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龙外布衣第二十六期

电子杂志报刊2024-11-19
657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学生发展处
第26期  总第26期

办有意思的教育

育有情怀的人才

德育前沿 >> 

新时代立德树人的三重逻辑
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立德树人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工程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首要工程。新时代立德树人被赋予了新的要求,要求我们用系统观念认识其理论内涵,把握教育的基本规律,在坚持已有优秀经验传承的基础上探寻新的实践路向。

一、时代新人:新时代立德树人的目的论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强调"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广大少年儿童祝贺节日时提出"新时代中国儿童应该是有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懂感恩、懂友善,敢创新、敢奋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儿童"。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不断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时代新人的论述为新时代立德树人明确了方向。教育要从道德涵养、润心启智、身体素养、审美旨趣、劳动能力等方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育有理想之人,树立坚定信念。青少年有远大理想、坚定信念,国家才有力量,民族才有希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02

德育前沿

出:"青年时代树立正确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十分紧要,不仅要树立,而且要在心中扎根,一辈子都能坚持为之奋斗。" 立德树人必须打牢理想信念的根基,引导新时代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将个人的成长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相连,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共同理想,以实现共产主义为远大理想,在报效祖国、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中实现自身价值。

育敢担当之人,胸怀责任意识。青少年有担当,国家兴旺发达才有希望。"'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是当代中国青年必须和必将承担的重任。"青少年正值成长期、奋斗期,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高度重合,肩负的使命无比光荣、担当的责任十分重大。青少年要以高度的责任感正确看待国家、社会发展所处的战略地位,做参与者、担当者、奉献者,进而树立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面临巨大挑战的关键时刻能够挺身而出,破解改革难题、发展课题、矛盾问题,勇于担当起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
育有自信之人,增强精神气质。自信是一个人的可贵品质,"四个自信"是中华民族精气神的集中体现。有自信才能产生勇气和力量,才能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自信的培养是基于学生发展规律实现价值引领、锻铸意志品质的重要内容,青少年的自信关乎个人发展,关乎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实现,坚定的信仰、信念和信心是青少年建功立业之基。要不断铸牢青少年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和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从"四个自信"中汲取强大精神动力,增强精神气质。
育肯奋斗之人,涵养顽强意志。奋斗是实现理想、担当责任的重要途径。时代新人要具有肯奋斗的新风貌,敢于开拓,顽强拼搏。民族复兴的重要使命需要靠不懈奋斗努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蓝图需要靠顽强意志不断书写,人生的理想风帆需要靠不畏艰难逐渐扬起。立德树人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引导学生将"奋斗"意识贯穿理念涵养、思维建

03

德育前沿

建构、行动实践的全过程,铸牢价值共识,铸就精神力量,做挺膺担当奋斗者。

育有本领之人,提升综合能力。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要培养的是具备扎实才干,具有过硬本领,能够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的时代新人。如今,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社会分工日益细化,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对人才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更多挑战。唯有勤学上进、追求卓越、顽强拼搏,才能使自己跟上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绳短不能汲深井,浅水难以负大舟",用扎实过硬的本领武装身体,才能成为勇担大任的时代先锋。
育敢创新之人,造就拔尖人才。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动外部支撑要素的调整优化,聚焦新时代青少年的特点,构建高质量育人体系,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强调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拔尖创新人才是推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科技革新的中坚力量,要坚持全链条融合、全学段贯通、多主体协同的思维,形成纵向衔接、横向融通、国际互通的人才培养格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提升创新人才的培养质量。

二、系统观念: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方法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新时代立德树人需要秉持系统观念,以整体的眼光看待问题,系统设计,协调整体,兼顾纵横,完善"五育融通"的整体育人格局,统筹家校社同向发力的育人阵地,处理好各学科、各学段的系统关系,才能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
深化"五育融通"的整体育人格局。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发展是教育的追求,其发展涉及道德涵养、智力水平、身体素养、

04

德育前沿

养、审美旨趣、劳动能力等方面。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德智体美劳“五育”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因此,指向人全面发展的“五育”并不是割裂的、相互独立的,而是一个系统的、互动的、协调的有机整体。

实现从"五育并举"到"五育融合"的话语转化,要在育人目标上聚焦全面发展与核心素养来定位各育的核心任务。德育为各育"定方向",在于引导学生厚植家国情怀、涵养价值理念、加强品德修为;智育为各育"打基础",承担着传授基本知识、提高智力水平、提升专业能力的任务;体育为各育"强机体",旨在增强体质并保持机体的动态平衡发展,是实现各育的生理基础;美育为各育"赋色彩",在于提高人的审美旨趣和人文素养,是推动各育发展的精神力量;劳动教育为各育"搭载体",基于各育培养的综合能力,旨在通过塑造品德、深化认知、强化实践等来发挥人的力量。"五育"虽然各有侧重,但在目标上要同频共振,在功能上要相互贯通、共同融通,才能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就要打破传统的学科壁垒和学习内容的边界,发挥德育、智育的优势,补齐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短板,对各育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育人方式、评价机制等进行整体规划和总体设计,增强"五育"合力,构建整体育人体系。
融合"多学科"一体的育人格局。立德树人不仅关乎多学科一体化格局,更强调加强学科间的相互配合,发挥综合育人功能,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首先,课程体系要打破传统学科边界,各学科横向交互,倡导跨学科主题学习,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和互动,促进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其次,要发挥各学科优势,一方面将人文学科涵盖的思维品质、精神内涵融入自然科学的培育过程,另一方面将自然科学的逻辑思维能力、理性思辨意识融入到人文学科当中,实现学科横向贯通,帮助学生形成全面的素质结构。最后,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校园文化,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跨学科活动和竞赛,不断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牢记"各学段"衔接的育人目标。人的发展具有阶段性和连

05

德育前沿

连续性,虽然不同学段呈现出不同的层次和特征,但不同学段又是一体的。这就要求每个学段在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上做到有效衔接。《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小学阶段重在启蒙学生的道德情感、初中阶段重在打牢学生的思想基础、高中阶段重在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大学阶段重在增强学生的使命担当",各个阶段的目标并不是割裂的、静态的,而是逐渐深化的动态生成过程。同时,教育目标的阶段性、层次性,决定了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也应呈现不同态势。要结合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特征、认知偏好、学习需求、能力水平,采取适切的教育方法,抓好教学目标设计、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学改革、教师培养、考核评价等环节,由表及里,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考,促进个体的动态成长。

开拓"多渠道"贯通的育人载体。课堂教学是育人的主阵地,但育人载体不能单一化,要与实践充分互动,走向社会大课堂。丰富的社会实践是学生感知现实的主要渠道,对现实的"感知"必须通过实践来完成。打好育人载体的组合拳,一是加强课内课外联动,不断聚合广阔社会资源,从现实中获取生动素材。二是加强线上线下互动,深入挖掘信息化资源,从网络中提取丰富素材。三是通过改革创新教学组织形式,有力构建校内实践课堂、校外实践课堂、网络实践课堂三维互动机制,以数字化技术和资源赋能"第二课堂"、贯通"第一课堂",实现理论育人与实践育人的有机结合。
构筑"家校社"协同的育人空间。立德树人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的责任,需要不同场域间协同,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首先,明确家校社育人角色定位是形成多方良性互动的关键。确保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不越界、不缺席,在保障学校教育的优势下,引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回归本源。学校作为育人的主阵地,要发挥专业力量,开展有组织、有计划的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家庭教育作为第一课堂,应发挥指导力量,在良好家风家教中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社会教育作为成长发展的大课堂,要整合社会资源,发挥实践力量,使社会成员在践行中转化真知,

06

德育前沿

知,在体验中收获成长。其次,搭建家校社三方沟通平台,建设协同育人共同体,才能发挥合力。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优势资源,建立沟通育人平台,牢固树立长期、稳定、系统的内外部教育环境,形成家校社共育型沟通机制,促进立德树人实现空间共建共享、协同共生。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始终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并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积累了丰富经验。新时代新征程,还需要进一步拓宽实践育人空间、强化数字赋能教育,推动立德树人向纵深发展。
始终遵循教育规律,推进素质教育改革。要始终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成长成才规律,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首先,突破应试观念,将学生从成绩中"解放"出来;其次,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观念,鼓励学生实现个性发展;再次,通过更加丰富多样的课程内容,更加灵活创新的教学方法,更加科学全面的评价方式,在课程教学中采取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通过开展与课程目标相适切的社会实践活动,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是全面遵循教育规律提高教育质量的过程。
始终坚持人本旨趣,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立德树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究其核心在于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首先,以人为本的理念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价值追求。我们要始终坚持教育的人民性,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提升教育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让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为了人民,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其次,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要关注学生的内在需求和个性特点,进而因材施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素质教育是教育的核心,教育要注重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注重学用相长、知行合一。"教育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需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在主体间

三、守正创新:新时代立德树人的实践论

07

德育前沿

间关系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始终亮明文化底色,用好"三种文化"资源。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标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立德树人工作的精神资源和价值基础,是教育的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三种文化"构成当代中国文化优势的三大支点,蕴含着丰富的育人资源,是中华民族的不竭精神动力。新时代以来的立德树人工作,不断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青少年,通过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核心教育资源,持续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学生成为心灵纯洁、人格健全、品德高尚的人。在弘扬革命文化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将革命精神融入教育全过程。通过挖掘革命文化资源、讲述革命故事、参观革命遗址等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激发爱国热情,培养奋斗精神。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中不断发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深入拓宽实践育人空间,沟通校内校外。新时代立德树人需要更加重视实践育人,引导学生与社会接轨,与新时代同向同行,找准课堂"育人"与实践"成才"的心灵契合点、感情共鸣点与价值结合点。要将小课堂与大课程结合起来,打破传统课堂的限制,将学习延伸至校外,把丰富的生活素材引入课堂。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走进社会拓宽眼界和视野,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要调动各方实践育人资源,搭建多元化的实践平台,丰富学生对社会的感知、对行业的探寻。引导学生反思实践所得经验,达到知行合一、学思践悟。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动实践中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不断助推数字赋能教育,用好新技术新媒体。数字技术与新媒体为立德树人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更丰富的资源,要持续推进数字赋能教育。一是以数字技术加强动态监测,提升个体引导实效。通过大数据创建契合当代学生学习进程的

08

德育前沿

的场景,运用技术分析相关群体的网络行为和思想动态,能够有效记录学生的成长轨迹,帮助教师因材施教,为学生进一步成长成才提供精准化个性化指导建议。二是以数字技术赋能文化资源,提升文化育人价值。以新时代伟大变革的生动实践作为"活教材",为时代新人"打样",为立德树人工程"赋能添彩",引导学生铸牢历史信仰,铸就价值共识,增强文化自信。充分挖掘整合红色资源,拓展红色文化内涵,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新型人才。结合学生喜闻乐见的短视频、微电影、VR沉浸体验等形式组织文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文化、感悟文化,培养历史传承意识和时代担当意识。(文章来源|《人民教育》2024年第20期)

09

教育叙事

把脉问诊 巧开“处方”

文/ 敖苏琪

"种树浇根,育人育心。"像医生一样做老师,一定是必要的。班主任工作更多的也是如此,很多时候需要快刀斩乱麻,如同做一个外科医师,但更多的时候需要平心静气运用中医的疗法,用慢条斯理的中医手法切入深部,彻底根除绝不含糊。这不,我就替学生当起了医生,开具了暖心"处方"。

望--发现问题

敖苏琪

  • 一级教师
  • 优秀共产党员
  • 龙教杯教师技能比赛三等奖

大课间,我如往常一样坐在办公室里批改作业。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班长跑来办公室找我,一句话就扔下了一个炸弹:"老师,老师,乔乔和珂珂在教室里打起来了!"
打架是多么不文明的行为,又是多么危险的一件违反班级纪律的事情。我随即站起来跟同班长一起快步走向教室。还没有走近教室,就看见班里的乔乔坐在走廊地上,眼中含泪却又倔强的不让它掉下来,用手还捂着头。我心里想:他打了别人,怎么自己倒先委屈了呢?

闻--了解真相

过了一会儿,等他情绪稳定下来时,我摸摸他的头看着他细声询问原委。他脸上挂着泪痕说:"我在座位上回想之前看过的电视剧,电视里的大侠武功高强,我就学着武侠招式把脚一伸就把路过的珂珂绊倒了。他就说我打他,我真的没有打人。"说完时又委屈的抽搐一下鼻子。
看来今天真是冤枉他了,不过平时他可淘气,有时候会动手捉弄同学,还多次劝说无效。今天他受了委屈也有往日欺

10

教育叙事

欺负他人的因素,才会造成别人的误解。

我可得借此机会治疗他的心病。

微创手术--挑破缘由

于是,在午间休息的时候,我把乔乔叫来了办公室。"老师知道你这次不是真的打人,但是同学们为什么会冤枉你,也是有原因的。"看乔乔一脸迷茫,我索性说的更明白一些,"你平时与大家相处总爱捉弄同学,不和谐就出手打人,其他人怎么会喜欢你呢?你自己有没有反省过呢?"
乔乔马上反应过来,他用沉默应对我。看到他这个表情,我猜他在权衡怎么回答我,对坏的事,人本能就会去隐瞒。他在想:我也想受人喜欢,可我心里该怎样说呢?我加大"药量",让这个要表达想法现形。我说:"乔乔,你现在已经是个初中生了,如果因为自己的不良行为,造成大家的不待见,将来还怎样有知心朋友呀?这次是别人原谅了你,下次呢?可不能回回都让老师或者家长去解释,你都是大孩子了,又那么聪明。老师相信你也清楚,将来要怎样做了吧?"
不待我把话说完,"老师,是我错了,平时应该跟同学们和睦相处,才会有好多好朋友,才不会有这么多的误会。"他低着头,双手互相搓着,又不时的打量我,继续说道:"我太爱捣乱,还打人,经常惹大家生气,今后我会改的,老师,请你相信我这一次。"为了治疗这个不好的"心病",我先消毒清除其他因素。

我把乔乔带回教室,立刻在班里召开了一次主题班会——《我们是好朋友》。
本次班会以身边的友好相处的同学为例,介绍了班级里学习表现优秀的好伙伴,又借助资料搜集了有关伟大友谊的历史名人故事。通过这次班会增进同学们之间的友谊也使大家更多的发现彼此的优点,认识到什么才是真正的朋友,认真用真诚的心去对待朋友。在同学们的互相交流中,指出你的同学或朋友的优点,让同学们意识到每个人身上都有不为人注意的闪光点。我们要用真诚的心对待别人,才能换来别人

理疗--召开班会

11

教育叙事

人,才能换来别人的一片真诚。

药疗--暖心滋补

一、乔乔的保证书字真意切,下决心不再出现以往的坏毛病,真心实意做一个全班喜爱的好学生。
二、选当班级劳动委员,用班规校纪自我约束,增强班级荣誉感。
三、家校携手,共同管理。及时与家长沟通,进行家庭情绪指导,家校共育。父母适当组织一些家庭活动,调动孩子积极参与,及时掌握孩子的情绪导向。
很多犯错的孩子内心挣扎、等待、彷徨的这段时间里就在自我教育了,很多时候教育不是非得要当面说教一顿才是教育。一份暖心的"处方",让孩子的错误不留疤痕,和过去相比,我更期待未来。

后记--与子同行

执子之手,与子同行。我想任何一类学生问题的出现对于师生来说都是一次成长的契机,学生在转变自我的过程中收获成长,老师在转化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教育智慧师生携手收获教育幸福。

12

教育叙事

点评

医者仁心 师者仁爱,处理教育过程中学生发生的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与医疗中治病救人有相似之处。医生只有根据症状、找到病因、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学生之间发生矛盾是在教学过程中是常有的事情,如何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就像治病救人一样,遵循望闻问切的原理,不同情况不同处理。如果不仔细根据症状找出原因找到孩子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势必不能对症下药,在处理措施上必然没有针对性,问题也不会得到解决。不同的方式有决然不同的效果,难能可贵的是入职只有三年的敖老师在面对学生问题上不抱怨、不放弃,特别细致和耐心;在教育实践的路上不断学习、思考、不断的进步,处理上特别有方法与智慧,望闻问切后,对症实施微创手术,同时不留伤疤的理疗与药疗,特别有爱心与温情,
在教育的路上,最幸福的事莫过于与学生一起成长,成就孩子的的时候成就自己,常常帮助、总是安慰、偶尔治愈,为优秀的敖老师点赞。(洪海军)

13

德育策略

坚持教育的一厘米之变

文/ 张飞

和同行们闲聊,很多老师都感叹他们学校的学生管理制度越来越严格,从头到脚,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有着极其繁琐细致的规定,学生们在校园里都被管怕了、管蔫了,一个个如惊弓之鸟,失去了这个年龄段本有的阳光、自由与活泼。谈论之后,大家叹息着散了。
回到学校,坐在教室里,看着学生们呆滞的面孔,没有光彩的眼神,我不禁在心里问自己,这难道就是我们想要的教育?

一、教师的“一厘米主权”

眼下的一些学校管理,总是在一味地强调整齐划一,强调标准化、精细化管理。一些学校甚至打着"军事化管理"的口号,按照军队的标准来要求学生的衣食住行:被子要叠成豆腐块,鞋子要摆放成一条线,地面和门窗要一尘不染,标准严苛到吓人。
难道非要把学校变成军营,把学生变成一个个驯顺者,把老师们变成严格执行命令的监管者,才能办好教育?
有些学校管理者的眼里似乎只有安全、卫生、纪律和成绩,只有上级的命令和表彰,而看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幸福与未来,看不到学生内心的真实感受。对学校来说,最根本的就是师生的幸福,一个老师和学生都感受不到幸福的学校,难道可以被称之为好学校?
面对某些违反教育规律和教育常识的行为,我常常发表这些大言不惭的议论。有些老师劝我说:"说这些有什么用呢?胳膊拗不过大腿,即使学校的某些制度不合理,又有哪一个老师敢跟学校对着干呢?学校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做吧!"
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我们对此真的无能为力吗?我不由想到朱永通先生在《教育的细节》一书里引用的一个叫"一厘米主权"的故事。

14

德育策略

柏林墙倒塌前两年,东德的卫兵亨里奇射杀了一名企图越墙逃往西德的青年克利斯。1992年2月,在统一后的柏林法庭上,亨里奇受到审判。被告律师辩称,亨里奇只是在执行命令,而没有选择的权利,所以罪不在他。
但是法官说:“作为警察,不执行上级命令是有罪的,然而打不准是无罪的。作为一个心智健全的人,此时此刻,你有把枪口抬高一厘米的主权,这是你应自动承担的良心义务。”

当谈到这个故事和教育的关系时,朱永通先生又接着说:"与其整日企盼外在强有力的制度变革来改变一切,不如向内求和向外做,秉持一厘米之变的信念和行动。"
这个故事和这段话时常激励着我,也让我认识到,即使是作为一个普通教师,面对那些明显戕害学生成长的指令和制度时,也可以在自己任教的教室里,在自己管理的班级内,坚持自己的"一厘米主权",坚持一厘米之变,即从自己能改变的地方,一厘米一厘米地改变。

二、做一个常常省察自身的老师

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坚持教育的一厘米之变,我想首先要做的就是反思自己日常的教育行为,看看自己是不是在不知不觉当中就充当了某些"反教育行为"的帮凶。
比如对教师这一角色的定位,很多老师常常把自己定位为一个学生的管理者,准确来说是一个监管者。学生犯了错,违反了学校里的某条规定,以至于损害到了教师本人的利益(导致班级被扣分或教师被通报),老师们通常的做法是揪着学生的错误不放,对学生大加训斥,甚至变本加厉地予以惩罚,以确保学生下次再也不敢犯这个错误。
可是如果我们把自己定位于学生的服务者或引导者,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问清学生犯错的缘由,帮助他分析这个错误的性质;站在学生的角度引导他改正错误,承担应有的责任。因为我们要解决的是问题,而不是学生。
只有像曾子那样"吾日三省吾身",我们才能发现自己教育行为中的谬误。只有时常反躬自省,我们才会明白一些看起来

15

德育策略

来天经地义的教育法则,往往是腐朽落后观念的变种。苏格拉底说:"未经省察的生活,不值得一过。"我想说的是,未经省察的教育,也不可能衍生出人性与美好。教师唯有不断省察自我,省察日常的教育行为,才能拨开那些笼罩在教育表面的重重迷雾,才能厘清自己头脑当中的一些错误观念,从而发现教育的本真。

坚持教育的一厘米之变,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注重教育的细节。教育往往是在细节中发生的,在教师对待学生的一些细节上,往往闪烁着人性的光芒。
作家梁晓声在一篇文章中回忆了自己的小学生活。

三、重视教育细节的力量

一年冬天,市里要来一个检查团来学校检查卫生,班主任老师吩咐两名同学把守在教室门外,凡是个人卫生不合格的学生,不准进入教室。
梁晓声因为家里穷,穿着一件脏兮兮的衣服,顶着一头长满虮子的头发来到学校。于是等待梁晓声的是班主任老师无情的羞辱与尖酸刻薄的训斥。
正当梁晓声满眼泪水、被班主任赶出教室时,他的语文老师叫住了他,把他带到办公室,替他理发,又认真地给他洗了三遍头,还把自己的毛坎肩套在梁晓声的身上,遮住了他衣服上无法洗掉的污迹。
语文老师牵着梁晓声的手把他送回教室,并告诉他:“我知道你们家里生活很穷困,但这不是你的过错,没有值得自卑和羞耻的。你要使同学们看得起你,每一位老师都喜爱你,今后就得努力学习才是啊!”

同样一件事情,两位老师不同的做法,带给幼年梁晓声的却是天壤之别的感受。班主任老师带给梁晓声的是恨与羞辱,而语文老师却用自己的教育行为给予了梁晓声爱和尊严。梁晓声在文章中这样深切缅怀他的语文老师:"她在我心中永远是一位好老师,我至今不忘她,永远都难忘......"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确实无法改变大环境,但是任何环境都取消不了你的相对自由,而这个自由正体现在你在教室里

16

德育策略

里对待学生的一些细节上。

正如美国儿童文学家海姆吉特所说:"我惶恐地意识到,我成了教室里的一个决定因素,我个人的方法可以创造出教室里的气氛。作为一名老师,我拥有巨大的力量让孩子们过得痛苦或欢乐。我可以成为折磨孩子的工具,也可以成为鼓舞孩子的火花。我可以带给他们羞辱或开心,也可以带给他们伤害或拯救。"
在这个到处充斥着喧嚣与功利的时代,每一个真诚面对自己的教育者,都不得不承认当下的教育的确存在很多问题。但是,作为一名有着教育良知的教师,我们绝不能以自己改变不了外部环境和教育体制为借口,而去选择佛系或躺平,去放弃自己作为一个教师应有的责任与使命。
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即使是作为一名最普通的教师,对于学生,我们依然可以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唯有坚持教育的一厘米之变,始终葆有内心的善良与理想,坚持一厘米一厘米地在教育细节上做出改变,才能给予孩子充满人性和美好的教育,也才能守护住自己作为一名教师的尊严。(来源丨光明社教育家)

17

看见文化

是“绿叶” 更是“红花”

文/ 宋洋

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总有那么一群身影,他们以身作则,用行动诠释着文明的内涵;在每一次活动的现场,也总有那么一群身影,他们忙前忙后,用努力保障着活动的顺利运行。他们就是被称为颜值担当的"校模特队"——文明礼仪队员。他们不仅是校园文明的践行者,更是传播者和守护者,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校园的和谐与美好贡献着力量。

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进校园,文明礼仪队员们就已经站在了校门口,他们身着整洁的制服,面带微笑,迎接每一位师生的到来。他们用标准的问候语,传递着温暖和尊重。在他们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文明礼仪的真正意义——尊重他人,礼貌待人。文明礼仪队员的职责不仅仅是站岗和问候,他们更是校园文明的监督者。在课间,他们巡视校园,提醒同学们保持环境卫生,不乱丢垃圾;在活动中,他们引导同学们有序排队,安静行进;在图书馆,他们维护安静,提醒同学们遵守规则。他们的每一次提醒,都是对文明礼仪的一次传播。
记得本学期开学之初,学校接连举办了新生家长见面会,小一开笔礼、七年级入学教育、开学典礼等一系列活动。每一项活动都需要大量的文明礼仪队员来辅助,保障活动

18

看见文化

动的顺利运行。在两场持续到晚上十点的新生家长见面会中,他们在会场引导家长进退场,维持会场秩序,用专业的行动,阳光的微笑给各位家长留下龙外最美的初印象;小一开笔礼活动中,他们附身照顾一年级的弟弟妹妹,带领他们闯启智门、点朱砂痣、敲"一鸣惊人"鼓、画"成长树",从早6:30到10:00,每一个环节都有他们的陪伴,不是教师,但亲和力却更胜教师。大手牵小手,让小学一年级的弟弟妹妹们感受到了龙外的温暖。开学第一天,文明礼仪队员们硬着朝阳,列队站在校门口两侧,手拿玩偶,挥舞着对同学们问好。他们的这些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周围的每一个人。在他们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同学开始自觉遵守校园规则,主动参与到文明礼仪的实践中来。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让文明礼仪在校园中蔚然成风。

文明礼仪队员的奉献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他们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为了校园的文明和谐,默默地付出。他们不畏严寒酷暑,不惧起早贪黑,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他们的奉献,让校园变得更加温馨和谐。
文明礼仪队员,他们是校园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是文明礼仪的传播者和实践者。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让文明礼仪在校园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他们出现在每一次颁奖的现场,却从来没有人为他们颁奖。他们永远充当绿叶,但是却比鲜花更红!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