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龙外布衣第十四期

电子杂志报刊2024-06-09
839

2024年6月10日
星期一
学生发展处
第14期  总第14期

办有意思的教育

育有情怀的人才

德育前沿 >> 

校园因思想见风骨而伟大

文/叶翠微

回顾我的教育生涯,与改革开放四十年同行。1982年大学毕业后,我成为一名教研员,开始扎根教育这块土壤。1995年,我担任广西北海中学校长。2000年,杭州面向全国公开招聘校长,我有幸出任杭二中的校长,继名校光华,谱二中新篇。17年重点中学校长经历让我不断思考:学校育人怎样真正体现民族使命?怎样实现每个孩子的可持续发展?怎样确保每一所学校都能为国家发展贡献"教育的DNA"?
2017年,我进入海亮教育集团,探索如何整合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的优势,寻找教育创新的新路。在杭州,我数次到过湘湖,感叹湘湖的水里荡漾着8000年独木舟的历史,回响着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诗句,更承载着陶行知先生扎根乡村教育的足迹。于是,我将创办的湘湖未来学校安置在这片自然山水中,希望办一所能够经得起时间洗礼和挑剔的学校,让教育回归自然与本真。我提出了"人皆有才、人人成才、让每个生命出彩"的办学理念。人皆有才,讲究有教无类,起点公平;人人成才,讲究因材施教,过程公平;让每个生命出彩,讲究各得其所,结果公平。好的教育,是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和各得其所,赋予学生无限可能。
一路走来,我历经价值追求、文化自觉、思想升华三个阶段。我坚信,教育是人性的、浪漫的、纯洁的、素朴的、平和的。教育是生命的一种成长,也是生命的一种自觉;两者互为关联,反映的是教育的"质"、教育的"本能"。今天,教育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不再局限于"知识就是力量"这样工业时代的观念。现在的教育更加强调素养、素质、格局,需要有

一、今天的教育,要对得起孩子和未来

02

德育前沿

有更广阔的胸怀、见识和勇气。由此,需要让校园弥漫着能够对得起孩子、对得起家长、对得起社会、更对得起世界和对得起未来的人性关怀、认知启智、价值导引、生命历练和信仰沉淀。

教育是充满理性追寻和诗性情怀的生命传递。一个人如果对教育变革满怀激情,就能让一个学生、一个班级、一个年级,甚至一所学校发生改变。我们需要一点浪漫主义情怀和理想主义追求,校园才能伟大,教育才能走向未来。创办湘湖未来学校,我希望绘制心中关于理想教育的三幅画卷。

二、理想教育的三幅画卷

  • “清明上河图”:得山得水得人文

第一幅画卷是清明上河图,它呈现的是人间百态,表征了当时社会环境下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平和。这种平和反映到校园,就是得山得水得人文,让校园美起来。
让校园美起来,首先要有场景美学。建校的时候,我们创校团队跟设计师进行了近50次的讨论,就每一个空间、每一个场景进行头脑风暴。湘湖未来学校具有江南文化意蕴,建筑设计根植于湘湖历史文脉,汲取东方禅意,总体布局由多重院落空间构成,造型提炼自江南民居形态,塑造了一座现代、典雅的江南书院。学校建筑设计获得2023WA中国建筑奖、第17届美国IDA国际设计大奖,品牌设计入选2023年第57届日本标识设计奖。
让校园美起来,其次要有人文美学。校园一定要有自己的精神长相,而精神长相来自我们的东方美学,既含蓄又优雅,是校长、老师和孩子们"一本终身带不走的书"。
让校园美起来,还要有行为美学。校园永远是开风气之先、得风气之先,要让学生是学生、老师是老师、校园是校园。如果没有这样的行为哲学、行为美学,我觉得是对理想教育的的亵渎。
所以,一幅清明上河图,背后是陶行知先生"教育即生活"的学理认知。未来学校就是要给孩子们营造这样的大场景,让他们真正实现陶行知先生主张的"六个解放":解放人的

03

德育前沿

的大脑,解放人的手,解放人的眼,解放人的嘴,解放人的时间,解放人的空间。这"六个解放"今天依然没有过时,我们要继续践行。

第二幅画卷是富春山居图,山峦叠起、生机盎然,呈现的是一份灵动。参照过来,校园就要追求让师生雅起来。如何雅起来?
第一,教师要静养。学校首先有一群教师能像神仙打架,他们不能被管得战战兢兢、规规矩矩,应该被养得滋滋润润、坦坦荡荡,当然也要非常有目标,有审美情趣。对老师要宽松、宽容、宽厚,讲究开明、开放、人性、理性、灵性。要赋能"有干劲、有冲劲、有梦想"的教师,为他们提供多样化的平台,让老师能够真正自主、自由、自然地行走在教育的广阔天地。这样的人伴随着学生成长,是ChatGPT永远无法取代的。
第二,学生要放养。真正走得很远、飞得很高的学生,恰恰是放养出来的。世上既有鲲鹏击浪,也有燕雀巢堂,我认为在校园中我们应该尽最大努力让孩子有一片自己飞翔的太空。比如体育,保证孩子们每一天至少一个小时的运动。只有最好的体育,才能保证有最好的教育。再如艺术,给孩子提供有设计感、有戏剧感的活动,使学生能够雅起来。
第三,校园要臻养。老师的静养、学生的放养,最终成就的是校园的学养。一个城市最安静的地方是学校,一个城市最美的地方是学校,一个城市最被别人记住的地方也应该是学校。我们应该要有这样的文化自觉。
一幅富春山居图,以种桃种李种春风的教育情怀应马克思"人是目的"的唯物史观,从而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让春风化雨,万物博兴。

  • “富春山居图”:种桃种李种春风

  • “千里江山图”:见天见地见未来

第三幅画卷是千里江山图,体现的是教育要走向未来的现实意义——世界在,地球在,我就在。如何走向未来?有三个关键词值得思考。

04

德育前沿

第一个关键词是"AI时代"。AI时代的到来,意味着人类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现在我们第一时间站在了这个舞台中,但还要继续努力,真正走到舞台的中央。
第二个关键词是"全脑学习"。不仅要强调传统的左脑学习,还要有右脑和左脑的协同学习,从而通过右脑想象力、审美力的提升,让孩子有更好的学习欲望和愿景。同时,在左右脑协同的基础上,向专家学习,向人人学习,向科学家学习。在左右脑之外,还有新的脑——人工智能。我们的孩子已经进入到一个复合脑的时代,参照复合脑的学习,才能更好地匹配孩子的发展,让他们走向未来。
第三个关键词是"快意人生"。凯文·凯利说:"长期看来,未来是被乐观主义者所塑造的。"我们倡导老师和孩子都成为这样的乐观主义者。这既是未来的现实主义者,更是现实的未来主义者。

三、从理想到现实的三个叩问

要让教育的这三幅画卷从理想变成现实,并不容易。我也常常对自己发问,甚至是一种灵魂的叩问——
面对我的老师,会叩问:我在意的是什么?我痛苦的是什么?我希冀的是什么?老师有学历、专业乃至精神上的需求,我们是否在第一时间给予最有力的支持?我希望校园的老师是一群精神明亮、学业高尚、眼中有爱、能够指向诗和远方的人。
面对我的学生,会叩问:我自豪的是什么?我惭愧的是什么?我希望的是什么?每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最困难、最需要关注的时候,我们是不是能够及时扶一把?我希望孩子是一个完整的人,一个幸福的人,一个未来的人,一个有生命力的人,能够"向美而行,唯美而行"。
面对我的校园,会叩问:我自信的是什么?我祈盼的是什么?我无奈的是什么?办学一定要保持理性态度,这个理性态度就是要真正地回到教育本源,按照教育的规律办学。课程的丰富性、教师形态的丰满性、办学的高位性等,还需要加强系统设计。

四、校园因思想见风骨而伟大

05

德育前沿

可以说,让校园伟大是我们这一代教育人的宣言。让校园伟大,不仅是要找到理想教育的"珍珠"和智慧,更要把这样的"珍珠"、智慧串在一起,铸就新时代下理想教育的"皇冠"。
而要戴稳这个"皇冠",思想和风骨是第一位的。这样的思想和风骨,我们可以从一代代教育家那里找得到,比如:

他们不仅是有思想,更重要的是有风骨。他们有丰富的知性,能够在博大的世界最广泛地吸取能量;他们知行合一,用最大的善来告知教育应该怎么办;他们还有伟大的主体性,关于校园、教育和世界有着自己的发声。因思想见风骨,中国的教育才会五彩缤纷,伟大而深厚。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办学风采。教育是充满理性追寻和诗性情怀的生命传递。这份传递是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的彼此关照。为什么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期待我们一直住在这个"教育快活林",为理想的教育而努力。(来源:2024未来学校教育美学论坛)

  • 孔子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是人类永恒的教育真理;
  • 蔡元培先生的教育美学,是中国教育史改造过程当中最有力的DNA;
  • 鲁迅先生的人性呐喊,让我们知道中国人在哪些方面需要不断改进;
  • 陶行知先生的知行合一,让我们知道教育应该怎么样真正发生;
  • 苏霍姆林斯基是真正的人民教育家,告诉我们要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 夸美纽斯将教师赞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 杜威提出,学校即生活、教育即社会;
  • 布鲁纳创造的认知心理学,使我们看到孩子学习最灵动的一面;
  • 陈玉琨先生告诉我,一辈子做校长,一辈子待到学校里;
  • 叶澜先生提出了生命的课堂,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 顾明远先生90多岁高龄,仍然行走在教育的呐喊路上;
  • 于漪先生,臂膀单薄而一身正气,始终挺着中国教师的脊梁;
  • 李吉林先生建构了中国式儿童情境学习的范式;
  • 冯恩洪先生一生的特点是尊重学生,研究学生,相信学生,适应学生……

06

教育叙事

面包之谜

文/ 陈丽霞

热辣滚烫的九月,学校又一次迎来了一批小可爱,他们纯真无邪,朝气蓬勃,银铃般的笑声填满了校园的每个角落,让整个学校焕发新的活力。在这群活泼可爱的小天使中,有一个特别引人注目的身影。他活泼跳脱,上课时总是无法安静入座,认真听讲;他狡黠可爱,总能迅速地捕捉到老师眼中一闪而过的情绪然后迅速调整状态;他乐观开朗,稚嫩的脸庞上总是洋溢着热情的笑容,无论见到谁都能欢乐地打招呼;他温暖善良,几乎每位身体抱恙的老师

陈丽霞

  • 教育部名师教研共同体核心成员
  • 广东省名师工作室省级培养对象、工作室助手
  • 龙华区小学英语骨干教师
  • 龙华区优秀教师

师和同学都收到过他无微不至的关怀和问候;时而丢三落四,时而体贴入微,时而调皮捣蛋,时而乖巧懂事,他是班级里温暖的小太阳,也是常常让人哭笑不得的"小一样",当然还是老师们的重点观察对象。

一个学期过去了,"小一样"迅速融入了班集体,开启了他快乐却时不时有点小烦恼的一年级生活。有一天中午,午餐午休时间快结束时,班上小朋友收拾好物品准备入睡,小一样这才哼着歌,踩着快乐的步伐跑到老师那儿领午餐面包。
他伸出小手,笑呵呵地看着老师问:"老师,餐具都收拾好了,我的面包呢?"
张老师打开装面包的袋子,刚准备给小一样发面包,这时教室里突然传来一句清脆的喊声:"张老师,小一样已经吃过面包了!"这一喊,犹如平地一声雷,惊醒教室里一片迷迷糊糊的娃。
"老师,小一样吃过面包了,我也看到了。"
"我没有,我没吃!"小一样

07

教育叙事

样大声地分辩着。

"我也看到了,他在教室外面的走廊吃的!"
"我也看到了,他把面包的皮撕下来吃的!"
"他刚开始咬了一大口,把面包咬成了月亮的形状!"。
此起彼伏的声音响起来,教室里一下子热闹了起来。随着喊话的孩子越来越多,小一样急了,"我没有!我没有吃!我真的没有拿面包!"他着急地摆着手,仿佛再用力点可以挥去那些扑面而来的指责。
"好了,老师知道了,看到了的同学跟老师出来一趟,其他同学先休息吧"。终于,班主任张老师发话了,教室里顿时响起了窸窸窣窣的声音,五六名孩子跟着张老师走出来教室,而后,教室里的小小讨论声瞬间大了起来,再也压不住。小一样气红了眼,可是眼里始终没有泪水,他是个坚强勇敢的孩子,才不要哭!
教室外的孩子排好了队等待张老师的询问,而张老师却突然回到了讲台上,目光一扫,一瞬间,所有孩子齐齐噤声,教室恢复了最初的宁静,但是张老师知道,所有的孩子心中都不平静,他们在等待着张老师的答案。
而此时的教室外,双方形成了对峙状态,小一样用一句"我没有"顽强地抵抗着所有的"攻击",无论是面对言之凿凿的可乐,还是面对咄咄逼人的舟舟,又或是含糊其辞的丛丛,他都只有一句"我没有"。只不过,这一次,眼睛有点不听使唤,再也拦不住汹涌而上的泪水。
张老师知道,再问下去也不会有结果,面对这一群正义感爆棚的娃,凭着她的火眼金睛也看不出到底是谁在说谎。她带着孩子们回到了教室,安顿好孩子们后陷入了思考。凭着她对小一样的了解,他应该不会说谎,也不会贪吃这一口面包,可是那些言之凿凿又是从何而来呢?
义愤填膺的那群孩子们也陆续闭上了眼睛,仿佛都慢慢进入了梦乡,可或许他们根本没睡着,至少小拳头握得紧紧的小一样肯定没有睡着。 
回到教室后的张老师也陷入了沉思,她反复推敲却始终不得其解,最终决定还是查看监控吧。学校的监控并不好查,

08

教育叙事

查,除非发生了安全事故或重大纠纷,否则老师们不会轻易去查监控。查监控的审批流程也非常复杂,可能等张老师忙活一圈后看到监控画面时孩子们早就把这个事忘记了。可是那一声声倔强的"我没有"一次又一次地在张老师耳边响起,最终她还是拿出了手机开始走审批流程。

当监控画面摆在张老师面前的时候,张老师有点困惑,画面中的小一样端着盘子站在教室外的走廊上,先是手里拿着一团白花花的东西塞进了嘴巴里,然后他心满意足地去处理了自己的厨余垃圾。难道,小一样真的吃了?可是面包也不是白色的啊?去掉皮的面包也不像啊!
快放学的时候,张老师叫来了那一群孩子们,第二次碰头,孩子们明显没有那么激动了,就是想多吃一个面包的小事,确实也不值得孩子们惦记那么久,一个下午,各种有趣的学习活动早就冲散了孩子们的八卦热情。只有小一样,激动地眨巴眼睛看着张老师,就等着张老师还他一个公道。
这时,张老师缓缓拿出了手机,问小一样,"一样,你当时在吃什么呢?"
小一样一脸茫然地说:"吃我的饭团啊。"
"哼,我们的饭根本就不是一团的",可乐激动地说。
"对,他就是在吃面包",舟舟继续补刀。
"这是我自己捏的饭团,我就喜欢这样吃。"小一样理直气壮地说。
张老师又问,"一样,当时你的厨余垃圾倒了吗?"
"没有啊,我吃完饭团再去倒的"。
旁边的孩子们突然恍然大悟,也许那真的是一个饭团。因为一(1)班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所有的小朋友必须吃完饭,倒完厨余垃圾,收拾好桌面后才能去张老师那儿领面包,一个学期过去了,每个小朋友都能严格遵守班级的规章制度,哪怕只是这么一件小事,大家都非常默契地不会去违背,因为那是大家共同制定的班级公约。
至此,所有的小朋友都相信了小一样的话,他确实没有领面包,走廊上被同学们看到的那一幕是他在吃自己的饭团呢。那么,流言一开始是哪里来的呢?

09

教育叙事

"是可乐,可乐说他看见了!"舟舟激动地说。
"我是说看见了,但是我说的是小一样在教室外面吃东西,没有说他在吃面包啊。"可乐小声地辩解。
"是舟舟说他在吃面包的",丛丛迫不及待地说。
"我以为他在吃面包啊,谁让他上次也这样说我,上次我也没有吃两个面包他就说我!"舟舟的声音越来越小,最后也不禁红了眼圈。
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又吵开了。张老师就这样静静地看着他们辩驳,相互推卸,直到……
"小一样,对不起,我错怪你了。"
"对不起,小一样,我不是故意的。"张老师甚至还没开始给孩子们讲道理,刚刚还在争吵的孩子们就开始争先恐后地向小一样道歉了。
后来,张老师给孩子们讲了一个故事《三人成虎》,感受到了流言的威力,感受到了小一样被冤枉的委屈,孩子们听得眼泪汪汪的,只有小一样没有哭,他拍着小胸脯大声地说,没关系的,我不怪你们!
张老师给孩子们讲了故事,也把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我们常说"童言无忌",却不知有些话语,虽然出自无心,却可能携带着巨大的杀伤力。一次关于面包的小插曲,让小一样站在了同学们的质疑声之中。因为"童言无忌"所以让真相变得扑朔迷离。好在小一样遇到了温和而坚定的张老师,因为她对真相的执着,对细节的关注以及对孩子幼小心灵的呵护,真相最终浮出水面。
孩子们的世界,如同一片尚未被开发的秘密花园,充满着无限的想象与可能性。他们心灵纯净,未染尘埃,眼中所见,心中所想有时却很难通过稚嫩的语言客观地表达出来。作为孩子的引路人,我们的责任是守护孩子的这份纯真,同时也要引导他们学会用客观的语言去表达内心的世界,教会他们如何去理解和思考,如何区分想象、观点与事实,以及如何从每一次经历中得到成长,从每一次挫折中汲取力量。最重要的是,无论何时何地,不管他们遇到什么困难,总有人在爱着他们,支持着他们,愿他们在成为更好的自己的同时

10

教育叙事

时,也学会如何去爱这个世界,去拥抱每一个明天。
       最后,致敬心中有爱,眼中有孩子的张老师!

点评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老师扮演了多重而关键的角色,我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心灵的引导者、成长的陪伴者、价值观的塑造者和社会关系的协调者。张佩老师巧妙化解与孩子之间的误解,展现了一位教育者智慧和关爱的双重魅力。她有敏锐的洞察力,在孩子面临误解和困惑时,能够迅速察觉并主动介入,这是和孩子建立信任、理解的基础;她有高超的沟通技巧,通过耐心倾听孩子的声音,深入了解事情的真相,为孩子提供了一个表达自我、宣泄情感的平台;她还坚持了公正、公平的原则,根据事实真相和孩子的实际表现,做出了客观公正的引导。每个人都渴望被尊重和理解,孩子更是。以问题为契机,以信任为平台,以沟通为桥梁,展现智慧和关爱的魅力,做孩子们心中的重要他人。(杨陈晓)

11

德育策略

摘下“套子”,帮助“自我隐藏”的孩子走出深渊

当我再次捧起上一届学生的毕业照,看着44个迥然不同的学生笑靥如花,相依相伴,往事一幕幕涌上心头。
当目光来到第一排中间那个翩翩少年时,我的记忆闸门不禁再次打开……

文/吴娟

接手新班有段时间了,我每天忙于接触、熟悉每一个学生,想着尽快走近、了解他们,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发挥才智、展现自我,让班级可以早日步入正轨、稳步运转。很多学生都对我这个新老师产生好奇心,每天不仅向我愉快问好,还会分享学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可其中却并不包括小C。小C身材瘦小,走路的时候总是低着头,任凭我如何和他套近乎,他都不理会,只是盯着自己的脚尖。课上,他喜欢蜷缩在课桌旁,用书本挡住自己的脸;课下,他戴起帽子,静静坐在角落里,不和任何同学交流、玩耍……他孤独、逃避,努力将自己包裹起来,不仅是身体的隐藏,更是心灵的掩匿。这不禁让我想到俄国作家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套中人》中的别里科夫。本应在美好韶华尽情展示、绽放光芒,小C却将自己锁在与世隔绝的深渊中,令我满是心疼、怜惜,不自觉地想靠近他、温暖他,帮他脱下"套子",沐浴阳光,寻回最本真、最自由的自我。

追根溯源
——“套子”枷锁的由来

我决定先从他的家庭入手。通过多次电话沟通和实地家访,我了解到:小C出生两年后,由于父母工作繁忙,便被送回农村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因此,他在生命最初阶段就缺失父母的关怀,导致其形成内向、沉默、孤独、敏感的性格。临近上小学,他被接回父母身边,父母却又为他添了一个小弟弟。

初次相遇
——装在“套子”里的人

12

德育策略

工作奔波加上婴儿呱呱坠地,家长的关注点自然就从小C身上转移到弟弟身上,令小C倍感冷落:每天想要分享上学的喜怒哀乐,却被爸妈焦头烂额的生活琐事所打断;兄弟之间发生矛盾,爸妈也总是不分青红皂白地训斥他"弟弟还小,你作为哥哥应该让着弟弟一些"。所有事情堆积在一起,让本就敏感自卑、谨小慎微的小C更加郁郁寡欢,觉得全世界都抛弃了他,更没有人会关心、在乎他。于是,他将自己彻底包裹在"套子"里,仿佛不接触、不付出,就不会受伤害。

破茧成蝶
——撕掉“套子”,释放天性

如此看来,帮扶小C的关键还是在于家长。因此,我和小C家长诉说孩子在学校里的表现,分析他在家庭中缺少关注、遭遇冷落的情况。小C家长一边后悔自己的后知后觉,一边对孩子深感愧疚,当即表示愿意采纳我的建议,全力配合我的工作,一定要帮助孩子重回正轨。看到小C家长如此坚定,我内心倍感欣慰。我建议他们静下心来关爱孩子,在情感上支持孩子,走近他的内心世界,无条件地关注他、肯定他,让他真正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和生活的幸福。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设立每周家庭日,让孩子多接触家人,进而寄情于家庭和谐、温暖之中,令身心愉悦放松;举行心情畅谈会,全家人聚集在一起,相互诉说、倾听优缺点,畅谈彼此感激的人、近来的困惑担忧,分享最新的信息等,在相处中感知、察觉、反思自己。小C家长按照我的建议有条不紊地坚持下来,小C渐渐卸下防备和顾虑,尝试敞开心扉。他们的亲子关系变得顺畅起来,家庭氛围也越来越和谐。

播撒关爱种子,实现学生自我价值

营造家庭氛围,注重学生心理转变

1.情感联结,取得信任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鼓舞和唤醒。"在学校和班级,我和学生们也开始一点

13

德育策略

点点走近小C,让他处在抱持性环境中,即无论好与坏,我们都义无反顾地相信他。他成功了,我们会和他一起分享喜悦;失败了,我们也愿意接纳和帮助他。我时常拉着他的手聊家常:"你今天快乐吗?""午饭吃的什么美味佳肴?""最近看了什么有趣的书?"……一开始,他因为不习惯而略显手足无措,眼神躲闪不敢看我的眼睛。我并不气馁,蹲下身去,摸着他的头,真诚地对他说:"老师知道你是个害羞的孩子。以后你有什么开心的、难过的事情,就通过纸条来告诉我,好不好?你看,窗台下的小信箱就是为你准备的!"时间一天天过去,我锲而不舍地关注着小C。上课时,我会走到他身边,用眼神和他交流;下课了,我会把他拉到同学之中和他们一起做游戏,让他体会到集体生活的美好。

随之而来的是小信箱里开始有了他的回应:从简单的开心笑脸和难过哭脸,到只言片语分享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再到以主人翁态度为班级出谋划策。每一次,我都认真回信,快乐着他的快乐,开导着他的难过,采纳着他的建议,鼓励着他的天马行空,并肯定、表扬他,让他知道我能成为他坚实的臂膀、坚强的后盾。取得老师和同学们的尊重和信任后,小C的脸上开始有了笑容。虽然他还是不怎么说话,但那发自内心的温暖笑容,让我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真心换的真情。这笑容也成为我们师生之间特有的沟通桥梁。

2.巧用鼓励,激发自信

"嗨,你帮老师拿一下书本。""这次你来拿班牌带领同学们出校门。"……为了激发小C的自信心,我开始给予机会以锻炼他。一次,我看到小C红着脸站在队伍最前面,一会儿局促不安地看看同学,一会儿看着地上,最终向我投来"求救"的目光。我微笑着走上前去,摸摸他的头:"就像平时你看到别人整队那样喊口令,你可以的!"他鼓足勇气喊着:"立正——"全班学生立刻排好队伍。我对他竖起了大拇指,他报以腼腆的微笑。解散后,我看到他手舞足蹈地奔向接他放学的妈妈,分享内心的喜悦。
阳光下的少年熠熠生辉,美得像一幅流光溢彩的油画。

14

德育策略

当人们从事自己喜爱的工作时可能会经历一种独特的体验,它常使人废寝忘食,不计回报地全身心投入且乐在其中,而人在具有这种体验的活动中常常会爆发出惊人的创造力。这就是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提出的"心流"理论。因此,我想方设法激发和强化小C的各种潜在能力和现实能力,让他体验成功感,收获幸福感。
一次讲述《开国大典》一课时,我在电脑上播放了国庆阅兵的视频。这时,我发现他的眼睛突然发光,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一脸意犹未尽的神情。我知道他痴迷于军事,于是"计上心来",让他给大家介绍祖国的军事科技。他红着脸,拽着衣角,摇摇头说:"老师,我不敢,我不好意思。"我继续鼓励:"你懂得这么多军事知识,能不能告诉同学们,祖国现在有多么强大,作为中国人我们有多么自豪呢?"时针滴答滴答在转,看得出他正在经历激烈的思想斗争,而我和同学们充满期待地看着他。终于,他点了点头。接下来,对军事知识如数家珍的他,通过今昔对比、中外对比,讲解得异常精彩,仿佛带领同学们身临其境。我们全体师生一起大声喊着小C的名字为他点赞。虽然他的声音有些小,眼神有些飘忽,但是他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突破了自我,战胜了恐惧。

小C其实也渴望被爱、被需要,也愿意融入集体的怀抱,认识更多的朋友。我要做的就是从点滴做起,坚持做好一名倾听者、引导者、支持者。我趁热打铁,组织和小C有同样爱好的学生成立了"军事研究同盟会"兴趣小组,由小C做组长,结合语文五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研究报告的格式,撰写调查报告。通过问题提出、研究方法、调查研究情况和资料整理、研究结论四个部分,他们对有关军事的方方面面内容做了较为深入的探究,并且利用每周一节课的时间分工协作向全班展示研究成果,或是军事科技,或是武器变迁,或是革命英雄故事,又或是军事常识,生动、深入的展示内容令全班学生受益匪浅。以小C为首的兴趣小组的成员们学以致用,既锻炼了动手、动脑能力,又丰富了同学们的课外知识。最重要的是,小C恪尽职守,组长当得有模有样,与同学交

3.委以重任,展现自我

15

德育策略

交流亦无障碍,吸引更多同学探讨、研究军事知识。

通过和同学们在一起开展学习、研究,小C也变得开朗起来。我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小"别里科夫"正慢慢脱下身上的"套子",带着自信、热情拥抱更加美好的生活。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而我想走进他的世界,了解他,拥抱他,温暖他。"教育没有捷径可走,我愿用我的真心真情去陪伴每一个学生,用我的激情热情去融化每一颗冰封的心灵,让他们发现爱、亲近爱、懂得爱、敢于爱、传递爱。(来源:班主任杂志)

16

看见文化

那些似水流年的记忆

文/杨金锋

又是一年端午至,无边细雨,如丝似雾。
我坐在报告厅,欣赏着七年级"布衣素履 于家为国——'天下家国'综合性学习成果展演"。唯美的舞台,动情的表演,沉浸的投入,让我激动不已。尤其是大美、思齐指导的《满江红》,大气磅礴而声情并茂,少年的底气,青春的英气,家国的骨气,让我一度泪眼朦胧。这不就是青春应该有的样子吗?这不就是少年应有的风采吗?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心怀家国,绽放自我。

耳旁战鼓阵阵,誓言铮铮,我浮想联翩,这样风姿多次遇见。记得前不久,京剧名家进校园,盾盾邀请我去欣赏。梆子、锣鼓声一开,我完全被艺术家的表演所折服。更让我欣慰的是中间的互动环节。二年级的孩子丝毫不怯场,争先恐后,一颦一笑,一言一行,举手投足,透露着一种文艺范。类似这样的活动还有上周第二届民歌节,现场,好多老师被感动得潸然泪下。
记不得在哪看到一段关于"熏陶"的戏言,说牛津大学的老教授们是这样上课的:一个老先生叼个烟斗,对面坐几个学生,边讲课边吞云吐雾,就这样系统熏陶四年。这当然是笑话,但叼烟斗的闻一多确实是这样上课。还有梵高、福尔摩斯都习惯叼个烟斗。它似乎成了一种隐喻,好的教育一定要有美好的心灵、知美的头脑、审美的情趣、向美的品味。而这个隐喻的实现需要平台,那就是活动。

17

看见文化

前段时间去一个学校巡考,闲聊时考务主任问我现在还搞不搞活动。她的言外之意很明确,本来设计54班规模的学生现在已经办到98个班,你怎么搞活动,你还还敢搞活动吗?其实,她的担忧有必要,也是为我们好。从内心讲,我很感谢她的提醒,但不能因噎废食。甚至"双减"后,有家长甚至投诉学校还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搞得家长跟着很累。作为教育人,在哭笑不得的同时,我也给他讲为什么要搞活动,搞什么样的活动。因为,教育已经不是想当年,更不能想当然。自媒体的孩子,物质丰盈以后,至少发生三个显著的变化:主体意识上,话语权由权威走向平等;传播途径上,价值取向由单一走向多元;内容获取上,有单调走向鲜活。于是,个性意识越来越强,参与观念越来越强,突出自我、重视体验是这一代孩子的显著特征。传统的说教、当年的故事、刻意的煽情已经不能唤起内心的共鸣,唯有体验,才能共情、共振、共识,这就需要高质量的活动。

学校不仅在平时举行一系列的活动,对于毕业典礼的活动也非常重视。犹记得龙外初三第一届的毕业典礼。李书记现场为每一位学生颁发毕业证,合影,而且还有做各种姿势,比心的有,

有,点赞的有之,做爱心的有之……一个个子不高比较瘦弱的孩子上台领毕业证,书记顺势把他抱了起来,全场沸腾了!

过一会,吴湧鸣上台一下子把李书记又抱了起来,现场再次沸腾了!典礼的最后一个环节是依依惜别,老师们在主席台上,孩子们以班为单位,一一和老师告别,背景音乐是童声的《送别》。当2班的王韩宇深

深情地抱住艳龙主任时,平时幽默风趣的龙哥潸然泪下。璟琦

18

看见文化

琦后来写了一篇推文《毕业典礼,我们笑着笑着就哭了》,据说稿子书记一个字都没改。更让人意想不到的的是这帮孩子升入高中后,回到母校还时常提起那次的毕业典礼。

爱因斯坦说:"教育就是当一个人把在学校所学全部忘光之后剩下的东西。"那剩下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呢?我想,应该是青春的记忆!换句话说,孩子在学校不经有知识,还要有故事;不仅有故事,还要有回忆;不仅有回忆,还要有青春!一句话,把童年还给孩子,用幸福涵养孩子,用真善美滋养孩子,剩下的就交给岁月吧!
微雨淅沥,细如游丝,多如牛毛。突然对汪曾祺的《昆明的雨》多了一层理解,对王安石"深巷明朝卖杏花"多了一些期待,对苏轼的"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多了一些共鸣。过不了多久,待种子萌发、成长,我想,他们(她们)一定会铭记这个下午,那一定是个美好的回忆。

19

德育活动

第十五周星级文明班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