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工商联金融服务商会
金融月刊
集合金融机构活力·应对企业融资难题
2022年12月 总第9期
02
目录
CONTENTS
一、风险预警
(一)风险舆情汇总
1.风险舆情行业分析
2.风险舆情区域分析
3.风险舆情热度指数
(二)热点解读
二、金融统计数据
(一)2022年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增量统计数据
(二)2022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
三、金融事件解读
(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二)信贷支持力度不减,企业中长期贷款延续高增长
四、政策分享
(一)完善境外机构境内发行债券资金管理
推动金融市场进一步开放
(二)中国银保监会就《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03
03 05 05
06
08
12
12
13
15
15
22
29
29
29
34
34
03
监测期内,国际方面,美债收益率高企,动性风险愈发“狰狞”;当地时间 11 月 2 日,美联储宣布上调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 75 个基点,随即美股全线大 跌;近日,国际清算银行货币和经济部负责人表示,表外美元债务数量惊人,外汇风险结算风险依然居高不下;G7 和澳大利亚敲定俄油价格上限,或将成为又一头“灰犀牛”,扰乱全球石油市场。
国内方面,国常会 10 月 26 日召开,部署持续落实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 续措施,推动经济进一步回稳向上;郭树清、易纲、刘昆在《党的二十大报告辅导读本》中针对现代金融监管、建设现 代中央银行制度、健全现代预算制度等方面发声;证监会主席易会满最新发声,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和投资者,涉及深化改革、防控风险、加强监管等诸多方面,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政治局会议定调 明年经济工作,圈定“三稳一化解”,明确五大政策目标。
风险预警
一. 风险舆情汇总
04
银行方面,农银理财、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因理财业务违规被罚百万;广发银行济宁分行因违反审慎经营规则遭罚;无锡银行三季度净利同比增速大降;华通银行被取消黄金交易会员资格;盛京银行因到期资金未能收回起诉恒大子公司;浦发银行再现疲态,业绩增速掉队股份行;苏农银行因董事窗口期违规增持道歉。
证券方面,长江证券对嘉元科技可转债持续督导证券业前三季经营数据揭晓,红塔证券、锦龙股份等营收下滑;;华龙、国信证券员工违规炒股丢了“饭碗”,安信证券保代擅自大幅删减申报文件超 20000 字;银行转债承销费率破价,“价格战”或影响市场有序竞争;川财、 宏信证券因债券承销业务不合规被罚。
保险方面,阳光保险上市在即却合规问题不断,在盈亏边缘徘徊;永安财险湖北分公司因编制虚假资料遭罚;阳光人寿青岛分公司因团险业务操作流程存在内控管理漏洞等被罚;三季度中国人寿、新华保 险净利润大幅下降;安心财险三季度亏损,业务发展停滞。
基金方面,伯嘉基金遭多家机构暂停合作;慎知资产余海丰向持有人致歉;华泰柏瑞包揽动权益类基金业绩“黑榜”前三;久富财富屡吃罚单惨失牌照。
信托方面,新华信托拟引入破产服务信托机制。
房产方面,蓝光发展公司股权多次被 司法拍卖;云南城投前三季度亏损,转让子公司优化债务降成本;旭辉控股暂停支付境外债本息;
金融科技方面,京东同盈小贷发生业务变更;河北幸福消费金 融旗下 App“幸福花”因违规遭通报;币圈”危机继续发酵,监管将对炒作乱象持续保持高压态势。
监管方面, 未经批准不得在名称中使用“银行”字样;《反电信网络诈骗法》 正式实施;IPO 撤否多发引监管高度重视,中信、海通等机构撤材料数量偏多;;券商投行打分系统来了;银行表外业务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首航高科、鼎捷软件等推“0 元购”员工持股计划引交易所关注。
05
上市公司方面,爱康科技被“掏空”;跨境通原董事长涉嫌职务侵占被立案;华大基因被实名举报核酸检测不准忙辟谣;东方铁塔被质疑利益输送;赣锋锂业因内幕交易被罚,董事长被警告;韦尔股份受库存积压、芯片降价的双重打击出现亏损;欧普康视被集采消息“带崩”;广汇集团被立案调查;欧菲光被踢出“果链”后业绩 持续滑坡。
1.风险舆情行业
根据中国金融信息中心开发的舆情风险评估系统,在 2022 年 12 月 2 日-12 月 8 日内共检测到金融风险舆情信息 45 条,其中证券和监管的相关信息各有 7 条,占比较高,各占比为 16%。
2.风险舆情区域
在监测期内全球、全国性的舆情各占 4%和 20%,大部分为地方
性舆情。其中上海地区的舆情有 3 条,主要集中在银行、基金和金融租赁方面,其中东方汇理银行以贷收费被罚百万等值得关注;广东地区的舆情有 7 条,集中 于银行、证券和保险等方面,其中安信证券保代擅自大幅删减申报文件超 20000 字事件值得关注。另外北京有 5 条,江西有 3 条,甘肃、山东、江苏和重庆各有 2 条金融风险舆情,其余地区各 1 条。
06
3.风险舆情热度指数
本期重点风险预警事件聚焦金融租赁行业。11 月 28 日,银保监会发布《关 于加强金融租赁公司融资租赁业务合规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主要在优化金融租赁公司业务模式和业务结构、强化规范租赁物尤其是构筑物管理、提高金融租赁公司对租赁物风险缓释作用的重视程度,以及分阶段提升直接租赁业务在金融租赁公司融资租赁业务中的比例几方面入手,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力求监管部门可以更有抓手地规范非金融类机构的业务风险。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监管机构加大监管力度,全面开展金融租赁公司涉及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整治工作,以及压降构筑物租赁资产等,已有多家金融租赁公司收到罚单。可见,金融租赁行业严监管势头正在持续,金租行业严监管、促合规已成趋势。
“银保监会加强金融租赁公司融资租赁业务监管”事件关键词云图
银行方面
华通银行因存在违反规定行为
被取消黄金交易会员资格
证券方面
常银、齐鲁、成银可转债承保费率年度最低
恶性价格战或扰乱秩序
本期关注的热点风险舆情
07
保险方面
继“隔离险”集体撤出江湖后
“新冠险”又紧急下架
基金方面
伯嘉基金遭多家机构取消业务合作
基金代销行业问题层出不穷
金融科技方面
“币圈”监管保持高压态势
投资者炒的是镜花水月、亏的是真金白银
监管方面
“中信、海通、国君头部券商也需警示
拒绝 IPO“一查就撤、一撤了之”
风险舆情行业分析
08
二.热点风险解读
华通银行因存在违反规定行为
被取消黄金交易会员资格
上海黄金交易所于近日取消了华通银行的黄金交易会员资格,因其长期未能履行会员基本义务且未采取有效的整改措施。但目前金交所尚未披露华通银行的具体违规行为。
常银、齐鲁、成银可转债承保费率年度最低
恶性价格战或扰乱秩序
价格战一直是投行的敏感话题,近日又有一单费率较低的可转债 承销引起了业内关注。近日,齐鲁银行发布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结果。 此次公司发行的可转债规模为 80 亿元,其中承销商中信建投的保荐承销费为 394.72 万元,承销保荐费率仅为 0.05%。
09
继“隔离险”集体撤出江湖后
“新冠险”又紧急下架
随着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曾在各大平台风靡一时的“防疫险” 纷纷紧急下架,截至 12 月 13 日,各大中介平台所售“防疫”医疗险已仅剩“疫安心·防疫保(含新冠)”一款,该产品在支付宝“蚂蚁保”平台上销售,由人保健康承保。这背后,既有保险公司的无奈,也有市场环境的变化,而更多的则是反思。
金交所取消会员资格的 10 种情况
年承销保荐费率最低可转债前十名(截至 11 月 30 日)
10
“币圈”监管保持高压态势
投资者炒的是镜花水月、亏的是真金白银
近段时间,全球“币圈”的离奇事件不断。近日,俄罗斯币圈大佬、亿万富翁维亚切斯拉夫·塔兰乘坐的直升机在法国和意大利边境处坠毁,塔兰不幸身亡。而在塔兰之前,已有 2 位币圈大佬离奇去世。
与此同时,加密货币市场也不平静。继全球第二大加密货币投资平台 FTX 爆雷后,虚拟货币贷款平台 BlockFi 也突然申请破产。受此消息影响,作为“币圈信仰”的比特币也遭遇崩盘价格一度跌至 1.6 万美元,相较于历史高位累计跌幅达 75%。这无疑重创加密货币市场信心,“新兴市场教父”Mark Mobius 甚至发出警告,2023 年比特币将继续暴跌。
11
“中信、海通、国君头部券商也需警示
拒绝 IPO“一查就撤、一撤了之”
年内 IPO“撤回潮”引监管关注。统计显示,截至 11 月 30 日, 今年已有 254 单 IPO 项目撤回材料,创业板撤单达 123 单占近五成,高于深交所 主板的 25 单。此外实施注册制的科创板与北交所 IPO 撤回材料数目分别有 34 单、42 单,均高于上交所主板的 30 单。
伯嘉基金遭多家机构取消业务合作
基金代销行业问题层出不穷
景顺长城基金 10 月 31 日发布公告称,暂停伯嘉基金办理旗下基金的认购、申购、定期定额投资等业务。随后,西部利得基金也发布公告表示, 自 2022 年 11 月 01 日起暂停伯嘉基金办理本公司旗下基金的认购、申购、定期 定额投资及转换等业务。而此前,10 月 18 日和 10 月 20 日,华泰柏瑞基金和泰达宏利基金也先后发布公告宣布暂停于伯嘉基金的合作。
截至 2022 年 6 月各地区惠民保推出情况
2022 年 A 股三大交易所 IPO 撤单数据一览
12
金融统计数据
初步统计,2022年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44.21万亿元,同比增长9.6%。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12.43万亿元,同比增长10.9%;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余额为1.84万亿元,同比下降17.4%;委托贷款余额为11.24万亿元,同比增长3.4%;信托贷款余额为3.75万亿元,同比下降14%;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余额为2.66万亿元,同比下降11.6%;企业债券余额为31.01万亿元,同比增长3.6%;政府债券余额为60.19万亿元,同比增长13.4%;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余额为10.64万亿元,同比增长12.4%。
从结构看,2022年末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61.7%,同比高0.7个百分点;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余额占比0.5%,同比低0.2个百分点;委托贷款余额占比3.3%,同比低0.2个百分点;信托贷款余额占比1.1%,同比低0.3个百分点;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余额占比0.8%,同比低0.2个百分点;企业债券余额占比9%,同比低0.5个百分点;政府债券余额占比17.5%,同比高0.6个百分点;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余额占比3.1%,同比高0.1个百分点。
2022年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统计数据报告
13
2022年11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
96969亿元;委托贷款增加3579亿元,同比多增5275亿元;信托贷款减少6003亿元,同比少减1.41万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3411亿元,同比少减1505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2.05万亿元,同比少1.24万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7.12万亿元,同比多1074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1.18万亿元,同比少376亿元。12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3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1.05万亿元。
从结构看,全年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65.3%,同比高1.7个百分点;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占比-1.6%,同比低2.1个百分点;委托贷款占比1.1%,同比高1.6个百分点;信托贷款占比-1.9%,同比高4.5个百分点;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占比-1.1%,同比高0.5个百分点;企业债券占比6.4%,同比低4.1个百分点;政府债券占比22.3%,同比低0.1个百分点;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占比3.7%,同比低0.2个百分点。
2022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统计数据报告
初步统计,2022年全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32.01万亿元,比上年多6689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20.91万亿元,同比多增9746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减少5254亿元,同比多减
一、广义货币增长11.8%,狭义货币增长3.7%
1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66.43万亿元,同比增长11.8%,增速比上月末低0.6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2.8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67.17万亿元,同比增长3.7%,增速比上月末低0.9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0.2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10.47万亿元,同比增长15.3%。全年净投放现金1.39万亿元。
二、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21.31万亿元,外币贷款减少1779亿美元
12月末,本外币贷款余额219.1万亿元,同比增长10.4%。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213.99万亿元,同比增长11.1%,增速比上月末高0.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0.5个百分点。
14
15
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21.31万亿元,同比多增1.36万亿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3.83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08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2.75万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7.09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3.03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1.06万亿元,票据融资增加2.96万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1254亿元。12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4万亿元,同比多增2665亿元。
三、全年人民币存款增加26.26万亿元,外币存款减少1430亿美元
全年人民币存款增加26.26万亿元,同比多增6.59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17.84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5.09万亿元,财政性存款减少586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1.38万亿元。12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7242亿元,同比少增4403亿元。
四、12月份银行间人民币市场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为1.26%,质押式债券回购月加权平均利率为1.41%
全年银行间人民币市场以拆借、现券和回购方式合计成交1798.2万亿元,日均成交7.19万亿元。其中,同业拆借日均成交5873亿元,现券日均成交1.08万亿元,质押式回购日均成交5.5万亿元。
12月份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为1.26%,分别比上月和上年同期低0.29个和0.76个百分点;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为1.41%,分别比上月和上年同期低0.2个和0.68个百分点。
五、国家外汇储备余额3.13万亿美元
12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3.13万亿美元。12月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6.9646元人民币。
六、2022年经常项下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为10.51万亿元,直接投资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为6.76万亿元
金融事件解读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习近平 李克强 李强作重要讲话
赵乐际 王沪宁 韩正 蔡奇 丁薛祥 李希出席会议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5日至16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李克强、李强、赵乐际、王沪宁、韩正、蔡奇、丁薛祥、李希出席会议。
习近平在重要讲话中总结2022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3年经济工作。李克强对明年经济工作作了部署。李强作总结讲话。
会议认为,今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我们胜利召开党的二十大,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砥砺前行,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应对超预期因素冲击,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科技创新成果丰硕,改革开放全面深化,就业物价基本平稳,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和人民生活得到有效保障,保持了经济
16
17
社会大局稳定。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成绩殊为不易,值得倍加珍惜。
会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外部环境动荡不安,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加深。但要看到,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各项政策效果持续显现,明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要坚定做好经济工作的信心。
会议认为,过去5年极不寻常、极不平凡,我们经受了世界变局加快演变、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国内经济下行等多重考验,有效守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我国经济大船乘风破浪向前。新时代1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转向高质量发展的10年。我们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国发展站在新的更高历史起点上。
会议指出,做好经济工作,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特别是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必须是高质量发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实事求是、尊重规律、系统观念、底线思维,把实践作为检验各项政策和工作成效的标准;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坚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坚持推动经济发展在法治轨道上运行,依法保护产权和知识产权,恪守契约精神,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会议强调,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
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会议要求,明年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优化组合赤字、专项债、贴息等工具,在有效支持高质量发展中保障财政可持续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要加大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力度,推动财力下沉,做好基层“三保”工作。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支持力度。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
产业政策要发展和安全并举。优化产业政策实施方式,狠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着力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过程中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要有力统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布局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发挥好政府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的组织作用,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和能力,加快引进高端人才。
社会政策要兜牢民生底线。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及时有效缓解结构性物价上涨给部分困难群众带来的影响。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稳妥推进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
18
19
系,适时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少子化。
会议强调,明年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挑战很多,要坚持系统观念、守正创新。要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因时因势优化疫情防控措施,认真落实新阶段疫情防控各项举措,保障好群众的就医用药,重点抓好老年人和患基础性疾病群体的防控,着力保健康、防重症。要更好统筹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坚持以质取胜,以量变的积累实现质变。要更好统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通过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支持以多种方式和渠道扩大内需。要更好统筹经济政策和其他政策,增强全局观,加强与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要更好统筹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要更好统筹当前和长远,既要做好当前工作,又要为今后发展做好衔接。
会议指出,明年经济工作千头万绪,要从战略全局出发,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纲举目张做好工作。
一是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要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加强区域间基础设施联通。政策性金融要加大对符合国家发展规划重大项目的融资支持。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要继续发挥出口对经济的支撑作用,积极扩大先进技术、重要设备、能源资源等产品进口。
二是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找准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薄弱环节,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攻关,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确保国民经济循环畅通。加强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国内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提升国家战略物资储备保障能力。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提升传统产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
力,加快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绿色低碳、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抓住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过程中孕育的新机遇,勇于开辟新领域、制胜新赛道。
三是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针对社会上对我们是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不正确议论,必须亮明态度,毫不含糊。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坚持分类改革方向,处理好国企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关系。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真正按市场化机制运营。要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各级领导干部要为民营企业解难题、办实事,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四是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要扩大市场准入,加大现代服务业领域开放力度。要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保障外资企业依法平等参与政府采购、招投标、标准制定,加大知识产权和外商投资合法权益的保护力度。要积极推动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高标准经贸协议,主动对照相关规则、规制、管理、标准,深化国内相关领域改革。要为外商来华从事贸易投资洽谈提供最大程度的便利,推动外资标志性项目落地建设。
五是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要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推动行业重组并购,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改善资产负债状况,同时要坚决依法打击违法犯罪行为。要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探索长租房市场建设。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压实各方责任,防止形成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
20
21
冬。保障好因疫因灾遇困群众和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的基本生活,强化安全生产整治,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会议强调,各地区各部门和各级领导干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要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意识做好经济工作。新班子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加强学习,成为行家里手、内行领导。要坚持真抓实干,求真务实,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科学精准问责,为担当者担当。
会议号召,全党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勠力同心、勇毅前行,努力完成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贡献。
党和国家有关领导同志出席会议。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有关人民团体、中央管理的部分金融机构和企业、中央军委机关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等参加会议。
集中统一领导。要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坚决遏制增量、化解存量。
会议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决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谋划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建设美丽中国。
会议强调,对于我们这么大的经济体而言,保持经济平稳运行至关重要。要着力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注重围绕市场主体需求施策,完善政策实施方式,增强时效性和精准性。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尊重市场规律,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对各类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要着力发展实体经济,依靠创新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纵深发展,最大限度释放全社会的创新创造潜能。要充分挖掘国内市场潜力,提升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围绕经济发展和民生急需,推动补短板重大项目建设,着力消除制约居民消费的不利因素。加强金融、地方债务风险防控,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要更大力度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更大力度促进外资稳存量、扩增量,培育国际经贸合作新增长点。要强化基本公共服务,兜牢基本民生底线,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增加多元供给,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会议要求,要准确把握明年经济工作部署要求,敢担当,善作为,察实情,创造性抓好贯彻落实,努力实现明年经济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要稳妥处置化解重大风险隐患,维护经济金融和社会大局稳定。要按照党中央部署,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政策,加强统筹衔接,有序组织实施,顺利渡过流行期,确保平稳转段和社会秩序稳定。要做好岁末年初各项工作,强化市场保供稳价,加强煤电油气运调节,确保群众温暖安全过
2022年12月货币金融点评
信贷支持力度不减
企业中长期贷款延续高增长
22
23
新增社融主要受企业债和政府债拖累,人民币贷款是主要贡献
2022年12月社会融资规模13100亿元,较去年同期少增10582亿元,低于市场预期。其中,人民币贷款14354亿元,同比多增4004亿元,信托贷款-764亿元,同比少减3789亿元,是本月社融新增的重要支撑;企业债券融资-2709亿元,同比少增4876亿元,政府债券2781亿元,同比少增8893亿元,对本月社融规模大幅少增构成重要拖累。可见,在一系列稳增长政策的推动下对12月社融恢复起到积极作用,但实际数据显示实体经济内生性融资需求依然不足,由此构成了拖累。
关于12月人民币贷款同比多增,主要是因为2022年下半年在一系列稳增长政策的驱使下对相关领域的信贷支撑力度较大,例如定向支持基建、制造业、绿色等政策性贷款金额,以及金融支持房地产16条落地见效,同时继续加大对房地产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例如提供保交楼专项基金等,整体宽信用环境依然持续。
关于12月信托贷款大幅少减,主要还是因为2021年是资管新规过渡期最后一年,使得表外融资压降力度较大,但2022年的压降规模显著弱于2021年,例如第四季度推出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从而对信托贷款等表外融资构成一定的支撑。
关于12月企业债券融资同比继续大幅少增,主要是国内债券市场继续遭受银行理财大规模赎回的影响,导致一级市场大面积取消发行,信用债二级市场抛售压力较大,以及债券发行利率上行等所致。
关于12月政府债券同比少增,主要是因为今年财政前置和去年财政后置的错位所致,而且今年大量的政府专项债以及结存的5000多亿元专项债限额在10月底已经发行完毕。从全年发行规模来看,2022年政府债券融资规模为7.12万亿元,较2021年提高1100亿元。
信贷支持力度不减,中长期贷款成主要支撑
2022年12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4000亿元,同比多增2700亿元。其中,短期贷款-529亿元,同比少减368亿元;票据融资1146亿元,同比少增2941亿元;中长期贷款13975亿元,同比多增7024亿元。可见,中长期贷款依然是本月信贷规模同比多增的主要支撑。进一步分部门看,12月居民户贷款1753亿元,同比少增1963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12637亿元,同比多增6017亿元,显示企事业单位信贷规模继续改善,对本月信贷规模形成重要支撑,而居民户信贷规模继续大幅少增,对本月信贷规模构成拖累。我们预测12月新增人民币贷款8000亿元,大幅低于实际信贷规模,主要高估了12月疫情政策变动对信贷规模可能造成的影响。
居民户贷款方面,12月居民户短期贷款-113亿元,同比少增270亿元,居民户中长期贷款1865亿元,同比少增1693亿元,表明居民户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依旧双偏弱,尤其是中长期贷款,继续延续低迷态势。进一步从2022年全年来看,居民户中长期贷款较2021年少增近3.2万亿元。关于居民户贷款需求的偏弱,主要原因还是在于疫情的影响,一方面12月疫情防控政策的转变短期内对居民消费和信贷产生了较大负面冲击,信贷需求减少,另一方面疫情的长期影响导致居民户消费意愿下降,尤其是诸如汽车和住房等购买意愿推迟,以及不确定性增强引致储蓄意愿上升。
企事业单位贷款方面,12月企事业单位短期贷款-416亿元,同比少减638亿元,企事业单位中长期贷款12110亿元,同比多增8717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表明在近期稳增长政策的主导下企事业单位的中长期贷款得到较大支撑,信贷结构持续改善,这主要得益于一揽子稳经济政策陆续落地生效,制造业和基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包括6000亿元的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5000多亿元专项债结存限额、2000亿元设备更新改造专项贷款、3000亿元农业农村基建投资、保交楼专项资金、金融支持房地产等各类政策。
24
25
存款活期化继续下降,资金流动性仍显充裕
2022年12月末,狭义货币(M1)余额67.17万亿元,同比增长3.7%,较上期下降0.9个百分点;广义货币(M2)余额266.43万亿元,同比增长11.8%,较上期下降0.6个百分点。12月末M2同比增速继续高位运行,可见今年以来国内货币政策环境长期保持适度宽松,面对疫情的持续扰动,金融政策助企纾困、维持经济增长持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体而言主要是12月理财赎回压力缓解,理财转化成存款的规模在稳步减少,以及去年同期基数走高,使得推升M2同比增速大幅上涨的动力减弱。我们预测12月末M2同比增长12%,高于实际值0.2个百分点,和市场预期均值一致,主要是低估了理财赎回缓解的力
居民户贷款方面,12月居民户短期贷款-113亿元,同比少增270亿元,居民户中长期贷款1865亿元,同比少增1693亿元,表明居民户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依旧双偏弱,尤其是中长期贷款,继续延续低迷态势。进一步从2022年全年来看,居民户中长期贷款较2021年少增近3.2万亿元。关于居民户贷款需求的偏弱,主要原因还是在于疫情的影响,一方面12月疫情防控政策的转变短期内对居民消费和信贷产生了较大负面冲击,信贷需求减少,另一方面疫情的长期影响导致居民户消费意愿下降,尤其是诸如汽车和住房等购买意愿推迟,以及不确定性增强引致储蓄意愿上升。
企事业单位贷款方面,12月企事业单位短期贷款-416亿元,同比少减638亿元,企事业单位中长期贷款12110亿元,同比多增8717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表明在近期稳增长政策的主导下企事业单位的中长期贷款得到较大支撑,信贷结构持续改善,这主要得益于一揽子稳经济政策陆续落地生效,制造业和基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包括6000亿元的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5000多亿元专项债结存限额、2000亿元设备更新改造专项贷款、3000亿元农业农村基建投资、保交楼专项资金、金融支持房地产等各类政策。
26
27
存款活期化继续下降,资金流动性仍显充裕
2022年12月末,狭义货币(M1)余额67.17万亿元,同比增长3.7%,较上期下降0.9个百分点;广义货币(M2)余额266.43万亿元,同比增长11.8%,较上期下降0.6个百分点。12月末M2同比增速继续高位运行,可见今年以来国内货币政策环境长期保持适度宽松,面对疫情的持续扰动,金融政策助企纾困、维持经济增长持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体而言主要是12月理财赎回压力缓解,理财转化成存款的规模在稳步减少,以及去年同期基数走高,使得推升M2同比增速大幅上涨的动力减弱。我们预测12月末M2同比增长12%,高于实际值0.2个百分点,和市场预期均值一致,主要是低估了理财赎回缓解的力
度。
从M2-M1增速来看,12月末M2-M1的同比增速为8.1%,增速剪刀差较上期提高0.3个百分点,表明12月末货币存款活期化较上期继续下降。这种现象的背后显示出疫情导致的预防性储蓄在持续增加,不仅包括居民的储蓄,也包括企业的定期存款。此外,今年以来房地产销售的持续低迷以及疫情防控引致的微观个体参与经济活动的频率下降也一定程度造成M1同比增速与M2同比增速的背离。
从社融-M2增速来看,12月末社融-M2的同比增速为-2.2%,较上期提高0.2个百分点,增速差小幅减少。自今年4月以来社融扩张速度持续弱于货币扩张速度,且增速差在持续扩大,预示着资金流动性持续充裕,在疫情等不确定性增强的背景下只存不贷、融资需求低迷现象较为显著。在偏宽松的货币政策基调下,信贷需求和货币宽松的错配现象较为严重,金融市场的资金在持续空转。
28
29
政策分享
为进一步扩大金融市场双向开放,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中国人民银行 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境外机构境内发行债券资金管理有关事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完善境外机构境内发行债券(以下简称熊猫债)资金管理要求,进一步便利境外机构在境内债券市场融资。
《通知》主要内容包括:一是统一银行间和交易所市场熊猫债资金登记、账户开立、资金汇兑及使用、统计监测等管理规则。二是规范登记及账户开立流程,熊猫债发行前在银行办理登记,允许分期发行中首期登记开户、后续发行后逐次报送发行信息,并可共用一个发债专户。三是完善熊猫债外汇风险管理,境外机构可与境内金融机构开展外汇衍生品交易管理汇率风险。四是明确发债募集资金可留存境内,也可汇往境外使用。
《通知》自2023年1月1日起施行。
完善境外机构境内发行债券资金管理
推动金融市场进一步开放
30
31
中国人民银行
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境外机构境内发行债券资金管理有关事宜的通知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各分行、营业管理部,各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各副省级城市中心支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局、外汇管理部,计划单列市分局;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银行间市场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国家开发银行,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各股份制商业银行:
为规范境外机构境内发行债券资金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现就境外机构境内发行债券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本通知所称境外机构境内发行债券是指境外机构依据《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境外机构债券发行管理暂行办法》(中国人民银行 财政部公告〔2018〕第16号公布)、《公司债券发行与交易管理办法》(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180号发布)等相关规定,经监管部门核准、注册或备案等,在境内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所债券市场等公开或非公开发行债券的行为。
二、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及其分支机构依法对境外机构境内发行债券涉及的账户、资金收付及汇兑等实施监督管理。
三、国家外汇管理局对境外机构境内发行债券资金实行登记管理。境外机构应委托境内主承销商代为办理相关手续。
境外机构应在获得债券发行核准、注册或备案后且首期发行前,委托其境内主承销商凭以下材料,到为该境外机构开立相关募集资金账户的境内银行业金融机构(以下简称开户银行)办理登记:
(一)《境外机构境内发行债券基本信息登记表》(附件1)。
(二)发行核准、注册或备案等相关文件。
(三)募集说明文件或定向发行协议等相关文件。
开户银行应认真履行职责,严格审核境外机构所提供材料的真实性,并留存上述材料。开户银行按规定为境外机构办理登记后,应将加盖银行业务印章的业务登记凭证反馈境外机构的境内主承销商。
境外机构应在每期债券发行结束后20个工作日内,委托当期境内主承销商,凭业务登记凭证、《境外机构境内发行债券募集资金信息登记表》(附件2),到当期开户银行更新实际募集资金登记信息。
四、境外机构凭业务登记凭证开立境内发行债券专用资金(人民币或/和外汇)账户(以下简称发债专户)。开立人民币账户的,可开立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或委托其主承销商开立托管账户,账户性质为专用存款账户。
发债专户的收入范围是:境内发行债券募集资金划入;还本付息和支付相关税费(税款、手续费等)资金划入;账户利息收入;发行债券募集资金按规定向境内主体放款产生的本息偿还收入;发行债券募集资金按规定投资于境内后产生的减资、撤资、股权转让及利润、分红等收入;同一境外机构境内发行债券募集资金相关账户内资金相互划转;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规定的其他收入。
发债专户的支出范围是:发行债券募集资金汇出或购汇汇出境外;支付或结汇支付发行债券本息和相关税费;发行债券募集资金按规定向境内主体放款;向境内主体放款产生的本息偿还收入汇出或购汇汇出境外;发行债券募集资金按规定投资于境内;投资于境内后产生的减资、撤资、股权转让及利润、分红等收入汇出或购汇汇出境外;同一境外机构境内发行债券募集资金相关账户内资金相互划转;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规定的其他支出。
五、境外机构境内发行债券募集资金可汇往境外,也可留存境内使用,资金用途应与募集资金说明文件等所列内容一致。留存境内使用的,应符合直接投资、外债等管理规定。
鼓励境外机构境内发行债券募集资金以人民币形式跨境收付及使用。
开户银行应认真履行职责,严格审核境外机构所提供材料的真实性,并留存上述材料。开户银行按规定为境外机构办理登记后,应将加盖银行业务印章的业务登记凭证反馈境外机构的境内主承销商。
境外机构应在每期债券发行结束后20个工作日内,委托当期境内主承销商,凭业务登记凭证、《境外机构境内发行债券募集资金信息登记表》(附件2),到当期开户银行更新实际募集资金登记信息。
四、境外机构凭业务登记凭证开立境内发行债券专用资金(人民币或/和外汇)账户(以下简称发债专户)。开立人民币账户的,可开立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或委托其主承销商开立托管账户,账户性质为专用存款账户。
发债专户的收入范围是:境内发行债券募集资金划入;还本付息和支付相关税费(税款、手续费等)资金划入;账户利息收入;发行债券募集资金按规定向境内主体放款产生的本息偿还收入;发行债券募集资金按规定投资于境内后产生的减资、撤资、股权转让及利润、分红等收入;同一境外机构境内发行债券募集资金相关账户内资金相互划转;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规定的其他收入。
发债专户的支出范围是:发行债券募集资金汇出或购汇汇出境外;支付或结汇支付发行债券本息和相关税费;发行债券募集资金按规定向境内主体放款;向境内主体放款产生的本息偿还收入汇出或购汇汇出境外;发行债券募集资金按规定投资于境内;投资于境内后产生的减资、撤资、股权转让及利润、分红等收入汇出或购汇汇出境外;同一境外机构境内发行债券募集资金相关账户内资金相互划转;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规定的其他支出。
五、境外机构境内发行债券募集资金可汇往境外,也可留存境内使用,资金用途应与募集资金说明文件等所列内容一致。留存境内使用的,应符合直接投资、外债等管理规定。
鼓励境外机构境内发行债券募集资金以人民币形式跨境收付及使用。
32
六、境外机构可通过具备代客人民币对外汇衍生品业务资格的境内金融机构,按照实需交易原则办理外汇衍生品业务,管理境内发行债券相关汇率风险。
七、境外机构偿还境内发行债券本金、利息、支付相关税费的,资金可从境外或境内汇入发债专户。还本付息资金需结汇的,应按照债券还本付息计划进行。
八、相关银行应按照《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3〕第5号发布)、《人民币跨境收付信息管理系统管理办法》(银发〔2017〕126号文印发)、《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完善人民币跨境收付信息管理系统银行间业务数据报送流程的通知》(银办发〔2017〕118号)等规定,报送境外机构境内发行债券相关监督和统计数据。
九、境外机构境内发行债券相关涉外收付款境内主体、境内登记结算机构应按照本通知和《通过银行进行国际收支统计申报业务实施细则》(汇发〔2022〕22号文印发)、《通过银行进行国际收支统计申报业务指引(2019版)》(汇发〔2019〕25号文印发)、《对外金融资产负债及交易统计制度》(汇发〔2021〕36号文印发)、《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发布〈金融机构外汇业务数据采集规范(1.3版)〉的通知》(汇发〔2022〕13号)等规定,及时、准确进行国际收支统计申报。
十、境外机构根据本通知报送的材料应为中文文本。同时报送中文文本和外文文本的,以中文文本为准。
十一、本通知发布前已在境内发行债券且债券仍在存续期,但未办理登记的境外机构,应委托其境内主承销商参照本通知第三条的规定及时补办登记。
十二、本通知由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负责解释。
十三、本通知自2023年1月1日起实施。《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境外机构在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务融资工具跨境人民币结算有关事宜的通知》(银办发〔2014〕221号)和《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境外机构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有关事宜的通知》(银办发〔2016〕258号)同时废止。
33
34
35
中国银保监会就
《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公开征求意见
《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中国银监会令2008年第1号,以下简称《办法》)自发布以来,明确了汽车金融公司的功能定位以及相关风险监管要求,对汽车金融公司行业的稳健规范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经济金融形势的发展,《办法》已无法满足汽车金融公司行业高质量发展和有效监管的需要。银保监会在全面总结汽车金融公司行业发展和监管实践,并充分征求相关部门和市场主体意见的基础上,修订形成《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主要修订内容如下:
一是以风险为本加强监管。为引导汽车金融公司聚焦主业,《征求意见稿》取消股权投资业务。对出资人提出更高要求,强化股东对汽金公司的支持力度,适当扩大股东存款范围,同时取消定期存款期限的规定。增加风险管理要求,增设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完善重大突发事件报告、现场检查、延伸调查和三方会谈等规定。
二是适应汽车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市场需求。《征求意见稿》将汽车附加品融资列入业务范围,允许客户在办理汽车贷款后单独申请附加品融资。允许向汽车售后服务商提供库存采购、维修设备购买等贷款。允许售后回租模式的融资租赁业务,同时规定回租业务必须基于车辆真实贸易背景。
三是加强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征求意见稿》新增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要求,重点规定了股权管理、“三会一层”、关联交易、信息披露、消费者权益保护、内外部审计和信息系统等方面的监管要求,加强具有汽车金融公司特色的公司治理建设。
四是贯彻落实对外开放政策。《征求意见稿》允许设立境外子公司,提供民族
品牌汽车海外市场发展所需的金融服务,支持我国汽车产业“走出去”。落实对外开放政策要求,删除非金融机构出资人关于资产规模的限制条件。
目前,《征求意见稿》已正式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根据各界反馈意见,银保监会将对《征求意见稿》进一步修改完善,并适时发布。
中国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就
《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答记者问
为加强汽车金融公司监管,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银保监会修订形成了《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就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一、《征求意见稿》的修订背景是什么?
随着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中国银监会令2008年第1号,以下简称《办法》)已无法满足汽车金融公司行业高质量发展和有效监管的需要。首先,《办法》2008年修订以来已有14年,业务范围、机构准入政策、风险管理要求、监管指标等方面已不适应最新的监管要求。其次,汽车金融公司外部经营环境发生较大变化,《办法》已不适应新时代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汽车产业发展呈现新特征,城市汽车普及率已较高,汽车销量增速明显放缓,汽车产业价值链已从单一的汽车销售延伸至售后用车的全生命周期服务。同时,近年来我会在公司治理、股权管理、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监管制度不断完善,有必要在监管法规方面衔接一致。此外,配合汽车产业海外布局提供金融服务以及履行加入世贸组织承诺方面也做了相应的修改。
二、《征求意见稿》的修订原则和基本框架是什么?
36
37
《办法》本次修订坚持以防范风险和规范发展为基本理念,立足引导汽车金融公司围绕服务汽车产业和汽车消费,突出差异化特色功能定位,提升专业金融服务能力,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征求意见稿》共7章68条,包括总则,机构设立、变更与终止,业务范围及经营规则,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监督管理,附则等。
三、《征求意见稿》主要修订内容是什么?
《征求意见稿》修订内容较原《办法》,作出了较大的调整,重点在风险管理、业务范围、公司治理等方面。
主要修订内容如下:一是以风险为本加强监管。为引导汽车金融公司聚焦主业,《征求意见稿》取消股权投资业务。对出资人提出更高要求,强化股东对汽金公司的支持力度,适当扩大股东存款范围,同时取消定期存款期限的规定。增加风险管理要求,增设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完善重大突发事件报告、现场检查、延伸调查和三方会谈等规定。二是适应汽车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市场需求。《征求意见稿》将汽车附加品融资列入业务范围,允许客户在办理汽车贷款后单独申请附加品融资。允许向汽车售后服务商提供库存采购、维修设备购买等贷款。允许售后回租模式的融资租赁业务,同时规定回租业务必须基于车辆真实贸易背景。三是加强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征求意见稿》新增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要求,重点规定了股权管理、“三会一层”、关联交易、信息披露、消费者权益保护、内外部审计和信息系统等方面的监管要求,加强具有汽车金融公司特色的公司治理建设,提升汽车金融公司法人独立性。四是贯彻落实对外开放政策。《征求意见稿》允许设立境外子公司,提供民族品牌汽车海外市场发展所需的金融服务,支持我国汽车产业“走出去”。落实对外开放政策要求,删除非金融机构出资人关于资产规模的限制条件。
四、《征求意见稿》如何优化汽车金融公司业务范围?
《征求意见稿》将汽车附加品融资列入业务范围。允许客户在办理汽车贷款后
单独申请附加品融资,附加品融资金额不得超过附加品合计售价的80%,合计售价超过20万元人民币的,融资金额不得超过合计售价的70%。允许向汽车售后服务商提供库存采购、维修设备购买等贷款,有利于发挥汽车金融公司专业优势,支持汽车产业链下游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允许售后回租模式的融资租赁业务。鉴于售后回租的法律关系已厘清,以售后回租模式开展汽车融资租赁业务,可以解决直租模式下融资租赁车辆无法异地上牌的老大难问题,也有利于落实“同质同类业务统一监管标准”,同时规定回租业务必须基于车辆真实贸易背景,租赁物必须由承租人真实拥有且不得低值高买等。
总体来看,《征求意见稿》适度放宽业务范围,支持汽车金融公司扩大服务对象、丰富金融产品种类,加大对中小微经销商、汽车销售服务商及居民购车消费的金融支持力度,进一步促进汽车销售和消费稳增长,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五、《征求意见稿》对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提出了哪些要求?
近年来我会相继出台了《银行保险机构公司治理准则》《商业银行股权管理办法》《银行保险机构公司治理监管评估办法(试行)》《银行保险机构董事监事履职评价办法(试行)》等,均明确要求汽车金融公司参照执行。本次修订是在现有公司治理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汽车金融公司组织形式、股权结构和业务特点等现实情况,着重突出以下要求:一是严格股权管理和股东行为规范。二是加强董事会建设,建立董事履职评价制度;建立审计、关联交易控制、风险管理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等专门委员会。三是明确监事会或专职监事设立及履职评价要求。四是加强高管层履职考核评价和履职问责。五是完善关联交易管理制度。六是建立年度信息披露制度。七是建立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有关工作机制。八是健全内部审计体系和定期外部审计制度。九是新增数据治理相关要求。
附:中国银保监会关于《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上海市工商联金融服务商会
网址:http://www.shfscc.com/#/
电话:(021)64647004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肇家浜路746号爱建金融大厦1103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