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图书馆电子馆刊(2024年第3期)

其他分类其他2024-09-08
204

云海悦

美文阅读     读书札记
航海文化     艺术欣赏

  ~~~~  书香海院  ~~~~

▶2024 / 9 

▶总第 20 期

海院图书馆

书名本就是一次有限的跋涉。一个经常看书和一个经常沉迷在网游世界的人,心灵绝对是不一样的。前者,往往更能体悟一叶一菩提的真谛。
书本所给予人心灵的力量,是不可言喻的。十年寒窗,说的并不是读书人的艰辛,而是意在表述读书人的坚忍和不懈。试问,有多少人可以在寒窗下十年如一日地重复做同一件事情?
正如北大教授曹文轩所说一般,世间最优雅的姿态,就是阅读。不论静坐还是倾卧,甚至在厕所,它都是最美的姿态。因为这样的人,通常都会从骨子里散发出一种极具亲和力的书卷气。
阅读人物,通晓历史,可以他人鉴知自己得失;阅读杂文,百味世事,可在辛言辣语中澡雪精神;阅读情感,温热肺腑,可居书香浓情里滋养心灵;阅读故事,体会人生,可于静谧岁月中倾情流泪……每一种书,都是风景;每一本书,都是亟待窥破的秘密。

编  委 会:图书馆
主       审:曹小妹
主       编:魏 伟
副  主 编:袁家莉
文字编辑:周莹莹 李娟 王春妍 孙健舒
图文排版:李珍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格致路309号电话:025-86176878

在阅读中优雅的老去

摘自《最美丽的你在路上》(夏爱华著)

Autumn whispers

▶  目  录

Ⅲ 美文阅读
        解答幸福
        “书痴”郑振铎
        生命的平衡
        夏日兰亭怀幸大
Ⅳ  读书札记
        青鸟 :一部洞察生活的梦幻剧
        隋唐演义
        志摩的诗
        偶然

33
37
4043

47
51
55
60

Ⅰ 航海文化
        第一次商业革命:大航海时代
        关于太平洋移民的理论与神话
        秦朝的造船和航海技术
        中国没能成为海洋国家
Ⅱ 艺术欣赏
        名画欣赏《江山如此多娇》
        歌剧《康定情歌》
        拿破仑——战神还是爱神
        天津工业大学图书馆

01
05
09
13

18
21
24
29

第一次商业革命:大航海时代

回望历史的车辙,你会发现那是一个机会和挑战并存、精彩与黯淡交织的时代。波澜壮阔的大海上舳舻千里,富有冒险精神的人们带着梦想和渴望涌向海天之间,探索未知的领域,开辟出通往财富的新航线。
从农业时代到工业时代,商业的定义都建立在市场的基础上。在社会市场化之前,人类处在农业社会中。此时,生产和消费处于融合状态,每个人只负责生产自己日常消费的东西。也就是说,这是一种自产自销的状态,一个家庭或者一个人好似一座孤岛,与外界联系较少,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现自产自销并不能有效解决温饱等需求问题,因此,物物交换的模式应运而生,分工的雏形也渐渐出现。有的人负责做饭,有的人负责打猎,双方进行合作,温饱等日常问题迎刃而解。
但是这样的合作也存在问题,它要求双方的交换需求必须吻合,比如我想用白菜换一把菜刀,而他想用菜刀换一只羊,双方需求并不匹配,这时,就需要出现想用羊换白菜的第三个人,由三个人来共同完成交换。一旦双方需求不吻合,物物交换就不能够完全实现。

货币的出现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个问题。货币规定了产品的价格,就像阿尔文: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写道:“市场第一次成为人类生活的巨大中心”,生产和消费开始了最初的分离,通过货币转换的方式,人们开始实现更为广泛的交换。此时反观产品的生产,无论是一件衣服、一张桌子,还是一个酒瓶,想要从材料变成物品,都要经历理念的构想阶段和现实的操作阶段,其实,这种生产融合了两个层面,一种是思想世界的抽象概念,另一种是现实世界的创造。
商业的形成就是基于这两个“世界"的融合和碰撞,具体表现为虚拟的信息世界和现实的物流世界,交易的剧变在两个世界发生,所以我们会发现,在一些特定的时间,两个世界的商业开始出现市场化的演变。在整体变化的大趋势下,各自从分裂走向融合,而后推动商业在两个世界高度融合,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01                                                                                                                                                             02

第一次商业变革发生在大航海时代,称之为“变革”是因为此时现实世界的物流体系发生了根本变化,随着一条条新航线的开辟,人们知道了东方有香料,地球是圆的,新大陆的开辟更是商业发展的推动器。充满着暴力、血腥的黑三角贸易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商业交换范围,从之前的小范围、局部地区扩大到了整个世界,现实世界物流体系第一次从分裂走向融合,这一场变革

具有开创性意义。但信息传播网络仍然处于分裂状态。

大航海时代又被称作“地理大发现”时期,是指15世纪末到17世纪这段时间,欧洲人组成船队进行远洋探索,在这一时期,他们开辟了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以及绕道非洲南段到达印度的航线,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海。这一时期探索世界地理的国家主要有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他们共同开创了人类文明进程中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这一阶段航海的魅力之处在于重新建构了世界,今天世界的很多事物都是大航海的产物。

这是一段技术进步、思想解放、商业融合的历史,许许多多的欧洲人转向未知领域,并在极为恶劣的条件下进行航海探索,这也是人类历史上极少出现的一段持续奋斗的岁月,是人类征服陆地空间的一次伟大进程,同时也带来了商业的巨大变革。

转载自:
黄洪波 徐丽 《商业简史:从大航海到物联网时代》

  03                                                                                                                                                             04

关于太平洋移民的
理论与神话

欧洲人知道太平洋的存在已经250多年了,但对它的了解仍然完全空白,1513年9月,西班牙征服者瓦斯科努涅斯德巴尔博亚穿过巴拿马地峡,从高地上望见一片汪洋,他和同伴一路上穿越丛林,屠杀土著,千辛万苦,终于抵达海边,他于是做了一件后来被载入史册的事:他涉水走到没过膝盖的地方,宣称从今往后他所谓的“南海"及其海滨的一切土地,尽归西班牙王室所有。
直到18世纪,欧洲人仍称太平洋为“南海”,而且“海”这个词用的是单数。有些航海者绘制的中美洲和地峡的航海图上,今天的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被称为“北海”(因为这片海域处于巴尔博亚穿过的地峡北面),而太平洋一侧的海域则被称为“南海”,没有人用“洋”这个字眼:位于后来所谓的西属美洲以西的这片水域,其广袤无垠的程度,超乎当时所有人的想象。
巴尔博亚穿越地峡后不到十年,葡萄牙军人、探险家、航海者斐迪南·麦哲伦说服年轻的西班牙国王兼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他治下的领土包含尼德兰及今日的德国和意大利北部地区授权并资助组建了一支舰队。

这支舰队由五艘船组成,计划一路向西,从大西洋航行到东印度群岛。东印度群岛早就以“香料群岛”著称,香料在当时堪称植物黄金,价值可媲美美洲的贵金属资源。麦哲伦当时并没有为跨越太平洋的漫长旅程做好准备,他的舰队中有数十人死于坏血病,这种疾病多发于长时间在海上航行的水手中间,病因是维生素C的缺乏。

1521年3月,麦哲伦舰队终于抵达关岛,该岛今日是马里亚纳群岛的一部分,从南美洲最南端到这里,迢迢15000公里。西班牙人与关岛土著发生了短暂的暴力冲突,之后继续航行, 抵达菲律宾群岛。 麦哲伦试图强行在当地传播基督教,在抵达菲律宾约六周后,他带队进攻麦克坦岛上的土著,结果被杀。船队于1522年9月回到西班牙时,已只剩下一条船,不足二十个人。

  05                                                                                                                                                             06

欧洲人就这样完成了史上第一次环球海上航行,但麦哲伦并没有途经范围更广的波利尼西亚群岛中的任何一片陆地,他最北没有到过夏威夷群岛,最南也没有到过社会群岛或库克群岛。从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佩德罗费尔南德斯德·基罗斯和阿尔瓦拉德·门达尼亚德内拉(著名的门门达尼亚)等航海者,曾相继到过马克萨斯群岛和所罗门群岛的一些地方,但西班牙人继麦哲伦在关岛不怎么走运的登陆之后,只在后来成为他们殖民地的菲律宾与墨西哥之间建立了一条常规航线,而关岛成了这条漫长航线上至关重要的一站。

对查莫罗人几乎没什么兴趣:他们没有研究过这个民族的起源,对当地人的历史也缺乏了解。
不过,在入侵和瘟疫过后不久,一个与西班牙人截然不同的旅行家碰巧得到机会,对这个民族及其生活方式做了一些观察。英国海盗、探险家、作家威廉丹彼尔当时大约34岁,他与查尔斯·思旺船长一道,乘坐“小天鹅号”从墨西哥来此,丹彼尔带上船的船员桀骜不驯,且面临补给短缺的窘境。丹彼尔痴迷于各种各样新的科学考察,其中就包括对各地民情和自然风土的考察,他生活的年代,正是罗伯特波义耳和罗伯特胡克的年代,也是英国皇家学会创立的年代。

关岛上的土著查莫罗人遭遇飞来横祸:关岛是太平洋中第一个被欧洲人殖民的岛屿,从17 世纪60年代起,就有西班牙传教士和军队进驻,此后不久,当地人的起义被残酷镇压,而一场天花的流行更是导致当地土著十室九空。西班牙人

转载自:尼古拉斯 · 托马斯 / 谢琨 译
《航海者:太平洋上的人类迁徙壮举与岛屿文明》

1686年,丹彼尔与那一班沉思冥想的自然哲学家天各一方,但受方兴未艾的调查探究之风影响,他对所见的各种动植物和土著民族做了详尽而准确的描绘。他到关岛一段时间之后,撰写了一部鸿篇巨制,详述了椰肉、椰汁(或者椰奶)、椰油和椰壳的用途,这不是欧洲人关于椰子树及其果实用途的最早记载,但比早期的记载要详尽得多。他的专著也可视为太平洋地区的居民积累起来的关于植物的深入、第一手的、创造性的实用知识和首批文献之一。

  07                                                                                                                                                            08

秦朝的造船和航海技术

根据史料记载,秦朝时期人们就已经开始大量使用船舶作为主要的运载工具,《论都赋》这样描述当时漕运的壮丽场面:“大船万艘,转漕相过”。《史记》 中记载,当时民间所造的船是以长度“丈”来计算的,而一些大商人竟拥有“船长千丈”的船舶达200艘之多。除了民间大量使用船舶之外,当时最集中体现造船技术水平的当属水军所使用的战船。秦始皇顺江而下征伐楚国的时候就曾出动“大舶船万艘”,而后在攻打百越时通过船舶调发兵力50万人,如此可推想秦始皇时期水军规模的巨大程度。

秦朝船舶制造技术已经达到了相当成熟的水平,考古学家对广州地区造船遗址的挖掘,表明2000多年前的中国就已经具备了相当高水平的造船设备和造船技术。在早期的船舶制造中,连接船板的基本上是一些木钉、竹钉、麻绳等工具,到了秦朝已经被铁钉、油灰捻缝等替代,这样就极大地提高了船舶结构的结实程度。当时可以造出宽8米、长30米、载重五六十吨的木船来。这样吨位的船舶,组建船队,徜徉海洋之上,已经初具规模。

在航海技术方面,秦朝已经大量出现海上导航占星书籍,如《海中星占验》《海中五星经杂事》《海中五星顺逆》《海中二十八宿国分》》等。这些“海中”占星书籍,是当时航海知识和天文知识结合的产物。虽然这些书大部分都遗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但是从其书名中可粗略了解到,当时的天文航海书籍已经详细描写了如下几点:一是对海洋上空星座的辨别和验证,二是对海洋上空中五大行星运行轨迹和运行规律的认识;三是对海洋上空二十八星宿具体位置和相互关系的记载;四是对航行中日、月、风、雨的预测等。
秦朝时期,人们之所以能做到大规模远洋航行,就是因为当时的船舶已经应用了风帆,并且人们已经对季风的变化有了较深的认识,这种随季节而变化、定期而知的季风被称为“信风”,对航海活动极为有利。这一时期人们对运用地文航海也已经有了重大的进步。

其一,人们在长期反复的航行实践中,已经对航路进一步熟悉和明确,因此对航行期限和航程有了比较明确的估算和记载。其二,当时的人们已经对航线周围的地理状况有了较深的认识,对海中的岛屿、暗礁、沙洲等早在秦晋时期就有所了解,并且已经开始掌握海洋潮涨潮落的规律。其三,已经出现了对海上地形地貌

  09                                                                                                                                                            10

进行精确测量的 “ 重差法”,利用矩和表,通过两次观测,求得海岛的高度和远近,这种“重差法”的出现,对于后世航海地图的绘制和航程的

转载自:陈宇里《中国古代航海家史话》

四象二十八星宿图

测算,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11                                                                                                                                                             12

中国没能成为海洋国家

郑和七下西洋是一部航海史诗,他从34岁开始,长达28年献身远航,每一次出洋都要耗时两三年,他反复出使了36个国家。那么为什么不能把郑和列为大航海时代的第一人呢?要知道,郑和远航与欧洲人远航有许多相同点,比如说他们都是用自己所能掌握的先进航海技术,闯入陌生的世界,开辟航线,拓展海洋事业,留下珍贵的航海经验。郑和是北半球越过赤道航海的第一人,在北半球航行,他参考北极星校正航线,但到了南半球,北极星不见了,他便改用南十字星导航。他对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进行了一些考察,制成《自宝船厂开船从龙江关出水直抵外国诸番图》,俗称郑和航海图。

它是一字形长卷,采用山水画法,以南京为起点,东非肯尼亚的蒙巴萨港(Mombasa) 为终点,详细记录了20多处重要的出航地点和新开辟的42条航道,相当准确地标出了航海标志、航向航程、岛屿、暗礁浅滩、停泊港口、城市、山脉,收录了300个外国地名,明确标明南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郑和多次在

印度补给,他把航海图送给阿拉伯商人,阿拉伯商人又把它献给教皇,对后来的欧洲大航海有所助益。

他们都有发展海外贸易的任务,他们的第一种贸易形式,同为给弱国礼物和庇护,获得宗主地位,然后收取贡品。有所不同的是,明朝厚往薄来,对大量朝贡者论级行赏,数字极为可观,而欧洲完全是收益。他们的第二种贸易形式都是官方贸易,郑和船队除了装载赏赐礼品,还有满载商品和货币,比如丝绸、瓷器、铁器、铜钱,在双方官方主持下,与当地商人交易,多数是以货易货,有时候也用铜钱买卖。

在卡利卡特,由当地代理人把中国商品带进交易所,双方在官员主持下当面议价,一旦定下,双方击掌,绝不反悔。第三种贸易形式同为民间贸易,郑和使团不禁止官兵携带货物在沿途交换,由于沿途百姓特别喜爱中国货,郑和船队一到,他们便争先恐后划船上来,或在码头交易,有的地方还请明朝官兵到集市去设摊交易。

不过,与相同点比起来,郑和远航与欧洲人大航海的不同点更为鲜明——郑和七去印度洋的前六次,首要使命是震慑南部外邦,让他们彻底放弃支持建文帝的可能性,所以它是六次

  13                                                                                                                                                            14

精心安排的软实力展示,而炫耀自己强大却塑造仁德宽厚的形象是最好的方法。郑和船多兵强,表面上是一支强大的海军,但执行的却是“内安华夏,外抚四夷,一视同仁,共享太平”的和平外交政策。他有足够的军事力量罢黜君主,抢掠各地资源,开拓殖民地,可他做的却只是清剿海盗,在自卫战役中俘获不义国君,维护海上安全和国际秩序。那些不愿接受恩惠,甚至为恶作乱的国王,会被永乐皇帝废掉,另安排一位顺服明朝的新王。
欧洲这样做意在控制傀儡,强行输出天主教,攫取当地资源,而永乐皇帝这样做,完全没有领土要求。所以英国学者李约瑟这样评价郑和:“东方的中国航海家从容温顺,不记前仇,慷慨大方,虽然以恩人自居,却从不威胁他人生存。他们全副武装,却从不征服异族,也不建立要塞。”
欧洲大航海家带有赤裸裸的攫取财富的目的,带有明显的侵略性,有时与烧杀抢掠的海盗无异,但郑和主要是去给予的而不是索取,他只是要向南部诸国宣布,明朝地大物博,什么都不缺。所以永乐时代的南方国王们确实是带着真诚的感恩之心前来朝拜的,文莱、马六甲、菲律宾先后有七位国王亲自访华,另有三位国王在访问期间病逝,被明朝以亲王标准厚葬。

郑和是回族,是佛教徒,出海前后都要拜妈祖,他固然会对南部诸国的信仰产生影响,但他从不强加于人,这与15世纪那些狂热的天主教徒完全不同。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区别是,欧洲大航海家希望世界了解自己的国家,但他们更加迫切的愿望是让自己的国家了解世界。郑和刚好相反,他瞥见了外部世界,但他的主要目的是让世界了解中国。这个区别使愚昧落后的欧洲迅速崛起,使优秀强大的中国渐渐衰落。

另外,欧洲大航海持续了数百年,有无数大小航海家参与。但郑和是一个人,前后不到30年,相比之下,仿佛是个孤立事件。郑和的每艘宝船,造价近六千两白银,每次出海,要消耗全国财税收入的一半,许多官员怨声载道。《郑和出使水程》包括大量原始资料,比如船队编制、名单、永乐敕书、航海日志、账目,一直存放在兵部。明成化皇帝曾经要兵部尚书项忠把这些资料找出来,有官员担心皇帝又要远航,便把《郑和出使水程》藏了起来。项忠找了三天,没找到。他问,库中档案,怎么会丢失?兵部车驾司主管刘大夏说,郑和出洋,费钱几十万,军民死者万计,就算取得珍宝,又有什么益处,旧档案虽在,也当销毁。《郑和出使水程》是否被刘大夏销毁,至今仍是个谜,但那些档案确实不见了,可见臣属对它的

 15                                                                                                                                                             16

痛恨。

在郑和身后,远洋航海被禁止了,宝船再没出海过。皇帝们加固长城,闭关锁国,1500年,西葡大航海风起云涌之际,明弘治帝下令,建造超过两根桅杆的船只,造者处极刑。嘉靖时代,任何船只不得下海,彻底告别了海洋和外部世界。郑和和他的船队成为遥远而模糊的传说。因为这些巨大的差异,中国没能成为海洋国家,郑和也没能纳入大航海序列,他只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东方神话。

转载自:
阿忆《世界是什么样子:西葡大航海》

郑和航海路线图

名画欣赏《江山如此多娇》

——  主编:青木

山水画因其以表现无限的空间为要旨,画中树木、房屋、舟车、人物等物象不能画得太大,点景物象画得越大,画面空间也就越小。山水画不能像画大写意花卉那样纵横其笔,清初的石涛已将大写意花卉画法引入他的画中,开创了笔墨恣肆的山水画风。近代画家傅抱石是石涛的追随者,他能像画大写意花卉那样直接挥洒着“千山万水”,开创了酣然豪放的山水画风。

傅抱石的绘画,是蕴含古今、融贯中西风格才形成的。文人画山水是用各种皴法、树法、点法的连缀运用,最后完成整幅画面的。但在傅抱石的画中,他的皴法是如同乱麻的“抱石皴”,他的树法是粉碎的“破笔点”。傅抱石出色地将这些松散的破碎的皴与点统一在物象的结构中,在貌似凌乱中,山川草木的结构层次井然有序。此外,他还用抓紧一面、放开一片的方法来表现物象的结构和层次,在山石边缘用笔紧而重,里面松而淡,既可体现笔墨,又可体现结构。傅抱石的山水画,情境交加,水墨淋漓,意兴酣然,浓墨纵横,概括万千。

  17                                                                                                                                                             18

关山月是当代岭南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山水、花鸟、人物皆能,尤长于山水。他以山水画、花鸟画表现较强的社会意义和精神内涵,是对传统中国画的拓展,使中国画在新的时代更具丰富的表现力。关山月师从高剑父,并继承了高剑父所倡导的“笔墨当随时代”和“折衷中西,融汇古今”的艺术主张。所作国画表现出火热的现实生活,饱含着自己的激情和浓厚的生活气息。同时,他的作品具有较强的现实主义精神,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精神。
1959年初,傅抱石和关山月合作,为人民

大会堂绘制了这幅《江山如此多娇》。这幅画是根据毛主席《沁园春·雪》的意境精心绘制而成的,是给建国十周年的献礼。

画面上的一轮红日,金光灿烂,普照着大地。高山大岭,白雪皑皑,万里长城,逶迤起伏,莽莽黄河,奔流不息,气象万千,锦绣妩媚,分外妖娆。画中还有毛泽东主席亲笔挥毫的“江山如此多娇”的题词。字迹潇洒,遒劲有力。字、画结构和谐完美,两者相得益彰,互为辉映,甚是壮观。

转载自《世界名画中国名画》

  19                                                                                                                                                            20

歌剧
《康定情歌》

——  吴欣睿

2023年10月11日晚,由上海音乐学院和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联合出品的原创民族歌剧《康定情歌》亮相第29届“蓉城之秋”成都国际音乐季,在成都城市音乐厅成功上演。

原创民族歌剧《康定情歌》以在党中央统一领导和指挥下,由解放军、工程技术人员和当地人民群众组成的11万筑路大军,在1954年修建完成总长四千多公里的川藏公路(原称康藏公路)、青藏公路的一段往事为主线,讲述了大学毕业生尚镛怀揣少年时的理想来到雪域高原,在高山哨卡与神秘的藏族老人次旺、藏族姑娘嘎玛和身负重伤后脱下军装转业到地方的道班班长洪忠义之间的动人故事。

演出现场,一座可旋转的“雪山”屹立于舞台,演员们歌声嘹亮、气势磅礴,宛如雄鹰展翅飞翔于雪山之巅。在指挥家张国勇的执棒下,上海音乐学院师生高唱对祖国和民族的深情着恋与对真善美的执着追寻,用歌剧的形式,展现了筑路大军的勇敢、热情及对祖国的忠诚。

时代使命与汉藏情谊。
歌剧《康定情歌》总导演廖昌永表示:“创作之初我们就在思考一个问题,我们到底要讲什么?要表现怎样的精神?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希望这部剧能勾起大家的回忆及对先辈的缅怀。”

《康定情歌》源自四川省甘孜州的民歌小调《溜溜调》,由吴文季采编,江定仙编配,喻宜萱于1948年灌录了唱片并发行,至今已传唱七十多年。《康定情歌》曾在维也纳世界青年狂欢节上获得银质奖章,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十首民歌之一,并在2005年随我国发射的“神舟六号”飞船唱响太空。《康定情歌》是一首积淀着深厚民族情感的情歌,也是一首反映汉藏文化交融的民歌,具有曲调优美动听、情感朴素无华的特点。原创民族歌剧《康定情歌》正是基于同名传统民歌的IP打造,讲述了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汉藏文化交融的一段动人往事。

天堑变通途,英雄惜英雄。雪山之巅的每一公里路都有烈士英灵的守护,歌剧《康定情歌》以20世纪50年代进藏筑路为背景,以真实人物和事件为素材,讲述那段震撼世界的筑路奋斗史,激励新时代青年赓续精神血脉。

21                                                                                                                                                            22

歌剧《康定情歌》的戏剧冲突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守护神山与开山修路的矛盾,二是青梅竹马与同窗的情感抉择,三是建设者们无所畏惧的奉献精神的展现。歌剧《康定情歌》共分为两幕,第一幕:大学毕业生尚镛怀揣少年时的理想来到雪域高原,参与川藏公路的勘测与修建,但部分藏民对修建公路的阻拦与反对,把正在勘测公路的“外乡人”尚镛打晕在地。嘎玛在雪地里救起尚镛,昔日同窗相逢,二人互诉衷肠。藏族青年洛丹(次旺养子)也爱慕着儿时玩伴嘎玛,将尚镛视为“情敌”;第二幕:不安宁的雪山意味着将有更多的牺牲,嘎玛父母不幸遇难,次旺又遭土匪埋伏受伤,临终前拿出一封家信,表明自己是隐姓埋名的共产党员,也是尚镛的亲生父亲。在尚镛决心沿着父辈的信仰之路继续前行时,善良的嘎玛又在抢险途中遭遇雪崩离开人世。最终,在经历了公路建设、心上人和亲人的离世后,尚镛与洛丹终于明白爱的真正含义,并从“情敌”成为了朋友。他们在雪山之上守望着心中那份贞洁的情感,为坚守共和国建设之路而歌唱,实现了从追求个人情感的“小爱”到追求家国情怀的“大爱”的心路转变。

转载自杂志《音乐世界》

拿破仑 
——战神还是爱神

撰文:木子,编辑:郑坤峰

“法兰西之王”拿破仑·波拿巴,白手起家,从一无所有到拥有一切,再到失去所有,成为人类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的一生被后人反反复复地再现、解读、揭秘。

英国大导雷德利·斯科特耗资两亿美元的史诗之作《拿破仑》里,拿破仑仅用10年时间,就完成了从炮兵少校到法国皇帝的超级人生跳跃。纵横无敌的军事天才和锐意改革的历史魄力,让这位超级野心家将欧洲踩于脚下,踏上权力之巅。

但他真的是说一不二的欧洲之王吗?他征战世界究竟是为了追随偶像亚历山大大帝和恺撒的脚步,还是为了征服一个大他6岁的寡妇?据说,这个叫约瑟芬的女人从来不在乎是否会让拿破仑下不来台。

为权力而战,还是为爱而战?到底是一代战神,还是一代爱神?
另辟蹊径的《拿破仑》会给出让你意外的答案。

  23                                                                                                                                                            24

欧洲之王拿破仑
登场
我生而不同。掌权者视我为武器。

作为意大利人后裔,1769年生于法国科西嘉岛小贵族家庭的拿破仑自幼聪慧好学,10岁才接受法语教学的他三个月内学会了法语读写,并得以进人军官幼校,五年后以优异成绩被保送到巴黎军官学校学习炮兵科目,一年内即完成三年课程成为炮兵少尉。

法国大革命袭来,年轻的拿破仑坚定支持新生的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并在与第一次反法向盟的对抗中崭露头角。在围攻土伦要塞的战斗中,24岁的他施展生平所学,大胆地将各类火炮集中于优势高地并身先士卒,最终一举攻克土伦,一战成名,由少校破格晋升为将军。

值得一提的是,在影片《拿破仑》中,拿破仑在成名前目睹了法王路易十六的皇后玛丽·安托瓦内特死于断头台。有历史学家对此情节的真实性提出质疑,导演雷德利·斯科特的反应是:“废话少说。你们在场吗?闭嘴吧。”

崛起
我将以炮火制胜。

出色运用火炮(他喜欢把大炮称为“美女”),不仅是拿破仑赢下土伦战役的法宝,也

是其戎马生涯中重要的致胜因素。他不仅因此横扫欧洲战场,并将战争史快速推向“火炮时代”。当然,土伦战役两年后,被任命为巴黎卫成副司令的拿破仑也用大炮残酷镇压了巴黎起义群众,对此,《拿破仑》也毫不避讳。

作为“掌权者的武器”,拿破仑一夜之间名震法兰西,他得到了高官厚禄,在巴黎上流社会的沙龙里结识了未来妻子约瑟芬·德·博阿尔内,同时继续踏上征服之路。对抗反法同盟的一系列艰苦战役中,拿破仑取得了惊人战果,他用兵神速指挥果断,以火炮制胜的洛迪战役更是成为其人生转折点。在意大利战役中,拿破仑挥兵攻入奥地利,瓦解了反法同盟。

行伍出身的拿破仑在战场上以冷酷无情著称,从不为伤亡而优心。但英国历史学者迈克尔·布罗厄斯也指出:“拿破仑并非施虐狂。”在《拿破仑》之前,导演雷德利·斯科特曾特意去请教布罗厄斯一些问题,从而对拿破仑和约瑟芬之间的“狗血故事”发生兴趣,这也直接决定了影片的结构和主题走向。

登顶
我必定要建铸伟业。
我自尘土之中掘起,法兰西之冠,为我加冕。

《拿破仑》中拿破仑炮轰金字塔的镜头,也

   25                                                                                                                                                           26

是史学家诟病影片的槽点之一。在意大利战役之后的远征埃及以及“追随亚历山大大帝与凯撒的脚步”的台词,暴露了拿破仑的勃勃野心。

其实早在洛迪战役后,拿破仑已不再满足于成为“掌权者的武器”。他自幼将亚历山大与恺撒视为偶像,在战无不胜之中萌生了“凌云壮志”——成为法兰西的主人。远征埃及,不过是被法国人视为大英雄的他收敛锋芒的以退为进,而在金字塔战役中以火炮力克十万马穆鲁克奴隶骑兵,则为他未来的举动增添了更多的砝码。

面临第二次反法同盟大军的扑来,拿破仑迅速从埃及回国,在巴黎发动了“雾月政变”取得军政大权,并以在接下来的马伦哥战役中跨越阿尔卑斯山,对联军进行反击,再次瓦解同盟。

声望和地位空前巩固的拿破仑,此后对法国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1804年,拿破仑称帝,并在加冕仪式上惊世骇俗地自行加冕。此时,他年仅35岁。

转载自杂志《大众电影》

   27                                                                                                                                                           28

天津工业大学
图书馆

在亚洲最长图书馆里,写下藏书心愿单。
天工大对有关学生的各种事物,出手绝对阔绰。
图书馆是学生学习的“根据地”,所以学校把它修建得很体面。如果你在网上搜索一下,你就会知道它是全亚洲最长的图书馆。
它不仅仅只是外表华丽,内核也很有料,至少对于一所理工科大学来说,它的藏书量还是很到位的,常常给人一些意外惊喜。比如《万历十五年》这本书我就不抱希望,咱是个理工科大学嘛,所以我特意去书店买了实体书,结果一次偶然,我和这本书就在图书馆相遇了。另外,天工大图书馆还可以满足你在艺术、哲学、理财等多领域的阅读需求。
图书馆的藏书如此与时俱进,与它推出的一项人性化服务分不开。在图书馆的每个藏书区都设有一面心愿墙,你可以把你想看的书名都写上去,写上的书名只要不出格,很快就会被买回来放到新书借阅区。这个新书借阅区和其他藏书区一样大,只存放最近几个月上市的新书。

不过图书馆隔一周的周五下午会闭馆一次,所以在闭馆期间,只能移步去公共教学楼自习了。在春天,去教学楼自习很舒服。阳光透过窗子洒进来,抬眼就能看见外面的蓝天白云,有种闯进日漫的美好。
你能相信吗?我们学校里甚至还有3D电影院,而且是院线同映,连《阿凡达》导演卡梅隆都来参观过。游泳馆也足够专业,还被选为了全运会水上项目的举办场所。平日里,游泳馆门票会以三折售卖给本校学生,所谓收门票,也只是象征性地意思一下。

总之,不论是学习,还是生活,学校为广大师生提供了最温馨的服务,如果不是篇幅有限,我还有更多话要慢慢和你讲。

   29                                                                                                                                                           30

学校和我们,互相成就。
“你是怎么考上‘双一流’的?”
“考了个双非,学校自己努力成了‘双一流’。”
这不是段子,它真实发生在天工大。我们常调侃自己的学校是条“锦鲤”,带我们一起奋发向上。
其实我刚考上天工大的时候,偶尔也会因学校是“双非”而感到自卑。后来,我发现我们学校其实也有很多考研、保研到顶尖高校的成绩优异的学长、学姐,还有到世界一流大学深造的大神和创业成功的人生赢家。天工大自己,也为我们送上助攻。凭借全国前三的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天工大成功逆袭,入选了“双一流”。
所以对于成绩中等偏上的理工科学生来说,天工大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学校可以给你提供更高的平台和全力的支持,剩下的,就看你自己的努力了。

天工大一直非常重视竞赛,如果你是竞赛型选手,在这里会有很好的施展空间。我在观望了很久后,和两个小伙伴鼓起勇气参加了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第一次参赛一头雾水,老师得知后,就帮我们巩固编程、数据分

析知识,甚至给我们开小灶,指导我们用绘图软件,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虽然最后我无缘奖项,但我的同学拿到了美赛的O奖。我在这个过程中得到老师的悉心的指导,专业水平也得到很大提升。
不过和所有大学一样,天工大也有挂科、延期毕业,甚至被劝退的学生,所以关键还是要看你自己。现实可没什么“锦鲤”附体,天工大也不是靠拜“锦鲤”成为“双一流”的,而是靠那些成功的同学。他们的努力,既成就了自己,也成就了学校。

转载自:张洁《大学·城》

   31                                                                                                                                                           32

解答幸福

匈牙利籍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把“幸福是什么”这个课题,作为学术研究和实验来做。他找到许多人,给了他们每个人一部传呼机和一张表格。之后的每一天,他随机选择时间用传呼机去提醒参与实验的人。当传呼机响起时,大家需要立刻给自

己的幸福程度和情緒打分,同时记录下自己正在干的事情。分析完大量真实数据,米哈里撰写了一本极具参考价值的著作《心流》,用科学的方法揭开了幸福的秘密。

印度作家萨古鲁在他的著作《幸福的三个真相》里,讲述了一个挺有意思的小故事。一天,国王问大臣们,他们生命中最快乐的事情是什么。大臣们纷纷谄媚地说自己生命中最快乐的事就是辅佐国王,只有比巴尔给出的答案不太一样:上厕所。国王觉得自己受到了羞辱,愤怒地命令比巴尔尽快验证自己的答案,否则会杀了他。比巴尔向国王要了两周时间,他说:“在两周内我会证明自己所言非虚。”不久,国王参加了一次狩猎活动。他酒足饭饱后,突然腹内一阵疼痛,然而周围却找不到一个厕所。国王的肚子越来越痛,眼看快要憋不住了。就在这时,比巴尔派人给国王送来一顶

厕所帐篷。国王跑进帐篷,没过一会儿就如释重负。比巴尔站在帐篷外问:“陛下,现在您同意我的话了吗?”国王由衷地说:“果然,上厕所才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萨古鲁借这个故事告诉人们:释放内在无法承受的东西,就是最大的快乐。让身体保持觉知的状态,把身体状态调整好,才是幸福人生的基础。
哈佛心理学教授泰勒·本·沙哈尔从小就练习打壁球,他的理想是成为全以色列的壁球冠军。泰勒特别喜欢吃汉堡,但是为了实现冠军目标,他要控制体重。所以他立下一个志向:等得到壁球冠军的时候,就去买四个汉堡一口气吃掉。之后,他开始疯狂地训练。16岁那年,他终于赢得了全以色列壁球冠军。泰勒冲到汉堡店买下了四个汉堡。可当他看到四个大

汉堡摆在自己面前时,突然觉得索然无味。晚上回到家里,他看着放在床头的奖杯,突然哭了起来——自己渴望得到壁球冠军,但是得到了又怎么样?它并没有给自己带来想象中的幸福。

   33                                                                                                                                                           34

快写完这些文字的时候,我突然在内心有一个打算:稍后去菜市场切两片鲜牛肉回来,晚餐时分做成牛排给两个孩子解馋。这是我第二次做牛排。上一次买牛肉时,我特意买了两种——原切牛肉和店老板腌制好的牛肉。记得做完端到孩子面前时我有点忐忑,因为不确定自己腌制的牛排是否会被他们认可。我特地说明了两种牛排的区别,然后试探着问他们:“店老板腌制的牛肉和妈妈腌制的牛肉,哪个口味更好一点?”只见儿子很认真地品尝了两种牛排,然后说:“店老板腌制的牛肉要更好一点,但这不代表妈妈做的牛排不好吃。”女儿咂咂嘴,也附和道:“是的,相比之下,我更喜欢妈妈的味道!”两个孩子所夸奖的“妈妈的味道”,让我一下子也找到了专属于我的“幸福是什么”这个哲学大难题的标准答案。
                  转载自:流念珠《意林》2024.02

   35                                                                                                                                                           36

郑振铎是已故杰出的爱国民主人士,同时也是一位知名的学者和藏书家。生前曾任文化部副部长等职。郑振铎一生研读不倦,学识渊博,著作等身。他结集出版的著译有55种,主编和参与编辑出版的杂志、报纸有37种,图籍14种,丛书22套,选编、校点、影印的中外著作40 余种。郭沫若赞誉郑振铎为“一代才华”,对此,他是当之无愧的。

近来耽读《郑振铎日记全编》,是山西古籍出版社的《现代名人日记丛刊》中的一本,它在目前已出版的各种版本的郑振铎日记中是收集最全的,全书有七十多万字,因此有很强的资料性。日记中的郑振铎,访书——购书——藏书——理书——写书……触目皆是,活脱一个书癖形象,呼之欲出。

上世纪50年代,已是学界、政界名流的郑振铎事务倥偬,但他还是忙里偷闲,搜罗自己喜欢的书籍。观1957年6月17日(周一)至6月23日(周日)这一个星期的日记,几乎天天都有访书、理书的记录。6月17日(周一):“到琉璃厂一行,购活字本《司空曙集》、《同书》等,不觉将囊中款用罄。有些书,实在是可买可不买也。六时半回。在家理书。我的唐人集尚佳,但究竟好本子不多。还须非大力补充之。” 6月18日(周二):“到琉璃厂各书肆一行,遇李一氓、陈此生。在富晋书社得到周曰校万卷楼刊的《经世弘词》残本一部等。” 6月19日:“下午,在家理书。” 6月19日(周三):“在家理书。” 6月20日(周四):“十时许,到中国书店,……十一时,到北京图书馆,……[下午] 五时许,回。理书。理书目。直忙到夜晚九时半,睡。”6月21日(周五):“六时许,回。热甚。理书。夜,仍理书。杂乱不堪的书堆渐有条理;许多残书也有若干配齐了。十时许,睡。”6月22日(周六)一天忙于办公开会。6月23日(周日):“六时起。沐浴。各书肆人来。……他们去后,理书。往来上下,搬运甚苦。大有‘书多为累’之感!一身是

   37                                                                                                                                                           38

“书痴”郑振铎

他每天从早到晚在那里搜寻流落海外的古籍,达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郑振铎先生收集旧书四十年如一日,总数达7700余种。

郑振铎喜欢收集旧书,几成癖好,用他习惯的话来说,“喜欢得弗得了”。上世纪20年代中期,他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时,四马路中段的旧书铺是他经常光顾的地方。他去欧州旅行,巴黎国立图书馆几乎成了他的安身之地。

郑振铎先生的藏书有自己的特点,就是非常注意“理书”,理书,也称整书,这是一项又脏又累的活。为此,他写过一篇《谈整书》的文章,针对某些图书馆的现状,他说:“有书而不加整理,不给人使用,不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不让它们为科学研究服务,那就是把持资料,垄断学术的霸道行为。也许,这句话说得分量太重了些……”(《西谛书话》,三联书店1983年10版,第688页)。显然,这番话至今仍不失现实意义。

选自《民主与科学》 2009年 第3期

   39                                                                                                                                                           40

灰尘,双手洗了又洗。一时怎能整理好呢?”上述只是郑振铎先生一个星期的日记的记载,不啻一生爱书的缩影。

生命的平衡

不久前,我去土耳其,遇见当今被称为土耳其首富的萨班哲先生。说萨班哲先生是土耳其首富,并不是虚传,并不夸张,在大街上所有跑的丰田汽车,都是他家生产的;凡是有蓝底白字SA字母牌子的地方,都是他家的产业;凡是有蓝底白字SA字母商标的东西,都是他家的产品。在土耳其,SA的标志,触目皆是;萨班哲的名字,家喻户晓。
如此富有的人,却也有命运不济的地方,他的两个孩子,一个儿子,一个女儿,都是残疾智障人士。命运,就是和他这样开着残酷的玩笑。他却以为这就是生命给予他的一种平衡,而不去怨天尤人。他的想法,和我们古人的想法很有些相似之处: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想到生命这样的一点平衡的意义,他的心也就自然平衡了。

命运一方面给予他别人无法企及的财富,另一方面便给予他对比如此触目惊心的惩罚。他想开了,惩罚也可以变成回报,两者之间沟通的桥就是生命的平衡力量。他便将他那么多

的钱,不是仅仅为了留给他的两个孩子,而是在伊斯坦布尔修建了一座残疾人的公园,公园里所有的器械都是为残疾人专门设计的,就连游乐场上的摇椅,都有供残疾人不用离开轮椅而自动坐上坐下的自动装置。他希望以自己能够做到的事情来平衡更多残疾人不如意的生活,从而使自己不如意的生活达到新的平衡。
萨班哲先生已经七十有余,如此富有,其实对自己却非常抠门,传说他一直到现在,依然是一天只抽一支雪茄,上午和下午各半支;依然是一天只喝一小杯威士忌,是在一天工作完太阳下山之后坐下来喝。但到了该花钱的时候,他一掷千金,如伊斯坦布尔的这座残疾人公园。他在富有和贫穷、健全与残疾、得到与失去中寻找到了自己的平衡。

那天,我们去参观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萨班哲博物馆。博物馆就建在博斯普鲁斯海峡的岸边,内可以观各种名画,外可以看海水蔚蓝海鸥翩翩和博斯普鲁斯大桥的巍峨壮观,真是非常漂亮。这里原来是他的私人住宅,他捐献出来改建成了这座博物馆。在这座博物馆里,最有趣的是一间陈列室里,挂的全部都是萨班哲先生的漫画。是萨班哲先生请来土耳其的漫画家们,让他们怎么丑怎么画,越丑越好,画成了这样满满一屋子的漫画。有时候,他到这里

来看一屋子包围着他的、画着他的那一幅幅丑态百出的漫画,他很开心,他在这里找到了在外面被人或鲜花或镜头所簇拥着、恭维着所没有的平衡,他在这里找到了在两个残疾智障孩子给予他痛苦中所没有的欢乐。
萨班哲先生真是洞悉了世事沧桑,彻悟了人生三昧。他实在是一个智慧的老头,懂得平衡的艺术真谛。
我们能够拥有他这样洒脱的心态吗?我们能够拥有他这样宠辱不惊的自我平衡的力量吗?如果我们也一样拥有,我们的人生就会和萨班哲先生一样过得充实而愉快,而不会因为一时的得意而忘乎所以,因一时的失意而绝望到底,我们便可以和萨班哲先生一样在世事的跌宕中历练自己,在生命的平衡中体味到人生的意义。

转载自:肖复兴《意林》2024.02

   41                                                                                                                                                           42

夏日南亭怀辛大

   43                                                                                                                                                           44

—— 唐 ·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
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
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
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
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
中宵劳梦想。

一: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被称为孟山人。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曾隐居鹿门山,生了六子。诗与王维并称“王孟”。其诗清淡,长于写景,多反映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
二:内容赏析
诗的内容可分两部分,既写夏夜水亭纳凉的清爽闲适,同时又表达对友人的怀念。“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开篇就是遇景入咏,细味却不止是简单写景,同时写出诗人的主观感受。“忽”、“渐”二字运用之妙,在于它们不但传达出夕阳西下与素月东升给人实际的感觉(一快一慢);而且,“夏日”可畏而“忽”落,明月可爱而“渐”起,只表现出一种心理的快感。“池”字表明“南亭”傍水,亦非虚设。
近水亭台,不仅“先得月”,而且是先退凉的。诗人沐浴之后,洞开亭户,“散发”不梳,靠窗而卧,使人想起陶潜的一段名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与子俨等疏》)三四句不但写出一种闲情,同时也写出一种适意——来自身心两方面的快感。

嗅,使人感到此外更无声息。诗句表达的境界宜乎“一时叹为清绝”(沈德潜《唐诗别裁》)。写荷以“气”,写竹以“响”,而不及视觉形象,恰是夏夜给人的真切感受。
“竹露滴清响”,那样悦耳清心。这天籁似对诗人有所触动,使他想到音乐,“欲取鸣琴弹”了。琴,这古雅平和的乐器,只宜在恬淡闲适的心境中弹奏。据说古人弹琴,先得沐浴焚香,屏去杂念。而南亭纳凉的诗人此刻,已自然进入这种心境,正宜操琴。“欲取”而未取,舒适而不拟动弹,但想想也自有一番乐趣。不料却由“鸣琴”之想牵惹起一层淡淡的怅惘。像平静的井水起了一阵微澜。相传楚人钟子期通晓音律。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子期品道:“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子期品道:“洋洋兮若流水。”子期死而伯牙绝弦,不复演奏。(见《吕氏春秋·本味》)这就是“知音”的出典。由境界的清幽绝俗而想到弹琴,由弹琴想到“知音”,而生出“恨无知音赏”的缺憾,这就自然而然地由水亭纳凉过渡到怀人上来。
此时,诗人是多么希望有朋友在身边,闲话清谈,共度良宵。可人期不来,自然会生出惆怅。“怀故人”的情绪一直带到睡下以后,进入梦乡,居然会见了亲爱的朋友。诗以有情的梦境结束,极有余味。

转自网络: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07279996978003870

进而,诗人从嗅觉、听觉两方面继续写这种快感:“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荷花的香气清淡细微,所以“风送”时闻;竹露滴在池面其声清脆,清脆,所以是“清响”。滴水可闻,细香可

   45                                                                                                                                                           46

青  鸟
一部洞察生活的梦幻剧

【名著概要】
《青鸟》是一部六幕剧,讲述了贴贴儿和弥贴儿兄妹俩,去寻找一只青鸟的故事:
第一幕:在圣诞节前夜,樵夫的小屋内。贴贴儿和弥贴儿正在熟睡,他们做了一个梦,在梦里贴贴儿和弥贴儿梦到一个老仙女,老仙女要求他们去寻找青鸟,拯救她生了重病的女儿。
第二幕:他们来到仙宫,仙女们告诉他们记忆宫去,让光作前导。并告诉他们,死人活在活人的记忆里,就不会死去了。贴贴儿和弥贴儿兄妹俩来到记忆宫,看到一只黑鸟,忽然变为青色,以为它就是青鸟,但一离开祖父母家,青鸟顿时变回黑色。
第三幕:贴贴儿和弥贴儿兄妹两个来到夜之宫,向死神讨要青鸟,历经重重困难也没有找到日光下的青鸟。贴贴儿和弥贴儿来到了树林,向群树与群兽之精灵索取青鸟,但是精灵们不给,并且要杀死贴贴儿和弥贴儿。正在这种危机之际,光及时赶到并救了他们。

第四幕:贴贴儿和弥贴儿来到幸福之宫的门口。光告诉他们,里面有人类的一切幸福和快乐。人类罪恶的精灵挡住了贴贴儿和弥贴儿的出路,都来诱惑他们。光命令贴贴儿和弥贴儿急旋金刚宝石,人类罪恶的精灵隐去,便出现了真正的神宫。一群幸福的精灵跳跃而来,快乐地起舞,最后,贴贴儿和弥贴儿与幸福之宫的这些精灵们道了别。这一场有好些警句妙语,梅特林克是散文家和诗人,他把散文和诗句都殆尽了他的戏剧之中。

   47                                                                                                                                                           48

第五幕:光来告诉贴贴儿和弥贴儿,说他接到仙女的信,说青鸟可能在坟地里。贴贴儿和弥贴儿便立刻向坟地出发。他们来到坟地,大家都害怕死人,但是贴贴儿和弥贴儿不怕,他们旋转金刚石,坟地立刻化为花园。贴贴儿和弥贴儿来到了未来之国,看到了许许多多还尚未出生的小孩,他们降生到人间时,都要带去一件礼物,时间老人发现了贴贴儿和弥贴儿,赶他们走。光悄悄的告诉贴贴儿和弥贴儿,已得到了青鸟,但是一出未来之国,青鸟就会变成粉红色的了。
第六幕:光把贴贴儿和弥贴儿送回家中,与他们告了别。光说它自己存在于一切光明之中,存在于热门善良的心灵和光明的思想之中。圣诞节的早晨,贴贴儿和弥贴儿兄妹醒来,向父母讲述了他们的梦境。邻居突然来了,向贴贴儿索取他们家中的白鸽给患有神经病的女儿治病。笼中的白鸽忽然化为青色,小女孩得青鸟后病竟然全好了。最后,青鸟忽然从小女孩中飞走了。
剧末:贴贴儿走到台前,向观众说道:“列位之中,若有人寻着了它,可否把它还给我们……这是为着我们的幸福所必须要的。

娜公主》,后者第一次把象征主义手法运用到戏剧创作中,受到法国评论界的重视。早期作品充满悲观颓废的色彩,宣扬死亡和命运的无常。这一时期的主要剧作有《不速之客》(1890)、《盲人》(1890)、《佩莱阿斯和梅丽桑德》(1892)、《阿拉丁和帕洛密德》(1894)、《丁达奇尔之死》(1895)和《室内》(1895)等。1896年,梅特林克离开比利时,移居巴黎等地。同年发表散文集《卑微者的财富》,开始摆脱悲观主义,研究人生和生命的奥秘,思索道德的价值,剧本《阿格拉凡和赛莉塞特》(1896)、《蜜峰的生活》(1900)、《秘密》(1904)、《花的智慧》(1907)等,以唯灵论的观点解释万物,颇具神秘主义色彩。主要剧作有《莫娜·凡娜》(1902)《乔赛儿》(1903)和《青鸟》(11909)。这些剧作都力图解答道德和人生观问题,表现了他的哲学观点。梅特林克是象征派戏剧的代表作家,先后写了20多部剧本。其中《青鸟》是一部梦幻剧,被公认为他的戏剧生涯峰颠之作。

转载自《世界名著简读》

【作者简介】
莫里斯·梅特林克(1862-1949),比利时剧作家、诗人、散文家。于根特市一个公证人家庭。早年学习法律,当过律师,后去巴黎参加过象征派学运动。1889年发表诗集《温室》和第一个剧本《玛莱

   49                                                                                                                                                           50

   51                                                                                                                                                           52

隋唐演义

【作者简介】
作者褚人获(约1681年前后在世),宇稼轩,一字学稼,号石农,长洲(今江苏苏州)人,能诗文,尤熟于明代稗史,布衣不仕,交游皆吴中名士,著有《读史随笔》、《退佳琐录》、《圣贤群辅录》、《续蟹谱》《鼎甲考》等,尤以《坚瓠集》76卷著称于世。

【名著概要】
隋唐之际,变乱迭起,史事尤多,故唐、宋以来,即有大量碑史传奇流传于世,如述隋事之《大业拾遗记》 、《海山记》、 《迷楼记》、 《开河记》,述唐事之《隋唐嘉话》 、《明皇杂录》、《开元天宝遗事》、《常侍言旨》、 《开天传信记》、《次柳民旧闻》及《长恨歌传》、《太真外传》、《梅妃传》等。明代演为小说者,则有罗贯中或施耐庵之《隋唐志传》、齐东野人《隋炀帝艳史》和袁于令《隋史遗文》等,此外,在民间讲唱文学中,还有大量讲述隋末群雄的故事。《隋唐演义》根据史书及这些材料编写而成。清代康熙十四年(1675)原刊本作者序云:“《隋唐志传》创自罗氏,纂辑于林氏,可谓善矣。然始于隋宫剪彩,则前多阙略,

《隋唐演义》的思想内容有可取之处。它围绕着对隋炀帝杨广和唐明皇李隆基这两个封建帝王及其家族生活的描写,揭露了宫廷贵族生活的腐朽糜烂。他们醉生梦死,穷奢极侈,如隋宫剪彩为花,唐帝通宵宴饮等等。同时宫廷中又充斥着争权夺宠、尔虞我诈的争斗,例如杨广就鸠兄篡夺帝位,武后、韦后谋死亲夫独揽大权,致使王朝倾覆。统治集团还人民带来无穷的灾难和痛苦,例如障场帝为游幸江都,下令征召400多万民工开凿运河,哪里管农忙之际,任你山根石脚,都要凿开,坟墓民居,尽皆发揭,那些丁夫受苦万千,点选绣女,更激起民怨沸腾,咒骂 “这个难世界,那里

厥后补缀唐季一二事,又零星不联属,观者犹有议焉。”这部书便是为补救《隋唐志传》之不足创作的, 它起自隋文帝起兵伐陈,而迄于唐明皇还都而死,其间170年,“叙述多有来历”。全书的基本结构线索为隋杨帝、朱费儿及唐明皇、杨玉环的“两世姻缘”,作者序言得之于袁于令所藏《逸史》,而以隋未群雄并起,瓦岗寨英雄聚义,花木兰代父从军、唐太宗武功文治、武则天改元称帝等事穿插其间,暴露了帝王后妃的骄奢淫供,领扬了草泽英雄的侠义勇武。

【阅读指导】

   53                                                                                                                                                           54

说起,弄出这条旨意来,扰得大家小户,哭哭暗啼,日夜不宁”:在这种暴政压迫之下, 一些草泽英雄揭竿而起,除暴安良、劫富济贫、嫉恶如仇,作者是给于充分的肯定和赞扬的。不过书中在大段铺叙隋唐宫廷穷奢极侈的生活时,每每流露出欣赏之意,并把历史上著名的暴君隋炀帝音写成风流多情之人,把唐王朝的中衰归罪于女人,又把隋唐两代的政治动乱归结为因果轮回,这就表现出作者思想的庸俗浅薄,也损害了作品的认识价值。
《隔唐演义》在排比史事,穿插点染方面,受《三国志演义》影响较多,而在塑造草泽英雄形象时,又心仪《水浒传》。写瓦岗寨诸英雄,如秦琼的任侠仗义,单塔信的刚毅果敢,程咬金的坦直真率,徐懋功的足智多谋,都各有特色,比较鲜明生动。其中秦琼落难蹄州、当铜卖马的遭遇,单雄信兵败被擒、从容豪壮,叙来曲折有致,显然得力于汲取民间讲唱文学的精华。
这部书题材过于芜杂而剪裁不当,细节描写与大段稍衍不够均匀协调,情节更换较生硬,常常插入一些毫无必要的英雄美人故事,显得结构松散,而且每一回前必有一忠孝节义的枯燥说教,都使它在艺术上减色不少。文笔虽流畅,然沉着不足。

转自《中华名著简读》

   55                                                                                                                                                           56

志 摩 的 诗

作者简介:
徐志摩 (1897.1.15~1931.11.19),现代诗人、散文家。汉族,浙江海宁市硖石镇人。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兄。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美国时改名志摩。曾经用过的笔名:南湖、诗哲、海谷、谷、大兵、云中鹤、仙鹤、删我、心手、黄狗、谔谔等。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1915 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1918 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志摩的诗》是徐志摩自己编选的第一个诗集,集中篇什大都是1922——1924年之间的作品,这个诗集的出版,使他名声大振。在这本诗集中可以约略见出徐志摩在民国初年的生活思想状况,以及他所“泛滥的感情”和表现爱情的;暴露社会黑暗和表达对劳苦人民的同情的;探讨生活哲理的;以他满怀英国康桥式的人生理想,期望在中国实现他的理想主义。《雪花的快乐》是《志摩的诗》开卷第一首,它可算作徐志摩早期诗歌的代表作之者运用隽

秀柔和的笔笔调,描绘了雪花优美的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雪花的快乐。诗的节奏轻快,调子舒展明朗,意境优美。其它如《为要寻一颗明星》、《这是一个懦怯的世界》、《我有一个恋爱》、《婴儿》、《多谢天!我的心又一度的跳荡》等篇,与《雪花的快乐》一样,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追求。它们既是抒情诗又是爱情诗,表现了对人生自由的向往和对恋爱自由的渴望。要求人生自由、恋爱自由正是他的理想主义的内容,因此,这二者往往密不可分地交织在一起。然而,他的理想主义与中国的社会现实存在着距离和不可调和的矛盾,他与林微因的恋爱结果遭到破灭,他所追求的理想的人生和理想的社会终不能实现,于是,使他忧郁、苦问。因此,这些诗篇也不同程度地蒙上了悲凉的氛围,成了“苦闷愤怒的情感的无关阑的泛滥”(茅盾:《徐志摩幸论》)。这种消极悲观的思想情绪在那些小诗中,表现得更加明显,如《消息》、 《问谁》等。

1924年4月,印度诗人泰戈尔来华,给徐志摩的生活和创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他与泰戈尔建立了友谊,泰戈尔给他取印度名素思玛(Susima)。5月底,泰戈尔离沪去日本,徐志摩与他同行,《志摩的诗》中的《沙扬娜拉》那首诗,是逗留日本期间写成的。徐志摩擅长于抒情诗,同时也喜欢写泰戈尔那样的哲理诗,

   57                                                                                                                                                           58

《志摩的诗》中,有一些是描写贫富悬殊穷人痛苦生活的诗篇。这类诗数量不多,但内容比较充实,反映了社会现实生活的某一侧面,具有一定程度的社会意义。《志摩的诗》中还有一些写景抒情诗,比如《沪杭车中》。这个诗集就整体看,反映生活的容量是不大的,内容的发掘是不够深刻的,思想感情也并非全是那么积极和健康。但从它的表现技巧看,“几乎全是体制的输入和试验”?(陈西:《新文学运动以来的十部著作》) 诗的形式变化多样,有长诗、短句、自由诗、散文诗,更多的是对陌生的诗式进行试验。这时期是徐志摩诗式的试验期,也是他诗歌技巧的磨炼期,他是在摸索和试验中显露出他诗人的才华和诗歌的独特风格的。

徐志摩作诗就十分注意意境,《志摩的诗》中大部诗作,形成他独辟的艺术境界,如《雪花的快乐》,作者把对理想的追求的主观感情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从而化实景为虚境,创出了一个优美的艺术境界。此外,他的诗歌具有形象性、可感性,这得力于他的丰富的想象力。他的想象和比喻不仅与众不同,而且,他能把看来比较抽象的事理,化为生动、可感、可见的具体形象,象《毒药》、《白旗》、《婴儿》是三首内含哲理的散文诗,他也使出了艺术想象的本领,依仗这种特别的感受力去描绘事物。

《志摩的诗》有它的特色,有它的成功,也有它的不足。撇开内容不谈,就以表现形式来说,洋味较浓,民族化不足,有的诗句显得生涩和矫揉造作,在韵式和韵的运用上也有不规整之处,诗的技巧还不十分成熟。

转自《中华名著简读》

徐志摩

偶 然

——  徐志摩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59                                                                                                                                                           60

诗歌赏析:徐志摩这首《偶然》,很可能仅仅是一首情诗,是写给一位偶然相爱一场而后又天各一方的情人的。不过,这首诗的意象已超越了它自身。我们完全可以把此诗看作是人生的感叹曲。人生的路途上,有着多少偶然的交会,又有多少美好的东西,仅仅是偶然的交会,永不重复。无论是缠绵的亲情,还是动人的友谊,无论是伟大的母爱,还是纯真的童心,无论是大街上会心的一笑,还是旅途中倾心的三言两语,都往往是昙花一现,了无踪影。那些消逝了的美,那些消逝的爱,又有多少能够重新降临。时间的魔鬼带走了一切。对于天空中的云影偶尔闪现在波心,实在是“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更何况在人生茫茫无边的大海上,心与心之间有时即使跋涉无穷的时日,也无法到达彼岸。每一个人都有每一个人的方向,我们偶然地相遇,又将匆匆地分别,永无再见的希望。那些相遇时互放的“光亮”,那些相遇时互相倾注的情意,“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
诗人领悟到了人生中许多“美”与“爱”的消逝,书写了一种人生的失落感。这就是这首诗深含的人生奥秘与意蕴。

诗人的感情是节制的,情态是潇洒的。把最难以割舍、最可珍贵的东西消逝后,而发生的失落感,用了貌似不经意的语调予以表现,

使这首诗不仅在外观上,达到了和谐的美,更在内在的诗情上,特别地具有一种典雅的美。诗的上下两段中的中间两句,“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与“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蕴涵了非常曲折的心态,非常细腻入微的情意。一方面,有克里丝荻娜·罗塞提(1830—1894年,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女诗人)在《记住我》中所写的“我情愿你忘记而面带笑容,也不愿你记住而愁容戚戚”之韵味;另一方面,也可体会到一种在命运面前无可奈何的、故作达观的苦涩情调。这两方面,构成了一个立体的、模糊的审美体,不断的思索、体会,不同侧面的观赏、玩味,都会有新鲜的感悟。显示了相当典雅的情趣。

徐志摩在这样短短的小诗中,用了那么单纯的意境,那么谨严的格式,那么简明的旋律,点化出一个朦胧而晶莹,小巧而无垠的世界。我们漫步在这个世界之中,生发出多少人生的慨叹,多少往事的追怀,多少往事的回味,……但,并不如泣如诉,更不呼天抢地。我们只是缓缓而有点沉重地漫步,偶尔抬头仰望,透过葡萄架或深蓝的云彩,恰有一朵流星飞逝而过,我们心中,升起了缕缕淡淡的哀伤。但仍然漫步,那缓缓而又有点沉重的足音,如一个“永恒”,驻留在夜的天空。

不失轻盈,不失飘逸,却总是掩饰不住现

   61                                                                                                                                                           62

实的悲伤,情感深处隐伏着一丝淡淡的失落。诗人对于美,对于人生,并不是看得可有可无的,而是怀着深深的眷恋,执着的追求,只是“美”抑或人生的其他,都像天空中的云影,黑夜海上的光亮,在瞬间都无影无踪。他有憧憬,同时又无法摆脱一丝淡淡的哀伤。“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似乎达观、超脱。但在审美心理上,却并非如此,“最好你忘掉”,其实是最不能忘掉。没有一点超脱,没有一点可有可无。有的是现实的哀伤,是一个真实的人,执着于生活的人,执着于理想的人,在屡遭失意中唱出的歌。憧憬与绝望,悲哀与潇洒,奇妙地交织在一起。是一个纯诗人的哀感。他的潇洒与飘逸,也多半是他为了追求典雅的美,节制自己的感情而来的。

转自网络: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40678708371226736

63 

电话:025-86176878
网址:https://ts.jmi.edu.cn/main.htm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格致路309号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