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和声》第11期

主编: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                                             2021年11月第11期  

CONTENT

TABLE OF

CONTENTS

目录

04 以“和”为魂 全面育人——在中国教育论坛上的发言
10 美无处不在 育浸润心田——在人民美术出版社成立70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90 有关作业设计的书籍(时利娜老师推荐)

特别关注

14 双减百日答卷(转自《中国教育报》)

“双减”进行时

44 浅议小数数学课堂中的差异教学策略(赵小波)
52 利用英语任务单提高学生英语学科能力的研究(李秀娟)
63 创意设计主题实践活动促进小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发展(党琦)
74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道德情感的策略探究(孙志敏)
80 科学课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要素研究(李艳红)

88 不做只会发火的老师(曹雅芳)

思辨之音

教育锦囊

与书为伴

以“和”为魂     全面育人

独特的个体,我们要把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思想真正贯彻到具体的办学实践中去,营造和谐的教育生态,面向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需求,促进每一个孩子的快乐成长。学校提出了“和而不同,快乐成长”的办学理念,旨在尊重、欣赏每一个不同,理解、包容每一个差异,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获得快乐与成长。
       我们重视环境的打造,把它作为学生涵养品格、培育成长的大课堂。近二十年来,我们对学校历史文化进行了深入挖掘,对校园环境进行了不断的修缮,使深厚的传统文化基因与“和而不同、快乐成长”的办学理念相得益彰。学校充盈着自然的味道、中国的味道、孩子的味道、教育的味道和家的味道。
       同时,学校师生大力践行“三气”精神。这既是落实培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求的具体实践,也是对学生健全精神人格的中国化表达,更是对总书记所大力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探索和积极回应。
        二、 和融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
        立体多元、丰富多彩的课程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精神“食粮”,是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重要载体。基于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的总体要求,学校逐渐形成了以基础素养、多元实践、个性拓展三个层面为基本结构的“和融”课程体系。基础素养课程面向全体学生,着力培养学生具有全面的学科核心素养;多元实践课程则注

马万成

海淀区民族小学是一所拥有130多年办学历史的百年老校,历史积淀值得追溯,特别是2003年,学校面临发展低谷。“办一所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的信念一直激励着大家砥砺前行。经过11年的励精图治,学校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14年5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走进了学校。刚一下车,总书记环顾四周,赞叹道:“没想到海淀还有这样一所古色古香,文化底蕴深厚的学校!”在座谈会上,总书记也谈到学校“注重树德育人,组织开展了很多活动,取得了积极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鼓励,极大地增强了我们的办学信心和实践勇气。学校不断深化对高品质学校建设的全方位探索,逐渐总结出“以和为魂、全面育人”的核心办学经验,这其中,就包含着我们对高品质学校建设的基本主张和行动原则。下面,我将结合学校的办学实践,从四个方面谈谈我们对新时代高品质学校建设的思考和认识。
一、和而不同:坚守正确的教育价值追求
授人以知识,育人以培德;面向全体,尊重个体;把握当下,着眼未来。办一所好学校,首先要有正确的教育价值追求做指引。正道而行,久必芬芳,只有对正确教育价值取向的持续践行和努力坚守,才能真正建成一所高品质的学校。
在办学过程中,我们坚守教育本质,遵循教育规律。学校里,每个孩子都是

特别关注

特别关注

——在中国教育论坛上的发言

学校将“做最好的我,在我最好的方面!”作为校训,秉承“思想引领、精神鼓励、专业搭台、身心关爱”的理念,激励师生树立高远的志向,从自身开始做出努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座谈会上提出的十六字要求,更成为了师生共同遵循的行动指南。
学校开展最高荣誉、感动人物、明星教师等评选,树立榜样;实施项目制管理,激发师生自主发展意识,让人人都有一份好担当;打造教师学堂、学生讲堂,让师生互换角色,相互激发学习与研究的兴趣;举办专场音乐会、个人书画展,激励师生向着目标,不断进步。
四、和谐生态:构建家校社共育格局
教育需要每一个个体、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参与。就像生态系统中的各类物种,它们的成长需要自身内部的和谐,也需要在外部生态环境中与其他有机体协作共生。学校要联动家庭和社会,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出谋划策,集聚力量,彼此协作,营造出良好的教育生态。
学校每年举办几百场家长讲堂,让家长深入校园了解学校的同时,更让学生的课堂延伸到了更广阔的地方,明白了学习不是为了考高分、上好学校,而是长大了以后能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优秀人才。

重多学科融合,促进学生的整体健全发展;个性拓展课程满足每个孩子的个性化发展需要。此外,学校将读书、写字和跑步作为师生的必修课,为孩子未来长远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以学习为中心,打造“有意义、有意思、有挑战、有收获”的“四有”课堂,引导学生乐学、善学、好学。
      和融课程是学校教育生态中的重要部分,不仅关注当下,更注重可持续发展,让孩子们永葆探寻未知的好奇心、高效的学习能力,成长为独立自主的终身学习者。
       三、和合共进:激发师生不断向上的内驱力
       教师与学生,是学校教育生态中的两大主体,他们拥有无限的发展潜力。学校要在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建立起和谐共生的关系,营造教学相长、相互促进的成长氛围,通过多种途径唤醒与激发师生内心不断超越自我、追求卓越的强大动力。

特别关注

特别关注

我们将学校视为一个平台,秉持“像办大学一样办小学”的实践信念,广泛连接家庭、社区、专业组织、友邻单位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力量和资源,建立多元共建的学校治理体系,全力打造以学校为中心的教育超级社区和生命成长共同体,逐渐形成了“共建、共享、共赢”的协同育人文化。
结语:
各位专家、各位同仁,育人境界的提升永无止尽,高品质学校的追求永远没有终点。面向未来,我们正站在崭新的时代起点,直面社会关切,致力于推动实现学校教育中的四大改变:
推动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变为内心充盈的创造者和担当历史重任的传承者;推动教师从教育服务的提供者,变成以立德树人为使命的、学生精神成长的引领者;推动家长从焦虑的教育委托者,变成孩子终身学习的同行者;推动学校从传统的办学机构变为教育的超级社区,以“聚合资源、搭建平台、重塑角色、构建成长共同体”作为基本策略,使学校真正成为“学生的讲堂、教师的学堂、家长的聚智堂和社区的文化殿堂”。
高品质办学,是践行新发展理念,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关键环节。在持续推动实现“四大改变”的过程中,我们将始终注重教育生态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以学生为中心、以发展为动力、以质优效高为目标,在高品质办学的道路上不懈前行。

特别关注

特别关注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下午好!
       首先,热烈祝贺人民美术出版社成立70周年!无论是个人还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对人民美术出版社都十分熟悉也倍感亲切。小时候看的连环画、学生时代爱看的画报,以及做美术教师时使用的教材,都是来自人民美术出版社。可以说,人民美术出版社伴随了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现在,也同样伴随着新时代少年儿童的成长。
        我来自海淀区民族小学,这是一所有着130多年发展历史的学校,坐落在马甸后黑寺古建群之上。近二十年来,我们对学校历史文化进行了深入挖掘,对校园环境进行了不断的修缮,使深厚的传统文化基因与“和而不同、快乐成长”的办学理念相得益彰。学校充盈着自然的味道、中国的味道、孩子的味道、教育的味道和

特别关注

特别关注

家的味道。上百种植物、十余种果树、多种农作物,演绎着四季更替之美;雕梁画栋、斗拱飞檐、楹联匾额、以及刻着经典诗词的石砖,彰显着传统文化与建筑之美。2014年5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民族小学,刚一下车,环顾四周,总书记赞叹:“没想到,在海淀还有这样一所古色古香、文化底蕴深厚的学校。”总书记看到书法社团的孩子写“精忠报国”四个字,讲道:“我从小就受‘精忠报国’这四个字影响,四五岁时妈妈买了一套小人书《岳飞传》,给我讲‘岳母刺字’的故事。精忠报国,是我一生的目标。”《岳飞传》这部连环画也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深刻地认识到,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要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他鼓励孩子们要从更广阔的生活、自然中汲取营养,从更深邃的文化和精神世界中得到熏陶与化育,从而点亮美好心灵。
       在基础教育阶段,我们将美的文化、美的情感传达给学生。学校构建了全科融合的美育体系,形成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美育格局。校园里、生活中,处处都是学生们的美育大课堂。
       特别惊喜的是,人民美术出版社作为美术出版的国家队,在创造了新中国美术教材出版史上的多项第一之后,今年又出版了全国第一套中小学《美育》教材,里面的内容从学生耳熟能详的话题展开,娓娓道来,丰富多彩,非常贴近孩子们的生活;精美的图片,将自然、文化与情感的美通过一个个细节呈现出来,老师和孩子们在耳濡目染的同时,也被深深地打动,感受情感的启迪和美的熏陶。如此让师生爱不释手的美育教材,不但为义务教育阶段的美育提供了范本,更为我们全国的中小学校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提供了有力的抓手,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

美无处不在   育浸润心田

——在人民美术出版社成立70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马万成

学校是《美育》实践的沃土。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我们希望能够充分利用《美育》教材,并以此为平台,与出版社在美育实践与创新方面开展更多的互动和合作,共同拓宽校园美育的广度与深度。我们诚邀《美育》教材的编写人员走进中小学校园,对老师们给予充分的引领和指导;同时走进课堂,和老师们一起研究,发现和收集在教材使用中鲜活的、有创意的教学案例,丰富教学素材。今后更希望学校与出版社携手,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美育实践活动,共同打造出优质的美育实践案例,推动美育之花在校园中生根发芽,在学生身上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美无处不在,育浸润心田。美育是一种柔软的教育手段,它润物无声,却有着启智增慧、内化于心的力量,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建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着独特的价值和作用。新时代的美育,将肩负起新时代的重任。我们愿意和人民美术出版社一道,为培育有着美好心灵、懂得欣赏美、有能力创造美的未来社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懈努力。

特别关注

特别关注

教育关乎人的本质力量的实现,关乎人的全面发展。人类大脑具备诸般重要能力,如知性、感受、直觉、想象力、创造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本质力量的实现,是指这些能力的协调、平衡和全面发展,正是这些与理性互相补充的能力的协调发展,使我们成为全面的人。

“双减”进行时

“双减”进行时

百日答卷

这是掷地有声的一百天——
    长期困扰义务教育阶段学生、
家长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明显退烧。
    这是蹄疾步稳的一百天——
    配套政策密集出台,
配套工作迅速落实,
“双减”工作平稳有序推进。

  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全文发布,一场前所未有的“双减”之战迅即席卷全国。
短短百天,“双减”力度之大,行动之迅猛,几乎让所有人都感受到巨大的震动。 
这是一场必须要打的“双减”之战,这是一场必须打赢的“双减”之战。 
第一章 谋定而动
1.擎画
3月6日,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专程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在小学课堂深耕多年的王欢委员,对教育问题直言不讳:“校外培训广告满天飞,‘制造焦虑、贩卖焦虑’……”
习近平总书记凝神静听,深有感触。“培训乱象,可以说是很难治理的顽瘴痼疾。家长们一方面都希望孩子身心健康,有个幸福的童年;另一方面唯恐孩子输在分数竞争的起跑线上。别的孩子都学那么多,咱们不学一下还行啊?于是争先恐后。这个问题还要继续解决。”“我们来共同关心这些教育问题。”“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对打着教育旗号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要紧盯不放,坚决到位、改彻底。
6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文汇路街道文亭巷社区阅览室,了解社区向青少年提供公益性课后托管服务情况。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一层阅览室里,刚刚放学的孩子们正在“四点半课堂”写作业、做手工。临近端午,桌上摆着五颜六色的纸龙舟和香包,总书记看了直夸孩子们手艺好。
  “孩子们放学后,得有人接得住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首先这件事要由学校来办,学校不能把学生的课后时间全部推到社会上去。学生基本的学习,学校里的老师应该承担起来。不能在学校里不去做,反而出去搞校外培训了,这样就本末倒置了。现在教育部门正在纠正这种现象。”
一句“接得住啊”,满是关切;一句“正在纠正”,饱含期待。

“双减”进行时

“双减”进行时

7月24日,《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公开发布,鲜明提出“双减”方略——
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分类明确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 
保证学校课后服务时间,提高课后服务质量,拓展课后服务渠道……
坚持从严审批机构,规范培训服务行为,强化常态运营监管……
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深化高中招生改革……
自此,“双减”工作有了明确的路线图。 
针对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意见》提出:“1年内有效减轻、3年内成效显著。” 
这是对人民的庄严承诺。
2.开局
 “双减”号令吹响,雷霆万钧。社会各方以高度的政治站位,快速反应,令出行随。 
 “要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式方法,积极支持和参与‘双减’等教育改革,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在第37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在北京会见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021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时代楷模、全国最美教师、教育世家等优秀教师代表时,对广大教师提出希望。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来到教育部后,第一个听取的就是“双减”工作汇报;第一次调研,就是去北京市调研“双减”工作。此后,他又专程前往广东调研相关情况,强调“‘双减’工作中央高度重视,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涉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教育部将“双减”作为今年部党组的“一号工程”和教育督导的“一号工程”,全力推动。成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以“钉钉子”的精神推动“双减”工作落地见效。

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各地深入开展“双减”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义务教育最突出的问题之一还是中小学生负担太重,短视化、功利性问题没有根本解决。一方面是学生作业负担仍然较重,作业管理不够完善;另一方面是校外培训仍然过热,超前超标培训问题尚未根本解决,一些校外培训项目收费居高,资本过度涌入存在较大风险隐患,培训机构“退费难”“卷钱跑路”等违法违规行为时有发生。
在资本的逻辑下,教育,已经变成了一种“产品”。它裹挟着家长和学生在焦虑中身不由己,使公办学校教育体系受到猛烈冲击,严重影响教育公平。“在中国教育历史上,校外教育从来没有如此市场化,如此地影响、取代、干扰正常的学校教育。校外教育本应该是学校教育的影子,但现在学校教育反而成了校外教育的影子。”有专家直言。 
学校教书育人主体功能必须强化,不能削弱!更不能放任在国民教育体系之外,再造一个教育体系。5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他强调:“义务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中之重,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学校教书育人主体功能,强化线上线下校外培训机构规范管理。”也就是这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对“双减”工作作出了重要决策部署,要求从政治高度来认识和对待,从体制机制入手深化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双减”之战要想取得完胜并非唾手可得——
如何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
如何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
如何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
如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在校内“吃得饱”?  
 ……

“双减”进行时

“双减”进行时

这是一场一刻不能停的接力赛。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双减”之战全面打响,而如何打好开局之战,在一百天内让人民真切感受到“双减”的收获——
校内校外两翼并进,联合出击;加强作业管理、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规范校外培训行为……多路突破,直指目标。
第二章 强基固本
一道作业题牵涉千家万户。从学校到家庭,一场静悄悄的“作业革命”悄然发生。
作业负担过重是人民群众反响强烈的问题,各地迅速开展了一系列部署行动。中小学开展课后服务的“集结号”也一并吹起。与此同时,各地开始向课堂教学要高质量——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是“双减”行稳致远的“保障线”。 这种改变,来自“双减”给出的明确育人路径。 
1.破解作业管理难题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真正有效破解学生作业负担过重问题,需要有破釜沉舟的勇气和持之以恒的心态。凝共识,聚合力,从中央到地方、从学校到家庭,齐心协力共建作业好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不写作业父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一句段子道出了多少家庭曾经的烦恼。明确作业性质,界定各方职责成为作业管理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以问题为导向,及时纠偏。各地专门下发文件,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发现一起,严处一起。 听写批改、制作小手工、下载打印学习资料……这些五花八门的家长作业被叫停,让学校的责任回归学校,让家庭的责任回归家庭。 
截至10月底,基础教育“双减”工作监测平台收到的7713.2万份家长问卷显示,99.6%的学生家长反映,本学期老师没有给家长布置作业或要求家长批改作业。

8月30日,新学期开学前夕,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再次发出“减负担、提质量、强督导”的强烈信号,秋季学期要推动“双减”落地见效。
这段时期,教育部会同相关部门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基本构建起了“1+N”的“双减”政策制度体系。为了孩子们的健康幸福童年,为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部和民政部、公安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多部门联合发力,各司其职。 
改革的重锤落在每一个顽瘴痼疾处。 
以《意见》为总纲领,教育部陆续出台了学科类培训范围界定、“备改审”、“营改非”、培训材料管理、培训人员管理、查处变相违规培训、加强收费监管、上市公司清理整治、建立监测机制、培训机构登记等10余个文件。对校外培训机构鱼龙混杂、机构从业人员良莠不齐、培训质量难以保障、违法违纪行为时有发生等难题,开出了管用的“药方”,关紧了制度的“笼子”。 …… 
有学者敏锐地意识到,“双减”不仅是对矫正“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现象作出的重要部署,更是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格局进行的综合变革。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钟秉林说:“落实‘双减’工作,就是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导向,提升校内教育质量,规范校外教育培训,明确教育治理的边界,以系统观念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清华大学原副校长、文科资深教授谢维和指出,教育改革的目的是为新格局的构建腾出更多空间,应在教育改革适应新发展格局过程中认识“双减”的意义。 
 “唯分数论、唯升学论是我国教育问题的顽瘴痼疾,错误的评价导向是学生学习压力过大、家庭负担过重的问题源泉。《意见》明确指出,学校应健全教学管理规程,优化教学方式,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可以说,《意见》的出台,将对教育生态平衡产生深远影响。”吉林师范大学教师黄妍分析。 
 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再难啃的“硬骨头”,也要拿下。

“双减”进行时

“双减”进行时

在浙江绍兴,一场以“多元分层,精准提质”为行动内核的作业设计改革在全市中小学迅速铺开。绍兴提出以“作业设计基本框架”和“作业设计指标体系”两方面作为作业设计改革的路径,对一课、一单元、一册教学知识点进行系统梳理和整合。
    ……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该首先想到,要考查学生什么能力,要培养学生什么能力,培养学生什么样的思维,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来练习等,先想明白这些问题,就知道该怎么设计作业了。”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王殿军表示。
像备课一样备“作业”,变化的背后,凝聚了教师在作业设计中的智慧和心血,更折射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作业量分层、难度分层、形式分层、评价分层是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实验小学的分层作业方案,对学有困难的学生加强帮扶,指导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让作业成为学生才能展示的平台。
从“大锅饭”走向“自助餐”,对作业进行分层布置,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分层作业巩固知识、收获自信,才能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如今,信息技术正成为提升作业质量的“利器”。
早上7:30的晨光透过办公室窗户,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六中教师曲海滨打开“教学云平台”,开始分析学生作业等级人数、出错率等数据。利用课前时间,她单独对几名作业出错多的学生进行指导。
为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崂山区运用信息技术优化作业管理,实现学生作业分层、个性化指导。目前,全区39所公办中小学都有“教学云平台”,每名学科教师都能够独立使用平台进行课堂教学和作业设计。
作业更智慧,学生不喊累。全国还有许多地方的教师和学生正在享受“智慧作业”带来的改变。深化信息技术应用优化作业管理,浙江、湖南等地在运用数据分析支撑精准教学、个性化学习等方面进行了探索,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师生负担明显降低。
2.课后服务打造全面育人“新天地”

作业数量过多、质量不高、功能异化曾是作业管理的老大难问题,如何各个击破?
 一招做减法—— 
在河南省济源市济水一中教育集团,每间教室的后墙上都统一设置了作业公示栏,公示内容包括当天作业科目、作业量,并根据中等学生的标准,估算作业总时长。  从建立作业公示制度到实施阶梯作业,从建立教师试做机制再到实行班主任统筹裁断制度……不少学校因地制宜、大胆探索,真正做到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作业控制在合理的时长范围内。  “由于在学校把作业写完了,孩子晚上回家我们还能在一起看看课外书、听听音乐,要不就一起出去打羽毛球、跳绳,增强了孩子体质,真是太开心了。”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沙小学五年级学生家长卢笛说。
根据基础教育“双减”工作监测平台直报信息,截至10月底,全国20.6万所义务教育学校中,99.3%的学校出台了作业管理办法,97.1%的学校建立了校内作业公示制度,94.7%的学校绝大部分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
一招做加法——
在辽宁省实验学校,精品校本作业,集操作、书写、绘画、表演等综合实践活动于一体,将多学科知识融合到一起,深受学生喜爱。
作业时间缩短了,并不代表质量会降下来。提高作业设计质量的背后,蕴含着一场作业观念的变革。“如果说过去的作业像‘搬砖’,未来的作业需要基于学科中的特定知识模块、能力素质要求或学科方法而设计出一个系统的作业。”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李新翠说。
“双减”工作开展以来,学生作业有了全新的打开方式——
在上海市长宁区,初中学段的学科作业、跨学科作业和社会实践类作业拥有不同的考核方式,社会实践类作业偏重于研究报告、汇报演出等形式,在学科作业的设计上也通过单点知识、多点知识等体现练习强度。

“双减”进行时

“双减”进行时

四川省德阳市聘请专业人员,引入志愿者,研发“古蜀探秘”“德阳潮扇代代传”“陶艺”等课后服务校本课程300余种,丰富课后服务内容。
创新课后服务的内容与形式——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文化绿城小学的“服务+”项目打破空间限制,将课后服务与研学活动、劳动教育、情感教育、美育结合;带领学生“走出去”,到社区开展社会服务、职业体验,让学生在生活场景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课后服务让学生对未来充满憧憬,对科学充满兴趣,对艺术充满热爱,对劳动充满干劲,成为了学生向内探索、向上而生的“新天地”。
这一百天,课后服务的研发,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实践创新。
立德树人,课后服务拓展德育新途径——
“特级教师国学大讲堂”活动在江苏省盐城市新都路小学开展,多位特级教师提炼经典国学文化精髓,为学生开设多元化的传统文化课程,激发文化认同,提升人文底蕴,引导学生走进传统文化。
启智创新,课后服务探索智育新模式——
洪家中心校是位于浙江台州椒江区的一所农村学校,今年的课后服务新开设了“双碳课程”,通过科普实验、企业研学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气候与环境变化,开展力所能及的“减碳”行动。
强健体魄,课后服务营造运动新氛围——
在安徽天长,冰球运动成为一些学校课后服务的内容之一,小队员们姿势标准、动作熟练、全心投入,一招一式都表现出运动员的风范。
涵养审美,课后服务融合美育新内容——
宁波市邀请书法、音乐、摄影、舞蹈等领域拥有专长的体艺名家给学生们讲授课程。“书法经典作品的鉴赏与学习”“音乐的魅力”“怎样欣赏摄影艺术”等课程在课后服务时段进入校园、进入课堂。
 

9月1日,全国的中小学生迎来了不一样的新学期,走进了学校生活的“新天地”。他们惊喜地发现,每天3点半后有更加丰富的活动课程;作业不用带回家,老师每天当面批改;不出校门就能接近艺术、体验科技、学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这一百天,课后服务的实施,是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一次全新探索。
如何确保课后服务顺利实施?山东省规定,学校师资不足的,可聘任退休教师、具备资质的社会专业人士或志愿者参与,也可以引入第三方服务;各地可采取财政补贴、服务性收费等方式多渠道筹措课后服务经费;可统筹安排参与课后服务教师“弹性上下班”……
如何优化课后服务安排?沈阳市规定,每周提供5天课后服务,每天不少于2小时,放学后依次开展1小时普惠性课后服务和1小时个性化课后教育,对有特殊需求的学生可提供延时服务……
如何拓展课后服务内容?北京小学翡翠城分校明确,课后服务内容方面,一二年级以听故事、讲故事、看绘本、小游戏、个别辅导等为主;三至六年级以完成当日书面作业为主,后续逐步落实分层作业辅导与答疑。
 “确保有意愿的学生100%享受课后服务。”沈阳市教育局局长闫凤霞道出了课后服务的“硬指标”。
课后服务质量与水平,考验着每一位教育者的育人智慧。
平衡基础与提升、共性与个性——
浙江绍兴上虞区实验小学实行AB套餐制的晚托服务,实实在在地帮学生“减掉了书包”。A套餐为“作业与指导”,保障作业时间,提高作业质量和批改效益。B套餐为“艺术与体育锻炼”,艺术课程和体育锻炼课程按单双周、班级序号单双数轮流进行,仅体育锻炼就有40多个项目可供学生选择。
因地制宜、因校而异、因材施教——

“双减”进行时

“双减”进行时

 “使学生热爱运动,科学运动,增强体质,让童年拥抱自然,绽放活力,真正做到让教育返璞归真,让儿童自由生长,让童年熠熠闪光!”“我们努力改善,让我们的孩子享受到教育教学的最大效果,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对于课后服务所带来的新任务与新挑战,校长们的回答掷地有声,体现出教育者的责任与担当。
截至10月底,全国已有14.3万所义务教育学校(不含寄宿制学校和小规模学校)填报课后服务信息,其中99%的学校提供了课后服务;10914.8万名学生参加了课后服务,学生参加率89.7%;748.6万名教师参与课后服务工作,占这些学校教师数的89.8%,另聘请了27.9万名校外专业人员参与课后服务工作。
 “总体看,新学期学校落实‘双减’工作呈现了新变化新面貌,社会反响良好,学生学习回归了校园,回家写作业时间短了,在小区里玩的孩子多了,课后生活更丰富多彩了。”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表示。
 一致的育人理念、一致的创新热情、一致的教育探索,这一百天,全国教育系统用实际行动回答课后服务这项新时代的教育“新命题”。
3.提质增效让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
张晶晶是北京市密云区第三小学的数学老师。“双减”政策出台后,原本40分钟的课堂时间,她会留出15分钟给孩子们完成作业和消化课上学习的新知识。讲解时间缩短,为了完成既定的教学安排,张晶晶和同事进行了更细致和全面的课前准备。
落实“双减”,需要有加有减。
一百天来,社会对于“双减”的关注和讨论从未停歇。减少了校外培训,孩子的成绩会不会受到影响?要留出课堂时间用来做检测,教师教学任务能否完成……
回答好如何让“学生学习更好回归校园”,道理其实很简单,只有校内“吃得饱”,才不必去校外“加餐”。
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是“双减”行稳致远的“保障线”——

磨炼品质,课后服务开发劳动教育新形式——
 “你先去浇水,我把这里的杂草清除一下。”前不久,江苏省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柳洲东路分校的学生们在学农基地上,手拿铁锹,学习蔬菜种植。这是学校课后服务的内容之一。
课后服务,激发中小学校的办学活力,探寻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最优配置,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这一百天,课后服务的开启,是实现“顺民意、暖人心”的民生奠基工程。
长期以来,中小学校的“三点半”现象,成为众多家庭未解之难题。直面民生难题,回归教育初心。课后服务为家庭解决了燃眉之急,为家长消除了后顾之忧。
确保课后服务时间——
《意见》提出,课后服务结束时间原则上不早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学校应提供延时托管服务;初中学校工作日晚上可开设自习班。“我们6点钟才下班,老师(在学校)监督小孩把作业做完,我们下班的时间也来得及接小孩,晚上回家就不用担心小孩做作业,我们就叫小孩睡早一点,早睡早起。”海南文昌市树芳小学学生家长为课后服务竖起了大拇指。
提高课后服务质量——
《意见》要求,学校要制定课后服务实施方案,增强课后服务的吸引力。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补习辅导与答疑,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
“教育既要做好学科类培训的减法,更要做好非学科类教育的加法。”浙江省宁波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要通过引进社会上的教育资源,充实校内课后服务内容,切实提高课后服务质量,让课后服务成为学生的“特长天地”。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学生的感受与体验、成长与发展,是教育民生的直接体现。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一百天来,学校课后服务全面实施,使学生学习更好回归校园,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美好教育的需求,营造出更加健康的教育生态。

“双减”进行时

“双减”进行时

宁夏通过推动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三个课堂”应用全覆盖,有效缓解了薄弱学校特别是全区500多所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结构性短缺、开不齐开不足开不好国家规定课程的难题。
回望这一百天,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及各专委会,分学科、分领域加强调研指导。各地各校强化教研、精心备课,补齐教学短板,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普遍建立学习困难学生帮扶制度。监测平台数据显示,截至10月底,99.1%的学校建立了学习困难学生的帮扶制度……教育部充分发挥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和电视“空中课堂”作用,向中小学生免费提供全覆盖的优质课程资源。
面对“教育减负”老问题,如何扭转“校内减负、校外增负”?担当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天职使命,一个答案呼之欲出——减负不减质,减负要增责。校内与校外齐抓,减负与提质共举。“双减”呈现出极强的系统性、深入性和全面性。“敲鼓面—慢慢走;敲鼓边—小步跑;敲鼓环—跳一跳……”在南京市逸仙小学,新入学的一年级小朋友正在上一节特别的音乐课。这是该校“萌娃成长营”系列课程之一,将音乐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帮助小朋友快速适应小学生活,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这个为期一个学期的幼小衔接课程,从目标的设计、学习方法的变革到评价方式的创新,都在探索为儿童减少入学适应坡度、确保他们拥有良好的学校生活的开端,推动“双减”落地。
曾几何时,教育“抢跑”裹挟了家长和学生,不仅加重了家长的经济负担和教育焦虑,更给孩子的身心带来巨大伤害,甚至绑架了学校教育教学的原本节奏。
起点公平,才能让教育从“人人不堪其重,却又不得不负重前行”的恶性循环中回归基本。 “双减”启动以来,福建省教育厅出台《福建省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攻坚行动实施方案》,确定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试点探索、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全面推行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在2023年年底前建立健全幼儿园和小学深度合作的长效机制;内蒙古开展自治区和盟市两级幼小“双向衔接”示范区、试点园(校)创建工作,以典型引领,推进全区幼儿园和小学到2022年秋季学期全面实施科学的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
 

山东省教育厅启动普通中小学强课提质行动,以课改带教改提质量,计划用3年努力,构建起优秀课程资源、师资支撑体系和健全的制度环境,营造出良好教学改革局面;上海市教委出台《义务教育项目化学习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以项目化学习的实践和研究为着力点,以活动项目、学科项目、跨学科项目为载体,促进义务教育学校教与学方式变革……
考试频率少了,个性化教学多了。信息化手段正助力以学定教在学校大规模实现——
上海市闵行区推进数据驱动下大规模因材施教的“1258工程”,通过打造教育云平台,聚焦课堂教学、适应性学习、家校互动等需求,帮助老师轻松实现课前分析、课中引导、课后追踪的差异化教学;青岛市崂山区借助“教学云平台”,帮助教师了解学生整体及个体对每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精准把控学情,及时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实现以学定教,因材施教。
 “课堂改变,学校就会改变。”从管理要效率——
南京市鼓励学校试行弹性上下班。一些学校每月一次的“任性假”,为教师送上理解和关怀;更多的教师减负清单在各地出台,确保中小学教师潜心教书、静心育人。“现在的教研活动更加聚焦高质量课堂的构建。”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胡兰如此评价“双减”后学校教研管理的喜人变化。
教育不止冷冰冰的考试!破除唯分数论,重拾起教与学的乐趣、美感与快乐—
成都列出考试管理清单,严控考试内容和次数,减轻学生备考负担,坚持“两考合一、一考多用、学完即考”;上海严禁学校组织中小学生参加任何形式、任何范围的联考或月考,小学三、四、五年级期末考试仅限语文、数学两门学科,其他学科只进行考查,小学生学业评价实行等第制。
开齐开足国家规定课程,做到应教尽教。不让一个孩子因为地域位置、资源禀赋的不同而在教育公平的天平上失衡——

“双减”进行时

“双减”进行时

小美的底气和信心来自今年上海的一场改革。在《上海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改革实施办法》的文件里,备受关注的“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意味着每一所学校的学生都有进优质高中的机会。
深化招生改革,调整考试指挥棒。
在北京、上海、辽宁等省市出台的新中考方案中,增加“校额到校”名额、一些科目开卷考试、一些科目的考试取消百分制转而采用“等级赋分”的方式计分、增加过程性评价等改革举措,意味着打破了“一考定终身”的“豪赌”,走向了更关注学生身心健康、更追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之路。
义务教育阶段的过度紧张和过度竞争现象得到有效缓解,学区房价格非理性上涨势头得到有效遏制,有效防止“区域掉队”“学校掉队”的制度“防护网”织紧织牢,深层次的教育改革效果释放出了更好的溢出效应。
而在上海市三门中学校长秦娟看来,这场改革“是机遇,也是挑战”。
把握改革红利,关注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不仅需要学校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办学品质上下好功夫,还需要全社会树立起“绿色质量观”——
不仅关注学业成绩,更关注学业成绩如何获得。国务院教育督导办将“双减”纳入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重点;浙江金华市用“双减码”预警系统,用绿、黄、红三个码评估学生睡眠时间、锻炼时间、活动时间的多寡。为教师构建包含课后服务能力、家校协同能力、课堂教学能力、作业设计能力等多维度评价体系……
以校外培训治理为突破,以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为抓手,“双减”不仅是一次对“校内减负,校外加负”畸形格局的纠偏,更是吹响公共教育强势回归的号角,是奏响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进行曲。
第三章 攻坚克难
童年本该是听着池塘边榕树上蝉鸣的惬意夏天,本该是坐看秋千上蝴蝶停留的无忧时光。

 “往年幼儿园大班基本都没剩几个孩子,很多都去学前班提前学小学内容了。今年我家孩子升大班,她的小伙伴都还在。”看着学校“零起点”教学通知,李女士觉得很是欣慰,“不用再被迫提前做幼小衔接了。”
让“站起来”的人都坐下,教育也就重新找到了美好。
不患寡而患不均。当前,我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两个95%”的目标已经如期实现。然而,在现实中,人民对更好更公平教育的需要和教育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现实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干部教师轮岗流动有利于推进整个社会形成良好的教育生态,同时也会提升社会对公办教育的信心。”今年9月,北京市史家教育集团党委书记、史家教育集团总校长、史家胡同小学校长王欢多了一个身份——革新里小学校长。 “革新里小学也从区位整体较弱的状态一跃成为了可以期待的优质资源校。”消息传开后,周边百姓无不欣喜。打破“名校壁垒”和“学区壁垒”,办好家门口的好学校!《意见》中,“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被视为推进“双减”落实见效的重要支撑。
推进义务教育“学区制管理”,四川省将学校管理体制由“管学校”向“管学区”转变、师资配置由“学校人”向“系统人”转变,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以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市为契机,宁波慈溪区通过基于大数据的个性化实时评价平台,“以评促教”构建区域教育新生态;上海、深圳和北京等地全面推进教师、校长轮岗交流制。 “教育,无论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不能过于注重分数。分数是一时之得,要从一生的成长目标来看。如果最后没有形成健康成熟的人格,那是不合格的。”今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这样说。
把孩子从“千军万马过中考独木桥”的“军备竞赛”中解放出来! “以前总觉得上不了好初中,就没希望上到好高中,也就不可能上个好大学。现在看,只要认真踏实地学习,在普通初中也能有很大概率进好高中。”上海家长小美对记者表示,学业竞争的减轻,让自己和孩子的身心焦虑都减轻了不少。
    

“双减”进行时

“双减”进行时

内蒙古自治区要求从严审批校外培训机构,严禁超标超前培训,一经发现立即吊销营业执照。广西通过“查处一批、整顿一批、关停一批、取缔一批、规范一批”,切实净化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市场,规范培训行为,压减培训机构数量。湖北省十堰市发布《规范校外培训行为告知书》,严肃“喊话”全市校外培训机构:严禁校外培训机构超标超前培训,严禁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从事学科培训,严禁提供境外教育课程……
 “高端家政”“众筹私教”“游学研学”掩人耳目,利用咖啡店打游击……一些校外培训机构抱有侥幸心理,试图披上“马甲”逃避监管。转入“地下”的隐形培训,给改革的推进带来新的挑战。
9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坚决查处变相违规开展学科类校外培训问题的通知》,释放明确信号:对于各种地下或变形的学科类违规补课活动,绝不听之任之,放任自流。
标本兼治,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科学治理。校外培训机构常态运营监管力度,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度,取得积极成效。
以北京市为例,截至10月25日,北京研制“营转非”“备改审”方案,以政策突破解决治理难题。线下学科类无证机构压减98%,原有各类培训机构压减60%,无证机构动态清零的区达到12个。累计对120多家机构予以通报、对多名教师调离教师岗位,对多家违规企业顶格罚款1500余万元,从严从快大力整顿校外培训营销乱象,市属媒体、公共场所等全面停播培训广告。
当“双减”巨轮驶向更深阔的海域,既需要劈波斩浪的勇气,还需要细细思考,把握校外培训机构正其身的航道。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市场监管总局印发通知,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指导,要求实行政府指导价,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各地制定的浮动幅度,上浮不得超过10%,下浮可不限。
“不能让良心的行业变成逐利的产业,对校外培训机构要依法管起来,让校外教育培训回归育人正常轨道。”习近平总书记的叮嘱言犹在耳。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每个周末和假期变成了少年儿童们在家与补习班之间“两点一线”的奔忙。压弯的脊柱、疲惫的双眼、消失的笑容,让人心疼。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你不来补课,我们就培养你孩子的竞争者”……校外培训机构的宣传标语四处泛滥,用“唯分数”“唯考试”“唯升学”的焦虑裹挟着学生和家长,与全面发展之路背道而驰。而近年来,校外培训机构野蛮生长引发的教育乱象还不止于此。从公办学校“挖”走名师,破坏教育生态;直接靠宣传话术包装“名师”,教育质量堪忧;泄露学生、家长信息;机构卷款跑路,家长退费无门……
改变,刻不容缓!
校外培训机构牵涉利益众多,谁都知道这是一块硬骨头。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面对资质审批、培训服务管理、从业人员管理等一系列难题、顽疾,有关部门化整为零、逐一突破。校外培训机构常态运营监管力度,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度。
在北京,非营利性学科类培训机构的门槛是“1+1+3”,即资金监管+办学许可证+三个重要文件(《校外培训机构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指引》《校外培训机构行为规范》《北京市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办学标准(暂行)》)。北京以此标准严格审核有合法合规的办学资质、符合办学标准的非营利性学科类培训机构。同时,东城、丰台、房山、通州、昌平、大兴、怀柔、密云等区陆续公布学科类培训机构白名单。
同样作为全国贯彻落实中央“双减”政策9个试点地区之一,上海在全国率先出台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一标准两办法”,为民办培训机构分类管理、准入管理、规范管理提供了基本依据。同时,上海的“减”法这样做:对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开展竞赛或等级测试等变相竞赛活动进行严查严管;对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培训活动中出现超前、拔高、抢学等违反教育规律的行为开展依法依规监管和处罚。
教育“红线”不可碰,规范培训行为绝不“放水”。各地拿出了“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气势。
    

“双减”进行时

“双减”进行时

与“转型”同步推进的,是日益完善的推动校外培训市场有序运行的配套政策。
自“双减”政策发布以来,“双减”工作台账监测指标体系、培训机构监管平台相继搭建,“线上校外教育培训巡查”专项活动持续开展。教育部会同相关部委组成暗访调研组,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进行了实地暗访调研;教育部和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2021年修订版),进一步规范合同当事人签约、履约行为,提升校外培训机构服务质量,保护合同当事人合法权益……
 密集出台的政策举措,如声声鼓点,警醒更帮助着校外培训市场加强自律,构成“双减”落地的背景音。“双减”之下,校内教育生态同样要在向阳处生长。监管部门敢于“亮剑”,对违反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坚决说“不”,坚决抵制有偿补课行为。
刀刃向内,决心何等坚定。2021年7月,海南省琼海市某学校教师王某某和杜某某接受本班学生家长约请,对部分学生进行有偿补课。琼海市教育局给予王某某警告处分,扣发2021年度奖励性绩效工资和年终奖,两年内不得参与岗位晋级、评优评先,调离原单位;扣发杜某某2021年度下半年奖励性绩效工资和50%年终奖,两年内不得参与岗位晋级、评优评先。
2021年7月至8月,浙江省乐清市柳市镇某中学九年级某班叶某某(班主任)、瞿某某、林某、王某某、朱某5名教师,对全班学生进行集体有偿辅导。乐清市教育局给予叶某某(班主任)政纪立案处分、调离原单位;给予瞿某某、林某、王某某、朱某等4名任课教师政纪立案处分;对该校校长林某某进行追责。
发现一起,严查一起;惩处一个,教育一片。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回望数月前,在“双减”靴子落地之时,教育股一度集体暴跌,引起一片震动。但今天再看,政策并未把路封死,而是把迷途已久的校外培训拉回正轨——在校内教育之外,校外培训应当是一种良性的补充。
    

在河南省的计划表上,2021年10月底前,各地要全面摸清辖区内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数量、规模类型、经营收入、收费标准等情况,确保成本调查结果具有代表性、可参考性;11月底前,各地要统筹考虑学科类校外培训公益属性、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学生家庭承受能力以及当前培训机构实际收费水平等因素,以实现降费减负为目标,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合理制定基准收费标准和浮动幅度,拟订初步定价方案;12月底前,各地要按程序制定出台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政府指导价管理政策并组织实施;后期要根据政策执行情况及时开展跟踪评估,建立健全培训收费政策动态调整机制和收费监管长效机制。
坚持校外培训公益属性的举措,还写在福建、湖南、宁夏等多地的文件中。
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校外培训机构“营转非”的渠道更加畅通。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制定 “一窗受理”工作机制,实现办理材料“一窗进”,证书“一窗出”,大大提高了办件效率。
为助力培训机构“营转非”,10月,教育部再次印发文件,要求培训机构倒排工期,优化登记工作流程、加快推进工作进度。国以人立,教以人兴。校外培训机构从业人员管理如何更加规范?9月,我国首份专门针对校外培训机构从业人员制定的管理文件出台。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共同制定了《校外培训机构从业人员管理办法(试行)》,这是国家第一次以政府行文的方式,清晰表述了校外培训机构从业人员的身份角色和队伍构成,首次提出从业人员的结构性要求。
该文件明确,机构专职教学、教研人员原则上不低于机构从业人员总数的50%;面向中小学生、3周岁以上学龄前儿童的线下培训,每班次专职教学人员原则上不低于学生人数的2%、不低于儿童人数的6%。  “这样确切的教职比和师生比,无疑为保障机构的培训质量和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设置了关键的约束性指标。”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郅庭瑾说。
值得注意的是,这份文件还首次提出建设“黑名单”管理制度,对触碰“有损害党中央权威、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言行”等11类行为“红线”且情节严重的,经查实、审核后,纳入全国统一监管平台的“校外培训机构从业人员黑名单”管理。
  

“双减”进行时

“双减”进行时

2小时,凝聚着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初心,激起千层浪。截至10月底,30个省份相继出台中小学课后服务政策,31个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制定了具体实施办法;748.6万名教师和27.9万名校外专业人员,参与到课后服务工作中。
这是一次超大规模的实践,千头万绪必须理出纲与目。配足配齐教师的编制保障,是第一个关键处。
“根据中央和省、市关于‘双减’和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等政策精神,各地要根据学生规模和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统筹核定编制,配足配齐教师——在这个方面,宁波早有谋划。”浙江省宁波市委编办相关处室负责人说。
为此,宁波市县两级党委编办会同教育等相关部门,摸清底数、科学测算、系统研究,加大对基础教育“看得见”的支撑保障。今年,宁波市已核增1100余名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数已占宁波全市事业编制总量的31.38%。
创新之举,往往能激活一池春水。
为助力“双减”政策落地,宁波创新实施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编制总额,教育主管部门统筹分配、动态调整的管理模式,中小学教职工编制跨学段、跨学校调配成为现实。今年已有430余名高中学段编制划转至义务教育学段,编制资源配置结构进一步优化。
无独有偶,在广西,一个“周转池”解了缺编之困。
今年8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编办、教育厅等部门联合发文,运用大数据手段统筹全区常态化空编资源,在不改变各级各事业单位编制数的前提下,把沉淀的空编使用权汇集起来,调剂用于基础教育领域。
效用有多大?经大数据精准测算,近6万个事业编制,全部投放到广西各地中小学,实现区、市、县全面达标。未来,还将按学年动态调整周转编制配备。
长沙市雨花区,木工、陶艺、剪纸、茶艺等系列非遗课后服务课程在40余所学校落地,深受学生喜爱。
 

改革的阵痛过后,多彩的童年重新焕发光彩。
    这个暑假,华南某城市家长李勤(化名)终于又看到了孩子的笑脸。他不再给孩子报学科类培训班,而为孩子报了10天的暑期托管。“孩子说,老师在课上引导大家开动脑筋,答对了还有奖励,因此特别期待第二天的课程。孩子回来后没有作业,我们不用因为辅导作业的问题烦恼,现在亲子关系更加融洽了。”李勤从孩子的神情感觉到,他比上校外培训机构时开心多了。
国庆假期里,安徽省合肥市少儿艺术学校的四年级学生家长陈芸也有了这样的感触。“这个假期,没有辅导班和大量的家庭作业,让我们有时间和孩子一起做很多事。”陈芸说,国庆假期她和孩子一起看《长津湖》、去图书馆、做垃圾分类小调查,大大密切了亲子关系。根据共青团中央和中国青年报对全国511043名家长的调查,“双减”政策实施后,72.7%的受访家长表示教育焦虑有所缓解,中等收入群体缓解比例更高。
在“双减”政策出台后,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曾这样解读:“《意见》的出台是利国利民的大事,是从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角度作出的重大政策安排。”
如今,从孩子们更加丰富的童年生活、更加幸福的笑脸、更加健康的体魄、更加美好的亲子关系中,我们更能读懂“双减”的深远意义。
校内校外两翼并进,联合出击;加强作业管理、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规范校外培训行为……多路突破,直指目标。
第四章 勠力同心
课后服务2小时,不仅要为家长纾困,还要守护教师的幸福感、获得感、职业成就感。编制、经费、补贴,一项项措施保障教师权利,让教师感到各方的尊重。
1.强化保障
困扰家长已久的“课后三点半”难题,如今有了最优解——“5+2”,即每周5个工作日开展课后服务,保障每天不少于2小时。

“双减”进行时

“双减”进行时

河南省开封市也在探索。在课后服务成本合理分担机制下,政府主要承担场地资源、水电消耗、固定资产折旧等费用,家长主要承担劳务报酬成本。各学校课后服务具体收费事项、费用开支等则由学校和家长委员协商。
平衡公益性与课后服务质量,各地因地制宜,定下“规矩”。安徽省合肥市明确,对于引进第三方机构提供的“个性化课程”,由家长自愿参加并按照每生每学期不超过600元的标准承担相关费用;湖南省株洲市明确收费标准,最高不超过5元/课时,每天不超过10元;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分段收费,第一时段收费每生每月不高于50元,第二时段每生每月不高于80元……
2小时,不仅要为家长纾困,还要守护教师的幸福感、获得感、职业成就感。不能让为家长分忧的“惠民工程”建立在教师的“无偿劳动”之上,已是社会共识。今年,江苏、广东深圳、甘肃兰州等地陆续出台相关文件,确定了对参加课后服务的教师的补贴标准。深圳市提出,对参与课后延时服务的教师按照每人每次不低于150元、不高于300元的标准进行补贴;江苏省则明确提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在法定工作日课后服务报酬按照每课时不低于60元的标准核定发放。
 “目前学校教师课后延时服务的补贴为每课时75元,购买服务的指导价格是每课时300元,每名教师平均一周有4个课时,大家的工作积极性较高。”深圳市龙华区龙华第三小学校长费聿玲说。
2小时,传递着教育的温度,因此一定要把好事办好。 “小学班主任在校时间普遍在11个小时左右,批改作业、备课等工作都要下班后在家进行。”北京市润丰学校校长张义宝坦言,尽管教师都积极参与了课后服务,但教师责任重、压力大,需要给他们“松松绑”。自新学期开展课后服务以来,张义宝和学校管理层反复商讨,最终制定了人性化的管理举措,实行弹性工作制、设立临时宿舍、开展心理疏导等。
北京市通过错休制等方式积极探索弹性上下班制度,保障教师权益。“学校发挥全体教师力量,校长和年级主任一起参与,轮流照看班级,这样可以让班主任和主课教师有更多的弹性时间。”北京中关村一小怀柔分校执行校长梁小彤说。
  

这份课后服务“大餐”,由长沙市雨花区每年拨付160万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买单。
经费关乎办好课后服务的底气。多个省市拿出专门的财政经费,对课后服务工作予以支持。
每生每年1000元,是深圳市提出的各学校课后服务专项经费预算的控制数,纳入政府经费保障。深圳市教育局明确,从2021年春季学期开学起,分批、稳步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工作。学校课后服务将坚持公益普惠原则,学校以及购买服务的校外机构和个人,均不得向学生和家长收取任何费用。这意味着,学生可免费享受课后服务。
同样的利好也在河北省铺开。课后服务开展以来,全省各级财政累计投入资金3.53亿元。家长无需缴纳任何费用,孩子也能享受优质课后服务。
在江苏,这笔费用有着详细的条目。2020年,江苏省财政对苏北地区市县,按照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数的30%、年生均300元标准,共下达1.9亿元课后服务专项补助经费。从2021年起,江苏省财政将每年中小学课后服务经费列入省对市县固定补助基数,引导地方财政部门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确保做到课后服务覆盖全省所有义务教育学校。今年8月,江苏省再次部署,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可由财政全额保障课后服务经费。财力保障难以到位的地区,可按照规定的标准和要求,按每生每学期不超过300元标准收取课后服务费。
人民群众满不满意,是党和国家心头最重要的事。
财政支持以外的课后服务费怎么收更合理?每一步探索都考验着施策者的智慧。在四川天府新区第一小学,课后服务相关费用由家长与机构进行谈判,最终确定物美价廉的课程服务。比如一堂篮球课,校外培训市场价为100元到200元不等,但同样品质的篮球课在课后服务中收费为25元。天府一小相关负责人说:“家长的全方位参与打消了他们对课程品质和收费的质疑,保障了课后服务更好地推进。”

“双减”进行时

“双减”进行时

 “你想从事一线教学还是管理、行政岗位?你的期待薪资是多少?是否打算留京工作?”今年8月,北京朝阳区人力社保局通过电话与教培公司分流人员进行电话摸查,为他们提供“一对一”就业服务,解决培训机构分流人员再就业难题。
    “孩子回家基本没有作业了,但是会不会更沉迷游戏了?”面对“双减”,家长和社会都有疑虑:减轻孩子的作业负担、校外培训负担后,如何引导孩子把“多”出来的时间用在有趣有益的事情上?
 一招防——
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最严游戏监管令”,要求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服务,严格落实网络游戏用户账号实名注册和登录要求;游戏企业推出新举措,通过限制游戏充值消费、严打身份冒用等,加强对未成年用户保护。
一招拓——
上海徐汇区向学生、家长免费开放40所学校体育场地,通过预约即可在周末享受运动场上的时光;暑期,温州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拓展服务,增设了亲子绘本阅读、亲子瓯绣等家庭教育类活动,推出声乐、科技、非遗等为主题的暑期系列特色公益活动20余场次。
汇众智、强合力。
没有优质课程?联合省直有关部门,江苏省在南京市5个区开展了科学家、院士、体育教练员和专业人士参加课后服务试点工作,首批免费向学校推送462门优质体育和科技类课程;山东省日照市组织开展少年宫进校园、体育艺术科技工作者进校园、家长和大学生志愿者进校园服务活动,实现了校内外联动。
缺乏师资力量?今年暑假,华东师范大学有248名学生加入上海市爱心暑托班志愿者工作。华东师范大学充分发挥学前教育、中共党史等多学科专业优势,组建跨学科的团队,精心设计、反复打磨,为爱心暑托班打造精品课程。

  在浙江省金华市,“无理由休息日”是很多学校的“标配”。金华市武义县武川小学校长胡爱萍介绍,学校给每名教师发放“时间银行储蓄卡”,将晚托服务时间折算成时间积分,存入该储蓄卡中,用储蓄的时间积分兑换零星小假。教师的“微心愿”也可以说给学校听,学校还为加班教师点外卖、订蔬菜鱼肉。
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
改革还在向着更深处进发。浙江省课后服务内容更丰富了,包括放学后托管服务、初中晚自习服务、免费线上学习服务、暑期托管服务以及为在校学生配套提供的就餐服务等;辽宁省每年9月邀请家长到学校体验课后服务内容,参与学校管理;山东省日照市加强课后服务督导检查,坚持开门问计,收集的1.46万条建议,将拼凑出人民群众心中最渴望的课后服务景象……
2小时,2小时,2小时……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每一份用心的奉献与探索,都将成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最生动的注脚。
2.四方协同
教育不是学校一方的“独角戏”,“双减”好生态的营造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四方协同,形成统一战线。
除风险,保平稳。作为系统工程,“双减”不只关乎一校一生,更牵动着社会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
不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治标下策。不回避、不逃避,“双减”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回应突出的社会矛盾:
仅以北京12345热线统计为例,“双减”政策出台后,7月25日至27日中午,涉及培训机构退费、“跑路”的相关诉求就达到1084件。“退费难”的根源在于资金监管难题,那就从源头出发解决。北京出台预收费管理办法,建设监管平台,开展“冒烟指数监测”,防止机构“卷钱跑路”;上海已有12家商业银行参与银行定期划扣机制的试行推广工作,以新型资金监管机制,更好地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双减”进行时

“双减”进行时

在广州,市教育局专门召开“双减”政策下家庭教育工作研讨会,请来教育专家、中小学校长、市级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和家长代表共聚一堂,聆听家长焦虑,直面工作困难,探讨解决方案。在山东高密,教体局聘请特级班主任、心理咨询师、优秀家长30多人担任辅导员,开设家教基础课、专题课和咨询课,举办70多场公益讲座,满足不同层次家长的家教需求。为了加强家庭和学校的沟通,北京市地坛小学开设了班主任接待日。家长在家庭教育辅导中遇到了瓶颈,可以主动约班主任,征求班主任建议;班主任也可主动约家长到校深谈,找到问题的根源,家校携手,正确引导学生。
减轻学业负担,不代表减父母的责任,与之相反,它考验的是父母的家庭教育智慧。父母如何做到高质量陪伴?各地因地制宜,创新家校共育机制,通过开展常态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助力家长提升科学育儿素养。四川成都市成华区教育局、社治委、妇联正式联合推出“4C家长”培训制度,首次对合格家长的基本标准、培训课程、能力评估等进行量化和明确,进一步完善家校社三方协同家庭教育长效机制;浙江省从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在浙江数字家长学校试行家长学习积分制,达到一定积分后给家长颁发不同等级的“家长执照”,待时机成熟时在全省推行。
家长教育大讲堂、家长教育沙龙、家教名师校园行……在北京顺义区,社区教育中心举办了一系列面向家长的品牌活动,为家长全面正确解读“双减”政策,转变家长成绩至上的旧观念、树立健康第一的新理念。家长不仅仅是学习者和受益方,也是家校社协同的参与者和组织者。在北京师范大学大兴附小,家长走上了讲台,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补充力量。学校根据家长工作的性质,利用“家长百家讲坛”为学生学习不同领域知识开展讲座,课程内容涉及科技、消防、体育、党史学习教育等,形成由专家团队、教师团队和家长团队共同参与的1+3模式。
入校晨检、义务讲座、活动护导……天津和平区新华南路小学开设了一系列家长志愿岗位,让家长加入到对学生的教育中来,不仅普及了科学育人观念,也打消家长们的顾虑,拥护、支持、参与学校“双减”工作。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这一百天的答卷,昭示着“双减”之战必将取得最终的胜利。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龙泉小学邀请即将退休的教师加入“源泉银龄教师‘双减’课后辅导中心”,协助进行课后服务;诸暨市关工委进一步发挥“五老+志愿者”工作队伍的作用,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和自然教育。
没有活动场地?闷热而漫长的暑假中,珠海市斗门区的村里娃多了清凉好去处——乡村“复兴少年宫”。借助志愿服务力量、设计系列特色课程,今年暑假,斗门区已开展近700场乡村“复兴少年宫”主题活动,累计吸引超过3万人次报名参加,为农村孩子的快乐成长、实现梦想带去了更多可能。……
曾经,走在湖北省赤壁市书院路上,马路两边五颜六色的校外培训广告大煞风景。“双减”政策出台后,当地城市管理执法部门开展了专项整治工作,全面排查、集中整治,全市户外广告乱象得到扭转。环境优了,老百姓的心舒畅了。
 “‘双减’政策出台后,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迅速将查处无证办学违法行为、关停无证办学校外培训机构作为执法重点。实施‘双减’政策以来,北京市市场监管部门对无证办学违法行为立案141件,责令63家无证培训机构停止办学;广州市市场监管局牵头开展校外培训机构广告专项治理,公开曝光多起教育培训违法广告典型案例,查处价格违法及不正当竞争违法行为,并对多家机构开出顶格处罚。
社会各部门协同发力的同时,作为孩子健康成长的第一责任人,父母是否支持“双减”直接影响着这项工作的成色。 “您希望社区(村)提供哪些家庭教育支持服务?”“您认为自己教育孩子的困难在哪里?”针对这些“双减”背景下家长们重点关注的家庭教育问题,江苏省南通市妇联结合实际,开发了“家庭基础档案表”线上填写小程序,通过一户一档“家庭档案”的建立,有效收集一批家长们亟待解决的家庭教育问题。
精准调研、个性化辅导,全国多地的妇联、社区居委会等机构积极行动起来,有的放矢地解决家长关切问题,指导家长更好地了解子女的需要,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不让孩子上补习班,学习成绩退步了怎么办?”“孩子早早做完作业,回家不知该干啥?”学校给学生减负,家长给孩子增负,曾是以往减负过程中陷入的怪圈。如何帮助家长缓解教育焦虑是一项值得研究的课题。
    

"双减进行时

“双减”进行时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龙泉小学邀请即将退休的教师加入“源泉银龄教师‘双减’课后辅导中心”,协助进行课后服务;诸暨市关工委进一步发挥“五老+志愿者”工作队伍的作用,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和自然教育。
没有活动场地?闷热而漫长的暑假中,珠海市斗门区的村里娃多了清凉好去处——乡村“复兴少年宫”。借助志愿服务力量、设计系列特色课程,今年暑假,斗门区已开展近700场乡村“复兴少年宫”主题活动,累计吸引超过3万人次报名参加,为农村孩子的快乐成长、实现梦想带去了更多可能。……
曾经,走在湖北省赤壁市书院路上,马路两边五颜六色的校外培训广告大煞风景。“双减”政策出台后,当地城市管理执法部门开展了专项整治工作,全面排查、集中整治,全市户外广告乱象得到扭转。环境优了,老百姓的心舒畅了。
 “‘双减’政策出台后,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迅速将查处无证办学违法行为、关停无证办学校外培训机构作为执法重点。实施‘双减’政策以来,北京市市场监管部门对无证办学违法行为立案141件,责令63家无证培训机构停止办学;广州市市场监管局牵头开展校外培训机构广告专项治理,公开曝光多起教育培训违法广告典型案例,查处价格违法及不正当竞争违法行为,并对多家机构开出顶格处罚。
社会各部门协同发力的同时,作为孩子健康成长的第一责任人,父母是否支持“双减”直接影响着这项工作的成色。 “您希望社区(村)提供哪些家庭教育支持服务?”“您认为自己教育孩子的困难在哪里?”针对这些“双减”背景下家长们重点关注的家庭教育问题,江苏省南通市妇联结合实际,开发了“家庭基础档案表”线上填写小程序,通过一户一档“家庭档案”的建立,有效收集一批家长们亟待解决的家庭教育问题。
精准调研、个性化辅导,全国多地的妇联、社区居委会等机构积极行动起来,有的放矢地解决家长关切问题,指导家长更好地了解子女的需要,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不让孩子上补习班,学习成绩退步了怎么办?”“孩子早早做完作业,回家不知该干啥?”学校给学生减负,家长给孩子增负,曾是以往减负过程中陷入的怪圈。如何帮助家长缓解教育焦虑是一项值得研究的课题。
    

在广州,市教育局专门召开“双减”政策下家庭教育工作研讨会,请来教育专家、中小学校长、市级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和家长代表共聚一堂,聆听家长焦虑,直面工作困难,探讨解决方案。在山东高密,教体局聘请特级班主任、心理咨询师、优秀家长30多人担任辅导员,开设家教基础课、专题课和咨询课,举办70多场公益讲座,满足不同层次家长的家教需求。为了加强家庭和学校的沟通,北京市地坛小学开设了班主任接待日。家长在家庭教育辅导中遇到了瓶颈,可以主动约班主任,征求班主任建议;班主任也可主动约家长到校深谈,找到问题的根源,家校携手,正确引导学生。
减轻学业负担,不代表减父母的责任,与之相反,它考验的是父母的家庭教育智慧。父母如何做到高质量陪伴?各地因地制宜,创新家校共育机制,通过开展常态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助力家长提升科学育儿素养。四川成都市成华区教育局、社治委、妇联正式联合推出“4C家长”培训制度,首次对合格家长的基本标准、培训课程、能力评估等进行量化和明确,进一步完善家校社三方协同家庭教育长效机制;浙江省从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在浙江数字家长学校试行家长学习积分制,达到一定积分后给家长颁发不同等级的“家长执照”,待时机成熟时在全省推行。
家长教育大讲堂、家长教育沙龙、家教名师校园行……在北京顺义区,社区教育中心举办了一系列面向家长的品牌活动,为家长全面正确解读“双减”政策,转变家长成绩至上的旧观念、树立健康第一的新理念。家长不仅仅是学习者和受益方,也是家校社协同的参与者和组织者。在北京师范大学大兴附小,家长走上了讲台,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补充力量。学校根据家长工作的性质,利用“家长百家讲坛”为学生学习不同领域知识开展讲座,课程内容涉及科技、消防、体育、党史学习教育等,形成由专家团队、教师团队和家长团队共同参与的1+3模式。
入校晨检、义务讲座、活动护导……天津和平区新华南路小学开设了一系列家长志愿岗位,让家长加入到对学生的教育中来,不仅普及了科学育人观念,也打消家长们的顾虑,拥护、支持、参与学校“双减”工作。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这一百天的答卷,昭示着“双减”之战必将取得最终的胜利。

思辨之音

思辨之音

的研究较多,美国学者汤姆林森(Carol Ann Tomlinson)主张“差异教学的核心思想是将学生的个别差异视为教学的组成要素,教学从学生不同的准备水平、兴趣和学习风格出发来设计差异化的教学内容、过程与成果,最终‘促进所有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应有的发展’”。美国学者戴安·赫克斯指出,“实施差异教学意指教师改变教学的速度、水平或类型,以适应学习者的需要、学习风格或兴趣。从上述定义中可看出学者们的表述在字义上基本一致,都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强调要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差异,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成果来满足学生不同的需要、学习风格或兴趣等,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合他们自身的发展方式,促进他们最大限度的发展,最终达到课堂兼顾每一个学生,体现和传递教育者对每一个学生的关怀,并使这样的关怀在学生身上发生作用。
       二、差异教学与个别化教育的概念辨析
       人类文明和文化的发展使人们更加关注人权、认识人权、尊重人权、强调人权,这种意识的发展体现在教育上,就发展出在课堂上对学生个性和差异的关注,并且教育者们开始研究适应学生个性差异的改进措施。
       个别化教学发端于西方国家。1982年美国出版的《美国教育百科全书》将个别化教学定义为“在教师引导下,允许学生按自己的速度前进的教学方法”。1993年在《个别化教学》中做了更为详细的定义,即“个别化教学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使每门学科的学习过程,按照学生各自的速度来组织。教学是不分年级的,以使每个孩子在学习每门学科时,根据其能力许可的程度前进。” 这样的教学显然给班集体形式的教学模式提出了严峻的考验,这对任课老师的脑力、体力等能力有着超常的要求,个别化教学在集体式的班级授课形式的课堂中是不可能很好实现的。因此,我国的学者认识到集体式教学“一刀切”、“大统一”的教学方式的弊端,在分层、分类教学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差异教学”的概念。
       学者华国栋把差异教学界定为“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学生差异,满足学生个别的需要,以促进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它的主要特征是关注个体间差异,这些差异可以表现在智能、兴趣、情感、学习方式、主体意识、学习准备等方面,这既给教师的教学带来挑战,也是课堂生动的源泉,教学中要将共性与个性辩证地统一起来;关注个体内差异,注重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体现个体内差异的合理性,扬优补缺,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同一班级学习的学生,个体与个体之间在知识能力、兴趣爱好、学习态度、学习方式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没有差异的课堂是不现实的。在教学中正视差异、尊重差异,因材施教是每个老师都应遵循的教学原则,也是课程标准赋予我们每一位教师的责任。为落实课程标准这一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尽量满足不同学生的数学需要,让不同学生都能在各自的 “最近发展区” 得到充分的发展,全体学生有不同的成功体验,引发内在学习动机,从而全面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一 、差异教学的内涵
在我国,差异教学是在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成为基础教育界关注的教育教学新理念。学者华国栋把差异教学界定为“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学生差异,满足学生个别的需要,以促进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国外对差异教学

浅议小数数学课堂中的差异教学策略

六年级组   赵小波

思辨之音

思辨之音

日复一日的在做着这样的工作,只是没有上升到理论,没有在教案中特别标明而已。所以有些学校差异教学的要求就是流于形式,带来的只是教师的反感甚至厌恶,白白的加重了老师的劳动任务。
       (三) 不当的“差异教学”,导致差距扩大,适得其反
       试想教师因为承认学生之间的差距,将学生分为优、中等、和后进生三个不同的层次,尽管没有和学生明示这样的差异,但它也无意中伤害了学生的感情。就说分层练习的设计来说,基础题目必做、提高题目中等生和优等生必做,拓展题目优等生必做,中等生选做。这样的处理看似照顾了学生的差异,实际对学生的情感暗示不理,甚至严重摧毁了学生的自信心,对学生和家长产生了不必要的伤害。久而久之,学生之间的差异就会增加。再例如,教学“9+5”的时候,学生的算法不同,让学生分别说说自己的算法进行全班交流,有的扳手指、有的接着数、有的凑十法、更有自己独特的算法,最后老师为了照顾学生的情感总结,可以用自己喜欢、熟悉的方法来解答问题。因此,最优化的学习方法没有得到强化和练习,短期来看,照顾了学生的差异,长期来看,这样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积累势必造成学生差异的加剧。从实际的教学效果现状来看,学生已经产生成绩两极分化的低龄化趋势。其实分层作业和鼓励学生算法、解决问题的多样化,都是因材施教的措施,布置得当能起到好的效果,布置不当就适得其反。
       (四)评价标准单一,考虑差异也要考虑潜力,更要全面衡量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赢得了全球教育界的认可,人类不是只有单一的智能单元,他把多元智能定义为人在特定情境中解决问题并有所创造的能力。他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拥有八种智能: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空间智能、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因此,我们在评价学生的时候,不能仅仅围绕着单一或者几个主要方面评价学生的优良等级,不绝对的排除分层教学的方法。但分层一定不是给学生贴标签,若此,学生的感情就会严重受到伤害,并很可能限定学生的潜能发展。因此,评价学生要全面衡量,鼓励为主,注意措辞,万不能把好的教育理念变为坏的教育方法。
       四、在小学数学课堂实现差异教学的策略
       数学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虽然不是智商的全部,但和智商有着极大的相关。数学是

开发潜能,帮助每个学生实现自我超越。差异教学承认学生的差异,尊重差异,理解差异,但不是消极适应差异,而是对差异具体分析,挖掘学生差异的教育资源,通过差异教学策略的运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师生相互作用,更好地实现学生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
三 小学数学课堂中实施差异教学的难点和误区
(一) 班额大,照顾学生差异分身乏术
目前,年级学生人数都在30人至50人左右。据了解,有的省市的很多学校人数都在60人以上。因此,要一个老师照顾学生差异进行教学实在是为难教师。学生的课前知识储备差异较大,从同一个起点学起就会造成接受程度的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不同,就会造成对同一个教师讲解过程,有不同的学习效果;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教师不能兼顾所有,面面俱到;教学资源不同,不可能让每个学生都有恰当均等的发言机会,而且对根部不举手发言的学生来说,参与学习的程度就会更加受限。
(二) 任务重,差异教学要求流于形式
近年来,差异教学就像教育改革之风,吹遍每个学校,因此一些相应的差异教学的要求也就应运而生。学校要求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体现差异,比如教学目标就有如下的改革情况:后进生与中等生能掌握真分数和小数的倒数的求法,优等生能掌握带分数的倒数求法;后进生与中等生能掌握组合图形面积的一般求法,优等生能理解并掌握多种解题思路;后进生和中等生能掌握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优等生能用简练的语言总结方法。这样的差异教学中的备课要求,不仅体现在教学目标上,还要体现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课后作业的设置上,因此教师备课的任务成倍的加重。但是真正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吗?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加强了吗?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水平因此而改善了吗?恐怕一线的实践教师们的心理都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学习了差异教学理论和教学策略之后,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其中讲解的部分教学策略,教师们在课堂上经常应用,比如小组合作学习、分层作业(学生完成会做的题目,不会做的空着),比如课堂上关注不爱举手发言的学生等。我们

思辨之音

思辨之音

(二)“小组化”教学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所以学习任务由学生主动完成的效果比被动完成的效果要更加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这里的“小组化”教学模式有两层的含义。其一,在新授知识的课堂上,编排异质学生小组,即好中差不同水平的学生在一个小组,最好4-6人一起进行数学活动,要求操作活动尽量让差生和中等生完成,记录活动让中等生完成,优等生负责组织和指导,这样的硬性安排可以加大学生参与的程度,利用学生各自优势,保护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从而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其二,编排同质学生小组,让水平相当的学生为一个小组,人数也在4-6人,在自学练习的课上或者以测验和批改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堂上使用。如此,学生会通过竞争比较产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状态,并且各小组内学生完成练习的时间也比较一致,这时,教师设计的分层作业也可以最大化的完成。待小组内学生都完成时,可以互批互改,学生间讨论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教师可以把精力用在最需要帮助的学习小组上,最大化的发挥学生和教师的作用。可以说,小组化的教学活动,是最好的进行差异教学的组织形式。
(三)“一带一”学习
所谓的“一带一”互助小组安排指的是一个负责的和能力较强的学生重点帮扶一个相对较弱的学生对象。这个结对子的安排首先建立在学生自主选择的基础上,保证了学生情感的需要,学生才能更好的互帮互助。比如考试后的卷子修改订正,常规的口算和计算练习,都可以采用这样的方式互相督促。另外教师也可调动家长的资源,引导和带动学生更好的建立情感,达到学生间的心理接纳,产生更好的帮扶效果。
(四) 分层作业的布置
设计分层习题:科学合理的设计作业,有利于学生在不同层次上得到充分发展。把学生每天的练习题分为三个层次,即:基本练习题,发展题,思考题。基本练习题主要是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一些基础知识,要求全体学生必须按时完成;发展题,设计出一定难度,只要求中上成绩的学生完成;而思考题只提供给优生思考。其中发展题目和思考题目为必选学生之外的选作题目,可以通过激励手段,鼓励学生完成。通过差异性作业,使优生感到吃得饱,学困生感到消化得了,这样,每个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得以同速发展。

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是刻画自然规  律和社会规律的科学语言和有效的工具。数学在推动人类理性思维和促进个人智力发展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一种具备素质。因此,基础教育中,数学教育首当其冲,差异教学的研究中,数学课堂教学也首当其冲。以下就谈一谈我对小学科学课堂实现差异教学的策略的粗浅认识和总结。
       (一)开展学前调查
       在教授一节课之前,教师一定要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以及学生之间的差异有充分的调查研究和认识。这样设计的教学起点才能够兼顾更全面,以便学生都能达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从而理解知识、掌握技能,达到教学目标。比如教学《平均数》一课之前,开展了学生对平均数理解水平的调查。

第一个题目要求直指求平均数,调查结果显示,有90%的学生已经掌握用总数÷份数=平均数的算法,其中只有2个学生在这个题目中想到利用“移多补少”的方法计算平均数。第二道题目,考查学生是否理解平均数的统计意义和作用,能使用平均数解决问题,结果显示有69%的学生利用总数比较,31%的学生利用平均数比较。课前的调查让教师更加明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能更好的预测学生在课堂中的反应,并找到大部分学生的认知起点,明确个别生的差异,从而能更好的实施教学设计。

思辨之音

思辨之音

参考文献:
[1]梁心愿. 差异教学:内涵、设计策略及难题[J].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 2012, 31(3):114-118.
[2]罗光姚, 冯崇和. 差异教学: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益的良方[J]. 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 2011, 13(3):77-80.
[3]华京生, HUAJingsheng. 差异教学与个别化教学的比较研究[J]. 中国特殊教育, 2014(10).
[4]杨璐. 差异教学中的评价策略[J]. 当代教育科学, 2009(12):15-17.
[5]郑建南. 数学差异教学简论[J]. 教育评论, 2009(6):81-82.
[6]华国栋. 差异教学论[M].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五) 评价方式的改变
教师要有效地实施差异教学,必须认真思考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评价,因为评价是促进教学的重要工具。如灵活性和难度较大的问题可以留给优等的学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对中等的学生的问题应有点难度,要求基础知识,灵活运用基本方法,发展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设计问题可有简单些的,梯度缓一点,留给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并应多给予指导,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各尽其用。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回答问题,都能接受到积极的反馈和良好的体验,让学生感到成功,从而维护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
另外学生和家长非常重视测验考核这种评价方式,并且以考试的分数来定位学生自己的水平和位置。所以建议“等级双重评价”,即完成试卷的得分等级水平分为优、良、达标、待达标四个等级,同时参考学生前次的考试成绩和阶段性学习状态,给出发展性评价,同样是4个等级。第二个等级是学生找到平衡、维持学习热情、找到自我认可的评价分数,同时第二个等级评价带有老师的主观性,它对学生产生的作用不可小视。
总之,教师们教授知识不但要讲究“因材施教”,而且也要讲究“量体裁衣”。只有“体”量好了,才能为学生做出适合他们的美丽的衣裳。有效地进行差异教学,让每一名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能力,找到自己的目标,确定自己的方向,把握自己的程度,在每节课中都能像一个有着缺点的电池,找到自己的不足为自己的内心充电。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使全体学生都能健康、全面地得到发展,是每位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实践证明,通过实施差异教学,能有效激发每个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促进每个学生的个体发展,从而提高全体学生的数学素质。让教师们践行差异教学的观念、教学语言和教学行为,使之成为培养学生十大核心素养的重要的手段。

    班级授课制环境下的差异教学,是许多教师日常教学中普遍关心的重要话题。赵小波老师结合自觉的理论学习和敏锐的实践观察,在这一重要的教育话题中发现了值得研究的教学问题,即简单化、形式化差异教学操作要求不仅加重了教师的工作负担,而且被异化为对学生教育中的“隐性分等”,挫伤了学生的自信,甚至导致“学生已经产生成绩的两极分化低龄化的趋势”。基于这种问题分析,赵老师提出了防止差异教学偏离育人根本的五个具体教学策略,具有较好的现实针对性,可以成为更多教师进一步探索差异教学的实践基础。赵老师的论文提醒我们:先进的教学理念,不仅不会自动带来良好的实际育人效果,相反,如果简单理解,机械执行,还会导致反教育的现实结果。如果缺乏像赵小波老师这样主动深入地思索和探索,课堂教学改革必将永远停留在“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表面热闹中,而差异教学所要实现的促进每个学生实现充分发展的良好愿望也将注定落空。期待赵小波老师在小学数学课堂差异教学探索的道路上持续思考,为民族小学的数学教学改革种下一路芬芳! 

专家点评:

思辨之音

思辨之音

目标、学习者的思维活动及学业行为提供了重要参照。根据安德森等对教育目标分类学的修正, 学习者的认知过程依据其涉及的思维层次或认知行为的复杂程度,由低至高划分为记忆(remember)、理解(understand)、应用(apply)、分析(analyze)、评价(evaluate)与创造(create)六大类,上述类别及其亚类总计19个认知活动和对应的行为描述较为精细地拆解了人的认知过程。该分类体系不仅可用于构建学科间通用的、彰显学习者认知活动与思维品质的“分层性、次序性和系统性”的学科能力结构框架,对于结合学科内容筛选和细化活动类别,厘清学科学习者在认知层面应当具备的关键能力也具有借鉴意义。由此,基于认知理论的视角,“英语学科能力”是以学习者学习英语的认知过程为基础的、关涉不同层次认知活动和思维品质的一个系统构念。认知活动的行为表征是构成英语学科能力表现指标体系的核心维度;指标体系应凸显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关照,这也同当前我国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修订明确将“思维品质”纳入学科核心素养的导向相契合。(摘自 王蔷教授英语学科能力及其表现研究)
       那么,如何发展学生的思维呢?我百思不得其解。就在这个时候,我校参与小学英语学科能力诊断,通过对我校中年级学生的测试和数据分析得出的结果是:我校中年级学生在C级能力指标中创新迁移能力较弱。如何提高孩子们的创新迁移能力,发展孩子们的思维成为我们研究的导向。在不断地实践和观察调查中,通过数据显示任务单的使用有效地促进了孩子们的英语学习,提升了学生们的英语学科能力。
       worksheet(工作表单)在教育领域指的是一张打印出来的纸,上面印着一些问题并留下空位,学生在空位处进行作答。其实worksheet就类似于咱们中国学生在初高中阶段做的试卷/练习册,只是一般是以A4大小的活页纸张形态存在。学习任务单是学习支架的主要形态,它具有支架的功能。它是教师依据学情,为达成学习目标而设计的学习活动的载体。它是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自主参与,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在教师的帮助下,在达成学习目标的过程中,提高学习兴趣,掌握学习方法,养成学习习惯,提升学习能力的媒介。如何指导学生们写好任务单,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落实。

摘    要:针对我校中年级段学生英语学习两级分化的现象已经比较明显;刚刚进入一年级的学生对英语学习热情较高,好奇心也特别强,故学习成绩一直较好,但升入三年级后随着生词,习语,对话,语言点等教学内容的增多,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感到无所适从,越来越难,成绩也就慢慢下降,随之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这一情况的出现说明英语教学由主动开始向被动转化,严重时就会影响整个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为了防止分化,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在中年级阶段更好地发展学科能力。通过实践探索,发现使用英语任务单的可以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发展英语学科能力,提升孩子们学习英语的自信。
主题词:中年级 英语任务单 英语学科能力
学生发展学科能力(在语言学科中,即学习者学习语言)的核心过程是其认知过程,学生在学习中经历的认知活动具有个体思维的个性特征,即思维品质。在认知理论中,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为我们从认知的角度理解不同层次的教育

利用英语任务单
提高学生英语学科能力的研究

六年级组   李秀娟

思辨之音

思辨之音

3.自然拼读课任务单有利于记忆(remember)和理解(understand)、应用(apply)能力的提升。
自然拼读法,又称“英语自然拼读法”,自然拼读法是目前国际主流的英语教学法,它不仅是以英语为母语国家的孩子学习英语读音与拼字,增进阅读能力与理解力的教学法,更是以英语为第二语言的英语初学者学习发音规则与拼读技巧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法简单高效,符合小朋友学习语言的规律,且让他们在玩中学习,在学习中玩,这样不仅改变了学习英语时的枯燥氛围,还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一、 任务单的设计要有针对性,体现分层。
对于英语学习优异的学生和学困生而言,设计任务单时对不同的内容要有针对性,对不同的学生要设计有层次性,对预习单的反馈要有及时性,引导学生尽量自己动脑动手。例如在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一年级起点)》四年级上册Unit1 Sports and Games Fun Time 一课中要向孩子们介绍世界不同国家(UK、USA、Canada、China)流行的运动项目时先让学生结合平时所见画出四个国家的国旗。而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则布置的是让他们上网查阅资料获取相关国家的标志性建筑和文化;并利用课前的时间分享给同班同学。
二、 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单,更能发展不同层次孩子们的学科能力。
对于学科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他们的英语学习是很被动的。在授课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将学习被动的孩子进行了分组,每一组都会有一位学科能力较强的Group Leader做指导;并在前一天临下课几分钟先带着他们预习,并进行一定的预习指导。例如:告诉学生可以从课本后面的词汇中找出单词或句子的汉语意思,先自己理解。
三、结合不同课型任务单的使用,促进发展孩子们的英语学科能力的情况进行举例说明。
(一)词汇教学
1.单词预习任务单有利于记忆(remember) 能力的提升。因为新课标与以前的教材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教材虽然看起来简单但是里面包含的词汇很大,于是我利用每周五早读时间,提前统一在班内播放录音,让学生听录音跟读任务单中总结的单词,或者播放与课本配套的光碟让学生从听、说、读方面加深对单词的记忆,对于一些易混淆的单词让学生比较认读。
2.词汇新授课后,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记忆单词;我精心设计了相应的任务单,不单是让孩子们机械地记忆单词;更是带着思考去体会单词的运用。任务单如下图:

思辨之音

思辨之音

我校从一年级开设自然拼读课,其授课内容为瑞格叔叔自然拼读1-2。进入三年级则按照书本的进度学习Let's spell 环节。为了让孩子们掌握自然拼读方法;每次自然拼读课上除了丰富的操练活动外还会根据孩子们不同的层次水平设计了相应的任务单。任务单如下:

自然拼读法对于小学英语教学来说是一种非常不错的教学辅助手段,它强调把字母或字母组合和发音相结合,把单词看成一个“音形结合”的整体,通过字母的发音规则拼读出单词并随之拼写出来。因此,小学英语教师应加强自身的教学水平,积极地在教学中推广自然拼读法,把自然拼读法的知识点渗透于日常教学中,让学生对单词记忆这一问题不再畏惧,掌握技巧,不在死记硬背即可轻松掌握单词。
(二)会话教学
对于中年级学生而言,提前预习句子确实很难,于是我采用课前五分钟朗读,通过多次试读而达到能流畅朗读所学句型和课文并能初步理解和熟读课文内容,由于这样的做法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大部分孩子也就可以欣然接受。
会话课任务单有利于提升理解(understand)能力。

(三)读写结合任务单有利于提升应用(apply)、分析(analyze)能力。
读写结合学习需要找准读写结合的衔接点,构建读写一体化的前提。阅读是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写作是将所学的知识输出的过程,实现输入与输出的有效衔接,关键要找到读写结合的衔接点,教师的课前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语言输入与输出的正确性、相关性和连续性并作出相应调整,是学生读完课文一类的文本后获得语言知识,学会一种或几种英语写作表达方式、方法的前提和基础。

思辨之音

思辨之音

读写结合课是常用worksheet的主要课型。在这些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worksheet,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促使学生获得语言知识及语言运用能力。教师要深入有效地设计和利用worksheet,挖掘其教学效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感知、操练并运用所学语言,进而为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打下坚实基础。小学读写结合的衔接点,不仅仅在内容上重视,还要就文章结构或写作思路同样需要教师的引导,引导学生在阅读活动中提炼,便于下一步的写作任务完成,将阅读和写作相结合,为写作搭多种支架。为了有效减轻学生写作的思考压力,帮助学生顺利找到下笔的方向且不会偏题,教师要意识到读写课的最终目的在于写作,在阅读活动指导时要考虑这些活动是否有利于写作,包括写作的思维过程、实际应用。
那么,如何更有效地帮助孩子们呢?就需深入剖析文本,找准主线。现在就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一年级起点)》五年级下册Unit6 Growing Up Lesson3读写结合课为例。

介绍文本:需要介绍写了什么(主题和内容),怎么写的(结构),为什么这么写,涉及哪些语言点(哪些已知、哪些未知)即需涵盖 主题、情境、内容、功能、语言这五个部分。以本课为例要抓住文本中的有意思的地方(会……但是……),要读透文本,梳理出有意思的地方。只有教师真正读懂文本,才能设计出真实,有内容,有内涵的活动,将学生的思维和情绪调动起来,从而让学生真正地卷入到文本阅读与输出表达中来。
我对文本分析:
本课为第六单元第三课时,其语篇为:介绍 Nancy从出生到小学五年级的成长经历。语篇中涉及到出生、六个月、八个月、一岁、三岁、四岁、五岁、小学四年级这8个时间点的成长经历。其中在八个月、一岁、三岁、四岁、五岁、小学四年级这六个时间点上又谈到了Nancy成长经历中的趣事。从Nancy出生,会爬、会走路,这是Body 方面的成长变化;从用筷子吃饭,到游泳、会做饭这是ability 方面的成长变化。教师也可以再深入引发孩子们关注心理方面的成长,例如跌倒了不哭,勇气方面的体现;第一次登台,自信方面。只有这样深入挖掘文本才能引导孩子们带来有具有代表成长意义的照片;旨在激发孩子们在阅读语段的兴趣,同时又引导孩子们在输出环节,描述自己成长经历的过程中有重大代表意义的事件,也可以适当将趣事和大家分享。深度解读了文本,我为孩子们制定了任务单,促进孩子们完成有关growing up的小书。

思辨之音

思辨之音

(四)学科融合课任务单有利于提升评价(evaluate)与创造(create)能力。
学科融合课;旨在开阔学生视野,增加语言输入,为语言能力较好的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现在就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一年级起点)》五年级上册Unit6 Chores Fun Time学科融合课为例。本次课我巧妙利用学校组织的科技展期间拍摄的照片引入有关机器人的学习,这样的导入非常贴近孩子们生活,引起孩子们巨大的兴趣。孩子们就这样根据我所设置的问题来进一步深入文章,利用任务单;两人交流,步步深入,小组探讨。小组的活动真实而有效,孩子们在激烈的讨论中碰撞出思想上的火花。经过了小组讨论,孩子们的积极性更高啦!举手的孩子越来越多,从孩子们的表达中可以看出孩子们还是很有想法的。看到孩子们学习英语愉悦的表情,心中得到一丝安慰。课程结束后,两位校长针对孩子们使用任务单后出色的表现表示肯定。同时,校长也给我们英语组的教学情况提出了希望,肯定了我从孩子生活实际出发,拓宽孩子们视野的做法。

(五)故事课任务单有利于提升评价(evaluate)与创造(create)能力。
故事课的学习更离不开任务单的导入。任务单的使用帮助孩子们更有效地理解故事;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发展。以参加四地研修班呈现三年级故事公开课 The Three Bears为例。故事 The Three Bears节选自朗文新派英语2第三单元This is our house。 “The Three Bears”是一个英文故事。讲述的是:小熊一家三口散步回家后发现了一位小姑娘躺在床上,小姑娘见小熊一家回来惊慌失措撒腿跑掉的故事。故事跌宕起伏,能满足学生好奇、求知的欲望。同时,此故事书配有生动的图片;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阅读困难,激发孩子们阅读的兴趣。本课巧妙地分成了四幕;通过老师的带入让孩子们体会故事的意义,同时又借助任务单story map,为孩子们复述和演绎故事提供了有效的语言支持。

思辨之音

思辨之音

(六)外教绘本课任务单有利于提升应用(apply)、分析(analyze)、评价(evaluate)与创造(create)能力。
外教上课主要是能够营造一个外语交流的环境和氛围,让学生去尝试着开口说外语,锻炼胆量和勇气,其次就是能够学到外教本土最地道的外语口语表达,这些可能是在咱们课堂和书本上接触不到的。不过有的情况下未必一定要外教,例如在一门外语刚入门的时候,外教上课反而效率会比较的低,而且容易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所以课程设置真的是十分重要。为此我们学校为三至六年级的学生开展隔周一次的外教课;其授课内容为reading a-z的分级绘本。为了提高外教上课质量,每次课我们和外教在课前一起设计nonfiction worksheet。它帮助学生了解多学科背景知识,养成按照指令在规定范围内获取信息得到答案的能力。任务单的使用不仅弥补了外教时而控制不住课堂的缺点更是大大提高了孩子们的学习效率。任务单设计情况见下图:

四、 综上所述,任务单在英语学科每一个课型上都得到了充分地使用。
一份简洁大气的worksheet,能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书写并输出所学内容,而学生对自己熟悉或熟识的事物特别感兴趣,所以他们乐说好写。worksheets既是对学生书写能力的培养,又达到了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学习任务单的使用促使孩子们变被动为主动的学习方式;锻炼了孩子们的自学的能力;挑战学生思维,促进孩子们学科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略)

摘    要:英语课程是实施和推进面向学科核心素养课程的重要载体。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理念正在发生着变化。怎样才能更进一步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呢?“越来越多的教育人士意识到有意义的学习,尤其是面向核心素养的学习,需激发学生原有认知和日常生活经验,让学生主动学习。(《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解读 第12页》)”我依据英语课程标准要求、英语语言的学习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创意设计并开展主题英语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生活、建构知识、学以致用,促进小学生英语学习能力发展。
关键词:立德树人;以生为本;创意实践活动;英语学习能力

创意设计主题实践活动促进小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发展

四年级组   党琦

思辨之音

思辨之音

一、问题的提出
“英语是当今世界广泛使用的国际通用语,是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沟通工具,是思想与文化的重要载体(《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课程性质 第1页》)”。英语课程的目标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课程目标 第5页》)”。学生的英语学科能力是实现目标的基本途径。
“越来越多的教育人士意识到有意义的学习,尤其是面向核心素养的学习,需激发学生原有认知和日常生活经验,让学生主动学习。”(《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解读 第12页》)
因此,创意设计并开展英语主题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英语学科的能力发展,是我们进一步需要探讨实践的问题。如何使英语主题实践活动更贴近学生实际,使英语学习对学生而言有意义、有意思,并能在校内外日常生活中学有所用?这是我们研究的方向。于是,我针对所教中年级学生开展相关调研实践。
二、中年级学生课堂英语学习调研与分析
(一)调研对象与目的
为了进一步了解我校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基本状况,探究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创造利于学生英语学习的外部环境,发展其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我对所教中年级学生进行了访谈和问卷调研,并同步进行教学实践观察。
(二)调研结果与学情分析
从日常英语课堂上学生的表现状态、学习方式、学习兴趣点这几个方面来调研,以此来了解中年级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

1. 课堂上的表现样态
课堂中39%的学生表现为愿意与同学交流,数据表明更多的学生愿意与同伴、与小组成员交流想法,分享互动。17%的学生积极表达,说明这部分学生英语学习比较自信,勇于表现自己。而28%的学生表现为安静地听,16%的学生不敢发言,这两部分共有44%的学生不敢发言,不参与活动,相对来说这部分学生不够自信,怕说错,担心被老师批评或被同学嘲笑。以上数据说明学生因学习能力、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的不同,课堂学习存在两极分化的现象。学生之所以选择与同伴交流,合作互助的形式相对来说更能给学生带来安全感,还能分享彼此的想法、认识和收获。同时,学习能力强的同学还可以帮助并带动学习能力相对弱的同学,最大程度地激发同伴的内在学习潜能。
约翰·斯宾塞 和A.J.朱利安尼在(《如何用设计思维创意教学》 第25页》)一书中提到,孩子是天生具有创造力的,每个课堂都应该充满创意与好奇。所以,作为英语教师,应该充分释放所有学生的创新潜能,创新开展丰富的主题英语实践活动,让每个孩子基于自己的认知、联系现实生活和学习收获,在实践拓展活动中成为突破自我的设计者、艺术家与工程师。
2.学生英语学习方式的偏好
从数据看,31%的学生喜欢“参与实践创新活动”,属于探究学习;30%的学生喜欢“与小组同伴交流互动”,属于合作学习;25%的学生喜欢“参与英语游戏”,属于体验学习;14%的学生喜欢“自己读一读、画一画、写一写”,属于自主学习。无论是探究、合作、体验还是自主学习,学生均偏好不同的学习方式,但学生都喜欢“主动参与”的英语活动。主题实践活动正是符合学生学习需求与发展态势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在英语实践活动中,引发学生创造性的思考,并充分调动其参与到语言学习中,从而促使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作为教师,我们需要花费时间去设计具有挑战性、思维性的学习实践活动来释放学生内在的创造力。

思辨之音

思辨之音

3.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激发方式
通过调查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方式,发现73%的学生表示愿意走出教室在情境中实践语言,用英语做事情。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英语更容易激发兴趣,因而证明了论题:主题实践活动是促进学生英语学习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要分析学情,了解学生的生活,关注社会生活,不局限于学科的局限性,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把学生的生活融入到英语教材主题体系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现实生活做服务,将现实生活与学校中的各种问题联系起来,这是老师应该思考的。
(三)结论与分析
通过调查与日常教学观察得知,学生不仅学习语言知识,更要通过参与具体情境中的英语实践活动,内化所学内容、养成思维能力、理性表达观点,形成和发展用语言做事情的能力,并在实践活动和解决问题中学习如何做人,做事。
作为教师,要成为创造型教师,在教学中找到教育的未来,让课堂充满创新:摈弃照本宣科,释放学生能量,使自己的所有学生发挥创造潜能,让他们去创造、设计、解决问题。
所以,面对全体学生,老师要充分了解学生不同的学习经历、学习水平和学习风格,尊重学生的个体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因材施教,创新思维,为学生设计自主发展的空间。鼓励学生通过观察、模仿、体验、探究、展示等方式学习和运用英语,老师尽可能多地为他们创造语言实践机会。
各种语言知识的呈现和学习都应该从语言使用的角度出发,为提升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服务。(《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 第26页》)作为老师,要通过创设接近实际生活的各种语境,采用循序渐进的创意主题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在个体和合作的实践活动中发展语言和思维能力,并在展示活动中感受成功。

三、开展系列创意英语主题实践活动
(一) 联系学生真实生活,在玩中学,在用中学
将英语学习与学生的真实日常生活建立关联,使学生在实践探究中学习用语言做事情,提高语言技能和语用能力。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真实情境,学生在玩中学语言,在用中学语言,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其学习热情和学习动机,在活动中进行体验,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三年级food“食物”主题中,学生学习了“制作三明治”的语篇。课堂上,学生探讨交流三明治制作所需的食材和制作步骤,并为家人设计专属三明治菜单。课后,发动学生周末成为“家庭小厨师”,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用英语介绍制作三明治所需的食材,及制作步骤,并同步录制成视频。学生将自己制作的美食成品与家人分享,共享劳动成果带来的快乐,同时了解了相关饮食文化,体验了制作美食的乐趣,也感受到了劳动成果带来的成就感。制作过程是学用结合的过程,激发了孩子对英文学习的浓厚兴趣。课堂上大家彼此分享制作三明治的视频作业,互相启发,将语言运用于生活中。
校内课堂学习转移到校外家庭生活中,学习环境的变化使得学生对Food主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师创意指导的形式转变为学生自主动手实践“在玩中学,在用中学”的形式,这一形式调动和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和积极探索的热情,使每一位学生在自己原有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基础上都有所提升,促进了每一位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思辨之音

思辨之音

(二)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回归自然,体验实践
新课标指出,英语课程要“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为学生创设和提供自我实践、自主活动的平台,让学生通过感知、体验与实践等方式,促进语用能力的发展,感受快乐、体验成功。
在学习了Seasons“季节”主题故事后,学生了解了“小猴子一年四季偷懒不想劳动,最后却想分享花生”的语篇内容,并初步体会到“没有耕耘,就没有收获”的含义。我设计了课后“种植”实践活动,为学生创造真实情境下的语言实践机会,由课本教材走向校内“种花生”实践,再由校内实践走向校外“拓展种植”实践。活动流程如下图:

校外拓展种植:学生回家后播种自己喜欢的植物,并用英语记录植物生长过程和自己的感受,感受生命成长的可贵,并撰写种植日记。

校内种植“花生”:我带领学生在校园里种植花生,种植时他们用“put the peanuts ...,water the peanuts”等语言来表达。种下花生后,学生定期去照料、并经常在课上汇报自己观察到的花生生长情况。通过汇报,学生一次次地复现语言知识,如:“It has small leaves. It's taller. The leaves are so cute.”在真实的情境下学生们用英语描述花生的生长过程,体会了种植的乐趣,分享了劳动的喜悦。

英语课上,学生们纷纷分享自己的种植过程:学生携带自己种植的实物、并配以简单的PPT配图介绍,可以自述,也可以是对话形式来呈现。

该主题英语实践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和实践兴趣,更是赢得了家长们的好评。家长们反馈孩子特别喜欢这个活动,他们精心照料自己的植物、按时记录,特别负责。通过种植经历,孩子明白了坚持的重要。英语种植日记的方式,培养了孩子的责任感和不言放弃的品质。
学生的学习地点从校内课堂转移到了校内的惠泽苑,再转移到校外家里的阳台上、花盆里。学习方式从学习理解提升到实践运用、深入体验的情境式学习,并迁移创新完成植物种植记录或植物成长日记,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感悟生命的可贵。学生在种植实践活动中积累了相关词汇、并阅读了植物相关的资料,交流了所种植物的生长情况,最后进行分享、展示、汇报。学生们体会到了种植的快乐和艰辛,学会了用英语做种植记录,并懂得了No pain, no gain 的道理。  

思辨之音

思辨之音

(三) 联系学校生活,感受多元文化,提高文化意识
学校是学生最熟悉的场所,学生会用英语来介绍自己的校园吗?在校园的真实语境中,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动机,加强学生的文化体验。设计开展“介绍我的校园”主题实践活动来发展学生的语用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的情感。
校园里一年四季的美景不正是学生学习语言、开展活动、弘扬文化的最好资源吗?利用校园资源,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创意思维、成为学习的主导者和创意者,探索发掘校园文化的实践任务,学习兴趣被激发。学生走出教室,结伴而行,以小组合作、交流互动的方式,一起查找资料,绘制校园地图和美景,并用英文做口头和笔头介绍,开展校园英语宣传小大使活动。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促使他们积极尝试和增加不同体验的学习经历。
“校园英语宣传小大使”的实践活动,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了他们语言运用的能力,增强了他们对英语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用英语向客人们介绍学校文化、民族文化、传统文化、中国文化,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四)关联社会情境,体验职业价值,树立正确人生观
2011版新课标指出,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在注重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和运用能力成为关注的焦点。小学阶段处于智力开发的最佳时期,我抓住时机,鼓励学生发挥想象,激发其潜能,鼓励学生走出校园实践语言,从体验中让学生感受成功的愉悦。
“回归生活”,学习内容取材于生活,与学生的经验世界联系密切,使学生对于学习增添了亲切感,有助于他们结合生活经验构建新的知识和能力。他们用自己的眼光看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课例:英语学习话题为职业,“职业”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在努力工作,为社会做贡献。对于学生来说,他们也有自己的职业梦想。我以几位小朋友的职业理想阅读主线来进行主题实践活动的拓展,倡议学生课后走进社区寻找身边从事不同职业的人们,并自主学习这些职业的表达方式和职业功能,在第二次课上分享交流。学生自主查找与职业相关的视频,图片,文字资料,表达有的职业美化人们的生活,有的职业净化人们的心灵,有的职业高端神圣、为国家做贡献,如港珠澳大桥设计师,嫦娥五号设计师等。在实践环节,学生和家长、和小伙伴们走进生活,与不同职业的劳动者交流并合影,深刻感悟到不同职业的社会价值,体会到每一种职业都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有贡献,都

思辨之音

思辨之音

值得尊重。之后,学生畅想自己的职业梦想,在制作未来职业海报的过程中,学生运用所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老师创意设计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走进社会大情境,结合所学语言,与他人交流,体验职业价值,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增强了责任感和国家认同感。

[2]梅德明,王蔷.改什么?如何教?怎样考?高中英语新课标解析[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8(1):36,58.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S].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1):1,5,12.
[4](美)约翰·斯宾塞, (美)A.J.朱利安尼. 如何用设计思维创意教学[M].2018年10月第1版.王頔 董洪远译. 中国青年出版社,2018(10):25,31,183.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26.
[6]杨九俊,吴永军.建设新课程:从理解到行动 学习方式的变革[M].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6):171,199.
[7]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变革[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2):18,28,38.

四、结语
 “以人为本、立德树人”是学科育人价值理念的体现。基于所教学生学情,我开展了多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英语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启发学生思维,引导他们主动探索生活、建构知识、学以致用。将设计思维与教学实践密切地联系起来,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方面给予时间和机会。教师要做了解学生、有研究力的智慧型教师,不断探究适合学生学习方式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开展符合学生学情的实践创新活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时代”下的英语学习能力。教师要树立学科德育、立德树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观。
参考文献:
[1]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学习方式的变革[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5):7,86.

思辨之音

思辨之音

       摘    要:道德情感是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的关键。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的重要渠道,缺少了情感的道德教育容易导致学生道德知识与道德行为的割裂,言行不一。本文从挖掘教材、调整教学方法和提升教师情感素养三方面探究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的策略与方法,深化道德认知,增强道德意志,引领道德行为实践,让道德认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知、情、意、行的统一,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道德情感;教学策略;道德素养;
       一、引言
       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是培养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重要途径。道德情感是道德品质的重要内容,小学阶段是学生的道德情感不断发展的时期,是培养道德情感的最佳时期。

二、培养学生道德情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道德与法治对于学生来讲属于隐性教育内容,学生在此门课程中不仅能学习知识,还能得到心理方面的教育,逐渐实现心理成长。” 道德情感的培养就属于心理方面的教育,对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道德情感是道德概念转化为道德行为的催化剂
“道德情感是促使青少年把道德概念转化为道德行为的中介,是人们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的内驱力,是个体道德品德发展与健全人格形成的内在保证。” 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道德知识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得,道德认知的提升也并非现代德育的难点,难点在于如何将道德认知、道德概念转化为道德行为。正如鲁洁教授所说:“道德所反映不是实是而是应是。” 道德教育的成功之处恰恰在于将这种“应是”转化为“实是”,使道德认知得到道德情感的认同,并转化为一种道德意志,在实践行动中不断落实,成为一种行为自觉。
(二)道德教育重认知轻情感,导致学生知行脱节
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是提高道德教育实效性的必要举措。受到传统道德教育的影响,道德与法治的教育教学中存在智育化的倾向,道德知识的渗透与灌输较多,因此,容易使学生成为道德知识的优等生,具备基本的道德认知,对事物能够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但是却无法落实到行为实践中。道德情感教育的缺位,缺少道德认同感是导致学生这种知行脱节的行为的重要原因,也使道德教育的实效难以保障。
三、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道德情感的策略与方法 
    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中,应该在培养学生道德认知的同时加强道德情感教育,教师可以通过研读课标,挖掘教材,改进教学方法,提升自身素养三个方面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提升学生道德素养。
(一)深入挖掘教材,激活情感体验的“活性因子”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道德情感的策略探究

四年级组  孙志敏

思辨之音

思辨之音

部编版教材的编写遵循教育规律,各年级的教材围绕着课程标准组织单元学习,设置问题域,安排学习内容。每一单元的内容也不是简单、机械的知识罗列,而是通过学生活动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来设置的。教师深入分析教材,挖掘教学内容,了解每个栏目的作用以及栏目之间的关系,从整体上把握单元教学内容,同时充分发挥“故事屋”“阅读角”“美文欣赏”栏目对激发学生情感的作用。根据班级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对教材合理删减、调整顺序,整合与重组,激活教材中学生的情感体验的“活性因子”。
例如,在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少让父母为我操心》这一课中,为了让学生体会父母的辛苦,在“阅读角”这个栏目中安排了《爸爸,您辛苦啦!》这个故事。故事中家庭环境具有特殊性,与班级学生的生活相差比较大,容易让学生与自己的父

例如在小学部编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网络游戏是与非》这一课的教学中,由于玩网络游戏在平时几乎是被家长和老师明令禁止的,课堂上面对“网络游戏是与非”这样的“敏感”话题,学生很容易掩饰自己的真实想法,课堂充满说教,无法触动学生的内心。结合课前访谈和问卷调查,课堂上,教师先呈现学生喜欢的王者荣耀、和平精英等游戏图标,然后分享自己玩益智游戏的体验,由共同话题建立平等的对话,拉近了师生距离,营造了安全的对话氛围,建立了良好的信任感。
2.整合教学资源,激发情感共鸣
小学生处在情感发展的活跃期,随着生活体验的增加情感内容也不断丰富和深化,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结合情感的切入点,整合各种资源,加强感官刺激,激发情感体验,引发情感共鸣便于抓住学生的道德情感生长点。
例如,在《网络游戏是与非》的教学中,针对学生的道德盲点,以学生对家人、朋友的关爱之情为切入点,呈现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的真实案例,先引导学生解读案例,分析沉迷网络游戏带来的危害。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全面了解沉迷网络游戏对学习、身体健康、财产、亲子关系、前途事业等方面产生的巨大影响,激发学生的同理心。
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声音刺激感官,触动学生的内心。学生通过倾听一位沉迷网络游戏的同学自白,了解沉迷的经历,以及对家人造成的无法挽回的伤害。忏悔的声音、真情的流露,容易唤醒学生内心深处对家人的在乎,引发情感共鸣,从而激发道德认同感,从而真正感受到沉迷网络游戏的巨大危害。
3.巧设情境任务,推动情感转化
激发道德情感有利于促使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教学中应把握时机,设置情境任务,引导学生表达道德情感,强化教学效果,并通过任务引发学生对落实道德行为的思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进行心灵对话,反思过去的行为;可以鼓励学生解决真实的问题等,推动道德情感向道德行为的转化。
例如,在《网络游戏是与非》的教学中,激发了学生对沉迷网络游戏的道德情感后,教师为学生设置问题情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些人正被网络游戏世

母作比较,无法体会父母的辛苦。因此,教学中我将这部分内容删掉,在了解了父母在生活和工作方面的辛苦之后,播放同学们父母年轻时的照片,接着拓展诗人叶芝的诗歌《当你老了》,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感想,真切体会父母的不容易。通过大胆删减教材内容,整合生活素材,拓展课外内容,激发了学生的情感。

(二)调整教学策略与方法,掌握同感共情的“秘钥”
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学生创造一个安全的对话环境,激励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自然投入课堂情境,为情感体验活动奠定重要基础。运用丰富的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生活整合资源,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1.建立平等对话,尊重学生立场
在理解学生的基础上,教师不要将自己的价值判断凌驾于学生之上,而是要站在学生的立场去思考,课堂上建立平等对话,尊重学生的观点和立场,创造安全的环境,激励学生自由地表达,倾吐心声的过程中展现最真实的感受和想法。

思辨之音

思辨之音

界吸引着,你有什么话想要对他们说吗?”学生展开讨论与交流,并将心里话写在寄语卡片上。

们生活的地方》的教学中,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是重要的学习目标。现代社会中不仅学生,很多教师也是从小随父母生活在家乡之外的地方,对家乡的认识很少,没有归属感,无法体会对家乡的眷恋与热爱,自然也很难激发学生的情感。因此,教学前,教师应该先对家乡有全面的认识,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及时捕捉教育时机,释放和传达自己的情感,做到以情激情,与学生的情感互动共生。
       此外,教师还应该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到以生为本。课堂上杜绝“一言堂”和“满堂灌”,尽量让学生多去表达,顺势而导,而不是生硬地把自己的道德情感施加给学生。
        三、结语
       培养学生道德情感,关注学生内心发展,让道德内化于心,成为指导学生行为的标准和力量,是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的目标。因此,教师应该从研读教材、改进教学方法、提升自身情感素养和健全人格等多方面下功夫。当然,道德情感也与家庭环境、社会等诸多因素有,不是一蹴而就的正如鲁洁老师所说,“道德学习就应是生活的、实践的学习,而非知识的学习。因为道德不是一种固定的知识,是人自身的生存方式。” ,课堂教学中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道德情感,使学生获得情感认同,但生活实践中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从任务完成的情况看,有的学生反思自己过去玩网络游戏的经历,树立了预防沉迷的意识;有的学生严格要求自己的同时,还提醒身边的家人、朋友,通过运动、看书等方式丰富业余生活,预防沉迷网络游戏;有的同学还提到了不要总是玩手机等电子设备。可见,学生的道德情感得到不同程度的唤醒,已经将道德情感与道德行为联系起来。
(三)提升教师情感素养,促进情感的互动共生
“教师的情感资质和人格魅力,对青少年儿童道德情感发展和整个美好心灵的形成,从一定意义上说,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教师自身的道德情感会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情感匮乏的教师,即使专业水平很高,也很难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反之,感情细腻的教师,容易感染学生,与学生产生情感互动。
教师在生活中也要注意提升自身的情感素养,在教学前首先要自己研读教材,解读文本,搜集相关资料,对教学内容进行二次加工,形成自己的认识,培养道德情感,再去实施课堂教学,做到育人者先自育。例如,在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

参考文献
[1]刘莹.小学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7):226-227.
[2]戴艳,刘海燕.小学道德情感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中国教育学刊,2004(07):22-24.
[3]鲁洁.道德教育:一种超越[J].中国教育学刊,1994(06):2-8.
[4]朱小蔓:《教师的道德成长》[M].北京,北京教学科学出版社.2004.
[5]郭雯霞.道德与法治: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基于教材话题的探问[J].中小学德育,2018(02):19-22.

思辨之音

思辨之音

一、以学生为主体,建设小组文化
(一)组建异质合作小组
分组可以自由组合,也可以随机按高矮分组、男女生搭配分组,而更优的分组主要有两种方法,即同质分层和异质合作。同质分层的优势就是分组相对容易,同水平学生能力相当,可以克服自卑心理,大家团结协作,共同提高,但需要老师更多的因材施教策略。本校六年级四班采用的是异质合作的分组方式,组员在小组内部的角色分工都是自己较为擅长的方面,小组成员在合作学习中发挥各自的优势,可以更多的获得同学的信赖,会更加自信,也更易获得成就感,同时也可以让小组整体更优化,团队成就感也会增强。但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其中水平较弱学生还是需要老师给予更多的关注、认可和鼓励。
(二)构建组名、组训
组名和组训的构建对一个小组的建设来说至关重要。它们无形中会使小组成员更具团队精神,小组凝聚力也会更强。例如:六年级四班有一个全是女生的小组组名叫“山鹰组”,她们的组训是“勇敢 拼搏 坚持”,还有一个小组叫“黑洞组”,他们的组训是“像黑洞一样吸收全宇宙的科学知识和能量”。这样的组名不同于用阿拉伯数字命名的组名,它不仅与科学学科相关,而且还寓意着这个小组的精神内涵。组训是对组名的更进一步解释说明,另外它还是对小组成员的一种鼓励和鞭策。六年级四班各小组在有了组名、组训之后,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学习更加积极上进。小组都会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组名、组训的精神内涵,山鹰组更加勇敢拼搏了,黑洞组更广泛的阅读、拓展着自己的科学知识,常常在课前5分钟的小讲堂上给同学们带来更多的自然科普知识,猎豹队也是做什么更加雷厉风行。总之通过小组组名、组训等的建立,可以增强学生形成小组的共赢意识。
(三)组内分工
给每个成员安排不同角色,使之互补,如有的负责记录,有的画图,有的准备发言,有的负责检查等。小组成员要明确个人责任,根据科学课特点,六年级四班每个小组的成员分工都是民主协商,自主分工,小组的角色一般分为记录员、汇报

摘    要: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倡导小组合作学习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重要方法。笔者在高年级科学课通过问卷法、行动研究法、访谈法、课堂观察法等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相关研究和实践。总结出以学生为主体,建设小组文化以及转变教师角色,创设小组合作氛围的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些有效要素,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真正得到变革。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小组文化;合作氛围 
“小组合作学习是按学生不同的能力、兴趣编成团队或小组,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互助性学习。”20世纪70年代小组合作学习开始被广泛视为学习过程中关键的一步。而作为此方面最具影响力的理论家维谷斯基认为,“所有的学习都是社会文化现象的产物,在与他人互动中得到调节,或者在人际互动中塑造而成对世界的看法。” 科学课是一门具有较强探究特点的课程,而小组合作式学习能够帮助学生通过合作,齐心协力共同解决要探究的问题;在共同探究的过程中,还能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相互学习、交流、启发,使师生取长补短达成共识、共享、共进,最终实现教学相长。

科学课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要素研究

三年级组  李艳红

思辨之音

思辨之音

员、操作员与材料整理员、时间管理员各一人,小组内成员各司其职。在实践探索中,合理的角色分工能够避免出现争抢实验材料,或者无事可做的现象。当然,合理的角色分工也能激发大家的责任感,六年级四班各小组同学为了小组的共同荣誉,大家都会尽全力把自己所负责的项目做好,能充分发挥组员的优势,保证学习活动顺利实施。
       通过实践,发现六年级四班学生很喜欢这种课堂学习方式,孩子们都认为自己的这份工作在小组中是独一无二的,不再仅仅是代表自己,而是代表整个“山鹰组”“黑洞组”“太阳花队”“猎豹队”“……组或队”去展示笔记本、去汇报发言、去领材料,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了实验的操作等等。同时由于这种组内分工的秩序感和成员组合的最优化,使得这个班与其他平行班相比较,实际课堂教学能够节省出更多的教学时间。
       (四)建立规则
       1.分工定期循环
       为了锻炼学生的多种潜能,小组内的角色分工每两周轮换一次。向自己最不擅长的方面发起挑战,通过小组内部的“生生互导”达到组内互相启发、引导、鼓励和帮助,使小组成员不擅长的方面也能得到相应发展,从而达到小组成员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目的。而且这种定期的分工轮换,也能实现激发学生对多种工作新鲜感的尝试兴趣,从而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
       通过调查,发现通过“生生互导”,六年级四班的学生都愿意挑战自己不足,在小组成员帮助下,在自己不擅长的方面努力改进,并得到了发展和提升。实践中发现,此时的分工轮换需要老师在评价方面做得更细致,课堂上也更要关注不同类型的孩子,积极使用语言评价、小奖状等评价方式,给予学生更及时、更多的鼓励、认可和赞扬,同时还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小组合作学习时间。
       2.适时讨论
       每个学习主体都具有求得自我实现的欲望,这是其获得独立自主性的内在根据

和动力。每个学生也都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有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手段,只不过有慢有快,或者思维角度不同。六年级四班同学在小组学习讨论之前,时间管理员都会给小组成员独立思考、发展个性的时间和机会,还提示大家,优先由组内较弱同学先发表观点,时间管理员的尽职尽责在此作用很大,因为他是控制讨论起始时间的权威者。
        3.良性竞争
        (1)组内共荣
       小组成员不仅仅要有小组共赢意识,同在一个小组内,大家还要齐心协力共同创建一个有相互包容、彼此尊重、配合默契、耐心等待、承受挫败等共荣辱的组内氛围。这种氛围仅仅靠学生去营造也是远远不够的,这时候也很需要教师给予学生们一定的导向和影响作用。六年级四班太阳花队中有一名女生冯某某,反应慢、做事慢,说话声音还特别小,开始的时候小组成员很包容她,但时间久了不乏组内同学的耐心也随之少了。此时老师给小组同学做榜样,不仅在小组内在全班内也常常鼓励冯某某,认可她的锲而不舍,表扬她的细心。渐渐的太阳花队如同他们的组名一样更加温暖阳光而朝气蓬勃了。
       (2)组间竞争
       要加强小组之间的竞争意识,但是也要教育学生能够实现组间分享和学习,即组间竞争其实也是小组之间取长补短的过程。通过组间竞争,使学生增强小组的责任感和荣誉感的同时增强学习意识。例如:知识掌握、合作学习态度、合作探究能力、发言的积极性和条理性等方面都可以展开相互学习和竞争。六年级四班各小组由开始只关注自己的团队荣辱,到后来渐渐会把掌声送给其他团队了,同时能够博采众长,发展自己,提高了团队竞争意识。
      (五)评价机制
       1.评价原则:以小组为单位
       无论是小组汇报、实验操作、纪律等等哪个方面的评价,都以小组为单位进

思辨之音

思辨之音

行。因此所有的成员都会竭尽所能、各尽其责,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充分的表达出来,学生已经意识到,团队中的每个人在课堂上的状态不再仅仅关乎个人,而是牵动着整个小组的荣辱。久而久之,形成习惯思维,只要上科学课,成员的一切言行就与小组共荣辱。经过观察和调查发现,六年级四班全体学生明显比其他同年级班级小组荣誉感强,学生上课的专注力、汇报能力、实验操作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等都强于其他同年级班级。
        2.评价内容
       在对小组进行整体评价时,主要从小组成员的合作情况、表达情况、倾听情况以及科学活动手册及笔记的书写状况等进行分项评价和综合评价。通过评价小组成员的合作情况,可以促进成员间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小组精神。评价小组的表达情况,目的是为了锻炼学生的书面表达和口语表达能力,使他们在演讲与口才、动作与仪态等方面得到锻炼。评价倾听能力是为了培养学生要懂得尊重别人、懂得欣赏别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虚心向别人学习。
        3.评价方法
       在小组合作中,作者尝试用小组计分制的评价方法来评价小组的整体学习情况。
       每周两节科学课,由小组记录员赋分,每周两节课获得班级前三名的小组为优胜组,每月进行汇总,并在科学教室墙报上进行前三甲小组合影公示。

六年级四班小组内原来的借机聊天和情绪化的问题也都不再凸显,小组成员们为了勇争班级小组前三甲,在组内达成了空前的团结、默契与互助,小组凝聚力也更强了。
二、转变教师角色,创设小组合作氛围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下,教师要善于走下讲台去倾听,尊重小组意见和想法,积极与学生互动,把握好课堂秩序和教学时间,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
(一)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因此,教师要着力构建自主学习的课堂,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状态中高效率地学习。首先在科学教室环境布置上给学生一个小组合作的环境氛围。各小组把组名以及组训绘制成手抄报,粘贴在科学教室的各展板上,这样可以供全班分享并加强组间相互了解。另外在科学教室实验桌上,各组配置带有自行设计制作的组名桌签,彰显小组特色文化。除了有这种环境布置意识之外在教学观上教师还要想小组合作学习的主体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主人也应该是学生。如果不能树立这种正确的教学观,小组合作学习只会流于形式,教师不会去思考怎样真正创设出小组合作学习的氛围,不能设计出更多有价值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探究问题,也就不会培养出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和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的习惯。
(二)灵活组织小组合作式学习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科学课程倡导以探究式学习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探究。通过合作与探究,逐步培养学生提出科学问题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
遵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猜测假设-实验研究-观察现象-得出结论”这样的探究规律。科学课上老师充当协调者、促进者,创建和谐教学氛围,给学生自主发展提供空间,辅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讨论研究问题的方案、制定实验计划、开

思辨之音

思辨之音

展实验操作、汇总实验现象、最后得出真实结论等。 六年级四班“我们和植物”小组同学发现科学教室的常春藤有越长越劣的生长态势,于是提出了“科学教室常春藤养殖初探”的探究问题,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最后找到了影响常春藤生长的原因,撰写出的论文获得了区级金鹏科技论坛一等奖的好成绩。
        (三)搭建开放性科学课堂
       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等信息化手段,利用学校周边资源等等给学生搭建更多的开放性课堂,让学生带上任务清单,事前由教师设计好观察什么、计算什么、操作什么、思考什么……教室和实验室以外的科学学习活动应该是科学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而这些手段的使用、资源的利用在真正实施的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无疑是最好的一种学习方式。
      1.善用多媒体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一课的拓展巩固部分,完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由小组成员分工,两人负责查找文字资料,概括搜集淀粉在生活中作用,并剪贴在手抄报一侧;另两人用Pad查找“苹果变色”等变化属于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然后把记录表粘贴在手抄报另一侧。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同时也是学生非常喜爱的一种学习方式。
        2.充分利用资源
       《我们关心天气》这一课与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积极联系,使学生了解到国家最前沿天气科研状况。孩子们走进大气所,分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不仅科学家参与课堂,学生还可以自主使用先进的设备,以组为单位进行分项目实验,使可利用的仪器、科学家等资源得到了合理化使用。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可贵之处在于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生生互动的学习平台,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同时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真正实现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教师在工作中不断的研究、实践、总结、反思、再实践,才能找到更多的优质化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有效要素。

参考文献:
[1] 小学科学课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方式与教学策略分析[J]. 陆昌明. 中国校外教育. 2017(07).
[2] 试析我国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之“新”与“行”[J]. 王秋芳,王鹏. 上海教育科研. 2018(02).
[3] 基于小学科学课教学过程中评价的思考[J]. 谭金英. 好家长. 2016(34).
[4] 合作共进: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J]. 褚宏启. 中小学管理. 2018(03).
[5] 大数据时代下学习方式研究[J]. 杨印. 科技资讯. 2019(18).

教育锦囊

教育锦囊

步入工作,每天都在和孩子发生着各种各样的故事,有感动的,有欣喜的,当然也有值得我反思的。
上信息课,a男生引起了我的注意。他先是跟周围的人时不时的交流,我用眼神示意他后稍有改观。后来他发现我没有进一步对他进行管教,他便变本加厉,先是提高了音量,而后又让自己的电脑发出了声音,使得班级内出现了短时混乱。我忍无可忍,停下了课堂,严肃地指出了他的问题和错误,并让他搬着椅子坐到了前面,冷静一下。稳住他之后,班级内的学生也变得安静了,我继续开始讲课。a男生坐在我的身后,可能觉得我是新老师,所以想要尝试挑战一下。他开始在我的身后进行很夸张的表演。孩子们的目光都被他吸引去了,我顿时非常生气,感觉所有的热血都涌了上来。孩子们也都看了出来。我刚要开口时,下课铃声响了。因为是第四节课,马上要吃午饭了,所以我暂时压制住心中的怒火,先让孩子们离开了,接着对a男生说:“中午吃完饭,来机房找我,咱俩把事解决一下。”他见我没有批评他,糊弄的说了一句“行,知道了老师。”然后就立刻跑掉了。

不做只会发火的老师

三年级组 曹雅芳

接着我去班级找班主任对a男生进行了解。a男生平时在班主任的课上不是特别淘气,只是有点管不住嘴,爱插话,接下音。可能是我之前没有树立威信,所以学生不太把我放在眼里。了解完情况后我就去机房等他了。等了一段时间,他还是没来,于是我就去班级找他,发现他正在竞选纪律组长。他看见我来了,感到十分紧张。我把他叫来门口问:“怎么没去找我啊?”他紧张的说:“我们班正在选班干部,还没来得及去。”“那我们先解决完事情,你再回来竞选吧。”我跟班主任示意后,将他带走。来到机房,他便着急的问:“老师,快解决,我还得评选呢。”我没说话,又过了一会,他看我在忙事情,着急的说:“老师对不起,我错了,我不该扰乱课堂纪律,您原谅我吧,赶紧让我回去吧。”我见他十分着急,知道他很在意这次评选,便放缓语气对他说:“我估计你今天是评不了了,同学们的眼睛都是雪亮的,怎么会评选出一个违反纪律的人做纪律委员呢?”他很惭愧的低着头什么也不说,“你也别着急,如果你在我的课上有好转,我也会向你们班主任推荐你,这次不行可以下次啊。”他听了,赶紧跟我说:“老师您放心吧,我肯定不会这样了,我肯定好好表现,而且帮您维持纪律。”我听了很欣慰,带他回班,在班级里,说明了情况,让大家监督他,如果他在接下来的时间内表现好,下次就选他当纪律委员。在接下来的课上,a男生表现的很好,也帮助我维持纪律。
最终的结果是好的。所以当有学生出现违反课堂纪律的情况时,要提倡“首育之”,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孩子出现了问题,就要及时的提出,对孩子进行教育和引导。同时,教师还要做问题跟进,不解决绝对不停手,更不能因为是副科就放松。批评不是最好的教育,不要让学生觉得你是一个只会发火的老师,要想方法去改变他。教育没有主副科之分,每一个老师都是孩子成长路上的重要伙伴。

与书为伴

与书为伴

本期的《与书为伴》将向老师们推荐三本有关作业设计的书籍。在课程教学中,作业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承前启后,同时又发挥着评价的功能,可以说设计一份科学合理的作业已经成为老师们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尤其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对作业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我们以往的经验,学习吸收别人的经验,树立正确的作业观,掌握科学的作业设计方法,让孩子们学有所获。

善读书·成长

爱读书

READING

本书从理论、观念、操作三个层面对核心素养导向的作业和命题设计进行了系统阐述,包括核心素养的意义、核心素养导向的学业质量观重建、核心素养导向的作业与命题基本策略三大主题。本书旨在帮助教师树立以核心素养为本位的学业质量观,让其充分认识核心素养发展的连续性,从而对学段和课时评价目标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多层次地设计作业与命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赋予作业与命题以趣味性和创新性。既有方法引领,又有案例示范与剖析,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家庭作业的迷思》一书系统审视了人们对家庭作业的通常辩解,比如提升成绩、巩固知识、训练学习技巧和责任感等。作者艾菲•科恩指出:没有任何一项上述假设实际上通过了研究、逻辑及经验的检测。本书的分析一针见血地揭示了由于我们对孩子的不信任、对学习的一系列误解及对竞争力错误的关注,不仅使我们的孩子拥有越来越少的自由时间,而且使我们的家庭有了越来越多的矛盾。科恩告诉我们,应该反思孩子在学校及放学后的时间安排,以拯救我们的家庭及孩子对学习的热爱。

 《作业设计:基于学生心理机制的学习反馈》深入研究了作业的教学功能和心理机制,同时很接地气,有丰富的各学科案例,既有现象分析,又有系统的操作性建议。 该书从作业现状调查入手,分析学生作业心理机制,提出作业设计原则,并分别从常规作业、分层作业、单元作业、长周期作业等方面对作业设计进行具体指导。书中案例丰富,对于提高教师作业设计能力、改进中小学作业质量有着普遍指导意义。

海淀区民族小学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