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龙外布衣第六期

电子杂志报刊2024-05-16
766

2024年3月29日
星期五
学生发展处
第6期  总第6期

办有意思的教育

育有情怀的人才

德育前沿 >> 

以青少年法治教育防治学生欺凌:
论欺凌概念的窄化和泛化问题

欺凌是严重侵害受害者权益的行为,也危害校园安全,侵蚀校园文化。欺凌对受害者不仅造成直接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还可能会诱发一系列的心理和生理健康问题,例如睡眠障碍、人际交往困难、抑郁等,这些负面影响也有可能持续终生。欺凌危害学生的受教育权,受到欺凌的学生的学业参与度受到负面影响,有更高的可能性逃学。在个别案件中,欺凌甚至导致受害者的自杀,也可能引发受害者的报复行为,产生进一步的校园暴力。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均要求学校建立学生欺凌防控机制,其中的重要一环即是欺凌防治教育。《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九条要求:"学校应当建立学生欺凌防控工作制度,对教职员工、学生等开展防治学生欺凌的教育和培训。" 《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第二十条规定:"学校应当教育、引导学生建立平等、友善、互助的同学关系,组织教职工学习预防、处理学生欺凌的相关政策、措施和方法,对学生开展相应的专题教育,并且应当根据情况给予相关学生家长必要的家庭教育指导。"
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于2016年联合颁布了《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以下简称《大纲》),该文件对欺凌专题教育也作出了具体的要求。小学3—6年级的学生需要"初步理解权利行使规则,树立依法维权意识,树立有权利就有义务的观念,建立对校园欺凌行为的认知和防范意识",要"树立规则意识,遵守公共生活规则",也要能够"初步认知未成年人能够理解和常见的违法和犯罪行为及其危害和要承担的法律责任"。该《大纲》对初中阶段的学生(7—9年级)一

文/张 冉

02

德育前沿

提出了更高阶的认知要求:"加深对社会生活中常见违法行为的认知,强化法律责任意识,巩固守法观念。了解犯罪行为的特征、刑罚种类,建立对校园暴力等青少年常见违法犯罪行为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初步认知罪刑法定、无罪推定等原则,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概念。"《大纲》对于高中阶段学生的要求虽然没有直接提及"欺凌"或者"校园暴力",但是要求高中学生能够"认知民事、行政、刑事方面的法律责任,深化守法意识"。 

一、青少年法治教育需谨防欺凌概念的“窄化”

我国近年来出现了一些以青少年法治教育来防治校园欺凌的文献。罗生全提出,法治教育是防治校园欺凌的长效机制之一,学校需要普及法治知识,梳理维权意识,提升法治能力。朱彦主张"挖掘法治教育中的刑法元素,将刑法教育融入中小学法治教育的全过程","以刑法的特定性、严厉性和保障性促使学生敬畏法律、尊重法律"。姚建涛和黄明东主张将欺凌防治的重心转向青少年法治思维。邓达奇和戴航宁提出,从伦理和法治两个角度构建欺凌防治的理论基础。
本文从小处着手,将欺凌这一概念"打开",提出青少年法治教育要谨防欺凌概念的"窄化"和"泛化" 并且从学校践行法治的角度,对学校欺凌的认定过程提出细节性的建议。 

青少年对欺凌这一概念的认知存在"窄化"的问题,最常见的情况是以"肢体欺凌"代替"欺凌"的概念。现实中,一些教师对欺凌的认知也存在同样问题。简而言之,如果"打"了,性质才够恶劣,其他的似乎都可以归为"我就是不喜欢他/她"。这种理解未能将隐性伤害与欺凌这一名称之间建立联系,忽略在青少年中经常存在的言语欺凌、关系欺凌、网络欺凌的行为。 
应该认为,受到尊重是人的基本需求,被欺凌学生即使不能够正确识别所受到的欺凌类型,但是仍然会感到"受到伤害",通常也会认为欺凌的行为"是不对的"。青少年法治教育的一个意义在于,通过法治教育,使青少年能够更加容易地识别和"命名"生活中常见的欺凌行为,强化其对该行为道德判断的"确信感",进而取得"赋权"的效果,并可以进一步引一 

03

德育前沿

发"维权"行动。 

二、青少年法治教育需谨防欺凌概念的“泛化”

我国法律和部门规章对欺凌的界定为青少年反欺凌法治教育提供了基础。我国2020年10月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首次以法律的形式对学生欺凌做出了界定:"学生欺凌,是指发生在学生之间,一方蓄意或者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压、侮辱,造成另一方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或者精神损害的行为。" 次年6月1日,教育部发布的部门规章《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进一步强调了欺凌是学生之间"在年龄、身体或者人数等方面占优势的一方蓄意或者恶意对另一方实施前款行为",并列举出五种具体的欺凌表现(见表1)。青少年法治教育的资源提供者和学校可以围绕这五种表现及其认定难点开发相关的案例情境,通过课堂讨论、短视频等多种方式帮助未成年人了解哪些行为可能构成学生欺凌。 

现实之中,伴随着这些年欺凌治理行动在全国的展开以及媒体对欺凌事件的密集报道,一部分家长出于对孩子的"爱之切",将欺凌这一概念"泛化"。同学之间出现较为激烈的摩擦或者冲突,对学生造成人身、财产或者精神损害,学生或者其监护人就将其称之为"欺凌",要求学校严肃处理行为人,甚至动辄以媒体曝光相威胁。 
值得注意的是,欺凌是一种非常严重的校园暴力行为,但并不是所有的校园暴力、校园人身伤害都是欺凌。学生毕竟是未成年人,在相互交往中有时把握不好度,例如在追人游戏中绊倒他人,或者双方因为游戏规则或者其他原因发生争执,动起手来,造成一方受到较为严重的伤害。在此类事件中,判断行为人的主观意图就成为关键。对于过失行为造成的人身伤害,可以根据《民法典》的规定要求侵害人的法定代理人承担民事上的侵权责任;如果学校在应对的过程中存在过错,也可以适用《民法典》中的教育机构责任纠纷。
相比之下,只有一方"蓄意或者恶意"实施的以"欺压、侮辱"另一方为本质特征的行为方可能构成学生欺凌。这一标准其实是相当高的。例如,在动起手来的具体情境中,有可能一 

04

德育前沿

认定动手的一方就那个行为而言存在伤害对方的故意,并产生了严重的后果,如果未成年人符合相关年龄要求,该行为可能受到《治安管理处罚法》②乃至《刑法》③的制裁,并需对受害人承担民事法律责任。但是,如果该冲突类似于"激情犯罪",双方当事人又"势均力敌"的话,严格说来,仍不宜将其认定为欺凌行为。 

国际学术界一般认为欺凌具有三个特征:倚强凌弱、主观恶性和持续性。如前所述,我国法律和相关规定一直强调欺凌需要具有主观恶性,这也是欺凌区别于其他类似概念的关键。从更好地保护受害人权益的角度出发,我国有关欺凌的相关规定认可"单次行为"仍然可能构成欺凌④。然而,2021年6月1日教育部发布的《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事实上限缩了前一年《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的概念,增加了"恃强凌弱"或者"倚强凌弱"的要求。该规定在列举了五种具体情形后,对欺凌进行了一般性的界定:"学生之间,在年龄、身体或者人数等方面占优势的一方蓄意或者恶意对另一方实施前款行为,或者以其他方式欺压、侮辱另一方,造成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或者精神损害的,可以认定为构成欺凌。"⑤
校园欺凌概念"泛化"的另一个表现是,将社会青年欺负学校学生的现象也称之为欺凌。现实中不乏社会上的"小混混"欺负在校学生,收取"保护费",这是一种暴力行为,也应受到制裁,但是并非校园欺凌。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将学生欺凌界定为"发生在学生之间",也就是欺凌是在校学生对在校学生的行为。学校具有欺凌防治的职责,一方面在于欺凌的危害大,持续时间长,另一方面也是基于教育机构对欺凌双方都具有教育和管理的职责,处于干预的有利地位。我国相关政策对于欺凌治理最初采用"校园欺凌"的概念,后来很快改用"学生欺凌"⑥,可能也是为了将非欺凌的暴力行为排除出去,使欺凌专项治理更加有的放矢。值得注意的是,欺凌双方并不需要来自同一所学校,"跨校欺凌"仍是学生欺凌的治理范畴。按照《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第二十三条第三款的规定:"不同学校学生之间发生的学生欺凌事件,应当在主管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建立联合调查机制,进行认定和处理。"

05

德育前沿

理。"

三、超越“窄化”和“泛化”:认识论的难题与践行青少年法治教育

青少年法治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也是一种实践,也就是青少年在学校 "践行"法治的实践过程中受到法治教育。青少年通过观察身边的事件,自觉抵制校园欺凌行为,经历欺凌事件依法依规的处理,而获得第一手的直观认知、情感体验、行动意义。《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要求,青少年法治教育要充分发挥学校主导作用,与家庭、社会密切配合,拓宽教育途径,创新教育方法,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广而言之,学校对欺凌行为的认定过程也体现了青少年法治教育"三全育人"的重要理念。 
然而,教师和家长在发现"疑似欺凌事件"之后,可能面临一个认识论上的难题:"我能够看到伤害,但是我怎么知道孩子们之间到底是怎么回事?"也就是说,如何还原事件过程,判断某个行为是否符合欺凌的定义,是个难题。本文建议,教师和家长与当事人和旁观者沟通时,需要注意如下事项。 

第一,谈话时应避免先入为主的指责或者恐吓,尽量使用特殊疑问句,请学生讲述发生了什么,避免大量使用一般疑问句进行简单的事实验证。 
第二,如果学生讲得不够清楚,可以尝试通过角色扮演还原欺凌时的情境和过程。例如,可以对学生说:"假设你是某某某,我是某某某,你能演一演当时发生了什么吗?你也可以把这里设置成为冲突发生时的样子。"
第三,有海外欺凌相关文献建议,询问当事人或者旁观者时,最好单独进行,不宜将双方当事人乃至旁观者放在一起,也不宜在没有查清事实的情况下让一方向另一方道歉。[9]在现实中,有的欺凌者可能当着老师的面答应得很好,但是一旦老师不在场就很快找对方报复。对于旁观者而言,在多方在场的情境下,也可能会选择"明哲保身"。当然,如果拟对欺凌者进行教育惩戒和纪律处分,我国《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第十四条第一款规定:"学生或者家长申请听

06

德育前沿

听证的,学校应当组织听证。"这种听证是在查明事实之后,而非最初谈话之时;这种听证是依当事人申请而进行,并非学校依职权主动进行。而且,《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并未对其具体程序提出明确的要求,该制度的目的在于保障当事人的正当程序权利,同时也以程序正义促进实体正义。从更好地保护当事人的权益、减少二次伤害的角度,该听证程序并不一定需要包含双方当事人直接的交叉质证。建议学校在收到听证请求后,咨询当地教育行政机关有关程序。 

第四,按照《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九条第二款的规定,学校在立即制止学生欺凌行为之后,应当"通知实施欺凌和被欺凌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参与欺凌行为的认定和处理"。也就是说,学校需通知监护人、给予其参与和表达的机会,而且这对于疑似欺凌者和疑似被欺凌者均成立。 
第五,按照《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第十九条的要求,欺凌的认定机构是学校的学生欺凌治理组织:"学校应当成立由校内相关人员、法治副校长、法律顾问、有关专家、家长代表、学生代表等参与的学生欺凌治理组织,负责学生欺凌行为的预防和宣传教育、组织认定、实施矫治、提供援助等。"
如上是笔者对于学校践行法治实践、依法进行欺凌认定的程序性建议,对于认定中的实体判断以及青少年欺凌防治法治教育的细节内容设计而言,学校需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和《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的要求,教育学生、教师、家长正确理解欺凌的概念,谨防概念"窄化"和"泛化"。
【来源:《中国德育》2024年第4期】

07

教育叙事

“小喇叭”变形记

文/雷沛瑶

"你把希望的种子交给了大地,等待着春天的萌芽;你在时间的犁沟里播下智慧的种子,让它悄悄地开花。"在我心中,每位孩子都是一朵会开的花,或迟开或早开,或淡雅或艳丽。一花一草皆生命,一桃一李亦芬芳。面对不同的孩子,需要时间和耐心去仔细浇灌并静待花开。而下面我要说到的这朵"小喇叭花",从浇灌到

到开花,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雷沛瑶

  • 区“龙教杯”团体赛项一等奖
  • 香港中文大学硕士研究生

神龙见首不见尾,小喇叭大显神通

龙龙是一位"小喇叭",班级里关于他的"英雄事迹"可真不少。龙龙的出场方式总是"不见其人,先闻其声",只要你在课间听到震耳欲聋的"嘶吼"声,那就是龙龙即将闪亮登场了!你以为你接下来就能看到他本人吗?当然不会,接下来,你只会看到一道模糊的小闪电"嗖!"的一下从你身边划过,抓都抓不住!
龙龙是我从一年级一直带到三年级的"亲学生"。我对龙龙的初印象十分不错,他是一个胖乎乎的小男孩,红彤彤、圆鼓鼓的脸蛋配上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和一个小酒窝,是那么讨喜、那么可爱。这么说吧,龙龙是打眼一瞧就会让人记住的孩子,他看起来十分机灵乖巧,足够让人"放松警惕"。所以,当这样的龙龙显露出他调皮的一面的时候,实在是打了我个措手不及。
从前,上课时的龙龙,眼睛会看向班里的任何地方,就是不会看老师和书本,以至于我要不停地或明示或暗示他

08

教育叙事

他认真听讲。课间的龙龙,会出现在地上、树下、花坛里、高年级的班门口、距教室很远的操场上……就是不会稳稳当当地走在去厕所的路上或者平和地与同学们玩耍,以至于我要不断地在课间寻找他,和他一遍又一遍地强调安全的问题。龙龙的嗓门不是一般的大,我曾试图"人尽其才",让龙龙帮助体育委员整队,但是后来发现,班里为数不多会掉队的人就有他。龙龙不仅让我头疼,也同样让他的妈妈束手无策。我与龙龙妈妈的联系十分频繁,曾有一段时间,我们的聊天总以两声深深的叹息结尾。

瞧,这就是我们班的龙龙,说实话,我和龙龙的关系非常好,但是这完全不影响他成为让家长和老师们都很头疼的"小喇叭"。

《多年以后》惹共情,小喇叭泪洒课堂

我与龙龙已经"相爱相杀"了三年多了,尽管龙龙生性顽皮,不太服从班里的规矩,但是我从不认为龙龙是所谓的"坏孩子",相反,如果你足够了解他,你会发现他是一个非常善良的孩子。
二年级时,某堂音乐课结束后我来到班里,发现一向生龙活虎的龙龙竟然安安静静地趴在课桌上,走进一看,只见龙龙已经泪流满面。这着实令我吃惊,我心想,这是受了啥委屈才能让皮实的龙龙这样泪洒音乐课呢?于是我把龙龙叫到办公室去仔细询问。从他抽泣着断断续续的讲述中,我了解了事情的经过。音乐课上,音乐老师教大家唱《多年以前》这首歌,在介绍歌曲背景的时候,提到了一位小女孩和外婆的故事。龙龙听着歌,想着故事,就想到了自己的外婆……
看着龙龙泪汪汪的眼睛,我不禁也湿了眼眶:"老师也很想我的外婆,龙龙,我很理解你,在老师这里你可以哭,老师今天又发现了你的一个闪光点,你是一个重情重义的好孩子。"
我拥抱了龙龙,告诉他,只要不忘记外婆,外婆就会一

09

教育叙事

一直陪着他,而思念外婆最好的方式就是照顾好自己的身体、情绪还有学习,还要照顾好妈妈,这样外婆就会放心了。

我说过的,龙龙很机灵,从他再看向我的眼神中,我看出了他完全明白我话中的意思。我还从他的眼神中看出了一丝小心翼翼,凭着我们两年多的师徒情谊,我明白,龙龙是看到了我红了的眼眶,他也不想让老师伤心。
那天下午的语文课,龙龙听得格外认真。

劳动委员委重任,小喇叭毛遂自荐

随着年龄的增长,班级中对于孩子们值日的要求越来越高了,而我们班的孩子们在值日方面比较"迷茫",也比较"懒",有的孩子即使被安排了任务,也不太会打扫,属于心有余而力不足;有的则是会打扫,但"力有余而心不足"。因此,一个得力的劳动委员是必须要安排上岗的。
低年级的小朋友都有一点"官迷",当我宣布了我要在班里招聘一名劳动委员时,许多孩子都举起了小手,但是当问到他们会怎样做、能不能坚持时,大家都支支吾吾起来。于是我说:"真正觉得自己能胜任这份工作的小朋友,课间来找我毛遂自荐吧!"
下课后,我在办公室等,我以为我会见到刚才高举小手的孩子们来"应聘",可没想到,最终出现在我视线中的,是一颗在办公室门口"鬼鬼祟祟"的小脑袋。
"龙龙,进来,躲什么!"我对门口的龙龙说到,心里想,难道又犯什么错了?谁知,龙龙带着一脸我从未见过的羞涩微笑,挪到了我旁边,手抠衣角,扭扭捏捏地说:"老师,你看我行不?"
"什么行不?"
"就是,就是那个……劳动委员。" "劳动委员"一个四个音节的词语,愣被他含含糊糊地说得像只有两个音节。
"啥?"
"我想当劳动委员!"

10

教育叙事

这次听清楚了,够清晰,也够响亮。我告诉龙龙,鉴于他之前的种种"不靠谱"的表现,我还是需要考虑一下,龙龙点点头,出去了。而班主任的其他琐碎的工作,让我一不小心忘记了要答复龙龙这件事。
    那天放学的时候,从前那个玩起来什么事都能抛在脑后的龙龙又神不知鬼不觉地溜进了办公室,他露出了十分标准的八颗牙微笑,示意我弯下腰,然后凑到我耳边小声问:"雷老师,考虑好了吗?"
我从没见过他对一件事这样上心,看着龙龙的这个模样,我努力忍住即将爆发的笑,问他:"能坚持吗?"
"能!"渴望都要从他的大眼睛里溢出来了。
"好,那我们一起来想一想,劳动委员以后都要做些什么……"
就这样,龙龙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劳动委员,我本想让他尝试一下,毕竟是他自己努力争取的,可没想到,龙龙做得格外好。按时按点地提醒值日生值日,等值日生做完值日后认认真真地检查,不合格的地方绝不放过。自从龙龙当了劳动委员,我们班的条凳、书架后面这样的卫生死角都变得干干净净。他甚至不知道从哪里捡了一个小桶,每个课间都拿在手里,看到班里的垃圾就去捡。
而我,作为龙龙的坚强后盾,也给兢兢业业的他提供了看起来十分专业且高级的劳动小手套和捡垃圾小夹子,大大满足了龙龙的小小"官瘾"。
谁能想得到呢?我与"小喇叭"龙龙总是莫名其妙地达成某种默契,龙龙也在这样的默契中,一天一天成长着,改掉了许多不太好的行为习惯。龙龙能有这样的变化,也许就是因为,我一直坚信龙龙是个善良的孩子,总有一天会开花;而龙龙也慢慢地信任了我这个懂他的大朋友,愿意接受我的帮助。
"小喇叭"在慢慢成长,与龙龙一样,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而我们,则要当好有温度的引路人,带着爱心走向学生,带着童心融入学生,带着耐心感化学生,带着一颗火热

11

教育叙事

热心激发学生,带着一颗仁慈心尊重学生,将真善美的种子播撒在学生的心间。

点评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就像花园里的花朵,每朵花都有不同的特点,每种花也有不同的花期。习近平总书记在第30个教师节前夕发表重要讲话时,勉励广大教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带着仁爱之心,看到孩子的亮点,也能发现孩子可补足的地方,抓住每一次教育的契机,引导、教育、鼓励,助力成长。雷老师在教育路上就是这么实践着的,她深知不同的性情、不同的际遇、不同的经历,会造就出不同的人格魅力,所以她把握好每一次教育的机会,让孩子在生活、学习的舞台上闪光发亮。我们始终相信在学校里,每个学生都像一块未雕琢的宝石,经过悉心雕琢和打磨,他们终将会发出各自的光芒。(杨陈晓)

12

德育策略

彼此看见——家校协作的秘诀

文/于洁 

彼此看见需要有载体

家校协作的秘诀是什么?家长需要看见老师的真心爱心,看见孩子和老师相处的点点滴滴,看见老师对学生像对自己孩子一样好……"一次次看见老师们的无私奉献,传说中的别人家的老师被我们的孩子遇到了,真的是孩子和家长的福气!""马上要毕业了,孩子天天和我说真的舍不得离开老师。您教会孩子很多很多,每一次看见您的用心,看见您无私大爱的付出,我无法用言语表达,除了感恩还是感恩。爱你!"
在这两段家长留言中,"看见"一次次被更加清晰地表达出来。我想起自己孩子第一天去读幼儿园的时候,我常有偷偷去幼儿园看一看的想法,看看自己的孩子在人群中是什么样子,是欢乐还是惊吓;看看孩子的老师上课时是什么样子,是和蔼还是凶相。将心比心,我明白了家校协作的秘诀——彼此看见。

1991年时,我在城乡结合部学校工作,那时连固定电话都是一种奢侈。有时候学生犯错,我需要让家长到学校里来一趟,我常用手写书信,让学生带回家,先客观把学生犯错的情况说一下,让家长事先有所了解,再告知家长学校政教处需要和家长面谈。这样的事先沟通,让家长不至于觉得突兀,也能够对事情知情,这样到政教处的时候也省去了叙说事件的过程,立刻进入处理阶段。更重要的是家长收到信后可以开展家庭教育,避免了有的家长在啥也不知道的情况下,听到老师告状后暴跳如雷对孩子一顿痛打痛骂,造成孩子更大的叛逆。有的家长还不认字,所以家长会的时候我还关照家长拿到书信去找村子里认字的人读一读,以免孩子读的时候欺骗了家长。这样的书信不封口,学生本人也可以打开看,在老师的字里行间,学生看到的是对事件的冷静客观地叙述,看到的是老师诚心诚意希望家长、学生、学校一起处

13

德育策略

处理问题,把坏事向好事的方向过渡,这样的做法本身就是对学生一个很好的教育,让孩子看见老师遇到糟心事的时候,是如何坦然地客观冷静处理的。

就算是在20世纪90年代教师工资待遇很低的时候,我还是买了奢侈品傻瓜相机,买了黑白胶卷(彩色实在太贵,真的无力承受),拍下了带学生出去郊游的照片,到照相馆里印了出来送给学生。照片里学生们的欢喜笑脸,让家长们看见了学校在培养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上做出的很多努力。渐渐地有了CALL机、手机,但1999年时我依然选择采用最原始的文字和照片方式让家长看见孩子的在校生活。
1999年我创办了寄宿制学校家校沟通半月刊《桥》,在半个月的时间内收集整理学校的教育动态、班级活动、习作欣赏、教师风采、家教经验、心理健康,以文字和照片的形式最大可能呈现学校生活,最后一页附上班主任留言,印刷成册,由学生带回家交给家长阅读,周一返校时,裁下家长留言带给老师。这样的做法,让家长看见了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他们更感兴趣的是每一期最后一页的班主任留言,虽是三言两语,却是私人订制;而班主任每次收到家长留言时也是仔细阅读,更多了解到了家长的心声。
记得2005年有一次初一新生入学考试,家长们都在餐厅里坐等,我看他们闲坐无聊,就让校工去我办公室搬出所有多余的一期一期《桥》给他们阅读,正好可以更多了解这个学校,也算是一次很好的招生宣传。未曾想,等学生考试结束和家长会合准备回家时,家长们怎么也不肯把手里的《桥》还给学校,说实在是太好了,一定要让孩子回去好好看。这一次造成的巨大"损失"就是我自己再也无法拥有一套完整的《桥》,最后收起来只有寥寥几本,让我欲哭无泪,但心里越发明白家长是多么渴望"看见"教育、"看见"学校、"看见"老师、"看见"孩子。
当没有条件创办《桥》的时候,我选择了每个学生一本软面抄,名为《家校留言本》,一周内,我会为每个学生写下两三百字的一周记录,相当于班主任留言,再由学生周一带回家长留言,就这样每一周来来去去,教师和家长在文字里

14

德育策略

里彼此"看见"。很多家长感慨地说:我们只要写自己一个孩子,而老师需要写全班五十多个孩子,真是不容易。2007年8月,有个学生的父亲车祸去世,来不及说一个字的遗言,让妻子女儿悲伤不已。而他留下的那本《家校留言本》上,除了我的每周记录外,剩下的都是他写的每周留言,字字句句写满对女儿的深切期待,成为父爱永久的保存。这次事件,让我再一次感受到家校协作中"看见"的意义。文字的沟通,不仅仅让家长看到老师对孩子的教育作为,也让老师看到家长的内心世界。

如果只有文字沟通,家校合作依然是单调的,也无法做到每天及时有效。2006年12月,我开出了教育博客《三年的缘》,只要条件许可,我基本每日更新,栏目内容也是渐渐增加,37个子栏目深受家长喜爱,很多家长告诉我他们新养成的习惯就是上班开电脑,打开博客《三年的缘》,"教学日记""师生之间""家长留言选登""班级故事""于洁的随笔""优秀习作""我写给学生"等栏目,最受家长欢迎。其中"家长留言选登""家长谈心得",让家长"看见"了家长。有些家长本来对孩子各种不满意,留言中充满说教和指责,导致孩子叛逆激烈,看了其他家长的温和坚定、循循善诱,也渐渐改变了言语措辞态度,和孩子的关系融洽起来。这样的同伴引领,教师不动声色,但是效果极佳。除了博客,渐渐又有了QQ群、微信群、手机电话和短信,但万变不离其宗,所有的联络方式,都是为了让彼此"看见"。

彼此看见需要有真诚

教师和家长的工作种类不同,隔行如隔山。社会上对教师职业的误读大部分停留在:"老师这个职业很轻松的,不就是上两节课批批作业嘛。""老师收入高,还有寒暑假和双休日,开心的。""孩子犯了错老师就知道打电话喊家长,那还要老师干嘛?"……而教师也很容易忘记家长的职业特点,比如教师自己下课了想起某个学生作业没做,赖了几次了,就抓起手机给家长打电话,想询问原因。但很可能家长的职业是建筑工人,在脚手架上高空作业无法接电话;很可能家长晚上

15

德育策略

上上班白天睡觉,没法及时回复QQ群里的信息;很可能请假被上司骂还扣很多钱……

每个职业都有自身的特殊之处,也都有无法言说的苦楚,只有将心比心,彼此"看见"才能彼此体谅和互助。沟通时的措辞,见面时的微笑,孩子犯错时的客观公正与解决问题时的善意与期待,评价孩子时的完整性与细节描述,都会带给家长不一样的感受,让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是被善待的,这是家长对老师认同、放心、信任、协作的基础。
我目前手里的学生是留守儿童来到另一座城市的乡镇学校就读初中,他们的父母当年背井离乡,到城市打工,绝大部分的人都难得再回老家。记得有一次我和学生从古诗中的乡愁聊到他们的老家,很多孩子流了泪。在当天的学生日记中,很多孩子用真挚的文字回忆了自己在老家贫苦却快乐的生活,对依然留守在乡村的老人的担心与留恋。这些文字被我整理成电子稿,通过微信公众号呈现给家长们看,一石激起千层浪,很多家长抑制不住内心的情绪,以文字的形式写在家长留言上给我看。那些朴实的细腻的真挚的文字,哪怕字歪歪扭扭,哪怕毫无华彩可言,却深深打动了我。让我更深地了解了他们,理解了他们,怜惜了他们。我再一次打成电子稿,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给孩子和家长看。孩子在这些文字里“看见”了那个整日忙碌在工地上的不苟言笑的父母内心的情绪波澜。父母在这些文字里"看见"了似乎只知道吃喝玩乐不思进取的孩子的内心的复杂与悲伤。这一次老师、学生、家长共同写乡愁,前所未有地拉近了彼此的心灵,从"看见"到"走近""贴近",到达彼此懂得与怜惜的对岸。这也正是学生中考后很多家长不愿离开,一个个含泪紧紧拥抱我的很重要的原因。我们不再是单一的家校关系,而是真诚的朋友。

彼此看见需要有氛围

每次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分批召开小型家长会,分批次是考虑到学生不同的情况,更考虑到给家长时间选择的余地。这是对家长的一种体谅,让他们真正安排好工作,没有负担和不满情绪。我把时间定在当天傍晚学生放学后的5:30~6:15之

16

德育策略

之间。家长一个个来,我就和家长和孩子一个个交流,交流一个离开一个,这样相当于私人订制的一一面谈,在教室的某个角落,音量就是我们彼此能够听见,有很好的隐秘性,考虑到家长和孩子都饿着肚子,我也会准备好一点小饼干或者八宝粥,让他们先垫垫肚子。这样的人性化更利于营造彼此信任的氛围。而幻灯片和视频的呈现,一张张班级活动的照片,一个个师生融洽的瞬间,更能让教室里的氛围变得温馨温情温暖。家长再次"看见"老师的忙碌与劳累,"看见"孩子的努力与辛苦,所以每一次小型家长会我们首先是互道一声辛苦了。

QQ家长群氛围的营造主要靠文字的魅力和表情包。放下彼此端着的架子,以一种轻松幽默的方式聊聊,效果很好。比如学校原本通知8点召开填志愿家长会,我们班主任已经转发家长群,可是学校考虑到可能8点开始再去电脑房填志愿来不及,就改成了早晨7点。我在家长群里这样发了消息:号外号外,原定8点改成7点,7点,7点。请家长7点准时到校,俺们不见不散!家长们看了乐呵呵。等他们到了学校后,每人先发了一块小麻饼:"担心你们起得早,没来得及吃早饭。"如果您是家长,是不是也会很开心遇到我这样的老师呢?
我们心心念念的家校协作,是一个很美好的愿景,如果彼此看不见,会彼此生疑惑,彼此生埋怨,彼此难合作。真正要达成愿景,需要脚踏实地地行动,而彼此看见,是协作的秘诀。(来源:《班主任之友》2023年6月上半月刊第11期"于洁专栏")

17

看见文化

感谢你,带我从双江河出来看更广袤的大地

文/蒋蓉蓉

蒋蓉蓉

  • 市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
  • 省首届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二等奖
  • 省中小学音乐教师基本功大赛全能一等奖

蒋蓉蓉老师,一位以音乐为媒,用心感受教育之美的艺术家。她的成长之路,既是一部音乐教育的情书,也是一份对教育事业的深情告白。个人成长之路曾发表于《音乐教育情书》,现刊发出来,以飨读者。

我出生在湖南邵阳一条叫做双江河的河畔村庄,这个两千多人口组成的村庄叫做腊元村,有着上千年的历史,里面的人大部分都姓蒋。父母还是耕读传家的

的思想,为了能让孩子们有一个安静的读书环境,他们不停地想办法谋生,最后选到了河流中上游一个只有七八户人家的小小村落安下了家。我与你的相遇,也从那个偏僻的村落开始了。

作为家中老幺,父母最大的愿望是希望性格安静的我能成为一个医生或者是语文老师,因为那意味着可以安稳地工作且能帮助到很多的人。为此,我每个学期只要一开学母亲就会一边农事劳作一边不忘在昏黄的灯光下检查我的整本语文书背诵情况,我爸爸出差回来也会自觉地把收音机电视机之类的设备调小声,并且也会经常问一些树上有十只鸟,猎人开一枪后还剩下几只之类的问题。
好在学业对年幼的我来说并不算困难,我开始对大自然的一切声音产生了莫大的好奇心。相比到处表达,我喜欢听各种各样的雨声;喜欢在雨季的早晨在阁楼的窗前听滩

18

看见文化

滩上的哗哗流水;喜欢听小鱼儿黄昏跳出水面的"咘咘"跳水;喜欢听伯劳鸟傍晚枝头脆生生的歌声;喜欢听有月亮的晚上洋槐的"吱呀"荡秋千。为了能听到大片的松林风声,经常偷偷跑到山上去抓松针;为了能听到脚踩雪的声音在雪后脸冻得发紫也要去爬山;为了能听到不同的鸟叫声去深山采蕨菜。一次走亲戚,一个固定水井的回声也让我玩了半天。这一系列的举动,让我的妈妈非常担心,我常常听到她对身边的人说,你们的妹妹不爱吱声,不能欺负她。

不知道什么时候,我总能在农忙的时候听到了河对岸大片田野里传出来的山歌,唱山歌的老爷爷像是大自然自带的背景音乐,悠长的歌声里,充满了对这片土地的热情。而土地也毫不吝啬,总能给农人丰衣足食的回赠。腊元村里每年的春节期间都会唱戏,我们就在一个大大的会议室里乌泱泱地站着。每当这个时候,父母就会轮流把我举得高高的,让我看个够。在那里,我第一次听到了京胡、二胡声;也听到了梆子、渔鼓筒等打击乐声;月琴、扬琴更让我大开眼界;穆桂英、薛仁贵、王宝钏的故事我也从那时候开始听到。最让我着迷的是各式各样的唱腔,一回家我就咿咿呀呀地唱着,反正大人们都很忙,没空关注我的唱唱跳跳。
刚过完11岁生日没多久,有一天新宁五中的赵合佳老师去我们小学招初中特长班的学生,我跟唯一一个好朋友巧蓉一起报名,都录取到了音乐班。我父母起初不同意,认为我的性格不适合从事音乐相关工作,尤其是我的妈妈,给我买了好多张的素描纸(要知道,那时候的素描纸,一张相当于半张饭票钱),还给我准备了一整套画画用具,希望我能及时醒悟,他们认为学美术不需要说很多话,更加适合我。
我们特长班的孩子,不仅可以学排球,还可以自由地在画室画画。可是隔壁音乐室的声音特别让我"心神不宁",五线谱的"菜勺饭勺",居然有那么多种组合形式?上下黑点的

19

看见文化

的位置不一样,还可以有那么多优美的旋律?他们怎么连单音那么简单都听不出来?那个同学,其实她的二胡还没有调好就拉了……我还是不爱说话,但是依旧爱着音乐,并且在初一第二学期的时候鼓起勇气跟父母说:"我想学音乐"。

我现在还记得那天的样子,我姐姐陪着我去音乐班报名,在赵老师那里领到了一把二胡,一本赵寒阳老师编的考级书,一本中师绿色的钢琴书第一册,一本冯往前老师编的线谱视唱书,我算是正式"入行"了。在赵老师那里求学的两年半,是我最快乐的日子。每天天蒙蒙亮就从家里出发,风雨无阻。那个时代的老师们都非常敬业,老师们的家属也极其和善。只要学生到了,不一会儿老师就会准时出现给我们上课。不仅如此,碰上雷雨天气,年轻刚毕业的女老师还一边鼓励我一边让我穿上她的新雨鞋新袜子回家。她的雨鞋既柔软又舒适,每次让我想起来都感动不已。有一次,排球老师的太太还用针线做了一根背带,

带,让我背着二胡回家。我得要沿着河走很长一段路才能回到家,沿途的老奶奶总会在我去上学的路上塞几个桃子李子给我。而且只要水位上涨,父母就会轮流站在村口桥头等我。现在想来,我就像是河岸的一片蔷薇花瓣,吸收着双江河人民给我的营养。得以在离别的时候顺着河流,带着河流的祝福去看更为广袤的大地。

由于每天早起晚归的练习,很快我在毕业的时候就顺利进入了新宁一中的音乐班,在那里的入学考试上练耳以及视唱都是"优"。直至2006年邵阳市联考第一名进入到湖南师范大学李晓贰老师夫妇门下求学,再到今天成为了一名音乐教师,我都保持着每天早起练琴,晚上睡前看书的习惯。如果真有一个词语叫做热爱,我想,一定是你让我拥有了热爱。可是,音乐教师是一门综合素养要求极高的职业,不仅要求老师拥有突出的音乐技能,对老师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求更高。而我天生比较内敛,在我进入东莞市塘厦镇中心小学工作的第二年,

20

看见文化

年,甚至一度萌发了放弃音乐教师这一职业的想法。那时候,我儿时一同考上特长班的好友巧蓉找到了我,她初中毕业就进入一个东莞工厂工作,我们两个人就在塘厦花园街一个糖水铺子里悲伤地坐着,她悲伤,也许是因为她听说我要放弃而语言极其缓慢,现场气氛凝固。我悲伤,是我不知道放弃了以后该怎么与音乐告别。但是我永远记得她当时讲的那句话:"你是代替我完成了乡下女孩不能学习音乐的梦想的。"那天雨很大,我们在那个糖水店旁若无人地抱头痛哭。也是因为这句话,我就暗下决心:一定不能放弃。

为此,我又热血沸腾地恢复了学习与工作。不善于表达,那就把学生当成第一个表达对象,我把上课要讲的东西写在一张A4纸上,每次借弹琴的机会去偷偷记接下来要讲的内容。我把自己当成孩子一样在课堂与他们沟通、交流,一个学期以后,不仅能够脱离说话稿上课,还能在每个不同的班级追问出不一样的课堂生成。除了磨炼课堂功夫,我深知自

自身专业知识之重要。于是把工资的绝大部分拿来上声乐、钢琴课,又花了两个月的工资换了一把二胡。我把每天的工作以及练习时间排得满满当当,哪怕结婚、怀孕也按照自己的练习计划进行。就这样,我把人教版、人音版、花城版、湘教版、苏教版所有的小学、初中音乐教材都弹唱了一个遍,此外,不忘把大学期间吴春福老师课上的音乐鉴赏笔记一遍遍地研读。在生下老大的第二年,我有幸参加了东莞市的小学音乐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拿到了除合唱指挥及钢琴演奏项目以外的所有项目第一名。在随后,参加了广东省中小学音乐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亦获得了全能一等奖的成绩。接下来的几年,我不断地参加各种各样的教学评比。在各式各样的任务中我不禁慎重地追问自己:"荣誉是你成为教师的最终目的吗?你的课,学生能力与兴趣真的双驱并进了吗?你能组建一个学生认为质量水平很高且极其信任的社团吗?这个社团真的发挥出了你自己的优势并且最大限

21

看见文化

限度的帮助到他人了吗?"

一连串的追问下,我开始课堂反思研究,开始发现音乐课存在的不足。为了寻找课堂解决方案,我尝试着去了解了奥尔夫、柯达伊、达尔克罗兹。去读雷默,读余丹红、郭声健、吴跃跃、尹爱青等专家的书,并在牛津音乐手册里画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了检验自己的想法是否适应于课堂,我积极加入了东莞市胡颖名师工作室,后来又加入深圳市张娟名师工作室,去听各种各样的优秀课例,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为了吸引更多的孩子持续参加校内社团,我决定成立一个合唱团。于是在2018-2021年,我参加了由指挥家王军老师授课的指挥研修班,并在三年期满后成功结业。
虽然我看上去一直都在调整自己的专业,但是却越来越靠近教学"人"的这一部分了,可以说这是对我影响最深的一个方向。为了让遇见的学生能真正的享受美育,我像是一个在灯光下缝缝补补的母亲在想尽所有办法让孩子穿暖衣服一样。让一个年轻人从懵懂到成熟,责任感越发强烈,也恰恰是因为我与你的这段缘份吧?
我在2019年因家庭原因需要工作调动,有幸作为高层次人才被引进深圳市龙华区,这里我又一次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是的,这里有着充满拼劲的一群音乐老师,哪怕是德高望重的特级教师张娟老师,也跟大家一样每天早出晚归。大家在一起聊得最多的也是教学,每次大家遇到教学的困难,说出来大家都会倾囊相授。渐渐地,我习惯于每周把自己清零,每节课都以最饱满的状态进入到学生之中。2021年,我加入到了龙华区外国语学校教育集团高新校区的教师队伍,在仅有的一年级三个班中成立了一支"宝宝合唱团",该团在2022年参加区低年级的合唱比赛获得了一等奖,在2023年又一次获得了区的一等奖,并作为最小年龄的队伍参加深圳市的合唱比赛荣获了二等奖。在社团中,我做到的只是一件事情:就是每次做好排练计划,靠谱地出现在约定的时间地点里,而学生也都非常自觉地加入

22

看见文化

入并遵守规则。这一切,都是我跟我们学校的易思、司岑两位老师学来的。特别说一下,司岑老师是我们学校非常年轻的九零后教师,案头工作非常细致。我常常去听她的排练,学到了许多自己没有的组团知识。在这样的氛围下,老师们经常互通学习,交流教学经验,学生的同伴的合作更多了,相比于教室里会有的同伴矛盾,社团不同班级的学生之间拥有了更多的友谊。我想,这就是你带来的神奇魔法吧,感谢你,让我如此幸运能遇见你。

在晨起星光与蓝天的交汇处,我们的歌声与琴声加入到了大地一天的活力中,在午后满城的烟火气息里,孩童散学归来带着的歌声,那是音乐教师送给这片广袤大地的礼物。我收了这片大地这么多的礼物,终于,可以送出属于我自己的礼物了。2021年,我给腊元村小学的孩子们准备了各种学科的图书,以及每个孩子都准备了一把口风琴。今年回去过年,一个小男孩跑来我家对我说:"我以后想做地理学家,您那时候送的一套希利尔讲世界地理对我来说太神奇了!我是我们班第一个借的。"听到这一切,这对于双江河的儿女来说,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啊!我们的缘分在继续,你浸润了我的心灵,我也将带着这份纯澈的灵魂去滋养祖国这片热土更多充满希望的生命。河水涓涓,饮水思源,水不断,学不已。有你,是我此生的幸福,我希望,我也能成为你的幸福。

23

德育活动

第五周星级文明班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