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 2021年5月第5期
CONTENT
TABLE OF
CONTENTS
目录
006 为国育才,培育学生面向未来的精神长相(丁国强)
卷首语
008 构建和声课堂,打造学习共同体——“世纪杯”比赛的总结与思考(窦丽娜)
012 成长的过程就是一种幸福(刘家驹)
015 体育课中的学与教(张振杰)
018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郭宏靖)
021 以三年级第四单元为例,浅谈语文教学思考(廖祎)
024 接纳与超越(孙志敏)
027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吴梦璐)
031 将课改进行到底(杨慧)
034 世纪杯——我的历练与成长(张新)
核心议题
CONTENT
TABLE OF
CONTENTS
目录
050 深潜研究 学而有道(时利娜)
054 读《教师如何做课题》有感(孙志敏)
第一学科
思辨之音
046 善待学生的调皮(刘金艳)
教育锦囊
037 师爱的艺术——班主任工作教育随笔(赵小波)
039 以学习为中心,培养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吴楠)
042 开展音乐课外阅读 提升小学生音乐素养的策略初探(崔艳)
与书为伴
党史学习
058 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创举、伟大斗争、伟大实践中,始终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始终致力于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2014年5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民族小学,对我校的立德树人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对我们以后的教育工作提出了嘱托和要求。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第一次提出了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人才培养新思想,为我国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具体指出,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正在由“有学上”向“上好学”加速转变,亟需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义务教育。
为国育才,
培育学生面向未来的精神长相
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 丁国强
卷首语
OPENING FOREWORD
卷首语
OPENING FOREWORD
今年,我校“森林系列”教育丛书正式出版。同时,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提升青年教师的业务素养和课堂实际教学能力,2021年3月,我校参加“海淀区第九届‘世纪杯’小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评优课展示活动”,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课堂是学校教书育人的主阵地,只有深入到课堂的改革才能改变学生,改变教育。民小沿革百余年,对课堂教学的探索也持续了百余年,尽管形式与内容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生变革,但是坚守学生立场,以生为本的教学主张一直未变。 秉承“和而不同,快乐成长”的办学理念,我们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初心,努力培育学生成长为未来社会合格公民,并拥有幸福人生。课堂是校园文化践行的主战场,精彩多维、健康和谐的课堂教学文化为孩子们的成长提供了多种可能,让每一个学生“做最好的我,在我最好的方面”。
教育的本质是激励和唤醒,课堂的本质是学生的发展。我们遵循自然的规律、社会发展的规律 、教育的规律、孩子成长的规律办教育,追求全员参与、多元互动的课堂教学。我们要让“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真正落地,努力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推进课堂革命,为学生想得远一点,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得活一点,实效大一点。持之以恒、改革创新,努力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汲取营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尊重规律、及时调整思路,创新教学模式,这是我们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职责和任务。新时代我们必须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引,以坚定的责任担当和昂扬的奋进姿态共同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
教育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办好教育是全体民小人的共同责任。四月底,海淀两委将为我校举办“教育家办学实践研讨会”。百年传承,民族小学将延续发扬着“向着目标永不停歇,遇到困难锲而不舍”的精神传统,在“和而不同,快乐成长”办学理念的指引下,敢为人先,不断求变,努力探索城市新型学校之路。
青年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生力军,青年教师兴则学校兴,青年教师强则学校强。青年教师有理想、有担当,学校就会发展,学生就有希望。民族小学高度重视青年教师的成长,对他们的成长寄予殷切期望,关怀、信任青年教师,并且为他们搭台子、给机会。
2020年10月,海淀区启动了第九届“世纪杯”小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评优课大赛,历时6个月,经过两轮比赛,于2021年3月落下了帷幕。此次比赛面向教龄0-5年的青年教师,为培养青年教师,形成梯队,发挥了重要作用。我校语文、数
核心议题
核心议题
构建和声课堂,打造学习共同体
——“世纪杯”比赛的总结与思考
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 窦丽娜
学、英语、道德与法治、美术、音乐、体育各学科共17位青年教师参与比赛。
一、团队引领 成绩优异
比赛前,学校各学科就组建起了17个备课团队,共110名教师参与备课。与此同时,学校各部门全力配合支援,马校长整体部署备赛工作,后勤每天提供晚餐、提供住宿准备,教师子女的托管等等。在两个阶段备赛的时间里,团队老师在下班后都积极参与共同研究、讨论。回顾这令人百感交集的参赛历程,所有人不禁感叹:拼搏与挑战同在,彷徨与感动交融,个人与团队并进!每一个参赛选手的背后都有默默贡献智慧和力量的无名英雄——智囊团教师、学校领导、技术部门人员、后勤工作人员……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青年教师得到了提升,所有参与备课的团队成员也都在任务驱动式的培训中获得了历练,着力抓学科团队建设,培养学科骨干力量。在”立
足学生实际获得,提升学科育人能力”的主题引领下,我们对课堂教学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优异成绩。
第一阶段:17位教师经历了初赛录像课、教学设计、教学论文的评比。
录像课:11人获得一等奖,4人获得二等奖,2人获得优秀奖;教学论文:9人获得一等奖,8人获得二等奖。
第二阶段:在第一阶段中获得录像课一等奖前50%的青年教师进入现场课比赛,并参与答辩。我校成绩突出,共8人进入现场课比赛环节。其中,5人获得一等奖,3人获得二等奖。
二、我们的课堂是这样的
无论是这次比赛,还是我们民族小学现在开展的“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改革,都在引领教师们深入理解核心素养及其提升途径,关注真实的学习情境设计、学习活动设计。引领教师研究学生,真正“读懂”学生,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发展需求,困惑、障碍点,提升学生的思维。
民小的课堂是“和而不同”的课堂,每个学生都可以在和谐、平等、自由的课堂氛围中,在学习小组里相互尊重、欣赏、互助、包容,围绕核心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敢于质疑,经过协商沟通,最终在学习共同体中达成共识,解决问题,并学会迁移运用,从而提升核心素养。
我们在课堂改革中,着力打造师生学习共同体,倡导共学、共研的课堂。围绕有意思、有意义、有挑战的核心任务,学生和老师平等、和谐地开展学习活动。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启发者、助力者。学生形成一个个小共同体,在个体自学、思考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学习,经历分享、思维的碰撞,从而达成共识,形成共同体研究成果。
我们倡导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不仅仅是讨论问题、解决问题,更应该获得全面的能力提升。通过精细的小组建设、积极的成员互赖、明确的个体责任、熟练的合作策略、有效的沟通技能、持续的共同反思,帮助学生提升合作技能、拥有合作精神。如今的课堂学习中,我们要引领学生开展深度思考,提升学生的思维能
核心议题
核心议题
因此,老师要教给学生利用思维工具,给予思考一个支架。例如,数学用画图、列式等形式想一想,也可以借助思维工具(右图)提炼自学成果,思维工具也适用于语文、英语、科学等学科的学习。学生有了自学成果,或是只写出来一个也无妨,拿着初步的成果再去与同学分享,会有更加高效的学习。
“世纪杯”已结束,民族小学“希望杯”即将开始。我们民小的团队研究、课堂改革将永续开展下去。构建和声课堂、打造学习共同体,我们携手同行!
力。例如,课堂中的个人自学不是让学生随意思考,教师要教给学生思维方法,只有个体自学有思维含量了,小组讨论和全班共学才能更深入,更有价值。
一切困难都不在。”但之前,我只是一个参与者,没有真真切切地感觉到这句话的含义,而这次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体会。每次上课我都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整体迎接挑战。
经历了这次历练,对上课有了更深刻地认识。如何上好一节课,怎么上好一节课?我似乎找到了一点点答案。首先我从语言,教态上有了一个提高,体育老师基本功得到了加强。怎样才算是一堂好的体育课?我认为只要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充分活动,全身心地投入就是一堂好课。要思考学生的兴趣及想法,不能让学生觉得上操场好象上刑场一样。小学阶段并不是让他们达到什么标准,而是让学生爱上运动,对运动感兴趣,提高身体素质。
同时,我对教材的梳理和理解上有了一个飞跃。这节课孩子们学的是模仿各种动物爬行,虽然这个内容只有水平一有,但这节课主要提高的是学生身体协调灵敏性,为水平二,水平三的其他身体活动奠定基础,所以尤为重要。
就我个人而言,这次世纪杯虽然加了班,但是我很享受加班的过程,我觉得每天特别充实,累并收获着,我能感觉每天都学到新的本事,年轻就要多学,不怕累,不怕苦,只有学到了才是自己的。
二、努力方向
1.针对教材而言,我对教材梳理把握还是不够,应该重视平时积累,将平时的点滴记录下来,积极观摩老教师上课,积极沟通学习。
2. 针对自身来说,虽然此次课让我从语言,教态上得到加强,但我更要加强自我提升,语言精简,教态端正,随着教龄增长,继续加强语言,教态与基本功。
3.培养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任何人从事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事事如意。同样,在这次上课中,我们是异地借班上课,压力可想而知,在上课之前根本没有见过孩子,这就要求我们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自信心。面对突发情况要有大局观,这次上课过程中,我发现有孩子脱离课堂,我及时调整,跟孩子们玩个注意力小游戏“123木头人,不能说话不能动”孩子们马上就能回到课堂。总之,面对突发情况,利用教学机智合理解决,同时也就要求我要注意平时的积累。
核心议题
核心议题
非常感谢学校能够给我这次机会参加世纪杯。作为一个已经入职了三年的老师来说,这个机会真的非常难得。
回顾一下我备战世纪杯的经历。首先第一阶段提交录像课,上体育课最基本的就是口令,王校长带领着我们一句一句一个字一个字地进行口令练习,包括稍息,立正,向右转,向左转等等。在热身操创编环节我又得到了其他老师的帮助,最终非常完美的创编了一套热身操。主教材部分,我在体育组老师的帮助以及专家指导下也很顺利地完成了教案设计。最后,在窦老师的帮助下我也非常完美地写完了教学设计。很幸运的是第一次录像课成绩优异,我又有幸被选拔上参加了世纪杯现场课的比赛,对我来说,真的很有挑战性。
一、我的收获
首先我更加明白了,成功不仅仅是说说而已,需要我们脚踏实地去干。有时候,不光仰望星空确立目标,更要脚踏实地去实现目标。总说“只要民小团队在,
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 刘家驹
成长的过程就是一种幸福
三、未来的方向
1.利用游戏比赛形式培养健康心态。游戏比赛在小学体育教材中占有相当份量,通过游戏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竞争意识、团结合作、热爱集体和遵纪守法等优良品质。而这些优良品质正是一个人健康心态的集中体现。游戏深受学生的喜爱,也为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机。例如这次上课,我首先引导学生模仿小海狮队列爬,培养了孩子们的团队协作,鳄鱼比赛爬,加强学生的竞争意识,最后让孩子懂得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新的挑战。
2.利用小组活动形式,培养乐于助人的性格,性格是个性的核心要素。良好的性格对于学习具有重要影响,而人的性格和交际关系、心理健康有着密切联系。小学阶段是性格形成期,我们应当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使他们乐于交往,兴趣广泛,与人和谐相处和积极进取。如在体育分组活动中,常会发现个别学生不愿参与活动,只是坐在一旁观看或四处走走,询问为何?大都强调客观原因。经深入调查才得知,或是因性格孤僻而导致的,或是因为体育成绩不理想,而没有人愿意与他们一组。针对这一情况,我就亲自上阵,带领学生一起参加小组活动,指导小组活动方法,并在巡视中不时地询问该小组每个成员的活动情况,及时表扬小组成员取得的成绩,使学生增添信心、融入群体。此外,还可创设两人合作的游戏比赛,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与同伴打成一片。这样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就能帮助学生培养起良好的性格。
3.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衡量学生心理健康的一项重要指标。因为一项创新活动的完成,必须具有充沛的体力、饱满的精神和乐观的情绪。为此,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多种手段培养学生活跃的思维、丰富的想象及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等。比如这次上课,我带领学生们先发挥想象力模仿各种动物爬行,然后我们再一起学习爬行方式,孩子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积极参与。
体育课原来可以这么有意思,让学生爱上体育课,在课上得到锻炼,得到能力的提升,得到人格的培养,是我们不断努力的方向。我和学生都在成长过程中幸福着,收获着。
核心议题
核心议题
学校工作计划
世纪杯现场课在3月23日终于落下了帷幕,回顾短短20多天的备课,历历在目。这期间我在备课和上课中遇到了很多的问题,通过与学生在课上不断地交流,从中也获得了答案,我觉得不管是现场课还是平时的常规课都应做到以下两方面。
一、每一个学生都应该被关注
在课开始前我反复试了很多自己没教过的班级,每一个班都有自己的风格,有的极其活跃,有的相对沉闷,还有的一半活跃一半沉闷,总之,每个班级里的孩子都有着不同的性格和认知,但都有发散性思维这一共性,需要教师往正确的方向引导,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用不同的方式处理问题。
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 张振杰
体育课中的学与教
核心议题
核心议题
学校工作计划
1. 从学生出发,让学生爱上课堂
课堂中教师都能够发现这些有着鲜明特点的学生,但是学生之前存在着差异,这就需要我们多听孩子说,多看孩子的行为,慢慢地就回发现他们每个人的不同之处。有得学生喜欢上体育课,有的学生不喜欢上,那怎样让每一位学生喜欢上体育课呢?这就取决于我们有没有关注学生,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这也是我在今后的课中需要做到的。每一个学生都应该被关注,只有尊重和理解才是打开心门的钥匙。
2. 多种学习方式,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二年级学生根据身心特点需要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练、赛等教学方式渗透教学内容,同时通过观察模仿学习、集体学习、选择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提升学习的实效性。利用问题引领贯穿始终,做到以教师为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提升学生对动作要点的理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有效提高学生对原地拍球动作的掌握。
3. 将“体”和“育”相结合
首先,体育教给孩子们如何在规则的约束下去赢;接下来,就是教会孩子如何体面、并且有尊严地输。在本课当中,利用以赛带练的方式提升学生的练习密度,利用比赛输赢切入德育教育,让学生学会合理分析问题,从而实现不怕输的教育目标。
二、提高教学站位
1. 超越学科
要超越学科,首先需要做到眼中有人。我是教体育的,我首先想到的不是这个孩子体育成绩怎么样,体育练得怎么样,我首先需要认识到这个孩子是个怎么样的孩子,勤奋的?认真的?敢于拼搏的?……我觉得首先眼中要有完整的人,再考虑我的教学是为了什么。而小学体育教学为了什么?我认为就是为了让学生喜欢体育课,爱上体育,从而养成能够自主锻炼的习惯。
2. 超越教材
关于教材,一直有两种说法:“教教材”和“用教材”。无论是哪种说法,首先要研究透教材,不能就教材讲教材。教材的内容是经过概括提炼,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大环境下,很多小学生出现了不喜欢上体育课的情况。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应该喜欢体育课才对,但却出现了反感情绪,觉得体育课堂枯燥无趣。教师过于重视课堂传递知识和技能的作用,忽略了学生情感和态度的培养,导致课堂效果不佳。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样的,所以超越教材要求我们一定要将教材与孩子的现实生活充分联系,要做到“真情境”、“大任务”。
3. 超越课堂
在课堂之外,孩子会怎么样?学生离开了学校会怎么样?我们今天教的孩子在10年、15年、20年后会怎样?就像马校长所讲到的“格局一定要大”,对于教育来说,我们不能只简单地看表面,我们一定要考虑到未来,因为教师今天的一句话很可能会改变一个孩子一生的发展轨迹。
4. 转变认知
最初我认为体育课就是一个任务完成型的教与学。但现在我觉得除了教与学,还会有其他的一些赋能。课程在课堂上其实是最后输出的一个过程,但是在前期会有很多准备,其实所有在课堂上教授给学生的,不单单是一个知识点、一个动作技术,其实会给学生传达很多德育、学科理念上的改变。这次世纪杯“跑与游戏”课上学生学得起劲,看到孩子们兴高采烈地大胆表现,尤其在创编环节,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创编出起跑动作,十分惊艳。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为主的课堂是必然的,这样学生才能展现自我,实现团队精诚合作。我深深感觉到,良好的课堂情境,有趣的学习活动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多么的重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继续通过游戏为学生营造积极、主动、向上的运动氛围。同时,在后续的学习中,让学生继续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充分发挥他们想象,从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也要继续努力,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教学与研究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为科学的运动指导,让学生在运动中增强体质,获得更好的成长。
参加“世纪杯”教学基本功大赛,给刚工作三年的我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幸运的是,我遇到了这样一群“民小人”,他们热爱教育,充满激情;善于学习,无私指教;出谋划策,不求回报。在这样的温暖而强大的团队中,我尽情汲取养分,快乐地成长着。同时,在有条不紊的备赛过程中,我的教学观念也有了很大转变与成熟。
一、 重视生成,做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准备过程中,通过到不同的班级去反复试讲,我发现与学生的互动往往能带来更多的知识。这也提醒我们青年教师,知识不仅来源于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以及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都是一节课中的学习内容。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的比重将大大增加。这样的变化,要求教师不能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要更加关注学生的课堂生成。
核心议题
核心议题
学校工作计划
同时,在新课程实施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正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探究式学习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转变,教师要有更大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来面对课堂中随机生成的问题。在新课程中,教师作为促进者,其角色行为表现为: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建立一个接纳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成功喜悦;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能够承认过失和错误。
二、 尊重差异,做学生发展的引导者。
学生是个性化的学习者,对知识的习得与理解是一个主观的内在过程,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多样性。作为引导者,教师要记住自己的职责是教育所有的学生,因而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力。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情合理安排学习小组,要尽量地给每位学生同等的参与讨论的机会;组织多种形式的合作学习,以提高课堂活动的参与率,让最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同时,教师要经常仔细地检查、反省自己是否在对待不同学生上有差别。要尽量公开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在实施奖励时,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不可有不同的对待。要常常了解学生的意见,看看他们是否察觉到了教师在期望上的偏差,随时审视,随时修正。
三、创设情境,做学生发展的推动者。
“任务驱动、双线组元、大情境下体现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等等这些新的理念,成为新课改后语文教学的风向标。听起来简单,真的做起来有很大难度。备赛中,我与团队中的老师们只能先从理论学习开始,重新建立新的教学理念,这样之后的教学设计才能不走歪路。渐渐地我们明确:教学设计要关注单元整体,改变传统割裂的教学模式,用真实的任务情境把学生带进课堂,用活动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形成评价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学习。
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 郭宏靖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因此,第一次备赛,在设计《画家乡》(统编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这一自读短文的教学活动前,分析了单元的整体内容,发现本单元《古诗二首》《黄山奇石》《日月潭》《葡萄沟》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全面展现了祖国的大好山河。但学生并没有这样的整体意识。因此,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地图从北至南呈现前面四篇课文的风景图片,引导学生整体感受祖国大好河山。接着引导学生发现文中家乡的美,从而激发学生介绍自己家乡美景的热情,唤醒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加国情怀,让学生的语文学习走进了真实的生活。
第二次备赛,在整体分析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时,设计了“传统文化润童心,趣味活动识汉字——争做传统文化小使者”的单元大活动。即根据文本特点,将本单元四篇课文分成三类小活动:颂中华歌谣(《神州谣》《传统节日》)、讲汉字故事(《“贝”的故事》)、品中国美食(《中国美食》)。教学之初,首先发布活动任务,号召学生宣传祖国传统文化,既能激发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情,也激起了学生的识字兴趣。同时学生心中对学习目标也有清楚的认识。
经过两次“世纪杯”教学比赛的历练,“大情境”的意义与价值在我的脑海中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以单元为整体创设任务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目的在于促使师生在特定的教育情景中,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教学意味着人人参与、平等对话、合作性意义建构,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对学生而言,学习的过程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体现、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
核心议题
核心议题
学校工作计划
世纪杯是个快速成长的平台。感谢学校给予的机会和大力的支持,感谢团队老师们的无私帮助。经历了两次世纪杯,我在语文教学上也有了很多的思考和收获。
一、 加强单元整体教学,落实语文要素
统编版教材中,每一单元都安排了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每篇课文在单元中所承载的功能各不相同。
以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为例。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观察与发现”,共编排了三篇选文,分别是两篇精读课文《花钟》《蜜蜂》和一篇略读课文《小虾》。这三篇选文分别从不同角度说明了留心观察可以获得新的发现。教材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与具体自然景物相关的文章,了解细致观察能够让我们对事物有更多更深的认识,感受观察的乐趣,产生主动观察、细致观察的愿望。
以三年级第四单元为例,
浅谈语文教学思考
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 廖祎
本单元的第一个语文要素和阅读有关,即“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关键语句”是指能体现或提示一段话主要意思的句子。“概括一段话的大意”是指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将一段话的主要意思表述出来。本单元的精读课文《花钟》、略读课文《小虾》、语文园地“交流平台”共同指向这一个语文要素的达成,由此按照“学习—迁移—总结—运用”的思路进行贯通设计,形成单元阅读教学模块设计。
本单元的第二个语文要素和习作有关,即“观察事物的变化,把实验过程写清楚”。这里的“变化”是指实验对象在实验过程中产生新的状况。“清楚”指事物容易让人了解、辨认。联系“实验过程”可知,这里的“清楚”是指所写的实验过程容易让人了解。本单元的精读课文《蜜蜂》、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习作之间形成了另一条由读到写的写作主线,共同指向这一个语文要素的达成。由此,对这些教学内容进行贯通设计,形成单元习作教学模块设计。
从单元的视角整体备课,能够更加清晰地知道每一课在单元中承担的功能,清楚每一课的教学重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能循序渐进地学会学习的方法和能力。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
二、转变学习方式,立足学生获得
在明确每一篇课文承载功能的基础上,还应清楚单元中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在学习方式上的不同。精读课文的学习,需要老师帮扶讲授,重在引导学生习得方法。而在学习略读课文时,教师应成为课堂学习的设计者,以任务驱动学生的学习,充分发挥小组合作以及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的作用,重在让学生运用方法。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还可根据评价标准诊断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已达成的目标,适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与态度,在课堂上有真实获得,促进在课堂中的学习。
三、善用课堂评价表,明确学习目标
课堂评价应紧紧围绕本课的学习目标来设计,贯穿于整个学习任务当中。以统编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小虾》为例。为落实本课的阅读提示“抄写课文中描写得细致生动的语句”,本课学习目标定为“把课文中写得细致生动的语句抄写下来,并谈谈自己的感受。用本课积累的细致生动的词句,介绍这群有趣的小虾。”
核心议题
核心议题
为达成这一目标,设计了本环节的学习评价表(上图)。本环节以第三自然段为例,以本课设计的“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的评价标准为学习的步骤和目标,充分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理解和运用的能力。
第一步,自己默读第三自然段,找出自己喜欢的,细致生动的,能够感受到小虾有趣的语句,小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旨在引导学生能找出细致生动的句子并能说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做到这一项,即可获得一颗星。第二步,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细致生动的语句抄写到介绍小虾的资料卡当中,不仅落实本课“把课文中细致生动的语句抄写下来”的阅读提示,同时还积累了语言,为第三步运用细致生动的语句做好了准备。做到这一项,即可获得两颗星。 第三步,可读自己抄写的细致生动的句子,也可以用自己的话介绍小虾。这一步骤的学习是多元的,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根据自身基础,对刚才积累的细致生动的语言进行输出,达到能够运用语言文字的目的,从而完成本课学习目标。做到这一项,即可获得三颗星。
这一环节的评价融合到每一步骤的学习的当中。学生能够结合评价标准对这一节课的学习进行评价,很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已达成哪些目标?接下来还需要在哪方面努力,对学生的学习有着很明确的指导作用。
四、心中明目标,评价有方向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学目标的落实过程应贯穿于整堂课当中。教师应明确每一环节要达成的目的,以及这一环节对于完成教学目标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即使学生的回答并不是教师的预设,也能用评价语引导学生学习,做好范例,在确保学生已习得方法后,再让学生明确目标开展学习。这样才不至于被学生影响,教学跑偏,达成本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学有所获。
核心议题
核心议题
从去年的银杏林到今年的海棠花,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我参加了海淀区举办的两次“世纪杯”教学展示活动,可能错过了民小校园最美的秋景和春光,却在成长的快进模式中体验到前所未有的美好。
有人说,成长是从踏踏实实地挑战难的事情开始的,从教育的角度来说,应该可以用最近发展区理论来解释。这次展示课活动恰恰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平台和机会,在这样的挑战面前,在有限的时间里伸手去够更高、更难的目标,那就需要突破自己正常的成长速度,与自己赛跑,实现一次次的超越。
接纳与超越
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 孙志敏
超越始于看见与接纳。在这次研磨课的过程中,我看见了自己的很多问题与不足,比如课程解读能力、课堂语言组织能力、控堂能力等等,从备课到上课,每个环节似乎都充满了问题,而且这些问题是平时自己难以发现的。磨课的过程就像是一把放大镜,团队的老师在听课的时候回洞察课堂上的一切,回访试讲录像,都让这些问题都无处藏身,每个细节都不能放过。面对各种建议,海量信息,对自己的内心是一个极大的考验,频频产生挫败感,负面情绪爆棚,即便在这样的情况下,也不敢停下脚步休息,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学会冷静、接纳自己的问题。
转变是一个过程,心态放平,思维先行。接纳问题并转变行为,才能超越自我,这需要漫长的过程和科学的方法。有时候,即便认识到问题的存在但不一定能够掌握解决的方法,即便知道了方法也不一定能在课堂上完美执行。每个班级的学生特点不同,教学的状态也会发生变化,心里越是装满问题,教学中越是无法一一解决这些问题,反而发现问题也会更新迭代。所以,在时常经历课堂问题的反复、心态的反复,我学会把心态放平,总结梳理自己的问题,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思维方法及教学观念方面原因,然后从根本上去转变,这样无论课堂上发生什么变化,我都能把握应对的基本方向,做到寓变于恒。
退居“幕后”,走进课堂的“舒适区”。慢慢才意识到,之前自己一直追求的和谐课堂很多时候都是自己声嘶力竭地灌输,恨不得自己能够解决学生的一切问题。这样的课堂,自己身心俱疲,又要答疑解惑又要维持秩序,但是做的都是基础工作,没有技术含量,学生还容易失去学习兴趣,课堂上出现了很多“吃瓜群众”。现在,我明白了要设置有挑战性的任务,有层次的问题,让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作为教师要更多地观察、适时点拨、转化典型问题,让学生在自学、合作探究、班级共学等多种学习模式中实现思维晋级。老师看似退到了课堂的“幕后”,实际是做了最优价值的工作,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出现,这时候老师和学生才能同时走进课堂的舒适区。
师生共学,让学习真实发生。越来越多老师认为,成功的课堂应该让学生带着问题上课,带着新问题下课。对于老师也是如此,带着好奇心和问题走进课堂,师
核心议题
核心议题
生共学,能够坦然面对课堂上的任何“意外”,带着新的问题走出课堂,让学习持续、真实地发生。课堂上,我们应该尽快融入学生,建立平等对话,和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共同体,让学生敢于、乐于表达最真实的想法,促进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深度交流。课堂上学生出现一切问题、错误都是正常的,备课中没有预想的事情,都是值得挖掘的宝贵资源,我们要抱着学习的态度,真正去思考学生的回答,与学生共同探究。
马校长一直强调,好的教育不是为学生排雷,有时候甚至老师还要学会给学生“挖坑”,因为课堂不是为达成教学目标而存在,而是为实现学习目标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尝试、多思考,在出现错误、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到学习的更多的可能性,这些看似“弯路”的历程其实是不可少的。成长没有捷径可走,成长中遇到的所有问题都是量身定做的,没有一条弯路可以少走,每一条弯路都有其独特的价值,我们可以加快成长的速度,却不能缩短成长的历程,重要的是,我们一直在路上。
2021年春天,世纪杯“二战”正式打响,八位选手再次迎难而上,一路披荆斩棘。比赛虽已结束,留给我们的更多是思考与转变。课堂改革下教学模式的转变,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的转变,成为这次赛课的关键词,落实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是我们追寻的主要目标,未来的教学之路,将在这次世纪杯奠定的基础下,平稳坚实地越走越远。
一、当我们谈核心素养时,我们谈些什么
每个学科都有核心素养,而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即: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这五项。在《从教走向学》一书中提到:核心素养的落实要直面现实生活中的真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提高技能,体验
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 吴梦璐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核心议题
核心议题
情感,培育素养。那么什么才是“真问题”呢?我想:只有学生真正关心的,与他们的班级、学习、生活密不可分的问题,才是真问题。只有解决这些问题的课堂,才能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塑造。
我这次的课题《我们班的旗帜》是一堂设计与应用课,设计的本身既是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将设计运用在生活点滴中的能力,形成全面的设计意识与素养。以往我们的设计手工课,完全依照教材,突破技法上的重难点。因此学生学会的仅仅是技法,并不会主动将课堂所学运用于生活、学习中,更谈不上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而这次,我们将课堂教学中的每个环节都设计为闯关游戏,以为集体设计班级旗帜做为任务驱动,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使课堂更加优质、高效,也让任务驱动下的学习变得更加有趣生动,立足打造“学习中心课堂”。并且,本课的最后部分,学生不仅设计制作出了自己班的旗帜,更全面的认识了自己的班级文化,更加热爱自己的班集体,还通过奥运小旗手林浩的故事,深刻理解了班级与旗帜的内涵,将课堂的育人目的推向高潮。
二、当我们谈美育时,我们谈些什么
习总书记说过:“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我们深知美育对于立德树人的重要性,并在日常教育教学的点滴中不断渗透着。民族小学的校园就像一座大花园,有一百多种植物,还有古色古香的传统建筑,这些都是最难得的美育氛围,平时我们鼓励孩子们走出课堂,到校园中写生,用自己的双眼去发现美、捕捉美,并不局限于学习书本上的知识。孩子们在这样的氛围下,热爱着自己的校园文化,浸润在传统文化的古朴优雅中,他们愿意穿着传统服饰、诵读美文……
这次世纪杯做课,我们来到了七一小学,最先了解的便是该校的校园文化氛围,经过一番调查,我发现该校的校徽设计突出了海洋情怀,也理解了校徽设计的寓意,从而进一步知晓了七一小学教育的内涵。这对于了解授课的对象——二年级学生,做好前测具有很深远的意义。我将该校的海洋文化与设计《我们班的旗帜》
一课的教学环节紧密结合,让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沉浸在自己熟悉的文化背景下,帮助他们理解图案与寓意的关联,这样这堂课下来,他们不仅更加热爱自己的班级,也更加认同自己的校园文化。我认为这些努力与尝试,都是对于立德树人最真实的诠释。
三、当我们谈转变时,我们谈些什么
我们民族小学的办学理念为:和而不同,快乐成长。课堂中一切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并能够体现在各个环节,如:预学查异、研学导异、巧学适异、笃学展异、拓学伸异,在“异”中寻求“和”,寻找教育教学的规律。面对当下的课程改革,我们应改变思维,与时俱进。
1.从教到学的转变
以往我们的课堂教学普遍“以教育者为中心”,老师讲知识点,写教案,设计教学目标,最后通过考试检测学生学习成果,现在正在逐渐转变为“以学习者为中心”,从教师教到学生学,制定学习目标,构建学科大概念,实现过程性评估等等转变。经历了这次世纪杯的磨课,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只有将课堂还给孩子,才能收获更有意义的教育果实,每个环节的设计才能真正的打动人。
在后疫情时代,线上线下课堂模式交替,课堂如何利用线上资源更深入地延展也成为我的思考和探索。比如:可以通过更为深入的小组合作进行工作坊式的学习,学生可以线上将自己课前学习和总结的内容带到课堂进行汇报展示,作为小讲师为同学和老师拓展更为丰富的内容,让课堂更为开放;本课也可以尝试与数学、科技、音乐等跨学科融合,进行多元化课程创新。
2.从简单活动到任务驱动的转变
教学活动的设计不是单纯为了让学生从形式上动起来,而是设计能驱动教学目标实现的、有一定难度的、能激发学生不断思考和探究的核心任务。在我的《旗帜》一课中,早先的版本虽然设计了很多小游戏,比如:学习任务卡连线、填空等。学生仿佛乐在其中,但由于每个游戏任务难度不大,且比较零碎,造成学生很难抓住重点,不知道自己到底为什么而做这个活动,久而久之,连我自己也迷茫,
核心议题
核心议题
忘记设计环节的初衷。后来经过团队的深入探讨与思索,我们先整理出了学生学习的主线,将每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按顺序排列好,再设计游戏以将形式最大限度的巧妙设计,让学生在“玩中学”,教师也能寓教于乐。而《雪花飘飘》一课,更是在一开始便创设了“下雪天的校园”大情境,让学生自始至终在情境的氛围中学习,并在展示环节运用造雪机营造美丽的雪景氛围,将学生的情绪推向高潮,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世纪杯之旅虽已结束,但我们的课改探索才刚刚开始。有了这次的经验与思考,相信往后我们在课堂上会收获更多惊喜。“行成于思,毁于随”,经过认真的思索,得到经得起时间推敲的好课,远比随波逐流的盲目要好太多。最后,借用马校长说过的一句话:只为播下一颗幸福的种子。我们正播下一颗美育的种子,静待花开。
一、反思中找不足
世纪杯对于海淀的老师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赛事,对于我这种年轻老师来说更是一个非常难得的锻炼机会,尤其还是连续两次。在上学期期末得知要世纪杯二战的时候,我没有第一时间想要怎么开展这次的备课,而是先回顾了上一次备课的整个经历,上一次接到任务可以说我是有点儿懵的,我是在一边在备课一边在学习着相关的理论知识,还没有消化掉,就要接收新的内容,这对我来说很是艰难。我们成立了团队,更多的是老师们告诉我要去怎么做,所以我是无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去消化吸收理解的,我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根源就是我对学习内容不够深入理解,对于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我在设计中没有自己的想法。
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 杨慧
将课改进行到底
核心议题
核心议题
二、总结经验,再次备战
通过杨博士带来的讲座,我对如何备好一节课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备课过程分为四个步骤。1.首先就是确定学习目标。以前,我对于学习目标一般都是参考教参,觉得按照教参上的内容去教就可以了,但是一节课孩子收获的不应该仅停留在知识上,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收获知识更要提升自身的能力,这也就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体现。2.第二点就是要精选、优化学习内容,这一前提就是要站在学生的视角上考虑,对于学生来说他们会存在哪些真实的困惑,从而去选择教学内容就更加具有针对性,学生也不会觉得学习内容枯燥乏味而是更具挑战性。3.第三点就是设计学习活动,通过恰当的学习活动将学习内容呈现出来。学生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人,每个人的长处、短处都不一样,有些孩子是以“听”为主要学习途径,有些孩子通过动手操作感触会更深,有些孩子善于表达,所以一节课设计的学习活动要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每节课上都要留给孩子自主思考的时间,不能出示完活动要求,就马上小组活动,只有经过自主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和问题,带着自己的想法再参与小组交流才能收获更多。4.最后就是重视过程性评价,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达到了什么样的程度,从而让课堂成为一个弹性课堂,不是教师硬生生地走教案,而是能够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弹性地调整课堂进度或内容,让学生持续保持对学习的热情,达到激发、维持、促进的效果。
有了对上次世纪杯的正确认识和反思,这一次我不想再被动,我要改变。所以理清思路后,我开始着手准备这次“二战”。在推理出可能定的单元后,我就去知网查找大量有质量的核心期刊发的文章,结合每个单元的核心素养,去学习专家总结出的理论经验,这样的阅读学习,让我对备选的每个单元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不仅如此,我在假期中就对所有备选单元着手开始撰写教学设计。假期结束后,我的教学设计雏形已经完成,这为我后续专心准备教学内容和活动设计以及了解学生阶段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另外我利用假期时间观看了20余节特级教师的授课视频,去学习专家如何抓住学生生成,如何把握课堂内容。
因为对内容有了深入地学习,所以这次备课我不再是被动地去接纳老师们的建
议,当老师们再给我把握教材,指出问题的时候,我接受起来就更加从容,我能够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去做,同时更重要的是,我会产生自己的问题,不再是别的老师告诉我该怎么做,我会主动去想我应该怎么做,在产生问题的时候,我带着问题再参与每天的备课。除此以外,我对教材有了深刻的把握,我才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学生,而不仅仅是想我的教案。我在遇到学生课堂上的生成,才能够游刃有余,不会出现以往被学生带跑偏的现象。
三、新征程,新挑战
世纪杯这段心路历程给了我很多启发,相对上一次备课,对于我和我的团队都是很艰难的,老教师们对我简直就是生拉硬拽,恨不得把毕生所学都灌输给我,而我知道这很有用,但是因为我的能力不够理解不够,并且自身需求并没有很高,所以接收起来是非常艰难的。而第二次我有了自身的学习需求,我知道我想要学什么,我知道我需要哪些方面得到团队老师的帮助,所以这一次备课就非常通畅。其实这不正是孩子的学习过程吗?个人成长的内驱力,让学生们不断所求,不断自我学习、反思,从而将知识转换成能力,而不是教师一味地灌输。经过这次世纪杯,我要持续在我的课堂上落实,让老师的教,变成学生主动地学,我成为一个学习设计师、组织者,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翁。让孩子持有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欲望。
正是因为这次在比赛前,我对教学内容有了深入地学习,从而将自己的站位提高,横纵相接地去审视教材,以前碎片化一节一节的知识,通过我的单元备课组成了一个互相联系的整体。我要在以后的教学中重视单元备课的过程,利用数学知识的自身规律,关注前后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引导学生发现繁杂的数学知识中的独特结构。
作为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不断挖掘数学本质,以求“殊途同归”;帮助学生在心中种植枝繁叶茂的小学数学之“树”,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脑中有“树”,心中有“数”,教学有“术”。
核心议题
核心议题
短短几个月,从世纪杯“录像课”走到“现场课”,通过本次参赛,让我成长、历练的同时,也让我发现了自身在音乐教学的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 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学会“舍”与“得”
不管是拿到哪个单元,首先就是课时选择中的“舍”与“得”。通常来说是选择自己擅长的课,但当对教材内容不擅长的时候,就要考验自身对作品的研究和了解。在前期我一直在做的都是教材梳理,以自身对教材的理解程度和驾驭程度来进行选择。当课程都不擅长时,就需要教师们的综合考虑。比如说经常被大家用来做公开课的课程,不适于新教师,因为有经验的骨干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势必会优于年轻教师。即便有强大的团队做支撑,即便教学环节、教学设计都非常完善,但毕竟是年轻教师自己上课,在课堂的生成、问题的引导、以及在学习程度的掌握等方面,会心存疑问,所以马校长那句话“没有人上过的课,才是机会”,在选课方面给予我引导,指明了方向。
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 张新
世纪杯——我的历练与成长
其次,教学环节中的“舍”与“得”。就本次备战中的《滑雪歌》而言,本课的旋律是非常有难度的,比如大量的连音线、弱起、五度以上的大跳等等,对于六年级学生而言,演唱并不容易。起初的环节上,我设计了大量旋律的学习方法,比如提取乐句主干音、旋律线的使用、听记缺失音符、模唱等等,把每一句旋律都进行设计,导致大量的时间停留于学唱乐谱,与本单元的设计意图“审美能力的提升”不符。随后,在团队的帮助下,通过不断试讲,进行环节调整,保留最有效的学习方式,以审美为主线,通过不同方式的聆听、体验、感受,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掌握乐谱,完成演唱的学习任务。
二、追求知识的严谨性、勇于探索知识的本源
六年级下册第3单元,虽然都属于影视音乐作品,但都相当具有年代感。《爱是一首歌》是1942年的美国迪士尼动画电影《小鹿斑比》中的插曲。《两颗小星星》是1970年的德国《英俊少年》电影中的插曲。《Do Re Mi》则是1965年美国音乐电影《音乐之声》中的插曲。《滑雪歌》是1980年中国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动画片《雪孩子》中的插曲。由于知识产权保护的原因,《爱是一首歌》连乐谱都没有找到,其他三首虽然有乐谱,也与影片中出现插曲,存在不相符的地方。但在单元设计及课堂环节设计中,是要对作品进行全面的分析的。所以,我们采取的了最原始的方式——听。先找到原文的电影,反复看,反复聆听,将音乐作品进行反复的聆听、琢磨,形成最后的四课时的分析。这个看似简单的听,实际上蕴含了大量的内容,除了节拍、节奏、力度、速度等音乐要素的分析外,还有另一层的含义,都属于影视作品,在影片中出现的次数,所起到的作用,也是本单元必然做到全面的了解。在有限的时间里,老师们分工合作,将最后的分析尽可能完善,才形成了最后的教学设计,团队老师们这种追求知识本质的精神,让我钦佩的同时,也让我惭愧。
三、多实践、善于思考,整合运用
功夫在课下,而不仅仅停留在课上。这次现场课具有一定特殊性,那便是“疫情”。在“疫情”的情况下,要求我们不能够提前了解学生的情况。本身难度上“现场
核心议题
第一学科
课”就高于“录像课”,在加上对学生的不了解,我觉得难度系数直线上升。而面对学生的不了解,其实也不是完全没有对策。反复的试讲,就是重要的方法之一,充分的与学生进行沟通与对话。我们在校长的帮助下,到定慧里小学进行反复试讲。分析问题的同时,我们团队还做了大胆尝试:将六年级的课,分别在三、四、五年级也进行试讲,由于年龄段的不同,理解能力的差异,对我的课堂生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再加之团队老师们为我创设的各种情景,进行的丰富预案,让我对课堂形成了一定的导向,逐渐开始从学生角度理解,并运用合理的语言进行引导,用最简洁的方式,实现学习目标。
四、以积极的状态,迎接每一次挑战。
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一切。在这次备战中,我就在态度上出现了问题。可能是由于“京剧”录像课给予我的成功,与这次单元的挑战,让我内心产生了巨大的落差。面对诸多问题时,产生了畏难的情绪。而情绪确实会影响着一系列的行为,比如效率低、领悟缓慢,甚至在单元设计的撰写时,保存出现了失误等等。在团队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将问题一个个罗列出来,并逐一想办法进行攻克,看似不可攀登的问题,变得不再是问题了。
回眸一看,那些所谓的挑战,真的那么不可战胜吗?那些哭泣,真的就那么无助吗?那些问题,真的解决不了吗?其实,这其中有很多的事情,是可以自己一点点地去改变和解决的,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时的我,把自己划入圈中,被困难蒙住了双眼。当一个一个的问题被解决,一个又一个难关被攻克的时候,畏难的情绪也在逐渐释放,慢慢找回那个充满自信的自己,最终顺利完成了现场课和答辩。
歌词里唱到“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没有人的一生是一帆风顺的。当下社会挑战无处不在。不管处在消极的状态、还是积极的状态,我们都要面对。态度决定了成败,坚信自己可以,保持乐观、豁达、善良,只要不断前行,就没有攀登不了的高峰!花开不是为了花落,而是为了开得更加灿烂!
一直做班主任的教师,是不是曾经或者正在有这样的困惑:为什么学生对老师的“全情付出”毫不领情,有时学生甚至会对老师恶语相向?正如网络上流行的一句话——“我待学生如初恋,学生虐我千百遍”。高尔基曾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但在真实的教育实践中,这似乎并非绝对真理,该怎么理解这样的现象呢?秉持“做一名学生喜爱的教师”的初心,我进行了以下思考。
一、给师爱穿上“真”和“善”的外衣,真正传递到学生心中
学生对老师的“全情付出”毫不领情,可能是学生并没有感受到来自老师的良苦用心。因此教师要通过言语和行为,不吝惜表达对学生的爱,要把教师的心意真正传递给学生。我的一名学生小文学习成绩比较落后,我与家长沟通后得知,小文的家长平时工作到很晚,往往回家后小文已经休息了。在工作养家和照顾孩子学业之间,家长只能选择工作养家,根本无暇顾及孩子学习。作为班主任,我理解家长的难处,也发自内心地想帮助小文,所以我决定利用每天放学后的一个小时给小文补课。但到了放学的时候,小文总是趁我不注意悄悄得逃跑。第二天,
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 赵小波
——班主任工作教育随笔
师爱的艺术
I LOVE STUDENTS
第一学科
思辨之音
我问小文不留下补课的原因,他说忘记了。接连几次以后,即便小文勉强留下补课,他也不爱学,补课效率非常低。这种情况也引起了我的苦恼,我的时间和精力奉献了,但并没有换来小文的进步,反而是他的反感。
分析小文的情况,我认为小文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好逸恶劳,缺乏学习内在动机,因此成绩不佳。家长和老师不时会对他责备、训斥、贬低甚至语带嫌弃,这些“恨铁不成钢”的话语的出发点确实是希望小文进步,但往往给他带来更多心灵上的刺伤。他不但没有因此受到激发,知耻而后勇,反而逐渐开始厌学、逃学。成人往往以“爱”的名义做出伤害孩子的事。爱是通往教育成功的桥梁,但是爱要真正让学生感受到,爱要让学生真正认同,教师的教育行为才能发挥作用。日常师生交往中,教师积极营造爱的氛围,比如用适当的幽默、善意的笑话拉近师生距离。教师要不断完善教育语言和行为,给师爱穿上“真”和“善”外衣,真正传递到学生心中。
二、用爱的智慧因材施教,温暖每一名学生
孔子曰“因材施教”,师爱表达也要个性化。对同一名学生,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情况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关心和爱护。比如小文贪吃,就在他有进步时奖励颗糖果;补课有成果时,就和他击掌庆祝;他生日时,悄悄的塞给他一个生日礼物;在重要考试前,做一次家访辅导。总之,教师要深入学生的生活,让他切实感受到教师多方面的关心,从而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
对不同的学生,教师更要通过个性化的师爱表达让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爱的专属”。有的学生喜爱足球,教师就可以加入他们的体育课,一起参加足球运动,成为学生运动玩耍的伙伴;有的学生喜爱打篮球,周末可以和学生一起来场对抗赛;有的学生喜爱看书,就向他借阅书籍,有借有还,交流心得;有的学生擅长打网球,就走进网球场,和他切磋几拍……细微的关怀更能传递温度,师爱自然流露切记矫揉造作,要用真心换真心。学生的心灵很纯洁,很多学生都想和老师更加亲近,但是有的学生因为各种原因望而却步,作为教师要用爱的智慧认真分析和分辨,主动走进学生,主动表达爱。
每位有爱的班主任都希望自己的学生优秀,每天都有进步,但教育的路不会一路平坦。每当遇到困惑或挫折,教师也要坚定师爱的力量和关爱学生的信念,勇于研究,不断实践,在思考中不断提升,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课堂改革轰轰烈烈地进行了很多年,期间涌现出许多典型,如杜郎口中学,洋思中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逐渐有意识地转向学生,转向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百年来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正在发生质的转变。随着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仅服务于应试需要的改革已经不能满足现今的社会发展,以知识教学为主的课堂教学要转向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实。
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 吴楠
以学习为中心,
培养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对《探寻“以学习为中心”的民小课堂DNA》的思考
思辨之音
思辨之音
一、什么是核心素养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关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也是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
我校致力于培养具有健康之体,关爱之心,规范之行,聪慧之脑,多才之身的未来社会合格公民。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我校的育人目标高度契合,如健康之体与健康生活;关爱之心、规范之行与责任担当;聪慧之脑、多才之身与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实践创新互相体现,相得益彰。
具体到各个学科的学科核心素养,如语文核心素养,语言构建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这些学科核心素养要落实到教师确定教学目标,单元学习主题、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学习评价设计与实施等课堂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之中。
二、单元学习主题设计与核心素养
单元学习主题设计,不是简单地把教材的单元主题照抄下来,而是将它与语文核心素养相结合,设计出能够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单元主题。例如:预测,让大脑快乐地奔跑——“习惯预测,乐享阅读”读书分享会。从这个单元主题中可以看出,“预测”的教材提供的主题;“让大脑快乐地奔跑”强调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中思维发展与提升;“乐享阅读”强调在激趣中,让学生乐于进行语言建构、运用,学会欣赏他人的分享,发展审美鉴赏能力;“习惯预测”强调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形成预测的习惯,运用于今后的日常生活中。
三、以学习为中心与教师的作用
课堂改革要做到“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把课堂充分还给学生,能够通过自
学、小组合作、共学习得的教师不教。如教学《飞夺泸定桥》一课,文章很长,如
果教师掰开揉碎,逐段一点一点教给学生,很容易就把课堂变得拖沓冗长,激发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本课课文虽长,但不难理解,全文围绕“飞夺”二字,“飞”强调时间紧,“夺”强调任务重,学生围绕“飞”“夺”二字,以小组为学习单位,课前设计学习单,课上讨论完成,最后小组进行汇报,其他小组补充交流,完成本课的学习。
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把课堂交给学生,并不表示教师失去了在课堂上的作用,教师少说,不是不能说,而是精讲,是拔高,是做更高级的事情。当学生自学时,教师要不断巡视,关注每个学情,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发现亮点及时展示;当学生小组学习时,教师要融入学生的学习小组,适当引导,难点点拨,发现共性的问题,把握好小组学习进度,安排好展示顺序;当全班共学时,教师要认真倾听,引导其他学生在认真倾听的基础上提出疑问,补充不足,遇到学生都解决不了的难题,教师要及时解疑答惑,高水平地评价学生发言,使学生的习得更上一层楼。例如教学《四季》一课,学生们通过学习感受到春夏秋冬四季之美,教师在此基础上要将学生对四季的喜爱提升到对民小一年四季的喜爱,把学生的情感升华为对学校的爱,以能够成为一名民小的学生而感到骄傲自傲。
努力打造“以学习为中心”的民小课堂,需要教师们勇于打破常规,乐于探索,不断尝试,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展核心素养,为学生的幸福人生播种奠基。
思辨之音
思辨之音
开展音乐课外阅读
提升小学生音乐素养的策略初探
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 崔艳
摘 要:
本文从激发兴趣、融入课堂、增进交流和注重评价四个方面,结合具体实践经验介绍教师引领小学生开展音乐课外阅读,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策略。
关键词:音乐课外阅读 音乐素养 策略
说起课外阅读,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阅读文学作品,如:散文、古诗词、童话、戏剧等。然而音乐也可以开展课外阅读,音乐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进行的一切有利于捕捉音乐信息、扩大音乐视野、积累音乐学习经验的学习活动,包括聆听音乐作品、学唱某首歌曲、阅读有关音乐及音乐家的书籍、观看歌舞和器乐演出、观看动画片、学习乐器演奏等。音乐课外阅读是培养学生的音乐感悟能力、拓展学生音乐视野、发展学生创造力的重要途径。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引领学生走进音乐课外阅读的世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呢?
一、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们总会主动愉快地去探究感兴趣的事物,并且享受学习和探究的过程。因此,教师首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音乐课外阅读兴趣。
1. 以情导读
教师自身应热爱生活、热爱阅读,并能把这种情感在音乐课上传达给学生,营造悦读的氛围,在情感的交流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选择适切的内容,以声情并茂的讲述、动人的歌声、曼妙的舞姿把学生带入音乐王国,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各种音乐课外阅读内容,吸引学生自发地投入到音乐课外阅读中。
2. 好奇促读
老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介绍一些经典音乐会、演出片段以及产生的社会影响,让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主动参与到音乐课外阅读中来。
3. 在线拓读
互联网上的线上学习资源容量大、范围广、内容新,形象直观、形式多样,给音乐课外阅读带来了新的活力。教师要利用好线上资源进行拓展阅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潜质,让学生在丰富的表象刺激下,尽情陶醉在音乐的海洋中。
二、融入课堂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要“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启迪智慧,丰富和发展形象思维,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教师要上好每一节音乐课,借助音乐课外阅读扩大学生的音乐学习视野、加强对音乐的感受和欣赏能力,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1.通过音乐课外阅读,增强音乐感受能力
音乐是人类最具有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承载着丰富而深刻的感情内涵。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感情内涵,是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在欣赏《新疆是个好地方》时,让学生通过欣赏同一首歌的不同版本而体验不同的感情内涵,引导学生关注不同音乐要素所起的不同作用。课后还可以再选一首歌曲让学生尝试演绎成不同的版本,学生既在有意思的活动中巩固了知识,还增强了对音乐的感受和欣赏能力。
思辨之音
思辨之音
2.以音乐剧为综合载体,提升音乐综合素养
音乐剧综合了多种艺术形式,特别是多种现代音乐风格大量、综合的运用其中,使音乐剧中的许多歌曲、音乐成为当今流行音乐的经典曲目。首先,教师可以搜集优秀音乐剧片段让学生鉴赏,体验音乐剧大胆的创意、精巧的情节、独到的舞美;其次,根据课本音乐作品指导学生创作音乐剧并进行表演,在加强音乐感受和欣赏能力的同时,丰富音乐文化积淀。
3.走近民族音乐,促进祖国音乐文化认同
我国的民族音乐,浩如烟海,源远流长,在世界文化中占有重要位置。而学生对此知之甚少,甚至有些学生一听说是民族乐曲或歌曲,就觉得难听而不愿意去欣赏,更不用说学唱了。教师应该通过不同的方式,让学生熟悉并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进对民族音乐的认同。
一方面,教师应该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相关知识。例如,从1998年起,中国民乐春节维也纳音乐会在世界著名的音乐圣殿形成每年固定演出,堪称奇迹;又如中国的竹笛已经有8000年历史而扬琴有130多根弦,外国友人对中国民乐也啧啧称奇等等。另一方面,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民族音乐在世界各地的演出实况,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民族音乐现场音乐会等活动,让学生走近中国民乐。通过课外阅读,还可以丰富民族音乐学习内容,例如在教学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时,教师组织学生提前搜集蒙古族音乐文化等资料并进行交流,扩充了教材中民族音乐的内容。在欣赏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时,学生在课前对曲作者的生平事迹以及作品创作背景进行学习和了解,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在进行乐曲欣赏时能够更充分的感受到乐曲委婉流畅、跌宕起伏、意境深邃的旋律,从而产生强烈的共鸣,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增进交流
1.开设专栏,提高阅读积极性
开设“音乐新闻直通车”、“音乐中的故事”、“好歌大家唱、好曲大家听”等栏目,利用每节音乐课的前5分钟,让学生成为这些栏目的主人,相互交流和分享。
通过这些不同的栏目,学生之间交流分享有关音乐的新闻、故事、传说等。这些栏目的设置增进了学生交流,还对学生阅读情况进行了反馈,能提升学生音乐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与实效性。
2.创编小报,乐于表达音乐体验
阅读不是音乐课外阅读的唯一内容,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及时交流课外阅读收获,进行阅读后的表达。创编音乐小报就是有效方式之一。教师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激发学生的参与、表现意识,将自己体验到的音乐情感、想象到的音乐形象或意境,用多种方式表达出来。
3.专题讨论,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目前流行音乐充斥市场,小学生也深受影响,但其中不乏肤浅、低级趣味的作品。小学生缺乏辨别是非、筛选优劣的能力,如果放任不管,学生很可能会受到不良影响。堵不如疏,教师可以大胆将流行音乐引入课堂并组织学生进行专题讨论、解剖作品,让学生学会分清良莠,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四、注重评价
适当的评价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音乐课外阅读参与度与阅读深度。学生音乐学习评价内容要多维,方式要多元。例如,除了纸笔测试,还可以采取知识竞赛问答、抢答的形式,说出作品名称、作品背景等音乐知识。要重视过程性评价,发挥评价的诊断和促进作用,例如,将专栏分享、阅读分享、民乐交流等活动纳入到音乐学习评价中,对表现优异的个人和小组,及时表扬、鼓励。这样不仅巩固了音乐课外阅读成果,还促进了学生以更高的积极性投入到课外阅读活动中来。
音乐课外阅读为学生充分展现个性提供了平台,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音乐教学补充、拓展与延伸方式,也是实现音乐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与有效途径,为学生音乐学习拓展了更广阔的空间。作为教师,我会继续积极探索总结,让更多学生走进音乐课外阅读的世界,让课外阅读引领学生步入音乐艺术的殿堂,真正领悟音乐的美,创造美的音乐。
误,事后我又进行了反思,要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愉快、健康。
学生的个性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往往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对所谓“调皮”的学生进行惩罚是不少老师心中的“公平”。殊不知这种“惩罚”会极大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往往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如果在尊重学生人格的前提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结果定会是事半功倍的。
案例描述:
曾经在我的班里,一名学生在一周内连续两次没完成作业,我严厉地批评了他。但事隔不到一周,他又没交作业,我经过反思,感觉自己上次的处理太简单了,立刻找到该生了解情况,并练习了家长。这才得知该生父亲为养家糊口外出打工,母亲又体弱多病,每天硬撑着为他做饭、洗衣,很难辅导功课。我回校后再次找到这名学生,语重心长地说:“爸爸妈妈不容易,你只有好好学习,才能改变家人的命运。你不交作业,学不好知识,对得起爸爸在外面奔波劳碌吗?对得起妈妈拖着病痛的身子为你起早贪晚吗?”一席话说得孩子眼泪嘀嗒直掉,泣不成声。从那以后,再也没有类似情况发生。他的事也在全班引起很大反响,使全班同学深受教育。对人真正的关注,才能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才能让我们的工作真正帮助学生成长。
还有一件事让我记忆犹新。记得上一年级的一节对话课上的情景:我拿着教具(一辆玩具小汽车),把玩具小汽车放在不同的位置并且要求学生操练句子:“Where is the car?It’s on the teacher’s desk.” 并要求答对的学生到上面做游戏的主角(藏东西)的时候,学生们表现得非常积极。活动一开始,老师就点了一个举手的女生,后来一个接着一个,就是没有注意到淘气的小鹏。我看到他好几次都站起来想抢过那些小玩具,可是他没有得到一次机会。机会终于来了,老师点到了坐在他旁边的男生,还没等到那学生表演完,小鹏一把抢过玩具,兴奋地说:“我来藏!”可能出于对那位受委屈的学生的保护,也是出于课堂秩序的维持,我要求小鹏把玩具还给那学生,并扔下了一句话:“你太调皮了。”几十秒钟就处理完了这个课堂突发事件,接下来的课表面上很顺利。可是再看看那位“受伤”的小鹏,显然没有了刚才的积极性。
教育锦囊
教育锦囊
案例背景:
现代教育理论非常重视“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的统一,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必须落实在课堂中,必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一节英语课中创设的学习环境,不仅要关注它是否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大成,也要关注它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我们的课堂因为有了学生而拥有生命,所以我们的教育也称之为生命教育。以人为本,是教育的核心,也是语言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体现在课堂上,就是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积极地学习,要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享受、一种需求,能让学生在这种宽松的氛围中迸射出智慧的火花。课堂上又不一定都是如教师所愿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善于处理一些突发的意外事件,由于自己在教学经验上的不足,在处理这些事情的时候,犯下了不少的错
善待学生的调皮
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 刘金艳
因此,我们应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学校需要有一定的纪律,但过分强调纪律必然会扼杀学生生动的个性和活泼的天性,必然会束缚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想象力。
学生产生调皮的现象是复杂的,有着不同的心理动机,教师不能简单地看待这一问题,应该深入细致地进行分析。例如,学生年龄小,注意力容易分散,凭兴趣做事情,在无意中漠视和违背教师的教学意图。有的学生性格懒散,行为习惯较差,这类学生往往对自己要求不严,上课控制不住自己。还有些学生对上课的教师有逆反心理,不喜欢这位老师的课。也可能由于某一环节没有掌握,而教师又忽略了给予及时必要的帮助。另外一些学生则是因为老师的教法自己不太适应,最后发展到存有一定的逆反心理,甚至。有的,可能是因为老师本身就带有学生不能接受损害学生自身形象的行为。淘气的学生,很多都是为了引起他人的注意,显示自己通过调皮捣乱来让其他同学发笑,获得一种心理满足感,他们以为这是所谓的英雄豪杰,见义勇为。还有极少数顽劣的学生自暴自弃。由于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遭到了连续的、自己无能力解决的而又得不到有效帮助的阻碍,使得他们自暴自弃,自我封闭。作为老师,如果在学生一有纪律问题的时候就停下来整风,那么这节课必将是支离破碎的。
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对调皮学生的教育,只要我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根据其不同情况,适时采取相应措施,就一定能够予以转化。
教育锦囊
教育锦囊
案例分析:
好动、好表现是孩子的天性,那些所谓“调皮 ”是想要表达他们也想回答问题,也想得到老师的肯定,可是他们采取了与常人不同思维的表达方式。如果在那堂英语课上,老师能先让那个“调皮”的孩子表演完了,再指出孩子的不足之处,我想对于学生、老师应是件双赢的事。
如何采取有利的措施来制止这些所谓的“调皮”学生,我去了解了一些这方面的资料,觉得以下这些值得我们共同学习:
1、找出这些学生调皮的原因。调皮的学生往往是想表现自己,得到别人的肯定。我们可以抓住这点进行分析,他们的本意不是想破坏,只是他的表达方式不恰当。就像刚才的那位男孩,他只不过想表演一下,证明他也会说。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不会想这样做会不会伤害别人,所以在老师没有注意到他的情形下,他采取了简单粗暴的“抢”。
2、利用找到的原因去引导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只是想表现自己,那我们也不会吝啬这短短的几秒钟,就让他好好表演。如表演的好,可以表扬他,但一定要先指出他这样做是不对的;如果学生表演的不好,老师就可以趁机教育他,别人在表演的时候要好好听。
3、教师设计的活动要有创意,或者一些创造性的活动,能释放调皮学生能量的活动。这些调皮的孩子往往是些聪明的、脑子里装满问题的孩子,手头闲不住的,老师的问题或活动有创意,那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4、一味地强调课堂上如何是不够的,在平时我们也注意学生的养成教育,如课堂常规的训练,如何回答老师的问题……
传统的教学中十分强调组织纪律,把课堂当成了车间,要求学生所有行动整齐划一,强调共性,忽视了个性,那些达不到要求的学生往往会招来老师的批评和斥责。不利于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精神。使学生渐渐失去了对课堂的兴趣,没有达到素质教育所要求的多种教育目的。
Companionship of
与书为伴
与书为伴
深潜研究 学而有道
——《与教师同走科研路》读后感
重重。当看到本书是针对教育实践和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林林总总的问题与困惑,为中小学教师量身打造的一本实用性极强的专业性书籍,就让我产生了极强的阅读欲望,想在书中找到解开谜团的答案。
这本书从实践的视角,梳理了教师研究的过程中的痛点,从教师的实际情况需要出发,精准地把握了教师们的需求,直面教师教育教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供了比较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有价值的选题+适切的方法+扎实的过程+高质量的成果表达,有着水到渠成的自然。
一、由问而发,点燃激情
教师对科研的理解决定着老师们的参与程度,本书从问题入手,直指教育教学研究痛点,继而进行引导、指导,就像是医生帮我找到了烦恼已久的病根儿一样痛快,点燃了我的信心和激情。
“教育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不断学习、不断反思自己的实践、不断发现新问题才能使自己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我知道以后不能再消极的抱怨学生差、环境差,主动寻找问题和对策才是向前的模样,才符合自然发展的规律。这本书给了我们面对困境的底气,这份激情是让我在研究的道路上不断前行的助推器。
二、悟由研生,实现转变
感悟和问题是在不断的研究和实践中得出来的,自己也尝试通过研究来改变现状、解决问题,却常常困难重重,半途而废呢?这本书中给出了答案:只有真正的转变才能体悟到研究的价值和乐趣。
1. 从个体向团体转变
扩大研究主体,要从自己的单打独斗到集体的共同进步。科学是一个复杂严谨的过程,一个人的能力不足以驾驭和理解,不仅效率低而且容易出错。书中提到要凝聚身边志同道合的教师,围绕相同的主题开展研究,聘请专家在策略方法上给出精准的指导,形成研究共同体,从而化解自己的畏难情绪。
形成成果意识,把教育科研成果和教学实践真正的建立连接。在读这本书之前,我一直认为研究的过程就是自己在教学中不断尝试、改进。书中关于研究成果推广也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将教育教学研究的影响扩大到整个教师团体。教育
“教师工作看起来简单,实际上却是一项“斗志斗勇”的极为复杂的脑力劳动,需要教师在工作中研究课标、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学、研究评价,不断探索和总结出适切、适宜的教育教学方法,并且这种方法还需要在不同的‘情景化’教学过程中,不断调整、不断变换,要最大限度地实施启发式教学,选出最适当的教育方法来实施个别化教育……”看到这段话,不禁想起工作之初的茫然无措,在不断的学习中似乎摸到了一点儿研究学生的门道,也尝到了一点儿甜头。但因为研究方法的欠缺,没有有针对性的指导,研究不能深入系统的开展,困难
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 时利娜
Companionship of
与书为伴
与书为伴
三、优化思维,提升终身学习力
通过教育科研的活动,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掌握评估教育过程的一般性策略,根据教育情境灵活应用,这一系列的方法、实践对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问题时的思维方式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当我们把研究作为自己的工作方式,将研究运用于教育教学的行动之中,教师逐渐形成问题意识、实践创新意识、反思积累意识、理论意识,有效促进教育教学深入开展的同时,在相互激励、相互支持、相互帮助的的学习氛围中学习能力也在不断增强,。
不断学习先进的理论和模式,互相碰撞灵感和启发,是在给自己增添新鲜的生命活力,学习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石,科研帮助老师走的更稳更持久。
通过这本书的学习,虽然不敢奢望自己能从一个教书匠变成教育家,但是有了在追求卓越的征途上走一走的勇气。这本书为我开辟了一个新的视野,让我想要继续在科研路上不断学习探索。
教学
研究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它只是实现教育的过程,只有指导了教育教学实践才是最终的结果。科研成果的推广实际上就是成果转化的过程。只有推广,才能使科研成果丰富、升级,才能够在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情境中灵活应用、赋予它更丰富的内涵,启发更多的老师持续改进自己的思维方式,用新的视角来分析教育中的问题,扩大科研成果的外延。同时,在丰富的实践中又对成果不断完善,能够更好的指导教学实践。
2.从盲目跟风向解决真问题转变
在课题申报时,经常为了看起来“上档次”,追求当下教育热点的课题才有研究的价值,而忽视了教育教学中的小问题,导致一直在纠结研究为什么没有给我的课堂带来转变,我的困惑依然没有得到解决,新的理念总是不能推进。研究的主题到底从哪来呢,书中给出了明确的方向和方法。“每天反思和审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备课、上课、讲解、训练,我们可能存在困惑和疑点,把这些困惑和疑点攻克才是教师研究的根本。我们要不断思考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课堂是教育发生的第一现场,只有蹲下来,看见小问题,深挖小问题,才能让教育真实的发生。
3.从经验向研究转变
有一定教学经验后,我们通常会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把分析教材、研究教法,组织教学的经验作为教育科研的主要方面,这就把教育科研停留在单纯的教育经验的总层面的教学研讨上。而教育研究不仅要研究教育内部的联系,还要涉及教育的外部联系,不仅要研究教育的现状,还要研究教育的历史。
著名科学家钱伟长曾指出,“教学没有科研做底蕴,就是一种没有观点的教育”。具有较高科研水平的教师,必然对教学内容思考的更为深刻透彻,对知识的把握更为准确,教学更易做到“深入浅出”,有助于学生的学习与理解。而且,对科研的关注使教师能够及时将最前沿的学术成果不断充实到自己的课堂中,更能够结合学生的情况融会贯通,避免“生涩的增加“或者 “断层”。深潜研究不仅能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对于学生影响更多的是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严谨的科研态度和刻苦的学习精神。
与书为伴
与书为伴
正所谓“理无专在,学无止境”,我们的疑惑也会随着知识而增加。当我们发现一个不清楚、不明白的问题时,我们开始思考,这有可能就是一个课题的开始。在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时间不同、学生不同、教材的变化都会引起我们的教学设计有所不同,在教学的过程中,也会出现不同的问题。在我们的工作中有太多值得我们研究的:教材、教法、教学过程、学生行为、教师行为、不同教学因素之间的关系等等,只要我们用心观察,就能发现这些研究点。发现问题只是一个开始,更重要的是认真思索,探求问题的答案,这样才能获得新知。不同问题解决途径不同,也就有了不同的研究类型和研究方法。通过收集资料、整理分析、总结提升,最终得出研究结果。
也有人说,做科研就像是烹饪一道菜品。首先,产生烹饪美食的想法,然后设计菜谱,接着烹饪所需要的食材、厨具等,精心加工调味,最终做出一道美味的菜肴。所以,这个过程看似很简单,但是真正实践的过程中也会面对很多挑战,因此,做科研课题也需要严谨认真的态度。
“小题大做”选课题
在我们的日常教学工作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也存在许多困惑,怎样选择适合的问题来确立科研课题呢?这是一直困扰我的问题,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明白了,根据自己的能力筛选可以驾驭的问题,尤其是对于我们这样的新手科研教师来说,“小题大做”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有些问题虽然是研究的热点,但是需要长期探索、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会给我们的工作带来很多额外的压力。探索教学中的较小、较为常见的问题,在借鉴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实际情况,深入研究,寻找一个创新点。有的时候,同一个问题,选择不同的切入角度也会有很多新发现。
善于借智借力
科研课题工作,并不是一个人的战斗。书中列举了很多课题案例,读完之后发现,科研不是一个人的专利,同样的课题有很多人在研究,研究过程中早已形成了一张网。
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关注课堂,更要不断学习,坚持阅读,勤于思考。研究教育,做课题,成为一名研究型的教师,已经成为现代教师的共同追求。工作以来,虽然也参与了一些课题研究,但是始终缺乏全面、系统的认识。这个暑假我阅读了《教师如何做课题》这本书,书中按照课题研究的流程,比较详细地介绍了教师如何选题、课题设计、申报课题等相关内容,从而对科研课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源于未知,始于求知,终于认知
课题研究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从认知规律上讲,进行一项课题研究就是源于未知,始于求知,终于认知的一个思维过程。
读《教师如何做课题》有感
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 孙志敏
Companionship of
与书为伴
与书为伴
很多课题已经被一些专家、前辈研究过的,因此,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
可以走得更远。因此,做课题的时候,一方面,我们要向前人借智,关注相关的研究,大量阅读文献,以便了解研究现状,确定自己的课题是否具有研究价值,同时借鉴前人的经验和成果,以便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观点,有所创新。
另一方面,善于向团队借智借力。之前碰到问题,我总是容易自己苦思冥想,担心请教他人会给人带来麻烦。所以,有时候,一个问题花很久去思考,或者已经做了大量工作才发现课题方向偏颇,甚至缺少研究价值。其实,有很多同事可能也存在这方面的困扰,并且对此感兴趣,所以,不妨试一试,遇到问题多和同事讨论,请教有经验的教师,思维的碰撞能带给我们更多的启发,可以避免我们走很多的弯路,对开展课题研究很有帮助。
勇于实践,知行合一
书中讲了做课题的流程方法,介绍了一些理论,加以案例佐证说明,读完之后觉得非常清楚,收获很多。在读到某些案例的时候,自己也会产生很多疑问和想法,当时很激动,但是如果没有用笔记下当时的想法,很快就会忘记,那些思维的小火花、创作的灵感转瞬即逝,所以拿笔记录想法,为进一步研究做准备。这样在实践中,研究一个问题,哪怕有时候没有生成一个有价值的结论,但是对于自己也是实践应用的尝试,一次知行合一的旅行。
课题研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贯穿于我们工作的始终,选择课题、设计课题、申报课题、开题论证、中期检查、撰写结题报告、推广课题成果,这是一个较长的探索过程,因此,做课题我们要具备三“心”二“意”:好奇心、耐心、恒心;科研意识、意志力。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中央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动员全党全国满怀信心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作出的重大决策。党中央已经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通知》,对这项工作作出了部署,各级党委(党组)要认真贯彻落实。这里,我重点强调3个问题。
一、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意义重大
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史学习教育,注重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毛泽东同志说:“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邓小平同志说:“每个党、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历史,只有采取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分析和总结,才有好处。”江泽民同志强调:“要努力学习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和党的历史,并通过这种学习努力掌握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党的优良传统。”胡锦涛同志指出:“要通过开展各种纪念教育活动,促进广大中青年干部进一步学习党的知识和党的历史,深入了解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不断增强党的意识,更加坚定自觉地为党的事业而奋斗。”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学习党的历史,我在不同场合也提出了要求,归纳起来,主要有这么几条。一是我们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走过百年光辉历程、在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执政70多年、拥有9100多万党员的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要始终站在时代潮流最前列、站在攻坚克难最前沿、站在最广大人民之中,永远立于不败
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2021年2月20日)
习近平
之地。二是历史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党的历史是中国近现代以来历史最为可歌可泣的篇章,历史在人民探索和奋斗中造就了中国共产党,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又造就了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新的历史辉煌。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三是学习党的历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四是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重温这部伟大历史能够受到党的初心使命、性质宗旨、理想信念的生动教育,必须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五是要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广大党员要以学习党的历史为重点,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在学习领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六是我们党的历史就是我们党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的历史,一定要一块过、一块干,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七是全面宣传党的历史,充分发挥党的历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是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八是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九是要坚持用唯物史观来认识历史,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扬经验,吸取教训。这些都是我们党对党的历史的一贯立场和态度,体现了我们党对学习运用党的历史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深刻认识。
今天,在庆祝我们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在全党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正当其时,十分必要。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在百年接续奋斗中,党团结带领人民开辟了伟大道路,建立了伟大功业,铸就了伟大精神,积累了宝贵经验,创造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人类社会进步史上令人刮目相看的奇迹。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我们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
第一,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牢记初心使命、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伟业的必然要求。我们党从诞生那一天起,就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鸦片战争以后,我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处在列强入侵、战火频仍、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的悲惨境地,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从那时起,实现民族复兴就成为了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为了改变被奴役、被欺凌的命运,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努力探寻救亡图存的出路。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接连而起,但都以失败而告终,没有能够改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悲惨命运。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犹如黑暗中的一道霞光,给正在苦苦探求救国救民道路的中国先进分子指明了方向,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登上中国政治舞台的那一刻起,我们党就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始终不渝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中华民族开始艰难地但不可逆转地走向伟大复兴。
一百年来,不管形势和任务如何变化,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惊涛骇浪,我们党都始终把握历史主动、锚定奋斗目标,沿着正确方向坚定前行。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用近30年时间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基础上用40多年时间进行改革开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脱贫攻坚战如期打赢,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下一步,到2035年,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并在这个基础上再奋斗15年,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曙光在前、前途光明。同时,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我们面临着难得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在这个关键当口,容不得任何停留、迟疑、观望,必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鼓作气、继续奋斗。
中国古人说:“度之往事,验之来事,参之平素,可则决之。”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是要教育引导全党以史为镜、以史明志,了解党团结带领人民为中华民族作出的伟大贡献和根本成就,认清当代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增强历史自觉,把苦难辉煌的过去、
日新月异的现在、光明宏大的未来贯通起来,在乱云飞渡中把牢正确方向,在风险挑战面前砥砺胆识,激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心和动力,风雨无阻,坚毅前行,开创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伟业。
第二,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坚定信仰信念、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信仰信念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在新时代,坚定信仰信念,最重要的就是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是我们增强“四个自信”最坚实的基础。
经过一百年的奋斗,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一个有着几千年封建社会历史的国家实现了最广泛的人民民主,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我们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创造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奇迹,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文化影响力、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我国人民生活由温饱不足到全面小康,整体上彻底摆脱了绝对贫困,成为世界上中等收入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长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伟大斗争,充分彰显了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极大增强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信心信念。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
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是要教育引导全党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不断坚定“四个自信”,不断增强历史定力,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第三,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永葆党的生机活力的必然要求。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百年风霜雪雨、百年大浪淘沙,我们党能够从最初的50多名党员发展到今天的9100多万名党员,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关键在于我们始终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不放松,在推动社会革命的同时进行彻底的自我革命。(未完待续)
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课程与科研中心
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 课程与科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