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上海市工商联金融服务商会 金融月刊2023年10月

上海市工商联金融服务商会

金融月刊

集合金融机构活力·应对企业融资难题

2023年10月 总第19期

02

CONTENTS

一、沪商金融家
  韩宏伟:植根中国,以退役军人企业家精神永远向前
二、风险预警
(一)风险舆情汇总                                                           
       1.风险舆情行业分析                                                     
       2.风险舆情区域分析
       3.风险舆情热度指数
(二)热点解读
三、金融统计数据
(一)10月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增量统计数据报告
(二)2023年10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
四、金融事件解读
(一)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二)2023上海全球资产管理论坛在上海举行
五、政策分享
(一)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全面履行检察职能
           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      
(二)《非银行金融机构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

03
03   
07
07
07
11
12
12
15
15
16
18
18
22
25
25
25
28

沪商金融家

03

韩宏伟:植根中国,以退役军人企业家精神永远向前

  韩宏伟 上海市工商联金融服务商会副会长、现任海银控股集团董事长、民建会员,退役军人企业家,中国贵酒集团董事长、中国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服务促进会副理事长、新沪商联合会轮值主席、上海市各地在沪企业(商会)联合会第七届理事会执行会长、上海市河南商会创会会长。

    “我也只是一个普通人,吃不了多少,用不了多少。不管创造多少财富,都要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要坚持退役军人企业家精神,践行好新发展理念,坚守主业、做强实业,走高质量发展之路,致力于共同富裕和乡村振兴的时代使命,扎根上海,服务上海,为上海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韩宏伟

04

洞悉客户需求,深耕健康赛道与消费赛道
    经过多年发展,韩宏伟创办的海银控股集团已成长为中国领先的财富管理与健康管理机构,并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海银长期聚焦产业发展,近年来,海银通过“一主两副”的中心布局,以总部上海为依托,以“京津冀总部”和“大湾区总部”为“两翼”,在发挥专业优势、全力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切实推动企业从平面式发展向立体式发展转变。
    基于多年服务高净值客户群体的深厚积累,海银深刻洞察客户需求变化和行业发展动向,在夯实财富主业的同时,抢先布局健康领域,实现为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管家式服务的创新模式。为此,海银提出“财富管理”与“健康管理”相结合的双轮驱动战略,其关键在于理解并解决客户的深刻诉求,即后疫情时代下,高净值人群更关注自身健康,更需要个性化健康管理,高端健康消费浪潮有望加速到来。
    在布局高端健康管理赛道领域,海银通过多维度整合优势资源,并运用数字化手段,对旗下专业健康管理机构进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协同发展,形成贯穿客户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服务体系,其健康管理服务,正在被数字化基因重塑。海银将客户数字健康档案作为海银健康数字化战略的重中之重,围绕数字健康档案,搭建数字健康云平台,实现对旗下所有机构业务、客户、产品供应链等信息的集中管理与共享,快速实现健康数据资产的积累与协同并进。同时,公司也利用VR 探店,AI 健康评测等数字化技术,实现线上和线下服务的无缝整合,提升客户体验,打造贯穿客户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服务体验。 
连续创业者,退役军人企业家的行稳致远
    作为连续创业者,韩宏伟的创业脚步已经从家乡延伸到祖国的大江南北。他说:“我非常感谢这个时代所给予的机遇,能够让一名工人的孩子、退役军

05

 人,通过自身不放弃的态度、坚韧的努力,秉持正心正念,脚踏实地,一步步取得了成就。”
    一路走来,韩宏伟无论是当选中国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服务促进会副理事长,获得首届“中国商帮峰会全国百名领军人物”以及“影响新豫商进程十大推动人物”,当选中国私人投资者权益保护联盟首届理事会理事长,还是荣获胡润百富产业领袖奖,评为胡润百富年度最有影响力的60位中国企业家之一等,他始终以正心、正念、责任作为个人的行为准绳,告诉自己不能丢掉军人本色。
    韩宏伟的企业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形成了拥有上万名员工,涉及实体产业、金融产业和投资领域的综合性企业。其中,他担任董事长的中国贵酒集团以“国际化、智能化、生态化”理念为引领,通过酒旅融合一体化助推传统产业升级,在江西、贵州、四川、山西等红色革命老区纷纷布局产业上下游,助力东西协作、共同富裕和乡村振兴事业。
   与此同时,他率领企业紧跟上海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步伐,目前,已在全球约30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合作布局,全球化与生态协同能力同频共振,为中国白酒在世界舞台擦亮名片注入更多源头活水。
   当前,随着白酒产业由增量发展时代进入存量竞争时代,中国白酒行业正在经历新的转型。在韩宏伟看来,中国贵酒集团作为一家国际化的综合性酒业集团,适应当前国际形势大环境下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充分发挥好白酒实体经济的优势,在为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的同时,要坚持与世界优秀同行企业一道,在开放的大舞台上并肩同行、相互成就。 
   韩宏伟在做强实体经济的同时,也带领企业坚持关注社会效益,中国贵酒集团始终坚持与社会公众的期望相适应,以仁心铸就公益之路,在捐资助学、抗疫救灾、环境保护等领域持续践行企业责任,传播企业和企业家的正能量和温度,在创业之路上回馈社会、行稳致远。 

06

公司发展与国家大政方针紧密相连
    多年来,韩宏伟顺应国家导向、捕捉政策机遇,先后奔赴四川、贵州、云南、海南、天津等地,大力开拓业务,推动健康管理、高端康养等数个重大项目的落地执行,引领企业做大做强。在韩宏伟看来,在规划公司发展时,应高度重视国家对经济建设每一阶段的指导方向,确保公司战略与发展符合大政方针,在金融服务与实业开拓上,扎根专业、勇于创新,以宽阔的眼界和开放的思路,为行业注入新的活力与价值,为社会稳定和经济增长做出应有贡献。
    借海外上市这一契机,海银对标全球一流的优质资源,借鉴海外行业成熟经验,不断丰富业务体系。在整合全球资源的同时,为客户提供内外双循环投资生态圈。深耕国内市场的同时,海银持续推进国际化战略,积极发展海外业务,立足中国香港,布局“在岸、近岸、远岸”业务,打造境内外一体化的全球资产配置平台,给予客户贯穿终身的财富管理服务。
   韩宏伟认为,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体需要在消费、创新、气候、金融等领域继续减少壁垒,形成发展合力。海银将抓住这次机会,站在一个更高的台阶上,以更合适的身份与国内外服务商进行对接。在“业务走出去、资源引进来”战略指引下,为国内外资本对接、资源对接和产业对接践行枢纽作用,并对促进消费、拉动经济贡献更多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基于海南自贸港所蕴藏的巨大发展机遇,韩宏伟果断抉择,加快在海南的健康产业布局,围绕研发力、产品力、服务力和关系力,打造高端健康管理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巩固行业领跑位置。 
    随着健康业务走向深处,深化和延展“财富”的定义,陪伴客户从“捕捉财富机遇”向“发挥财富价值”转变,从财富的“创守传”向长久幸福生活转变,不仅是社会发展为海银布置的一道课题,也是海银“双轮驱动”战略的核心要义。

07

    监测期内,国际方面,美企目前有约 4250 亿美元债务将在 2025 年底前到期, 高利率正加剧美企违约担忧;多重因素令国际能源市场紧张,原油价格在短期内波动明显。美国投资研究机构数据显示,过去几周债券市场的崩溃可能还没有结束,10 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仍有可能突破 7%;穆迪数据显示,在长期利率上升和信贷市场准入受限的情况下, 美国投机级公司正面临更大的再融资和违约风险。
    国内方面,证监会 10 月 14 日宣布,阶段性收紧融券和战略投资者配售股份出借;10 月 23 日起,沪深北交易所负责企业债券受理工作;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日前在北京举行,会议强调“要全面加强金融监管,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等;财政部发布通知,引导保险资金长期稳健投资、加强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国务院组织法首次修订, 人民银行行长将明确为国务院组成人员。

风险预警

一. 风险舆情汇总

08

    银行方面,浙商银行因代销业务严重不审慎被罚;工银、中邮理财因多项违法违规被处罚;中小银行接力存款利率再度下调,净息差持续收窄“极限施压”存款利率;平安银行三季度营收净利双降;农业、民生等银行加码基金销售优惠力度,主动降费噱头难成卖点。
    证券方面,2022 年度企业债主承销商和信用评级机构信用评价结果出炉, 长江、方正等 6 家券商评级下降;中信建投收年内首张场外业务罚单;东方证券年内保荐“5 胜 3 败”,业务收入缩水三成;年内券商共收逾 250 张罚单,中信、麦高领罚最多。
    保险方面,泰康人寿入列基金代销领域,保险系基金代销竞逐激烈;中国人寿三季原保费收入较同期降 4.98%,个险渠道增速放缓;建信财险北京分公司未经许可擅自变更营业场所被罚;珠江人寿深圳分公司因财务数据不真实遭罚;国任保险江西分公司因编制虚假资料收罚单。
    基金方面,九泰基金定增“老鼠仓”事件再遭追责;亨亚股权、黑龙江龙商资本因私募基金业务存违规行为遭罚;今年注销私募机构达 2349 家,行业出清继续加快。
     信托方面,信托产品收益率步入下行通道,发行规模也出现遇冷;今年以来已有 25 家信托公司高管变动。
    房产方面,恒大地产称,拟将“20 恒大 05”回售部分债券兑付日延期一 年;1-9 月,百强房企拿地总额同比下降 17.9%;10 月楼市复苏动能不足,近六成百强房企业绩环比降低。
     金融科技方面,易通金服与身份不明客户交易收近 300 万罚单;中汇支付因多项违规被“双罚”,合计罚没超八千万;现代金控因未严格规范与外包服务机构业务合作被罚。
   监管方面,金融监管总局发布通知,要求金融租赁公司健全公司治理和内控管理机制,规范融资租赁经营行为;证监会与司法部联合发布了《律师事务所从事证券法律业务管理办法》,鼓励律所起草招股书;监管发文降温保险 开门红,拟从报行合一、预算制定等四方面加强预警,严禁大幅提前收保费。

09

    上市公司方面,莲花健康 6.93 亿跨界采购收问询函;江苏阳光间接控股股东涉嫌证券市场操纵违法违规遭证监会立案;近 三分之一 A 股公司披露 ESG 报告,人才短缺、信息披露难题待解;苏大维格涉嫌违法违规信披被“贴罚单”;工业富联陷“被查”风波;“停牌挂帽,步步高重整国资委参股企业,新版重组方案能否挽救昔日“民营超市第一股”。

1.风险舆情行业 
   根据中国金融信息中心开发的舆情风险评估系统,在 2023 年 10 月 20 日—10 月 26 日内共检测到金融风险舆情信息 38 条,其中宏观市场、 银行和监管的相关信息各有 6 条,占比较高,占比为 16%。
2.风险舆情区域 
   在监测期内全球、全国性的舆情各占 4%和 35%,大部分为地方性舆情。其中上海地区的舆情有 4 条,主要集中在证券、基金和监管等方面,其 中“明汯投资被中基协暂停受理私募备案三个月,法定代表人被警告”;“沪深交易联合发布监管指引‘34 条’,落实发行承销‘全链条问责’”等值得关注;北京地区的舆情有 5 条,集中于银行、保险、基金和判例等方面,其中“北交所发布募集资金指引提升监管精准性和透明度”事件值得关注。另外广东、吉林、 河南和山东各有 3 条,湖北、贵州和四川各有 2 条金融风险舆情,其余地区各 1 条。

10

3.风险舆情热度指数 
  本期重点风险预警事件聚焦银保渠道“报行合一”。近日,银保渠道手续费再次迎来规范,监管部门拟再次对银保渠道佣金费用进行约束,约束重点在“报 行合一”。为落实“报行合一”政策,多家险企暂时关闭银保业务销售系统,银 保渠道部分产品的实际佣金水平“超标”,保险公司与银行需要重新签约。银保 渠道历来是保险业务销售的主要渠道之一,但由于趸交产品的贡献较低、渠道费用的持续增长,以及保险银行业务模式的不相同,导致银保渠道发展困难重重。 针对银保渠道监管持续发力,打出王牌“报行合一”。短期内,保险和银行都将经历阵痛,长期而言双方需要强化深层次合作,推动高质量发展。

银行方面
杭州联合农商行等多家银行股权遭拆分拍卖
股权成交遇冷
证券方面
浙商证券前三季度收四张研报罚单
“内控不规范”成关键词

本期关注的热点风险舆情

11

保险方面
中汇人寿接手天安人寿
年内5家问题险企各有归处
监管方面
监管再次发文鼓励律所起草招股书
券商投行IPO主导地位或将弱化
基金方面
私募基金年内登记数量较同期锐减7成
“扶优限劣”正在进行时
金融科技方面
微信内测版加入“经营账户”
商户身份认定仍是难题

12

二.热点风险解读 

杭州联合农商行等多家银行股权遭拆分拍卖
股权成交遇冷
    近日,阿里、京东拍卖等多个拍卖平台显示,顺德农商银行、兰州农商银行、江门农商银行、鞍山银行、湖北枣阳农商行、杭州联合农商行、铜陵农商行、亳州药都农商行等农商行的股权被拆分成多笔上架“拍卖台”,将于近期迎来拍卖,起拍价或变卖价较评估价折价五至八成。

浙商证券前三季度收四张研报罚单
“内控不规范”成关键词
     截至 9 月 30 日,今年前三季研究业务罚单总计 57 张,涉及券商 29 家。浙商证券罚单最多,为 4 张。7 家券商的罚单数量达到 3 张,分别是民生证券、国融证券、国盛证券、中信建投、中天证券、太平洋、国泰君安。10 家券商罚单数量为 2 张,10 家券商罚单数量为 1 张。从被罚人员数量来看,多达 58 人被罚。

13

中汇人寿接手天安人寿
年内5家问题险企各有归处
     10 月 7 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披露,北京监管局同意 中汇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整体受让天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保险业务及相应的资产、负债。而早在 9 月 28 日,中汇人寿就已发布公告,宣布将履行以天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名义签署的保险合同义务,切实保护保险消费者的合法 权益。

监监管牵头清理“沉睡账户”
交通银行等持续推进清理工作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 13 日消息,组织开展银行“沉睡账户”提醒提示专项工作,自 2023 年 10 月起,持续 1 年,由各银行机构对“沉睡账户”持有人进行提醒和通知。

14

微信内测版加入“经营账户”
商户身份认定仍是难题
     微信支付正在内测“经营账户”功能,仅面向部分用户发出邀请。 收到邀请的用户,仅需要上传店铺门头、店内场景等两张照片,即可在微信“钱包”服务板块申请开通经营账户。而这一便利收款工具设置背后,绕不开的依旧是商户身份认定的问题。

私募基金年内登记数量较同期锐减7成
“扶优限劣”正在进行时
    年内以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为代表的私募数量新增登记锐减。截至 10 月 30 日,今年以来新增登记的私募基金共计 426 家,分别仅为 2022 年、2021
年同期新增登记私募数量的 38.69%、43.73%。

15

金融统计数据

    初步统计,2023年10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74.17万亿元,同比增长9.3%。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33.26万亿元,同比增长10.7%;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余额为1.78万亿元,同比下降16.7%;委托贷款余额为11.31万亿元,同比增长0.5%;信托贷款余额为3.85万亿元,同比下降0.3%;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余额为2.65万亿元,同比下降1.8%;企业债券余额为31.44万亿元,同比下降0.7%;政府债券余额为67.71万亿元,同比增长14.3%;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余额为11.34万亿元,同比增长8.9%。
    从结构看,10月末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62.3%,同比高0.8个百分点;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余额占比0.5%,同比低0.1个百分点;委托贷款余额占比3%,同比低0.3个百分点;信托贷款余额占比1%,同比低0.1个百分点;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余额占比0.7%,同比低0.1个百分点;企业债券余额占比8.4%,同比低0.8个百分点;政府债券余额占比18.1%,同比高0.8个百分点;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余额占比3%,同比持平。

2023年10月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统计数据报告

2023年10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统计数据报告

    初步统计,2023年前十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31.1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33万亿元。10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8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9108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4837亿元,同比多增

16

2023年10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

232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增加152亿元,同比多增876亿元;委托贷款减少429亿元,同比多减899亿元;信托贷款增加393亿元,同比多增454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2536亿元,同比多减380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1144亿元,同比少1269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1.56万亿元,同比多1.28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321亿元,同比少467亿元。

一、广义货币增长10.3%
   10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88.23万亿元,同比增长10.3%,增速与上月末持平,比上年同期低1.5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67.47万亿元,同比增长1.9%,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2个和3.9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10.86万亿元,同比增长10.2%。当月净回笼现金688亿元。
二、前十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20.49万亿元
   10月末,本外币贷款余额240.2万亿元,同比增长10.3%。人民币贷款余额235.33万亿元,同比增长10.9%,增速与上月末持平,比上年同期低0.3个百分点。前十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20.49万亿元,同比多增1.68万亿元。10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7384亿元,同比多增1058亿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减少346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1053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707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5163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1770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3828亿元,票据融资增加3176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2088亿元。10月末,外币贷款余额6782亿美元,同比下降14.1%。前十个月外币贷款减少634亿美元,同比少减598亿美元。10月份外币贷款减少75亿美元,同比少减188亿美元。

17

三、前十个月人民币存款增加23.13万亿元
  10月末,本外币存款余额287.28万亿元,同比增长10.1%。人民币存款余额281.65万亿元,同比增长10.5%,增速比上月末高0.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0.3个百分点。前十个月人民币存款增加23.13万亿元,同比多增5575亿元。10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6446亿元,同比多增8312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减少6369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减少8652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1.37万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5068亿元。10月末,外币存款余额7844亿美元,同比下降9.2%。前十个月外币存款减少696亿美元,同比少减632亿美元。10月份外币存款增加54亿美元,同比多增261亿美元。
四、10月份银行间人民币市场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为1.92%,质押式债券回购月加权平均利率为2.06%
   10月份银行间人民币市场以拆借、现券和回购方式合计成交147.33万亿元,日均成交7.75万亿元,日均成交同比增长9.1%。其中,同业拆借日均成交同比下降25.3%,现券日均成交同比增长4.6%,质押式回购日均成交同比增长13.9%。10月份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为1.92%,分别比上月和上年同期高0.05个和0.51个百分点。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为2.06%,分别比上月和上年同期高0.1个和0.6个百分点。
五、10月份经常项下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为12293亿元,直接投资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为5159亿元
  10月份,经常项下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为12293亿元,其中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及其他经常项目分别为8996亿元、3297亿元;直接投资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为5159亿元,其中对外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分别为1788亿元、3371亿元。

18

金融事件解读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习近平李强作重要讲话
赵乐际王沪宁蔡奇丁薛祥李希出席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10月30日至31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强、赵乐际、王沪宁、蔡奇、丁薛祥、李希出席会议。
    习近平在重要讲话中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金融工作,分析金融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形势,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金融工作。李强对做好金融工作作了具体部署。
    会议强调,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完善金融体制,优化金融服务,防范化解风险,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
    会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金融系统有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了重要贡献。党中央把马克思主义

19

金融理论同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努力把握新时代金融发展规律,持续推进我国金融事业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奋力开拓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强调必须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坚持在市场化法治化轨道上推进金融创新发展,坚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这些实践成果、理论成果来之不易。同时要清醒看到,金融领域各种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相互影响,有的还很突出,经济金融风险隐患仍然较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不高,金融乱象和腐败问题屡禁不止,金融监管和治理能力薄弱。金融系统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胸怀“国之大者”,强化使命担当,下决心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会议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金融工作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以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为目标,以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金融队伍的纯洁性、专业性、战斗力为重要支撑,以全面加强监管、防范化解风险为重点,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不断开创新时代金融工作新局面。
    会议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金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要着力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切实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始终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优化资金供给结构,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

20

中小微企业,大力支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确保国家粮食和能源安全等。盘活被低效占用的金融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要着力打造现代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疏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优化融资结构,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发展多元化股权融资,大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促进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完善机构定位,支持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做优做强,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严格中小金融机构准入标准和监管要求,立足当地开展特色化经营,强化政策性金融机构职能定位,发挥保险业的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强化市场规则,打造规则统一、监管协同的金融市场,促进长期资本形成。健全法人治理,完善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拓宽银行资本金补充渠道,做好产融风险隔离。要着力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确保国家金融和经济安全。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稳步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吸引更多外资金融机构和长期资本来华展业兴业。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会议强调,要全面加强金融监管,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切实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全面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消除监管空白和盲区,严格执法、敢于亮剑,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及时处置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建立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长效机制,建立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优化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结构。促进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健全房地产企业主体监管制度和资金监管,完善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好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加快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设,构建房地

21

产发展新模式。维护金融市场稳健运行,规范金融市场发行和交易行为,合理引导预期,防范风险跨区域、跨市场、跨境传递共振。加强外汇市场管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要把握好权和责的关系,健全权责一致、激励约束相容的风险处置责任机制;把握好快和稳的关系,在稳定大局的前提下把握时度效,扎实稳妥化解风险,坚决惩治违法犯罪和腐败行为,严防道德风险;对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健全具有硬约束的金融风险早期纠正机制。
    会议指出,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做好金融工作的根本保证。要完善党领导金融工作的体制机制,发挥好中央金融委员会的作用,做好统筹协调把关。发挥好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的作用,切实加强金融系统党的建设。发挥好地方党委金融委员会和金融工委的作用,落实属地责任。要坚持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标准,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金融干部人才队伍。要在金融系统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诚实守信、以义取利、稳健审慎、守正创新、依法合规。要加强金融法治建设,及时推进金融重点领域和新兴领域立法,为金融业发展保驾护航。
    会议强调,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科学回答了金融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金融问题的重要创新成果,为新时代新征程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各地区各部门要深入学习领会、自觉贯彻落实。要完善金融宏观调控,准确把握货币信贷供需规律和新特点,加强货币供应总量和结构双重调节。加强优质金融服务,扩大金融高水平开放,服务好“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建设,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健全金融监管机制,建立健全监管责任落实和问责制度,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金融风险。着力做好当前金融领域重点工作,加大政策实施和工作推进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融资成本持续下降,活跃资本市场,更好支持扩大内需,促进

22

稳外贸稳外资,加强对新科技、新赛道、新市场的金融支持,加快培育新动能新优势。
    会议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特别是金融系统要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全面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扎实做好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等重点工作,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抓好会议精神宣传贯彻,加强金融干部人才队伍建设,确保工作部署落实落地。
    何立峰作总结讲话。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北京市、辽宁省、湖北省、四川省负责同志作交流发言。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领导同志,国务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全国政协有关领导同志出席会议。
    中央金融委员会委员,各省区市和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有关人民团体、中央军委机关有关部门,中央管理的金融机构、部分企业主要负责同志等参加会议。

2023上海全球资产管理论坛在上海举行

    10月12日,“2023上海全球资产管理论坛”在沪举办,论坛以“深化开放 服务实体新动能”为主题,由中国银行、第一财经联合主办。《2023上海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建设报告》、《海外资管机构赴上海投资指南(2023版)》同期发布。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上海推进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建设的第三年。稳步推进金融业高水平对外开放,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金融业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目前,上海已经成为国际上金融市场体系最为完备的城市之一,聚集了股票、债券、货币、外汇、

23

黄金、期货、票据、保险等各类金融要素市场。高质量发展,着力点在实体经济,核心在培育新动能上。如何更好促进产业高端化转型、数字经济和绿色产业发展,资管大有可为。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约80%落户上海,89家和62家国际知名资管机构分别参与上海QFLP和QDLP试点。
    上海市副市长解冬在论坛上表示,建设全球资产管理中心,既是上海强化全球资源配置功能的重要抓手,也是服务实体经济的必然要求。解冬进一步表示,近年来,上海着力推动资管行业发展,取得阶段性进展,主要体现为“两个集聚”和“两个活跃”:
    一是各类资金集聚。上海资管总规模占全国近1/3,其中保险资管、权益类公募基金均占全国约1/2,私募基金规模超5.2万亿元、位居全国首位。
    二是外资机构集聚。上海拥有持牌资管机构近200家,目前国内仅有的6家新设外商独资公募基金、5家合资银行理财公司均在上海,中基协备案的外资
    三是产品创新活跃。4只公募基金REITs项目上市、盘活资金超50亿元;在沪资管机构发行首批碳中和ETF、规模合计40亿元;张江自主创新50ETF促进金融和科创联动更加紧密;纳入养老理财产品试点城市,养老理财产品存续余额超百亿元。
    四是行业交流活跃。2022年9月,上海资产管理协会成立,发挥了国际交流、产业服务、金融科技等专委会作用,先后举办“国际资管周”等有影响力的活动,持续打响上海资管品牌。
    解冬强调,当前,上海正着力深化高水平改革开放,强化全球资源配置功能。未来,将在国家金融管理部门指导支持下,做到“三个坚持”:坚持服务实体经济,支持更多境内外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投资上海科创企业;坚持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建设更多联通国际的功能性平台,在跨境投资、数据跨境流动等方面先行先试;坚持发展绿色金融,构建绿色基金、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等多元化的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24

 数据显示,作为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标兵”,上海已然成为外资资管机构进入中国的首选地。目前,全球排名前20的国际资产管理机构已有17家来沪展业,在中基协备案的33家外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有29家落户上海。上海持牌金融机构总数达1736家,其中,外资金融机构539家,占比近三分之一。在金融业扩大开放进程中,上海资管领域诞生多个全国第一:首家外资独资公募基金公司、首家外资绝对控股的基金管理公司、首批新设外资控股券商等。
  在中国银行行长刘金看来,资管行业要进一步发展,重点之一是与人民币国际化相结合。他认为,人民币当前在跨境使用国际支付、国际储备方面的国际地位越来越突出,资管机构应针对海外投资者,建立并丰富跨境人民币的产品体系,让境外资金愿意来、留得住。同时,资管机构和商业银行要共同探索建立一体化的支付、结算、清算、托管体系,深入研究产品账户交易、风控等方面和国际规则的衔接机制,提高境外投资者投向国内市场的便利性。
  “下一步,上海证监局将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方向,持续强化证券基金资管业务的监管,更好地为证券基金资管机构在上海的经营和展业服务,努力营造良好的市场秩序和法治诚信环境,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监管局副局长刘宾表示。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副主任刘兴亚立足央行上海总部、外汇局上海分局,为上海全球资管中心建设提出建议。具体包括:积极支持上海建设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探索与管理跨境资金合理、高效流动便利方式、继续支持提升人民币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功能;持续推进QFLP、QDLP试点业务;强化资管行业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加强本外币资金、跨境资金流动监测。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现就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作用,服务和保障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以检察工作现代化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提出以下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1.深刻认识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重要意义。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推动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意见》的出台,对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作出了新的重大部署,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民营经济的高度重视和对民营经济人士的深切关怀。各级检察机关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上来,深刻认识《意见》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自觉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面履行刑事检察、民事检察、行政检察和公益诉讼检察等各项职能,为各类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创造稳定、透明、规范、可预期的法治环境。
    2.坚持依法平等保护原则。全面贯彻落实使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

25

政策分享

最高人民检察院
关于全面履行检察职能
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

26

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要求,坚持对各类市场主体、各类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对待、依法平等保护,确保其诉讼地位平等、诉讼权利平等、法律保护平等,全面保护各类所有制企业产权和企业家人身权、财产权,不得因主体不同而区别对待或者选择性执法司法。要立足法律监督职能,合力营造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的发展环境,充分激发民营经济生机活力。
    3.坚持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办理涉民营企业刑事案件,要做到依法该严则严、当宽则宽、宽严相济、罚当其罪,切实防止片面注重“严”或者片面强调“宽”的倾向。对认罪认罚、主观恶性不大、犯罪情节轻微的涉民营企业刑事案件依法从宽处理的同时,依法从严打击主观恶性大、严重侵害国家、集体和他人利益、破坏市场环境的犯罪。要注意结合形势发展变化,全面准确把握涉民营企业刑事案件中从严和从宽的政策导向。
    4. 坚持高质效检察履职办案。要坚持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涉民营企业案件,做到检察办案质量、效率、效果有机统一于公平正义。要时刻绷紧“严格依法”这根弦,严格遵循法律规定和法的精神,恪守职能边界,协力建设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司法公正、守法诚信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推动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
二、全面履行检察职能,更好为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提供法治保障
    5.持续做优刑事检察,依法惩治影响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相关犯罪。重点打击侵犯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非法高利放贷、欺行霸市、强买强卖等涉黑恶犯罪,依法惩治金融诈骗、合同诈骗、串通投标等扰乱市场秩序犯罪,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环境。依法惩治国家工作人员利用市场准入、金融监管、招商引资、项目审批、土地征用、财税补贴等职务便利实施的索贿受贿犯罪,坚决打击各类商业贿赂的行为,推进受贿行贿一起查,推动全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加大检察侦查工作力度,依法侦办司法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徇私枉法、枉法裁判等

27

损害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职务犯罪案件。
    6.坚持标本兼治,依法惩治和预防民营企业内部人员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犯罪。依法惩治民营企业内部人员,特别是民营企业高管、财务、采购、销售、技术等关键岗位人员实施的职务侵占、挪用资金、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以及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等侵害企业利益犯罪。注意结合案件办理,帮助民营企业去疴除弊、完善内部治理,营造诚信廉洁的企业文化氛围。及时出台相关司法解释,对司法实践中办理民营企业内部人员相关犯罪案件的法律适用、定罪量刑标准、法定从宽从严情形的认定、此罪与彼罪的界限以及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把握等问题予以明确,统一司法标准。
    7.精准开展民事检察监督,保障民营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加强涉民营经济案件的民事检察监督,强化对守约诚信行为的保护力度,稳定投资人预期,保障交易安全。依法惩治虚假诉讼行为,纠正错误生效裁判、调解,维护司法公正和权威。强化民事执行活动监督工作,最大限度减少对涉案企业不利影响。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与人民法院、行业商会等部门机构的沟通,注重发挥民事检察和解的功能作用,加强涉民营企业经济案件预防和化解矛盾工作。
    8.强化行政检察监督,助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政策落地。加强涉市场主体行政诉讼监督,依法加大对行政诉讼中涉及的“多头执法”“重复处罚”“同案不同罚”“滥用自由裁量权”等行政违法行为监督力度,保障民营企业财产权和经营权。强化对履行诉讼监督职责中发现的行政机关以行政手段插手民事经济纠纷、违法行使职权或者不行使职权,损害民营企业合法权益行为的监督。加强涉民营企业行政诉讼案件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工作,为民营经济发展排忧解困。

......
点击阅读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全面履行检察职能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

28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
《非银行金融机构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

    为加强非银行金融机构(以下简称非银机构)监管,稳妥推进对外开放工作部署,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做好行政许可与监管制度有效衔接,金融监管总局修订发布了《非银行金融机构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2023年11月10日起施行。
    2023年7月21日至8月21日,金融监管总局就《办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在深入评估论证各方意见后,进一步修改完善了《办法》。《办法》共七章204条。主要修订内容如下:
    一是调整部分事项准入条件。结合近年修订的《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同步调整机构设立和股东准入条件,落实业务分级管理规定,完善财务公司专项业务准入条件。
    二是持续扩大对外开放。进一步放宽境外机构入股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准入条件,允许境外非金融机构作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出资人,取消境外金融机构作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出资人的总资产要求。
    三是推进简政放权工作。简化债券发行和部分人员任职资格审批程序,取消非银机构发行非资本类债券审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财务部门和内审部门负责人任职资格核准事项,改为事后报告制,明确资本类债券储架发行机制。
    四是完善相关行政许可规定。总结近年来非银机构行政许可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加强对股东资质的审查,完善行政许可条件、程序等相关规定。

......
点击阅读

《非银行金融机构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

上海市工商联金融服务商会

网址:http://www.shfscc.com/#/
电话:(021)64647004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肇家浜路746号爱建金融大厦1103室

Copyright © 2025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