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龙外布衣第二十四期

电子杂志报刊2024-11-05
359

2024年11月5日
星期二
学生发展处
第24期  总第24期

办有意思的教育

育有情怀的人才

德育前沿 >> 

解读!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这样建

文/ 杜润楠

《方案》出台的背景是什么?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协同育人工作,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八一学校、北京育英学校等地考察以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多次就家校社协同育人发表重要讲话,作出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进一步做好协同育人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我们要建成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
教育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会同相关部门积极推动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于2023年1月联合印发《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公布97个县(区、市)作为全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并于2024年5月28日召开全国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现场推进会,总结交流各地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经验做法,扎实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落地生根。
当前中小学生"小眼镜""小胖墩"、脊柱侧弯、心理健康等问题仍较为突出,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同向同行、协同发力,为少年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我们深刻认识到以"教联体"为载体的协同育人机制,是破解当前突出问题的重要举措。为进一步调动部门资源,协同社会力量,共同为孩子们打造健康快乐成长的"大本营",今年9月,教育部会同中

02

德育前沿

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科学技术部、公安部、民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文物局、国家消防救援局、国务院妇儿工委、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关工委、中国科协联合印发《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工作方案》,推动各地各中小学校以"教联体"为抓手,在馆校协同、医教互促、体教互融、家校互动、社教同频、警校同步上加强协同配合。

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是以中小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为目标、以学校为圆心、以区域为主体、以资源为纽带,促进家校社有效协同的一种工作方式。其内涵是整合与学生健康成长、安全管护等育人责任有关的各类主体,包括政府、相关部门、学校、家庭、街道社区、社会资源单位等,明确各自职责任务,建立定期沟通协调机制,有针对性地推动解决学生成长中的突出问题,搭建常态化育人平台和活动载体,为学生参与文化学习、体育锻炼、艺术活动、劳动教育、科学教育、社会实践、课后服务等提供全方位条件保障。

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的内涵是什么?

“教联体”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指导各地全面建立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确保政府统筹、部门协作、学校主导、家庭尽责、社会参与的协同育人工作机制更加完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更加浓厚。力争到2025年,50%的县建立"教联体",到2027年所有县全面建立"教联体"。

“教联体”各主体的职责任务主要有哪些?

《方案》对政府、相关部门、学校、家庭、街道社区、社会资源单位等主体的职责任务作了明确规定。
一是政府层面。主要负责推动本地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强对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统筹领导,指导各部门协同配合,建立家庭教育指导机构,调动各类社会育人资源,提供政策支持和条件保障。
二是部门层面。教育部门负责推动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协同育人工作,引导学校发挥主导作用和专业指导优势,强化与

03

德育前沿

与家庭、社会沟通协作,形成家校社协同育人合力。宣传部门负责指导新闻媒体和网络媒体加强正面宣传引导,营造育人良好氛围。公安部门负责加强警校协同,联合教育部门开展护校安园、学生交通安全等专项工作,加强校园周边治安治理,支持学校开展安全教育。网信部门负责开展涉未成年人网络环境专项整治工作,净化青少年网络环境。卫生健康部门负责会同教育部门做好儿童青少年健康服务,健全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民政部门负责加强对困境儿童、留守儿童、流动儿童的关心关爱。文化和旅游部门、文物部门负责利用文化和旅游资源、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等开展实践育人活动。科技部门、科协负责统筹各类科普教育阵地和资源,支持学校开展科学教育。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负责会同教育部门建立学校校舍、场馆建筑定期安全体检制度,在标准、技术等方面提供支持。消防部门负责会同教育部门指导学校开展消防安全检查及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市场监管部门负责对学校周边食品和学生用品安全进行监督检查。妇联组织负责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建设,提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共青团组织负责加强学校共青团、少先队组织和属地街道、社区团队组织的联动。关工委组织负责发挥"五老"作用,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法治宣传教育、家庭教育指导等工作。

三是学校层面。要做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健全家校沟通联系制度,听取家长、社会对学校的意见建议。要整合社会资源,用好思政课和社会实践教育基地,丰富学校课堂和课后服务内容。
四是家庭层面。家长要履行家庭教育主体责任。要培育积极健康的家庭文化,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要主动协同学校教育。要带领或支持子女开展体育锻炼、家务劳动、户外活动和参观游览。
五是街道社区层面。要将家庭教育指导纳入城乡社区公共服务重要内容。要利用社区家长学校开展家庭教育指导。要开展各类知识宣讲和公益性课外实践活动,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校外活动与锻炼空间、假期管护场所。

04

德育前沿

六是社会资源单位层面。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体育场馆、文化场馆、博物馆、科技馆等校外活动场所、医疗卫生机构、周边高校、周边企业、街道及相关社会资源单位要按照职能职责,结合自身资源特点,为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创造有利条件。

《方案》提出,推动"教联体"建设需要建立三方面的工作机制。一是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会同相关部门将"教联体"建设列入部门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谋划推动协同育人工作,完善经费、人员、场地等方面政策保障,推动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落实落地。二是教育部门制定实施方案和进度安排,与相关部门建立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推动学校因地制宜建立"教联体",通过联责任、联资源、联空间,共同研究、推动破解学生成长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三是各相关部门、社区街道、社会资源单位落实育人责任,与学校建立工作对接机制,明确工作职责、协同方式、责任人和联系方式,围绕学生在校内外学习生活的时间轴和空间场,提供全方位、全过程条件保障,凝聚"人人、事事、时时、处处"育人合力。(来源:中国教育报)

推动“教联体”建设,应要建立怎样的工作机制?

05

教育叙事

师者如光,微以致远

文/ 熊玉娇

极其脏乱差等等。还没见面,我对小乘就细思极恐,甚至已经在脑海里构思了许多用来应对他的"妙招"。不久,忐忑不安的我和大名鼎鼎的他终于在班级有了正式的会面。小乘是一个高高瘦瘦的男孩,乱糟糟的头发遮住了一双大而无神的眼睛,讲话时总喜欢用一双瞪得大大的眼睛直勾勾地看着你,嘴角还不断地左右抽动,脑袋瓜也会歪来歪去,身上的衣服总是里长外短,上面布满了污渍……

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思贝尔斯曾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撼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师者如光,微以致远。教师的价值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拨开前途迷雾、照亮心灵的成长。
小乘是一个"问题男孩",年级间关于他的江湖传闻不在少数,比如上课大声惊叫,与本班,甚至去别的班级挑衅他人,个人卫生极

  • 区优秀教师
  • 区优秀班主任
  • 卓越课堂教学比赛市一等奖

一开始,同学们总是嫌弃他,疏远他,有些同学还排斥他,个别家长甚至投诉他,觉得他应该去特殊学校,但经过相处和不断发现,我慢慢在他身上找到有很多与众不同的点。
有次课间闲聊,他告诉我,爸爸是一个性格暴戾的人,经常会为了他的学习而迁怒于妈妈,为了一点生活中的琐事对妈妈大打出手。为保护妈妈,他会无助地对爸爸怒吼,甚至会护着妈妈,替妈妈挨那些乱挥过来的拳打脚踢……

熊玉娇

06

教育叙事

踢……从他断断续续的表达中,我感受他灵魂深的温暖,似乎也找到他变成这样的原因。我要帮助他,让爱扩大和迁移。我多次在班会课表扬他,课间也会时不时找他聊点他感兴趣的话题,从这些看似随意的聊天中,找到了表扬他的点和契机。

渐渐地,我惊喜地发现,小乘还是个有责任心的人。于是,我尝试性地交给他一下简单的班级管理任务,一开始是每天负责把图书角旁边的窗户打开,进行通风。刚开始他偶尔还会忘记,我会悄悄提醒他,大概一周多以后,他已经把这件事当成一天中最重要的事情,进教室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开窗通风,我又一次在班会课上分享了他的事迹。当全班同学自发为他鼓掌喝彩的时候,我看见了他眼里闪烁着光,像夜晚的星星一样明亮,脸上洋溢着久违的笑容,这个画面一直印在我的脑海里。
后来,我还发现他还是一个非常有正义感的孩子,喜欢打抱不平,他与外班发生矛盾,也是因为替班级打抱不平,于是,我又找机会教会他什么是正义,如何伸张正义,以及伸张正义和打架闹事的边界线等等。
短短一年的相处,我发现小乘变了,卫生习惯越来越好,上课越来越认真。每次大家去操场上体育课,他总记得关好教室里的每一盏灯,他不再为自己的错误找借口,眼睛渐渐明亮起来。
遇到小乘,我很庆幸,因为他提升我对教育的理解。当我们带着爱心走向学生,带着童心融入学生,带着感恩之心感化学生,带着一颗火热之心去激发学生,带着一颗仁爱之心尊重学生时,闪耀着真善美的种子将播撒在学生心间,生根,发芽,加上时间的催发,定会开花,结果。
教育之路漫漫,但我会带着微观,前行致远。

07

教育叙事

点评

教育的真谛在于增值。知识的增值,精神的增值,成长的增值…增值要做到目中有人,手上有法,脚下有路。熊老师以爱心、童心、感恩之心、火热之心、仁爱之心点燃了一个孩子的冰冷之心,唤醒了一颗炽热之心,彰显的是温暖之心,传递的是敬畏之心,诠释的是智慧之心。教育很大,要把小事做好,把事实做细。沙虽小,聚则成塔;光虽微,有则路明。(杨金锋)

08

德育策略

教育孩子的“12法则”
永远让孩子看到希望

文/ 马婉月

一、归属法则:保证孩子在健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

哪个家长不想给孩子创造健康的家庭环境?但有的家长有此心,却不懂如何做。比如,过分溺爱、娇惯、顺从孩子,任由孩子养成不良习惯;再如,经常当着孩子的面进行争吵,破碎的、长期分离的家庭,让孩子缺少归属感……如果家庭变化不可避免,家长应更重视对于孩子的安慰、疏导;尽量不要采取疏于管教、溺爱、过分严厉等错误方式,更不能因家庭破裂而迁怒于子女。

二、希望法则:永远让孩子看到希望

家长都对孩子寄予希望,但有的家长把这种希望转化为了压力,没有让孩子看到自己的希望。优秀家长,懂得在孩子做得好的时候,给予及时的肯定,告诉他们"干得好""太棒了"。即使孩子一时没有做好,也要善于用鼓励的话语让孩子看到希望,下一次继续努力。有的家长对孩子期待值颇高,却不善于用希望法则,总爱找差距挑毛病。孩子得了95分,只纠结在为什么丢了5分上。高标准、严要求固然正确,但过于强调也会适得其反,无形中扼杀了孩子的很多希望,使其灰心丧气。

三、力量法则:永远不要与孩子斗强

成人总是比孩子有力量,无论是拼体力还是斗智能和经验。因此,大人与孩子较劲斗强本来就不平等,胜利了也不光彩。当然,大人可以和孩子比赛一些他们擅长的具体项目,比如下棋等,但不要完全以输赢为目的。家长、老师以及与孩子关系密切的成年人,不可采用与孩子赌气、硬比等方式去刺激孩子。对心理感情处于不成熟阶段的孩子来说,"激将法"是不合适的。成年人还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尤其对孩子,该道歉该认错要及时进行。如果家长知错不改或不认,觉得在孩子面前认错是丢脸,也会让孩子学得固执己见。

09

德育策略

四、管理法则:在孩子未成年前,管束是父母的责任

未成年的孩子自我克制能力尚不成熟,因此父母必须负起责任来管束。但这种管束应该是充满亲情的、人性化的、科学而理性的,而不可把孩子作为私有财产来任意修理摆布,也不可采用简单粗暴的命令式原则,毫不顾及和尊重孩子的想法和人格。另一方面,未成年孩子把家长视为靠山,合理的管教关怀,会让孩子们有安全感和被支持感,遇到问题危难会求助于家长。如果家长平时对孩子的一切(学业、表现、爱好等)太听之任之,好像是给孩子更多自由,但孩子却会感觉家长对自己"不在乎"而产生疏远。

五、声音法则:要倾听他们的声音

平等地对待孩子,给他们发言权,倾听他们的声音,他们才会说出真实思想。如果大人不尊重孩子的想法,忽视他们的心声,久而久之,他们会不敢对家长说真话,不爱与家长交流。家长是孩子的老师和榜样,如果家长不耐心倾听孩子的话,孩子也会模仿,不肯听大人的话,以至不懂得如何尊重他人。对年幼的孩子,哪怕他们讲话词不达意,大人也要耐心地与他们交谈。任何粗暴打断或嘲笑他们讲话的行为,都会对孩子产生伤害,可能会影响他们的表达能力从而羞于在人前开口,或者令孩子非要不合时宜地插话以引起大人的注意。

六:榜样法则: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榜样作用是巨大的

"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孩子的教养、兴趣、爱好等,多半来自生长环境的耳濡目染。父母、兄姐、亲友、师长、社会关系等都对孩子产生影响。母亲对于女孩,父亲对于男孩的影响颇为重要。除了家庭内的榜样,也要注意所交往的社会关系和常去的场合对孩子的影响。对少年来说,家长还要关注孩子喜欢看的媒体影视片,了解他们心目中的偶像是什么样。如果发现孩子误交损友,不要武断地阻止他们来往,而要了解具体情况。孩子们都需要友谊,害怕孤独,有些孩子可能是因为搬家转学到新环境没有朋友,而与一些"边缘孩童"为伍的。另外,要为孩子寻找和扩展新的健康友谊圈。

10

德育策略

孩子和成人的看法往往不同,他们会有很多不符合常规的幻想。这些正是童心的可爱之处,如果大人认为孩子的想法奇怪而泼冷水,会扼杀他们的想象力和好奇心,会让他们因为得不到理解而感到失望。另一方面,很多时候,纯真的孩子才有客观的看法,敢于说出真理。要结合"声音法则",鼓励孩子们敢于表达,正面肯定他们的想法。如果一些看法说法脱离实际或者会引起麻烦,也要耐心地为他们解释。思想和思维方式不成熟的孩子们,往往无法进行多方位思考,只会延续自己的思路,对事物考虑不周全。家长要尽可能理解少儿思维的特点,采用把复杂事物分解简化的方法,分期、分批地向他们解释或征求他们的意见。凡是与孩子自己有关的事情,例如搬家转学、选课外活动、参加考试比赛等,一定要先与孩子商量解释,哪怕不能完全遵循孩子的意见,也要让他们觉得家长是征求了他们的看法的。

七、求同存异法则:尊重孩子对世界的看法,并尽量理解他们

八、慎用惩罚法则:孩子在犯错中逐渐成长

单纯的惩罚,尤其体罚,是非常负面和拙劣的教育方式,也是不文明的,从小被暴力处罚的孩子,很多长大之后也会有暴力倾向。因此,不提倡使用惩罚法。但不是不可以批评孩子,而是可以采用适当的方式做些处罚。前提是必须要让孩子认识到做错了事,甘愿接受处罚,以便下不为例。惩罚方式也要合理,可以采取不让他们做喜欢的事情,比如罚其几天不许看电视、上网、玩游戏等。千万不要把一些应该做的正面事情当作处罚。比如罚孩子写字、劳动,会让他们认为写字、劳动是坏事从而产生厌恶情绪,日后一做这些事他们就会有被处罚的感觉,很容易造成心理阴影。

九、后果法则:让孩子了解其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

有时候,孩子惹了什么麻烦或想做什么标新立异的事情,连成人都没搞清楚其后果和危害,就对孩子横加指责或阻止,这当然无法服人。若要教育得孩子心服口服,家长首先要周密思考每件事的前因后果,然后好好与孩子谈谈。可以从后果的好坏开始,反过来解说该不该这样做,晓之以理,

11

德育策略

理,孩子会明白的。其实,后果也不都是负面的。家长的阅历比孩子丰富,更具有预见性。比如,在指导孩子选择兴趣专长或申报学校时,家长可以对前景作些调查,并根据孩子特点鼓励其往哪方面发展。然而,如果没经过自己头脑分析思考,仅仅随大流赶时髦人云亦云,不是有效的后果分析法,往往会耽误孩子。

教育孩子做到这点并不太难,法制教育融汇在社会生活和学校教育之中,孩子们从小就受到全方位熏陶,心中都有一道道德底线和法制底线,还往往会反过来影响家长。如果不能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遵纪守法的榜样,那么孩子也会目无权威,表现得无法无天无规矩。曾经,有位家长抱怨其上高中的女儿成为逃学逃家的"问题少女",当我听到这位家长当着孩子的面炫耀自己如何把违禁物品带进美国等"光辉业绩",就不奇怪为何她的孩子会蔑视校规。

十、规矩法则:教孩子从小了解道德和法律的界限

十一、延迟满足法则:从小培养孩子的耐心

美国心理学家沃尔特做过一个经典的"成长跟踪实验"。他在幼儿园选出十几个4岁儿童,给每人一粒糖,告诉他们,如果现在吃,能吃到1粒,如果20分钟后再吃,就能吃到2粒。有些孩子马上就吃了,有些孩子熬过了漫长的20分钟得到了2粒糖。经过多年跟踪发现:能等到20分钟的孩子,综合素质明显强于等不及的孩子,并在以后更容易获得成功。那些性急的孩子,也更多表现出固执、优柔寡断和压抑的性格特征,他们往往屈从于压力,选择逃避。父母在家可以和孩子们一起玩一个"3分钟游戏",找来沙漏跟孩子约定:沙子漏完正好是3分钟,咱们一起看故事书,3分钟一到,你就去玩吧。3分钟,正是孩子专注的时间。要经过很多次培养,形成习惯,这样孩子就能做到在一定时间内专注于一件事物了,他们的恒心和耐心也得到了考验。对于孩子的一些要求,父母可以延迟一会儿满足他们,以减少诱惑对于孩子的影响力,这是亲子之间进行心理较量的必经阶段。如果无法"避免""减少"某种诱惑,那么请不要立刻做决策,而是"推迟"一下,

12

德育策略

下,留点余地。比如,给孩子制定一个购物规则:不在第一次看到某个商品时就购买,下一次再看见依然很想要,我们可以再商量购买。

这个"二十码"是个象征,意思是要注重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给孩子留出心理空间。家长不必处处围着孩子转,你觉得是关心照顾他们,孩子们却觉得家长控制得太严。应允许孩子保有自己的隐私,有自己的主动权和决定权。当然,家长还是要在二十码之外注视着并随时准备切入,而不能跑到二百码或二百里之外撒手不管。家长对孩子的管理管教,应该注重大的方面,尤其要适配孩子的年龄。年幼的孩子再生活学业上或许需要比较具体细致的指导,但也要适当给他们机会锻炼独立性。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则最烦家长事无巨细的询问唠叨,这个年龄的孩子不爱搭理人,但不代表他们没听见家长的话。因此,家长不要没完没了地重复一番话直到他们反应为止,这会引起孩子的反感。可以事先告诉孩子,无论好事坏事只说一遍,如果你不听耽误了,是你自己的责任。与其成为被烦的唠叨家长,不如豁出去让他们耽误一两次而换取教训。

十二、二十码法则: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

13

看见文化

印象加英

文/ 杨金锋

立秋虽过,夏意尚浓,我坐在C5会议室,静静地倾听着第三学部的《布衣论坛》。本期聚焦的主题是玩转班级管理的两种关系,主讲的两位嘉宾是赵珊珊和王加英老师。

加英分享的主题是《做温暖而智慧的班主任》。她从常规管理、干部培养和文化建设三个方面,结合一个个具体的案例娓娓道来,想得清楚,说得明白,做得出来,讲得生动,令人暗自称奇,心生羡慕。
知道加英,源于她们班的《班级周报》。当时,我不知道她为何办这份报纸。只知道,她中途接了一个班。这个班因为种种原因,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多次更换,家长忧心忡忡,学生十分难搞。加英从外校调入龙外

外,可以说是临危受命,也寄予厚望。为了增加这个班的师资,和加英搭班的还有高层次人才姚静老师。那段日子,姚静在办公室常常提起加英,说起她的班级周报,说起她的用心。我在巡班时,看到最多的是加英打电话。有时候,对方的声音特别大,我走过时都能听得见。但加英始终很温和,情绪很稳定。

渐渐地,这个班的"非议"销声匿迹,代之而起的是对加英的认可、家长的信任、学生的改变。后来,加英把这段经历写了一篇教育叙事《带着"三心"上路》,我看后被其韧性所感动,写了一段点评:"后妈"难做,难在感情基础,不信任;难在思维定式,不理解;难在沟通机制,不配合。加英老师中途

14

看见文化

途接班,从一个个电话打起,从一个个孩子分析开始,从一次次契机入手,以爱心、耐心、慧心撬动"后妈"教育艰难之旅,困难重重,阻碍多多。但她不放弃,不抱怨,不畏惧,累并快乐着,苦并幸福着。她展示教育的智慧,让人感叹;彰显榜样的力量,让人感动;书写教育的魅力,让人敬佩。文章发表和点评发表在学校电子报《布衣教育叙事》上,引来众人的点赞,加英慢慢"出圈"。

六年级毕业后,加英主动申请上初中,但因为怀孕生宝宝,没有跟着年级走。今年开学后,加英又中途接班,成为八年级六班的班主任。这一次,加英更加从容,她从基本的卫生抓起,班级风貌逐渐变化,同办公室的利娟经常称赞道:"加英做班主任,真是一把好手!"我和军哥在巡班时也有同样的感觉。
在这次分享中,加英特别讲述以班级周报为载体打造班级文化的故事。她先是自己做,然后带着做,最后放手做,利用心理学的从众心理、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把家长、科任老师、学生紧紧地凝聚在一起,赋予他们情绪价值,一份报纸一头是学校,一头是家庭;一头是策略,一头是智慧。学生因这份报纸而有获得感,家长因这份报纸而有满足感,班级因这份报纸而有凝聚力。
加英的班级周报越来越好,她也越来越从容。时长看到早上七点左右加英牵着自己的女儿走在洒满阳光的校园,女儿迷糊的眼神似乎不清楚,妈妈为什么来这么早。每每打招呼时,她和孩子总是憨憨地一笑,给人一种踏实而信任的感觉。这个时候,我总会想起那句用得泛滥但又真切感人的话语: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在替你任重前行。言虽淡,情深沉!正式有加英及"加英们",龙外的教育生态才根深叶茂,花开有声。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