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图书馆电子馆刊(2024年第2期)

云海悦

美文阅读 读书札记 
航海文化 艺术欣赏

2024/6
总第19期

书香海院

编  委  会:图书馆
主  审:曹小妹
主  编:魏  伟
副  主  编:袁家莉
文字编辑:周莹莹 李娟 王春妍 孙健舒
图文编辑:姜璐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格致路309号
电话:025-86176878

读书的意义

刊首语

你读的书越多,你就会发现,身边的同学都是优秀又不带优越感的人,他们明亮但不必刺眼自信又懂得收敛,让你向往的同时,又给你源源不断的正能量。
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而前行。读书能让我们与强者同行,与智者同频,所以当你还有书可以读,有试可以考,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福。
你要知道,你考的不是试,是前途和暮年的欢喜,你桌上的书本,是将来你选择时的意气和拒绝时的底气,暂时苦一苦无所谓,那些牺牲的无效社交与娱乐时间,终将会化成你丰富见识与内涵的羽翼,那些你啃下的一个又一个知识点,也一定会让你在未来的道路上发光发亮。

——摘自《人民日报》

谢冕

等你,在雨中
谷雨
美好的旅途最好不要到达
怦然心动,最是人情

《全唐诗》从何而来?
《天工开物》简读
《童年》简读
茶馆——旧时代民国生活的缩影

2

读书札记

P17/35

1

美文阅读

P01/16

目录

3

航海文化

P36/52

4

艺术欣赏

P53/66

公元前2500年的沙漠之舟
公元前三千纪的河流与海洋
军事自卫,震慑东亚
托勒密真的不可能错吗

湖南师范大学
室内拍木雕,用光很重要
饕餮吃掉了春天
戏曲,天天见

01

美文阅读

1

等你,在雨中

余光中

等你, 在雨中, 在造虹的雨中蝉声沉落, 蛙声升起一池的红莲如红焰,在雨中
你来不来都一样, 竟感觉每朵莲都像你
尤其隔着黄昏, 隔着这样的细雨
永恒, 刹那, 刹那, 永恒
等你, 在时间之
在时间之内, 等你, 在刹那, 在永恒
如果你的手在我的手里, 此刻
如果你的清芬
在我的鼻孔, 我会说, 小情人

02

美文阅读

1

诺, 这只手应该采莲, 在吴宫
这只手应该
摇一柄桂浆, 在木兰舟中
一颗星悬在科学馆的飞檐
耳坠子一般的悬着
瑞士表说都七点了 忽然你走来
步雨後的红莲, 翩翩, 你走来
像一首小令
从一则爱情的典故里你走来
从姜白石的词里, 有韵地, 你走来

03

美文阅读

1

冬天的雨淅淅沥沥的小雨轻轻洒落在我的心底没有雨伞没有雨披只有一件米黄色的外衣这场雨下得凄迷像给离人祭奠一朵白花诉说亘古不变的童话淅淅沥沥的小雨轻轻敲打滴水的檐廊没有退缩没有畏惧只有一颗前进的心奔着要走的方向这场雨下得着迷在拥抱它的天空放掉牵挂像给流浪许久的人捎话快点吧,快点回家!秋雨缠绵一场雨缠缠绵绵让不眠的夜愈加愈长淅沥中,犹闻细雨倾诉朦胧间,又见清澈双眸伸手间,泪在雨中流
人不在,晨看花落知雨骤

04

美文阅读

1

赏析:《等你,在雨中》可称余光中爱情诗歌的代表作。诗作名曰“等你”,但全诗只字未提“等你”的焦急和无奈,而是别出心裁地状写“等你”的幻觉和美感。黄昏将至,细雨蒙蒙,彩虹飞架,红莲如火,“蝉声沉落,蛙声升起”。正因为“你”在“我”心中深埋,所以让人伤感的黄昏才显得如诗如画。“我”情不自禁地喃喃自语:“你来不来都一样,竟感觉/每朵莲都象你”。莲象征美丽与圣洁,诗中的莲既是具象的实物,又是美与理想的综合。因此诗人把约会的地点安排在黄昏的莲池边。象电影中的特技镜头一样,等待中的美人从红莲中幻化而出,“摇一柄桂桨,在木兰舟中”,妩媚动人,艳若天仙。莲花与情人的清芬之气,使“我”如痴如醉,物我两忘。如果不是瑞士表悄悄地告诉“我”七点已到,真不知会沉迷至何时!美人在时钟指向七点时翩翩而来,幻觉本应在“我”与情人的拥抱和热吻中化为现实了,然而诗人匠心独运,出其不意,笔锋陡转,却写“我”望着姗姗而来的美人,仿佛看到了一朵红莲,姜白石词中婉约的韵律象叮咚作响的清泉缓缓流进“我”的心中……诗歌至此嘎然而止,但又余音袅袅,留给人们无限相象的余地,使读者久久找不到走出诗境的途径。

1

美文阅读

05

余光中的诗作情通古今,意贯中西。源远流长的中国诗歌传统,时时滋润着他年轻的诗心。
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中,余光中的诗歌有着更博杂的兼容性。《等你,在雨中》语言清丽,声韵柔婉,具有东方古典美的空灵境界,同时,从诗句的排列上,也充分体现出诗人对现代格律诗建筑美的刻意追求。在回归传统时他并不抛弃“现代”,他寻求的是一种有深厚传统背景的“现代”,或者说是一种受过“现代”洗礼的“古典”。诗歌运用独白和通感等现代手法,把现代人的感情与古典美揉合到一起,把现代诗和古代词熔为一炉,使得诗歌达到了一种清纯精致的境界。 

06

1

美文阅读

谷雨

郑板桥---清

不风不雨正晴和, 翠竹亭亭好节柯。
最爱晚凉佳客至, 一壶新茗泡松萝。
几枝新叶萧萧竹, 数笔横皴淡淡山。
正好清明连谷雨, 一杯香茗坐其间。

作者介绍:郑燮,还有个更响亮的名字叫郑板桥。他是清代有名的书画家,也是“扬州八怪”之一,他的诗、书、画世称“三绝”。
诗意赏析:谷雨节气,没有风没有雨,阳光温煦,翠竹一节节往上生长。我最喜欢在这个时节的傍晚,天气微凉,泡一杯松萝茶赏竹。兴致起,铺纸泼墨画竹,寥寥几笔就先画出几支新竹叶,再是数笔淡墨,点缀为背景。清明已过,临近谷雨,在这美好的时节里,和朋友喝茶赏竹画竹,人生多惬意啊!

07

美文阅读

1

“雨生百谷”就是谷雨的意思,这时寒潮天气基本结束,也是谷类作物生长的旺季,谷雨时节正是李白诗中“杨花落尽子规啼”之景,此时林已成荫,鸟却北飞,小雨淅淅沥沥,雨季一过五彩多姿的夏季就要来了,你们知道谷雨的时候有什么样的习俗吗?北方有谷雨食香椿的习俗,食是吃东西的意思,食椿又名“吃春”,寓意民间新春到来,此时的香椿,香嫩可口,营养丰富,具有健胃理气之效,而南方有谷雨摘茶的习俗,传说在谷雨当天采制的茶,喝了会清火,辟邪,明目等,因此谷雨这天不管是什么天气,人们都会去茶山摘一些新茶回来喝,以祈求健康。
泱泱华夏,文化厚重辉煌,辽远神州,诗词字字生香。在这最美的人间四月天,清明刚逝谷雨将至,恰是最好的饮茶时节,我们不妨顺着节气生活,煮一壶新茶,邀上三五个伙伴,细细品茗,诗意吟唱,传承篇篇华章,流连美好生活!

08

美文阅读

1

美好的旅途最好不要到达

新版电视剧《西游记》推出时,网上做宣传,发表海报多幅。其中一幅,定格于取经四众在夕阳下沿着大路向前奔的背影。彩霞满天,山影遍地。唐僧骑马,悟空开道。八戒扛着钉耙,大袖招摇。沙僧在后,负担而行。这组人物,两动两静,适成对比,而又互相映衬,透着和谐温暖。
四个人在路上,是一个社会,一个团体,一个家庭。更是一种情境,一种心态,一项事业。因为有目标,故有期待和方向。然而目标在客观上相同,在各人那里,却有分别。目标相同,才能构成一个稳定的社会;各有打算,才能保持个性。在目标达成之前和之后,每个人依然是他自己。
这个社会是移动的,纵有留驻,也很短暂。外在的世界在空间上更大,却没有时间的纵深。山清水秀,看一眼,继续往前走。炎热酷寒,路不会因此缩短或伸长一寸。他们携带着自己的世界,好比坐在火车上。四人世界不免单调,虽是同志,也会矛盾四伏,幸而车窗外风景的变迁,转移了他们的注意力。

09

美文阅读

1

内在的世界和外在的世界嵌合在一起,这世界不仅无限丰富,而且因为两个清晰的层次,变得容易把握,带来安定的感觉。何况还要时时下车,玩耍,休息,寻物,等待,战斗,解决各种难题,忍受各种挫败。自然,最后总是有惊无险。运气好的时候,被待为上宾,几乎乐不思蜀。过了一年又一年,经历的事,却很少触及他们内心深处。他们多了应对外部环境的经验,处理具体事务的方法,但他们的心不受色声香味触法的侵扰,谁都不会因为他者而改变自己。唐僧照样善良而经常犯糊涂;悟空照样以多事为乐;八戒,即使成了圣,戒不了吃,也戒不了对女人的爱好;至于沙僧,永远沉默寡言,不多的精明全留在肚子里,不怕吃苦,也没什么主意。

10

美文阅读

1

四众的互相理解和包容,实际上是要向世人摆明一个道理:人,一切与生俱来的,为过去的生活所造就的,就是最好的。世上最可怕的事,莫过于千人一面。完美幸亏只在理论上存在,否则,它会闷杀所有想过日子的人,包括那些对生活没有什么要求的人。
旅途漫长,却无惊险。一国到一国,城池相望,鸡犬之声相闻,饭菜有施主畅快供应,住宿有上好的旅店和施主的客房。剩下的只是行走。日子长,也不急于一时。路是心地纯净的,不会虚假,不设陷阱,没有所图,你只要走,最终总会到达。旅伴,除了壮胆,分担活计,聊解寂寞,并无用处。取经之旅,变成了领奖之旅。人多,是来分享荣誉的。在此情形下,四众的组合,就很难想象了。
四个人维持如此完美的关系,堪称世上的奇迹。作为四众中的任何一员,我都会觉得幸福。当然,即使同吃同住又同行,人还是能保有一点隐私。隐私在集体生活中,是最简单的自我认知手段,又是一个参照,见出友伴相处的美好。

11

美文阅读

1

唐僧时常回忆他早年的日子,也爱温习功课,还会设想取经回到长安后的译场工作安排;悟空为人很江湖,天上地下,朋友众多,仙界的一批,不乏见面的机会,虽然不过寒暄几句,开个玩笑,也是一种调剂;八戒是一个随时要抓住机会的人,遇到引诱,每次必动摇,但我觉得他未必那么糊涂,他的上钩注定不会有结果,但引诱的过程本身,就是值得的啊;沙僧的描写被缩减到最低,可是,他是空余时间最多的人,悟空和八戒探路降妖的时候,他守行李,等待消息。唐僧喜欢打盹儿,那么沙僧干什么呢?假如是我,只好写日记吧。
十年来几乎足不出户,我越来越迷恋陌生的风景。做个职业的旅行者,没有条件。即使有条件,也不一定下得了吃苦和花费几年时间的决心。可是你瞧,唐僧他们的情况不同。一切方面都证明,上路是他们唯一的选择,还是最好的选择。唯一和最好合为一体,世上难得如此美事。
十多岁的时候,《西游记》里每到一处的写景诗让我着迷,在本子上抄来抄去。文辞在我眼里美丽又高深,取其中只言片语,作文就可傲视同学,连老师也对我刮目相看。如今,那些诗变得简单幼稚,照理我不应该再喜欢它们,可我还是喜欢。那些向壁虚构,照模子描出来的四季山水景物八股诗,却藏着迷人的情调:在路上,在季节里。

12

美文阅读

1

读《西游记》读到四圣成真时,怅然若失。就像小时候看电影,每当大大的“完”字摇摇晃晃地出现在银幕上,灰茫茫的灯光突然劈头罩下,人影晃动的剧场里,只见满地瓜子壳和糖纸,还有小孩子撒的尿,那种失落感,多少年后犹不能忘怀。因为他们旅途已尽,事业已成,再也没有人生的目标,再也没有艰难和历险,再也没有每一次脱出险境后的欣喜。他们将各自分散,汇入人流,彻底消失。
美好的旅途最好不要到达,因为是旅途决定了他们之所以为他们。旅途,正如我在回答一位网友的帖子时所写的,它应该是:永远正在。因为不能重新开始,因此,不要终结。终结后的安逸有什么意义呢?满足只是暂时的。靠回忆生活吗?回忆像茶,即使是特级名茶,也不能无休止地一遍遍泡下去。辛巴达每次九死一生地航海归来,住家不过一年两年,立即忘了在艰辛中发过的再不出门的誓言,依旧抛下一切,从头开始,正是怀着同样的情愫。前人不辞辛苦地续写几十萬字的《后西游记》和《续西游记》,也许心思和我一样:无论找个什么理由,好歹让唐僧师徒重新上路。

转载自 :张宗子《意林》2023.14

13

美文阅读

1

这也许是你我都有过的人生经验,在家里收拾或是找东西的时候,时不时会发现一些勾起回忆的小物件,忍不住把玩良久,甚至陷入沉思,结果收拾东西这件事反而忘了。
我觉得,这样的物件,不是多余的东西,而是跟你的生命相勾连的记忆,千万别轻言断舍离。一个人的确得警惕过度消费的物欲,但我也绝不主张过“清教徒式”的生活。清理掉那些无用的东西固然必要,但还得留下让你怦然心动的东西。
戴明贤先生在《物之物语》的序言里,特意讲到了写作这本书的由来,他写道:“种种不起眼的居家小物件,年深月久仿佛就成了精,木然漠然待着,不学狗咬尾巴,猫跳主怀。你不理它,它不会理你。与你相忘于咫尺,相忘于终日累年。猫狗有它们自己的历史,小物件却负载着你的历史。冷不防一瞥瞥见它,一念念及它,一用用到它,它就会拉回逝去的时间,唤醒远去的亲人,重演依稀的旧事,俨然成了一段历史的发言人。”

怦然心动,最是人情

美文阅读

1

14

戴先生在序言里还说,回头一看,写的是物,成的却是数十位亲人、师友的人生轨迹,而且,尚存者已经寥寥无几,不禁生出“此身虽在堪惊”之感。所谓“此身虽在堪惊”,是宋代词人陈与义《临江仙》里的句子,感慨岁月流逝,物是人非。
这是普通人很容易共情的喟叹。我想你也一样,成年之后,有了自己的家,偶尔翻到小学时的作文、同学的信件、前任的礼物,又或是少年意气风发又有些中二的老照片,都会不期然地感叹。感叹人生太匆匆,有些人有些事长久不曾记起,这些物件也就显得弥足珍贵。其实这是时光赋予的包浆,里面承載着你的往事,也就有了不一样的含义。
所谓的物,固然是身外之物,但物之所以有意义,不单是因为器物有器物之用,更因为器物也会有灵性。而这个灵性,来自用过它的人。

15

美文阅读

1

对个人而言,小物件里,包含着自己人生的悲欢离合;而类似故宫所藏的那些文物重器,则是国家、民族的历史记忆。央视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讲述的都是“国之重器”的前世今生,大而言之,这又何尝不是中华民族的“物之物语”?
你也许会有跟我一样的感受,我们成长生活过的不少城市乡镇村落,或者出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洪流席卷,或者出于某些外来主事者的“好心”,于是不断拆旧建新,甚至热衷于弄一些假古董来营造怀旧氛围。这未必都是好事情,一不小心,可能就切断了人和物之间的情感连接。
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有篇文章叫作《遗失的一把小刀》,他写道:“我有个自责甚深、始终渴望改正而未能戒除的毛病,那就是对持有相当时日的事物每每抱持着一份忠诚。例如经年穿戴的一件衣服、一顶帽子,或是一把惯使的手杖、一座久居的老屋……一旦离开它们,总觉得浑身不对劲,或内心隐隐作痛,更遑论其他刻骨铭心的割舍和分离了。”

16

美文阅读

1

所谓“物语”,不是物欲而是人情,古今中外,人同此心。所以,舍不得丢掉的东西,如果它们承载了你的记忆,大可不必理会所谓的“断舍离”。我知道,你不舍的,哪里是物,根本是那些让你怦然心动的人间羁绊。
菩提本是树,象牙可为床。本来许多物,何妨丢一旁。

转载自: 周之江 《意林》2024.3

17

读书札记

2

有人說,唐诗是中国人精神生活的最大公约数。无论牙牙学语的儿童,还是两鬓斑斑的老人,谁都有几行烂熟于胸的诗句。比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再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还有,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但人们不知道,这些佳句能够流传至今,得益于《全唐诗》以及精选出的《唐诗三百首》。
那么,《全唐诗》又从何而来?这就与一位名叫胡震亨的明代海盐人密不可分。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心慕汉文化的爱新觉罗·玄烨认为“诗至唐而众体悉备”,但是自北宋以来,只有选录,而无编辑唐诗“集大成者”,便令人编纂《全唐诗》。

《全唐诗》从何而来?

18

读书札记

2

《全唐诗》收录48900余首诗,涉及2200多位诗人。时隔久远,编纂唐诗集本来会是个浩大持久的工程,但仅仅一年多便完成了。究其原因,是有着胡震亨耗时十余年编成的唐诗集《唐音统签》作为重要底本。
清修《四库全书》著录《全唐诗》,按语里清楚地写着胡震亨的巨大贡献:《全唐诗》“以胡震亨书为稿本,而益以内府所藏《全唐诗》集,又旁采残碑断碣、稗史杂书之所载,补苴所遗……”
《唐音统签》全书以十干为纪,从《甲签》至《癸签》共计1033卷,收录了当时传世的盛唐、中唐、晚唐,乃至五代的诗,还包括断篇零句、词曲、歌谣、谚语、酒令。
书中还给每位诗人留下了个人小传和文学评论,因此,也有了李白、杜甫并称。
除了唐诗,作者胡震亨对唐诗体裁变迁、比兴体格、字句声调等的研究见解也收入《唐音统签》。如在《唐音统签·癸签》卷九中,胡震亨谈了李白的乐府诗:“太白于乐府最深,古题无一弗拟。或用其本意,或翻案另出新意,合而若离,离而实合,曲尽拟古之妙。”

19

读书札记

2

诗集体大思精,内容广博,博采众说,成一家言,是研究唐诗的重要参考著作。胡震亨,字孝辕,号遯叟。编一部唐诗集,是他五十多岁时才作出的决定。胡震亨出生于海盐的书香世家,从小就博览群书,年轻时即科场得意,18岁中秀才、29岁中举人,先后任合肥知县、定州知州、兵部职方司员外郎等,在任期间多有善政。
明朝末年,辞官回乡的胡震亨,终于又能重拾自己漫卷诗书的少年梦想。此时,有一个现象让他十分揪心。唐朝人作的诗歌,前人编的诗集、诗选正在快速消失。古时候没有数据库,更没有搜索引擎,诗歌通过人们的口口相传、代代传承,或者通过诗集、碑文石刻等记录,极易散落失传,发生张冠李戴、缺漏错讹更是常事。比如稳坐大唐诗坛“第一把交椅”的李白,一生写了一万首诗歌,有多少首诗留了下来?结果令人沮丧,不及十分之一。
再说杜甫,活到58岁,流传下来的诗虽有1000多首,但40岁之前写的没几首。大概率还是没能流传下来,诗圣大半生的才华光芒都湮没在历史的荒烟蔓草之中了。如果要开列这份“不幸”的名单,那还会有令人痛心扼腕的漫长一串:孟浩然、骆宾王、李商隐、王勃、张若虚、张继……

20

读书札记

2

胡震亨估算,到他所处的明代,唐诗至少失传了一半。这让钟爱诗书的他难以接受。于是,他决定以一己之力收集全天下散佚的唐诗,编一部详尽完整的唐诗集。虽然自己很快就要进入花甲之年,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先干起来再说吧。年近花甲,以一己之力挑起这个担子,胡震亨是有底气的。首先,他有着毕生研究唐诗的功底。胡震亨自幼爱唐音,前半生专注于唐诗收集、整理、研究,从《唐音统签》里他对唐诗及作者的点评中可见一斑。比如他说:唐大历之后,五七言律尚可承接开元气象,只有排律有点不行,到了元稹和白居易方迎来中兴。中唐杨巨源,晚唐李商隐、李洞、陆龟蒙三家,杨则短韵,不失前矱,其他三家长篇的作品,词藻新颖,但题材限制了诗艺表达。其次,胡家富藏万卷。他父亲胡彭述留下了一个叫“好古堂”的藏书楼,等藏书传到他手里后,已经积累达万卷以上,而且多为珍贵的秘册异书。再说他本人,更是著作丰饶。他曾撰写《靖康咨鉴录》《读书杂记》《秘册汇函》《续文选》等地志、史评、选编,为编纂唐诗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21

读书札记

2

此后,胡震亨把自己关在藏书楼里忙活,遍翻与唐诗有关的各类书籍,认真抄录,一日三餐都由家人送来。单枪匹马,广搜博采,考订精赅……十年书成,67岁的胡震亨扶卷长叹、老泪纵横。想必,千百年后的人们,不会再轻易遗忘那些永忆江湖的雨夜,仍能听到那穿透霜笼寒山的钟声吧……
《唐音统签》堪称史上私人总集编纂之首。即便是网络发达的现代,要完成它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临终前,胡震亨叮嘱子孙要好生保存,它是无数前人的心血,文化艺术的精华。幸运的是,《唐音统签》的刻本及抄补之足本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很难想象,没有璀璨唐诗的中华文化的星空会怎样黯然失色。很难想象,没有胡震亨等唐诗摆渡人,会有多少“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样的千古佳句在光阴里消亡散尽。

摘自《小品文选刊》 2023年 第4期

22

读书札记

2

《天工开物》简读

名著摘要
《天工开物》记载了明朝中叶以前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卷。并附有121幅幅图,描绘了10多项生产技术和工具的名称、形状、工序。
上篇:乃粒:关于粮食作物的栽培技术;乃服:衣服原料的来源施:植物染料的染色方法;粹精:谷物的加工过程;作咸:介绍盐的生产方法;晴:种植甘蔗及制糖、养峰的方法。中篇:陶址:砖、瓦、陶瓷的制作;治铸:金属物件的铸造;舟车:船舶、车辆的结构、制作和用途;锤锻:用锤锻方法制做铁器和铜器;婚石:石灰、煤炭等非金属矿的生产技术;膏液:植物油脂的提取方法;杀青:造纸的方法。下篇:五金:金属的开采和治炼;佳兵:兵器的制造方法;丹青:墨和颜料的制作;鞠 :做酒的方法;珠玉:珠宝玉石的来源。特别是,宋应星注意从一般现象中发现本质,在自然科学理论上也取得了一些成就。

23

读书札记

2

首先,在生物学方面,他在《天工开物》中记录了农民培育水稻、大麦新品种的事例,研究了土壤、气候、栽培方法对作物品种变化的影响,又注意到不同品种蚕蛾杂交引起变异的情况,说明通过人为的努力,可以改变动植物的品种特性,得出了“土脉历时代而异,种性随水土而分”的科学见解,把我国古代科学家关于生态变异的认识推进了一步,为人工培育新品种提出了理论根据。在物理学方面,新发现的供著《论气· 声》篇是论述声学的杰出篇章。宋应星通过对各种音响的具体分析,研究了声音的发生和传播规律,并提出了声是 波的概念。宋应星刊印《天工开物》后,还曾任福建汀州府推官(1638)、毫州知府(1643)。1644年明亡,他挂冠回乡隐居。

24

读书札记

2

由于他的反清思想,《四库全书》没有收人他的《天工开物》,但却在日本、欧洲广泛传播,被译为日、法、英、德、意、俄文,三百多年来国内外也发行16版次(1637~1977),其中关于制墨、制铜、养蚕、用竹造纸、冶锌、农艺加工等等方法,都对西方产生了影响,代表了中国明代的技术水平。《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科技著作,其特点是图文并茂,注重实际,重视实践。被欧洲学者称为“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它对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进 了系统地总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对农业方面的丰富经验进行了总结,全面反映了工艺技术的成就。书中记述的许多生产技术,一直沿用到近代。
阅读指导
《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它对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进行了系统地总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收录了农业、手工业、工业一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尤其是机械,更是有详细的记述。在国外先后被翻译成多种文字。

作者简介
宋应星(1587~1661),字长庚,奉新县宋埠镇牌楼村人。明末清初科学家,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他二次考中举人。但以后五次进京会试均告失败。五次跋涉,见闻大增,他说:“为方万里中,何事何物不可闻”。他在田间、作坊调查到许多生产知识。他鄙弃那些“知其味而忘其源”的“幼垮子弟”与“经士之家”。在担任江西分宜县教谕(1638~1654)年间写成了《天工开物》。
他在《序》中描写这段情况时说:“伤哉贫也!欲购奇考证,而乞洛下之资,欲招致同人,商略腰真,而缺陈思之馆。”(想加以验证而无钱,想与同人们讨论真伪而无场馆),只得“炊灯具(备)草日夜写书,但“大业文人,弃掷案头,此书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崇祯七年(公元1634年)出任江西分宜县教谕(县学教官)。期间,他将其长期积累的生产技术等方面知识加以总结整理,编著了《天工开物》一书,在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由其朋友涂绍隆资助刊行。稍后,他又出任福建汀州(今福建省长汀县)推官、毫州(今安徽省毫州)知府。明亡后作为明遗民,约在清顺治年间(公元1661年前后)去世。

宋应星一生讲求实学,反对士大夫轻视生产的态度。宋应星除著《天工开物》外,还有《危言十种》、《画音归正》、《杂色文》、《原耗》等著作,多已失传。近年来,在江西省发现了宋应星四篇侠著的明刻本:《野议》、《论气》、《谈天》和《思怜诗》。《野议》是一部议论时局的政论著作,对明末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方面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揭露和批判,并且提出了一些改革主张。《思怜诗》包括“思美”诗十首,“怜愚”诗四十二首,反映了作者愤世忧民的感情。《论气》和《谈天》是关于自然科学方面的著作,从这两篇的标题来看,很可能是《卮言十种》中的部分篇章。

转载:中华明著简读

《童年》 简读

背景介绍
《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早在19世纪90年代,高尔基就有摄写传记体作品的念头。在1908年至1910年间,列宁到高尔基所在的意大利卡普里岛公寓所做客,高尔基不止一次地向他讲起自己的童年和少年的生活。有一次,列宁对高尔基说:“您应当把一切都写出来,老朋友,一定要写出来!这一切都是富有极好的教育意义的,极好的!”高尔基说:“将来有一天,我会写出来”
不久,他实现了这个诺言。高尔基在这本书中真实地描述了自己苦难的童年,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些典型的特征,特别是绘出了一幅俄国小市民阶层风俗情的真实生动的图画。它不但揭示了那些“铅样沉重的丑事”还描绘了作者周围的许多优秀的普通人物,其中外祖母的形象更是俄罗斯文学中最光辉、最富有诗意的形象之一。是这些普通人给了幼小的高尔基良好的影响,使他养成不向丑恶现象屈膝的性格,锻炼成坚强而善良的人。

26

读书札记

2

名著概要
《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是高尔基著名的三部曲自传体小说,《童年》是首篇,这部小说,描写的是作者10岁以前的童年时代的生活。讲述了主人公阿廖沙的成长、生活历程,描写了令人室息的、充满可怕景象的狭小天地。
阿廖沙三岁时,失去了父亲,母亲瓦尔瓦拉把他寄养在外祖父卡什林家。外祖父家住在尼日尼——诺弗哥罗德城。外祖父年轻时,是一个纤夫,后来开染坊,成了小业主。阿廖沙来到外祖父家时,外祖父家业已经开始衰落,由于家业不景气,外祖父变得也愈加专横暴躁。阿廖沙的两个舅舅米哈伊尔和雅科夫为了分家和侵吞阿廖沙母亲的嫁妆而不断地争吵、斗殴。在这个家庭里,阿廖沙看到人与人之间弥漫着仇恨之雾,连小孩也为这种气氛所毒害。

27

读书札记

2

阿廖沙一进外祖父家就不喜欢外祖父,害怕他,感到他的眼里含着敌意。一天,他出于好奇,又受表哥怂思,把一块白桌布被进染缸里染成了蓝色,结果被外祖父打得失去了知觉,并害了一场大病。从此,廖沙就开始怀着不安的心情观察周围的人们,对于不论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屈辱和痛苦,都感到难以忍受。他的母亲由于不堪忍受这种生活,便丢下了他,离开了这个家庭。但在这个污油的环境里,也还有另外一种人,另外一种生活。这里有乐观、纯补的茨冈人,正直的老工人葛利高里。每逢节日的晚上,雅科夫就会弹吉他,奏出动人心弦的曲调。外祖母跳着民间舞,犹如恢复了青春。这一切使阿廖沙既感到欢乐又感到优愁。在这些人当中,外祖母给阿廖沙的影响是最深的。外祖母为人善良公正,热爱生活,相信善总会战胜恶。她知道很多优美的民间故事,那些故事都是怜悯穷人和弱者,歌领正义和光明的。她信仰的上帝也是可亲可爱,与人为善的。而外祖父的上帝则与之相反,它不爱人,总是寻找人的罪恶,惩罚人。

2

读书札记

28

后来,外祖父迁居到卡那特街,招了两个房客。一个是进步的知识分子,绰号叫“好事情”,他是阿廖沙所遇到的第一个优秀人物,他给阿廖沙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另一个是抢劫教堂后伪装成车夫的彼得,他的残忍和奴隶习气引起了阿廖沙的反感。
母亲在一天早晨突然回来了,她的变化使阿廖沙心里感到十分沉痛。开始,她教阿廖沙认字读书,但是,生活的折磨使她渐渐地变得漫不经心,经常发牌气,愁眉不展。后来母亲的再婚,使得阿廖沙对周围的一切都失去了兴趣,竭力避开大人,想一个人单独生活。就这样经过了一个夏天思考之后,他终于增强了力量和信心。
母亲婚后生活是不幸福的,她经常挨后父打。贫困和疾病,吞蚀着她的美丽。她由于心境不好对阿廖沙常常表现出冷酷和不公平。
阿廖沙在家中感受不到温暖,在学校也受歧视和习难。因此,在阿廖沙的心灵中,“爱”的情感渐渐被对一切的恨所代替。由于和后父不合,阿廖沙又回到外祖父家中,这时外祖父已经全面破产他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困苦。为了糊口阿塞沙放学后同邻居的孩子们合伙拣破烂卖。同时,也感受到了友谊和同情。但这也招致学校的非难。

2

读书札记

29

这时候阿廖沙母亲逝世,他埋葬了母亲以后,不久便到“人间”去谋生。
阅读指导
《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它内涵丰厚,耐人寻味,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精彩纷呈的精神世界。
作为一部自传体小说,《童年》讲述的是作家一段沉重的童年往事。对于他所经历过并在心中留下过伤痛记忆的人和事,那些“铅一般沉重的丑事”,作家在叙述的时候,心情不可能是轻松的,因此这部小说的基调在整体上显得严肃、低沉。但另一方面,小说是以一个小孩的眼光来描述的,这样就给一幕幕悲剧场景蒙上了一层天真烂漫的色彩,读起来令人悲哀但又不过于沉重,使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邪恶中看到善良,在冷酷无情中看到人性的光芒,在悲剧的氛围中感受到人们战胜悲剧命运的巨大力量。

2

读书札记

30

许多人都指出,三部曲的基本主题就是阿辽沙的成长。但是在《童年》这本书中,主要反映的还是生活的苦难。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真实的生活画卷,这里活跃着一大批生活在俄罗斯最底层的市民,他们的庸俗、自私、无奈、怀疑、亵渎乃至无尽的苦难使无数的读者为之感到唏嘘和叹息,甚至连亲人之间,也常常因为利益的冲突而尔虞我诈,你争我夺,寸步不让,作品因而显得真实而丰满。而外祖母的形象则是仁慈和希望的代表,也是该书的亮点之一。作品中刻意渲染的这种祖孙之情正是阿辽沙得以度过人生的苦难并勇敢地生活下去的精神来源。

2

读书札记

31

转载:《世界明著简读》 

同时也向我们暗示,主人公的性格正是在铅一样的生活的重压下,在同无尽的苦难和恶势力的顽强斗争中,在接受和认识现实中所有美好事物的过程中,逐渐地形成并发展起来的。
这样的成长过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可以算得上是俄罗斯一代新人成长经历的缩影。

2

读书札记

32

茶馆

背景介绍
建国后,老舍政治热情十分高涨,他先后担任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理事长,北京市文联主席,华北行政委员会委员,全国文联主席团成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市第二届人大代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三届主席团成员,全国政协三届会议常务委员等职。自1950年至1955年,老舍创作了大量的话剧、京剧、儿童剧。其中话剧《茶馆》把老舍的话剧艺术推向了高峰,成为我国戏剧艺术殿堂的一颗璀璨明珠。
名著概要
故事讲述了茶馆老板王利发一心想让父亲的茶馆兴旺起来,为此他八方应酬,然而严酷的现实却使他每每被嘲弄。最终被冷酷无情的社会吞没。经常出入茶馆的民族资本家秦仲义从雄心勃勃搞实业救国到破产;豪爽的八旗子弟常四在清朝灭亡以后走上了自食其力的道路。故事还揭示了刘麻子等一些小人物人情的状态。全剧以老北京一家大茶馆的兴衰变迁为背景,向人们展示了从清末到抗战战胜利后的50年间,北京的社会风貌及各阶层人物的不同命运。

——旧时代民国生活的缩影

33

读书札记

2

在满清王朝即将灭亡的年代,北京的裕泰茶馆却依然一派“繁荣”:振梁鸟、算命卜卦、卖古玩玉器、玩蝠幅蟋蟀者无所不有。
年轻精明的掌柜王利发,各方照顾,左右逢源。然而,在这个“繁克背后隐藏着整个社会令人室息的衰亡:洋货充斥市场、农村破产、太监买老婆、爱國者遭逮捕。
到了民国初年,连年不断的内战使百姓深受苦难,北京城里的大茶馆都关了门,唯有王掌柜改良经营,把茶馆后院辟成租给大学生的公寓,正厅里摆上了留声机。尽管如此,社会上的动乱仍波及茶馆:逃难的百姓堵在门口,大兵抢夺掌柜的钱,侦缉队员不时前来敲诈。
又过了三十年,已是风烛残年的王掌柜,仍在拼命支撑着茶馆。日本投降了,但国民党和美帝国主义又使人民陷入了内战的灾难。吉普车横冲直撞,爱国人土惨遭镇压,流氓特务要霸占王掌柜苦心经营了一辈子的茶馆。王利发绝望了。这时,恰巧来了两位五十年前结交的朋友,一位是曾被清廷逮捕过的正人君子常四爷,一位是办了半辈子实业结果彻底垮了台的秦二爷。三位老人撒着捡来的纸钱,凄惨地叫着、笑着。最后只剩下王利发一人,他拿起腰带,步人内室仰望屋顶,寻找安然了结一生的地方。

34

读书札记

2

阅读指导
《茶馆》结尾处由三个老头抛纸钱作升华更是给全剧以点睛之笔。说到结尾,常四爷在结尾处说了一句话:“我是爱我们的国的,可是谁来爱我呢?”这句话不禁让人想到含冤自尽的老舍先生,他也是怀着对新生活无比的热爱创作下这么多传世之作,可是这样热爱生活才华横溢的一个人却被逼投湖了却一生。他的遭遇和他剧中常四爷说的那句话是多么的相似!乱世之中,谁能幸免!
《茶馆》之所以是经典,不仅在于老舍非常了解旧社会,还在于即使在今天看这个戏,每个观众也会不同程度地有所联想,让观众能产生不同的思想活动。

35

读书札记

2

转载:《中华明著简读》 

作者介绍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祖籍辽宁辽阳。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北京人艺编剧 [2],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等,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

36

航海文化

3

公元前2500年的沙漠之舟

1954年春,埃及古文物部门的工作人员正在吉萨的大金字塔基部清除杂物,这是一项例行的工作。在这个已被盗墓贼、寻宝人和考古学家们探访了4,500年的地方,发现重大文物的几率已经很小了。工作人员在清理瓦砾时,穿过了南边的城墙,这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作为分界线的城墙与金字塔北面和西面的城墙一样,所不同的是,这段城墙比其他的更靠近金字塔。由于之前的考古发现已经揭示出古埃及人高超的测量技术及追求对称的习惯,考古学家卡迈尔·埃尔-马拉赫(Kamal el-Mallakh)猜测这段城墙下面有一处墓葬。墓中有一条小船,并与法老胡夫(Khufu)--古希腊人称之为--的葬奇阿普斯(Cheops)礼有关。考古学家们已经在包括胡夫金字塔在内的多个金字塔的周围发现了这种墓葬,但在他们发现时这些墓中都是空的。进一步的考古发掘发现了一排共41块的石灰石,缝隙用石灰泥抹平。

37

航海文化

3

埃尔-马拉赫在其中一块石头上凿出一个试验用的小孔,用眼睛朝一个长方形的墓室内部看去,只看到一片漆黑,这个墓室是从石灰岩中挖出来的,由于什么也看不到,他就闭上了双眼,“随着我闭上双眼,我闻到了香味,一种非常神圣的味道。我感觉到了时间,我感觉到了许多个世纪,我感觉到了历史。然后,我相信这条小船就在那里。”这就是胡夫的御用船只的发现过程。

这条已解体的长44米的船已在密闭的墓中完好地保存了大约 4,500年。一名研究者指出,该船的木材“看起来又硬又新,仿佛是在1年前被放置在那里似的”。我们基本可以确定,这条船是为第四王朝的第二代法老胡夫建造的。大金字塔就是他的坟墓,其子哈夫拉(Khafre)的墓碑花饰在封住墓坑的石块上被发现,一同被发现的还有120多块木材,长度从几厘米到20多米不等。

38

3

航海文化

大约95%的木材都是雪松木,是经过海上航道从黎巴嫩运入的。其余的包括家用的金合欢木、司德木和悬铃木。在一块块船板被制成并保存好之后,复杂的造船工程便开始了,船板被有序地放置在墓室中:船首朝西端,船尾朝东端,右舷在北面,左舷在南面,船体在墓室的底部和四周,桩的顶端构成船的上部结构。古埃及僧边才的手稿中记载着,木工们通过做标记来确定这些船板摆放的位置。即便如此,恢复工作仍花费了13年的时间。直到1982年,也就是在胡夫船被发现将近30年之后,金字塔旁边才建立了一个专门的博物馆向公众展出。
无论如何,胡夫船都是一个惊人的发现。在其建成之后的4,000年中,它一直都是体积最大且保存最完好的,与建造金字塔或保持尸体不腐的木乃伊等更神秘的工艺相比,它更直接地展现了古埃及人造船技术的发达程度,并同样与葬礼之间有着某种联系。

39

3

航海文化

在公元前三千纪的埃及,小船的中央位置暗示了其在来世的神圣荣耀,迄今为止,考古学家已发现了21条古埃及船只,以及几百种关于船只的模型、墓画、文献以及关于河上与海上运输船的记录。对于一个在非洲沙漠中的狭长肥沃地带上发展起来的文明而言,胡夫船十分有力地表明了水路的重要性。

转载自:林肯·佩恩/陈建军,罗燚英 译《海洋与文明》

40

3

航海文化

公元前三千纪的河流与海洋

美索不达米亚位于长达 550英里的波斯湾的顶端,是世界上最早拥有文字的族群苏美尔人的故乡,自大约公元前3200年起,他们就在这里定居,到公元前四千纪后期,生活在小城邦中的苏美尔人在许多方面可能比埃及人要先进得多。如果说尼罗河是两片沙漠之间的大河,那么在希腊文中,“美索不达米亚”(Mesopotamia)的意思就是“两条大河之间”的陆地。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由来自安纳托利亚的托罗斯山脉和伊朗西部的扎格罗斯山脉的积雪融水形成,水流湍急,下游更是时常泛滥。在距离港湾约160千米的地方,两河相汇形成了阿拉伯河,这是一片将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最南端的城市与大海隔开的沼泽地。水面和水流的急剧变化使两条河蜿蜒前行,曾经分布在两河河畔的一些城市已经离它们很远,也有一些地方由于地质时期河流的冲刷而被彻底摧毁。早期的居民试图利用两河发展农业和交通,开凿了大量的运河。

41

3

航海文化

这既依赖于亦有助于培育出复杂的社会组织,并体现在从治理和控制运河航行的法律到美索不达米亚万神庙的每一件事物上。据传说,苏美尔人最重要的神恩基(Enki)将自己的血液变成两条大河,并以运河作为交通线,而阴谋用洪水来反对人类的恩奴基(Ennugi)就是运河的巡查官。

带有桅杆的最古老的船只来自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和科威特,时间可以追溯到6,000年之前。然而与埃及不同,美索不达米亚的自然环境不利于帆船的使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不仅水流比尼罗河更湍急,而且有数不清的险滩和浅滩,再加上自北向南的季风,使得人们很难逆流航行。因此,美索不达米亚人发明了一种适合在下游地区航行的船。

42

3

航海文化

船只是一种基本的交通工具,但是美索不达米亚人从来没有像埃及人那样重视船只。美索不达米亚的船是现世的物品,,而从未被视作神的交通工具。
考古发现表明,现存最早的船只是由芦苇或兽皮制造而成的轻型船只。相比起更加笨重的木制船只,其底部在浅滩遭到碰撞的风险较小,即使遭到碰撞也不易损毁。在船上的货物被卸下来之后,就很容易被拖到上游。美索不达米亚人也使用由充气的兽皮或密封的陶罐制成的筏。在到达目的地后,船上的货物被卸下来,装饰性的船板作为货物被卖掉,浮板则要么被卖掉,要么被搬到上游留待下次再用。这种设计简单的船只直到20世纪仍得到很好的应用,底格里斯河与阿拉伯河及阿拉伯沼泽地区的人们依然在使用“库法”(quffa),这是一种用芦苇盘绕制成的圆形船只,像一只用木制肋拱加固的巨大篮子,外面再涂上柏油以防水。这些原材料可能很脆弱,但这种船只却能够装载3匹马(包括驯马人)或者5吨重的货物。美索不达米亚的航海成就也与埃及非常不同。尽管我们有诸如契约、货物订单或收据、商人的印章和图像等经济方面的大量文本资料,但是唯一的船只残骸就是一堆涂有柏油的防水船体的碎片。

43

3

航海文化

船只的模型和图像十分稀少,几乎没有留下对船只与航海的作用的描述。打开古代美索不达米亚人的海上生活的一扇窗,就是与公元前24世纪萨尔贡的诞生相关的传说和史诗《吉尔伽美什》。吉尔伽美什(Gi1gamesh)是公元前三千纪的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他的功绩在近东地区被传颂了2,000多年。在摩西和诺亚方舟的故事、希伯来圣经中的洪水故事、荷马史诗和《天方夜谭》中都能找到类似的故事。

在苏美尔的国王世系中,有一位吉尔伽美什王,生活在大约公元前2800年至公元前2500年之间,而现存最古老的史诗《吉尔伽美什》则将其追溯到公元前二千纪初期。这个故事包含2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讲述了吉尔伽美什与恩奇都(Enkidu)之间的友谊及他们的冒险经历,第二部分则叙述了洪水的故事。

44

3

航海文化

在苏美尔语阿卡德语、胡立安语和赫梯语的文献中,这个故事有着不同的版本。随着时间的流逝,为了迎合听众的期望和感受,故事的部分细节有所调整。吉尔伽美什和恩奇都的第一次冒险就是杀死守护森林的怪兽洪巴巴(Humbaba)。在苏美尔语版本的故事中,洪巴巴生活在扎格罗斯山脉及其以东地区。在大约1,000年后的阿卡德语版本的故事中,这两位英雄曾前往西部的黎巴嫩雪松森林和地中海沿海一带。这一变化与两种文化的不同地理方位有关。
在这两个版本中,当恩奇都将死之时,吉尔伽美什由于担心自己会死,便前往咨询在神以洪水毁灭人类的过程中幸存下来的乌特纳比西丁(Utnapish-tim),并获得了永恒的生命。

转载自:林肯·佩恩/陈建军,罗燚英 译《海洋与文明》

45

3

航海文化

军事自卫,震慑东亚

郑和回到南京白下区马府街仅住了11天,便率27000人再次远赴印度洋。与此同时,越南占城进贡的使者回国,船漂到了马来西亚的彭亨(Pahang)被泰国抓住,泰国人向他索要财宝,将其羁押不还。另外,泰国恃强发兵,从苏门答腊和马六甲两个附属国抢走了永乐皇帝赏赐的印诰。
郑和由占城顺风十昼夜来到泰国向国王宣读永乐皇帝敕令,郑和说,占城、苏门答腊、马六甲,与你一同接受明朝恩惠,你怎能逞威扣押占城贡使,夺走苏门答腊和马六甲的诰印;天有显道,善福祸淫,越南黎贼被我除掉,请你引以为戒。泰国国王自感理亏,开始痛改前非,释放占城使者,把印诰还给苏门答腊和马六甲,并且派遣使臣去南京进贡,以谢前罪。

46

3

航海文化

设想一下,如果不是郑和重兵压境,泰国国王是否会乖乖听话。可如果泰国国王不听话,郑和是否会发威弹压,情况犹未可知。1408年夏季,郑和再过爪哇岛,西爪哇国王赔偿黄金一万两,消息传回朝廷,礼官以数额不足六万两,请求把西王抓进大牢。但永乐皇帝说,对于那么遥远的一个人,我只是想让他为自己的罪过感到害怕,哪里是真想要他的黄金,把这一万两黄金也退给他,西王感恩戴德,此后,隔三岔五向明朝进页。
秋天,郑和自苏门答腊顺风十二昼夜抵达斯里兰卡。这一次,他想看看能否感动国王,斯里兰卡长期信奉佛教,郑和自己恰是虔诚的佛教徒,于是他布施斯里兰卡佛寺,立碑勒文,不过还是没能奏效。郑和觉得阿烈苦奈儿的归顺问题不解决,仍是地区隐患。
郑和回国后,住了三个月,于1409年10月从太仓刘家港起航,再度奔赴印度洋。第一站照例是占城,当地首领从大象背上下地,跪行匍匐,听郑和宣读皇帝诏书,获得赏赐。这时越南已被明朝吞并,成为一个省,周边各国更加臣服,来中国朝拜的各国使臣日渐增多,郑和特地在马六甲建立官仓, 以利日后远赴印度洋购买进口商品的官方贸易。

47

3

航海文化

从印度回程时,郑和三访斯里兰卡,他带着2000人下船,三劝阿烈苦奈儿国王改邪归正,阿烈苦奈儿轻慢不恭,不仅不去听永乐皇帝的诏谕,而且派儿子去索要金银宝物,被郑和拒绝。于是,阿烈苦奈儿集结50000兵马,分兵去劫郑和船队的钱粮。郑和正与国王属下谈话,得到对方暗示,紧急赶回船队,但归路被阻绝,郑和不愧是身经百战的职业军人,他对部下说,斯里兰卡这等小国,集结50000贼众去了海岸,国中必定空虚,我们只要出其不意地定空虚,攻陷都城和王宫,一切便会妥妥的。于是他攻破都城,直接杀进王宫,生擒了阿烈苦奈儿全家。劫船敌寇听到消息,急忙回援,郑和舰队20000人上岸,与岸上的2000名官军前后夹击大败敌军。

48

3

航海文化

对此事的记述,斯里兰卡史书说,郑和是想抢走佛牙,斯里兰卡才发动的战争,此说不足信。观郑和七度往返印度洋,均秋毫无犯,不可能像欧洲航海军队那样进行抢劫。总之,这次军事自卫,对南亚国家起到了极大的震慑作用。
1411年7月6日,郑和回国,把斯里兰卡俘虏献给永乐皇帝朝臣齐奏诛杀。但永乐皇帝怜悯阿烈苦奈儿无知,赦免了他们,还赐予衣食,让他们暂住中国,同时永乐皇帝命礼部商议,选中斯里兰卡贤者波罗伽罗摩巴忽六世。次年,永乐皇帝派使臣持诏书和诰印前往斯里兰卡,遣送阿烈苦奈儿回国,并封波罗伽罗摩巴忽六世为国王。
后来,波罗伽罗摩巴忽六世曾经亲自来明朝朝贡,他又派王子朝贡,王子留居泉州,娶妻生子,成了中国人。

转载自:阿忆《世界是什么样子:西葡大航海》

49

3

航海文化

托勒密真的不可能错吗

拉各斯港以西32公里,是南欧海岸线的末端,陡峭的圣文森特角(Cape St. Vincent)在这里俯瞰着大西洋,终年承受劲吹的海风,中世纪的欧洲人对世界的认知以此为界。从悬崖上向西眺望,能看到的是一片汪洋,海平线向西弯曲,一直延伸到太阳西沉的地方。千百年来,葡萄牙人在这里举目远眺,满眼都是虚空,当葡萄牙的画家、诗人、渔民欣赏傍晚落日的时候,他们无法像希腊人那样看见罗马,也不可能像罗马人那样看见西班牙,他们看到是无边无涯的大西洋,没人知道大海那边是什么。,葡萄牙人只是通过近海航行和捕鱼,掌握了关于海风的初级奥秘,也学会了最初级的行船技巧,不过仅凭这些知识,对于远航理想来说实在微不足道,一切差不多是从零开始。
15世纪,航海事业远不像现代人想象的那样浪漫,它是极为艰苦、抛家舍业、以生命为代价的殊死拼搏,海员的死亡率高达40%,贵族们几乎没人涉足这个行业,但凡生活正常的普通人,也不愿意去航海,做海员的都是罪犯和失业者。

航海文化

3

50

恩里克是葡王的儿子,英王的外甥,是全国最高贵的人,欧洲许多宫廷争相邀请他,英国想让他当总司令。很难想象,像他这样的人,怎么会投身航海事业。
那时航海,船员住在低矮的船舱,根本无法直立,厨房设备简陋,食物常常是半生不熟,最要命的是,一离岸就吃不到蔬菜,许多船员死于败血病,用小木桶装的淡水,很快就会变质,必须捏着鼻子才能喝下去。抛开频频发生的海难不说,仅是极差的卫生条件就能让大批海员死于各种疾病。
那么什么人会聚集在恩里克麾下呢?恩里克王子想用先人的经验指导自己的航程,他听说罗马人在摩洛哥西方的海洋中找到过加那利群岛(Canary),并从那里开始,向东测量经度,但是再往南去,世界便消失在传说中。阿拉伯人对世界的知识很丰富,但他们的经验也只停止在加那利群岛南方不远的海域,前方无边无际,恐怖至极。可遗憾的是,现在连加那利群岛在哪里也搞不清楚了。

航海文化

3

49

51

恩里克王子又去研究地理学,得知大地理学家托勒密(Claudius Ptolemaeus)这样描述世界,他说恶浪滔天的大西洋是一个没有边际的水域,根本不可能航行,所以沿非洲西海岸南下是行不通的,而非洲大陆一直伸向南极,和南极大陆连为一片,其间没有任何海峡,所以也不可能绕过这个荒无人烟的原始地带,换句话说,印度洋是封闭的,欧洲没有海路通向那里。

恩里克王子又去研究地理学,得知大地理学家托勒密(Claudius Ptolemaeus)这样描述世界,他说恶浪滔天的大西洋是一个没有边际的水域,根本不可能航行,所以沿非洲西海岸南下是行不通的,而非洲大陆一直伸向南极,和南极大陆连为一片,其间没有任何海峡,所以也不可能绕过这个荒无人烟的原始地带,换句话说,印度洋是封闭的,欧洲没有海路通向那里。

航海文化

3

50

52

恩里克王子翻阅地图,把当时还不存在的美洲、太平洋、大洋洲抹掉,葡萄牙已经是地球的末端,当时完整的世界,在今天看来,是一个残缺不全的图景,但是地图上分明显示着,有些河流纵横穿越非洲大陆,与尼罗河相连,恩里克王子不禁想到,假如通过这些内部水道穿越非洲大陆,是否可以抵达东岸,直接找到印度。
从休达回来,恩里克王子迷上了航海,他不停地叩问着,托勒密这位伟大的地理学家,这位绝对正确的自然地理学权威,他真的不可能错吗?在大西洋这边,巨大的西风经常把葡萄牙没有的树木残枝冲上海岸,那么这片大海真的是无边无际的吗?如果非洲赤道有人居住呢?要是托勒密关于大洋里没有通向印度海域的路是错误论断呢?

转载自:阿忆《世界是什么样子:西葡大航海》

4

艺术欣赏

53

湖南师范大学

《围城》里三闾大学的原型。
如果你看过钱钟书先生的《围城》,应该对文中的三闾大学有印象,有一种说法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国立师范学院”是其原型,而“国立师范学院”,正是湖师大的前身。
这些年的历史沉淀,让湖师大的校园充满了人文气息,这点从校园里的花花草草和建筑物的起名便能窥见一二,木兰路、桃子湖、霓裳楼,光听名字就能联想出一个故事,另外还有岳王亭、红楼这些古建筑,他们藏在校园里,让整个校园看起来都极具年代感。
不过校园里的景再美,名字再有韵味,也只是外在的东西罢了。让学校人文气息渗透进骨子里的,是学校里的大师们。
湖师大的第一任校长,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廖世承博士,有学生回忆,“廖校长个子瘦高,总戴副金丝边眼镜,是个谦谦君子,很有人格魅力。”他在任时,“国学大师”钱基博和钱钟书父子,也都在我们学校任教,分任中文系和英文系主任。

4

艺术欣赏

54

这些大师给学校带来了浓厚的人文气息。直到今天,学校里的老师们大多也有身为传道授业者的风骨。印象最深的是,有一位老师曾对学生说:“如果一个学期下来,我都没有找你们QQ聊过天,没有了解一下你们的学习生活,那么就是我的一种失职。”这位老师能叫得上来全班同学的名字,并不是我们“最熟悉的陌生人”。
所以说,这个学校是有温度的。
漫步校园,当你来到岳王亭,经常能看到一群退休的老教授们在那儿拉二胡、唱京剧;来到桃子湖,也常能看到刻苦的学生们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大声读英文……这里确实是一个读书的好地方。
虽然湖师大的人文气息很足,但湖师人可绝不是呆板迂腐的“书呆子”。

4

艺术欣赏

55

记得我刚准备读大学那会儿,报到前在家里看了一场叫作“‘预’见师大——辅导员带你游校园”的微直播。辅导员和学长学姐们变身“网络主播”,带我们这群新生“游校园”,参观食堂、宿舍、图书馆等地,大大满足了我的好奇心。而且“主播”们还会解答我们对大学的各种疑问,即便是上大学要带哪些行李、穿什么厚度的衣服这种鸡毛蒜皮的小问题,他们也会耐心解答。

转载自张洁《大学·城》

4

艺术欣赏

56

室内拍木雕,用光很重要

马玉萍

南京周岗红木雕刻源于清朝末年,雕刻艺人以各种红木为材料,经过多种雕刻工艺和多道工序制作出来的木雕极具观赏价值,被誉为金陵一绝。
红木雕刻工坊内空间不是特别宽敞,光线也略显暗淡。为了获得理想的画面,需要合理配置相机参数,并将照片存储格式设为RAW,以提供更大的后期处理空间。此外,完成一件作品通常需要数天甚至数月的时间,因此拍摄红木雕刻的工作流程需要花费相当一段时间进行跟踪拍摄。
拍摄非遗技艺应以组照思维构思,试图通过一组图片讲述一个故事。这要求在拍摄时要有景别、虚实与细节的变化。拍摄之前我在网上看了不少资料,并阅读了相关的书籍,提前规划了一些必拍的场景,比如工作环境的全景、师傅眼部和手部的特写、木料及刀具的记录等。虽然实际拍摄情况有些不同,但前期准备为拍摄提供了有力的帮助,不至于因为遗忘而少拍画面。

4

艺术欣赏

57

工作坊里有三位区级非遗传承人在进行雕刻,我选择其中一位师傅作为主要拍摄对象。考虑到手艺人面对镜头可能紧张和不自然,我与师傅进行了简单的交流以增进彼此了解,工作过程中以抓拍形式进行。
每位手艺人的工作台上方挂着一盏大功率白炽灯,为拍摄提供了照明,但光线还是暗了一些。使用闪光灯容易干扰师傅工作,我以白炽灯为主光源,用自带的补光灯为辅灯,略提高了一些感光度进行拍摄。
红木雕刻作为一项传统美术项目,有平雕、圆雕、透雕、镂空雕等多种雕刻工艺,经过设计、选材、开料、制坯、雕刻、组装、打磨、磨光、上色、上腻、上漆、包装制出成品等9-12道工序完成。这些工序流程都是必拍的画面,也是区别于其他工艺的特点所在。这些场景可用较大光圈进行特写及近景拍摄,以突出工序的细节。
拍摄雕刻师傅的表情和动作也必不可少。雕刻过程细致而缓慢,为了抓到雕刻师傅生动的面部表情,需要耐心地等待时机,以得到理想画面。师傅的眼睛基本都是向下看着红木材料,角度不对的话很可能拍出闭眼的画面,需要不时寻找角度拍摄。

4

艺术欣赏

58

在拍摄过程中,雕刻师傅的一些动作比较快,需要使用较快的快门才能凝固住精彩瞬间。为了表现出动作过程的动感,我亦用略低的快门进行了拍摄。拍摄时可以适时启用连拍功能,围绕雕刻师傅走动,变换机位和角度拍摄以丰富画面。

转载自《中国摄影报》2024.3.5

4

艺术欣赏

59

饕餮吃掉了春天

丁之琳

饕餮觉得自己生病了。
这阵子,他的胃口总是特别大,怎么吃都吃不饱;他的精神特别足,连着一个星期不睡觉都活蹦乱跳;他的皮肤还从灰绿色变成了嫩绿色,甚至声音都变细了!饕餮搞不懂这是怎么回事,只好去问老大白泽。
“你想太多了吧?”白泽说,“你的胃口不是一直很大吗?什么时候吃得饱才奇怪吧?至于精神好、皮肤好,这不是好事儿吗?你应该高兴才对呀。”
“可是,我还会长草。”饕餮苦着脸说,“你看我身上的毛,都变成草了!
“咦?”白泽吃惊地凑近去看,“还真是。”
遇上这种事,就算是号称全知全能的白泽,也糊涂了。饕餮只好回家去,闷闷不乐地多吃了五顿饭。
过了几天,饕餮发现自己的病情恶化了。他不但身上长草,还开始掉毛!那些草叶掉在哪里,哪里就长出一片绿。

4

艺术欣赏

60

再过几日,他身上甚至开花了!饕餮羞得直捂脸,他一个高大威风的神兽,怎么能变成这副样子,其他神兽准会在背后笑话他!饕餮干脆躲到凡间,住进一片山林,反正林子里有吃有喝,也饿不着。饕餮到森林的第一天,那儿还冰天雪地,第二天就开始变暖,等到第五天就变得生机勃勃了。
饕餮嗑着从松鼠那儿搜刮来的松子,嘀咕:“我这是把春神的活干了吧?下次见到他,可得好好说一说。”
才这么想,春神句芒就急匆匆地跑来,上下扫视着饕餮,又盯着他的肚子看了半天,眼里的焦急变成了气愤。句芒掐着饕餮的肩膀,用力摇晃:“你给我把春天吐出来!吐出来!”
“什,什么春天?”饕餮说,“我没吃,你别冤枉我。”
“就是你!”句芒说,“我把法力都给了一颗种子,夹在一个松果的鳞片里,准备到了时间就唤醒它,春天就会从那里开始。就是因为你把它吃掉了,人间除了这儿,到处都还是冬天!你说,现在怎么办!”
“我。。。。。。”饕餮张张嘴,摸摸自己的肚子,他上个月吃松果的时候好像是感觉有什么东西滚进喉咙来着,他还以为是普通的种子,谁能想到是春天啊。

4

艺术欣赏

61

句芒叹口气:“算了,现在怪你也没用,得想办法把春天弄出来。
饕餮心虚地点头。
句芒给饕餮吃他最讨厌的食物、给他喝很多很多水、用力拍他的胃,可是都没用。饕餮这家伙根本没有最讨厌的食物,只有喜欢和超级喜欢;他的胃像无底洞,河水快喝干了还不觉得撑;他的胃又厚又结实,句芒一用力,差点被弹得飞出去。
句芒累得满头大汗:“只有用最后一招了。”
他叫来夏神祝融,让祝融把那颗春之种变成夏天。
“啊!烫烫烫烫烫!”饕餮觉得嗓子冒烟,他喝下一大口水,“噗”地吐出来,“怎么水都是烫的!”话音刚落,饕餮的喉咙就凉快多了,他低头一看,一颗小种子正躺在地上那摊水中间呢,看来它之前一直粘在喉咙口,怪不得他前阵子连声音都变温柔了。
“啊,现在轻松了。”饕餮满意地说,他的身体和声音都变回了原样,可以开开心心地回家啦。
气象学家却发愁了,今年的冬天那么长,春天还没来就变成夏天了,他们翻遍所有书,都找不到合理的解释。

4

艺术欣赏

62

唉,这也怪不得他们,谁能想到,饕餮会吃掉春天呢?

转载自:《今日教育》2023年3月

63

4

艺术欣赏

戏曲,天天见

票友,“粉丝”古称,戏曲艺术爱好者。一日不看戏,便觉生活无味的大批票友将戏台上的行话演绎到民间,带到生活中。戏曲,得以与我们天天相见。
粉墨登场:化装上台演戏,现借指登上政治舞台(含讽刺意)。
“粉墨登场”中的“粉”主要是指化装时用来擦脸的白色粉末,而“墨”主要指化装时用来描眉和画眼线用的黑色的颜料。“粉墨登场”的本意就是指演员们化装登台进行戏曲等艺术表演。
戏曲是一种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的舞台表演艺术,所以表演时人们常常会穿上夸张的服饰、画上夸张而显眼的妆,这样才能与现实生活中的形象形成强烈的对比。戏曲中演员化装的目的也是为了更形象地表现剧中人物的不同性格、身份、心情等。
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俗语。比喻在解决矛盾冲突的过程中,一个充当严厉或令人讨厌的角色,另一个充当友善或令人喜爱的角色。

64

4

艺术欣赏

京剧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有“国粹”之称。在京剧艺术中,最有特色的要算是脸谱了,这是一种特殊的化装方法,是经过夸张化处理的人物面部形象。
不同的颜色在京剧脸谱中代表不同的含义。
红色的脸谱表示忠义、勇敢、刚烈,常用于表现英雄人物。
黑色的脸谱既表示性格严肃、不苟言笑,代表人物:包拯;又象征威武有力、粗鲁豪爽,代表人物:张飞。
白色脸谱表示奸诈多疑,心里有诡计,性情又阴险。
绿色脸谱常用于表现不沉着、性情暴躁的人物。
蓝色脸谱多半表示刚强勇猛、粗莽,有心计。
另外,黄色脸谱表示骁勇彪悍或凶暴残忍;紫色脸谱表现肃穆、稳重,富有正义感;金色脸谱象征威武庄严,多表现神仙一类的角色。
有板有眼:形容言语行动有条不紊,富有节奏或章法。
板、眼都是戏曲的节拍,每小节中最强的拍子叫板,其余的拍子叫眼。所以“一板一眼”原指节拍中的二拍子,后来才用来形容做事有条理或合规矩,有时也比喻做事死板,不懂得灵活变通。

表示向对方挑战或挑衅的“叫板”原意也和“板”有关。戏曲表演一般有演唱有念白(戏曲人物的独白或对话),演员演唱的时候会有乐队伴奏,念白的时候则不需要伴奏。在演员念白时,乐队里难免会有人走神,因此,在念白结束前,演员会将最后一个字拖长,或在念白说完后加语气词、感叹词,以提醒乐队接上伴奏。因为乐队伴奏需要拍板打拍子,所以就把这种提醒叫作“叫板”。
挑大梁:指承担重要的、起支柱作用的工作。
挑大梁,即承担戏班中的主角。旧时把戏班中生、旦、净、丑各行当的角色喻为房屋结构的“四梁四柱”,有才能、有号召力的主角被称为“大梁”,又叫“台柱子”。
生,男性角色。分为老生、小生、武生等。
旦,女性角色。按年龄分为老旦和小旦,按性格分为青衣和花旦,按武功可分为武旦和刀马旦。
净,花脸角色。这类角色主要以各色油彩的脸谱彰显人物性格或相貌的与众不同,所以,人们反脸不干净之意,将其命名为净角。
丑,因化妆时常会抹一小块白粉进行丑扮而以“丑”为名,其实是戏曲舞台上的重要“滑稽”担当。

65

4

艺术欣赏

这些词都源于戏曲---
压轴:一场戏剧演出中的倒数第二个节目(最后的一出戏叫大轴子)。
打圆场:戏曲演员在舞台上所走的路线呈圆圈形,称为圆场。
行头:戏曲演员演出时用的服装,包括盔头、靠、衣服、靴子等。
亮相:戏曲表演中,主要人物在上场、下场或一段舞蹈、动作完毕后的一个短暂停顿,定如雕塑状,以表现人物的精神状态。
对台戏:两个戏班为了竞争,同时演出的同样的戏。
京剧伴奏乐器三大件---
文场<管弦乐):月琴、京胡、京二胡
武场(打击乐):单皮鼓、大锣、小锣

转载自:《今日教育》2023年三月

4

艺术欣赏

66

电话:025-86176878
网址:http://218.94.132.146:888/tsg/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格致路309号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