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阅聆▪R&L 2019年 第八期

其他分类其他2019-09-02
1541

目 录

CONTENTS

04.
06.
08.
10.
12.

作者简介
我的江南
渐行渐远的小镇
小镇
鉴洋湖的荷

14.
16.
18.
20.

碧色
记得年少青衫薄
一刹那
印花棉布

        李鸿,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
,台州作协理事,台州市散文创
作委副主任,临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出版散文集《边走边看》,《江南小镇的闲适时光》。散文作品在《美文》、《散文百家》、《读者原创版》、《散文选刊》、《海外文摘》、《浙江作家》、《作家选刊》等发表,并有多篇散文入选《2009年当代散文精选》、《2010年中国精美散文选》、《散文百家十年精选》、《2015年当代散文精选》。

作者简介:

【策 划】:文献服务与出版部
【主 编】:吴一舟
【编 辑】:陶    琳
【配 乐】:周悉妮
【校 对】:浙江树人大学易水寒诗社
【朗 诵】:浙江传媒学院金话筒                           志愿服务讲解队
【设 计】:黄    菲

我的江南

我的江南,微雨淡墨。
此刻,站在湖边,冷峭的寒意已悄悄解冻,春,在不经意中来了。喜欢这样的季节,一帘微雨,杏花初开。柳枝在春风里涤荡回转,远山近水,村落小院,采桑的女子挽着一只竹蓝,着青衫,裹头巾,在细雨中踏歌而来。江南的雨,细绵如银针,侧耳也难辨其声,伸手却能感觉到凉凉的湿润,这样的雨,一派轻浅却水意葱茏。
三月的日子,花草树木开始渐变,蔓延而来的色泽漫过心坎,浸透着别样的风情。一湖春水,几朵春花,让此时的乡野寂寥而幽静。沿着湖边,一个人慢慢走过。微雨后的湖边,陈旧的枯草从褶皱里伸出,露出一点一点新绿。那绿是透着心透着肺的绿,薄薄的、莹莹的,直撩得人春意朦胧。水是初春的水,看一眼心就乱乱的,想起那句诗:“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的憨态,便是这光景了。经过一冬洗涤,这水没有夏季的粗粝浑浊,也没有秋冬的寒凉刺骨,融化后唯有这柔柔的、滑滑的、凉凉的水,在初春的时光里,妩媚得让人心疼。
 乡间的春意总是来的早一些,仿佛瞬间就可以把整整一个冬季的寒冷给赶走。杏花、梨花、紫云英,青红绿白,喜悦生动,把江南的早春撩拨的热闹非凡。沿村边小道走过,村落显得略远,隐隐绰绰中,小桥、流水、人家,还有老树、院墙、楼阁,看起来如此安静,淡雅!有农人箬帽、蓑衣在水田里插秧,脚边的秧苗绿盈盈的一大片,空中白鹭轻巧地掠过漠漠水田,觅食的鸭子摇摇摆摆地晃动着身子,组成了一幅农耕图。都说乡村是纯美的,此刻,只要瞧上一眼,保准就会爱上。如果手中有笔,可以绘上几笔或者写几阕小令,低吟浅唱,在微雨淡墨的江南里飘荡,那一定是极其美妙。
这样的江南,如诗如画,踏足而来,心里的怅然和忧伤,早已淡去,回眸间,烟柳轻晃,燕雀低喃,人间早已是别样的情境。
春分这两个字,读起来有一种浩荡,一种爽气,一种拂面而来的温煦。春分跟春风是相近,虽然一个是节气,一个是天气,但只要带着春字,一切变得妖娆和明媚起来。
有诗云:雨霁风光,春分天气,千花百卉争明媚。春分一到,蜇伏了一冬的万物苏醒了,江南小镇的春意随着春分呼啸而来,院落、墙头、街角、巷尾,花儿扑楞楞地伸展出来,一朵一朵搁在院墙上,青苔、绿萝、蟹爪兰,幽绿的气息散发着时光的味道。小镇的街上,姑娘们一个个春衫飘飘,笑声和着春风,在花草漫溢的空气里浮荡。
 春分,平分了春季,是春天九十天的中分点,属于季节更替中二十四节气之一。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是日夜清明、昼夜均平的好时节,这样的节气,是一种温和的理想状态,也是岁月静美的一段好时光。春分后,白昼时间一天长似一天,阳光开始一米一米地增加,天气也一点一点的变暖。时节有了雨水的滋润,有了惊蛰的初醒,大自然就变得丰润盈泽起来,这季节进入春分,无限凉意无限美意,万事万物似一列进入轨道的列车,呼啦啦地扯开了。
喜欢春分时节的江南,春深似海,繁花如潮,母亲开始不紧不慢地淘米、晒米,为清明做青团子早早地忙活着。父亲也开始帮忙,搬椅子找畚斗为晒米作准备。邻居阿婆把新鲜的菜腌制起来,晒干后可以长年储藏。我独自去山里看花,看桃花、梨花、樱花、紫荆花,踩着柔软的乡间泥路,感受着春风扑面而来的舒爽。村头的小河,清凌凌的,水流不急不徐,像个安然恬静的女子。远处的山野,横卧着一长溜村庄,白墙黑顶,至简至朴。杏花或桃花从墙头斜出,粉红粉白,一簇簇的,拥在枝头,看上去似乎很重,被春风一吹,却又轻盈盈的。油菜花更是以大场面地撑着,一大片金黄延绵数亩,这么安然地走在这片土地上,一点也不会觉得无趣,累了,喜欢在野地里坐着,脚下全是草,那些草粉嫩粉嫩的,小而纤细,特别秀气特别有趣特别可爱,一些小草还会开花,针尖似的,从枝头爆出一点腥红,那娇俏的模样生怕惊扰谁,羞涩的样子特惹人怜爱,风这个时候吹来,植物的清香在风里弥漫。突然觉得春分时节,总叫人心里不自觉地柔软着。
 一年四季,春天是明艳的,多姿的,江南春分更是多情的,只要用心去品味这份淡雅和花香就好,即便不出去,那怕坐在阁楼上,抑或坐在临河的窗口,也能看到春水缓缓流过的韵味。阳光下,燕子呢喃着从窗口飞过,远处放学的儿童,在陌上放着纸鸢,传来的笑声和喧哗声,
便是一首诗,一首歌。人这一辈子会相遇很多东西,山水、花草自不用说,一只飞鸟,一片浅滩,也会让人心里惦记着,更何况这绿意葱茏的春分。一年只有一个春分节气,恍惚间春分就要远去,春分也会老去,在日复一日的流动中,春分很快就会告别,还好,春分过后还有清明和谷雨,还有更多的节气在延缓和流动,一年一年的轮回,到底还有春浓时。

周末,独坐,听雨。
雨声潇潇,如珠落盘。
雨敲在窗台的玻璃上,一颗一颗,在这寂静的午后,听起来特别动容。想起九莉在笔记簿上的那段话:雨声潺潺,像住在溪边。心一下子柔软起来。
 雨声,点点滴滴,滴滴点点,像一首诗,不远也不近。把窗帘拉上,看不到外面的雨,只是凭着那细微的感觉去倾听,那雨是大了还是小了。偶尔,撩开窗帘的一角,看雨从玻璃窗的上沿流过。一条一条的水线盈澈澄亮,屋外的香樟、芭蕉,皆有雨声。雨打在叶上,脆而清,雨珠在叶片上滚动,生动而喜悦。雨,在空气里走过,掠过窗台、屋檐、走在树上;走在楼下庭院的花架上;走在街道的灌木和草地上;走在城市和乡村里;走在山川河流之间。雨像一个行走的人,走着走着,走在时间里,走在岁月里,没有停下来的意思。雨幕中,有人相伴的走过,伞下的人一脸喜悦,格子衣衫,裙裾飘飘,牵手走过的背影,在雨意中散发着私密的欢喜。
下雨的日子是淡然的散漫的,不急着去做别的事。一个人,泡一壶茶,淡淡的绿意,潇潇的雨声,有着人间的烟火的味道。有时会静静地发呆,听雨声袭来,觉得时光就这样老去。一个晚上,一个人躲在阳台上看雨,忽接朋友电话:一起开车去乡野听雨去,好吗?瞬间就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
于是,下楼,坐上朋友的车,朝寂静的公路开去。雨夜中的城市灯火璀璨,美的像个宫殿,经过雨水洗涤的街景和树木,清亮得让人眼目一新。打开车载音乐,邓丽君的歌温情如故,特别符合这样的雨夜。车子不紧不慢地向着前方开过去,远离市区后,前方一片漆黑。偶尔开过一些夜行的车子,车头灯光集束照着前路。雨飘落的姿态疏散而优美,远处有星星点点的灯火,是一些村庄的灯光。把车停在一个公路旁,滤去外面世界的嘈杂,只剩下一把瘦瘦的雨声。俩个人倦在车内,诉说曾经的故事。一件一件,绽放着光阴的味道。外面的灯光有时掠过,照在脸上,偶尔相对,莞尔一笑。夜色里,寂静无边,趴在车窗上,凝望着雨夜里的黑。那些花朵、草木,都隐在黑暗里。有莫名的光在空中浮动,暗中闪烁着晕染般的点点的光泽。雨声落在车窗的玻璃上,发出轻微碎裂的声音。于安静处听着雨声,真是一件奢侈而美好的事,很多时候会静静地享受这份温暖和寂静。
听雨只是一件简单的事,在这样的雨幕中,时光都变得缓慢了,慢到能够听见自己的心跳。平常很少与自己对话,这个时候,仿佛遇见另一个自己,可以慢慢地梳理自己。人的一生如此迅疾,亦只不过是一场又一场的雨。多少鲜衣怒马,终将回归平淡,做一个简单的女子,在平平仄仄的流年里,听听雨,亦是一种快乐。

朗诵:许 斌

渐行渐远的小镇

许多年过去了,许多事都在岁月的流逝中变得遥不可及。这些天来,常常想起那个小镇,那个让我成长的小镇,在无法翻越的梦境里,常常有这样的画面:古老的石板街,木质的楼房,还有那条泛着波光的湖水,每次在梦中由远而近地荡漾着,醒来后,总有一些说不上来的忧伤。我想起了我的童年和少年,羞涩的眼睛从小城天空掠过,温热的阳光从高而密的城市街景树中直照过来,不仅让人有些恍惚,还有一种说不出的忧伤。
一直记得那年十四岁,梳着长长的辫子,穿一件碎花的布衣长裙,从小城来到小镇。坐了整整一上午的长途汽车,被妈妈送到外婆居住的小镇。小镇没有小城的繁华,却有着一种说不出的清新和明丽,喜欢这个小镇,不仅有外婆的疼爱,更有风中浓郁的花香,小镇的天空美得让人有些晕眩,那一片一片浮动的云彩,自由飞翔得像空中的飞鸟,我喜欢这种无拘的生活,原以为妈妈把我扔给外婆,自己会很伤感,却没想到,小镇的清幽和阳光,让我一下子觉得这就是我所要的理想地方。
外婆的木屋,前面临街后面傍水,是那种江南水乡的特有景致。喜欢坐在窗口,静静地看小街上穿梭的各种人物。特别是小镇上的女人,温婉的笑容里波澜不惊,有一种独特的小镇韵味,这种韵味写在女人们的脸上,体现在她们的举手投足间,让人疑在梦中。而屋后的河水,幽远而绵长,吱吱嘎嘎的摇撸声似一首无语的歌。喜欢一个人沿着小街静静地走,夏日的阳光把小镇的青石板烤得吱吱作响,那种爆烈的声音,是压抑后的释放。小镇的转弯处有一块空地,每次路过总被这里的花草树木所感动,这里不同于城市的公园,也没有精致的名贵花草,却长着有硕大叶子的南瓜藤,它们依附着周围的一些物体攀延而上,嫩绿的叶子宽大张扬地重叠在一起,金色的花朵从叶子中间伸张出来,大朵大朵地绽放着,鲜艳而不浮夸,灿烂而不妖娆。看过许多鲜艳的花,却不知这些金色的南瓜花也会有如此美艳。
原以为在小镇的阳光和花朵中,我会愉快地生活着,然而,一个黄昏,和我相伴多年的外婆突然离世了,我一下子从幸福的生活中坠落下来,我不明白人生为什么会在一刹那人事全非,一转首,一回眸,就阴阳相隔,其实外婆的年龄不是很大,只有60岁,但她却像一盏亮灭的油灯,在一个夜晚悄悄地去了。目睹外婆一个人孤独地躺在木板铺垫起来的床上,曾经红润的脸上此时却是灰暗无比,我想不出外婆在另一个世界里的内心景象,此时的外婆就像一片衰退了的沉睡沙漠,再也不能滋生情感和思想。面对一些无法逆转的选择,我望着遥远的夜空,只能在心里说:外婆安息,安息外婆。从此被妈妈带回小城后就没去过小镇。
这些日子来,不知为什么,小镇就像一面清澈而宁静的湖,不停地在我的眼前衍变着,那渐远渐近的背景中,我似乎闻到了那种潮湿的味儿,以及慢腾腾的空气和细细的雨丝,那一刻,我有一种冲动,一种在心中纠葛很久的冲动,突然想回去看看,那个让我成长的小镇。
五月的一个早晨,栀子花浓郁的香气随风飘了过来,穿一件白色蕾丝花边的衬衣,一条橙色的丝绸长裙,背上一个双肩黑包,缓慢而又轻盈地走在小镇的街上。小镇仍是印象中的小镇,静悄悄清幽幽的,似一个未醒的梦,小镇的木房仍是那种厚重的黑色瓦脊,凹凸不平的青石板显得古朴而又沉稳,弯弯的桥体像弓一样俯贴在水面上,有人挑着水灵灵的菜从桥上走过,小镇的街道不宽,两边的房屋让小镇的天空变成一条窄窄的长形。有上了年纪的阿婆,坐在门口的台阶上,前面是一张方桌,几样茶点,几杯黑色的凉草糊,一些微薄的收入让她们的脸上的有一种喜悦。记得以前这条小街有许多店铺,不知为什么,现在全没了,唯有那个绣荷包的老店仍存在,门口悬挂着传统的鸳鸯图案,展目望去有着古朴的质感,柜台上一柱膻香,袅袅升腾着,有几位妇人,拉扯着彩色丝线,在紧绷的棉帛上,密密地穿行着,绣出来的花儿一如枝头的鲜花。
一直往前走,小镇给我的感觉,就像躺在一只小船里,悠悠地飘荡着,这里再也找不到高大宽敞的建筑群,经典的木质楼房被绿篱花草掩映着,象是到了一个远离尘世的桃花源,那种漂浮的思绪在这个小镇里此刻变得宁静起来,某种符合心境的东西在我的心里渐渐地弥漫开来。我忽然感觉到一丝温暖,尽管岁月变迁,时光飞逝,但我心中的小镇仍以不变的姿态保持着她的那份质朴和典雅。在外婆的木楼前,我看见了一把有着锈迹的大锁,这么久了,没人打开过这间木楼,冷冷的大锁有些寂寞地挂在木门上,我从包里拿出钥匙轻轻地转动着,啪地一声,锁打开了,木门吱呀一声被我推开,很久没人住了,屋子里有些霉味,久置的尘埃在突然的惊动声中,四处翻飞着,外婆的那张黑白照仍静静地挂在墙壁上,伸出手掸去镜框上的灰尘,外婆的脸一下子明朗了许多。
终于让我有静静守候的时光了,这个渐远渐行的小镇,此时就在我的身边,袭着淡淡的夜色,怀着千缕情思,我躺在那张古旧的花木床上,重温着我年少的梦。我想起张扬的南瓜花,以及石墙上的片片薄绿,想起了屋后那条潺潺流动的河水,不知不觉中就睡着了,后来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一个人走在街上,穿高跟鞋,打一把花雨伞,清脆的足音敲击着青石板,雨水顺着伞骨一串一串地滴落下来,梦醒后,心还在恍惚与现实中飘摇,一股湿漉漉的凉风,从窗外飘进,心在夜梦中感受到一点温凉。
在小镇过了几天姿意的生活,又重回喧哗的城市,也不知什么时候会再来小镇,但小镇的那份遗世和清幽,我想不管在多年以后,我都会记着。红尘俗世中会有许多无言的伤情故事,但这渐远渐行的小镇会是我故事中一道移动的风景。

朗 诵:杨 韵

小  镇

读雪小禅的《南方小镇》,有一种迷离的巫气,她说:小镇,有一种前世今生的气息,今生住在小镇,是一种福气。刚好我就住在这样的小镇里,深深的巷,旧旧的街,斑驳的老墙,自由延伸的绿篱,还有长满花草的院落,那么安然,那么和谐,走在其中,安静而又空灵。
三月的小镇,阳光饱满,雨水充沛,空气中有花的香郁和草木的清新。推窗看去,春天的阳光,正从对面屋顶的亮瓦下倾泻而来,温暖而明亮。一只鸟在庭院里自由觅食,我注视着鸟的羽毛,素色轻薄而灵动,在光线的照射下,显得特别宁静和温柔。喜欢小镇这一刻的宁静,大凡这时候,都半会搬把木椅,泡一壶茶,把所有的俗事关在门外,然后安静地等待,等待心灵澄净,等待一种声音的贴近,比如花草开放的声音,细细的,碎碎的,犹如一层层薄浪追逐着摇曳着绵延着,最终遗失在这静与动的喧哗里不知身在何处。
小镇给人的感觉安详而闲适,它的格局类似于井字型,二横二纵的四条道路,中间的巷陌摇曳着伸展开来。青石小路、木质楼房、石头窗花、白墙黑瓦,就像是一幅水墨画,两侧斑驳的墙壁挂满葱绿的青藤,偶尔会有几声清脆的鸟鸣在清晨薄雾中婉转啼鸣。一个人,可以走、可以停,也可以再走再停,没有更多的声音,幽静得能听见自己的呼吸声,遇到个挑着担子老伯,肯定是卖酒酿,一身对襟的灰衣灰裤,呦嗬声长长的,在小巷里飘来荡去。

生活在小镇的人们大都是安逸的,他们守着自己的家园,平淡的眼神,素朴的衣衫,缓慢的步伐,路过某个院落,会发现里边的人,或坐在旧式的藤椅上打着毛线,或坐在庭院的一角剥着清嫩的豆荚,或用木桶在水井里打水,时光在这里变得缓慢而从容,这里没有特别浓郁的商业气息,却保持着传统的生活方式,那些从田野里收割回来的农作物被置放在庭院的一角,豆秆、棉花秆、小麦秆,以及丝瓜、南瓜,安静地溶合在一起,淡淡地散发着植物的清香,人们善良,热情,没有争吵,没有喧哗,只有岁月沉淀后营造出来的质朴和气度。
清闲的日子,在小镇的古桥石阶走走,桥是那种拱形的石桥,有些年代了,桥面略有破损,但并不影响人们的视线,反而有种年老的沧桑。桥下的流水虽没有以前的清澈,但桥边的绿树、花草,连带着水里丛生的水草,掩映得桥下水碧碧的。古桥那么苍老,临水一排木屋,窗子半遮半开着,那飘逸的纱窗,偶尔会让人想起什么。有人蹲在河边,一柄渔杆,自得其乐,那些骑自行车的年轻人三三两两地从桥头半拖着车子上来,偶尔响起铃声和笑声,清脆而生动。
某个夜晚,小镇的步行街灯火通明,这里充满烟火味,几个铺子里堆着各种各样的首饰,彩巾、胭脂、发夹,都是时兴的小玩意,看上去五彩斑斓的,给人一种喜气和热闹感觉。穿过起伏的人群,便是小镇唯一的图书馆,那是最让人流连的去处,白色的建筑小楼充满梦幻,楼里装满了旧书和新书,那种书香的味道让人迷恋,晕黄的灯光下,手执一书,让自己一点一点地沉进去,然后慢慢地溢出欢喜。
南方有嘉木,这是诗经里的话,很美,亦很动人,我所在的小镇也同样有这种不动声色的美,它充满了无限的况味,不豪华,不张扬,也不让我感觉到喧嚣和杂乱,它的气息它的格调与我如此兼容,我想,在这样的小镇里生活,是一种奢侈也是一种幸福!

朗 诵:黄嘉诺

鉴洋湖的荷

夏末,微风,去寻荷。
机耕路,弯弯曲曲,草色深沉,绵延两旁。
人未近,就听到了鉴洋湖的水声。先是隐隐的,似有若无,越往里走,慢慢地,水声大起来了,似梵音。靠近,风里夹着一股清凉。是那种淡薄的清香,吸一口,深入肺腑。这才发现,那一湖的荷,就这样生生地横亘在眼前。
那是鉴洋湖的荷,鉴洋湖位于黄岩院桥镇东南5公里处。很多年了,荷一直隐匿于此,如果不是这次采风活动,我是无法寻得这一处的荷,而荷却一直一直就在,似乎就是为了等待谁的到来,静默相守着。我站着,站在荷的岸边,人离荷只隔着一片水域。说是水域,其实看不到水,这里的水已被荷所代替了。水隐在荷叶下,脉脉流动,只闻其声,不见其貌。偶尔被风吹开,会露出一抹水气。荷花亭亭立着,艳红的色泽,其风姿无与伦比。荷叶银盘似地向上托着,有水珠闪着光,落在荷叶上,阳光照过来,不仅能把一朵荷、一滴水照亮,而且将鉴洋湖的细节都照得格外分明。那些“才露尖尖角”的小荷,稚气可爱,虽然没有蜻蜓俏立上头的点缀,却依然有着唐诗宋词的韵味,它们并不怯场,在满湖的荷里,生机勃勃地张扬着朝气。
看久了,眼里全都是绿,远山近水,绿意丛生,眼前的鉴洋湖,一湖绿色,一湖清香,风一荡,整片湖里全晃着绿的波影,流淌着,摇曳着,那浩大的绿波美的让人眼睛都润润的。“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这里有太多太多的荷,太多太多的莲蓬,密密实实,挤挤挨挨,碧色的荷叶,映着红莲,一片挨着一片,似裴翠似绸缎似绿毯,平铺在湖上。风拂过,碧荷此起彼伏,掀起了碧波,别有一番情趣。

下午三、四点钟,有强光已经隐去,朋友不知从哪里弄来一条小船,说是坐船采莲去。一条小船,两头尖尖,一位老伯头戴箬帽,热情地把船往岸边靠拢,我们不敢往那条摇晃的船上跳,船在摇,荷叶也在摇,我们的视线也变得摇晃不定。老伯看出我们的慌乱,上前把船上的绳子紧紧拉住,让我们慢慢上船。坐在船中间的横档上,老伯在船头,船向荷深处划去,瞬间,我们就隐在荷里,荷叶圆盘似的,高高地顶在我们头上,那是比翠绿还深的绿,闭上眼晴,悄然流入脑海的依然是那一份绿,这密密匝匝的绿荷,近得我伸手就能触摸得到它的整个身体。船过,荷向两边分开,水在响,荷在摇,仿若浮在梦里,近观荷,不同于草的青、树的绿,荷是在青与绿之间的碧,清雅脱俗,显出水墨的风味,剪一个莲蓬,采一朵莲花,剥一粒莲子,满满的清香,直抵人的内心。一个在俗世中晃荡得太久的人,有这么一个机会,靠近一片水域,听一湖荷的颤动,那真是一件妙不可言的事。
绕湖一圈,采了很多的荷花和莲蓬,小船舱里,一支莲蓬被修剪成想要的样子,擎在手里,对岸有人在喊着:给我一朵荷!声音被风吹着,飘来荡去。船靠岸后,又换了另一批人下船采荷。我站在岸边,看众人在荷丛中消失,视域突然出现了一片空白,这静谧的荷是不是被我们打扰了,我们的无端闯入能给荷带来静美吗?小船蹿来荡去,是否伤害了荷,静观之下,不觉内心羞愧,想起汉乐府中《采莲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远古时那个阳光朗照的荷塘里,没有人的喧哗和吵闹,只有满湖莲花的静美和鱼儿的安闲,还有那份看荷的好心情,那是一种多好的境界。只需静静站在那里,或者像轻风一样款款地把视线投进荷塘里,和万千的荷融合一体,那是一种浑然天成的,至雅至静的美。看来我们真不懂荷,还好我们并没有逗留很久,大家全上岸了,还荷一个宁静清朗的世界。
傍晚时分,我一个人又来到湖边,热闹早已散去,此时的荷浴在晚霞里,成了一处绝世的静地,没有人声的喧闹,荷成了一画静美的图画。抬头远瞧,周边村庄的农舍瓦脊上升起了缕缕炊烟,有农人牵着牛从远处的田耕路上徐徐而来,暮归的脚步声,叩响了温热的土地。间或,牛发出的长长叫声,让人倍感亲切。生活在鉴洋湖的人是安定的,遗世的,这黄昏里的夕阳、山水、荷、农人和牛,便融成了人世间一幅最生动的图景。我想,鉴洋湖这种充满浓郁本真气息的好时光,该是人类的真正文明吧。

朗  诵:姚  铮

碧 色

我对色泽没有过多的想法,但每每触及到那种醉人的碧,就会有一种说不出的好感。有人说这不就是绿吗?我固执地认为碧与绿是两种色泽,碧不等于绿,它有着绿的一切特点,却又比绿来得晶莹,比绿来得透亮,比绿多一点清澈,它像小女孩流动的眼眸,是安然的,单薄的,却又是寂静的。
准确地说,我更偏爱碧一些,“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这是杜甫的句子,这碧草春色就让人的思维里渗出一点点嫩嫩的碧色,是那种枝叶底下的碧,不招人,不浮浪,不夸张,却透着一些惊喜和愉悦,就像是少年时光,庭院里的青草碧绿,几个伙伴,围坐在院子的一角,抢沙包、跳绳子,风吹过,那一抹碧绿,微微摇曳在时光里。
喜欢碧,是因为这色泽的静雅和清凉,它会让人在炎炎的夏日中感受到丝丝温凉,很多时候走在湖边,看到那些柔软的枝条因为接近于碧,不知不觉地喜欢着,比如柳枝、比如竹叶,比如墙上的藤蔓,虽然少了一份通透,但那种薄薄的、湿润的绿,如水般地在心中一泻而过,还是叫人难以忘怀。大多时候,也很难详细地分辨出这碧与绿到底有多少差别,夏日的黄昏,风从荷塘吹过,那一大片碧的荷叶在湖畔婆娑起舞,莹莹的碧意在午后明亮的阳光下,给人一种眼目的盛宴,牵手走过那满湖的荷 ,那种葱绿的生命和澄碧的心情,任谁都无法替代。

家的附近有一块长满艾叶的湿地,端午节到了,一大丛一大丛的艾叶,被人毫不吝啬地大把大把割去,那碧与绿相缠的艾叶被人们分割成宝剑的形状,斜斜地插在门上,艾叶的清香让人有微微的醉意,我不知道满院的清香是否像传说中那样,能驱魔避邪,但那一抹碧,通透碧绿,远远地就感觉到了碧的深意,那扇冷漠黯淡的铁门因为这一抹碧,瞬间就增添了几分生机,几分春意。
朋友青是个精致的女人,有一次穿了一件旗袍,是那种浅显的碧,袖口有着亮绿的蕾丝花边,在古街的小巷里缓缓走过,远远看去像诗经中女子。也许是碧衬托了她的那份娴淑和雅致,这位叫青的女子,一直让人欣赏不已。金庸《天龙八部》里那个青衫碧影的阿碧,手执双桨,缓缓划水而来,一支小曲,一身碧袄,同样让人赏心悦目。那次去羊岩山,正好是春天,有采茶的女头上戴着一方青巾,身穿着青色印花布,在一片碧色的茶园里,纤手翻飞,舞动出一片碧青的茶文化,让我看了真是满心欢喜。那时那刻,我的心里除了那一片碧色就没有其它东西。
喜欢美好的东西,不管是绿中含着碧还是碧中透着绿,那种纯色的,透亮的碧,总给我的生活带来一些淡淡的温暖。红尘俗世,能有这么一抹碧,以温婉清美的姿态,盛一半欢喜,盛一半碧意,便也一切安然

朗诵:王紫璇

年少青衫薄

TIME——

喜欢这二个字“青衫”,透着一股薄清的味道,又有着少年的怅然和伤感。想起欧阳修的诗:“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这青衫薄雅清透,却又寂寥满怀。喜欢青色,如同一节发芽抽枝的青穗,有着少年单薄的青和涩。那时候还小吧,十二、三岁的年纪。麻花辫、白衬衫、青色的裤子,背一个军绿色的书包,站在村口那株老树下,等待一起上学的伙伴。学校离家很远,结伴上学是那时的习惯,谁早谁就站在村口等,然后,一起踩着隔夜的露珠去几里外的学校上课。放学时,一起结伴回家,玩兴正浓时,总忘了母亲早点回家的嘱托,路过村口的池塘,会被那一池碧荷所吸引,伙伴们吵着闹着伸手去摘,而我只会满心欢喜地瞧着这小小新荷,却迟迟不肯伸手去摘,因为这一份青绿在河塘里是那样的鲜活那样的诱人。
那年小学毕业,老师要我们去照相馆拍照,说是贴在毕业证书上。那时候在乡下住着,照相馆也没有,就和同学一起相约去十里外的小镇拍毕业照。平时很少去镇上,难得有这么个充分的理由,每个人都穿上自认为最漂亮的衣服。其实大多是白衬衫,蓝裤子,偶尔有女孩子穿一件粉红色的长袖,便会在拍照时借来借去,然后一脸欣喜,一起走在清冷的晨光中。
 镇里不同于乡下,有着曲曲弯弯的巷子和热闹的街市,石板街窄窄长长的,那些漂亮的女子,白皮肤、大眼睛,穿着粉粉的衣裙,坐在临街的铺子里,首饰、胭脂、水粉、丝巾堆在一起,隔老远就闻到淡淡的香,很想去买一些回来,但口袋里的钱只够拍照片,只能依依不舍地把眼光投向别处。行至街深处,有卖栀子花的婆婆,挎着篮子和我们擦肩而过,蓝布衣蓝头巾特像村里的老婆婆。还有坐在店铺里裁衣服的中年男子,低头小心地剪着布料,偶尔抬头看一眼外面。我们对这一切都保持着新鲜和好奇,不停地打量这个陌生的城镇,浓郁的集镇风情让我们年少的心像风一样流动着,我们一边走一边寻找那个拍照的照相馆。
 在一条弯曲的小巷里,我们找到了一个照相馆,木质低矮的楼房,很清楚地记得那个为我们拍照的师傅,五十多岁的年纪却有一头白发,也许是生活所累吧,华发早生,但他很慈详,脸上挂着宽厚的笑。他让我们一个个来,不慌不忙,坐好、微笑,我们第一次面对镜头,那份紧张、僵硬和拘谨全在脸上写着,面对镜头,根本无法自然微笑,看着那黑黑的镜头除了怯生生地笑着,就什么也不会了。年少轻纯,那份本真即便拘谨也显得天真和无邪,直到今天翻看这些照片仍能感受到当时那份青涩和紧张。
 那时候很少拍照,只有临近毕业,我们才会去照相馆拍,拍好照就等着拿照片,等待是最难捱的。那些日子,我们不停地看着那张取照片的发票,盼着手指数着日子,怀揣着隐秘的喜悦,一天一天,因为照片洗出来要一个星期,好不容易捱到拿照片的日子,我们会一大早起来就去小镇,然后扬着稚气的脸看着取照的师傅,那份渴盼直接涂写在脸上。拿到照片后,我们也舍不得多走几步,几张脸凑在一起急急地看起来,照片上我们神色各异,我看着自己的照片,觉得有许多许多的不满,怎么可以是一脸茫然的神情,又觉得自己笑起来的样子还是不错,就这样看了无数遍,直看到照片上的自己变得迷迷蒙蒙才放手。这些青涩的照片一直放在旧相册里,虽然照得不好看,但那种素雅、单纯的表情应该凝固年少时很多的东西。
最近常常会想起这些旧事,不知为什么,只是觉得那些旋律像水流一样,在我的生命中汩汩流淌。恍恍间,已过小半生,最快的是光阴,才青涩茫然,转眼间已柿红如霜,很多东西都已变得遥远和陌生了。当年的伙伴,早已各奔东西,偶尔碰到除了淡淡的笑和问个好,也没有更多的内容。前些日子去乡下,顺道去看一下那座曾经就读过的小学,却没想到学校早已变成了一幢商业大楼,村口的池塘,早已不见踪影,我站在那里怅望很久,不知自己身在何处。生活是如此真实,只记得当时年少春衫薄,旧梦重游人不见,曾经的容颜和年少的旧事早就被岁月刻划成沧海桑田。

朗诵:张玉滢

一刹那

下午闲着无事,坐在办公室翻看新到的《散文》,指尖停留在雪小禅那篇《刹那记》,心里无端地一动,一刹那!人生有多少个一刹那呢,打开电脑,百度一下,也就是刹那间,竟然出现一千五百万条关于一刹那的消息,一时呆在那里。据佛教经典《仁王经》中提到:“一弹指六十刹那,一刹那九百生灭”。这刹那间的生生灭灭,不由得让人唏嘘不已。人生多快,一刹那芳华已逝,一刹那旭日变成落日,一刹那爱情转眼消逝,一刹那低眉回首,早已物是人非……所有的光阴不都是一刹那吗?
    那年休假去山上,住在一个寺院边上的一个小宾馆里,半夜下起雨来,那冷落的雨声敲得我无法入眠。于是,捻亮床头的灯,披衣走出,站在宾馆的阳台上,四周很静,所有的人都在睡梦中,唯有我注视着这茫茫的雨夜没有一丝睡意,正当我转头的一刹那,却看见对面寺院里的一间小屋透出隐隐一脉清光,一个穿着僧衣的尼姑正微低着头,三十多岁的样子,手里拿着一串佛珠,旁边是张方形的小桌,看不见她脸上的表情,只见她灰色的僧袍在寂静的夜里显得单薄而孤寂。就一刹那,我心里涌出许多疑问,清灯孤影,她在祈求什么呢,那一遍一遍的诵经念佛真的可以让她心如止水吗?红尘俗事在这清冷的暗夜真的烟消云散?纷扰的红尘,是什么伤害了她,让她年纪轻轻就遁入空门的,一刹那,许多念头纷至沓来,看着对面的那个女子,站在夜的无边里我无法得知。

  人的一生经历那么多的一刹那,总带着尘世的喜悦和苍茫,我不知自己错过了多少美丽的刹那,又记得多少经历过的刹那,恍然间过去了许多年,搜索某些往事时,未必能记起一些具体的场景和情节,那些事已淡成云雾,飘浮在尘世的上空,然而一刹那的光影,如夜幕上的星星,会在某个时刻温暖着你。依稀记得那个夏日的午后,我一人站湖畔,想看午后的荷花。山脚下的小湖蓄满青翠的荷叶,却独独没有开花的荷,有人微笑着对我说:没有荷花,摘一片荷叶也一样清凉美丽,顺手从河边采来荷叶送给我。接过那一片碧玉般的荷叶,转身的一刹那,看见他嘴角那一抹轻浅笑意,那个笑意和刹那间的暖意,一下子击中了我心中的柔软情怀,我始终没有忘记,多年以后仍记得那时的笑容,是那样的清澈而明亮。冬天的夜晚,微冷,行走在小镇的街巷间,天空下着一点点细而又寒冷的雨。街角的转弯处是小镇的影院,简陋而空旷的结构让人有点儿寒酸,为了那一场《廊桥遗梦》,我们排了整整三小时去购两张电影票,坐在木质的椅子上等待电影的开始,黑暗中他轻轻地把我的手放置在温暖的掌心里,一刹那的甜蜜心情,就如成长的最初体验,一直让我如此温暖,如此贴心地记着。
     一刹那,人的一生有太多太多的刹那,它让人无数次的感叹和怀想,细细梳理一下生活、情感、习惯、笑容、歌声等等,都会在一刹那迸发出一种生活的色泽。端坐窗前,一杯清茶,目光所及窗外,看一片叶子凋零飘过,一个刹那过去了。一只鸟儿,怯怯地落在窗台,伸手想问好,一刹那,它惊鸿般地飞过。人生有许多的刹那,不可能记得所有,我想,只记得那一刹那的光影就够了。

朗 诵:孙琬晴

 印花棉布

总会莫明其妙地喜欢一些东西,这些东西没有什么特别的限制,比如首饰、比如衣裙、比如那些色彩斑斓的印花棉布,就是那种土纺的纯棉印花布,摸上去拙拙的质感,穿在身上却婉约着春天般的烂漫,那一种温暖以及棉花的柔软和芳香,让我不可限制地迷恋着,一直就喜欢棉质的东西,不张扬,不虚夸,妥贴、安稳、素朴、暖心。
去乡下老家,表妹站在村口,一袭大红色牡丹凤凰花纹的棉袄,大盘扣,黑色的宽脚裤,两根粗黑的长辫,初见以为是古画里出来的人物,很喜欢这古意十足的装扮,那繁复的花纹和大团大团的花色,在春寒料峭的村口,有一种劈面的惊艳。表妹踮着脚尖,步履轻盈地移步而来,太阳照在她身上,印花棉布发出明艳的光芒,一朵朵别致的花儿仿佛春天田野里盛开的鲜花,每走一步,花儿就微微张开,如舞动的花海。表妹是那种有味道有质感的女子,穿红着绿都能这样脱俗,我不敢肯定,这样的衣服是不是适合每个人穿,但我是绝对穿不出表妹的风格和味儿,心里却又特别喜欢这种民间的风情,表妹推荐了一款暗红色的提花棉布,上面有同色的花朵,立领、盘扣,袖口滚着金色花边,穿在身上还真有点古文艺派的风格。

对印花棉布的偏爱,大多是因为一份情结,印象最深的是小时侯家里那种旧旧的蓝印花布,家里的被子、围裙、手绢、桌布、全是那种土蓝色的粗棉布。那时候没有更多的色彩,蓝色基本上含盖了其它颜色,新蓝、老蓝、暗蓝、明蓝、靛蓝,全是深浅不一的蓝,但这种蓝却有着安静、温暖、委婉的气息,每次在晨光里醒来,看到自己盖着这种粗厚的蓝被子,心里总溢满淡淡的馨香,被子的花案各种各样,有植物花卉,有鸳鸯戏水,有仙女献桃,有长着圆脸清秀可爱胖小孩,每一个图案都预示着一种景象,那时候不懂其中所包含的意义,只知道这图案衬在蓝棉布里就像高天上的流云,特别美好。离开老家后,我的这种棉布情结还依然存在着。
那天去老街,偶遇一家新开的小店,专卖一些棉布、棉麻的裙子和衬衫,那些裙子长长的,素色、碎花,不同的颜色不同的款式,卖衣服的女孩穿一件立领的苹果绿上衣,白色的棉长裙,站在店里,短发、年轻、笑容干净,不知不觉地被吸引了,古朴的、蜡染的蓝布,有淡淡的花香,我挑了一件蓝色的绣花长裙,有点古旧,裙边是一圈蓝色小花,忍不住用手抚过,一抹最温情的情感从心头掠过,它挑起了我心深处的那份情结,这份素素净净的蓝色让我的心里有如蝴蝶漫天飞舞,我发现自己一遇上这种感觉,便无可逃脱,我爱极了这份温和与沉静,这份质朴和素雅,没有和女孩过多砍价,就直接把这件纯棉的蓝色长裙装入包中,一个人走在回家的路上,心里充满喜悦。
年纪渐长,越发喜欢棉质的衣衫、布裙,初夏的夜里,一身素雅的的棉布裙里透着淡淡静,裙裾上那几朵水莲花,水墨画一般静美、雅致。喜欢,也算是一个美好的意境,一个人喜欢着,无关风月,它让我如此怀旧如此美好,如同走在宋词与笔墨纸砚之间,有着无比的轻愁和古意!

朗 诵:张雨欣

“阅聆•R&L”是由杭州图书馆文献服务与出版部推出的一份图文并茂、声乐悠扬的文学杂志。在这里,我们将文字用图片形象化,将作品用声音立体化。你可以快乐阅读,也可以微笑聆听。
本期音频作品由浙江传媒学院金话筒志愿服务讲解队提供。该团队成立于2005年8月,由浙江传媒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的同学组成,曾参与讲解浙江省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型图片展、“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ADM亚洲设计管理论坛暨生活创新展、浙江省自然博物馆、无障碍电影等等。团队曾获得2018年“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优秀志愿服务队伍称号、浙江自然博物馆优秀服务志愿队伍称号以及浙江传媒学院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三等奖。
青春志愿,与声同行,浙江传媒学院金话筒志愿服务讲解队秉持着“奉献,真诚,忘我”的志愿精神,充分发挥播音主持的专业优势,将继续致力于各种志愿活动。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