价格战后,一桶水(按15公斤喷雾器计)的成本也从原来的12元左右下降到7元,再到2020年最低的5元左右,下降到农户很容易接受的价格,中部市场和西南市场被迅速打开,成为种植户的除草新选择。
此轮涨价潮下的草铵膦行业,不再是继续低价“收割”草甘膦市场,而是通过创新、差异化产品来提高价格,获得利润。
原药企业在想方设法扩张产能,建设精草铵膦生产线;制剂企业则是努力转向草铵膦复配产品的研发,并加大复配产品的市场投入力度,弥补单剂的利润损失。比如说河北威远生化推出的 “驰九”(17%草铵膦·乙氧氟草醚微乳剂)、“泣灭”(21%草铵膦·乙羧氟草醚可分散油悬浮剂),孟州传奇生物新推出的三元复配大单品“大草帽”(28%2甲4氯·草铵膦·高氟吡微乳剂)等等,都是草铵膦的复配产品。
截止到12月初,草铵膦的价格依旧维持在38万元/吨,草铵膦市场的走向已经基本确定。至于明年的价格走势,高位(30万元/吨左右)运行的趋势明显。在这样的市场前提下,维持好市场秩序,做好基层推广工作,或许是企业最好的应对之道!
尿素
2021年,素有化肥行业“晴雨表”支撑的尿素价格,先是从年初的1820元/吨涨到了最高时的3200元/吨,后又下降到2200元/吨,开启了“过山车”式的涨跌模式。
从1月4日开始,尿素价格就开启了涨涨涨模式。截至1月20日,主流地区出厂价涨至2000元/吨左右,累计涨幅超200元/吨。6月上旬国内尿素涨势加速,企业出厂价格日度涨幅少则50-80元/吨,多则100元/吨,连续数日上涨后,国内尿素价格创出十年来新高。
但是前面有多疯狂,后面就有多惨。到了10月下旬,尿素价格一路下跌,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已经跌了约800元/吨。虽然中间又出现过几次探涨,但幅度不大,而且在保供稳价政策的调控下,很快开始新一轮的下调。进入12月份,尿素价格已经降至2400元/吨,呈现继续弱势下行态势。
但是这种价格的上涨也助推了复合肥行情的居高不下,行情的波动也影响了渠道商的市场信心,涨价不想拿货,降价不敢拿货,导致今年冬储备肥进度较往年同期有所延后。 

最创新产品

农资市场竞争鏖战,最终决定胜败的核心因素是产品,尤其是在行情动荡、市场低迷的形势下,以新品来抢占市场先机,降低农户对价格敏感度是今年农资企业普遍的一个发力点。
当然,新产品的新,不仅仅体现在肥料功能上,制备工艺和产品技术上的创新升级也赋予了产品的创新性,使其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农药的吸收率,从而降低产品涨价带来的负面影响。

颗粒创新:针状肥
从颗粒到针型,针状肥一改传统复合肥的球形外观,是一款当之无愧的创新型产品。
虽然不是今年首创,但却在今年成为市场的网红,来自全国25个区域的100多位种植户、代理商统一发声为西洋“针状肥”代言。
贵州西洋今年将针状肥作为其主推单品,举办了20多场落地的推广会议;今年磷复肥会期间,贵州西洋就展出了公司的战略新品——诺威施西洋速溶针状肥。
针状肥是一款颗粒创新型产品,总体呈针型,给人一种高端且耳目一新的感觉。它采用独特的水合闪溶技术,颗粒体为微膨组织结构,水溶速度非常快。一般动态30秒,静态3分钟即可实现“极速”水溶,是目前水溶速度最快的复合肥料之一。
速溶针状肥技术,是由贵州西洋实业联合多领域的权威研发资源,历经多年、投入巨资成功研发的一款具有行业领先性、工艺革新性的肥料制备技术。
“针状肥”概念最早由贵州西洋提出,也由贵州西洋最早推向市场,2020年该产品第一年投放市场,单品销量就轻松突破10万吨大关。
据贵州西洋实业销售公司总经理崔玉峰介绍,不用煤炭和天然气只用电力就可生产的针状肥,是完全符合低碳、绿色、环保的一款产品,也是贵州西洋今年乃至未来几年的主推产品。未来几年,西洋会在全国各地建立低碳、环保型的分工厂,生产针状肥,并大力推广针状肥。
 技术创新:低盐肥
如果说针状肥的创新是一种颗粒形态的创新,低盐肥的创新则真的是技术上的创新。
9月23日,“丰·更美—四川美丰2021年度新品战略发布会”成功举办。会上,四川美丰提出了“低盐功能性”的理念,并强势推出了美丰独创的低盐功能性肥料——美丰美雅硝基复合肥系列新品。
这是国内第一款以低盐、安全为主要属性的特种肥料,它利用共结晶低盐技术,降低肥料的盐基指数,在增强肥料“肥”属性的基础上,有效弱化肥料的“盐”属性,使肥料更安全,更健康。
很多人可能不理解,化肥的本质就是一种盐,一种富含氮磷钾等各种营养物质的盐,其盐属性是与其肥属性共生共存的,低盐肥如何低盐化呢?
据四川美丰相关负责人介绍,肥料盐属性危害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早在20世纪40年代,低盐的概念和相关技术已经在欧美等肥料技术先进的国家中被提出和研发,迄今为止已经成为其肥料的隐性特点和新型肥料的必需指标。
四川美丰博士团队在系统研究国外肥料和应用历程后,在研究进口肥料的“低盐”特性和盐基指数的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耗时5年研发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共结晶低盐”领先技术,使肥料养分形成稳定的相容结晶形态,将传统的水溶解释放升级为响应作物生长的均衡释放,有效降低肥料的盐度。

剂型创新:微囊农药
在农药减量增效的持续实施推进下,能提高农药利用率、减轻工作量、让施药方式轻便化的省力化制剂迎来发展良机。而在现有的省力化制剂品类里,微囊制剂则是这几年备受行业关注的热点所在,也是厂商争相竞逐的下一个上量新高地。 
根据中国农药信息网数据,截至2021年12月21日,我国微囊制剂登记产品数量共计304个,登记剂型有微囊悬浮剂246个、微囊悬浮-悬浮剂33个、种子处理微囊悬浮剂11个、种子处理微囊悬浮-悬浮剂8个、微囊粉剂3个、微囊粒剂7个、微囊剂1个、微囊悬浮-水乳剂1个。
当前国内胶囊的研究多集中在高校、科研院所,基础理论研究较为透彻,因为在微囊制剂制作过程中存在相当多的技术壁垒,真正实现商业化的更不足100个,国内几乎没有以微胶囊产品为核心竞争力的农药制剂企业。
目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除老牌外企在国人心中坚不可摧的地位外,明德立达、海利尔、利尔、广西田园等国内创新型企业依靠品质杀出重围。其中明德立达在这个赛道上打破了大家心中国货不如进口产品好的印象。
允发生物集团研发中心主任刘润峰表示,微囊技术是明德立达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明德立达通过围绕高效氯氟氰菊酯、精异丙甲草胺、咪鲜胺、阿维菌素等化合物开发出了:杀菌剂微囊系列、杀虫剂微囊系列、除草剂微囊系列、种衣剂微囊系列四大板块的产品,已经下证和正在排队登记的产品达20余个。已经覆盖各种作物,如水稻、柑橘、蔬菜、小麦、苹果、玉米、苹果、葡萄、花生等。
目前,明德立达在国内已经上市了多款微胶囊产品,未来还会有更多创新的组合配方做成微囊悬浮剂。随着国外登记的落地,明德立达微囊产品将逐步在全球范围推广应用。
谈及未来农药微囊未来的研发趋势,刘润峰透露将有以下5个方向:1.由缓释到控释; 2.环保壁材代替合成壁材,减少“微塑料”在环境中的释放;3. 基于不同应用场景的配方设计;4.更加安全、环保的制备方法;5.科学的评判标准。提高微囊悬浮剂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将是今后以明德立达为代表的企业攻坚的重点。

最应景产品

互联网时代,无场景不营销,无场景不产品。市场上的产品那么多,出路不在产品本身,而在产品的使用场景,在于人和作物在种植中的需求。
每个产品的推广,都离不开其使用场景,关键是找准产品的应用场景。只有对应场景下的产品或者解决方案才会有成为大品的潜力, 否则这个产品就没有了意义。

抗逆肥料
对农业来说,2021年可能算是最多灾多难的一年了。
自今年冬春之交开始,沙尘暴、极寒天气、冰雹、龙卷风、暴雨、干旱等极端天气接连发生,甚至表现出了“南旱北涝”的反常特征。这种多发、频发的极端天气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比如说今年河南的7·20特大暴雨,造成了超千万亩的农田受灾、成灾,超过500万亩的农田绝收,当地农业损失惨重;山西暴雨导致当地358万亩农作物受灾,直接经济损失50.29亿元。
比如说南方大部分地区出现的高温干旱等极端天气,使得果树种植难以及时下肥淋水,蔬菜种植出现严重早衰、叶片皱缩发黄、长势差、病虫害暴发等一系列问题。
 比如说东北、山东地区10月份出现的大风、冰雹、降温等天气,造成农作物大面积出现冻害,部分农业大棚和基础设施受损。
针对这种频发的极端天气,最直接最有效的防护手段,就是提高作物的抗逆性,增强作物应对极端环境的能力。
作物的这种抗逆需求催生了肥料行业的“功能”创新,在肥料产品中添加各种功能性助剂,将改土、促根、抑病、提质、增效等非营养功能和营养功能结合,成为肥料创新的方向之一。
目前,很多企业所推出的功能性肥料、生物刺激素、中微量元素肥、叶面肥产品,既能满足作物的养分需求,又兼具提高作物抗病、抗旱、抗逆能力的优点,对于灾前预防和灾后补救都有很好的效果。
微藻肥
“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随着国家碳中和目标的发布,碳中和成为2021年风口中最强的那股风,各行业纷纷表态布局碳中和赛道。
碳中和是什么意思?简单地来看,就是释放出来的二氧化碳与被利用和吸收了的二氧化碳持平时,便达到了碳中和。
想要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关键是减少二氧化碳的释放,增加二氧化碳的利用。所以,能够把二氧化碳“吃掉”的微藻就踏上了风口。
趁着这股东风,微藻肥也终于迎来了崛起。很多企业不是在做微藻,就是在打听微藻,为将来做微藻肥做准备。
微藻肥,顾名思义,就是以微藻细胞、微藻提取液或其衍生物为原料,生产出来的生物肥料。市场的很多微藻细胞营养液产品,都是由固氮蓝藻和光合绿藻组成的活性细胞液。
蓝藻和绿藻是农业应用中最为常见的两大微藻种类。微藻是一种微小的藻类,微小到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和海藻同属于藻类。
与海藻相似,微藻体内具有光合色素(叶绿素等),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利用阳光、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营养物质并进行生长,只是没有根、茎、叶的分化。与海藻不同,它在陆地、淡水湖泊和海洋都有广泛分布,提取液的含盐量更低,养分更为全面。
从形态上看,它是一种光合自养的微生物,具有微生物菌剂的功效,但又区别于常见的微生物菌剂。作为一种单细胞生物,具有从稀薄的空气中创造物质的能力,能合成积累多种结构和功能特异的生物活性成分,是制备新型生物刺激素产品的理想来源。
生态、环保,兼具土壤改良功能,是很多企业布局微藻的出发点。
国外生产微藻肥的企业,比如说西班牙普拉斯玛、微藻能量等,在最近几年先后进入中国市场,为微藻肥的相关发展提前布局。
国内布局微藻肥料的企业有耕天下、地福来、阿尔格,以及生产光碳核肥(微藻)的一些企业。还有不少企业将微藻提取液作为增效剂添加在肥料中,在市场上推广微藻功能性肥料。
市场上,还有不少企业透露出将要布局微藻肥料的意愿和计划。这表明,行业内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认识到微藻肥的潜在价值。
虽然微藻肥正在凭借肉眼可见的效果和明显的产出比,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入局,但在市场推广过程中,微藻肥还处于“小荷才露尖尖角”的萌芽阶段,主要是为数不多的几家公司在开拓市场,无论是国外品牌还是国内品牌,所占市场份额都还较少。
行业尚不成熟,但是已经有部分企业在领跑。无论是微藻能量、普拉斯玛等进口品牌还是耕天下、地福来、阿尔格等国产企业,随着它们对市场的教育,及其产品多元化进程的加速,微藻肥的市场会变得越来越成熟。
而且,从市场竞争来看,海藻肥、腐植酸、微生物菌剂等现有生物刺激素产品的同质化问题,促使消费者将目光投向更新品类的功能性肥料。作为一个全新的品类,微藻肥料正在成为功能性肥料和增效剂类别的中流砥柱。 

最热门产品

特种药肥
据中国农药信息网的相关数据,截至2021年8月,在农业农村部进行有效农药登记的药肥产品数量为160个,持有效农药登记证的药肥企业72家。其中2021年新增的登记产品为22个,相比于2020年新增药肥产品登记数量增加120%;2021年新增有效农药登记证的药肥企业为16家,有5家为首次获得有效农药登记证的药肥生产企业。 
继新型肥料之后,药肥成为行业的一个新热点,不少企业重燃对药肥产品的登记热情,争相布局药肥产品。
2021年7月,丽碧康(诺普信旗下专注特种药肥的子公司)重磅发布泽霖®、安锐®等系列药肥产品,形成了涵盖土传病害、地下害虫等完善的特种药肥资源体系。 
7月29日,在山东临沭召开的药肥一体化技术应用研讨会上,山东金秋园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宣布正式跨界进军药肥,首批推出了一揽子新型药肥,并力争三年内冲刺百万吨目标。
9月25日,“第五届药肥行业发展大会暨产业合作对接会”在广西桂林成功召开。会上,药肥行业首个规范化团体标准《药肥产品标签标识规范》正式发布并实施。为培育一批“高质量、规范化”的药肥品牌,本次会议还启动了 “药肥品牌培育计划”,14家企业的22个药肥品牌首批入选。
10月19日,中迅农科与湖北宜昌董市镇成功签约,中迅集团即将开建第二条药肥高塔生产基地。
头部企业的入局、行业的逐步规范,给药肥行业的繁荣发展加装了强大引擎,药肥行业迎来新一轮发展风口。
而其中,以特肥为载体的特种药肥作为药肥家族的新贵,在国家药肥双减背景下,正在迎来快速增长期,成为行业热点中的热点。无论是大企业、小企业,还是之前从未做过特种药肥的企业,都在进行特种药肥的登记和市场布局。
比如说刚刚入局的新锐力量—金秋园田,其推出的亲土1号药肥,是在亲土1号肥料技术基础上进行的跨界升级,肥料本身所具有的七大生物能技术和“养地防病抗重茬”的功能,完完整整地应用在药肥产品中,强化了“杀菌防病”的效果,真正做到了“药肥一体、养地防病抗重茬”。
亲土1号药肥系列产品以杀菌药肥为主,涵盖杀虫药肥和植物生长调节剂药肥,在山东、云南、贵州等地布局了近200万吨产能,拥有颗粒剂药肥、液体药肥、粉状药肥,去年推出了首批产品试点,今年才正式全面铺开。
从市场竞争格局来看,金正大、诺普信、标正、广西田园、广西汇丰、广东中迅、地卫士、济南约克、运城绿康等企业都在布局特种药肥;地腾、牛亮、根钵、根镖、泽霖、亲土1号、康乔地歌、保大地、垄下保等一系列千万级大品正在崛起!
特种药肥是在特肥产品上进行的跨界升级,蔬菜、果树、花卉、中药材等特肥市场也将是特种药肥的主要潜在市场。未来,药肥市场将会形成大田作物以颗粒大药肥为主,经济作物以特种药肥为主的品类格局。
有机肥
在今年的磷复肥会上,有“生物”“有机”字样的产品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根力多、植知源、青岛海大、世代海洋、安琪酵母、山东庞大、山东嘉农等有机肥企业悉数亮相,展示自己的有机肥和生物有机肥产品,也有不少复合肥企业表示要加大在有机肥方面的市场布局。
整个行业都瞄向了这一品类,开始了对有机肥、生物有机肥等产品的追捧,市场热度既来自政策导向也来自现实需求。
2021年,肥料价格的大幅涨价,为有机肥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发展契机。
在过去很长时间里,有机肥与化肥的关系此消彼长,化肥用量多了,有机肥的使用量就会降低;化肥用量减少了,有机肥的使用量就会增加。
今年肥料价格一直处于高位运行,老百姓为了节省成本,不得不减少化肥的用量。但同时,粮食价格较往年有所上涨,国家政策也在鼓励、补贴有机肥的使用,不少种植户在寻找可替代产品时,选择使用有机肥+复合肥或者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来替代部分复合肥,有机肥迎来了快速发展。
另一方面,有机肥企业往往掌握稳定的有机质原料,在今年肥料价格大涨的情况下,很多产品价格没有大幅上涨,有的基本能维持在原有价格,提高了有机肥产品的性价比,经销商的拿货积极性较往年有所上涨。
比如根力多今年新推出的两大(茬无疾、菌之力)三专(花生专用肥、中草药专用肥、地下块茎作物专用肥)系列新品,都有一个很好的业绩表现。其中,茬无疾是一款功能菌种和土壤调理剂相结合的生物有机肥,上市第一年就取得了超万吨的销量。
江苏思威博,今年仅11月份就实现发货量35709吨,同比增加164.8%,刷新了同比增长纪录!
绿合实业今年围绕 “如何让更多的人知道 ‘蚓力神’是一款好产品”展开了一系列推广工作,其主推产品“蚓力神”销售量大幅度上升。
植知源在原有有机肥的基础上,新推出了超浓缩豆磷脂有机水溶肥、“速酶”生物能液体肥、豆力元高端叶面肥等系列特肥产品,为市场提供更丰富、更优质的豆磷脂肥料产品。
从市场端来看,有机肥企业在加大新品的研发和推广力度,经销商也在加大对有机肥的宣传和引导,引导农户使用有机肥替代复合肥;在复合肥价格一路高涨时,农户使用有机肥的意愿也在加强,多种因素交织下,有机肥在今年迎来了发展热潮。
新特肥
2021年,肥料行业最热门的产品还是特肥,只是主角从“特肥不特”的特肥变成了新特肥。传统复合肥价格的一路上涨,加速了企业在产品上的转型升级,具有功能性的新特肥成为行业的新热点。
早在2020年,金正大就宣布进行战略调整,今年将发力进军新特肥市场。通过一年的努力,金正大新特肥布局首战告捷。2021年金正大核心品牌销售额增长12.7%,液体肥、叶面肥、水溶肥、土壤调理剂、生物刺激素等销售额突破8亿元,其中战略新品生物刺激素类同比增长率达80%,叶面肥更是同比大增200%。
这些液体肥、叶面肥、水溶肥、土壤调理剂、中微量元素肥、生物刺激素等小新特产品,就是新特肥。当然新特肥远不止这些,那些使用特殊原料和特殊工艺所研发出来的具有特定功能、能解决特定问题的肥料产品,都属于新特肥的范畴。
新特肥“新”在哪里?新在特定功能。随着品质兴农观念的兴起,农户对于真正能够解决种植痛点的功能特肥还是很期待的。如果一个产品能真正解决问题,市场还是会很好地接受的。所以,今年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在产品创新上下功夫。
云图控股将增效肥料列入企业发展战略,加速增效肥市场布局。围绕这一战略,云图控股在全线品牌推动增效创新,由单纯添加物为主的复合肥1.0时代进入关注作物功能增效的2.0时代!
福利龙将2021年确定为“质量+增量年”,重点在功能性肥料产品上下功夫,推出了中量元素水溶肥系列、白加黑复合微生物肥系列、天墨大量元素水溶肥系列、线立刹微生物菌剂系列、驰久稳定性长效肥系列、新金龙活性肥系列、溶光全水溶复合肥系列、有机生物掺混肥系列共8款新产品。
新洋丰也一直在布局新特肥产品。新洋丰从2016年开始推广新型肥料,4年时间新型肥料的销量由最初的33.56万吨增长至72.02万吨,实现销量翻番。 今年上半年,新型肥料销量达到50多万吨,营业收入占比22.81%,同比增幅比较明显。
其旗下的力赛诺公司,定位就是一家做特肥的公司,要成为高效特肥解决方案服务商。今年重点推出的新型硝基复合肥产品“蓝钻”、八珍素、黑金卫士等新品,着重解决农户的种植痛点,为目前停滞的市场,带来一股新的风尚。
聚焦功能,功效突出。相较于第一波的特肥热潮,这一波的新特肥产品不再是虚无缥缈的概念,而是回归到了产品和技术本身,回归到了产品和作物的结合点,它们更倾向于用产品力来解决作物问题,靠差异化来带动市场。
在今年传统复合肥高位行情下,企业希望借助新产品来规避行情的波动,同时也为新特肥的火爆发展提供了良机。

如果说2020年是一个新的时代开启之年,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转换的枢纽之年。那么,2021年就是一个强调变化远超以往的特殊年份,是立破并举、涤旧生新最为集中的一年。
反复的疫情、极端的天气灾害、原材料价格的高涨等因素的叠加,都让2021年的农业、农资行业生态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和更为深刻的动荡与变革。
在此背景下,今年对各大农药肥料上市企业来说,注定是一个不同寻常的财报年。
业绩是衡量企业阶段市场工作成果的重要指标,也是企业直观反映给行业发展面貌的晴雨表,更是砥砺一个群体前行的航向标。
2021年,国内化肥,农药企业的业绩单到底怎样?谁跑赢了上半年?谁又是年度吸金王?让数据说话!
下面我们将对农药、肥料上市企业已发布的前三季度财报集中做一个梳理分析,以期透过数据洞悉今年行业现象与本质,判断出2022年发展趋势。

高光迭起

年度业绩

2021年上市肥企前三季度财报

(排名不分先后)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网)

2021年农药上市公司前三季度财报

(排名不分先后)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网)

今年以来,受煤炭、天然气、硫黄等原材料涨价的影响,生产成本剧增、国际市场传导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影响,国内化肥价格快速上涨,达到近十年来的新高,氮肥、磷肥、钾肥单价年内涨幅均逾三成。其中,尿素在10月份一举涨破3400元/吨,氯化钾产品价格也从不到2000元/吨突破4000元/吨,各类复合肥的平均涨幅也在40%-50%左右。
同样,受今年全球新冠疫情持续,国际市场基础化工开工率不足,大量订单拥入国内以及能耗双控,限电限产一系列政策的影响,农药原料价格暴涨,导致农药92%的品种上涨。特别是推高了原药市场的草甘膦、草铵膦价格暴涨。其中,草甘膦原药价格截至12月中旬,高达8万元/吨左右,草铵膦原药价格也高达26万元/吨,纷纷创出历史新高。
可以说,一场价格上涨引起的“蝴蝶效应”波及了整个农资产业链,也带来了企业业绩的狂欢。再加上今年农作物需求及农户种植热情增强等因素影响,化肥、农药上市企业前三季的赢利能力相比往年更为强劲。今年绝对称得上是一个挣大钱的牛年。
截至2021年,我国A股化肥上市公司共有25家,其中氮肥公司5家,钾肥公司4家。就氮肥公司而言,中国氮肥第一股湖北宜化得益于三大主营产品磷酸二铵、尿素、聚氯乙烯价格的高涨,上半年营收达93.49亿元,净利达7.26亿元,彻底走出多年动荡亏损的泥潭,创出盈利历史最好水平。
就钾肥公司而言,得益于今年以来国内外持续上涨的钾肥行情,藏格控股、盐湖股份、亚钾国际、三孚股份4家钾肥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均实现了净利润的正增长。尤其是一度濒临退市的盐湖股份,历经一年有余的破产重整、恢复上市,满血回归赢利赛道,前三季度实现净利37.15亿元。
而坐拥盐湖提锂概念的藏格矿业也受益于钾肥和碳酸锂量价齐升实现了困境反转,前三季度实现净利8.25亿元,净利同比增长1729.57%。
业内人士透露,未来5年,钾肥供给增速将远小于需求增速,处于中长期供小于求状态,叠加钾肥对全球粮食安全的至关重要影响,钾肥价格将持续维持高景气。
除却钾肥公司,复合肥企业业绩也是从第一季度就高光迭起,实现净利润营收双增的占据主流。
前三季度,磷肥、尿素等产品价格继续上涨,肥料企业绩更是全线飘红,其中磷复肥龙头企业成最强吸金王。前三季度,磷化工龙头云天化净赚28.40亿元,继中报的爆发式增长之后再次创出新高,领跑行业。新洋丰也实现营收、净利的双双大增,净赚10.51亿元,净利同比增长32.54%,云图控股净赚7.81亿元,净利同比大增110.68%;史丹利净赚3.47亿元,净利同比增长70.28%;六国化工净赚2.402亿元,净利同比增长61.68%。
业内人士透露,磷肥对于我国农业来说属于刚需,今年磷肥的销量虽然没有比以往多很多,但由于磷化工整体提价,今年磷肥产品的利润率也比往年有较大增长,产品净利润增幅达60%多,这对于磷肥企业来说是十分难得的高光年份。
和肥料不遑多让,农药上市公司前三季度的业绩在今年也是一片红火,表现亮眼。
截至2021年,A股市场上主业为农药的上市公司共计24家,2020年四季度的高景气延续到了2021年,草甘膦、草铵膦量价齐升的态势得以保持,拉动相关公司业绩大增。
到了第二季度,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减弱,虫灾的预防和治理,再加上农药受能耗双控、限电限产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黄磷、液氯、液碱、硝酸等基础原材料大幅上涨,进一步提升了我国农药行业的景气程度和农药企业的盈利水平。

原料涨势如虹,
上市公司前三季吸金能力强劲

“磷化工+有机硅+锂电池”是当前行业里最热的三大风口,未来最挣钱的一定是磷酸铁企业。
今年磷化工产业链异常火爆,磷酸铁概念功不可没。受新能源汽车概念影响,磷酸铁锂在2021年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状态。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巨头特斯拉在今年10月宣布将在全球推广搭载磷酸铁锂电池后,行业对于磷酸铁未来的预期大大提高。预计到2025年,我国磷酸铁锂总需求量预计将突破200万吨,复合增长率将超50%,是未来发展速度最快的产业之一。
不少拥有磷化工和有机硅资源的化肥、农药上市公司也都在今年的前三季财报中高调“官宣”布局磷酸铁相关项目,以切入新能源材料赛道,谋求转型。肥料上有云天化、新洋丰、史丹利、司尔特、云图控股、湖北宜化、川发龙蟒、鲁西化工;农药上有新安股份、兴发集团。
据业内人士透露,这些拥有原材料产能的龙头企业成本优势显著,也更具规模优势,化学合成、化学工艺成熟,未来或将是强有力的新能源材料行业变局的主导者,将长期享受利润与估值的双重提升。
新能源概念的强势崛起,让农资企业从“农业股”变身“新能源股”,给投资者带来无限想象空间。但这些新能源材料项目要落地、生产、营利,价值变现还需要更多时间的打磨。

布局磷产业新赛道,积极进军新能源

全产业链运营的企业将更具市场竞争优势和话语权,是农化行业发展不争的事实,这从各家的业绩数据中也得到了直观的体现。
他们中很多都是拥有一体化优势的企业,如云天化、新洋丰、史丹利、云图控股、六国化工、司尔特、鲁西化工、四川美丰、芭田、川发龙蟒、泸天化、盐湖化工都是磷化工一体化的企业。全产业链运营也让它们的磷矿、磷酸、合成氨等重要原料自给率显著提升,同时还能发挥集中采购平台优势,把控硫黄、煤炭等大宗原材料的采购节奏,有效缓解大宗原料价格上涨的影响,并受益于相关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增厚业绩。
农药上市公司中前三季度赢利能力最突出的以兴发集团、扬农化工、新安股份、利尔化学、利民股份、和邦生物、广信股份、诺普信、安道麦A、江山股份、长青股份、海利尔为代表。他们都拥有原药和制剂的一体化的竞争优势,其中“双草”龙头企业在“双草”产品量价齐升的强势拉动下,成为今年最强的吸金王代表。
未来,这些拥有资源禀赋优势的龙头企业更能充分长期受益于行业发展,盈利空间可期。

全产业链运营的企业将更具市场竞争优势和话语权

今年各家化肥农药上市公司公布的前三季财报中,发力新型肥料、新型农药产品成为一大亮点,也成为各大企业增加盈利的新增长点所在。
肥料上,不少都在发力新型肥料,销量都实现了同比增长,对业绩形成了有力支撑。例如新洋丰上半年实现新型肥料销量56.15万吨,同比增长35.29%;新型肥料营业收入占比22.81%,同比增长达43.46%。近期,新洋丰还推出了高附加值经济作物专用肥系列产品。
云图控股也积极推进增效肥战略,还就新型缓释复合肥、水溶肥产能专门设立了增效肥公司,依托现有完善的产业链优势,开始发力新型肥。今年着力对全线品牌进行了增效创新,推动公司复合肥从单纯添加物为主向关注作物功能增效转变和升级。
农药上,发力新产品研发的也不在少数。例如,利尔化学今年在财报中就表示已取得精草铵膦原药和制剂的登记证件,并在今年6月上市金闲牛®15%精草铵膦铵盐产品,加速了商业化量产步伐。接下来,利尔将在广安基地规划年产3000吨L-草铵膦项目,绵阳基地规划建设年产2万吨L-草铵膦项目。这将进一步巩固利尔化学在草铵膦领域的龙头地位和竞争优势。

发力新型肥料、农药产品,培育新的增长点

截至12月下旬,肥价在国家一系列保供稳价举措调控下,逐步归于理性,尿素价格也以稳中小涨为主。国际氯化钾市场价格坚挺上行,国内现货市场依旧紧俏,到春节前以行情高位盘整为主。
农药上,黄磷价格再次暴涨,突破4300元/吨,导致草甘膦原药供应形势紧张,价格在8.4万元/吨,甘氨酸也处于高位,草铵膦原药价格上涨到38万元/吨,敌草快、阿维菌素等原药价格也依旧坚挺。
综上,原料高涨的态势将延续至年底,在此背景下,可以预见,化肥、农药上市公司的年度财报将依旧亮眼。具备产品、渠道、成本优势,特别是具备一体化产业链优势的龙头将会继续领跑行业。
数字证明一切,但数字不代表一切!前三季度的成绩单注定有人见星辰,有人见尘埃,并不能为全年发展的基调定论。跳动的数据也昭示着,接下来的2022年,严峻的环保安全形势依旧是横亘在企业发展道路上的考验,企业也将继续承压前行。企业还是要坚持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在疫情等不确定因素的搅动下,积极调整心态、保持定力,提高认识水平,积极生产自救,树立底线思想,积极转危为机,加速转型升级才是王道!

小结

2021年的水果行情可谓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在新冠肺炎疫情、气候、供求等多重压力下,水果价格也是跌宕起伏,有的高耸入云,让人望而却步;有的跌入谷底,让人唏嘘感叹。为此笔者总结了2021年八种作物的行情,来看看哪种作物上涨,哪种作物下跌,哪种作物刷新了你的认知。

2021年哪些作物赚钱?
哪些作物亏本?

年度作物

新会柑:
火速“出圈”,价格创10年来新高!

行情盘点:
 不可否认,新会柑近年来有点出圈,价格一路上扬,尤其是今年,几乎可以用“一天一个价”来形容。新会柑今年的行情向好,从七八月份的小青柑就可以看出,今年小青柑价格较往年上涨约20%,视产区和鲜果质量不同,价格略有差异,一般价格为4.5-5元/斤,部分优质鲜果价格可达8元/斤。到后期,二红柑一上市,价格就是12元/斤起步,部分产区甚至可以卖到25元/斤以上,价格普涨30%左右,达到了近10年来的最高价。
析因: 
一方面得益于陈皮的价格上涨。自新冠肺炎疫情以来,陈皮入选国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使得陈皮名声大噪,需求量增加,进而拉动新会柑的价格水涨船高。2.新会柑种植成本的增加,也推动了价格的上涨。据了解,今年农资价格、工人工资上涨,也让新会柑的投入成本上涨30%;3.由于气候及病虫害的影响,新会柑产量下降。业内人士调研了解到,2021年新会柑的产量同比下降30%-40%,产量少拉动价格上涨。

大葱:价格过山车式波动上涨!

去年冬天,大葱价格一飞冲天,到今年2月上旬,大葱价格仍处于高位,市场上低于5元/斤的大葱不常见,每斤7-8元成为普遍现象,部分地区甚至突破了10元/斤,当时一棵葱的售价就达到了5-6元。到3月下旬,大葱价格大幅下降,3月23日大葱批发价为3.2-3.8元/斤,均价在3.5元/斤,与之前相比,下降幅度达到了65%。到4月份,大葱价格批发价5毛多一斤,产地更是跌至0.2-0.3元/斤。直到9月,批发价才涨至1.6元/斤。10-11月,大葱“火箭式”走高,在主产区山东章丘,精品章丘大葱已经涨到了10元/斤,就算是普通章丘大葱也要卖到6元/斤左右,其他产区普通大葱也在2元/斤左右。
析因: 1.天气因素造成产量下降。今年七八月份,河南、河北、山东、山西等地都遭受了洪涝灾害,而那时正是大葱的生长旺季,持续的阴雨天气导致大葱烂根绝产。据了解,仅章丘地区,就减产一半以上,产量几乎下降达到近10年来最低水平,因而价格走高。2.投入成本增加。今年农资产品价格上涨,导致葱种植成本提升,所以拉动葱的价格上涨。

秋月梨:
价格攀升,成为众人眼中的“富贵梨”!

从9月上市开始,山东地区的秋月梨价格就一飞冲天,精品秋月梨地头收购价在5元/斤左右徘徊,顶级秋月梨地头收购价涨到5.3-6元/斤。虽然秋月梨的价格一直不便宜,是市场上为数不多的高档梨,但是价格像今年这么火爆的情况还是比较少见。
今年秋月梨的价格让很多果农和果商都喜不自胜,有专业做梨的果商表示,干了20年,从没有见过像今年走货这么快、价格这么高的。山东的梨农也表示,今年一亩的秋月梨收入可以达到四五万元。不仅是山东产区的秋月梨价格高,河北的秋月梨价格也卖到了4.5元/斤以上。秋月梨价格的暴涨,在今年8月份就有预示,从8月开始,各品种的梨就开始陆续上市,价格也一直在涨,果商的收购意愿也很强烈。
析因: 1.自身品质过硬。秋月梨之所以这么多年畅销,还得益于其自身品质过硬,主要概括为糖度高、水分高、食用率高、口感细腻化渣;2.供不应求。秋月梨属于市场上的“年轻”梨,在2005年左右才被广为种植,目前种植面积不多,而口感又好,市场需求上升,果商也疯狂抢货,供不应求,所以价格上涨。

柚子:
价格跳水,各品种行情低迷!

柠檬:
香水柠檬波动下跌,安岳柠檬大涨!

今年香水柠檬和安岳柠檬可是身价飙升。据央视报道,在今年上半年,广东江门地区的香水柠檬批发价已经高达17-18元/斤,而在以往,香水柠檬的批发价一般在4-5元/斤。据广东当地某柠檬专业合作社社长介绍,去年从7-10月香水柠檬的收购价格在7元左右/斤,到去年11月跌至不到2元,不过在今年3月香水柠檬的批发价又增至15-16元/斤,达到了历史高位。但香水柠檬火爆的价格并没有持续全年,在下半年11月中旬左右价格出现大幅回落,在广东产区,香水柠檬一级果价格在6元/斤,二级果4元/斤,三级果3元/斤。随着天气转凉,柠檬茶销量下降,作为柠檬茶主要原料的香水柠檬也迎来了一年中的淡季。除了香水柠檬,安岳柠檬今年价格也很不错。据了解,2021年上半年,安岳柠檬价格指数从年初的153.21点上涨到上半年末的187.26点,累计上涨22.22%;到下半年安岳柠檬上市时,产地价格持续上涨,当地收购商表示,统货收购价已高达2.5-3元/斤,每斤比去年上涨了1元多。过去不到1 元/斤的加工果,今年都涨到了2元/斤。实际上,安岳柠檬自9月中旬开秤以来,收购价就在逐步走高。安岳县柠檬产业发展中心主任田再泽介绍:“从2.2元/斤一路涨到现在的3.2元/斤,比去年同期上涨了80%,收购价格达到了2009年以来的最高。”
析因: 1.天气因素造成减产。据了解,去年广东天气干旱,导致国内柠檬产量减少,另外极端的冻害天气,使全国柠檬产区出现20%的减产,其中,安岳柠檬减产约5%。2.需求量上升。柠檬主要用于制作各类茶饮,由于国内茶饮市场快速发展,需求爆发式增长,在产量下降,需求增加的情况下,价格也是不断攀升。

柠檬产地批发价格指数同期对比走势图

今年几乎所有的柚子品种行情都陷入低迷,以最传统的白柚子为例,在10月份上市初期,福建平和白柚价格低至0.5-0.6元/斤;此外,红心柚、三红柚行情也十分低迷,平和地区红心柚收购价格在0.8元/斤,在水果批发市场三红柚售价1.4-1.6元/斤,红心柚1.2-1.3元/斤。
而在市场上爆红的葡萄柚,在火了3年之后,在今年也令人大失所望,今年9月底刚上市时,葡萄柚迎来了4元/斤的收购价,这与往年价格差不多,但这个行情没有维持多久就开始下跌,截至10月16日,产地收购价已跌至1.5元/斤。
析因: 首先,集中上市造成挤压。今年海南、广东、广西、福建、云南等地的柚子集中上市,没有拉开时间差距,短时间内出货量大,一定程度上拉低了价格。其次,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出口受限,很多打算出口的柚子只能转内销,叠加其他水果上市,增加了市场竞争压力。再次,供大于求。农业农村部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国内柚子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140万亩,产量突破500万吨,到2020年,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柚子产量已经达到522.7万吨,毫不夸张地说,我国柚子市场已经达到饱和,甚至产量过剩。

福建平和市柚子价格行情走势图

阳光玫瑰:
价格暴跌,阳光玫瑰不再“阳光”!

苹果:
库存果一斤亏1.5元,遭遇史上最低迷行情!

2021年的苹果市场可谓是寒风凛冽,这种情况在2020年就已经有了苗头。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底,冷库苹果库存高达1150万吨,创近年来高位,在高库存的基础上,苹果行情难以上涨。到2021年春节期间,本是苹果销售的旺季,市场却有点不尽如人意,批发量较去年下降了10%左右。之后叠加南方水果上市,冷库苹果价格一路下滑,在4月底,80mm纸袋红富士最高价2-2.5元/斤,部分非知名产区的80mm以下的红富士苹果,价格已跌至1.2元/斤左右。中果网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8月中旬,洛川70mm半商品价格1.5-2.0元/斤,栖霞产区库存果80mm起步一二级价格在1.5-1.8元/斤,出库价格创近年来新低。
对于囤果商来说,2021年更是血亏的一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研究员赵俊晔表示,苹果价格不断创出新低,对果农影响较小,对存果商影响较大,每斤要亏损0.8-1.2元。以甘肃秦安花牛苹果为例,去年收购价格2.5元/斤,五一报价在1元/斤左右,每斤亏损1.5元左右;山西运城膜袋及纸加膜苹果清明后跌幅超过0.5元/斤,果商每斤亏损0.8元。之后价格一直下行到新苹果产季,而新苹果却一改之前的低迷行情,刚上市就气势汹汹,纸袋红富士70mm起步统货价格就冲到2-2.5元/斤,之后一直高位运行,有人预估年前苹果价格会持续向好。
析因: 1.国际市场遇冷。我国苹果出口量的90%是走向东南亚各国,而自2021年春节以来,东南亚地区新冠肺炎疫情严重致使苹果销售受阻。2.供大于求。我国是世界苹果生产大国,年产量4000万吨,已超过市场需求。3.苹果品质下降。气候原因导致2020年苹果着色、口感等不好,苹果品质下降导致低价。

2020年10月-2021年9月
苹果价格指数走势图

随着种植面积的激增,顶着“奢侈品”光环的阳光玫瑰今年也不再阳光了,价格更是大跳水。据悉,云南阳光玫瑰今年上市初期60元/斤左右,之后快速回落,在5月底6月初产季基本结束时,价格在25元/斤左右。价格腰斩,对半下跌,阳光玫瑰已然失去了往日的光彩。而在四川,阳光玫瑰也没有逃脱下跌的厄运,今年最贵的阳光玫瑰在20元/斤左右,而在往年,西昌品质好的阳光玫瑰可以达40元/斤。之后,江浙沪、河南、河北等地的阳光玫瑰开始上市,也多在低价徘徊。到11月底,冷库阳光玫瑰更是降到了冰点,带框18元/斤,而在往年这个时期,冷库阳光玫瑰价格在30元/斤。
析因:1.供大于求。中国科学院果树研究所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阳光玫瑰种植面积突破100万亩,而在2016年,阳光玫瑰面积不过几万亩,接近6年的时间,阳光玫瑰扩种了90多万亩,庞大的种植面积背后是巨大的产量,产能过剩,价格必降低。2.早采上市。为了提高收益,阳光玫瑰还没成熟就开始采摘,严重影响了口感和口碑。3.重量不重质。在日本,种植阳光玫瑰严苛到一穗只留20粒,而在国内,阳光玫瑰亩产能达到6000-8000斤,一味追求高产而忽视了品质。

全国苹果(红富士80mm一级以上)市场价格走势图

大姜:
价格断崖式下跌,最高跌去九成!

2020年的生姜价格持续上涨,由原来的4元/斤涨到8-9元/斤,甚至10元/斤。但到了2021年,“姜你军”好像没那么好运了,在新姜上市前,生姜的价格一直保持稳定,但是到新姜上市后,价格就一路走低,从开始的4元/斤跌至0.8元/斤,有些地方则更低。而上市的新姜也没逃脱下跌的命运,在新姜主产区,以质定价,主流洗姜价格在1.7-2.1元/斤,精品洗姜价格在2.5-3元/斤之间,一般价格在1.5-1.6元/斤,次货在1-1.4元/斤,低的仅0.5元/斤。两年同期的价格对比,跌幅快要达到九成了,今年的地头收购价已经达到了近年来的最低点。而种一亩生姜,收购价在1.3元/斤姜农才能保本,按照这样的行情发展,今年的姜农很大概率会入不敷出。
析因: 1.供大于求。由于前几年生姜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一路高歌,引来种植户大面积种植,业内有人预测,2020年中国生姜种植面积为466万亩,同比增长9.4%,达到历史最大值;2021年中国生姜产量为1190万吨,同比增加19.6%。2.天气因素。临近收姜的季节,连续降雨,造成部分种植户姜窖积水,没办法储存,而企业冷库又处于饱和状态,所以就造成大量鲜姜拥入市场,呈现过剩状态,价格也一路下滑。3.出口受限,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出口量下降,导致国内竞争加剧,所以价格也跟着下跌。

纵观以上八种作物的价格行情,不难发现柚子、苹果、阳光玫瑰、大姜的价格下跌,很大因素是因为供大于求,而供大于求局面的形成大多是农户无规划盲目扩种造成的,对此,我们要深刻反思,农业不是投机的行业,不能幻想一夜暴富,去跟风,因为市场才是撬动价格的杠杆,只有认识到这些,才能彻底避免盲目扩种,规避风险。
另外,信息不对称,销售渠道不通畅;作物品质下滑;天气、新冠肺炎疫情因素等也都对作物价格有一定影响。然而,机遇与挑战并存,电商的发展给农业带来了新机遇;中产阶级崛起给品质农业带来了新增长和机会。在未来,果蔬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也日渐常态化,农户想要赚钱,唯一的出路还是把品质提上去,利用差异化来赢得市场。

结语

粮安天下,政策先行。
从年初保春耕,再到年中的保供稳价,灾后补贴以及年尾的三大粮食作物农业保险扩面提标,今年各项涉及农业、农资相关的政策举措和福利补贴也密集出台落地。
在快与变之中,在动荡与新生之间,为全年农业、农资行业的信心提振与基本盘的良性运转提供了强力而稳固的支撑。
2021,你不得不知晓的涉农政策风向标有哪些?这些政策措施在推动行业发展中刻下怎样的印记?
岁末回首,我们对这些影响深远的年度政策进行集中梳理盘点,以期能从中汲取前行的力量,明晰2022年农资行业的发展脉络,抓住市场机遇,开创未来。

稳住农业基本盘

年度政策

全力做好保春耕

保供春耕用肥
1月18日,中国氮肥工业协会、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相继发出 《关于做好春耕用肥保供工作的倡议书》《关于做好2021年春耕磷复肥生产供应的通知》。氮肥协会倡议氮肥生产企业要提前做好原材料的储备工作,保证氮肥装置稳定生产和运行,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氮肥产量。磷肥协会倡议全行业树立大局观念和全局意识,全力保障国内市场的有效供给,保障装置稳定生产和平稳运行,加强沟通协调,组织好产品发运工作,保证产品质量,稳定市场价格,做好售后服务。
做好春耕农资供应
2月1日,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下发了《关于全力做好2021年春耕农资供应工作的通知》。《通知》强调,各地供销合作社要增强大局意识,迅速行动起来,从机构到人员全面部署到位,确保农资供应数量充足、价格稳定、服务到位,确保春耕生产不误农时,在关键时刻肩负起靠得住、冲得上、打得赢的国家队主力军责任,让党和政府放心,让农民群众满意。

化肥、农药相关标准、政策实施

严控磷矿、磷肥生产总磷排放
2020年12月26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该法要求对磷矿、磷肥生产集中的长江干支流,有关省级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更加严格的总磷排放管控要求,有效控制总磷排放总量。该法于2021年3月1日正式实施。
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
2月21日,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正式发布。文件指出,要求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产品和技术。全面实施秸秆综合利用和农膜、农药包装物回收行动,加强可降解农膜研发推广。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监管升级
3月20日,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监督指导实施方案(试行)》,提出到2025年,重点区域农业面源污染得到初步控制,化肥农药减量化稳步推进。到2035年,重点区域土壤和水环境农业面源污染负荷显著降低,农业面源污染监测网络和监管制度全面建立,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明显提升。
加速构建肥料生产到应用的全流程、全要素标准体系
4月6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2021年全国标准化工作要点》,提出5方面90条工作要点。明确要求,加强“碳达峰”标准化支持力度;加强肥料分级、肥料产品使用要求等标准研制,研究构建肥料生产到应用的全流程、全要素标准体系。
纯氯化钾进口“法定检验”取消
6月10日,海关总署2021年第39号公告调整的《必须实施检验的进出口商品目录》正式开始实施。根据公告,国家自6月10日起取消纯氯化钾进口“法定检验”监管措施。
有机肥料标准6月1日起实施
5月7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公告,《有机肥料》等153项标准业经专家审定通过,现批准发布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有机肥料》 标准自2021年6月1日起实施,其他标准自2021年11月1日起实施。
化肥出口法检升级
10月11日,海关总署发布公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及其实施条例,海关总署决定对必须实施检验的进出口商品目录进行调整,自2021年10月15日起对涉及出口化肥的29个10位海关商品编号增设海关监管条件“B”,海关对相关商品实施出口商品检验。
《复合肥料国际标准》正式发布
11月8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官网发布公示,由上海化工研究院发起并主导,中国复合肥企业史丹利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参与制定的《复合肥料国际标准》正式发布。
农药进出口新增商品编码
1月4日,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发布通知称,2021年1月1日零时起,海关总署调整了部分农药货品名称,相应增减了农药商品编码,新增农药商品编码9个,删减2020年农药商品编码7个。1月5日起,新增农药商品编码涉及的农药产品申请农药进出口放行通知单将会显示正确的新商品编码。
新版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发布
3月3日,农业农村部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新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规定了564种农药在376种(类)食品中10092项最大残留限量,全面覆盖我国批准使用的农药品种和主要植物源性农产品,完成了国务院批准的 《加快完善我国农药残留标准体系的工作方案》中农药残留标准达到1万项的目标任务。新版标准于2021年9月3日起正式实施。
对出口农药资料信息证明实行无纸化申请
4月25日,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发布通知,决定自4月26日起对出口农药资料信息证明实行无纸化申请,农药生产和进出口企业凭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出口农药资料信息证明管理平台”办理出口农药资料信息证明,在线出具委托书,提交申请材料,不再报送纸质申请材料。
《绿色高质量农药产品评价规范》团体标准实施
9月10日,根据《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相关规定,中国农药工业协会批准发布T/CCPIA 170-2021《绿色高质量农药产品评价规范》团体标准。标准自2021年9月10日起实施。
对农药和肥料登记中的部分事项实施全程电子化审批
11月22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公告称,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放管服”改革精神,提高审批效率、优化服务水平,进一步方便行政许可申请人,决定对“从国外引进农业种子、苗木检疫审批、农药登记、肥料登记”等11项行政许可的部分事项实施全程电子化审批。

放活土地经营权

推进撂荒地利用
1月20日,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统筹利用撂荒地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强耕地撂荒情况跟踪监测和督促检查,强化考核结果应用,对耕地撂荒问题仍然突出的地区进行通报约谈,与相关项目资金和支持政策相挂钩。
《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实施
1月26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新《办法》一方面严格防止耕地“非粮化”,明确土地经营权流转要确保农地农用,优先用于粮食生产,要将经营项目是否符合粮食生产等产业规划作为审查审核的重点内容, 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加强服务,鼓励受让方发展粮食生产。另一方面,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明确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受让方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保护土地,禁止改变土地的农业用途。

严厉打击假农资,支持新型农业发展

实行黑名单制度,让农资制假售假者寸步难行
3月16日,农业农村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供销总社等七部门联合在京召开2021年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视频会议。会议强调,要创新农资监管方式,大力推进执法信息化建设,实现农资生产、经营、使用、监管信息一体化,进一步健全信用监管机制,实行黑名单制度,让制假售假者付出代价,寸步难行。
开展农资打假专项行动
5月16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2021年全国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要点》,提出要开展农资打假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生产经营假劣种子、肥料、农药、兽药等违法犯罪行为。
发展订单农业,推进农商互联
5月13日,商务部、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等部门联合印发《商品市场优化升级专项行动计划 (2021-2025)》,强调鼓励农产品市场与生产基地、零售企业对接,发展订单农业,推进农商互联。鼓励生产资料市场结合区域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促进更高水平供需平衡。
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
5月25日,人民银行、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财政部、银保监会和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意见》,强调要提升农业保险服务能力,探索构建涵盖财政补贴基本险、商业险和附加险等的农业保险产品体系,更好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多层次、多元化风险保障需求。积极推进稻谷、小麦、玉米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将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以奖代补做法逐步扩大到全国。

政策持续加强国内化肥、保供稳价工作

7月30日国家发改委网站公布消息称,国家发改委约谈提醒部分重点化肥企业,要求重点化肥企业提高站位,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充分发挥示范和表率作用;依法合规有序经营,不得囤积居奇、哄抬价格或捏造、散布涨价信息。
8月7日,针对今年以来国内氮肥、磷肥、钾肥等主要化肥品种价格上涨形势,中国农业生产资料流通协会、中国氮肥工业协会、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钾盐钾肥行业分会、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向各会员单位发出“关于全力增加国内化肥市场生产供应稳定市场价格的联合倡议”。倡议明确提出,严禁囤积居奇,生产出的化肥要积极投向国内市场。制定化肥销售价格时遵守以下原则:保持合理差价,让利于农民;不在成本没有明显变化时,大幅提高售价;不频繁调价;不释放涨价预期。
9月2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3部门联合下发通知,通知要求,省级相关部门要经常开展会商,分析研判化肥市场供需和价格形势,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积极采取措施,做好国内化肥保供稳价工作。
10月2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提出,农业农村部将继续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加强化肥市场形势跟踪分析,积极推动保障化肥生产要素供应,强化储备调节作用,畅通化肥运输配送,维护市场流通秩序,切实做好化肥供应和价格稳定工作。
11月1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化肥行业生产运行调度座谈会,要求各地要加大政策支持,优先保障化肥企业原料、能源等生产要素供应,科学推进磷石膏“以渣定产”,指导企业合理安排生产,确保化肥生产企业稳定运行。
12月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建立化肥生产协调保障工作专班稳定今后一段时期化肥供应的通知》,部署地方建立化肥生产协调保障工作专班,按照“一企一策”原则,主动帮助重点化肥生产企业,协调解决影响提高生产开工水平的困难和问题。
12月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发布通知要求切实保障化肥生产用煤用电用气需要。通知提出煤炭企业要增加化肥生产用煤供应,严格兑现已签合同,积极补签化肥用煤合同;除不可抗力因素外,不得对化肥生产企业实施有序用电,不将化肥生产企业作为高能耗企业;努力增加化肥生产企业天然气供应。

又是非同寻常,极具挑战的一年。
这一年,
新冠肺炎疫情不断,
破纪录的暴雨、干旱等在世界各地频频“造访”,
能源紧缺,企业生产被迫按下了“减速键”,
原材料价格上涨几乎贯穿了今年的农资市场,企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
但不管处境多么艰难,我们依然可以有选择。选择积极主动,选择不败,选择打胜仗!只有不断打胜仗,才能坚持活下去,并活得有力量。
聚焦作物,找到新的机会和增长点。3月我们举办了“第七届中国马铃薯产业生态发展大会”;6月我们在广西主办了“2021广西柑橘产业生态发展高峰论坛”;9月,我们又召开了“2021中国(川渝)柑橘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
聚焦区域,集中优势兵力突破。4月,我们相继举办了“2021中国(山东)可持续种植发展峰会”和“2021中部五省农资新商带生机大会”;9月我们又召开了“2021中国(云南)渠道商可持续经营发展大会”。
聚焦品类,特肥进入纵深发展新时代。5月我们在成都举办了“CIS(2021)中国国际特种肥料发展大会”;7月我们在大连举办了“2021中国功能性肥料技术应用与推广高峰论坛”。
聚焦土壤健康,倡领绿色种植。农业绿色发展与土壤改良是一项系统工程、一项艰巨任务,需要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共同推进。10月磷复肥会期间,“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农业绿色种植与土壤改良分会成立大会暨2021中国绿色种植与土壤改良发展论坛”成功举行。
聚焦产销,让好果蔬卖个好价钱。我们的“发现·中国好水果”“印象·作物大王”相继去了大连、广东、山东、陕西……与众多的基地大户,产业带头人,农产品品牌化操作者交流。6月,我们召开了以“种好果·果好卖”为主题的“西南特色果蔬产销对接大会”。
聚焦需求,赋能职业种植者。从价值论坛到品牌展览,从万商互链到产销协同,从农资精准对接新场景到推倒阻隔行业发展的三堵墙,从为职业种植者赋能到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6月我们主办的“BAA万商大会”继续扎根广西,持续深耕西南市场。
12月,我们以“不败·就打胜仗”为主题的“D24 中国农化行业领袖年度峰会”为农资人奉献了一场智慧盛宴,也为2021年画上了圆满的句点。
几乎每个月,我们都会用脚步和车轮去丈量中国的农业发展。
我们走在企业的厂房里、经销商的店铺中,
也在种植户的果园里、稻田里、大棚中,
我们用文字,用图片,用视频,
把那些人、那些事都刻进了我们的2021年,
也创造了属于我们的共同的2021年。

聚焦作物,找到新的机会和增长点

聚焦区域,集中优势兵力突破

聚焦品类,特肥进入纵深发展新时代

2021第七届中国马铃薯
产业生态发展大会

2021广西柑橘产业
生态发展高峰论坛

2021中国(川渝)柑橘产业 高质量发展大会

2021中国(山东)
可持续种植发展峰会

2021中部五省
农资新商带生机大会

2021中国(云南)渠道商
可持续经营发展大会

CIS(2021)中国国际特种肥料发展大会

2021中国功能性肥料技术应用与推广高峰论坛

聚焦土壤健康,倡领绿色种植

聚焦产销,让好果蔬卖个好价钱

聚焦需求,赋能职业种植者

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农业绿色种植与土壤改良分会成立大会暨2021中国绿色种植与土壤改良发展论坛

“发现·中国好水果”“印象·作物大王”

以“种好果·果好卖”为主题的“西南特色果蔬产销对接大会”

以“绿色发展、产销协同”为主题第四届BAA万商大会

不败·就打胜仗
D24 中国农化行业领袖年度峰会

品牌广告展示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