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龙外布衣第二十三期

电子杂志报刊2024-10-25
620

2024年10月25日
星期五
学生发展处
第23期  总第23期

办有意思的教育

育有情怀的人才

德育前沿 >> 

新时代背景下,新型家校关系的构建极为重要。家庭和学校各自身份不同,站位不一样,但是目标是一致的,就是培养我们的孩子。家长最直接接触的就是老师,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我认为,家长要和老师共同给力,形成教育合力。那么,家长可以怎样做呢?

做冷静且有力量的老师
做尊重且有理解力的家长

文/ 刘俐宏

我期待大家做尊重且有理解力的家长

其实,现在许多家长有极高的素养,会尊重老师,这样的家校关系一般较为温暖和谐。得到家长的支持,老师工作就会更有动力,更想多为班级付出一些,多为孩子考虑一些,即使再辛苦也觉得幸福满满。但是在家校沟通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时还是有个别家长不够尊重老师。有些家长面对老师时总是"不自信",认为老师不喜欢自己的孩子,还找出各种他们认为不喜欢的原因,殊不知绝大多数"原因"是家长自己的想象。
有些家长认为每个教师都有诸多缺点,甚至在教育孩子方面还不如自己,认为自己的教育理念更贴近孩子,所以在沟通时抛弃尊重,只是质疑。还有家长会在孩子面前指责老师,认为老师不公平、不专业,同时把这样的情绪传递给孩子,其实,这是最伤害师生关系的错误行为。因为你的态度往往会影响孩子的态度,你的言行举止在引导他如何面对老师、面对老师任教的学科。当孩子抱着不信任的态度去学习时,效果可想而知。一个人只有爱他的老师,才会更加热爱学

一、尊重老师的专业性

02

德育前沿

学习、追求知识。我认为,无论是对孩子成长规律的把握,以及学科知识的传授,绝大多数教师是专业型人才,加上长期以来的实践,他们沉淀了许多一线科学经验。更有甚者在班级群对老师直接"开怼",随意在班级群里发表自己对学校、对老师的意见,甚至把班级的信息私自公开放到互联网上,这样更是不尊重老师、不尊重班级的行为。在这个信息透明的时代,并非谁的声音大、谁更强势,就意味着谁有理,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在尊重理解的基础上平等沟通,各种极端的方式都会让家校关系走入"死胡同"。

虽然今天的教师地位得到了全民的关注,但我们也要承认,老师也处在一个"高压"的时代,面临着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要上好每一堂课,改好每一本作业,关注好每一个学生。除了教学任务,我们还要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比如校会、年级德育活动、班级活动、各种教研会议,还要完成各项表格和调查,比如防近视、防溺水、防止校园欺凌、心理健康……还有一些突击性的检查任务。
就拿我来说,每天早上一到办公室我就开始批改作业,接着陪同孩子参与早锻炼。早读,上课,第二节课后大课间,师生一起锻炼,回到办公室继续批改作业,进行作业批改情况汇总登记。在课间,还会不定时去学生玩耍区观察,防止出现安全问题。学生午餐、午休需要老师不定时巡视检查。如果学生因病到校,还要负责喂药、观察。下午往往会有区级或校级学科教研活动、班主任会、各项活动筹备会。然后就是托管时间,辅导学生在校完成所有作业。放学时排队集合送到学校门口,保证每一个家长来接。再回到教室做好教室整理,最后回到办公室进行第二天的教学备课、作业设计,以及在班级群发布班级每日总结、次日提示,同时梳理家校沟通名单,给家长发信息进行个别交流……完成这些工作基本上是晚上7点左右。我还只是一个小学老师,中学老师还会有晚自习,可想而知,这个工作的量并不少。
所以,教师因工作压力而患心理疾病的案例并不罕见,如果家长能够理解老师的辛苦,或许就不会那么挑剔了。更重

二、理解老师的不容易

03

德育前沿

重要的是,老师也是平常人,也有平常人的生活和情绪,也会有脆弱的时候,更会有崩溃的时候,这时如果家长送上一句温暖的问候,那一定会拨开老师心中的阴霾,如果家长在安静中理解,无声的行动一定会抚平老师心中的创伤。如果我们换位思考:我是老师,我会不会做得比他(她)还要好?如果她是我的儿女,我会不会心疼他(她)?

带着尊重,你就少一些傲慢和偏见,因为尊重是源于内心深处的理解与认同;带着理解,你就少一些挑剔和指责,因为理解是沟通和解决问题的必要条件。
面对新时代的新要求,教育的外延更宽了,家校关系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教师的责任、压力更大了。作为教师,我们又该如何缓解、疏导自己呢?

一、在冷静中“慢慢来”

教书育人工作需要我们热情满满、精神百倍,许多时候我们都不允许自己有状态低迷的情况,但这是不太可能的。每个人总会在一段时间里有那么几天状态低迷、情绪低落,我们必须接受这个事实,你不可能永远像个"小战士"热血沸腾,你是一个真实的人。
同时,快节奏的工作不知不觉重塑了我们的时间观念,我们必须足够快,必须很快达到预想的效果,必须很快完成上级的任务,必须很快取得成功。然而这种"必须很快"的潜意识,让我们在工作上完全丧失了"慢慢来"的能力,如果没有得偿所愿,焦虑不安、纠结烦恼就会伴随我们。班级学生作业糟糕,常规评比被扣分了,家长群里无数条信息需要回复,教研活动后需要补充备课反思,各种表格需要填写……此时的你是不是很抓狂,当一天N件事向你"袭来",你是不是特别烦躁?
当我们觉察情绪不对时,就需要按下暂停键,偶尔的"躺平"并不意味着不认真负责、不尽心尽责,有时反而是对自己、对学生负责。接纳了真实的自己,才能有更多力量进行自我疗愈和成长。所以,停一停,缓一缓,适当的休息和放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调整自己的状态,恢复精力重新出发。

我期待大家做冷静且有力量的老师

04

德育前沿

发。一周、一个月甚至更久,时间不是解药,但解药往往在时间里,要给时间时间。在冷静中慢慢来,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豁达。

在学校工作中,赛课成绩不理想,班级突发事件被列为"典型",家长不理解……我们会遇到困难、挫折,随之而来的挫败感让自己焦虑不安。一焦虑就容易情绪暴躁或低落,一暴躁就容易和同事、家长发生争执,一低落就容易胡思乱想、自怨自艾,否定自己的所有付出。
人的长期焦虑会让我们更容易发现威胁,我们越在意有威胁的事情,我们的焦虑程度可能就越高,这就是心理学上提到的“白熊效应”。但是我们要知道,注意力是可控的,通过意念的力量做想做的事,让自己忙碌起来、充实起来,就会忘掉当下的痛苦和烦恼,比如运动健身、旅游拍照、阅读写作,或者和好久不见的朋友约个会……
美好的事情有那么多,总能让自己开心起来。我们可以通过努力,将注意力从让我们焦虑的事情上转移走,从而调整自己。

二、用意念的力量转移注意力

三、用相信的力量走出执念

在工作中,如果我们过于专注于某一目标,反复刻苦努力却没有取得预期的成果,往往就容易陷入迷惘的漩涡里。坚持了很久的特殊学生辅导,因为家长的单方面放弃,只剩你一个人孤军作战;努力了很久的职称评定被淘汰了;期待了很久的课题申报落选了;尽心尽力管理班级,却被家长投诉……你会在这些漩涡里一直纠结: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
你会发现,在工作中有时行动了却达不到期望,有时努力后始终看不到效果,还有价值观冲突等,这些都会让我们心中充满执念,走不出来。但是退一步想,如果自己不去排斥,接受一些事实时,反而会让自己真正放下。其实世界一直都是复杂多面的,许多事情不是从一个面就可以解决的。灵明无着,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用自我的力量生成自我,拥抱不完美的自己。

05

德育前沿

家长给予老师尊重理解就是给老师赋能,让他(她)心无旁骛在三尺讲台尽情尽责育人;老师给予自己冷静的力量,从容且笃定地享受有境界的教育生活。
温柔对待每一个生命,是生命的意义之一。山长水远间,诸事难周全。生命不完美,但每一步都值得。(来源丨中国教师报)

06

教育叙事

岁月守护,青春蜕变

文/ 丁洋

也夹杂着一丝对未知挑战的不安。作为他们的班主任,我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

随着夏日的微风轻轻拂过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初一学年的帷幕也缓缓落下。回望这一年的班主任生涯,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感慨与欣慰。这一年,对我而言,不仅是与学生共同成长的旅程,更是一场关于爱、责任与梦想的深刻实践。
记得初次踏入这个由四十多张稚嫩脸庞组成的班级时,心中既有期待也有忐忑。孩子们的眼神中闪烁着对初中生活的好奇与憧憬,也

——记我的初一班主任之旅

湖南大学硕士研究生
龙华区“龙教杯”初中组(团体)二等奖

丁洋

初见小骞时,他带着一脸天真无邪的笑容和我打招呼,当时的我并不知道小骞同学能为我的教育生涯画下浓墨重彩的一笔。那是一节英语课,小骞对英语并不是很感兴趣,上课期间不是和周围的同学讲话就是趴着睡觉,在提醒了三次之后,依旧无果。突然,小骞的情绪突然暴躁,指着我的脸说"你以为你是谁?你有什么资格来管我?Son of bitch!"。由于初入教师行业,第一次遇到这样对老师丝毫不尊重的学生,此行为极度挑战到了教师的尊严,强忍着内心的难受坚持把课上完,下课之后,眼泪不受控制的流了下来。在厕所冷静了片刻之后,我返回到教室,要求小骞同学与我一场进行单独的交流。小骞也许是意识到自己当时冲动上头,脸上带着一丝愧疚跟在我身后。

07

教育叙事

后。在我们都冷静的坐下来之后,我认真严肃地告诉他,做人,首先要懂得尊重。他点了点头似乎告诉我他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并带着颤抖的声音向我道歉。那天,我和小骞进行了一场长达两小时的深度交流,也了解到他产生这些行为背后的深层原因,最后以一个温暖的拥抱结束。

之后的日子里,我渐渐看到了小骞的改变。他开始认真努力地听课、记笔记,学习态度有了极大的改变,看到老师也会开始带着满脸笑容问好,我会看到小骞的眼睛里面充满光芒。这次事件让我意识到,有时表面的行为背后,隐藏着学生无法言说的困境。作为教师,我要给予他们足够的理解和支持,才能帮助他们度过生活中的风雨。
在期中考试后,我注意到一个成绩中等的学生小然,成绩出现了显著的下滑。作为班主任,我深知小然平时的学习态度和能力,因此判断这次成绩的异常不仅仅源于学习方法的问题。于是,我特意安排了一个课后时间,与她进行了一次深入的交谈。
起初,小然显得有些拘谨,不太愿意开口。但当我提及她作文写得很好,还曾经认真阅读过她的随笔时,她的眼眶瞬间湿润了。她向我倾诉了心中的苦恼:原来,她的父母最近关系紧张,家庭氛围变得异常压抑。她曾写了一封信,希望能与父母沟通,却始终没有勇气寄出。家庭的矛盾让她无法集中精力学习,情绪也一度低落至极。
在那一刻,我并没有急于给她提供建议,而是耐心地倾听她的心声,鼓励她将自己的想法和情感表达出来。交谈结束后,我及时与小然的家长取得了联系,试图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孩子的感受和处境。
小然最终决定把那封未寄出的信留作纪念,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家里的氛围也逐渐得到了改善。后来,她感激地告诉我:"老师,那天的谈话让我感觉自己并不孤单。"那一刻,我深刻意识到,作为老师,我们不仅仅是学生在学业上的引路人,更是他们生活中的倾听者和支持者。孩子

08

教育叙事

者。孩子们在学校中所承受的压力,往往远超我们的想象。而很多时候,他们最需要的,仅仅是一个可以倾诉的对象。

随着初一学年缓缓落幕,我站在这个由稚嫩逐渐走向成熟的班级前,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感慨与不舍。回望这一年的班主任生涯,每一个瞬间都如同珍宝般镶嵌在我的记忆之中。从初次踏入教室的忐忑,到与小骞、小然等学生的深刻互动,每一步都见证了我的成长与蜕变。
教育的力量是无穷的。只要我们用心去倾听、去理解、去支持每一个学生,他们就能在成长的道路上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小骞的蜕变、小然的成长,以及班级里每一个学生的笑脸,都将是我前行路上最坚实的支撑。我将带着这种信念,不断探索,不懈努力,为更多孩子的梦想插上翅膀,引领他们飞向更加广阔的天空。

09

教育叙事

点评

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更是他们心灵的守护者。丁洋老师回顾了自己作为初一班主任的成长历程,通过细腻的文字和真实的案例,展现了教育者如何在学业上引导学生,更在心灵上给予他们坚实的支撑。文章中小骞的蜕变、小然的成长,便是这一守护与蜕变过程的生动写照。面对学生的困惑与挣扎,丁老师没有简单地给予答案,而是耐心地倾听、理解,最终成为他们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伙伴。
教育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如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滋养着每一个年轻的心灵。丁老师让我们看到,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对学生个体生命的尊重与关怀。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情感、梦想和困惑,需要教育者用爱心、耐心和智慧去倾听、理解和引导。这不仅是一次教育的实践,更是一次心灵的触碰,它让我们相信,只要教育者用心去感受、去倾听、去支持每一个学生,教育的力量就能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绽放出最绚烂的花朵。(孟利娟)

10

德育策略

少碎碎念,轻轻松松当个班主任

文/ 玉米

碎碎念,几乎是每个班主任的日常标配。随意来到一所新学校,那个见到孩子张口就能来几句提醒的人,不用说,百分之百是班主任。曾经的我,也是在日复一日中坚持了一年又一年的碎碎念。正常情况下,我要比学生早到,打开教室门窗迎接学生。所以每天的碎碎念,也是从见到第一个学生开始,到送走最后一个孩子结束。

一、那些碎碎念的日常

早晨,我来到教室,开门、开灯、开窗后,学生也陆续来了。赶紧站在门口,启动了火眼金睛,话也跟上了:
"小军,慢慢走,摔了怎么办?"
"小华,这红领巾怎么戴歪了呢?"
"小芳,书包没拉好,东西掉了没?"
"小凯,走路别东张西望,看好路。"
............
学生进入教室后,我也转过身,继续新一轮碎碎念:
"小强,发呆呢?是不是还没睡醒?"
"小东,赶快整理抽屉啊。"
"小雅小兰,不要讲话。一日之计在于晨,赶紧读书啊!"
............
终于,教室响起了读书声。我一圈圈走,圈圈有问题:
"小刚,坐姿要端正。"
"小丽,书本要立起来。"
"小彤,声音要响亮。"
"小杰,眼睛看哪去了?"
.......
课间,或站在走廊一头,或在走廊穿梭,嘴巴怎么也停不下:
"慢慢走,不要追跑。"
"回南天,走廊湿滑,走路要小心。"

11

德育策略

"下雨,别把手伸出去玩水,危险。"
"小心,看好路,别撞到同学了。"
.............
午睡,一个特别想睡的管着一群特别不想睡的,语气不知不觉就带上了火:
"会休息的人才会学习。"
"大脑休息后,更灵活,人更聪明。"
"闭上眼睛,停止动作,不要说话。"
"你们都不困吗?半天了还不肯睡?"
............
放学,送上最后一波:
"课本作业什么的都收拾好了吗?"
"饭盒水杯雨伞拿了吗?"
"外套鞋子穿好了吗?"
"过斑马线,注意安全,跟好老师。"
"直接回家,不要到处乱跑。"
............
从早到晚,口干舌燥,心情也烦躁:怎么班主任天天说,学生仍是天天出问题?这屡教不改的,怎么教啊?

二、来自驾校教练的启发

每一个学车的人,可能都会做一些噩梦——教练各种恨铁不成钢的喋喋不休,从口无遮拦的提醒到大声呵斥再到猛踩刹车,在几近崩溃时惊醒过来,一身冷汗中张皇四顾:教练,怎么了?
我也不例外,加上教练是北方女子,偏高音量震得耳膜嗡嗡响,语言的犀利程度时刻入骨三分,一上驾驶座,手脚就止不住发抖。有一天,我终于勇敢地对教练说了"不":
"教练,您当然可以做到脑、手、脚完美同步。而我们,有想法后,脑神经得先选择相应动作,再指挥行动,比您慢了一两秒钟。就是这一两秒钟,您一声大吼,学员的大脑一片空白,更容易出问题。"
那天起,我喜获教练特别的温柔以待,还不时有小表扬。考长途,轮到我抓方向盘的那个时段,她居然放心地睡着

12

德育策略

着了。醒来后说:"如果不是玉老师开车,我是不敢睡的。"拿到驾照后,我下了一个重要决定:面对猴娃,尽量少说话。

那天回校。我直接进入教室,在黑板上写:放好书包,把作业打开放到讲台,拿出语文书大声朗读。娃们鱼贯而入,没有人因为走路太快而摔倒,也没有人因为丢失东西来找老师帮忙寻找。看到黑板上的字,娃们都行动起来了。我在讲台批改作业,时不时抬眼瞄一下。早读铃声响起,两个领读员开始领读,先读刚学过的,再读准备学的。两人边读边在通道来回走动,提醒不认真的同学。早读下课,讲台上的作业居然批改了一小半。看他们吃早餐的时间,我安安静静把剩下的那一大半也改完了。真是惊喜啊。第一节课铃响前,作业发下去,交代猴娃抽空交流订正简单的题目,难题留到课堂集体讲评,然后我就迈着轻快的步伐回办公室去了。

三、那些少说话的日常

1.早晨返校,少说话

2.课前准备,少说话

也许我真与学生天生有缘,接班一段时间,就基本能形成默契——预备铃响,只要我站到门口,教室里的喧闹声就能消掉一半,如果再停留个几秒钟,就会鸦雀无声。但,也有失手的时候。一节语文课,预备铃响时,才突然想到是我的课。跑到教室门口,正式铃响了。一只脚迈进去,又退出来。那天,班长没有按约定进行课前诵读,教室里群猴乱舞,人声鼎沸,没有停下来的意思。我不说话,转身看着走廊外的那棵大树,伸手数起了树叶:"一片,两片,三片......"教室里,不知是谁提醒,声音渐渐低了,少了,没有了。我走了进去,准备讲课。有好奇心战胜一切的娃问:"老师,刚才您为什么要背对我们?"我不说话,转身在黑板写下:"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行"。写完,回身扫视一圈,说:"刚才上课铃声已响,你们的各种欢呼,各种雀跃,都属'非礼',所以不看,不听,更不想自己也无礼——冲进来大吼大叫,只能背对各位了。"猴娃们都不好意思起来。

13

德育策略

课间操的准备铃声响起,娃们起身跟随班干部的口令整理桌面,摘下红领巾,把椅子往桌底下推,然后立正等待。少顷,集合号响起。娃们依次分别从前后门来到走廊集队。总有人分心掉队站错位置,不怕,会有同学轻轻拉一把;总有人被天空的云彩吸引,低下头正要与旁边同学交流时,眼神与队伍前面的我在空中相遇,话只来得及到了嘴边。一个完整的体能操后,操场上的猴娃们汗水出来了,擦一擦,该多好;阳光照得脖子火辣辣的,用手挡一挡也好啊。可是,看到队列前面的班主任热汗直流也没动,谁也不好动啊。

3.跟课间操,少说话

4.午睡之前,少说话

午饭时间有35分钟,接着就是午睡。班会课,我用"一分钟可以做什么",鼓励孩子们用睡前5分钟安静阅读。偶尔,我也会加入其中。一天,捧着一本书来到教室,发现猴娃又集体失忆了我们的约定,喧闹声此起彼伏。我没有背对着站立——招数重复用,功力会减半。眼睛不离书本,步伐和神色不变,缓缓来到讲台边,斜靠着开始了自导自演:一会儿微微笑,一会儿哈哈笑,一会儿皱皱眉,一会儿叹口气......不多时,有娃被我手中的书吸引,一个二个走上前来又是低头又是弯腰,我装作不经意地翻页,顺势把封面封底叠在一起,任群猴伸头缩颈,抓耳挠腮。教室,终于安静下来了,我也抬起了头。娃们松了一口气:"老师,您看什么书啊?"我扬起手中的绘本《最重要的事》说:"我刚才就在做最重要的事,用碎片时间阅读。你们也在做最重要的事吗?"
"嗯......."
"啊........"
"是,不是......"
凌乱中,有娃机灵地捧起了书,紧接着,更多的娃也捧起了书 。

5.带队执勤,少说话

在高年段,每个学期都有一两次带着学生值勤一周。每一次,我都找到班长:"你当值勤队长,去问问大辅导员或上一个值勤队长,清楚工作要求后,负责选队员,负责安排岗位,

14

德育策略

位,负责培训。"整整一周,我就在一旁看着执勤队长跑前跑后地通知、提醒,找人补位,忙得不亦乐乎。十多年过去,我对学生的执勤岗位与具体要求一直都不清楚。遇到小迷糊队员问起,我的回答就一句:"你去找值勤队长。"有一次,教导处主任找到我,说次日的执勤工作有调整,正待安排,我紧急叫停:"我让值勤队长来跟您说,他比我清楚。"说完,才猛然惊醒:完了,甩手掌柜的形象被发现了。有一次,执勤队长突然请假。怎么办?中队长匆匆跑来:"老师,今天我代理队长,队长在电话中已经交待清楚。"我满意地点点头,晨光中,她的背影挺拔,脚步坚定有力,和着鸟儿清脆的啼叫声走向岗位。

6.班队会课,少说话

若非学校特别指定由班主任或中队辅导员主讲,班队会课,我就是一个观察员+摄像员。从素材搜集到PPT制作再到全程宣讲,队会是中队长负责,班会由班长负责。遇到全校统一的、由教导处主任或大队辅导员主讲的主题队会课,最后的总结是班长或中队长,也会请有心得的学生来分享。很多时候,学生的分享更精彩,也更受欢迎。偶尔,我会适时补充。渐渐地,周一校会,我开始派出班干部走上讲台,与全班同学一起,边听边记录。校会结束,他们看着笔记结合班级情况进行小结。最后,我点评,补充。有担任过班长的猴娃上了中学后,不止一次在班群里说:"玉老师的课堂,很烧脑,但收获很大。"自从选择尽量不说话,小惊喜就来了:嗓子不哑了,心情愉悦了,时间好像也变得充裕了。但终归是猴王身份,面对一群猴性十足的萌娃,突发状况总是说来就来,一场零准备的即兴演讲,是班主任的必备技能之一,或是"表达愤怒",或是"愤怒表达",全在闪念之间。

7.明知故犯?得说话

有一天,我和搭班的朱老师一起去教室,准备带孩子们去操场玩,发现居然有同学在吵架,还有看热闹瞎起哄的,对班长的提醒充耳不闻。我一个箭步冲上讲台,一声怒喝:"安静!"前所未有的音量把群猴镇住了。但我怒火没收,高分贝、高速度地训斥了好几分钟,说了什么,忘了,但最后一句

15

德育策略

后一句话很清楚:"还想让我陪着你们去玩,做梦!"说完,转身大步离开教室,头也不回。第二天,朱老师告诉我:你离开教室后,孩子们情绪低落,在操场连玩都没有了兴致。我略有不忍,但仍狠心地说:"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和煦的春风吹多了,学生会渐渐麻木至无感,改为龙卷风送过去后,没有人会有想体验第二次的念头。念头既灭,我自然可以继续"少说话"。 

四、写在后面的话

先分享一个真实的小故事:

某校课间操时间,学生活动结束后,学校领导总结性发言。一个个场景的还原加分析,一遍遍苦口婆心的教育与引导。中年段一个女生不干了,指着发言人的方向大吼一声:"怎么那么多废话!我都热死了,非得现在讲!"

很多时候,我们的教育行为往往只是感动了自己。最近,在读梅洪建著的《做一个不再瞎忙的班主任》,摘抄几句作为结尾:"忙,是班主任们的共同感受。更可悲的是,忙碌之后,教育效果却往往甚微。于是,班主任总是恨铁不成钢,总是感觉忙得好苍凉。""让学生动起来,动起来就不会发生太多事故,就可以将班主任从'瞎忙'的困境中解脱出来。""学生的成长有其规律,班主任必须顺应规律才能有为。经常提醒自己站在一种客观、理性的角度来看待工作,思考怎样的做法对学生有利,是班主任必须养成的一种思维习惯。"深以为然。又想起张祖庆老师的一句话:"对学生有好处的,认认真真去做。"我想,让学生多些时间去观察,去思考,去行动,在错误中反思,在实践中成长,一定是有好处的。让学生从内到外真正动起来,比那紧箍咒似的碎碎念强多了。(来源丨玉米与猴娃)

16

看见文化

一个青年教师的成长样本

文/ 杨金锋

立秋虽过,夏意尚浓,我坐在C5会议室,静静地倾听着第三学部的《布衣论坛》。本期聚焦的主题是玩转班级管理的两种关系,主讲的两位嘉宾是赵珊珊和王加英老师。

珊珊分享的主题是"从'消防员'到'风控师' ——一个J人的家校沟通思路"。珊珊娓娓道来,从容不迫,幽默感、松弛感、幸福感溢于言表,我暗自赞叹,思绪不禁飞扬。
第一次和珊珊共事是来龙外的第二年,我们都在毕业班,我带她们班的语文,她是英语老师兼班主任。第一次上课,我就能感觉得这个班的阳光、自信。很快,从珊珊每天灿烂的笑容、干练的作风以及响亮的笑声,我就找到了答案。

印象最深的是珊珊和同学之间融洽的关系。那个时候是疫情,网上授课,我经常巡课。珊珊课的预热很多时候是这样的:"各位同学,能听到声音吗?听到的给姐送朵花!"声音亲切,自然,悦耳。很快,视频对话框好多鲜花呈上,还有灿烂的笑脸。一节课就在互动中开始了。所以,孩子经常叫她"珊姐"。虽然是第一年带初三,珊珊和家长、学生的信任,那一届孩子考得非常好,一有空闲,学生经常结伴回学校看她。

其实,让我最佩服的还不是珊珊的阳光乐观,而是执着。记得珊珊中途接了一个班,班里有两个比较难处理的学生。一个是休学去了培训机构沾染一些社会气的男生;一个是

17

看见文化

是经常被家暴的女生。一次偶然的机会,珊珊听到这个男生有非常恶劣的行为,但就是没有证据。后来,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调取学校的监控,用她的话说,眼睛都快看瞎了。后来,她把事件还原,避免悲剧的发生。而那个被家暴的女生,珊珊不离不弃,学校还为此成立一个由社区、社工、派出所组成的未保小组,定期开会,但最后的落实很多都是珊珊在做,但她无怨无悔。有一次,孩子又被家暴,跑到派出所,警察问她相见的人是谁,她说是珊珊。当时,珊珊在市里进行班主任的培训,接到派出所的电话,第一时间打的赶到派出所陪着孩子。一直到毕业,珊珊给予这个孩子所能给予的温暖。

对别人是这样,对自己更是如此。班主任能力大赛是一个既费体力又费脑力的活,有时候会搞得身心疲惫而一筹莫展。为了市赛,珊珊把近三年的广东省班主任能力大赛一等奖的视频全部看了一遍,而且还做了实录,分析总结答题模型,分类整理主题资料。那段日子基本上每天都弄得凌晨。比赛结束的那天中午,我请珊珊去吃鱼,珊珊乐呵呵给我说:"杨老师,你知道吗,为了备赛,我整整瘦了六斤!"我打趣道:"这六斤如果去美容院减下来,要花多少钱呀!"天道酬勤,在随后公布的成绩中,珊珊荣获班主任能力大赛初中组的第一名,并代表选手在颁奖典礼上发言。而在那一年,珊珊还获得深圳市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成为名副其实的市德育和学科教学能力大赛"双一等奖"。
新学期,学校给珊珊加了担子——高新校区九年级的年级主任。履新后的珊珊如鱼得水,状态越来越好,带着年级团队行走上希望的田野里!

18

看见文化

"希望每一位小伙伴都做一个J人,实现从消防员到风控师的转变!"随着珊珊的结束语,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如果没有记错的话,这是部门第三次邀请珊珊做协同育人的分享,但每一次都不一样,越来越高级,越来越智慧。
沈祖芸说:"成长=发现山顶高度—借口。"换句话说,成长是一个主动建构、重建自我、不断迭代的过程。它以主动为前提,以策略为关键,以执着为保障,剩下的交给时间、空间,它们会证明一切。可能会迟到,但一定不缺席。这一点,珊珊做到了,假以时日,我相信,在龙外这片沃土上会有更多"珊珊们"的出现。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