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做有温度的教育

他们的选择

赵珊珊

做有温度的教育

2023

教育叙事精选集
学生发展处

第9期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立德,就是坚持德育为先,通过正面教育来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树人,就是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合适的教育来塑造人、改变人、发展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方向,需有技术,尊重规律,注重方法;立德树人是教育的追求,需有艺术,德润人心,水过无痕。新时代需要大德育,新时代呼唤大先生。立德树人,龙外人有自己的表达,那就是做有温度的德育,以耐心、爱心、慧心激发温度、深度、厚度,启迪智慧,润泽心灵。

写在前面

03

他们的选择

文/赵珊珊

新学期第一节班会课,我正站在讲台上介绍班级的任课老师:“您瞧瞧,语文张老师,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数学杨老师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北大,清华”这几个字儿,就像是一滴冷水掉入滚烫的油锅,原本安静的教室瞬间沸腾了。
突然,有人问,“清华北大毕业了,为啥来当初中老师啊?”一听这话,讲台的我心里呐喊道:为什么不能?热爱、喜欢、愿意啊!可这么回答也不合适。我对同学们说:“这个问题我也想知道答案,你们作为特邀记者去采访一下语文和数学老师吧!”

下周的班会课上,小记者们从老师的专业特长讲到职业规划,从为爱奔赴讲到不忘初心的教育梦想。这是我们的老师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可这时,上周发问的大豪又有了新

问题,“为什么他们选择当老师而不是选择能获得更多物质回报的工作呢?”
       听了这话,我问同学们,“大家都知道邓稼先是我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但你们知道他三次选择的故事吗?”同学们摇头。1947年,邓稼先赴美留学获得博士学位后,美国政府看到了他的才华想将他留在美国。第一次,他们许诺给他高官厚禄,邓稼先拒绝了。第二次,他们抛出优越的科研和生活条件挽留他,邓稼先依然拒绝。第三次,他的

班主任能力大赛一等奖
青年教师培训与展示活动一等奖

区骨干教师
区优秀教师

04

恩师、朋友都来游说他,邓稼先还是拒绝。1950年,他放弃一切回国,带领科研团队,隐姓埋名28年,以全世界最快的速度研发出原子弹和氢弹,中国人从此再也不怕别人的核恐吓。这就是邓稼先的选择。金钱、功名、利禄,从来都不在他的的选择内。
       教室里一片沉默,从他们眼中我看到对选择二字的新体会。我抓住教育契机,在当月的早读课前开展了名人故事会。从钱学森“我的归宿在中国”的铿锵誓言,到张桂梅愿做大山里的一盏灯,再到黄大年“只要祖国需要,我必全力以赴”的坚定选择。不同的年代、同样的选择方式回荡在教室中。看着热血沸腾的同学们,我不禁想,他们能够真正理解先驱们的选择吗?他们能在新时代的今天去践行吗?几天后的家长学院中,大豪的爸爸,2010年全国纺织工业劳动模范,邀请同学们去他的工厂开展职业生涯体验。在那里,同学们见证了工人叔叔精益求精的态度、无处不在的创新精神,大豪也在这一天了解到爸爸是如何从一个普通工人走上全国劳动模范的领奖台。他骄傲地对老爸竖起大拇指,大声喊道,“老爸虽然你只是个普通工人,但我发现在平凡的岗位上为社会做贡献也很棒!”在一片会心一笑中,我相信同学们做出了对未来的选择。

05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担当。我们如果能够抓住教育的零光片羽,引导孩子把“心之所向,情之所归”的爱国之情,付诸为“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到那时,他们必能以青春之我创造更加美好的锦绣华章。

记不得在哪里看到一句话:世上有两件难事,一是把别人的钱装进自己的口袋,二是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如果成功,前者叫老板,后者叫老师。在我看来,后者更难。因为思想所解决的是价值观的塑造,文化的认同,信仰的坚定。这是基础教育的根本,是培根铸魂的关键,是立德树人的追求。但自媒体时代的德育至少发生三个显著的变化:主体上,话语由权威走向平等;价值上,由单一走向多元;样态上,由单调走向鲜活。受教育主体个性意识越来越凸显,参与观念越来越强烈,重视体验越来越迫切。唯有与时俱进,才能不负重托。珊珊老师利用榜样引领、采访体验、协同育人等策略,采用对话式、体验式、课程化的路径,由“说”转向“引”,由“教”转向“育”,重塑价值追求,厚植责任担当,让学生因为看见而相信,再因为相信而看见。水过无痕,大爱无疆。(杨金锋)

点评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