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上海市工商联金融服务商会 金融月刊2023年4月

上海市工商联金融服务商会

金融月刊

集合金融机构活力·应对企业融资难题

2023年34月 总第13期

02

目录

CONTENTS

一、沪商金融家
       杨国平:一切为大众 拥抱新能源和数字化变革
二、风险预警
(一)风险舆情汇总                                                           
       1.风险舆情行业分析                                                     
       2.风险舆情区域分析
       3.风险舆情热度指数
(二)热点解读
三、金融统计数据
(一)2023年4月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增量统计数据
(二)2023年4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
四、金融事件解读
(一)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落实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做好当前经济工作述评
(二)沪深交易所主板注册制首批企业上市仪式举行
五、政策分享
(一)国务院关于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改革的意见
(二)上海不断优化金融营商环境营造优良金融生态

03
03   
07
07
07
11
12
12
16
16
17
19
19
19
22
24
24
30

沪商金融家

03

三十五载如一日 一切为大众
    时光荏苒,1988年,为改善上海投资和出行环境,当时32岁的杨国平临危受命,创立了上海市大众出租汽车公司(后更名为“大众交通”),并对上海出租行业的业态进行大刀阔斧的整顿以达到国际水平。
    从大众出租车起步,历时三十五年,大众交通成为全国出租行业的排头兵,其产

杨国平:一切为大众 拥抱新能源和数字化变革

    薄荷青的大众出租车,伴随许多上海孩子从童年一路成长。作为大众交通的掌门人,杨国平也见证了大众出租车由小到大,不仅成为一道流动风景,也成为国际大都会上海的一张“城市名片”。如今,年逾六十的杨国平依然充满活力,在坚持践行“一切为大众”企业核心理念的同时,主动拥抱行业巨变,率领大众交通在新能源和数字化领域开启新一轮创新创业。

04

业链更延伸至城市配送、口岸物流、房产金融、旅游服务等领域,成为上海和长三角区域最大的综合交通服务供应商。大众交通现拥有各类营运用车近2万辆,建立连锁企业19个,覆盖全国50余座城市。曾成功为2007年特奥会、2008年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历届中国上海进博会提供官方指定综合交通配套服务。
    1992年5月19日,上海市建委批复,同意大众出租汽车公司进行股份制试点,改制为上海市大众出租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公司B股上市时间为1992年7月22日,A股上市时间为1992年8月7日。1999年,“大众出租”更名为“大众交通”,从那时起,杨国平一直是上市公司的董事长。
    回首创业三十五载,杨国平提出的“一切为大众”理念始终被大众交通遵循。在杨国平看来,理念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力求提供大众客户温馨满意的服务、回馈大众股东稳定良好的收益、创造大众员工幸福美好的生活。
   身处窗口行业,杨国平创新提出了“32字”服务标准:扬手即停,上客问路;电话订车,约时不误;电脑计费,公道合理;车辆整洁,礼貌待客。三十五载如一日,大众交通人坚持这套服务标准不动摇,不仅打破了行业陋习,得到市场的认可,还树立了可供效仿的典范,带动了上海乃至国内出租车行业的进步。
   近年来,作为行业的标杆,杨国平依然时刻提醒自己,要站得更高、想得更远,带领大众交通员工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大众在创造就业岗位、推动节能减排、倡导文明风尚、帮扶弱势群体等各个方面,树立了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形象。
    2020年,面对疫情的突袭,大众交通旗下“大众出行”平台向上海援鄂医护人员家属累计提供价值300万元的免费出行服务。
    “疫情三年对我们的冲击非常大。”杨国平对记者坦言,特别是2022年春,大众交通部分车辆停运,但同时公司又要承担多项保障任务,包括:确保虹桥高铁旅客用车,确保浦东2000多位血透病人的用车,还有上海几个区的防疫交

05

通保障任务等。2022年底,随着防疫政策调整,大众交通旗下的大众出租等单位积极响应号召,征集符合条件的员工投身120急救支援者队伍,再次体现了“大众服务、上海温度”。
    杨国平回忆,在当时困难的情况下,大众交通的收入急剧下降,企业成立以来第一次发生了亏损,但是即便如此,企业上下还是一致认为作为骨干企业在关键时候就是要挺身而出,承担起保供任务和社会责任,凡是政府和社会各方需要企业提供保障服务的,大众交通人都要义不容辞,做好相应的服务。“携手共渡难关,就是一切为了大众。”
新能源和数字化创新向未来
    进入新世纪,伴随科技进步和业态更迭,传统出租车行业受到网约车等新兴出行模式的强烈冲击,作为传统企业大众交通的掌门人,杨国平并没有回避挑战,故步自封,而是迎难而上,主动创新,在陌生的新能源和数字化领域开始了新一轮创新创业。
    “冲击是蛮大的。”杨国平向记者介绍,受网约车大面积冲击,2016年成为出租车行业的“分水岭”,在2016年前,大众交通一辆出租车一天服务车次约30车次,而此后下降到约15车次,车次和营业收入大幅减少。
    面对挑战,杨国平带领大众交通顺势而为,主动作为,将出租车和网约车结合起来,实现更好融合发展。2016年,大众交通组建了大众出行,这也是上海市政府交通委员会批准的首批网约车平台。在杨国平看来,面对新形势,大众出行的主要优势是“要管好车,还要管好驾驶员”。
    为了发挥自身优势,大众交通重视加强培训,让各年龄段驾驶员都熟练地学会了网上接单。杨国平还力主大众交通加强技术研发,让科技赋能传统业务,其中,由大众交通集团研发的新型智能后视镜是一大亮点。这款智能后视镜安装在大众出租驾驶员的正前上方,内有电子屏幕,整合了96822服务热线、大众出行App和微信公众号等多个订车渠道。后视镜“摇身一变”,成了一

06

台移动的“智能手机”,兼具实时调度、车辆跟踪、数据采集等功能。驾驶员只要营运即上线,可一键接单,并与计价器联动收费,全程服务质量都能通过后台终端监控。
    如今,智能后视镜终端与智能彩屏,已经成为大众智慧出租车的显著标志。目前,上海已有近2万辆出租车安装了智能后视镜终端,覆盖了大众、锦江、银建、蓝色联盟、法兰红及郊区大部分出租车,占上海出租车总量的70%。同时,大众的后视镜项目也已经在全国多座城市落地。
    在不断推进数字化和智慧化的同时,大众交通还在积极推动新能源出租车的上线,成为绿色出行在上海出租汽车行业的实践领军者。在2018年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前1个月,大众交通首批100辆荣威Ei5纯电动出租车正式亮相并上路运营,开启了申城绿色环保出租车时代。
    2021年3月,大众交通又与上汽和奥动新能源合作,成为上海最先上线换电型新能源出租车的出租车企业,首批荣威Ei5快换版新能源出租车上路运营。杨国平表示,新能源换电模式为出租车驾驶员留出更多运营时间,对城市公共出行运力运效、企业运营效益、社会服务等方面都带来显著提升。未来,大众交通换电版出租车的比例将逐步扩大,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贡献。
“很多事情是事在人为,市场虽然可能疲软,但是人不能疲软,一定要打起精神,才能把企业做得更好。”和大众交通一路走来的杨国平对记者感言,今年各方面的形势都很好,只要更加充满信心,大众交通未来的经济效益和服务效益一定会做得更好。

07

    监测期内,国际方面,安联首席经济顾问表示,尽管银行业所面临的挤兑威 胁暂时缓解,但美国经济所面临衰退和滞胀风险却越来越大;沙特、俄罗斯等多国宣布实施自愿石油减产;美国 3 月 PMI 录得 46.3,为近三年最低;WTO 发布报告称,今年全球贸易增速将放缓;意大利等国家“封杀”ChatGPT,相关概念股重挫;“去美元化”战线悄然形成, 多国加快制定减少对美元依赖的对策。
   国内方面,国家外汇管理局数据显示,中国 2022 年外债规模较前年年末下降 10.7%;央行行长易纲强调,要维护金融稳定,保护好存款人、中小投资者和被保险人的合法权益;财政部副部长廖岷表示,监管科技一定要和金融科技齐头并进;国务院总理李强 4 月 14 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优化调整稳就业政策措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3 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 25974 亿元,同比下降 5.8%;自然资源部部长王广华在全国自然资源和不动产确权登记工作会议上宣布, 我国全面实现不动产统一登记。

风险预警

一. 风险舆情汇总

08

    银行方面,平安银行一季度个人贷款资产质量仍面临压力;河南、广东、湖北等多地中小银行密集下调存款利率;招行“反 向讨薪”成功;江西银行资产质量恶化;浦发银行去年营收净利同比微降;齐商、 临商银行均因基金销售业务违规被责令改正;顺德农商行 IPO 遭中止审核。
     证券方面,中信、国开证券及 4 名保代同日被罚;方正证券等多家券商发布声明提示风险谨防“李鬼”;民生证券因债券业务开展中存在问题被上交所点名;华林证券因存在内部制衡和隔离不足等问题被责令改正;川财证券替天津银行讨要资管本金;中信证券被深 交所采取书面警示。
    保险方面,中国人寿负债、资产两端承压;锦泰财险、新疆前海财险、长城人寿、交银人寿、和谐健康 5 家湖北省分公司均因编制虚假资料被罚;国华人寿深圳分公司因财务数据不真实遭罚。
    基金方面,兴银基金换帅,中小基金高管更迭频繁;去年有 23 家公募基金遭监管稽查或处罚;今年一季度新发债基“断崖式”下跌,发行份额环比锐减;今年首批基金一季报出炉,多只产品遭净赎回。
     信托方面,中信托业新一轮现场检查来袭,展业合规成监查重点;重庆信托因违规使用信托资金收百万罚单;国投泰康信托曾用名被“碰瓷”;重庆信托一产品提前终止“拖累”南华仪器;“雪松系”风险持续暴露,公安与银保监同步调查雪松信托。
    房产方面,泛海控股子公司部分资 产被冻结;嘉凯城资不抵债拉响退市警报;昆明滇池投资公司遭负面展望;住建部要求确保今年 6 月底前完成所有自建房摸底排查任务;江苏多地要求城投 融资成本压降至 6%以下。
  金融科技方面,中国支付清算协会要求支付机构谨慎使用 ChatGPT;PingPong 等支付机构“出海热”,合规、运营仍存挑战。
    监管方面,亚太所因出具审计报告存在虚假记载收巨额罚单;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称将全面排查金融板块廉洁风险和监管监督现状;廉洁从业情况将明确纳入 券商薪酬管理体系。

09

    上市公司方面,启迪环境被揭露财务造假;东方材料 21 亿元收购要告吹;中科江南被质疑泄露内幕信息收问询函;益生股份募资之路坎坷不断;IPO 撤单再现小高峰;誉衡系溃败,众多金融机构踩雷;陕西黑猫焦化业务亏损,偿债压力高企;华帝股份与华帝电子现纠纷;南玻 A 再收关注函;*ST 紫晶、*ST 泽达成科创板首批退市公司。

1.风险舆情行业 
   根据中国金融信息中心开发的舆情风险评估系统,在 2023 年 4 月 21 日-4 月 27 日内共检测到金融风险舆情信息 44 条,其中银行的相关信息有 9 条,占比较高,占比为 20.9%。
2.风险舆情区域 
  在监测期内全球、全国性的舆情各占 4%和 37%,大部分为地方性舆情。其中北京地区的舆情有 5 条,主要集中在保险、判例和上市公司等方面, 其中川财证券替天津银行讨要资管本金;中科江南上市后首份年报被问询,是否泄露内幕信息等值得关注;上海地区的舆情有 2 条,集中于证券和基金等方面, 其中民生证券因债券业务开展中存在问题被上交所点名事件值得关注。另外浙江、 广东、云南各有 4 条,西藏、江苏各有 2 条金融风险舆情,其余地区各 1 条。

10

3.风险舆情热度指数 
    本期重点风险预警事件聚焦货币经纪报价系统暂停事件。2023 年 3 月 15 日,货币经纪商报价系统因“不可抗力”暂停,引发债市哗然。虽然两天后暂停 风波得到了解决,但背后的问题引发监管和市场的持续关注。一方面,货币经纪系统虽然为交易提供了便利,数据安全仍然是监管所关注的重点;另一方面,由于货币经纪抢占的市场份额,更有利于加强市场流动性、可以降低成本的做市商制度却发展缓慢。如何在推行做市商制度的同时扬长避短,成为市场和监管共同关心的议题。

“期货上市企业年报披露”事件关键词云图

银行方面
渤海银行因私自划扣监管资金被湖南省“封杀”
年内大额罚单不断
证券方面
东海证券存在履职瑕疵,但因界定责任不易,博道基金维权失败

本期关注的热点风险舆情

11

保险方面
诚安达、同昌保险、华凯保险业绩惨淡
保险中介持续“出逃”新三板
基金方面
云南云投中裕 能源 REITs 报价首现“零费率”
价格战打响
金融科技方面
拉卡拉等自曝“跳码”
支付行业套利痼疾整顿进行时
金融租赁方面
国银金租因多项业务违规被罚 370 万元
系国开行唯一租赁业务平台

风险舆情行业分析

12

二.热点风险解读 

渤海银行因私自划扣监管资金被湖南省“封杀”
年内大额罚单不断
    近日,湖南省住建厅发布《关于渤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擅自拨付商品房预售资金的通报》指出,渤海银行株洲分行未经当地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 机构同意,擅自划扣商品房预售金,致项目复工复产资金不足,房屋逾期难交付。湖南省住建厅要求各市州(县、市、区)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机构,从即日起,暂停与渤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及其所辖基层经营单位的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合作。同时,还建议相关部门和单位慎重选择渤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及其所辖基层经营单位作为住房公积金、物业维修基金等资金的存储银行,有效防范风险。

东海证券存在履职瑕疵
但因界定责任不易,道基金维权失败
     东海证券公告称,公司于 4 月 12 日收到江苏省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的民事判决书。判决书裁定,原告博道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状告东海证券因其虚假陈述而踩雷“16 洪业 02”一案一审败诉,驳回原告所有诉讼请求。尽管东海证券在“16 洪业 02”的承销过程中确实存在尽调失职,但在投资机构因此蒙受的损失中界定中介的责任较难。

13

诚安达、同昌保险、华凯保险业绩惨淡,保险中介持续“出逃”新三板
    正值年报披露季,新三板挂牌保险中介机构的动态不断。截至 4 月 23 日,已有 4 家新三板挂牌保险中介披露 2022 年年报,一正保险、诚安达、 同昌保险、华凯保险 4 家公司“三亏一盈”,业绩惨淡。此外,新三板保险中介 的摘牌潮也在持续。当前保险中介市场竞争激烈,市场主体愈发多元化,一场优胜劣汰、加速转型的“比赛”正在进行。

云南云投中裕 能源 REITs 报价首现“零费率”,价格战打响
  近日,云南云投中裕能源有限公司发布的“基础设施基金公募 REITs 基金管理人选聘项目”成交供应商公示中显示,第一候选人为兴银基金, 发行阶段费用费率为 0.00%,存续阶段管理费 0.10%/年,托管费 0.00%/年。据悉,这是业内首份发行费和托管费皆为零的中标方案。

14

拉卡拉等自曝“跳码”
支付行业套利痼疾整顿进行时
    近日,上市公司拉卡拉、翠微股份接连发布公告称,公司(或控股子公司)在收单业务中存在部分标准类商户交易使用优惠类商户交易费率上送清算网络(行业内俗称“跳码”)的情形,并已按照相关协议将涉及资金退还至 待处理账户。公告一出,资本市场火速反应,4 月 19 日到 21 日,拉卡拉股价遭遇重挫,短短 3 个交易日,大跌超 20%;翠微股份股价也跌近 15%。

国银金租因多项业务违规被罚 370 万元
系国开行唯一租赁业务平台
     4 月 17 日,据银保监会官网显示,国银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因多项违法违规事实被深圳银保监局处以罚款 370 万元,

15

主要有以下五项违法违规事实:一是租赁业务“三查”不到位且租赁资金流向禁止性领域;二是资本充足率计算不审慎;三是以不宜变现所有权存在瑕疵的公益性资产作为租赁物;四是以在建工程作为租赁物开展融资租赁业务;五是开展船舶租赁业务不符合监管规定的业务经营形式。

山东城投发行定融产品密集
折射地方债务管控窘境
需引起警惕
     4近期,山东多个城投密集发行定融产品。在城投融资收紧的背景下,定融等非标融资门槛低、监管松,成为城投较频繁使用的流动性补充方式。 但是,定融规模高也折射出地方在债务管理方面存在问题,需引起重视。有数据显示,今年已发行定融产品 84 只,其中山东省共计发行该产品 44 只,而接近半数的发行方、担保方均涉及城投平台。且目前仍有多家山东地区的城投已发布定融计划。

16

金融统计数据

    初步统计,2023年4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59.95万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24.4万亿元,同比增长11.7%;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余额为1.86万亿元,同比下降20.8%;委托贷款余额为11.33万亿元,同比增长3.6%;信托贷款余额为3.75万亿元,同比下降8.8%;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余额为3万亿元,同比增长6%;企业债券余额为31.49万亿元,同比增长0.6%;政府债券余额为62.47万亿元,同比增长13.5%;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余额为10.95万亿元,同比增长10.9%。
    从结构看,4月末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62.3%,同比高0.9个百分点;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余额占比0.5%,同比低0.2个百分点;委托贷款余额占比3.1%,同比低0.2个百分点;信托贷款余额占比1%,同比低0.3个百分点;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余额占比0.8%,同比低0.1个百分点;企业债券余额占比8.7%,同比低0.9个百分点;政府债券余额占比17.4%,同比高0.6个百分点;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余额占比3%,同比持平。

2023年4月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统计数据报告

2023年4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统计数据报告

    初步统计,2023年4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2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729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4431亿元,同比多增729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减少319亿元,同比少减441亿元;委托贷款增加83亿元,同比多增85亿元;信托贷款增加119亿元,同比多

17

2023年4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

增734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1347亿元,同比少减1210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2843亿元,同比少809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4548亿元,同比多636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993亿元,同比少173亿元。

一、广义货币增长12.4%
    4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80.85万亿元,同比增长12.4%,增速比上月末低0.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1.9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66.98万亿元,同比增长5.3%,增速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均高0.2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10.59万亿元,同比增长10.7%。当月净投放现金313亿元。
二、4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7188亿元
    4月末,本外币贷款余额231.27万亿元,同比增长10.9%。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226.16万亿元,同比增长11.8%,增速与上月末持平,比上年同期高0.8个百分点。
    4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7188亿元,同比多增649亿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减少2411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1255亿元,中长期贷款减少1156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6839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1099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6669亿元,票据融资增加1280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2134亿元。
    4月末,外币贷款余额7375亿美元,同比下降20%。4月份外币贷款减少213亿美元,同比少减4亿美元。
三、4月份人民币存款减少4609亿元
    4月末,本外币存款余额279.55万亿元,同比增长11.9%。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273.45万亿元,同比增长12.4%,增速比上月末低0.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2个百分点。

18

    4月份人民币存款减少4609亿元,同比多减5524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减少1.2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减少1408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5028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2912亿元。
    4月末,外币存款余额8819亿美元,同比下降11.6%。4月份外币存款减少296亿美元,同比少减192亿美元。
四、4月份银行间人民币市场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为1.69%,质押式债券回购月加权平均利率为1.77%
    4月份银行间人民币市场以拆借、现券和回购方式合计成交168.64万亿元,日均成交8.43万亿元,日均成交同比增长30.7%。其中,同业拆借日均成交同比增长15.9%,现券日均成交同比增长26.5%,质押式回购日均成交同比增长33.1%。
    4月份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为1.69%,比上月低0.0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0.07个百分点。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为1.77%,比上月低0.08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0.16个百分点。
五、4月份经常项下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为10079亿元,直接投资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为5529亿元
    4月份,经常项下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为10079亿元,其中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及其他经常项目分别为7787亿元、2292亿元;直接投资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为5529亿元,其中对外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分别为2028亿元、3501亿元。

19

金融事件解读

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落实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
做好当前经济工作述评

    4月28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会议提出,“要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夯实科技自立自强根基,培育壮大新动能”。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不论是应对当前风险挑战,还是积蓄持久动能,都需要牢牢把握实体经济这个关键。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此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作出的各项部署中,“要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居于重要位置。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赢得大国竞争主动的迫切需要,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任务。”中央党校(国家

20

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蔡之兵说,实体经济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根基”,是一国经济的“压舱石”,应对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困难挑战,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至关重要。
    国家提高竞争力,要靠实体经济。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固本培元。先进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一个关键,经济发展任何时候都不能脱实向虚。近年来,我国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找准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薄弱环节持续攻关;升级传统产业,大力推进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聚焦做强优势产业,巩固提升全产业链优势;着眼于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不断丰富和拓展新的应用场景。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总体企稳回升。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23个行业同比保持增长。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形势研究室主任郭丽岩说,实体经济稳,经济发展基础才能更加坚实牢靠。当前,我国仍有更大稳定实体经济运行的政策空间,要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有力保障高质量发展。
夯实科技自立自强根基 培育新动能
    会议指出,要夯实科技自立自强根基,培育壮大新动能。创新是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促进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既是立足当下发展的“刚需”,也是着眼长远、谋划未来的大计。
    夯实科技自立自强根基,要进一步加大核心关键技术攻关。今年一季度,装备制造业投资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同比增长17%和17.8%,有力助推高技术产业发展。
    按照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各地各行业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找准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薄弱环节,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攻关,

21

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确保国民经济循环畅通。
    夯实科技自立自强根基,要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国产体外膜肺氧合治疗(ECMO)产品获批上市;“东数西算”工程8个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建设全部开工;新能源汽车产业向电动化、智能化发展步伐加快……多项关键领域产业链攻关再上新台阶,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得到进一步提升。
    夯实科技自立自强根基,是培育壮大新动能的前提。“要让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动力,大力促进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紧密结合,不断提高科技创新在实体经济中的比重与贡献率。”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产业与企业竞争力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晓东表示,要发挥重大科技专项的带动作用,使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互促进,以不断的科技自主创新支撑我国实体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在短板领域加快突破 在优势领域做大做强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对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会议对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出明确方向:“既要逆势而上,在短板领域加快突破,也要顺势而为,在优势领域做大做强”“要巩固和扩大新能源汽车发展优势”“要重视通用人工智能发展,营造创新生态,重视防范风险”。
    锻长板与补短板齐头并进,才能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更好防范经济风险,推进产业体系高质量跃升,促进经济发展提质增效。
    刚刚闭幕的上海车展尽显我国汽车产业活力和魅力:共接待海内外观众逾90万人次;全球首发车共93台,其中中国品牌65台,约占七成;新能源车型共展出271个,中国品牌186个,同样占了近七成。
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网络基础设施,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量子信息等新兴技术跻身全球第一梯队,数字经济规模稳居世界第二……逐浪“数字蓝海”,数字中国建设正深刻影响经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

22

沪深交易所主板注册制首批企业上市仪式举行

    2023年4月10日, 沪深交易所主板注册制首批企业上市仪式在北京、上海、深圳三地连线举行。中国证监会党委书记、主席易会满,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孟凡利,上海证券交易所理事长邱勇、深圳证券交易所理事长陈华平出席上市仪式并致辞。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李超主持上市仪式。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王瑞贺、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孙谦、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张青松、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肖远企、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陆磊,主板首批企业所在省市、集团有关领导同志,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王建军出席上市仪式,共同见证这一历史性时刻。
    易会满在致辞中代表中国证监会,向中央各部委、立法司法机关、地方党委政府以及广大企业、行业机构、新闻媒体和各界朋友给予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在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直接推动下,证监会会同有关方面以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为突破口,推进一揽子改革,从增量市场到存量市场逐步推开,成功地走出了一条渐进式改革的路子。注册制改革带来的变化是全方位的、根本性的,给市场参与各方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注册制改革的本质是把选择权交给市场,强化市场约束和法治约束,提高投融资的便利性。与核准制相比,不仅涉及审核主体的变化,更重要的是理念、把关方式、透明度、监管执法的深刻变化。注册制改革是一场触及监管底层逻辑的变革、刀刃向内的变革、牵动资本市场全局的变革,影响深远。沪深交易所主板注册制首批企业上市,标志着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全面落地,这是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进程中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
    龚正在致辞中指出,股票发行制度是资本市场最重要的基础制度之一。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宣布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拉开了股票

23

发行注册制改革的序幕。4年多的探索稳健而富有成效,既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也让一大批高成长性的硬科技企业脱颖而出。注册制从试验田走向全市场,必将有力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为我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为强劲的动力。上海将以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为契机,着力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能级,着力营造国际一流投融资生态,着力推动更多技术含量高、创新能力强、成长空间大的优秀企业拥抱资本市场、不断做大做强。
    孟凡利在致辞中向主板注册制下首批企业上市致以热烈祝贺,对中国证监会和上交所、深交所,对上海和各兄弟省区市给予广东、深圳发展的关心支持帮助表示衷心感谢。他说,我们将积极参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全力支持服务深交所打造更重要地位、发挥更重要作用,并将立足广东、深圳,全力构建更加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体系,努力汇聚全世界更多企业、产业、资本、人才,为我们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为全国发展大局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在上市仪式上,主板注册制首批10家上市企业与沪深交易所、中国结算签约,两家企业代表作了发言。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证监会纪检监察组、中央网信办、中央财办、全国人大财经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信部、公安部、财政部、国资委、中国银保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中国证监会相关部门和单位负责同志出席上市仪式。

24

国办发〔2023〕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是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资本市场基础制度的重要内容。独立董事制度作为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一环,在促进公司规范运作、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推动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向纵深推进,独立董事定位不清晰、责权利不对等、监督手段不够、履职保障不足等制度性问题亟待解决,已不能满足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为进一步优化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提升独立董事履职能力,充分发挥独立董事作用,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强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系统完善符合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大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为加快建设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坚持基本定位,将独立董事制度作为上市公司治理重要制度安排,更加有效发挥独立董事的决策、监督、咨询作用。坚持立足国情,体现中国特色和资本市场发展阶段特征,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体系。坚持系统观念,平衡好企业各治理主体的关系,把握好制度供给和

政策分享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上市公司独立
董事制度改革的意见

25

市场培育的协同,做好立法、执法、司法各环节衔接,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补短板强弱项,从独立董事的地位、作用、选择、管理、监督等方面作出制度性规范,切实解决制约独立董事发挥作用的突出问题,强化独立董事监督效能,确保独立董事发挥应有作用。
(三)主要目标。通过改革,加快形成更加科学的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体系,推动独立董事权责更加匹配、职能更加优化、监督更加有力、选任管理更加科学,更好发挥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在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健全企业监督体系、推动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主要任务
    (一)明确独立董事职责定位。完善制度供给,明确独立董事在上市公司治理中的法定地位和职责界限。独立董事作为上市公司董事会成员,对上市公司及全体股东负有忠实义务、勤勉义务,在董事会中发挥参与决策、监督制衡、专业咨询作用,推动更好实现董事会定战略、作决策、防风险的功能。更加充分发挥独立董事的监督作用,根据独立董事独立性、专业性特点,明确独立董事应当特别关注公司与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之间的潜在重大利益冲突事项,重点对关联交易、财务会计报告、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任免、薪酬等关键领域进行监督,促使董事会决策符合公司整体利益,尤其是保护中小股东合法权益。压实独立董事监督职责,对独立董事审议潜在重大利益冲突事项设置严格的履职要求。推动修改公司法,完善独立董事相关规定。
    (二)优化独立董事履职方式。鼓励上市公司优化董事会组成结构,上市公司董事会中独立董事应当占三分之一以上,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董事会中外部董事(含独立董事)应当占多数。加大监督力度,搭建独立董事有效履职平台,前移监督关口。上市公司董事会应当设立审计委员会,成员全部由非执行董事组成,其中独立董事占多数。审计委员会承担审核公司财务信息及其披露、监督及评估内外部审计工作和公司内部控制等职责。财务会计报告及其披露等重

26

大事项应当由审计委员会事前认可后,再提交董事会审议。在上市公司董事会中逐步推行建立独立董事占多数的提名委员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负责审核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的任免、薪酬等事项并向董事会提出建议。建立全部由独立董事参加的专门会议机制,关联交易等潜在重大利益冲突事项在提交董事会审议前,应当由独立董事专门会议进行事前认可。完善独立董事参与董事会专门委员会和专门会议的信息披露要求,提升独立董事履职的透明度。完善独立董事特别职权,推动独立董事合理行使独立聘请中介机构、征集股东权利等职权,更好履行监督职责。健全独立董事与中小投资者之间的沟通交流机制。
    (三)强化独立董事任职管理。独立董事应当具备履行职责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工作经验和良好的个人品德,符合独立性要求,与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股东、实际控制人存在亲属、持股、任职、重大业务往来等利害关系(以下简称利害关系)的人员不得担任独立董事。建立独立董事资格认定制度,明确独立董事资格的申请、审查、公开等要求,审慎判断上市公司拟聘任的独立董事是否符合要求,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要加强对资格认定工作的组织和监督。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要加强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独立董事选聘管理的监督。拓展优秀独立董事来源,适应市场化发展需要,探索建立独立董事信息库,鼓励具有丰富的行业经验、企业经营管理经验和财务会计、金融、法律等业务专长,在所从事的领域内有较高声誉的人士担任独立董事。制定独立董事职业道德规范,倡导独立董事塑造正直诚信、公正独立、积极履职的良好职业形象。提升独立董事培训针对性,明确最低时间要求,增强独立董事合规意识。
    (四)改善独立董事选任制度。优化提名机制,支持上市公司董事会、监事会、符合条件的股东提名独立董事,鼓励投资者保护机构等主体依法通过公开征集股东权利的方式提名独立董事。建立提名回避机制,上市公司提名人不得提名与其存在利害关系的人员或者有其他可能影响独立履职情形的关系密切人员作为独立董事候选人。董事会提名委员会应当对候选人的任职资格进行审查,上市公司在股东大会选举前应当公开提名人、被提名人和候选人资格审查

27

情况。上市公司股东大会选举独立董事推行累积投票制,鼓励通过差额选举方式实施累积投票制,推动中小投资者积极行使股东权利。建立独立董事独立性定期测试机制,通过独立董事自查、上市公司评估、信息公开披露等方式,确保独立董事持续独立履职,不受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股东、实际控制人影响。对不符合独立性要求的独立董事,上市公司应当立即停止其履行职责,按照法定程序解聘。
    (五)加强独立董事履职保障。健全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履职保障机制,上市公司应当从组织、人员、资源、信息、经费等方面为独立董事履职提供必要条件,确保独立董事依法充分履职。鼓励上市公司推动独立董事提前参与重大复杂项目研究论证等环节,推动独立董事履职与公司内部决策流程有效融合。落实上市公司及相关主体的独立董事履职保障责任,丰富证券监督管理机构监管手段,强化对上市公司及相关主体不配合、阻挠独立董事履职的监督管理。畅通独立董事与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证券交易所的沟通渠道,健全独立董事履职受限救济机制。鼓励上市公司为独立董事投保董事责任保险,支持保险公司开展符合上市公司需求的相关责任保险业务,降低独立董事正常履职的风险。
    (六)严格独立董事履职情况监督管理。压紧压实独立董事履职责任,进一步规范独立董事日常履职行为,明确最低工作时间,提出制作工作记录、定期述职等要求,确定独立董事合理兼职的上市公司家数,强化独立董事履职投入。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证券交易所通过现场检查、非现场监管、自律管理等方式,加大对独立董事履职的监管力度,督促独立董事勤勉尽责。发挥自律组织作用,持续优化自我管理和服务,加强独立董事职业规范和履职支撑。完善独立董事履职评价制度,研究建立覆盖科学决策、监督问效、建言献策等方面的评价标准,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加强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履职情况的跟踪指导。建立独立董事声誉激励约束机制,将履职情况纳入资本市场诚信档案,推动实现正向激励与反面警示并重,增强独立董事职业认同感和荣誉感。

28

    (七)健全独立董事责任约束机制。坚持“零容忍”打击证券违法违规行为,加大对独立董事不履职不尽责的责任追究力度,独立董事不勤勉履行法定职责、损害公司或者股东合法权益的,依法严肃追责。按照责权利匹配的原则,兼顾独立董事的董事地位和外部身份特点,明确独立董事与非独立董事承担共同而有区别的法律责任,在董事对公司董事会决议、信息披露负有法定责任的基础上,推动针对性设置独立董事的行政责任、民事责任认定标准,体现过罚相当、精准追责。结合独立董事的主观过错、在决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了解信息的途径、为核验信息采取的措施等情况综合判断,合理认定独立董事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形式、比例和金额,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推动修改相关法律法规,构建完善的独立董事责任体系。
    (八)完善协同高效的内外部监督体系。建立健全与独立董事监督相协调的内部监督体系,形成各类监督全面覆盖、各有侧重、有机互动的上市公司内部监督机制,全面提升公司治理水平。推动加快建立健全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犯罪活动的执法司法体制机制,有效发挥证券服务机构、社会舆论等监督作用,形成对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等主体的强大监督合力。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国有企业监督机制,推动加强纪检监察监督、巡视监督、国有资产监管、审计监督、财会监督、社会监督等统筹衔接,进一步提高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监督整体效能。
  三、组织实施
    (一)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党对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改革工作的全面领导,确保正确政治方向。各相关地区、部门和单位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上来,高度重视和支持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改革工作,明确职责分工和落实措施,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各相关地区、部门和单位要加强统筹协调衔接,形成工作合力,提升改革整体效果。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要落实“两个一以贯之”要求,充分发挥党委(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支持董事会和独立董事依法行使职权。

29

    (二)完善制度供给。各相关地区、部门和单位要根据自身职责,完善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体系,推动修改公司法等法律,明确独立董事的设置、责任等基础性法律规定。制定上市公司监督管理条例,落实独立董事的职责定位、选任管理、履职方式、履职保障、行政监管等制度措施。完善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证券交易所等配套规则,细化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各环节具体要求,构建科学合理、互相衔接的规则体系,充分发挥法治的引领、规范、保障作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加强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监督管理,指导国有控股股东依法履行好职责,推动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更好发挥作用。财政部门和金融监督管理部门统筹完善金融机构独立董事相关规则。国有文化企业国资监管部门统筹落实坚持正确导向相关要求,推动国有文化企业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加强对国有文化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履职管理。各相关地区、部门和单位要加强协作,做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金融类上市公司等主体公司治理相关规定的衔接。
    (三)加大宣传力度。各相关地区、部门和单位要做好宣传工作,多渠道、多平台加强对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改革重要意义的宣传,增进认知认同、凝聚各方共识,营造良好的改革环境和崇法守信的市场环境。
国务院办公厅
2023年4月7日

30

    4月27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举行“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主题是“不断优化金融营商环境 营造与国际接轨的优良金融生态”,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局长周小全介绍了本市优化金融营商环境提高金融服务水平有关情况,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副主任刘兴亚、上海银保监局副局长曹光群、上海证监局副局长王登勇共同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当前,上海正朝着党的二十大擘画的宏伟目标,按照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的重大部署,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我们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对标高质量发展新要求,对标全球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提升金融服务便利水平,强化全球资源配置功能,加强金融风险防范化解,维护金融安全运行,打造近悦远来的金融营商环境,为上海进一步当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夯实基础。
一是加快落实国家战略,打造国际金融中心“升级版”。贯彻落实“浦东引领区意见”,发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以人民币资产为基础的优势,提升金融中心核心功能。以设立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为契机,创新机制安排,作为境内外金融市场的制度“转接口”,便利境内外投资者参与我国金融市场。以发展人民币离岸交易为抓手,通过高水平制度供给,从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上,打开新的发展空间,打造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更好统筹发展在岸业务和离岸业务。同时,进一步创新面向国际的人民币金融产品,推进人民币外汇期货交易试点。深化全球资管中心建设,提升人民币资产吸引力。
二是深化金融改革开放,建设全球资源配置功能高地。完善金融市场体系、产品体系、机构体系、基础设施体系,进一步提高国际化水平。建设开放高效的

上海市政府不断优化金融营商环境 
营造与国际接轨的优良金融生态

31

开放高效的金融市场体系,配合落实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提升资本市场融资功能。深入探索金融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在自贸试验区和临港新片区加大风险压力测试,加快对标高标准经贸规则。培育种类齐全的金融产品体系,加大金融衍生品供给,丰富商品和金融期货期权品种。完善多层次、广覆盖、高能级金融机构体系,加快机构集聚,持续推动对外开放项目落地。打造互联互通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高水平推进银行间和交易所债券市场互联互通及统一对外开放,增强面向国内国际的服务能力。
三是提供高质量金融供给,着力提升融资效率、降低融资成本。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加强金融政策协调配合,全力服务“3+6”重点产业集群发展,尤其是科创、中小微、民营企业,加强金融中心与经济、科创、贸易、航运中心的联动,形成共促经济高质量发展合力。健全绿色投融资服务体系,打响国际绿色金融枢纽品牌。兜牢民生底线,加大养老、医疗、健康等产业金融支持力度,保障民生重点领域。
四是维护金融安全稳定,全面提升金融治理和服务水平。深化法治建设,修订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条例。加强地方金融监管,支持地方金融组织健康发展。加强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和防范化解,守牢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建设金融市场交易报告库,提升金融市场监测水平。打造金融人才引育留用完整闭环,引进留住具有国际视野、熟悉国际规则的金融人才。探索开展金融数据安全有序跨境流动试点,支持临港新片区国际数据港建设。

上海市工商联金融服务商会

网址:http://www.shfscc.com/#/
电话:(021)64647004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肇家浜路746号爱建金融大厦1103室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