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和声》第13期

主编: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                                                        2022年1月第13期  

CONTENT

TABLE OF

CONTENTS

目录

06   携手同行 我们一起向未来(马万成)
11   以研启思 以研促学——“双减”政策下学生、家长、教师角色转变(李颖)
14   同频共振 同向发力(杨洁)
16   打造“四有课堂” 培养扎实的学习力(王晓佳)
19   双减背景下浅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陈坤)
22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情境的设置(王晨阳)
24   双减政策背景下如何提质增效(杜福花)
27   循规而行 提质增效(关越)
30   对小学信息科技教育的思考和探究(兰绍芳)
32   双减政策之下体育工作的思考(李金霞)
34   例谈“双减”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的作业设计(孙志敏)
38   综合实践作业助力增效提质(刘金艳)

卷首语

教师学堂——循规而行  提质增效

CONTENT

TABLE OF

CONTENTS

目录

41   “双减”背景下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思考(唐嘉媛)
43   “双减”政策下的阅读(刘佳)
46   “”双减“”政策下,我为学生课外阅读支3招(李丽)
48   《循规而行 提质增效》指引我在“双减”路上前行(李响)
52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虚拟仿真平台提升计算思维的策略研究(时利娜)
63   关于学生差异化的思考(李敏)
66   钱学森谈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推荐人:马万成)
70   《中国教育报》年度教师最喜爱的书(部分)

教师学堂——循规而行  提质增效

思辨之音

不负韶华

与书为伴

亲爱的老师们,2022到来了,首先要向大家道一句“新年好!”
今年的1月15日,即将开启我在这所学校工作第20年的新篇章。这20年,就像20级台阶,我们一步一步走来,虽然有的台阶迈起来十分艰难,但我们最终还是勇敢地踏了上去。此时此刻,感觉时光真如白驹过隙,不知不觉,它将青丝染成白发,让青涩变为成熟,而一年又一年的勤勉坚持、努力奋进,让我们的内心越来越充实,也越来越幸福。
回首过去的一年,平凡而又伟大。平凡的是我们日复一日地努力工作,在各自的岗位上尽心竭力,倾心育人;伟大的是我们共同迎来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华诞,共同努力战胜了一次又一次疫情的挑战,也共同踏上了我们党第二个百年新的征程!

卷首语

携手同行 
我们一起向未来

4月29日,我们共同上了《跨越百年的一堂课》,由此更加深刻体会到,学校的发展、个人的成长与党的百年光辉灿烂的发展历程紧紧相融,我们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担,任务艰巨,使命光荣!
随着“双减”政策的出台,我们共同迎来了很多新的挑战。从一开始的苦思不解,到后来有了明确的方向、清晰的路径,一个学期的探索,让我们更加坚定了遵循规律办教育的决心与信心。我们倡导“见识比知识更重要”,带领学生观看新闻、关注国家大事,举办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的升旗仪式;我们通过读书、写字、跑步三项必修课,培养良好习惯,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基;我们认真落实“四有课堂”,和孩子们一起开展“研究性学习”,研在其中、学在其中,更乐在其中!过去的一年,我们向着“构建城市新型学校”这一目标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在此,我真要为每一个充满智慧和干劲的团队点赞!我为你们而感到骄傲!

卷首语

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致辞中号召“我们一起向未来!”而在我们的校园里、课堂上的孩子们,正是我们国家的未来、民族的未来。新的一年里,我们能让他们获得些什么呢?我想,我们有很多事情应该去做。在此,我向老师们提出一点希望:
我们要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看到孩子们在研究性学习方面的精彩展示汇报,我想,老师们应该会感受到了压力。和孩子们比起来,我们的学习力、研究力还要不断增强。老师们要多读书,多思考,多交流,多领悟,做一个令学生仰慕的学习达人;要从工作中发现问题,用科学的方法做课题研究,成为孩子们研究性学习的指导专家;要日记千言,笔耕不辍,提升写作水平,培养出更多的小诗人、小作家……

卷首语

教学相长,要成为学生未来的引路人,我们必须天天向上!
翻开新的日历,我还有很多期许:希望年轻的干部、教师经过一次次历练,逐渐走向成熟;希望老教师能够保重身体,继续在团队中发光发热,成为年轻人成长的引领者、团队航行的“压舱石”;希望有更多的老师在家庭与学校之间搭建起稳固的桥梁,成为家校共育的专家和受益者;希望学生和家长因为有我们的帮助和指导而收获成长的快乐与幸福……
展望在前,云帆高挂。新的一年,愿我们这个大家庭依旧温暖,我们携手同行,砥砺奋进,共同迈上又一个新的台阶!

卷首语

2022年1月1日

“双减”进行时

循规而行 提质增效          

2021年12月3日,花园路学区“双减”工作现场会在学校圆满召开。会议上,马万成校长做了题为《循规而行  提质增效》的主题发言,就我校“双减”工作的总体思路、理念指引、具体做法以及未来展望进行了详细解读。
“双减”的初心和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核心任务是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以保证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直接目标是构建良好教育生态以缓解家长焦虑,最终目的是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要把较高素养、快乐时间、健康身心还给学生,把育人责任还给学校,把教学责任还给教师,把安心和舒心还给家长,把健康发展的青少年还给祖国。“双减”工作遵循着“学生为本、回应关切、统筹推进、稳步实施”的原则和策略在我校有条不紊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四有课堂、作业展示、体育节、书画季、科技节……各个学科的老师们拓新思维、创新教法,展开了一次关于“双减”的大变革。

在“双减”背景下,对于学生来说,减轻了过重的作业负担,减轻了课外培训的负担,学生不再把大量的时间浪费在课外班超前超深的知识学习中,不浪费在刷题的困境中;同时330的时间在学校里能把作业完成,而且有老师的答疑辅导,那回家后学生自主安排的时间充裕了,可是这个时间用来干什么呢?家长该怎样摆脱焦虑?老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学业水平?这些都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正当我们在迷茫之时,马校长给我们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思路——研究性学习。尝试了一段时间,12月17日,我们年级进行了研究性学习的展示和交流,在整个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我欣喜地看到学生、家长、教师的角色转变。
一、学生从被动的学习接受者,变为主动的学习研究者
在通常的课堂上,往往是老师讲学生听,或是小组为单位的学习交流,这时难免有学生一言不发。一天语文课上,让孩子们结合语文学习和课外阅读的情况,说说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刚开始还没人敢说,很快,就有学生陆陆续续提出了自己的问题:“这学期学的神话和以往学的童话有什么不同?”“想了解《水浒传》里的人物特点。”“课文里的诗歌很美,自己也想写写小诗,小诗该怎么写呢?”一时间学生打开了话匣子,问题写了满

教师学堂

以研启思  以研促学

四年级组 李颖

——“双减”政策下学生、家长、教师角色转变

“双减”进行时

满一黑板。紧接着,以提出问题的学生为组长,谁有相同的问题,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组成一组,大家一起研究。很快学生们在语文学科便自行组成了9个小组。小组成员一起商量围绕这个主题都想研究哪些问题,是否鞥能够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来呈现。然后学生分工领取各自要研究的部分,分头行动,又不时地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一起整合筛选资料,提出新的问题,互相合作解决完成。汇报前,更是通过视频的形式,大家反复排练。整个过程中,我只列了几个时间节点,何时讨论方案、何时检查进展、何时讨论交流……大部分过程都是组长牵头,组员有条不紊地进行研究学习。学生发自内心的想去做、愿意做、不知疲倦地做,甚至有学生躺到床上睡不着,又起来绘制图表到深夜。当然,我们不提倡这样,但是不难看出,当学生的内驱力、学习主动性被调动起来后,他们往往发挥出很大的潜力。
       二、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成长的同伴、引领者
       在这次研究性学习过程中,作为老师,我没有像以往的语文课上那样去传授知识,因为孩子们研究的很多问题,对于我来说也是个问题,我也不懂,不能给学生一个完美的答案,或者不是很懂,不能透彻解答,我更需要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但当学生在研究方向、研究方法、解决问题的方式等出现分歧的时候,我就会和他们一起讨论,可以给他们一个建议、一个引导,让他们能更快速地找到下一步的研究方向。在这个过程中,我遇到不理解的地方,会请教他们,让他们详细地讲讲背后的故事,学生

发现能成为我的老师,给我讲知识,就变得格外兴奋,准备地也更细致、更充分了。正如《师说》里所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
       三、家长从焦虑的教育委托者,变成孩子终身学习的同行者
       双减政策实行以来,家长突然觉得没有了抓手,不知道该怎样来关注孩子的学习成长,原来一些孩子尤其是一些男孩子,回家很少和父母说起学校的事情,父母问多了也觉得烦。在这次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孩子要查找资料、筛选资料、调查分析、制作PPT等,这些都需要家长的参与帮助,孩子回家后会主动寻求父母的帮助,和爸爸妈妈一起聊天、讨论,爸爸妈妈也会把自己知道的相关知识讲给孩子,无形中更激发了孩子研究性学习的兴趣。在与孩子们讨论有分歧的时候,当孩子把组里和组员之间的困惑、问题说给父母听的时候,父母也会教孩子如何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接纳别人的意见……一时间,家长也都有了忙碌的方向,也更能走进孩子的内心了。
       一个半小时的年级研究性学习展示交流活动结束了,看到孩子们精彩的展示,我十分震惊,没想到小小的他们竟然有如此大的能量,“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起整个地球”这话不假,马校长倡导的研究性学习就是这个支点,使学校成为“学生的讲堂、教师的学堂、家长的聚智堂”,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做最好的我,在我最好的方面。

教师学堂

在马校长高站位的领导下,民小的老师们一直在贯彻落实“双减”政策,努力做到提质增效。双减工作不只是将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减下去,将课外班负担减下去,更是将教学工作切实推向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回顾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引发了深入的思考。
一、 教学相长,提高课堂效率
首先,要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师要清楚自己的职责是育人,是要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也就是在课堂上既要让学生掌握必备知识,更要训练学生的学科关键能力,同时还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均应在这样的教学思想下进行,才可能落实课程目标。
其次,要聚焦有意思、有意义、有挑战、有收获的“四有课堂”,“以学习为中心”引导学生乐学、善学、好学。学生以真实情境的问题为引领,在课堂中思考起来、组成团队讨论起来、动手实践起来,老师成为学习的陪伴者、引导者,适时点拨、引导和启发。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让课堂学习更加高效。课堂上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的过程,既是解决自学中存在问题的过程,也是发现新问题、探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过程。合作学习需要科学合理、巧妙安排。在组织形式上,小组长进行分工合作,小组内学生之间互相学习,有选择、有方式地解决学习问题。小组内未解决的问题,安排小组成员进行整理,为展示汇报做好充分准备。在课堂上让学生四人小组围绕课文内容,结合文中具体词句交流自己的感受。小组展示汇报,全班同学针对他们的交流内容进行肯定或补充。课堂上这个环节真正体现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从而提高课堂实效性。

“双减”进行时

同频共振   同向发力

四年级组  杨洁

教师学堂

二、 提质减量,优化作业设计
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根据课型、内容的实际情况,结合教学目标和学情选择某一类或某几类作业进行设计,要确保每个类型的作业都要有梯度和层次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在作业设计上,要贯穿学习的全过程,重视预习作业。控制手写的书面作业量,可多布置操作型作业,或者分层布置作业,让学生挑战高层次作业,给足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基于核心素养的作业设计更加灵活多样,形式内容不拘一格。在新教育形式下,比如语文教师应有意识的将语文的素养渗透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活起来、好起来,多用激励手段鼓励学生,平时多收集学生亮点,展示学生的作品,以读促学、以学促生,在举办学习活动时着重实效,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阅读时学校必修课之一,也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作业形式。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让学生养成读书的习惯。在平时注重学生课堂小练笔、文言文的训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以采用鼓励学生大声诵读,每周写读书笔记等方式将阅读和写作融入日常教学。
三、 加强家校沟通,做最好的自己
把所教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心,在与家长交流时,明确谈话的目的,让家长更容易上手,目标不要太大,太盲目,一定要有明确的任务方向,而且容易操作。除了教学实力,沟通质量是我们做好自己的重要方面。在家校沟通上,老师们已经形成了一种默契:遇事先找自己的原因,然后做出改进的方法。用这样的心态工作,老师的脸上总有笑容,心里总有阳光,心态积极了,沟通就有一个好的开始。例如某班孩子在校出现了同学之间的矛盾,家长可能会单方面只相信孩子的“一面之词”,强硬责怪对方同学和老师,这时候老师们需要保持“空杯”心态面对家长的沟通,微笑倾听,让家长宣泄,然后不带任何偏见,耐心解释,还原事实。
作为教育者,要主动拉长教育的时限,站在生命成长的角度去思考、去实践教育;要从学生学习方式的习得、学习习惯的养成上去改变、去探索教育,从根源上解决学生负担重的问题,协同引导学生实现自身的生命价值。

“双减”政策下,我们必须积极迎接教育挑战并开展深入实践,为孩子的无限可能播下一颗幸福的种子。因此,高品质、高效的育人课堂,更是必不可少。由研究教师怎么“教”变为研究学生怎么“学”,建立起真正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模式,就成了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学校的引领下,我们聚焦“以学习为中心”,打造属于民小的“四有课堂”,不仅让课堂有意思、有意义,更要让学生有挑战、有收获,引导学生乐学、善学、好学,在课堂中思考起来、组成团队讨论起来、离开课堂应用起来。在“四有课堂”理念的引领下,我以《牛和鹅》一课为例进行了实践。
《牛和鹅》是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是作家任大霖的作品。这是一篇故事性强,语言生动,童趣十足,又蕴含一定哲理的文章。主要讲述了作者在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再也不怕鹅的故事,告诉我们,看待周围的事物,要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教师学堂

四年级组  王晓佳

打造“四有课堂”培养扎实的学习力

教师学堂

四年级的孩子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并形成自己的阅读感悟,而且对于批注也是不陌生的,但是对于合理地进行批注还是会缺乏依据,容易出现想当然的现象。在教学时,运用批注的方法,并通过感知内容、梳理结构等途径,引导孩子在理解文本内容及结构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批注的阅读方法,收获阅读的快乐。
在《牛和鹅》这个故事中,孩子们不由自主地被作者任大霖对牛和鹅的不同态度深深吸引了,因为它触及到了孩子的真情实感,引发孩子的共鸣。当孩子遇见故事,借助批注,又是如何发挥阅读故事的魔力,架起孩子与阅读方法的桥梁呢?针对《牛和鹅》这一堂课,进行如下反思。
一、紧扣语文要素,学习批注
部编版的教材,很注重语文要素的培养,我关注篇章页的学习,让孩子有整体阅读的意识。同时找到文本内容与语文要素内在的逻辑联系之后,我紧扣单元要求和课后习题确定本堂课要学习批注的位置、方法以及批注的角度。同时利用思维导图将多个零散的知识点进行了整理,从纷繁的信息中找到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不仅把握了知识结构的全局,还整理了知识的框架。
二、归类识字,强化组块识记
由于中年级学生的注意力中的无意注意占主要地位,他们不可能对一样东西或一次活动的专注时间很长,因此创设一个宽松、愉快的识字氛围,对于中年级的识字教学尤为重要。本篇课文的生字教学很有特色,如:“扳、摔倒、捶、掐”等,这些是表示动作的词,而“捶”还跟具体的语境有关,在教学中可以巧用多种形式学习生字。我结合文本让学生练习,发现字形的结构规律、配图理解、汉字的演变等多种方式,这样就可以形象、准确、直观地归类识字。
三、聚焦批注,阅读层层深入
对于批注,孩子们都是不陌生的。在批注学习中,我尽量搭设阶梯,扶一把,让学生的学习之路更顺畅。如引入伟人批注事例,让学生认识并了解批注的作用;充分利用

文中的示范批注,指导学生掌握批注的方法。还从多角度批注到变角度批注,既是批注方法多样的体现,又是发展学生思维的训练过程。这个扶着学的过程,充分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
       然后,由扶到放地学习,以“边默读课文边画出相关词句,体会‘我’见到鹅和被鹅袭击时的心情”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操练批注,并提供句式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这样从扶到放,边批边阅读,让学生的阅读层层深入,理解更加深刻多元、富有个性。
        四、得意得法,语言与思维共生长
       在课堂结束之际,将所学到的批注式阅读延伸到《牛的写意》片段,并提出要求,让孩子们用今天所学的批注方法来交流这个故事,不仅在心灵上抓住了孩子的特点,又让知识体系得到了提升,这样就更有利于孩子从阅读中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激发孩子的学习欲望和张力,唤醒孩子言语生命智性而蓬勃的生长。聚焦“批注”这个点,深挖一口井,使阅读由表及里层层推进,理解由浅入深渐渐透彻,使语言与思维同生共长。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教学路上,我会继续潜心研究,为打造“四有课堂”不断探索,努力走出自己的精彩!

教师学堂

教师学堂

五年级组  陈坤

“双减”背景下浅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双减”政策终于落地。教育部对“双减”政策的出台背景和过程、总体思路、总体目标以及具体的落实政策进行了详细解答。“双减”工作的总体目标分为两个方面。在校内方面,使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作业布置更加科学合理,学校课后服务基本满足学生需要,学生学习更好回归校园。在校外方面,使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行为全面规范,学科类校外培训各种乱象基本消除,校外培训热度逐步降温。具体目标为:
一年内使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有效减轻,三年内使各项负担显著减轻,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
从课堂上获取知识,从课堂教学中锤炼思维与智慧,才是最为正确的选择,课余大量占用休息时间,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双减”不是减学,而是高效且有质量的教学。“双减”不减责任,不减成长。就是在每一节课上提高教学效率与保证教学质量。那么,应该从哪些方面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转变教师的观念、角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活动的本质是学生的学而不是教师的教,所以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应该是学生,有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才谈得上教学。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真正实现从传统的灌输式课堂到高效率课堂认识的转变。在课堂

上,教师要改变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用心倾注自己的工作热情去感染学生,熏陶学生,引导学生,使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活动中来,并积极地去学习、去发现、去探究。其次,教师的角色应该由单纯的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共享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定教,让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领悟学习内容,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是非,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感受,课堂不再是由教师操控的场所,而是学生自由发展的平台。当学生真正变成了课堂中的主人,课堂教学效率自然会大大提高。
       二、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就要提前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精心地设计教学环节,制作符合学情的多媒体课件。从备课的过程来看,教师的教学设计必须来源于对教材的正确解读和把握。教师只有认真细致地钻研教材,对教材有一个正确的、全面的把握和理解,才能够设计出来一个非常合理的教案。教学的过程是教师“用教科书”的过程,而不是“教教科书”的过程。教师是教材的理解者、研究者、实践者。备课时,教师要钻研教材,有自己对教材的理解,但同时教师还必须有自己对教材的思考,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把握好尺度,根据教学大纲施教,另一方面还要讲出新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喜欢这堂课,否则学生会学得索然无味。另一方面教师要关注时代发展的新动向,及时充电,吸收现实生活中的素材,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知识,把它们及时地渗透到自己的教学中。总之,教师只有把自己变成教材的主人,才能充分发挥教材的育人功能,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三、实现师生、生生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将课前精心设计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练习形式或游戏环节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之中,让学生在与教师的互动中学习知识。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与参与者,教师不但要时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更要适时地对学生的学习进度进行调控,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教师还要以与学生平等的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认真倾听学生的探讨,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引导学生解决一些他们无法解决的难题,帮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除了师生互动外,教师还要为

教师学堂

教师学堂

学生创造生生互动交流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探讨,引导学生对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多问几个为什么,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主动学习和创新的机会。实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效率一定会提高。
        四、课后善于反思,积累经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作为教师,我们课后要善于反思,每上完一节课后,教师都要抽出一定的时间来回忆一下上课所讲的内容、学生的学习情况,从中找出本节课的亮点与不足之处,然后随手记录到教案后面,或者用笔记的形式记载下来,作为课后反思的基础材料,以便能在以后的教学中应用。教学反思可以是一句话、两句话、一段话或者两段话,当然如果能够写成总结或是一篇文章更好。教学反思主要是记录课堂教学中的点点滴滴,即使是一个很细小的问题也不要轻易放过去。教学中的亮点要继续保持下去,并不断创新,存在的问题应该认真分析,摸索出应对的策略,在今后的教学中把问题预设在备课时,尽量不要让问题出现在课堂中。此外,教师还要重视与其他教师之间的交流,经常主动去听其他教师的课,也主动邀请其他教师来听自己的课,上完课后教师之间能及时交流、反馈互相听课的情况,彼此切磋,争取上好每堂课,上出精品课。不管是教师自己的课后反思,还是教师之间的互相交流,都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做好以上几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教师教得轻松,让学生学得愉快,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教师学堂

何为双减?“双减”文件即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单理解来说,“双减”一是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二是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国家的目的在于教育公平,让教育回归校园。但是在实行过程中,教师不可简单理解其中的深层内容。双减政策明确指出校内服务提质增效,充分发挥学校育人主渠道作用,加大改革力度,统筹校内校外教育资源,统筹课后两个时段,对学校教育教学安排进行整体规划,全面系统构建学校育人生态。提升校内教育服务质量,提高学校育人水平,让每个学生在校内能够学得会、学得好、学得足。因此教师在展开教学活动时也遇到了新的挑战,需要做到“高效能教学”。
课堂是减负增效的主阵地,如果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没有真正成为课堂的主流,那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不会得到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效率自然提不上去。教师如何提高课堂质量,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很快便想到了通过设置更加有效地课堂情境。《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适宜的课堂情境可以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自主地思考课堂知识,也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四年级组  王晨阳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情境的设置

那么在实际的课堂中,我们应该怎样去做到设置更加有效地课堂情境呢?其实在以往的教学当中,大多数情况我们都会采用教材当中的情境,这些情境的素材用起来比较方便,和每节课的主要内容能够很顺利的串联起来。但有些教材当中的情境,其实已经脱离学生的生活很远了,或者是学生完全没有接触过的领域,那么他们就很容易在一节课的开始就失去了兴趣,变成了被动的学习。因此,我觉得在备课时,我们应该对本节课教材当中所呈现的课堂情境进行思考,这个情境是否是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这个情境是否是学生所感兴趣的?这个情境能够引发学生的自主思考?变为主动探索、主动研究?如果不能,那我们大可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设置贴合学生实际生活的情境,让每节课的问题都是从实际生活出发,最终也回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其实,这就好像我们学校的研究性学习,孩子们之所以感兴趣,出成果,我认为就是因为那些问题都是来源于生活实际,是孩子们真真切切感受过的,是他们感兴趣的,想研究的。而我们就可以将每一节数学课堂都设计为一次小型的研究性学习。
       当然,想要将每一节课都备好,都找到适宜的情境来带入,这对我们老师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情境创设应充满童趣。我们要知道我们所教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用符合学生认知心理的外部刺激去促进他们对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从而主动完成知识的建构。但有趣、生动并不是有效情境的标准,关键是这些情境是否有效促进学生“快乐、有效”的学习,主要是基于学生实际、有助于学生实现生活经验数学化的情境就是有效的情境。其次,情境的创设要紧扣教学内容,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对教学内容有一个深入的解读,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我们要能判断出其所适合的学习方法。然后根据其适合的学习方法设计适合的情境。第三,情境创设贵在求真。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情境创设中,强调创设尽可能实在的真实情境,因为真实的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体验。任务的真实性使学生能了解自己所要解决的问题,有主人翁感,任务本身的真实性也容易启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
       总之,想要让每一堂数学课都像是一次小型的研究性学习一样,这就需要我们在备课时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如果真能够尽自己的努力,去达到这样的课堂效果,时间久了,课堂效率将会大大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也将会得到大大的提升。

教师学堂

教师学堂

随着时间的推移,双减政策实行已接近一个学期了,在遵循学生自身成长的规律、学习认知规律的基础上,在落实双减的同时,不仅要做减法,减少学生的课业负担、减少机械性、重复性作业的同时,也在做加法,怎样做到在减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双减后带给他们的是更多的不同于以前的有意义的学习。
为了培养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和尝试,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因此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会学、乐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每个孩子都成为学习的主人,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一)做好课前复习,激发学习兴趣

五年级组  杜福花

“双减”政策背景下如何提质增效

   做好课前预习,可以培养学生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有效地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坚持预习不仅为课堂学习做好了思想、知识上的准备,而且获得了课堂学习的主动权,学生通过预习,自己得到理解,当学习讨论的时候,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的结果正相吻合,便有独创成功的快感;学生获得感得到了满足,同时增进预习的效果,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面积时,老师先让同学们回家预习,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怎么得到的?你都有什么方法,自己动手拼一拼、画一画,写一写,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你还有什么问题呢?并把你的问题记录下来。同学们有了课前自己的动手实践,课堂上的学习气氛顿时增强,为了让同学们有时间、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课上同学们先在小组内汇报自己的方法,小组总结自己组内的各种方法,同学们在小组汇报时,能够将自己的方法清晰的讲给组内的同学听,他自己一定是非常明白的。
对于预习时疑惑的问题,首先小组内的同学是否可以帮助解决,如果解决不了,在全班汇报后,可以提出自己的疑惑,大家一起来解决,这样同学们的学习更加的深刻。在自己预习时,同学们至少都掌握了一种方法,在小组内交流时,可以听到不到的解决方法,对问题的理解更深刻、更透彻。
(二)深入课堂学习,做学习的主人
课堂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好场所,是实施新课标的主阵地,是开启和展示学生智慧的核心场所,是学生表演的舞台,是其灵气与智慧飞扬的园地,教师应利用课堂阵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的思考,真正实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例如,在学习3的倍数的特征时,在找到3的倍数特征时,一个孩子的小手高高的举了起来。“孩子想说什么呢?”我心中的充满了疑惑,规律不是已经找到了吗?好吧,我们一起来听听李同学生想说什么?老师,我知道为什么是3的倍数的特征是一个数各个数位数字之和。随着说话声,小李老师拿起了粉笔,便开始了他的讲解:因为任何一个数都可以写成几个数的和的形式,比如356=300+50+6=99×3+9×5+(3+5+6),前两个数都是3的倍数,一定可以整除3,所以,我们只要看看3+5+6是不是3的倍数就可以啦,而

教师学堂

教师学堂

3,5,6正好是这个三位数各个数位上数字的和,所以只要这三个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一定是3的倍数。听完李同学的叙述,同学们想起了热烈的掌声。
       这样的课堂,孩子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同时也带动了更多的同学积极主动的思考问题,孩子们不仅掌握了是什么,更知道了为什么。以后的课堂,更多的同学慢慢的也有了更多的为什么,是什么。
       例如,在学习过梯形的面积后,课堂上同学们用了不同的方法得到了梯形的面积,同学们的方法你看懂、听懂了吗?请把你学到的方法画一画并写一写推导的过程,看到孩子们尽自己所能在展示自己方法的时候,我明白了,深入到孩子们心中的不是冷冰冰的公示,而是一个个鲜活的图形及图形之间的联系,在孩子们心中已经扎根。
       二、开展研究性学习,提高学习的联动性
       双减政策实施后,孩子们作业的占用时间少了,课外班的时间没有了,孩子们有了更多自由的时间。这时老师也带着孩子们走出课堂,找一找生活中的数学,将数学与我们的生活联系起来,逐步培养孩子们用数学看到周围生活的能力,用数学的思维来分析周围事物发生、发展的能力,能够用数学的语言来描述生活的能力。
        比如我们班的几个孩子,发现我们学校四合院的建筑的屋顶,和平时我们的房子有很大的不同,于是就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几个孩子就组成了研究性学习。通过上网查找资料、实地考察、手工绘制等方法,从屋顶的神兽、屋顶的类型、屋顶的彩画、屋顶的瓦等几个方面开了自己的研究,看着孩子们认真讨论、钻研的样子,老师心中也挺激动的,感动于孩子们的想法,感动于孩子们大胆实践。
       双减,是教育的重大转型,一次重大的教育变革,对身处教育的老师、同学都是很大的挑战。在这次变革中,作为老师,我们在适应肩负的同时,也在努力改变已有的课堂教学模式,给孩子创造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让每一个孩子在课堂上都有不同的收获,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学习的主人。

双减政策已经施行四个月,随着不断的实践、总结与改变,我们从初期的摸着石头过河,到现在逐渐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模式。期间历次会议,校领导强调“双减”意义,提出具体的符合学校特点,与学校实际结合的举措,所有老师都在这股浪潮中发生着改变。我也谈一谈自己在教学、课后服务、学校活动三个内容中,我的实践经验和思考。
一、以研究促进课堂学习效率
1.学生客串小老师。学校一直提倡“以学生的学习为课堂本位”的教学理念,学生之间可以形成互学的学习关系。学校一直以来也在开展课前五分钟微课堂,意在锻炼学生口才和逻辑思维,增长见识。几年的时间里,不少班级的同学们已经形成了知识分享的氛围,并且随着阅读工程的深入,学生们的口才也得以提升,我在思考是否可以让高年级学生来客串小老师,或者小助教,从独立的课前五分钟转移到我们学习的教材内容上来。本学期我在六年级开展了尝试,效果良好,在六年级4班,我邀请有兴趣和能力的学生作为我的小助教,开展“双师课堂”,每节课的一部分内容,交给小助教来讲授,比如在《电和磁》一课,小助教来讲授丹麦科学家奥斯特的经典故事,在《活字印刷促进社会发展》一课中,学生讲解活动印刷的制作步骤。这种做法对于讲授者来说,提升了他们的成就感自信心,通过前期的“备课”,他们对自己讲授的内容肯定有了更深的理解,

教师学堂

五年级组  关越

循规而行 提质增效

教师学堂

而其他同学在聆听时,也会由于新鲜感而更认真一些。六年级5班的同学热衷于课前五分钟的分享,题材丰富多样,多位科学小学霸轮番上阵,他们的口才和思维水平都让人惊叹,这得益于学校一贯的培养。当然,上述做法还存在这问题,比如小助教的定位如何与教师有更兼容的模式,小助教的教学水平还需要继续提升,课前五分钟的分享如何更与课本内容结合,等等。
       2.将教室和器材开放。我认为科学课的学习仅依靠课上40分钟是远不够的,科学教室和器材对学生具有吸引力,我们应该开放科学教育资源,为孩子的研究提供更大的支持。本学期,我的教室对六年级学生开放,在学习微小世界单元时,学生可以利用中午时间,来到科学教室,对动植物样本进行观察,可以从学校池塘中取样,观察水中存在的微小生物。我给一些学生购置了琼脂培养基,让他们在课下进行手上细菌的研究,学生将自己的实验样本放在科学教室中,每天一早到科学教室进行观察。看到学生能够在科学教室中进行科学研究,让闲置时的科学教室也充满了学习的味道,我感觉很有意义。之后,我计划培养一些科学教室小管理员,对教室资源形成有效管理。
       3.从课本中取材开展研究。在研究性学习方面,校长一直强调,研究不是目的,学习才是目的。我深刻认同这句话的观点,学生应以课堂学习的内容作为目标开展研究,而不是单单以自己的兴趣。本学期,六年级同学们也开展了小研究,我与他们一起定的主题是“洗手液、肥皂的杀菌作用对比”。这一题材来源于本学期第一单元的学习内容,在过程中,学生养成了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增加了对科学的学习热情。在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确定研究方向,制定研究计划,继续进行研究,形成更缜密规范的科学研究过程。
       4.良好师生关系促进成长。中国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教师需要与学生形成良好的关系,教育才能更自然的发生。学校中很多教师都是我学习的典范,比如于昊老师、李颖老师、张宇燕老师等等优秀的教师,他们无不是与学生形成了很好的关系,学生爱戴信赖。本学期的教学过程中,我也努力与六年级学生形成融洽的关系,经过一直的坚持,我很欣喜地看到,一些学生乐于与我进行科学方面的探讨,在下课之后也不愿离开教室,想一直探讨科学问题。在这过程中,我也不是一直充当教师的角色,一些问题我

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或者给他们提供学习的渠道,让他们课后自主的学习了解。同学们给我推荐科普书籍,我也给同学们推荐科普书籍,下一步,我计划针对书籍当中的内容,与他们开展探讨,继续推动科学学习的热情。
        二、发挥教师潜能,提质于课后服务
       课后530是本学期新的学习时间段,之前的530只是教师看着学生写作业阅读,而这学期,530的时间内容,学校需要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根据上级的要求指示,我和科技组的老师们都发挥潜能,让530活动更具有学科特色。本学期我在530时间段内开展了编程科普的内容和科普阅读的内容。我将本是在选修课社团里要讲授的内容,进行改编,以科普的形式,在530活动中开展,目的在于让学生对单片机编程又一个基本的了解,内容不在深、而在好玩,让更多的学生可以了解单片机编程,喜欢上编程,在五年级五个班级实践下来,我们认识了单片机上面的led小灯,用按键进行控制,了解了陀螺仪传感器的作用,给同学们演示了一辆遥控小车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同学们的兴趣浓厚,我的介绍像是给他们开启了一扇大门,我也很有成就感。
       除此之外,我还带领同学们开展了科普阅读的活动,以刘慈欣的短篇小说为素材,让科学在文学的依托下,更体现出其魅力。同学们最喜欢的一篇文章是《乡村教师》,讲述的是一个偏远的小乡村中,一名濒死的教师教授孩子牛顿力学知识,顺带着拯救了整个太阳系的故事,故事具有科学性,且情感细腻丰富,沁入人心,各个班级的学生听完之后都不与呃呃呃痛的鼓起掌。那一瞬间,我内心很有成就感,觉得自己的做法影响了祖国未来的希望。
       除了课堂和课后服务,我力争在教育的各个方面落实双减要求,提质增效。在这个过程中,我还有很多事没有做到位的,目前只是第一步,在今后还将继续完善改进。作为科技教师,我也将一贯坚持五育并举,让孩子实现全面发展,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为祖国的未来培育合格的公民。

教师学堂

教师学堂

随着科技不断发展,信息科技产品的普及应用,我们的学生从出生就开始不断接触各种科技电子产品,随着年龄增长,手机、PAD和电脑有意无意都在使用着,所以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应用水平不再是零起点,已经是很习惯很普遍的使用者和消费者,所以我们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迫切需要进行调整和改变:
一、 学习内容的变化
曾经的教材以office系列办公软件为学习内容,三、四和五年级都在学习如何操作和应用技能技巧,而现在的学生对鼠标的操作、计算机中命令菜单犹如母语一样,早已非常娴熟,如何上网、查找资料也都使用过,因此近几年我们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也在不断地调整,比如说,曾经将近一学年学习画图软件、一学年学习Word文档处理软件和一学年学习Powerpoint软件,现在只用一个学期就能全部学完。课堂上增加了最新科技的人工智能领域以及真正体现信息技术学科本质的算法和编程的学习内容,增加了虚拟机器人的搭建和编程的学习,增加的这些学习内容更加符合现状和学生的需求。
二、 学习方式的变化
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学习,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在发生着变化,如校长在《循规而行,提质增效》文中所谈到的“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变为内心充

四年级组  兰绍芳

对小学信息科技教育的
思考和探究

盈的创造者和担当历史重任的传承者“,”教师从教育服务的提供者,变成以立德树人为使命的、学生精神成长的引领者“。教师把握本学科的学科特点和学科价值,无论是从纵向、 还是横向维度都能熟练掌握本学科内容,把握整个学科的架构,从一节课一节课的教学中积累和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从知识应用层面的角度设计学习情境和学习任务,让学生的学习不是仅仅是在学习某个知识、某种操作,而是以一种问题解决、主动探究的心态进行学习,是一种发自内心需求富有内驱力的主动学习。教师是学生学习的设计者、引领者和帮助人。
        三、课堂的变化
       在我们的课堂上,让每位学生感觉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体会到通过自己的努力有收获的自我成就感;在我们的课堂上,学生之间是更多是合作、交流沟通和互相帮助,真实的自我和平和的心态,而不是充满着比较、竞争和你强我弱的气氛和气势,让帮助同学的人感到帮助别人的快乐,让受帮助的同学感到温暖和鼓励。每个孩子的天赋和兴趣都不一样,在我们的课上,不能要求所有的孩子都达到怎样的水平,教师要在如何引领孩子了解本学科、喜欢本学科上下功夫,不管他能学到什么程度,至少让孩子们感受到本学科有趣味、有意思,在他的心中种下一颗种子,时机成熟定会发芽生长。对信息科技非常感兴趣的孩子,我们要帮助他开启知识的入门,搭建和创设平台和机会,引发他更加愿意去探究的热情。
       这是高境界的课堂,是我追求的课堂效果,我会努力学习,深入思考,不断地打造这样的课堂教学。

教师学堂

教师学堂

2021年4月教育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合理。安排学生校内、校外体育活动时间,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马校长在《循规而行 提质增效》中也说道双减背景下,学校高度重视、了解需求、回应关切、认真落实。将双减工作与办学理念、发展路径相结合,坚持遵循教育规律,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生态,优化学生学习成长的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更好地应对未来社会的变化。作为体育教师,我们思考,现在孩子们锻炼的时间更多了,那么我们如何在学校引导并教会学生运动技能,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呢?
首先,要改变教育观念,与时俱进,与时代同步,适应新形势。尊重规律,回归本真,不能是应试教育,以考定教,考什么学什么。体育应该是在玩的过程中,锻炼身体,提高技能。我们一定要记住,以学生为本,树立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的观念。
其次,要做好备课,上课,课后反思等工作。有备而上,提高质量,反思改进。在体育课堂上,体育教师要让孩子喜欢玩,安全玩,教学生会玩,与学生一起玩。通过教

四年级组  李金霞

双减政策之下体育工作的思考

学,每个孩子能在课堂上会学,学会,会用。这就要求提高课堂质量,尤其是淡化教师的角色,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带着问题学,有创新,有合作,有探究,有收获。由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主动地获取者,同时也是分享者。学校体育工作中还要注重教会、勤练和常赛。通过各级比赛,让学生人人有比赛,班班有比赛,年级有比赛,以赛代练,以赛促练,营造体育氛围,让学生获得成功和喜悦感。在体育运动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再次,利用好各种平台和资源,为学校体育工作助力。学校的体育工作不仅仅是学校单方面能够做好的事,也不能完全依靠学校做好学生体质提升这件事。我们要联合家长、社会等各种资源,才能更好,更长远的把学生体质搞上去。与家长合作,体育锻炼与家长有关,陪伴孩子一起锻炼。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的一项调查显示,父母的运动行为和习惯,尤其是母亲,对孩子运动习惯的养成影响重大。“应鼓励家长参与到孩子的体育锻炼中,亲子锻炼对孩子是最好的激励,尤其是处于低龄阶段的孩子,和父母一起运动的效果最佳。”我们要联合社会,例如周边的大学资源,有一些体育专业的大学生可以进到学校来丰富学生的体育活动内容,还有大学以及周围社区的活动场地,可以更好地解决学校场地空间不足的现象等等。
        最后,提升体育教师自身素养, “双减”政策既要减负还要提质,这对教师的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减负提质”,离不开高素养教师的支撑。要想到体育贴近孩子未来的生活,孩子的成长及未来握在我们手中,要为学生未来生活打下今天的体育基础,所以,在新形势下做好这份职业如果不提升自己则敬业不易,精业难成,我们必须利用时间多学习,多阅读,多思考,多研究,多积累,不断修炼与提升。
        双减落地为学校的发展、学生的成长提供了新的可能,我们要始终注重教育生态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以学生为中心,以发展为动力、以质优效高为目标,遵循规律办教育,在高品质办学的道路上不懈前行,为孩子未来无限的可能播下一颗幸福的种子。

教师学堂

教师学堂

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负担过重问题,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各地中小学深入开展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工作,“双减”工作的稳步推进。在落实“双减”政策的实践中,教育工作者对这一政策的内涵有了更清晰地认识,从开始大力倡导减少课内作业数量,对作业数量做出严格要求,到目前强调作业布置的统筹管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作业质量,保障减数量,不减质量,不“减成长”,让学生在“双减”政策下全面健康成长。
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为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性课程,在“双减”背景下,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这成为一线教师不断思考与探索的问题。笔者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努力转变思想观念,尝试改革课堂教学方式,更新道德与法治的作业设计,依托研究性学习,布置更多实践性、体验性、探究性的作业,鼓励学生多动手实践,在自主探究中学习。
本文以小学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让生活多一些绿色》为例,分析“双减”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的方法与策略,通过单元整体设计,以“低碳环保,绿色生活”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统筹单元作业设计。

四年级组  孙志敏

例谈“双减”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的作业设计

一、学科阅读进行预热式学习
     阅读是极其简单又无可替代的学习方式,我们可以从中汲取强大的精神力量。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综合性课程,内容涵盖了伦理道德、心理、法律、文学、历史等各领域的内容,开展学科阅读有助于跳出教材内容的限制,拓宽学生知识面,也成为一种预热式的学习。本学期,我和孩子们共同开展学科阅读,每周布置阅读任务,利用课前五分钟分享交流,也开展了几次读书漂流与阅读分享会活动。
在《让生活多一些绿色》这一单元开始前,为学生推荐了《拯救地球行动绘本系列》环保主题绘本,《给孩子的环保生态小百科》《谁在蚕食地球》等书籍,同学们也带来了家里的环保类书籍交换阅读。这样在本单元学习之前,同学们已经储备了背景知识,了解了垃圾处理、资源保护和低碳环保的很多信息,甚至开始考虑废旧物品利用的方式,为开启后面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同学们喜欢阅读,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这项作业没有给他们带来负担,还能为他们提供机会与大家分享自己的阅读收获。阅读的内容不仅包括书籍、报纸、杂志等,也可以分享新闻,展示的方式也多种多样,可以课前分享,也可以提前录制音频、视频,或者做成简报分享。
二、实践探究任务为自主学习续航
探究性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提高思维能力。道德与法治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很多话题与生活中的真是问题息息相关,学习过程中布置实践探究类作业,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自主学习续航。

教师学堂

在学习《为生活多一些绿色》这一单元时,分析教材的内容,对自然单元进行整合,在学生前期大量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借助KWL思考工具,引导学生思考,关于这一主题的学习内容,已经了解的信息,想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教师学堂

学生在梳理回顾已知的相关知识的过程中,进行更为深入理性的思考,从而确定想要进一步探究的问题,比如:现在的生活中存在哪些污染为题?这些环境的污染给我们生活带来哪些危害?人们为什么要进行环境保护,环境保护与人类的长远发展有什么关系?白色污染是怎样产生的?没有塑料制品我们的生活会变成怎样的……等等问题。课堂上,同学们针对某一问题,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们想到要去查阅更多资料,到生活的小区或者附近公园去观察,采访周围居民,了解某一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且思考解决的具体策略。在这个基础上,这项生活探究任务成为课堂学习的延伸,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带着批判性眼光对课本知识进行反思,同时,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一次看到垃圾车来小区收垃圾的时候,把分好类的垃圾倒进一个垃圾桶,这让他感到很失望和不解;现在垃圾桶旁边经常有志愿者值岗,提醒居民做好垃圾分类,如何分类等,但是很多人却只是站在那里拍张照片就走了,没有真正履行职责。这些问题是学生在道德生活中非常困惑的,也是很多道德教育没有落实到行动上的重要原因,而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与探究,对于突破原有的道德认知,提升道德素养意义重大。
        三、生活体验类任务升华学习感悟
       生活体验是课堂学习与真实世界的一架桥梁,正如那句话: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 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生活体验类任务是加深学生的理解,提升学生认同感的重要途径,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设计合理的生活体验类作业有助于提升课堂学习效果,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统一。

图1 学生设计的白色污染情况问卷调查单

生活探究类作业可以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生活中的真问题,发现学生的道德困惑点。例如,学生在解决垃圾分类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家庭正在慢慢转变观念,垃圾分类也取得明显的效果,但是他却发现有

学生在讨论白色污染的时候,认识到白色污染带来的危害以后,认识容易走向极端,认为塑料制品一无是处,但是对“限塑”“减塑”行动有没有深刻感知。因而,我们设计“限塑一天”生活体验,让学生选择一天尽量不用或者少用塑料制品,在这个过程他们体会到塑料制品给生活带来的便利,也在亲身体验限塑生活方式的过程激发智慧,真正思考在自己的生活如何减少塑料的使用,尽量多使用一些塑料替代品,增加循环利用等。再比如,在探讨大气污染,全球变暖问题时,开展了“家庭低碳生活周”活动,让学生与家人一起减少碳排放,在课堂上分享低碳生活经验,根据记录评选“模范低碳家庭”,逐渐让低碳生活的理念深入人心,改变学生的生活方式。
结语: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我们总结出,在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注意的以下几个原则。
关注个体,促进个体在合作中成长。作业的设计应该让每个学生都能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锻炼自己的能力,关注到个体的特长与不足。由于每个学生的特点存在差异,我们鼓励学生组建学习共同体,通过合作学习,让每个能够发挥自己的所长,又能在团队中相互学习。
倡导自主,让教师的指导恰到好处。设计具有一定开放性的作业,倡导孩子根据主题自主选择具体的探究内容,老师不做过多的干涉,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老师作为一个观察者、服务者,提供适当的帮助,师生之间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允许孩子出现问题犯错误,教师要提供恰到好处的指导。
鼓励体验,培养行动的巨人。道德与法治的学习主张学生做到知、情、意、行的统一,学生能够很快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端正自己的道德立场,但是很难落实到行动上。作业的布置应该鼓励学生在课堂之外多去体验、去实践,让学生在行动中加深理解,做行动的巨人。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对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合,统筹设计作业,以作业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实现实践育人,实现立德树人。

教师学堂

教师学堂

马校长常说:“要让有意思的事情变得有意义;又让有意义的事情变得有意思。”在本学期的实际教学中,我一直努力践行着这一原则。
英语学科综合实践作业是丰富多彩的,它可以是来自学生个性化的作品,也可以是根据教材总结性的知识内容,更可以是学生精心设计的形象展示;英语学科综合实践作业是靓丽多彩的,它可以延伸到实践活动中,用短剧表演的形式展示风采;英语学科综合实践作业还可以是校本课程,教师带着学生一起去尝试、探索适合他们的学习方式。英语学科综合实践作业具有丰富性、周期性和拓展性的特点,它在学习方式变革方面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
英语课程改革的方向直接影响着学习方式的变革。改变课程内容的“难繁偏旧”,改变学习方式的“死记与硬背”;改变课程评价的“甄别与选拔”,改变学习方式的“考试与分数”,改变作业的“机械与重复”。这些改变都在“双减”政策落地后显现出来,值得教师去挑战,值得教师去探索。
当我还是学生时常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作业写完了吗?”,如今我已成为教师,则会反过来问学生“你的作业呢?”“作业”两个字好像就是老师学生的代表符号。有些学生想到作业就抓耳挠腮,有些老师看到有些作业也头疼无奈。如何打破这样的死循环?如何理解作业不单是为复现世界,更是为了探究世界?如何让学生爱上作业?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用自己的智慧,带着孩子去广泛探究,作业有答案,但教师要引导学生超越答案,不止于标准答案。

四年级组  刘金艳

综合实践作业助力增效提质

本学期,我带领学生探索了多种综合实践类作业,孩子们在完成的过程中不仅把所学的英语知识进行了梳理和复习,也锻炼了设计能力、动手能力、绘画能力等多方面,收获知识的同时也收获了快乐。
 借助语音翻翻卡复习字母组合的发音

教师学堂

 借助思维导图梳理相关领域的知识

 借助“小小掌上书”提高文段书写水平

教师学堂

经过一个学期的探索和尝试,我和学生都在开发综合实践性作业方面更感兴趣,也更感觉到这些与众不同的作业方式是我们的学习变得更加轻松自如。
“双减”不仅仅是“减”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背后做“加法”,减法是纠偏勘误,加法是正源立本,要让教育在科学合理的加减运行中走向整体优化,“双减”工作才能真正落地有声。
当下“双减”政策下,学科综合实践作业似乎可以让我们师生都找到了兴趣点,打破常规作业形式,换个方式写作业,根据自己的兴趣点选择多样的形式等等,都恰好的顺应了以学生主体,以学生兴趣为基础的导向,因此学科综合实践作业是学生爱上作业的一道良药,是一道“加法题”,也是我们老师放手让学生飞翔的一扇窗。
经过采访调查,40人的班级非常愿意做综合实践作业的人数能到达70%以上,比较愿意完成的也要占到20%左右,只有10%左右的同学觉得做综合实践作业占用时间,花费精力,加重负担,不过他们也表示如果时间允许,他们还是愿意去尝试做的。如何让学生喜欢做综合实践作业,如何让学生“加”倍爱上综合实践作业,我们教师在这条道路上即探索又研究,争取在顺应时代大环境前提下让学生的作业加减有序,减加有质!

教师学堂

五年级组  唐嘉媛

“双减”背景下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思考

近些年,民族小学的阅读环境在不断改善,学生的阅读兴趣高涨、阅读量不断提升。同时,在“双减”政策的大环境中,民族小学在马校长的指导下,学校各科、各年级都开始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减负增效。这样的改革,是符合未来社会发展趋势的。为了让今天的孩子,更好的面向未来,必须使他们具备创新能力,也就是运用联想、想象、推理等思维方式,不断的在知识与知识、知识与现实之间建立新链接的能力。这种思维能力的养成,并不需要复杂的载体,阅读活动就是一种最佳的训练途径。
“双减”正好给学生提供了更多自主阅读的时间和空间,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学生通过阅读,高效收集、分析、输出信息的能力,已经成为学习能力考核的重中之重。
在这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中,我在阅读课中不断摸索,进一步完善了阅读思维理念和方法,同时也验证了其有效性。
首先,我们进行了书单整合重组,在必读书单里,推荐书目及几个版本,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版本。选读书目只提供类别和范围,学生自由选择书目。

教师学堂

学生在选择必读书的版本时,可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删减版或完整版;也可以选择少儿版、青少版或普通版,在这个过程中完成对自我阅读能力的一次认知,同时调整阅读难易程度,便于每个学生理解探究。
选读书目变为科普类、历史类、人文类等范围的设定,根据学生自身的兴趣进行类别和书目的选择,同时在班级的交流活动中由学生自己进行好书推荐,既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又实现了学生的自主阅读。
其次,指导整本书阅读时,引导学生运用阅读思维。
1.“玩转西游”“民间故事探究”等课题形式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大大提升学生开启阅读的几率。课程中发现,原本对书本毫无兴趣的学生,在经过兴趣引导后,大多能够产生对书本内容的好奇,愿意随着老师一起深入了解书本内容,同时在了解故事情节时,也愿意探究故事背后的历史、地理等相关知识。
 2. 大量阅读思维工具练习输出,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低年级学生练习使用气泡图、圆圈图等工具展开想象和联想,经过一个学期的练习,普遍可以比较顺利地针对一个主题进行想象,也可将书本内容与已知信息,或自己的实际生活做关联。在输出表达上,虽不能像高年级学生一样条理清晰,但可大大丰富表达的素材。
高年级学生使用一段时间的阅读思维工具后,大部分能够用双重气泡图、五维图等工具进行对比分析,再形成比较完整顺畅的语言表达。对比之前思考和表达的状态,可见学生思维的全面性、深入性,语言的条理性,都有提升。
随着时代的改变,教育的方针不断发生着调整,校长用最准确的预判和最合理的方法,引导学校随之越来越好。阅读作为全校师生的三项必修课之一,历来受到绝对的重视。那么双减背景下,学校的阅读工作能有哪些创新、学生的阅读如何提质增效、如何通过阅读有效促进学科知识的学习,并切实转化为个人成长的能力……这些问题的回答还有赖于我们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学习、探索、分析、总结,真正形成一套民族小学所特有的阅读推广路径,让老师和学生从阅读中都受益。

教师学堂

五年级组  刘佳

“双减”政策下的阅读

“双减”落地,有减有增。名为“双减”实为提质增效的“增加”渐成学校和老师的共识。校内作业负担在减轻,校外学科培训大幅压缩。减出来的时间到底留给谁?这个问题让不少家长,其实包括不少学校的老师和校长都感到有些困惑。
在“双减”政策实施后,有不少家长和我反应“双减”之后,孩子每天回家后基本都没有作业,于是孩子终于可以痛痛快快地做自己最想做的事儿——读书。面对这个现象不止家长,其实我对这个情况也是有些忧虑,但担忧的同时从心里我还是赞同孩子的选择,因为阅读素养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
双减政策实施后,学生个人可支配的时间增多了,这些时间可以拿来锻炼,可以拿来休息,但我认为更应该拿来读书,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
当代教育家朱永新有个观点广为流传: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也取决于他的阅读水平。“双减”政策实施后,校外学科类培训机构逐渐退出孩子们的课余时间,孩子的学科学习主要依靠学校教育。而学习是一件长久的事,无法急功近利。所以放眼整个人生,为孩子将来的人打好精神底层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学堂

阅读是为头脑和心灵充电的最佳方式。同时,阅读可以开拓孩子的视野;开拓思维、提升理解能力;培养孩子想象力,提升写作、表达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还以帮助陶冶情操,培养气质。
在当今急功近利比较轻浮的社会大环境中,阅读贯穿孩子和自然、社会、自我的关系,启发他更多的思考,帮助他的内心变得越来越丰盈。阅读需要多元化,数学阅读、科技阅读、艺术阅读也很重要
学校是学习阅读的地方,但不该是唯一阅读发生的地方。学校的教育要教会学生学会阅读前人的经验,没有阅读就没有教育。而引领阅读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对于小学来说,阅读贯彻于各个学科的始终,各个学科的学习都离不开阅读。所以阅读是广泛的,不仅需要文学阅读、历史阅读,也需要数学阅读、科技阅读、艺术阅读等。
学生在面对不同类型的阅读材料时应当具有更为综合的阅读素质。目前学生在学校学到的更多是文学阅读,能够感受故事,感受人物,但是这些阅读方法对于数学阅读、科技阅读等类型时效果并不好。所以我认为根据学生阅读活动的过程,将阅读能力分解为六个要素,即提取信息、整体感知、解释说明、推理判断、反思评价和创新应用。通过对这六个要素的逐一把握和重视,贯穿到学科阅读中,一定会有令人惊喜的效果。

教师学堂

学科阅读,双减政策下新时代阅读方法
学科阅读正成为当前中高考命题变化的重要导向。通过近年来中高考各科目考题阅读文字量和题型、内容、答题要求的分析可以看出,阅读量增加和阅读能力考查不仅体现在语文、英语学科中,理科试题的阅读文字量也呈现出明显增加的趋势。近几年毕业生回校和我聊天时总说到,在中学的学习中,语文、英语之外的其他学科存在学习困难的问题,大多是因为阅读能力不足;在放弃作答的数学应用题中,有很多是因为读不懂题目,甚至理科的卷子后面有好多题都来不及读。一道理科题其实知识不难,但是题目中有一大段知识背景介绍,学生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很多的精力才能读完、读明白,势必会导致考试时间不够用。因此我认为,从小学阶段开始在学生的阅读材料中除了目前大量存在的文学类阅读材料外,还应在中高年级增加一些科普类阅读材料,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是终身学习时代的基本能力,是学会学习的重要方法,是获取新知、拓宽视野的关键途径。我们需要树立大阅读观,在学校形成全学科阅读的态势,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有人说,“双减”背景下,最好的家庭作业就是——课外阅读。如何保护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我为大家支3招:
1.允许阅读过程中的“不作为”
 书读完了,一定要摘抄一些精美的语段,一定要写出自己的读后感言。”这是很多老师、家长对孩子提出的要求。“不动笔墨不读书”,这当然是一条读书的好经验,但如果把“做读书笔记”变成一种硬性要求,效果往往不会太好,还会限制孩子读书的热情。时间长了,孩子会认为读书是一种负担。于是,为做笔记而读书;怕做笔记而怕读书,几乎成为一种通病。如果“做读书笔记”成为学生的负担、读书的障碍,为什么一定要任性地坚持呢?
美国著名语言教学理论家克拉申在谈到如何提高美国人母语识字读写能力时,特别推荐一种阅读方法——随意自愿阅读,也就是所谓的无意识阅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必过多介入学生的阅读活动,只需随着阅读活动的不断深入逐渐加大学生的阅读量和加快学生的阅读速度。当我们把眼光再放长远一些,就能坦然面对孩子们在阅读时的种种不作为了。

五年级组  李丽

教师学堂

双减政策下,
我为学生课外阅读支3招

2.允许学生有“无为而读”的大自由
“无为而读”,就是“不为应试而读”,“不为功利而读”。《红楼梦》中贾政把《西厢记》《牡丹亭》一类的书籍斥为“闲书”,逼儿子读能通往仕途的《四书五经》,宝玉常常因为偷读“闲书”而遭责罚。读书本是为了愉悦身心,结果却这等受罪,岂不是令人扫兴。
今天的学生,也常常陷入“宝玉”的窘境。在应试的压力下,老师和家长对孩子的课外阅读通常持“有分寸的限制”态度,怕过多过滥的课外阅读影响孩子的学业,并戏称此举为“壮士断腕”。从营养学的角度来说,一个人的健康成长,水果、粮食、蛋禽、蔬菜都不可缺少。所以,“时尚阅读”也好,“快餐阅读”也罢,都是一种需要,大人不必以成人的世故和功利作出限制,这是孩子们成长中的自然需求。吃惯了米饭,偶尔吃吃小甜点,换一下口味,也许就来了兴趣。
不要害怕现在的“浅阅读”影响到孩子未来。我们每个人的读书生涯都是从《诗经》《楚辞》这样的经典阅读开始的吗?我们也不要害怕孩子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只注意“兴趣”,而忽略了所谓的“收获”。阅读,不是硬性的规定,不是绑紧的绳索,而是像候鸟在冬季向南方迁徙,像鱼儿逆流而上回到故乡,是一种自然的需要,一种放松的状态。
3.找到“课外阅读”和“创意写作”的“结合点”
我们常说阅读对写作的促进作用,却往往忽视了写作对阅读的反作用力。所以说,爱上写作的人才能真正爱上阅读。要保持学生长久的阅读兴趣,就应该在“课外阅读”和“创意写作”之间找到“结合点”。
读完《三国演义》,怎么检测阅读效果?我的原则是——千万不要弄一大堆练习题,进行知识点检测。那样,会把“课外阅读”演变成“课内阅读”,增加学生负担。我建议的处理方式:让娃娃们想想:如果把三国中的人物都变成动物,你觉得他们分别和哪种动物最像?如果学生没有认真阅读,就不可能读懂一个人物的特点。只有读得越深,思考才会越深,画出的“三国动物园”才会越“逼真”。
总之,课外阅读,是一道功夫茶,讲究泡茶的学问和品饮的功夫。课外阅读的整体推进与深化,需要教师教育观念的彻底转换,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内功和张力,需要教师掌握切实可行的指导方略,需要教师旷日持久的热情和坚持。

教师学堂

“双减”作为2021年的关键词,影响着不仅是这一代甚至下几代的中华儿女,同时也影响着所有的教育工作者。“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并于9月1日正式实施;同年10月,全国人大表示:双减拟明确入法,避免加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负担。”随时“双减”政策及一系列与之配套的政策的颁布,足以看出:国家对储备未来人才、科学地教育和培养人才、尊重人的自然发展规律、尊重全面育人等方面的重视和对“双减”实施的迫切。
2021年9 月1日,“双减”正式实施,其核心目标是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的负担和校外培训的负担。这是“双减”实施的第一个学期,很多工作在一线的教育者甚至还没读

四年级组  李响

教师学堂

《循规而行 提质增效》指引
                 我在“双减”路上前行

懂政策,学已经开了,学生已经回到了校园,究竟如何实施,如何做好这个“新”角色的职能,一切还都是求知数,在开学初期,绝大多数的学校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阶段,甚至无时不刻都在思考:我这样做是不是就真正履行了“双减”的要求、达到了“双减”的目标。现在考虑是否达到目标,还为时尚早,因为教育不像其他,比如坐高铁可以在已知时间内到达某地,达成目标显而易见。教育,是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几年甚至是十几年才能看到成果。于是,在“双减”初期,同样也有很多老师不知道应该怎么做,有的还对自己产生了质疑,更有甚者,对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产生了否定。正在种种不安中时,马校长撰写的《循规而行 提质增效》一文,给了很多人启示,不仅深刻解读了“双减”政策,更是为大家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科学有效的办法和指导方法。
       文中指出“作为教育者,我们更应该将双减工作与办学理念、发展路径相结合,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生态,优化学生学习成长的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更好地应对未来社会的变化。”是的,这也是马校长一直所倡导的办学理念,在育人环境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上,民族小学一直走在前面,马校长为学生搭建的平台,力求营造良好的育人生态,充分让学生得到锻炼和发挥,充分展示自我,让每个孩子都在自己最好的方面,争做最好的我。同时,学校尊重每一名学生的个性发展,更是为每一名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
       “双减”的实施,很快就看到诸多变化:学生的作业变少了,但变得更意思和有意义了;每天3:30以后,学生们不用急于向校外机构跑了,甚至连晚饭都只能凑合一口,现在学生可以安心地留在学校,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参与答疑、巩固、解惑、延伸,还可以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后活动了;体育和劳动的活动更为丰富了,放学后,学生也拥有了更多自主安排的时间和空间。这样的变化带来了新的思考:作为学校,作为老师,将如何应对?马校长在《循规而行 提质增效》中也给出了答案:“对于学校来说,我们的教育还要在提质增效上下功夫,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和学习动力,让学生学得更扎实有效,学得更有意义。”“提质增效”是在“双减”政策下衍生出来的对学校、对老师新的工作要求,我们要不断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习惯、能力和动力,并且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用功“,才能使达成”提质增效“。为此,学校专门开办大讲堂,专家

教师学堂

讲、家长讲、学生讲,让学生对汲取最前沿的营养,对未来有目标,对学习有动力,这也是校长一直倡导的“我们认为在如今的时代,见识比知识更重要“。
       在“双减”的背景下,学校将课后活动纳入到课程体系,每天16:30-17:30课后活动纳入个性拓展课程,学校开放所有室内、室外活动空间,开展科技、艺术、体育、人文类的活动,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喜欢的课程;班级组织的课后活动纳入多元融合课程,多学科融合,主张实践性,全面提升学生的素养。我也在这个大背景下,亲身参与到“双减”的变革之中,原先(“双减”之前的学期)只是简单地看看班,盯住学生在班里写作业,放学时保证其安全,现在,我要为每周的16:30-17:30准备丰富、有趣、有意义的课程,让学生能够在每天上学的最后一个学时中依然能够学到感兴趣的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力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成长。这对我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我不仅要准备课程,还要随着学生的反馈来实时调整,力求做到让学生们在一天中的最后一节课里充分去享受学习带来的快乐,在这节课中绽放自我,容许个性化发展。同时,这也是我在教授课本中之外的一种新的尝试,如何能把握住这样千载难逢的试炼机会,是我在这个学期中不断思考的一个问题。我也会经常反思,上完课后服务的课程后,学生到底学到了什么,哪里还需要改进,如何构建一个可持续学习的课程体系,如何了解学生学习的效果,这些问题不断地在我脑海里回荡。马校长在《循规而行 提质增效》中帮助我回答了这一系列的问题:首先,对教师的备课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仅要思考教学内容在知识技能方面的教育,更应该挖掘教学内容的学科本质,挖掘课程承载的育人价值。然后,再将课程内容所蕴含的育人内涵转化为一个个富有挑战性的、有意义、有意思的核心问题、具体问题情境,教师真正地做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者与引领者。是啊,这是一个既有长远规划、又切合实际、同时还涵盖着具体的实施方案和指导办法的重要建议。我会吸取《循规而行 提质增效》中的养分,以此作为我的指路明灯,通过不断学习、实践和反思,反复领略和推敲其奥秘,学以至用,做好课后服务等工作,在“双减”政策实施的起始年里,响应并严格执行政策,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一切以学生为本,在学校的精心安排下,全身心地投入到“双减”起始年的战斗中去,为“双减”第一阶段的胜利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教师学堂

后记:“双减”政策从颁布到实施,已经有半年的时间了,在第一学期即将结束之时,我们只能将现有的经验、做法、得与失、增与减做个简单地梳理,学生在“双减”政策下得到了哪些成长和收获,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习惯的培养起到了哪些促进作用等方面的总结,还处于一个初级的探索阶段。因为一个政策的实施和运行都需要很长的时间来体现其合理性、科学性以及可持续性,“双减”政策必定会是一个能够为国家未来培养和储备优秀人才的、利国利民好政策,其效果也很快能够显现出来。让我们共同感谢这个时代,我们不仅能够踏上通往胜利教育改革之路,还将成为中国教育历史这一阶段的缔造者。我们能够投身于改革的一线为国家培养人才,见证着未来接班人的成长,在未来的日子里,看到之前我们哺育的种子们已开花、结果,看到祖国日益强大,立于世界之颠。现在想想,我们每个人难道不是更加热血沸腾了吗?带着这个理想和壮志继续努力为教育事业奋斗吧!

教师学堂

思辨之音

六年级组  时利娜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虚拟仿真平台提升计算思维的策略研究

摘  要: 机器人作为信息技术学科重要的内容,也是培养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发的虚拟机器人仿真平台为例来探讨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教学策略。主要从单元主题、任务流程、多元的学习形式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发展学生的计算思维,形成了思维“激发——形成——深化”的培养过程。 
关键词: 虚拟机器人 计算思维 应用策略 

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对小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国务院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强调将编程、人工智能项目推广至中小学,鼓励寓教于乐的编程软件。研究表明编程和机器人教学对学生计算思维的培养产生积极的影响。华东师范大学王荣良教授说:“我们应当使每个孩子在培养解析能力时不仅掌握阅读、写作和算术,还要学会计算思维。” 对学生进行计算思维培养的目的并不是要将他们全部培养成计算机领域的行业专家,而是要培养他们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并能够将这种思维方式自然而然地应用到其他课程的学习与问题解决当中。

思辨之音

一、研究背景
(一)虚拟机器人的特征
虚拟机器人是通过计算机对实际的机器人系统进行模拟的技术,通过模拟仿真,可以创建一个虚拟的机器人模型,使用者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组件,搭建实现特定功能的机器人,并在3D仿真环境中进行测试。虚拟机器人成本低廉,在大班教学中有很好的普及性。由于虚拟机器人功能模块化,简单易学,具有很强的交互性,对于小学生更易接受。算法、传感器等比较全面的功能,能够满足小学课堂教学的需求。本研究中使用的慧机器人虚拟平台使用流程图形式编程,很好的呈现学生的思维过程。
(二)培养计算思维的必要性
有研究指出,计算思维与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等诸多技能高度相关,在这个技术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不仅要求学生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数字化工具,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运用计算思维并借助这些数字化工具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目前高中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已经从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向思维能力变革。所以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为高中阶段的学生计算思维发展奠定基础,成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日益关注的研究领域。
(三)中国教科院数据的支持
我校为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小学,目前正在与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联合开展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的教育实践研究,使用其自主研发的虚拟平台,可以同时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的数据进行过程性采集与分析,了解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与认知发展,便于设计更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同时,北京师范大学为我校提供计算思维测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从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两个维度来了解学生计算思维的水平。
二、研究意义

思辨之音

通过探索借助慧中虚拟仿真平台探索对小学生计算思维的培养,可以丰富信息技术课程资源,积累教学经验。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不断调整教学行为,探索适合培养小学生计算思维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案例集、实施策略和模式,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为其它学校提供经验和参考;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计算思维的提升。
三、研究内容
在国家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和目标下,如何通过借助慧中虚拟仿真平台,挖掘学生、信息、生活等多方面的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丰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资源的建设。通过实践形成小学生计算思维的培养实施案例,总结培养小学生计算思维培养策略。
四、小学生计算思维的概念解析和研究综述
1. 小学生计算思维的概念
关于计算思维概念的相关解释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问题解决”说:以周以真为代表,重点关注问题求解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国际教育技术协会(ISTE)和计算机科学教师协会(CSTA)联合制定的中小学计算思维课程框架中,也明确将计算思维定义为问题解决的过程,计算思维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论,这种方法可以从计算机科学的领域扩展到所有学科中,具有普适性,而且它为能够通过计算方法解决的问题,提供一种独特的方法。
“构造思维”说源自对科学思维的分类。计算思维实际是一种构造维,是以可行和构造为特征,以有限性、确定性和机械性为标志,从而可解释证明和关联世界,这不仅是计算思维的两个基本特征也是其区别于实验思维和理论视为的界石。
“框架、要素”说:该说法没有过多地解释计算思维的内涵,而是将计算思维分成概念框架或要了若干个子概念或要素,以此来帮助人们对计算思维理解与掌握。如计算思维的三维框架(计算概念、计算实践和计算观念)、5大核心要素(分解、抽象、算法思维、评估和概括)。

思辨之音

“过程计算”说:主要突出了计算思维的计算特质,从而有别于问题解决说。如英国学校计算课程工作小组认为,计算思维是一个可以识別计算并能够应用各种计算工具与技术,理解人造信息系统与自然信息系统之间的交互计算过程。2015年,澳大利亚在发布了《数字化技术课程标准》,在该标准屮也认为计算思维主要是-个能够识別过程方面的计算。
通过对计算思维相关概念的整理与分析,结合实际教学现状和小学生的认知特点,
本研究将计算思维理解为问题解决的思维方式。计算思维是人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屮产生的一系列思维活动过程,它通过化简、抽象、建模、迭代等方式,将一个较复杂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简单的、便于理解的小问题,最后再通过信息处理工具,实现问题的有效解决。
2.培养学生计算思维方法研究综述
(1)国外研究现状
    在国外,计算思维的许多方法,例如关注分离和抽象以及分解等的逐步应用,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各国正在积极研究如何有效培养各个年龄段的学习者的计算思维。美国教育界对于计算思维的培养十分重视,美国计算机协会和美国计算机科学教师协会都参与到计算思维的研讨中,现在美国中小学的程序设计教学正在转向社会化,以“社会化转向”为特征培养学习者的计算思维。美国正从编程制品、社区、再创造三个维度振兴中小学,2016 年《K-12计算机科学标准》更新了对计算思维的界定。英国教育界开展对于计算思维的全面探讨,他们开始应用新的计算机课程,旨在培养5-16岁学生的计算思维。英国的计算机协会组织了欧洲的专家学者开展讨论计算思维,制定了欧洲行动纲领来促进计算思维的培养。
国外计算思维的研究仍然处于初级研究阶段,以教育研究和多领域实践研究为主,计算思维的培养被定义为核心培养目标,在很多领域进行实践应用,同时在研究基础上不断剖析,衍生出更细节的概念,包括计算思维与设计、创造、问

思辨之音

题解决等的深度融合。在中小学,许多国家不断研究计算思维的本质,充分提高小学生的计算思维,制定一系列培养中小学生计算思维的培养目标和计划,从新课标、课程理念的重新定义,到教材研究、课程设计等都相对成熟,具有非常有价值的计算思维培养框架、评价方式等。
       (2)国内研究现状
     计算思维是我国近几年的研究热点,计算思维的培养重点在于与信息技术课程相结合,以信息技术课程为平台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许多一线教师研究如何更有效的通过信息技术课程来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
        第一,面向计算思维的课堂模式
       刘宣佐将计算思维与游戏化教学相结合、设计游戏化教学环节,构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并对比计算思维能力前后测试数据进行教学效果的检验。霍融根据运用计算思维解决问题的过程,将其横向分为分解、抽象、算法、概括、评价,纵向分为双基层、问题解决层、学科思维层,构建了一个5*3的培养小学生计算思维的教学框架,并且从多元的角度评价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金政通过开发PBL-Scratch教学模式,将教学的各个环节与计算思维进行联系,从而提高小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陈佳怡通过事件研究发现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能够提升学生对问题的抽象及分解能力,对于计算思维的培养是有效的。
       第二,面向计算思维的教学方法
       郑茜从计算思维的内涵入手,探索运用计算思维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对具体教学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出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具体方法与策略 。陈丽娜根据 5E 教学模式的各个环节,设计了促进小学生计算思维发展的5E教学模式各环节的教学方法。
       第三,面向计算思维的教学设计与应用
      谢忠新等人针对计算思维的五大核心要素的分别设计了聚焦某一要素的单个教学活动,又通过介绍了英国计算思维培养的课堂实例,阐述了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该如何

思辨之音

落实计算思维的培养。 范帅帅基于计算思维三层框架和Scratch 软件进行教学设计,通过教育实践验证教学效果。傅新宇以“低门槛、高上限”、“脚手架支持”为教学设计原则,通过制定初级、中级、高级三个不同难度层次的教学案例进行教学实践,培养小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
        五、学生计算思维现状分析
       通过前测数据分析发现,学生在面对学习问题、生活问题时表现出学生思维发散不够,在解决问题时不能很好地运用循环、判断等较为简便的方式解决问题。学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有畏难情绪,学生还不能够把复杂的问题分解成小任务;学生还不能根据自然语言的描述画出流程图;遇到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不能将问题转化成学过的知识模型。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在分解能力、算法思维能力和抽象能力方面还亟待提高。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将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融入其中,并且通过多种方式潜移默化的传递给学生。
       六、借助虚拟机器人平台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有效策略
       计算思维的培养需要为学生创建一个安全、有趣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学生学习内驱力的形成,在学习过程中根据学生的需要提供适合的支架以促进计算思维的形成,多元的学习形式满足学生差异。这要求教师以学习为中心重构学习内容,根据学生需要适时提供帮助,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形成思维的建构。
        (一) 设计激发学生思维的单元主题
       思维具有情境性,对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借助特定的情境才可以实现。 创建要素情境多元且相互关联的学习情境能有效激发学生对学习活动的认可,调动学生学习内驱力,并且能够避免学生思维发展中的“跳跃感”和“断层”现象,有利于计算思维持续的发展。慧中虚拟机器人平台,提供并能创建丰富的沙盘,能够把教学内容与真实的情境相融合,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能够使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因此,教师要将学习内容进行梳理调整,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大单元主题。

思辨之音

例如:在“校园导航机器人”单元中,为了解决学校在大型活动中小导游需求的问题,将学校的三维地图制作成仿真沙盘,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进行设计、仿真。激发学生主动思考:虚拟机器人如何行驶,可能会遇到哪些情况?学生结合真实生活中的问题提出疑问、生成问题,在课堂互动、不断讨论中形成有逻辑关系的问题链。

(二)规划适合培养计算思维的任务流程
周以真教授最早提出计算思维是问题解决的过程性思维,即将抽象问题和解决策略用信息处理代理(人或计算机)的方式清楚且高效地表述的能力。 计算思维是基于问题解决,进行逻辑建模、推理使用模型和合理评价模型。在程序设计过程中,计算思维在潜移默化的形成,但是教师在解决问题当中也要关注学生思维的培养,从而使学生有意识的形式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发展计算思维。
任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载体,完成任务的过程也是思维形成的过程,教师要帮助学生搭建解决问题的支架,并借助伪代码、自然语言等认知工具来帮助学生设计算法、优化算法,最终实现思维能力的提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出解决问题的一般流程。(图3)

思辨之音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分解问题、归纳迁移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教师需要在学生学习中提供支架,帮助学生构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1.分解问题
(1)拆解转化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经常发现面对一个比较难的问题是束手无策。因此,将大问题拆解成若干小问题,把复杂问题拆解成简单问题,把新问题拆分成几个学过的问题,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思路。学生对熟悉的事物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在面对大单元设计或者学习难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思维导图或流程图将问题进行分解,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支架。例如:在解决导航机器人转弯这个问题时,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的转弯进行思考,用过流程图分解转弯的过程,清晰的知道左、右两侧马达的功率和转弯的关系;转弯时间和转弯角度的关系;旋转方向和转弯的关系。学生根据自己理解的一种情况进行仿真实验,通过实验的结果进一步得出结论。学生通过将转弯问题进行分解,逐个击破,有利于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促进学生计算思维的形成。
(2)借助工具
编程语言对于学生来说抽象、不容易理解,而自然语言或者伪代码作为桥梁,有助于学生思维的过渡。自然语言、伪代码通俗易懂,方便小学生理解,可以作为学习编程的辅助工具。例如:在学习条件语句时,学生在写条件参数时遇到困难,于是引导学生将要解决的问题使用自然语言描述。(如果天黑就亮灯)分析哪部分是条件,哪部分是动作,再将条件转化为编程语言。有了工具的辅助,促进了学生问题的解决。
2.归纳迁移
归纳是学生从具体走向抽象的重要途径,帮助学生由现象到本质的建构。在引导学生归纳时,要特别关注他们的最近发展区,适时进行归纳完善问题的解决方案,并及时应用到新知识的学习当中,从而实现知识迁移。

思辨之音

例如:在学习完机器人行走后,及时对功率电机的使用进行分析,学生对执行器的控制有了整体的了解:选择执行器——编号——设置参数——程序设计。在其它执行器的应用时,学生可以举一反三,自主的完成led灯和喇叭的控制和应用,从而实现照明和讲解的功能。我们提倡学生自主学习,但同时教师也要给出高效的引领和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多元化学习形式深化计算思维
由于虚拟机器人教学具有感知——判断——决策——行为这一特点,即使机器人完成一个简单的动作,也需要综合应用各种知识和技能,在机器人教学中,给学生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进行自主体验搭建机器人,检测调整传感器,编制调试程序等,对学生提高学生计算思维有积极的作用。
1.任务驱动与分层教学相结合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差异,在开展教学时可以根据不同的目标进行分组,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再进行调整。小组可以根据本组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任务,和学习方式,这样的结合更有利于尊重学生的差异,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轻松的学习环境。
例如:在学习“助力航天梦”单元时,学生需要将物资运送到终点,助力火箭升空。在沙盘中有不同的路线,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路线,结成小组进行探索,以不同的方式解决运送物资的问题。最后在小组交流中,同学们互相学习,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建构知识、提升思维。

思辨之音

同一任务,学生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既能体会完成任务的成就感,对于程序的探索深度有所不同,满足了不同需求的同学,任务驱动与分层教学的有机结合为不同学生思维的提升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2.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相结合
学生在能力提高的同时,需要一个展现自身能力的舞台,根据不同的单元主题,和本组学生的差异化,可以利用微课实现翻转课堂,在理解难点问题和多个思路解决问题方面开展小组合作,提高了小组合作的效率,也避免了学生假讨论、假合作的问题。
    例如:在“校园导航”单元中,学生形成学习小组后,首先借助慧中虚拟仿真平台中提供的微课进行自主学习和任务的规划、尝试,有了自己的理解之后带着各自的问题进行小组交流,借助小组的力量解决问题、拓展思路。

结语: 思维的培养需要情境的熏陶、方法的引领和氛围的营造,贴近学生的情境主题、关注思维的任务流程、多元融合的学习形式有助于促进思维内在品质的升华。慧中虚拟仿真机器人平台为计算思维的培养提供了更多的可能,计算思维作为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能让学生体验利用计算科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进行问题求解、系统建构和人类行为理解的心智活动(陈鹏等,2018)。本研究从主题、任务、学习形式三方面进行探索,三者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形成了思维“激发——形成——深化”的培养过程。 

思辨之音

参考文献:
[1] 王上飞. 仿真虚拟机器人软件在小学程序设计教学中的作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2,( 18) : 77 - 78.
[2] 张国民. 运用虚拟机器人于初中程序设计教学模块的实证研究[J]. 现代教育技术, 20 10,( 12) : 137 - 140.
[3] 张发根. 虚拟机器人应用在高中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可行性分析[J]. 教育现代化, 2017,( 01) : 253 - 254.
[4] 张嘉志, 王同聚. 让机器人走近学生 - 3D 仿真虚拟机器人: 普及机器人教育的新途 径[J] .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0,( 06) :95 - 96.
[5] 王悦钢. 借 3D 仿真平台培养中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以第十届浙江省青少年虚拟机器人竞赛项目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 02) : 27 - 29
[6]陈鹏,黄荣怀,梁跃,张进宝.如何培养计算思维——基于2006-2016年研究文献及最新国际会议论文[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8,(01):98-112.
[7]杨文正.学习情境链创设视域下的计算思维培养模式[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1,33(05):72-81.
[8]胡冉杰.以计算思维培养为导向的Scratch和教育机器人发展前景研究[J].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2021,5(03):232-233.
郑茜.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策略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7,27(08):121-123.
  谢忠新,曹杨撤.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学生计算思维培养的策略与方法[J].中国电化教育,2015(11):116-120.
傅骞,解博超,郑娅峰(2019).基于图形化工具的编程教学促进初中生计算思维发展的实证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40(4):122-128.

思辨之音

差异化教学是在教育体系中,根据兴趣导向以及天赋差别的不同,所组织的人才培养教学活动。通过差异化教学,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积极自觉地学习,促进学生特殊才能迅速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专业人才。这个教学策略的理论基础来自于因材施教。因材施教和因人而异,就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民族小学的办学理念是“和而不同,快乐成长”。其目标指向两个方向,一是要让孩子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人生,二是让孩子在属于自己的人生跑道上因成长而快乐。
对校训的解读是这样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的,人也是存在差异的。我们应当尊重、理解、宽容、欣赏这种不同,并努力创建一个和谐的成长环境。成长是一个发展的、动态的、渐变的过程,我们希望孩子们在民族小学成长是快乐的。面对他人,我们应当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以博大的胸怀去包容,用欣赏的态度去看待。面对自己,在成长的过程中,要有奋斗的目标,以积极、阳光的心态面对成长中的挫折与困难,感受成长过程带给自己的快乐。
把这个校训贯穿落实到差异化教学中,应在如下几个方面做足功课。

四年级组 李敏

关于学生差异化的思考

思辨之音

一、 如何看到学生的差异? 
小到一个班级,一个年级,再到一个学校,学生数千人,如何辨析、获取学生的差异之处?差异本是细小之处,只有在朝夕共处之间,才可以洞悉到。因此,班主任及任课教师便首当其冲。通过在课堂上、课堂下、班级内、交往中、日常行为表现时,任课教师和班主任用心、用爱、用力,方可捕捉到这些差异点,发现每个孩子的长处和短处。比如,午间的阅读,有的孩子在读绘本,有的孩子在读漫画,有的孩子在读章节书,在教室的老师就可以根据这个差异点做持续性观察。如果连续一周下来,这个孩子一直在读漫画,那就需要和孩子进行沟通,了解孩子的阅读偏好与实际情况,尤其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符合其年龄特征的阅读水平应该不仅仅是漫画。所以从这一个细节之处,看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深究其中的原因,从而制定班级的阅读策略,做到强弱兼顾、兴趣与要求兼顾。
二、如何辨识有效差异和无效差异?
有效差异,就是真差异;无效差异,就是假差异。学生的生长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呈现出来的状态更具有不稳定性。对于教师来说,怎样发现学生的差异是真差异还假差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环节,直接决定了教育教学对策的有效性、准确性以及科学性。有效差异表现在学生身上,相对较为稳定,与学生

思辨之音

个性特征、性格秉性、兴趣爱好相一致,并能在学生学习、与同学交往、与教师沟通等方面表现出来。无效差异一般情况下体现在有特殊情景或背景之下,学生的极端表现或者冲动型表现,不具有稳定性,待观察一阶段后这个特征不再出现。因此,教师通过一段时间的认真观察,在学生处于日常状态时积极捕捉,并结合相关因素,对各类显性差异进行分析判断。
       三、如何在课堂中注重差异,并通过有效的方式方法体现差异?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就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规划好普适性教学和差异化教学的协调统一。既满足大部分同学的一般需求,又要顾及到差异化学生的特殊需求。通过课堂中对同一问题不同程度的提问体现差异,对差异化特征显著的学生在知识点理解程度、理解方式、输出方式等也体现出差异。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中,设计不同程度、不同梯度、不同领域、不同表现形式的作业,让学生在相对符合各自特征、需求和程度的领域、范围内进行作业输出。
        四、如何在课堂外为学生创设体现差异特征的发展机会、成长机会?
       除了在课堂上,日常的教育过程中,教师通过对学生差异特征的详细了解,主动为其匹配不同的成长机会,同时也要考虑到扬长避短。例如,有的孩子思维活跃,点子很多,并热衷于各项活动的组织,就可以将一些组织、策划类的机会交给他。

不负韶华

今天找你们来,想和你们说说我近来思考的一个问题,即人才培养问题。我想说的不是一般人才的培养问题,而是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我认为这是我们国家长远发展的一个大问题。
    今天,党和国家都很重视科技创新问题,投了不少钱搞什么“创新工程”、“创新计划”等等,这是必要的。但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创新思想的人才。问题在于,中国还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都是些人云亦云、一般化的,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东西,受封建思想的影响,一直是这个样子。我看,这是中国当前的一个很大问题。
最近我读《参考消息》,看到上面讲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情况,使我想起我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所受的教育。
我是在上个世纪30年代去美国的,开始在麻省理工学院学习。麻省理工学院在当时也算是鼎鼎大名了,但我觉得没什么,一年就把硕士学位拿下了,成绩还拔尖。其实这一年并没学到什么创新的东西,很一般化。后来我转到加州理工学院,一下子就感觉到

来源:马万成校长推荐

钱学森谈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

不负韶华

它和麻省理工学院很不一样,创新的学风弥漫在整个校园,可以说,整个学校的一个精神就是创新。在这里,你必须想别人没有想到的东西,说别人没有说过的话。拔尖的人才很多,我得和他们竞赛,才能跑在前沿。这里的创新还不能是一般的,迈小步可不行,你很快就会被别人超过。你所想的、做的,要比别人高出一大截才行。那里的学术气氛非常浓厚,学术讨论会十分活跃,互相启发,互相促进。我们现在倒好,一些技术和学术讨论会还互相保密,互相封锁,这不是发展科学的学风。你真的有本事,就不怕别人赶上来。我记得在一次学术讨论会上,我的老师冯·卡门讲了一个非常好的学术思想,美国人叫“good idea”,这在科学工作中是很重要的。有没有创新,首先就取决于你有没有一个“goodidea”。所以马上就有人说:“卡门教授,你把这么好的思想都讲出来了,就不怕别人超过你?”卡门说:“我不怕,等他赶上我这个想法,我又跑到前面老远去了。”所以我到加州理工学院,一下子脑子就开了窍,以前从来没想到的事,这里全讲到了,讲的内容都是科学发展最前沿的东西,让我大开眼界。
       我本来是航空系的研究生,我的老师鼓励我学习各种有用的知识。我到物理系去听课,讲的是物理学的前沿,原子、原子核理论、核技术,连原子弹都提到了。生物系有摩根这个大权威,讲遗传学,我们中国的遗传学家谈家桢就是摩根的学生。化学系的课我也去听,化学系主任L·鲍林讲结构化学,也是化学的前沿。他在结构化学上的工作还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以前我们科学院的院长卢嘉锡就在加州理工学院化学系进修过。L·鲍林对于我这个航空系的研究生去听他的课、参加化学系的学术讨论会,一点也不排斥。他比我大十几岁,我们后来成为好朋友。他晚年主张服用大剂量维生素的思想遭到生物医学界的普遍反对,但他仍坚持自己的观点,甚至和整个医学界辩论不止。他自己就每天服用大剂量维生素,活到93岁。加州理工学院就有许多这样的大师、这样的怪人,决不随大流,敢于想别人不敢想的,做别人不敢做的。大家都说好的东西,在他看来很一般,没什么。没有这种精神,怎么会有创新!
        加州理工学院给这些学者、教授们,也给年轻的学生、研究生们提供了充分的学术权力和民主氛围。不同的学派、不同的学术观点都可以充分发表。学生们也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学术见解,可以向权威们挑战。过去我曾讲过我在加州理工学院当研究生时和一些权威辩论的情况,其实这在加州理工学院是很平常的事。那时,我们这些搞应

不负韶华

用力学的,就是用数学计算来解决工程上的复杂问题。所以人家又管我们叫应用数学家。可是数学系的那些搞纯粹数学的人偏偏瞧不起我们这些搞工程数学的。两个学派常常在一起辩论。有一次,数学系的权威在学校布告栏里贴出了一个海报,说他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讲理论数学,欢迎大家去听讲。我的老师冯·卡门一看,也马上贴出一个海报,说在同一时间他在什么地方讲工程数学,也欢迎大家去听。结果两个讲座都大受欢迎。这就是加州理工学院的学术风气,民主而又活跃。我们这些年轻人在这里学习真是大受教益,大开眼界。今天我们有哪一所大学能做到这样?大家见面都是客客气气,学术讨论活跃不起来。这怎么能够培养创新人才?更不用说大师级人才了。
       有趣的是,加州理工学院还鼓励那些理工科学生提高艺术素养。我们火箭小组的头头马林纳就是一边研究火箭,一边学习绘画,他后来还成为西方一位抽象派画家。我的老师冯·卡门听说我懂得绘画、音乐、摄影这些方面的学问,还被美国艺术和科学学会吸收为会员,他很高兴,说你有这些才华很重要,这方面你比我强。因为他小时候没有我那样的良好条件。我父亲钱均夫很懂得现代教育,他一方面让我学理工,走技术强国的路;另一方面又送我去学音乐、绘画这些艺术课。我从小不仅对科学感兴趣,也对艺术有兴趣,读过许多艺术理论方面的书,像普列汉诺夫的《艺术论》,我在上海交通大学念书时就读过了。这些艺术上的修养不仅加深了我对艺术作品中那些诗情画意和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也学会了艺术上大跨度的宏观形象思维。我认为,这些东西对启迪一个人在科学上的创新是很重要的。科学上的创新光靠严密的逻辑思维不行,创新的思想往往开始于形象思维,从大跨度的联想中得到启迪,然后再用严密的逻辑加以验证。
       像加州理工学院这样的学校,光是为中国就培养出许多著名科学家。钱伟长、谈家桢、郭永怀等等,都是加州理工学院出来的。郭永怀是很了不起的,但他去世得早,很多人不了解他。在加州理工学院,他也是冯·卡门的学生,很优秀。我们在一个办公室工作,常常在一起讨论问题。我发现他聪明极了。你若跟他谈些一般性的问题,他不满意,总要追问一些深刻的概念。他毕业以后到康奈尔大学当教授。因为卡门的另一位高才生西尔斯在康奈尔大学组建航空研究院,他了解郭永怀,邀请他去那里工作。郭永怀回国后开始在力学所担任副所长,我们一起开创中国的力学事业。后来搞核武器的钱三

不负韶华

强找我,说搞原子弹、氢弹需要一位搞力学的人参加,解决复杂的力学计算问题,开始他想请我去。我说现在中央已委托我搞导弹,事情很多,我没精力参加核武器的事了。但我可以推荐一个人,郭永怀。郭永怀后来担任九院副院长,专门负责爆炸力学等方面的计算问题。在我国原子弹、氢弹问题上他是立了大功的,可惜在一次出差中因飞机失事牺牲了。那个时候,就是这样一批有创新精神的人把中国的原子弹、氢弹、导弹、卫星搞起来的。
       今天我们办学,一定要有加州理工学院的那种科技创新精神,培养会动脑筋、具有非凡创造能力的人才。我回国这么多年,感到中国还没有一所这样的学校,都是些一般的,别人说过的才说,没说过的就不敢说,这样是培养不出顶尖帅才的。我们国家应该解决这个问题。你是不是真正的创新,就看是不是敢于研究别人没有研究过的科学前沿问题,而不是别人已经说过的东西我们知道,没有说过的东西,我们就不知道。所谓优秀学生就是要有创新。没有创新,死记硬背,考试成绩再好也不是优秀学生。我在加州理工学院接受的就是这样的教育,这是我感受最深的。回国以后,我觉得国家对我很重视,但是社会主义建设需要更多的钱学森,国家才会有大的发展。我说了这么多,就是想告诉大家,我们要向加州理工学院学习,学习它的科学创新精神。我们中国学生到加州理工学院学习的,回国以后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所有在那学习过的人都受它创新精神的熏陶,知道不创新不行。我们不能人云亦云,这不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创新。
       我今年已90多岁了,想到中国长远发展的事情,忧虑的就是这一点。

与书为伴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读书不仅要有明确的目标、有不移的恒心,还要提高读书效率和质量,讲求读书方法和技巧,在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中提高思想水平、解决实际问题、实现自我超越。”读书正当时,莫负好时光。从本期起,每期让我们一起跟着习近平总书记学习1条阅读方法和技巧。
要带着问题读书,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
领导干部阅历丰富,独立思考能力比较强,要带着问题读书,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联系实际,开动脑筋,对现实中的疑惑进行深入思考,力求把零散的东西变为系统的、孤立的东西变为相互联系的、粗浅的东西变为精深的、感性的东西变为理性的。
——2009年5月13日,在中央党校2009年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暨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善读书·成长

读好书

READING

与书为伴

中国第一本具有文化自觉意义的、深入诠释中华文明核心价值的宗教学理论著作。在“躺平”的时代如何安顿我们的身心?在本书中,你将学到儒家的拿得起(自强),道家的看得开(自然),佛家的放得下(自在);你将从中国的人文信仰中汲取心的力量。本书凝聚国学大师楼宇烈数十年人生感悟,不盲目、不虚妄,带你认清自我、找到生活的意义,收获内心的宁静。

本书呈现了作者对于课堂生活复杂性及其教育后果的洞察,为人们理解教师、学生和学校提供了全新的路径。书中的“隐形课程”概念,已经成为一个通行的教育术语。同时,作者对于课堂生活的开创性分析,也示范和引领了一种全新的教育研究方法。书中另有对教育工程学范式、心理学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等主题的深入讨论。本书1968年首版,1990年再版,截至2015年已被翻译为超过10种语言。全书共五章,分别是:例行公事、学生的学校感受、课堂中的参与和退缩、教师的看法、寻找新视角。各章均聚焦于课堂生活,同时又保有独立性。作者对于课堂生活复杂性及其教育后果的洞察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脑科学和教育的结合是近期学界和教育一线都密切关注的话题,脑科学和教育的结合令人振奋但也存在巨大的鸿沟。《教师应该知道的脑科学》一书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在这一背景下教师应该如何将脑科学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本书既为教师解释了为何要了解脑科学知识,又简明扼要地论述了教师应该知道哪些脑科学知识、教师应该为学生讲授哪些脑科学知识、有哪些需要澄清的脑科学迷思,还为教师提供了获取研究信息、参与和影响研究的指引,有“鱼”亦有“渔”。本书从海量的研究中抽身而出,放下了对脑生物学特征的详细介绍,以证据为基础,是一本人人都可读的真正写给教师的脑科学入门书。

海淀区民族小学

一起向未来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