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馆员学习与交流(50)

其他分类其他2023-04-24
284

Library Insights

第 50 期

Mar 2023

馆员学习与交流

"Google can bring you back 100,000 answers, a librarian can bring you back the right one."      
               —— Neil Gaiman,  (b. 1960. English author of short fiction, novels, comic books, graphic novels, audio theatre, and films)
"谷歌可以给你带来10万个答案,图书馆员可以给你带来正确的答案。"  —— 尼尔-盖曼 (英国小说、漫画书、戏剧和电影的作者)

2023年03月

图书馆发展

13
16

英国的分布式图书集体馆藏计划(UKDPBC)
Internet 2023:IFLA提出的图书馆关键议题

人工智能

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发布《ChatGPT对文献情报工作的影响》并召开专题研讨会
《数字人文》专家面对面:浅谈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数字人文

时事快讯

19
21
22

IFLA《马拉喀什条约观察报告》2023版
Wiley签署第一个香港地区的OA协议
法国科研机构为APC花了多少钱?

04
08

No. 50 Mar. 2023, Library Insights

学习资源

23
23

SAGE推出图书馆员免费资源
IFLA Webinar: From ISBD to ISBDM 录播视频与演讲稿

ontents

c

目录

2023年3月  总第50期

    内容简介

Library Insights 是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的馆员业务学习与交流网站,2019年9月上线提供服务。由图书馆办公室负责内容编辑和网站维护。其内容以国外图书馆实践动态、学术资讯、图书馆联盟及图书馆学协会发布信息、相关产品和研究项目进展、权威研究报告、业界标准发展等内容为主,全面关注学术出版、学术交流和科研服务生态圈信息。网站提供邮件订阅功能,向订阅馆员推送上述学术信息。从第32期开始,为了方便在校外阅读,增加了在线电子刊的发布形式。

第50期  馆员学习与交流

来源: 2023年2月21日 ,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网站

2023年2月21日,在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与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以下简称文献中心)共同主办的“ChatGPT对科学研究和文献情报工作的影响专题研讨会”上,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文献中心项目团队汇报发布了《ChatGPT对科学研究和文献情报工作的影响》研究报告。会后,项目组根据研讨会上各专家的观点、意见和建议,进一步修改并完善了报告内容。近日,《ChatGPT对文献情报工作的影响》研究报告(简版)正式发布。
《ChatGPT对文献情报工作的影响》研究报告(简版)由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和文献中心组织撰写,这也是我国文献情报界对ChatGPT现象分析和研究的报告。报告研制任务主要由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科技文献内容深度挖掘及智能分析关键技术和软件”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大数据驱动的科技文献语义评价体系研究”的项目组完成。
报告回应了文献情报界对ChatGPT的主要关切,从四个方面探讨了ChatGPT对文献情报工作的影响。一是从ChatGPT的对外表现、实际本质、关键技术、核心技术、主要特点五个方面回答ChatGPT是什么。二是分析了计算机解决问题、学习知识、开发利用知识模式的变化以及给我们带来的启示。三是阐述了ChatGPT作为最新人工智能技术的代表,它对文献情报工作带来的影响。四是提出了文献情报领域需要守正创新,拥抱新技术与新机会的建议。

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发布《ChatGPT对文献情报工作的影响》并召开专题研讨会

No. 50 Mar. 2023, Library Insights

参考文献:
chinaxiv.org 预印本 ChatGPT对科学研究和文献情报工作的影响
  • 作者: 张智雄 ( 1,2 ) ; 钱力 ( 1,2 ) ; 谢靖 ( 1,2 ) ; 常志军 ( 1,2 ) ; 刘熠 ( 1 ) ; 于改红 ( 1 ) ; 胡懋地 ( 1 ) ; 汪璐 ( 1 ) ; 李雪思 ( 1,2 ) ; 赵旸 ( 1,2 ) ; 王宇飞 ( 1,2 ) ; 王猛 ( 1 ) ; 林歆 ( 1,2 ) ; 张梦婷 ( 1,2 ) ; 黎洋 ( 1,2 ) ; 张琴 ( 1 ) ; 王雅娇 ( 1,2 ) ; 管铮懿 ( 1,2 ) ; 孟旭 ( 1,2 ) ; 吴欣雨 ( 1,2 ) ; 曹晓丽 ( 1,2 ) ; 谢子纯 ( 1,2 ) ; 李西雨 ( 1,2 ) ; 时慧敏 ( 1,2 ) ; 王倩 ( 1,2 ) ; 许钦亚 ( 1,2 ) ; 杜悦 ( 1,2 ) ; 范萌 ( 1,2 ) ;
  • 作者单位: 1.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2.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信息资源管理系;
  • 提交时间:2023-03-13
ChinaXiv:202303.00093
DOI: 10.12074/202303.00093
CSTR:32003.36.ChinaXiv.202303.00093.V1
http://chinaxiv.org/abs/202303.00093
摘要:
        ChatGPT是由OpenAI公司研发的对话系统。它的对外表现是一个聊天机器人,实际本质是人工智能生成技术,关键基础是基于生成式预训练的变换器,核心技术是InstructGPT,主要特点是与前期类似产品相比,编造事实大幅下降,生成的毒内容更少。本文从ChatGPT的技术体系、相关研究与实践、应用情况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调研。分析了人工智能技术迅速发展带来的启示与ChatGPT对科学研究和文献情报工作的影响。提出了对文献情报领域的八条建议。总体来说,文献情报领域在AI时代要找到自己的不同价值取向,既要守正继承传统科学研究范式,也要拓展以ChatGPT等新技术助力科学研究。
版本历史
[V1]      2023-03-13 06:25:46      ChinaXiv:202303.00093V1      下载全文
报告简版:
情报研发 | 《ChatGPT对文献情报工作的影响》研究报告(简版)公开发布【中国科讯】

第50期  馆员学习与交流

来源:http://www.las.cas.cn/zhxw/202302/t20230223_6682715.html发布时间:2023-02-23
2月21日,由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和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以下简称文献中心)共同主办的“ChatGPT对科学研究和文献情报工作的影响”专题研讨会顺利召开。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主任许倞、中国科学院发展规划局局长翟立新、文献中心党委书记李猛力出席会议。会议由文献中心主任刘细文主持。  

许倞主任、李猛力书记分别代表主办方致辞。许倞主任在致辞中指出,ChatGPT变革了知识获取和应用模式,对各领域各行业都产生了巨大冲击。本次研讨会旨在深入研讨相关技术及其发展趋势,为文献情报机构应对人工智能所带来的冲击和挑战进行工作部署提供思路和借鉴。李猛力书记在致辞中表示,本次研讨会的召开非常及时和必要,希望通过会议广泛听取来自科研界、图书情报界以及科技企业界关于ChatGPT对科学范式及文献情报工作影响的思考。
会议邀请了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副研究员赵朝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高级云产品经理李寅、文献中心副主任张智雄做引导性发言,他们分别就“紫东太初”多模态大模型、ChatGPT技术分析及华为云策略、“ChatGPT对科学研究和文献情报工作影响”研究报告及文献机构的相关部署举措等进行了主题汇报。
在研讨交流环节,来自管理部门、图书情报机构、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及出版商的相关专家围绕ChatGPT的原理和技术、主要研发趋势、对科学研究模式的变革、对文献情报工作的影响、科研伦理、数据安全与知识产权保护等内容展开了热烈研讨和交流。研讨交流内容为文献情报机构开展人工智能新技术方法的研究和应用、知识系统建设、知识服务模式创新等提供了思路和启发,为下一步工作部署提供了有益意见和建议。
  

“ChatGPT对科学研究和文献情报工作的影响”
专题研讨会顺利召开

No. 50 Mar. 2023, Library Insights

翟立新局长在总结发言中表示,与会专家围绕主题开展了有益交流和研讨,为未来工作开拓了思路。要理性识变,泛智能化是未来大势所趋,技术迭代更新会越来越快, ChatGPT及其影响要客观分析,必须充分重视这一重要方向。要积极应变,加强战略布局和系统设计,抢抓人工智能发展的机遇,加强底层技术创新和自主可控体系建设,推动科研范式变革。要主动求变,文献情报机构要加强数据化智能化建设,提升广泛感知和智能分析能力,充分挖掘现有资源的价值,同时也要加强与相关院所、行业深入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来自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中国科学院发展规划局、中国科协战略创新研究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中心、国家图书馆、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成员单位、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型企业及数据出版商共40多位专家参加研讨。会上,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项目团队汇报交流了《ChatGPT对科学研究和文献情报工作的影响》研究报告。

第50期  馆员学习与交流

原创 肖爽 DH数字人文  2022-05-26 12:30发表于北京

2022年5月20日,由中华书局和清华大学中国古典文献研究中心联合发起的“《数字人文》专家面对面”系列讲座活动,邀请到了《数字人文》三位主编,来自清华大学的孙茂松教授、刘石教授和中华书局编审周绚隆执行董事,共同给大家带来第一讲《浅谈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数字人文》。此次讲座采取线上腾讯会议与“伯鸿读书会”直播相结合的方式,共有一千两百余名师生和学者观看并参与讨论。
回放平台:“伯鸿读书会”小程序
https://mp.weixin.qq.com/s/gMwzWMZckZtf6Sa6Ur-jeQ

   《数字人文》专家面对面第一讲:浅谈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数字人文

开场致辞
中华书局朱翠萍老师首先介绍了“《数字人文》专家面对面”系列讲座的活动,旨在讨论跨学科研究领域的数字人文问题,将以《数字人文》学刊发表的论文成果为线索,邀请作者亲身解读研究思路和方法,以期更多专业的人文学者关注数字人文研究成果、利用数字人文方法和手段进行学术研究。
讲座主持人、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刘石教授介绍了中国数字人文的发展情况,以及《数字人文》的创刊和发展历程。他认为,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使得大数据时代不期而至,技术的发展倒逼我们提出更高和更激荡人心的目标。在深度学习技术的快速发展下,数字人文正在利用从数字化向知识化的转变,从简单的搜索转向更为复杂的分析与研究。《数字人文》的口号是“数字使人文更新”,这个“更”字,既是更加,也是更换的意思。数字人文技术不仅为人文研究带来新的研究材料和研究视野,而且能够更新人文研究的范式和路径。在数字时代,对数字人文的重视需要上升到文化发展战略的高度来看待。

No. 50 Mar. 2023, Library Insights

主旨发言
主讲人、来自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的孙茂松教授首先简单介绍了知识的生产与传播中的一些辩证关系。他提出,知识主要由形式和内容组成,形式包括载体形式和内容形式,而知识的内容主要指知识的思想内涵。从本质上讲,内容决定了知识的深刻度和影响力,形式则对知识的传播度有巨大作用。也就是说,尽管深刻性十分重要,但它不是唯一的标准,知识传播也很有价值。
就具体的数字人文项目来说,关于项目内容的设计,个人知识和思想的深刻性起核心作用,人文主义的方法和价值观是灵魂。但相应地,项目形式的设计是一种团队合作,需要跨学科、跨领域的高水平团队密切合作。例如维基百科的词条编辑,就是一种去中心化的生产性数字人文。
追求相关知识的完备性是数字人文的必要特征之一,因为数字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帮助人类进行人所不擅长的海量数据的处理,在人文学者常见的微观视角上增加一个宏观视角,使研究和思考更加全面。不过人文研究通常是定性分析,需要进行语义处理和理解,这种研究对象天然地不适合使用计算机去分析。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计算社会科学,其研究对象通常伴有大量的结构化数据,包括统计学、数据挖掘在内的分析手段比较成熟,所以它的发展就相对顺畅。怎样把人文原始材料提炼转化为适合计算机分析的对象,以及怎样利用计算机的分析结果来辅助解决人文问题,是数字人文所面临的挑战。
数字人文所使用的计算机技术涉及的面很广,但可归纳为若干类。从历时角度讲,早期的工作是针对文本,后来逐步扩大到图像、视频、语音、3D等。最早的数字人文工作非常基本、简单,主要是将人文材料数字化,构建数字人文研究的资源基础(这催生了后来的OCR技术),以及利用计算机对已数字化了的文献著作自动建立索引。紧接着是词搜索、排序、词频统计等技术,后来随着计算机相关学科分支的发展,又生发出聚类分析、主题分析、标签标注、自然语言文本分析等与内容有关的分析方法以及可视化设计等数据呈现方法。近些年来,图像、视频、语音以及多模态联合分析方法也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总的来说,上述技术手段对内容语义的理解能力存在天然不足,完全解决语义问题目前看是不可能的。现有数字人文项目的经验告诉我们,人工对数据的加工越多,数字人文研究的效果就越好。不过通常数字人文技术主要用于帮助人类专家从难以驾驭的超大规模数字化人文材料中分析宏观趋势,因此语义分析的准确率即使只有七八成,也是很有参考价值的。

第50期  馆员学习与交流

接着孙茂松教授介绍了体现目前世界人工智能最新前沿技术发展的、同时对数字人文发展应该会起到促进作用的两种大规模语言模型,其特点都是只要给计算机输入足够量的文本,计算机便能在无需任何人工标注的条件下进行无监督自动学习,记忆并归纳学习所有文献内容:一种是以GPT-3为代表的生成模型,在训练时根据已知句子上文自动补充下文。另一种是以BERT为代表的理解模型,在训练时根据已知句子的上下文,对其中任意掩蔽的部分内容进行完型填充预测。这两个模型都能自动习得每个词的词向量,借助于词向量之间的远近程度可发现任意两个词之间的隐含关系,例如两个词向量比较接近,通常视为同义词或近义词。在词向量分析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得到句向量,从而计算出任意两个句子之间的相似度,实现以简驭繁、全息互联。词向量和句向量的计算可自然推广到跨跨语言环境中,从而打通多语言空间。
深度学习算法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卷积神经网络(CNN),主要用于图像理解;另一类是循环神经网络(RNN)主要用于语言理解。深度学习算法所采用的深层神经网络,结构简洁,规模复杂。神经元节点之间连接的权重最开始都是随机生成的,随后根据训练数据的误差进行梯度反向传播,重新调整权重来降低误差,循环往复,直到训练结果趋于稳定。数学上已经证明,只要神经网络模型规模足够大,就能够逼近求解任何分类问题。同时还有一条基本法则:要训练出规模足够大的好模型,一定要有足够大的训练数据量,两者互为依存、互为条件。深度学习算法和大数据在这个意义上实现了高度的对立统一。
深度学习的技术发展目前相当成熟,已经工具化了,能够方便地供研究者使用。人文学者只需要了解简单的工作原理,学会基本的训练操作过程和一些参数调整技巧,搜集、整理出所需数据,就可以使用模型来分析,辅助自己的研究。
深度学习技术在数字人文领域内可以有很多应用。最早进入公众视野的是人工智能写诗,其基本过程是循环神经网络对大量已有诗歌数据进行自动分析,通过其内置的注意力机制算出已生成上文中每个字的重要性,对产生下一个字的概率进行预测。依此逐字向前推进,写出诗歌。所生成诗句的通顺性乃至所生成整首诗的整体一致性是上述机制重点考量的因素。就现有结果而言,计算机在生成短文本方面的性能可圈可点,例如“九歌”对对子,或者是生成集句诗,即从历史文本中寻找已有语义类似的句子来匹配组合,都有不错的表现。但对于生成长文本,如短篇小说、散文等,能力还很差。最近有

No. 50 Mar. 2023, Library Insights

西方学者对计算机写诗质量进行严肃认真的评价,实验设置为:人从计算机自动生成的诗中挑选若干首,再同人写的若干首诗混起来,让其他被试去甄别哪些诗是计算机写的,哪些诗是人写的。结论是被试难以区分,这表明计算机生成的诗已经差不多可以以假乱真。但该实验观察也表明,被试对计算机所写诗的喜爱度明显低于人写的诗。这里面还涉及一个十分复杂、深刻的问题,即计算机写诗能否具有文学所追求的创新性?从深度学习的机制来看,应该说是有可能的,其原理是基于古代诗歌之大数据,可望让计算机习得古人诗歌各种规律所决定的可能生成空间。这个空间是十分巨大的,古人已经写出来的诗歌,或许只是这个可能空间中的很小一部分,剩余部分应该会有一定机会展现出文学新意。当然,这也取决于智能算法是否足够高明,否则很容易落入已有诗歌的模仿和拼凑的“信息茧房”中。如果采用“机生成+人修改”模式,创新效果更便于发挥出来。深度学习在数字人文的其他应用还有很多,例如生成绘画作品、根据句子生成图像、机器人绘画、AI作曲等等。
不过数字人文更重要的是解决学术研究的痛点问题,这方面还需要大力开拓,成功的案例尚不太多。最近国外有一个典型工作,通过深度学习技术对古代碑刻内容进行识别和分析,要点是对残缺部分进行合理补充(类似BERT的机制),同时通过文献推断石碑的时代和地点等,其效果显著好于人类专家,如果人机结合,效果更好。这个工作对我们开展数字人文研究有启发性。
当然关于数字人文还有很多其他问题,例如数字人文中的伦理道德问题:计算机产生的“虚情假意”的艺术能被人类接受吗?或者人类对数字艺术的宽容度问题:人类能够接受受机器启发或者人机共同产生的艺术吗?这些问题有待更多学者探讨。
最后,孙茂松教授总结道,深度学习本质上并没有理解语义,深度学习机制,看穿了就是神经元节点和连接神经元节点之间的权重,其行为呈现出某种智能,但内在机理上却完全没有智能。只有密切结合数字人文的具体问题,妥善使用它,才能够解决一些问题。归根结底,数字人文的核心还是具有深刻性的人文研究,受囿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局限性,要达到这个目标,依然任重道远。不过,数字人文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在促进文化思想传播方面的巨大作用,倒是顺水推舟的。

第50期  馆员学习与交流

评议与总结
讲座结束后,中华书局执行董事周绚隆进行了简短的评议。他十分肯定孙茂松教授的观点,认为文献研究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借用了一些数字人文的技术和成果,例如爱如生、超星、四库全书等数据库。当然他也认同,数字技术是基于历史数据的,不能完全解决语义问题,也不能从根本上实现巨大的突破和创新。但人文创作却需要背叛历史,不断寻求创新。在这方面,人文学术有着数字技术所不能达到的深度和高度。
关于数字人文对学术的影响,他提出,从出版的角度看,近些年来,无论是论文还是书稿,篇幅都比以前要长很多,一个主要原因是目前的可用资料更多了,研究的内容自然也多了。但如果仅仅把数据库和分析工具的结果不假思索地拿来应用到研究成果上,是十分不可取的。基于数据库的分析结果一定要经过人的干预,剔除无用和垃圾信息,基于人的研究和需求,寻求和使用有针对性的数据和材料。
他强调,对完全不了解计算机技术的人文学者来说,孙茂松教授介绍的方法和案例深入浅出,启发性很大。数字人文不是一种学科,而是一种方法,一种意识,有了人文阅读和学习,再通过工具来拓展视野,确实能够提出一些需求,改变一些认识,也能够为人文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方法和角度。
在提问环节,听众提出了不少有针对性的问题,孙茂松教授也一一做了精彩的解答。
最后,刘石教授总结道,数字人文是工程性项目,需要合作,需要大量的人力与财力的投入,期待通过此次讲座,能有更多人关注数字人文,关注《数字人文》杂志、网站(www.dhlib.cn)以及公众号(DH数字人文),还有即将上线的璇琮数字人文智慧平台,以及古联公司推出的OCR识别系统(ocr.ancientbooks.cn)。当然,更重要是的是期待能够有更多的人投入到数字人文相关研究中,共同为中国的数字人文发展作出贡献。

相关信息:
数字人文门户网站www.dhlib.cn
古联OCR识别系统ocr.ancientbooks.cn
DH数字人文清华大学、中华书局联合主办《数字人文》(Journal of Digital Humanities)季刊,旨在为方兴未艾的数字人文研究提供理论探讨和专题研究的平台。137篇原创内容公众号

No. 50 Mar. 2023, Library Insights

2022年5月,RLUK董事会批准了英国纸本图书分布式馆藏设想,作为RLUK图书馆转型战略的一部分,其中“集体馆藏”是五个关键发展方向之一。根据设想,这一共享纸本馆藏计划将扩展到RLUK图书馆之外,SCONUL、国家图书馆、特殊图书馆和JISC都将发挥各自的作用。该模式将有助于确保当前和未来用户保存和使用英国和爱尔兰地区的RLUK成员纸本馆藏共享。
支持这一愿景的建议如下。RLUK认识到,过去十年中与纸本图书相关的协作馆藏管理(collaborative collection)的发展是提出这些建议的基础。

英国的分布式图书集体馆藏计划(UKDPBC)

来源:10 January 2023 22:05:21, UK Distributed Print Book Collection (UKDPBC)

1. RLUK应背书这一愿景,并要求CSN牵头发展下述细节。
2. RLUK应促进国家发展路径,集体保留印刷图书,以确保持续保存和获取图书的能力,同时使图书馆能够腾出印本占用的空间。这种集体方法应为共享收藏提供信息,并首先在英国各地分布最低数量的副本。这并不妨碍未来发展任何集中式或共享存储。分布式方法的优势在于,它允许在短期内采取行动保护印刷专著,同时使图书馆能够以负责任的方式减少馆藏
3. RLUK应促进与Jisc讨论国家书目知识库(NBK)在国家分布式馆藏中的作用。
RLUK-CSN将NBK视为基础设施的关键组成部分,因为它保存着英国各地馆藏的记录,有可能实现以下目标:
  • 管理贡献馆藏图书馆的保存声明记录(已就绪)
  • 分析集体馆藏,并向社区(RLUK及其他)提供国家数据报告,例如识别那些处于有风险的单册。
  • 链接单册的数字化副本,以便在虚拟共享馆藏环境中进行访问。
4. RLUK应促进与SCONUL、大英图书馆、国家图书馆、SCURL和WHELF的讨论,以分享这些建议并寻求支持。

RLUK对馆藏战略网络(CSN)的建议

第50期  馆员学习与交流

      UKDPBC 被设想为与RLUK、SCONUL、国家图书馆、专门图书馆和JISC一起发挥作用的国家分布式纸本专著收藏。这种方法将确保当前和未来用户在英国保存和访问共享纸本馆藏。
迄今为止的活动:
  • Jisc提供的数据显示了在 National Bibliographic Knowledge Base(Jisc Library Hub)中图书馆收藏少于10本的纸质书的分布情况。
  • 正在与Jisc进行讨论,以充分了解数据。目前还没有就设定全国纸质书保有量的门槛进行咨询。迄今为止的数据建模表明,例如,如果同意全国保留10份印刷本,那么RLUK图书馆将被要求保留其馆藏的27%至57%(不包括法定存缴本,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和SOAS图书馆),其中大多数被要求保留30%至50%。然而,目前还没有就设定全国纸质书保有量的门槛进行咨询。
  • 计划对数据进行进一步检查,以了解任一保留印刷专著方案下,对非RLUK 、SCONUL图书馆的影响。
  • RLUK-CSN Print Storage Group 与SCONUL Content Group 主席和Ann Rossiter会面,讨论了UKDPBC,并于2023年1月与SCONUL成员图书馆举行了后续焦点小组会议。在2023年1月的SCONUL Future Ready Libraries Conference 会议上,UKDPBC也在其中一个分组会议上进行了讨论。SCONUL乐于就UKDPBC进行进一步讨论,以了解所有成员的利益和影响。
  • RLUK-CSN Print Storage Group 与大英图书馆讨论了UKDPBC。大英图书馆对此表示支持,并乐于及时跟进了解其发展。

5.如果机构希望保留特定单册,应鼓励NBK的贡献图书馆上传保存声明。
6.RLUK-CSN应就保留的阈值和流程制定进一步的建议。这里主要考虑事项是:
  • 确定保存和提供阅读的最低要求
  • 尽最大可能降低行政负担
  • 确立国家图书馆和版权图书馆的作用
  • 探索数字替代的可用性
  • 最大化共享国家藏品的价值

英国分布式纸本图书馆藏(UKDPBC) — RLUK CSN Print Storage Group 2023年2月 更新

No. 50 Mar. 2023, Library Insights

活动计划
  • 目前正在进一步分析Jisc提供的数据,包括与SCONUL图书馆有关的数据。 Further analysis of the data supplied by Jisc is being undertaken, including in relation to SCONUL libraries.
  • 这一分析将为与该部门就UKDPBC的操作指导方针进行磋商提供信息。 This analysis will inform consultation with the sector on guidelines for the operation of the UKDPBC.
  • 关于UKDPBC下一步措施的全面更新和讨论将在下一次RLUK-CSN会议上进行。
  • 与SCONUL图书馆的进一步合作将与Ann Rossiter讨论。
  • 定期与大英图书馆保持信息更新。

参考文献
  • “十大学术联盟”图书馆统一馆藏计划:Big Collection
  • 图书馆转型:RLUK启动了2022-2025新战略
  • 张康,李卓卓,苗淼儿.从合作馆藏到集体馆藏的探索:法明顿计划80年后的审思[J].图书情报工作,2021,65(20):31-41.DOI:10.13266/j.issn.0252-3116.2021.20.004.
  • 许炜,李卓卓.“双一流”背景下数据驱动的高校图书馆集体馆藏与精准合作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20,No.488(21):23-31.DOI:10.15941/j.cnki.issn1001-0424.2020.21.003.
  • 王红霞.学术图书馆联盟集体馆藏建设研究——以十大学术联盟为例[J].图书馆学研究,2020,No.482(15):71-77.DOI:10.15941/j.cnki.issn1001-0424.2020.15.010.

HELLO SPRING

第50期  馆员学习与交流

在我们对不同政策领域的最新展望系列中,我们转向了互联网和更广泛的数字世界。考虑到我们自己对技术的依赖,以及它对实现更广泛的图书馆目标的影响,这个领域的演变与我们自己的领域特别相关。
国际图联去年为来自亚洲-大洋洲地区的图书馆员举办的研讨会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即自疫情开始以来,图书馆界似乎不那么担心其使用互联网和数字工具的能力。
这是通过比较2018年和2022年图书馆员对我们《全球愿景报告》(Global Vision Report)中列出的不同亮点和机遇进行排名的方式得出的。两项涉及数字问题的议题在五年前几乎是优先事项列表的最顶端,但现在已经下降了很多。这并不意味着关注这一点的必要性已经消失,但考虑到我们的领域能够很好地采用和适应这一点,恐惧感可能已经减少了。
当然,互联网越成为我们实践的一部分——以及我们个人和集体生活的一部分——我们就越有兴趣让它正常工作。
那么,2023年图书馆将面临哪些问题呢?下面列出了一些想法,特别借鉴了Diplo基金会的成果,我们强烈建议您阅读!
保护个人信息和向有害内容斗争两者之间持续的紧张关系:人权并不总是指向同一个方向。通常,它们需要相互平衡,这一点在《世界宣言》中得到了体现。
需要找到这种平衡的一个很好的例子是,许多司法管辖区都在努力寻找既能防止伤害和歧视(非法仇恨言论和虐待儿童的材料就是两个明显的例子),又能维护言论自由和隐私权的方法。这里没有,也可以说从来没有一个简单的解决方案,双方的观点都非常强烈。
就这对图书馆的意义而言——图书馆长期以来一直在努力寻找这种平衡,事实上,面对恶毒的抗议,图书馆仍然经常不得不这样做——我们有潜力为讨论提供独特的见解,表明哪些原则和价值观可以支持最终找到解决方案。
显微镜下的中介责任:中介机构的未来问题——尤其是谷歌和Facebook。他们在创造我们今天所知道的互联网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并因此变得非常富有。这也使他们

Internet 2023: IFLA提出图书馆的关键议题

No. 50 Mar. 2023, Library Insights

成为明显的目标,因为监管几家大公司似乎比监管数百万个人要简单得多(起诉也更有利可图)。显然有一些问题需要回答,例如它们对竞争的影响,以及它们如何对自己托管和访问的内容做出选择的更大透明度。作为回应,政府也在大力监管它们,以及用户对其数据的更强权利和更好的互操作性。这些问题将在下个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次重要会议上成为焦点。
对于图书馆及其用户来说,他们也可以在核心工作和交流方面强烈依赖这些平台,为了确保它们以符合我们的价值观和需求的方式工作,这些讨论值得关注。
保护图书馆免受gafa式监管的需要:与上述进一步的相关是,数字立法没有充分考虑图书馆及其需求的风险。考虑到同样的条款最终可能适用于图书馆运行的开放获取和开放教育存储库。(注:“GAFA”指四大美国科技巨头:谷歌Google、苹果Apple、脸书Facebook和亚马逊Amazon)
当然,当采取这样或那样的行动,努力在隐私和有害内容之间找到平衡时,这也是一个风险,监管有可能限制图书馆员在建立馆藏和提供内容访问方面行使自己的专业判断的空间。
这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各级的立法,并随时准备在必要时进行干预,以避免损害我们履行使命能力的决定。
全球互联网治理不断演变:2023年将开展大量工作,为2024年和2025年全球互联网治理架构的关键时刻做好准备。联合国的《全球数字契约》(Global Digital Compact 将于明年达成协议——参见国际图联的意见)将确立高级别原则,指导其在该领域的工作,并就连通性、维护全球互联网、数据治理、权利和支持数字公地等问题为各国政府提供参考。
同时,2025年将标志着互联网治理论坛当前任务的结束,同时也是信息社会进程世界峰会(World Summit on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Process)20周年。在联合国层面,有一种明确的推动,以确保这些会议更加注重行动,这引发了人们对政府在这方面的作用(而不是其他利益攸关方 )的质疑。
随着这些活动的筹备工作不断推进,我们将在国家和国际层面确保图书馆的价值观得到倾听和反映,并确保图书馆本身被视为关键的利益相关者和解决方案的一部分。
加密、Web 3.0和元宇宙:2022年充满了围绕重大新思想的盛大宣布,它们的推动者承诺,这些新思想将导致我们生活的主要部分发生新一轮的颠覆。在很大程度上,它们并没有成为现实,尽管采取了许多不那么引人注目的措施,这些措施至少已经开始显示出其潜力。
加密货币的繁荣——以及去中心化网络(web 3.0)的基本理念——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失败和缺陷变得非常明显。然而,面对对推特的质疑,Mastodon 的崛起提供了一个更积极的故事。对于图书馆来说,有一个

第50期  馆员学习与交流

有趣的问题。去中心化确实符合个人授权的逻辑,尽管与此同时,许多Web 3.0倡导者的极端自由主义似乎对任何机构都是可信的(当然隐含对图书馆)这一点怀有敌意。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元宇宙。显然,一开始并没有看到预期的普及,但这个概念不太可能消失,2023年应该会看到更多实际的、不那么引人注目的步骤,让它更接近我们生活的广泛组成部分。
新的连接技术:一个对图书馆有潜在直接影响的特定领域是,近地轨道卫星技术可以在多大程度上创造机会,使更多的图书馆在线。在农村地区和互联网接入较差的地区,这有可能使图书馆成为当地的中心。
这种连通性可以促进许多其他领域的发展,从获得教育和卫生,到支持小企业,甚至是数据收集,从而实现更好的决策。
当然,这仍然是一项相对较新的技术,目前严重依赖于一个主要参与者(Starlink),尽管其他参与者正在出现。简单地将图书馆上线也不会自动带来所有这些潜在的好处——它需要对员工及其技能、高质量的内容以及最新和有弹性的硬件进行投资。
人工智能和第四代权利:人们开始谈论的一个有趣的概念是第四代权利——在一个选择日益受到人工智能影响的世界里,人们作为独立个体的权利。考虑到人工智能当然是基于过去的趋势,它可能会有锁定当前的风险,并限制未来做出不同决定的自由。
这适用于个人层面,但也可以说适用于图书馆本身,因为他们需要使用的服务剥夺了他们决定如何提供服务的能力。明显的例子包括电子书平台,这些平台由中央运行的算法管理,或者图书在没有警告的情况下消失——这些显然都是我们需要努力维持我们行动自由的问题。
从积极的方面来看,第四代权利概念的出现可以说为图书馆提供了一个机会,不仅强化了图书馆对数字公民(在更公民、政治意义上)的贡献,而且强调它们对数字人格的贡献。通过帮助人们不仅成为互联网用户,而且是知情的、有权力的互联网用户,我们可以做很多事情来实现这些权利。
别忘了数字包容!:虽然上述问题肯定都有包容的价值贯穿,但我们仍需要专注于确保每个人都能从互联网的潜力中受益。保护人们的安全、确保平台为所有人服务、互联互通、加强政府的公平参与,以及让图书馆正常运作,这些都可以发挥作用。
教科文组织互联网普遍性指标的更新可能会带来一个特别的机会,该指标提供了一个框架,用于评估各国在多大程度上已制定了促进数字包容的规定。我们将努力支持图书馆参与此类评估,并参与未来版本的设计。
更广泛地说,我们还应该寻找机会,确保那些引领数字包容战略发展的人理解图书馆的贡献——在正确的支持下——并确保我们是任何此类努力的一部分。

No. 50 Mar. 2023, Library Insights

Print disabilities :阅读障碍者(A print-disabled person)是指“由于视觉、身体、知觉、发展、认知或学习障碍而不能有效阅读印刷品的人”。印刷品阅读障碍使人无法以常规标准方式从印刷材料中获取信息,需要他们利用其他方法来获取信息。印刷障碍包括视觉障碍、学习障碍或身体残疾,这些障碍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阅读书籍的能力。这个词是由数字有声书的先驱George Kerscher创造的。2013年6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在摩洛哥马拉喀什举办了一次会议,通过了一项名为《为视障人士和阅读障碍者阅读出版作品提供便利的条约》(简称《马拉喀什条约》)的特别条约。

来源:08 February 2023,Marrakesh Monitoring Report: 2023 Update

IFLA《马拉喀什条约观察报告》 2023版

10年前签署的《马拉喀什条约》为消除残疾人获取信息障碍提供了机会,但各国政府是否正在采取必要措施?
当世界各国政府在2013年达成《马拉喀什条约》(Marrakesh Treaty)时,他们希望直面解决这样一个事实,即版权的构建方式是——广泛的专有权利以及国家自己定义的排除——加剧了只有很小一部分已出版作品以无障碍格式提供的事实。这就是所谓的“书荒”。
该条约是对这一失败的回应,以例外或其他条款的形式作出了重大纠正,确保印刷残疾人士及其支持机构(如图书馆 ) 可以在非商业基础上制作和共享无障碍格式副本。至关重要的是,该条约还允许这些书籍跨境共享,有助于确保向全球残疾人提供图书。
然而,尽管图书馆和其他方面提出了呼吁,《条约》确实为各国在执行条约时对这些可能性施加限制提供了一些可能性。例如,可以强制图书馆向权利人支付额外报酬,或者只共享非市场上的图书。

第50期  馆员学习与交流

这些措施可能削弱《条约》的影响,因为要求了图书馆和其他机构使用资源支付额外费用,或寻找商业副本,而许多国家实际上没有这种基础设施。当然,也有积极的可能性,比如扩大相关帮助其他残疾人士的机会。
因此,我们的《马拉喀什观察报告》(Marrakesh Monitoring Report)考察了已经和尚未批准或签署《条约》的国家的现行法律,以了解政府在多大程度上采取了必要步骤,以最大限度地扩大阅读。
2023年2月发布的《观察报告》借鉴了图书馆员和其他从事条约工作的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
Marrakesh Monitoring Report Update February 2023.pdf

参考文献:
  • 10 years into the Marrakesh Treaty: what does the data say? 14 March 2023
  • Delivering the right of access to information for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 towards the 2023 edition of the IFLA Marrakesh Monitoring Report, 05 December 2022
  • Marrakesh Monitoring Report – January 2022 Update, 2022-01-28
  • Marrakesh Treaty Implementation: December 2020 Update,

No. 50 Mar. 2023, Library Insights

Wiley宣布与香港的联合大学图书馆员顾问委员会( Joint University Librarians Advisory Committee (JULAC) )签署了一项开放获取协议,自2023年1月1日起生效。
该协议是Wiley在香港的第一份OA协议,允许三个参与JULAC图书馆(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香港浸会大学图书馆和香港大学图书馆)的用户访问Wiley的期刊库,并使参与的研究人员能够在近2000种混合OA和金色OA期刊上以开放获取形式发表研究成果。包括Hindawi出版的期刊。
Wiley开放研究副总裁Kathryn Sharples说:“广泛获得同行评议的研究是至关重要的,我们与JULAC的协议促进了研究的可获取性,同时也展示了香港学者所做的优秀成果。”
“正如JULAC关于开放学术的立场声明 JULAC’s Position Statement on Open Scholarship 表达的那样,JULAC致力于实现研究出版物的开放获取(OA)。与Wiley的协议是一个例子,说明图书馆可以为其机构的研究人员提供切实的支持,使他们的研究成果OA出版。”香港大学图书馆馆长兼首席信息官吴绮莉(Flora Ng)说。
Wiley在全球范围内提供开放获取协议方面势头强劲,已与23个国家的2200多家机构签署了类似协议。最近,Wiley与葡萄牙的 b-on,希腊的HEAL-Link ,和 美国的Tulane University Libraries 签署了开放出版和阅读协议。

Wiley签署第一个香港地区的OA协议

第50期  馆员学习与交流

法国高等教育和研究部(The French Ministry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Research)发布了一项研究,量化了自2013年以来法国研究机构的文章处理费产生的成本,并预测了它们到2030年的演变。
法国机构文章处理费(APC)成本和电子订阅演变的回顾性和前瞻性研究( Retrospective and prospective study of the evolution of APC costs and electronic subscriptions for French institutions )量化了基于作者支付文章处理费(APC)的开放获取出版模式所产生的成本。
这项研究依赖于一种创新的方法和数据集,其中包括2013年至2020年法国机构研究人员发表的100多万篇文章。在其回顾部分,它确定文章处理费(APC)的总成本在此期间增加了两倍,到2020年达到3100万欧元。当时法国研究人员的四分之一的文章产生了文章处理费(APCs)支付。
在其展望部分,该研究估计,如果目前的趋势继续下去,到2030年,文章处理费(APCs)的总成本将达到5000万欧元,在加速替代方案中可能达到6800万欧元。
对于法国研究机构来说,在有文章处理费(APCs)期刊上发表研究人员的作品产生的成本,在订阅电子出版物的成本之外。预计2020年这一支出为87,500万欧元,到2030年可能达到97,500万欧元。
这项研究由 Datactivist 和 Pleiade Management and Consultancy 联合开展,由法国高等教育和研究部(French Ministry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Research)、Couperin(高等教育和研究组织获取数字出版物统一联盟Unified Consortium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Research Organizations for Access to Digital Publications ) 和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CNRS) ) 组成的指导委员会进行监督。这张海报展示了这项研究的主要结果。

法国科研机构为APC花了多少钱?

No. 50 Mar. 2023, Library Insights

SAGE推出了为图书馆专业人员准备的 免费资源,使其推动图书馆、整个机构中进步,并培养自己的领导能力。
资源种类包括:
  • 领导和管理
  • 促进多样性、公平和包容
  • 出版和研究支持
  • 图书馆创新
  • 信息素养
  • 专业发展
SAGE认为图书馆员是整个校园教学、学习和研究的核心,需要寻找新的方式来支持他们的重要工作,就如同支持其他专业人员和学者同等重要。作为一家独立的公司,SAGE可以与图书馆专业人员建立持久的合作伙伴关系,并与他们一起为教师和学生创造解决方案。
可以限时免费访问 Research Supporting Librarians 网站。

来源:October 13, 2022

SAGE推出图书馆员免费资源

IFLA ISBD Review Group 发布了研讨会“From ISBD to ISBDM: a bibliographic standard in transformation”的Slides和录播视频。该研讨会于2023年1月26日举办。

Webinar 资料
Slides: IFLA Repository
Recording of the webinar:YouTube,或者通过 IFLA Professional Units Virtual Events playlist 观看。
关于这个 webinar
包括两个小时的演示和小组讨论。ISBD Manifestaton的开发人员讲述保持ISBD标准与IFLA LRM保持一致的工作进展。
如有获取困难,请联系馆办。

IFLA Webinar录播视频与演讲稿: From ISBD to ISBDM 

第50期  馆员学习与交流

扫一扫了解更多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 办公室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Library
电话: 58800733
电邮: bnulib@bnu.edu.cn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