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龙外布衣第十期

电子杂志报刊2024-05-16
704

2024年5月11日
星期五
学生发展处
第10期  总第10期

办有意思的教育

育有情怀的人才

德育前沿 >>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四重维度

文/钟志凌

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源于祖辈长期生活在一定地域之中,伴随着定居生活方式的逐渐养成,从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等的日常交往中产生出依恋乡土的感情。民族和国家形成之后,这种依恋之情就发展为对民族身份的认同和对祖国的爱恋,形成民族国家意识和爱国爱家情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五千多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经受住无数难以想象的风险和考验,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同中华民族有深厚持久的爱国主义传统是密不可分的。"由此可知,爱国主义对培育民族国家命运共同体意识和凝聚民族力量团结奋斗具有重要价值。爱国主义往往出现在两个境遇之中,一是和平时期,二是国家处于内忧外患时期。在和平时期,爱国主义可以转化为为了民族复兴、国家富强而努力参与国家建设事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在危难时期,爱国主义可以转化为为了民族国家救亡图存,不惜牺牲个人利益甚至付出生命代价的昂扬气概和意志品质。 
爱国主义教育是对国民普遍进行的一种以爱国报国为主题的道德情感培养和道德价值取向的教育。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入推进,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同时并存,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共同致力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之际,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意义。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应从政治立场、情感培养、价值导向和文化塑造四个方面着力实施,以引导受教育者自觉把爱国情、 

02

德育前沿

情、强国志、报国行与自身发展有机统一起来,以使命担当的豪情壮志和内生动力,积极探索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路。 

一、在政治立场上,要坚持国家至上与人民至上的辩证统一

爱国主义教育主张把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联系起来,强调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内蕴着"国家至上"的价值理念。"国家至上"的价值理念要赢得广泛的认同,首先必须引导受教育者清晰认识国家本身,树立起正确的国家观。
爱国主义教育要以唯物史观的视野讲清楚国家的本质。《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以下简称《爱国主义教育法》)规定,爱国主义教育要"增强国家观念,壮大和团结一切爱国力量,使爱国主义成为全体人民的坚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觉行动"。这就提示我们,爱国主义教育应讲清楚,我们倡导的所爱之国,不是打着普遍利益的旗号却维护私人特殊利益的虚幻共同体,而是以劳动人民为代表的所有人民共同拥有的真正共同体之国,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应成为国家的真正主人。在关于国家本质的认识上,东西方存在较大差异。西方近现代学者往往站在契约论的立场上,认为国家是为保护个人利益在订立契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霍布斯的《利维坦》和洛克的《政府论》中都有专门的论述,这样的国家本质上是维护阶级对立社会中生产资料私人占有者的利益的工具。而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站在劳动人民的立场上,认为国家是为保护私有财产制度而建立起来的,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工具。马克思和恩格斯从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立场出发,对资本主义国家的爱国主义教育持审慎态度。他们在《共产党宣言》中针对有人责备共产党人取消祖国的言论指出:"工人没有祖国。"因为这样的"祖国"并不维护工人阶级利益。列宁曾经从战争的性质的角度区分爱国主义,他指出,"如果是剥削者

03

德育前沿

者阶级为了巩固自己的阶级统治而进行战争,这就是罪恶的战争,在这种战争中采取'护国主义'就是卑鄙行为,就是背叛社会主义。如果是已经战胜本国资产阶级的无产阶级为了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而进行战争,那么这种战争就是合理的和'神圣的'"。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生活的时代,无产阶级还没有条件建立起一个真正代表自己利益的国家,马克思和恩格斯从无产阶级的立场出发,对爱国主义教育持反感和批判的态度,这是由当时无产阶级的历史际遇所决定的。列宁曾经对社会沙文主义狭隘的、偏激的爱国主义思想和行为进行批判,认为帝国主义战争中支持本国资产阶级参战的"爱国主义"行为是完全错误的。这说明,应以唯物史观为科学的方法论,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对爱国主义教育倡导的所爱之国的本质与价值作出科学的评判。毛泽东秉持了这样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认为对爱国主义应辩证理解。他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文中论及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时指出:"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看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之下来决定。有日本侵略者和希特勒的'爱国主义',有我们的爱国主义。"这表达了爱国主义鲜明的政治立场,指明了为着民族利益和人民利益,爱国主义必须为了反对侵略而战的行为取向。 

爱国主义教育要立足于现实讲清楚我国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和社会主义国家特性。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除了政治统治的职能外,还负有对内实行社会管理、对外进行国际交往和维护国家安全的职责。马克思主义认为,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不再会有因为经济利益的不同而划分为不同的社会集团并由此产生矛盾斗争的可能性,阶级会消失,国家也会因此而消亡。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人民民主专政,本质上就是无产阶级专政。邓小平曾指出,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第一

04

德育前沿

一阶段,我们已经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国家,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样的国家已经不是剥削阶级压迫被剥削阶级的工具了,此处的"国家"就是实行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是真正站稳了人民立场、保证了人民主人翁地位的国家。党的二十大强调,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党和国家视人民民主为社会主义的生命,为了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我国实行了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断健全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全面发展协商民主,积极发展基层民主,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以法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益。社会主义国家真正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国家是人民之国,爱国主义教育所倡导的"国家至上"与"人民至上"是相统一的,即爱祖国与爱人民是统一的,热爱祖国,建设好自己的国家,也就为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人民利益提供了根本保障和现实条件。因此,爱国主义教育应培养受教育者忠于祖国、热爱祖国的思想和情感,引导受教育者拥护国家的基本制度,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统一,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促进国家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在情感培养上,要厚植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之情

爱国主义教育应开展对祖国历史、现实和发展情况的认知教育,其中包含着对国家制度、领导阶级和执政政党的认同教育。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日起,人民的命运、社会主义国家的命运和中国共产党的命运就已经紧密联系在一起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使命,并为之而不懈奋斗。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中国共产党最高政治领导力量的地位是不能撼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必须要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才能确

05

德育前沿

确保拥有团结奋斗的强大政治凝聚力和发展自信心,才能集聚各方力量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历史和现实也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中国近现代发展历史逻辑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逻辑相统一的产物。邓小平指出:"有人说不爱社会主义不等于不爱国。难道祖国是抽象的吗?不爱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爱什么呢?"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在当代中国弘扬爱国主义教育,必须深刻认识到"三个坚持"的伟大意义,即"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必须长期坚持,不可动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不可动摇;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扎根中国大地、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独立自主实现国家发展的大政方针必须长期坚持,不可动摇"。新时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发扬斗争精神,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不断彰显。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爱国主义必须要坚持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我国注重爱国与爱社会主义一致性的教育,强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有机统一。这就提示我们,爱国主义教育必须着力于培养对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中国共产党的情感认同和热爱之情,并转化为坚决拥护和持之以恒的坚持的意志力。 

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应该与历史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爱国主义教育以培养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热爱祖国之情及维护祖国的安全和独立而努力的奋斗精神等为核心内容。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其教育内容又是发展变化的。欧洲传统国家的爱国主义教育最重视历史教育,例如,法国的爱国主义教育侧重对历史文化的珍惜和爱护,法国政府将博物馆作为对国民进行爱国主义

06

德育前沿

义教育的重点基地,政府明文规定,凡是国立博物馆对中小学生一律半价;意大利把历史上的名人名著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但丁的《神曲》被定为中学生的必修内容。欧洲一些国家还注重借助不同学科对国民实施爱国主义教育,如欧洲国家的历史、地理、音乐、美术、文学,甚至在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等课程中,爱国主义教育都贯穿其中。我国当代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全面系统,《爱国主义教育法》规定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主要涉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五史"教育、社会制度教育、文化和文化遗产教育、法治教育、国家安全教育、英雄人物和民族精神教育等,这为以法治方式推动和保障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全面贯彻到社会生活之中,提供了内容依据和实践指南。水有源头树有根,要引导受教育者正确理解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为什么能够成功,尤其需要追根溯源,做好历史教育,通过中国共产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教育,展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各种艰难险阻中如何团结奋斗、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成就,引导受教育者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中领悟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来之不易,消除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来之不易,从而培养起深厚的对中华民族的自豪之情、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热爱之情和对中国共产党的崇敬之情。 (《中国德育》2024年第8期)

07

教育叙事

半是热望半闪光

文/ 张利敏

犹记起那年,还没有习惯深圳湿热的气候,就要匆匆接任班主任的工作,8月份的尾巴,每天都在数着日子期待、数着日子紧张,不知道教室里迎接我的是哪些孩子,他们有着怎样的期待,家人们又有着怎样的期望。想要快点见到他们,这种心情就像窗外的阳光般灼热;也想要时间再慢一点,我还没有做好准备去看那一张张可爱的脸。

"国防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的前一天,一个孩子的家长联系了我,一瞬间,我体会到了肩上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小张同学一个月前还是一个需要学校保护的学生,在这一刻,她必须成为保护45个孩子的张老师了。
中午11点钟,炎热、无风,汗水像融化的巧克力一般粘腻,我在校门口等候家长的到来。一个多小时,我听着他们的拳拳爱子之心、看着他们愁云密布的脸庞,内心忐忑不安,最后也只说出了一句话:"我会尽我所能帮助他,让他融入班级,我也相信我们的班级是最团结友爱的班级。"虽然此刻,我还没有见到他们,但是我有这样的信心。
孩子在校学习2个月,期间无数次开导、无数次关心、无数次提心吊胆,他不只一次告诉我,喜欢张老师、想要在学校,我也不只一次告诉他,你可以的,你和其他人没有什么不同,你只是很不幸地生病了,总会有病愈的一天的。
最后一次和家长见面沟通是在学校,家长临走前告诉我,"张老师,我们的小孩很麻烦,你做的已经够多了,我们都看在眼里,即使最后他真的做了那样的事,我们也不会对你

张利敏

硕士研究生
中国人民大学

08

教育叙事

你有任何怨言。"这份信任成为那个雨夜最温暖的幸福。最终他还是身体原因在家接受治疗,班里的其他孩子曾经问我他什么时候会回来,我不知道,他也不知道,同学们一直在等他。

初中生好像是张扬个性的代名词,他们无处安放的青春热血好像必须趁着夏日的热烈尽情挥洒,这样的澎湃激情让人羡慕,虽然有时也会令人头疼。集体生日会那天,我因他们肆无忌惮的"张扬个性"发怒了。
热心的同学提前准备好的节目表演成了他们取笑的谈资,同学难堪地匆匆结束正在表演的节目,反使他们起哄的声音愈演愈烈。我强行结束了看起来气氛欢快的生日会,严肃地告诉他们尊重的价值、同窗的分量,立下了班级的第一条准则:尊重第一。见面第四天,我们好像开展了第一次德育课。
班里有一位"行为怪异"的小姑娘,她会独自一个人观察蚂蚁、树叶,看落日的余晖。走着坐着总是十分笔挺,看起来有种气定神闲的骄傲。语文课上,她的发言总让我觉得很惊喜,在她的世

世界里宇宙万物真的可爱。我对她欣赏又担心,敏感较真的人最脆弱。

开学一个月,我感受到她内心的崩塌和重建,知道她因学习成绩波动的压力、清楚她在人际关系上的痛苦和挣扎、了解她因曾受校园暴力的自我厌弃,我们是很多次谈心的朋友,但我不只一次觉得她喜欢我更多一点,甚至有时会因为她的关心而觉得有些惭愧。她会在我在班级大发雷霆之后提醒我"老师,不要太生气,生气伤身体",会在我生病感冒之时送我八仙果,会把在数学小组中抽到的奶茶奖励送给我。而我大多数情况下对她的痛苦不能感同身受,会因班级的事务或所谓的平衡而对她有所忽视,从她身上我感受了全力以赴的喜欢,也因为她的喜欢让我确定师生之间的爱是相互的。
初次见面,我印象中的小梅同学是个柔弱温柔的小姑娘,课上聪明有灵气的"锋芒毕露"和课下不善言辞的钝感有种奇特的反差感。她总是在下课默默地坐在座位上学习,也因为她看起来的"不合群"而有时被"不合群"。那天

09

教育叙事

天我找她聊天的时候,她对我的"明察秋毫"有些不可思议,但也很坚定地说:"我一个人玩也没什么。"

不久后的一天晚上,意外地接到了小梅的电话,她向我询问怎么处理人际关系的问题,我这才发现这个小姑娘并不像她的外表一样脆弱,她对生活有观察有思考、对自己有认知、做事有原则有底线,她让我更加坚信,学生和老师是可以平等沟通交流的。那天,我在操场上和她聊了很久,那天,也是我到深圳以来第一次看夜空,挂了电话之后,我的内心有种充溢的感觉,我认为是幸福。
心怀热望,灰头土脸的日子里也有闪光,2024继续珍惜人间日常。

点评

教育是一场温暖的修行,是一个用生命温暖生命的过程。当年刚毕业的利敏老师,一走上教师岗位便接任了班主任工作,对教育心怀热望的她,顿时感受到了肩上那份沉甸甸的责任。面对焦虑、求助的家长,真诚的利敏老师安慰道:“我会尽我所能帮助他,让他融入班级,我也相信我们的班级是最团结友爱的班级。”她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对孩子无数次开导、无数次关心、无数次提心吊胆,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温暖着孩子,温暖着家长。孩子和家长对利敏老师的喜欢与肯定,也带给了初为人师的利敏老师最温暖的幸福。谦逊自省的利敏老师,从班里那位“行为怪异”的小姑娘身上,感受到了师生之间的爱是相互的;从灵气逼人却又柔弱温柔的小梅同学身上,坚信学生和老师是可以平等沟通交流的……与同学相处的点点滴滴,让初为班主任的利敏老师心中充溢着幸福的感觉。
冰心曾说:“爱在左,责任在右,走在生命之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莘莘学子,踏着荆棘,不觉痛苦,有泪可流,却觉得幸福。”教师就是那个随时播种随时撒花的人,利敏老师说:“心怀热望,灰头土脸的日子里也有闪光。”愿我们都能心怀热望,一路向前,做好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孟利娟)

10

德育策略

如何正确“盯”孩子?要有尺度,也要有温度

对部分家长而言,一天到晚"盯"着孩子完成一项项任务自己才能感到安心。这种看起来是"为孩子好""为了培养孩子"的行为,短期内或许可以取得不错的成绩,但并不利于孩子的长远发展。其实,"盯"的目的并不在于让孩子对家长的要求"唯命是从",而是培养孩子自我管理的好习惯以及时间观念、规则意识,养成不再需要"催催催"的孩子。
妈妈圈里常常听到这样的抱怨:我的孩子只有盯住了成绩才能说得过去,不盯着就"放飞自我"了。也有一部分家长在纠结"盯"还是"不盯":盯少了怕"飘",盯多了怕"烦"。教育是为了成就每一个孩子,但成就的载体就是"盯"着他完成每一件任务吗?面对"盯"这个问题,让孩子学会自律,懂得自我管理、自我规划,才是更重要的事情。

过度"盯"住孩子是一种情绪焦虑

文/刘俐宏

有些家长不仅在家中"监视"着孩子的一举一动,还渴望孩子在学校的点滴动态也能尽在老师的掌握之中,把孩子的生活轨迹钉在家庭与学校两点一线上,一时半会儿没有看到孩子的消息便会感到焦虑不安。
然而,如果家长和老师像人形监控器一样时刻"盯"着孩子,孩子内心的焦虑情绪便会悄然滋长,还可能会出现心理学上的"超限效应"。
过多的语言刺激、过强的情感压力、或是持续过久的关注,都如同狂风骤雨,在孩子的内心世界掀起波澜,让孩子感到无法承受,进而引发心理上的抵触与反抗,产生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外在表现。
当父母或老师无休止地指责同一件事情时,孩子的内心便会经历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的转变,最终演变为反感与厌恶。被逼急的孩子,会以"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作为回应,也会对这种"习惯性指责"产生焦虑情绪,加剧亲子之间的"对抗"。

11

德育策略

所以,不要成为情绪焦虑的父母,也不要将这份焦虑传递给老师和孩子。努力成为温和而坚定的父母,与老师携手并肩,共同为孩子的成长之路保驾护航。

"盯"需要因事而为、张弛有度

"盯"与"不盯",就好比文学作品中的"抑"与"扬",需要精心编织与巧妙安排。如初绽的花朵一般的孩子,究竟需不需要我们以目光守护?答案是肯定的,他们需要我们的"盯"。
这里的"盯",是指如晨曦般温暖的关注,如微风般细腻的管理。"盯"的艺术在于恰到好处,因事而为,既不过于热烈,也不失温柔。当孩子的情绪出现问题,我们通过"盯"来洞察他们的内心世界,以关怀的目光去触碰他们的心灵,去安抚他们的情绪。这样的"盯",如春雨洒落,滋养着孩子们的心田。然而,"盯"并非一成不变的注视,而是需要张弛有度。我们应避免过度的"盯"造成孩子的紧张与不安,要让他们在自由与规则之间找到平衡。
对于孩子们来说,自律如同攀登高峰,艰难而充满挑战。这时,他律的介入便显得尤为重要,而"盯"便是他律的一种温柔体现。要用恰当的方式"盯"着孩子,引导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这些好习惯将会如涓涓细流一般,最终汇成自律的江海。父母应当明白的是,"盯"并非无休止的监视,而是一种适度的关注与引导。过度的"盯"只会给孩子带来沉重的压力,束缚他们向着梦想飞行的翅膀。
因此,在适当的时候,我们要学会巧妙地切换"盯"与"不盯",时而"视而不见",给予他们自由的空间;时而"见而不管",让他们在探索中成长。

"盯"孩子不如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与其无时无刻地"盯"着孩子,不如在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上下功夫。父母与老师的过度关注往往会滋生矛盾冲突,亲子与师生关系也会因此面临重重考验。面对孩子成长道路上的荆棘与坎坷,父母应摒弃"时时处处紧盯"的执念,而是坚持以爱为伴,以智为引。

12

德育策略

引。在温暖的陪伴中,引领孩子绘制成长的蓝图,鼓励他们勇敢面对前行道路上的困惑与挑战;指引孩子在生活的点滴中寻找自身的价值,以最适合自己的姿态迎接不同阶段的崭新生活;传授孩子自我管理的奥秘,让他们在不断的自我突破中勇敢迎接未来的种种考验。

"盯"之道,需有尺度,方能盯出孩子的规则之心与时间之念;"盯"之法,更需有温度,才能孕育出孩子自律、自主、自觉的美好品质。
父母要学会恰当地"盯",用温暖的目光守护孩子,在"盯"的过程中允许孩子自由生长,让孩子放下焦虑、放下不安,让孩子有选择、会选择、敢于做选择,让孩子在未来的天空自由翱翔。(中国教育报)

13

看见文化

希君生羽翼,一化北冥鱼

文/杨金锋

橘黄的灯光温柔地洒在校园里,宁静而安详。校门口,泰山石上"深圳市龙华区外国语学校"十一个烫金大字熠熠生辉。兰兰和贞贞满意地走出校园,踏上回家的路程。此时,已经凌晨2:37分。
兰兰回想起刚才备赛时的场景,虽然疲惫,但依然兴奋不已。

今天是区初语"龙教杯"大赛的日子,经过文本解读、教学设计、原创论文、演讲答辩,雪卉和俊瑞进入前六,要进行第二天的现场展示,即上课。学科主持人李凝昕老师虽然住院,但依然关心比赛,遥控指导,成立两个备赛组。雪卉组由贞贞做组长,带领冉兰、惠芳、浩子及实习生邬丹辰。俊瑞组由我做组长,加上中英、莹莹、舒畅、王可。备赛从晚上七点开始,先文本研读,再到教学设计,说课、道具课件制作、逐字稿撰写等等。大家

家畅所欲言,反复打磨,争辩声、感叹声、笑声不时回荡在图书馆。

夜渐深,坐在图书馆宽敞的木桌前,我恍如隔世。记得有一年备赛,也是在图书馆。下午5点给课题,第二天上课。当时的学科主持人是程宇赫老师,他生病住院,打点滴。但考虑到第二天上课,他拔掉点滴,五点赶到学校,开始培训。等到培训结束,脸色蜡黄,我赶紧让他回去休息。从此,这就成了初语一个传统。后

14

看见文化

后来,李凝昕老师接任学科主持人,继承并发扬了这一传统。从贞贞、中英的市赛,到莹莹、兰兰的区、市赛,再到去年璟琦的比赛,都是如此。如果不是很忙,向浩老师也亲自指导市赛比赛。渐渐地,龙外初语声名鹊起。甚至有人赞言:"龙外出品,必为精品!"

其实,在龙外,不仅是初语科组是这样,小初英语科组、数学科组、物理科组、化学科组、科学科组等等都是如此。记得小语一次比赛,分工细致到李歌老师专门辅导粉笔字,而且从一笔一画开始。一人

人参赛,一个团队托举,一群人成长。正因为如此,学校每年的国家、省、市、区教学、德育竞赛成绩不断创造新高。李渝忠书记常说:“卓越教师是在健康生态文化里长出来的,拔尖人才是在适宜的教育生态系统里育出来的。”是啊,根深方能叶茂,土沃才有繁华。

东方渐白,灯光微弱,紧随兰兰之后走出校园的是雪卉和俊瑞,二人笑靥如花,自信满满。三个小时后,他们将出现在赛场上。这一夜,注定无眠;这一夜,终将难忘;这一夜,回忆满满!
回到家的兰兰,依然挂念着两位选手,发了一个朋友圈,配上初语的全家福,写下一个美好的祝福:希君生羽翼,一化北冥鱼!

15

德育活动

第十周星级文明班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