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策 划】:编辑与出版部
【主 编】:吴一舟
【编 辑】:陶 琳
【音 频】:周悉妮
【朗 诵】:浙江传媒学院金话筒志愿服务讲解队
【设 计】:黄 菲
【校 对】:黄 菲
徐迅雷,著名杂文家、作家、评论家,现任《杭州日报》首席评论员,历任《都市快报》新闻部编辑主任、《杭州日报》评论部主任等职;系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兼任专家(为新闻系本科生讲授《新闻评论》课、为各类干部培训班授课),浙大宁波理工学院传媒与法学院兼任专家,浙江理工大学史量才新闻与传播学院兼职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杂文学会副会长,杭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南方周末》2020年评论网课授课教师,中国新闻奖获得者。
入选浙江大学“财新·卓越记者”;入选涵盖中国杂文史的百部《中国杂文》,是当代浙江在地杂文家中唯一入选者;是《杂文选刊》评点的“当代杂文30家”之一,是《读者》原创版首批签约作家;先后获得各级各类奖项逾百项,并获杭州市政府特殊津贴;《这个世界的魂》一书获浙江省作协2009-2011年度优秀文学作品奖,先后有5部著作入选杭州市文化精品工程;作品曾被评为《南方周末》年度十大评论,主笔的“快报快评”、主创之一的“西湖评论”先后被评为浙江新闻名专栏;是杭州日报报业集团首批专业带头人、首批双创领军人物。
已出版各类著作20多部,其中有11部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分别是《这个世界的魂》《只是历史已清零》《万国之上还有人类在》《权力与笼子》《温柔和激荡》《杭城群星闪耀时》《在大地上寻找花朵》《太阳底下是土地》《慈行三部曲(《教育慈行》《文化慈行》《人生慈行》)》;另有著作《只为苍生说人话》《让思想醒着》《中国杂文(百部)·徐迅雷集》《认知与情怀》《相思的卡片》《敬畏与底线》《知知而行行》《以文化人》等,以及编选的《现代大学校长文丛·梅贻琦卷》、和同仁合著的《南周评论写作课》等。
女儿徐鼎鼎,是完整经历港台本科与硕博教育的女博士,前后历时10年,其中在台湾读本科4年、硕士3年,然后在香港中文大学读博3年,一直读的是中国古典文学专业。
作为爱学习的女生,徐鼎鼎10年来的专业成绩都名列前茅;她在港中大读博,拿的是全额奖学金,一年有20多万港币。
2022年7月,徐鼎鼎的学术论文选《古典新探》由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书中的“作者简介”简洁明了,如下:
徐鼎鼎,女,生于一九九四年,浙江杭州人;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先秦两汉文学及文献学。本科毕业于台湾中国文化大学中国文学系,硕士毕业于台湾成功大学中国文学系。于《南方文坛》《思与言》《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等期刊及研讨会上发表论文十余篇,出版专著《认知与情怀》。
不少朋友问我教育培养女儿的经验,其实我没有多少经验。
我以为,孩子的教育培养,从小要有两个“养成”:养成好的品格;养成好的习惯。品格永远是第一位的,因为教育是“立人”,人对了事情才对。孩子要从小养成好的品格,尤其是善良的品格、坚韧的品格。习惯也要从小培养,让“习惯”成为“惯习”,养成阅读的习惯和锻炼的习惯最为重要。我们家什么都不多,就是书多,徐鼎鼎从小就坐拥书城,自然而然变成爱学习、爱钻研的孩子。
两个“养成”,受益一生。
当下家长带领孩子养成的“习惯”,是去各种培训班、补习班参加培训与补习,“内卷”之下,减负成了空话,变成各种增负。我于1999年弃政从文,从老家丽水来到杭州工作,女儿徐鼎鼎2000年入读杭州大关小学,后来到杭州十三中读初中,再后来到杭师大附中读高中,那时真的没那么“卷”,所以她没上过什么学科培训班,这是挺幸运的。现在的一些孩子,小学和中学透支之后,到了大学反而不读书了。疯狂内卷,毁人不倦;减负难行,发人深省。
我一直都很希望孩子能自由成长,有着“放牧孩子,无为而教”的思想。孩子一旦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有了学习兴趣,具备自学能力,家长就不用那么操心了。养成好的品格、好的习惯很重要,而方向的选择同样很紧要。2012年,徐鼎鼎通过高考,作为最早批的录取生,选择去台湾读大学,这是方向和道路的选择。她攻读的是中国古代文学,台湾的大学在这个领域的传承无疑是好的。在成长路上,在人生关键的十字路口,选择往往更重要。人生是漫长的马拉松,输赢不在“起跑线”,“跑道”更重要、坚持更紧要。
徐鼎鼎在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文学院念大三的时候,我写了篇文章,讲述女儿到台湾读大学的事,刊登在2015年3月15日台湾的《旺报》上。
2019年7月,我送徐鼎鼎去香港中文大学读博士。当年10月国庆长假,又和鼎鼎妈妈一起去了一趟香港。之后因为疫情,便没有再去,徐鼎鼎同学也已两年没有回杭州,春节都是在香港过的,她住在港中大的研究生宿舍,大部分时间是宿舍、图书馆、食堂三点一线;她安安静静地读书做研究,那是幸福好时光。
在我看来,在孩子的成长之路上,小学重习惯,初中重品行,高中重品质,大学重成绩,将来重努力。进了大学尤其要保持“好好读书”的习惯,而不是“躺平”。
家长需要思考的是,两种不同的培养方式,哪一种更有利于孩子成才:有的家长管紧孩子,有的家长放牧孩子;有的家长送孩子去上七八个培训班,有的家长不让孩子上太多的培训班;有的家长让孩子在中小学拼命应试,有的家长要求孩子到了大学更要好好读书⋯⋯两者区别,往往就在这“一点点”。
青衿之志,履践致远;山止川行,风禾尽起。我特别希望在教育领域,大风能把吹倒的禾苗重新竖起⋯⋯
“文苑一字锦”,谈考试,说作文。
关于写作教学,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老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自己经常动动笔,或者做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
教育要让学生开窍,作文教学很重要的也是要让学生开窍;要是老师自己都不会写、写不好,那让学生开窍就有点难。
我写新闻评论和随笔杂文20多年,评论过无数多的话题,我写的文章常常与高考作文题契合,曾多次“提前写过”相似、相近的高考作文题。
2009年浙江省高考作文题目,主题是“绿叶对根的情意”,我2008年在抗震救灾中写过《集结号里的士兵突击》,主题就是“绿叶对根的情意”。这一年高考作文全国卷Ⅱ的材料,是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发现色盲的小故事,此前我写过《米兰达警告VS道尔顿贡献》,被《杂文选刊》选载。
2012年浙江高考语文作文题,说的正是“坐在路边为英雄鼓掌的人”,引述了网友三种评论:一是肯定,也想做这种人;二是质疑,如果大家都在路边鼓掌,谁去跑呢;三是觉得两种说法都对,要求根据这些情况写篇文章。基本材料来自作家刘继荣的文章《坐在路边鼓掌的人》。很巧,高考前20多天,我就这个话题写了篇《第23名的“23号”对了》,刊于上海《文汇报》。文章刊发后不久,我女儿徐鼎鼎参加高考,结果父女俩相隔不到一个月写了同一个“高考作文题”,一时传为佳话。考前她没有看过我写的文章,而我也看不到她高考作文写了什么,而她的高考语文成绩挺好。
2018年浙江高考作文题,有关王阳明知行合一与浙江精神,这个我曾几次写到过;我的《知知而行行》一书中的《王阳明知知而行行》,就是写王阳明知行合一的——知王阳明之知,行王阳明之行。
2022年浙江高考作文题所给的材料,有关人才强省、创新强省、人才工程建设,要求考生从新时代浙江青年人才出发,谈对自己未来发展的看法。有关人才尤其青年人才的评论,我写过的就更多啦,后面的文章中有提到。
近些年来,结合高考作文题这个热点,我都会写一篇分析文章,或长或短,反响都比较热烈,尤其《2020高考作文:从历史到现实》一文,在《杭州日报》新闻客户端“杭+新闻”发表后,创下了我的评论文章阅读量纪录——超过75万。此外还写了若干篇有关“作文与人文”的文章。不过,这些文章主要是写给教师看的,学生看看当然亦可。
作为兼任专家,我在浙江大学为新闻系本科生讲授“新闻评论”课程已有多年,重点讲到:写好新闻评论,需要“言之有物、言之有识、言之有情、言之有人、言之有序、言之有文”。中学议论文写作,大抵也是这样。这里做个要点提示——
言之有物:占有材料,以十当一,多多益善;使用材料,以一当十,精益求精。重要的是一定要建立自己特有的写作材料库,在电脑文档中,应该给每条材料加关键词,方便搜索。
言之有识:要提高评论认知水平,要避免评论认知偏差,要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分析,要突破“认知固化”,要跳出低层次的“认知闭环”,做到言之有识。
言之有情:评论不是无情物,情怀是评论写作的至高境界。情感是流动的血液,心中有情怀,方能文中见情感。
言之有人:人,是重要的评论对象;评论要“目中有人”,而不是“目中无人”。人,是感人的基点;评论要尊重人,要尊重人心人性。
言之有序:这是篇章的结构问题,要求评论文章做到表达有序、结构清晰。思维清晰了,那么写作过程就是清晰的,文章的表达和行文的结构就是清晰的。一般性结构,有章法可循,可以学习。
言之有文:文章文章,有文才成章。不悦读,无阅读。“好语言不是蜜,但可以粘住一切。”基本技巧可以,多用整句,少用散句;多用短句,少用长句;多用短段,少用长段。要把语言写成18岁,而不是80岁。
2020年应《南方周末》之邀,参与讲授评论写作(网络音频课),我讲的就是“言之有文”部分,后来讲师们的讲义结集出书了,书名为《南周评论写作课:怎样表达一个观点》,是一本较好的写作参考书。
写作能力一旦获得突破,那就是“下笔如有神”了。
文明求同,文化存异。
对待文化,需要尊重,我们居“下”临“高”。
对待文明,需要温情,我们呵护备至。
人文文化,一脉传承。文化不仅有着非凡的传承力、穿透力,而且有着顽强活化力、韧性成长力,因为文化是生命的表达方式,书写了生命的价值。
一个人的生命厚度,大抵是由人文文化的厚度所决定的。
一个人最优的小环境,那就是在家里坐拥书城,能够被“书文化”包围。
一个人最优的中环境,那就是在住地坐拥历史文化名城,能够被历史文化萦绕。
一个人最优的大环境,那就是在生活的国度坐拥大气开放的文明制度,在文化创造过程中能够被自由包容拥抱。
我从1999年33岁“弃政从文”至今,一直生活在历史文化名城杭州。这里坐拥西湖、中国大运河、良渚古城遗址三大世界遗产;这里是南宋古都,宋韵文化的独特韵味流淌至今,别样精彩。
我陆续写下《一世黄公望六世望黄公》《宋韵最江南人文杭州味》《大良渚的古今文明》《运河文化让生活更美好》,散点折射历史文脉。镜头拉远,我们看见浙江上山文化一万年,这里是“稻之源”;我们看见故宫600年的历史演进,看见《胡适留学日记》手稿以1.3915亿元成交,创下“最贵日记”拍卖的世界纪录……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我始终说,对于“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这两个概念,要有明晰的区分:传统文化里,有很多精华,需要弘扬;文化传统中,有本质糟粕,需要舍弃。我所言的“对待文化,需要尊重,我们居‘下’临‘高’”,是指前者;而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李文儒曾经说:“要像鸟儿一样去看故宫,俯视也好,平视也可,但决不能是仰视,更不能膜拜!”这,当然是指后者。
人文文化,铸造精神。人之为人,成为万物之灵,就在于有人文,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也即人文精神。我们要让精神更文明,让文明更精神。
阅读是一种信仰。人其实很矮小,都是被书垫高的。
买书、借书、读书,皆是用书“垫高”人生的方式。然而,在这个热闹嘈杂的时代,把人像磁铁一样吸纳在书本上,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作为公共图书馆,一方面应该增强吸纳力,以书为本,以更多更丰富的活动为载体,让图书馆成为吸纳男女老少读者的“熔炉”;另一方面,需要提升借阅的便利度,让整个城市的角角落落都变成一块块“小磁铁”,随时随地吸纳读者。
2020年12月7日,杭州市文旅局举行“一键借阅,满城书香”项目通气会,杭州图书馆公布这一项目的实施情况与成效:下半年以来,杭图以读者为中心,携手各区县图书馆,通过一键借书、双免一降、数字扩容、悦读服务、省市互通五大举措,实现了五大转变:网上借书操作减化、快递送达时间缩短、线上线下借阅资源增大、图书相关费用减免、数字资源访问提升;图书馆真正成为市民“家里的书房”。
在过去,“山不走到我这里来,我就到它那里去”;而现在毕竟是“互联网+”的时代了!“一键借阅”,即通过杭州办事服务APP、杭州图书馆及杭州文广旅游微信公众号、支付宝等渠道实现,登录一次就可在线借书、还书、续借等,平均下来每本至多1元钱,为读者节省了到馆借阅的时间及交通成本。与“一键借阅”相似,“书店借阅”不仅让读者选书更方便,而且更有兴趣和乐趣——这是杭图在全国首创的“悦读服务”:读者可以“书店选书,杭图买单”,每人每年可从书店借走的新书量增加到了60册。
我曾经对多位在图书馆工作的朋友说过一句话:“你是在天堂的天堂里工作!”前一个天堂当然是“天堂杭州”,后一个天堂就是众所周知的“天堂就是图书馆的模样”。杭州图书馆作为“天堂”,其外延扩展、内涵增量,让人感佩。
随着时代的演变,如今的图书馆,就应该是以图书为本的综合体,不断丰富内涵。在一些发达国家,许多大学的图书馆、以总统名字命名的图书馆,往往都是“图书馆综合体”,既是图书馆,也是陈列馆、纪念馆、档案馆、博物馆、文化馆、研究馆。融入更多的文化活动,是当下我们打造图书馆综合体的必由之路。
好多人可能是通过著名指挥家郑小瑛的到来,才知道杭州图书馆有一个“杭州市民合唱学院”。原先,杭州图书馆有个音乐分馆,依托音乐分馆,创建了这个纯公益的、体系化的合唱学院,迄今已整整20年;学院下设市民合唱团、合唱指挥师资团、少儿团等多个分团,多年来在国际国内获奖无数。
好多人可能不知道,杭州图书馆创办的《文澜·文史版》,是一本极高品位的文史类杂志,竖排本,宣纸印刷;内设《孤山听雨》《吴山天风》《南屏晚钟》《文澜书话》等丰富的栏目,从中可以一窥杭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文脉传统。
杭图还组织推出大量的文化分享活动,比如“杭州书房”的“琴系南宋·浙派古琴音乐分享会”,比如以抽象派画家杰克逊·波洛克独特的滴流艺术为知识引入的、以泼洒滴流方式制造色彩画面的小朋友堂课活动,比如《赵城金藏》最新发现经卷暨唐宋重要佛教典籍特展,比如“橙心橙意,一路有你”的志愿者活动,等等。广义地看,这些也都是一种阅读,更是一种熏陶、一种受教、一种“垫高”人生的经历。
图书天堂,内涵增量,外延扩展,书香盈袖,幸福满城。
1:每年捐赠1个月的工资与奖金。
11:每年开设11 场公益讲座。
111元:网络水滴筹、轻松筹的每次捐赠额度。
1111元:捐助杭州市“春风行动”等。
6666元:阳光助学的额度,每年至少捐助 3 位贫困大学生,每人6666元。
11111元:遇到大事项的捐赠额度,谓之“爱心五个一工程”。 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后不久,我第一时间捐赠杭州市红十字会11111元,支持战“疫”。
我的这些基本数字,也有一些变化,自1997年我下派到浙江青田县海口镇担任镇党委书记开始,每年捐赠1个月的收入,这几年大致是捐赠2个月的薪酬收入了。
另外就是参加文化公益活动,比如捐书,自己著作签名本和藏书。 2022年元旦开张的丽水日益书院,主书房的图书主要是我捐赠的,约1500册。此前的2021年11月,给母校丽水学院的一年级新生捐赠了1367本自己著作的签名本。
人生慈航,公益慈善,将爱心进行到底!
不久前有个感人的视频刷屏:在浙江温州苍南的一家鲜面店,一个名叫郑祖龙的流浪老人用“假币”买了5年面条,店主却欣然接受。店主名叫李国色,一个爱心洋溢的质朴的中年男子。流浪老人用的是自己手绘的“钞票”——对,那个不叫“假币”,那个叫手绘诚信凭证。流浪老人本身精神不太正常,但他不偷不抢甚至不求不讨,他知道要用纸币才能换来面条,他没有纸币,他画出纸币去换面条,以实现他的交易之诚之信。所以,这样的手绘“纸币”不叫“假币”——于流浪老人这边是诚信凭证,于小店老板这边是爱心凭证。这样的手绘纸币很珍贵,应该进入中国慈善博物馆。
2022年1月7日早晨,郑祖龙老人在去往老街菜场的路上遭遇了车祸,不幸去世。李国色说:“人的生命好脆弱,我是看到别人给我的私信才知道。我每天抬头算好了时间等大爷,现在抬头看不到了。”
爱心从来是国色,慈善永远是天香!
莫因善小而不为。没错,爱是慈悲,是生出欢喜和幸福的能力,能帮他人减少痛苦与悲伤,能给他人带来欢乐和喜悦……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有个基本常识:慈善公益的“拿出去”是大快乐真快乐,贪官污吏“拿进来”的是小快乐假快乐。
2022年伊始,看到新闻报道说,慈善机构乐施会最近发布调查报告称,全球 99%的人收入在疫情期间减少,1.6 亿人陷入贫困;而全球十大富豪拥有的财富,在过去两年翻了一番,从7000亿美元跃升至1.5万亿美元,是全球最贫穷的31 亿人拥有财富总和的6倍;全球亿万富翁的总财富,从2020年3月的8.6万亿美元飙升至2021年11月的13.8万亿美元,增幅超过5万亿美元……
人的心尽管只有拳头那么大,可是一个好人的心,一定是容得下全世界的。慈善公益明星韩红说得好:“国际上真正大牌的明星,他们都是有爱心的,都是有国家民族责任感的。”
慈善大天地,天地大慈善!
“你是太阳,我是向日葵。”幸运的人要去帮助不幸的人,接受你帮助的人是你的太阳。
公益与慈善,大家一起上,构建一片湛蓝的天。
请以自己的方式爱这个世界!
生命高于一切!
北京时间2021年6月13日零点,欧洲杯丹麦对阵芬兰,在比赛进行到42分钟时,丹麦球员埃里克森在无球员接触的情况下,突然倒地,失去意识,心跳停止;队医与急救团队迅速进场进行心肺复苏,现场急救约14分钟后,恢复意识的埃里克森被护送离场,转移至医院,情况稳定。
抢救埃里克森,一时成为热搜第一。整个过程,历经生死时速,闪烁人性光辉,感人至深:
裁判第一时间吹停比赛,丹麦队克亚尔队长第一时间跑上前检查救护埃里克森,队医第一时间冲进场展开急救,携带心脏除颤仪(AED)和救护担架的医务人员飞跑抵达,所有时间都是以秒计算——至此刚过52秒。心肺复苏是“黄金4 分钟”,否则抢救成功的希望就非常渺茫。
在心肺复苏过程中,克亚尔队长召集丹麦队队员围在埃里克森身旁筑起人墙,既提供不受打扰的抢救环境,又尽可能在“大庭广众”中保护被抢救者的隐私;当埃里克森妻子从观众席下到场地,队长和守门员一起搂住她并予以深切的安慰。现场观众对埃里克森也有着巨大关切,电视镜头中一对年轻的情侣忧伤地拥抱在一起……
经过14分钟争分夺秒的抢救,埃里克森起死回生,心脏恢复跳动,重新有了意识。他醒来时,意识到自己已在死亡的悬崖边走了一趟,说了一句“我才29 岁”。他被抬上担架车,戴上氧气面罩,在国旗的遮挡下,护送出球场,转移至医院。这是足球场上最完美的一次“生命防守”;以秒为单位计算时间,就是对生命的最大的重视和尊重。
比赛暂停,空场地上,等待的球迷喊着埃里克森的名字,为他祈祷和祝福。在延迟了近两个小时之后,比赛恢复,观众都在场内耐心等待。随后的比赛,主场强队丹麦队的队员们显然都不在状态,结果以0 比1 输给了弱旅芬兰队。守门员尤其不在状态,扑救一个难度不大的头球,脱手后眼看着皮球滚进了网窝。 这是芬兰队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射门,进球的队员激动地跑了几步之后停了下来,没有进行庆祝。随后丹麦队获得一个点球的机会,罚点球的队员同样不在状态,踢出一个失常的点球被对方轻松抱住,失去了一次扳平比分的机会……丹麦输了,生命赢了! 足球在生命面前,无足轻重;胜败在生死面前,不值一提。
而感人的情景还在继续:球赛结束之后,双方都有球迷来到医院前,打出横幅,为埃里克森祝福。埃里克森被评为全场最佳球员。之后在另一场比赛中,带领比利时战胜俄罗斯的卢卡库,是埃里克森的国米队友,比赛前他已经为好队友哭过多次:“他有两个年幼的孩子,他们需要他……”人高马大的卢卡库是比利时队里的头号球星,踢进第一个进球后,他全力跑到场边,把大脸凑到摄像机前,用最大声对埃里克森喊出:“我爱你!”
次日,开始康复的埃里克森在与队友的视频通话中,开玩笑说:“你好吗?你的状况比我还差。”17日下午,丹麦国家队官方公告:埃里克森接受了心脏检查之后,将植入ICD心脏起搏器(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
到了北京时间 6月18日零点,丹麦队对阵小组头号强队比利时队,丹麦队的状态有了良好的恢复,开赛一分多钟就攻进一球。比赛进行到第10分钟的时候,暂停一分钟,全场为埃里克森鼓掌遥致祝福。面对现在世界排名第一的比利时,丹麦队最终以1比2输掉了比赛。比利时进了两球,队员在进球之后都只是激动地跑了几步,而没有热烈庆祝。丹麦队想拼尽全力把比分扳平,但运气确实不在这一边,有一球踢到横梁上弹了出去。
在小组赛两连败后,最后一场对阵俄罗斯成为生死战。战前,队长克亚尔向病房里的埃里克森保证,一定带球队晋级!结果丹麦队4比1大胜俄罗斯得到3分,以净胜球优势逆袭获得小组第二,直接入围淘汰赛,上演了欧洲杯史上最牛“胜利大逃亡”。之后的赛况是这样的:
6月27日,淘汰赛首场,丹麦队4比0完胜威尔士,成为欧洲杯历史上首支连续两场比赛轰进4球的球队,挺进8强。
7月3日,四分之一决赛,丹麦队以2比1战胜黑马强队捷克队,晋级四强。 这是他们1992年欧洲杯夺冠后首次杀入半决赛。
7月8日,丹麦对阵英格兰,丹麦1比0领先,随后被扳平。比赛拖入加时赛,在第101分钟,因英格兰队斯特林倒地“制造”的一个有争议点球,以1比2惜败给英格兰,从而无缘决赛,丹麦童话无奈地终结了。
本届欧洲杯最终是意大利队夺冠,他们在120分钟内1比1战平后,通过点球大战战胜了英格兰队。欧洲杯奖杯德劳内杯尽管不是丹麦队获得,但它成为令人尊敬的“生命之杯”。
爱因斯坦曾说:“运动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因为疫情,本届欧洲杯已推迟了一年。球赛重要,但生命更重要。与生命相比,足球微不足道,足球从未高于生死。在美国大学做过20多年足球教练的丹·布兰克写过一本《足球智商》的畅销书,其中一句“像英雄一样死去是一回事,而像白痴一样死去是另一回事”,留给我深刻印象。锻炼身体的目的,不是把身体摧垮;竞技体育的目的,不是只看输赢,英雄也不能死。对生命健康的威胁,需要集体的防御。如果足球运动不重视人的生命,那么也是“顶个球”。
足球比赛,尤其是高水准的足球赛,其对抗性、戏剧性、艺术性、社会性、人文性兼备。在足球的速度和激情背后,是生命的激情和人性的光辉。球场需要这样的人文人道、人心人性。我们不仅要看到山谷的美景,还要听到风吹过山谷的天籁声音;我们不仅要看到绿茵场上的精彩,更要看到对生命尊重的最美风景。
拯救一个人,就是拯救整个足球;拯救一个人,就是拯救全世界!
“阅聆•R&L”是由杭州图书馆编辑与出版部推出的一份图文并茂、声乐悠扬的文学杂志。在这里,我们将文字用图片形象化,将作品用声音立体化。你可以快乐阅读,也可以微笑聆听。
本期音频作品由浙江传媒学院金话筒志愿服务讲解队提供。该团队成立于2005年8月,由浙江传媒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的同学组成,曾参与讲解浙江省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型图片展、“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ADM亚洲设计管理论坛暨生活创新展、浙江省自然博物馆、无障碍电影等等。团队曾获得2018年“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优秀志愿服务队伍称号、浙江自然博物馆优秀服务志愿队伍称号以及浙江传媒学院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三等奖。
青春志愿,与声同行,浙江传媒学院金话筒志愿服务讲解队秉持着“奉献,真诚,忘我”的志愿精神,充分发挥播音主持的专业优势,将继续致力于各种志愿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