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和声》第10期

主编: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                                             2021年10月第10期  

CONTENT

TABLE OF

CONTENTS

目录

打造开放的语文课堂,放飞学生思维的翅膀(柴慧贤)                       4
以学生为中心 构建“四有”课堂——以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小虾》为例(廖祎)                                                                                               7
以学生为中心,打造“四有课堂” 推动学习自主发生(郭宏靖)           10
“活起来”的课堂——认识人民币(纪虹)                                            13
《回收废电池》教学案例(田学平)                                                  16
错误即是资源——一年级“解决问题”典型错例分析(杨慧)               19
以学习为中心,构建“四有”课堂的策略方法——以“营造低年级有意思的数学课堂”为例(毛海岩)                                                                   23
学生为“体” 四有为“用” 取材于传统文化,用之于民小课堂(王 超)   26
聚焦英语绘本主线 构建英语“四有课堂”(张丽丽)                             30
以自主学习为源动力 打造四有课堂(冯静)                                      35
跟学生一起快乐成长(汪红)                                                             38
终于知道了种子为什么能孕育新生命(李艳红)                                41
体育课教与学:以学习为中心 构建四有课堂(张振杰)                    46

核心议题——打造“四有课堂”  我们在行动

不负韶华

爱与被爱                                                                                             50

打造开放的语文课堂,放飞学生思维的翅膀

B生说:“我知道扁鹊的医术高超,不用任何检查就知道你的病情,比现在的医生强多了,他真了不起。”
C生说:“我知道蔡恒公太骄傲了,听不进别人正确的劝告,我们要虚心接受别人正确的意见。”……,……(学生们都各抒已见,说得都很好。)
突然,学生D站起来说:“我跟大家想法不一样,我认为扁鹊不该跑到秦国去。因为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即使不能挽回蔡恒公的命,总可以延长蔡恒公的寿命吧!生命无价!”
听了D的发言后,学生们都把手举得更高了,有的甚至站了起来,或离开座位,有的则和旁边的同学私语起来,似乎在小声讨论扁鹊的对与错。此时,我想这是个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体现他们个性的时候。于是,便稍稍做了个安静说“同学们,扁鹊应该怎么办呢?请你们有秩序地发自己的见解,并说明理由。”(学生稍稍安静)
有的说:“扁鹊应该跑到秦国去,不然他不但不能救回蔡恒公,说不定还会搭上自已的小命。”
马上就有人提出反对意见:“虽然蔡恒公开始不听扁鹊的劝告,但现在他已知道错了,肯定会配合治疗,说不定会治好呢!”紧接着,一学生反驳说:“蔡恒公的病已深入骨髓,就像现在的癌症,肯定是不能救活了。”
又有一生说:“蔡恒公不停劝告,现在病入膏肓,即便扁鹊留下也于事无补。还会搭上自己的性命。对于不停劝告的人来说,别人想帮也帮不了呀”
……
(就这样你来我往的,下课的铃声响了。)
作为教师,我并没有到此为止,急于下结论,而是趁热打铁,让学生在课后去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写话题目就叫《假若你是扁鹊……》

二年级组  柴惠贤

《扁鹊治病》是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寓言两则》中的一篇。本文取材于战国时名医扁鹊的传说故事。主要写扁鹊几次指出蔡桓公病在何处,劝他赶快治疗,蔡桓公坚信自己没有病,致使延误了病情,小病酿成了大病,病入膏肓,无药可医。这篇寓言故事耐人寻味,有着多元的寓意从扁鹊的身上可以感受出他的医德高尚和医术高明,从蔡桓公的身上,我们分析出:刚愎自用、太过固执就没有好的结果。从这则寓言故事中可以读出应该防微杜渐,把“毛病”扼杀在萌芽状态。否则,它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严重。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中年级的阅读教学要能够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四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基本达到要求。在本课的学习中,重在引导学生抓住这篇文章中的两条主线:一条是扁鹊劝蔡桓公的句子,一条是蔡桓公明知扁鹊是名医却不倾听别人建议的几次语言和神态的表现,深入理解文章所蕴涵的道理,进行多元化解读。通过这种多元的解读,学生自己去感受人物形象。
例如我在执教本课时,在总结全文的时候,问学生:“学完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学生小手林立,争着回答问题。
A生说:“我学会了文中的生字词,知道了‘讳疾忌医’的含义,就是说有了病,一定要听从大夫的嘱咐,老老实实地医治。有了缺点错误,也一定要听取大家的批评,认认真真地改过。”

核心议题

核心议题

 ——《扁鹊治病》教学案例分析

随着新课程在教育体系的贯彻落实,教学理念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教育方针。自去年起,学校开始实行课堂改革,鼓励课堂要“以学生为中心”,给学生更多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今年,在马校长的高站位引领下,又提出了“有意思、有意义、有挑战、有收获”的“四有”课堂,给老师们的教学实践指出了明确的课堂改革方向。
我们应首先明确什么是“以学生为中心”。最开始接触这个理念,我把它理解为在课堂上只要讲的少,让学生多活动、多讨论就可以了。但随着在马校长的启蒙下,窦校、王主任的教学引领下,结合自身学习和实践的探索,我认识到这样的理解真是太过于浅显,学生的收获甚微。完整意义上的“以学生为中心”,是教师要用有价值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自觉主动的思考、探讨、练笔等,使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在课堂中得到充分的发挥,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得充分的锻炼,从而提升学生语文各方面的能力。

[分析与反思]
以上教学片段真可谓“一石击起千层浪”,也是我没有预料到的。但学生的回答却让我看到了学生的世界是充满无限想象力的,他们思维的发散性很强,并富有开拓性,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有自己独特的感受。结合现代语文教学的新理念和新思想,以上教学片段主要体现了三个方面的新观念:
一、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翁,而教师却成了课堂的发现者、开发者、欣赏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整个教学片段当中教师自始至终没有去干涉学生的学习行为,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在课堂中交流、讨论、争辩、质疑。教师只是在规范学生学习行为,维护课堂秩序方面,作了适当地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发言,抒发对课文的感悟与质辩:扁鹊的做法到底是对还是错呢他应该怎么做呢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甚至将扁鹊与现在的医生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学生是思考了,是探究了,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使课堂成了他们学习的演练场。
二、开放式教学思想的体现。新课程所提出的开放式教学思想的渗透,并不是放任学生,而是对教材的开放,对学生评价的开放,提倡多元化教学,这当中包括学生对教材的不同体验和感受。以上教学片段就是体现了学生对课文人物的不同理解,从不同角度去欣赏。
三、重视语文的熏陶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的同时也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的表述中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要从学生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注意不脱离语文学科的特点,将价值观的引导与提高文化品位、审美情趣联系起来。《扁鹊治病》是一篇非常有趣的故事。它以短小、简单、浅显的故事表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在本教学片段中,教师在注意上述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的同时,适当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多向思维,多种表达。
总之,新课程、新理念导引下的语文教学有待我们继续去探究,去实践……

核心议题

核心议题

以学生为中心 
构建“四有”课堂

——以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小虾》为例

三年级组  廖祎

活动步骤一:
自己默读第三自然段,找出自己喜欢的,细致生动的,能够感受到小虾有趣的语句,小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找出了细致生动的句子,相互说出了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活动步骤二:
学生把自己喜欢的,细致生动的语句抄写到介绍小虾的资料卡当中,落实本课“把课文中细致生动的语句抄写下来。”的阅读提示,同时积累语言,为第三步运用细致生动的语句,更有挑战的学习活动做好准备。
活动步骤三:
化身小小讲解员,介绍对小虾的研究成果,可以读自己抄写的细致生动的句子,也可以用自己的话介绍小虾。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够读出自己抄写的细致生动语句,结合语句谈谈自己的感受,达成了本课的学习重点;少数学生能够尝试结合关键词句,用自己的话,积累的语言来介绍小虾,真的很了不起!这一步骤的学习本就是多元的,具有挑战性的。但不管是哪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根据自身基础,对刚才积累的细致生动的语言进行输出,达到能够运用语言文字的目的,提升自己的语文技能。
通过这一系列的学习过程,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到作者对小虾观察得如此细致是源自于他对小虾的喜爱,同时,还能体会观察的乐趣,以此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养成认真观察、留心发现周围事物的好习惯。在语文技能和生活态度方面都有所收获。
在“双减”的时代要求下,老师更要深化对“以学生为中心”的“四有”课堂的理解和认知,用有价值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气氛,同学生一起,教学相长,成为成长共同体,构建高效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

“四有”课堂“有意思、有意义、有挑战、有收获”这四个标准,可以说就是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台阶。因此,若想在课堂上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学习活动的设计就必须“有意思”,能让学生有兴趣主动参与学习;“有意义”,关联学习内容,指向学习目标;“有挑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维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动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探索完成学习任务,同时还能分层学习,互促互进。有了这样“有意思、有意义、有挑战”的学习活动,学生课堂的收获自然颇丰。
以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小虾》为例。本课的学习重点之一是“把课文中写得细致生动的语句抄写下来,并谈谈自己的感受,感悟作者的细致观察。”。为达成这个重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活动。
上课初始,以视频的形式告知学生,本节课的学习主题是“探索大自然 记录新发现——建立班级‘生物角’,成为小小研究员”,活动内容是要帮助小伙伴完善介绍小虾的资料卡,丰富生物角。以帮助同学完成任务为驱动,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觉得很有意思,有学习的愿望和兴趣,又旨在培养学生留心观察自然,有意记录发现,热爱自然的情感,有学习的价值和意义。

核心议题

核心议题

接下来,紧紧围绕丰富生物角为活动目标,开始进行学习活动。学习活动主要以第三自然段的内容为主,以本课设计的“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的评价标准为学习步骤,充分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理解和运用的能力,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地达成学习重点。

“有意思”的课堂,要从两个层面来理解。首先是要让学生对这节课感兴趣,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趣味性的真实情境,在学习过程中调动学生的身心都参与起来;其次,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情感产生共鸣。以《中国美食》这课为例,美食本身就令人喜欢,课前播放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片段,勾起学生对中国美食的热情,同时发布“争做金牌小厨师”的活动调动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这样的教学情境既有意思,有贴近日常生活,是学生们喜闻乐见的。为达成本课识字教学的目标打好了基础。
“有意义”的课堂,既要体现学科价值,也要体现育人价值,将“五育并举”切实地落实在日常课堂教学中。语文课堂不仅承载着培养学生语言运用、思维提升、文化理解、审美鉴赏能力的职责,同样的对学生道德品质培养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中国美食》虽然是一篇识字课文,学生们在完成识字写字的学习任务时,也要了解汉字演变背后蕴含的中国智慧,感受中国美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因此,在教学中,设计了“读准菜肴,购买食材中识字”的教学环节。以“你有什么发现?”这一问题为主,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文中的美食图片及菜肴名称,分享自己对这些菜肴的一些了解。并且,讨论菜肴名称中汉字在读音与字形上的特点,发现生字“菠、蘑、菇、茄、腐”是形声字,用学过的形声字识字方法自主识字,巩固形声字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特点。令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了解中国汉字的精妙,增强民族自豪感。
“有挑战”的课堂,是对教师业务能力的挑战,教师要转变角色,在深入了解教材、学情的前提下放手,将课堂还给学生。也是针对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与学习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反观自己的课堂,教师在课堂中还是占据着主导地位,更加重视学生这节课要学几个知识点,一定要讲完多少内容,这就导致留给学生自主思考的空间不足。同时,很多的学生对教师完全的信任,认为教师讲解的内容都是对的。因此对于教师绝对的依赖,会按照教师的思路去思考问题,这样就会使得很多的学生不喜欢思考,缺乏一定的自主学习意识,这对于学生的发展很不利。所以打造“有挑战”的自主学习模式的课堂迫在眉睫。

现代化教育中提倡要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学中应该给到学生更多的主动权。所以打造自主学习模式成为了目前教师需要探索的重要课题。通过自主学习模式的开启,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探究和合作,帮助学生更好地对知识进行运用,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以语文学科为例,在语文新课标中特别指出了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要能够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而且目前课堂教学中也积极地提倡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因此语文教学中我们老师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给到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自主地学习和探究知识,真正将自主学习模式落到实处。
民族小学在马校高瞻远瞩的教育先见的指导下,很早就开始针对各学科自主学习阵地的构建策略进行学习与实践探究。尤其是在这学期希望杯的备课过程中,参赛老师在领导们的指导与帮助下,从当前各学科真实教学问题出发进行探究,逐步总结出有效的打造自主学习课堂的策略:打造“有意思、有意义、有挑战、有收获”的四有课堂,从而全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争取有效的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那么,民族小学特色的“四有课堂”是什么样子的,能给学生带来什么呢?经过这学期的教学研讨会的学习与梳理,我的认识如下:

核心议题

核心议题

以学生为中心,打造“四有课堂”
推动学习自主发生

三年级组  郭宏靖

作为一名教师,课堂就是我们的舞台。如何让我们的舞台精彩起来也就成为了每一位老师追求的一大目标。现在,尽管我们的老师都知道“以学为主体”,但真正到了课堂上,不少教师还是“以教为本位,以讲为主体。”老师滔滔不绝,学生恹恹欲睡。这样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不利,对学生的发展不利,那么如何突破传统,如何构建有意思、有意义、有挑战、有收获的四有课堂,让课堂生动起来呢?接下来,我将以《认识人民币》这一课为例子谈一谈我的一些浅见。
首先要注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也就是需要“有意思”。尤其是小学数学这样对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的学科,更需要教师的引导来提高学生进行小学数学知识的理解,需要注意利用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对于新鲜事物的热情兴趣来进行。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在于其丰富的感性认识,认识人民币的基础是日常生活中的购物活动,学生在这一方面有着一定的生活经验。《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课前我布置了一个小任务,让他们回家和父母一起购物,在生活中体会自己付钱、找

自主学习课堂模式教师应该改变以往的教学思路,应该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因此教师可以积极地利用微课引导学生进行课前的预习,打造一个翻转课堂。课前教师可以为学生分享导学案和微课视频,让学生自己根据微视频和导学案进行自主的预习和学习,然后根据导学案中相关的预习练习题进行检测,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针对性设计教学的内容,在课堂中可以鼓励学生自主的发表观点和看法,甚至可以让学生充当小老师上台讲解知识点,教师针对学生讲解的不太对的地方可以进行补充和纠正。这样的一个教学模式真正的把课堂交给了学生,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有收获”的课堂,这是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课堂。更加注重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收获与掌握,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对之后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要有积极的指引。
语文课堂中教师要能够注意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动起来,通过亲身的实践去感受和体验知识,往往会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而且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合作探究,这种学习模式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打造自主学习课堂的重要途径。而且通过合作还能够更好地训练学生的交往能力和合作能力,有效的训练学生的思维。比如在学习语文五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堂中合作探究,组织学生写活动的计划,进行简单地调查报告,让学生能够通过了解汉字谐音的特点,体会汉字文化的丰富有趣。初步了解汉字的起源,引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通过合作能够打造更加自主的语文学习课堂。
总之,“四有课堂”要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要能够认识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要能够积极地探索自主学习的有效模式,全面地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形成师生成长共同体。

核心议题

核心议题

“活起来”的课堂——认识人民币

二年级组  纪虹

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并知道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在分类中也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3)“老师想买1元的钢笔,可以怎样付钱?”这些付“1元钱”的办法有什么共同点,巧妙地突破了1元=10角、1角=10分的教学难点,培养了学生找规律、归纳概括的数学思维。(有意义)
       最后设计游戏环节,模拟购物。活动要求:1、4人小组合作,组长做售货员,组员当顾客,你们袋子里的商品和刚才屏幕上是一样的。2、文明购物,顾客要算好钱,售货员要认真找钱。3、互相交流,买完后互相说一说你买的是什么商品,你们是怎么付钱的。
       创设小组购物的真实情境,学生人人参与简单的购物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如何取币、付币、找币,学会与人合作,感受到解决问题的多样化,掌握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制关系。同时,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充分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在整个活动中,让学生畅所欲言,对于每个学生的回答,都给以热情鼓励或表扬,“你真棒!”“你们真了不起!”等充满激情的话语,营造了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兴趣浓厚。
       一个模拟购物活动,使学生在游戏中将已有的经验数学化、系统化,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创新性,掌握了数学学习的方式,从而使学生达到“我会学”的境界。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融入社会实践,服务于生话,真正体现了学习数学知识的价值,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长盛不衰,学习的动力源源不绝,从而形成学习数学的良性循环,使学生感到学习数学有用,这种有用不仅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更是指在学生个人成长、发展的路上有用。这也是学生本节课最大的收获。
      本节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都乐于参与其中,每个人都“动起来”,课堂自然就“活起 来”。我们教师在课堂设计的时候,需要不断的反思和实践,站在学生的角度多思考、多体会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构建四有课堂,无论是对于老师,还是对于学生,都是一种幸福的享受,能够让师生体会到更多的快乐。

钱,并且写一篇购物日记。通过日记的方式,记录自己购物的感受和乐趣,对人民币的了解。通过读他们的日记,使我深入了解到学生的关于人民币认知的真实起点。
       其次设计“有挑战”的核心问题引领课堂。这节课的知识点是细小而多的,如果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是比较多的,这样的问题含金量也就不高了,教师讲得多,学生思考的时间少。所以我就在这一节课中设计了三个“核心问题”来贯穿整节课:(1)“这样的人民币你们那里也有,轻轻地拿出学具袋,想一想可以怎样认识这些不同面额的人民币?”该问题充分利用学生购物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认知水平,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相互间的交流,认识小面额人民币。学生通过观察图象、汉字、拼音、数字、颜色等特征,初步知道认识人民币的方法,由直观到抽象,建立数学模型。(2)“那么多的人民币放在一起太乱了,你可以给他们整理一下,分分类吗?”这个问题是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动手来分一分人民币,对人民币

核心议题

核心议题

加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够真正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和环保意识。
        三、 案例分析
        1、 查阅资料让学生觉得有意思:
         孩子们喜欢的,他们才会觉得有趣味,如果上课伊始由教师来介绍废电池的危害,由于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比较陌生,学生只是被动的听着,他们肯定觉得没有意思,因而无法引起共鸣。于是我给学生布置了预习作业,让学生提前上网查阅有关废电池对大自然危害的资料,课前让他们进行相互交流。学生们为了能够走上讲台与大家分享交流,可积极了,他们纷纷上网查阅大量资料。
        2、“渗透环保”让学生觉得有意义
       在交流中有的学生介绍说:”一节一号电池烂在地里,能使一平方米的土壤永久失去利用价值”,有的学生介绍说:“粒纽扣电池可使600吨水遭受污染,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还有的学生说:“若将废电池混入生活垃圾,一起填埋或者随手丢弃渗出的集重金属物质,就会渗透鱼土壤污染地下水从而进入鱼类农作物中,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间接威胁到人类的健康”。通过设计关注生活的情景,再语言交流中,使学生认识电池在生活当中的作用,以及废电池对大自然的危害,由此触动学生的心灵,激发起学生回收废电池的自觉性,渗透“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把有意思的事情做的有意义,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的热情。
        3、整合课时让学生有挑战:
       按照教材本节课主要讲解三位数不进位笔算和一次进位的笔算,通过前侧我们分析出学生对这类题已经可以比较准确的计算出得数,为此我们整合了两课时的内容,将下一课时连续进位的内容,也加入进来。让学生觉得整节课内容充实。为了了解学生是否真的理解了“满十进一”的意思,我提出了一个更有挑战的问题“结合竖式让学生说说个位向十位进的1和十位向百位进的1各表示什么?听到学生自信满满的回答,我知道他们更喜欢这种内容充实有挑战的课堂。

一、案例背景
传统教学模式,均为老师讲台讲,学生下面听。教师成为一节课的主要演员,这种讲课模式自有学校教育之日就一直使用。当然,这种模式很大程度上可以将老师所掌握的知识系统,全面的讲解给学生。但是,在老师讲的过程中往往会忽略一个问题,那就是学生是否感兴趣,是否注意力能完全集中,是否能主动积极思考问题?如果只是教师在精彩表演,学生被动去听,这样的课堂就不是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效课堂,那么怎样的课堂学生才会真正喜欢,在学校四有课堂理念的引领下,我进行了初步的尝试。
二、案例描述
《回收废电池》这节课是有关三位数的笔算加法,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100以内加减法以及整十、整百加减法口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运用主题图的形式,创设了“回收废电池”这一情境,帮助教师启发和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发现、提出数学问题,并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问题,进而探索并掌握三位数

核心议题

核心议题

《回收废电池》教学案例

三年级组  田学平

目前,我国课程改革力度不断加大,更加强调课堂要以学生学习为中心,通过创设有意思、有意义、有挑战、有收获的四有课堂,最终达到培养“人”为目的的结果。新《课标》实施过程中,教师们努力实践“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的课程理念,使得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在课堂中主动给出自己对数学的理解,努力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积极提出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和疑问,使得数学课堂里出现了许多“课堂资源”,利用好这些资源对于发展学生数据观念具有积极作用。
教学过程中“错误”可以说是伴随始终的,很多“错误”往往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如果能够有效地挖掘利用好这种“错误”,往往可以引发学生参与的热情,激起学生探究问题的意识,促进学生深入学习,使“错误”成为教学中的“资源”,同时也成就了“四有课堂”的呈现。
一、背景叙述
    在教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捉迷藏》一课时,第一环节的问题引入,引起了我对图式应用题的深入思考,并且对此类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4、知识迁移让学生有收获。
本节课是学生在已有的两位数加法笔算的基础上,再学习三位数笔算加法并不难接受。重点掌握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注意改变学生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根据已知条件,独立思考,多种算法理解算理,同桌小组合作,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汇报分享。课堂向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靠拢。在学生已经充分理解算理,能够正确计算并总结出三位数笔算加法的方法时,我及时的追问:“如果是四位数,五位数的笔算加法,你们觉得应该提醒大家什么?”学生通过知识的迁移,自然而然地总结出“相同数位对齐,从各位算起,哪一位满十向前一位进一”,相信在以后学到这部分知识时学生已经可以自己独立的解决啦!
四、教学反思
课改的目标,就是改变课堂中学生的地位,过去的课堂主体是教师,而课改后的课堂主体是学生。课改要求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应是主导地位。教师则要从原来的“主演”转变角色为“导演”。即现在是学生讲解问题,教师从旁指导。角色的转变将学生推向讲台,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他们会主动的思考问题,总结答案,解决问题。而且会考虑怎样在课堂中向其他同学去展示并解释这些问题,这样学生会主导查阅课本和资料。主动去总结知识点,这样其实就像老师备课一样,也记忆和总结了重点和难点。而由于学生成为了教育教学的主体,他们更容易去集中注意力,去讨论和探究,去补充和完善。这样课堂也活跃起来了,知识点也掌握了,学生也愿意主动去思考问题了。同时学生的勇气和语言组织能力也有所提高了。课堂效率自然也就高了。而教师的主导地位转变为引导地位,更加突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核心议题

核心议题

错误即是资源

二年级组  杨慧

——一年级“解决问题”典型错例分析

   随着讨论的深入,一开始觉得藏着的是2人的孩子也意识到了自己刚刚出现的错误。
三、看似简单,实则有意义的“错误”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在一年级上学期每节课的主情境中绝大多数都是以图式直观呈现出来的,学生可直接通过数数来得到问题的结果,但是《捉迷藏》的这一情境根据图式通过直接数得到的结果并不准确,而是要学生通过图中信息和文字信息结合进行分析,从而算出问题的答案,这对学生的要求就高,学生的思维由完全直观形象向部分直观部分抽象迈进。
    意识到这一“错误”的意义,笔者对于一年级从图中提取信息解决问题进行了纵向梳理,第一次出现无法根据图中所画直接数出结果的情境出现在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一)》中《可爱的企鹅》一课(如下图)。

二、问题呈现——到底藏了多少人
在学习《捉迷藏》一课时,按照课堂流程,笔者出示了下图捉迷藏的情境,让学生们仔细观察后说一说从图中得到的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

核心议题

核心议题

这个环节很流畅地进行,学生马上提出了我预设的问题:“藏起来的小朋友有多少个?”,当这个问题提出后,出乎我意料的是,马上有一个孩子举手想要回答,我惊叹于这个孩子数数之快(数出已知人数),算数之快(根据总人数和已知人数算出藏起来的人数)的同时,给了其他同学一些思考时间后,叫起了第一个举手的他。
师:你是第一个举手的,你怎么算的那么快呢?能跟大家介绍一下你是怎么想的吗?
生1:不用算啊,看!树后面藏着两个人啊,所以藏起来的人数就是2人!
听了他的回答,很多同学眉头紧锁进入了思考,但马上就有陆陆续续的质疑声响起,我随机叫起了一位学生,
生2:不对!他们一共是13人,在外面的是8个人,13-8不等于2,他说的不对!
生3:我同意!你看到了藏着的2个人,还有几个藏着的人藏好了,你从图里根本看不到啊!

 在后续的学习中越来越多地出现无法根据直接数图中信息得到结果的情况,随着学习的深入,数学信息给出地会越来越多样、抽象,这也让笔者意识到培养学生如何从题目中正确提取数学信息的重要性,因此在后期笔者安排了一节习题课,专门带领学生思考如何从题目中高效正确地提取信息。
四、横向对比——总结方法
 我同时将这两幅情境图给出,
师:同学们,请你们仔细观察这两幅图,看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生1:都是知道一共有多少。

核心议题

核心议题

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错误,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找出问题的根源所在,后续的对比分析寻找到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一来,这些错误就会成为学习的有效资源。原本简单的情境因为这个美丽的“错误”变得有意思,深挖其背后的原因是具有意义的,将其再次深入探讨寻找两个情境的共同点,学生从中抽象出共同之处,觉得有挑战,通过找到的共同点,总结做题提取数学信息的注意事项,从而获得满满的收获,实现四有课堂的真正意义。

以学习为中心,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有意思,有意义,有挑战,有收获,最终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研讨,提升个人素养,要达到培养人的目标。
低年级数学课堂的知识体系以基础计算为主,表达形式形象有趣。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逻辑思维能力有待发展。
基于以上特点,在学生的低年级阶段,为学生营造有意思的数学课堂,引导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魅力,走进数学之门尤其重要。
如何在低年级阶段,营造有意思的数学课堂?试想以下几种策略:
一、创设真实情境,感受数学源自生活
真实的情境,既包括真实发生过的情境,也包括实际生活中有可能发生的情境。真实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相信这个研究是真的,更有利于学生全身心的投入,激发学习兴趣,使整节课变得有意思。
例如:在学习多位数加减法时,可以创设“北三楼的阶梯教室可以坐下全年级的同学开展活动吗?”这是一个真实发生的情境,学生必定想各种办法献计献策。到底能不能坐下?并不是重点,只是一个结论而已。而学生计算的过程,估算的过程,调研的过程为学生解决问题积累了活动经验。是什么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是真实的生活情境把学生带入其中。
通过创设真实的情境,最终还是要达到培养人的目标。在一个又一个的真实情境中,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以学习为中心,
构建“四有”课堂的策略方法

二年级组  毛海岩

----以“营造低年级有意思的数学课堂”为例

生2:还知道其中一部分,求另外一部分,都用减法。
生3:对的,我同意,另外一部分在第一幅图里是藏起来了,第二幅图里是被冰山挡上了,所以都没法直接看见。
师:你们说的都很好,再看看,还有什么共同点吗?比如你怎么得到的数学信息?
生4:这两幅图都有画又有字!
生5:对!单独看画或者单独看字都不能算出结果!
师:是的,昨天我们的生1同学就是被图中的图所“欺骗”了,我们读题时既要看懂图画的是什么,也要认真读文字信息,有时图中所画并不完整,还需要我们结合文字信息来作分析。

核心议题

核心议题

四、及时评价反馈,自我评价修正提高
这里所说的评价,不是组织教学中的纪律评价,也不是完成了就贴上小贴画,更不是单元或期末测试的终结性评价。而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有标准,有指导的评价。
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必然是开放的课堂或者部分开放的课堂。开放的学习环境,并不是学生可以漫无目的研究和学习,也一定是有目标的开放。当然评价量规的制定是需要考量的,评价量规可以是多维度的,也可以是多层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老师要给出评价量规,学生在学习后,要对照标准是否达到目标,可以自我评价,也可以小组互评。这样的评价过程,使学生自我反思、自我修正、自我提高的过程。
例如:在复习5以内的加减法时,先让学生自己写出两个数相加结果等于5的算式。有的学生只写了一个,有的学生写的多却没有规律,有的学生就能写的完整有规律。课上老师在引导学生评价时,就可以给出“正确”“完整”“有规律”的标准。学生对照标准自我反思,我达到了哪一级的水平。在同学互学互评的过程中,也可以向更高一级努力。
接着进入第二个教学环节,整理5以内的减法算式,学生就会对照原来的评价标准进行整理,并且再对照标准,小组交流学习评价。这样“评价”就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发挥了引导学习的作用,使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更有意义。
评价标准可以分不同等级,更高一级的评价标准对学生来说就是新的挑战。当学生达到更高一级的评价标准后,就会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收获的喜悦会让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更有意思。
综上所述,数学课的学习应该“有意思、有意义、有挑战、有收获”的课堂。只要是学习活动,一定是有意义的;只要学生参与学习就一定会有收获。构建有意思、有挑战的课堂就要多思考多实践。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的学习中,运用以上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神奇和美妙更为重要。

二、充分利用学具,看到隐性思考过程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学习过程离不开学具。很多学生只靠“想”是得不到结果或结论的,所以就要借助学具帮助思考。也可以说,恰到好处的使用学具可以使学生的学习顺利进行,提高效率。
再比如:低年级学生在学习计算的过程中,可能能直接得到结果。但是这个结果到底是怎么想出来的?能不能讲给大家听?学生为了讲明白讲清楚,就要借助学具进行表达,这个过程实际是把学生内隐的思考过程外显化地过程,也是把自己的思考过程条理化的过程。借助学具进行表达的过程就是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等。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培养人的过程。
在原有的教学中,借助学具、教具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这点,我们已经做得非常好。现在又提出“利用学具”,是站在“以学习为中心”的角度重新认识学具的意义和价值,也是得课堂更有意义,有意思。
三、开展竞赛活动,激发持续学习动机
“四有”课堂里的其中一点是“有挑战”,这一点引起了我的思考。什么样的活动需要有挑战?怎么样设计活动让学生觉得有挑战?有挑战的课堂一定也是有意思的课堂。
   比如: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离不开计算,100以内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都是所有计算中基础中的基础。必须有一定量的计算练习才能达到计算能力的提升。原有的计算练习比较单调、无趣,有的学生就是为了完成任务而练习。怎么办呢?如果把计算练习做的有挑战性,是不是可以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事实上,当老师给学生计时开始时,学生更容易全身心地投入到计算中,全神贯注必然能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如果,把学生的计算成绩和纳入到小组评比中,学生就会感到我要为“集体而战”。
开展有意思的“竞赛”活动,既能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计算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这样计算练习不再乏味,而是充满了刺激和趣味,这样的课堂也更加有意思。

核心议题

核心议题

结合时代背景和权威文件精神,本课选择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五禽戏作为学习素材。五禽戏起源于我国东汉年间,由华佗创造。华佗五禽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五禽戏通过效仿虎、鹿、熊、猿、鸟的动作,达到强身健体的功效。
民族小学的学生不仅应该掌握流利英语、同时也要具备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民族小学的英语课堂应当践行帮助学生用英语传播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理念。本节课的设计立足于践行我校三气精神。在了解传统文化蕴底气的同时,传播中华传统文化成大器。作为中国学生,传递中国声音,是英语学习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因此要将本土文化扎根在英语课堂。
Where本课的落脚点在哪里? 
1.初步了解五禽戏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各动作的基本功效,使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同时促进学科育人。 
2.能用英语说出五禽戏中的五个动物,并简单描述五禽戏部分动作。这里学生的语言文化与思维品质的得到了双向提升。
3.能做出五禽戏基本动作,在操练中领略传统文化的意境美。让学生在运动中享受运动乐趣,发展健康行为,掌握运动技能。
4.能具备基本的健康意识,和运动意识,能将所学知识加以创造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如,主动了解家人的健康状况并带领家人做五禽戏等活动。)
本课采用“活动—融合”式,在本课的设计中,在提升学生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的同时,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促进英语学科育人。本课遵循以体育人,让学生在学习五禽戏运动中享受乐趣,发展健康行为。在学习五禽戏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深厚的民族情感,培养学生发现美和欣赏美的眼光,提升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本课在课后阶段注重让学生通过带领家长学习五禽戏,将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Why为什么选择“五禽戏”为教学内容?
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
作为中外文化碰撞最激烈、对比中外优秀文化最具优势的课程,英语课承担着帮助学生培养文化意识、树立文化自信的重任。
新课标也对新时代背景下的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学习并初步运用英语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京剧、文学、绘画、园林、武术、饮食文化等),具有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根据2014年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和 2017年《关于实施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意见》以及《英语课标》的政策性文件的指导,小学阶段低年级定位为启蒙教育,以培育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切感为重点,主要内容中涉及到了民间艺术。另外特别提到“要培养学生对传统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

学生为“体”  四有为“用” 
取材于传统文化,用之于民小课堂

二年级组  王超

核心议题

核心议题

任务促学,成就主体——有挑战的课堂
在本节课一开始,老师会组织发布一个任务,即为自己的家人定制一套五禽戏动作。为了完成任务,学生需要在课堂上吸收关于五禽戏的英文表达以及动作。并且需要在与同伴和老师的交流中理解五禽戏不同动作的功效(锻炼身体哪些部位)。例如:奶奶经常腰疼,那么就可以将熊运这一节教给奶奶。最后,需要了解家人的健康状况,为家人设计不同的五禽戏动作并教会家人。在这样的任务驱动的课堂模式下,学生学习的目标明确,动力十足,将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的解决问题。
学以致用,尊重主体——有收获的课堂
本节课采用分层的评价标准,只要学生能够做到将五禽戏中的动作(或部分动作)教给家长即为达成目标,如果能够根据家人的身体状况为家人设计特色的动作,并和家人一起体验运动的乐趣,那么即为达成优秀的目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让学生通过学习五禽戏及其功效,既能体会到锻炼身体的重要性,也能让学生树立关心家人的意识。

What 本节课的实施理念是什么?
活动是英语学习的基本形式,是学习者学习和尝试运用语言理解与表达意义,培养文化意识,发展多元思维,形成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
英语课堂的设计应当符合英语活动观,即在主题意义引领下,以活动为依托,整合性地学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促进语言、文化、思维融合发展的活动,帮助学生以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运用所学语言知识和听说读写看等技能,以及多种学习策略,获取文化知识、理解文化内涵、比较文化异同,汲取文化精华,发展逻辑思维、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涵养内在精神,指向知行合一;使围绕主题意义的探究活动逐步从基于语篇的学习走向深入语篇和超越语篇的过程,实现从知识向能力、能力向素养的转化,把英语学科素养的育人目标落到实处。(王蔷,2018)
How本节课如何组织实施?
引发兴趣,激活主体——有意思的课堂 
英语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应该是一个自然流畅的过程,而不能强行引入,显得说教氛围浓厚,教学流程生涩。本节课以轻松的动物歌曲引导同学们模仿动物的姿态并激活关于动物词汇的旧知,唤起学生兴趣。同学们观看五禽戏介绍视频,了解五禽戏的历史背景,知道这是起源于东汉年间由华佗发明的一种养生功法,也是一种传统武术。
积极参与,发展主体——有意义的课堂
提升课堂意义,提高课堂效率需要在学生的参与度上下功夫,在本节课中,为了促进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我们设计了让同学们自主选择感兴趣的五禽戏动作进行学习,学习结束后小组之间进行交流互相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尊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之间互相当小老师也发展了学生的能力。

核心议题

核心议题

(二)读中活动
1.从观察封面入手,培养学生的预测能力
教师在引导学生了解该绘本的文本信息后,对封面图片及其背后隐含的信息进行了提问。
 T: Who are they? (Harry,Scrap)
         What were they doing?
         What were they looking for at that time?
            Why do you think so?
2.图片环游中呈现关键问题
在图片环游中,使学生了解奶奶的眼镜找不到了。教师呈现关键问题:Where are Grandma's Glasses? 在接下来的阅读过程中,将时刻关注该关键问题,师生阅读、讨论的内容都与其相关。
 3.利用图片环游、自主阅读、趣味找一找来解决关键问题
教师利用图片环游,使学生观察图片,预测人物的对话,逐步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之后,师生围绕故事情节的发展进行小结:Grandma, Grandpa都没有找到眼镜,请同学们来预测其他的家庭成员是否能找到眼镜。

“四有课堂”指的是“有意思、有意义、有挑战、有收获”的课堂,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我们为学生创建的“四有课堂”是符合“立德树人”的要求,也符合课程改革发展趋势的课堂。英语绘本具有色彩优美、构图巧妙、故事性强等特点,是学生们喜欢的阅读读物。接下来,我将通过一节英语绘本课来谈一谈如何通过聚焦绘本故事的主线,来构建英语的“四有课堂”。
一、案例背景
本课所授内容Grandma’s Glasses为《丽声妙想英文绘本第三级》分册,本课为第一课时。该故事讲述的是Grandma的眼镜不见了,她自己找不到。之后,Grandpa,Harry,Megan,Mum和Scrap一起帮忙找眼镜的故事。家人们在寻找过程中,找到了钢笔、书、泰迪熊等许多其他物品。故事的结尾出人意料,幽默有趣,最后Harry看到原来奶奶的眼镜就在她头上。故事整体难度不大,语言结构有重复。
二、案例描述
(一)读前活动
在本课的读前活动中,教师播放了动画视频,师生问答了动画中的Cats都身处何处,为学习本课做好铺垫。

二年级组  张丽丽

聚焦英语绘本主线
            构建英语“四有课堂”

核心议题

核心议题

了解学情对于四有课堂的构建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想让学生感到英语课堂是“有意思、有意义、有挑战、有收获”的,作为教师,我们要了解学生认为的有意思是什么样的趣味性,什么样的教学活动是有意义的,学生对于何种教学设计会觉得有挑战,学生将通过这节课收获什么。所以,我们备课时要备学情,要考虑到整个班级的学习特征等等。
(二)构建“四有课堂”要做好文本解读
我们在选择教授的绘本时,应思考选择的绘本是否是适合的,绘本背后的育人价值是否是学生们所需要的。我们拿到文本时,要弄清楚绘本讲了什么内容,故事与现实生活有什么联系,学生学习完这个绘本能获得什么等等。
(三)构建“四有课堂”要凸显四个要素
接下来,我将以本课为例,简要阐述本课中四个要素的体现。
1.有意思
从选材上来讲,在选择绘本时,我发现这个故事非常有趣。这个故事本身是非常有意思的,学生学起来也就会觉得兴趣盎然。全家人都热火朝天的帮奶奶找眼镜,找了那么久,找出来很多无关的东西,但其实眼镜一直就在奶奶的头上,这是个很滑稽的结果。
从教学形式上来讲,教师采用的是图片环游,带领着学生们逐步了解故事的情节。其间,涉及到对人物语言、找到的物品等的猜测,这是使学生深入了解故事,体验主人公思维的方式,很多学生认为很好玩儿。在趣味找一找活动中,学生们瞪大眼睛,仔细寻找,也是趣味性的体现。
2.有意义
这是一本有着明显的育人价值的绘本。通过这个故事的学习,学生们不仅能结合图片和教师的讲解理解故事大意,提取主旨和细节信息,还能认识到生活中物品

在学生自主阅读,验证哪位家庭成员找到眼镜的过程中,教师提问Did ... find Grandma's glasses? What did ... find?来引导学生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
到此,关键问题还是没有得到解决。因为家庭成员们都没有找到眼镜,而绘本有意思之处是眼镜其实就在这个房间之中。接下来,教师设计了“趣味找一找”的活动,即引导学生开展I Spy,在10秒钟快速寻找眼镜的活动。教师会提问Can you find Grandma's glasses? You've got 10 seconds to find them. Are you ready?
(三)读后活动
1.读后活动围绕关键问题内化
在找到眼镜后,教师引导学生跟读录音。之后,在围绕关键问题进行内化活动。教师提问Where did they look? What did they see? 使学生们回顾故事中各主人公找寻的位置和找到的物品。
2.读后活动中围绕关键开展延伸式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Why did they find so many things? Can you help them put these things in the right places?让孩子们说一说故事中找到的这些物品应该放在什么位置,探寻绘本的育人价值。
3.读后活动中围绕关键问题拓展总结
在学习故事的基础上,教师设计了使学生将三个房间内的物品放在合理位置上的活动。并且通过自由讨论,进一步探寻绘本的育人价值。教师会提问:an you put the books, the cushion, the picture and the flower in the right places? What do you learn from the story?
三、思考
(一)构建“四有课堂”首先要了解学情

核心议题

核心议题

学校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构建四有课堂”的教学理念,为美术课程的改革指明了方向。美术学科相较于其他学科是一种更加注重学生自身感受力表达的学科,学生的创作欲表达更需要百花齐放,各自发挥想象和所长。因此,在美术课堂中“自主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四有课堂即“有意思、有意义、有收获、有挑战”,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才能有所收获。
在一年级的课程中有一课《雨中情》,其中的教学重难点落在人物造型及遮挡关系表现上,同时要注重“情”字的表达。在前两个班级的教学中我直接讲授了人物造型的分析与观察方法,虽然学生能更快的掌握方法较准确地画出人物造型及遮挡关系,但通过作业分析我发现学生画面所表达的内容仅限于几种题材,对“情”字的表达大相径庭,在整个知识点的学习中学生的想象力被禁锢了,于是在后面的班级中我及时调整教学方式,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设置具有难度和挑战的环节,使其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摆放要有条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小学阶段是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学生如果通过故事能建立起相应的习惯和意识,那是为学生的幸福一生逐步做好奠基。
       3.有挑战
       在图片环游中,学生回答的预测性的问题都是有挑战的,因为学生要结合主人公的处境加以思考,才能进行合理的预测。通过提问-回答,学生不断地发散思维,联系自己的实际,逐步了解故事的发展并体会其中的育人价值。此外,教师设置的找眼镜活动也是有挑战的,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在十秒内找到。这个活动是既有趣又有挑战的。
       4.有收获
       在本课的读后活动中,教师设置了将PPT中呈现的日常用品放置到合理位置的一个建议活动。学生通过逐个讨论日用品的位置,以强化其对于放置物品要有条理的意识。同时,教师涉及了使学生谈论通过故事学习到什么道理,这是对故事育人价值的高度总结,凸显出学生学习本课的收获点是什么。
      综上,本课聚焦绘本的主线,通过教学实践,努力营造以学生为中心,有意思、有意义、有挑战、有收获的“四有课堂”氛围。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在不断的输入与输出的过程中,学习语言知识,提升语言能力,同时获得学习的成就感,感受育人氛围。

以自主学习为源动力
     打造四有课堂

二年级组  冯静

核心议题

核心议题

思考二:低年级,“有意思”是前提。低年级学生对美术学科有着天然的偏好,但伴随年龄的增加他们对美术的兴趣也会逐步减少,如何让学生一直保有兴趣这是教师授课方式中首要需要考虑的因素,“有意思”是前提,如果不能让学生产生兴趣也就无法谈及“有意义”。
思考三:“收获”与“挑战”之间的相辅相成。学生的自主学习需要有一定的原始知识积累,而后通过原始知识带入新问题的思考,发现新的知识,获得新技能,在这个过程中孩子需要跨越一个个挑战,在一堂课中这些挑战的难度和密度要找到最为合适的量级,过多过难反而会打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过于简单又不利于学习方法的“获得”,因此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能力水平,设置合适的挑战难度,让孩子最大限度有所收获。
新课改的出现让我意识到我们需要不断地去发现、去思考、去探索、去实践。美育教育需要我们有更开阔的眼界,让学生愿意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究、解决问题是未来一段时间教学中所追求的核心内容。

调整过的课堂中,首先设置了试学环节,让孩子们在上课前按照自己原有水平画一幅雨中人物的状态,我发现孩子们的作品人物动态基本以站立为主,很难表现出其他动态,并且把大量的精力用在画雨水的过程中。于是在课堂中,我给孩子们首先提出问题,怎么才能不画一滴雨水,而让人看出正在下雨。
随后在导入环节给孩子们听了几段下雨的音效,并且提示所处地点,让孩子们伴随雨声的大小做出不同的反应、动态,这样就让每个孩子都在自己脑中形成不同想象,避免了千篇一律的情感表达,孩子们玩儿的也很开心。如果正巧赶上下雨,就直接带孩子们在操场上感受一分钟,让他们能更真切的感受雨天的氛围。
带着之前的问题,让一组孩子表现自己想象到的雨天情境,让大家猜想这组表现的是什么角色什么情景,当孩子们猜出后继续抛出问题:“我们的教室并没有下雨,但为什么你们可以猜得到?你们又是从哪里猜到的呢?”这个问题继续引导他们一轮新的思考和讨论,得出动态比画出满片的雨点更能体现雨天的氛围,并且孩子们也能说出他们回忆起的雨天中同学间互相顾盼、家长在雨中等带大家放学、老师在运动上为大家挡雨,而后让大家自己想办法如何观察和表现出不同的动态。在整个过程中,孩子们以任务为驱动,以问题为导线,一步步解决本节课中所有问题,完成了每个挑战,获得了学习方法和知识。
在践行“四有课堂”的过程中我获得了一下感悟:
思考一:教学方式的改变对教师水平有更高的要求。以前的备课虽然充分但仍然局限于本节课中教师所预想的效果,不够宽泛。在新的课程标准之下放开了对学生的直线式引导,给孩子更多可发展的方向,这就要求我们自身有丰厚的文化底蕴且不仅限于美术学科本身,因此我们要保持终身学习的状态,不断扩充知识储备,放开自己的眼界才有可能让学生的创作水准更高。

核心议题

核心议题

有意思,我个人觉得,让学生喜欢的课堂一定是有趣的。教师运用高度的热情与渊博的知识和幽默的教学方法和技巧让学生爱上学习,使课堂成为孩子学习的乐园与天堂,本学期的希望杯评优课给我全新的教学理念,以往默守陈规的教学模式有了全新的变化,音乐课上用拍球的方式感受音乐节拍。用传球的方式体会音乐情绪。用舞蹈创作的形式激发学生的灵感。课堂是乐园,是学生学习创作的天堂。真正意义上做到了把课堂交给学生。
有挑战,在如今的网络多媒体时代,学生的知识不再依赖于书本,更多的媒体介入让学生有了更多的途径学习各种知识,他们可以原谅你的刻薄呆板,但不可以原谅你的知识浅薄。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必须有扎实的学识,一颗热爱学生的心,这是一名教师最基本的素质。有人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必须有一桶水”,但我认为教师的知识应更加渊博,应是一条滚滚流淌的小河(流量大,不断更新),不应只是一桶水。进入民族小学已有十三个年头,为了让教师们更快更好地成长,马校长为我们搭建了多样的学习平台,引进大师,跟学助学。走出校门听学善学。教师要走在时代的前列,就必须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树立并实践终身学习的理念,做一个有渊博知识的教师。今天的学生,对一切新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引导和帮助学生能够利用所知的知识加上自己的思想往正确的方向走。比如,在音乐课上,刘克老师摒弃以往教师带着学唱的模式,把识谱交给孩子,让他们通过自学找出问题,在小组交流中自我解决困难,教师对已掌握的乐谱加入新的节奏型,让学生立体直观感受合唱的魅力。培养学生有了知识,还要有创新和探索的精神。按照原来的教法不变是行不通的,必须将扎实的知识基础,再加以正确的教学方法,才能适应新时期的教学需求。为了更好地把控课堂,每上一节课前,我都要把之前梳理好的教案重新翻阅,提出质疑,在授课时,针对刚才的授课内容加以总结,思考改进方式。只有善于分析自己的教学方式的教师,才能成为有得、有经验的教师。其实,我们从事第一线的教师有进行教育科研的最大优势,因为我们拥有丰富的、鲜活的教育案例,记载、整理和思考自己的教育案例,就是最好的教育科

跟学生一起快乐成长

在海淀区这片教育的沃土上,民族小学始终践行着走在教育最前沿的初心,做老师的每天都在教育学生:要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殊不知,属于学生的课堂才是真正的学习殿堂。在马校长对教育的超前理念带领下,民族小学的教师对教育有了全新的理解,教育要做到“有意义 有意思 有挑战 有收获”,敢问,做老师的你,拥有这样的课堂,不幸福吗?
有意义,马校长常说,做教育,就要把有意义的事情做得有意思,什么是有意义,就是指你干了一件对你自己或其他人产生了很好的影响的事情,在这个价值取向多元的时代,作为一名教师,如何才能把教育做得有意义,我个人理解,以爱为起点和基点,教育是爱的事业,离开爱的教育就是无水的池塘,干涸空洞。包容和理解学生的缺点和错误,用关爱和呵护半岁孩子成长。在一二年级教学已连续六年,年龄低、学习能力弱是这个低段学生的特点,初离父母,家长也显得忧心忡忡,为了缓解这种焦虑,我在课上用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们感受音乐课的快乐,用听赏结合的方式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国歌》一课时,我帮助孩子回忆五星红旗在哪里升起,了解五星红旗的历史,在哼唱中感受歌曲激情,充满爱国情绪。告诉孩子,作为一名中国人,不仅要唱好我们的国歌,还要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有良好的理性和信念。当我面对学生那一双双崇敬、期待、信任的目光时,当我看到学生在音乐方面有那么一点点的进步时,这些都是作为一名教师快乐的源泉,这就是我们当老师的价值所在。

二年级组  汪红

核心议题

核心议题

“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材第一单元的第一课。为了上好起始课和其他课程内容,我想首先进行系统化、结构化的单元备课是很有必要的。教材中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植物的生长变化”。主要内容是以种植凤仙花为主线,学习植物种子外在形态(大小、颜色、形状等)不同,而内部结构基本都相似,有相同的结构种皮和胚;在这个单元学生还会学习怎么播种,怎么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根茎叶的各自作用;花的结构及作用;传粉怎么回事;果实的形成等等相关内容。
面对这样的单元主题及其内容,我想只有能够从学生学习视角出发,设计出符合学生特点的单元学习主题,才会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植物的生长变化是有意思又有意义的,并且爱上种植,学会珍爱植物。
一、单元学习主题设计
如何设计出“以学习为中心”的有意思、有意义的单元学习主题呢?我想我应该先去思考教材为什么设计这部分内容,学生们为什么要学习这部分内容,学习这部分内容与他的生活及未来又有什么关系?如果我不去挖一挖的话,那学生就还是被动式学习,也就还是我教什么你学什么,我怎么讲你就怎么听。

研。我们只要用心去研究教学的得与失,找出闪光点,指出不足之处,就能在研究中不断进步,获取更多的教学经验。
       有收获,乐学、思学,才能善学。一名教师在热爱自己的学生同时,把教育当作自己一生的事业来经营,平等地对待每一名学生,用心来和学生交朋友,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学生只有拥有强烈的探究欲和良好的学习能力才能在学习的道路上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培养学习能力,激发学习热情。在音乐课《蜜蜂》中,教师用小提琴帮助学生直观理解蜜蜂飞舞振翅的音乐形象。学生通过欣赏、游戏、律动和哼唱了解音乐作品的结构,玩中学、乐中学,收获知识的同时,保持学习音乐的兴趣。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老师,我们要学习提升的还有很多,让我们与学生们在学习大路上一起快乐的成长、享受学习的快乐吧!

终于知道了种子为什么能育新生命

三年级组  李艳红

核心议题

核心议题

1.聚焦话题——观察种子
从单元学习主题“我是种植小能手”话题导入本课。绿色开花植物一般都是从播种开始,学生自然而然的会认识到在播种之前对种子的认识是很有必要的。
为了学生在对植物种子外部特征观察之后,形成植物种子多样性的认识,同时也为了培养对植物观察的兴趣,我为学生准备了各种各样的植物种子。包括蚕豆、绿豆、黄豆、凤仙花、百日草、矮番茄、鸡蛋茄、苍耳等等。
与以往教学不同的是我没有直接把观察记录表给学生看,而是请学生分小组自主讨论我们可以观察种子的哪些方面特点?用什么方法去观察?经过充分的小组讨论,学生积极汇报到我们可以通过用眼看,用鼻子闻,用手上的皮肤去摸的方法,还可以借助放大镜这样的工具去观察种子外部的颜色、形状、大小、光滑程度等等,还可以观察种子里面是怎样的。这样的设计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效果很好。此时老师的作用就是补充完善孩子们说的,而不再是事无巨细的告诉孩子该用哪些方法观察种子的哪些内容。
学生在自主观察种子的外部特征之后,老师顺势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观察了这么多植物的种子,你们发现种子的外部形态是怎样的呢?”很自然的就能引导学生发现并理解“种子是多种多样,生物具有多样性。”这个概念。

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我做了如下实施:
1.从学生角度思考其兴趣点
怎样的学习主题才是孩子们喜欢的,能焕发孩子们的学习内驱力,是他们所感兴趣的;什么样的学习主题能把学生的兴趣点与单元内容关联。带着这样两个基本问题,我不仅进行了深入思考,还同时对学生进行了调查访问。最终设计出三个学习主题“我是小小园林师”“我是种植小能手”“我会种凤仙花啦”。把原来教材中枯燥的,距离学生较远的单元主题“植物的生长变化”变为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主题,然后请各班学生选定其中的一个。
2.学生分组讨论学习内容
有了“我是种植小能手”这样的学习主题,接下来安排学生分组讨论:凤仙花种子什么样子?我应该怎样更科学合理的去播种,我观察到什么就说明凤仙花成活了,我需要学习哪些知识和技能才能种植好我的凤仙花,我做什么实验就能知道根茎叶的作用了,我怎样帮助凤仙花传粉才能让它花开满枝等等很多的问题,然后进行全班汇总。
3.学生自主学习的呈现
这样学生就会自主的不仅在课堂上,还会在课下自主去探究、学习相关的内容,因为“我是种植小能手”这样的学习主题是与他有关联的,是他所感兴趣的。经过实践,发现所教学生相当一部分学生因为这个单元的学习爱上了种植、爱上了观察和养护植物。其实往长远了去想,这个单元的学习也会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植物的学习兴趣,学生未来很有可能从事相关的工作。
二、课时具体实施
“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这节课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观察了解种子的外部特征,二是通过解剖认识种子的内部结构。引领学生认识理解种子的多样性与共同性的相统一概念。

核心议题

核心议题

3.拓展延伸——制作种子贴画
给学生观看种子结构图,请学生课下继续进行自主学习,可以通过“科普阅读”“画结构图”等各种自主学习方式去深入了解种子中的胚根、胚芽、子叶等发育成了新植物体的哪些部分;另外还可以给学生观看下面这样的几幅种子贴画图,请学生通过制作种子贴画图了解更多的植物种子外部和内部结构。
“有意思、有意义、有挑战、有收获”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四有课堂是民小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末梳理提升出来的一堂好课的标准。其实在提出之前,我在第一学期末就已开始不断地思考、设计、实施、反思“怎样让学生的学成为课堂的主体”这样的课改模式了,但是也总会遇见一些令自己困惑的问题。希望在学校教学处的高屋建瓴引领下,自己能够更好更深入的践行课改理念,让四有课堂在我的科学课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2.学习新的研究方法——解剖
在进行植物种子内部观察的时候实际上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有挑战的,因为虽然大部分的学生会想到我们把种子打开就可以观察里面结构了,但是对于解剖法以及种子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浸泡,变软之后才能解剖却是很少会有学生知道的。
对于这部分比较有挑战性的问题,我主要设计了以“小组合作学习→全班共议”、“科普阅读”“解剖观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这两种自主学习方式很快就解决了那些阻碍他们观察种子内部的难题,而且了解了解剖的方法和生物学上解剖的意义。学生接下来开始小组观察老师提前泡好的蚕豆种子,分组进行解剖,完成种子内部结构观察的学习单。从而认识到尽管种子的外部形态千差万别,但内部结构基本相同,都具有种皮和胚,其中种子中的胚是发育成新的植物体的重要结构,进一步构建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认知。而这些学习方式都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的,另外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观察能力、合作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等方面可以说都是大有裨益的。

核心议题

核心议题

不敢去表达,我连哄带骗终于小声的告诉了我。其次在课上对她经常鼓励,让她在同学面前展示,她当天做的不是很好,但是在第二次的展示中完成的特别出色。最后在现在课上笑容越来越多,也敢跟老师去交流了。
       其实我觉得教师都能够发现这些有着鲜明特点的学生,但是学生之前存在着差异,这就需要我们多听孩子说,多看孩子的行为,慢慢得你就回发现他们每个不同得之处。有得学生喜欢上体育课,有的学生不喜欢上,那怎样让每一位学生喜欢上体育课呢,这就取决于我们有没有关注学生,抓住学生得兴趣点,这也是我在下面得课中需要做到了,每一个学生都应该被关注,尊重和理解才是打开心门的钥匙。
       一、以学习为中心,让学生爱上课堂
      课堂中教师都能够发现这些有着鲜明特点的学生,但是学生之前存在着差异,这就需要我们多听孩子说,多看孩子的行为,慢慢地就回发现他们每个人的不同之处。有得学生喜欢上体育课,有的学生不喜欢上,那怎样让每一位学生喜欢上体育课呢?这就取决于我们有没有关注学生,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这也是我在今后的课中需要做到的。每一个学生都应该被关注,只有尊重和理解才是打开心门的钥匙。
       二、多种学习方式,让课堂变得有意思,更有意义
       二年级学生根据身心特点需要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练、赛等教学方式渗透教学内容,同时通过观察模仿学习、集体学习、选择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提升学习的实效性。利用问题引领贯穿始终,做到以教师为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提升学生对动作要点的理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有效提高学生对原地拍球动作的掌握。
       三、将“体”和“育”相结合,做到有收获有挑战
       首先,体育教给孩子们如何在规则的约束下去赢;接下来,就是教会孩子如何体面、并且有尊严地输。在本课当中,利用以赛带练的方式提升学生的练习密度,利用比赛输赢切入德育教育,让学生学会合理分析问题,从而实现不怕输的教育目标。

来到民小不知不觉有两年的时间了,在民小的提升是有目共睹的,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但我觉得作为教师的我来说,提升最大的还是教学,更多的是接触到了正确的理念,从体育课的本身再到核心素养,我觉得都是作为刚上班的我来说是受益匪浅的。在马校长的带领下学校提供了大量的学习机会,其中有意思,有意义,有挑战,有收获,已学习为中,构建四有课堂的理念又走在了教育改革的前列,我也就本学期的世纪杯做了以下的思考与感悟。
案例:
2年级4班的一名女生内向害羞,在我本次做课的前测中,发现她每当在我点到她的时候都攥紧小拳头,身体在那里发抖,看上去甚是心疼。对于这种学生我首先做的是在课下跟她去沟通,向她表露了我温柔的一面,我对她说:老师发现你课上表现的特别的好,做的动作也特别的漂亮,你是怎么做到的啊?她刚开始

体育课教与学:
以学习为中心   构建四有课堂

三年级组  张振杰

核心议题

核心议题

四、反思与提升
1.超越学科
要超越学科,首先需要做到眼中有人。我是教体育的,我首先想到的不是这个孩子体育成绩怎么样,体育练得怎么样,我首先需要认识到这个孩子是个怎么样的孩子,勤奋的?认真的?敢于拼搏的?……我觉得首先眼中要有完整的人,再考虑我的教学是为了什么。而小学体育教学为了什么?我认为就是为了让学生喜欢体育课,爱上体育,从而养成能够自主锻炼的习惯。
2.超越教材
关于教材,一直有两种说法:“教教材”和“用教材”。无论是哪种说法,首先要研究透教材,不能就教材讲教材。教材的内容是经过概括提炼,在新课改不断深

入的大环境下,很多小学生出现了不喜欢上体育课的情况。小学生天性活泼好
动,应该喜欢体育课才对,但却出现了反感情绪,觉得体育课堂枯燥无趣。教师过于重视课堂传递知识和技能的作用,忽略了学生情感和态度的培养,导致课堂效果不佳。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样的,所以超越教材要求我们一定要将教材与孩子的现实生活充分联系,要做到“真情境”、“大任务”。
        3.超越课堂
       在课堂之外,孩子会怎么样?学生离开了学校会怎么样?我们今天教的孩子在10年、15年、20年后会怎样?就像马校长所讲到的“格局一定要大”,对于教育来说,我们不能只简单地看表面,我们一定要考虑到未来,因为教师今天的一句话很可能会改变一个孩子一生的发展轨迹。
       在后续的教学中,我会努力让课堂变成有意思、有意义、有挑战、有收获的四有课堂。我也要继续努力,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教学与研究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为科学的运动指导,让学生在运动中增强体质,获得更好的成长。

不负韶华

与书为伴

一看到孩子,笑容立刻从心中溢出,眼中闪烁着母爱般的慈祥。这是对学生的爱。民小的老师,在开学第一天,已经能够叫出全班所有孩子的姓名人。看着老师和学生说话时的举手投足,每一个动作都是爱的召唤。经历十几年的教师生涯,看不出一丝的职业懈怠。她会把爱传递给学生,那接受爱的学生,就是幸福的学生。而这些孩子又用敬爱回报老师们,以他们天真、健康的生命力,滋养老师。
在民小,最讲究的是团队,最讲究的是互助精神,最讲究的是文化传承。团队里的爱,来自老师们对待同事的关切,老教师看着亲自带出的班主任徒弟,满眼都是喜爱和鼓励。每一次提醒和圆场把爱传达到淋漓尽致。民小团队,犹如家的温暖,亦有家的根基。一代代的教师精神传承下去,民小优秀的育人传统传递下去,经久不衰。
一个缺乏爱心、缺乏工作激情的人,不仅是不快乐的,也是不健康的。一个不会爱,或者有爱但不会表达爱的人,是生命能量被封闭的可怜的人。
爱工作,就是爱自己。

爱与被爱

~love~

被爱
身安则道隆。教育是专门提供精神帮助与成长支持的行业,一方面需要老师们具有高度自觉的奉献意识,另一方面需要老师们自身拥有充沛的力量——真真切切感觉到自己有尊严、有自由、有智慧、有力量。新生入学首日,一整天下来,老师们身体累到瘫坐,嗓子喊到嘶哑,神经紧张到恍惚。而这一切马校长都看在眼里。“作为我们干部,无法下行至班级帮助老师解决具体问题,但是在上行,我们可以无限延伸地对老师们报以最大的关怀和理解,给他们以支持和力量。只有老师们感受到来自学校的爱,他们才会把这份爱传递给家长和孩子,这样,我们的学校、我们的教育才会越来越好。”解决老师们的后顾之忧,利用学校空闲资源,开设瑜伽室、母婴社、乒乓球室等活动室,为老师们尽可能的提供放松、锻炼的空间和机会,让老师们充满活力与能量,内心充盈,既怀有教育的情怀,又充满生活的情调。而这,正是一名普通教师的平凡幸福所系。民小的幸福观,不但培养幸福的孩子,还要滋养幸福的教师。
被学校所爱,就是幸福所在。
爱与被爱,就是与世界进行的能量交换。民族小学蕴藏着巨大的能量球。新学期伊始,这个能量球,点燃了老师们内心的火苗,照亮了孩子,照亮了自己。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