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图书馆电子馆刊(2022年第4期)

编  委  会:图书馆
主        审:刘燕飞
主        编:陈    军
副  主  编:袁家莉
文字编辑:周莹莹 李娟 刘景 王春妍
图文编辑:陈一萍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格致路309号
电话:025-86176878

管理情绪的钥匙:读书

刊首语

 人生难免经历疾风骤雨,阅读,是管理情绪的钥匙:读书是自愈,也是自渡。它虽无法让谁的人生一直顺遂,却能让人从容面对生活的诸多不顺。
 书,是排解情绪的通道,也是治愈内心的良方。一个好的故事,会让你暂时忘却外界的痛苦;一句抚慰人心的话,常常能让你重新蓄满力量。
 那些你读过的书、看过的故事、得出的思考,会摆渡你、塑造你,让你心沉静、脑清醒。纵使一时陷入生活中的泥沼,读书也能让你拥有一寸一寸拉自己上来的精神力量。

 —— 选自《洞见不一样的自己》

年轻是一种氛围感
青玉案·元夕
热爱生命
愿你的生活有热汤

《经世奇谋》简读
《昆虫记》简读
文变染乎世情——现代诸家散文阅读杂记(一)
用心写出的文字

2

读书札记

P17/31

1

美文阅读

P01/16

目录

3

航海文化

P32/47

4

艺术欣赏

P48/54

巴格达的翻译
海权
海洋大国美国诞生
入伙贼船

澳大利亚的大堡礁
茶叶
老不看三国
宁夏枸杞

01

美文阅读

1

最近我发现一个残酷的事实:大家跟我在一起,主要是为了缓解年龄焦虑。
经常合作的摄影师比我小十几岁,跟我拍一天照样累得要死,在回家路上跟化妆师感叹:“看到小羊姐还跟年轻时一样,我觉得咱们也可以再拼20年。”
我的读者最喜欢看我发新旧照片对比,以前我的审美没这么好,也没有健身,虽然年轻,但也青涩,而且修图水平没有现在高,总之,如今的照片比之前的好看。读者看了心生欢喜,在后台留言:终于看到了一个越老越美的,瞬间对变老这件事没那么恐惧了。
万万没想到,本来立志当才女的本人,慢慢活成了一个“抗衰吉祥物”。至于这条路是怎么走歪的,可能因为时代不同了,才女与名媛一样,在新时代的语境下,慢慢泛酸甚至发臭。而一个天赋普通却自强不息、活力满分的中年人,往人堆里一站,大家就会想,哇,她可以,我也行!

年轻是一种氛围感

02

美文阅读

1

既然已经活成了吉祥物,不如进一步满足一下大家,说说我的终极抗衰秘诀。
首先,不服老、不认老,就不容易老。
在我的词典里,除了最后生活不能自理这种不可抗的衰老,生命的其他阶段都叫“年轻”。无独有偶,白岩松采访八十多岁的黄永玉先生,看老先生开红色法拉利跑车,脱口而出:“这东西不是小年轻玩的吗?”黄老回应:“我不就是小年轻?”很多人觉得黄老幽默,我觉得不是,他是真这么想,才能当一辈子野孩子。
其次,每天至少做一件新鲜的事。
人从什么时候彻底老去?就是他开始活在过去,对生命只有经验,却失去了好奇,一切新鲜的东西都与他无关的时候。从这个层面看,我见过25岁的老人,也见过52岁的年轻人。
每天做一件新鲜的事其实不难:穿了十年的西装,尝试搭配一条卫裤;从没用过气垫,在商场免费试用柜台领一个小样试试……
我曾经在刚开业的奶茶店看一对老夫妻学习如何在大众点评上领券,然后捧着两杯网红奶茶坐在店里边喝边评价,那时候我觉得他们很年轻。

03

美文阅读

1

最后,剔除复杂的关系,维持简单的判断与生活。
年轻人的活力,足够将生活变成一个繁杂的马戏团,而永远年轻的人,他们的活力在于慢慢将人生简化到只做对自己有用的事。尤其要在人际关系上做减法,别操不该操的心,包括对子女。
世间任何关系,最牢固的纽带都是互利。你活成年轻的中年人、优雅的老人,对他人才真正有利。年轻人才不需要你指导人生,除非你能给钱,他们对比自己年长的人,唯一的要求是“管好你自己”。

年轻的氛围感,是流动的,拥抱新鲜是保持年轻氛围的核心。当然了,不是新鲜就一定好,而是满怀好奇心的你,看上去很好。

04

美文阅读

1

对时间的焦虑,是人生的终极焦虑。我们一方面要认命,另一方面我们不能认命,毕竟往后的每一天,我们都是最年轻的自己。认命了,才能有稳定的情绪、充分的智慧,去粗取精地经营自己,活成蓬勃向上、不认命的年轻感。

 转载自:艾小养《意林》2022.05

05

美文阅读

1

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宋代〕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词的上半阕主要写元宵节的夜晚,满城灯火,众人狂欢的景象。“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东风还未吹开百花,却先吹放了元宵节的火树银花。它不但吹开地上的灯花,而且还从天上吹落了如雨的彩星——燃放的烟火,先冲上云霄,而后自空中而落,好似陨星雨。这是化用唐朝诗人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然后写车马、鼓乐、灯月交辉的人间仙境,写民间艺人们载歌载舞、鱼龙漫衍的“社火”百戏,极为繁华热闹,令人目不暇接。其间的“宝”、“雕”、“凤”、“玉”,种种丽字,只是为了给那灯宵的气氛来传神来写境,大概那境界本非笔墨所能传写,幸亏还有这些美好的字眼,聊为助意而已。这也是对词中的女主人公言外的赞美 。

06

美文阅读

1

赏析:

07

美文阅读

1

       下阕,专门写人。作者先从头上写起:这些游女们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行走过程中不停地说笑,在她们走后,衣香还在暗中飘散。这些丽者,都非作者意中关切之人,在百千群中只寻找一个——却总是踪影难觅,已经是没有什么希望了。忽然,眼睛一亮,在那一角残灯旁边,分明看见了,是她!没有错,她原来在这冷落的地方,未曾离去!发现那人的一瞬间,是人生精神的凝结和升华,是悲喜莫名的感激铭篆。到末幅煞拍,才显出词人构思之巧妙:那上阕的灯、月、烟火、笙笛、社舞、交织成的元夕欢腾,那下阕的惹人眼花缭乱的一队队的丽人群女,原来都只是为了那一个意中之人而设,而且,倘若无此人,那一切就没有任何意义与趣味。
  同时,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站在灯火阑珊处的那个人,是对他自己的一种写照。根据历史背景可知,当时的他不受重用,文韬武略施展不出,心中怀着一种无比惆怅之感,所以只能在一旁孤芳自赏。也就像站在热闹氛围之外的那个人一样,给人一种清高不落俗套的感觉,体现了受冷落后不肯同流合污的高士之风。

08

美文阅读

1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
既然钟情于玫瑰

热爱生命

汪国真

09

美文阅读

1

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10

美文阅读

1

大寒,天欲雪。若要宽慰这个气温骤降、雾霾肆虐的周末,我愿意花一下午,煨一锅热汤。
我祖籍湖北,爱喝汤。旧时物资贫乏,走亲访友间最高规格的招待,便是一罐煨汤。延绵至今,煨汤早已成了家庭习俗,这让周末的排骨、腔骨、筒子骨、鸡鸭,都要比平日贵上些许。土鸡汤、莲藕排骨汤、筒子骨萝卜汤、猪肚汤,都由母亲包办,她总是最后一个坐下来吃饭的人。一坐下,她就把砂锅里的肉夹给我们姐弟俩,有时候是排骨,有时候是猪尾,有时候是一只鸡腿。一家人,总要经过多番推来让去,那块汤里被公认最佳的肉,才能找到主人。
我依然记得那碗最好喝的汤。20世纪90年代初,母亲操持着第二天过年要吃的饭菜。过年上桌的汤前一天晚上就要用小火慢炖直至开餐,所以“煨”这个字,极为形象。那天做的是腊排骨藕汤,半夜里,我是被生生香醒的,是在睡梦中被强烈的香气直挺挺戳醒的,那裹挟了阳光气息的腊肉香气直冲天灵盖,霸道而强烈,具

愿你的生活有热汤

11

美文阅读

1

一碗好汤,浓郁的汤汁与舌尖缠绵悱恻,充实了寂寞的胃,也霸占了饥渴的心。汤汁化为你身体的一部分,渗入你的血液,浸润你的骨头。你一扫而光,心满意足,回味着唇齿间徘徊萦绕的香味和内心的充实。
每一个人对正宗都有自己的理解,追溯源头,可能就是记忆中最为深刻的那个味道,第一次的味道,儿时的味道,惊艳的味道,所以才会在这个问题上有众多争议。我喜欢喝羊肉汤,吃过全国不同流派,苏州的藏书白烧羊汤,四川的简阳羊肉汤,云南的黑山羊清汤,都有其地域特点的“正宗”味道,但被深深烙印在记忆里的,还是宁夏的羊肉汤。
上一次我去银川还是北京举行奥运会那年,时隔四年再次造访,富宁街上那个不知名的巷口,当年的摊位还在,还是那位大叔。老远就知道是他,他那穿 

备摧毁一切困意和寒冷的魔力。我睁开眼,房间的玻璃上全是雾气,客厅里爸妈在讨论第二天的菜单,屋里暖和得像春天,这注定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汤。

美文阅读

1

12

透苍穹的吆喝声,辨识度极高。一路小跑过去的那200多米,叫作激动。随着他的声音入耳,羊肉汤的香气也钻进鼻腔,调戏着我的每一根神经。我像中了毒一 般,肌肉紧绷着站在摊位前,落座,“老板,加肉,不 要粉丝,一个馍”,像是默契捧哏多年的搭档,大叔应和一声“马上”的节奏恰到好处,然后,便是如坐针毡的等待和静止的时光。
宁夏滩羊肉,小火慢炖,无须加任何调料,只用些许的盐来调味。酱油、醋、盐、辣椒、花椒面都摆在桌上,咸辣随心。端来的时候,白白的汤里漂着成块的羊肉,缀着翠绿的香菜,一吃就停不下来。我夹了一块肉放进嘴里,肉感细腻绵软,一股浓郁的香味在嘴巴里炸开,肉浸润了汤汁,一口咬下去,汤汁就从肉里迸溅出来。再来一块壮馍,揪了泡着汤吃,又暖又香又饱,幸福感爆棚。
我的广东朋友嘲笑东北没汤,能被南方人勉强称为汤的,只有西红柿蛋花汤、紫菜蛋汤和疙瘩汤,煲汤是少的。喝汤煲汤,确实不是东北“普世”的生活习惯,因为干的都是繁重的农活,喝汤不饱肚子。

13

美文阅读

1

加上东北气候寒冷,一个个地上菜,等菜齐了基本就是挨个冰凉。于是,炖菜就来得顺理成章,最好是同时做好同时端上,这就有了“一锅出”:锅里炖着,柴火烧着,饼子贴在锅沿,待炖菜熟了,贴着锅的饼也熟了,饼还会吸收一些炖菜散发的气味。豆腐、粉条、蘑菇等,一大锅食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吃菜、喝汤、啃肉,同步进行,即便吃不完也不会坏掉,第二天烧根柴火、添点白菜豆腐又是一顿。
        但东北乱炖的汤谁说不是汤呢?东北的黑山白水消弭了不同食材之间的界限,看似杂乱无章的搭配却融合出复杂、浑厚的滋味,它浓稠、丰富,并不突出某种食材的鲜,但每种食材的精华都浓缩在里面。
        都说中国的汤,半壁江山是广东人撑起的。凉茶和靓汤是广东人民对付一切湿热的办法。广东人非常喜欢喝汤,感冒了要喝汤,发烧了要喝汤,长痘了要喝汤,心情不好也要喝汤。总之各种各样的身体问题,都可以通过喝汤解决,汤简直就是广东人消除疾病、强身健体的精神图腾。

14

美文阅读

1

闽粤地区蔬菜、草药种类多,汤,有足够的追求花样的基础。虽然都是在水中加工食材,但汤的做法,分得清楚明白:氽汤、煮汤、煲汤。拿洗澡来比喻,“汆”相当于淋浴,“煮”相当于泡澡,“煲”相当于洗桑拿。广东人什么都吃,又什么都可以拿来煲汤,木棉花、霸王花、五指毛桃根,就连桑叶也要拿来煲汤。前段时间我去福建的山里,碰到一条小毒蛇,发了个朋友圈,广东朋友纷纷惋惜蛇太小,不然可以煲汤。这已经不算什么,沙虫、水蟑螂、鳄鱼,都已被广东人煲成了汤,试了滋味。
很多汤,并不见得是以“汤”为形式和招牌。我酷爱吃面嗦粉,一碗好的粉或者面,一定要有小火长时间熬制的高汤打底,放汤包、调味包的一律不算,靠撒味精、鸡精的也一概不提。若论汤头,牛肉面自然在五虎之列,牛肉汤准确地说应该是牛骨汤,只有肉没有骨头的话汤头肯定一般,必须用牛骨慢熬的才好。清亮亮地舀在你的碗里,再撒一把碧绿绿的青蒜,加上几勺香喷喷、红彤彤的辣子,汤未入口,颜值已令人垂涎。

15

美文阅读

1

我去厦门待了一星期,完全被沙茶面的面汤蛊惑了,那是一种混着面香,仔细品还有椰子的清甜的浓稠咸鲜的汤。衡阳鱼粉的汤头也令我惊艳,比沙茶面要带劲,它用河中的草鱼、鲫鱼和猪骨或者鸡骨、鸡肉等作为原料熬制高汤,为了去腥还会用上较多的胡椒粉与生姜。乳白色的鱼粉汤,浓郁的鱼鲜中透着一丝生姜与辣椒的辛辣,不由分说地在你的大脑记忆区刻下自己的名字。

16

美文阅读

1

       汤一类的东西,大概只有小城市的才会真的好喝。小城市,小尺度慢节奏,每顿饭都有一家之主精心筹备,就像我母亲,不紧不慢地炖着汤,时不时舀一勺尝尝味道,一脸从容,温柔极了。
        我真真切切地感受过这座城市里的许多人不曾感受到的东西。春天,楼下种的花草,藤蔓会顺着墙壁爬到自家的窗台边,风一吹,就若隐若现地偷露出一点新绿;在这里,人们无须担心衣服不小心被晚风吹到楼下,因为邻居一定会在第二天早上将它拾起,挂在楼梯扶手上;小孩不用害怕停电,妈妈有事要出门也不会走不开,随便敲开一家的门,他们都会热心地把你领进去,让你看你喜欢的动画片,只要是周末,准有好喝的汤。
       那里的一切,都是我所怀念的,也都在我煲出来的每一锅汤里。

转载自:程磊《意林》2022.04

17

读书札记

2

经世奇谋

俞琳的生平已不可考,字汝良,号象筠, 安徽婺源(今属江西)人。在《明史》卷191, 列传第79何孟春条里,附带提到他的姓名,“孟春、金献民、徐文华复相号召。于是九卿则尚书献民及秦金、赵鉴、赵璜、俞琳、侍郎孟春及朱希周、刘玉、都御史王时中、张润、寺卿汪举、潘希曾、张九叙、吴祺、通政张瓒、陈沾、少卿徐文华及张缙、苏民、金瓒、府丞张仲贤、 通政参议葛禬、寺丞袁宗儒, 凡二十有三人”,知道他曾官拜尚书。替《经世奇谋》作序的柴寅宾, 则称他是“翩翩然佳士也”。

18

读书札记

2

     《经世奇谋》初刊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四库全书总目》无著录。共八卷十九类,每类皆有小序,言简意赅,率含警策之论,共搜录先秦至明朝的故事传闻600余条。因为所录都是实例,因而有很强的可读性,讲述的是从先秦至明代治国、齐家、修身、平天下的事例,阐释为人处世的谋略与经验。从中可见古人非凡的洞察力、预见力、应变力,以为当世之用,经世明鉴,于今仍如日月之光,启发世人心智。本书与冯梦龙的《智囊》齐名,因满纸奇策异谋被世人误解为旁门左道而禁锢,迄今几百年终见天日。

作者简介

名著概要

19

读书札记

2

书中的奇人奇事不但浸润着先哲们的智慧和权谋,更渗透着古代士大夫不变的理想与追求。阅读这些先人的智慧经典,大者可以治国安民,小者可以应变保身。

转载自:崔建林《中华名著简读》

20

读书札记

2

        名著概要
     《昆虫记》也叫做《昆虫物语》、《昆虫学札记》和《昆虫世界》,不仅是一部文学巨著,也是一部科学百科。《昆虫记》是法布尔一生心血的结晶,他用散文的形式,记录下昆虫的生活和为生活以及繁衍种族所进行的斗争,以人文精神统领自然科学的庞杂实据,虫性、人性交融,使昆虫世界成为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文学形式。

昆虫记

阅读指导

21

读书札记

2

     《昆虫记》一书介绍了100多种昆虫,全书共10卷,220余篇,于1878年至1910年间陆续出版。《昆虫记》节选了其中的27篇翻译出版,每篇都是妙趣横生的昆虫故事和卓越的动物心理学研究成果,集中反映了法布尔的伟大科学成就和文学水平,集中体现了法布尔的科学探索精神。
       阅读指导
    《昆虫记》不仅仅体现着对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蕴含着某种精神。那种精神就是求真,即追求真理,探求真相,这就是法布尔精神。如果没有那样的精神,就没有《昆虫记》,人类的精神之树上将少掉一颗智慧之果。法布尔是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他穷毕生之力深入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著成了《昆虫记》这部昆虫学巨著。法布尔的心中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和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他以人性观照虫性,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婚恋、繁衍和死亡无不渗透着人文关怀;并以虫性反观社会人生,睿智的哲思跃然纸上。在其朴素的笔下,一部严肃的学术著作如优美的散文,人们不仅能从中获得知识和思想,阅读本身就是一次独特的审美过程。

        作者简介
       法布尔(1823-1915),出生于法国南部一个农民家庭。他在农村度过童年,从小就对植物和虫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由于贫困,他连中学都没毕业,生性好学的他,靠自学先后取得了数学学士学位、自然科学学士学位和自然科学博士学位。1894年,法布尔在阿雅克修中学教书,开始潜心研究昆虫。1878年,他发表了《昆虫记》第一部。1915年,法布尔病死家中。

转载自:崔建林《世界名著简读》

22

读书札记

2

23

读书札记

2

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洎今已过了一个世纪。新文化运动肇始于文学,文学的改良推进了社会的改良,如果说中国社会的近代化是从文学开始的,毫不为过。魏文帝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他的弟弟曹植却说:“辞赋小道,固未足以揄扬大义,彰示来世也。”(《与杨德祖书》)这两位帝王兄弟的话语,若能辩证地理解,当能清晰地了解文章的社会意义。
闲暇时日,阅读现代诸家散文,虽不成系统,然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社会思潮的翻覆、文学风格的变迁已隐现其中。

文变染乎世情——
现代诸家散文阅读杂记(一)

顾建平

雨天的情愫 (梁遇春《春雨》)

        梁遇春(1906—1932)在20世纪初战乱缤纷、政府频繁更迭的旧中国只生活了二十六年,存世的作品不过是结集为《春醪集》《泪与笑》两本小册子的三十余篇随笔和数十篇译作,但他已经是中国新文学史上有成

24

读书札记

2

就、极具个人风格的散文作家,被郁达夫称为“中国的爱利亚(今译“伊利亚”)”。
       伊利亚是近代英国随笔作家查尔斯·兰姆(CharlesLamb, 1775—1834)的笔名。兰姆平生主要在东印度公司做职员,一生未婚,除了他和姐姐合著的由莎翁诗剧改写的散文体《莎士比亚故事集》之外,他在文学上的主要贡献就是两本随笔集:《伊利亚随笔》《伊利亚续笔》。兰姆的随笔主题多样,人生的各种经历遭遇,家长里短、生老病死,都可以成为题材,亲切的口语体诙谐幽默,对人性的弱点不时加以批评嘲讽,同时又对世人怀着博大的同情,洋溢着人道主义的宽容精神。
        梁遇春毕业于北京大学英文系,他所追随的导师温源宁、叶公超等,都是中英文兼擅的随笔大家。梁遇春在大学读书期间,就开始翻译西方文学作品,其中以《英国小品文选》最为人称道;同一时期他兼写散文,文风深受近代欧美文学的影响,尤其是他所倾心的查尔斯·兰姆和哈兹里特(Hazlitt)的影响。

《春雨》是《泪与笑》中的一篇。像许多博学多才而俏皮的作家一样,文章中有一种陈言务去、词必己出的率性。一般人都喜欢晴朗天气,但是“我”独独喜欢春雨和春阴。这听起来似乎是一种怪趣味,不那么合乎人之常情,不那么“正确”,但是作者那一番解释,那一番演绎,让我们不仅认可他的怪趣味、怪思想是合乎情理的,甚至因为文章触发了我们的回忆,或者将我们曾经有过的某种隐秘的感受显扬出来,进而受文章所感染所鼓动,竟然接纳了他的思想和趣味,并把它作为正常情感之一种储存在我们的意识库里。

25

读书札记

2

在第一句话亮明自己的观点之后,作者展开了连绵的联想,假设了各色人等在春雨或春阴中的姿态、心情和行为,把春雨带给人们的柔情和感伤写得纤毫入微、凉沁肌肤。 第二段笔锋顿转,写春雨也有凶猛得有 些煞风景的时候,就像人生不只是一马平川,也有抑扬顿挫,也有凤凰涅槃和醍醐灌顶的顿悟。第三段笔锋再转,说最妙的境界还是连续十几天的缠绵春雨,那种美妙是“我”在成长过程中慢慢领悟到的,可惜如今客居他乡,“小楼一夜听春雨”的快乐已经杳然远去了。文章也在这种惆怅怀恋中戛然而止。
梁遇春的散文随笔,不只有知识、见解,更难得的是趣味和情怀。如果不是生当乱世,如果不是英年早逝,“中国的伊利亚”或许会是中国新文学的大师巨匠,另一个周作人或梁实秋。
----未完待续

转载自:《书摘》2022.4总第356期

2

读书札记

26

用心写出的文字

杜小真

2

读书札记

27

加缪写作《西西弗神话》的意愿由来已久。早在1936年,加缪就开始酝酿写一部以荒谬为主题的论著。1942年10月,《西西弗神话》在伽利马出版社《论文》系列以第12号排序发表。这部论著明显带着加缪个人经历的印记。在以隐晦的方式进行的论述过程中,读者可以看到加缪在其生命中面对的各种不同形式的荒谬:他的感觉、他的观念——疾病、婚姻失败、慈爱而痛苦的母亲失明、对政治的绝望……

2

读书札记

28

      加缪的《西西弗神话》是经典作品。
      为什么要读经典? 因为经典之作是需要一读再读的作品,读者永远难以穷尽经典作品内涵的“秘密”。加缪的《西西弗神话》就是这样的经典之作。加缪传记作者、法国当代著名作家奥利维尔·托德(01iveTodd)和《一颗智慧的心》的作者芬基尔克(AlainFinkielkraut)都并不是在第一次读到加缪的书时立刻喜欢上加缪的,他们最初接触加缪及其作品时,都有过不理解,甚至有过反感,而经过20世纪的风雨,经过自身从幼稚到成熟的成长过程,他们不断重读加缪的作品,成为加缪忠实的读者和挚友,成为加缪思想和著作的可靠解读者和研究者。他们对加缪作品及其个人的欣赏和热爱在21世纪的今天比以往任何时刻都要强烈。其实,很多时候对一些经典作品中的名句最初的理解和多年后重读的理解会相差很远。国内译介加缪也有同样情况,三十多年前.对《西西弗神话》(包括译本)的理解看来有不少值得商讨之处,也有不少疏漏和偏差,重读确实对于经典的翻译和研究非常必要。

正如罗歇·格勒尼埃所说,《西西弗神话》是一部根源深远的作品。首先应该提到加缪对希腊思想传统的热 爱和感应。加缪的老师让格勒尼埃的《岛》和《论正统思想》对加缪影响很大:前者启发了加缪有关地中海思想的认知,后者则预示加缪要用解读希腊神话诉说自己的计划。早在1937年,加缪就写过关于神话的笔记,1950年,他明确地说过:他所感觉到的“更加惬意的世界”是“希腊神话”。在《地狱中的普罗米修斯》中,加缪意味深长地说:“神话自己是没有生命的,它期待我们使之道成肉身。应该有一个人回应神话的召唤……”其实,加缪之所以用这个神话来叙述自己的思想,是因为在他看来,希腊神话折射的是人间世相,人和神是相似的,这恰好和加缪不关心观念而只对人感兴趣的思想不谋而合:在他看来,人就是自身的目的。比如,西西弗和普罗米修斯都可被称作“荒谬的人”的象征:加缪记得格勒尼埃在谈到被爱神惩罚的人时所说的话:“人们总说普罗米修斯,而忘记说他作为主要部分的结局,人们从来不提西西弗。”西西弗和普罗米修斯一样,是战神式的人物。普罗米修斯给人间带来火,西西弗则为科林斯城带来泉水,他死后被罚入地狱,却通过良知获得可称之为快乐的内心自由,他立足大地主宰自己的命运,承载大地之美,但与人并不分离。

2

读书札记

29

在加缪看来,神话和象征彼此说明并且互相依靠,而艺术家和德尔斐的神一样:“他既不指明,也不隐藏,而是意指(signifier)。”加缪在《西西弗神话》的最后也指出:“创造这些神话是为了让想象使之栩栩如生(激活)。” 
      
      《西西弗神话》的出版在法国引起的反响,和几个月前出版的《局外人》问世的巨大成功引起的轰动相比,有较大的反差。当然,大多评论没有否认这是一部出色的作品。但很多遗憾,很多评论都以为《西西弗神话》是小说《局外人》的注释。很可惜,《西西弗神话》初  版时,很少有哲学家、批评家、散文家集中扣紧《西西弗神话》本身的言说进行评论。有的评论甚至居高临下,对这位因肺病错过巴黎高师和大中教师学衔考试的年轻作家,这个来自地中海沿岸的非巴黎高师毕业的学者颇为轻视。萨特的评论最为典型:“加缪先生卖弄地引用了雅斯贝尔斯、海德格尔、基尔凯廓尔等的文本,而他似乎并不总是很明白。”

2

读书札记

30

在表面赞扬的词句下,哲学圈子在《西西弗神话》的作者面前关上了大门:“加缪因为他论述的主题,可置身那些法国道德主义者的伟大传统之列……”加缪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哲学家,面对这各式各样的误解和指责,并没有极力辩解和澄清,他坚持自己心中的信念,他拒绝被列入任何哲学流派之中:“我不是哲学家。我对理性的相信不足以让我相信一种体系。我感兴趣的,是要知道应该怎样去做。更确切地说,是要知道在既不相信上帝,也不相信理性时应该如何作为。”加缪本来就不承认自己是哲学家,也不希求建立什么宏大的哲学体系,他只是用文字表达自己对人生和世界的感受和体验,诉说自己心中的痛苦、欢乐和爱。其实,《西西弗神话》并不完全是对《局外人》的哲学解读,而是一部以神话人物西西弗为象征分析、解释荒谬的人及其处境的论著,讲述这个世界上生活着的人的境遇。通过这样的写作,加缪要在他生活着的、长期被意识形态控制的社会中开辟一条心路,他要指出,服从并非引导人走向幸福的可靠方式,他要我们睁开眼睛仔细看这个世界,用心去反思。
        加缪的文字是用心写成的,所以我们应该用心去阅读他的文字。

31

读书札记

2

转载自:《书摘》2022.2总第354期

32

航海文化

3

巴格达的翻译

       世界史中不断地重复着文明的兴盛和衰亡,每一个成为文明舞台的地域,都会伴随着文明势力的消长而产生地理性的收缩与膨胀。在社会的膨胀期,人类会自然而然地对自己生活圈之外的未知世界产生强烈的好奇心。随着罗马帝国的东西分裂,地中海的海上交通逐渐衰落,“托勒密的世界地图”也失去了其曾经的价值。地中海周边,特别是阿尔卑斯山脉以北的欧洲人纷纷将目光转向内陆地区。   

       到了中世纪, 因为宗教性的世界地图大行其道,“托勒密的世界地图"几乎完全被人们所遗忘。但是,“托勒密的世界地图”却在另外的地方得到了新生,那就是阿拔斯帝国(750 一1258)的首都巴格达。建于波斯湾深处的新都巴格达扩大了帝国在东方的商业圈,在9世纪,巴格达作为横跨欧亚大陆的商业圈的中心,是拥有150万人的世界第一大城市。伊斯兰商人不仅复活了印度洋与地中海的贸易,还将新的印度洋交易圈扩大到东至中国、南至马达加斯加岛与莫桑比克海峡的庞大区域。阿拉伯帆船宣告了伊斯兰商人在亚细亚广阔的季风海域展开的大交易时代终于到来。

33

航海文化

3

        对于范围如此广阔的贸易来说,一张涵盖欧亚大陆的地图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自从8世纪以来,《地理学》就在巴格达的“智慧馆”中被逐渐翻译为阿拉伯语。所谓"智慧馆”,是模仿萨珊波斯王朝的制度组建的机关,主要工作是将各个文明的文献系统化地翻译为阿拉伯语。将诸多希腊语文献翻译为阿拉伯语的阿拔斯王朝第七任哈里发马蒙(813一833年在位)对“世界地图”有很浓厚的兴趣,甚至命令手下的学者们计算出经度1°之间的距离。当时计算得出经度1°之间的距离约为113千米,这个数值基本正确。代数学"algebra"的语源就是意味着“数字的再组合”的阿拉伯语,由此可见伊斯兰世界对数学和天文学等学问有着很高的造诣。

34

航海文化

3

关于将古代的亚历山大港商业圈进一步扩大的巴格达商业圈,我们可以通过以8-9世纪的巴格达为原型创作的《一千零一夜故事》来进行想象。在这本书中,关于阿拔斯帝国最鼎盛时期的第五任哈里发哈伦拉希德(786——809年在位)统治下的繁荣是这样描述的:“哈伦拉希德的圣名与荣耀传遍中亚的山脉与北欧的森林,还有从马格里布(北非) 以及安达卢西亚(伊比利亚半岛)到支那与鞑靼(游牧世界)的边境。” 

 转载自:菲利普德索萨《极简海洋文明史:航海与世界历史5000年》

35

航海文化

3

海权

海权概念是美国著名的海军战略家马汉首先创立的,他认为,海洋其实决定着濒海国家的生存与发展,而要拥有海权,就必须发展强大的海军。马汉认为:“海权即凭借海洋或者通过海洋能够使一个民族成为伟大的民族。”海权,就是拥有或享有对海洋的控制权和利用权,但是这种权力的范围涉及军事、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所以,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控制问题,更重要的是用海洋来开拓一个新的舞台,一个新的时代。
事实上,海洋被人类认识的那一刻,海权就诞生了。这也可以说是人类的征服欲。但真正可以称得上“海权时代”的,还有很漫长的一段时间。因为陆地的中心时代不会自我灭亡,和社会制度变更一样,海洋与陆地的更替也是曲折的。

到了15世纪,人们开始重视海权,尤其是欧洲。当时的奥斯曼帝国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军事性封建大帝国,这也是引起人们重视海权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1453~1574年, 奥斯曼帝国势力不断扩张,版图包括巴尔干半岛、小亚细亚、南高加索、库尔德斯坦、叙利亚、巴勒斯坦、阿拉伯半岛部分地区以及北非大部,形成地跨亚、非、欧三洲之大帝国。土耳其人的横征暴敛使欧洲正常的商业秩序遭到破坏,传统的东西方贸易几乎中断。为此欧洲人不得不把目光转移到海上来。
1492年8月3日,哥伦布率领着西班牙的3艘帆船开始了一次永载史册的远航。这次航行不仅仅是发现美洲大陆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它开创了一个新时代一海权时代。在随后的几十年里勇敢的航海家们用自己的壮举为“海权时代”写下了一篇美丽的序言。
海权是陆权的扩大和延伸,事实上,海权时代是通过一次次对"陆权"的挑战才确立的。而“海权”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胜利发生在拿破仑时代。拿破仑时代的法国是当时世界的"陆上霸主”,所以英法之战无异于海陆之战。

36

3

航海文化

发生于1805年10月的特拉法尔加角海战就是这其中最著名的战役。霍雷肖.纳尔逊将军指挥的27艘英国战舰在特拉法尔加角用一句“英国期望各人恪尽职守"击败了维尔纳夫将军指挥的由33艘战舰组成的西法联合舰队。马汉先生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来概括这场战争:“在特拉法尔加角海战中的失败者并非法国舰队司令维尔纳夫,而是拿破仑;获胜的不单是纳尔逊,而是被挽救的英国。这句话也暗示了以法国为代表的陆上霸权败给了以英国为代表的新兴海上霸权。这就标志着“海权时代”的发展和前进,也标志着"陆权时代”即将结束。所以,从这个层面上来讲,海权其实是陆权的扩大与延伸。

       19世纪末,美国进入工业时代,国家得到迅速发展,国力迅速膨胀。伟大的战略家马汉创立了《海权论》 ,这同时也为美国如何使用自己的力量而指出了道路。在他的指引下美国走向了世界之巅。“商船队是海上军事力量的基础,海上力量决定国家力量,谁能有效控制海洋,谁就能成为世界强国!”马汉的惊世之言震撼了世界,也惊醒了美国。从获得海权——控制海洋(最重要的是海上要道)—— 控制世界贸易——获得世界财富——获得世界霸权,美国按照这样的道路往前发展,可谓是一路凯歌。
       1898年,美西战争爆发,西班牙战败,美国就此牢牢控制了加勒比海,并在远东从西班牙手中夺取了菲律宾,还顺势夺占了关岛。吞并了夏威夷等战略要地。一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强的海权国家;二战结束时,太平洋成了美国的内湖;冷战结束后,美国在海外拥有700多个军事基地,4个作战舰队,13个航母战斗群。美国成功的事实告诉了世界:海权维系着一个国家的命脉,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掌握了世界的命运。

37

3

航海文化

转载自:赵萍《航海常识速读》 

38

3

航海文化

海洋大国美国诞生

        20世纪上半叶爆发的两次世界大战,将世界从英国的霸权时代转移到美国的霸权时代。作为两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国并且在战后也得到经济稳定,发展的美国,成功地建立起了一个大众消费的社会。而且,这种大量生产、大量消费的潮流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扩展到了全世界,大量的物资都通过海洋相互交流,“大海运时代"宣告到来。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 之前,英国的船舶数量占全世界海上贸易船舶总数的一半,英国的海运业拥有压倒性的优势。美国虽然是仅次于英国的世界第二大海运国,但输送量仅为全世界海上总输送量的1/10,与英国相去甚远。在造船方面也一样,美国的船舶绝大多数都是在英国的造船厂建造的。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海上世界的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没有成为战场的美洲,成了世界的军工厂和粮食库,获得了惊人的经济增长。

39

3

航海文化

       在海运方面也是,虽然战争初期美国的物资输送还要依靠出口对象国家的船舶,但1916年美国制定了《船舶法》,新成立的“船舶院’投入了5000万美元的资金全力以赴修建造船厂。大战前的1913年,美国的造船厂还只能  建造23万吨的远洋船,而到了1919年这个数字就已经达到了300万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全世界损失了约1200万吨的船舶,美国反倒增加了900万吨的商船。到了1920年,美国已经摇身一变成为拥有1240万吨大商船队的海运国家。可以说,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将美国推上了海洋大国的头把交椅。
        另外,迅速拥有大商船队的美国为了弥补海员的不足,将比煤炭利用率更高的石油作为船舶的燃料。石油只要煤炭1/2的容积就能达到相同的效果,而利用重油作为燃料的船舶,更是只要煤炭1/3、石油1/2的费用即可进行航海。很快,全世界都开始用石油取代煤炭作为远洋船的燃料。

40

3

航海文化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总统威尔逊的“十四条和平原则"中所提出的“公海自由”得到了国际的认可。1919年,国际航道会议召开,会议决定将“米"作为全世界海图的标准长度计量单位,到了1921年,各国海图的表现方法都相应地进行了改良和统一,并且成立了以保证航海安全为目的的国际航道组织(IHO:International Hydrographic Organization)。

转载自:宫崎正胜《从航海图到世界史:海上道路改变历史》
 

41

3

航海文化

入伙贼船

为什么人们会选择成为海盗或私掠者,决心靠海上劫掠为生?浪漫的好莱坞大片和小说总是会掩盖一个丑陋的事实,即当海盗是一个(在世界上很多水域仍然是)非常危险的职业。在过去,人们选择这个职业可能是为了快速致富。但更有可能的结局是溺亡、饿死,抑或死于坏血病、疟疾、瘟疫或者任何一种当时尚未命名的外来疾病;也可能因事故或战斗而终生残疾,也可能战死,或者被各种可怕且相当难以忍受的方式折磨致死;也可能被政府处决,或者干脆被扔到监狱里等死。所以,值得注意的是,选择入伙贼船海盗作为职业,并不一定是浪漫主义的产物,也不一定是出自对冒险的热爱。
下决心当海盗,通常由两种力量之一驱动:一种是对现实的不满,比如贫困无助、失业、艰苦的生活条件以及对未来几乎不抱希望;另一种则是贪婪和快钱的诱惑。畏罪潜逃则是另一种强大的驱动力:“大海一直是社会上那些违法犯罪行为的避难所。这些要素的实际影响,并不依赖于大的地区因素,而是跟次级区域乃至于当地的具体环境紧密相关,这些具体环境可能随时间发生巨大变动。”

42

3

航海文化

丝绸、香料、瓷器、宝石、黄金、白银、毛皮和奴隶等高价值的货物,让威尼斯、热那亚和比萨的商人们赚得盆满钵满,而拜占庭和亚历山大的商人也没少赚。如果生活在这些繁荣的港口城市的市民想要去当海盗,那么多半是贪欲作祟,私掠者也是如此。显然,他们大部分人都来自社会底层:从事这样的高危行业,这些人可能失去的东西最少,可能获得的利益却最多。以港口城市贝贾亚(Bejaia, 位于阿尔及利亚)和特拉帕尼(Trapani,位于西西里岛)为例,“出身平凡的人”比如工人、小商贩或工匠、渔民以及海员会把出海劫掠当作兼职。至于那些居住在散布于航海路线上的小岛上艰难度日的渔民和农民,他们肯定早就对满载的过路商船垂涎三尺了。

       中世纪晚期,也就是1250一1500年,在地中海地区有很多经济发达的区域,为那些有上进心的人——尤其是技艺熟练的手工匠人——提供了很多完全合法的成功机会。但是,人口增长同样会带来失业率上升,那些较贫困的局部地区则会愈发贫穷,原因在于各个海洋强国之间持续不断的劫掠和反劫掠,而这些势力又依赖于私掠者(即“持证劫掠”的私掠海盗)和“无证劫掠”的海盗。在地中海沿岸的基督教势力范围内,存在着威尼斯、热那亚和比萨等老牌海洋强国,它们的繁荣得益于诸多港口之间蓬勃发展的海上贸易,包括拜占庭、奥斯曼帝国的主要港口(如亚历山大)、黑海沿岸的港口(如卡法)。

43

3

航海文化

44

3

航海文化

经济的发展通常无法惠及这些地区,而且私掠者在猎捕奴隶的过程中也经常造成破坏,同时还会拿走任何能赚钱的东西。在怨愤和贪婪的共同作用下,上述的一些地方顺理成章地演变成了知名的海盗窝点一一其中有一部分甚至延续到了19世纪。
在北欧海域,艰苦的生活条件同样是组织松散的海盗和私掠舰队诞生的核心原因。私掠舰队一开始被称为“粮食兄弟会”(Victual Brothers),后来叫作“均分者”(Likedeelers) ,活跃于14世纪最后十年和15世纪早期的波罗的海及北海地区。在这片区域,持续的海战给沿海地区造成了巨大破坏,而压迫式的封建土地秩序使得农民处于严苛的、入侵式的控制之下。13-14世纪,大量农民和没有土地的工人移居城市,希望能在城里过上更好的生活,结果却发现,在相对单一的城市生活中,他们的境遇愈发悲惨。条顿骑士团国(State of the Teutonic Order)的情况尤其如此,这是一个由天主教军事组织建立的国家,疆域包括今天的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俄罗斯瑞典这些国家的部分地区。该组织参与了对抗非基督教部族王国和公国的十字军东征,直到15世纪初期。

45

3

航海文化

海盗活动在波罗的海水域早已司空见惯,其形成原因和其他地方完全相同:这里密集的海上交通带来了丰厚的收入,而沿海国家不断变化的政治局势又导致海洋警务无法有效进行。例如,在1158年,苦于频繁的海盗侵袭,丹麦沿海地区日德兰半岛(Jutland)和西兰岛(Zealand) 的居民纷纷逃往内陆地区,留下了日渐荒芜和无人看守的土地:“到处都是荒芜一片。武器和要塞也靠不住。”

46

3

航海文化

314世纪最后十年,梅克伦堡的约翰公爵在与丹麦的玛格丽特女王交战期间,向所有站在己方的人都发放了私掠许可证。此举大大放松了限制,使得无组织的零散海盗发展成有组织的庞大舰队。梅克伦堡与丹麦的战争主要在海上,这就需要建造新的战船,也需要新的水手。战争会带来大量抢劫掠夺的机会,于是出身三教九流的冒险者和亡命徒(其中以北德意志人为主)纷纷聚集在梅克伦堡的港口,急切地应征。

转载自:彼得莱尔《全球海盗史:从维京人到索马里海盗》 

47

3

航海文化

艺术欣赏

4

      世界上最大最长的珊瑚礁群是澳大利亚的大堡礁,它在1981年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从高空俯瞰,大堡礁就犹如大海上的碧绿宝石一般。
      大堡礁被称为“透明清澈的海中野生王国”,这里景色迷人,生长着400余种不同类型的珊瑚礁,这里还潜伏着1500种鱼类,4000余种软体动物,聚集的鸟类也达到了242种。
       大堡礁是个上可登天、下可入海的度假胜地,你可以从空中鸟瞰,也可以在海底悠游漫步。当你乘坐的飞机渐渐远离海面,大堡礁的轮廓慢慢清晰,在蓝色海洋的映衬下更显美丽多姿,躲藏在海水下面的大堡礁群呈现出黄色的色块,畅游飘动,韵味十足。若你行走在修建好的海底平台时,五彩斑斓的鱼儿会追随在你左右,摆动着鱼尾,优美动人!

澳大利亚的大堡礁

48

艺术欣赏

4

       大堡礁中生活着多种多样的活珊瑚,它们常分泌出一种碳性物质,这种物质和珊瑚虫石灰质的骨骼及单细胞藻类的残骸混合、堆积后,便形成了今天这些五彩斑斓的珊瑚礁。在大堡礁,有2000多个珊瑚礁岛散落于碧海之中。红色的、粉色的、绿色的、紫色的、各种色彩的珊瑚礁浸润在剔透的海水中,如童话一般美丽。珊瑚礁如一个个优雅的舞者,婀娜多姿,或纤细,或浑圆,抑或不可名状,都在诉说着自己的美丽!
       心形礁(The Heart Reef)又被人们称作“上帝之心”,是大堡礁的奇特景观,充满着浓厚的浪漫色彩,乃大堡礁的必看景点之一。从空中俯瞰,心形礁边缘生长的珊瑚礁恰好组成一个“心”形,再加上周围幽蓝通透的水色,景致非常漂亮。

转载自:良卷文化《全球最美的黄金海岸》

49

艺术欣赏

4

饮茶可以从茶叶中获得较多的茶多酚和维生素C,它们都能有效地阻止人体内亚硝胺的合成,是亚硝胺的天然抑制剂。因此,隔夜茶是不会致癌的。
 但是,从营养卫生的角度来说,茶汤暴露在空气中,放久了易滋生腐败性微生物,使茶汤发馊变质。另外茶汤放久了,茶多酚、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会被氧化而减少。因此,隔夜茶虽无害,但一般情况下还是随泡随饮好。

隔夜茶能喝吗?

茶叶的保质期

       茶叶的保质期与茶的品种有关,不同的茶叶保质期也不一样。像普洱茶、黑茶等全发酵产品,保质期可达10-20年。因此国家对其没有制定保质期。类似的还有武夷岩茶、广西的六堡茶等,这类茶叶只要存放得当,不仅不会变质,反而能提高茶叶品质。通常,密封包装的茶叶保质期是12-24个月不等,散装茶叶的保质期就更短。一般的茶,还是新鲜的比较好。如绿茶,在常温下保质期为1年左右。影响茶叶品质的因素主要有温度、光线、湿度。如果存放方法得当,降低或消除这些因素,则茶叶可长时间保质。

转载自:《鉴茶泡茶全图解》

50

老不看三国

       至于“老不看三国”,这个说法就引人深思了。首先,《三国演义》里面的故事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故事。其次,这些故事不但在中华大地广为流传,而且在世界其他地区也被奉为经典。例如,上世纪九十年代日本研发的三国系列游戏,风靡全世界。

      《三国演义》不仅是一部是汉朝军阀混战和各种人物智慧进行较量的争斗史,而且其中的各种故事就是中国式智慧的一种集中浓缩。例如,魏蜀、吴等各个军事集团的结盟与冲突,各种权谋、计策的谋划与制定,人才的发现、招揽与运用,地盘的管理和抢占,等等。说穿了,《三国演义》通篇都充斥着“计谋”,无处不在讲“谋略”。这些“计谋”和“谋略”是什么呢?说白了就是设个圈套,引诱对方来钻,从而达到自己预期的目的。例如“捉曹放曹”、“蒋干盗书”、“周瑜打黄盖”、“长坂坡救阿斗”等,无处不用斗智用计、尔虞我诈。因此,鲁迅先生曾评三国说:三国写刘备的忠厚近“伪”,诸葛亮的机智近“妖”。

4

艺术欣赏

51

       一般来说,一个人岁数大了,生活的阅历比较丰富,经验积累也比较多,为人一般都老于世故,处理问题也表现得老成持重,这样的老年人当然会得到人们的尊敬和倚重。相反,如果一个经验丰富的老人再去读《三国演义》,并且从中吸取“营养”,遇事过多地讲究谋略,最终很可能会变得老奸巨猾,那可就为人所不齿了。这大概就是以前人们认为“老不看三国”的原因所在吧。
       有个叫石昌渝的老先生讲得更有意思:因为古人的寿命比较短,所谓“老不看三国”,是指30岁以上成年人、有政治头脑的人,不让读三国。为什么?怕你推翻他的统治。
       相对来说,杂文家高旅先生的说法则较为平和折中。他认为“老不读三国”是:“犹言年纪到了这地步,经历颇多,不宜再看三国——看到各种图人的计谋,不免缅怀自己的遭遇,吃了别人不少亏,猛然觉醒,突然愤恨而已;或因学习了那一套,用以对人,甚至进行报复,都非美事,所以认为不如废卷。”

转载自:李大伟《震撼世界的中国民间智慧》

4

艺术欣赏

52

宁夏枸杞

       宁夏枸杞浑身是宝,果实、叶子均可食用,根皮还可入药,称地骨皮。
       生命力极强,喜欢生长在山坡、河岸、盐碱地、沙荒和干旱地区。服用可清肝明目,益精补肝肾,延年益寿。

优质枸杞,这样挑
1.看颜色
  • 暗红或橙红色的为佳。
  • 黑红色的可能受潮、发霉。
  • 颜色特别鲜亮的,可能熏过硫,尝起来有刺激性酸味。

4

艺术欣赏

53

2.捏一捏
抓一把用力捏紧,然后松开,枸杞自然散开、干爽者为佳。
3.尝一尝
“正宗中宁枸杞,刚吃下去甜,到最后有点泛苦、泛酸.相比来讲,周边产地如青海、新疆的宁夏枸杞,特别的甜。”
4.个头大、肉质饱满为佳
宁夏枸杞不同栽培品的果实大小、性状等,也有细微差别。
5.带绿标外包装上印有“绿色食品”标志。

4

艺术欣赏

54

转载自:《中国家庭医生2022.01下》

电话:025-86176878
网址:http://218.94.132.146:888/tsg/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格致路309号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