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花家地网事 第4期

P4-7 卷首语   
2019,踏歌而行

P8-33 新年特刊之专题报道 
 “一带一路”颁奖典礼背后的故事
P11-17 我们与活动一起成长!
P18-24 愿妈妈见证我最优秀的样子
P25-29 紧张和劳累曾让我短暂失明
P30-33 周末休息?不存在的!

P34-43 团队风采 
官宣!这次视频中心站C位

P44-51 百家论坛    
功夫皆在镜头外

P52-69 新年特刊之青春风采 
 上新了 法制网!

P70-77 文苑 
有没有想过 为什么所有人都对你那么好

P78-79  明星员工

P80-81 光荣榜

P82-84 喜报 
激动!法制网又双叒获奖了!!!

P85-86 记者节征文获奖名单

【卷首语】

2019,踏歌而行

文/ 万学忠

       朝霞满天。新年的第一缕曙光从花家地冉冉升起。
       匆匆,太匆匆。在时光的拐角,来不及揖别2018,2019蓦然已在眼前。
       2018,最美妙的音乐,是此起彼伏的键盘声。北京、枫桥、乌镇、昆山、无锡、雾都……是键盘上跳跃的音符。那乐章或慷慨激昂,或悲愤交加,或荡气回肠。是你,专注地记录了这个星球365日每一刻丰富的表情。

       2018,最曼妙的影动,是化腐朽为神奇的指尖之舞。除BUG,斩病毒,移数据,写程序…….幻舞霓裳,灵动羽衣,霹雳采莲,破阵公莫。是你,用灵巧的一指禅编织了恢恢法网,舞出了铜墙铁壁。
       2018,最奇妙的造访,是青蚨成阵频扣门,邓通闲来饮几盅。你,在沃土深耕,在荒漠植绿。你,在庙堂挂印,在江湖淘金。本不为五斗米折腰,却愿为一页契低头。是你,自带干粮拼脚力拼脑力拼心力,拼来了人见人爱的上清童子队。

        2018,最绝妙的收成,是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法制网精神。招兵买马举重若轻,查漏补缺匠心独运,精打细算不失毫厘,迎来送往风尘仆仆。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你,默默的付出,让灰蒙蒙的冬日天空洒下灿烂的阳光。是你,无私的关爱,让来自五湖四海的小姐妹小兄弟感受到家的温暖。
       美妙,曼妙,奇妙,绝妙……啊,这就是法制网梦之队创造的2018。

       踏着时代的节拍,2019我们将引吭高歌;
       奏响法治的旋律,2019我们将青春舞动;
       让汗水涤荡荧屏的灰尘,让键盘敲出思想的光芒,让奋斗的脚步踏遍祖国的大江南北。 
       不负时光不负卿。
       2019,我们都是追梦人!

【新年特刊之专题报道】

“一带一路”
颁奖典礼背后的故事

       编者按:2018年12月18日,由法制日报社主办、法制网承办的首届“一带一路”优秀法律服务项目颁奖典礼在京圆满落下帷幕。
        历经数月,法制网得到了司法部、中国法学会、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中国国际商会、中国政法大学、中国建设集团国际公司等部门和单位的大力支持。组委会收到来自北京、上海、广东、天津等地区律所、律师个人、法律服务机构、企业法务、法学院校等200余份申报材料。

       每个成功活动的背后,都必定有个呕心沥血的团队。这个团队中的核心部门当属法律服务部。只有寥寥数人,却撑起了大咖学者云集的盛景。背后的故事,不用说,一定是艰难曲折的,也必定是动人心弦的。

法制网参会领导和员工合影留念                         摄/杨悦

会场全景                                                 摄/徐海生

活动主办方法制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邵炳芳与法制网总裁万学忠和参会嘉宾愉快交谈       摄/徐海生

我们与活动一起成长!

文/法律服务部 陈虹伟

       首届“一带一路”优秀法律服务项目评选终于在12月18日下午北京望京昆泰酒店揭开了神秘的面纱。会议隆重而热烈,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张鸣起(副部),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黄进,最高法院第一巡回法庭副庭长张勇健,司法部熊选国副部长批示来参会的律师工作局、国际合作局两位副局长,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张学兵,这些重量级嘉宾的参会,使我们的活动有了较高的水准,也令来参会的律界大咖直呼:了不起,非常成功!

       颁奖典礼上,“我与‘一带一路’法律服务的故事”中,女律师因为去国外谈判没能与妈妈见最后一面而泪撒现场,让此次宏大主题的活动有了温度。这个故事,也是我前期一家一家律所采访聊出来的。
       活动酝酿了整整一年,从没有办会经验的我们回望来路,感慨无限。
       从活动策划、奖项设立、招商方案、活动宣传,无不从零起步开始学习。仅仅一个报社的立项报告规范写作,就被万总和邵社长打回多次,法律服务部的小伙伴替我受了多少委屈,在这里,我只能说声对不起。因为我也没写过。

会议室里不知讨论了多少次

会前,法制网总裁万学忠主持召开会务保障工作会议

       或许是“一带一路”这个点抓得准,活动一开始就得到了几家大律所的支持,这也成为活动最终取得成功的关键!
 
       之后,我带领小伙伴们没日没夜的工作。除了吃饭睡觉,我走路开车想的是活动,联系的也都是与活动相关的事情。倾心投入,只为“一带一路”!
       最为艰苦的是活动倒计时两个月的时候,我的老父亲病重住院,医院三次下发病危通知。我是在一种什么样心情下工作?还记得有一次老父进入重症监护室,我还在与合作方谈方案,我那时候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其艰苦卓绝是我一生难忘的!所以说,活动举办完,我在朋友圈里说,我首先要感谢一个人,就是我父亲,他最理解我,他挺过来了,我的活动也成功了!

       12月21日,全国律协媒体表彰会,我以策划推动法制日报“一带一路”优秀法律服务项目评选获得最佳策划奖。当时我想,荣誉是属于法制网的,我热爱律师宣传工作,只有情怀才能解释我们为什么能够执着地坚持下来。

陈虹伟老师荣获最佳策划奖

       还有一些难忘的瞬间:比如周社长主持活动,累得大汗淋漓;活动结束当天的晚宴上,小万老师一个人躲出去在寒风中拿着手机改活动通稿;李金平老师带领视频中心的小伙伴中午吃盒饭;园园加班到凌晨4点;小苏累得告诉我,陈老师我眼睛看不见了;马越两个小时就写出了领导致辞稿,技术部丁老师带领技术部加班加点;还有刘青,总是追着我问,陈老师还有什么可以帮忙的吗?办公室的李楠楠开着报社的大奥迪去接送司法部领导,蒋琳为了工作一个女孩子家席地而坐……还有更多我不知道的法制网小伙伴的付出,在此,一并感谢!正像小万老师说的,集法制网之全力,确保活动成功!
       当然,由于经验和能力所限,暴露的问题也很多,需要好好总结。
       还是那句话,所有的努力都算数!

       或许有一天,我终究会离开法制网,也许是退休,也许有别的选择,但我无怨无悔。我来过,我奉献过,和小伙伴一起战斗过,就够啦!
       活动结束后,看了我的朋友圈,我的大学老师黄道秀给我留言:作为女儿,无论是父亲的还是法大的,你都做得非常棒!

陈虹伟老师接待嘉宾,和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张学兵一起步入会场                   摄/徐海生

       看了这句话,我泪流满面!老师虽然是过奖了,但让我想起母校法大的支持。黄进校长从评委到嘉宾有求必应,还亲自组织学校报奖,中伦、金诚同达、长安公证处、京都律所的校友老师们更是鼎力支持!我想说,法大给了我底色也给了我底气,永远感恩母校!

愿妈妈见证我最优秀的样子

文/法律服务部 买园园

       经过一年的精心筹备,首届“一带一路”优秀法律服务项目颁奖典礼圆满落幕。这次的活动也给法律服务部的2018画下了一个圆满句点。

       活动结束后,万老师第一时间在微信工作群给予了高度评价。那一刻,我百感交集。我深知这一切的背后,整个部门乃至整个法制网为此付出了何等的艰辛和努力。
       清楚记得活动举办前一天的深夜,我常态化加班晚归。当踏出地铁站时,我突然意识到这个陪伴我数月有余,让我欢喜让我忧的工作项目马上就要结束了,心中竟萌生出些许不舍。几个月的相伴,它已然和我的生活融为一体,对于将如期举行的活动,除了激动、紧张、期盼,我内心更多的是“恰故友离去”般的感伤。

活动举办的前一天,出地铁时,寒风中我站在路边给部门工作群发了感谢微信

       今年5月,为了陪身患重病的母亲就医,我回到北京,岗位也从运营岗转回采编岗。在陈老师的鼓励和部门小伙伴的安慰下,我从焦虑伤痛的情绪中走出来,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因为我发现工作能让我体会久违的内心平静,而且我期望妈妈能在剩下的时间里见证我最优秀的样子。
       因此,当我接手“一带一路”优秀法律服务项目评选工作时,便决定全力以赴。于我而言,它不仅仅是一个艰巨的任务,更像一次洗礼,一次见证我从稚嫩到成熟的蜕变过程。通过它,能够让妈妈看到更好的我。

法律服务部的陈虹伟、买园园、苏明龙(从右至左)与评委会的王正志律师商议招商方案

       然而,此次活动的前期筹备过程所遭遇的实际困难,远比我能预料到的问题总和还要多出数倍。我不知道如何撰写公文,也不清楚如何写好策划方案,更不了解怎么写招商方案,只能硬着头皮摸索着来。

       由于缺乏经验,活动前期准备过程阶段,几乎每一个环节所需文件,我都需要反复修改N次才能达到报社要求,我也因此成为法制网让万老师批评次数最多的员工(不存在之一)。其中有两次经历,尤为难忘。
       第一次被万老师批评,是由于我不清楚报社对于举办活动立项流程的写作要求,导致策划方案被全盘推翻,我被严厉训斥,还被要求当天必须重新提交一份新方案。那天,我一直待在办公室写到20点多,才将文件修改达标。
       另一次难忘的经历是我着急赶往医院,忙乱中将所提交方案的时间写错。这次的粗心导致万老师对我“大发雷霆”。我哭了。我觉得自己辜负了领导的信任,也辜负了自己的初心。

       不经历寒风,哪会有梅花的怒放?不经历寒霜,哪会有翠竹的坚韧?痛定思痛,加上深刻地自我检讨,我重拾信心投入到工作中,并最终和团队一起较为圆满地完成任务,也完成了自己在职场上的一次能力蜕变。
       颁奖那晚,我把活动照片逐张发给妈妈看,我问她,女儿是不是很优秀?手机屏对面的妈妈,笑了。

紧张和劳累曾让我短暂失明

文/法律服务部 苏明龙

小苏,抓紧看看!案例申报的情况咋样了?
小苏,给张会长的函改好了没?

       小苏,周社长要的材料送过去没?
       小苏,案例材料整理出来了没?
       小苏,所有奖项都整理完了没?
       小苏,领奖人今天就得全部通知到!
       小苏,确定一下,领奖人都能来吗?
       小苏、小苏……

会务组进行活动准备                              摄/杨悦

       评选活动前的一个月,各项工作已经进入到了紧张的筹备中了。案例整理、报告修改、邀请函、商请函、活动议程、嘉宾确认、会务沟通、逐一通知获奖单位和个人……清楚记得同事碰到我说的一句话是:“怎么中午吃饭见不到你人?”确实,在前期准备的一个月里,我从没能准时吃过一次饭,因为等领导修改文件错过吃饭是常态。
       对我来说,最紧张的甚至头疼的是通知获奖单位和个人以及确认领奖人。评选的最终结果12月15日才确定,活动18日召开,留给我通知的时间只有两天,而且这两天还是周末!因为被当作骚扰电话,十几个获奖人直接拒接了我的致电。好在,经过两天的不懈努力,我终于通知到了所有获奖人。

       12月16日晚上23点40分,我看了一眼手机,叹了口气,终于结束了。就在这时候,我突然发现看不清电脑上的字甚至其他东西了,眼睛只感到一阵阵刺痛!女儿的哭声传来,我摸索到女儿床前,摸了摸女儿的脸就去睡了。躺倒在床上时才恍惚反应过来,这一天里除了吃了两顿饭外,我竟然没有走出过这间屋子!
       随着活动举办时间的临近,我原本就紧绷的神经愈加像上了弦。活动举办的前一天,除一头扎在各种名称、各种流程的表格里外,我满脑子都是活动当天现场会出现哪些情况,生怕有疏漏。作为这次颁奖活动核心环节的总负责人和总协调人(其实算上帮我的高润一共才俩人),就领奖人如何上台下台这一个环节,我脑海中都要像拍电影一样反反复复演练。

       盛大的日子终于到了!对于办会我是“小白”,但“照猫画虎”,凭借以前参加过的活动印象,我模仿着前行。下午13点,我热情接待并祝贺着第一个领奖人。随后,第二个、第三个……嘉宾陆续到场,同样的话同样的表情,我不断重复着。清晰记得来自广东的一位律师对我说:“这个活动很有意义,是对我们律师的认可,希望你们能继续做下去,哪怕我们不获奖也会准时参加。”这一席话一扫我满身的疲惫,这说明我们做的工作是被认可的,是有价值的!

法律服务部苏明龙接待获奖者北京市律师协会“一带一路”法律研究会主任任建芝 摄/徐海生

       活动开始了,还有四五个座位是空的,怎么办?嘉宾不来了吗?第一组马上结束,第二组怎么还有一个领奖人没到……手机不断拿起、放下再拿起,确认人在哪儿、能不能按时抵达……写到这里,我的心脏甚至还是会不由自主地加速跳动,可见我当时有多紧张。
       这些细节、这些经历,都是宝贵的财富,注定会让我铭记,终身难忘。

中午,小伙伴们简单地吃点盒饭就凑合了 摄/陈虹伟

薛璐、李珍、郑小琼等在图文直播台后紧张地忙碌着(从左至右)                     摄/韩毅

周末休息?不存在的!

文/法律服务部 马越

       “一带一路”优秀法律服务项目颁奖典礼已经结束了,但活动前后的策划准备过程至今历历在目。

        我在整个活动当中,前期主要负责与同事整理奖项材料,两个人看得是头昏脑涨眼冒金星;后期则主要负责圆桌对话三“我与‘一带一路’法律服务的故事”演讲嘉宾的联络以及搜集她们演讲过程中背景图需要用到的照片。四位嘉宾和一位主持人,工作量看起来不大,但也需要与嘉宾一一对接,确定她们的演讲题目,同时还需要给主持人写好主持词草稿,供她选用。

活动结束10天了,后续的专版报道还要配合经济部。图为马越在照排车间看大样    摄/陈虹伟

       在活动正式举办前的周末,休息?不存在的!一大早起来写好主持词发给主持人,再等待是否需要修改的回复,没想到得到了“非常好”的评价(有图有真相),这让自己在忙碌之余也获得了很大的成就感。

       周一,临时被增派各种任务,校对、审稿、联络,以至于手机一响就莫名紧张,甚至当晚做梦都是与公关公司对接活动流程的场景。
       活动举办的当天同样忙到中午,只在前往会场的车上用几口面包打发了自己的胃。

       到了会场,我需要在后台全程盯着导播按流程播放图片,这可不能出一点差错。我和小伙伴手心一直在冒汗,精神高度紧张。幸好整个过程没有出现任何纰漏。活动结束时我和小伙伴相视一笑,均是长出一口气。
 
       正因为在后台全程紧盯,也就华丽丽地忘记了给自己和小伙伴来张合影留念(此处应有照片),但是这次活动带给我太多的感动和美好的回忆。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我写的主持词被主持人真正用到了对话环节。虽说此前得到了“非常好”的评价,但在会场真正被使用的时候,自己还是悄咪咪脸红了(当时好想告诉大家这是我写的我写的我写的!【捂脸跑走】)。
       这几个月虽然忙碌,工作也是细碎不值一提,但却能明显感觉到自己在一步步地提高,这种锻炼的机会实属难得。感谢陈老师,感谢公关公司的小伙伴临危不乱,感谢各部门同事的各种帮助,更感谢各级领导在活动前后的大力支持。今后我必将继续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法制网增光添彩!

【团队风采】

    官宣!
    这次视频中心站

睡得比狗晚,起得比鸡早;
拍别人多,拍自己少;
翻翻相册,都是别人的工作照;
低调低调再低调……
法制网里有这样一个团队,他们天天扛着摄像机背着照相机,各类大型论坛、专题片拍摄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可是镜头里却找不到几张自己。
你问为什么?他们自嘲,因为我们低调。
员工7名,年度视频制作却达百期。
这,就是法制网视频中心。
今天,让你们展示风采、C位出道!

2018年“12·4”国家宪法日来临之际,视频团队远赴顺义宪法广场取景拍摄。李蓉芳、薛璐、李宗奇在广场取景拍摄                                         摄/李金平

C位

文/视频中心 李升

       主持、采访,摄影、摄像,后期、制作……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专业领域,无论男女,无论早晚,大家扛起脚架、拎起机器,道上一句:“走啦,干活儿去咯!”

专注看着镜头的韩毅                     摄/王建军

2018年12月18日,“一带一路”法律服务高峰论坛上,李珍正在直播席做准备工作       摄/韩毅

       12月3日,首届司法部司法行政系统开放日活动举行,我们连续2天紧张彩排。寒风中,我们耐心等待导播信号,以最佳的状态第一时间通过视频直播报道实况。

李升在现场进行视频直播主持。这一天,冬季的北京,温度勉强在零上                   摄/王建军

主持人与其他工作人员沟通细节

       2018年5月底召开的第五届京交会首设法律服务展区,视频中心的小伙伴们前期精心策划、曲突徙薪,在特设的访谈间专访各路大咖,努力将拍摄做到至美,将采访做到至真,将活动盛况呈现至极。

李珍、韩毅在第五届京交会法律服务展区采访现场紧张而忙碌地拍摄                    摄/齐子平

       在由法制日报社主办的2018全国政法智能化建设研讨会上,视频中心在活动当天采访到的企业家高达30人,创下日采访量新高。

研讨会的访谈直播间,李升、韩毅、杨万熙、齐子平在现场                                          摄/李光印

        以上,仅仅是我们工作的一部分。每期节目的打磨都有着极其复杂的流程,正所谓术业有专攻,后期制作在每期节目中同样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遇到急活儿,加班熬夜是家常便饭。做场记、捋素材、听同期、敲唱词、渲染、生成……这些都是后期制作的工作。不过,我们深信“慢工出细活儿”,我们这群媒体人耐得住性子、守得住初心,我们会为了每一帧画面倾尽全力。

李宗奇在对节目进行后期制作            摄/韩 毅

       今年,视频中心还承担了法制网与中央网信办网评局的合作项目《尊重历史 别玩儿“虚”的》十期微视频制作。由于节目主题的特定性,素材选取上真是愁坏了我们。素材可用度极少,后期制作工作量巨大,反复送审、修改,视频中心的小伙伴们经常是一天十几个小时盯着电脑,累了就趴一会儿,然后继续抬头干。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领导的带领下,我们成功打赢了这场攻坚战!
       除此之外,每年我们还要承接多场图文直播工作,让大型论坛更加接地气!

       “开始视频生成。”看着后期人员熬红的双眼,想着摄像人员一人顶着一个脚架矗立在拍摄现场,有时候为了固定一个补光灯胳膊都举酸了,心中的感慨真是无以言表。视频中心的细碎辛苦,网友是很难从节目里感受到的。但是,大家无怨无悔。
       理想照进现实,功夫全在戏外!认真的人是可怕的,一群认真的人聚在一起就更可怕了!
   

法制网视频中心全体员工
新的一年已经到来
让我们永葆热忱
奋力前行!

【百家论坛】

功夫皆在镜头外

       12月20日,首都“女记者短视频大赛”颁奖暨研讨会在中国记协新闻大厅举行。女记者李升拍摄的作品《“疯狂”外卖 板子应该打在谁身上?》荣获优秀选题奖。
       看着领奖台上熟悉的面孔,小伙伴们是不是想说,这不是法制网视频上经常能看到的美女主持嘛!没错!本期,内刊小编特别邀请了这位既有颜值又有才华的美女记者和我们一起分享她获奖短视频制作背后的故事以及作为一名法治类节目主持人的心路历程。

2018年夏天,李升跟随司法部专题片摄制组在安徽芜湖的一条渔船上采访

        记得上大学的时候,老师跟我们说电视圈里流行着一句话:如果恨谁,就诅咒他下辈子干电视。当时听到这句话我觉得这可能是对电视人的调侃,但当在这个行当摸爬滚打五六年之后,我深感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一边异常辛苦一边极度享受,这可能就是电视人最真实的写照。
        法制网视频中心虽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电视媒体,我们的工作是“生产视频节目”,但我们的工作流程实际上和电视人一样,甚至需要更敏锐的触觉、更快速的反应、更高效的机制。
     

异常的辛苦

       每次外拍和采访,都像医生做手术一样,要面临和预防很多突发状况,因此一个记者的临场应变能力尤为重要。

       此次,我们的作品《“疯狂”外卖 板子应该打在谁身上?》在“女记者短视频大赛”中荣获优秀选题奖,充分说明法制网视频中心有出品优秀短视频节目的能力,而视频中心的团队也具有制作优秀短视频节目的实力。就是这样一期不到3分钟的短视频,制作背后的辛酸您可知有多少?

文/视频中心 李升

       街采时,由于是随机采访,不是所有对象都会积极配合,我遇到过微笑拒绝的,也遇到过愿意沟通礼貌相待的,还遇到过反感镜头甚至破口大骂的。这期短视频拍摄期间,由于外卖员的车速非常快,我们必须在第一时间抓拍,摄像韩毅因为专注于拍摄,甚至差点被飞驰的电动车撞上。我们往往是一早出发拍摄,收工已夜幕降临,扛着机器,冷风透骨。       
       视频节目制作有着非常复杂的流程。一期短视频呈现出的可能只有短短3分钟,实际上我们却至少需要花费2周的时间来完成。找选题、写文案、街采、外拍、做场记、听同期......这还仅仅只是前期工作。每期节目,为了最大程度保证时效性,我们经常需要高速运转,“连轴转”是视频工作的常态。视频节目的“生产流程”没有文字稿件那么迅速,“返工修改”更不是轻而易举。

       记得在《“疯狂”外卖 板子应该打在谁身上?》外拍、外采的时候,由于天气非常冷,考虑到不能在送餐高峰期采访外卖员影响他们工作,但又必须拍摄外卖员工作的空镜头画面,所以我们只能“蹲点”。这“蹲点”是有讲究的,在哪儿“蹲”、能否成功“蹲”?众所周知,外卖员主要集中在各大商业综合体门口。但是,悄悄告诉你,根据我们无数次的外拍经历,只要你拿着摄像机、扛着脚架、攥着话筒往大门口一站,呵呵,不到一分钟,各种安保就会过来盘问。好在我们有一颗强大的内心和一张超厚的脸皮,软磨硬泡也是必备技能之一哦!

极度的享受

       孔子说:居之无倦,行之以忠。一期期成片,每一帧每一秒都是团队共同努力创造出来的成果。我们通过一次次走访,体验人生百态;通过一点点挖掘,收获各方认同;也通过一部部作品,让回忆填满生活。如果不是通过这期短视频的拍摄,我想我很难体会到这些外卖送餐员的艰辛,再多的报道都不如实地走访、亲身体验,而这些过程本身就让人回味无穷。

       今年,我跟随司法部专题片摄制组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长途拍摄、采访。如果说之前短视频、访谈等节目的采访经历是铺垫,那么这次专题片摄制让我的经历有了一个质的飞跃。我们采访了地方各政府职能部门的相关负责人,了解了立法工作的详细流程,我们也深入基层、走访百姓,体验各行各业的发展现状。日夜兼程,让我们看到了不同城市的夜。
       短视频已经成为视频行业的发展趋势,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将内容最好地呈现出来?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将表现形式做到最独特?这些问题还有待我们继续去探究,而新时代下的我们也必将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法将世界变得更有温度。

【新年特刊之青春风采】

上新了 法制网!

       转眼2019年元旦已经翩然而至。新年新气象,新人新期许!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内刊小编特别邀请了近两年法制网“上新”的萌新们,聊一聊到法制网工作的这段时间有什么样的感受和收获,新年又有什么样的新愿望。
       这次来畅聊的,有刚来一两个月簇新簇新的小仙女小鲜肉,也有来了2年多的小帅哥。快来看看他们都说了啥,新年又立了哪些flag~~

未来,希望能和法制网一同成长!

文/评论部 杨卓

       又是一年寒冬至。回想2017年底,我才刚刚回国,甚至连母语都说得有些生硬,却面临第一次求职的严峻考验。从西安到北京,一次次奔波,笔试、面试,那时候的我,第一次觉得冬天原来这么冷。2018年6月初,我正式加入法制网,夏日明媚的阳光终于逼退了漫长的寒冬在我心底留下的积雪,我得到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

       初来报道,我心怀忐忑和不安。记得第一天入职,因为害怕迟到我整整提前到了快一个小时,又担心去得太早而在门口等了半小时才进去。像每个初入社会的新人一样,那时候的我时刻小心翼翼,事事担心做错。但是很快,我的拘束感就消失了,因为法制网这个大家庭温暖了我。网站上下的每个人,对于我这样的新人都是体谅更多、耐心更多,事无巨细地帮助我。我想,如果没有他们的帮助,我没办法像现在这样收获满满。
       说实话,入职之前我从来没想过自己会做和评论有关的工作,但是当我加入评论部那刻起,我就爱上了这份工作。这也许是因为源于我对文字的热爱,也许也是因为我所处部门带给我的温暖。从帮我改稿子时候的事无巨细,到指导我使用编辑系统时的耐心和不厌其烦;从合作完成一个项目时的齐心协力,到我遇到困难时第一时间的出手相助……入职以来的点点滴滴都深深印刻在我的脑海里。

       半年时间转眼过去,我知道我的旅程才刚刚起步。网站的工作形式非常丰富,我需要学的技能还有许多。我已经准备好,去迎接未来更多的试炼。未来,我希望能和法制网一同成长!

享受工作带给我的成就感和快乐

文/政法部 王贝贝

       2018年10月8日,我进入法制网,正式成为法制网大家庭中的一员,并担任政法部编辑一职。一开始,我以为网站编辑就是普普通通朝九晚五的工作,然而真正投入其中才发现,事情并非我想象的那么简单。但我也很庆幸,充实的工作让我学会了很多。
       记忆最深的当属《首届全国戒毒干警书法美术摄影大赛获奖作品展》的专题制作。专题要11月26日(周一)一早上线,恰逢赵颖老师去四川,我一个萌新不得不面对第一次独立制作专题的窘境。记得专题页面已经设计好的时候,11月21日(周三)下午,甲方忽然提出要求改稿。只剩2个工作日了!我第一次和美编、技术、甲方沟通,很多东西都不懂,急得不知该如何着手。幸亏有王芳主任的指导,加上远程求助赵颖老师以及莫亚奇老师,专题才得以顺利完成。

       经过这件事情我才知道,原来网站一个看似简单的专题制作需要沟通很多部门、花费很多功夫。首先,我需要和甲方沟通,完全明白甲方的诉求。其次,思考页面版式该怎样制作,之后去找美编沟通思路。等美编落实了我的想法,再把设计返给甲方,等甲方审核通过,美编切图给技术,做好效果后再由编辑填充稿件。而且,甲方给的文字往往还需要经过编辑的再加工、核实。经过这一系列程序之后,专题才能上线。幸运的是,这个专题最终终于如期上线。
       因为加班,我没能去参加哥哥的婚礼,虽然心里感觉很遗憾,不过通过这次经历,我学会了如何独立制作专题,更明白当工作任务突然压上来时,如何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如何避免焦虑淡定处置。新的一年即将到来,我希望自己能够通过不断地学习继续进步,也希望自己能够尽快成长,早日独当一面。

       能够成为一名法治新闻工作者,我很骄傲,同时也很享受工作带给我的成就感和快乐。

2019年,我要让赘肉变肌肉!

文/总编室 冀春雨

       什么?谈谈来到法制网后有什么收获或者变化?不许笑!“体重”这个词是第一个蹦出我脑海的!到法制网工作的两年多,最直观上看,我应该是收获了不少“赘肉”。 
       遥想刚到法制网时,我已经萌生了减肥的念头。不过入职新单位,要面对工作环境的变化、工作业务的学习、同事关系的建设等等一系列需要慢慢梳理解决的事情,于是减肥计划就被抛诸脑后。自认为等一切尘埃落定,身上的赘肉也会被消耗殆尽。可是,万万没想到啊,我遇到了一群十分nice的同事,他们耐心细致地给我讲解部门工作任务、编发稿件流程,这让我在完成入职过渡时非但没瘦,反而还胖了几斤。

       工作步入正轨,挑战也是接踵而至。原创作品策划、制作,页面更新、编辑标题……每次绞尽脑汁和加班加点让我认为瘦下来只是一个时间问题,悲剧的是,我发现每每遇到瓶颈时,一些零食和水果总会帮我平复烦躁的情绪,有时甚至会有助于打开脑洞。人们总说“过劳肥”,我想大抵就是这样吧。
       看着这一身一路伴随我不断增长的赘肉,真要下决心把它们都舍弃也着实有些不舍(好吧,其实就是给我的懒找个借口),因为它们见证了我初入网站时,同事对我的帮助和关爱(看吧,你们也是我减肥路上的一大障碍),见证了每一次解决工作难题时的兴奋与快乐……

       今年,我加入了法制网羽毛球兴趣小组。虽然每次活动我都因为种种理由错过了,不过我相信,这是我变瘦的契机!2019年,我要让我的赘肉变肌肉,让它们以更合理更健康的方式继续陪伴我。同时,也衷心希望每位法制网的小伙伴在新的一年里都能动起来。虽然“胖,是对工作最起码的尊重”,但我们也要锻炼身体,毕竟有了好身体才能有力气“加班”嘛!
      最后的最后,在新的一年里,祝愿每位小伙伴在2019年,身体越来越健康,工作顺遂不繁忙,收入增长有良方,家庭生活美似糖!!

掌握新技能 升职加薪不是梦

文/社会地方新闻中心 张小军

       时光飞逝。不知不觉间我到法制网工作已近两个月。这段时间里,同事们给予了我足够的宽容、支持、鼓励和帮助,让我充分感受到了领导们的关怀和同事间的团结友爱。在对大家肃然起敬的同时,我也为自己有机会成为法制网中的一员而感到光荣和兴奋。

       初来乍到。记得初到法制网时,我对法制网的了解仅仅局限于百度百科的简单介绍,除此之外一无所知。入职报到第一天,部门领导就向我介绍了部门职责以及对我的工作安排,让我感受到这是一份光荣且富有挑战的工作。
       朝夕相处。学习是取得一切进步的前提和基础。在近两个月的时间里,在领导们的言传身教、不厌其烦的纠正指点以及同事们的无私帮助下,我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兢兢业业做好本职业工作。
       层层深入。我所在的社会地方新闻中心,以地方发生的热点新闻法治事件为主题,以各种地方性政策法规为主线,采编相关素材,从法律专业的角度去报道和评析。在宣传普及法律知识的同时,让网友能够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学习法律知识、了解社会法治动态,达到宣传和教育的目的,完成全民普法的任务,最后实现全民守法的最终目标。

       展望未来。在新的一年中,我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克服不足,不断学习和掌握业务知识。通过多看、多学、多练来不断提高自己在专题制作上的业务技能。在法制网这个广阔的舞台上,早日完成自我蜕变,与前辈们一起大展宏图。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2019,祝大家新年快乐(加薪)!工作顺利(升职)!家庭和睦、万事如意(走向人生巅峰)!

立足本职,愿为法治新闻事业奉献青春

文/舆情监测中心 胡堃

时光荏苒,回首入职以来的工作,我不仅学到了很多以前没有学到过的技能,遇到了众多可爱的老师,更重要的是我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感到光荣。

      我于2018年10月初加入法制网舆情监测中心,很荣幸能和众多经验丰富的老师一起共事。

       入职以来,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各位老师在自己工作繁忙之余还不忘给予新人热心的帮助。在这里我要感谢每一位帮助过我的老师,谢谢你们,因为有了你们耐心的指导,新人的工作才能步入正轨。还记得12月初,在一个寒冷的周日夜晚,即将成为母亲的张娇老师在做完自己的工作后还不忘耐心指导我的工作。我写完初稿交给她,15分钟后她就给了我一份详细的修改建议。因为对原文概念理解得不透彻,当时我修改稿件花费的时间比以往略长,期间她在QQ上时常发消息帮助我理顺写作思路。等我修改完稿件交给她时已经深夜,本以为她休息了,但让我吃惊的是,半小时后她发来一份修改后的稿件与一份详细的指导意见,其中不仅指出我需改进的地方,还陈述了她自己的修改思路。我对张娇老师的悉心指导充满感动,也对她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充满敬佩。

       回首过去几个月,在法制网领导和各位老师的帮助指导下,我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和进步,法律知识和写作素养不断得到提升。展望未来,我愿立足本职,为法制网的发展、为法治新闻事业奉献自己的青春!

激情燃烧吧,2019!

文/舆情监测中心 于梦涵

      岁末年初,转眼我到法制网已有近三个月的时间,对于本部门由最初的陌生到融入,我为自己能够身在舆情监测中心而感到欢喜与荣光。
      我是2018年10月8日正式加入法制网舆情监测中心的。在这里,我结识了许多优秀的老师和同事,我对工作的熟悉离不开他们给予我的耐心指导和充分信任。在加入舆情监测中心的第二周,我和同期入职的同事就接到了《法治舆情》日报的编辑工作,从此工作步入正轨。从查找新闻来源到编辑成文的语言运用,再到规范格式的修改,老师们孜孜不倦地教导,使我从开始需时常修改初稿到现在可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初步合格的稿件,我对新闻编辑工作的理解和能力在这两个多月的时间内得到提升,并深深地热爱上了这份工作。

      同时,我也看到了舆情监测中心的工作者们对这份工作的激情。老师们每天都要争分夺秒地修改、编辑和做分析研究,有时会加班到深夜,但我从没在他们的脸上看到疲惫和厌烦,他们总是精神饱满地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我想,正是这份对工作的激情支持着他们,同时也影响着我,让我们对工作充满热忱,愿意为共同的目标而奋斗,力求做好每个细节,做到精益求精。
      舆情监测中心是一个既充满欢乐气氛又可以学习和拓展知识面的地方。两个多月的工作让我收获很多,无论是理论上的知识还是实际生活中的知识,都让我受益匪浅。新的一年我将多多充实自己在法律、新闻和传播学等方面的知识,努力提升自己,始终牢记自己的工作责任,为法制网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
      最后,祝愿法制网所有的老师和同事们新年快乐、生活幸福、身体健康!祝愿法制网舆情监测中心越来越好、越办越辉煌!

【文苑】

有没有想过 
        为什么所有人都对你那么好

文/总编室 方芳
摄/李欧

河流  山丘  水滴  冰冻
飞行  晚霞  勇气  时空
云游  海洋  狂风  身体
降临  呼吸  雷鸣  欢愉
                                           ——《轮廓》

       当我回忆想要写的故事,脑海里浮现的就是这首《轮廓》的旋律。这首歌用一个个短词,仿佛写出了人生的每一个状态,不轰轰烈烈,却具有仪式感。不论人在哪里,做着什么样的事,生活快或慢,一辈子可以很长,可以很圆满。

       2016年夏天,我去湖南和贵州见习,第一次进入了没有信号的真正的山村,感受到了村民们生活的状态。当时觉得所见之事、所到之处都新奇又有趣。那里的天很蓝,水很清,人很善,时间很慢,世界很安静。
      我们去的第一户人家,有一个大大的院子,院子前是一片玉米地,当我们几个背着相机的不速之客出现时,主人并没有露出一丝惊讶的神色,而是亲切地和我们打招呼:来啦?仿佛许久未见的朋友造访。我着实被这一句语气自然的“来啦”噎住了几秒钟。哦,这不是我预想的开场白。在我们表达了希望采访的诉求后,老奶奶立刻放下手里的活,为我们搬来凳子。

      坐在院子里,采访没有主题和提纲,就是聊天,拉家常。老奶奶有一个8岁的孙子,但是瘦瘦小小看上去只有五六岁小孩那么点大,非常调皮。在奶奶和我们聊天的过程中,他总是突然跳到中间,做鬼脸,然后笑着跑开。同行的伙伴配合他玩了几次躲猫猫,他就像猫儿一样赖在大哥哥大姐姐的怀里,眼里是全然的欢喜和信任。

老奶奶8岁的小孙子

      聊得差不多后,老奶奶带我们去屋里看她酿的米酒,讲这米酒怎么酿才会醇才会好喝,并且一定要几个男生带几瓶走。再三表达谢意后,男孩们盛情难却之下都喝了一瓢,带走就还是算了。老奶奶要留我们吃午饭,我们急着去下一家,便拒绝了她的好意。小孙子想跟着我们一起出发,她欣然同意,还送了我们一段路。祖孙俩和我们并排走在乡间的土路上,我看着老奶奶一手牵着孙子,一边和少年们说话,眼角是温暖的笑意。这一切像是一场奇遇,几个陌生的男孩女孩突然出现,说是来采访的,就这样轻易地受到了充满友好和善意的对待。两个小时的交谈,孙子就放心地交给我们带走,说真的,我很震惊。

老奶奶送我们一段路就停下看着我们离开

      还有一天下午我们去“赶集”。以前只在书中见过赶集,有机会能亲身参与,实在是新奇极了。去赶集的路很遥远,我和伙伴走得腿都快断了,翻过很多山头,才终于看见熙熙攘攘的人群。每个人都背着大大的竹筐,集市上卖什么的都有,热闹极了。走在一群赶集的村民中,我和同伴显得格格不入,一直被打量。

赶集的村民

      停靠在小摊前吃完一块热糍粑之后,有一个中年男人走向我们:“你们是自己过来的吗?”我立刻警惕:“不是,我们和很多人。”他又问:“你们是怎么过来的?”我脱口而出:“我们开车来的。”中年男人愣了几秒,随即发出爽朗的笑声。他哭笑不得地解释,他是我们来时的司机,在这里碰到我们两个女孩,以为和大部队走散了,所以想问问用不用带我们离开。这场乌龙后来被其他人笑了很久。除了我竟然不知道司机师傅长什么样的窘境,人家走过来是想帮助我们,我却第一时间将最坏的猜想扣在他身上,实在不好意思。

       后来又辗转了许多地点、走访了许多户人家,有一个人生活、只能吃低保的困难户,有子女不在身边、两个老人相依为伴的家庭,也有家境稍微好点能看电视的“大户人家”,每个人见到我们都是同样的热情和友善。在这里,信任很容易,人与人之间距离很近。过去的很多年,我渐渐长成了一个无法放下戒备的成年人,防备陌生的一切,不肯轻易交付信任。这样的一个我,却在这个时间很慢、与繁华城市隔绝的大山村庄里,被如此轻易地信任。
       2018年夏天,我在陕西的一个县城里参加调研,地点也是几个小时山路的小村庄。调研对象是孩子的监护人。有一家我对他们的印象尤其深刻。孩子的奶奶很年轻,40出头而已,和我聊了一个小时后,便跟我讲自己的女儿、生活,讲一切,还拿出手机让我看孩子的视频。后来我要走了,她切了半个西瓜,一定要我吃完再离开,真是盛情难却。

       同伴总是笑着说,你怎么总是被招待啊,我答,我遇到的都是真正的好人。其实我也总在思考这个问题,为什么我从城市去到大山里,所有的人都对我那么好?我们从未有过交集,在此之前甚至不了解姓名和来历,为什么信任我,对我说出心里的秘密?为什么让我吃他们自己平常都舍不得吃的东西?也许就是这里环境纯粹,节奏慢,利益变得渺小,所以人可以不用戴上防备的面具,坦诚相待。
       后来有时候我烦了、倦了、困了,总会怀念在大山里的那些日子。人生真的至少要有一次,放下手机,放下沉重的包袱,去没有信号的地方待几天。在那里没有人认识你,没有人知道你的过去,更没有人猜测你的家境和际遇。在那里天很蓝,人很善,时间很慢,世界很安静,只要愿意倾听,就会感受到被需要,被无条件信任。那是一种简单的极致美好。

【明星员工】

【明星员工】

← 白海涛

赵思宇 →

← 买园园

← 王婧

蒋琳 →

← 刘冬

李南南 →

—— 给他最好的生日祝福!

HAPPY

HAPPY

BIRTHDAY!

BIRTHDAY!

—— 给他最好的生日祝福!

HAPPY

HAPPY

BIRTHDAY!

BIRTHDAY!

【光荣榜】

【光荣榜】

12月优秀员工

12月优秀员工

韩毅

胡堃

李一鸣

马越

秦晶

秦静

史青鼎

宋胜男

王婧

王丽

杨雪

张海梦

张小军

赵暖芷

赵颖

郑小琼

【喜报】

激动!
     法制网又双叒获奖了!!!

图为颁奖现场,法制网副总编辑于澄代表法制网上台领奖

       12月22日晚上,全国第三届平安中国“微电影微视频微动漫”比赛颁奖活动在厦门举行,法制网荣获“媒体推介奖”(此处响起山呼海啸般的掌声)~~
       平安中国“三微”比赛是中央政法委于2016年创办的,今年是第三届。本次活动由福建省委政法委、厦门市委政法委承办。颁奖活动以“唱响英雄赞歌 护佑人民平安”为主题,分为“为了百姓平安 我们利剑出鞘”、“为了人民幸福 我们风雨兼程”、“为了国家利益 我们誓言永铸”、“为了岁月静好 我们负重前行”、“为了公平正义 我们一生坚守”5个篇章,生动再现了获奖作品背后的英雄人物和感人事迹。

图为颁奖现场,左二为法制网见习记者李升

       12月20日,首都“女记者短视频大赛”颁奖暨研讨会在中国记协新闻大厅举行。由法制网副总编辑于澄监制、女记者李升拍摄、韩毅制作的作品《“疯狂”外卖 板子应该打在谁身上?》荣获本次大赛优秀选题奖(此处再次响起山呼海啸般的掌声)~~

      这一作品采用实拍、实采的方式,带着大家一同聆听外卖小哥心声,体验外卖小哥的一天。通过这一短视频,让大家读懂外卖小哥风驰电掣背后的心酸,思考如何平衡外卖行业的时间、安全、酬劳三者之间的关系,倾听专业人士给出的建议。

记者节征文获奖名单

  一等奖 :
《记录一次让我无比感动的采访》
   
文/ 法律服务部买园园

花家地网事
第4期

总编辑:万学忠
副总编辑:马岳君  于澄  郑剑峰
执行主编:柯榜凯
编辑:柯榜凯  李一鸣
排版设计:李一鸣
封面设计:张海梦

记得扫码关注“法制网“”哦!

二等奖:

《漫画:平凡中的感动》
图文/ 总编室方芳

《诗歌:法治的歌唱者》
文/ 评论部曹明

三等奖:

《稚子少年道初心》
文/ 评论部柯榜凯

《淡淡的日子 可爱的你》
文/ 评论部刘丹

《我和媒体的不解之缘》
文/ 社会地方新闻中心田琦

《这个节日属于记者也属于每个记者家庭》
文/ 政法部王贝贝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